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台生存基础靠得是广告,(业内流行这样一句话:导向是生命线,广告是生存线)而广告经营的好坏依赖于电视台节目的覆盖率和收视率的高低。为此,长期以来,电视人为提搞这两个参数而在不懈地努力着。可是,人们发现,近一个时期以来,电视台的这两个参数正受到冲击,尽管电视人工作十分努力,但是,电视台的受众正在日趋分流,节目收视率正在下滑,广告份额也在减少。原因在哪里?在我们业内,有人认为:这是因为电视媒体自身的“双规”,因素造成的,所谓“双规”,就是规定时间、规定地点的收看方式。研究媒体发展的人士则认为:是一种新媒体的 “两任”特性造成的,所谓“两任”,就是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收看的方式。而我以为,真正的原因应该是兼二有之。一方面传统电视媒体“双规”的收看方式,束缚了受众自由选择节目的权力,另一方面新媒体的“两任”收看的方式却满足了受众自由选择节目的欲望。可见,正是这种新媒体的出现,顺应都市生活形态变化,迎合了受众对媒体的需求,从而分流了传统媒体受众,造成电视台节目收视率下降,同时,吸引了广告主,造成投放电视台的广告份额在减少。在南京,我们对一些接触过新媒体的市民进行问卷“你对新媒体印象怎样?答案是:有个性,选择性大”,近65%的被访者愿意为享受新媒体付费。我们对一些广告主进行问卷,其中,一些广告主表示,“明年(也就是2007年)要减少对电视台广告的投放量,转而考虑投放在新媒体上。当问及为何时?答案是:新媒体针对用户(也就是受众)性强、到达率高”一些广告经营者还告诉我,“十几年来,企业向消费者传递营销信息的最佳途径是,在电视节目中插播广告。但是现在,企业在电视节目中插播广告的兴趣日趋减少,传统方式的广告宣传效果正在衰退。” 据央视市场研究股份有限公司(CTR)调查显示,新媒体的广告收入虽然目前只占中国广告营业额的2%,但是,年增长率为30%。我们发现,今天的中国,正在以较快的速度演绎着新媒体带来的的奇迹。在一些地方,尤其是经济比较发达地区的传统电视业界,对新媒体的出现,发出“狼来了”的惊呼。并指出传统电视的广告市场正面临着由繁荣转向低迷的威胁,而新媒体将加速这一转变过程。那么,新媒体是怎样一种传播载体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一种现象:(这是郭炜华在他的《新媒体调研报告:形态、状态、业态》文章中列举的一个例子,很形象。)他说“在上海,早上出门,你的手机会接受到一些根据你事先定制的消息,告诉你今天有什么值得关注的事情,提醒你应该穿什么衣服,是不是要带伞,最好选择什么样的出行方式和路线;然后,在公共汽车上,你会通过车内的电视看完早间的电视新闻,还能看到滚动播放的广告、MTV和图文信息;换乘地铁,你可以在站台上看到有天气预报、上下车次信息以及新闻、广告和其他节目的图文电视;在车厢内,还有结合沿途站点信息、广告等内容的视频节目;走出地铁,如果还需要换乘出租车,那么在车上你还可能看到车载录像或其他类型的移动多媒体节目;下车后,你迎面是大厦门头上的电子屏幕,也许在播放文字信息,也许在转播电视台节目;进入大厦,电梯口或者电梯内,你会看到大楼物业提供的闭路信号,或者在播放文字信息、或者播放视频节目和广告;到办公室坐下,打开电脑,你在浏览新闻网站信息时(这种信息既有可能是文字,也有可能是图画、声音和图象),电脑上的QQ或者MSN会发出“嘟嘟”的声音,有人通报说世界的某个角落发生了一次爆炸事件,你赶紧点击好几个新闻网站,顺带着,把自己用手机拍摄的照片或者录像放到自己的博客里去,让更多的人看到;晚上回到家里,面对数十个nvo点播节目和上百个数字电视频道,让你难以作出选择。这种情景描述上海有,南京也正在发生。我想,其他地方不久也将会发生。这里,我引用郭炜华先生所举的例子,目的是想让大家对新媒体留下初步的印象。想告诉大家,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可以看到很多新兴的媒体出现。这里所说的“新媒体”是相对传统媒体(包括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尤其是电视媒体)而言的。是指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和卫星等渠道,以电视、电脑和手机为终端,向用户(也就是受众)提供视频、音频、语音数据服务、远程教育等交互式信息和娱乐服务,以此获取经济利益的一种传播形式。从内容上来讲,新媒体既可以传播文字,也可以传播声音和图象;(这点,与传统电视媒体有共同之处)从过程上来讲,新媒体既可以通过流媒体方式线性传播,也可以通过存储、读取方式非线性传播(这点,与传统电视媒体有不同之处)。这样,原有的以材质、样式、符号系统等物理形态,对媒介所进行的分类和定义,已经不再适用,“媒介”这个概念的外延已经大大扩展。据国家广电总局视听新媒体研究所负责人介绍:“目前有七类新媒体对传统广电媒体产生影响:1是移动数字电视,包括无线的、车载的;2是有线数字电视;3是IPTV,狭义上指的是基于TV终端的;4是网络广播;5是网络电视, 6是手机电视;7是楼宇电视。其中,对电视台广告产生较大影响的新媒体主要包括网络电视、移动电视、数字电视和楼宇电视。作为新媒体,一般来说有两个明显特征:一个是可以承载原来传统媒体(这里主要指电视台)能承载的各种形式,(像文字、图形、视频、音频等);另外一方面应该说是与受众具有互动性。它们或者是收视终端与传统的电视机不同(个人电脑或手机),或者是节目传输的载体与传统电视不同(互联网),或者是收看节目的形式与传统的居家收视不同(如在各种移动的交通工具上)。从一些地域的实际情况来看,这种新媒体正在对我们的媒体环境、文化环境,乃至经济和社会环境发生着影响。其中的优势正在凸显。那么,新媒体的优势何在呢?(这里列举几个新媒体来说明)1、网络电视。什么是网络电视?就是利用有线电视网或者电信运营商的宽带网络为用户提供多种交互式视频节目服务的新型电视传播媒介。也就是说,网络电视集互联网、多媒体、通讯等多种技术于一体,用户使用的时候既可以通过加装IP机顶盒的电视机,也可以通过连接互联网的计算机。网络电视的最大优点是:节目交换平台可以提供交互式和个性化的节目,可以使网络电视的用户拥有高度灵活的时间选择和内容选择空间;可以为用户提供多种形式的交互式数字媒体服务;2、手机电视。什么是手机电视?就是利用具有操作系统和视频功能的智能手机作为电视节目接收终端的新型电视传播媒介。手机电视的最大优点是:它的节目包括电视、广播、网页和游戏,用户可以随身携带,随时收看,随处收看,随意收看,被称为装在口袋里的电视机,也被称为“零距离亲密接触的流媒体”,是继家庭电视机和电脑之后的“第三块”影像屏幕。3、移动电视什么是移动电视?就是可在移动状态中收看的电视,是全新概念的信息型移动户外数字电视传媒。它采用先进的数字电视技术,通过无线发射、地面接收的方法进行电视节目传播,用户可以在任何安装了接收装置的巴士、轮渡、轨道交通等移动载体中收看到DVD般清晰的移动电视画面(当然也能在非移动的情况下接收)。移动电视的最大优点是:用户可以在时速120公里甚至更高速度的运动状态下接收电视信号,并且接收灵敏度高,抗干扰能力强,做到图像稳定,色彩逼真,画面清晰。4、 数字电视什么是数字电视?从技术特征讲,是指电视节目的采集、制作、编辑、播出、传输、接收的全过程都采用数字技术。与原来的模拟电视相比,数字电视有高清晰的电视画面,可与DVD相媲美;有优质的音响效果,由于采用了数字技术,使得数字电视的伴音更趋逼真;有抗干扰功能,数字电视受其它电器的干扰很小,因此画面稳定,扩展功能多,可增加上网、点播等。数字电视的最大优点是:数字化以后的电视信号占用网络带宽资源大大减少,使目前线路的传输能力由原来几十套扩展为几百套。向用户提供的数字电视节目内容更加丰富。另外,数字电视还可以开设增值服务,可以分成更多更细的专业频道,如汽车、房产、MTV、体育、音乐、电视剧频道等。一方面,在模拟时代的电视“受众”到了数字时代有了自己的主动选择权,可以点播自己喜欢看的节目内容,不再像过去那样只能被动接受;另一方面,由于有存储功能,看电视用不着再“赶点儿”了,可像电脑一样进行文字录入、上网浏览、收发邮件、电视购物、远程教学、远程医疗、股票交易、信息咨询等。它改变了图像、文字等信息的生产、传播、交换和消费的方式,使信息传播从单向单一形态向双向多元化形态转变、从资源垄断向资源共享转变。从以上介绍中,我们不难看出,新媒体的优势体现在它的互动性和参与性,尤其是网络电视和手机电视媒体,他们充分调动了受众的积极性,实现了一对一传播的模式,让受众在这种互动体验中获得更深刻的品牌认知。那么,新媒体有哪些共同特点呢?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新媒体,其最大特点是打破了媒介间的壁垒,消融了媒体介质之间,地域、行政之间,甚至传播者与接受者之间的边界。具体讲:1.媒体个性化突出由于技术的原因,以往所有的媒体几乎都是大众化的。而新媒体却可以做到面向更加细分的受众,可以面向个人。个人可以通过新媒体定制自己需要的新闻。也就是说,每个新媒体受众手中最终接受到的信息内容组合可以是一样的,也可以是完全不同的。这与传统媒体受众只能被动地阅读或者观看毫无差别的内容有很大不同。2.受众选择性增多从技术层面上讲,在新媒体那里,人人都可以接受信息,人人也都可以充当信息发布者,用户可以一边看电视节目、一边播放音乐,同时还参与节目的投票,还可以对信息进行检索。这就打破了只有新闻机构才能发布新闻的局限,充分满足了信息消费者的细分需求;与传统媒体的“主导受众型”不同,新媒体是“受众主导型”。受众有更大的选择,可以自由阅读,可以放大信息。表现形式多样新媒体形式多样,各种形式的表现过程比较丰富,可融文字、音频、画面为一体,做到即时的、无限的扩展内容,从而使内容变成“活物”。理论上讲,只要满足计算机条件,一个新媒体即可满足全世界的信息存储需要。除了大容量之外,新媒体还有“易检索性”的特点:可以随时存储内容,查找以前内容和相关内容非常方便。信息发布实时与广播、电视相比,只有新媒体才真正具备无时间限制,随时可以加工发布。新媒体与用强大的软件和网页呈现内容,可以轻松地实现24小时在线。新媒体交互性极强,独特的网络介质使得信息传播者与接受者的关系走向平等,受众不再轻易受媒体摆布,而是可以通过新媒体的互动,发出更多的声音,影响信息传播者。由此可见,新媒体与传统电视媒体最大的本质区别在于:传播状态的区别:由传统媒体的一点对多点型,变为新媒体的多点对多点型。主导状态的区别:由传统媒体的主导受众型,变为新媒体的受众主导型。受众状态的区别:由传统媒体的普通大众型,变为新媒体的细分受众型。那么,新媒体的发展对传统电视广告业有哪些影响呢?在分析新媒体特点以后,我们发现新媒体的发展正在以受众生活方式的变化为导向,把广告植入人们的生活轨迹,这种根植于生活形态与需求的媒体,将具有更大的生命力。它对传统电视广告业将产生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新媒体对受众分流的影响最近,我们对南京2000人的抽样调查表明,新媒体出现后,被访人中,18%的人少看电视了,25%的人少看杂志了,11%的人少听广播了,15%的人少看报纸了,新媒体的受众开始增多,电视观众开始分流。而且年轻一代在资讯获得方面越来越依赖互联网等新媒体,传统媒体受众正呈现出明显的老龄化趋势。调查表明 :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们了解大事以报纸为主;50年代至70年代,报纸、广播各分天下;80年代以后,主角由电视媒体来担当;目前,由于新媒体发布新闻要比电视发布新闻速度快、成本低,冲击电视新闻的情况就不可避免了,最终导致受众对媒体偏好发生改变。新的传播状态使传统媒体的“大众”正在逐渐变为“小众”。2.新媒体对广告业主的影响随着消费市场供给的饱和竞争的加剧,广告主越来越强调市场的细分以及与目标消费者的有效沟通,同时,广告主 也越来越重视针对消费者有效传播途径和到达率。而新媒体在这方面却能满足广告主的要求。一方面,它能针对目标消费者(也就是受众)实施宣传,到达率高,另一方面,能与消费者(受众)深度沟通和互动,例如 :楼宇电视、卖场电视,广告主利用消费者(受众)在封闭的特殊空间,和无可选择性的情况下,让广告的信息接受表现出较为强烈的迫使性,通过服务不同的客户,让广告主精确地击中所想要的目标受众,使效果最大化,充分降低广告主传播的成本。再就是网络电视和手机电视,这些新媒体也能做到一对一营销,也是能让广告主,做到有效覆盖。这种高性价比的广告效果,对于广告主而言,无疑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在南京的调查中我们发现,新媒体愈来愈受到广告主的重视。“出售信息——换回注意力——向广告主出售——产生利润”这种传统媒体的经营模式正受到新媒体的挑战。广告市场份额正受到新媒体的分割,盈利模式正受到新媒体的的改变。3.新媒体对广告市场的影响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在经营方式上,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存在着同质化。在服务方式上,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也相同,盈利模式上,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差无几,还是靠内容吸引受众的“眼球”然后将“眼球”出售给广告主。以上三种方式直接分割了传统电视媒体的广告市场,直接影响了传统电视媒体的原有利益格局。其次,新媒体跨越了传统媒体的形态壁垒和行政边界,以纯粹信息和纯粹商业的姿态,形成了跨媒体传播和跨行政区域传播的竞争态势,进一步加剧了媒体间的市场竞争。据中国传媒大学广告主研究所调查数据显示:2005年中国广告市场出现巨大拐点:电视、报纸、杂志、广播等传统媒体广告收入增长放缓,甚至部分出现负增长,与此同时,互联网、楼宇电视等新媒体广告收入一路高扬,2006年广告投放新媒体趋势继续加强。这些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广告主的传统的传播概念,无疑对传统电视媒体的广告市场形成了一定的压力。4.新媒体对管理模式的影响目前,电视媒体是受国家垄断的,政府主管部门对其有强制性,广告内容和播出长度都受到严格的控制。而新媒体在这方面却没有相应的规章制约,其广告内容和播出长度可以任其发挥。另外,新媒体的管理机制相对模糊,商业化门槛则相对较低,使得几乎任何一个人都有机会成为新媒体的一分子。必须看到,目前的新媒体热潮,是由投资商、技术开发商、设备生产商、信息传播运营商、内容生产商和广告商一起参与的“市场共谋”。投资商需要新经济的概念刺激资本市场的活跃;技术开发商和设备生产商要通过新技术的商业化和产品的更新换代,来获取市场空间;信息传播运营商要穿越行业壁垒和制度边界来扩大经营内容,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而内容提供商则要突破传播媒介的限制,扩大产品分销的渠道和增加市场议价的能力。这一切,都是围绕着刺激和满足消费者接受和发送信息的市场需求来开展的。 这些情况都将对传统媒体(尤其是电视)的管理机制和机构带来影响那么,我们如何应对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呢?新媒体的发展不仅使得网络运营商开始思考与新媒体相适应的商业模式和战略定位,还吸引了国际投资界对它的关注,传统电视业界目前能够看到的前景有二点:一是做内容提供运营商;二是做网络运营商。我以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充分利用电视媒体优势 提升节目质量电视媒体当务之急是练好内功,在提高视频节目的市场竞争力上下功夫,要改变节目现行的生产方式,从受众出发,增强节目与受众的互动性和参与性,打造强势内容,注重节目创新,并注意与广告传播要求相结合,尽快产出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并且受到观众喜欢的产品;要加强节目包装和营销,进一步提高节目收视率和节目美誉度,同时要与广告主和广告代理公司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及时了解他们的需求,做好跨媒体的整合营销,聚集优势资源,尽快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积极发展新媒体业务,打造跨媒体综合平台传统电视媒体必须采取多媒体战略,(尤其是地方传统电视媒体)在巩固现有阵地的同时进军新媒体,建立起自己的新媒体平台,把传统的价值链与互连网、手机等新媒体整合,将电视的影响力平移过去,在这些新的平台上创造二轮、三轮的价值。要发挥传统电视媒体在节目内容、品牌资源等方面的优势,与新媒体有效结合,使很多新利润以最快的速度产生。这样做,不仅对传统电视媒节目的收视有帮助,并且有利于节目在新媒体中二度利用,能创造更多的盈利模式,在自己能控制的范围内,做到传统媒体平台与新媒体平台的完全融合、互动,使其产生更为可观的价值和更长的产业链。这也是传统电视媒体变被动为主动的有效途径。我们都应该记住这样一句话:聪明的商人都知道不把鸡蛋放入一个篮子里。推广数字电视增值服务,提高网络运营效益一般来讲,地方台的广电网络与电视台合二为一,如果是这样的话,在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后,电视媒体应该大大推广数字电视的增值业务。如互动点播、远程教育、远程医疗、政务信息、票务信息等业务。同时要针对广电网络在市场运营方面的劣势,着力学习电信运营商的市场运作和商业推广模式,使用户树立起用电视上网而不是在电脑上看电视的概念。从而将收益都进入电视媒体自己的口袋里。如今传统的电视广告行业虽然不会在一夜之间迅速崩溃,但是像上个世纪九十年代那样一成不变就可以坐等赢利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不可否认,目前传统媒体仍是主流,新媒体还处于边缘发展状态。但是新媒体的强大生命力,未来将会演变成传媒业的重要力量,将严重威胁到原有主流传播渠道的权威地位。俗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我们媒体亦不例外。面对这样的变局,作为传统电视媒体,它的传播状态、经营业态和生存形态必将发生复杂而深刻的变化。我们必须清楚认识到:新媒体的发展,正成为一个地区综合实力中,最活跃的有机组成,对此我们不能不给予足够的重视,忽略了新媒体,我们就有可能没饭吃,相反,如果抓住了这个机会,把握好这把双刃剑,也许传统电视媒体就会获得进一步发展,这是挑战和机遇并存的机会。面对新媒体发展所带来的挑战与机遇,只要以与时俱进的积极姿态,按照科学的发展观,探索规律,寻求对策,就能在新一轮媒体变局中取得综合优势。最后,在这里,我想借用上海文广新闻集团掌门人黎瑞刚常举的“柯达公司”例子,来结束我今天的发言。他说“现在已经很少看到柯达做广告了,为什么?因为很多人都用数码照像机,就是这么一个变化,当时柯达公司没有关注,认为“数码成相技术,没有我的好”,没想到短短几年的工夫,柯达胶片已经无人问津,甚至柯达公司有一度被美国的证券交易所摘牌,这么一个“百年老店”,就因为忽略了新技术的变革所带来的产业的影响,而被市场无形地淘汰了,”说这个例子是想提醒大家,我们要居安思危。新技术引发的变局,无论对于柯达这个的公司,还是对我们电视这样的行业来讲,都不能忽略。在新技术日新月异、风险投资竞相涌入的今天,只有主动向新媒体进军,抢占先机,才能获得最大化的利益。庆幸的是一些电视台已经开始行动了。(作者单位:南京广电集团)
什么是广告创意? 创意,在英语中以“Creative、Creativity、Ideas”表示,是创作、创制的意思,有时也可以用“Production”表示。 本世纪60年代,在西方国家开始出现了“大创意”(the big creativeidea)的概念,并且迅速在西方国家流行开来。大卫·奥格威指出:“要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同时让他们来买你的产品,非要有很好的特点不可,除非你的广告有很好的点子,不然它就像很快被黑夜吞噬的船只。”奥格威所说的“点子”,就是创意的意思。 詹姆斯·韦伯·扬在《产生创意的方法》一书中对于创意(ideas)的解释在广告界得到比较普遍的认同,即“创意完全是各种要素的重新组合。广告中的创意,常是有着生活与事件‘一般知识’的人士,对来自产品的‘特定知识’加以新组合的结果”。 我国目前在创意词的使用上非常灵活这大概是由于广告创意理论在引进过程中,几乎同时“creative”、“creativity”和“Ideas” 引进来,而这三个观念在产生和运用中都曾经存在不同方面的指向或特定的涵义,译成中文后都笼统地解释为创意的原因;也可能是“创意”的思想,在国内流行开来之后,许多人盲目赶时尚,导致概念混乱所致。 我们认为:“所谓广告创意就是广告人对广告创作对象所进行的创造性的思维活动,是通过想象、组合和创造,对广告主题、内容和表现形式所进行的观念性的新颖性文化构思,创造新的意念或系统,使广告对象的潜在现实属性升华为社会公众所能感受到的具象。 广告创意的前提 广告定位是广告创意的前提。广告定位先与广告创意 广告创意是广告定位的表现。 广告定位所要解决的是“做什么”,广告创意所要解决的是“怎么做”,只有弄明确做什么,才可能发挥好怎么做。一旦广告定位确定下来,怎样表现广告内容和广告风格才能够随后确定。由此可见,广告定位是广告创意的开始,是广告创意活动的前提。 广告创意的特征 1.广告创意要以广告主题为核心 广告主题是广告定位的重要构成部分,即“广告什么”。广告主题是广告策划活动的中心,每一阶段的广告工作都紧密围绕广告主题而展开,不能随意偏离或转移广告主题。 2.广告创意要以广告目标对象为基准 广告目标对象是指广告诉求对象,是广告活动所有的目标公众,这是广告定位中“向谁广告”的问题。广告创意除了以广告主题为核心之外,还必须以广告对象为基准。“射箭瞄靶子”、“弹琴看听众”,广告创意要针对广告对象,要以广告对象进行广告主题表现和策略准备.否则就难以收到良好的广告效果。 3.广告创意要以新颖独特为生命 广告创意的新颖独特是指广告创意不要仿其它广告创意,人云亦云步人后尘给人雷同与平庸之感。唯有在创意上新颖独特才会在众多的广告创意中一枝独秀、鹤立鸡群,从而产生感召力和影响力。 4.广告创意要以情趣生动为手段 广告创意要想将消费者带人一个印象深刻、浮想联翩、妙趣横生、难以忘怀的境界中去,就要采用情趣生动等表现手段,立足现实、体现现实,以引发消费者共鸣。但是广告创意的艺术处理必须严格限制在不损害真实的范围之内。 5.广告创意要以形象化为人现 广告创意要基于事实.集中凝练出主题思想与广告语,并且从表象、意念和联想中获取创造的素材,形象化的妙语、诗歌、音乐和富有感染力的图画、摄影.融汇贯通,构成一幅完善的广告作品。 6.广告创意是原创性、相关性和震撼性的综合体 所谓原创性是指创意的不可替代性,它是旧有元素的新组合。相关性是指广告产品与广告创意的内在联系,是既在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的会意。如1996 年6月戛纳国际广告节上获得广告大奖的由日本电扬(Dentsu Youg & Rubicam)创作的“VOLVO安全别针”,每一个人看到之后都会过目不忘。正如美国评委Gary Goldsmith所言:“它是一幅仅有一句文案(一辆你可以信赖的车)的广告——纯粹的视觉化创意。我认为我们所看到的一些最好的东西,都是传递信息很快,并且很到位,它无须费神去思考或阅读。”因此,广告创意必须巧妙地把原创性、相关性和震撼性融为一体,才能成为具有深刻感染力的广告作品。 广告创意的分类 广告创意可以区分为抽象创意和形象创意两种形式。 1.抽象创意 抽象创意是指通过抽象概念的创造性重新组合,以表现广告的内容。 2.形象创意 形象创意是通过具体形象创造性的重新组合,以表现广告内容。这种类型的广告创意是以形象的展现来反映出广告主题,从而直观地吸引公众。 采用形象创意,可以形象地展示广告的具体内容,使人一目了然。但是,要避免在采用形象创意时,由于过于简单化或过于形象化,而使受众产生反感。 还可以分为 1.商品情报型 这是最常用的广告创意类型。它以诉示广告商品的客观情况为核心,表现商品的现实性和真实性本质,以达到突出商品优势的目的。 2.比较型 这种类型的广告创意是以直接的方式,将自己的品牌产品与同类产品进行优劣的比较,从而引起消费者注意和认牌选购。在进行比较时,所比较的内容最好是消费者所关心的,而且要是在相同的基础或条件下的比较。这样才能更容易地刺激起他的注意和认同。 比较型广告创意的具体应用就是比较广告。在进行比较型广告创意时,可以是针对某一品牌进行比较,也可以是对普遍存在的各种同类产品进行比较。广告创意要遵从有关法律法规以及行业规章,要有一定的社会责任感和社会道德意识,避免给人以不正当竞争之嫌。在我国,对于比较广告有严格的要求,所以在进行比较型广告创意时一定要慎之又慎,不要招惹不必要的麻烦或纠纷。 3.戏剧型 这种广告创意类型既可以是通过戏剧表演形式来推出广告品牌产品,也可以在广告表现上戏剧化和情节化。在采用戏剧型广告创意时,一定要注意把握戏剧化程度,否则容易使人记住广告创意中的戏剧情节而忽略广告主题。 4.故事型 这种类型的广告创意是借助生活、传说、神话等故事内容的展开,在其中贯穿有关品牌产品的特征或信息,借以加深受众的印象。由于故事本身就具有自我说明的特性,易于让受众了解,使受众与广告内容发生连带关系。在采用这种类型的广告创意时对于人物择定、事件起始、情节迭宕都要做全面的统筹,以使在短暂的时间里和特定的故事中,宣传出有效的广告主题。在我国国内这几年的电视广告中,不少是故事型的广告创意,如“南方黑芝麻糊”广告、“孔府家酒”的广告、“沱牌酒”的广告等。 5.证言型 这种广告创意有两层涵义:一是援引有关专家、学者或名人、权威人土的证言来证明广告商品的特点、功能以及其它事实,以此来产生权威效应。前苏联心理学家肖·阿·纳奇拉什维里在其《宣传心理学》中说过:“人们一般信以为真地、毫无批判地接受来自权威的信息。”这揭示了这样一个事实:在其它条件相同的状况下,权威效应更具影响力,往往成为第一位的作用。 在许多国家对于证言型广告都有严格限制,以防止虚假证言对消费者的误导。其一,权威人的证言必须真实,必须建立在严格的科学研究基础之上;其二,社会大众的证言,必须基于自己的客观实践和经验,不能想当然和枉加评价。 6.拟人型 这种广告创意以一种形象表现广告商品,使其带有某些人格化特征,即以人物的某些特征来形象地说明商品。这种类型的广告创意,可以使商品生动、具体,给受众以鲜明的深刻的印象,同时可以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的道理加以说明,帮助受众深入理解。 7.类推型 这种类型的广告创意是以一种事物来类推另一事物,以显示出广告产品的特点。采用这种创意,必须使所诉求的信息具有相应的类推性。如一个汽车附助产品的广告,用类推的方法宣传为:“正如维生素营养你的身体,我们的产品可营养你的汽车引擎。” 8.比喻型 比喻型广告创意是指采用比喻的手法,对广告产品或劳务的特征进行描绘或渲染,或用浅显常见的道理对深奥的事理加以说明,以达到帮助受众深入理解,使事物生动具体、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比喻型的广告创意又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 例如,皇家牌威士忌广告采用借喻,在广告中宣传:“纯净、柔顺,好似天鹅绒一般”。塞尼伯里特化妆公司粉饼广告采用暗喻,宣传自己的粉饼为:“轻轻打开盒盖,里面飞出的是美貌”。国外一家家电公司采用借喻,广告自己微波炉的简易操作性,其广告语为:“我家的猫用××微波炉烤了条鱼吃”。 9.夸张型 夸张是“为了表达上的需要,故意言过其实,对客观的人、事物尽力作扩大或缩小的描述”。夸张型广告创意是基于客观真实的基础,对商品或劳务的特征加以合情合理的渲染,以达到突出商品或劳务本质与特征的目的。采用夸张型的手法,不仅可以吸引受众的注意,还可以取得较好的艺术效果。 10.幽默型 幽默“是借助多种修辞手法,运用机智、风趣、精练的语言所进行的一种艺术表达。”采用幽默型广告创意,要注意:语言应该是健康的、愉悦的、机智的和含蓄的,切忌使用粗俗的、生厌的、油滑的和尖酸的。要以高雅风趣表现广告主题,而不是一般的俏皮话和耍贫嘴。 11.悬念式 悬念式广告是以悬疑的手法或猜谜的方式调动和刺激受众的心理活动,使其产生疑惑、紧张、渴望、揣测、担忧、期待、欢乐等一系列心理,并持续和延伸,以达到释疑团而寻根究底的效果。 12.意象型 意象即意中之象,它是有一些主观的、理智的、带有一定意向的精神状态的凝结物和客观的、真实的、可见的、可感知的感性征象的融合,它是一种渗透了主观情绪、意向和心意的感性形象,意象型广告创意是把人的心境与客观事物有机融合的产物。 在采用意象型广告创意时,有时花很多的笔墨去反映精神表现,即“象”,而在最后主题的申明上都仿佛弱化,其实对受众来说,自己可以理解其内涵,即 “意”。在意与象的关系上,二者具有内在的逻辑关系,但是在广告中并不详叙,给受众自己去品味“象”而明晓内在的“意”。可见,意象型实际采用的是超现实的手法去表现主题。 13.联想型 联想是指客观事物的不同联系反映在人的大脑里而形成了心理现象的联系,它是由一事物的经验引起回忆另一看似不相关联的另一事物的经验的过程。联想出现的途径多种多样,可以是在时间或空间上接近的事物之间产生联想;在性质上或特点上相反的事物之间产生联想;因形状或内容上相似的事物之间产生联想;在逻辑上有某种因果关系的事物之间产生联想。例如,台湾爱达广告公司为人Addias球鞋进行的广告创意: 广告标题:“捉老鼠与投篮——两色底皮面超级篮球鞋” 广告图画:一只球鞋,一只小猫。 广告正文:“猫在捉老鼠的时候,奔跑、急行、回转、跃扑,直到捉到老鼠的整个过程,竟是如此灵活敏捷,这与它的内垫脚掌有密切的关系。 同样的,一位杰出的篮球运动员,能够美妙地演出冲刺、切入、急停、转身、跳投、到进球的连续动作,这除了个人的体力和训练外,一双理想的篮球鞋,是功不可没的。 在上述广告创意中,“捉老鼠与投篮”的标题和“一只球鞋,一只小猫”的图看似都是“风马牛不相及”的,但是,广告主创人员则巧妙地利用联想把它们联系起来,给人以新颖、奇妙之感。反过来分析,如果去掉“猫捉老鼠”的内容,在整个广告创意中剩下的只有打篮球得有一双好的篮球鞋,这鞋子怎么怎么好,广告效果肯定不如原来的广告创意所产生的社会效果。 l4.抽象型 抽象是与具象相对应的范畴。它是隐涵于具体形象内部的质的规定性。在广告创意中采用抽象型的表现方法,是现代广告创意活动中的主要倾向之一。也就是说,在现代广告主题的创意表现上,越来越多的广告主和广告公司并不以广告的具体形象的表现为主调。而在某些时候更多地采用抽象式的内涵来表现。这种创意一旦展示在社会公众面前,从直观上难以使人理解,但一旦加以思维整合之后,就会发现,广告创意的确不凡。广告创意并不局限于以上所列示的类型。还有如:解说型、宣言型、警示型、质问型、断定型、情感型、理智型、新闻型、写实型等等,在进行广告创意活动中,均可加以采用。 广告创意的原则 创新思维或称创造性思维,是指人们在思维过程中能够不断提出新问题和想出解决问题方式的独特思维。可以说,凡是能想出新点子、创造出新事物、发现新路子的思维都属于创新思维。在广告创意过程中必须运用创新思维。为此,应把握以下原则: 冲击性原则 在令人眼花缭乱的报纸广告中,要想迅速吸引人们的视线,在广告创意时就必须把提升视觉张力放在首位。 照片是广告中常用的视觉内容。据统计,在美国、欧洲、日本等经济发达国家,平面视觉广告中95%是采用摄影手段。2006年11月 在昆明举行的第13届中国广告节,获得平面类(企业形象项)金、银、铜奖的16个广告作品中,有14个作品运用了摄影手段。尤其是获得金奖的4个作品,将 摄影艺术与电脑后期制作充分结合,拓展了广告创意的视野与表现手法,产生了强烈的视觉冲击力,给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新奇性原则 新奇是广告作品引人注目的奥秘所在,也是一条不可忽视的广告创意规律。有了新奇,才能使广告作品波澜起伏,奇峰突起,引人入胜;有了新奇,才能使广告主题得到深化、升华;有了新奇,才能使广告创意远离自然主义向更高的境界飞翔。 在广告创作中,由于思维惯性和惰性形成的思维定势,使得不少创作者在复杂的思维领域里爬着一条滑梯,看似“轻车熟路”,却只能推动思维的轮子作惯性运动,“穿新鞋走老路”。这样的广告作品往往会造成读者视觉上的麻木,弱化了广告的传播效果。 包蕴性原则 吸引人们眼球的是形式,打动人心的是内容。独特醒目的形式必须蕴含耐人思索的深邃内容,才拥有吸引人一看再看的魅力。这就要求广告创意不能停留在表层,而要使“本质”通过“表象”显现出来,这样才能有效地挖掘读者内心深处的渴望。 好的广告创意是将熟悉的事物进行巧妙组合而达到新奇的传播效果。广告创意的确立,围绕创意的选材,材料的加工,电脑的后期制作,都伴随着形象思维的推敲过程。推敲的目的,是为了使广告作品精确、聚焦、闪光。 渗透性原则 人最美好的感觉就是感动。 感人心者,莫过于情。读者情感的变化必定会引起态度的变化,就好比方向盘一拐,汽车就得跟着拐。 出色的广告创意往往把“以情动人”作为追求的目标。如一个半版公益广告“你是 否考虑过他们?”画面以两个农村孩子渴望读书的眼神和教室一角破烂不堪的课桌椅为背景,已审核报销的上万元招待费发票紧压其上,引发读者强烈的心理共鸣。 农民挣一分钱是那么不容易,而有的人用公款招待却大手大脚。如果我们每人省下一元钱,就可以让更多的贫困孩子实现读书梦想。由于这个公益广告情感表达落点准确,诉求恰当,因而获得了2004年度某省新闻奖一等奖。 简单性原则 牛顿说:“自然界喜欢简单。”一些揭示自然界普遍规律的表达方式都是异乎寻常的简单。近年来国际上流行的创意风格越来越简单、明快。 一个好的广告创意表现方法包括三个方面:清晰、简练和 结构得当。简单的本质是精炼化。广告创意的简单,除了从思想上提炼,还可以从形式上提纯。简单明了决不等于无需构思的粗制滥造,构思精巧也决不意味着高深 莫测。平中见奇,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往往是传媒广告人在创意时渴求的目标。 总之,一个带有冲击性、包蕴深邃内容、能够感动人心、新奇而又简单的广告创意,首先需要想象和思考。只有运用创新思维方式,获得超常的创意来打破读者视觉上的“恒常性”,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才能唤起广告作品的诗意,取得超乎寻常的传播效果。 [编辑]广告创意的关键 我们所说的创新思维是对思维某些特征的强化,比如说, 从多角度观察和思考问题的发散性,把需要解决的问题与其他事物进行联系和比较的分离性,思维过程的辩证性,思维空间的开放性,思维主体的能动性以及思维成 果的独创性。其中独创性是创新思维最具代表性的特征,也是广告创意的关键。因为,创意过程中独具一格的思维特点,就是创新思维的独创性。 创新思维独创性的生成 “笔墨当随时代”,广告创意也如此。人们的审美情趣随着时代而前进,随着生活而升华,随着个性张扬而追求独创。带有时代精神独创性的广告创意的诞生要经历四大环节:境域――启迪――顿悟――验证。 1.境域,是广告创新思维的生成环境。 在广告创作之前,应对设计对象的有关条件和限制有透彻了解,并尽力投入思维活动中。在广告创意过程中,对所思考的问题越有激情,进行各种尝试的积极性就越高。 2.启迪,是广告创新思维的信息纽带。 当广告构思陷入僵局难得其解时,不妨从其他艺术形式和相关学科中寻找新的意象,形成完整而清晰的新思路,再经反复酝酿,用自己的设计语言把它“译解”出来。 3.顿悟,是广告创新思维的灵感显现。 通俗地说,就是相关的知识信息在人脑中重新组合后即时凸现,有一种“茅塞顿开”的感觉。就像在黑暗的剧场里点亮一盏灯,把一些零星的观众及场景照亮,出现一个个活生生的形象。 4.验证,是对广告创新思维结果进行多角度分析的审视过程。 通过这一过程,验证广告创意是否拨动了读者的心弦,创意的表现是否清晰,创意是否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的空间等等。 挖掘创意潜能应着眼于独创性 精彩的形象广告与公益广告亲切自然,它们扎根于人们的意识中,触及人们的灵魂,使人们久久不能忘怀。无论广告创意的求索、知觉信息的筛选、诱因条件的妙用,还是设计灵感的显现,都离不开挖掘创意潜能的实践。 创新思维在表达方式上着眼于个体,通过个体特殊的形象来反映事物的共性。因此,广告作品要具有独创性,就必须力求从不同的侧面、从相异个体,塑造新的形象,深刻反映事物的普遍性,揭示客观的本质与规律。 这就有了我们用摄影来表现“语润心田,受益无限”这一主题的想法。我们用生活中最熟悉的元素:报纸,泉水,青壮年白领,并通过局部置换,创造出一个“陌生”的场景,用“陌生化”来激发人们的认知兴趣。 广告创意实践中贯穿着独创性 系列化的形象广告和公益广告能够放大品牌在读者心中的形象。在系列形象广告和公益广告创意元素中,有一个相同的元素――在既定的目标下“生动地”表现“单 一的主题”。每一个广告表述的主题必须“单一”,因为我们确信一个广告表述一个主题是最有效的,只有这样才会在市场上受到注目。 以“语润心田,受益无限”为创意落点的形象广告,要让读者能够在瞬间明白这个广告所表达的意思,广告中的主角敲定是先决条件。主角如果太年轻,有可能会让人产生报纸是“青年报”的误解;如果选择满头银丝的主角,又可能有“老年报”之嫌。于是,我们将主角定位为30至40岁之间,成熟的、有思想深度的人士。 为了表现“语润心田”这一动作,采用了近乎夸张的“喝水”姿势,以浓缩的笔墨“写”出一个“渴”字,既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拍摄时,要求男主角将外衣 解开。被风吹起的外衣,犹如蝴蝶煽动的翅膀,预示着正在腾飞的报业。拍摄喝饮料的镜头时,我们将瓶装饮料倒掉换成矿泉水。作品中的男主角“喝”得津津有 味,人物表情自然传神。快门凝固的流畅泉水,看上去像珍珠般晶莹,使这个作品具有高度概括力。 这个形象广告的寓意是,公信力强、信息量大、版式活泼、文风清新的报纸滋润着广大读者的心田。主题句“语润心田,受益无限”,与这个作品水乳交融在一起,起到了互相衬托的作用。2006年12月21日,该报纸整版刊登了这个形象广告,受到了读者普遍好评。 广告创意实践使我们认识到“会综合就能创意”。独特的广告创意通常不过是常规的组合,我们不应该把广告创意神秘化,关键是运用创新思维把常规的事物综合成“新颖独特、有文化味、具有吸引力”的广告作品。 “链式效应”有利于提高广告创意的实效 广告创新思维具有“链式效应”。在广告创意实践中,当一个又一个创意设想涌现时,先提出的设想必然会对后面的设想产生刺激诱发作用,就像燃放鞭炮一样,点燃一个就会引起一连串的爆响。这种连绵突发性的特点必然会对广告创意产生强烈的冲击作用。 检验办报理念是否有效的一种好办法,就是看它是否有一个令人信服并能拉近与读者距离的主题句。 理念通过传播得到升华。如何将“责任造就公信力”以一种直观画面的形象,烙印在读者的记忆中。经过不断琢磨,我们感到“责任造就公信力”和“接力跑”这一形式能够较好地吻合,并 通过“传递”得到升华。传递是动态而非静态的,是主动而非被动的。传递就是奉献,传递就是沟通,传递就是服务。选择“传递”,能将“责任造就公信力”这一 办报理念,人人相传,相传人人,与时代共进。 “接力跑”的交接棒手法有“上挑式”和“下压式”之分。我们在拍摄时选择了接棒“掌心向后,虎口朝下,手伸后处,恰好接住”的“上挑式”。寓意以“责任造就公信力”为己任的湖北日报人,通过传承与传递,呈现勃勃向上的生机与活力。 “责任造就公信力”形象广告,通过“男女接力”这一简洁明了而又新颖独特的画面,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报纸秉承传统,强化公信力建设,齐心协力共建和谐社会的主题,同时也将湖北日报报业集团的现在与未来连在一起。 绿色,是春天和生命的象征,以绿色为底色用来表现报业集团充满激情与和谐的氛围。将精心卷起的报纸置于大片绿色之中,把“责任造就公信力”烘托得淋漓尽致,产生了巨大的思想容量。倾斜的对角线构图使画面更富有动感,具有较强的视觉冲击力。 通过以上案例的简要说明,可见广告创意的成功不是偶然的、心血来潮式的。广告创新思维“链式效应”触发的前提是视野开阔,学会综合已学到的基础知识,这样 才有了创意的基础。同时还要紧跟摄影与广告相结合的潮流,善于转移知识,把一门知识转移到另一个知识领域,这样就会有突破。 综上所述,我们将该报纸的系列形象广告和公益广告创意体会归纳为十四字诀:“会综合就能创意,会转移就能突破”。 任何一种广告创意,都是“一次性消费”。提高省级党报形象广告和公益广告创意的穿透力,必须重在一个“创”字。既要用创新思维锤炼,又要用情感琼浆搅拌。创意的点子通过摄影创作与电脑润色,能让广告作品闪现智慧的光芒,将会给读者带来联想与启迪,为社会弹奏和谐的音符。并不是所有新奇独特的广告都能奏效,但奏效的一定是新奇独特的广告。
微电影(Micro Film),即微型电影,它是一种篇幅短小(一般在30秒到5分钟之间)的微型电影作品,一般来讲投资规模在几千元人民币到几万元人民币之间,制作周期也很短,一般花费一周或几周的时间就可以完成一部完整的微电影作品。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微电影论文,供大家参考。
微电影论文 范文 一:中国电影营销策略研究
第一章绪论,介绍了此篇论文的选题背景与意义、研究内容与目标、研究现状以及研究 方法 。
第二章营销性微电影概述
首先对营销性微电影的相关概念进行了界定;在概念界定的基础上,对营销性微电影与植入式 广告 、传统网络营销方式的差异进行了辨析;营销性微电影作为一种新生事物,本章通过营销性微电影的产生及其发展阶段详细分析了营销性微电影的发展过程。第三章营销性微电影的传播机制,在详细分析营销性微电影传播要素的基础上,对营销性微电影的传播模式进行了探讨。
本文认为,营销性微电影之所以能够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得益于其裂变式传播这一基础模式。虽然,在具体的案例之中营销性微电影可能以媒介联动、线上线下互动等具体形式传播,但良好传播效果的取得都离不开裂变式传播这一基础模式。本章还对营销性微电影之所以能够实现裂变式传播的传播动力进行了详细分析。第四章营销性微电影发展态势及应对策略分析,以SWOT态势分析为模型,详细分析了营销性微电影的“机会”、“威胁”、“优势”、“劣势”;在此基础上,为营销性微电影的发展提出了些许可行性建议。
微电影广告初探
由“微博”引领的“微时代”下正孕育出一种不可阻挡的广告趋势:微电影广告。近两年微电影广告呈现出井喷式增长态势,激发不少业界和学界的人士探讨的热情也让笔者看到了研究的空间与价值。本文以传播学为主要学理背景,综合广告学、营销学、社会学和心理学等学科理论,采取定量和定性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文献研究、个案分析、问卷调查等方法对微电影广告进行探究。重点在于分析归纳微电影广告的创意方法,突出挖掘微电影广告创意中的要点,再配以受众态度调查验证微电影广告创意的实效性,最终为探讨如何强化受众态度提出若干可行建议。笔者结合了影视广告、文学写作与影视剧作的构成要素,创新地整理出微电影广告的九个创意发想点,包括:主题的提炼、价值观的唤起、题材的选择、矛盾的设计、结构的安排、人物的塑造、道具的运用、场景的设置和音乐的烘托。再根据这些发想点的性质归纳出微电影广告的三大创意要素:品牌理念生活化、品牌呈现 故事 化、产品使用情境化。微电影广告的创意功能在于制造内容上的差异与吸引受众关注,创意目的则是增强故事的感染力,构筑在受众的心理层面上对品牌和产品的情感认可和理念趋同,提高广告的艺术审美价值,制造品牌和产品在受众脑中的深刻印象。以益达《酸甜苦辣》广告为典型个案,笔者通过一个百人问卷调查和对广告视频的观察调查来了解受众对微电影广告的态度,以实际的数据来证明微电影广告创意的有效性,态度调查结果表明:广告创意对影响受众形成对广告正向积极的态度有效,一定程度上还能改善受众对品牌产品的原有态度。但是受众态度中的行为意愿成分相对认知和情感表现得较弱,这说明受众的态度还需要进一步强化。基于此,笔者对强化态度的对策做出几点思考,从广告创意、营销手段、媒介投放三个方面提出一些可行建议。
中国新兴微电影广告研究
中国数码科技和网络通讯技术在过去的十年间迅速发展,从而带动了以网络传播为主体的信息技术产业的革新和网络用户群体的壮大,网络 文化 逐渐成为新型的文化形式。近年来,中国网络广告产业异军突起,并着重打造其文化内涵,注重传统理念与现代信息技术的融合,从而成为广告产业中颇具发展潜力的新兴产业。当前,国内网络文化空前繁荣,与此同时,微博在中国的迅速普及也影响了网络广告的发展方向,许多新兴的、以微博为平台的网络广告方式被赋予了“微”的定义。网络微电影广告应运而生,并成为网络广告中最具代表性的广告形式,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微电影广告的形成与发展有着极其深刻的时代背景。微电影广告概念的提出与应用,在我国最早出现在2011年。其优势在于长于叙事,故事性强,广告植入较为含蓄自然,易于被大众接受。因此,微电影广告一出现,便在网络群体中迅速传播,具有极强的宣传性。不可否认的是,微电影广告概念的形成与微博、微电影的出现直接相关。此概念以其直观性与简洁性被大众接受,成为了网络文化背景下微时代的概念名词。
微电影广告的形成,就其产生的根源而言,是传统短片广告与现代数字信息技术融合的结果。它的兴盛与微博传播平台的建立、大众碎片化时间的增加与广告 市场营销 的需求三方面密切相关。当前,微电影广告已经在世界范围内掀起了传播的热潮,各种微电影广告作品层出不穷,中国的微电影广告也在这股热潮中迎头而上,既要面临发展的机遇,也要面对发展的挑战。同时,我国广告产业的多元化发展,也促使微电影广告制作模式呈现多元化发展,其他形式的网络广告也随着微电影广告的传播大量涌现,他们不仅增加了微电影广告的传播力度,也丰富了网络微电影广告的传播形式与途径,成为微电影广告市场中不可忽视的力量。综上所述,本文通过细致研究国内微电影广告的发展形态,探索中国微电影广告在未来的发展方向。本文首先对微电影广告的形成背景进行深入分析,进而对其概念进行学术的梳理,并在概念的基础上对微电影广告及其相关产业进行论述,最后通过深入分析两年多来微电影广告在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优势与不足,探讨中国网络微电影广告的未来发展,以期能为其未来的发展提供一个科学合理的借鉴。
微电影论文范文二:微电影在商业广告中的应用
摘要:微电影与广告之间的跨界合作,将是内容营销时代的大势所趋。它突破了传统植入广告在形式与内容方面的限制,将广告带入了一个全新境界。随着越来越多企业加入拍摄微电影广告队伍,微电影广告将会越来越完善。微电影广告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为了保证其质量、留住受众,其进入门槛将会越来越高。微电影的传播也要坚持整合营销策略,从拍摄之前,剧本尚未定稿之前开始发动网民进行关注,并在拍摄中、拍摄完成后进行连贯性宣传。微电影广告不再只是广告主的独角戏,将会成为全民参与的事件。
关键词:微电影广告; 碎片化时间; 草根; 整合营销传播
前言
经历过一段较为漫长、混乱的过程,微电影才慢慢发展起来,微电影的发展和网络视频、网络电影等有着极为密切的关联,可以说,网络视频和网络电影是微电影发展的前身,微电影是对网络视频、网络电影的延伸、突破。而微电影广告诞生于微电影,是一种新颖的商业广告。微电影广告是对于传统广告与电影植入广告的一次突破,在网络视频与网络电影的基础上进行延伸、创新。由于微电影广告属于新事物,目前业界尚未有统一的定义。
微电影广告虽然属于新事物,但是一诞生就受到广告主与消费者的亲睐。国内外许多知名品牌纷纷进行微电影广告营销,比如凯迪拉克、Jeep、巨人网络、三星、佳能、桔子水晶酒店等,并迅速得到网络受众的极大欢迎。点击率、转发率均超出想象,涉及行业之广、受欢迎程度之大,无不让人看到微电影广告强大的生命力。
一、微电影广告诞生与发展的原因
微电影广告的诞生与发展并非一朝一夕,是经过漫长的过程。有我国关于广告的新法律法规因素的影响,也有网络时代因素的影响,但是总的来说,影响最大的应当是消费者因素。由于,消费者之前被动接受广告信息,产生了审美疲劳,并对传统商业广告具有一定的抵制心理,广告主一直在寻找一个新颖的广告形式,使得广告信息能够被消费者所认知、接受。微电影广告正是迎合了广告主的需求。
(一)我国广告法律法规的影响
我国关于广告的法律法规——《广播电视广告播出管理办法》,对我国广告行业在创作与播出方面有着极大的影响。比如第十五条:播出机构每套节目每小时商业广告播出时长不得超过12分钟。其中,广播电台于11:00-13:00时间段、电视台于19:00-21:00时间段,商业广告的播出时间不可超出18分钟等。我国广告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对传统形式的电视广告造成了极大的限制。
(二)碎片化时间的影响
所谓碎片化时间指的是人们在日常生活当中,例如购物、搭车、上下班等,所花费的“等待”时间(购物付款时需要排队、搭车的时候需要等车、上下班的时候需要等电梯等等)。碎片化时间下的人们的完整时间经常会被偶然或者必然的“等待”时间所分割,如何打发碎片化时间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当中所关注的问题。微电影广告正是人们打发碎片化时间的一个良好选择。人们可以在“等待”时间中,拿出手机登录视频网站进行观看,也能够在微博当中进行转发、分享、观看。微电影广告时长较短、富有故事性等特征,符合人们打发碎片化时间的需求。
(三)网络时代的影响
网络技术 的进步和庞大的网民数量是微电影广告诞生、发展的重要前提。根据统计,到2011年12月底,我国网民的数量有5.13亿之多。(如图1所示)。同时,由于Wi-Fi的网络、3G以及4G移动网络的普及,使得手持数码设备在线观看视频成为现实,随着手持数码多媒体设备的日新月异,使得我们能够在网络时代下享受数量、质量都可观的影音娱乐。网络时代下,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促进微电影广告的发展:(1)掌中视频播放设备的普及。掌中视频播放设备主要有:手机、PSP和平板电脑等。这些设备的普及,使得我们可以在闲暇的时间,不受地点困扰观看自己喜爱的视频,符合碎片化时代下,消费者打发碎片化时间的要求;(2)网络速度的提升。视频(特别是在线视频)需要较高的宽带支持,才能够实现流畅的播放目的,因此,网络速度是微电影广告播发的制约因素之一。但是随着3G移动网络的普及,4G无线传输技术的迎头赶上,网络速度得到极大的提升,从而解决了用户观看微电影广告由于网络速度因素导致的卡顿与画面粗糙等难题;(3)视频网站与应用商城的快速发展。最近几年,我国视频网站和应用商城快速发展,较为出名的有:优酷网、激动网和土豆网等;应用商城有:QQ视频、PPS、迅雷看看和奇艺视频等。视频网站和应用商城的快速发展,使得微电影广告的传播阵地进一步扩大化,能够在更广泛受众中进行传播。
(四)著名导演、明星和草根的大力推动
微电影广告的发展不能够忽视中国影视圈的著名导演、明星等群体的推动,比如著名导演姜文、罗立言等,明星莫文蔚、吴彦祖、周迅等。同时草根群体对微电影广告的推动力也是不可忽视的,正是草根群体对微电影广告的极大关注、热情参与、大量转载才使得微电影广告更具有传播价值,吸引更多的广告主加入拍摄微电影广告的阵营。
二、微电影广告的特点
微电影广告正是具有跌宕起伏的叙事、淡化产品,突出品牌、淡化广告、突出电影以及注重深度,不以长度取胜等特点,才让更多受众接纳,让更多的广告主参与其中。
(一)跌宕起伏的叙事特点
在微电影中,为了网络观众的迅速接受,大部分选择了跌宕起伏的叙事特点,在开端——发展——高潮——结局这个普传统的叙事结构中嵌套进去了几个重要事件的镶嵌式结构,而且,开端与结局被无限压缩,发展甚至被省略,即一种以大篇幅展现事件高潮的叙事方式。因此其中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导演预设广大观众是熟知影片中所展现的语境的,比如《一触即发》的剧情就类似好莱坞的警匪片,动作部分和追逐戏——高潮,几乎占了影片内容的全部,打斗跳伞,追逐爆破,执行任务的男主角与神秘黑衣人展开一场殊死较量,在助手与座驾的协助下,男主角杀出重围,化险为夷。因此我们可以看到,微电影的叙事策略是将观众最感兴趣的部分无限放大,而淡化次要情节,以达到在情绪上与观众的快速共鸣。这是传统电视广告所缺失的元素。
(二)淡化产品,突出品牌
品牌是决定企业能否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的重要因素之一,也是决定企业能否坚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依据之一。由于微电影广告注重的是广告信息在消费受众中的“软传播”,若注重产品便显得过于生硬,同传统广告并无差别,所以微电影广告应当具有“淡化产品,突出品牌”的表现特点。
令企业的品牌内涵通过微电影广告传播去感动消费者,直至对社会产生良好的影响,不再是之前传统广告对自我产品进行标榜,从而让人觉得生硬、无法接受。这也是微电影广告与传统电视广告、网络视频广告主要差别之一。电视广告、网络广告通常侧重宣传产品信息,这是由于这两类广告属于硬广,强制受众进行观看,而微电影广告更多的是受众主动关注、欣赏的,具有传播持续性。淡化产品,突出品牌才更具有宣传价值。例如尊尼获加在微电影广告《路语》中,拒绝在微电影广告中植入其产品,只是向消费者呈现少量的文案(如:“尊尼获加呈献”和“keep walking”等。)倘若只表面地看微电影剧情,是无法让人联想到苏格兰威士忌的,但是它所呈现的主题——永远向前却打动了无数的消费者。尊尼获加于其微电影广告《路语》当中,把其品牌文化、品牌理念很好地释放出来、传达给受众,代表着其目标消费群体——成功人士的生活方式、消费文化。让消费者对其品牌内涵产生了心灵的触动,这是微电影广告品牌营销的成功之处。
(三)淡化广告,突出电影
由于微电影刮起的潮流风,微电影所衍生的微文化正在渐渐地影响受众的生活方式。碎片化时代下的受众已经被广告味十足的传统广告轰炸多年,因此,微电影广告必须另辟蹊径,淡化广告味在微电影广告中的分量,更多地用电影情节去感染受众,令受众不对其产生反感之情。同时,由于受众一般在碎片时间中观看微电影广告,这也要求微电影广告必须突出电影元素,特别是要求情节具备紧凑性、合理性和吸引性。例如,路虎的连载式动漫微电影广告《极光之城》。总共有八集,平均每周播出一集。该部微电影广告使用漫画和实景相互融合的风格,每一集都留下一个悬念,下一集再解除悬念。这一系列微电影广告,情节紧凑、悬疑、引人关注,场景紧张、刺激。整个系列广告片看不出一丝广告的痕迹,俨然就是一部动作悬疑大片,获得受众的极大关注。
(四)注重微电影广告的深度,不以长度取胜
在中国文学界有个说法:长文好作,短诗难赋。微电影广告也是如此,特别是随着3G手机用户数量的急剧上升,微电影广告通常是在其移动状态下,短时间内才会被观看。这就要求微电影制造商应当注重微电影广告的深度,时间太长的微电影广告是无法脱颖而出的,微电影广告必须富有创意、短小精悍、内涵深刻。例如较为出名的微电影广告:凯迪拉克的《一触即发》时长94秒,《66号公路》时长90秒;佳能的《leave me》时长180秒;桔子水晶酒店12星座微电影广告时长均在76秒-143秒之间,最短的为系列二《闷骚天蝎男爆笑开房记》,时长76秒,最长为系列八《最刻板魔蝎男开房记》,时长143秒等等。由此可见,微电影广告追求的是在最短时间内将一个品牌故事讲给消费者听,整体显得短小精悍,并不拖泥带水。
三、微电影广告的优势与劣势
(一)微电影广告的优势
1.低成本,短周期
微电影广告之所以受到极大追捧,一方面是微电影广告传播效果与长期的经济效益,还有更重要的是其成本比较低,而且制作周期比较短。例如桔子酒店集团在2010年底,模仿当时热播的电影《让子弹飞》,推出诠释桔子酒店品牌的微电影广告《让火车叫》,成本花了3万多,用时不到一周。后期也只是在一个粉丝量较大的私人微博上首发,并得到网友的热捧与转发。一周内播放量达到40万,转发量超过了1万,获得极大的效果。速度之快,价格之低是任何广告形式所无法比拟的。尝到甜头的桔子酒店集团,在2011年初决定加大微电影广告的投入。至5月底,“桔子水晶星座微电影系列”全部拍摄完毕,并以每周一部的速度于各大微薄、门户网站与视频网站上播放,总花费只有100多万。这比植入式广告、电视广告和视频广告的投入都低。
2.制作精良,目标明确
由于微电影广告播放时间短,投入较少的物力与人力,所以,导演与制作团队便会投入更多的精力,以求在最短的时间内,展现给受众最美好的一面。微电影广告之所以具有受众目标明确的原因,主要是其为广告主量身定做。不管是诠释品牌,还是对微电影广告的内容的剧本进行编写、制作,以及到微电影广告的传播方案等环节,都要求按照广告主的需求进行定制。微电影广告讲究除了精彩的故事内容足以吸引受众,并让他们进行二次传播的同时,也要求能在故事里面能够自然地体现出广告主品牌的理念与价值等。由于微电影广告目标明确,因此一经播出,便能够将广告主所想传播的内容、理念等元素传递给目标受众。
3.受众群体具有广泛性与互动性
由于科技技术的进步与普及,互联网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当中普遍存在的一部分,传统大众媒体对消费者的捆绑性越来越弱。随着互联网普遍的进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越来越多的消费者逐渐摆脱对传统大众媒体的依赖。根据统计,到2011年12月末,我国网民数量有5.13亿之多。网络媒体的受众群体除了具有广泛性外,也体现出其具有较强的互动性、参与性,这是传统媒体无法比拟的。在微电影广告当中,受众在了解广告所诠释的品牌理念的同时,还能够第一时间根据自己观后的体会与广告主进行互动,在这过程当中,能够让受众更好地理解品牌理念,继而接受品牌的价值,成为品牌的粉丝。
4.微电影广告传播具有灵活性、多样性与整体性
从传播学的角度来看,微电影广告相对于传统的电影与广告来说是一种新颖的生成、传播的模式,从制作至播放、从传播主体至传播方式、传播 渠道 ,微电影广告的传播节点都是对传统电影和广告传播的颠覆,继而改变受众对于电影和广告认识的思维定式。
(1)传播具有灵活性
微电影广告与传统的电视广告同为视听广告,但是微电影广告的传播载体比电视广告还要丰富。微电影广告的传播载体是以网络、手机等为传播媒介,以电影作为传播形式,其传播更为灵活。随着web3.0时代的带来,网络媒体和传统媒体相比,其信息的传播具有交互性与针对性等优势。网络视听随着科技的发展与使用群体的上升,正逐渐成为主流,微电影和微电影广告为代表的“微视听”更是得到受众的极大欢迎。例如佳能的微电影广告《看球记》于正式发布前三天中,就有1000多万的点击率。这是传统的电视广告所无法媲美的,传统广告由于只在电视、楼宇视频广告和车载视频广告上进行传播,消费者并无法对其进行主动搜索,而且传统电视广告的播出时长有严格的限制(一般为15秒、30秒、45秒、60秒等),微电影广告则显得比较自由,受众喜欢看到哪任凭自己选择。
微电影广告之所以能够超越传统的网络广告形式,受到门户网站、视频网站以及广告商等的亲睐,是由于其披上了微电影的外衣,更加容易被受众所接受。于多种网络广告形式当中,网络视频广告和与微电影广告共同点较多,但是网络视频广告的传播内容多是为了产品短期的促销或者新品上市之前的宣传,会随着时间的推移、下架,而被受众所忘记,但是微电影广告的传播内容并不直接地体现、推销产品,更为主要的是为了传播企业的品牌。而决定微电影广告能从众多网络广告形式当中脱颖而出,是其能很好地将艺术价值与商业价值结合一起,是具有版权的小电影。这也决定其传播时间更为灵活,且传播影响力更为持久。
(2)传播具有多样性
微电影广告的主要特征便是其传播渠道具有多样性,除了传统的电视和网络等传播渠道外,还能够在3G手机、移动电视以及楼宇电视广告以及PSP等传播渠道上进行传播。受众除了可以在门户网站和视频网站等媒介上观看微电影广告,还能够用手机访问WAP网站、手机客户端上观看;受众在外出的时候能够通过公交移动电视、楼宇电视广告以及自身携带的PSP等观看微电影广告;与此同时,微电影广告还能够在传统电视和网络等传统媒介上进行播放。微电影广告传播渠道的多样性是传统广告所无法比拟的。
(3)传播具有整体性
草根群体的参与和推动,是微电影兴起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微电影的拍摄技术门槛较低和低成本等原因,因此普通人也能够参与,草根群体若是感兴趣,便可进行自导自演,草根一族拍摄并上传到网络上的微电影,一部分会受到网上冲浪者的追捧与转载,广告商正是看中了微电影被高度关注和疯狂转发所产生的传播效果与长期的经济效益。
微电影由于草根群体的主动介入,使得微电影广告不单是一部广告片,它是属于一种全新的营销方法。微电影广告在传播过程当中,以内容营销为主导、借助事件营销和利用病毒营销方式进行传播,整个传播过程显得更有整体性。例如佳能的《看球记》,正是利用佳能公司、电影导演姜文作为前期宣传的噱头,在微电影广告的拍摄过程当中,在网络各大新闻网站、论坛上发布其拍摄新闻、拍摄花絮,投入大量的广告软文,并邀请电视节目栏目、电影频道对其进行 报告 ,后期还举行盛大的新闻发布会等等,将整个拍摄过程变成一些列的新闻事件进行传播。正是在这种轰炸性的宣传下,才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受众的好奇心,吸引受众进行关注与观看。即使后来,受众观看微电影广告的时候,在片头上发现“此影片全部由佳能拍摄器材拍摄完成”具有明显性的广告字眼,而且微电影广告的片尾还是佳能的广告语、十多秒的广告的时候,才发现这原本是一则广告。但是,受众并没有对其产生反感,仍然将其当做一部具有艺术价值的微电影来欣赏。
这说明,受众观看微电影广告,更多以欣赏微电影的态度进行观看的,对于微电影中的广告宣传是有意无意地进行接受。但是电视广告与网络视频广告,广告痕迹很明显,属于硬广告,受众容易产生抵触的情绪。当新闻事件得到受众的关注,微电影广告传播的内容引起受众的共鸣,加上网络媒体具有相连性,网友便会进行自动转发,使得微电影广告得到继续传播的机会,在网友的圈子上得到进一步扩散,起到病毒营销的良好效果。
(二)微电影广告的劣势
1.微电影广告传播效果受到地区网络普及率的限制
2. 微电影广告传播效果对老少群体不佳
参考文献:
[1]董晔. 不可阻挡的微电影广告趋势——谈益达无糖口香糖“酸甜苦辣”系列广告[J].中国广告.2010,10:108-109. [2]向北. 微电影:迎合时代的宠儿[J]. 市场调查 ,2011(08):42.
[3]盖雄雄. 凯迪拉克:微电影营销的开启者[J]. 广告主市场观察,2011.8:45.
[4]王长武. 微电影的传播特征与市场前景展望[J]. 中国电影市场,2011(08):24.
[5]莫康孙. 从“电影植入广告”到微电影[J].中国广告,2011,09: 41-42.
[6]蔡娜、stan等.100+1 百年电影的新生.微电影[J].移动信息,2011(08):38-57.
[7]安燕.影视语言[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124-129.
[8]李振营 李慧欣.影视专业基础知识[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 11-12.
[9]默琪.卡萨帝携手土豆网玩转微电影营销[J].广告主市场观察,2011(09):77-78.
[10]仁科贞文,田中洋,丸冈吉人.广告心理[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8:1-32,232-238.
[11]高晖. 网络消费者特征及消费心理分析[J]. 镇江高专学报,2006,10: 90-92.
[12]高韬,徐立平. 尊尼获加:微电影中的品牌心灵[J].新思维,2011,06:35-36.
[13]向北.微电影营销袭来[J].广告主市场观察,2011.07:65.
微电影论文相关 文章 :
1. 解读微电影的发展态势及媒介责任论文
2. 微电影植入式广告营销模式的成因及发展研究论文
3. 国产青春电影的困境与发展论文
4. 浅析新媒体营销在电影中的推广应用论文
5. 电视电影论文
6. 图书馆“微”服务研究论文
浅谈新媒体营销优势及方式
新媒体营销是指利用新媒体平台进行营销的模式。在web2.0带来巨大革新的年代,营销思维也带来巨大改变,体验性(experience)、沟通性(communicate)、差异性(variation)、创造性(creativity)、关联性(relation),互联网已经进入新媒体传播2.0时代。 并且出现了网络杂志、博客、TAG、SNS、RSS、WIKI等这些新兴的媒体。下面我通过本论文为大家介绍新媒体营销优势及方式。
论文摘要: 新媒体已经深入人们的生活,并在传递信息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分析新媒体营销的优势,把握新媒体营销的方式,对营销企业显得尤为重要。
论文关键词: 新媒体;新媒体营销;微博;微信;客户端
移动互联时代,新媒体工具不断的增加以及迭代更新,不得不承认,我们的社交活动已离不开新媒体,包括微博、QQ、微信等等,相信生活中绝大多数的移动用户不管有事没事,每天都会习惯性地打开那些社交工具,可见,用户对新媒体工具的依赖正是营销者看中的一大客户群。由此,每个聪明的营销者都不会轻易放过这个肥腻的市场,做移动互联网的营销首选新媒体是再正确不过,哪怕最初只是以社交为目的,通过这些平台去认识更多的人,让更多的人主动关注你,这也将是营销资源的累积。
1 新媒体营销的概念
1.1 新媒体的概念
新媒体的概念在1967年就被提出了,那个时候新浪、腾讯还没有博客、微博,更没有微信,百度正准备上市,优酷土豆还没成立……关于新媒体的界定,清华大学熊澄宇教授认为“首先,新媒体是一个相对的概念,新对于旧而言;其次,新媒体是一个时间概念,在一定的时间段内代表这个时间段的新媒体形态;第三,新媒体是一个发展概念,它永远不会终结在某个固定的媒体形态上”,即新媒体要不断更“新”;当前,互联网全面进入移动互联时代,随着智能移动终端的普及与多样化及大数据云计算能力的发展,微博、微信、微视频、手机客户端成为新媒体的典型代表。
1.2 新媒体营销的概念
新媒体营销是在新媒体发展的基础上,通过新媒体这种渠道开展的营销活动。
传统的营销追求的是所谓的“覆盖量”(或者叫到达率),在报刊杂志上的体现就是发行量,在电视广播上的体现就是收视率,在网站上,便是访问量。将广告或者公关文章加载到覆盖量高的媒体上,便可以达到较多的注意。这种传播方式本质上属于宣传模式基本上传播路径是单向的。
与传统的营销相比,新媒体的营销模式,突破了传统的营销模式,不仅仅能够精确的获取访问量,甚至能够收集整理出访问的来源、访问的时间、受众的年龄、地域、以及生活、消费习惯等等。这样比传统营销更精准、更有效、更节省时间。而且事实表明,采用新媒体营销将会使企业能够由单极向多极发展,选择更多;企业更有效收集客户资料,针对目标客户营销;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更快更好的进行企业品牌宣传。
总的来说,新媒体营销是基于特定产品的概念诉求与问题分析,对消费者进行针对性心理引导的一种营销模式,从本质上来说,它是企业软性渗透的商业策略在新媒体形式上的实现,通常借助媒体表达与舆论传播使消费者认同某种概念、观点和分析思路,从而达到企业品牌宣传、产品销售的目的。
2 新媒体营销的优势
2.1 信息公开透明
在这些新媒体平台上,所发布的信息都是公开透明的,每一个用户都可能成为信息的传播者,一则轰动的消息又或者一篇有趣的内容在社交圈中分享出去,能够引起用户共鸣的,他们会选择主动转发和传播,不但成本小,而且营销效果好。
在此之前有个重要的前提,那就是所发布的信息对用户来说是有价值的,若你只是一个普通企业或者营销者,本来就没有基本的公信力度,如果一开始就在为做营销而做内容得话,所谓的广告不断刷屏,你的用户也将拒而远之。因此,做好内容是关键,让用户自然地认可和接受,久而久之,他们习惯了主动去关注你,营销效果也就水到渠成。
另外,抓住新媒体的这一特点,要善于创造和利用机会,以关注热门事件刺激营销内容的传播为例子,最常见的是事件营销。就如前几天发生的.“优衣库试衣间”事件,短短的时间内引发的转载量已达数亿,可见新媒体营销的力量,这种借势营销的方式是事半功倍的好方法。当然,这是一个极端的例子,因为对于一些不那么正当的炒作或者是营销策划,在达到营销效果的同时也担负着一定的风险,炒得好便是营销,炒的不好将会自毁,在善于创造的同时更要量力而行。
2.2 用户目标精准
在新媒体平台上,营销者可根据用户的资料信息、发布内容和显示出来的地理位置判断哪些是自己的目标用户,对于用户的喜好,兴趣方向一目了然,从而可加强对这部分用户的有可能关注的内容进行分享,当他们需要的时候也就会自动找上门。
假设你的营销产品是关于旅游业的,在你的社交圈中,多多关注那些经常晒旅游照片,各种吃喝玩乐内容分享的用户,研究他们的需求方向,分析得出他们的购买力,对于自身产品的定位定价都有一定的帮助,适时营销,必然会有收获。
2.3 用户互动性强
新媒体最初是以社交互动为主要目的,然后以此为基础发展成营销。以微信微博平台为代表,营销性质最强烈,对于发布的每一篇内容,用户可通过点赞评论给予商家一种反馈,在获得这种信息之后,营销者便可对自己的营销方式作出调整,可见,每一次互动都可看作是营销的成果。
当然,除了商家不愿错失新媒体的营销机会以外,新媒体也不愿错失给商家带来营销的机会,QQ近期新增的公众号服务功能,也是为营销而生,起初QQ只有空间、邮件、群消息推送可称为营销途径,局限性较大造成用户对营销的反感,如今开启公众号,将营销更加正规化。
3 新媒体营销的方式
3.1 微博营销
微博营销就是利用以140字左右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的微博这个新型的媒体,企业通过每天更新的内容跟大家交流,或者发起大家所感兴趣的话题,同时发布宣传企业新闻、产品、文化等企业相关信息,慢慢地形成的一个固定互动交流圈子,从而达到营销的目的。
3.2 微信营销
微信一对一的互动交流方式具有良好的互动性,精准推送信息的同时更能形成一种朋友关系。基于微信的种种优势,借助微信平台开展客户服务营销也成为继微博之后的又一新兴营销渠道。微博的天然特性更适合品牌传播,作为一个自媒体平台,微博的传播广度和速度惊人,但是传播深度及互动深度不及微信。微博好比一个人下面有几万人听众的演讲场合,更有广度,而微信好比两个好友冬日下午在茶楼泡上一壶普洱茶席地而坐,更有深度。
3.3 APP客户端营销
APP营销即应用程序营销,是指通过定制手机软件、SNS及社区等平台上运行的应用程序来开展的营销活动的总称,其中APP亦即英文Application的简称,而当前的APP营销多指第三方智能移动平台的应用程序营销。
随着智能手机和iPad等移动终端设备的普及,人们逐渐习惯了使用APP客户端上网的方式,而目前国内各大电商,均拥有了自己的APP客户端,这宣示着中国的移动营销时代已经“燎原”。
在新媒体不断发展并对人们的生活产生越来越重要影响的时代背景下,营销企业必须适应新的传播时代,更好地利用新媒体,对广告进行精准有效的投放,从而使广告发挥更大的传播效果。
3 态度
互联网与其他营销手段之间的影响非常强烈。Brigitte Muller和Jean-Louis Chandon 在2004年6月出版的《营销传播期刊》(Journal of Marketing Communications)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文章指出,消费者在访问某品牌网站后将更倾向于对该品牌产生正面联想。
3.1信任度
为了更好地利用互联网,学术界进行了不同的研究。Hong-Youl Ha在《产品及品牌管理期刊》(Journal of Product and Brand Management)2004年版中探讨了互联网环境下的品牌信任度问题。他指出,在互联网情况下,并不是所有的传统信任建设策略都能发挥作用。网络安全、个人隐私、品牌名称、口碑、消费者上网经验以及广告信息质量,这些因素都对建立品牌信任度产生极大的影响,也只有当这六个因素同时具备时,才能够建立消费者对品牌的信任。
3.2互动性
Wendy Macias在2003年秋季版的《当今热点与广告研究期刊》(Journal of Current Issues & Research in Advertising)发表文章,研究网站的互动程度对消费者理解网站内容的影响。经过研究,她指出,越高的互动程度越有利于消费者理解网站的内容。
3.3娱乐性
Arthur Raney, Laura Arpan, Kartik Pashupati 和 Dale Brill在2003年秋季版的《互动营销期刊》(Journal of Interactive Marketing)上发表文章,考察了网站上娱乐和互动内容的效果。研究表明,娱乐元素中加入更多的品牌特征,将提高消费者对品牌的回忆度。此外,网站越有趣,消费者再次访问的机会也就越大。
正当互联网通过电脑不断延伸的同时,手机也逐渐成为营销者建立品牌资产的一项重要工具。
参考文献
[1]熊澄宇.新媒体与移动通讯[J].广告大观・媒介版,2006,(5).
媒体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的参考或借鉴。征引过的文献在注释中已注明,不再出现于文后参考文献中。我整理了媒体论文参考文献,希望对你有用。
参考文献
[1]刘扬。 新媒体语境下的网络影视剧传播与本体美学特征 [J]民族艺术研究 2010.05:160-164.
[2]陈共德。 我国新媒体电影发展路径分析 艺术评论 [J] 2012.03:45-50.
[3]陈思羽,姜东波。 论影视媒体的新媒体化转型[J] 艺术百家 2012.02:Z2.
[4]宁翔。 论新媒体广告的现在与未来 [J] 电影评介 2009.17:75.
[5]权亚楠。 微电影流行性成因分析 [J] 电影评介 2012.06:37-38.
[6]姜燕。 新媒体对新世纪十年中国电影制作的影响 [J] 现代传播 2011.11:106-109.
[7]陈吉。 一场失却了灵魂的杂耍--新媒体时代的中国电影批判[J] 探索与争鸣2011.07:71-73.
[8]石磊。 新媒体概论[M]. 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9:1-5.
[9]郭宇靖,张家正。 微电影:商业色彩下的电影梦 [J] 中国传媒科技 2012.04:60.
[10]齐伟。 微博与华语电影营销的新选择 [N]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2011.06:2-8.
[11]刘瑞红,梁锐。 影视领域中新媒体的发展现状分析 [J] 电影文学 2012.12:6-7.
[12]未知作者。 从影视到影像--北京电影学院首届“新视像·新媒体艺术节 [J]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2005.05
[13]吴徐君。 综合性院校影视和新媒体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J] 电影文学 2010.04:158-159.
[14]孔彬。 消费电子技术发展对广播影视新媒体的影响 [J] 广播与电视技术 2010.08:86-93.
[15]未知作者。 上海电影节巴塞罗那首度跨界举办新媒体论坛 [J] 互联网天地 2012.03:63.
[16]李鹏。 互联网--第二媒介时代纪录片发展的新纪元 [J] 电影评介 2011.10:94-95.
[17]甘美忠。 消费电子技术发展对广播影视新媒体的影响 [J] 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1.03:130.
[18]唐乘花,肖凭。 浅论微电影在企业营销中的运用 [J] 消费导刊 2012.05:136-137.
[19]刘新业。 新媒体环境下的影视传播变革 [N] 沈阳大学学报 2011.06:86-87.
[20]张名章。 网络剧的'艺术生成与美学特征 [J] 民族艺术研究 2011.05:122-127.
[21]未知作者。 新媒体,人人看电影?人人做电影?[J] 中国传媒科技 2011.06:18.
[22]林三芳。 新媒体环境下国产电影的平民化路线-兼论新媒体对国产电影平民化的影响[J] 当代文坛 2012.02:89-92.
[23]韩学周,马萱。 新媒体营销在电影中的推广应用--以《失恋 33 天》为例 [J]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2012.02:105-107.
[24]谷国庆。 电影发行的新媒体渠道 [J]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2011.01:8-10.
[25]黄凌子。 影像、网络与大众--以《11 度青春》为例看”新媒体电影“现象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J] 2011.02:158-162.
[26]卢志强,张丽。 新媒体冲击下的影视与音乐产业 [J] 电影评介 2008.10:79.
[27]秦翼。 新媒体时代电影趣味的多元化转变 [J]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音乐与表演版)2008.03:13-17.
[28]柳婷婷。 网络新媒体电影评论概析 [J] 电影评介 2012.18:18-27.
[29]向勇,李天昀。 试论新媒体电影的版权保护问题 [J] 艺术评论 2012.03:55-61.
[30]未知作者 新媒体:人人看电影,人人做电影[J] 中国传媒科技。2011(6)Christina Fan. Twitter Used to Predict Box Office Revenues. [OL] 2012.4.1
[31]Seung-Bo ParkKyeong,Jin OhGeun-Sik Jo .Social network analysis in a movie using character-net. [J] Multimedia tools and applications 2012.02
[32]Ufuk SakaryaZiya TelatarA.,Aydin Alatan. Dominant sets based movie scene detection.[J] Signal Processing 2012.01
[33]Delon, J. Movie and video scale-time equalization application to flicker reduction.[J] IEEE Transactions on Image Processing 2006.01
[34]Ufuk SakaryaZiya TelatarA. Aydin Alatan .Dominant sets based movie scene detection.[J] Signal Processing 2012.01
电视台生存基础靠得是广告,(业内流行这样一句话:导向是生命线,广告是生存线)而广告经营的好坏依赖于电视台节目的覆盖率和收视率的高低。为此,长期以来,电视人为提搞这两个参数而在不懈地努力着。可是,人们发现,近一个时期以来,电视台的这两个参数正受到冲击,尽管电视人工作十分努力,但是,电视台的受众正在日趋分流,节目收视率正在下滑,广告份额也在减少。原因在哪里?在我们业内,有人认为:这是因为电视媒体自身的“双规”,因素造成的,所谓“双规”,就是规定时间、规定地点的收看方式。研究媒体发展的人士则认为:是一种新媒体的 “两任”特性造成的,所谓“两任”,就是任何时间、任何地点收看的方式。而我以为,真正的原因应该是兼二有之。一方面传统电视媒体“双规”的收看方式,束缚了受众自由选择节目的权力,另一方面新媒体的“两任”收看的方式却满足了受众自由选择节目的欲望。可见,正是这种新媒体的出现,顺应都市生活形态变化,迎合了受众对媒体的需求,从而分流了传统媒体受众,造成电视台节目收视率下降,同时,吸引了广告主,造成投放电视台的广告份额在减少。在南京,我们对一些接触过新媒体的市民进行问卷“你对新媒体印象怎样?答案是:有个性,选择性大”,近65%的被访者愿意为享受新媒体付费。我们对一些广告主进行问卷,其中,一些广告主表示,“明年(也就是2007年)要减少对电视台广告的投放量,转而考虑投放在新媒体上。当问及为何时?答案是:新媒体针对用户(也就是受众)性强、到达率高”一些广告经营者还告诉我,“十几年来,企业向消费者传递营销信息的最佳途径是,在电视节目中插播广告。但是现在,企业在电视节目中插播广告的兴趣日趋减少,传统方式的广告宣传效果正在衰退。” 据央视市场研究股份有限公司(CTR)调查显示,新媒体的广告收入虽然目前只占中国广告营业额的2%,但是,年增长率为30%。我们发现,今天的中国,正在以较快的速度演绎着新媒体带来的的奇迹。在一些地方,尤其是经济比较发达地区的传统电视业界,对新媒体的出现,发出“狼来了”的惊呼。并指出传统电视的广告市场正面临着由繁荣转向低迷的威胁,而新媒体将加速这一转变过程。那么,新媒体是怎样一种传播载体呢?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我们先来看一种现象:(这是郭炜华在他的《新媒体调研报告:形态、状态、业态》文章中列举的一个例子,很形象。)他说“在上海,早上出门,你的手机会接受到一些根据你事先定制的消息,告诉你今天有什么值得关注的事情,提醒你应该穿什么衣服,是不是要带伞,最好选择什么样的出行方式和路线;然后,在公共汽车上,你会通过车内的电视看完早间的电视新闻,还能看到滚动播放的广告、MTV和图文信息;换乘地铁,你可以在站台上看到有天气预报、上下车次信息以及新闻、广告和其他节目的图文电视;在车厢内,还有结合沿途站点信息、广告等内容的视频节目;走出地铁,如果还需要换乘出租车,那么在车上你还可能看到车载录像或其他类型的移动多媒体节目;下车后,你迎面是大厦门头上的电子屏幕,也许在播放文字信息,也许在转播电视台节目;进入大厦,电梯口或者电梯内,你会看到大楼物业提供的闭路信号,或者在播放文字信息、或者播放视频节目和广告;到办公室坐下,打开电脑,你在浏览新闻网站信息时(这种信息既有可能是文字,也有可能是图画、声音和图象),电脑上的QQ或者MSN会发出“嘟嘟”的声音,有人通报说世界的某个角落发生了一次爆炸事件,你赶紧点击好几个新闻网站,顺带着,把自己用手机拍摄的照片或者录像放到自己的博客里去,让更多的人看到;晚上回到家里,面对数十个nvo点播节目和上百个数字电视频道,让你难以作出选择。这种情景描述上海有,南京也正在发生。我想,其他地方不久也将会发生。这里,我引用郭炜华先生所举的例子,目的是想让大家对新媒体留下初步的印象。想告诉大家,在我们今天的生活中,可以看到很多新兴的媒体出现。这里所说的“新媒体”是相对传统媒体(包括报纸、杂志、广播、电视。尤其是电视媒体)而言的。是指利用数字技术、网络技术,通过互联网、宽带局域网、无线通信网和卫星等渠道,以电视、电脑和手机为终端,向用户(也就是受众)提供视频、音频、语音数据服务、远程教育等交互式信息和娱乐服务,以此获取经济利益的一种传播形式。从内容上来讲,新媒体既可以传播文字,也可以传播声音和图象;(这点,与传统电视媒体有共同之处)从过程上来讲,新媒体既可以通过流媒体方式线性传播,也可以通过存储、读取方式非线性传播(这点,与传统电视媒体有不同之处)。这样,原有的以材质、样式、符号系统等物理形态,对媒介所进行的分类和定义,已经不再适用,“媒介”这个概念的外延已经大大扩展。据国家广电总局视听新媒体研究所负责人介绍:“目前有七类新媒体对传统广电媒体产生影响:1是移动数字电视,包括无线的、车载的;2是有线数字电视;3是IPTV,狭义上指的是基于TV终端的;4是网络广播;5是网络电视, 6是手机电视;7是楼宇电视。其中,对电视台广告产生较大影响的新媒体主要包括网络电视、移动电视、数字电视和楼宇电视。作为新媒体,一般来说有两个明显特征:一个是可以承载原来传统媒体(这里主要指电视台)能承载的各种形式,(像文字、图形、视频、音频等);另外一方面应该说是与受众具有互动性。它们或者是收视终端与传统的电视机不同(个人电脑或手机),或者是节目传输的载体与传统电视不同(互联网),或者是收看节目的形式与传统的居家收视不同(如在各种移动的交通工具上)。从一些地域的实际情况来看,这种新媒体正在对我们的媒体环境、文化环境,乃至经济和社会环境发生着影响。其中的优势正在凸显。那么,新媒体的优势何在呢?(这里列举几个新媒体来说明)1、网络电视。什么是网络电视?就是利用有线电视网或者电信运营商的宽带网络为用户提供多种交互式视频节目服务的新型电视传播媒介。也就是说,网络电视集互联网、多媒体、通讯等多种技术于一体,用户使用的时候既可以通过加装IP机顶盒的电视机,也可以通过连接互联网的计算机。网络电视的最大优点是:节目交换平台可以提供交互式和个性化的节目,可以使网络电视的用户拥有高度灵活的时间选择和内容选择空间;可以为用户提供多种形式的交互式数字媒体服务;2、手机电视。什么是手机电视?就是利用具有操作系统和视频功能的智能手机作为电视节目接收终端的新型电视传播媒介。手机电视的最大优点是:它的节目包括电视、广播、网页和游戏,用户可以随身携带,随时收看,随处收看,随意收看,被称为装在口袋里的电视机,也被称为“零距离亲密接触的流媒体”,是继家庭电视机和电脑之后的“第三块”影像屏幕。3、移动电视什么是移动电视?就是可在移动状态中收看的电视,是全新概念的信息型移动户外数字电视传媒。它采用先进的数字电视技术,通过无线发射、地面接收的方法进行电视节目传播,用户可以在任何安装了接收装置的巴士、轮渡、轨道交通等移动载体中收看到DVD般清晰的移动电视画面(当然也能在非移动的情况下接收)。移动电视的最大优点是:用户可以在时速120公里甚至更高速度的运动状态下接收电视信号,并且接收灵敏度高,抗干扰能力强,做到图像稳定,色彩逼真,画面清晰。4、 数字电视什么是数字电视?从技术特征讲,是指电视节目的采集、制作、编辑、播出、传输、接收的全过程都采用数字技术。与原来的模拟电视相比,数字电视有高清晰的电视画面,可与DVD相媲美;有优质的音响效果,由于采用了数字技术,使得数字电视的伴音更趋逼真;有抗干扰功能,数字电视受其它电器的干扰很小,因此画面稳定,扩展功能多,可增加上网、点播等。数字电视的最大优点是:数字化以后的电视信号占用网络带宽资源大大减少,使目前线路的传输能力由原来几十套扩展为几百套。向用户提供的数字电视节目内容更加丰富。另外,数字电视还可以开设增值服务,可以分成更多更细的专业频道,如汽车、房产、MTV、体育、音乐、电视剧频道等。一方面,在模拟时代的电视“受众”到了数字时代有了自己的主动选择权,可以点播自己喜欢看的节目内容,不再像过去那样只能被动接受;另一方面,由于有存储功能,看电视用不着再“赶点儿”了,可像电脑一样进行文字录入、上网浏览、收发邮件、电视购物、远程教学、远程医疗、股票交易、信息咨询等。它改变了图像、文字等信息的生产、传播、交换和消费的方式,使信息传播从单向单一形态向双向多元化形态转变、从资源垄断向资源共享转变。从以上介绍中,我们不难看出,新媒体的优势体现在它的互动性和参与性,尤其是网络电视和手机电视媒体,他们充分调动了受众的积极性,实现了一对一传播的模式,让受众在这种互动体验中获得更深刻的品牌认知。那么,新媒体有哪些共同特点呢?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新媒体,其最大特点是打破了媒介间的壁垒,消融了媒体介质之间,地域、行政之间,甚至传播者与接受者之间的边界。具体讲:1.媒体个性化突出由于技术的原因,以往所有的媒体几乎都是大众化的。而新媒体却可以做到面向更加细分的受众,可以面向个人。个人可以通过新媒体定制自己需要的新闻。也就是说,每个新媒体受众手中最终接受到的信息内容组合可以是一样的,也可以是完全不同的。这与传统媒体受众只能被动地阅读或者观看毫无差别的内容有很大不同。2.受众选择性增多从技术层面上讲,在新媒体那里,人人都可以接受信息,人人也都可以充当信息发布者,用户可以一边看电视节目、一边播放音乐,同时还参与节目的投票,还可以对信息进行检索。这就打破了只有新闻机构才能发布新闻的局限,充分满足了信息消费者的细分需求;与传统媒体的“主导受众型”不同,新媒体是“受众主导型”。受众有更大的选择,可以自由阅读,可以放大信息。表现形式多样新媒体形式多样,各种形式的表现过程比较丰富,可融文字、音频、画面为一体,做到即时的、无限的扩展内容,从而使内容变成“活物”。理论上讲,只要满足计算机条件,一个新媒体即可满足全世界的信息存储需要。除了大容量之外,新媒体还有“易检索性”的特点:可以随时存储内容,查找以前内容和相关内容非常方便。信息发布实时与广播、电视相比,只有新媒体才真正具备无时间限制,随时可以加工发布。新媒体与用强大的软件和网页呈现内容,可以轻松地实现24小时在线。新媒体交互性极强,独特的网络介质使得信息传播者与接受者的关系走向平等,受众不再轻易受媒体摆布,而是可以通过新媒体的互动,发出更多的声音,影响信息传播者。由此可见,新媒体与传统电视媒体最大的本质区别在于:传播状态的区别:由传统媒体的一点对多点型,变为新媒体的多点对多点型。主导状态的区别:由传统媒体的主导受众型,变为新媒体的受众主导型。受众状态的区别:由传统媒体的普通大众型,变为新媒体的细分受众型。那么,新媒体的发展对传统电视广告业有哪些影响呢?在分析新媒体特点以后,我们发现新媒体的发展正在以受众生活方式的变化为导向,把广告植入人们的生活轨迹,这种根植于生活形态与需求的媒体,将具有更大的生命力。它对传统电视广告业将产生以下几个方面的影响:新媒体对受众分流的影响最近,我们对南京2000人的抽样调查表明,新媒体出现后,被访人中,18%的人少看电视了,25%的人少看杂志了,11%的人少听广播了,15%的人少看报纸了,新媒体的受众开始增多,电视观众开始分流。而且年轻一代在资讯获得方面越来越依赖互联网等新媒体,传统媒体受众正呈现出明显的老龄化趋势。调查表明 :20世纪50年代以来,人们了解大事以报纸为主;50年代至70年代,报纸、广播各分天下;80年代以后,主角由电视媒体来担当;目前,由于新媒体发布新闻要比电视发布新闻速度快、成本低,冲击电视新闻的情况就不可避免了,最终导致受众对媒体偏好发生改变。新的传播状态使传统媒体的“大众”正在逐渐变为“小众”。2.新媒体对广告业主的影响随着消费市场供给的饱和竞争的加剧,广告主越来越强调市场的细分以及与目标消费者的有效沟通,同时,广告主 也越来越重视针对消费者有效传播途径和到达率。而新媒体在这方面却能满足广告主的要求。一方面,它能针对目标消费者(也就是受众)实施宣传,到达率高,另一方面,能与消费者(受众)深度沟通和互动,例如 :楼宇电视、卖场电视,广告主利用消费者(受众)在封闭的特殊空间,和无可选择性的情况下,让广告的信息接受表现出较为强烈的迫使性,通过服务不同的客户,让广告主精确地击中所想要的目标受众,使效果最大化,充分降低广告主传播的成本。再就是网络电视和手机电视,这些新媒体也能做到一对一营销,也是能让广告主,做到有效覆盖。这种高性价比的广告效果,对于广告主而言,无疑具有非常大的吸引力。在南京的调查中我们发现,新媒体愈来愈受到广告主的重视。“出售信息——换回注意力——向广告主出售——产生利润”这种传统媒体的经营模式正受到新媒体的挑战。广告市场份额正受到新媒体的分割,盈利模式正受到新媒体的的改变。3.新媒体对广告市场的影响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在经营方式上,新媒体与传统媒体存在着同质化。在服务方式上,新媒体与传统媒体也相同,盈利模式上,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相差无几,还是靠内容吸引受众的“眼球”然后将“眼球”出售给广告主。以上三种方式直接分割了传统电视媒体的广告市场,直接影响了传统电视媒体的原有利益格局。其次,新媒体跨越了传统媒体的形态壁垒和行政边界,以纯粹信息和纯粹商业的姿态,形成了跨媒体传播和跨行政区域传播的竞争态势,进一步加剧了媒体间的市场竞争。据中国传媒大学广告主研究所调查数据显示:2005年中国广告市场出现巨大拐点:电视、报纸、杂志、广播等传统媒体广告收入增长放缓,甚至部分出现负增长,与此同时,互联网、楼宇电视等新媒体广告收入一路高扬,2006年广告投放新媒体趋势继续加强。这些新媒体的出现,改变了广告主的传统的传播概念,无疑对传统电视媒体的广告市场形成了一定的压力。4.新媒体对管理模式的影响目前,电视媒体是受国家垄断的,政府主管部门对其有强制性,广告内容和播出长度都受到严格的控制。而新媒体在这方面却没有相应的规章制约,其广告内容和播出长度可以任其发挥。另外,新媒体的管理机制相对模糊,商业化门槛则相对较低,使得几乎任何一个人都有机会成为新媒体的一分子。必须看到,目前的新媒体热潮,是由投资商、技术开发商、设备生产商、信息传播运营商、内容生产商和广告商一起参与的“市场共谋”。投资商需要新经济的概念刺激资本市场的活跃;技术开发商和设备生产商要通过新技术的商业化和产品的更新换代,来获取市场空间;信息传播运营商要穿越行业壁垒和制度边界来扩大经营内容,寻找新的经济增长点;而内容提供商则要突破传播媒介的限制,扩大产品分销的渠道和增加市场议价的能力。这一切,都是围绕着刺激和满足消费者接受和发送信息的市场需求来开展的。 这些情况都将对传统媒体(尤其是电视)的管理机制和机构带来影响那么,我们如何应对新媒体的快速发展呢?新媒体的发展不仅使得网络运营商开始思考与新媒体相适应的商业模式和战略定位,还吸引了国际投资界对它的关注,传统电视业界目前能够看到的前景有二点:一是做内容提供运营商;二是做网络运营商。我以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充分利用电视媒体优势 提升节目质量电视媒体当务之急是练好内功,在提高视频节目的市场竞争力上下功夫,要改变节目现行的生产方式,从受众出发,增强节目与受众的互动性和参与性,打造强势内容,注重节目创新,并注意与广告传播要求相结合,尽快产出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并且受到观众喜欢的产品;要加强节目包装和营销,进一步提高节目收视率和节目美誉度,同时要与广告主和广告代理公司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及时了解他们的需求,做好跨媒体的整合营销,聚集优势资源,尽快培育自己的核心竞争力。积极发展新媒体业务,打造跨媒体综合平台传统电视媒体必须采取多媒体战略,(尤其是地方传统电视媒体)在巩固现有阵地的同时进军新媒体,建立起自己的新媒体平台,把传统的价值链与互连网、手机等新媒体整合,将电视的影响力平移过去,在这些新的平台上创造二轮、三轮的价值。要发挥传统电视媒体在节目内容、品牌资源等方面的优势,与新媒体有效结合,使很多新利润以最快的速度产生。这样做,不仅对传统电视媒节目的收视有帮助,并且有利于节目在新媒体中二度利用,能创造更多的盈利模式,在自己能控制的范围内,做到传统媒体平台与新媒体平台的完全融合、互动,使其产生更为可观的价值和更长的产业链。这也是传统电视媒体变被动为主动的有效途径。我们都应该记住这样一句话:聪明的商人都知道不把鸡蛋放入一个篮子里。推广数字电视增值服务,提高网络运营效益一般来讲,地方台的广电网络与电视台合二为一,如果是这样的话,在数字电视整体转换后,电视媒体应该大大推广数字电视的增值业务。如互动点播、远程教育、远程医疗、政务信息、票务信息等业务。同时要针对广电网络在市场运营方面的劣势,着力学习电信运营商的市场运作和商业推广模式,使用户树立起用电视上网而不是在电脑上看电视的概念。从而将收益都进入电视媒体自己的口袋里。如今传统的电视广告行业虽然不会在一夜之间迅速崩溃,但是像上个世纪九十年代那样一成不变就可以坐等赢利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不可否认,目前传统媒体仍是主流,新媒体还处于边缘发展状态。但是新媒体的强大生命力,未来将会演变成传媒业的重要力量,将严重威胁到原有主流传播渠道的权威地位。俗话说,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我们媒体亦不例外。面对这样的变局,作为传统电视媒体,它的传播状态、经营业态和生存形态必将发生复杂而深刻的变化。我们必须清楚认识到:新媒体的发展,正成为一个地区综合实力中,最活跃的有机组成,对此我们不能不给予足够的重视,忽略了新媒体,我们就有可能没饭吃,相反,如果抓住了这个机会,把握好这把双刃剑,也许传统电视媒体就会获得进一步发展,这是挑战和机遇并存的机会。面对新媒体发展所带来的挑战与机遇,只要以与时俱进的积极姿态,按照科学的发展观,探索规律,寻求对策,就能在新一轮媒体变局中取得综合优势。最后,在这里,我想借用上海文广新闻集团掌门人黎瑞刚常举的“柯达公司”例子,来结束我今天的发言。他说“现在已经很少看到柯达做广告了,为什么?因为很多人都用数码照像机,就是这么一个变化,当时柯达公司没有关注,认为“数码成相技术,没有我的好”,没想到短短几年的工夫,柯达胶片已经无人问津,甚至柯达公司有一度被美国的证券交易所摘牌,这么一个“百年老店”,就因为忽略了新技术的变革所带来的产业的影响,而被市场无形地淘汰了,”说这个例子是想提醒大家,我们要居安思危。新技术引发的变局,无论对于柯达这个的公司,还是对我们电视这样的行业来讲,都不能忽略。在新技术日新月异、风险投资竞相涌入的今天,只有主动向新媒体进军,抢占先机,才能获得最大化的利益。庆幸的是一些电视台已经开始行动了。(作者单位:南京广电集团)
[1] 刘向阳,廖新媛. 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网络营销模式分析[J]. 中国高新技术企业. 2009(21)[2] 任建华,方胜涛. 中小企业网络营销模式分析与探讨[J]. 内蒙古科技与经济. 2009(05)[3] 陈健,常夸耀. 网络营销发展模式及其创新[J]. 商业时代. 2008(32)[4] 徐鑫,苗婷婷. 嵌入式营销——基于顾客价值链的产业营销新思维[J]. 商场现代化. 2008(22)[5] 伍青生,余颖,郑兴山. 营销新发展:精准营销[J]. 经济管理. 2006(21)[6] 周曙东,叶辉. 解析网络营销八大模式[J]. 商业研究. 2003(22)[7] 杨政. 网络营销的内涵、基本模式及运行条件[J]. 商业时代. 2003(09)[8] 官志华,曾凡奇. 网络营销的模式与管理[J]. 南方经济. 2002(12) [9] 王夕虹. 房地产企业网络营销模式研究[D]. 陕西师范大学 2013[10] 郑琳. Web2.0时代的网络广告趋势[D]. 大连工业大学 2013 [1] Jeffery Graham.Internet Lessons for Small Business. . 2002[2] Blood.The Web log handbook:practical advice on creating and maintaining Your Blog. .[3] MICHAEL RAPPA.business model on the web E-commerce times. . 2001[4] Alexa web search. http://www. alexa. com . 2006[5] William Woods,Arthur Sculley.Evolving E-markets:Building High Value B2B Exchanges with Staying Power. . 2000[6] J.Wright.Blog Marketing. . 2005[7] Ellen Reid Smith.e-Loyalty:How to Keep Customers Coming Back to Your Website. . 2000[8] Manzie R.Lawfer.Why customers come back:how to create lasting customer loyalty. . 2004[9] Ravi Sen.Optimal Search Engine Marketing Strategy.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lectronic Commerce . 2005[10] Sculley, A,and Woods, W.B2B Exchanges: The Killer Application in the Business-to-Business Internet Revolution. . 2000
新闻学的毕业论文提纲
一段充实而忙碌的大学生活即将结束,大家都知道毕业生要通过最后的毕业论文,毕业论文是一种比较重要的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形式,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毕业论文怎么写吗?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新闻学的毕业论文提纲,欢迎大家分享。
题目:新媒体环境下新闻报道的二次伤害研究
目录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研究背景与意义
一、研究背景
二、研究意义
第二节、研究内容、方法及创新
一、研究内容
二、研究方法
三、创新之处
第三节、“二次伤害”概念界定
第四节、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一、国外研究现状
二、国内研究现状
第二章、时异势殊:新媒体扩大“二次伤害”
第一节、新媒体为新闻二次伤害提供“平台”
一、新传播者:传受一体,主体多元
二、新传播内容:包罗万象,不可计数
三、新传播渠道:开放共享,扩大影响
四、新受众细分:匿名虚拟,促进舆论
五、新传播效果:即时互动,满足需求
第二节、新媒体环境下二次伤害的'方式
一、轰炸式采访
二、透明化报道
三、加工性传播
四、网络暴力式反馈
第三节、新媒体扩大二次伤害影响
一、对新闻当事人的伤害
二、损害媒体公信力
三、对受众的伤害
四、影响社会公平公正
第三章、过犹不及:“姚贝娜事件”中的二次伤害
第一节、姚贝娜事件发展始末
第二节、姚贝娜事件中“二次伤害”现象探析
一、新闻媒体造成“二次伤害”的表现
二、新媒体环境下受众造成“二次伤害”的表现
第三节、姚贝娜事件相关结论
一、新闻采访时媒体应遵循伦理道德
二、新媒体环境下受众应提高媒介素养
第四章、追根溯源:新媒体二次伤害成因
第一节、媒体原因
一、采写过程中新闻伦理意识淡薄
二、信息把关弱化
三、新闻生产流程简化
四、传播过程异化
第二节、社会原因
一、经济利益下的“新闻大战”
二、大众文化对媒体的消费
三、新媒体技术上为“二次伤害”提供条件
四、新媒介素养教育缺乏
第三节、受众原因
一、受众新闻生产过程非理性化
二、阅听兴趣偏猎奇
第四节、当事人原因
一、过于依赖媒体
二、缺乏维权意识
第五章、因事制宜:减少二次伤害现象
第一节、传媒制度的“他律”
一、加强新闻立法及网络管理
二、加强学术研究
三、制订相关传媒内部职业规范细则
四、提高公民新媒介素养
第二节、新闻从业者的“自律”
一、加强新闻从业者的职业道德意识
二、加大监督力度
三、理性对待受众需求
四、坚持正面引导
第三节、新媒体时代受众的“自律”
一、辨别媒介信息
二、理性看待各类突发事件
结语
参考文献
致谢
人均移动互联网花费时间增多
互联网经济是近年来中国经济的主要增长动力之一。2019年,中国人均互联网经济占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的32.0%。中国拥有一大批不断增长的智能手机用户。在智能手机的热潮推动下,中国移动互联网用户人数从2014年的55680万人增长至2019年的83070万人,复合年增长率为8.3%。
自2014-2019年,中国人均移动互联花费的时间每年均有所上升。这为行业客户、媒体平台及自媒体发布者提供了商机,在争取用户关注方面竞争激烈。
自媒体指用户在自媒体平台上注册的线上账户,用于以文本、图片、音频或视频内容等各种形式向公众发布内容。在2013年自媒体出现之前,移动互联网用户主要透过门户网站和移动应用程序获取内容。自2013年以来,自媒体快速发展,按2018年中国在移动设备上花费的时间计,其已成为主流媒体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在微信、微博、今日头条和抖音等领先自媒体平台日渐受移动互联网用户关注而普及的推动下,行业客户对自媒体投放的资源和营销预算多于传统门户网站。以2019年收益计,自媒体营销市场规模约占移动广告市场总额的三分之一。以收益计的自媒体营销市场规模由2014年的人民币162亿元增加至2019年的人民币1593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57.9%.
2019年在中国自媒体营销市场中,效果自媒体营销市场规模为318亿元,市场份额为19.97%;非效果类自媒体营销市场规模为1274亿元,市场份额为80.03%。
效果类营销增长迅速
效果类营销指互联网受众进行特定的行动(如点击、下载或销售)时向行业客户收取费用的一种线上营销类型,这有别于费用不取决于成功营销活动的其他营销形式。出于此原因,效果类营销模式下的营销活动对各行业客户而言极为精准。与自媒体营销的发展一致,效果类自媒体营销分部亦快速增长,原因是行业客户更加关注其营销活动的表现和结果。效果类自媒体营销市场的市场规模由2014年的人民币13亿元增加至2019年的人民币318亿元,复合年增长率为90.0%。
效果类自媒体营销分为应用营销、线上推广活动、Html5营销及电子商务营销。
应用营销旨在鼓励用户安装所推广的移动应用程序;线上推广活动旨在宣传营销活动、明确品牌定位或推广营业活动;Html5相关内容营销是较新的营销方式,旨在引流转向Html5内容或小程序以供进一步潜在消费;电子商务营销旨在影响实物产品的线上购买决定。
2019年在效果类自媒体营销市场中,应用营销市场规模为153亿元,市场份额占比为48.11%;线上推广活动营销市场规模为111亿元,市场份额占比为34.91%。
—— 更多数据及分析请参考前瞻产业研究院《中国新媒体行业市场前瞻与投资规划分析报告》。
国外新媒体文化发展迅猛,尤其是美国、英国、德国、日本等发达国家的新媒体文化占有了绝大多数的媒体资源,成为新媒体文化的引导者,掌控着新媒体文化的话语权。新媒体文化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社会的政治运作模式,催生新媒体经济,但西方新媒体文化渗透
化妆品是国家投资比较少,包袱比较轻,同时又是为国家创造高税利,创造大量就业机会的行业。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化妆品营销研究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 要]本文在对国内化妆品百雀羚公司营销现状进行考察分析的基础上,结合化妆品的产品及营销特征,对百雀羚公司的营销策略提出了改进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国产化妆品 百雀羚 营销策略 对策
一、国内化妆品市场现状
1.化妆品概述
根据2007年8月27日国家质检总局公布的《化妆品标识管理规定》,化妆品是指以涂抹、喷洒或者其他类似 方法 ,散布于人体表面的任何部位,如皮肤、毛发、指趾甲、唇齿等,以达到清洁、保养、美容、修饰和改变外观,或者修正人体气味,保持良好状态为目的的化学工业品或精细化工产品。
国内市场上的化妆品基本可分为以下三种形态:一是基础护肤类产品,如:护肤霜、洗面奶等;二是洗涤类产品,如洗衣液、沐浴露等;三是彩妆型产品,如粉底液、腮红、BB霜、睫毛膏和香水等。
2.国内化妆品的消费及市场现状
近年来在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情况下,化妆品行业也一直保持着快速增长。2001-2011年,中国化妆品零售规模增长了5倍,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化妆品消费市场之一,其中外资企业的市场份额增长尤为显著。2009年中国化妆品市场,宝洁以132.32亿销售额、19%占有率位列第一,欧莱雅以81.78亿销售额、11.7%占有率名列亚军。雅诗兰黛集团,2009年其在中国市场增长了近30倍,中国已成为其全球增长最快的市场之一。2010年,排名前十的化妆品品牌销售额占整个化妆品市场的38%,其中80%是外资品牌,中国本土品牌只有自然堂和佰草集。
另据数据显示:2011年化妆品行业搜索指数为272万,2011年下半年的搜索指数比上半年上涨近30%。2011年美容护肤相关搜索内容中,产品类相关内容搜索占比最高,关注度达到21.67%。由此可以看出,化妆品行业的市场前景是非常乐观的。
3.国内化妆品市场的消费趋势
(1)消费日益理性化
消费者在购买化妆品时,会优先考虑产品的质量,然后再综合平衡性价比。这说明,人们对化妆品的消费将会作出更加理智的选择,产品的功效将成为顾客购买的新引擎。消费者会倾向于选择适合自己皮肤的化妆品,倾向于购买性价比更高的产品。人们不再盲目崇拜各种 广告 ,而是更多地关注产品的质量、功效和性能,同时对化妆品的消费也在向更高的档次迈进。本土化妆品企业若能研发出质量较好的高档化妆品,在性价比上无疑更占优势。
(2)产品需求细分化
产品需求细分化,是近年来我国化妆品消费市场呈现的一个明显的特征。细分化不仅仅是指品牌、品类、品种、功能和功效,它还包含着消费者群体化消费习惯,以及消费者个人的消费习惯个性化的消费趋势。由于消费者永远在寻找更适合自己的化妆品,因此,对产品的深度细分是获取目标客户的最直接手段。
二、化妆品的营销特征
在化妆品行业,产品(Product)质量、功能、款式、品牌、包装;价格(Price)合适的定价;促销(Promotion)尤其是好的广告;分销(Place)建立合适的销售 渠道 ,都是相当重要的营销手段。
1.产品策略方面:化妆品不同于其他消费类产品,仅从其外观和包装上并不能看出化妆品所具有的功能。人们在选择化妆品的时候,更多是基于产品外在包装或者其品牌形象所展现出的吸引力。因此,在不能一眼看出产品的好坏的情况下,化妆品的包装及品牌形象尤为重要。直接影响人们对于品牌的认识和感觉,由此影响人们的态度和购买行为。
2.促销策略方面:化妆品的产品使用效果具有滞后性,由于其不属于即时性消费品,所以产品的效果展现过程比较缓慢。随着人们护肤知识的增长,人们也认识到对于所谓宣传“一洗白"或者“一贴白”等具有明显美白效果的产品,通常是由于其产品里面汞、铅超标所致。因此对于化妆品的功效的过于夸张宣传反而会引起人们的怀疑。由此,一个能直击人心的广告,一个让消费者相信功效、愿意购买商品的广告是化妆品营销中的重要手段。
3.分销策略方面:目前化妆品的主要分销策略是专柜营销。在大商场开设自己品牌的专柜,或是直接开专卖店进行销售。假冒化妆品无孔不入,而且大部分消费者对于是否为正品难以区分。由此看来,专柜和专卖店内的商品是最让消费放心的。
三、上海百雀羚公司及其现有营销策略分析
1.公司简介
上海百雀羚日用化学有限公司(英文缩写:SPDC)是一家集研究、开发、生产、销售服务为一体的具有七十多年历史的化妆品专业生产企业。公司拥有知名品牌如:百雀羚、凤凰、小百羚, 主要生产的大类产品有:护肤用品、洗护发用品、个人清洁用品、花露水和美容化妆用品等优质产品。
目前外资品牌占据着中国化妆品市场主导地位,中高端市场基本被外资合资企业所占据,外资或合资企业所占的市场份额已接近80%,欧莱雅、宝洁、资生堂、雅诗兰黛等几家国际巨头形成了寡头竞争之势。中高档化妆品市场几乎完全被洋品牌独霸,国有品牌的四成市场几乎都是局限于一些低档日化用品。就百雀羚化妆品来说,消费者对其的了解程度较低,甚至只是听说过。虽然这个品牌辉煌过,消费者也占有一定比例,但是这个品牌在市场中占有的份额很少。
目前百雀羚集团在中国的主要竞争对手也是国际名牌化妆品,主要有雅诗兰黛(Este’eLander)、P&G公司的玉兰油(Oil&Ulan)、妮维雅(Nivea)、资生堂(Shiseido),等。除了世界品牌在国内的混战外,百雀羚集团还面临着 其它 国内本土品牌的袭击和进攻。
2.公司的营销现状及其效果
(1)处于细分市场的初步阶段,不管是从产品线的横向还是纵向都有所扩张。但对于化妆品这个特殊的行业,百雀羚企业目前的市场细分和定位还是有欠精确。
(2)广告的代言人为莫文蔚,为品牌增加了时尚感,但其广告的投放力度明显不足,在消费者心中并没有留下很深的印象,并在其宣扬产品特色方面也稍有不足。
(3)伴随着产品品种及包装上的提升,价格有了明显的提升,在国产品牌中处于中上水平。但其在各大商场的占柜率还较低。 (4)产品的品牌主要是百雀羚,企业加大了对产品的研发力度,产品的质量有所提升。经调查发现,目前消费者对于百雀羚的态度存在两种:一是受早期的品牌和价格的影响,对现在价格有所提升,包装有所创新的产品就其质量效果有所怀疑;二是使用过产品的顾客表示,产品不会使其产生不良反应,但具体的效果也就无明显感知。
四、完善百雀羚公司营销策略的对策建议
1.产品策略
(1)要在产品的质量和产品的外在设计以及产品的功能方面体现产品的差异化。要强势研发,提高核心竞争力。在众多国际品牌屡次出现质量危机之时,在大众在崇尚自然之时,上海百雀羚以安全护肤的东方护肤理念,为消费者创造天然温和的优质护肤品,对其来说是一种机遇。
(2)品牌提升策略:特色品牌抢占市场。要改善和提高影响品牌的各项要素,通过各种形式的宣传,提高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消费者对于百雀羚产品的了解程度较低,甚至只是听说过虽然这个品牌辉煌过,但现今给人的感觉就是低廉的老产品。因此,首先要消除这一观念。
(3)多品牌策略:多品牌策略是宝洁公司首创的,宝洁公司也是运用多品牌策略成功的典范。多种不同的品牌可吸引更多的消费者,提高市场占有率。百雀羚可根据市场细分,对不同的目标市场采用多品牌策略。
2.价格策略
从百雀羚以往的消费格局来看,消费价格需重新改革,突破低档品牌的格调,百雀羚品牌可首先在国内打响,突破老品牌的低端价格,开拓国内市场,在国内设立专柜,提高档次,提升价格,品牌全面包装革新。
3.促销策略
化妆品促销中最重要的是广告。巴黎欧莱雅、玉兰油、美宝莲等品牌的广告随处可见,而且其宣扬的产品理念已经深入人心。在选择产品代言人方面,也都是具有时尚号召力的明星。同样作为国产品牌的上海相宜本草,无论是其在不同的产品系列上采用不同风格的明星代言,还是广告在各大媒体上的投放力度都是值得被借鉴的。因此,百雀羚可在广告设计上和投放力上加深力度。
4.利用STP营销,细分市场,做到精准定位
先对整个市场进行细分,再选择目标市场,最后确定市场定位。要知道自己的顾客是谁。要把顾客分类,“我要把产品卖给所有人”这是一种错误的营销理念,一定要定位好自己的客户群体。找顾客的需求点、定位产品的卖点。产品的卖点必须是独特的。假如有人向你推销一款化妆品,说可以“包治百病”,那一定是不会有人敢买的。因此,策略行销也要考虑顾客购买时的考虑点:(1) 能否解决我的问题;( 2) 能否带来好处;( 3) 能否创造价值。
参考文献:
[1]王国庆.品牌概念战:中国式营销[M].南京大学出版社,2007.6
[2](美)菲利普.科特勒,凯文.莱恩.凯勒.营销管理(第12版)[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6
[3]严碧华.国产美容护肤品急待重树消费者信心中国联合商报[J].2009.16
[4]李勤.论全球化的化妆品包装及品牌营销策略,生产力研究[J].2009.5
[5]张建民,张晓冬.本土化妆品的品牌推广策略研究,日用化学品科学[J].2008.9
[6]周军.女性化妆品消费心理及营销策略研究,中国集体经济[J].2009.1
[7]MarkGodfrey.中国市场 报告 [J].SPCChina,2010(3):8-9.
[8]郭俊.复苏、创新、超越[J].中国化妆品,2010(2):36-47.
[9]王炳东.中国化妆品市场大盘点[J]..中国化妆品,2010(2):60-65
摘要: 化妆品行业是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发展比较快的行业,同时又是国家投资比较少,包袱比较轻的行业,也是为国家创造高税利,创造大量就业机会的行业,经过几年的培育和发展,我国已成为亚洲第二大,世界第八大化妆品市场,行业品牌化竞争格局已形成。本文首先分析,中国化妆品市场现状,国内化妆品企业在 市场营销 方面应采取的营销战略。
Abstract: After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 cosmetics industry in China develops relatively fast; at the same time, its investment is relatively small, and it is high profit and the resource of state revenue and creates substantial employment opportunities. After several years of cultivation and development, China has become the second largest industry in Asia, and the eighth largest cosmetics market in the world. Industry competition pattern has been formed. Firstly, it analyzes the status quo of China's cosmetics market; second, it analyzes the marketing strategy that domestic cosmetics enterprises should take.
关键词: 市场现状;存在问题;策略
Key words: market current situation;problems;strategies
中图分类号:F71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 编号:1006-4311(2013)12-0165-02
1 目前我国化妆品市场现状
雅芳是中国国内化妆品品牌发展较好的代表之一,在发展的过程中,我国限制了直销的发展,雅芳果断的决定向渠道营销转型。雅芳经过几年的发展,在全国各地建立了数量众多的品牌专柜和专卖店,这些专柜和专卖店的建设,让雅芳迅速的形成了巨大的销售网络,提升了品牌影响力,这是雅芳多年来一直保持重要市场占有地位的主要原因之一。
欧莱雅先后收购了小护士和羽西,占据了化妆品市场的塔尖位置,使得中国化妆品市场形成了金字塔格局。其实,在一开始,欧莱雅进入中国一直在研究和试探中国市场的未来前景,在2003年的时候开始发力,到2005年,欧莱雅全面的出击中国市场。欧莱雅作为全球化妆品领先牌品,它们在中国的目标就是凭借自身产品的高低中端产品全覆盖,来竞争中国化妆品市场的占有率第一的位置。
保洁公司的优势在于广告优势和品牌优势,以及终端的建设方案和销量。保洁公司在抢夺优势资源的方面做得好,并借此使得自身的竞争对手有所下降,并对其他国内品牌形成了巨大的威力,但是同时我们也要看出,目前保洁对市场的稳固仍然是抱有谨慎的心态的。
化妆品是目前中国最为活跃的日用消费品之一,在最近的几年中,我国化妆品行业的产值每年的增长率都在18%左右。伴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外知名化妆品品牌进入中国市场,我国化妆品市场的竞争更加激烈,各大化妆品公司在增强自己的竞争实力的同时还需要及时的关注着自身的市场占有率,一旦发现市场变化,就会迅速调整自身的发展战略。根据最近的 市场调查 数据显示,雅芳是我国化妆品市场上使用率最高的品牌,随后是全球化品牌欧莱雅、宝洁、联合利华、资生堂等,而其他的一些品牌和这些品牌仍然有不小的差距。
2 我国化妆品营销存在问题
目前中国广大爱美女性的主要活动之一就是去商场选购化妆品,但是,伴随着近几年来,国际品牌的迅速扩张,在大商场里已经很难能看到国内品牌了,在这些国外品牌的排挤下,国产化妆品的发展前景令人担忧。郁美净集团有限公司外宣传部长李部长这样感概到:“虽然我们的产品在农村地区有一些价格上的优势,但是目前国外的品牌也已经盯上了这块最后的市场。”之后的发展可想而知,激烈的竞争会继续下去。
2.1 洋品牌垄断高端 根据权威机构的调查显示,在2007年世界化妆品销售额的国家排名中,中国超过了法国和德国,成为了世界第三大化妆品市场,而且中国还具有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同时,在化妆品的销售额这项数据中,其中占绝大优势的是中高档商场的化妆品专柜。这些商场专柜的销量不大,但是却占据着整个化妆品销售额的一大部门。目前占国内化妆品企业总数30%左右的外资企业和合资企业,其化妆品的销售量和销售额却分别占国内化妆品销售量的60%和40%左右。
2.2 低端市场也将不保 伴随着国外品牌进入中国市场,国内化妆品市场竞争越来越激烈,国产化妆品企业的市场空间越来越小,而且仅仅限于在中低端的市场去竞争。
3 我国化妆品市场营销策略
根据目前我国化妆品业存在的现状,提出了以下战略:
3.1 目标营销策略 目标营销主要是针对的特定的消费者群体,通过对这部分消费人员的心理研究,制定出有专门的营销策略。因此,在目标营销的策略中,研究女性的消费心理非常的重要。
品牌营销论文开题报告模板
开题报告是由选题者把自己所选的课题的概况(即"开题报告内容"),向有关专家、学者、科技人员进行陈述,以下 是一篇关于品牌论文开题报告模板,供大家参考!
论文题目: 板城酒业品牌营销策略研究
一、选题背景
板城酒业是国内白酒百强企业,重建于1956年,其前身是有着几百年历史的承德?板城“庆元亨”烧酒作坊。在2002至2012年白酒黄金发展的十年,板城酒业也顺应市场趋势,快速发展,2010年实现销售额10亿元,曾经一跃成为河北第一品牌,广告语“板城烧锅酒,可以喝一点儿”家喻户晓。板城酒业于 2011年被联想旗下的丰联酒业集团全资收购,收购后组织变动、经营策略的改变等,都为其带来了巨大的影响,企业并没有快速适应,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下,被老白干、山庄赶超,品牌力逐渐衰退。2012年随着行业大环境变化,高端品牌销售严重下滑,一线品牌纷纷转战腰部价位,白酒“劲腰运动”愈演愈烈,面对一线外来品牌、区域强势竞品和葡萄酒等可替代竞品的压力,板城酒业现有品牌营销策略显然难以应对如此激烈的竞争。因此,笔者希望通过对板城酒业企业内部深入调查,对外部消费者做调研,发现板城酒业品牌营销策略存在的问题并进行分析,设计出适合企业发展的品牌营销策略,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本文利用科学的研究方法、客观真实的市场数据,以品牌营销理论为依据对板城酒业的品牌营销策略进行研究分析。希望能够真正找到板城酒业品牌力衰退、市场占有率下滑的原因,并能提供行之有效的品牌营销策略,帮助改变板城酒业目前的不利状况,提升品牌地位,重新获得竞争优势。旨在为板城酒业未来品牌发展提供有利的理论参考,并且希望本研究对其他酒类企业品牌营销有借鉴意义。
三、本文研究涉及的主要理论
曹垣、廖仁春(2005)认为我国企业营销的问题主要体现在品牌和品牌营销意识薄弱,不少企业虽有质量上乘的产品,却很难形成品牌优势;品牌定位雷同,品牌设计缺乏个性;把品牌传播等同于做广告;李超(2012)认为我国企业品牌营销过程中除以上问题外,在品牌推广方面也存在问题,具体表现为品牌推广方式单一,难以形成口碑效应。周正(2010)指出我国不少企业对品牌营销存在扭曲性的认识,把品牌简单地理解为产品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企业常用的品牌策略主要有品牌延伸策略、多品牌策略、品牌联合策略等,不同学者对具体品牌策略的认识各不相同。影响品牌策略选择的因素也是多种多样的,归纳起来可以发现,学者们专门对品牌策略选择影响因素的探讨主要集中在企业多元化经营或企业不同成长阶段的分析。笔者认为企业选择品牌策略的影响因素是错综复杂的,不仅需要考虑企业面临的各种多变的外部环境,更要考虑企业自身的特点和拥有的资源,行业成熟度、企业所处的行业位置、企业资源状况等,现有对品牌策略影响因素进行研究的文献不多,所涉及内容还不够全面,例如都未考虑决策者偏好的因素。
综合大量文献关于品牌定位的描述,总结得出正确的品牌定位应围绕顾客心智展开,通过独特的形象设计,广泛的传播,在消费者心智中形成深刻的品牌印象,这一印象是企业希望消费者获得的品牌形象,并且要能够与目标顾客产生情感共鸣,即在某种程度上满足目标顾客的情感诉求。品牌传播:关于品牌传播,学者们也给出了不同的定义,通过大量阅读,笔者发现余明阳与舒咏平的定义重点强调品牌传播手段,认为要开展品牌传播就需要充分利用广告、公关、人际传播及各种媒介资源。他们忽略了品牌信息这一重要的传播要素。而刘强的定义则更强调品牌传播的整个过程。相对而言张金海、段淳林的整合营销传播从品牌与顾客关系出发,是一种全新的营销思潮。酒类品牌营销:纵观酒类行业品牌营销策略研究相关文献,发现长期以来酒行业粗放式的'品牌管理,使酒行业品牌营销较为落后,现有文献的研究更多停留在理论层面,还不够深入、系统。通过对品牌营销策略相关文献的查阅,作者发现随着消费者品牌意识的增强,市场竞争的激烈,企业对品牌营销高度重视。目前品牌营销策略已成为国内外学术界和实践界共同关注的重要议题,近几年关于品牌营销的文献数量猛增。综合研究发现,以往文献更多停留在理论上,关于塑造品牌方法的论述还不够严谨,缺乏实际指导意义。由于学者们过分强调国外的品牌理论及成功经验,忽视对本土企业的真正需求及现状的分析,直接照搬国外成功经验,成为制约本土品牌营销的瓶颈。另外,现有研究多依赖于过去的理论,缺乏创新,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下,品牌营销策略要能够与时俱进,时刻创新,市场是变化莫测的,过去适用的方法在今天的市场环境下不一定适用。最后,多数文献都是基于企业视角在研究品牌营销策略,我们也可以基于市场,基于目标顾客或目标顾客与企业品牌的关系等多个视角进行研究。
四、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及研究框架
(一)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本文以板城酒业为研究对象,以市场营销为理论基础,对板城酒业品牌营销策略现状进行深入分析,基于消费者视角对板城酒业品牌营销进行检核,最终针对其存在的问题,给出了具体的品牌营销建议,同时也给出了品牌营销策略实施的保障措施。本文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前言,综述国内外品牌营销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对前人研究成果进行总结并借鉴。笔者通过大量阅读国内外文献,总结前人研究经验,希望对板城酒业品牌营销策略进行研究时能够借鉴前人成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观点。第二部分板城酒业品牌现状分析,简要介绍板城酒业,通过对企业品牌架构、现行的品牌营销策略及品牌的组织管理进行分析,发现企业在产品及品牌传播方面存在的问题。第三部基于消费者视角的板城酒业品牌检核,通过消费者对本品及主要竞争品牌的认知与评价,检视板城品牌存在的问题。第四部分结合板城酒业品牌营销问题及市场现状,依据市场营销理论,给出问题解决的建议。第五部分结论及对酒类品牌建设的启示。
(二)本文研究框架
本文研究框架可简单表示为:
五、写作提纲
摘要 3-4
ABSTRACT 4-5
1 绪论 8-12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 8
1.2 文献综述 8-10
1.3 研究内容、方法和技术路线 10-12
2 板城酒业品牌现状分析 12-20
2.1 板城酒业简介 12
2.2 板城酒业品牌营销基本情况分析 12-17
2.2.1 板城酒业品牌架构 12-13
2.2.2 现行的品牌营销策略 13-17
2.3 品牌的组织管理 17
2.4 板城酒业品牌营销问题分析 17-20
2.4.1 产品问题 17-19
2.4.2 品牌传播方式单一,将广告投放等同于品牌传播 19-20
3 基于消费者视角的板城酒业品牌检核 20-30
3.1 调研设计 20-21
3.2 白酒消费者的一般需求特点 21-23
3.2.1 河北白酒消费者概述及人群特点 21
3.2.2 消费者购酒考虑因素 21-22
3.2.3 河北白酒消费者信息获取渠道 22
3.2.4 对白酒消费趋势的预测 22-23
3.3 消费者对板城品牌的认知与评价 23-29
3.3.1 消费者对板城品牌的认知 23-26
3.3.2 消费者品牌印象 26-27
3.3.3 板城品牌在不同场合的优劣势表现 27-29
3.3.4 板城市场现状小结 29
3.4 消费者对主要竞品品牌的认知与评价 29-30
4 板城酒业品牌营销具体建议 30-41
4.1 做好品牌定位,彰显品牌特色 31-35
4.1.1 顾客分析 31-32
4.1.2 竞争者分析 32
4.1.3 板城品牌核心优势分析 32-33
4.1.4 找准品牌定位,创建品牌价值主张 33-35
4.2 优化品牌架构,谋求产品与品牌的匹配 35-36
4.2.1 完全脱离主品牌“板城”,重新打造高端品牌 35
4.2.2 中高端产品依然使用“板城”品牌,主打中端产品形象 35
4.2.3 中低端打造全新的核心战略产品 35-36
4.3 整合营销传播,塑造品牌形象 36-38
4.3.1 聚焦重点市场,短期引爆 36
4.3.2 传播媒介多元 36-37
4.3.3 打造品牌形象店,整体氛围营造 37
4.3.4 有效运用新媒体,吸引消费者参与品牌传播过程 37-38
4.4 健全保障体系,为品牌建设服务 38-41
4.4.1 强化公司内部沟通与合作 38-39
4.4.2 加强员工品牌营销培训 39
4.4.3 保证产品品质 39-41
5 结论与对酒业品牌建设的启示 41-43
5.1 结论 41-42
5.2 对酒业品牌建设的启示 42-43
参考文献 43-45
附录 45-51
附录1 消费者需求定性调研访问大纲 45-47
附录2 品牌监测调查问卷 47-51
致谢 51
六、本文研究进展(略)
七、参考文献
[1]曹垣,廖仁春.我国企业品牌营销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江苏商论,2005, (2): 52-54.
[2]李超.我国企业品牌营销中存在的问题和对策[J].市场营销,2012,(6) : 117-118.
[3]周正.我国企业品牌营销中的瓶颈及创新路径探究[J].中国商贸,2010,(12): 28-29.
[4]余明阳,舒平.论“品牌传播” [J].国际新闻界,2002, (3): 63-68.
[5]刘强.论品牌传播效果[J].现代营销,2011, (5): 54-55.
[6]张金海,段淳林.整合品牌传播的理论与实务探析[J].黑龙江社会科学,2008, (5):99-102.
[7]艾.里斯,杰克.特劳特.定位[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1.
[8][美]艾尔.强森.跨位[M].延安:延边人民出版社,2002.
[9]李倩如,李培亮.著名品牌营销实务[M].广州:广东经济出版社,2002.
[10]赵翠霞.“海尔”成功的品牌延伸策略分析[J].科技经济市场,2009, (3): 63-64.
新媒体运营,是通过现代化移动互联网手段,通过利用微信、微博、贴吧等新兴媒体平台工具进行产品宣传、推广、产品营销的一系列运营手段。
新媒体运营就是利用微信、微博、贴吧等新兴媒体平台进行品牌推广、产品营销的运营方式。通过策划品牌相关的优质、高度传播性的内容和线上活动,向客户广泛或者精准推送消息,提高参与度,提高知名度,从而充分利用粉丝经济,达到相应营销目的。微博,微信,贴吧等平台运营只是新媒体运营中其中一个子集,而新媒体运营又是整个系统运营中另外一个子集,明白这个关系更好理解新媒体运营到底扮演什么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