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格言警句剖析
聊斋志异论文答辩问题主要论文题目的来源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等方面。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清朝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主要从(聊斋志异)论文题目的来源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分类,找出每一类的进行分析,分析女性形象产生的原因及研究的方法,手段及进度安排方面进行论述。
聊斋志异论文提纲
《聊斋志异》是明清文言梦幻小说的经典之作那么它在其中的影响又是怎样的呢?
一、 总述《聊斋志异》的地位、前人研究《聊斋志异》关于讽刺艺术的情况。
二、概括《聊斋志异》中鬼狐妖的形象。与魏晋、唐传奇中鬼狐妖形象进行对比,突出现在《聊斋志异》中的鬼狐妖的形象是拥有完美的人性、超凡的本领和美貌,这与前人所塑造的厉鬼和狡猾狐狸妖的形象有着颠覆性的变化,这一种变化就一方面说明了作者非凡的想象力和勇于打破常规的创造力,另一方面也说明了鬼狐妖的形象有一种提升的空间,鬼狐妖的形象人格化了。
三、鬼狐妖的形象塑造上就具有讽刺艺术。讽刺用于暴露对象的缺点和可爱之处,用夸张或者反讽等方式揭示事实。以《婴宁》为例。婴宁爱笑的形象到最后不笑的形象反映出当时的社会容不了像婴宁这样纯真、笑得烂漫的女子的存在,讽刺当时肮脏的人间社会容不下一点美好的事物的存在。
四、人与鬼狐妖形象的对比,更显出鬼狐的人性的光辉。作者用鬼狐代表正义的呼声,没有塑造典型的英雄人物形象,这是因为在当时的社会下,人非人,甚至远离人间的鬼狐妖比君子更可爱更具有人性的光辉,所以作者只能寄托虚幻的鬼狐妖来展示出世间的美好,另一方面,也讽刺了在当时社会的人都带着一颗邪恶贪婪的心活着,导致了人性的毁灭,人都不能算是人了,只能通过鬼狐原本被认为是邪恶的代表来传递人性的美好,而原
本最应该具备人性的美好的人却比不上鬼狐妖。
1、以《武孝廉》为例。石孝廉原本是身患重症之人,靠的狐女的一颗救命丸续命,狐女不求回报而且还愿意伺候石孝廉,后来石孝廉得知狐女的真实身份后却要杀了她。一个善良、宽厚和气、得体的狐女和一个以怨报德、豺狼野心的石孝廉这两个形象有着鲜明的对比,反衬出人类的丑恶,竟然比狐狸还要凶狠,进一步讽刺了人类社会的复杂和人性的丑恶。
2、《葛巾》为例。葛巾这一美艳的花妖,被常大用的爱花之情所感动,而以身相许,葛巾不仅使常大用家业兴旺,而且把自己的妹妹许配给常大用的弟弟,两姐妹为常家生了儿子,葛巾做到了传统妇女的典范,但是在常大用知道了妻子的真是身份后,以前对葛巾的痴爱却消失了,甚至对葛巾产生怀疑,与叶公好龙这一故事一样,作者辛辣地讽刺了常大用这人物,揭示了他的虚伪、表里不一的坏作风。
3、以《小翠》为例。一个狐仙,对于王家无意之中施予的恩德,还想着报答,而王家傻公子受小翠再生之福,却因一只破瓶打碎而被打碎而失声叫骂,何其鄙吝之至,和公子分手后又破镜重圆,找好替身后又从容离去,从这件事可以知道,仙人之情,远比世俗之人深厚。讽刺了世俗之人鄙陋的人性,不及狐狸的情谊之深。
五、结束语。
明清文言梦幻小说是中国古典小说的重要组成部分。文言梦幻小说经历了先秦的萌芽、六朝的发轫、唐宋的定型、蒙元的平寂,至明清时期达到辉煌。
对明清梦幻小说进行研究可以更为清晰地探索其发展的历史轨迹、情节范型和叙事神理,从而在历史纵线上观照文言梦幻小说自身的发展规律及其对传统古典小说的继承和超越中文系毕业论文提纲中文系毕业论文提纲。明清文言梦幻小说的历史发展阶段可以分为四个时期:自明建国起至嘉靖初年,以“剪灯”系列为代表,文言梦幻小说逐渐走出蒙元低谷,进入承前启后的复苏期; 明末清初动荡的社会和黑暗的政治使得梦幻题材成为文士抒发情怀、消释块垒的重要载体,文言梦幻小说相继涌现。而《聊斋志异》的出现,则标志着文言梦幻小说走出唐传奇梦幻小说的光环步入一个新的高峰;雍正至乾嘉年间,《聊斋志异》的风行,促使模拟效颦之作继踵激增,风起云涌,繁荣一时,出现了许多颇有新意、颇有创制的作品;道光以后,文言梦幻小说逐渐落潮,直至完全终结,退出历史舞台。文言梦幻小说是文人的释怀与写心,明清时期的文言梦幻小说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在情节范型方面又有所创新与突破。
其常见情节范型主要有六类:以梦幻的形式表达作者的政治见解,在人生如梦的感触中表现自己落魄境遇、用世志向、刺世之心、政治理想和人生社会哲理思考的“梦幻人生范型”;因相思爱恋“心驰到彼”、灵肉分离的“因爱离魂范型”;因渴望自由平等、精神交通的婚恋,故而在精神上幻想一种理想婚恋的“婚姻艳遇范型”;以梦幻的形式承载某种政治目的、政治理想、政治抱负的“政治话语范型”;受佛教思想、佛经故事影响,用小说的体裁于梦中劝诫世人弃恶从善,以淳化社会风俗的'“果报轮回范型”;以梦游地狱和梦游仙境的形式批判现实的黑暗与表达理想社会图景的“游冥游仙范型”。
梦幻小说自有一套叙事策略,尽管其并非文言梦幻小说所专有。但通过对明清文言梦幻小说进行理性分析和透视,可以从中体察出明清文言梦幻小说与其它文言小说在叙事视角、叙事时间、叙事结构等方面的不同之处文言梦幻小说是文士的主体性创造活动的结晶,真实地反映了文士的审美心态和审美追求。受梦幻本身所具有的朦胧性、虚幻性等特有属性的决定,明清时期的文言梦幻小说体现出鲜明的虚实相生的浪漫幻设特点、姿彩各异的语言特色以及浓郁的诗情画意韵味中文系毕业论文提纲论文。明清文言梦幻小说的渐趋势微是历史的必然,然而,它却将梦幻载体的精髓注入其后文学体裁。民国之后,五四时期,梦幻题材的一度繁荣,当与此有一定关系。因此,通过对明清文言梦幻小说的集中探讨,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其题材、范型之发展渊源及其艺术特色,从而更全面地把握文言梦幻小说的整体面貌。
中文摘要3-4
英文摘要4-8
引言8-23
一、文言梦幻小说的界定8-11
二、文言梦幻小说的历史流变11-14
三、文言梦幻小说的研究历史与现状14-21
四、文言梦幻小说研究的意义与方法21-23
第一章 明清文言梦幻小说的历史发展阶段23-45
第一节 “剪灯”系列:承前启后的复苏期(明建国起至嘉靖初年)23-26
第二节 《聊斋志异》:走向高峰的转型期(明嘉靖初年-清康熙年间)26-38
第三节 “聊斋”拟作:推波助澜的沿承期(雍正年间起至乾嘉盛世)38-41
第四节 《聊斋》余絮:新旧交替的终结期(道光年间至光绪末年)41-45
第二章 明清文言梦幻小说的常见情节范型研究(上)45-61
第一节 梦幻人生范型45-52
第二节 因爱离魂范型52-57
第三节 婚姻艳遇范型57-61
第三章 明清文言梦幻小说的常见情节范型研究(下)61-85
第一节 政治话语范型61-70
第二节 果报轮回范型70-78
第三节 游冥游仙范型78-85
第四章 明清文言梦幻小说亚常见情节范型研究(存目)85-86
第五章 明清文言梦幻小说叙事模式研究86-102
第一节 叙事视角86-91
第二节 叙事时间91-97
第三节 叙事结构97-102
第六章 明清文言梦幻小说的审美追求102-110
第一节 虚实相生的浪漫幻设102-104
第二节 姿彩各异的语言艺术104-107
第三节 诗情画意的韵味107-110
第七章 明清文言梦幻小说梦幻与白话梦幻小说比较研究(存目)110-111
第八章 明清文言梦幻小说文化研究(存目)111-112
第九章 明清文言梦幻小说的影响及地位112-114
附录114-121
结语121-123
参考文献123-127
后记127-128
古代文学论文题目1 《诗经》分类研究(情诗、思妇诗、离别诗等)2 先秦诸子文研究(《论语》、《庄子》、《孟子》、先秦寓言等)3 屈原与楚辞研究(生平、悲剧成因、作品辨伪、思想与艺术等)4 中国文学批评史专家专著专论研究5 亡国之音哀以思——论李煜词6 柳永词的雅和俗7 论柳永对苏轼词的影响8 苏轼的人品与词风9 李清照前后期词在情感表达上的不同10 苏轼、辛弃疾豪放词风的比较11 论秦观词的艺术特色12 论黄庭坚的瘦硬诗风13 《三国演义》和历史文学创作问题14 《水浒传》主题辨析15 汤显祖戏曲观的研究16 《聊斋志异》爱情题材论17 《红楼梦》主要人物形象论18 简论中唐多情传奇19 从李贺诗看其“鬼才”之名20 简论李商隐的咏史诗21 李商隐的“无题诗”的艺术特色22 简论中唐多情传奇23 李煜词评价之我见24 试论李清照词的艺术特色25 豪放大师苏轼的婉约词26 论关汉卿喜剧之“双璧”《救风尘》与《望江亭》27 古典长篇小说名著(任选一部)中的女性艺术形象试论28 《三言》中爱情作品的反封建倾向29 《红楼梦》中宝、黛、钗的爱情婚姻悲剧试论30 《红楼梦》中“金陵十二钗”的女性悲剧31 谈影视剧中历史题材作品的时代精神与当代意识32 论《三国演义》塑造诸葛亮的艺术经验33 论《三国演义》战争描写的艺术特色34 论《西游记》的孙悟空形象35 论《牡丹亭》的杜丽娘形象36 论“三言二拍”表现的市民生活特色37 论《桃花扇》的李香君形象38 论《桃花扇》的结构艺术39 论《儒林外史》对八股科举制的批判40 论《儒林外史》的讽刺艺术41 论论李汝珍的《镜花缘》42 论二晏词43 论苏轼的散文特色44 论陆游晚年的思想和诗歌创作45 从林逋的咏梅诗到姜夔咏梅诗46 辛弃疾词与南宋理学的关系47 论元杂剧中的包公形象48 论《西厢记》中张生的形象49 论元杂剧中的李逵形象50 贾谊论51 《史记》人物传记所体现审美情趣52 《史记》人物传记中人物形象分析53 汉乐府诗分析54 陶渊明的人格和诗风55 南北朝乐府民歌艺术风格比较56 正始文学与建安文学异同论57 论曹植诗歌的整体风格58 魏晋隐士与魏晋文学59 《世说新语》刻画人物60 魏晋南北朝小说在中国小说史上的地位61 陶渊明与谢灵运诗歌比较62 《西厢记》的传播63 元杂剧的题目正名64 元刊本杂剧中的角色问题65 《窦娥冤》的悲剧特征66 三国演义的成书问题67 《水浒传》中的女性形象68 牡丹亭》的传播69 《红楼梦》中改名问题70 石头传说与贾宝玉形象71 石头传说与孙悟空形象72 传奇戏的文人化问题73 戏曲的案头化研究74 商人形象在明清小说的变化及意义75 《桃花扇》中的女性问题76 李白诗中的仙、侠精神。77 论辛词的英雄情节78 论杜诗沉郁顿挫的风格特色79 论辛弃疾的“以文为词”80 论韩愈的“以文为诗”。81 “清空骚雅”、“幽韵冷香”的白石词。82 关于白居易《新乐府的评价83 关汉卿杂剧中的女性形象84 韩愈散文的艺术风格85 元散曲的艺术风格86 柳宗元的寓言创作87 《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88 唐传奇中的女性形象89 《水浒传》的艺术成就90 论杜牧的七言绝句91 论归有光的散文92 论李商隐的无题诗93 《牡丹亭》的艺术成就94 西蜀词与南唐词之比较95 论《西游记》的诙谐风格96 欧阳修词的艺术风格97 《金瓶梅》人物论 98论纳兰性德词99 欧阳修散文的情韵美100 王安石后期的诗歌
聊斋志异论文提纲
《聊斋志异》是明清文言梦幻小说的经典之作那么它在其中的影响又是怎样的呢?
一、 总述《聊斋志异》的地位、前人研究《聊斋志异》关于讽刺艺术的情况。
二、概括《聊斋志异》中鬼狐妖的形象。与魏晋、唐传奇中鬼狐妖形象进行对比,突出现在《聊斋志异》中的鬼狐妖的形象是拥有完美的人性、超凡的本领和美貌,这与前人所塑造的厉鬼和狡猾狐狸妖的形象有着颠覆性的变化,这一种变化就一方面说明了作者非凡的想象力和勇于打破常规的创造力,另一方面也说明了鬼狐妖的形象有一种提升的空间,鬼狐妖的形象人格化了。
三、鬼狐妖的形象塑造上就具有讽刺艺术。讽刺用于暴露对象的缺点和可爱之处,用夸张或者反讽等方式揭示事实。以《婴宁》为例。婴宁爱笑的形象到最后不笑的形象反映出当时的社会容不了像婴宁这样纯真、笑得烂漫的女子的存在,讽刺当时肮脏的人间社会容不下一点美好的事物的存在。
四、人与鬼狐妖形象的对比,更显出鬼狐的人性的光辉。作者用鬼狐代表正义的呼声,没有塑造典型的英雄人物形象,这是因为在当时的社会下,人非人,甚至远离人间的鬼狐妖比君子更可爱更具有人性的光辉,所以作者只能寄托虚幻的鬼狐妖来展示出世间的美好,另一方面,也讽刺了在当时社会的人都带着一颗邪恶贪婪的心活着,导致了人性的毁灭,人都不能算是人了,只能通过鬼狐原本被认为是邪恶的代表来传递人性的美好,而原
本最应该具备人性的美好的人却比不上鬼狐妖。
1、以《武孝廉》为例。石孝廉原本是身患重症之人,靠的狐女的一颗救命丸续命,狐女不求回报而且还愿意伺候石孝廉,后来石孝廉得知狐女的真实身份后却要杀了她。一个善良、宽厚和气、得体的狐女和一个以怨报德、豺狼野心的石孝廉这两个形象有着鲜明的对比,反衬出人类的丑恶,竟然比狐狸还要凶狠,进一步讽刺了人类社会的复杂和人性的丑恶。
2、《葛巾》为例。葛巾这一美艳的花妖,被常大用的爱花之情所感动,而以身相许,葛巾不仅使常大用家业兴旺,而且把自己的妹妹许配给常大用的弟弟,两姐妹为常家生了儿子,葛巾做到了传统妇女的典范,但是在常大用知道了妻子的真是身份后,以前对葛巾的痴爱却消失了,甚至对葛巾产生怀疑,与叶公好龙这一故事一样,作者辛辣地讽刺了常大用这人物,揭示了他的虚伪、表里不一的坏作风。
3、以《小翠》为例。一个狐仙,对于王家无意之中施予的恩德,还想着报答,而王家傻公子受小翠再生之福,却因一只破瓶打碎而被打碎而失声叫骂,何其鄙吝之至,和公子分手后又破镜重圆,找好替身后又从容离去,从这件事可以知道,仙人之情,远比世俗之人深厚。讽刺了世俗之人鄙陋的人性,不及狐狸的情谊之深。
五、结束语。
明清文言梦幻小说是中国古典小说的重要组成部分。文言梦幻小说经历了先秦的萌芽、六朝的发轫、唐宋的定型、蒙元的平寂,至明清时期达到辉煌。
对明清梦幻小说进行研究可以更为清晰地探索其发展的历史轨迹、情节范型和叙事神理,从而在历史纵线上观照文言梦幻小说自身的发展规律及其对传统古典小说的继承和超越中文系毕业论文提纲中文系毕业论文提纲。明清文言梦幻小说的历史发展阶段可以分为四个时期:自明建国起至嘉靖初年,以“剪灯”系列为代表,文言梦幻小说逐渐走出蒙元低谷,进入承前启后的复苏期; 明末清初动荡的社会和黑暗的政治使得梦幻题材成为文士抒发情怀、消释块垒的重要载体,文言梦幻小说相继涌现。而《聊斋志异》的出现,则标志着文言梦幻小说走出唐传奇梦幻小说的光环步入一个新的高峰;雍正至乾嘉年间,《聊斋志异》的风行,促使模拟效颦之作继踵激增,风起云涌,繁荣一时,出现了许多颇有新意、颇有创制的作品;道光以后,文言梦幻小说逐渐落潮,直至完全终结,退出历史舞台。文言梦幻小说是文人的释怀与写心,明清时期的文言梦幻小说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在情节范型方面又有所创新与突破。
其常见情节范型主要有六类:以梦幻的形式表达作者的政治见解,在人生如梦的感触中表现自己落魄境遇、用世志向、刺世之心、政治理想和人生社会哲理思考的“梦幻人生范型”;因相思爱恋“心驰到彼”、灵肉分离的“因爱离魂范型”;因渴望自由平等、精神交通的婚恋,故而在精神上幻想一种理想婚恋的“婚姻艳遇范型”;以梦幻的形式承载某种政治目的、政治理想、政治抱负的“政治话语范型”;受佛教思想、佛经故事影响,用小说的体裁于梦中劝诫世人弃恶从善,以淳化社会风俗的'“果报轮回范型”;以梦游地狱和梦游仙境的形式批判现实的黑暗与表达理想社会图景的“游冥游仙范型”。
梦幻小说自有一套叙事策略,尽管其并非文言梦幻小说所专有。但通过对明清文言梦幻小说进行理性分析和透视,可以从中体察出明清文言梦幻小说与其它文言小说在叙事视角、叙事时间、叙事结构等方面的不同之处文言梦幻小说是文士的主体性创造活动的结晶,真实地反映了文士的审美心态和审美追求。受梦幻本身所具有的朦胧性、虚幻性等特有属性的决定,明清时期的文言梦幻小说体现出鲜明的虚实相生的浪漫幻设特点、姿彩各异的语言特色以及浓郁的诗情画意韵味中文系毕业论文提纲论文。明清文言梦幻小说的渐趋势微是历史的必然,然而,它却将梦幻载体的精髓注入其后文学体裁。民国之后,五四时期,梦幻题材的一度繁荣,当与此有一定关系。因此,通过对明清文言梦幻小说的集中探讨,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其题材、范型之发展渊源及其艺术特色,从而更全面地把握文言梦幻小说的整体面貌。
中文摘要3-4
英文摘要4-8
引言8-23
一、文言梦幻小说的界定8-11
二、文言梦幻小说的历史流变11-14
三、文言梦幻小说的研究历史与现状14-21
四、文言梦幻小说研究的意义与方法21-23
第一章 明清文言梦幻小说的历史发展阶段23-45
第一节 “剪灯”系列:承前启后的复苏期(明建国起至嘉靖初年)23-26
第二节 《聊斋志异》:走向高峰的转型期(明嘉靖初年-清康熙年间)26-38
第三节 “聊斋”拟作:推波助澜的沿承期(雍正年间起至乾嘉盛世)38-41
第四节 《聊斋》余絮:新旧交替的终结期(道光年间至光绪末年)41-45
第二章 明清文言梦幻小说的常见情节范型研究(上)45-61
第一节 梦幻人生范型45-52
第二节 因爱离魂范型52-57
第三节 婚姻艳遇范型57-61
第三章 明清文言梦幻小说的常见情节范型研究(下)61-85
第一节 政治话语范型61-70
第二节 果报轮回范型70-78
第三节 游冥游仙范型78-85
第四章 明清文言梦幻小说亚常见情节范型研究(存目)85-86
第五章 明清文言梦幻小说叙事模式研究86-102
第一节 叙事视角86-91
第二节 叙事时间91-97
第三节 叙事结构97-102
第六章 明清文言梦幻小说的审美追求102-110
第一节 虚实相生的浪漫幻设102-104
第二节 姿彩各异的语言艺术104-107
第三节 诗情画意的韵味107-110
第七章 明清文言梦幻小说梦幻与白话梦幻小说比较研究(存目)110-111
第八章 明清文言梦幻小说文化研究(存目)111-112
第九章 明清文言梦幻小说的影响及地位112-114
附录114-121
结语121-123
参考文献123-127
后记127-128
古代文学毕业论文题目(一)1、论先秦儒家“乐”的思想之政治意义2、论先秦儒家“中和”学说的形成3、论先秦两汉时代游戏的文学表现4、论先秦青铜器装饰艺术的美学思想5、论先秦道家科技伦理思想6、论先秦到汉代孔子历史地位的变迁7、论先秦孝道观的演变8、论先秦两汉诗歌的表演性9、论先秦时期的德治与法治10、论先秦儒家学习伦理思想11、论先秦儒家治国理论的现代应用12、论先秦义利思想及其当代价值13、论先秦楚乐的审美取向14、论先秦民本思想的实质15、论《诗经》中的玉文化16、论《诗经原始》之解《诗》主张17、简论《诗经》中的女性思想18、论《诗经·卫风·氓》在高中语文教材中的接受19、论《诗经》中的天命信仰 古代文学毕业论文题目(二)1.《诗经》的审美学特色2.论《诗经》中的征役诗3.论《诗经》中的婚恋诗4.论《诗经》中的史诗5.论《诗经》中的农事诗6、论中国古代神话的演变7、中国古代神话与原始观念8、先秦诸子书寓言研究9、先秦史传寓言研究10、先秦史书寓言研究11、先秦文学与理性精神12、《吕氏春秋》与杂家13、《诗经》的比兴与《楚辞》的象征14、论《左传》的战争描写15、论《左传》的妇女形象16、《战国策》的艺术成就17、《战国策》名篇研究18、老子的思想19、《老子》的艺术特色20、《庄子》的艺术特色 古代文学毕业论文题目(三)1、历史的界河——论先秦“礼崩乐坏”之“乐坏”2、论先秦两汉的颂、赞、箴、铭3、论先秦儒家道德教育思想及其对当代道德教育的启示4、论先秦“道”“势”关系与士人的精神超越5、论先秦道家教育思想对我国高校教学的启示6、论先秦儒家礼乐文化与当代社会公德教育7、再论先秦民本思想的实质8、论先秦儒家生命价值观9、论先秦法律文献中的和谐思想10、从“中和”准则到“平和”心境11、论先秦东夷文化分布范围的演变12、论先秦法家社会进化历史观13、论先秦礼治思想的演变过程14、中国早期铭文石刻新论15、论先秦文学的水意象16、浅论先秦儒家德治思想体系17、论先秦儒家“中和”学说的形成18、论先秦诸子的“以史为鉴”19、论先秦乐论与诗论的同构与分化20、论先秦儒家散文文学表现的历时性发展(学术堂提供更多论文知识)
目录如下:
自序
卷一
考城隍
耳中人
尸变
瞳人语
画壁
山魈
咬鬼
捉狐
荞中怪
宅妖
王六郎
偷桃
种梨
丐仙
僧孽
鬼哭
蛇癖
庙鬼
义鼠
地震
猪婆龙
陕右某公
好快刀
江中鬼
戏术
蛰龙
小髻
金永年
夏雪
美人首
车夫
杨疤眼
鼠戏
卷二
劳山道士
长清僧
蛇人
斫蟒
犬奸
雹神
狐嫁女
娇娜
妖术
野狗
三生
狐入瓶
真定女
焦螟
叶生
四十千
成仙
新郎
灵官
王兰
王成
梦别
李公
鄱阳神
骂鸭
柳氏子
卷三
青凤
画皮
贾儿
董生
龅石
陆判
婴宁
聂小倩
海公子
丁前溪
张老相公
水莽草
造畜
头滚
侯静山
钱流
龙肉
魁星
潞令
山神
卷四
凤阳士人
耿十八
珠儿
小官人
胡四姐
祝翁
侠女
酒友
莲香
阿宝
九山王
遵化署狐
张诚
跳神
铁布衫法
吴门画工
豢蛇
化男
卷五
汾州狐
巧娘
吴令
口技
狐联
潍水狐
红玉
林四娘
鲁公女
道士
胡氏
丐僧
伏狐
苏仙
李伯言
黄九郎
金陵女子
汤公
阎罗
厍将军
雷公
戏缢
死僧
赤字
梓潼令
鬼津
禄数
鬼令
禽侠
负尸
卷六
连琐
单道士
白于玉
卷七
卷八
卷九
卷十
卷十一
卷十二
卷十三
卷十四
卷十五
卷十六
卷十七
卷十八
卷十九
卷二十
卷二十一
卷二十二
卷二十三
卷二十四
补遗
附录
内容简介
《全本聊斋志异(超值白金版)》俗名《鬼狐传》,是中国古代一部优秀的文言短篇小说集,为清朝初年蒲松龄的代表作。“聊斋”是蒲松龄的书斋名,“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此书约完成于清康熙十九年(1680),此后不断有所增补和修改。
在我国古典小说里。还没有一部作品能像《聊斋志异》这样,古今皆热,雅俗共赏,老少都爱。三百多年来,诸多艺术门类都从《聊斋志异》中汲取营养,《聊斋志异》中的许多故事更成为戏曲、曲艺及影视等的表现热点。
《聊斋志异》内容丰富,包罗万象,故事新奇,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多数故事通过描写妖狐神鬼来反映现实的社会生活。不少作品寓意深刻。对人们有启发教育意义。《聊斋志异》描写人物的手法多种多样,能于奇谲之外。
赋予狐仙鬼魅以人的面貌和性格,塑造了一系列令人难忘的人物形象,大都栩栩如生。《聊斋志异》的情节发展从来不是平铺直叙的,总是曲折多变、悬念丛生,往往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于山穷水尽之处忽见柳暗花明。在语言风格上。
《聊斋志异》使用的是较浅近的文言。也融会了当时的方言俗语,形成了典丽活泼的语言特色。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全本聊斋志异
自序
卷一
考城隍、耳中人、尸变、瞳人语、画壁、山魈、咬鬼、捉狐、荞中怪、宅妖、王六郎、偷桃、种梨、丐仙、僧孽、鬼哭、蛇癖、庙鬼、义鼠、地震、猪婆龙、陕右某公、好快刀、江中鬼、戏术、蛰龙、小髻、金永年、夏雪、美人首、车夫、杨疤眼、鼠戏
卷二
劳山道士、长清僧、蛇人、斫蟒、犬奸、雹神、狐嫁女、娇娜、妖术、野狗、三生、狐入瓶、真定女、焦螟、叶生、四十千、成仙、新郎、灵官、王兰、王成、梦别、李公、鄱阳神、骂鸭、柳氏子
卷三
青凤、画皮、贾儿、董生、龅石、陆判、婴宁、聂小倩、海公子、丁前溪、张老相公、水莽草、造畜、头滚、侯静山、钱流、龙肉、魁星、潞令、山神
卷四
凤阳士人、耿十八、珠儿、小官人、胡四姐、祝翁、侠女、酒友、莲香、阿宝、九山王、遵化署狐、张诚、跳神、铁布衫法、吴门画工、豢蛇、化男
卷五
汾州狐、巧娘、吴令、口技、狐联、潍水狐、红玉、林四娘、鲁公女、道士、胡氏、丐僧、伏狐、苏仙、李伯言、黄九郎、金陵女子、汤公、阎罗、厍将军、雷公、戏缢、死僧、赤字、梓潼令、鬼津、禄数、鬼令、禽侠、负尸
卷六
连琐、单道士、白于玉
补遗
附录
扩展资料:
《全本聊斋志异(超值白金版)》俗名《鬼狐传》,是中国古代一部优秀的文言短篇小说集,为清朝初年蒲松龄的代表作。“聊斋”是蒲松龄的书斋名,“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此书约完成于清康熙十九年(1680),此后不断有所增补和修改。
在我国古典小说里。还没有一部作品能像《聊斋志异》这样,古今皆热,雅俗共赏,老少都爱。三百多年来,诸多艺术门类都从《聊斋志异》中汲取营养,《聊斋志异》中的许多故事更成为戏曲、曲艺及影视等的表现热点。
《聊斋志异》内容丰富,包罗万象,故事新奇,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多数故事通过描写妖狐神鬼来反映现实的社会生活。不少作品寓意深刻。对人们有启发教育意义。《聊斋志异》描写人物的手法多种多样,能于奇谲之外。赋予狐仙鬼魅以人的面貌和性格,塑造了一系列令人难忘的人物形象,大都栩栩如生。
《聊斋志异》的情节发展从来不是平铺直叙的,总是曲折多变、悬念丛生,往往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于山穷水尽之处忽见柳暗花明。在语言风格上。《聊斋志异》使用的是较浅近的文言。也融会了当时的方言俗语,形成了典丽活泼的语言特色。
《聊斋志异》的各类版本很多,《全本聊斋志异(超值白金版)》内容源自二十四卷抄本,插图出自广百宋斋绘图本,在诸多版本中。可谓别开生面。全书共分24卷,收目474篇,另有补遗卷27篇。
全书配有插图近400幅,每幅插图就篇中有代表性的细节、场景成图,将主要人物及其一时的情态变为可视可感的具象加以展现,并于每图的题款处题七绝一首,以凝练含蓄的诗句点明故事的题旨、意味。加上极具古典韵味的版式及装帧设计,更使《全本聊斋志异(超值白金版)》显得图文并茂,古色古香,堪称品味和欣赏这部不朽名著的理想读本。
卷一:
考城隍,耳中人,尸变, 瞳人语 ,画壁 ,山魈 , 咬鬼, 捉狐,荞中怪,宅妖,王六郎,偷桃,种梨,丐仙,僧孽,鬼哭,蛇癖,庙鬼,义鼠,地震,猪婆龙,陕右某公, 好快刀 ,江中鬼 ,戏术,蛰龙 ,小髻 ,金永年,夏雪,美人首,车夫,杨疤眼,鼠戏。
卷二:
崂山道士,长清僧,蛇人,斫蟒,犬奸,雹神(王公筠苍···),狐嫁女,娇娜,妖术,野狗, 三生(刘孝廉···), 狐入瓶,真定女,焦螟,叶生,四十千,成仙,新郎,灵官,王兰,王成,梦别,李公,鄱阳神,骂鸭,柳氏子。
卷三:
青凤,画皮,贾儿,董生,龁石,陆判,婴宁,聂小倩,海公子,丁前溪, 张老相公,水莽草 ,造畜,头滚,侯静山,钱流,龙肉,魁星,潞令,山神。
卷四:
凤阳士人,耿十八,珠儿,小官人,胡四姐,祝翁,侠女,酒友,莲香, 阿宝,九山王 ,遵化署狐,张诚,跳神,铁布衫法,吴门画工,豢蛇,化男。
卷五:
汾州狐,巧娘,吴令,口技,狐联,潍水狐,红玉,林四娘,鲁公女,道士,胡氏,丐僧,伏狐 苏仙,李伯言,黄九郎 ,金陵女子,汤公,阎罗(莱芜秀才···),厍将军,雷公,戏缢 ,死僧 , 赤字 ,梓潼令,鬼津,禄数,鬼令,禽侠,负尸。
卷六:
连琐, 单道士,白于玉,夜叉国,西僧,老饕,连城,霍生,汪士秀,商三官,于江,小二,庚娘,宫梦弼,泥鬼。
卷七:
鸲鹆,刘海石,谕鬼,犬灯,番僧,狐妾,雷曹,赌符,阿霞,李司鉴,毛狐,翩翩,黑兽,余德,青梅,罗刹海市,紫花和尚,鞠乐如,盗户,某乙。
卷八:
田七郎,保住,公孙九娘,促织,柳秀才,水灾,诸城某甲,库官,酆都御史,狐谐,雨钱,妾杖击贼,秀才驱怪,姊妹易嫁,续黄粱,小猎犬,棋鬼,辛十四娘,男生子。
卷九:
白莲教(白莲教某···),双灯,蹇偿债,鬼作筵,胡相公,念秧,泥书生,土地夫人,寒月芙蕖, 酒狂,阳武侯,赵城虎,武技,小人,秦生,鸦头,封三娘,狐梦。
卷十:
布客,农人驱狐,章阿端,花姑子,武孝廉,西湖主,孝子,阎王(阎罗王),土偶,长治女子,义犬(潞安某甲···),伍秋月,莲花公主,绿衣女,黎氏,荷花三娘子,采薇翁,鹿衔草, 小棺,李生,蒋太史,澄俗。
扩展资料:
《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清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全书共有短篇小说491篇。
题材非常广泛,内容极其丰富,艺术成就很高。作品成功地塑造了众多的艺术典型,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结构布局严谨巧妙,文笔简练,描写细腻,堪称中国古典文言短篇小说之巅峰。《聊斋志异》,清朝蒲松龄编著的短篇文言小说集,是蒲松龄的代表作,在他40岁左右历时30多年完成的著作。“聊斋”是他的书斋名,“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指在聊斋中记述奇异的故事。
多数作品通过谈狐说鬼的手法,对当时社会的腐败、黑暗进行了有力批判,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会矛盾,表达了人民的愿望,但其中也夹杂着一些封建伦理观念和因果报应的宿命论思想。在文学史上,它是一部著名短篇小说集。
全书共491篇,内容十分广泛,多谈狐仙、鬼妖、人兽,以此来概括当时的社会关系,反映了17世纪的中国的社会面貌。青年作家贾飞曾评价,现当代所有奇幻、玄幻、鬼故事所用的套路和手法,都是蒲松龄用剩下来的,其《聊斋志异》堪称这些小说类作者的鼻祖。
《促织》写明朝宣德皇帝好玩促织(蟋蟀),责令地方上每年给他进贡,致使促织也成了可居的奇货,“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华阳县有位叫成名的人,因为交不出应征的促织,被打得“两股间浓血流离”。
受女巫的指引,成名好不容易捉到一只促织,却又被小儿子不慎弄死了,小儿子因为害怕父亲责怪,竟投井自杀。后来,儿子的灵魂化成一只促织,能征善战,,成名因此受到了赏赐,成了秀才,还发了大财。
一只蟋蟀,竟然决定了人的生死!这是血泪的控诉,也是绝妙的讽刺。
这种反映社会黑暗,抨击封建统治阶级压迫、残害人民的作品,还有《红玉》《梦狼》《窦氏》等。
《青娥》写霍桓对青娥一见钟情,却无法与之相会,后从一个道士那里得到了一把斫石如泥的小铲,挖开墙壁,与青娥相见,并赢得了青娥的爱情。但这种爱情又受到女方家庭的阻挠,几经周折,才在县令的帮助下成了亲。
几年之后,青娥又被父亲招到深山。霍桓找到山里,用那把小铲奋力“凿石攻进,且攻且骂”,终于把青娥接到家里。
这个故事歌颂了这些青年男女之间纯真的爱情,谴责了阻挠、破坏这种爱情的封建势力,表现了自己美好的理想。
《聊斋志异》中,这种描写理想爱情的故事很多,如《婴宁》《青凤》《阿绣》《连城》《鸦头》等。
《司文郎》写了一个有特异功能的瞎眼和尚,只要在他面前把一篇八股文烧掉,他用鼻子嗅一嗅,就能立刻说出文章的好坏。书生王平子虚心好学,受过高人指点;余杭生则惯好吹牛,对写文章一窍不通。俩人一起来向瞎眼和尚请教。
和尚嗅过王平子的文章后说:“君初法大家,虽未逼真,亦近似矣。”又嗅余杭生的文章,嗅一篇便“咳逆数声”,连呼“勿再投矣”!
可是应试的结果却是王平子落第,余杭生高中。和尚感叹地说:“仆虽盲于目,而不盲于鼻,帘中人并鼻盲矣。”这是多么辛辣的讽刺!
这种揭露科举制度的腐败和弊端,控诉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毒害的作品,还有《叶生》《于去恶》《考弊司》《贾奉雉》《王子安》等。
《席方平》中,席方平在冥司告状的过程中受到严刑拷打,城隍、郡司又许以千金,他均不为所动。到了冥王那里,又受笞刑,他喊道:“受笞允当,谁叫我无钱耶!”冥王又把他放在火床上,“骨肉焦黑,苦不得死”。
冥王问他:“敢再讼乎?”他毫不犹豫地回答:“必讼!”冥王又命令把他锯成两半。虽是“痛不可禁”,他却“忍而不号”。
他的这种精神使得行刑的小鬼也不由地发出“壮哉此汉”的赞叹。冥王没有办法,只好又来软的,叫他回到阳间,答应让他发财,给他增寿,并当场把这些写在生死簿上。但他毫不动心,终于在二郎神那里告了一状,取得了最后胜利。
这种歌颂被压迫人民对恶势力的抗争的作品,还有《商三官》《向杲》等。
《劳山道士》写一个慕道的王生往劳山拜师学道,却又受不了山中艰苦的劳动生活,终于半途而废。
临行前,他请老师教给他穿墙之术,老师答应了他的请求,并告诉他,法术不能乱用,否则就不灵了。他回到家里,却马上向妻子吹嘘自己的本领。妻子不信,他便当场试验,结果一头撞在墙上,额头上鼓起一个大包。作者在篇末说:
“闻此事未有不大笑者,而不知世之为王生者,正复不少。”
显然,作者写这篇小说的目的,就是要讽刺王生这一类喜高名、好卖弄,却又不愿付出艰苦的劳动去学一点真本事的人。
这类故事总结了生活中的经验教训,教育人要诚实、乐于助人、吃苦耐劳、知过能改等等,带有道德训诫意义。还有《种梨》《画皮》《瞳人语》《狼》等。
蒲先生真是个会讲故事的人。他讲的故事扣人心弦,引人入胜,让人读之,欲罢不能。
比如《西湖主》讲书生陈弼教一个偶然的机会救了一个猪婆龙,后在洞庭湖遇风翻船,流落到个小岛上。原来被他救的猪婆龙正是洞庭湖君的妃子,恰巧住在这里。相遇之后,,妃子把女儿嫁给他,他因此得以发财成仙。
这个故事并不复杂,可是到了作者笔下,却写得起伏跌宕,一波三折。陈弼教误入园亭的一段尤其精采。
陈弼教在岛上误入王妃园亭,偷看了打秋千的公主,一见钟情。后在秋千架下拾到公主的红巾,遂题诗一首。一会儿,一个侍女来寻红巾,见红巾已被玷染,大吃一惊,告诉他:窃窥宫仪,又玷染红巾,其罪当死。
看到这里,读者不能不为陈弼教的安危担心。
过了许久,侍女又来告诉他:公主并不生气,看来求生有望。读者也随之松了一口气。后来,公主又派人接连给他送来饮食,读者又松了一口气。
不想,就在问题趋于解决的时候,又掀起一重大波澜:有人把这件事告诉了王妃,王妃十分生气,“大骂狂伧”。气氛一下子又紧张了起来。不一会儿,就有几个人拿着绳索来捉他。气氛紧张到了极点。
就在这时,事情却发生了戏剧性变化:当年跟随王妃的婢女认出了陈弼教,报告了王妃,于是他一下子由阶下囚变成了座上客,还真的与公主结了婚!
没有好的语言,再好的故事也食之无味。《聊斋志异》用文言写成,一方面继承了文言文精炼、含蓄的优点,一方面又大量吸收民间口语,兼有生活化的长处,语言准确精练而又生动传神。
如《红玉》写冯相如与狐女红玉初次见面时的情景:
“一夜,相如坐月下,忽见东邻女自墙上来窥。视之,美。近之,微笑。招以手,不来亦不去。固请之,乃梯而过。”
短短的几句话便把整个过程交待得清清楚楚。“视之”“近之”“招以手”“固请之”几句写冯相如,“美”“微笑”“不来亦不去”写红玉,文字简练到无法再简练的程度,内容却十分丰富,不仅写出了两个人的动作、神态,而且准确地传达出双方微妙的心理变化。
人教版语文教材选了《狼》这个故事,你还记得对那只狡猾的狼的描写吗?“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多么生动传神!
郭沫若评价说:“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老舍评价说:“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
法国汉学家克罗德·罗阿说:“《聊斋志异》是世界上最美的寓言。”
这都是对《聊斋志异》的高度赞颂。当然,受时代所限,《聊斋志异》在进步的思想内容中也夹杂着一些落后的成分,如封建伦理道德观念,鬼神迷信和因果报应思想,追求功名利禄的庸俗倾向等,对某些低级趣味的故事也津津乐道等等,这是我们阅读时应注意分析批判的。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聊斋志异》
序——高珩 序——唐梦赉 自序 卷一 考城隍、耳中人、尸变、瞳人语、画壁、山魈、咬鬼 捉狐、荞中怪、宅妖、王六郎、偷桃、种梨、丐仙 僧孽、鬼哭、蛇癖、庙鬼、义鼠、地震、猪婆龙 陕右某公⑴、好快刀⑵、江中鬼⑶、戏术、蛰龙、小髻、金永年 夏雪、美人首、车夫、杨疤眼、鼠戏 卷二 劳山道士、长清僧、蛇人、斫蟒、犬奸、雹神、狐嫁女 娇娜、妖术、野狗、三生、狐入瓶、真定女、焦螟 叶生、四十千、成仙、新郎、灵官、王兰、王成 梦别、李公⑷、鄱阳神、骂鸭、柳氏子 卷三 青凤、画皮、贾儿、董生、龁石、陆判、婴宁 聂小倩、海公子、丁前溪、张老相公、水莽草、造畜 头滚、侯静山、钱流、龙肉、魁星、潞令、山神 卷四 风阳士人、耿十八、珠儿、小官人、胡四姐、祝翁 侠女、酒友、莲香、阿宝、九山王、遵化署狐 张诚、跳神、铁布衫法、吴门画工、豢蛇、化男 卷五 汾州狐、巧娘、吴令、口技、狐联、潍水狐、红玉 林四娘、鲁公女、道士、胡氏、丐僧、伏狐、苏仙 李伯言、黄九郎、金陵女子、汤公、阎罗、厍将军、雷公 戏缢、死僧、赤字、梓橦令、鬼津、禄数、鬼令 禽侠、负尸 卷六 连琐、单道士、白于玉、夜叉国、西僧、老饕、连城 霍生、汪士秀、商三官、于江、小二、庚娘、宫梦弼、泥鬼、山市 卷七 鸲鹆、刘海石、渝鬼、犬灯、番僧、狐妾、雷曹 赌符、阿霞、李司鉴、毛狐、翩翩、黑兽、余德 青梅、罗刹海市、紫花和尚、鞠乐如、盗户、某乙 卷八 田七郎、保住、公孙九娘、促织、柳秀才、水灾 诸城某甲、库官、鄷都御史、狐谐、雨钱、妾杖击贼 秀才驱怪、姊妹易嫁、续黄粱、小猎犬、棋鬼、辛十四娘 卷九 白莲教、双灯、蹇偿债、鬼作筵、胡相公⑸、念秧 泥书生、土地夫人、寒月芙蕖、酒狂、阳五侯、赵城虎、 武技、小人、秦生、鸦头、封三娘、狐梦 卷十 布客、农人驱狐⑹、章阿端、花姑子、武孝廉、西湖主 孝子、阎王、土偶、长治女子、义犬、伍秋月 莲花公主、绿衣女、黎氏、荷花三娘子、采薇翁、鹿衔草 小棺、李生、蒋太史、澄俗 卷十一 郭生、金生色、彭海秋、堪舆、窦氏、马介甫 妙音经跋⑺、 绛妃、河间生、云翠仙、大力将军、白莲教 颜氏、木偶戏⑻、邵士梅、邵临淄、狂生、辽阳军 张贡士、孙必振、元宝、龙⑼、 砚石⑽、武夷、大鼠、张不量、牧竖、富翁、王司马 卷十二 杜翁、小谢秋容⑾、林氏、胡大姑、细侯、狼三则 刘亮采、蕙芳、萧七、乱离二则、菱角、饿鬼 考弊司、大人、向杲、董公子、周三、鸽异 聂政、冷生、药僧、皂隶、红毛毡、抽肠、牛飞 卷十三 狐惩淫、山市、江城、孙生、八大王、罗祖 刘姓、邵九娘、巩仙、二商、沂水秀才、梅女 梁彦 卷十四 郭秀才、阿英、橘树、牛成章、青娥、镜听 牛皇、金姑夫、仙人岛、阎罗薨、颠道人、胡四娘 僧术、柳生、冤狱、农妇、安期岛、沅俗 蛤、陵县狐、彭二挣 卷十五 甄后、宦娘、阿绣、小翠、金和尚、役鬼 细柳、画马、局诈三条、钟生、医术、鸿 象、周克昌、王货郎、罢龙、冯木匠、某甲 衢州三怪、拆楼人、大蝎、司札吏 卷十六 嫦娥、褚生、霍女、司文郎、丑狐、吕无病 钱卜巫、姚安、崔猛、喷水鬼⑿、鹰虎神、金世成 卷十七 诗谳、邢子仪、陆押官、顾生、陈锡九、于去恶 凤仙、佟客、爱奴、单父宰、邑人、岳神 小梅、于中丞、绩女、司训、黑鬼、土化兔 卷十八 张鸿渐、太医、王子安、刁姓、金陵乙、郭安 折狱、义犬、杨大洪、查牙山洞、云萝公主 鸟语、天宫、乔女、刘夫人、公孙夏、鬼隶、果报 卷十九 真生、布商、何仙、神女、湘裙、三生 长亭、席方平、素秋、贾奉雉、上仙 卷二十 胭脂、阿纤、瑞云、仇大娘、曹操冢 龙飞相公、珊瑚、五通、又、申氏、龙 卷二十一 恒娘、葛巾、黄英、书痴、齐天大圣 青蛙神、又、任秀、晚霞、白秋练、王者 外国人、蝎客、鸟使、李象先、狮子、蛙曲 卷二十二 陈云栖、织成、竹青、段氏、狐女、张氏妇 于子游、男妾、汪可受、王大、乐仲、香玉 三仙、王十、大男 卷二十三 韦公子、石清虚、曾友于、嘉平公子、二班 乩仙、苗生、杜小雷、毛大福、雹神、李八缸 老龙船户、青城妇、鸮鸟、古瓶、元少先生 薛慰娘、田子成、王桂庵子寄生附、酒虫 卷二十四 周生、褚遂良、刘全、姬生、韩方、纫针、桓侯 粉蝶、锦瑟、太原狱、新郑讼、房文淑、秦桧 浙东生、博兴女、一员官、龙戏蛛、阎罗宴、放蝶火驴⑿ 鬼妻、三朝元老、梦狼、人妖、五羖大夫、夜明 聊斋志异题后 补遗 (二十四卷抄本未收回目) 杨千总、瓜异、产龙、龙无目、龙取水、螳螂捕蛇 馎饦媪、缢鬼、阎罗、商妇、男生子、黄将军⒁ 藏虱、蚰蜒、牛犊、李檀斯、僧孽异史氏曰 潞令异史氏曰、梦狼附则、张贡士附则 拆楼人异史氏曰、嘉平公子附则、阿宝附则 附录 (不能肯定为蒲松龄所作) 蛰蛇、龙、爱才、梦狼附则二 该版本未收篇目 海大鱼、牛同人、猪嘴道人、长牧、波斯人 ⑴ 有版本做“某公” ⑵有版本做“快刀” ⑶有版本做“江中” ⑷有版本做“捉鬼射狐” ⑸有版本做“胡四相公” ⑹有版本做“农人” ⑺ 铸雪斋本该文附于《马介甫》之后 ⑻有版本做“木雕人”或“木雕美人” ⑼铸雪斋本该文附于二十卷《龙》之后 ⑽有版本做“研石” ⑾有版本做“小谢” ⑿有版本做“喷水” ⒀有版本做“放蝶” ⒁附晋人 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所帮助,望采纳,谢谢!
浅说《聊斋志异》中的两位女性形象 【摘要】:清丽脱俗,善良纯真的狐女婴宁,在看似无心的憨笑中展现了她的狡猾可爱,也体现出了她对爱情的坚贞不屈。她的笑让人看到了她的天真无邪,不食人间烟火。另一狐女阿秀她三次与民女阿秀比美,每次都刻意求美,看似在乎外表美,实则向我们展示了她对美的坦荡追求和对爱情的成全之美!实在是让人肃然起敬!两狐女是蒲松龄笔下的典型代表,她们虽然非人,却向我们展示出了比人类更加善良、纯洁、勇敢的女性形象。这两女狐让我们体会到了深深的女性之美!【关键词】:女性 婴宁 阿秀 心灵美 《阿秀》、《婴宁》是《聊斋志异》中描写狐女形象的名篇佳作。蒲松龄以如椽巨笔和火样的热情精心刻画了一批敢于冲破封建礼教束缚而又个性鲜明的狐女形象。她们不仅具有普通人的形体,而且美貌绝伦、富于智慧、有爱心、纯真诚挚、勇于追求人身自由和个性解放,处处闪烁着人性美、人情美的光辉,可以说她们外形美和内在美的统一,是爱和美的象征,是被高度理想和审美化的艺术形象。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论及《聊斋志异》笔下的异类形象时有这样一个概括:“《聊斋志异》独于详尽之处,示以平常,使花妖狐魅,多具人情,和易可亲,忘为异类,又偶见鹘突,知复非人。①”这一论断也被研究者所引用来说明狐女形象的特征。《聊斋志异》里的狐女异常饱满而且形象鲜明。下面我就以自己的观点来浅析阿秀、婴宁的女性形象。一、 婴宁的形象特点(一)清丽脱俗,善良纯真蒲松龄在《婴宁》中给我们展现的是美如仙人的狐女 “有女郎携婢,拈梅花一枝,容华绝代,笑容可掬。”“但善笑,禁之亦不可止;然笑处嫣然,狂而不损其媚。”她有不沾尘俗的天真之美,往往使男子一见倾心。更难得的是,这些狐女不仅姿容秀美,而且内心纯洁、善良机智。婴宁虽为妖异,却非常善解人意,“每值母忧怒,女到一笑即解”。她怀念相依为命十多年的鬼母,于荒烟错草中找到“媪尸”,妥善安葬了岑寂山阿的养母。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说:“美就内容而言,它和善相同。”②换言之,凡是“善的”,就是美的。蒲松龄笔下的狐女形象,大都以她们内心的善良和正直产生了感染人、陶冶人性情的美的力量。狐是生活在山野间,居无定所的。狐一般都没有固定的住处,幻化成人的狐狸一般都租用或占用人类的房子,这种特征表现在狐女身上。婴宁也是狐母生,鬼母养,这也决定了狐女少有人间女子以及鬼女和仙女的束缚,具有天真无邪的真率美。她积极主动地对待爱情,并且坚贞对爱的精神实在值得敬佩!蒲松龄笔下的狐女对于爱的要求是主动的,不受礼教的约束,从不计较名份,和男子交接比较自由,但是她们并非淫荡,而是表现出对爱情的一往情深,对爱情的执著坚贞。③婴宁和王生的对立关系中,以王生作衬托,着力塑造婴宁。王生未见婴宁,先闻其笑;既见婴宁,对其施以常规礼仪,先“揖之”,后问“妹子年几何矣”,“女复笑,不可仰视。”王生乘机 “目注婴宁,不遑他瞬”,婴宁“又大笑,顾婢曰:‘视碧桃开未?’ 遽起,以袖掩口,细碎连步而出。至门外,笑声始纵。”这一连串动作描写,流动自如,宛转传神,活化婴宁。及婴宁在树上见王生来,竟“狂笑欲堕”;王生扶婴宁下树,“阴捘其腕”,“女笑又作”;王生出示婴宁上元节所拂花,“以示相爱不忘也”,婴宁对曰: “待郎行时,园中花,当唤老奴来,折一巨捆负送之”;王生欲与婴宁夜共枕席,婴宁即以此语告知其母。以上作者刻意写婴宁之笑,其琅琅笑语如在耳际,其百无禁忌、俯仰大笑之态如在眼前。在婴宁的笑语声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无忧无虑、不拘礼俗、坦荡无私而又极其机智的少女形象。而这一形象和王生作对比写来,是很见作者的思想倾向性的。 婴宁明明知道自己的丈夫王子服会被敌人利用,而使自己面临被打回原形的危险,可是她并没有选择离开子服,而是安然地留在他的身边。当恶毒的敌人将婴宁困在妖火中,她并没有恨子服,只是流下了失望的泪水……在她身上,我看到的不是现代男女间放纵而自私的爱情,而是一种无私的爱,一种为了所爱的人而愿意付出自己一切的爱,一种可以原谅对方不可以也不该原谅错误的爱,超越名利,超越生死,超越这尘世的一切! “善恶终有报”,狠毒的敌人最终被打为畜生,永坠轮回之道,而婴宁也在雷神的帮助下得以脱身。翻然省悟的子服恨死了自己,作为世人,肯定也恨死了他。可是,婴宁没有,正如自己说过的,她对子服的爱——矢志不渝!婴宁和子服终于找到了人世间最美丽而忠贞的爱情,虽然他们面对的即将是天各一方,可是心已相连,距离就永远不会遥远!(二)伶牙俐齿,狡猾可爱婴宁是蒲松龄理想中的人物,但不是我们理想中的人物。她“出于幻域,顿入人间”(鲁迅评《聊斋》语)④,是当时生活的反映。生活中的活人,艺术反映中真实的艺术典型,即使在现代,也都没有十全十美的存在;正相反,《红楼梦》胭脂评说得好:“真正美人方有一陋处。”婴宁的形象,蒲松龄自指有两特点,一是“孜孜憨笑,似全无心肝”,二是“墙下恶作剧,其黠孰甚焉”。既天真又狡猾,是蒲松龄对婴宁的认识、对婴宁的设计。狡黠是婴宁的陋处,也正是婴宁的真处和美处。婴宁一方面出生于幽谷,受育于鬼狐,不审三从,不知四德,无视长幼之序,不用进退之仪,用笑声蔑视一切,用笑声动摇一切;一方面嫁入人间,依从文士,既畏狱之酷,又恪守男女大防的封建道德,轻施颦笑,严惩意淫。她是无法跳出当时社会环境的,既有所突破又无法脱离的真正的美人。故事的转折点是婴宁的恶作剧。恶作剧的描写表现了婴宁 “笑里藏刀”的一面,揭示了婴宁性格的复杂性。她看似随和,其实极有主见;看似“全无心肝”,其实极有城府;看似放荡不羁,其实极为贞静。但是由恶作剧引起了官司,婴宁慑于封建礼法,出于家庭名誉的考虑,“由是竟不复笑”。这才是最耐人寻味的。它显示了婴宁对社会礼法的认同,而其后婴宁安葬其母的要求更表现了她对社会伦理的认同,或者说伦理观念在她身上的苏醒。至此,婴宁由一个自然形态的人变成社会形态的人,独特性向普遍性转化,神奇归于平淡,浪漫无羁的婴宁已不复存在。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作品的批判力量,封建礼法竟迫使了一个人天性的改变,它的震慑力量如此巨大,足见其残酷性。婴宁尚且如此,其他人在这张无形的网面前又是怎样的噤若寒蝉就更可想而知了。最后需要分析一下作者对婴宁转化的态度。作者的态度非常复杂。一方面,他认为婴宁是“隐宁笑者”,即说笑是她的伪装,她的本质是合于社会规范的贤妻良母;另一方面,通过作者的叙述,我们看到的却是婴宁在强大的社会压力面前除了自己合于这一规范,别无选择。一方面,作者又大书特书婴宁之笑,对婴宁的不复往日有好梦难再的失落感,对婴宁的音容笑貌怀念不已——这种感情从文末一句“女逾年,生一子。在怀抱中,不畏生人,见人辄笑,亦大有母风云”尤其可以看出。所有这些,都反映了作者理想和现实之间以及作者思想内部的深刻矛盾。(三)婴宁的憨态可掬婴宁之美,全在于纯朴无饰,从内而外散发着原始与青春的活力,最接近人天真的本性。先前近乎憨,似乎不懂儿女之情,却在戏弄王子服的同时尽现佳人情态。王子服拿出上元节拾到的婴宁丢下的花,业已枯萎。婴宁说:“枯了,为何还着留着?”王说:“是妹妹你丢下的,所以留着。”婴宁又说:‘留着有什么意思?”王说:”表示相爱不忘。”婴宁说:“都是亲戚这有什么呢?等你回去时,叫老奴才捆一捆给你带上。”王说:“妹子怎么就不懂呢?”婴宁说:“我怎么不懂了?”王“说:我并不是爱花,是爱拈花之人嘛。”婴宁说:“我们本来是远亲,说什么爱与不爱的?”“王说:我不是说亲戚间的那种爱,是夫妻之间的爱。”婴宁问“:这有什么不同吗?”王说:“夜间是要在一起睡觉的。”婴宁说:我“不习惯和生人睡觉。”这番对话,真的笑死人。婴宁虽憨,却更显得王子服急于表白的笨拙来,情趣盎然。从表面看,婴宁似呆痴,实则以“憨”为“慧”之隐身衣,装作不懂王生的痴情话,正是为了让其将爱意表达得更加热烈。她的真性情在文中处处流露,敢作敢为,以退为进,通过痴迷花草将其热爱生活的一面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婴宁离开了自己的小天地,随王生来到了所谓“姨家”,仍不改其笑;这段描写有重要意义。婴宁到王生家前,过的是一种远离人世的生活,她的笑无所顾忌,尚情有可原。到王生家后,她所接触到的已经是人间社会的方方面面,她需要拜见亲属,需要和邻里相处,需要“行新妇礼”……但她只是觉得好笑,以致新妇礼因“女笑极不能俯仰,遂罢。”婴宁这时候的笑,虽不乏其好奇、天真的成份,但在我们眼里,它恐怕更多地是对约定俗成的礼仪的另一种态度,甚或是一种嘲弄,一种“对某一神圣事物的亵渎”、对“为习惯所崇奉的秩序的叛逆”。(恩格斯《路德维希 ·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⑤二、 阿秀的女性形象特点(一)浓浓的爱美之心《阿秀》一篇,描写了两个女人:狐狸精阿秀、美丽的少女叫阿秀。一个书生爱上少女阿秀,一个狐仙幻化成阿秀和书生结合,书生知道阿秀是冒牌的就要驱逐她。狐女阿秀说她不是为了占有书生,而是为了和人间的阿秀媲美。文中没有大写特写狐女的美貌,通过三次比美,来烘托出狐女爱美之心。狐仙与阿秀的比美共有三次直接的较量:第一次是狐仙以假代真,变成阿秀并赢得刘子固的喜爱;第二次是狐仙从兵荒马乱中救起刘子固,并化做阿秀以惑之,但她“索镜自照,赧然趋出”;第三次是她借刘子固醉酒眼昏之际,再次化成阿秀迷惑子固。用一生的时间去争妍斗艳,其爱美之心可见一斑。(二)深深的心灵之美狐女阿秀并不是为了和少女阿秀两女共一夫,而是狐女阿秀和人间的阿秀前世是姐妹,都去模仿西王母,人间的阿秀修炼得更好,狐女阿秀修炼得没有她好,狐女继续修炼自己的美丽,要把自己的美丽修炼得和民间的阿秀可以媲美,这是修炼形体美修炼人格美的故事,当狐女阿秀受到冷落的时候,并不利用自己狐仙的力量去占有,而是利用狐仙的力量促成和民间阿秀的复合,自己继续和民间的阿秀媲美,这是非常优美的狐狸精的故事,也是讴歌真善美的故事。1.坦坦荡荡 ,谦虚承认之美孤女阿秀为什么要化生民间阿秀呢?在篇尾狐女自己道明了原委 :“阿秀,吾妹也。前世不幸夭殂,生时,与余从母至天宫,见西母,心窃爱慕,归而刻意效之。妹较我慧,一月神似,我学三月而后成,然终不及妹。今已隔世,自谓过之,不意犹昔耳。”2.伟大无私的成全之美阿秀变幻莫测,无私帮助刘子固找到真的阿秀;狐女还体现了一种成全之德,她尽管为爱而痛苦,但是却为爱而成全相爱的人,阿秀帮助自己的爱人找到所爱。这等胸襟实在让人称叹!《聊斋志异》所反映的狐女世界里,狐女都具有近乎完美的品质,比人更具德行、比人更讲人情,因情而相爱、因友而相交、因德而相助。蒲松龄以狐写人,把狐女作为他理想中的女性人物,从而赋予她们以灵性,她们神出鬼没,不受任何社会、自然条件的限制,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能帮助别人达到目的。他让她们充当落魄书生的救世主,让她们惩恶扬善,这都离不开狐女广大的神通。主要体现在她们对未来事情的预知上,她们能清楚的预知男主人公的寿命与男主人公面临的危难,而先进行预防。狐女的神通还体现在其处世的方法上,婴宁嘻笑之间用木头惩戒邻家子,使其丧命。这些描写显然不符合现实生活的逻辑,但是却体现了狐女的灵性,体现其作为异类的特征。她们身上这种美德和神奇力量,正是作者美好理想的艺术再现。蒲松龄笔下描述的这些狐女的形象,一反传统狐狸形象的丑恶属性,而是赋予她们以美好的思想、品质、感情和个性,使她们不仅成为人性真善美,尤其成为女性真善美的象征。在她们身上,集中地体现了蒲松龄对女性美的审美理想和审美评价。他借助“狐狸”的聪明、机智、狡黯和超自然无所不能的灵性,赞扬了女性的聪明、机敏和智慧.这种观点和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对女性的“天下钟毓灵秀之气都集于女人身上”的观点是相一致的,它体现了作者对女性的新认识和赞美之情。这一切,都是《聊斋志异》以前的文学作品没有触及到的一个世界,蒲松龄以神奇浪漫的笔触,为我们第一次描绘和发现了这个神奇的世界,这也正是《聊斋志异》中狐女形象独特的思想认识价值和艺术审美。注释注①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年版.第213页.注②袁益梅.聊斋志异中狐女形象的成因探析.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5年第24卷第4期.第29页.注③转引自聊斋志异中狐女形象的成因探析.袁益梅.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5年第24卷第4期.第29页.注④陈炳熙.论聊斋志异中的狐情.聊斋志异研究.2003年.第21页注⑤恩格斯.路德维希 ·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2000年. 第32页参考文献[1]蒲松龄.聊斋志异.长征出版社,1999,7[2] 施耐庵.红楼梦.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1985[3]刘心武.揭秘红楼梦.东方出版社出版,2007,7[4]袁益梅.聊斋志异中狐女形象的成因探析.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学报,2005,
聊斋志异论文提纲
《聊斋志异》是明清文言梦幻小说的经典之作那么它在其中的影响又是怎样的呢?
一、 总述《聊斋志异》的地位、前人研究《聊斋志异》关于讽刺艺术的情况。
二、概括《聊斋志异》中鬼狐妖的形象。与魏晋、唐传奇中鬼狐妖形象进行对比,突出现在《聊斋志异》中的鬼狐妖的形象是拥有完美的人性、超凡的本领和美貌,这与前人所塑造的厉鬼和狡猾狐狸妖的形象有着颠覆性的变化,这一种变化就一方面说明了作者非凡的想象力和勇于打破常规的创造力,另一方面也说明了鬼狐妖的形象有一种提升的空间,鬼狐妖的形象人格化了。
三、鬼狐妖的形象塑造上就具有讽刺艺术。讽刺用于暴露对象的缺点和可爱之处,用夸张或者反讽等方式揭示事实。以《婴宁》为例。婴宁爱笑的形象到最后不笑的形象反映出当时的社会容不了像婴宁这样纯真、笑得烂漫的女子的存在,讽刺当时肮脏的人间社会容不下一点美好的事物的存在。
四、人与鬼狐妖形象的对比,更显出鬼狐的人性的光辉。作者用鬼狐代表正义的呼声,没有塑造典型的英雄人物形象,这是因为在当时的社会下,人非人,甚至远离人间的鬼狐妖比君子更可爱更具有人性的光辉,所以作者只能寄托虚幻的鬼狐妖来展示出世间的美好,另一方面,也讽刺了在当时社会的人都带着一颗邪恶贪婪的心活着,导致了人性的毁灭,人都不能算是人了,只能通过鬼狐原本被认为是邪恶的代表来传递人性的美好,而原
本最应该具备人性的美好的人却比不上鬼狐妖。
1、以《武孝廉》为例。石孝廉原本是身患重症之人,靠的狐女的一颗救命丸续命,狐女不求回报而且还愿意伺候石孝廉,后来石孝廉得知狐女的真实身份后却要杀了她。一个善良、宽厚和气、得体的狐女和一个以怨报德、豺狼野心的石孝廉这两个形象有着鲜明的对比,反衬出人类的丑恶,竟然比狐狸还要凶狠,进一步讽刺了人类社会的复杂和人性的丑恶。
2、《葛巾》为例。葛巾这一美艳的花妖,被常大用的爱花之情所感动,而以身相许,葛巾不仅使常大用家业兴旺,而且把自己的妹妹许配给常大用的弟弟,两姐妹为常家生了儿子,葛巾做到了传统妇女的典范,但是在常大用知道了妻子的真是身份后,以前对葛巾的痴爱却消失了,甚至对葛巾产生怀疑,与叶公好龙这一故事一样,作者辛辣地讽刺了常大用这人物,揭示了他的虚伪、表里不一的坏作风。
3、以《小翠》为例。一个狐仙,对于王家无意之中施予的恩德,还想着报答,而王家傻公子受小翠再生之福,却因一只破瓶打碎而被打碎而失声叫骂,何其鄙吝之至,和公子分手后又破镜重圆,找好替身后又从容离去,从这件事可以知道,仙人之情,远比世俗之人深厚。讽刺了世俗之人鄙陋的人性,不及狐狸的情谊之深。
五、结束语。
明清文言梦幻小说是中国古典小说的重要组成部分。文言梦幻小说经历了先秦的萌芽、六朝的发轫、唐宋的定型、蒙元的平寂,至明清时期达到辉煌。
对明清梦幻小说进行研究可以更为清晰地探索其发展的历史轨迹、情节范型和叙事神理,从而在历史纵线上观照文言梦幻小说自身的发展规律及其对传统古典小说的继承和超越中文系毕业论文提纲中文系毕业论文提纲。明清文言梦幻小说的历史发展阶段可以分为四个时期:自明建国起至嘉靖初年,以“剪灯”系列为代表,文言梦幻小说逐渐走出蒙元低谷,进入承前启后的复苏期; 明末清初动荡的社会和黑暗的政治使得梦幻题材成为文士抒发情怀、消释块垒的重要载体,文言梦幻小说相继涌现。而《聊斋志异》的出现,则标志着文言梦幻小说走出唐传奇梦幻小说的光环步入一个新的高峰;雍正至乾嘉年间,《聊斋志异》的风行,促使模拟效颦之作继踵激增,风起云涌,繁荣一时,出现了许多颇有新意、颇有创制的作品;道光以后,文言梦幻小说逐渐落潮,直至完全终结,退出历史舞台。文言梦幻小说是文人的释怀与写心,明清时期的文言梦幻小说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在情节范型方面又有所创新与突破。
其常见情节范型主要有六类:以梦幻的形式表达作者的政治见解,在人生如梦的感触中表现自己落魄境遇、用世志向、刺世之心、政治理想和人生社会哲理思考的“梦幻人生范型”;因相思爱恋“心驰到彼”、灵肉分离的“因爱离魂范型”;因渴望自由平等、精神交通的婚恋,故而在精神上幻想一种理想婚恋的“婚姻艳遇范型”;以梦幻的形式承载某种政治目的、政治理想、政治抱负的“政治话语范型”;受佛教思想、佛经故事影响,用小说的体裁于梦中劝诫世人弃恶从善,以淳化社会风俗的'“果报轮回范型”;以梦游地狱和梦游仙境的形式批判现实的黑暗与表达理想社会图景的“游冥游仙范型”。
梦幻小说自有一套叙事策略,尽管其并非文言梦幻小说所专有。但通过对明清文言梦幻小说进行理性分析和透视,可以从中体察出明清文言梦幻小说与其它文言小说在叙事视角、叙事时间、叙事结构等方面的不同之处文言梦幻小说是文士的主体性创造活动的结晶,真实地反映了文士的审美心态和审美追求。受梦幻本身所具有的朦胧性、虚幻性等特有属性的决定,明清时期的文言梦幻小说体现出鲜明的虚实相生的浪漫幻设特点、姿彩各异的语言特色以及浓郁的诗情画意韵味中文系毕业论文提纲论文。明清文言梦幻小说的渐趋势微是历史的必然,然而,它却将梦幻载体的精髓注入其后文学体裁。民国之后,五四时期,梦幻题材的一度繁荣,当与此有一定关系。因此,通过对明清文言梦幻小说的集中探讨,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其题材、范型之发展渊源及其艺术特色,从而更全面地把握文言梦幻小说的整体面貌。
中文摘要3-4
英文摘要4-8
引言8-23
一、文言梦幻小说的界定8-11
二、文言梦幻小说的历史流变11-14
三、文言梦幻小说的研究历史与现状14-21
四、文言梦幻小说研究的意义与方法21-23
第一章 明清文言梦幻小说的历史发展阶段23-45
第一节 “剪灯”系列:承前启后的复苏期(明建国起至嘉靖初年)23-26
第二节 《聊斋志异》:走向高峰的转型期(明嘉靖初年-清康熙年间)26-38
第三节 “聊斋”拟作:推波助澜的沿承期(雍正年间起至乾嘉盛世)38-41
第四节 《聊斋》余絮:新旧交替的终结期(道光年间至光绪末年)41-45
第二章 明清文言梦幻小说的常见情节范型研究(上)45-61
第一节 梦幻人生范型45-52
第二节 因爱离魂范型52-57
第三节 婚姻艳遇范型57-61
第三章 明清文言梦幻小说的常见情节范型研究(下)61-85
第一节 政治话语范型61-70
第二节 果报轮回范型70-78
第三节 游冥游仙范型78-85
第四章 明清文言梦幻小说亚常见情节范型研究(存目)85-86
第五章 明清文言梦幻小说叙事模式研究86-102
第一节 叙事视角86-91
第二节 叙事时间91-97
第三节 叙事结构97-102
第六章 明清文言梦幻小说的审美追求102-110
第一节 虚实相生的浪漫幻设102-104
第二节 姿彩各异的语言艺术104-107
第三节 诗情画意的韵味107-110
第七章 明清文言梦幻小说梦幻与白话梦幻小说比较研究(存目)110-111
第八章 明清文言梦幻小说文化研究(存目)111-112
第九章 明清文言梦幻小说的影响及地位112-114
附录114-121
结语121-123
参考文献123-127
后记127-128
《阿秀》、《婴宁》是《聊斋志异》中描写狐女形象的名篇佳作。蒲松龄以如椽巨笔和火样的热情精心刻画了一批敢于冲破封建礼教束缚而又个性鲜明的狐女形象。她们不仅具有普通人的形体,而且美貌绝伦、富于智慧、有爱心、纯真诚挚、勇于追求人身自由和个性解放,处处闪烁着人性美、人情美的光辉,可以说她们外形美和内在美的统一,是爱和美的象征,是被高度理想和审美化的艺术形象。鲁迅在《中国小说史略》中论及《聊斋志异》笔下的异类形象时有这样一个概括:“《聊斋志异》独于详尽之处,示以平常,使花妖狐魅,多具人情,和易可亲,忘为异类,又偶见鹘突,知复非人。”这一论断也被研究者所引用来说明狐女形象的特征。《聊斋志异》里的狐女异常饱满而且形象鲜明。下面我就以自己的观点来浅析阿秀、婴宁的女性形象。一、 婴宁的形象特点(一)清丽脱俗,善良纯真蒲松龄在《婴宁》中给我们展现的是美如仙人的狐女 “有女郎携婢,拈梅花一枝,容华绝代,笑容可掬。”“但善笑,禁之亦不可止;然笑处嫣然,狂而不损其媚。”她有不沾尘俗的天真之美,往往使男子一见倾心。更难得的是,这些狐女不仅姿容秀美,而且内心纯洁、善良机智。婴宁虽为妖异,却非常善解人意,“每值母忧怒,女到一笑即解”。她怀念相依为命十多年的鬼母,于荒烟错草中找到“媪尸”,妥善安葬了岑寂山阿的养母。车尔尼雪夫斯基曾说:“美就内容而言,它和善相同。”换言之,凡是“善的”,就是美的。蒲松龄笔下的狐女形象,大都以她们内心的善良和正直产生了感染人、陶冶人性情的美的力量。狐是生活在山野间,居无定所的。狐一般都没有固定的住处,幻化成人的狐狸一般都租用或占用人类的房子,这种特征表现在狐女身上。婴宁也是狐母生,鬼母养,这也决定了狐女少有人间女子以及鬼女和仙女的束缚,具有天真无邪的真率美。她积极主动地对待爱情,并且坚贞对爱的精神实在值得敬佩!蒲松龄笔下的狐女对于爱的要求是主动的,不受礼教的约束,从不计较名份,和男子交接比较自由,但是她们并非淫荡,而是表现出对爱情的一往情深,对爱情的执著坚贞。婴宁和王生的对立关系中,以王生作衬托,着力塑造婴宁。王生未见婴宁,先闻其笑;既见婴宁,对其施以常规礼仪,先“揖之”,后问“妹子年几何矣”,“女复笑,不可仰视。”王生乘机 “目注婴宁,不遑他瞬”,婴宁“又大笑,顾婢曰:‘视碧桃开未?’ 遽起,以袖掩口,细碎连步而出。至门外,笑声始纵。”这一连串动作描写,流动自如,宛转传神,活化婴宁。及婴宁在树上见王生来,竟“狂笑欲堕”;王生扶婴宁下树,“阴捘其腕”,“女笑又作”;王生出示婴宁上元节所拂花,“以示相爱不忘也”,婴宁对曰: “待郎行时,园中花,当唤老奴来,折一巨捆负送之”;王生欲与婴宁夜共枕席,婴宁即以此语告知其母。以上作者刻意写婴宁之笑,其琅琅笑语如在耳际,其百无禁忌、俯仰大笑之态如在眼前。在婴宁的笑语声中,我们看到了一个无忧无虑、不拘礼俗、坦荡无私而又极其机智的少女形象。而这一形象和王生作对比写来,是很见作者的思想倾向性的。 婴宁明明知道自己的丈夫王子服会被敌人利用,而使自己面临被打回原形的危险,可是她并没有选择离开子服,而是安然地留在他的身边。当恶毒的敌人将婴宁困在妖火中,她并没有恨子服,只是流下了失望的泪水……在她身上,我看到的不是现代男女间放纵而自私的爱情,而是一种无私的爱,一种为了所爱的人而愿意付出自己一切的爱,一种可以原谅对方不可以也不该原谅错误的爱,超越名利,超越生死,超越这尘世的一切! “善恶终有报”,狠毒的敌人最终被打为畜生,永坠轮回之道,而婴宁也在雷神的帮助下得以脱身。翻然省悟的子服恨死了自己,作为世人,肯定也恨死了他。可是,婴宁没有,正如自己说过的,她对子服的爱——矢志不渝!婴宁和子服终于找到了人世间最美丽而忠贞的爱情,虽然他们面对的即将是天各一方,可是心已相连,距离就永远不会遥远!(二)伶牙俐齿,狡猾可爱婴宁是蒲松龄理想中的人物,但不是我们理想中的人物。她“出于幻域,顿入人间”(鲁迅评《聊斋》语),是当时生活的反映。生活中的活人,艺术反映中真实的艺术典型,即使在现代,也都没有十全十美的存在;正相反,《红楼梦》胭脂评说得好:“真正美人方有一陋处。”婴宁的形象,蒲松龄自指有两特点,一是“孜孜憨笑,似全无心肝”,二是“墙下恶作剧,其黠孰甚焉”。既天真又狡猾,是蒲松龄对婴宁的认识、对婴宁的设计。狡黠是婴宁的陋处,也正是婴宁的真处和美处。婴宁一方面出生于幽谷,受育于鬼狐,不审三从,不知四德,无视长幼之序,不用进退之仪,用笑声蔑视一切,用笑声动摇一切;一方面嫁入人间,依从文士,既畏狱之酷,又恪守男女大防的封建道德,轻施颦笑,严惩意淫。她是无法跳出当时社会环境的,既有所突破又无法脱离的真正的美人。故事的转折点是婴宁的恶作剧。恶作剧的描写表现了婴宁 “笑里藏刀”的一面,揭示了婴宁性格的复杂性。她看似随和,其实极有主见;看似“全无心肝”,其实极有城府;看似放荡不羁,其实极为贞静。但是由恶作剧引起了官司,婴宁慑于封建礼法,出于家庭名誉的考虑,“由是竟不复笑”。这才是最耐人寻味的。它显示了婴宁对社会礼法的认同,而其后婴宁安葬其母的要求更表现了她对社会伦理的认同,或者说伦理观念在她身上的苏醒。至此,婴宁由一个自然形态的人变成社会形态的人,独特性向普遍性转化,神奇归于平淡,浪漫无羁的婴宁已不复存在。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作品的批判力量,封建礼法竟迫使了一个人天性的改变,它的震慑力量如此巨大,足见其残酷性。婴宁尚且如此,其他人在这张无形的网面前又是怎样的噤若寒蝉就更可想而知了。最后需要分析一下作者对婴宁转化的态度。作者的态度非常复杂。一方面,他认为婴宁是“隐宁笑者”,即说笑是她的伪装,她的本质是合于社会规范的贤妻良母;另一方面,通过作者的叙述,我们看到的却是婴宁在强大的社会压力面前除了自己合于这一规范,别无选择。一方面,作者又大书特书婴宁之笑,对婴宁的不复往日有好梦难再的失落感,对婴宁的音容笑貌怀念不已——这种感情从文末一句“女逾年,生一子。在怀抱中,不畏生人,见人辄笑,亦大有母风云”尤其可以看出。所有这些,都反映了作者理想和现实之间以及作者思想内部的深刻矛盾。(三)婴宁的憨态可掬婴宁之美,全在于纯朴无饰,从内而外散发着原始与青春的活力,最接近人天真的本性。先前近乎憨,似乎不懂儿女之情,却在戏弄王子服的同时尽现佳人情态。王子服拿出上元节拾到的婴宁丢下的花,业已枯萎。婴宁说:“枯了,为何还着留着?”王说:“是妹妹你丢下的,所以留着。”婴宁又说:‘留着有什么意思?”王说:”表示相爱不忘。”婴宁说:“都是亲戚这有什么呢?等你回去时,叫老奴才捆一捆给你带上。”王说:“妹子怎么就不懂呢?”婴宁说:“我怎么不懂了?”王“说:我并不是爱花,是爱拈花之人嘛。”婴宁说:“我们本来是远亲,说什么爱与不爱的?”“王说:我不是说亲戚间的那种爱,是夫妻之间的爱。”婴宁问“:这有什么不同吗?”王说:“夜间是要在一起睡觉的。”婴宁说:我“不习惯和生人睡觉。”这番对话,真的笑死人。婴宁虽憨,却更显得王子服急于表白的笨拙来,情趣盎然。从表面看,婴宁似呆痴,实则以“憨”为“慧”之隐身衣,装作不懂王生的痴情话,正是为了让其将爱意表达得更加热烈。她的真性情在文中处处流露,敢作敢为,以退为进,通过痴迷花草将其热爱生活的一面淋漓尽致地表现了出来。婴宁离开了自己的小天地,随王生来到了所谓“姨家”,仍不改其笑;这段描写有重要意义。婴宁到王生家前,过的是一种远离人世的生活,她的笑无所顾忌,尚情有可原。到王生家后,她所接触到的已经是人间社会的方方面面,她需要拜见亲属,需要和邻里相处,需要“行新妇礼”……但她只是觉得好笑,以致新妇礼因“女笑极不能俯仰,遂罢。”婴宁这时候的笑,虽不乏其好奇、天真的成份,但在我们眼里,它恐怕更多地是对约定俗成的礼仪的另一种态度,甚或是一种嘲弄,一种“对某一神圣事物的亵渎”、对“为习惯所崇奉的秩序的叛逆”。(恩格斯《路德维希 ·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 二、 阿秀的女性形象特点(一)浓浓的爱美之心《阿秀》一篇,描写了两个女人:狐狸精阿秀、美丽的少女叫阿秀。一个书生爱上少女阿秀,一个狐仙幻化成阿秀和书生结合,书生知道阿秀是冒牌的就要驱逐她。狐女阿秀说她不是为了占有书生,而是为了和人间的阿秀媲美。文中没有大写特写狐女的美貌,通过三次比美,来烘托出狐女爱美之心。狐仙与阿秀的比美共有三次直接的较量:第一次是狐仙以假代真,变成阿秀并赢得刘子固的喜爱;第二次是狐仙从兵荒马乱中救起刘子固,并化做阿秀以惑之,但她“索镜自照,赧然趋出”;第三次是她借刘子固醉酒眼昏之际,再次化成阿秀迷惑子固。用一生的时间去争妍斗艳,其爱美之心可见一斑。(二)深深的心灵之美狐女阿秀并不是为了和少女阿秀两女共一夫,而是狐女阿秀和人间的阿秀前世是姐妹,都去模仿西王母,人间的阿秀修炼得更好,狐女阿秀修炼得没有她好,狐女继续修炼自己的美丽,要把自己的美丽修炼得和民间的阿秀可以媲美,这是修炼形体美修炼人格美的故事,当狐女阿秀受到冷落的时候,并不利用自己狐仙的力量去占有,而是利用狐仙的力量促成和民间阿秀的复合,自己继续和民间的阿秀媲美,这是非常优美的狐狸精的故事,也是讴歌真善美的故事。1.坦坦荡荡 ,谦虚承认之美孤女阿秀为什么要化生民间阿秀呢?在篇尾狐女自己道明了原委 :“阿秀,吾妹也。前世不幸夭殂,生时,与余从母至天宫,见西母,心窃爱慕,归而刻意效之。妹较我慧,一月神似,我学三月而后成,然终不及妹。今已隔世,自谓过之,不意犹昔耳。”2.伟大无私的成全之美阿秀变幻莫测,无私帮助刘子固找到真的阿秀;狐女还体现了一种成全之德,她尽管为爱而痛苦,但是却为爱而成全相爱的人,阿秀帮助自己的爱人找到所爱。这等胸襟实在让人称叹!《聊斋志异》所反映的狐女世界里,狐女都具有近乎完美的品质,比人更具德行、比人更讲人情,因情而相爱、因友而相交、因德而相助。蒲松龄以狐写人,把狐女作为他理想中的女性人物,从而赋予她们以灵性,她们神出鬼没,不受任何社会、自然条件的限制,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能帮助别人达到目的。他让她们充当落魄书生的救世主,让她们惩恶扬善,这都离不开狐女广大的神通。主要体现在她们对未来事情的预知上,她们能清楚的预知男主人公的寿命与男主人公面临的危难,而先进行预防。狐女的神通还体现在其处世的方法上,婴宁嘻笑之间用木头惩戒邻家子,使其丧命。这些描写显然不符合现实生活的逻辑,但是却体现了狐女的灵性,体现其作为异类的特征。她们身上这种美德和神奇力量,正是作者美好理想的艺术再现。蒲松龄笔下描述的这些狐女的形象,一反传统狐狸形象的丑恶属性,而是赋予她们以美好的思想、品质、感情和个性,使她们不仅成为人性真善美,尤其成为女性真善美的象征。在她们身上,集中地体现了蒲松龄对女性美的审美理想和审美评价。他借助“狐狸”的聪明、机智、狡黯和超自然无所不能的灵性,赞扬了女性的聪明、机敏和智慧.这种观点和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对女性的“天下钟毓灵秀之气都集于女人身上”的观点是相一致的,它体现了作者对女性的新认识和赞美之情。这一切,都是《聊斋志异》以前的文学作品没有触及到的一个世界,蒲松龄以神奇浪漫的笔触,为我们第一次描绘和发现了这个神奇的世界,这也正是《聊斋志异》中狐女形象独特的思想认识价值和艺术审美。
聊斋志异论文提纲
《聊斋志异》是明清文言梦幻小说的经典之作那么它在其中的影响又是怎样的呢?
一、 总述《聊斋志异》的地位、前人研究《聊斋志异》关于讽刺艺术的情况。
二、概括《聊斋志异》中鬼狐妖的形象。与魏晋、唐传奇中鬼狐妖形象进行对比,突出现在《聊斋志异》中的鬼狐妖的形象是拥有完美的人性、超凡的本领和美貌,这与前人所塑造的厉鬼和狡猾狐狸妖的形象有着颠覆性的变化,这一种变化就一方面说明了作者非凡的想象力和勇于打破常规的创造力,另一方面也说明了鬼狐妖的形象有一种提升的空间,鬼狐妖的形象人格化了。
三、鬼狐妖的形象塑造上就具有讽刺艺术。讽刺用于暴露对象的缺点和可爱之处,用夸张或者反讽等方式揭示事实。以《婴宁》为例。婴宁爱笑的形象到最后不笑的形象反映出当时的社会容不了像婴宁这样纯真、笑得烂漫的女子的存在,讽刺当时肮脏的人间社会容不下一点美好的事物的存在。
四、人与鬼狐妖形象的对比,更显出鬼狐的人性的光辉。作者用鬼狐代表正义的呼声,没有塑造典型的英雄人物形象,这是因为在当时的社会下,人非人,甚至远离人间的鬼狐妖比君子更可爱更具有人性的光辉,所以作者只能寄托虚幻的鬼狐妖来展示出世间的美好,另一方面,也讽刺了在当时社会的人都带着一颗邪恶贪婪的心活着,导致了人性的毁灭,人都不能算是人了,只能通过鬼狐原本被认为是邪恶的代表来传递人性的美好,而原
本最应该具备人性的美好的人却比不上鬼狐妖。
1、以《武孝廉》为例。石孝廉原本是身患重症之人,靠的狐女的一颗救命丸续命,狐女不求回报而且还愿意伺候石孝廉,后来石孝廉得知狐女的真实身份后却要杀了她。一个善良、宽厚和气、得体的狐女和一个以怨报德、豺狼野心的石孝廉这两个形象有着鲜明的对比,反衬出人类的丑恶,竟然比狐狸还要凶狠,进一步讽刺了人类社会的复杂和人性的丑恶。
2、《葛巾》为例。葛巾这一美艳的花妖,被常大用的爱花之情所感动,而以身相许,葛巾不仅使常大用家业兴旺,而且把自己的妹妹许配给常大用的弟弟,两姐妹为常家生了儿子,葛巾做到了传统妇女的典范,但是在常大用知道了妻子的真是身份后,以前对葛巾的痴爱却消失了,甚至对葛巾产生怀疑,与叶公好龙这一故事一样,作者辛辣地讽刺了常大用这人物,揭示了他的虚伪、表里不一的坏作风。
3、以《小翠》为例。一个狐仙,对于王家无意之中施予的恩德,还想着报答,而王家傻公子受小翠再生之福,却因一只破瓶打碎而被打碎而失声叫骂,何其鄙吝之至,和公子分手后又破镜重圆,找好替身后又从容离去,从这件事可以知道,仙人之情,远比世俗之人深厚。讽刺了世俗之人鄙陋的人性,不及狐狸的情谊之深。
五、结束语。
明清文言梦幻小说是中国古典小说的重要组成部分。文言梦幻小说经历了先秦的萌芽、六朝的发轫、唐宋的定型、蒙元的平寂,至明清时期达到辉煌。
对明清梦幻小说进行研究可以更为清晰地探索其发展的历史轨迹、情节范型和叙事神理,从而在历史纵线上观照文言梦幻小说自身的发展规律及其对传统古典小说的继承和超越中文系毕业论文提纲中文系毕业论文提纲。明清文言梦幻小说的历史发展阶段可以分为四个时期:自明建国起至嘉靖初年,以“剪灯”系列为代表,文言梦幻小说逐渐走出蒙元低谷,进入承前启后的复苏期; 明末清初动荡的社会和黑暗的政治使得梦幻题材成为文士抒发情怀、消释块垒的重要载体,文言梦幻小说相继涌现。而《聊斋志异》的出现,则标志着文言梦幻小说走出唐传奇梦幻小说的光环步入一个新的高峰;雍正至乾嘉年间,《聊斋志异》的风行,促使模拟效颦之作继踵激增,风起云涌,繁荣一时,出现了许多颇有新意、颇有创制的作品;道光以后,文言梦幻小说逐渐落潮,直至完全终结,退出历史舞台。文言梦幻小说是文人的释怀与写心,明清时期的文言梦幻小说在继承前人的基础上,在情节范型方面又有所创新与突破。
其常见情节范型主要有六类:以梦幻的形式表达作者的政治见解,在人生如梦的感触中表现自己落魄境遇、用世志向、刺世之心、政治理想和人生社会哲理思考的“梦幻人生范型”;因相思爱恋“心驰到彼”、灵肉分离的“因爱离魂范型”;因渴望自由平等、精神交通的婚恋,故而在精神上幻想一种理想婚恋的“婚姻艳遇范型”;以梦幻的形式承载某种政治目的、政治理想、政治抱负的“政治话语范型”;受佛教思想、佛经故事影响,用小说的体裁于梦中劝诫世人弃恶从善,以淳化社会风俗的'“果报轮回范型”;以梦游地狱和梦游仙境的形式批判现实的黑暗与表达理想社会图景的“游冥游仙范型”。
梦幻小说自有一套叙事策略,尽管其并非文言梦幻小说所专有。但通过对明清文言梦幻小说进行理性分析和透视,可以从中体察出明清文言梦幻小说与其它文言小说在叙事视角、叙事时间、叙事结构等方面的不同之处文言梦幻小说是文士的主体性创造活动的结晶,真实地反映了文士的审美心态和审美追求。受梦幻本身所具有的朦胧性、虚幻性等特有属性的决定,明清时期的文言梦幻小说体现出鲜明的虚实相生的浪漫幻设特点、姿彩各异的语言特色以及浓郁的诗情画意韵味中文系毕业论文提纲论文。明清文言梦幻小说的渐趋势微是历史的必然,然而,它却将梦幻载体的精髓注入其后文学体裁。民国之后,五四时期,梦幻题材的一度繁荣,当与此有一定关系。因此,通过对明清文言梦幻小说的集中探讨,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其题材、范型之发展渊源及其艺术特色,从而更全面地把握文言梦幻小说的整体面貌。
中文摘要3-4
英文摘要4-8
引言8-23
一、文言梦幻小说的界定8-11
二、文言梦幻小说的历史流变11-14
三、文言梦幻小说的研究历史与现状14-21
四、文言梦幻小说研究的意义与方法21-23
第一章 明清文言梦幻小说的历史发展阶段23-45
第一节 “剪灯”系列:承前启后的复苏期(明建国起至嘉靖初年)23-26
第二节 《聊斋志异》:走向高峰的转型期(明嘉靖初年-清康熙年间)26-38
第三节 “聊斋”拟作:推波助澜的沿承期(雍正年间起至乾嘉盛世)38-41
第四节 《聊斋》余絮:新旧交替的终结期(道光年间至光绪末年)41-45
第二章 明清文言梦幻小说的常见情节范型研究(上)45-61
第一节 梦幻人生范型45-52
第二节 因爱离魂范型52-57
第三节 婚姻艳遇范型57-61
第三章 明清文言梦幻小说的常见情节范型研究(下)61-85
第一节 政治话语范型61-70
第二节 果报轮回范型70-78
第三节 游冥游仙范型78-85
第四章 明清文言梦幻小说亚常见情节范型研究(存目)85-86
第五章 明清文言梦幻小说叙事模式研究86-102
第一节 叙事视角86-91
第二节 叙事时间91-97
第三节 叙事结构97-102
第六章 明清文言梦幻小说的审美追求102-110
第一节 虚实相生的浪漫幻设102-104
第二节 姿彩各异的语言艺术104-107
第三节 诗情画意的韵味107-110
第七章 明清文言梦幻小说梦幻与白话梦幻小说比较研究(存目)110-111
第八章 明清文言梦幻小说文化研究(存目)111-112
第九章 明清文言梦幻小说的影响及地位112-114
附录114-121
结语121-123
参考文献123-127
后记127-128
他毕生精力完成《聊斋志异》8 卷、491篇,约40余万字。内容丰富多彩,故事多采自民间传说和野史轶闻,将花妖狐魅和幽冥世界的事物人格化、社会化,充分表达了作者的爱憎感情和美好理想。作品继承和发展了我国文学中志怪传奇文学的优秀传统和表现手法,情节幻异曲折,跌宕多变,文笔简练,叙次井然,被誉为我国古代文言短篇小说中成就最高的作品集。 蒲松龄的座右铭: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 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蒲松龄19岁的时候,参加秀才考试,他在淄川县济南府(今山东省-淄川区---济南市),三试第一,成了秀才。三试第一后,蒲松龄连续四次参加举人考试,全部落榜。直到72岁,仍只是个贡生。 我们再看蒲松龄的科举考试之苦。蒲松龄一生不得志,他这个不得志恰好从少年得志开始。蒲松龄19岁的时候,参加秀才考试,他在淄川县济南府山东省,三试第一,成了秀才。录取蒲松龄的是山东学政施闰章。施闰章是个大诗人,清初号称诗坛的“南施北宋”,“南施”就是安徽人施闰章,“北宋”是山东人宋琬。施闰章给山东秀才考试出的第一道考题叫《蚤起》,这个题目是从《孟子》“齐人有一妻一妾”来的。科举考试考八股文,要求你得揣摩圣贤语气,代圣贤立言。既然题目叫《蚤起》,顾名思义,你就要阐述孟子在《蚤起》里面所讲的那种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大道理。蒲松龄怎么写的呢,他用文言文,我们用白话文把它说出来。蒲松龄说:“我曾经观察过那些追逐富贵的人,君子追求金榜题名,小人追求蝇头小利。至于那些本身并不富贵、但是经常迫不及待地守在富贵人家门前的,也大有人在。而对功名不感兴趣的,只有那些深闺的女子,她们才可以悠然自在地睡个懒觉,不去追名逐利”。蒲松龄的描写非常生动,像是一篇描写人情世态的小品文。接下来,蒲松龄走得更远,干脆虚构起来,他写齐人之妇如何夜里辗转反侧,琢磨着跟踪丈夫,其中有人物心理描写,也有人物独白和人物之间的对话,很像小说。这样的写法,当然不符合八股文的要求,但是蒲松龄遇到的考官是爱才如命的大文学家施闰章,他非常欣赏蒲松龄的文章,拿起笔来就写批语,说蒲松龄的文章“将一时富贵丑态毕露于二字之上”,把人们那种追名逐利的丑态通过《蚤起》这两个字写绝了,写活了,接着又写了八个字的评语:“观书如月,运笔如风”。“观书如月”,就是看前人的作品,看得明明白白、透透彻彻;“运笔如风”,就是写起文章来轻松愉快,非常流畅。施闰章大笔一挥,蒲松龄山东秀才第一名。县、府、道三试第一以后,蒲松龄名气很大。他踌躇满志,义无反顾地踏上了进一步求取功名的道路,下一步要考举人了。 史料记载,蒲松龄三试第一后,连续四次参加举人考试,全部落榜。蒲松龄文章写得这么好,为什么他还会四次落榜?我们现在回过头来看,施闰章录取蒲松龄根本就是一种误导和误判,因为蒲松龄并没有按照八股文那种严格的要求来写文章,施闰章因为爱才而把他录取为第一名。蒲松龄因此以为,这样写就能够取得更高的功名了。但是蒲松龄没有想到,其他的考官是些什么样的人。这些考官是拿着那种刻板的、腐朽的、毫无文采、绳捆索绑的八股文,当个敲门砖,取得了功名,他自己只会写这样的文章,他喜欢的也是这样的文章。像蒲松龄那种写法的文章,他怎么会欣赏呢?所以蒲松龄从考秀才一开始就偏离了跑道。 蒲松龄做了多长时间秀才?半个多世纪。秀才是科举考试当中最低的功名。但是秀才最辛苦,年年考试。根据朝廷制度,一个省的学政任期三年,学政一到,先把秀才组织起来考试,这叫岁试。岁试成绩分成几等,考到第一等可以成为廪生。廪生是个什么概念?廪生还是秀才,但朝廷每个月给你一定的钱,补助你的生活。那么,考到了一等是不是就一定是个廪生呢?也不是。因为廪生是有名额限制的,你考了一等,要等空了名额,才可以补廪。所以蒲松龄考中秀才之后,在一等考了很多次,差不多等了二十年,才成为廪生,朝廷才给他那点补助。秀才岁试以后第二年,要进行科考。科考就是给举人考试做准备。科考把秀才的成绩分成六等,考前两等可以参加举人考试,考后两等就得降成青衣。蒲松龄参加乡试,三年一次,考了多少次?十次左右,有的专家说十几次。这样一来,蒲松龄有三十年的时间年年都考。他48岁那年,又参加考试。他觉得自己文章写得非常好,写得也很快,拿到考题“唰唰”就写下来了。但是写完后,回头一看,坏了坏了,越幅了。“越幅”是一个科举名词,就是违反了书写规则。科举考试对文字形式有非常严格的要求,一页只能写12行,一行只能写25个字,而且得写完第一页写第二页,写完第二页写第三页。蒲松龄写得快,第一页写完,飞快一翻,把第二页翻过去了,写到第三页上了,这就隔了一幅,越幅,就不仅要取消资格,还得张榜公布。我们现在看,简直太可笑了,文章写得好,隔了一页,就要取消资格!这次“越幅”,蒲松龄自己是什么感受呢?他在词中说:“得意疾书,回头大错,此况何如,觉千瓢冷汗沾衣,一缕魂飞出舍”———吓呆了。 蒲松龄在科举这条路上拼搏到50岁之后,他的妻子劝他说:算了,别考了,如果你命中注定有功名,连宰相都做上了,何必一定得去考呢?咱们在村里住着,不也挺好吗?何必一定得像县官一样去听那个打着板子催老百姓缴税的声音呢?蒲松龄觉得他妻子说得很有道理。不过也有些专家考证,就在他妻子劝了他之后,他还参加过考试,仍然失败了。 蒲松龄19岁成为秀才,到72岁,成为贡生。贡生是什么概念?贡生相当于举人副榜。贡生有几种,蒲松龄是“岁贡”,又叫“挨贡”。就是做廪生时间长了,排队挨号挨上了贡生。做了贡生以后理论上可以当官了,蒲松龄得到一个虚衔“儒学训导”。儒学训导是什么意思呢?当时封建社会的学校分好几级,国家一级是国子监,省里面是府学,县里面是县学。这个儒学训导就是县学的副长官,相当于现在一个中学副校长了。但是蒲松龄这个儒学训导前还加了两个字“候补”。就是你虽然有这个资格,但是还得看山东省除了淄川县以外,其他县有没有空出名额来。对于72岁的蒲松龄来说,没有任何的价值了,贡生只是给他带来一点安慰,一点很实际的利益:朝廷要给贡生四两银子。而县官偏偏既不去给蒲松龄树匾、树旗,也不发给他银子。蒲松龄不得不一次一次写呈文、打报告去要。这就是蒲松龄在科举考试当中所受的痛苦。我们现在看觉得他非常可笑,非常可悲,非常可怜。但是在当时他只能求这么一条出路。因为科举制度是蒲松龄这样的穷知识分子改变命运的唯一的出路,所谓“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
聊斋志异论文答辩问题主要论文题目的来源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等方面。根据查询相关公开信息显示,(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清朝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主要从(聊斋志异)论文题目的来源及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中的女性形象进行分类,找出每一类的进行分析,分析女性形象产生的原因及研究的方法,手段及进度安排方面进行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