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首页 学术发表知识库 问题

环境经济问题分析论文题目

发布时间:

环境经济问题分析论文题目

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在各个发展阶段上的各种经济活动和各种相应的经济关系及其运行、发展的规律的学科。那么经济学专业的论文选题怎么选呢?下面我给大家带来2021经济学论文题目有哪些_经济学专业论文选题题目,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经济学博士论文题目

1、基于绿色GDP投入产出模型架构研究

2、中国住户生产核算理论与 方法 研究

3、成长型企业无形资产统计问题研究

4、中国社会核算矩阵编制与模型研究

5、政府统计数据质量评估方法及其应用研究

6、人口老龄化对我国GDP及其构成的影响

7、环境价值核算方法及应用研究

8、经济核算原理在现代制造业定量研究中的应用

9、中国服务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研究

10、我国GDP中劳动报酬份额的下降

11、经济福利核算的理论及其指标研究

12、宏观金融运行异常的统计监测研究

13、国民经济核算及其总体模式研究

14、国民经济核算方法论研究

15、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建构及其应用研究

16、供应链违约风险的研究

17、对我国国民经济核算理论与方法问题研究

18、Markov算子的渐近行为与经济系统的几个问题

19、非完全竞争市场的宏观经济优化模型

20、效用、风险与纳什均衡选择

21、粮食、农业制度供给中的博弈与实证

22、理解经济变迁的过程

23、海洋经济核算体系与核算方法研究

24、区域环境价值核算的方法与应用研究

25、基于环境因素的全要素生产率和国民收入核算研究

26、浙江省城乡收入差距统计研究

27、现代企业统计理论体系创新研究

28、ICT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研究

29、资本存量与资本服务核算研究

30、地区GDP核算及数据衔接问题研究

31、资源环境经济综合核算与绿色GDP的建立

32、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中国能源核算研究

33、消费型中间消耗的概念及测算

34、时间序列分析方法研究及其在陕西省GDP预测中的应用

35、物流配送选址优化模型的研究

36、供应计划问题的遗传算法求解

37、基于景气指数的宏观经济监测预警系统研究

38、 企业管理 创新数量分析中的线性优化逆问题

39、技术能力成长决策中的实物期权方法研究

40、资产定价标准的讨论和模拟

41、投资者认知收益度量模型及系统设计

42、基于水环境的杭州市绿色GDP核算的GIS表征

43、人力资本与全要素生产率

44、湖南省宏观经济景气指数的编制与应用研究

45、森林资源核算及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研究

46、疏浚企业挖泥船生产统计系统优化分析

47、过程神经网络在GDP预测中的应用研究

48、四川调查总队系统职工工作满意度调查研究

49、基于线性回归和神经网络的预测模型在国民经济数据中的应用

50、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环保指标设计研究

微观经济学论文题目

1、我国绿化工程监理微观环境分析

2、知识产权对微观经济的作用机理研究

3、外生驱动互联网消费增长的微观空间计量研究

4、房地产市场反周期宏观调控政策绩效的微观探析

5、劳动力成本上升对现代服务业企业升级的影响研究--基于微观企业财务层面以信息技术产业为例

6、宏微观因素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影响的实证分析

7、经济责任审计促进经济增长的微观途径--基于“中国之谜”中政府官员的作用

8、中级微观经济学混合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9、基于半鞅过程的中国股市随机波动、跳跃和微观结构噪声统计特征研究

10、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宏观表象和微观基础

11、货币政策、所有制差异与商业信用再配置--兼论新常态背景下供给侧治理的微观路径

12、微观权力、自我技术与组织公民行为-- 人力资源管理 的后现代分析

13、增值税转型对我国微观经济的影响

14、商业性小额信贷机构市场定位微观制度因素分析--以某村镇银行和某小额贷款公司为例

15、城乡关系重构下乡村人口城镇化微观进程研究--基于家庭流动人口的视角

16、微观商业视角下的微信经济

17、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独立学院微观经济学教学改革研究

18、微观开放性视角下创造力的多层次影响机制探究

19、农户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微观决策

20、微观经济与企业管理探讨

21、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对企业内就业的影响--基于温州微观企业数据的实证研究

22、房产税、房价与住房供给结构--基于上海、重庆微观数据的分析

23、基于微观经济学方法的网格资源分配管理模型研究

24、森林转型的微观机制--以重庆市山区为例

25、我国纺织业企业创新与生产率关系的微观测度

26、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视域下资源配置的微观机制

27、基于微观企业数据的产业空间集聚特征分析--以杭州市区为例

28、从微观管理视角浅析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中的问题

29、“双创”背景下非正规就业对劳动力市场影响的微观分析--基于马克思劳动力价值理论视角

30、我国众筹融资的微观机理及宏观效应

31、金融市场微观结构理论综述

32、利率调控对房地产营销市场波动的微观作用机制探究

33、中国对外并购的绩效研究--基于制造业上市企业的微观分析

34、我国服务贸易出口的影响因素分析--来自微观企业层面的证据

35、市场微观结构下高频交易流动性--基于我国商品期货市场的实证研究

36、工商行政管理在宏观控制与微观搞活中的职能与作用

37、典型平原农区土地非农化对乡村发展影响的微观机理

38、贫困地区特色农业规模经营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微观农户视角的分析

39、中国政策性银行全要素生产率测度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宏观与微观解构

40、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的新视角--微观产品质量角度

41、新疆农民专业合作社微观运行障碍调研与政府责任分析--以吉木萨尔县为例

42、制造业可持续发展的微观经济分析--基于价格机制与制度结构的视角

43、微观视角下煤炭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44、优化农业科技创新风险投资微观运行机制的策略研究

45、低碳经济政策失灵的原因分析及应对 措施 --基于微观经济个体的视角

46、税制改革推动国家治理能力提升的微观作用机理研究--基于增值税转型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

47、论宏观调控与微观自主的辩证平衡

48、基于微观动力视角我国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绩效评价的研究

49、宏观经济政策与微观企业行为--拓展会计与财务研究新领域

50、以“供给管理”激发微观活力实现经济发展动力转型

宏观经济学论文题目与选题参考

1、“互联网+”重塑中国宏观经济

2、20_年宏观经济形势讨究和政策的观点综述

3、20_年世界经济形势回顾讨究与展望

4、20_年玩具市场跨越式发展的契机论议与挑战

5、20_年中国成品油市场讨究

6、财政分权与中国经济增长

7、城乡一体化理论研究

8、从诺贝尔经济学奖看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发展

9、当前国民经济运行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及建议

10、当前经济形势下扩大内需的困难与措施研究

11、当前社会人文效应与经济效应的互相影响

12、当前收入分配存在问题的思考

13、地方财政支出的产业结构效应研究

14、电信业漫谈之供给与需求

15、对欧洲宏观经济体制的批评

16、房地产的宏观经济学说

17、房地产动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18、房地产行业走势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分析

19、复合式通胀压力下浅探宏观经济政策选择

20、高校扩招的经济影响

21、公共财政政策与可持续发展(或技术创新)

22、供给学派的起源与美国实践

23、关于金融稳定与货币政策的一点思考

24、关于凯恩斯主义与货币主义对大萧条成因解释的分析

25、贵州省城镇失业问题研究

26、国家宏观调控的内涵与手段研究

27、哈耶克对经济周期的研究及其方法论特点

28、宏观行为经济学的新发展及其应用

29、宏观经济剖析和政策前瞻

30、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数据解说

31、宏观经济学的创新与调控方向的转变探讨

32、宏观经济学视角下经济增长理论和政策

33、宏观经济学中的管理理念与措施应用分析

34、宏观经济学中的经济理论研究

35、宏观经济学中的长期与短期分析

36、宏观经济学中金融市场影响经济的分析

37、宏观经济政策应稳步微调

38、后危机阶段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趋向

39、后危机时代安徽省财政宏观调控政策研究

40、互联网改变就业的宏观经济学机理

41、汇率理论的演变评述与人民币国际化借鉴

42、货币国际化 经验 与人民币国际化研究

43、技术创新对社会经济发展贡献率探究

44、减税的思考与超越--简评蒙代尔税收思想

45、金融冲击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分析

46、金融市场与宏观经济的联系

47、金融危机下的浙江制造业面临的困境研究

48、经济发展与社会(伦理、幸福、价值等)关系的分析

49、经济韧性问题研究进展

2021经济学论文题目有哪些相关 文章 :

★ 优秀论文题目大全2021

★ 大学生论文题目参考2021

★ 大学生论文题目大全2021

★ 优秀论文题目2021

2021毕业论文题目怎么定

★ 2021政治小论文范文5篇

★ 国际经济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最全题目(2)

★ 国际经济论文题目大全

★ 经济学理论论文

★ 经济学论文

环境会计问题研究论文提纲样文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写过论文吧,论文是指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的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文章。那么一般论文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我整理的环境会计问题研究论文提纲样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论文题目: 浅谈我国的工业企业亟待解决环境会计问题和对策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管理层的任何一项战略都将直接决定企业的成功与否。随着可持续发展的理念的提出,企业将战略的重点逐步转移到如何增加企业可持续竞争力上来,尤其是一些工业企业。我国是一个资源相对欠缺的国家,环境治理一直比较落后,在工业企业大规模、高速度发展的背后往往蕴藏着高污染、高成本的隐忧。作为会计的一个分支,绿色会计的兴起与发展为工业企业解决环境问题提供了新思路。本文将从绿色会计发展的角度,讨论工业企业如何在有限的资源环境中运用绿色会计进行发展的。

一、绿色会计概述

绿色会计也被称作是环境会计,它是将环境科学、资源条件、统计分析和会计等多学科有机统一,相互结合的新兴学科。它是以自然环境资源和社会环境资源耗费应如何补偿为中心,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运用一定的方法,辅之以实物计量和文字表述来反映、报告和考核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一门新兴会计专业科学。绿色会计的核算范围不同于传统会计,而是将周围的空气、水等环境资源划入计量范围,并从企业的发展中寻求一定的价值补偿,从而真正体现出社会成本的或者社会效益。

二、工业企业实行绿色会计的必要性

1.绿色会计是我国现阶段发展的必然要求

我国目前正处于转型期间,是社会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而且是以经济的发展和环境的和谐作为转型基矗工业企业作为经济发展的支柱行业,但同时也是污染严重的行业,两者只有有效协调,才能为我国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因此,只有将周围环境和资源列入我国经济核算体系才能真正体现我国经济发展的社会成本和社会效益。

2.绿色会计是工业企业发展的必然条件

工业企业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其污染性也不能忽视,我们应该持有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不仅在当前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也应该为后代创造继续发展的条件。因此,工业企业应该重视环境和资源的保护,一方面,可以增加投资者和消费者关注看好企业的程度;另一方面,可以为工业企业减少环境治理成本,增加企业的竞争力。

三、我国工业企业推行绿色会计所面临的挑战

1.指导方针不健全

我国的环境会计还处于摸索阶段,更多的是照搬国外的现有成果,于我国的现实国情连接不完善。而且一些重点环节与国外的差距较大,没有达成一致。因此,我国的绿色会计现阶段还没有完善的指导方针政策,国家虽然支持鼓励企业推行环境会计,但是没有完整的方针政策,企业不敢贸然采用,一旦实行,一方面是成本较高,另一方面企业没有系统的绿色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作为指导,这使得企业面临两难的选择。

2.对绿色会计的重视还不够

绿色会计或者说是环境会计,对于我国企业特别是工业企业来说,都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实施绿色会计要求会计主体具有高度的环保意识和资源节约意识,但是我国的工业企业只顾眼前的利益,盲目扩大生产规模,造成了周围环境的恶化。而且,我国企业的道德责任较差,没有意识到环境责任与企业利益的直接利害关系。虽然2016年,国家统计局和环保总局要求各省市要研究《中国环境经济核算体系框架》,提出完善建议,并建立适合本地区的环境经济核算体系,并且开展污染损失调查和环境核算,但是这是我国进行的为数不多的大范围环境核算的活动。这些足以证明,我国的工业企业对环境会计学科没有充分的重视。

3.绿色会计的理论体系不健全

任何一个学科的实践都需要完整的相关理论作为支持论据,绿色会计的实施同样如此。我国的学者引进绿色会计概念后,虽然进行了一些探讨,但是不够深入,对于一些理论细节问题做得还不够好。比如,绿色会计的实施与我国目前资源耗费量大的矛盾如何解决,企业进行绿色会计的成本相当大等问题。再者,学者进行研究的时候一味的翻译造成理论不能联系实际,而且只注重绿色会计单一方面的研究,而没有将绿色会计作为一个系统整体进行探讨,致使我国在推行绿色会计时缺乏有效地理论支持。

4.相关的法律法规有缺陷

我国的会计工作通常是由财政部制定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来规定和指导的,但是会计准则只涵盖了会计工作的问题,没有涉及到环境等专业会计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自从颁布实施已经经历了二十年,在日益进步的今天,配套的相关法律没有进一步颁布实施,无疑为进行环境会计设置了障碍。

5.绿色会计专业人才缺乏

绿色会计是一门新兴学科,而且综合了环境科学、会计科学、统计学、经济学、社会学等多种学科的相关知识,这大大增加了国家对绿色会计人才的培养难度。现阶段,工业企业的会计人员一般都是传统会计核算人员,专门从事环境会计的人才为数不多,企业也不愿意花费高额的成本进行培养。国家也没有专门定期的培养绿色会计人才的计划,这大大制约了绿色会计在我国的发展脚步。

四、工业企业推行绿色会计的建议对策

1.加强绿色会计的理论研究我国的会计学者应该加大对绿色会计的理论研究,尽管绿色会计相对来说比较冷门,但是学者应该秉承应有的学术风范对绿色会计进行系统的研究。首先应该建立绿色会计理论体系,然后在理论的研究基础之上,进行实践与理论的结合,并且要积极借鉴国外的先进工作经验,为我国工业企业推行绿色会计做铺垫。

2.加大绿色会计人才的培养力度对于人才的培养,首先应该做到积极宣传,将绿色会计的理念通过各种媒体普及的社会中去。这样一方面使会计人员可以建立对绿色会计学科的兴趣,也可以使企业关注环境保护知识,建立良好的社会责任感,给绿色会计人员更大的发展空间。

其次,国家应该建立绿色会计人才培养计划,定期进行培训,积极选拔具有综合文化知识的人才进行会计方面的培养,还可以设立等级考核制度,通过评定职称等方式增加会计人员的积极性,争取建立一支系统的绿色会计师队伍。最后,在某些地区先行试点,特别是以社会各界关注的环境保护问题为主要内容,加大宣传报道力度,发现问题,及时研究解决,最终逐渐推广、普及完善的绿色会计制度准则。

一、环境成本会计不同于传统会计的新特点

环境成本会计又被称作是绿色会计或者环保会计,它是在当前经济的发展给环境带来越来越严重破坏的形势下产生的一门新兴的学科。传统会计理论体系在对企业的监督反应中以及成本计量上,都存在着明显的不足。而新的环境成本会计理论体系的出现,则弥补了这些问题。同传统会计一样,环境成本会计也是以货币为主要的计量单位,但它的理论体系却比传统会计更加完善。因为环境成本会计将传统会计理论体系中会计主体的外部因素引入到了会计核算当中,这样就使环境成本会计既能考核出企业对外部环境的影响,同时又可以反映出外部环境对企业起到的作用。所以环境成本会计不但可以胜任传统会计的所有工作,而且还能够对环境的维护和开发所形成的效益进行合理的计量与报告,最终综合评估环境绩效及环境活动对企业财务成果的影响。总之,环境成本会计的产生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完美地结合在一起。通过有效的综合价值管理,最终达到在保证环境日益好转的同时促进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的目的。既然环境成本会计这么优于传统会计,那为什么环境成本会计的普及与发展会如此举步维艰呢?

二、我国环境成本会计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1. 环境成本会计法律法规不健全,规章制度不完善。由于环境成本会计的特殊性,决定了它的实施必须要以健全的法律法规作为强有力的保障。虽然我国近些年来一直积极不断地推进相关的立法程序,并且已经制定并颁布了不少与环境保护相关的法律法规,但遗憾的是在我国至今尚没有形成一套完整有效的法制体系,并且有关于环境成本会计方面的法规更是一片空白。新兴的环境成本会计理论系统没有像传统会计理论那样具有明确的可操作的标准和规范。这就更给了那些不法企业以可乘之机。

2. 符合中国国情的环境成本会计理论体系没有建立完全。就目前而言,在我国社会中占主流地位的还是传统会计理论,但是传统的会计理论仅仅是把会计对象局限地看作为与企业资金运作有关的经济事项。这种理论早已不符合当今的时代发展了。在环境问题日益成为全球化尖锐问题的今天,我们需要把除了资金之外的资源环境的价值也归入到了企业核算的范围内。传统会计仅设置了极少的反映环境价值的科目,如“排污费用”和“绿化费用”等。这样就不可能如实地体现出环境和企业之间的密切关系。我们应该令环境成本会计对象在会计六大要素方面都得到体现。前面谈到环境成本会计与传统会计这两大理论体系的最大差别在于,传统会计理论体系把企业看成是一个单独的个体,企业的最终目的就是为自己获得更丰厚的利润,也就是企业的收入减去费用后的金额。这就导致了企业想方设法地增加收入和精打细算地减少费用和支出。而环境成本会计理论体系则是把企业和整个社会生态环境看做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对于环境成本会计理论体系来说,它是以社会利益最大化为根本目标的。这就要求企业不但要想方设法努力地做到自身经济效益的最大化,而且还要兼顾到社会和环境的效益,保证自己的经济效益不是在损害整体利益的前提下产生的。如果不把资源环境的价值渗透到会计理论体系中,那么企业就会从自己的利益出发,永远体会不到环境的重要性。

3. 企业的环境成本会计信息披露程序存在着各种不足。面对当前日益严重的.环境方面的问题,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保护环境以及维持生态平衡已经成为我们的不二选择。而企业作为目前公认的环境最大的污染者,对其环境成本会计信息进行完全披露则成为人们了解企业环境绩效、环保成果的重要根据。因此,设计有效且实用的环境成本会计信息披露模式,为环境绩效的各种需要人群提供更能满足其需求的环境成本会计信息,是不断促进环境成本会计理论与实务发展和完善的必要手段,同时对于实现企业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具有重大的意义。

截止目前我国企业还没有建立起完整的环境成本会计信息系统,这就导致了企业对会计环境绩效信息公布报告的屈指可数。而且即使是公布了环境成本会计信息,由于大部分企业报告质量存在着不达标的情况,不是公布的会计环境资料不全面,就是披露的方式不合乎规范。这样一来,一方面使得企业辛辛苦苦公布的这些会计环境信息根本不可能被信息使用者有效地利用,起不到最初想要达到的效果;另一方面又会影响到社会大众对环境绩效的需求热情,与此同时也会削弱企业提供环境绩效信息报告的积极性。最后便产生了一个恶性的循环。而产生这种趋势也正是由于环境成本会计信息系统没有完善的原因。

4. 企业负责人环境责任观念的淡漠和政府社会监督的缺失。有些企业负责人的环境责任道德理念尚未真正形成,有一部分企业负责人只顾眼前的利益,而对环境成本会计的重要作用缺乏基本认识。这种只注重个人、不考虑大局的思想观念不但决定了大多数企业不会主动披露环境信息,或者即使是披露了一些,也没有相关标准去衡量其提供的信息质量好坏,这就使得企业披露的环境信息不能取信于社会公众。

政府和社会对环境绩效极差的企业惩处的力度仅停留在罚款阶段,不能从根本上打击这种只注重个体利益,不关心大众民生的经营模式。而简单的罚款,无疑更加刺激了某些企业在交完罚款后,为了自身的利益更加肆无忌惮地破坏环境、掠夺资源、变本加厉地生产,从而进一步加剧了对环境的破坏。这就使得目前中国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的矛盾日益突出。

三、完善我国环境成本会计体系的措施

1. 国家举措。国家应加快建立健全环境成本会计理论体系的准则和制度,不断完善环境成本会计的法律法规,做到一切行为有法可依,以法律法规的形式确定环境成本会计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使环境成本会计信息的揭示披露有统一的标准,以使企业真正能受到环境成本会计的约束和法律的制约。同时,对于那些环境成本会计报告中反映出浪费资源、破坏生态、造成污染的企业要加大处罚金额和执法力度,而对那些经国家确定对保护环境起到积极影响的企业和个人要给予适当的奖励,以表彰他们的行为。

2. 借鉴先进的外国模式。我国应借鉴和效仿欧美等西方发达国家成功的方案,并结合本国的实际情况加以灵活运用。中国同发达国家的环境成本会计理论体系相比本来就已经处于落后的窘境,要是还采用闭门造车式的研究模式,不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理论,这样不但会使我国的环境成本会计改革走向一个不确定的方向,而且更使得我国同欧美等国家的差距越来越大。这种状况显然不符合当今飞速发展的中国。幸运的是外国并不缺少这种从传统会计向环境成本会计转型的成功案例,我们就要积极地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结合自己国家的实际情况,制定适应我国国情的环境成本会计准则,使环境成本会计具有实际可操作性。这样才会更加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的要求,对我国经济起到应有的促进作用。

3. 建立信息披露标准。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的最重要的意义就在于它能反映与揭示企业的环境绩效和可持续发展的责任履行情况。所以我国要想发展环境成本会计理论体系,就有必要建立一套完整的体制来促使企业对环境信息进行全面彻底的披露,以此来提高中国环境成本会计信息披露的质量。具体措施有如下两点:一是明确指出在企业的会计报表及其附注中具体披露的企业环境成本会计信息都有哪些。二是在企业的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企业执行的环境成本会计政策、实施情况以及企业治理环境和保护环境的中长期目标等。这样不但利于企业在日常工作中的量化管理,同时也方便了国家与社会各界的监督。

4. 增强企业环保意识和各界监督。首先从长远来看,提高环境绩效,完善环境成本会计体系,对企业的发展才是最佳的选择。要想让企业做到这点,就要加强企业的领导人员、管理人员、会计人员的环保意识,使他们对环境成本会计有足够的重视,增强企业负责人的社会责任感,让他们能够充分认识到环境效益与经济效益之间密切的正相关关系。这样企业才会积极自觉地去建立健全适应本企业的环境管理系统,积极实施环境成本会计,进而主动全面地进行环境成本会计信息的披露。其次应加强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各界对企业的监督,把企业的环境绩效作为通过年终审计的必须工作,建立适合我国发展的环境成本会计审计制度。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环境成本会计不仅要为每个企业的微观经济服务,而且要有助于国家社会的宏观经济调控;不仅能考虑到企业自身的利益,更能兼顾到社会大众的利益。国家和社会各部门应根据企业环境成本会计所提供的信息,对企业按其环境绩效进行相应的奖惩措施。

四、结论

虽然现在建立完善的环境成本会计理论体系存在着种种困难,但是我们不能因为存在着困难就不去研究它。我们只有不断地去研究它,才能找到同时解决经济发展和环境改善这一问题的新思路。目前,在环境成本会计理论体系的研究上,世界各国几乎都处于同一个起跑线上,我们如果在这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理论体系研究上多投入精力,取得先进的成果的话,那么在新一轮世界经济格局大洗牌中,中国就能拔得头筹,进而推动综合国力的提升。所以为了我们祖国的复兴和民族的未来,现在对于中国来说引入和发展完善环境成本会计已经是刻不容缓了。

环境与经济论文题目

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在各个发展阶段上的各种经济活动和各种相应的经济关系及其运行、发展的规律的学科。那么经济学专业的论文选题怎么选呢?下面我给大家带来2021经济学论文题目有哪些_经济学专业论文选题题目,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经济学博士论文题目

1、基于绿色GDP投入产出模型架构研究

2、中国住户生产核算理论与 方法 研究

3、成长型企业无形资产统计问题研究

4、中国社会核算矩阵编制与模型研究

5、政府统计数据质量评估方法及其应用研究

6、人口老龄化对我国GDP及其构成的影响

7、环境价值核算方法及应用研究

8、经济核算原理在现代制造业定量研究中的应用

9、中国服务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研究

10、我国GDP中劳动报酬份额的下降

11、经济福利核算的理论及其指标研究

12、宏观金融运行异常的统计监测研究

13、国民经济核算及其总体模式研究

14、国民经济核算方法论研究

15、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建构及其应用研究

16、供应链违约风险的研究

17、对我国国民经济核算理论与方法问题研究

18、Markov算子的渐近行为与经济系统的几个问题

19、非完全竞争市场的宏观经济优化模型

20、效用、风险与纳什均衡选择

21、粮食、农业制度供给中的博弈与实证

22、理解经济变迁的过程

23、海洋经济核算体系与核算方法研究

24、区域环境价值核算的方法与应用研究

25、基于环境因素的全要素生产率和国民收入核算研究

26、浙江省城乡收入差距统计研究

27、现代企业统计理论体系创新研究

28、ICT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研究

29、资本存量与资本服务核算研究

30、地区GDP核算及数据衔接问题研究

31、资源环境经济综合核算与绿色GDP的建立

32、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中国能源核算研究

33、消费型中间消耗的概念及测算

34、时间序列分析方法研究及其在陕西省GDP预测中的应用

35、物流配送选址优化模型的研究

36、供应计划问题的遗传算法求解

37、基于景气指数的宏观经济监测预警系统研究

38、 企业管理 创新数量分析中的线性优化逆问题

39、技术能力成长决策中的实物期权方法研究

40、资产定价标准的讨论和模拟

41、投资者认知收益度量模型及系统设计

42、基于水环境的杭州市绿色GDP核算的GIS表征

43、人力资本与全要素生产率

44、湖南省宏观经济景气指数的编制与应用研究

45、森林资源核算及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研究

46、疏浚企业挖泥船生产统计系统优化分析

47、过程神经网络在GDP预测中的应用研究

48、四川调查总队系统职工工作满意度调查研究

49、基于线性回归和神经网络的预测模型在国民经济数据中的应用

50、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环保指标设计研究

微观经济学论文题目

1、我国绿化工程监理微观环境分析

2、知识产权对微观经济的作用机理研究

3、外生驱动互联网消费增长的微观空间计量研究

4、房地产市场反周期宏观调控政策绩效的微观探析

5、劳动力成本上升对现代服务业企业升级的影响研究--基于微观企业财务层面以信息技术产业为例

6、宏微观因素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影响的实证分析

7、经济责任审计促进经济增长的微观途径--基于“中国之谜”中政府官员的作用

8、中级微观经济学混合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9、基于半鞅过程的中国股市随机波动、跳跃和微观结构噪声统计特征研究

10、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宏观表象和微观基础

11、货币政策、所有制差异与商业信用再配置--兼论新常态背景下供给侧治理的微观路径

12、微观权力、自我技术与组织公民行为-- 人力资源管理 的后现代分析

13、增值税转型对我国微观经济的影响

14、商业性小额信贷机构市场定位微观制度因素分析--以某村镇银行和某小额贷款公司为例

15、城乡关系重构下乡村人口城镇化微观进程研究--基于家庭流动人口的视角

16、微观商业视角下的微信经济

17、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独立学院微观经济学教学改革研究

18、微观开放性视角下创造力的多层次影响机制探究

19、农户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微观决策

20、微观经济与企业管理探讨

21、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对企业内就业的影响--基于温州微观企业数据的实证研究

22、房产税、房价与住房供给结构--基于上海、重庆微观数据的分析

23、基于微观经济学方法的网格资源分配管理模型研究

24、森林转型的微观机制--以重庆市山区为例

25、我国纺织业企业创新与生产率关系的微观测度

26、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视域下资源配置的微观机制

27、基于微观企业数据的产业空间集聚特征分析--以杭州市区为例

28、从微观管理视角浅析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中的问题

29、“双创”背景下非正规就业对劳动力市场影响的微观分析--基于马克思劳动力价值理论视角

30、我国众筹融资的微观机理及宏观效应

31、金融市场微观结构理论综述

32、利率调控对房地产营销市场波动的微观作用机制探究

33、中国对外并购的绩效研究--基于制造业上市企业的微观分析

34、我国服务贸易出口的影响因素分析--来自微观企业层面的证据

35、市场微观结构下高频交易流动性--基于我国商品期货市场的实证研究

36、工商行政管理在宏观控制与微观搞活中的职能与作用

37、典型平原农区土地非农化对乡村发展影响的微观机理

38、贫困地区特色农业规模经营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微观农户视角的分析

39、中国政策性银行全要素生产率测度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宏观与微观解构

40、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的新视角--微观产品质量角度

41、新疆农民专业合作社微观运行障碍调研与政府责任分析--以吉木萨尔县为例

42、制造业可持续发展的微观经济分析--基于价格机制与制度结构的视角

43、微观视角下煤炭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44、优化农业科技创新风险投资微观运行机制的策略研究

45、低碳经济政策失灵的原因分析及应对 措施 --基于微观经济个体的视角

46、税制改革推动国家治理能力提升的微观作用机理研究--基于增值税转型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

47、论宏观调控与微观自主的辩证平衡

48、基于微观动力视角我国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绩效评价的研究

49、宏观经济政策与微观企业行为--拓展会计与财务研究新领域

50、以“供给管理”激发微观活力实现经济发展动力转型

宏观经济学论文题目与选题参考

1、“互联网+”重塑中国宏观经济

2、20_年宏观经济形势讨究和政策的观点综述

3、20_年世界经济形势回顾讨究与展望

4、20_年玩具市场跨越式发展的契机论议与挑战

5、20_年中国成品油市场讨究

6、财政分权与中国经济增长

7、城乡一体化理论研究

8、从诺贝尔经济学奖看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发展

9、当前国民经济运行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及建议

10、当前经济形势下扩大内需的困难与措施研究

11、当前社会人文效应与经济效应的互相影响

12、当前收入分配存在问题的思考

13、地方财政支出的产业结构效应研究

14、电信业漫谈之供给与需求

15、对欧洲宏观经济体制的批评

16、房地产的宏观经济学说

17、房地产动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18、房地产行业走势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分析

19、复合式通胀压力下浅探宏观经济政策选择

20、高校扩招的经济影响

21、公共财政政策与可持续发展(或技术创新)

22、供给学派的起源与美国实践

23、关于金融稳定与货币政策的一点思考

24、关于凯恩斯主义与货币主义对大萧条成因解释的分析

25、贵州省城镇失业问题研究

26、国家宏观调控的内涵与手段研究

27、哈耶克对经济周期的研究及其方法论特点

28、宏观行为经济学的新发展及其应用

29、宏观经济剖析和政策前瞻

30、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数据解说

31、宏观经济学的创新与调控方向的转变探讨

32、宏观经济学视角下经济增长理论和政策

33、宏观经济学中的管理理念与措施应用分析

34、宏观经济学中的经济理论研究

35、宏观经济学中的长期与短期分析

36、宏观经济学中金融市场影响经济的分析

37、宏观经济政策应稳步微调

38、后危机阶段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趋向

39、后危机时代安徽省财政宏观调控政策研究

40、互联网改变就业的宏观经济学机理

41、汇率理论的演变评述与人民币国际化借鉴

42、货币国际化 经验 与人民币国际化研究

43、技术创新对社会经济发展贡献率探究

44、减税的思考与超越--简评蒙代尔税收思想

45、金融冲击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分析

46、金融市场与宏观经济的联系

47、金融危机下的浙江制造业面临的困境研究

48、经济发展与社会(伦理、幸福、价值等)关系的分析

49、经济韧性问题研究进展

2021经济学论文题目有哪些相关 文章 :

★ 优秀论文题目大全2021

★ 大学生论文题目参考2021

★ 大学生论文题目大全2021

★ 优秀论文题目2021

★ 2021毕业论文题目怎么定

★ 2021政治小论文范文5篇

★ 国际经济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最全题目(2)

★ 国际经济论文题目大全

★ 经济学理论论文

★ 经济学论文

环境经济是近十几年兴起的一门边缘学科,它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探求问题解决的合理途径以及环境保护和改善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最佳方法。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环境与经济研究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谈经济发展与环境问题协调研究进展

【摘要】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进步中,环境问题也越发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对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研究也成为理论界研究的热点问题。 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涉及多方面的关系,需要对相关的地理学、经济学、生态学等进行综合的分析研究,对与经济发展和环境协调相关的市场因素、政策导向、技术水平等进行结构式的分析。当前我国经济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十分明显,如何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好环境,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需要不断的进行研究,并提出建设性的指导意见,促进和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经济与环境;协调研究

0 引言

在工业化的发展进程中,环境问题在经济的快速发展下日益突出,我国现代工业社会发展起步晚,环境问题也是在近年来逐渐受到社会的共同关注,环境的污染、破坏以及如何进行保护的问题成为研究的关键问题,同时环境问题也影响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如何解决经济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实现协调发展是摆在我们眼前的首要问题,笔者以下从研究的进展来分析经济与环境的协调问题。

1 经济与环境的关系分析

经济与环境的关系问题研究是我国现代社会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课题之一,同时也是世界各国在发展中都要面对的问题,当前我国环境问题较为严重,主要是由于过去我国在经济与环境的关系上存在着认识上的不清,关于经济与环境的关系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1.1经济发展引起的环境污染需要及时的解决

在经济快速大规模发展的背后,我国的环境问题也越加复杂,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在内的环境污染与破坏问题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首先,在水污染的影响下,地表水、地下水、湖泊水等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人们的饮用水安全受到了巨大的威胁;同时,人们的生活废水和工业生产的污水排放也加剧了水体的污染。其次,关于大气污染,众所周知,近年来PM2.5逐渐成为整个社会的热门词汇,大气污染已经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产生了直接的危害,大气污染的原因主要是日益扩大的工业生产导致的污染物排放,大气污染导致的酸雨现象也是严重的污染,同时酸雨也有着极其严重的损害。再次,关于固体废弃物的污染,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固体废弃物的污染在十年内增长了近12%,虽然在处理固体废弃物的技术和效果上也相比过去有了显著的进步,但是在废物的回收利用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只有有效的结合先进的废弃物处理技术和有效的回收利用技术,才能使固体废弃物的处理更加全面有效。

1.2环境问题对社会存在着严重的不良影响,制约着经济的发展

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中,期初环境问题没太引起重视,因此在环境的监管和治理问题上也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随着工业化的进程我国经济取得了腾飞式的发展,其中必然产生了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环境污染事故时有发生,环境问题产生的危害也逐渐显现,成为了制约我国社会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这也必然引起了国家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在此背景下,对环境问题的重视、保护、管理和监测也逐步加强。近几年,环境事故的发生虽有所下降,造成的损失也有所降低,但是解决环境问题是一项长期的过程,尤其是从保护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更要长期坚持,为经济发展创设良好的环境。

1.3我国重视经济发展,对环境保护的力度不够

我国在社会的发展战略上一直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环境的保护力度上一直无法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这一点与发达国家也存在较大的差距。我国在环境保护上的力度不够主要体现在环境保护的标准过低,制定环境保护政策的依据与经济发展速度不相适应,在这样较低的标准下,必然会产生对环境的污染与破坏。根据调查研究发现,我国环境保护的国家标准中,与国外很多国家的环境保护标准相比都存在较大的差距,标准设置过低,使环境污染具有合法依据,很多的工业生产企业不但依据标准排放污染物,有时甚至违法排放污染物。此外,在世界环境污染地区的严重排名上,中国以最多的污染城市比例位居前列。

2 经济与环境协调研究涉及多领域多学科理论

经济与环境协调研究是一个系统性的复杂工程,涉及多领域、多学科的知识,需要综合各种关系进行分析才能得出协调发展的有价值的结论。

2.1地理学为经济与环境研究提供布局与调控依据

地理学的理论本质上是人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的研究,地理学中人与地理环境之间存在典型的地域性特征,只有在地域性特征基础上处理好人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才能实现协调发展。这一理论同样适用于经济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在经济发展中要注意处理好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对经济与环境及所涉及的各要素进行科学的调控,使经济发展与环境承载力相适应。对此,很多的研究人员、学者都提出了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相关理论、系统构造方案以及评价体系等。

2.2经济学为经济与环境研究提供目的性指导

依照经济学的观点,经济与环境之间是独立存在并发展的,认为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外部因素,也认为环境的问题的解决需要靠市场和政府进行解决;环境理论中认为环境问题是无法完全消除的,但是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一个协调性的关系。最新的研究中对过去经济价值核算理论有了重大的突破,过去没有将资源消耗、环境污染与破坏等考虑到生产成本中,新的理论认为经济与环境的一体化才能真正核算出国民经济的成本,这也是绿色GDP概念提出的原理之一。

2.3生态学原理为经济发展中环境污染问题的解决提供理论依据

生态学中包含着一种经济生态学理论,该理论认为经济是生态系统的一部分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经济的发展应当与生态环境协调,环境不只是经济的外部性因素,环境问题本身就是一种经济结构。近年来生态学研究中出现了稳定经济的理论,该理论提出经济发展中要实现投入与输出相适应,才能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友好发展。 3 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相关因素分析

3.1市场导向对经济与环境的影响

从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的产生来看,环境的污染与破坏实际上是一种经济行为,导致环境问题恶化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市场导向的失误,在市场中价格没有反映出包括环境成本在内的价值,使得对环境的使用出现了过度性,市场导向中对环境和资源的分配及使用出现错误引导,使得环境问题日益加剧。

3.2政策干预对经济与环境的影响

在市场导向出现错误引导时,政府的政策干预就成为了必要,因此对环境政策的研究也是近年来经济与环境协调研究的重要内容,政策的干预不只是为了纠正市场导向的偏差,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也是政策的考量要素,因此政府政策的引导往往是越来越强化经济发展的目标,对环境问题的重视发挥的作用还不够。因此,在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中单纯的依靠政策干预还是无法实现协调发展目标的,要综合科学有效的市场引导、有力度的市场支持、还要注重新技术的应用。

3.3新技术对经济与环境的影响

在经济与环境协调研究中普遍认为新技术的应用将成为解决经济与环境之间矛盾的主要手段,很多研究人员都提出在环境基础设施上加大投入力度,对解决环境问题是非常有效的措施,同时也会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保障和促进作用。因为科学合理的环境布局对于引导市场、优化经济结构以及解决就业等都是由积极意义的。解决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依靠技术是十分乐观的,这一应用进程也在逐步实施和加快,未来还要加大对技术的研究和投入,为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4 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展望

对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是世界性的问题,国内外对该问题的研究一直十分重视,对经济与环境协调的研究也在不断进步,但是研究工作也面临着诸多方面的不足,包括对经济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分析还不够深入透彻,缺乏本质性的认识;经济与环境统一性的系统包含的要素十分广泛和复杂,但从几个学科领域进行研究还不足以支撑体系的建设;经济与环境协调研究还存在地域上的差别,运用统一的理论和框架进行规范指导是存在很多不适应的;此外还有其他的不足,再次不做一一赘述。

针对经济与环境协调研究存在的不足,笔者认为应当根据区域经济发展与环境协调涉及的多领域、多学科进行更加系统科学的综合分析,研究工作要多角度分层次的进行,包括经济与环境的关系、相互影响的过程、发展趋势等等。同时研究工作还要在现有的理论系统基础上不断的扩大和完善,并在实际中加以运用,同时针对关键因素和重要地区进行具体深入的剖析,形成有针对性的发展建议,树立典型。现代研究工作还要不断的利用新技术、新方法,为理论研究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和提供辅助。

【参考文献】

[1]王瑞华,李淑英.《论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J].经济管理.2010(05).

[2]李国柱.中国经济增长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计量分析[D].沈阳:辽宁大学,2011.

[3]剧宇宏.绿色产业的发展与环境法修改[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二册)[C];2007年.

>>>下页带来更多的环境与经济研究论文

论文经济与环境分析模板

环境经济是近十几年兴起的一门边缘学科,它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探求问题解决的合理途径以及环境保护和改善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最佳方法。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环境与经济研究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谈经济发展与环境问题协调研究进展

【摘要】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进步中,环境问题也越发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对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研究也成为理论界研究的热点问题。 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涉及多方面的关系,需要对相关的地理学、经济学、生态学等进行综合的分析研究,对与经济发展和环境协调相关的市场因素、政策导向、技术水平等进行结构式的分析。当前我国经济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十分明显,如何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好环境,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需要不断的进行研究,并提出建设性的指导意见,促进和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经济与环境;协调研究

0 引言

在工业化的发展进程中,环境问题在经济的快速发展下日益突出,我国现代工业社会发展起步晚,环境问题也是在近年来逐渐受到社会的共同关注,环境的污染、破坏以及如何进行保护的问题成为研究的关键问题,同时环境问题也影响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如何解决经济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实现协调发展是摆在我们眼前的首要问题,笔者以下从研究的进展来分析经济与环境的协调问题。

1 经济与环境的关系分析

经济与环境的关系问题研究是我国现代社会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课题之一,同时也是世界各国在发展中都要面对的问题,当前我国环境问题较为严重,主要是由于过去我国在经济与环境的关系上存在着认识上的不清,关于经济与环境的关系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1.1经济发展引起的环境污染需要及时的解决

在经济快速大规模发展的背后,我国的环境问题也越加复杂,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在内的环境污染与破坏问题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首先,在水污染的影响下,地表水、地下水、湖泊水等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人们的饮用水安全受到了巨大的威胁;同时,人们的生活废水和工业生产的污水排放也加剧了水体的污染。其次,关于大气污染,众所周知,近年来PM2.5逐渐成为整个社会的热门词汇,大气污染已经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产生了直接的危害,大气污染的原因主要是日益扩大的工业生产导致的污染物排放,大气污染导致的酸雨现象也是严重的污染,同时酸雨也有着极其严重的损害。再次,关于固体废弃物的污染,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固体废弃物的污染在十年内增长了近12%,虽然在处理固体废弃物的技术和效果上也相比过去有了显著的进步,但是在废物的回收利用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只有有效的结合先进的废弃物处理技术和有效的回收利用技术,才能使固体废弃物的处理更加全面有效。

1.2环境问题对社会存在着严重的不良影响,制约着经济的发展

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中,期初环境问题没太引起重视,因此在环境的监管和治理问题上也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随着工业化的进程我国经济取得了腾飞式的发展,其中必然产生了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环境污染事故时有发生,环境问题产生的危害也逐渐显现,成为了制约我国社会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这也必然引起了国家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在此背景下,对环境问题的重视、保护、管理和监测也逐步加强。近几年,环境事故的发生虽有所下降,造成的损失也有所降低,但是解决环境问题是一项长期的过程,尤其是从保护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更要长期坚持,为经济发展创设良好的环境。

1.3我国重视经济发展,对环境保护的力度不够

我国在社会的发展战略上一直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环境的保护力度上一直无法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这一点与发达国家也存在较大的差距。我国在环境保护上的力度不够主要体现在环境保护的标准过低,制定环境保护政策的依据与经济发展速度不相适应,在这样较低的标准下,必然会产生对环境的污染与破坏。根据调查研究发现,我国环境保护的国家标准中,与国外很多国家的环境保护标准相比都存在较大的差距,标准设置过低,使环境污染具有合法依据,很多的工业生产企业不但依据标准排放污染物,有时甚至违法排放污染物。此外,在世界环境污染地区的严重排名上,中国以最多的污染城市比例位居前列。

2 经济与环境协调研究涉及多领域多学科理论

经济与环境协调研究是一个系统性的复杂工程,涉及多领域、多学科的知识,需要综合各种关系进行分析才能得出协调发展的有价值的结论。

2.1地理学为经济与环境研究提供布局与调控依据

地理学的理论本质上是人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的研究,地理学中人与地理环境之间存在典型的地域性特征,只有在地域性特征基础上处理好人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才能实现协调发展。这一理论同样适用于经济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在经济发展中要注意处理好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对经济与环境及所涉及的各要素进行科学的调控,使经济发展与环境承载力相适应。对此,很多的研究人员、学者都提出了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相关理论、系统构造方案以及评价体系等。

2.2经济学为经济与环境研究提供目的性指导

依照经济学的观点,经济与环境之间是独立存在并发展的,认为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外部因素,也认为环境的问题的解决需要靠市场和政府进行解决;环境理论中认为环境问题是无法完全消除的,但是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一个协调性的关系。最新的研究中对过去经济价值核算理论有了重大的突破,过去没有将资源消耗、环境污染与破坏等考虑到生产成本中,新的理论认为经济与环境的一体化才能真正核算出国民经济的成本,这也是绿色GDP概念提出的原理之一。

2.3生态学原理为经济发展中环境污染问题的解决提供理论依据

生态学中包含着一种经济生态学理论,该理论认为经济是生态系统的一部分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经济的发展应当与生态环境协调,环境不只是经济的外部性因素,环境问题本身就是一种经济结构。近年来生态学研究中出现了稳定经济的理论,该理论提出经济发展中要实现投入与输出相适应,才能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友好发展。 3 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相关因素分析

3.1市场导向对经济与环境的影响

从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的产生来看,环境的污染与破坏实际上是一种经济行为,导致环境问题恶化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市场导向的失误,在市场中价格没有反映出包括环境成本在内的价值,使得对环境的使用出现了过度性,市场导向中对环境和资源的分配及使用出现错误引导,使得环境问题日益加剧。

3.2政策干预对经济与环境的影响

在市场导向出现错误引导时,政府的政策干预就成为了必要,因此对环境政策的研究也是近年来经济与环境协调研究的重要内容,政策的干预不只是为了纠正市场导向的偏差,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也是政策的考量要素,因此政府政策的引导往往是越来越强化经济发展的目标,对环境问题的重视发挥的作用还不够。因此,在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中单纯的依靠政策干预还是无法实现协调发展目标的,要综合科学有效的市场引导、有力度的市场支持、还要注重新技术的应用。

3.3新技术对经济与环境的影响

在经济与环境协调研究中普遍认为新技术的应用将成为解决经济与环境之间矛盾的主要手段,很多研究人员都提出在环境基础设施上加大投入力度,对解决环境问题是非常有效的措施,同时也会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保障和促进作用。因为科学合理的环境布局对于引导市场、优化经济结构以及解决就业等都是由积极意义的。解决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依靠技术是十分乐观的,这一应用进程也在逐步实施和加快,未来还要加大对技术的研究和投入,为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4 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展望

对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是世界性的问题,国内外对该问题的研究一直十分重视,对经济与环境协调的研究也在不断进步,但是研究工作也面临着诸多方面的不足,包括对经济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分析还不够深入透彻,缺乏本质性的认识;经济与环境统一性的系统包含的要素十分广泛和复杂,但从几个学科领域进行研究还不足以支撑体系的建设;经济与环境协调研究还存在地域上的差别,运用统一的理论和框架进行规范指导是存在很多不适应的;此外还有其他的不足,再次不做一一赘述。

针对经济与环境协调研究存在的不足,笔者认为应当根据区域经济发展与环境协调涉及的多领域、多学科进行更加系统科学的综合分析,研究工作要多角度分层次的进行,包括经济与环境的关系、相互影响的过程、发展趋势等等。同时研究工作还要在现有的理论系统基础上不断的扩大和完善,并在实际中加以运用,同时针对关键因素和重要地区进行具体深入的剖析,形成有针对性的发展建议,树立典型。现代研究工作还要不断的利用新技术、新方法,为理论研究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和提供辅助。

【参考文献】

[1]王瑞华,李淑英.《论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J].经济管理.2010(05).

[2]李国柱.中国经济增长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计量分析[D].沈阳:辽宁大学,2011.

[3]剧宇宏.绿色产业的发展与环境法修改[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二册)[C];2007年.

>>>下页带来更多的环境与经济研究论文

中国启动积极则政政策的背景 1998年第一季度以来,由于国际和国内经济形势发生了很大改变,东南亚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造成很大影响,加之一系列国内经济问题,迫切需要以宏观政策措施扩大内需,实施反周期操作,于是中国政府采取了积极财政政策。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背景因素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第一,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影响1997年7月爆发的东南亚金融危机,对亚洲经济产生极大影响,并扩展到俄罗斯,波及拉美,进而使欧洲和美国也受到影响。东南亚金融危机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在1998年逐渐显现,尤其是外贸方面受到的冲击更为明显。1998年上半年外贸的出口额为869.8亿美元,同比增长6%,与1997年同期的22%和1997年全年的20.9%的增长速度相比,增长幅度明显放慢,并于1998年5月出现负增长,极大影响了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这种形势客观上为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创造了基本条件。 第二,中国经济处于周期性低谷阶段,经济增长明显趋缓。并出现通货紧缩迹象。1998年上半年中国经济增长率仅为7%,与全年8%的增长目标形成明显差距,表明中国经济处于周期性低谷阶段。同时,物价水平持续负增长,居民消费价格和商品零售价格均下降,被认为是通货紧缩的表现。 第三,中国买方市场已经形成。中国经济在改革前以供给不足的短缺经济为主要特征,随着市场化改革的不断推进,先后出现过1983年的“局部买方市场”和1990年的“市场疲软”,1997—1998年转变为全局性的“买方市场”或“过剩经济”,市场出现了供大于求的局面,国内需求不旺,企业产成品库存总量不断增加,1998年已达4万亿元,约相当于GDP的40%以上。买方市场的形成,意味着需求已经成为影响和制约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第四,“下岗分流”和失业压力加大。随着国有经济的战略性改组,必须继续积极推进企业的兼并重组乃至破产,促进企业的优胜劣汰。由于国际国内经济环境恶化,经济增长速度趋缓等因素的迭加,使企业困境进一步加剧,出现了大量的下岗分流人员,一年约1000余万人,失业压力增大,并有可能影响社会稳定。 第五,货币政策效果不佳。中国经济“陆”过程中,尽管货币政策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放松银根、刺激需求的政策,中心银行先后多次降低存、贷款利率,并取消国有商业银行的贷款限额控制,降低预备金率。颁布积极实行贷款支持的指导意见等等,以求扩大企业贷款需求刺激投资,但货币政策没有产生足够明显的政策效果,其操作空间和余地已经相对狭小。 综上所述,为实现8%的经济增长目标,启动财政政策便是必然的选择。 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 实施积极财政政策,必须根据我国经济的现实需要,主要是:一是扩大内需的需要。随着买方市场的形成,需求约束已经成为影响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而亚洲金融危机的爆发导致外需增长大幅下滑,只有依靠国内需求来促进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但此时国内消费和投资需求增长趋缓,只有依靠政府投资来拉动内需;二是调整政府投资重点的需要。随着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的转变和我国市场经济不断发展和完善,大多数产品供给能力大量闲置,有效需求不足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主要因素。政府投资只能向投资金额比较大,民间资本无力承担的道路、交通。环保等公共投资领域倾斜,通过改善城乡基础设施、加强环境保护等来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三是承担改革成本的需要。随着市场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入和结构调整步伐的加快,大量历史遗留问题逐渐暴露出来,工人失业人数不断增加、社会保障资金拖欠等一系列影响社会安定的问题都要求财政给予必要的资金支持。 中国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成效分析 几年来的实践表明,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是非常正确的,也取得了巨大成效,表现在:首先扩大了投资,保持了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实行积极财政政策,发行建设国债,调整税收政策,停征固定资产投资方向调节税,增加政府投资,引导民间投资,成为这一时期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1998—2002年发行长期建设国债和特种国债共6600亿元,安排国债项目万余项,投资总规摸3万亿元以上,全国的基础设施和环保状况得到了比较大的改善,增强了经济发展后劲。 其次提高了居民收入水平,刺激了消费增长。政府出台了调整收入分配的政策措施,支持国有企业下岗职工基本生活费和离退休职工基本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等。中心财政还大幅增加了对中西部地区增资的转移支付补助,建立了艰苦边远津贴 制度。银行降低利率,提供消费信贷。使居民的消费心理预期得到了改善。这些措施增加了居民收入,调节了收入差距,对刺激消费起了明显作用。1999年居民消费增长54%,2000年呈回升态势,达到了9.10%,2001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7595亿元,比2000年增长10.1%. 第三完善了出口退税政策,稳定了进出口增长水平。自1998年以来,中国政府分三次提高了部分商品的出口退税率,使出口货物平均退税率达到15%.同时,还采取了完善加工贸易治理和扩大生产企业进出口经营权等一系列配套性政策措施,刺激出口增长。 第四加强了对重要产业和中西部地区的支持,促进了经济结构优化。一是通过税收减免及财政贴息等政策,支持符合产业政策方向的技术改造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二是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从基础设施项目和生态建设入手,加大了对中西部落后地区的投入,制定财政税收优惠政策,全面带动了中西部经济的发展能力;三是加大了对中西部地区的转移支付。 第五全国基础设施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全国公路、铁路,城市供水。电信,电网、生态环境等基础设施明显改善,一些重要的、关系国民经济发展总体布局的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如青藏铁路、西气东输、西电东送等已经开工,并取得了较大的进展。 实施积极财政政策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积极财政政策的根本目标,或者说衡量其成功与否的更高标准,是看它是否把民间投资启动起来了,因为扩张性的财政政策不可能长期执行下去,它只能是在民间需求不足时,非凡是经济发生较大动荡时实施的一项短期政策。因此今后是否继续实施,必须依据世界经济和中国经济的运行态势来作判定,进行适时适度的调整。 2淡出积极财政政策的原因 2002年,前财政部部长项怀诚在论述中国的财政政策时表示:“中国实行的积极财政政策一定要逐步淡出,因为没有一个国家的政府能够长期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而不出问题。”根据项怀诚提出五个观点,可以得出结论,那就是实施积极财政政策是不得已而为之的。虽然积极财政政策取得了很大成效,但是淡出也是必然的趋势,因为过多采用发行国债的积极财政政策存在其局限性和负面影响,具体分析如下: 国债投资是政府行为,过多发行国债不利于中国市场经济的完善 适当发行国债是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但过多发行国债则不利于市场经济的运行,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国债资金投资是政府投资,建设的项目主要是国有项目,形成的企业主要是国企,这样一方面改革老国企,另一方面又再造一批新国企。假如新建的国企在产权关系上还是国有独资企业,体制、机制不变,那么若干年后可能还要进行新的国企改革。二是国债是由国家集中发行,国债投资项目由国家有关部门审批,而项目的实施者是企业和地方政府,两者是相互分离的主体,不能保证资金的有效使用。三是过多的资源集中在政府手中,增加了资源配置中的计划、行政色彩,妨碍了市场化改革进程,淡化了市场机制的作用,不符合市场经济的要求。四是积极财政政策长期实行还会出现边际效应递减,不能很好地发挥乘数作用,造成政府投资效率递减,既不能提高效率,又不能保证公平,直接导致政府信用和财政信用危机。另外,中国也应顺应国际潮流,削减赤字、降低债务。 过多发行国债有可能带来金融风险,不能有效刺激经济增长 国债项目在中心国债资金投入的同时,要求地方资金和银行信贷配套,未来国债资金偿还可以通过发新还旧的方式解决,但银行贷款的偿还必须通过项目本身的盈利。国债项目大多是基础设施,收益性不强,这就给银行信贷带来了潜在的,巨大的坏账风险。目前国内需求不足,包括投资需求不足和受收入制约的最终消费需求不足。假如着重解决基础设施的投资,而忽略刺激消费需求,在中国下岗人数多、收入低,农民收入增长减缓,各阶层、各行业收入差距拉大的情况下,消费需求不足反过来会制约生产和投资增长,形成经济运行的恶性循环。 影响宏观经济治理平衡 由于长期的国债投资必然带来固定资产投资的快速增长,使投资的增速超过GDP的增速,而且在国民收入中的比重超过消费的比重。中国历年经济发展的实践已经证实,积累占国民收入30%是合适的,通货膨胀和通货滞胀都不会产生,但目前这一比例将近40%,影响了积累与消费的平衡,带来了宏观治理上的困难。 债务规模已达国际警戒线,财政债务偿还的压力较大 国家商业银行和国有企业的债务被看做中心财政的债务。目前四大资产治理公司剥离的银行不良资产为4万亿元,四大银行现有的不良资产估计在27亿元左右,银行部门的不良资产总数就在5万亿元左右。同时国有企业未被剥离的不良资产和正在形成的不良资产估计总数也有一两万亿元。如此计算,政府财政之外的国有银行和企业的债务规模约达4万-5万亿元,加上中心财政的债务余额5万亿元,整个国家财政的债务规模应该在5万—6万亿元之间,约占GDP的60%,已达到国际警戒线。中国的国债不像有些国家由中心和地方分级分担,而是多集中在中心财政,中心财政的负担很重且不利于收支平衡。积极财政政策带来的财政赤字和债务余额对未来经济的发展产生负效应。 不利于产业结构调整和财政制度改革 长期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使投资偏重于第一、二产业,第三产业发展滞后,产业结构不合理的矛盾进一步扩大。从目前居民消费的供需结构看,单靠对实物产品消费的增长来扩大消费,拉动经济增长的空间较为有限,而居民对服务的消费还有进一步扩大的空间。中国第三产业产出占GDP的比重低于发达国家,也低于同等发展水平的发展中国家。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不仅是调整产业结构的需要,还可以扩大就业、促进消费、拉动经济增长。另一方面,由于国债的投入基本上是政府的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是国有资本,这就削弱了民间资本的投入,从而使达11万多亿元的民间储蓄资本不能充分发挥作用。财政体制改革的重点任务之一,就是要充分发掘民间资本的发展空间,使投资主体多元化,而积极财政政策的实施效果与此相悖。 过多发行国债易导致制度性“挤出效应” 首先,由于商业银行和投资银行与政府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政府国债投资需要银行信贷和证券市场的支持,融资资金有限时,商业银行和证券市场势必压缩其他所有制企业或个人投资需求。其次,通信、邮电、交通等基础设施行业,存在着严重的行政性垄断现象,限制其他投资主体的进入,即使进入也对业务范围进行严格限制,从而损害了民间投资者的积极性 ,降低了私人投资在相关行业扩张的可能性。第三,中国尚未建立对长期亏损、无法清偿债务的国有企业的破产机制,政府通过财政补贴、直接投资、迫使银行贷款的方法维持早应破产企业的生存,这样做加剧了资金的稀缺性,加重了财政负担,从而增加了其他企业的投资成本,也使市场空间变得相对狭小,限制了民间企业可能的发展。国债发行导致的制度性“挤出效应”现在已日趋明显。 导致消费需求相对不足 由于长期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使积累投资占GDP的比重过高,消费比重下降,消费需求的增长受到影响,对GDP增长率的贡献下降。2001年上半年消费增长对GDP的增长贡献率不足40%.与此同时,消费增长率的下降还直接使居民收入尤其是农民收入增长缓慢,不同收入阶层之间的收入差距进一步拉大,导致了包括农民和城市居民的弱势群体的出现。据国家统计局统计,中国居民收入差距以基尼系数计算,已达0.4的警戒线,这会直接影响有效需求的扩大,进而影响整个国民经济增长和社会稳定。 通过对以上经济因素的分析,可以得出这样一个结论,即淡出积极财政政策是必然的。应该说,积极财政政策客观上确实已经起到了较佳的经济作用,对整个投资、消费需求的拉动比较明显,且在国际经济形势看好的背景下,中国出口开始回升,外商直接投资增长率维持在11%~12%,投资质量也比较高,民间投资的增长速度和企业更新改造投资也比较活跃,所以选择这一时期逐步淡出积极财政政策,时机是比较成熟的;

环境经济学是一门环境科学和经济学之间交叉的边缘学科,主要讨论环境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环境保护的经济手段,并以基本的环境经济学原理为环境保护政策和环境管理提供理论支持。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浅谈环境经济学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谈工程项目环境经济评价及研究

摘 要:从环境经济学的发展角度出发,提出环境经济评价。进而对环境经济评价在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及建设工程项目中的重要性进行论述,并对环境经济指标体系的作用、构成等进行综述。总结了一些适应我国可持续发展的发展原则的环境经济评价方法。

关键词:环境经济学;环境经济评价;环境经济评价指标

0 前言

随着我国工业化的进展,环境经济评估在工程项目的整个评价体系中更是不可或缺的。如将资源、环境价值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就是环境经济评估在经济发展体系中的一大应用。

在我国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大前提下,经济与环境必须协调发展。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核心思想是,健康的经济发展应建立在生态可持续能力、社会公正和人民积极参与自身发展决策的基础上。它所追求的目标是,既要使得人类的各种需要得到满足,个人得到充分发展,又要保护资源和生态环境,不对后代人的生存和发展构成威胁,它特别关注的是各种活动的生态合理性,强调对资源、环境有利的经济活动应给予鼓励,反之则应予抛弃。

1 环境经济学

1.1 环境经济学的概念

环境经济学就是综合运用经济学和环境科学的理论与方法,研究经济发展同环境的相互关系,寻求经济发展同环境质量之间的协调和动态平衡的科学。它着重解决的课题是:研究经济轰动的经济效应、生态效应,并用这种效应转变为经济信息反馈到国民经济平衡与核算中去,为正确制定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及进行各项经济决策,为选择解决环境问题的现实可行方案,提供理论和方法的依据。

1.2 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环境经济学研究的是经济生产过程与自然再生产过程的结合部,也就是研究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间的相互关系,探索合理调节经济在生产与自然再生产之间的物质交换,使经济活动既取得最佳的综合的社会经济效益,又能保护和改善环境。

1.3 环境经济学的任务

环境经济学的研究任务主要以下三方面:

(1)研究经济发展符合自然规律的要求,并正确估计生产活动对自然和社会的近期的和远期的影响。

(2)保护环境要以最小的劳动消耗,取得最佳的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3)发展经济要保护和改善人类生存条件,并是之最适化。

2 环境经济评价的重要性

2.1 环境经济评估对于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针对我国发展模式:经济增长――经济发展――可持续发展。进行环境经济评估更是尤为重要的。这是因为:一、大多数环境污染与生态的破坏,是人类经济活动与社会活动的产物,只有掌握了经济规律,正确地制定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科学地安排经济活动,才能从根本上防止环境污染与生态的破坏。二、防治污染,保护、改善环境,需要占用和耗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这本身也是一项经济活动,只有符合客观经济规律,这项活动才能得以实现并取得好的效果,否则就有流于奢求或空谈的危险。三、环境污染与生态破坏尽管直接反映的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但它影响人与人之间的经济关系和社会关系,又受这种关系得制约与影响。

2.2 环境经济评价对于工程建设项目的重要性

经济评价是一个项目是否可行的关键性因素,而环境作为影响经济的一个因素,更是应该被纳入工程建设项目的评价中。否则,不仅对于项目的正常实施造成干扰,也会对整个市场、社会造成不良影响。

3 环境经济指标

3.1 环境经济指标

环境经济评价的指标:功能替代价值法,费用价值法。确定排污收费标准,通过技术改造,把“三废”消除在生产过程中。加强科学研究,大搞综合利用,实现“三废”资源化。结合压缩基本建设规模,控制新污染源的产生。结合农业机构和农业布局的调整,开展自然资源合理利用和保护工作。

3.2 环境经济指标体系的作用

(1)可以把发展经济与保护环境、经济管理与环境管理紧密地联系起来,促进经济建设、城乡建设、环境建设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同步发展,确保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环境效益的统一,彻底解决发展与环境的“两层皮”问题。

(2)可以使保护环境有一个明确、具体的指标,使各地区、各部门都有一个长远的奋斗目标和近期的努力方向,把环境保护工作由“软任务”变成“硬指标”。只有目标明确、指标具体,才能有利于促进企业各项管理工作,加强环境资源管理工作。

(3)可以把环境管理工作由定性定量管理,提高到更加有效的定性和全定量管理,为实行环境保护经济责任制,考核评比、群众参加环境管理创造条件。

3.3 环境经济指标体系的构成

环境经济指标体系的构成如下表所示,该指标体系适用于国家(地方)、部门(行业)及企业各层次使用。

约束指标产业结构、经济密度、人口密度、环保投资与效益评价、资源保护、环保与再生产投资效益平衡、环保对发展生产影响、环保投资与环境净损失平衡、环保与固定资产投资对比、环保投资与消费总额平衡、环保损失与国民收入平衡、污染物排放

4 几种环境评价方法

4.1 环境经济评价方法的概念

环境评价是指对环境的状况、质量和环境所提供的服务的经济价值进行的定量评价。

环境经济学方法作为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方法之一,它的核心思想是将自然资源存量或人类活动造成的自然资源损耗和环境损失通过评估预算用经济价值进行计量,运用效益费用分析方法决定资源的配置。目前有绿色GNP、世界银行新的财富核算制度,等等。

4.2 几种环境评价方法

资源与环境核算主要有两种方法:实物核算和价值核算。所谓实物核算是用物理单位表示环境与自然资源的流量和存量,而价值核算则用统一的货币价值,对环境物品和劳务进行亨利浪,二者并不是独立的,实物核算时价值核算的前提或基础。

环境价值评价方法大体可以分为以下三种:

(1)市场价值法:①生产率变动分析法;②人力资本法;③旅行费用法。

(2)有效成本法

(3)置换成本法和重新选址法

5 总结

环境经济评价是从经济学角度出发,综合了环境对其的影响的因素所提出的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一种评价体系,但是在有这样的评价体系结构上,国家还需要设立更多明确的方针、政策,诸如现行的收取资源税就是我们在提高环境经济方面所设立的一项政策。

除此之外,还可采取的措施有:

(1)从资源的综合勘探、综合评价、综合研究、综合开发、同步建设和联合经营等多方面促进资源的综合利用;

(2)在产业结构的安排上,应采取以下措施:A、发展燃料的预处理部门;B、安排好工业生产与清除污染部门和环保设备制造部门的比例关系;C、逐步推行“三废”治理和回收利用的专业化、企业化和社会化,组织专门的环保咨询和服务公司,面向社会,特别是为为数众多的中小企业服务。

(3)改进能源结构与供热方式;

(4)合理布局生产力。从环境保护的角度看,注重研究解决好:A、根据各地不同的自然经济条件,合理确定城镇和工业基地的性质、发展方向、部门构成与规模,防止过分集中和过分分散两种偏向,严格控制现有大城市的规模,积极发展卫星城镇,多建中、小城市;B、搞好城镇规划和城镇内部的功能分区及其配置,防止严重污染环境的工厂建在城市上风向、水源上游和居民稠密区;C、对与原料副产品和“三废”的利用有密切关系的工厂,应采取企业群成组布局的形式,如煤矿――坑口电站――利用电站粉煤灰的建材厂,有色冶炼厂――硫酸厂,森林采伐场――材料加工场――林产化工厂;D、综合考虑不同性质工厂的排污总量,合理选择厂址;(5)逐步改变我国农业的部门构成,提高林牧比重,扩大森力面积。

总之,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建立适宜的环境经济评价体系是必须的,也是对我国的发展有极大的促进作用的。

参考文献

[1]陈栋生.工业布局与环境经济学[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4

>>>下页带来更多的浅谈环境经济学论文

经济社会环境论文题目

2020年最新经济学论文题目:1. 社会经济视角下农民工社会融入研究2. 山西省老年妇女社会经济现状的分析与研究--基于山西省第三次中国妇女社会地位调查数据的分析3. 关怀经济学:另一种可能性4. 市场经济下我国统计组织体系改革5. 论女性家庭角色的社会经济作用6. 市场经济条件下统计需求与统计供给存在问题的思考7. 做好基层统计工作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思考8. 高职经济管理类专业统计学基础教学改革探讨9. 经济收入. 精神文化与公众的快乐生活--基于“现阶段我国公众精神生活水平调查数据”的实证分析10. 陶希圣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的学术转向11. 女性经济的发展趋势与应对策略12. 基于因子分析的陕南城市低碳经济发展水平研究13. 基于经济社会活动视角的城市空间演化过程模型14. 福利国家与私人慈善的法律经济学比较分析15. 统计学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分析(本回答由学术堂整理提供)

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在各个发展阶段上的各种经济活动和各种相应的经济关系及其运行、发展的规律的学科。那么经济学专业的论文选题怎么选呢?下面我给大家带来2021经济学论文题目有哪些_经济学专业论文选题题目,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经济学博士论文题目

1、基于绿色GDP投入产出模型架构研究

2、中国住户生产核算理论与 方法 研究

3、成长型企业无形资产统计问题研究

4、中国社会核算矩阵编制与模型研究

5、政府统计数据质量评估方法及其应用研究

6、人口老龄化对我国GDP及其构成的影响

7、环境价值核算方法及应用研究

8、经济核算原理在现代制造业定量研究中的应用

9、中国服务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研究

10、我国GDP中劳动报酬份额的下降

11、经济福利核算的理论及其指标研究

12、宏观金融运行异常的统计监测研究

13、国民经济核算及其总体模式研究

14、国民经济核算方法论研究

15、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建构及其应用研究

16、供应链违约风险的研究

17、对我国国民经济核算理论与方法问题研究

18、Markov算子的渐近行为与经济系统的几个问题

19、非完全竞争市场的宏观经济优化模型

20、效用、风险与纳什均衡选择

21、粮食、农业制度供给中的博弈与实证

22、理解经济变迁的过程

23、海洋经济核算体系与核算方法研究

24、区域环境价值核算的方法与应用研究

25、基于环境因素的全要素生产率和国民收入核算研究

26、浙江省城乡收入差距统计研究

27、现代企业统计理论体系创新研究

28、ICT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研究

29、资本存量与资本服务核算研究

30、地区GDP核算及数据衔接问题研究

31、资源环境经济综合核算与绿色GDP的建立

32、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中国能源核算研究

33、消费型中间消耗的概念及测算

34、时间序列分析方法研究及其在陕西省GDP预测中的应用

35、物流配送选址优化模型的研究

36、供应计划问题的遗传算法求解

37、基于景气指数的宏观经济监测预警系统研究

38、 企业管理 创新数量分析中的线性优化逆问题

39、技术能力成长决策中的实物期权方法研究

40、资产定价标准的讨论和模拟

41、投资者认知收益度量模型及系统设计

42、基于水环境的杭州市绿色GDP核算的GIS表征

43、人力资本与全要素生产率

44、湖南省宏观经济景气指数的编制与应用研究

45、森林资源核算及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研究

46、疏浚企业挖泥船生产统计系统优化分析

47、过程神经网络在GDP预测中的应用研究

48、四川调查总队系统职工工作满意度调查研究

49、基于线性回归和神经网络的预测模型在国民经济数据中的应用

50、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环保指标设计研究

微观经济学论文题目

1、我国绿化工程监理微观环境分析

2、知识产权对微观经济的作用机理研究

3、外生驱动互联网消费增长的微观空间计量研究

4、房地产市场反周期宏观调控政策绩效的微观探析

5、劳动力成本上升对现代服务业企业升级的影响研究--基于微观企业财务层面以信息技术产业为例

6、宏微观因素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影响的实证分析

7、经济责任审计促进经济增长的微观途径--基于“中国之谜”中政府官员的作用

8、中级微观经济学混合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9、基于半鞅过程的中国股市随机波动、跳跃和微观结构噪声统计特征研究

10、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宏观表象和微观基础

11、货币政策、所有制差异与商业信用再配置--兼论新常态背景下供给侧治理的微观路径

12、微观权力、自我技术与组织公民行为-- 人力资源管理 的后现代分析

13、增值税转型对我国微观经济的影响

14、商业性小额信贷机构市场定位微观制度因素分析--以某村镇银行和某小额贷款公司为例

15、城乡关系重构下乡村人口城镇化微观进程研究--基于家庭流动人口的视角

16、微观商业视角下的微信经济

17、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独立学院微观经济学教学改革研究

18、微观开放性视角下创造力的多层次影响机制探究

19、农户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微观决策

20、微观经济与企业管理探讨

21、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对企业内就业的影响--基于温州微观企业数据的实证研究

22、房产税、房价与住房供给结构--基于上海、重庆微观数据的分析

23、基于微观经济学方法的网格资源分配管理模型研究

24、森林转型的微观机制--以重庆市山区为例

25、我国纺织业企业创新与生产率关系的微观测度

26、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视域下资源配置的微观机制

27、基于微观企业数据的产业空间集聚特征分析--以杭州市区为例

28、从微观管理视角浅析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中的问题

29、“双创”背景下非正规就业对劳动力市场影响的微观分析--基于马克思劳动力价值理论视角

30、我国众筹融资的微观机理及宏观效应

31、金融市场微观结构理论综述

32、利率调控对房地产营销市场波动的微观作用机制探究

33、中国对外并购的绩效研究--基于制造业上市企业的微观分析

34、我国服务贸易出口的影响因素分析--来自微观企业层面的证据

35、市场微观结构下高频交易流动性--基于我国商品期货市场的实证研究

36、工商行政管理在宏观控制与微观搞活中的职能与作用

37、典型平原农区土地非农化对乡村发展影响的微观机理

38、贫困地区特色农业规模经营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微观农户视角的分析

39、中国政策性银行全要素生产率测度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宏观与微观解构

40、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的新视角--微观产品质量角度

41、新疆农民专业合作社微观运行障碍调研与政府责任分析--以吉木萨尔县为例

42、制造业可持续发展的微观经济分析--基于价格机制与制度结构的视角

43、微观视角下煤炭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44、优化农业科技创新风险投资微观运行机制的策略研究

45、低碳经济政策失灵的原因分析及应对 措施 --基于微观经济个体的视角

46、税制改革推动国家治理能力提升的微观作用机理研究--基于增值税转型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

47、论宏观调控与微观自主的辩证平衡

48、基于微观动力视角我国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绩效评价的研究

49、宏观经济政策与微观企业行为--拓展会计与财务研究新领域

50、以“供给管理”激发微观活力实现经济发展动力转型

宏观经济学论文题目与选题参考

1、“互联网+”重塑中国宏观经济

2、20_年宏观经济形势讨究和政策的观点综述

3、20_年世界经济形势回顾讨究与展望

4、20_年玩具市场跨越式发展的契机论议与挑战

5、20_年中国成品油市场讨究

6、财政分权与中国经济增长

7、城乡一体化理论研究

8、从诺贝尔经济学奖看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发展

9、当前国民经济运行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及建议

10、当前经济形势下扩大内需的困难与措施研究

11、当前社会人文效应与经济效应的互相影响

12、当前收入分配存在问题的思考

13、地方财政支出的产业结构效应研究

14、电信业漫谈之供给与需求

15、对欧洲宏观经济体制的批评

16、房地产的宏观经济学说

17、房地产动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18、房地产行业走势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分析

19、复合式通胀压力下浅探宏观经济政策选择

20、高校扩招的经济影响

21、公共财政政策与可持续发展(或技术创新)

22、供给学派的起源与美国实践

23、关于金融稳定与货币政策的一点思考

24、关于凯恩斯主义与货币主义对大萧条成因解释的分析

25、贵州省城镇失业问题研究

26、国家宏观调控的内涵与手段研究

27、哈耶克对经济周期的研究及其方法论特点

28、宏观行为经济学的新发展及其应用

29、宏观经济剖析和政策前瞻

30、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数据解说

31、宏观经济学的创新与调控方向的转变探讨

32、宏观经济学视角下经济增长理论和政策

33、宏观经济学中的管理理念与措施应用分析

34、宏观经济学中的经济理论研究

35、宏观经济学中的长期与短期分析

36、宏观经济学中金融市场影响经济的分析

37、宏观经济政策应稳步微调

38、后危机阶段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趋向

39、后危机时代安徽省财政宏观调控政策研究

40、互联网改变就业的宏观经济学机理

41、汇率理论的演变评述与人民币国际化借鉴

42、货币国际化 经验 与人民币国际化研究

43、技术创新对社会经济发展贡献率探究

44、减税的思考与超越--简评蒙代尔税收思想

45、金融冲击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分析

46、金融市场与宏观经济的联系

47、金融危机下的浙江制造业面临的困境研究

48、经济发展与社会(伦理、幸福、价值等)关系的分析

49、经济韧性问题研究进展

2021经济学论文题目有哪些相关 文章 :

★ 优秀论文题目大全2021

★ 大学生论文题目参考2021

★ 大学生论文题目大全2021

★ 优秀论文题目2021

★ 2021毕业论文题目怎么定

★ 2021政治小论文范文5篇

★ 国际经济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最全题目(2)

★ 国际经济论文题目大全

★ 经济学理论论文

★ 经济学论文

想要写出一篇具有吸引力的经济学论文,首先得有个好的论文题目,很多人都不知道如何进行论文选题。下面我给大家带来2021经济学专业 毕业 论文题目_经济学论文如何选题,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微观经济学毕业论文题目参考

1、我国绿化工程监理微观环境分析

2、知识产权对微观经济的作用机理研究

3、外生驱动互联网消费增长的微观空间计量研究

4、房地产市场反周期宏观调控政策绩效的微观探析

5、劳动力成本上升对现代服务业企业升级的影响研究--基于微观企业财务层面以信息技术产业为例

6、宏微观因素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影响的实证分析

7、经济责任审计促进经济增长的微观途径--基于“中国之谜”中政府官员的作用

8、中级微观经济学混合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9、基于半鞅过程的中国股市随机波动、跳跃和微观结构噪声统计特征研究

10、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宏观表象和微观基础

11、货币政策、所有制差异与商业信用再配置--兼论新常态背景下供给侧治理的微观路径

12、微观权力、自我技术与组织公民行为-- 人力资源管理 的后现代分析

13、增值税转型对我国微观经济的影响

14、商业性小额信贷机构市场定位微观制度因素分析--以某村镇银行和某小额贷款公司为例

15、城乡关系重构下乡村人口城镇化微观进程研究--基于家庭流动人口的视角

16、微观商业视角下的微信经济

17、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独立学院微观经济学教学改革研究

18、微观开放性视角下创造力的多层次影响机制探究

19、农户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微观决策

20、微观经济与 企业管理 探讨

21、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对企业内就业的影响--基于温州微观企业数据的实证研究

22、房产税、房价与住房供给结构--基于上海、重庆微观数据的分析

23、基于微观经济学 方法 的网格资源分配管理模型研究

24、森林转型的微观机制--以重庆市山区为例

25、我国纺织业企业创新与生产率关系的微观测度

26、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视域下资源配置的微观机制

27、基于微观企业数据的产业空间集聚特征分析--以杭州市区为例

28、从微观管理视角浅析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中的问题

29、“双创”背景下非正规就业对劳动力市场影响的微观分析--基于马克思劳动力价值理论视角

30、我国众筹融资的微观机理及宏观效应

31、金融市场微观结构理论综述

32、利率调控对房地产营销市场波动的微观作用机制探究

33、中国对外并购的绩效研究--基于制造业上市企业的微观分析

34、我国服务贸易出口的影响因素分析--来自微观企业层面的证据

35、市场微观结构下高频交易流动性--基于我国商品期货市场的实证研究

36、工商行政管理在宏观控制与微观搞活中的职能与作用

37、典型平原农区土地非农化对乡村发展影响的微观机理

38、贫困地区特色农业规模经营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微观农户视角的分析

39、中国政策性银行全要素生产率测度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宏观与微观解构

40、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的新视角--微观产品质量角度

41、新疆农民专业合作社微观运行障碍调研与政府责任分析--以吉木萨尔县为例

42、制造业可持续发展的微观经济分析--基于价格机制与制度结构的视角

43、微观视角下煤炭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44、优化农业科技创新风险投资微观运行机制的策略研究

45、低碳经济政策失灵的原因分析及应对 措施 --基于微观经济个体的视角

46、税制改革推动国家治理能力提升的微观作用机理研究--基于增值税转型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

47、论宏观调控与微观自主的辩证平衡

48、基于微观动力视角我国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绩效评价的研究

49、宏观经济政策与微观企业行为--拓展会计与财务研究新领域

50、以“供给管理”激发微观活力实现经济发展动力转型

宏观经济学论文题目

1、生产率冲击与经常项目失衡--基于新开放宏观经济学框架的研究

2、新开放宏观经济学框架下经济稳定的动态分析

3、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的税收结构优化研究--基于实验宏观经济学方法

4、对宏观经济学的“金融支柱”分析

5、当代宏观经济学的分歧与融合

6、主流宏观经济学的“麻烦”能解决么?

7、美国金融负债产生的非生产性GDP--经济虚拟化和危机的宏观经济学

8、浅析宏观经济学中微观基础问题的若干问题

9、基于宏观经济学视角下产业经济发展的政策研究

10、对宏观经济学数学化的思考

11、罗默关于“宏观经济学困境”的困境--基于“理论三分法”的分析

12、休生养息与强筋健骨--卡莱斯基宏观经济学与未来中国经济增长模式

13、从“摸着石头过河”到“大国模型”--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宏观经济学理论的演变

14、宏观经济学对市场经济的影响分析

15、国际金融与开放经济的宏观经济学研究

16、中国货币之谜:假说

17、存量流量一致性模型原理方法的综述研究--后凯恩斯主义学派对宏观经济学的新探索

18、问题导向型的知识建构方案设计--以“宏观经济学”为例

19、宏观经济学的创新与调控方向的转变探讨

20、在常识的基础上重构宏观经济学

21、重建宏观经济学的“金融支柱”

22、主流宏观经济学的危机与未来分析

23、贫困救济的宏观经济学思考--以英国《济贫法》为例

24、商品与信用:货币理论的两种本质观--兼论宏观经济学的重建

25、我国行为人认知特征与货币政策有效性--基于行为宏观经济学的分析

26、 财经 本科院校微

27、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的对比与结合

28、当前宏观经济学的盲点

29、关于宏观经济学理论及其发展趋势的探讨

30、试论微观经济学与宏观经济学关系

31、重建宏观经济学的“金融支柱”模型与估算--中国特色宏观经济学理论

32、宏观经济学中理论的应用

33、关于我国宏观经济学分析

34、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主流宏观经济学的借鉴与启示

35、布兰查德对宏观经济学的贡献

36、2017年岭南宏观经济学研讨会

37、浅谈宏观经济学的内在缺陷及科学方法论的构建

38、探究金融危机时期宏观经济学理论受到的威胁及 反思

39、山东大学经济研究院宏观经济学和微观经济学团队简介

40、生态宏观经济学研究新进展

41、由诺贝尔奖看当前宏观经济学的发展

42、宏观经济学重构发展的实证研究

43、对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一体化趋势的思考

44、从“宏观经济学的麻烦”看行为宏观经济学的兴起与发展

45、宏观经济学中的消费与投资

46、贸易条件与经常项目的动态变化关系

47、反思宏观经济学区块链带来新启示

48、论微观、中观、宏观经济学

49、罗伯特·巴罗对宏观经济学的贡献

50、基于宏观经济学视角下我国货币政策有效性分析

社会经济学论文题目参考

1、人口老龄化与社会经济发展相互关系研究进展

2、探析艺术品市场与社会经济的相互影响

3、退耕还林工程对生态环境及社会经济影响评价探讨

4、清末民国时期四川烟草业与地域社会经济初论

5、基于城市社会经济发展的城市管理模式探究

6、社会经济发展与电力需求关联研究综述

7、社会经济发展中审计问责的内涵与实现途径

8、统计工作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

9、雾霾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及治理对策--基于无锡地区的探索

10、我国房地产经济和社会经济发展的相互协调

11、“营改增”对我国社会经济及企业的意义

12、浅析我国房地产行业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13、新常态下信息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研究--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分析

14、电子商务促进社会经济发展的演进路径--基于结构方程模型展开

15、新社会经济发展背景下城市经营的定位转变

16、干旱区耕地景观格局碎化特征及社会经济驱动因素分析

17、关于气候变化对社会经济系统影响的机理和途径的探讨

18、民航安全状况与社会经济指标关联分析

19、新媒体对社会经济的影响简析

20、当代中国社会经济转型的困境与策略选择

21、四川藏区社会经济发展及 财税 扶持政策

22、社会经济发展背景下财务会计目标探究

23、河南省建设用地扩展的社会经济驱动力分析--基于STIRPAT模型

24、乌兰察布市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耦合关系研究

25、在杭高校校区的三次扩张:驱动因素及其社会经济效应

26、论新闻传媒与和谐社会经济发展的共生关系

27、社会经济发展中审计风险及其防范研究

28、社会经济管理中部门内部审计的现状与思考

29、光电网新兴产业及社会经济融合创新发展

30、浅谈交通运输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31、易地扶贫搬迁在推动社会经济效益增长中的作用

32、不丹科达格帕石膏矿的社会经济效益及对环境的影响分析

33、喜德县退耕还林工程社会经济效益监测分析

34、第一次“绿色革命”的社会经济影响

35、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

36、人力资本投资如何影响社会经济增长

37、合肥市土地利用结构熵时序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关联分析

38、浅谈港口投资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以宁波市为例

39、跨境电商税收新政对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作用分析

40、重庆市土地利用社会经济效益和生态环境效益耦合协调度研究

41、社会经济统计学和数理统计学的关系分析

42、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社会经济制度的主要论述及其当代价值

43、基于社会经济因素的重庆主城区机动车增长预测研究

44、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视域下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思考

45、西安地铁的社会经济效益评价

46、个税递延型养老 保险 制度的政策变量测度与思考--基于上海市社会经济数据的实证测度

47、关于城市绿色生态住宅小区建设及对地方社会经济效益的影响

48、发挥经济统计职能优化配置社会经济资源的探究

49、浅析社会经济环境对会计发展的影响

50、流动人口对社会经济发展的主要影响

51、推进社会经济协调绿色发展

52、治出生态社会经济效益

53、大面积雾霾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抑制影响研究

54、四川省粮食产量变化与社会经济的相关性研究

55、土地利用结构变化及其社会经济效应研究--以陇南山地为例

56、基于GIS的赣江源地区社会经济空间分异研究

57、核心互联网经济体将成为我国社会经济核心驱动力

58、社会经济地位对环境认知与环境行为的影响

59、浅谈中国服饰 文化 产业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60、博斯腾湖流域社会经济调控减污方案研究

2021经济学专业毕业论文题目相关 文章 :

★ 大学生论文题目参考2021

★ 优秀论文题目大全2021

★ 国际经济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最全题目(2)

★ 经济学理论论文

★ 2021政治小论文范文5篇

★ 经济学理论论文

★ 新经济学论文

★ 国际经济论文

★ 国际经济论文题目大全

★ 经济学理论概念论文

环境经济简单论文题目

以下这些绝对是原创!因为这是我上环境经济学课交的论文! 题目是《环境污染的经济学分析》~~当然,不少也是从一些经济学书上抄来的 建议你还是不要全抄了,做个参考,自己思考思考挺好的 ~~~在这个时候要环境经济学的论文的话。。。楼主是在上交大卫老师的环境经济学吗?~~~~~~~~~~~~~~~~~~~~~~~~~~~~~~~~~~~~~~~~~~~~~~~~~~~~~~~~~ 摘要 环境污染和保护是一个世界性的话题,本文从经济学角度结合实例对环境污染的原因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 环境污染 经济学分析 治理建议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也是经济系统运行的基础,生态环境问题是由于人类长期的生产和生活等社会经济行为所引起的生态环境破坏而反作用于人类社会经济生活的不良影响,其实质是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人与自然关系的失调。目前,环境问题已成为全球社会性的问题。如何解决好这一问题,关系到人类社会的生存。因此,采取有效的治理措施,对促进社会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环境污染的经济学分析 自然环境是人类的共同财富.环境效益具有公共性。例如,一户人家在房前屋后种了许多花草.把屋子周围布置得像个花园。居住环境变得十分幽雅。但实际的得益者并不只限于这户人家.因为邻居的居住环境也得到了改进.此类行为都产生一些没有办法完全收归私有的利益。反过来说,环境被破坏带来的影响也是公共性的。例如,各工厂排放的废水、废气,建筑工程形成的噪音与尘土飞扬等都污染或破坏了环境,这些行为对社会所造成的伤害,都没有由污染者或环境破坏者本身负担.这就是环境效益的外部不经济或负的外部性,外部性影响导致市场失灵是环境问题产生的经济根源。 1.1 外部不经济(或负的外部性) 在健全的产权体系中.市场制度通过价格机制使资源达到最优的配置。但是在产权不明晰情况下,经济活动必然产生经济的外部性.从而导致经济活动中的私人成本与社会成本或私人收益与社会收益的不一致。产生“市场失灵”。由于环境本身所固有的公共特性.其外部性表现得相当明显。环境损害行为具有很强的负外部性,譬如,对大气、河流的污染,其成本通常都是由全社会共同承担.而相应的收益却为造成破坏的市场主体所独享。由于私人成本对社会成本的偏离.私人的最优经济活动水平也必然偏离社会的最优状态.其现实表现就是污染产品生产过多导致污染超标,超过环境自净能力。假定某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排放有毒气体。对周围的群众造成危害。即具有负的外部性,那就意味着私人成本(即企业在生产过程中所消耗的各种成本)低于社会成本(即社会为企业生产所付出的代价)。 1.2 外部经济(或正的外部性) 环境保护行为具有很强的正外部性.即市场主体对环境改善所带来的利益并不能独享却要独自承担环境改善的全部成本。譬如,上游居民植树造林可以防止水土流失使下游居民受益.却往往不能得到下游居民的补偿。所以。如果没有相应的激励机制,在环境保护问题上就会产生广泛的“搭便车”的行为.即市场主体从自身利益出发都不愿为环保行动付费而会乐意坐享其成。这必然导致环境保护行为供给的严重不足。 如果某居民植树造林改善环境,他获得的私人收益是低的。但社会所得到的社会收益是大的.即具有正的外部性。那么社会收益大于私人收益。但在市场机制的调节下,若有外部经济存在的话,则行为者因得不到全部好处,自然不愿意生产使社会福利达到最大的产量。结果使资源配置效率低下。所以,由于外部性影响。市场机制并不能使环境质量在经济扩张过程中得到充分的保障.从而出现“市场失灵”。这是环境问题产生的经济根源。 2 治理环境污染的对策和建议 2.1 实行征税或补贴的政策 对造成外部不经济的企业,政府应征税,其数额应等于该企业给社会其它成员造成的损失.使该企业的私人成本恰好等于社会成本. 使其因此而承担污染成本从而消除外部影响。对造成外部经济的居民(或企业)。政府则可以采取补贴的办法,使居民(或企业)的私人收益与社会利益相等。无论是何种情况.只要政府采取措施使得私人成本和私人收益与相应的社会成本和社会收益相等。则资源配置便可达到帕累托最优状态。2.2 界定环境资源产权关系环境资源是一种公共产品.其产权关系界定不清晰,这就不可避免地产生外部性问题。所以,将产权途径引入环境治理.可以有效地强化市场机制的 运行并补充政府的干预,促进环境管理优化。作为政府,主要通过设计制度、保护产权,使环境保护与私人经济主体的利润紧密相连。使环境保护成为人们的一种自觉行为.达到生产消费与环境保护的和谐统一。 2.2 界定环境资源产权关系 环境资源是一种公共产品.其产权关系界定不清晰,这就不可避免地产生外部性问题。所以,将产权途径引入环境治理.可以有效地强化市场机制的运行并补充政府的干预,促进环境管理优化。作为政府,主要通过设计制度、保护产权,使环境保护与私人经济主体的利润紧密相连。使环境保护成为人们的一种自觉行为.达到生产消费与环境保护的和谐统一。 2.3 加大环境保护的资金投入 环保投入的实质是对环境的一种补偿.是实现环境质量改善的重要保证 发达国家环境治理的经验表明,要控制环境恶化的趋势。环保投入须达到GDP的1.5% ,要使环境改善须达到GDP的2.5%。而我国环保投入一直以来都低于GDP的1.5% .这从另一个侧面表明我国的环境“透支”已相当严重。因此,要使环境质量得到改善,就必须加大环保资金的投入,以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 2.4 加大审计部门对环保资金使用的跟踪检查 随着环境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政府部门对环境保护投入资金也呈逐年增加趋势。政府投入大量资金用于环保建设.同时又对环境污染单位执行排污收费制度.环保资金的一收一支构成环境审计的主要内容。审计部门要加强对环保资金使用情况的跟踪检查.建立环境治理项目资金使用情况反馈报告制度.对资金使用的合法合规性做出审计。通过审计,既能监督此类资金是否得到合理合法的使用.又能充分发挥环保资金的效益。 2.5 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 充分利用宣传、教育阵地、运用广播、电视、报纸、杂志、学校、文艺、广告牌等一切可以利用的形式。大力宣传环境与资源保护的方针、政策和法规。通过宣传,强化全民生态和环保意识。同时,还要利用植树节、地球日、世界环境日、人口日、世界动物日等纪念日对青少年开展环保教育.加深巩固下一代的环境意识。通过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环保意识.使保护生态环境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2.6 建立公众社会参与环境保护监督制度 环境资源公共物品与行为外部性两个特点。市场价格只能反映局部性私人成本.不能充分反映全部整体性成本,这样,导致经济行为失去制约,产生市场失灵。因此。需要充分发挥公民社会能动性的参与特点。加强对环境污染单位个人和群体的监督,利用公民社会的自主力量.建立公众社会参与环境保护的监督制度.弥补政府管制与市场机制的不足。通过政府、市场与社会的共同努力,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实现持续发展的目标。 作为京城一名身在环保社团中的大学生,最后我想就我参加一些青年环保活动中获得的知识和信息,结合以上理论分析来谈谈一些想法。 北京市的西部、北部所毗邻的燕山,是北京的后花园,它是北京市民带来周末休闲的好地方。北京的东南接入华北平原,是一片开阔地一直到海,水汽充足,这也就是为什么北京的东南部常常会起雾的原因。但说到北京城里远眺时的雾呢,实际上天气预报从某个时候已经改变了说法——叫“霾”,霾和雾直观的区别就是颜色,自然的雾气都是乳白色的,而北京的雾气却是灰色的,因为北京尤其是市区的大气污染,已经从以二氧化硫等化工废气为主转变成以可吸入颗粒物为主了,这也就意味着为北京的空气污染“贡献”最大的不是那些高耸的烟囱,而是我们身边川流不息的车流了。这也是北京最大的环境问题——至少对一个普通市民来说是这样。这也正如同前面的分析,北京越来越多的市民拥有私家车,他们享受便利的同时,整体上给环境造成了污染,但这种破坏又不能明确让他们来负责和修复,所以北京市现在采取尾号限行的手段,既缓解了交通压力,又控制了污染,使得北京近段时间经常可以看到蓝天——当然我个人以为这种限制市民行车的强制性措施并不是根本方法,但目前来说大概是比较有效的。如同造纸等关系民生的污染工业一样,我们也不可能将其一棒子打死,只能尽可能降低其污染程度。 至于北京春天的沙尘,那的确是外来因素,内蒙浑善达克沙地在北京上游,蒙古极低的植被覆盖率也为西伯利亚寒流提供了极其丰富的沙源。所以,要想根治北京春天的沙尘暴,还要从三北防护林说起。根据一些资料,某些地方所谓的防护林,实际上仅有的几棵小树都细如铁丝,这样的林子怎么能用来固沙呢。三北防护林,虽然一些地方初见成效,譬如多伦等等,但是任务还是很艰巨的,商都、化德、正镶白旗一线的草原沙化不是一般的严重,那里不是白色的世界就是黄色的世界。就是在水草丰美的呼伦贝尔,也有点点沙地。所以,北京的空气问题,还不是一天两天可以解决的,这不仅需要北京自己的努力,而且需要上游省市的配合。毕竟北京作为北方远海的城市,可以说什么也没有。这也同之前的分析一样,因为不用负责,如果上游地区的政府只顾自己辖区的经济发展而不顾对下游城市的危害,那环境问题无法解决。 另外还有一个个人建议是之前没有明确提出来的,针对北京来说,就是发挥北京高校环保社团和周边环保民间组织的作用。从西方经济学理论上看,一个理性的个体确实都在追求获得的收益最大化,但青年人在此之外又确实对环保拥有不计收益的热情,虽然他们能做的事情也许并不专业,但其对社会的影响力,只要官方加以鼓励和支持,是会有不小成效的。而他们现在面临的问题是,空有热情投入,换来的却多是鼓励而少有实际意义上的支持,这也如同经济学一样,个体的收益或亏空都不足以影响整个社会群体。所以我觉得国家在采取宏观手段的同时,也应尽可能对这些志愿者们加以引导,让环保从一个“大人物们的任务”转变为“每一个公民的义务”。 参考文献 纪小卫 城市环境污染的经济学分析 中华环保联合会 2008中国环境保护年度报告 鲁传 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郭远凯、李传裕 城市环境污染的治理及经济分析

我国是一个疆域辽阔的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环境资源承载能力等在不同区域存在着很大的差异。经济快速发展使得环境污染日趋严重。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环境经济学结课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环境经济学结课论文篇1 论自然环境与经济发展 一、引言 经济的起源与发展和自然环境有密不可分的关系。经济是怎样起源的呢?通常都认为是发展的生产力带来的需要交换的剩余物质资料,这样的剩余劳动产品成为了商品,商品交换诞生了经济。而其中常忽略了流通的重要性,流通可以发生在两人之间,也可以发生在两国之间,其范围决定了经济往来的范围和发展程度。不论是商品还是其流通,自古都是会受自然环境影响的。本文就以荷兰为例,略述自然环境对经济的起源与发展的重要影响。 荷兰是现今世界十大发达的资本国家之一,其国家不论从人口或者国土面积来说都不是值的瞩目的,却拥有飞利浦、壳牌、TNT等众多全球品牌。荷兰更是拥有世界第一大港,并有“花卉之国”、“风车之国”的美称。其经济发展程度之高另许多大国都望尘莫及。荷兰的成功不仅是人为的因素更是自然赋予的礼物。 一、地理环境 荷兰的地理条件可以说是得天独厚的。荷兰位于欧洲西北部,东面是德国,南接比利时,西、北濒临北海,同时又处于莱茵河、马斯河和斯凯尔特河三角洲。不但地理位置极佳,而且地势低平。除南部有部分丘陵以外其余均较为平坦。再者荷兰有足够长的海岸线来供其使用。这些因素都决定了荷兰便于开发和利用土地,可以利用海岸线发展渔业,和利用其地理位置进行贸易。在交通仅限于陆地的时代,荷兰就可以进行异国的商品往来。同时由于其海岸线长,地势低平,不论种植或者捕鱼都可以更容易的获得剩余部分,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必不可少的原始动力。 其后随着科技发展,造船业兴起,荷兰一举成为世界的一个中转站。平坦的地势造就了开阔的经济腹地,也利于港口的建设。鹿特丹和阿姆斯特丹也随着亚欧大陆桥的开通享誉世界。它成为了连接世界的纽带,对世界经济都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更紧密的衔接了欧亚甚至是各国间交流。这一地理优势迅速延伸到荷兰的经济发展上,因其港口的成功一跃成为全球瞩目的焦点 二、气候条件 荷兰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气温都较为适宜,即便冬天也很少出现零度以下。同时全年都有降水,因而多雨雾天气,阳光不足。这样的特点决定了荷兰不适宜农耕,而较为适合畜牧或者花卉种植,使得荷兰最终有了“郁金香之国”的美誉。 气候的影响决定了荷兰早期进行贸易的商品,也是吸引许多人来此发展的原因之一。由于其全年的稳定气温使得其河流都处于不冻的状态,极大的促进了水资源的利用。 三、水文 前文说过荷兰地处于莱茵河、马斯河和斯凯尔特河三角洲,西北濒海处还有艾瑟尔湖,又临海,河流相通,水文条件极佳。荷兰对海水的利用是十分充分,它建造风动水车来取水,又通过围海造田增加了全国18%的国土面积,无不体现了水文的优势。再加其水车利用风能,这种新能源的使用得到发展,逐渐将风能的效力加以更充分的利用,因而有了这一“风车之国”。 说起荷兰的经济成就必然和港口是分不开的,这就是依赖了河流和海洋。为什么荷兰的港口如此成功呢?其中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其港口港阔水深,一般港口难以停泊的货船,都可以顺利停在这里。原因之二就是这里的港口不冻不淤,全年都可以使用,没有冰封的阻碍。原因之三是莱茵河河口接海,可以实现天然 的河海联运,国内河流互相交错,形成了运输 网络。当然还有前文所说的 经济腹地平坦开阔等因素,正是较为天然的因素这些造就了世界独一无二的港口。 荷兰航运的发达也为其花卉、奶酪等保质期 较短的交易提供了保障。 四、物产 荷兰的天然物产都依靠了其土壤、气候、降雨等优势。较高的平均气温酝了 各种花卉的繁衍,其中的佼佼者就是荷兰闻名于世的郁金香。早在十七世纪,郁金香就在欧洲掀起了狂热的影响,甚至荷兰百业待兴,举国上下都投入了郁金香的种植。这种花卉在欧洲一度成为各种风雅和高贵人士争相追逐的对象,甚至有时候为了一株罕见颜色的郁金香而炒卖到上万荷兰盾。荷兰也是凭借了这看似微不足道的花朵列举了世界经济的霸主地位,甚至在鹿特丹、海牙和阿姆斯特丹等地建设了交易中心。后来由于过分炒卖导致经济泡沫的不断膨胀,一度使得荷兰经济跌落。由此可见一种独特的物产对经济的带动和影响。 此外,其土壤适宜马铃薯的种植,以至世界马铃薯贸易量的一半都源于荷兰。也正是因为这种土壤、海拔等因素的限制,荷兰转向了畜牧业,又滋生了荷兰的奶酪产业。荷兰的奶酪就像法国的红酒一样,有不同的等级和各种味道。在欧洲甚至世界都独占鳌头,无出其右。 除了以上所提,地下资源也相当丰富。天然气储量不仅足以自供,还有余用来出口。加之地下矿产资源,促使荷兰工业 发展迅速,在冶金、石油加工、钻石加工等诸多方面都崭露头角,帮助荷兰经济趋于平衡。 从以上几个方面的拙述可见荷兰的自然 环境对经济发展的影响之大。当然,荷兰只是代表之一,世界上每个国家的经济都离不开自然的帮助和约束。欧洲的发达,中东的闭塞,非洲的落后都是有先天原因的。另外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也更应该注意对自然的保护,回馈它的赐予。 环境经济学结课论文篇2 论从环境经济到环境管理 摘要:文章结合实例从经济学角度对产生环境污染的原因进行分析,提出治理污染的环境管理建议。 关键词:环境污染 经济学分析 污染治理 环境管理 1.环境污染的经济学分析 1.1 外部性 1.1.1外部经济(正外部性) 当生产者在生产过程中给他人带来有利影响,而生产者不能得到补偿时,便产生了积极的外部经济性。 以林业生产为例,企业的目标是销售树木得到直接的经济效益。但造林绿化本身还有着显著的生态价值,如防止水土流失、净化空气、提供深林旅游等,这些都属于外部经济性即正外部性,也称外部效益。 1.1.2外部不经济(负外部性) 当生产者在生产过程中给他人带来了损失或额外费用,而他人又不能得到补偿时,就产生了外部不经济性。 假设一条河流流域内存在一个游乐场和一个印染厂,并且印染厂位于游乐场上游,河流无自净能力。印染厂将未处理的印染废水排入河流,导致娱乐场无法正常营业,此影响即为外部不经济或负外部性。 1.2市场失灵和资源配置 1.2.1外部费用和环境费用。某一种经济活动的外部经济性或外部不经济性就是该种活动的社会影响与私人影响之差,就费用而言社会费用与私人费用之差就是外部费用,“社会费用=外部费用+私人费用”,社会费用就是社会真正承担的全部费用。当外部费用表现为环境污染、环境破坏时这种外部费用就是环境费用。 边际费用是指增加单位物品时所追加的成本费用。“边际社会费用=边际外部费用+边际私人费用”。 1.2.2 外部效益和环境效益。外部效益是与外部费用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是一种经济活动的社会效益与私人效益之差,即外部经济性的货币衡量,“社会效益=外部效益+私人效益”,当外部效益表现为环境质量的改善、健康水平提高、美学享受等即为环境效益。 同样“边际社会效益=边际外部效益+边际私人效益”。 1.2.3 市场失灵 1.2.3.1 负外部性导致的市场失灵 一般来说,单个企业在完全自由竞争的条件下,其商品数量在市场中所占的份额是有限的,从而很难影响产品的市场均衡价格,所以单个企业的产品需求曲线相当于一条水平直线,市场平均价格P=P0。 假设这个企业就是前面举例的印染厂,由于其只考虑边际私人费用,生产产品市场价格为P0时,该企业利润最大水平产量Qe,产值P0Qe;从社会角度来看,考虑到边际社会费用,该企业合理产量Qn,产值P0Qn。Qe-Qn代表了企业的“过剩”产量,就是说该企业用于生产Qe-Qn产品的资源可以在别的生产部门或企业具有更大的纯生产价值。这就意味着在这个经济系统中一些物品生产不足或根本没有生产,资源没有达到最佳配置,所以市场失灵。 1.2.3.2 正外部性导致的市场失灵 以上述林场为例,林场植树造林可以防止水土流失.却往往不能得到补偿。则行为者因得不到全部好处,自然不愿意生产使社会福利达到最大的产量。结果使资源配置效率低下.从而出现市场失灵。 2.环境管理的几点思考 2.1 环境外部性内部化。对造成外部不经济的企业,应征收环境资源税、排污费等,其数额应等于该企业给社会其它成员造成的损失.使该企业的私人费用恰好等于社会费用。 使其因此而承担污染成本从而消除外部影响。 对造成外部经济的企业,政府应补贴或实行信贷优惠、税收减免等政策,使其私人收益与社会效益相等。 无论是何种情况.只要政府采取措施使得私人费用和私人收益与相应的社会费用和社会效益相等。则避免市场失灵,资源配置便可达最优状态。 2.2 政府干预 2.2.1明确财产权 环境资源是一种公共产品,产权关系界定不清晰,这就不可避免地产生外部性问题,这种公共财产权往往给大家带来的是一无所有。将明确产权引入环境管理.可以有效地强化市场机制的运行并补充政府的干预,促进环境管理优化。作为政府,主要通过设计制度保护产权,使环境保护与私人经济主体的利润紧密相连,使环境保护成为一种自觉行为.达到生产消费与环境保护的和谐统一。 明确财财权实际上也是一种外部性的内部消化。 2.2.2加大环境保护的资金投入 环保投入的实质是对环境的一种补偿.是实现环境质量改善的重要保证。发达国家环境治理的经验表明,要控制环境恶化的趋势。环保投入须达到GDP的1.5% ,要使环境改善须达到GDP的2.5%。而我国环保投入一直以来都低于GDP的1.5% 。这从另一个侧面表明我国的环境“透支”已相当严重。因此,要使环境质量得到改善,就必须加大环保资金的投入,以实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 2.2.3 加大审计部门对环保资金使用的跟踪检查 随着环境问题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政府部门对环境保护投入资金也呈逐年增加趋势。政府投入大量资金用于环境保护,同时又对环境污染单位执行排污收费制度,环保资金的一收一支构成环境审计的主要内容。审计部门要加强对环保资金使用情况的跟踪检查,建立环境治理项目资金使用情况反馈报告制度.对资金使用的合法合规性做出审计。通过审计,既能监督此类资金是否得到合理合法的使用,又能充分发挥环保资金的效益。 2. 3 加强宣传教育和社会监督 2.3.1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 加强宣传、教育,充分运用广播、电视、报纸、杂志、学校、文艺、广告牌等一切可以利用的形式,大力宣传环境保护与资源节约保护的方针、政策和法规。通过宣传,强化全民环保意识,使保护生态环境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 2.3.2建立公众社会参与社会监督制度 充分发挥公民社会能动性的参与特点。加强对环境污染单位个人和群体的监督,利用公民社会的自主力量.建立公众社会参与社会监督制度.弥补政府干预与市场机制的不足。 通过政府、市场与社会的共同努力,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参考文献: 张兰生 实用环境经济学 猜你喜欢: 1.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论文 2. 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论文 3. 有关哲学的选修课论文 4. 2000字的课程论文格式模板 5. 有关可持续发展的毛概论文 6. 水污染与人体健康论文

环境经济是近十几年兴起的一门边缘学科,它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探求问题解决的合理途径以及环境保护和改善与经济发展相协调的最佳方法。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环境与经济研究论文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谈经济发展与环境问题协调研究进展

【摘要】在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进步中,环境问题也越发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对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研究也成为理论界研究的热点问题。 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涉及多方面的关系,需要对相关的地理学、经济学、生态学等进行综合的分析研究,对与经济发展和环境协调相关的市场因素、政策导向、技术水平等进行结构式的分析。当前我国经济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十分明显,如何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保护好环境,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需要不断的进行研究,并提出建设性的指导意见,促进和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关键词】经济与环境;协调研究

0 引言

在工业化的发展进程中,环境问题在经济的快速发展下日益突出,我国现代工业社会发展起步晚,环境问题也是在近年来逐渐受到社会的共同关注,环境的污染、破坏以及如何进行保护的问题成为研究的关键问题,同时环境问题也影响着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如何解决经济与环境之间的矛盾,实现协调发展是摆在我们眼前的首要问题,笔者以下从研究的进展来分析经济与环境的协调问题。

1 经济与环境的关系分析

经济与环境的关系问题研究是我国现代社会科学发展观的重要课题之一,同时也是世界各国在发展中都要面对的问题,当前我国环境问题较为严重,主要是由于过去我国在经济与环境的关系上存在着认识上的不清,关于经济与环境的关系笔者认为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

1.1经济发展引起的环境污染需要及时的解决

在经济快速大规模发展的背后,我国的环境问题也越加复杂,包括大气污染、水污染、固体废弃物污染在内的环境污染与破坏问题给人们的生活带来了严重的影响。首先,在水污染的影响下,地表水、地下水、湖泊水等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污染,人们的饮用水安全受到了巨大的威胁;同时,人们的生活废水和工业生产的污水排放也加剧了水体的污染。其次,关于大气污染,众所周知,近年来PM2.5逐渐成为整个社会的热门词汇,大气污染已经对人们的身体健康产生了直接的危害,大气污染的原因主要是日益扩大的工业生产导致的污染物排放,大气污染导致的酸雨现象也是严重的污染,同时酸雨也有着极其严重的损害。再次,关于固体废弃物的污染,据不完全统计,我国固体废弃物的污染在十年内增长了近12%,虽然在处理固体废弃物的技术和效果上也相比过去有了显著的进步,但是在废物的回收利用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只有有效的结合先进的废弃物处理技术和有效的回收利用技术,才能使固体废弃物的处理更加全面有效。

1.2环境问题对社会存在着严重的不良影响,制约着经济的发展

在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中,期初环境问题没太引起重视,因此在环境的监管和治理问题上也没有完善的管理制度,随着工业化的进程我国经济取得了腾飞式的发展,其中必然产生了各种各样的环境问题,环境污染事故时有发生,环境问题产生的危害也逐渐显现,成为了制约我国社会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因素,这也必然引起了国家和社会的高度重视。在此背景下,对环境问题的重视、保护、管理和监测也逐步加强。近几年,环境事故的发生虽有所下降,造成的损失也有所降低,但是解决环境问题是一项长期的过程,尤其是从保护经济发展的角度来看,更要长期坚持,为经济发展创设良好的环境。

1.3我国重视经济发展,对环境保护的力度不够

我国在社会的发展战略上一直强调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环境的保护力度上一直无法与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这一点与发达国家也存在较大的差距。我国在环境保护上的力度不够主要体现在环境保护的标准过低,制定环境保护政策的依据与经济发展速度不相适应,在这样较低的标准下,必然会产生对环境的污染与破坏。根据调查研究发现,我国环境保护的国家标准中,与国外很多国家的环境保护标准相比都存在较大的差距,标准设置过低,使环境污染具有合法依据,很多的工业生产企业不但依据标准排放污染物,有时甚至违法排放污染物。此外,在世界环境污染地区的严重排名上,中国以最多的污染城市比例位居前列。

2 经济与环境协调研究涉及多领域多学科理论

经济与环境协调研究是一个系统性的复杂工程,涉及多领域、多学科的知识,需要综合各种关系进行分析才能得出协调发展的有价值的结论。

2.1地理学为经济与环境研究提供布局与调控依据

地理学的理论本质上是人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的研究,地理学中人与地理环境之间存在典型的地域性特征,只有在地域性特征基础上处理好人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才能实现协调发展。这一理论同样适用于经济与环境之间的关系,在经济发展中要注意处理好与地理环境之间的关系,对经济与环境及所涉及的各要素进行科学的调控,使经济发展与环境承载力相适应。对此,很多的研究人员、学者都提出了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相关理论、系统构造方案以及评价体系等。

2.2经济学为经济与环境研究提供目的性指导

依照经济学的观点,经济与环境之间是独立存在并发展的,认为环境是经济发展的外部因素,也认为环境的问题的解决需要靠市场和政府进行解决;环境理论中认为环境问题是无法完全消除的,但是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一个协调性的关系。最新的研究中对过去经济价值核算理论有了重大的突破,过去没有将资源消耗、环境污染与破坏等考虑到生产成本中,新的理论认为经济与环境的一体化才能真正核算出国民经济的成本,这也是绿色GDP概念提出的原理之一。

2.3生态学原理为经济发展中环境污染问题的解决提供理论依据

生态学中包含着一种经济生态学理论,该理论认为经济是生态系统的一部分与环境之间存在着密切的关系,经济的发展应当与生态环境协调,环境不只是经济的外部性因素,环境问题本身就是一种经济结构。近年来生态学研究中出现了稳定经济的理论,该理论提出经济发展中要实现投入与输出相适应,才能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友好发展。 3 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相关因素分析

3.1市场导向对经济与环境的影响

从经济发展与环境污染的产生来看,环境的污染与破坏实际上是一种经济行为,导致环境问题恶化的原因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市场导向的失误,在市场中价格没有反映出包括环境成本在内的价值,使得对环境的使用出现了过度性,市场导向中对环境和资源的分配及使用出现错误引导,使得环境问题日益加剧。

3.2政策干预对经济与环境的影响

在市场导向出现错误引导时,政府的政策干预就成为了必要,因此对环境政策的研究也是近年来经济与环境协调研究的重要内容,政策的干预不只是为了纠正市场导向的偏差,经济的持续、稳定发展也是政策的考量要素,因此政府政策的引导往往是越来越强化经济发展的目标,对环境问题的重视发挥的作用还不够。因此,在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中单纯的依靠政策干预还是无法实现协调发展目标的,要综合科学有效的市场引导、有力度的市场支持、还要注重新技术的应用。

3.3新技术对经济与环境的影响

在经济与环境协调研究中普遍认为新技术的应用将成为解决经济与环境之间矛盾的主要手段,很多研究人员都提出在环境基础设施上加大投入力度,对解决环境问题是非常有效的措施,同时也会为经济的发展提供保障和促进作用。因为科学合理的环境布局对于引导市场、优化经济结构以及解决就业等都是由积极意义的。解决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依靠技术是十分乐观的,这一应用进程也在逐步实施和加快,未来还要加大对技术的研究和投入,为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提供更有力的支持。

4 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展望

对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是世界性的问题,国内外对该问题的研究一直十分重视,对经济与环境协调的研究也在不断进步,但是研究工作也面临着诸多方面的不足,包括对经济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分析还不够深入透彻,缺乏本质性的认识;经济与环境统一性的系统包含的要素十分广泛和复杂,但从几个学科领域进行研究还不足以支撑体系的建设;经济与环境协调研究还存在地域上的差别,运用统一的理论和框架进行规范指导是存在很多不适应的;此外还有其他的不足,再次不做一一赘述。

针对经济与环境协调研究存在的不足,笔者认为应当根据区域经济发展与环境协调涉及的多领域、多学科进行更加系统科学的综合分析,研究工作要多角度分层次的进行,包括经济与环境的关系、相互影响的过程、发展趋势等等。同时研究工作还要在现有的理论系统基础上不断的扩大和完善,并在实际中加以运用,同时针对关键因素和重要地区进行具体深入的剖析,形成有针对性的发展建议,树立典型。现代研究工作还要不断的利用新技术、新方法,为理论研究创造更加有利的条件和提供辅助。

【参考文献】

[1]王瑞华,李淑英.《论环境保护与社会经济的协调发展》[J].经济管理.2010(05).

[2]李国柱.中国经济增长与环境协调发展的计量分析[D].沈阳:辽宁大学,2011.

[3]剧宇宏.绿色产业的发展与环境法修改[A];环境法治与建设和谐社会――2007年全国环境资源法学研讨会(年会)论文集(第二册)[C];2007年.

>>>下页带来更多的环境与经济研究论文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