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法治思想交流发言材料范文
[关键词]思想品德;教师语言
中图分类号:G4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914X(2016)14-0013-01
思品课教师的语言要有自己的特色,就能吸引住学生。下面就政治教师口头语言的特色问题,浅谈一点个人的见解。
一、流畅
教师对教材内容的讲授,是政治课课堂教学的主要成分。学生从政治教师的讲授中,能获得比较系统、全面的理论知识。教师授课的语言流畅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因此,语言流畅是政治教师最基本的素质之一。教师要把需要讲述的内容,通过自然、连贯、轻松、流畅的语言,行云流水般地表达出来,让学生在一种和谐的语言氛围中学习知识。
与流畅相背离的是习惯性的废话、重复、停顿。这是政治教师的大忌。这一习惯是有些教师长期以来不注重语言修养而留下的痼疾,而要改掉这一不良习惯,非下大气力不可。首先,政治教师要把语言流畅作为自己的第一要求,在思想上引起重视;其次,多听听相声、评书,学习相声、评书演员驾驭语言的技巧;第三,进行朗读练习和与周围的人多进行语言交流。有心,有恒,就必有所获。精心备课,是教学的重要环节,也是使授课语言流畅的前提条件。教师只有将教材烂熟于胸,授课时才能左右逢源、挥洒自如。教师流畅语言的视听对象是学生,这种流畅必须为学生所体验,即语言传达的信息必须是学生需要和能够接受的。如果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只是教师一人在讲台上不着边际地夸夸其谈,那将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以致达不到教学目的。
二、生动
学生具有较强的接受口语的能力,这就为教师施展语言技巧提供了可能。生动的授课语言,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想像力和辨别力,往往会给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要使语言生动,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活泼。教师语音的高低、节奏的快慢,会使学生产生不同的听觉效果。一个有经验的教师,往往在强调重点内容时,采用低声音、慢节奏,以便使学生有一个思考、回味的余地;在讲述一般性内容时,采用高声音、快节奏,以达到在短时间内使学生形成印象的目的;在论证某一结论而引用材料数据时,采用高低、快慢交错进行或连珠炮似的语言,以加强结论的可信度。这样,教师通过语言的感染力,在向学生传授教材内容的同时,也传达出另一种信息,即这些内容是可识、可记、可信的。
第二,多变。教师在表达同一内容时,可以有多种方式,如开门见山、旁征博引等。而方式的选用,在很多时候必须视学生的精神状况而定。现在,中学生的学习时间长、负担重,一天内大脑会出现几个“兴奋―抑制”周期。当学生注意力集中,即处于兴奋期时,教师须适时抓住教材中的关键词句,以最简练的语言,将重点内容交待清楚。这时,切不可漫天撒网、旁征博引,否则,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当学生注意力分散,如有人打瞌睡或小声讲话时,教师可暂时离开教材上的词句,或讲一个有趣的小故事,或谈一件近期国际国内发生的大事,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将谈话内容同教材内容结合起来,回到教材内容的讲授上。
第三,幽默。只要有心,幽默无处不在。政治课涉及面广,会有更多的发挥余地。因此,幽默是使教师教学语言生动的法宝之一。它简捷明了,能表达出深刻的内容;它令人捧腹,课堂上师生开心一笑,大家心情愉悦,教学效果更佳。
三、清晰
对基本理论的理解和运用,是政治课教学的核心。一堂课45分钟,先讲什么,后讲什么,强调什么,落实什么,教师必须心中有数。否则,脚踩西瓜皮,滑到哪里是哪里,学生理不清线索,抓不住中心,就达不到教学目的。因此,教师把自己精心设计的教学语言,用宏亮的声音清晰地表达出来尤为重要。怎样才是语言的清晰呢?笔者以为,必须做到以下几个方面:第一,清晰地表述概念、原理的不同层次。语词是概念的语言形式,概念是语词的思想内容。对概念内涵的理解,一向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对语词的逐层分析,是使概念清晰可辨的有效方法。
第二,清晰地表述基础理论的内在逻辑线索。教材中重点、全面阐述的基本理论,由于篇幅比较长,学生对其基本内容和内在联系理解起来要相对容易些,而教材中理论性较强但又不可能详尽阐述的问题,就成为教学难点。一般说来,这些理论性强的内容,其内在的逻辑性也强,应以递进关系逐步展现出来。能否理清和表述上述逻辑线索,是突破这一难点问题的关键。教师在讲述中,只要有一处混杂或交待不清,就会给学生带来严重的视听障碍,往往要重新讲述。
第三,清晰地表述知识点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当高三学生进入综合复习阶段后,教师讲授的知识密度加大,一堂课至少要讲述几个甚至十几个知识点,这必然加大了教师讲述的难度。处理这样的课程,重点在于明确指出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四、准确
准确,是政治课的生命。政治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准确与否,对学生的学习、行为甚至世界观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影响。政治教师必须不断提高理论修养和对新事物的观察力、判断力,使自己在以下几个方面力求准确无误:
第一,基础理论。初中政治课作为一门科学,有自己的理论体系和基本内容,容不得教师任意增删和轻率修正。但实践是发展的,这门科学也处在不断发展之中。新概念、新观点不断产生,使这门科学更充实,更富有时代感。如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国有大中型企业改革等,或内容不够充实,或观点滞后。这就要求教师时刻把握我国理论研究的新动向,认真学习和掌握新知识,在不脱离现行教材的前提下,把一些最新的知识准确地传授给学生。
第2篇:法治思想交流发言材料范文
关键词:提高;兴趣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8-224-01
思想政治新课程理念要求我们必须改革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方法,怎样改变?按照新课程理念: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需要,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因此,我认为,改变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必须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从学生的意见出发, 采取相应的对策,就是在理论联系实际上下功夫,坚持情理互动,加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科学性、思想性。
一、加强课堂教学的趣味性,使学生爱学。在新课程理念下,趣味性应当是思想政治课 课堂教学的基本要求。那么,怎样加强趣味性呢?
1、内容生活化、现实化。在上课时候,每当提起生活中的 事件时,学生都特别认真,并且记忆深刻,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思想政治课必须尽量地围绕学生的热门话题展开教学。比如:学 生们特别关注校园中发生的事情,马家爵杀人案、广州某大学发生的跳楼事件等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在讲“生命健康权”时适时的运用这些案例。 通过列举这些实例,既教育了学生要珍爱生命,又教育了学生要尊重法律,而且还让 学生切身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法律。既提高了学生的兴趣,又达 到了多维教育的目的。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生活中,多关注社会生活,捕捉生活中的热点问题,了解学生的兴趣所在,从学生的 优势发展需要出发,从现实生活的实例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观点材料化,说理形象化。中学生的思维特点是比较直 观的,再加上缺少生活阅历,这就决定了中学生对抽象知识的接 受能力有限。因此,我们在说理时应当形象。例如:初二思想政治下册第一框《人民是国家的主人》,这节课的内容涉及到我国的政体。如果单纯的跟学生解释人民代表大会制的概念,以初中学生的思维特点而言,要想完全理解是有相当难度的,所以教学中不宜采用为理论而谈理论的方法。教师可列举人大代表走访群众、听取群众意见的例子,例子的选取应该是跟学生的切身利益 相关的,比如个人电子邮箱的规范使用问题、教育问题等,然后 根据例子设问:“人大代表是谁选出来的?代表反映的是谁的意 见?如果这位代表不称职群众可以怎么做?”学生通过从材料当 中提取信息来回答问题,就能够比较直观的理解什么是人民代表 大会制了。为此,教师在教学中,首先要做到观点与材料的结合,即观点从材料中来,回到材料中去,寓理论于材料之中;其次,要注意多用切近学生日常生活和学生身边的事例形象地说明道理;再次,要注意叙述材料的语言的生动性、形象性。
3、上课形式多样化,部分环节活动化。中学生的注意力集 中时间比较短,多样的形式和方法容易引起学生的新鲜感,有利于调节和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同时,当代中学生喜欢参与,喜欢形体语言,喜欢活动体验,喜欢音乐、小品、故事和竞赛,根据教学需要和所教学生的兴趣,在课堂中穿插一活动,激发学生的兴趣。例如,在初一思想政治第五课《自我新期待》中,在讲授“认识自我的途径”这个知识点时,设计一个活动环节,让每一位同学给他的同桌或熟悉的同班同学写一句评语,然后进行评语 的抽签,在全班同学面前展示评语,让大家来感受别人的建议以及评价对认识自己的作用。通过活动,既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又让学生认识了自我,同时也让学生深刻体验到了通过他人了解自己的重要性。在活动中学习,在活动中感悟,激起了学生对思想品德课的学习热情,这要比填鸭式教学的效果要好得多。
二、寓思想性、教育性于民主教学中。长期以来,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模式主要是教师讲授,学生接受,这种教学模式的效率是非常低的,这也是为什么学生会对这一门课产生叛逆情绪或反感情绪的原因。新时期,要想更有效地发挥思想政治课的教育性及思想性的功能,就必须得转变课堂教学模式,实施民主教学。
1、鼓励学生积极发言,允许出现不同于教材的观点。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们应当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允许出现不同的声音。当出现不同于教材的观点甚至是与教材相违背的观点时,教师不应该采取批评的态度,不应该强迫学生接受教材中的观点,而要对学生进行必要的引导,创设适当的情景,让他们在比较中、在批判中得出正确的结论。学生认为男女同学间不存在正常的交往关系,男女同学的交往会影响 学习甚至会导致早恋,所以,应该严格控制和阻止男女同学间的 交往、交流。这一观点是与教材中“男女同学正常交往对个人成长有着积极意义”相违背的,也是学生最敏感、最具争议性的话题,学生在课堂上纷纷发表自己的看法,并出现正反两方对阵的局面,这时,教师最好不要与学生产生直接的交锋,可采用设问等比较委婉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思考、讨论,在深刻的思想斗争中得出正确的结论。学生从中既学到了科学,又进行了一次思想的教育,心悦诚服。这种富有人文关怀的课堂气氛,有利于培养学生 的比较鉴别与批判借鉴能力,更好地体验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人文精神,比单纯的“说教”教育效果要好得多。
第3篇:法治思想交流发言材料范文
语言,无论是口头语言、书面语言,还是形体语言、艺术语言,作为一种媒体,它传达思想与情感、事实与信息,是人们必不可少的交流工具。政治教师上课时课堂效果有差异,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在于老师语言功底的不同。为此,对高中政治教师来说,需从以下方面来优化教学语言。
一、流畅
教师讲授教材内容,是政治课课堂教学的主要部分。学生从教师的讲授中,能获得系统、全面的知识。因此,语言流畅是政治教师最基本的素质之一。教师要把需要讲述的内容,通过自然、连贯、轻松、流畅的语言,行云流水般地表达出来,让学生在一种和谐的语言氛围中学习知识。与流畅相背离的是习惯性的废话、重复、停顿,这是政治教师的大忌。而要改掉这一不良习惯,非下大气力不可。首先,政治教师要把语言流畅作为自己的第一要求,在思想上引起重视;其次,多听听相声、评书,学习相声、评书演员驾驭语言的技巧;第三,进行朗读练习和与周围的人多进行语言交流。精心备课,是使语言流畅的重要条件。教师只有将教材烂熟于胸,授课时才能左右逢源、挥洒自如。另外,教师的语言表达要考虑学生需要,如果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只是一人在讲台上不着边际地夸夸其谈,那将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以致达不到教学目的。
二、生动
1.活泼。教师语音的高低、节奏的快慢,会使学生产生不同的听觉效果。一个有经验的教师,往往在强调重点内容时,采用低声音、慢节奏,以便使学生有一个思考、回味的余地;在讲述一般性内容时,采用高声音、快节奏,以达到在短时间内使学生形成印象的目的;在论证某一结论而引用材料数据时,采用高低、快慢交错或连珠炮似的语言,以加强结论的可信度。这样,教师通过语言的感染力,在向学生传授教材内容的同时,也传达出另一种信息,即这些内容是可识、可记、可信的。
2.多变。教师在表达同一内容时,可以有多种方式,如开门见山、旁征博引等。而方式的选用,在很多时候必须视学生的精神状况而定。现在,中学生的学习时间长、负担重,一天内大脑会出现几个“兴奋――抑制”周期。当学生注意力集中,即处于兴奋期时,教师须抓住教材中的关键词句,以最简练的语言,将重点内容交待清楚。这时,切不可漫天撒网、旁征博引,否则,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当学生注意力分散,如有人打瞌睡或小声讲话时,教师可暂时离开教材上的词句,或讲一个有趣的小故事,或谈一件近期国际国内发生的大事,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将谈话内容同教材内容结合起来,回到教材内容的讲授上。
3.幽默。幽默是使教师教学语言生动的法宝之一。它简捷明了,能表达出深刻的内容;它令人捧腹,课堂上师生开心一笑,大家心情愉悦,教学效果更佳。
三、清晰
1.清晰地表述不同层次的概念、原理。语词是概念的语言形式,概念是语词的思想内容。对概念内涵的理解,是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对语词的逐层分析,是辨析概念的有效方法。如对“规律是物质运动过程中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我们就可以划分为如下层次:第一层,规律是一种联系;第二层,规律是一种固有的联系,是一种本质的联系,是一种必然的联系;第三层,归纳规律的客观性、可知性等特性;最后,通过提问或练习的方式,举例指出规律的外延。这样分层次把握概念,学生容易记忆和理解,也容易掌握其适用范围。
2.清晰地表述基础理论的内在逻辑线索。教材中重点、全面阐述的基本理论,由于篇幅比较长,学生对其基本内容和内在联系理解起来要相对容易些,而教材中理论性较强但又不可能详尽阐述的问题,就成为教学难点。这些理论性强的内容,其内在的逻辑性也强,教学中应逐步展现出来。能否理清和表述上述逻辑线索,是突破这一难点问题的关键。教师在讲述中,只要有一处混杂或交待不清,就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障碍,而需要重新讲述。
3.清晰地表述知识点之间的区别与联系。比如:涉及到“主次矛盾”和“矛盾的主次方面”这两组概念是学生最易弄混的。首先,要指出这两组概念的区别,即主次矛盾分析的是一个复杂事物中的多种矛盾,而矛盾的主次方面说的是一种矛盾的两个方面。其次,归纳它们之间的联系,即无论是主要矛盾还是次要矛盾,它们都有矛盾的主次方面之分,而主次矛盾和矛盾主次方面都是矛盾特殊性的体现,是我们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两把钥匙。另外,在讲述一群知识点时,还必须抓住起主导作用的一点或两点,用一组材料或图表把它们串联起来,使之形成一种立体结构,以便于学生抓住重点。
四、准确
1.基础理论。高中政治课作为一门科学,有自己的理论体系和基本内容,容不得教师任意增删和轻率修正。但实践是发展的,这门科学也处在不断发展之中。新概念、新观点不断产生,使这门科学更充实,更富有时代感。作为教材,虽说应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其中的有些观点和材料相对于我国迅速发展的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来说,已不可避免地显露出它的陈旧性。这就要求教师时刻把握我国理论研究的新动向,认真学习和掌握新知识,在不脱离现行教材的前提下,把一些最新的知识准确地传授给学生。
第4篇:法治思想交流发言材料范文
一、流畅
教师讲授教材内容,是政治课课堂教学的主要部分。学生从教师的讲授中,能获得系统、全面的知识。教师语言的流畅与否,直接关系到学生掌握知识的程度。因此,语言流畅是政治教师最基本的素质之一。教师要把需要讲述的内容,通过自然、连贯、轻松、流畅的语言,行云流水般地表达出来,让学生在一种和谐的语言氛围中学习知识。
与流畅相背离的是习惯性的废话、重复、停顿,这是政治教师的大忌。而要改掉这一不良习惯,非下大气力不可。首先,政治教师要把语言流畅作为自己的第一要求,在思想上引起重视;其次,多听听相声、评书,学习相声、评书演员驾驭语言的技巧;第三,进行朗读练习和与周围的人多进行语言交流。
精心备课,是使语言流畅的重要条件。教师只有将教材烂熟于胸,授课时才能左右逢源、挥洒自如。另外,教师的语言表达要考虑学生需要,如果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只是一人在讲台上不着边际地夸夸其谈,那将会使学生产生厌倦情绪,以致达不到教学目的。
二、生动
高中生具有较强的接受口语的能力,这就为教师施展语言技巧提供了可能。生动的授课语言,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辨别力,往往会给教学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要使语言生动,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活泼。教师语音的高低、节奏的快慢,会使学生产生不同的听觉效果。一个有经验的教师,往往在强调重点内容时,采用低声音、慢节奏,以便使学生有一个思考、回味的余地;在讲述一般性内容时,采用高声音、快节奏,以达到在短时间内使学生形成印象的目的;在论证某一结论而引用材料数据时,采用高低、快慢交错或连珠炮似的语言,以加强结论的可信度。这样,教师通过语言的感染力,在向学生传授教材内容的同时,也传达出另一种信息,即这些内容是可识、可记、可信的。
第二,多变。教师在表达同一内容时,可以有多种方式,如开门见山、旁征博引等。而方式的选用,在很多时候必须视学生的精神状况而定。现在,中学生的学习时间长、负担重,一天内大脑会出现几个“兴奋―抑制”周期。当学生注意力集中,即处于兴奋期时,教师须抓住教材中的关键词句,以最简练的语言,将重点内容交待清楚。这时,切不可漫天撒网、旁征博引,否则,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当学生注意力分散,如有人打瞌睡或小声讲话时,教师可暂时离开教材上的词句,或讲一个有趣的小故事,或谈一件近期国际国内发生的大事,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然后将谈话内容同教材内容结合起来,回到教材内容的讲授上。
第三,幽默。幽默是使教师教学语言生动的法宝之一。它简捷明了,能表达出深刻的内容;它令人捧腹,课堂上师生开心一笑,大家心情愉悦,教学效果更佳。
三、准确
准确,是政治课的生命。政治教师所传授的知识准确与否,对学生的学习、行为甚至世界观的形成有着直接的影响。政治教师必须不断提高理论修养和对新事物的观察力、判断力,使自己力求在以下几个方面准确无误:
第一,基础理论。高中政治课作为一门科学,有自己的理论体系和基本内容,容不得教师任意增删和轻率修正。但实践是发展的,这门科学也处在不断发展之中。新概念、新观点不断产生,使这门科学更充实,更富有时代感。作为教材,虽说应具有相对稳定性,但其中的有些观点和材料相对于我国迅速发展的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实践来说,已不可避免地显露出它的陈旧性。这就要求教师时刻把握我国理论研究的新动向,认真学习和掌握新知识,在不脱离现行教材的前提下,把一些最新的知识准确地传授给学生。
第二,材料数据。教材通篇列有充当佐证的材料和数据,这是教材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必须充分利用这些材料数据,帮助学生理解基本理论。高考政治试题中大量的各种类型的材料题的出现,告诉我们要把材料数据的教学摆在重要位置上,不可一言带过,或撒手不管,让学生自己去阅读。另外,国内外每年发生的重大事件,以及我国有关部门每年的许多重要数据,都是我们理解基本理论和复习备考的重要内容。准确地搜集、表述和运用这些素材,是一个合格的政治教师必须做到的。
第5篇:法治思想交流发言材料范文
网络环境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总的来说影响是正面的、积极的,但由于大学生的特殊性,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也存在负面影响。
(一)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正面影响
1.网络有利于丰富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提升大学生的综合素质。过去教育者只能从报纸、文件和书中寻找素材,收集资料,对大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收集到的素材有些会略显滞后,从而缺乏感染力。网络的开通和使用,为我们更加有效地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供更多新的知识和现实材料,网上丰富的信息为我们开展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充足的教育资源。
2.有助于优化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和手段,提高思想教育工作的针对性。网络优化了传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和手段,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方式更加灵活,手段更加多样化。网络信息集知识性、娱乐性、趣味性和政治性于一体,教育者可以在网上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做的形象生动,为大学生提供更加全面的富有感染力和通俗化的思想政治教育素材,有利于学生不断提高自觉意识和自学能力。教育者还可以以网友的虚拟身份和大学生进行平等交流,便于真实快捷地了解大学生的思想并开展正面引导和沟通。此时,大学生可以同时和多个教育者保持快速互动,通过思想互动来提高教育效果。
3.网络有利于开辟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的空间。互联网的普及,通过网络,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家长的希望可以共同作用于学生主体,从而共同做好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阔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空间,创造了良好的网络教育系统环境。
(二)网络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负面影响
1.西方文化的渗透。网络文化对网民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西方国家正是借助这点,企图在不知不觉中对我国的大学生进行思想渗透和文化影响,由于网络的信息量大,传播西方文化和生活方式内容很多,而学生好奇心强,求知欲望强,接受新事物快,容易受这种“西化”影响。
2.网络环境的污染。目前,网络垃圾是屡禁不止,各网站中就有不少黄色信息链接,大多数学生都无意间接触到这些垃圾信息。另一方面,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网络散布不良言论,这些对于涉世不深、经验不足,而人生观、价值观正在形成的大学生来说影响很大。部分大学生沉迷于网络聊天,而网络聊天的隐蔽性,导致他们说话不负责任,失去诚信意识。网络的隐蔽性,也使得网络传播着大量的污言秽语,从而消弱了对大学生的文明教育。
3.网络信息的良莠不齐。网络信息容量大,导致信息良莠不齐,许多如暴力、、拜金主义、、侮辱性言论等等都会对大学生产生不良影响,破坏他们已有的价值取向。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不成熟,他们会运用自己的判断来选择自己认为正确的观点,因此很容易受到不良信息的冲击,甚至走向极端。面对网络信息,部分大学生能够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也有相当一部分大学生在一些不健康思想内容的传播中形成了扭曲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如何合理利用网络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一)培养大学生选择和控制信息的能力
面对网络,最重要的是有效地利用信息,思想政治教育者的职能不仅仅是提供现成的信息,而是要引导大学生学会选择健康有用的信息,以培养大学生选择和控制信息的能力。
(二)加强网络建设和管理,健全校园网络制度
思想政治教育应更好地利用网络阵地,以形象生动的形式吸引大学生。网络安全问题突显。我国各高校网络管理部门大多都建立检查制度,及时过滤非法信息及垃圾信息的传播,避免对大学生产生消极影响,但因工作人手不足,工作效率不高,效果并不明显。同时考虑到尊重大学生的言论自由,个别信息并未被过滤,同学间的不良情绪相互感染,这些都不利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
(三)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信息开发、利用与交流
要充分利用信息网络,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数据库。不难发现,网上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信息所占比例较少。我们要努力依靠网络系统丰富的信息资源,提供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信息的快速检索和利用服务,实现资源共享。利用网络的交互性开展网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交流。
(四)加强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网络知识教育
第6篇:法治思想交流发言材料范文
论文摘要:在各种教学艺术手段中,教师的语言艺术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师应做到:用准确、精练的语言分折材料,用生动多变的语言结合多谋体手段,用流杨、抑扬顿挂的语言向学生传授教材知识,用清晰的语言培养学生的思并及分折能力,用音童适中并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提高学生觉悟,就能更好地实现高中政治课的教学目标。
普通高级中学《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指出,政治课教学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要坚持学科知识性与思想性相结合的原则,要坚持启发原则。在这一原则要求下,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模式大致可以分为:以材料为依据,以媒体为手段,以学生为主体,以知识为基础,以能力为重点,以方法为核心,以觉悟为目的。这些教学模式,都要求教师的教学语言有一定的艺术性。
一、用准确、精练的语言分析材料
近年来的高考文综试卷中的政治题,不论主观题,还是客观题,往往设计有材料题干,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巧妙地运用材料,选用精练的语言简明扼要地提练材料,分析表达材料与教材基本原理、主要观点、重点、难点知识之间的关系,帮助学生加深对教材基本概念、基本理论的理解,提高学生分析材料、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高考模拟试卷中,有这样一道题,列举了某地经济体制改革中的三个现象:一是单一的公有制比重过高,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格局尚未真正形成;二是政府对企业管的过死,企业职工吃“大锅饭”企业效益差;三是分配上的平均主义,职工没有劳动积极性。教师在分析材料时,可以用“死”、“懒”、“穷”三个字来概括该现象的后果,那么教学语言就既准确又精练了。
二、用生动、多变的语言,结合多媒体手段
计算机多媒体能实现文字、图形、声音等各种信息的交互作用,使课堂教学更直观、更生动、更形象,从而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教学内容。
当多媒体投影上出现一些形象性很强的画面时,教师要暂时停留画面,用生动活泼的语言对画面反映的现象进行概括说明。比如在讲高一《经济常识》“实行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原因”时,可放映一组画面,农民在集体的土地上,懒洋洋地出工不出力。这时教师就可以引用过去群众中流行的一些“顺口溜”,“干活一窝蜂,人人磨洋工”,“上工人喊人,收工人撵人”。由于这些语言生动形象,并且为学生喜闻乐见,能起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三、以流畅、抑扬顿挫的语言向学生传授教材知识
教师相对于学生而言有两大优势:一是教师闻道在先,并长期从事某一个专业学科的钻研,具有知识优势;二是在长期师道尊严思想的影响下,形成了心理优势。这两种优势往往容易造成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以自己为中心,习惯于“灌输式”、“一言堂”,而忽略了教学语言的抑扬顿挫和合适的节奏。
教师教学语言节奏的快慢,直接影响着学生的思维活动,所以语言节奏要以感情变化为基础,更要和教学内容相一致,做到快慢得当,高低适宜。因为声音变换直接关系到授课的效果。总是平淡的声调和慢慢吞吞的语速,使课堂气氛太沉闷,往往会起到催眠曲的作用。相反,总是高亢震耳的声音,也会影响学生品味教学内容、思考知识结构。
总之,教师不能只顾自讲自知,不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语速过快,学生无时间思考;语速过慢,不能满足学生的求知。无论快慢都要根据教材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增强教学语言的艺术性,更好地向学生传授教材知识。
四、以清晰的语言培养学生的思辨及分析能力
根据《思想政治课课程标准》的要求,政治学科的能力可以概括为:知识能力、理解能力、运用能力。政治课教学中,注重能力培养既符合政治学科的内在特点,也符合高考命题的发展趋势。这就要求教师精心设计教学语言,首先,清晰地表达要领原理的不同层次。对要领内涵的理解,一直是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教师对语词的逐层分析,是使要领清晰,学生知识能力、理解能力提高的有效办法。其次要清晰地表达基础理论的内在逻辑线索。教材中的重点内容,全面阐述的基本理论由于篇幅较长,学生对其基本内容的理解相对容易,但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使用起来困难较大。所以要求教师能将其内容用清晰的有逻辑的语言叙述出来,再辅助以简明扼要的板书,会使学生一目了然。再次教师要清晰地表述各知识点之间的区别与联系。当高三学生进人综合复习阶段后,教师讲授的知识密度加大,一堂课少则几个,多则十几个知识点,处理这样的课程,重点在于明确指出不同知识点之间的区别和联系,抓住起主导作用的一点或两点,用一组材料高度简练地整合知识单元块,使学生在无形之中,通过对教师清晰语言表述的回忆、领悟就能够很容易地抓住重点知识内容。
五、以音量适中并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提高学生觉悟
第7篇:法治思想交流发言材料范文
一、设计思想政治课三维教学目标,引领学生学习(教学目标设计)
作为思想政治课的教师,必须熟悉课程的目标体系,设计出符合目标体系要求的课堂教学的目标。在《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实验)》中 ,对思想政治课的目标分为三个方面: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那么如何让学生参与教学目标的设计,发挥共同目标对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引领作用呢?
(一)共同目标的雏形--教师制定初步的教学目标
思想政治课的课堂教学目标是课程总目标的具体化,是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态度情感与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统一,可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综合能力的提高。从微观课堂来讲,一般情况下,每一框题都有对应的、落实的具体内容标准条目。
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必须明确、具体、清晰地表达教学活动的任务与预期结果。教学目标要既要明确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还要从知识与技能(认知要求)、过程与方法(能力要求)、情感态度价值观(情感要求)三个方面来设计和描述具体的教学目标,如:经济生活第一课第二框的教学目标的编写。首先,要明确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解析货币在商品交换中的作用及其基本职能,理解金钱在现代生活中的意义。同时教师要制定具体的三维目标,如本框涉及到知识目标:理解纸币的含义及其优点;知道纸币的发行量必须以流通中的所需要的货币量为限度。能力目标:透过现象认识商品、货币的本质的能力;历史地看待货币产生和发展的能力;联系人们对待货币的不同看法,说明应如何对待金钱的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增强爱护人民币的情和辨别假币假钞的意识;勇于与制造假币、扰乱金融秩序等违法行为做斗争;增强法治意识;正确认识货币在经济生活中的作用,树立正确的钱观。
(二)小组合作,构建共同的教学目标
具体方法是教师以课为单位,制定教材一课教学内容的课堂教学目标,每节课前,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讨论形成共同目标,在上课前交给教师。教师对比自己提出的教学目标与学生提出的教学目标会发现,教师提出的目标有些理论性较强,可操作性不强;而学生提出的目标是以问题的形式呈现的,不是覆盖所有的教学目标,而是有所取舍。让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目标的制定,可以形成对教学目标的共识,更好地发挥教学目标在教学设计中的作用。通过以学生小组为单位,共同参与教学目标的设计,有利于强化课堂教学的目标意识,使课堂教学更高效的进行。
二、选择生活化材料、巧设合作学习的问题(教学问题设计)
(一)生活化热点材料的收集
新课标的理念导向和实施意见都共同指向了当前思想政治课教学中的一个现实问题--关注生活,把学科的理论逻辑和生活逻辑有机地结合起来,进而有效提升政治课教学的生命活力。所以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有与生活化的材料相结合。那又如何去收集与课堂教学相关的材料呢?
教师要依据提前确定的教学内容,以小组为单位,布置收集材料的任务,可以让学生到报纸上去收集材料,也可以到网上收集。小组组员要明确分工,进行材料的收集、摘抄。为减轻教师的负担,小组成员必须在小组讨论的基础上,推荐质量高的材料。再由小组组长和课代表对小组推荐上来的材料,围绕教学目标进行筛选、比较,推荐给教师针对性强的时政材料。最后,教师根据书上的基础知识、基本原理对学生收集材料的各种思想观点进行多角度的分析、评价。
(二)教学目标的问题化
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选取了生活化的材料,然而课堂合作学习需要以有效的问题为切入点。
教师将设计的问题与课堂教学目标一同提前发给学生,要求学生以小组合作为载体,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通过对生活化热点材料的收集、问题的设计,教师还要在此基础上完成思想政治课的教学目标问题化,问题情境化,为课堂合作创设条件。
三、小组合作交流,静动结合,多维互动(教学过程设计)
教师要对课堂互动过程进行设计,小组活动设计包括自主思考、组内交流、组际交流、师生交流等多个环节。
当探究问题提出以后,教师这个时候一定要让教室保持绝对的安静,要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进行自主思考。只有安静的环境才能营造思考的空间,安静的环境才不会让学生有所期盼,如果教师一说话,学生可能就以为你要告诉他答案而会导致放弃独立思考。教师在学生思考的时候给予不停的启示,实际上是给学生的独立思考造成了障碍。
(一)组内讨论
在学生独立思考,自我感知的基础上,开始小组讨论,明确分工,各司其责,各小组的成员用简要言语汇报自己的对问题情景的思考。而做学生讨论的倾听者仍然是教师的主要任务,要对各种观点、各种答案进行归纳,去粗取精,去伪存真,从而得到解决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法、新答案;同时要对小组不能解决的疑难和意见不统一的问题作好记录,为大组间质疑作准备。
(二)组间交流
在老师的主持下(随着学生组织能力的增强,也可在学生的组织下)各小组之间对情境问题中的答案进行作答或者提出疑惑,展示合作学习的成果,教师要加强过程性评价,给予鼓励、点拨、提升。
(三)师生互动
教师也可以对学生在讨论中生成性的问题进行提问,让学生回答。互动应该是多维互动,是在静的基础上的动,讨论结束以后也应该留有静的空间,让学生进行适时、适当的整理。
四、知能测试达标与评价(教学评价设计)
第8篇:法治思想交流发言材料范文
一、深刻挖掘教材中的思想教育因素,用与教材内容相符、充满感情色彩的语言将学生带入特定的历史时空之中。
如初二《甲午战争》一节我们可以用这样的导言渲染气氛:“同学们,中华民族既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又是一个灾难深重的民族。在近代历史的长河中,流淌着多少炎黄子孙的血泪,记载着多少残酷的史实。让我们翻开历史的画卷,回到历史的1894年,共同体会那段令人荡气回肠的悲壮历史。”这样的语言使课堂一开始就弥漫了浓重的气氛,使学生的思维与课本内容的氛围相融合,对于下面的教学起到了引领作用。
二、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创设教学情景。
现代化教学手段主要是指各种电教器材,例如,收录机、幻灯机、电影机、电视机、计算机等。由于他们视听并举、图文并茂,传播的信息形象逼真,突出表现事物的主要特征,直接刺激学生的视听器官,增进教学过程的娱乐色彩,这不仅对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维持学习兴趣大有好处,而且能调动情感因素,发挥大脑右半球的功能,给认知活动和情感活动相统一的教学提供新的条件。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全过程是学生十分感兴趣的一个重点,而战争的尾声——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全过程,仅仅让他们侧耳倾听教师精彩讲述显然是不够的。因为学生的思维只是跟着听觉在行动,而没有与视觉、触觉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没有观察、缺乏想象的思维智能停留在初级阶段。利用多媒体技术,让学生操作计算机,选择所需了解的日本无条件投降某些片段进行思考、研究。学生可以清楚地看到敦促日本无条件投降的场面;日本首相声嘶力竭地叫嚣“本土决战”的声音;美国的“小男孩”、“胖子”在日本广岛、长崎上空卷起的蘑菇云;苏联红军进入东北的壮观,以及毛泽东向中国人民发出“对日寇最后一战”的号召和日本外相重光葵、参谋长梅津美治郎在东京湾“密苏里”号上垂头丧气签字的神态。所有这些活生生的场面,会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的感受,从而对日本无条件投降这段历史刻骨铭心。其思维活动在借助于观察、形象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推理向更高阶段发展。
三、在教学过程中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创设教学情境氛围,采取多种方式将学生置于特定的内容情境之中。
为此,教师在教学中要努力做到以下几点。
1.将历史背景的画面风俗化
风俗化就是要全面准确地交待当时的社会政治背景、阶级状况、经济现象、文化氛围等带有普遍性的东西,不能只局限于某个特殊原因或偶然现象的描述上,选材不同,结论必然会不同。政治背景要讲明当时的制度与阶级结构;经济背景要讲明当时的生产方式与生产关系。这种角度要求是科学完整的教学要求。
风俗化在涉及民族问题时要反映出当时当地的生活习惯,包括在衣、食、住、行方面的特征,如同完成一部历史剧的创作,还要反映出当时人们的思想主流,所处的山川景色,特产资源等。
2.将当代历史与政治地理综合化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前面所论述的是再现历史情景的必要,而这里要论述的是讲述历史时回到现实中来的要求。这种历史感与现实感的呼应是由历史学科的社会功能所决定的。联系与发展的观点不仅是方法,而且是任务。由课堂走向社会现实,将现实情景引入课堂是素质教育、能力培养的需要。例如“三农”问题、沿海开放、城市改革问题必须讲明历史原因、沿革,又例如“海湾战争、”等必须讲明欧美因素以外的世界潮流和内部矛盾的激化。
3.将历史人物故事化
讲人物经历不能只罗列时间上的流水账,历史人物是历史事件的参与者,对历史事件的处理也反映出历史人物的思想感情与理智。所以“活化”历史人物就容易使学生产生联想、产生感情。例如林则徐禁烟、丁汝昌自刎、孙中山蒙难等,他们的所作所为都与他们特殊的成长经历密不可分,他们的处事态度基于在长期的社会生活中所形成的独特性与独立思想。不论是心理分析法还是阶级分析法都离不开人物的成长经历。这些历史事件的描写和悲壮场面的渲染都是进行爱国主义思想教育的极好素材,所以说情景展现是思想教育的需要。同时将历史人物故事化、将历史事件情景化又是揭示人物思想和心理的必要途径。
4.将文化典型题材艺术化
将典型的文化题材艺术化就要帮助学生建立起艺术上的审美观。例如讲文学艺术时突出词藻的华丽,但更重要的是反映出作者的思想感情;在讲绘画艺术时要突出线条色彩的有机搭配,更主要的是反映其神似与韵味;在讲建筑艺术时要突出其轮廓与结构,更主要的是反映能工巧匠的真实意图。
心灵与情感的讲述只有联系作者的个人经历、社会地位才最准确,因为各种思想无不带有个人的情感与时代的烙印。艺术的大众化与创作手法的独特性是统一的,讲艺术不能与思想割裂开来,否则就只是一个艺术展览,而讲思想时又应以艺术来衬托,否则就只是一种简单的说教。
5.将文献材料情节化
这里所指的材料包括历史人物的语录言论、重要会议的决议、法律文件的条款、革命纲领的内容等,讲明这些材料产生、修订、斗争、确定的曲折过程。例如讲法国的《人权宣言》,就要讲明政治上神权迷信的危害,不同阶级、不同派别有不同的政治要求与经济要求。在讲中国共产党反蒋抗日、逼蒋抗日、联蒋抗日的转变时,要讲明当时的国际国内形势和三个不同的历史时期对蒋介石的不同称呼所起的作用。这样的材料是富有情节的、生动具体的,不是简单的罗列。
第9篇:法治思想交流发言材料范文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 5918( 2015) 08- 0043 - 03
doi:10. 3969/j.issn.1671-5918.2015.08-021
[本刊网址]http://hbxb.net
教学方法的探索是对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来说,是一个永恒的话题。能否实现课堂教学目标、取得预期的教学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性、政治性和理论性决定了其特殊性在于:通过学生对理论知识的认知来改变学生的内在信念和情感。使学生在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培养符合社会要求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主旨。学生“三观”的形成,并非教师在课堂上单纯讲授学生就会照单全收,而是要靠教师多种方法的引导,通过学生自己的理解来达到。且学生接受的信念和情感的渠道很多,有些思想与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目标是相一致的,而有些则背道而驰。为了更好地完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任务,实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学目标,达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这就需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认真研究和根据教学内容恰当地选择教学方法。近年来,随着社会和教育科学的发展,通过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不断探索,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和手段日渐丰富和完善,这对改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现状,从整体上提高教学水平有很大的帮助。其中,讲授法就是最为主要的教学法之一。
一、对讲授法的再认识
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没有哪一种比讲授法运用的更多,更普遍的了,但也没有哪一种教学法受到过如此多的批评和非议。其原因在于讲授法是一种自有班级授课制以来沿用至今的很传统的教学方法。
讲授法是指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师运用口头语言,通过叙述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和系列讲话精神等重要思想观点、概念、阐明、论证事物发展规律、陈述事实来达到教学目的。讲授法受到批评和非议的原因在于讲授法本身的一些局限性。因为讲授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按计划有条理地陈述概念、事实等,意使学生在短时间内获得大量的系统而连贯的知识,从而不能像其他教学法一样,直接给学生实践和及时作出反馈的机会,没有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也不能很好顾及学生的个别差异,很容易使学生处于消极被动的地位,忽略了唤起学生的注意和兴趣。特别是政治理论课,教师在讲授的过程中,往往将注意力集中在讲授内容的正确性系统性方面,很难兼顾到启发学生的思维和想象,极易形成注入式教学。近年来,讲授法不断受到质疑和批判的原因也在如此。
其实,这只是讲授法的一个方面,只要运用得法,讲授法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完全能发挥它重要的作用。
二、讲授法的基本形式
讲授法其实包括几种教学方式,具体有:
(一)讲述法
讲述法是教师运形象而生动的语言,对事物的具体形象、外部特征或事物的发展演变过程进行描述或叙述的方法。是最为通用、简便、同时在时间上也是最经济的教学法。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教师不可避免地要用到这种方法。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为例,课程内容更多的是关于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政治理论性较强,且必须对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各自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轨迹对学生要有一个清晰的交代,才能使学生全面、准确地把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进程及其基本规律,掌握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的主要内容,达到学生能学懂、真信和会用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目的。因此,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用科学的讲述和形象地描述相结合,才能达到教学目的。要注意的是:教师要紧密结合教材需要要,思路清晰、语言结构严谨而又富有激情、有吸引力和感染力,描述要生动形象,能启发学生的想象力。
(二)讲解法
是指教师对概念、原理、规律和特征向学生说明、解释、分析、论证的方法。一般运用于阐明原理、分析成因、揭示规律、推导结论等教学过程。例如,在讲授“中国梦”这个主题时,为达到将中国梦的理想追求内化成学生的理性信念,使学生自觉提升实现中国梦的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这一教学目的时,教师不能局限于对“中国梦”意义的词面上解释,而是要从历史的角度,自1840年以来,中华民族在遭受了外来侵略和民族压迫双重灾难的同时,从旧民主主义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从社会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建设这一过程,中华儿女在不断地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而进行着艰难的探索,与提出的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中国梦是分不开的。
教师在运用讲解法时,应注意条理清楚,同时不要进行空洞无物的说教,从忠实于教材而又不局限于教材的角度去设计教学语言,在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基础上进行深入浅出讲解,同时注意突出重点,不要求面面俱到,并要相信学生的理解能力,给学生以充分的思考、消化、融会贯通的余地。还可采用多种多样的形式,在找到知识要素与社会实际生活的联结点时,结合生动有趣的案例。这样,既能增强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针对性、灵活性,又能在解决学生对其概念的模糊认识的同时激发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思维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有效地吸收掌握知识,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三)讲读法
讲读法是教师自己或教师指定学生以朗读方式表述教材或其它教学材料的方法。这种教学法主要运用于语文和外语教学。运用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为了弥补教学语言的不足,在印证、加深、补充所讲内容的时候引用,有时是为了增强所授内容的生动性、趣味性和可信性。虽然没有讲解法和讲述法使用频繁和普遍,但一旦因教学需要才采用这种方法时,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如在讲授“爱国主义”这个内容时,可以选取一些歌颂爱国主义的诗歌、散文或描写爱国者的故事进行讲读,以激起学生的情感,引起共鸣。讲读法除了需要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有一定的朗读技巧外,还需要在平时注意搜集与教学相关的资料,并适当把握朗读的时机,同时需与讲解的结合。
三、运用讲授法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要有针对性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课程,但我们学习理论的目的是用来指导实践。面对国际国内各种复杂的形势和各种社会思潮及现实生活中的各种复杂问题,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的大学生们,难免会产生困惑,需要教师结合教学内容,有目的地针对他们问题和思想状况进行分析、讲解,只有从思想源头上解决他们的问题,才能使他们在现实生活中遇到困惑时能作出正确的抉择,也才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课程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另外,要注意处理教学中的难点重点问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课时紧,每节课要完成的教学任务也很多,教材内容也非常丰富、全面具体,似乎每一章节都是重点。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应有针对性地选择教学内容,对教材中所涉及的内容进行有的放矢的处理加工,在充分掌握学生的理解能力和思考能力及现有的知识水平的基础上,该采用何种讲授方法,何时讲解,何处讲读,都应从教学的实际出发,遵循教学规律,抓住时机,突出教学重点、难点,适时讲授。
(二)注意启发学生思维
讲授的过程并不意味着就是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的过程。思想政治理论课具有很强的政治倾向性,教师在讲授时将注意力集中在所授内容的条理性、逻辑性、系统性和准确性方面的同时,也要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与学生的交流与沟通,不能只是机械地、单方面地向学生宣讲,造成教师包打包唱的局面。而是要通过各种方式诱导、启发学生思考,为学生提供充裕的信息加工时间,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思考的积极性和自觉性,使他们更好地理解消化知识,激起他们的学习兴趣。有交流才能形成一个真正的教与学的过程。提问、讨论、让学生发言都是交流的形式。有交流就能形成一种有生气的课堂气氛和教学环境。启发学生思维的一个好的方法是课堂提问,和学生互动交流。如在讲授《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论》这门课程的绪论部分中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问题时,可向学生抛出一个问题:为什么马克思被西方评为千年思想家?让学生之间相互讨论交流,教师可作引导性讲解。在讲解完一个主题后,教师可根据教学中学生提出的问题或者章节后的思考题,布置学生查找资料,在课堂上让学生讨论发言,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见解,以发挥学生学习的独立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三)辅之以其它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