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并被美国《化学文摘》(CA)和俄罗斯《科学文摘》(AJ)收录。《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
河北工程大学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中国“成语典故之都”---邯郸市,是一所以现代工程教育为鲜明特色,工、理、农、医、文、法、经、管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多科性院校。 学校工科特色突出,有工学、理学、管理学、农学、医学、文学、经济学和法学等8大学科门类。设有13个学院、1个独立学院(科信学院)、2个教学部和57个本科专业。现拥有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2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结构工程、计算机应用技术、管理科学与工程、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水文学与水资源、水力学及河流动力学、水工结构工程、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工程、农业水土工程、建筑技术科学、企业管理学、环境工程、机械设计与理论、岩土工程、市政工程、矿产勘探与普查、地球探测与信息技术、采矿工程、技术经济及管理学、动物遗传育种与繁殖等21个硕士学位授权二级学科。拥有项目管理、建筑与土木工程、计算机技术、水利工程、矿业工程、地质工程、机械工程、农业工程、环境工程、工业工程、物流工程等11个工程硕士领域。 学校拥有矿产普查与勘探、管理科学与工程、市政工程3个省级重点学科,农业水利工程、水利水电工程、结构工程、建筑技术科学4个省级重点发展学科,皮肤病与性病学科为省级医学重点发展学科。资源勘测研究重点实验室为河北省省级重点实验室,结构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力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物理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水利水电综合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等为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拥有资源勘查工程、建筑学、土木工程3个国家级特色品牌专业,地质矿产教育创新高地、大土木工程专业群建设高地、水利水电教育创新高地、电子信息本科教育创新高地4个省级教育创新高地,资源勘查工程、建筑学、采矿工程、土木工程、水利水电工程、水文与水资源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通信工程等8个省级品牌特色专业。 学校坚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大力实施“质量工程”,努力培养善学善行的复合型应用人才,成效显著。学校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始终保持在全省高校前列。现有全日制在校学生31000余人(含科信学院学生),其中全日制培养硕士研究生近1000人。近年来,学生在全国数学建模竞赛、“挑战杯”、电子设计大赛、大学生英语竞赛等竞赛中共获得国家级奖励94项。学生男子篮球队曾获第五届全国大学生篮球联赛(CUBA)东北赛区冠军,学校体育代表团曾获第七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第四名。 学校校园总占地面积2340亩,校舍建筑面积87.8万平方米。有39个教学用综合实验室,仪器设备总值17074万元。馆藏纸质图书总量232万册、中外文期刊3241种。建有万兆光纤主干、千兆到桌面的校园网络以及无线覆盖网络,全校实施电子“一卡通”管理。校属附属医院为三级综合医院,附属建筑设计院为甲级资质设计院。 学校现有教职工2644人,其中副高职以上人员895人。有河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河北省新世纪“三三三”人才工程6人,省级教学名师2人,省中青年骨干教师4人,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教师11名。软引进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 学校在土木工程、建筑设计、矿产普查与勘探、管理科学与工程、计算机应用技术、水利水电工程、农业水土工程等领域有较强的学科基础和科研优势。近年来,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230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励45项、省部级教学成果奖励25项,出版学术专著和教材91部,发表学术论文6500篇,其中被三大检索收录800篇。作为唯一主编单位,与英国科学出版社联合主办有SCI和EI检索杂志《能源勘察与开发》;与美国阿拉斯加大学、英国朗堡大学、乌克兰国立建筑技术大学联合创办有英文学术期刊《World Journal of Engineering》,面向海内外发行。《河北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并被美国《化学文摘》(CA)和俄罗斯《科学文摘》(AJ)收录,在世界11个国家有近1500个机构订阅。《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河北省优秀期刊,在世界16个国家有2500多个机构订阅。 学校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已与美国、英国、德国、加拿大、乌克兰、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的高校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
河北工程大学学报谈不上什么级别。河北工程大学学报是经国家科委、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的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学术期刊。主管单位:河北省教育厅主办单位:河北工程大学主编:刘占周 社会科学版 学报简介《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本刊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正式批准,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社会科学综合性学术理论刊物。本刊宗旨为: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相结合的原则,奉行“双百”方针,广泛开展学术交流,促进社会科学的发展和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本刊辟有:理论探讨、学术研究、素质教育、高教改革、高校管理、经济管理等栏目。期刊信息主管单位:河北省教育厅主办单位:河北工程大学主编:刘占周ISSN:1673-9477CN:13-1376/C地址:河北邯郸市河北工程大学学报邮政编码:056038自然科学版学报简介她以繁荣科学文化、促进学术交流、发现培养人才、为两个文明建设为宗旨。主要刊登工业与民用建筑、环境工程、建筑学、给排水、暖通、空调、计算机技术、采矿、地质、机械工程、电气工程、数学、物理、化学和管理工程等方面的学术论文。获奖情况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来源期刊中国科学论文统计源刊期刊信息主管单位:河北省教育厅主办单位:河北工程大学主编:李万庆ISSN:1673-9469CN:13-1375/N地址:河北邯郸市河北工程大学学报邮政编码:056038
二本大学学报,和地市级别差不多,中级职称可以。
河北工程大学不是分校,有专科专业,本科2批,专科2批这个是学校简介你看看吧河北工程大学位于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河北省邯郸市,是一所以工为主、土木见长,水、农、医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普通本科高等学校。2003年4月,原河北建筑科技学院、华北水利水电学院邯郸分部、邯郸医学高等专科学校、邯郸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合并组成河北工程学院,教育部同时批准筹建河北工程大学。2006年2月,教育部正式批准更名为“河北工程大学”。 学校具有良好的办学条件。现有主校区、中华南、丛台和洺关四个校区,形成了一校四区的办学格局。校园占地面积2340亩(156.08万平方米),各类建筑面积83万平方米,其中教学行政用房面积42.93万平方米,学生宿舍面积19.25万平方米;拥有固定资产5.33亿元,其中教学科研仪器设备1.48亿元;建有省高校甲级图书馆,馆藏纸质图书总量216.68万册、电子图书113.68万册;多媒体教室78个,语音室19个;体育场5个,体育训练馆2座;具有先进的校园网络系统、现代教育系统和远程教学系统;建立了固定的校内外实习基地158个。 学校建有完整的学士、硕士两级人才培养体系。实行校、院、系三级建制,校、院两级管理,设有13个学院和2个教学部:建筑学院、土木工程学院、城市建设学院、机电工程学院、信息与电气工程学院、资源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文学院、理学院、水电学院、医学院、临床医学院、农学院和社会科学部、公共体育部。设有53个本科专业。拥有地质资源与地质工程、结构工程、水利水电工程等21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和建筑与土木工程等3个工程硕士授权领域。拥有2个省级重点学科、4个省级重点发展学科、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现有各类全日制普通高等教育在校生24698人。 学校拥有较强的教学和科研力量。现有教职工2835人、专任教师1527名,其中教授197名、副教授345名;具有博士学位人员70名、硕士学位人员696名,具有博士、硕士学位教师占专任教师比例为50.16%;软引进中国科学院院士1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河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人、省管专家2人、省“三三三”人才工程6人、省高校百名优秀创新人才1人、省中青年骨干教师4人,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教师10名。 学校坚持以教学工作为中心,认真贯彻落实“质量工程”,不断深化对高等工程教育的认识,努力培养善学善行的复合型应用人才,成效显著。有省级优秀教师2人、省级精品课程18门、省级教学成果奖13项;学生在全国数学建模竞赛、“挑战杯”、电子设计大赛、大学生英语竞赛等科技文化竞赛中共获得国家级奖励64项;学生男子篮球队2002年获第五届全国大学生篮球联赛(CUBA)东北赛区冠军,2004年第七届全国大学生运动会代表河北省参赛获得第四名。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始终保持在全省高校前列。50多年来,我校为社会培养了4万余名各类人才,毕业生面向基层,艰苦创业,综合素质高,动手能力强,涌现出许多企业界精英和领导人物,受到了用人单位的广泛称赞,为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学校具有较强的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科技开发能力及多学科交叉的综合科技优势。在土木工程、矿产普查与勘探、管理科学与工程、计算机应用技术、农业水土工程等领域有较强的学科基础和学术优势。2003年以来共承担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97项,其中国家级17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0项;获省部级科技奖励19项,省部级教学成果13项,出版学术专著和教材68部,发表学术论文3311篇,其中被三大检索收录203篇。《河北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并被美国《化学文摘》(CA)和俄罗斯《科学文摘》(AJ)收录,在世界11个国家有近1500个机构订阅。《河北工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河北省优秀期刊,在世界16个国家有2500多个机构订阅。 学校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已与美国、英国、德国、加拿大、乌克兰、澳大利亚等多个国家的高校建立了长期稳定的交流与合作关系。与澳大利亚堪培拉大学开展了联合培养本科生项目;与美国阿拉斯加大学建立正式的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关系,并同时签署了工程硕士培养协议。由我校任主编,与美国阿拉斯加大学、英国朗堡大学、乌克兰国立建筑技术大学联合创办了英文学术期刊《World Journal of Engineering》,面向全世界发行。
本部在邯郸,有临名关校区.象工程类专业和医学专业在邯郸.它是二本.2005年由河北工程学院和邯郸医专合并.建议你报工程类专业,好找工作.这几年发展比较快,我当初没报有些后悔.
就是校刊而已,发行量不大,看的人更少。
校刊 学校内发行的
大家请注意:季少一fish发布的《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网上投稿email地址有误,最好投稿前打电话: 以确认,以防上当《河北工业大学学报》正确的投稿邮箱为: ;或.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投稿须知1来稿必须具有创新性、学术性、科学性、准确性、规范性和可读性.论文篇幅(含图表)6 000 ~ 8 000字.2论文要求主题明确、数据可靠、逻辑严密、文字精练.文稿必须包括中英文题名、作者姓名、作者单位、中英文摘要和关键词(5 ~ 8个)、中图分类号、正文、参考文献,并在篇首页页脚处注明第一作者简介(包括出生年、性别、民族、学位、职称、联系方式等)及省部级以上基金资助项目的名称、来源、编号.3论文的中文摘要300字左右,英文摘要应有150 ~ 200个单词.摘要中尽量不用公式和没有解释的代号,不应含有引文内容;其内容应反映论文的目的、方法及主要结果与结论,应提供尽可能多的定性或定量的信息,并反映论文的创新之处;应采用第三人称的写法,不必使用“本文”、“作者”等作为主语.4关键词选词要规范,应从论文题目和摘要中选取,中英文关键词应一一对应.5论文章节条款的序号用国际标准的标注方式,即:第1层次用0,1,2,…;第2层次用1.1,1.2,1.3,…,2.1,2.2,…;第3层次用1.1.1,1.1.2,…,2.1.1,2.1.2,…;第4层次用1.1.1.1,…,2.1.1.1,…,并顶格书写.6图、表应有自明性,且随文出现.图、表应附上相应的图号、表号、图题、表题(图题和表题为中文和英文两种形式).图中文字、符号、纵横坐标中的标值、标值线必须清晰,标目应使用标准的物理量(一般用一个字母表示)和国际制单位符号.文中表格建议使用“三线表”,图、表的内容切忌与文字内容重复.7正文中的物理量和单位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物理量用斜体,单位用正体.8参考文献采用顺序编码制,按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编号(内部资料、私人通信、待发表的文章一律不引用).文献的著录格式严格按照以下形式书写(含标点符号):1)专著[序号]作者.书名[M].版本.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2)期刊[序号]作者.题名[J].刊名,出版年,卷(期):起止页码.3)论文集[序号]作者.题名[C]//编者.论文集名.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4)报告[序号]作者.题名[R].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5)学位论文[序号]作者.题名[D].保存地:保存者,年份:页码.6)专利文献[序号]专利申请者或所有者.题名:专利国别,专利编号[P].公告日期或公布日期.7)标准[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8)电子文献[序号]作者.题名[电子文献类型/标识](类型:数据库用DB,计算机程序用CP,电子公告用EB;标识:磁带用MT,磁盘用DK,光盘用CD,联机网络用OL).(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9)未定义类型的文献[序号]作者.题名[Z].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10)注意事项参考文献中的外文作者名、外文刊名的缩写一律不用缩写点.文献作者3名以内全部列出,4名以上则列前3人,后加“et al”.各著者间应用逗号分开.外文题名第一个单词首字母大写,其余(专有名词除外)均不大写.外文刊名应按国际标准规定缩写,不加缩写点.9稿件经编辑及专家审阅通过、主编同意,即可录用.凡不宜在本刊发表的稿件,编辑部将及时告知作者,若作者在3个月内未收到本编辑部任何通知,可自行处理此稿.请勿一稿两投或多投.10本刊已与“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等单位签署了光盘出版和上网协议.作者若不同意刊登在本刊上的论文制作成光盘版或上网,请来稿时具体说明;若未说明者,本刊视为同意上网.光盘版和上网等的稿费已包含在本刊支付的稿费中.投稿邮箱:;.联系电话:.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编辑部
本馆现有藏书 123 万册,其中纸本图书 73 万册,电子图书 50 万册。中外文期刊 2611 种,中外文过刊 3000 余种, 10 万余册。近几年每年订阅中文期刊 1500 多种,外文期刊 546 种, 2006 年订阅中文期刊 1900 多种,外文期刊 159 种。馆藏中连续收藏 30 年以上的外文刊 154 种。多年来本馆注重文献检索工具的收藏,现有检索工具类现刊 146 种,其中美国的《化学文摘》( CA )从 1907 年创刊至今均有完整的收藏。此外,还收藏有《工程索引》( EI )、《科学会议录索引》( ISTP )、《科学引文索引》( SCI )和《科学文摘》( SI )。本馆现已订购了包括 EI 数据库、 SDOS 全文数据库、 PQDD 博硕士论文库、 ACM 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 WorldSciNet 数据库、中国博硕士论文数据库等在内的国内外数字化文献数据库 15 个。
河北工业大学化工报是河北工业大学主办的学术性期刊,刊登有关化工领域的科学研究成果和工程应用等文章,旨在促进学术交流和科技进步。报录比是指投稿者投稿稿件的接收率,即投稿稿件中被录用的比例。河北工业大学化工报的报录比一般在20%左右,在国际学术期刊中处于较高水平。报录比较高,意味着投稿者投稿的稿件质量较高,受到评审者的认可,有机会被接收发表。
都可以的。在线投稿的话,投稿信箱为: 如果是纸质档的话,投稿地址:天津市北辰区双口镇西平道5340号河北工业大学北院邮政编码:300401电话:另外附上一些投稿要求,希望对你有帮助征稿对象全国高等学校、科研及推广院所站、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的广大专家学者、工程技术人员、硕士博士研究生、管理人员等.征稿要求和注意事项1.来稿要求论点明确、数据可靠、逻辑严密、文字精炼,每篇论文必须包括题目、作者姓名、作者单位、单位所在地及邮政编码、摘要和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第一作者及通讯作者(一般为导师)简介(包括姓名、性别、职称、出生年月、所获学位、目前主要从事的工作和研究方向),在文稿的首页地脚处注明论文属何项目、何基金(编号)资助,没有的不注明。2.论文摘要尽量写成报道性文摘,包括目的、方法、结果、结论4方面内容(100字左右),应具有独立性与自含性,关键词选择贴近文义的规范性单词或组合词(3~5个)。3.文稿篇幅(含图表)一般不超过5000字,一个版面2500字内。文中量和单位的使用请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最新标准。外文字符必须分清大、小写,正、斜体,黑、白体,上下角标应区别明显。4.文中的图、表应有自明性。图片不超过2幅,图像要清晰,层次要分明。5.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采用顺序编码制,请按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编号。所引文献必须是作者直接阅读参考过的、最主要的、公开出版文献。未公开发表的、且很有必要引用的,请采用脚注方式标明,参考文献不少于3条。6.来稿勿一稿多投。收到稿件之后,5个工作日内审稿,电子邮件回复作者。重点稿件将送同行专家审阅。如果10日内没有收到拟用稿通知(特别需要者可寄送纸质录用通知),则请与本部联系确认。7.来稿文责自负。所有作者应对稿件内容和署名无异议,稿件内容不得抄袭或重复发表。对来稿有权作技术性和文字性修改,杂志一个版面2500字,二个版面5000字左右。作者需要安排版面数,出刊日期,是否加急等情况,请在邮件投稿时作特别说明。8.请作者自留备份稿,本部不退稿。9.论文一经发表,赠送当期样刊1-2册,需快递的联系本部。10.请在文稿后面注明稿件联系人的姓名、工作单位、详细联系地址、电话(包括手机)、邮编等信息,以便联系有关事宜。联系人:郑编辑
万方和维普的内容还是没有那么容易覆盖的,虽然说知网拥有者更为全面的文献资料,但是相对于知网来说,万方和维普对于一些不正规论文也存在收录,所以并不能完全重合或者覆盖。 知网、万方和维普作为学术界最常提起的论文收录网站,其包含的文献内容各有不同;就知网而言,里面的很多论文大多来源比较正宗,例如发表在期刊上的文章或者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的毕业论文,这些文章大都是在行业内能够排得上地位的文章;而万方和维普就有所不同,这两个网站可能并没有知网一般十分学术,最典型的一点就是它们都会收录一些非期刊报纸之类的文章,虽然并不是十分正规,但也具有参考价值。
河南工业大学不错的,是一所由河南省人民政府和国家粮食局共建高校,该校是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11计划。
截至2021年1月,学校有莲花街校区、嵩山路校区、中原路校区三个校区,占地总面积193.8万平方米,建筑总面积106.2万平方米,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6.89亿元,设有22个学院, 74个本科专业,拥有3个博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21个硕士学位授权一级学科,13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24个省一级重点学科。
师资力量:
河南工业大学河南工业大学自建校起,涌现了大批知名专家。老一辈专家教授中,有中国储粮昆虫分类学科创始人陈启宗教授,粮食缺氧储藏研究的开拓者路茜玉教授,率先掌握大豆磷脂提取加工技术的张根旺教授,解决粮食筒仓防爆难题的周乃如教授,开创中国国内砂轮制造、研磨工业学的汪_、张国贤教授等学者。
以上内容参考:百度百科——河南工业大学
我以一名河南工业大学车辆工程专业的毕业生告诉你:河南工业大学在河南省内的大学之中已经是相当不错的,比较有实力的,特别是粮油食品学院的专业,土木建筑学院专业,机电工程学院的各专业,电气学院,还有材料学院的专业都是不错的,最起码就业的话,非常具有竞争力。工科实力还是比较强悍的。
我以前评职称,自己联系杂志社的编辑,投稿-审核,最后忙了半天,绕了很多弯路,也没能发表出来,现在的杂志社都是要好处或者关系的..哎,无奈之下,找了家帮我发表,他们一下就通过了,我一个月多就收到了期刊,这社会关系就是关系啊,偶那篇讠仑文是壹品优 帮我发表的,蛮不错的。
截至2015年6月,学校建有国家科技部、发改委、教育部、国土资源部等国家、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协同创新中心、人文社科基地等43个,拥有省部级创新团队24个。 国家级实验室:河南省瓦斯地质与瓦斯治理重点实验室——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深井瓦斯抽采与围岩控制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 院士工作站:煤矿灾害防治与抢险救灾河南省院士工作站、凝固技术与亚稳材料河南省院士工作站、空间信息天-空-地一体获取与处理河南省院士工作站 省部级实验室:煤矿灾害防治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矿山空间信息技术国家测绘局重点实验室、煤矿瓦斯地质与瓦斯灾害防治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安全生产重点实验室、矿山生产安全环境监控河南省工程实验室、河南省生物遗迹与成矿过程国际联合实验室、河南省煤矿瓦斯与火灾防治重点实验室、河南省生物遗迹与成矿过程重点实验室、河南省矿山空间信息技术重点实验室、深井瓦斯抽采与围岩控制河南省工程实验室、煤炭节能减排材料与技术河南省工程实验室、精密与特种加工技术与装备河南省工程实验室、矿山电气自动化河南省工程实验室 国家级工程研究中心:煤矿灾害预防与抢险救灾教育部工程研究中心、国家煤矿安全监察局煤矿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省部级人文社科基地:国家体育总局体育文化发展中心体育文化研究基地、河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安全与应急管理研究中心、河南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能源经济研究中心、河南省应急管理技术研究与培训基地、河南省重点社科基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河南省创新方法培训基地 省级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基地:中原地区土地资源综合监测与持续利用野外科学观测研究基地 省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河南省高等学校安全工程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河南省高等学校控制工程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河南省高等学校矿产资源安全高效开采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河南省高等学校精密制造技术与工程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河南省高等学校深部矿井建设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河南省高等学校矿山信息化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河南省高等学校矿业工程材料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 河南省重点实验室培训基地:河南省高校矿山环境保护与生态修复河南省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河南省高校矿产资源安全高效开采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河南省高校工矿自动化河南省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河南省高校环境友好型无机材料河南省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 河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高校煤与煤层气安全高效开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高校矿物加工与矿用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河南省高校矿山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现代物流服务河南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煤矿装备河南省高校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直驱电梯河南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省部级科技创新团队:瓦斯预测与治理研究教育部创新团队、煤岩瓦斯复合动力灾害防控教育部创新团队、直线电机与现代化驱动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团队、火灾防治理论与技术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团队、矿业材料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团队、煤层气工程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团队、非平衡凝固与亚稳材料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团队、瓦斯地质与治理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团队、河南省煤矿采动损害与保护技术创新团队、深井巷道围岩控制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团队、硬脆材料高效精密加工技术与装备科技团队、遗迹化石与地球生物学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瓦斯抽采关键技术与装备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新能源材料与器件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煤矿区形变监测与采动损害防护河南省高校科技创新团队支持计划、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理论与实践创新团队 、直线电机与现代驱动团队 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焦作市金属材料先进成型与加工制备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焦作市铝基复合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校级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电气工程校级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矿产资源高效洁净利用校级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仪器科学与工程校级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信息管理与应用技术校级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地理过程与区域发展校级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煤矿节能技术及装备校级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可替代能源技术校级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煤炭清洁转化与高效利用校级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建筑物理校级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光电功能材料与技术校级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 2008年,学校在国际上首创瓦斯地质学科,承担国家重大专项课题“大型油气田及煤层气开发”,负责组织编制中国煤矿瓦斯地质图;创建中国陆相痕迹化石组合及其沉积环境模式;最早在中国开展永磁直线电机垂直运输系统研究,创立分段式永磁直线同步电机设计理论和设计方法,并建成永磁直线电机驱动无绳提升试验系统。 2007年,累计获得科研经费近8亿元;年度科研经费突破2.7亿元,累积承担包括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科技攻关项目在内的国家级项目63项,完成省部级各类项目和企事业单位委托的技术服务与技术开发项目2000余项;获得国家级奖励18项,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20项,自主研发的20多个专利产品在全国各大煤业集团及石油企业应用。2011年,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24项。 2012年学校共发表论文共20篇,其中核心期刊2篇,三大检索18篇。2012年,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25项, 其中大面阵数字航空影像获取关键技术及装备研制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不同开采条件下矿区地表移动规律研究及应用项目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乡镇土地利用空间信息获取与规划关键技术研究项目和豫北太行山低山丘陵区立地评价与植被恢复模式研究项目分别获市厅级一等奖和二等奖。2013年,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25项。 2014年,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32项。 2011年6月至2014年6月,获得科研立项3715项,其中国家科技重大专项、973、863和国家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基金等国家级项目227项,省(部)级项目231项,企业委托项目2042项;科研经费总额达6.61亿元,科技产业开发经费8759万元;获得省(部)级科技成果奖91项,国家授权专利363项;发表论文被EI、SCI检索收录3063余篇,出版学术专著158部。 2010年6月至2015年6月,出版包括国家、省部规划教材以及国家级精品教材181部。累计获得科研经费近10.3亿元,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3项、省部级以上科技奖励137项,拥有发明专利272项;年度获重大科技攻关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80项,科研总经费超过1.49亿元,完成省部级各类项目和企事业单位委托技术服务与技术开发项目360余项。 馆藏资源 截至2015年12月,学校图书馆藏书251万册,电子图书资料300余万种(册),拥有中国学术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数字图书、硕博士学位论文数据库、岩层控制数据库、中国标准全文数据库、煤炭数字图书馆、EI、SPRINGER、PQDD等60余种中国国内外著名数据库,期刊、图书、学位论文等数字资源类型。 据2016年1月学校官网显示,学校档案馆藏档案数量总量26072卷20860件。 学术期刊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河南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为河南理工大学主办的以矿业工程为特色的综合性学术刊物,双月刊,逢双月底出版,面向中国国内外公开发行,为中国国内外多家数据库和文摘刊物的重要收录源刊,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河南省一级科技期刊。ISSN号为:ISSN1673-9787,CN号为:CN41-1384/N。该刊以矿业工程为特色,主要发表校内外专家撰写的矿业工程类学术论文,包括矿业安全工程,采矿工程,矿山机电工程,矿山地质与矿山测量工程以及矿山建设,煤炭综合利用,煤层气开发与利用,矿山环境治理等栏目。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河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的中国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类哲学社会科学理论性研究期刊,由河南省教育厅主管,河南理工大学主办。ISSN号为:ISSN1673-9779,CN号为:CN41-1376/C。该刊主要栏目有:山阳文化与历史研究、煤文化研究专栏、信息与知识传播研究、经济与管理研究、文学与语言研究、政治与法律研究、研究生学术研究等。
河南理工大学直线电机与现代驱动研究所主要从事特种电机及其驱动系统的理论、应用和控制方面的研究。包括直驱电机技术,高效节能电机开发,多相电机设计及先进驱动技术等。侧重于永磁直线电机(PMLSM)电磁场理论、电磁参数及以永磁直线电机为动力源的机电一体化新型直线驱动系统的拓扑结构、运行特性、控制策略、优化设计、最佳性能等方面的研究,其成果可广泛应用于交通运输、油田、矿山、建筑等领域。研究所成立于八十年代中期,是国内最早开展直线电机专题研究的单位之一。从九十年代开始永磁直线电机垂直运输系统方面的研究。在国家、省部基金、攻关项目的资助和支持下,完成“直线电机提升系统理论与控制”等国家、省部级项目30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三等奖8项,获国家专利30余项。在国内外期刊和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SCI、EI收录70余篇。出版专著(译著)14部、教材11部。培养博士6名,硕士生80余名。研究组在长期的项目研究过程中自然形成了研究团队,2008年被评为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团队。在直线电机垂直提升系统的理论及控制、直线驱动系统设计与分析、高效节能电机等方面做了创新性工作。荣誉所长:袁世鹰 所 长:汪旭东 副所长:上官璇峰历史沿革 1986年,焦作矿业学院(现河南理工大学前身)成立了矿用电机及应用研究所,开始矿用电机和直线感应电动机理论和应用研究。 1987年袁世鹰、焦留成教授与陕西直线电机设备公司和铜川矿务局合作率先在国内开展矿用直线感应电动机研究,开发了矿用推车器等煤矿产品,被列为煤炭部“100推项目”之一。 1988年,获《中小型矿井10KV直接下井供电》国家“七五”攻关重大项目资助,团队创始人袁世鹰课题组与煤科总院上海分院、焦作矿务局合作开展矿井10KV供电技术、10KV防爆电机、电器研究(该项目1990年完成,1992年和1993年分别获能源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和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 1989年获煤炭部煤炭科学基金“提高矿用直线感应电机效率和功率因数研究(9010809)”资助,以该项目为题,袁世鹰、焦留成合作培养了全国较早、河南省第一个直线电机硕士(1991年获硕士学位)。 上世纪90年代初,国外提出了“直线同步电机驱动垂直运输系统”的构想。但是,面临重大理论和技术问题的挑战,成为直线电机研究领域的前沿课题。如果理论上和技术上的许多问题得到解决,则传统的提升系统将会发生巨大变革。无绳提升机将是直线电机和运输技术发展史上又一个重大突破,成为21世纪可与磁悬浮列车媲美的一种理想运输工具。国外主要研究的重点放在高层建筑的电梯方面。 1992年,研究所正式将直线电机驱动的矿井提升系统立项研究。 1993年获得煤炭部攻关项目“矿井直线电动机提升系统的理论与试验研究(编号:9410817)”。 1995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直线同步电动机提升系统的理论与控制研究(编号:69674021)和河南省攻关项目等多项资助,也是目前国内唯一开展此项专题研究的单位。 1998年建成了3m高、载荷50kg“永磁直线同步电动机(PMLSM)矿井提升试验系统装置”。实现了“五无”新型提升模式,“在永磁直线电机提升系统方面做了开创性的研究工作”(引自1998年全国直线电机年会纪要)。袁世鹰教授以该项研究挂靠中国矿业大学培养了第一名博士—焦留成(1998年获博士学位)。 2002年和2003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分段式永磁直线电机交流伺服系统建模研究(编号:60374034)”、河南省重点攻关项目“PMLSM无绳电梯工业应用试验研究(编号:0223025300)”等多项国家、省部项目,依托这些项目,建成了PMLSM驱动的水平运输实验系统和三层楼高、载荷1300kg、接近工业实际的PMLSM驱动的第二代直线电机矿井提升试验装置,促进了大型提升系统从有绳到无绳的重大变革。袁世鹰教授以该项研究挂靠西安交通大学培养了第二名博士—汪旭东(2002年获博士学位)。 2003年,获河南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 “直线电机非正弦工程电磁场的整体预测研究(编号:412002200)”资助,开展直线电机1D-3D电磁场统一解析理论研究。 2003年,与英国谢菲尔德大学电机及驱动研究所开展永磁电机合作研究。 2004年,团队与南非斯特兰堡大学合作,开展特种电机气隙磁链定向矢量控制策略研究。成果发表在《IEEE Transactions》上。 2004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永磁直线电机整体建模与性能控制研究(编号:60474043)”。 2005年,获河南省高等学校创新人才培养工程重大项目:“高效直线电磁抽油机技术及应用研究”资助,开始高效直线电磁抽油机技术与应用研究。 2006年与ASM国际一流芯片装备自动化公司开展合作研究,设计开发了多种直线(旋转)侍服电机。 2008年,获得“直线电机与现代驱动”河南省创新型科技团队称号。 2008年,获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基金“新型电磁泵电机的理论及应用研究”资助,开始高效节能电机的研究开发。 2009年,获河南省重点攻关项目“数控机床直线电机伺服系统的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92102210359)”,开始数控机床直线电机伺服系统的研究开发。 2009年,获河南省杰出人才支持计划重大项目“无绳提升系统的关键技术及应用研究,开始开发PMLSM驱动的第三代直驱电梯产品化样机。 2010年,开发出了高效异步电机、自起动永磁电机、永磁发电机等20个系列的高效节能电机产品。 2010年,建成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PMLSM驱动的额定载荷150kg国内首台家用直驱电梯产品化样机。 2010年,建成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PMLSM驱动的五层楼高、载荷3000kg第三代直线电机高速电梯产品化样机。 2010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永磁直线电机多轿厢无绳提升系统动态性能分析及其控制(61074095)” 资助,开始多轿厢垂直运输系统的理论与试验研究。 2010年,获教育部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多自由度直线弧形电机基础理论研究”资助,开始多自由度直线弧形电机理论与试验研究。 研究队伍:河南理工大学直线电机与现代驱动研究所现有研究人员23人,其中教授8人,副教授7人,博导2人,博士11人。汪旭东 博士、教授、博导袁世鹰 教授、博导上官璇峰 博士、教授、硕导许宝玉 博士王福忠 博士、教授、硕导艾永乐 博士、教授、硕导付子义 教授、硕导康润生 教授、硕导荆双喜 教授、硕导吴尧辉 高工、硕导王海星 博士、副教授、硕导司纪凯 博士、副教授、硕导许孝卓 硕士、讲师封海潮 硕士、讲师张宏伟 硕士、讲师朱军 博士、副教授朱艺峰 博士、讲师王少华 副教授李 辉 副教授王素玲 博士、副教授王国东 博士、副教授高彩霞 硕士、讲师张 展 硕士、讲师 过程控制研究室建设与发展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过程控制研究室成立于1993年。主要针对复杂工业过程对象,利用计算机技术,将人工智能、模糊控制、神经网络等理论和方法应用于工业过程控制系统中。优化工艺过程,研发过程控制系统与装置。过程控制研究室,是河南省“控制工程”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河南省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重点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研究室历史悠久,特色鲜明,研究成果突出。经过十几年的努力,在工业锅炉集散控制、玻璃配料生产线、黄磷配料生产线、水泥配料生产线、智能执行装置、电力系统监测监控等复杂系统的建模与控制方面做出了不懈的努力,解决了多项控制难题和关键技术,为工业过程自动化、矿山生产自动化与信息化作出了较大贡献。形成了和凝聚了一支具有硕士、博士学位的博士生导师、教授、副教授、讲师组成的老中青相结合的创新研究团队。每年在工业过程控制研究方向招收博士、硕士研究生115人。主要研究方向工业过程控制系统建模;智能控制与优化;被控对象特性分析;复杂系统控制理论与控制策略;智能控制系统与装置等。科研环境及试验平台拥有过程控制实验室、集散控制系统、先进控制技术试验系统等一批先进的科研设备,可满足日常科学研究及研究生培养工作。主要研究成果自成立以来,研究室成员主持和参与完成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重点攻关等项目15项,企业委托项目50项,教改项目20多项。完成项目成果鉴定30项,部分成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学术论文与专著研究室成员在《中国系统仿真学报》、《煤炭学报》、《电工技术学报》等省级以上刊物发表论文200余篇,其中SCI、EI、ISTP收录论文50余篇。主编出版了《单片机原理与应用技术》、《自动控制系统》、《煤矿电工手册》、《实用电工材料手册》、《建筑电气工程师手册》等国家规划教材和专著8部。 河南省高等学校控制工程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是在原有省级重点学科实验室基础上进行建设,2007年由河南省教育厅批准成立。本实验室涵盖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电机与电器、检测技术与自动化装置三个省级重点学科。实验室瞄准控制科学和技术的发展前沿,开展控制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和技术前沿的探索性、创新性研究,努力推广控制理论和技术在社会各领域的应用,获取控制工程领域的原始创新成果和自主知识产权,将本实验室建设成为控制工程领域的学术研究、交流以及高科技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为河南省和煤炭行业控制科学与技术的快速与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及技术支撑。实验室始终坚持以“瞄准基础研究前沿方向,突出原创性研究;面向工程,实现技术和集成创新”的指导思想。经过多年建设,在理论研究和工程应用方面取得了一大批成果,已形成控制理论、工业过程控制、直线驱动系统及控制技术、检测技术与自动化仪表、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等五个稳定的研究方向,在省内外具有一定特色和较大的影响力。目实验室总面积2000㎡,设备总价值1200余万元。拥有DCS集散控制系统、直线电机无绳提升系统、自主移动机器人、先进运动控制系统、工业机器人、平面三级倒立摆控制系统、PXI虚拟仪器、记录示波器、DL7480/TDS7254B高精度数字存储示波器等一批先进的仪器设备。实验室现有研究人员27名,其中教授12名,博士后3名,博士13名,在读博士4名,硕士11名,形成了结构合理的研究团队。先后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河南省重大攻关项目、河南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河南省创新人才基金、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等不同层次的纵向研究课题26项,企业工程项目25项,科研经费累计2000多万元,获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13项,发表核心刊物以上论文500余篇,其中SCI、EI、ISTP检索论文200余篇。实验室实行相对独立的运行机制,设立负责学术指导的学术委员会,清华大学吴澄院士担任学术委员会主任,学术委员会每年召开1~2次会议,确定实验室年度开放资助项目,研究开放实验室的长远发展规划、年度研究与开发计划等重大事项。实验室实行开放流动机制,设立开放基金。广泛开展校企合作,联合攻关解决企业生产中的重大技术问题。同时加强与国内外有关高校、研究院所和实验室的合作研究和交流,开展控制领域深层次的合作研究。河南省高等学校控制工程重点学科开放实验室获奖情况:近三年代表成果项 目 名 称 鉴定及获奖 主持人 时间 WJPL微机配料控制系统 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余发山 2008年 矿区综合节能技术研究与应用 河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王福忠 2006年 煤矿供电网络安全保障系统研究 中国煤炭协会科技进步二等奖 余发山 2009年 “三电”基础课程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研究与实践 河南省教学成果特等奖 余发山 2009年 PMLSM无绳电梯的工业应用试验 河南省教育厅科技进步一等奖 汪旭东 2009年 基于小波理论的农网TBL_0TBL_0KV线路故障诊断系统研究 河南省教育厅科技进步二等奖 王福忠 2008年 总线型智能电动执行器的研究 河南省教育厅科技进步二等奖 余发山 2009年 永磁直线电机整体建模与性能控制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结题) 袁世鹰 2008年 分段式永磁直线电机交流伺服系统建模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结题) 王福忠 2006年 电机非正弦工程电磁场的整体预测研究 省科技厅鉴定,获国际先进评价 汪旭东 2007年 近三年专利成果 专 利 名 称 专利类型 设计人 专利号或申请号 交流电压表测量单相负载功率因数的方法 发 明 董爱华 2007TBL_00054TBL_007.4 一种磁阻式磁力悬浮装置 发 明 汪旭东 2009TBL_00064742.X 一种带有磁力平衡机构的无绳电梯 发 明 汪旭东 2009TBL_00064740.0 一种无绳循环多轿厢电梯及其循环系统 发 明 汪旭东 2009TBL_00064738.3 带增力机构的钳式制动器 发 明 汪旭东 2009TBL_00203TBL_077.0 一种磁悬浮车 发 明 汪旭东 2009TBL_0006474TBL_0.5 一种直驱式刮板输送装置 发 明 汪旭东 2009TBL_00064739.8 大气压下介质阻挡类辉光放电反应器 发 明 孙岩洲 2008TBL_00TBL_04TBL_0588.7 煤矿安全生产监控仿真教学系统 实用新型 雷乃清 有轨电动伸缩门用弧形直线电机驱动机构 实用新型 汪旭东 200920088TBL_090.TBL_0 一种煤矿井下供电系统连锁保护智能控制装置 实用新型 王福忠 直驱式多罐车斜井运输装置 实用新型 汪旭东 遥控调度指挥装置 实用新型 雷乃清 同轴线管结构介质阻挡电晕放电反应器 实用新型 孙岩洲 200720089995. 一种道路减速带发电储能装置 实用新型 许孝卓 2009200900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