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是湖北省教育厅主管、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主办的综合性学术理论期刊。它创刊于1980年,前身为《郧阳师专学报》(1980-1992年)、《武当学刊》(1993-1998),1998年7月改称现名,双月刊。学报自创刊以来,立足学术前沿,积极倡导理论联系实践的学术风气,努力贯彻党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坚持高标准的学术质量和出版质量,坚持以社会效益为中心的办刊原则,主动为地方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发展服务,形成集学术性、师范性、科学性、地方性为一体的鲜明办刊特色。学报自2004年推行栏目主持人制度以来,学报办刊特色更加突出,学术质量稳步提升,所刊论文的转载、题录、影响因子都位居同类学报前列,赢得了社会及学术界的广泛好评。
学报论文被全国多家有影响的数据库收录,如《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数据库》、《龙源期刊网》等,并获得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优秀社科成果奖。《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为全国高职高专学报学会会长单位。荣获全国高职高专学报一等奖;首届全国高职高专十佳学报;湖北省优秀期刊。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开设有道教与武当文化研究、汉水文化与南水北调研究、国学研究、社会转型研究和教育教学研究常设栏目。学报自创刊以来就注重地方文化研究,特别重视道教与武当文化研究栏目建设,武当学开创者、校长杨立志教授亲自担任栏目主持人,学报曾一度更名为《武当学刊》。该栏目自创刊以来从未间断,共发文450余篇,其中部分论文另结集出版为《武当文化研究丛书》。该栏目的开设是为了充分利用学校自身所处的历史地理位置。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位于湖北省丹江口市,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源头,地处武当山脚下、汉水之滨,拥有黄河、长江两条母亲河相夹、高原地带向第三阶梯过渡的地理区位,有深厚的文化底蕴。28年来,学报通过主办道教与武当文化研究栏目,培养了较为庞大的作者队伍,并通过教学和科研工作,极大地弘扬了优秀的地方民族文化,为地方经济文化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学报在1993年武当山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活动中功不可没,为申遗工作提供了大量的科研成果,学报武当文化栏目的作者也是申遗工作的主要成员,武当文化的栏目主持人、校长杨立志教授担任申遗工作的顾问和申遗报告的主笔。道教与武当文化研究栏目在2002年被全国文科学报研究会评定为“特色策划栏目”,2006年被评为“全国社科学报优秀栏目”。现在,潘世东教授主持的汉水文化与南水北调研究栏目也正在成为学术界所关注的重要科研园地。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栏目设置
道教与武当文化研究、汉水文化与南水北调研究、国学研究、社会转型研究和教育教学研究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荣誉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荣誉
1、《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文章内容要求论点明确、论据可靠、论述清楚、文字简练。包括图、表,每篇文章篇幅最好控制在3个版面(约5500字)以内。
2、《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稿件要求一律用北大方正书版系统或Word软件排版,打印清楚,并发送电子文档。文内保证标点正确、用字规范,除特殊需要使用繁体字外,一律使用简化字。计量单位及符号要符合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外文字母、数学符号要分清大小写,正斜体和上下角标的位置。
3、《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文中的图表(要求必须有图序、图题和表序、表题)标题一律用小5号黑体,说明和标注统一用6号宋体。由于版式需要,图的宽度在保证美观的前提下要求小于8cm或小于15cm。照片必须图像清晰,层次分明。
4、来稿必须包括(按顺序):(1)题名,(2)作者姓名、单位,(3)中文摘要:能客观地反映出论文的主要信息,采用第三人称表述,一般不超过200字,(4)关键词:是反映论文主要内容的术语,一般每篇3-8个,应尽量从《汉语主题词表》中选用,未被词表收录的新学科、新技术中的重要术语,也可作为关键词标注,(5)中图法分类号及文献标识码,(6)正文,(7)参考文献:采用顺序编码制按照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标注,(8)前四项内容的英译内容,(9)作者简介:内容包括作者姓名、出生年月、性别、民族、籍贯、职称、学位、简历以及研究方向。作者来稿时,应注明详细通讯地址、邮编和联系电话。
征稿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