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经下载成功,可以给你知网的全文。
伴随着我国内地社会建设工作的不断推进与深入,社会工作行政既是一种社会工作 方法 ,也是一种社会工作实践领域。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社会工作行政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论社会工作机构行政成本的控制
摘要:控制行政成本,是目前中国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所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社会工作机构,因其独有的助人宗旨和服务活动而加倍需要对于行政成本进行控制和降低,以便更大的发挥其社会价值。本文旨在通过对于社会工作机构行政成本问题进行分析,为社会工作机构有效控制并降低行政成本提供建议和意见。
关键词:社会工作机构 行政成本 有效控制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强势发展,随着政府财政收入的日益提升,关于我国行政成本的讨论也正成升温趋势,越来越多的讨论进入了人们的视野。高居不下的行政成本正在严重影响着各级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效率和收益,作为肩负维护社会稳定、关注弱势群体生态的社会工作机构,行政成本的控制和降低是其实现社会使命的必由之路。
一、社会工作机构行政成本控制现状分析
(一)重要概念解释
1.社会工作机构
根据2009民政部发《关于促进民间社会工作机构发展的通知》中的界定,社会工作机构是指以社会工作者为主体,坚持“助人自助”宗旨,遵循社会工作专业伦理规范,综合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知识、方法和技能,开展困难救助、矛盾调处、权益维护、心理疏导、行为矫治、关系调适等服务工作的非企业单位。
目前,中国大陆地区社会工作机构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随着社会工作的不断专业化和职业化,社会工作机构也日益在社会运行中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力和作用。社会工作机构有民办和公办之分,本研究中不特别加以区分,控制并降低行政成本是所有社会工作机构所必须采取的手段。
2.行政成本
本文选取行政管理学中对于行政成本的解释是: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行政部门为了加强对自身内部政治、经济、 文化 、 教育 、卫生等各方面事务的管理而支付的一切费用与消耗的总和。具体可分为费用成本、时间成本、人力成本、财力成本和其他成本。
每一个社会工作机构,无论规模大或小,都作为一个单独的行政体独立的行使其行政职能和行政计划,因此,每一个社会工作机构在其运行过程中,都必须严格制定标准,有效控制行政成本支出。
(二)社会工作机构行政成本支出现状
根据中国民政部下属民间慈善公益组织管理中心在2010年10月的一份 报告 中显示,在对中国目前已注册的99家社会工作机构进行抽样调查后,结果显示75%左右的社会工作机构“完全不披露或仅仅少量披露财政信息”。另据统计,目前有68.7%的社会工作机构没有专门的网站和财政情况透露 渠道 ,拥有网站的机构中,有28.3%的机构不再更新数据,由此不完全估计,目前中国所有的社会工作机构中,约有65%左右没有明确的财政统计数据。
财政统计数据的难以获得,直接造成了对于行政成本的难以估计,在进过多番查找后,始终没有找到关于目前社会工作机构行政成本的统计数据。在对于西部阳光农村发展基金会所进行的探访和整理中发现,目前民政部对于各社会工作机构进行的“年检制度”中,要求民办非企业社会工作机构的年度财政报表中,显示行政支出占总支出比例,并规定如行政支出所占比例高于整体支出的20%,则该机构不能通过年检。由此,我们现在可见的大多数民办非企业社会工作机构中,大多数机构的行政成本支出占总支出比例在20%上下,然而,这一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却随着财政数据的“不透明性”,而被大大的打上了一个问号。
《2010年全国慈善组织信息披露现状报告》中称,89.7%的民众对于社会慈善机构的捐款“不放心”,这必将极大的导致社会资源的异向流转,对于中国社会工作机构的长期发展,将造成巨大的破坏作用,因此,建立健全审核机制,革除不必要的行政开支,切实控制并降低行政成本,做到信息公开化透明化,是我国社会工作机构所必须履行的重要职责。
二、社会工作机构在行政成本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机构设置方面受科层化体制影响
中国社会长期实行的计划经济政策的影响,现在仍存在于我国各级行政体机构设置中。科层制行政机构设置的方式,带来的结果是机构臃肿、职能重叠、政出多门、人浮于事,这种现象也一定程度上存在于我国的社会工作机构中,庞大的工作人员工薪、福利、 保险 等支出,使得社会工作机构原本捉襟见肘的财政状况雪上加霜。
(二)行政成本控制意识淡漠
由于目前中国的社会工作机构大多属于民办非盈利机构,其不以盈利为目的的运行模式,导致其在运行过程中,极少考虑到投入与产出的比例关系问题。这也侧面牵涉到社会工作机构绩效评估的问题,即产出产品价值难以评估。由此造成的对于投入的控制意识的淡漠,是对于行政成本控制不灵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人员流动性大,工作规范化程度低
在目前的绝大多数社会工作机构中,很难找到明确的职位描述和工作分析,这是职权不明、工作缺乏规范性的典型表现。与此同时,由于社会工作组织薪酬待遇等一系列存在的问题,使得社会工作机构人员流动性大,每一次工作人员的流失都代表着“人在政在,人走政息”,每一个新雇员都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熟悉业务,这不但造成了之前资本投入的荒废,更加重了社会工作机构的运营成本。
(四)受形式主义影响,行政成本浪费现象严重
目前中国的社会工作机构运行过程中的另一大特点是形式主义作风严重,为了扩大宣传效果,不惜以重金打造规模宏大的“面子工程”,在宣传方面大量投入成本,横幅、彩喷、宣传图册、纪念礼品等等一次性宣传媒体,极大的加剧了社会工作机构的行政成本投入,从而压榨了原本应直接投入于服务对象的资金,这种浪费,极大的增加了社会工作机构的财政负担。
三、对于控制社会工作机构行政成本的建议
(一)广泛树立行政成本意识,大力推进效率观念落实
行政成本意识的淡漠,直接影响着社会工作机构效率和工作水平的提高,因此,在机构内部通过集体学习、培训等方式进行的对于行政成本意识的树立,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要尽机构最大的努力,以在机构内部树立效率为先的意识,将一切成本投入与产出相关联,特别是将行政成本控制的概念深入培植,作为职业素质中的重要内容,将“讲实效、重质量”的思想内容作为培训工作人员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建立行政成本责任制度,定期进行行政支出自查
必须指出的是,仅仅依靠培训、学习、观念灌输这样的“软手段”对行政成本进行控制是远远不够的,更加重要的是在社会工作机构建立详细的行政成本责任制度,以规章的形式切实规范工作人员的行政成本开支。与此同时,务必定期要求工作人员对自己业务过程中的行政支出进行自查,提交自查报告,以实现对于行政成本的自我监督与机构控管相结合,以实现控制行政成本的目的。
(三)规范行政开支审批过程,严格遵守机构财务预算
在控制行政成本的过程中,“节流”是重要的工作手段之一,社会工作机构运行过程中,务必详细制定预算,从预算中严格控制行政支出的数额和范围,以便在运行过程中严格控制。财务报销制度务必做到规范化,做到专人、专章、专管,通过自上而下的财务审批过程,严格规范行政费用支出,从而杜绝过度使用行政费用的现象发生。
(四)精简机构部门职能设置,切实规范工作人员职权
对于目前中国社会的现实状况来说,小而精简的社会工作机构可能更加适合于对服务对象的帮助和改善。机构庞大的社会工作机构往往是造成人浮于事的重要诱因,这又从一个侧面增大了行政开支的幅度。因此,精兵简政对于当下中国大陆的社会工作机构具有重要意义和巨大价值。
此外,为杜绝因工作人员流动而造成的行政费用增加,社会工作机构应制定详细的人力资源计划,包括撰写详细的招聘计划、部门职能设置、职位描述、工作分析,以规避新雇员进入机构后需要长时间的适应期和学习期和由此引发的行政开支。
(五)积极推行财务公开政策,接受广大群众监督检查
除了社会工作机构内部必须进行的自我监管之外,各机构还应不遗余力的加强对于财务收支状况的公开和透明化,英国的每一个社会慈善机构任何时间都准备接受每一个国民对其财务的检查,在这方面,我们必须看到差距的存在。因此通过网站、开放日等形式向整个社会而不单单是民政部门开展财务公开,不仅可以极大的提高群众对于社会工作机构的信任和认可度,更能防微杜渐,从根本上遏制行政支出高居不下的情况。
(六)杜绝形式主义工作作风,引入多种手段节约成本
无论是做公益服务,还是社会救助,每一个在社会工作机构工作的社会工作者都应抱有节省、勤俭注重实效的工作思维,当我们看到为了一个捐款活动而举行的盛大典礼,那些为捐款专门制作的红地毯、展板甚至热气球,我们不禁怀疑这种捐款的目的性,公益者,应以润物细无声之精神,筚路蓝缕而弦歌不绝,在我们的专业工作中,不应存在的浮夸作风和形式主义要远远的退出视线之外,更多的资源绝不应该被这样无效的浪费在行政支出中,而是更多的洒向那些真正需要的受助者。
与此同时,对于社会工作机构而言,多种工作方式与手段的引入,也不失为节省行政支出的重要方法。将无纸化、网络化、信息化的模式引入工作中,不仅仅规避了不必要的资源浪费,更将环保和谐的氛围引入社会工作机构的环境中,对于社会工作机构主题的契合和职能的发挥,具有建设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于涛,张敏,李景平.我国行政成本问题研究初探.北方经济.2007(1).
[2]张秉福.降低行政成本的思考.粤港澳市场与价格.2006(8).
[3]张康之.在完善社会管理体制中降低行政成本.行政论坛.2007(1).
[4]朱慧涛,王辉.行政成本概念鉴辨与重构.中国行政管理.2008(1).
试谈社会工作机构运作中的行政化现象
摘要:在我国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社会竞争日益激烈,诸多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日益凸显,作为分担和接力政府社会福利和责任的社会工作机构随之发展起来。然而,社会工作机构出现的行政化现象直接影响到社会服务的提供。本文从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角度对社会工作机构行政化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寻求解决行政化问题的途径,维持和提升社会工作机构提供服务的质量,促进社会稳定和谐。
关键词:社会工作机构;行政化;政府购买服务
一、社会工作机构行政化产生的背景
在当前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诸多社会矛盾、社会问题日益凸显,社会失范、社会越轨行为屡屡发生,促进社会公平、社会和谐的形势迫在眉睫。在政府回应这些问题和需要显得捉襟见肘时,作为分担和接力政府社会福利和责任的社会工作机构应运而生。
社工机构作为提供社会服务的重要载体,其自主性、专业性直接关系到社会服务提供的质量。而在社工机构发展的初期,社工机构所需的资源和机会主要由政府供给,无论是在服务项目、服务对象、人员配置还是在资金提供方面都受到政府制约,这就导致社会工作的发展往往受制于政府的政策倾向和偏好,产生行政化现象。通过此次研究,我们可以深入分析在社工机构行政化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可行性对策,进一步推动社工机构的健康发展。
二、社会工作机构行政化及其成因
本文中所提到的社会工作机构行政化现象是指在社工机构提供专业化服务过程中,由政府介入带来的影响到专业政策制定,服务实施和反馈带有行政化色彩的现象。社工机构行政化现象的出现不仅是政府管理越位的表现,而且在无形中影响到社会工作专业化服务的实施,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全能型、管理型政府的延续
政府购买社工机构服务的背景是我国目前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日益凸显,社工机构成为政府解决社会问题的重要助力。同时,转型期政府执政观念也在发生转变,由“全能型政府”、“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然而,由于角色转变的滞后性,在社工机构发展过程中,政府依然扮演着主导者和推动者的角色。社工机构的成立、人员资格认定、服务考核评估的政策和程序等都由政府制定。社工机构的发展需要经由政府同意和支持,并非社工机构按照自身和社会需求独立发展。
(二)机构自身资源的缺乏
从组织层面讲,资源可以界定为:组织拥有的,或可以直接控制和运用的各种要素,这些要素既是组织运行和发展所必须的,又是通过管理活动的配置整合,能够起到增值作用,为组织及其成员带来利益的资源。[1]这里我们将社工机构的组织资源主要划分为物质资源、人力资源和关系资源。物质资源的社工机构存在的基础,社工机构在发展初期,实力弱,资源少,其存在和发展所需资源大部分受制于政府。人力资源的缺乏主要表现在社工专业人员流动性大和安排政府工作人员进入社工机构工作,后者加剧了社工机构的行政化。同时,社工机构缺乏良好的关系资源限制了社工获得专业化学习机会,机构发展也会因此错失良好契机。
(三)非公民社会对社工机构的弱支持
现代公民社会理论认为,公民社会是相对独立于政治国家的,主要由“需要的体系”构成的经济交往领域、在商品经济社会中直接从生产和生活交往中发展起来的社会组织所构成的不能与政治国家相混淆、不能为政治国家所淹没的非政治的社会自主领域。据此,鉴于我国公民社会的发展现状,笔者将其称之为“非公民社会”。正是由于我国公民社会发展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公共领域并不成熟,公民对社会的参与度、关注度有待提升,社会组织仍然不能脱离政治因素独立发展,营利组织对社会发展的投入和贡献有待增加,社会组织的发展没有良好的社会环境,发育初期的社工机构即只能获得来自“非公民社会”的弱支持。
(四)传统政治文化的影响
政治文化具有历史继承性。虽然社工机构在我国出现较晚,但是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我国的传统政治文化的影响。尽管法制建设步伐不断加快,轻法治,重权威的传统“人治”思想在人们心中还是根深蒂固的。[2]这种狭隘的传统意识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社会工作专业的民主法制化进程。官本位思想的影响在社工机构中表现为对政府政策的全盘认可和接受,对机构本身的发展缺乏自主性、创新性认识,在政府的管理下不可避免地产生行政化色彩。
三、社工机构行政化现象的解决对策
社工机构行政化现象的产生很大程度上与我国“大政府,小社会”的社会环境有关。针对以上社工机构行政化现象的几点成因,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建议:
(一)转变政府职能和角色
政府是购买社工机构服务的主体,也是机构的监督者和资源提供者。政府应尽快实现向服务型政府转变,改变与社会组织的角色关系,尊重社工机构运作的独立性,给社工机构更多的自主权,提高一些项目指标的灵活性,加快建立服务型政府,减少对社工机构的嵌入和干扰,给其独立发展的自由空间。[3]
(二)创新社工机构发展模式
社工机构之所以出现行政化现象,主要原因在于与政府间的社会权利、责任划分界限模糊。政府-非营利组织关系理论认为,政府与非营利组织关系有四种基本模式,政府支配模式、第三部门支配模式、双重模式和合作模式。后三种模式中,社工机构的自主权、灵活性和社会地位大大提升,有利于根据机构自身和社会需要自主发展。而我国目前处于政府支配模式,因此,社工机构处于被动地位,在未来的发展中,社工机构应找准自身定位,拓宽资源来源渠道,逐步探索向其他发展模式转变。
(三)促进公民社会发展
公民社会理论准确把握住了市场化和民主化的世界潮流。公民社会具有自我调节、自我管理的内部能力使得国家对其内部事务的干预显得不必要。[4]公民社会的发展会促使社会组织的进一步发育和发展,减少对政府的依赖和受到的干扰,同时公民社会所提倡的自由独立的价值信仰和行为模式也为社工机构的发展提供精神支撑。
(四)树立现代文化观念
现代先进文化反对专制、提倡民主,是支持当代社会组织发展的重要精神文化之一。传统政治文化下,社会成员对政治体系的权威、规则、制度表现为顺从型认同,而现代先进政治文化是破除了传统的宗法观念、官本位思想,人们正视当代社会发展和需要所提出的有利于社会进步的文化。现代文化不仅促使人们思想开放和自由,也为社会组织的发展拓宽了空间,为整个社会发展提供了新的维度。
四、结语
社工机构是提供社会服务的重要载体,是分担政府社会责任、救助弱势群体、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力量。在社工机构的发展初期,由于资源依赖、自主性较弱等原因社工机构出现了行政化现象,通过社工机构自身的不断发展、政府购买方式的转变、公民社会支持力度的加强以及树立现代先进文化观念等途径,社工机构的未来发展会创新发展模式,改变行政化倾向。
[参考文献]
[1]张耀臻.资源依赖视角下社会工作机构服务机制初探[D].吉林大学,2013.
[2]刘玉凤.转型期我国农村政治文化的特征简析[J].黑龙江史志,2014(07).
[3]邹欣雨.社会发展视角下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政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3.
[4]何增科.公民社会与第三部门研究引论[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0(01).
在 毕业 论文 写作过程中,参考文献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反映作者的层次和水平。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社会工作毕业论文参考文献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工作参考文献
社会工作毕业论文参考文献(一)
[1] 王思斌。试论我国社会工作的本土化[J].浙江学刊,2001(12)
[2] 刘敏。转型时期共青团工作的创新与发展[J]. 山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1(2):28.
[3] 彭红艳,胡昌平。创新社会治理背景下的工会改革[J]. 天津市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5):2.
[4] 周建军。运用社会工作方法开展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的探索与思考[J].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2013(1):72.
[5] 王强。构建和谐社会时期上海郊区"三失"青少年问题的研究--以奉贤为例[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3:19.
[6] 周敏。中国共青团组织职能创新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5.
[7] 郗英杰。我国青少年事务政策的理论与实践[J].中国青年研究,2003(5):41-44.
[8] [美]戴安娜·M·迪尼托。 社会福利: 政治 与 公共政策 [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334.
[9] [美]奈杰尔·托马斯着。 儿童 青少年社会工作[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61.
[10] [美]戴安娜·M·迪尼托。 社会福利:政治与公共政策[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336.
社会工作毕业论文参考文献(二)
[1] 黄志坚。改革开放三十年共青团工作[J].中国青年研究,2008(11):32-38.
[2] 俞进。政府委托人民团体购买公共服务---论青年志愿服务工作的改革和创新[J].青年探索,2006(4):83-85.
[3] 李海、王军芳。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的探索与实践--以广州青年地带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者试点为例[J].青年探索,2009(4):3-9.
[4] 俞进。社会转型与共青团的改革创新[J].中国青年研究,2008(01):39-72.
[5] 陈福今。推进社会治理创新,提高社会治理水平(构建 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专论)[EB/OL].
[6] 李迎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社会工作的视角[J].社会科学研究,2014(1):96.
[7] 全国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考试教材编写组。社会工作实务(中级)[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5:106.
[8] 柳拯。关于社会工作岗位开发设置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中国社会工作,2009:5-8.
[9] 鄢勇兵。社会工作岗位设置初探[J].社会福利,2007(3):39.
[10] 许晓环。建立健全社区、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联动服务机制[EB/OL].
[11] 山东共青团办公室。关于共青团组织如何应对政府购买服务的思考。[EB/OL].
[12] 李迪,周朝博。共青团组织参与青少年事务管理模式研究[J].浙江青年专修学院学报,2014(1):47.
[13] 王铖。天津市和平区共青团参与管理青少年事务问题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12:8.
[14] 陶希东。跨部门协作:青少年服务跨界整合及政策[J].当代青年研究,2013(2):56.
[15] 柳拯,黄胜伟。中国社会工作本土化发展现状与前景[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12.
社会工作毕业论文参考文献(三)
[1] [美] Paula Allen-Meares. 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M].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13:260-261.
[2] 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M].北京: 高等 教育 出版社,2006:200-201.
[3] 陆士桢,王玥。青少年社会工作[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2-34.
[4] 郗杰英,我国青少年事务政策的理论与实践[J].中国青年研究,2003(5):41-44.
[5] 张华。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职能研究[D].西南大学,2011.12.
[6] 黄志坚。改革开放三十年共青团工作八大新发展[J].中国青年研究,2011(8):32-38.
[7] 郑洸。团中央对共青团体制改的探索与创新[J].中国青年研究,2008(12):23-25.
[8] 俞进。社会转型与共青团的改革创新[J].中国青年研究,2008(1):39-72.
[9] 沈黎。社会工作视野下的社区青少年工作探索--上海市阳光社区青少年事务中心个案研究[J].青年探索,2007(3):43-51.
[10] 上海市社区青少年事务办公室。上海:"政社合作"创新实践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N].中国社会报,2015-02-06.
[11] 张华。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职能研究[D].西南大学,2011.12.
[12] 沈黎。 社会工作视野下的社区青少年工作探索--上海市阳光社区青少年事务中心个案研究[J].青年探索,2007(3):43-51.
加强社区社会管理是全面推进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基础性工作,社区从开始就被定义为“小社会”,社会的一切活动都是在一个个实体的社区里进行,一个社区所面临的许多问题,既是某一社区中单独的存在,也是更大社会范围内的问题的具体表现。因此,探索社区存在的一些问题,为解决整个社会普遍存在的一些现象有所帮助。一、“社区”来源1887年滕尼斯用“社区”与“社会”两个综合性分析概念,来说明人类演进过程中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的两极特征。他认为“社区是一种持久的真正的共同生活,是一种原始的或者天然状态的人的意志的完善的统一体。”社会则是一种有目的的联合体。在社会里人们“虽然也像在共同体里一样,以和平的方式相互共处地生活和居住在一起,但是基本不结合在一起,而是基本上分离的。”由此,滕尼斯认为社区是由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同质人口组成的、价值观念一致、关系密切、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抚的富有人情味的社会共同体,并强调人与人之间所形成的亲密关系和共同的精神意识以及对社区的归属感、认同感。随后20世纪20-30年代,研究都市社区的芝加哥学派代表人物R.E.帕克强调了社区的本质特征是“地域性”的观点。1955年,美国社会学家G.A.Hillery则认为,大多数社会学家认同的社区概念应包括社会互动、地理区域和共同关系三个特征。目前我国对社区的研究较有影响力的范式是“国家与社会的关系”。此类研究将社区视为社会的代表或者国家与社会的中介,通过社区去验证关于国家与社会关系的某些重要论点。另外一个研究方向是研究社区治理的具体范畴,他们认为社区是中国公民社会崛起、推动社区自治和城市共同治理的重要方式,政府向社区让权、还权、授权,成为社区自治的推动力,而草根社区通过公民行动和政治参与,并对管理体制形成强大的冲击力。目前,按经济结构、人口密度、人口聚集规模标准分类,主要有农村社区、城市社区和集镇社区(或城镇社区)三种,本文探讨的是城市社区治理中存在的不足。二、我国城市社区治理存在的问题随着经济发展,我国的国家和社会关系经历了巨大的转变,国家对社会的控制正逐步走向服务,各类非政府社会组织取得了一定能动性,社会管理的创新活动正如火如荼。尽管公民社会形成的外部环境和内部结构已逐步改善,但因为公民意识尚不普遍、法制体系尚不健全、民间组织的自主性不强等原因,虽出现了不少社区自治的示范社区案例,但大多数采取的仍然是政府为主导的社区治理模式,政府外的社会力量如社区法定组织与民间组织等都还很弱小,存在以下不足:1.治理主体定位不清我国社区自治程度普遍较低,政府往往通过行政命令和强制手段直接控制社区的治理工作。在城市社区治理中,社区的独立性与法律赋予的自治性都受到了限制,社区成为基础政府组织及其派出机构的“附属物”。市、区各管理部门存在工作职能相互混淆的情况,结果往往各自为政,工作布置繁杂和重复交叉,使社区居委会这一群众性自治组织承担了大量原本属于政府部门的工作任务,成为政府部门的承受层、操作层和落实层,加之工作中权、责、利的不明晰和当前考评机制的综合因素,社区工作开展起来力不从心,疲于应付。这种社区行政化实际上形成了领导与指导兼有的双重关系,而其原本的自治管理功能却日益萎缩,不利于提升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归属感,也不利于提高社区居委会的威信,同时还严重影响了社区的承载能力。在治理角色错位的的同时,政府过多地干预了非政府社会组织的自主权利,使得一些地方的居委会承担了一些应由非政府社会组织承担的事务性职能,如社区文化活动、公益慈善活动、志愿者活动等。由于政府角色上的缺位和越位,出现了“该管的未管,不该管的强管,管了的又管不好”的现象,影响了社区建设的健康发展。2.社区管理资源匮乏我国城市社区普遍面临资源匮乏、配套支持难以满足社区治理需要的困境。一方面是人力资源匮乏。由于编制等历史原因,当前从事社区治理与服务工作的多是下岗职工、家庭妇女、离退休职工等,专业人员和管理人员比例偏低,大多数从业者没有经过社会工作的专业培训,缺乏社会管理知识,面对社区各项功能社会化服务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另外社区工作人员工作强度很大,但工资薪酬却普遍偏低,吸引不了高素质人才,社区工作者队伍青黄不接。另一方面是政策资源缺乏。社区治理缺乏相应的政策支持,很多条例过于笼统,执行起来难度较大,而政策间也缺乏有效衔接,这为注重细节管理的社区治理带来了很多困难。具体表现在:一是街道办事处指导下的社区居委会,对自身行政服务和管理的范围没有制定明确的制度规范,容易造成管理缺位或越位的现象;二是社区内的市、区属机关和企事业单位,分别按各自指令行事,与社区之间的关系缺乏有效的政策和法律依据,往往造成社区事务相互推诿扯皮;三是社区管理运行尚未形成行之有效的监督机制,难以制约一些权力集中部门的工作。3.社区参与性不强社区治理的目标就是通过多元的社区组织实现对社区治理的参与,治理的主体既包括党团组织和政府组织,也有非营利组织和市场组织,还有居民个人。现阶段社区内居民参与和社会组织参与积极性都不高,社区活动的行政化痕迹明显。虽然很多社区管理机构对居民的意愿和要求给予了一定的重视,居民的合理化建议得到了一定程度的采纳,但靠行政推动力来整合社会力量的方式很难吸引居民自觉参与。而在政府的强势领导下,社区社会组织活动的开展很多时候处于被动地位,因为这些组织无法像政府那样采取合法的强力手段实现公共管理和保护公民的公共安全与人权,而政府与营利组织又不能像非营利组织那样对社区弱势群体提供免费而又受到受助者欢迎的服务。此外,社区中存在各种各样的社会主体,这些主体在社区活动中构成错综复杂的关系,但目前各组织尚未明确各自所应该承担的职责和义务,比如社区非正式组织与政府机构之间、业主与物业公司之间的共建与共享尚未成形。 三、城市社区治理的对策分析1.创新政府管理方式虽然我国的社区治理模式大多数还是政府主导,但是参照武汉、上海等社区管理的创新经验,我们发现城市社区管理体制由单一行政管理模式转变为政府与社区互动的治理模式道路可行,这是构筑政府依法行政与社区依法自治相结合的管理体制模式,也是架构“小政府、大社会”的创新社会管理途径。一要明确居委会与各职能部门所担负的职责。各职能部门必须独立承担的行政管理责任,对于自己职能内的事务不推给社区,如果需要社区协助应该提供工作人员和相关经费,其他如社区保障、群众文化等社会性服务工作应从行政职能中分离出来,按“权随责走、费随事转”的原则移交社区,并界定社区自治管理的职责,包括社区社会机构的管理、邻里关照等社区公益事业建设等。二要创新社区评议的考核监督机制。对社区的考核由上级部门的单向考核,转变为上级部门、驻区单位、社区居民共同参与的多向考核;政府职能部门在社区建立公示制、承诺制,接受社区成员的监督和评议;考核管理社区、服务居民的内容应当以社区居民的满意度为主,并取消考核与社区职能无关的内容,切实为社区工作减负。2.加大人才队伍建设2011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社区服务体系建设规划(2011-2015年)》,《规划》指出,要积极推进社区服务人才队伍专业化、职业化,落实“一社区一名大学生”政策,实施50万大学生服务社区计划。对各种不同类型的人才,要采取公开推荐、民主推荐、群众推荐、组织推荐、个人自荐等方式,引入竞争机制,推行竞争上岗,创造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用人环境。针对社区管理特点,要开展形式多样的培训活动,建立培训登记管理制度,鼓励社区工作者参加各种职业资格考试和学历教育,对社区服务人员进行系统培训,切实提高社区干部的计算机操作、口头表达、文字组织、矛盾协调等技能。另外,要认真落实政务公开、财务管理、民主评议干部等规章制度,保障社区人才队伍的稳定,从而使社区管理服务水平向规范化、专业化、制度化发展迈进。3.提升社区居民参与社区居民参与度的高低,决定着社区建设与城市基层民主化实现程度的高低,是创建和谐社区的基础,也是实现社区建设自治发展的关键。首先,要引导居民群众在社区民主管理中发挥作用。通过建立社区网站、张贴宣传通知等各种方式实行居委会工作公开;开展试行社区事务听证制度,增加社区管理的透明度,提高居民责任感,对影响居民生活的大小事情通过召开听证会、楼道会等形式解决。其次,开展各类丰富多彩的社会活动和互助活动,融洽邻里关系,消除矛盾纠纷,满足社区居民多方面的精神需求,并通过树立社区活动积极典型,引导居民自觉参与社区的管理,形成和谐邻里、平等互助的良好社区风气。4.培育各类社区组织社区服务组织是社区管理和社区服务的重要力量,对该类组织的设立和发展要给予必要支持,特别是对公益慈善类、社会福利类、社会服务类社会组织等应简化登记手续,降低准入门槛,减免税收费用,对办公场所方面也应积极配合。此外,对一些提供服务的社会组织可以借鉴香港地区的做法,试水市场化的购买制度,引导符合条件的组织或个人创办公益性组织,扩大试点服务范围和内容,实现社区居民综合性服务的提供。当前中国社会结构正处在公民社会逐步形成发展阶段中,处于这个阶段的公民社会虽已形成,但还不够成熟。作为典型的政府主导型的公民社会,中国处在市场、社区与民间组织还不成熟的转型时期,只有采取多种管理方式,积极加强人才培养,促进社会组织发展,培育社区公民意识,不断提高社区自治能力和自主意识,才能引导社区治理逐步走向成熟。
在 毕业 论文 写作过程中,参考文献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反映作者的层次和水平。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社会工作毕业论文参考文献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工作参考文献
社会工作毕业论文参考文献(一)
[1] 王思斌。试论我国社会工作的本土化[J].浙江学刊,2001(12)
[2] 刘敏。转型时期共青团工作的创新与发展[J]. 山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1(2):28.
[3] 彭红艳,胡昌平。创新社会治理背景下的工会改革[J]. 天津市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5):2.
[4] 周建军。运用社会工作方法开展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的探索与思考[J].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2013(1):72.
[5] 王强。构建和谐社会时期上海郊区"三失"青少年问题的研究--以奉贤为例[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3:19.
[6] 周敏。中国共青团组织职能创新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5.
[7] 郗英杰。我国青少年事务政策的理论与实践[J].中国青年研究,2003(5):41-44.
[8] [美]戴安娜·M·迪尼托。 社会福利: 政治 与 公共政策 [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334.
[9] [美]奈杰尔·托马斯着。 儿童 青少年社会工作[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61.
[10] [美]戴安娜·M·迪尼托。 社会福利:政治与公共政策[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336.
社会工作毕业论文参考文献(二)
[1] 黄志坚。改革开放三十年共青团工作[J].中国青年研究,2008(11):32-38.
[2] 俞进。政府委托人民团体购买公共服务---论青年志愿服务工作的改革和创新[J].青年探索,2006(4):83-85.
[3] 李海、王军芳。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的探索与实践--以广州青年地带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者试点为例[J].青年探索,2009(4):3-9.
[4] 俞进。社会转型与共青团的改革创新[J].中国青年研究,2008(01):39-72.
[5] 陈福今。推进社会治理创新,提高社会治理水平(构建 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专论)[EB/OL].
[6] 李迎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社会工作的视角[J].社会科学研究,2014(1):96.
[7] 全国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考试教材编写组。社会工作实务(中级)[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5:106.
[8] 柳拯。关于社会工作岗位开发设置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中国社会工作,2009:5-8.
[9] 鄢勇兵。社会工作岗位设置初探[J].社会福利,2007(3):39.
[10] 许晓环。建立健全社区、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联动服务机制[EB/OL].
[11] 山东共青团办公室。关于共青团组织如何应对政府购买服务的思考。[EB/OL].
[12] 李迪,周朝博。共青团组织参与青少年事务管理模式研究[J].浙江青年专修学院学报,2014(1):47.
[13] 王铖。天津市和平区共青团参与管理青少年事务问题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12:8.
[14] 陶希东。跨部门协作:青少年服务跨界整合及政策[J].当代青年研究,2013(2):56.
[15] 柳拯,黄胜伟。中国社会工作本土化发展现状与前景[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12.
社会工作毕业论文参考文献(三)
[1] [美] Paula Allen-Meares. 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M].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13:260-261.
[2] 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M].北京: 高等 教育 出版社,2006:200-201.
[3] 陆士桢,王玥。青少年社会工作[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2-34.
[4] 郗杰英,我国青少年事务政策的理论与实践[J].中国青年研究,2003(5):41-44.
[5] 张华。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职能研究[D].西南大学,2011.12.
[6] 黄志坚。改革开放三十年共青团工作八大新发展[J].中国青年研究,2011(8):32-38.
[7] 郑洸。团中央对共青团体制改的探索与创新[J].中国青年研究,2008(12):23-25.
[8] 俞进。社会转型与共青团的改革创新[J].中国青年研究,2008(1):39-72.
[9] 沈黎。社会工作视野下的社区青少年工作探索--上海市阳光社区青少年事务中心个案研究[J].青年探索,2007(3):43-51.
[10] 上海市社区青少年事务办公室。上海:"政社合作"创新实践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N].中国社会报,2015-02-06.
[11] 张华。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职能研究[D].西南大学,2011.12.
[12] 沈黎。 社会工作视野下的社区青少年工作探索--上海市阳光社区青少年事务中心个案研究[J].青年探索,2007(3):43-51.
在一篇高质量的社会工作论文中,论文的选题起着举足轻重的地位,一个好的选题有一半文的作用,我们千万不能忽视论文的题目。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社会工作专业 毕业 论文选题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社会工作专业毕业论文选题(一) 1. 大学生自杀个案的干预策略研究 2. 大学生自杀个体的人格分析 3. 大学生自杀群体的心理分析 4. 大中学生生活满意感调查 5. 大众传媒对青少年社会化的影响研究 6. 当代大学生宿舍 文化 的形成过程 7. 当前大学生活择业倾向研究 8. 当前我国城市社区建设中的治理结构研究 9. 当前我国社会(环境失业等)风险控制问题 10. 对白领焦虑症的调查与分析 11. 对当代大学生逃课现状成因以及干预策略的研究 12. 对家庭暴力的社会工作干预模式的探讨 13. 对网络流行语的社会学分析 14. 对网络乞讨现象的社会学思考 15. 高校贫困生的社会支持网络建设问题研究--以**大学为例 16. 高学历高收入女性与婚姻问题研究 17. 共青团组织与社会工作 18. 关于"爱心超市"的调查与思考--以**大学为例 19. 关于民办养老机构的调查与思考 20. 后大学生的消费观研究 21. 互联网与当前社会问题研究 社会工作专业毕业论文选题(二) 1、中小城市社区服务调查研究 2、城市居民社区参与意愿研究 3、城市社区福利现状及其建设研究 4、城市社区民间组织发展状况调查 5、中小城市社区文化建设调查研究 6、从社会学视角审视当前城市社区居民自治中的问题 7、和谐社区建设的路径选择 8、居民参与社区民间组织的态度与行为研究 9、社区党组织建设与和谐社区发展 10、青年的社区参与现状特点及对策分析 11、社区建设中居民参与状况及其特点分析 12、社区居民社会支持初探 13、城市化进程中失地农民问题的思考与对策 14、农民工的城市融入问题研究 15、从社会学的视角分析中国城市化进程中的资源短缺问题 16、从社会资本理论看农民工市民化问题 17、大学生网络传播行为嬗变的实证研究 18、大学生网络迷航现象的调查研究 19、大学生网络行为特征及成因 20、高校学生网络行为与心理研究 社会工作专业毕业论文选题(三) 1、(城市乡村)社区权力结构研究 2、(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的社会学探究 3、"富二代"现象或问题研究 4、"无直接利益冲突"现象分析 5、城市边缘群体(如乞丐妓女农民工等)研究(可从生存状况政策法律制度存在问题等任一角度切入) 6、城市基层社区管理体制改革:背景现状与未来取向 7、城市老年人社区福利服务调查与路径研究 8、城市流浪 儿童 的社会救助研究 9、城市某类场所的研究(如公园酒巴饭店娱乐场所等) 10、城市社区建设与街道管理体制改革 11、城市社区治理中的业主委员会的角色定位 12、城市市民社会发展公平感调查 13、 传统文化 对社会工作价值观建构的启示 14、从 广告 中探究性别问题 15、从社会化角度谈谈你对"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的看法 16、挫折与逆境总能出人才吗? 17、大学生诚信心理初步研究 18、大学生挫折感的成因及消解途径分析 19、大学生的消费行为观念调查 20、大学生婚恋观的变化 猜你喜欢: 1. 社会工作毕业论文选题参考 2. 社会工作毕业论文选题 3. 社会工作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4. 社会工作硕士论文题目
在写作社会工作的 论文 过程中,论文的选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很大程度上 决定 了一篇社会工作论文的质量。下面是学习啦小编带来的关于社会工作 毕业 论文选题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社会工作毕业论文选题(一) 1、(城市乡村)社区权力结构研究 2、(小学生中学生大学生)网络成瘾问题的社会学探究 3、"富二代"现象或问题研究 4、"无直接利益冲突"现象分析 5、城市边缘群体(如乞丐妓女农民工等)研究(可从生存状况政策 法律 制度存在问题等任一角度切入) 6、城市基层社区 管理体制 改革:背景现状与未来取向 7、城市老年人社区福利服务调查与路径研究 8、城市流浪 儿童 的社会救助研究 9、城市某类场所的研究(如公园酒巴饭店 娱乐 场所等) 10、城市社区建设与街道管理体制改革 11、城市社区治理中的业主委员会的角色定位 12、城市市民社会发展公平感调查 13、 传统 文化 对社会工作价值观建构的启示 14、从广告中探究性别问题 15、从社会化角度谈谈你对"自古雄才多磨难,从来纨绔少伟男"的看法 16、挫折与逆境总能出人才吗? 17、大学生诚信心理初步研究 18、大学生挫折感的成因及消解途径分析 19、大学生的消费行为观念调查 20、大学生婚恋观的变化 社会工作毕业论文选题(二) 1. 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的问题与对策 2. 民族社会工作发展刍议 3. 政府购买公共服务与司法社工职业化 4. 社会工作协同民族地区社会治理研究 5. 信任与双重关系:社会工作伦理本土化中的专业界限 6. 社会工作视角下“空巢”老人的个案对策探究 7. 越轨与规制: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的运行 8. 中部地区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发展研究 9. 协同治理视角下中国社工机构服务评估的困境与化解 10. 社会工作实务中专业伦理的 反思 --关于善 11. 针对性侵犯被害人的司法社工介入:域外 经验 及启示 12. 社会工作伦理视角下救助管理工作困境--以烟台救助站为例 13. 民办社工机构社工人才流失问题的分析与思考 14. 基于职业能力提升的社会工作专业课程建设研究与探索 15. 儿童家暴社会工作介入的伦理困境--基于深圳鹏星家庭暴力防护中心的实践 16. 中国社会工作本土化过程中的专业伦理建构 17. 老年人亲情关怀的社工介入 18. “互联网+教学”模式在社会工作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19. 美国社会工作的发展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20. 浅析新媒体在社会工作发展中的运用 21. 发展社会工作:“十三五”社会治理创新的推进器 社会工作毕业论文选题(三) 1. 基于职业化的社会工作 教育 探析 2. 医务社会工作发展的困境与对策研究 3. 论马克思人学视域下的社会工作 4. 以需求为本的社区矫正工作研究 5. 济南市青年社工生存与发展现状研究 6. 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的现实推进路径研究 7. 项目社工的优势及人才培养途径 8. 社区管理与服务专业教学改革初探 9. 中国社会工作制度建设的基本现状与发展趋势 10. 海南省农村青年社会情绪问题研究 11. 新生代农民工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 12. 法律社会工作论纲 13. 社会转型背景下我国社会工作的本土化探索 14. 社会工作在青少年暴力行为矫正中的应用 15. 任务型小组社会工作实践教学模式探究 16. 社会工作教学与实践中的互联网思维--基于世界大学城信息化教学的思考 17. 国外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概述 18. 政社互动与社会工作机构行为策略 19. 仪式与农村老年社会工作本土化的实践探讨 20. 生化灾害危机与本土社会工作发展的新议题 猜你喜欢: 1. 美术教育毕业论文题目 2. 社会工作硕士论文题目 3. 社会工作毕业论文选题 4. 社会工作毕业论文参考文献 a("conten");
在 毕业 论文 写作过程中,参考文献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反映作者的层次和水平。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社会工作毕业论文参考文献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工作参考文献
社会工作毕业论文参考文献(一)
[1] 王思斌。试论我国社会工作的本土化[J].浙江学刊,2001(12)
[2] 刘敏。转型时期共青团工作的创新与发展[J]. 山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1(2):28.
[3] 彭红艳,胡昌平。创新社会治理背景下的工会改革[J]. 天津市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5):2.
[4] 周建军。运用社会工作方法开展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的探索与思考[J].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2013(1):72.
[5] 王强。构建和谐社会时期上海郊区"三失"青少年问题的研究--以奉贤为例[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3:19.
[6] 周敏。中国共青团组织职能创新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5.
[7] 郗英杰。我国青少年事务政策的理论与实践[J].中国青年研究,2003(5):41-44.
[8] [美]戴安娜·M·迪尼托。 社会福利: 政治 与 公共政策 [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334.
[9] [美]奈杰尔·托马斯着。 儿童 青少年社会工作[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61.
[10] [美]戴安娜·M·迪尼托。 社会福利:政治与公共政策[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336.
社会工作毕业论文参考文献(二)
[1] 黄志坚。改革开放三十年共青团工作[J].中国青年研究,2008(11):32-38.
[2] 俞进。政府委托人民团体购买公共服务---论青年志愿服务工作的改革和创新[J].青年探索,2006(4):83-85.
[3] 李海、王军芳。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的探索与实践--以广州青年地带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者试点为例[J].青年探索,2009(4):3-9.
[4] 俞进。社会转型与共青团的改革创新[J].中国青年研究,2008(01):39-72.
[5] 陈福今。推进社会治理创新,提高社会治理水平(构建 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专论)[EB/OL].
[6] 李迎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社会工作的视角[J].社会科学研究,2014(1):96.
[7] 全国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考试教材编写组。社会工作实务(中级)[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5:106.
[8] 柳拯。关于社会工作岗位开发设置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中国社会工作,2009:5-8.
[9] 鄢勇兵。社会工作岗位设置初探[J].社会福利,2007(3):39.
[10] 许晓环。建立健全社区、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联动服务机制[EB/OL].
[11] 山东共青团办公室。关于共青团组织如何应对政府购买服务的思考。[EB/OL].
[12] 李迪,周朝博。共青团组织参与青少年事务管理模式研究[J].浙江青年专修学院学报,2014(1):47.
[13] 王铖。天津市和平区共青团参与管理青少年事务问题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12:8.
[14] 陶希东。跨部门协作:青少年服务跨界整合及政策[J].当代青年研究,2013(2):56.
[15] 柳拯,黄胜伟。中国社会工作本土化发展现状与前景[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12.
社会工作毕业论文参考文献(三)
[1] [美] Paula Allen-Meares. 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M].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13:260-261.
[2] 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M].北京: 高等 教育 出版社,2006:200-201.
[3] 陆士桢,王玥。青少年社会工作[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2-34.
[4] 郗杰英,我国青少年事务政策的理论与实践[J].中国青年研究,2003(5):41-44.
[5] 张华。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职能研究[D].西南大学,2011.12.
[6] 黄志坚。改革开放三十年共青团工作八大新发展[J].中国青年研究,2011(8):32-38.
[7] 郑洸。团中央对共青团体制改的探索与创新[J].中国青年研究,2008(12):23-25.
[8] 俞进。社会转型与共青团的改革创新[J].中国青年研究,2008(1):39-72.
[9] 沈黎。社会工作视野下的社区青少年工作探索--上海市阳光社区青少年事务中心个案研究[J].青年探索,2007(3):43-51.
[10] 上海市社区青少年事务办公室。上海:"政社合作"创新实践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N].中国社会报,2015-02-06.
[11] 张华。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职能研究[D].西南大学,2011.12.
[12] 沈黎。 社会工作视野下的社区青少年工作探索--上海市阳光社区青少年事务中心个案研究[J].青年探索,2007(3):43-51.
伴随着我国内地社会建设工作的不断推进与深入,社会工作行政既是一种社会工作 方法 ,也是一种社会工作实践领域。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社会工作行政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论社会工作机构行政成本的控制
摘要:控制行政成本,是目前中国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所共同面临的重大课题。社会工作机构,因其独有的助人宗旨和服务活动而加倍需要对于行政成本进行控制和降低,以便更大的发挥其社会价值。本文旨在通过对于社会工作机构行政成本问题进行分析,为社会工作机构有效控制并降低行政成本提供建议和意见。
关键词:社会工作机构 行政成本 有效控制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强势发展,随着政府财政收入的日益提升,关于我国行政成本的讨论也正成升温趋势,越来越多的讨论进入了人们的视野。高居不下的行政成本正在严重影响着各级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效率和收益,作为肩负维护社会稳定、关注弱势群体生态的社会工作机构,行政成本的控制和降低是其实现社会使命的必由之路。
一、社会工作机构行政成本控制现状分析
(一)重要概念解释
1.社会工作机构
根据2009民政部发《关于促进民间社会工作机构发展的通知》中的界定,社会工作机构是指以社会工作者为主体,坚持“助人自助”宗旨,遵循社会工作专业伦理规范,综合运用社会工作专业知识、方法和技能,开展困难救助、矛盾调处、权益维护、心理疏导、行为矫治、关系调适等服务工作的非企业单位。
目前,中国大陆地区社会工作机构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随着社会工作的不断专业化和职业化,社会工作机构也日益在社会运行中发挥着重要的影响力和作用。社会工作机构有民办和公办之分,本研究中不特别加以区分,控制并降低行政成本是所有社会工作机构所必须采取的手段。
2.行政成本
本文选取行政管理学中对于行政成本的解释是:政府机关、企事业单位行政部门为了加强对自身内部政治、经济、 文化 、 教育 、卫生等各方面事务的管理而支付的一切费用与消耗的总和。具体可分为费用成本、时间成本、人力成本、财力成本和其他成本。
每一个社会工作机构,无论规模大或小,都作为一个单独的行政体独立的行使其行政职能和行政计划,因此,每一个社会工作机构在其运行过程中,都必须严格制定标准,有效控制行政成本支出。
(二)社会工作机构行政成本支出现状
根据中国民政部下属民间慈善公益组织管理中心在2010年10月的一份 报告 中显示,在对中国目前已注册的99家社会工作机构进行抽样调查后,结果显示75%左右的社会工作机构“完全不披露或仅仅少量披露财政信息”。另据统计,目前有68.7%的社会工作机构没有专门的网站和财政情况透露 渠道 ,拥有网站的机构中,有28.3%的机构不再更新数据,由此不完全估计,目前中国所有的社会工作机构中,约有65%左右没有明确的财政统计数据。
财政统计数据的难以获得,直接造成了对于行政成本的难以估计,在进过多番查找后,始终没有找到关于目前社会工作机构行政成本的统计数据。在对于西部阳光农村发展基金会所进行的探访和整理中发现,目前民政部对于各社会工作机构进行的“年检制度”中,要求民办非企业社会工作机构的年度财政报表中,显示行政支出占总支出比例,并规定如行政支出所占比例高于整体支出的20%,则该机构不能通过年检。由此,我们现在可见的大多数民办非企业社会工作机构中,大多数机构的行政成本支出占总支出比例在20%上下,然而,这一数据的真实性和准确性,却随着财政数据的“不透明性”,而被大大的打上了一个问号。
《2010年全国慈善组织信息披露现状报告》中称,89.7%的民众对于社会慈善机构的捐款“不放心”,这必将极大的导致社会资源的异向流转,对于中国社会工作机构的长期发展,将造成巨大的破坏作用,因此,建立健全审核机制,革除不必要的行政开支,切实控制并降低行政成本,做到信息公开化透明化,是我国社会工作机构所必须履行的重要职责。
二、社会工作机构在行政成本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机构设置方面受科层化体制影响
中国社会长期实行的计划经济政策的影响,现在仍存在于我国各级行政体机构设置中。科层制行政机构设置的方式,带来的结果是机构臃肿、职能重叠、政出多门、人浮于事,这种现象也一定程度上存在于我国的社会工作机构中,庞大的工作人员工薪、福利、 保险 等支出,使得社会工作机构原本捉襟见肘的财政状况雪上加霜。
(二)行政成本控制意识淡漠
由于目前中国的社会工作机构大多属于民办非盈利机构,其不以盈利为目的的运行模式,导致其在运行过程中,极少考虑到投入与产出的比例关系问题。这也侧面牵涉到社会工作机构绩效评估的问题,即产出产品价值难以评估。由此造成的对于投入的控制意识的淡漠,是对于行政成本控制不灵的重要因素之一。
(三)人员流动性大,工作规范化程度低
在目前的绝大多数社会工作机构中,很难找到明确的职位描述和工作分析,这是职权不明、工作缺乏规范性的典型表现。与此同时,由于社会工作组织薪酬待遇等一系列存在的问题,使得社会工作机构人员流动性大,每一次工作人员的流失都代表着“人在政在,人走政息”,每一个新雇员都要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熟悉业务,这不但造成了之前资本投入的荒废,更加重了社会工作机构的运营成本。
(四)受形式主义影响,行政成本浪费现象严重
目前中国的社会工作机构运行过程中的另一大特点是形式主义作风严重,为了扩大宣传效果,不惜以重金打造规模宏大的“面子工程”,在宣传方面大量投入成本,横幅、彩喷、宣传图册、纪念礼品等等一次性宣传媒体,极大的加剧了社会工作机构的行政成本投入,从而压榨了原本应直接投入于服务对象的资金,这种浪费,极大的增加了社会工作机构的财政负担。
三、对于控制社会工作机构行政成本的建议
(一)广泛树立行政成本意识,大力推进效率观念落实
行政成本意识的淡漠,直接影响着社会工作机构效率和工作水平的提高,因此,在机构内部通过集体学习、培训等方式进行的对于行政成本意识的树立,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要尽机构最大的努力,以在机构内部树立效率为先的意识,将一切成本投入与产出相关联,特别是将行政成本控制的概念深入培植,作为职业素质中的重要内容,将“讲实效、重质量”的思想内容作为培训工作人员的重要内容之一。
(二)建立行政成本责任制度,定期进行行政支出自查
必须指出的是,仅仅依靠培训、学习、观念灌输这样的“软手段”对行政成本进行控制是远远不够的,更加重要的是在社会工作机构建立详细的行政成本责任制度,以规章的形式切实规范工作人员的行政成本开支。与此同时,务必定期要求工作人员对自己业务过程中的行政支出进行自查,提交自查报告,以实现对于行政成本的自我监督与机构控管相结合,以实现控制行政成本的目的。
(三)规范行政开支审批过程,严格遵守机构财务预算
在控制行政成本的过程中,“节流”是重要的工作手段之一,社会工作机构运行过程中,务必详细制定预算,从预算中严格控制行政支出的数额和范围,以便在运行过程中严格控制。财务报销制度务必做到规范化,做到专人、专章、专管,通过自上而下的财务审批过程,严格规范行政费用支出,从而杜绝过度使用行政费用的现象发生。
(四)精简机构部门职能设置,切实规范工作人员职权
对于目前中国社会的现实状况来说,小而精简的社会工作机构可能更加适合于对服务对象的帮助和改善。机构庞大的社会工作机构往往是造成人浮于事的重要诱因,这又从一个侧面增大了行政开支的幅度。因此,精兵简政对于当下中国大陆的社会工作机构具有重要意义和巨大价值。
此外,为杜绝因工作人员流动而造成的行政费用增加,社会工作机构应制定详细的人力资源计划,包括撰写详细的招聘计划、部门职能设置、职位描述、工作分析,以规避新雇员进入机构后需要长时间的适应期和学习期和由此引发的行政开支。
(五)积极推行财务公开政策,接受广大群众监督检查
除了社会工作机构内部必须进行的自我监管之外,各机构还应不遗余力的加强对于财务收支状况的公开和透明化,英国的每一个社会慈善机构任何时间都准备接受每一个国民对其财务的检查,在这方面,我们必须看到差距的存在。因此通过网站、开放日等形式向整个社会而不单单是民政部门开展财务公开,不仅可以极大的提高群众对于社会工作机构的信任和认可度,更能防微杜渐,从根本上遏制行政支出高居不下的情况。
(六)杜绝形式主义工作作风,引入多种手段节约成本
无论是做公益服务,还是社会救助,每一个在社会工作机构工作的社会工作者都应抱有节省、勤俭注重实效的工作思维,当我们看到为了一个捐款活动而举行的盛大典礼,那些为捐款专门制作的红地毯、展板甚至热气球,我们不禁怀疑这种捐款的目的性,公益者,应以润物细无声之精神,筚路蓝缕而弦歌不绝,在我们的专业工作中,不应存在的浮夸作风和形式主义要远远的退出视线之外,更多的资源绝不应该被这样无效的浪费在行政支出中,而是更多的洒向那些真正需要的受助者。
与此同时,对于社会工作机构而言,多种工作方式与手段的引入,也不失为节省行政支出的重要方法。将无纸化、网络化、信息化的模式引入工作中,不仅仅规避了不必要的资源浪费,更将环保和谐的氛围引入社会工作机构的环境中,对于社会工作机构主题的契合和职能的发挥,具有建设性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于涛,张敏,李景平.我国行政成本问题研究初探.北方经济.2007(1).
[2]张秉福.降低行政成本的思考.粤港澳市场与价格.2006(8).
[3]张康之.在完善社会管理体制中降低行政成本.行政论坛.2007(1).
[4]朱慧涛,王辉.行政成本概念鉴辨与重构.中国行政管理.2008(1).
试谈社会工作机构运作中的行政化现象
摘要:在我国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社会竞争日益激烈,诸多社会矛盾和社会问题日益凸显,作为分担和接力政府社会福利和责任的社会工作机构随之发展起来。然而,社会工作机构出现的行政化现象直接影响到社会服务的提供。本文从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角度对社会工作机构行政化现象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并寻求解决行政化问题的途径,维持和提升社会工作机构提供服务的质量,促进社会稳定和谐。
关键词:社会工作机构;行政化;政府购买服务
一、社会工作机构行政化产生的背景
在当前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诸多社会矛盾、社会问题日益凸显,社会失范、社会越轨行为屡屡发生,促进社会公平、社会和谐的形势迫在眉睫。在政府回应这些问题和需要显得捉襟见肘时,作为分担和接力政府社会福利和责任的社会工作机构应运而生。
社工机构作为提供社会服务的重要载体,其自主性、专业性直接关系到社会服务提供的质量。而在社工机构发展的初期,社工机构所需的资源和机会主要由政府供给,无论是在服务项目、服务对象、人员配置还是在资金提供方面都受到政府制约,这就导致社会工作的发展往往受制于政府的政策倾向和偏好,产生行政化现象。通过此次研究,我们可以深入分析在社工机构行政化现象产生的原因并提出可行性对策,进一步推动社工机构的健康发展。
二、社会工作机构行政化及其成因
本文中所提到的社会工作机构行政化现象是指在社工机构提供专业化服务过程中,由政府介入带来的影响到专业政策制定,服务实施和反馈带有行政化色彩的现象。社工机构行政化现象的出现不仅是政府管理越位的表现,而且在无形中影响到社会工作专业化服务的实施,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全能型、管理型政府的延续
政府购买社工机构服务的背景是我国目前处于社会转型时期,社会问题和社会矛盾日益凸显,社工机构成为政府解决社会问题的重要助力。同时,转型期政府执政观念也在发生转变,由“全能型政府”、“管理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然而,由于角色转变的滞后性,在社工机构发展过程中,政府依然扮演着主导者和推动者的角色。社工机构的成立、人员资格认定、服务考核评估的政策和程序等都由政府制定。社工机构的发展需要经由政府同意和支持,并非社工机构按照自身和社会需求独立发展。
(二)机构自身资源的缺乏
从组织层面讲,资源可以界定为:组织拥有的,或可以直接控制和运用的各种要素,这些要素既是组织运行和发展所必须的,又是通过管理活动的配置整合,能够起到增值作用,为组织及其成员带来利益的资源。[1]这里我们将社工机构的组织资源主要划分为物质资源、人力资源和关系资源。物质资源的社工机构存在的基础,社工机构在发展初期,实力弱,资源少,其存在和发展所需资源大部分受制于政府。人力资源的缺乏主要表现在社工专业人员流动性大和安排政府工作人员进入社工机构工作,后者加剧了社工机构的行政化。同时,社工机构缺乏良好的关系资源限制了社工获得专业化学习机会,机构发展也会因此错失良好契机。
(三)非公民社会对社工机构的弱支持
现代公民社会理论认为,公民社会是相对独立于政治国家的,主要由“需要的体系”构成的经济交往领域、在商品经济社会中直接从生产和生活交往中发展起来的社会组织所构成的不能与政治国家相混淆、不能为政治国家所淹没的非政治的社会自主领域。据此,鉴于我国公民社会的发展现状,笔者将其称之为“非公民社会”。正是由于我国公民社会发展仍然处于初级阶段,公共领域并不成熟,公民对社会的参与度、关注度有待提升,社会组织仍然不能脱离政治因素独立发展,营利组织对社会发展的投入和贡献有待增加,社会组织的发展没有良好的社会环境,发育初期的社工机构即只能获得来自“非公民社会”的弱支持。
(四)传统政治文化的影响
政治文化具有历史继承性。虽然社工机构在我国出现较晚,但是也在很大程度上受到我国的传统政治文化的影响。尽管法制建设步伐不断加快,轻法治,重权威的传统“人治”思想在人们心中还是根深蒂固的。[2]这种狭隘的传统意识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社会工作专业的民主法制化进程。官本位思想的影响在社工机构中表现为对政府政策的全盘认可和接受,对机构本身的发展缺乏自主性、创新性认识,在政府的管理下不可避免地产生行政化色彩。
三、社工机构行政化现象的解决对策
社工机构行政化现象的产生很大程度上与我国“大政府,小社会”的社会环境有关。针对以上社工机构行政化现象的几点成因,笔者提出以下几点对策建议:
(一)转变政府职能和角色
政府是购买社工机构服务的主体,也是机构的监督者和资源提供者。政府应尽快实现向服务型政府转变,改变与社会组织的角色关系,尊重社工机构运作的独立性,给社工机构更多的自主权,提高一些项目指标的灵活性,加快建立服务型政府,减少对社工机构的嵌入和干扰,给其独立发展的自由空间。[3]
(二)创新社工机构发展模式
社工机构之所以出现行政化现象,主要原因在于与政府间的社会权利、责任划分界限模糊。政府-非营利组织关系理论认为,政府与非营利组织关系有四种基本模式,政府支配模式、第三部门支配模式、双重模式和合作模式。后三种模式中,社工机构的自主权、灵活性和社会地位大大提升,有利于根据机构自身和社会需要自主发展。而我国目前处于政府支配模式,因此,社工机构处于被动地位,在未来的发展中,社工机构应找准自身定位,拓宽资源来源渠道,逐步探索向其他发展模式转变。
(三)促进公民社会发展
公民社会理论准确把握住了市场化和民主化的世界潮流。公民社会具有自我调节、自我管理的内部能力使得国家对其内部事务的干预显得不必要。[4]公民社会的发展会促使社会组织的进一步发育和发展,减少对政府的依赖和受到的干扰,同时公民社会所提倡的自由独立的价值信仰和行为模式也为社工机构的发展提供精神支撑。
(四)树立现代文化观念
现代先进文化反对专制、提倡民主,是支持当代社会组织发展的重要精神文化之一。传统政治文化下,社会成员对政治体系的权威、规则、制度表现为顺从型认同,而现代先进政治文化是破除了传统的宗法观念、官本位思想,人们正视当代社会发展和需要所提出的有利于社会进步的文化。现代文化不仅促使人们思想开放和自由,也为社会组织的发展拓宽了空间,为整个社会发展提供了新的维度。
四、结语
社工机构是提供社会服务的重要载体,是分担政府社会责任、救助弱势群体、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力量。在社工机构的发展初期,由于资源依赖、自主性较弱等原因社工机构出现了行政化现象,通过社工机构自身的不断发展、政府购买方式的转变、公民社会支持力度的加强以及树立现代先进文化观念等途径,社工机构的未来发展会创新发展模式,改变行政化倾向。
[参考文献]
[1]张耀臻.资源依赖视角下社会工作机构服务机制初探[D].吉林大学,2013.
[2]刘玉凤.转型期我国农村政治文化的特征简析[J].黑龙江史志,2014(07).
[3]邹欣雨.社会发展视角下政府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政策研究[D].吉林大学,2013.
[4]何增科.公民社会与第三部门研究引论[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00(01).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参考文献
导语:在新环境下,大学生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导致大学生的心理出现各种问题,所以,学校要注重对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下面是我分享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的参考文献,欢迎阅读!
[1]邓琼飞。社会工作介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以琼州学院社会工作专业为例[J]。中外企业家,2014(17):192。
[2]伍佳慧,李松柏。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学校社会工作介入研究[J]。青年与社会,2014(02):52—53。
[3]佟丞,高玉峰。学校社会工作视角下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探析[J]。河北大学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15(02):124—126。
[4]甄璟韬。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引入学校社会工作的`模式[J]。山海经,2016(02):141—142。
[5]余海蔚。浅析社会工作方法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运用[J]。文教资料,2015(02):126—127。
[6]卢义,马荣,宗宸。贫困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的社会工作介入路径研究[J]。亚太教育,2016(12):209—210
[7]赵景会,李明秀,高鹏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相结合的探讨[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26(3):110—111。
[8]岳洁云。积极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模式对高职学生心理素质的影响[J]。东方教育,2015(12)。
[9]何一澜。浅论高职心理健康课程教学对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影响[J]。教育教学论坛,2013(20):136—138
[10]张兵,谢德光,谢玉兰等。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J]。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4,26(1):28—32。
[11]郝健强。积极心理治疗模型在大学生校园生活适应中的应用[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6)。
[12]陆亚玲,唐开鹏。谈高职院校贫困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帮扶对策[J]。扬州教育学院学报,2016,34(1):59—62。
[13]张小丽。高职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分析[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下旬),2015,31(7):120—121。
[14]万文倩,刘慧妍。高职院校专科生心理健康状况与应对方式和社会支持相关性研究[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2,18(1):58—61。
[15]赵云龙。师范院校贫困生与非贫困生防御方式比较[J]。社会心理科学,2009(4)。
[16]易善武。高校贫困生生活的三维思考[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2(1):63—65。
[17]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18]叶一舵。我国大陆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二十年。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6):148—155。
[19]仲稳山,李含侠。扬泰地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卫生职业教育,2007,25(1):153—154。
[20]仲稳山,李露。现代德育概念下的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江苏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19(5):79—82。
[21]李克敏。谈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整合。中国高等教育,2006(Z3):52—53。
[22]蔡丽娟。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机结合。思想教育研究,2006(6):25—27。
[23]仲稳山。高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体系运行与评估。职业教育研究,2010(2):23—24。
[24]黄国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研究十三年回顾。玉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2007,28(2):146—148。
[25]仲稳山。心理诊断学。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2009:12。
[26]“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工作”考察团。略论北美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及其借鉴意义。思想教育研究,2006(12):36—38。
[27]樊富珉。香港高校心理辅导及其对内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启示。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05(7):65—69。
[28]宋凤宁,黎玉兰。试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四大误区。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8,8(12):2327—2329。
[292]仲稳山。高职与本科院校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比较研究。职业时空,2009,5(8):172—174。
[30]刘茂江。心理健康教育在初中思想品德课中的渗透[J]。学周刊,2014(7):228。
在 毕业 论文 写作过程中,参考文献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可以反映作者的层次和水平。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社会工作毕业论文参考文献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
工作参考文献
社会工作毕业论文参考文献(一)
[1] 王思斌。试论我国社会工作的本土化[J].浙江学刊,2001(12)
[2] 刘敏。转型时期共青团工作的创新与发展[J]. 山西青年职业学院学报,2011(2):28.
[3] 彭红艳,胡昌平。创新社会治理背景下的工会改革[J]. 天津市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4(5):2.
[4] 周建军。运用社会工作方法开展预防青少年犯罪工作的探索与思考[J].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2013(1):72.
[5] 王强。构建和谐社会时期上海郊区"三失"青少年问题的研究--以奉贤为例[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13:19.
[6] 周敏。中国共青团组织职能创新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5.
[7] 郗英杰。我国青少年事务政策的理论与实践[J].中国青年研究,2003(5):41-44.
[8] [美]戴安娜·M·迪尼托。 社会福利: 政治 与 公共政策 [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334.
[9] [美]奈杰尔·托马斯着。 儿童 青少年社会工作[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61.
[10] [美]戴安娜·M·迪尼托。 社会福利:政治与公共政策[M].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336.
社会工作毕业论文参考文献(二)
[1] 黄志坚。改革开放三十年共青团工作[J].中国青年研究,2008(11):32-38.
[2] 俞进。政府委托人民团体购买公共服务---论青年志愿服务工作的改革和创新[J].青年探索,2006(4):83-85.
[3] 李海、王军芳。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的探索与实践--以广州青年地带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者试点为例[J].青年探索,2009(4):3-9.
[4] 俞进。社会转型与共青团的改革创新[J].中国青年研究,2008(01):39-72.
[5] 陈福今。推进社会治理创新,提高社会治理水平(构建 社会主义 和谐社会专论)[EB/OL].
[6] 李迎生。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社会工作的视角[J].社会科学研究,2014(1):96.
[7] 全国社会工作职业水平考试教材编写组。社会工作实务(中级)[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15:106.
[8] 柳拯。关于社会工作岗位开发设置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中国社会工作,2009:5-8.
[9] 鄢勇兵。社会工作岗位设置初探[J].社会福利,2007(3):39.
[10] 许晓环。建立健全社区、社会组织和社会工作专业人才联动服务机制[EB/OL].
[11] 山东共青团办公室。关于共青团组织如何应对政府购买服务的思考。[EB/OL].
[12] 李迪,周朝博。共青团组织参与青少年事务管理模式研究[J].浙江青年专修学院学报,2014(1):47.
[13] 王铖。天津市和平区共青团参与管理青少年事务问题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12:8.
[14] 陶希东。跨部门协作:青少年服务跨界整合及政策[J].当代青年研究,2013(2):56.
[15] 柳拯,黄胜伟。中国社会工作本土化发展现状与前景[J].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4):12.
社会工作毕业论文参考文献(三)
[1] [美] Paula Allen-Meares. 儿童青少年社会工作[M]. 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13:260-261.
[2] 王思斌。社会工作概论[M].北京: 高等 教育 出版社,2006:200-201.
[3] 陆士桢,王玥。青少年社会工作[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0:2-34.
[4] 郗杰英,我国青少年事务政策的理论与实践[J].中国青年研究,2003(5):41-44.
[5] 张华。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职能研究[D].西南大学,2011.12.
[6] 黄志坚。改革开放三十年共青团工作八大新发展[J].中国青年研究,2011(8):32-38.
[7] 郑洸。团中央对共青团体制改的探索与创新[J].中国青年研究,2008(12):23-25.
[8] 俞进。社会转型与共青团的改革创新[J].中国青年研究,2008(1):39-72.
[9] 沈黎。社会工作视野下的社区青少年工作探索--上海市阳光社区青少年事务中心个案研究[J].青年探索,2007(3):43-51.
[10] 上海市社区青少年事务办公室。上海:"政社合作"创新实践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N].中国社会报,2015-02-06.
[11] 张华。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职能研究[D].西南大学,2011.12.
[12] 沈黎。 社会工作视野下的社区青少年工作探索--上海市阳光社区青少年事务中心个案研究[J].青年探索,2007(3):4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