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城市智慧交通建设精选(九篇)

2024-02-28 09:55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第1篇:城市智慧交通建设范文

关键词:智慧城市;大数据;湖南

基金项目:2016年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智慧城市建设对湖南省经济转型的促进作用”阶段性成果(16C0408)

中图分类号:F29 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湖南省智慧城市建设现状及思考

收录日期:2016年11月22日

一、湖南省智慧城市建设基本条件与现实基础

(一)区域创新能力及高新技术产业有了较大提高。2015年,根据科技部的《中国区域创新能力报告》,与湖南的经济实力相比,湖南的创新实力跑在了前面。区域创新综合能力从“十一五”末全国第15位,升到了“十二五”末的第11位。

湖南省有五个部级高新区,17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2015年,全省电子信息技术实现增加值789.64亿元,增长22%,电子信息领域企业增加63户,增长25.2%。湖南限额以上信息产业实现增加值1,079.99亿元,占全省GDP比重达到3.7%。2015年,湖南省电子商务发展势头强劲,全年电子商务增速66.7%,电子商务购买额位居全国第11位,销售额位居全国第13位。2015年,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27%,提高6.3个百分点。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实现增加值6,128.82亿元,比上年增长17.8%,是2010年的3.1倍,年均增长25.7%。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21.1%,比上年提高2.1个百分点。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投资额275.4亿元,比上年增长127.5%。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投资额318.7亿元,比上年增长46.36%。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13.3%。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拉动经济快速增长的新引擎。

(二)城市信息化升级的条件逐步建成

1、基础网络基本覆盖。基础网络建设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首要任务。“十二五”期间,湖南省完成14个市州数字城市建设,数字城市地理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为民政、公安、交通等20多个部门搭建了150多个专题系统。2015年湖南省网民总数达2,685万,网民规模在全国排第9位,普及率39.9%,网民规模增速4.1%。手机上网用户快速增长,移动互联网用户净增480.5万户,总数达到3,639.1万户。到2020年,宽带网络全面覆盖城乡,城镇地区实现光网覆盖,城市家庭用户带宽实现100M以上接入能力。98%以上行政村实现光纤到村,85%以上自然村实现光纤、4G网络覆盖到村,农村家庭用户带宽实现50M以上接入能力。4G网络实现全面覆盖全省城市、乡镇和行政村。

2、政务信息系统正在完善。智慧政务是智慧城市建设的重要领域。湖南省市县三级已建立各类网站3,900多家,形成了省政府网站为龙头,各级各部门网站为支持,统一入口,上下联动,相互联接的全省政府网站体系,基本建成了上通国家,覆盖省、市、县三级,部分联通乡镇,全省统一的电子政务内网平台。不少市州建成统一的办公平台,财政、公安、商务部门均已实现无纸化办公。全省统一电子公文输送系统、信息报送系统基本完成。湖南省推动全省网上政务服务和电子监察系统的建设和应用,大力推行“互联网+政务服务”,实现部门间数据共享。

(三)政策支持体系不断完善。2011年,湖南推出了《数字湖南建设纲要》和《数字湖南规划(2011-2015年)》,把“数字湖南”作为湖南省信息化发展的主要目标,把“智慧湖南”的发展明确为必由之路。2012年10月,省政府和中国电信公司签署《共同建设“数字湖南・智慧城市”信息化战略合作框架协议》。2014年11月,《湖南省推进新型城镇化实施纲要(2014-2020年)》,提出了推进智慧城市建设的具体要求。湖南省14个市州都把智慧城市建设作为信息化、城镇化的发展战略。长沙市把建设“智慧长沙”列入《长沙市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总体规划》。2015年10月,制定《湖南省实施“互联网+”三年行动计划》,推动互联网与经济社会各领域深度融合和创新发展。湖南省逐步建立起保障智慧城市建设的政策体系。

二、湖南省智慧城市建设现状

目前,湖南省有19个智慧城市试点。湖南省智慧城市建设围绕以长株潭城市群为主体形态,区域中心城市为重点,县城和中心镇为依托,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各有重点的思路进行。

(一)长株潭城市群为主体形态基本形成。长沙的单项智慧城市服务用户非常活跃,交管、医疗、人社、文化生活等月活跃用户,均排名全国前十位。长沙建成了数字监控及报警系统、线路管网管理系统、城区智能停车管理系统等整体推进战略布局的系统。实现了公共信息平台建设、地下管线项目建设,城市公共交通智能化应用工程已经启动,实现智慧交通、智慧水务、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社区来服务城市生活。长沙梅溪湖生态城为国家首批绿色生态城区试点,开展智慧管理和智慧服务,在网络建设上首创“网运分离”,建设全光纤城市区域网和全覆盖无线网,“三网融合”一次性到位,提升片区环境、管理、交通、监控、服务等城市功能。

株洲市成立了智慧城市建设领导小组和办公室。智慧株洲云计算中心项目正式启动。以智能交通指挥调度平台、交通管理数据中心为基础,集成122接处警系统、交通信息采集系统、信号控制系统、道路交通电视监控、交通诱导等10余个系统。在信息网络基础设施、电子政务、“数字城管”、“智能交通”、“数字电视”及“一站式公共服务”等信息化领域取得良好成绩,“数字株洲”信息化建设走在全国前列。

湘潭市提出借智慧城市建设打造精美湘潭的目标。光网城市、无线城市、“三网”融合试点建设成效显著,基础信息网络逐步完善。“智慧九华”综合平台正式运行,“智慧韶山”建设正全面启动。湘潭市经开区成为湖南首个列为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园区,“智慧九华”综合指挥中心,48块等离子屏幕构成的幕墙,遍布全区1,378个监控摄像头。全区已划分为87个网格,实现整个区域无视线死角。

(二)区域中心城市为重点格局正在形成。各区域中心城市以智慧城镇的建设为粘合剂,将集约、低碳、绿色、人文等新理念融入城镇化全过程。邵阳打造微信智慧城市,建立微信+城市服务,建立微信+城市管理,建立微信+农村电商的邵阳模式。衡阳主要建设“一个中心、两级平台、四大核心应用系统”,建成数字城市管理体系及云计算数据中心,初期配置小型机、PC服务器120多台,实现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的统一管理、分配、部署、监控,支撑智能交通监管系统、数字城管系统。益阳重点实施 “三大任务,五大平台,十大工程”,主城区智能交通系统将投入使用,智能交通主要建设交通诱导信息、交通电视监控、道路信号控制、闯红灯违法记录、公路车辆监测记录等系统和指挥中心、核心机房。常德投入6,000多万元建设高标准云计算机房,初期配置300台左右PC服务器,支持2,000多个虚拟机的应用需求。岳阳数字城管已基本建成,“数字城管”采用了“一级监督、二级指挥、三级考评、四级联动、分口处理”的管理模式和大城管平台。郴州正式建成数字城管和云计算中心系统,对66平方公里主城区进行精细化管理,包括城市供水、供气、排水、排污、通讯等,可对地下管线实施有效管理。

(三)县域智慧城市创建工作提速。湖南省共有嘉禾县等11个县纳入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嘉禾县主要注重城乡一体化与信息化的结合,体现“智慧城乡”的创新,大力发展城镇、农村互联网、物联网,建设智能交通、智能建筑,大大降低城镇通勤成本、交易成本。安乡县搭建智慧城市模型,建设云计算中心、信息交换平台和城市信息传感系统等,并在社会管理、城市智慧交通、智慧教育、智慧医疗、智慧农业、智慧水利等诸多领域上与企业展开深入合作。桃源县智慧城市重点项目(一期)总投资5.82亿元,内容涵盖智慧城市综合服务大楼,综合档案馆、公共信息平台、基础数据库及智慧安防、智慧交通、智慧政务等相关信息化系统。宁远县建成了县公安局视频监控中心和管理维护平台。2015年全县辖区新增视频监控点位403个,总计新增摄像机585个,并制定《宁远县“智慧城市”发展规划(2016-2020年)》。

三、湖南省智慧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省级统筹规划与引导,盲目跟风。智慧城市建设强调做好顶层设计,通过政府部门牵头起主导作用,调动政府机关、企业、社会团体等各方力量共同参与。湖南省没有成立智慧城市建设省级统一领导小组,没有形成金字塔式的管理模式,只有株洲、常德、衡阳、永州等市州成立了智慧城市建设领导小组和办公室,且大多各自为政。在政策的制定上,缺少具体操作层面的指导意见。各地区对智慧城市的实质与评价标准不明确,工作思路不清晰,盲目跟风,没有结合自身实际。

(二)数据共享困难,“信息孤岛”严重。大数据分析是实现智慧城市建设的有效途径。大数据来源广泛、类型丰富、数据量大、非结构性数据在数据分析中占比加大,大数据存储成本过高,不同系统之间接口复杂,大数据中的规律和信息无法被充分利用。再加上各部门之间横向、纵向协同困难,行政分割、管理分治的现象普遍存在,各系统独立建设、条块分割,或者出于信息安全等因素,资源整合困难,缺乏有效的信息共享机制。到目前为止,湖南省也没有制定基础数据共享、个人信息保护等方面的技术标准,智慧城市建设标准规范体系有待于完善。

(三)各区域基础差异较大,特色不明显。由于各地区经济水平发展差异,智慧城市建设成果有差异,但没有形成自身特色。湖南省长株潭经济发达,对智慧城市建设从领导层重视,资金来源相对多元化,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建设成效明显要高于其他城市,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智慧交通、智慧城管、智慧医疗来提升城市服务品质。其他区域中心城市,经济较为发达,公众信息平台及云计算中心大多已建成,数字城管及智能交通取得较好成效。县级试点城市都已启动智慧城市建设,但是信息化升级的基础建设有待于完善。固定电话及移动手机的普及率很高,但是宽带接入和互联网的普及率仍很低,第四代移动通信网和无线宽带网络覆盖率不高,电子政务基础网络建设有待完善。各地区没有以智慧城市建设为契机,充分发挥本地区的比较优势,或者着力解决阻碍自身发展的问题为目标,有重点、有针对性地建设智慧城市。

(四)缺乏资金上的支持,投融资渠道单一。智慧城市建设周期长,见效慢,涉及到基础设施的信息化升级,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因为属于民生工程,私人资本的参与性偏低,融资渠道单一,很大部分资金还是依靠政策来填补。许多试点城市,特别是县级试点城市,融资相当困难。再加上没有统筹规划,资金分散,各地区也没有设立专项资金支持智慧城市建设,致使整个工程项目进展缓慢。有些地区对自身的比较优势不清,没有结合实情形成自身特色,照搬照抄,造成资源浪费。

四、推进湖南省智慧城市建设的建议

(一)政府加强统筹规划,组织协调各部门关系。智慧城市建设以政府起主导作用,调动各方力量共同参与。政府基于城市发展的长远角度,结合本地区的具体情况,做出统筹规划。同时,以某一城市作为典范,引导示范。各级政府对本地区的智慧城市建设在省级规划的基础上,明确本地的优势及劣势,确定建设目标、建设特色、建设重点、建设难点及难点的攻破,其他各部门的配合与支持。

由于整个社会信息共享意识淡薄,对信息集成共享存在误区,政府以云计算、大数据理念,与信息技术平台有机对接,建立统一综合的信息平台,实现“数据”共享,探索建立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机制,打破各系统独立建设、条块分割的局面,通过连点成面的方式对各部门的信息进行整合。

(二)出台评价标准,保障信息安全。智慧城市评价指标体系难以确定主要表现为数据的缺乏、方法的缺乏和经验的缺乏,难以量化分析。可以将基础设施、智慧产业、智慧服务、智慧生态等几大领域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如基础设施可细分为:无线网络覆盖率、光纤接入覆盖率、户均网络带宽、智能电网技术和装备应用、部级重点实验室等。智慧产业可从智慧产业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特色产业及占本地区GDP的比重,对就业的贡献率指标进行量化。智慧服务可以从交通堵塞的改善情况、城市管理效率(如城市脏、乱、差情况)、公众办事的效率(如办理事务缩短的时间)、满意度及公共服务应用普及率等。智慧生态包括环境污染(如污水处理)、能源消耗、空气质量、城市绿化率、噪音控制情况等进行评价。只有智慧城市建设形成一个统一的评价标准,各地区根据自身情况,才能建设适合本地区经济发展的智慧城镇。

智慧城市建设中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可能带来一定的风险,企业及个人的隐私可能泄露,甚至国家安全可能将受到信息武器与网络恐怖主义的威胁,大数据可以按照数据安全储蓄要求,存储在任何空间,通过数据加密的方式为数据流的上传与下载提供有利的保护。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体系,明确信息资源的责任主体和监管主体,保护各主体的合法权益。立法机构和监管部门也要出台相关保护个人隐私的措施。

(三)引入社会资本,创新投融资渠道。目前,湖南省的大部分资金来源主要靠政府财政支持,单纯依靠政府投入和信贷远远不够,将政府财政投资、银行贷款、债券融资和第三方投资完善融合是解决智慧城市建设资金短缺的重要方式。各类资金来源合理搭配,坚持开发性融资与商业性融资并重。创新政府购买服务方式,挖掘、应用大数据信息商业价值,利用资本市场收回投资和政府购买服务支出的渠道,实现政府和企业在智慧城市建设上的合作共赢。吸引民营资本参与建设,通过与高新科技企业合作,企业获得利润增长新动力的同时,也促进智慧城市建设。向商业银行贷款或获得政策性银行的支持可以作为短期资金来源。充分利用智慧城市建设的红利,如土地增值,既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又可以用于智慧城市的建设,可以与短期融资方式互相补充。公众是智慧城市建设最后的检验者,可以通过购买投资智慧城市建设运营的股票、基金、地方国债、公司债等金融性资产参与到智慧城市建设中来。

(四)注重区域差异,形成特色发展。湖南省的旅游资源丰富,湘西农村有优秀的民俗文化,如歌舞文化、体育文化、巫蛊文化,可以开发以民俗文化为特色的智慧旅游。长沙作为湖南省的省会城市,交通拥挤较为严重,以智慧交通、智慧城管为主要建设目标发展智慧城市,然后再依次推进智慧医疗、智慧水务、智慧社区等。株洲大部分地区是重工业区,是重酸雨区,可以将智慧生态作为主要目标,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建设。衡阳城市建设可以智慧城管作为重点进行建设,避免齐头并进,效果不显著的结果。湖南省智慧城市建设因为资金、经验的不足,应该避免盲目跟风及全面推进,应发挥自身优势或以弥补自身短板为主要目标,分层次、有针对性地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主要参考文献:

[1]湖南省统计局.http://.

[2]新华网.http://.

第2篇:城市智慧交通建设范文

近日,“产业成长 智慧兴城――智慧城市与两化融合深度行”活动在湖北省襄阳市举行。众多智慧城市建设领域的知名专家、学者、企业家与襄阳智慧城市的规划者、建设者,以及襄阳本地企业信息化负责人齐聚襄阳,分享智慧城市建设的经验和理念。

智慧襄阳势在必行

通过手机上的“无线城市”客户端,直接查询个人医保、公积金、路况信息;下载襄阳旅游指南手机客户端,游客揣上一部智能手机就能在襄阳轻松订餐、订酒店、购买旅游商品;偏远山区的孩子们通过“班班通”工程也能听到名校的优质课程……这些都是智慧城市建设的内容,智慧城市与每个人息息相关。通过智慧城市建设,政府可以在交通、旅游、教育、医疗等各个方面,为市民提供更加快捷、优质的服务。也就是说,智慧城市可以通过信息化技术对低效、传统的城市管理方式进行改进,以减轻城市管理的压力。

在“产业成长 智慧兴城――智慧城市与两化融合深度行”上半场智慧城市活动上,IBM软件事业部资深系统架构师干敏表示,智慧城市建设是社会发展的自我需求。随着城镇化的发展,交通、安全、就业、医疗、教育等领域供不应求的问题日益突出。因此,我们必须用信息化手段解决城市供给和群众需求之间的矛盾。

襄阳市经信委副主任徐科华听完IBM专家对智慧城市的顶层设计规划和如何落地实施的报告后,表示襄阳按照“四化同步”的发展要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信息化建设指导方针,深刻把握全球信息化深入发展与中国工业化进程加速交汇的时代特征,加速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两化融合”,初步形成了以政务信息化为龙头、以企业信息化为主体、以实现经济社会发展信息化为目标的信息化发展格局。同时,全市坚持把信息化作为经济增长的“倍增器”、发展方式的“转换器”、产业升级的“助推器”,大力实施信息化“兴业、强政、惠民”工程,加快推进“数字襄阳、智慧城市”建设,在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电子政务建设、电子商务建设、农村信息化建设、行业信息化建设、“两化融合”发展等方面不断加大力度,加快了全市智慧城市建设进程。

当前,襄阳正积极推动以云计算、电子信息和电子装备为核心和基础的信息化建设步伐,积累襄阳未来发展的后发优势,加快赶超的步伐,努力把襄阳建设成为智慧城市,而智慧城市作为信息化技术的具体应用,必将带动襄阳市信息化产业的发展,推动信息产业的集聚和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

探索智慧初见成效

目前,国内许多城市都相继提出了建设智慧城市的规划,并进行了一些探索。襄阳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打造“智慧城市”,就是为解决城市存在的人口大量增加、交通堵塞、污染严重、市民生活幸福指数下降等问题。襄阳建设智慧城市是市委带领全市人民探寻“中国梦”、实现“襄阳梦”即建设“四个襄阳”和区域中心城市的重要途径。

襄阳智慧城市建设,将借助新一代物联网、云计算、决策分析优化等信息技术,将人、商业、运输、通信、水和能源等城市运行的六大核心系统整合起来,使其以一种更加智慧化的方式运行,提升城市公共管理效能、居民生活幸福程度以及产业发展水平的一项综合性城市信息化建设工程。智慧城市的目标就是把襄阳变成一座有观感、有体验的理想城市,增强襄阳成为区域中心城市的发展气场。

据悉,2013年12月12日,《襄阳“智慧城市”总体规划与设计方案》已经通过专家评审。专家表示,规划设计方案通过评审,这标志着襄阳“智慧城市”建设进入实质阶段。

襄阳市经信委副主任徐科华认为,各相关部门要将专家们的意见和建议落实到襄阳市“智慧城市”建设中去,提高规划的科学合理性、可操作性,彰显规划的统筹指导意义。通过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农业、工业、商业和社会生产各领域的深度应用,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最终将实现以智慧城市建设增强襄阳发展气场,实现“产城融合”和“四化同步”。

规划先行促成落地

IBM软件事业部资深系统架构师干敏对此表示认可。他说,缺少顶层设计、忽视建设和运营的体制与机制问题,都不利于智慧城市建设持续发展。他建议,智慧城市顶层设计应根据城市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轻重缓急,配套地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具体来说,智慧城市顶层设计应符合城市发展的总体方向;建成的系统对于当地具有较大的社会和经济价值;具备实施的基本条件。

据了解,除进行顶层设计外,目前襄阳市已在智慧政务、智慧城管、智慧医疗、智慧教育、智慧交通、智慧旅游、智慧公安、智慧园区、智慧社区等十大领域,部分实现了智慧化应用。除了十大领域外,智慧农业、智慧环保、智慧水务等领域也有望得到逐步推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襄阳将成为全方位互联、高度智能化的城市,政府、企业和广大群众一定能够享受更加安全可靠、方便快捷、丰富多彩的信息化新生活。

在“产业成长 智慧兴城――智慧城市与两化融合深度行”活动上,襄阳市经信委副主任徐科华介绍:“首先我们会选择一批贴近民生,老百姓特别关注的领域,进行先行启动,包括智慧公交、平安城市、智慧交通等跟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一些领域。”

襄阳市交通运输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襄阳正在积极筹划智慧交通的建设,通过建设市民可使用所获得的信息,轻松制定自己的出行规划,“躲开”拥堵路段,快速抵达目的地。智慧交通的建设将会使得出行变得更加“简单”。选择使用公共交通的市民,可以在出行前根据当前的交通状况,了解到公交车的到站时间、换乘时间间隔等信息,从而计算出此次出行所需花费的时间。自驾出行的市民,通过智能导航可动态选择最优路径行驶。当前方道路出现拥堵时,交通诱导信息将会提前通知驾驶者,让驾驶者有机会选择其他路线避开拥堵路段。

谈到智慧交通的实现,IBM软件事业部资深系统架构师干敏表示,用智慧的应用解决“城市病”应该抓主要矛盾,例如IBM公司对于交通的解决方案可以实现交通状况的预测。依靠强大的综合分析能力,将当前的交通数据、历史数据、环境因素、社会因素等信息统一整合起来并加以分析,可以实现对未来一段时间的交通预判。为市民出行、交通管理者的日常工作提供了良好的信息支持。智慧交通的建设将会实现人、车、路、环境和谐,引导并吸引市民主动选择最优的出行方式。

网络是智慧城市实现的基础

智慧城市的实现,首先基于无所不在的网络,然后才有无所不在的物联网,网络通讯在市区实现全覆盖以后,市民就可以手持不同终端设备,享受各种高带宽带来的应用服务。

作为首批国家智慧城市,2013年12月,襄阳市在湖北省率先开通TD制式4G网络,截止目前,襄阳建成TD制式4G基站1300多个,覆盖襄阳的城区和各县市主城区。4G通信速度是现在3G的10到20倍,高网速、低延时、永远在线的特性,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了动力。湖北移动襄阳分公司网优中心主任刘建说:“这个基站就是原来我们3G的TD的基站,升级改造它就支持我们4G的网络,用户就可以很轻松地享受我们4G高速下载,比如看一部高清电影,这是一点问题没有。”目前,樊城的万达广场、人民广场和襄城鼓楼等主要商业圈已经实现了全覆盖,广大市民在三大商圈中的1032个商家都可以享受免费的无线网络服务。

第3篇:城市智慧交通建设范文

IBM(2008)出于自身产业转型和推销软件与服务的商业目的,提出了“智慧的城市在中国突破”战略以及“智慧地球”理念,以“感知化”、“互联化”和“智能化”为核心,认为“智慧城市”是有意识地、主动地驾驭城市化这一趋势,运用先进的信息和通信技术,将人、商业、运输、通信、水和能源等城市运行的各个核心系统整合起来,从而使整个城市作为一个宏大的“系统之系统”,以更智慧的方式运行,进而为城市中的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促进城市的和谐、可持续的成长。“智慧城市”既而成为全球研究的热点[1]。

一、智慧城市的发展研究综述

秦洪花(2010)等认为智慧城市是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以整合、系统的方式管理城市的运行,让城市中各个功能彼此协调运作,为城市中的企业提供优质的发展空间,提供市民更高品质的生活[2]。

王广斌(2013)等认为智慧城市是以城市综合治理发展到以ICT技术为支撑的智能城市发展新阶段[3]。

丁国胜等(2013)将智慧城市理念引入城乡规划研究,“智慧规划”具有系统性、智能性、共享性和动态性等特征,包括智慧化提升城乡规划自身能力、智慧化解决城乡规划问题两个关键领域[4]。

骆小平(2010)认为智慧城市的理念包括三个层次。第一,经济上健康合理可持续。智慧城市应该是具有智慧的经济结构和产业体系,高增长的城市经济体系。表现在智慧城市的经济是绿色经济,是低碳的经济,是循环经济。绿色经济是指通过创新生态科技使人的经济活动遵循生态系统内在规律,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基础上促进生态系统的协调、稳定、持续、和谐发展。低碳经济的特征是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为目标,构筑低能耗、低污染为基础的经济发展体系,主要包括低碳能源系统、低碳技术和低碳产业体系。智慧城市的循环经济即是充分考虑城市生态系统的承载能力,尽可能节约城市资源,不断提高现有资源的利用效率,循环使用资源,创造良性的社会财富。

第二,生活上和谐安全更舒适。智慧城市是以人为本、生活舒适便捷且具有良好公共安全的城市,其核心是运用现代化的科技手段服务广大居民。

第三,管理上科技智能化信息化。城市管理包括政府管理与居民自我生活管理,要求不断创新管理的科技运用智能化信息化手段来协调城市的平衡,维持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智慧城市”作为城市治理领域的一种新路径,被世界上的众多国家所接受,并逐步推进“智慧城市”的建设[5]。

二、“智慧城市”的基本内涵

(一)智慧城市是一种城市治理新路径

智慧城市作为城市治理领域的一种新路径,被世界上的众多国家所接受,并逐步推进“智慧城市”的建设。诸多学者(沈明欢,2010;史璐,2011;胡小明,2011;)也开始对“智慧城市”的发展战略、发展原理、发展动因及模式进行思考与探究,智慧城市应该以城市发展特色、适应知识经济的政策、完善政府公共服务、加强基础设施以及城市职能服务环境等发展战略为重点,智慧城市对我国智慧解决方案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其中包括智慧的交通,关于如何建设智能的交通系统来减缓交通压力。

智慧城市是解决城市问题的一条可行道,将是未来城市发展的趋势[6]。例如张祖群等(2013)在北京市与交通基础设施2011年最新数据分析基础上,结合历年数据变化趋势,认为智慧交通、智慧城市的理念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提供了新思路,北京施行智慧交通具有一定可能性[7]。

(二)智慧城市是一种复合型的网络城市

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和知识经济加速发展的今天,智慧城市以互联网、物联网、电信网、广电网、无线宽带网等网络组合为基础,以信息技术高度集成、信息资源综合应用为主要特征,以智慧技术、智慧产业、智慧服务、智慧管理、智慧生活等为重要内容的城市发展新模式,使网络智能技术服务于城市的关键基础设施建设,使城市服务更有效,共创和谐美好家园。

“智慧城市”涉及到智能楼宇、智能家居、路网监控、智能医院、城市生命线管理、食品药品管理、票证管理、家庭护理、个人健康与数字生活等诸多领域,促进在自主创新、产业发展、公共服务、社会管理、资源配置等领域广泛应用信息技术,促进经济转型升级,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改善人民生活水平[8]。

(三)智慧城市是以人为本的充满活力的新型城市生活方式

智慧城市是充满活力的,它涉及城市的智慧政务、智慧交通、智慧医疗、智慧安防、智慧管理、智慧生态、智慧流通、环境保护、社会公共安全、智慧消费和智慧休闲等多个领域。智慧城市的宗旨是以人为本,核心是运用创新科技手段服务于广大城市居民,着力满足群众工作和生活的需要,使人民群众生活方便,这是城市管理工作的基本立足点。

现代城市建设服务可根据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建设各委办局统一工作平台,使市民在网上方便办理相关业务,公开透明、流程快捷、依法行政、高效便利。城市的智慧政务中心要能充分体现“政府依法行政、高效快捷、群众满意的”智慧化服务,切不能再让河北某“北漂”从北京到当地五次仍然办理不了出国手续等事件重复。建设高素质、现代化的城市基础设施、能源基础设施、交通、市政服务、社会基础、优美的城市环境,建设高水平的城市生态文明和健康、宜居、无污染的绿色城市是,这现代化城市建设的目的。

交通便捷、公共交通网络发达则是智慧城市建设的一个重要表现。智慧城市最明显的表现是广泛运用信息化手段。这就意味着城市管理者需要通过信息基础设施和实体基础设施的高效建设,利用网络技术和IT技术实现智能化,为各行各业创造价值。

三、国内外智慧城市发展动态

2008年,IBM陆续与中国十几个省市签署了“智慧城市”共建协议,至此,北京、上海、广州、南京、漳州、扬州、西安、咸阳、海口、大连等省市已把智慧城市列入重点研究课题,纷纷加入建设“智慧城市”的行列,有的甚至已经着手编制智慧城市专项规划。2012年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公布了94个城市(区、县、镇)为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2013年则增加为103个,比2012年试点范围扩大9个[9]。

(一)国内智慧城市发展现状

1.北京市:《北京市“十二五”规划纲要》中提出构建精细智能的城市管理,建设智慧城市;2009年正式启动了“感知北京”的示范工程建设。

2.上海市:创建面向未来的智慧城市。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要特征,从技术、产业层面提升到思想、战略层面,推动浦东新区在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的先行先试;推进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信息化,提升城市运行效率和管理服务水平;健全信息安全保障体系,推进信息化有序发展。

3.浙江省宁波市:《加快创建智慧城市行动纲要(2011-2015)》中提出智慧城市的十大应用体系让市民享受智慧服务;六大产业基地建设,实现产业智能化;打造随时随地随需的泛在网络,推进居民信息应用能力建设。

4.广东省:《加快发展物联网建设智慧广东的实施意见》中提出重点实施“智慧广州”、“智慧深圳”、“智慧南海”(佛山)、“智慧石龙”(东莞)等智慧城市试点,并希望通过打造“数字广东”,发展现代信息服务业,加强对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支撑,实现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让经济发展变得更有效率。

5.江苏省南京市:“智慧南京”通过发展“智慧产业”促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构建现代产业体系;通过智慧管理不断提升城市功能品质;实现居民智慧生活;实现城市绿色新经济增长。

6.湖北省武汉市:“智慧之城”、“光城计划”,建成无线城市,基本实现“三网融合”,实现90%以上的政府行政许可网上办理;物联网工程中实现车联网全覆盖;电子病历伴随市民一生。

7.浙江省杭州市:率先开始建设“智慧城市”。2008年便启动RFID技术,并应用于杭州图书馆新馆,2009年IBM签约杭州黄龙饭店,联手打造全国首家智慧酒店。

8.江苏省扬州市:《“智慧扬州”行动计划》提出“创新扬州,精致扬州,幸福扬州”建设,推进“智慧城市”在智慧交通、智慧电网、智慧城市管理、智慧医疗、智慧旅游、节能减排等方面的先导应用。

9.辽宁省沈阳市:以生态城市和谐规划、城乡水污染监管及饮水安全等重大课题为主要内容,为解决传统工业城市的转型难题开创一个新的思路和模式。

10.山东省东营市:2009年9月25日,东营市政府与IBM共同签署了“黄河三角洲云计算中心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合作协议,东营市将采用IBM云计算产品IBM Cloud Burst,IBM将为东营市提供全球领先的云计算产品,通过帮助其建立黄河三角洲云计算中心,催生出一座兼顾数字化和生态性的石油新城。

11.台湾省:《“智慧台湾”i-235智慧生活科技运用计划》,在安全防灾、医疗照护、节能永续、智慧便捷、舒适便利、农业休闲等六大领域开展智慧生活科技创新应用的服务示范。

(二)国外智慧城市发展动态

1.德国:“T-city”计划、All-in-one计划,实现智慧水表、电表、燃气表及太阳能电力表一体化。

2.日本:“i-Japan战略2015”,推动国民本位的新电子政府和电子自治体,远程数字化医疗,数字化教育与数字化人才培育。

3.韩国:《国家信息化基本计划》,建成数字化政府,推动IPTV服务方式,在线服务广泛使用,倡导绿色IT。

4.新加坡:“智慧岛2015(i2015)”,电子政府公共服务架构,提高政府工作效率;网络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有限宽带的覆盖率;智能交通系统,为人们提供及时准确的交通信息。

5.美国:将IBM提出的“智慧城市”上升为国家战略,趋于完善的互联网络为其物联网的发展创造良好的先机,而物联网技术发展政策主要体现在推动能源、网络宽带与医疗三大领域开展应用。

6.欧盟:《欧盟物联网行动计划》,加强政府对物联网的管理,消除物联网发展的障碍,欧盟制定了一系列物联网管理规则,并建立一个有效的分布式管理架构,使全球管理机构可以公开、公平、尽责地履行管理职能。同时,注重增强机构间协调,共同推动物联网发展。

7.瑞典:“智慧城市”最大体现在交通系统的建设与完善上。瑞典当局在2006年初宣布征收“道路堵塞税”。IBM为瑞典公路管理局设计、构建并且运行了一套先进的智能收费系统,包含摄像头、传感器和中央服务器,确定交通工具并根据车辆出行的时间和地点收费,这一举措将交通量降低了20%,排放量减少了12%[10]。

参考文献

[1][6]沈明欢.“智慧城市”助力我国城市发展模式转型[J].城市观察,2010(3):140-146.

[2]秦洪花,李汉清,赵霞.智慧城市的国内外发展现状[J].信息化建设,2010(9):50-52.

[3]王广斌,张雷,刘洪磊等.国内外智慧城市理论研究与实践思考[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3,30(19)153-160.

[4]丁国胜,宋彦.智慧城市与“智慧规划”——智慧城市视野下城乡规划展开研究的概念框架与关键领域探讨[J].城市发展研究,2013,(8):34-39.

[5]骆小平.“智慧城市”的内涵论析[J].城市管理与科技,2010(6):34-37.

[7]张祖群,王晓芝.智慧城市背景下的北京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研究[J].城市管理与科技,2013,(5) :58-60.

[8]安宇宏.智慧城市[J].宏观经济管理,2013,(9):78.

第4篇:城市智慧交通建设范文

【关键词】智慧城市 河北省 建设模式

一、我省建设智慧城市的现状

2012年首批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名单中就有河北省,涉及石家庄市、秦皇岛市、廊坊市、邯郸市等市和地区。我省各个城市结合自身特点,围绕各自城市发展的战略需要提出了相应的发展战略。河北省于2014年与神州数码签署了“智慧河北”战略合作协议,信息化发展水平得到全面提升。2015年6月,河北省政府与阿里巴巴集团签署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启动共同建设基于云计算、大数据与数字互联网的智慧河北。

(一)石家庄市智慧城市的建设

石家庄作为河北省的省会城市,积极建设智慧城市。为了提高社区的安全系数,提高社区的办事效率,大力建立人脸识别系统,建立一站式服务模式等。石家庄重点建设智慧医疗、智慧城管、智慧国土等,突出石家庄市的省会、商埠和医疗等特色。通过手机软件,利用云技术,整合交通资源,方便公民的出行,缓解交通的拥堵,有效解决停车难和空车位的矛盾。

(二)秦皇岛市智慧城市的建设

秦皇岛市是我省交通、旅游等重要城市。在智慧城市的建设中,充分利用网络技术和信息技术,提高港口、旅游服务、政府等工作效率。秦皇岛市利用物联网、云计算等核心信息技术,提高港口的作业能力,将港口的基本信息与全国港口的状况通过互联网连接,达到资源共享,充分利用资源。使秦皇岛港口的交通更加顺畅,更加智能化。秦皇岛市的旅游业结合信息技术,充分展示秦皇岛市的旅游资源,利用云计算为游客制定特色服务。通过建设智慧旅游,进行秦皇岛市的旅游监控、服务监管、提供自寻等。利用互联网将秦皇岛市的旅游景点、酒店、旅行社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优化资源,让游客更加方便和智能。

(三)廊坊市智慧城市的建设

廊坊市结合自身的地理位置,充分利用交通和京津冀一体化进程的优势,大力建设智慧城市。廊坊市在城市管理、社会民生、资源环境、科技文化等方面进行智慧方案的建设,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其中,在廊坊市公务建设中取得了新的进展,利用网络平台改建光线环网,涉及的部口广泛。利用网络平台建设财政业务专网,使不同部门和政府之间的财政更加便利、透明。充分建设互联网平台,将廊坊市的各政府部门进行整合,优化业务资源,提高业务效率,为公民提供更加便利和高效率的服务。

(四)邯郸市智慧城市的建设

邯郸市在国务院办公厅的指导下,利用当地的历史文化,结合城市的发展规律,积极打造智慧城市。邯郸市一方面在城中村改造中,重视城市的城乡统筹发展,充分考虑城镇的公共服务设施为周边的农村服务。另一方面控制城市的合理规模,并保护好城市的历史文化遗址,平衡城市和和历史的冲突。邯郸市大力完善基础设施,重点发展智慧公交,结合公路、铁路、机场等,形成立体交通。坚持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建设,在安排智慧民生的过程中,除了加大经济建设,更要加强环境保护建设,资源节约建设等。邯郸市市政府与中科曙光、东软集团签订了《智慧城市建设暨云计算产业发展合作协议》,为邯郸建设智慧城市,打造云端智慧城市提供物质基础。

二、进一步建设我省智慧城市的建议

参照国内外多个智慧城市建设的经验,一个好的智慧城市建设模式没有完全一样的,必须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结合我省的特点,参照国内外的优秀智慧城市的范例,下面提出进一步建设我省智慧城市的建议。

(一)智慧城市的建设要有专门机构

我省应该成立专门的机构,这一机构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总工程师,制定和规划智慧城市的建设。比如马来西亚建立信息通讯产业政策与管理的专门机构与行业协会,这一协会为马来西亚智慧城市建设中提供政策保障,能使马来西亚更好的制定和执行信息通讯产业政策。新加坡资讯通信发展管理局注重新技术和新理念的引入,目前已经将云计算、知识联网、绿色城市等包括在其中。新加坡资讯通信发展管理局还注重与企业和学术界组成知识网络的框架,从而通过数据分析达到新加坡充分利用资源,推动新加坡的经济发展。新加坡“智慧国”的建设中,新加坡资讯通信发展管理局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见,专门的机构对智慧城市的建设极其重要,贯穿于智慧城市建设的整个过程。

(二)我省要注重信息技术,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

智慧城市的建设核心是利用信息技术,如瑞典斯德哥尔摩“智慧城市”建设所采用的主要的模式是与IBM公司的合作模式。通过信息技术,IBM开发解决斯德哥尔摩的交通问题。IBM通过根据时间和日期而征收不同费用,通过智能收费系统,利用摄像头、传感器和中央服务器等,确定交通工具并根据车辆出行的时间和地点收费,从而影响斯德哥尔摩的交通流量和拥堵程度。如北京利用网络技术实现市民的更好的沟通与交流。通过物联网、云技术等,增强社交网络技术的普及,为市民提供更好的服务。

(三)智慧城市的建立需要健全的法律和规章制度

从智慧城市的长远来看,需要法律和规章制度的约束,对人们的行为,智慧城市的建设和后期的维持进行强制性的约束。通过法律和规章制度维护智慧城市的建设和运行中公民的合法权益。如如新加坡的《滥用计算机法》和《电子交易法》等,维护新加坡公民的合法权益和对不法人员的制裁。如美国奥巴马政府成立之后通过的《美国复苏与再投资法》,拨款专用于扶持智能电网的发展。为美国的智慧城市的建设起到了很大的积极作用。我省针对智慧城市建设前期、中期、后期有可能出现的状况,通过规章制度加以确定和规范,保障智慧城市的顺利建设,公民真正享受到智慧城市的效果。

(四)以政府为主导角色,制定优惠政策吸引企业与研究机构建

政府通过制定一系列免税、免租金等优惠政策来吸引投资。政府可以通过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刺激各种企业科研机构来投入到高新科技园区的建设中来。以马来西亚为例,马政府颁发一系列优惠政策来吸引投资者。符合多媒体超级走廊条件的公司将获颁“多媒体超级走廊营运地位”。在马来西亚政府有法定地位的书面保证下,所有获得“多媒体超级走廊营运地位”的公司将享有多项财务及非财务的便利和奖励,这种优惠政策,能取得较为成功的结果。

(五)完善的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是建设智慧城市的物质保障。合理提高光纤覆盖率和无线网络覆盖率,为智慧城市的建设提供网络技术的物质基础。这些是信息技术建设的基础,通过政府的长期投入,改善我省的基础条件,才能使后期智慧城市的建设更快更好的发展。我省除了城市还要加强农村的光纤覆盖率和无线网络覆盖率,为智慧农村,智慧农业奠定未来的发展基础。

(六)加强“政府、企业、市民”三方合作

智慧城市的建立离不开政府、企业和市民的三方合作。政府要提供平台,使企业和市民真正的参与智慧城市的建设。实现政府、企业和市民之间的真正互动,提高市民和企业的参与程度,让政府真正听到市民的的意见,可以通过在线解答、短信、博客等不同的形式,借助互联网让政府了解市民的意见。企业与政府合作,大力建设网络平台,利用信息技术构建政府与市民之间的桥梁,为智慧城市的建设提供有利的保障。通过政府、企业与市民三方共同合作,建设智慧城市降低成本,提高效率。

参考文献:

[1]Gerhard SCHMITT.Spatial modeling issues in future smart cities[J].Geo-spatialInformation Science,2013,(16).

[2]屈瑜君,廖晓玲.衡阳市创建国家智慧城市可行性分析[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2016,(2).

[3]袁文蔚、郑磊.中国智慧城市战略规划比较研究[J].电子政务,2014,(4).

[4]马俊科. 大力发展物联网产业 推动河北智慧城市建设――专访河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段润保[J].中国信息界,2014,(03).

第5篇:城市智慧交通建设范文

为推动智慧城市建设健康发展,加强智慧城市上下游产业链间的交流与合作,由商务部、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科学技术部等十大部委以及深圳市政府主办,国家信息中心以及IDG国际数据集团承办的“第十六届高交会智慧城市专馆”应运而生。在其中,我们频频看到中兴、安防、万达、腾讯、太极、思科、东软等知名企业的身影。

在会展同期举办的一系列论坛活动,更是为会展倍添价值。这些论坛活动包括“2014中国智慧城市发展高峰论坛”、“2014中国智慧城市国际交流大会”,以及“第二届中国智慧园区高峰论坛暨产业对接大会”等等。成百上千名中外演讲嘉宾及各领域技术专家云集于此,共同分享了智慧城市领域的重大机遇和变革。

名企云集

国际智慧大融合

第十六届高交会特别开设了近万平方米的专馆――“高交会智慧城市专馆”(6号馆),这是高交会历史上,首次以一个主题专馆的形式集中展示海内外智慧城市领域的优秀成果、创新技术和智能解决方案。

值得一提的是,6号馆在历届高交会举办期间一直由国家发改委负责组展,展示内容皆为部级的重大科研成果,被称为规格、重要级最高的展馆,此次的布展设置充分说明主办方、部委领导对于智慧城市发展的重视与关注。

本届展会以城市规划建设的交通、通讯、能源、安全等领域为重点,九个各具特色的主题专区汇集了城市规划设计、信息网络、智慧能源、智慧交通、智慧通信、绿色建筑、智慧医疗、智慧广场、城市应急、地理信息、智能家居等领域的众多国内外企业及相关城市,无疑是国际智慧的大融合。

在专馆中心位置,可以看到中兴、安防、万达、腾讯、太极、东软等名企的身影。中兴通讯此次展示的是已在国内100多个城市及全球40多个国家获得广泛应用的智慧城市综合解决方案,参观者可以用手机在现场直接体验各种城市生活的智慧应用;在万达展位上,能够发现目前人们广泛关注的“健康服务云”、“食安云”;腾讯重点推介的是前不久刚刚推出的“QQ物联”社交智能硬件开放平台,这一产品让腾讯借此杀入智能硬件领域。

中国最大的软件企业东软,则认为中国城市的智慧发展离不开基础设施投资,此次他们的展区主题为“智慧 云城市”,突出了以云平台为基础,围绕民生、社会最热点需求做应用,以应用拉动基础设施建设的理念。其它,如中青创投的中国城市云大数据“车联网”、软通动力的智慧城市公共信息服务平台、深圳易尚的3D PLUS、深圳太极的云平台等项目与方案也得到专业人士的认可。

此次展会还吸引了国家信息中心、国家评测中心、北大数研、北航等政府和高校科研机构,他们散布在展厅的不同地点,为参会者带来了无人机、微信家校通、警用装备物联网方案等一系列重大科研成果和专利技术。智慧城市代表新余的展馆则以“智慧新余,能源管理”主题,强调人与自然、城市和谐发展的理念和具体做法,通过科技手段突出显示国家新能源科技城的特色。

专馆东南角可以说是人气聚集地,特斯拉(Tesla)和陆地方舟两家企业都在研发电动汽车,参展汽车时尚动感的外型、清新优雅的气质征服了现场所有的观众,使这一展区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智能家居专区作为本次展会的一大特色板块,加百列、聪明屋等企业将带您领略到智能家电、智能安防和智能传感等技术带来的便捷与魅力,参会者可以把这些先进科技运用到家装中,给自己和家人一个更舒适的居住环境。

高峰论坛

同台论道共话智慧建设

为了更好地分享智慧城市建设经验,理清智慧城市发展思路,推广创新的智慧城市解决方案和产品,在展会同期还举办了“2014中国智慧城市发展高峰论坛”等活动,通过主题演讲、平行论坛、高峰对话、专题报告等多种形式,针对智慧城市的趋势、创新应用、智慧城市发展机遇与挑战、第三平台与智慧城市发展等话题进行了深度交流与研讨。

2014年11月17日,一年一度的高交会“2014中国智慧城市发展高峰论坛” 在深圳会展中心如期拉开帷幕。本次峰会特邀了中央各部委的领导、两院院士、专家学者参会。另外,来自华为、中兴、神州数码、软通动力、微软、IBM、西门子等知名企业的领军人士也从各自角度开展广泛的研讨和交流,为智慧城市建设提供有效解决方案。

在论坛上,中兴通讯政企事业部公共安全行业专家孙延春博士发表了题为《大智之城,安全为基》的主题演讲。孙延春博士用马斯洛需求金字塔理论为智慧城市发展的三个需求层次做了分类,他认为,公共安全是处于金字塔底层的基础性需求。重视分类管理,信息共享不畅是公共安全管理的一大问题。

巴塞罗那市政府代表Xavier Mayo则分享了巴塞罗那的城市建设经验。她说,“Many slow cities inside a smart city”是发展原则,城市的发展不能只看重效益,更重要的是要对市民提供持续性的免费服务。

现在人们一提到智慧城市就与技术联系在一起,对此,IBM大中华区智慧城市总经理文金言说,这是一种误解。他认为,智慧城市是用技术堆积不起来的。智慧城市就是要靠最低的消耗、最少的污染来发展,打造可持续的生态城市才是目的,而非技术。

为促进智慧城市各产业链的对接,除了17日举办的“2014中国智慧城市发展高峰论坛”之外,11月19日,由中国开发区协会、中国智慧城市建设投资联盟联合主办,深圳市智慧城市研究会和深圳市智慧城市建设协会承办的“2014中国智慧城市国际交流大会”、“第二届中国智慧园区高峰论坛与产业对接大会”也在第十六届高交会上举办。

智慧评选

提升未来城市创新

第6篇:城市智慧交通建设范文

交通拥堵撕扯着人们的神经。能否有一个好的解决方法,让我们避开拥堵,放松身心?

当智慧城市成为各城市竞相排练的标配节目,作为智慧城市最重要的注脚之一,智慧交通同样成为各地政府日程表的“座上客”,其解决方案成为当务之急。

杭州市同样如此。在与交通拥堵“长期交战”中,杭州智慧交通建设水平逐渐领先于其他城市,并创造了值得借鉴和推行的特色模式。

2006年,杭州市率先在全国开通了第一条快速公交线路BRT-1号线。快速公交采用的是银江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银江股份)自主研发的BRT信号优先系统。快速公交的出现为缓解杭州交通拥堵发挥了重要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2004年建设部关于优先发展城市公共交通的意见之时,银江股份已经将物联网技术应用到城市BRT项目当中。经过几年的发展,银江股份占据了杭州市智能交通市场93.29%的份额,业务触角深入城市交通、公共交通、城市安全、航运交通、高速交通、铁道交通等领域,承担着建设杭州智慧交通的任务。

为做好每一个智慧交通项目,银江股份不断与业主、交警支队科研所、领域专家进行沟通联系,在第一时间获得项目信息和需求,并提供完整的解决方案。同时,银江股份也积极响应杭州市道路交通管理部门提出的想法和思路。

在BRT项目建设过程中,银江股份和杭州公交集团进行了反复沟通,为公交集团的智能公交系统提供了全面细致的建设以及后期维护。银江股份CEO章建强告诉记者:“BRT信号优先系统应用之后,杭州的公交管理进入了快速智能化的时代,而且乘、候车环境也得到了较大完善。”

近年来,银江股份发展迅速,产品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稳步提升。“我们的产品已经从区域走向了全国。”章建强高兴地说。目前银江股份的产品已经进驻100多个大型城市,包括上海、广州、厦门、福州、杭州等。同时银江股份将以RFID为主的物联网技术应用到智慧交通的各个领域,在国内各重要城市如杭州、上海、广州、昆明等推动智慧交通的发展。银江股份的产业布局已颇具规模,公司在国内交通智能化综合竞争力排名中列第一。

银江股份的目标并不止于此。除智慧交通外,还将触角伸向了智慧医疗、智慧建筑、智慧教育、智慧环境、智慧能源、智慧金融、智慧旅游等各大领域,并成功进军物联网、云计算等新兴产业。值得一提的是,在智慧交通和智慧医疗领域,银江股份在国内行业内综合竞争力排名均为第一。

事实上,银江股份在智慧城市建设方面确实实力强劲。此前,在上海世博会、广州亚运会、南京青奥会、南昌城运会上,都承建了相关智能化项目,直接为这些活动提供服务。值得一提的是,银江股份也是国内第一个提出智慧城市理念的企业,并联合国家信息中心、富阳市政府搭建国内首例政府云数据中心项目。

第7篇:城市智慧交通建设范文

在智慧城市的建设规划和试点建设过程中,不少城市都不约而同地提出迫切需要智慧城市的标准。由于缺少标准,智慧城市到底应实现什么样的目标,众说纷纭;由于没有统一的标准,可能会造成重复建设和资源浪费;而且由于没有标准,智慧城市的建设成果很难评估和验收。为此,国内一些标准化组织及地方政府开始了智慧城市标准方面的研究,或开始了一些标准化工作的探索。

在智慧城市的研究与实践中,我们可以明显地感觉到中外的不同。国外智慧城市建设的目标和任务一般比较单一,如考虑利用物联网技术,将各种城市公用资源(水、电、油、气、交通、公共服务等)连接起来,监测、分析和整合各种数据以做出智能化的响应,更好地服务市民;或是充分利用智能交通系统,通过各种传感数据、运营信息及丰富的用户交互体验,为市民出行提供实时、适当的交通信息。在智慧城市标准化方面,还加上了环保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而我国智慧城市的标准化,则比较集中于信息通信技术(ICT)在城市中的运用。

1 国内标准化活动

1.1国内智慧城市标准化工作概述

目前,开展智慧城市标准化工作的有: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CCSA)泛在网技术工作委员会(TC10)、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28)SOA标准工作组,浙江省和宁波市分别成立了智慧城市标准化机构,中国智慧城市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也开始了智慧城市标准化工作的研讨。

1.2CCSA TC10

从2012年3月开始,CCSA TC10开始了智慧城市标准制定工作,目前共有7个项目正在展开,分别是:智慧城市术语和定义:智慧城市总体框架和技术要求:智慧城市跨系统信息交互技术要求:智慧城市评估方法及指标体系:智慧城市公共支撑平台技术架构和功能要求:智慧城市安全需求分析:智慧城市标准体系研究。

其中,前3个项目正在申报国家标准,后4个项目为研究课题。智慧城市系列标准项目组由武汉邮电科学研究院、工信部电信研究院、中国联通、大唐电信、西安交通大学、中国电信、江苏邮电设计院、中国普天、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华为、南京邮电大学等单位组成。

1.3TC28SOA

全国信息技术标准化技术委员会(TC28)SOA标准工作组成立了智慧城市应用工作组,了智慧城市建设情况及标准需求调研报告,启动了智慧城市术语、技术参考模型、评价模型和指标体系、数据和服务融合平台、数据模型、设计方法等标准研究。其中,以下三个标准处于国家标准立项公示阶段:一是智慧城市标准应用指南SOA技术;二是智慧城市标准应用指南和技术参考模型;三是评价模型和基础指标体系。

1.4住建部

2012年12月,住房城乡建设部办公厅正式了关于开展国家智慧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并印发了《国家智慧城市试点暂行管理办法》和《国家智慧城市(区、镇)试点指标体系(试行)》两个文件。其中后一个文件也带有标准性质,它给出了智慧城市评估的指标,包括:4个一级指标、11个二级指标和57个三级指标。

1.5中国智慧城市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2013年5月7日,中国智慧城市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召开智慧城市标准体系研讨会,对智慧城市的标准化组织、标准体系框架、标准化推进策略进行了探讨。

2 国际范围的标准化活动

2.1国际智慧城市标准化工作概述

在国际范围的标准化组织中,国际电信联盟电信标准发展局(ITU-T)开始了智慧城市标准化的前期工作,国际标准化组织(ISO)正计划组建智慧城市的标准工作组,其它国家或组织有一些零星的、与智慧城市有关的活动。

2.2智慧与可持续发展焦点组(ITU-T)

ITU-T经过充分酝酿,广泛征求意见,于2013年2月在第五研究组(SG5)成立了智慧城市与可持续发展焦点组(ITU-T Focus Groupon“Smart and Sustainable Cities”)。

按照ITU的规则,焦点组的工作周期是一年,它不会直接产生标准,而是进行标准的前期工作,为ITU-T输出一系列评估报告和技术报告,包括考虑现有其它标准化组织和论坛所采取的活动,明确标准化的需求,制定一个标准化路线图,发挥信息通信技术部门的影响,促进全球智慧与可持续发展城市的增长。

焦点组的目标是:

定义信息通信技术在城市中的作用,包括认定环境可持续城市所必需的信息通信系统。

与其它标准化组织建立联系,进行标准化协调活动。

建立标准化路线图,建议未来的ITU-T研究项目和有关活动。例如:智慧与可持续城市的概念、范围、前景和用例,智慧与可持续城市的特点和需求,智慧与可持续城市的有效服务和网络基础设施,以及相关的体系架构。

认定或开发一组关键性能指标(KPI),评估信息通信技术对环境可持续城市的影响。

帮助ITU-T开发信息通信技术用于智慧与可持续城市方面的全球参考标准。

焦点组主席由西班牙的电信专家担任,副主席有六位,分别来自中国、意大利、阿根廷、美国、阿联酋、新加坡。

2013年5月8日,焦点组在意大利都灵召开了第一次会议,有60多位来自国际组织、多国政府、电信运营商、设备制造商、大学、学术团体、标准化组织的代表参会。会议共收到提案25个,涉及焦点组的组织结构和管理、标准化技术、标准化方向、其它国际组织和标准化组织相关信息、智慧城市案例分析等内容。

本年度还将会有密集的会议,如焦点组7月的拉丁美洲第二次会议,9月西班牙马德里的第三次会议,11月斯里兰卡的第四次会议。

2.3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ISO于2013年1月,出版了一期智慧城市专刊,介绍了与智慧城市有关的ISO标准组,例如:社区可持续发展标准组(TC268),智能运输系统标准组(TC204),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标准组(TC241),煤矿甲烷标准组(TC263),建筑与民用工程标准组(TC59),建筑环境设计标准组(TC205),建筑热性能与能源使用标准组(TCl63),社会安全标准组(TC223)。

3 下一步工作建议

智慧城市标准化工作要防止走两个极端,一个极端是认为智慧城市的理论研究和实践不够,标准化工作还要继续等待;另一个极端是认为智慧城市的标准化没必要,用信息化、电子政务、智能电网、物联网、云计算、通信技术等标准进行组合,就足以覆盖智慧城市。事实上,智慧城市提出了新的目标、新的发展途径,应有新的标准体系。当然,可以采用的已有标准,应尽量采用。

根据我们的观察,在智慧城市国际范围的标准化活动中,中国智慧城市标准化工作不落人后,甚至还处于稍稍领先的位置,这与我国集中力量办大事的体制是分不开的,也与我国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智慧城市建设是分不开的。

下一步工作,要制定标准规划,急用先上,从实践中来,到实践中去。

4 小结

第8篇:城市智慧交通建设范文

关键词:智慧城管;数字化城市管理;智慧城市;信息技术

中图分类号:F2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302(2013)09-0068-04

0 引 言

“智慧城管”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是“数字城管”的升华和创新。随着大数据、物联网、云计算等技术的蓬勃兴起和发展,城市管理智慧化的实现成为可能。此外,杭州在数字城管建设中的不断探索和创新,也为杭州推进“智慧城管”建设提供了良好基础。

2012年3月,浙江省提出了“智慧浙江”的战略目标,并制定了《浙江省2012年智慧城市建设试点工作方案》,启动实施首批13个试点项目,要求积极探索智慧城市建设服务和商业模式,杭州“智慧城管”正式列为省智慧城市首批13个试点项目之一。

1 “智慧城管”的特征及价值分析

1.1 “智慧城管”的特征

1.1.1 “智慧城管”是“数字城管”的拓展与升华

“数字城管”侧重于城市管理信息的采集和处置,“智慧城管”则在已拥有海量信息的基础上具备了自我识别、自我分析和自我处置的智慧,并将此智慧延伸到所涉及的人、物。“数字城管”是“智慧城管”的基础,“智慧城管”是对“数字城管”从体制、机制和技术层面的提升和拓展,是“数字城管”发展演进的更高层次和必然阶段。

1.1.2 “智慧城管”是“智慧平台”和“智慧管理”的有机结合

通过广泛采用物联网、云计算、人工智能、数据挖掘、知识管理等技术,构建一个智慧的信息平台,让管理对象更具智慧,实现基础管理对象和管理服务两者间的有机结合,提高城市管理规划、建设、管理、服务的智能化水平,使城市管理信息更全面、管理更高效、服务更便捷。

1.1.3 “智慧城管”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

“智慧城管”是开放的、面向未来的、灵活的城市管理新模式,它并不是孤立的“智慧”项目,从顶层设计到具体实施都应体现出与其他智慧城市建设项目之间密切的关联性。“智慧城管”既是一个规范的标准化系统,同时又是一个充分开放的系统。

1.2 “智慧城管”价值分析

据预测,到2015年,世界GDP的构成将主要集中在4大块:电子信息服务业 (60%)、电子工业(10%~16%)、IC业(1%)以及其他产业(23%~29%)。“智慧城管”是密集应用信息技术及服务的项目,电子信息产业发展会加快“智慧城管”建设,“智慧城管”建设将进一步推动电子信息产业发展。

“智慧城管”建设中的企业成长机会主要分布在四个层面。“智慧城管”建设的最底层是感知层,智能设备生产商、基础设施建设商能从中发掘巨大的市场价值;感知层上面是网络层,当中网络服务提供商、运营及服务提供商将发挥巨大的作用;再上一层是平台层及应用层,涉及到各种城管应用平台的搭建、开发与维护,将为信息服务提供商、软件及应用开发商提供巨大机遇。

作为城市管理的最新模式,“智慧城管”能够有效地推动政府管理创新,促进政务信息公开化、透明化的实现,增强与市民的互动性和公共服务能力,全面提升城市管理水平。除此之外,“智慧城管”将极大地改善现有的城市问题,通过整合共享交通资源、加强实时监控、进行精细化管理等工作,全面提升城市生活品质。

2 杭州“智慧城管”的战略定位

2.1 杭州“智慧城管”建设的总体目标

基于已有“数字城管”的建设基础,杭州“智慧城管”将围绕三个目标展开:第一是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城市管理要素、城市管理过程、城市管理决策等全方位的数字化与智能化;第二是资源整合、促进协同,融合信息技术与先进的管理服务理念,创新城市运营模式,提升城市管理公共服务能力;第三是打造成为全国“智慧城管”典范城市,形成一整套标准体系,带动省内优秀的软件企业和部分产业发展,向省内外实现技术和管理输出。

2.2 杭州“智慧城管”建设总体定位

首先是发展定位,即逐步建立以公民本位为主导的面向群众需求的均等化的公共服务,培育多元化的城市管理参与主体。推进杭州城管由被动管理向主动管理,粗放定向型向集约定量型,单一封闭管理向多元开放互动管理转变。在管理层面上将“四化”管理提升到“格调”管理,以人文和艺术为主线打造个性化的“智慧城管”。

其次,在功能上,要以“智慧城管”的两大基因知识社会创新2.0和下一代ICT等信息化手段为契机,引出新兴商业模式和社会服务型产业,在“智慧城管”的建设过程中积极引入相关成果和理念,树立项目形象和品牌,通过发展“智慧城管”,助推战略新兴产业,显著提升区域经济规模,引领由城市管理者推动的智慧城市建设商业模式。图1所示是杭州“智慧城管”产业集群策略示意图。

图1 杭州“智慧城管”产业集群策略

2.3 规划结构

杭州市“智慧城管”建设的总体规划结构概括为“11365”,即“形成一套标准体系,设计一套管理体系,构建三大基础平台,实施六个应用系统,打造五型城市管理”的功能结构。图2所示是杭州“智慧城管”建设总体规划结构图。

图2 杭州“智慧城管”建设总体规划结构

2.3.1 形成一套标准体系

智慧的城市管理标准体系不仅涉及狭义上数据标准、技术标准,更要涵盖“智慧城管”顺利推进的管理标准、服务标准、运行标准。杭州根据历年积累的业务和技术管理经验,充分参考各种国家技术规范和行业标准,形成杭州市“智慧城管”标准体系,并争取成为地方标准、行业标准或国家标准。

2.3.2 设计一套管理体系

从业务顶层设计和标准化顶层设计进行双顶层设计,构建杭州特色的“智慧城管”管理体系,指导“智慧城管”的建设实施工作。管理体系的内容包括体制、机制、规范和评价等方面。

2.3.3 构建三大基础平台

构建云计算基础平台、物联网基础平台、海量数据资源平台等三大基础平台,为“智慧城管”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为“智慧城管”建设提供统一规范的应用、数据和服务平台。

2.3.4 实施六个应用系统

智慧的城市管理系统,需要运用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和智慧技术,通过资源整合、手段创新、功能拓展,深化已有的城市管理信息化成果,建立健全智慧的城市管理应用体系。重点实施智能化数字城管系统、城市管理智能分析决策系统、城市管理公共服务系统、城市街面秩序智能管控系统、智能化城市管理行业监管系统和城市管理综合指挥系统等六个应用系统。

2.3.5 打造五型城市管理

通过“智慧城管”的建设,打造服务型、开放型、效能型、智能型、和谐型的五型城市管理。

3 “智慧城管”建设核心要素分析

3.1 市民互动与公共服务

在服务型政府理念指导下的城市管理行政执法,必须以服务作为执法导向,放弃以前的简单执法模式,注重沟通与引导,进一步提高整体素质,打造一支过硬的管理队伍,实现管理者与群众关系的和谐。

“如何面向市民”的可选解决途径有角色转变、增加互动、参与激励三种。

所谓角色转变,就是在行政执法过程中,城管的角色由管理向服务转变,城管不再是控制相对人的管理者,而是与相对人平等共处的服务者。

增加互动,就是通过建立杭州城管政务平台,提高与市民的互动性,利用微博、微信等新兴媒体实时向市民传播城管动态。

参与激励,就是对于对城市的管理有良好的建议或者提高可行的方案,或是有效参与城管体验日活动的市民提供奖励机制。

3.2 数据共享与业务协同

城管执法涉及城市管理的诸多领域,执法过程需要大量的数据支撑,而这些数据又来源于不同的行政管理部门,共享链正是连接城管执法部门与其他行政管理部门的渠道。杭州市城管委信息资源共享链上包括,位于执法信息共享链下游的市发改委、市国土资源局、市安监局等,位于中游的市工商局、市财政局、市质监局等,位于上游的市地税局、市城管执法局等。城管业务协同的五大建设任务如下:

(1)目录体系建设。参照相关国家标准,结合实际,构建政府政务信息资源目录体系的技术支撑环境,设计开发信息资源的目录管理与服务功能,实现多种形态信息资源的定位和共享。

(2)交换体系建设。建设跨部门的政务信息资源交换平台,而不是为单一应用建设交换系统。建立市级的信息资源交换体系,实现横向部门间开放式、松耦合的按需信息交换。

(3)标准与规范建设。围绕信息资源共享的规划、编目、注册、管理、服务、使用等6个环节,以及信息交换的交换桥接、前置交换、交换传输、交换管理、交换部署、运行使用等6个环节,制定相应的标准规范。

(4)业务协同应用建设。围绕社会管理、市场监督、经济调节和公共服务四大政府职能,以部门实际需求为导向,率先推进信息公开、市政监管等与民生密切相关项目。

(5)组织管理制度建设。围绕政务信息资源提供者、管理者和使用者的职责履行,制订相关管理制度和行为规范。加强政策引导和资金调控,大力推进资源共享与业务协同工作。

3.3 实时通信与统一调度

杭州城市管理工作在终端应用、平台应用、网络应用、弹性沟通等诸多方面存在着统一通信的需求。统一通信是指把计算机技术与传统通信技术融为一体的新通信模式,让人们无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通过任何设备、任何网络,获得数据、图像和声音的自由通信。统一通信作为一种全新的通信方式,为城管工作人员提供了一种更个性化、更及时的通信方法。利用这种方法,能够理顺最重要的业务流程,实现前所未有的协作水平、响应速度、移动能力和安全性。

传统城市管理模式因其种种弊端已经难以为继,建立适应现代城市发展需求的“大城管”模式势在必行。“大城管”以先进的管理理念为指导,由政府、企业、公众等多元主体共同参与,联合公安、工商、城管,依靠现代化的数字技术平台,综合运用市场、法律、行政等手段,组建联合执法中心,对包括城市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环境卫生、园林绿化、城市规划及建设等各种类型的城市公共事务进行管理及服务。

“大城管”实质上是一种“大联勤”管理,在机制上按照区设立联合指挥中心,区内各街道设立调度员,并且借助“数字城管”采集员的设置和万米单元网格管理方法,发现问题时采用就近原则。

3.4 智能物联与行业监管

随着政府监管在政府工作中的重要性日益增强,监管工作也越来越复杂,杭州市城管委在行业监管方面存在不少问题,如何提高政府监管人员的工作效率成为亟待解决的难题。行业动态监管平台(物联网传感器平台)正是结合政府监管工作的主要业务需求,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高效政府监管业务的一个监管工作平台。

杭州“智慧城管”建设将转变传统监管模式,支持远程实时采集被监管机构的数据,实现行业动态联网监管,实现行业监管的关口“前移”。在技术方面,采用增量数据采集技术,实现被监管机构数据的实时采集;提供丰富的监管分析工具,支持监管分析模型的定制。

通过建设行业动态监管平台,全面地收集监管所需的各类数据,消除信息孤岛,实现数据的互通共享。此外,利用预警、模型分析以及知识共享,实现监管人员业务办理的信息化,提高监管工作人员的效率。实现在各行业的监管应用,从而提升行业监管的水平,实现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3.5 数据挖掘与决策支持

在城市管理过程中,进行相关决策时需要知道事情的现状和可借鉴的对策,但是传统基于模型的决策存在着过程漫长、条件理想化等问题,不利于城市管理中关乎城市运行和民生问题的决策。因此,杭州“智慧城管”建设将围绕数据挖掘与决策支持这一核心要素,打造全国范围内的智库,来提高问题决策的效率和效果。

在智库体系建设过程中,主要应从以下两方面考虑:第一是顶层设计,即搭建一个跨部门、跨学科的柔性支持平台。所谓顶层决策咨询服务平台的“柔性”,是指它要适应党政决策部门和各类决策咨询研究机构的动态变化。第二是建立跨学科的智囊团,即组建由政府、企业、高校、咨询机构等共同组成的智囊机构,为行业提供设计、咨询、方案跟踪及反馈给决策者等。

4 结 语

“智慧城管”是建设智慧杭州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引领和支撑杭州城市管理工作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选择,是创新和完善新型城市管理体系的重要工作内容。本文基于杭州“智慧城管”建设基础,从战略定位和核心要素的视角对杭州推进“智慧城管”建设进行了分析,为杭州进一步推进“智慧城管”建设提供了方向指导和针对性建议。

杭州“智慧城管”将继续坚持“以人为本、以民为先”的理念,紧紧围绕“打造东方品质之城,建设幸福和谐杭州”的目标,始终贯穿“城市管理,让生活更美好”这一主题,提高城市管理品质,以科技强管提升城市管理绩效,提高城市管理政府监管能力,建立与杭州城市发展水平和发展定位相适应的先进城市管理体系。

参 考 文 献

[1]陈观林, 李圣权. 杭州市推进“智慧城管”的优势及对策研究[ J ]. 现代城市, 2012, 7(2): 11-14.

[2]房立洲, 胡税喜. 数字城管智慧化的杭州路径[J]. 智慧城市, 2012(8): 27-28.

[3]刘恋. 智慧城市信息服务体系建设及实证研究[D]. 长春:吉林大学, 2012.

[4]郭理桥. 现代城市管理和运行的公共基础平台[M]. 杭州: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10.

[5]刘建敏. 数字城管资源共享项目范围管理研究[D]. 北京:北京邮电大学, 2010.

[6]郝力. 数字城管: 革新城市管理模式[ J ]. 建设科技, 2010(23) : 20-22.

第9篇:城市智慧交通建设范文

智慧城市到底要解决什么问题?

当前智慧城市主要是依托云计算、物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借助视频监控、GPS、移动终端等感知设备,通过交换共享、数据挖掘、主动推送、智能分析等信息系统功能,实现民生服务均等便捷、企业发展创新有力、城市管理敏捷高效、政府决策及时准确的目标。

赛迪设计认为,智慧城市不是单纯的城市信息化建设,而是通过城市基础设施规划、城市运行和管理模式优化、新一代信息技术三者之间的支撑和引领,打造基于历史分析、现状改善及未来规划的良性发展机制,以完备的基础设施、高效的业务运作模式以及敏捷响应的信息化环境,为公众提供优质便捷服务,为企业提供创新发展驱动力,同时支持敏捷高效的城市管理和及时准确的政府决策目标的实现。

当前对智慧城市理解的误区

智慧城市建设“操之过急”。当前各省市急于完成智慧城市规划建设,同时学术界和咨询行业也急于争取合作项目,导致智慧城市的深层次研究分析比较薄弱,针对智慧城市建设目的、分期目标、建设路径等内容,大多停留在宏观理论层面,没有和中国的发展形势、城市发展定位等现状充分融合,缺乏可操作、论证充分的指导方法。

智慧城市建设重信息化,轻业务。当前各地出台的智慧城市规划中,尚没有脱离传统城市信息化建设的思路,仍然以信息化重点工程为依托,阐述智慧城市建设内容。城市基础设施支撑业务运作,业务运作支撑信息化运行,而智慧城市不仅是信息化建设,而是将城市各构成要素进行充分融合和调动,以一个充满创新活力和可持续良性发展的动态有机体来满足不同用户的需求。

智慧城市该如何建设?

智慧城市建设首先应回答四个问题:智慧城市是什么?有什么?做什么?怎么做(谁来指导、谁来主导、阶段计划)?赛迪设计认为,智慧城市建设是立体的、有机的、动态的、持续改善的统一体。在既定规划期限内,从建设时间、建设阶段和建设主体三个维度考虑,可逐层细化到具体的建设方案和建设内容,最终可拆分出若干建设任务。

明确统筹协调部门,引领智慧城市建设理念。面向上级领导、中层干部、实施和技术人员及相关接口部门进行定期培训,以加强对国内外智慧城市形势、解决方案、新一代信息技术融合等内容的了解。同时借助外脑,通过专业第三方咨询机构提供的专业指导、分析评估、技术交流、技术支撑等服务,在智慧城市建设目标、建设内容等方面达成统一思想,保证后续机制改善、业务梳理、项目建设及运营顺畅执行。

制定智慧城市建设的管理流程。一是智慧城市建设过程中的运营和管理机制,包括组织机构(决策层、管理层、实施层、应用层)、监督管理机制(工作流程、点检制度、考核机制等);二是资金政策,完善适应实际情况的智慧城市资金投入和管理办法,实现集中统一、高效、低成本的管理制度;三是建立既符合国家要求、又符合实际的智慧城市标准规范体系。

协调智慧城市建设任务。作为智慧城市建设的归口部门,充分调动社会资源和各方积极参与,首先明确智慧城市建设目的、框架和路径,由此在组织协调后续规划和建设工作中,能以清晰的思路对第三方咨询公司提出明确要求,同时对各层领导、各个部门清晰灌输智慧城市建设理念和各项建设要求,充分发挥智慧城市中枢神经的作用。

清晰划分建设阶段。基于信息化和业务的融合层次不同,将智慧城市建设分为如下三个阶段,在每一阶段可根据不同领域发展特点,拆分出多项建设内容。

一是信息化支撑业务运作,取代手工。比如支撑公文办理、会议活动(视频会议)、督查考核、档案管理、信息公开、在线办事等业务的协同办公平台。

二是信息化促进业务优化。比如物理基础设施智能化改造,以智慧交通为例,包括基于信息化指导的停车场、道路等交通基础设施规划、业务运行优化和管理机制创新等基础环境建设。通过基础设施规划、运行和管理模式优化、信息化建设三者之间的支撑引领和深度融合,促进智慧城市建设和发展。

三是信息化引领业务创新。比如以电子商务为纽带连接产业链各环节以及企业与市场,建立形成高效快速的市场开拓模式,提高行业物流信息化和供应链协同水平,促进以第三方物流、电子商务平台为核心的新型生产业发展壮大。合理安排建设主体。基于智慧城市建设范围不同,分为如下四类建设模式,并可分解出不同的建设主体:

统筹建设:针对光纤、宽带、地下管网等信息基础设施项目、基础数据库和专业数据库建设、信息资源整合,以及协同办公平台等面向大多数部门的信息化项目,都由信息化主管部门牵头建设。

多部门联合建设:针对城市应急、城市运行管理、政府智能决策、市民服务等涵盖多部门业务的领域,需由相关部门共同参与项目启动、业务梳理、需求分析、项目执行等整个建设过程。

行业内独立牵头建设:若某一部门的信息化建设需要其他部门在信息资源共享等方面提供支持,则这类项目由该部门独立牵头建设,比如针对为公众提供出行信息、驾车诱导等服务的出行管理系统,需要交通部门在各方配合下牵头建设完成。

单部门独立建设:某一部门为支撑自身独立业务运作或提升管理,进行单个信息系统建设,比如林业局的森林远程防火预警、统计局针对各种数据的统计分析软件、交通部门的交通仿真与决策系统等。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