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儿科实习感受范文
1、利用玩教具吸引幼儿注意力,激发兴趣
由于幼儿所处的年龄阶段正处于思想启蒙和行为养成的关键期,他们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往往很容易受外界的影响。因此在幼儿教育教学的问题上,兴趣的培养就显得十分重要。幼儿园的玩教具种类繁多,我们可以借助任何一种玩教具,比如一张卡片、一个玩具、一根绳子等来进行具体的实践小游戏,让幼儿集中注意力,从而激发幼儿的兴趣,引导他们从中获得知识。学习科学知识与自然知识的过程应该是幼儿通过自身的实践主动探索、积极发现的过程。教师要让幼儿在观察的过程中,运用感官、亲自动手、动脑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教师可以根据每一次教学内容的不同,通过不同的玩教具来展示不同的教学内容,适当地运用玩教具,来引导幼儿进入自主探究式的学习状态。这样不仅可以使幼儿很快地进入学习状态,调解课堂气氛,而且有助于吸引幼儿的注意力。
2、利用玩教具,培养幼儿的动手动脑能力
幼儿在此阶段的学习中正处于起步时期。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部分教师不愿去活跃课堂气氛,只是一味地灌输式教学。幼儿在严肃的课堂氛围中听老师讲课,一节课下来,老师虽然讲得多,由于幼儿只是被动接受,致使幼儿注意力分散,也没有进行良好的课堂互动,缺乏独立思考的能力,更不用说幼儿对于知识的接受能力和消化能力了。因此,我们必须改变这种教学模式。教师可以利用幼儿天性活泼好奇的心理特点,在课堂上创设问题情境,通过玩教具的使用和展示,适当地运用与课程内容有关的玩教具,让幼儿通过触摸来感知,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在这种情况下,幼儿会在自身带着疑问和具有求知欲的情况下,自觉地去思考、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逐步培养幼儿独立思考、积极参与的良好习惯。
3、利用玩教具,直观生动地演示教学
玩教具对幼儿时期的教育,起到了科学启蒙的作用,它是通过激发幼儿的认知兴趣和探索欲,引导幼儿学习运用观察、比较、分析推论等方法进行探索的活动。在进行演示教学的过程中,为了让幼儿更好地感受大自然的魅力,教师可以将风景名胜的图片做成幻灯片,在课堂上展示,让幼儿真实生动地感受大自然的美丽。还有比如在探究物体为什么会浮在水面上的问题时,在上课的开始,教师就要准备多种多样的可以沉浮的玩教具,让幼儿在自己探索的过程中,记录物体的沉浮,感受物体的特性。在一个宽松、相对自由的学习环境下,教师应当鼓励幼儿大胆发言,踊跃提问。通过现代化教学媒体的应用,更好地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只有在这种学习氛围的影响下,幼儿才有勇气在课堂上提出问题,大胆猜想。只有这样,幼儿才能感受到课堂生动活泼和十足的趣味性,从而爱上生活,爱上文字,激发幼儿的创作才华和学习兴趣,逐步养成良好的行为模式。
4、利用玩教具,发散思维,培养创新能力
第2篇:儿科实习感受范文
在教育目标制定上,第一重视幼儿情感态度,其次是幼儿兴趣及能力培养。改变以往首先以掌握知识为第一,其次才是掌握了哪些学习方法及培养什么兴趣或什么品质。如《春天来了》(观察活动)的活动目标具体包括:
(1)培养幼儿关心爱护环境的积极情感和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乐于分享、交流;
(2)引导幼儿学习科学探索的方法;
(3)帮助幼儿获得有关周围物质环境的丰富知识经验。重视情感态度培养,强调解决问题的过程和方法,比知识多少重要,应该使幼儿的身心得到愉悦,兴趣得到尊重。
1.积极情感态度的核心是
有好奇和探究热情,并有初步的科学精神和态度。好奇心在幼儿身上体现更明显,他们对不熟悉的事物乐于尝试和摆弄,在探索中,通过手与物体的接触,认识了解世界,积累经验,并建构他们的认知框架。实例1:幼儿通过观察金鱼,产生了“鱼在水中睡觉吗?它是睁着眼睛睡觉还是闭着眼睛睡觉?”的想法。科学精神包括创造精神、尊重事实、尊重他人不同意见。通过科学教育活动,使幼儿从小能从多角度看问题,能与同伴合作、分享交流自己的发现,提出合理建议,培养幼儿不受干扰,敢于对自己的操作做结论,尊重事实的科学态度。
2.科学方法的核心是
获得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感性认识。通过实践,教师将注意力放在幼儿学习“过程”而不只是重视“结果”。在活动中,尝试通过观察、比较找出答案,这些方法都能有效培养幼儿学习兴趣和能力。实例2:在“小滚筒进山洞”科学活动中,幼儿感到很好奇,经过反复尝试、探究,发现滚筒两端口径一样大,从坡上滚下就会直行进入山洞;滚筒两端口径一大一小,就会向口径小的一端拐弯,不能进入山洞,那么,如何使滚筒两端口径变成一样大小,直行进入山洞?教师提供了布条、毛线、胶带、废纸杯等工具让幼儿探究、操作。有的幼儿将纸杯、小滚筒口对口,底部对底部粘住,有的将小口径缠绕上布条、毛线比以前变大,有的将口径大的一端用剪刀剪开变小,使滚筒两端口径变成一样大小。幼儿通过反复的动手、动脑实验,小滚筒直行进入了山洞,使幼儿体验到了发现的愉悦和成功的感受。
3.知识经验的核心是
获得有关周围事物的认识及其相关经验,并有使用它的倾向。实例3:大班实验活动“有趣的转动”,幼儿将在“调皮的风”中已获得的风力的大小、风力的方向的经验,运用到这个问题的探究上,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这种知识经验的习得与应用对幼儿是有价值的。幼儿园科学教育过程的重要特点,就是将积极的情感态度和良好的行为倾向,科学方法,知识经验形成统一。其中情感态度的发展是关键,科学方法是保证,知识经验的获得是基础。在科学活动过程中幼儿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是对幼儿现在与将来都具有重要影响的基本素质,是幼儿终生学习与发展所必须的宝贵品质。
二、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选择能引发幼儿兴趣的教育内容
对幼儿来说,科学思维的第一步是感官观察,充分运用感官感知事物,开阔视野,增长知识,周围环境中的一些有生命的事物更能激起幼儿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从关注身边动、植物开始引导,好奇心促使幼儿对感兴趣的事物投入极大的精力和热情,会感到惊讶、疑惑,就产生了探索奥秘、刨根问底的要求,表现出的特征有:1.情绪异常兴奋、专注;2.自言自语;3.积极与同伴交流、讨论;4.求助于教师。例如:户外活动时,有位幼儿发现花坛边上有一只七星瓢虫,兴奋的看着它,自言自语道:一二三四五六七,他的行为,引来了很多小朋友,大家你一言我一语的讨论着:它吃什么?它怎样睡觉?……而当他们遇到不明白问题,就问老师,幼儿获得了所想知道问题答案,学会了有目地的观察事物,描述所感兴趣的发现。从引发幼儿讨论的观察兴趣入手,引导幼儿养成稳定的注意力,把探索观察中发现的现象、变化、疑问和自己的感受讲述出来,教师及时捕捉、随机引导,使幼儿在主动学习的过程中充满自信心。幼儿期是情感体验迅速发展的时期,随着年龄的增长,社会性要求开始增强,同伴之间的情感交流,老师对孩子的亲近,尊重与理解,接纳与欣赏,都是幼儿所渴望的,会使幼儿产生安全感,有助于幼儿树立自信心。兴趣是幼儿学习和探索新事物最重要、最持久的动力,是幼儿获得知识,发展能力的先决条件。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幼儿的学习兴趣也是引发幼儿主动探索科学的依据,它不仅能使幼儿提高认识活动的积极性和效果,还能使认识活动成为快乐的事,通过科学教育活动而获取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从小培养幼儿对科学的兴趣,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使之具有主动观察、探索、发现的学习精神。幼儿突出的特点是无意性、情绪性的作用很大。有趣、新奇的东西才能更好地吸引幼儿的注意力,引起幼儿积极参与活动的兴趣。因此在设计或进行科学教育活动时,在注意其教育性、可操作性的同时,不能忽视其趣味性,使之符合幼儿的心理特点。科学活动开展的过程,就是牢牢把握住激发幼儿兴趣这一主旋律,对活动内容和方法进行准确而灵活的选择的过程,更重要的是科学教育活动能使孩子在活动中形成耐心、坚强和团结合作的良好品质。
三、创设宽松、发现、探索的环境及注重“教育过程”
第3篇:儿科实习感受范文
[关键词]科学活动 幼儿 启蒙
[中图分类号]G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5962(2013)07(a)-0233-01
1.需要注意的原则
在幼儿阶段在科学科目中对幼儿进行进行启蒙必须有一定原则作支撑,在这些科学原则的指导下,我们才能有针对性的实施科学的启蒙教育。只有认识这些基本原则,才能为为实施科学的科学启蒙教育奠定理论基石。
作为一些的幼儿园教育工作者,我们必须积极的去探索幼儿科学启蒙教育的基本原则,为我们的教育措施提供科学的指导。同时,在幼儿阶段,对幼儿进行科学启蒙教育必须在这些原则的指导下开展。
1.1兴趣为主原则
幼儿时期,孩子的心理还处于一个很微妙的阶段,他们不能长时间的专注于某一项事物,所以我们在对学生进行幼儿科学启蒙的时候,必须要认识到这一点,尽量从幼儿的兴趣出发,根据幼儿的兴趣特点,选择幼儿日常所感兴趣的事物和活动作为学习和探究的对象。因为一般来说,在这一方面,幼儿可能在以前的学习中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所以这些事物通常是幼儿熟悉的,我们幼儿园老师教授起来也很容易抓住幼儿的心理。从另一方面来说,这些事物在某一定程度上又反映了当前这个阶段幼儿的求知需要。幼儿在幼儿园老师的引导下,幼儿对这一事物的探究可,幼儿可以凭借以往的学习经验感知所学内容对自身的意义。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下,幼儿接收到的知识满足了自己的兴趣,只有这样他们才会乐于学习,才会获得真正的内在动机。
因此,幼儿园教师必须关注幼儿当前感兴趣的事物,并通过自己的教学手段,让他们感受到学习的乐趣,当然前提是教师在充分了解幼儿的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结教学内容,找到了学生的兴趣点所在。
1.2贴近生活原则
在幼儿园时期,对幼儿的教学不要过分强调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和应用,重点应该放在幼儿感受周围生活的能力。在幼儿园老师的教育下,幼儿的心理和生理都在不断发展着,我们幼儿园老师必须认识到这一点,在教学上,应该让教学内容贴近幼儿的生活。对幼儿进行科技教育也是如此,我们幼儿园教师必须要密切联系和贴近幼儿的日常生活生活实际,用生活中的实例对他们教育,尽量让所交的科学内容符合他们的生活环境和经验背景。根据大量的科学实践,证明了以幼儿“身边的科技”为教育内容,不但能使出于这一时期的幼儿,更容易产生观察、认识生活的兴趣,在同时这些知识又容易为幼儿所理解和掌握。
1.3启发诱导原则
在幼年期,学生的思维发展正处在一个非常关键的时期,这个时期也是培养幼儿科学精神和科学思维方式的重要时期。在这一阶段的科学教学中,我们幼儿园教师必须把着眼点放在培养幼儿主动探究的习惯和能力上。这表现在具体的日常教学中,我们幼儿园老师在面对幼儿提出自己的问题时,我们要做的不是直接给幼儿提供答案,而是要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学。要根据当前学生的心理认知结构,和所掌握的知识层次,循循善诱,尽量让幼儿在面对未知实际的科学知识的学习中,通过自己的探索和老师的启发诱导,来获取信息和找到答案,这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非常有帮助。因为在当前时期的主要任务不是为了向学生灌输大量知识为目标,而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周围的事物和获取基本的生活能力。在科学教学中,幼儿园老师可以提出一些比较具有引导性的问题去反问幼儿,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引导幼儿深入思考,进而在这一过程中解决问题。只有通过这样的思维锻炼,才为学生以后的成才和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2.主要途径
2.1进行主题科学探索活动
幼儿时期的科学探索活动是指在老师的引导下,有系统有目的的对学生进行科学方面的有关知识和技能的训练。这种探索活动可以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某种确定的主题,以进行主题活动为主要表现形式,根据幼儿的经验与兴趣来生成。老师在其中扮演了关键性的主导性的地位。在老师的引导下,教师可以参考已有的新教材,但是更重要的是,老师但还要善于发现幼儿在日常生活和学习过程,幼儿所引发的有价值的科技问题。这些问题一般和学生的生活联系较为紧密,也更有利于把其作为科学探索活动的切入点。
具体到不同年龄阶段的儿童,在对小班幼儿的教学中,以调动其感知觉为主,让幼儿在直接通过实物教学,让学生们在直接的感知中学习;对中大班幼儿,因为他们已经有了一定的知识和经验积累,所以我们幼儿教师在具体的主题科学探索中,则应通过新旧知识的前后联系,注重激发其探究欲望,让他们在学习中感受到学习的乐趣,让他们主动探究,并为他们提供交流与表现的平台。
2.2创设区角活动平台
区角活动平台在幼儿教育阶段,是培养学生的一个重要手段,也是系统实施幼儿园科学教育的又一重要途径。我们幼儿园老师在创设区角时,必须事先创设一定的科学探索主题活动的目标,同时在在科学启蒙教育根本目的的指导下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我们幼儿教师必须要充分考虑到幼儿的年龄之间的差异性特征与其他的个别差异,在实施时应当注意个体的差异性。
区角材料的投放不仅要丰富、有趣,而且必须在循序渐进的原则指导下进行,使材料的投放按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层理,在具体的操作中一定要体现目标的层次性。另外,面对学生能适时提出的问题,老师应该给予幼儿适宜的支持。
第4篇:儿科实习感受范文
关键词:体验;农村幼儿园;科学教育
在农村科学活动中进行体验式学习的目的是能够让孩子们尽情感受科学,进行自主探究,让幼儿从“做”中获得亲身的体验和感性的经验,并在对经验与体验进行反思中获得成长性发展的一种学习。农村幼儿园户外环境丰富多彩,我们将通过营造宽松、自主的科学活动氛围,促进孩子身心和谐发展。我们对幼儿科学活动的范围进行扩大,创设了安全、科学化、自然化、动态的环境,为幼儿主动的去感知、思考和发现并在学校里开设了科学实验室,为幼儿提供了很好地探索空间,让幼儿在科学小实验中通过动手、动脑、动口主动体验探索的过程,享受快乐。
一、利用优美的自然环境,在主动探索中了解身边的科学
我们农村幼儿园有着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周围是大片大片空旷的田野,农民伯伯种植着水稻、甘蔗。我园的操场周围也种有紫薇树、桂花树、杉树、梧桐树、柳树等,幼儿园的廊道上种植着松树、芙蓉树、银杏树。所以农村的大自然是一个丰富多彩、奥妙无穷的世界。可以让孩子们根据兴趣选择自己所喜欢的植物去探索。秋天孩子们顺着香味找到了桂花树,知道桂花是橙红色的,散发着香味!还联系到吃过的桂花糕、桂花汤圆就存在我们的身边,体验到自然科学带给他们的快乐,感受到了自然界的奇妙,培养了幼儿的好奇心和探索植物的热情。
二、创设丰富的种植环境,在实践参与中学习科学
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提倡“玩中学、做中学”,我们农村幼儿园利用农村自然资源丰富,后操场有较大空地的优势,为幼儿创设种植的环境,让幼儿在种植中了解植物生长的简单规律。每班都认领一块田地,并根据季节特点选择适合幼儿种植的蔬菜、瓜果进行种植。在课间或餐后组织幼儿给农作物浇水,引导幼儿以绘画的形式记录植物的生长状况。在管理这片小田地中幼儿不是消极的旁观者,而是积极主动的参与者。孩子们亲自挖土、浇水、除草,管理着属于自己的农作物。激发了幼儿的求知欲和对种植的兴趣。观察了小苗的变化,一起看看和其他班级不同植物的区别,他们了解到:番茄是开小黄花的,青青的再变红红的;有一种藤可以长出葫芦的形状;玉米是有花的,再结成玉米,外面包着绿绿的叶子,也有须;紫色的茄子是弯弯的;圆圆的包菜是一叶一叶慢慢的包进来的;番薯、土豆是长在泥土里的等小知识。
三、建立小科学实验室,在科学实验中体验快乐
探索离不开实验,为了能够让孩子们更好地进行科学探索,我们为幼儿们专门建立一个小科学实验室,让孩子们进行科学探索。在实验室里,创设神秘性的科学教育墙面,我们发动大班幼儿共同制作飞机、风车来布置墙面,幼儿通过自己的参与对实验室产生了兴趣,教师再将一些小实验步骤布置在桌面和墙面上,让幼儿一进入活动室就有一种想要去探索的欲望。每次来到实验室前,他们总能自豪地说“我做的飞机在实验室里”“我做的风车也在实验室里”“对呀对呀,我们的风车还会转的呢”,一说到实验室他们总能兴奋好久。
但由于农村幼儿园受经济条件的限制,能够买到适合幼儿进行科学实验的材料很有限,几块磁铁、放大镜满足不了幼儿的需要。因此我们便开始收集废弃品,变废为宝,适时、适宜地捕捉教育契机,让废弃物品成为幼儿学科学的好材料。例如,用绳子、一次性杯制成的传声筒,瓶子装水成了瓶子琴等,利用废旧光盘来探索光的反射。对于这些简单而丰富多彩的操作材料,孩子们在平时都能接触到的东西,但换了一种形式给他们玩,幼儿同样具有很高的探索兴趣。通过这些小小的实验,孩子们得到的不仅仅是开心,还掌握了课堂中需要掌握的知识,同时对于他们的动手和动脑能力都起到很大作用。
通过这些科学教学的小活动,给孩子们营造了轻松快乐的学习氛围。让孩子们通过视觉、触觉、动手积极发现并解决问题。和幼儿一同进行探索活动,并鼓励幼儿之间合作。让幼儿利用好奇心、探索欲望两个原动力、驱动力去带兴趣地学习,从而获得快乐体验。
参考文献:
[1]朱细文.新《纲要》与幼儿园的社会教育[A].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2]张文新.儿童社会性发展[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
[3]张声远.再论体验性学习[J].中学教育,2002(1).
[4]李英.体验:一种教育学的话语[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1(12).
第5篇:儿科实习感受范文
越来越多的家长认识到学龄前阶段是人生中最重要的启蒙时期,科学的学前教育对人的后继学习和终身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随着教育跨越式发展进入历史新阶段,那条“起跑线”也从小学提前至幼儿园。于是新的问题随之出现,比如幼儿园“小学化”倾向。
很多家长都很纠结,怎样才能遵循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既能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还能坚持科学的保教方法让孩子在玩中学、在学中玩。这个“度”的问题不仅仅困扰家长,也是很多幼教机构的难题。
秋末冬初,我国教育部研究制定了《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本文中简称《指南》),旨在有效转变公众的教育观念,提高广大幼儿园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家长的科学育儿能力,防止和克服“小学化”倾向,全面提高学前教育质量。
莫要强化训练知识与技能
《指南》从五个领域描述幼儿学习与发展,分别是: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
语言领域从倾听与表达、阅读与书写准备两个方面,提出6个目标。重点在于培养幼儿的口语交流能力,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习惯以及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要积极为幼儿提供与同伴和成人交流的机会,提供丰富、适宜的低幼读物,经常和幼儿一起看图书、讲故事。要在生活情境和阅读活动中萌发幼儿对文字的兴趣,反对通过机械记忆和强化训练过早识字。
科学领域从科学探究和数学认知两个方面,提出6个目标。幼儿的科学学习应注重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培养初步的探究能力;幼儿的数学学习应注重在生活和游戏中感知数学的有用和有趣,初步理解数量关系、形状与空间关系,培养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求知欲,注重探究过程,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反对提前学习小学教育内容,反对强化训练某些知识和技能。
身心健康、社会交往与艺术发展一个都不能少
健康领域从幼儿身心状况、动作发展、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三个方面,着重强调了三点:一是幼儿积极、健康的身心状况不仅是身体健康,也包括心理健康;二是身体动作和手的精细动作发展;三是具有良好的生活与卫生习惯、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要为幼儿提供合理均衡的营养、充足的睡眠、适宜的锻炼和有规律的生活,让幼儿充分感受到亲情和关爱,保持愉快的情绪,形成安全感和信赖感。反对成人过度保护和包办代替,养成幼儿过于依赖的不良习惯。
社会领域从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两个方面,着重强调了三点,一是培养幼儿的交往愿望与交往能力,二是学习自尊、自主和自信,三是关心和尊重他人,逐步适应群体生活,遵守基本的行为规范。要为幼儿创设温暖、关爱和平等的家庭和集体生活氛围,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幼儿的社会性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通过观察和模仿潜移默化地发展起来的,成人的榜样作用至关重要。
艺术领域从感受与欣赏、表现与创造两个方面,让幼儿学会发现和感受自然界与生活中美的事物,让幼儿欣赏多种艺术形式和作品,萌发对美的感受和体验;鼓励和支持幼儿自发的艺术表现和创造,培养初步的艺术表现能力与创造能力。要在日常生活中萌发幼儿对美的感受和体验;要充分理解和尊重幼儿的艺术想象、表现和创造,不用成人的审美标准去评判幼儿,不追求技能训练。
关键词:保护 珍惜 尊重 陪伴
1.幼儿是积极主动的学习者。促进幼儿学习与发展最重要的是要为幼儿创造机会和条件,注重激发和保护幼儿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支持和引导幼儿去主动探究和学习。
2.珍惜童年生活的独特价值。要充分认识生活和游戏对幼儿成长的教育价值,把握蕴含其中的教育契机,让幼儿在一日生活中,在与同伴和成人的交往中感知体验、分享合作、享受快乐。
3.尊重幼儿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特点。要最大限度地满足和支持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
第6篇:儿科实习感受范文
由于唱游具有音乐性、动态性、趣味性,因而最符合幼儿年龄、身体、心理的特点,能及时满足幼儿在玩中学习,在游戏中接受知识信息的愿望。幼师学生在实习教学中较好地运用了唱游形式,她们不仅将唱游融于音乐、舞蹈、体育、游戏等学科教学中,而且在进行幼儿语言、计算、常识、科学、美术等在常人眼里被认为与唱游并无多大关系的学科教学时,她们也尝试地借用唱游这一形式开展教学,惊喜地发现教学效果是意想不到的好。比如:2006级幼师班的一位同学在上小班美工课——《折哈巴狗》,教学目的是教幼儿简单的折纸技能和彩色笔涂画眼、鼻、嘴。这位同学按照《幼儿美术教学法》认真备课,做教学设计,结果在课堂上无论她怎样教折法,凭口讲解、示范,幼儿读枯燥的折纸毫无兴趣。讲解、示范数遍,幼儿仍无法完成作业。这时她无意中想到了唱游的律动,编成了一首歌曲:“一只哈巴狗,蹲在大门口;两眼黑黝黝,想吃肉骨头”。教幼儿们边常边跳。时而两手举在头上做狗耳朵状蹲下,时而两手圈着眼睛作舔舌状,音乐节奏、动作、吐词协调有致。这样一下子幼儿的情绪高涨,哈巴狗的形象在幼儿心中顿变可爱,然后再教幼儿折纸,兴趣倍增,在欢快的气氛中完成了教学任务。幼儿们做完了作业,又一次边唱边跳:“一只哈巴狗,蹲在大门口”。自由下课。这节课上下来幼儿们感受了音乐,又学会了折纸和涂画。
在中班上计算课——《点数1——10》也是如此。她运用唱游中的歌舞表演《十个朋友出来走》,使幼儿们对抽象的1——10数字概念有了形象的认识。幼儿们边唱边跳,精力集中,然后以好奇的目光观察小黑板上的三只兔子,很快找到了每只兔子欠缺部分,并踊跃上台给兔子添上尾巴、添上耳朵、添上眼睛,从而达到了教学的目标的,实现了教学目标。像这样巧用唱游于幼儿每一学科的例子不胜枚举,我对这个幼师班14位同学在铜仁市实验幼儿园实习教学中进行抽样调查,从统计表可见:唱游不仅是幼儿音乐教学的最有效的形式,在幼儿综合教学中,作为一种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程序中或是用于开始部分,诱导幼儿;或是用于基本内容部分让学生接受信息;或是调节课堂气氛;或是用于结束部分,巩固和复习一课学习的内容;或是贯穿一节课的始终等等,已不同程度地促进了每门学科的教学效果。这一结论只是在一种教学实践中得到的,也许有人认为有些偏激。认为幼儿每一门学科,每一课时选用教学方法都为一定的教学目的、教学任务。广泛运用唱游形式会有使幼儿精力分散、教学重点偏离的嫌疑。其实不然,人的大脑并不是单一地接受信息,它的存储系统非常复杂,潜力很大。它是靠联系皮层,按照不同的记忆库相似的信息连接起来,每一部位能够以综合方式共同协作。比如唱游中的歌表演,用于计算机教学时,幼儿们的左半脑在理解歌词,右半脑在感受旋律。歌词理解的过程与教学信息相联系,将与旋律一道进入大脑存储系统。这一教学方式不但比单一的只用左半脑或右半脑接受一种知识信息增加知识量,而且记得更牢,印象深刻。因为唱游是幼儿音乐、舞蹈艺术的综合体现,是感情最集中、最激动的表现形式。它融入幼儿每一学科的教学,是调动幼儿大脑的情感中心,大脑感情中心是很紧密地与长期记忆存储系统相连。这样带有高密度情感因素的知识信息,最容易记住。纵观现在使用的每一门类的教材,多是为了幼儿容易接受而采用儿歌、游戏等简单易学的形式编写的。从内容上看与幼师生学习的《新编唱游辅导教材》有着密切联系,这正是唱游的教学形式融入幼儿每一门学科可行性的前提。
2、唱游突出表现了幼师的教学个性
教育改革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素质教育的成果体现在受教育者的工作质量上。幼师生走向工作岗位,面临的是幼儿教学。而唱游在开展幼儿综合素质教学中的运用,最能体现幼师生的各方面素质。那么,幼师生唱游教学就要围绕唱游的实用功能而改变教学目的、教学重点。从实习教学这一实践活动,可以看到唱游与幼师教学的其它科目最大的区别在于它是较实用的一门学科。如果说其它文化学科是在于强化幼师生内在文化课素质,那么唱游作为一门技能,在于表现得实用的素质。所以按照幼师唱游教材中谈到的教学方法,单一的灌输唱游中的律动、音乐游戏、歌表演、儿童舞蹈等内容显然不妥。更重要的是讲解、示范唱游如何结合幼儿特点开展教学,也就是说要传授给幼师生唱游教法、运用方法、幼儿学习唱游的方法。这一教学目的,教学重点转变的原因还在于幼师生在接受唱游这门学科学习时,是在三年制师范教育的第三个学年开始的。她们在师范一、二年级已经较为系统地学习音乐、舞蹈,具有了相当地音乐、舞蹈基础。如果单一地灌输唱游内容,等同于教幼儿,而不是教幼师生,反而抑制了幼师生在唱游学科的创造意识。现行师范唱游教材,从内容到形式都是为了培养幼儿,儿童的音乐感而编写的。教学对象改变了,教学目的也随之改变。否则就抓不住幼师生唱游教学的特性。
3、唱游教学要在新的教学模式中展开
根据幼师生现有的综合素质,在此基础上拓宽、强化唱游技能素质的教学模式表现在:
3.1发挥幼师生的主观能动性,多做唱游试讲教学。教师在进行唱游教学前依据唱游教材备课,写出有关唱游内容的规范教案。同时要求每个幼师生预习并设计教案,在进行课堂教学时选择一、两个学生按照预习设计教案的程度,大胆表演、试讲。然后,老师及时讲评,并按照教材内容做准确的唱游示范表演,让学生们改正自己的错误,并反复训练,再出示唱游的规范教案,供学生学习。
第7篇:儿科实习感受范文
教学理念优化
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是生活即教育,即应用生活元素培养幼儿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幼儿教师应秉持人本教学理念,以生活元素引导幼儿探究科学知识。以自然科学《滴水成冰》为例,教师要以简单、有趣的活动激发幼儿的兴趣。水结成冰是生活中最常见的自然现象,而水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也能大幅度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教师也可以利用奇妙、好玩的科学现象,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针对奇妙的自然现象,幼儿难以解释,觉得非常神奇,比如水在常温状态下加入试剂后就变成了冰,幼儿会带着好奇心和求知欲,探索科学。需要注意的是,教师要营造和谐、稳定的活动环境。《滴水成冰》实验具有极强的操作性,且一个人难以完成,教师可以开展合作教学法,借助集体学习和师生互动优化幼儿的科学探究方式,满足幼儿集体学习的愿望,缓解學习压力,并通过学习向导更好更快地完成任务,收获学习的幸福感和成就感。
教学方法优化
生活即教育,教师要为幼儿搭建生活学习舞台,体现幼儿对生活教学元素的高度理解。以《制作气动小汽车》为例,具体的教学方法和过程如下。
第一步,教师组织幼儿观看科学短视频,激发幼儿学习兴趣。活动初期,教师先组织学生在教室里观看有趣的科学短视频,介绍气动小汽车的科学原理。虽然绝大多数的幼儿看不懂,但是大家会被五颜六色的气球、形态各异的小汽车吸引,当看到气球推动小汽车前进时更是大为惊奇,这样就能激发了幼儿的学习兴趣。第二步,教师利用道具演示奇妙的科学现象,激发幼儿的探究欲。仅靠视频引导是无法让幼儿切实感受科学的奇妙的,所以教师还需要用道具演示奇妙的科学现象,激发幼儿的探究欲望。比如在观看视频后,教师用硬纸板、钉子、胶水以及气球等生活用品还原“气动小汽车”的制作过程,过程中的每一步都力求精细、慢速,让幼儿看清楚搞明白。第三步,教师分组实操还原科学实验,增强实践能力。气动小汽车的制作仅靠幼儿一人是难以完成的,所以教师需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法,引导大家以集体智慧还原科学实验,从而提升幼儿的科学实践能力。比如教师先将学生分成四人一组,每一组推选出小组长,带领其余三人共同制作气动小汽车。这个过程中某些幼儿会遇到困难,教师应及时指导并渗透激励教育,使其迎难而上完成任务。第四步,教师立足生活布置亲子任务,夯实教学成果。通过制作气动小汽车,幼儿明白了是气球中的气推动小汽车前进,那如果汽车更大更重,还会不会有同样的效果呢?教师以此问题布置亲子任务——制作重量为3kg的气动小汽车,并让小汽车跑一米远。这个任务有一定的难度,在家长的帮助和指导下,幼儿不仅能体会到科学探究的乐趣,还能学习到更多实用的科学知识,感受科学世界的奇妙。
教学内容优化
第8篇:儿科实习感受范文
幼儿的发展是个体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对于孩子来说,世界是五彩画卷,他们对事物的辨别能力差,极易受周围环境的影响,环境中的变化都是幼儿注意的方向。因此,必须建立一个良好的科技环境,帮助幼儿主动地学习,满足他们的探索要求。教师注重美化活动环境,让墙饰与本班的科学教育目标相结合,真正成为对幼儿科学教育的良好环境资源。例如,在开展“车子叭叭叭”这一主题活动中,幼儿和老师共同收集各种汽车的图片、幼儿把自己的玩具汽车带来一起布置环境,让孩子们通过不同的形式了解交通工具,置身于奇妙的汽车城里。科学活动十分珍惜儿童的好奇心,首先我们要引导他们注意观察周围某一件物品、某一种自然现象,或现实生活中发生的某一件事,鼓励孩子提出问题。例如;在关于“风”的活动中,教师先带孩子在户外玩风车,让幼儿站着吹风,迎着风跑,顺着风跑,孩子们发现风车有时转,有时不转,有时转得快,有时转得慢。当幼儿产生了问题后,再引出关于“风从哪里来”的探索话题。同时在开展活动时教师应创设一种宽松、自由、和谐的心理环境,以不同方式和内容多鼓励、赞扬幼儿,使孩子感到被承认的快乐。
二、提出设疑,引领幼儿自主探究的方向
在开展科学活动之初,教师可适时地设置疑点,激发幼儿的好奇心,使他们积极地参与操作活动。教师并不直接告诉孩子现成的答案,而是引导他们自己探索,先猜想可能出现的结果,并做出自己的判断。这样做可以引导幼儿在动手之前先动脑,增强其行动的计划性,使操作活动有明确的指向和目的。
三、动手操作,丰富幼儿自主探究的经验
科学知识是深奥的,科学技术是复杂的,对于幼儿来说,如果远离他们的经验、感受,他们就难以理解。我们就充分挖掘教育内容的可操作性,尽可能设计拟人化的形象,引导他们参与操作,这是幼儿科学活动的一个主要环节。根据活动内容,让幼儿至少两人或三至四人组成小组,自己选取操作材料动手操作,不断进行调整,并最终完成操作。操作的目的是证实或操作前自己提出的假设。从小长期接受这种训练,将有助于幼儿动手能力、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的提高。我们以“风从哪里来”的活动为例,带着问题与假设,孩子们开始了探索活动。他们和教师一起找来各种物品,有吹风机、气球、气筒、手动鼓风器、笛子、塑料吹气管子等,使用各种物品去探索。他们在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证实了自己的假设,产生了成功后的兴奋。也有的孩子操作结果不尽满意,却产生了强烈的好奇。在操作活动中,鼓励幼儿运用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多种感官去感知事物,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使自己的好奇心得到满足,孩子的这些体验将成为今后学习探索的原动力。小组活动中的幼儿发展水平有一定的差距,这样有助于他们互相促进,增强团结协作的能力。
四、记录信息,交流幼儿自主探究的过程
在操作过程中及结束后,幼儿要详细地将操作过程与结果记录在操作记录本上,记录的方法多种多样,可以用数字表格、符号标记、也可以画成图。例如在“好玩的水”这一活动中,幼儿通过一次次的动手操作后,知道物体的沉浮、水的流动、水能溶解物质,体验玩水的乐趣,幼儿自己尝试用教师提供的物品图片,记录下沉浮、溶解的物质。有时是由孩子复述自己的符号标记,由教师记录下孩子的话。操作记录本人手一册,并长期使用和保存。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幼儿可以看到自己在不同时期所做的操作记录和当时的想法,这会引起他们不断地反思。因此操作记录不仅是幼儿学科学的记录,也是他们成长的真实记录。
五、表达交流,分享幼儿自主探究的感受
第9篇:儿科实习感受范文
【关键词】多媒体;幼儿;科学活动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随着新科学技术的革命,新生事物层出不穷。而在科学教育活动中,很多内容都需要孩子通过自己的感知、观察和操作来探索发现周围的物质世界,获得粗浅具体的科学知识和技能。教师适时、适量、适度地运用多媒体辅助科学教育,能活跃课堂教学氛围,突破教学难度,大大提高教学的灵活性,有利于教师发挥应变能力,提高幼儿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孩子创造的火花。
一、调动多种感官,优化学习心理,激发学习兴趣
兴趣是推动幼儿感知事物的内部动力,只有幼儿对感知的事物和现象产生浓厚兴趣,才能激发他们的积极性,促使其主动地探求知识,学习技能。现代认知心理表明,一幅形象的画面,一组动听的声音,一段生动的场景,往往可以诱发幼儿的认知内驱力,使幼儿对自己的认知对象产生强烈的热情。信息技术的运用也如此,如:大班科学活动《蝌蚪和青蛙》,我们以色彩艳丽、形象生动的小蝌蚪从卵里钻出来、长出两条后腿、长出两条前腿、小尾巴慢慢不见了、变成小青蛙等动态画面,言简意赅、富有童趣的解说,再配合悦耳动听的音乐,亲切柔和的赞扬等,向幼儿展示“小蝌蚪变青蛙”这一过程,促使幼儿对该活动产生浓厚的兴趣。“熟悉与陌生”是一对心理矛盾,对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有影响。运用信息技术所展示的形象,是经过教师加工的一种“熟悉的陌生形象”,使幼儿既感到“似曾相识”,又“难道其详”,无疑有利于激发幼儿的兴趣。如上述例子中的小蝌蚪和青蛙是幼儿所熟悉的,但它的转变过程幼儿虽然知道但是没有真正见过,从而使幼儿产生探究的兴趣,最终了解小青蛙成长的全过程。信息技术集声、象、视频等于一身,通过形象的展示,使抽象的知识生动化、具体化、形象化,易于孩子们接受和理解,非常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和认知特点。而同时正是由于孩子们有了兴趣,才能较多地获得学习上的成功,而学习上的成功,又反过来强化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幼儿产生更高涨的学习情绪,从而带来对学习内容的更大的关注,于是学习的良性循环自然而然地形成了。
二、运用仿真模拟,突破重点难点,优化学习过程
观察是科学教育活动常用的方法。但有些观察对象非常细小,不易清晰地看到,有些观察对象受地理环境限制,给观察带来困难。若用现代教育每体指导观察,可克服这些困难,达到较好的效果。如在引导幼儿认识蚂蚁的活动中,由于买小,因此蚂蚁的结构、食性、生活习性等不易被观察。为此我专门用摄象机摄录了有关蚂蚁生活的录象,在幼儿观察昆虫盒中的蚂蚁时同时放映,虽然仅短短的几分钟,但生动的画面一下子把幼儿带入了蚂蚁真实的生活中,从而蚂蚁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及药用价值等不为了解的内容一下子印入了幼儿脑海,很好地开阔了幼儿的眼界,激发幼儿饲养蚂蚁的兴趣。他们想在自己照料蚂蚁的过程中印证所了解的知识。在现代教育媒体的作用下,幼儿能有意识地关注生活,关注生活中接触的东西,将生活、科技紧密联系起来。
三、挖掘探究素材,启迪创新思维,完善学习能力
发展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幼儿科学教育的目标之一。运用信息技术挖掘探究素材,就是启发幼儿在学习中发现某种需要和矛盾,从而进行大胆假设,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步骤和措施,使问题获得解决或满足某种需要。在实践中,我们运用信息技术将教材中富有挑战性和探究性的问题揭示出来,使幼儿置身其中,鼓励他们多观察、多思考,并设想出创造性解决问题的办法。如:大班科学活动《笔》,我们通过信息技术呈现笔的发展、改革过程,使幼儿看到笔的种类有许多种:毛笔、铅笔、水彩笔等,而笔的演变是为了解决存在的问题和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及科学技术的日益发展,笔的制作工艺也进一步提高,如材料的选择、色彩的运用、功能的具备也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通过信息技术的运用,这些抽象的知识真实生动地展现在幼儿面前。孩子们很受启发,提出了许多大胆建议,充分发挥了想象力和发散性思维能力:多功能笔、记忆笔、残疾人笔等应运而生。
四、注重反馈评价,促使学得其所,提高学习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