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高校人力资源规划方案范文
【关键词】高校图书馆;档案信息资源;整合与开发利用
随着高校图书馆建设工作的不断进步,相应的档案信息资源管理工作也越来越规范化。作为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的重要一环,档案信息资源的整合及进一步开发利用,对高校图书馆综合管理水平的提高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值得深入探究。
一、高校图书馆档案信息资源的整合与开发利用重要作用
图书馆是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高校学术研究的基础保障之一,能够全面对外展示高校独特的学术氛围和特征,树立良好的公众形象。高校图书馆的档案信息资源整合与开发利用对于图书馆的长远发展有着非比寻常的意义。
(一)为高校图书馆发展提供重要参考资料。高校图书馆从最初创建就开始了相应的档案记录工作,图书馆工作的每个细节均有所记录,在图书馆发展速度日益变快的环境下,档案能够为其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使图书馆的长远发展有据可依。在图书馆的人员调动、业务水平、发展规划等众多方案的制定过程中,档案信息资源都发挥着重要的参考作用。
(二)高校图书馆发展的重要依托。档案信息整合与开发利用的综合水平,反映出高校图书馆的综合能力,完整全面的档案体系,是图书馆进行发展规划的重要基础。图书馆档案信息源自于高校日常工作中,直接反映着高校图书馆的综合工作成果,也是图书馆工作规律的具体表现。良好的整合档案信息能够全面体现图书馆的工作情况,帮助图书馆工作人员及时发现不足并加以规避,能够作为图书馆发展的有力依托。
(三)促进高校图书馆资源优化分配。高校图书馆资源优化分配,主要是指人力资源分配和资金分配。作为图书馆日常管理建设工作的重要因素,图书馆档案信息能够把人员的知识水平、综合业务能力、过往工作经验等相关信息进行全面反映,也能够成为图书馆资历较老工作人员平时考核的重要参考信息。如果图书馆内有新来工作人员,也能够根据档案信息尽快掌握高校图书馆相关信息,提高工作效率,促进高校图书馆管理工作水平的提高。资金的分配主要是指通过对馆内图书等相关储备资源的档案信息进行大致了解,总而将有限的资金转变为图书馆长远发展的推动力。
二、高校图书馆档案信息资源整合的具体方法
高校图书馆档案信息的开发和利用以良好的整合为重要基础,按照国家教委2008年新颁布的《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等相关文件的要求,对高校图书馆档案信息资源整合的方法进行总结,包含了如下几个部分:
(一)完善基础保障。主要包含了人力、物力、财力等多个方面,大致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高校应该正视档案信息管理工作的重要性派遣高素质型综合人才负责相关工作。另一方面,鉴于高校图书馆档案信息的庞大规模,应当提供相应的资金支持,使得图书馆档案信息的整合具备相应经济基础。
(二)信息整合范围的拓展。高校图书馆档案信息资源具有较强的专业性和学术性特征,且需要对其进行全面整合后再加以拓展。目前其主要内容包含了图书馆业务信息、人事信息、校内党政机关管理信息及后勤资料的整理等多个方面。对图书馆房展的各方面因素都有影响。
(三)整合体制和管理系统的优化。档案信息资源的整合工作在图书馆综合体制和管理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通过对高校图书馆档案信息的优化,能够将档案进行细致分类并加以存储,实现图书馆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管理体制和系统的优化,则是通过制定详细、全面、准确的条例,完善并优化管理体制,使日常高校图书馆档案信息管理工作有章可循,循序渐进,逐渐进步。
三、高校图书馆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的具体方法
(一)完善日常工作,拓宽服务渠道。图书馆的档案信息资源和图书馆的职能基本保持一致。在日常工作中,应当加强对档案信息的严格区分、鉴别,在录入时以方便日后使用为原则,进行档案目录、分类索引的制作。另外在充分利用图书馆基础资源的前提下,拓展服务渠道,在保证机密文件安全的情况下,开设档案信息查阅、咨询等服务。
(二)档案资源的互享。随着计算机技术的逐渐普及,高校图书馆的网络化趋势也日益明显。高校图书馆的网页和高校校园网的互相融合,是图书馆发挥自身作用的重要平台。图书馆应该筛选代表性的档案信息,通过后期加工,存储到校园网资源库中,并不断更新相关内容,扩大知识储备,方便相关人员的使用。
(三)馆内档案信息资源的整合。由于档案信息自身的特点,通常高校图书馆的档案信息内容较为散乱,缺乏完整的系统构建,并且多为实用价值较低的原始信息粗略资料。对于大部分合并高校来说,合并之前各高校的图书馆档案信息各不相同,使得合并后的档案信息较为繁多,一部分较为宝贵的资料因较为分散而放弃整合。对此,高校图书馆在进行档案信息的开发利用时,应该确定大致方向,制定缜密计划,有规律的筛选出具有代表性意义和实用价值的各类型档案信息。可以根据年限划分整理馆内档案信息资源,方便日后对档案信息资源查阅实用。
此外,还可以选择适当时期,整理馆内档案信息资源,对外进行展览,在此过程中,结合大众意见,完善图书馆档案管理工作的不足之处。
四、结语
作为高校图书馆管理的重要部分,档案信息资源和图书馆的历年发展充分融合,见证了图书馆的成长,是刺激图书馆长远稳定发展的重要动力。在实际工作当中,高校图书馆还需要随机应变,在充分整合的基础之上,全面开发利用档案资源,提高高校图书馆的适应能力,开拓出其未来发展的新道路。
参考文献
[1] 方华.高校图书馆档案工作的具体内容与规范化措施[J].办公室业务,2014(01).
[2] 李兵,王悦.高校图书馆档案管理问题研究[J].林区教学,2014(03).
第2篇:高校人力资源规划方案范文
关键词:财经类院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践创新能力;优势与特色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5)03-0137-02
1956年,我国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创办于东北农学院[1],目前全国将近90所普通高等院校开设了该专业。重庆工商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从2009年秋季开始正式招生,目前该专业共有在校本科学生300多人。近5年来,根据我校“质量立校、人才强校、特色兴校”的办学理念,多次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修改和完善,明确了该专业的发展定位、建设目标和各项建设措施,并积极开展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本科教学改革与创新研究。但是,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受到专业起步晚、硬件设施落后和师资结构不合理等因素的限制,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水平还有待提高[2]。因此,本文结合我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本科教学的现状和学科发展趋势,分析该专业本科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探究财经类院校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优势和特色,以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为培养目标,改革和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一、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现状
土地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是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中对专业培养目标、培养要求、主干学科、核心课程及主要实践环节的要求,以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质量的若干意见》、《重庆工商大学关于“十二五”期间“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和转型升位目标的要求制定的。该方案是指导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理论与实践教学活动的规范性文件,它体现了社会发展对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包括专业总体培养目标与培养规格、培养途径与手段、学制学分与授予学位、主干学科与主要课程、课程结构与学分及学时分配、专业课程流程图、课程设置与教学计划、集中实践性教学环节安排表等。在2011年制定的人才培养方案基础上,2014年进行了修订和完善,其中公共基础课(通识基础课)53.5学分、通识核心课与通识选修课10学分、学科基础课2分、专业核心课21学分、专业选修课32.5学分和集中实践教学环节24学分。学科基础课包括地学基础、土地资源学、土地法学、土地经济学等,以及有财经类特色的管理学、西方经济学、公共政策学等课程。在2014年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中,面向社会人才需求,进一步突出了方法手段课群,强化实验实践教学环节,提升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动手能力,与就业市场形成对接。
二、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
为适应我校转型升位的要求,学校和各级部门对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建设给予了一定的支持,引进和培养了一批具有博士学位、高职称的教师队伍,同时加大了对专业实验实践教学的投入力度,依托我校经济管理实验中心建设了一批现代化的专业实验室,使得人才培养方案得以顺利实施。但是,根据我国高等教育创新人才培养和社会发展对土地资源管理实践能力的新要求,学生创新实践能力培养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具体来说,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1.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缺乏高层次的教师梯队。学院土地资源管理专业现有教师21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9人,讲师7人,正高级职称占的比重较少,并且以中青年教师为主,特别需要通过培训和继续教育提高青年教师的专业水平和业务能力。
2.专业定位模糊,不利于学生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我校是以经济管理学科为特色的财经类高校,学科建设以经济管理专业为主,这导致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只注重管理型人才的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较差。但是,随着空间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现在的人才培养模式难以满足土地资源管理相关工作对技术能力不断提高的需求。
3.实验设施和条件还不能满足专业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的新需求。我校实验实践教学统一归口到经济管理实验教学中心,下设经济学、管理学和创新创业等分中心,其中专门针对学院的土地资源管理和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专业创设“3S与区域综合规划实训”实验平台。由于缺乏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实验室,实验室的设施和条件只能满足本专业基本实验要求,对于一些专业性强的特色实验则难以满足教学使用需求。
三、土地资源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优势和特色
“特色兴校”是我校的办学理念,在人才培养方案修订过程中,将学校经济管理学科特色与专业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结合起来,形成了土地资源管理本科人才培养自身的优势和特色。
1.具有财经类院校多学科协同发展的学科背景。我校是一所经济学、管理学、工学、理学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具有鲜明财经特色的综合性大学。土地资源管理专业则兼有管理学和理工知识交叉特点,强调专业与学校优势学科之间的交流和渗透,加强理论基础知识的整合,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发现和解决科学技术问题能力,培养适应多种就业需求的厚基础和宽口径型人才。
2.本专业依托土地科学、管理学和空间信息技术的学科背景,以城市土地利用、房地产开发与经营和土地信息技术为方向,教学和科研主要涉及土地利用规划、土地整理、不动产评估、房地产策划营销、土地信息系统建设等领域,在重庆市相关领域中具有较大影响力。特别是注重现代空间信息技术和计算机分析技术的培养,学生在土地资源调查、地籍信息化管理、土地计算机辅助制图等方面具有明显的技术优势。
3.本专业注重学生综合素质和实践创新能力的培养,长期为地方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和企业提供决策咨询和技术支持,毕业生在土地调查与评价、土地开发、房地产开发经营、土地信息系统等领域具有熟练专业技术能力和创新能力。通过强化“3S”技术和土地信息系统技术,形成“理论-技术-应用”一体化的实验实践教学体系,进而全面培养学生的实践创新能力。
四、以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改革和完善人才培养方案
1.以土地资源管理社会人才需求为导向,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其基本要求。根据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的要求,结合我校的专业特点,明确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管理学、土地科学、经济学、房地产经营方面的基本理论,具有计算机应用、遥感测量、规划、设计分析等基本技能,熟悉土地评价、规划、管理和房地产经营及政策法规,在土地调查评价、土地开发与整理、不动产评估、城乡土地利用规划、土地设计与景观规划、产业用地组织等领域从事教学、科研以及管理的高素质应用型和复合型高级专门人才。在此基础上,明确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是:具有管理学、经济学、地理学和土地科学的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土地开发利用、规划设计、调查评价、管制管理的原理方法;具有地籍测量、遥感判读、土地资源与土地利用调查、土地规划评价、土地信息系统建立与管理等实际操作技能;熟悉国家有关土地利用与管理方针、政策和法规;了解国内外土地利用与规划管理的发展动态和研究前沿。
2.依托学院与地方共建实践创新基地,探索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新模式。一是加强多学科知识的交叉融合。通过多学科的交叉渗透,使学生具备良好的发现和解决科学技术问题能力,培养适应多种就业需求的厚基础和宽口径型人才;二是强化实验实践教学环节。要求学生掌握计算机分析基本技能和以“3S”技术和土地信息系统管理技术为代表的现代空间信息技术,培养在土地资源调查、地籍管理、土地制图等方面具有实际操作能力的应用型人才;三是坚持“厚基础、宽口径、重创新、畅个性”的人才培养理念。采用启发式教学,倡导学生自学,参与互动。开设课题研究型课程,结合课程实验、专业实习和科研项目等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对土地资源管理现实问题的观察、分析、解决能力。
3.结合土地资源管理社会人才需求和我校以经济管理为特色的学科背景,改革和完善专业课程体系。2009年以来,在我校加大本科教学改革和“转型升位”的背景下,学院根据专业特点和学科发展趋势,不断调整和完善课程群分工与内在联系,分成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两大模块,专业教育模块进一步分为学科基础课、专业核心课、专业选修课三个层次,形成逻辑关系清晰、模块功能明确、课程群关联协同的土地资源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同时,注重“知识-能力-素质”三位一体和“理论―技术―应用”关联互补,课程设置既有管理学、西方经济学、公共政策学等公共管理类课程,又包括土地信息系统、建设工程与投资概算等理工类课程。突出课程实用性和学生自主选择性,将专业选修课分为专业方法手段、城市土地开发经营和实务与应用三类课程群。此外,学院十分重视实验实践教学环节,开设了土地利用调查与评价、地理信息系统、遥感、地图与测量等多门实验课程,强化实践能力训练,注重综合素质提高,建立由基础验证实验、综合设计实验和研究创新实验组成的,“课内―课外、校内―校外、教学―科研”一体化的开放式实践教学体系。结合社会目前广泛开展的实际工作,有针对性地开设土地定级估价、土地集约利用、土地整治与环境修复、土地利用环境影响评价等课程。聘请政府、科研院所、公司企业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家来讲授“房地产策划与市场营销”、“土地管理案例与实务”等课程。结合三峡库区后续工作,开设“三峡库区土地利用与生态保育”地区特色课程。
参考文献:
第3篇:高校人力资源规划方案范文
关键词:高校 教学档案 改进措施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4(a)-0209-01
1 对教学档案的认识
(1)教学档案是高校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学校在组织教学活动和教学管理过程中形成的、对日后教学工作具有参考利用价值的、需要归档保存和开发利用的一切文件、资料、图表、声像、数据等信息资源的总合。它是学校教学活动的原始记录和历史凭证,是学校发展的缩影,也是学校组织开展各项教学活动的重要基础和详实的参考,是用之不竭的宝贵资源和历史财富。
(2)教学档案在教学管理和学院发展实际作用:①它是衡量教学水平高低、教学质量好坏的曲线图。通过对教师的讲稿、教案、CAI课件、课堂记录、学生考卷、考试成绩等反映了教师的讲课水平、整体素质、教学质量;通过学生实习、实践能力考评、学生考取国家资格比例、毕业生跟踪调查反馈报告,反映学校整体教学质量的评价;通过专业设置、教学计划、课程安排、实用教材反映学校的整体教学思路,和对国家教育整体规划的执行情况。为了适应社会需要,国家对高职院校的教学方向不断改革,教学内容不断调整,教学活动中诞生的各种规章制度又是教学管理水平的标志。②它还为国家对高校办学水平评估提供最基础资料。国家对各高校的全面评估,最重要的是教学质量的关注,教学档案资料就成了必备内容,专家正是通过对评估单位提供的大量的教学档案进行系统的分析、对其做出合理评定,给国家对高校的监管提供可靠的依据。
2 教学档案收集整理中存在的问题
2.1 档案意识薄弱,领导重视不够
教学档案对历史是记载,对现在是借鉴参考,所以在高校以教学为主的大背景下,很难进入前台被人们所关注。经费不足,设施不全,人员配备不合理是普遍现象,对档案员不重视培训,对档案室不重视监察,该升级进馆的不及时升级,造成宝贵的教学档案的浪费。
2.2 规范化管理不到位使得收集整理困难
由于教学规模的扩大,专业面越来越广,档案形成涉及的范围也越来越大。许多材料分散在各系中,一般人们把教学作为重点,对档案意识淡化,而且系里一般不配备兼职档案员,只有教务管理处才有,且工作量大,再加之档案收集范围内容不细化,让人理解不透也势必造成有价值的教学档案的丢失或漏收,影响收集的质量。整理困难:教学档案本应由档案形成部门按文件材料形成规律和特点,保持文件间的有机联系,便于保管和利用的原则进行整理,即谁形成谁立卷,然后交由档案管理部门监查验收、上架。但在实际工作中,兼职档案员都身兼数职,加之有些教师不配合,在造成材料零乱、不完整、不连续的基础上,要求其按档案标准化整理,势必积极性不高和整理质量难以符合标准,档案部门还得进行二次整理,造成人力物力的巨大浪费。
3 加强教学档案管理的改进措施
3.1 加强领导,强化意识
人们普遍认为只有档案管理人员才需要提高档案意识,增强档案法制观念,其实,我们每个社会人(包括领导、教师、学生)都是档案形成的主体,每个人都需要了解档案知识,了解档案的相关法律常识。比如与教师相关的科研材料、教案、课件等,都应按相关制度存档。
3.2 范围明确,方法得当,内容具体
由于与形成档案有关的所有人,都不可能达到专业档案人员应达到的专业水平,对收集档案材料的认识也不一致,对应归档的文件很可能理解为不需要而放弃收集,所以,我们只有把归档范围尽可能细化到具体材料或文件,落实到人员头上,再由兼职或专职人员进行全面管理从而避免文件的丢失。其实现在大部分工作都在计算机上完成,如果在形成定稿后步骤化的将其通过电子邮箱直接发送到档案管理部门进行保存更是可取之法。以下是教学档案收集的具体内容:
(1)综合类:主要有上级主管部门下达的有关文件、学院规划实施计划、教学要点、教学工作记录、简报等;学院制定的教学制度、规定、办法、条例及教学工作的文件、教改项目的立项报告、教学工作的数据统计、分析资料、每学期评教、评学的相关材料及教学检查的记录、总结。
(2)教学管理类:教师教学有关规程、教学工作检查、评估有关材料、教师教学任务安排及开课有关资料、教师教学情况调查表、教学质量检查、师资建议规划、实施情况、教师进修培训材料、学籍管理材料、学籍变更材料、课程安排表、学年校历。
(3)教学业务类:重点课程、精辟课程及一般课程建设的规划、实施方案、总结等有关材料;培养方案、课程标准、教学进度计划、教学任务书、教学日志等有关材料;教材建设、教材自编或主编及使用教材的目录、教师制作的CIA课件等材料;优秀教师讲课的典型教案、教学模型、标本,青年教师教学比武材料、教学实习的有关材料、各种考试试卷与试卷分析材料,学生毕业论文及评审意见、学生在校期间发表的论文和获奖有关材料;教研相关资料、教师业务档案、教学仪器设备材料。
(4)教学研究与教学改革类:系教学工作特色相关材料、教学管理干部及教师发表的教学研究论文目录及论文复印件(按年度汇总)、开展教育思想学习与讨论的有关材料(文件论文集、报告会记要)、各级教改项目总表及附件(含申报、任务书、结项报告、鉴定表、成果)、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改革及考试内容等相关材料。
3.3 健全制度,规范管理
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高等学校档案管理规范》等法律法规,制定符合本校实际,利于教学管理的切实可行的各项教学档案管理制度,对管理人实行一系列的考核制度与办法,大力加强教学档案的管理体制,从而进行规范化管理。
3.4 开发资源,提高利用
不论教学档案收集的多完整、整理的多科学、管理的多先进,没有利用的档案就是死档,就是对前期工作的否定,就是对人力物力的极大浪费。档案的利用是体现其价值的最终目的,要充分利用现有技术手段及设备,将优秀教师的风采、事迹、成果,典型的教案、课件、模型,科研内容、图片,先进的教学技术和先进的教学设备等信息通过网络、多媒体、大型展览等进行宣传,最大化的开发利用档案资源。加强与教学管理部门的有机联系,让教学管理者及时了解掌握教学档案的动态,及时进行教学资源的整和与共享,借鉴历史,把握现在,不断调整和改进教学管理思路,最终达到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的目的。
总之,教学档案管理是一项复杂艰巨的工程,也是高校档案工作的重中之重。我们要珍惜教学档案这一宝贵历史资源,从领导到每一位教师都要树立档案意识,树立档案的法制观念,注意身边档案资料的收集与整理,让教学档案最大化的发挥其作用。
参考文献
第4篇:高校人力资源规划方案范文
利用计算机和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和丰富档案信息资源是档案工作自身发展和改革创新的必然需要。档案信息化是通过使用现代信息技术将电子文件与数字档案信息资源,即档案信息化最核心的要素,转为电子档案,以磁盘、光盘等作为介质进行存储,从而为数字化、网络化目标和实现资源共享提供平台。作为未来档案信息资源主体,对电子档案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有效性的检验是验证其能否长期安全地提供有效阅读现利用的有效手段。因此,利用计算机和现代信息技术,整合和丰富档案信息资源既是档案工作自身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档案工作改革创新的必然需要[3]。
2高等农业院校档案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2.1重视度不够信息化建设,尤其是高等农业院校信息化建设不能受到足够的重视,高等农业院校档案管理机构通常容易被忽视,不受领导重视的部门,对其信息化建设以及信息技术的管理应用缺乏全面深入的研究。
2.2专业人才不足在高等农业院校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档案管理人员缺少专业化训练,不具备专业的信息化知识,在实践操作过程中对信息的采集、开发与利用缺乏实践经验,从而使高等农业院校档案信息化建设无法理论联系实际,不能得到有效实施,影响信息化的建设进程。
2.3缺乏信息化系统标准目前,各高等农业院校档案馆缺乏统一的发展标准和规划,而要实现高等农业院校档案信息资源的共享,必须要统一档案信息系统设计和应用软件的管理标准,同时也要统一电子文件的管理标准和纸质档案的信息化建设和资源共享。
2.4数字化进程缓慢之前高等农业院校的档案管理多数是由纸质文档建立的数据库,其信息化建设起步较晚,将全部纸质档案文档材料数字化,是一项极其复杂浩大的工程,同时,高等农业院校信息档案资源陈旧,系统更新缓慢,且没有足够的人力物力,无法有效实施高等农业院校档案信息的数字化。
2.5设备落后,缺乏资金许多高等农业院校在发展过程中对档案信息化资金的投入少之又少,而档案信息化建设则需要配备其发展所需的基础设施,主要包括计算机,文字扫描仪等硬件设备和档案管理软件,档案信息处理系统等软件设备,资金不足,无法配备信息化建设的必备基础设施,技术得不到提升,则会制约档案信息化的工作的发展。
3加强高等农业院校档案信息化建设的策略
3.1增强档案信息化意识,制定发展规划高等农业院校领导对档案信息化要充分予以重视,认识其对学校各项事业开展与发展的重要性,对档案信息化的资源配备,信息共享,协作开发等问题能够进行全面深入的可行性研究,制定信息化的发展规划月科学计划,各部门相互协作以加快档案信息化的进程。
3.2培养专业档案信息化人才加快培养专业档案信息化人才是促进高等农业院校档案信息化建设进程的有效途径之一,作为档案信息资源与用户之间的纽带,档案馆工作人员负责对高知识含量信息的设计,生产和操作,因此,高等农业院校不仅要加强对在职的档案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强化其信息化意识,不断提高自身的信息化水平,还要适时引进具备信息化专业技能的人才,充实档案管理队伍,进而加快高等农业院校档案信息化工作的顺利进行。
3.3加快档案信息资源建设,制定统一的信息化系统标准档案部门的一项中心工作就是建设档案信息资源库,即对档案资源进行合理配置,以有效题供档案信息,只有对档案信息资源库进行合理配置,方便利用,才能有效地满足和保证社会对档案信息的需求。在档案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建设统一标准和规范也是重中之重,因此应加快制定统一信息化系统标准,只有这样,才能满足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需求以及规范高等农业院校档案信息化建设。
3.4增加资金投入档案信息化的建设与维护均需要大量经费,为了维持档案业务的正常运行,学校应增加资金投入,将档案信息资料数字化建设纳入到校园网络建设的总规划和预算中,从而加快档案信息化的进程。
4结束语
第5篇:高校人力资源规划方案范文
【中图分类号】 G630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12―0022―01
学校要凸显办学特色、充实文化内涵、提升办学品位、强化文化辐射力、充分发挥育人功能,就要牢牢抓住在学校生态中居于核心位置的课程建设环节,特别是校本课程的建设。校本课程建设应基于学校办学宗旨和发展愿景进行规划,并按照规划方案开展各项课程开发活动,这是课程实施的前置条件和首要步骤。本文就校本课程的规划谈几点认识。
一、校本课程规划的保障条件
1. 政策保障。课程本身具有很强的政策性,校本课程规划必须置身于国家制定的课程政策框架内,在地方课程政策的指导下开展。
2. 专业保障。课程建设具有极强的专业性,课程政策的执行者即学校领导团队和教师队伍的课程专业水平直接决定了课程规划的适当性和专业水准,学校在进行校本课程规划时必须寻求专业支持。
二、校本课程规划的影响因素
1. 课程意识。主要包括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课程意识、学校管理团队的课程意识和教师的课程意识。
2. 课程能力,特别是教师群体和学校管理者的课程能力。学校管理团队的课程能力直接决定了学校办学能力的强弱和办学水平的高低。教师的课程能力决定了学校课程的开发与实施的水平。
三、校本课程规划方案的主要内容
1. 阐明校本课程的实施现状。根据一定程序获得的研究成果,对校本课程的实施现状予以分析和阐明。
2. 确定校本课程的指导思想。学校愿景和办学特色是校本课程指导思想的核心要素。办学特色是指“学校在办学过程中沉淀出的区别于其他学校的、较为稳定的倾向性特质”。学校愿景则是“学校对于课程所形成的理想追求和精神向往,它既反映了学校对课程发展的认识程度,又能引领学校课程发展的方向,对学校课程的规划起着重要作用” 。
3. 拟定校本课程发展目标。学校教育目标是为实现国家规定的教育目的而具体呈现的教育意图。课程目标可以分为两个部分,包括一般目标,“就是我们所说的教育目的,它与整个教育系统的哲学或价值观基础密切相关”。学校教育目标的落实遵循如下线路:学校教育目标―学校课程编制―年度教学计划―各学科、各活动的指导。校本课程规划方案应制定明确的发展目标。
4. 确定校本课程结构。必须对拟设置的课程做出详细的规定,教师据此从事课程的开发和实施。因此,课程结构的编定与设置是校本课程规划中最基本的要素,是课程实施的最基本规则。
5. 课程的实施与评价。一是校本课程与国家课程、地方课程的关系问题。二是校本课程的规范管理。校本课程一经设立,就应排进学校总的课程规划和课程结构,纳入学校教学常规管理体系,在课堂规范、评价等方面接受学校教务处等行政部门的督导、检查等。
三、校本课程规划的方法步骤
1. 成立组织。进行校本课程规划,必须有明确的规划工作责任主体,建立组织的目的就是要确定进行课程规划的实施者和领导者。该组织是学校中有关课程建设领域的核心组织和权威机构,承担着学校当中有关课程事物的规划、决策、协调、建议、服务等职责。
2. 现状调查。学校课程领导组织建立后的首要工作就是进行现状调查。现状调查主要包括需求调查和资源调查两部分。需求调查包括学生需求、教师专业成长需求、学校发展需求、家长期望、社区对学校功能的要求以及社会对人才多样化需求等内容。资源调查主要包括学校硬件资源调查、学校软件资源调查、教师资源现状调查和社区与环境资源调查等4个维度,可根据不同维度进行分解细化,作出详实的分析报告,提出学校课程设置的可能性。
3. 综合评估。在现状调查完成之后,学校课程领导组织需要对形成的调查报告进行综合评估。将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各种主要内部优势因素、弱点因素、机会因素和威胁因素通过调查罗列出来,然后运用系统分析的思想,把各种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分析,从中得出一系列相应的结论。综合评估是学校课程领导组织最重要、也是最具专业特征的工作,只有经过科学、严谨的综合评估,才能为校本课程规划指明方向,为课程的设置提出对策与建议。
4. 制订方案。校本课程规划方案是学校课程规划工作的主要目的和核心工作,是对校本课程的总体思路的描述。校本课程规划方案的文本应对课程的实施现状、发展目标、指导思想、组织保障以及课程的实施与评价等进行详细阐述和规划,并在课程的讨论、实施及反思过程中不断调整和完善。
5. 方案的讨论与调适。校本课程规划方案需经过规定流程后方可颁布实施。课程领导组织对草稿进行讨论修订,形成校本课程规划方案初稿,提交校务委员会审议,提交全校教职工大会审议通过,最终形成正式方案。在此流程中,要根据各方反馈意见对方案进行修订和调整,以满足各方需要、切合实际情况。
第6篇:高校人力资源规划方案范文
关键词 档案 资源管理 体现 层面效能
中图分类号:G47 文献标识码:A
1 档案制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学校对档案工作的指导与管理除了必须遵循教育主管部门制定和颁布的各项规章制度外,还必须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内部档案管理制度,小到明确档案材料的收集范围,大到档案的保存存储都应该体现明确的工作细则,把档案工作具体分解和落实到相关人员,以此量化工作标准。档案制度一旦制定并颁布后,主管部门就必须严格按照要求狠抓落实,并突出以下几项工作,首先,体现制度的奠基作用。学校档案材料的及时收集与有效管理对于学校发展的意义显而易见,其中材料的真实性、客观性不仅是学校档案管理实绩的具体体现、学校领导科学决策和解决学校重要问题的文本依据,而且也是学校领导开展研究和瞻前规划的基础,档案制度无疑是最后的保障,因此,我们要通过制度的约束既确保档案的及时归档,又确保档案的完整性。其次,发挥制度的引领作用。学校应通过档案制度敦促档案人员规范自己的工作行为,减少被动工作和不规范操作情形,防止工作中的各类失误;通过制度确立的奖惩标准鞭策落后、鼓励先进,提升档案人员工作主观能动性;通过制度培养档案人员应有的工作意识,诸如,档案人员对于上级部门发放的用于传阅的各种文件材料要做到心中有数,体现跟踪意识,确保出得去、回得来;通过制度形成对本单位生成各种文件资料的收集与保管意识,因为这些材料往往在很大程度上体现着学校的发展过程。
2 档案技术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计算机技术在档案工作运用中的不断发展对传统以纸质为支撑档案管理工作构成了严峻挑战,并同时对档案人员的工作方式、工作理念产生着深刻影响。首先,它带来了档案工作的革命。从传统档案整体工作流程看,它属于典型的实体控制类型,而计算机技术的运用使档案工作突破最初档案载体的一味制约,客观揭示着档案信息的科学运行过程。随着档案在学校各项工作中地位日益突显,仅仅依据原始实体档案难以高效适应学校发展的需要,计算机技术的介入实现了档案从题名、文号等层面的直接检索,提高了档案运行效率。其次,它推动着档案工作方式的转变。档案人员在长期工作过程中已经习惯了传统纸质档案的整理与保护,传统繁琐的工作使得他们被迫接受现有的工作模式并不断适应。计算机技术的适时介入使得档案人员在深入思考档案工作的质量与效率基础上,自觉打破一成不变的工作方式,他们通过运用新技术和新方法实现了档案工作的长足发展。当然,开发与利用计算机资源为档案工作服务是一个逐步推进的过程,应该体现循序渐进原则,事实上,计算机技术的运用虽然实现了档案自动组卷的目的,但是,计算机辅助立卷更是其主要特征,档案人员仍然需对档案实体实行人工组卷,计算机则辅助完成档案的分类与分工工作,即,计算机在有效控制下,机模仿人的思维方式进行档案分类组卷,这种方式体现了传统与现代的有机结合,大大提高了档案工作效能。
3 档案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档案工作能否顺利进行与人的关系有着密切联系。结合高等师范学校发展实际,档案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主要体现在两个“量级”方面,即,档案人力资源的数量和档案人力资源的质量。随着办学规模日益扩大,学校内部教学活动、后勤管理服务、学生信息管理都对档案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繁重的工作对学校档案队伍的数量构成了客观挑战,档案人员的数量必须能够满足档案工作正常开展的需要。当然,档案人员的数量也并非多多益善,我们应该将人员数量概念定位在人员必须结构合理、工作职能必须全面的基础上,结合高等师范学校档案工作实践,档案人员的配置包括了档案策略研究人员,档案查阅与咨询服务人员,并由他们共同组成档案研究开发团队负责学校档案工作。档案人员的素质是档案工作发展的关键,学校必须把好档案人员准入门槛,一般而言,学校档案人员的质量涵盖了两大方面,过硬的政治素质和高超的业务能力。档案工作从大的层面而言必须体现国家意志、符合国家的大政方针,档案人员必须体现一定的政治操守和职业道德,真正在工作中做到坚持事实,热爱档案工作;档案工作是一个细致入微的工作,档案人员除了具备熟练的文字策划能力和工作组织能力外,还必须加强专业理论知识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学历层次,扩大自己的视野,只有这样才能体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能力,才能在工作中做到游刃有余。
4 档案处室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档案室是开展档案管理工作的实体支撑,开发与利用档案室资源体现了档案工作的基本要求,学校档案室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主要体现在两个层面,首先,硬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学校档案室硬件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原则可以概括为“小处着手,有的放矢。”具体而言,学校档案室硬件资源既包括了外在的醒目门牌提示,也包括了内部橱柜协调统一、摆放齐整,尤其档案人员办公用品要严格按照上级主管部门所制定的档案人员工作职责以及学校档案室管理制度等规范性文件配足配齐;学校档案室的重要性决定了档案室的保护要长远规划、明确职责,因此,档案室必须重视各种保护设施的建设,包括防盗网、防盗门等防盗设施的建设;包括防火、防水等设施的配备;包括防虫、防蛀、防强光、防潮湿等手段的运用等。其次,软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我们在重视学校档案室硬件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同时,也要加强学校档案室软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其中最为突出的工作是建设学校数字化档案室。学校数字化档案室建设指的是利用数字设备及数字技术实现档案信息资源共享的目的。新形势下,学校数字化档案室不能简单地理解为在形式层面超越传统档案室,事实上,数字化档案室在相关功能方面是传统档案室的延伸,但是,数字化档案室又与传统档案室有着明显的区别,尤其它有效借助了诸如电脑设备;数码相机设备;扫描仪器设备;打印设备等提高了工作运行的质量和效率,诚然,档案室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既体现了传统与现代两个方面的内容,又反映着效率与效能两个层面的实际意义,因此,开发与利用好档案室资源有着毋庸置疑的意义。
5 结束语
学校档案资源的开发与利用一方面体现了社会客观形势发展对档案工作的要求,另外一方面也体现了档案工作可持续发展的内在需要。因此,我们必须开发与利用各种相关资源为档案工作服务。
参考文献
[1] 陈革,陈平.高校科研档案利用的创新性思考.兰台世界,2008(15).
[2] 任赞峰.试论高校档案信息化建设.兰台世界,2008(6).
第7篇:高校人力资源规划方案范文
【关键词】校园网 规范 培训 建库
要规范地建设好校园网,必须做到:规划、培训、建库,然后建网。
一、规划
要规范地建设校园网络,必须清楚需要什么样的校园网络,需要校园网络来干什么?通常学校对校园网络的要求有以下几种:
1.最简单的校园网络:包括一个微机房、一个教师电脑办公室以及几台教师办公室使用的电脑。这样的配置基本可以应付日常的计算机课程和教师办公、校务管理。学校也可以使用校长管理系统、教师办公系统、学生成绩管理系统、人事档案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等几个独立的管理系统。
2.中档配置的校园网络:包括若干个微机房、一个网络服务中心、每个教室配备电脑一台、每个教师办公室配备教师办公电脑。这样的配置可以满足管理、办公、教学、辅助教学的大部分要求。学校可以使用校长办公系统、教师办公系统、学生成绩管理系统、人事档案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教师备课系统、图书馆管理系统、多媒体教学资源库系统、校园网站等。
3.高档配置的校园网络:包括足够的微机房,一个大型的网络服务中心,每个教室配备微机若干台(甚至学生人手一台微机),每个教师配备办公电脑,这样的配置可以实现所有的自动化校园管理和教育教学信息自动化。学校可以使用各种的管理系统、电子图书馆、网上学校,实现真正的网上教学。
利用校园网络最基本可以做到学校管理自动化,例如:人事档案管理、教师办公、行政管理、学生管理。如果配置允许,还可以实现校内无纸化办公、教师电子备课系统、教师辅助教学系统、网上学校等。所以要建设校园网络前必须先根据自己的需要规划好校园网络。
另外,建设校园网还需要适应学校的长远发展规划,根据具体的情况采取统一的规划,分阶段实施,逐步到位的建网原则。必须认清形势,了解到学校日后的发展规模、学校的发展方向、学校的发展潜力,统一规划好校园网络的架设。
二、培训
校园网的建设,必须先进行全员培训,即先要实现学校教师、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的全员培训,再考虑架建网络。如果没有一支技术过硬的教师、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队伍,校园网就算是架设好了,也会由于使用人员水平问题而不能正常运行或发挥最佳的运行效果。所以当规划好校园网,找到了合适的硬件厂商和软件公司后,立即要着手做的就是对全校教师和管理系统使用者进行全员培训。教师和管理系统使用者的全员培训可以分成几个部分。
1.全体教师的培训。教师的培训主要着眼于几个方面:第一,对电脑操作的熟悉及常用软件的使用;第二,办公系统的使用;第三,教师电子备课系统的使用;第四,多媒体辅助教学软件的使用;第五,国际互联网的使用;第六,计算机系统的安装和常用软件的安装;第七,常见的软、硬件故障的解决方法。
2.管理系统使用者的培训。管理系统使用者的培训主要着眼于几个方面:第一,对电脑操作的熟悉及常用软件的使用;第二,相应的管理系统的使用,第三,国际互联网的使用;第四,计算机系统的安装和常用软件的安装;第五,常见的软、硬件故障的解决方法。
3.网络管理员的培训。网络管理员是最重要的人,整个校园网络能否正常运行就取决于这个管理员的水平。学校最好是聘请有经验的专职人员来从事这一项工作,网络管理员的培训主要着眼于几个方面:第一,服务器的安装和维护;第二,服务器操作系统的使用;第三,服务器操作系统的安装和维护;第四,互联网技术,第五,网络安全的技术。
4.硬件维修人员的培训。拥有一个校园网络,不可能长期依赖于硬件供应商的售后服务,学校必须拥有一到两个硬件的维修人员来维护学校的网络和硬件以及办公设备。硬件维修人员应该参与到学校的整个网络铺建的工作中,熟悉全校的网络线路的布局。硬件维修人员的培训主要着眼于几个方面:第一,网络的架设技术;第二,微机的安装和保养;第三,微机故障的处理和维修;第四,网络故障的处理和维修。
5.软件维护人员的培训。拥有一个校园网络的管理系统,也不可能长期依赖于软件公司的售后服务,学校必须拥有一到两个软件的维护人员来维护学校管理系统的正常运作。软件维护人员应该参预到学校的管理系统的开发中,熟悉学校管理系统的结构和原理。软件维护人员的培训主要着眼于几个方面:第一,数据库的技术;第二,软件开发平台软件的技术;第三,系统设计的原理;第四,系统故障的处理和维护。
以上五种人员的培训工作都必须走在学校建设校园网络的前面,尤其是第四、第五种人员。教师的培训主要由学校自己找合适的人士来培训;第二、三、五种人员则应该由为学校编写管理系统的软件公司负责培训;第四种人员则应该由为学校铺设校园网络的厂商负责培训。
三、建库
校园数据库内容包括很多的内容,我们都称之为教育教学资源。也就是要建立好校园网络,必须先建立起学校的教育教学资源库。
教育教学资源库包括的内容有:人事档案库、财务档案库、文件档案库、教学信息库、教育信息库、多媒体信息库等。
人事档案库包括:教师档案库、职工档案库、学生档案库。教师档案库中包括了教师的一些基本个人资料、教师在学校的历任和现任职务、教师在学校期间的考核资料、教师在学校期间的奖惩情况等。学生档案库中包括学生的成绩、评语、奖惩、身体发育状况等。
财务档案库包括:校产档案库、工资档案库、收支档案库。校产档案库中包括了常规教学设备资料、电脑电教设备资料、图书资料、水电维修和木工资料、环境保护资料。
文件档案库包括:政府下达文件库、学校下发文件库、学校各种获奖文献库、学校的各种计划和总结文件库。
教学信息库包括:各学科教案库、试题库、教学改革信息库、教学研究信息库。教案库中包括了各学科教师对每一节新授课、复习课的教案,以便日后教学总结及提高教学能力之用。试题库中包括了各种难度、各阶段的练习、测试、考查的试题,而且是每一题试题都已经经过分析并得出其难度的题目,以便从题库找出相应的题目组成一份试题。
多媒体信息库:包括了声音素材库、图像素材库、影视素材库。多媒体信息库是为了教学服务,教师电子备课系统、辅助教学系统、学生学习系统都必须使用到这一类的信息。
第8篇:高校人力资源规划方案范文
[关键词] 顶层设计;数字管理;科学运营;统筹规划;目标责任;节能节水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7. 11. 110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7)11- 0226- 06
1 节能工作与水电暖管理有效结合背景
西北大学始建于1902年,新中国成立初期,西北大学为中央教育部直属的综合大学,1958年归属陕西省主管,1978年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现为国家“211工程”大学、国家“一省一校计划”重点支持建设院校,教育部和陕西省共建高校。学校总占地面积约157.3公顷,建筑面积70余万平方米,全日制在校生26 188人,教职工2 640人。
西北大学现有太白、长安、桃园三个校区,其节能工作与水电暖管理有以下特点:
(1)学校教学、科研、生活服务等功能齐全,能源消费包含水、电、天然气,消费量巨大。随着新建楼宇以及空调项目的建设,能源消费量呈上升趋势;
(2)学校历史悠久,建设时间长,基础设施老化严重,经常出现停电、停水等突发事件,管理部门较为被动;
(3)因校史久远、人员变动等历史性原因,目前基础资料缺乏严重。新建、改造项目资料没有专人管理,不能及时更新。尤其是太白校区地下管网,校园内的上水、下水管线经过多年建设,情况复杂,不仅新、老管网并存,而且存在部分废弃管线,主要靠老职工的经验和记忆,管网位置和走向难以查找的问题越来越突出,这给管网的维护和维修带来了很大困难;
(4)水、电、暖各个环节参与部门较多,经常出现二次建设,浪费大量资金。如建设单位为基建处,改造单位为工程技术部、动力服务中心、公寓管理中心、三校区物业,运行管理维修部门为社区、动力服务中心、公寓管理中心、三校区物业。
2 节能工作与水电暖管理总体思路
(1)统一规划,顶层设计――节能工作要站在全校高度,统一规划,顶层设计;
(2)领导统筹,全面参与――节能主管部门要参与水电暖的建设、改造、管理、运行等(各个环节;
(3)以点带面,注重效果――节能项目先做试点,效果明显后再全校推广,并注重节能项目的运行效果;
(4)健全制度,明确责任――逐步落实目标责任制;
(5)防范未然,专人专岗――以防为主,抢修为辅,专人负责;
(6)数据储备,及时更新――做好资料的整理与更新;
(7)互联互通,智慧管理――促进水电暖信息化管理。
3 节能工作与水电暖管理具体措施
在保障使用不降低舒适度的前提下,通过管理节能节水、行为节能节水和技术节能节水三种方式,最终达到节电节水的目的。
3.1 管理节能节水
节能监管平台为能源管理者和决策者提供管理和决策的技术工具或手段,辅助以能耗监测、统计和分析,找出能源浪费的关键环节,并采取有效的节能措施和管理办法对之加以改进,从而达到管理节能的目的。同时,节能监管平台也可以辅助对已耗能源的利用效率进行评估、对未来能源使用的需求趋势加以分析,以提升学校能源管理和决策的水平。可实现水电等能源资源精细化管理与信息化管理。
3.1.1 管理能节水做法
学校每周会出一份漏水分析报告,并将其发送给公寓、物业、饮食等各中心主任,同时将漏水分析结果公布在后勤集团科级干部微信群,起到公示作用。各中心根据报告结果进行自查,并及时处理,三周之内未处理,主管副处级干部会亲自督查。2015年四月第二周,各楼宇每小时漏水总量为46.9吨,十二月第二周,每小时漏水总量为3.3吨。如果漏水情况没有被发现或者发现后不处理,那么每小时将漏水约43.6吨,每年节约了38.1936万吨水资源,将近110.76万元水费。在建筑面积增加的前提下,用水量逐年下降。2016年和2015年相比,水费单价由2.9元增加到3.9元的前提下,水费基本持平。西北大学2014-2016年用水量水费建筑面积统计表如图1所示。随着数据的统计,根据实际用量逐步推进定额管理。
3.1.2 管理节能节水案例及其效果
案例1:全校总节水量
当供水正常时,72小时用水中应该有某一小时用水量为0,当72小时用水量均不为0时,系统报警,并认为72小时中最小的不为零的值为小时漏水量。
各楼宇用水情况一般比较规律,将每日用水量与前几天对比,可判断漏水情况。表1为4月第二周-12月第二周每小时漏水情况统计表。
案例2:太白校区公寓地下管网漏水
2015年6月9日,节能监管平台报警太白校区公寓二号楼每小时漏水量为4吨,6月9日2:00,每小时用水量瞬间从3吨/小时,增长为7.5吨/小时,并且一直持续。
漏水是由两个因素引起的,一是楼宇内终端用水设备漏水,如水龙头、冲水阀等;二是从水表到楼宇的地下管道漏水。发现该问题后,公寓白天晚上对楼宇的水龙头、冲水阀进行巡视,并对坏的进行更换,在卫生间内张贴节约用水的提醒标志。解决完终端漏水问题后,该数据还是没有明显下降。
异常前,每天用水量为八九十吨,2015年6月9日以后,每天用水量为两百吨以上。相关人员通过探测设备,沿着水表到楼宇的管道进行勘测,发现一次管道漏水,情况比较严重。
同时,通过72小时柱状图也可以看到,6月26日10:00,数据明显从每小时7.5吨,降低到每小时2吨,如图2所示。
3.2 行为节能节水
目前,学校因未关闭接线板电源、饮水机电源、电脑电源而引起的待机功耗在学校属普遍现象,根据系统检测,学校三个校区每天晚上的用电量为6 127.78度,即0.61万度,每度按照0.49元计算,并按照用电量总额的70%核算,每年有较大的节电空间,通过行为节能后,这部分可以减小为零。一个习惯,聚集在一起将产生巨大的效益,让大家自然形成节约一张纸、一滴水、一度电的良好行为习惯,形成全员节约共建的良好氛围。并呼吁全体师生,未使用状态时请随手关闭电源,为节能减排出一份力。
3.3 技术节能节水
3.3.1 技术节能节水做法
每年学校有一定的节能改造资金,如何把这部分资金合理高效使用,将其花费在最需要的地方,并且取得最好的效果,这是困扰水电管理人员的一个难题。节能监管平台给出一个明确的方向。2015年照明插座用电占得比例最大,用电32.28万度,占总量的75.8%,那么,节能改造就可以从照明插座,如节能灯、零待机插座入手进行节能改造。同时,可以通过系统查询到照明插座用量最大的楼宇,从这栋楼入手进行节能改造,根据节能监管平台提供数据,改造前后进行对比,效果明显后再大范围推广。同样,水可以从引用水、卫生间用水开始。
3.3.2 技术节能节水案例及其效果
案例:公寓卫生间节水改造
表3为太白校区公寓每小时漏水量,因这几栋楼采用高位水箱,无论是否用水,每小时均冲水一次,一次冲水约0.3L。
根据以下数据可以发现,公寓部分需要进行节能改造,那么改造时,如果资金有限,就从每小时漏水量最大的7号公寓入手,这样节水效果、经济效益最为明显,如表3所示。
4 未来规划及思考
4.1 加强组织领导
成立以副校长为组长的节能工作领导小组,各院系、部门一把手负责,并确认专员一名。主要职责为制定全校节能减排工作长远规划及管理办法;研究水电天然气改革方案确定重大节能改造项目;制定水电天然气管理相关政策;研究处理水电天然气管理和运行过程中的重大问题;检查和考核全校节能减排工作落实情况。
节能办为处级及以上建制,下设资料管理科、水电技术科、设备备案科、管网管理科、巡检维护科等科室。节能办指导全校水电暖与节能工作,对学校水电暖管理和节能工作进行统筹规划,参与水电暖规划、方案、新建、改造、管理、运行、维护等各个环节,并提出明确节能与规划要求。水电暖和节能项目立项时在节能办备案,付款前提交竣工资料,做固定资产。考核、监督各部门节能运行情况。进行指标定额的分配与监督。
4.2 做好顶层设计
站在全校高度,统筹规划,指定规章制度。主要规章制度如下:
全校所有水电暖新建、维修、改造项目立项时在节能办备案,节能办站在全校高度(并非项目本身)做好该项目的水电暖保障工作,如楼宇进楼电缆、水暖接口,必要时可向学校申请同时进行对应主电缆、配电室的改造项目。从项目方案开始,节能办提出使用节能灯、节水型器具、智能电子表具等要求,避免二次建设。项目付款前,在节能办进行水电暖固定资产备案。节能办不断更新资料,并根据设备寿命等对后期改造提出科学性预计,防止停水、停电等突发事件的发生。
4.3 健全管理制度
新建、装修楼宇电缆分户计量,计量采用指定水表、电表,使用节电、节水产品,配电室、网络间在独立房间。项目结束后,水、电、暖电缆、管道走向图等资料在节能办备案。
各部门每两周将建筑能耗现状和整改方案进行汇总,交节能工作领导小组,由工作领导小组协调各部门水电的维修。建立各类能源资源的管理制度,同r建立各种审核机制,将能源资源的管理与人事考核管理紧密结合。
4.4 培育绿色人才
层出不穷的节能管理理念和节能新技术对工作人员的业务素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较少的节能岗位(兼职)不能满足繁重的专业节能工作。需要增加水、电、暖等专业技术人员。
4.5 促进信息交互
为提高水电暖管理水平,减少人员成本,提高水电暖精细化管理,需要建设节能监管平台、地下管网探测、配电室远程监测、锅炉房远程监测、公寓商品房教工网上支付水电费、网上报修系统、仓库管理系统等。
水电暖信息化管理需要统筹规划,同一数据库编码要求,要求后续项目与现有项目进行无缝对接,避免成立信息孤岛。
对于学校而言,信息化项目建设完成仅仅是一个开始,项目能否达到预期效果,取决于建设完成后的制度保障、人员保障、考核落实等。因此,要加强后期保障工作。
4.6 创新运管手段
节能办定期尤其是用电、供暖高峰之前委托专业部门对变压器、配电柜、锅炉、水暖管道进行巡检维护,并且编写巡检记录、运行记录、维修记录。根据巡检结果及时进行改造。
节能办根据水电暖资料以及设备使用寿命及时找出可能出现停水、停电事故,提前申请改造,避免事故的发生,避免消防式抢修。
5 结 语
第9篇:高校人力资源规划方案范文
关键词:教学资源库;构建框架;体制
0 引言
由于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飞速发展,互联网在现代教育中扮演了极为重要的角色,极大地推动了网络教学。但也带来了一定的局限性,例如,学生不能快速检索和查阅他们所需要的知识和内容,导致有一部分学生不能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并发挥其优势,达不到预期学习效果。此外,高校财会类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存在一些共性问题:一是教学资源库大多以单一课程为核心建设,忽视相关课程之间的关系,课程资源共享程度较低;二是教学资源中理论课程资源较多,而实践课程资源较少,特别是适合财会审专业的经典教学案例更少;三是教学资源库中传统理论与基本技能类的资源居多,而前沿理论与综合技能类的资源较少,不利于复合型创新人才的培养。如何充分利用财会审网络教学资源的优势,发挥教育、教学服务功能,使网络教学资源更好地为高校学生的专业学习和高校教师的教学服务,意义深远而重大。为此,我们开展了高校财会审专业教学资源库的调查研究,希望满足学生对财务管理、会计和审计专业知识的需求,并满足教师对相关教学素材的需求。
1 财会审专业共享性资源库建设调查与分析
1.1 调研设计
为了配合陕西省教育厅教改项目“高等学校财会审专业教学资源库优化建设的研究与实践(11BY46)”的研究,课题组设计了“陕西高等学校财会审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与运行情况调查”问卷,问卷分为教师和学生两部分。问卷调查的主要目的在于了解财会审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及使用情况;调查对象涵盖陕西省13所院校的会计学专业的研究生以及30所本科院校、25所专科院校、11所独立学院的财务管理、会计学、审计学等相关专业的教师与学生;调查内容主要涉及现有财会审专业教学资源的质量、使用效果及优化建议等方面。
1.2 调研结论
课题组经过为期半年的周密策划、组织调查、信息整理与分析,完成了陕西高等学校财会审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与运行的调查研究工作。调查研究工作一方面了解了陕西高等学校财会审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与使用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另一方面,组织调查的过程也是引导财会审专业教师和学生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势的过程,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财会审专业教学资源的融合与有效利用。本次问卷调查的主要结论如下:
1.2.1 对财会审网络资源了解较少,获取资源的途径较分散。
被调查者对财会审网络教学资源库的了解层面较低,绝大部分处于基本了解的状态,致使其获取资料的途径宽泛,但是网络信息庞杂泛滥,信息的筛选工作量大,难以保证获取资料的实用性,从而导致财会审专业网络教学资源的使用率相对低。
1.2.2 学科之间缺乏整合。
通过调研分析可知,目前,陕西省内还没有以学科、专业大类为主线、能够联系产学研的财会审专业的教学资源库,不能全方位提供网络环境下的自主学习和研究型学习支持服务。学科之间缺乏联系导致学生难以系统性理解理论知识,很难掌握其共性,不能有效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
1.2.3 现有网络教学资源时效性、权威性较低。
众所周知,财会审专业课程与企业会计准则、审计准则与时俱进,理论知识变更较迅速,然而目前网络教学资源的更新速度较缓慢,更新速度快的一些网站其权威性又受到质疑,甚至有的网站为了刷新流量采取“换汤不换药”的策略,这些因素是制约财会审专业网络教学资源库良性运行的一大瓶颈。
1.2.4 现有网络教学资源难以达到预期效果。
根据调查问卷中相关问题的开放性提问,归纳出被调查者的主要观点为:网络世界诱惑太多, 经常可以为不学习找到合理的借口,不能完全静下心来学习;长时间使用电脑不利于健康;缺乏实际操作和面对面的交流互动,致其无法现场解决问题;优质的教学资源需要付费才能获得;一部分被调查者并不具备上网条件或者有的网站被学校屏蔽等,从而导致教师倡导学生使用网络教学资源不能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难以满足教学需要,无法提升教学质量。
1.2.5 教师的导向作用不明确。
好的教学资源需要分享,任课教师应将好的教学资源推荐给学生,方便其高效、高质量地完成学习任务,减少不必要的搜索时间。在网络环境下,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和咨询者,其主导地位体现在对教学方向的把握、教学目标的设定、教学环境的创设和教学节奏的调控上。网络信息复杂庞大,没有教师的引导与沟通,学生很难把握信息的可用程度。
1.2.6 对未来财会审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展望。
通过调研分析,课题组得出当前财会审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模块应涉及考试资源库、智力资源库、课程资源库、文献资源库、竞赛资源库、专业标准库等;其素材的呈现形式应多样化,包括WORD文本、PPT幻灯片、音频、视频等;其组织形式建议采用按学科知识点排列、按学习专题(或主题)组织或者按专业课程目录编排等。
在财会审专业教学资源库投入使用阶段,学校、院系等相关教育部门应制定相应的鼓励政策,为教学资源库的运行提供必要的支持。
2 财会审专业教学资源库的构建框架
2.1 财会审专业教学资源库构建模式
以信息系统开发的生命周期理论为指导,从项目规划、实施、维护与评价等方面进行高等学校财会审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通过建立教学资源的筛选与评估机制,来保证高等学校财会审专业教学资源库的质量。
2.2 财会审专业教学资源库规划与设计
财务管理、会计学和审计学专业之间的既相互独立又密不可分的关系,决定了我们需要以学科、专业大类为主线,整合优化财会审专业的教学资源。在资源库的建设过程中既要考虑到三个专业的特色又要思索三者之间的切合点,形成“一个目标,二维递进,三层覆盖,突出互动式、体验式、创新式”较为完善的网络教学资源体系。因此,课题组认为财会审专业教学资源库应该强调学科之间的共性,在资源库的设计上要突出专业之间的连贯性和逻辑性。结合上述调研结果,高等学校财会审专业教学资源库子库包括专业标准库、课程资源库、教学素材库、专业文献库、竞赛资源库、智力资源库、考试(认证)资源库和专业网站链接,并建成三级菜单式的教学资源库体系。
2.2.1 专业标准库的规划与设计
专业标准库主要提供重点院校财会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教学大纲等专业标准,为本专业师生提供在校期间的教与学的整体方案。该子库整理了重点院校会计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审计学专业本科培养方案、财务管理专业本科培养方案、会计学专业硕士培养方案、会计学学术硕士培养方案以及会计学博士培养方案;财会审专业主要课程的教学大纲;财会审专业主要介绍等资源。
2.2.2 课程资源库的规划与设计
课程资源库以财会审专业大类为主线,优化整合现有的财会审专业公共基础课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核心主干课程和专业实践课程,建成由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所组成的课程资源库,实现理论教学资源与实践教学资源的紧密结合。基本形成了由高等数学、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代史纲要、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数据库基础、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等课程所组成的公共基础课程群;由管理学、西方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经济法、统计学、运筹学、计量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等课程所组成的专业基础课程群;由会计学、财务会计、成本会计、管理会计、税务会计、财务管理、财务分析、审计学、会计信息系统、ERP原理及应用等课程所组成的核心主干课程群;由会计实训、课程设计等课程所组成的专业实践课程群。
2.2.3 教学素材库的规划与设计
教学素材库主要为网络课件开发和教师备课提供丰富、优质的教学素材,教学素材库的建设可以避免大量重复性劳动,提高教师的工作效率及教学效果,促进学生优化学习。教学素材库主要包括会计凭证填制、会计账簿登记、会计报表编制、会计要素与会计核算、用友ERP-U8等动画演示;会计从业资格考试无纸化模拟考试、用友财务(U8)等教学软件;收款凭证、付款凭证和转账凭证以及总分类账、数量金额式明细账、三栏式明细账和多栏式明细账等教学图片;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串讲、会计准则系列语音讲座等语音视频。
2.2.4 专业文献资源库的规划与设计
专业文献资源库主要包括财政法规、工商法规、国际会计准则、会计法规、金融法规、审计法规、税收法规、证券法规等财会法规资源库;系列财会论文;国内会计专业期刊、西方会计专业期刊等财会期刊介绍以及经济类核心期刊投稿指南;系列会计名著概览;会计学专业方向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阅读书目等。
2.2.5 竞赛资源库的规划与设计
竞赛资源库主要包括“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挑战杯”中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用友杯”全国大学生ERP沙盘模拟对抗赛、“用友杯”全国会计信息化技能大赛、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全国大学生管理决策模拟大赛、全国大学生网络商务创新应用大赛等赛事的大赛介绍、大赛作品和团队风采。
2.2.6 智力资源库的规划与设计
智力资源库主要包括硕博导师、会计院系、会计师事务所、会计名人、财务总监、会计领军人才等子库。已整理了全国1800多名硕博导师、80多个会计院系、10多个著名的会计师事务所、60多名国外会计名人、10多名中国会计名人、25名会计领军(后备)人才等资料。
2.2.7 考试(认证)资源库的规划与设计
考试(认证)资源库主要包括:会计从业资格考试、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审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注册会计师考试、注册税务师考试、注册评估师考试以及ACCA、CIA、ACA、AIA、ICMA、CIMA、CMA、CGA、管理咨询师考试、理财规划师考试、ERP工程师职业能力认证考试等考试资源的考试简介、考试大纲、历年真题以及模拟试题、题库等。
2.2.8 专业网站链接的规划与设计
专业网站链接包括会计相关网站、精品课程网站以及职业组织网站链接等。
2.3 财会审专业教学资源库的组织与管理
2.3.1 财会审专业教学资源库的组织团队
高校财会审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需要有一个努力协作的组织团队,专业信息技术人员和具有丰富教学经验的一线教师负责设计和组织,相关部门积极参与。在高校财会审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过程中,需要建立一支资源库研发团队,这是教学资源库建设的组织保障。教学资源库研发团队的主要工作是资料搜集、整理与融合、课件制作和资源上传等,其成员由专业信息技术人员、一线教师和相关专业研究生组成,在一线教师的领导下,进行教学资源库研发的组织和管理,制定相关管理制度,在管理上做到组织有序、职责清晰、分工明确、奖惩分明。
2.3.2 财会审专业教学资源库的职责权限划分
确定财会审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的主体,规范参建人员的行为,是教学资源库建设和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为了实现财会审专业教学资源全员共建和分级管理,要求资源库管理系统能对资源参建者和管理者进行严格的权限设定,明确各自的职责。财会审专业教学资源库管理权限划分的具体做法是对资源库采用分级管理的模式,将系统相关管理人员和用户分为四种角色,分别是管理员、专业库负责人、参建人员和用户。其中,管理员具有教学资源库管理的最高权限;专业库负责人由管理员设定;资源库参建人员由专业库负责人指定,只负责自己参与建设的模块;用户只有对资源检索、下载、浏览、评价的权限。
2.3.3 财会审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审核、评价体制
为保障高校财会审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质量,建立相应的审核和评价体系是保证其质量的有力保障。一方面,应建立评估制度,对财会审教学资源库的建设(维护)成本、进度与质量等进行评价,从而形成循环式的修正体系;另一方面,通过参建人员与用户之间的互动形成良好的反馈评价机制,依照用户的需求对教学资源库做出整合与修改,不断提高财会审专业教学资源库的质量和建设水平。
3 结束语
高校财会审专业教学资源库的顺利运行将有利于学生利用网络资源进行自主探究、发现学习;有利于教学科研人员利用网络资源进行教学改革和深入的科学研究;有利于企业利用该平台提高会计、审计、财务管理水平和工作效率。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建设,应结合共性与个性需求,根据高校人才培养的实际需求,从教学的内容、方法、手段和评价方式,针对财会审专业群体所需的知识、技能要求,开发普适性的专业教学资源库,同时注意规范教学的选用机制,确保资源的质量,不断促进高校财会审专业教学资源库的发展。
高校财会审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是一个长期的、不断充实的建设过程,只有不断地深化和促进高校财会审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将学校和企业有机地融合,依托先进的网络环境和可靠的硬件设施,才能建设高质量的教学资源库,切实实现财务管理、会计学和审计学专业的资源共享。
参考文献:
[1] 尹德安.高职高专电子商务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研究.科技创业家[J].2012(8):192.
[2] 周建.高校教学资源库建设研究.教育与职业[J].2013(6):183-184.
[3] 方旭.优质教学资源库建设及管理机制研究.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3(1):123-124.
[4] 李真真.高等职业院校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研究[D].秦皇岛:河北科技师范学院,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