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电网调研计划范文
关键词:配电网;规划;可行性研究;管理
作者简介:杜行(1985-),男,云南大理人,云南电网公司大理供电局计划发展部,助理工程师,重庆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工程硕士研究生(重庆 400030)。(云南 大理 671000)
中图分类号:F2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1)36-0082-02
配电网的前期工作是指依据配电网规划开展配电网项目时所开展的可行性研究及项目核准工作。配电网规划的目的是如何根据电源发展及负荷增长情况合理地确定今后若干年某地区的电网结构,使其安全可靠又经济合理。可行性研究是指从技术经济上论证项目的建设必要性和可行性,确定项目技术方案以及主要工程量。由此可以引出,规划及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
近几年,大理州经济发展迅猛,用电负荷大幅增长,电力供需矛盾紧张。为了完善电网结构,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云南电网公司大理供电局扎实地开展配电网规划与建设工作,加大了资金的投入,配电网的建设取得了可喜的成绩。2010年,全局的各项经营指标圆满完成,全年供电量48亿kWh,供电可靠率(RS-3)为97.08%,综合线损率为12.24%,综合电压合格率90.68%。
本文旨在对配电网规划及依据配电网规划开展的项目可行性研究的管理方法进行探讨,以为今后更好地开展相关工作提供参考。
一、配电网规划所存在的问题
1.配电网现状调查分析不全面
大部分地区对配电网现状的分析不透彻,不能按照配电网规划内容要求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存在文字表述不清、基础数据收集不全、数据不准确、前后数据不对应、容载比与负载率概念混淆等问题,不能切合实际地反映出配电网存在的问题。对低压配电网的现状也没有进行深入细致分析。如:有的地区只是简单的介绍存在无功缺乏电压偏低问题,但没有具体的数值计算分析;有些地区对线路负载率及联络方式分析简单,不能反映出线路的薄弱环节等问题。
2.负荷预测及电气计算准确性不高
配电网规划中,由于历史数据不全或者部分数据不真实,导致负荷预测结果偏差大,造成变电站布点、线路路径等网架结构方案误差大;部分电气计算没有按照要求进行校验,造成规划的科学性和可行性较差。
3.设备选型不合理
在主设备选型时没有进行充分的技术分析和相关计算,片面地追求截面和容量(认为越大越好);有些地区只是简单地更换大截面导线或大容量设备,造成大量的浪费,同时未对运行中的设备进行资产全寿命周期技术分析,不能充分保证设备安全经济运行。
4.技经指导原则缺乏,投资估算准确性不高
特别对于农网项目,大理州各县经济水平及地理环境差异大,但是取费标准未结合实际情况,导致投资估算不准确。
5.效益评估简单
对改造后的网架结构没有全面、深入、科学、细致的开展计算分析,缺乏规划前后供电可靠性、供电能力提升、线损率等一些重要指标的对比。经济效益评估简单,没有进行充分的科学计算论证,只通过一些简单的电量收益进行估算,不能为投资决策提供可信的依据。
6.配网自动化建设落后
由于我国配网自动化工作起步晚,相应的技术政策、标准等较少,在规划中对具体工程、对一次设备的选择及有关技术要求上缺乏统筹规划,没有与实际情况相结合,未提出建设建议。
7.配电网与主网的建设发展不协调
主网规划对配电网规划起着导向作用,配电网规划是主网规划的基础,也是配网改造和建设的关键环节,对电网后期工作起着主导作用。大理州地处云南西部,中低压配电网建设一直处于落后状态,地区配网规划与主网规划没有统筹协调发展,造成局部地区供电半径大、损耗高、电压低、可靠性差等问题。
8.配电网与城市建设发展不协调
配电网是城市的重要基础设施之一,应纳入城市改造和建没的总体规划中。在过去的规划中,地方政府没有将城市配网规划纳入城市整体规划当中,只片面的设置相关变电站位置,甚至相关部门不提供本地区相关路网地图,客观上造成了城市配网规划与地区经济发展、城市建设规划相互脱节。因此,需要强化其重要性和权威性,使城市配电网规划工作实现常态化、规范化、制度化、法制化。
二、可行性研究工作所存在的问题
(1)由于近几年全国范围内的电网建设投入大,导致设计资源紧张,部分设计单位设计资质低、单位规模小或者属于挂靠企业,其技术力量和人员水平不高,设计进度缓慢,对中间过程中提出的修改反应不及时。
(2)县级供电企业规划人员及项目基础管理不到位。长期以来,由于人员有限,县级供电企业的配电网规划工作人员都身兼数职,或部分企业未设置相关岗位,电网规划及可行性研究管理工作没有常态化管理。
(3)县级供电企业规划人员技术水平不高,培训力度有待加强。
(4)负荷收资分析不到位,导致部分输变电项目负荷预测不准确。
(5)10kV及以下项目库储备不足,在开展可行性研究工作时,部分项目的工程量未经过实际勘测,仅凭经验估计,导致最终工程实施阶段的设计和可行性研究设计有较大出入。
三、配电网规划及可行性研究管理的体制问题
为了建立与经济社会相适应的管理体制,南方电网公司在体制改革、农网改造、经营管理、安全生产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很大成效。但由于历史、自然条件和管理体制等原因,许多问题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
配电网规划和可行性研究工作的管理上也存在管理体制的问题。目前配电网规划中的项目库是由各县级供电企业上报汇总形成,由于历史、自然条件以及资产上划进程不同,且目前的投资主体是国家和南方电网公司,所以县级供电企业在上报规划项目及开展可行性研究工作时随意性大,未对项目进行必要的理论计算和投资分析,造成投资项目库冗余,浪费了大量人力物力开展相关工作。
四、加强配电网规划及可行性研究管理的措施
1.加强配电网规划工作的措施
(1)加强对配电网规划工作的重视,配电网规划是项目建设的时序以及投资依据。为了保证配电网项目实施的科学性和合理性,使电网投资发挥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必须重视配电网规划工作。
(2)结合本轮大理州“十二五”配电网规划评审的实际情况,完善适合大理供电局以及各县供电企业实际的配电网规划技术导则。技术导则需与规划区电网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相适应。增加技经导则和取费标准,指导配电网规划工作的规范有序开展。
(3)结合当前进行的“一体化”改革,适时出台相应的管理办法和管控模式,考虑对县级供电企业的配电网规划工作进行评估考核,包括规划数据真实性、项目可行性、项目后评价、投入产出分析等方面的评估考核。
(4)随着智能电网的发展,配电网电力装备选型上要满足技术先进、运行安全可靠、操作维护简单、经济合理、节约能源及符合环境保护等要求。
(5)根据配网自动化及智能电网技术发展趋势。结合大理州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在一些地区适时开展智能电网试点建设,并及时总结经验推广应用。
(6)充分发挥电网规划专业技术部门的作用,对各县级供电企业进行配电网规划的技术指导,完善大理供电局计划发展部配电网计算软件的配置,各县级供电企业应在大理供电局的指导下,对本县的配电网规划及时进行滚动修编,保证配电网规划的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
(7)建议对从事配电网规划的技术人员进行配电网规划原则和方法方面的技术培训。并鼓励其参加国内举办的配电网规划培训班,学习先进地区的配电网规划经验和方法,开拓规划新思路,提高规划人员的业务素质,提高配电网规划质量。
2.加强可行性研究工作的措施
(1)加强电网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设计管理,做好项目选址、地勘、负荷分析预测、建设规模、接入系统方案、投资估算、报告文稿等重要环节的管理,全面提升可行性研究设计质量。
(2)注重过程管理,在项目可行性研究设计过程中,做好中间审查和沟通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使设计质量和设计进度在可控范围内,减少设计失误失准现象。
(3)加强项目必要性、经济性分析,提高配网建设项目的合理性和必要性,提高电网建设投资效益。
(4)结合当前进行的“一体化”改革,适时建立相应的管理办法和管控模式,考虑对县级供电企业的配电网项目可行性研究工作进行评估考核。
(5)充实县级供电企业规划人员,提高各级人员对电网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设计的认识,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做好辖区内电网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设计。
(6)在日常的运行维护过程中,完善电网运行数据及设备数据,方便可行性研究设计的开展。
(7)加强对相关技术人员业务和技能培训。提高规划人员的业务素质,提高电网建设项目可行性研究设计质量。
五、加强与当地政府沟通,做好配网规划
(1)城市要发展,电力需先行。在城市的发展规划中,电网规划是重要的一部分。必须把电网建设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并形成常态机制。在编制电网建设改造规划方案中,要注意紧密结合各片区的发展规划,充分反映当地政府对电网发展的需求,做好电网与政府的衔接,保证制定的规划方案科学、合理,具备可操作性。使电网建设与城市建设和经济发展浑然一体,推动电网建设与城市规划“同步”发展。
(2)具体做法就是结合政府部门出台的地区总体规划,在中心城区控制性详规中落实变电站站址,以及在市政建设中配套电缆管网建设;在郊区新城和产业园区落实电站站址用地和电网线路通道;在风景名胜区编制架空线路入地规划,并与政府协商解决迁改中出现的问题。
(3)对于农村配电网中的未实施农网改造地区、未通电地区依据公司相关规定,优先解决有条件实施电网改造和通电的地区,不能实施的部分地区要与政府部门做好沟通协调。
六、结语
用电负荷和用电量的迅猛增长对配电网的供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建立规范化、程序化、精细化的配电网规划和项目可行性研究管理模式,是解决配电网问题行之有效的措施,除了提供相关的软、硬件的支持,还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为今后的电网发展规划与建设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另外应当结合当前中国南方电网公司提出的“一体化”管理模式和“创先争优”工作思路探索新的管理模式和方法,今后的配电网规划和项目可行性研究管理将日趋完善,为整个电网的投资、建设、运行打下坚实基础。
参考文献:
[1]中国南方电网云南电网公司大理供电局.大理州“十二五”配电网规划(第一卷)[Z].
第2篇:电网调研计划范文
[关键词]电网规划;10千伏;建设管理
[DOI]1013939/jcnkizgsc201528111
1 研究思路
11 电网发展战略对配电网管理工作提出新要求
首先,近年来湖北省配电网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但发展总体仍然滞后,存在电网结构问题突出、供电能力有待提升、低电压现象突出等问题。其次,我国电力需求持续快速增长,供电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分布式发电与多元化负荷快速发展,对配电网规划设计、接入管理、运行检修、安全协调控制等方面提出更高要求,建设“世界一流电网”也要求加快配电网建设,提升配电网发展水平。
针对配电网发展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形势,国网公司提出了以提高供电可靠性为目标,按照标准化、差异化、适应性和协调性的原则,提升发展理念,坚持统一规划、统一标准,建设与改造并举,全面建设结构合理、技术先进、灵活可靠、经济高效的现代配电网。
12 配电网管理模式变革是电网发展的必然之路
原配电网管理体制机制是在计划垄断经济条件下发展而形成的,侧重于纵向协调一致,管理较为粗放。如湖北省配电网规划和建设管理工作由省公司统一负责,存在管理多头化、部门间界面不清、职责不明、地市公司积极性不够的问题,已难以适应建设一流配电网发展的需要,严重制约配电网的科学发展。
具体来讲,原10千伏配电网规划、建设分为四大块,分别由各相关管理部门负责,各管理部门分别负责各自范围内的工程规划、建设,在发挥部门专业优势的同时,也存在业务交叉、条块分割、管理主体多、管理目标分散、城农网标准不统一等问题,缺乏对业务全过程的统筹协调和整体评估。
随着配电网规模的不断扩大,供电可靠性要求越来越高,以及智能电网的建设等,对配电网方面加强专业化、精益化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而过度分散的配电网规划建设机制,不利于配电网健康有序的发展。
33 “三集五大”体系建设为创新变革创造了条件
“大规划”体系建设的总体思路、目标、主要内容是突出以加快建设“一强三优”现代公司为目标,以集约化、扁平化、专业化为方向,建立覆盖所有电压等级和各专项、各层级的统一的“大规划”体系,实现各级电网规划之间的有机衔接。建立发展部门归口管理,各专业部门协同配合的工作机制,转变电网规划业务交叉、条块分割的管理体制,理顺各部门、各专业职责分工,优化规划工作流程,建立配电网标准化、制度化、信息化的科学管理模式。
2 问题分析
为适应“三集五大”体系建设要求,加快现代化配电网建设,湖北公司适时调整配电网规划建设的责任主体,实行专业化管理,理顺管理界面,加强建设成效的考核评估,建立完善职责清晰、权责明确的配电网管理工作体系。
按照发展部门归口管理,专业部门做好专业指导的原则,城市和农村配电网规划的职能统一调整到发展策划部,充分发挥电网规划管理牵头部门的作用,调动运维检修部、农电工作部和营销部等专业部门的力量,保证电网规划的统一性,各专业部门从具体项目的管理中脱离出来,加强配电网规划和建设的技术原则把控、项目建设的专业指导、过程监管以及建设成效的后评估工作。
其次,按照中央政府简政放权的精神,配电网管理、建设的责任主体由省公司下放至各地市供电公司,对各自所在地的配电网规划、建设成效负全部责任,在国网公司给定投资规模下,自主安排辖区内的配电网建设项目,改变了由省公司相关部门审定具体项目的方式,充分发挥各地市公司工作积极主动性,同时加强专业部门的监管工作,保证安排的项目符合建设原则及切合实际。
3 研究方案
31 重塑管理流程,实现专业化管理
(1)扩大地市公司权限,提高管理效能。制定出台《配电网规划和建设管理办法(试行)》,明确坚持权责对等、分级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省公司把握总体原则,对配电网规划和建设履行指导和监管职能;地市公司是配电网管理的责任主体,按照“三集五大”体系要求履行相应职能,对配电网规划和建设管理负总责;各级经研院(所)负责相关工作技术支撑;县公司承担属地化管理责任。真正建立起责权清晰对等、便于操作、精简高效的配电网管理体制。
(2)统筹规划建设,实行专业化管理。按照分工负责的原则,实现专业化管理,坚持电网统一规划,实行省、地、县配电网“三级管理”的专业化管理模式,建立起发展策划部统筹负责、经研院(所)负责编制、相关部门(单位)协同配合、各负其责的配电网统一规划的组织模式,统筹规划公共资源和用户资源,科学制定远景目标网架,实现由统一规划引领配电网发展。其次,运维检修部负责指导、监督地市公司城市配电网项目建设。
32 加强规范体系建设,实现标准化管理
(1)制定规划标准,提升规划的指导性、规范性。以《配电网规划设计技术导则》为指导,制定《湖北省配电网规划与建设技术实施细则》,统一湖北省配电网发展目标、思路和原则,实现规划思路及工作要求的“标准化”;充分考虑不同地区的发展特性,实施“差异化”供电分区建设标准;各分区内部电网实施“精益化”规划,提高配电网建设效益。落实《配电网规划内容深度规定》,确定配电网规划的研究范围和内容深度,提升规划的指导性和规范性。
(2)规范项目科研工作,增强项目安排的科学性、合理性。参考并继承输电网工程可研深度规定,结合10千伏及以下电网工程特点,重点考虑实操性,完成《湖北省10千伏及以下电网工程可行性研究深度规定》,修编《380伏~500千伏电网建设与改造技术导则》,制定《湖北省农村配网低电压台区改造指南》,《10千伏及以下配电网投资及项目安排原则》,引入方案比选、量化分析、投资效益分析理念等,加强项目可研管理工作,提高项目储备的科学性、准确性,强化前期可研工作的承上启下作用,保证规划、可研、计划的有序衔接。
(3)建立工程建设标准体系,提高项目管理模块化水平。深化细化配电网典型设计方案,全面应用《配电网典型供电模式》和典型设计,实现配电网工程如配电站室、架空线路(含接户线)、电缆线路等组合式模块化设计。
优化简化设备选型,落实《配电网技术改造选型和配置原则》,在参考国网公司编制的《配电网建设改造标准物料》基础上,结合湖北省实际情况,进一步优化简化设备类型和设备种类,提出我省配网设备选型指导意见和标准化配置方案,推行标准化、少(免)维护、长寿命设备,提高设备的互换性和通用性。
规范工程造价管理,应用《配电网工程通用造价(试行)》,统一造价控制尺度、工程造价模板和概算信息价,有效指导各单位工程造价。
33 加强人员技能培训,保障配电网规划建设水平
(1)加强技术标准的宣贯,强化标准化建设成果的应用。
(2)引入辅助计算分析工具,提高配电网规划研究能力。引进国网公司一体化电网规划设计平台,使规划人员拥有了统一的配电网规划辅助计算分析工具,解决了配电网规划工作中辅助计算工具不统一或无分析计算工具等问题,增强配电网规划的科学性。
34 加强配电网与外部环境协调发展,保证项目实施落地
以县为单位编制《配电网现状白皮书》,争取地方政府对配电网建设的支持。推动地市供电公司与地方政府部门联合开展电力设施布局规划工作,推进10千伏配电网规划纳入城乡发展规划和土地利用规划,认真做好配网发展与市政规划、基础设施建设的衔接工作,将配电网规划中的开闭所、架空线路走廊、电缆沟等用地资源纳入城市区域或地块控制性规划。
35 建立健全考核机制,保证项目建设成效
(1)强化配电网投资原则管理,确保项目建设成效。为进一步加强公司配电网建设投资管理,明确配电网投资和项目安排原则,确保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研究制定了《10千伏及以下配电网投资及项目安排原则》,明确电网基建项目与10千伏及以下配电网工程分开,实行配电网项目实行单独管理。省公司定期和不定期的组织对项目符合规划情况、可研设计深度、投资计划变更情况开展评估和抽查。
(2)加强项目里程碑计划管理,确保项目按期建成。对10千伏配电网可研、建设工作实行全过程管控,研究制定了《配电网建设项目里程碑计划管理办法》,跟踪、检验项目各环节进展,把控项目建设进展,确保项目如期投产。
(3)强化项目后评价体系,科学引导投资方向。确定配电网评价内容和方法,从发展、管理、效益等方面,提出一套量化评价指标,科学诊断配电网发展水平和薄弱环节,完善配电网投资决策体系,形成完整的闭环信息反馈机制。
4 结 论
湖北省电力公司在10千伏配电网规划和建设管理方面的研究和实践,将配电网管理由粗放式转变为精益化管理,既是适应公司发展战略新要求,又是公司发展必然之路,建立完善职责清晰、权责明确的配电网管理工作体系。
参考文献:
第3篇:电网调研计划范文
关键词:电网公司;生产项目;投资计划;管理体系
生产管理项目由项目规划、项目立项、项目实施和项目验收等四个方面组成,且项目管理的重点部分是项目规划和立项。现在针对电网公司的调查当中,我们可以发现其在规划和立项阶段存在问题,比如没有对技改大修进行深度研究,生产项目立项申报命名不规范等等问题。本文就电网公司生产项目规划及投资计划管理体系的发展现状进行分析,并且分析电力生产项目的特点,并且基于生产项目根据环节管理要求提出相关解决方案。
1电力生产项目规划和投资计划管理体系研究思路和方法
1.1研究思路
生产项目规划和投资计划管理体系的研究思路可以根据以下步骤构建:第一,搭建主体框架;第二,对项目的命名规范原则,命名标准及工作内容进行确定;第三,确定预算标准分类原则;第四,根据分类原则和消息面工作内容对预算标准进行编制;第五,在技改大修项目当中,需要对其建立项目可行性研究,并建立相关规范标准。最后,通过以上步骤对其项目优选实现研究思路。(1)主体框架搭建。用管理体系研究内容对生产项目进行划分,可以分为主网技改、配网技改、其他技改、主网修理、配网修理、其他修理、试验检验、委托运行维护、其他材料和生产低值易耗品等10种。在项目划分当中,我们都是最大程度的根据项目大类进行划分,如果一个子项目具备同一类型,就可将其放在工作内容当中,思想生产项目立项的科学简单处理,且搭建工程当中,我们可以根据项目名称、项目类型、项目准入条件、工作内容和预算标准来实施。(2)项目命名规范原则。在对项目进行命名的时候,我们需要秉持“统一、清晰、明确”的原则,且在项目的命名当中应当具备三大命名要素,即项目所在站、线名称,项目范围(或项目涉及主要设备)和项目性质及内容。(3)项目准入。我国对于项目准入方面出台了相关法律法规,比如《南方电网公司生产技术改造指导原则》,其技术导则能够规范电网公司的技改修理制度,并通过这些制度确定准入。(4)项目工作内容和预算标准。我国对技改检修和典型项目改造实施内容进行正式,并确定各项目工作实施内容;《电网技术改造工程预算编制与计算标准》、《电网技术改造工程预算定额》等行业计价依据与标准和项目具备实施个工作内容相结合确定预算标准。(5)技改大修可研规范。在以前的技改大修可研规范当中我们添加投资估算计算过程,在进行到可研阶段,要确定拆除资产的处理方法。(6)项目优选评分模型。项目优选评分模型要根据操作简单的原则实施,并要能够符合项目准入当中的充分条件才合格,在评分过程当中,需要遵循三大要素,即综合考虑安全生产评价、技术发展评价和经营效益评价。
1.2研究方法
此方法可以对工程造价、蒙特卡洛模拟、统计Fenix和层次分析法等进行研究(1)工程造价。在对技改修理典型项目基价进行确定的时候,可以利用《电网技术改造工程预算定额》和《电网检修工程预算定额》等作为理论支撑,但其取费标准是和当地的综合调整系数有关。(2)蒙特卡洛模拟。对于同一种典型的日常修理项目而言,二者属性相似,但在造价上面却存在很大的不同,对其样本进行分析的时候,我们可以利用蒙特卡洛模拟和置信区间对该类项目的预算进行确定。(3)统计分析。近年来,电网公司的人力、物力和机价差产生的幅度调整做统计分析,并进行拟合分析;各地区的综合价和基价调整系数的技术,对其编制年价差进行综合考虑,从而得出其调整幅度对预算的影响。(4)层次分析法。对安全生产、技术发展和经营效益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总结,然后在项目优选评分模型当中运用层次分析法,最后得出项目准入的必要因素。
2生产项目规划及投资计划管理体系的建立
2.1项目命名规范
为了提高生产项目标准化、信息化管理,我们需要对项目命名进行规范,命名规范当中具备三大要素,即项目站线名称、项目范围和项目性质及内容,比如以以下命名为例:“110kV某变电站110kV断路器更换项目”、“110kV某线14号至40号老旧杆段改造项目”、“110kV某变电站1号主变压器大修项目”、“500kV某线路直升飞机巡线项目”、“110kV某线路8号至17号地线检修项目”。
2.2项目准入和工作内容
项目准入的充要条件和设备缺陷、寿命、运行等方面有关,并且设备存在一定的运行年限,只有超过这个运行年限且运行条件不好的时候才会对其进行技改,这种方法能够用在对各单位技改修理规划、项目类型申报和审查等方面进行指导。技改准入要满足两个因素,一是符合相关条款,二是实施风险评估,确定其不符合生产运行要求,但修理准入只需要符合其中一项就可以进行申报。
2.3项目预算标准
(1)项目预算标准建立。每个项目具备不同的项目特点,因此决定了各自的预算标准分类原则:一类为给定基价,由输变电设备技改、检修和调试项目组成,典型项目基价和技改检修定额的实际项目、工作内容有关,并规定技改、拆除、检修和调试专业的地区综合调整系数;另一种是给定综合价,由主配网修理当中的日常修理、其他修理、委托运行为何、环化、化学、金属计量和工器具试验。(2)典型项目造价分析原则。在测算的过程中,我们对选取了一些技改检修工程中出现率高,具备代表性的典型项目进行分析。以以下工程为例:变电技改工程、选取变压器改造、隔离开关更换、保护屏更换工程进行测算。变电检修工程,我们主要是对主变压器大修、主变压器附件检修、高压断路器检修、隔离开关检修等工程进行测,并套用综合预算标准。在进行实际工程测算时,为了得到准确的测算结果,我们可以进行同口径比较,进而保证测算的科学性;编制测算工程时,预算标准和工程量编制都会对预算结果产生影响。工程测算当中需要扣除材料费,也不需要了解设备配件。
3结论
生产项目规划和投资计划管理体系当中的项目立项阶段项目优选、可研和预算编制、预算审查方面提供一系列的解决方案,且规范了技改修理项目的命名规范,借此增强了技改大修项目的研究深度,并能够在有限资金的条件下,得到更大的投资效益,并且能够得到相应的判定标准。当中分析了生产项目和投资计划管理体系的发展现状,希望可以为电网公司之后的发展和进步提供参考,并奠定基础,同时也希望能够有利于检修工程的技改检修。
参考文献
[1]黎贵友,黄邦明.电网改造概预算编制系统模型的研究田重庆邮电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2):88-91.
[2]玉兰基于全寿命周期成本理念的检修成本建立方法[J]华东电力,2008(10):87-90.
第4篇:电网调研计划范文
在中国,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电力科学研究院联合研发动态安全评估和预警系统(powersystemdynamicsecurityassessment&earlywarningsystem,PDSA),并成功应用于国家电网和南方电网进行周期不间断在线安全稳定分析,实现稳定裕度评估和预防控制辅助决策[16-19]。清华大学张伯明教研组研发了基于EMS/DTS的电网控制中心安全预警和决策支持系统并实施于江西电网[20-23],石立宝教研组着眼于动态安全裕度,研发了实时动态安全评估及预警仿真系统,实现了极限传输容量的高效计算[24-25]。在各机构或专家学者的研究成果中,或对电网进行全面安全分析,或针对某一特定稳定问题进行评估,而在线安全稳定分析均是实现大电网动态安全评估的核心技术。基于实时数据的在线安全稳定分析综合利用稳态、动态、暂态多角度在线安全分析评估以及稳定裕度评估,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大电网运行的全面安全预警和多维多层协调的主动安全防御[26-27]。然而,基于实时数据的在线安全稳定分析仍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在系统实际运行需要时间间隔内(如5~15min),进行周期、事件和人工触发计算,运算结果合理性保证的前提条件是计算周期内,电网不发生明显的拓扑和电气量的变化。2)电网调度和运行人员会经常对电网运行工况进行调整,如开关刀闸操作、发电量调节、电网元件投切,需要对调整后的电网安全稳定情况进行预先校核。3)由于存在电网模型等值,对跨区电网的在线安全稳定分析,上级与下级调度控制中心之间、两级调度控制中心之间仅依靠实时数据自动计算无法满足电网潮流和动态行为的一致性。4)新能源发电、负荷的快速变化对电网在线安全稳定情况的预知提出了实际要求,基于实时数据的在线安全稳定分析无法满足。上述原因对在线安全稳定分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此,深化关于电力系统在线动态安全评估和预警系统方面的研究,提出满足实际电网调度运行需求的在线安全稳定分析应用模式具有重要意义。
1在线安全稳定分析介绍
在线安全稳定分析的服务对象是电网调度运行,包括提出电网运行的主要问题和解决方案2方面含义。在线安全稳定分析中,同时进行静态安全分析、暂态稳定分析、电压稳定分析、小干扰稳定分析和短路电流计算,并进行稳定裕度评估;若系统存在不安全的问题,针对不同稳定问题,即时启动相应预防控制辅助决策计算,提供运行方式调整的可行方案,以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在线安全稳定分析整体上可划分为4个过程:数据整合(dataintegration,DI)、动态安全稳定分析(dynamicsecurity/stabilityanalysis,DSA)、稳定裕度评估(stabilitymarginevaluation,SME)和预防控制辅助决策(preventivecontroldecisionmaking,PCDM)。基于智能电网调度控制系统基础平台,获取电网模型、故障集等计算参数,分别接入来自状态估计、上级调控机构下发的电网运行数据,通过数据准备生成满足在线安全稳定分析要求的计算数据,基于并行计算实现安全稳定分析和稳定裕度评估(或预防控制辅助决策)功能。图1是在线安全分析总体框架。
2应用模式
在应用模式上,完整的在线安全稳定分析应分为实时分析模式、研究分析模式和趋势分析模式。实时分析模式对当前电网运行方式进行安全稳定分析和稳定裕度评估和预防控制辅助决策;研究分析模式对研究方式进行潮流调整,并进行安全稳定分析和稳定裕度评估和预防控制辅助决策;趋势分析模式基于当前实时方式数据,根据调度计划类数据生成未来一段时间内的电网趋势运行方式,并依时序滚动进行安全稳定分析和稳定裕度评估和预防控制辅助决策。
2.1实时分析模式
实时分析模式是实现在线安全稳定分析的主要功能。其主要特点是,基于未经任何修改的在线运行数据,不允许任何人工对模型、数据的修改,自动执行系统分析过程,对电力系统做出客观的安全稳定分析结论和稳定裕度评估结论(或辅助决策计算结果)。实时分析模式分析对象的形成如图2所示。在流程上,首先通过实现与调度支持系统的接口,获取调度支持系统中的各类安全稳定分析所需要的在线数据;然后进行数据整合和数据交换,送入到并行计算平台中;并行计算平台通过高效的计算组织方法,实现各个电力系统应用软件的并行分析,并通过统一规范接口送回计算结论到调度支持系统。图3是完整计算执行过程流程图,从上至下按执行时间顺序描述执行过程,同时体现了硬件设备之间的数据流向。具体可划分为4个过程。1)计算触发阶段。支持周期触发、事件触发和人工触发3种启动方式:周期触发自动完成对当前电网运行方式的安全扫描,实现对当前电网运行方式的评估、预警和辅助决策;事件触发获取事件信息,从状态估计获取设备故障后电网运行方式,实现对设备故障后电网运行方式的评估、预警和辅助决策;人工触发支持调度运行人员手动触发在线分析计算,实现对当前电网运行方式的评估、预警和辅助决策。依3种启动方式的重要程度,其优先级为人工触发最高,事件触发次之,周期触发最次。周期触发为以每5或15min为周期的不间断触发计算。触发计算后,计算平台状态和计算任务执行状态被全过程跟踪,调度运行人员对在线分析的计算状态全景掌握。2)数据整合阶段。计算触发后,从EMS/SCADA等系统获取计算数据,经过状态估计和潮流计算,得到支持的潮流数据、稳态数据和动态数据。然后将完整计算数据和相关计算配置文件发送至调度服务器。3)安全稳定分析和稳定裕度计算阶段。基于并行计算技术,利用数据整合形成的计算数据,进行静态安全分析、暂态稳定分析、电压稳定分析、小干扰稳定分析、短路电流计算和稳定裕度评估。稳定计算结果存入数据库,并发送至人机界面。安全稳定分析结束后,执行稳定裕度评估计算,稳定裕度计算考虑静稳裕度、热稳裕度和暂稳裕度。4)调度辅助决策计算阶段。对于DSA计算存在不安全的分析结果,进行预防控制辅助决策的计算。其中不安全结果包括热稳越限、暂态失稳、电压失稳、低频振荡、短路电流超标。整个计算完成后,运行方式数据和计算结果存入数据库。实时运行模式依靠并行计算的高速计算能力和开放的集成性能,完全实现基于在线数据的全部稳定分析计算,整个分析计算可在5min完成。其全面快速的安全预警功能,改变传统的基于典型方式进行离线稳定分析的模式,分析结果更全面客观,解决电力系统长过程连续故障(或开断)情况下的安全分析的速度、全面性和可信度的问题,为应对电网的大面积停电事故提供宝贵的技术手段。
2.2研究分析模式
研究分析模式主要实现调度运行操作前的安全稳定分析功能。其主要特点是,通过人工修改运行方式,对即将在系统中发生的调度运行参与事件进行安全稳定评估。在作用上,研究分析模式可以对实时运行方式进行干预,研究调度运行操作对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影响和校核;也可以对历史潮流断面进行研究,可用于事故反演和分析。研究分析模式分析对象的形成如图4所示。在流程上,首先通过人机界面,记录下用户的修改内容并计算潮流;然后送入到并行计算平台中;最后并行计算平台通过高效可靠的任务分配方法,实现各种稳定计算并行分析,并推送计算结论到人机界面。图5是完整计算执行过程流程图。与实时分析相区别的是,研究分析在触发计算之前,允许对潮流数据进行修改。因而基于在线数据的研究分析本质上属于一种在线研究态分析,基于历史数据的研究分析本质上已经属于离线分析,所以其计算触发仅支持人工触发即可。在形式上,包括独立推演和联合推演2种形式,当调度运行人员仅对管辖范围内电气元件进行操作时,可利用独立推演对操作后电网的稳定情况进行研究;当调度运行人员的操作影响会波及到相邻或远方电网时,可以进行上下级调度和不同区域调度间进行联合推演。
2.3趋势分析模式
由于实时分析模式基于当前电网运行状态进行计算,对即将发生的变化缺少应对手段。趋势分析实现对短期内电网安全稳定状态发展趋势的预先评估。趋势分析可以拓展在线安全稳定分析的覆盖范围,能给出电网运行即将发生的重大变化及其稳定状态。在电网安全稳定趋势发生恶化或者没有改善的情况下,给出电网短期控制的辅助决策,调整电网未来运行状态,进一步实现电网运行安全的预防控制。趋势分析基于在线运行方式,利用未来短时间内的计划数据(如断面功率计划、交直流联络线功率计划、实时发电计划、检修计划等)和预测数据(如新能源发电超短期预测、超短期负荷预测等),将实时运行方式与计划和预测数据匹配在一起,形成未来短时间内的潮流解。趋势分析模式分析对象的形成如图6所示。在分析流程上,趋势分析与实时分析并无不同,只是趋势分析仅需支持周期触发启动,由于研究对象本质上属于对电网未来态的预测,无事件触发和人工触发功能的必要性。图7是完整计算执行过程流程图。显然,趋势分析模式一方面是实时分析模式在时间尺度上的向前延伸,另一方面通过一系列稳定指标的对比判断电网安全稳定情况是趋向更安全还是更危险。但应说明的是,由于趋势运行方式本质上为对电网未来态的预测,仍存在着很大的不确定性,预测运行方式与实际运行方式之间存在差别不可避免,因而在实际调度运行应用中,趋势分析模式并不能取代实时分析模式。
2.4应用模式比较
表1是3种应用模式的比较。3种应用模式的根本区别在于研究数据源范围的差异,因而导致各自的分析对象的不同。实时分析和趋势分析要求客观的反映电网实际或预测的安全稳定情况,因而不允许对电网潮流进行人工调整,不允许人工参与分析过程,依据客观要求形成了各自需要满足的触发方式。实时分析和趋势分析在时间上要求的快速性导致必须利用高效可靠的大规模并行计算平台;而研究分析模式用于十几分钟至小时时间尺度内的调度操作校核或事故反演,因而关心的往往是特定的稳定任务,利用小规模或单机计算即可满足运算速度的要求。
3算例分析
以某省级实际电网实例进行分析,该电网调度控制中心具备实时分析和趋势分析同时进行周期触发计算,触发周期为15min。2014年11月4日00:15:00—03:00:00期间,实时分析和趋势分析同时给出静态安全分析预警:若BXI线发生N-1故障,将造成BXII热稳越限。次日进行研究分析模式仿真重演、并依据调度辅助决策给出的方式调整进行研究分析,实时分析、趋势分析、研究分析的结果比对如图9所示。算例结果可见,实时分析对当前电网断面安全稳定情况进行分析,同时,趋势分析可对电网未来时间段内的运行安全稳定性进行有效预测。由于趋势分析的分析对象为基于当前断面和计划数据生成的未来态趋势潮流,与15min后实际潮流断面的误差不可避免,因而基于趋势潮流的安全稳定分析结果与实际分析结果也存在定量上的误差。但在计划执行和预测数据满足一定准确性的范围内,分析结果并不影响其对未来电网安全稳定分析的定性结论。研究分析的重演可以与实时分析结论相印证,通过调度辅助决策给出的建议,利用研究分析对电网潮流断面进行调整,重新进行BXI线N-1断开的静态安全分析,BXII线热稳定分析的越限情况消失,有效遏制了电网热稳越限风险。
4结论
第5篇:电网调研计划范文
关键词:GIS 电网规划 分析系统 专家 城市
中图分类号:TM7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416(2015)07-0000-00
1 城市电网规划的特点分析
从城市电网规划的本质上来看,城市电网的未来发展态势以及与城市经济、社会政治环境之间的统一等内容是城市电网规划的根本。城市电网规划过程中,涉及到的数据庞大,内容繁多,充满了各种不确定因素,且与各方利益息息相关,因此城市电网规划的过程也是一个各方达成共识的过程中。城市电网规划是一个系统的优化,其过程特点是复杂性系统性、离散性、多变量、不确定性等特点。
2 GIS的数据模型分析
2.1 地理信息系统的构成
硬件系统、软件系统、数据以及用户组织结构是GIS最为典型的四个组成部分,数据获取、预处理、数据管理、数据操作分析、产品生成是GIS最为完整的五个功能。GIS适用于研究分布时间与空间广阔的研究对象,而电网规划正是具有这种空间分布的特点,因此,在城市电网规划过程中应用GIS已经成为城市电网规划的必然趋势。
2.2 OpenGIS规范
数据封闭的问题是在GIS构建过程中所普遍存在的,因此需要在GIS构建过程中采用统一的标准。OpenGIS规范能够允许各不相同的数据过程以及不同子系统内的数据结构,并且其公共接口能够使得不同系统之间互相作用。
OpenGIS提供了一个与程序设计语言和硬件、网络无关的开放式的地理数据模型(OGM),以易于理解的地理要素为核心,以面向对象的分析方法规定了地理要素的定义、空间属性、语义属性给与地理要素大关系,地理数据模式等元数据的定义和表示。
3 基于GIS的城市电网规划管理系统开发
3.1 总体设计思想
在城市电网规划管理过程中,其数据的传递过程复杂,传递过程中信息独立,在空间上容易分散等特点,因此在对城市电网规划系统进行设计的时候,应当从以下5方面来进行:(1)以GIS平台为基础;(2)数据结构以及统一的接口需要符合规范;(3)其文档交换数据的采用需要以OGIS规范以及CIM标准为基础;(4)为了能够加强随即过程中的软件系统适应能力,需要将人的重心作用发挥出来,利用组件技术,实现更细致的过程;(5)将分散管理体系的各个要素以信息网络进行连接。
3.2 系统的功能设计
GIS在城市电网规划中的应用主要是预测以及分布城市电网负荷,优化以及选择城市电网网络结构的布局等,除此之外,将数据实现可视化,利用GIS中提供的大量分析工具等也是城市规划中所应用的GIS系统。但是在城市电网规划中建立GIS平台需要投入大量的费用以及精力,并且GIS的数据来源也需要大量的花费,这不是现阶段立即能够实现的。因此,在城市电网规划中,可以适当的降低数据录入的精确度,但是要重点研究的是对GIS数据可视化的研究,还包括了空间数据处理能力在电网上的应用,以及对城市电网其他数据的处理上。
这样更加能够满足城市电网规划的实际需求,并且对于不同的地图形式进行更换,同时杜宇开发的难度能够起到一定程度的降低作用。
因此,在城市电网规划的GIS系统功能设计上,现阶段的主要任务是根据各个过程以及部分的需要,研究可以解决的工具,以便于城市电网规划人员能够尽快达到预期中的设计效果。
城市电网规划模型的建立,需要以上述内容为依据,在进行管理系统功能规划的过程中,主要包括以下6个方面的内容:(1)整理、储存、搜集数据的功能,同时的还兼具了分析、筛选等功能,对于数据输入以及输出端口,在每个计算过程都能够开放;(2)负荷的预测有多种方法可供选择,并且能够实现基础数据的开放录入,在源数据不受影响的基础上,能够对其进行调整。除此之外,不同的调整方案以及i结果都能够储存下来,方便了日后的对比;(3)为了方便日后对城市电网的情况进行查询以及调用,需要详细描述以及记录下来城市电网相关的设备、网络等情况;(4)能够对电力电量进行分区分压功能,这样能够方便管理人员调整数据接口,并存储以及对比调整前后的结果;(5)城市电网规划人员能够通过独立的电气计算、方案评判等功能对一些假设性的城市电网规划进行任意功能模块的结果观察。(6)为了便于掌握城市电网规划实施的结果及影响,需要实施监控规划的过程功能。
3.3 GIS平台与开发工具
Windows操作系统是城市电网规划中所流行采用的管理系统客户端,企业内部的信息网络是城市电网数据库的基础。根据企业的内部规定,大吞吐量的数据,兼容性好,方便开发,数度快是要基本满足的需求。因此,主要采用的是SQLServer开放式的Server/Client体系结构数据库管理系统。微软公司的开发平台.net是GIS系统主要使用的开发工具,.net这个软件开发体系是微软公司最新的设计思想,是以虚拟机技术为基础研制出来的。中间代码编译是.net所采用的方式,其底层的软件应用环境以及具体的开发语言通过一种MSIL的中间语言进行隔离,为公共语言以及公共类型系统提供了规范。无论是系统采用的是何种语言,都能够将其编译成通用的中间代码,并且能够在运行过程中,利用虚拟机将其翻译成本地代码来运行。
参考文献
[1]张立国,赵睿明,霍利民,孙玉梅.基于GIS的配电网实时潮流计算软件的开发[J].微计算机信息,2006,(13).
[2]赵睿明,钱东平,索雪松.GIS在农村电网配电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J].微计算机信息,2006,(13).
[3]李千波,范瑜,张虎.SMALLWORLD开发的电力GIS系统数据地图导入的研究与应用[J].铁道工程学报,2002(3):60-63.
[4]张铭泉,陈玉胜,杨力.基于WebGIS的配电网设备管理研究与应用[J].电力系统通信,2006,2(167):58-62.
第6篇:电网调研计划范文
【关键词】 风能并网 问题 措施
我国的风电“十二五”规划指出风电的发展目标是:“到2015年底,总装机容量达到1亿千瓦(100GW),年发电量达到2000亿千瓦时,风电在电力消费中的比例超过3%。”,而目前现状是“2011年全国风电装机总容量达到65GW”,这意味着,在未来的四年中,只需完成35GW的总装机容量即可。然而,与此相对简单的目标形成对比的却是我们并网率长期停留在70%的水平上,如果并网率在未来的四年中不能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便意味着2015年1亿千瓦的总装机容量的发电量仅1400亿千瓦时。由此可见,我国有30%的风电装机是处于能发出电却卖不出电的状态,而究其原因是无法实现并网。综上可以看出,并网问题是能否完成“十二五”规划目标的关键。
1. 影响风电并网的因素分析
1.1风电具有间歇性与波动性,这导致了风电的不稳定。由于风电本身的特性,使得风电在进行大规模并网后会对局部电网的系统电压、频率和稳定性造成一定的影响。而随着风能的发展、在电网中所占比例的提高,必然对电能的质量以及电网的安全带来更多的问题。而电网为了保证风电的并网、电网的安全性则需要投入大量资金对电网的并网进行改造,这也是电网抵制风能并网的原因之一。
1.2风电开发与电网建设不同步。风电场建设与电网建设周期不同步,风电场建设周期一般为一年,而电网建设的建设周期相对较长,这就导致了点发出来了,但由于没有并网,使得电到不到用户端。此外,我国风能资源的分布与需求市场的不相吻合也导致了并网难。我国的风能资源主要分布在“三北”地区,据统计,截止2010年底,“三北”累计风电装机容量占全国的84.1%,而电力负荷主要集中在东南地区。由于从“三北”到电能的需求市场需要远程输送,需要建设长距离的电网工程,建设成本高、输送损耗严重,使得风电并网难度增大。
1.3 配套政策不完善,激励措施不足。由于风能的特性,风电的并网需要水电、火电等电力系统的调峰才能保证电力系统的正常运行,而国家对于辅助服务尚无相关的经济补偿政策,使水电、火电企业降低了调峰调频的积极性,不利于风电的并网与发展。
2. 解决风电并网难问题的建议
2.1加强对风电的科学规划、统筹安排以及监督。在国家的指导与统筹安排的基础上,各省市再针对自身情况出台相关详细的政策与指导意见。在进行风电投资时,充分考虑当地的风能资源、市场需求、距市场的距离、电网建设是否配套等各个要素,保证投资的合理性与科学性,有计划、有步骤的进行,避免盲目投资。同时,加强风能同其他能源并网的配套、风电场与土地规划、环境规划的配套。政府在严格风能审批制度的同时,在以上过程中也要做好协调、规划工作,同时对以上过程进行严格监督,加强事中与事后的监控。
2.2加强电网建设,完善电网管理制度,提高风电并入电网后的管理水平。电网公司要根据国家的规划,加大对电网的改造力度,提高管理的水平,保证风电入网后电力系统的稳定性与安全性。
2.3加强对并网技术的研究,克服并网难的难题。近年来,虽然我国的风电得到了很大的发展,但我国仍然缺乏自主研发能力,过分依赖国外技术。国家应在高校与研究机构建立相应的科研项目,增强并网技术的自我研发能力。完善电机组低电压穿越能力、降低风电机组低电压穿越能力的成本,增加在风电中的使用率,从而加强电力系统的稳定性。此外,加强对“智能电网”的研发力度,从而解决并网难的问题。
2.4完善相关的配套政策,采取各种激励措施。统筹风电风电开发与其他电源的协调发展,特别要考虑负荷调节性能快速的能源,提高电网的调峰调频能力,促进风电并网的发展。此外,要完善风电的补偿机制,提高风电上网的积极性;进一步完善配额制度,促进风电的发展;增加对风电的税收优惠和财政支持政策,完善促进风电发展的电价机制。
总结
风电并网难的问题归根结底就是技术难、成本高、政策不力的问题。近年来,虽然我国的风电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的解决,需要政府、风电企业、电网企业等产业链与相关利益群体的共同努力,而解决的过程也必定是艰辛的。
参考文献:
[1]风电发展“十二五”规划.
[2]郭瑞.智能电网下我国风电产业的发展问题综述[J].广东电力.2010.
[3]俞丽兰.中国风电并网难题及相关政策研究[D].江西财经大学.2011(6).
[4]刘兴军、胡娅.风力发电机组并网运行研究[J].装备机械.2009(4).
[5]中国风能发电仅7成并网[N].新华网.2012(02).
[6]探讨解决风电并网难题的方向[N].世界风力发电网.2011(12).
[7]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课题组.促进风电可持续发展[J].中国电力企业管理.2010(03).
[8]汪宁渤.风力发展瓶颈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研究.中国能源[J].2010(03).
第7篇:电网调研计划范文
智能配电网仿真平台介绍
本实验平台是基于美国电力科学研究院的OpenDSS仿真工具,在江苏省智能电网信息工程综合训练中心现有实验平台基础上,通过开发智能配电网运行规划、自愈控制技术和并网/孤网运行控制等仿真模块而实现的,能够对智能配电网的实例场景进行仿真。如图1所示,仿真平台包含三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人机交互界面,提供配电网数据统计、结果输出打印、信息告警等。第二部分是数据储存与处理平台,储存大量的历史和实时数据,并根据需要对数据进行处理。第三部分是功能模块平台,提供智能配电网运行规划、自愈控制技术和微电网运行控制分析。
智能配电网运行规划模块
地理信息系统(GIS)将地学空间数据处理与计算机技术相结合,通过系统建立、操作与模型分析,产生对区域规划及管理决策等方面的有用信息,因此地理信息系统非常合适作为配电网规划设计的数据基础。GIS系统具有强大的空间数据处理和网络分析能力,可以方便地处理配电系统与空间有关的信息,这能极大地方便规划数据的管理,提高配电网规划工作效率。
该模块是基于GIS的集数据管理、网络分析与评价、网络优化规划为一体的规划平台,是智能配电网科学规划的基础,对配电网科学化管理和经济运行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模块是通过借鉴国外一些基于GIS的配电网管理软件,采用一些成熟的平台和组件技术、规范信息结构和各组件的接口实现而来的。
自愈控制技术模块
配电网自愈控制技术是指配电网的自我预防和自我恢复能力。实施自愈控制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能及时发现、诊断和消除潜在隐患,避免配电网运行恶化;在故障发生后,能快速切除故障,维持配电网可靠运行;进行优化分析,提高配电网运行安全裕度;以及让配电网运行在更经济的状态。
该模块中自愈控制策略分为四步:紧急控制、恢复控制、校正控制和预防控制。控制流程如图2所示。仿真模拟时,基于实时调度结果,形成自愈控制策略,通过基于无线网络传感器的电气设备在线监控系统,控制可编程逻辑的配电网保护装置(逻辑编程达到保护的元件级并支持在线动态修改定值),调整配电网运行方式和分布式电源的投/退,完成智能配电网自愈控制。
微电网运行控制模块
微电网构成主要包括分布式电源和负荷。在正常情况下,微电网与配电网之间的开关是闭合的,微电网与配电网并网运行,这种运行模式称为联网模式;当配电网发生故障或是配电网电能质量不满足要求时,微电网与配电网之间的开关断开,微电网独立运行,这种运行模式称为孤网模式。因此,微电网运行控制主要是指在保证配电网和微电网的安全稳定的前提下,控制微电网的运行模式切换。微电网模式切换分为计划并网转孤网和计划孤网转并网两种情况。
该模块采取分布式协调/自适应控制方式,基于3层Multi-Agent结构,可以实现继电保护、稳定补救和无功补偿装指定值的自适应修改,以及实现解列后微电网的分布式智能控制。另外,各级EMS、DMS、厂站自动化系统之间的分布协调控制,也是由认知层、协作层和反应层构成的Multi-Agent来实现的。
智能配电网仿真平台实验内容
在智能配电网仿真平台的基础上,根据本科生所学的相关知识和培养要求,设计了一个适用于电气工程专业本科生的2学时专业实验,以提高本科生对配电网基本概念和配电网规划的相关知识的理解。根据研究研究生所学的相关知识和培养要求,设计了两个适用于电力系统专业研究生的6学时科研创新实验,以提高研究对配电网运行与控制相关知识的理解,增强研究生在配电网相关领域研究的基础和创造性。设计的3个实验如表1所示。
表1 实验项目设置
序号 实验项目 实验内容 学时 实验类型 适用学生
1 智能配电网运行规划 居民小区负荷特性分析和预测;小区配电网供电能力和可靠性分析;配电网无功分布优化分析 2 专业基础 本科生
2 配电网自愈控制技术仿真 配电网故障风险分析;配电网分布式协调/自适应控制技术仿真 6 科研创新 研究生
3 微电网并网/孤网运行控制 微电网并网运行与控制仿真;微电网孤网运行与控制仿真;微电网故障诊断与分析;微电源对微电网保护策略的影响仿真 6 科研创新 研究生
智能配电网运行规划
(1)实验内容
本实验内容包括以居民小区为单位,对负荷进行分类、特性分析和模式辨识,预测含分布式电源配电网的电力负荷;分析分布式电源对配电网各类指标的影响,评价考虑负荷转移的配电网最大供电能力;分析含分布式电源的配电网的可靠性,分析分布式电源不同运行方式对配电网可靠性的影响;分析/规划含分布式电源的智能配电网的无功分布。
开展智能配电网规划,是为了找到最好的方法使得配电网建设投资方案最优。因此,在进行以上实验内容时,需要满足配电网规划的一些基本要求:保证供电质量;满足负荷增长的需要;经济性;同环境协调一致。
(2)实验效果和目的
基于GIS的配电网运行规划模块能够直观地展示以小区为单位的负荷时空变化曲线,便于学生理解配电网的电力负荷特性和运行模式。通过配电网电气接线的显示和联络开关操作的动画演示,利于学生理解负荷转移的具体过程。通过把相关电气量显示在配电网电气接线图上,并对电气量变化进行动画显示,可以让学生直观地理解分布式电源对配电网可靠性和无功分布的影响。
配电网自愈控制技术仿真
(1)实验内容
基于实时测量的概率风险评估,预测最有可能失败的设备、发电设备和线路;实时应急分析配电网整体的健康水平,预测可能导致电网故障发展的早期故障事件;配电网出现故障或发生其他问题时,基于对地和远程设备通信得到电压、电能质量、过载等信息,分析应对配电网故障所采取的分布式协调/自适应控制手段的效果。
(2)实验效果和目的
通过对配电网故障风险的评估、设备运行失败的预测,让学生理解配电网可靠性评估的具体内容和主要方法。平台分别在时间和空间两个维度上对配电网的电气量进行动画显示,让学生直观感受分布式协调/自适应控制带来的配电网自愈效果。
微电网并网/孤网运行控制
(1)实验内容
微电网在并网运行情况下,对接入点的潮流方向进行控制;微电网在并网运行情况下,微电网内部故障对配电网的影响分析以及微电网对配电网故障的支持作用分析;微电网在孤网运行情况下,计算微电网内故障电流大小,设计合适的故障诊断方式;分析微电源(分布式发电系统、电动汽车、储能元件)和负荷对保护的影响,制定合适的微电网保护策略。
(2)实验效果和目的
第8篇:电网调研计划范文
关键词:网络进度计划 电网工程 工程前期管理 关键线路
中图分类号:TM73 文献标识码:A
近年来,国家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防风险政策和宏观调控进一步部署落实,电力体制改革逐步深入和“三集五大”体系全面建成,工程建设内外部环境发生较大变化,使得基建工程前期工作难度不断加大。在工程前期阶段,内部管理和外部审批流程相互交织,办理过程不确定性因素不断增加,管理难度加大。工程前期缺乏计划管理,存在随意压缩工程前期合理工期,容易出现前期手续不齐全即开工的情况,进而增加违法建设风险。
本文结合电网工程前期计划用时以及实际进展情况,充分考虑电网公司内部管理和外部手续办理流程等各工作环节,运用网络进度计划之一的关键线路法,明确了工程前期合理工作时限,加强及优化了电网工程前期管理工作。
1.电网工程前期管理工作的内容
电网前期管理以项目核准为界,分成项目前期、工程前期两个阶段[1]。
电网建设项目前期工作是指输变电工程项目在获得核准前所开展的工作,主要包括电网建设项目的可行性研究论证、各类专题报告的编制评审、各项支持性文件的办理,核准报告编制申报等工作[2]。
电网工程前期管理工作指工程开工前的建设准备时期。主要包括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和开工准备三阶段工作内容。初步设计阶段工作内容主要包括设计和监理招标、初步设计、初设评审及批复等;施工图设计阶段工作内容主要包括首批物资招标、施工图设计以及建设用地规划、土地划拨、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办理等;开工准备阶段工作内容主要包括施工招标、拆迁补偿及四通一平、施工许可办理等。
2.网络进度计划管理
2.1网络进度计划
网络进度计划管理通过工作关系网络模型,把计划的编制、协调、优化有机地结合起来,全面而明确地反映出各项工作之间的相互制约和相互依的关系[3]。它是利用表示工作流程的有向有序的网络图来表达工程的进度安排及其工作之间的逻辑关系。网络图由箭线和节点组成,用来表示工作流程的有向、有序网状图形,一个网络图表示一项计划任务。网络图中的工作是计划任务按需要粗细程度划分而成的、消耗时间或同时也消耗资源的一个子项目或子任务。网络图依据工艺关系和组织关系来绘制。
制定进度计划的方法很多,常用的方法有:关键线路法(Critical Path Method,CPM),计划评审技术(Program Evaluation and Review Technique,PERT),图示评审技术(Graphical Evaluation and Review Technique, GERT)等。
本文仅引入关键线路法研究分析电网工程前期管理与控制。关键线路法是计划中工作与工作之间的逻辑关系,且每项工作只估算一个肯定的持续时间的网络计划技术,是沿项目进度网络线路进行正向与反向分析,从而计算出所有计划工作理论上的最早开始与完成时间、最迟开始与完成时间,不考虑资源限制。由此表明计划工作在给定的工作持续时间、逻辑关系、时间前提与滞后量,以及其他已知制约条件下,应当安排的时间段与长短,计算得到的最早开始与完成时间、最迟开始与完成时间不一定是项目的进度表[4]。在关键线路法( CPM) 中,线路上所有工作的持续时间总和称为该线路的总持续时间。总持续时间最长的线路称为关键线路,关键线路的长度就是网络计划的总工期。在网络计划中,关键线路可能不止一条,而且在网络计划执行过程中,关键线路还会发生转移。关键线路上的工作称为关键工作。在网络计划的实施过程中,关键工作实际进度提前或拖后,均会对总工期产生影响。
因此,关键工作的实际进度是建设工程进度控制工作中的重点。网络图中工作的时间参数有七个: 作业最早开始时间( earliest start time,ES) 、作业最早完成时间( earliest f inish time,EF)、作业最迟开始时间( latest start time,LS) 、作业最迟完成时间( latest fi nish time,LF) 、作业时差( TF) 、工作总时差( FF) 和工作自由时差( FS) 。关键路线的确定方法通常根据作业的总时差(或节点时差)或是在没有计算网络时间参数之前,用破圈法求关键路线: 将网络图中的圈从左至右逐个破坏,保留圈中从箭尾节点到箭头节点较长的路线,直至得到从起始点到终点的路线[5]。
电网工程前期进度计划是电网建设进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将网络进度计划管理引入电网前期管理工作,依据国家及地方法律法规有关要求以及基本建设程序,结合项目前期计划时间以及实际进展情况,对前期工作中的主要内容、工作程序、工作时间进行细致的编排,以此指导前期工作的落实和完成。
2.2网络进度计划的编制程序[6]
应用网络计划技术编制工程项目进度计划时,其编制程序一般包括4个阶段10个步骤,详见表1。
3.电网工程前期工作主要逻辑关系
3.1电网工程前期主要工作流程分析
电网工程前期工作主要包括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和开工准备三个阶段内容,主要工作流程如图1所示:
初步设计阶段管理。项目立项决策完成,获得工程可行性研究批复及项目核准审批后,建设单位及时组织申报设计和监理招标工作,中标结果后及时组织合同签订;做好项目前期成果交接手续,组织相关方进行现场踏勘;设计单位编制初步设计文件,并依据评审意见修改完善设计方案及时取得初步设计批复文件。
施工图设计阶段管理。获得项目初设批复后,建设单位组织设计单位编制设备材料清册;及时申报首批物资招标及招标采购合同备案签订工作;组织管理施工图编制并及时完成施工图报审程序。在施工图设计阶段应按照城乡规划、国土等法律法规要求,组织完成如表2或表3相关行政许可手续。
开工准备阶段管理。取得初步设计批复后,申报组织施工招标,中标结果后及时组织合同签订;组织及时完成施工场地站址、线路通道地上物清理和“四通一平”;办理工程施工许可或开工报告。
电网工程前期管理分为内部及外部流程,内外部流程相互交织,内部流程主要涉及工程招标、初步设计、施工图设计、四通一平等环节;外部流程主要涉及规划、土地及开工许可等外部证件办理。
3.2工作划分及主要逻辑关系分析
本文以电网工程常规变电站工程为分析对象,从以上三个阶段由浅入深、从粗到细依次划分工作内容及主要逻辑关系分析如表4所示:
4.电网工程前期时间估算
工程前期计划应充分考虑公司内部管理和外部手续办理流程等各工作环节时间,充分发挥工程前期协调属地化管理机制,委托工程项目所在属地供电单位开展对外协调工作,充分发挥属地优势,确保对外协调工作规范有序。完善工程前期协同推进工作机制,加强基建部门与发展、物资、财务等相关专业部门的协调沟通与工作衔接,实现工程前期工作纵向贯通、横向协同。工程前期主要工作持续时间预估如表5所示:
5.工程前期网络进度计划分析
根据工程前期工作主要逻辑关系、工作持续时间,以常规变电站工程为例将前期主要工作绘制成网络进度计划图(详见图2)。
关键工作:总时差最小的工作是关键工作。
关键线路:始至终全部由关键工作组成的线路或线路上总的工作持续时间最长的线路。在搭接网络计划中,从起点节点开始到终点节点均为关键工作,且所有工作的间隔时间为零的线路为关键线路[6]。
电网工程前期工作虽然内容多,相互间的关系错综复杂,但是利用关键工作及关键线路的特征,通过网络进度计划图可以较为清晰分析出,线路上总的工作持续时间最长的线路为:EFIOPQVWZ,总工期为505天,即常规输变电(变电站)工程宜在17个月左右完成自设计招标至取得施工许可证等工程前期工作,关键工作分别为:初步设计招标――初步设计编制――初设评审――总平面批复――建设用地规划许可证――建设用地批准书或国有土地划拨决定书――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施工招标――施工合同备案――施工图纸审查备案――墙改、水泥基金及节能备案――施工许可证。
同理,常规输变电线路(隧道)工程宜在13月完成自设计招标至取得施工许可证等工程前期工作。
6.结束语
电网工程前期进度管理是电网工程项目全过程管理中较为重要的一个环节,也是直接影响到工程建设项目的开竣工及交付运营时间。随着国家简政放权、核准前置条件变为后置,逻辑关系将不断简化流程,提高工作效率。将网络进度计划运用到电网工程前期管理中,确定关键线路,及时进行工作纠偏,优化关键工作上的办理时限,实现自我约束,强化过程管控,不断提升电网工程项目前期管理质量和依法合规建设水平。
参考文献:
[1] 陈培铭.地市供电公司电网前期管理的提升策略[J].企业改革与管理,2016(22).
[2] 解伟.核准制下的电网建设前期工作[J].能源技术经济,2011,23(4):23.
[3] 张伟波,白正广,王承才.网络进度计划管理在水电前期工作中的应用[J]. 水力发电,2016,42(1):81- 83.
[4] 全国咨询工程师(投资)职业资格考试参考教材编写委员会.工程项目组织与管理(2017版)[M].北京:中国计划出版社,2016:280- 335.
第9篇:电网调研计划范文
关键词:电力工程;前期管理;有效策略
中图分类号:TU991 文献标识码:A
电力建设方面的前期工程包含着许多内容,是一个复杂而且牵涉面极其广阔的系统工程。在进行实际的电力工程前期工作管理时,相关前期管理人员需要做好的工作是项目核准的如项目规划、选址、用地预审、环境保护、水土保持、地质害灾危险性评估、未压覆矿资源调查等一系列前期支持性协议文件工作,让这些工作有序进行,从这些工作之中探索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来实现工程建设的有效管理,通过这样的方式,来加快整个电力建设项目工程的建设进程。
1.电力企业工程前期管理的范围和目标
1.1电力工程前期管理的范围
整个电力企业的工程管理,既包括工程项目施工方面的管理,还包括工程项目规划、立项、投资计划、前期计划阶段的项目管理。对于项目的规划、立项以及可行性方面进行研究,做好规划设计、前期支持性协议办理等建设之前的一系列准备工作。现今允许项目开工,均采用项目核准为必要条件之一,项目核准前需要在政府有关部门(规划、国土、环保、水务、林业、文物、交通等部门)办理规划、立项的电网项目同意变电站站址以及线路路径走廊通道的意见复函,为项目核准及允许开工建设准备条件。同时还需要对建设项目进行用地预审、环境影响方面的评价和水土保持方案评价等,并取得相关主管部门的批复。同时做好电网项目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未压覆矿产资料调查评估,以及对于地震安全性方面的评价,为项目的合法有序开工、建成优质工程创造有利条件。
项目规划、立项后,将进一步对整个项目进行可行性研究。就是对拟建的项目在技术、经济层面方面上分析,对项目可行性进行论证。从整个项目实施在技术层面上是否能够满足技术规范、标准、技术创新、选用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等方面的需要,系统分布是否合理。在经济层面,是否能够达到经济合理、资源节约、是否能达到预期的效益。所有这些都需要进行综合的分析。通过对多种方案的比较,得出需要的最佳可行性建设施工方案。
1.2电力工程前期管理的目标
对于规划建设项目的前期管理,需要做好对项目的整体推进以及项目的逐项落实。规范电力建设项目的前期管理,可以加快整个拟建工程建设的进度,做好项目的审批和核准,依靠政府部门的支持,做好有效的沟通与汇报,及时解决拟建工程项目前期工作办理中存在的问题,切实有力、有序推进拟建电网项目的落实。需要格外重视的是,要把电网规划纳入到城市、城乡总体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协调统一,适度超前规划,实现整体规划建设的统一、科学、合理。
2.电力工程前期管理之中的造价有效管理
2.1.投资决策阶段的造价控制
对于工程进行合理的投资决策,是实现工程造价控制的前提。工程管理人员需要依据现实的实际情况,依照科学合理的原则做好工程的可行性报告,进行合理的编制。运用科学合理的控制措施,不能仅仅对于以往类似项目的可行性文本进行简单的修改。对于设计企业还需要深入到实际的现场之中,进行仔细的现场勘查,做好对电力企业的可行性的深度研究,实现工程造价的降低。科学合理的决策,是实现整个工程造价控制的基础,只有良好的投资决策作为前提条件,才能保证施工建设之中的节约具有现实可行性。因此,合理的造价控制,是实现造价控制的关键因素。
2.2.初步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
在初步设计阶段,对于质量的控制,会直接影响到工程使用的实际效果。对于工程项目的投资占据着整个工程项目施工中的绝大部分的比重,是整个造价控制的关键环节。这个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实现实际的设计和现实的情况之间足够吻合,保证设计的科学合理,符合施工现场实际的情况,实现设计的合理,需要构建合理的方案进行比较,最终确认最佳的施工方案,选择最优的施工方案,对于初步设计的文件进行确认之后,就需要做好造价方面的估算。
2.3.施工图纸设计阶段的造价控制
施工图纸的设计阶段,是整个施工造价控制之中重要的部分,需要首先做好对初步文件的确认,然后指定好完备的估算计算,还需要根据重大的资料和设备进行比较,建立设备以及材料招标方面的制度。这就需要相关的专业设计人员在设计的环节做好对建筑材料等方面的了解,以及建设的实际造价的控制需要,设计合理的节约的建筑施工方案。做好是市场材料变动的考虑和及时的了解,根据互联网信息,做到及时充分的了解。
我国现阶段的电力工程造价的工期较长,涉及的范围也较广,这就可能出现投资的风险。对于造价的控制始终是工程建设关注的重要内容,实践证明,只有做好对电力建设施工项目的各个环节的良好和细致的控制,才能保证整个建设施工的科学和合理。
3.电网工程前期管理的主要实施手段
3.1制定科学合理的电力规划和目标
为了实现整个电网的“稳定”、“可靠”、“节能”的目标,打造现代化的智能电网,需要做好对电网方面的规划,打破供电的障碍,推进整个电网的建设。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对电压等级优化和协调方面的工作,以及做好对输配电容量方面的协调。做好无功配置协调方面的工作,还需要做好的工作是对电网网架结构方面的协调,实现对整个电网方面的不断优化设计[3]。用饱和的负荷相关研究方面的结果作为基础,最终确定电网最终的规模。需要做好的是用远期的计划来指导近期方面的规划,合理的考虑好整个网架结构以及变电站的布点合理,做好项目的储备工作,构建结构合理,技术创新以及安全可靠,运行合理的坚强智能电网。
3.2争取政府支持,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长期以来,电网都面临着历史欠账多以及前期的工作之中阻力大等方面的问题。对于电网建设发展的速度和供电需求之间一直存在很大的差距,怎样在实际的电网建设之中,尤其是在前期的工作之中,更好的和政府之间进行良好的沟通,这是摆在每一个需要发展的电力企业面前的难题。需要做好政府支持电网建设的长效机制,政企协作。定期召开电网建设协调会,切实解决电网建设中的困难。
3.3合理编制电力专项规划
电网建设是整个城市建设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需要做好的工作是与其它基础设施方面之间的协调和配合,进行科学合理的布局,做好同步规划,适应城市整体发展的需要,对于电网的规划要有长远的眼光,做好适度超前规划,既需要保证整个城市用电安全,还需要做好对城市整体空间环境的美观。因此,需要编制合理的电力方面的专项计划,把电力方面的专项规划放置在整个城市的总体规划之中。这些方面的编制和计划是整个城市基础设施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城市实现健康发展的重要条件。对于电网的建设,需要把规划落到实处,做好详细的规划。一方面,需要依据城市总体方面的规划以及电力远景规划。另一方面,需要把电力的专项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建设和土地总体规划有机协调配合,做好对电网规划的站址及路径走廊通道的保护。
对于电力的专项规划,需要做好以电力需求为导向,实现整个电力企业运行的安全有序,还需要做好经济合理方面的考虑,对于电网项目的建设,需要满足实际的需求,负荷在电源送出方面的要求,还需要处理好电源对于电网方面的重要影响。实现电网和电源之间的和谐发展。根据电网之中长期的规划,主动和电力企业之间进行沟通,对于电厂的具置的选择进行讨论,落实需要建设的送电走廊,实现整个电力环节的落实,让资源在整个电厂之中以及电网分配之中得到有效的优化。
3.4加强宣传工作,给工程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随着社会的发展,党中央高度重视在环境保护方面的宣称。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已然成为当今人们的共识,随着公众环保意识方面的增强,一些人对于电磁环境方面存在畏惧心理。这就需要电力企业加强电磁环境方面的宣传工作,运用广播、报纸和电视以及网络等媒体,进行正确的电磁场的科普宣传,让人们认识电网建设,支持电网建设,关心电网建设,从而构建和谐的社会氛围。
结语
综上所述,在现实的电力前期建设和施工之中,需要及时的做好对电力建设施工过程的有效控制。对于施工管理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及时的解决,这样才能更好对工程造价进行控制,还需要依据普遍存在的问题,寻找切实可行的对策,实现对建设项目的合理规划和良好的质量监管控制。从而实现我国电力工程建设和管理方面的稳定发展,实现电力企业更大的投资效益和社会效益。
参考文献
[1]黄潇文.基于项目管理模式的电力工程的项目管理[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0(07).
[2]吴雷平,吴永利.浅析电网建设项目前期工作面临的形势和应对策略[J].科技与生活,2010(21).
[3]赵德辉.有关电力工程前期造价管理的研究[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29).
[4]杨永康.电力行业项目前期论证的思考和建议[J].科技创新和应用,2012(12).
[5]孙士明.价值工程在电力设备采购招标中的应用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