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安全环境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环境监测;实验室;安全与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14文献标识码: A
环境监测的最终目的是保护环境,而实验室的安全事故有其固有的特点和表现形式,实验室安全存在不少隐患,其原因在于安全管理欠佳。因此,要加强实验室安全管理,增加不定期安全检查的频次,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这样才能营造一个安全无风险的实验环境。因此,认真分析实验室安全管理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及时总结管理经验,探讨新形势下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对策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1 实验室存在的安全问题
近年来,为适应体制改革与市场经济深入发展的要求,环境监测机构纷纷开展了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有效地提升了实验室安全管理水平,然而,在安全管理方面也存在不少的问题,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规章制度不完善
由于我国在环境监测实验室安全管理方面的建设方面,起步比较晚,很多工作尚在不断的摸索之中,还普遍存在着管理体系不健全、各种规章制度不完善等问题。例如:有不少单位还没有明确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具体部门,很多都是由单位实验室的质量控制部门或其他部门的人员兼职管理实验室的安全工作,对实验室的安全工作极为不重视。此外,实验室规章制度的不完善导致了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不断增加。
1.2安全硬件设施不到位
目前,我国很多单位的环境监测实验室在硬件设施方面的差距非常大。大部分实验室都是由于资金不足,相关设备仪器陈旧;例如:一些单位在配置硬件设施时,忽视了洗眼器、应急喷淋装置、灭火器、通风管道、通气线路等设施的良好配备。此外,调查发现,有很多环境监测实验室的消防设施配备严重不足,按规定,实验室应配备固定式灭火系统或移动式消防器具,但因资金缺乏而未配备或配备数量不足,已配备的消防设施又因维护不到位,致使其功能丧失,留下了严重的安全隐患。
1.3实验室人员安全意识不强
当前,少数实验室不注重抓安全管理,在安全管理体系的运行过程之中缺乏主动性与自觉性,难以积极主动地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部分工作人员未能树立起应有的安全意识,导致安全管理体系难以得到完善。例如:在监测实验室,部分工作人员缺乏安全防护意识,自觉性差。在实验室内随手将废弃的有毒有害试剂倒进下水道;生物安全柜内实验用品过多,堵住通气格栅;戴污染的实验手套直接接听公用的办公电话;在实验区内进食;将防护服穿出实验区域等。一些看似很小的事情,却埋下很大的安全隐患。
2 实验室安全管理建议
2.1完善和健全规章制度,落实责任制
毋庸置疑,完善环境监测实验室的各种规章制度,是建立安全的实验室环境的重要基础,为此,相关单位可以根据不同实验室的具体情况,制定具有针对性的安全技术与管理方法。同时,各监测站还要依据国家的相关规定,结合单位的实际情况逐步完善单位的各种规章制度,制度的内容要尽可能涵盖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各个方面,例如:工作人员管理、菌(毒)种及样本管理、仪器设备管理等等,在安全管理工作中,要努力使环境监测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各项工作做到“有法可依”和“有章可循”。
此外,有了严格的规章制度后,还有落实责任制,严格按照规章执行,进一步明确职责,防止出现责任不清的现象。
2.2加强实验室规范化建设
环境监测实验室应实行规范化管理,通过改善工作环境,并减少环境对工作人员的身心健康危害。为此,环境监测实验室要依据工作任务的要求,在工作间内,各种仪器和样本的分布要合理,防止出现交叉污染的情况。对于环境监测必须要用到的各类器皿与试剂一定要分类存放,含有剧毒的试剂必须存储在指定的保险柜中,并交由两个及以上的人分别保管。此外,我们各级领导应高度关注监测站实验室建设,在条件许可的前提下,适当添置一些必备的安全设施,更换一些过于陈旧的设备,为保障实验室人员安全、降低污染排放提供必要的物质基础。
2.3建立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
建立长效机制是安全管理的关键环节,是引导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客观要求,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首先,要构建单位、实验中心和实验技术人员、实验者的安全管理网络体系,形成一个“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其次,要加强实验室规章制度的落实与执行力度。在安全管理中要加大监测工作的监督、检查、整改和责任追究的力度;在执行层面上要运作规范,依法按章办事,工作落实到点到位。最后,制定以实验室安全运行为目标的实验室安全管理全过程的各项详细的的管理标准,并在管理中严格贯彻和执行。
3 结语
综上所述,安全管理在环境监测实验室里是十分重要、必不可缺少的。随着环境监测站实验室任务的日益繁重,监测技术的不断提高,实验室内各种复杂危险因素的威胁也日益突出,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越来越重要。文章结合实验室安全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实验室安全管理的若干对策。针对这种现状,就要求环境监测站的各级主管部门要不断强化实验室的安全管理意识,进一步增强环境监测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确保实验室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
参考文献
[1]张瑶.实验室环境管理探讨[J].环境科学与技术,2008(S1).
[2]乔晋忠,张丽萍.高等院校实验室管理的研究[J].中北大学学报,2009(1).
[3]方淑琴.加强环境监测站实验室安全管理之探讨[J].才智,2010(5).
第2篇:安全环境管理制度范文
一、认识到位,组织机构健全
局领导高度重视安全生产工作,把安全生产工作作为讲政治、保稳定、促发展的大事来抓,纳入了目标管理体系,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党支部书记、副局长为副组长,各科室及直属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了局长负总责、亲手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局办公室负责日常事务。并将危险化学品安全责任、放射源的安全责任具体落实到市环境监察大队,饮用水安全责任落实到综合业务科,层层签订安全生产目标责任书。同时,建立了安全生产责任制的量化考核指标体系,对安全生产实行“一票否决”,完善了应急管理体系,制定了应急预案,强化了全局人员“安全生产重于泰山”的责任意识,在全局形成了安全形势人人知晓,安全隐患心中有数,安全工作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二、宣传到位,抓安全生产氛围浓厚
全年,全局多次召开会议研究部署安全工作,特别注重环境安全生产的宣传教育。在宪法法律宣传月、“6.5”世界环境日、安全生产月,我局均组织了干部职工走上街头、走进社区、深入企业进行环境安全宣传。特别是在6月5日和安全生产月,我局在时代广场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活动,向广大群众宣传环境安全生产的重要性,讲解相关的环境安全知识。共设置咨询台2个,悬挂宣传横幅2条,发放环保宣传挂图、宣传册等各类宣传资料2000余份,发放环保购物袋500个,现场解答群众关心的环境安全问题50余个,让更多的群众了解了环保法律法规和安全生产防护知识。同时我们还充分利用到企业督促限期治理、督查总量减排工作之机,反复强调环境安全生产工作,强化企业安全意识,做到警钟长鸣。
三、工作到位,全力消除环境安全隐患
(一)辖区环境安全质量指标
1、水环境质量。**市饮用水源地的23项监测指标均符合国家《地下水质量标准》中的三类标准,地表水(石城子水库)的31项指标均达到国家《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中的三类标准,达标率100%,属未受污染的清洁水。
2、大气环境质量。**市城市空气环境质量截止10月31日,共监测305天,空气质量达到II(良)以上的天数为262天,占监测天数的85.9%,可吸入颗粒物、二氧化硫、二氧化氮浓度值均未超出国家二级标准。
3、声环境质量。**市区域环境噪声昼间平均等效声级值为51.5分贝,夜间平均等效声级为45分贝,未超过国家标准限值55dB,声环境质量达标。
(二)进一步加强建设项目环境监督管理力度
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制度,加强对新、改、扩建项目的环境监督管理。截至10月31日,共审批权限内各类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346个;竣工环境保护验收44家。新建项目环评和“三同时”执行率达100%。新建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执行率达到100%。
(三)环境执法力度不断加大
制定《**市**区**年环境执法大练兵实施方案》和《**市**区随机抽查工作方案》并上报市政府批准实施,以新《环保法》的落实为着力点,重点突出严查未批先建、未验先投和超标排污等环境违法行为。截至**年10月31日,共检查企业225家次,调查处理存在环境违法行为的案件28起,行政处罚20起,处罚金额达150余万元;同时继续加大对环境案件的调查处理力度,全市共办理各类环境投诉案件352起,处理率达100%,结案率达到98%,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市环境保护局通过法定途径分类处理投诉请求工作实施方案》,进一步把纳入法治轨道,及时就地解决群众合理诉求。
(四)积极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工作
加大城市扬尘污染综合整治力度。重点对各类工程施工现场、物料装卸场所进行规范化整治,**年截至目前,累计对40余个施工现场和物料装卸场所进行了现场检查,并针对存在问题的2个施工现场和物料装卸场所责令进行限期整改和行政处罚;积极开展市区及周边区域随意焚烧垃圾、废旧塑料、橡胶轮胎、秸秆等环境违法行为集中整治,共出动巡查人数200余人次,查处焚烧垃圾行为3起,有效遏制了随意焚烧垃圾和其他废弃物严重污染城市大气行为的发生;截至目前,共计完成1161家餐饮经营场所的油烟污染治理和炉灶煤改气工作;不断加强区域噪声污染的监督管理。进一步规范建筑工程夜间施工审批程序,对未经批准擅自进行夜间施工扰民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的规定严肃查处。**年截至目前,共办理夜间施工审批91家次,查处违法违规行为10起,其中行政处罚2起;加大饮用水源地保护工作力度。强化饮用水源保护区环境现场监察,**年截至目前共计出动90余人次对各水源保护区的污染隐患进行全面细致的排查,发现隐患及时整治,其中重点对二水厂饮用水源保护区内存在的重力公司砂石开采对饮用水源安全产生潜在威胁,以及704农场所属约200亩耕地存在农业面源污染隐患等环境问题,已上报市政府责令关闭,目前已进入司法程序阶段;开展工业固废和危险废弃物专项治理。**年以来共开展了4次针对涉重金属企业的专项排查和现场检查,建立了监督管理台账,做到“一企一档”管理;与安监、工商等部门联合开展涉危废和危化品的小炼金、小炼铜等“十五小”企业的专项整治,共查处和取缔此类小窝点4个;组织开展了针对产生废机油的汽车修理、4S店及汽车拆解行业的专项检查工作,共检查涉危废企业25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废机油收集、存储、转移、运输、处置等环节要求,全面推进并严格要求落实危险废物管理五联单制度。
(五)加大戈壁生态保护力度。制定完成了《**生态功能区划》和《**市环境功能区划》,进一步明确了生态保护的重点区域,划定了生态红线,并进一步强化执法监管力度,重点加强了对可能造成砾幕层破坏的风电、砂石开采等开发项目环境现场监察。截止目前,共出动执法人员60余人次,检查企业18家。
(六)建立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机制。进一步完善了区域空气质量监测网络建设,**年全面实现了城市环境空气自动站与国家空气质量监测信息平台的联网直报;在市政府网开设了专栏,定期实时空气质量信息,实现了环境信息共享和环境信息透明,区域环境空气质量监测能力以及监测网络化建设水平迈上了新台阶。地、市环保部门主动加强了与兵团环保部门在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环境违法行为通报转办、戈壁生态保护等方面的沟通协调,进一步促进了兵地环境信息共享,为强化区域环境监督管理、进一步推动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控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应急建设到位,突发事件处置有效
按照“统一指挥、分级负责,密切协作、高效务实”的原则和要求,我局与安监、交通、公安等部门建立了协调联动机制,负责处置环境应急事故。环境监测站和环境监察大队标准化建设得到一定加强,软件、硬件建设正积极想方设法逐步更新和添置;建立和完善了应急管理机制,确定专人专门负责应急管理工作,年初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了《环境应急管理计划》和《突发环境事件演练方案》,同时坚持每日向应急办上报应急管理信息,提高了处置突发环境事件的能力。
五、机关管理到位,全年无事故
一是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重点加强了监测站危险化学品的管理工作,严格执行《环境监测站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环境监测站实验安全和人员健康控制制度》、《环境监测站样品管理制度》等制度,强化全局工作的安全管理。同时,加强了全体人员安全教育培训,对易燃易爆有毒物品实行专人保管,做到领用要审批,使用要记录,确保危险物品安全。
第3篇:安全环境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桥梁、施工安全、控制
中图分类号:U21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一、桥梁施工安全事故发生的原因
通过以往桥梁工程中的安全事故原因分析,发现导致桥梁工程施工中发生安全事故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一是人为因素。如施工人员无安全意识、不能及时进行全面检查等都对施工过程存在安全隐患。二是机械设备的因素。如机械设备的保养方式正确与否、老旧设备的淘汰与否等也在施工过程中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三是技术因素。如技术措施不及时,施工操作不规范。四是环境因素。如未能及时取得当地水文、气象资料,对大风、洪水、山洪等自然灾害预测不及时。针对于此,我们可以从人、机械设备、施工技术、环境四个方面采取措施,对桥梁施工的安全加以控制。
二、安全控制
(一)人为因素的安全性控制
施工过程中的人,包括操作工人、管理人员、事故现场的在场人员和其他有关人员等。他们的不安全行为是导致安全事故的重要原因。针对施工人我们要采取以下措施来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
1、充分利用施工人员心理特征,提高安全管理水平
在桥梁施工过程中,应充分利用群体心理,在群体中培养安全骨干,培养他们具有高度的安全意识,积极遵守安全规程,养成安全生产的习惯。
2、防止过度疲劳,提高安全生产效率
疲劳广泛地发生在各种作业岗位上,疲劳时人的认知能力,感官能力都会下降,反应时间就会增长,这是安全事故发生的一个主要原因。减轻疲劳、防止过劳的主要的方法有如下几种:
①提高施工的机械化程度,合理地确定施工休息制度;
②根据工作强度、工作方式合理安排轮班,要有充分的休息时间;
③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以利于恢复施工人员精力;
④开展技术教育和培训,提高施工人员技术的熟练程度。
3、加强安全教育工作,是安全理念深入人心
在桥梁施工安全事故中,由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薄弱引起的安全事故频频发生,施工人员的安全意识薄弱不仅使巨额财产得到损失,更使其他施工人员甚至包括自己在内的人员伤亡。在桥梁施工工程中应当加强对施工人员及安全管理人员的安全培训,提高安全施工及管理素质,内容可涉及建设工程安全施工的相关法律、法规及规范性文件,国内外桥梁施工工程安全控制较好的例子,同时也应当包括专业知识考评,确保施工者及管理者熟知各项安全技术操作规程,真正提高施工者及管理者安全施工和管理的素质,让安全生产的理念深入人心。
(二)机械设备因素的安全性控制
机械设备都具有不同形式、性质的能量,若出现能量意外释放,则就会引发安全事故,机械设备是引发安全事故的关键因素。若想安全控制机械设备,就要做到以下三要:1、要正确保养机械设备。只有正确的保养机械设备,机械设备在施工过程中才能更好的根据人的意愿进行工作,减少施工过程中能量意外释放。 2、要及时淘汰老旧设备。随着施工任务的增长,机械设备工作时间的增长,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越来越短,使用过程中发生突发事件的可能性就会越大,这时就要及时的引进新设备,淘汰旧设备。3、要对特种设备进行安全检测。特种设备必须经技术检测部门检测合格取得合格证后才能投入使用,对未取得检测合格证的特种设备立即停止使用,需要继续使用的必须立即进行检测,取得合格证后才能继续投入使用,不合格的清退出场。
(三)技术因素的安全性控制
在施工过程中,我们对各种技术方案要进行严格按照规定审定,不能存在侥幸心理,要确保万无一失后方可动工。同时,安全员要经常性检查巡视,查找漏洞,采取补救措施;经常性地检查各种安保设备完好程度,不能满足要求的要及时更换;听取员工对安全措施的意见,及时改进不足。
(四)环境因素的安全性控制
不安全的环境是引发安全事故的物质基础,是事故的直接原因。通常指的是:自然环境的异常,即岩石、地质、水文、气象等的恶劣变异;生产环境不良,即照明、温度、湿度、通风、采光、噪音、振动、空气质量、颜色等方面的缺陷。
1、环境因素控制管理的过程
对有害环境因素的管理通常由环境因素识别、环境影响评价、环境影响对策决策、实施决策、检查改进等五个基本环节构成。同时,在建设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应根据法律法规与标准规范、施工方案、施工工艺、相关方要求与投诉的变化等内部、外部情况的变化,确定是否需要提出不同的控制措施,同时,需要检查是否有被遗漏的施工现场有害环境因素或者发现新的有害环境因素,当发现新的有害环境因素时,就要进行新的有害环境因素识别,即开始新一轮的环境因素管理过程。此外,对环境影响控制措施计划应定期不定期的进行评审,必要时进行更新,不断地改进、补充和完善。因此,施工现场的环境因素控制管理是一个不断动态循环、持续改进的过程。
2、环境因素控制管理的要点
实践证明,采光照明、色彩标志、环境温度和现场环境对施工安全的影响都不能低估。
(1)采光照明问题。
施工现场的采光照明,既要保证生产正常进行,又要减少人的疲劳和不舒适感,还应注意视觉暗、明适应的生理反应。这是因为当光照条件改变时,眼睛需要通过一定的生理过程对光的强度进行适应,方能获得清晰的视觉。所以,当由强光环境下进入暗环境,或由暗环境进入强光环境时,均需经过一定时间,使眼睛逐渐适应光照强度的改变,然后才能正常工作。
(2)色彩的标志问题。
色彩标志可提高人的辨别能力,控制人的心理,减少工作差错和人的疲劳。红色,在人的心理定势中标志危险、警告或停止;绿色,使人感到凉爽、舒适、轻松、宁静,能调节人的视力,消除炎热、高温时烦躁不安的心理;白色,给人整洁清新的感觉,有利于观察检查缺陷,消除隐患;红白相间,则对比强烈,分外醒目。所以,根据不同的环境采用不同的色彩标志,如用红色警告牌,绿色安全网,白色安全带,红白相间的栏杆等,都能有效地预防事故。
(3)环境温度问题。
环境温度接近体温时,人体热量难以散发就会感到不适、头昏、气喘,活动稳定性差,手脑配合失调,对突况缺乏应变能力。在高温环境、高处作业时,就可能导致安全事故;反之,低温环境,人体散热量大,手脚冻僵,动作灵活性、稳定性差,也易导致事故发生。
(4)现场环境问题。
现场布置杂乱无序,视线不畅,沟渠纵横,交通阻塞,机械无防护装置,电器无漏电保护,粉尘飞扬,噪声刺耳等,会使劳动者生理、心理难以承受,当其生理、心理不能满足操作要求时,则必然诱发事故。
结语:只有从人、机械设备、施工技术、环境四个方面加强对高速公路桥梁施工安全的控制,我们才能从根本上消除安全隐患,全面的堵截施工中存在的安全漏洞,杜绝安全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邹天一,结构可靠度.人民交通出版社,1998.
第4篇:安全环境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安全生产标准化;三标一体管理体系;管理
一、前言
本人从事生产技术管理、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了解混凝土轨枕生产企业工装设备、材料工具、工艺技术、人员岗位几大方面的资源配备与管理,结合产品生产实际情况和GB/T19001-2008质量管理体系标准、GB/T24001-2004环境管理体系标准、GB/T28001-2012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与安全标准化运行管理。我们公司2012年通过了三级安全标准化考核,建立了适应轨枕生产的安全、质量、环境管理体系,经过运行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质量、安全职业健康、环境管理
公司管理始终围绕质量、安全、环境、效益开展,为促进各方面工作的有效开展,在公司通过“三标一体”管理体系认证的前提下,全面地开展安全生产工作,公司开展了“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通过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排查治理隐患和监控重大危险源,建立预防机制,规范生产行为,使各生产环节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人、机、物、环处于良好的生产状态,并持续改进,不断加强和公司安全生产规范化。
(一)制定总体目标和年度目标
建立目标的管理制度,明确质量、安全、环境、职业健康目标与指标的制定、分解、实施、考核的环节。目标根据公司技术、设备、管理、人员等实际情况制定,且不可好高骛远,应在短期(3-5年)内可以实现的目标,公司可以在管理手册中进行目标、指标的确定,进行目标管理。将目标指标分解到公司的各个职能部门和下属分公司,各职能部门和分公司根据各部门管理的实际情况,制定年度目标指标,由公司进行汇总后形成正式的目标指标年度考核测量值。由公司管理者代表组织相关部门进行季度或月份分解考核。考核的结果直接与相关部门、分公司的绩效挂钩,调动其积极性,提高管理水平。
(二)完善安全、职业健康、质量、环境管理制度
制定完善的管理制度保障程序的有效运行。
1、安全管理需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铁路运输法》等法律和地方法规。建立安全管理体系需要编制安全管理办法,在文件中详细描述,并将目标、指标分解到具体班组和相关部门;明确组织机构、安全岗位责任制和安全操作规程;明确安全绩效考核管理办法,在其中对目标进行定量打分,可作为每月安全大检查的一部分,进行考核,需要形成考核表,记载实施的内容;明确安全资金的管理与使用;明确安全事故责任的追究与处理;明确安全教育的管理;明确安全相关的奖励;明确重大危险源的评价、监控和日常管理;明确安全应急预案与演练;明确五同时和安全作业许可;明确安全隐患排查治理和安全标识;明确安全检查和例会管理;明确法律法规管理等内容。
2、职业危害管理需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等法律和地方法规。建立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需要编制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办法,在文件中明确职业健康组织机构、责任制和操作规程;明确劳动保护和防护用品管理;明确职业健康安全管理和外来人员职业危害管理;明确职业健康教育培训和健康档案管理;明确职业防护设施危害管理;明确职业危害告之;明确职业危害监测、检测、评价、评估管理;明确职业危害申报和事故处理;明确职业健康体检等内容。
3、质量管理需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及其行业和地方法规。建立质量管理体系,在文件中详细描述,并将目标、指标分解到具体班组和相关部门;明确质量管理组织机构、岗位责任制和工人操作规程;明确质量技术文件、标准和技术文件管理;明确文件管理;明确设备、设施、工装管理;明确测量、检测、试验、检验管理;明确人员教育、培训管理;明确工装、物资、设备采购管理;明确生产过程控制和标识管理;明确成品标识和质量监控管理;明确计划合同管理;明确质量信息传递、处置、纠正、预防管理;明确质量事故责任调查和追究;明确质量考核及奖励;明确售后服务与跟踪管理;明确产品开发管理等。
4、环境管理需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噪声污染防治法》、《水污染防治法》、《固体废物染防治法》、《大气污染防治法》等法律和地方法规。需建立环境管理体系,明确组织机构职责;明确三同时管理;明确环境评价、检测;明确环境污染预防预案及演练;明确环境保护设施、设备的管理;明确环境日常检查、整改、治理;明确环境污染事故的上报、调查、处理等方面。
有了这些制度基本保证了企业生产的需要,但还不能满足其有效性,还需建立文件制度的评审、、修改、更新等程序文件来支持。
(三)管理评审
通过管理评审可以及时发现管理中的不足和漏洞,是建立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面覆盖管理体系的检验手段。公司采用内审和外审进行控制,内审是经过培训有资格的内审人员在管理者代表的组织下依据国家三标一体体系文件和《公司管理手册》逐项进行考核。外审是专业的评审机构,在当地质量技术监督局的监督下,依据国家三标一体体系文件对公司的管理体系进行全覆盖的检查,通过不断的改进提高公司的管理水平和绩效。
1、建立内审管理组织机构、明确职责,使之能顺利开展内审工作,配合完成外审工作。
2、建立内审管理制度并按制度开展检查、考核、整改、评价等工作。需编制体系运行报告、内部审核不合格整改报告等。
结束语
我个人认为安全标准化在“三标一体”管理体系的结合应用中,使的抽象的安全管理更加直观、更加易于掌握和操作。安全标准化是GB/T28001-2012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标准的完善和补充,是其量化后的产物,将在以后的实践中充满活力。
第5篇:安全环境管理制度范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认真贯彻落实第六次全国环保大会要求,进一步加大辐射环境执法力度,促进环保工作“三个历史性转变”,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全面监控的原则,严厉打击辐射环境违法行为,保障群众身体健康,维护辐射环境安全。
二、专项检查工作重点
本次辐射环境安全专项检查,以清查未列入监管以及监管不到位的放射源和射线装置为重点。通过申报登记工作,建立放射源和射线装置管理动态档案和数据库,彻底清除放射源和射线装置造成的安全隐患,为今后规范化管理放射源和射线装置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结合放射源和射线装置申报登记工作,严格检查涉源建设单位“三同时”制度和《环境影响评价法》落实情况,从源头上严把辐射环境污染关。
(二)严格按照省、市局要求做好放射源和射线装置的申报登记工作。
(三)检查安全制度、安全措施和标志、标识。
(四)对闲置废弃放射源和废物进行检查管理,对发现的闲置废弃放射源和废物必须实施强制收贮,消除安全隐患。
三、工作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7月1日—10日)
召开全市辐射环境安全监管工作会议,按照《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和防护条例》和《放射性同位素与射线装置安全许可管理办法》的要求,部署有关涉源单位进行自查和整改。7月15日将市专项检查方案及动员部署情况报市环境保护局辐射管理处。
(二)集中检查和整治阶段(7月11日—7月25日)
各单位针对存在的环境隐患进行自查自纠,提出整治措施,逐步加以解决,并建立健全内部辐射环境污染应急预案,建立规范、完善的辐射环境污染应急管理体系。市环保局将对各涉源单位进行安全执法检查,对没有进行辐射环境影响评价和无安全许可证以及存在安全隐患的单位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
(三)复查阶段(7月25日—8月10日)
市环保局负责对下达限期整改通知书的涉源单位进行复查对没有整改或整改不彻底的单位,将按照有关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处罚。并将阶段性工作开展情况上报市环保局辐射管理处。
(四)总结阶段(8月11日—8月30日)
召开全市辐射安全监察工作总结大会,对专项行动开展情况进行总结,对管理不善或受到处罚的单位进行通报,并将此次辐射环境安全专项检查工作总结上报市环境保护局辐射管理处。
四、有关要求
(一)提高认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
各单位要站在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高度,充分认识辐射环境管理的重要性,增强忧患意识,切实把辐射环境安全专项检查摆上议事日程。要根据实际情况,加强组织领导,制定工作方案,安排具体人员负责此项工作。
(二)落实责任,精心组织专项检查
各单位要加大内部辐射环境安全管理力度,落实管理人员,明确管理责任;围绕专项检查的工作重点,认真组织自查,针对自查中发现的突出问题,及时整治,逐一解决。要以辐射环境安全检查为契机,建立健全辐射环境污染事故应急预案,建立规范、完善的辐射环境污染应急管理体系。
第6篇:安全环境管理制度范文
1.1安全管理体系不顺畅,专业安全管理人员不足。目前,部分高校实验室安全工作由实验室与设备管理处、资产处、教务处、科研处、保卫处、后勤处等多部门共同管理,各部门之间职责不够明确,实验室安全管理的体制与运行机制有待完善。同时,由于校级实验室安全管理部门人员编制较少,许多涉及化学、环境、生物类院级单位尚无专职安全管理员,导致具有相关资质的专业安全管理人员不足,难以开展有效的安全工作。此外,实验技术人员长期以来作为教学科研辅助人员,学校在职称晋升、工资待遇等方面重视不够,致使实验室安全管理人员责任心不够强,安全技术知识不够全面,未能发挥队伍应有的作用。1.2安全管理制度不健全,缺少相应的规范和标准。近年来,高校开始重视实验室安全工作并建立了相应的管理制度,但涉及面、内容、数量和可操作性均不够理想。特别是在执行层面,许多制度未能落实,制度约束性明显不足。2003年“非典”事件后,国家卫生、农业、畜牧兽医、质量监督检验等行业行政主管部门先后了关于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法规标准,但针对高校实验室环境、卫生、危险化学品管理、废弃物处置等方面的法规和标准依然较少。因此,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方面还缺乏严格、明确、系统的法规和标准,不便于实验室安全管理人员参照执行。1.3校园安全教育体系不健全,实验室安全文化缺乏。长期以来,学校师生员工对校园安全的认识尚停留在感性层面,校园内“安全第一,生命至上”的安全理念尚未形成,危险性实验和仪器设备缺少实验指导书和安全操作规程。在实验过程中,师生还未养成遵守操作规程、正确佩戴个人防护用具等习惯,均以“被动安全”为主,未形成良好的安全习惯。部分高校仅将消防讲座、消防演练作为实验室安全教育的主要内容,消防演练以观摩为主,师生参与度明显不足,未能发挥应急演练的积极作用。同时,院系和实验室层面的安全教育依然薄弱,安全教育的针对性、专业性和参与性不强。此外,很多高校未开设实验室安全必修课或选修课,对教师和学生的安全教育力度不够,以致于师生员工安全意识比较淡薄、安全素养不高。1.4安全检查推进不均衡,隐患整改未形成闭环管理。2015年以来,教育部依据《高校实验室安全检查指标》进行了实验室安全大检查,起到了很好的工作成效,但各高校的重视程度、安全规范、检查成效不均衡,在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薄弱环节。与此同时,部分高校也定期自行开展安全检查,但是检查人员专业水平不够,未能严格按照查思想、查制度、查管理、查隐患、查整改的“五查”要求开展工作,尚未形成安全检查的闭环管理。1.5实验室建设不规范,安全管理资金投入不足。由于高校实验室安全建设缺乏相应的规范标准,新建、改建、扩建实验室未能按照安全规范设计和建造,在通风系统、逃生通道、废气处置等方面均有不符合安全环保等方面的要求,这在一定的程度上造成实验室建设质量和安全设施难以有效保障。另外,部分学校由于办学经费有限,未设立实验室安全专项经费;由于实验室安全管理资金投入不足,实验室通风系统、危险化学品存储、消防设施、紧急喷淋装置等实验室防护设施和个人防护用具配备不到位,大型仪器设备未能定期进行维护保养和安全检验,设备带病工作或超期服役等情况比较普遍,存在安全隐患,易发生安全事故。1.6危险化学品管理不严,废弃物处置不及时。危险化学品事故是实验室安全事故中最常见的类型,经常导致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目前,部分高校尚未建立严格的危险化学品采购管理制度,对实验室采购量、供应商资质和配送安全未进行审核和控制。与此同时,有些高校未建设规范化的化学品库房或暂存库,大量化学试剂存放在实验室,存储不规范,化学品动态记录、使用台账记录不全,未形成闭环管理。此外,实验室危险化学品废液种类繁多、组成成分复杂,因具有处理全部废液合格资质的环保公司较少,导致处置价格垄断、处理周期长和价格偏高。更为严重的是,含卤族元素、含重金属、含少量剧毒品以及不明成分的废旧试剂、锂电池、树脂凝胶废弃物、凝固态废油料等固体或混合废弃物长期被拒收,只能将这些特殊类型危险废弃物长期堆放在校园内,成为学校的危险源之一。
2高校实验室安全管理的工作实践
近年来,在我校领导的高度重视下,学校认真落实各级文件精神,严格按照《教育部实验室安全检查指标体系》的要求,规范实验室安全工作。同时,学校从制度设计、安全检查、实验室管理和安全教育等方面入手,充分发挥二级学院和实验室的主体责任,逐步构建起实验室安全管理长效机制,涌现出了一些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的先进典型。本文以我校环境与测绘学院的环境实验室为例,介绍环境实验室在安全管理方面的做法与经验。我校环境实验室始建于1983年,目前为江苏省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主要承担环境科学、环境工程专业的教学与科研工作。近年来,环境实验室围绕学校和学院发展目标,凝心聚力、开拓创新,全面打造了安全化、信息化和智能化实验室,提升了实验室安全环境,起到了较好的引领示范作用。2.1认真落实实验室安全责任体系。为保证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落到实处,学院建立了“横向到边、纵向到底、无缝链接”的“学院—实验室—导师”三级管理组织构架,并在管理的每个环节逐级签订安全管理责任书,落实安全责任制,将安全责任明确到岗位和人头,形成分工合理、齐抓共管的实验室安全工作新局面[3-5]。一是学院成立了安全工作领导小组,明确书记和院长是学院实验室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行政院长是实验室安全工作的重要责任人,实验室主任是实验室安全工作的直接责任人;二是特殊场所如化学品仓库、气瓶房等配备了兼职安全员,每个实验室明确了安全责任人,确定了工作职责,按照工作职责开展相关工作;三是学校主管安全工作的领导与学院主要负责人签订安全协议后,学院分管实验室安全工作的行政院长与实验室主任签订了实验室安全责任书,实验室主任与各实验室安全责任人签订了实验室安全协议。2.2建立健全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高校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工作是一项相当复杂的系统工程[6-7],涉及水电安全、火灾与消防、生物制毒物质处理、化学废液处置、固体废弃物处置等。近年来,学院根据学科特色、专业特点,先后出台了《环测学院安全管理办法》《环测学院危化品管理办法》《环测学院安全检查及隐患整改实施细则》《环测学院应急预案》等文件,为安全管理工作提供了基本保障。与此同时,环境实验室根据学校、学院有关要求,先后制定了《环境实验室化学试剂管理制度》《环境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环境实验室气瓶安全管理制度》《环境实验室安全操作规程》等多项规章制度,做到实验室安全管理有章可循。2.3改进优化实验室安全硬件设施。近年来,环境实验室通过教育部修购专项、校内实验室建设专项经费等,提升优化了实验室安全硬件设施,先后建设了实验室门禁与视频监控系统、实验室通风系统、实验室集中供气系统、化学品采购与管理系统、实验室废弃物收集系统等,改造了实验室化学品仓库。通过系列项目的实施,实验室的安全环境显著提升,更好地保障了师生的实验安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为药品库配备降温空调、通风设施、防盗设施、自动灭火设施、个人防护设施等,实现了药品分类存储和分类管理,实验室药品库更加规范,保障了药品库的存储安全;二是建设了规范的室外气瓶房和集中供气系统,将氢气、乙炔、氮气、氦气和氩气等实验气体分类存放,并通过输气管线集中输送至各用气实验室,实现了人瓶分离,降低了用气风险,保障了实验人员的安全;三是为相关实验室配备了通风橱、防爆排气扇或集气罩,对实验室废气进行净化排空,彻底改善了实验室的通风环境,保障了实验人员的健康;四是配备了符合规范和要求的实验室废弃物暂存柜,对实验室的废液、化学试剂空瓶全部进行分类收集和暂存,同时学校依托环境实验室建设了“水污染治理与控制实训中心”,该中心解决了实验室废液无法处置的问题,同时也为环境学院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发挥了重要作用[8-9]。2.4严格开展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完善的安全教育是实验室安全的基础,如果没有较好的安全教育保障机制,安全教育过程难免会流于形式,教育效果会大打折扣[10]。为此,环境实验室根据专业和学生特点,建立了完善的实验室安全教育与安全准入体系,具体做法如下:(1)每年新生入学之际,学院组织实验室教师针对实验室安全开展入学教育。学生在进入专业实验室之前,实验室通过安全讲座、安全展板、安全视频等方式开展具有专业特点的实验室安全教育,然后组织学生通过“实验室安全考试系统”进行考试,考试的内容包括实验室安全相关法规和制度、实验室安全常识和专业知识及个人防护知识等。考试通过者(≥90分)可自行打印《实验室安全准入合格证》,具有准入证书的学生方可进入实验室;为获得准入证书的学生发放实验服,要求学生实验课前将手机、书包等相关物品存入学生寄包柜内,穿实验服进入实验室开展实验。(2)上实验课前,实验课教师结合实验项目特点和使用的具有危险特性的仪器设备,如烘箱、马弗炉、高压灭菌锅等进行安全教育和培训,并将教育内容记录在《实验教学计划登记表》中。同时,要求学生在实验预习报告中写入实验安全注意事项。对于需要进入开放实验室进行自主实验(如大学生科研创新训练计划)的本科生,除上述措施外,学生还需填写《实验申请书》和签订《实验室安全承诺书》,申请书中写明实验原理、所使用的危险化学品,并根据实验原理产生的物质和使用的危险化学品,阐述实验防护和应急措施,然后由指导教师签字上交实验室。实验室教师根据学生填写的实验申请书内容,进行一对一考核,无问题后,方可授权进入实验室开展实验研究。(3)定期开展实验室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演练工作。2016年,环境实验室率先在全校开展了实验室一级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演练工作,得到学校相关部门的认可;2017年,环境实验室承办了学校一级、二级和三级实验室安全事故应急处置的演练工作,并录制成视频,在每年的安全教育中为学生播放,丰富了学生的应急知识。同时,该视频也得到了教育部科研实验室安全检查专家组的一致好评。开放实验室的安全责任人定期对学生开展实验室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学院每年将行政运行经费的1%作为从事实验室安全工作人员的培训经费。2.5全面落实实验室安全检查。实验室安全检查工作内容主要包括:查思想、查制度、查隐患、查整改和查管理。在实验室安全检查工作中,认真落实安全检查与专项检查相结合、二级单位自查与学校检查相结合、季节性检查与节假日检查相结合、经常性检查与重点检查相结合,强化各类责任制度的实施,真正实现“计划—落实—检查—整改”的闭环管理。在安全检查工作中,环境实验室的具体做法是:每学期实验课开课前,实验室全体教师对实验室进行安全大检查,对发现的隐患及时整改,以保障实验教学正常开展。正常开课后,实行定期检查(1~2个星期)制度,并形成常态化。每次实验课结束后,实验指导教师安排学生进行实验室值日和安全检查。在安全检查工作中,注重关键部位(化学品仓库、气瓶房)的安全防范、关键人员(安全员)的安全教育、关键时间(节假日)的安全检查和关键环节(隐患整改)的安全监督。采用实验室视频监控系统和语音对讲系统,随机对各实验室进行安全巡查,对发现的问题(如学生不穿实验服)及时要求整改。2.6积极开展实验室安全文化建设。在学校和学院的大力支持下,环境实验室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实验室安全活动,营造实验室安全文化氛围,构建完善可行的实验室安全文化体系,变学生的“被动教育”为“主动教育”。自2016年以来,环境实验室率先在全校开展了“实验室安全文化月”活动,主要包括实验室安全讲座、网站与展板文化宣传、实验室安全事故应急处置演练、实验室安全专项检查、安全实验室评比等主题活动。以各类活动为载体,充分发挥了实验室安全文化的辐射作用,实现了师生从“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的观念转变,达到了预期效果。2.7认真做好实验室安全档案归档。实验室安全档案记载了实验室工作人员在实验室安全管理工作中的具体做法[11-12],在教学评估、专业认证、实验室安全检查、实验室工作评比、安全事故追责中均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认真做好实验室安全档案归档工作至关重要。一直以来,环境实验室高度重视实验室安全档案的归档工作,根据工作实际配备35种安全工作记录本,并按照责任体系、安全制度、安全检查、隐患整改、安全奖惩、队伍建设、安全培训、事故调查与处理、专业安全等设置了23个档案类别,每学期末集中归档,档案实行专人管理。
第7篇:安全环境管理制度范文
关键词:市政工程;安全管理;问题
随着城市建设的快速发展,市政工程已经越来越多的出现在我们生活当中,市政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尤其重要,它直接影响着企业的生产效益。安全工作的成败,决定企业的前途和命运。
1市政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特点
1.1作业环境差
市政工程由于露天作业情况较多,受天气、温度影响较大,气候的变化往往会严重影响到施工和生产安全。此外,受交通的影响,不少市区工程本身存在着较大的交通安全隐患。
1.2施工作业方法多样性
由于地理条件、地质情况等的不同,即使是同一种作业项目,其施工作业方法也可能不同,这也导致了安全技术及安全管理上可能存在很大的不同。
1.3作业场所多变,作业环境复杂
市政工程施工既有城市立交等高空作业,也有地铁等地下空间施工;既有跨河流的大桥施工,也有穿越山体的隧道工程;既有一次性作业,也有改造、整治等维护内容;既有主体工程,也有管线配套施工;既有郊区空旷的作业场面,也有市区交通拥堵地段的作业环境。因此,市政工程的作业环境有着相当程度的复杂性,这给安全管理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1.4高处作业难度大,影响面广
城市市政高架、桥梁项目施工,不仅存在高空作业,而且往往下方两侧道路作为车辆、行人的交通通道,通行不断,对脚手架安全、高空吊装等都产生较大影响。安全事故一旦发生,往往可能伤及过往车辆及行人,影响面大,给社会带来一定损害。
1.5人员安保知识贫乏
目前,市政一线工人大量从农村中农民转化而来,缺乏市政工程施工经验,自身安全保护知识缺乏,对不良行为自控能力较差,人员流动性大,缺乏一系列的安保知识教育和安保制度的约束,容易造成这类群体中安全事故的发生。
1.6复杂的承包关系
市政工程施工建设往往会出现多层的分包,不同行业、不同部门的介入使得施工不能用统一的管理制度进行规范。
2市政工程施工安全管理对策
2.1做好安全管理思想教育
做好安全管理工作,首先要处理好安全与思想的关系。常言道:思想是人体的灵魂,思想决定行为。人们做事,也总是离不开思想的指导。我国将“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作为安全生产的总指导方针,也正是要求我们从思想上要高度重视安全生产,采取各种可能的措施,将可能发生的意外事件或安全事故扼杀在萌芽状态,以最大可能地减少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损失。
要通过经常性的安全教育,从思想源头上提高职工安全作业意识,提高职工安全技术水平和知识。安全教育首先要提高职工,对安全生产重要意义的认识,以增强关心人、保护人的责任感;其次职工必须熟悉施工工艺、方法,施工生产危险区域及其安全防护的基本知识和注意事项;再次就是结合自身工种特点,加强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技术知识包括特殊作业安全防护的培训教育。
2.2 确定安全施工责任制
确定安全施工责任制应根据每个施工项目的目的性质、规模和特点,成立以项目经理为主的安全生产委员会或领导小组,配备规定数量的专职安全管理员。特别要注意对项目经理的安全责任制控制,要从管理者的角度控制其对承担的工程安全施工的直接领导责任。另外,还应该建立项目部安监部门,其职责应该包括负责制订工程项目安全工作与经济挂钩的实施细则,直接控制使用安全奖金,严肃查处事故和违章违纪行为,对安全工作实行重奖重罚。负责审查工程分包单位的安全资质。贯彻落实对分包单位的安全管理规定。监督承发包项目有关安全文明施工与经济挂钩办法的实施。
2.3 强化现场环境的安全管理
考虑到市政工程施工的现场环境会比较复杂,应该就施工的环境进行控制。控制复杂环境就要多设立管理部门,在施工项目部设立现场安全部门经理,经理以下应该分设安全主管和健康主管。安全管理包括施工安全、安全、机械安全、消防安全、劳动防护用品等;健康管理应该分设健康检查部门、环境检测部门。健康检查部门要在一定的时间范围内对工人身体情况进行抽样调查;环境检测部门要对施工环境的水文、地理、尘土、噪音等环境问题进行监管。
2.4完善安全组织规制
所有工程施工项目必须编制施工安全组织设计,并在完成设计之后制定安全专项施工方案、安全质量计划目标、安全管理规则,实行安全质量技术交底。此外,还必须关注安全机制的责任制度。规范地建立各类安全合同文本,建立安全制度出台前的审核工作。
2.5提高安全技术知识
市政工程的特点决定了施工生产中的安全技术涉及面广泛,需要解决的问题多样。技术保证就是要在对施工要求与安排、施工环境、技术设计、监控管理的要求以及相关事故研究的基础上,针对可能存在的事故要素(不安全状态、不安全行为、起因物、致害物和伤害方式等),通过整理、分析、评价,建立起适应安全生产管理要求的、科学的技术保证措施,以控制或消除施工生产过程中的意外情况发生,杜绝重大安全意外事故和伤亡事故,避免或减少一般安全意外事故和轻伤事故,最大限度地确保建筑施工中人员和财产的安全。
在贯彻实施安全技术措施时,要认真进行安全技术措施的交底;安全设施、防护装置实施应列人施工任务单,责任落实到班组个人,并实行验收制度;加强对安全技术措施实施情况的检查,并建立与之匹配的奖惩制度。对于大型体或大面积、结构复杂的重点工程,除在施工组织总设计中编制安全技术总体措施外,还应编制单位工程或分部分项工程安全技术措施,详细制定有关安全方面的防护要求。
2.6建立施工安全培训机制
施工安全培训机制建立的首要任务是规范培训的人员,人员分为必须培训、适当培训两种。必须培训的人员应该包括:①新进工人必须进行公司、项目部、班组的“三级”安全教育,且须经考核合格后才能进入操作岗位。 ②企业待岗、转岗、换岗的职工,在重新上岗前必须接受一次安全培训,其中变换工种者应进行新工种的安全教育。适当培训的应该包括:①原有工人应每年度接受安全培训,法定代表人、项目经理培训也应该有明确地时间规定。②专职安全员应该进行适当地培训。必须持证上岗,企业进行年度培训考核,不合格者不得上岗。项目部应成立安全管理小组,定期对从业人员进行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和新员工上岗前培训,严格执行持证上岗制度。
第8篇:安全环境管理制度范文
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政府、省厅和市政府一系列安全生产会议精神,推进“打非治违”专项行动,对全县环境安全隐患进行彻底检查,落实环境安全责任,加强环境风险防控,排除环境安全隐患,提高全县环境安全管理水平,有效控制环境污染事故、坚决遏制重特大环境污染事故,保障全县环境安全。
二、工作内容
本次检查以查找环境安全隐患为目的,在全县范围内对污水、废气、危险废物、危险化学品和辐射源进行筛查。以饮用水源地、重点流域做为重点,对一切可能影响环境安全、引发环境污染事故的风险隐患进行排查。
(一)重点排查对象。
本次检点行业企业事业单位主要包括:石墨、石油库、加油(加气)站、城市燃气站、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医药制造、电镀、涉氨制冷、火电等。排查有毒有害气体、危险化学品、危险废物和辐射物品使用和管理情况。对各行业各领域的环境安全隐患大检查,必须做到全覆盖、无死角、无盲区。
(二)重点排查内容。
重点排查六方面内容:一是检点风险企业环境安全主体责任落实情况;二是检查危险化学品企业环境安全管理情况;三是检查易燃易爆危险品单位安全管理情况;四是检查汛期环境安全治理措施落实情况;五是检查风险企业突发环境事件应急预案编制及备案情况;六是加强核与辐射环境安全管理。
(三)具体排查任务。
重点排查十个方面内容:
1.环境影响评价(包括风险评价)和“三同时”制度执行情况。
2.主要原辅材料和产品中涉及危险化学品情况。
3.危险废物产生、处置和存贮情况。
4.环境风险防控情况。包括危险化学品的管理,应急物资现场管理,事故围堰设置,喷淋装置,自动报警装置,次生(伴生)污染防范措施,雨污分离,应急池管理等。
5.对周边环境敏感点进行调查并对突发环境事件可能产生的影响进行预判。
6.环境应急预案编制评审备案情况,环境应急演练计划和实施情况。
7.环境应急培训情况。
8.环境应急体系和制度情况,环境应急管理队伍和应急救援队伍情况。
9.污染防治设施运行情况。
10.其它环境管理和环境安全情况。
三、组织领导
为加强对此次环境安全隐患大检查行动的领导,成立环境安全隐患大检查领导小组。工作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环境监察大队,负责日常综合调度、督促指导和组织检查。
四、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落靠工作责任。
各科室要在环保局领导下,将环境大检查作为当前一个时期的重要政治任务,认真做好环境安全大检查工作,周密部署、严格履职,成立领导机构,配备专职人员,统一调度。要明确属地管理责任、监管责任和企事业单位环境安全主体责任,一级对一级负责。各股、站、队长必须亲自挂帅、亲自指挥、亲自动手,看紧盯住、严防死守,深入查找当前环境安全方面存在的薄弱环节和监管漏洞,研究并落实安全防范措施。
(二)加强环境监管,务求工作实效。
各股、站、队要认真履行职责,在近几年开展环境安全大检查基础上,继续深入排查环境安全隐患。明确本次检查要查找的重点部位和要解决的突出问题。建立安全隐患台账,按行业领域对企事业单位进行地毯式检查。对检查中发现的隐患和问题,能整改的要立即整改,跟踪督办、整改到位;对隐患严重不能保证环境安全的生产经营建设单位,要责令停产停业整顿。要严格履行重大隐患挂牌督办程序,重大环境安全隐患要及时上报市环保局备案。要坚持从工作实际出发、从解决突出问题出发、从彻底消除环境安全隐患出发,把解决当前突出问题与建立环境安全长效机制统一起来,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确保“大检查”全面彻底、不走过场。
第9篇:安全环境管理制度范文
公司执行总经理殷平在接受采访时坦言:“十年磨一剑。公司如今通过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制定安全管理制度,建立预防机制,持续推进安全质量标准化建设,使各生产环节符合有关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的要求。”
标准化,事在人为
由于受到旧厂址场地条件所限,十年前的海密梯克厂区环境、车间作业环境、办公室工作环境都存在一定安全隐患:部分机械、电气设备设施陈旧、落后;缺乏系统的安全管理制度、安全操作规程、各级各类人员的安全职责,日常的安全管理无法落实、跟踪和记录。
为改变这一现状,公司以搬迁到新厂区为契机,重建安全生产保障体系。自2005年起,每年安全月都会组织全体员工进行“安全知识竞赛”活动;每年都组织员工进行安全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培训;各级安全管理人员每天都会对作业环境和安全管理制度的落实进行跟踪检查,排除安全隐患;定期组织特殊工种岗位人员进行培训、取证、复审和体检工作,做好特殊工种岗位的管理。
2006年5月23日,全体员工参加了由公司组织的“安全质量标准化启动会”,安全质量标准化三级达标工作由此拉开帷幕。公司成立了以执行总经理殷平为组长,总工程师、工会主席为副组长,各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安全质量标准化工作领导小组,明确提出“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工作方针;坚持以《安全生产法》为准则,以组织建设为保障,以制度建设为依托,以全员参加为基础,全面推进安全生产工作规范管理。并邀请大连晟明安全技术咨询有限公司的专家进行现场咨询和培训。
从2006―2009年,公司平均每年投入130万元用于设备的更新和技术改造,使设备设施、作业环境等硬件方面的问题得到改进。在此基础上,领导小组毅然决定将创建三级安全质量标准化企业上升到二级。这一具有战略高度的决定得到了大连市安监局等各界领导的大力支持。
经历了启动、自查整改以及两轮自评后,标准化升级工作进入尾声。与此同时,公司还完成了《安全标准化工作手册》的编制。
2006年11月25日,经过大连市安全技术监督管理局和大连市高新园区安全监督管理局领导的现场评审,海密梯克以857.6分的高分达到了辽宁省二级质量标准化企业标准,并也由此成为大连市高新园区第一家“二级安全质量标准化企业”。
科学管理助力安全生产
作为一家中德合资企业,海密梯克素以管理严谨而闻名。近年来,公司不断引入先进、科学的管理思想。这些管理思想的引进,使企业的安全管理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在安全管理中,公司特别注重将业务流程梳理与安全管理工作的结合,每周定期检查,将安全真正纳入到产品的业务主流程设计中,从计划、设计、制造、检验、发货各个环节保证产品和生产的安全性。通过卓越绩效管理模式、ISO9001业务流程梳理、精益生产等先进管理思想和技术的应用,使公司的安全、环保工作由被动控制逐渐转变为本质安全。
为了建立持续改进的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公司特别委托大连晟明安全技术咨询有限公司对企业进行了第三次安全标准化复审工作。并于2013年3月12日指派由孙健、刘先利、杨智财、郭强等4位专家组成的咨询组,依据《机械制造企业安全标准化》的内容对公司的基础管理、燃爆热工、电气、机械、作业环境与职业健康的安全生产现况进行了检查。
检查结果表明,经过几年来的努力,公司在安全生产基础管理工作、设备设施的安全状况、作业环境与职业健康等工作都取得了持续有效的改进。至此,公司已经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安全生产管理体系。
殷平强调说,海密梯克始终把人的安全放到第一位。公司与主要部门和车间签订安全生产责任状,本着“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把安全生产工作责任到人;企管部每月进行一次安全、设备及现场管理大检查,查出问题下发《整改通知书》,明确整改责任部门,限期整改;还制定了完善的培训计划,对管理高层、中层、各岗位的普通员工实行各级安全培训教育;每月定期召开安全会议,组织安全员及领导干部参与学习,落实布置安全生产工作,从而让员工牢记安全,对自己、对家人、对社会都要负起一份责任。
绿色安全上升为责任文化
2015年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要求企业建立环境保护责任制度。而为履行企业责任,海密梯克早在五年前就依据ISO14001∶2004和OHSAS18001∶2007标准,在公司内建立了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并于2010年9月10日开始正式实施。
殷平指出,海密梯克一直恪守“做一家致力于人类的安全和环境保护事业的无泄漏泵公司”的使命,遵守国家及地方法律法规要求;在引进、研发、采购、生产、销售等生产经营活动的各方面强化环境管理、降低职业健康安全风险;强化资源、能源管理,减少资源消耗,有效控制废水、废气、危险化学品,不断降低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风险;定期对环境因素、危险源进行评价、消减、消除和管理,保持审核体系有效性。
2015年6月是全国第14个安全月。海密梯克积极响应国家安全月的工作主题,开展了多项安全月宣传、应急演习、安全知识竞赛、安全生产大检查等活动。其中,“我当一天安全员”主题活动,在公司上下引起了很大反响。企管部组织车间16个班组长各当一天安全员,对整个车间和各班组进行安全工作检查。通过该活动,使得各班组长更加清晰安全工作的职责和工作方法,使各班组长体会到安全工作的重要性;通过对整个车间的安全检查,许多安全员看到了优秀班组的安全文化和优秀的工作方法,为本班组安全工作水平的提升起到了积极地推动作用。
安全月过后,公司环境安全科又按照《内审审核》程序文件的要求,严格执行并积极探索和改进内部审核工作。据悉,此举旨在检查公司ISO14001环境安全管理体系与OHSAS18001职业健康管理体系的运行状况,并根据实际情况对环境安全管理体系进行持续改进。
在海密梯克,安全生产已被融入文化的氛围中,注入文化的内涵。自2014年起,公司开展安全生产隐患排查活动,建立安全生产隐患排查奖励机制,公司各岗位员工积极查找在工作环境、工作岗位上存在的事故隐患,并积极申报,安全生产隐患排查领导小组积极进行现场核实、确定整改方案,并组织员工整改;该活动的开展,一方面体现了员工的主人翁精神,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员工将安全文化融入日常工作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