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有专家论坛、论著、临床技术、讲座、综述、病例报告和国际之窗等栏目。在2008年我国16种口腔医学期刊主要指标的排序中本刊综合评价总分和影响因子排名均为第二,仅次于《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首先,你需要确认你说的核心期刊是哪一种?医学的核心期刊分科技核心和中文核心,也就是俗称的北大和统计源。另外,需要纠正核心期刊并没有所谓的好投难投的区分,这实际上是大家一种错误的理解。可能有些人觉得好中,有的人觉得难中。其实是自己文章本身的原因和选刊的原因。其次,如果从科学的角度去分析,一本核心版面页数越多自然收录的概率就会越大。例如,旬刊,半月刊肯定要比月刊双月刊收录的多一些。如果你能说明您的研究方向或者科室,可以为你推荐一些不错的期刊。
设有专家论坛、论著、临床技术、讲座、综述、病例报告和国际之窗等栏目。在2008年我国16种口腔医学期刊主要指标的排序中本刊综合评价总分和影响因子排名均为第二,仅次于《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1 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排在第一的是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虽然这几年其他医学院口腔学科的发展突飞猛进,但是华西口腔医学院在科研项目、实验室基地、学术刊物等方面的优势还是很明显的,排名第一没有悬念。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始建于1907年,是中国第一所高等口腔医学院校,华西口腔医院是中国第一个口腔专科医院。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拥有8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1958年就成立口腔医学研究所,1989年建立卫生部口腔重点实验室,,2007年经科技部批准建设口腔疾病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2009年创办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ral Science英文杂志,成为国内第一本SCI收录口腔医学英文杂志,影响因子位居全球口腔医学SCI期刊Q1区。2013年创办Bone Research 英文杂志,2014年也被SCI数据库收录,影响因子位于本学科亚洲第一。医院发表SCI收录论文数、SCI论文被引用数等各类论文数量连续4年进入全国医疗机构前列,在全国口腔医学领域排名第1位;连续三次蝉联口腔医学科技影响力排行榜第1名。2 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始建于1941年,口腔医学是国家一级重点学科,口腔医学各学科分支发展均衡,实力都很雄厚,是目前教育部批准的全国唯一一所招收口腔医学八年制本博连读学生的口腔医学院校。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拥有我国医学界的众多第一:我国第一位医学博士、第一批口腔临床技能(专业)型博士、第一位口腔医学双博士等。还有,医学领域第一家“口腔数字化医疗技术和材料国家工程实验室”、“口腔疾病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国家级口腔医学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等。3 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大家可能对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不太熟悉,在去年12月教育部第四次学科评估中,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学科评估是A+,和四川大学华西口腔医学院、北京大学口腔医学院并列全国第一。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创建于1935年,最早是国立南京中央大学牙医专科学校。第四军医大学口腔医学院口腔临床医学为国家重点学科、口腔基础医学为国家级重点学科(培育)学科。
所谓影响因子是由论文所在的期刊决定的,SCI会定期对其目录中的期刊进行影响因子计算,主要是根据期刊的影响力和期刊中论文被引用数量等决定。可使用外文数据库Web of Science中的JCR(Journal Citation Reports),其中JCR Science Edition用于查询自然科学类期刊,JCR Social Sciences Edition用于查询人文社会科学类期刊。 我也可以帮忙查看的。查看用户名了解
一般都是在6、7月份发布的,比如14年的是7月30日7月30日凌晨,汤森路透(Thomson Reuters)发布2014年最新SCI影响因子。该份报告涵盖82个国家237个大类10927本期刊。每年(2014)公布的是这些杂志前年(2013)的影响因子,今年新增了379种期刊,同时也剔除了33种期刊,因为它们自引率过高。
是核心期刊
中外口腔
张斌教授研究团队共发表SCI及国内核心期刊论文50余篇。近6年来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面上项目课题两项,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子课题一项,国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一项,省自然基金重点项目一项。在硬组织矿化机理研究领域,张斌教授的研究团队和美国相关领域知名实验室紧密合作,取得了重要的研究成果。国际上首先提出,骨和牙齿细胞外基质蛋白SIBLING蛋白家族在骨质疏松病变过程中起到重要的作用。通过对两种骨矿化相关基因缺陷/基因敲除小鼠(Phex基因突变/Dmp1基因敲除)的研究,系统的阐述了矿化组织的细胞外基质蛋白SIBLING蛋白家族,是参与骨矿化缺陷(骨佝偻病)形成的重要因素。所领导的研究团队近年来,分别在口腔疾病(Oral Disease),牙科研究(Journal of Dental Research)等口腔医学领域影响因子最高的SCI杂志上发表了论文。所获得的研究成果,在2008年国际牙科研究会和2008年美国牙科研究会上分别作了大会报告,受到同行专家的认可。在口腔颌面部肿瘤侵袭转移机理研究领域,提出统筹考虑肿瘤坏死因子、肿瘤内微血管生成因子、肿瘤细胞外基质降解因子以及遗传原因等多方面因素,综合研究肿瘤侵袭转移的诱因和过程。所获得的研究成果发表于口腔颌面外科杂志(Journal of Oral and Maxillofacial Surgery)、英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British Journal of Oral and Maxillofacial Surgery)等口腔外科领域知名期刊。
学报一般是综合性的,专业性要求不是很强,如果写的文章是综述类的文章发学报会好发一点,如果是研究性文章发期刊更有价值
文唾液凝集素研究进展,《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09年 第2期中国口腔医学专业人才供需研究,《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9年 第1期Nod/Rip2信号通路参与牙龈卟啉单胞菌诱导牙髓细胞白细胞介素-6表达,《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9年 第1期龋病相关细菌的细菌素,《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09年 第1期 口腔医学教材建设与创新人才培养,《中国口腔医学信息》2008年 第6期Wnt信号通路与牙胚发育,《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08年 第12期老年人前后牙牙髓感觉功能昼夜节律性的比较研究,《中华老年口腔医学杂志》2008年 第4期发挥综合性大学的学科优势培养创新型口腔医学人才,《中国口腔医学信息》2008年 第5期弯曲根管不同预备方法对其根管充填密封性的影响,《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08年 第6期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唾液分泌率及其葡萄糖的质量浓度分析,《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08年 第5期口腔医学救护在抗震救灾中的重要作用,《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8年 第4期发挥学科优势,建设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实验科学与技术》2008年 第4期五星红旗不相信眼泪,《中国口腔医学信息》2008年 第3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是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的孵育站,《高等教育发展研究》2008年 第2期设立口腔医学8年制学历教育势在必行,《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年 第6期成都地区成人上颌第一前磨牙的离体解剖形态观察,《国际口腔医学杂志》2008年 第2期发挥综合性大学的学科优势培养创新型口腔医学人才, 《北京口腔医学》2008年 第2期1950——2005年我国龋病临床研究文献的质量评价,《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8年 第1期我国局部使用氟化物防龋效果的循证医学分析,《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08年 第1期 3种白色假丝酵母菌生物膜体外模型的比较研究,《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7年 第12期两种脱矿体系制备人工龋损的病理学比较,《中国比较医学杂志》2008年 第1期两种机用镍钛根管预备器械预备“S”形树脂根管的效果观察,《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8年 第1期三种灭菌法对高速裂钻腐蚀和切削率的影响,《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07年 第10期中药五倍子、蜂房提取物对早期釉质龋再矿化作用的实验研究,《时珍国医国药》2007年 第11期人体牙髓感觉功能昼夜节律性的增龄性变化,谢思静 郭斌 周学东 阙克华 徐真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年 第4期影响内氏放线菌尿素酶活性相关因素的初步研究,《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年 第4期我国窝沟封闭防龋效果的循征医学分析,《口腔医学研究》2007年 第5期中药对口腔细菌生物膜作用的实验研究,赵今 李继遥 朱昞 周学东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7年 第10期白假丝酵母菌药物流出泵基因在生物膜中表达的动态研究,《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7年 第4期根管弯曲度对人下颌恒切牙数字牙片根管长度测量的影响,《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年 第5期局部使用聚维酮碘氟化泡沫对龋易感儿童口腔致龋菌的抑制作用,《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07年 第5期厚朴活性成分对致龋菌生长和产酸影响的体外研究,《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年 第3期远缘链球菌黏附与游离状态下合成胞外多糖的比较,《上海口腔医学》2007年 第1期五倍子对牙根面脱矿影响的研究,《中国中药杂志》2007年 第6期纳米羟磷灰石/聚酰胺66作为盖髓材料的体外抗菌作用,《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7年 第1期多肽生长因子对牙周膜细胞的影响,《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07年 第2期五倍子不同组分对口腔细菌生物膜的清除效应,《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7年 第1期我国天然药物防龋的研究进展,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07年 第2期肝细胞生长因子在大鼠修复性牙本质形成过程中的表达研究,《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07年 第1期中药五倍子化学成分对早期龋显微硬度的影响,《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6年 第10期 口腔多菌种生物膜对防龋中药敏感性的实验研究,《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6年 第6期变形链球菌在日托儿童口腔中水平传播的初探,《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6年 第6期白细胞介素-1B-511基因多态性与牙周炎进展的关系,《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6年 第6期数字X线技术诊断6|6原发性牙根纵裂的体外研究,《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6年 第6期中国人下颌恒切牙根管横切面的形态学研究,《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年 第6期人上前牙根管治疗难度评估的实验研究,《上海口腔医学》2006年 第5期根管治疗难度分析的要点,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6年 第9期下颌恒切牙根管形态的影像学研究,《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2006年 第8期下颌恒切牙根管解剖因素与根管治疗难度的相关分析,《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6年 第4期可变锥度镍钛锉在树脂弯曲根管中成形效果的观察,《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6年 第4期不同培养条件对口腔细菌生物膜生长的影响,《临床口腔医学杂志》2006年 第6期恒前牙髓室解剖影像学的初步研究,《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6年 第3期种麻醉方法在牙髓病治疗中止痛效果的比较,《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6年 第3期中国人下颌恒切牙根管弯曲的解剖学研究,《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6年 第3期儿童口腔中变形链球菌传播方式的研究,《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6年 第5期我国龋病研究的进展,《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6年 第5期尿素水解对内氏放线菌增殖及耐酸力的影响,《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6年 第2期粘液放线菌生物膜结构中细菌和胞外多糖关系的初步研究,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2006年 第2期网络在牙体牙髓疾病诊治中的应用,《中国口腔医学信息》2006年 第1期酪蛋白磷酸肽——磷酸钙溶液体外再矿化作用的化学分析及显微硬度测试,《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06年 第2期肝细胞生长因子在正常牙髓组织中的表达,《上海口腔医学》2006年 第1期不同程度牙周炎自然发展进程与IL-1RN基因多态性的关系,《现代口腔医学杂志》2006年 第1期健康老年人口腔念珠菌与义齿修复的相关研究,《华西口腔医学杂志》2006年 第1期
一般都是省级的比较多,你要用于评职呢 还是?
一般都是在6、7月份发布的,比如14年的是7月30日7月30日凌晨,汤森路透(Thomson Reuters)发布2014年最新SCI影响因子。该份报告涵盖82个国家237个大类10927本期刊。每年(2014)公布的是这些杂志前年(2013)的影响因子,今年新增了379种期刊,同时也剔除了33种期刊,因为它们自引率过高。
您好新闻出版总署备案的合法期刊基本上全有ISSN和CN请根据您的需要自行查询。
科研概况 截至2013年12月底,学院共获得国家级科技成果奖67项,其中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1项,国家自然科学奖5项,国家技术发明奖10项,国家科技进步奖51项。 2010-2013年,学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累计达1372项,2013年获得497项,连续四年稳居全国医学学科第一。 2012年度,发表SCIE论文1980篇,医学学科SCI收录论文数再次名列全国一,同比增长7%。 2005年-2012年,学院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4篇,提名奖16篇。 2008-2013年,学院以第一完成单位共获得国家级科技成果奖11项,市(部)级科技成果奖162项,王振义院士获2010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2009-2013年,学院在SCI收录中国医学领域科技论文数量机构排名中连续五年荣获第一位。 科研突破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科研突破 年份大事记1954年 完成中国国内第一例心脏二尖瓣分离术 1956年 首次用阿托品治疗锑剂中毒引起的阿斯综合症 1958年 成功抢救大面积烧伤病员邱财康 1963年 成功实施国际医学史上第一例断肢再植手术 1973年 施行中国国内首例婴幼儿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 1977年 首例同种原位肝移植获得成功 1978年 完成亚洲首例心脏移植手术 1981年 成功完成中国国内首例联体婴儿分离手术 1986年 在国际上率先应用全反式维甲酸诱导分化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8年后又在国际上首先证实了三氧化二砷的应用可以特导诱导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细胞凋亡,使得复发难治白血病治疗取得突破 1991年 首次进行了头皮撕脱伤原位再植获得成功 1999年 研制成功中国国内首例携带有人血清白蛋白基因的转基因试管牛 1999年 最早研究发展计算机辅助定制型人工关节以及形状记忆骨折内固定装置,并用于临床 2003年 成功施行了亚洲首例成人胰岛细胞移植、成人胰岛细胞—肾联合移植 2004年 成功完成亚洲首例腹腔七器官联合移植 (表格内容资料来源:2015年3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官网) 学术期刊 期刊 期刊名称期刊概况《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创刊于1958年,月刊,为中国自然科学类核心期刊和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该刊以全面反映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在科研、医疗、教学和管理等领域中所取得的新成果、新理论、新技术、新经验为主,被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美国《化学文摘(CA)》、俄罗斯《文摘杂志(AJ)》、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等中国国内外权威检索系统收载。《肿瘤》于1981年1月创刊,月刊。1992-2008年,该刊一直被北大图书馆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收录,同时被中国科学院的“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和中国科学技术信息中心的“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数据库”收录;并被cambridge scientific abstracts(美国)、chemical abstracts (美国)、embas (elsevier(荷兰)、viniti abstracts journal (俄罗斯)、index copernicus (波兰)、jst – china (日本)等数据库收录。《现代免疫学》于1981年创刊,双月刊,该刊致力于免疫学领域的学术研讨和交流,介绍中国国内外免疫学发展的动向和技术,主要发表原创性免疫学研究论文,注重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相结合。为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及统计源期刊,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临床儿科杂志》月刊,创刊于1983年,该刊反映本学科学术水平和发展动向,报道重点是儿科医学领域的新理念、新成果、新方法、新技术及成熟的、有实用性的临床实践和经验总结。为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已被国际权威检索机构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并被《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和《万方数据-数字化网络期刊》、《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收录。《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双月刊,2005年2月创刊,该刊报道组织工程及其相关领域、美容外科、颅面外科、眼科、口腔颌面外科、四肢显微外科、骨科的临床及基础研究成果,并及时介绍整形重建外科重大进展、新技术和新动态,力求科学性、实用性。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统计源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全文收录期刊、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群、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收录期刊。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1985年7月创刊,双月刊,该刊主要报道内分泌代谢领域中国国内及与国外合作的最新研究成果、临床诊疗经验以及与临床密切结合的基础理论研究。为美国化学文摘《ChemicalAbstract》《TOXCENTER》收录,中国国内为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及中国期刊数据库(CNKI)所收录。 《中国男科学杂志》创刊于1986年,月刊,该刊旨在交流这一领域的临床经验和研究成果。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医学类核心期刊、中国生物医学核心期刊、美国《化学文摘》(CA)来源期刊、荷兰医学文摘EMBASE。 《医用生物力学》创刊于1986年,季刊。该刊报道内容主要包括医学生物力学领域中有关固体力学、流体力学、流变学、运动生物力学等方面的研究论文。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已分别入编《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统计源期刊,《中文生物医学期刊文献数据库》(CMCC)来源期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全文来源期刊,《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来源期刊,美国《剑桥科学文摘》(CSA)来源期刊,波兰《哥白尼索引》(IC)来源期刊,俄罗斯《文摘杂志》(AJ)来源期刊,美国《化学文摘》(CA)来源期刊。 《上海口腔医学》该刊于1992年创刊,双月刊,1998年加入(CNKI)《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CAJ-CD)》,1999年被选入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2000年被美国《化学文摘》(CA)收录, 2003年成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并被Index Medicus和MEDLINE收录,2007年被美国EBSCO数据库收录。 《外科理论与实践》该刊于1996年创刊,双月刊,以普外科为重点,同时兼顾外科总论。2000年列入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并被“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等收录。《胃肠病学》创刊于1996年,月刊,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于2002年3月起发行,双月刊,内容涉及检验、放射、B超、病理、内镜、EKG和临床诊断等。2004年,被评定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并被《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等收录。 《中国口腔颌面外科杂志》于2003年3月创刊,双月刊。该刊主要报道中国口腔颌面外科领域的新成果、新经验、新理论、新知识。为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以及美国EBSCO数据库和化学文摘(CA)收录期刊(CODEN码ZKHWA6)。 《内科理论与实践》于2006年7月创刊,双月刊。被“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全文版)”、“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收录,2008年录入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该刊重点报道和介绍内科跨专业或交叉性疾病,提高和拓展药理知识,系统介绍随时代发展要求临床内科医师需掌握的新知识。 (表格内容资料来源:2015年3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官网) 馆藏资源 馆藏概况根据2015年3月医学院图书馆官网显示,学院图书总藏量达5万册,覆盖医学各学科,拥有医学类电子文献数据库35个,医学及相关学科电子全文期刊4000余种,其中中文期刊约1500种。 特色馆藏临床医学文献资源收藏齐全,为中国国内重点收藏单位;基础医学以免疫、组胚等为主。 医学院图书馆作为全国法文医学文献特藏中心,不仅保存大量有价值的医学法语历史文献,还与法国虚拟医学大学( UMVF )合作,引进了该校网上教学资源等多种法语信息资源。2005年,图书馆建立了法语信息中心,进一步推进了法语及法国医学文献的馆藏建设。 医学院图书馆曾在中国国内率先引进 Medline 、 Embase 、 Biosis Preview 、 OVID 、 Micromedex 、 Karger 、 Informa 、 Lab Protocol 、 Best Practice 等医学文献数据库系统,内容涉及医学临床、医学基础、药学及循证医学各领域。 在创建医学资源特色的基础上,医学院图书馆联合各附属医院的图书馆,创建了“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图书馆联盟”,旨在推进医学信息资源和读者服务的共建与共享,使医学信息资源在学院和附属医院的教学、科研和医疗服务中起到更好的助推作用。 教育部科技查新综合站(医学部),科技部和卫生部以及上海市科委认可的查询点,对全社会开展课题检索和查新服务。
中科院自己划的。先是按学科,再按影响因子排列划分。SCI是美国《科学引文索引》的英文简称,[1]其全称为:Science Citation Index,,创刊于1961年,它是根据现代情报学家加菲尔德(Engene Garfield) 1953年提出的引文思想而创立的。时至今日加菲尔德仍是SCI主编之一。SCI是由ISI( 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 I)美国科学情报所出版。现为双月刊。ISI除了出版SCI外,还有联机型据SCISEARCH。ISTP(Index to Scientific &Technical Proceeding)也由其出版。SCI是一部国际性索引,包括有:自然科学、生物、医学、农业、技术和行为科学等,主要侧重基础科学。所选用的刊物来源于94个类、40多个国家、50多种文字,这些国家主要有美国、英国、荷兰、德国、俄罗斯、法国、日本、加拿大等,也收录一定数量的中国刊物。SCI索引对科技工作者查阅最新文献、跟踪国际学术前沿、科研立项以及在具体的课题研究时及时了解国际动态都有很大帮助。
jeccr杂志影响因子在29左右。因为根据Web of Science数据库的最新统计:JECCR杂志2017-2018年共发表499篇论著和综述,在2019年已被引用3639次。 因此,截止目前即时影响因子:29,按照往年经验,今年发布的SCI影响因子过7分肯定没问题,在六月份公布的结果中,还会略有上涨。JECCR期刊官网提供了审稿周期信息。从提交到第一决定的平均时间约为8天,从提交到给出审稿意见的平均时间约为27天,从提交到接受的平均时间约为95天,出版时间约为21天。影响因子(英文:Impact Factor),简称IF,是汤森路透(Thomson Reuters)出品的期刊引证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JCR)中的一项数据。 即某期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该报告年份(JCR year)中被引用总次数除以该期刊在这两年内发表的论文总数。这是一个国际上通行的期刊评价指标。影响因子现已成为国际上通用的期刊评价指标,它不仅是一种测度期刊有用性和显示度的指标,而且也是测度期刊的学术水平,乃至论文质量的重要指标。影响因子是一个相对统计量。影响因子并非一个最客观的评价期刊影响力的标准。一般来说影响因子高,期刊的影响力就越大。对于一些综合类,或者大项的研究领域来说,因为研究的领域广所以引用率也比较高。
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IF)是汤森路透(Thomson Reuters)出品的期刊引证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JCR)中的一项数据。 即某期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该报告年份(JCR year)中被引用总次数除以该期刊在这两年内发表的论文总数。这是一个国际上通行的期刊评价指标。影响因子现已成为国际上通用的期刊评价指标,它不仅是一种测度期刊有用性和显示度的指标,而且也是测度期刊的学术水平,乃至论文质量的重要指标。影响因子是一个相对统计量。影响因子并非一个最客观的评价期刊影响力的标准。扩展资料影响因子虽然可在一定程度上表征其学术质量的优劣,但影响因子与学术质量间并非呈线性正比关系,比如不能说影响因子为0的期刊一定优于影响因子为0的期刊,影响因子不具有这种对学术质量进行精确定量评价的功能。国内部分科研机构,在进行科研绩效考评时常以累计影响因子或单篇影响因子达到多少作为量化标准,有的研究人员可能因影响因子差1分而不能晋升职称或评定奖金等,这种做法绝对是不可取的。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影响因子
影响因子是1972年由E1加菲尔德提出的,现已成为国际上通行的一个期刊评价指标。学术期刊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是指期刊近两年的平均被引率,即该期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评价当年被引用的平均次数。用公式表示为:影响因子=该刊前2年所发表的论文在第3年被引用的次数/该刊2年内所发表的论文总数从其定义可知,影响因子的三个决定因素分别为时间(2年)、论文总数(该刊连续2年内所发表论文总数)、被引用次数(上述论文在第3年被引用的总次数)。影响因子是一个相对数量指标,一般认为能够较好的反映期刊被使用的真实客观情况,可较公平的评价各类学术期刊,通常影响因子越大,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和作用也越大!我是润勉论文网的袁老师,以上是我了解到的资料,如果你还有什么问题,可以随时登陆我的网站详细咨询!
学术期刊影响因子是指期刊近两年的平均被引率,即该期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评价当年被引用的平均次数。用公式表示为:影响因子=该刊前2年所发表的论文在第3年被引用的次数/该刊2年内所发表的论文总数从其定义可知,影响因子的三个决定因素分别为时间(2年)、论文总数(该刊连续2年内所发表论文总数)、被引用次数(上述论文在第3年被引用的总次数)。影响因子是一个相对数量指标,能够较好的反映期刊被使用的真实客观情况,可较公平的评价各类学术期刊,通常影响因子越大,期刊的学术影响力和作用也越大!扩展资料:影响因子现已成为国际上通用的期刊评价指标,它不仅是一种测度期刊有用性和显示度的指标,而且也是测度期刊的学术水平,乃至论文质量的重要指标。影响因子是一个相对统计量。影响因子是以年为单位进行计算的。以1992年的某一期刊影响因子为例,IF(1992年) = A / B其中:A = 该期刊1990年至1991年所有文章在1992年中被引用的次数;B = 该期刊1990年至1991年所有文章数。影响:许多著名学术期刊会在其网站上注明期刊的影响因子,以表明在对应学科的影响力。如,美国化学会志、Oncogene等。中国大陆各大高校(如清华大学、武汉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南开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浙江大学、上海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等)都以学术期刊的影响因子作为评判研究生毕业的主要标准。以1992年为例,计算某期刊在该年的影响因子:X=以1992年为基点、某期刊于1990和1991年在1992年全部被引用之论文总次数Y=以1992年为基点、某期刊1990和1991年全部论文发文量的总和IF1992年 =(X(1990年,1991年) / Y(1990年,1991年))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影响因子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期刊影响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