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攀登者》是中国第一次尝试登山冒险题材,它是根据中国登山队1960年和1975年两次登顶珠峰的真实历史改编,在西藏进行实地取景拍摄。看完电影,你有什么感受呢?以下是我和大家分享的《攀登者》电影观后感500字左右通用范文4篇,以供参考,希望对您有帮助。
《攀登者》电影 观后感500字左右1
十一国庆第一天,期待已久的电影攀登者如愿看完了,出了影院感觉自己迟迟还在电影当中,场面的震撼,人性的光辉,细腻的情感都让我有种说不出的感动,应该用了不少纸巾,泪点低的孩子。“为国登顶,寸土不让”这样的激动人心又坚定不移的信念着实让中国振奋!
本故事根据真实历史事件改编,60年代为彰显中国国家实力和民族自信。中国政府以国家命令组织人员登珠穆朗玛峰。估计谁都知道,海拔8800多米的高峰。这是挑战人类极限。在他们眼中他们已经不在是为自己而活,他们身上的使命肩负着祖国的荣辱,依然非常喜欢吴京的表演,用生命在演绎,里面的年轻演员都用心的诠释自己的角色。这也是这个影片吸引大家的原因。这部影片带给我两个最深刻的词是:爱与勇气。是方五洲对攀登的爱,是方五洲与徐缨恋人与共同克服困难的爱,是李国梁对祖国的爱!是敢于再次攀登珠峰的勇气,是徐缨用科学对抗反对的勇气,是敢于牺牲自我的勇气。对祖国纯洁的爱与为祖国牺牲自我的勇气,无一不让人感动,我们将保持这个精神, 不忘初心 ,砥砺前行,与祖国一起走向未来。
人生,是一场登峰,你不知道前方会发生什么不可预知的事情,你只有接受他,然后去面对自己去战胜他,相对于他们的那个生与死的决战,我们又是如此多渺小,渺小到有时候会因为极小的事情而气馁,还会选择逃避与放弃,看到攀登者,感觉看到了希望,一种强大的力量在推动着整个国家,而我们身为光荣的一份子,我和我的祖国同在。
《攀登者》电影 观后感 500字左右2
你们听说过珠穆朗玛峰吗?我相信你们肯定听说过,因为它是世界最高峰,在1960年的时候,我国的国家登山队曾经去攀登过珠峰,当时因为没有照片,而不被国外认可。
这部电影根据中国登山队两次攀登珠峰的真实事件改变。在开篇时,国家登山队在1960年第1次去攀登珠峰,因为当时没有影像资料,而被国外提出异议。1975年,中国重新组建了登山队,第2次攀登珠峰。
在电影中主角吴京饰演的方五洲,就是1960年攀登珠峰的一名队员。当时攀登上珠峰的只有三个人,他们队伍刚出发时有9人后来牺牲了6名队员。1975年,他还在锅炉房里当锅炉工人时,突然收到了国家登山队的一封来信,让他去国家登山队报道,他热泪盈眶。
国家登山队重新招收了许多的队员,也有一些人在训练中因为不达标而被淘汰。最后登山的时候,不少队员在中途牺牲了,前后两次任务失败了。
当时国家气象局检测出来已经没有窗口期了,在他们正准备放弃此次计划的时候,帮助登山队登顶的气象组却报告说还有一次窗口期。于是他们又一次向山顶冲刺,最后终于成功地登上了珠穆朗玛峰峰顶,还准确的拍摄了360度的照片,将中国国旗插上珠峰,并向全世界公布了测量的珠穆朗玛峰新高度:8848。13米。
这部电影告诉我们,永远都不要只听别人说的话,要遵循自己的想法和观察,这样子你才能成功。正如电影中一直坚持不懈的方五洲,他正是因为坚持,才最后成功的攀上了峰顶。这样子的事例还不够鼓舞你吗?快快变成一个努力的人,去干好自己想干的每一件事吧。
《攀登者》电影 观后感500字左右3
假期,我和妈妈一起去看了《攀登者》这部电影。
这部电影讲述了1960年,中国登山队向世界屋脊珠穆朗玛峰发起挑战,然而因为雪崩,登山队员方五洲不得已丢掉了摄影机。完成了世界首次被迫登顶这一世人看来不可能完成的任务,就因为没有留下影像资料,这次登珠峰甚至不被国际认可。
从1960到1975,中国的攀登者们遭到了15年的质疑与屈辱。第一代的攀登者们的遗愿如犹在耳,第二代攀登者们再次出发,向着世界第一高峰发起冲击。15年后,方五洲和曲松林在气象学家徐缨的帮助下,带领李国梁、杨光等年轻队员再次挑战世界之巅。迎接他们的将是更加严酷的现实,也是生与死的挑战......看完电影《攀登者》让我想起来,今年的九月一日《开学第一课》夏伯渝老人的英雄事迹。
26岁的夏伯渝在第一次攀登珠穆朗玛峰的时候被冻伤而做了截肢手术,但是,失去双腿的他没有放弃梦想,先后五次再向珠峰发起挑战,终于在2018年5月,以69岁高龄成功登顶珠峰,站在珠峰峰顶挥舞着五星红旗。
然而,令他自豪的不仅仅是站在了世界最高峰,更是因为他参与了1975年中国登山队在珠峰北坡8600米高度,号称第二台阶的`一个九十度的绝壁上架设了“中国梯”这一壮举。虽然那是一个十分普通的梯子,但是在架设的过程中也是十分的艰难,因为海拔高,本来就缺少氧气,再加上天气极寒,他们每做一个动作都需要耗费很大的体力,最终用了一天时间,才将“中国梯”牢牢地架设在了第二台阶上。此后,相继有1300多名登山队员,踩着夏老他们架设的“中国梯”,从珠峰北端登顶。
经历几十年的历程,夏老那颗希望五星红旗在珠峰飘扬的初心,始终激励着他即使失去双腿也一定要站在峰顶如今的中国已毅然屹立于世界东方,今后,中国将继续展现大国姿态,中国桥、中国路、中国车、中国港、中国网等一系列超级工程建成,让每一名中国人都为五星红旗永远高高迎风飘扬而骄傲、自豪,但是,永远也不能忘记那部挂在世界之巅的“中国梯”。
《攀登者》电影 观后感500字左右4
今天和朋友一起观看了影片《攀登者》。该影片讲述的是1960年,中国登山队向珠峰发起冲刺,完成了世界首次北坡登顶这一不可能的任务。15年后,方五洲和曲松林在气象学家徐缨的帮助下,带领李国梁、杨光等年轻队员再次挑战世界之巅——珠穆朗玛峰的故事。
1960年,国家组建中国登山队,决定从困难重重的北坡登顶世界第一峰——珠穆朗玛峰。在经历雪崩、队长的牺牲后,只剩四名队员向最艰险、也是最难逾越的“第二台阶”发起冲击。在攀爬途中,高度不够,四人搭起了人梯,鞋上有冰太滑了,情急之下登山队员只能赤脚登上去,牺牲了自己的半个脚掌。
成功登顶后,四人在山顶激动的升起了五星红旗,并把红旗装在手电筒里,埋在了珠峰顶上。由于登山途中为了救人,把摄影机弄丢了,因此没能够留下影像资料,因此,不被外国人所承认,被救的队员陷入了深深的自责中。
15年后,国家又一次组建登山队,准备测量珠峰的高度,一大批人从全国各地赶来,进行紧张的训练,这一次,专门选了一个有登山经验的摄影师。在登山途中,又一次的遇到了雪崩和暴风雪。为了保住摄像机,登山队员献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长眠在皑皑白雪中。
进过重重的'困难,登山队员终于又一次的登上了山顶,顺利的测量出来珠峰的高度——8848.13,在山顶鲜艳的五星红琴又一次升起,见证了这历史性的一刻。
中国人,永远不怕困难!
电影《攀登者》根据真实历史改编,讲述了中国登山队在1960年与1975年两次向珠峰发起冲刺,完成了世界首次北坡登顶这一不可能的任务,并首次完成了珠峰海拔高程的精确测量。下面我为大家收集整理了“攀登者观后感”,欢迎阅读与借鉴!
攀登者观后感1
首先,《攀登者》不是纪录片,所以,不能用“历史真实”来评判。对于历史素材,剧作有沿用、也有取舍,更有很多虚构,比如历史上1975年那次登顶是比较顺利的,但为了电影的戏剧性,对这次登顶做了一波三折的重新演绎,加入了大量细节和夸张,前后三次冲顶,有挫折,也有牺牲,荡气回肠,这是电影吸引人必须要有的,关键是能否逻辑自恰。
其次,应该说颇为意外的,《攀登者》并不那么刻意煽情!至少,和这个极易煽情的主题相比,电影在大部分时间内的表达都还是内敛的,人物情绪没有故意大幅度夸张,尽管也必然会用到慢镜、配乐等手段,不过大体上还是在以一种骄傲,但不夸耀;凝重,却不卖惨的状态进行讲述。总体来说,电影完成度OK,剧本良好,演员的表演、摄影、服化道都是加分项。
1960年和1975年前后两次登顶珠峰,前一次作为故事背景出现,所以,仅用回忆的方式交代,但短短几分钟,画面信息非常丰富,《攀登者》的开篇完全打五星!在最多20分钟的时间里,就建立了整个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无论是细节还原,还是当时人们的心理状态,剪辑迅速、信息量十足!开篇的饱满和跌宕,甚至让人产生“没看够!是不是有点儿太快了”的感觉!不过,这种对比之下,后面第二次登顶的浓墨重彩,就多少显得有些拖沓了……
《攀登者》上映之前,人们的主要期待都是在“演员阵容”上,这一点,确实是“名副其实”,每个人的表演都很出彩。
最出彩的肯定是张译饰演的曲松林!
吴京的方五洲也非常棒,他自己也特别努力,甚至拼命,但这个角色相对于曲松林来说,身上的矛盾冲突没有那么尖锐,人设也更加完美,所以,可能就不如将戏剧冲突集于一身的曲松林那么打眼,让人印象深刻。当然,这种对比不过是毫厘之间,关键是两个角色之间相知相惜、又相爱相杀的兄弟情太耐人琢磨了!
喝酒那场戏里,方五洲一句“你会选择杀了我么?”曲松林一句“完成任务后,我会下去陪你”,将两个人的性格和生死时刻的决断表达得淋漓尽致,让人唏嘘不已,也由此埋下了最后和解的伏笔。如吴京在采访中反复表达过的,两人拍摄时完全沉入了角色中,甚至脱开了剧本,彼此间情绪的对撞和互相成就,让这个片段华彩万丈!
另一个让人拍案叫绝的片段,是两人最后的和解,只有一个拥抱,只有一句“兄弟”,却让画面产生了极强的冲击力!就像点映当天,张译在回答我提出的关于对“兄弟情”的理解时回答的那样,最简单的动作和语言,反而最有穿透力!这也是我对这部电影在处理两人关系时,最为激赏的一点,隐忍和克制的表达,力道远胜于煽情!
所以,不得不岔开一笔说下剧中三条明确的感情线——
李国梁&黑牡丹:这是处理最到位的一对,微妙的互动、暗生情愫、不知如何表白的羞怯等,都很戳人【插一笔,曲松林那句“我不是针对你,是……珍惜你”,一句话就把曲松林十几年的不甘和期待表达得淋漓尽致!】而两人悲剧性的结局相当令人动容,影片也在此时达到了一次情绪释放的高峰,曲松林和方五洲的和解到此也顺理成章。李国梁这个角色很丰满,包括主动要求承担冲顶任务时“我们不能永远生活在你们羽翼之下”的表达,可以说掷地有声!
某种程度上,李国梁这个形象是曲松林在20_年之后的镜像,他用自己的选择回应了曲松林当年对方五洲的心结,算是一次穿越20_年的回答,由此也反证了方五洲当年的选择无误。
杨光&赵医生:这一对的表现更为含蓄些,戏份也相对较少,虽然大概率也是悲剧结局,但电影里确实没有明确表达。不知道是不是剧本本身就这么写的,他们之间情感的表达途径,如果以苛刻的眼光考量,多少有点儿问题——以在一定程度上牺牲冲顶珠峰的专业性为代价……当然,全片最大的彩蛋也在这里,一定要看电影结尾的字幕哈!
方五洲&徐缨:这是电影最着力刻画的一对,全片也是以徐缨的旁白为开篇,最大的煽情点也是在两人之间……但这也是最大的问题!或者扩大点儿说,是香港商业片煽情部分的通病吧。
其实可以感觉到章子怡在努力降低人物情绪表达的烈度,可因为情节设定,还是承担了电影的主要催泪点【很可惜并不怎么成功】。电影中情绪化的表达基本都放在这对身上,特别是冰塔林一段更是浪漫化演绎的极致【已经基本不考虑客观可行性了……】章子怡的表演是交足功课了,但徐缨的人设并不讨喜,因为浪漫和煽情必然影响影片客观和内敛的整体情绪,大概有点儿非战之罪吧!
再次,作为高概念特效大片,冰雪的CG效果是相当不错了,点映那天,北京高达31度,可看着电影画面,还有些瑟瑟发抖。北坳扎营夜遇大风,是很长一段动作+特效的夜景戏,也是徐老怪擅长的……“玄幻”!一瞬间,武功高手既视感,画面漂亮、剪辑凌厉、紧张刺激,但就是和整体的风格有些脱节……作为商业电影,总要让大家看得爽才是,所以也属于避免不了的部分。
一个小细节——方五洲在剧中为了挽救摄影机而被雪崩压在下面,被刨出来的时候,大家都以为他死了,急救后,他一下子重新苏醒,说“我刚才……歇了一下”。那个场景,看过《战狼1》的朋友们可能都会一秒钟穿到当时冷锋被地雷爆炸波及,几乎死掉的画面里!十几年过去了,冷锋变成了方五洲,而吴京还是那个吴京,有心的话,可以做叠画,相当有穿越感。
极少部分画面的剪辑有点儿问题,转场突兀,甚至感觉跳画面;服化道的年代感加分,配乐也恰到好处,最后随着字幕响起的同名主题曲,非常有感染力!所以说,电影主题音乐,该大气的时候就得大气磅礴,技巧再好、再创新,但和电影的整体调性不搭,那也是费力不讨好!正道而行不代表不会技巧,而是不需要使用技巧,因为“适合”才是最重要的。
最后,说两句导演。
虽然看到过不止一次对李仁港过往出品影片的争议,但我其实根本没看过他以前的电影,所以完全没有相关认知,也就谈不上先入为主。仅以《攀登者》而言,李仁港交出答卷不仅是及格的,而且是可以达到良好的。他能在大部分时间里都把稍不注意就会滑向煽情深渊的主题,以相对克制的状态表达出来,这一点是挺不容易的。要知道,深入人心的理念,不是靠声嘶力竭的叫喊、口号式的重复,而是在不动声色间扎根内心的。
总之,《攀登者》整体流畅,该有的对峙、浪漫、情绪爆点、一波三折、反转、加分的小细节、最后的升华,一样不缺,总体可以打四颗星!最后一颗星,给我的粉丝滤镜!对,就是这么任性~~~
很庆幸自己在参与此次超前点映前,就已经买好了《攀登者》从点映到正式公映的四刷电影票,这部电影何止值得看,它是值得一看再看!
大音希声、大象无形,对英雄的崇敬、对信仰的执着、对祖国最深沉的爱,也许就像血管里流淌的血液,感觉不到,却无时不在!
此生无悔入华夏 千古高风说到今。
攀登者观后感2
今年国庆档三部国产大片《攀登者》、《中国机长》、《我和我的祖国》,将在9月30同时上映。距离国庆节还有一个星期,喜欢看电影的朋友们早早就买好了预售票,因为9月30日首映当日票价通常只是国庆期间票价的一半。三部电影题材特色鲜明,主创团队均集结了中国当今影坛最优秀的一批导演和演员,有些演员还同时参与了两部电影的制作。
《攀登者》——为国登顶、寸土不让
根据大众点评网今日统计,《攀登者》有45万人“想看”,观众预期排名第一。
登山是一项勇敢者的游戏,每一个登山人都有一个遥不可及的梦想——世界屋脊珠穆拉玛峰。和普通的登山爱好者活动不同,攀登珠穆拉玛峰,不但是对登山者体质、耐力和意志的多重考验,还需要队员之间密切的团结合作,这项伟大的运动绝不可能一个人单打独斗。
在今年的《开学第一课》,1975年中国登山队亲历者之一、共和国的同龄人夏伯渝,给同学们讲述了当年“中国梯”的故事。北大7名学子也分享了他们成功登顶珠峰的好消息,成为从北坡登顶珠峰平均年龄最小的登山队。《攀登者》在西藏各地实地取景,真实记录和还原了中国登山队9位队员1975年第一次从北坡登顶世界之巅的历史创举。
《中国机长》——中国民航英雄机组见证奇迹
《中国机长》根据20_年5月14日四川航空3U8633航班机组成功处置特情真实事件改编,该事件被称为航空史上的奇迹。
20_年5月14日,川航3U8633航班,从重庆出发飞往拉萨,万米高空中驾驶舱右侧挡风玻璃突然脱落,瞬间副驾驶半个身体被吸出窗外。气温骤降为零下40度,驾驶舱失压,设备多处出现故障,巨大的噪音导致无法接听无线电,只能靠目视水平仪进行操作。在机长刘传健沉着冷静的指挥下,全体机组人员临危不乱,按照标准程序完成了应急处置,最后航班安全备降成都双流机场,确保了机上119名乘客的安全。
9月20日,《中国机长》剧组在北京飞往重庆的航班上举办了万米高空首映礼,导演刘伟强、机长的扮演者张涵予带领机组人员和乘客们亲切互动、合影。
《我和我的祖国》——新中国成立后的7个历史瞬间为国庆献礼
《我和我的祖国》讲述了新中国成立70年间,人民和祖国息息相关的7个历史大事件,牵起了全民的共同回忆,预告片非常燃。
7个历史大事件由7位导演分别执导完成,全片拥有55位演员的强大豪华阵容,全员零片酬出演。相信影迷们都希望能够在这部巨制中找到自己喜欢的演员。
攀登者观后感3
地点珠峰,海拔8800多米,没有补给,氧气消耗殆尽,有人艰难攀爬,最后登顶珠穆朗玛峰。 你一定会觉得这种剧情只会在好莱坞电影里出现:“氧气瓶都不够续命的,居然还带那么多累赘,嫌自己命长吗?太扯了。” 但如果说这是史实呢? 这就是史实,真的有那么几个人在体力,补给,氧气都消耗殆尽的情况下,带着一大堆非补给品登顶珠峰,他们是中国第一支珠峰登山队,也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支从珠峰北坡成功登顶的登山队。 只存在于电影中的剧情却早在几十年前就被前辈们实现。而且登顶珠峰的意义并不仅仅在于挑战人类的极限,更在于他们脚下的每一寸土地都是,也必须是中国国土。
珠穆朗玛峰差点不属于中国,珠峰的主权是争来的,只因五星红曾旗飘扬在珠峰8844.43米的巅峰,中国才拿到珠峰北坡的归属权。 这便是《攀登者》的故事背景,《攀登者》国内定档9月30日,第二天便是建国70周年庆典,与《建国大业》,《建军大业》这类致敬英雄、致敬时代的电影不同,《攀登者》像一道杠杆,用一群“小人物”的故事,撬动了一个大时代,更重要的是,它的故事本身就足够精彩,堪称国民级“免检电影”。
1960年,中国登山队向珠峰发起冲刺,完成了世界首次北坡登顶这一不可能的任务。20_年后,方五洲和曲松林在气象学家徐缨的帮助下,带领李国梁、杨光等年轻队员再次挑战世界之巅。迎接他们的将是更加严酷的现实,也是生与死的挑战。 换言之,登顶珠峰,成为一个势在必行,且只能成功,不能失败的任务。 1961年10月5日,边界谈判结束,中国得到了珠穆朗玛峰北坡的归属权。 这几年来,国内的电影市场开始越来越理性,越来越多的商业大片遭遇滑铁卢,甚至投资多少钱,亏本多少钱,时代终于站在了愿意用心拍电影的人的身边。
主演阵容中,有拍出《战狼》和《流浪地球》的吴京,有影后章子怡,有《红海行动》的张译,有实力演员井柏然、胡歌、王景春、何琳,甚至连成龙大哥都来友情出演,有这么多愿意用心拍电影的演员背书,加之厚重的故事背景,对于《攀登者》这部电影,或许我们可以期待它将成为又一个爆款作品。 更让我心中为之一暖的是,《攀登者》关机仪式已经在珠峰大本营成功落幕,特别邀请了1975年第二次登顶珠峰的登山英雄桑珠,两代“攀登者”合影,一起讲起了过去的故事。
20_年,同时也是新中国建国70周年,对于我们来说,《攀登者》或许有着更为特殊的意义,它是一次国民精神和商业大片的完整重合,因为这个故事完美地解释了——为什么中国能够从积贫积弱再度走向强大。 既然已经知道那些近乎泯灭在历史中的可歌可泣的故事,我们又怎能忘记呢?
攀登者观后感4
距离10月1日还剩十天左右,准备在国庆档上映的三部大片《攀登者》、《我和我的祖国》、《中国机长》也都分别开始了各自的宣传。每一部影片都是大咖云集,每一部影片都让人期待不已,这个时候比较艰难的就是观众们了,究竟是该选择哪一部好呢?
这三部影片中,关注度最高的应该要属由吴京领衔主演的《攀登者》了,中国电影票房第一人带领着中国十几位实力派演员征战珠峰,这个看点就已经足够吸引无数的影迷去期待了。最近,《攀登者》中的主演们也是到处在宣传着自己的新片,也都分享了一些各自在拍摄时候的趣事。主演之一的王景春最近就透露,自己与《攀登者》中的另一位主演井柏然之间特别的缘分。
说到井柏然,年轻一些的朋友们应该都认识,是当前国内最炙手可热的演技派小生之一。出演了不少影视剧作品,《捉妖记》、《后来的我们》等等,很多作品都是叫好又叫座。而王景春大家可能就会有些陌生了,相信很多人都是看过他的作品,但叫出来名字,要知道人家可是柏林电影节的影帝哦!
那么王景春与井柏然究竟有着怎样的缘分呢?这个缘分还要说到十年前的一部电视剧《女孩冲冲冲》,这是二人的第一次合作,二人在剧中饰演的是同学。然后二人的第二次合作就要追溯到20_年的电影版《盗墓笔记》了,二人在电影中,井柏然饰演的是闷油瓶,王景春饰演的则是吴三省。
熟悉《盗墓笔记》原著的都知道,闷油瓶的真实年龄是比较大的,但是现实中,还是跟另一位男主吴邪称兄道弟,算是平辈吧!吴邪要叫吴三省三叔,虽然闷油瓶不会这么叫,不过吴三省要比闷油瓶长得老已经成为了大家认定的事实。
所以,王景春与井柏然算是从同学辈经过了八年之后变成了现在的叔侄辈,这个落差还真的有点大呀!这次《攀登者》已经是二人的第三次合作了,目前二人饰演的身份还没有公布出来,所以这次在《攀登者》中二人又会是什么样的辈分还不得而知。
其实生活中的王景春也确实比井柏然要大个16岁,叫叔的话,确实有点过了,叫声老大哥绝对是没有问题的。之所以会有这样的落差,主要还是以前饰演过同学这个经历给闹的。这样说来,既然有这样一位实力派的老大哥,井宝可要多跟老大哥取取经,请教请教如何成为一名影帝。毕竟像影帝这样的殊荣,是对于一个演员演技方面最大的认可。井宝未来可期哦!
攀登者观后感5
最近吴京又上了热搜,与其他的艺人不同,他这次上热搜跟结婚、走红毯之类的活动都没有关系,他是因为自己的拍戏过程上了热搜,为了拍好即将上映的这部片子,他戴上了夹板拍戏。吴老师算不上什么小鲜肉,但是却永远有一批自己的"死忠粉",毕竟他的演艺实力让人不得不佩服。
最近他正在忙一部九月底就要上映的大片《攀登者》,这部片子讲述的是一个为国攀登珠峰的故事,为了可以还原出电影最真实的感觉,拍摄过程中他甚至戴夹板拍戏,这些小小的细节让更多人开始期待起了这部片子的上映。
不过这些年里,吴老师的作品一直都不算特别多,但是只要是他的片子,都是精品。曾经很多人以为他会像很多从影多年的老演员一样,慢慢的就转型了幕后,不再像以前一样在荧幕前那么拼,但是他却用自己的实力像大家证明,只要自己有能力,那么就可以得到认可。为了拍摄到自己想要的片子,他敢倾家荡产地投入,就凭这一点,他也比别人更配得上如今的这份荣誉。
很多观众都在吐槽,太多的流量型艺人在拍戏时候让人感觉看了十分麻木,根本没有代入感。而且很多片子的剧情也是越来越相似,让人感觉一点新意都没有。就是在这样一个大局势之下,吴老师抓住了观众的心。大家觉得没有新意,他就自己导演选择剧本;大家觉得演员不行,他就亲自上场自导自演。
正是因为可以把握住观众的需求,所以他的抗票房能力越来越强,只要演员表里有他,观众们都很愿意买单,因为大家都很信任他的实力。比起那些从一开始就泡在演艺圈大染缸的演员们不同,吴老师原来居然是武术班出身,他的家庭氛围也离不开武术的影响,所以他六岁的时候就已经开始学习武术了,后来还参加了很多与武术相关的活动,甚至还拿过不少在国际上都很有名气的大奖。
后来还进入了市区里的武术队。本以为他的人生应该是成为一个武术界的奇才,为国家的武术行业注入新血液,可是没想到最后兜兜转转他却意外进入了演艺圈。那个时候的他在师傅的推荐下,第一次参演了一部电影。正是这次神奇的体验让他开始重新审视自己的人生方向。其实武术和影视是可以很好地结合在一起的,特别是在当时很多武打类的片子,很多导演都一直在寻求合适的替身演员,毕竟演员们都是没有武打的功底的,所以只要跟武打有关的片子,一般都需要寻找合适的武打替身。
吴老师那个时候就是利用了这个市场需求,得到了很多的片子的参演机会,虽然别人觉得他那个时候很顺利,但是其实他背后的心酸却很少有人知道。那个时候的他作为替身,虽然说薪酬的确是不低,但是他每天都在受伤,为了拍出片子里最真实的搏斗的各种高难度场面,他都是一点不含糊亲自上阵,认真对待每一个镜头,甚至为了拍好一个镜头,他可以一直被别人用木板打,最后自己动都动不了。
很多人觉得他的成功似乎来得有些突然,可是一切鲜花掌声哪里会来得那么容易。那些年受过的伤,全身上下的医院证明,都是他一路走来不容易得最好的见证了。虽然说早期他的粉丝群体真的不够强大,数量也不够多,但是近几年按照他的热度来说,他可以说是已经拥有全民粉丝团了。作为一个男人,他拥有自己的妻子的支持,在家庭上,义无反顾的付出;在事业上,他从不屈服。这样的男艺人,才是真正值得我们去学习的人。比起那些利用自己的黑料以及各种花边炒作的艺人来说,他的确是不一样的,也的确是一个正能量的楷模。
希望吴老师可以一直坚持下去,一直用自己的正能量来影响更多后生演员,这样观众们才可以源源不断地看到更多优秀的国产好片子,才可以让国产的片子在国际舞台上收获更多的好评。不过这次的片子也是吴老师的大作,所以这个九月,相信吴老师一定不会让喜欢他的观众们失望。期待吴老师在这个九月让我们感受属于他的深厚爱国情怀以及独特的登珠峰经历的奇幻之处!让我们相约九月底,拭目以待!
音乐教育论文篇1 浅谈小学音乐教育创新 摘要:在德智体美教育的全面开展中,小学音乐教学得到重视,小学音乐教育必须创新,只有创新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就小学音乐教育的创新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创新教学措施。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创新教学;教学措施 小学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是培养青少年成为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小学音乐教育也不断推进,小学音乐教育走出偏重于知识灌输、专业技能训练的误区,转为对学生兴趣、素质、能力、个性的全面培养。小学音乐教师必须注重立足于学生主体的发展,创新音乐教育方法。 一、树立创新音乐教学意识 小学音乐教师应该在学习中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专业理论知识水平,为教学实践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提高创新设计能力,评价能力和自我诊断能力,对教学内容进行研究发展和创新,及时的了解并汲取新的知识,探索新 教学方法 的运用,重视培养自身的创造性思维,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用音乐的动作和音乐的语言向学生传递音乐美感、音乐情感和音乐的创新意识。 二、创新音乐教学素材 目前,由于教育模式的不断更新和完善,课本以外优秀的音乐歌曲层出不穷,有的作品学生很是熟悉,也有的作品学生很是陌生,教师可自行补充教学素材,可以多教授学生感兴趣又比较熟悉的音乐歌曲。例如:优秀儿童频道中的主题曲《大风车》或者 其它 脍炙人口的歌曲,如《蔬菜歌》、《灰姑娘的梦》等作品,既好听又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更利于学生体会歌曲蕴含的情感和崇尚真善美的世界。会器乐的老师还可以把吉他、口琴、小提琴等乐器带入教室,给学生演奏助兴,为音乐教学素材又注入学生喜欢的一抹色彩。又如,在教授《森林的歌声》一课时,学生为歌曲伴奏环节,倡导学生充分利用身边的元素为歌曲伴奏,借助森林动物的各种形象,让学生在角色板眼中进行音乐的学习,对学生进行教学,接着让学生读一读书中“布谷鸟”和“青蛙”按节奏标记的叫声。这样,巧妙地加入自创伴奏,更利于学生体会学习音乐的乐趣,拉近学生与音乐之间的距离。 三、创新教学方式,加强体验 传统教学模式中,教 唱歌 曲,一般是教师先范唱,然后,再逐句教唱学生,通过反复教唱,达到会准确演唱歌曲的目的。这种教学方法既单一又缺少创新性。笔者认为,音乐学科本身就是需要欣赏和体验的艺术,在音乐艺术的聆听体验之中,让小学生得到启蒙,从而感兴趣的掌握音乐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在音乐教学教唱歌曲环节中,可以让学生以听觉为中心,在反复聆听的过程中体验音乐的丰富情感,掌握基础的 乐理知识 。例如,在欣赏舒伯特的《摇篮曲》时,这首曲子表达了母亲对孩子无限的慈爱和真挚的母子之情。教学中,先欣赏音乐,在体验音乐中引发学生的思想感情。 反复聆听后,学生已基本能哼唱旋律,师生展开交流探讨:(1)“这是一首怎样情绪的歌曲?”(可以从作者抒发的情感、音乐的节奏等角度去思考)(2)“从这首歌当中体会到了什么?”交流完毕,让学生带着情感再次复听,然后,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依偎在母亲怀抱里的婴儿,感受真挚的母爱和轻轻的扶慰,最后,舒缓地演唱这首歌曲。又如:在教授《重庆小景》一课时,让学生反复观看课件中关于重庆的一些照片,比如朝天门,解放碑等夜色,并结合重庆自然特色,如小桥、流水、等美丽的画面,充分领会音乐背景,欣赏完后,反复播放歌曲的同时,可让学生用重庆方言朗诵歌词片断,感受巴渝音乐浓郁的风格特征和重庆方言的独特韵味。以这样聆听、体验音乐的方式进行教学,丰富学生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学生表现音乐的自信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音乐课堂,走进音乐世界。 四、有效应用多媒体进行创新教学 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贯彻音乐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让学生在学习音乐中不断激发探索精神,善于发现新事物的能力。创新性的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音乐教学,制作与教材配套的音效动画,让学生在逼真的情境中学习,全面开辟学生的多项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多媒体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可以创设音乐教学情境,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心境,唤起学生的音乐审美注意。在音乐教学的不同阶段起着不同的作用:用于音乐教学的起始阶段和结束阶段,可起到愉悦审美环境,唤起审美注意,激发审美渴望;用于教学过程的各环节和教学内容的连接,能达到承上启下,培育新的审美心境,唤起新的审美注意和审美渴望;用于教学内容之中,则会使原有的审美要素,更加丰富多彩,产生更佳的宜人,感人,化人的审美效应。 总之,创新教育对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新要求是相互交融、不可分割的。音乐的艺术特性、情感特性,能使学生在学习音乐时陶醉在艺术活动的欢娱之中,学习音乐的过程即是对艺术乐趣的追求过程,这一优势是音乐学科独具的。在创新教育的新形势下,教师必须遵照创新教育的要求,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独特优势,致力创新音乐教育的新方法,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松.小学音乐教学中激发学生思维创新的措施探微[J].教育,2016(9):00019。 [2]刘慧.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策略探讨[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6(2):00034。 [3]陈洪珍.小学音乐教学中创新教育的实施研究[J].北方音乐,2014(8):161。 音乐教育论文篇2 浅析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 摘要: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将德育寓于音乐艺术美之中,充分挖掘和发挥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培养学生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感、良好的道德品质、高尚的道德情操等,不断发展学生德育上的自我教育能力。通过音乐教育,以乐辅德、以乐促智、以乐怡性,可望更好地发挥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 关键词:音乐教育;德育;德育功能 一、音乐教育与德育的关系 音乐教育,主要培养学生热爱音乐,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通过参与音乐活动和实践,体验感受音乐,发展自身的音乐能力,而不光是单纯的培养音乐知识与音乐技能。育“人”而非仅育“才”是普通音乐教育的重要特征。德育的“德”字的本义“道德”或“品行”。“德”也是一个人的品格和价值观。学校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与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社会思想道德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教育者所期待的品德的活动。音乐教育与德育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两者互相辅助、密不可分。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音乐教育从本质上来说是一项塑造“人”的工程。音乐教育通过生动的音乐艺术方式,寓德育于音乐艺术教育之中。蕴含伦理道德内涵的音乐作品,能使学生在提高音乐审美感受、表现力的同时,心灵得以净化、道德情操得以升华、人格得以完善,从而达到崇高的精神境界。 二、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表现 学校音乐教育以它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发挥着独特的育人功能,其作用是不可估量的。从先秦儒家诸子认为“乐教”可以“善民心”、“移风易俗,莫过于乐”,到近代中国的有识之士把“歌乐”作为学校教育必不可少的学科之一,都说明了我们的先辈很早就意识到了音乐教育的育人功能。笔者从以乐辅德、以乐促智、以乐怡性这三点展开论述: (一)以乐辅德 音乐德育的功能,从古到今倍受重视,无一不以音乐作为滋养,浸润心灵。音乐运用鲜明的节奏、优美的旋律、丰富的和声、美妙的音色来表情达意,直接触动学生的情感中枢,震撼学生的心灵,对学生的情感世界、道德观念的渗透和影响都很大。因此,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寓德育于音乐教育之中显得尤为重要。 1.以乐引情,抒发情怀 一部好的音乐作品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更能激发人的崇高情感。优秀的音乐作品通过流畅优美的旋律、鲜明清晰的节奏、真挚完美的情感、和谐完整的结构、清新质朴的音乐风格塑造出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极具震撼人心的感染力,鼓舞着整个民族,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每当给学生范唱那首耳熟能详的歌曲《我爱你,中国》,心里总涌动着一股暖流,心潮澎湃。音乐家郑秋枫用行云流水的音乐拨动了人们的心弦,歌词勾勒出中国大地春华秋实、山海壮阔的雄伟景色。学生透过老师洋溢着激情的脸和深情的歌声,深深被打动了,歌词“我爱你中国,我要把最美的歌儿献给你,我的母亲,我的祖国”唱出了人民的心声,抒发了豪迈的爱国情怀,感人肺腑、震撼心灵。又如《再唱山歌给党听》、《浏阳河》、《龙的传人》、《国家》、《中国人》等,这些歌曲洋溢着对中国共产党、人民领袖、新中国、社会主义热爱之情。学生在聆听、歌唱时,感受激情的旋律、品味歌词的内涵,内心的情感得到丰富和滋养,进而提升了民族自豪感与责任感。 2.以歌励志,乐学善思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出: 文化 是人存在的根和魂。文化基础,重在强调能习得人文、科学等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和运用人类优秀智慧成果、涵养内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发展成为宽厚文化基础,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音乐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音乐素养和情感态度,形成乐学善思的品质。五年级的《红星歌》是七十年代电影《闪闪的红星》的插曲,它以生动的歌词、轻快的节奏、流畅的旋律激励了几代人的成长。课前,笔者让学生在家上网观看这部经典电影,了解歌曲的时代背景,通过预习,了解历史,积淀人文知识。课堂上,教师通过挖掘歌曲音乐要素中的节奏进行对比,让学生思考节奏在表现歌曲情绪的作用。 通过原谱与把附点八分音符节奏改为八分音符节奏型的 歌谱 作对比,在演唱中感受到附点音符更能贴切地表达小主人公潘冬子加入红军的激动心情。接着又让学生思考:歌曲运用了重音、f、渐强等记号,对表现歌曲有何作用?有的说:表达了潘冬子立志跟党走的信念更加坚定。有的说:让歌曲更加雄壮有力,精神更饱满。在 学唱歌 词时,又让学生思考:我们身处和平年代,为何还要学这首歌?“闪闪的红星传万代”传承的是什么精神?引导学生边学边思考,形成乐学善思的品质。 3.以曲为媒,凝神聚气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通过音乐艺术实践,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合唱是多声部演唱的歌唱艺术,凝聚了集体的智慧和情感,它通过多种题材、体裁,以音响为表现手段,抒发情感,提高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笔者曾指导学生参加广州市第十三届中小学合唱节比赛的训练,为使所有学生所发出的声音达到和谐统一,不厌其烦地示范、讲解、并逐一辅导,让学生努力做到个人的发声与整体的发声揉为一体。在一次次的磨合中,学生慢慢懂得了声部间彼此合作的重要性,注意力高度集中,听从指挥,努力达到各声部之间均衡和谐,创造至善至美的境界。经过角逐,最终荣获了广州市总决赛特等奖的殊荣。可见,凝神聚气的团队精神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 (二)以乐促智 智力是在认知方面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包括注意力、观察力、 记忆力 、 想象力 和思维能力。音乐教育可以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古今中外名人如孔子、卢梭、歌德、列宁等大都酷爱音乐,音乐对于他们的成就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1.开启心智,想象创造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是指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新的配合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音乐是人类特有的一种语言,它看不到、摸不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它以旋律、节奏、和声、音色等要素作为基本的表现手段,通过声音刺激人们的听觉器官,从而使人们在头脑中产生想象而获得听觉形象。三年级《音乐中的小动物》的教学内容为欣赏一组以小动物音乐形象为题材的歌(乐)曲。在欣赏管弦乐曲《公鸡和母鸡》中,让学生充分熟悉主题音乐后自由创编表演动作。当听到母鸡报蛋声的主题音乐,有的学生蹲下身子、张开手臂随乐曲扇动着,有的摇摆着身体神气地转着,有的曲着手臂一张一合模拟母鸡的翅膀拍打着,形态各异。当听到公鸡报晓声的主题音乐,学生变换了动作,或伸长脖子引亢高歌、或在嘴巴前张开手掌做出小喇叭的模样叫着、或是左手放在头顶模拟鸡冠、右手伸展在体侧模拟公鸡漂亮的羽毛,创意十足。在宽松的教学氛围下,学生随着美妙的音乐尽情表演,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创编中得以培养。 2.训练听觉,促进记忆 记忆,是过去 经验 在人脑中的反映,心理学告诉我们,没有记忆就无法学习,离开记忆,人的复杂心理活动不复存在,知识经验无法积累。音乐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记忆力,这种能力是指人经历听音乐的过程,对音高、音强、节奏、音色等所形成的音乐在头脑中有所反映、再现,从而产生了音乐记忆力。音乐教学活动都以聆听为前提,学生在聆听过程中会产生注意、记忆、想象等一系列心理活动,并促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的发展。 小学低年级学生跑调(音不准)的情况比较普遍,原因就是记不住音高。教学中发现,听音模唱能帮助记忆音高解决音不准的问题。刚练习时每次听一小节单声部旋律,如:①135-||②1b35-||③246-||④2#46-||然后凭记忆用lu音哼唱出来。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原先唱不准的学生基本能唱准了。于是听唱两小节,之后听唱四小节,记忆力强的学生听唱音程、和弦。经过循序渐进的训练,学生内心听觉能力和记忆力明显增强了。 (三)以乐怡性 1.高雅审美,唯美至善音乐作品之所以具有感染力,是因为它渗透着作者强烈的情感,蕴含在作品中的立意美、情境美、音韵美、曲调美、配器美、伴奏美等审美因素能激起听众的审美感情。小学音乐教材的歌(乐)曲或表达孩子们的心声,或蕴含着一个美好的寓意,百听不厌,百唱不烦。欣赏教学中,呐独奏曲《百鸟朝凤》奔放热情的旋律、明亮高亢的唢呐模拟百鸟争鸣和唱的曲调,可使学生联想到生气勃勃大自然景象,抒发美好欢乐的心情。名曲《二泉映月》哀伤的曲调让学生体会到作者阿炳在黑暗的旧社会里的不幸和那份追求光明、乐观向上的可贵精神。欣赏《 春节 序曲》时学生会情不自禁地跟随明快的旋律做着敲锣打鼓的动作表现人们在节目里热闹欢腾、载歌载舞的场面。欣赏这些音乐文化精萃的作品,能使学生的音乐素质修养、审美情趣会越来越高雅。 2. 才艺展示 ,自信阳光《音乐课程标准》指出:要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注重自信心的培养。因此,为学生提供尽量多的自我表现机会,给予自由发挥的舞台恰恰就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创造的好办法。自信是一种良好的心理品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有利于形成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提高其心理素质与思维力、抗挫力、行为力等。音乐教学的实践活动丰富多彩,歌唱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特长为其提供表演的机会。如:识谱能力强的学生示范演唱旋律,节奏感强、拍子准确的学生指挥全班歌唱,声音美、表情好的学生带唱歌词,竖笛音色美、指法准确的学生为歌曲伴奏,以点带面,激发全体学生的表演热情。在分组练习时让他们与性格内向、表演能力弱的同学合作,帮助同学克服自卑等不健康心理因素,增强自信。久而久之,学生勇敢、自信的品质从一点一滴中培养出来了,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三、结语 实践证明:经过长期音乐熏陶的学生,其性情、精神、气质以及思想意识、 思维方式 乃至生活方式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能让其一生获得健康的心理、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学校音乐教育应发挥以乐辅德、以乐促智、以乐怡性的美育功能,从而达到全面育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音乐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2011. [2]王安国,吴斌.音乐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林崇德.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4]杨九诠.学生发展素核心素养三十人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5]彭小虎,王国峰,朱丹.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6]戚万学.国家精品课程系列教材:学校德育原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音乐教育论文篇3 试论音乐教育在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摘要】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诞生于文化多元化的大背景下,它既是当今社会音乐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又是我国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和方式。本文从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内涵和表现形态入手,浅析了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在打造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内在基础、推动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增强民族音乐文化的凝聚力这三个方面的作用。 【关键词】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民族音乐文化;传承 如今,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交流日益频繁,客观上促使了世界各地文化多元化浪潮的兴起,同时也促进了各种异域文化的大融合。在我国音乐文化发展领域,不论是不同阶段的音乐教育,还是音乐的具体表现形态,都呈现出多元化特征。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一方面为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注入了新的因素,另一方面也促进了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 一、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内涵和表现形态 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属于多元文化教育的分支,而多元文化教育思想又起源于多元文化主义。多元文化是指在人类社会结构、成分日益复杂,信息交流沟通高度发达的背景下,各种文化形态更新、变化加速,新兴文化形态层出不穷的文化现象。在此基础上,教育必须帮助性别、种族、宗教、社会经济地位不同的学生平等认识和理解社会中的主流文化以及亚文化,以此既能获得在主流社会生存的能力,也能获得在本民族社会文化环境中生存的能力,这就是多元文化教育。 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就是要让学生广泛接触了解来自不同国家、地区和民族的音乐作品,感受各类异域风格的音乐特色,从而拓宽音乐审美视野,加深对音乐的理解,掌握音乐的本质和深层次内涵。在表现形式上,多元文化音乐教育首先要求教师和学生转变传统的音乐教学理念和音乐审美观,以平等的心态和教学方法对待不同类型和风格的音乐,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厚此薄彼,疏忽怠慢亚文化音乐形态;其次需要在传统的音乐教材和教学内容上增加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内容,拓宽学生的音乐知识面和学术视野;再次需要鼓励学生在不同的音乐风格和形态之间自由探索、创作,通过实践深化学生对不同音乐形式的领悟、理解;最后需要通过更多的音乐艺术交流和实践来夯实学生的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基础,如座谈、访谈、采风、汇演等。 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促进了民族音乐文化传承 (一)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是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内在基础。 我国的民族音乐本身就具有种类丰富、形式多样的特征,56个民族的音乐艺术共同构成了我国多元民族音乐文化,因此,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与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传承本来就具有内在的一致性。不论在历史上,还是在当前的现实中,我国不同的民族音乐文化一直都存在主流与边缘的区别,这是由不同民族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发展的不平衡造成的。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正是要求学生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主流与边缘的音乐形态,从内在保证了多元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可能性,也奠定了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良好基础。 (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推动了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 我国乃至世界各地区、各民族的音乐文化以其独特的魅力和风格影响着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又为不同民族的音乐文化的发展、传播提供了土壤和平台,可见,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文化发展之间有着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一方面,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在思想上主张、鼓励受众体验不同民族音乐艺术的魅力,在现实中又以实际教育方法和手段让学生接触到各式各样的民族音乐,这就为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另一方面,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是一种系统化、概括性的音乐教育,它将各个民族的音乐文化加以 总结 、提炼,然后传授给学生,这就为民族音乐文化的专业化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后劲。 (三)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增强了民族音乐文化的凝聚力。 任何一种民族音乐文化,只有充分融入了社会,获得受众的喜爱和支持,才会有强大、持久的生命力,也才能更好地传承下去。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促使学生甚至民众以更宽广的艺术胸襟和更丰富的审美趣味,来对待不同民族的音乐以及音乐文化,使得人们在音乐教育活动中建立一致的音乐价值观,获得同样的情感熏陶和共鸣,进而共享一种音乐文化,拉近了不同民族音乐受众的心理距离,强化了不同民族人民的认同感,也就强化了民族音乐文化的凝聚力,让各种类型和形态的民族音乐文化获得更广泛的认同和支持,这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无疑是有重大意义的。 三、结语 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为学生甚至民众开辟了新的音乐视野,丰富了民族音乐文化的内涵,为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创造了更加有力的内在基础和外部环境,可以说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功不可没,值得广大音乐教育者仔细学习研究,推广实践。 参考文献: [1]于新洁,乌尔茜娅.多元文化主义视野中的民族音乐文化传承[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5):137-140. [2]魏韶亮.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在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中的作用研析[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2):265-266. [3]周干明.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中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作用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10):119-121. 猜你喜欢: 1. 浅谈幼儿园音乐教育论文 2. 关于音乐教育论文范文 3. 浅谈中学音乐教育论文 4. 有关音乐教育论文范文 5. 浅谈音乐教育论文 6. 音乐教育系毕业论文
I love Chongqing Mountains and water,three-dimensional sense, the local cities have their own characteristics. Chongqing Bold boys, pretty girls. Beautiful night view of Chongqing. Chongqing is the youngest municipality directly under the Central, full of vitality and passion to create. There are the mountain city of Chongqing culture, Bayu culture, pot culture, cultural capital is a cultural city. Chongqing Jiefangbei, Chaotianmen, porcelain mouth reputation Chongqing has the best night, the lights over a five-color silver Ha, Stars have lost their Sinorama is no wonder that the Shanghai, Chongqing has a small name, but more is Chongqing's own taste, the spicy hot pot to create passionate people in Chongqing
写个中文的,在网上找翻译软件一翻嘛
你是不是南开的啊
Budd Schulberg, 好莱坞电影生产者的儿子 , 班杰民 Schulberg, 在 1914 年三月 27 日被在纽约出生。 在达特茅斯学院被教育之后,他变成首长的一个电影剧本作家。 Schulberg 拿着了左派的视野和是共产党的一个成员。 (1937-40) 然而,这些视野在他的最初二个电影剧本,小的无双亲的安妮 (1938) 和白色的嘉年华会中不是显然的。 (1939) Schulberg 和首长失掉了他的工作。 在白色的嘉年华会的失败之后和他转向到写小说。 他的第一本小说, 什么使美国大兵跑? (1941),好莱坞力量和腐败的一种讽刺文。 他有关拳击用一本小说跟随这, 愈比较难他们秋天.(1947) 在 1947个非美国式的活动委员会 (HUAC) 的众议院中开始了对好莱坞运动照片工业的深入调查。 HUAC 接见了 41个正在好莱坞工作的人。 这些人自动地叁加而且变成即是 "友好的证人" 。 在他们的面谈时候他们命名了他们握住左派的视野控告的一些人。 那些之一命名,Bertolt Brecht, 一个移民的剧作家,给予了证据然后前往德国东部。 其他十: 男人名 Biberman, 以免菜,艾伯特 Maltz ,艾德里安史考特 , 塞缪尔 Ornitz,,道尔顿 Trumbo ,爱德华 Dmytryk ,戒指 Lardner 二世, 约翰霍华德 Lawson 和 Alvah 贝西拒绝任何的问题。 即是好莱坞十,他们宣称美国组织的第一修正案给予了他们权利做这。非美国式的活动委员会的众议院和法院在诉愿期间不同意,而且全部被判有国会的轻视罪而且每个在监狱中在六和十二个月之间被判决。在 HUAC 对证明是乐意的之前 , 其它呼叫,而且电影剧本作家 , 理查柯林斯, 命名了 Schulberg 如共产党的一个前成员。 当 Schulberg 的时候他把一个电报送给 HUAC 表示的新闻提供对抗共产党的前成员的证据。 当他在他命名了十五个前同志的委员会之前出现的时候。 他也如何宴会成员 , 像是约翰霍华德 Lawson 和理查柯林斯已经尝试影响他的小说内容, 什么使美国大兵跑? 在把证据给非美国式的活动众议院之后委员会 Schulberg 对回到好莱坞 scriptwriting 是免费的。 他与 Elia Kazan, 命名了名字的另外一个前共产党宴会成员合作,在奥斯卡金像奖胜利电影上, 在水边地上.(1954) 其他的电影愈比较难包括他们群众的秋天 (1956) 和一个脸。 (1957) 他的自传,移动照片: 一位好莱坞王子的记忆在 1981 年被出版。世界上最伟大的爱那就是父母之爱,健康的父母之爱像阳光温暖明亮,像雨露滋润孩子的心田,像山泉清澈、甘甜。 不健康的爱会造就不健康的孩子,日本著名的临床心理学家河合隼雄教授将家庭中父亲的角色作用命名为“父性原理”,将母亲的角色作用命名为“母性原理”,认为家庭中必须明确父性和母性各自分担的性别角色。 所谓“父性原理”是指无论多么可爱的孩子,如果做了违背社会准则或家规的事,当父亲的会毫不留情的训斥孩子,或采取一些强制手段对待孩子。而“母性原理”则恰恰相反,无论自己的孩子怎样,即使无恶不作,当母亲的都会疼爱、包庇或袒护孩子。由此看来,“父性原理”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就好像是“切断的机能”,而“母性原理”好像是“包容的机能”。家中在教育子女问题上有唱“红脸”的,有唱“白脸”的。而“父性原理”和“母性原理”如果不协调,往往会给孩子的心理健康带来不良的影响,这也正是单亲家庭的子女容易出现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 美国著名作家巴德·舒尔伯格正是有了这种协调的父爱与母爱作基础,最终走上了作家之路。 在巴德七八岁的时候,他写了一首诗,母亲是搂着巴德不住的赞扬。父亲却说这首诗“糟糕透了”。父亲的话很让巴德伤心,然而靠母亲的支持鼓励,所以他还能坚持写作,但也正是父亲的不断挑毛病、指出其不足促使他不断超越自我,没有父亲的严格要求和督促巴德写作水平很难不断提高。就这样,伴随着“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声音,巴德才终于成了一名作家。 很庆幸巴德·舒尔伯格能有一位慈祥的母亲和严厉的父亲。母亲给了他创作的激情和毅力,而父亲则帮助他不断弥补写作的缺失。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能感激“母性原理”的爱,却不能理解“父性原理”的爱,这实际上是使我们生活的小船偏离航向。我们要不断的提醒自己:有了父亲严厉的爱与母亲宽容的爱共同协调,我们才会健康发展。 所以我们既要感激理解“母性原理”的爱,更要理解感激“父性原理”的爱,无论这两种爱是来自父母还是老师。Budd Schulberg ,好莱坞电影生产者,班杰民 Schulberg 的儿子, 在 1914 的3月 27 日在纽约出生 .《精彩极了,糟糕透了》是他的一篇短篇小说 在达特茅斯学院完成教育之后,在派拉蒙当编剧,左翼,1937~1940加入共产党。 被维持左派的视野并且是共产党的一个成员的 Schulberg.(1937-40) 然而,这些视野在他的最初二个电影剧本,小的无双亲的安妮 (1938) 和白色的嘉年华会中不是显然的。 (1939) Schulberg 和首长失掉了他的工作。 在白色嘉年华会的失败之后和他转向到写小说。 他的第一小说, 什么使美国大兵跑? (1941),一种好莱坞力量和腐败的讽刺文。 他用一本小说跟随这有关拳击的事, 比较难人他们落下。 (1947) 在 1947 年非美国式活动委员会 (HUAC) 的众议院开始了对好莱坞运动照片业的深入调查。 HUAC 接见了 41个正在好莱坞工作的人。 这些人自动地叁加而且如 " 友好的证人 " 变成已知。 在他们的面谈时候他们命名了他们维持左派的视野控告的一些人。 被命名的那些之一, Bertolt Brecht ,一个移民的剧作家,给予了证据然后前往德国东部。 其他十个: 男人名 Biberman, 以免科尔,艾伯特 Maltz ,艾德里安史考特,塞缪尔 Ornitz,,道尔顿 Trumbo ,爱德华 Dmytryk ,戒指 Lardner 二世,约翰霍华德 Lawson 和 Alvah 贝西拒绝回答任何的问题。 知道如好莱坞十,他们宣称了美国组织的第一修正案给予了他们权利做这。在被不同意并且所有的诉愿时候的非美国式活动委员会的众议院和法院国会被判有轻视罪,而且每个被判刑到在六和十二个月之间在监狱中。在 HUAC 愿意证明之前 , 其它呼叫,而且电影剧本作家,理查柯林斯, 提名 Schulberg 为共产党的一个前成员。 当 Schulberg 听到他把一个电报送给表示的 HUAC 的新闻提供对抗共产党的前成员的证据时候。 当他在他命名了十五个前同志的委员会之前出现的时候。 他也解释了党成员 , 像是约翰霍华德 Lawson 和理查柯林斯如何已经尝试影响他的小说内容, 什么使美国大兵跑? 在把证据给非美国式活动委员会 Schulberg 的众议院之后是免费回到好莱坞 scriptwriting 。在水边地上在嬴得电影的奥斯卡金像奖上他与 Elia Kazan ,命名了名字的另外一个前共产党党成员合作。 (1954) 其他的电影包括他们落下 (1956) 的比较难人和群众的一个脸。 (1957) 他的自传,移动照片: 一位好莱坞王子的记忆在 1981 年被出版。
他在安度瓦的菲律普中学上学,高中毕业后不顾家庭反对自愿当一名商船机务士,从事协助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犹太难民通过英国海防偷渡到以色列的工作。这次经历让科尔伯格对一个问题产生了终生的兴趣,即:在什么时候,一个人不服从法律和法定权威时,从道德上是有道理的,这为他日后研究道德发展奠下了基础。这次经历还给他带来了终身的疾病:他被抓住过,并在塞浦路丝的一个军营里关押过一阵子,他虽逃脱了,但却没能逃过一次寄生性肠胃感染,从此以后,这个毛病时不时地烦他,终生未愈。1948 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进入芝加哥大学,2 年后获得文学学士学位,不久又获硕士学问。大学期间,心理学和哲学(特别是道德学)是他最喜欢的两门课程,他很喜欢 J.皮亚杰的《儿童的道德判断》,修读博士学位时本拟专攻临床心理学,但因受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的影响,改而研究道德认知发展。他的博士论文题为《10-16 岁学童道德思维与判断方式之发展》,是研究儿童在面对道德的两难情况时所做的推理,他假设道德的困境会使他们经由一个固定的顺序发展出更多更具弹性的道德推理。由于他的论文题目搜集资料比较困难,所以一直到 1958 年才完成论文获得心理学哲学博士学位,创下 9 年读完博士的记录。完成博士学位之前,1953 年担任芝加哥大学副研究员,1955 年任职于波士顿儿童医护中心。获博士学位后,1959 年应耶鲁大学之聘担任心理学副教授兼高级行为科学研究中心研究员,1961 年出任芝加哥大学心理学教授,1968 年改任哈佛大学教育研究学院教授。科尔伯格的学术生涯和皮亚杰颇为相似,终其一生专注于研究道德认知发展问题。因此他被誉为皮亚杰之外对道德发展研究贡献最大的人。晚年时,他的慢性寄生虫性肠炎不断发作,使他常常忍受胃肠疼痛。在接近 60 岁的时候,科尔伯格极度压抑。他曾与一位亲密朋友谈过自杀的道德两难问题。他对这位朋友说,如果一个人对其他人有很大的责任,则这个人应该坚持下去。可是,与病魔的争斗太痛苦了。1987 年他在住院的时候失踪, 1 月 17 日,他的车被发现停在波士顿港一处潮水汹涌的湿地里,3 个月后,他的尸体被冲到洛根机场附近。没有人知道他是什么时候,什么原因过世的,不过一般猜测他是自杀而死。
巴德.舒尔伯格生平:本杰明舒尔伯格之子,1914年3月27日生于纽约 ,达特茅斯学院毕业,在派拉蒙当编剧,左翼,1937~1940加入共产党。巴德•舒尔伯格是美国著名的畅销书作家。所出版的作品有《在滨水区》、《码头风云》、《什么使萨米逃走》、《醒着的梦》、《聪明的糊涂和糊涂的聪明》、《我喜欢这个不讨人喜欢的人》等。“精彩极了”与“槽糕透了” (5年级课文有改动)我八岁时就写下了我的第一首诗。母亲一念完那首诗,眼睛亮亮,兴奋地嚷着:“巴迪,这是你写的吗?多美的诗啊!精彩极了!”她搂着我,不住地赞扬。我既腼腆又得意洋洋,点头告诉她诗确实是我写的。她高兴得再次拥抱了我。“妈妈,爸爸什么时候回来?”我红着脸问道。我有点迫不及待,想立刻让父亲看看我写的诗。“他晚上七点钟回来。”母亲摸摸我的脑袋,笑着说。整个下午我都怀着一种自豪感等待父亲回来。我用漂亮的花体字把诗认认真真誊了一遍,还用彩色笔在它的周围上画了一圈花边。将近七点钟的时候,我悄悄走进饭厅,满怀信心地把它平平整整地放在餐桌父亲的位置上。七点.七点一刻。七点半。父亲还没有回来。我实在等不及了。我敬仰我的父亲。他是一家影片公司的重要人物,写过好多剧本。他一定会比母亲更加赞赏我这首精彩的诗。快到八点钟的时候,父亲终于回来了。他进了饭厅,目光被餐桌上的那首诗吸引住了。我紧张极了。“这是什么?”他伸手拿起了我的诗。“亲爱的,发生了一件美妙的事。巴迪写了一首诗,精彩极了……”母亲上前说道。“对不起,我自己会判断的。”父亲开始读诗。我把头埋得低低的。诗只有十行,可我觉得他读了很长的时间。“我看这首诗糟糕透了。”父亲把诗放回原处。我的眼睛湿润了,头也沉重得抬不起来。“亲爱的,我真不懂你这是什么意思!”母亲嚷道,“这不是在你的公司里。巴迪还是个孩子,这是他写的第一首诗。他需要鼓励。”“我不明白,”父亲并不退让,“难道世界上糟糕的诗还不够多么?哪条法律规定巴迪一定要成为诗人?”我再也受不了了。我冲饭厅,跑进自己的房间,扑到床上痛哭起来。饭厅里,父母还在为那首诗争吵着。几年后,当我再拿出那首诗看时,不得不承认父亲是对的。那的确是一首糟糕的诗。不过母亲还是一如既往地鼓励我,因此我一直在写作。有一次我鼓起勇气给父亲看一篇我写的短篇小说。“写得不怎么样,但还不是毫无希望。”根据父亲的批语,我学着进行修改,那时我还不满12岁。现在,我已经写了很多作品,出版、发行了一部部小说、戏剧和电影剧本。我越来越体会到我当初是多么幸运。我有个慈祥的母亲,她常常对我说:“巴迪,这是你写的吗?精彩极了。”我还有个严肃的父亲,他总是皱着眉头,说:“这个糟糕透了。”一个作家,应该说生活中的每一个人,都需要来自母亲的力量,这种爱的力量是灵感和创作源泉。但是仅仅有这个是不全面的,它可能会把人引入歧途。所以还需要警告的力量来平衡,需要有人时常提醒你:“小心,注意,总结,提高。”这些年来,我少年时代听到的这两种声音一直交织在我的耳际:“精彩极了”,“糟糕透了”;“精彩极了”,“糟糕透了”……它们像两股风不断地向我吹来。我谨慎地把握住生活的小船,使它不被哪一股风刮倒。我从心底里知道,“精彩极了”也好,“糟糕透了”也好,这两个极端的断言有一个共同的出发点——那就是爱。在爱的鼓舞下,我努力地向前驶去。
在巴德七八岁的时候,他写了一首诗,母亲是搂着巴德不住的赞扬。父亲却说这首诗“糟糕透了”。父亲的话很让巴德伤心,然而靠母亲的支持鼓励,所以他还能坚持写作,但也正是父亲的不断挑毛病、指出其不足促使他不断超越自我,没有父亲的严格要求和督促巴德写作水平很难不断提高。就这样,伴随着“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的声音,巴德才终于成了一名作家。 很庆幸巴德·舒尔伯格能有一位慈祥的母亲和严厉的父亲。母亲给了他创作的激情和毅力,而父亲则帮助他不断弥补写作的缺失。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往往能感激“母性原理”的爱,却不能理解“父性原理”的爱,这实际上是使我们生活的小船偏离航向。我们要不断的提醒自己:有了父亲严厉的爱与母亲宽容的爱共同协调,我们才会健康发展。 所以我们既要感激理解“母性原理”的爱,更要理解感激“父性原理”的爱,无论这两种爱是来自父母还是老师。 《我的绝妙坏诗》是他的一篇短篇小说
舒伯特(F.P.Schubert1797─1828)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于1797年1月31日出生在维也纳贫困的小学校长家庭。他从小学习钢琴和小提琴,十一岁被帝国小教堂唱诗班录取,并住进神学院,成为该校乐队小提琴手,同时还担任指挥,这使他有机会接触维也纳古典乐派一些著名作曲家的名作,他1813年为该乐队创作了《第一交响曲》。1813年因变声离开神学院,舒伯特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到父亲所在的学校里担任助理教师,同时继续创作。1814年10月19日为歌德的诗《纺车旁的格丽卿》谱曲,舒伯特的这第一部歌曲杰作,打开了他创作灵感的闸门。仅1815年一年,舒伯特就写了144首歌曲,其中10月的一天就写了8首歌曲。除歌曲外,他还创作了1部交响曲,2部弥撒曲和其它作品。1816年,他辞去教师的职务,专心从事作曲。由于没有固定收入,生活比较贫困,在他的一些作品里也常常反映出苦闷和压抑的情绪,尽管这样,他还是满怀热情地创作了大量的歌颂民族解放斗争的优秀作品。长期的困苦生活,使舒伯特身心受到极大的摧残,1828年11月19日,年仅三十一岁的舒伯特在维也纳溘然长逝,他被人们崇敬地安葬在贝多芬墓旁。舒伯特的创作生涯虽然很短暂,却给后人留下了大量的音乐财富,600多首委婉动听的艺术歌曲,为世界音乐宝库增添了耀眼的光辉,在音乐史上被誉为“歌曲之王”。其最有代表性的歌曲有《魔王》、《野玫瑰》、《圣母颂》、《菩提树》、《鳟鱼》、《小夜曲》、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女》、《冬日的旅行》等;另有18部歌剧、歌唱剧和配剧音乐,10部交响曲,19首弦乐四重奏,22首钢琴奏鸣曲,4首小提琴奏鸣曲以及许多其它作品。
舒伯特(F.P.Schubert 1797─1828) 奥地利作曲家舒伯特于1797年1月31日出生在维也纳贫困的小学校长家庭。他从小学习钢琴和小提琴,十一岁被帝国小教堂唱诗班录取,并住进神学院,成为该校乐队小提琴手,同时还担任指挥,这使他有机会接触维也纳古典乐派一些著名作曲家的名作,他1813年为该乐队创作了《第一交响曲》。1813年因变声离开神学院,舒伯特为了减轻家庭负担,到父亲所在的学校里担任助理教师,同时继续创作。1814年10月19日为歌德的诗《纺车旁的格丽卿》谱曲,舒伯特的这第一部歌曲杰作,打开了他创作灵感的闸门。仅1815年一年,舒伯特就写了144首歌曲,其中10月的一天就写了8首歌曲。除歌曲外,他还创作了1部交响曲,2部弥撒曲和其它作品。1816年,他辞去教师的职务,专心从事作曲。由于没有固定收入,生活比较贫困,在他的一些作品里也常常反映出苦闷和压抑的情绪,尽管这样,他还是满怀热情地创作了大量的歌颂民族解放斗争的优秀作品。长期的困苦生活,使舒伯特身心受到极大的摧残,1828年11月19日,年仅三十一岁的舒伯特在维也纳溘然长逝,他被人们崇敬地安葬在贝多芬墓旁。 舒伯特的创作生涯虽然很短暂,却给后人留下了大量的音乐财富,600多首委婉动听的艺术歌曲,为世界音乐宝库增添了耀眼的光辉,在音乐史上被誉为“歌曲之王”。其最有代表性的歌曲有《魔王》、《野玫瑰》、《圣母颂》、《菩提树》、《鳟鱼》、《小夜曲》、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女》、《冬日的旅行》等;另有18部歌剧、歌唱剧和配剧音乐,10部交响曲,19首弦乐四重奏,22首钢琴奏鸣曲,4首小提琴奏鸣曲以及许多其它作品。 [作品赏析] 1.《魔王》D328(op.1) 《魔王》是一首戏剧性、艺术性很强的叙事歌曲。演唱者要善于用不同的音色变化和感情处理来表现四个不同人物。这首歌曲创作于1815年,是舒伯特最著名的歌曲之一。 全曲以德国诗人歌德的同名叙事诗为词,通过不同的旋律音调,配上不同的唱腔,以及钢琴模仿持续不断的急驰马蹄声和呼啸的风声的三连音,表现了叙事诗里儿子、父亲、魔王以及叙事者四个性格各异的人物和特定的环境。叙述了一个在昏暗的大风之夜,父亲怀抱生病的儿子
弗兰兹·舒伯特Franz Schubert (1797-1828)伟大的奥地利作曲家,浪漫主义音乐的开创者之一。八岁开始随父、兄学习提琴和钢琴。1811年创作第一首歌曲《哈加尔的悲哀》,十四岁作第一交响曲,十七岁为歌德的诗篇《纺车旁的葛莱卿》、《野玫瑰》、《魔王》等谱曲。十八岁完成第二、三交响曲,两部弥撒曲,五部歌剧及一百四十多首歌曲。舒伯特采用和声上的色彩变化,用各种音乐体裁形式来刻画个人的心理活动,富有大自然的和谐和生命力的气息,将瞬息间的遐想行之于乐谱,把感受到的一切化为音乐形象,构成了他独特的浪漫主义的旋律。他对后来浪漫主义音乐的发展起到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虽然三十一岁就夭折,但给后世留下了大量的音乐财富,尤以歌曲著称,被称为“歌曲之王”。总共写下十四部歌剧、九部交响曲、一百多首合唱曲、五百六十七首歌曲等近千件作品。其中最著名的有:《未完成交响曲》、《C大调交响曲》、《死神与少女》四重奏、《鳟鱼》五重奏、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姑娘》、《冬之旅》及《天鹅之歌》、剧乐《罗莎蒙德》等。[ 生平逸话 ]一、合唱学校里的日子弗兰兹·舒伯特的父亲是维也纳市郊的一个小学教师,他的母亲曾经是一个厨师。舒伯特一家是一个快乐的大家庭。他第一个钢琴教师是比他大十二岁的哥哥伊格纳兹(lgnaz)。可是过了不久,弗兰兹就声言从哥哥那里再也学不到新东西了。当他八岁时,他的父亲开始教他拉小提琴,但是弗兰兹不久又超过了父亲。由于这个孩子有一个可爱的女高音嗓子,所以他的父亲充满热望地把他带到皇帝的合唱班里去。在短时期内,合唱学校善良的教师荷尔泽(Holzer)先生报告说,他从来也没有教过这样的学生: “每当我想教他任何新的东西的时候,我就发现弗兰兹已经知道它了。我只能吃惊地、无言地看着他。”当舒伯特开始同管弦乐队在一起拉小提琴时,他马上就吸引了乐队的头领斯邦(Spaun)这个学校里的最大的男孩子的注意。于是,这个二十岁的青年和十一岁的小男孩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弗兰兹的家境贫寒,买不起五线谱纸,他告诉斯邦,他爱好作曲,而且只要有五线谱稿纸的话,他可以每天都作一首曲,于是斯邦就在他学习期间一直给小弗兰兹提供稿纸。二、家庭乐队家庭的生活是愉快的。母亲去世后,他的父亲又娶了一个善良而慈爱的妇女,她成为孩子们的第二个母亲。晚上,他们经常会来一个“家庭四重奏”:舒伯特的两个哥哥充当第一小提琴和第二小提琴,弗兰兹拉中提琴,而父亲则拉大提琴。当父亲拉错的地方太多的时候,弗兰兹会耐心地说:“父亲,某些地方一定有些错。”弗兰兹写了许多四重奏,几乎墨迹未干就在家里演奏。舒伯特的四重奏之所以一贯为演奏者和听者所热爱,原因大概是:它们不是为职业音乐家写的,而是为乐于演奏的普通音乐爱好者们写的。三、特殊的老师舒伯特离开学校以后,曾经与莫扎特作对的著名作曲家、指挥家萨里埃利(Salieri)还给他上过几年课。萨里埃利这时已经太出名,也太老了,以致不会象他曾经忌妒莫扎特那样忌妒舒伯特,也许因为他知道当舒伯特出名的时候,自己大概已经死了。即使是这样,当舒伯特后来申请做风琴师一类的职位时,萨里埃利虽然为他写了一封推荐信,但却向较高的职位推荐了另一个人,以致舒伯特没有到达那个位置。当舒伯特做他学生的时候,萨里埃利把舒伯特赞扬得无以复加:“他什么东西都能写。他是一个天才!他写歌曲、弥撒曲、歌剧四重唱、交响乐…… 任何你想像得出的东西!”四、舒伯特的朋友们他的朋友很多,包括年轻的诗人、艺术家、音乐家和音乐爱好者等等。他们为了表示对舒伯特的尊敬,组成了一个叫做“舒伯特派”的社团。他们中只要有人有点钱的话,他们就正式地聚餐,并去欣赏歌剧。就算没钱,他们也能在一块硬皮面包卷上得到同样的欢乐。有时他们到乡下郊游,有时他们在某个人的家里跳舞、游戏,度过一个欢乐的晚上,并且总是要歌唱或演奏舒伯特写的最新歌曲和圆舞曲。他们都有绰号,而舒伯特被叫做“Kann-er-was”,因为每逢一个新成员被接纳进这个圈子时,舒伯特总会问道:“Kann er was?”,即德语的“他能干什么?”虽然舒伯特的朋友很多而且都很忠诚,但是他们都不富裕和身居要位,不足以帮助他的音乐出名,也无法改善舒伯特穷困的生活。他们做了许多朋友能做到的事:把一些歌曲送到一个音乐出版商那里去,但出版商把它们退回了;有时他们为舒伯特找到一些机会,例如在一位贵族的客厅里演出他的一些作品,但舒伯特毫不在意与贵族们的社交,往往溜号。五、不走运的音乐天才舒伯特的朋友们想:假如他们筹集足够的钱出版一个歌集的话,卖得的钱也许可以用来出版第二集,以此类推。这计划进行得很顺利。仅仅在一个晚间音乐会后,就卖了一百本《魔王》歌谱。几年之内,舒伯特从卖出的歌曲印数版税中,得到了一笔小的稿酬,但还不存在有把握的收入。那时有一个贪婪的出版家愿意给他一笔一次总付的钱,来买他所有的歌曲的版权。这笔钱看起来好象一下子就可以拿不少,于是舒伯特没有同那些在生意场上更有头脑的朋友们商量,就接受了。由于他天性慷慨和喜欢娱乐,这笔钱不久就花个精光,他仍然同过去一样穷苦。当意大利人罗西尼正在用他的歌剧到处赢得闻所未闻的财富和人群的崇拜时,在朋友们鼓励下的舒伯特也试图这样做。但是大多数人那时认为意大利歌剧是唯一的好歌剧,此外,天性善良的舒伯特写的歌剧大多源于他的朋友们写的书。虽然那些朋友都是好人,但那些故事却非常蹩脚,以致舒伯特的音乐才华也不能使它们成功。在艰巨的劳动以及折磨人的希望和恐惧之后,那些歌剧一个接一个地失败了。现在人们听到的一切只是《罗莎蒙德》(Rosamunde)里面的芭蕾舞曲。舒伯特在艾斯特哈济庄园度过第二个夏天的时候,正是他由于气馁、穷困不堪而生病的时候。六年过去了,庄园主的两个“好孩子”中较小的一个少女卡罗琳,这时已经是一个十七岁的漂亮姑娘了。作为音乐教师的舒伯特和美丽的年轻学生,已经在庄园四周的愉快散步中消耗了许多时间,而在钢琴前面就花得更多了。他们的手指在音乐中说出了他们的嘴唇永远也说不出来的话。有一天,卡罗琳问舒伯特:“你的那些可爱的音乐,为什么一首也没有献给我?”舒伯特回答说:“当我做过的每一件事都是献给你的时候,为什么还要说献给你呢?”也许卡罗琳回报了他的爱,因为她直到舒伯特去世十六年以后才结婚。但一个地位仅仅比仆人高不了多少的穷苦的年轻音乐教师,即使有情话,也不敢对一个有地位和财富的女子说出来的。舒伯特只能让他的心通过他的音乐说话,而正是由于他对卡罗琳的爱情和在她旁边弹琴时的愉快心情,使他比别的任何作曲家给了我们更多的、优美的钢琴二重奏。六、英年早逝舒伯特是一位多产的作曲家,他把许多歌曲送到出版商那里去,又多又快,而每首歌曲却只值两毛钱。因此,虽然不朽的作品连连问世,舒伯特却连温饱问题也无法解决。 有一次,舒伯特又冷又饿,却已身无分文。他不得以走进了一家饭馆,在菜谱上作了一首曲。起初,饭馆老板以为他是个要饭的,想轰走他,后来看到乐谱,便知道他是一位作曲家。于是老板收下了乐谱,并免费给了舒伯特一盘土豆。这首乐曲就是著名的《摇篮曲》。舒伯特曾计划写更多像交响乐那样的大作品,但是觉到自己应当有更深的对位法知识。他买了一些书,正在准备跟一个著名的教师学习,却忽然病倒了他得了伤寒。舒伯特被送到他忠诚的哥哥费迪南德家里,在哥哥的体贴照顾下度过了他最后的时光。舒伯特在1828年十一月一日与世长辞。别的伟大的音乐家中没有一个去世时这样年轻,也没有一个能在如此短的时间里做这么多事情。甚至在三十五岁去世的莫扎特的最佳作品中,有许多也是在一生中的最后五年中写成的。假如贝多芬也像舒伯特一样,在三十一岁谢世的话,今天人们绝不会知道贝多芬这个名字。在舒伯特生命的最后时刻,经常提到他所钟爱的贝多芬,说自己愿意和贝多芬在一起。穷苦而忠诚的费迪南德在他弟弟死后,花了他所有的微薄储蓄给弗兰兹买了一块靠近他曾敬慕的大师贝多芬的坟地。舒伯特安息在那里,在他的墓碑上,刻着他的一个朋友写下的一句话:音乐曾经在这里埋着一笔珍贵的财富,但更珍贵的是希望。[ 旋律大师 ]一、艺术歌曲之王正如海顿的名字与交响乐紧密相连一样,舒伯特的名字也和“艺术歌曲”这种音乐体裁密不可分。艺术歌曲与传统的民歌或分节歌不同,后者的旋律是二段体或三段体的,它用同一个曲调唱许多段歌词或诗节。艺术歌曲中的伴奏不只是把和弦和旋律填进去来帮助歌唱者,它画出一个音乐的布景或背景,使伴奏者几乎同歌唱者一样重要。例如在歌曲《魔王》中,舒伯特以“那么难弹”的沉重而蓬蓬作响的音符和狂热的小调性低音旋律,暗示在狂风扫过的树林里奔跑着的马。为歌唱者写的音乐,则配合着歌词中的每种感情,它表现出魔王哄孩子和命令孩子时的语气,骑在马上的父亲的焦急心情,和父亲怀中那受惊的孩子的哭诉声调。艺术歌曲好象小的音乐剧或故事,它里面的音乐总是不停变化,以适应歌词所表现的心情。它们比所有那些歌词,不管愉快还是悲伤的,都用同一曲调演唱的古老歌曲形式听起来更有兴趣。同时,艺术歌曲要难学、难唱得多,它们更多的是为受过训练的歌唱家们和听众所写的,而不是让许多人一起唱的。所以艺术歌曲与传统民歌在音乐中都有各自的地位,因为只要我们都喜欢在一起唱歌,无论我们的嗓子是否受过训练或是否美妙,我们都将唱那些古老而简单的歌曲。没有人曾经象舒伯特那样在短短的一生中写过那么多的歌曲大约有六百首之多。从第一种中之一的《魔王》到最后一种中之一的《小夜曲》,它们都被人们所喜爱。但在很长一个时期内,没有人发表它们,也没有人演唱它们,因为舒伯特在当时根本不为人所知,也没有有钱有势的朋友来扶植。二、《魔王》的出世1781年4月的一个夜晚,在德国东部图林根库尼茨村,一个农民抱着重病的孩子,骑马赶往耶拿,向医生求治,但医生对这病却束手无策,农夫只好抱着孩子离去;还没有来得及赶到家里,孩子就死在马上。后来,诗人歌德(17491832)来到库尼茨附近,听到这桩令人伤心的事,不由得联想起雾王在黑夜抢夺孩子的民间传说,丹麦民歌《魔王的女儿》,也在他脑海里浮现出来。诗人在这首丹麦民歌的启发下,把耳闻的真人真事和关于雾王的民间传说联系起来,就在这里写下了著名的叙事诗《魔王》。1815年冬天的一个下午,舒伯特的朋友施保恩来到维也纳天门街十号,舒伯特的家里,只见舒伯特手捧一书,在房间里踱来踱去,大声地读着歌德的叙事诗《魔王》,忽然坐下来振笔疾书,很快就写出了一首叙事歌曲。但他家里没有钢琴,没办法试奏。于是当天晚上,舒伯特带着手稿和朋友们一起到孔维克特学校去,由他的朋友霍尔查普斐尔试唱。由于这首歌曲的戏剧性很强,表现手法非常新颖,就连舒伯特的年轻朋友们也不太能够接受。当孩子三次惊呼“爸爸,我的爸爸”时,三个互相不协和的音(大二度加小二度)碰在一起,听来有些刺耳,大家对此议论纷纷。鲁齐茨卡在钢琴上反复弹奏这些不协和音,为舒伯特辩解,说为了表现歌词的内容,这些尖锐的音响是完全必要的,而且用得恰到好处,解决得也很自然。鲁齐茨卡是科采路赫(17521818)、科洛麦(17601831)等老一辈作曲家的崇拜者,如今对年轻的舒伯特独出新意的作品表示赞赏,是很难得的。舒伯特写作《魔王》时,还是一个18岁的青年。他恭恭敬敬地抄了一份谱子寄给歌德,歌德却漫不经心,连信也没有回一封。直到晚年,歌德才在一次音乐会上听到女高音歌唱家德夫里昂夫人(18041860)演唱这首歌,他听了感动得热烈鼓掌,眼泪夺眶而出。但当时作曲家已经逝去,歌德已无从答谢舒伯特为他诗歌谱曲的一片情意了。三、《听,听,那云雀》写于何处?1826年夏的一天,舒伯特和几个朋友从波茨赖恩斯多夫返回维也纳途经威林,决定停下来休息一下。他们走进一家酒店,看见蒂策(舒伯特的朋友)坐在酒店的花园里,桌上放着莎士比亚的剧本《辛白林》。舒伯特打开一看,刚好翻到第二幕第三场克洛顿(王后和前夫所生的儿子)在伊摩琴(国王和前王后所生的女儿)的闺房前所唱的晨歌《听,听,那云雀》。他读得出了神,忽然喊道: “我的脑子里出现了这么好的旋律,如果有五线纸就好了!”他的朋友多普勒连忙在菜单的反面画起五线来。没有多久,一首美妙的歌曲即告完成。这个美丽的传说,至今还为音乐爱好者所津津乐道。其实,舒伯特的《听,听,那云雀》是写在一本随身携带的笔记本上的,那里还写着其他作品的底稿。但是,事实归事实,人们还是醉心于上面那个传说。在威林的根茨街和库区刻街转角处,从1885年起开了一家酒店,门口有一块牌子,上书“ 1826年7月26日一个星期天的晚上,舒伯特在此创作《听,听,那云雀》”。店里有一个花园,花园里放着喝啤酒的座位,一棵树上也钉有写着“ 1826年7月26日”和“舒伯特”字样的牌子。这家酒店和它的花园,当然是根据上述的传说设计出来的了。那末,舒伯特到底是在哪儿写的这首歌曲呢?比较可信的一种说法是:当舒伯特在卡尔教堂邻近,他的朋友施文德家一个月光照临的房间里写这首歌曲时,施文德正在绘画。当时舒伯特住在施文德家的邻近,卡尔教堂的隔壁。施文德是一个画家,是以舒伯特为中心的一个文艺圈子的成员。他有几幅画描绘了这个文艺圈的活动:一幅画描写施保恩家里的音乐集会,舒伯特在弹钢琴,男中音歌唱家福格尔在旁边引吭高歌;另一幅画描写贝多芬《合唱幻想曲》(作品80)的演出,舒伯特站在福格尔旁边,拉赫纳在指挥,勃伦塔诺夫人在弹钢琴,施文德为她翻谱。四、“冒名顶替”的舒伯特十九世纪初,有两个音乐家都叫“弗兰兹·舒伯特”:一个住在奥地利的维也纳,他就是《未完成交响曲》的作者;而另一个住在德国的德累斯顿,是当地宫廷乐队的首席小提琴师。德累斯顿的舒伯特,到今天除了有一首小提琴独奏曲《蜜蜂》偶而还有人演奏外,几乎没有人知道他的名字。但在当时,《未完成交响曲》的作者还默默无闻,而《蜜蜂》的作者却已大名鼎鼎了。1817年,德国莱比锡勃赖特科普与赫尔台尔乐谱出版公司收到了从维也纳寄来的歌曲《魔王》的稿子,作者署名“弗兰兹·舒伯特”。出版商有些迷惑不解:舒伯特明明在德累斯顿,这稿子怎么会从维也纳寄出呢?于是就写信问那位小提琴家。小提琴家在回信中大发脾气,他写道:“接奉来信和附来的《魔王》歌谱,说是我的作品,令我不胜骇异。这首歌不是我作的,你们一定要把冒了我的名把这样拙劣的东西寄给你们的人查出来!”其实,既无被冒之名,亦非拙劣之品。五、贝多芬最后的预言德国小琴家和指挥家兴德勒(17951864)不仅是贝多芬的密友,也是舒伯特的知音。1826年底,贝多芬从格奈克森多夫旅行回家,病得很厉害。次年1月,这位巨人病危的消息传遍了维也纳。兴德勒趁他刚吃完药,病情稍稍好转的时候,选了60来首舒伯特的歌曲,送到贝多芬手里。这些歌曲有的已经出版,有的是手稿,其中包括:《伊菲热尼》、《人类的境界》、《全能》、《年轻的尼姑》、《中提琴》和《美丽的磨坊女》。贝多芬当时还很少知道舒伯特的作品,见了这些歌曲,十分惊奇;当他知道舒伯特类似的作品至少还有五百首时,更为惊讶不已。他说:“他怎么会有时间谱写这样长的诗,有的诗包含十几段之多?”贝多芬还一再说:“如果我见到这首诗,我也会替它作曲的”;“真的,舒伯特身上蕴含着神圣的火焰。”贝多芬把这些歌曲手不释卷地读了好几天,本来还想看看舒伯特的歌剧和钢琴作品,但因病情加重而未能如愿。在贝多芬生命的最后一段日子里,他经常谈起舒伯特,说他对舒伯特相知恨晚,并预言他的音乐将震惊世界。舒伯特听了这些感人的话,希望见到他所崇拜的人的心情更为迫切。舒伯特看望弥留之际的贝多芬,前后共两次,第一次是同他的朋友、奥地利作曲家安塞尔姆·许吞勃伦纳(17941868)和兴德勒一起去的。兴德勒告诉贝多芬说,他们来了,问他让谁先进来。贝多芬说:“请舒伯特先进来。”在这次会见中,贝多芬说:“安塞尔姆,你有我的精神(Geist),但弗兰兹有我的灵魂(Seele)。”第二次,是同约瑟夫·许吞勃伦纳和画家退尔切尔一起去的,这次贝多芬已经病得不能说话。他们站在贝多芬的床边,贝多芬也感觉到他们的来到,两眼注视着他们,做了一些手势,但谁也不懂得手势的意思。舒伯特离开房间时悲不自胜。三星期以后的3月26日,贝多芬离开了人世。同年3月29日,舒伯特举着火炬参加了贝多芬的葬礼。就在第二年,舒伯特也去世了,他被安葬在贝多芬的墓旁。六、辛勤的耕耘者舒伯特是一位天才,但他的灵感依然来自勤奋。有一次,舒伯特在家里请朋友喝咖啡。他的家里仅有一个极其破旧的咖啡磨,舒伯特倒了一些咖啡豆在里面,便“嚓啦嚓啦”地研磨起来。突然,舒伯特把磨一扔,高兴地叫道:“我想了好几天的曲调,被这个磨一秒钟就找到了! ”这一“妙手偶得”的曲调,就是他的《d小调弦乐四重奏》的主题。1817年,舒伯特为德国诗人舒巴特(17391791)的诗谱写了歌曲《鳟鱼》,表现了对用欺手段浑水摸鱼者的愤慨。舒伯特经常在维也纳郊外看人钓鱼,他说:“我对欢快的游鱼十分羡慕,当他们被钓上岸时,则不胜怜悯。我试图把这感情倾注到歌曲中去,这是对光辉生命的祝福和悲惨死亡的哀悼。”舒伯特写好《鳟鱼》以后,曾抄了四份谱子分送给他的朋友们。1818年2月21日的半夜里,他抄完了一份《鳟鱼》的谱,想把墨水吸干。那时还没有吸墨水纸,而是用细沙子洒在纸上吸墨水的。整整一天紧张辛劳的工作,使他神志恍惚,错把墨水瓶当成了装沙子的瓶倒在纸上,沾污了谱子。这份谱子是抄给他的朋友约瑟夫·许吞勃伦纳的,原件至今还保存着。怎么样,够详细吗?你满意吗?
中文名: 舒伯特 英文名: Schubert, Franz 生 於: 1797/01/31 卒 於: 1828/11/19 国 籍: 奥地利 乐 派: 浪漫乐派 音乐家生平简介 1797年 出生於奥地利维也纳附近郊区的李希塔尔1803年 开始学习钢琴1805年 开始学习小提琴1808年 舒伯特进入了康维特音乐学院就读,并开始尝试作曲1812年 母亲病逝舒伯特 Franz Peter Schubert (1797-1828) 弗朗兹·彼得·舒伯特,奥地利作曲家。生于维也纳的一个教师家庭。自幼从父、兄学习小提琴和钢琴, 1808年成为维也纳皇家教堂唱诗班歌童,同时在学生乐队演奏小提琴,并学习作曲。在此已作有歌曲、重奏曲、钢琴曲和交响曲。1813年起,在学校任助理教师,并从事作曲。仅1815一年内就创作了250余首歌曲。1818-1824年任宫廷音乐教师。去世时还不满32岁。作为早期浪漫主义音乐的杰出代表,他生前受歧视,死后才得到很高的评价,成为和莫扎特、贝多芬并列的音乐大师。 舒伯特是德国近代艺术歌曲的创始人。所作的600多首歌曲显示出卓越超群的曲调写作能力。曲调朴素自然,和声新颖,大小调交替,充满戏剧性。在自然音体系和声基础上巧妙运用变化音;钢琴伴奏风格多样,他把和声、伴奏提高到与诗歌同等重要的地位。在诗与歌之间建立均衡的关系。他的交响曲均采用古典曲式,曲调抒情、和声独特、色彩巧妙,表现出浪漫风格特征。 他采用和声上的色彩变化,用各种音乐体裁形式来刻画个人的心理活动,富有大自然的和谐和生命力的气息,他将瞬息间的遐想行之于乐谱,把感受到的一切化为音乐形象,构成了他独特的浪漫主义的旋律。他对后来浪漫主义音乐的发展起到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舒伯特短暂的一生十分清贫,大部分时间靠偶然赚点稿费和亲戚朋友的接济度日。虽然他三十一岁就去世了,但却给后人留下了大量的音乐财富,尤以歌曲著称,被称为 “ 歌曲之王 ” 。在他十八年紧张不间断的创作活动中,舒伯特一共完成了一千一百多部作品,包括十四部歌剧、九部交响曲、一百多首合唱曲、五百六十七首歌曲等。其中最著名的有:《未完成交响曲》、《 C大调交响曲》、《死神与少女》四重奏、《鳟鱼》五重奏、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姑娘》、《冬之旅》及《天鹅之歌》、剧乐《罗莎蒙德》等。1813年 离开了康维特学院,此时期他最著名的作品有《纺车旁的格雷琴》和《魔王》等1814年 在里希登塔尔大教堂公开演奏《F大调弥撒曲》1816年 辞去教职,舒伯特小集成立1818年 到艾兹特尔舒家族的音乐老师,后来,舒伯特决定辞退教席,全心全意投入写作音乐,可惜他的作品在当时并未广受欢迎,所以他的经济环境一直未有改善。幸好舒伯特的朋友关系十分良好,人们说他有「天真浪漫的感情」,所以他有一群好朋友,如:萧伯 (Franz von Schober)、 史伯恩(Josef von Spaun)、诗人梅诺弗(Johann Mayrhofe)、剧院歌手弗格尔 (J.M. Vogl)等,他们经常聚会(后来称为「舒伯特团」'Schubertiads'),并帮助舒伯特自行出版歌曲。1819年 完成《鳟鱼》五重奏、第六号交响曲1820年 上演歌剧《孪生兄弟》及音乐话剧《魔琴》1821年 出版《魔王》1822年 开始谱写《未完成交响曲》1823年 格拉兹市音乐协会颁赠舒伯特荣誉会员的头衔,同年完成《美丽的磨坊少女》1827年 终於见到了贝多芬,但是当时贝多芬已病的很重,同年完成《冬之旅》1828年 完成《天鹅之歌》,10月,舒伯特得了伤寒,11月逝世於维也纳 舒伯特脾气温顺,如赤子般的纯真笑容经常挂在脸上,这使得他很受朋友欢迎,他身边一直都围绕著一群关心他的朋友,这些朋友有些在经济最困顿的时候接济他,有些人的诗作给予他创作的灵感,有些在舒伯特身前死后都极力推广他的音乐。虽然他作品数量颇丰,又完成了六首交响曲 ( 十六岁写出第一首交响曲 ),但是并没有任何经济支援。舒伯特的遗产总数极少,连钢琴和乐器也没有,但他留下的作品数量却极多,总数达一千两百多首,其中有六百五十多首曲子是艺术歌曲,得到了「歌曲之王」的美誉。他的作品包括十六部歌剧,如《挛生兄弟》(Die Zwillingsbruder) 、《神奇的竖琴》(Die Zunberharfe)等。管弦乐作品中有九首交响乐、五首序曲和小提琴的「小协奏曲」,其中最著名的是《C大调交响曲》( C Major Symphony)和《未完成交响曲》(Sym. #8 in B minor 'Unfinished'),后者的遗稿在他去世后三十七年(一八六五年)才被人发现,首次演奏即引起轰动。歌曲方面除了上文提及的名曲外,又有用穆勒的诗作词的联编歌集《美丽的磨坊少女》Die Schone Mullerin共二十首、《冬之旅》(Die Winterreise)共二十四首,还有《死与少女》(Death & the Maiden)、《流浪者》(Wandererfantasie)、《圣母颂》(Ave Maria)等。奥地利作曲家。出生在维也纳教师家庭。1805年开始随父兄学习提琴和钢琴。1808年入帝国神学院学习。1812年随萨里埃里学习作曲。舒伯特共写了十四部歌剧、九部交响曲、一百多首合唱曲、五百多首歌曲。其中最著名的有:《未完成交响曲》与《C大调交响曲(伟大)》、《死神与少女》弦乐四重奏、《鳟鱼》钢琴五重奏、声乐套曲《美丽的磨坊姑娘》、《冬之旅》及《天鹅之歌》等。舒伯特是欧洲音乐史中浪漫主义新型音乐体裁——艺术歌曲的第一个集大成者。在歌曲结构、旋律、和声以及钢琴伴奏诸方面,舒伯特都卓有贡献。
“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句名言大家一定很熟悉吧!正是如此,往往失败就在于骄傲和自满。下面是我整理的拒绝骄傲优秀议论文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大家喜欢,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傲慢是一种得不到支持的尊严。
骄傲自满是我们的一座可怕的陷阱,而且这个陷阱是我们自己亲手挖掘的。
唐伯虎是明朝著名的画家和文学家,小的时候在画画方面显示了超人的才华。唐伯虎拜师,拜在大画家沈周门下,学习自然更加刻苦勤奋,掌握绘画技艺很快,深受沈周的称赞。不料,由于沈周的称赞,这次使一向谦虚的唐伯虎也渐渐地产生了自满的情绪,沈周看在眼中,记在心里。一次吃饭,沈周让唐伯虎去开窗户,唐伯虎发现自己手下的窗户竟是老师沈周的一幅画,唐伯虎非常惭愧,从此潜心学画。
唐伯虎虽然画艺高超,但是性格上却非常傲慢,于是他的手下都看不下去了,他的手下不支持他,这也让唐伯虎明白了他自己要努力的改变自己,学会谦虚。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应该不停的这样反问自己:你身边有多少个唐伯虎呢?你有没有发现呢?如果你发现了,你会不会也是这样的人呢?
我在很小的时候就记得一句名言: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如果我没有记错的话,这应该就是伟大的无产阶级家毛泽东所说过的话。毛泽东为新中国的成立立下赫赫战功,在战场上留下了自己优秀的表现,在社会发展中留下了自己独特的思想,如此伟大的英雄都知道谦虚非常重要,更何况我们这些学生呢?
骄傲是无知的产物。
西汉时期,西南地区有个面积只有汉朝一个州那么大的夜郎国,人口稀少、土地稀薄,但国王却非常骄傲,自认为夜郎国是天下唯一的大国,西汉朝廷派唐蒙出访夜郎国,夜郎国国王竟不知高低地问:“汉孰与我大?”唐蒙哑然失笑。
有时候傲慢显示你的无知,别人提醒你,你却不知道改变。当你在笑别人的时候,没准儿别人就在笑你的无知。等你知道自己的无知时候,你才发现自己是多么的愚蠢。做人不能够太无知,做人不能够太傲慢,做人应该谦虚。懂得谦虚是做人的基本准则之一,如果不谦虚,你就会失去很多。如果谦虚,你就会得到很多。
不要让骄傲支配了你自己,由于骄傲,你会在该同意的时候固执起来;由于骄傲,你会拒绝有益的劝告和友好的帮助;而且,由于骄傲,你会失掉客观的标准。人,应该谦虚。
中国自古有言,骄傲使人落后。这句话也是不少人的座右铭。
中华人民共和国十大元帅之一陈毅,建国初期,陈毅任上海市长。有一次对工商界人士演讲,讲台上摆放着名贵的鲜花和精美的茶具。陈毅一上台就说:“我这个人讲话容易激动,激动起来容易手舞足蹈,讲桌上的这些东西,要是被我碰坏,我这个供给制的市长,实在赔偿不起,所以我请求支持会议主持人,还是先把这些东西'精兵简政'撤下去吧。”会场上的人们立刻发出了轻松的笑声。这体现出来的不仅仅是陈毅的幽默风趣,更多的还是他不因为自己的地位高而拥有特殊待遇,更不会因为自己的伟大成就而骄傲。
我并不是一开始就深入了解骄傲使人落后的含义,并做到骄傲使人落后。那一次,因为我的一篇并不被妈妈看好的文章,在博客上精华了,当时兴奋的我忘乎所以地尖叫起来,拿着手机“飞”到妈妈身边,并且像一个小公主似的,向妈妈扬起下巴,像是跟妈妈赌气一样。妈妈也没有太过高兴,只是说:“虽然精华了,但不能骄傲。”处于激动状态的我认为妈妈是在给我_泼冷水,便扫兴地走开了,而那些警告的话,我早已当作了耳旁风。
从那以后,我也就没怎么碰过家里的书了,书上堆满了灰尘。我不像以前似的手不释卷了,而是坐在电脑前,打出了一篇篇堪称完美的作文(以我的审美标准)。妈妈却不满意,她紧皱眉头,说:“我不是告诉过你吗?题目是文章的耀点,要有精彩的题目读者才有兴趣往下看。”妈妈侃侃而谈:“就像做饭一样,首先这道饭的外表需要漂亮,这样才能吸引别人的胃口,让别人……”我不耐烦地说:“行了行了,我都知道,我都明白,你快去做你的事情吧!”妈妈没有说什么,只是意味深长地看了我一眼,走开了。
而我盼望的精华标志,却迟迟没有出现。妈妈见状,语重心长地说:“当你成功时,要克制住自己的骄傲情绪,再接再励,而不是沾沾自喜。”妈妈的话像雨露一样滴在我的心田。这次,我没有反驳,而是点了点头。
骄傲自满是我们的一座可怕的陷阱,而且,这个陷阱是我们亲身挖掘的。老舍先生说的没错,直到现在,骄傲使人落后这句话还在一直鞭策着我。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峰芒毕露,有时恰恰暴露出一个人的弱点,人不可有傲气,否则便会助长狂妄自大之风。在傲气中跌得粉身碎骨。
人不可有傲气,需要有放低姿态的谦卑之心,人外有人,天外有天,当一个人自诩天下第一的名号,他便深陷于大的牢笼,注定为自己的狂妄付出代价,而当一个人放低姿态,埋首奉献时,众人会把他举得很高,曾经不可一世的秦始皇,如今是臭名昭著的暴秦统治者,曾经妄想高官厚禄的秦桧,如今成为跪在岳飞祠堂前的一个铜像,曾经企图成为皇帝的袁世凯,如今已成黄土一?g。美梦破碎,傲气使他们迷失了自我,在欲望中沉沦,放低姿态,才能有大度,才能有一颗强大的内心。
人不可有傲气,需要杜绝攀比的名利之心,有多少英雄豪杰,一身傲气,跌倒在名利的脚下,有多少渊博的学者,满腔才情,却坠入名利的深渊,有多少天真的孩童,却沉溺在攀比的名利之风,当我们追求的世俗的名利,攀比腰缠万贯,傲气在无形中形成。我们看到一个放荡的少年,撞人之后理直气壮地吼道我爸是李刚,我们看到一个年少年无证驾驶宝马车在高速公路横冲直撞,我们看到一个顽童手中紧握苹果手机。玩的不亦乐乎,攀比让人们玩物丧志,失去了奋斗的激情,亦失去了人生的价值。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节俭败由奢。当攀比之风迅起,国家的脊梁在名利的熏染下,支离人与傲气,耽误的是自己前程,国家有傲气,断送的是繁荣昌盛。
人不可有傲气,需要有沉稳平和的心态。藏獒因骄傲而到处炫耀,自不量力的挑衅,其貌不扬的狮子却惨败告终。藏獒的惨败让我们懂得争强好胜,必会失尽苦头,而沉稳平和则是处世之道,自立为西楚霸王,一生傲气为他乌江自刎的悲剧埋下伏笔。倘若多一些沉稳平和,卷土重来未可知,才高气盛,一身傲气使贾译为同僚所排挤,他若多一些沉稳平和,并不会壮志未酬,忧愤而死,傲气冲天的扬言我比阿尔卑斯山还要高。拿破仑去在滑铁卢惨败,倘若多一些沉稳平和,绝不会在监狱中终老。人不可有傲气,倘若如藏獒般夜郎自大,必会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在傲气中失了风度,也失了尊严。
人不可有傲气,隐忍低调才能使人兼济天下。正如脱掉毛的狮子,以朴实的面貌立世,以谦卑的姿态立人。少一分傲气,多一份低调,人生才会直而不惧,曲而不屈。
蜈蚣和蝮蛇在一块被野兽蹂躏过的草地上相遇。蝮蛇见到蜈蚣心惊胆战扭头就跑。蜈蚣迈动它的四十多条小腿,迅速跑到蝮蛇的前面,挡住去路。蝮蛇往东逃,蜈蚣从东面堵,蝮蛇向西面溜,蜈蚣从西面拦。蝮蛇见无路可逃就呀地一声张开大嘴,露出锋利的牙齿和火焰一般闪动着的丫形长舌,准备与蜈蚣作最后的决斗。
蜈蚣把头一缩,身子一弓,箭似的把自己弹进蝮蛇的嘴里。蜈蚣进入蝮蛇的喉咙,先吃心,再嚼肠,最后从肛门爬出来。蝮蛇在蜈蚣闪电似的进攻面前,麻木了,连自己是怎么死的都不清楚。
过了几天,蜈蚣在农家的灶台上爬行,又看见了蛞蝓(一种软体动物)。它看到蛞蝓长着一身白嫩嫩的细肉,就想把它吃掉。
马陆(一种节肢动物)劝告蜈蚣说:那家伙个儿虽小;但是很毒,你可不能去触犯它阿。
你不要欺我。蜈蚣怒气冲冲地说,谁都知道,世界上最毒的动物是蛇,而蛇中最毒的要数蝮蛇。蝮蛇咬树,树要枯萎;咬人和野兽,人和野兽都得丧命。蝮蛇的毒性虽然猛烈的象团火,可我蜈蚣,却能经过它的喉咙,吃掉它的心,嚼烂它的肚肠;喝它的血使我醉倒,吃它的脂膏使我胀饱;但只消三天,我就醒过来啦,乐哈哈的,就象往常一样。庞然大物的蝮蛇都不在我的活下,哪有怕这一寸长的蛞蝓的道理呢!蜈蚣说罢,迈动它的小腿,气势汹汹地向蛞蝓爬去。
蛞蝓见蜈蚣前来挑衅,毫不紧张。它伸伸懒腰,把头上的触角弯了弯,又直了直,用嘴里的暖气温润着吐沫,等待蜈蚣走近。蜈蚣刚刚爬到蛞蝓附近,还没有来得及施展一下威风,就被蛞蝓迎头喷来的一股又稠又黏的液体黏住,踉踉跄跄地摔倒在灶台上。它想溜走,但脚和触须都乱纷纷地粘在一块,不能动弹,就象一只混身光秃秃的蚯蚓躺在那里。不大一会儿,蜈蚣就被一伙蚂蚁分着吃掉了。
蜈蚣的骄傲在于把暂时的胜利当作永久的胜利,自认为天下无敌,对一得之功盲目自满,只看到自己的长处,看不到自己的短处,过分的夸大了自己的能力。要知道,即使你能战胜蝮蛇也不意味着你就能战胜蛞蝓。古人说,生生相克就是这个道理。人生也是一样,每人都有得意之时,每人都有机会获得某种成功。但是这并不意味着你真得很牛了,也许只是机遇,也许你还没有遇到克制你的那只蛞蝓。要淡然面对自己的成功,不要把一时的成功当做永久的丰碑!
一时的成功说明不了什么,人生的路很长,也许下一刻你就会被打倒,也许下一刻就遇上了解决不了的难题。所以,不能骄傲自大。
骄傲,每个人都会骄傲过。可是,有一些历史名人,就因为骄傲,而失败,而亡国。
战国时期,七雄争霸。一时间,泱泱中华大地,风云变幻,狼烟四起,血火飞溅,刀光剑影。处处有凶险,遍地是英雄,既有侠骨柔肠的仁义之士,也有阴谋算计的狡诈奸雄。帝王将相,纵横捭阖;智者谋士,约从离衡;平民走卒,揭竿而起。自古乱世出英雄,有一人,挺身而出,吞并六国,发兵南征北讨,史载“百越之地,尽皆俯首。他就是秦始皇——嬴政。
他是中国第一位皇帝。可是因为他的骄傲,导致他变成了一位“暴君”。其实,秦始皇称帝初时是好的,他称帝时为了让人们生活变得更好,是为让中国国泰民安。他统一了全中国,形成了“车同轨,书同文”的局面,为其后各朝代谋求统一奠定了不可取代的基础。
他称帝前几年,是一个很好的人,可是,他为什么会变成暴君呢?是因为他的骄傲,听不进忠臣的劝告。例如:长城建造一事。长城的修筑加大了人民的负担,每年都要年征发民夫四十余万去修筑。而且在当时生产力极度低下,男人辛苦劳作尚不能果腹,女人纺织的布都无法蔽体的情况下,征调如此之多的民力去从事非生产性劳动,千里之地尽是尸首,血流成河的惨剧。孟姜女哭倒长城,说的就是这件事。再加上南方要开凿灵渠,人民生活的苦难更是不言而喻。还有焚书坑儒,使得中华文明倒退很多年。要知道“水可以载舟也亦可覆舟。”
他的.倒行逆施加速秦朝的灭亡。所以,要想江山稳固,就永远不要骄傲!
另一个人,是李自成。他真正坐上了龙椅后,后宫佳丽三千,个个有倾城倾国之貌,怎能不令人心醉?想当初,唐玄宗李隆基在开元处年是多有作为的皇帝呀,可是一步入后宫,就醉心于美女丛中,夜夜寻欢,丧失斗志。一代英雄尚且如此,更何况这个曾经是山野村夫的李自成?1644年3月19日李自成攻陷北京,同年4月30日撤离北京,一共是42天时间,他做了42天的皇帝。所以,当上了皇帝,他骄傲了,才会被人夺去皇位!
考试得100分,我骄傲,可是因为我的骄傲,导致了接下来的考试连连失败,考的一塌糊涂。所以,永远不能说骄傲。
骄傲,一个词,令多少人都后悔的词。记住,要想成功,就永远不要说骄傲!
唐伯虎有很多名画,其中唐伯虎潜心学画最生动
他是江南四大才子之一,唐伯虎,从小就有着过人的天赋。下面由我为带大家进入这位才子的世界,快来吧。
人物介绍
唐寅(1470年3月6日-1524年1月7日),生于成化六年二月初四,死于嘉靖二年十二月二日。字伯虎,后改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人,明代著名画家、 书法 家、诗人。
绘画 上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又称“明四家”。诗文上,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
出身商人家庭,父亲唐广德,母亲邱氏。自幼聪明伶俐,20余岁时家中连遭不幸,父母、妻子、妹妹相继去世,家境衰败,在好友祝允明的规劝下潜心读书。29岁参加应天府公试,得中第一名“解元”。30岁赴京会试,却受考场舞弊案牵连被斥为吏。此后遂绝意进取,以卖画为生。正德九年(1514年),曾应宁王朱宸濠之请赴南昌半年余,后察觉宁王图谋不轨,遂装疯甚至在大街上裸奔才得以脱身而归。晚年生活困顿,54岁即病逝。 历史 上的唐伯虎尽管才华出众,有理想抱负,是位天才的画家,但他那愤世嫉俗的狂傲性格不容于这个社会。他一生坎坷,最后潦倒而死,年仅54岁。他临终时写的绝笔诗就表露了他刻骨铭心的留恋人间而又愤恨厌世的复杂心情:“生在阳间有散场,死归地府又何妨。阳间地府俱相似,只当飘流在异乡。”在纪念唐寅诞辰540周年时,楹联家陈志岁《纪念唐寅》联云:“画臻三昧境/梦觉六如身。” 擅山水、人物、花鸟,其山水早年随周臣学画,后师法李唐、刘松年,加以变化,画中山重岭复,以小斧劈皴为之,雄伟险峻,而笔墨细秀,布局疏朗,风格秀逸清俊。 人物画 多为仕女及历史 故事 ,师承唐代传统,线条清细,色彩艳丽清雅,体态优美,造型准确;亦工写意人物,笔简意赅,饶有意趣。其 花鸟画 ,长于水墨写意,洒脱随意,格调秀逸。除绘画外,唐寅亦工书法,取法赵孟頫,书风奇峭俊秀。有《骑驴思归图》、《山路松声图》、《事茗图》、《王蜀宫妓图》、《李端端落籍图》、《秋风纨扇图》、《枯槎鸜鹆图》等绘画作品传世。 唐寅文学上亦富有成就。工诗文,其诗多纪游、题画、感怀之作,以表达狂放和孤傲的心境,以及对世态炎凉的感慨,以 俚语 、俗语入诗,通俗易懂,语浅意隽。著有《六如居士集》,清人辑有《六如居士全集》。
生平 事迹
唐寅祖籍晋昌,即现在山西晋城一带,所以在他的书画落款中,往往写的是“晋昌唐寅”四字。北宋时唐氏家族南迁,开始来到南京、苏州经商。唐寅就出生在苏州府吴县吴趋里一个商人家庭。唐寅一生共有三位妻子,十九岁时娶徐氏,是徐廷瑞的次女,但在她大约廿四岁的时候病逝。后来可能又娶有一室,但碰到科场弊案的牵累而离去。后娶沈氏,或名九娘, 唐伯虎自幼天资聪敏,熟读四书、五经,并博览史籍,16岁秀才考试得第一名,轰动了整个苏州城,二十九岁到南京参加乡试,又中第一名解元。正当他踌躇满志,第二年赴京会试时,因牵涉科场舞弊案而交恶运。 “会试泄题案”,一般说法是,与他同路赶考的江阴巨富之子徐经,暗中贿赂了主考官的家僮,事先得到试题。事情败露,唐寅也受牵连下狱。 是年京城会试主考官是程敏政和李东阳。两人都是饱学之士,试题出得十分冷僻,使很多应试者答不上来。其中惟有两张试卷,不仅答题贴切,且文辞优雅,使程敏政高兴得脱口而出:“这两张卷子定是唐寅和徐经的。”这句话被在场人听见并传了出来。 唐寅和徐经到京城后多次 拜访 过程敏政,特别在他被钦定为主考官之后唐寅还请他为自己的一本诗集作序。这已在别人心中产生怀疑。这次又听程敏政在考场这样说,就给平时忌恨他的人抓到了把柄。一帮人纷纷启奏皇上,均称程敏政受贿泄题,若不严加追查,将有失 天下 读书人之心。孝宗皇帝信以为真,十分恼怒,立即下旨不准程敏政阅卷,凡由程敏政阅过的卷子均由李东阳复阅,将程敏政、唐寅和徐经押入大理寺狱,派专人审理。徐经入狱后经不起严刑拷打,招认他用一块金子买通程敏政的亲随,窃取试题泄露给唐寅。后刑部、吏部会审,徐经又推翻自己供词,说那是屈打成招。皇帝下旨“平反”,程敏政出狱后,愤懑不平发痈而卒。唐寅出狱后,被谪往浙江为小吏。唐寅耻不就任。 《桐阴清梦图》轴,明,唐寅绘
个人作品
《山路松声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江南农事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双松飞瀑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金阊别意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函关雪霁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洞庭黄茅渚图》上海博物馆藏
《梦仙草堂图》大都会博物馆藏
《西州话旧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桐山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班姬团扇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王蜀宫妓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
《嫦娥图》大都会博物馆藏
《李端端乞诗图》南京博物院藏
《仿唐人仕女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陶榖赠词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书法
《古诗二十七首》
《致施敬亭》
《落花诗册》
《禅宗六代祖师图跋》
《自书诗词》
《赠周良温诗卷》
《自书诗》
《漫兴墨迹》
诗作
《一剪梅》《醉诗》《白发》《绝笔》《阊门即事》《叹世》《感怀》《言怀》《诗赠宁王》《怅怅词》《把酒对月歌》《贫士吟》《桃花庵歌》《一年歌》《落花诗》《元 宵》《伯虎自赞》
唐寅(1470—1523),是我国绘画史上杰出的画家、文学家。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初字伯虎,更字子畏,号桃花庵主等。晚年信佛,有六如居士等别号。数中国历代画家中,唐寅知名度最高,他的名字妇孺皆知,“唐伯虎点秋香”、“三笑”、在民间广为流传。 唐伯虎才气横溢,但并不风流,他的诗、书、画被称为三绝,在绘画上,唐寅擅长山水,又工画人物,尤其是精于仕女,画风既工整秀丽,叉潇洒飘逸,被称为“唐画”,为后人所推崇。书法源自赵孟頫一体,俊逸秀挺,颇见功夫。此外,他还能作曲,多采民歌形式。如此多才,明代文人中是少见的。唐寅,为“吴门画派”中的杰出代表,绘画与沈周、文徵明、仇英齐名,合称“明四家”。又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切磋诗文,蜚声吴中,世称“吴中四才子。” 唐寅早期绘画,“远攻李唐” 、“近交沈周”。早期拜吴门画派创始人沈周为师。沈周和周臣都是当时苏州名画家,沈以元人画为宗,周则以南宋院画为师,这是明代两大画派,唐寅虽师周臣,却有胜蓝之誉。 唐寅兼其所长,在南宋风格中融元人笔法,一时突飞猛进,以至超越老师周臣,名声大振。唐寅画得最多也最有成就的是山水画。唐寅足迹遍名川大山,胸中充满千山万壑,这使其诗画具有吴地诗画家所无的雄浑之气,并化浑厚为潇洒。他的山水画大多表现雄伟险峻的重山复岭,楼阁溪桥,四时朝暮的江山胜景,有的描写亭榭园林,文人逸士优闲的生活。山水人物画,大幅气势磅礴,小幅清隽潇洒,题材面貌丰富多样。 由于唐寅作画很少在画上注明年份,且他的画风变化也不很有规律,所以很难推测他作画的时间,也就难以按照时间来划分他的画风变化进程。 唐寅在拜周臣为师后,主要是宗南宋院体,但其画有时也有与沈、文画风相近的作品,如《南游图》。这是唐寅三十六岁时当琴士杨季静离开苏州时赠送给他的。画上人物、车、驴用笔细劲,如纸上游丝。近景的坡上有三四株杂树交柯攒影。中景左侧山岩前一高士骑驴缓行,后面一童仆拉着车负琴紧随。刚出岩口,右面两个推车人,匆匆赶路。山路曲折,溪水波动,颇见旅途之辛苦。整幅画不着色,山势平缓。而其中一株树用胡椒点点叶,与沈、文画树叶法神似。唐寅学南宋院画风格的代表作之一是《雪山行旅》图轴。虽画的是雪景,不宜用很多皴笔,但山石结体仍能看出那南宋院画立方块的造型。高山峻岭中的草堂有两翁正围炉驱寒,还有一高土骑着马由童仆支伞挡雪,行走于琼山玉树之间。画的前景主要是枯树三株,枝干是“直”、“斜”、“直”的折法,向上明面微露白色,而暗面特别浓黑,以示雪意。此外《溪山渔隐图》、《灌木丛筱图》也是这种风格,特别是《溪山渔隐图》是一幅长卷,分十个部分,是唐寅作品中难得的佳作。 以南宋院画风格为主的还有《清溪松荫图》、《看泉听风图》、《抱琴归去图》。这些作品用的皴法基本上是小斧劈,皴笔绵密厚重,有的表现了南宋院画的某一方面特色。《清溪松荫图》是典型的小斧劈作品,这是唐寅学周臣时期的精心之作。画面上的远山迎面如巨碑,山头为密密,逐渐疏淡。山腰用云勾烘托山之高峻。这幅画上画一高士呋坐在松荫下昂首观景沉思的样子。高士身上的线条端庄、静穆,势态清高。而其中一松树穿插在岩壁之间,古藤缠绕山峦,有随风微扬之势,用笔老练。 《看泉听风图》主体部分是二高士并坐,正观赏着由岩 洞中流泻的瀑布。瀑布虽不大,然奔流急泻,数处飞流腾跃。唐寅把水势画得极其生动,这是宋院画家们绘画的特点之一。而这幅画的山势突兀,用墨勾皴,明暗清晰,这也是南宋院画特色。树后山岩的皴笔轻而淡,逐渐消失在云间。远山则起走明显,略见山峰,这种含蓄的表达方式正是马远和夏珪作画的一贯作风。《抱琴归去图》也有这些显著特色。 唐伯虎点秋香的历史传说 唐伯虎三笑点秋香 唐寅字伯虎,与文征明和祝枝山都是吴中的才子,唐伯虎尤其能文擅画,虽然气度潇洒但有时也不拘小节。 无锡望族华学士之夫人率婢仆乘画舫来吴中进香,正巧遇到应文征明和祝枝山相邀来游虎丘的唐伯虎。这时,唐伯虎看见华府众人中有一位风姿明丽、秀逸绝尘的婢女,心中暗喜,不自觉地尾随到一寺庙。 华府众人走进殿堂,施礼拜佛,唐伯虎也随着屈膝跪在那小婢女的旁边,那小婢女无意中将一绢帕遗在地上,被唐伯虎拾得。当华府的人来到虎丘时,唐伯虎在一山石旁又遇到那小婢女,便将绢帕还给她,婢女拿着绢帕看着这个书生,嫣然一笑。 文、祝二人在途中不见唐伯虎的人影儿,只得自行回去。 当华府一行游罢虎丘回到船上时,唐伯虎也雇来一条小船相随。那婢女名叫秋香,是华夫人最宠爱的婢女。 当船行至途中秋香出来倒水的时候,正好倒在唐伯虎的身上,秋香看到不仅不急反而在那里憨笑的唐伯虎,又为之嫣然一笑。船到无锡,华府的人上了岸,唐伯虎也急忙追去,在华府门前秋香看见唐伯虎还傻里傻气地追来,又嫣然一笑后走进门去,至此,唐伯虎已获得心中美人的三笑。为进一步追求,唐伯虎不惜更换便装到华府应聘教书先生,取名华安,教华学士的两个不成材的儿子华文和华武读书写字。 一日,秋香给华氏兄弟送茶点,看见华安的桌上放着一幅题为“一对蠢才”的画像,便偷偷拿去交给了夫人。夫人虽然大怒,但见画上笔致精妙,实在难得,又经过二儿媳实际上是唐伯虎表妹的解围,并提议以夫人为模特画一幅观音像时,夫人才转怒为喜。 这时,唐伯虎便借机提出要秋香帮着磨墨的要求,以进一步接触秋香。此后,唐伯虎曾多次与来香相约,但秋香都答应下来却不赴约。文、祝二人因探访久出未归的唐伯虎,来到无锡华府,祝枝山谎称华安是逃跑的家仆,要带他返家。唐伯虎托辞不愿回去,华学士也不愿让他离开。 就在文、祝二人无奈走出华府时,唐伯虎追出来说明了一切,三人便设计一番,以迫使华学士答应在所有的婢女中任意挑选一人为妻。 经华夫人同意后,华府的所有婢女集合起来供唐伯虎挑选。 然而,唐伯虎几乎看遍所有的婢女但仍不作声,只是小声说,既承恩典,我愿看看全部婢女。夫人不解地问一旁的二儿媳,二儿媳说道只有秋香一人没有出来,经夫人吩咐后,秋香出现,唐伯虎这才满意。 第二天华学士得知当夜唐伯虎与秋香逃跑,便派人到祝家探询,但听说华安在唐伯虎家。当华学士得知实情赶到唐家亲眼看到唐伯虎即是华安时,请出了秋香,由此真相大白,华学士开怀大笑,从此唐华两家认为亲家,互相往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