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安全事故反思会发言材料范文
一、问题情境的设置
创设问题情境,主要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启发思维,强调的是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和形成探究精神。设疑是创设问题情境的主要方式,能使学生从原有的认知结构中产生矛盾,激发思维欲望。这不仅可使学生在兴趣和成功的喜悦中较好地掌握新知识,还能从中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他们的创新能力,逐步使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方法。恰当设疑是诱发学生思维的前提:设疑得当,能激发学生的思维共振,变成学生探求新知的原动力;设疑不当则令他们启而不发,逐渐失去兴趣,无法达到思维的共鸣。设疑要疑而不难,引人入胜,又不能太易,难易应控制在学生“跳起来可以摘到桃子”的程度。只有经过教师的精心设计,课堂教学才能激发起学生浓厚的求知欲,并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例如,笔者在初三思想政治课的复习中,给了学生两段材料。
材料一:2005年2月15日,全球约500个城市同时举行大规模的反战游行活动,抗议美国对伊拉克发动战争,其规模为越南战争以来所罕见。据统计,战后50多年来,全世界共发生200多次局部战争和武装冲突,造成2000多万人死亡。近年来,由于民族矛盾、宗教矛盾、领土纠纷、自然资源争夺和霸权主义插手等原因,局部战争不断,如海湾战争、索马里战争、波黑战争、科索沃战争、阿富汗战争等。
材料二:据联合国开发计划署提供的2001年度《人类发展报告》显示:占世界人口20%的发达国家控制着全世,界国内生产总值的86.8%,以及世界市场的85.1%;而占人口80%的发展中国家在全球国内生产总值中仅占16.9%,其中占世界人口20%的最不发达国家,只占上述领域的10%。
展示这些材料后,我给学生设置了以下几个问题。
1 上述材料反映了当今世界存在的什么问题?
2 对这些问题你是如何认识的?
3 我国尚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面对上述材料所反映的问题,你认为应该怎么办?
对于这一组问题,学生表现有畏难情绪,害怕答错,在笔者的引导下,才答出了上述材料反映了和平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没有达到预想的效果。于是在第二班,还是以上两则材料,笔者重新设计问题,把第一问做了改动,“看到上述两个材料,你想到了什么?”问题一出,学生七嘴八舌,每个人都有话说,学生想到了“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美国推行霸权主义”“霸权主义威胁世界和平”“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等等,效果很好。最后学生认为,我们必须大力发展生产力,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科教兴国战略,作为中学生,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要有创新意识和艰苦奋斗的精神,立志成才,为我国的富强和世界的和平作出贡献。
二、故事情境的设置
故事能唤起学生的类比联想,使教学内容生动、形象,阐述的道理更为鲜明,也使课堂显得更富有文化底蕴。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故事情境的设置,要依据具体情况而定:可以是真实的情境,也可以是虚拟的情境;可以是静态的情境,也可以是动态情境;可以是和谐共生的情境,也可以是充满矛盾的情境。故事的来源可以是时政报道中的特写镜头,也可以是重大活动中的趣闻和花絮;可以是独家新闻,也可以是对历史的独家解读;可以是个人真实的观察和经历,也可以是趣味话题的合理演绎。通过故事情境,学生获得的是与形象、具体、生动的情境相联系的活的知识,是带有强烈感彩的知识,是在故事情境启发下进行理性思索后得来的知识。这样得来的知识与单纯抽象的理性知识相比,对学生信念和行为形成的正面影响是不言而喻的。
三、漫画情境的设置
漫画是一种无声的语言,具有幽默、直观、生动的特点,一幅好的漫画就是一个生动的故事,一段精彩的道白。利用漫画可以将抽象、深奥的教学内容以直观、生动的形象展示出来,可以使学生根据漫画中的现实问题自然地展开想象,进行理论思考,有利于创设乐学情境,激发学习兴趣,同时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尤其当学生对所学知识感到困惑不解、难以接受时,利用漫画来激趣化理,往往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在讲到在经济活动中必须遵守的原则时,笔者利用《开门之前》这幅漫画,在导课时,先用语言引导:“一位个体经营者,在商店开门之前,望着一块块招牌深思,今天用哪块呢?”让学生小议,然后请学生上黑板画出这幅漫画,并画出这些招牌的内容。情境已设置,学生议论后推荐出有绘画才能的学生。被推荐出的学生激动而自信,用心发挥着自己的特长。当画到招牌内容的时候,台下的学生纷纷出主意:“跳楼价大减价!”“挥泪大甩卖!”……漫画完成,马上赢得了学生们的喝彩。笔者随即以漫画为材料,向学生提出问题:“这位经营者违背了经济活动的哪些原则?”学生回答不出,笔者顺利导课,开始授新课。实践证明,这样做比直接亮出漫画效果还要好。
四、多媒体情境的设置
在现代教育中,计算机在教学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计算机多媒体集文字、图形、音频、视频于一体,对所要表现的信息形成极佳逼真的效果,将静态枯燥的材料融入三维空间中,产生出极其活跃的动态画面。利用多媒体教学,便于创设逼真的情境,直观展示教学过程,直接刺激学生的视觉和听觉,给学生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多媒体在让学生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同时,也弥补了教师教学能力的某些不足,是不可多得的帮手。如讲初三教材新增内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怎样对待外国文化和传统文化”时,笔者播放了中国在希腊联合举行的 《为中国喝彩》的晚会录像,使教学情境更真实、更生动、更形象地表现出来,不仅达到了传授知识的目的,还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加强了爱国主义教育。
五、小品情境的设置
第2篇:安全事故反思会发言材料范文
我们学习应用外语,目的是为了交际,并且是跨文化的交际,故此必然涉及不同的习俗文化、不同的世界观、人生观;不同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 和生活方式;以及不同的政治信仰和等。我们所指的文化,并不单纯是狭义上所指的文学、音乐、美术等,而更广义上所指的:一个社会所具有的独特的信仰、习俗、制度、目标和技术的总模式。所以在跨文化的交往中,没有这些的深入认识,只局限地以自己母语文化中所形成的各种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习俗观和世界观去和外国人进行交往,必然会形成不同文化观念在某个话题或论点方面的冲突和不快。
在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学工作者更多地强调了“听”“说”“读”“写”四大技能的培养及素质教育在教材的安排和教学时间的分配上,忽略了英语文化的进一步的学习、了解和渗透。同时,作为素质教育,我们在语言教学中,应尽量多地全方位体现该语言范畴的文化现象、文化特征。虽然对事物的理解受到年龄、职业、信仰、思维等影响,但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他们应该可以理解在欧美国家最常用的成语、谚语、格言和典故。这些内容在教材中安排得并不多,尽管有“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 “an apple a day keeps the doctor away”……但我认为仍不足够,英语文化中,常用的谚语还很多,而适合初中学生年龄认知的谚语也很多,如:“out of sight, out of mind” “least said, sooner mended” “penny wise, pound foolish”。
典故,在第一套人教版教材中,初中英语第五册曾有过的故事,简单涉及了所罗门这位智慧之王的故事,但这类的典故并不多见。根据年龄与接受力的因素,我认为可以适当增加多几个常见于西方文化中的典故文章作为了解和阅读材料的,如the garden of eden, noah’s ark, the tower of babel, achilles’ ,heel等。另外,在英语中,颜色的运用,特别在语言中作比喻和联想的运用是较为广泛的。我们在教材中见得也不多,如the green house, the white house, in black and
而受年龄和思维深度、心理因素的制约,委婉语、禁忌语和英语文体等在初中教材中极少出现是较正常的。在跨文化交往中,怎样才是有礼貌、怎样用适应的谦辞和敬辞同样很重要。虽然在教材中有出现,但仍要补充。尤其能结合现实中,中国人汉文化与欧美人英语文化在交往中出现的各种失误与冲突的材料,在教科书中应有充足的安排,这样的例子才有说服力和警示性。
在文化交际中,我们接触得最多的还是人,我们要更全面地了解外国人,必须对他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人生观、政治信仰和等有深入的了解和熟悉。必须对各个历史时期的民族和人民有大概的了解,在各种人物传记中,新旧版两套人教版教材所选的内容都非常好。人们都总想从下面的、有积极意义和成功的奋斗经历的人物身上吸取其人生精华,因而在所有教材中出现的人物形象,给人难以磨灭的印象。如:美国独立战争中的民族英雄:内森黑尔,(其名言为“我唯一抱憾的是:我有,且仅仅只有一次生命贡献给我的祖国”),反映普通人一面的;泰坦尼克号沉船事件中的动人故事;反映有骨气的歌唱家;美国著名的科学家、发明家爱迪生;著名杰出的政治家、发明家富兰克林;英国著名科学家牛顿;现代护理制度创始人佛洛?萨南丁格尔;在丛村中因飞机失事而幸存,并顽强求生的德国女孩的故事等等。所有这些反映了历史和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所以我们在教材中应适当补充现代著名的体育运动员、艺术家、政治家或社会以至为全世界和平、发展和进步作出杰出贡献的人物的轶事。所有这些材料,给在成长时期的中学生的心灵教育起着极大的积极的作用。人们可以分析其文化背景下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从中吸收其精华。另外,体现欧美人独立自主意识、竞争意识、公平意识、乐观主义和与他人良好的合作精神、创新探索精神的人物传记与体裁,应考虑到教材的更新和补充中去。
语言中,包含着文化领域中的民族性格部分。如欧美人所崇尚的幽默感。这类题材文章在我们的教科书中并不多见。作为更深入地了解和处理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我们应参照(第二册)等有关教材中的文章选取适当的扩充到初中的教材中。
第3篇:安全事故反思会发言材料范文
【关键词】英语教学;结合;影响作用;了解
【中图分类号】G322.06 【文章标识码】D 【文章编号】1326-3587(2012)07-0072-01
语言是文化的一部分,并对文化起着重要作用。它们之间互相影响、互相作用;理解语言必须了解文化,理解文化必须了解语言。我们学习应用外语,目的是为了交际,并且是跨文化的交际,故此必然涉及不同的习俗文化、不同的世界观、人生观;不同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和生活方式;以及不同的政治信仰和等。我们所指的文化,并不单纯是狭义上所指的文学、音乐、美术等,而更广义上所指的:一个社会所具有的独特的信仰、习俗、制度、目标和技术的总模式。所以在跨文化的交往中,没有这些的深入认识,只局限地以自己母语文化中所形成的各种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习俗观和世界观去和外国人进行交往,必然会形成不同文化观念在某个话题或论点方面的冲突和不快。
在初中阶段的英语教学中,英语教学工作者更多地强调了“听”“说”“读”“写”四大技能的培养及素质教育在教材的安排和教学时间的分配上,忽略了英语文化的进一步的学习、了解和渗透。同时,作为素质教育,我们在语言教学中,应尽量多地全方位体现该语言范畴的文化现象、文化特征。虽然对事物的理解受到年龄、职业、信仰、思维等影响,但对于初中学生来说,他们应该可以理解在欧美国家最常用的成语、谚语、格言和典故。这些内容在教材中安排得并不多,尽管有“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 “An apple a day keeps the doctor away”……等等。但我认为仍不足够,英语文化中,常用的谚语还很多,而适合初中学生年龄认知的谚语也很多,如:“Out of sight, out of mind”“Least said, sooner mended”“Penny wise, pound foolish”。
典故,在第一套人教版教材中,初中英语第五册曾有过的故事,简单涉及了所罗门这位智慧之王的故事,但这类的典故并不多见。根据年龄与接受力的因素,我认为可以适当增加多几个常见于西方文化中的典故文章作为了解和阅读材料的,如The garden of Eden, Noah''s ark, The tower of Babel, Achilles'' ,heel等。另外,在英语中,颜色的运用,特别在语言中作比喻和联想的运用是较为广泛的。我们在教材中见得也不多,如the green house, the White House, in black and blue……,因而我们在对话中,尤其在情景会话中,可以补充更多这类的内容:如in black and white, give sb. green light, in blue mood等等。
而受年龄和思维深度、心理因素的制约,委婉语、禁忌语和英语文体等在初中教材中极少出现是较正常的。在跨文化交往中,怎样才是有礼貌、怎样用适应的谦辞和敬辞同样很重要。虽然在教材中有出现,但仍要补充。尤其能结合现实中,中国人汉文化与欧美人英语文化在交往中出现的各种失误与冲突的材料,在教科书中应有充足的安排,这样的例子才有说服力和警示性。
在文化交际中,我们接触得最多的还是人,我们要更全面地了解外国人,必须对他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人生观、政治信仰和等有深入的了解和熟悉。必须对各个历史时期的民族和人民有大概的了解,在各种人物传记中,新旧版两套人教版教材所选的内容都非常好。人们都总想从下面的、有积极意义和成功的奋斗经历的人物身上吸取其人生精华,因而在所有教材中出现的人物形象,给人难以磨灭的印象。如:美国独立战争中的民族英雄:内森黑尔,(其名言为“我唯一抱憾的是:我有,且仅仅只有一次生命贡献给我的祖国”),反映普通人一面的;泰坦尼克号沉船事件中的动人故事;反映有骨气的歌唱家;美国著名的科学家、发明家爱迪生;著名杰出的政治家、发明家富兰克林;英国著名科学家牛顿;现代护理制度创始人佛洛?萨南丁格尔;在丛林中因飞机失事而幸存,并顽强求生的德国女孩的故事等等。所有这些反映了历史和生活中的方方面面,给人以深刻的印象。所以我们在教材中应适当补充现代著名的体育运动员、艺术家、政治家或社会以至为全世界和平、发展和进步做出杰出贡献的人物的轶事。所有这些材料,给在成长时期的中学生的心灵教育起着极大的积极的作用。人们可以分析其文化背景下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从中吸收其精华。另外,体现欧美人独立自主意识、竞争意识、公平意识、乐观主义和与他人良好的合作精神、创新探索精神的人物传记与体裁,应考虑到教材的更新和补充中去。
语言中,包含着文化领域中的民族性格部分。如欧美人所崇尚的幽默感。这类题材文章在我们的教科书中并不多见。作为更深入地了解和处理语言与文化的关系,我们应参照(第二册)等有关教材中的文章选取适当的扩充到初中的教材中。
第4篇:安全事故反思会发言材料范文
在幼儿语言教学中,教师不但需要鼓励和启发幼儿的语言能力,更重要的是,在“说”的过程中培养幼儿的创造性思维,使幼儿体现出“创造性”,在启发幼儿思维时要激发幼儿的创造力。美国创造力研究专家托兰斯认为:创造力的发展必须在自由而安全的氛围中才能进行。所谓自由,就是尽量减少对儿童行为和思维的无谓限制,给其自由表现的机会;所谓安全,就是不对儿童的独特想法进行批评和挑剔,使其消除对批评的顾虑,获得创造的安全感,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因此,只有在课堂上创设自由而安全的氛围,幼儿五彩缤纷的思维世界才会展现在我们眼前,才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1 幼儿语言教学中存在的若干问题
在幼儿语言教学实践中,教师本身的语言素质成为发展幼儿语言教学和创新性思维的瓶颈,也就是说,我们教师本身的语言能力和创新性思维能力不过关,影响了幼儿语言能力和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许多教师教学观念陈旧,片面地注重“模仿”教学,忽视幼儿语言运用能力的发展,不知道“因材施教,因地制宜”,不注重为幼儿创设语言运用的情境。生动的语言教学在教师的操作下成为一种幼儿机械的复述活动,表演活动中也要求幼儿按原文的对话进行角色表演,个别幼儿表演的动作违反原文的内容,常常会受到老师的指正,这种被动授受式、依葫芦画瓢的教学显然严重阻碍了幼儿创造性的发展。
语言教育中目标性不强,不能利用幼教新的研究成果和方法对幼儿进行全面的语言教育。儿童诗歌、儿歌的教学中以“老和尚念经”为主,重认知方面的要求,体验和感知经验少,机械重复,死记硬背:忽略了提升幼儿的审美情趣和能力,评价幼儿学习效果经常是检查幼儿的背诵能力。
孤立地进行语言教育。不注重语言教育与其它学科的相互渗透和整合。教学形式上很少研究幼儿在什么形式下学的最愉快,说话的机会最多;教学中主要采用静态的挂图和幻灯,创编活动受到局限:一直沿袭着:教师示范(儿歌、故事)幼儿听,教师提问幼儿回答的形式;这样的教学限制了幼儿的再创造力,忽视了幼儿的需要。
2 在幼儿语言教学中培养幼儿的创新性思维
培育创新性思维,应当善于运用各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实践表明,不同的思维方式对于创新具有不同的作用。我国传统教育的弊端恰恰在于忽视了幼儿创造性的培养,成人总是以自己的视角决定幼儿的眼睛,大人们在平时的生活中总“善意”地扼杀着幼儿的创造动机和创造意识,事实上,在幼儿语言教学中,教师应该返璞归真的回归到幼儿的角色上,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了解幼儿的学习状态。
3 精心选材,以新颖的语言表演形式激发幼儿创造性思维
第5篇:安全事故反思会发言材料范文
一、写作素材个性化
写作素材的积累,就是筹备建筑材料。近几年,一些专家学者书商,为了丰富考生的写作素材可谓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绞尽脑汁。像“方寸之间”“素材积累大全”“写作周计划”“高考作文一本全”等等,花样翻新,层出不穷,应该说有一些成效。但议论文写作素材的积累宜专不宜泛,宜精不宜广,宜熟不宜生。
首先,我们的素材要极具个性化。可以选择那些能够揭示人生灵魂大主题、展示穿越时空大境界、表现见解独特大智慧、描写宏伟壮丽大意象、颂扬英雄壮烈大精神,使作文具有大气象的国内国际大题材,增强厚重感和现实感。让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特点,尽量关注自己熟悉的素材,构建自己方便驾驭的题材库。然后熟记最典型的人物的名言,牢记他的典型事例,了解他的鲜为人知的故事。其次,可为屈原、司马迁、苏武、陶渊明、李白、苏轼等人们耳熟能详的名人找替身。比如,能用屈原的地方,而用诸葛亮、文天祥、冯唐、李广等人代替;能用司马迁的地方,却用蔡伦、郑和、卞和一类的人代替。尽量用“新人”代替“故人”,用陌生代替熟悉,用典型代替普通。此外,还可以让学生根据学科或行业类别分类整理素材。比如按文学家、数学家、翻译家、物理学家、化学家、生物学家、地理学家、历史学家、政治学家、书法家、美术家、音乐家、舞蹈家、科学家等类别去整理名言和典型事例。同时照顾到古今中外的典型事例。这样,就能让学生多角度、多层次地构建起立体的素材库。
二、写作结构简单化
如何根据现有的材料建一座房子,这就要巧安排。叶圣陶先生说过:“作者思有路,遵路识斯真。”这是说阅读文章要理清作者思路,遵循思路把握文章的“真谛”(主旨)。同样,写作也要有明晰的思路,尽管作者的思路一般是隐性的,但在考场上要尽量将之显性化。不然,阅者就不易很快地准确把握。为了便于操作,我们可以借鉴杨初春老师议论文快速作文口诀:“提论点,阐释清;讲道理,事例证;正面讲,反面论;到结尾,再照应。”例如,一学生根据“沉香与木炭”材料所写的《坚信自我》一文中一上来就提出我们应该“坚信自己”的观点;然后简要阐释“坚信自己,就是坚信自己的立场,坚信自己的道路,坚信自己的力量,坚信自己终有一天会像沉香一样发出自己的芳香”;接着举出李白、辛弃疾、、达尔文和林肯的事例作为正面例子进行论证;再用材料中年轻人的失败的事实作为反面论据;最后照应开头重申论点“请坚信自己,相信是金子终有一天会发出光芒”。首尾圆合,浑然一体。
三、写作语言精美化
语言表达的作用恐怕就是黏合和装饰。墙体正不正,墙面平不平,色调美不美,特色明不明,直接影响到房子的外观效果。因此,考场议论文的语言成了成败的又一关键。
首先,要有个漂亮的开头。通常在开头宜采用引用、对偶、比喻、排比、反问等手法抓住阅者眼球。如2009年陕西考生的满分作文《西安的无奈》开头写道:“兔子弃长补短,以它的弱项代替擅长的奔跑,不禁令人哑然失笑。你又何尝不是如此呢?我的西安!巍巍的城墙是你千年不变的沧桑容颜;淙淙的护城河是你历经千辛却依然盈盈的眼波;葱葱的骊山是你一如既往的青丝。周朝古拙的铜鼎是你坚硬的骨骼;秦朝磅礴的兵马俑是你卓尔不群的身姿;唐朝宏大的石经是你闪烁的思想。”作者就运用了比喻、反问和排比等多种手法,使人眼前一亮。
其次,要有个有力的结尾。结尾可以对论点进行另一种表述,或者用有点文采的语句来煞尾。要尽量高度概括,特色鲜明。如一高考满分作文《用心雕琢真诚》的结尾“世界本应春暖花开”就非常简洁有力。
第6篇:安全事故反思会发言材料范文
关键词:教材改革;教材编写;认知规律
在使用传统的《安全防范技术基础》教材过程中,笔者认为教材内容的系统性过强,理论多、实践少,教师讲起来枯燥乏味,学生学起来一脸茫然。究其原因,笔者认为,与所用的传统教材有直接的关系。职中学生的逻辑思维和理解能力有限,而传统的教材逻辑严谨,强调知识的系统性和循序渐进,展现知识时通常是先原理后实验的直线形,这样会使学生往往感觉难度较大,失去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离开了兴趣,学习效果自然难如人意。适合职中专业学习的教学内容应该如何组织呢?能否从学习者的角度出发,遵循人的认知过程、特点与需要重组教学内容?笔者对这门课程的教材进行了改革尝试。
重组的策略
遵循认知过程,调整知识排序人们对新事物的认识往往是从整体到局部,在对具体事件操作过程中加深印象。学生对安全防范系统的认识也是如此。一提到电视监控子系统,学生往往第一印象是各种各样的摄像机、监视器,至于工作原理是认识设备、学会使用设备后才慢慢理解的。从这一角度出发,笔者重组教学内容时调整了知识的呈现排序。以电视监控系统为例,重组后教学内容从认识监控设备开始,先了解各类设备的名称、外观,然后教授学生操作各种设备,使整个监控系统处于最佳工作状态。在建立实物概念后引入图形符号和线缆知识,让学生按图连接一个小型监控系统,完成各参数的设置,使系统正常工作。最后在学生具备连接线路等感性认识的基础上传授检修系统故障的知识和技能(见下图)。
把握认知特点,围绕任务展现一般来说,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的思维形式多趋于表象性,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和综合归纳、举一反三的能力相对较弱。而职业学校从根本上说又是直接为就业服务的教育,学生学习三年之后就要走上工作岗位,服务社会。要使学生在知识起点较低的前提下,经过短暂时间的学习就能迅速掌握相关职业的基本技能,教材的编写必须把握好这一认知特点。笔者在重组教学内容时尝试采用围绕岗位任务展现教学内容的方式,相关知识点的选取以够用、实用为原则。如:在新教材的第四章第二节中介绍“监控图像质量不高的故障检修”这一知识内容时,首先明确该章节的学习任务就是了解这类故障的产生原因,掌握故障检修办法。然后介绍与该故障检修相关的必要的知识,如根据现象缩小故障范围、故障产生的主要原因、故障检修的思路等。在知识要点的铺垫下,就某一具体的小型监控系统出现监控图像模糊不清的五种不同表现形式时进行操作步骤示范,使学生从中体会故障的检修方法。为了保证学生能学以致用,该章节最后的练习设计为项目训练,有的故障形式在示范中出现过,有的形式与示范中的类同,帮助学生举一反三。考虑到学生可能日后遇到的实际问题会比实验室中出现的更复杂,在该章节的主要内容后面增加了来自工程第一线的较全面的技术资料“监控系统常见的故障原因及排除方法”。
满足认知需要,注重知识拓展随着社会的进步和人们观念的变化,一个人不太可能终身从事一种工作,或终身只服务于一个岗位。出于适应职业和岗位变化的需要,不断学习、更新知识和技能势在必行。这就要求中职学校的教材具有较大的灵活性,不仅能适应学生目前的认知需要,更能满足学生日后适应不同的职业岗位的认知需要。不同的职业岗位对《安全防范技术基础》课程的认知需要是什么呢?根据笔者对我校99届至05届毕业生的跟踪调查,从事智能小区安全防范系统方面工作的毕业生有工程安装人员、工程维修人员、产品营销人员与项目设计人员几大类,每一类人员对该门课程的能力要求也各不相同(见表1)。而在这几类工作岗位中,就业单位的安排通常有这样的规律:刚刚毕业的学生一开始先到工程现场学习具体的项目工程安装,熟悉从施工安装到调试使用的一个完整的过程。由此看来,熟悉从施工安装到调试使用的完整的过程是从事安防行业工作的通用能力。只有当学生充分了解工程完整的施工调试过程后才有可能对系统的故障、产品的性能、项目的设计有较深刻的认识。这是学生持续发展的基础。在具备通用能力的基础上,学生还应具备与具体岗位相适应的其中一种或几种专业技术能力。基于以上认识,笔者将“安装调试一个独立的系统”作为教材编写的主线,而将日后拓展所需的知识,如新技术、新设备、从事各专项岗位的相关知识、规范等,以阅读材料的形式在教材中给出(见表2)。
重组的效果与反思
笔者根据以上策略重新编写了《安全防范技术基础》课程的教材,并由电子工业出版社正式出版。笔者在我校05届机电专业三年级两个班级中试用该教材进行教学,取得了一些效果。
降低了学习难度虽然重组以后教材的知识增加了,但大部分学生普遍感觉这门课程学起来比较容易。93%的学生感觉学习目标明确,80%的学生感觉难度适中,82%的学生认为学习效果立竿见影,学习起来有动力,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明显提高。
提高了学习实效职中教学的关键是要解决学以致用的问题,使学生掌握一技之长。从05届机电科毕业生推荐表的调查中,笔者发现,80%的学生在自我介绍中没有了往届学生的“学习过《安全防范技术》课程”的不确定表述,取而代之的是“掌握了安全防范系统的基本安装、连接与调试技术”的肯定表述。在面试中,有的学生还简单介绍了自己独立完成的安全防范系统设计,从而获得了用人单位的青睐,提高了就业应聘的成功率。
第7篇:安全事故反思会发言材料范文
关键词:广播新闻;故事化表现;思考
一、前言
所谓广播新闻故事化表达,就是运用故事化的手法将传统的广播新闻加以修饰的一种新闻传播方式。它一般在软新闻中运用。广播新闻故事化表达不仅可以让观众获取信息,还可以让观众得到娱乐的享受,缓解现阶段快节奏的生活给人们带来的压力。同时也为顺畅传达党的方针、政策。广播新闻故事化表达一般具有三种要素,即真实性、时效性以及趣味性。其真谛就是讲真实性、新闻性的信息加上趣味性的作料,在不同的角度对新闻的人物和事件进行妙趣横生的报道。
二、广播新闻故事化表达的要求
一般来说,广播新闻故事化表达主要有三方面的要求。
1.结构处理
广播新闻故事化表达一般采用横向截取的方式来揭示新闻的幕后故事,这样可以增强新闻的感染能力。例如媒体对我国的神舟载人飞船圆满完成任务的报告。我国的航天事业起步较晚,航天人艰苦奋斗,将我国的航天事业领入先进水平。新闻对此进行故事化报道,这样不仅给观众普及了航天科技的知识,还激发了人们的爱国热情。在这种生动的场景以及事例的叙述中,人们能够产生至关感受,这样就使得新闻的感染力得到进一步的增强。
广播新闻故事化表达还可以利用纵向深入的方式来深化新闻故事的主题。对于一些平凡的事例进行深入挖掘、逻辑推理等的方法,让人们能够在接受新闻的时候领会新闻深层次的意思。人们在接受愉悦信息的时候,其精神也能得到美的享受。
广播新闻的故事化表达的结构不尽要疏密相间,还要错落有致,编排得当。具体有两点。
(1)播新闻的故事化表达结构要服从作品主题的需要。结构的安排要从根据主题的需要来确定文本内容的主次轻重、先后顺序以及剪裁布局等,要从有利于主题充分揭示来展开,同时还要随着主题的深化做出相应的调整。
(2)广播新闻的故事化表达结构要完整、和谐统一,符合形式的基本规律。安排广播新闻文本结构时,要围绕新闻的主题,抓住新闻的主要线索,将各种材料进行有机组合,这样形成一个主次分明、层次清楚的和谐统一体。广播新闻故事化表达的结构一般采用顺利结构或者倒叙的手法来切合广播新闻的特点。
2.情节安排
广播新闻故事化表达情节安排收集以及选择材料要从人物性格来出发。人物性格决定故事的情节,人物的言谈举止要具有相对的独立性,要有自己的内在逻辑。因此,在新闻采访和选材时,要捕捉人物性格的事件、环境以及讲话录音等,这样可以增强报道的感染力。
一般而言,情节安排首先要完整、丰富,只有这样才能发生深刻的社会内容。而广播新闻的故事化表达反映的是我国社会生活的斗争和矛盾。而新闻报道不可能反映我国社会矛盾的全部。因此,在进行故事化表达的时候截取其中的一个阶段,在这个阶段,广播新闻自成一个有头有尾的故事,让观众从这一矛盾的发生的全过程中看到整体生活情景。其完整性就是指新闻的矛盾具有一个完整的过程。矛盾冲突的起点就是开端,这是引起矛盾的成因。矛盾展开与深化的阶段是发展阶段。高潮就是矛盾斗争最激烈的阶段。而矛盾得到解决,人物、事件等有一定结果,即矛盾的结局。
广播新闻情节的完整性要根据故事所表现的内容来做出灵活多样的安排。一般来说,我国广播新闻故事情节是按照时间顺序来展开的。
广播新闻故事情节除了完整之外,还要丰富、生动。因此,新闻记者就要全面的掌握才来哦,从社会生活中发生的偶然的事件里面,发现其中蕴含的规律。同时还要强调事物特殊性的奇和巧。这些都是以事实为依据的。因此,新闻报道是以外延和内涵的丰富性和深刻性被人所接受。那些以事件发生的曲折性或者离奇性来取胜的广播新闻往往是不可取的。
3.语言要求
在真实准确的前提下,我国广播新闻故事化表达的语言要求要达到时效性与趣味性的完美结合,要满足广大观众对信息的需求。同时还要利用一些准且、简洁的语言来传播新闻。我国广播新闻故事化表达的语言要求要根据不同的内容和题材来报道新闻事实选用恰当的语言风格来表述。对于观众而言,准确的信息是非常重要的。
另外,语言要求还取决于人物新闻中的所采访的对象的语言特点。语言的风格因人物的性格、经历以及所处社会环境等的不同而不同。在广播新闻故事化表达中,如果是描写一些性格开朗的普通民众时,语言要求要简洁,大多都是用单句。如果是描写一些经历坎坷、饱经沧桑的智者时,要选择一些蕴含哲理的语言或者是结构复杂的句子。同时还要选择一些书面化的词语。只有这样,我国广播新闻故事化表达才能更传神的刻画人物形象。当然,还要选择一些没加修饰,没有夸张或者很少夸张的语言来描述广播新闻。一般都是用直接叙述或者是利用一些描写统一的白描性语言。这样一来,我国广播新闻故事化表达的语言风格才具有独立性、时效性以及趣味性。
在国外,广播新闻故事化表达已经蔚然成风。这种表达方式在我国却刚刚起步。广播新闻采用故事化的表达方式不仅可以增强广播新闻的趣味性,使广播新闻充满人情味,还是对传统广播新闻模式的挑战与改进。故事化表达对于广播新闻而言,不仅要兼顾新闻的时效性与趣味性,还要体现新闻的本质。这对我国新闻界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因此,广播新闻在进行故事化表达方式报道时,要注意广播新闻的结构处理、情节安排以及语言要求这三个方面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樊新征.浅谈广播新闻如何"讲故事"[J].新闻界.2009(3).
[2]汤云柯.广播新闻的故事化表达[J].声屏世界.2012(8).
[3]李世成.电视新闻故事化刍议[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02(5).
[4]李希光.用新理念打造国际一流新闻人才--新闻采访与写作课介绍[J].中国大学教学.2003(10).
第8篇:安全事故反思会发言材料范文
1.安全教学与非安全教学现象归纳
体育教学工作是否能够确保安全无事故发生,有多种关联因素,但不可否认的是安全事故的发生与安全防范工作做的是否到位有着必然的联系。对于安全事故而言,有大有小,或许有的非常严重,有的无足轻重;或许有的难以防范,有的能够防微杜渐。无论安全事故的性质如何,对于一名体育教师而言,都不可掉以轻心。为了做好安全防范工作,我们首先分析一下,有无安全防范与有无安全事故发生的关联性,假如我们把有安全事故发生的教学称为非安全教学的话,那么,无安全事故发生的教学就可以称其为安全教学。具体这两种情况的教学,从有无安全事故与有无安全防范的角度来看,可以通过十字象限图的形式来进行归纳。
横坐标以上部分显然是有事故发生的课堂,从教学的角度来看,属于非安全教学的范畴,而横坐标以下的部分,属于安全教学的范畴。但再进一步分析可以看出,无论是安全的还是非安全的教学都存在有防范和无防范两种情况,且与有无安全事故构成四种现象,即“有防范、无事故”“无防范、无事故”“有防范、有事故”“无防范、有事故”等。这四种现象反映出,有些课堂有安全隐患,有无防范措施结果会大不相同;有些课堂无安全隐患,有无防范措施区别不大。基于此,我们需要避免体育课上的安全隐患,需要做好有效的具体的安全防范工作。当然,有些事故是难以防范的,也就是说,即便是做到了防范工作,还有可能发生。这种现象尽管相对会较少,但依然有发生的可能性。因为,有些突发事件难以预料,如学生未能严格按照教师的组织和安排完成动作,而出现意外。基于此,做好安全防范工作并非只是任课教师一个人的事情,而是需要师生的密切配合、共同提高警惕,防止伤害事故的发生。
安全教学与非安全教学都是相对的,安全防范工作做的到位、扎实,非安全教学出现的机率就会相对较少,实现安全教学也绝非难事。
2.安全提示与非安全提示效果分析
对于“注意安全”这样的安全提示,从其效果来看,实际上更应该将其归纳到非安全提示的范畴之中。因为,“注意安全”含义较为宽泛,也就是说,老师提出让学生注意安全的指令后,学生依然有可能不知道该如何注意安全。假如我们把“注意安全”归结为不具体的安全提示的话,那么,真正的具体的安全提示应该是什么?真正的安全提示是否能够起到应有的规避安全事故的作用呢?下面对安全提示具体与不具体与有无安全事故发生的关联性进行分析。
安全防范工作做的是否有效,从安全提示的角度来看,安全提示的具体与否与安全事故的发生也有一定的关联性。图中横坐标以上的非安全教学中,存在着两种情况,即“安全提示具体、有事故”和“安全提示不具体、有事故”。这两种情况反映出,缺乏具体的安全提示的体育课有的课上有可能有安全事故发生,即便是有较为具体的安全提示,有时候也难以避免安全事故发生。相反,横坐标以下的安全教学,也分为两种情况,即“安全提示具体、无事故”、“安全提示不具体、无事故”。这两种现象的存在,有可能是由于安全提示具体所产生的安全事故的规避效果。相反,对于安全提示不具体且无事故的现象,说明本次课上无论是内容的安排,还是组织的形式,都反映出安全隐患相对较小或无安全隐患。基于此,在进行体育教学的时候,对于无安全隐患的课堂,几乎无需有安全提示,如若有安全提示,也无论该安全提示是否具体,都可以确保教学中学生安然无恙;对于有安全隐患的课堂,一定需要有安全提示,且要求安全提示具体明确,否则有可能会因为安全提示不具体或缺乏安全提示而出现身体无谓的伤害。即便是轻微伤,也说明是有安全问题的课,假如这样的课出现在评优或观摩活动中,也就很难在观摩和评比中取胜。
3.成功的体育教学呼唤有效的安全防范
成功的体育教学,首先应该是安全的教学。那么,如何才能确保体育教学工作的安全,有效的安全防范是实现安全教学的保障。
3.1 体育课上安全防范的范畴
做好体育课上的安全防范工作,也不仅仅只是安全提示,而且需要的是具体的,学生一看一听就能执行的安全提示。除此之外,安全防范工作还有检查并修复器材、科学合理地布置场地、有效的组织等行动上的防范方法。下面进行逐一讨论。
3.1.1 安全提示――语言上的安全防范
安全提示大家并不陌生,但是否能够真正做到具体的安全提示,就显得不够确定。安全提示的方法有很多,生活中也随处可见,如当我们走进一家商场,有时,会看到地板上斜放着一个“小心地滑”的黄色标识牌;当我们出差入住宾馆,会看到宾馆的床头柜上放着“请勿在床上吸烟”的提示语;当我们驱车奔驰在马路上的紧急拐弯处,交通警察会在路标上写着“事故多发地”等提示人们注意安全。总之,安全提示有多种警示方式,诸如口头的、书面的,标识牌的、肢体语言的等等。生活中如此多样的安全提示,都告诉我们,有安全隐患的环境或事件需要用不同的提示方式,警示人们需要当心。
然而,就体育教学而言,也依然需要多种提示方法,告诉同学们提高安全意识和掌握安全方法。体育课上用的较多的是语言提示法,如当学生跑步时,有老师会说,“跑步的时候注意安全”;当学生投实心球时,老师也会在练习前提示大家“投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安全”;当学生在单杠上做动作时,老师依然会说“注意安全”。我们几乎可以从每堂课上听到任课教师若干个“注意安全”的提示语言。但为什么依然还会出现跑步被绊倒、实心球砸中人、单杠上掉下骨折等现象发生呢?究其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从教师的安全提示语言来看,是不是不够具体,或者具体了未能进一步落实的缘故。对于任何体育课上的安全事故的发生,教师都或多或少的要承担一小部分或大部分责任,为了引起高度重视,做到有效的安全防范,安全提示不但要有,而且要具体,还要进一步做好安全提示后的落实检查和指导工作。
3.1.2 安全操作――行动上的安全防范
安全教学不但需要语言上的提示,更需要实际操作层面上下功夫。当然,行动上的安全防范,也是分层次的,尤其是从操作内容上来说,首先,在场地器材的检查与布置上需要多下功夫,认真对待,因为,有些安全事故源于场地不够安全,器材的使用上不符合标准,或许场地器材本身并没有什么问题,而是对场地器材的布置不够科学合理,由此而产生的安全隐患。其次,在教学组织层面,也有可能存在或大或小的安全隐患,如若组织方法不当,或缺乏组织,让学生自由活动,在体育教学过程中会比较容易导致安全事故发生。还有就是在教学中突然发现某个教学环节存在安全隐患,也需要当机立断,想尽一切办法避免安全事故发生。总之,场地器材上的、组织上的,以及教学过程中即刻发现的,无论属于哪个层面的安全隐患,都需要采取积极的行动加以防范。
实际上就操作层面的安全防范工作而言,也大致可以划分为课前准备的、课中实施的。场地器材科学合理的布置属于课前的安全防范范畴,组织方法的实施属于课中的安全防范范畴,课堂上即刻发现的安全隐患的应急处理也属于课中的实施工作。安全防范工作的有效性体现在课前的安全准备工作做的好坏。缺少课前安全准备工作的体育课教学,有时,即便是在课的实施过程中有了具体的安全提示,也难以完全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课中的安全防范,有些是教材本身的特点所决定,需要通过有效的组织活动才能得以规避。但无论属于课前的还是课中的,对于一线教师而言,都需要高度重视,不失时机地做好该项工作。
3.1.3 安全准备――思想上的安全防范
无论是体育课上的安全提示,还是具体的安全行动,都需要任课教师具有一定的安全意识,缺乏安全意识的教师,在体育课上是很难实现具体的安全提示和有效的安全行动的。基于此,任课教师提高安全意识成为了重中之重。那么,我们再用十字象限分析的方法来看一看,有无安全意识与有无安全事故的发生所构成的多种组合现象。
有无安全意识与有无安全事故发生有多种现象,即“有意识、有事故”“有意识、无事故”“无意识、有事故”“无意识、无事故”。这几种情况在体育课中都有可能出现,只是有的出现的机率可能会大一些,有的却会小一些。但从安全教学与非安全教学的角度来分析,有时即便是有安全意识,也会有安全事故发生。这种现象主要说明两种情况,一是有安全意识但因无安全提示或安全行动,而导致事故的发生;另一种情况是即便是有安全意识、语言的提示和行动,依然会有个别安全事故发生,这种现象主要是有时有的安全事故是难以避免的,或是无法避免的。基于此,对于一线教师而言,主要努力把能够避免的安全事故做好意识上的、语言上的、行动上的防范工作就基本上负起了责任,也能够基本上确保教学的安全性。
另外,从图3我们还可以从安全教学角度来看,有时因有安全意识,加上跟进的安全语言与行动,可以把安全事故的发生率降到最小限度。还有就是,无安全意识的也无安全事故发生的情况,反映出,课上内容和组织方法或许就不存在安全隐患,无论是否加强安全防范工作,都不会有安全事故发生,这样的现象对于体育课教学而言,较为少见,根据体育学科的特点,体育如同一把双刃剑,因此,提高安全意识,做好安全防范工作防止安全事故发生是必然选择。
3.2 体育课上有效安全防范的具体方略
由于体育课是在室外开展,且学生大都是在活动中完成学习任务。因此,学生在课堂上因动态性学习活动的开展,可能会导致安全事故发生时机的不确定性。但是可以通过有效的防范工作及时避免或减少。下面从安全准备、安全提示和安全操作三个方面讨论具体有效的安全防范工作。
3.2.1 有效的安全准备方略
安全教学首先需要任课教师有一个安全意识,做好心理上的安全准备工作。因为,是否能够做好安全防范工作,有无安全意识起着关键性作用。那么,如何才能有安全防范意识呢?
首先,高度重视安全事故所带来的严重的负面影响。通过具体的案例与同行交流分析安全事故所导致的严重后果,尤其需要与同事或在其他学校任教的老同学交流,了解更多的真实案例,分析安全事故给他们的工作、生活等方面带来的烦恼和影响,对自己起到一定的警示作用,长此以往,提高安全意识。
其次,反思自我教学的安全性,过去有无出现过安全事故,拿怕只是很小的安全事故,或许给自己的工作、生活未带来严重影响,但是否在心理上产生过纠结,或是经历了担惊受怕。也就是说,是否出现过“差一点出事”的教学情节。尽管未能导致严重的后果,但毕竟属于是有惊无险,事后也可能会有些后怕之感。因此,可以通过反思,提高安全意识。
第三,追求有效教学或成功教学。多参加教学观摩或评优活动,这样的活动或这样的目标追求,势必会使自己提高认识,重视体育教学的每一个环节确保安全,否则就很难实现有效的或是成功的教学。观摩课、评优课等,教师都会引起高度的重视,安全意识也自然会高于一般的常态课教学。
3.2.2 有效的安全提示方略
过去,很多人在体育教学过程中,遇到有危险或有可能有危险的动作时,任课教师总爱用“注意安全”来提示同学们。但事实上,同学们对注意安全这样的提示并非都能懂其意、行其事,大都是学生做学生的,老师说老师的。因此,要想实现安全教学,安全提示就要求具体、明确做到有效的安全防范。
首先,提示的内容要具有可操作性。“注意安全”这样的提示语内容就缺乏可操作性,是哪儿应该注意安全?该如何注意安全?是跑步不能太拥挤防止被踩到而发生摔倒?还是实心球练习时要保持多远的距离才能确保不被砸到?因此,注意安全这样的提示语是含糊不清的,缺乏明确的指向性。基于此,安全提示的内容需要具体化,具有可操作性。如单杠课上,教师除了做好安全保护工作以外,需要告诉同学们“无论发生什么情况,手都要牢牢地抓住杠子”。这样一来,就不会因从杠上掉下来而受伤。再如,篮球课上,如果学生在练习行进间投篮途中有篮球滚动,需要让同学们停止运动先去捡球,把球固定到安全位置,再继续运球上篮。这样的提示,可以让学生在练习过程中提高对脚下是否有来球的关注意识。
其次,提示的时机要恰到好处。提示的内容需要具体化和可操作性,但提示的时机也需要恰到好处,否则就难以起到有效的提示作用。关于提示时机,主要有前、中、后三个时机,但对于有效防范的话,最好能够放在事件发生之前,最迟也要在练习过程中做到有针对性的提示。如侧手翻或手倒立这样的体操技巧练习,需要学生保持紧张的身体姿态,尤其是手臂在完成动作过程中保持挺直,不可松懈,否则就会因支持无力而导致伤害事故。手臂挺直,保持紧张状态的提示时机,都需要在练习前做好,练习过程中也需要进一步强化性提示。而不能只是说练习侧手翻的时候说一定要注意安全。
第三,提示的效果要及时追踪。体育的安全教学,不但需要有安全提示,更需要有有效的安全提示,但是否是安全的提示,需要教师进一步做追踪。也就是说,需要在安全提示后,观察同学们的反应,是否有提高警惕的回应,如果学生还视而不见或听而不闻的话,安全提示是无效的。基于此,当教师发出有效的提示语后,要多观察学生,是否按照教师的提示语完成的练习活动,尤其是有一定隐患的活动,学生的防范方法是否正确,如当学生投实心球前,发现前方投掷区域内站有其他同学,学生有没有提醒,有没有采取其他措施进行安全练习?如果没有,尽管学生在投掷练习中没有出现安全事故,但仍然是较为危险的练习。因此,安全提示后的效果追踪是必要的,而且也是确保安全提示发挥功效的必要环节。
3.2.3 有效的安全操作方略
安全操作在与安全准备和安全提示共同作用下,才能使安全事故控制到最小范围。但安全操作该如何实施呢?下面从三个方面进行讨论。
首先,场地器材是否合理布置是有无安全事故发生的首要方面。要想实现场地器材在体育教学中的合理运用,需要做好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对场地器材的安全检查。严格意义上来说,每一堂体育课都需要对场地器材的安全进行检查,场地是否平整,是否常年失修,场地上除了检查是否有坑洼不平之处,还要看运动场地上是否有小石块等障碍物,有时候因小小的障碍物就可能导致学生在运动中受伤。对器材的安全检查体现在器材的规格是否合乎年龄特点要求,器材的质量是否能够得以保障。据了解,在某省某区中小学统一配置的体育器材中,山羊的质量存在较大问题,有的是四条腿不一样高度,山羊站立不稳;有的是山羊腿软,缺乏硬度,究其原因是山羊腿并非钢管所做,而是用铁皮打卷而成,运动时难以经得起推手、分腿过羊,因此,安全事故就难以避免。这样质量低劣的器材,在体育课上是严禁使用的。因此,一旦某学校购置了这样的器材,该项目就难以安全开展。二是对场地器材布置方式的确定。有的时候,安全事故并非是因为场地器材本身的规格或质量问题所引起,而是由于布置上的不合理性所致。基于此,场地器材如何布置,需要从安全的角度上,并结合学校情况,班级人数、教学内容等合理地安排。对于小场地教学而言,由于场地空间不足,有时候器材的摆放就十分受限,器材与器材之间的距离远了,场地不够,近了活动受限,甚至因相互影响而造成伤害。为确保安全起见,就需要灵活把握教学方法,可以适当采用分组轮换式教学。
其次,组织方法的科学合理是减少或防止安全事故发生的关键。有效的组织方法是确保安全教学的重要保障。但组织方法怎样才能达到安全无隐患?需要任课教师首先依据教学内容选择最恰当的教学方法,如果是体操器械类教学,教师需要认真详细地把握保护与帮助的讲解、示范方法,并让每一个学生掌握互相保护与帮助的方法,以及自我保护的方法。如单杠双杠动作失误时,抓紧杠、不放手;高处掉下或低处摔倒时注意团身滚动,或落地缓冲。只有在这类项目上教学生如何做好互相保护和自我保护,才能大大减少不安全因素。有时有可能是保护方法不正确而酿成大祸。另外,需要任课教师根据学生情况和场地器材条件加强对队形及场地器材的科学运用的关注。如果是投掷课,人数较少时,一列横队两臂间隔散开同一方向统一口令下进行投掷练习较为安全合理,避免两列交替投掷因个别学生步调不一致而产生砸伤事故;人数较多时可分为人数基本相等的两组,一组学生练习徒手动作,另一组学生如前练习方式进行练习。当场地的大小受到限制时,可把一列变成两列成两臂间隔散开,两列之间间隔3米左右背对背反向站立,并在教师统一口令下都同时向外(前)投掷练习。
第三,突发事件的及时有效的处理将安全事故的伤害程度降低到最小范围。体育课上,尤其是带有安全隐患的体育课,有时,尽管从意识上、语言上和行动上都做了较好的安全防范工作,但依然会有可能因学生麻痹大意出现偏差,或因素质较差难以成功完成高难或带有一定危险性的动作而发生意外。在体育课上,任课教师需要时刻提高警惕,认真观察学生的练习行为,一旦发现有突发的安全隐患或安全事件发生就需要立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防范或迅速处理。突发的安全隐患如果不能得以及时有效的防范,很有可能导致事故发生,如若安全事故发生了,教师缺乏对安全事故的有效处理方法,就难以减少或降低安全事故带来的影响。体育教师有时需要以“半个外科医生”的角色,判断事故的严重性,并及时有效地采取正确的方法就地取材做好处理工作。如学生踝关节扭伤了,轻者可“不下火线”;中度者可休息并施以冷敷处理;重者(如听到咔嚓声等)应禁止伤肢支撑用力,并立刻送往医院检查是否有骨折或韧带断裂现象发生,进而给予救治。如果是学生突然晕厥,除了常规的掐人中、合谷穴以外,还要掌握被誉为“胜似打强心针”的内关穴的解剖位置,根据情况掐其内关。具有伤害性的突发事件有轻重缓急之分,任课教师需要根据现场情况不失时机地进行有针对性的处理,严重者需要同时拨打120急救电话,以减少更大的事故发生。
第9篇:安全事故反思会发言材料范文
1、什么是写作基本功?学习任何东西都可以分成两大块:一是基本功的学习;二是上层能力的学习。对基本功的学习最为重要。要切实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首先应从培养学生的写作基本功人手。加强对学生进行写作基本功的培养,这就好象是砍柴前的“磨刀过程”,可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现代的语文写作教学,要求高中生能写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及其他常见体裁的文章。要求学生写作时观点鲜明,内容充实,感情真实健康;思路清晰连贯,能围绕中心选取材料,合理安排结构等。写作基本功的培养一般包括以下几个方面:学会审题、拟题;学会寻找话题,学会分析,对人对事的看法有一定的见解和深度,有创意;学会选材,安排合理,思路清晰,结构完整;语句通顺,富有文采;文字书写规范,无错别字,标点正确。
2、怎样培养写作基本功?
(1)关于审题、拟题。作文评分的标准之一是审题要准确,作文要切题。“切合题意”是一类文的必要条件,而脱离题意作文则无异于给自己的文章判了“死刑”。审题的成功与否,关系到文章中心思想的确立,材料的选择将影响全篇内容是否符合题目要求,决定着构思能否按正确的方向展开。审准了题意,文章才会切题,否则就会偏题,甚至现“下笔千言,离题万里”的现象。以近几年来高考中常见的话题作文为例,在作文教学过程中,可引导学生按以下程序审清题意:一是审材料:找出材料中的关键词语。对关键词语应认真读,一要弄清这些关键词的明确指向,二要弄清它们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才能重点审视话题本身的那个词或句。二是审提示:从提示中把握试题规定的内容和中心,把握选材的范围。三是审要求:文体要求,题目要求,字数要求等。
(2)关于作文中的“话题”和选材。学生写作的一大障碍就是没有话题,在写作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学会寻找话题。当然,要使学生更容易地找到话题和材料,关键在于平时要引导学生注意积累素材,引导学生多从报刊、杂志、电视节目中关注时事、关注社会,组织一些活动多思考发生在社会生活中的问题,多关注身边的人和事,并养成爱思考的良好习惯,最好能用文字的形式把它保存下来。有了话题之后,要引导学生围绕话题来选材。选材的具体要求有:围绕表现主题,选取直接或间接的能说明、烘托、突出和暗示主题的材料;合乎典型性,能够深刻揭示事物本质,具有广泛性和强大说服力的材料;真实、准确,既合乎实际,又经得起实践的检验的材料:追求新颖性、生动性,即能反映新事物、新情况、新经验、新问题以及生动活泼、具体形象的材料。
(3)关于写作思路。学生作文往往是空洞无物、无病,其原因就是没有观点,打不开思路。对高中学生而言,所要表达的观点无非是论证是非,或者是表达爱憎。不同体裁的文章思路各不相同。作文中的材料作文,其写作的一般思路为:引述材料、提炼观点、论证观点联系现实、解决问题、深化观点。可以先概述提供的材料,然后分析“为什么”,接着就提出观点,再分析论证观点,接着联系现实,最后深化观点。对不同的体裁,引导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打开思路。
(4)关于语言文字表达的能力。高考《考试说明》对作文语言的要求分为两个层次:基础等级要求是“语言通顺”:发展等级要求“有文采”。在批改学生的作文时,经常可以发现以下几个现象:语句不通顺,语病多;语句无文采。描写入和事时不善于运用比喻、排比、拟人、夸张等基本修辞手法,语言平淡、乏味;语言缺乏说服力。不会运用名人名言、俗语、典故、寓言、警句等来证明自己的看法和见解;语言不规范,不恰当地运用网络语言。如在作文中出现“gg、mm、88”等网络语言。要解决上述问题,教师平时就要引导学生抓好语言基础知识,还可组织学生开展一些有关的课外活动,如背诵比赛、阅读比赛、积累比赛、讲故事比赛等。引导学生在活动中学会积累和运用词汇;学会联想与想象;学会观察生活,形成新的观点和看法,并运用于写作中。鼓励学生在作文中多运用修辞,使语句优美,富有文采。通过各种途径来激发学生的创作欲望。当学生有了兴趣时,作文教学就进入了良性循环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