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安全生产例会发言材料范文
一、理解给定材料
在阅读过程中对相关文字的认知仅仅是第一步,阅读的关键还在于对相关材料的理解上,这种所谓的理解是对材料内容的抽象理解,是全面、深刻的理性认识,这就要求考生必须有一个对材料从形式到内容、从外表到内部、从部分到整体的悟意明理的过程。那么如何理解给定材料呢?
1.理清给定材料的逻辑关系
理清给定材料的逻辑关系对于考生理解给定材料的总体框架和主要内容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如果考生对材料组合的逻辑理解不清,无法掌握材料的总体框架,往往就无法全面理解材料的内容,无法掌握给定材料的所包含的意义。
无论申论的给定资料多么复杂,总是围绕一定的社会现象或热点问题拼合而成的,所以它们之间必定存在着一定的逻辑关系,完全有必要也有可能通过一定的方法来理清这种逻辑关系并对它们进行分类。只有理清材料的逻辑关系,才能够分清层次,明确对象,正确分类,从而为进一步分析问题打下基础。
一般而言,考生应该利用第一遍阅读的机会,通过快速阅读全文掌握给定材料的总体框架和逻辑关系。学一手教育公务员考试专家认真整理历年真题后,理清给定材料的逻辑关系的方法有三种:
一是可按事件发展时间顺序来梳理材料内容。如2014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的申论试卷中,其给定材料的中心事件是“一桩复杂的噪音扰民诉讼案”。对这些给定材料,可以按出现的时间按顺序排列如下:1997年2月~1997年6月~1998年9月~1998年10月~1998年12月~2014年6月~2014年10月。从时间上把握给定材料里面所反映的问题,就容易理解材料在时间上的逻辑关系,对其包含的内容的理解也就不难把握了。
二是可按“现象—问题—危害—原因—已做的工作—未来对策”的逻辑来梳理材料内容。比如2014年上半年广东省公务员考试的申论试卷的主题是“食品安全问题”,对其给定材料的理解就可以按照下列的逻辑来理清关系了:(1)现象:近年来,“苏丹红”等一系列食品安全事件层出不穷,再一次给人们敲响了警钟;(2)问题:一些不法商贩为谋取暴利,对食品进行有毒加工,将各类有毒食品销售给消费者;(3)危害:食品安全问题严重影响了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给社会经济和政治稳定造成严重危害。(4)原因:食品问题之所以严重:一是由于相关部门的执法检查流于形式;二是由于食品安全标准体系不健全,内容不配套;三是由于部门职责分工不明,执法监督体系混乱;(5)已做的工作:针对上述情况,国务院下发了相关文件,加大了对食品行业的监管力度;(6)未来对策:相关人士指出,政府部门应统一立法,并加大监管力度,出台新的安全标准,建立统一的管理机构。
三是可按对立的逻辑来梳理材料内容。如按照正面和负面、积极和消极、经验和教训等逻辑关系来理清关系。例如2014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的申论试卷中,给定材料的1-8就可以按照“主张开发怒江”和“反对开发怒江”两方面来理清逻辑:(1)主张开发的主要观点:我国水电利用率,水电又属于可再生、可循环利用的资源;开发的经济效益好,能带来巨大的财政收入,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经济增长;开发是解决当地贫困问题的主要途径,开发能够解决当地人的贫困问题,改善人民的生活,促进社会稳定;开发之后将有资金进行生态移民,避免人为破坏植被。(2)反对开发的主要观点为:根据云南省“十一五”规划应对怒江等生态系统进行保护的要求,开发不具有政策上的合理性;开发在经济上将得不偿失;如此大规模的开发必将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民俗文化,对国家队生态安全构成威胁,给人类文明造成不可估量的损失;开发之后能否带动地方经济的增长、能否解决好移民的生活、能否改善当地人民的生活,都没有一个系统的规范和保障;在解决当地的贫困问题上,开发水电并不是唯一的办法,贫困问题其实可以通过发展旅游等其它途径来解决。
2.区分材料的主次关系
如前所述,公务员申论材料包含着十分庞杂的文字,给定材料中除重要材料和有用材料外,也包含着许多干扰考生阅读的次要材料或无用材料。要想在有限的时间内全面把握给定材料,考生就必须区分材料的主次关系,区分哪些是重要材料和有用材料,哪些是次要材料和无用材料。一般而言,考生必须首先弄清楚给定材料的主题,哪些与主题及命题意图关系紧密的材料,是主要材料,是阅读的重点;哪些与主题及命题意图有一定关系但不是很密切的材料,是次要材料,对其应作一般了解;哪些与主题及命题意图没有关系的材料,是无用材料,阅读时应一眼带过。
3.正确领会主题及出题意图
正确领会出题意图是确保申论答题高分的关键。一些考生由于对材料中所透露的出题意图理解不清,把握不好,导致在答题中出现观点上偏差,可能会使其答卷大大失分。领会出题意图方面一般有几个方法:
第一,认真阅读给定材料后面的题目及作答要求。一般而言,题目及作答要求大致透露了出题者的意图,考生需要认真加以研究其中所包含的含义,并从中猜测材料的主题及出题意图。
第二,认真研读给定材料的语气及正反逻辑。一般而言,材料里面所持的肯定语气表明出题者对某些个问题或做法持肯定看法;而否定的语气或给定材料里所提出的负面材料较多,则表明出题者对于某个问题和做法的否定态度。
第三,认真研读给定材料里面的经验与教训。给定材料里面所给出的典型经验往往透露着出题者对于解决某些问题做法的所持的赞成性的意见;而给定材料里面所给出的教训则往往透露着出题者对于解决某个问题做法所持的否定态度。
二、给定材料的分析与利用
1、案例的分析与利用
一般而言,给定材料中提供的案例、事例本身并没有多大的涵义,但必须明白,出题者给出这些事例、案例是有目的的,其主要目的在于通过这些具体的事例来说明某种社会问题、某种社会现象或某种原因,等等。也就是说,出题者给出这些事例、案例所说明的东西是有用的,是有意义的。考生必须充分利用这些事例、案例,通过对这些事例及案例的分析,深究其中的意义,为后面的答题服务。例如,2014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中就首先列举了一系列事例:
近年来,伴随着我国经济形势的快速发展,一些突发性的公共事件也时有发生,如2014年非典爆发、重庆开县井喷事故,2014年禽流感事件、北京密云虹桥踩踏事故,2014年江苏淮安氨气泄漏、安徽疫苗事件、四川链球菌事件,今年一次比一次强劲的台风的侵袭,一次又一次的矿难,等等。这些问题的积累已经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健康发展。
这一系列的事例其实都说明了一个问题,即当前我国的突发性公共事件发生的频率非常高,因而提高政府预防和应对突发性公共事件的能力十分重要。
2、数据的分析与利用
与具体案例和事例一样,数据本身可能没有多大的涵义,但数据所说明的信息却是非常有意义的,比如给定材料中列举的消极数据可能说明某种情况很糟糕,积极的数据可能说明某些方面的情况非常好,而某些差距较大的数据可能说明某件事情往好的方面的进展非常快,或者某件事情往坏的方面发展非常快,等等。例如:2014年广东省公务员考试的申论考试材料中就提供了很多数据,其中有如下几个数据:本文来源:考试大网
仅6月22日一天就群发短信88万之多,一个江苏用户,一次就发了18万条。发一条短信只挣一分七,那么十万条就是1700元,100万条就是17000元。
上述数据“一个江苏用户,一次就发了18万条”说明现在手机短信泛滥,也反映了运营商对手机垃圾短信基本上没有限制;而“发一条短信只挣一分七,那么十万条就是1700元,100万条就是17000元”,则说明非法短信广告的利润可观。
3、某人观点的分析与利用
申论试题的给定材料中经常出现一些他人的观点,如“某某指出……”;“某某认为……”。对于这样的他人的观点,要高度重视,并进行分析利用。一般而言,出自专家或政府官员的观点,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一定要充分阅读和理解这些人的观点,并借助对这些观点的理解来分析材料中所反映问题产生的原因、根源及解决问题的对策。如2014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的申论试卷中就列举了如下观点:
云南大学E教授说:“怒江中下游水电开发的确不是解决当地群众贫困和经济发展的唯一途径,但是,怒江州可供开发利用的自然资源十分有限,怒江地区生存条件的恶劣超出了一般人的想象,水电开发,至少是迄今为止一条可实现的对怒江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作用的途径。”
某经济研究所F所长认为,只有开发怒江才能有资金进行生态移民,也才有可能使植被不再被当地百姓出于生存需要而破坏,怒江水电建设完全符合循环经济的要求。
上海某大学地理研究所G所长指出:“美国人民把搁浅的鲸鱼推入大海,这值得赞扬;鲸鱼被非洲难民捕食,这也应赞扬,因为它救活了一群人。”
云南省政府某研究室H主任说,滇西北的怒江地区经济发展缓慢,至今仍是云南乃至全国最贫困的地区。该地区72万亩耕地大部分是挂在陡坡上的“大字报”地,每亩地的产值回报仅33元,10亩地养活了1口人,全州唯一支撑地方经济的森工产业也在环保工程实施后退出了历史舞台。
上述材料所反映的是云南大学E教授、上海某大学地理研究所G所长、云南省政府某研究室H主任的观点,这三个人都是涉及水电开发方面的专家学者,他们的谈话具有一定的权威性,必须加以分析和理解。云南大学E教授、某经济研究所F所长和云南省政府某研究室H主任均认为开发怒江是发展怒江社会经济的要求;而上海某大学地理研究所G所长则认为开发怒江应该采取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态度。通过对这些他人观点的分析,在对怒江开发的问题上,就必须采取从实际情况出发、科学合理地开发怒江的态度。
4、外国、外地、外单位的成功做法和典型经验的利用与分析
给定材料里面经常会出现一些外国、外地、外单位的成功做法和典型经验,这些成功做法和典型经验实际是透露了出题者的一些倾向性意图。莫永波教授提醒大家,一定要通过对这些信息的理解和分析,摸清意图,并为自己提出对策奠定基础。如2014年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考试申论试卷中就有如下材料:
田纳西河位于美国东南部,是密西西比河的二级支流,流域面积10.5万平方公里,干流全长约1050公里,地跨费吉尼亚、密西西比、田纳西和肯塔基等7个州。在20世纪20~30年代,该地区经济落后,工业基础薄弱,由于森林被破坏,水土流失严重,洪水泛滥成灾,加之交通闭塞、水运不通,环境恶化,疾病流行,文化落后,成了美国最贫困的地区之一。1933年,该流域人均收入不足全国平均水平的一半。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国会立法,成立田纳西流域管理局(TenresseeValleyAuthority,通称TVA),开始了规模宏大的田纳西流域治理工程,从在田纳西流域建设水电设施开始,到40年代末,TVA成为全国最大的电力供应者。目前,TVA电力经营年收入达57亿美元。TVA通过植树造林等措施,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环境,控制洪水泛滥,扩大灌溉面积,通过航道建设,形成了1000多公里的水运通航能力。1945年以来,水道吸引了30多亿美元的私人投资,加速了地区工业的发展。沿河两岸的工厂为当地居民直接提供了44000多个就业机会以及更多的服务机会。
经过40多年的规划和建设,田纳西流域的自然资源得到了综合和合理的开发,区域经济得以振兴。到1977年,全流域平均国民收入比1933增加了34倍。可以说,正是从水电工程建设开始,TVA改变了田纳西人的生活,把一个贫穷的田纳西,建设成了以工业为主,全面发展的现代化的田纳西。水电工程带动了田纳西流域农、林、渔、煤矿、旅游等行业全面发展,彻底改变了这里的贫困落后面貌,使其成为经济充满活力的地区之一。
上面材料提及美国对于开发田纳西流域的先进经验:成立统一的开发管理机构,采取综合开发的措施,利用水电工程吸引投资,为当地居民提供就业机会,等等。这些经验性措施可以为考生在提出怒江开发的对策措施时提供借鉴。
5、政府已做努力/工作的利用
第2篇:安全生产例会发言材料范文
汇报材料是下级向上级汇报工作进展情况,或政策、法规、指示的贯彻执行情况时使用的文书。它的主要作用是帮助上级尽快了解工作情况,为正确决策特别是帮助解决工作中遇到的突出问题提供支持。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单位中下级如何写出高水平汇报材料,欢迎大家阅读。
汇报材料是下级向上级汇报工作进展情况,或政策、法规、指示的贯彻执行情况时使用的文书。它的主要作用是帮助上级尽快了解工作情况,为正确决策特别是帮助解决工作中遇到的突出问题提供支持。汇报材料既类似于工作总结,也类似于报告。与工作总结相比,都有对某一地区、某一阶段工作回顾和经验总结的内容,但工作总结比汇报材料要更详实,理论性更强;与报告相比,都有向上级汇报工作的性质,但汇报材料不是法定文种,比报告更具灵活性,既可以是书面的,也可以是口头的。
汇报材料的主要特点:
一是客观性。汇报材料一般包括对过去工作的回顾和评价,因而要尊重客观事实,以事实为依据,不能夸大其辞。
二是典型性。汇报材料是向上级汇报工作,因此,一定要把本地区、本部门工作中的典型经验介绍清楚,便于领导更全面、更深入地掌握情况。
三是针对性。汇报材料因领导的身份不同,检查工作的目的不同,内容也不同。另外,一般的汇报材料中,都会涉及存在的自身无法克服的困难的和问题,要求领导解决。因此,汇报材料要根据实际情况,突出针对性。
四是概括性。领导同志视察工作,不仅要听汇报,也要到实地查看。因此,根据其行程和时间,汇报材料不可能长篇大论,要尽可能简洁,要用最精炼的语言,把情况和问题说清楚。
汇报材料的分类,可以从几个不同的角度进行划分。
一是从汇报主体上划分:个人汇报材料。类似于个人总结和述职报告。主要是个人向组织、领导和群众报告工作情况、思想情况等。比如入党积极分子和预备党员向党组交的思想汇报,就属于个人汇报的一种。单位汇报材料。主要汇报某单位一定时期的全面工作情况,某项工作的进展情况或上级部署的贯彻情况。这是我们经常使用的汇报材料。如:2020年X月X日,X同志来X视察,我市准备的汇报材料,就全面汇报了市政府当年前6个月的工作情况,共包括三大部分:一是1至6月份全市经济运行情况;二是今年以来所做的主要工作,包括农村经济和税费改革、工业结构调整和高新技术产业化、城乡基础设施建设、企业改制、社会保障、优化发展环境,以及存在的问题和下步打算等;三是请省政府帮助解决的问题。
二是从内容上划分:综合汇报材料。也称全面汇报材料,汇报的内容是本单位某一时期的全面工作。如上文提到的向李成玉省长的汇报材料,内容就涉及政府工作的方方面面。专题汇报材料。汇报的主要内容是某一方面工作的情况。比如:2017年X月X日,X同志来X调研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情况,汇报材料就主要介绍了X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的筹备进展、初步成效和建议等,属于专题汇报材料。单项工作汇报材料。汇报的主要内容是某一项工作的情况。
三是从表达形式上划分:口头汇报材料。一般写成汇报提纲的形式,把汇报的主要内容以提纲的方式列出,单位领导在汇报时备用,以口头汇报为主。书面汇报材料。有时由于上级领导行程较紧,就将要汇报的内容写成完整的材料,交于领导,而不做口头汇报。
汇报材料没有固定的写作模式,根据上级领导的身份不同、分管工作不同、视察调研的目的不同,可灵活安排结构。一般由标题、抬头、正文、落款四部分组成。
一是标题。汇报材料的标题,常见的写法有三种:文种式标题,即只写《汇报材料》《汇报提纲》《工作汇报》等。公文式标题,单位+时限+事由+文种名称,如《X单位X年X工作汇报》,有时候也省略一两项形成标题,如《X年X工作汇报》《X市X工作汇报》。复式标题,由正标题和副标题配合组成,正标题概括文章的主题,副标题标明单位、时限、事由、文种。
二是抬头。也就是对汇报对象的称谓,一般写法是:口头汇报时,写明:各位领导;书面汇报时,写明:X领导或X部门。汇报材料的抬头,特别是口头汇报材料的抬头,有时也可以省略不写,由汇报的领导临时发挥,或者直入正题。
三是正文。汇报材料的正文,由开头、主体、结尾三部分组成。
1.开头。开头,又叫引语。一般要涉及以下内容:
一是表示尊重、感谢。对领导同志在百忙中到本地区、本部门视察调研表示感谢。比如,2017年X月X日,X同志来我市调研X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情况时,汇报材料的开头是这么写的:X省长一年内三次率省政府有关部门领导同志来X调研,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X发展的重视、关心和支持。在此,我代表X市四大班子和全市人民表示衷心地感谢!这样开头,充分表达了对上级领导的尊重和感谢。
二是对整体工作情况的概括性叙述。便于领导掌握面上的情况。在综合汇报材料中,这部分内容一般要在开头体现出来,是对整体工作的自我评价。在专题调研中,根据领导身份不同,这部分内容可写可不写。比如,上面提到的X省长来X调研X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情况时,在汇报材料开头对X省长表示尊重和欢迎之后,还概述了前6个月主要经济指标的完成情况。这样写可以使上级领导对X的经济形势和整体工作情况有所了解。
2.主体。主体部分是汇报材料的中心内容,这部分内容安排的得当与否,是汇报材料成败的关键。概括来讲,主体部分一般要包括工作成效、做法、经验、体会、问题、下步打算、建议等内容。在具体内容的安排上,不必面面俱到,要根据具体情况,有所侧重,安排内容要考虑以下几点:
一是根据领导者的身份来合理安排汇报材料的内容。在写汇报材料之前,要搞清楚上级领导是负责全面工作的,还是分管一方面工作的。根据分管工作的不同,来确定不同的汇报内容。对负责全面工作的领导,要准备综合汇报材料,内容要求全面充实,以反映本单位的整体工作情况。对负责一方面工作的领导,可简要介绍本单位的整体工作成效,重点介绍其分管方面工作的情况。比如:去年,X、X等领导分别到我市视察调研工作,我们在准备汇报材料时,各有侧重。对X的汇报材料,以政府全面工作为主,对X的汇报材料以农业和农村工作为主。
二是根据领导视察调研的目的来合理安排汇报的内容。要弄清楚领导视察调研要重点了解哪些方面的情况,根据领导所需来准备汇报材料。比如,初任的上级领导到基层调研,一般要了解本地的全面情况,包括自然、经济、人文等方方面面。所以在准备汇报材料时,就要安排地理位置、自然资源、经济特点和发展情况、社会事业等方面的内容。领导要着重了解一方面工作,或某项政策贯彻落实情况的,要重点安排这方面的内容。
三是根据会议的目的来合理安排汇报内容。要搞清楚汇报材料是在什么类型会议上使用的,会议要解决什么问题,据此安排汇报材料的内容。比如,2016年X月X日,省政府在新乡召开了企业改革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座谈会,X市作了汇报发言。在准备材料时,我们着重安排了企业改革的进展、做法、打算,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做法、成效、打算,以及为推进企业改革的顺利进行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快速发展所釆取的保障措施等内容。再如,考察归来后所召开的汇报会,所准备的汇报材料,就要重点安排所考察地区的基本情况,成功经验,存在的差距,要学什么,如何推广他们的经验等内容。
汇报材料的主体部分常采用以下结构形式:
一是分部式。即按照“做法——成效一经验——问题——打算——建议”的顺序,先写主要工作情况,即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什么成绩,总结了哪些经验、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什么,有什么工作打算,有哪些好的建议。这种写法将汇报材料分成了几个大部分、依次来写。为了做到眉目清楚,每个部分可用小标题,或者用序号列出。这种写法的好处是容量较大,眉目清楚。比如,上文提到的X同志来X调研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情况时,我们准备的汇报材料,就采用了这种结构形式。第一部分,主要写了在先进制造业基地建设方面所做的主要工作;第二部分写了取得的初步成效;第三部分写了几点建议。
二是阶段式。这是把要汇报的工作按时间顺序划分成几个阶段来写。每个部分把其中一个阶段的工作情况、经验教训结合在一起来写。采用这种纵式结构,全文脉络清楚,便于突出工作的发展进程和每个阶段工作的特点,适用于有明显阶段性的工作汇报。如某工程建设指挥部的汇报材料,第一部分,规划阶段的情况;第二部分,拆迁阶段的情况;第三部分,建设阶段的情况;第四部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第五部分,几点建议。
三是并列式。以工作项目为序分条列出,各条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这种结构形式,使人一目了然,而且,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增减条目,容量较大。一般适用于综合汇报。这种结构形式是我们最常用的结构形式。比如,2015年X月份,X同志来X调研时的汇报材料就釆用了这种结构形式。共分4个部分,一是我市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主要工作任务;二是今年第一季度的工作情况;三是当前我们正着力抓好的工作;四是需省协调解决的问题。
3.落款。汇报材料的落款,一般要写上汇报人姓名和成文日期。署名、日期可放在标题之下,也可以放在文章末尾
汇报材料的写作要求:一是观点要鲜明。不拐弯抹角,模棱两可,含糊其词,力争给听汇报者留下明确的概念。二是条理要清楚。中心是什么,讲几个什么问题,从几方面讲,讲哪些事例,都要安排妥当,使人听起来纲目分明,中心突出,晓畅易懂。三是事例要典型。汇报材料必须有充分的事例,但一定要精选,要有典型性。凡材料中引用的事例,都应尽可能具体,要把那些能够反映本质的细节,生动的情节和语言写出来。典型、生动的事例,常常会成为汇报材料的点睛之处,成为论证某一观点和领导上指导工作的有力依据。四是语言要口语化。尽量用口头语,说起来顺口,听起来易懂。
简单地说,汇报材料的语言特色要突出4个字,即谦、简、明、切。谦即谦恭。汇报材料是向上级汇报工作,不是向下级作报告。因汇报人和听汇报人身份的差异,决定了汇报材料的语言必须平和、谦恭,表现在语气的使用上,就是要多用说明性、陈述性的句式。即,以“了”为特征的句式。一般在“解决”“完成”“推动”“开展”“巩固”“克服”“取得”等动词的后面加助词“了”字,直接表示事情的完成时态,下面带宾语,如完成了某一工作、任务,解决了某一问题、困难,取得了某一成绩、进展等。而不能使用那些显示甚至夸大政绩的渲染性形容词或描述性语言,如“彻底解决”“极大推动”“巨大突破”“充分显示”之类。也不能使用向下级讲话时常用的祈使(命令)、指教、要求等语气。如:“必须X”“要X”“坚决X”“不准X”“严禁X”“禁止X”等句式。
简即简洁。领导同志视察调研工作,有其行程安排,不仅要听而且要看,因此,在向其汇报时,要尽量简单,要用最少的文字把情况说清楚。这就要求,在写汇报材料时,要尽量简洁。表现在语言特色上.,就是要尽量使用短句,尽量使用浓缩性语言。比如,年初我市确定了确定了“双百双十”的目标,在汇报材料中,“双百双十”的交待清楚之后,再涉及到“双百双十”时,就可以不再交待具体内容。
明即明快。汇报材料的语言要尽量体现出鲜明生动的特征,语言要尽量、口语化,以给听汇报者留下深刻印象。在具体操作时,可以用一些形象的比喻。如将引进外资和技术比作“借水行舟、借鸡生蛋、借梯上楼”,把部门协作比作“大合唱”。
切即准确。领导同志都希望掌握准确的一手材料,因此在起草汇报材料时,一定要注意语言的准确性,尽力做到与事实相符,不可夸大与缩小。在定量表述时,要有准确的数字做支撑,比如一个地区的国内生产总值、固定资产投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外贸出口、限额以上工业增加值、财政收入、城乡人民收入等重要指标,不仅要写绝对值,也要写增长速度。要注意词义概念的准确,比如对一个基层领导同志不可能说“作了重要批示”。要特别注意用好模糊语言,在特别情况下,模糊语言往往是最准确、周密的语言,如“取得了一定成绩”“尚有不小差距”之类,比用量化概念要准确、贴切得多。
当然,许多人写汇报材料,也存在一些弊病:
一是道理多,材料少。有的汇报材料通篇多是讲道理,切实生动的事例少得可怜,上级领导一般都不爱听。因为对领导同志来说,他们所希望的主要不是阐述道理,而是想多了解来自实践的大量的具体情况。出现讲道理多,讲实际情况少的原因,主要是汇报材料的撰写者本人深入不够,了解实际情况、搜集有关材料的功夫不到家,没有掌握大量的能说明问题的第一手资料和生动具体的典型事例。也有的是分析认识能力较差,不善于从大量的具体材料中,选取典型事例,而是厚“理'薄“事”。
二是平铺直叙,主次不分。对各种材料,各方面情况,一律平分秋色,并排罗列,结果是样样问题都讲了,但哪个问题也没讲透,重点也不突出,没有给人留下什么印象。究其原因,主要是对材料分析综合不够,事先没有明确汇报的目的,没有抓住中心,因此组织材料时,孰去孰留,孰繁孰简,没有一定标准,不能作出妥善的剪裁。也有的是汇报者本人总想把自己分管的那部分工作说的详尽些,借题发挥,结果冲淡了中心。还有一种情况,是汇报人本想把全面工作原原本本叙说一遍,由于时间所限,汇报到一定程度不得不舍弃一些内容,结果挂一漏万,甚至舍掉了主要的内容。
第3篇:安全生产例会发言材料范文
关键词:冶金机械;安全设计;绿色设计
中图分类号: TU972+.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冶金机械设计主要指的是从冶金机械的应用需求出发,对其结构、生产原理、运动形式、能量传递形式、各零部件所用材料及其形状和尺寸、方式等各个方面进行思考、计算、分析,并将这些进行系统的描述,以便为冶金机械的制造过程提供依据,这样的一个过程即冶金机械的设计。对于冶金机械设备而言,其设计过程对于各大冶金企业的创新和发展均具有十分关键的意义,甚至关系着其各个发展阶段。由此可见,有必要针对冶金机械设计中的关键问题进行研究,以确保冶金机械设计的科学性及其合理性,从而为企业整体创新水平的提高奠定基础。
一、冶金机械设计中的安全性问题分析
在对冶金机械进行设计时,必须对各类危险因素进行全面考虑,设计过程中应尽量将不安全系数将至最低水平。具体而言,在冶金机械设计过程中,小至零部件,大至整体结构及性能,都必须采取有效的设计方式,以保障冶金机械使用过程的安全性及稳定性。由此可见,冶金机械设计过程的安全性问题十分重要。例如,必须考虑到冶金机械周边所存在的尖锐部分可能会对操作人员带来的伤害,冶金设备放置的安全性,并对其他有关设计参数进行限制。以下具体对冶金机械设计中的安全性问题进行探讨。
1、材料的选取及其设计
在对材料进行选取时,必须考虑到设备的实际生产内容,例如,设备材料的韧性、强度、抗氧化性、耐腐蚀程度等性质同生产作业过程是否相符。此外,还应尽可能避免采用有毒材料、或者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材料,以防对设备操作人员带来危害,注意慎重选择材料。
2、按预定条件进行设计
在对冶金机械进行设计时,设计工作人员必须借鉴其他较为成功的设计案例,并对这类设备设计过程的重要因素进行全面考虑,从操作人员的习惯及安全事故等经验入手,将必要的安全措施视为设备不可分割的一个部分。这种设计即对冶金机械设备进行预定条件的设计,避免出现诸如较为尖锐、可能伤害到人的部位,设计时应尽量圆滑,防止出现过多的凸出部位,并进行安全操作范围及安全系统的设置。
3、注重以人为本
冶金机械设备运行过程中发生的安全事故多数是由于人为操作不当所造成的,例如,精神不集中、疲惫等。由于操作人员多数精力均放在了作业过程方面,因此,设计时还应注重设备设计得是否舒服。在设计过程中应注重“以人为本、安全生产”。必须对设备操作过程中的高度、安全距离等进行充分考虑,尽可能减少不必要的体力消耗。对设备各类装置进行科学布置,以便操作人员能够快速控制。对设备的位置进行设置时,应确保有关人员可以在足够的操作空间内对设备进行操作、维护及清洁工作。此外,还应对设备周边环境进行优化,配置相应的照明设备等。
4、对控制系统的安全设计
设备使用时若突然脱离控制,将会对其生产过程带来诸多不便,若此时操作人员缺乏经验,将会更加手忙脚乱,严重时可能会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为了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在对控制系统进行设计时必须考虑全面,与此同时,还应对有关电气设备的控制系统进行有效的设计,防止漏电等情况发生而酿成事故。
5、加设可靠的安全防护装置
对安全防护装置进行设计时应确保其合理性,除了考虑设备的可靠性以外,还要加设双重保护,例如,使用年限方面或者稳定性方面应确保机械设备的耐用性;设置事故装置应确保其合理性、规范性、方便性等;操作所需配套设备应搭配齐全;此外,还应设置安全紧急开关等防护装置。设备自身设置时应注意如下问题:未开始工作就无法启动设备;对有关人员的操作安全距离及空间进行明确规定,也就是说,既能正常工作还能确保身体不会碰触到正在运行的部件;防护装置与设备间应存在一定距离,避免出现过强的摩擦而对设备以及防护装置造成破坏;防护装置应具有固定的位置,不可随意进行设置;防护装置必须具有足够高的安全系数,以便对设备进行有效的保护。
二、冶金机械设计中的绿色化问题
冶金机械设计中的绿色化问题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首先,在进行冶金机械材料的选择时,应充分考虑到其环保性,选择可回收的、易分解的、无污染或污染最小的材料;
其次,应重视设备周边环境的卫生,避免机械设备出现振动及噪音,常常进行灰尘的清理;
再次,不可随意对废水废气进行排放,排放前应先对其进行处理;此外,应进一步提高维护维修技术,尽量减少维修次数,注重提高密封技术水平,避免出现各种泄露事故;
最后,在冶金机械的造型设计中也应充分重视其环保性。
总之,在确保设备自身功能之外,尽量减少所投入的资源,防止污染产生,最终促使生产与环保两者的协调统一。
三、冶金机械造型设计中的主要问题分析
1、色彩的设计
色彩可以美化设备乃至整个环境,对造型缺陷进行弥补,并具有各种生理及心理作用,因此,是造型设计中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色彩不会受到机械强度及刚度方面的限制,因此,是冶金机械造型设计过程中最为灵活的部分,这对于体型庞大、形状约束较多的冶金机械而言相当重要。在色彩设计时,必须对设备的功能进行考虑,除了舒适性、易操作以外,还应赋予其独特的企业特色及时代气息。冶金机械应注重满足操作人员的生理需求,如热轧工人长期面对的是火红轧件,已经对这种单一化的高亮度色彩刺激产生了疲劳,需采用同火红色相互补的颜色来缓解这种视觉疲劳,轧件可采用湖绿色等色彩,但不应过艳。
2、比例的设计
比例是否完美很大程度上关乎着整体设计的艺术美感。因此,在对冶金机械设计比例进行明确时,必须从多个方面出发,进行合理的安排和有效的协调。这些方面包括冶金机械结构、功能、物质技术水平、审美等。对于设计比例良好的设备而言,其不仅十分美观、舒适,而且极易进行操作。设计人员在设计比例时,应以具体情况为依据,可采用如下比例:一种是黄金分割比例,其同人类的视觉特点十分吻合,也满足了人类的内在比例。因此,此比例不仅和谐、优美,还极富变化,既具有一定的规律,又给人以安全感;另一种是均方根比例,此比例也十分协调、优美,既动感又均衡,因而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
3、注重造型设计的均衡性与稳定性
均衡性与稳定性不仅体现了冶金机械设备的形式美,更是设备设计满足力学要求的外在体现。冶金机械通常体型庞大,若缺乏高度的稳定性与均衡性,就很难从形象上来体现其生产的可行性、运行的可靠性,极易为操作人员带来一种不安全的感觉。尤其对于大型轧钢设备而言,切忌随意改动平衡装置等布局,但是,可通过装饰部件、色彩、质感等来补救,以获取较好的平衡性及稳定性。设计过程中应满足人们的审美观,还应满足基本的设计原理,满足力学方面的需求。
4、注重整体造型的协调统一性
冶金机械不仅拥有大量的零部件,还具有多种配套设备,因此,在设计时必须强调各种零部件的共性及部分联系,维持各机械、部件风格、比例、尺寸、色彩等的调和,采用呼应、过渡等手段将其统一在整体基调中,从而形成一个协调统一的整体。因此,设计人员应注重突出各部件的独特性及个性,强调各零部件内部间的联系,确保其和谐统一。
四、结语
总而言之,冶金机械设计过程中需对各方面问题进行综合而全面的考虑,同时,还应结合实际生产情况,以人为本,确保比例、色彩、整体造型方面的和谐统一,从而为冶金机械设备的制作及后续生产提供科学依据。
参考文献:
[1] 张世昌.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M]. 天津:天津大学出版社,2009.
第4篇:安全生产例会发言材料范文
关键词 反倾销 公共利益 国家经济安全 环境保护
在各国的反倾销案例中,其中有相当大一部分是对基础原材料如金属、化工品等的反倾销。我国自1997年对进口产品发起第一起反倾销调查案件以来至2006年2月,已经对三氯乙烯、丙烯酸酯、不锈钢冷轧薄板、冷轧板卷等共41种产品采取了反倾销措施,其中基础原材料就占了2/3多。
1 成为反倾销对象的原因
1.1 与基础原材料本身的特性有关
基础原材料可以分为化工制品和基础资源。基础原材料的化学结构比较简单,化学性能和物理性能特点比较显著,容易区分。发生倾销案件时,容易认定同类产品,对倾销的认定有利,而且大多基础原材料属于初级产品,处于生产链的上游,产品涉及面广、品种众多,下游产业应用范围广泛,在许多后续加工时常常能给加工产品带来较高的附加值,所以发生反倾销的几率也较高,有时甚至出现产业链的上下游产品同时都遭到反倾销调查的现象。
1.2 与基础原材料适合规模化生产的特性有关
基础原材料大都是适合规模化生产的产品。在规模化生产的行业,为了降低平均生产成本,企业必须维持甚至扩大生产规模。但为了避免规模不经济的现象发生,同时增强企业竞争能力,企业将目光投向海外,转移部分生产能力,拓展国际市场。当市场竞争激烈,而国外市场需求无法确保时,出口企业就会倾向于选择倾销这种竞争手段,则相应进口国采取反倾销措施的几率就较高。
1.3 与关税结构有关
根据关税结构有效保护理论,关税结构一般都体现为从原材料中间产品制成品的由低到高的梯形关税税率结构,其关税税率是随加工程度不断提高而提高的,体现了对产业的有效保护程度。一个国家或地区对于基础原材料产业一般不会通过提高关税来抵制进口和进行保护国内产业,否则将不利于整个产业链的发展。各国普遍对基础原材料实行较低的进口关税税率,甚至实行零关税,于是反倾销便成为保护国内基础原材料产业的有力工具。
2 利益分析
对基础原材料的反倾销,究竟是利是弊?如果仅是从倾销对国内竞争性产业造成损害角度考虑,显然是不合适的。必须要考虑多方面因素,从公共利益、国家经济安全、对外贸易关系、环境保护等多个因素。
2.1 从公共利益的角度分析
从公共利益角度出发,在依照反倾销法决定是否实施反倾销措施时,国家需要平衡利益主体,其中包括受倾销损害的国内产业、以倾销产品为原料的下游产业以及最终的消费者。
2.1.1 国内产业的利益分析
对基础原材料进行反倾销,与对其他产品的反倾销一样,无疑给国内受损竞争产业提供了贸易保护。在采取措施征收反倾销税后,进口产品价格止跌反弹,进而限制了该产品来自诉讼国对象的进口量,有利于涉案产品在数量和价值方面呈稳步增长趋势的情况下,使国内同类产品价格摆脱低迷状态。这有利于维护公平的贸易环境,有利于国内竞争性产品市场恢复有序竞争的状态。
同时对于国内同类产业的发展而言,通过反倾销调查,如果采取措施,一般都会对国外进口产品征收为期5年的反倾销税,且经过复审后还可继续征税,这样对于国内的同类产业而言,就为其赢得了宝贵的调整时机,国内产业可以在这段时间内得以利用当今世界前沿技术改进设备,提高生产率,扩大生产规模,降低生产成本,增强产业国际竞争能力。
但是如果受损竞争企业把反倾销仅当作是贸易保护的手段,不思进取,或者无法从技术上加以突破,来提高自身的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扩大生产规模,最终还是无法逃脱被淘汰的命运。
另外,国内竞争性企业反倾销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最终取得胜利后,最终得益的却不一定是其本身。首先,反倾销会导致贸易转移效应的产生。由于反倾销税只适用于指定来源的产品,在限制特定国家和地区进口的同时,会引发其他国家和地区低价产品进口的增加。反倾销保护引发的贸易转移效应,使得进口来源由被指控存在倾销的出口企业,转向未遭受指控的其他出口企业;或者从裁定倾销幅度较高的出口企业,转向倾销幅度相对较低的其他出口企业。这样就导致反倾销保护的实施效果不一定能够达到进口国的预期目标,真正受益的可能不是进口国的进口竞争产业,而是那些未遭到反倾销调查的其他国家的出口企业。其次,对部分进口产品征收反倾销税,削弱了相关国家产品在进口国市场的竞争力。一些外国公司并不是坐以待毙,为了维持乃至扩大在进口国市场的份额,外国公司可能通过直接投资方式进入进口国市场,或者进一步扩大在进口国的投资规模,由此引发反倾销保护的投资跨越效应,削弱了反倾销对受损企业的保护作用。
2.1.2 下游产业角度的利益分析
基础原材料的产业特点是产业链条长,下游产品多。当上游产业获得了反倾销保护后,上游产业的产品价格上涨,加大了将上游产品作为投入品的下游产业的生产成本,从而降低了下游产业的竞争力。在满足一定条件的情况下,下游产业也会进行反倾销申诉,当这种申诉被授予时,最初由上游产业提起的反倾销就产生了继发性保护效应。反倾销行动的继发性保护效应,使得反倾销措施在上下游产业间发生了传递,从而加大了进口国实施反倾销措施的成本,增加了进口国的消费者福利损失。
同时,在对基础原材料产品进行反倾销后,短期内抑制了进口产品数量,如果国内同类竞争原材料产品生产厂家很少,国内的产品可能由原先的供大于求变成奇货可居,有可能价格发生惊人上涨,发生价格垄断,由此造成下游企业成本成倍增加,甚至难以为继,最终遭受到灭顶之灾。
由于上下游企业实际是紧密联系,相互依存的。一旦下游企业失去竞争力,则下游国外产品会趁机大量涌入国内市场,使下游企业更加难以为继,甚至停产、倒闭。国内上游企业产品进而会失去下游的产品生产商,可能会由紧缺资源到过剩资源,不得不降低产品价格,甚至也会面临停产、倒闭的地步,产生一种恶性循环,最终造成整个产业链的受损,由此引发的后果使反倾销措施的作用适得其反。
2.1.3 消费者角度利益的分析
基础原材料不是供消费者直接消费的产品,对于基础原材料的反倾销,虽然不会直接影响到消费品,但上游产业由于反倾销价格上涨,进而会通过投入产出关系影响到下游产业的成本,最终会间接提高消费品的价格,损害到消费者的利益。
总之,从公共利益的角度分析,对于基础原材料的反倾销,对于竞争企业而言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但是否能真正得益与该企业是否能通过反倾销保护真正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有关。而对于下游企业和消费者而言,他们无疑是反倾销的受害者。
2.2 从国家经济安全角度分析
所谓国家经济安全,就是指一国最为根本的经济利益不受危害和威胁。其主要内容包括:一国经济在整体上主权独立、基础稳固、运行健康、增长稳定、发展持续;在国际经济生活中具有一定的自主性、防卫力和竞争力;不会因为某些问题的演化而使整个经济受到过大的打击和遭受过多的损失;能够避免或化解可能发生的局部性或全局性的危机。
在经济全球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各国各地区对基础原材料进行全球性的采购。由于基础原材料大多属于掌握国家命脉的产业,牵一发而动全身。对于低价倾销的基础原材料是否危害国家的经济安全,有观点认为,如果基础原材料产业供应链掌握在进口方手中,由于基础原材料产业链长,涉及产品多,如果国际市场价格上涨,会给进口国带来诸如将不得不支付大量外汇以保证供应,下游产业则将不可避免地面临成本上升、利润下降等问题,会危及到国家的经济安全。
事实上,对于国内资源相对丰裕的基础原材料产业,进行适当的保护是必要的。国家可以通过适当的反倾销措施,建立自己的产业。产业可以通过这种保护提高本身的竞争力以及生产效率,扩大生产规模,不仅保障该产业的安全,同时带动下游企业的健康发展,有助于国家经济安全。但对于国内资源相对稀缺的基础原材料产业,对该类产业作出保护后,由于本身受资源限制,产业无法在有利的条件下得到很好的发展,导致国内经济从一开始就处于资源供应不足的“不安全”状态,下游企业由于产业资源供应不足,发展受到抑制,产业竞争力下降甚至丧失,最终影响整个产业链的健康发展,导致的结果不仅没有起到保护作用,相反使国家经济安全置于更不稳定的状态。
2.3 从环境保护角度考虑
一部分基础性原材料产业属于高污染、高能耗及资源性产品。对于这一类产品,如果限制进口,加强出口,恐怕是贪小利而失大利,是以子孙后代的长远福利为代价的。现在许多发达国家将高污染、高能耗的产业转移到一些发展中国家,对资源性基础原材料限制出口、加强进口,充分运用国外基础性原材料资源。我国发改委能源所战略室主任高世宪表示,高耗能、高投入换取了经济的增长,却引发了中国的资源、环境问题。高能耗行业的低水平扩张,几度致使中国的能源供应出现紧张,高耗能带来的高污染又要企业投入巨额进行补救。
第5篇:安全生产例会发言材料范文
关键词:生态建筑材料;室内装饰;应用
现阶段,我国环境污染和能源资源紧缺现象严重,日渐成为我国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要问题。就建筑材料而言,在生产和应用过程中人们注重产品的质量和外观,而忽略了产品的可持续利用,从而存在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等隐患。同时随着生活水平和文化素质的提升,人们对室内居住环境提出更高要求,生态建筑得到社会广泛认可。因此在室内装饰领域中必须应用生态建筑材料,在最大程度上符合“绿色建筑”概念,为居民营造健康、舒适、安全的居住环境。
一、生态建筑材料的特点
近年来,人们环保意识不断增强,充分认识到生态建筑材料健康、高效和舒适的优势,使得生态建筑材料广泛应用于建筑装饰领域。在具体应用中能够发现,生态建筑材料具有如下特点:1)能耗较低,生态建筑材料生产过程中多采取先进的生产工艺,自身能源资源消耗率较低。并且生态建筑材料多采取废物利用的方式,在生产中主要使用废渣或者废弃物,大大提升了废弃物的再利用效率;2)健康安全,生态建筑材料原料本身具有低毒低排放的特质,在具体生产过程中并未涉及卤化物和甲醛,具有健康安全的特性。同时生态建筑材料还具备防臭、杀菌和防火等功能,在保证人们身体健康的同时,提高居住质量;3)绿色环保,生态建筑材料在生产和原材料本身均注重环保效益,在最初生产-加工使用-循环再利用整个过程中对环境产生的破坏较小。
二、生态建筑材料在室内装饰领域的应用
1、生态建筑材料在室内装饰领域具体应用
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生态建筑材料得以广泛应用,市场上生态建筑材料种类不断增加,为其在室内装饰领域的应用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例如在某建筑公司室内装饰过程中,工作人员与客户商讨制定方案时,多采用如下几种生态建筑材料:1)低辐射玻璃,在具体工作中,工作人员充分意识到传统玻璃的弊端,比如传统玻璃反光效果较为明显,在伤害居民眼睛的同时也会造成光纤污染。并且传统玻璃吸光能力较强而散光能力较弱,使得夏季室内温度较高。同时传统玻璃抗辐射能力不强,使得外界辐射透过玻璃进入室内,对人体造成严重伤害。而新型防辐射玻璃则属于镀膜玻璃,其表层放置了多层金属镀膜,具有较强的抗辐射能力,并且散热性能较好,也可有效过滤紫外线,保护居民的皮肤;2)软膜天花,传统固体天花缺陷较为明显,而软膜天花则具有节能、防火、防水、抗老化和除菌等优势,以抗老化功能为例,软膜天花采用PVC材质,即便扣边也多以PVC或者特殊添加剂制成,只要保证安装的正确性,则不会出现脱色或者裂缝的问题;3)石膏建筑材料,新型石膏燃烧能耗较低,仅达到水泥得25%、石灰的30%。同时新型石膏无毒无害并且可以循环使用,极大地减少了建筑垃圾。
2、生态建筑材料在室内装饰领域应用前景
建筑装饰材料对环境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为了更好地缓解环境污染和能源资源紧缺问题,国际卫生组织提出了“绿色建筑”的要求,建筑装饰材料必须在保证对室内和室外环境无污染的同时,对人体不造成任何伤害。因此在室内装饰过程中,工作人员应充分考虑这一要求,在材料选择和应用方面贯彻可持续发展原则,并融入更高的审美情趣。根据现阶段生态建筑材料发展情况而言,材料生产日渐实现卫生清洁化,而在使用过程中则更加注重生态化,在生产和使用过程中均未产生危害,并且很多旧材料可实现讲解或再生利用,这以日渐成为建筑材料的主要发展方向。例如在木质材料选择方面,人造木质装饰板具有耐磨、易清洗和价格低廉等优势,其使用范围日渐扩大。但是人造木质装饰板在生产过程中会应用到胶粘剂,其中主要成分为脲醛树脂,脲醛树脂由甲醛和尿素聚合形成,其中甲醛含量较高,在使用过程中未参与反应的甲醛会向周围释放,并且释放量基本会大于E1级别(E1不大于1.5mg/L),从而严重污染室内空气,对人体造成危害。因此在未来室内装饰领域发展中,无甲醛型木质材料发展优势较为明显,相关工作人员应注重该领域的研发与发展。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建筑材料密切关系到人们的日常生活,其环保性能受到广大消费者的重视。因此在室内装饰材料选择过程中,在保证美观和安全的同时,还应达到环保和健康的目标。并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室内居住环境的要求也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生态建筑材料的研发与应用也是室内装饰领域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以此满足人们更高、更精准的装饰需求,推动我国绿色建筑的良性发展。
作者:喻里遥 单位:湖南工艺美术职业学院
参考文献
[1]田聪.浅谈生态建筑材料在室内装饰领域的应用[J].装饰装修天地,2016,(5):24:113-113.
[2]唐艳芝.生态建筑材料在室内装饰中的应用[J].四川水泥,2015,(12):117-117.
第6篇:安全生产例会发言材料范文
关键词:建筑防火;外墙保温材料;防火性能;重要作用
中图分类号:TS958 文献标识码: A
引言
由于我国社会经济的稳定快速发展,在城市中,高层建筑得到了大力推广,而这个形势带来的问题是,每个城市都出现了很多有关火灾的媒体报道,这就不可避免的涉及到了建筑火灾隐患问题。近年来,全国各地每年都有数起重大火灾的发生,这些惨剧都在牵动着人们的心。而在这些火灾事件当中,有很大一部分案例均是由于现场的建筑物外墙保温材料的防火性能过于低下而造成的。由此可知,在施行防火工作时,对于国内建筑外墙保温材料在燃烧中会出现的主要问题和重要作用,以及在设计时建筑外墙保温材料防火性能的相关情况,相关部门就应该给予极大的重视。
一、建筑外墙保温材料的概述
1、构造
作为用于外墙的保温隔热的保温层,其主要由界面层、装饰面层以及热保温材料层构成,一般覆盖在外墙外侧或者内侧。
2、类型
建筑保温材料按照材料的耐火等级标准,分为有机高分子保温材料、无机复合保温材料以及无机类保温材料三大类别。其中以聚苯乙烯和聚氨酯泡沫为主的有机高分子保温材料,由于材料非常易燃而使发生火灾的系数增加。以胶粉聚苯颗粒保温砂浆为主要成分的无机复合保温材料,虽然不易燃烧,但是其燃烧会产生有毒的一氧化碳气体。然而由于其产生一氧化碳气体的量很少,因此无机复合保温材料成为最为安全的保温材料。此外,由玻璃棉、岩棉等保温材料合成的无机类保温层虽然不易燃烧,但是其产生的粉末和纤维会对空气造成污染。同时,由于材料滋生的细菌对人体造成危害以及施工难度大等缺点,使得无机类保温层的使用有了一定的局限性。
二、建筑保温材料引发火灾的危险因素
在上述几种类型的材料中,有机高分子保温材料成为火灾引发的主要“元凶”。下面通过对火灾的原因分析,对有机高分子保温材料引发火灾的危险因素进行表述。
1、材料特性
有机高分子保温材料由于本身非常易燃,而且燃烧非常猛烈,导致火灾一旦发生,就很难得到有效的控制。此外,由于有机高分子保温材料的着火点低,使得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对电气焊工作的防火要求增加。一旦操作失误,将熔融残渣接触到有机高分子保温板,就会迅速引起局部燃烧。同时由于有机高分子保温材料的燃烧非常猛烈,有时还会发生爆发式燃烧,因此局部的燃烧会很快蔓延至整个楼层,使火势无法得到控制。当火灾蔓延至整个楼层后,燃烧所产生的浓烟会在很短时间内使人窒息死亡,严重威胁了人民的生命安全。
2、系统构造
高层外墙保护层通常使用粘贴和螺丝对有机高分子保温层进行固定,这使得保温材料和墙面间容易出现空腔。一旦发生火灾,这些空腔就会在很大程度上加快火势蔓延。再加上高层有较大的风势,使得火势蔓延速度之快让人无法想象。
3、扑救困难
有机高分子保温层一旦发生燃烧会迅速蔓延至整楼,而高层的防火方法又有很大的局限性,救火车的水炮只能射到50m的高度,这对于现在的高层来说是远远不够的。因此目前高层一旦发生火灾,我们无法对火势进行有效的控制,这使得人民的生命安全受到了严重的威胁。
三、建筑外墙保温材料的防火安全性能的重要作用
从某些方面来看,建筑物的外保温材料具有十分显著的危险性,比如说,从材料自身的燃烧性能方面来看,可以引发或者是助长火灾。例如,现在我们国内市场上比较流行的EPS、XPS板等建筑物外保温材料,由于它们的自身绝热性能比较好,导致了其散热过程比较缓慢,因此在长时间接触到外界热源物质的情况下,往往会出现材料温度持续升高的状况,而这又会导致材料本身物质的降解反应或者是分解过程的发生,进一步产生更多的可燃气体,在这种时候便会极易出现保温材料的燃烧现象,进而引起整个建筑物的燃烧,对建筑物内人们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造成严重危害。由此可知,建筑外墙保温材料的防火安全性能的是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的。只有建筑外墙保温材料的防火安全性能得到有效提高,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才能够得到进一步的保障。
四、我国建筑行业中外墙保温材料的防火性能现状
第7篇:安全生产例会发言材料范文
一、从材料采购过程降低采购成本
材料采购是材料成本发生的第一个环节,物资供应部门尽量做到“比质比价、货比三家”,材料有计划地采购,既要保证供应,又要加速资金周转,从降低材料采购成本入手,降低材料费用。
1.加强材料采购计划的审批管理,合理确定采购量,合理选择不同的采购方式,做到不超储又要保证生产。针对煤矿企业的材料需求特点,可以由过去单一的询价采购方式改为采取集中采购的运作模式,合理选择采用招标、商务谈判、定点采购等方式保证材料的供应质量和效率;对煤矿机型淘汰较快的采煤机、综掘机配件实行代储代销方式来保证供给和降低配件储备量。
2.加强对供应商管理,建立供应商信息库,定期邀请供应商(包括中间商)对大宗材料采购实行招标。由于煤矿家底薄,付现能力较弱,在材料采购付款方式上大部份以赊销采购为主,大部份材料采购依赖中间商代为垫资来完成,而中间商要承担延期付款的利息,往往要加价20%以上来销售给煤矿,为此,力争在满足延期付款的前提下,通过招标把材料采购成本降下来。
3.完善煤矿材料采购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对煤矿材料采购的监管力度。尤其是要完善材料采购计划的审批,不得超计划采购,做到采验分离,建立完善由企业管理、审计等多部门共同参与的材料采购内部控制制度,防止材料采购环节中出现的舞弊和损害企业经济利益行为,真正从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入手,形成较为完整的材料采购监管机制,把采购价格降下来。
二、从技术经济中探寻降低材料成本
煤矿技术经济合理化既包括投入的一面,又包括产出的一面,尤其对煤矿而言,技术经济合理化与降低材料成本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从技术经济合理化中寻求降低材料成本是煤矿经营管理发展的方向。
1.加强技术进步,力求技术经济合理,做好开采前的地质勘测工作。精确的地质资料是降低成本提高资源回收率的关键,是避免决策失误,减少无效进尺降低材料投入的前提;把先进合理可行的采煤工艺和技术运用到降低材料成本中去,并且要因地制宜地提高机械化程度,根据不同的地质条件合理选择掘进、巷修的支护形式,对采区巷道布置方案应进行经济技术方案分析,尽量降低万吨掘进率,减少掘进材料投入对成本影响,提高资源回收率。
2.加强掘进管理,保持采掘比例正常的量与度,包括煤炭生产采掘是否正常接续,煤炭产量与掘进的比例是否正常。掘进,巷修需使用大量的支护材料,对材料成本影响较大,大约占材料成本的50%以上,而采掘比例的协调也是减少材料投入的有效方法,如果掘井准备巷道在回采前完成时间较早势必加大巷修工程量,加大巷修材料投入,如果掘进准备巷道太晚则影响采掘接续,出现采煤工作面断档导致煤矿无煤可采。因此,保证采掘的适当比例关系,是煤矿稳产、高产、降低材料成本的途径之一。
3.培养工程技术管理人员技术经济合理化的价值观念。煤矿工程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在进行决策时从技术经济上考虑挖潜降低材料费不够,有时决策失误造成大量的无效材料投入浪费,成为加大煤矿材料成本的一个重要原因。为了有效地控制成本,成本管理必须从纯经济型转到技术经济结合型的轨道上来。煤矿工程技术人员应从控制消耗、降低成本、加强技术方案的技术经济分析和成本效益分析,在生产技术的各环节中去探寻研究降低材料消耗。
三、从安全生产过程控制材料消耗成本
1.正确摆正安全投入与经济效益的关系,促进材料成本管理。煤矿受到水、火、瓦斯、冒顶等自然条件的威胁,且当前的安全形势较为严峻,必须投入大量的材料来保证安全生产。同时为了预防事故的发生,保证生产的正常进行,矿井的持续健康发展,还必须加大煤矿安全投入和扩大矿井持续经营能力的改造,如“一通三防”、打钻,排水、防尘、防突,扩大矿井通风能力等导致安全材料投入增加。但安全是生产的首要条件,有关部门应深入分析安全投入与成本的关系,尤其要确保安全投入到位,建立健全安全投入保障机制,避免发生重大恶性事故,因为重大事故不但危害性大,而且直接或间接地影响成本。因此,要保证安全措施和安全工程的材料投入到位,消灭不安全隐患,保证安全生产。树立从上到下正确摆正安全投入与经济效益的关系,摆正安全投入与“节支降耗”的关系。在安全投入上要毫不吝惜,不打折扣,但是在浪费上一点也不能放过。事故分析证明,煤矿的一些安全事故是与安全投入不到位有直接联系的。
2.加强生产现场管理,以人为本,在生产中降低材料成本。煤炭生产牵涉井上井下、工作地点分散,且大部分在井下,材料管理贯穿于生产过程的每一个班队长和每一个职工的成本意识,而他们才是生产经营的主力军,他们既是煤炭产品的生产者也是材料的消耗者,因此,必须增强职工的成本意识,调动职工参与材料管理和控制的积极性,实现材料的合理投入使用,对职工在生产过程中的挖潜降耗先进经验要予以总结推广,以此来降低材料消耗成本。
第8篇:安全生产例会发言材料范文
关键词反倾销公共利益国家经济安全环境保护
在各国的反倾销案例中,其中有相当大一部分是对基础原材料如金属、化工品等的反倾销。我国自1997年对进口产品发起第一起反倾销调查案件以来至2006年2月,已经对三氯乙烯、丙烯酸酯、不锈钢冷轧薄板、冷轧板卷等共41种产品采取了反倾销措施,其中基础原材料就占了2/3多。
1成为反倾销对象的原因
1.1与基础原材料本身的特性有关
基础原材料可以分为化工制品和基础资源。基础原材料的化学结构比较简单,化学性能和物理性能特点比较显著,容易区分。发生倾销案件时,容易认定同类产品,对倾销的认定有利,而且大多基础原材料属于初级产品,处于生产链的上游,产品涉及面广、品种众多,下游产业应用范围广泛,在许多后续加工时常常能给加工产品带来较高的附加值,所以发生反倾销的几率也较高,有时甚至出现产业链的上下游产品同时都遭到反倾销调查的现象。
1.2与基础原材料适合规模化生产的特性有关
基础原材料大都是适合规模化生产的产品。在规模化生产的行业,为了降低平均生产成本,企业必须维持甚至扩大生产规模。但为了避免规模不经济的现象发生,同时增强企业竞争能力,企业将目光投向海外,转移部分生产能力,拓展国际市场。当市场竞争激烈,而国外市场需求无法确保时,出口企业就会倾向于选择倾销这种竞争手段,则相应进口国采取反倾销措施的几率就较高。
1.3与关税结构有关
根据关税结构有效保护理论,关税结构一般都体现为从原材料中间产品制成品的由低到高的梯形关税税率结构,其关税税率是随加工程度不断提高而提高的,体现了对产业的有效保护程度。一个国家或地区对于基础原材料产业一般不会通过提高关税来抵制进口和进行保护国内产业,否则将不利于整个产业链的发展。各国普遍对基础原材料实行较低的进口关税税率,甚至实行零关税,于是反倾销便成为保护国内基础原材料产业的有力工具。
2利益分析
对基础原材料的反倾销,究竟是利是弊?如果仅是从倾销对国内竞争性产业造成损害角度考虑,显然是不合适的。必须要考虑多方面因素,从公共利益、国家经济安全、对外贸易关系、环境保护等多个因素。
2.1从公共利益的角度分析
从公共利益角度出发,在依照反倾销法决定是否实施反倾销措施时,国家需要平衡利益主体,其中包括受倾销损害的国内产业、以倾销产品为原料的下游产业以及最终的消费者。
2.1.1国内产业的利益分析
对基础原材料进行反倾销,与对其他产品的反倾销一样,无疑给国内受损竞争产业提供了贸易保护。在采取措施征收反倾销税后,进口产品价格止跌反弹,进而限制了该产品来自诉讼国对象的进口量,有利于涉案产品在数量和价值方面呈稳步增长趋势的情况下,使国内同类产品价格摆脱低迷状态。这有利于维护公平的贸易环境,有利于国内竞争性产品市场恢复有序竞争的状态。
同时对于国内同类产业的发展而言,通过反倾销调查,如果采取措施,一般都会对国外进口产品征收为期5年的反倾销税,且经过复审后还可继续征税,这样对于国内的同类产业而言,就为其赢得了宝贵的调整时机,国内产业可以在这段时间内得以利用当今世界前沿技术改进设备,提高生产率,扩大生产规模,降低生产成本,增强产业国际竞争能力。
但是如果受损竞争企业把反倾销仅当作是贸易保护的手段,不思进取,或者无法从技术上加以突破,来提高自身的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扩大生产规模,最终还是无法逃脱被淘汰的命运。
另外,国内竞争性企业反倾销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在最终取得胜利后,最终得益的却不一定是其本身。首先,反倾销会导致贸易转移效应的产生。由于反倾销税只适用于指定来源的产品,在限制特定国家和地区进口的同时,会引发其他国家和地区低价产品进口的增加。反倾销保护引发的贸易转移效应,使得进口来源由被指控存在倾销的出口企业,转向未遭受指控的其他出口企业;或者从裁定倾销幅度较高的出口企业,转向倾销幅度相对较低的其他出口企业。这样就导致反倾销保护的实施效果不一定能够达到进口国的预期目标,真正受益的可能不是进口国的进口竞争产业,而是那些未遭到反倾销调查的其他国家的出口企业。其次,对部分进口产品征收反倾销税,削弱了相关国家产品在进口国市场的竞争力。一些外国公司并不是坐以待毙,为了维持乃至扩大在进口国市场的份额,外国公司可能通过直接投资方式进入进口国市场,或者进一步扩大在进口国的投资规模,由此引发反倾销保护的投资跨越效应,削弱了反倾销对受损企业的保护作用。
2.1.2下游产业角度的利益分析
基础原材料的产业特点是产业链条长,下游产品多。当上游产业获得了反倾销保护后,上游产业的产品价格上涨,加大了将上游产品作为投入品的下游产业的生产成本,从而降低了下游产业的竞争力。在满足一定条件的情况下,下游产业也会进行反倾销申诉,当这种申诉被授予时,最初由上游产业提起的反倾销就产生了继发性保护效应。反倾销行动的继发性保护效应,使得反倾销措施在上下游产业间发生了传递,从而加大了进口国实施反倾销措施的成本,增加了进口国的消费者福利损失。
同时,在对基础原材料产品进行反倾销后,短期内抑制了进口产品数量,如果国内同类竞争原材料产品生产厂家很少,国内的产品可能由原先的供大于求变成奇货可居,有可能价格发生惊人上涨,发生价格垄断,由此造成下游企业成本成倍增加,甚至难以为继,最终遭受到灭顶之灾。
由于上下游企业实际是紧密联系,相互依存的。一旦下游企业失去竞争力,则下游国外产品会趁机大量涌入国内市场,使下游企业更加难以为继,甚至停产、倒闭。国内上游企业产品进而会失去下游的产品生产商,可能会由紧缺资源到过剩资源,不得不降低产品价格,甚至也会面临停产、倒闭的地步,产生一种恶性循环,最终造成整个产业链的受损,由此引发的后果使反倾销措施的作用适得其反。
2.1.3消费者角度利益的分析
基础原材料不是供消费者直接消费的产品,对于基础原材料的反倾销,虽然不会直接影响到消费品,但上游产业由于反倾销价格上涨,进而会通过投入产出关系影响到下游产业的成本,最终会间接提高消费品的价格,损害到消费者的利益。
总之,从公共利益的角度分析,对于基础原材料的反倾销,对于竞争企业而言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但是否能真正得益与该企业是否能通过反倾销保护真正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能力有关。而对于下游企业和消费者而言,他们无疑是反倾销的受害者。
2.2从国家经济安全角度分析
所谓国家经济安全,就是指一国最为根本的经济利益不受危害和威胁。其主要内容包括:一国经济在整体上独立、基础稳固、运行健康、增长稳定、发展持续;在国际经济生活中具有一定的自主性、防卫力和竞争力;不会因为某些问题的演化而使整个经济受到过大的打击和遭受过多的损失;能够避免或化解可能发生的局部性或全局性的危机。
在经济全球化高速发展的今天,各国各地区对基础原材料进行全球性的采购。由于基础原材料大多属于掌握国家命脉的产业,牵一发而动全身。对于低价倾销的基础原材料是否危害国家的经济安全,有观点认为,如果基础原材料产业供应链掌握在进口方手中,由于基础原材料产业链长,涉及产品多,如果国际市场价格上涨,会给进口国带来诸如将不得不支付大量外汇以保证供应,下游产业则将不可避免地面临成本上升、利润下降等问题,会危及到国家的经济安全。
事实上,对于国内资源相对丰裕的基础原材料产业,进行适当的保护是必要的。国家可以通过适当的反倾销措施,建立自己的产业。产业可以通过这种保护提高本身的竞争力以及生产效率,扩大生产规模,不仅保障该产业的安全,同时带动下游企业的健康发展,有助于国家经济安全。但对于国内资源相对稀缺的基础原材料产业,对该类产业作出保护后,由于本身受资源限制,产业无法在有利的条件下得到很好的发展,导致国内经济从一开始就处于资源供应不足的“不安全”状态,下游企业由于产业资源供应不足,发展受到抑制,产业竞争力下降甚至丧失,最终影响整个产业链的健康发展,导致的结果不仅没有起到保护作用,相反使国家经济安全置于更不稳定的状态。
2.3从环境保护角度考虑
一部分基础性原材料产业属于高污染、高能耗及资源性产品。对于这一类产品,如果限制进口,加强出口,恐怕是贪小利而失大利,是以子孙后代的长远福利为代价的。现在许多发达国家将高污染、高能耗的产业转移到一些发展中国家,对资源性基础原材料限制出口、加强进口,充分运用国外基础性原材料资源。我国发改委能源所战略室主任高世宪表示,高耗能、高投入换取了经济的增长,却引发了中国的资源、环境问题。高能耗行业的低水平扩张,几度致使中国的能源供应出现紧张,高耗能带来的高污染又要企业投入巨额进行补救。
2.4从对外贸易角度考虑
很多国家在实施反倾销措施时,其目的不仅仅是保护本国产业免受不公平竞争的损害,而是要报复其他国家对本国出口产品实施的反倾销限制,以“以牙还牙”的方式来遏制其他国家滥用反倾销措施,保护本国的出口利益。这不利于国家及地域间的对外贸易关系。例如,1993年1月27日,美国商业部宣布向来自19个国家的钢材进口征收0.03%~10%(平均2.7%)的临时反倾销税,导致了世界范围的“钢铁战”,其中加拿大对来自美国和其他五个国家的热轧钢征收4.5%~124.2%的尝试性反倾销税,而加拿大是美国的最大钢铁客户,此举严重阻碍了美国出口贸易的发展。
3启示
由以上分析可知,对于基础原材料的反倾销,国家在准备实施反倾销措施的时候要根据不同基础原材料产业形势和特点,综合考虑其对于下游用户及其进口产品的消费者利益、国家经济安全以及对外贸易关系的影响,权衡利弊,采取相应的措施。对于化工业这一类国内资源较为丰富以及具有战略意义的产业,如果通过采取反倾销措施,企业可以利用这一有利时机得到迅速发展、提高企业的竞争力,则国家机关可以通过权衡上下游企业利益,适当采用反倾销措施加以保护,鼓励、支持这一类产业的健康发展。如果该类企业尽管实施反倾销措施后仍无法得到有效发展,则该种反倾销保护则应该停止;由于我国是属于资源稀缺却又是资源消耗大户,对于一些不可再生的、资源性基础原材料,如煤炭、有色金属等应该鼓励低价进口,充分利用国外进口资源,形成节约资源的消费模式;对于高能耗、高污染基础原材料,如造纸业,可以充分依靠国外产品,大力发展环保产业,加强对国内自然环境的保护。同时还要兼顾进口国与出口国的经贸关系,维护特定贸易关系而不采取反倾销措施有时也是有益的。
参考文献
1潘悦,高文书.迎战“反倾销”——国际经验与中国对策[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05
2王明明,马胜华,马荣花.反倾销中公共利益问题研究[J].商业研究,2005(13)
3李君.中国反倾销效果实证分析——以丙烯酸酯为例[J].云南财贸学院学报,2005(l0)
4宋长青.必须强化国家经济安全监测预警体系[J].经济要参,2003(2)
5庄芮.我国重要原材料进口现状及其对经济安全的影响[J].经济学家,2005(5)
6朱庆华,唐宇.中国反倾销措施实证分析[J].山东财政学院学报,2004(6)
第9篇:安全生产例会发言材料范文
关键词:大坝;安全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TV698.2+37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大坝安全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大坝受很多因素的影响,在建设大坝过程中有一些因素是无法回避的,从世界角度来看,溃坝事件发生已经不是一件两件,这给人们带来了巨大的安全威胁以及给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因此,无论是从安全角度还是从经济角度出发,确保大坝安全是非常重要的。
1.大坝安全问题
1.1大坝工程质量问题
我国很多中小型大坝建设时期较长,当时的经济条件和技术都不比现在,再加之没有完善的工程建设规范和工程技术标准,基于这些因素,导致一部分大坝存在质量问题。我国绝大多数的水库都是从五六十年代开始运行,运行时间较久,工程构筑物、设备基本进入老化期,功能已不完备。由于长期以来水库管理经费投入不足,正常的工程维护费用难以保证,工程老化成病、积病成险。
1.2大坝安全隐患
大坝如果没有进行加固,其裂缝比较严重,闸门也会存在严重的锈蚀,闸墩处也会产生多处开裂现象,总而言之,大坝安全不容乐观。尤其是部分小型水库大坝由于年代较久远,经库水长期的冲刷、浸蚀,坝体土质流失很严重。另外部分渠道淤塞是个比较大的问题,常年的水土流失导致大坝上游渠道淤塞进而影响到水库的库容,大坝的抗洪等级相应地下降。大坝的裂缝危险使得水库出现渗漏状况,坝体稳定性以及安全等级下降。
1.3配套设施落后
一般而言,在大坝建设时期安装水库大坝的配套设施,随着时间的推移,绝大多数的设施都没有进行及时更新,进而使大部分配套设施明显落后于大坝安全管理的需要。比如大部分水库的管理厂房,泵房,闸门启闭室兴建年代较远,现已成为危房,或者存在诸如漏水、漏电等安全隐患;相关的水情监测设备还是建设期的老设备,严重过时,其测量精度已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另外一些比较先进的现代化监测系统以及智能数据处理系统尚未安装,通讯系统尚不完善,水情预报效果不能满足需要。其他基础设施比如防汛道路多数还是乡村土路,而且比较狭窄,人车通行极为不便。
2.如何解决大坝安全问题
2.1大坝处理所需技术
(1)除险加固技术。为提高水库大坝的抗洪能力,一般采用的工程措施主要有加高大坝或增大工程泄流能力(如新增泄洪建筑物或扩建现有泄洪建筑物等)。在土石坝渗透稳定方面,因我国土石坝数量庞大,其中存在的病险比例又较高,从渗流破坏在病险事故中的主导因素,以及防渗加固所占投资比例较大等几个方面分析,选择方案合理、技术可行、经济环保的渗流控制措施,是土石坝除险加固设计中的重要课题。在结构安全加固方面,主要是处理混凝土结构的裂缝、碳化问题。随着材料技术的不断发展,针对不同的加固对象、工作条件、裂缝性质,可供选择的混凝土补强加固材料与技术也越来越多,如灌浆材料、冲磨与空蚀修补材料,碳纤维加固,粘钢加固等。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在环保型和抗老化材料方面差距明显。在金属结构安全加固方面,一般情况下,对闸门采取更换方式,但埋件一般难以更换,因其可能带来非常大的代价,如巨大的临时工程量,或需要放空水库等。对于水下锈蚀严重需要更换的埋件,目前还没有比较方便简易、代价小、能保证较长使用年限的有效处理办法。这是一个值得进一步研究的重要课题。总之,大坝加固技术的发展方向包括:①研发环保、耐久性好、施工简便的新型加固材料;②研发隐蔽工程加固施工的系列化成套设备,新型设备研制应向自动化、智能化、轻便化发展;③研发水下加固设备和加固材料。(2)大坝维护技术。大坝建成后,受材料老化、风化剥蚀等影响,抵抗力减弱。为延长工程寿命,大坝的维护是必须的。目前大坝维护修补材料逐渐向环保型方向发展。我国大坝维护技术的主要发展方向为:①水下维护材料和技术;②高性能环保抗冲磨材料;③抗腐蚀、抗磨蚀、抗锈蚀的新型金属结构材料和涂层材料;④混凝土表层防碳化处理技术。
2.2应急预案管理
近些年来,大坝突发事件比较突出,这促使水库管理局开始注重对大坝突发事件和应急预案的管理。根据工作实际组织力量编制并逐年完善《水库大坝安全管理预案》、《水库防洪预案》、《公共事件突发预案》、《水库防恐预案》、《水库水污染防治预案》和《沙河水库控制运用计划》;还结合实际情况编制《水库安全生产工作实施方案》、《水利安全生产“三项行动”方案》、《水利安全生产“三项建设”意见》、《水库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实施方案》、《水库安全生产月活动方案》等。第一时间组织广大干部职工认真学习这些预案、方案,并且进行必要演练试运行,使措施切实地落到工作实际当中。另外在具体工作实践中,建立安全事故报告制度,确定专人负责并随时掌握突发事故和安全隐患的动态,做到一般事故定期报、重大突发事故当即报,确保重大突发安全事故不迟报、漏报,使隐患得到及时防范和治理,确保水库大坝安全管理落到实处。
3.结语
大坝安全问题与工程本身有着直接联系,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与本地区的经济发展有着密切关系,总而言之,确保大坝安全是非常重要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绝大多数地区的大坝安全工作有所提高,但是仍然存在一些没有解决的问题,如管理体制不健全、安全意识淡薄等,这些问题正是大坝确保安全必须解决的。针对我国绝大多数的大坝而言,要想确保其安全问题,必须借鉴一些有成功经验的大坝安全管理措施,在此基础上,再根据本大坝的实际情况进一步保障大坝的安全运行,促进本地区的经济发展。
参考文献:
[1] 漆兰,杨再松.小型病险水库除险加固设计[J]. 科技传播. 2010(16).
[2] 罗华明,方素琴.浅谈水电站大坝施工及安全问题分析[J]. 科技传播. 2011(09).
[3] 熊威,田波,卢建华.水库大坝安全评价技术与方法探讨[J]. 人民长江. 20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