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首页 学术发表知识库 问题

印刷环保油墨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

印刷环保油墨毕业论文

传说中的大学毕业论文吗?直接拿师哥师姐的答案抄咯

浅谈废旧油墨的再生处理与利用论文

废油墨中含有一定的水和一定量的有机溶剂,通过加入无水乙醇,让水和乙醇形成共沸物,见图2,在78.2℃下,加热蒸馏,水-乙醇共沸物被蒸馏出来,从而除去水分和部分有机溶剂,以利于废油墨的调配。蒸馏完毕,冷却,最后试样的质量大约为150g。水分馏出物约10g,有机溶剂馏出物约40g。通过试验,最后蒸馏出的水量约占总量的5%~6%左右,蒸馏出的有机溶剂约占20%。蒸馏完毕,取下试样冷却,此时试样质量大约为150g。制作样张后,用密度计测定油墨密度,分别用R,G,B滤色片测定,密度分别为0.39,0.94,0.95。从所测数据来看,油墨呈现中性灰偏红,而且密度不够,不能用于印刷。

由于蒸馏后的试样偏红色,且密度不足,所以需要纠正油墨的色偏及增加油墨的密度。按照补色原理[3],在试样中应加入碳黑(增加密度)及蓝紫色颜料(纠正色偏)。经过多次测试,最后加入约10g的碳黑、3g的酞青兰及2.5g射光兰膏,再加约10mL的干燥剂,在轧墨机里反复进行碾轧,最后加入调墨油调制均匀。将调制均匀的油墨制作样张,并将其与用标样黑墨制作的样张在密度方面进行对比,试样样张和标样样张的外观见图3。用密度计测定100%实地样张密度[4],与标准黑墨的密度进行对照(在同样的纸张和相同的墨层厚度的条件下测试),结果见表1。度[4],与标准黑墨的密度进行对照(在同样的纸张和相同的墨层厚度的条件下测试),结果见表1。从表1可知,通过蒸馏和补色,调试后试样的密度基本和标准黑墨的密度相近,能够满足实际印刷时黑墨实地密度的要求。

试样黑墨的.印刷性能测定

1色差测定

检测标准黑墨及试样黑墨在色彩之间的差别[5],使用X-Rite色差分析仪———色差计,测定自然光下100%实地的2种黑墨在同种纸张上印刷的标记之间的色差。可得到标准黑墨和试样黑墨的L,a,b值,分别设为L1,a1,b1和L2,a2,b2,计算相应的ΔL,Δa,Δb的值,进而得出色差ΔE。其中L代表明度,a,b代表色度,ΔL表示明度的差值,Δa,Δb代表色度的差值,ΔL为正值说明颜色偏浅,为负值说明颜色偏深;Δa为正值代表颜色偏红,为负值代表颜色偏绿;Δb为正值代表颜色偏黄,为负值代表颜色偏蓝。ΔE表示色差值,ΔE越小,色差越小,颜色越是接近,反之色差越大,颜色越偏离。根据所得结果和在印刷时色差对人眼刺激而导致的感性认识之间的关系,可以得出2种油墨在印刷过程中的适用性。色差与人眼的感觉之间的关系见表2。

2颜色检验

将试样黑墨与标样黑墨以并列刮样方法进行对比,检测试样油墨是否符合标准墨的质量标准。将试样与标样用玻璃棒调匀,然后取标样少许,滴于垫好橡皮垫并已经将上端固定好了的LDPE薄膜的左上方,再次取试样少量滴于右上方,两者相邻但不相连;用丝棒自上而下用力将墨在LDPE膜上刮成薄层;效果检视时,涂布有墨量的LDPE膜的下方需衬有150g/m2的铜版纸;检验试样与标样的面色是否一致,若试样与标样面色有明显差别,可将试样进行重复多次在相同位置刮样,直到两者颜色感觉一致,记下对试样进行刮涂的次数。

3细度的测定

油墨的细度好说明固体粒子细微,油墨中固体粒子的分别均匀。细度的检测使用刮板细度仪测定[7]。1)将刮板细度仪及刮刀擦拭干净,并使用玻璃棒将受试墨调匀。2)用玻璃棒取少量油墨,置入刮板细度仪50μm处,油墨量以能充满沟槽而略有多余为宜。3)双手持刮刀,将刮刀垂直横竖在磨光平板上端,在3s内将刮刀由沟槽深的部位向浅的部位拉,使墨样充满沟槽,而平板上不留余墨,刮刀拉过后,立即观察沟槽中颗粒集中点(不超过10个颗粒),记下读数。4)观察时视线应与沟槽成15°~30°角,并在5s之内迅速准确读出集中点数,读数时应精确到最小刻度值。5)为得到更加精确的检测结果,检测应平行进行3次,结果取2次相近读数的算术平均数,2次误差不应大于仪器的最小刻度值。

试样黑墨印刷性能的测定结果与分析

1色差的测定结果与分析

在纸张和墨层厚度相同的条件下测试,所得色差结果见表3。表3中的ΔL为正值,表明试样黑墨较标准油墨颜色浅,这可能是由于试样油墨在回收之前已被严重乳化所致,油墨乳化严重,则其分散性较差,从而导致油墨饱和度的降低。Δa为负值则说明试样黑墨经色偏校正以后,偏红现象有所缓解,2种黑墨的色差值ΔE为2.97,而由表2可知,2种黑墨分开印刷时可具有相同颜色感觉。故所配制的再生油墨完全可用于一般单黑产品的印刷。在实际的油墨处理过程中,由于收集处理的油墨不一样,颜色也不同,所以在调色处理过程中所加补色剂的种类和量的多少不一样,应按照补色基本原理,通过实际操作,调整补色剂的种类和数量,使其颜色和密度与标准色一致,以满足印刷的要求。

2颜色检验结果与分析

通过刮样测定,可得试样与标样分别对人眼的刺激结果,见表4。由表4可知,经过一次涂布的试样黑墨与标样相比,颜色差距较大,这可能是由于油墨乳化的原因,乳化后的油墨颜料粒子的分散性较差,色彩较为浑浊,与标样的色相差别明显。随着涂布次数的增多,试样黑墨与标样黑墨之间的颜色差别逐渐减小,当试样油墨的涂布次数为4次时,与标样相比得到的结果为96,而随着涂布次数的继续增加,与标样差别不再减小。故可知,经严重乳化的油墨难以达到与标准油墨精确一致的颜色感觉。

3细度的测定结果与分析

使用刮板细度仪对油墨细度进行测定,取相近结果的平均数作为油墨的细度值。3次测定结果见表5。由表5可知,试样的细度比标样的细度稍大,这也可能是油墨被乳化的原因。油墨的细度关系到油墨的流变性、流动度及稳定性等印刷适性,油墨的细度差,颗粒粗,在印刷中会引起堆版现象,而且由于颜料的分散性不均匀,油墨颜色的强度不能得到充分发挥,影响油墨的着色力及干燥后墨膜的光亮程度。

总结

方法的关键是对试样进行共沸蒸馏时所加入无水乙醇的量,应控制在样品量的1/3,有利于蒸馏操作,温度在75°~95°左右为好。温度过高,蒸馏效果差,水分除去不完全,温度过低,蒸馏时间太长。试验证明,此方法的优点在于将剩余的废旧油墨集中回收、加工、利用,既可节约成本,又可以减少环境的污染,但小批量的处理成本过高。可进行大批量的处理,一般处理的最基本的量是50kg。通过对回收处理后的试样黑墨的印刷性能的检测,可知经严重乳化的油墨在颜色、细度及色差等方面,与标准油墨有一定的差距,但是当用于单色产品的印刷时,可以得到相同的颜色感觉。(本文作者:方 燕、朱克永、黄文均、姚瑞玲 单位:四川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百度一下PP论坛,很多油墨的资料,里面有很多做油墨和印刷的朋友

现在的印刷企业和个体单位越来越多的关注环保印刷,环保油墨的问题。但很多人不明所以,究竟什么是环保油墨?怎么样才算是环保油墨的呢? 随着水性油墨,UV油墨,豆基油墨等环保油墨的不断推出,环保油墨正在逐步走入人们的视线。辨别一款产品是否是环保油墨,不是靠单一的标准去界定的,当中有很多的方面考虑到,从油墨的配方,配料含量等多项标准去衡量一款油墨。环保油墨的重点所以要看一款油墨是否是属于环保油墨,一般要考虑以下几点1.重金属含量这个概念最早由德国提出来,由于儿童经常将印有油墨的玩具放进嘴内,存在不慎吸收重金属的可能性,因此人们开始对油墨的重金属含量提出要求。重金属主要来源于油墨中的颜料和助剂,尽管现在大部分的油墨都已经降低了重金属含量,但直到目前还有人用铬黄、铬红来制造油墨。2.芳香烃溶剂主要指甲苯、二甲苯、多环芳香烃及其衍生物等。它们会伴随油墨的干燥挥发到空气中,不仅污染空气,还会对印刷操作工人的身体健康造成威胁。3.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它的种类很多,例如醇、酯、醚、酮、矿物油等。同芳香烃溶剂一样,它会伴随油墨干燥而挥发,从而污染空气。中国环保油墨发展沿革在中国市场上推出的环保油墨如果按照时间顺序,可以依次分为以下几种。溶剂型油墨普通的溶剂油墨中一般含有芳香烃溶剂(甲苯、二甲苯)。一些国际油墨公司最先在中国市场推出非芳香烃溶剂油墨,以醇、酯、醚、酮、汽油为溶剂,消除了芳香烃溶剂可能造成的危害。目前用于柔性版印刷的溶剂型油墨,基本上是无芳香烃的,但是挥发性有机溶剂仍然很多,主要会影响印刷车间的空气质量。残留气味在印刷品中已经很少了,可能在复合印刷品中会有少量异味存在,但表面印刷品中基本无法发现。水性油墨水性油墨与溶剂型油墨相比,其环保性能更进了一步。它不仅不含芳香烃溶剂,而且VOC也大大减少了,但依然无法做到零含量,仍含有少量醇、醚,甚至有机胺类。它对环境影响较小,主要是污染车间空气。UV油墨UV胶印油墨不含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从这一点来看进了一大步,比水性油墨更安全。可是它的干燥是通过紫外线来实现的。紫外线有诱发皮肤癌的可能,能使氧气变成臭氧,所以应将印刷机的干燥装置安装排风设备,把臭氧排出室外。水性UV油墨与水性油墨一样,会有少量挥发性有机溶剂,相对于普通UV胶印油墨,其环保性能还要差一些。其实环保油墨的界定只是相对的,但对于使用量最大的胶印油墨来说,环保油墨对环境保护的贡献一直没有停止。本信息来源于[我的耗材网]

印刷厂毕业论文

给你一篇范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三年的中专生活似弹指一挥间,从刚跨入中专时的失落和迷茫,到现在即将走上工作岗位的从容、坦然。我知道,这又是我们人生中的一大挑战,角色的转换。这除了有较强的适应力和乐观的生活态度外,更重要的是得益于中专三年的学习积累和技能的培养。 我自认为无愧于中专三年,刚入学时,我曾为身为中专生而懊丧过。但很快,我选择了坦然面对。因为我深信,是金子在任何地方都会发光。所以我确信,中专生的前途也会有光明、辉煌的一天。 通过这三年的学习使我懂得了很多,从那天真幼稚的我,经过那人生的挫折和坎坷,到现在成熟、稳重的我。使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人生不可能存在一帆风顺的事,只有自己勇敢地面对人生中的每一个驿站。当然,三年中的我,曾也悲伤过、失落过、苦恼过,这缘由于我的不足和缺陷。但我反省了,这只是上天给予的一种考验,是不能跌倒的。中专生的我们应该善用于扬长避短的方法来促进自己,提高自己的综合水平能力。 这三年的锻炼,给我仅是初步的经验积累,对于迈向社会远远不够的。因此,面对过去,我无怨无悔,来到这里是一种明智的选择;面对现在,我努力拼搏;面对将来,我期待更多的挑战。战胜困难,抓住每一个机遇,相信自己一定会演绎出精彩的一幕。 [ [ [在日常生活上:以前我是一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半大孩子,而通第一学期开学前过7天军训生活和这几年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使我养成了独立性,不再娇生惯养,现在我已经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了。 在学习上:如果考上中专是我人生的一个新的转折点,那个阶段的冲刺。 过去的已经无法挽回了,唯一能够做的,而且作好的就是现在 学习的目的异乎寻常明确,就是学习门类繁多庞杂法律知识,学得一点知识技能为以后的人生道路上的选择多一些安身立命的本钱。我深深明白学习的重要性如何。面对二十一世纪这个信息知识爆炸的时代,面对知识就是力量,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科学论断,我认为离开了知识将是一个一无是处的废人。以资本为最重要生产力的"资本家"的时代将要过去,以知识为特征的"知本家"的时代即将到来。而中专时代是学习现代科学知识的黄金时代,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又是世界一流的,我应该抓住这个有利的时机和机遇,用知识来武装彻底自己的头脑,知识是无价的宝藏。那时,合理安排时间,调整好作息时间,分配好学习、工作、娱乐的时间。时间是搞好学习的前提与基础,效率和方法更为重要。其次,要保质保量的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老师布置的作业一般是她多年教学经验的总结,具有很高的价值,应认真完成。认真对待考试,考前认真复习。另外,积极阅读有关书籍和资料,扩大自己的知识面;经常提出问题,与同学讨论,向老师请教;搞好师生关系,师生相处得融洽和睦;抓住点滴时间学习一些其它专业领域的知识,知识总是有用的。在这学期的期中考试中,尽管取得一些成绩,但离心中的目标还很远,仍需继续努力,抓紧自己的学习。知识无止境,探索无止境,人的发展亦无止境,我还有很多的知识需要学习。]]] 在一次电工实习中教会我们电子线路设计与制作的基本技能的课程,老师的谆谆教导,同学的融洽合作,以及这门课程自身所散发出的强大的实践性与趣味性一下子就深深的吸引住了我。第一颗圆滑漂亮的焊点,第一张自行设计的PCB版图,以及生平第一次作出了可以用于日常生活的充电器,好奇,兴奋,强烈的成就感,真的不知道该用什么来形容了。虽然说电工实习一搞就是一天,辛苦那是必然的,可是正所谓乐在其中,每一次的实习都像在玩游戏一样极具有挑战性,再苦也是值得的。当右手第一次挥舞起烙铁的时候,心情真是怎两个激动了得!虽然经过千辛万苦才找到那种感觉;虽然时常也不乏出现一些虚焊点或是东倒西歪的焊点,虽然对自己第一次的杰作说实话有些厌恶,但是我仍然对此由衷的感谢。如果没有那一天的练习哪里有我值得骄傲的充电器的诞生呢? 说起那个充电器,真的就是激动啊!!!记得小时侯我可是一个分裂份子,家里上上下下的电子器品没有什么能逃脱我的魔抓的,但可惜的是它们只能有分离而没有团聚的那一天。通过实习,我发现自己开始摸索到了一点门路。第一次如此清晰的了解组装一个电器的全部过程,对整个充电器内部又有了一个新的认识,原来无论哪都存有人类的汗水啊! 几周的电工实习,让我难忘的莫过于印刷板的手工设计,这东东如果没有一定的耐心还真是棘手。就一个简单的1:1图,大小不到200平方厘米。不仅要考虑元器件的位置,还要计算导线的设计,不能有平行,不能有锐角,不能是直角,不能飞来飞去。整个图片要求简洁明了,哎~~~不枉我画了四幅以上。“冲动是魔鬼!”试试画下这个图就知道,这就话真对啊!!! 总的来说,我对这门课是热情高涨的。第一,通过实践真正觉得自己可以做些什么了有点存在的小成就感;第二,通过电工实习,加强了我们的动手实践能力和设计创新精神,。作为信息时代的大学生基本的动手能力是一切工作和创造的基础和必要条件。第三,在电工实习的这些日子里,大家的团队精神得到了很大的加强。我们不再是单体而是一个整体。大家都深深的感受到军训时所唱的“团结就是力量”不再是一句空话,我们是实体,通过团结合作完成了任务! 因为电工实习,我们学到了知识; 因为电工实习,我们开始做事了; 因为电工实习,我们长大,成熟了………….. 七月二一日的天气晴朗,阳光适宜,空气四处弥漫迫切的氛围,终于可以出发了,经过多方的共同努力,我们带着行李和洋溢的笑容,在老师和同学的目送下,奔赴中山实行工作的使命了。 现在回想起实习期间,往事还历历在目,有酸的,有甜的,有苦的,有辣的,各自心中滋味也只有自己最清楚。但是不可否认的却是这些经历将会是我人生当中不可多得的财富和经验的累积。毕业实习是每个中专生拥有的一段经历,它使我们在实践中了解社会,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也打开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为我们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们所在工作单位是中山一家台资企业,主要生产加工音响制品,而实习的部门是制造部,即就是基层的流水加工线,虽然是最底层的生产线,工作最累最苦的工种,刚开始肯定一下子每人从心里上接受不了,但我们是来实习的,就要充分珍惜企业给的难得锻炼机会,向着吃苦耐劳努力。由于是台资企业,在开始上班后,以下几点看法让我感觉到企业管理和思想模式都让人难于适应。 首先,工作环境就没有的说了,每个工位的大小只能够容纳一张椅子,一旦工作起来就没有休息的时间,坐在椅子上一动不动,久了感觉全身腰酸背痛很难受,而且车间内噪音很大,环境嘈杂,空气污浊(车间为全封闭式的),那会儿能休息一下的就是上厕所,但是上厕所也要打报告,批准以后才能去。 其次,劳动强度不是很大,但劳动时间性很长,只要没有完成预订数量,不管有多累多苦,加班 是再所难免的,且是带有强制性的。这种加班的频率几乎每天都有,加班下来一天共在十二小时以上的工作量,当初真的很难适应这种压迫式环境。而身边的工友同事,大多数都是技校的学生,而且很大一部分都没有毕业就来上班,照样忍受着煎熬,有点类似现代般的包身工,赤裸裸的剥削,学校给这样的企业提供学生,由这些资本家来压榨这些十七、八岁甚至十五、六岁的孩子血汗,感到心有而力不足。 再有,在这样时间性很长的工作下,员工的饮食却很差,饭难吃到难以下咽,由于饭菜是没有油脂的,就算吃下去很快就会感觉到肚子空荡荡的饿,这点我感处颇深,因为平时在校都从来没有像这么饿过,也没饿得这么快。估计饭堂是厂里包的,每顿每个人的所谓三菜一汤的伙食标准很低,所以不可能自己损失,只能降低饭菜的质量来求得利润。工人即使不想吃食堂的饭也没有时间出去吃饭,因为平时根本就没有时间,一星期只放行三次,所以只能每天吃着一个味道的难吃的饭菜。 虽然在中,但从自身感觉上可以体会到学校安排这次工作见习是有必要的,也让我从中专学到了许多在课堂上无法领悟到的知识,对自身价值的体现有新的认知。在一个无奈的空间里,要想得到生存和适应,唯独改变自己,只能让自己的心态去适应环境,而环境不会为了你而变动。以下一些心得在工作过程中让我受益非浅: 一,吃苦耐劳的精神,在没有去工作之前就充分地想象吃苦到底是啥回事,概括性地在脑海中琢磨,而总是以一种轻率的心态去面对,总以为在企业中再苦再累也压不倒可以说是在农村长大的我。可事实上,台资企业生产任务都比较饱和,每天均要加3-4小时的班,而且工作中纪律要求严格。这些一下子打乱了我十几年的生活习惯和原有的期望值,感到适应不了而陷入不切实际的空想,心里失去平衡。每天下班后感觉,身体吃不消,又累又困又饿,这都是我从来都没体会到过的。但看到身边的工友,这些只有十多岁的中专生,我又有另一番感悟,同样是在一种环境下工作,同样是受苦受累,为何他们就能坚持,而我就不能呢?他们都能坦诚面对,为什么我不可以?问题出在于自身态度,没有端正态度面对,只是空想空谈吃苦耐劳精神,是不实际的,容易在挫折面前低头泄气,所以让我学会不管做什么事,首先自己的态度要明确要端正,才能承受客观存在和战胜自我的勇气。 二,团队合作的精神,在我们工作的每条生产线上,其实都是一个团队,不分你我个体,只有团结互帮才能做好其中每个细节。例如,我所在的流水线是加工读卡器的,一天加工的数量三千以上,从每件最初的零碎品配件,能够从头到尾拼装与安插其它配制,每一步骤到每一细节甚至一个小小的螺丝都离不开团队的协作,可以说明每一件测试成功的已成品流向市场,都凝聚着团队合作精神。 三,在短暂的一年时间里,生活上每一细节都离不开同学的互助关怀,进一步加深同学之间的感情,为人处事方面,其实我认为毕业实习另一个目的是在实践中初识社会,了解社会,即将走出校门的我们,往往对社会缺乏足够的认识,甚至感到迷茫,需要时间去积累。在工作中,我体会到为人处事的重要,学会了与人真诚沟通,平时与工友和领班交流互换工作上的意见,来彼此产生同事间的信任,对我来说是一笔财富,让我在进入社会后就学到了重要的一课,也经历了社会的残酷。 自己本身还是存在着很大的欠缺,我不能仅仅将自己定位为一名刚毕业的中专生,更应该定位为一名基层的工人阶级,这样才能不断地提升自身的素质、素养,不断地改进自己的知识结构水平,让自己投入到理论学习中,好好积累基础理论知识,方能厚积薄发。 我在此给予学校一些个人微薄建议:在考查工作企业时,要充分考虑一些细节问题,不要单看表面形式,注重综合环境对同事是否有适应能力,就像这次工作有些落实在细节方面做得还不熟悉,尚待完善。付出努力和心血做到对好。 文秘杂烩网

润版液在印刷中的应用胶印机墨辊与水辊系统标准化印刷色彩管理等等了,你擅长那方面就找哪方面去写,不要太空泛,抓住一点写透就不错了

印刷毕业论文提纲

题目:应简洁、明确、有概括性。关键词:从论文标题或正文中挑选3~5个最能表达主要内容的词作为关键词。摘要:(150字)要有高度的概括力,语言精练、明确,交代本文的主要内容和观点。目录:写出目录,标明页码。编写提纲的步骤:确定论文提要,再加进材料,形成全文的概要论文提要是内容提纲的雏型。一般书,教学参考书都有反映全书内容的提要,以便读者一翻提要就知道书的大概内容。我们写论文也需要先写出论文提要。在执笔前把论文的题目和大标题、小标题列出来,再把选用的材料插进去,就形成了论文内容的提要。论文提纲可分为简单提纲和详细提纲两种。简单提纲是高度概括的,只提示论文的要点,如何展开则不涉及。这种提纲虽然简单,但由于它是经过深思熟虑构成的,写作时能顺利进行。没有这种准备,边想边写很难顺利地写下去。引言(绪论)-------------------------------------(300字左右)引言是论文的开头部分,主要说明论文写作的目的、现实意义、对所研究问题的认识,并提出论文的中心论点等。

根据学术堂的了解,毕业论文提纲是学生在正式开始写作论文之前提交给论文指导教师的一份关于论题观点的来源,论文基本观点,论文基本结构的报告。具体要求如下:1、提纲包括这样几个部分:论题观点来源,论文基本观点,论文结构。2、在论题观点来源这一部分,学生需要说清楚自己论文的观点是如何得到的。论题观点来源一般有以下两种:①阅读某些著作(包括教科书)、文章的时候有感而得;②与老师讨论的时候得到的灵感。前者要写清楚著作的名称,作者,出版时间,以及著作的哪些方面给了自己什么样的感受。后者写清楚老师的指导给了自己什么样的启示。3、在论文的基本观点部分,要求学生写清楚整个论文的基本观点都有哪些,这些观点必须逻辑清楚,合理。4、在论文结构部分,学生结合自己的基本观点写清楚整个论文的结构。这是学生向指导教师说明自己如何论证观点的一个部分。例如学生要写清楚正篇文章包含那几个部分,第一部分写什么,其中包括几个小部分,每个小部分写什么等,以此类推。5、提纲没有字数的要求,但是学生必须保证有2,3,4这三个部分的内容。文字方面要求语言流畅,思路清晰,说清楚自己的观点。论文提纲是学生写作论文的开端,提纲是否成功通过指导教师的审查决定了学生能否进入论文的实际写作阶段,所以要求学生认真对待并且按时提交。

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

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

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

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

5、论文正文:

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

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提出论点;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结论。

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根据学术堂的了解。毕业论文提纲是学生在正式开始写作论文之前提交给论文指导教师的一份关于论题观点的来源,论文基本观点,论文基本结构的报告.具体要求如下:1.提纲包括这样几个部分:论题观点来源,论文基本观点,论文结构。2.在论题观点来源这一部分,学生需要说清楚自己论文的观点是如何得到的.论题观点来源一般有以下两种:阅读某些著作(包括教科书),文章的时候有感而得;与老师讨论的时候得到的灵感.前者要写清楚著作的名称,作者,出版时间,以及著作的哪些方面给了自己什么样的感受.后者写清楚老师的指导给了自己什么样的启示。3.在论文的基本观点部分,要求学生写清楚整个论文的基本观点都有哪些,这些观点必须逻辑清楚,合理。4.在论文结构部分,学生结合自己的基本观点写清楚整个论文的结构.这是学生向指导教师说明自己如何论证观点的一个部分.例如学生要写清楚正篇文章包含那几个部分,第一部分写什么,其中包括几个小部分,每个小部分写什么等,以此类推。5.提纲没有字数的要求,但是学生必须保证有2,3,4这三个部分的内容.文字方面要求语言流畅,思路清晰,说清楚自己的观点。论文提纲是学生写作论文的开端,提纲是否成功通过指导教师的审查决定了学生能否进入论文的实际写作阶段,所以要求学生认真对待并且按时提交。

中专毕业论文印刷

按一般要求来讲,都是只打印一面,另一面空白在那儿。但不排除老师有特殊要求。一定要按要求做的,否则论文过不去。

学位论文书写规范及打印要求:

(一)论文的文字

除英文封面、英文摘要外,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其余部分都应该用中文撰写,以下情况除外:留学生学位论文的目录、正文和致谢等可用英文撰写;但封面、题名页、独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书应用中文撰写,摘要应中英文对照撰写。

(二)论文的书写

学位论文一律采用A4(210 ×297mm,70g)幅面白色纸张,封面(中、英文)、独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书采用单面印刷,从中文摘要开始采用双面印刷。3.1.3  字体和字号章标题:三号黑体居中节标题:四号黑体居左条标题:小四号黑体居左正文:小四号宋体页码:五号宋体数字和字母: Times New Roman

按一般要求来讲,都是只打印一面,另一面空白在那儿。但不排除老师有特殊要求。一定要按要求做的,否则论文过不去。

学位论文书写规范及打印要求

(一)论文的文字

除英文封面、英文摘要外,研究生学位论文的其余部分都应该用中文撰写,以下情况除外:留学生学位论文的目录、正文和致谢等可用英文撰写;但封面、题名页、独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书应用中文撰写,摘要应中英文对照撰写。

(二)论文的书写

学位论文一律由本人在计算机上输入、编排并打印在标准A4纸(210 ×297mm,80g)幅面白纸上,封面(中、英文)、题名页、独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书采用单面印刷,从中文摘要开始采用双面印刷。应该便于阅读、复制和拍摄缩微制品。

扩展资料:

论文的学位论文一般应由12个部分组成,装订顺序依次为:

(1)封面(中、英文)

(2)题名页

(3)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书

(4)中文摘要

(5)英文摘要

(6)目录

(7)符号及缩略语等的说明(根据具体情况可省略) (置于附录内)

(8) 主体部分

(9) 参考文献

(10)附录

(11)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12)致谢

(13)作者简介

胶印是平版印刷的一种,分有水(润湿液)胶印与无水胶印,印刷方式为间接印刷。

1、有水胶印的

通常人们所说的有水胶印是利用了油(胶印油墨)水(润湿液)不相亲和的极性原理。

从极性理论的观点看:物质由分子组成,而分子分为:极性分子、非极性分子和两亲分子。极性分子的分子(立体几何)构型不对称,分子正负电荷重心不重合,电子云分子不均匀,偶极距不为零,偶极距越大,极性性质越强,例如,有水胶印中的润湿液就是典型的极性性质为主的物质。

2、无水胶印

无水胶印印版是平凹版结构,印版的的空白部分凸起而且是不吸附油墨的硅橡胶(低能表面),而图文部分则能很好地吸附油墨。显然,胶印遵循着界面化学的润湿,吸附和选择性吸附的规律。

扩展资料:

我们现在通常说的胶印可能范围更狭窄些,即有三个滚筒(印版、橡皮布、压印)的平版印刷方式,在我国的南方把这种印刷方式称为柯式印刷。

定义

胶印是我国标签印刷厂印刷纸质不干胶的主要方式。

特点

图文精细,层次丰富,适于大批量印刷,且印刷设备可一机多用,适合中国标签市场的特点。但单张纸胶印不适于印刷表面没有吸收性的薄膜,因为薄膜标签多为卷到卷印刷,需要挥发性干燥油墨。

橡皮布在印刷中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如:它可以很好的弥补承印物表面的不平整,使油墨充分转移,它可以减小印版上的水(水在印刷中的作用见后)向承印物上的传递等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胶印

按一般要求来讲,都是只打印一面,另一面空白在那儿。你的学校没有给你们做论文要求吗?一定要按要求做的,否则论文过不去。如果是自考毕业论文或者函授毕业论文一般都是只打印一面就行了。全日制在校生也是就打一面,除非你的导师是另类,

印刷机械毕业论文

1课题名称数控铣床及加工中心产品设计2选题理由制造技术是各国经济竞争的重要支柱之一,经济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先进的制造技术,而机床是机械制造技术重要的载体,它标志着一个国家的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机床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先行部门,担负这为国民经济各部门提供现代化技术装备的任务,以1994年为例,全世界基础的消费额达261.7亿美元。其中美国的消费额56亿美元、中国33.6亿美元。所以,在我国国民经济建设中,机床工业起着重要的作用。然而在机械制造业中,大批大量生产时采用专用机床、组合机床、专用自动线等并配以相应的工装,这些设备的初期投资费用大、生产准备时间长,并且不适应产品的更新换代。单件小批生产时,由于产品多变而不宜采用专用机床,特别是在国防、航空、航天和深潜的部门,其零件的精度要求非常高,几何形状也日趋复杂,且改型频繁,生产周期短,这就要求迅速适应不同零件的加工。书空机床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自动化机床,它较好的解决了小批量、品种多变化、形状复杂和精度高的零件的自动化加工问题。随着计算机技术,特别是微型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及其在数控机床上的应用,机床数控技术正从普通数控向计算机数控发展。一个国家数控机床的拥有量(相对值),标志着这个国家机械制造业的现代化程度。数控铣床和加工中心因其特有的加工方式及其加工范围广在数控机床中占有重大的比例,因此研究《数控铣床及加工中心产品设计》具有重大意义。3国内外研究现状当今世界,工业发达国家对机床工业高度重视,竞相发展机电一体化、高质量、高精、高效、自动化先进机床,以加速工业和国民经济的发展。长期以来,欧、美、亚在国际市场上相互展开激烈竞争,已形成一条无形战线,特别是随微电子、计算机技术的进步,数控机床在20世纪80年代以后加速发展,各方用户提出更多需求,早已成为四大国际机床展上各国机床制造商竞相展示先进技术、争夺用户、扩大市场的焦点。中国加入WTO后,正式参与世界市场激烈竞争,今后如何加强机床工业实力、加速数控机床产业发展,实是紧迫而又艰巨的任务。数控机床出现至今的50年,随科技、特别是微电子、计算机技术的进步而不断发展。美、德、日三国是当今世上在数控机床科研、设计、制造和使用上,技术最先进、经验最多的国家。例如:在19世纪初时是1mm级,到20世纪初时提高到了0.01mm级.而近30年来,普通机械加工的精度已从0.01mm提高到0.005mm级,精密加工的精度已从1um级提高到0.02um级,超精密加工的精度已从0.~0.01um级进入纳米级.在表面粗糙度方面,日本用萤光碳素泡沫抛光剂和细微SiO2粉末抛光工作,成功获得了小于0.0005um的表面粗糙度.过去们只注意表面粗糙度、波度和纹理等表面特征,忽视了表面之下0.38mm范围内的内部效应,即次表面效应对零件可靠性的影响.这方面尚需深入研究,采取相应措施,方能提高产品的质量和使用寿命及可靠性.中国於1958年研制出第一台数控机床,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两大阶段。在1958~1979年间为第一阶段,从1979年至今为第二阶段。第一阶段中对数控机床特点、发展条件缺乏认识,在人员素质差、基础薄弱、配套件不过关的情况下,一哄而上又一哄而下,曾三起三落、终因表现欠佳,无法用於生产而停顿。主要存在的问题是盲目性大,缺乏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在第二阶段从日、德、美、西班牙先后引进数控系统技术,从日、美、德、意、英、法、瑞士、匈、奥、韩国、台湾省共11国(地区)引进数控机床先进技术和合作、合资生产,解决了可靠性、稳定性问题,数控机床开始正式生产和使用,并逐步向前发展。在20余年间,数控机床的设计和制造技术有较大提高,主要表现在三大方面:培训一批设计、制造、使用和维护的人才;通过合作生产先进数控机床,使设计、制造、使用水平大大提高,缩小了与世界先进技术的差距;通过利用国外先进元部件、数控系统配套,开始能自行设计及制造高速、高性能、五面或五轴联动加工的数控机床,供应国内市场的需求,但对关键技术的试验、消化、掌握及创新却较差。至今许多重要功能部件、自动化刀具、数控系统依靠国外技术支撑,不能独立发展,基本上处於从仿制走向自行开发阶段,与日本数控机床的水平差距很大。存在的主要问题包括:缺乏象日本“机电法”、“机信法”那样的指引;严重缺乏各方面专家人才和熟练技术工人;缺少深入系统的科研工作;元部件和数控系统不配套;企业和专业间缺乏合作,基本上孤军作战,虽然厂多人众,但形成不了合力。4研究内容:1.按图纸要求制定真确的工艺方案2.选择合理的刀具和切削工艺参数3.编写数控加工程序5研究方法:首先阅读大量相关文献资料,教材及新闻背景资料,包括机械制造的原理及方法,质量管理应用,数控机床现有技术水准,国际水平探讨方面的书籍,报刊.以了解可靠性的内容,质量管理的概况和数控机床领域的基本知识体系.然后通过调研,进一步了解企业现状及需求.接下来进行分析与设计.确定数据来源的真实准确.再进行系统设计由于现有设备所采用的是分析设计方法,因此可以首先对原有设备进行适当的测试与调试,然后使用快速原型方法来提高加工质量,等得到企业有效的反馈信息后再可以考虑用统计分析法和棕合法进行接下去的再分析,再设计6进展按排:1准备阶段(12月15日~12月30日).搜集有关资料,准备参考资料2完成开题报告及论文大纲交老师批阅(1月1日~1月15日)3依据论文大纲完成论文一稿交老师批阅(1月16日~3月10日)4完成论文二稿交老师批阅(3月11日~4月10日)5完成三稿(4月11日~4月30日)6完成相关论文简介、答辩提纲,准备答辩阶段(5月1日~5月10日)7毕业设计答辩阶段(5月中旬)7主要参考资料:1周昌治,杨忠鉴,赵之渊,陈广凌,机械制造工艺学,,重庆大学出版社出版,2006年12月第6次印刷,2张丽华,马立克,数控编程与加工技术,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年7月第2版4.杨建明,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年4月第3次印刷5.吕天玉,宫波,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年7月第3次印刷6.高波,机械制造基础,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年8月第1次印刷7.黄鹤汀,王芙蓉,金属切削机床(上册),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年7月第1版?第10次印刷8成果形式:以论文的形式完成

摘要 : 信息时代的高新技术推动了传统产业的迅速发展,在机械工业自动化中出现了一些运动控制新技术:全闭环交流伺服驱动技术、直线电机驱动技术、可编程计算机控制器、运动控制卡等。本文主要分析和综述了这些新技术的基本原理、特点以及应用现状等。 关键词:伺服驱动技术,直线电机,可编程计算机控制器,运动控制 1 引言 信息时代的高新技术流向传统产业,引起后者的深刻变革。作为传统产业之一的机械工业,在这场新技术革命冲击下,产品结构和生产系统结构都发生了质的跃变,微电子技术、微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使信息、智能与机械装置和动力设备相结合,促使机械工业开始了一场大规模的机电一体化技术革命。 随着计算机技术、电子电力技术和传感器技术的发展,各先进国家的机电一体化产品层出不穷。机床、汽车、仪表、家用电器、轻工机械、纺织机械、包装机械、印刷机械、冶金机械、化工机械以及工业机器人、智能机器人等许多门类产品每年都有新的进展。机电一体化技术已越来越受到各方面的关注,它在改善人民生活、提高工作效率、节约能源、降低材料消耗、增强企业竞争力等方面起着极大的作用。 在机电一体化技术迅速发展的同时,运动控制技术作为其关键组成部分,也得到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国内外各个厂家相继推出运动控制的新技术、新产品。本文主要介绍了全闭环交流伺服驱动技术(Full Closed AC Servo)、直线电机驱动技术(Linear Motor Driving)、可编程序计算机控制器(Programmable Computer Controller,PCC)和运动控制卡(Motion Controlling Board)等几项具有代表性的新技术。2 全闭环交流伺服驱动技术 在一些定位精度或动态响应要求比较高的机电一体化产品中,交流伺服系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中数字式交流伺服系统更符合数字化控制模式的潮流,而且调试、使用十分简单,因而被受青睐。这种伺服系统的驱动器采用了先进的数字信号处理器(Digital Signal Processor, DSP),可以对电机轴后端部的光电编码器进行位置采样,在驱动器和电机之间构成位置和速度的闭环控制系统,并充分发挥DSP的高速运算能力,自动完成整个伺服系统的增益调节,甚至可以跟踪负载变化,实时调节系统增益;有的驱动器还具有快速傅立叶变换(FFT)的功能,测算出设备的机械共振点,并通过陷波滤波方式消除机械共振。 一般情况下,这种数字式交流伺服系统大多工作在半闭环的控制方式,即伺服电机上的编码器反馈既作速度环,也作位置环。这种控制方式对于传动链上的间隙及误差不能克服或补偿。为了获得更高的控制精度,应在最终的运动部分安装高精度的检测元件(如:光栅尺、光电编码器等),即实现全闭环控制。比较传统的全闭环控制方法是:伺服系统只接受速度指令,完成速度环的控制,位置环的控制由上位控制器来完成(大多数全闭环的机床数控系统就是这样)。这样大大增加了上位控制器的难度,也限制了伺服系统的推广。目前,国外已出现了一种更完善、可以实现更高精度的全闭环数字式伺服系统 , 使得高精度自动化设备的实现更为容易。其控制原理如图1所示。该系统克服了上述半闭环控制系统的缺陷,伺服驱动器可以直接采样装在最后一级机械运动部件上的位置反馈元件(如光栅尺、磁栅尺、旋转编码器等),作为位置环,而电机上的编码器反馈此时仅作为速度环。这样伺服系统就可以消除机械传动上存在的间隙(如齿轮间隙、丝杠间隙等),补偿机械传动件的制造误差(如丝杠螺距误差等),实现真正的全闭环位置控制功能,获得较高的定位精度。而且这种全闭环控制均由伺服驱动器来完成,无需增加上位控制器的负担,因而越来越多的行业在其自动化设备的改造和研制中,开始采用这种伺服系统。 3 直线电机驱动技术 直线电机在机床进给伺服系统中的应用,近几年来已在世界机床行业得到重视,并在西欧工业发达地区掀起"直线电机热"。 在机床进给系统中,采用直线电动机直接驱动与原旋转电机传动的最大区别是取消了从电机到工作台(拖板)之间的机械传动环节,把机床进给传动链的长度缩短为零,因而这种传动方式又被称为"零传动"。正是由于这种"零传动"方式,带来了原旋转电机驱动方式无法达到的性能指标和优点。 1. 高速响应 由于系统中直接取消了一些响应时间常数较大的机械传动件(如丝杠等),使整个闭环控制系统动态响应性能大大提高,反应异常灵敏快捷。 2. 精度 直线驱动系统取消了由于丝杠等机械机构产生的传动间隙和误差,减少了插补运动时因传动系统滞后带来的跟踪误差。通过直线位置检测反馈控制,即可大大提高机床的定位精度。 3. 动刚度高 由于"直接驱动",避免了启动、变速和换向时因中间传动环节的弹性变形、摩擦磨损和反向间隙造成的运动滞后现象,同时也提高了其传动刚度。 4. 速度快、加减速过程短 由于直线电动机最早主要用于磁悬浮列车(时速可达500Km/h),所以用在机床进给驱动中,要满足其超高速切削的最大进个速度(要求达60~100M/min或更高)当然是没有问题的。也由于上述"零传动"的高速响应性,使其加减速过程大大缩短。以实现起动时瞬间达到高速,高速运行时又能瞬间准停。可获得较高的加速度,一般可达2~10g(g=9.8m/s2),而滚珠丝杠传动的最大加速度一般只有0.1~0.5g。5. 行程长度不受限制 在导轨上通过串联直线电机,就可以无限延长其行程长度。 6. 运动动安静、噪音低 由于取消了传动丝杠等部件的机械摩擦,且导轨又可采用滚动导轨或磁垫悬浮导轨(无机械接触),其运动时噪音将大大降低。 7. 效率高 由于无中间传动环节,消除了机械摩擦时的能量损耗,传动效率大大提高。 直线传动电机的发展也越来越快,在运动控制行业中倍受重视。在国外工业运动控制相对发达的国家已开始推广使用相应的产品,其中美国科尔摩根公司(Kollmorgen)的 PLATINNM DDL系列直线电机和SERVOSTAR CD系列数字伺服放大器构成一种典型的直线永磁伺服系统,它能提供很高的动态响应速度和加速度、极高的刚度、较高的定位精度和平滑的无差运动;德国西门子公司、日本三井精机公司、台湾上银科技公司等也开始在其产品中应用直线电机。4 可编程计算机控制器技术 自20世纪60年代末美国第一台可编程序控制器(Programming Logical Controller,PLC)问世以来,PLC控制技术已走过了30年的发展历程,尤其是随着近代计算机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的发展,它已在软硬件技术方面远远走出了当初的"顺序控制"的雏形阶段。可编程计算机控制器(PCC)就是代表这一发展趋势的新一代可编程控制器。 与传统的PLC相比较,PCC最大的特点在于它类似于大型计算机的分时多任务操作系统和多样化的应用软件的设计。传统的PLC大多采用单任务的时钟扫描或监控程序来处理程序本身的逻辑运算指令和外部的I/O通道的状态采集与刷新。这样处理方式直接导致了PLC的"控制速度"依赖于应用程序的大小,这一结果无疑是同I/O通道中高实时性的控制要求相违背的。PCC的系统软件完美地解决了这一问题,它采用分时多任务机制构筑其应用软件的运行平台,这样应用程序的运行周期则与程序长短无关,而是由操作系统的循环周期决定。由此,它将应用程序的扫描周期同外部的控制周期区别开来,满足了实时控制的要求。当然,这种控制周期可以在CPU运算能力允许的前提下,按照用户的实际要求,任意修改。 基于这样的操作系统,PCC的应用程序由多任务模块构成,给工程项目应用软件的开发带来很大的便利。因为这样可以方便地按照控制项目中各部分不同的功能要求,如运动控制、数据采集、报警、PID调节运算、通信控制等,分别编制出控制程序模块(任务),这些模块既独立运行,数据间又保持一定的相互关联,这些模块经过分步骤的独立编制和调试之后,可一同下载至PCC的CPU中,在多任务操作系统的调度管理下并行运行,共同实现项目的控制要求。 PCC在工业控制中强大的功能优势,体现了可编程控制器与工业控制计算机及DCS(分布式工业控制系统)技术互相融合的发展潮流,虽然这还是一项较为年轻的技术,但在其越来越多的应用领域中,它正日益显示出不可低估的发展潜力。5 运动控制卡 运动控制卡是一种基于工业PC机 、 用于各种运动控制场合(包括位移、速度、加速度等)的上位控制单元。它的出现主要是因为:(1)为了满足新型数控系统的标准化、柔性、开放性等要求;(2)在各种工业设备(如包装机械、印刷机械等)、国防装备(如跟踪定位系统等)、智能医疗装置等设备的自动化控制系统研制和改造中,急需一个运动控制模块的硬件平台;(3)PC机在各种工业现场的广泛应用,也促使配备相应的控制卡以充分发挥PC机的强大功能。 运动控制卡通常采用专业运动控制芯片或高速DSP作为运动控制核心,大多用于控制步进电机或伺服电机。一般地 , 运动控制卡与PC机构成主从式控制结构:PC机负责人机交互界面的管理和控制系统的实时监控等方面的工作 ( 例如键盘和鼠标的管理、系统状态的显示、运动轨迹规划、控制指令的发送、外部信号的监控等等);控制卡完成运动控制的所有细节(包括脉冲和方向信号的输出、自动升降速的处理、原点和限位等信号的检测等等)。运动控制卡都配有开放的函数库供用户在DOS或Windows系统平台下自行开发、构造所需的控制系统。因而这种结构开放的运动控制卡能够广泛地应用于制造业中设备自动化的各个领域。 这种运动控制模式在国外自动化设备的控制系统中比较流行,运动控制卡也形成了一个独立的专门行业,具有代表性的产品有美国的PMAC、PARKER等运动控制卡。在国内相应的产品也已出现,如成都步进机电有限公司的DMC300系列卡已成功地应用于数控打孔机、汽车部件性能试验台等多种自动化设备上。6 结束语 计算机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的快速发展,推动着工业运动控制技术不断进步,出现了诸如全闭环交流伺服驱动系统、直线电机驱动技术、可编程计算机控制器、运动控制卡等许多先进的实用技术,为开发和制造工业自动化设备提供了高效率的手段。这也必将促使我国的机电一体化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我帮你找个格式,但是每个学校的格式都不一样的,你也找一下吧。毕业设计(论文)学生开题报告课题名称 大型轴承液压装配机的设计课题来源 自选 课题类型 AY 指导教师学生姓名 学 号 0510111617 专业班级本课题的研究现状、研究目的及意义研究现状:研究现状是指到目前为止,别人和你自己在这个项目上做过一些什么研究。轴承是一种通用性机械零部件,用来支撑轴,保持轴的准确位置,在我们日常生产生活中,起到了极大的作用。轴承的分类很多,滚动轴承就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种。由于其结构特性,滚动轴承在以往的装配过程中,大多采用手工,既费时又费力,极大限制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滚动轴承的使用寿命和使用性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实际应用中轴承的安装是否正确。许多机械设备中。尽管选用了品质优良的轴承,但常常达不到所要求的寿命,甚至出现早期失效,使整个机械设备不能正常运行,影响了生产效率,增加了成本,有时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船舶螺旋桨轴上的调心滚子轴承直径560mm,属于大型轴承,在装配时如果不能实现自动化,将增加工人的劳动量,要实现该轴承装配自动化已经迫在眉睫。研究目的与意义:随着现代科技的迅速发展,装配自动化正在逐步发展成为当今世界装配的发展主流,逐步取代人工的手工装配。它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机械发展水平的主要标志之一。自动装配技术的重要性还在于促进产品制造系统的整体优化,生产率得以全面提高,用少量调整工人服务于一定数量的自动装配设备(这句话表达不清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均衡生产水平。自动装配不会因为工人疲劳,疏忽,情绪,技术不熟练等因素影响而造成产品质量缺陷或不稳定。实践表明,当达到一定批量的与手工装配保持同一水平的自动化装配将会使成本下降(这句话表达不清楚)。同时,在许多情况下,装配自动化所占用的生产面积比手工装配完成同样生产任务的工作面积要小的多。本次设计是大型轴承液压装配机,它可以实现螺旋桨轴承装配的自动化,保证轴承的装配质量,使轴在调心滚子轴承中可靠的运转。课题类型:(1)A—工程实践型;B—理论研究型;C—科研装置研制型;D—计算机软件型;E—综合应用型(2)X—真实课题;Y—模拟课题;(1)、(2)均要填,如AY、BX等。2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大型轴承液压装配机在轴承装配过程中完成轴承的装配工作,需要保障操作者的健康和安全,确保产品的品质,提高生产效率。在调查研究、消化资料的基础上,设计一台用于轴承装配生产线上的液压装配机。要求该机有手动和自动两种工作方式。要求完成:1、 完成装配机的总体设计并绘制总装配图;2、 完成主要部件的设计并绘制零件图;3、 完成驱动系统设计并绘制驱动系统原理图;4、 完成控制系统设计并绘制控制系统原理图;5、 完成设计说明书, 要求不少于40页;6、 完成与设计相关的外文资料的翻译,不少于3000字符。实施方案:轴承液压装配机有机体、水平驱动装置、水平装配结构、驱动控制装置。在机架上设计一个轴承存放及输送结构,在流水线上设一个螺旋桨轴的输送结构,其一端设有轴的固定座,其另一端则进行轴承的装配。驱动装置采用液压系统,控制装置采用PLC控制。在这些的基础上,完成液压装配机的设计计算。进度安排:第1—4周, 实习调研、收集资料;第5周, 完成开题报告;第6—7周 , 完成总体方案设计;第8—11周 , 完成机械结构、驱动系统、控制系统的设计计算;第12—15周, 绘制装配机的总装配图、零件图;并绘制驱动系统原理图、控制系统原理图;第16周, 整理文档,图纸,完成毕业设计说明书;第17周, 校对所有设计内容,参加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开题报告(2)已查阅的主要参考文献需要填写5-8篇文献资料,甚至可以包括你们相关课程的课本。指导教师意见指导教师签名:年 月 日

1.车床加工论文 2.《如何控制切削量有关方面的论文》 3.数控机床的论文 4.数控编程的论文 5.数控机床的检测与维修的毕业论文 6.稀沥青喷刷机设计开题报告 7.c6150车床数控化改造 8.模具设计毕业论文 9.《六工位卧式镗铣专用加工机床的控制系统设计》 其设计任务如下: 1> 分析六工位卧式镗铣专用加工机床的工艺流程和机床的动作流程 2> 设计其控制系统的硬件 3> 编写其控制系统的软件 要求如下: 1> 画出其硬件原理图 2> 画出PLC接线图 3> 调试系统(这个由我来) 4> 编写毕业设计论文 (1万字以上) 10.《和面机的设计》 11.设计S195柴油机中“最终传动箱壳体”的加工工艺和其中某道工序的专用夹具 12.工程机械的主动减振系统研究 13.关于模具设计油笔笔筒或矿泉水瓶盖的毕业设计论文 14.汽车减震器的论文 15.机械零件加工或车床加工 16.关于印刷机械的工艺与发展 17.5t/h冲天炉热风炉胆的设计 18.从公差标准的发展看中国工业标准化的发展概况及趋势 19.影响数控加工质量的分析 20.数控中心技师论文 21.矿山机械类毕业设计 22.关于机电数控机床 23.机电一体化方面的论文 24.机械产品设计"的论文 25.数控车床加工零件方面的论文 26.NOKIA8210手机外壳注塑模设计 说明书.doc(29页) 8210手机上壳装配图.dwg 顶杆固定板零件图.dwg 动模零件图.dwg 主装配图1.dwg 主装配图2.dwg 27.WY型滚动轴承压装机设计 说明书.doc(29页) A1液压系统原理1.dwg 总装配图1(A0)A0-00.dwg 总装配图2(A0)B0-00.dwg 定位缸(a2)B-01.dwg 定位缸前缸盖(A2)B0-02.dwg 防尘压盖(a4)B0-03.dwg 法兰盖A4纸B0-06.dwg 后端盖(A4)B0-08.dwg 活塞(A4)B0-07.dwg 活塞杆A4纸B0-05.dwg 夹紧缸A2B0-04.dwg 导向套A4纸03.dwg 顶尖A4纸04.dwg 压装缸A0.dwg 压装缸活塞A4纸02.dwg 压装缸活塞杆A405.dwg 轴承托架a4纸06.dwg 28.XKA5032AC数控立式升降台铣床自动换刀设计 说明书.doc(21页) 1刀库装配图A0.dwg 2自动换刀装置的安装示意图A2.dwg 3机械手装配图A2.dwg 4机械手液压控制图A3.dwg 5蜗杆零件图A2.dwg 机械手换刀过程传动演示.mpg 设计答辩演示文稿.ppt 29.Φ90磨球群铸金属型复合模具设计及制造工艺设计 说明书.doc(46页) 动画演示.mpg 实际生产1.rm 实际生产2.rm 设计答辩演示文稿.ppt 上模A2.dwg 上砂芯A2.dwg 胎具图.dwg 下模A2.dwg 下砂芯A2.dwg 装配图.dwg 30.安全帽注塑模具设计及模腔三维造型CADCAM 说明书.doc(24页) 设计答辩演示文稿.ppt 开合模过程.avi 装配过程.avi 抽芯机构.dwg 定模A1.dwg 动模A1.dwg 动模垫板A2.dwg 零件图A4.dwg 推杆固定板A2.dwg 斜导槽A3.dwg 异型推杆A4.dwg 装配图A0.dwg 31.笔筒抽屉注射模实体设计及数控加工 说明书.doc(22页) 侧型芯A2.dwg 抽屉注射模装配.dwg 定模板兼型腔A1.dwg 零件图A2.dwg 型芯A2.dwg 32.拨叉加工自动线设计 说明书.doc(27页) A0中间底座装配图(A0).dwg A3中间底座---零件图(A3).dwg 倒挡拨叉(A3).dwg 电机控制系统工作原理图.dwg 电气图(A2).dwg 副变速拨叉(A3).dwg 刚性主轴(A2).dwg 滑台装配图(A0).dwg 集中控制图(A2).dwg 加工示意图(A3).dwg 快挡拨叉(A3).dwg 随性夹具输送系统图(A3).dwg 自动线工艺过程图(A3).dwg 自动线总体布置图(A0).dwg 加工动画.avi 33.长度计数器盖模具设计 说明书.doc(21页) 凹模A3.dwg 模具整体图A0.dwg 凸模A3.dwg 型腔设计图A2.dwg 制品A4.dwg 主流道衬套A4.dwg 34.充电器外壳注塑模具设计及型腔CADCAM 说明书.doc(22页) 注塑模拟.mpg 装备动画.mpg 设计答辩演示文稿.ppt 零件图.dwg 零件图A0.dwg 零件图A1.dwg 装备图A0.dwg 35.抽屉注塑模具设计 说明书.doc(22页) 侧型芯A2.dwg 侧型芯.dwg 抽屉注射模装配A0-O0-00.dwg 导轨块A4.dwg 定模板兼型腔A2.dwg 定模板兼型腔.dwg 定位圈A4.dwg 零件图A2.dwg 零件图.dwg 斜导柱A4.dwg 型芯A2.dwg 型芯.dwg 36.大口杯盖注塑模设计 说明书.doc(24页) 杯盖.DWG 顶杆.dwg 定位环.DWG 上模零件图.DWG 下模零件图.DWG 主流道衬套.DWG 装配图.dwg 37.大型管材相贯线切割机设计 说明书.doc(26页) 设计答辩演示文稿.ppt 两轴联动.avi 手动调节割炬.avi 四轴联动.avi 支架装配.avi 相贯线切割机软件系统.exe A0Z轴方向工作滑台装配.dwg A0割炬支架装配.dwg A1相贯线切割机总体布局图.dwg A1硬件连接线路图.dwg 38.多功能甘蔗中耕田管机改进设计 说明书.doc(26页) 端盖(A3).dwg 驱动轮(A2).dwg 驱动轮装配(A1).dwg 行走系(A0).dwg 张紧轮装配图(A1).dwg 支架(A0).dwg 支重轮轴(A4).dwg 支重轮装配(A2).dwg 39.甘蔗收获机剥叶和集拢环节的设计 说明书.doc(26页) 甘蔗剥叶机和集拢装置A2.dwg 剥叶片A4.dwg 扫叶片A4.dwg 橡胶棒A2.dwg 橡胶棒依附圆筒A2.dwg 装配图俯视图.dwg 装配图右视图.dwg 装配图主视图.dwg 40.甘蔗种植机机构设计 说明书.doc(26页) 机架装配图A0.dwg 四张A2图纸.dwg 行走机构装配图A0.dwg 41.高硬度辊筒注塑模设计 说明书.doc(25页) 设计答辩演示文稿.ppt 浇口套零件图A4.dwg 零件图A0.dwg 零件图A2.dwg 装配图A0.dwg 42.海工码头工字钢数控切割设备 说明书.doc(24页) 布局零件图A2.dwg 回转机构装配图A1.dwg 回转零件图A2.dwg 液压缸装配图A3.dwg 整体布局图A1.dwg 43.渐开线斜齿轮注塑模设计 说明书.doc(22页) 斜齿轮注塑模装配图.dwg 斜齿轮型腔.dwg 型腔衬套.dwg 渐开线斜齿轮.dwg 主流道衬道.dwg 定模型腔.dwg 44.经济型数控系统研究与设计 说明书.doc(62页) A1数控操作面板外形图.dwg A1系统连接图.dwg A3板式结构图.dwg 数控机床操作面板A2.dwg 系统电气原理图A0.dwg 45.沐浴露瓶盖注塑模具结构设计 说明书.doc(28页) 定模板.dwg 定模型芯.dwg 动模板.dwg 动模型芯.dwg 上瓶盖.dwg 下瓶盖.dwg 装配图.dwg 46汽车发动机连杆称重去重自动线设计 说明书.doc(21页) 设计答辩演示文稿.ppt 布局图A0.dwg 分类机A0.dwg 进退液压缸零件图A2.dwg 连杆部件总成图A2.dwg 连杆零件图A2.dwg 连杆上端盖A3.dwg 输送装置A0.dwg 专用部件输送装置液压缸A1.dwg 自动线工作循环时间表A4.dwg 自动线控制框图A2.dwg 47.汽车发动机连杆大小头孔中心线平行度自动检测装置设计 说明书.doc(25页) 动画.mpg 答辩演示幻灯片.ppt A0汽车连杆大小头平行度自动检测装置设计装配图.dwg 测试箱装配图A1.dwg 连杆总成图A3.dwg 数控系统控制电路图A1.dwg 液压夹紧系统原理图A4.dwg 支座零件图A2.dwg 48.全液压多功能甘蔗收获机设计收割输送装置设计 说明书.doc(16页) 割梢去头刀片A4.dwg 甘蔗收获机收割去头机构装配图.dwg 喂入机构部件图.dwg 割蔗头蔗梢部件图.dwg 49.三自由度圆柱坐标型工业机器人设计 说明书.doc(24页) 答辩演示幻灯片.ppt 工作空间图.dwg 机构简图.dwg 导向套.dwg 支架.dwg 支座.dwg 转动壳体.dwg 支座和手臂装配图.dwg 终端执行器.dwg 实体.mpg 动画.mpg 50.洗衣机波轮注射模设计 说明书.doc(26页) A2定位圈.dwg A0 装配图.dwg A1凹模.dwg A2凹模套板.dwg A2动模固定板.dwg A3浇口套.dwg A3凸模.dwg A4浇口套.dwg 制品.dwg 51.相机壳下盖注塑模具设计 说明书.doc(27页) 模具组合动画.avi 脱模动画.avi 凹模.DWG 零件.DWG 模具装配图.dwg 凸模.DWG 52.行星齿轮的注塑模具设计及其模腔三维造型CADCAM 说明书.doc(24页) 垫板A2.dwg 垫块A3.dwg 定模板.dwg 定模固定板A3.dwg 动模板.dwg 浇口套A3.dwg 推杆固定板A2.dwg 行星齿轮零件A3.dwg 装配图A0.dwg 53.扬声器模具设计 说明书.doc(31页) 盖板.dwg 上垫板.dwg 凸模固定板.dwg 下垫板.dwg 下模固定板.dwg 卸料板.dwg 上顶块.dwg 下顶块.dwg 冲孔凸模.dwg 二模凹模.dwg 二模凸模.dwg 拉深冲孔凸凹模.dwg 落料凹模.dwg 落料拉深模凸凹模.dwg 凸模(二模).dwg 模柄.dwg 第二模具总装配图.dwg 总装配图.dwg 54.液压控制阀的理论研究与设计 说明书.doc(29页) A0溢流阀装配图.dwg A1溢流阀先导阀体.dwg A1溢流阀主阀体.dwg A1溢流阀主阀芯.dwg A4溢流阀调节杆.dwg A4溢流阀调压螺帽.dwg A4溢流阀先导阀芯.dwg A4溢流阀先导阀座.dwg A4溢流阀主阀座.dwg 55.运送铝活塞铸造毛坯机械手设计 说明书.doc(26页) 答辩演示幻灯片.ppt 实体.mpg 动画.mpg 装配图A0.dwg 末端执行器A1.dwg 传动轴A2.dwg 底座A2.dwg 底座上端盖A2.dwg 齿轮轴A3.dwg 底座转盘A3.dwg 工作空间图A3.dwg 传动轴底部端盖A4.dwg 导向杆前支架A4.dwg 导向套A4.dwg 机构简图A4.dwg 上下导向杆A4.dwg 楔块A4.dwg 支承端盖A4.dwg 56.发动机三维设计 说明书.doc(45页) 发动机.mpg 剖视.mpg 气门相位.mpg 发动机总装配图.dwg 30多张三维设计图 PRO/E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