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高中教学计划总结范文
关键词:初中体育;教学管理;探索
体育课是一门以实践为主要内容的学科,学生对于体育课的参与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成果。作为体育课堂的引导者,我们应该加强体育教学管理,给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并且在参与的过程中领悟体育的真谛。与此同时,加强教学管理并不仅仅局限于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诸多的实践表明,积极地参与体育运动收获的并不仅仅是身体上的强壮,更多的是精神方面的强壮,这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是至关重要的,因此为了让学生能够在身体和精神方面均衡地发展,我们要做好初中阶段的体育教学管理工作。
一、合理制订教学工作计划
体育教学是一项十分严密的工作,为了做好教学工作,教学计划是十分必要的。制订合理的教学计划是做好教学管理工作的第一步,也是最为重要的一步,因此在制订教学计划的时候应该首先对学生进行充分的了解,了解学生对于体育的基本态度,进行体育学习的目的是什么,这样教学计划才能够有针对性,才能满足学生对于体育学习所提出的要求。
二、严格执行教学计划,强化过程管理
合理的教学计划需要完美的实施才能够达到教学的初衷,在实施过程中我们也要加强过程管理,以过程的严谨来谋求结果的完美。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以身作则,用我们的教学热情感染学生,激发学生主动参与的热情,并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对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进行保护,让学生能够在合理适当的范围之内逐步地将自己的潜在能力开发出来,这样学生的自信心就会慢慢地建立起来。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应该严格地执行之前制订的教学计划,可以允许计划有所变动,但是都应该围绕教学的初衷来展开。
三、加强教学总结的管理
在体育教学过程中,教学总结毫无疑问是十分重要的,总结的过程是对之前的计划以及计划的执行情况进行一个详尽的回顾和分析,从中找出值得肯定和必须纠正的环节,以加强日后的体育教学工作。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同样要像计划的制订和执行阶段一样给予认真负责的态度,因为只有通过这个过程,我们日后的教学工作才能够做得更好,学生的体育成绩才能够提高。同时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要有意地将学生的体育学习分成若干阶段,每一个阶段都要进行一定的总结,阶段的划分要尽量地遵守运动项目的客观情况和学生的实际情况,帮助学生能够更好地学习体育项目,掌握更多的体育技巧,得到更多的体育锻炼。
第2篇:高中教学计划总结范文
一、双高项目
1.完成制定学校“双高”建设教务处牵头项目的2021年进度计划;
2.完成浙江省中职“双高”建设项目“筑基强专”项目半年度总结汇报,对项目的实施情况进行全面梳理,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查漏补缺;
3.对照下半年的“双高”建设进度计划,提前部署暑假期间的工作任务,做到未雨绸缪。
二、双师双进工程
1.学期初布置各个学部完成教师进企业实践的计划安排;
2.布置完成暑假期间各个专业教研组的教师进企业实践计划。
三、教研组管理
1.学期初布置各个教研组完成教研活动计划的制定;
2.教研组活动有序开展,教师的专业水平得到提高;
3.为了推进教学有序开展,制定了《学生学习惩戒三项规定》和《专业课教学考核办法》;
4.完成职业教育宣传周的彩色周末广场布展工作;
5.暑假前完成专业教研组的题库建设计划的制定。
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计划
一、 双高项目
1.根据浙江省中职“双高”建设项目“筑基强专”项目半年度总结汇报和专家的反馈意见,对下半年的进度计划进行修改完善;
2.对照下半年的“双高”建设进度计划,把任务进行细化,确保责任到人。
二、 双师双进工程
1.学期初布置各个学部完成教师进企业实践的计划安排;
2.召开进企业实践教师的座谈会,对教师进企业的情况进行及时反馈,进一步完善教师进企业实践的管理。
三、 教研组管理
1.学期初布置各个教研组完成教研活动计划的制定;
2.对教研组活动的开展进行检查,确保每次的教研活动落到实处;
第3篇:高中教学计划总结范文
[关键词]高等教育;规划;五年计划
[中图分类号]G4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712(2012)06-0017-04
一、概念界定:教育发展规划
教育发展规划通常与教育发展战略相联系,具体指对教育事业未来发展的一种全局性构想与部署。教育发展规划是实施教育发展战略的综合性筹划,是未来教育事业发展的计划体系。教育发展战略是设计教育发展规划的前提和基础,是落实教育发展规划的必然产物。教育发展规划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决策者和管理者有效履行职责不可缺少的方面,是实现教育事业科学管理的基础,决定着教育事业的前途和命运。
教育发展规划包括对目前教育现状的回顾与总结,并根据教育发展的一般归路、经济与社会发展的需求,以及教育系统自身的特点进行趋势分析,提出当前的目标任务,并提供相应的保障措施。
二、我国高等教育规划回顾
高等教育发展规划是指政府对高等教育事业未来发展的一种全局性构想与部署。我国的高等教育发展规划主体通常为中央人民政府,规划覆盖范围较大(全国范围),规划指导时期较长。我国的高等教育规划并非被单独提出,而是被包含在教育事业的总体规划之中。我国的“五年计划”与同时期国家的各项事业规划一并提出。本文通过整理和分析我国六个“五年计划”中与高等教育发展规划相关的文本内容,试图梳理我国从改革开放至今的高等教育政策演变线路。
1.“六五”计划(1982 年 12 月 10 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通过)
规划背景:规划文本指出:“从 1981 年到本世纪末的二十年间,我国经济建设的战略目标,是在不断提高经济效益的前提下,力争使全国工农业的年总产值翻两番,在国民收入总额和主要产品产量方面进入世界前列,国民经济在现代化过程中取得重大进展,人民的物质文化生活达到小康水平。实现这个目标,要抓住农业、能源交通与教育科学这三个战略重点,带动整个经济的发展。”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教育在“六五”计划中被作为全国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这一目标的三个战略重点之一。这为高等教育在改革开放初期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高等教育相关规划内容总结:对专、本、研三个层次的高等教育规模扩大的目标作了具体描述,这与当时我国在“”后高等教育亟待发展的时代背景是相符的;强调提高大专的比重,并且要求专业培养规模在结构上能够与经济发展需求相一致;拨款为科研创造硬件条件;在扩大研究生培养规模的同时,改革招生制度,放宽入学条件;提倡对成人实施不同程度的进修式继续教育,以使其创造价值的能力在原有基础上得以提高;发展多种形式的高等教育和继续教育机构。
评价:“六五”计划中高等教育相关规划的重点是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张。同时,在改革开放初期经济发展的迫切需求下,强调专业结构的计划性,该做法增强了国家对高等教育的宏观控制力量,带有计划经济时期的色彩,也符合当时的生产发展现状。
2.“七五”计划(1986 年 4 月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批准)
规划背景:规划文本指出:“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第七个五年计划时期,是全面改革我国经济体制的关键时期,也是在物质技术和人才方面为九十年代经济的更好发展准备条件的重要时期。” 在改革开放初期的经济建设取得初步成果的背景下,对经济体制的继续改革,产生了对技术与人才的强烈需求,这使得规划对高等教育事业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高等教育相关规划内容总结:在“六五计划”的基础上继续以具体指标规定了专、本与研三个层次的教育规模扩大程度;开始提出建设重点大学、重点学科专业;要求地方和部委参与建设其下属的高校和专业点;试图开始凸显高水平大学的研究功能;在“六五计划”的基础上对成人的高层次继续教育提出更高的具体培养指标要求,并强调其教育的实效性;开始对教育逐步实现简政放权,管理中心开始尝试由中央转至地方;加强立法;强调教育先行;继续推行非传统高等教育形式,以电大为主;培养“四有”新人。
评价:在继续高等教育规模扩张的同时,开始关注重点大学的建设,同时开始尝试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例如管理权的下放。经济发展对技术、人才的强烈需求和高等教育已有的一定规模的基础产生了对重点大学建设的需求,这已在规划中被提出。会同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高等教育机构的体制改革也被提上议程,逐渐由计划性较强的国家控制向自主管理的方向过渡。
3.“八五”计划(1991 年 4 月第七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批准)
规划背景:规划指出:“本世纪最后十年,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历史进程中,是非常关键的时期……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的矛盾和问题。主要是:一度忽视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物质文明建设与精神文明建设‘一手硬、一手软’的现象……”在我国改革开放后经济持续发展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弱项问题,在规划别提出予以重视。
高等教育相关规划内容总结:在时代背景下强调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教育;在数量上要求基本稳定现有规模;在质量上予以更高的要求,首次将质量置于数量之前(甚至包括了对现有机构的清查与整改);继续强调重点高校与学科的建设;在继续大力推广成人非正式教育的基础上,首次提出对现有状况的整顿;要求政府部门增加教育投入;首次提出多渠道筹措资金和社会办学;继续强调体制改革;首次提出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评价:“八五计划”关于高等教育规划的重点强调质量过关与政治方向的正确;继续关注对重点大学的建设;首次提出多渠道支持教育、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以及对现有机构的质量把关。
4.“九五”计划(1996年3月17日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批准)
规划背景:规划指出:“1996~2010 年,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承前启后、 继往开来的重要时期。我国将以崭新的姿态跨入 21 世纪,建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并向第三步战略目标迈出重大步伐,为下个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
高等教育相关规划内容总结:在计划文本的目录中出现了“实施科教兴国战略”;提出普及义务教育和扫除文盲的目标(辅以具体指标);提出发展高等教育形式的多样化,包括学历和职业培训;提高本科教育质量,强调高等教育的结构设置合理;开始实施“211工程”;在探索中逐渐形成高等教育的两级管理、以省为主的体制;开始提倡教育目标(素质教育)和教学手段(现代化)的改革;继续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的同时开始强调教师社会地位的提高。
评价:首次提出科教兴国战略(加速科学技术进步、优先发展教育);“211工程”作为重点大学建设的发展计划被实施;首次提出教学改革和提高教师待遇;完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
5.“十五”计划(2001 年 3 月 15 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批准)
规划背景:规划指出:“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和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都上了一个大台阶。市场供求关系、体制环境和对外经济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为开始实施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奠定了良好基础。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趋势增强,科技革命迅猛发展,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国际竞争更加激烈,世界经济形势的深刻变化和发展趋势,特别是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将给我国带来新的发展机遇和严峻挑战。”
高等教育相关规划内容总结:继续强调素质教育、普及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教学现代化(首次提出远程教育)以及其他教学方法改革;继续“211工程”建设;大力发展大众化社会化终身教育体系;深化体制改革(多种力量办学);继续多措施投入;单列一章提出实施人才战略,壮大人才队伍(包括人才的培养和用人机制的改革)。
评价:规划中关于教育事业的章节目录为《加快教育发展,提高全民素质》;提出对过去取得的成果继续巩固;继续“211工程”的建设,深化体制改革;单独提出实施的人才战略中包含了对教育事业培养人才的要求。
6.“十一五”计划(2006年3月14日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批准)
规划背景:规划指出:“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制约发展的一些长期性深层次矛盾依然存在:耕地、淡水、能源和重要矿产资源相对不足,生态环境比较脆弱,经济结构不合理,解决‘三农’问题任务相当艰巨,就业压力较大,科技自主创新能力不强,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亟待解决。”
高等教育相关规划内容总结:提出高等教育发展的重点在于提高质量和优化结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规模稳步提高;继续重点大学建设;继续发展成人教育;以各种手段增加对教育的投入;继续体制改革(多元化);提出高校自并使其发挥自身优势。
评价:计划中关于教育事业计划的章节目录为《优先发展教育》;接着上一次的规划继续推进人才强国战略;提出扩大高校管理自;继续进行高等教育投入多元化的体制改革。
三、三个维度――剖析我国高等教育规划发展
1.高等教育规模调整
80年代我国高教发展突出强调了“稳定规模、优化结构、提高质量”的战略思想。见前文分析,从“六五”计划到“七五”计划都对高等教育规模扩张提出了具体指标。
90年代初将原先强调的“稳定规模、优化结构、提高质量”调整为“使规模有较大发展,结构更加合理,质量和效益明显提高” 。
90年代中期将“使规模有较大发展”调整为“积极稳步发展”(以普通高等教育为例,未来15年保持3.8%左右递增率)的方针。由于“八五计划”超额完成,因此1995年制订“九五计划”时作此调整。
90年代末期将“积极稳步发展”的方针调整为“积极扩大高等教育规模”的发展方针。这是在1999年6月举行的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作出的决策,即加速发展高等教育,当年扩大高校招生50 %以上。其理论依据是:“我国劳动力素质普遍较低,广大民众教育需求十分旺盛。加快高等教育发展既可以减缓中小学升学竞争的压力,为素质教育创造良好的环境,满足广大学生和家长的愿望,提高国民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又可以扩大教育消费,拉动内需,带动经济发展,还可以减缓就业压力。”
2.重点大学建设
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规划中关于重点大学建设的内容是从“七五”计划开始出现的。从“重点建设高校”到“211工程”和“985计划”,虽然资金投入、建设支持方式和建设目标不尽相同,但都为有计划地对少部分综合实力较强的高校进行重点支持。其发展概况如下:
3.人才强国战略的提出与发展
1995年5月6日,党中央、国务院在《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中,首次明确提出了“科教兴国”的战略。
2001年,国家“十五”计划纲要专门列出《实施人才战略,壮大人才队伍》一章,首次将人才规划作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将人才战略确立为国家战略。
2002年7月,中央制定了《2002~2005年全国人才队伍建设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2003年12月19日,党中央、国务院召开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次全国人才工作会议,具体部署人才强国战略的实施。
我们可以看到,从“科教兴国”战略到“人才强国”战略,经历了一个五年规划的时间。“人才强国”战略是独立于教育事业发展战略被提出的,但其对人才的要求在多方面都与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息息相关。因此,可以说“人才强国”战略是“科教兴国”战略的细化与延伸。
参考文献:
[1] 谢安邦.中国高等教育研究新进展[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245.
第4篇:高中教学计划总结范文
关键词:课题研究式教学;Photoshop课程;实施步骤
2014年我国政府工作报告明确提出“加快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在职业教育春风扑面的形势下,我国就读职业学校的学生生源却并不乐观,绝大多数是中考、高考的“备胎”选择,由此导致了职业院校的生源质量堪忧的结果。我院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文化基础仅为初中水平,自主学习能力不强,学习方法、学习主动性都有待于改善和提高,诸多原因造成《Photoshop图像处理》这一学科按以往的教学方法很难达到素质教育的要求,因此教师要探索一种适合Photoshop教学法的新方法,以期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课前设计准备
1.设计研究课题
课题设计是指在授课前期学科教师依据学生的特点和教学内容设计的研究性题目,它是课题研究式教学的基础,在课题研究式教学法的实施中起着重要的导向作用。在课题设计时应注意以下两点:
(1)研究课题要与学生实际生活相结合。杜威主张教育即生活,教育要摒弃“本本主义”同学生的实际生活相联系,我院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毕业后大多数即将从事幼儿园教育工作,这就要求我们在课题设计时要充分与学生生活背景、未来工作需求相结合,将学生身边的实际问题做合理、适当的处理后设定为研究的课题,培养学生能够学以致用,使其能创造性地研究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
(2)课题的设计要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情境。结合学生生活实际设计研究课题,具体表现在教师将教学内容融入实际生活和工作问题中,据此做适当的处理后为学生创设真实的情境。教师引导学生在实际情境中进行学习,有利于学生利用自己原有知识和经验去同化新知识,从而对原有认知结构进行改造与重组,使得学生在真实情境中顺利完成“同化”与“顺应”的过程,达到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
2.拟订研究计划
课题研究式教学法的实施重点是为学生拟订研究计划。教师依据课题内容把重、难点有序地融入研究计划中,使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有据可依地开展实践研究,在习得知识的同时,了解科学研究的一般过程及方法,提高其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及科研能力,力促把学生培养成学习型、科研型的中职师范生。课题研究计划主要由六个部分组成,即,课题名称、研究背景、研究目标、研究过程、研究结果、拓展研究。拟订课题研究计划其作用如下:
(1)将课题研究计划展现在学生面前,可以使学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有全面的了解和初步的认识,利于实践研究的开展。
(2)提高科研能力、协作能力,改变以往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做完后做枯燥等待的现象。针对同一内容,学生的研究时间是不同的,在此过程中学习能力强的学生在完成当前研究内容后,可依据课题研究计划独立开展下一环节的实践研究,或帮助其他同学开展研究,提高其独立研究能力和协作能力。
(3)计划书的拓展研究内容为可选完成项目,真正实现分层次教学。对于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可以只完成基本内容的研究,反之,部分实践能力强的学生在完成课题研究内容后可独立开展拓展研究部分的内容,总结交流过程中通过展示拓展研究作品,让学生体验成就感,开阔视野,激发学习动力。
(4)提高学生总结归纳及表达能力。完成研究内容后,请学生对知识点加以总结、提炼并填写研究结果,在完善了科研过程的同时巩固了知识点,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
二、课上开展研究
课堂上教师引导学生依据课题计划开展研究,具体步骤如下:
1.分析制作步骤
出示研究课题和目标后,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该内容的制作步骤,使学生对作品的制作建构一个整体的过程框架,对教学内容的研究加以梳理。这一环节的实施,教师可使用谈话法、提问法等方式引导学生分析总结制作步骤,避免出现教师讲、学生看的现象。
2.研究制作方法
学生对制作步骤有了整体建构后,即可开始分步研究制作方法。在研究过程中一定要遵循学生自学与教师引导相结合的原则,任何一个作品的制作都是建立在已有知识和经验基础之上的,对于这部分内容教师要充分相信学生,放手让学生独立制作,遇到教学中的重、难点内容教师再适时引导讲解。
3.实践理论验证
师生共同研究了作品制作方法后,由学生实践验证该方法的实际应用。这一环节需要教师下发课前设计的课题研究计划,让学生依据计划书开展实践研究,教师巡回辅导。经过长时间观察分析发现,在学习效率高的学生当中又分为两种性格的学生,即外向型和内敛型。外向型学生表现为热情大方,愿意帮助其他同学讲解制作,教师可以让这部分学生充当“小老师”的角色去帮助其他同学,使其在辅导过程中升华对知识点的理解和应用,提高自身师范性和示范性;内敛型的学生较为深沉,自己做完后喜欢静静坐在自己位置上等待教师安排下一环节内容,对于这部分学生,教师可让其参照下发的课题研究计划书开展下一步骤的研究工作,提高其独立实践研究的能力,实现分层次教学。
4.总结研究结果
在反复实践研究之后,教师引导学生完成研究结果的填写,用以再现知识点,完善课题研究计划的填写,提高学生的总结梳理能力及口语表达能力。
5.创新研究交流
第5篇:高中教学计划总结范文
一、认识制定班主任工作计划的必要性。
班主任工作涉及到学校的各方面,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作,只有制定好周密的工作计划,才能有步骤地把学校的教育计划落实到班级,使学校培养目标具体化、阶段化,以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制定班主任工作计划有利于对班主任工作进行检查和督促。班主任对工作进行经常性的督促和检查是提高工作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有计划,就能正确检查自己的工作情况,同时,学校、学生也可依据计划检查、督促班主任工作。
二、把握制定班主任工作计划的依据。
一般包含以下三个方面:1上级指示,包括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法规以及教育行政部门的指示和要求。2学校要求。学校工作计划为整个学校管理规定了明确的任务,对教育目的和当前形势作出了明确的论述,它是制定班主任工作计划的直接依据。3班级实际情况。班级情况包括学生人员构成”、“学习情况”、“思想情况”、“体质状况”、“骨干状况”、“班级特点”等。班级状况是工作计划的基础,只有根据班级状况出发,才能使班主任工作计划具有科学性、切实性。
三、坚持制定班主任工作计划的原则。
班主任工作计划要做到合符以下原则:1目的性原则。班主任制定工作计划首先要确定目标,班主任工作计划的总目标以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为主体,有了这个总目标,计划就有了社会主义的方向性,各种计划就能做到有目的、有层次。2整体性原则。班主任计划是学校整个工作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必须服从于使学生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这一教育目的。3群从性原则。班主任工作计划关系到全班师生计划的设想,确定目标,制定措施都必须走群众路线,整个计划制定过程应广泛征求校领导、任课教师、学生家长的意见,集思广益,群策群立。4稳定性和灵活性原则。班级工作要井然有序,班集体要稳定团结,计划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是基本保证。然而,客观情况的变性则又要求计划具有灵活性,使计划适应新情况。5超前性和现实性相结合。计划的制定必定带有预测性,勾画出美好的理想的发展前景,这就是超前性。而理想必须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根据现实情况而制定计划,这就是现实性。超前与现实的灵活,使计划有长时间的实用性,保证实施可行性。
四、关于班主任工作计划的基本结构。
班主任工作计划的基本结构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班级的基本情况分析、班级发展的水平和特点、班级学生的基本情况和特点、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存在的主要问题等。2工作目标。总目标、阶段目标、各层次具体目标等。3措施安排。主要教育活动、组织力量与分工、时间步骤安排。4检查办法与总结。
五、关于班主任工作计划的类型。
班主任工作计划有三种类型,一是学期计划,二是月或周工作计划,三是具体活动执行方案。学期计划是学期开始制定的计划,是全期班主任工作的总纲。这种计划由三部分构成:①班级的基本情况分析,包括班级的自然状况、现实和历史状况的分析,班级的自然状况如:总人数、男女生人数、年龄、团员、队员、班干部、三好学生和差生的比例等。班级现状分析如:班级学生的思想品德状况、学习现状、学生的特点、班干部的能力素质、班级学生中的人际关系等。班级的历史状况包括班风传统、形成班风的原因、班级的优缺点等。对班级的基本情况分析是确立教育任务的基本依据。②确定教育任务。这部分内容在班级基本情况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教育目的,确定教育任务的要求,明确规定本学期应达到的教育目标。确定教育任务应抓住重点,突出中心任务;同时,确定教育任务还要注意针对性,不要过份笼统。③工作具体安排。这部分包括为完成任务而打算采用哪些方法和时间安排。常见方式有两种:一是以时间顺序为主线,纵向安排各种具体活动的内容、时间、地点等。另一种从德、智、体、美、劳几方面横向列表安排各方面工作。要注意的是,无论采用哪种方法安排工作,都应考虑计划的可操作性。
第6篇:高中教学计划总结范文
一、认识制定班主任工作计划的必要性。班主任工作涉及到学校的各方面,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作,只有制定好周密的工作计划,才能有步骤地把学校的教育计划落实到班级,使学校培养目标具体化、阶段化,以保证学生的健康成长。制定班主任工作计划有利于对班主任工作进行检查和督促。班主任对工作进行经常性的督促和检查是提高工作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有计划,就能正确检查自己的工作情况,同时,学校、学生也可依据计划检查、督促班主任工作。
二、把握制定班主任工作计划的依据。一般包含以下三个方面:1?上级指示,包括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政策法规以及教育行政部门的指示和要求。2?学校要求。学校工作计划为整个学校管理规定了明确的任务,对教育目的和当前形势作出了明确的论述,它是制定班主任工作计划的直接依据。3?班级实际情况。班级情况包括学生人员构成”、“学习情况”、“思想情况”、“体质状况”、“骨干状况”、“班级特点”等。班级状况是工作计划的基础,只有根据班级状况出发,才能使班主任工作计划具有科学性、切实性。
三、坚持制定班主任工作计划的原则。班主任工作计划要做到合符以下原则:1?目的性原则。班主任制定工作计划首先要确定目标,班主任工作计划的总目标以培养社会主义接班人为主体,有了这个总目标,计划就有了社会主义的方向性,各种计划就能做到有目的、有层次。2?整体性原则。班主任计划是学校整个工作计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必须服从于使学生德、智、体、美、劳诸方面得到全面发展这一教育目的。3?群从性原则。班主任工作计划关系到全班师生计划的设想,确定目标,制定措施都必须走群众路线,整个计划制定过程应广泛征求校领导、任课教师、学生家长的意见,集思广益,群策群立。4?稳定性和灵活性原则。班级工作要井然有序,班集体要稳定团结,计划的稳定性和连续性是基本保证。然而,客观情况的变性则又要求计划具有灵活性,使计划适应新情况。5?超前性和现实性相结合。计划的制定必定带有预测性,勾画出美好的理想的发展前景,这就是超前性。而理想必须建立在现实的基础上,根据现实情况而制定计划,这就是现实性。超前与现实的灵活,使计划有长时间的实用性,保证实施可行性。
四、关于班主任工作计划的基本结构。班主任工作计划的基本结构应包含以下几个方面:1?班级的基本情况分析、班级发展的水平和特点、班级学生的基本情况和特点、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存在的主要问题等。2?工作目标。总目标、阶段目标、各层次具体目标等。3?措施安排。主要教育活动、组织力量与分工、时间步骤安排。4?检查办法与总结。
五、关于班主任工作计划的类型。班主任工作计划有三种类型,一是学期计划,二是月或周工作计划,三是具体活动执行方案。学期计划是学期开始制定的计划,是全期班主任工作的总纲。这种计划由三部分构成:①班级的基本情况分析,包括班级的自然状况、现实和历史状况的分析,班级的自然状况如:总人数、男女生人数、年龄、团员、队员、班干部、三好学生和差生的比例等。班级现状分析如:班级学生的思想品德状况、学习现状、学生的特点、班干部的能力素质、班级学生中的人际关系等。班级的历史状况包括班风传统、形成班风的原因、班级的优缺点等。对班级的基本情况分析是确立教育任务的基本依据。②确定教育任务。这部分内容在班级基本情况分析的基础上,根据教育目的,确定教育任务的要求,明确规定本学期应达到的教育目标。确定教育任务应抓住重点,突出中心任务;同时,确定教育任务还要注意针对性,不要过份笼统。③工作具体安排。这部分包括为完成任务而打算采用哪些方法和时间安排。常见方式有两种:一是以时间顺序为主线,纵向安排各种具体活动的内容、时间、地点等。另一种从德、智、体、美、劳几方面横向列表安排各方面工作。要注意的是,无论采用哪种方法安排工作,都应考虑计划的可操作性。
第7篇:高中教学计划总结范文
市政府第22次常务会议专门听取了市实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工作汇报,这次会议是市政府同意召开的此之前。郭市长对做好此项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传达5月14日省政府会议精神。省教育厅、财政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证厅、省编办四部门关于“2009年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实施工作的有关文件,安排安排我市“特岗计划”具体实施工作。
旨在通过公开招聘高校毕业生到农村贫困地区中小学任教,特岗计划”2006年教育部、财政部、人事部、中央编办联合启动实施的一项重要工作计划。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从事农村教育工作,逐步解决农村师资总量缺乏和结构不合理的问题,提高农村教师队伍整体素质。这项计划20062008年主要在国西部地区实施,从今年开始,扩大到包括我省在内的中西部22个省(区、市)省委、省政府对这项计划在省的实施工作非常重视,3月23日,省政府常务会议研究决定,省不只要依照国家要求,实施好国家计划,同时,结合我省实际,启动实施我省地方计划。国家计划与省地方计划按11比例实施。教育部分配给我省国家计划5000名,再加上我省地方计划,今年我省共计设置1万个特设教师岗位,全部用于招聘优秀大学毕业生从事农村教育工作。省教育厅给我市分配了999名特岗计划(不含固始)其中国家计划679名,地方计划320名。各县目前已设置到各个岗位。5月14日,省政府又专门召开了会议。省、市有关部门制定印发了2009年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实施方案、招聘方法和招聘简章。希望大家认真贯彻落实。下面,就如何做好我市“特岗计划”实施工作,讲三点意见:
一、增强开展“特岗计划”紧迫感,充分认识“特岗计划”重大意义。
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当前。农村中小教师紧缺。为了进一步加强农村师资队伍建设,有效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国家提出并成功实践了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工作,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既有利高校毕业生就业,又有利解决农村中小学缺编问题。
(一)实施“特岗计划”加强农村教育工作。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中起着基础性、全局性、先导性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撤地设市十年来,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市教育工作取得了巨大成绩,全市农村中小学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免费义务教育基本实现,高考连续五年居全省领先地位,职业教育多次受到省政府惩处,教师队伍素质明显提高。可以说,市教育发展取得了历史空前的成绩,站在较高的历史起点。整个教育发展的过程中,教师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重点,当前农村教育是大头。也是难点。省、市两级对农村教育一直高度重视,先后实施了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农村中小学课桌凳更新工程,农村中小学教师素质提升工程和“两免一补”政策等等,农村中小学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农村教育不时加强,呈现出良好发展态势。从一定水平上讲,农村孩子们有学上”问题得到基本解决。但同时,也要清醒认识到目前我市义务教育发展的整体水平仍不高,教育经费保证水平较低,乡村区域、校际之间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师资力量十分单薄等问题也十分严重。让孩子们接受优质教育的呼声非常强烈,上好学”问题正成为突出问题。从一定意义上讲,提高教育质量关键在教师,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关键也在教师,上好学”关键仍在教师。因此,特岗计划”实施,对于加强农村教育工作,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无疑是一个十分有效的举措。
(二)实施“特岗计划”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重点提高农村教师素质”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要保证和改善农村教师工资待遇和工作条件,健全农村教师培养培训制度,提高教师素质”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讲话中强调:要特别重视农村教师队伍建设”总理在今年“两会”上作的政府工作演讲》中要求: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这些重要论述和指示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指明了方向。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由于各级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市农村教育工作不时加强,农村教师工资保证问题得到根本解决,教师待遇不时提高,教师地位逐步提升,教师职业受人尊敬、令人羡慕,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和热情进一步提高,教师在农村教育事业改革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由于历史和现实的原因,市农村师资力量单薄,中小学教师老龄化现象严重,学历层次较低,整体素质不高。今年全市教育工作会上讲过,市山区面积大,一些教学点分散,缺教师现象比较突出,另外过去由民师转正的教师数量大,大部分“老龄化”即将面临退休,中青年教师又少,从而导致教师队伍‘青黄不接’全市中小学专任教师中,80%教师在农村,农村教师80%由民办教师转为公办的而这些教师中,80%已老龄化,同时,全市中小学教师以千分之一点二速度自然减员。这些年我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提高全市教师素质,经过培训,全市初中专任教师中的本科学历比例达到36%小学专任教师中的专科比例达到50%但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同时,农村教师的学科结构矛盾也比较突出,特别是英语、体、音、美教师紧缺,有些县小学英语课程到现在无法开设,农村小学好多地方没有体、音、美教师。当前,一些县区出于维护外地就业的需要,不愿接收高素质的新师资,一些地方不合格人员和超编人员难以淘汰或分流,使得高素质合格教师补充困难;还有一些县区不合格人员已到年龄,缺乏正常的渠道,无法腾出编制补充年轻、优秀教师等等。农村教师队伍呈现了有编不补,有编难补,无编可补的现象,严重影响制约着农村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采取省级统筹,这次“特岗计划”实施。公开招聘的方式,国家和省级出钱,录用一大批高校毕业生从事农村义务教育,能有效地缓解农村教师队伍的总量缺乏,解决农村教师队伍结构性矛盾,改善农村学校教师队伍的年龄、学历、学科结构,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可谓“一举四得”而且这一制度设计创新了教师补充机制,严格了用人规范和程序,有利于强化政府责任,有利于突出学校需求特点,有利于宏观调整和优化教师队伍结构,有利于学校用人与治事的结合。对于建立教师队伍建设的长效机制,从源头保证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具有深远意义。
(三)实施“特岗计划”缓解大学生就业矛盾。受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形势。2009年我省有高校毕业生约37万人,较去年增加4万多人,加上往年尚未就业的高校毕业生,总量预计突破45万人。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总书记、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就大学生就业问题作出明确指示,要求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放在当前就业工作的首位,引导和鼓励更多的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基层、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国务院专门召开了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专题研究部署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省委、省政府也召开了2009年全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今年乃至今后一个时期的重要工作,作出进一步安排安排。市委书记王铁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电视电话会上强调,当前形式下,让大学生就好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坚持社会大局稳定意义非同寻常,要给位置,造位置,创位置,挤位置,扎实做好大学生就业工作。大学生是国家的希望,家庭的寄托,就业问题是全社会关注的焦点和热点。目前,一方面农村遥远贫困地区学校急需合格教师,另一方面高校毕业生下不去,合格教师难以补充。实施“特岗计划”采取特殊政策措施和用人机制,吸引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学校任教,为大学生就业提供了机会,拓宽了渠道,既有利于缓解就业压力,又有利于促进青年人才的健康生长。希望各县要增强紧迫感,把这项工作作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体现,作为加强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契机,作为我市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的战略举措之一,抓住机遇,周密安排,精心组织,大力推进,确保这项计划在市全面顺利实施,充分发挥“特岗计划”有效作用。
二、增强实施“特岗计划”责任感,认真做好“特岗计划”实施工作。
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为了确保该计划顺利实施,特岗计划”既是成果德才兼备教师队伍的人才工程。一定要统筹安排,强化责任,狠抓落实,精心做好三阶段工作。
(一)公平公正。细心做好招聘阶段工作。这个阶段必需抓住五个环节:一是制定需求、科学设岗环节。2009年我省“特岗计划”名额共1万人,其中:国家计划5000人,分配我市4个国贫县计划共679人,地方计划5000人,分配给我市3个省贫县计划共320人。各县要根据计划,坚持岗位紧缺、比例协调、相对集中、以人为本、科学设置原则。如果岗位设置不科学,就不能吸引大学生报名,本县计划就可能调到其它县,就可能影响到明年省再次下达计划。二是明确对象,从严把关环节。特岗计划”招聘对象以高等师范院校和其他全日制普通高校应届本科毕业生为主,同时可招聘少量应届师范类专科毕业生。年龄在30岁以下的全日制普通高校往届本科毕业生报考的必需取得教师资格,具有一定教育教学实践经验。各县在面试前的资格复查中,一定要把住这一关。三是精心组织,严肃考务环节。这个环节是招聘阶段的关键环节,由市级负责,市教育局要采取得力措施,选好考点、选派监考、配备屏闭,要严肃考风考纪,开好考务会议,要像抓高考一样,抓好这次招聘考试工作,确保公平公正,不出任何问题。四是统一规范,公正面试环节。这个环节由各县承担。省里制定面试规范,市里派巡视员监督。面试满分为100分,并计入总分。各县一定要在市规定的时间内,严格规范,客观公正,按时按质完成任务。五是扎实做好岗位培训环节。岗前培训是个基础性环节,大学生第一次当教师,对于教育政策法规、教材教法、新课程改革、班主任工作等都不懂,各县一定要完成培训的学时,确保特岗教师今秋开学前到校任教。这里重申,上述哪个环节出了问题,都要追究有关人员责任。
(二)跟踪管理。耐心做好任教阶段的工作。有关部门要加强对设岗县工作的指导和检查。特岗教师在聘任期间,执行国家统一的事业单位工资制度和标准,由中央和省级财政设立专项资金,用于特岗教师的工资性支出。其中,国家计划所需资金由中央财政布置,省地方计划由省财政安排。国家计划和我省地方计划特岗教师执行同一工资规范。其津补贴由各县根据当地同等条件公办教师年收入水平综合确定。总的要求是特岗教师年收入水平原则上不低于当地同等条件公办教师年收入水平。凡特岗教师工资性收入水平高于国家规范的其高出局部由所在县财政负担。各县财政要认真落实配套资金,用于解决特岗教师的地方性津补贴、必要的交通补助以及按规定纳入当地社会保证体系享受相应的社会保证待遇应缴纳的相关费用。各县要依照要求落实好特岗教师津补贴发放、住房布置、交通医疗等相关生活待遇保证,确保特岗教师享受与当地公办教师同等待遇。要采取切实措施,提高特岗教师教书育人的能力,协助他尽快生长为骨干教师。要关心特岗教师的生长,并帮助他解决工作和生活中面临的实际困难,尽可能为他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
特岗”教师在3年的任期由有流失、流动的现象。这些现象属于正常的但流失太多、流动面太大,根据外省“特岗计划”实施情况。就说明我跟踪管理,服务上有问题。市县要制定出“特岗”教师管理方法。特岗计划”招聘的大学生,有的外地的甚至外省的不远千里来到农村山区从教,如果我客观条件太差,主观上再关心不够,对于一个举目无亲的孩子来说是难以留得住人的各县一定要树立人才观,树立服务意识,做到条件留人,待遇留人,感情留人。
(三)掌握需求。全心做好期满阶段工作。这是特岗计划”第三个阶段工作。随着我市农村改革发展综合试验区推进,城乡二元结构差别缩小,农村学校布局的调整,市农村教师总量需求会逐步缓解。因此,各县必需做好统筹规划,纳入“特岗计划”县原则上不再以其他方式补充新教师,特岗教师三年期满后,经考核合格,自己愿意继续留任的各县必需确保落实工作岗位,料理入编手续。各县相关部门一定要各负其责,要在核定的编制总额内,为聘期已满、考核合格、愿意继续留在当地任教的特岗教师落实工作岗位,将其工资发放纳入财政统发范围,保证其享受当地教师同等待遇。各县要在实施“特岗计划”时,研究制定具体可行的方法,加大创新农村教师补充机制的工作力度,确保愿意留任的特岗教师3年聘期届满后全部落实工作岗位。
三、增强做好“特岗计划”使命感,切实加强“特岗计划”实施工作的领导。
要采取措施,为了确保“特岗计划”顺利实施。扎实工作。
狠抓落实。特岗计划”三大阶段”有机结合,一是加强领导。其中的许多环节环环相扣,每个阶段每个环节都不能掉以轻心。根据省文件要求,市“特岗计划”市政府领导下,由市教育局、财政局、人事局和编办四部门负责实施。市教育局牵头,负责协调解决实施中的具体问题。各县也要建立相对应的工作机制,县政府的领导下,协调相关部门的工作,切实把实事办实。
第8篇:高中教学计划总结范文
学生自由组合,每组选择一项任务。小组协商选出小组长,每位组员分工明确。第二周:每个小组制订相应的计划,教师审查并给予指导。第三周至第五周:针对选择项目进行问卷调查的设计与操作。教师指导学生设计调查问卷。负责采访的学生在校园内选择不同院系、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采访。学生根据问卷调查的原始材料进行总结、陈述,最后撰写调查报告。第六周至第十三周:结合授课内容,教师指导每个小组按照所选项目撰写商务计划书。学生进行成果展示前期的准备工作。第十四周:项目检查评估。评估要求:(1)每个小组完成一项商务计划书的撰写;(2)结合课件演示商务计划书的内容;(3)每个学生针对所参与的项目进行自我书面总结。进行小组自评、相互评价、教师评价。评价标准包括小组分工的合理性、任务的清晰程度、团队的和谐度、材料收集的充分度、课件制作的效果、演示解说语言运用熟练程度等方面。第十五周:教师总结。首先,教师将针对整个学期的授课情况,设计完成调查问卷。问卷内容包括学生对项目设计的合理性、项目教学的准备情况、实施情况、有待改进的地方等方面。根据调查结果,教师针对整个项目的计划、实施和成果进行全面总结,撰写总结报告。指出优点,找出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二、项目教学法实施的效果及意义
在《工商导论》课程中,通过完成商务计划书的撰写这一项目,既体现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又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商务英语专业二年级学生不仅可以初步了解和掌握调查报告和商务计划书的书写过程,而且可以通过小组活动锻炼学生的多项能力。1.提高了学生的搜集、整理及分析资料的能力。在商务计划书撰写之前,每个小组都应考察和总结企业所在行业的发展状况和国内、国际经济环境。2.提高了学生运用商务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商务计划书的内容涉及到管理、市场营销、融资等方面的商务基础知识的运用。通过此项活动,每一个同学都能够将所学内容应用到实践中去。3.提高了学生表达能力、应变能力。每个小组选派代表宣讲他们的虚拟企业的商务计划,在这个过程中锻炼了宣讲同学的商务讲演能力。在回答同学们提出的问题中,锻炼了他们的临场应变能力,这些都是在今后求职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素质。4.提高了学生的商务写作能力。商务计划书的撰写使同学们了解到一些商务类文书的书写格式、书写规范,以及在书写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等,这为今后的商务文秘性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5.培养了学生的团队精神。80后、90后学生的特点是个性强,接受新事物的能力强,但是普遍缺乏团队意识。因此,教师在安排此项活动时要求以小组为单位完成任务,最后也是以小组成员的整体表现来给出分数。每个小组任务的顺利完成都与成员之间的共同研讨、团结合作密不可分。6.培养了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在整个商务计划书的撰写过程中,同学们需要进行市场调研,这项活动使同学们初步了解企业所在行业的现状和发展情况,这有利于学生今后的创业。另外,通过小组同学之间,小组与小组之间的相互探讨、切磋、学习,可以使同学们迸发新的灵感,这是创新的基础。
三、结语
第9篇:高中教学计划总结范文
关键词:村镇规划;实验设计;优化方案
【中图分类号】G642
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促使社会经济活动和农村人口越来越多地向集镇、建制镇集中,小城镇人口得以快速增加,加速了小城镇发展建设的步伐。村镇规划也越来越显现出它的作用。同时也要看到村镇规划设计工作时间中遇到的各类问题,这些问题必须引起我们高度的重视。目前的国家标准即《村镇规划标准》,从指定的针对性和内容上看,其技术规定是应用于村镇建设规划的。从规划时间上看,亟需加快村镇规划各类标准与规范的编制工作。可是村镇在建设过程中所需要的各种不同内容的规划指导远远超出上述标准所涉及的相关内容。因此,在村镇规划实践中,村镇规划所含的各种内容、技术标准都是在村镇建设的实践中进行不断地补充完善,并在规划设计中运用。
一、村镇规划课程实习的特点
《村镇规划》课程相比其他同类课程如《土地利用规划》、《城镇规划》等,其在专业中的地位显然更为重要,所学有关内容更为具体并需要扎实掌握,因此增设课程实验的实践环节极为重要。课程实验是《村镇规划》课程理论教学的辅助部分,与本课程的实践教学密切联系。我国高等院校相关专业设置《村镇规划》课程的时间普遍较晚,不仅在课程理论教育,而且在实践运用教育方面均积累薄弱。因此,搞好学生村镇规划课程教学实验,强化学生基础知识,增强学生综合能力,让其掌握村镇规划基本要领,突出专业实践性强的特色,提升学生分析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当务之急。
二、村镇规划实验教学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室内外实验环境有待改善。《村镇规划》实验主要是室外调研及室内图件设计,对于室外实习就要求配备较好的实习地点和实习经费,对于室内工作就要求实验室具备良好的计算机软硬件设备,具有高配置、能良好编制图件的实验教学计算机,实验室整体环境有待提高。
(二)学生实践认知不足。《村镇规划》是实践性较强的一门专业课程,但大部分教师认为教学主要以课堂教学为主,实践教学只是辅助,重理论,轻实践。因此,村镇规划教学中五分之四的时间都安排在课堂教学。但本课程的实验设计主要目的是通过实际的调查,对村镇规划以及居住区、道路系统、给排水系统、电力、绿化等有一定的感性认识。而实际的调查时间一般集中于一天,远不够学生完成相关资料收集、居民点、道路、绿化带等测量,并按一定比例绘制平面图等工作。
(三)学生主动参与实践教学不够。《村镇规划》实验设计是一门技术操作性及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要求学生能结合课堂教学上所学的理论知识,提出方案并利用MAPGIS软件编制居民点总体布局图、农村居住建筑庭院平面布局图等图件。传统实践教学都认为实验课附属于理论课,学生按照课堂教学理论学习的方法,并用手编制图件完成教学任务。传统教学方法忽视了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使得学生在进入实际社会工作后,缺乏结合理论知识,把计算机绘图应用到规划中解决村镇规划中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村镇规划实验教学改善途径
(一)科学设计实验计划。在村镇规划实验设计过程中,通过讲述理论知识,结合实际案例,向学生展示实验设计的预期效果,再通过重点讲解实习流程、要点和难点;利用多媒体教学及视频演示技术,增强教学的互动性,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多媒体教学课件,能快速更新实习内容及要求,实时将专业的新技术和方法融入到实际教学内容中,从而避免教学内容相对滞后的缺陷。
(二)加强实验过程指导。实验指导教师从准备工作、实践调查、室内编制规划图、编写规划说明书等每一个环节必须得抓好,每一个细节都要对学生好好指导和解释。在实验过程中,力主提高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及引发其创新能力。掌握好各小组学生参与实验并完成任务的情况,对各组提出的优秀方案、构思提出赞扬,使各小组能去长补短,通过鼓励、赞扬学生的方式促进学生实习质量的提高。
(三)编写配套的实验指导书。《村镇规划》实习的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村镇规划设计的基本技能,锻炼学生综合设计的基本功。这些基本功主要包括:(1)读图识图的能力;(2)应用MAPGIS软件对底图进行数字化;(3)收集、整理和分析研究区的社会经济、自然条件、现状条件等资料的能力;(4)确定调查区的性质和规划规模;(5)居民点总体布局图、农村居住建筑庭院平面布置图等图纸的设计能力等等。较好的实验指导书的编写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以上基本功,还对顺利完成实习十分必要。
(四)分类适时对学生加以引导。实验教学过程中,要在充分考虑每位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差异的前提下对学生进行科学分类教学,并根据实验过程中的情况进行动态调整,充分引导学生参与规划设计,针对不同学生学习特点及知识水平结构,鼓励和激发学生各自特点,调动学生规划设计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的创新和研究能力。
(五)改进考核方式。评析学生准备的实习报告、设计图,加强相互间的交流。实习结束后,必须组织师生讨论,并点评各组规划图和实习报告,由各小组同学相互评价和讨论其他组的规划成果。通过这种方式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并望在以后的工作中加以改正。
四、结语
《村镇规划》课程实验教学的关键是加强教学的前沿性和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和创新能力。结合村镇规划专业知识,依托应用MAPGIS软件进行规划设计,是高等学校村镇规划专业培养的主要目标之一。通过综合教学方式,借签实验教学的新方法和模式,及时更新实验教学内容和流程,以村镇规划专业背景和知识为基础,逐步完善村镇规划实验设计的教学体系和实验内容,以培养出符合现代要求的村镇规划人才。
参考文献:
[1] 金兆森、陆伟刚等.村镇规划[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