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初中化学实验步骤现象精选(九篇)

2024-02-27 11:00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第1篇:初中化学实验步骤现象范文

关键词:初中物理;信息技术;整合

在信息全球化的背景下,现代教育的方式也应顺应时代的潮流,在手段上有效融入信息技术,从而将信息技术作为辅助工具促进教学质量。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有利于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另一方面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

1结合多媒体技术进行实验模拟

1.1多媒体技术与物理实验有效整合:将信息技术与初中物理有效整合的有效途径之一是:通过多媒体技术将物理授课过程中的物理现象以及物理实验通过模拟实现。教师可以通过幻灯片、投影仪以及动画等方式,将需要完成的实验现象以及实验步骤,通过模拟图像或者影像的方式呈现出来,一方面可以降低教师在教授实验过程中出现的纰漏,另一方面让每一位同学清晰的观察实验的整体过程以及模拟的实验结果,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质量,同时也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结合人教版初中物理课本,以“杠杆”一课为例,杠杆即是“力”的拓展,又是“其他简单机械”的基础,同时杠杆原理对在今后的学习实践中都有应用。然而根据实际经验,通过现场实验有如下弊端:实验现象存在偏差:考虑到实验材料,实验设备的磨损以及环境湿度等因素,实验结果存在偏差,导致实验缺乏说服力;无法细致观察:杠杆的平衡无法量化,只能通过大致感觉判断;操作步骤较多,降低学生积极性。因此,教师应该采用多媒体模拟实验的方式进行,通过小动画的方式将杠杆的平衡条件展现出来,一方面保证了实验的理论没有偏差,利于培养学生严谨的学习态度;另一方面通过大屏显示的方式展现实验过程以及结论,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以及学习积极性,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1.2多媒体实验模拟的教学分析:在模拟的过程中,教师需要掌握一定的教学方法,将实验与多媒体技术有效整合,从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是模拟的过程必须遵循初中物理的基本规律,通过分析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及知识水平,选择合适的多媒体工具,必要时需要将多种多媒体工具混合使用,加深学生对实验现象以及实验步骤的理解。二是不能盲目进行模拟,多与学生进行互动,了解学生对多媒体模拟的掌握程度。对于学生不能理解的步骤,要通过反复多次的播放实验模拟的步骤并在播放过程中讲解的方式完成,对于难以记忆的步骤,需要通过慢放的方式进行播放。三是在进行模拟实验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不能把视频当做授课的机械工具,而应该让学生在观看模拟实验的过程中,提高其观察能力,因此需要多问学生实验中的注意事项,实现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全方位掌握。

2结合相关信息软件进行物理实验

2.1信息软件辅助实验教学的意义:物理是一门实验科学,只有通过实验,才能检验真理与规律,让同学真正理解物理规律与物理知识。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并将计算机技术应用于实验当中。目前,学生对计算机的使用频发,操作熟练,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将信息软件融入物理实验中。从而摆脱让学生死记硬背的模式,借助信息技术以及相关软件,将抽象的步骤具象化,提高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学习的能力。

2.2物理实验与信息软件整合的策略研究:初中物理实验主要涉及力学,光学以及电路的部分知识,实验步骤较为简单,操作并不繁杂。通过将软件有机的融入实验课程的教学中,促进了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以初中物理实验中的“电学实验”为例,传统的实验方式是教师将电表,电线,测量设备以及灯泡带入课堂,或者带领学生走进实验室进行实验,这种方式的局限性较大。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提供相关的电路软件,拷贝给学生或者让学生自行下载,并让学生通过亲自搭设电路,改变电路的方式仿真电路中的物理规律,通过仿真的方式加深学生对相关物理结论的认识,让学生自己提出实验问题、设计方案、观察仿真结果、分析存在问题并自主得出结论,将信息技术有效的融入物理实验的整个环节。通过将软件与物理实验的有机整合,促进学生对实验步骤,实验过程的充分掌握,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提高实验效率。

对于一些开放性实验,难度较高,为了增加学生对这类实验的认知,教师应该让学生借助互联网,在课前自主查阅相关资料,结合网络知识对实验有较为全面的认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借助网络平台,将相关实验通过播放视频的方式展现出来,有利于增强学生对实验的理解。在实验过程中,教师应该应用一些数据处理软件简化计算步骤。对一些繁杂的物理数据,可以通过简单的数据处理软件,例如Excel进行数据处理;在实验结束,教师应鼓励学生使用ppt或者word展示自己的实验成果,从而将信息技术充分融入物理实验的各个环节。

总结:

综上所述,在当今社会信息发展的背景下,初中物理实验也应该与时俱进,在实验中纳入信息技术的辅助,通过课堂模拟,实验仿真等方式进行物理实验,在实验完成后借助相关的软件对实验数据进行处理,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提高实验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冬香.关于劳技课中运用多媒体技术的几点思考[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年10期

第2篇:初中化学实验步骤现象范文

一、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

1.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对初中物理的教学已经不仅仅是停留在对基础物理知识的简单学习的层面了,还要不断地提高学生的素质教育.开展初中物理教学实验活动,能够让学生在实验的过程中,充分的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这一实验的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将物理知识熟练地掌握,也能提高自身综合素质.

2.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有效途径

完整的物理实验由实验目的、实验步骤、实验器材的选择、进行试验和得出结论等步骤共同配合完成的.学生在进行试验的过程中,这些实验步骤都是必不可少的,学生通过对这些步骤的完成,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还能够提高学生对物理实验规划和设计的能力,让学生在操作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3.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的保证

初中物理实验的一些新奇的实验器材和新的教学方法,都能够引起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好奇心,实验式的物理教学方法很好的弥补了传统教学中单一性的不足.通过生动直观的实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并让他们积极的投入到实验的过程,促使学生对试验所产生的问题进行探索和思考.

二、提高初中物理实验有效途径的策略

1.提高学生对物理实验器材使用的熟练程度

让学生熟悉物理实验器材,是进行物理实验教学的前提条件.进行初中物理教学实验前,教师首先要将实验器材的基本原理、内部构造、使用方法和在使用过程应当注意的事项教授给学生,对物力实验器材的共性和特点进行分析和指导,重点对物理实验器材的注意事项进行讲解,在保证学生对物理实验器材操作安全的情况进行物理实验,只有让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器材进行基本知识的了解,才能使其在进行物理实验的过程中,对实验器材进行正确的操作,确保物理实验的安全性和结果的可靠性.

2.培养学生对物理实验的自主设计能力

初中物理教学实验的过程中,教师会根据实验的目的,对物理实验的操作原理和理论进行讲解和分析.当学生对实验的基本原理了解以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依据所学的物理理论和该实验的操作原理,自己设计出实验的方法和步骤,不能仅仅局限于物理课本中的试验方法.教师要对学生所设计出实验方法和实验步骤,进行相应的指导和评价,对学生物理实验设计和操作步骤中的存在不足和缺陷指出来,指导学生对这些不足进行及时的修正,进行规范化的操作.让学生自主的对物理实验过程进行设计,不仅能够让学生更好的理解物理的基础知识和原理,也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创新精神.

3.分组的物理实验教学方法

进行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经常会出现学生过多而物理实验器材不够,或实验步骤太多一个人难以独立完成的现象.针对这一教学现状,分组进行物理实验的教学方法能够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对学生进行分组的物理实验方法,是将班级内的所有学生,在物理老师的指导下根据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进行均衡分组的实验教学方法,让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合作,共同探讨,在进行实验的各个步骤中来观察所产生的物理现象,来验证物理定律的科学准确性,加深对物理概念和规律的学习.分组实验的教学方法,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能力,还能培养学生与学生之间相互合作的精神,促进了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4.不断改变实验方式,开发探究式实验

在当前我国的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只是将课本上单一的物理实验方法进行简单的演示后,让学生开始对教材中的试验方法进行复制,在这一实验教学过程中,并没有真正的实现实验教学的教学目标.针对目前的这一物理教学实验现状,教师应该在初中物理的教学过程中,实行探究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对物理实验进行设计,自主的进行物理实验,通过物理实验的操作,来研究所反映的物理现象和过程,探究和分析各个物理因素之间的关系,从而让学生形成新的物理概念.这就要求学生必须学会控制变量的试验方法,在实验中只改变一个量,从而求出其他物理量之间关系,不断的对物理量进行变换研究,最后总结出物理概念和规律,让学生在这一试验方法中不断加深对物理知识的理解.

5.重视学生实验,提高学生实验的积极性

在进行初中物理实验的过程中,学生很有可能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甚至是实验失败的现象,这时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实验步骤进行一步一步的检查,分析出学生出错的原因,引导学生重新进行实验,提高学生对物理实验的积极性.同时,教师还应着重关注学生在物理实验过程中的规范性操作和设计.

6.通过物理实验的趣味性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

将物理实验运用得到初中物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充分的利用物理实验的趣味性和新奇性来吸引学生学习的热情,充分的将学生的好奇心调动起来,让学生有学习物理的欲望,这是初中物理教师进行物理实验教学的第一步,将学生的好奇心和学习的兴趣成功的吸引是成功教学的前提条件,接下来初中物理教师要营造一个开放且全面的物理实验室,由于物理课堂实验并不能让每一个学生在短短的一节课当中将所有的物理实验全部做完并全部领悟,所以针对当前物理课堂实验过程出现的这一问题,教师建立起一个开放式的物理实验室,让学生设计实验的过程中自己动手,自己实验,自己学习.在长此以往的物理实验教学培养中学生就会形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同时学生在进性将物理实验的过程中一旦有了新的实验想法和方法就可以通过自主实验的方式来验证对物理知识的构想,对学生的创新能力也有所培养.

第3篇:初中化学实验步骤现象范文

一、认真预习实验内容

实验前,要认真复习有关的实验原理和实验内容,明确实验目的,了解实验程序和操作方法。通过预习,应当对实验内容胸有成竹,以免盲目地“照方抓药”。要牢记实验装置与操作要点,对每个实验都要做到心中有数。还要熟悉实验内容及操作步骤,一个实验有几个步骤;验证和证明了物质的哪些化学性质,实验现象是什么,应在预习中根据已经学过的知识做好准备,以免实验时手忙脚乱。实验课上,实验教师一般要结合实验内容,对实验操作要点,实验中容易出现的问题,以及可能出现的意外事故和处理方法等,都要进行详细的讲解。因此,也应认真“听”,用心“记”,照着“做”。只有做到必要的预习,明确实验目的、原理、要求、方法、步骤和注意事项,在实验中,才能得心应手,顺利完成。

二、熟练基本操作

初中化学实验基本操作的主要内容有:试剂的取用、称量、溶解、搅拌、加热、过滤、蒸发、结晶、常用仪器的使用和气体发生器气密性的检查等。这些基本操作是进行各类化学实验的基础,是化学实验的“基本功”。要熟练基本功,既要仔细“看”,注意老师的示范操作,领会要领;又要认真“练”,结合具体实验训练操作,逐步形成实验技能。实验能力的形成是练会的,而不是看会和说会的。

三、严格操作规程

在实验时,必须严格按操作规程进行,不得凭兴趣,想当然,更不准违反实验操作规程。如:用排气法收集氧气,停止实验时,要先撤导气管然后撤酒精灯。点燃可燃性气体,要先做纯度检验。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时,切不可让试管口朝着自己和有人的方向等。不严格按照操作规程进行实验,则可能导致实验失败,甚至会发生事故,造成伤害后果。

四、细心观察、记录、分析实验

实验中,要细心观察实验现象,认真做好记录,仔细分析实验现象产生的原因。做实验时,要全神贯注,不但要动手,而且要动眼、动脑,注意观察实验中发生的现象。如:物质的状态;颜色、气味、溶解性等有无变化,是否有气体、沉淀生成等。如实记录实验现象,并按要求填写好实验报告,做好实验作业。

五、尊重实验事实

第4篇:初中化学实验步骤现象范文

关键词:演示实验;教学效果;物理实验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6)04B-0078-01

物理是一门实验学科,实验是物理的生命,而演示实验几乎伴随着物理教学的每一节课,教学中,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优化改进演示实验,不仅可以让学生感觉耳目一新,也能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思维。

一、利用信息技术模拟演示过程,增强实验效果

物理实验的过程需要学生对很多细微现象进行仔细观察与分析。有的学生缺乏观察力,常常难以捕捉呈现时间短暂却重要的物理信息。所以教师可以在课堂上引入信息技术将物理实验的演示过程放慢、放大,向学生展示实验过程。

例如,在“电流的形成”这个实验中,电流对于学生来说既陌生又熟悉,因为电流无处不在。这时教师就可以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带领学生接触电流、探索电流,最佳的方式就是利用多媒体技术将电流的形成特征生动地呈现给学生,如模拟水流的形成,设计不同的动画,将学生带进新奇的实验世界。于是,教师在演示物理实验时,可以利用多媒体的特点,在屏幕上展示实验的具体情景,让学生能够直观地观察并进行总结。多媒体生动有趣、信息丰富的特点还可以使学生的注意力和记忆力得以加强,优化实验效果。

二、演示实验中让学生参与进来,发挥主体作用

实验中教师应当营造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让教学过程变得有意义。在课堂上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成为学习的主人。如邀请几位同学与教师一起进行实验,或鼓励学生通过合作的方式自主实验,提高探究能力。比如,一些简单的物理小实验:观察量筒、用天平称物体、镜面反射等,教师没有必要带着学生一个步骤一个步骤地进行演示实验,可放手让学生实验,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若学生无法独自完成实验,教师可以与学生相互配合共同完成实验,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兴趣与实践能力。

例如,在“浮力”这个实验时,为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教师在课堂上鼓励学生边学习边实验。首先让学生准备好实验道具:一个正方体小木块和一杯水。学生发现把小木块摁入水中时会遇到水带来的阻碍,当学生产生疑惑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展开讨论,营造热烈的学习氛围,探究水中阻碍力形成的原因。

三、结合生活资源开放演示实验, 知识联系实践

物理是一门逻辑性很强的学科,对学生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实践能力有较高的要求。有的物理实验需要配备较为复杂的实验器具,实验步骤亦过于烦琐,这对很多初中生来说是个不小的难题。为了解决这一现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将初中生物课程教学融入生活,适当地与生活建立起联系,将复杂的实验简单化、生活化,让学生直观感受物理知识,提高学生的参与度。教师在选择实验器具时,很多生活用具都可以拿到课堂中进行展示,如小刷子、眼镜、水杯等,这些熟悉的情境可以迅速带领学生走进实验,从而在实验的过程中体会物理与生活的紧密联系。初中生对物理实验会产生很大的好奇心,期望自己能够亲自探究实验,并向他人展示自己的能力,满足内心的需求。于是,教师不应该完全控制课堂,应开放物理实验,要经常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尊重学生的看法,可以鼓励学生根据意愿选择物理研究课题,自己设计实验步骤,通过独立思考和与他人合作,加强物理学习,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提高综合能力。

四、大胆的改进课本中演示设计,提高实验质量

如教学“音调”时,教材中采用的是“振动橡皮筋”的事例,事实上,在演示的过程中,学生并不能清晰地感知音调的变化。因此,为增强实验效果教师尝试新的实验方法,对实验过程重新设计。如用琴弦代替橡皮筋进行演示实验,教师还可以带一把小提琴到课堂中,让几个学生拨动琴弦。这样,学生会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对音调有了更深的感知和了解。又如在“液化”这个单元中需要进行“压缩体积,乙醚液化”实验,课本中提供的实验在实际操作中效果并不明显,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发挥想象力,共同创造最佳的实验方法,要求既符合物理的实验规律,又能顺利地完成实验,所以说对演示实验进行改进与创新未尝不会带来一番惊喜。

五、结束语

总之,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演示实验是一种常见且有效的教学模式。教师在实验教学中应当以学生为主体,不断优化实验效果。无论是实验器具的选择还是实验方法的使用,每一个实验步骤都应有学生的参与并融入学生的思考。因此,教师应鼓励学生勤于动手,挖掘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从而全面提高演示实验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蔡晓.初中物理演示实验教学的优化与改进[J].教师,2015,(31).

第5篇:初中化学实验步骤现象范文

关键词:初中生物;实验教学;学习动机

一、尊重客观规律,坚持实事求是

在平时的学生实验中,经常会出现这种现象:教师严格要求学生按照实验步骤来做实验,但是实验结果还是与课本上的理论相差很远,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原因就是学生不注重实验课,认为考试又不考,所以很多学生只是在生物实验课上胡乱应付一番,常常是马虎应付,实验课堂一片混乱。当实验课结束,老师催要实验报告时,学生就抄袭书本上的实验理论知识来填写实验报告单;有的学生在下课时间没有完成实验就干脆抄袭他人的实验结果,或者根据课本来猜测实验结果填写实验报告单等。这样怎么能达到实验教学目标?学生在做实验时应该严格按照老师要求的实验步骤认真做实验。尽量避免一些人为因素影响实验结果,并且要随时注意观察实验,做好实验记录。以客观的实验结果来写实验报告,形成实事求是的良好品质。

二、明确实验目的,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只有明确实验目的,学生才会积极地进行生物实验,实验结果才会准确。而需要指出的是初一、二年级学生生性好奇、好动,缺乏科学严谨的治学态度,很难做到认真、细致。他们有的不注意老师讲实验注意事项,就急于动手,造成操作偏差,甚至产生危险;有的只是觉着实验与自己的生活遥远,对实验课很感兴趣也是觉着上实验课好玩,又没有课后作业;有的学生认为升学不考,上生物实验课就是放松的时间,学习目的不明确,这些都给实验课组织教学带来一定困难。因此,教师在实验课前一定要让学生明确实验目的,树立严谨治学的态度。

三、指导学生掌握实验步骤的方法,规范操作

实验步骤必须严格执行,否则实验结果可能会大相径庭,或者由于操作步骤的先后顺序给操作者带来危险。因此,实验前教师务必指导学生好好预习,将实验步骤牢记心中,由繁化简。如显微镜使用过程中的“三个一”:(1)安放距桌边一掌(5-7cm);(2)对光要目(目镜)物(物镜)通光(通光孔、光源)一直线,光强要用平面镜,光弱要用凹面镜;(3)观察时标本对孔正中距离物镜一厘米,视野中出现标本颜色或杂质时观察目标即将到位,微调粗旋镜升降,细旋校象清晰,找不到目标时,缓缓移动玻片标本即可找到。在学生操作过程中教师要不断巡视,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遇到学生良好操作的,也要及时表扬,激励其他学生操作更加规范。

四、指导学生观察实验

学生在实验过程中规范操作是进行实验的基础,面对实验现象认真观察,是达到实验目的,探索实验结果的关键。而学生往往会在实验过程中急于想看到实验结果而匆匆操作完成,实验过程也不注意观察。例如,在一节解剖鲫鱼的实验课上,学生一拿到手术刀就开始三下五除二将鱼解剖完了,然后就认为任务完成了。对于实验的真正目的无从了解,也没有达到实验的目的。针对这一问题,我在实验课前先让学生对照课本了解鲫鱼的身体构造、器官组织,然后要求学生细读实验步骤,将注意事项逐一记下来。再准备一个硬纸板,在硬纸板上写上鲫鱼相应的器官组织名称,然后再开始动手实验。这样一来,学生在解剖时,每一步操作都很明确,并且将组织器官放在相应的预先写好名称的硬纸板上,方便学生观察。这样通过学生动手、动眼、动脑、观察、分析思维,培养了学生认真的科学态度,掌握了课本知识,还在自己动手操作中增强了自己的动手能力。真正达到了实验课的目的,且将书本上枯燥抽象的理论进行了很好的消化吸收。

五、注重实验结果的分析与小结

实验课没有课后作业,所以很容易造成学生过后就忘的结果,所以实验小结就必不可少。每次实验课教师不仅要监督学生做好实验,写好实验报告,更重要的是要做好实验小结,即在实验结束时,无论学生实验成功与否,教师都应让学生写出实验小结报告,反思自己操作过程中的不足与成功之处。教师针对学生的实验小结也要做出具体的评点指正。对于实验成功的学生要向学生讲解其成功的关键所在;对于实验失败的学生的实验小结要帮助其分析失败原因,总结经验教训,或帮助分析失败的原因让学生重做,直到成功。

通过几年的生物实验课教学实践,我深刻体会到生物实验课必不可少。其是生物学科的有效补充,生物实验将课本上抽象难懂的理论知识形象化,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率,对提高生物学科的教学质量能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所以,我们应该将生物实验课重视起来,引导学生做好实验课前的准备工作,实验过程中认真严谨,并做好实验记录,实验结束时做好实验小结,提高生物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第6篇:初中化学实验步骤现象范文

1.化学实验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化学这一门学科中所涉及的化学方程式以及化学反应的现象很多,对于大多数学生而言一旦要求死记硬背都是学习的一个难点。学生通过做一些有趣的化学实验,对化学物品以及化学材料、化学仪器、化学反应现象和结果的观察和思考,把比较死的知识学活。在实验过程中,学生通过对实验的操作方法和操作步骤的自我实践,才能对所学的知识有一个更好的巩固。总之,开展趣味性化学实验对初中学生学习化学大有裨益。例如:对Na这种化学物质的学习。Na的化学性质很多,所能发生的化学反应也很多。教师在讲Na这种化学物质的时候。可以课前准备好酒精灯、Na固体、水等与此实验有关的化学仪器和化学材料。在课堂上,教师当场进行化学实验。学生可以发现:Na在酒精加热的条件下迅速就融化,并且在融化之前一直漂浮在水面上,并且反应速度十分迅速。由此可以得出,Na的密度比水要小,并且可以和水在加热的条件下进行化学反应。

2.小组合作展开趣味化学实验

化学实验在化学课程中十分常见,但要使得实验具有趣味性这也需要一定的理论知识和实验技巧作为支撑。化学实验是否具有趣味性取决于教师对化学实验的设计是否新颖,而化学实验过程的趣味性就和学生在实验中的表现息息相关。在趣味性化学实验的模式中,比较常见的模式就是个人操作和小组协调操作。对于反应迅速、操作简单的化学实验适合个人单独实验;对于反应过程复杂、操作步骤繁琐的化学实验一个人操作具有很大的挑战,个人操作实验对实验进度和所要达到的实验课的教学目的没有多大的帮助。此时就需要以小组的形式进行实验,小组之间协调配合,以更好的完成实验和达到实验的目的。例如:2H2+O2=2H2O。此化学反应的现象为:烧杯内部出现水雾,反应中放出热量并产生淡蓝色火焰。此化学反应的操作步骤简单,适合个人单独操作实验。再比如:3Fe+2O2=Fe3O4。现象:剧烈燃烧,火星四溅;放出热量并生成一种黑色的固体Fe3O4。此化学反应就比较复杂,并且实验操作步骤较为繁琐,更适合小组之间进行化学实验。小组成员分工协作,提高实验所要达到效率。

3.趣味化学实验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开展趣味性化学实验对于初中学生学习化学有很大的帮助,但与此同时在开展趣味性化学实验也面临许多的问题。主要的问题是学生参与度不高,初中生正处于比较叛逆的年龄阶段,对学习的兴趣不高、贪玩心理很重。但趣味化学实验就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实验当中,整个实验过程都需要学生一步一步完成。在整个化学实验过程中,学生集中注意力参与到实验之中。教师的引导与学生的积极参与相结合,使得整个化学实验充满趣味性。例如:初中化学实验中氧气的制取。这个实验中需要的化学仪器较多,操作步骤也比较复杂。首先,教师要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实验之中。装置的气密性—向试管中放入反应物—将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给试管加热—收集氧气—熄灭酒精灯并拆除装置—检验气体—清理仪器,这一系列的过程都需要学生的全程参与,学生才能观察到实验现象并得出结论。教师还可以设置相关小问题,来突显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比如:氧气要怎样正确进行收集,为何要这样收起?如何检验收集的气体是氧气等等。学生通过在后期实验的操作过程的观察,对化学反应的现象也更为清晰。

4.趣味化学实验优化教学效果

以教师为主、学生为辅的传统教学模式已不再适合现当代的教育的发展。开展化学趣味性实验既可以对传统的化学教学模式进行革新,又可以使学生动脑思考还激发学生动手实践,以达到新课改的全新理念:培养学生全面发展能力。教师在教学中始终要以学生的学习和参与为主,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自身的努力对一系列问题进行解答。开展趣味性的化学实验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有很大的帮助。例如;生活中大家经常会遇到水垢的问题,对于这样的问题如何解决呢,通过书本知道,水垢的形成是碳酸钙的长期吸附,而又知道碳酸钙能与酸发生反应变成二氧化碳和水。在化学实验教学之初,学生对实验充满好奇和兴趣,教师应根据学生有着强烈好奇心的特点,适当增加实验的趣味性。例如,在“浓氨水和浓盐酸的反应”课程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培养皿中放一朵颜色鲜艳的花朵,在培养皿中撒入浓盐酸,接着一个容器壁上有浓氨水的烧杯扣在器皿上,随着会产生一个“雾里看花”的现象,通过这种方式增加实验的趣味性,吸引学生的兴趣。

第7篇:初中化学实验步骤现象范文

关键词:新课程背景;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评价方式

教学评价是对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学习能力的测试,对于教师来说通过教学评价可以找到自身教学设计中的不足之处,对于学生来说通过教学评价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自己能力水平高低,及时掌握自己的知识漏洞,以便及时采取弥补措施。然而传统物理实验教学评价采取的是考试方式,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实验能力的培养和提高,因此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应该根据学生实际学习状态,及时调整评价方式,帮助学生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他们的物理探究能力和实践运用能力。

1.教师要树立正确的评价观念

传统物理实验教学评价方式过于片面,评价内容不全面,教师过度关注对学生掌握实验知识的评价,而忽视了考查学生学习过程和操作能力地评价,导致在实验教学评价中存在很多问题,使得物理实验教学思想不够端正、教学目标不够全面、教学方式过于单一。学生对于这样的实验教学活动失去学习和参与兴趣,课堂教学效果明显降低,学生学习效率不高,因此物理教师要认识到现实中存在的问题,积极面对并找到解决的措施。鉴于此,笔者认为教师首先要改变传统教学和评价观念,树立正确的评价观念,以学生整体发展和终身能力持续发展为前提,实现以下几点转变,即从传统甄别与选拔功能转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功能转变,使评价过程成为促进学生能力发展和提高的过程;从重视知识评价向重视学生全面素质培养转变,使评价过程成为促进学生综合素养培养的过程;从单纯重视笔试结果向多样化评价方式转变;从学生被动评价向学生主动参与评价转变,发挥学生课堂主体地位的作用和价值。

2.教师要构建科学的评价目标

新课程标准对物理实验教学提出新目标,要求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之时,不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物理能力还要全面提高学生物理实验素养,即能够独立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学习、生产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要求教师将实验教学目标分为认知领域、技能领域和情感领域。认知领域目标是促进学生通过实验能够掌握相应的实验知识并学会迁移运用;技能领域目标是促进学生初步掌握实验的基本过程和方法、学会正确使用实验仪器、正确设计实验步骤、正确记录并计算实验数据、能够根据计算结果推导实验结论等;情感领域目标是促进学生通过实验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热情,树立崇尚科学、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3.确定具体的评价内容

教师在实验教学评价过程中应该结合具体的实验内容,接下来笔者将结合人教版探讨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对其评价内容进行分析。

3.1实验原理表述

教师应该要求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和理解对实验原理进行阐述,包括实验仪器的工作原理、实验涉及的基本思想和原理等,在本次实验中,白纸是为了记录蜡烛成像位置,镜子是为了验证成像大小关系。教师在引导学生设计实验之前,应该让学生充分掌握物理实验知识,理解开展实验的意义和作用,才能有效促进学生对物理实验地学习和探究。

3.2实验器材的选择

本次实验非常简单,涉及到的实验器材也比较少,只有蜡烛、平面镜、白纸、火柴,虽然器材简单,但是教师仍然要注意引导学生选择正确的实验材料,例如成像关键因素蜡烛和平面镜,要求学生选择长短一样的两根蜡烛,保证平面镜表现没有凹凸现象等,这些都是决定实验能否成功的关键。

3.3实验步骤设计

实验教学评价最重要的内容应该就是学生进行实验步骤设计的过程,包括学生能否根据实验对象和器材设计合理的实验步骤、学生对实验细节的处理以及对实验现象的观察等。在本次实验中,学生通过研究教材和总结生活经验,设计出如下实验步骤:①在桌面上铺一张白纸,在纸的中间位置画一条直线,在直线上竖立平面镜;②把一只刚点燃的蜡烛放在平面镜前面,并观察蜡烛在平面镜后面的像;③取与步骤二中同样长短的蜡烛在平面镜后移动,直到两只蜡烛的位置完全重合;④在白纸上记录两只蜡烛的位置,用直线将实验中两只蜡烛的位置进行连接,并用刻度尺量出两只蜡烛分别到平面的距离,将数据记录在设计好的表格中;⑤重复上述实验,以便得到更加准确的结果。

3.4实验操作的熟悉程度

物理实验教学评价中还要针对学生实验操作熟练程度进行评价,包括学生记录数据的准确性、数据分析的严谨性、表格设计清晰性以及对突发事件处理的灵活性等方面进行评价。

3.5实验结论分析

实验活动是为了验证最初的实验猜想,学生对实验结论地推导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学生对实验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熟悉程度,因此将实验结论分析纳入到实验教学评价中,有利于教师充分了解学生学习状况。在本次实验中,学生通过实验活动,得到如下结论:物与像的连线垂直于镜面,且物到像的距离等于像到镜的距离,物与像的大小是相等的。

小结:

在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评价中,应该结合实验教学内容、学生学习状态、学习过程等多方面因素进行评价活动,另外还可以采用学生互评、自评的方式,形成多样化实验教学评价模式。保证评价过程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使得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激发强烈的学习热情和兴趣,提高学习物理知识的积极性,促进学生掌握更多物理实验知识,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创造力,从而保证初中物理课堂教学的效果和质量。

参考文献:

[1]张娟. 以“实验、探究、评价相结合”改革初中物理课堂教学[J]. 学周刊,2015,02:108.

第8篇:初中化学实验步骤现象范文

在传统的初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忽视了很多的隐藏性资源,如果将其充分利用,能够有效地提高实验的质量和效率。生物实验都是基于生物的基础知的,因此,老师在实验课的教学中要注意引导学生从基础知识出发,发散思维,扩大观察力和想象力,这样不仅能够深化学生的理论知识,还能对实验进行创新型设计。

1.实验对象的转变

要想将传统固定的实验形式变得开放化,就要打破传统模式的束缚,引导学生进行实验的创新型设计。例如,可以对实验的对象进行适当的变化。在对“观察花的结构”这一实验进行学习时,老师可以抛开书本的要求,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设计来进行材料准备,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方便带来合适的花朵进行观察,生活中常见的、月季和玫瑰等都可以作为本节实验课观察的对象。这样的实验方式,学生不仅能够互相观察同学带来的花朵,对不同花的结构有所了解,发现其中的异同点,学生对生物知识的了解范围也会不断扩大。再比如,在学习“观察种子结构”这一实验中,学生能根据喜好选择不同的种子进行观察对比,发现双子叶种子与单子叶种子的区别。不管怎样的学习方式,学生只要能够在实验中获得一定的学习成果和知识,都可以在实验课中采纳。

2.实验步骤的转变

除了对实验的对象进行一定的改变,通过改变实验的步骤来挖掘隐性资源也是有效的方式。学生只要明确该实验的目的以及相关要求,可以通过分组讨论或其他方式进行实验步骤的设计,老师再对其可行性进行分析,能_成最终的实验效果,都可以在实验中实施。例如,在学习“探究酒精对水蚤心率的影响”这一实验时,学生就可以对实验过程进行不同的设计,当然,由于实验步骤和方式的不同,实验的结果也会有差异,老师是可以帮助学生进行分析,使得实验能够得出正确的结论。开放性实验不必要求实验的结果与书本上一致,学生通过不同的实验,能够对实验的现象和原理之间的联系进行深度的思考和分析,这样有利于学生提高思维的活跃度,对生物实验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联系生活实际,转变实验选题

生物这门学科的知识和现象都是来源于生活,只要善加发现,生活中处处都有可利用的实验材料。在对实验研究的课题进行选择时,要适应不同学生的特点。特别是新课改之后,我国的教育越来越重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因此,老师要与学生之间多交流,多互动。在实验的选题上,老师要鼓励学生在生活中善于发现和总结,实验的材料就会很容易在生活中获得。例如,在学习“制作并观察植物细胞临时装片”这一实验时,实验中就会用到生活中常见的洋葱,还可以利用纸板和凡士林等材料来制作空气尘埃测定板。学习“探究关于垃圾种类的降解”这一实验,学生可以利用生活中废弃的塑料瓶或花盆等来对可以进行自然降解的垃圾种类的探究。

三、利用废弃资源进行实验探究

初中生物实验的目的是使学生能够进行基本的实验操作,通过实验中的动手实践加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同时获得思维的启发,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由于初中生才开始进行生物实验,因此对实验的器材使用和操作还不是很熟悉,再加上初中生的好奇心很强,在实验中就难免造成材料的损坏,但是如果老师能够正确引导,合理利用实验中的错误材料,同样也能够得到正确的实验结论,还有可能获得其他的收获。例如,在学习“观察洋葱表皮细胞”的实验中,学生在实验中将自己的头发和完整的洋葱鳞片在显微镜的载物台上进行观察,就很有可能在视镜中看不到任何结果,这时,老师就要对学生进行正确的引导,对实验的材料规格进行确认,分析之后,可以得出结论: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的材料的要求是要薄而透。

第9篇:初中化学实验步骤现象范文

究其原因,一是动画原理这部分内容本身比较抽象,不易讲解清楚;二是初中生对动画的理解及操作储备较少,对动画原理的探究缺少内需,又没有现成的图式,晦涩的原理可能消耗学生学习的热情。

“原理”是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中具有普遍意义的基本规律,是在大量观察、实践的基础上,经过归纳、概括而得出的。它既能指导实践,又必须经受实践的检验。所以,原理性知识的学习需要给学生创设观察、实践的机会。在此基础上,学生经过归纳、概括,深层次理解并把握原理的内核,原理才能在学生的思想里根深蒂固。根据以上理解,笔者总结出动画原理教学的六个步骤与大家探讨。

步骤一:预设定制教具 初感原理

教师为每位学生准备一把定制的扇子,扇子的一面为鸟笼,另一面为鹦鹉。学生快速转动扇子,当转动达到一定速度时,鹦鹉就好似钻进鸟笼里一样。

教学伊始,学生拿起事先藏在桌下的筷子柄小扇,快速地转动。他们专注地看着自己手中的扇子,每位学生的眼里都满是动手体验的新奇和快乐。一把小扇,拉近了师生的距离,让学生对学习过程充满了期待。

思 考:教具、学具是传统的教学辅助。它们可以把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动画基本原理的核心是视觉暂留,可利用“小鸟入笼、鱼缸里的金鱼”等实验引入。教具可以自己动手做,或在网上定制,以上小扇子就是我在网上定制的。

下课时,我将扇子送给了学生,学生们都很欣喜。学生看到它,就会记起这节课;转动它,就会想到动画的基本原理。相信一定有学生能够将这份对原理的思考迁移到生活和其他学科的学习中。

步骤二:巧用奇妙图片 浅探原理

大屏呈现一组奇妙的图片,学生就“这些线条是否平行、图片是否在动、图片上到底有几个黑点、为什么会产生这样奇特的现象”等话题展开交流,探索自我,进一步体验视觉暂留。

在学生充分交流之后,视觉暂留概念的引出就水到渠成了――科学研究表明,人的眼睛有一种有趣的生理现象,当一个景物从眼前离开后,它的影像不会马上从视网膜上消失,而是继续停留约0.1秒,这种现象叫做视觉暂留。所以,幸亏人眼有视觉暂留,否则电影、电视、计算机都不能被发明,多姿多彩的大千世界也不能展现在我们面前。

思 考:图片是我们表达思想的一种常用载体。古人云: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相对于枯燥的陈述,图片更能吸引学生的眼球。奇妙效果的图片使学生对于视觉暂留的认识有趣而深刻。学生有了体验与困惑,才能产生学习的渴望,为接下来的学习蓄势。

步骤三:尝试动画播放 分析原理

我将机器人、吉他手、原地走、运球等动态GIF文件通过软件拆分成一张张图片保存起来。学生通过播放一组连续的静态图片便可以呈现动画的效果,与原有知识体系形成对接。

尝试1:用Windows幻灯片功能播放静态组图,每秒最少播放多少张图片,才能使动画效果流畅?

尝试2:如果播放速度很慢,能形成动画吗?

尝试3:如果删掉一些静态图片,再去播放,那动画效果又会怎样呢?

学生交流自己尝试后得出的结论。我提问:你认为动画的效果与什么因素有关?学生总结出:动画效果与播放速度、图片数、图片间的关系等有关。

思 考:这些图片青春、运动,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学生通过亲自控制播放速度实现不同动画效果的过程,对影响动画效果的因素有了自己的体会,对动画原理的认识有了质的飞跃。同时,他们对用计算机处理动画有了初步的想法,间接提高了对动画基本元素(帧)的认识。动画效果的控制权完全掌握在学生自己的手中,每位学生都能够体验动画的基本原理,这是学生学习过程中宝贵的经历。

步骤四:猜测原理过程 理解原理

我给学生8个有一定梯度的GIF文件,请学生猜猜看,每一个GIF文件都是由几张静态的图片组成的。同桌两人将猜测结果填在同一张表格上,对于不一致的猜测,哪个人的答案是准确的呢?学生尝试使用Ulead GIF Animator软件,查看GIF文件中的静态图片数,并学会保存静态图片。课堂上,学生猜测图片数、交流结果、填表,忙得不亦乐乎。

思 考:“帧”是理解动画原理的一个重要概念。通过观察、分析、猜想、验证等系列活动,让学生充分认识动画形成的关键――帧的作用。

这个活动,一方面引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注意力始终集中在课堂上;另一方面创造条件和机会,让学生发表见解,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学生很乐于参与到这种有小挑战、小趣味的活动中来。猜的结果并不重要,关键是分解了教学难点,使学生在紧张、愉悦的氛围中学习,在活动中积极主动地接受任务,学生得以深入理解动画形成的原理。

步骤五:反馈设计动画 巩固原理

我准备大量GIF动态图片,引导学生翻开记忆的相册,再现生活中的动态图片,包括QQ表情、网站收藏等。学生在浏览欣赏这些动态文件后,说出自己喜欢的图片,再从不同角度给它们分类,填写分类信息。学生在笑一笑的同时,会恍然大悟,原来曾经看到过的这些都是GIF动画文件。因为有了丰富的图片素材,关于分类学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开放度高,有多样的课堂生成可预期。

思 考:动画原理的学习在于记忆和理解,更在于应用。大量的动态图片让学生明白,动画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用动画可以更轻松、更形象地表达情感,在短时间内精准地传递信息,动画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了无限的乐趣与可能,从而提升学生对动画原理、学习价值等的认识。其深层的意义是培养学生的分类思想与能力,可惠及他们对生活、学习的分类与管理。

步骤六:鉴赏前沿作品 升华原理

师生共同欣赏2015年上海GIF艺术作品展及法国街头的GIF动画,其作品之精妙,让学生发自内心地感叹,感悟与内化信息文化。

思 考:前沿作品展进一步开阔了学生的视野,对于动画原理的理解自然会更加细致而深入。通过以上六个步骤,充分调动学生的“知、情、意、行”协调地参与到学习中,让学生在生动趣味的课堂中,学得高兴、学得精彩。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