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高校纪律教育精选(九篇)

2024-02-26 09:46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第1篇:高校纪律教育范文

关键词:马卡连柯 自觉纪律 中庸之道

现代教育从学生踏入幼儿园的第一步开始,便反复、僵硬地教导孩子要把小脚放好,小手放平。纪律教育贯穿于整个学生时代,并延伸到社会生活。学校的学习生活是人社会化过程中的一个重要阶段。学校纪律是学生社会化过程中的一种依据,一种准则。因此,学校纪律教育切实有效地实施是对学生的负责,也是社会公共精神的延续。

一、“纪律”的一般性涵义及性质

一般来说,纪律是在一定社会条件下形成的、一种集体成员必须遵守的规章、条例的总和,是要求人们在集体生活中遵守秩序、执行命令和履行职责的一种行为规则。它是团体中要求成员共同遵守的规则。在不同的团体中纪律总表现为规章制度、要求、守则等。

学校纪律是服务于教师顺利完成教学任务而出现的。因此,它具有一定的工具性,但正是这种性质扭曲了纪律的本来旨趣。

二、马卡连柯的自觉纪律教育

安・谢・马卡连柯(AHTO H CeMeHOBич MaKa peHKO)的教育思想体系的核心是集体主义教育。纪律则是达到集体的目的的最好方式,也是良好的教育集体的外部表现形式。“纪律是集体的面孔、集体的声音、集体的美妙、集体的活动、集体的姿态和集体的信念。集体中的一切,归总起来,都摆脱不了纪律的形式”。同时,他还认为纪律“可以使每一个性、每一个人达到更有保障、更加自由的境地……使每一个人对自己的权利、道路和可能的发展有充分的信心”。因此,马卡连柯提出了自觉纪律原则。

马卡连柯的自觉纪律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纪律,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纪律不应是强制性的,而应是自觉的,即“一个人能够愉快地去做自己不喜欢的事情,当着别人的面或单独一个人的时候,都是一样的细致,一样地认真负责”。他还提出:“如果把纪律仅仅看成是手段或方法,那它便会立刻变成诅咒的东西。”马卡连柯在对自觉纪律教育深刻认识的基础上,提出了许多具有独创性的见解,为后来者研究提供了契机。

三、中国的学校纪律教育

改革开放以来,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围绕的核心。我们很少去关注一些相对的因素。长期以来,中国学生体验过“手背后上课”、“男平女短发式”、“校服天天必穿制”等校纪校规。当然,我们不是全盘否定这些校纪校规的存在,学校纪律教育的初衷是好的,是为了严肃校风,但让人摸不着头脑的是头发和校风有什么直接而重要的联系;并不是说不提倡穿校服,在一些如升国旗仪式、运动会等有需要的场合,我们还是很支持并提倡多穿校服的,但不能要求学生天天必穿,哪天一不小心不穿,还得挨校纪校规论处。孰不知,不是我们的学生有问题,校纪校规才是最大的问题。归根而论,便是我们教育者的思想有问题,统一校服、统一发式、学内容,最后达到思想统一,这就如出窑的砖块码得整齐划一,我想,“废铁”就是这样炼成的。这种强制性且具有强烈工具性的纪律教育,抑制了学生思维,也遏止了个体的个性发展。

(一)背景分析。

剖析造成这种工具性纪律教育背后的原因,有如下几点:

1.个体因素。

学生过于以自我为中心,做事没有顾及其他因素的存在,我行我素。

2.家庭因素。

部分家长过分溺爱孩子,加剧了孩子的自我中心意识。也有的家庭则过于严格管理,使孩子在学校有逆反心理的产生。

3.学校因素。

教师教学水平的局限及其影响,教师对学生只管行为,不管情感交流,更有甚者做出不恰当行为,丧失了教师的威信和说服力。

4.社会环境因素。

外在不利环境影响个体的行为导向,使其产生不正确的行为模式。

(二)培养“自觉纪律”意识,把好纪律教育这把双刃剑。

纪律教育过松会造成群体散慢,而过严则又陷入了条条框框的工具思维。如何把好纪律教育这把“双刃剑”,我们结合马卡连柯的自觉纪律原则与当前我国学校纪律教育的现状,可以从以下几点人手,提高学校纪律教育工作。

1.培养学生的自觉行为意识。

马卡连柯认为,要培养这种意识,不仅要使学生充分认识什么是纪律,而且要使学生明白为什么需要纪律。在学校教育中。可以把这些意识既融入到道德理论课中,又贯穿于全校的活动中去。让意识形态渗透到整个校园生活中,让每个学生都受到熏陶。日复一日,学生便会形成一种自觉的行为意识。

2.注重教师自身素养的提高。

马卡连柯强调指出,在纪律培养过程中,教师自己对纪律的态度是最重要的。也就是说。“只有领导者本身在这方面以身作则才能收到成效”。如果教师自己敷衍地对待制度,就很难形成遵守纪律的风气,正所谓“上梁不正下梁歪”。因此,教师要具有崇高的人格魅力和精神。

3.奖罚并重。

在纪律培养中,教师要适当使用奖励与惩罚。马卡连柯提出适当的奖励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肯定其行为价值,使其相信自己的力量和价值,鼓励学生积极展现正向行为。合理的惩罚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感与毅力。因此,教师要建立良好的激励机制,并从学生特点出发,采取差异性的奖罚策略。

4.改善方式方法,合力促进学生角色的转变。

教师要改善培养方式、引导途径,加强自我约束教育的引导,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可授受性,方式方法要力避繁琐。同时,教师要重视家庭、社会在个体内在发展中的重要性,三者合力,循序渐进来提高学生自我情感的调控能力及自我管理能力,力图促使学生从纪律教育的客体转向主体,让学生主动带动群体内与群体间的纪律约束力,并形成良性循环。马卡连柯认为,正确的纪律教育方法应该是使正确的纪律形式与自觉性结合起来,以产生纪律上的和谐。

在纪律教育工作中,我们尤其要注重掌握尺度和分寸,要遵循“中庸之道”,即找出培养自觉性与克制能力的尺度,这是纪律教育的重要原则。正确的约束并非产生于外部的强制性,而是产生于使人自然地去喜欢而非厌恶的活动的习惯,使纪律教育成为促进学生内在发展有利的教育因素。

参考文献:

[1][5]吴武颖.马卡连柯教育文集(上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143.280.

第2篇:高校纪律教育范文

一、当前贵州省大学生法纪观念现状

贵州省大学生法纪观念的现状总体上表现为观念意识淡薄、对国家的法律制度和学校的规章制度缺乏信任感。

(一)法纪观念淡薄

实践中,许多大学生无视国家法律和学校规章制度的存在,屡屡以身试法。调查研究数据显示:65.07%的同学认为贵州省大学生法纪意识有待提高;近四分之一的学生认为贵州省大学生法纪意识非常差;48.63%的同学认为贵州省大学生法纪观念普遍淡薄;仅7.53%的学生认为贵州省大学生法纪观念强。由于法律意识淡薄,法律知识缺乏的原因,贵州省高校暴力事件频频发生,造成了学生伤亡的同时,肇事者也面临着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

法律意识和纪律意识的欠缺直接导致了学生在解决相关问题的时候,不考虑违反法律和学校规章制度后的责任。实际上,很多学生在违法行为乃至犯罪等事件发生后,常常后悔没有认真学习法律。在违反学校的规章制度后,被学校追究相应责任比如责令退学后,方意识到没有模范遵守学校规章制度后果的严重性。

(二)对法律制度缺乏信任感

多数学生认为,法律制度应当被一视同仁的适用,而不应该有例外,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法律制度的威严。在调查中,44.52%的学生希望法制、纪律、规则既然被制定,就应该得到遵守。从调查数据可以看出:法律制度只有具备强有力的执行力,才能保证其效力。60.96%的同学认为纪律在学习中虽然重要,但往往被滥用,没有发挥其价值。

二、造成贵州省大学生法纪观念不强的原因

导致贵州省大学生法纪观念不强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比如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家庭教育的错位、学校法制纪律教育的缺失等等。

(一)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现阶段,违法犯罪行为年轻化的趋势越来越强。贵州省一些大学校园与周边经营场所相互交错,这样的布局,使得学校没有权限管理周边经营场所,也使得不良社会风气,对在校大学生产生了消极影响,冲击了在校大学生的规则意识、纪律意识。

(二)家庭教育的错位

一些大学生的家长只注重学生的成绩,忽视了对大学生法律制度和学校规章进行教育。导致大学生不仅成了高分低能儿,也成了法律和纪律的“低能儿”。家庭在大学生整个成长过程中的作用是非常大的,只有充分发挥家庭的堡垒作用,才能从根本上树立大学生强有力的法治意识和纪律意识。

(三)学校教育的缺失

法制教育的缺失,是导致法纪观念淡薄的重要原因。大学生要具备一定的法纪素养,就要经过相关知识的学习。当前各大高校开设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并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许多学校在采用大班教学模式下,甚至由非专业的老师来授课,导致了开设此门课程的初衷与教学实际效果的差距。在教学过程中,忽视了违法违纪后产生损害后果的个案教育,在法治意识和纪律意识方面,鲜活的案例教学往往比枯燥的理论教学收效更为明显。学校针对违法违纪事件教育的滞后性也是导致法纪观念淡薄的原因之一,实践中的做法是,出事之后,很多学校纷纷开展相关教育,事过之后,又像没有发生一样。对法律制度和学校规章制度的教育缺乏系统性和长期性。

三、培养贵州省大学生法纪观念的途径

(一)培养法纪信仰

建设法治国家,法制应该作为一种信仰。马克昌说:“要使社会进步,除法制以外,别无他法。”法制得以很好实施的前提是被人民认可,然后奉为信仰。信仰法纪的人越多的时候,也就是这个社会更为和谐有序的时候。在教育中,开设一定的法律课程,重视对法纪观念的培养是一项重要的内容。在处理违法犯罪以及其他违规违纪时,要落实违者必究,执行必严,不徇私枉法。在学校,对于严重违反校规校纪的一律按章办事。这样,法纪才能被信任,然后才能被信仰。

(二)重视榜样的力量

榜样是一个不可忽视的力量,尤其是当榜样的精神深深根植于人的灵魂。雷锋精神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提升法纪观念,培养法纪意识,应加强对遵纪守法模范的宣传。

(三)学校教育

第3篇:高校纪律教育范文

一、开展纪律教育学习月活动的主要做法在纪律教育学习月活动中,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xxxx”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师德建设为核心,以“加强作风建设、保障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落实整改为目的,全面推进和深入开展纪律教育学习月活动。

(一)加强领导,周密部署,确保纪律教育学习月活动的顺利开展为了确保纪律教育学习月活动的顺利开展并取得预期效果,采取了四项措施:一是成立了纪律教育学习月活动领导小组,加强对开展纪律教育学习月活动的具体领导;二是制定并组织实施了《XX年纪律教育学习月活动实施方案》,《方案》对开展纪律教育学习月活动做出了周密部署,明确了标准要求,为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行动指南;三是召开了纪律教育学习月活动动员大会。四是结合工作实际制订了相应的教育学习计划安排。同时,对开展纪律教育学习月活动提出了“四个落实”和“四个一定要”。“四个落实”是:时间落实、内容落实、领导落实、检查落实;“四个一定要”是:一定要把学习贯穿整个纪律教育学习月活动,一定要坚持对干部职工进行警示教育,一定要把解决党风廉政建设、作风建设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和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贯穿于纪律教育学习月活动的全过程,一定要解决一两个突出问题,让群众看到纪律教育的实际效果;四是组织订购学习教育资料、弘扬先进典型的电教片和反腐败警示教育专题片,使纪律教育学习更有针对性和生动性。

(二)创新形式,突出重点,不断把纪律教育学习月活动引向深入在开展纪律教育学习过程中,注意创新学习形式,突出教育重点,不断把纪律教育学习月活动引向深入。

1、以政治理论学习为基础,加强对党纪政纪法纪知识学习。在开展纪律教育学习月活动期间,组织全校教师集中时间、集中精力学习了xx同志反腐倡廉重要论述、中央纪委全会精神及xx、xx同志在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和工作报告、省纪委全会精神及、朱小丹同志在省、市纪委全会上的重要讲话。学习贡书记在今年9月局党风廉正教育会议的讲话。组织党员学习《中国共产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组织行政学习《中共中央纪委关于严格禁止利用职务上的便利谋取不正当利益的若干规定》等政策法规;组织全体教师学习《教师职业道德》和《教师教学行为规范》等,全体党员在学习的过程中对照原校长刘燕文的犯罪事实,深刻认识她的犯罪根源所在以及违反必究,对刘燕文的党籍问题进行讨论,并一致通过对刘燕文处分的决定。通过加强政治理论学习,进一步夯实和提高了干部职工的理论基础和政治素质。

2、广泛宣传,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今年的纪律教育学习月活动注重加强舆论宣传,学校领导带头学习、带头作辅导报告、带头谈学习体会。学校办公室积极通过校网、宣传栏等进行宣传报道;此外,组织团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参观建国图片展览、组织全体教师收看电视片《情系民生》、陈哓校长作《制度建设与执行力》主题讲座、胡曼笳书记作《团队建设与组织纪律》主题讲座。党员同志写学习心得并进行交流。通过形式多样的宣传,扩大了纪律教育学习月的影响,深化了纪律教育学习的效果。

(三)注重结合,服务大局,提高了教育学习的实效性。

在开展纪律教育学习月活动中,注意妥善处理好各项工作之间的关系,坚持抓好三个结合,较好地促进了学校教学和管理工作。

一是坚持把纪律教育学习活动与教学岗位廉正教育结合起来。坚持以队伍建设和教学管理工作为中心,发挥纪律教育的服务保障作用,以纪律教育的实际成效促进教学中心工作的发展。在纪律教育学习期间,把纪律教育与当前推进依法治校、廉洁从教工作结合起来,要求党员、教师加强世界观、人生观改造,坚定信念,做到自重、自省、自检,自觉接受监督,拒腐放变,把握好与家长交往的尺度,做好本职工作。

二是坚持把纪律教育学习活动与工作作风建设结合起来。以学生发展为本,在教育学习中着重抓教师的思想作风、学风、教风,关注每一个学生,增强责任意识,树立正确的事业观、工作观、绩效观,切实解决在作风上存在的责任心和事业心不强,个人主义严重,纪律观念淡薄等问题,着力加强理论修养,政治修养,纪律修养和道德修养。

三是坚持把纪律教育学习活动与落实党风廉政建设结合起来。纪律教育学习月活动是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的一项重要内容,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有助于纪律教育学习活动的开展。学校按上级要求签订《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

二、开展纪律教育学习月活动的主要收获开展纪律教育学习月活动以来,全校教职工在思想认识、作风建设方面有了明显的提高,增强了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促进了各项工作全面进步。主要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

一是广大干部职工进一步坚定了共产主义理想信念。通过组织学习邓小平理论和“xxxx”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xx同志关于反腐倡廉的重要论述,全体干部职工进一步树立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定了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树立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进一步坚定了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增强拒腐防变能力。

二是广大干部职工的党纪政纪法纪意识明显增强。通过开展党纪政纪和法律法规学习,使大家进一步熟悉掌握了党纪政纪法纪的基本知识,增强了遵纪守法的自觉性,进一步筑牢了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防线;全校干部职工能正确对待和行使手中的权力,自觉接受群众和社会舆论监督;坚持依法行政,深入调查研究,维护群众合法权益,进一步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

三是提高了对学生的发展提供服务的意识和能力。通过开展纪律教育学习月活动,使大家进一步树立了科学的发展观和正确的政绩观,树立了顾大局识大体,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干工作的思想意识;增强了服务意识,端正了服务态度,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出色完成本职工作,为越秀教育的发展发挥积极作用。

三、主要体会1、 领导重视是关键。学校领导班子对开展纪律教育学习月活动的意义认识深刻,就如何开展和确保成效在多次会议上作了部署和指示,对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及时指导解决。专门成立领导小组,及时召开动员大会,认真组织学习教育读本,组织党员干部收看党风廉政建设电教片。

2、工作务实是基础。今年纪律教育学习月期间,结合推进依法治校示范校工作,组织全体教师,以只争朝夕的精神,扎实做好各项工作,展示广大党员干部教师良好的精神风貌。

3、狠抓落实是保证。我校纪律教育学习月能抓住重点,在学习材料的准备上,在学习内容和活动形式上都做了精心组织,学习会、讨论会、电教片、正反典型警示教育等,使全体党员干部结合个人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解决,思想认识有了较大提高。在活动中,做到了领导责任落实,学习时间落实,教育内容落实,重点教育对象落实,检查督促落实。

4、提高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的政治思想素质和法律意识是目的。通过纪律教育学习活动,使广大党员干部进一步坚定共产主义理想信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强化立党为公,廉洁从教意识,发扬实事求是的思想作风和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进一步密切了党和群众的关系,转变了作风,增强了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提高了抵御资产阶级腐朽思想侵蚀的能力和用党纪政纪规范约束自己的举止行为的自觉性。

四、今后工作打算

(一)继续加强教育学习。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将继续以“增强党性观念,推动科学发展”为主题,加强学习,不断提高思想认识,时刻对照“四大纪律,八项要求”,以提高执政能力和拒腐防变能力;广大党员干部要把反腐倡廉教材作为自我教育的重要内容来学习,进一步解决在思想、组织、作风上存在的突出问题,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二)以实际行动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

我校将认真贯彻《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自觉接受监督,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切实履行廉政建设职责;高度重视党风廉政建设的“敏感区”和苗头性问题,避免违纪违规犯错误;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做维护群众利益的忠实代表。

第4篇:高校纪律教育范文

从严治校,要有严密的组织机构。只有设立严密、健全、合理的学校组织机构,才能正确指导学校工作,合理运用教育资源,实现教育教学目标,全面协调人际关系,从而保证学校教育教学活动有序高效开展。

我校是民办高中,实行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校级机构设置有董事会、监事会、校长室、党总支、学校工会。学校行政管理模式是设立校长室直接授权的管理常务机构――年级部工作组与行政管理处室两个平行的部门共同管理,既有明确分工,又有通力合作。年级部工作组主要承担管理、考核责任,实施执行部门主要是负责年级部具体的工作。行政管理处室主要承担服务、督查工作,规划规范部门主要是负责全校的宏观的工作。

二、严守师德

从严治校,要有师德高尚的教师队伍。师德是每一个教师都必须严守的职业道德底线。师德需要培养,需要教育,更需要每位教师的自我修养。广大中小学教师要严格遵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努力提高教师的政治思想素质、职业道德素质和师德水平。

我校自创办以来,一直注重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为规范教师教育教学行为,学校先后颁布了《十项教学禁令》和《师德考核细则》。以教师“十项教学禁令”为师德师风建设主线,帮助教师树立现代教育思想,大力弘扬敬业乐教精神,提高教师素养。学校对违反十项教学禁令的教师坚决处理到位,办学以来已经有数位教师被处分、解聘。

三、严格管理

从严治校,要有严格管理。首先,要有严格的管理制度。其次,制度要坚决执行,落实到位。学校要坚持实行制度化管理,用制度教育人、约束人、激励人。各项制度规划要科学,制订要民主,执行要坚决,落实要到位。既要注重结果,更要关注过程;既要严格管理,更要人本关怀;既要规范约束,更要竞争激励。

我校特别注重制度建设,实行教职工全员聘用制、岗位责任制、结构工资制,主要有考勤坐班制、班主任和教师双向选聘制、集体备课制度、教学检查评价制度、师德考评制度、学期考核制度和安全巡查制度等,使管理科学化、有序化、规范化,做到了有章可依,有规可循,严格执行,认真落实。

四、严谨教学

从严治校,要求教师严谨教学。教学工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学校工作最根本、最核心的工作就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严师出高徒。“教不严,师之惰”,严谨教学、严格要求学生是教师的天职。教师要认真进行教学设计,认真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进行课后辅导,认真进行教学评价,找准提升教学质量的突破点和增长点,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我校要求教师严谨教学,认真抓好教学的每一个环节,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解决教学疑难问题,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校为确保教师做到严谨教学,一是加强师德教育,提升教师师德水平;二是加强教学督查,推进过程管理;三是认真进行学期考核和教学评价,促进教师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四是实行集体备课制度,同年级同学科教师在一起共同探讨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艺术,如何进行课外辅导,如何培养学生的学科素质和综合素质,大家共同研讨,协作攻关,共同进步。

五、严肃纪律

从严治校,要严肃纪律。严明的纪律是学校建设的重要内容。学校必须要有纪律的存在,教师的工作和学生的学习、生活都需要纪律,需要约束,需要规则;在纪律的环境中,群体活动会更有秩序,更加高效,每一个人都需要遵守纪律,并为自己不遵守纪律的行为承担责任。

第5篇:高校纪律教育范文

大学生的法律素质培养主要通过社会教育、学校教育和自我教育三种途径实现。最主要的是学校教育。高校法制教育的主旨是培养大学生法律素质,即知法、守法、用法、护法的素养和能力。法律知识、法律意识、用法能力是法律素质的三项基本要素。同时,新疆高校法制教育也具有不同于内地高校的特殊之处。

(一)法制教育对象的特殊性

新疆是一个多民族聚居的省区,高校也都是各民族学生共同学习、共同生活的民汉合校的模式。而且学校中少数民族学生占有相当比例。一般有50%左右,部分南疆高校多达70%~90%。新疆高校法制教育对象的多民族性必然带来文化背景的多样性。不同文化类型的学生无论在语言、风俗习惯,还是思维方式、思想观念、行为模式、心理状态等方面都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这种差异性明显区别于内地高校法制教育对象的相对单一性。同时,文化背景差异性也使得各民族学生间在遇到这样或那样矛盾时会特别敏感。如果处理不及时、不得当,就会引发不同民族学生之间的冲突,从而影响学校的稳定,甚至可能被境内外民族分裂势力利用。法制教育对象的多民族性,还表现在教育过程中适用语言的多样性。新疆高校目前大力推行汉语教学,课程学习以汉语为主,但在日常生活中,各少数民族学生主要使用本民族语言。由于在校学生语言交流的多样化,在法制的宣传教育中对教育内容往往还需要使用本民族语言加以阐释,以使其内化和加深理解。

(二)法制教育目标及任务的特定性

国家对高校法制教育性质和目标历来有政策倾向:法制教育旨在培养大学生法律素质。“五五”普法规划指出:“法制教育是提高全民法律素质,推进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实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一项基础性工作。”然而,在新疆高校,法制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一并承载着宣传党的民族宗教政策、培植尚法理念、普及法律文化、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塑造具有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合格接班人的重任。如此以来,就赋予了新疆高校法制教育特定目标与任务。通过法制教育要使大学生懂得在新疆搞“”、民族分裂是危害国家利益的违法犯罪行为,是宪法和法律明文禁止的,要使大学生明确反对民族分裂势力,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是公民应尽的法定义务,更是大学生义不容辞的社会责任。

(三)法制教育内容的本土化

2006年开始,高校法制教育主要依托《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开展。该课程以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为主体,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主线,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法制观。新疆高校法制教育除了涵盖上述内容外,还需紧密结合新疆特殊区情,有针对性地解决新疆的实际问题。在基本法的宣传教育中,更要重点突出与民族自治、、民族团结、社会和谐有关的法律。国家民委的统计显示:我国除了有关民族的专门法律以外,其他法律中直接涉及民族问题并有相应规范条款的也占到1/5左右。这必然要求在新疆高校法制教育中必须做到法制教育工作的一致性与民族性、统一性与区域性、一般性与重点性、普遍性与针对性相结合。一方面,高校法制教育工作应遵循党中央的指示,在指导思想、方针政策、原则、教育目标、课程设置等方面与全国高校保持一致,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高校法制教育不走样;另一方面,必须充分考虑新疆高校法制教育的民族性、地域性、特殊性,在教育的某些内容、教学用语、教育形式、教育重点等方面贴近新疆大学生思想实际,贴近新疆社会的实际。

(四)法制教育地位的独特性

在新疆,高校法制教育除实现培养大学生法律素质的目标外,还由于复杂的现实环境和斗争需要,承载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这决定了法制教育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特别是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语境下,法制教育在高校处理民族问题、和谐民族关系、维护校园稳定中的作用尤为重要。同时,大学生作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力量,他们的法律素质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支撑点。这就要求必须彻底转变高校中普遍存在的“法制教育”没有自身独立地位,次第于“德育教育”的定位认识。克服在课时比例减少后出现的“道德优位,法律削弱”的认识误区。在新疆高校,法制教育应与道德教育、思想教育并列为三大教育主题,具有独立的教育地位①。

二、新疆高校法制教育的现状及问题

(一)法制教育载体及课程教学

1•各高校的法制教育内容庞杂,系统性、连贯性不强,重点不突出。法制教育中存在替代现象。目前各高校法制教育对部门法的学习主要以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为载体,此外就是校纪校规的教育。笔者选取了在新疆比较有代表性的6所高校:新疆大学、新疆财经大学、昌吉学院,喀什师范学院、和田维吾尔医学专科学校、和田师范专科学校为调查对象。调查对象中少数民族学生145人(占43•03%),汉族学生192人(占56•97%);文科生132人(占39•2%),理科生205人(占60•83%);本科生234人(占69•44%),专科生103人(占30•6%)。共发放问卷355份,回收有效问卷337份,占问卷总数的96•2%。调查显示:目前高校的法制教育涵盖了基本的法律、法规。在内容设计上高校法制教育与中小学法制教育基本相同,缺乏延展性和系统规划。同时,各项比例都不高,又表明法律知识种类繁多,但重点不突出,教育中对与新疆社会稳定密切相关的法律,如:刑法、民族区域自治法、宗教法规政策等,选项比例反而较低,说明不是所有学校都有针对性地、突出重点内容地进行教育。问卷调查中,有54%的学生选择校纪校规,是各选项中比例最高的。这说明学生平时接受的校纪校规较多,有清楚的认识。但这一排序也反映出一定的问题,各校在法制教育中较为突出的是校纪校规的教育,相反刑法、民法等基本法的选择比率最低,存在着以校纪校规替代国家基本法的教育倾向。同时,民汉学生教育一刀切,对少数民族学生的法制教育存在替代现象。调查中没有一所高校能有针对性地研究少数民族大学生的社会生活实际,设计本土化的适应少数民族认知水平的法制教育内容。均是不分地域、不分民族统一开展法制教育。

2•各高校法制教育的渠道单一,教育方法与形式有待创新,需增强实践性、针对性。新疆高校进行法制教育的主渠道是法律基础课和新生入学时的校纪校规教育。法律基础课的课时和内容是教育部统一安排的,无法调整。但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因材施教、分类指导。调查显示,有75%的学生认为课程理论性太强、实践教学太少,还有52%的学生认为教学方式单一。在法制教育方式上,46%的学生认为,法律基础课理论教学、常规普法教育和校纪校规教育占主导地位,其他的法制教育形式,如:定期的法制教育讲座、“3•15”、“12•4”法制宣传教育、法庭旁听则较少,分别占28%、27%、16%。此外部分学生还表示有教材内容陈旧重复、缺乏针对性、课时安排短、讲解不透彻等问题。调查中还反映出教师专业素质不高等问题。

(二)大学生的法律意识

1•大学生对法制教育在维护新疆稳定的作用上认识较清。法制教育在新疆不仅具有一般意义上的维护稳定、推进法治建设的作用,也是抵御“”破坏、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维护民族团结的重要法宝。调查显示:经过多年的法制教育宣传,绝大部分大学生(89%)都能明确地认可“法制教育可以让大学生成为具有法律意识的公民,从而保障社会稳定”的观点。仅有11%的学生对此不予认同或认识不清。

2•大学生学法、用法的自觉性普遍较低,法制教育对实现培养大学生法律素养目标效果不明显。自2006年以来,高校法制教育理论课《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有关法制的内容仅两章、四课时,明显偏少。课程教学目的重在培育尚法理念和提高法律素养。课堂教学时间有限,更多的要靠学生课余自主学习。只有这样才能掌握一定的法律知识,养成法律意识,尊法、守法、用法。统计数据表明,学生在自觉养成法律意识方面还比较欠缺。有7%的学生在课堂之外根本不会主动学法,有69%的学生较少自学,仅有23%的学生自觉学习充实法律知识。说明学生在学法问题上存在功利主义心态,更愿意把时间和经历花在专业课的学习上,而忽视人文包括法律素养的培育。同时,在自觉守法、用法、护法方面,调查显示,只有13%的学生有经常运用法律武器捍卫自己的权利的意识,有55%的同学只是偶尔使用,还有32%的同学根本不用或不知道怎么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利。

(三)大学生基本法律知识水平

大学生经过数年的普法教育,理应掌握了基本的宪法、刑法、教育法、行政法律法规以及治安管理处罚法的相关知识。为此,我们设计了一组问题以考察大学生对上述部门法知识掌握的程度。结果令人堪忧。《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应隶属于行政法渊源,统计结果表明,只有24%的学生选择正确,而绝大部分学生将其错误地归于宪法、刑法、民法之中,还有11%的学生根本不知道。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的权力机关,该问题只有55%的学生选择正确,有32%的学生错误地认为是国家的行政机关,有11%的学生认为是国家司法机关。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而受处罚的行为是一种违反行政法规的行为,但只有40%的学生认识正确,其他学生则错误地认为是违反民法、刑法或违宪行为,另有5%的学生则根本不知道。通过上述法律知识点的考查可以看出,高校大学生的法律知识水平有待大力提升。法制教育的实效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三、改进高校法制教育的思路与对策

1•必须站在依法治国方略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新疆高校法制教育的重要性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和构建和谐社会都需要不断提高公民和全社会的法律意识,塑造与之相适应的社会成员的法律素质。因此,目前最重要的任务就是,通过法制教育提高全体公民的法律意识,营造依法治国的法律文化环境,使法律意识成为全社会的主导意识。大学生尤其是少数民族大学生作为新疆依法治国的中坚力量,不仅应懂得法律知识,更要树立起法制观念、契约观念、权利义务观念、用法护法观念等现代法律意识。这是新疆社会和谐稳定的需要,也是新疆文明、进步、发展之需要。

2•按照构建和谐社会的要求优化和拓展法制教育内容,突出地域特殊性(1)从大学生实际需要出发,将民族区域自治法以及有关新疆民族政策、宗教政策法规和保障维护新疆社会稳定的相应法律、法规作为新疆法制教育的重要内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具有中国特色的、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治制度。对解决多民族国家统一、稳定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调查显示,约有62%的大学生对此是不了解或存有疑惑的,只有通过系统的教育才能使大学生全面、正确地理解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明白民族区域自治是以国家统一、领土完整为前提的,其自治权属于特殊地方国家权力,不享有脱离国家的独立权利。它是建立在国家统一的前提下,基于民族差异为实现少数民族自主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保障少数民族政治参与权而在民族聚居区域设立的制度,更是维护民族团结、祖国统一的重要制度保障。同时,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既向少数民族提供了保持自己特色的形式,又为他们发展经济、文化、教育等事业提供可选择的手段①。

(2)在基本法的学习中着重突出关乎新疆稳定和攸关大学生的内容。在刑法的学习中突出危害国家安全罪、危害公共安全罪、妨害社会管理秩序罪、侵犯公民人身权利、民利罪等重点罪名理解与掌握;同时,对照治安管理处罚法的学习,帮助学生正确区分违法与犯罪、此罪与彼罪。在宪法的学习中让学生不仅了解国家的性质与政权组织、结构等,重点是让学生正确地理解把握公民的权利与公民义务。特别是少数民族大学生在一般身份与特殊身份中的权利与义务的不同。学习宣讲计划生育政策,使新疆大学生正确理解我国计划生育的基本国策,懂得计划生育是提高民族素质、脱贫致富、实现新疆小康社会目标的必然要求。实行计划生育不是针对哪个民族的,而是每个中国公民的基本义务。任何人、任何民族都不能享有特权。

3•丰富法制教育形式,不断拓宽法制教育课载体

必须转变过去单一由基础课承载法制教育主渠道的现状,依托基础课为核心,构建一系列法制教育的课程体系,真正使法制观念在大学生中实现入脑、入心、入行。建议结合新疆实际,编写有针对性的新疆各高校法制教育专门教材,作为基础课辅助教材。以往新疆高校发生的危安案件中,有不少涉案学生对自己的行为没有清醒的认识,对犯罪的后果没有准确地预见,稀里糊涂地沦为阶下囚。在教育载体和路径上,高校的法制教育可以通过“进学校、进院系、进班级、进支部、进社团、进宿舍”的渠道,真正将法制教育渗透到教育的各层面、各环节。

第6篇:高校纪律教育范文

【关键词】高校学生管理;法律纠纷;依法治校

一、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出现法律纠纷的原因分析

高校学生管理过程中出现法律纠纷的原因主要集中体现在高校管理者在教育实践中对权利义务的界定模糊和教育法律体系不够健全,高校内部管理秩序失范及大学生自我意识、权利观念逐渐增强四个方面。

(一)高校管理者对权利义务界定模糊

高校管理者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对权利和义务界定模糊。有的高校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过分地突出自身的主导地位,忽略了学生同为法律关系主体这一事实,对学生的管理过于束缚,导致学生权利难以实现。还有的高校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过分夸大了法律的作用,将法律的强制性与高校的主体地位充分应用到高校内部规章制度的制定和实施中,对学生的合法权益视而不见。这必然导致学生权利的受损从而引发高校呵学生之间的法律纠纷。

(二)教育法律体系不够健全

现存的高校学生管理的法律法规并未形成完整统一的体系,缺乏程序性规范和可操作性,高校内部的规章制度与教育法律法规间相冲突的现象屡见不鲜。现存的高校内部规章制度属于地方政府规范性法律文件或教育部部门规章,是立法法所规定的位阶最低的法律法规,且不属于立法法所确定的法律渊源。教育法律体系不够健全必然会导致学生管理工作出现问题。

(三)高校内部管理秩序有失规范

《高等教育法》明确规定,高校“依据规章制度进行自主管理”、“依法接受监督”。高校内部规章制度作为高校自主管理及接受监督的基本依据,是我国教育法制体系的组成部分和延伸。杨金德诉上海财经大学一案反映出高校章程缺乏对内部机构和内部管理秩序的规定。法院的审理意见指出,根据相关法律的规定,是否完成硕士研究生学业的最终决定应由被授权的学校作出,本案中上海财经大学作为被告,其研究生部仅作为被告的内部机构,在没有法律法规或规章明确授权的情况下,研究生部对原告作出只予结业的处理,应认定为超越职权行为,无法律效力。这一案件所反映出来的问题在很多高校不同程度地存在着。

(四)大学生自我意识、权利观念逐渐增强

当前,多数大学生出生于独身子女家庭,他们的自我意识、权利观念随着社会的发展而逐渐增强。但大学生的权利意识与其所应承担的义务观念并不对称,他们对于自己权利的关心程度远远超出了他们对于法律法规等知识的了解和掌握。因此,学生在与高校发生法律纠纷时,并不能全面客观地判断高校给予自己处分的公正合法性。现实中大学生对于教育法律法规以及高校内部规章制度的了解有限,因而由于不知法而发生的大学生触犯校规校纪导致遭受处分的事件时有发生,在纠纷发生之后,绝大部分学生都会直言并不知道违纪违法的严重性,甚至会强调自己不了解是否已经触犯法律。高校和学生之间缺乏必要的信任感,也大大提高了法律纠纷发生的可能性。

二、关于依法加强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几点思考

(一)完善高等教育立法及相关配套法律法规

近年来,我国教育法制体系的建设与完善虽然成效显著,但我国高等教育法规依然存在内容单薄,实体性规范过多而程序性规范过少,缺乏可操作性和可诉性,也缺乏相应的配套性立法。高校内部规范性文件这一下位法与相关上位法之间的冲突的现象时有发生。这一现象导致保障和救济学生权利的立法精神难以实现,也削弱了法律的功能。为了确保高校和学生及相互间的权利义务关系得到明确的法律规定,亟需进步一完善当前的教育法律体系,尽快制定和出台高等教育法的相关配套法律法规如《高等学校考试法》、《高等学校法》等,在强调实体性权利的同时强化程序性立法,使我国教育法制体系得以完善且具有更高的法律救济力。与此同时,高校在制定内部规章制度的时候,应尊重学生这一法律关系的主体地位。在法律法规原则和规定的范围内将规范性与可操作性、对等的权利义务关系、学生权利的法律救济力与高校的管理效率并重,建立健全科学、民主、公正的处理程序,合理完善相关的实体性内容与程序性规定,并将整个工作置身于法律的监督之中。

(二)依法修订高校有关学生管理的规章制度

《学生违纪处理条例》是高校内部规章制度的组成部分,往往成为高校与学生之间发生法律纠纷的重要原因。因此,对《学生违纪处理条例》的法律性进行研究变得尤其重要。对于《学生违纪处理条例》的要求,除了需要其符合一般性法律规定外,更需顺应公平公正的法律精神,满足相关程序性规定,如重大决策的公示程序、申诉程序、举报程序、听证程序、违纪处罚程序、调查程序等等,同时还得依法明确规定相关机构的权限与责任。此外,还要依法规定有效证据的范围,如有证明力的相关证物、证人证言、被侵害人的检举材料、相关单位的综合材料、受处罚学生的亲笔检查书等等。在处罚决定作出之前,要依法告知学生所享有的申辩权及其期限,还需告知学生作出处罚决定的机构等等,保障学生对整个事件的知情权。

(三)高校学生管理应遵循德法并蓄的原则

主张德法并蓄,就是指在进行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过程中,要确保法治和德治达到有机统一。依法治校是高校管理工作保持稳定的基础和前提,但要达到稳步发展的目的,一定离不开德治的配合。依法加强学生管理,尤其是在作出惩罚时,要注意以教育为主,惩罚为辅。新生入学之初,应及时对学生进行必要的校规校级教育,要让学生懂得高校的严明纪律以及违反纪律所会受到的处罚后果,做好这项工作必然会大大较少学生违反校规校级现象的发生。对手处罚的学生,应耐心地做好思想政治工作,帮助他们认识错误并自觉纠正错误。对其他学生,要通过对违纪学生的处理,进一步强化遵规守纪教育,真正起到惩一儆百的效果。

参考文献

第7篇:高校纪律教育范文

根据会议安排,下面我就贯彻落实全省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视频会议精神,进一步加强我区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讲四点意见:

一、及时传达,抓好会议精神的贯彻落实

刚才,在全省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视频会上,省委教育纪工委书记、省教育厅纪检组长巫文通同志回顾总结了2016年全省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部署了2017年的工作任务,省委教育工委书记、教育厅厅长黄红武同志作了重要讲话,并提出了三点要求。会后,各校(园)要召开会议进行学习传达,按要求抓好贯彻落实。要按照此次会议和今年2月10日召开的蕉城区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结合各自实际,制定《2017年度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方案》。各校(园)主要负责人要按照《2017年蕉城区教育系统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责任书》要求,切实履行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按照“五抓五看”的要求,落实“一岗双责”,狠抓工作部署,深入开展党风廉政教育,加强作风建设。

二、增强意识,充分发挥领导表率作用

各校(园)要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把党的纪律教育同步纳入学校党员干部培训的重要内容,组织全体党员深入学习《中国共产党章程》、《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关于新形势下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引导广大教职员工特别是党员领导干部牢固树立党规党纪意识,把纪律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自觉做到守纪律、讲规矩、知敬畏、存戒惧。校领导特别是校长、党支部书记,带头做遵守纪律的表率,对加强纪律建设至关重要。各校(园)长、党支部书记要树立纪律面前人人平等、纪律面前没有特权、纪律约束没有例外的意识,带头学习纪律、严格遵守纪律、自觉维护纪律,在遵守纪律上率先垂范。特别是要把严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放在首位,时刻和中央精确“对表”,自觉同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决不允许在贯彻上级的决策部署上打折扣、做选择、搞变通,甚至把自己管理的校(园)搞成不受上级领导、不受纪律约束和不受群众监督的“私人领地”、“独立王国”。

三、建章立制,强化全面从严治党责任落实

当前,在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的过程中,我们还存在许多薄弱环节,有的校(园)方案制定了,但是任务没分解到人,责任没落实到岗位;学校行政会议开了,但没有继续跟踪推进、监督检查;有的学校做了很多工作,但长效机制不够完善,实绩没能有效凸显。归根结底,还是没有解决好“抓什么、怎么抓”这一根本问题。对于今年的党风廉政建设工作,各校(园)在年初都签订了责任状,主要领导进行了“签字背书”,各校(园)要结合实际,落实做好任务的细化分解,进一步明确责任主体、责任内容、责任对象等,确保事事有人抓、有人管、有人负责。根据区纪委四届二次全会精神,今年区教育局要建立健全权责对等、责任清晰、强化担当的主体责任落实机制,推行责任清单、问题清单、问责清单等“三个清单”做法。区教育局纪检组将采取日常巡查、随机抽查、专项督查等方式,破解个别校(园)存在平时消极对待、期末积极应对的现象。进一步强化过程性考核和年终性考核相结合,注重考核结果运用,将其作为对校(园)领导班子总体评价和领导干部业绩、奖励惩处、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形成重视强化党风廉政建设的鲜明导向。

四、正确履职,营造风清气正的育人环境

第8篇:高校纪律教育范文

2020年纪律教育学习活动开展以来,我校紧密围绕“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营造良好政治生态”主题,深入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重要讲话精神,落实省委十二届四次全会和市委十三届七次全会关于扎实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部署,通过采用集中学习、党小组学习、党组中心组学习等多种形式,开展具有人防特色的教育活动,进一步强化了全体党员干部政治思想,有效地增强了党员干部政治敏锐性和鉴别力,营造了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今年纪律教育学习月活动开展了五大方面内容,分别是深入学习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精神;开展党章党规党纪教育;开展警示教育;加强师德师风教育;加强全体党员思想政治和廉洁诚信教育。

一、开展动员大会。5月18日下午,我校在二楼多媒体室召开了以“加强党的政治建设、营造良好政治生态”为主题的纪律教育学习月活动动员大会。会议由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黄炜主持。会上,副书记对会议做了动员及辅导讲话,结合学校实际,他要求各级党组织、各部门必须高标准、严要求地开展好今年纪律教育学习月活动,确保规定动作不走样,自选动作有创新,教育活动见真成效。他强调:一、始终把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决做到“两个维护”;二、坚持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使铁规发力禁令生威;三、驰而不息抓作风,严防“四风”问题反弹回潮;四、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不动摇,强化监督执纪不放松。

校长在会上要求各部门要认真贯彻落实会议精神,必须坚持立德树人,全面加强党的领导,提供有力的政治组织保障。全体党员干部、教职工必须做政治上的“明白人”,要做到清清白白做事、老老实实做人,自觉践行忠诚、干净、担当,对今年的纪律教育学习月活动的学习内容、教育形式和时间节点进行了具体部署和安排。

二、把学习党规党纪作为纪律教育重要内容

在加强党性宗旨教育基础上,今年将继续把学习党规党纪作为纪律教育的重要内容。突出政治纪律教育,以严明的政治纪律带动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严起来,做到学思践悟、知行合一,使广大党员、干部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加强保密法纪教育,强化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保密意识和保密素养。

三、开展警示教育

今年纪律教育学习月活动将创新形式开展警示教育,用好用活个人忏悔等材料,发挥其反面教材作用,能公开的都要公开,不断增强警示教育效果。要强化以案说法纪律教育,深入剖析违纪违法典型案例,组织拍摄警示教育片。开设警示教育、家风教育课程。强化正面示范教育,深入挖掘先进典型的感人事迹,引导党员、干部廉政勤政,自觉践行忠诚干净担当要求。

同时,深入开展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教育,倡导和弘扬忠诚老实、光明坦荡、公道正派、实事求是、艰苦奋斗、清正廉洁的价值观。大力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教育,弘扬广州好家风,发掘家规家训、官德箴言精华等,强化以价值、操守、伦理等文化的力量涵养党员、干部的先进性、纯洁性。

四、组织督促党员干部学习每周微课堂

我校认真组织廉政档案填报工作,严肃填报纪律。开展正反面典型教育。通过专题剖析典型违纪案件、编印忏悔录、看警示片、通报一批作风问题等形式,加强警示教育。我校利用“党员随身微教育”管理平台,组织督促党员干部学习每周微课堂,特别是纪律教育学习月有关专题课程,及时在平台上完成在线教育、在线测试等各项学习任务,推动党员干部形成随时随地进行学习的良好习惯。

第9篇:高校纪律教育范文

关键词:中学生;法律意识;课堂教学

法制教育是个循序渐进的过程,由于法制课程不是中考和高考的科目,长期以来都没能进入主课堂,高中阶段的法制教育只能穿插在思想政治课本中或以主题活动方式进行。如何培养现代法治建设下的优秀公民,在中学思想政治课中贯彻法律知识和法律意识的培养就尤为重要。

一、以人为本,学用结合,为法制教育工作培养优秀的师资队伍

(1)教师要全面提高自身的法律素质。校园法律意识的培养,需要有一定法律知识的老师的引领。这就要求建立一支有一定法律知识和素养的优秀教师队伍。首先要提高老师的自身法律知识储备和法律素质。老师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才能使自己的认识适应发展的需要。其次教师只有掌握丰富的知识尤其是现实的知识,才能做到融会贯通,从而调动学生求知的欲望。

(2)制定校园法制管理队伍培训计划。通常用“以案说法”的形式讲述发生在校园和社会中的事件,通过互动讨论及案例评析,提高学校预防和处理紧急事故的能力,学会用法律的武器保护学校和师生的利益;教师要不断学习《教师法》《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使自己在教书育人,依法办事等各个方面都能为人师表,提高依法执教的水平。通过一段时间的尝试,这种阶梯式动态培训方式肯定会形成良性循环态势,学校法制教育工作将进一步向纵深发展。

(3)教师要利用好社会大课堂,教学要与社会实践相结合。理论联系实际,也就是将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是中学思想政治教育中落实法律意识培养的重要途径。让学生结合社会调查采访,联系自身和同学的实际,开阔学生的视野,进一步认识我国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与社会法律环境的重要性。

二、拓宽渠道,创新形式,为中学校园法律教育提供有效载体

(1)充分利用各种宣传教育阵地。学校利用黑板报、校刊、宣传专栏,定期出版法律知识、文明守纪方面的内容,对学生进行经常性的潜移默化的教育与熏陶,营造良好的法制环境,让学生们在愉悦中接受法律知识、增强法制观念。利用校园广播及多媒体电教室等现代化教育设备进行生动、形象的法制宣传,提高普法教育的效果。

(2)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教育活动。结合“青少年法制教育宣传周”“全国法制宣传日”“公民道德宣传日”等纪念周、纪念日,学校举行“法纪伴我行”“法在我心中”等主题教育活动。通过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手抄报制作比赛、法制知识竞赛等形式进行普法教育,增强学生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

(3)聘请学校法制辅导员,邀请社会法律人员定期为结对班级学生上法制课,宣讲法纪知识。从学生在生活、学习中涉及和需要防范的法纪问题入手,把法律条文和具体案例有机结合起来,深入浅出地为学生讲解,并解答学生提出的法律问题,让广大学生在轻松的气氛中接受法制教育。

三、培养中学生的法律意识要和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

课堂教学尤其是中学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是中学生学习法律知识,进而培养法律意识的重要途径。向学生传授法律知识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教师应注意把法律意识的培养有机融汇到法律知识的传授中去,让学生知其然又知其所以然,在头脑里牢固树立“法”的观念,将来才能以一个具有良好的法律意识的公民身份走向社会。多用生活中有影响力的案例与法律知识相结合,加强理论联系实际,把课堂教学与课外社会实践活动相结合。

开发适合学校特征的校本教材也很重要。法律知识本身较为枯燥,甚至对于中学生来讲晦涩难懂,而法律知识自成体系,在初高中的思想政治教材中,散落在不同的章节。现在浙江省正在进行教育新一轮改革,改革中鼓励各学校努力开设选修课,这对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有着重要作用。乘此大好机会,深入研究开发校本法律读本。针对学生的实际,做到因材施教,提高法律课的实效性,要以思想道德教育、纪律教育和法制教育为主要内容,以增强中学生道德法制观念,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树立现代的法律意识。

参考文献: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