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首页 学术发表知识库 问题

教育技术学研究生论文及方法

发布时间:

教育技术学研究生论文及方法

信息技术教育的人文反思研究高等专科学校现代教育技术课程开设现状与对策研究高师院校教育技术学本科信息技术教育方向课程设置研究关于教师教育技术职后培训的设计与实践研究远程教育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分析及培训提高方案研究从《外语电化教学》刊物看我国外语教育技术的发展信息时代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的策略研究现代教育技术在中学数学教育中的应用教育信息化视野下的教育技术装备管理研究基于PBL的师范生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网络平台研究现代教育技术对语文教育负面影响研究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进行视力缺陷补偿的实验研究我国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历史发展轨迹透析(19852000)论教育信息化的技术支持研究现代远程教育环境下农村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专业发展研究吉林地区农村职业技术教育发展问题研究关于我国高等教育领域发展技术本科教育的研究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的研究现代教育技术在民族地区汉语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及对策研究高等教育评估方法技术研究分析徐州农村地区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研究信息技术支持的全日制教育硕士教育技术能力培养模式构建研究基于知识发现的职业技术教育管理系统设计与实现基于绩效技术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模型研究教育技术学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现状及对策研究农安县农村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与发展研究高师《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教学的实施研究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少数民族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现状调查及对策

“现代教育技术”是师范院校的必修课程。这门课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师范生毕业质量的好坏,它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现代教育技术论文2000字,希望大家喜欢!

《“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有效性初探》

摘要:“现代教育技术”是师范院校的特色课程、必修课程,这门课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师范生毕业质量的好坏。然而,从实践反馈的信息来看,开课质量和效果却不尽如人意,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教材、教师、学生等多方面原因,而提高该课程教学有效性的策略也应从这三个方面入手。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有效性

“现代教育技术”是师范院校的必修课程。如果公共教育学是师范的标志性学科,那么《现代教育技术》则是其基础性课程。这门课教学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师范生毕业质量的好坏,它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然而,从实践反馈的信息来看,开课质量和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学生毕业后,现代教育理论不会运用,现代教育技术设备不会操作,多媒体教学课件不会制作。本文试图从教学有效性的角度,探究如何提高“高师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教学的质量与效果,避免学生的“无效或低效学习”,以期重新建构高师“现代教育技术”公共课。

一、有效教学观

有效教学(effective teaching)的概念源于20世纪上半叶西方的教学科学运动,特别是受到行为科学和实用主义哲学影响的美国教学效能运动。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益是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根本目标,有效教学也就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了。这一概念一出现,立刻引起世界各国教育界的普遍关注和研究。

有效教学是当前课堂教学改革乃至整个基础教育改革的核心问题,有效果、有效用、有效率是其三大内涵,这种“多快好省”的教学要求教师遵循教学活动和学生活动的规律,以尽可能少的时间、精力和物力的投入,取得尽可能多的教学效果,产生尽可能好的教学效益,从而实现特定的教学目标,满足社会和个人的教育价值需求。

二、现代教育技术教学中影响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分析

(一)教材建设滞后

一直以来,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教材建设严重落后于信息技术的发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教材内容更新缓慢。很多教材内容沿用八十年代电化教育的教材体系,依然把老式幻灯、投影、录音、电视录像等技术手段作为主要内容编入教材,殊不知这些媒体由于媒体的更新换代几乎不见踪迹,当学生意识到此问题时,就会失去对本课程学习的欲望。二是教材形式单一。传统的纸质教材有知识系统、信息稳定、使用方便、价格便宜等优势,但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纸质教材在更新缓慢,内容老旧,缺乏生动性,与生活事实、实践操作之间的断裂等方面凸显出无法避免的劣势。这些弊病使它无法实现教学目标,必需借助于其他的教学资源来解决。但目前现代教育技术却没有相配套的电子教材,教师备课上课只能是依靠自己责任心的大小来准备电子资料,难免有责任心差的教师偷懒或者教师无暇准备而照本宣科,因而影响到课堂教学效果。

(二)教师教学策略欠缺

在影响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有效性的因素中,来自教师的因素是最主要的。诸如,教师上课照本宣科,举例不形象、不生动,导致学生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失去兴趣;教学模式单一,课堂缺乏生机;满堂灌的注入式教育,把学生当成接受知识的容器,学生当然厌学;教师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忽视学生情绪与情感;多媒体利用形式化,投影仪只是作为另一张黑板,重要概念只用鼠标点击一下,一晃而过,看似信息量大,但学生收获不多;教师上课远离学生的实际,远离学生的发展,只注重学科知识的系统化、合理化、规范化、科学化……如此种种原因就会导致学生学习的低效或无效。

(三)学生重视不够

绝大多数大学生认为现代教育技术是一门公共课,重视程度不够。认为专业课重要,公共课无所谓。学生认为学习现代教育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期末考试。认为现代教育技术的原理、方法、概念可以在今后的工作中学习。认为教师上课讲的理论多,教师又不能理论联系实际,课堂显得死气沉沉,没有任何互动……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到学习的有效性。

三、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有效性的对策

(一)加快教材建设

1.更新教材体系内容

基础纸质教材的陈旧、呆板、平面化难以满足教学的需要,必须加以改进。对那些被时代抛弃的媒体(如,老式幻灯、投影、录像)和操作简单不需要学习即会的媒体(录音)要舍得裁掉,增加那些能代表现代前沿的技术手段(如,电子白板、多媒体、微格教室等),突出实用软件制作技术的教授(如,Photoshop、Lectora、Dreamweaver、Frontpage等),还应增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容,使学生的学习能够跟上教育技术发展的新要求。要以迅猛发展起来的信息技术、网络技术为支撑,致力于建设一个在教材体系结构和学法设计上与时俱进,实用性好,针对性强的好教材,以提升教材对教学的助力和对学生的引力。

2.建设配套电子教材

电子教材研究及应用是教育领域国内外关注的热点和焦点所在。这种以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为基础开发的教学系统,把电子课本、学习资源、虚拟教具、虚拟学具、学习服务、学习终端等几个方面有机地融合成一个教学系统来满足无所不在的学习需要。它的使用不但可以突破纸质教材的种种局限,而且有利于师生、生生之间的互动交流,有效地促进师生教学互动,丰富教学形式,提高教学效率。

(二)优化教学策略

现代教育技术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实现其有效教学的关键是教师教学策略的转变。教师要彻底摒弃那些导致教学无效或低效的方法策略,掌握有效教学的策略。

1.转变角色

在信息技术条件下,传统教育的“教师本位”必须让位了。教师不仅仅是知识的拥有者、传授者,也不再局限于传授现成的教材内容,更重要的是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合作者、参与者,教师要改变过于强调知识传授的倾向,要努力促使学生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与学生一道探索、分享,相互接受和汲取,在实践中、在互动中引领学生从意识到态度、知识与技能、应用与创新等方面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

2.优选教法

(1)合作教学法贯穿始终

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过程中,合作学习小组应在开课之初由兴趣相近的学生自愿组成。合作学习中对于每一次的教学任务,教师要针对学习小组下达学习任务,以小组为单位验收审核学习成果。在学习过程中,要鼓励小组成员互相信赖,相互支持,分享成果,协作完成学习任务。比如,在“初识现代教育技术”的教学中,带领学生参观了某个典型的教育技术环境,教师下达小组学习任务:用演示文稿的形式介绍自己小组的成员及特点,介绍所参观的教育技术环境,谈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初步认识等。小组成员接到任务后,经过交流、讨论,收集信息、撰写文稿、制作PPT、准备演讲,大家分工协作,每个学生都有表现的机会、成功的机会,都力争为自己的小组作一份贡献以体现自身的价值。宽松民主的学习氛围,极大地保护和增强了学生对教育技术学习的兴趣,也进一步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2)任务驱动教学法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任务驱动”的教学方式已逐渐被广大信息技术教师熟知与接受。在教育技术教学中,应以若干个具体任务为中心,通过完成任务的过程,介绍和学习基本知识和技能。例如PowerPoint的教学中以“我的小组(介绍合作小组成员)”为任务学习PPT演示文档的文字输入及处理、版面协调设计等操作,在Flash教学中以“滚动的小球”为任务,学习动画的制作,将所要学习的新知识隐含在一个或几个任务之中,通过对任务进行分析、讨论,明确其大体涉及哪些知识,在教师指导下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最后通过完成任务来实现对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任务驱动教学让学生在完成任务中学会自主探究和自主学习,同时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综合应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的能力。

(3)创建专题学习网站和教师个人博客

学术网站作为一种新型的教学资源,既链接了理论知识与教育实践之间的互动、融合,又弥补了纸质教材滞后与呆板的缺陷。教师应充分利用多媒体及网络,积极制作多媒体学习软件,开发“现代教育技术”的课程学习网站,给学生提供网络学习的平台。教师可将大量的学习资料、制作素材放到网络课程中,供学生学习和下载;将常用软件的使用方法制成多媒体课件放到网上;利用讨论区、网站内部短消息及聊天室、教师个人博客,进行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网上交流。这样,学生可通过网络自学“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中各种软件的使用方法,不仅可以拓宽学习途径,减轻课堂教学负担,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有效地完成教学任务。

(三)加强学生学习目的性教育

一个人的行为目的越明确,所引起的意志力也越大。因而,明确学习目的,是学好教育技术的内部动力。为此,教师应有意识地通过各种渠道,加强对学生学习目的性的教育。这种教育可以始于开课之初课程学习目的的教育,让学生明确该课程的学习对于未来教育工作的重要性,也可以在每个单元教学前呈现学习目标,提醒学习者所应达到的基本要求,为其学习提供基本导向。

总之,为了保证高师现代教育技术教学的有效性,必须建立科学合理的课程体系,优化教师教学策略,将先进的教学理论和教学思想引入课堂,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等先进的教学手段,加强学生对该课程学习目的性的认识,提高学生对现代教育技术的学习兴趣,在此基础上实现教育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相信随着教育信息化进程的加快和对教学的不断深入研究,高师现代教育技术将会取得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孙春燕.关于《现代教育技术》课程的探讨与实践[J].职业教育研究,2008(5).

[2]钟启泉.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论[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

[3]余文森.有效教学三大内涵及其意义[J].中国教育学刊,2012(5).

[4]桑新民.当代信息技术与教育的未来[J].中国电化教育,1998(6).

(作者单位湖北省十堰广播电视大学〈教育学院〉)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现代教育技术论文2000字

教育技术作为重要的教学手段,广泛应用于高校学科教学。我为大家整理的教育技术论文范文,希望你们喜欢。 教育技术论文范文篇一 浅谈现代教育技术 摘要:现代教育技术作为重要的教学手段,广泛应用于高校学科教学。现代教育技术教学方式灵活,内容丰富,使教学过程更加生动、直观。现代教育技术可以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实现教学资源共享、网络教学,能够满足各种不同的教学需求。充分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 不仅有利于促进教学方法的改革和教学效果的提高。还可以解决师资、设备不足等问题。因此,现代教育技术在高校教学中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 多媒体教学 网络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851(2010)06-0126-01 随着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推进,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现代教育技术已经广泛应用到高校教学之中。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将推动高校的教学理念、教学方法、教学环境等方面发生巨大的改变。 现代教育技术促进了开放式教学模式的形成,通过师生互动共同探讨问题、解答疑惑,以寻找到适合的教学方法和学习的方法。教师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生学习知识的组织者、引导者,学生由单纯的被动接受知识变为自主的探究知识,从而提高教学效率及教学质量。 一、 现代教育技术下的课堂教学 现代教育技术下的课堂教学,是指利用多媒体技术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互融合进行教学的形式。现代教育技术作为一种教学方法融入到课程中,成为课堂数学的重要组成部,通过多媒体计算机、投影仪、幕布、音响等设备综合处理和控制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影像等信息,按教学要求,进行有机组合并配合声音演示出来,完成教学的过程。多媒体教学弥补了传统课堂教学的不足。 在信息化建设的今天,将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教学是现代教育技术的一个重要内容。多媒体教学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多媒体教学具有以下特点。 (一) 内容生动、直观 综合应用符号、语言、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影像等信息来进行教学活动,解决传统教学手段难于解决、甚至无法解决的问题。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使抽象的知识变得明了易懂,使教学内容生动、直观,从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 (二) 激发学习兴趣 多媒体课堂生动、直观的教学内容,有利于开拓学生的思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鼓励学生积极思考,诱导学生分析问题,改变传统课堂教学枯燥、单调的教学形式,从而活跃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 课堂时间内密度大 通过课件演示,多媒体教学比传统的课堂教学手段更富有表现力和感染力,学生能迅速、高效的获取知识。减少了上课期间书写板书的时间,提高了课堂密度,在有限课堂时间内的大大增加了教学内容,有效的提升了教学效率。 二、 现代教育下的网络教学 随着现代教育技术的飞速发展,教学过程已不在局限于课堂上。网络教学作为现代教育技术应用到高校教学之中的具体表现,已经成为重要的教学基本形式。网络教学不仅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还可以解决师资、设备不足等问题。 网络教学打破了课堂教学这种传统的教学模式,构建了突破时间和空间限制的虚拟课堂。网络教学是课堂教学延伸,是基于网络环境下,结合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以及其他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进行的崭新的教学形式与教学方法。网络教学使教学资源在互联网上、全球范围共享。网络教学与传统课堂教学相比,网络教学具有以下特点。 (一) 覆盖面广 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以及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互联网已经成为当今世界发的重要信息基础设施。经过短短十几年的发展,全球互联网已经覆盖五大洲的二百多个国家和地区。 (二) 跨越时间和空间 通过网络教学,教师与学生跨越了地域产生的距离,即使师生之间相隔千里、交通不便利、不出家门,也可以完成教授与获取的教学过程。时间上更是无限制的重叠,可以任何时间进行教与学,并且可以反复进行,直到理解并接受相关知识。 (三) 信息丰富 互网络为全球网民提供了巨大的信息资源共享。通过使用互联网,全世界范围内的人们可以简单快捷的进行信息检索、交换、共享,所以互联网是一个全球性、世界级规模的图书馆。网络教学可以共享巨大且优良的教学资源,可以不断完善、丰富课知识信息,供学生下载学习。通过网络,学习者在学习学科知识的同时,可以借助网络资源了解、学习更多相关知识,通过分析、比较,深入理解所学的知识更益于对新知识的消化和掌握,同时培养了学生有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 (四) 师生互动 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学生可以将学习过程的疑点、难点提出来,同学间可以相互探讨,也可以请老师解答,即使师生不能同时在线,也可以通过网络平台进行延时讨论。通过沟通、交流,既可以增近师生间、同学间的情感,也便于老师了解学生的对课程知识掌握的情况,发现并改进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三、 结束语 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的运用已经成为高校教学水平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现代教育技术作为未来教学手段发展趋势,其应用领域将越来越广、发展前景将会越来越好。诚然,现代教育技术手段确实有它的长处,对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效果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但是,现代教育技术目前还存在许多不足,作为高校工作者,我们必须坚持不懈的探寻现代教育技术之路,必须紧跟社会的发展,不断地改进教学手段、开拓教学方式、创新教学方法,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张剑平.现代教育技术――理论与应用 [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党克、张卫红、张卫建:多媒体技术在辅助教学中的适当应用[J].教育科学,2005(10) [3]田屹.论信息时代的学校网络教学[J].教育技术中心2004(10) [4]李玉华、都晓梅:多媒体课件能否完全代替板书[J].北京教育,2007(11). 教育技术论文范文篇二 浅谈教育技术资源 【摘要】随着 科学 技术的飞速 发展 , 教育 技术资源发展令世人惊叹,在 现代 教育中它们的优越性表现得越来越突出。本文从阐述了硬件资源、潜件资源、软件资源、 网络 资源、课件资源、积件资源、数据通信在教学中的 应用 以及这些教育技术资源之间的相互关系。 【关键词】教育技术;资源;种类;关系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教育技术资源也得到飞速发展,尤其是三件(硬件、软件、潜件)资源中的软件资源即CAI课件资源、网络资源、积件资源、数据通信等发展更快,在现代教育中它们的优越性表现得越来越突出。在教学中的应用,将会使传统的教学 方法 和教学手段发生重大变化,为深化教育改革、实现教育现代化提供了条件,对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学生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一、教育技术资源的种类 (一)硬件资源 硬件资源是指有形的、具体的信息转换的各种教学机器或设备。硬件资源在传播活动中本身不会改变受播者的认知结构,但却能促进传播活动的发生,加速或延缓受播者的认知结构的改变,实现促进功能。硬件资源通常是以实物的形态存在。硬件资源是开展教育技术的物质基础,没有硬件资源,软件资源上存储的教育信息不能呈现,或不能完整地呈现出来。磁带、磁盘、光盘上的信息,学生的感官不能直接感知;幻灯片、投影片、电影片上的信息,学生在课堂上不能有效地观察。 (二)潜件资源 潜件资源主要是指与教育技术相关的 理论 体系与方法等。潜件资源与硬件资源相似,它也是一种外部性的支持条件, 研究 它的目的是为了寻找教育技术的应用特点,构建一系列理论体系,从而帮助受播者快速接受信息。作为一门综合性的学科,教育技术有它的理论基础,也有自己的专门理论。潜件资源是无形的,潜在的教育、教学的心理、信息、传播、控制等的理论构想、研究成果和实施策略。潜件资源是抽象的,观念形态的东西,是在教师自身 学习 、师生的教学活动或认知活动的实践过程中,在师生的脑海里逐步形成和积累起来的,可以使部分学习者的学习经验被迁移到另一部分学习者身上,减少重复性的摸索活动。因此说潜件资源主要体现了资源的迁移功能。潜件资源是进行教育技术的关键,潜件资源决定着硬件资源的选择、软件资源的编制、媒体的优化组合、恰当运用、控制教育的进程、信息的反馈、协调学生的生理活动和心理活动。 (三)软件资源 软件资源是指由硬件实施而设计的教材,是教育信息及其载体。在人类的传播活动中,真正能够引起受播者的认知结构(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动作技能领域)发生变化的就是软件资源,在资源中实现了改变功能。通常我们把软件资源看成是与硬件资源相应的供其使用的教材。软件资源蕴含着教育的具体 内容 ,是实施教育技术的必要条件,没有软件资源,硬件资源的工作就没有意义了,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能传递任何教育信息。软件资源包括常规软件资源、 计算 机辅助教学软件资源、网络资源等。 1、常规软件资源 常规软件资源主要是指记录有教育信息的“三片两带”,即幻灯片、投影片、电影片、录音带、录像带等。 2、网络资源 网络资源主要是指校园网、地区网、国家网、国际网等多层次远距离网上资源库。 3、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资源 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资源主要是指CAI课件资源、积件资源和智能学件资源。下面只讨论课件资源和积件资源。 (1)课件资源 课件(Course ware)资源是在一定的学习理论指导下,根据教学目标设计的,反映某种教学策略和教学内容的计算机软件资源。基本模式有操练与练习型、指导型、咨询型、模拟型、游戏型、 问题 求解型、发现学习型。无论那种类型的课件,都是教学内容与教学处理策略两大类信息的有机结合。即向学习者提示的各种教学信息;用于对学习过程进行诊断、评价、处方和学习引导的各种信息和信息处理;为了提高学习积极性,制造学习动机,用于强化刺激的学习评价信息;用于更新学习数据、实现学习过程控制的教学策略和学习过程的控制方法。在构成教学活动的四要素(教师、学生、教材、教学手段)中,人(教师、学生)是核心。课件与教学目标、教学策略、学习理论密切相关,是编制者思想与教学方法的具体体现。课件成品后不可修改,不能由教师和学生重组改造以适应自己当前的教学。适用于事先确定的特定的教学目标与具体的教学情境。有的课件完全与教科书配套,紧扣教学大纲,紧扣某版本中小学教材,按教科书章节安排课件内容。具有整体性、固定性、特定性和封闭性。课件的运用能够按照某种学习理论和教学策略达到教学目的,在教师和学生的教学活动中能起到很大作用。但由于课件是事先由教学设计确定的、有固定程序的、定型情节的、模式化的、封闭的、整体型的,决定了在教学活动中使用范围,不利于教师和学生的个性与创造性发挥,不适应千变万化的现实课堂教学,受到很大的局限。 (2)积件资源 积件(Integradle ware)资源是由教师和学生根据教学需要,自己组合运用多媒体教学信息资源的教学软件系统。这个系统是由积件库与积件组合平台的有机结合。积件组合平台具有无需程序设计、方便地组合积件库中的各类教学资源,面向普通教师易学易用。积件库包括多媒体教学资料库、微教学单元库、网上环境资源库(网上多媒体教学资料库、网上微教学单元库、网上资料呈现方式库、网上教与学策略库)、资料呈现方式库、教与学策略库五个部分。又可分五个层次:核心层、平台层、实库层(多媒体教学资料库、微教学单元库)、虚库层(资料呈现方式库、教与学策略库)、环境库。由此可见,“积件”资源是一个大系统,教师和学生可以随时从它的素材库中调用自己所需的素材,然后利用便于操作的工作平台加以组合,也可以随时增加和完善素材库。积件资源只求 问题 解决,不象课件资源要做好一堂课。积件资源为教师在课堂上起主导作用,发挥教师的因材施教留下足够的 发展 空间。比如就海岛而言,有五光十色的海水,海底下面嬉戏着鱼群,蠕动着的海参,披甲的大龙虾,美丽的珊瑚;海滩上各种好看的贝壳和巨大的海龟;密林中各种海鸟和遍地的鸟蛋等,总之你所想象到的素材都尽在其中。教师可以调用教学单元库中的习题,还可以通过联网调用网上信息。这样,教师对信息的利用简直达到随心所欲的程度,就能以不变(积件)应万变(教学实际)。如果制作出这样的积件,一定会对 计算 机辅助教学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这个积件单元是以解决一个问题为单位,而不是以整堂课或整章 内容 为单位,这样,不但不同的学校,不同的教师可以通用一个系统,就这一个单元也可以说明多个问题。如一段下雨的素质(图片、动画、电视)这一单元,不但可用在语文课中讲散文、古诗或作文意境,同样也可用在物理课中讲物态变化和落体运动,还可用在生物课中讲生态和地理课中讲气候的相关知识。这样有利于提高积件的通用性,提高效益,降低成本。 二、 教育 技术资源的关系 教育技术资源是由硬件资源、软件资源、潜件资源等构成,它们都是 学习 资源。 硬 件 资 源←———————媒 体 (学习资源)———————→ 潜 件 资 源 ↓ 网 络 资 源←———————软 件 资 源———————→ 常 规 软 件 ↓↓ 积 件 资 源←———————计算机辅助 教学软件———————→ 课 件 资 源 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互相依赖,以对方的存在为前提,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硬件资源与软件资源通常是一起运用的。优秀的软件资源,通过优质的硬件资源,正确的操作,适当的环境, 科学 、清晰、完美地展现在学生眼前。硬件资源和软件资源都有实体形态,潜件资源是抽象的、观念形态的东西。在加快教育 现代 化的进程中,必须加大力度进行硬件、软件、潜件三件建设,其中最重要的是进行潜件资源建设,使潜件资源建设有一套 理论 ,有一个系统,有一个体系,要使潜件资源建设上水平、正常化、系统化。在潜件资源和软件资源的关系中,潜件资源是占主导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提高、改善教师和学生的潜件素质,进行教师的电教意识、理论与实践的培训,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 方法 。 课件资源和积件资源都属软件系统。课件资源是一个封闭的软件系统,课件资源的个性化特点使得其 应用 受到一定限制,它的形式和内容完全由课件设计者固定下来,一个人自制自用而效果良好的课件,别人用起来效果不一定好,因为他搞不清制作者的用意。要从别人的课件中摘取自己感到有用的部分,集合成一个新课件,往往技术手段不够,因此教师自己不能加以重组改造。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无论多么优秀的教育专家和高水平教师设计的课件,也只能适用于某一特定教学情境,无法适应千变万化的教学实际。因此,课件资源的通用性不强,更难以产业化。积件资源是一个完全开放的软件资源系统,教师根据教学需要,可以自己组合运用多媒体教学信息资源进行教学。积件资源是我国学校计算机辅助教学发展的新思维,它改变了教学软件资源的设计、开发与使用相互割裂的局面,使教师自己能方便地制作适合教学情境的CAI软件资源。积件资源是继第一代教学软件资源——课件资源之后的第二代教学软件资源,它不是教学资源库和多媒体著作工具的简单叠加,而是由教师和学生根据教学需要自己组合运用的教学信息和教学处理策略库与教学工作平台。积件库和积件组合平台是积件资源的“两翼”。积件库中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库、微教学单元库、网上积件资源库、资料呈现方式库和教与学策略库为师生利用积件组合平台制作教学软件资源提供了充足的素材来源,灵活易用开放实用的积件组合平台则是充分发挥师生创造性、能动性的有力工具。 三、结束语 加快实现教育技术的教学应用 研究 ,真正发挥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其工作的主要内容正如1994年教育技术的定义所描述的那样:“教育技术是为了促进学习,对有关的过程和资源的设计、开发、应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与实践”。因此,教育技术的丰富实践,资源内部的矛盾运动,是教育技术发展的动力,有利于教育资源的合理利用,避免现有教育资源的浪费,将促进教育技术整体水平的提高。如果我们的教育改革有了先进的教育理论作指导,有了教育技术这样的教育资源的武装,就能胜利地迎接新技术革命的挑战,适应具有 中国 特色的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参考 文献 : ①黎加厚《从课件到积件:我国学校课堂计算机辅助教学的新发展》·《电化教育研究》,1997年3期。 ②彭绍东《积件思想的形成与理论基础》·《中国电化教育》,1998年1期。 看了教育技术论文范文的人还看 1. 教育技术应用论文 2. 有关教育技术学论文 3. 有关教育技术学毕业论文 4. 浅谈教育技术学专业毕业论文 5. 浅谈现代教育技术优秀论文

教育技术学专业毕业论文提纲范文

下面是我整理的教育技术学专业论文开题报告,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一、毕业论文(设计)写作的目的

毕业论文(设计)是本科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完成教育技术专业培养目标所必须的重要的教学环节。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理论联系实际,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得到从事本专业工作和进行相关的基本训练。毕业论文(设计)的基本教学要求是:

1、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巩固与扩展所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独立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2、培养学生正确的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

3、培养学生进行社会调查研究;文献资料收集、阅读和整理、使用;提出论点、综合论证、总结写作等基本技能。

二、毕业论文(设计)的程序、时间安排及学分

毕业论文(设计)包括选题、开题报告、资料准备、调查研究、论文撰写、论文答辩六项程序。毕业论文(设计)的集中撰写时间安排在第八学期,时间六周,计6学分。

三、毕业论文(设计)的选 题

1、毕业论文(设计)原则上一人一题。

2、毕业论文(设计)的选题应以教育技术学专业所开设专业课程为基本范围。

3、毕业论文(设计)题目应尽可能与学科发展的前沿和工作、学习和社会实际相结合。

4、指导教师应于第七学期向学生提供毕业论文(设计)参考选题。参考选题应由本专业学术带头人主持拟定,并应根据学校发展状况每年修订一次。参考选题应有一定的学术先进性和社会应用价值,最好能与本系的学术研究有机结合起来。学生可以从本系提供的参考选题中选择论文题目,也可以自拟课题。

四、毕业论文(设计)环节中对指导教师的要求

1、毕业论文(设计)的指导教师必须由有教学和科研经验的教师担任,指导教师由本系办公室安排,系主任审定,指导教师一经确定,不得随意更换。

2、指导教师既要指导论文,又要指导学风,特别注意要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追求真理的执着精神和高尚的科学道路。

3、指导教师应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的独立工作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具体指导任务有:

(1)指导学生拟定研究计划及指导其工作内容与方法;

(2)介绍主要参考资料与文献,指导学生收集与课题有关的资料;

(3)听取学生的论文开题报告并给出建议;

(4)定期检查学生的工作进度和质量,按时进行答疑与指导。指导教师对每位学生的指导时间每周不少于1次;

(5)审阅学生毕业论文(设计)的三次论文稿并评分、在指导时给出建议,批改学生外文内容摘要。

(6)指导学生参加论文答辩。

(7)答辩前,填写《毕业论文(设计)评审表》。按第六条“毕业论文(设计)规范化要求”检查学生完成任务情况,对学生的三次论文稿分别给出分数,进行答辩资格审查;写出不少于100字的指导教师书面评语,评审意见主要包括如下内容:

a)学生在毕业论文(设计)写作期间的学习态度;

b)毕业论文(设计)任务的难度及其创新点;

c)毕业论文(设计)形式的规范性;

d)论文存在的问题;

五、毕业论文(设计)环节中对学生的要求

1、遵守纪律,保证出勤,因事、因病离岗,应事先向指导教师请假,否则作为缺席处理。凡随机抽查三次不到,评分降低10分。

2、勤于实践、勇于创新,保质保量地按计划认真完成选题、开题报告、资料准备、调查研究、论文撰写、论文答辩等各项任务,在实践中努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论文要有一定的创新性,言之有理,持之有据,内容充实,材料可靠,论文撰写符合英语专业的学术规范。

4、不得弄虚作假,不准抄袭他人的论著或剽窃他人成果;否则毕业论文(设计)成绩按零分处理。

六、毕业论文(设计)的规范要求

1、开题报告的要求

(1) 立题意义、主要研究内容及拟解决的关键性问题

(2) 立论根据及研究创新之处

(3) 参考文献目录

(4) 采用的研究方法、步骤、技术路线及可行性论证

(5) 研究工作总体安排及具体进度

2、论文要求

(1) 封面(题目)

论文封面包括题目 、作者、专业及年级、指导教师、完成日期等内容。(封面由学校提供)论文题目应在 20 字以内。

(2) 论文摘要和关键词(中文)(200-300 字 )

摘要300 字左右 ,主要论述研究的目的、方法、成果和结论;关键词3-5个。

(3) 论文摘要和关键词(英文)

英文摘要和关键词是对中文摘要及关键词的英文翻译 ,此部分反映作者的英语表达能力, 应由作者独立完成 。

(4) 论文( 8000 字以上)

论文可以分为引言 、正文和结束语三个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是简要介绍本论文研究的目的、范围、前人研究情况及其与本课题的关系,本文将要研究的问题,引出论文的正文。

正文是论文的主体部分 。正文主要反映作者的基本观点的提出和论证过程。

结束语部分, 主要是概括全文、突出中心,起加深读者印象的效果。

引言、 结束语是论文的单独组成部分 ,但 " 引言 " 、 " 结束语 " 等字眼在论文里是否写出,应视论文内容而定。

(5) 引注

引用资料可以是 " 文内夹注 " ,也可以是 " 文末引注 " 。其中: " 文内夹注 " 又称 " 脚注 " ,在引用页下面作注解; " 文末引注 " 则出现在论文的最后。

(6)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列示作者已经阅读过的 、最主要的,且在公开出版物上发表的文献。每篇论文的参考文献不得少于 10 篇,其中 2 篇英文资料。

(7) 致谢

致谢是作者对论文写作过程中提供帮助的人表示感谢 ,特别是对论文指导教师表示感谢。致谢的词语要诚恳、简洁恰当。

(8) 附录

此部分可以列示论文中所引用的图表 、案例;作者为撰写论文所做的调查提纲;相关文件资料等。

(9) 封底

3、格式要求

毕业论文的具体格式要求按安阳师范学院毕业论文有关要求执行。

七、毕业论文(设计)的答辩

1、成立答辩委员会,下设若干答辩小组,具体负责论文答辩。答辩委员会由主管教学校长、系领导成员及答辩小组组长组成。答辩小组人数以3—5名为宜。成员可以是本专业教师,也可以是其他系教师或校外相当职称的.人员。

2、毕业论文(设计)完成后必须进行答辩。答辩的论文必须提前在小组答辩前五天送交答辩委员会。

3、答辩小组应写出评阅意见,并根据课题涉及的内容和要求,以有关基本概念、基本理论为主,准备好不同难度的问题,拟在答辩中提问选用。

4、小组答辩过程:

(1)学生可用5分钟时间报告毕业论文(设计)的主要内容;

a)本课题的研究历史、现状、目的、意义和研究方法

b)所采用的主要原始资料;

c)毕业论文(设计)的主要论点、基本内容及创新点;

d)论文写作的体会

(2)提问和回答约10分钟。

5、答辩结束后,答辩小组应为每位参加答辩的学生写出评语,并给出成绩,交答辩委员会审核。

6、对有异议的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委员会可酌情组织二次答辩。

八、毕业论文(设计)的成绩评定

毕业论文(设计)的成绩评定,应以学生的学风、论文质量和答辩水平为依据,既看学生基本理论、基本技能掌握的程度,又要看学生的创造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并重视学生答辩时的表达能力和其它有关情况。毕业论文(设计)成绩评定,采用综合评分方法,即对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撰写的每一进程进行综合评分,最后由答辩委员会评出总分(以百分计):按优秀(90-100分)、良好(80-89分)、中等(70-79分)、及格(60-69分)和不及格(60分以下)评定成绩。

毕业论文的评分标准为:

1、优秀

(1) 论文选题好,内容充实,能综合运用所学的专业知识,以正确观点提出问题,能进行精辟透彻的分析;

(2) 能在论文课题范围内 , 较全面地查阅国内外的有关文献 , 资料详实;

(3) 有自己的学术见解 , 或在资料方面有新的发现和重大订正;

(4) 论文观点成立、论证严密、充分;

(5) 论文结构严谨,文理通顺,层次清晰,语言精练,文笔流畅,书写工整,图表正确、清晰、规范;

2、良好

(1) 论文选题较好,能运用所学的专业理论知识联系实际,并能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对所论述的问题有较强的代表性,有一定的个人见解和实用性,并有一定的理论深度;

(2) 能在论文范围内认真查阅文献 , 占有较多的可靠资料并运用得当;

(3) 在理论或实际问题的分析上有一定深度 , 或在资料整理方面有一定价值;

(4) 论文观点成立、论证严密、充分;

(5) 论文结构合理,层次较清晰,行文规范,条理清楚,文字通顺,书写工整,图表正确、清楚,数字准确。

3、中等

(1) 论文选题较好,内容较充实,具有一定的分析能力;

(2) 能查阅与论文有关的基本资料 , 使用适当;

(3) 独立完成,论点观点基本成立,围绕观点展开论证,但论据不充足或说理不透彻,对问题的本质论述不够深刻;

(4) 文章结构基本合理,表达能力一般,基本上达到文从字顺的要求。能够运用图表说明问题。

4、及格

(1) 论文选题一般,基本上做到用专业知识去分析解决问题,观点基本正确,但内容不充实,缺乏自己见解;

(2) 能查阅与论文有关的必要资料 , 并对原始资料进行初步加工,使用无重大差错;

(3) 论据能基本说明问题,能对材料做出一般分析,但较单薄,对材料的挖掘缺乏应有的深度,论据不够充分,不够全面;

(4) 文字表达基本清楚,文字基本通顺,无重大数据错误。

(5) 论文写作尚能达到原定课题的最低要求。

5、不及格

凡论文存在以下问题之一者,一律以不及格论:

(1) 文章的观点有严重错误;

(2) 有论点而无论据,或死搬硬套教材和参考书上的观点,未能消化吸收;

(3) 离题或大段抄袭别人的文章,并弄虚作假;

(4) 缺乏实际调查资料,内容空洞,逻辑混乱,表达不清,语句不通。

九、优秀毕业论文(设计)公开答辩与毕业论文(设计)存档:

1、在小组答辩结束后,要认真进行工作总结,在总结工作的基础上,从获得优秀成绩的毕业论文(设计)中推荐出若干篇优秀论文,由指导教师或其它专家写出评审意见,论文作者参加校级公开答辩,接受校级答辩委员会的考核。

2、毕业论文(设计)一式二份,一份留系存档,一份送教务处。电子稿留系存档。

3、填写《毕业论文(设计)评审表》,留系存档。

十、组织领导及职责分工

1、系领导工作职责

(1)成立和领导论文指导委员会和答辩委员会,具体负责毕业论文(设计)工作;

(2)定期检查毕业论文(设计)工作进展情况,协调处理毕业论文(设计)中有关问题;

2、论文指导委员会工作职责

(1)根据学科特点,制订本系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基本要求、评分标准及工作条例管理细则;

(2)组织审查全系毕业论文(设计)选题,做出毕业论文(设计)题目汇总表(包括学生姓名、题目名称、写作语言、选题方向等内容, 要求按选题方向分类);

(3)安排指导教师并向各位论文指导教师布置毕业论文(设计)工作任务;

(4)及时研究和处理毕业论文(设计)期间有关问题。

(5)组织、布置毕业论文(设计)审查、成绩评定等;

(6)做好毕业论文(设计)工作总结。

3、答辩委员会工作职责

(1)具体组织毕业论文(设计)答辩和成绩评定工作

(2)组织监督各答辩小组的工作;

(3)答辩结束后,审核每位学生的《毕业论文(设计)评审表》和《论文答辩评分表》。

(4)评选本系优秀毕业论文(设计),并向学校推荐;

4、答辩小组工作职责

(1)答辩前对学生论文终稿评分,并审查其答辩资格。填写《毕业论文(设计)评审表》相关项目,并准备好至少三个不同难度的问题,在答辩中提问选用;

(2)答辩中,提问要严肃认真;对疑似抄袭论文要严格把关;逐项填写《毕业论文(设计)答辩评分表》;

(3)答辩结束后,为每位参加答辩的学生在《毕业论文(设计)评审表》上写出答辩评语,并给出成绩。收齐学生毕业论文(设计)全部资料、成果,交系办公室统一保存。

十一、其它

1、毕业论文(设计)不及格者或没有进行毕业论文(设计)答辩者不发毕业证书。一年后可申请随下一届补做一次,并向本系缴纳一定的指导费。毕业论文(设计)补做、答辩及格后,根据学籍管理规定,换发毕业证书。

2、毕业论文(设计)所需纸张、软盘、打印费用由学生自理,论文封面、封底和评审表由教务处或系办公室统一印制发放。

3、此前公布的毕业论文(设计)有关规定与本条例不相符的一律以本条例为准。

论文研究方法及其技术路线

论文技术路线怎么写

技术路线一般是指研究的预备,启动,进行,再重复,取得成果的过程,不是指毕业论文的写作过程,更不是指答辩的预备和进行过程。

要注意以下方面:

1、题目(题目中不要有字母、符号;

2、指明研究对象或研究范畴;

3、指明研究内容[对研究对象的什么进行研究。每一个研究内容都要清楚详实)。要指明难点和前人尚没解决的问题。难点、困难是体现水平和前沿性的地方;

4、研究方法有哪些;

5、要涉及的设备和仪器有哪些。在什么研究工作中要用到哪个要逐一说明,不要笼统大略;

6、整个题目所指工作具体实施的技术路线或研究方案。经费和进展如何。

技术路线一般意义上的技术路线就是论文的研究方法、手段、试验方案,一般以流程图的形式来加强逻辑性,让专家和同行看起来一目了然,所以应尽可能详尽描述每一步骤的关键点要阐述清楚并具有可操作性,以下是技术路线的大部分内容叙述描写时应该注意的点:

1、研究背景——提出问题后阐述研究该课题的原因,研究背景包括理论背景和现实需要,还要综述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研究的现状。

2、目的意义——该课题研究将解决什么问题或得到什么结论,问题的解决或结论的得出有什么意义。

3、成员分工——课题组成员在研究过程中所担负的具体职责,多见于需要具体实验操作的理工科论文。

4、实施计划——课题方案的核心部分,主要包括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时间安排等。

5、可行性论证——课题研究所需的条件,即研究所需的信息资料、实验器材、研究经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技能及教师的指导能力。

6、预期成果及其表现形式——论文或调查实验报告等形式,成果表达方式是通过文字、图片、实物和多媒体等形式来表现。

在研究生教育的整个过程中,学位论文质量的高低是衡量毕业生培养质量的重要标志,而论文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论文开题报告做的细致程度,占比很大的技术路线就很关键了,以上就是关于论文的技术路线怎么写的具体内容。

问题一:论文开题报告中的技术路线怎么写 开题报告虽然多数学生都是第一次写,但只要你认真写并按照学校的格式要求根据按老师意见修改总会通过的,有什么不懂的地方可以问我,提供一个范例范本供参考祝开题报告写作过程顺利: 你可以按下面几部分开始写: 技术路线是指进行研究的具体程序的操作步骤,应尽可能详尽。每一步骤的关键点要阐述清楚并具有可操作性。如有可能,可以使用流程图或示意图加以说明,以达到一目了然的效果。 技术路线图可以直接用wrold来画:用文本框 实现,插入文本框,在文本框中插入点符号,然后改变字体大小至自己想要的点大小 即可。 “点”就是一个缩小的圆。就当圆或方块画吧。 若是连接点,需用“连接点工具”来画。 一、技术路线的解释 1 技术路线是指申请者对要达到研究目标准备采取的技术手段、 具体步骤及解决关键性问题的方法等在内的研究途径。技术路线在叙述研究过程的基础上,采用流程图的方法来说明,具有一目了然的效果。技术路线强调以研发项目为主线,完成项目研究内容的流程、顺序、各项研究内容间的内在联系和步骤。合理的技术路线可保证顺利的实现既定目标,技术路线的合理性并不是技术路线的复杂性。 2 技术路线是指进行研究的具体操作步骤,应尽可能详尽.每一步骤的关键点要阐述清楚并具有可操作性.如有可能,可以使用流程图或示意图加以说明,以达到一目了然的效果 二、技术路线编写格式(包括研究路线流程图和生产工艺流程图) (一)、研究路线流程图即产品开发流程图 1、做成树形图,按照研究内容流程来写,一般包括研究对象、方 法、拟解决的问题,相互之间关系。 2、做成结构示意图:根据研究项目的子内容、研究顺序、相互关 系,方法、解决问题做成结构示意图。 (二)、产品生产工艺流程图 问题二:开题报告的技术路线怎么写? 技术路线指的是你在研究过程中所采用的方法,比如数学建模法,图形仿真法等。 问题三:毕业论文的研究方案和技术路线怎么写 的研究方案和技术路线怎么写 我知道的更 问题四:毕业论文的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怎么写 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我刚好有你要的,现成的,。拿去参考,是姐姐自己的 问题五:论文的研究路线图是什么?怎么写? 20分 ok, 我能给. 问题六:毕业论文的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怎么写全文 你好,同学,你的开题报告老师让你往哪个方向写? 开题报告有什么要求呢 开题报告是需要多少字呢 你可以告诉我具体的排版格式要求,希望可以帮到你,祝开题报告选题通过顺利。 1、研究背景 研究背景即提出问题,阐述研究该课题的原因。研究背景包括理论背景和现实需要。还要综述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研究的现状:①人家在研究什么、研究到什么程度?②找出你想研究而别人还没有做的问题。③他人已做过,你认为做得不够(或有缺陷),提出完善的想法或措施。④别人已做过,你重做实验来验证。 2、目的意义 目的意义是指通过该课题研究将解决什么问题(或得到什么结论),而这一问题的解决(或结论的得出)有什么意义。有时将研究背景和目的意义合二为一。 3、成员分工 成员分工应是指课题组成员在研究过程中所担负的具体职责,要人人有事干、个个担责任。组长负责协调、组织。 4、实施计划 实施计划是课题方案的核心部分,它主要包括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时间安排等。研究内容是指可操作的东西,一般包括几个层次:⑴研究方向。⑵子课题(数目和标题)。⑶与研究方案有关的内容,即要通过什么、达到什么等等。研究方法要写明是文献研究还是实验、调查研究?若是调查研究是普调还是抽查?如果是实验研究,要注明有无对照实验和重复实验。实施计划要详细写出每个阶段的时间安排、地点、任务和目标、由谁负责。若外出调查,要列出调查者、调查对象、调查内容、交通工具、调查工具等。如果是实验研究,要写出实验内容、实验地点、器材。实施计划越具体,则越容易操作。 5、可行性论证 可行性论证是指课题研究所需的条件,即研究所需的信息资料、实验器材、研究经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技能及教师的指导能力。另外,还应提出该课题目前已做了哪些工作,还存在哪些困难和问题,在哪些方面需要得到学校和老师帮助等等。 6、预期成果及其表现形式 预期成果一般是论文或调查(实验)报告等形式。成果表达方式是通过文字、图片、实物和多媒体等形式来表现。 问题七:论文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怎么写 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 1、研究什么?――怎样确定研究课题 一切科学研究始于问题――问题即课题;教学即研究(掌握方法很重要,否则就不是研究);进步与成果即成长。 教育科研课题主要来源于两大方面: A.实践来源――客观存在的或潜在的教育实际问题,教育教学实践本身存在的问题。 教育教学与其外部的矛盾(教师与家长、教师与学校、学校与社会、教育与社会发展)。 B.理论来源――现有教育理论所揭示的问题以及理论体系中的空白和矛盾点(例如《关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冷思考》一文产生的过程) 2、怎样进行研究课题的论证? 我们既然已选定了一个课题,我们就必须对这个课题的所有情况进行全面的了解。了解这个课题目前在国外、国内的研究情况,包括研究已取得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了解这一课题所属的理论体系等等。对课题的全面了解,可以使我们在研究过程中少走弯路,确立研究的主攻方向,这就是我们常说的:“知己知彼,百战百胜”。 怎样对一个课题进行论证呢?论证一个课题主要是弄清如下几个问题: A.所要研究的问题是什么性质和类型的问题? B.要研究的问题具有什么现实意义?它的理论价值(即在理论上预计有哪些突破?) C.要研究的问题目前已有哪些研究成果?研究的方向是什么? D.要研究的问题所应具备的条件分析。 E.课题研究的策略和步骤如何? F.课题研究的成果及其表现形式有哪些? 3、教育课题研究的基本方法有: ⑴ 观察法 ⑵ 调查法 ⑶ 测验法 ⑷ 行动研究法 ⑸ 文献法 ⑹ 经验总结法 ⑺ 个案研究法 ⑻ 案例研究法 ⑼ 实验法(在一个课题研究过程中,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和要求,往往会用到两种以上方法) 3.1 观察法:为了了解事实真相,从而发现某种现象的本质和规律。 观察法的步骤:观察法的实施分为以下三个步骤,步骤之一就是进行观察研究的设计,此步骤可分为如下几个方面: 3.1.1 作大略调查和试探性观察。 这一步工作的目的不在于搜集材料,而在于掌握基本情况,以便能正确地计划整个观察过程。例如:要观察某一教师的教学工作,便应当预先到学校大致了解这位教师的工作情况,学生的情况,有关的环境和条件等等。这可以通过跟教师和学校领导人谈话,查阅一些有关的材料,如教案、教学日记、学生作业等,以及听课等方式进行。 3.1.2 确定观察的目的和中心。 根据研究任务和研究对象的特点,考虑弄清楚什么问题,需要什么材料和条件,然后作明确的规定。如果这规定不明确,观察便不能集中,结果就不能深入。观察不能有几个中心,范围不能太广,全部观察要围绕一个中心进行。如果必须要观察几个中心,那就采取小组观察,分工合作。 3.1.3 确定观察对象 一是确定拟观察的的总体范围; 二是确定拟观察的个案对象; 三是确定拟观察的具体项目。 比如,要研究新分配到小学任教的中师或大专毕业生在课余时间进行业务、文化进修的情况,那么,拟观察总体就是教师工作年限达一年或两年的新教师。在这一总体范围内,再定下具体观察哪几所小学,哪几个教研组中的哪些教师。具体观察名单确定以后,再把拟观察的时间、场合、具体观察项目确定下来。 3.1.4 制定观察计划 观察计划除了明确规定观察的目的、中心、范围,以及要了解什么问题、搜集什么材料之外,还应当安排观察过程:观察次数、密度、每次观察持续的时间,如何保证观察现象的常态等。 3.1.5 策划和准备观察手段 观察手段一般包括两种: 一种是获得......>> 问题八:毕业论文的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怎么写 呃呃呃,这是开题报告的内容啊 问题九:毕业论文开题报告中技术路线怎么写 1、研究背景 研究背景即提出问题,阐述研究该课题的原因。研究背景包括理论背景和现实需要。还要综述国内外关于同类课题研究的现状:①人家在研究什么、研究到什么程度?②找出你想研究而别人还没有做的问题。③他人已做过,你认为做得不够(或有缺陷),提出完善的想法或措施。④别人已做过,你重做实验来验证。 2、目的意义 目的意义是指通过该课题研究将解决什么问题(或得到什么结论),而这一问题的解决(或结论的得出)有什么意义。有时将研究背景和目的意义合二为一。 3、成员分工 成员分工应是指课题组成员在研究过程中所担负的具体职责,要人人有事干、个个担责任。组长负责协调、组织。 4、实施计划 实施计划是课题方案的核心部分,它主要包括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和时间安排等。研究内容是指可操作的东西,一般包括几个层次:⑴研究方向。⑵子课题(数目和标题)。⑶与研究方案有关的内容,即要通过什么、达到什么等等。研究方法要写明是文献研究还是实验、调查研究?若是调查研究是普调还是抽查?如果是实验研究,要注明有无对照实验和重复实验。实施计划要详细写出每个阶段的时间安排、地点、任务和目标、由谁负责。若外出调查,要列出调查者、调查对象、调查内容、交通工具、调查工具等。如果是实验研究,要写出实验内容、实验地点、器材。实施计划越具体,则越容易操作。 5、可行性论证 可行性论证是指课题研究所需的条件,即研究所需的信息资料、实验器材、研究经费、学生的知识水平和技能及教师的指导能力。另外,还应提出该课题目前已做了哪些工作,还存在哪些困难和问题,在哪些方面需要得到学校和老师帮助等等。 6、预期成果及其表现形式 预期成果一般是论文或调查(实验)报告等形式。成果表达方式是通过文字、图片、实物和多媒体等形式来表现。 问题十:论文的途径和技术路线怎么写 一、研究方法: 1、对正在施工的综合楼项目进行综合考察,了解具体的情况,收集相关数据。 2、根据国内外学者们的研究理论和研究成果,对其进行工程结构分解,利用净值法对其分项工程进行定量行分析,和实际的进程进行比较,查出存在的问题和不合理之处,并提出实际可行的解决方法。 骇、技术路线、实验方案:

研究生学前教育论文研究方法

结合论述内容写一两句小结的话语。其中首句和末句的写作最重要,它能直接勾勒文章的脉络,显示全文的论述思路。另外,文章的整体论证结构常用正反对比式。许多道理只要从正反两面说了,就基本上可做到论述严密。在考场中熟练地运用这种作文模式,可迅速地展开写作,减少失误,节省时间。同时,它可使阅卷者能便捷地依据评分标准,在中档以上分项计分,避免不利于考生的个人评分因素出现。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提纲范文

学前教育是教育的组成部分,是每个人一生中的启蒙教育阶段,也是一门综合性非常强的学科。下面是我整理的学前教育毕业论文提纲范文,仅供大家参考!

一、引言

(一)研究缘起

(二)研究目的

(三)研究意义

1、理论意义

2、实践意义

(四)文献综述

1、国外有关幼儿不良饮食行为的研究

2、国内有关幼儿不良饮食行为的研究

(五)相关概念界定与说明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1、观察法

2、问卷调查法

3、访谈法

三、4—6 岁幼儿不良饮食行为现状调查结果

(一)部分幼儿进餐不够独立

(二)幼儿挑食、偏食行为明显

(三)幼儿进餐的专注度不高

(四)幼儿的进餐速度过快或过慢

(五)幼儿离园后吃零食行为普遍

四、影响幼儿不良饮食行为的原因分析

(一)幼儿园的进餐环境对幼儿饮食行为的影响

1、幼儿饮食健康教育缺乏

2、有些教师指导用语不合适

3、部分教师对幼儿要求过高

(二)家长喂养方式、生活习惯对幼儿饮食行为的影响

1、家庭喂养方式不当

2、家庭内部观念不一致

3、家长不良榜样作用

(三)幼儿自身发展特点对幼儿饮食行为的影响

1、幼儿自身食欲不佳

2、幼儿自身注意力不集中

3、幼儿自身为难养型幼儿

(四)社会环境对幼儿饮食行为的影响

1、电视广告失范,家长防范意识不强

2、幼儿食品质量堪忧

3、幼儿园附近的垃圾食品摊贩

五、幼儿不良饮食行为改善策略

(一)创造适宜的幼儿园饮食氛围

1、开展多形式的饮食健康教育活动

2、规范教师幼儿进餐时的指导语

(二)树立正确的家庭喂养观念

1、坚持正确的喂养方式

2、家庭内部对孩子统一要求

3、家长做好榜样示范

(三)帮助幼儿依照其自身特点健康饮食

1、帮助幼儿从自身发展特点改善饮食行为

2、规范不同年龄幼儿不良饮食行为

3、帮助不同气质幼儿改善不良饮食行为

(四)为幼儿创设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

1、完善幼儿食品广告立法

2、选择适合幼儿的电视节目

3、严重处罚未按照要求生产儿童食品的厂商

4、严格监管幼儿园周围的食品摊贩

一、编写提纲的步骤:

(一)确定论文提要,再加进材料,形成全文的概要

论文提要是内容提纲的雏型。一般书、教学参考书都有反映全书内容的提要,以便读者一翻提要就知道书的大概内容。我们写论文也需要先写出论文提要。在执笔前把论文的题目和大标题、小标题列出来,再把选用的材料插进去,就形成了论文内容的提要。

(二)原稿纸页数的分配

写好毕业论文的提要之后,要根据论文的内容考虑篇幅的长短,文章的`各个部分,大体上要写多少字。如计划写20页原稿纸(每页300字)的论文,考虑序论用1页,本论用17页,结论用1—2页。本论部分再进行分配,如本论共有四项,可以第一项3—4页,第二项用4—5页,第三项3—4页,第四项6—7页。有这样的分配,便于资料的配备和安排,写作能更有计划。毕业论文的长短一般规定为5000—6000字,因为过短,问题很难讲透,而作为毕业论文也不宜过长,这是一般大专、本科学生的理论基础、实践经验所决定的。

(三)编写提纲

论文提纲可分为简单提纲和详细提纲两种。简单提纲是高度概括的,只提示论文的要点,如何展开则不涉及。这种提纲虽然简单,但由于它是经过深思熟虑构成的,写作时能顺利进行。没有这种准备,边想边写很难顺利地写下去。

二、毕业论文提纲的拟定

如何落笔拟定毕业论文提纲呢?首先要把握拟定毕业论文提纲的原则,为此要掌握如下四个方面:

(一)要有全局观念,从整体出发去检查每一部分在论文中所占的地位和作用。看看各部分的比例分配是否恰当,篇幅的长短是否合适,每一部分能否为中心论点服务。比如有一篇论文论述企业深化改革与稳定是辩证统一的,作者以浙江某市某企业为例,说只要干部在改革中以身作则,与职工同甘共苦,可以取得多数职工的理解。从全局观念分折,我们就可以发现这里只讲了企业如何改革才能稳定,没有论述通过深化改革,转换企业经营机制,提高了企业经济效益,职工收入增加,最终达到社会稳定。

论文研究方法这么写:首先写论文研究方法的主要内容,其次,对论文研究方法的主要内容进行综合分析和论证,最后概括总结,得出论文研究方法的确定性结论。

论文的研究方法有:

1、调查法

调查法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的方法。

调查方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它综合运用历史法、观察法等方法以及谈话、问卷、个案研究、测验等科学方式,对教育现象进行有计划的、周密的和系统的了解,并对调查搜集到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从而为人们提供规律性的知识。

调查法中最常用的是问卷调查法,它是以书面提出问题的方式搜集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即调查者就调查项目编制成表式,分发或邮寄给有关人员,请示填写答案,然后回收整理、统计和研究。

2、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科学的观察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系统性和可重复性。

在科学实验和调查研究中,观察法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作用:①扩大人们的感性认识。②启发人们的思维。③导致新的发现。

3、实验法

实验法是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联系的一种科研方法。其主要特点是:

第一、主动变革性。观察与调查都是在不干预研究对象的前提下去认识研究对象,发现其中的问题。而实验却要求主动操纵实验条件,人为地改变对象的存在方式、变化过程,使它服从于科学认识的需要。

第二、控制性。科学实验要求根据研究的需要,借助各种方法技术,减少或消除各种可能影响科学的无关因素的干扰,在简化、纯化的状态下认识研究对象。

第三,因果性。实验以发现、确认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的有效工具和必要途径。

初中信息技术教育的方法研究论文

初中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运用探究论文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论文了吧,论文是对某些学术问题进行研究的手段。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论文很难写吧,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初中数学教学中信息技术运用探究论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摘要 :当下,信息技术发展与应用的速度可谓是日新月异,并在教育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使课堂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极大地促进了教育带来的发展。在这样的背景下,分析了信息技术在中学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优势,并提出了运用信息技术的具体策略。

关键词: 中学数学;信息技术;实践探索;环境创设;教学设计;

信息技术在各个领域中都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尤其在教育领域中,它的应用使课堂教学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极大地促进了教育事业的长足发展与进步。在教学中如果能够合理地应用信息技术,充分发挥其优势,能够有效实现教学效果的提升。

一、信息技术在中学数学课堂中应用优势

1、信息技术可以显着提高教学效率。

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可以向学生们展示美图、适合教学内容的视频、渲染课堂气氛的音频等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学生的注意力和学习数学的兴趣也会由此得到有效激发。教师更可以利用信息技术援引课外素材,以此丰富数学课堂的教学与学习的内容。此外,还可以显着地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效率。在此过程中,学生主动学习数学的能力也会得到相应的提升。

2、信息技术可以有效扭转传统数学的教学方式。

信息技术的出现,使数学知识的学习不再局限于课堂之上,使学生在家中也可以自主学习。尤其是遇到一些难以克服的数学问题,学生可以通过网络有针对性地选择一些优秀的微课程,实现重点突破。这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也会得到大幅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也可以实现质的提高与飞跃。

3、信息技术改变了教学内容扁平化的现象。

在以往的数学教学中,教学内容多是以扁平化的形式呈现的,而信息技术的出现彻底改变了这种状况。它使数学知识实现了立体化、系统化,并能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出现,更方便学生的学习与理解。即便是立体几何,也能够直观地自由呈现,从而摆脱了实物教具的束缚。

二、应用信息技术,直观演示初中数学的知识内容

以往的中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主要是依靠教材的知识内容进行教学,但是很多数学知识内容的符号性与抽象性较强,学生是无法直观、明确地了解到的。在数学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就可以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让教学变得更加形象和生动。在求新求变的时代背景下,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他们不喜欢传统教学模式的刻板与僵硬化。教师运用信息技术教学,能使学生的眼界与思维发生较大的变化,他们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也会得到很大的提升。教师在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能把教材中不能展示出的教学内容直观地给学生展示出来,并十分方便灵活地调用网络上的数学学习资源,以此调动他们学习数学的主动性,让他们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例如,在三视图知识的教学中,以往的教学模式下,一般是通过发挥学生的想象力来实现知识的学习,但是每个学生的想象力发展程度不一,这就导致部分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就遇到了较大的学习困难。而如果教师能够灵活应用信息技术,就可以直接将三视图的样子直观立体地展示给学生,从而有效降低学生学习和理解的难度,提升他们的学习效率和效果。此外,在学习公式来源等内容时也可以采取信息技术的方法,直接给学生播放其形成与演变的过程,让学生系统地学习和掌握知识,并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

三、应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人们已经习惯于按照事物发展的正面进行问题的思考,初中生接触的东西有限,但是也会存在定性思维。数学学科具有较强的逻辑性,知识并不是固定不变的,如果学生使用定性思维学习数学和做题,一定会影响他们的学习效果以及做题的正确率。这就需要教师积极地帮助学生摆脱这种思维方式的约束,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对学生的数学思维进行科学化的发散,对他们的创新能力进行有意识地训练与培养。对于一些理解难度较大或者是过于抽象的数学知识,教师可以脱离教材进行教学,通过应用多媒体等信息技术手段进行知识的展示,让学生通过仔细的观察,看看能不能找到课本内容的`痕迹。在这个过程中,教师需要让学生自由地思考,并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学生的见解不论对错,教师都应该积极地予以支持,之后再告知学生实际内容是什么。因为数学的结论是可以存在不确定性的,这样就给学生留下了一定的思维空间。在教学结束前,教师也可以利用信息技术让学生回顾梳理一下当堂学习的数学知识内容,形成数学知识的体系化,在使他们的知识学习及时得到巩固的同时,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也会得到锻炼与提升。

四、做好信息化教学设计

要在中学数学教学中有效地应用信息技术,充分发挥出其作用,教师需要注重信息化的教学设计,使其更加科学化、合理化。因此,教师在设计的过程中,要以先进的教学理念为指导,并结合时代的特点,以多媒体以及网络作为基础媒介,科学地设计适合教学的“问题”情境,提升学生的解决数学问题的能力,围绕这些进行教学规划,做好相关的教学准备。在设计信息化教学时,数学教师不仅要考虑教学的目标,还需要注重考虑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以及能力等方面的特征,采取恰当的教学策略,进而有目的性地对学生进行教学,让多媒体技术变成学生一个重要的认知工具。

1、教师需要结合教学的目标以及学生的特征,科学合理地选择多媒体技术和教学的整合。

比如,在学习“立体几何”时,教学目标就是要对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进行有效的培养,而学生在刚开始学习立体几何时,在这方面都较为不足,让他们的学习效果受限,这时就可以通过旋转的计算机图形把抽象的图形变成直观的图形,这样可以让学生更好地进行认识,但是过一段时间之后,就需要让学生自己尝试作图,这样就能更好地使他们形成空间想象的能力。

2、多媒体技术和教学的整合设计,需要对学生知识的主动构建形成积极影响。

例如,在学习“三角函数图像的变化”时,教师就可以给学生展示三角函数图像;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到电脑上进行操作,自己输入和观察图像的变化,自己进行摸索。学生在观察计算机图形的变化后,再和同学进行交流和讨论,教师则提供相应的点拨与指导等,这样学生就会逐渐形成符合他们认知特点的知识体系。

3、信息化教学设计需要能够创造性地解决数学教学问题。

为显着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数学教师需要选择和课程内容紧密相关、靠近生活的数学应用素材,利用多媒体技术创设可以体现数学概念、思想方法和结论发展过程的学习情景,启发他们能够进一步地深入学习数学知识;教师要学会利用利用信息技术展示数学问题的具体解决过程,让学生能够感受数学的本质,理清自身的数学思维,并加强对数学知识内容的了解。

五、应用信息技术创设实验环境,推动学生自主学习

教师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需要改变自身角色,发挥出引导者和组织者的角色,利用多媒体技术最大限度地利用好教学时间,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实现数学知识学习的最优化与最大化,并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时间进行思考。教师还要利用信息技术积极创设数学实验环境,引导学生们亲身经历数学知识构建的过程,有针对性地培养与提高对他们的创新思维能力,提升他们的数学素养。

综上所述,可以看到信息技术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具有积极显着的作用,为了有效发挥信息技术在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就需要教师能够采取有效的策略,科学合理地应用信息技术,充分发挥出其在教学中的应用优势,促进数学教学质量的大幅度提升。

六、参考文献

[1]陈玉凤.基于信息技术的初中数学探究式教学当探[J].理科考试研究,2015,(16).

[2]田进虎.信息技术与初中数学整合的实践与探索[J].科技视界,2015,(08).

初中信息技术教育问题分析

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存在着教学目标不明确,尤其是新课改提出了信息技术教学的三维教学目标,即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情感与价值观,这就使得教学目标难以有效落实。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初中信息技术教育问题分析论文,和大家一起分享。

摘要:

新时期,随着社会的高速发展,信息技术的跟新,互联网已经融入到平常人们的生活过程中了。初中阶段的信息技术以全新的面目、新的教学指导思想面对学生。初中阶段的信息技术课的教师要以新的教学思想、新的教学方法,培养、教育好学生,构建优质的课堂,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

初中信息技术;教育教学;课堂;兴趣

众所周知,如今的生活离不开计算机,计算机已经成为人们生活过程中的必需品,而为提高教学质量,让广大学生有更广的知识接触面,更好的了解国内、国际知识,接受现代化的教育。初中阶段开设了信息技术这门学科,作为新时期信息技术的教师,我们要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努力,提高自身能力的同时,加大教学的投入,从而构建高效优质的教学课堂。

1.初中信息技术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1.1信息技术教学不受重视:

由于信息技术教学随着网络信息化的发展而逐渐实施的,作为新型的教学课程并没有得到学校以及教师的重视,另外,信息技术教学虽然被了列入了中考科目,但分数较少,而且只作为参考,所以没有得到学校和教师的重视,教师也不会在信息技术教学方面花费过多的时间。再次,学生对于信息教学不重视,认为信息技术教学就是如何学会上网聊天、玩游戏、听歌、看电影,往往在教学过程中也把精力放在这些爱好上面,对于教师讲解的计算机基本应用操作知识置之不顾。

1.2教学方法较为单一:

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教学方法往往较为单一,教师往往采用简单的演示方法进行教学,这种教学方法往往短时间内能够起到良好的作用,学生能够短时间内学会所学内容,但由于教学方法单一枯燥,学生不容易形成深刻有效的记忆。另外,信息技术课程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操作能力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而在这方面还没有有效的教学模式可以运用。

1.3教学目标不明确:

在信息技术教学过程中存在着教学目标不明确,尤其是新课改提出了信息技术教学的三维教学目标,即过程与方法、知识与技能、情感与价值观,这就使得教学目标难以有效落实。在教学目标的确定过程中,信息技术知识需要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然后对知识进行有效利用,而教师在信息技术讲解过程中,往往局限于教材中的名词概念,不能有效把握教学目标。

2.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体能动性

多关注学生,走到学生身边,倾听学生的声音,这应该是提高我们信息技术课堂有效教学的前提。学生学得有趣,学生有积极性,主动地参与学习,这就是有效的。课堂有效教学就要注重激活学生的积极、主动、持续的参与。教学任务的完成受到学生原有知识、经验、思维方式等因素的制约,因此设计的“任务”一定要建立在分析学情的基础上,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规律,切不可想当然地设计,否则只能是脱离实际,影响教学效果。面向全体学生是我们的教学宗旨,“任务”的完成者是全体学生,但学生个体之间必然存在认知差异,为了满足每个学生发展的不同需要,使他们学有所获,“任务”设计必须有深有浅,有难有易,如设计成基本任务和附加任务,给每个学生都提供参与、表现并获得成功的机会。

学生是认知主体,计算机的操作方法应该是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自主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通过体验和积累获得的,教师切不可把方法当成知识灌输给学生,只有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学生的知识、思维、技能等才能得到锻炼和熏陶。另外,教师对自己所设计的任务“底线”一定要做到心中有数,只有当全体学生都能自主完成“底线”任务时,教学任务才算圆满完成。

3.加强学生的练习,培养学生的实战能力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要有足够的时间留给学生思考。老师讲得多,就会削弱信息课的趣味,不利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不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初中信息技术课程应把更多的时间给学生去自学,增加学生实践机会。教师在信息课教学中,在关键点和重点处要做些点拨,要加强学生自主理解。由于小学阶段每个学生学习信息技术的条件不同,造成初中学生的知识基础不一样,同一教学目标不能适用于所有学生,要延长学生的练习时间,通过实践加强思考,强化自身的自主思考和自由想象,让学生体验自主学习的乐趣。

要延长学生的思维练习时间。不要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单纯将教学内容讲解给学生,学生是乏味的。因为它忽视了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能力的塑造,没有充分体现出学生自主学习和自主思考的'优势。例如:计算机的硬件知识教学,为了加深学生对硬件的认识,教师可让学生玩接龙游戏。首先在小组内动手组装电脑,小组间互相比赛,最后玩Flash游戏:拖动鼠标把硬盘、鼠标、显示器等设备组装在一起,设计学生心目中的电脑外型。学生们发挥自己的奇思妙想,设计出各种外型奇特、功能多样、色彩鲜艳、与众不同的电脑。

游戏与教学内容的结合,使学生乐学爱学,更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再如:学校、班级每年可以多搞科技节,组织网页制作大赛、flash动画制作比赛、信息技术及智能机器人知识抢答赛等。这类活动可以增强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又提高了全体学生的综合素质。初中生喜欢表现自我,要多给他们机会。课堂上多请他们做小老师,在课堂练习的环节中,可以让学生先思考、实践,然后请同学上讲台来讲他们的思路,提交作业快的同学让他们来展示、讲解他们的作品,然后分小组辅导其他学生。这样课堂气氛很活跃,同学之间互相交流经验,学生既完成了任务又借鉴了别人的经验。

比如“菜单”概念的教学片断。师:你知道什么是“菜单”吗?生:“菜单”就像我们要在餐馆吃饭,首先要拿餐馆所备用的“菜单”点菜,你点什么服务员就上什么。而计算机里的“菜单”也是一样,想干什么你就告诉电脑,让它来执行你的命令。美国教育家杜威说:“教育的目标在于使人能够继续教育自己。”让学生自己去表现,正展示着强大的生命力。总之,在初中信息课教学中,要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求得真知。

摘要:

随着课程改革的持续推进,各种学科知识结构出现一些调整,对于初中信息课程来讲,在学业考试水平中已经列入其中,从而可以看出这门学科对于学生的学习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尤其是在信息技术时代全面到来的新形势背景下,如何将这门学科知识完全有效进行掌握,也是教与学中的一个难点课题。

关键词:

信息技术;教与学;有效性;策略

当今社会已经完全进入了信息时代,在此背景下让学生掌握相应的信息技术知识是非常必要的。对于教师来讲,就要在深入分析教材的基础上,把握学生的学习实际,针对性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对于学生来讲,要在教师的引导之下,结合具体的书本知识,对信息技术相关知识进行系统的学习。通过教与学的紧密结合,从而有效提升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养。

一、信息技术课堂教与学中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

(一)教师要对信息技术知识进行探究性研究

古人曾经说过:“教之道,贵以专。”这里所说的“专”就是专业,指的是教师要对本学科的知识进行深入性、系统性、深入性探究学习。只有教师对书本知识进行综合性分析,才能准确了解和掌握书本中所有的知识结构和书本知识体系,从而在课堂教学中,对知识了如指掌,运用自如。因此,要将这门学科的所有知识向学生进行有效性传授,就要不断探究和研究学科知识特点。分析在教学过程中到底使用何种有效的教学方法或者多种方法,让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的知识。

在探究性分析过程中,要与学生的学习情况充分结合起来,才能获得最有效的教学效果。比如,在对“信息安全”这部分知识进行教学的时候,教师将相关的知识向学生展示之后,就要引导学生对信息安全知识进行探究性学习。教师布置相应的任务,让学生对生活中涉及到的信息安全知识进行思考,对相应的资料进行收集,通过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对各种信息安全知识进行了解和掌握。学生在收集资料可以通过多种方式进行,尤其是当前的多媒体信息技术非常发达,学生可以借助于多媒体或者手机、网络等对相关的资料进行收集和整理。然后借助于生活中我们可能涉及到信息泄露,比如家庭地址信息、银行卡信息、身份证信息等等。这些问题都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所以学生对这方面的知识学习非常感兴趣,并且都能积极主动参与到活动中,从而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计算机知识也安全防护知识,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只有学生对相应的知识进行了充分的了解和系统的分析之后,才能真正理解信息安全需要注意的各个方面,从而有效培养学生的信息安全意识。

(二)学生对相应知识进行主动性探究学习

我国唐代著名的教育学家韩愈老先生曾经说过:“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教师的任务就是对学生不明白之处进行相应的解决和完善,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由教师进行一手操办。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只是教学的引导者,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体,只有发挥学生积极主动性,让学生自主去探究知识,才能真正掌握相应的系统知识。教师对于信息技术中涉及到的相关知识,将学习方法向学生进行传授,或者对学生自主学习中无法解决的疑惑之处进行解答即可,并不是让教师所有的知识进行讲授。学生在探究知识的过程中能够获得成功的体验,从而保持长久的学习兴趣,这样才能真正让学生积极主动去探究知识的形成过程,最终有效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学习能力。

比如,在《制作电子专刊》这部分知识学习过程中,教师可以将相应的学习目标向学生进行展示,但是不能对学生具体的操作程序进行规定和干涉。只有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充分去了解知识的形成过程,才能真正有效掌握相应的信息技术知识。

二、“任务驱动”促使教学效果的提升

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与学的过程中,可以借助于有效的“任务驱动”模式,让学生带着任务对具体的知识进行充分的学习。由于学生对这门课程是非常感兴趣的,教师针对课本知识和学生的学习实际,布置相应的任务,学生都能够接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接受到相应的任务,就能积极主动参与到知识的探究过程中,从而取得不错的学习效果。在布置任务的时候,要对任务的难度进行充分的考虑,不能过高,让学生无法完成,从而有可能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但是任务也不能太简单,让学生觉得知识并没有难度,从而让学生对这样的知识不能准确认识。

例如,在对“WORD中图文混排”相关知识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我首先将一幅美丽的图画向学生进行展示,在这张图片中,有着精美的画面,有着一定的文字说明。当学生看到如此一张图文并茂的画面时,都感受到其中的美感。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布置了相应的任务。任务一:进行文字编排。任务二:进行背景图片设置。任务三:设计一幅“中秋节贺卡”。当学生接收到这样的任务安排的时候,都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将一幅美轮美奂的作品展示出来。学生就必须调动自己的积极性思维,同时结合自己的信息技术知识,对相应的作品进行设计和创作。最终,学生都在规定的时间内,将一幅完美的图画制作出来。从而可以看出,在初中信息技术知识的教学过程中,借助于任务驱动,可以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

三、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中的协作式学习方法

既然在一个班级中进行信息技术的学习,就不能进行单独的学习模式,而是要借助协作式的学习方法,整体提高,才能真正学到相应的知识。当对具体的知识进行了系统的学习知识,由于每位学生的思维方式都是不一致的,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学生与学生之间就要多进行交流和沟通,从而有效掌握必要的信息技术知识。

比如,在学习“WORD中图文混排”这部分知识的时候,就可以让小组内的学生合作探究,共同设计出符合自己意愿的作品来,然后通过小组展示的方式,让全班同学对每个小组的作品进行观看和评价,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的信息技术知识能力和综合能力。

总之,在初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对书本知识进行深入的分析,针对学生实际布置相应的任务,让学生积极主动参与到知识的探究过程中,并且借助于小组合作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知识学习能力和知识掌握能力,从而有效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参考文献:

[1] 张志江;关于高中信息技术教学现状的思考[J];教育前沿:理论版;2017年第4期;

[2] 文江浩;中学信息技术教学面临的困境及对策[J];新课程:中学;2017年第8期;

[3] 陈菽蕙;浅谈城乡结合区中学信息技术教育问题[J];科教新报:教育科研;2018年第5期。

教育类论文研究方法及措施

最近我也在写论文的开题报告。下面是我复制的,百分之百正确。调查法调查法是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的方法。调查方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它综合运用历史法、观察法等方法以及谈话、问卷、个案研究、测验等科学方式,对教育现象进行有计划的、周密的和系统的了解,并对调查搜集到的大量资料进行分析、综合、比较、归纳,从而为人们提供规律性的知识。调查法中最常用的是问卷调查法,它是以书面提出问题的方式搜集资料的一种研究方法,即调查者就调查项目编制成表式,分发或邮寄给有关人员,请示填写答案,然后回收整理、统计和研究。观察法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科学的观察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系统性和可重复性。在科学实验和调查研究中,观察法具有如下几个方面的作用:①扩大人们的感性认识。②启发人们的思维。③导致新的发现。实验法实验法是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联系的一种科研方法。其主要特点是:第一、主动变革性。观察与调查都是在不干预研究对象的前提下去认识研究对象,发现其中的问题。而实验却要求主动操纵实验条件,人为地改变对象的存在方式、变化过程,使它服从于科学认识的需要。第二、控制性。科学实验要求根据研究的需要,借助各种方法技术,减少或消除各种可能影响科学的无关因素的干扰,在简化、纯化的状态下认识研究对象。第三,因果性。实验以发现、确认事物之间的因果联系的有效工具和必要途径。文献研究法文献研究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文献研究法被子广泛用于各种学科研究中。其作用有:①能了解有关问题的历史和现状,帮助确定研究课题。②能形成关于研究对象的一般印象,有助于观察和访问。③能得到现实资料的比较资料。④有助于了解事物的全貌。实证研究法实证研究法是科学实践研究的一种特殊形式。其依据现有的科学理论和实践的需要,提出设计,利用科学仪器和设备,在自然条件下,通过有目的有步骤地操纵,根据观察、记录、测定与此相伴随的现象的变化来确定条件与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的活动。主要目的在于说明各种自变量与某一个因变量的关系。定量分析法在科学研究中,通过定量分析法可以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以便更加科学地揭示规律,把握本质,理清关系,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定性分析法定性分析法就是对研究对象进行“质”的方面的分析。具体地说是运用归纳和演绎、分析与综合以及抽象与概括等方法,对获得的各种材料进行思维加工,从而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达到认识事物本质、揭示内在规律。跨学科研究法运用多学科的理论、方法和成果从整体上对某一课题进行综合研究的方法,也称“交叉研究法”。科学发展运动的规律表明,科学在高度分化中又高度综合,形成一个统一的整体。据有关专家统计,现在世界上有2000多种学科,而学科分化的趋势还在加剧,但同时各学科间的联系愈来愈紧密,在语言、方法和某些概念方面,有日益统一化的趋势。个案研究法个案研究法是认定研究对象中的某一特定对象,加以调查分析,弄清其特点及其形成过程的一种研究方法。个案研究有三种基本类型:(1)个人调查,即对组织中的某一个人进行调查研究;(2)团体调查,即对某个组织或团体进行调查研究;(3)问题调查,即对某个现象或问题进行调查研究。功能分析法功能分析法是社会科学用来分析社会现象的一种方法,是社会调查常用的分析方法之一。它通过说明社会现象怎样满足一个社会系统的需要(即具有怎样的功能)来解释社会现象。数量研究法数量研究法也称“统计分析法”和“定量分析法”,指通过对研究对象的规模、速度、范围、程度等数量关系的分析研究,认识和揭示事物间的相互关系、变化规律和发展趋势,借以达到对事物的正确解释和预测的一种研究方法。模拟法(模型方法)模拟法是先依照原型的主要特征,创设一个相似的模型,然后通过模型来间接研究原型的一种形容方法。根据模型和原型之间的相似关系,模拟法可分为物理模拟和数学模拟两种。探索性研究法探索性研究法是高层次的科学研究活动。它是用已知的信息,探索、创造新知识,产生出新颖而独特的成果或产品。信息研究方法信息研究方法是利用信息来研究系统功能的一种科学研究方法。美国数学、通讯工程师、生理学家维纳认为,客观世界有一种普遍的联系,即信息联系。当前,正处在“信息革命”的新时代,有大量的信息资源,可以开发利用。信息方法就是根据信息论、系统论、控制论的原理,通过对信息的收集、传递、加工和整理获得知识,并应用于实践,以实现新的目标。信息方法是一种新的科研方法,它以信息来研究系统功能,揭示事物的更深一层次的规律,帮助人们提高和掌握运用规律的能力。经验总结法经验总结法是通过对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归纳与分析,使之系统化、理论化,上升为经验的一种方法。总结推广先进经验是人类历史上长期运用的较为行之有效的领导方法之一。描述性研究法描述性研究法是一种简单的研究方法,它将已有的现象、规律和理论通过自己的理解和验证,给予叙述并解释出来。它是对各种理论的一般叙述,更多的是解释别人的论证,但在科学研究中是必不可少的。它能定向地提出问题,揭示弊端,描述现象,介绍经验,它有利于普及工作,它的实例很多,有带揭示性的多种情况的调查;有对实际问题的说明;也有对某些现状的看法等。数学方法数学方法就是在撇开研究对象的其他一切特性的情况下,用数学工具对研究对象进行一系列量的处理,从而作出正确的说明和判断,得到以数字形式表述的成果。科学研究的对象是质和量的统一体,它们的质和量是紧密联系,质变和量变是互相制约的。要达到真正的科学认识,不仅要研究质的规定性,还必须重视对它们的量进行考察和分析,以便更准确地认识研究对象的本质特性。数学方法主要有统计处理和模糊数学分析方法。思维方法思维方法是人们正确进行思维和准确表达思想的重要工具,在科学研究中最常用的科学思维方法包括归纳演绎、类比推理、抽象概括、思辩想象、分析综合等,它对于一切科学研究都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系统科学方法20世纪,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等横向科学的迅猛发展,为发展综合思维方式提供了有力的手段,使科学研究方法不断地完善。而以系统论方法、控制论方法和信息论方法为代表的系统科学方法,又为人类的科学认识提供了强有力的主观手段。它不仅突破了传统方法的局限性,而且深刻地改变了科学方法论的体系。这些新的方法,既可以作为经验方法,作为获得感性材料的方法来使用,也可以作为理论方法,作为分析感性材料上升到理性认识的方法来使用,而且作为后者的作用比前者更加明显。它们适用于科学认识的各个阶段,因此,我们称其为系统科学方法。

(1)文献研究法根据所要研究内容 ,通过查阅相关文献获得充足的资料,从而全面地了解所研究课题的背景、历史、现状以及前景。(2)研究项目分析法在进行理论的搜集与分析之后,根据现有的研究项目整体系统进行分析与设计,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使理论有理有据,设计更合理。

观察法、调查法、经验总结法、文献法、比较法,具体怎么运用这些方法来写,下面都写的很清楚了,你要是还是不懂得话,那就去看看汉 斯 出 版 社 官网 上 的 相 关 文 献 , 看看别人是怎么写的

课题研究方法有哪些: 问卷调查法、访谈、个案研究、实验法、观察法、文献研究等 1、行动研究法:制定个性研究方案,通过学生实践情况进行分析,再研究调整重新进行实践。并将经验总结、记录,形成有价值的文字。 2、资料收集法:深入班级,深入学生个体,对学生现状进行调查,利用不同的资源进行收集,找准问题所在,明确研究对象。 3、学生带动法:通过一小部分学生先学、先走,在带动、感染他周围的学生也来学习。 4、教育实验法:立足于自己的所在的教学班级,通过实验前、后学生科学学习的变化,找到适合学生科学素养发展的方案。 5、个案研究法:结合课题研究目标,引导学生从实际出发,制定学习计划,针对个性发展的需要,进行有效指导。 6、文献法:广泛收集整理文献资料,如经典书籍,名人格言,以及课程标准推荐的书目,为学生阅读提供具有时代性,创造性的正面教材。 7、教育调查法:深入班级,深入学生个体,就学生课外阅读现状进行调查,选取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例进行缜密分析,找准问题所在,明确研究对象。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