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保密制度方案范文
科研档案是指在科学技术研究过程中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文字、图表、数据、声像等各种形式载体的文件材料,是科学技术研究活动的真实记录,是科学技术储备的一种形式,是一项重要的信息资源,是国家的宝贵财富。科研档案的安全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安全,关系到国家的政治活动、军事活动和经济发展的成败,关系到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因此,为了维护科研档案的安全,确保国家科技秘密万无一失,必须做好科研档案的保密工作。
一、新形势下科研档案保密工作面临的问题
随着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与合作的日益发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科研档案保密工作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
(一)保密战线前移
加入WTO后,我国政府根据经济和社会发展结构调整的需要及对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逐步降低关税,全面发展开放型经济,在更大范围内开放国内市场,随着对外开放程度的加大及对外合作的增多,境内外人员必将频繁流动,科技领域对外接触更为广泛,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一些敌对势力必然会利用这些条件,采取各种方式渗透到他们以前难以进入的科技行业,通过各种渠道,开展更为广泛和便捷的科技情报搜集活动,科研档案保密工作形势更加错综复杂。
(二)法律法规滞后
总的说来,我国关于科研档案保密方面的法律法规体系还不健全,立法重点不明确。如《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以下简称《保密法》)是规范我国保密工作的一部专门法,是制定一切保密法规、规章和具体保密制度的基本依据,在我国整个保密法制法规体系中起着主导和决定作用。虽然《保密法》颁布实施16年来,保密工作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发挥了积极的促进和保障作用。但是目前这部《保密法》在一些方面存在滞后性。包括对于科研档案保密方面欠缺法制规定及计算机的管理规定落后于现代计算机和网络的发展。这就给科研档案管理部门制定相应的部门保密规章带来一定的难度,也给科研档案工作人员依法办事带来了困难,同样也对科研档案的保密工作十分不利。
(三)保密意识弱化
首先,思想认识上的麻痹使一些领导和工作人员保密观念淡薄。有部分人甚至对《保密法》知悉甚少,认为市场经济无密可保,在当前高科技发展的时代有密也难保。科技档案工作人员、研究人员忙于业务工作,对经手的大量的国家秘密见密不知密,习以为常,对国家秘密的安全造成严重的威胁。其次,工作上的形式主义使一些人保密意识相对淡薄。有些人认为只要按照国家《保密法》及科研档案管理的相关规定管理科研档案,就能杜绝科技信息的泄密。因此放松了对安全隐患的警惕,放弃了对新问题、新挑战的应对。
(四)技术手段落后
当前科研档案保密技术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高技术的发展和在窃密方面的应用,使得窃密与反窃密斗争更加尖锐复杂,日益显现出高技术抗衡的特点,特别是通信和计算机网络的泄密隐患更多。一是信息与网络安全的防护能力很弱,许多档案应用系统处于不设防状态,具有极大的风险性和危险性;二是对引进的档案信息技术和设备缺乏保护信息安全所必需的有效管理和技术改造;三是我国网络管理滞后,制度不健全,责任不到位,保密技术防范装备的研制、开发和应用工作进展迟缓,投入不足,经费匮乏,措施薄弱,加之更先进的网络技术、设备的引进,我国信息网络安全这个“瓶颈”更加突出,由此导致我国科技信息安全面临更加严峻的局面。
二、科研档案保密工作应采取的对策建议
改革开放要求科研档案保密工作要有新起点。在新形势下,科研档案保密工作必须迎难而上,增强法制、服务意识,为经济的发展保驾护航。
(一)加强保密法制建设,为科研档案保密工作提供有力的法律保障
科研档案保密工作中的法制建设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和规范性较强的工作,只有建立健全各项科研档案保密法律、法规,才能实现法制化、规范化管理。加强科研档案保密法制建设是依法治国的要求;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是维护国家安全的要求;更是保密工作自身发展的要求。加强科研档案保密法制建设,主要任务是进一步完善我国的保密法律制度。据笔者了解党和国家对保密工作相当重视,《保密法》的修订工作已经被提上议事日程。作为科研档案部门一定要把保密立法工作与落实党中央有关加强新形势下科研档案保密工作的方针政策结合起来,要把修订后的《保密法》及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新形势下保密工作的决定》中提到的保密法制建设的各项要求,充分体现在我们即将制定的各类科研档案保密法律、法规、规章中;要把保密立法工作与进一步完备党政机关、重点单位的科研档案保密管理制度结合起来。
另外,还应加大科研档案保密行政执法和法制监督的力度。档案主管部门应负起监督和管理的职责,要进一步确立各级档案保密工作行政执法的主体地位;要进一步完善档案保密行政执法手段;要进一步提高专兼职档案干部的执法能力和执法水平。
(二)改革科研档案保密工作新机制,加强对科研档案保密工作的领导责任
一方面各级科研档案部门应根据保密工作的有关规定,从工作实际出发,制定和充实完善科研档案保密制度。比如:《科研档案保密工作制度》、《科研档案保密工作职责》、《保密手则》、《泄秘事件查处办法》、《密传机房工作制度》、《加密机设备维护制度》、《加密机使用操作规程》、《科研档案资料查借阅制度》、《档案库房管理制度》等一系列科研档案保密工作规章制度,使科研档案保密工作的运作有章可循。另一方面,要紧紧抓住科研档案保密工作的管理环节,加强对要害部门的管理工作。一是严格依法治密。对科研档案的定密、传阅、使用、存放、归档、销毁等各个环节应实行严格的管理负责制。二是,坚持贯彻检查制度。由专职科研档案保密员定期对本单位或部门的科研档案保密工作巡视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措施;由主管领导定期对科研保密工作进行监督检查。三是加强对要害部门的管理,由主要领导对科研保密工作做出强调和部署,由科研档案部门负责人对档案、机要、传真等要害部位进行安全专项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防止和杜绝泄密事件。
(三)强化科研档案保密知识教育,增强科研档案工作人员的保密意识
加强科研档案保密法制教育,是增强广大干部群众保密法制观念的重要途径。档案工作人员特别是各级档案领导干部,必须从这样的政治高度充分认识保密工作的重要性。在对外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我们还要充分认识到保密工作的复杂性和艰巨性。面对这种形势,档案部门要大力加强保密法纪教育,提高广大档案干部尤其是年轻干部的保密法纪观念。用法、守法首先必须懂法。通过保密法制教育,不仅要使广大干部群众懂得如何依法保守国家秘密,怎样履行好宪法和保密法律、法规、规章所规定的各项保密义务,还要使他们了解违反科研保密法律、法规和规章,不履行保密义务以及泄露国家秘密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加强科研档案保密法制教育,是依法加强档案管理的重要条件。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科研档案工作的形式和内容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科研档案管理需要更多地使用法律的手段和办法。因此,通过加强科研档案保密法制教育,使各级档案领导干部及其他人员掌握管理国家科技秘密的法律知识和相关技能,是依法管理国家科技秘密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
(1)要继续深入开展以普及科研档案保密法律常识为主要内容的保密法制宣传教育活动。
(2)要突出科研档案保密法制宣传教育的重点,要通过在各级科研档案部门、党校行政干部学校开设科技保密法制教育课及讲座,进一步更新各级领导干部的保密观念,提高他们的档案保密法制意识和做好档案保密工作的自觉性。
(3)要大力宣传认真执行科研档案保密法规,严格遵守保密制度的先进典型,表彰他们的先进事迹,推广他们的先进经验。
(四)建立健全档案干部教育机制,提高科研档案保密人员素质
形势的发展对科研档案保密工作人员的政治、文化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特别是在文化业务素质方面,要求工作人员不仅要懂得传统档案保密工作知识,而且还要懂得计算机等高科技条件下的保密知识,不仅要懂得保护国家科技秘密的知识,还要懂得保护其他秘密的知识。从目前基层科研档案保密工作人员情况看,政治思想素质比较过硬,对传统科研档案管理及保密知识方法了解得比较熟悉,掌握运用得较好,但对新情况、新知识了解得相对较少。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一方面,科研档案保密工作人员要加强自身学习,既要学习好继承好科研档案保密工作传统,又要学习现代科技知识,了解新形势,适应新变化。另一方面,档案主管部门要加强对科研档案保密人员的业务培训。要多创造条件,采取多种方式,提高科研档案保密工作人员的知识水平,特别是计算机网络安全保密知识水平,构建以档案基础知识为根基,保密专业知识为主干,相关知识为补充的知识结构,使科研档案保密工作人员向复合型人才转化。
(五)积极应对高技术挑战,加强保密技术防范和管理
在科研档案保密技术发展上,要特别关注对网络信息安全的保密管理。信息安全保密管理可分三个层次:法律管理、行政管理和技术管理。法律管理是根据相关的法律、法规,对信息系统主体及其与外界关联行为的规范和约束。行政管理主要是针对内部,当务之急要做好两项工作,一是网络一定要与互联网实行物理隔离,并建立、完善网络的保密管理制度,加强内部管理,配备必需的防范设备,增强网络的技术防范能力;二是抓好互联网上的防泄密工作,坚持“谁上网谁负责”的原则,严格责任制,定期进行网上信息检查,确保信息不上网。
在新形势下,科研档案保密工作要适应经济、科技发展的需要,在维护国家重大经济、安全利益的同时,要积极促进国家科技秘密技术的应用、转化和推广,增强我国科技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为此,各级科研档案主管部门应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按照科研档案保密的方针,依靠和发挥广大科技人员的力量,使科研档案保密工作更好地为我国经济、社会、科技的发展服务,为提高我国的综合国力和在世界上的竞争能力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⒈《档案管理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⒉《档案学通讯》2003年第1期
⒊《科学技术档案管理教程》中国档案出版社1997年版
第2篇:保密制度方案范文
一、强化档案保密意识
和缓档案部门要不断增强做好档案保密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站在国家安全的高度,切实重视和不断强化档案保密工作。要驾驭档案保密宣传工作的力度,通过对《档案法》、《保密法》相关知识的学习,多渠道、全方位地宣传档案保密工作,强化保密法制观念,牢固树立“保密工作无小事”的责任意识,提高保密工作的自觉性和责任感,自觉履行保守国家秘密的义务。对涉密纸质档案、磁性介质的借阅、保管、销毁等环节要严格遵守保密制度,确保万无一失,把安全责任意识贯穿于档案工作的始终。同时,要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政策,坚决防止和克服麻痹大意的思想和侥幸心理。要经常开展安全教育工作,把档案安全工作的重要性讲清、讲明,把泄密的危害和后果讲足、讲透,让安全意识真正深入人心。
二、加强档案库房安全建设
档案库房的科学管理是做好档案保密、维护档案安全的基本保障。首先,档案库房应配备防盗门、铁栏窗、报警器、电子监控设备等防盗设施,并随时做好各项设施设备的检修、维护工作。其次,档案库房应指定专人负责管理,落实双人双锁等严格的库房管理制度,无关人员一律禁止入内。其三,涉及国家秘密的档案应单独保管,要设带锁的移动密集档案架、带密码锁的保险柜等,从保管条件上确保档案的安全。其四,应减少档案的破损率延长档案的使用寿命。如,对不易保管的磁盘、光盘等存储介质应配备专用的档案消磁柜;对容易破损的硫酸纸图等重要档案配备好防潮、增湿设备。另外,要坚持日常监督与重点检查相结合,不定期组织全面细致的安全检查,在认真清点核对档案数目的同时,及时发现和消除档案库房的安全隐患,做到及时检查、及时清理,采取切实的有效措施,堵塞危及档案安全的漏洞。
三、完善保密档案借阅管理
加强保密档案借阅制度建设至善重要。应制定细致完善的档案借阅制度、外借制度、复制制度等。各项档案借阅规章制度的条文应严密而简明,便于执行,并在实践中认真加以总结,不断充实和完善,确保保密档案的安全。保密档案的借阅、移出、销毁等应严格按规定手续办理,必须按要求填写撮单,由直接领导、项目负责人签字,认真履行登记、签字手续,填写借阅卡及借阅簿,手续齐全后方可借阅。借阅人要遵守保密制度,严禁转借泄密和以个人名义向外单位转让档案技术成果。保密档案使用完毕后应及时核对、检查、维护与安全,不能私自撕拆、涂改,更不得缺页少项。借阅的档案要保管好,不能丢失,发现失密、泄密问题,应及时查明原因,及时向档案部门报告,进行补救。保密档案的借阅时间不得超过一年,因项目周期长而不能及时归还的,应办理续借手续。对长年欠档,经追究仍不交还或造成遗失的,必须追究其责任,按国家规章制度严肃处理。此外,因工作调离、离退休和长期病休的,出国工作及出国探亲的,都必须全部清还借阅的档案,由档案室签字后,方可办理有关手续。属借调工作人员借阅保密档案时,必须由项目负责人代借,当其离院时由代借人还清档案。
第3篇:保密制度方案范文
关键词:档案管理;涉密档案;电子信息技术;保密
一、传统涉密类档案保密工作特点
1.档案存放地点是保密工作重点。传统纸质性档案受自身条件限制,必须集中存放在温度、湿度适宜的场所之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规定,档案存放地点必须具备防盗措施,要制定严格的档案存放地点管理制度,无关人员一律禁止进入,最大程度上保证了档案文件的保密性和安全性。
2.注重对于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教育。《档案法》中严格规定,机关、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必须有专门的档案管理人员,严格执行各项档案管理制度。近年来,大部分省市和地区已经制定了档案管理员资格准入制度,要求单位档案管理人员必须持有相关的档案管理员资格证明,并定期组织档案管理人员进行业务知识和技能培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管理人员的专业化保证了档案管理保密工作的顺利进行。
3.较为合理地依据档案保密程度对涉密类档案进行分级管理。按照有关规定,传统档案按照保密程度不同,分为绝密、机密、秘密等几个密级。在我国传统档案管理体制中,不同密级的档案需要进行分类集中管理,并对不同密级档案的管理和查阅等工作进行了详细规定。与此同时,对各个密级档案的解密标准、解密时限、解密方式等进行了严格限制。这就最大限度地保护了涉密档案的秘密性。
随着社会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我国的档案管理模式已由传统的纸质型档案发展为利用电子信息技术为主的电子信息档案系统。与传统型涉密类档案保密工作相比,电子信息档案保密工作有其特殊之处,一些传统档案管理工作模式已经无法适应信息化要求。近一个阶段,我国出现数起利用电子信息技术进行泄密的恶性案件,给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带来巨大影响。如何在电子信息技术条件下做好涉密类档案保密工作,需要档案管理工作者给予高度重视和进行认真研究。
二、利用电子信息技术进行涉密档案管理的优势和不足
1.利用电子信息技术管理涉密类档案的优势。首先,电子信息档案保存管理相对方便。电子信息档案由于采取数码技术进行压缩,存储介质占用空间极小,对存放场地要求相对较低。其次,电子信息档案便于调阅和使用。由于电子信息档案传输速度较快,资料上传、下载、传输管理过程便捷,方便用户使用,可以极大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服务社会的能力。
2.利用电子信息技术管理涉密类档案的不足。诚然,利用电子信息技术管理涉密类档案的不足和优势一样显而易见。由于电子信息技术自身特点,涉密类档案一旦泄密,其传播速度快、传播内容丰富等特点会给档案管理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危害。电子信息技术传受主体多样性的特点决定了电子信息档案泄密后,其损失难以在短时间内弥补。
三、如何做好电子信息涉密档案保密工作
笔者认为,做好电子信息涉密档案保密工作总的原则应该是充分利用电子信息技术的优势,结合传统档案管理工作的经验,取长补短,努力克服问题和不足。具体说来,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牢固树立档案管理以及保密工作的服务意识。无论是档案管理还是保密工作,其根本出发点都是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资料性服务。利用电子信息技术进行涉密性档案管理,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为社会提供服务。因此说,服务意识是档案管理工作必须树立的指导思想。
2.建立完善的电子档案查询使用制度,用制度化的方式确保涉密电子档案安全。档案利用规章制度一般有阅览制度、外借制度、复制制度等。
(1)要根据实际情况,对不同层次的利用人员确定不同的利用范围,规定不同的审批手续,使提供利用工作有章可循,在大力开展档案利用工作的同时,确保不失密、不泄密及文件的完好无损。各项档案利用规章制度的条文应严密而简明,便于执行。要在传统管理制度的基础上,结合电子信息档案的特点制定更加完善的管理制度。
(2)要充分保证涉密电子档案储存介质的安全。电子信息档案储存介质一般以光盘、软盘及硬盘为主。一方面要采取相应的防火防水措施,保证硬件安全,另一方面要及时做好相应备份,防止电子储存介质发生故障后重要资料丢失。
3.进一步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和业务素质。担负利用服务工作的档案管理人员,是利用制度的直接贯彻者,对档案的安全负有直接责任,在今后的工作中,除了要对档案管理人员加强电子信息管理技术及档案管理专业技术培训以外,更为重要的是要加强职业意识教育。要培养他们高度的政治责任心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热爱档案和档案事业;要有较高的文化知识,能总结和分析利用工作中的经验与问题,从中掌握利用工作的规律。
当然,利用电子信息技术进行涉密档案管理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需要动员社会方方面面的力量参与其中,形成“保密带动管理,管理带动服务”的良性互动工作模式,切实将我国的档案管理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参考文献:
[1]《中国大百科全书》,陈兆吴主编.
[2]《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法律出版社,2003年5月.
第4篇:保密制度方案范文
1 档案保密工作的相关内容
1.1 做好档案密级的调整工作
在档案管理的过程中要对档案进行分类,通常情况下要分为不同的等级,如绝密、机密、秘密等,这就是通常人们的说的密级。通过划分出档案的等级,主要是提高档案管理人员对于档案管理工作的认识程度。在具体的工作中,抓住重点,提高工作效率。但是由于档案自身的特殊性,档案的密级不是一成不变的,会根据档案内容以及社会的发展情况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为了做好档案的保密工作,我国已经制定并实施了相关的法律法规,对于密级的变化也有了明确的规定。一般情况下都是升密、降密以及解密几种形式。在深入贯彻落实相关的法律时,对以下两个问题加强了重视:
要对解密划控的时间标准进行有效地规定,严格按照相关的标准来进行,同时对于涉及到档案的秘密内容和保密的规则规范等方面,做到依照相关的法规来进行。
对于调密工作来说,一定要遵守保密部门的监督和指导,对于涉密文件要进行严格地监督监控。同时对于档案的秘密程度一定要有所规定,划清界限才能做到工作严谨。而且档案的开放程度也需要高度重视。只有档案管理的各个部门都能够齐心协力才能保证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
1.2 建立健全档案管理新秩序。在进行档案管理工作中,对于档案的秘密程度进行调整的时候,要以原有档案为基础,同时要结合现如今的档案工作发展情况和长远的发展趋势来进行。从以往的档案管理工作的情况来看,我国的档案保密工作进行还不是非常完善,对于相关的法律中提出的要求还没有真正的实行,应该在此基础上增加新的内容以适应档案保密工作发展的需要。从目前的发展情况来看,还需要建立相关的制度才能提高工作的正规化和制度化水平。
第一,要划定密期,这种制度的建立能够做到档案的密期满自动解密,为档案管理工作提供了方便。
第二,建立健全调密通知单的相关制度。如果在具体的档案共组中,出现保密文件的秘密程度发生变化的情况,要及时地通知档案室,以便做好档案工作的调整,加强工作的衔接,对于档案工作的变动情况能够及时的解决。
第三,要对涉密档案的接收制定相关的标准。只有这样才能对档案的秘密程度进行严格的控制,在具体的工作中不至于出现档案保密工作的不完善现象。
1.3 加强涉密档案管理的科学性
在以往的档案管理工作中,对于秘密档案和非密档案的管理没有严格的区分,总是进行混乱保管和混乱提供,有时就会造成档案机密的泄露。因此,采取科学合理的档案管理工作方法是非常重要的。在进行档案信息提供的时候不能将档案文件的原件提供出来,无论档案是否是保密文件,做好档案文件的密封工作,特别是涉密档案。在以后的档案文件管理中,要对绝密文件进行单独处理和保存,真正做到与其他秘密文件或者是普通档案文件区别开来,避免出现档案混乱的现象。对于档案文件进行管理的时候要对其进行编号和排序,建立查询的索引,这样才能保证档案保密工作的效率。
2 档案利用
监督是档案利用过程中保密工作的一项重要措施,它能有效地发现并制止纠正档案利用过程中不利于档案保密的各种不良行为,从而做到既能利用档案,又能保证档案的完整与安全。
2.1 制度建设。档案利用规章制度一般有阅览制度、外借制度、复制制度等。根据实际情况,对不同层次的利用人员确定不同的利用范围,规定不同的审批手续,使提供利用工作有章可循,在大力开展档案利用工作的同时,确保不失密、不泄密及文件的完好无损。各项档案利用规章制度的条文应严密而简明,便于执行,并在实践中认真加以总结,不断充实和完善。
2.2 队伍建设。担负利用服务工作的档案管理人员,是利用制度的直接贯彻者,对档案的安全负有直接责任,必须具备较高的素质。
2.3 监督措施。在利用中,要根据不同的利用对象和不同目的,掌握其心理和思想动机,加强重点监护。做好利用监督,仔细检查翻阅被利用过的案卷和文件,发现问题及时查处,并在利用登记簿上备注说明。对于损毁档案较为严重的违法行为,应及时报告有关领导,以便及时查处,挽回损失。
2.4 做好档案的审查工作。审查工作是档案开放前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开放档案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主要任务是科学而准确地区分、判定档案的开放与控制使用范围。
2.5 做好档案的解密工作。向社会各界开放的档案,必须是到了一定时限的档案,要开放,必须先进行划密解密,把未解密的列入控制使用的范围。
3 档案保密工作与利用工作中的对策与措施
3.1 认识提升到位。档案保密既是档案管理的工作内容,也是整个保密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档案保密实际上是现行文件资料保密的延伸和拓展,不能因为涉密文件资料已经立卷归档了,进了档案保管室,就如同入了保险柜,可以高枕无忧了。
3.2 体系完善到位。抓好档案保密管理工作,必须进一步健全和完善三大体系。一是组织领导体系。各级各部门要切实加强对档案保密工作的组织领导,严格领导干部保密责任制,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全面掌握第一手资料,及时分析和研究档案保密管理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二是管理制度体系。我们要建立健全立卷归档、档案提供、档案保管等一系列工作规范,防止因工作失误而造成失泄密责任事故。三是责任监控体系。要运用目标管理岗位责任制的形式,实行工作责任的细化和分解,做到责任到项、责任到岗、责任到人,保证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层层承担责任,事事抓落实。
第5篇:保密制度方案范文
关键词:档案管理;档案;电子信息技术;保密
一、传统类档案保密工作特点
1.档案存放地点是保密工作重点。传统纸质性档案受自身条件限制,必须集中存放在温度、湿度适宜的场所之中。《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规定,档案存放地点必须具备防盗措施,要制定严格的档案存放地点管理制度,无关人员一律禁止进入,最大程度上保证了档案文件的保密性和安全性。
2.注重对于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教育。《档案法》中严格规定,机关、团体和企事业单位必须有专门的档案管理人员,严格执行各项档案管理制度。近年来,大部分省市和地区已经制定了档案管理员资格准入制度,要求单位档案管理人员必须持有相关的档案管理员资格证明,并定期组织档案管理人员进行业务知识和技能培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管理人员的专业化保证了档案管理保密工作的顺利进行。
3.较为合理地依据档案保密程度对类档案进行分级管理。按照有关规定,传统档案按照保密程度不同,分为绝密、机密、秘密等几个密级。在我国传统档案管理体制中,不同密级的档案需要进行分类集中管理,并对不同密级档案的管理和查阅等工作进行了详细规定。与此同时,对各个密级档案的解密标准、解密时限、解密方式等进行了严格限制。这就最大限度地保护了档案的秘密性。
随着社会信息化技术的不断发展,目前我国的档案管理模式已由传统的纸质型档案发展为利用电子信息技术为主的电子信息档案系统。与传统型类档案保密工作相比,电子信息档案保密工作有其特殊之处,一些传统档案管理工作模式已经无法适应信息化要求。近一个阶段,我国出现数起利用电子信息技术进行泄密的恶性案件,给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带来巨大影响。如何在电子信息技术条件下做好类档案保密工作,需要档案管理工作者给予高度重视和进行认真研究。
二、利用电子信息技术进行档案管理的优势和不足
1.利用电子信息技术管理类档案的优势。首先,电子信息档案保存管理相对方便。电子信息档案由于采取数码技术进行压缩,存储介质占用空间极小,对存放场地要求相对较低。其次,电子信息档案便于调阅和使用。由于电子信息档案传输速度较快,资料上传、下载、传输管理过程便捷,方便用户使用,可以极大提高档案管理工作服务社会的能力。
2.利用电子信息技术管理类档案的不足。诚然,利用电子信息技术管理类档案的不足和优势一样显而易见。由于电子信息技术自身特点,类档案一旦泄密,其传播速度快、传播内容丰富等特点会给档案管理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带来巨大危害。电子信息技术传受主体多样性的特点决定了电子信息档案泄密后,其损失难以在短时间内弥补。三、如何做好电子信息档案保密工作
笔者认为,做好电子信息档案保密工作总的原则应该是充分利用电子信息技术的优势,结合传统档案管理工作的经验,取长补短,努力克服问题和不足。具体说来,应注意以下几方面。
1.牢固树立档案管理以及保密工作的服务意识。无论是档案管理还是保密工作,其根本出发点都是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资料。利用电子信息技术进行性档案管理,其目的是为了更好地为社会提供服务。因此说,服务意识是档案管理工作必须树立的指导思想。
2.建立完善的电子档案查询使用制度,用制度化的方式确保电子档案安全。档案利用规章制度一般有阅览制度、外借制度、复制制度等。
(1)要根据实际情况,对不同层次的利用人员确定不同的利用范围,规定不同的审批手续,使提供利用工作有章可循,在大力开展档案利用工作的同时,确保不失密、不泄密及文件的完好无损。各项档案利用规章制度的条文应严密而简明,便于执行。要在传统管理制度的基础上,结合电子信息档案的特点制定更加完善的管理制度。
(2)要充分保证电子档案储存介质的安全。电子信息档案储存介质一般以光盘、软盘及硬盘为主。一方面要采取相应的防火防水措施,保证硬件安全,另一方面要及时做好相应备份,防止电子储存介质发生故障后重要资料丢失。
3.进一步提高档案管理人员的职业素质和业务素质。担负利用服务工作的档案管理人员,是利用制度的直接贯彻者,对档案的安全负有直接责任,在今后的工作中,除了要对档案管理人员加强电子信息管理技术及档案管理专业技术培训以外,更为重要的是要加强职业意识教育。要培养他们高度的政治责任心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热爱档案和档案事业;要有较高的文化知识,能总结和分析利用工作中的经验与问题,从中掌握利用工作的规律。
当然,利用电子信息技术进行档案管理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需要动员社会方方面面的力量参与其中,形成“保密带动管理,管理带动服务”的良性互动工作模式,切实将我国的档案管理工作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
参考文献:
[1]《中国大百科全书》,陈兆吴主编.
[2]《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法律出版社,2003年5月.
第6篇:保密制度方案范文
关键词:档案保密 存在问题 解决途径
我国档案工作,经历了从“封闭型”管理到开放式服务,从人治到法治、重保管到重服务、传统管理到现代化管理的转变。新时期档案工作的地位和作用日渐凸显,但随之而来也面临着一些挑战:如何管理好档案中一些涉及国家秘密的文件资料、科技成果、经济数据,如何应对办公自动化和通讯技术的发展对档案保密技术手段提出的新要求等。一方面,这需要我们对档案管理工作予以充分的重视,另一方面需要我们不断提高完善档案管理能力。以下是笔者对档案保密工作的一些粗浅的认识与思考。
1 我国档案保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 保密制度还不健全,管理还不规范 目前在档案管理过程中,还存在如下问题:职责不明确、没有落实到位,未明确好档案保管期限与保密期限两个概念,绝密档案的保管工作不规范;调用档案时监督工作存在漏洞。现阶段,国内通用的《档案法》对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等社会组织档案的移交以及档案信息的开放管理尚有漏洞,致使约束力度不够,而且国家尚未出台关于公民使用机关档案室档案的规定。制度的缺失使机关单位的档案保管行为缺乏正确的认知和有效的约束,各机关对本单位的档案信息的保管与利用有很大的随意性,严重者会在利益的驱使下将本应保密的档案信息公布于众,使国家的档案事业陷入不利的舆论环境中,甚至有可能助长官僚之风,滋生腐败行径。
1.2 保密意识淡薄,缺乏保密安全教育 长期以来,国人对档案缺乏概念和理解,直到1987年9月5日我国制定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才对档案的定义有了一个比较一致的认识。但是该法只是对档案管理的专门人员有指导性、约束性的意义,而对于档案开放,使用过程中的相关人员没有起到很好的普及作用。在实践中,档案利用者很多情况下不出示(不带)有效证件,有些单位派工作人员查档不带介绍信;有些利用者认为档案记录与事实有出入,要求档案管理员更改档案记录。有些利用者甚至认为档案中记录了和自己有关的事,本人完全有权利查阅而不必经过管理部门同意等等。这些并非个别现象,在这样的环境因素下,要让档案利用者履行档案信息的保密义务难度是相当大的。
1.3 信息、通讯技术发展带来的挑战 档案是人类历史最重要的载体之一,它通过自己的记载,向后人揭示历史的真相,而档案本身也不断发生着变化。长期以来纸质档案作为我国档案的主要载体一直占据着重要的位置,工业社会后开始出现声像档案,如照片,影片,录音带,录像带等。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档案载体又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产生了以代码形式记录在磁盘、光盘上,并依赖计算机和现代通信手段传播的电子档案。电子档案的产生直接影响档案工作的管理、运作方式,对传统档案保密技术提出了挑战。一些档案在保存和传输过程中很容易出现泄密的情况,例如使用红外线、无线电技术、激光等手段通过互联网窃取档案信息。特别是近几年来,国际上图书馆界与档案界在多项领域均有合作,逐渐强化了图、情、档一体化的发展趋势,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的发展,图、情、档三者又出现了融合的趋势,国外许多档案机构与图书机构进行了联合或者整合,目前我国还未建立完善的技术保密手段以应对信息、通讯技术发展所带来的挑战。
2 完善档案保密工作对策
2.1 建立和完善档案保密制度
2.1.1 正确处理好档案保密与利用的关系。作为本国公民,每个人都有责任、有义务保守国家机密,尤其是档案管理者,更应该履行好岗位职责。大多数档案管理人员都具有良好的职业操守,都能对档案资料进行保密管理,但受传统思想观念的影响,档案信息的利用率都比较低。由此产生某些弊端:大部分档案信息虽然保管得当,但实际应用率低下,很多档案虽然有利用价值,但因上级规定等诸多因素长期束之高阁,大量档案资源严重浪费;领导思想观念保守,致使档案不能充分利用;大多数档案管理者始终从事保管等事务性的工作,其专业知识和个人才能无用武之地。鉴于此,要求档案管理者在对档案资料进行保密管理的同时,还应该彻底履行工作职能,多角度、全方位地探寻档案信息利用途径,以提高领导决策的科学性。当前,机密档案往往因高度的保密级别而重管轻用。利用是档案保密的主要目标,在保证档案资料完备的情况下,应该推行开放化管理,可以设定固定的时间、地点或开放范围,有计划地利用,重保轻用,档案资料便如“废纸”一般不再具有利用价值,也就失去了作为档案的价值。笔者建议档案应该有节制的利用。应该基于保密性的要求划分利用的地点和时间段,以确保档案的完整性,避免档案资料破损。由此可见,保密与利用对于体现档案价值来说具有非常现实的意义。
第7篇:保密制度方案范文
1.建立高效安全的人防档案保密制度
我国现阶段在执行人防档案管理工作的过程中,有相当一部分管理措施过于宽松,甚至还存在着一定的管理缺失,这导致人防工程档案管理的隐患因素较多。例如,所应用的借阅制度不够完善,即便是有制度存在,也完全是形式主义。大量归还延误、档案丢失、档案损坏现象极为严重。根本不符合人防工程档案管理工作的基本要求。大量的历史经验让我们明白,人防档案的保密机制不仅要符合国家《保密法》条例,还应当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制定出更加适宜的监督指导措施,同时严格贯彻人防档案的文件鉴定、清查工作。严格区分档案本身所表现出的一些非保密性、保密性特征,将能够开放的档案进行整理,同时对机密档案所能够使用的范围加以划分,明确其具体的利用范围,这对于构建人防档案管理制度的保密机制提供了重要前提。
2.加强对人防工程档案保密工作的管理
2.1人防工程档案保管中的保密工作
2.1.1做好人防工程档案库房管理中的保密工作[2]
人防工程档案所涉及到的库房管理工作,是档案保密工作执行期间的重点所在,要确保人防工程档案库房的保密工作得以完善,需要做到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建设人防工程档案库房过程中,必须要严格依据国家标准来进行单独建设;其次,人防工程档案库房应当要和阅览室、办公室等完全分开;最后,人防工程档案库房必须要派出专人来进行管理,同时制定出严格无死角的管理制度,为是库房管理工作的完善性奠定基础。
2.1.2加强对人防工程绝密档案的管理和保密
为了能够最大限度的确保国家机密安全性,在对于人防工程档案加以管理过程中,需要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严格把控:首先,完全将非绝密档案和人防机密档案进行区分管理,同时设置上相应的硬件设施,为档案安全提供保障;其次,确保参与人防工程机密档案管理的人员背景、个人素质符合要求。要保证每一个绝密档案管理人员能够承担起自身应尽的义务、责任,为做好绝密档案保密工作奠定基础;最后,强化对于人防工程档案的日常管理。任何涉及到到对于绝密档案所进行的调阅、销毁、移除工作都必须要经过相关部门批准后办理完善的手续,杜绝期间出现泄密的可能性。
2.1.3严格履行人防工程档案工作人员的职责
人防工程档案管理工作的基本职责,就是要确保档案本身的完整性、安全性,安全的定义就是保证工程档案不会在相关活动中出现任何的丢失、泄密可能性,完整性就是要保证挤密档案材料齐全,不被损坏。
2.2人防工程档案在利用中的保密工作
2.2.1做好人防工程档案在利用中的监督工作
在对于人防工程档案加以利用的过程中,相关的监督工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执行:首先,构建完善的管理制度。通过人防工程档案形式的规章制度,建立起针对查阅、复制的管理条款,同时根据实际情况不同、利用人员的不同制定出不同的利用允许范围,特别是要对档案利用人的权限加以规范;其次,是队伍建设工作。因为人防工程的档案管理工作人员要对档案的安全负责,所以都必须具有较高的素质。三是监督的措施。为了做好人防工程档案的利用监督,应加强宣传利用人防工程档案的规定与制度,多观察动态,使每个利用者都在自己的视觉范围中,多分析利用效果和利用情况,多对被利用的案卷进行检查。
2.2.2正确处理好人防工程档案利用与保密的关系
人防工程档案的管理工作存在利用不足。重保轻用的现象,因而产生一些弊端:一是使得人防工程档案不能得到充分的利用。二是人防工程档案管理的领导人员对档案的情况了解得不够全面,不能将档案充分利用。三是人防工程档案管理人员的管理价值不能在利用档案的效果中体现。
2.3人防工程档案开放中的保密工作
2.3.1做好人防工程档案的审查工作
审查工作是档案开放前的一项重要工作,其工作任务是区分和判定档案的控制使用范围与开放性;对这项工作主要可分3步进行:一是初审,要求人防工程档案管理人员参照标准,对开放期限内的档案进行逐件审查,初步判定开放与控制使用范围;二是中审,由具有较高政策水平和业务能力的同志,着重审查初审中没能判定是否具有开放性的档案。三是终审,由相关领导,对初审和中审的情况进行分析?审查,最终决定是否对人防工程档案进行开放。
2.3.2做好人防工程档案的解密工作
将保密档案进行档案等级划分,依据《保密法》规定,划分为“秘密”、“机密”、“绝密”3级、确定档案保密的等级,根据不同的等级对档案采用不同的管理方法,尽可能地多提供利用档案。
2.3.3做好人防工程档案开放前的基础工作[3]
一是提高开放的人防工程档案案卷的内在质量,在原有基础上,进行系统整理归类,达到分类科学、编目清楚、排列系统、组卷合理的要求。二是建立健全档案编号,达到适应开放后管理与检索的要求。三是编制检索工具、编制基础性、骨干性、叙述性检索工具,实现检索途径的多元化。
2.3.4准备好副本
对重要的案卷采用抄录、照相、复印等形式进行复制,搞好档案副本的保存。
3.加强对人防工程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培养
档案的管理和利用都是由人来操作的, 良好的硬件条件和完善的制度也是人来利用的, 因此提高人防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和素质就显得越来越重要,这也是目前加强人防档案管理工作见效最快和成效最高的方案?管理方法高效化,科学化是提高档案保密性的重要方法,但管理人员的松懈是档案工作保密性,安全性的最大问题所在,因此我们必须加强对人防工程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培养:一是要培养人防档案工作人员的政治素质, 要求有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和高度的政治责任心,热爱档案管理事业;二是要培养人防档案工作人员业务素质, 要求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熟悉所要保管的档案内容,熟悉档案相关法律法规?近几年来, 随着大学的扩招,培训班的开办等,只要重视对人防工程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培养,提高档案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也越来越容易,但是要让人防工程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提高法治的意识和敬业的责任心则需要慢慢来培养。
第8篇:保密制度方案范文
1.档案的利用工作
档案利用监督是做好档案利用过程中保密工作的一项重要措施,它能有效地发现并制止纠正档案利用过程中不利于档案保密的各种不良行为,从而做到既能利用档案,又能保证档案的完整与安全。在利用中,要根据不同的利用对象和不同目的,掌握其心理和思想动机,加强重点监护。做好利用监督,仔细检查翻阅被利用过的案卷和文件,发现问题及时查处,并在利用登记簿上备注说明。对于损毁档案较为严重的违法行为,应及时报告有关领导,以便及时查处,挽回损失。保守国家机密是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更是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神圣职责。日常工作中,档案管理人员十分重视档案保密,工作尽心尽职,在严格做好保密工作的同时,切实完善工作职能,为领导决策服务势在必行。机密档案应该保密,但保密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利用,是有时间、地点、范围限制的利用,保而不用只会失去保的意义,失去档案的价值。当然,利用必须是在保密基础上的利用,无限制的利用会给党和国家的安全和利益造成危害。所以,对档案工作来说,保密与利用两者都十分重要,决不可偏颇。
2.档案保密管理存在的问题
2.1档案保密管理的保密意识差
对于档案保密管理没有明确的认识在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单位之间的交流与沟通更加密切,档案的利用更加频繁,因此档案的开放程度与利用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但这也为档案安全保密管理带来了新的困难,部分档案管理工作人员保密管理意识薄弱,对档案资料的保密规定以及要求不够明确,因而导致档案管理工作过程中经常出现疏漏。
2.2档案保密管理的制度不全面
部分档案管理部门未能严格依照《档案法》以及《保密法》中的相关规定,制定完善的档案保密规章制度,导致档案管理工作在落实过程中缺乏相应的指导依据。而且部分档案管理部门虽然针对档案保密管理工作有明确的规章制度要求,但是缺乏相应的落实执行措施,导致各项制度形同虚设,难以形成强有力的档案保密管理体系。
2.3档案保密管理技术手段低
档案保密管理中技术手段低,制约了档案保密管理水平的提高。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档案资料的载体形式也日益多元化与数字化,各种各样的多媒体以及电子档案被广泛使用,对于这些档案资料的保密管理,需要更先进的管理技术。但是现阶段档案保密管理技术手段相对落后,各种信息化的防盗加密技术未能及时的应用,对于档案资料的安全性造成严重的影响。
3.档案保密管理的改进方法
3.1加强档案保密管理的保密意识
开展档案保密管理普法宣传,强化档案保密管理意识为了实现涉密档案资料的安全可靠,应该通过开展法律宣传等手段,对档案资料的管理者以及利用者进行宣传教育,使其明确档案保密管理的重要性,并在档案资料的保存或者是利用过程中,严格按《保密法》的要求管理使用档案资料。其次,档案管理部门应该建立一支专业的档案保管理工作队伍,通过选拔法律意识强、责任意识高的档案管理人员,对涉密档案资料进行重点的管理,实现档案保密管理工作的规范化与完善化。
3.2建立健全的档案保密管理制度
建立健全档案保密管理规章制度,强化档案保密管理监督体系的建设档案保密管理规章制度作为开展档案资料保密管理的主要依据,对于保障档案资料的安全可靠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档案保密管理规章制度的制定,应当结合档案管理工作部门的实际情况以及档案借阅使用群体的情况,能够规范查阅者的档案利用行为,形成具有档案保密保存制度、档案库房管理、档案借阅查询以及档案利用管理为一体的档案管理制度体系,确保档案资料的安全性。其次,应该建立完善档案资料保密管理监督管理体系,对于涉密档案资料的使用,必须完善监管流程,通过多层次的审批制度,避免档案资料的泄密现象的发生。同时,应该针对档案管理工作部门定期开展监督检查,对于各种违法违规行为,应该及时按照相关法律以及政策要求进行处理,通过强有力的监管确保档案资料的安全性。
3.3使用各种新型档案保密管理技术手段
多媒体以及电子档案的保存方式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借助于存储盘进行保存,另一种则是直接存储与网络数据服务器上。对于通过存储盘等存储介质保存的电子档案资料,重点应该做好存储介质的安全保管,定期进行消磁以及修复,避免档案数据资料的丢失。对于存储于网络数据库内的档案资料,则首先应该强化与网络数据库相关的计算机信息系统的管理,通过设置内外网隔离或者是登录访问权限,并设置完善的防火墙,保证档案资料不会受到非法的窃取。此外,如果保存档案资料的计算机出现损坏需要修复时,应该严格按照相关的保密管理规章规定,上报档案管理保密委员会,由指定的电脑维修部门对电脑进行修复处理,避免涉密计算机中档案资料的流出泄露。
第9篇:保密制度方案范文
[关键词]档案管理;保密;利用;制度;措施;关系
很多档案信息涉及国家的安全和利益,涉及经济技术秘密,涉及社会秩序和个人隐私等内容。所以利用档案信息资源,必然会涉及档案信息的保密问题。笔者从长期的工作实践中认识到,要做好档案的保密利用工作,在实际工作中必须把握和处理好以下五方面关系。
一、要把握和处理好保密与利用工作的关系
在浩如烟海的各类档案中,有相当一部分是档案。根据《保密法》规定,这部分档案划分为“绝密”、“机密”和“秘密”三级。做好档案的保密工作,是档案工作者的神圣职责。档案应该保密,但保密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利用,是有时间、地点、范围限制的利用。保而不用,只会失去保密的意义和档案的价值。当然,利用必须是在保密基础上的利用,无限制的利用会给党和国家的安全和利益造成危害。保密和利用两者都十分重要,档案工作者在思想认识和实际工作中,必须把握处理好两者的关系,不可偏废。
利用档案为实践活动服务,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然而,在实际工作中普遍存在着重保轻用,利用不足的弊端。档案工作者害怕失密,或心存顾虑,不敢大胆利用,使很有利用价值的档案被束之高阁,造成档案资源的浪费。笔者认为,两者主要矛盾在档案工作者一边。档案工作者一定要解放思想,端正认识,与时俱进,改变传统观念,在严格做好保密工作的基础上,积极为利用者提供方便,才能使档案的价值真正在利用中体现出来。
二、要把握和处理好制度与措施的关系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既要档案保密,又要大胆利用,必须有一整套严格的制度和与之配套的措施作为保障。有制度无措施,执行起来就会落不到实处。有措施而无制度,则会纲目混乱,难以长期坚持执行。两者是相辅相成,互为补充的。以笔者所从事的档案工作实际为例,建立了档案阅览制度、外借制度、复印制度等,规定不同的审批手续,做到档案利用工作有章可循。与此同时,按照中央相关法律法规,对收发、分送、传递、借阅、移交、销毁等各个环节,建立相关工作措施。为保证各项制度和各项措施的落实,建立了由主要领导同志任组长的保密工作领导小组,定期监督检查。由于有多项制度和措施保证了档案保密与利用有章可循、有条不紊实施,收到较好的实效。
三、要把握和处理好“死”与“活”的转化关系
根据《保密法》对档案分为三级的规定,是为了让档案工作者根据不同密级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最大限度地利用档案。同时,根据国家还规定了档案的保管期限,除有特殊规定外,绝密级事项不超过30年,机密级事项不超过20年,秘密级事项不超过10年,保密事项在其确定的期限内,受国家保护。但是事项不是一成不变的,保密期届满,就失去了它的保密价值,这部分档案便死而复活。在思想认识上,一成不变地看待档案的性,无视性的时效和范围是不对的。而缺乏保密观念,对档案无视其秘密性,无限地扩大开放利用范围,也是错误的。档案工作者必须对档案进行科学管理,及时区分保密期限,掌握“死”与“活”。严格划清活密与死密的界限,确定哪些档案可开发利用;哪些在一定范围内利用;哪些还不能提供利用。使死档案复活,最大限度地开放利用。
四、要把握和处理软件与硬件的关系
所谓软件,是指人的思想建设。再好的制度和措施都是要相关人员去遵守和执行。既要重视档案管理有关设施的硬件建设,更要加强档案保密利用工作的思想建设,否则,很难收到预期效果。因此,必须加强档案保密法制教育,增强广大干部群众的保密观念。同时,要大力开展档案保管利用的宣传工作。以笔者所在单位为例,根据档案保密管理的要求,设立了专门的档案库房,与办公室分开,配备温湿度机、去湿机和粉碎机等专用设备。与此同时,广泛开展宣传教育,特别是对人员、管理部门工作人员、新进和调离重要岗位的工作人员进行档案保密和利用教育。要求全体工作人员,对不该知道的秘密不问、不看、不记;不在通信中涉及国家秘密;不与亲属、朋友等无关人员及在公开场合谈论秘密;不向外泄露领导同志的地址、电话及行踪;不向外泄露尚未公布的突发事件;不隐瞒泄密事件。同时档案工作者是具有特殊身份和地位的人员。有知密早、知密多、知密深的特性。必须切实加强档案工作者的政治素质修养,提高保密意识,做到守口如瓶。由于既有硬件保证,又有软件相配合,收到了很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