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首页 学术发表知识库 问题

教改论文期刊杭州

发布时间:

教改论文期刊杭州

看你论文质量的高低。高质量的论文投高水平的期刊比较合适。论文质量一般,则投到一般水平的刊物更容易发表。好一点的有中国大学教学中国大学教育黑龙江高较江苏高教高教探索高教研究这些杂志可能会接受论文质量不错的教改文章。另外很多学校的学报文科版或教育版会有可能接受选题比较小或者具体的教改文章。

化学类不是?。。。。随便说一下都有。我随便便列个十个八个的给你选择。。《广东化工》《广州化工》《化学工程与装备》《山东化工》《江西化工》《杭州化工》《安徽化工》《河北化工》《山西化工》。。。一大堆。。。。还有很多很多,,以省或城市命名的,基本上一周内都能录用。。。。 查看更多答案>>满意请采纳

在期刊上发表教改文章,要选择合适的期刊发表。容易发表教改文章的核心期刊有哪些?小编通过《第八版中文核心目录》整理出三种教育改革核心期刊:《教育学报》、《课程》、《教材》、《教学用品》、《教育理论与实践》,供投稿者参考。

《教育学刊》是一本综合性教育理论双月刊,关注学术和理论方面,服务于国内外教育理论工作者、教育行政人员、教育教学实践者和关注教育理论问题的各界人士。“繁荣教育学术,深化理论研究,将中国教育学术带入教育实践和国际前沿”是她的努力方向。“要有国际视野,关注本土教育;注重学术规范,倡导原创研究”是她的办刊原则。主要栏目有:课程研究与实践、教改园地、学科教育学术研究。

《课程、教材、教法》杂志自1981年创刊以来,始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学术性、指导性、实践性相结合的原则,深受中小学教师和教育研究者的欢迎。它是一本关于课程、教材和教学方法的权威杂志。读者是中小学的教师和研究人员,师范院校的教师和学生,课程和教材研究者以及教育行政领导。栏目设置:课程教学研究、教学改革、教学方法、国内外教育改革趋势、教材建设、师范院校课程设置等。

《教育理论与实践》创刊于1981年,是由山西省教育厅、山西省教育科学院、山西省教育学会主办的教育学术期刊。本刊主要栏目有:教育基础理论、教育决策与管理、思想道德教育、教学论、课程论、教育经验、比较教育、教师论坛、青年论坛、学术动态。

除了以上三种核心期刊,还有《教学与研究》、《高等教育探索》、《教育理论与实践》、《教育研究》,也是发表教育改革文章的好核心期刊。

杭州市第七届新课程教改论文

新课改给小学语文教学带来了春天,活跃的课堂蕴含着巨大的生命力。但是笔者认为任何改革都要理智对待。新课程改革还处于探索阶段,到底如何进行小学语文教学,还没有形成一个成熟的模式。笔者认为语文改革,无论如何都不能忽视学生学习语文的规律,不能忽视教育教学规律,不能忽视教学目标的要求、不能忽视语文教学的本质。任何一种教学模式都要辩证看待,进而扬长避短,实现新课程改革的目的。

笔者认为以下几个方面的语文素养,作为语文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尽力具备,无论哪种教学模式都要坚持。

一、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对于小学生而言,习惯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作为小学语文教师,要时刻重视小学生各种良好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不论人格上还是学习方法都要严格要求,从各个方面进行引导,点点滴滴不能放松。新课程改革倡导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快乐地去学习,这是必要的。但是良好习惯的养成不仅仅需要正面引导,还需要带有一些强制性。教育心理学就此专门提到:“习惯养成教育,有时还必须带有强制性。”现在小学语文教学有一种倾向,认为只要出现强制字眼,就应该遭到批判。这种倾向恰恰说明了现在改革存在一些盲区。

小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还没有完全被激发,从某种程度上来说,还需要教师意志进行左右。教育以人为本,并不是处处顺从和迁就学生,在尊重学生和遵循教学规律的基础上,教师也要有“强制”的意识,只要是切实来服务于学生、服务于教学的都应该得到认可。

笔者认为,小学生有八个方面的习惯需要教师着重培养:1.培养他们主动学习、刻苦学习的习惯;2.认真谨慎的学习习惯;3.勤于动脑、善于动手的习惯;4.说话规范的习惯;5.爱惜书本的习惯;6.勤于发问的习惯;7.互助合作的习惯;8.写字规范的习惯。这些习惯的培养都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不仅仅要求学生有培养好习惯的意识,还需要教师能为学生做好示范,严格要求学生养成习惯。比如要求学生写好字,就不能只是停留在口头上,更不能过于迁就学生,写字只有苦练才能出成果。就这个方面来说,如果一味地迁就学生快乐教学,好习惯就存在养不成的危险。

二、学习热情

现在的小学生学习英语的热情远远超过学习语文的热情,一方面是家长和社会要求使然,另一方面也是教师没有给予学生正确引导,让学生意识到语文学习非常重要,要有学习热情。现在新课程改革开放式的教学方式确实能让学生感受到语文学习的魅力,但是有时候恰恰因为过于开放、过于随意导致学生对语文的重视程度越来越低。笔者赞同某位教育专家所说的:“语文课堂应该是学生生命成长的课堂”,这从深层次点出了语文教学的重要意义。无论何种教学方式的改革,都应该让学生在语文课堂上投入自己的真情实感,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语文课程目标三个维度的实现。

三、掌握各种基本的读书技能

读书并不是一件轻易的事情,传统的教学方式导致学生读死书,但是新课程改革如果走了极端就会导致学生不会读书。到底哪些是读书的基本技能呢?首先,学生要懂得读书要有感情,能够动情地去读书;其次,学生会默读,能够不动声地抓住文章的核心;第三,能具备快速阅读和略读的技能;第四,读书的同时能够思考,能概括能质疑。课程标准专门规定了课外阅读量,这是一个很好的进步,如果教师能让学生确实完成课程标准所规定的阅读量,那么学生一定会掌握各种基本的读书技能。

笔者认为语文教学通过阅读要培养学生语感,这是非常重要的。就新课程改革而言,如果学生并没有完成所规定的课外阅读量,课上也没有很好地去进行语文阅读,那么语感的培养就很难形成,学生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语感,才能学好语文。也只有具备了一定的语感才能真切感受到祖国文字之美,体会作者在文章中蕴含的感情。语感的培养最主要就是读,学生必须下工夫来完成阅读量。但是教师也要给予引导,此时传统教学方式中的一些方法是可以借鉴的,比如重点段落分析,抓关键词等。

四、掌握基本的学习方法

前面几个内容,归结到最根本,无论什么教学方式都需要给予学生学习方法的传授,授人鱼不如授人渔,这是所有教师所期望的。所以不论怎么改革,教师都要把学习方法的传授放在第一位。对于语文课程而言,会读会写会说,能读能写能说都需要一定的方法支持,不是教师讲几节课就能实现的,还需要学生在课下自己下工夫。

语文课程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是人文性和工具性相结合的关系,一虚一实,紧密相连。不论虚实都得抓,而且两手都得硬。一方面给予学生充分的人文关怀和人文熏陶,让学生能够在语文课堂上形成健康的心理和美好的人格;另一方面,还要给学生打好语文学习的基础,为他们的长远发展,为他们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两者千万不能割裂开来,如果只是突出工具性,就陷入传统教学模式中没有走出来,如果一味地突出人文性,则是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作为小学生,基础是根本,全面是发展方向,教师要以学生为本,一切从学生的发展着眼。

摘要: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造就现代化社会所需的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字:语文教学 新课改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改革,应以马克思主义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总结我国语文教育的成改得失,借鉴各国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建设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语文课程,在培养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课程性质与地位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奠基了他在学校教育中的重要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应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语,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法的选择,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语文综合性学习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是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精神的重要途径,应该积极提倡。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语文课程应植根于现实,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和现代化科技手段的运用,使学生在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中开阔视野,提高学习效率,初步获得现代社会所需要的语文实践能力。语文课程应该是开放而富有创新活力的,应尽可能够满足不同地区、不同学校、不同学生的需求,并能够根据社会的需要不断自我调节、更新发展。应当密切关注当代社会信息化的进程,推动语言语课程的变革和发展。

课程改革的感悟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就是要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使学生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新课程实施以来在教学实践中,我也有了自己的点滴感受。

(1)师生的关系融洽了,教学就能在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我在教学中都能放下以往的架子,走下讲台,同学生打成一片,以亲切和蔼的态度,与学生平等对话,互相交流,因而课堂的氛围宽松而活跃,学生的种种顾虑打消了,回答问题的胆子大了,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了。从这一点上看,我的学生观正在改变,能够把学生当作一个真正的人来看待,而不是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老师本身充当的角色也在发生着变化,即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2)单纯的“接受性学习”减少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开始受到了重视。在教学中,不再像以前那样一味地分析、讲解,把知识直接灌输给学生,而是注重了学生的自读自悟。比如在教学新课时能让学生自读课文,找出不懂的字词,提出疑惑的问题,然后再通过合作学习、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方式来学习知识,解决问题。

(3)教学不再局限于课本,应开始注意到了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在教学中都我会不同程度地由过去的“教教材”转为“用教材教”,教学中能够从教材本身延伸到学生的生活之中,从课堂上延伸到课外,引导学生在生活中学语文,到课外更广阔的天地中学语文。例如教识字的时候,我会让学生自读课文、检查学生对生字的掌握情况以后,然后问学生:“你们都很聪明,能够在生活中学到这么多字,能不能说一说你们是怎样学到这些字的?”学生有的说是爸爸妈妈教的,有的说是看电视学会的,有的说是看报纸学会的,有的说是查字典学会的,等等。这样,就把学生引到生活中、更广阔的天地中去学语文,进一步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今后学生无论到什么地方,都会找机会学习汉字。这也是体现了大语文教育的思想。教学在课本的基础上又有了延伸,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总之,要让语文课堂教学真正充满活力,体现魅力,符合新课程的理念,只要我们坚持以新课程标准来指导我们的教学实践,只要我们对语文教改充满着信念和热情,我们一定会在课堂教学的探索中开创出一片灿烂的天空。

参考文献:

【1】浅谈小学语文中的探究式学习宁香月中小学电教(下)

【2】浅谈新课改背景下小学语文教学的开放性陈艳丽学周刊

浙江省优秀教师名单: 阮长海杭州市优秀教师名单: 阮长海 孙方明 杭坚强萧山区优秀教师名单: 阮长海 石国贤 孙方明 吴国芳 陶金明 华金娥 高菊凤 谢晓红杭州市教坛新秀名单: 薛向平 徐云燕 李亚华 华金娥 陶金明 孙方明 俞爱娣 张韵芸 阮长海 徐月方 吴小燕 来晓峰 陶琳 蔡琛玭萧山区教坛新秀名单: 徐芸燕 李亚华 华金娥 陶金明 孙方明 俞爱娣 张韵芸阮长海 徐月方 余伟丽 高菊凤 沈茶芳 孙 鑫 吴国芳吴建华 傅敏华 倪雅娟 傅虹玮 蔡琛玭 吴小燕王军 方琪 李月红 唐伟飞 薛向平 陈利 来晓峰陶琳 蔡琛玭 蒲鸿陈敏雅 莫利清萧山区园丁奖名单: 薛向平 钱晓花 李亚华 孙方明 吴建华 傅国良 顾雅芬萧山区学科带头人名单: 薛向平 吴国芳 吴建华 孙方明 莫张总 杭州市名师培养对象——阮长海阮长海,男,中共党员,北干初中语文教师。萧山区名教师、浙江省教坛新秀、 浙江省优秀教师、全国中学语文优秀教师。全国中学语文课堂教学大赛一等奖。从教15年,深知教学艺术无止境,勤于读书,勤于反思。努力提高教学水平。课堂教学大气厚实又不乏灵气,高度重视学生的参与广度和深度,注重以问题设计来引导学生的思维发展,高度重视语文教学独特的人格熏陶和人文素养功能。语文教学得到学生的欢迎,教学成果显著。多次在省内外大型教学活动中上展示课。 浙江省优秀青年教师——莫张总莫张总,大学本科学历(数学专科、英语本科)。北干初中英语教师,校教研组长, 萧山区教育学会外语专业委员会理事。先后被评为:浙江省优秀青年教师、浙江省第八届春蚕奖、杭州市优秀教师、杭州市十佳爱生标兵、萧山区爱生积极分子、萧山区第四届英语学科教坛新秀、萧山区跨世纪学科带头人、连续三年萧山区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参加了杭州市“三育人”优秀教师演讲团、萧山优秀教师事迹巡回演讲团等的演讲。部分业绩已载入《中华魂 中国百业领导英才大典》。最欣赏的名人名言:善待他人,快乐自己 萧山区名师——吴国芳吴国芳,男,北干初中数学高级教师,萧山区第二届名教师。萧山区第二届优秀教师,第七届教坛新秀,十佳师德标兵。区新课程数学教改领导小组成员,区学科带头人,区教研大组成员,城厢片数学教学联络员,北干初中数学教研组组长。从教以来,在各级领导和上级专家的指导引领下,凭借自身的努力拼搏,慢慢地掌握了初中数学教材和教法,在教材方面能积极参与新一轮课程改革,在教材编写修改、教参电子课件版、作业本修改审读、《暑假作业》《同步》《天天伴》《同步升级版》等教辅编写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积淀;在教法方面以清晰的导学思路,多样的教学手法,严谨的治学态度而深受学生欢迎,并有多篇论文发表获奖。 萧山区第六届优秀教师——徐月方徐月方,男,大学本科,中学高级教师,任教自然科学学科。从教近20年来,曾先后担任少先队大队辅导员、团总支书记、年级组长、政教主任等,荣获萧山区第六届优秀教师、萧山区第八届教坛新秀、杭州市第七届教坛新秀,曾被评为萧山区教育系统先进个人,区教育系统德育先进个人,区教育红会先进个人。北干初中现任科学教研组长,具有较强的教育教学教研能力,多次送教下乡,多次辅导学生在省、市、区的自然科学竞赛中获奖,所带的班级学科成绩领先,师生关系融洽,曾被学生评为北干街道“我最喜欢的老师”,撰写的教育教学论文多次在萧山区、杭州市论文评比中获得较高奖,是我校的教科研能手。 杭州市教坛新秀——俞爱娣俞爱娣,女 ,中共党员,北干初中体育教师,现为萧山区第十四届人大代表,杭州市教坛新秀,区体育教育教学专业理事会理事。曾获萧山区优秀教练员,区教育系统级先进工作者,区教育局 “事业家庭兼顾”先进个人等。从教14年,无论是课堂教学还是带队训练,都秉承着“尽自己所能为学生服务”的信念。 杭州市教坛新秀——华金娥华金娥,北干初中语文高级教师。现任语文教研组组长,九年级年级组长。 曾被评为杭州市教坛新秀、萧山区优秀教师。当老师,始终信奉三大原则:真诚地爱学生,一切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当教师责任心比学识更重要,但要好学不止;一勤天下无难事,相信“天道酬勤”。作为一名中学语文教师,长期致力于培养学生语文素养和累积学生文化底蕴的研究和实践。抱定“读、写”二字,想尽一切办法开启学生的阅读之旅,想尽一切办法让学生爱上写作。形成“课内走深,课外走广”、“课堂是课外的新起点”的教学格局,重语言涵泳、文学熏陶的价值选择,形成重自悟自得、交流整合的教学风格。撰写论文多篇,分别获全国、省、市区等奖。教学理念:“教会学生学习”。治教格言:“语文使人变美”。 杭州市教坛新秀——张韵芸张韵芸,女,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学历。 北干初中数学教师,曾被评为萧山区第十届教坛新秀,杭州市第九届教坛新秀。从教以来,始终坚持在教学一线工作,在课堂教学上,一直坚持“夯基础,重能力,扬个性”的教学思想,让学生从过重的学习负担中解放出来,让个性得到全面发展,让特长得到充分发挥。教学理想:教会学生学习治教态度:从教永远是美丽的治教目标:多育人,育好人治教方法:从教中学,从学中教 杭州市教坛新秀——来晓峰来晓峰,中共党员,北干初中语文高级教师,萧山区教育学会语文专业委员会理事。曾被评萧山区第九届教坛新秀、杭州市第八届教坛新秀,萧山区教育系统德育先进个人。作为教师,一直坚持以人为本,着眼于学生的未来。在语文教学中,勤于思考,勤于实践。注重学生语文素养的培养,以传播民族文化为己任,信奉“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有多篇论文在市、省、国家级评比中获奖或发表。 杭州市教坛新秀——陶琳陶琳, 数学本科,中学一级教师。2001年毕业后,任教于萧山区北干初级中学,萧山区第十二届教坛新秀、杭州市第十一届教坛新秀。世间任何事,只要你倾注全部热情,用心去做,总会有最丰厚的回报。任教8年来,积极倡导和实践更严谨、更开放的课堂教学风格,极力营造一种平等和谐、活跃有序的课堂氛围,做到使学生学习规范,思维活跃,理念先进,勇于创新,敢于提问,并能自我显现。马克思说,人活着是要有点精神追求的。因此要珍惜每一次机会不断地完善自己,超越自己。2004年在区青年教师说课比赛中获一等奖;城厢片新课程优质课比赛中获一等奖,区青年教师新课程优质课比赛中获一等奖;2006年在区青年教师基本功比赛中获一等奖;撰写的论文、案例,制作的课件多次获奖;并先后多次在全区范围内开设示范、研讨观摩课,获得同事专家的较高评价。 杭州市教坛新秀——蔡琛玭蔡琛玭,北干初中语文教师。萧山区教坛新秀、杭州市教坛新秀、杭州市征文优秀指导教师。在优质课评比中获萧山区一等奖、杭州市二等奖。撰写的论文、案例获萧山区一、二等奖及国家级二、三等奖。教学理念:做一个勤于阅读、善于思考、勇于将自己的信念在课堂上呈现的老师,追求灵动的课堂教学,用自己本真的课堂呼唤起学生对文化的关注。 杭州市教坛新秀——吴小燕吴小燕,女,大学本科学历中共党员,北干初中数学教师。2006年被评为杭州市第十届教坛新秀,萧山区第十一届教坛新秀。在教学过程中比较重视教学方法的灵活性和多样性,注重学生参与的广度、深度和后效度,倡导民主、和谐、活泼的课堂教学气氛。平时好于钻研乐于反思,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真诚、平等地爱学生,一切着眼于学生的发展。曾获“优秀班主任”、“最受欢迎的教师”、“优秀党员”等荣誉称号。获区教育案例一等奖、专题论文二等奖、教学案例二等奖、年会论文一等奖等。教学信条: 快乐学习、快乐生活! 杭州市教坛新秀——李亚华李亚华,大学本科,中教一级,任教英语学科。杭州市教坛新秀,萧山区教坛新秀,萧山区“园丁奖”获得者。从教十三年以来,课堂教学中一直注重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倡导师生之间主动交往、平等交流、双向互动、共同分享的教学课堂,并为学生搭建一个快乐活跃的英语实践平台,建设开放、富有活力的“零”距离课堂而努力着。

杭州师范大学是核心期刊吗

杭州师范大学是二本。

杭州师范大学在浙江既有是第一批次招生也有第二批招生,所以严格意义上,杭州师范大学是二本大学,只有全部都在第一批本科招生,才说杭州师范大学是一本大学。

注:教育部门并没有说杭州师范大学是一本还是二本,杭州师范大学是几本只是民间说法(某大学在某省是第一批次招生的话,就说该大学是一本大学,在第二批次招生的话,就说该大学是二本大学,既有一批又有二批招生的,通常也认为是二本大学)。

杭州师范大学(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简称“杭师大”,位于杭州,由杭州市人民政府举办,浙江省重点建设、杭州市重点支持高校。截至2021年3月,学校有仓前、玉皇山、下沙三个校区,占地3000多亩。

设有19个二级学院,1个公共教学单位、1个直属附属医院(杭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开设本科专业74个;拥有一级学科硕士点24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6个;有教职工2271人,全日制在校生20280人(不含独立学院),全日制硕士生2724人、博士生40人,留学生495人。

扩展资料

2017年10月24日,US News发布2018世界大学排行榜,杭州师范大学全球排名1100名,首次进入该排行榜。在浙江高校中紧跟浙江大学、浙江工业大学、浙江师范大学,位列全国第99,省内第4(包括浙江大学)。

截至2021年3月,中国内地高校SSCI收录文章数量排名TOP100和A&HCI收录文章数量排名TOP50的数据显示,SSCI近三年收录杭州师范大学文章149篇,国内高校排名第58位;A&HCI收录杭州师范大学文章24篇,国内高校排名第24位,两项指标均列浙江省内地方高校第一名。

2020年7月,2020年中国大学百强榜进步榜排名第21位。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经查证,不在2011版北大核心期刊目录内复合影响因子:0.440 综合影响因子:0.242 主办: 杭州师范大学周期: 双月出版地:浙江省杭州市语种: 中文;开本: 大16开ISSN: 1674-232XCN: 33-1348/N历史沿革:现用刊名: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曾用刊名:与《杭州教育学院学报》合并;杭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创刊时间:1979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CA 化学文摘(美)(2011)Pж(AJ) 文摘杂志(俄)(2011)

美育学刊》是由浙江省教育厅主管、杭州师范大学主办的社会科学类学术期刊。

据2020年第4期期刊内页显示,《美育学刊》编辑委员会有顾问4人。

据2020年8月31日中国知网显示,《美育学刊》共出版文献量为1455篇,总下载次数为226548次,总被引次数为2558次,(2019版)复合影响因子为0.302,(2019版)综合影响因子为0.116。

据2020年8月31日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显示,《美育学刊》影响因子为0.35,文献量为1219,被引量为1834,下载量为19318,基金论文量为365。

栏目方向

主要栏目:《美育学刊》设有美育理论、美育史论、美育实践、艺术教育理论与实践(含实验)、艺术与审美文化等栏目。

刊登内容:《美育学刊》主要刊载中国国内外美育教学研究成果、探索美育前沿理论,交流美育实践经验。

读者对象:《美育学刊》的读者对象主要为高校与科研机构美学、艺术学、教育学等相关专业领域的研究者;相关领域的大学生和研究生;从事艺术实践与批评的工作者;广大艺术文化爱好者。

中国社会科学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中国人民大学学报学术月刊北京示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文史哲学术研究江海学刊复旦学报 社会科学版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社会科学社会科学战线江苏社会科学南京大学学报 哲学 人文科学 社会科学南开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河北学刊厦门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浙江学刊浙江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浙江社会科学田径社会科学社会科学研究中山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华中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求是学刊人文杂志江西社会科学湖南师范大学 社会科学学报四川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学习与探索江汉论坛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学报南京师大学报 社会科学版武汉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求索郑州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东北师大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清华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中州学刊南京社会科学河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甘肃社会科学思想战线山东社会科学西北师大学报 社会科学版社会科学辑刊福建论坛 人文社会科学版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科学版(改名:西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学术界陕西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广东社会科学国外社会科学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河南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学术交流东岳论丛东南学术学海学术论坛武汉大学学报 人文科学版山东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兰州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探索西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湖北社会科学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学报上海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广西社会科学暨南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华南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安徽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首都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湘潭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河南社会科学湖南社会科学学术探索探索与争鸣杭州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改名:杭州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烟台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江苏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湖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高校理论战线同济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陕西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苏州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河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云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北方论丛云南社会科学社会科学家华中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湖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广西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上海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上海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湖南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吉首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江淮论坛北京社会科学前沿南昌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内蒙古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改名:内蒙古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扬州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宁夏社会科学徐州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内蒙古社会科学东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山东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以上都是的。

杭州师范学院学报医学期刊

国内核心期刊:排序号刊名齐鲁学刊68天津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69湖北社会科学70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71上海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72深圳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73广西社会科学74暨南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75华南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76安徽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77首都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78湘潭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79河南社会科学80湖南社会科学81学术探索82探索与争鸣83杭州师范学院学报. 社会科学版(改名为:杭州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84烟台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85江苏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86湖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87东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88高校理论战线89同济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90山西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91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92苏州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93河北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94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95重庆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96山西师大学报. 社会科学版97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98云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99北方论丛100云南社会科学101社会科学家102华中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103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104湖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105广西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106上海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107湖南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108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09江淮论坛110北京社会科学111前沿112南昌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113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114内蒙古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改名为:内蒙古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115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116扬州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117宁夏社会科学118徐州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119内蒙古社会科学120东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121山东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B(除B9)哲学类核心期刊表 1哲学研究2心理学报3心理科学4哲学动态5世界哲学6心理科学进展7中国哲学史8道德与文明9心理发展与教育10现代哲学11孔子研究12周易研究13伦理学研究C(除C95)社会科学总论(除民族学)C8统计学1统计研究2数理统计与管理3中国统计4统计与决策C91社会学 1社会学研究2社会3妇女研究论丛4青年研究C92人口学1人口研究2中国人口科学3人口与经济4人口学刊5市场与人口分析(改名为:人口与发展)C93管理学1管理科学学报2中国管理科学3管理工程学报4领导科学C96人才学 1中国人才D(含A,除D9)政治学(含马列)D1,3,5,7,8国际政治1世界经济与政治2现代国际关系3欧洲研究4国际问题研究5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6美国研究7国际论坛8当代亚太9国际观察10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11国外理论动态12国际政治研究13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14世界知识15外交评论16当代世界17日本学刊18西亚非洲19太平洋学报20俄罗斯研究D0,2,4,6,A中国政治1中国行政管理2政治学研究3求是4马克思主义与现实5教学与研究6国家行政学院学报7马克思主义研究8社会主义研究9半月谈10上海行政学院学报11理论前沿12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13了望14科学社会主义15中共党史研究16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17毛泽东思想研究18思想理论教育导刊19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北京行政学院学报21新视野22江苏行政学院学报23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4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5理论探讨26党的文献27理论与改革28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29长白学刊30求实31理论探索32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33理论月刊34前线3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36思想教育研究37湖北行政学院学报38党建研究39行政论坛40理论学刊41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42人民论坛43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44中国青年研究45理论导刊46南京政治学院学报47红旗文稿D9法律1法学研究2中国法学3法学4法商研究5政法论坛6现代法学7中外法学8法学评论9法律科学10法制与社会发展11法学家12比较法研究13环球法律评论14当代法学15法学论坛16政治与法律17河北法学18法学杂志19法律适用20行政法学研究21中国刑事法杂志22人民司法23华东政法学院学报(改名为: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4人民检察25知识产权26中国法医学杂志27中国司法鉴定F综合性经济科学1经济研究2经济学动态3经济学家4经济科学5经济评论6南开经济研究7当代经济科学8当代经济研究9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10经济纵横11山西财经大学学报12经济问题13现代财经14上海财经大学学报15经济经纬16贵州财经学院学报17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18江西财经大学学报19河北经贸大学学报20云南财贸学院学报(改名为:云南财经大学学报)F0/2(除F23,F27)经济学(除会计,企业经济)F1(除F12)世界经济1世界经济2经济社会体制比较3外国经济与管理4世界经济研究5国际经济评论6世界经济文汇7东北亚论坛8亚太经济9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F0,F12,F2(除F23,F27)中国经济,经济计划与管理 1管理世界2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3地域研究与开发4改革5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6开发研究7上海经济研究8宏观经济研究9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10经济研究参考11生产力研究12城市问题13城市发展研究14中国经济史研究15资源科学16中国人力资源开发17经济体制改革18经济问题探索19资源,产业(改名为:资源与产业)20中国经济问题21南方经济22现代城市研究23消费经济24生态经济25经济数学26中国流通经济27开放导报28特区经济29现代经济探讨30宏观经济管理31运筹与管理32改革与战略33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34中国经贸导刊F23会计1会计研究2审计研究3审计与经济研究4财务与会计5财会通讯. 综合6会计之友7财会月刊. 会计8中国审计9商业会计10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11财会研究12中国注册会计师13事业财会F4/6(含F27)工业经济1中国工业经济2南开管理评论3经济管理4管理科学5工业工程与管理6管理评论7企业经济8预测9软科学10工业工程11企业管理12管理现代化13经济与管理研究F7贸易经济 1国际贸易问题2国际贸易3财贸经济4商业经济与管理5国际经贸探索6商业研究7销售与市场8广东商学院学报9商业时代10中国商贸11价格理论与实践12北京工商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13国际经济合作14对外经贸实务15江苏商论16国际商务研究17中国物流与采购F81财政1税务研究2财政研究3涉外税务4税务与经济5中央财经大学学报6财经论丛7当代财经8财经研究9财经问题研究10中国财政11财经科学12中国税务13财政监督F82/84货币/金融,银行/保险1金融研究2国际金融研究3金融论坛4金融理论与实践5保险研究6证券市场导报7中国金融8武汉金融9上海金融10金融与经济11财经理论与实践12财经13投资研究14新金融15广东金融学院学报16浙江金融17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8经济导刊19南方金融G0/2(除G25,G27)文化事业/信息与知识传播(除图书馆学,档案学)G0/G21信息与传播,新闻学,新闻事业1新闻与传播研究2国际新闻界3现代传播4新闻记者5新闻大学6当代传播7中国记者8新闻界9新闻战线10传媒11传媒观察12中国报业13新闻与写作14新闻爱好者15新闻知识G22广播,电视事业1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电视研究G23出版事业1编辑学报2中国科技期刊研究3编辑之友4出版发行研究5中国出版6科技与出版7编辑学刊8出版广角9中国编辑10中国图书评论11读书G25,35图书馆学,情报学 1中国图书馆学报2图书情报工作3情报学报4大学图书馆学报5图书馆杂志6图书馆论坛7图书馆8情报科学9图书馆建设10现代图书情报技术11图书情报知识12情报资料工作13情报理论与实践14情报杂志15图书馆工作与研究16图书馆理论与实践17图书馆学研究18图书与情报19国家图书馆学刊G27档案学1档案学通讯2档案学研究3中国档案4档案与建设5浙江档案6山西档案7北京档案8档案管理9档案10兰台世界G3(除G35)科学,科学研究 (除情报学)1科学学研究2科研管理3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4研究与发展管理5中国软科学6中国科技论坛7科技进步与对策8科学管理研究9科技管理研究10科技导报G4教育G4教育综合,教育事业1教育研究2比较教育研究3全球教育展望4北京大学教育评论5教育理论与实践6教师教育研究7外国教育研究8清华大学教育研究9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10教育与经济11中国教育学刊12教育科学13当代教育科学14中国电化教育15教育学报16电化教育研究17教育探索18中国远程教育19教育评论20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21开放教育研究22教育导刊23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4江西教育科研(改名为:教育学术月刊)G62/63初等教育/中等教育G62/63(除各科教学)初等教育/中等教育(除各学科)1课程,教材,教法2人民教育3教学与管理4上海教育科研5教育科学研究6教育研究与实验. 理论版(改名为:教育研究与实验)7教学月刊. 中学版8外国中小学教育9中小学管理G623.2,G633.3初等教育/中等教育(语文)1中学语文教学2中学语文教学参考G623.3,G633.4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外语)1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中小学外语教学G623.4,G633.5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历史地理)1历史教学2中学地理教学参考G623.5,G633.6初等教育/中等教育(数学)1数学教育学报2数学通报G633.2初等教育/中等教育(政治)1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思想政治课教学G633.7初等教育/中等教育(物理)1物理教学2中学物理G633.8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化学)1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化学教育G633.91初等教育/中等教育(生物)1生物学教学G64高等教育 1高等教育研究(武汉)2教育发展研究3中国高等教育4学位与研究生教育5江苏高教6中国高教研究7现代大学教育8高等工程教育研究9高教探索10黑龙江高教研究11复旦教育论坛12中国大学教学9种子10核农学报11农业生物技术学报12中国棉花13作物杂志14植物遗传资源学报15中国烟草科学S4植物保护1植物病理学报2中国生物防治3植物保护学报4植物保护5农药6农药学学报7昆虫天敌(改名为:环境昆虫学报)8植物检疫9中国植保导刊S6园艺1园艺学报2果树学报3中国蔬菜4北方园艺5食用菌学报6中国果树7中国食用菌8中国南方果树S7林业1林业科学2林业科学研究3北京林业大学学报4福建林学院学报5国外EI期刊ISSN 期 刊 名 1002-0721 Journal of Rare Earths 1674-4926 Journal of Semiconductors 学报编辑部 1007-1172 Journal of Shanghai Jiaotong University (Science) 1003-7985 Journal of Southeast University (English Edition)

刊名: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Journal of 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 Edition)主办:杭州师范大学周期:双月出版地:浙江省杭州市语种:中文;开本:大16开ISSN:1674-232XCN:33-1348/N主编:林正范历史沿革:现用刊名: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曾用刊名:与《杭州教育学院学报》合并;杭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创刊时间:1979 刊名: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ournal of Hangzhou Normal University(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主办:杭州师范大学周期:双月出版地:浙江省杭州市语种:中文;开本:大16开ISSN:1674-2338CN:33-1347/C主编:何 俊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经查证,不在2011版北大核心期刊目录内复合影响因子:0.440 综合影响因子:0.242 主办: 杭州师范大学周期: 双月出版地:浙江省杭州市语种: 中文;开本: 大16开ISSN: 1674-232XCN: 33-1348/N历史沿革:现用刊名:杭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曾用刊名:与《杭州教育学院学报》合并;杭州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创刊时间:1979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CA 化学文摘(美)(2011)Pж(AJ) 文摘杂志(俄)(2011)

1、 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

个性与社会心理学杂志--- 美国

2、 Psychological bulletin

心理学公报 --- 美国

3 、Psychological review

心理学评论--- 美国

4 、Behavioral & brain sciences

行为与大脑科学 --- 英国

5、 Psychological reports

心理学报告--- 美国

扬州大学教改论文省级期刊

《外语学刊》杂志是多语种外语语言研究的综合性学术刊物,是全国常用外语类核心期刊。《外语学刊》旨在为全国外语研究与教学工作者服务,推动外语研究与教学工作的发展。本刊欢迎以下稿件:(1).普通语言学(音位学、语法学、语义学、语用学)、语言哲学、计算语言学、心理语言学等方面的研究;(2).俄语、英语和日语三个语种的具体语言研究;(3).修辞学、文体学、翻译理论的研究;(4).外语教学论、教学法的研究;(5).语言与文化、跨文化交际的研究;(6).语言学著作评介。投稿邮箱: 联系人:黄编辑

《海外英语》(国际刊号:ISSN1009-5039,国内刊号:CN34-1209/G4,邮发代号:26-166)杂志创办于2000年,隶属于安徽出版集团、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海外英语》是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获得国家外交部、上海外国语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单位特别支持,代表中国权威的英语杂志,创刊伊始即面向全世界公开发行,近10年来在国际、国内产生了很大影响力。 《海外英语》是一本综合性的外语类学术期刊,内容涉及语言学、外语教育、翻译学、文学文化研究、科学技术等诸多方面,我刊注重反映一级学科外国语言文学的前沿动态、报告国内外有关的最新研究成果或信息;兼顾纯理论性和实证性研究,不仅载有文论型的文章,而且报导可直接用于外语教学实践的成果。 我刊是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及中国人文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是《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入编刊物,并加入了万方数据数字化期刊阵列,可在中国知网、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维普数据等网站浏览和检索。我刊所载的论文题目全都被收入《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各有关分册的索引部分。近年来被《人大报刊复印资料》全文转载和摘载情况在同类期刊中排名靠前。 栏目设置: 教授讲坛:国内知名高校知名教授的学术前沿类论文; 博士论坛:“985、211”类重点高校博士生的研究论文; 语言学研究:介绍语言学领域理论创新成果; 外语教育:重点介绍高教外语教学的理论成果; 翻译研究:对翻译理论和方法以及翻译史的研究; 中外文学文化研究:对外国文学作品、作家思潮、跨文化的分析与评论; 教改新论:侧重外语教育教学改革的最新成果介绍; 海外视野:侧重介绍国际上先进的外语教学理念和研究成果、财经类交流文章; 科技前沿:科技领域某一方面的研究与评述,要求全英文文章; 学术思潮:人文社科方面具有一定普遍意义的单独研究,要求全英文文章。 征稿对象: 高校外语学院、全国翻译服务行业、外语培训机构、翻译领域资深人士与国际文化交流实践者,以及全国各大院校及科研院所的教科研人员,硕士生、博士生等。 投稿要求: 1.稿件须为署名作者独立完成、未发表过的学术论文; 2.篇幅在3000字符以上; 3.具体格式要求,请参见《海外英语》稿件模版及要求; 4.论文涉及的课题如取得国家或部、省级以上专项基金或属攻关项目,应注于文章正文下方; 5.本刊实行无纸化办公,欢迎通过电子邮件(word文档附件)进行投稿。 欢迎各大院校、研究所、相关企事业或个人联系本刊,参加本刊理事单位或开展会议、论坛、广告、协办等合作。 来源:36524论文网 原文地址:

截至2016年3月,学校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700多项,全校年科技经费5亿多元。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数连年位居省属高校前列。共有300多项科研成果获省部级以上奖励,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的科研成果。其中,由中科院与该校共同完成的“转基因山羊体细胞克隆山羊”成果被评为1999年中国基础研究十大新闻之首,由该校参与完成的“水稻第四号染色体精确测序”工作被评为2002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头条新闻,8项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科技开发与成果推广成绩同样喜人,学校的“农科教结合”工作已形成了以苏北基地为中心,辐射苏中、苏南的格局,在服务“三农”方面走出了一条成功之路。2002-2013年期间,学校共有4篇论文被评为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6篇论文获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提名论文。 2013年,在ESI评价的22个学科中,学校共被ESI收录论文3672篇,被引23142次,篇均被引频次为6.3,在全球排名前1%的5039个研究机构中,总被引次数位居第1664位。学校的“江苏省动物重要疫病与人兽共患病防控协同创新中心”于2013年被评定为首批江苏省高校协同创新中心。 学术期刊 扬州大学学报编辑部是在原江苏农学院、扬州师范学院、扬州工学院、江苏商业专科学校等高校学报编辑部的基础上,于1997年扬州大学合并办学5周年之际成立。1997年创刊《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双月刊)、《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季刊),2004年改为双月刊;1998年创刊《扬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季刊);1999年将《江苏农学院学报》更名为《江苏农业研究》;2002年将《江苏农业研究》更名为《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季刊)。《扬州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该刊为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学术刊物。该刊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研究”、“苏中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研究”、“中国儒商研究”、“扬州文化研究”、“女性文学多棱镜”、“审美新视角”等特色栏目。该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核心学术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全国百强社科学报、华东地区优秀期刊。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该刊为综合性高等教育研究刊物,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研究和探索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各类问题,既发表高等教育改革与发展的理论性研究论文,也刊登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高校教育教学改革的实践经验,内容覆盖了高等教育的方方面面。该刊被《高校文科学术文摘》、中国人大复印资料中心、《教育文摘周报》、《新华文摘》等都不同程度地转载、摘引该刊所发论文。该刊为中国核心学术期刊、江苏省期刊方阵优秀期刊、第二届全国优秀社科学报。 《扬州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该刊是自然科学综合性学术刊物。主要刊登数理科学和化学、工业技术、环境科学等门类的学术论文。该刊为全国中文核心期刊、中国期刊方阵双效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该刊被美国《数学评论》(MR)、俄罗斯《文摘杂志》(РЖ)、德国 《数学文摘》(ZBL)、美国《化学文摘》(CA)、美国《生物学文摘》、《中国数学文摘》、《中国物理文摘》、《中国无机分析化学文摘》、《中国生物学文摘》、《中国力学文摘》等国内外著名检索期刊收录。并被《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全国报刊索引(自然科学技术版)》、《万方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华艺数位艺术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重庆维普)》全文收录。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原《江苏农学院学报》、《江苏农业研究》)该刊是综合性农业与生命科学学术期刊。主要刊登农业科学、动物科学、动物医学、生物技术、园艺、植物保护、食品科学、基础医学等学科的学术论文。 该刊被国家科技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北京大学图书馆分别入选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即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中国科学核心期刊”、“全国中文核心期刊”。被联合国粮农组织AGRIS、英国CABI、动物学记录(ZR)、美国DIALOG、化学文摘(CA)、波兰哥白尼索引(IC)、国内所有以”中国”名头出版的农业文摘类期刊和部分医学文摘期刊及《中国生物学文摘》等作为一次文献源期刊收录。2002年以来多次获教育部”全国高校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及全国农业优秀期刊(学术类一等奖),蝉联”江苏省双十佳期刊”。 图书馆藏 截至2014年9月,全校拥有文献402万余册;年订购中文报刊3376种,原版外文期刊548种。馆内藏有《四库全书》、《续修四库全书》、《四库全书目录丛刊》、《近代中国史料丛刊》等大型文献,馆藏中苏北方志较为齐全,文史、农业、烹饪类文献具有特色,敦煌学资料丰富。馆内拥有丰富的电子文献资源,藏有各种电子出版物,包括中国期刊网镜像站、超星数字图书馆、北大方正Apabi数字图书系统、EI、PQDD、IEEE/IEE等国内外大型数据库40种,折合电子文献66.7万册。

扬州大学具有60多年的外语办学历史,最早可以追溯到1952年5月全国高校调整时组建的苏北师范专科学校外语专修班。1959年4月,扬州师范专科学校并入苏北师范专科学校,升格为本科院校,定名扬州师范学院。次年,扬州师范学院在外语班的基础上增设外语科,正式招收英语和俄语专科学生,主要为江苏省基础教育培养外语师资。“文革”开始后外语科合并到公共科,停止招生。1970年开设外语“红师”班,培训中学外语师资;1972年开始招收大学普通班学员;1977年恢复高考后,扬州师范学院设立外语系,开始招收英语师范专业本科学生,学制4年,从此成为江苏省主要的外语人才培养基地之一。1992年,驻扬6所省属高校合并组建扬州大学。1998年,学校按学科群调整院系结构, 以原师范学院外语系为主体、与其他5所学院外语教研室合并组建了外国语学院。学院现有教职工180人,其中专任教师162人,同时常年聘用外籍教师10多人。专任教师中教授14人、副教授39人,其中有博士学位42人(含在读),硕士生导师17人。学院现有在籍全日制本科学生1143人,在籍全日制研究生180人,教育硕士67人。设有英语教育、翻译、商务英语、日语、朝鲜语、法语、阿拉伯语等7个专业,大学英语教学部承担全校本科、硕士和博士外语公共课教学,同时设有澳大利亚研究中心、英美语言文学研究所、韩国语言文化研究中心、江苏省中学英语骨干教师培训基地、教育部国家考试中心韩国语水平考试(KPT)扬州大学考点、托福(TOEFL)扬州大学考点、日本语能力考试扬州大学考点、剑桥商务英语(BEC)扬州大学考点、江苏省人事厅口语/口译培训基地、上海市外语口译岗位资格证书考试(SIA)扬州考点等教学研究单位。现有1个“江苏省特色专业”建设点,1门国家精品课程,1门省级二类优秀课程,4门校级优秀课程,5门课程校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英语、商务英语、日语和朝鲜语为江苏省重点专业。学院建有“中外语言文化比较与会通”二级学科博士点、“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点,同时还设有“课程教学论”硕士点(英语方向)、“MTI(翻译硕士)”专业硕士学位点、“教育学”专业硕士学位点(英语学科教学)。“英语语言文学”学科1985年招收首批硕士研究生,设有“语言理论与应用”、“英美文学与文化”、“翻译理论与实践”3个学科方向。“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硕士点设有“外汉对比与翻译研究”、“英语语言学与应用语言学”、“日语语言学”、“法语语言与翻译”、“现代朝鲜语研究”等5个学科方向。“英语语言文学”和“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分别为校级第一和第二层次的重点学科。学院设有电教室、资料室和外语教学电台。电教室拥有多媒体语言实验室25套,其中有数字语言实验室14套;建有同声传译室1个;建有与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配套的自主学习室19个1020座,拥有卫星电视地面接收系统3套,可接收包括CNN、BBC(小语种的电视节目,如日本NHK、韩国KBS)等外台节目;此外,还拥有声像资料室、计算机房等。资料室拥有中外文藏书8630余册,中外文期刊合订本76种994册。在扬州大学向高水平大学迈步的进程中,学院紧扣“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人才培养质量为中心,以师资队伍、学科专业内涵建设为重点”的发展战略,坚持教育以育人为本、办学以人才培养为中心,牢固树立“以教学立院、以科研强院”的办学指导思想,确保教学科研工作的中心地位;,实施“外引内扶并举、加大内扶”的师资建设方针,积极引进高层次人才,多形式、多渠道地扶持和重点培养青年教师,制定和落实“重能力、重实绩、重贡献”的激励管理机制,办学水平和办学层次得到显著提升。2006年来,教师出版著(译)作47部,在《外国文学评论》、《国外文学》、《当代外国文学》、《外国文学研究》、《外语教学与研究》、《外国语》、《现代外语》、《中国翻译》、《外语界》、《外语学刊》、《外语与外语教学》、《外语教学》、《外语研究》等专业刊物上发表论文210篇,主持国家哲学社科基金等各类各级科研项目32项、教改项目10项、教学科研成果奖12项。英语专业在2006年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中获得“优秀”成绩,并遴选为“江苏省特色专业”建设点;2006年,扬州大学被列为全国首批31家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示范高校之一,2008年大学英语课程被遴选为国家精品课程;2012年大学英语课程被遴选为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007年至2013年学院连续获得9项国家哲学社科基金项目立项;有1名教师的博士论文入选2008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有2名教师被遴选为江苏省“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3名教师被遴选为江苏省“青蓝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4名教师被遴选为扬州大学“新世纪人才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6名教师被遴选为扬州大学“新世纪人才工程”优秀青年骨干教师;在江苏省青年教师授课比赛中,学院教师连续三年获得一等奖;先后获省级优秀硕士论文和省“创新计划”立项;先后获扬州大学教学成果一、二等奖和江苏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一、二等奖;毕业生就业率一直保持100%,连续多年被评为校“学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经历了“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和“教育部英语专业教学评估”,学院进一步明确了目标、类型、层次、学科和服务面向,即以本科教育为主,积极发展研究生教育,适度发展继续教育;重点建设“英语语言文学”学科,加速建设“外国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学科,努力增设“外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点;立足苏中、苏北地区,服务江苏,面向全国;努力将学院建设成在全省同类学院中具有领先地位的教学研究型学院。学院围绕“融专业技能培养与人文素质教育为一体,融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为一体,融学习与研究为一体”的人才培养思路,确立了外语专业毕业生应具有“扎实的语言基本功、合理的知识结构、个性化的发展方向和优良的综合素质”的人才培养目标,正确树立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要求的素质教育观、现代人才观、教育质量观和创新教育观,努力为社会培养更多合格的高级外语人才。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