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首页 > 发表论文>论文发表

安全工程专业导论精选(九篇)

2024-02-24 10:33 来源:学术参考网 作者:未知

第1篇:安全工程专业导论范文

关键词:安全工程;教学现状;改革与实践

一新时期高校安全工程专业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在新时期的教育理念变革与安全工程相关行业的不断发展下,社会对安全工程专业人才的专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安全工程专业人才专业化成长的需求,因此需要及时的创新教学模式,实现高校安全工程教学的改革与创新。现阶段该专业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课程体系设置缺乏合理性、没有形成完善的人才培养模式、忽视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等,对此进行以下分析。

(一)课程体系设置缺乏合理性

因该专业教学涉及到的内容繁杂,与众多行业之间都具有一定的关系,而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在专业化人才培养方面的没有特色化,教学重点不突出,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重视安全工程的理论知识教学,而忽视了专业化人才实践对于人才专业化成长的重要性,从而导致安全工程专业人才知识结构单一,实践能力薄弱,教学质量停滞不前,无法满足市场对该专业人才的需求。

(二)缺乏完善的人才培养模式

受到传统意应试教育制度的影响,现阶段高校在人才专业化培养中理论课程教学仍旧占据着主要位置,在专业人才培养中实践教学的比重极少,无法实现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有效融合,导致人才培养教育模式出现不足。其次是高校校领导与教师对于实践教学的认知度不足,实践教学停留在表面,导致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对于知识的应用能力无法得到有效的提升。

(三)忽视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在长期理论性灌输式教学的引导下,教学的方式过于单一化,学生在这种教学方式的长期影响下,习惯性的被动接受知识,失去了自主学习与研究的意识,阻碍了学生自主学习与创新能力的发展。其次,以往的高校安全工程专业教学内容不全面,缺乏系统性教学,没有与相关企业建立合作关系,专业化教学深度不足,使学生缺乏自主创新的能动性,且与之相适应的创新体系及平台没有建立,因此,从一定程度上来说,忽略了对学生创新思维、素质的训练及创新能力的提高。

二新时期高校安全工程专业教学改革与实践的有效方法

以下笔者主要从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优化教学细节、重视实验教学的价值、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人才培养评价机制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

随着安全工程专业不断地快速发展,为满足社会发展与经济发展的需求,专业以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为导向,在构建实践教学体系的过程中,以“基础知识—专业能力—综合素质”为贯穿主线,依据安全工程专业认证补充标准中对于实践环节的要求,构建“专业基础理论培养、专业实验技能训练、工程应用与实践能力培养、创新能力与综合素质培养”为核心的四级层次的实践教学体系。体系中的四级实践教学层次之间逐层提高,各有不同的侧重点,贯穿专业实践教学各个环节,形成了突出特色、重视实践、强化能力、多元立体的实践教学体系。

(二)实践教学体系的组织与实施

以课程体系建设为根本,注重专业基础理论培养。高校安全工程专业在制定培养方案的时候,依据专业认证对实践环节的具体要求,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目的,在课程设置方面非常注重实践课程的设置,在专业基础课程实践和专业课程实践方面建立了实践课程教学体系,并分为矿山安全和工业安全方向进行设置。

(三)优化教学细节

该专业人才改革的方向主要是将传统的灌输式教学转变为学生的自主性学习、引导性教学,实现知识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在以往的高校安全工程专业教学中仅仅是单一式的理论性教学,而该教学改革需要将单一式的理论教学转变为学生的能力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及知识应用能力,为社会培养出经济实用性人才。而人才创新能力的养成需要长期的过程,需要教师在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细节中渗透、引导、启发。其次,为了实现该专业改革的实践性,相关高校应积极的寻求企业的配合,建立校企联盟机制,在强化理论基础的情况下,为学生提供风丰富的实践机会,同时为企业的发展预先培养出创新型专业化人才,为企业的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专业人才,实现高校教育及企业发展双赢的局面。

(四)重视实验教学的价值

学生通过实习将理论知识与生产实际相结合起来,通过实习培养学生的实践与创新能力以及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根据安全工程专业方向分矿山安全和工业安全,实习基地可按专业方向进行建设,比如建立矿山实习基地、化工园区实习基地、建筑施工实习基地等。设计实践环节分为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是培养学生专业技术、设计与思考能力的重要途径。

(五)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的专业性是影响教学质量及人才发展的关键,在现代化教育专业及市场需求的不断发展下,安全工程专业教师需要认识到自身专业化提升的重要性,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并积极的学习及改进,提升自身教学的专业化,应及时的转变教育理念,将教学改革落实与贯彻。其次校领导需要极大教师专业化培养的力度,定期组织教师参加培训。在安全工程专业教师的聘请环节中,应对应聘教师进行全方面的考核,以此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对该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更好的条件。教师的专业高度决定了学生的专业水平,要想学生取得专业上的高水准就必须加强学校的师资建设,做到教师和学生一起学习一起进步。

(六)建立人才培养评价机制

建立人才培养评价机制,可以有效的提高相关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全面把关高校人才培养的合理性及有效性。安全工程专业教师需要全方面、系统性的教学方式,因此在人才培养评价体制中,需要对教学改革前、实施中、改革后的各方面指标进行全面的评价,其中主要的评价环节为教学改革后的课程教育体系。评价体系的建立需要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角度,组织全员参与,并注重细节的评价,对于教学改革前的各种优缺点以及教学改革有的成效进行统计分析,以此保障人才培养评价机制的科学合理性。

第2篇:安全工程专业导论范文

关键词:安全工程;专业认证;实践教学;虚拟仿真;基于问题学习

1某高校安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1某高校安全工程专业概况

山西大同大学安全工程专业由原煤炭工业部大同煤矿学校的矿井通风与安全专科升本科而成,于2010年开始招收本科生,2013年10月被确立为山西省高等学校服务转型综改试验区专项特色专业。该校安全工程专业以煤矿安全为特色,不断拓展领域范围,分为煤矿安全和建筑安全两大方向,已逐渐形成了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注重产学研结合、开展多元化实践教学、为企业培养应用型人才的办学特色。随着国家《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的,该校以改革创新的精神将办学思路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转到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上,转到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上,全面提高学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4]。目前学校安全工程专业共有五届毕业生,共540多人,年均就业率达90%,且主要集中在考研继续深造、煤矿单位和建筑施工单位,这说明本专业就业的专业相关度较高,社会需求上升,具有一定的发展潜力[5]。

1.2安全工程专业实习实践教学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目前山西大同大学安全工程专业执行2015版人才培养方案,其课程体系采用“三平台一环节”模块,由通识教育平台、学科与专业基础教育平台、专业选修教育平台和实践教学环节组成。该校安全工程专业最低学时要求为2200学时,最低学分要求为169.5学分,其中实践教学环节学分要求为54.5学分,占比达32.15%,可见实践教学在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的占比较高,作用十分重要。实践教学包括专业实验、专业社会实践、认识实习、生产实习、课程设计、毕业实习及毕业设计(论文)等环节。为了确切掌握目前该校安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的效果和存在的问题,本文设计了一份调查问卷,向参加过实践教学活动的大二、大三、大四学生发放问卷共计199份,收回有效问卷174份,问卷回收率为87%。通过对问卷数据进行统计与分析,将安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归纳如下:(1)实践教学效果亟待提高。目前,尽管安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能正常运转,但是实践教学的质量管理监控较薄弱,对于目前该校的教学实习实践教学方式和效果,仍有30人(17.24%)不太满意,90人(51.73%)基本满意,54人(31.03%)很满意;有23人(13.22%)认为通过教学实习对学生自身实践能力的提升程度不明显,105人(60.34%)认为提升效果一般,46人(26.44%)认为提升效果明显;学生在整个实践教学过程中积极性不高,有126人(72.41%)认为实习流于形式,外出实习好像“工厂参观一日游”,只能起到开阔视野的作用,对提高分析和解决现实复杂问题的能力及培养创新性思维能力等帮助不大。(2)实践教学设施投入不足。目前该校的实验设备只能满足基本的演示性和验证性实验,综合设计性实验和开放性实验很难开展[6],且部分大型仪器设备的配套措施还有待进一步完善;目前该校安全工程专业未涉及VR教学方法,有129人(74.14%)未接触或未体验过VR技术,表示对此很期待;根据安全工程专业认证补充标准,该校还缺少安全监测检测、电气安全和防火防爆方面的实验室[3]。(3)校外实践教学基地领域不够宽广。目前该校安全工程专业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大多为煤炭行业,学生实习受限[7]。有122人(70.11%)认为学校应拓展实习基地,优化实践活动,提高活动的参与度和挑战性。(4)实践教学缺乏科技创新。其原因是:有91人(52.35%)认为是学生自身参加安全科技创新活动的积极性不高,53人(30.23%)认为学校对学生需求的关注度不够,30人(17.42%)认为缺乏老师的有效指导。

1.3毕业设计(论文)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本文统计了该校五届毕业生的毕业设计(论文)选题情况,根据选题内容分为煤矿一通三防类、建筑施工类、安全评价类、安全管理类、消防设施设计类和软件应用类。该校安全工程专业的毕业设计选题类型逐年增多,基本上每年都会增加选题范围,尤其2018年使用BIM、Pyrosim等软件进行可视化研究的选题数量增多;煤矿一通三防类的选题比例逐年减少,建筑施工类和消防设施设计类的选题比例不太稳定,选择安全评价和管理类的选题比例稳中有升。这与学生毕业当年的就业形势有很大的关系。毕业设计(论文)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为:①毕业设计(论文)选题的范围有待拓展,应结合当下社会需求的热点问题进行研究;②学生在选题时存在避重就轻的现象,多倾向于选择重复性课题,缺乏选择新颖性题目;③每届学生在毕业设计过程中都存在(且是大部分)按部就班地套用设计过程和程序的情况,学生的自主探究和思考能力无法得到锻炼。

2解决措施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培养应用创新型人才,使我校安全工程专业尽快顺利通过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经深入学习教育教学基本理论和教育改革方法,本文从关注学生的需求、提倡教师终身学习、虚拟现实仿真实践教学方法和基于问题学习的教学模式四个方面提出了如下具体解决措施:(1)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兴趣点,激发学生求知欲,处理好“鱼”、“渔”、“欲”的关系[8]。“鱼”指固有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学生可以通过多种渠道灵活获得;“渔”指可有效获得知识的学习方法、策略和习惯,教师要在课堂讲授过程中重点指导,并注重训练学生的思维,尤其是批判性、创新性思维;“欲”指学生内在的学习欲望和动机,直接影响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学习效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做到引导和因材施教,留给学生思考、探索的时间和空间。(2)提倡专业教师要践行终身学习的理念,为学生提供全方位的指导。专业教师要多联系实习场地以开阔学生的视野,扩大毕业设计的选题范围及就业范围;以学科竞赛和创新创业竞赛为契机,结合新工科建设和安全产业发展的要求,指导学生为安全生产、防灾减灾、应急救援等安全保障活动提供技术、产品和服务。(3)采用虚拟现实仿真实践教学方法[9-12]。为了进一步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深度融合,发展“互联网+”教育,本文提出安全工程专业VR实践教学方法,结合学校煤矿安全和建筑安全两个模块,通过VR仿真系统模拟真实的生产环境和事故现场(如煤矿安全事故、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火灾等),让学生如身临其境般地学习,这种教学方法既可以解决实习经费不足、实践教学设施不全、实践基地受限的问题,也可以满足工程教育专业认证的要求,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4)采用基于问题学习的教学模式。PBL教学法由美国神经病学教授Barrows于1969年在加拿大的麦克玛斯特大学医学院首创,以后逐渐被推广[13]。PBL教学法是以学生为中心、教师做引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模式,其强调把学习设置于现实问题中,让学生通过查阅资料、小组讨论,获得解决该问题的方法;教师通过提问和引导,不断地激发学生去思考、探索,从而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和学习的能力,达到用以促学的目的。

3安全工程专业基于虚拟仿真和问题

学习的实践教学新模式本文综合考虑以上四个方面的解决措施,针对安全工程专业实践教学提出了安全工程专业基于VR+PBL的实践教学新模式,其具体实施路径案例分析和效果评估如下。

3.1实施路径

(1)在实践教学课程进行前,指导教师根据教学大纲、学习进度和学生基础布置相应的任务,学生根据自身兴趣选题,5~6人一组,明确任务分工。(2)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学生根据自己的任务,通过查阅文献,到安全工程专业VR实验平台或现场参观学习并收集资料,与现场指导人员交流,按照进度完成实践教学内容。(3)实践教学结束后,学生提交实践成果,并对实践教学效果进行考核评估,包括学生自评、小组成员互评和老师点评。

3.2案例分析

本文选择山西大同大学2016级安全工程专业本科生的认识实习进行基于VR+PBL的实践教学探索案例分析。该年级学生已学习的专业课程有安全科学导论与原理、安全管理学、安全系统工程及安全心理学。在实习进行前,根据认识实习教学大纲要求和学生基础,老师给出6个方面的实习题目:①煤炭生产过程中危险有害因素辨识及控制;②建筑施工企业事故类型及安全措施;③某企业的安全管理、应急救援现状及改进措施;④某企业员工的不安全行为调查及控制;⑤某商场的消防安全现状调查和评价;⑥某煤矿工人的职业病现状、原因及应对措施调查。学生根据兴趣自由选择实习题目,并形成实习小组,指导老师根据学生选择的实习题目准备相关材料并联系实习场地,实习小组内成员共同完成调查工作和实习报告的撰写。

3.3效果评估

通过虚拟场景和现场实际的感受及调研,学生认为本次认识实习提升了自己的实践能力,为专业课程的学习奠定了基础,同时也培养了自己的责任感、社会交往能力以及团结协作精神,但相比以前的实习更累。教师通过评阅学生提交的实习报告,发现学生反映的内容不再空洞和雷同,但实习小组内成员的分工还不够明确。

第3篇:安全工程专业导论范文

[关键词]安全工程;力学课程;课程改革

一、安全工程专业发展历程及现状

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蒸汽机的发明使劳动者从繁重的体力劳动中解脱出来,生产效率提高,但随之而来的由机械引发的事故导致劳动者生命及财产安全受到损害。生产技术改革带来的损失促使人们寻求科学的安全技术来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于是安全工程专业顺势而生。由于各国国情不同,对安全工程专业的人才需求也不同,因此各国在安全工程专业教育方面有较大不同,下面对国内外安全工程专业高等教育现状进行分析。

(一)国外安全工程专业发展现状

[1-2]美国安全工程学科高等教育历史悠久,早在17世纪末,某些高校就设置了卫生工程、安全管理等方面的硕士和博士学位。如今美国开设安全工程相关专业的高校有50多所,主要涉及职业安全、健康和安全管理等领域,如科罗拉多州立大学的职业病治疗专业、爱达荷州立大学的应急管理专业和印第安纳大学伯明顿分校的安全管理专业等。在英国,安全工程专业作为公共健康学科领域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生产过程中的职业健康、事故财产损失等问题。相关毕业生主要就职于安全健康顾问公司、安全评估公司和公共服务组织等。澳大利亚有十余所大学开设了安全工程相关专业,其安全工程高等教育的重点是职业健康及安全卫生领域,如埃迪斯科文大学的职业安全健康系、新南威尔士大学的安全系、莫纳什大学的职业安全健康与环境系等。在国外安全工程专业的课程设置中,方法论、统计学、管理学、流行病学和心理学等理学及管理学课程的占比较大,工程技术方面的课程较少,学生毕业后被授予理学学位。

(二)国内安全工程专业发展历程及现状

我国的安全工程教育起步相对较晚[3-7],1957年西安矿业学院(今西安科技大学)最早开设了“矿山通风与安全”专业;1958年北京劳动学院(今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开设了“工业安全技术”与“工业卫生技术”专业。1984年,国家教育委员会颁布《高等学校工科本科专业目录》,整合了工业安全技术、工业卫生技术、卫生工程学等专业名称,统一称作“安全工程”,并于1993年设立安全科学技术一级学科。进入21世纪后,国家对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更加重视。2011年3月,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及教育部联合印发的《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中新增了“安全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学科代码0837),属于工学大类。2010年,我国开设安全工程专业的高校已有127所。为满足国家安全专业人才的需求,国内大多数院校开设安全工程专业时都侧重于工科类课程的设置[8-9]。如中国矿业大学安全工程专业主要侧重于矿业安全,设置了工程热物理、工程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燃烧学、火灾动力学等课程;北京理工大学安全工程专业主要侧重于兵工及爆炸安全,设置了工程力学、应用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燃烧与爆轰等课程。在国内,安全工程专业属于工学大类,从开设之初就具有较强的工科背景,学生毕业后被授予工学学位。力学课程作为工科专业的基础,是安全工程专业课程设置的重点。

二、安全工程专业加强力学课程教学的必要性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应用于动力工程、石油化工、航空航天、交通、轻工、食品等领域的过程装备向大型化、高速化方向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建筑工程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我国的高层建筑占世界高层建筑的70%以上。桥梁工程、隧道工程、高铁里程世界第一,地铁建设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工业建筑(如三峡大坝)、发电厂、核电站、西气东输工程等设备和结构工程的设计都与力学专业知识密切相关。力学专业知识对这些设备和工程的安全运行、失效分析和寿命预估至关重要。过程设备和结构工程所受载荷有压力载荷、温度载荷、机械载荷、重力载荷、风载荷、雪载荷、地震载荷等,按载荷性质又可分为静载荷、动载荷、交变载荷等。各种载荷在设备和工程结构的部件及零件内产生的应力可分为拉、压、弯曲和切应力。在设备和工程结构运行过程中,结构因素、应力分析及强度设计因素、应变分析及刚度设计因素或使用过程中的工况变化因素均会致使结构失效,造成的失效事故损失、伤亡和环境伤害将给国家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如广东九江大桥垮塌是由于运行工况突变,碰撞断裂导致的;湖南凤凰县大桥的垮塌是由结构共振引起的。在过程设备中,换热设备应用广泛。在运行过程中,流体诱导振动会引发换热器失效,致使工厂停工停产。如核电站的蒸汽发生器U形传热管工作于辐射、高温、高压、气液两相流环境,其动态特性受到很多因素影响。多年的研究成果表明,流体诱导振动是导致核电站主要设备蒸汽发生器U形传热管损伤及失效的关键性因素之一。无论是强烈还是微弱的管束流致振动,都会引发U形管和支撑之间的撞击磨损,只是撞击力和磨损率大小不同[10]。为了避免和预测流体诱导振动给蒸汽发生器U形传热管带来的机械损伤,我们需要掌握蒸汽发生器U形传热管在运行态和起停机过渡状态下的动态特性,这就需要力学基础知识。

为了设备的安全运行,力学知识至关重要,所以安全工程专业加强力学课程教学是非常必要的。

三、安全工程专业力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以工程安全为主的安全工程领域专业人才应该具备较好的力学基础及分析计算、数值模拟等理论基础。目前,我国高校安全工程专业的基础力学课程绝大多数为工程力学,只涵盖了理论力学的静力学部分和材料力学部分内容,这会导致学生对运动学、动力学等内容缺乏深入了解。学校应该单独开设材料力学和理论力学课程。理论力学主要研究物体机械运动的一般规律,是所有力学课程的基础,内容包括静力学(研究物体受力及平衡)、运动学(从几何角度研究物体运动,不涉及受力)和动力学(研究物体受力和运动之间的关系)。理论力学主要研究力对物体的外部效应,材料力学主要研究力对物体的内效应,即变形及失效规律。以郑州大学安全工程专业为例[11],其培养目标是“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力学基础理论、安全科学理论知识和安全工程专业知识,具备工程结构与设备方面的专业技术知识,能在机械、材料、土木、交通等工程领域从事安全技术、安全管理、工程安全设计、事故预防与评价等工作的具有创新能力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以此培养目标为基准,我们对全国安全工程专业的教学方案进行了总结,发现安全工程专业开设的力学课程存在以下不足:1.教学方式陈旧,主要是教师讲授课程内容,学生参与度较少,这样既降低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不利于学生深入理解所学理论;2.偏重理论教学,与工程实际结合较少,缺乏将工程问题转化为适当力学模型的能力的培养;3.考核评价方法单一,以考试为主,缺乏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核;4.课时设置较少,而且课程以概论性质为主,学生在力学方面学习得不够深入。

四、安全工程专业力学课程改革建议

针对目前各院校安全工程专业力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不足,我们提出以下建议[12-15]:1.巩固学生的基础理论,加强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2.同时开设基础力学部分和应用力学部分,设置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流体力学等课程,并针对相关院校各自的侧重点开设结构力学、振动力学、结构疲劳与断裂等;3.增加力学课程学时,使学生深入了解力学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训练学生从科学、理性的角度分析工程中的安全问题;4.建设自主、高效的课堂学习模式,营造和谐、宽松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收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5.考核方式多样化,增加报告、实验等在考核中所占比例,综合评价学生能力,提高学生自我培养多元化能力的积极性;6.开设有限元基础课,培养学生将实际问题抽象成力学模型的能力;7.开设实验力学课程,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其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第4篇:安全工程专业导论范文

关键词:课程思政;安全工程;教学改革

2016年12月,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并指出“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使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课程思政正是在此背景下提出的,旨在变革过去专业课、思政课等课程相对独立的、碎片化的育人模式,打破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相脱节的困境。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所谓课程思政,是一种以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式,将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的综合教育理念[1]。专业课程作为课程思政的重要组成部分,若能立足学科特色、专业理论及方法,充分挖掘和运用各门课程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将有助于实现专业授课中知识传授与价值引导的有机统一,扭转目前专业课程教学中仅注重专业知识传授而忽视价值塑造的现状。此外,寓价值塑造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比单纯通过思政课更容易让学生接受,也更具有说服力和感染力。因此,深度发挥专业课课堂的主渠道功能,让德育教育回归专业课课堂,是践行全方位全过程育人的“大思政”教育理念的重要途径。

一、专业课课程思政的研究现状

课程思政于2014年率先在上海市开展试点工作,在2016年习强调“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后迅速成为各大高校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目前关于课程思政的研究工作概括起来主要包含以下三个方面。第一,关于课程思政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探讨[1-2],研究表明“课程思政”是有效发挥高校全过程全方位育人的有效途径。第二,探讨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的关系[3-4],两者在目标、功能等方面具有一定的内在契合,但二者又有不同侧重,课程思政虽强调思想价值引领作用,但不能替代专业知识的学习,不能把专业课“思政化”,更不是简单地做“加法”,而是将思政课的内容融入专业课当中,充分发挥二者各自的思政教育功能和育人优势,形成协同效应,增强育人合力。第三,对课程思政建设方法、教学设计及实现途径的研究。如李国娟、于颖等探讨了推动课程思政建设的着力点和关键环节[5-6];柳逸青等则梳理了课程思政建设过程中的关键问题并提出解决思路[7];张天航、马艳艳等针对某类专业或具体某门课进行课程思政实践的研究,对在专业课授课过程中如何落实课程思政进行了探索,为在不同专业、不同课程中推行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提供了可操作、可借鉴的蓝本。

二、安全工程专业践行课程思政教育的必要性

安全工程专业旨在培养能从事安全科学研究、安全技术开发、安全工程设计、安全风险评估、安全监察与监管、安全检测与监控、安全生产组织管理、安全教育与培训、事故应急救援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和管理人才。安全生产事关国计民生,在国家战略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我国石油化工、建筑、采矿、交通运输等诸多行业的安全生产形势依然十分严峻。安全行业是艰苦行业,也是高危行业,合格的安全科技人才不仅要有扎实的专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更要道德高尚,心系社会,有时代担当,具备探索未知、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求真务实、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以及淡泊无私、甘于奉献的人文情怀。安全学科的上述特点决定了本专业具有显著的德育内涵和更高的德育要求。目前,关于安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建设的相关研究尚且较少[10-11],有必要进一步探索安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路径和具体举措,充分挖掘安全工程专业各门专业课教学中的育人资源和思政元素,结合各类专业课程的知识特点,寻找有效的融合手段,充分发挥专业课程的育人价值,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渗透到专业课教学中,帮助有个性、重独立的“95后”“00后”青年在大学阶段获得更好的价值引领、人格教育和人文教育,提升政治素质,明确专业责任和职业使命。将安全工程专业的专业课课堂打造成不仅是教授安全科学技术知识的地方,更是传播正能量、培养高尚品质和情怀的道场。

三、安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改革路径与方法

本文从总体教学设计与实施、梳理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法、优化评价机制四个方面探讨安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教育改革的实现路径。

(一)安全工程专业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施路线

高校教师不仅要传授知识,更要育人,对这一理念的认同是践行课程思政理念的前提。为此要充分发挥教师党支部的组织及推动作用,以支部建设和师德师风建设为载体,创新专业教师理论学习形式,扩展学习内容,做到“教育者先受教育”,不断提升教师自身的思想水平。与此同时,立足安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学科特色,从专业顶层设计出发,在梳理本专业职业素养及价值引领方向的基础上,确定思政教育目标,结合中国工程教育认证通用标准和注册安全工程师资格标准,修订专业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对照各项毕业要求观测点,围绕“知识目标”“能力目标”“价值引领”三位一体设计或修订专业课的教学目标,并贯穿落实到教学大纲修订、教案编写、课件制作、课堂授课、课下拓展及全过程评价等各个环节。不断挖掘“隐性”教育资源,寻找思政教育与专业课程的结合点;改革教学方法、丰富授课手段,不断优化思政元素的呈现形式;积累思政素材,建立安全工程专业思政教育素材库;建立并完善课程评价机制。经常性地开展经验交流、“示范课”观摩等活动,实现持续改进,全面推进专业课程思政建设。

(二)梳理教学内容,实现价值引领

安全学科是理、工、文、法、管等学科的综合,是交叉学科,其学科知识体系中涉及到伦理价值、道德责任和家国情怀的内容较多。立足这一特点,在专业课程的讲授中,不能仅仅“就安全科学理论谈理论”“就安全技术谈技术”,而是要放在国家整体发展大局中来思考,使学生在学习这些课程知识的过程中,从家国情怀和国家整体发展的角度来审视和解决问题,明确肩上的时代责任和历史使命。此外,在教学过程中,还要突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勇于创新、敢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和求真务实、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专业课教学中渗透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融入当代工程观,增强学生的生态思维和工程伦理意识,帮助学生确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成长为心系社会、有时代担当的安全技术人才。在教学过程中,求精求细不求多,不追求在所有授课章节中全部加入思政元素,而是在授课重点章节上下足功夫,结合时事热点、工程实际案例、模范人物生平事迹等对专业知识点进行二次开发,顺其自然而非生搬硬套、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而非“说教”地开展德育教育,在育人细无声中达到知识传授、能力提升和价值观引领的目的。例如,在入学教育中,为新生作主题为“从事安全工作,需要贵族精神———责任、荣誉、纪律、勇气”的专业介绍,在提高专业认同感的同时培育职业使命感;在专业基础课“工程流体力学”绪论一章中讲解流体力学的发展史并融入科学家故事,力求让学生对科学理论及其演变过程有所了解,激发学生崇尚真知、独立思考、敢于质疑和勇于探究的科学精神,同时感悟科学家的人文情怀;在专业核心课“安全科学基础”讲述风险管理的相关基础理论时,将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结合,分别从国家层面、社会层面和个人层面分析风险管理与核心价值目标实现的联系,引导学生提高对于推进国家、社会及每个公民风险管控意识重要性的认识;在专业选修课“环境与可持续发展”中通过系统讲解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环境问题背后的科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批判性思维,使其客观、科学地看待生活中遇到的环境问题,而非人云亦云或以讹传讹。通过对专业教学中思政元素的深入挖掘,不断创新专业课程话语体系,实现专业授课中知识的传授与价值引导的有机统一。

(三)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采用混合教学方式

新技术、新媒体的发展不断催生“教”与“学”的变革,在“课程思政”的教学环节中,同样要在传统的教学模式基础上,探索教学方式的变革,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总体理念下,探索应用混合教学方法,如协同课上和课下两种教学方式,“课下”利用学习通、雨课堂、云班课等线上教学平台,及时补充参考书籍、扩展材料、视频等课程教学素材,系统有效地开展线上预习、复习、讨论和答疑;“课上”则采用开放性问题导入、主题演讲及讨论、红蓝军对抗、情景模拟、角色扮演等多种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参与,有效激发学生自主学习和深入思考,以嵌入和渗透的方式将安全工程专业学生所应具备的辩证思维、职业精神等有机融入到专业课程中,同时还能避免“说教”式教学的枯燥乏味,增强教学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提高专业知识的传授效果。

(四)建立双维度下的多元性评价方式

目前,专业课程教学考核多采用过程性考核与期末考核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内容主要针对专业知识。为了强化专业课程育人效果,课程思政改革的专业课程教育效果的有效评价方法应由单一的知识维度向多维度评价延伸,立足专业技能培养和思想政治教育两个维度对教育教学效果进行评价,以便于及时改进教学工作。然而德育的特点和规律反映出的仅就某个阶段、某门课程或某项活动的思想教育效果进行简单、直接的评价并不合理,因此开展思政教育维度的评价切忌操之过急和过度追求量化。思政教育维度的评价主要针对学生在学科学习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变化,对学科专业的忠诚度、对学科专业价值的认同、学科专业方面的操守(伦理)、对与学科专业相关社会现象的分析能力等进行评价,评价方式可采取定性评价为主,定量评价为辅,包括教师评价、学生自评和互评。专业课程维度的评价则以定量评价为主,定性评价为辅,评价内容包括随堂测试、学生课堂展示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线上拓展学习情况以及期末考试等。总体评价原则为“多元性”“及时性”和“过程性”,实现考核方式多样化,旨在让学生注重学习过程,养成良好学习习惯,具备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四、结论

第5篇:安全工程专业导论范文

1.专业课程设置概况

目前全国高校设置的安全工程专业方向覆盖了矿业、化工、核工业、交通、能源、土木、经济等各个领域,专业培养方向一般都与高校的行业背景紧密相关。经过多年的摸索和发展,当前一个相对成熟的安全工程专业课程体系在各高校之间被广泛采用,即把专业课程分为专业基础课和特色专业课。前者通常包括“工程力学”“流体力学”“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电子电工学”“可靠性工程”“燃烧爆炸学”“安全学原理”“安全系统工程”“安全管理学”“安全检测与监控技术”“安全人机工程学”“安全法规”等课程;后者一般以该校所依托的行业背景、学科优势和就业方向为依据,设置以应用为主的特色课程。如南华大学以核安全为特色开设了“核电安全工程”“核与辐射防护”“原子核物理”等课程;以建筑安全为特色开设了“建筑安全”“建筑消防技术”“基坑与土力学”“建筑材料”等课程;同时考虑学生就业,还开设了“起重机械安全”“压力容器安全”“电气安全”“职业卫生与安全”等课程。

2.实验课程设置概况

通过调研、文献查阅以及结合笔者所在学校的实际情况,发现目前安全工程本科专业实验课程主要由四种类型构成,即公共基础实验课(大学物理实验、大学化学实验)、专业基础实验课(工程力学实验、流体力学实验、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实验、电子电工实验)、专业通用实验课(安全监测与监控实验、安全人机实验、防火防爆实验、电气安全实验、机械安全实验)以及专业特色实验课(矿井通风实验、岩石力学实验、土力学实验、化工原理实验、化工工艺实验、人因失误实验、建筑消防实验、辐射剂量测量实验、交通事故调查与案例分析实验)。

二、专业特色实验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国内部分高校的调查以及结合本校实际情况,发现安全工程专业实验教学中的公共基础实验课和专业基础实验课的教学都已形成规范化的体系,有系统性的教学方案、教材、考核体系等,但是专业特色实验教学普遍存在不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实验教材不规范

目前由于各个高校所依托的行业背景以及优势学科不同,还没有一本真正意义上的公开出版的且系统性较强的安全工程专业实验教材,各高校安全工程专业使用的实验教材大部分是由理论课教师自行编写,主要存在以下两个问题:

(1)实验项目受限

安全工程专业一般牵涉到燃烧爆炸、有毒有害等方面的实验项目,这些实验项目的开设往往受制于实验室的场地条件,同时也具有较大的破坏性和危险性,从学生安全方面考虑,很多高校也都刻意避免开设以上实验项目。为满足必要的实验课时,多以模型参观和演示性实验代替。

(2)实验内容过于简单,缺乏探索性

实验项目大多是采用相关仪器直接进行系统中物理化学参数的检测,如可燃液体闪点燃点的测定、粉尘含量的测定等,综合性、探索性实验偏少,导致学生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得不到有效锻炼。除此之外,验证性实验步骤的编写过于详细,类似于仪器设备使用说明书,学生可以按照实验教材上的步骤机械地完成实验。这种实验不能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探索性,抑制了其对实验课的兴趣,导致学生心理上抵触实验课。

2.实验教学开展效果不佳

(1)实验教学计划不科学

理论课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计划来安排本门课程的实验教学计划和实验内容,没有同其他专业教师从专业培养计划的层面上去共同商讨实验项目的设置问题,使得各个实验项目在实验内容上缺乏连续性和系统性。

(2)实验教学考核标准不合理

在安全工程专业的实验教学中,大部分高校都没有设置独立的实验课程,实验课都是与理论课共同组成一门专业课程的教学。例如:一门2个学分的专业课程总计32个课时,一般理论课占28个课时,而实验课只占4个课时,实验课没有独立的考核机制,其成绩以作业的形式作为专业课程的平时成绩折算计入总分,导致学生主观上不重视。教师对学生实验能力的考核,完全依据学生上交的实验报告。而实验报告的参考性比考试显然要低很多,学生相互之间存在抄报告的现象。

3.实验室建设管理不当

(1)实验室建设定位不清晰

很多高校对于实验室的建设没有合理的规划,实验室的建设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特别是对于经费一般的非重点高校,实验设备的配置是一个“添砖加瓦”的过程。实验室建设若没有长远规划,没有统一的思路,势必造成采购实验设备时没有针对性,所购置的仪器设备不成体系。导致很多综合设计性实验没有办法开展,而只能做一些简单的验证性实验。

(2)实验室管理体制不合理,管理机制不健全

同时,很多实验室课程由理论课教师和实验室教师共同完成,两者之间的职责划分不明确,导致实验管理存在盲区。

(3)仪器设备管理不当

随着国家对高校资金投入的不断增加,高校的实验室建设经费也在逐年增加,很多高校只管购买仪器,而不管仪器的维护,对仪器设备也没有实行档案化管理,导致设备重复购置,保修期内的设备得不到及时有效的维修。同时大部分高校对大型仪器设备没有设置共享平台,导致其利用率较低,造成设备闲置浪费。

4.实验队伍结构配置不合理

很多高校对实验技术人员存在偏见,主观上认为专业教师比实验技术人员重要,造成实验技术人员在高校中的地位低,在实验室工作缺少荣誉感,这主要体现在晋升职称以及人才配置方面。在很多高校,实验技术人员允许晋升的最高职称是高级实验师,类似于副教授,同时在人员配置方面,往往将年龄较大、学历较低或者职称较低的人员安排在实验室,从而导致实验室师资队伍不稳定,实验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降低,同时导致实验队伍整体素质偏低。

5.实验仪器设备不能满足教学要求

安全工程专业作为一门“年轻”学科,在很多高校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学科建设经费少,导致没有足够的资金购买实验仪器设备。一方面,安全工程作为一门工程应用性强的交叉学科,很多实验的开展需要比较先进的进口仪器,比如便携式α、β气溶胶监测仪,测氡仪等,这类仪器一般价格较高,若没有资金购买仪器则相应的实验课没有办法开展;另一方面,由于资金不足,很多实验仪器的台套数不够,因此实验时,分组数少,每一组学生的人数过多,而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学习能力因个体而异,有些学生根本不动手实验,等到同组同学的实验做完以后,直接照抄实验结果,其实验能力没有得到任何提高,大大降低了实验教学效果。

三、专业特色实验课程教学的思考及建议

1.加强实验课题体系建设

实验项目是实验教学的载体,所开设的实验项目应由验证性实验、演示性实验以及综合设计性实验有机构成,其中以验证性实验和综合设计性实验为主,以演示性实验为辅。综合设计性实验是由学生自己动手完成的一种开放式教学实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创新能力、科学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考虑到目前国内高校安全工程专业实验课程体系的现状,综合设计性实验数的比重应适当提高。在开发设计实验项目时,可以由教研室牵头,集合各门理论课的师资力量,充分考虑相关专业课之间的联系,在整个专业的层面上进行宏观设计,尽量让实验题目能够涉及几门课程的知识,增强其综合性。

2.加强实验教学管理

无论是理论课程还是实验课程,要想提高教学质量,就必须制订科学合理的成绩评价体系。目前很多高校都把实验当做理论课的一部分,实验成绩类似于课堂作业成绩,直接作为理论课平时成绩的一部分计入理论课总分,且所占比例很少。这不仅降低了教师对实验教学的重视程度,也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学生对实验课的积极性。鉴于此,针对专业特色实验,各高校应该设置独立的实验课时和实验学分,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一套包括考勤、实验操作、实验报告、实验态度、实验创新等全方面考核的成绩考核体系。

3.加强实验队伍的建设

实验技术人员的配置,应该根据实验室的层次、实验教学工作量、实验室的规划发展进行统筹考虑,科学定编,采用公开招聘、平等竞争等措施,建设一支人员性别、年龄、学历、职称以及知识结构合理的实验队伍。此外,学校人事部门还必须根据实验室的发展制定实验技术人员的培训规划,建立健全内部自我提升与外出培训相结合的能力提高机制,实验技术人员的科研奖励制度和年度绩效考评标准以及职称晋升制度等队伍建设管理制度,最大程度地激发实验技术和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4.加强实验室的硬件建设

实验室建设主要是硬件和软件两方面的建设。实验室的硬件建设就是资金投入问题,只有保证了足够的资金投入,才能保障实验项目所需的仪器设备。近年来,教育部通过“特色专业”“卓越计划”“综合试点改革”等项目向高校投入了大量的经费,各高校应根据本校实际情况,将国家下拨的专项经费科学合理地用于实验室建设;另外,高校应该采取“走出去,引进来”的措施,加强同企业的合作,利用企业资金充足、理论水平相对缺乏的特点,采取“企业出钱,高校出力”的方式,与企业共建实验室,以此提高实验室的硬件水平。部分高校已在这方面进行了实践,如重庆大学与美国利宝集团共建重庆大学利宝互助职业安全研究生中心,中国矿业大学与神华集团、中煤科工集团等单位共同建设实验室、研发及现场实践基地。

四、结论

第6篇:安全工程专业导论范文

关键词:应用型课程;矿山安全学;教学改革与实践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以及新兴产业的快速兴起,经济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对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新要求,传统的高等教育主要培养的是学术型人才,而对于服务生产一线的应用和创新型人才培养不足。因此,地方应用型本科院校,加快工程教育改革创新,加强应用型本科专业课程体系及教学内容等的研究,有助于提升高校应用型内涵建设水平,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和助推产业转型升级。课程是人才培养的基本单元,课程的建设与实施决定着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本文结合应用型本科课堂教学经验,以安全工程专业课程“矿山安全学”为例,构建基于工作工程中,完成工作任务为目的的项目导向、任务驱动的课程与教学设计,教学模式以“工作过程”为主要特征,教学方法则强调灵活多样突出“教学做合一”,在坚持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的基础上突出强调综合素质的培养。

1.《矿山安全学》课程介绍

《矿山安全学》是安全工程专业重要的专业必修课之一。学习本课程前,学生需要通过学习《采煤概论》《通风学》《采掘机械》等课程,对矿井生产系统非常熟悉、对矿井采掘生产过程有所认识,能熟练掌握井下通风工作的技术和安全要求。本课程则使学生在系统地掌握煤层瓦斯赋存基础理论及瓦斯防治技术,矿尘及其性质、矿尘爆炸及预防及矿山综合防尘技术,矿井火灾、水灾防治理论和技术的基础上,能够针对矿山安全生产过程中出现的灾害工程问题,选择与使用现代计算、设计、测试、仿真分析等工具进行模拟与分析,为将来职业前景规划与后续专业学习奠定基础;特别注意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锻炼学生的创新意识以及崇尚科学的态度。

2.传统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第一,教师讲课过程中习惯于通过多媒体课件将教材内容简单讲授给学生,缺乏启发式、互动式的教学效果,缺少对学生职业能力方面的训练;第二,尚未在“矿山安全学”课程的教学中尝试或实践基于工作岗位的工程化训练教学方法,限制了学生解决现场工程问题能力的培养;第三,缺乏基于工作岗位的师资队伍工程化训练,限制了师资队伍积极掌握学科前沿、主动参与工程实践、适应行业发展的动力;第四,学生对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不牢固,实验动手能力和分析能力欠缺,理论应用不灵活。

3.应用型课程教学改革设计

对《矿山安全学》大纲进行修订过程中,结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充分调研企业和科研院所实际需求,引进企业工程师等参与到大纲的修订中来,以科学性、系统性、适用性为原则,同时注意与相关课程之间的联系,避免重复与脱节,力求把“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思想贯穿并渗透在教学内容体系之中。大纲内容应本着既要阐明基本理论知识,又要反映最新科学成就的原则,要积极拓宽实践课时,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突出实践能力、同时要增加讨论、探究等课时,加强创造能力与创新精神的培养。理论性教学方面,课程内容与设计应源于企业又服务于企业,为煤炭企业安全一线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双向沟通、互动交流的过程。现代教学理念强调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引导学生参与到教学各个环节中,在重视教师主导作用的同时,更加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在组织不同章节的教学活动时,可以采用分组讨论式、互动式、模拟实验或实际操作训练、研究式等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以营造学生积极参与及主动思考的氛围。实践性教学方面,以职业性为指导原则,紧扣教学大纲、教学计划,在专业课教师到矿井生产一线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在煤矿安全专家指导下,论证矿井灾害防治岗位技能要求,将矿山安全学的实践教学内容划分为若干个工作过程,设计相应的教学情境,依据每个工作过程应知、应会内容细化工作任务,设计理论知识传授、职业能力培养、职业素养提升三个方面的培养内容,构建面向工作岗位的内容结构体系。在内容组织方面,强调“能力重于知识”,坚持以应用能力的培养为主线,强调内容的适用性、实用性和针对性,以典型瓦斯、火灾、矿尘检测工作项目为抓手,扩展到对瓦斯抽采系统、火灾防治及综合防尘设计知识的了解、设计、优化等,如表1所示。本课程在教学设计上本着理论够用的原则,不再将深奥的学理性分析作为教学重点,在标准叙述方面也是结合案例进行讲授,而是依据企业一线工作面调研结果,选取企业真实的工作任务确定课程内容,注重应用性、实用性、趣味性、拓展性,以达到应用型人才的育人要求。通过以实际工作过程中重新整合课程内容的方法,将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培养素质融合于实际教学过程中,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技术应用能力、开拓创新能力的目的,以保证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以后能快速上手。

第7篇:安全工程专业导论范文

关键词:安全工程专业 学科建设 实践教学

社会经济和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需要大量的高素质的安全工程专业人才从事安全科学技术工作。因此,如何正确把握安全工程专业高等教育现状与发展,编制适应新世纪对安全人才需求的高质量安全工程专业培养计划,是安全工程教育界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课题。

一、安全工程专业的概要及面临问题

我国安全科学技术作为独立的学科体系去研究直到20世纪80年代才开始受到广泛地重视。1984年7月,原国家教委高等学校工科专业目录中提出了“安全工程”专业。1998年,国家教育部再次把安全工程专业和环境工程专业作为一个大类列入普通高等院校本科专业目录。目前,全国设置了安全工程本科专业的院校共有近60所。河北大学也经家教育部正式批准开始创办安全工程本科专业,自2004年起面向全国招收本科专业学生,已初步形成具有一定规模和水平的安全科技队伍和科研体系。就安全工程专业目前的教学和实践过程,笔者结合自己的亲身体会,认为仍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专业特色不明显。由于受行业领导和培养目标的限制,各院校开设的课程的侧重面就有所不同,造成培养的学生所学的知识有片面性。

2.专业课程设置系统性不强。由于安全科学技术是新兴的交叉学科,学科体系建立得较晚,目前,所设置的主要课程仍是按照工科专业的模式安排,并没有反映出安全科学的学科本质,其学科体系结构及其内涵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完善。

3.学生课业负担重。为了增强学生的市场竞争力,设置了大量课程,这就使得学生学习负担过重而直接影响到教学质量。

4.教学实习实施难度大。由于安全工程专业教学知识点较多,所涉及的行业也较多,这就给教学实习的安排带来很大的困难。这个问题不解决,学生的动手能力将很难解决。

5.毕业生择业盲目性大。由于安全工程专业是没有解决自身的特色问题,所以在社会上就没有明确的定位,这使得安全工程专业的毕业生的择业机会大为减少。

二、安全工程专业的改革设想

1.明确专业培养目标。首先,应明确安全工程专业本科生教育的培养目标,从而体现出安全科学技术的体系结构和内涵。笔者认为,本科安全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应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系统掌握安全科学理论和现代安全管理知识,并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安全工程高级技术人才。

2.合理设置专业课程。要以行业为依托并逐步向外拓宽、专业拓宽领域与本学科的相关性、本专业学科与其他专业学科的交叉、市场的需求等方面进行综合考虑课程设置;同时,这一设置也要随着社会需求调整,只有这样安全工程专业才能有发展前途。例如,编制我校安全工程:专业培养计划时,根据河北大学特色专业建设的指导思想,除了考虑安全工程专业所必需的安全科学基本理论,还将行业特色融入到课程设置中。

3.加强实践环节。解决学生对实际问题的动手能力,只有加强安全工程专业的实践环节的设置。笔者认为,高等学校可从以下几方面来加强实践环节的教学:⑴重视课程实验。对于有实验的理论课,应多开实验项目,并且实验设备尽可能采用先进的仪器设备;实验分组应尽可能小,保证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动手做。⑵重视专业实习和毕业设计。实习尽量采用具有普遍安全问题的工厂和单位,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课程设计、毕业设计可有针对性将一些科研问题作为毕业设计和毕业实习的内容,这样不仅提高了毕业实习和毕业设计的教学质量,而且毕业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也将得到很大提高。

4.加强安全技术人才的培养。安全技术人才的培养,还应注重安全工程专业的专科教育、双学位教育、安全工程硕士、安全工程博士等教育方式。同时,还应加强安全文化知识在大学生中的普及教育,从而提高工程技术人员的基本安全科技文化素质。因此,对于设有安全工程专业的院校,可对所有专业学生开设一两门的安全基础理论公共选修课,以提高大学生的安全素质。

三、 结论

通过上述分析,笔者对安全工程专业学生培养问题提出以下结论:

1.必须明确安全工程专业的培养目标。

2.在课程设置上,应注意各类课程的关系,保证对学生的综合能力的培养。

3.加强安全工程专业实践环节。

第8篇:安全工程专业导论范文

关键词:化工过程安全;双语教学;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刘惠平(1974-),男,湖南常德人,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城市建设与安全工程学院,讲师;朱鹏(1976-),男,湖南常德人,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城市建设与安全工程学院,副教授。(上海 201418)

基金项目:本文系上海应用技术学院重点课程建设项目(项目编号:A22/1020M10CJ10,A22/1020M110011)、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安全技术及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项目编号:1020Q110010)和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安全工程专业教学团队建设(项目编号:1020T101033)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2)05-0058-02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全面深化,教育部于2001年就明确提出要在国内高校积极推动双语教学,其目的旨在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创新型人才。[1]目前,国内高校几乎都开设了双语教学课程,特别是北京、上海、广州等一些大城市的高校,很多专业均开设了双语教学课程。对于双语教学,人们普遍认为应该以学科专业知识为主,使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提高外语的应用能力,从而培养出既具有扎实的专业基础又掌握了专业英语的与国际接轨的复合型人才。但是,调查发现,国内某些高校(特别是实力较弱的应用型本科院校)有些学科的双语教学基本上流行于形式,教材选择随意,课堂上以疏通英文词汇和语句为主,严重违背了教育部倡导高校双语教学的初衷。笔者根据从事双语教学的经验与体会发现,一门课程的双语教学要想取得所期望的效果,必须要综合考虑学校、学科、课程的特点,还要考虑授课主体(教师)的双语教学水平和客体(学生)的专业知识及英语水平,除此之外,还要有一套符合具体实际情况的教学与考核模式。否则,盲目开展双语教学只会使双语教学看上去很美,而达不到“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创新型人才”的目的。[2]

本文以安全工程专业的“化工过程安全”课程为研究对象,结合笔者所在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特点,分析了“化工过程安全”课程双语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该课程双语教学的改革措施,以期为其他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双语教学提供一定的参考。

一、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特点

相对重点大学而言,应用型本科院校的综合实力较弱,由于创办目标及发展历程不同,该类院校在教学资源配置、教师队伍建设及教师专业素质、学生的知识水平及知识结构等方面都无法与重点大学相比。要想培养出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该类院校应该结合自身的特点,因地制宜,探索出适合自己实际情况的人才培养方法与模式。笔者所在的上海应用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我校”)是上海市市属院校,主要为上海市各行业培养相应的应用型人才。学校城建学院的安全工程专业已有40多年的发展历史,长期以来在上海市各高校中独一无二,为上海市培养了数以千计的安全专业人才。

二、“化工过程安全”课程双语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我校为了更好地满足上海市对具有国际视野的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对双语教学及改革工作展开了积极的尝试与探索,自我校安全工程专业于2009年开展“化工过程安全”课程双语教学以来,笔者发现在实施过程中有如下一些问题。

1.直接选用的国外教材有些内容不适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

关于化工过程安全,国外最经典的两本教材是《Chemical Process Safety――fundamentals with applications》和《Chemical Process Safety――learning from case histories》。这两本教材的内容较多,且难度深浅不一,若直接拿来使用,有些内容不适合我们学生的实际情况。如教材《Chemical Process Safety――fundamentals with applications》的内容包括Introduction(绪论),Toxicology(毒理学)、Industrial Hygiene(工业卫生)、Source Models(源模型)、Toxic Release and Dispersion Models(毒物泄露与扩散模型)、Firestone and Explosion(火灾和爆炸)、Designs to Prevent Fires and Explosion(防火防爆设计)、Introduction to Reliefs(泄压系统)、Relief Sizing(泄压量计算)、Hazards Identification(危险辨识)、Risk Assessment(风险评价)、Accident Investigation(事故调查)以及Case Histories(事故案例)等,对化工过程安全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详细的论述,基础理论与工程实践紧密结合。但是,由于学生对化学知识只有一些粗浅了解,没接触过涉及流体力学的化工专业知识,对书中那些涉及理论计算及推导的源模型、毒物泄露与扩散模型、泄压系统和泄压量计算等内容根本无法在短时间内掌握。因此,上述知识在双语教学过程中只能尽可能简化,不能盲目照搬使用,否则会大大降低学生的学习热情。而教材《Chemical Process Safety ―― learning from case histories》则主要强调通过案例学习化工安全知识,知识点很具体,但知识体系不完整。

2.师资力量薄弱、教学模式和教学内容有待改进

(1)师资力量缺乏。我国安全科学的起步和发展较晚,安全专业的人才相当缺乏,具有国外学习和实践经历的安全人才更是寥寥无几。目前,国内除了几所名牌高校的安全工程专业有一些具有国外学习和实践经历的“海归”教师外,一般普通高校(比如笔者所在的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安全工程专业的教师基本都是国内本土出身,虽然很多年轻教师具有博士学位,英语读写水平也较高,但在双语教学过程中一般也只能采取“双语过渡型”的教学模式,很难在课堂上使用全英文教学。

(2)教学模式较单一。目前高校双语教学采用的模式主要有基本教学型、双语过渡型和沉浸型。基本教学型模式在教学过程中主要以汉语教学为主,在讲课过程中主要强调一些专业词汇、概念或定义等的英文表述;双语过渡型教学是在教学的初期采用汉语辅助教学,等学生逐渐熟悉了相关专业外语环境后,再逐步增加英语授课的比重;沉浸型教学模式在课堂上完全采用英语教学,对教师和学生的英语水平要求很高。由于师资力量和学生英语水平的限制,我们对“化工过程安全”的双语教学,主要采用第二种教学模式,课堂上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的互动较少,对学生专业知识学习及外语能力培养的效果较差。

(3)实践性内容不够。在“化工过程安全”的双语教学过程中,教学活动主要在课堂上完成,学生很少有机会去化工厂或相关企业进行相应的实践工作。因此,对化工过程安全的管理与专业技能知识的掌握一直停留在书本知识的理论层面,没有真正了解与掌握这些知识的实际应用。另外,由于课程主要在课堂上完成,学生学习的专业英语缺乏实战环境,导致学习效率不高,而且在需要时无法与国外同行进行有效的交流与沟通。

3.授课对象的整体水平有待提高

(1)英语水平参差不齐。双语教学实施客体(学生)的英语能力是双语教学能否有效开展和取得良好效果的重要原因之一。整体而言,普通应用型本科高校学生的英语水平相对重点本科院校学生的要差;而地处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的应用型高校学生的英语水平又要比内地相应高校学生的要好。另外,针对某一特定的授课群体,英语水平也参差不齐,如笔者实施双语教学的对象有110人,其中通过国家四级的90人,占81.8%;通过六级的只有16人,占14.5%。但是,即便是这些通过四、六级考试的学生,相当部分也只把英语当一门课程来学习,通过等级考试后就弃之不学、不用,导致英语水平越来越低。由于学生在双语课堂上要碰到大量没学过的化工过程安全专业英语词汇、词组及特定的表达方式,因此上课时他们可能既听不懂也看不懂,导致学习没有兴趣,最后甚至连考题也看不懂。

(2)专业知识基础薄弱。安全工程涉及的知识领域和行业非常广泛。如化工过程安全就涉及到化学、化工设备、化工工艺、流体力学、电学、职业卫生、毒物学和安全工程等方面的知识。由于学生在化学、化工、电学、力学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基础相当薄弱,短时间内很难理解和掌握相关的知识,要想通过双语教学掌握这些知识则更难。

三、“化工过程安全”课程双语教学的教改措施探讨

为了有效地实施“化工过程安全”课程的双语教学,提高课教学效果与质量,针对双语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了如下一些教改措施。

1.对课程内容进行优化与更新

(1)优化课程内容。教材内容体系,即教材涉及知识的广度与深度,是保证“化工过程安全”课程双语教学能否有效实施的关键因素之一。笔者认为,从学生的专业角度和英语水平来看,“化工过程安全”双语教学知识体系的范围要广,但内容不能太深,要尽量避免专业性很强、涉及很深理论的复杂公式的推导及应用。同时,要增加课程的实践性内容,将与化工过程安全相关的理论知识、事故案例及实践性内容有机结合在一起。据此,笔者从原版教材《Chemical Process Safety――fundamentals with applications》和《Chemical Process Safety――learning from case histories》中选择了合适的内容进行调整、简化和修改,编写了一本适合我校安全工程专业学生使用的“原版”《Chemical Process Safety》英文讲义。

(2)更新课程知识。一般而言,教材的内容是一些基础性、原理性的知识,不能反映相关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另外,教材引用的案例陈旧,较难引起学生的心灵震撼。因此,为了让学生能及时了解国外化工过程安全的最新研究进展,需要经常查阅一些相关的外文文献,引用最新的案例,以更新“化工过程安全”讲义内容,并将其体现在双语教学的过程中。

2.加强师资力量建设

双语教学的关键在于师资,没有高水平、高素质的双语教学教师,就无法实施高质量的双语教学。双语教学教师既要有精湛的英语水平,又要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国内高校中,不乏具有高水平的英语教师,也不缺具有高水平专业知识的人才,但既精通英语又具有扎实相关专业基础的人才并不多。我校安全工程专业的发展已有40多年的历史,但双语教学工作才刚开始尝试,在加强师资力量方面,建议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引进双语教学人才。乘本专业急缺教师的机会,引进1-2位具有海外学习和教学经历的优秀人才,这样既可以充实双语教学队伍,又可以指导并增强本专业教师的双语教学水平。

(2)加强教师的双语教学培训。将教师定期派遣到国外安全学科发展较好的大学进行双语教学培训,以促进其教学理念、教学方法的改进,从而提高其双语教学水平。

(3)加强国际交流。美国、日本等国在安全理论与实践方面处于国际领先地位,我们可以通过诸如合作办学的方式和机会来增强教师之间的国际交流与学习,以此提高双语教师的专业技能与专业英语水平。

3.教学模式多样化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双语教学模式的选择要综合考虑教师的双语教学能力、学生的专业基础、英语功底以及课程自身的特点。

(1)采用“由浅入深、顺序渐进”的双语过渡型教学模式。根据我校安全工程专业教师和学生的实际情况,笔者认为“化工过程安全”在课堂上的双语教学模式应该采用“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方法。一是由于教师还不能全堂利用流利的英语上课;二是由于学生英语基础较差,需要一定的时间适应双语教学;三是不同学生的英语水平差异较大,课堂教学需要兼顾所有学生,否则会使英语基础较差的学生失去学习的积极性。

(2)课程教学内容要突出重点。由于课时有限,课堂教学过程中不可能对所有知识点进行讲解,课堂教学内容需要优化,对涉及化工过程安全的重点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如Toxicology、Toxic Release and Dispersion、Firestone and Explosion和Designs to Prevent Fires and Explosion等。而其他如Industrial Hygiene、Hazards Identification、Risk Assessment、Accident Investigation等知识学生比较熟悉,可在教师指导下自学。

(3)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学生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双语教学过程可参照国外的教学方式,在每节课上设计简单有趣的环节,设置小型话题、案例等让学生讨论,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这类话题开始可由任课教师发起,随着双语教学开展到一定的程度,可由学生自己查阅英文文献来设计讨论的话题。

(4)重视实践环节,培养学生专业英语的应用能力及专业知识的实践能力。尽可能组织学生去外企参加实习,这样既能提高他们的专业英语水平,又能将课堂所学的化工过程安全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使其动手能力与实践能力得以加强。

4.考核方式多样化

双语教学课程的考试一直是学生关注的重点,如果沿用传统的考试模式,采用英文试卷、闭卷考试并用英语答题,可能会导致很多学生不能及格,这样势必会增加学生的心理负担,也不能体现双语教学的真正目的和效果。因此,笔者建议双语教学课程应该改变传统的考试方式,由知识导向型、期末考试模式向能力导向型、课堂参与、平时成绩模式转变,根据平时教学过程中的讨论参与、作业完成、文献查阅、论文撰写等情况给学生评分。这样的考核方式既能减少学生对考试成绩的担忧,又能提高学生在课堂上参与讨论的积极性。同时,通过英文文献的查阅及专业论文的撰写,还能提高学生专业英语的实际应用能力。

四、结论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迅猛发展,我国对具有国际视野和国际竞争能力的创新型、复合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在作为人才培养基地的高校开展双语教学,无疑是满足这一需求、推动加强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重要举措。我国高校双语教学经过不断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也存在许多问题。本文根据笔者所在应用型本科院校的实际情况,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以“化工过程安全”课程为例,分析了课程双语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探讨并提出了该课程双语教学的教学改革措施,旨在抛砖引玉,以期能指导今后该课程双语教学工作的高效开展,并为其他应用型本科院校双语教学工作的有效开展提供参考与借鉴。

参考文献:

[1]李爱秋.对双语教学目的与目标的理性思考[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5):100-101.

[2]董珍望.关于双语教学目的与方法的思考[J].高校之窗,2007,(10):

第9篇:安全工程专业导论范文

2017年电气工程师专业技术工作总结范文【1】 本人于20xx年7月毕业****专业,20xx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20xx年年7月-20xx年4月,工作于***有限公司,先后担任电气设备安装、调试、售后服务以及产品研发等工作。20xx年5月-2xxx年3月,工作于****有限公司,主要担任电力系统的安防工程技术支持工作。20xxx年3月-至今,工作于*****有限公司,主要担任特种车车内供电设计工作。

从毕业到现在先后进入以上3家公司工作,从一名青涩的大学生逐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电气设计人员。在这个过程中我学到了很多,从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很多方面都有了较大的提高,职业技能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并且对现在的工作产生了很大的帮助。现将过去几年的专业技术情况总结如下:

一、思想方面

在大学期间由于学习成绩优秀,从积极分子逐步发展为重点培养对象,进而成为预备党员,工作后转正成为中共党员。 在多年的工作实践中,自己深深认识到,只有政治上的坚定和思想上的清醒,才能保持良好的工作作风和忠于职守、爱岗敬业的勤奋精神。因此,在平时工作中,自己更注重不断地补充自己,提高自己的政治和理论素养。一是抓好学习,尤其是理论学习,用正确的理论来指导工作,在学习中,自己一方面按照规定的学习制度参加集体学习,记好学习笔记和心得体会,还利用工作和业余时间抓好自学,注意拓宽学习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知识水平;并注重了解和掌握时事政治,在思想上时刻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在工作步调上与县局保持一致;同时,联系思想和工作实际,与同事们一起有针对性地学习探讨,研讨工作学习方法和体会,用正确的理论武装思想,指导工作,不断改造自己的世界观。

二、安全方面

作为从事电工、电子、电气行业的一名技术人员,无论在哪个公司工作,首先将安全问题放在首位。防止事故发生,保证人身安全是从事电类行业工种的首要问题。在入职初期,在对电气设备进行设计、操作、维护工作中,始终坚持贯彻执行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严格执行安全工作规程,认真分析安全工作中各类难点,针对各个工作任务的特点,有意识、有目标、有重点地做好各项安全措施。除此之外,还积极参加安全培训,加强安全知识学习,细心体会,并认真讨论分析安全事故案例,从中吸取经验教训,防止安全责任事故的再次发生。

三、学习工作方面

1、基础理论的提高

在大学里面,我们所学习的更多的是理论上的东西,而对现实的实物、实例了解较少。理论联系实际方面做的不够,理论与实际相脱节,这对深入学习是不利的,是所谓的闭门造车,没有实践的指导,理论不会得到很高提升。参加工作后,以前理论的东西得到了实物的指导,使原本模糊的概念变得清晰。突出表现为对电工、电子、自动化产品的性能以及用途,有了深刻的理解。

2、专业技能的提高

*****公司主要以生产电工、电子、自动化教学实验平台为主,通过对该类产品的装配、调试、技术支持以及到后来的研发工作,将自己专业所学充分运用到工作中,做到了理论和实际的合理结合,用理论去指导实践,用实践去检验理论。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我掌握了大部分产品的工作原理和操作方法,并多次被派到高校去维护设备和客户培训。通过两年的工作,自己的专业技术水平得到了明显的提高。

在*****有限公司工作2年期间,主要担任安防技术支持工作。本公司主要工程对象是电力系统的安全防范工程。安防行业对我来说虽然是全新的,但电厂、变电站是我所熟悉的。通过大量的工程实践,掌握了现场勘察、CAD图纸制作、工程项目组织、安防系统施工以及工程项目洽谈的技能,同时对电厂、变电站、配电所等供电环境有了全新的认识。

从2xxx年到*****有限公司工作至今已经有5个年头,主要担任特种车车内供配电设计工作。特种对我来说是陌生的,但电是我所熟悉的。特种车虽然空间很小,但在有限的空间内,将实现供电、输电、配电的工作,是一个小型的供电网络。通过向老师傅请教, 通过一年的学习,掌握了大型车、中型车、小型车供电系统的设计思路,同时逐步能够根据不同客户的需求,独立设计不同的特种车辆。由于在国家重点工程中的优异表现,被评为公司优秀员工、优秀工程师以及优秀党员称号。在公司工作中,将以前企业中先进的设计理念,引入到特种车供电产品中,在20xx年申报了专利,适合特种车的综合电源控制装置,并在20xx年拿到了专利证书。在专利产品为公司的科技创新,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同时也提高了自身的专业技能水平。

四、培训学习

为适应发展以及工作的需要,参加了高级电工技能培训、安防技术人员培训,利用业余时间学习了如《plc原理及应用》、《系统集成项目管理》、《输变电专业知识》以及《实用电路手册》等书籍,以此充实自己的专业知识。

五、存在的不足

1、对电能的发电、输电、变电、配电以及电能的自动分配知识还有待提高,要多加强这方面的学习。

2、努力学习自动控制知识,学习系统集成知识,更好的为供配电设计服务。

3.关注社会科技信息,要尽可能的多渠道了解行业信息,跟上当今特种车供配电行业科技的更新速度。为我们解决当前的问题尽可能多的方法和技术支持。

六、今后的努力方向

尽管在师傅、领导的关心,同事的帮助下,通过自己的努力,我取得了不小的进步,但还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和不足,在以后的工作学习中,我要不断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以提高自身素质和工作能力;在从理论到实践的过程中要以一丝不苟的态度来对待,踏踏实实,拒绝似懂非懂;多与师傅、同事们交流,积极吸取他们丰富的实际经验,及时的发现总结存在的问题,并立刻改正;勤勤肯肯,态度端正,真正从思想上做到静、悟、实,严格要求自己,以饱满的热情全身心地投入到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去,努力做一名优秀的电气设计人员。

2017年电气工程师专业技术工作总结范文【2】 本人XXXX年七月毕业于XXX市职业中学,于同年10月份参加工作,至今已有12余年,一直从事电气安装工作。1992年10月经人介绍进入XXX市电气安装工程处(供电局下属单位,后为XXX市电气设备安装有限公司),从事现场电气安装工作。1993年9月由于公司需加强技术科技术力量及工程概预算人员,经公司领导研究决定,让我进入公司技术科从事工程施工技术负责管理及工程概预算工作。在工作中,我工作认真、负责,劳动积极,并坚持党的基本原则]方针、政策,遵纪守法,同时认真学习电气专业知识,熟悉国家设计、施工及验收规范,结合实践,所以由我负责的工程均能以一次性合格,通过验收部分工程达到优良标准。工作得到公司领导的一致好评,并于1995年9月份取得电气专业技术员任职资格。 1996年6月,XXX市电气安装有限公司成立,当时需要大量的电气安装工程专业技术人员及概预算人员,我调入该公司工作并担任技术科科长,从事工程技术负责及工程预决算工作。于1999年12月份通过职称评审,取得电气专业助理工程师资格。在职期间我认真工作,同时参加有关专业知识及大专学历学习,于20xx年7月份取得XX大学大专学历。现取得助理工程师至今已有4年,在这4年中,通过学习、实践使自己的专业知识及业务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

以下使本人自被公司聘任为电气专业助理工程师以来的工作总结: 自从本人被公司聘任为电气专业助理工程师以来,承担过多个工程的技术负责人及工程预决算工作,同时协助项目经理做好现场施工管理及技术把关。如XX菜市场17#楼,XX新村4#楼,XX厂A、B、C幢, XX小区A1、A2、A3、A4幢、XXXX改建工程XX花苑等工程。在施工过程中严把质量关,认真做好各工种的配合工作。使工程按质、按量、按期完成,我的工作能力得到了公司领导的肯定。

20xx年2月,XXX市XX菜市场开工,由我担任该工程的技术负责人及工程预算员。该工程一层为菜市场,二至七层为商住楼。建筑面积较大,工艺较复杂,且时间较紧。针对该工程的实际情况,我认真、仔细的查阅施工图,发现问题及时在施工图会审时提出,同时提出建议方案,得到设计人员的认可,并以最快的速度编制好工程预算,按该工程的具体情况结合国家规范编制了施工组织设计。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施工组织设计、施工图纸、施工验收规范组织施工,把握好每一道工序,做好上一道工序合格后再进入下一道工序施工的原则,同时做好现场施工人员的技术交底及安全教育工作,与总包单位及其他各施工单位配合工作,使该工程能按质、按量、按期完成。竣工验收一次性通过,得到业主及主管部门的好评。该工程产值175.6万元,上缴税收14.3万元,创利润21万元。

20xx年11月,我担任XX团组7号楼电气施工技术负责人,从事现场技术及施工管理工作。该工程设计单位为外省设计,可能由于该设计院不了解XXX地区的实际情况,所以施工图纸的平面电气布置不合理,并且进户干线的电线截面偏小,针对该工程设计问题及结合XXX实际情况,在施工图纸会审会议上,我提出调整电气平面布置及电线截面面积增大一级的设计方案,经过专家及设计人员核算,一致认为我提出的方案比较合理。进场施工之前,认真做好该工程的施工方案编制工作及施工人员安排,做好现场施工人员技术交底工作,督促施工人员严格按图施工,施工规范及优良标准施工。在施工中遇到技术难题及时解决,做道勤检查,不错过任何一处不符合要求的地方,发现问题及时整改。该工程在竣工验收时一次性通过,被评为安装优良工程,得到业主、监理单位及主管部门的好评。该工程造价66.5万元,上缴税收5.93万元,创利润13万元。

20xx年由我担任技术负责人的工程由:XX花苑EH2,ES1及XX花苑B标段等多个工程的技术负责人及工程预算工作。

相关文章
学术参考网 · 手机版
https://m.lw881.com/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