第1篇:安全理念体系范文
关键词:新冠疫情背景 医院检验科 安全理念管理 体系建立
近来,由新型冠状病毒(SARS-Co V-2)引起的呼吸道疾病的暴发,疫情肆虐。虽国内得到有效的控制,但意大利、美国、西班牙等国家疫情形势不容乐观,SARS-Co V-2的流行在全球持续蔓延,形式极其严峻,影响不容小觑。在新冠疫情阶段,针对医院的检验科,其加强安全管理并建立相应的安全管理体系,这对于保证医院正常运行有重要价值[1]。检验科工作人员与SARS-Co V-2标本密切接触,建立健全检验科安全管理理念及安全体系,保障实验室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已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2]。为此本文探究新冠疫情背景下医院检验科安全理念管理及体系建立的效果,结果如下。
资料与方法对2019年6月-2020年6月我院检验科安全管理工作开展研究;对照组(2019年6-12月)开展既往常规安全管理,观察组(2020年1-6月)基于新冠疫情开展安全理念管理及体系建立。本研究已获得本院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方法:对照组开展常规安全管理工作。观察组基于新冠疫情下开展安全理念管理及体系的建立:(1)建立针对新冠病毒标本的针对性工作区,通过单独划分出一个区域专门进行样本的检测,其中指定专门的人进行检测工作。在检验科工作人员开展相应的检测过程中,专门配置相应的生物安全柜。在此基础上还需要做好实验室消毒工作,在专门接受检验的区域张贴相应的生物安全标志。注重对空气、物品等的消毒。其中针对空气消毒要求注意整个检验区域内的空气流通,避免使用中央空调。有条件安装空气消毒机,定时进行空气消毒。在专门检验区域无人工作时,使用紫外线灯进行整个区域内的杀菌消毒,要求每次消毒时间超过1 h,每次间隔8 h。针对专门检测区域的门窗消毒,使用喷雾式1 000~2 000 mg/L含氯消毒剂进行消毒。(2)地面消毒:用1 000~2 000 mg/L消毒喷雾,先由外向内喷雾1次,喷药量为200~300 m L/m3,等到完成整个专门检测区域所有地面的消毒后,再从内向外再次使用喷雾式消毒剂进行消毒。每次消毒时间最少不能少于1 h。针对检验区域内的所有检验台、检验柜、桌面以及门把手等使用消毒液进行擦拭消毒。对于检验工作使用的各种仪器设备,对其表面进行擦拭消毒。(3)安全检查和评估:明确安全检查工作和评估工作人员的岗位职业,要求负责这方面的工作人员明确自身的岗位工作要求与具体职责,在整个工作开展的过程中,采用三级岗位监督制,要求针对这方面的安全检查与评估由科室主任、各专业组长、消毒隔离监督员分别担任,并开展相应工作。在疫情期间,检验科专门抽调1名工作经验超过5年的工作人员,开展具体的消毒隔离监督工作,检查每一个检验科工作人员在检验、消毒等方面的工作情况。各专业组织则监督其措施落实情况,科室主任负责相关操作规程的执行。一旦发现问题立即查找原因并处理解决。另外,为避免突发事件影响到整个正常检验工作的顺利开展,医院管理人员非常有必要结合特殊时期的工作具体情况,建立突发事故处理规程,确保检验人员遇到突发事件,能够有针对性地处理。(4)在注重对整个新冠病毒标本工作区域的安全管理之后,还需要规范相关标本的处理方法。由于各类标本均具有非常强的传染性,依次开展处理时,需要严格遵循传染病法开展相应处理。标本采集的过程中,针对尿液、分泌物、血液标本的采集,需严格按照相关要求。而在标本运输的过程中,一定要做到严防遗撒,实现专人签收。在对标本进行检验工作前,还需要开展相应的处理,以及在标本检测的过程中做到针对区域由专人进行检测。对于已出的检验报告单,需要通过甲醛蒸汽熏蒸24 h之后再发回至临床。完成标本的检测工作后,相应的废弃物均需要严格按照相应规范进行高压消毒处理、焚烧。对于使用过对标本进行检测过的相关用品用具,也需要进行相应的高压消毒处理或直接焚烧。(5)针对负责整个安全管理工作的工作人员,还需要加强培训工作,重点针对员工开展安全知识的培训,要求新入职员工7 d之内完成培训。另外,还需要加强对各种预案的演练,特别是针对新冠肺炎病毒标本或废弃物泄漏的处理演练,职业暴露的处理等。另外,通过观看相关视频的方式,让工作人员进一步了解在日常工作中如何预防感染,需要保证培训的内容是新冠肺炎最新研究进展。还要求所有工作人员必须严格认真接受培训,在实际的工作中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开展工作。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安全管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统计学方法:数据采用SPSS 20.0软件分析;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两组安全管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观察组安全管理不良事件发生例数为0,低于对照组的5例,但两组安全管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讨论新型冠状病毒其传染性极强,2020年1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将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定为国际公共卫生紧急事件,特别是含有新型冠状病毒的各类标本其本身也有非常强的传染性,由于各种研究的需要以及临床需要,要求检验人员对各类标本开展相关检测,而这就使得检验科工作人员感染新冠病毒的概率极大程度增加[3-4]。为保证检验科工作人员人身安全,避免出现职业风险,面对这种情况就需要从非常高的角度,开展对整个检验科工作的安全管理[5]。
在如此特殊的新冠疫情背景下,对于处理各种高度危险标本的检验科工作人员,其风险极大程度增加。由于其在具体检验工作中开展的检验工作风险陡增,其产生的危害十分容易因一个小的细节导致影响面非常广的危害[6]。但是,现实情况却是部分医院认为检验科的安全管理仍然停留在生物安全层面,甚至部分医院其安全管理理念明显落后,相应的安全管理措施也无法有效覆盖整个医院范围内的检验工作[7]。现阶段的检验科安全管理工作,需要做到实现全方位的质量管理[8-9]。但目前在新冠病毒背景下,国内尚无规范的检验科安全管理制度,本研究旨在建立新冠疫情背景下的医院检验科安全管理理念及安全体系,加强检验科和各级医院临床实验室工作人员的隔离教育,保护实验室工作人员的职业安全[10-12]。通过建立安全管理制度及相应体系保证检验科各项工作的开展有依据、有参考、有标准,确保检验科各项工作的安全性[13]。本次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安全管理不良事件发生例数少于对照组,但两组安全管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开展安全管理的过程中,我院针对新冠病毒进行了全员培训,保证了检测工作的安全有序进行,并能够保证项目的完成。另外,严格按照《医疗废物管理规定》及《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对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医疗废物进行处理,将一次性手套和口罩放入特殊容器,经高压消毒后处理;将口罩和隔离衣放在污物袋中高压消毒后清洗。检测后标本(痰、咽拭子、粪便、尿液、血)以及检测过程中所使用的污染废弃物(试管、痰盒、尿杯、干化学试纸及干化学试纸的存放盒)一律集中放入两层黄色塑料袋中高压消毒处理,或取出后由专人送至指定地点直接焚烧。
综上所述,在新冠疫情背景下,医院检验科安全理念管理及体系的建立,可提升管控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王晟,李霄,杨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检验科整体应对措施的探讨[J].实用检验医师杂志,2020,12(2):120-122.
[2]王雅杰,潘美晨.在抗击传染病疫情中平战结合的临床检验体系建设重要性探讨[J]标记免疫分析与临床,2020,27(5):721-723.
[3]吴培东,李洪娟,拉毛加,等.新冠肺炎防治期间加强医学检验科内部管理的几点做法和体会[J].医学理论与实践,2020,33(9)1377-1378.
[4]刘金花.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检验科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的措施[J].赣南医学院学报,2020,40(2):129-132.
[5]孙艳婷,胡礼仪,杨磊,等.医学检验科应对新型冠状病毒的管理方案及医务防护措施[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1-3.
[6]郭金英,纪爱芳,张开红,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实验室检测及防护[J].长治医学院学报,2020,34(1):16-18.
[7]王慧君,杜思昊,岳霞.冠状病毒肺炎的病理学特征回顾与展望[J].法医学杂志,2020,36(1):28.
[8]杨立平.3例聚集性发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T表现[J].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20,36(2):1-5.
[9]白露,刘泽世,周柯,等.新型冠状病毒肺炎临床实验室相关检测现状[J/OL].检验医学与临床:1-15.
[10]刘娟妮,李俊海,李丽萍,等.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期间肿瘤内科患者的应急管理及诊治流程[J/OL].肿瘤防治研究:1-4.
[11]王晗,曲芬,汤一苇.2013年美国《感染性疾病微生物学实验室诊断应用指南》简介-病原及标本处理部分[J].传染病信息2014(1):8-12.
第2篇:安全理念体系范文
什么是SVI系统?
安全视觉识别(SafetyVisionIdentity缩写为SVI)系统是基于视觉识别(VI)系统提出来的,它传播的是企业安全理念、安全信息、安全视觉效果等。
VI系统。视觉识别(VI)系统是将企业理念和行为准则符号化、视觉化、标准化的传播手段。其基本内容包括两大部分:基本要素和应用要素。基本要素包括企业名称、标识、标准字、标准色、造型等;应用要素主要包括办公用品、产品包装、广告、车辆、建筑、环境等。VI视觉要素是综合反映企业整体特色的载体,是企业形象外在的符号化的表现形式。从本质上讲,它刻画企业个性,突出企业精神,传达企业经营理念,从而使社会公众和企业员工对企业产生一致的认同感和价值观。
SVI系统。安全视觉识别(SVI)系统是根据企业所处的行业特点及行业安全标准,结合企业的安全文化理念,形成企业安全方面的视觉识别系统。它指导企业“安全视觉标识”(安全标识、安全色、安全宣传教育设施、安全形象标识等)的设计和实施,提高“安全视觉标识”的统一性、标准性、系统性和艺术性。它能使人感悟到企业安全文化的个性与内涵,形象地传达企业安全管理理念,具有良好的宣传效应。
SVI系统与VI系统的关系。SVI与VI都是企业通过视觉效果向外界传递企业理念的手段,SVI作为VI的扩展,其导入将填补VI中的安全理念空缺,SVI与VI各成独立的系统,又互相补充。
SVI系统由哪些部分构成?
统一的识别形象。标识:抽象的或具象的。
企业安全标准色。企业为塑造特有的安全形象、传递安全信息而确定的某一特定的色彩或一组色彩,运用在所有的视觉传达设计媒体上,透过色彩特有的知觉刺激与心理反应,表达企业的安全理念,引起受众的视觉及心理关注。企业在选择安全标准色时,要参考国家标准“安全色(GB2893-2001)”。
确定的空间或媒介。如车间、办公室、生产设备、生产设施、生产工器具等。
规范的安全标志。安全标志、标语、标牌等(有国家或国际标准的要符合标准要求)。
基本信息。行业规范的安全标准,它是SVI建立的基础;其他安全信息,如针对不同对象、不同场所、不同情况的必要安全信息。
信息的传递途径。即安全理念的传播途径,SVI系统将标志牌、招贴、企业环境、交通工具、服装服饰、广告媒体、招牌及包装系统等作为安全理念的传播途径。
明确的理念。企业安全理念有其丰富的内容和构成要素,这些内容和要素构成了安全理念识别系统。它主要包括:安全文化、安全方针、安全行为准则、企业安全观等。
文案。准确传递和诠释SVI系统——理念、文化、信息的语言文字。
依存的文化基础。无论理念、表现形式和文案,都要基于一种单一或多元的文化背景,形成统一的文化特色和文化品味。
SVI系统有什么作用?
指引规范行为。SVI系统最直接、最基本的功能是对受众的行为进行规范指引,通过视觉效果的传播,告诉受众怎样做安全,怎样做危险,什么行为被禁止,什么行为被鼓励,什么地方、什么设备是危险的,怎样做可规避风险,什么情况下应如何使用哪些安全设施、设备,遇到突发事件时应如何应对等。通过简捷、清晰、易懂的形式,一目了然地指引,使受众的个人行为变成一种群体的规范的安全行为。
传播安全知识。SVI系统通过多种形式或载体,传播普及最基本的安全理念、最常用的安全知识和最实用的安全技能,使受众了解为什么这样做安全、那样做就不安全,为什么这种情况、这种场所危险,如何避免危险,如何使用安全设施、设备,意外情况发生时,如何有效地自救逃生,应具备什么样的行为习惯等。
补充安全硬件系统。企业在生产、办公过程中会配备性能完善的安全设施、设备,如报警、救助等硬件系统,但完备的硬件系统并不能保证人们会正确使用,如果人不会正确使用操作,再好的硬件系统都不能发挥其应有作用。SVI系统会弥补这一缺憾,通过对相关知识技能的普及和指引,实现人机结合,使安全硬件真正发挥其保障作用。
企业的产品在被消费过程中同样会对产品的安全使用进行定义,但如果缺乏明确的安全使用的定义,很难保证企业的安全理念被消费者接受。导入SVI系统后,企业可通过视觉符号向受众传递安全理念。
避免企业重复定义安全视觉效果。SVI系统以标准化为前提,结合企业的安全理念,在企业内统一安全视觉效果,避免企业对安全视觉进行重复定义。对于普通受众在同行业就业或者消费同一类产品,由于行业内各企业未进行安全视觉效果的统一,将造成受众的错误理解(例如安全标志的摆放位置不统一等)。当SVI系统以行业统一的安全视觉标准开展时,将避免企业进行重复定义。
展示企业安全形象。SVI系统不仅体现着企业的安全理念、安全管理水平,同时还展示着企业对社会的责任,展示企业的科学态度和人文精神,实质上是在向社会展示企业安全文化和企业安全形象,有助于提升企业在公众心目中的地位和社会价值。其无言的宣传效果,胜过刻意包装和炒作。
美化企业环境。SVI系统注重给受众带来美的视觉感受和心理感受,将内容和形式有机地结合。由于它的标准化、系统化和艺术化的特点,它对企业内包括工作场所的环境及氛围起到美化作用,解决了以往标牌、旗幅、招贴杂乱无章的问题。
如何实现SVI系统?
建立SVI系统的基础:
•详尽准确地辨识分析各种行为、设施、情况、场所、环境可能存在的有害因素和可能导致的各种危险。
•针对不同人群可能出现的行为方式(由不同的心理特征、行为习惯、文化背景、思维习惯等因素的影响产生),进行预测分析。
•对不同人群在信息传播的接收方式和习惯方面进行调查和分析。
•对某一行业的行业特点进行分析,导入该行业的安全标准。
建立SVI系统应遵循的原则:
SVI系统在实际建立和应用中,非常注重基本理念、基本表现元素的一致性,如统一的形象(标志、标志色)。但也注重在实际应用中,由于时空差异、受众差异、诉求差异所必然带来的多样性。
建立SVI系统的实施步骤:
1.调研分析。包括受众分析,即通过调查获取受众群体对安全知识的需求、接受习惯及接收渠道;信息分析,对所要传达给受众的信息进行分类,如法规、技能、常识、倡导与禁止的等等;环境分析,即对SVI系统所依存的空间和媒介进行分析确定;行业分析,通过对行业规范、安全标准的分析,将获得更为广泛被行业认可的SVI设计。“”版权所有
2.要素挖掘。包括企业安全理念挖掘,使其更加明晰化;企业安全需求挖掘,这是SVI的出发点,也是它追求的目标;企业SVI设计标准的确定。
第3篇:安全理念体系范文
摘要安全是核电企业重中之重的工作,没有了安全,核电企业将无法生存。鉴于安全在核电行业中无可替代的重要性,本文概括讲述了“安全文化”分为表面层次、中间层次和深层次三个层次,并结合核电企业的实际情况,对核电安全文化建设的必要性、建设方法以及步骤等作了初步的分析和建议。
关键词核电企业 安全文化
一、核电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必要性
核安全是核工业的生命线,核电安全文化是核电企业的灵魂,是核电赖以生存的基础。核电安全文化作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和企业文化一样具有一种强大的力量,会极大的促进企业的发展,如果能够做到企业发展与企业安全文化互相协调、互相补充、互相促进,使两者同步运行,建设出一套优秀的安全文化,一定会对核电企业的长远发展起到积极的、不可估量的作用。
二、核电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方法
在安全文化建设的方法上,有两种倾向:一是自然主义倾向。认为安全文化、安全理念是企业长期生产经营活动中自然形成的,企业没办法、也不应该进行人为的设计;另一种是主观主义倾向。认为安全文化、安全理念就是人为的设计。前者导致安全文化建设中的“无作为”现象,一切任其自然发展,缺乏明确的理念指导;后者导致安全文化建设中的“突击”现象。企业可以一夜之间设计出很响亮的安全理念、口号,也可以印刷出很漂亮的安全文化手册。这两种方法有一个共同的结果:员工心理上,安全文化、理念都是空白。
正确的方法,应该是两者的有机结合。严格来说,安全文化的建设过程就是企业生产经营活动全过程。也就是说,安全文化建设不能独立于生产经营活动之外进行。任何突击式的安全文化建设都可能使安全文化独立于生产经营活动之外,效果自然不会好。但是,安全文化、安全理念需要有目的的设计和引导,更需要有目的的宣传和培训。通过人为的主动提炼、设计和引导,能够使自然形成的安全理念明晰化,使员工对安全文化、理念的理解深刻化,认同彻底化。因此,正确处理文化、理念的自然沉淀和人为设计的关系,是安全文化建设方法中的关键问题。在安全文化建设的操作上,应该注意三个基本要求:
1)安全文化建设的方法应该是具体的、可操作的;2)安全文化建设的效果应该是可以衡量的;3)安全文化建设的参与者应该是全员的。
三、核电企业安全文化建设的步骤
(一)组织机构的建立
明确公司具体负责部门,成立公司安全文化建设组织机构,从组织上和资源上保证安全文化建设的顺利、有序进行。在组织机构中设立领导小组和办公室, 明确安全文化建设的使命与定位;完善安全文化管理机制,包括健全安全文化建设的领导与执行机制;加强安全文化相关程序体系建设等。
(二)安全文化框架的搭建
安全文化由三个层次构成即:表面层次安全文化,中间层次安全文化,深层次安全文化,安全文化是由这三个层次组成的统一体。企业安全文化牵头部门可以将上级部门或同行关于安全文化的理念、价值观、行为准则、安全意识等作为企业最初安全文化理念进行宣传和学习,然后逐步创建企业安全文化中各层级文化的框架。
1)表面层次安全文化。是指看的见、摸的着、客观存在的实体文化,如核电站的厂房、核反应堆设备、汽轮发电机设备,建造期间的文明施工、环境秩序等。
2)中间层次核安全文化。指管理体系和各类程序、制度、规定等,如组织机构、部门职责、管理体系及程序、制度等的建设和执行。核电站建造及运行期间,中间层次的核安全文化包括质量保证、安全管理等项目管理体系策划,程序文件的编写及执行,以及通过持续的监督、监查、检查,不断改进和完善。
3)深层次核安全文化。指企业及其员工内心中的安全意识形态,如思维方式、行为准则、价值观等。
(三)安全文化的提炼
在核电行业几十年的发展中,树立了“安全第一、质量第一”的价值观,建立了“纵深防御”和“程序管理”“保守决策”等安全管理思想。这些价值观和安全管理思想,包含在企业创业和发展的过程之中,隐藏在一些关键事件之中,把隐藏在这些事件中的安全理念和价值观发掘、提炼出来,并进行加工整理,就会发现真正支撑企业发展的深层次的安全理念和价值观,这就是企业的核心安全理念。同时以核心安全理念为指导,设计出各系统、各层次的理念,为每一个系统和层次的理念确定相应的典型案例、典型故事、典型人物,形成由核心安全理念、与核心安全理念相对应的典型人物与事件、各系统的安全理念和相应的典型人物与事件构成的文化理念体系,从而使企业安全理念对行为的影响作用真正发挥出来,把企业安全文化建设与生产经营活动结合为一体,避免了安全文化建设的单纯形式化。
(四)安全文化的识别与诊断
在一个企业中,安全文化并不存在有无之分,而只有优劣之分。作风懒散、违规盛行是一种文化;严谨务实,安全高效也是一种文化,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对安全文化进行全面系统的识别与诊断,诊断安全文化是否被员工接受和认同,只有被员工真正接受和认同了的文化才能深入人心,才能起到凝聚、导向、规范和激励的作用。例如,在现场抽查一定比例的员工,把企业的安全理念逐句念出来,请大家解释理念所代表的含义,看大家是否正确理解、真正认同企业理念。
四、结语
企业文化是一种无形的生产力,一种潜在的生产力,无形的资产和财富。安全文化作为企业文化的一部份,如果建设的好,一定能够将企业的安全理念、安全价值观内化成每个人实实在在的安全需求,安全意识和安全行为,从而产生一种强大的保证安全的动力,助推企业的安全管理、安全业绩登上一个新的台阶。
参考文献:
第4篇:安全理念体系范文
[摘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总体推进,这是煤矿安全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战略方针。而把安全装备、管理、培训等视为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基础工作,要求企业抓实抓好,则是一项煤炭安全生产的长期的工作。
[关键词]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总体推进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总体推进,这是煤矿安全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战略方针。而把安全装备、管理、培训等视为实现煤矿安全生产的基础工作,要求企业抓实抓好,则是一项煤炭安全生产的长期的工作。可是,事故却屡屡发生,究其原因,主要是管理工作不到位。在煤矿安全生产实践中,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由于生产规模不同、生产装备不同、生产环境不同、管理难易程度不同,发生事故的性质、大小也就不同。通过对许许多多、大大小小的事故案例分析,因管理不到位、不扎实而引发的事故让人触目惊心。比如由于技术和装备管理不到位而引发的冒顶事故、瓦斯爆炸事故、跑车事故、水灾事故、火灾事故等重大事故;再如现场管理不到位,职工行为不规范引发的零打碎敲事故等。因此,管理是安全工作的重中之重,是第一位的工作。当然,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它包括技术、装备、资金投入、职工培训、干部责任制落实、、安全制度措施落实等一系列安全管理工作。下面对煤矿企业安全管理谈几点认识。
1高点定位安全理念
煤矿企业安全管理需要审时度势,高点定位,确立了构建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全时段的四全模式的大安全观。围绕安全是什么,怎样抓安全这两个问题,可以对煤矿企业安全进行八个定位,确立了八项安全理念。八个定位即安全是矿山的天字号工程、是煤矿永恒的主题、是矿井的命脉、是最大的政治、是职工的第一福利、是企业的第一形象、是改革发展和经济效益的保障、是千家万户幸福的源泉。八项安全理念一是安全就是责任,责任重于泰山的安全第一理念;二是尊重客观规律的安全风险理念;三是大处着眼,小处着手,防微杜渐的安全防范理念;四是激励和约束机制相结合的安全理念;五是抓两头、带中间,整体推进,螺旋递进的理念;六是管人、管理、管思想相结合的齐抓共管理念;七是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危机、忧患理念;八是不断提高管理水平和管理境界,超越安全抓安全的理念。为了在实践中确保安全工作的地位不动摇,煤矿企业还应从思想认识高度提出要理顺的五个关系:一是理顺安全与生产的关系,安全为了生产,生为必须安全,不安全不生产;二是安全与质量的关系,质量是安全的基础,抓安全必须以质量标准抓起;三是安全与效益的关系,安全是产生效益的最大因素,没有安全就没有效益;四是安全与发展的关系,以安全保稳定,以稳定促发展;五是安全与改革的关系,企业改革越来越深化,发展越是加快,越要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切实抓好安全生产。
2强力推进安全监察
多年来,尽管煤矿已将安全生产作为天字号工程来抓,但事实上,真正促使煤矿重视安全的外在压力却是非常不够的。实践中,某些领导者往往是抱着侥幸的心理,在安全与生产、安全与效益发生矛盾时,把安全抛在一起。安全工作在一些人的思想观念中是说起来重要,干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的,摆不正安全与生产的关系,致使党和国家的安全第一生产方针落不到实处。国务院决定将原煤矿安全监察局升格为矿山安全监察局,对现行的矿山安全监察管理体制进行改革,建立全国垂直管理的矿山安全监察体系,并拟出台新的职业安全卫生法律,以理顺原体制和管理格局下形成的法律、法规体系。这必将会强化对煤矿安全的执法监督,形成煤矿重视安全的外在压力。它体现了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的进程中,党和政府对安全生产的高度重视和对人民生产安全和身体健康的高度关注,并为煤矿搞好安全管理创造了外在的环境条件,提供了机遇和空间。因此,煤矿强力推进安全监察,势在必行。
3完善安全管理制度
煤矿管理制度是煤矿员工在生产经营活动中共同遵守的规定和准则,如果没有统一的规范性的管理制度,煤矿就不可能正常运行;因此,要保证煤矿的规范化和精细化运作,必须从完善、细化规章制度和工作标准入手,建立一整套包括组织机构设计、职能分工、岗位职责说明、工作流程以及各个专业的工作标准和管理制度,员工才能做到有章可循有规可守。同时要确保编制的制度和标准是规范的。实施过程是规范的,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整个管理制度体系的整体运作是规范的。因此,建立各项制度和标准,必须深入研究、仔细推敲、认真琢磨,尽量细化,符合煤矿科学原理,避免管理漏洞,具有可操作性。从而形成覆盖全面、方便操作、易于判断、合法合规合理的制度体系并形成制度和标准可以执行、能够执行、容易执行、自觉执行的环境和条件,确保制度和标准能够规范员工的每一个行为,具有真正的规范性和执行效力。
4狠抓安全生产培训
第5篇:安全理念体系范文
1.1人本管理的基本思想
1.1.1现代管理,是指在一定环境下,管理主体为了实现一定的目的,运用一定的职能和方法,对管理客体施加影响等进行控制的过程。在任何管理活动中,人是管理的决定因素。因此任何管理都要从人的本性和人的需要出发,把提高人的素质,处理人的关系,调动和激发人的积极性与创造性放在中心地位,把关心人、尊重人、信任人、发展人作为管理的最终目的,这就是管理的人本特征。管理的这一特征要求任何管理活动必须坚持以人为中心、以人为根本,牢固树立人本观念,坚持人本原则。管理的人本观念包括四层涵义:
1.1.1.1人是生产的首要因素,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因此任何管理中都要把充分调动人的积极性、创造性作为根本手段。
1.1.1.2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是整个社会发展的趋势和最高追求目标,因此任何管理必须把关心人,尊重人、解放人、发展人作为管理的目的和追求的最高目标,作为管理绩效的评判标准。
1.1.1.3人的存在是多样性的,因此管理活动中要树立多样性、整体性的人本观念。
1.1.1.4管理人本观念的“人”是具体的“人”,而不是抽象的“人”。
1.2人本管理的基本要素
1.2.1以人为核心的人本管理,包括人、环境、文化三项基本因素:
1.2.1.1人的因素。在任意管理活动中,人是管理活动的主体,也是管理活动的客体,各种管理活动紧密依存,相互联系形成管理关系,管理关系实质是人的关系。
1.2.1.2管理环境的因素。管理环境是各种物质环境与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环境综合而形成。主要包括环境的类型、环境因素的作用、公共关系的影响与作用等内容。
1.2.1.3文化的因素。管理文化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现代管理文化的构成,包括表层的物质文化、浅层的人际关系文化、中层的制度文化和深层次的精神文化。二是文化的功能。即管理文化的导向功能、约束功能、凝聚功能、激励功能、辐射功能等作用。三是价值观。即人在管理活动中形成的关于客观现实的基本信念奉行的行为方式。
1.3人本管理的基本内容
1.3.1人本管理的基本理论逻辑推导是:人的全面发展和完善是管理的最高目标,而人的心理、动机、能力和行为是可以塑造影响和改变的,管理环境、文化及价值的变化影响人的心理和行为方式,同时,作为管理主体和客体的人之间是有相关性、其目标是可以协调的。
1.3.2人本管理的基本内容:
1.3.2.1人的因素第一的观念
1.3.2.1.1人的因素第一的观念,是人本观念应树立的基本观念。所谓人的因素第一,就是在观察任何事物,处理任何事情,解决任何问题时,都把人的因素看成首要因素,关键因素,决定性因素,既不是重物不重人,更不是见物不见人。
1.3.2.1.2树立
人的因素第一的观念,必须树立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观念。人才是人的因素之中的栋梁之材,是人的因素中最有活力,最具创造力,凝聚力和带动力的因素。
1.3.2.2以人的不断解放和全面发展为最高追求目标的观念
1.3.2.2.1以人的不断解放和全面发展为管理追求目标的观念是管理的人本观念的实质内容,也是高层次的人本观念。传统的人本观念,只是把调动人的积极性,作为提高工作效率和经济效益的手段,这是一种低层次的人本观念。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已成为人本观念核心理念,成为一切管理活动出发点和落脚点。
1.3.2.3重视人的精神,价值观和政治思想工作的作用
1.3.2.3.1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的精神追求、价值观的实现和思想政治因素在管理体制中的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重视文化建设、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提升人的素质和层次,形成良好的共同价值观和强大的精神凝聚力,唯其如此,才能实现管理目标。
1.3.2.4以激励为主的管理方式
1.3.2.4.1激励主要是激发人的动机,使人产生一种内在期望目标前进的活动过程。人的需要是人普遍存在的自然本性,需要决定动机,动机产生行为。树立人本观念,必须研究人的需要和如何满足人的需要,激发人的动机,引导人的行为,达到管理目标,不同社会制度,不同管理体制,不同民族文化条件下,人的需要的具体内容和表现形式有所不同,为此,实施激励为主的管理方式应当根据不同的管理目标和管理环境针对性进行。
1.3.2.5构建人本管理的机制
1.3.2.5.1有效进行人本管理,关键在于一整套、完善的管理机制和环境,形成自觉地奋发向上,励精图治的精神状态。为此应建立包括动力机制,压力机制,约束机制,保证机制,环境影响机制等内容在内的管理机制。
2安全生产是关系人类生命、健康和财产的重大事项。当人类文明进入21世纪之际,安全生产面临空前严峻的压力与挑战,特别是近年来,全球范围重特大恶性事故频频发生,更是突现安全生产的极端重要性和复杂性。加强安全生产管理,有效预防和减少事故发生,保护人的生命、健康和财产,这已成为各国共同关注和重视的热点、难点问题。中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理所当然更应当注重安全生产,保护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安全,这既是国家性质和党的宗旨决定的,也是新时期学习、贯彻、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必然要求,学生从事行业安全管理十余载,深知“安全无小事、责任重于泰山”。由于安全生产涉及面广,任务艰巨复杂,尽管全社会各方面为此付出了艰辛努力和巨大投入,但是安全生产管理的成效却并不十分显著,各类重特大事故仍然时常发生,安全生产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因此研究和解决如何提高安全管理水平和成效的问题,已是全社会的当务之急。笔者就安全生产管理实践中,树立人本观念谈谈自己肤浅认识
3安全生产管理必须坚持人本原则
3.1安全生产及安全生产管理的主要内容
3.1.1安全生产概念及主要特点
3.1.1.1安全生产是指的生产过程中保障人身和财产安全,安全生产实质是保护人权:人的生存权、健康权和财产权等。生产劳动是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保护劳动者自身健康、生命、财产安全是人类基本的需要之一。因此安全生产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事关社会稳定,事关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是我国的一项重要国策,是政治问题,也是经济问题。安全生产涉及诸多行业,范围极宽,既包括工业、商业、交通运输业、建筑、矿山、农林等各行业,也包括人身、财产等各属性,几乎囊括了社会各方面,因此,安全生产既具有极端重要性,也具有复杂性、艰巨性、综合性等特点。
3.2安全生产管理及其主要任务
3.2.1为实现安全生产目标,在一定环境下,为实现安全生产目标,在一定环境下,管理者对管理对象实施影响和进行控制的过程构成安全生产管理活动。广义上讲,安全生产管理至少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3.2.1.1预测人类生产活动中各个领域里存在危险,进一步采取措施,使人类不受到危害和伤害;
3.2.1.2制订并落实各种法律、法规、规程、规定和办法、措施,消除危害因素;
3.2.2.3教育人们去认识、发现、分析和消除生产过程中的危害、防止发生事故;
3.2.2.4发生安全生产事故后,及时、正确处理事故,减少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总结吸取事故教训,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3.3安全生产管理中树立以人为本的必然性
3.3.1一般而言,任何领域的管理活动都要树立人本观念,任何管理过程也自始至终树立人本观念,因此管理的人本观念具有一般规律指导意义,由于安全生产管理的特殊性,其管理活动尤其必须坚持人本原则,这是因为:
3.3.1.1安全生产管理以人的健康、生命、财产安全为直接目标凸现出人本管理关心的基本特征和本质要求。
3.3.1.2在安全生产管理客体要素中,人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作为管理对象客体的人,其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的发挥,对安全生产管理具有十分重要影响。
3.3.1.3作为安全生产管理主体的人,在管理活动中始终处于主导地位,具体而言,安全管理机构人员素质直接关系管理水平和管理效果,是决定安全生产管理成败的首要因素。
3.3.1.4安全生产管理是系统工程,涉及众多领域和方面,管理关系份繁复杂,但是在众多管理关系中,人与人的关系是最重要的安全管理关系。正确处理其关系对安全生产至关重要。
4在安全生产管理中树立和施行人本原则的途径与方法
4.1高扬以人为本的安全管理思想和观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
4.1.1建国以来,我国一贯十分重视安全生产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由于中国特殊的国情和安全生产管理自身的原因,我国安全生产状况并不乐观。近年来,随着市场经济的某些消极因素影响,我国安全生产形势呈现逾发严峻和局部恶化的形势。据统计全国每年安全生产事故损失达千亿以上。特别是近年类似“南丹事件”,“大连空难”,“北京网吧火灾”等系列恶性事件,不仅损失巨大,而且严重损害了中国国际形象,教训十分深刻,发人深省。究其原因,其中安全生产管理理念上,人本原则的缺位是重要因素之一。在安全管理中突出表现为:一是“见物不见人,见事不见人,就事论事”等随处可见。对安全生产认识一般化,缺乏对安全生产人本特征的理论探讨和深度认识。二是安全检查生产重要性上认识与投入的反差强烈。一方面大家都一般性地“颂扬”安全生产重要意义,另一方面安全生产实际投入微不足道,实质是安全生产管理的“异化”。三是“亡羊补牢”现象盛行。很多单位、部门的安全生产投入极其吝啬,重特大事故发生后,却不得不花巨大代价“善后”。一些领导,非要人民的生命和财产终结,才能唤醒他们对安全生产“人本原则”的认识。四是广大安全生产从业人员安全意识和人本精神的缺乏构成我国安全生产最大隐患。处于安全管理客体地位的从业人员缺乏认知保护自身权力的自觉性,使得安全管理的人本原则的推行困难重重。安全生产管理必须高扬人本原则,这是由安全生产本质属性决定的。安全生产管理人本原则的确立,最关键的是真正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方针,这是因为:
4.1.1.1“安全生产、预防为主”倡导的是安全即人的基本权力,是第一位的因素,如果人的生存权都不乎存在,经济的增长、社会的进步,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就无从谈起。因此安全优先的原则,实质上是把人作为管理的首要因素考虑,只有确立了“安全第一”的原则,才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正确处理效益、发展、稳定、安全之间的关系。
4.1.1.2“安全生产、预防为主”倡导的是谋事在先,防患于未然。一是强调人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因素,人能够通过尊重科学,探索发现规律,防范事故,实现保障安全的管理目标。二是强调人主观能动性充分发挥是实现管理目标的根本手段。
4.2在安全生产管理循环过程中始终贯穿人本原则
4.2.1管理的过程是决策、计划、实施、监督、评价等不断循环的过程,同时也是各项管理职能作用实现的过程。在安全生产管理过程中贯穿人本原则的实质,就是在各个管理层面人本原则如何体现的问题。
4.2.1.1在决策过程中坚持人本原则第一的原则。决策贯穿于整个管理过程,是管理的核心。安全生产管理各层次决策中,人本原则应是第一原则。即以保护人的健康、生命、财产等权力为最优先考虑,体现“安全第一”的基本功方针,体现人文关怀。实践中,要坚决反对“安全生产是政绩工程”,“安全让位于经济效益”,“安全生产目标从属于其他目标”,“安全生产久议不决”等决策思想和作法。安全生产决策中,只有把人当作人对待,把人作为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人对待,才能真正贯穿人本原则。
4.2.1.2在计划职能中体现安全生产管理人本原则
4.2.1.2.1计划实际上就是预先确定做什么,如何做,何时做和谁做的一种程序,在计划中体现安全管理人本原则。一是计划要“以人为中心”,通过人的关系筹事、物、财等管理要素的关系,着力解决实践中安全监理机构不到位人员及其经费、装备不落实的现象。二是充分激发和调动管理对象,主动关心安全、重视安全、保障安全的自觉性,实现“要我安全”向“我要安全”的根本转变,要彻底改变目前安全生产管理严重的“猫鼠对立关系”,“一方喊断气,另一方不来气”等消极现象。三是要十分注重协调安全检查生产管理中的各种关系,形成齐抓共管的综合治理格局。安全检查生产涉及面广,必须十分注重抓住人与人之间关系这一主线,协调好方方面面关系。四是充分运用激励手段,调动主体与客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要特别注重发挥安全生产一线管理人员和直接从业人员的智慧与积极性。
4.2.1.3在监督过程中注重安全生产人本原则的贯通监督是对管理运行过程中各项具体活动所实行的检查审核、监督督导防患促进的管理活动。安全生产管理人本原则的贯通主要把握两点:一是监督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主要围绕安全生产目标的实现;二是监督要体现对人的尊重、关心。在安全管理实践中要克服安全检查为检查而检查的形式主义倾向和安全生产舆论、大众社会监督弱化的现象。
4.2.1.4在评价过程中体现安全生产人本原则的要求
4.2.1.4.1管理的评价过程,是汲取经验和教训,推动另一个管理循环发展的过程。安全生产管理评价职能一要在总结的基础上,有利于提高人素质,实现管理的良性循环;二要侧重对作为管理客体的人的教育与激励。目前,要注意克服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考核评比形式化、笼统化、泛化等现象。
4.3建设全社会以人为本的安全文化
4.3.1所谓安全生产文化,就是安全价值观、经验、道德、理想、传统、行为准则等意识形态的复合体,是安全观念和安全行为准则的总和。安全文化的核心思想是人,是提高人的安全素质。安全文化是社会文化的一个组成部份,具有民族性、地域性、也具有国际性、共性等特征。
4.3.2安全文化的产生有着深刻的原因和社会背景。随着人类社会发展进步,安全文化越来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各国的关注和重视。学生认为,我国的安全文化建设十分落后,应当从以下几方面着力抓好:
4.3.2.1确立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和灵魂。亚洲,特别是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是事故高发地区,安全生产形势十分严峻,仅发道路交通事故为例,2002年,美国机动车2.1亿辆,死亡46000人,中国2140万辆,死亡11万人。我国车辆占全世界1.9,死亡人数却高达15,绝对数是全世界死亡率最高的国家。中国各类事故高发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对人的忽视和对生命的漠视,安全保障“不是不能为,而是不为”。相当部份典型恶性事件莫不如此。因此,引导全社会,特别是安全强势群体关注安全,关爱生命是安全文化建设主题思想。
4.3.2.2唤醒全社会安全生产意识。
4.3.2.2.1安全文化建设的主要目的,是透过科学的和理智的观点,将安全第一的概念变为人们生活的习惯,进而将安全意识渗透到潜意之中,使人们思维、行动中,不自觉地将安全变成习惯,时刻以安全第一为原则决策和行动。统计分明表明:进入90年代以来,我国已出现第四次事故高峰。在导致事故高发的机制、管理、技术、环境等诸因素中,人的问题是首要的原因。仅两份事故原因中,人为失误高达70以上。因此,安全生产管理并非某种制度、某一规范、某种管理方法就能彻底解决的,安全生产不是单纯的技术问题,而是人的问题,是人的安全文化问题,安全意识的唤醒,要突出教育的贡献。要从学校、家庭、单位、企业等各种环节,从幼儿、少年、青年,直至老年各时期针对性教育。
4.3.2.3广泛开展全社会大型安全文化运动
4.3.2.3.1安全文化运动的实质是普及安全知识和提升安全意识。其主要内容包括:一是党和政府应当组建相应机构,制定有关规则,动用主流媒体长期坚持。二是构建全社会事故防范信息系统,比如通过设置类似警务110之类的公开电话,接受全社会范围各类重特大事故隐患的举报、投诉等。三是在社会公共场所,公众聚集地,装置大型电子荧幕,设置专门节目,宣传安全知识,解剖典型安全等,让公众时时、处处感受安全文化。
4.4构建以人为本的安全生产管理机制
4.4.1人本管理作为一种哲学观念和管理思想,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有效进行人本管理,关键在于构建完整的管理机制。安全生产人本管理机制包括以下机制:
4.4.1.1力量机制,包括动力机制和压力机制。安全生产动力机制在于建立起各单位、各部门、社会各方面,公民个体在物质动力和精神动力的驱使下,自觉保证安全生产。笔者大胆设想,比如在企业税收中根据行业属性和安全等级征收安全税,又比如在机动车和驾驶员法定保险条款中加大对无事故车辆和驾驶员保费的返还比例等思路,形成广泛的安全生产利益激励机制和实施办法。在压力机制方面,要健全安全事故责任的事前追究和事后追究双重制度。要特别建立单位、部门、企业、业主等主要负责人的问责制。要使各方面在安全目标责任的压力之下,明确目标,积极落实措施,履行职责。我国安全生产动力的缺省和压力机制的扭曲问题同样严重存在。
4.4.1.2责任机制,主要应当包括责任体系和责任追究两方面。责任机制实质是构建一个庞大的安全职责系统,明确各单位、部门、行业,各安全人在保障安全生产方面的具体措施和应履行的职责、任务,让每个人承担相应的责任和义务。保证时时、事事、处处有人对事故隐患和事故负责。责任机制也是安全生产力量机制的进一步延伸和具体化。目前需要解决的突出问题。一是安全责任空洞,好像人人都有责任,但人人都不负责任,责任的细化和落实很不到位。二是责任的追究没有完全遵循因果关系,而是按照领导的批示或抓“替罪羊”的办法,随意性大,说服性、教育性不强,不利责任制的真正到位。三是几乎全部是事后责任追究,极少事前后惩治。
4.4.1.3约束机制,主要是在科学分析、研究安全生产规律、总结经验基础上建立健全制度、规则、规程,使行为人有章可循,按部就班,现行安全生产制度是比较健全的,问题的关键在于现有制度的落实,现有制度对参与安全生产各方面人的约束。
4.4.1.4保证机制,主要是指从法律、法规、制度等体系的层面,确保以人为本的安全生产管理思想、政策、措施、方法等贯彻落实。这方面,尤其需要从法律层面上解决安全生产管理体制问题,严格意义上讲,现行安全生产法虽然有原则提法,但是从1998年至2002年四年间,我国安全生产管理体制在修补中变化了四次之多却仍然没有根本解决问题,现行体制中多次管理、权责不清、部门协同差,各自寻求“经济权”等系列问题严重制约了安全管理效率。更有甚者,个别执法部门和执法人员五方面出于某种利益,以高压方式管理安全,以安全为借口,肆意剥夺企业和个人的基本权利,而另一方面,当无利可图时,就万般推诿和逃避责任,置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于不顾,鉴于以上情况,重新站在一个战略高度上确立适应我国转型期的安全体制,制定责权利更明确、更具体、更具操作性的法规政策和制度,这是对人民健康、生命财产高度负责的当务之急。
结论:安全生产管理必须高扬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安全生产管理每个环节必须落实以人为本理念的具体措施。
第6篇:安全理念体系范文
关键词:本质安全理念;开展;纪检监察;工作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7)012-0-01
一、本质安全理念与纪检监察工作的关系
(一)本质安全的内涵
无“危”为“安”,无“损”为“全”,“安”是过程,“全”是结果。本质安全,就是通过追求企业生产流程中人、物、系统、制度等要素的安全可靠和谐统一,使各种危害因素始终处于受控制状态,进而逐步趋近本质型、恒久型安全目标。
本质安全的目的是企业生产经营不出事故、员工不受伤害,主要强调物质领域的安全。
(二)纪检监察的内涵
纪检监察是党的纪律检查机关和政府的监察部门行使的两种职能。分别负责监督检查党的机构和党员、政府机构和政府系统公职人员的公务行为。
纪检监察的目的是倡导职业廉洁、预防腐败、惩治和消除贪腐、保护员工尤其是关键领域重要岗位员工的职业生命和荣誉,主要强调意识领域的安全。
(三)安全管理与纪检监察管理的关系
本质安全与纪检监察归根而言,都是运用各种手段、方法,预防伤害、消除隐患、保护财产与人员(物质、意识领域)不受损失、伤害的管理过程。传统安全主要强调物质领域的安全,没有涵纳意识领域安全,从本质分析,廉政与反腐败属于意识领域安全,同样属于安全建设范畴,安全理论建设应当丰富意识领域安全内容。
二、 用本质安全理念开展纪检监察工作的意义、必要性
(一)意x
1.可以探索丰富安全理论。在实践中不断提高对纪检监察的认识,认识积累到一定程度,经实践验证,可以固化为一种理论。当用本质安全视角看待纪检监察,则能丰富安全理论。
2.通过实践,探索纪检监察工作有效的手段、方法。纪检监察工作主体对象是人、系统与制度等,传统安全主体对象是人、物、系统与制度等,比较而言,纪检监察工作缺乏“物”的定量与直观考衡,故在实践操作中,纪检监察工作的手段、方法多倾向定性,如借鉴安全管理工作,可探索用系统性的定量方式开展纪检监察工作。
3.用本质安全理念开展纪检监察工作能够融合安全管理的成熟经验与体系,强化腐败隐患管理以及过程管理,降低腐败发生概率。腐败与安全事故一样,在人类风险防范知识认知范围内,开展廉洁(安全)管理的力度和有效性与事故发生的概率呈现相关关系,廉洁(安全)管理的力度越大、有效性越高,腐败与安全事故发生的概率则越小。最大限度遏制腐败与安全事故,是从事廉洁(安全)管理工作人员的责任、义务和使命,必须寻求一切可能的办法,采取一切措施,认真开展廉洁(安全)管理工作。
(二)必要性
1.用本质安全理念开展纪检监察工作,是贯彻落实十八届六中全会全面从严治党的积极创新举措。十八届六中全会提出全面从严治党的具体要求,并进行了细致部署,要求全方位、各层次、多角度进行监督,用本质安全理念开展纪检监察工作,则是一种具体举措。
2.用本质安全理念开展纪检监察工作,是深化安全意识、运用多种手段防治腐败及不正之风的需要。腐败也是安全事故,腐败伤害了集体利益和个人职业生命荣誉,腐败的诱惑性在于责任人得到经济或其它利益,从而迷失其中,利欲熏心,“心”则是廉洁(安全)意识,需要用本质安全理念不断强化廉洁(安全)意识。
3.用本质安全理念开展纪检监察工作,是预防、惩治新形势下不断变化的腐败形式及不正之风的有效需要。“魔高一尺,道高一丈 ”,随着反腐的不断深入,腐败与不正之风的表现形式更加隐蔽与具有迷惑性,运用本质安全理念,能够有的放矢,找到本质所在。
三、 本质安全理念在纪检监察工作中的具体运用
(一)借鉴本质安全理念完善纪检监察管理体系
1.完善机构、人员配备与职责。在现有纪检监察组织机构建设基础上,完善和固化纪检监察组织机构和力量,明确机构职责、岗位责任,主要工作业务放在纪检监察管理上,防止廉洁管理边缘化、淡化、虚化。目前国企车间级廉洁管理力量弱化,纪检委员多为兼职,班组级廉洁管理更加虚化。基于整合基层综合安全(廉洁)管理职能出发,将车间党支部纪检委员、安全员职能融合,赋予现有安全员车间廉洁管理职责;赋予班组劳动保护监察员班组廉洁管理职责,将全面从严治党切实向基层延伸。
2.依据本质安全管理思维,建章立制。梳理流程与制度,建立廉洁管理制度体系,一是承接上级各类制度,严格按制度开展日常廉洁管理,防止遗漏;二是结合单位具体实际情况,制定单位内部廉洁管理标准,整理成定期廉洁管理工作安排表,严格按标准开展日常廉洁管理;三是将廉洁管理延伸到具体岗位,制定岗位廉洁指导书,在廉洁指导书中根据岗位可能的腐败隐患,列出出现腐败的惩处警示。
(二)借鉴安全教育管理的方法抓员工廉洁教育
员工新入职、转岗进行安全教育时,针对入职岗位廉洁风险,同时进行廉洁教育,并在安全教育各类学习档案中明确记载。
(三)借鉴安全管理的方法抓员工廉洁管理
1.用“KYT”(伤害预知预警活动)管理思路开展日常纪检监察(廉洁管理)工作,让廉洁管理抓在经常、管在日常。现有每班次开展“KYT”(伤害预知预警活动)的班组,开展活动时候,在安全隐患查找、确认及采取措施栏目中对应加入岗位的廉洁隐患;各级管理部门,由于工作性质原因,目前没有开展日常“KYT”,可以定期(每周或者每月)利用部门会议的时机,开展“KYT”,使岗位员工不断强化廉洁(安全)意识。
2.用安全事故处理的方式对腐败与不正之风进行惩处。在充分运用纪检监察工作“四种形态“的基础上,借鉴事故管理的“四不放过”原则:事故原因不查清不放过;责任人员未受到处理不放过;整改措施未落实不放过;有关人员未受到教育不放过。做到违纪事事有落实、有处理、有教育、有整改。
第7篇:安全理念体系范文
关键词:安全 管理 文化
一、完善HSE体系,实施HSE文化管理
安全管理的核心是完善HSE体系和安全文化推介。HSE管理体系是安全工作的基础,安全文化是安全工作的灵魂。
一个完整的HSE管理体系,应该是由一个管理机构、一套严密的管理体系文件和运行控制文件构成的一个循环渐进的管理体系。一个企业,从最高管理层到基层车间(队)、班组,都是管理体系的组成部分,班组是管理体系最基本的单元,每一个层次都有自己的结构和控制文件,文件规定了各自的权利、义务和职责。因为一个完整的HSE管理体系是否能够发挥最大的作用,要看是否能够形成“齐抓共管、层层落实”的HSE管理格局,是否能够构建安全与生产和谐、员工与管理和谐、企业与社会和谐、环境与发展和谐的安全环保机制,是保证体系运作连续和持续性的关键。
安全文化是企业生产经营中产生的安全活动文化。它包括安全生产月、宣传教育、安全培训、危害识别与评价、安全标识标牌和个体行为。
完善HSE管理体系,完善各项管理规定、安全操作规程,是提高员工安全文化素质,树立员工HSE理念的基础,通过宣传、教育、培训和对危害的识别与评价,逐步实现员工由“他律”到“自律”的转变,树立科学的HSE价值观,实施HSE文化管理。
企业安全文化是实实在在的,是企业在组织、管理、生产过程中所创造的文化,是积淀于企业及其员工心灵深处的安全意识形态,是企业的安全理念、行为和表现在企业的各个层次的宣扬和推介,是企业员工应遵循的安全行为方式,是安全管理的准则和灵魂,贯穿于企业安全活动的全过程,是企业各阶层安全观念、意识形态、行为方式的基础。
二、安全管理与安全文化的内在联系
安全管理的主体是对人的管理,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对安全生产起主要因素的是人。人是国家和企业的宝贵财富。党的十六大之后,国家提出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把以人为本,落实到安全生产管理上,首先是要尊重人的生命,尊重人的健康权和生存权。企业安全文化的特点就是重视人的价值,把尊重人、关注人、关心人作为中心内容。
安全管理的对象是人,在企业经营活动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还是人。环境的改变、机器设备状况的改变、设备的操作与管理,都是靠人来实现的。环境、设备状况的改变,不仅要有必要的安全投入,还要靠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来制约,管理与操作要靠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来实现。
精神文化是用以规范企业员工安全生产工作规范、增强群体意识和价值观念的文化,是企业员工共同的追求。河南油田以“诚惶诚恐知敬畏”,使员工在安全观念上确立了一种内在的自我约束的行为标准,使员工知道自己该敬畏什么。所谓敬畏,就是敬畏生命、敬畏责任、敬畏法律。员工一旦违背了行为标准,违背了安全生产理念,就会自责,会受到共同意识的压力和公共舆论的谴责,使其自动纠正错误行为。
物质文化是安全生产的基础,企业通过对工作环境的优化、劳动条件的改善、文化设施的建设,来满足员工追求的安全生产的需要,以合理的安全奖励机制,来满足员工追求的自身利益最大化的需要,激励员工安全生产的工作积极性。
制度文化是对企业员工的安全生产行为规范进行约束的规则。《安全生产法》明确了各级人员的责任、义务和权利。用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来明确企业安全管理、安全生产的行为规范。用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来明确员工从事生产经营过程的操作规范。只有形成责任明确,责权一体,在安全管理才能做到敢抓敢管,才能落实执行力度,使员工逐步形成良好的安全行为习惯。
行为文化是规范生产经营活动中个体行为的文化。在管理学上有一个“海恩法则”,讲述了安全管理的金子塔原理:每10000起不安全行为,孕育着3000起被忽视的隐患、300期可记录在案的隐患、30起严重的违章操作和1起安全事故。要想消除这一起事故,就必须从细节上把这10000起不安全行为控制着。要通过安全活动、预案演练、安全教育、技能培训、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等,并把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列入日常安全管理和生产运行中,提高危害识别与风险评价能力,使员工熟练掌握本岗位安全操作技能,树立责任感和使命感,使员工自觉规范自己的操作行为。
三、安全管理、安全文化与执行力的辩证关系
安全管理的主体是对人的管理,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首先是要靠文化,文化是企业的灵魂,是管理的最高境界。安全文化是实实在在的,是建立在以人为本的制度文化基础上,责权分明,在执行过程中,要“责权一体”,强化执行力度,使安全生产理念在员工心灵中逐步扎根,促进精神文化建设和行为文化建设,以良好的安全文化氛围,使大家都发自内心的做好自我安全,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第8篇:安全理念体系范文
开展教育的主要目的除了帮助学生学习知识外,还包括让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通过思考能力的提升,对事物形成必要的认知和分析,而教学可以说是学生学习知识,提升个人的重要途径和方法。而体育教学不仅仅要帮助学生养成积极锻炼的健康习惯和思维,还应该让学生认知健康的意义和重要作用。而在这一过程中,最重要的就是让学生认识到维护生命健康不仅仅是生命本能,同时也是个人对成长理念认知的逐渐完善与发展。当前在开展体育教学改革时,我们应该明白其目标和方向都是完善教学方案与思路,健全学生的理念与认知度,改变学生传统的以技能和理论学习为核心的学习理念,形成更为全面、完善的思维,而体育教学改革的方向之一就是更加关注学生对未来的完善认知和全面规划,而生命安全教育理念正是如此。将生命安全教学理念与体育教学改革有效结合,不仅要将理念与教学计划融合,同时也要将其与整个教学过程相融合贯通,通过专项训练、技能训练、主题训练,加上课堂内、外一体化教学活动,从而实现生命安全教学理念与体育教学改革深度融合,正是二者一致方向性加上统一主体,决定了将二者融合不仅符合体育教学改革发展的方向,同时也是培养人才的客观要求。
2.生命安全教育理念指导下开展体育教学改革实践的注意事项分析
在生命安全教育理念指导下开展体育教学改革实践活动,不仅要求我们及时调整教学思路,完善教学方案,同时我们还应该把握生命安全教学的重点和关键内容,要重视生命安全教学整个过程的完善性和全面性,通过理念有效融合,加上合理开展实践活动,从而达到体育教学改革实践的根本目的,但在这一过程中,必须注意以下问题:
2.1完善教学理论研究程序,做好专业师资力量建设
在体育教学改革实践过程中,想要有效依赖生命安全教育理念指导,就必须完善理论研究,通过科研力度的有效加强,加上教学理论研究程序的不断完善,从而确保学生能够全面接受相关内容。此外,还应该清楚,当前在教学过程中,并没有形成将二者融入教学的成熟教学模式,因此需要完善教学理论研究,确保及时将教学实践经验转化为专业教学指导理念。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核心作用决定了我们必须深化教师影响力,提升教师专业水平,通过专业师资力量建设,从而确保整个教学活动健康有序开展。应该不断完善对教师的专业知识培训,使教师能够高效、全面完成整个教学活动。
2.2完善教学体系,优化教学管理过程
在生命安全教育理念指导下开展体育教学改革实践活动,必须突破原有教学思路和教学体系,通过教学制度、教学体系的不断完善和丰富,实现整个教学活动的有效发展,同时在这一过程中,必须优化整个教学管理过程,确保各环节有效衔接。相对与以往体育教学来说,融入这一理念的体育教学改革实践活动不仅仅要向学生讲述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同时也要让教师适应教学新内容,完善整个教学体系,还要确保教学质量,这一过程中要对教学管理环节进行优化,重点关注学生的掌握状况,通过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能形成清晰理论体系、完善健全生命安全知识体系,养成安全运动、维护生命的意识。
2.3革新教学措施、完善教学模式
以往体育教学活动开展时,通常主要由运动准备、运动开始、运动总结三部分组成,而学生和教师往往对运动准备和运动总结缺乏足够兴趣和投入,更多将精力和重点放在了运动环节,这就使得该体育教学模式存在较大问题,很多学生更关注体育教学内容,并非体育课程,因此想要有效开展生命安全教学,就必须将相关教学知识与整个环节相融合,在每一环节内都融入必要的安全教育知识,通过渗透性安全教学措施开展,完善整个教学模式。比如可针对教学内容,革新教学方法,比如针对某些突发事件,学生如何逃生,就需要设计不同情景,对学生进行具体实践活动的指导和修改,通过精心设计,确保生命安全教育与体育教学改革实践有效融合。
2.4避免课堂板块教学,实施课堂内外一体化安全教学
在生命安全教育过程中,我们必须杜绝板块式教学方法,不能将培养学生健康成长的理念寄托于短短课堂时间,必须认识到生命安全教学是一个体系化、系统化过程,应该充分结合课堂内外一致开展,构建一体化安全教学模式。通过将体育知识讲解、体育动作示范、体育技能普及等一系列知识有效融合,而在校园内也通过张贴标语和宣传画等一系列形式。构造全面良好的校园文化建设氛围。实施一体化教学模式是将生命安全教育理念与体育教学有效结合的重要要求,我们必须清楚,生命安全教学不只是课堂上的内容,要融入学生生活中。通过良好氛围的营造,确保学生能全方位了解和学习生命安全知识。
3.生命安全教育理念指导下的体育课教学改革实践方案分析
将生命安全教学与体育课改革教学相融合,是指把生命安全知识与体育技能学习、体育理论知识学习有效结合,结合定期考核、适当课程穿插等一系列方法确保最大程度、最全面实现体育知识融合,实现生命安全教育。具体而言:
3.1将生命安全教育理念融入教学计划
教学计划作为整个教学活动开展的依据,其内容设置和教学目标设定往往对教学活动开展有很大促进作用。因此,在教学计划制定过程中,必须将生命安全理念与其有效结合融入,要将生命安全知识与体育教学知识、技能一起进行教学考核,确保学生能用心学习。而在教学计划安排中,要确保生命安全教学的时间投入,不能应付完成,要确保时间足量。确保学生能体系化完成生命安全教育,确保理念实质性提升。
3.2突出教学主题,优化教学体系
生命安全教学不仅包含体育损伤,还包括对突发事件的处理和预防。因此,在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既要优化对学生体育技能的教学,还要重点培养学生的心理素质。将生命安全教育理念与体育教学有效结合。同时为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应将生命教育全面融入,同时让学生在分享中,提升问题解决能力,养成健康心态,整个教学活动中,要把教学主题突出当做生命安全教育与体育教学改革的融合点。通过相应团队配合,实现生命安全教育目的。
3.3专项教学与情景模拟教学全面融合,提升教学真实度
为提升学生对生命安全教学的足够重视和理解度,因此在开展体育教学改革时,可以适当开展情景模拟教学,要求学生结合自身所学知识,结合团队配合以及个人应变能力等,完成困境逃生、问题处理等一系列突发事件。通过情景模拟教学,最终实现教学效果的优化。此外针对生命安全教育中某些重点和难点,开展专项教学活动。通过专项强化,有效提升学生的自我保护技能和安全意识。通过情景模拟教育与专项教学的全面融合,切实提升教学活动的真实度。
4.结语
第9篇:安全理念体系范文
【关键词】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理念;实践研究
我国的煤矿安全事故发生率常年居高不下,一定程度上与人类认识的局限性和科技手段的相对滞后性相关,但更重要的是,作业人员安全意识淡薄、安全管理理念缺乏。想要尽可能的减少煤矿事故发生率,一方面要对现有的煤矿灾害防治技术不断研究和更新,另一方面,安全生产管理理念的建立和推出也是十分必要的。
一、对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理念的研究
1、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系统、监控系统的有效建立
煤矿安全状况具有模糊性、复杂性及不确定性等特点,这就使传统的安全生产管理理念无法很好的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当前,安全数据库及专家系统能够对事故发生进行有效的预测,因此这些技术的研发非常紧迫;另外,计算机在事故辅助决策系统中很重要,通过建立安全信息网络,部分安全隐患就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监控。可以说,安全管理部门是信息安全的重要分支,处于信息汇总的关键部位,不但可以提供准确的信息,而且能够提供事后的静态管理,即采用了一种动、静态相结合的管理理念。
2、重大事故隐患的监测与管理
煤矿的安全监控系统具有预测和有效辨别危险源的功能,能够将矿井下的相关安全信息反馈到指挥中心,经专家和智能系统快速识别并传递出相应指令,起到有效预防和控制煤矿事故发生的作用。在这其中,计算机控制系统的效果最优。不仅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财力与物力,而且能够高效率、低失误的对危险源进行识别及控制,进而对事故发生源,如火灾、瓦斯爆炸等进行技术分析。因此,应该敦促企业适时对危险源安全系数进行评估,加大对排查安全隐患相关系统的投入。
二、对煤矿安全生产管理实践的研究
1、加强安全生产相关责任制度的建设
煤矿企业领导、技术人员需要按照《劳动法》等相关规定,依法保障员工的身心健康。应该加强安全监察的力度,努力排查直至消除事故隐患。要切实的将事故安全责任落实到个人,不断加强对工作人员的技能培训,有效发挥群众监督部门、工人委员会等的监督作用,特别是对特殊岗位、易失误区域要重点加强安全隐患排查。对于企业的领导者来说,必须具有足够的安全生产管理意识,这是因为,企业领导作为整个煤矿企业的负责人和决策者,起到负责全局的作用。如果单纯追求经济效益而忽略安全事故的防范,势必酿成灾祸。
2、按照制度化、程序化要求整顿安全生产监察体制
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重大的经济损失、伤亡事故及职业性中毒的报告、处理、分析及评价。应该分别对局、矿级监察机构进行适当调整,不断更新安全生产监察体制,另外矿务局应该派出专门的安监人员负责管理工作。要重点保证国有重点煤矿安全检查工作的进行,强调“一通三防”标准,对事故发生隐患深入排查,坚决关闭不符合安全生产管理理念的小型煤矿,争取从源头上杜绝事故。
3、设立安全激励机制
安全激励是一种能够产生效益的有效途径,目前已经普遍被各种机构、组织和公司所采用,安全激励方式的采用不仅能够有效的降低事故的发生几率,而且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调动人们工作积极性、提高工作认真度。以往的经验告诉我们,合理的设立安全激励机制能够收获安全效益,或者说至少可以在短时间内尽可能的对事故进行控制。安全激励相比较传统的方法,如培训、筛选人员等是一种灵活、易于接受的方法。将工作付出与员工的、组织的、集团的风险管理业绩直接挂钩,员工便可以更加自觉的提升安全责任意识、加大工作投入。
4、健全煤矿安全生产保障体系
在煤矿企业实际的生产运营过程中,必要的安全保障体系要逐步得到完善。首先,煤矿安全相关的法律、法规需要得以健全,漏洞需要不断填补;其次,完善的煤矿行业安全检查保障体系要不断完善;再次,针对员工所创立的资格认证及安全技术培训体系应落实;最后,煤矿企业内部的安全技能培训必须要标准化、规范化,从业人员自身素质要合格。
5、实行有效安全管理理念
首先,煤矿企业当中无论是领导还是各级技术人员都要铭记“自负责任”的标准,这一点强调的是“安全生产、人人有责”的道理。企业中的任何部门、组织都要担负起法律赋予的安全生产相关责任,从我做起,履行职责。其次,自我约束非常重要。煤矿企业应该按照相关的法律、法规建成自上而下的各级技术人员的知法、守法、依法工作的思维体系。再次,自我激励是引发职工工作积极性、主动性的有效途径,企业通过各种行政、经济手段,可以鼓励职工按照安全生产制度工作。最后,自主管理是保障煤矿企业内部员工勇于承担、主动自律并勇于承担等良好作业习惯形成的重要途径。
总结
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理念的形成是有效减少甚至消除事故发生的根本对策。煤矿安全生产管理系统及监控系统的有效建立、重大事故隐患的监测与管理都是安全生产管理理念的重要部分。另外,安全生产相关责任制度的建设、按照制度化、程序化要求整顿安全生产监察体制、设立安全激励机制、健全煤矿安全生产保障体系、实行有效安全管理理念作为实践经验也值得研究和推广。
参考文献
[1]施式亮,王鹏飞,李润求.工业安全评价方法与矿井安全评价技术综述[J].湘潭矿业学院学报,200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