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安全社区建设基本要求范文
一、指导思想
我县安全社区创建工作,遵循“安全、健康、和谐”的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立足“安全服务、持续改进”的原则,围绕建设南部副中心和安全发展型城市,推动社会管理创新,加强安全文化和社区环境建设,全面提高社区成员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最大限度地降低和减少各类安全事故和人员伤害,最大限度地增加社会和社区和谐因素,为实现我县的跨越式发展,加快经济社会健康和谐发展营造良好的安全生产环境。
二、工作目标
(一)总体目标:到“十二五”末,全县建设10个以上市级安全社区,其中,力争创建“省安全社区”2个、“全国安全社区”1个。
(二)具体目标:各镇(区)要积极开展安全社区创建工作,自行选定1-2个社区,作为创建市级安全社区试点。2012年底前,全县要有市级命名的安全社区单位,2013年底前,全县要有省级命名的安全社区单位。2015年底前,争创一个部级安全社区。
三、组织领导
县政府安委会办公室负责组织指导全县安全社区建设工作,协调推进全县安全社区创建。
各镇(区)政府全面负责本地区安全社区建设工作,加强对安全社区建设工作的指导和服务,县安监部门要联合交运、公安、民政、人社、文化、卫生、交警、消防、电力等相关部门加强具体业务指导,积极推进安全社区建设,做好安全社区命名初审和推荐工作。
四、工作重点
坚持自主、务实、引导和“试点先行、分级创建、逐步推广”的原则,全力推进安全社区的创建工作。加强城区安全社区建设,推动农村安全社区建设,着力开展开发区和工业园区的安全社区建设,做到统筹规划、重点突破、有序推进。
各创建单位要按照《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关于深入开展安全社区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严格落实《国家安全社区建设基本要求》(AQ/T9001-2006)、《安全社区评定管理办法》(附后),组织实施创建。
五、工作步骤
安全社区建设是一个系统、长期、持续的过程。我县安全社区创建工作拟采取创建标准从高要求、与省、市级同步启动,创建层次并行推进,力争尽早、尽多的社区达到国家、省、市级安全社区的要求。具体工作分为动员部署、创建试点、全面推进和巩固提高四个阶段。
(一)动员部署阶段(即日起至2012年7月底)
做好推进安全社区创建工作的准备,制定下发《县安全社区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层层动员部署;学习宣传安全社区理念和创建标准,学习外地安全社区创建经验,促进试点社区尽快进入实质性启动阶段;进行调查摸底,了解社区建设的总体情况,研究、协调安全社区建设与社区建设的关系、安全社区建设与平安建设的关系等,摸清相关的人文资源,为启动安全社区创建工作打好基础;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教育,开展全社会的广泛宣传,积极营造安全社区创建氛围。各镇(区)按省、市、县的要求,制定本地区安全社区建设具体实施方案,确定试点社区,并上报县政府安委会办公室。
(二)创建试点阶段(2012年8月至2012年12月)
各试点单位按照安全社区建设工作方案、安全社区建设基本要求等组织实施(试点)创建工作,落实创建工作的负责领导和具体工作机构、人员和经费,切实做好试点工作。根据实际情况和各类社区特点开展试点工作,提高全员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最大限度地降低和减少各类事故与人员伤害。县政府安委会办公室将适时对各镇(区)安全社区创建工作进行督查、抽查。
(三)全面推进阶段(2013年-2014年)
县政府安委会办公室在总结安全社区创建试点的基础上,召开全县安全社区创建工作现场会,总结推广各镇(区)安全社区试点经验,逐步在全县各镇(区)推广实施。推荐条件成熟的社区参加“全省安全社区”的评选。
在全县全面推进,每年分批启动安全社区创建活动,逐步达到总体目标。争取到2013年底前,创建1个以上省级安全社区,2015年底前创建1个部级安全社区。积极创建国际安全社区。
(四)巩固提高阶段(2015年)
2015年,实现以公众参与为重点的社区安全促进机制,安全社区创建工作覆盖全县所有镇(社区)及重点行业和领域。
六、工作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安全社区建设是一项利国利民的基础工程,是加强安全生产基础管理的重要工作。要深刻认识安全社区创建对我县安全生产形势稳定好转将起重要促进作用,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和使命感,积极参与推进我县安全社区创建工作。安全社区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面广,加强统一指导和协调,是搞好安全社区建设的组织保证。各单位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广泛发动,精心安排,科学规划,落实安全社区创建工作的责任和措施,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组织实施,确保安全社区创建工作取得实效。
(二)落实责任,形成合力。开展安全社区创建工作是具有创新性和前瞻性的社会实践,各镇(区)要把安全社区建设纳入政府工作日程。要建立安全社区建设激励和约束机制,将其纳入绩效考核和目标考核内容。对安全社区建设工作效果好,群众满意度参与度高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要把安全社区建设计划纳入地方财政支持范围,为安全社区建设提供人、财、物等条件保障。要加大工作协调配合,加强信息沟通,及时反馈情况,扩大社会宣传,形成工作合力,实现安全社区建设的良性推进机制。
(三)完善机制,规范管理。各镇(区)、各单位要研究拟订安全社区建设发展规划,着力从完善机制、规范管理入手,制订相关实施要求和管理办法,为安全社区建设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资源支持和物质保障。要切实加强安全管理,建立健全全员培训、绩效考核奖惩、事故隐患排查整改、政务公开和接受社会监督等方面的制度,推进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和安全文化建设,将其与安全社区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整合各类资源,实施综合治理。
第2篇:安全社区建设基本要求范文
一、加强社区警务建设的重大意义及指导思想
加强社区警务建设,是全面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服从服务于社区建设大局的战略任务;是实施安民工程,遏制违法犯罪,减少和消除不稳定因素,实现社会治安稳步好转的客观要求;是强化社会治安工作基础,提高驾驭动态条件下治安局势能力的迫切需要;是贯彻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原则的具体体现。
加强社区警务建设,要以邓小平理论、党的**精神和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从加强社会治安基层基础工作出发,以"警务进社区"和服务于社区建设大局为基本方向,以增强社区安全功能,确保社会稳定为根本任务,紧密结合当前正在开展的"严打"整治斗争,通过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重心下移,提高对社会治安动态管控能力,实现"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的目标,为我区经济建设和各项事业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工作步骤和时间安排
根据区委、区政府的总体部署,从现在起至**年底,全区社区警务建设分三个阶段进行。
第一阶段为试点阶段。从现在起到2001年12月底,公安机关在调查摸底、制定全区警务工作改革和警务室建设具体实施方案基础上,集中力量、因地制宜抓好警务室建设。每个派出所要完成1至2个警务室建设任务,并将各项制度、措施落实到位。同时,要认真总结经验,针对存在的问题,不断改进,为全面推广社区警务建设积累经验。期间,区委将对各单位试点情况进行调研,在充分研究、论证的基础上,制定全区社区警务建设的一系列制度、措施等规范性文件,作为建立和完善新型警务模式,进一步加强基层基础工作的依据,指导、组织、推动社区警务建设的全面开展。
第二阶段为全面推广阶段。从**年1月起到**年6月底前,各单位要全面落实区委、区政府关于加强社区警务建设的各项措施,各管区警务室建设要完成应建任务的70%以上,做到各项制度、措施落实到位。对上得早、档次高、效果好的街道、公安派出所的工作经验进行推广,树立典型,表扬先进,鞭策后进。
第三阶段为深化巩固阶段。从**年7月起到**年底,全面完成警务室建设任务,进行阶段性总结。一方面发现并解决自身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使社区警务建设得到进一步完善提高;另一方面要按照全区社区建设的进程,进一步理顺各方面的关系,全面深化社区警务工作。
三、社区警务建设的主要内容
(一)社区警务室配置
全区警务室建设要坚持"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的原则,不搞"一刀切"。目前,警务室设置采取建立专用标准式和与社区居委会联合办公、一室多用式两种方式,公安机关要根据社区类型、地域大小、治安状况、人口特点、警力条件等综合因素,合理布局,设置警务室,作为社区民警固定办公场所。
(二)警务室标识
每个警务室都要按照青岛市公安局《关于加强社区警务建设的意见》(青公发〔2001〕63号)文件规定,设立统一警务室标识。即:社区警务室正门外墙两侧分别嵌挂警务公开栏和警务室铭牌。警务公开栏为横置长方形铝合金框;铭牌为横置长方形弧面铜牌(规格:600×400MM),居中书写"警务室"字样用黑色隶书体阴文汉字,上端居中书写"某某社区"黑色楷体阴文汉字,下端书写"POLICEOFFICE"黑色阴文大写英文。警务室正门上方居中安装红色标志灯一盏,公开栏下方安装"警民联系箱"。
(三)警务室的办公设施
每个社区警务室设施配备要适用工作需要,实行"六个统一",即:一本工作日志、一本警民联系簿、一套工作登记记录簿、一本会议记录、一张接待群众时间表、一部无线通讯报话机。
(四)社区警力配备
原则上按照每3000人左右(社区实有人口)配备一名社区民警,重点要害部位、相对集中、治安复杂的社区可适当增加警力,在全部落实"一区一警"的基础上,以2至3个社区的规模组成一个警务区,建立一个警务室,每个警务区配备3至4名社区民警和2至3名社区保安,确定1名警长。
(五)社区民警职责
社区警务的核心是维护社区安全稳定。围绕增强社区
安全稳定功能,按照"责任承包、一包到底"的原则,社区民警应履行以下职责:
1、收集、掌握并及时上报社区各类敌社情信息和治安方面的情况、动态。
2、管理社区实有人口(包括常住人口、暂住人口和重点人口等各项人口管理工作)。
3、管理或协助管理(指社区民警对本责任区内属于上级公安机关职能部门管理的被管理对象,负有协助有关部门进行管理的职责。下同)社区内公共娱乐场所、特种行业、内部单位、爆炸危险物品,负责责任范围内的消防安全等工作。
4、提供线索协助有关部门破案,协助缉捕犯罪嫌疑人,查处或协助查处治安案件,调解违反治安管理行为引起的民间纠纷。
5、指导社区治保组织的建设及日常工作,组织、动员社区居民开展治安防范,在居民中进行法制及安全方面的教育宣传,带领社区保安队员开展工作。
6、密切联系群众,同社区居民保持良好和相互信任的警民关系,为社区居民提供职责范围内的服务和紧急救助,积极协助社区组织进行便民方面的工作。
7、依法应当管理的社区内其它事项及上级机关的指令性勤务。
(六)社区警务基本运行模式
1、公开警务和警务主体。社区民警必须在责任区内设置固定警务公开栏,包括社区民警的姓名和联系方式,警务事项以及时限、质量等方面的承诺,监督、举报途径以及其它应当公开的事项。
2、实行弹性工作制或轮班制。公安机关应根据社区治安状况和警务工作需要,本着便于履行职责,便于联系群众的原则,科学合理地安排社区民警的工作时段,最大限度地保证社区民警从事社区警务工作的时间,非遇紧急重大警务,不得安排社区民警从事社区警务以外的工作。原则上,社区民警白天正常上班。每个警务区安排1名民警带领2名以上社区保安实行夜间轮班巡逻。
3、要建立健全受理社区警务工作机制。做到24小时受理居民报警、求助、咨询,并将受理方法以及相关承诺事项告知社区居民,明确规定各种警务事项的承办时限和质量要求,根据警务事项的轻重缓急向有关的社区民警下达承办指令或指定专人承办。
4、实行分片负责制。社区民警按照职责要求,一名社区民警负责一片,确保责任落实,解决互相扯皮、推诿的问题。警长在管好自己责任片的同时,组织、协调社区民警开展各项工作。每个民警每周在社区警务室内接待群众不少于5个小时,受理报警求助,为群众排忧解难。
5、实行社区民警每日工作报告制度。社区民警要将每日工作情况做出书面记录,以备考核,设置《交接班日志》,保证工作的连续性。
6、警务区警长负责组织区域性的巡逻、守候、清查等项行动,组织协调社区民警调解处理社区内较大的民事纠纷和情节清楚、性质轻微的一般性治安案件。
7、社区民警在社区工作时,要按规定着制式警服,携带记事本、警棍、对讲机等必要的警用装备。夜间配备强光手电,实行着装持械上岗,全部使用统一的警用自行车巡逻。
8、社区民警实行评议与公安派出所考核相结合的管理制度。公安派出所要健全完善对社区民警的日常考核机制。社区民警要定期向社区组织和居民汇报工作,主动接受监督,各街道、公安派出所要定期通过社区组织向居民了解民警工作情况,每年组织居民在对社区民警进行民主评议的基础上,对社区民警进行一次综合评价,作为派出所年度考核民警的重要依据之一。
四、社区警务与社区组织的关系
(一)派出所与街道办事处的关系。公安派出所是公安机关的派出机构,在接受上级公安机关的领导的同时,要接受同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在社区建设工作中,公安派出所应在上级公安机关和街道办事处的双重领导下,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积极、主动地配合有关部门落实社区建设各项任务,全面推进社区建设。
(二)社区民警与社区居委会的关系。社区民警是公安派出所派驻社区行使治安行政管理等各项法定职权的工作人员。按照集中统一的原则,社区民警直接隶属于派出所领导,与社区居委会的关系是工作上的协作关系,应在确保完成法定工作任务的前提下,积极参与社区各项公益事业,协助社区居委会开展工作。为了便于职能作用的发挥,社区民警可委派担任社区助理,是党员的可担任社区居委会党支部副书记。
(三)社区民警与治保组织的关系。根据《治安保卫委员会暂行组织条例》的有关规定,社区治保会在社区民警的指导和居委会的领导下开展工作。
(四)派出所与社区保安队的关系。社区保安队是在社区(街道办事处)范围内,协助公安、劳动等部门维护治安秩序、加强劳动监督、管理暂住人口的社会公益性的辅助管理组织。社区保安队伍的组建、管理工作由设在区公安分局的社区保安办公室负责。公安派出所代表公安分局领导本辖区的社区保安队,派出所所长兼任保安队队长。派出所可以根据各社区的实际需要,派出保安队员到社区,在社区民警的领导下进行安全防范、法制宣传等职责范围内的工作。
(五)社区民警与物业公司的关系。社区民警对物业管理企业自建的保安组织负有指导其工作的职责,应当主动加强与物业管理公司的联系,依法对其与治安有关的活动进行监督、指导。
五、几点要求
(一)提高认识,转变观念。社区警务建设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改革,是一个新的课题,需要深入学习、领会中央和省、市有关城市社区建设的文件,吃透精神,把握方向,切实转变思想观念,提高对社区警务建设重要意义的认识。各有关部门要想方设法创造条件,为全区社区警务建设的顺利进行、健康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二)因地制宜,循序渐进。社区警务建设涉及方方面面,工作头绪多,社区治安状况、工作任务也不尽相同。因此,要从实际出发,不搞"一刀切",不搞单一模式,要因地制宜,采取针对性强的措施,保证社区警务建设有计划、有步骤、循序渐进地进行。
第3篇:安全社区建设基本要求范文
论文关键词 失地农民 安全需求 分析 对策 建议
失地农民是一个具体而特殊群体,其现实含义就是:在城镇化进程中,因土地被国家征用后,户籍转为非农并离开农村迁居于城镇中,但又未转化为完全的城市居民的一个特殊群体。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这一群体也越来越多,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大浪潮。由此可知,“失地农民”具有两点鲜明的特征:一是具有农民身份;二是丧失原享有的土地使用权、承包权、经营决策权。
关于社区公共安全需求的含义,首先广义的社区公共安全需求,是指在社区生活中社区民警和社区公民个人从事和进行正常的生活、工作、学习、娱乐和交往的外部环境和秩序的需要,而在这里社区公共安全需求主要是指失地农民在社区生活中进行正常生活的外部坏境和秩序需要。
一、Z市P区公安安全需求调查情况
本研究以Z市P区为例,对于失地农民社区公共安全需求特点主要从对社区民警工作基本情况、社区发生的案件类型情况和社区安全防范工作情况等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社区民警工作基本情况
有25.3%的失地农民知道但不了解社区民警,而对社区民警了解的74.7%;数据显示,在其中,遇到困难第一时间向社区民警求助的达到473,占82.1%,不会求助的只占17.9%; 再者,社区民警接警后的出警速度快慢情况,通过问卷的调查,发现社区民警出警速度严重不合格,认为出警速度快的只占约4%,而认为慢的竟高达34%;而社区民警处警的效率情况,分析调查表显示社区民警对于警情的处警效率高的只占22.4%,而不高的占到77.6%。
(二)社区内发生的案件类型数量情况
大部分失地农民是对已有的社区秩序稳定情况是不满意的,认为非常满意的只占0.3%;另外,人身伤亡案件数量情况,在调查中,约7%的是人身伤亡案件数多的情况;40%的是认为发生的人身伤亡数情况一般,觉得在社区内发生伤亡的案件不是很多也不算太少;而53%的调查者认为该社区内发生的人身伤亡的案件较少;其次关于财产损失案件数量情况,调查问卷结果显示认为财产损失案件多的占67.2%,而认为少的只占7.1%。
(三)社区内的安全防范情况
该社区安全防范设施拥有高的只占约3%,而安全防范设施按时检查情况,能做到安防设备及时检查的只占到占到1%,而基本不检查的比例竟高达58%。另外,安全防范宣传频率情况,调查中显宣传频率高的只占16.7%。社区民警巡逻检查频率高的只占23.8%,而频率低的仍有11.4%的占有率。
二、失地农民社区公共安全需求影响因素分析
随着失地农民社区的普遍化,失地农民社区公共安全需求的影响越来越大,本项目组通过失地农民社区公共安全需求特点四大方面的调查,总的来看,失地农民社区公共安全需求影响的原因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失地农民自身素质不足
失地农民本身对于社区公共安全需求的实现起到关键性作用。失地农民自身情况不仅是社区公共安全衡量的重要因素,但调查结果显示这一项不容乐观,具体主要表现在3点:
(1)集体观念淡薄。集体观念是社区公共安全的重要要求之一,也是改善公共安全需求的角度之一。据访谈和调查显示,失地农民对于集体观念意识淡薄,重权益,轻义务,主要集中表现在对社区内其他成员的以及社区内的事情无关心,只有与自己切身利益相关的才会关注。
(2)文化素质不高。随着社会不断进步,文化素质也要求越来越高。在调查中显示调查对象文化素质普遍不是很高,学历主要集中在初中、高中或中专,约占62.7%。
(3)自我安全防范意识不强。 树立自我安全安全防范意识,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是维护公共安全的重要手段,自我安全防范意识是“预防为主”原则的重要部分。但调查结果显示,在自我安全防范意识这一项有一定的缺失,失地农民加强自我防范意识不强。
(二)社区民警工作缺失
社区民警是维护社区公共安全的重要主导力量,社区民警作用发挥的情况,直接影响到社区公共安全随着社区改革和建设的逐渐深化,但在调查中就社区民警工作情况,显示出几点不足:
(1)受理群众报警求助是社区民警的基本工作,从调查的数据看来,参与调查者对求助的反馈表现的不太满意,认为出警速度快的只占4%,认为处警效率高的也只占22.4%不到四分之一, 数据充分显示出社区民警对于受理群众报警求助不及时。
(2)强化情况信息工作缺失,强化情况信息工作是社区民警工作的职责之一,社区就是一个小社区社会,充斥着大量的信息,随着信息传播速度的加快,强化情况信息工作也便显得尤为重要。由调查数据显示社区民警在强化情况信息工作有着不可小视的缺失。人身伤亡案件数量高达83.4%,财产损失案件的数量更高达99.7%,这样的数据值不禁让人堪忧。
(3)社区安全防范工作不到位,社区民警对于社区的安全防范工作,主要表现在社区民警巡逻检查工作的开展,社区民警巡逻检查不到位就没办法开展安全防范工作,更谈不上公共安全的维护。在调查中显示社区民警巡逻检查频率高的只占23.8%,而76.2%是认为社区民警巡逻检查不够。
(三)安全防范工作缺失
安全防范工作是公共安全的关键组成,对于公共安全的危险因素有重要的防范作用。而本次项目的调查中安全防范工作的缺失,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安全防范设施及及时检查不到位,安全防范设施及及时检查情况是公共安全建设的基础性,但从调查的结果来看,安全防范设施拥有多的情况只占2.6%,而安全防范设施安全检查情况的比例更是低至1.2%。
(2)安全防范组织不够健全,安全防范组织是安全防范工作的主体,安全防范组织的健全程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安全防范工作能不能顺利的开展,从调查中我们可以看出安全防范组织的不健全,从社区民警的工作情况,另外从小段访谈中也可以发现调查对象社区缺乏安防自治组织,这些情况是安防组织不健全的表现。
从失地农民自身素质到社区民警基本工作情况到安全防范工作的缺失,都严重影响着社区公共安全的发展,限制着失地农民社区公共安全需求的改善,对失地农民社区公共安全需求服务具有猛烈的冲击。
三、建议和对策
(一)提高失地农民自身素质,加强能力的培养
提高失地农民自身素质,首先提高文化素质,文化素质是公共安全需求实现的基础条件,而如何提高失地农民的文化素质?应继续对失地农民进行相关的教育乃至终身教育,努力培养失地农民自主学习的能力,注重对失地农民进行思想观念的教育和引导;其次,在集体观念上要注重潜移默化地对失地农民进行教育和引导,避免失地农民在这方面的忽视;最后,失地农民应加强自我安全防范意识,在文化素质提高的基础上,对事物的判别能力要有一定的加强和提高,另外,社区应针对进行相应的安全防范教育,加强失地农民的安全意识,正如海恩法则告诉我们,任何严重事故都是有征兆的,每个事故征兆背后,还有300次左右的事故苗头,以及上千个事故隐患,要消除一次严重事故,就必须敏锐而及时地发现这些事故征兆和隐患并果断采取措施加以控制或消除。
(二)改善社区民警基本工作状态,提高社区民警工作积极性
在公共安全中,社区民警承担着重要的角色,社区民警的工作状态对社区的公共安全的影响很大。而改善社区民警基本工作状态必须从改变社区民警服务态度做起,加强正面教育,促进思想积极向上,使他们更能意识到履行职责是天职,满足社区公共安全需求是必须。
另外,可以从完善考核机制,激发社区民警服务热情,促进社区公共安全的落实,通过建立有效全面的开合机制,客观公正地评价社区民警的工作实绩,真正做到监督与奖励相结合,带动社区民警处于积极的工作状态。
改善工作环境,创造栓心留人的条件,要是社区民警热爱社区工作, 安心社区工作,就要为社区民警创造良好的条件。只有社区民警基本工作达到积极的工作状态,才能保障将社区公共安全,实现社区群众公共安全需求,改善社区公共安全需求服务。
(三)加强安全防范工作,构建和谐社区
安全防范宣传是做好安全防范不可或缺的要求,而做好安全防范宣传则必须根据实际情况和社区内发生的案件的发案状况,结合季节性等特点,做到及时有效全面的安全防范宣传。
其次,安全防范设施是公共安全防范最基础的部分,而调查中的公共安全防范设施的明显缺位也表现出对公共安全防范设基本施投入不足的情况,而公共安全防范基本设施主要包括安保配套设施建设、监控摄像头、报警系统和消防器材等,基本的安防设施是安全防范的重要工具,也是实现公共安全的重要手段;另一方面,在安全防范基础设施的齐全的情况下,对安全防范设施的及时检查也是非常重要的。
第4篇:安全社区建设基本要求范文
市委决定,从今年起,把城镇社区建设作为当前一项重点工作任务实施专项推进。这充分说明新时期社区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更说明市委、市政府对抓好社区建设、服务群众、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重视。今天我们召开全市城镇社区建设专项推进工作会议,就是根据市委、市政府的总体工作思路,对城镇社区建设工作进行具体安排部署,明确工作目标任务和要求,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到社区建设中来,为社区居民服务,为构建和谐平安**贡献力量。刚才,梁淑琴副市长宣读了《**市城镇社区建设专项推进工作实施方案》,姚云峰副市长总结回顾了近年来全市城镇社区建设工作,对今后一个时期城镇社区建设专项推进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和具体安排,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要认真抓好落实。红山区、松山区、元宝山区和喀喇沁旗四个重点推进地区联系各自实际,提出了具体的工作思路和措施,讲的很好,希望抓好组织实施。
下面,再强调三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在统一思想中奋发有为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这是社区建设的总纲。当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一个新的时期,新的形势要求我们进一步提高对社区建设重要性的认识。也只有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和提高,才能在更高的层次形成统一的思想、统一的意志、统一的行动,才能使社区工作扎扎实实得以推进,并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首先,推进社区建设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根本举措。作为执政党,我们党的全部生命和活力在基层,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党的宗旨的根本体现在基层,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党多年来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在基层,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抓好基层,服务广大人民群众,就是实实在在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在“单位人”转变为“社会人”的今天,大量社会管理、社会服务需要在社区体现,大量新的社会问题和矛盾需要通过社区来解决,城镇社区已成为城市的社会基础,是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基本阵地。巩固这一基本阵地,就需要我们扩大党的基层组织的覆盖面,强化社区党组织的核心领导和保障作用,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基层得到认真贯彻落实;就需要强化基层党的领导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通过基层党员干部“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进一步提高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和凝聚力;就需要把政府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职能在社区真正得到转变和提高,切实提高社区居民的满意度。
其次,推进社区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关注和改善民生的具体体现。社区是城镇居民的基本生活区域。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区居民结构的多样性和需求的差异性日益增强。从一定意义上讲,社区居民的需求就是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在社区工作中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始终坚持和恪守以人为本的理念,加强社会管理,完善社区服务,不断满足社区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多层次、多样化需求;就要把党和政府关注民生、改善民生的各项方针、政策真正落实到社区,落实到居民的心里;就要坚持发展的理念,实现社区的可持续发展;就要用统筹兼顾的方法,使社区各类人群、各项工作都能够得到切实保障和发展。
第三,推进社区建设是对政府职能转变的基本检验。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强化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工作任务。各项具体措施和办法的推行、落实和完善,要在服务群众中得到体现,改革的好与不好、服务的是不是到位、管理的内容和方式是否适应新时期、新形势的需要,社区、社区居民的评价和满意度是最根本的检验。推进社区建设必将进一步推动各级政府、政府各部门行政职能的转变,必将对服务型政府建设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第四,推进社区建设是扩大基层民主、维护社会稳定的现实需要。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坚定不移地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区民主建设的推进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自治是广大城市居民直接行使民利、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扩大和推进基层民主的重要方面,切实有效地保障社区组织的自治权利,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社区管理体系,是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社区是城镇社会治安、社会稳定的第一防线,起着各级行政组织和其他社会团体无法取代的基础性、前沿性作用。这就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城镇社区建设,强化法制观念,使各种矛盾得到有效化解,维护社会稳定,保证社区建设健康发展。
我们要深刻认识社区建设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重要作用,在改善民生、服务群众中的重要意义,统一思想,完善思路,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全力抓好社区建设工作。
二、抓住重点,在统筹兼顾中寻求突破
社区建设是一项内容繁杂、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为确保社区建设专项推进工作顺利进行并取得实效,市委、市政府研究制定了《**市城镇社区建设专项推进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社区建设的总体思路、工作目标、重点任务及有关要求。姚市长刚才做了具体的安排部署,我们要认真抓好落实。从我市的实际情况看,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直接领导、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和监督下,我市城镇社区建设已经形成了较好的基础和氛围,在设施建设、服务群众、推进民主、维护稳定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达到建设和谐社区的标准,任务依然艰巨,面临困难不少,工作压力不小。这就要求我们在抓落实的过程中,必须抓住重点、统筹兼顾,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
(一)牢牢抓住社区党组织这一核心。社区党组织是党在社区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社区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我们抓社区建设,必须要牢牢抓住社区党组织这个核心。只有抓住了这个核心,才能协调各方,形成社区建设的强大合力,才能保证社区建设的健康发展。
一是配强班子。事业成败,关键在人。做好社区工作,关键在社区党组织班子。社区党组织班子是社区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在社区建设和管理中起着思想导向和决策指挥作用。我们要象抓处级班子、科级班子一样,抓好社区党组织班子建设。特别是要选好配强一把手,按照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标准,选拔那些年富力强、综合素质高、协调能力强、群众认可、熟悉城市基层管理和社区建设的优秀干部担任社区党组织书记。同时,要采取多种方式和途径配强其他班子成员,不断优化班子结构,强化班子功能,努力把社区党组织班子建设成为政治坚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廉政、团结协调的领导集体。
二是创新思路。思路决定出路。要实现社区建设的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一个好的思路至关重要。要积极主动地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积极主动地适应社区居民的新期待、新需求,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在吃准上情、摸透下情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一条符合社区实际的发展思路。要积极转变思维方式,以思维方式的转变推动工作方式的转变。要善于在具体工作中研究、把握社区居民的新需求,及时安排、提供到位的服务,要把管理、服务与教育、引导紧密结合起来,把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切实贯彻落实到群众中。
三是发挥作用。社区党组织发挥作用,就是要发挥促进发展的作用,领导和促进社区政治、经济、文化和公益事业等各方面科学发展、持续发展;就是要发挥服务群众的作用,做到牢记宗旨,心系群众,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始终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就是要发挥凝聚人心的作用,把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统一到党的十七大精神上来,统一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上来,把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凝聚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上来,凝聚到建设和谐社区的具体任务上来;就是要发挥促进和谐的作用,努力把社区建设成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形成广大人民群众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二)牢牢抓住场所、经费、待遇这一关键。场所不足、经费不够、待遇不高,是当前社区建设中面临的突出问题。据统计,全市社区办公和服务用房在200平方米以下的占到77.3%,社区干部月平均工资仅为700元左右,社区年工作和活动经费不足3000元。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和制约社区建设与发展的瓶颈,我们必须下大力量解决好这些体制内的问题。按照专项推进工作方案中确定的目标要求,**年要全部解决没有办公场所问题,到2010年80%的社区办公和服务用房达到200平方米以上。要根据社区居委会辖区面积、人口规模、管理难易程度和社会负担等情况,核定社区运转经费,纳入旗县区年度财政预算,在保证社区工作正常运转经费的基础上,社区活动经费要在1万元以上,并形成自然增长机制。要提高社区干部的生活待遇,改善工作条件,将社区干部及招聘人员的生活补贴、工资、保险等福利待遇纳入财政预算,并逐年提高其收入水平,力争2010年实现其年收入不低于本地上年城镇职工平均工资水平。以上这些指标和任务,是社区建设专项推进工作的硬指标、硬任务,必须确保完成。
(三)牢牢抓住社区服务这一主题。社区服务是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既是社区建设的基础,又是社区建设的主题和生命力所在。没有社区服务,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社区建设。我们要始终把服务群众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群众是否高兴、群众是否满意作为衡量一切工作的重要标准,努力把服务群众的工作做细、做实、做好。要努力实现服务内容的多样化。适应社区居民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需求,不断拓展服务领域,整合有效资源,尽量满足居民的各种需求,保证居民有求必应,享受到灵活、方便、快捷的服务,有关部门要深入开展法律、卫生、科技、文化、教育等进社区活动,为社区居民提供法律咨询、科学技术、心理辅导等服务。要努力实现服务形式的多元化。市场经济条件下,仅靠行政服务难以满足居民的需求,必须创新思路和举措,构建行政服务、市场服务和居民互助服务相衔接的服务体系,完善服务功能。要努力实现服务组织的网络化。适应由“以条为主”向“以块为主”转变的新形势,构建纵横联通、资源共享的社区服务格局,把各种服务资源有机整合起来,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社区服务要真正体现“为民、安民、便民、乐民”。“为民”,就是要为社区居民解决难题;“安民”,就是让社区居民有安全感;“便民”,就是要尽可能地为社区居民生活提供各种方便条件,让大多数人不出社区就能解决一般的生活问题;“乐民”,就是让社区居民享有丰富多彩的文体娱乐生活,用健康文明的内容引导居民参与有益活动。
(四)牢牢抓住群众这一根本。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坚持走群众路线,是社区工作的基本方法。我们只有自始至终地为了群众、自始至终地相信群众、自始至终地依靠群众,才能赢得广大居民的理解和支持,才能得到广大居民的认可和肯定,才能使我们的社区建设始终充满生机与活力。要针对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特点,分层分类做好联系、宣传、教育、团结群众的工作,帮助广大群众提高素质和觉悟。要在坚持依法办事的同时,带着感情做群众工作,要求群众做的事,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要把国家的法律、政策向群众讲清楚,充分尊重他们的知情权和选择权。要把宣传教育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增强社区工作的感召力和实效性。总之,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和有利条件,共同参与到社区建设上来,最大限度地动员广大党员和群众满腔热情地投入到社区建设中来,通过让群众全程参与、全程监督,逐步形成“人人关注社区建设,人人支持社区建设,人人参与社区建设”的良好氛围。
三、加强领导,在落实责任中推动发展
当前,我市社区建设正处在一个关键的发展时期。实施社区建设专项推进,正是市委、市政府在这样的背景下做出的一个重大决策和部署。各地各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确保社区建设专项推进顺利进行。
(一)落实领导责任。各级党委、政府要把社区建设专项推进作为重点工作之一,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经常研究并解决社区建设专项推进中遇到的重大问题。一把手要负总责、亲自抓,分管领导要负专责、全力抓。旗县区委、政府是社区建设的责任主体,要成立专门的社区建设专项推进领导和办事机构,确保基层遇到和反映的问题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
(二)落实部门责任。有关部门的工作责任,在领导小组文件和专项推进工作实施方案中都有所明确,各部门要认真履行好各自职责,对承担的专项推进工作的目标和任务,进行细化、量化,拿出具体的工作安排意见和措施,并落实责任人。各部门要加强工作的沟通和协调,既要把自己承担的任务落实好,又要加强相互之间的配合与协作,形成整体合力。
(三)加强考核检查。为确保社区建设专项推进取得实效,市委将这项工作列入了党政领导班子实绩考核目标体系,每年底将按照《**市和谐社区基本标准(试行)》,对年度工作目标完成情况和重点社区建设情况进行考评验收,考核结果将作为对领导班子主要领导、分管领导评价的重要依据。各旗县区也要加强对有关部门、街道社区的督促检查,并建立奖惩机制,表彰先进,鞭策后进。
(四)加强宣传引导。社区建设需要全社会的关心和支持。要通过各种形式,广泛宣传社区建设的重大意义、有关政策,营造大力推进社区建设的氛围,引导各行各业及广大居民群众积极参与、支持、监督社区建设工作。要注意及时发现、总结、宣传社区建设专项推进中的先进典型和成功经验,实施典型引路,做到以点带面,不断提升社区建设工作整体水平。
同志们,全市城镇社区建设专项推进的工作目标和任务已经明确,我们要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保持和发扬改革创新的精神、求真务实的作风,迎难而上,勇于探索,大胆实践,狠抓落实,进一步提升城镇社区建设水平,为全市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贡献。
同志们:
市委决定,从今年起,把城镇社区建设作为当前一项重点工作任务实施专项推进。这充分说明新时期社区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更说明市委、市政府对抓好社区建设、服务群众、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重视。今天我们召开全市城镇社区建设专项推进工作会议,就是根据市委、市政府的总体工作思路,对城镇社区建设工作进行具体安排部署,明确工作目标任务和要求,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到社区建设中来,为社区居民服务,为构建和谐平安**贡献力量。刚才,梁淑琴副市长宣读了《**市城镇社区建设专项推进工作实施方案》,姚云峰副市长总结回顾了近年来全市城镇社区建设工作,对今后一个时期城镇社区建设专项推进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和具体安排,各地区和有关部门要认真抓好落实。红山区、松山区、元宝山区和喀喇沁旗四个重点推进地区联系各自实际,提出了具体的工作思路和措施,讲的很好,希望抓好组织实施。
下面,再强调三点意见。
一、提高认识,在统一思想中奋发有为
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这是社区建设的总纲。当前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一个新的时期,新的形势要求我们进一步提高对社区建设重要性的认识。也只有认识的进一步深化和提高,才能在更高的层次形成统一的思想、统一的意志、统一的行动,才能使社区工作扎扎实实得以推进,并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首先,推进社区建设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根本举措。作为执政党,我们党的全部生命和活力在基层,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党的宗旨的根本体现在基层,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党多年来形成的优良传统和作风在基层,在广大人民群众中。抓好基层,服务广大人民群众,就是实实在在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在“单位人”转变为“社会人”的今天,大量社会管理、社会服务需要在社区体现,大量新的社会问题和矛盾需要通过社区来解决,城镇社区已成为城市的社会基础,是增强党的阶级基础、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基本阵地。巩固这一基本阵地,就需要我们扩大党的基层组织的覆盖面,强化社区党组织的核心领导和保障作用,使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基层得到认真贯彻落实;就需要强化基层党的领导班子和党员队伍建设,通过基层党员干部“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进一步提高党和政府的公信力和凝聚力;就需要把政府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职能在社区真正得到转变和提高,切实提高社区居民的满意度。
其次,推进社区建设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关注和改善民生的具体体现。社区是城镇居民的基本生活区域。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区居民结构的多样性和需求的差异性日益增强。从一定意义上讲,社区居民的需求就是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在社区工作中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始终坚持和恪守以人为本的理念,加强社会管理,完善社区服务,不断满足社区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多层次、多样化需求;就要把党和政府关注民生、改善民生的各项方针、政策真正落实到社区,落实到居民的心里;就要坚持发展的理念,实现社区的可持续发展;就要用统筹兼顾的方法,使社区各类人群、各项工作都能够得到切实保障和发展。
第三,推进社区建设是对政府职能转变的基本检验。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强化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建设服务型政府,是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工作任务。各项具体措施和办法的推行、落实和完善,要在服务群众中得到体现,改革的好与不好、服务的是不是到位、管理的内容和方式是否适应新时期、新形势的需要,社区、社区居民的评价和满意度是最根本的检验。推进社区建设必将进一步推动各级政府、政府各部门行政职能的转变,必将对服务型政府建设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第四,推进社区建设是扩大基层民主、维护社会稳定的现实需要。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坚定不移地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区民主建设的推进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社区自治是广大城市居民直接行使民利、依法办理自己的事情,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监督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扩大和推进基层民主的重要方面,切实有效地保障社区组织的自治权利,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社区管理体系,是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社区是城镇社会治安、社会稳定的第一防线,起着各级行政组织和其他社会团体无法取代的基础性、前沿性作用。这就迫切需要进一步加强城镇社区建设,强化法制观念,使各种矛盾得到有效化解,维护社会稳定,保证社区建设健康发展。
我们要深刻认识社区建设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重要作用,在改善民生、服务群众中的重要意义,统一思想,完善思路,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全力抓好社区建设工作。
二、抓住重点,在统筹兼顾中寻求突破
社区建设是一项内容繁杂、涉及面广的系统工程。为确保社区建设专项推进工作顺利进行并取得实效,市委、市政府研究制定了《**市城镇社区建设专项推进工作实施方案》,明确了社区建设的总体思路、工作目标、重点任务及有关要求。姚市长刚才做了具体的安排部署,我们要认真抓好落实。从我市的实际情况看,近年来,在各级党委政府的直接领导、各部门的共同努力、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和监督下,我市城镇社区建设已经形成了较好的基础和氛围,在设施建设、服务群众、推进民主、维护稳定等方面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达到建设和谐社区的标准,任务依然艰巨,面临困难不少,工作压力不小。这就要求我们在抓落实的过程中,必须抓住重点、统筹兼顾,以重点突破带动整体推进。
(一)牢牢抓住社区党组织这一核心。社区党组织是党在社区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社区各种组织和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我们抓社区建设,必须要牢牢抓住社区党组织这个核心。只有抓住了这个核心,才能协调各方,形成社区建设的强大合力,才能保证社区建设的健康发展。
一是配强班子。事业成败,关键在人。做好社区工作,关键在社区党组织班子。社区党组织班子是社区各项工作的领导核心,在社区建设和管理中起着思想导向和决策指挥作用。我们要象抓处级班子、科级班子一样,抓好社区党组织班子建设。特别是要选好配强一把手,按照德才兼备、以德为先的标准,选拔那些年富力强、综合素质高、协调能力强、群众认可、熟悉城市基层管理和社区建设的优秀干部担任社区党组织书记。同时,要采取多种方式和途径配强其他班子成员,不断优化班子结构,强化班子功能,努力把社区党组织班子建设成为政治坚定、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勤政廉政、团结协调的领导集体。
二是创新思路。思路决定出路。要实现社区建设的科学发展、可持续发展,一个好的思路至关重要。要积极主动地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积极主动地适应社区居民的新期待、新需求,不断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在吃准上情、摸透下情的基础上,研究制定一条符合社区实际的发展思路。要积极转变思维方式,以思维方式的转变推动工作方式的转变。要善于在具体工作中研究、把握社区居民的新需求,及时安排、提供到位的服务,要把管理、服务与教育、引导紧密结合起来,把党和政府的方针政策切实贯彻落实到群众中。
三是发挥作用。社区党组织发挥作用,就是要发挥促进发展的作用,领导和促进社区政治、经济、文化和公益事业等各方面科学发展、持续发展;就是要发挥服务群众的作用,做到牢记宗旨,心系群众,最大限度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需求,始终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就是要发挥凝聚人心的作用,把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统一到党的十七大精神上来,统一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上来,把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凝聚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上来,凝聚到建设和谐社区的具体任务上来;就是要发挥促进和谐的作用,努力把社区建设成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形成广大人民群众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
(二)牢牢抓住场所、经费、待遇这一关键。场所不足、经费不够、待遇不高,是当前社区建设中面临的突出问题。据统计,全市社区办公和服务用房在200平方米以下的占到77.3%,社区干部月平均工资仅为700元左右,社区年工作和活动经费不足3000元。这些问题已经成为影响和制约社区建设与发展的瓶颈,我们必须下大力量解决好这些体制内的问题。按照专项推进工作方案中确定的目标要求,**年要全部解决没有办公场所问题,到2010年80%的社区办公和服务用房达到200平方米以上。要根据社区居委会辖区面积、人口规模、管理难易程度和社会负担等情况,核定社区运转经费,纳入旗县区年度财政预算,在保证社区工作正常运转经费的基础上,社区活动经费要在1万元以上,并形成自然增长机制。要提高社区干部的生活待遇,改善工作条件,将社区干部及招聘人员的生活补贴、工资、保险等福利待遇纳入财政预算,并逐年提高其收入水平,力争2010年实现其年收入不低于本地上年城镇职工平均工资水平。以上这些指标和任务,是社区建设专项推进工作的硬指标、硬任务,必须确保完成。
(三)牢牢抓住社区服务这一主题。社区服务是社区建设的重要内容,既是社区建设的基础,又是社区建设的主题和生命力所在。没有社区服务,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社区建设。我们要始终把服务群众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群众是否高兴、群众是否满意作为衡量一切工作的重要标准,努力把服务群众的工作做细、做实、做好。要努力实现服务内容的多样化。适应社区居民多样化、个性化的服务需求,不断拓展服务领域,整合有效资源,尽量满足居民的各种需求,保证居民有求必应,享受到灵活、方便、快捷的服务,有关部门要深入开展法律、卫生、科技、文化、教育等进社区活动,为社区居民提供法律咨询、科学技术、心理辅导等服务。要努力实现服务形式的多元化。市场经济条件下,仅靠行政服务难以满足居民的需求,必须创新思路和举措,构建行政服务、市场服务和居民互助服务相衔接的服务体系,完善服务功能。要努力实现服务组织的网络化。适应由“以条为主”向“以块为主”转变的新形势,构建纵横联通、资源共享的社区服务格局,把各种服务资源有机整合起来,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社区服务要真正体现“为民、安民、便民、乐民”。“为民”,就是要为社区居民解决难题;“安民”,就是让社区居民有安全感;“便民”,就是要尽可能地为社区居民生活提供各种方便条件,让大多数人不出社区就能解决一般的生活问题;“乐民”,就是让社区居民享有丰富多彩的文体娱乐生活,用健康文明的内容引导居民参与有益活动。
(四)牢牢抓住群众这一根本。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坚持走群众路线,是社区工作的基本方法。我们只有自始至终地为了群众、自始至终地相信群众、自始至终地依靠群众,才能赢得广大居民的理解和支持,才能得到广大居民的认可和肯定,才能使我们的社区建设始终充满生机与活力。要针对不同阶层、不同群体的特点,分层分类做好联系、宣传、教育、团结群众的工作,帮助广大群众提高素质和觉悟。要在坚持依法办事的同时,带着感情做群众工作,要求群众做的事,要晓之以理、动之以情,要把国家的法律、政策向群众讲清楚,充分尊重他们的知情权和选择权。要把宣传教育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增强社区工作的感召力和实效性。总之,要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和有利条件,共同参与到社区建设上来,最大限度地动员广大党员和群众满腔热情地投入到社区建设中来,通过让群众全程参与、全程监督,逐步形成“人人关注社区建设,人人支持社区建设,人人参与社区建设”的良好氛围。
三、加强领导,在落实责任中推动发展
当前,我市社区建设正处在一个关键的发展时期。实施社区建设专项推进,正是市委、市政府在这样的背景下做出的一个重大决策和部署。各地各部门一定要高度重视,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周密安排,确保社区建设专项推进顺利进行。
(一)落实领导责任。各级党委、政府要把社区建设专项推进作为重点工作之一,摆上重要议事日程,经常研究并解决社区建设专项推进中遇到的重大问题。一把手要负总责、亲自抓,分管领导要负专责、全力抓。旗县区委、政府是社区建设的责任主体,要成立专门的社区建设专项推进领导和办事机构,确保基层遇到和反映的问题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
(二)落实部门责任。有关部门的工作责任,在领导小组文件和专项推进工作实施方案中都有所明确,各部门要认真履行好各自职责,对承担的专项推进工作的目标和任务,进行细化、量化,拿出具体的工作安排意见和措施,并落实责任人。各部门要加强工作的沟通和协调,既要把自己承担的任务落实好,又要加强相互之间的配合与协作,形成整体合力。
(三)加强考核检查。为确保社区建设专项推进取得实效,市委将这项工作列入了党政领导班子实绩考核目标体系,每年底将按照《**市和谐社区基本标准(试行)》,对年度工作目标完成情况和重点社区建设情况进行考评验收,考核结果将作为对领导班子主要领导、分管领导评价的重要依据。各旗县区也要加强对有关部门、街道社区的督促检查,并建立奖惩机制,表彰先进,鞭策后进。
第5篇:安全社区建设基本要求范文
认真贯彻落实中共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在全市开展新一轮平安建设的意见》精神,全面推进“三大建设”,围绕“打防结合、预防为主、专群结合、依靠群众”的方针,重点抓基层、打基础、保平安工作,大力加强农村治安防范设施建设,动员基层党政组织和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和平安镇、村(社区)创建活动,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控制农村盗窃等多发性案件的发生,使全镇农村侵财型案件得到明显下降,维护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二、目标任务
根据镇年政法工作要求,在全镇街道、农村主要道路及工业园全部安装视频监控探头,要求以村(社区)为单位组织实施安装和管理工作,村(社区)警务室建立值班接处警平台,当在本辖区内发现可疑人员或违法犯罪时,值班人员迅速通知巡逻人员处置情况,力争使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损失降低到最低限度。年全镇要建设完成3个高标准的村级视频监控中心和6个视频监控技防村,镇、村(社区)、工业园区视频探头安装数超过100只。
三、方法步骤
(一)制定方案。各村(社区)、企业要根据镇政法工作要求,按照“先易后难、以点带面、逐步实施”的原则,把本辖区内的主要道路、村民集中居住点以及外来流动人员多、治安情况复杂、案件多发地段等作为安装使用视频监控设施的重点,在摸清情况的基础上,制定工作方案,确定推进目标,落实工作措施,根据实际需求,确定安装和使用视频监控设施的型号和数量。按质按时完成工作任务,确保技防镇建设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时间要求。年上半年完成2个高标准村级视频监控中心建设,下半年完成1个高标准村级视频监控中心和6个视频监控技防村的建设任务,年底前实现技防设施覆盖全镇的工作目标。
(三)宣传发动。安装使用视频监控设施,能有效震慑违法犯罪人员,有效记录违法犯罪情景,为公安机关快速有效侦破各类案件提供第一手资料。各村(社区)要采用发放有关技防产品资料和利用黑板报、画廊宣传等多种形式,深入小区、工业园区、村民居住点,广泛开展宣传,对技防产品的规格、价格、质量、效果等方面要向群众公示,使群众了解技防设施,爱护技防设施,使技防设施在农村治安防范工作中真正发挥作用。
(四)抓好落实。各村(社区)要在认真调查摸底、实地勘察、宣传发动的基础上,采用公开、公平、公正的招标方法,组织做好镇与村、安装公司之间的签约工作。具体工作要在公安部门的指导下扎口实施,统一管理,切实把实事办好。各村(社区)综治办要对安装使用技防设施情况加强管理、检查和考核。安装结束后要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对技防设施进行检测和验收,并明确由安装公司落实人员对该设施(系统)进行日常管理和维修。
四、经费保障
各村(社区)根据本单位的安装工作计划,向镇政府提出申请,标注要求安装技防设施的品牌、规格、数量和价格,由政府、公安部门进行审核后,凭合同、验收单及结算凭证到政府办理补贴手续,政府按该单位总投入资金的60%进行补贴,支持完成技防建设工作。
五、工作要求
(一)加强领导,明确职责。建设技防镇,实现技防设施全覆盖,安装使用视频监控系统是年度政府八项实事工程之一,是镇政府的一项重要的惠民工程,也是开展农村“家庭小技防”工程的延伸和发展,是适应农村治安形势发展变化的需要,也是提升农村社会治安防控水平、深化新一轮平安双凤建设的需要。开展技防镇建设工作,涉及到千家万户,关系到群众的切身利益,工作面广量大,投入资金量大,必须在镇党委、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积极作用,依靠广大人民群众,形成党政分管领导亲自抓,一级抓一级,责任到单位,责任到人,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机制。技防镇建设工作是今年全镇综治和平安创建重要工作任务之一,纳入镇年度综治和平安创建检查考核和评比先进的重要内容,与绩效考核挂钩。各村(社区)综治办要认真抓好此项工作,形成齐抓共管的合力,做好组织协调管理和检查、监督,公安部门要积极参与,严格把关,互相配合,密切协同,充分发挥主力军作用。
第6篇:安全社区建设基本要求范文
各驻区单位领导、同志们:
今天,我们**街道召开有辖区主要单位、学校参加的共建和谐社区工作动员座谈会,目的就是进一步贯彻落实市、县关于建设和谐社会和谐村镇的若干意见、实施意见和县委夏书记到街道调研时的指示精神,动员全社会力量立即行动起来,参与社区建设,为共建和谐社区而努力。
首先,我代表**街道党工委、办事处对驻区单位领导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向多年来关心、支持县城建设与管理工作的驻区单位领导和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下面,我就**街道办事处成立后的基本情况做一简要介绍:
今年8月10日,**县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动员会议召开,到8月29日,**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人大工委正式挂牌对处办公。
按照《**县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中有关县城地区行政区划调整的规定,我们**街道办事处的四至范围是:东至新东路以东和檀东路以东,与**地区办事处和***镇接壤;南至潮河中心线,与***镇接壤;西至白河中心线,与**街道办事处和**镇接壤;北至京承铁路中心线,与**地区办事处和**镇接壤。辖区总面积13.06平方公里,有21个社区居委会,现实住居民43046户,124582口人,共有基层党总支12个,党支部69个,党员1996人。驻区企事业单位4363个。
街道党工委、纪工委、办事处、人大工委分别为县委、县纪委、县政府和县人大的派出机构。
党工委(纪工委)的主要职能有11项。概括地讲,一是宣传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的法律、法规,以及上级党组织交办的各类事项。二是按照干部管理权限,负责本街道干部的教育、培养、选拔、任免、考核和监督工作。三是做好本地区重大事项的决策,并组织实施。四是领导好街道办事处和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组织。五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倡廉各项工作。组织领导好社区的思想政治工作、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建设。六是确保辖区的政治稳定和社会安定,构建和谐社会。
街道办事处的工作职能共19项,按照北京市第五次城市管理工作会议上关于街道办事处职责的规定,就是四句话,即:统筹辖区发展,监督专业管理,组织公共服务,指导社区建设。
街道党政机关设定行政编制37名,事业编制26名。党工委内设党政办、党建部、党群部三个行政科室;办事处内设城管科、安管科、公共科、社区科、综合科5个行政科室和社保所、社区服务中心、环卫中心、统计站4个事业单位。现机关实有行政编制人员19人,事业编制人员21人,有社区居委会干部76人。
街道办事处成立以来,我们围绕建设和谐社区和创建部级生态县,以社区党建为核心,抓住社区环境、社区治安、社区文化、社区卫生、社区服务五项重点,做了大量的基础性工作,实现了由镇到办事处工作的顺利衔接和工作的正常运转。
县城区两个街道和一个地区办事处的成立,是密云城市管理史上的一件大事,是我县多年来城市发展建设的成果,更是我县城市向现代化发展的一个标志。街道办事处的成立,不仅适应了我县城市快速发展需要建、管同步的客观现实,还为我们构建和谐社区在体制上创造了条件。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街道工作就是要围绕贯彻落实市、县关于建设和谐社区的意见,动员和组织社会各界力量,投入到以“民主法制健全,基本社保均衡,公共服务完善,社会安全稳定,生活环境良好,邻里互助友爱”为目标的和谐社区建设中来,全面开创街道各项工作新局面。下面,我就建设和谐社区讲几点意见:
一、充分认识建设和谐社区的重要意义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根据我国社会结构和社会生活发生深刻变化,从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适应了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的客观要求,体现了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社区是社会的细胞和基础,是社会建设与管理的重心,和谐社会必然是以和谐社区为基础的社会。因此,加强社区的和谐建设,对推动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的全面协调发展,实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目标,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加强社区的和谐建设,对我县正在开展的创建部级生态县、争创首都文明县的工作将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准确把握建设和谐社区的总体要求和基本原则
总体要求是:坚持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密围绕创建部级生态县的基本要求,以促进和谐发展为目标,以强化组织建设和体制创新为保障,以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和加强基层民主政治投入为切入点,努力把社区建设成环境优美、秩序优良、服务优质、管理优化、和谐相处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基本原则是: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各项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坚持尊重人民群众的创造精神,深化改革、创新体制,激发全社会的创造活力;坚持注重社会公平,妥善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使之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确保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和社会稳定;坚持从实际出发,突出特色,量力而生,分层推进,有计划、有步骤地实现和谐社会建设的目标。
三、进一步明确建设和谐社区的主要任务
按照县委、县政府关于建设和谐社区和谐村镇的实施意见的要求,街道工作的主要任务有以下六个方面:
(一)抓好社区组织建设。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按照便于服务管理、便于开发社区资源、便于民主自治的原则,强化社区党组织、居民自治组织和中介组织的建设。按照党支部成员“两推一选”的要求,选好配强党支部班子,发挥其在构建和谐社区的领导核心作用。居委会要在党组织的领导下,紧紧围绕民主自治功能,进一步完善民主自治制度,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群众工作上来,大胆创新维护群众利益的方式与途径,积极化解各类矛盾,营造人与人和谐相处的社会环境。建立居委会与驻区单位共同参加的协商议事制度,采取联席会等多种形式,定期研究社区共驻共建事项。加强社区物业管理,逐步建立符合市场运行规则的物业管理体系。要积极培育和发展有利于增加群众收入、方便群众生活的协会、中心等各类中介组织,使其成为构建和谐社区的有机组成部分。
(二)增强公共服务功能。一是加强文体设施建设。每个居委会要有方便群众读书、阅报、健身的场所设施。二是协助、配合县卫生主管部门推进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20**年底,每个社区都要有符合标准的卫生服务站(室),为居民群众提供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综合,实现“大病进医院,小病在社区”的目标。三是大力培育群众组织和团体,通过开展层次多样、内容丰富的志愿者活动、帮贫扶困活动、社区义工活动、群众互助活动,有针对性地帮助困难群体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四是鼓励兴办多种所有制形式的社区服务业。按照“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建立多渠道的社区服务投入机制,鼓励个体、私营、民营等企业,开办公共卫生保洁、公共设施维护,以及托老托幼、配送快递、家庭护理、家庭保洁、就业培训等社区服务项目。五是在街道逐步推行“一条龙”,“一站式”办公,方便群众创业、就业等方面需求。
(三)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积极协助配合县劳动保障部门在社区开展的各项工作;认真落实城镇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做到应保尽保;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积极参与社会互助、互济等公益事业;加大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力度,千方百计增加就业,重点援助就业困难群体。
(四)加强治安防范体系建设。深入开展基层安全创建和平安创建活动。协助、配合公安部门,全力打造“社会政治稳定,刑事发案减少,治安秩序良好,执法公正文明,经济环境优化,人民群众满意”的平安型社区。坚持打击与防范并举、治标与治本兼顾、社会管理与社区治理紧密结合的安全防范长效机制,形成专群结合、群防群治、覆盖面广、打击精准、防范有效的工作体系。扩充人员,增加投入,不断加强城市治安巡防、社区矫正、外来流动人口管理的三支队伍建设。做好派出所、警务工作站等基层公共安全服务设施的规划、整合和建设工作,积极探索警民共建、资源共享、家园共管的方式,推进建设和谐社区工作的深入开展。开展社区普法、社区调解和法律咨询、法律援助活动等,依法维护居民的合法权益。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诉求,解决利益矛盾。加强对刑满释放、解除劳教人员的安置帮教工作和流动人口的管理,及时消除各种不稳定的因素。加大科技创安工作的力度,在统一规划和统一技术标准的基础上,在住宅小区安装技防设施,提高安全防范工作水平。
(五)打造优美生活环境。认真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密云县创建部级文明卫生县城实施方案》的文件精神。大力推进道路硬化、环境美化工作,拆除违章建筑,治理乱堆乱放、乱写乱画;消除违规饲养家禽家畜宠物现象;大力整治机动车乱停乱放、小商小贩无序经商行为。
(六)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深入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以创建文明卫生先进楼(院)、文明卫生先进家庭为载体,广泛开展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宣传教育工作。积极倡导婚丧嫁娶勤俭节约、移风易俗,反对大操大办、铺张浪费。大力普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提高人们识别和抵制封建迷信和伪科学的能力。广泛宣传党的民族政策,深入开展民族团结教育,大力宣传民族团结进步先进事迹,营造浓厚的民族团结进步的社会氛围。
四、整合社会力量,共建和谐社区,推动街道工作再上新台阶
为落实县委夏书记关于着力创新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构建新的社会管理网络,实现政府行政功能和社会自治组织功能相互补充,政府管理力量和社会调节力量互动的指示精神和要求,街道党工委、办事处经过认真研究,决定在县、街道领导和街道机关科室联系社区的基础上,本着就近安排的原则,组织辖区内主要单位、学校同社区居委会结对子,形成一张全社会共建和谐社区的管理网络,从而推动街道各项工作不断取得新进展。
驻区单位联系社区的主要任务是:结合本单位、本部门、本行业的特点和工作职能,以社区为平台,在宣传、推动自身职能工作开展的同时,积极、主动地帮助社区居委会出主意,办实事。
学校联系社区的主要任务是:发挥学校在宣传、教育方面的优势,配合街道社区开展好宣传活动;组织学生定期开展以捡拾白色垃圾、清除小广告等为主要内容的社区环境保护活动;组织学生在社区开展各类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
第7篇:安全社区建设基本要求范文
一、建设和谐社区的重大意义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党中央、国务院从新的发展阶段巩固党的执政地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全局出发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市委、市政府从首都的重要地位和责任出发,提出了“新北京、新奥运”战略构想,做出了努力把首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善之区的重大决策。我区是首都东部发展带的重要节点,是北京未来三个重点新城之一,主要引导发展现代制造业,以及空港物流、会展、国际交往、体育休闲等功能,担负着承办20*年奥运会水上项目比赛的重任。随着全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步伐加快,社区的建设与管理面临着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从目前看,社区建设存在着一些急需解决的问题,如管理社区的各类组织职能交叉、管理关系不顺、居委会职责不清,政府各职能部门协调指导不到位,社区活动经费不足,物业管理不到位,新建小区设立居委会工作困难重重,居委会办公条件普遍较差,工作人员待遇偏低等。因此,建设和谐社区已成为一项十分紧迫而艰巨的重大任务。
二、建设和谐社区的目标要求
建设和谐社区的总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加强基层党的建设为关键,以服务群众为重点,把维护社会公平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创新基层社会管理体制,发育公共服务体系,完善基层民主自治制度,加强基层社会管理和建设,努力把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环境优美、治安良好、生活便利、人际关系和谐,各个社会群体和谐相处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建设和谐社区具体目标是:
——民主法治健全。全面加强社区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基层民主法制建设,推进社区基层民主政治,健全基层民主自治组织,使社区居民在社区事务中能够依法当家作主;
——基本社保均衡。进一步完善城市社会保障体系,逐步扩大社会保障范围,提高社会保障水平,切实保障各方面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使更多的群众都能享受到改革与发展的成果;
——公共服务完善。进一步调整公共资源配置,加强社区五大服务网络建设,拓宽服务领域,改善服务质量,为群众提供便捷的服务;
——社会安全稳定。不断健全社区群防群治网络,坚持人防、技防相结合,完善安全防范体系,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与服务,使社区安定祥和,社会秩序井然,广大居民安居乐业;
——生态环境良好。切实搞好绿化美化、垃圾与污水处理,提高市民的公德意识、奥运意识、环保意识,使群众养成节约、环保、卫生的良好习惯;
——邻里互助友爱。邻里和睦相处,互敬互爱,守望相助,形成遵纪守法、文明礼貌、尊老爱幼的良好社会风尚。
建设和谐社区应坚持的原则: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工作宗旨;坚持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群众参与的工作机制;坚持科学规划,分类指导,稳步实施,有序推进的工作方法;坚持以人为本,服务群众,方便百姓,共建和谐大家庭的工作目标。
三、建设和谐社区的主要任务
(一)理顺关系,转变职能,增加投入,创建活力社区
1、深化街道、社区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围绕统筹辖区发展、监督专业管理、组织公共服务、指导社区建设的要求,推动政府工作重心下移,落实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实现行政管理、社会管理与民主自治管理的有机结合,逐步建立社区居委会、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单位“三位一体”新的管理体制。社区居委会是社区行政事务的执行主体,属街道办事处的下属机构,履行本社区内各项行政性事务;业主委员会是物业管理区域内代表全体业主按照“民主、自治、本文来自文秘之音网,在百度中可以直接搜索到文秘知音网站自律、公益”的原则对物业实施管理的组织,是业主大会的执行机构;物业管理单位是依法定程序设立,并具备相应资质条件的经营物业管理业务的企业性经济组织,是对居住物业实施专业化、社会化、企业化管理的具有法人资格的经营实体。各组织之间要关系明确,既分工又合作,共同搞好社区管理。
2、积极推动政府部门转变职能。全面贯彻第五次城市管理大会精神,按照分级管理的要求,组织实施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各部门积极整合在社区已有的办事机构,提高为居民提供公共服务的水平。把不应由政府承担的工作逐步转向由专业部门直接承担,减轻居委会的工作负担;需要由社区协助完成的任务,应当与社区组织协商并提供必要的工作条件。积极培育社会组织参与社区建设和服务,号召社会组织依法开展慈善、捐赠、救助以及其他为群众服务的活动。各职能部门要转变观念,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深入社区加强服务与指导,利用自身的优势从物质上、人员上、指导上、协调上大力帮助社区解决实际困难和问题。同时,要建立健全自下而上的评议监督制度,定期组织召开评议会,由社区对各职能部门服务社区的工作情况进行评议,提出建议,并把评议结果作为考核部门工作的一项重要指标,以促进职能部门改进工作作风,真正深入基层,服务社区。
3、加大财政对社区的投入力度。健全财政转移支付和专项补助制度,增加公共财政对义务教育、公共卫生、公共文化体育、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领域的投入,重点解决污染治理、能源清洁、环境优美、交通顺畅、信息畅通等问题。在市财政对社区投入的基础上,区财政要建立社区居委会经费保障制度,保证社区组织开展工作需要的经费。采取多种措施,解决社区居委会办公和开展活动的用房问题。建立健全对社区组织发展公益事业的专项补助制度,采取项目管理办法,支持社区基层组织开展公益事业。建立健全监督机制,保证政府的投入发挥更大的作用。
(二)推进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创建祥和社区
按照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的要求,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责,创新就业服务模式,引导和组织社会力量,积极推进面向基层、覆盖全区、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的服务体系建设。
1、推进就业服务体系建设。在社区居委会建立政府扶助、社会参与的就业技能培训机制。健全就业服务体系,对城镇失业人员提供免费基本技能培训。加大对城市社区公益性岗位的投入,大力开发劳动保障协管、社区矫正协管、流动人口协管、治安巡逻、公共卫生保洁、公共环境绿化、公共设施维护以及文化、体育、托老、托幼服务等公益性岗位。建立社区就业服务组织网络,落实各项促进就业政策,使社区就业困难人员能够实现灵活就业。积极推动社区创业工作,开展创业指导、创业培训以及提供相应的优惠政策,使有创业需求的群众得到帮助,实现创业带动就业。建立低保与就业联动机制,加强就业政策宣传,使下岗失业职工能够及时掌握就业信息,鼓励和促进下岗职工在社区就业。
2、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加大社会保障投入,多渠道筹措社会保障资金,逐步扩大社会保障的覆盖范围,加快建立与全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社会保障体系,切实保障困难群体的基本生活。逐步实现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积极开展基层社会救助服务,落实分类救助、专项救助和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支持社区开展多种形式的帮老、助残服务活动,切实帮助困难群体解决生活难题。
(三)深入开展“四进社区”活动,创建文明社区
围绕“新北京、新奥运”目标,以“共建和谐社区,实现人文奥运”为主题,深化科教、文体、法律、卫生“四进社区活动”,把社区建设成为宣传科学理论、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的阵地,以此推动社区向着和谐、健康、文明的方向发展。
1、科教进社区。科技部门以“讲科学生活,建文明社区”为主题,充分利用社区服务中心和文化站(室)、社区广场以及社区单位的各类文化设施,持续、深入地开展科普文化宣传、科普影片展映、科普实践活动,举办奥运科普系列报告,宣传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科技奥运,弘扬“友爱、互助、奉献、进步”的精神,倡导爱国守法、明理诚信、团结友善、邻里互助、家庭和睦的社会风气,提高居民文明素质,营造良好的人文环境。教育部门要加大对社区居民特别是未成年人的教育力度,要积极探索多元化的社区教育运作机制,以市民学校为载体,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学习教育活动,加强对群众性学习活动的管理,创建学习型个人、学习型家庭,从而创建学习型社区、学习型社会,达到建设和谐社区的目标。
2、文体进社区。文化体育部门要以“丰富社区文体活动,努力建设和谐社区”为主题,整合文体资源,搭建平台,充分利用各种文体设施,开展丰富多彩、群众喜闻乐见的各种文体活动,树立“社区是我家、文明靠大家”的良好意识和舆论氛围,通过深化文明小区、文明楼院、文明家庭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增强社会凝聚力,提高社区居民的文明程度。要进一步加强社区文体活动设施建设,每个社区要建有一个室外(不低于300平方米)、室内(不低于100平方米)的,供居民读书阅报、娱乐健身、开展文体活动的场所,并不断提高设施的档次和管理水平。落实全民健身行动计划,增强市民体质。
3、法律进社区。司法部门要以“加强法制教育,搞好法律服务,维护社区稳定”为指导思想,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加强社区普法、社区调解和法律咨询、援助等工作,把法律服务工作落到实处。
4、卫生进社区。按照“普及健康知识,搞好卫生服务,提高健康水平”的原则,突出加强社区卫生设施建设的重点,提高社区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按照社区卫生服务标准,努力做到每个社区都有一个卫生服务站。大力培养社区医疗卫生技术和管理人才,逐步做到每个卫生站都有全科医生。建立有效的社区卫生服务管理和运行机制,努力实现“大病进医院、小病在社区”的目标,使社区卫生服务站真正发挥公共卫生网底的功能,提供预防、医疗、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计划生育技术指导等综合。
(四)加强社区治安综合治理,创建平安社区
要按照“责任上移、重心下移、关口前移”的总体思路,全力打造“社会政治稳定、刑事发案减少、治安秩序良好、执法公正文明、人民群众满意”的平安型社区。要坚持打击与防范并举,治标与治本兼顾,防范为主,治本为上。社区管理与社区治安紧密结合,建立社区安全防范的长效机制。要充分发挥居民小组、楼层中心户、社区人民调解委员会和楼门组长的作用,做好人民调解工作,把重点放在排查调处多发性、易发性和容易激化的矛盾纠纷上,立足平常,重在防范,从苗头性抓起,细微处抓起。要进一步完善综合治理工作网络,建立健全以派出所为骨干,以治安巡逻队、联防队和保安力量为依托,以治保、调解、社区矫正安置和帮教等有关组织为基础,专业队伍与群众相结合,人防、物防、技防并举的群防群治体制。要坚持社区管理与社区治安相结合,增强治安防范的整体效能,充分发挥社区内单位组织的作用,尤其是单位保卫组织,公共场所、特种行业、物业管理部门的保安队伍,在社区民警的统一协调下开展联防,把综合治理工作延伸到社区内各个角落。要积极创新安全文明社区创建活动的形式和内容,把安全单位、安全校园、安全市场等创建活动统一起来,减少社区内违法犯罪活动的空间。要全面落实并规范社区警务工作,积极探索警民共建、资源共享、家园共管的方式,形成防范一点、巡查一片、辐射一方的防控网络,创建平安社区。
(五)深化社区环境建设,创建绿色社区
要加强社区环境保护宣传教育,增强社区居民的环保意识和公德意识,倡导节约型可持续绿色消费模式,大力整治各种环境污染和损害居民利益、破坏人居环境和谐的行为。要深入开展“绿色社区”创建活动,社区人均公共绿地面积不少于平方米,不断提高社区环境质量和生态水平。社区居委会对本社区的环境整治要切实负起责任,动员、组织社区内单位和广大居民积极参加社区环境卫生活动,义务植树、种草、护绿,义务打扫居住区环境卫生,使美化社区环境成为居民的自觉行动。到20*年,社区环境达到硬化、净化、绿化、美化、亮化的“五化”标准。
(六)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创建稳定社区
建设和谐社区,基层组织承担着重要责任。要切实加强街道和社区的基层组织建设,健全基层党组织、基层自治组织和公共事务服务中心。要围绕社区的职能定位和建设“和谐社区”的目标要求,把群众想要做的事,变成基层组织的工作,在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质量上发挥服务作用,在维护稳定、为群众创造安居乐业的良好环境上发挥促进作用,组织、动员和带领群众共同创造幸福生活。
1、围绕中心加强社区基层组织建设。要认真落实《中共北京市委关于推进基层党建工作创新的意见》(京发〔20*〕15号)精神,明确工作职责,拓宽工作领域,改进工作方式,加强自身建设,充分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健全党员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使广大党员更好地实践党的宗旨,履行党员义务,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要适应新形势与新任务的要求,主动、自觉、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把重点转到群众工作上来,不断创新维护群众利益的方式与途径,积极化解各类矛盾,营造人与人和谐相处的社会环境。
2、围绕健全社区基层民主自治制度开展工作。进一步完善社区居民会议制度,制定社区居民会议议事规则,规范社区民主决策程序。加强社区居委会建设,明确工作职责,完善组织结构,切实保障基层社区组织的有效运转。开展社区与部队、社区与学校、社区与单位、社区与农村等共建活动,建立协商议事制度。采取联席会等多种形式,加强居委会与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公司、驻社区单位的联系,定期研究社区共驻共建事项,实现资源共享,解决好群众普遍关心的各类物业纠纷。要逐步建立社区听证会制度,听取居民的意见,进一步提高社区民主管理水平。健全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居民自治机制,切实保障基层群众的知情权和参与权。推进社区事务公开,健全社区自治组织的民主理财制度,加强经费使用情况监督,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
3、围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开展工作。每个社区要大力培育群众组织和团体,发展社区志愿者组织、老年人组织、残疾人组织、群众性文体教育组织以及各种社区服务组织,建立以社区为基本单元的新型组织动员体制,协助街道做好社区服务、治安、卫生等方面的工作。通过开展层次多样、内容丰富的志愿者活动、帮贫扶困活动、社区义工活动、群众互助等形式,有针对性地帮助困难群体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开展多种形式的便民服务、家政服务,为广大群众创造更加便捷的生活环境。
4、紧紧围绕稳定大局、化解各类矛盾开展工作。社区居委会要建立健全群众利益表达机制,建立社区专职工作者分片包户的工作制度,倾听群众的意见要求,掌握群众的基本情况,反映居民的利益诉求,构建新的群众工作网络,努力使矛盾纠纷在基层有人问、有人管、有人帮助解决,实现各类矛盾纠纷早发现、早处理、早解决,切实把各种矛盾纠纷及时化解在基层。积极利用网络技术,建立社区服务平台,方便群众办事,畅通民意渠道。加强邻里纠纷、民事纠纷和劳动争议的调解工作,充分发挥人民调解、行政调解和司法调解的作用,帮助群众依法维权,及时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社区稳定。
四、建设和谐社区的保障机制
建设和谐社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是一项关系居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民心工程,需要动员全社会参与的社会工程,综合性强,涉及面广,工作难度大,需要加强领导,各方配合,通力合作,逐步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工作格局。
(一)切实加强领导。建设和谐社区有力度、有速度、有程度,加强领导是关键。要充分认识建设和谐社区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重大意义,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建设和谐社区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进一步加大社区建设力度,把建设和谐社区作为城市建设与管理的重要内容,摆上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要议事日程,研究工作中的重大问题,并及时解决,切实做到思想上重视、组织上保障、工作上落实、经费上到位,做到常抓不懈、常抓常新。
(二)形成整体合力。各有关部门和单位要找准自身在建设和谐社区中的优势和位置,切实履行职责,指导做好社区党建、教育、文化、劳动就业、医疗卫生、计划生育、环境保护、社会治安、市政等工作。要树立一盘棋的思想,既明确分工、各负其责,又积极配合、密切协作。社区内所有机关、团体、学校、部队、企事业单位及个体经营户,作为社区主体的组成部分,要增强共驻共建意识,积极为建设和谐社区做出自己的贡献。民政、市政、规划、卫生、文化、体育、教育、政法、街道等部门作为建设和谐社区的主要部门,要切实担负起职责,在区委区政府的统一领导下,充分本文来自文秘之音网,在百度中可以直接搜索到文秘知音网站发挥综合协调和监督检查的职能作用,把建设和谐社区作为城市工作的重要抓手,抓紧抓实,抓出特色,抓出成效。区、镇财政要进一步加大对城市社区和自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社区各项工作的资金投入力度,切实改变社区基础设施缺乏、简陋的状况,切实保障社区干部的待遇,使社区居民活动有场地,社区组织办公有地点,社区队伍工作有活力。同时,要广开渠道,坚持政府投入为主,广泛吸收民间资金,鼓励社会各界捐助,建立和完善政府与社会相结合的多元投资机制。
(三)加强队伍建设。社区工作者要进一步树立宗旨意识、服务意识,密切联系社区群众,多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进一步提高工作能力、工作效率,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不断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探索在新形势下社区建设的新路子,做到政治上强、业务上精、政策上熟,不断提高建设和谐社区的综合能力和整体素质。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社区干部的选聘机制、培养机制和考核机制,教育和引导社区干部以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把社区工作做得更好,为建设和谐社区做出贡献。
第8篇:安全社区建设基本要求范文
关键词:和谐社区;原则;路径选择
社区是社会的细胞和基本单位,它是指由于人们长久生活在一个区域内而形成的具有独特文化认同、情感认同和心理认同的生活共同体。和谐社区是和谐社会的基础,和谐社区建设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环节和切入点。本文拟就和谐社区建设问题谈几点粗浅的认识。
一 和谐社区的基本特征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社区居民需求日趋多样化,完善的社区服务,高尚的社区文化氛围,良好的治安秩序以及优美的社区环境等等,这些都已成为社区居民对构建和谐社区提出的更高要求。因此,我们所要创建的和谐社区应该是社区公共服务完善、社会风尚文明、人际关系亲密、群众安居乐业、治安秩序良好和生态环境优美的新型社区。
1 社区公共服务完善
社区公共服务应该是在政府指导和组织下,有社区基层组织与社区居民、社区单位等部门或机构,为了维护社区整体利益,推动社区全方位和谐发展,而采取一定方式,对社区的各种服务进行有偿和无偿相结合社会服务。完善的社区公共服务应该是全方位的服务,主要包括社区福利服务、社区便民利民服务、社区居民和企事业单位共建服务等方面。
2 社区风尚文明
社区风尚文明是构建和谐社区从内在层面对社区居民的价值观要求,它要求本社区居民具有较高的文明意识,形成互帮互助、诚实守信、平等友爱、融洽相处的良好氛围。对此社区内应具备完善的规章制度、文明公约等,通过制度的形式规范大家的行为。在社区内针对不同社区的不同特点,组织居民开展自己喜爱的文化体育活动,寓教于乐,陶冶情操。通过各种健康有益的活动,使居民潜移默化地受到爱党、爱国、爱社区的教育,凝聚起亲情、友情、邻里情,使社区成为弘扬先进文化的阵地,形成健康、奋发向上的文明氛围。
3 人际关系亲密
目前,众多的社区都是商品房,邻居之间缺乏沟通和交流,甚至两家之间彼此都不认识,社区居民之间的关系似乎变得越来越冷漠。然而,由于当今社会紧张的生活节奏以及激烈的竞争,再加之传统“单位制”的解体,工作区域与生活区域的分离,使人们对社区的依赖性日趋提高,人们的生活、学习、休闲娱乐的满足越来越依赖于社区。因此,建立一个和谐而亲密的人际关系,有助于培养居民的归宿感,从而缓解人们的社会压力,消除孤独感和焦虑感,进而提高人们生活的满意度。
4 居民安居乐业
安居乐业是社区居民的头等大事,作为社区应该从家庭生活到劳动就业,从文化教育到医疗保健等方面,都能提供周到的服务,不仅要使居民感到方便温馨,而且要使居民有充分的就业岗位,基本做到人人有活干,家家有稳定的收入。政府要为社区建设和发展搭建平台,强化社区服务功能和拓展社区服务业。
5 治安秩序良好
加强社区治安、维持社区稳定是社区建设和发展的基础,也是创建和谐社区的重要方面,对此要遵循人人都享有安全、健康的原则,以最大限度降低各种不安全隐患为目标,通过整合社区内的各方面资源,来加强社区安全建设。社区要设有警务室,自保组织要健全,实行群防群治,建立健全社区治安防范体系。同时要加强对流动人口的管理,保持社区的安定有序。
6 生态环境优美
和谐社区也应该是一个环境优美的绿色型社区,整个社区要求卫生整洁、环境优雅、空气清新、建筑物错落有致。社区内应设有清洁保洁队伍以及绿化维护队伍,引导社区居民树立生态环保意识,倡导绿色型生活,可以定期开展各种绿色环保活动,使环保意识渗透到居民的日常生活之中。优美的社区生态环境有助于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精神文明水平,它具有价值理性的目标。
二 创建和谐社区应遵循的原则
创建和谐社区跟构建和谐社会一样,都需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构建和谐社会必须遵循六个方面的重要原则,全会中所提出的六个重要原则从宏观的角度对构建和谐社会做了规定,但是就和谐社区是和谐社会的基础而言,创建和谐社区需要从操作的层面上来把握好一些具体原则,本文认为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1 以人为本的原则
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和关键所在,创建和谐社区也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这是创建和谐社区最基本的原则。以人为本的深层次内涵是:人应当追求一种人性化的生活,这种生活当然不能以饥寒交迫为基础,但也不能以奢侈浪费为标志。坚持以人为本创建和谐社区就是要以服务群众为主题,把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和文明素质作为社区建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积极开展面向居民的便民利民服务,面向特殊群体的社区救助服务,以及面向下岗失业人员的就业服务,努力做到需有所应、困有所帮、难有所助。
2 公平正义原则
公平正义不仅是创建和谐社区的主要环节,而且也是我们创建和谐社区所要遵循的重要原则之一。目前,影响和谐社区创建的一个重要因素在于社会的不平等。这种不平等表现为两方面,一方面是由于各人的年龄、健康状况、体力、智力等差别所造成的自然上的不平等,这种不平等往往能够得到社区成员的理解和认同,它并不是造成社区不和谐的根本原因。另一方面是人为的社会的不平等,如一些人对于公共权力和公共资源的垄断,一些人利用手中的政治权力实施对他人权利和资源的压制,以及对社区资源的分配不公正等等。诸如此类,它往往在人们心理上产生一种不公平感,以及自己利益相对被剥夺感,从而产生各种不和谐因素。对此就要求在公平正义原则的指导下,平等地对待所有居民,不能借口整体利益来牺牲个人正当而合理的利益,要给不同的人赋予同等的机会,尤其是对于弱势群体,要使他们产生最大限度的社区认同感,使他们的利益得到基本的保证。
3 社区居民自治原则
社区建设的灵魂是社区自治,《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居民委员会组织法》中规定社区自治主要包括:人事自治、财产自治、财务自治、管理自治、服务自治、教育自治和协调自治。党的十七大报告也明确指出:要健全基层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基层群众自治机制,扩大基层群众自治范围,完善民主管理制度,把城乡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的社会生活共同体。要健全基层民主自治组织和民主管理制度,完善公开办事制度,保证人民群众依法直接行使民主权利,管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共事业,对干部实行民主监督。要提高和完善城市社区居民自治,必须依法赋予社区自治权、社区协管权和社区监督权。社区居民自治应该是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做到居民人人参与、人人分享资源和成果。坚持居民自治就要求由过去那种只有一两个人或少数精英人物为社区决策的情况,转变为依靠全社区居民共同决策的情况,从少数人的合作和参与转变为大多数人的参与和合作,从而增强本社区居民的心理认同感,为社区居民提供高质量的服务,营造人民社区人民建,人民社区人民管的良好氛围。
三 创建和谐社区的路径选择
1 加强政府的主导作用,建立健全协调社区利益关系的长效机制
和谐社区建设在实行社区居民自治的同时,必须充分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不能误认为实行社区自治政府就可以从中退出。我们应该认识到,政府退出有两个必要前提,一是社会上有承载政府所退出功能的载体;二是政府对这些载体的表现,包括其运行的过程和结果,具有有效的监控和评估手段。然而,目前我国市场的秩序和规则等尚未完全建立和完善起来,一方面,居民所需要的公共产品的提供还必须以政府为主,政府是社区建设所需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主要提供者,社区建设和发展所需要的大量的资金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政府。另一方面,对于社区公共服务的其他供给者来说,该组织或个人提供的公共服务的种类和质量也需要政府部门依法加强监督和管理,并对其绩效进行评估,因此,必须加强政府的主导作用。
政府在发挥主导作用的同时,还必须建立健全协调利益关系的长效机制。随着传统“单位制”的解体,社区成员之间的利益格局已呈现多元化的态势,并且形成了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相互博弈。在这种情况下,创建和谐社区就要建立健全协调利益关系的长效机制,主要包括建立健全社区成员的利益共享与社会保障机制、有效的利益整合机制以及畅通的利益表达机制等方面。在利益共享与社会保障机制方面,要使本社区居民实现政府公共信息的共享和公共设施的资源共享。不同的社区根据自身的特点,可设立由社区中心医院或保健站组成的医疗卫生中心,由篮球场、健身房、图书馆、室等组成的文化娱乐中心,由超市、便民店、银行、邮局等组成的商业服务中心,使社区居民充分享受到各种资源。同时政府应采取有效措施健全社区的社会保障机制,可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开展“居民献爱心”活动,对社区弱势群体给予救助,可实行一帮一或结对帮扶等形式,构建社区保障体系。针对利益整合机制关键是通过制度化的手段,消除社区利益主体间的摩擦和冲突,作为政府应该以执政党的姿态来协调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的矛盾。利益表达机制就是要使不同的社区成员都有表达自己利益要求,实现自己利益的正常渠道。对此,就要加强社区内民主政治建设,建立健全社区的协商对话制度、决策听证制度以及政务公开制度等等。通过广播电视网、电脑网络以及各种服务中心,及时地将信息传递给社区成员,增强上下左右的沟通和交流,进而使社区成员的利益行为纳入规范化管理的轨道。
2 加强和完善社区志愿者服务组织队伍建设,加大对志愿者服务组织的支持力度
志愿者服务组织是不同于政府和企业团体的一种非政府性、非营利性的社区组织,它是指有着共同目标的人群,为了达到一定的目标,将其行为彼此协调与联合起来而形成的社会团体。它作为一种介于政府和市场之间的一种自愿性的自治组织,服务是该组织的基本功能,不同的社区可以根据本社区资源分布的不同特点,成立普通性的志愿者服务组织和法人志愿者服务组织,法人志愿者服务组织是志愿者服务领域的一个新事物。例如针对社区教育资源、医疗卫生资源、商业性资源是否丰富的不同特点,可以分别成立教育培训性的法人志愿者服务组织、医疗卫生保健性的法人服务组织、商业服务性的法人志愿者服务组织。作为组成法人志愿者服务组织的单位可以根据自身的工作实际,统筹规划、合理安排人员,从而有助于克服普通志愿者服务组织在时间上的限制以及个人在志愿者服务能力上的欠缺,充分发挥单位的专长和技术优势,进而更好的提高社区志愿者服务的能力和水平。因此,必须加强和完善社区志愿者服务组织队伍建设,推动和谐社区的创建。
志愿服务既是一种社区公共服务的重要资源,又是培育社区志愿文化、形成社区信念和社区认同感的社区文明的基石。志愿者服务体现在公共服务的方方面面,作为政府或其他机构在为社区提供公共服务的同时,应该采取多种措施充分调动志愿者服务组织的积极性,加大对志愿者服务组织的支持力度。对此,可以从政策上支持和鼓励社区居民参与志愿者服务,并给予正确的引导,同时对于志愿者服务组织参与公共项目应该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因为志愿者服务组织本身承担了本应该由政府承担的一部分公共项目,延伸了政府公共服务的范围,使更多的居民获得了更广泛的帮助。因此,给予社区志愿者服务组织一定的支持和帮助,有利于增强社区志愿者服务组织的社会责任感和成就感。
3 实行社区建设和管理的自治化运作,坚持社区公共服务的社会化方向
创建和谐社区在其运营模式上应该是建设、管理、服务三位一体的,在社区建设和管理方面,政府作为和谐社区建设公共服务的主要提供者来说,在财政资金上还不能完全满足和谐社区建设的需求,这就需要引入市场机制,实行社区的自治化运作。首先,居委会可以在保证社区居民对公共设施公益性和福利性的需求外,将剩余的能产生效益的部分公共设施进行市场化经营,所得收益可作为社区发展的补充性经费来源。其次,作为社区居委会可以在采取居民自愿的基础上,将社区内的空房对外出租,所得收入可以部分的用于社区建设和管理所需费用。最后,社区应该为企业打造优质的社区生产环境,使企业乐于投资于社区的建设和管理。这样不仅可以减少政府的财政投入,而且为社区发展和活动提供了资金补充渠道,有助于推动社区的可持续发展。
在实行社区建设和管理自治化的同时,还必须做到社区资源共享,坚持社区公共服务的社会化方向,所谓公共服务社会化,就是以社区需求为导向,调动社区力量参与提供和改善公共服务,鼓励各种民间组织投资兴办公益事业和提供社区服务,建立以政府为主导、各种社会主体共同参与的公共服务供给格局,实现公共服务供给主体的多元化和供给方式的多样化。实行社区公共服务的社会化,就应该坚持以社区居民的需求为导向,政府来为社区购买服务,重视居民要求,不断探索社区公共服务项目、内容和服务形式多样化,通过社区公共服务的社会化,满足和保障不同人群的需求,尤其是对弱势群体将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以社区为单位提供的公共服务,在重视政府导向作用的同时,要注重发挥社区服务组织的作用,增强社区自身能力建设,从而更加有效地满足社区居民对公共服务的需求。
总之,创建和谐社区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我们应该以和谐社区的基本特征为标准,在遵循其基本原则的基础上,加强政府对社区建设的引导和监督作用,充分调动社区居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共同参与到和谐社区的创建过程中来。
参考文献:
[1] (法)让.雅克.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高煜译[M]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69
[2] (美)约翰.罗尔斯作为公平的正义—正义新论[M]姚大志译上海:上海三联书店,2002:70
[3] 张秀兰,徐月宾.和谐社会与政府责任[M]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5,(1):58
第9篇:安全社区建设基本要求范文
自2002年引入“安全社区”理念以来,我国的安全社区建设已经走过了10年的探索、实践之路,从启动试点、策划调研到以点带面、逐步发展,再到现在的规范建设、创新发展,安全社区建设已呈蓬勃之势。几年来,我国的安全社区建设体制机制不断理顺,支撑保障能力不断提高,地方各级政府积极响应,立足于自身的区域和人文特点、独特资源等条件开展创建活动,走出了独具特色的建设之路。
为全面了解目前我国安全社区建设的现状与特点,创建工作的开展情况,存在的问题,以及下一步的工作安排,本刊记者采访了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理事长张宝明。
记 者(以下简称“记”):张理事长您好。社区是社会组织的细胞,也是安全生产工作来自最基层的力量。至今我国安全社区建设工作已经走过了10个年头,请您介绍一下,目前我国安全社区建设的现状与特点。
张宝明(以下简称“张”):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与社会全面转轨的重要时期,也是社会风险加剧、突发公共事件高发的特殊时期,加之我国公共安全保障基础相对薄弱,与经济快速发展的矛盾越来越凸显,严重影响和制约了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而社区是社会的细胞,社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开展安全社区建设的实践表明,安全社区建设是实现社区安全、维护社会和谐、推动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平台和载体。
“安全社区”理念于2002年引入我国,2004年在北京、上海和山东等地试点创建,通过结合实际,科学创建,已由一些大城市和东部沿海地区向中西部转移和发展。截至2011年底,已启动和建设国家安全社区1394个,覆盖1亿多人口,目前已建成266个国家安全社区。
为检验安全社区的效果,2011年,中国职业安全健康协会抽取已命名的178个全国安全社区,对近两年的各类事故与伤害进行了调查统计。结果显示,2010年与2008年相比,这些社区内的生产事故、交通事故、火灾事故分别下降39%、40%、44.4%,共减少死亡人数222人,减少受伤3194人。安全促进项目效果十分明显,可见,安全社区建设为安全生产形势的明显好转,国家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和社会和谐稳定发挥了重要作用。
我国的安全社区建设体现了4个特点。首先,安全社区坚持发挥党委在安全社区建设中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其次,安全社区强调从传统的政府行政方式向政府主导、社会自我调节、居民自治管理的新模式转变。建立综合协调机制,形成社会管理的工作合力,强调城乡社区自治和服务功能,实现传统的条条管理向人性化、服务性管理转变。第三,安全社区重视社会协同和公众参与,拥有包括地方政府、民政部门、消防部门、综合治理部门等相关职能部门,工商企业和医疗卫生服务机构、志愿者组织和社区共同参与的工作网络,各个组织之间紧密联系,并建立社区内各职能部门、各单位和组织间的有效协商机制和合作伙伴关系,充分运用各自的资源为社区安全服务。第四,以人为本,立足预防,加强安全生产基层基础工作,提高人们的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使“你要安全”变成“我要安全”,不断提高社区安全管理水平,降低各类事故和减少人员伤害,努力实现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好转。
记:2011年全国安全社区建设工作的开展情况如何,协会为推动安全社区发展进程,主要做了哪些重点工作?通过抓安全社区建设,是如何促进全国安全生产工作的?
张:2011年是安全生产“十二五”起步之年,也是安全社区建设加快发展的一年。在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的领导和支持下,各地加强组织领导,整合资源,理顺关系,明确责任,落实措施,调动社区积极性,安全社区建设取得了明显进展。
回顾2011年的安全社区建设,我们主要做了8项重点工作。
第一,贯彻落实国务院和安委会办公室的通知,推进安全社区建设。2011年,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下发了《关于进一步深入推进安全社区建设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各地以此为工作目标,将安全社区建设纳入政府工作计划,建立完善推进机制和工作机制,深入开展和推广安全社区建设。广州、上海、沈阳等城市和地区提出了“十二五”期间安全社区建设规划,做出了全面部署,明确了目标和措施。
第二,广泛发动,扩大覆盖面。安全社区建设较早的经济发达的省区和地市,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如上海市2011年共有69个街道、乡镇启动和建设安全社区,是前6年总和的1.2倍。区域性的全面启动和建设安全社区有了新进展,2011年山西、四川、宁夏、广州先后召开了全省、区、市的安全社区建设推进会,有计划、有重点地推进安全社区建设。陕西、甘肃等省区也启动和建设安全社区,实现了向中西部地区的延伸。
第三,加强和推动社会管理创新。安全社区建设加强了社会管理,强调区域内的资源整合,共同管理;立足安全服务和安全项目促进,打造安全文化社会大安全格局;加强安全生产双基建设,提高了居民的安全意识和社区安全管理水平,减少了事故和人员伤害。
第四,围绕中心、夯实基础,加强企业主导型安全社区建设。2011年,山西晋煤集团、中煤能源公司平朔煤矿、燕山石化、长庆油田、华北油田等企业,都突出优势和特色,围绕企业的安全生产和社区居民的安全健康,加强安全文化、安全促进项目和安全基层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了安全生产形势的持续好转。
第五,实施安全社区建设工程,建设中国特色安全社区。2011年,协会推出了一批优秀安全促进项目,如:青岛市崂山区开展的全员伤害监测、全民安全素质工程等项目,华北油田华苑社区的富园祥市场消防安全促进项目,大连金州新区七顶山街道的大棚职业病防治推进项目,宁波市海曙区白云街道的驾驶员俱乐部项目等,都为社区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预防和减少了事故和人员伤害,实现了生产生活双赢。
第六,加大安全社区的宣教和培训工作力度,建设骨干队伍。为适应新形势下安全社区创建发展的需要,强化基层基础建设,提高群众的知晓率,2011年协会结合“安全生产月”、安全文化“五进”等活动,共举办10余期培训班,培训近2000人,推动了安全社区建设工作的深入开展。
第七,加强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发挥地方支持中心作用,规范建设安全社区。为加强组织协调,为社区做好咨询和服务,协会在2010年已建立4个地方支持中心的基础上,2011年又新建了沈阳和潞安两个支持中心,为辽宁和山西地区及煤矿行业开展安全社区建设,提供技术支持保障。
第八,加强国际交流,促进共同发展。2011年,协会向国际安全社区合作促进中心推荐了19个安全社区,有13个成功获得国际安全社区命名。我们还协助亚洲安全社区网络中心在上海举办了亚洲安全社区网络会议第三次会员大会,参加了在瑞典法伦召开的第20届国际安全社区大会。通过开展国际交流,加强了彼此了解、合作和信息交流,为国内安全社区提供技术支持和服务。
记:2011年10月19日,国务院安委会办公室发出《关于进一步深入推进全国安全社区建设的通知》,对安全社区建设的指导思想、工作目标,以及创建单位职责等提出了明确要求,请具体介绍一下这些内容?
张:国务院安委办的《关于进一步深入推进全国安全社区建设的通知》,明确了安全社区建设的指导思想,即:倡导“安全、健康、和谐”的理念,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立足“安全服务、持续改进”的原则,推动社会管理创新。
工作目标是继续由经济发达地区向中西部地区推进安全社区建设,扩大覆盖面,继续向企业主导型社区以及部级和省级经济开发区、工业园区安全社区建设重点倾斜。力争到“十二五”末期,我国80%的省级区域开展了安全社区建设,50%以上的省级区域有被命名的安全社区,乡镇安全社区建设比例由现在的1.5%提高到3%左右。企业主导型社区由煤炭、石油、石化扩展到钢铁、电力、铁路等重点行业。
此外,《通知》还明确了创建单位的职责,要求各地区加强对安全社区建设工作的领导,理顺关系、明确责任,逐步建立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安委办牵头、多元参与、联合共建”的工作机制,把安全社区建设纳入地方各级政府工作日程;建立安全社区建设激励和约束机制,将其纳入绩效考核内容;对于本地区安全社区建设工作效果好,群众满意度、参与度不断提高的单位和个人,予以表彰和奖励;要把安全社区建设计划纳入地方财政支持范围,为安全社区建设提供人、财、物等条件保障。
记:2011年11月,国家安监总局印发出台《安全文化建设“十二五”规划》,规定在“十二五”期间,安全社区将作为一项重点安全文化工程进行建设。目前我国安全社区建设还存在哪些问题?2012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关键之年,我国安全社区建设还将开展哪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