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学报
《水土保持学报》(双月刊)创刊于1987年,是由中国土壤学会;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主办的刊物。本刊主要刊登有关水土保持、土壤侵蚀方面的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水土流失和荒漠化防治,土壤侵蚀(水蚀、风蚀等)过程及模型,水土流失预防监督与管理,流域植被修复与生态环境建设,区域水土保持与农业可持续发展。
《水土保持学报》获1999年陕西省十佳期刊和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2000年中科院优秀期刊三等奖;2000年入选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
水土保持学报栏目设置
试验研究、研究简报、综合评述、学术讨论、研究生论文简报
水土保持学报荣誉
水土保持学报荣誉
1.《水土保持学报》文章篇幅及投稿方式
来稿篇幅以8000~10000字为宜。本刊以接收电子邮件投稿为主,来稿时电子邮件主题请注明“×××投稿”,并在邮件中署第一作者姓名,以便本刊邮件归类和查找。
2.《水土保持学报》文章格式
2.1论文标题和作者标题用词务必言简意赅、准确、规范,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一般不用副标题,中英文题目应一致。所有作者的单位要有准确的中英文名称、城市名称和邮编。投稿时请不要采用分栏排版。
2.2摘要和关键词摘要须说明论文的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包括主要数据)和结论,着重于创新与发现,以300字左右为宜。关键词3~8个,且规范、准确,中英文摘要及关键词须对应并同序。
2.3中图分类号和基金项目文章需注明“中图分类号”,参见《中国图书馆图书分类法》(第4版),置于关键词下。正文首页左下脚须注明论文基金资助项目及其编号。
2.4作者简介篇首页下附第一作者简介及通信作者简介,内容包括:姓名(出生年—),性别,籍贯,学位,职称,研究方向,E-mail地址及联系电话。
2.5正文格式与要求(1)引言:要明确提出科学问题、研究工作的目的、意义和背景以及本项研究的主要任务。(2)实验材料与方法:务必说明实验样品采集具体时间和测定时间及方法。研究方法一般引用文献,如方法有改进则须说明,如果作者自己创新的方法则宜详述。(3)结果与分析:提出观察和实验证据,力求简明扼要。(4)结论:提出实验结果所论证的原理、相互关系;阐明研究结果与前人的研究是否一致,有无创新,指出本实验的不足之处,以及未能解决的问题。
2.6参考文献一般只列出与论文内容密切相关的主要文献,以15个左右为宜,未公开发表的文献或资料不得作为参考文献引用,如确需引用,征得作者同意后在本页以脚注方式引用,有关著作权责任作者自负。参考文献序号的编排,按其在论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编号,并在正文中相应位置标注其序号。外国作者姓名著录格式一律姓前名后,名要缩写但不加缩写点。文献作者3人以上,只列出前3人,后用“等”或“etal”。不同类型文献著录格式如下:
(1)专著:著者.书名[M].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2)期刊:作者.题名[J].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3)学位论文:作者.题名[D].保存地点:保存单位,年份.
(4)论文集:作者.题名[C]//编者.文集名.出版地:出版单位,出版年份:起止页码.
(5)电子文献:作者·题名[EB/OL].[引用日期].获取和访问途径.
3.《水土保持学报》图表要求每篇论文图表数目应以不超过4个为宜。要求论文插图宽度(包括纵坐标上量和单位)一般为8cm左右,特殊图件宽度自定;插图高度无专门限制,但要求与宽度要协调。图中主要文字字体字号用8磅宋体,图中注释文字(图例、图注等)用7磅宋体;论文插图要能在Word文件中编辑并带有数据源,图片影像需清晰,反差适中,主次线条粗细有别。表格尽量采用“三线表”,表中数据实测为零,计“0”;未测定则计为“—”;其它均如实注明。
4.计量单位、符号
计量单位一律使用国家法定计量单位,正文中量的单位用一般格式表示,如cm,g/kg,s,mol/L,t/hm2,Pa,J等,但图表中复合单位一律使用负指数形式,如g.kg-1,mol.L-1,t.hm-2;国外地名以《世界地名手册》为准,国际组织名称以《联合国及有关组织机构译名手册》为准;统计学常用符号及公式中的变量都要用斜体。
5.稿件处理
编辑部在收到稿件后,即发出稿件自动回复函,投稿2~3个月后作者可通过电子邮件查寻审理结果,3个月后若未收到本刊修改意见或其它相关录用通知,作者有权将该论文另投它刊。稿件录用后,本刊以修改后定稿为准,严禁频繁改动。稿件接受后将于6~12个月内刊出,发表后赠送样刊2册。编辑部对采用的稿件可作必要的文字加工、技术处理和内容删节。
6.文责
来稿文责自负,请勿一稿两投。作者来稿发表后,文章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其编辑版权归本刊所有。编辑部有权将其编辑的刊物制成光盘版或被其正式出版的光盘版收录,对此作者如不同意应在投稿时向本刊声明,否则视为同意。
征稿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