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高手很久很久以前曾经有过,现代的武术家这么多年闭门自练,没有参加国际比赛,实战水平无法跟进,基本上就没有武术高手了。剩下的都是吹牛皮,加进魔术幻术吓唬人。以前小说看到中国的武术家上房上墙,一跃而起,一跃就上了树冠。自从有了跳高世界纪录,这么多年没有中国人什么事以后,我就知道有多么夸张,牛皮有多大了。后来又看见草上飞之类的,跑得有多快。自从有了短跑世界纪录,一直也没有中国人啥事,我就知道又是吹了。还有你看看这些词语:飞檐走壁、炉火纯青、登峰造极、勇冠三军、出类拔萃、出神入化、万夫莫敌、游刃有余、 独步天下、冠绝一时、武艺超群、钻天入地、战无不胜、攻无不克、一苇渡江、水上漂 、草上飞、云中燕、凌波微步,罗袜生尘、踏雪无痕、功高盖世。哪一个不是吹的?不要告诉我说大师们都不屑于参加国际比赛,不屑于功名,不屑于金钱。可是他们也要生活,他们也有妻儿子女要抚养,如果他们真有这些本事之一,这么多年了,这么多代人,他们都没有一个是对金钱名誉心动的,你信吗?现在说的都是为国争光,真有这本事怕早就上场了。以前的世界基本不互通,国际不交流,你爱咋吹就咋吹。现在不同了,有比赛有纪录大家都讲真本事造不得假了,如果还有人相信有什么厉害的武术家,那我也无语了。不说了,从小就被这些所谓的大侠,说多了都是泪。最后想说一句:中国现代武术家有,我们有很多很多;厉害的能实战的基本就没有!
达摩祖师 达摩,全称菩提达摩,南天竺人,婆罗门种姓,自称佛传禅宗第二十八祖。南朝梁武帝时航海到广州。梁武帝信佛。达摩至南朝都城建业会梁武帝,面谈不契,遂一苇渡江,北上北魏都城洛阳,后驻锡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传衣钵于慧可。后出禹门游化终身。东魏天平三年(公元536年)卒于洛滨,葬熊耳山。菩提达摩(英文:Bodhidharma,又称:菩提达磨),意译为觉法。自称祖,为中国禅宗的始祖,故中国的禅宗又称达摩宗,达摩被尊称为“东土第一代祖师”、“达摩祖师”,与宝志禅师、傅大士合称梁代三大士。于中国南朝梁武帝时期航海到广州。梁武帝信佛,达摩至南朝都城建业会梁武帝,面谈不契,遂一苇渡江,北上北魏都城洛阳,后卓锡嵩山少林寺,面壁九年,传衣钵于慧可。后出禹门游化终
这都是在说中国佛教禅宗鼻祖达摩的。不过你知道这些词语怎么会不知道写的是谁呢?不会是在考俺们吧。哈哈。
客观评论,很难有。建议听听老梁讲故事,里面讲过中国武术这方面。我的观点主要是基于他的见闻。首先武术,在古代也就是功夫,是杀人技,就相当于现在特种兵的训练,以最简洁的方式最快速的制伏敌人。插眼,锁喉,攻击三角区,撩阴腿等动作。放在现在的社会,这样打架的下场是什么样?进派出所且赔的倾家荡产。UFC等等这些格斗每个拳击手后面都会有一个班子的人跟着,现在民间普通人练武,伤了还得自己掏钱去医院治病。所以现在民间大神已经很难存在,练武也更多是为了类似于跆拳道之类的挣钱养家糊口。
《诗经》是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的诗歌总集,也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按音乐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类。“颂” 诗是统治者祭祀的乐歌,有祭祖先的,有祭天地山川的,也有祭农神的。“雅”分大雅和小雅,都是用于宴会的典礼,内容主要是对从前英雄的歌颂和对现时政治的讽刺。“风”是《诗经》中的精华,内容包括15个地方的民歌。 公元前4世纪,战国时期的楚国以其自身独特的文化基础,加上北方文化的影响,孕育出了伟大的诗人屈原。屈原以及深受他影响的宋玉等人创造了一种新的诗体枣楚辞。屈原的《离骚》是楚辞杰出的代表作。 楚辞发展了诗歌的形式。它打破了《诗经》的四言形式,从三、四言发展到五、七言。在创作方法上,楚辞吸收了神话的浪漫主义精神,开辟了中国文学浪漫主义的创作道路。 诗经、楚辞之后,诗歌在汉代又出现了一种新的形式,即汉乐府民歌。汉乐府民歌流传到现在的共有100多首,其中很多是用五言形式写成,后来经文人的有意模仿,在魏、晋时代成为主要的诗歌形式。 汉乐府中著名的篇章有揭露战争灾难的《十五从军征》,有表现女性不慕富贵的《陌上桑》、《羽林郎》,当然最为著名的还是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这首诗讲述了一个凄婉的爱情故事。焦仲卿与刘兰芝相爱至深,因为焦母与刘家的逼迫而分手,以致酿成生离死别的人间惨剧。汉乐府民歌最重要的艺术特色是它的叙事性,《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叙事诗的最高峰。汉乐府民歌多采用口语化的朴素语言表现人物的性格,故人物形象生动,感情真挚。汉乐府民歌中虽然多数为现实主义的描绘,但许多地方都有着程度不一的浪漫主义色彩,如《孔雀东南飞》的最后一段文字,即表现出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巧妙结合。 五言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它从民间歌谣到文人写作,经过了很长的时间,到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日趋成熟。五言诗达到成熟阶段的标志是《古诗十九首》的出现。《古诗十九首》不是一时一人的作品,诗的内容多叙离别、相思以及对人生短促的感触。长于抒情,善用比、兴手法是《古诗十九首》最大的艺术特色。 汉末建安时期,“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籍、应旸、刘桢)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并普遍采用五言形式,第一次掀起了文人诗歌的高潮。他们的诗作表现了时代精神,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气派,形成为后世称作“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七子中成就最高的是王粲,其代表作《七哀诗》三首是汉末战乱现实的写照。曹氏父子是建安文坛的风云人物,其中曹植所取得的艺术成就最高。曹植(19--232)的诗歌内容富于气势和力量,描写细致、词藻华丽、善用比喻,因而具有“骨气奇高、词采华茂”的艺术风格,代表诗作为《赠白马王彪》。建安时代的诗,是从汉乐府发展到五言诗的转变关键,曹植是当时的代表诗人。他的诗受汉乐府的影响,但却比汉乐府有更多的抒情成份。 建安时代之后的阮籍(210--263)是正始时代的代表诗人,他的《咏怀诗》进一步为抒情的五言诗打下基础,他常用曲折的诗句表达忧国、惧祸、避世之意。与阮籍同期的还有嵇康(224--263),他的诗愤世嫉俗,锋芒直指黑暗的现实。他们俩人的诗风基本继承了“建安风骨”的传统。 两晋时期的诗歌创作逐渐走上形式主义道路,诗歌内容空泛。继承和发扬“建安风骨”传统,作品内容充实的诗人是左思(250左右--305左右)。他的《咏史诗》八首,借古事讽喻时事,思想性很强,但这类诗作毕竟不是主流,而且越来越少,直到东晋末年的陶渊明才给诗坛带来接近现实的作品。 隐居不仕的陶渊明把田园生活作为重要的创作题材,因此历来人们将他称作“田园诗人”。在当时崇尚骈骊、重形式而轻内容的时代气氛中,陶渊明继承乐府的现实主义传统,形成了他单纯自然的田园一体,为古典诗歌开创了一个新的境界,而且五言诗在他的手中得到高度的发展。 与陶渊明差不多同时的谢灵运(385--433)是开创山水诗派的第一人。他的山水诗特点是,能把自己的感情贯注其中,但有些诗字句过于雕琢,描写冗长,用典、排偶不够自然。 南北朝时期是中国诗歌史上的又一发展时期,这表现在又一批乐府民歌集中地涌现出来。它们不仅反映了新的社会现实,而且创造了新的艺术形式头绺瘛U庖皇逼诿窀枳艿奶氐闶瞧��绦。�闱槎嘤谛鹗隆D铣�指�4嫦吕吹挠?80多首,一般为五言四句小诗,几乎都是情歌。北朝乐府数量远不及南朝乐府,但内容之丰富、语言之质朴、风格之刚健则是南朝乐府远不能及的。如果说南朝乐府是谈情说爱的“艳曲”,那么,北朝乐府则是名符其实的“军乐”、“战歌”。在体裁上,北朝乐府除以五言四句为主外,还创造了七言四句的七绝体,并发展了七言古诗和杂言体。北朝乐府最有名的是长篇叙事诗《木兰诗》,它与《孔雀东南飞》并称为中国诗歌史上的“双璧”。 南北朝时最杰出的诗人是鲍照(410左右--466)。鲍照继承和发扬了汉魏乐府的传统,创作了大量优秀的五言和七言乐府诗。《拟行路难》18首是他杰出的代表作。他成熟地运用七言句法,表现了个人的不幸和对社会不平的抗议。 南齐永明年间,“声律说”盛行,诗歌创作都注意音调和谐。这样,“永明体”的新诗体逐渐形成。这种新诗体是格律诗产生的开端。这时期比较著名的诗人是谢眺(464左右--499)。谢眺以山水诗著名,诗风清新流丽。他的新体诗对唐代律诗、绝句的形成有一定影响。 诗歌发展到唐代,迎来了高度成熟的黄金时代。在唐代近三百年的时间里,留下了近五万首诗,独具风格的著名诗人约五、六十个。 初唐四杰是唐诗开创时期的主要诗人。这四杰分别是王勃(649--676)、杨炯(650--693)、卢照邻(637--689)、骆宾王(646--684)。他们的诗虽然因袭了齐、梁风气,但诗歌题材在他们手中得以扩大,五言八句的律诗形式也由他们开始初步定型。 “四杰”之后,陈子昂(661--702)明确提出反对齐梁诗风,提倡“汉魏风骨”。《感遇诗》38首,即是他具有鲜明革新精神的代表之作。 盛唐时期是诗歌繁荣的顶峰。这个时期除出现了李白、杜甫两个伟大诗人外,还有很多成就显著的诗人。他们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孟浩然和王维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人;另一类是边塞诗人,他们中的高适和岑参取得成就最高,王昌龄、李颀、王之焕也是边塞诗人中的佼佼者。王昌龄的边塞诗大部分用乐府旧题抒写战士思念家乡、立功求胜的心情,他的《从军行》、《出塞》历来被推为边塞诗的名作。李颀的边塞诗数量不多,成就却很突出,《古意》一首、《古从军行》是他的代表作。王之焕是年辈较老的边塞诗人,一首《凉州词》写尽了远征人思家的哀怨,另一首《登鹤雀楼》诗意高远,富于启示性。 中唐诗歌是盛唐诗歌的延续。这时期的作品以表现社会动荡、人民痛苦为主流。白居易是中唐时期最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继承并发展了《诗经》和汉乐府的现实主义传统,从文学理论上和创作上掀起了一个现实主义诗歌的高潮,即新乐府运动。元稹、张籍、王建都是这一运动中的重要诗人。元稹(779--831)的主要作品是乐府古题19首和新乐府12首。无论从内容还是从形式来说,元诗都非常接近白居易的诗,语言通俗易懂是他们共同的特色,这是源于他们文学观点的一致。张籍和王建虽无明确的文学主张,但他们以丰富的创作成为新乐府运动的中坚。同情农民疾苦是张籍乐府诗的主题,以《野老歌》最为著名。风格与上述几人十分相近的李绅诗作虽不多,但《悯农》诗二首却为他赢得了广泛的读者。 除新乐府运动之外,这一时期还另有一派诗人,这就是韩愈、孟郊、李贺等人。他们的诗歌艺术比之白居易另有创造,自成一家。韩愈(768--824)是著名的散文家,他善以文入诗,把新的语言风格、章法技巧带入了诗坛,扩大了诗的表现领域,但同时也带来以文为诗,讲才学,追求险怪的风气。孟郊(751--814)与贾岛(779--843)都以“苦吟”而著名,追求奇险,苦思锤炼是他们的共同特点。刘禹锡(772--842)是一位有意创作民歌的诗人,他的许多《竹枝词》描写真实,很受人们喜爱。此外,他的律诗和绝句也很有名。柳宗元(773--819)的诗如他的散文一样,多抒发个人的悲愤和抑郁。他的山水诗情致婉转,描绘简洁,处处显示出他清峻高洁的个性,如《江雪》就历来为人们所传诵。李贺(790--816)在诗歌的形象、意境、比喻上不走前人之路,拥有中唐独树一帜之风格,开辟了奇崛幽峭、浓丽凄清的浪漫主义新天地。《苏小小墓》、《梦天》等都是充分体现他的独特风格之作。 晚唐时期的诗歌感伤气氛浓厚,代表诗人是杜牧、李商隐。杜牧(803--852)的诗以七言绝句见长,《江南春》、《山行》、《泊秦淮》、《过华清宫》等是他的代表作。这些诗于清丽的辞采、鲜明的画面中见俊朗的才思。李商隐(813--858)以爱情诗见长。他的七律学杜甫,用典精巧,对偶工整,如《马嵬》就很有代表性;他的七言绝句也十分有功力,《夜雨寄北》、《嫦娥》等是其中的名作。 晚唐后期,出现了一批继承中唐新乐府精神的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人物是皮日休、聂夷中、杜荀鹤。他们的诗锋芒毕露,直指时弊。 诗发展到宋代已不似唐代那般辉煌灿烂,但却自有它独特的风格,即抒情成份减少,叙述、议论的成份增多,重视描摹刻画,大量采用散文句法,使诗同音乐关系疏远。 最能体现宋诗特色的是苏轼和黄庭坚(1045--1105)的诗。黄庭坚诗风奇特拗崛,在当时影响广于苏轼,他与陈师道一起开创了宋代影响最大的“江西诗派”。宋初的梅尧臣(1002--1060)、苏舜钦(1008--1048)并称“苏梅”,为奠定宋诗基础之人。欧阳修、王安石(1021--1086)的诗对扫荡西昆体的浮艳之风起过很大作用。国难深重的南宋时期,诗作常充满忧郁、激愤之情。陆游是这个时代的代表人物。与他同时的还有以“田园杂兴”诗而出名的范成大(1126--1193)和以写景说理而自具面目的杨万里(1124--1206)。文天祥(1236--1282)是南宋最后一个大诗人,高扬着宁死不屈的民族精神的《过零丁洋》是他的代表作。 源于唐代的词,鼎盛于宋代。唐末的温庭筠(812--870)第一个专力作词。他的词词藻华丽,多写妇女的离别相思之情,被后人称为“花间派”。南唐后主李煜(937--978)在词的发展史上占有较高的历史地位。他后期的词艺术成就很高,《虞美人》、《浪淘沙》等用贴切的比喻将感情形象化,语言接近口语,却运用得珠圆玉润。 宋初的词人象晏殊(991--1055)、欧阳修都有出色的作品,但依然没有脱离花间派的影响。到了柳永,开始创作长调的慢词,自此,词的规模发生了显著变化。到了苏轼,词的题材又得以进一步发展,怀古伤今的内容进入了他的词作之中。与苏轼同时代的秦观(1049--1100)和周邦彦(1056--1121)也是非常出色的词人。秦观善作小令,通过抒情写景传达伤感情绪的《浣溪沙》、《踏莎行》、《鹊桥仙》等是他的代表作。周邦彦不仅写词且善作曲,他创造了不少新调,对词的发展贡献很大。他的词深受柳永影响,声律严整、适于歌唱、字句精巧、刻画细致,代表作有《过秦楼》、《满庭芳》、《兰陵王》、《六丑》等。在两宋词坛上,女词人李清照以其独树一帜的风格,占有相当重要的一席之地。 南宋初年,面临国破家亡的危局,诗词作品多表现作家们的爱国之情,辛弃疾被誉为爱国词人,他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受辛词影响,陈亮、刘过、刘克庄、刘辰翁等人形成了南宋中叶以后声势最大的爱国词派。 南宋后期的词人姜夔(约1155--1235)最为著名。姜词绝大多数是纪游咏物之作。在他的词作中,更多的是慨叹身世的漂零和情场的失意,较有代表性的作品是《长亭怨慢》。他的词沿袭了周邦彦的道路,注意修辞琢句和声律,但内容欠充实。 词在南宋已达高峰,元代散曲流行,诗词乃退居其后。 明代诗歌是在拟古与反拟古的反反复复中前行的,没有杰出的作品和诗人出现。 清代诗词流派众多,但大多数作家均未摆脱拟古主义和形式主义的套子,难有超出前人之处。清末龚自珍(1792--1841)以其先进的思想,打破了清中叶以来诗坛的沉寂,领近代文学史风气之先。他的诗常着眼于社会、历史和政治的观点来揭露现实,使诗成为现实社会的批判工具。后来的黄遵宪(1848--1905)、康有为(1858--1927)、梁启超(1873--1929)等新诗派更是将诗歌直接用做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的宣传载体。 “五四”文学革命中,中国的现代文学诞生了。1917年胡适(1879--1942)首先在《新青年》上发表了白话诗8首,并提出“诗体大解放”的主张,倡导不拘格律、不拘平仄、不拘长短的“胡适之体”诗。在新诗诞生过程中,刘半农、刘大白、康白情、俞平伯是创作主力。经过他们的努力,新诗形成了没有一定格律,不拘泥于音韵,不讲雕琢,不尚典雅,只求质朴,以白话入行的基本共性。最早出版的新诗集有:胡适的《尝试集》、俞平伯的《冬夜》、康白情的《草儿》和郭沫若的《女神》。 郭沫若的《女神》带着狂飙突进的“五四”时代精神,带着不同于其他白话诗的鲜明艺术性,为新诗奠定了浪漫主义的基础。《女神》也是新诗真正取代旧诗的标志。它成功地创造、运用了自由体形式,将新诗推向新的水平。 经过开辟阶段,新诗形成了以自由体为主,同时兼有新格律诗、象征派诗的较为完善的形态。 文学研究会的作家们创作了大量的自由体诗,他们的诗多以抒情为主,表现了觉醒后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追求与苦闷。其中朱自清的成就较为突出。他的诗突出地表现了积极进取的精神,如《光明》一诗表达了作者不靠施舍、踏实求索的愿望。还有《匆匆》、《自从》、《毁灭》等诗都表现了历经坎坷与幻灭,追求理想之心不渝的坚韧。文学研究会中自成一家的冰心,受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创作出版了《繁星》、《春水》两部诗集。她的这些诗都被称作“繁星体”。她的“繁星体”诗多表现母爱、童真和自然之情,满蕴温柔、忧愁之风。 怒吼的诗指的是瞿秋白和蒋光赤等共产党员作家的政治抒情诗,其中蒋光赤(1901?/FONT>1931)的诗最多。他的诗中具有鲜明的社会主义色彩,如《太平洋中的恶象》、《中国劳动歌》、《哭列宁》等诗一扫当时许多新诗中的缠绵悱恻之调,充满了阳刚之音,但他的政治抒情诗存在内容较空泛的弊病。 在新诗创作中,爱情诗这一领域当属湖畔诗社的诗最为引人注目,汪静之(1902-- )、应修人(1900--1933)、潘漠华(1902--1934)和冯雪峰(1903--1976)是其中的主力。他们的诗中所描写的爱情大胆而袒露,其间所显现出的质朴、单纯的美是最打动人的地方。 写自由体诗的冯至(1905--1994)也是比较有成就的诗人。他的诗既写爱情,也写亲情和友情,出版有《昨日之歌》、《北游及其他》等诗集。 提倡格律诗的是新月派。闻一多(1899--1946)为格律诗理论做出了很大贡献。为建设新格律诗,闻一多提出建设诗歌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并为此进行了艰苦的创作实践。闻一多有两部诗集《红烛》和《死水》。在他的作品中,爱国主义情感贯穿始终。此外,他的诗还表现了“五四”时期积极向上,进取追求的精神风貌。他的艺术表现方法是浪漫主义的。他常选择某一形象来托物寄情。他善用贴切的比喻以增强诗的形象性和艺术感染力。他的诗具有他所提出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这一特点对整个格律派产生过重大影响。徐志摩(1896--1931)是新月社的另一重要诗人。他的诗主要表达对光明的追求、对理想的希冀、对现实的不满。表现个性解放、追求爱情的诗在徐志摩的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他的诗风婉约,文字清爽、明净,感情渲染浓烈、真挚,气氛柔婉、轻盈,表现手法讲究而多变。他的诗多收于《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等诗集中。 几乎在新月派活跃的同时,象征派的诗也出现在中国的诗坛上。象征派的诗既不真实描写,也不直抒胸臆,而是常采用不同于常态的联想、隐喻、幻觉、暗示等手段制造朦胧、神秘的色彩。李金发(1900--1976)是象征派的代表人物,著有《微雨》、《为幸福而歌》等诗集。他的诗反映了“五四”之后一些知识分子面临茫然的前途时而产生的悲观情绪。李金发被人称为“诗怪”,是因其诗怪诞,可读性较差,但他的诗也有许多成功之处,如诗中大量形象鲜明的比喻、形象化的语言、表现强烈的感觉等皆为许多人所不及。其他成绩较为突出的象征派诗人还有王独清、穆木天和冯乃超。 30年代的左翼诗派以高昂的战斗激情领诗坛一派风骚。殷夫(1909--1931)是重要的政治抒情诗人。他的诗热情颂扬无产阶级革命,生动描绘工人运动的战斗场面。因为有实际斗争经验,所以他的诗感情充沛而真挚又不流于空泛,艺术风格朴实、粗犷,代表作品有《血字》、《1929年的5月1日》、《我们的诗》等。左翼诗派的重要代表团体是中国诗歌会。他们的艺术主张是诗歌大众化,倡导诗歌面向下层人民,歌唱抗日救亡运动,代表诗人是浦风(1911--1942)。 新月派之后,描写现代人在现代生活中的现代情绪的现代诗派兴起,戴望舒(1905--1950)是现代诗派的主要诗人。他因1928年发表的《雨巷》一诗而获“雨巷诗人”的美名,曾出版过《我的记忆》、《望舒草》等诗集。这些诗作集中表现了知识分子在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感和孤独感。他的诗大量采用象征意象,但因贴近主观情绪,诗意虽曲折、朦胧但并不过于晦涩。他常用的譬喻也新鲜而贴切。富于节奏感是他的诗的另一特色。 抗战后诗坛上最重要的诗派是七月派。七月派的重要诗人是胡风、艾青、田间、亦门、鲁藜、邹荻帆等。在他们的创作中,政治抒情诗占有很大比重,内容多充满爱国主义激情,呼唤人们的抗敌斗志。七月派在艺术上注重以炽烈的激情去撞击人们的心灵,而不讲究文学的雕琢、修辞。质朴、粗犷、奔放是七月诗人共有的艺术特色。 40年代后半期,被后来称为民歌体的新诗在解放区农村成熟了。民歌体新诗的突出成就表现在李季与阮章竞的叙事诗中。 马凡陀是袁水拍(1907--1983)40年代中期发表讽刺诗的笔名。他在这一时期的诗结集为《马凡陀的山歌》,这是当时国统区最有影响的政治讽刺诗集。它多以市民熟悉的民谣、小调写成,轻松、诙谐而又锐利、泼辣,锋利的笔锋扫荡了末日社会的各个角落。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诗歌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新题材、新主题伴随着新生活应运而生。诗人们满怀激情抒写了一首首新时代的颂歌。同时,新的社会也造就出一批诗坛新人和崭新的作品。他们是:邵燕祥和他的《歌唱北京城》、《到远方去》,森林诗人傅仇和他的《伐木者》,严阵的《老张的手》,未央的《祖国,我回来了》,李瑛的《军帽下的眼睛》,公刘的《边城短歌》和《黎明的城》,顾工的《喜马拉雅山下》等。此外,诗歌形式有所创新,吸取民歌营养的信天游、接受外来影响的阶梯式、新格律诗等形式相继出现。 50年代未60年代初,诗歌兴起了新民歌运动,发展了传统民歌。政治抒情诗以独立的艺术形式在60年代出现,郭小川、贺敬之是当时两位优秀的政治抒情诗人。这一时期诗歌创作的另一突出成就是长篇叙事诗的丰收。郭小川的《深深的山谷》、《将军三部曲》以新颖的形式和深遂的思想享誉诗坛,李季的《杨高传》、闻捷的《复仇的火焰》、韩起祥的《翻身记》、王致远的《胡桃坡》、臧克家的《李大钊》、田间的《赶车传》等也都别具特色。 但取得成绩的同时,这一时期的诗歌创作也存在着题材、主题、形式、风格不够丰富的缺点。 新时期以来,沉寂十载的诗坛呈现出百花齐放的新景象。诗歌在表现手法上,得以古今中外广泛借鉴,形式则更趋于松散的自由体,风格千姿百态。新时期初期,欢呼胜利、反思历史的诗歌继承了现实主义的传统,并使之继续发展。与此同时,一批青年诗人,如舒婷、顾城、江河等在70年代末、80年代初快速成长起来。他们的诗通常表现出一种晦涩的、不同于寻常的复杂情绪,人们谓之“朦胧诗”。 80年代中后期以后,诗坛又出现了自称为“第三代诗人”的现代派潮流。 参考资料:
内容摘要:“问津”一词的象喻之义是探求人生的道路,追求人生的理想。表达作者悲情忧世之道。富有深邃的自然、玄幻、自由之美学意义。关键词:象喻,悲情,自然,玄幻,自由 《桃花源诗并序》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名篇,是陶渊明创作的顶峰。八年级语文教材选编了《桃花源记》一文,教学此文时,教师大都会运用各种方法,引领学生欣赏桃花源的美景、桃花源人的热情、桃花源安乐祥和、平宁怡然、富足的社会形态,比较感受桃花源的美好,感悟作者陶渊明借世外桃源所寄寓的美好情怀。笔者在教学此文时,一般也是按照教学大纲要求引领学生学习,很少探究此文的深意。尤其是对文末“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都是一带而过!,闲暇之余,玩味良久,总觉得“后遂无问津者”意味悠长……结合陶渊明所处的时代和他诗文对后世的影响,笔者认为“无问津”除了课本注释“没有问路的”以外,还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蕴:一、“无问津”的象喻之义 叶嘉莹老师在《北宋名家词选讲》一书中,详尽解读了秦少游的一首词——《踏莎行》 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 叶老师说:开头三句“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所写的是一种绝望的感情,是说对天下美好事物的那种追求和向往之情完全都落空了。这开头三句,我以为是一种象喻性的写法。“楼台”“津渡”都不是实景,都是一种象喻,而这个比喻,它的这个形象,也不是现实所有的形象,是一种象喻之象,是喻言的形象。“楼台”代表一种崇高的境界,“津渡”代表一种指示出路的所在。因为津渡是码头,它表现为一个出路。可现在在秦少游心中,这些东西都失去了,本来在他的想象之中有一个崇高的楼台——“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这是想象中的一个崇高境界,可是现在这个崇高的境界被大雾遮掩了,看不见了,他又说,我本来想找一个渡口,一个出路,可是在月光之下的迷蒙之中,在这有雾的夜晚,我看不见这个渡口了。 他为什么写出这样的词来?就是因为在他内心之中对那种美好的向往追求落空之后,绝望之后,他要把他那痛苦绝望的心情表现出来。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落空了,他就是以这种沉痛绝望的心情,创造了这样的形象。 第三句引用了众所周知的“桃源”的典故。就算“望断”,也找不到美丽传说中的桃源了! 《桃花源记》本身就是陶渊明虚构出来的,也有比喻和想象的性质。所以文末“后遂无问津者”,不仅仅指后来就没有问路的人了,也同时喻指后来连追求理想的人都没有了。 陶渊明《饮酒•二十》也有提到“终日驰车走,不见所问津”。意思是说许多人终日为名利竞相奔走,不见有人去问津这治世的真道理,去探求真正的道路! 所以“问津”一词的象喻之义是探求人生的道路,追求人生的理想! 二、“无问津”的悲情忧世之道 王国维在《人间嗜好之研究》说:“若夫直正之大诗人,则又以人类之感情为其一己之感情。”陶渊明生活在一个大分裂、大混乱的时期,整个中国社会矛盾重重、危机四伏、战争频繁、祸乱不已。“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杂诗》其五)“少时壮且厉,抚剑独行游。”(《拟古九首》)陶渊明是一位极热烈极有豪气的人(梁启超语)可是在那个动荡的社会,陶渊明报国无门立功无望,在数次入仕的过程中,他清醒地意识到他的个人理想和社会理想无从实现,虽然他也有颇以为豪的家世:他的曾祖父陶侃,晋大司马,封长沙郡公。祖父茂,武昌太守,父亲也曾出仕做官。他的外祖父孟嘉更是得到陶渊明的喜爱。他曾专门写过一篇传记《晋故征西大将军长史孟府君传》,从文中可以看出陶渊明受外祖父的影响较大。应该说,能为黎明百姓做事,而又品德高尚才华横溢的外祖父是陶渊明心中的榜样!所以,即便躬耕田园,穷到彻骨苦到彻骨,陶渊明的志向并没有泯灭!“借问游方士,焉测尘嚣外?愿言蹑轻风,高举寻吾契。”(《桃花源诗》)请问在世间各处巡游的方士们,你们怎能推测尘世之外的事?我愿意踩着轻风而去,在空中高高地飞翔,去寻找那适合我的桃源神境。而一句“后遂无问津者”也是同样的感叹!是对高尚人士刘子骥的感叹!是对自己的感叹!更是对后世人的感叹! 王国维《人间词话》云:“我瞻四方,蹙蹙靡所骋”,诗人之忧生也;“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似之。“终日驰车走,不见所问津”,诗人之忧世也;“百草千花寒食路。香车系在谁家树”似之。王国维说这一诗一词都表达了诗人对个体生命的忧虑之心,诗人在感慨一己生命的坎坷之时,也表达了一个时代和一个群体的忧虑,所以“忧生”之中也包含着“忧世”之意。陶渊明的“终日驰车走,不见所问津”表达了陶渊明的关怀世道时运的淑世情怀。 陶渊明在《饮酒二十首并序》说,“余闲居寡欢,兼比夜已长,偶有名酒,无夕不饮。顾影独尽,忽焉复醉。既醉之後,辄题数句自娱。纸墨遂多,辞无诠次。聊命故人书之,以为欢笑尔。”可哪一篇是“以为欢笑”?诗人把深切的悲哀化在了诗中,他始终忠于自己的志向,“诗人吟诗如杜鹃泣血,当后人的心灵能感受到诗人恬然表面下的大悲大喜、大惊大忧以及深深的遗恨、深深的嗟叹时,诗人的精神生命才得以通过诗的意境在后世延伸。” 梁昭明太子萧统在《陶渊明集序》中评:有疑陶渊明诗篇篇有酒,吾观其意不在酒,亦寄酒为迹焉。其文章不群,辞采精拔,跌宕昭彰,独超众类。抑扬爽朗,莫与之京。横素波而傍流,干青云而直上。语时事则指而可想,论怀抱则旷而且真。加以贞志不休,安道苦节,不以躬耕为耻,不以无财为病,自非大贤笃志,与道污隆,孰能如此乎? 尼采谓:一切文学,余爱以血书者。渊明之诗,真所谓以血书者也,一切精义在其中。化用王国维的话说,渊明的文字都是至性至情的文字,这种至性至情之中包含着人类共用的性情——悲情。 三、“无问津”构建的美学意义 (一)、自然之美 梁启超在《陶渊明之文艺及其品格》说:渊明何以有如此高尚的品格和文艺呢?一定有整个的人生观在背后,他的人生观是什么呢?可以拿两个字来包括:自然。梁启超认为:“自然”是他理想的天国,凡有丝毫矫揉造作都认作自然之敌,绝对排除。他做人很下苦功夫,目的不外保全他的“自然”。梁启超说,陶渊明一直到临死的时候,还是悠然自得,不慌不忙地留下几篇自祭自挽的妙文。对此,梁启超给予了很高的评价:古来忠臣烈士慷慨就死时几句简单的绝命诗词,虽然常有,若文学家临死时留下很有理趣的作品,陶渊明外好像没有第二位哩? 陶渊明就是这样保持着原本的大自然的率真状态,就是在这样纯粹素朴之中表达至真至切的思想感情,后世追逐他的人很多,但陶渊明是最特殊的一个。所以木心说:陶渊明不在中国文学的塔内,他是中国文学的塔外人。我把这句话看作是“后世无问津者”的最好的诠释!陶渊明的人生之路后世无法复制,“不懂其精致,就难感知其朴素,不懂其朴素,就难感知其精致”(木心)“要自然、朴素的白贲的美才是最高的境界……最高的美应该是本色的美,就是白贲。”(宗白华)刘熙载的《艺概》说:白贲占于贲之上爻,乃知品居极上之文,只是本色”我觉得这段话用在渊明身上,便是极佳!极绚烂又极平淡!即便是被贬途中无可救药的乐天派苏东坡,那个诗词歌赋书法绘画都光芒万丈的大才子,也狂热崇拜陶渊明,自叹“我不如陶生”! 斯人已逝去,世上再无陶渊明!…… 二、玄幻自由之美 宗白华在《论〈世说新语〉和晋人的美》一文中说:晋人欣赏山水,由实入虚,即实即虚,超入玄境。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更是晋人玄学之美的典范。 “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发现桃花源的过程,桃花源人热情待客,淳朴的古风,都是近乎真实的记忆与体验。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处处带着现实世界的影子,但其安宁祥和怡然自乐的状态又是现实世界所没有的。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由忽逢而终杳,“境与神会,真气扑人。”空明、晶莹的世界深透着玄远幽深的哲学意味,现实的神话、逼真的幻境成为人们的一种精神需要。“它将现实与理想的冲突引入一种审美的自由境界,化人们永远解不开的生死得失、成败荣辱之心结为一种诗意,从而让人们总能够从任何痛苦、忧虑、恐惧、悲哀的情绪中得以解脱而超然物外、超然世外。” 桃花源社会本是一种人生最简单最单纯的样子,是陶渊明经历了坎坷世事、洞彻世俗百态之后的想要回到的生命自由之真,人格自由之真。“繁华落尽见真淳”,只是这繁华、名利包裹装饰了“本色、初心”,谁堪清贫、寂寞,“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天下人无不在名利这两条船上拥挤着挣扎着,“无问津”三个字把世俗人挡在桃花源之外,而桃花源却又成为人们的向往……向往而不得,是因为他们无法达到精神的净化和灵魂的自由…… 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一句“后遂无问津者”也许值得你细品!参考文献: 叶嘉莹《北宋名家词选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01—01陶渊明著郭平译著《陶渊明集》上海文艺出版社 王国维《人间词话》中华书局 2011—11—01宗白华《美学散步》 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02—01
继闪耀着现实主义光浑的汉乐府民歌和“怊怅切情”的古诗之后,魏晋南北朝诗歌无论在思想内容或艺术形式上,都有所发展。尤其是由于许多诗人的探索和努力,诗歌形式由汉诗的自由质朴淅趋词藻华美,音韵调谐,格律严谨,对仗工整,为唐诗的空前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建安诗歌是魏晋南北朝诗歌发展史上最为光浑夺目的一章。汉末的社会动乱和思想的活跃,促使建安诗坛磊放异彩。以曹操、曹丕、曹植和孔融、王粲、刘桢、陈琳、阮瑀、徐斡、应瑒等“建安七子”为代表,诗人们描写社会动乱的现实、抒发建功立业的抱负,形成了“慷慨任气”的时代风格。这就是后世称道的“建安风骨”。这一时期,久已沉寂的四言诗在曹操手里出现中兴景象,五言诗的创作更是繁荣,终于使这一诗体成为我国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之一。曹丕的《燕歌行》则开创了七言的新体制。富于创新精神的建安诗人善于向民歌学习,又缘以雅词,质朴的十诗开始转向文人诗的华美。这种现象在曹植诗中成为明显。
魏末,司马氏集团为了篡夺曹氏政权,用残酷的杀戮排除异己。恐怖险恶的社会现实遂对文学发生极大的影响。另一方面,魏晋玄学兴起,文人崇尚老庄,高谈玄理,遗落世事。政治和哲学思想的变化,引起诗风的演变。建安诗人那种迫切希望建功立业的积极进取精神,在正始时期的代表作家阮籍、嵇康的作品中已不复存在。他们对黑暗政治满怀愤恨,但为了免遭不测,所作诗往往多用比喻象征。特别是阮籍《咏怀诗》八十二首,以隐晦曲折的手法,集中抒写其嗟生忧时的思想感情,对后代诗人颇有影响。
西晋太康中,有三张(张载、张协、张亢)二陆(陆机、陆云)二潘(潘岳、潘尼)一左(左思)为代表的一批作家。其中陆机在当时最负盛名。但他的诗内容不甚充实,重在雕章琢句。左思则独树一帜。他的《咏史》八首借歌咏古代史事,抒写自己寒门失意之士的怨愤,情调高亢,笔力矫健,被钟嵘称之为“左思风力”。
太康之后,永嘉之际的著名诗人则有刘琨和郭璞。
晋室南渡后,老庄思想更甚,士大夫崇尚清淡,玄言诗流行一时。其中代表作家是孙绰、许洵。他们以老庄哲学入诗,作品枯燥乏味,绝少生活情趣。东晋末年,出现了杰出诗人陶渊明。他是中国诗史上享有崇高地位的诗人,对唐宋以来的历代作家有深远影响。陶渊明诗可分为田园诗和咏怀诗两类。他以平淡、朴素而又富有情趣的笔墨,多方面地描写田园风光,抒写他在农村的真切感受。以前诗人所忽视的田园景物第一次被陶渊明描绘得那样美妙和情味隽永,所以后人称他为“田园诗人”。陶渊明的另一类诗是咏怀诗,继承了阮籍和左思的传统,表现了他对社会现实的不能忘怀和对污浊世俗的不满。他的全部诗篇,雄辨证明他有着“静穆”的一面,也有“金刚怒目”的一面。陶诗的突出风格是平淡自然,在质朴、简约的形式中,包孕丰厚的情韵,苏轼正确地评陶诗为“质页实绮,癯而实腴”。陶诗在当时诗坛上可谓独树一帜。这些美妙的诗因和时人喜好玄言诗的风尚格格不入,所以不被当代人所重视。陶诗极高的美学价值在唐宋以来才被人们发现。
晋宋之际,诗风最重要的变化是山水诗的兴起和玄言诗的告退。在东晋末年的谢琨、殷仲文的诗里,对山东省水的描写已逐渐增多,但他们的成就不大。谢灵运是我国诗史上第一个用全力精细刻划山水景物的诗人。诗发展展到刘宋时期,更讲空形式。谢灵运的诗追求对偶工整,刻意雕琢。与他同时代的鲍照则继承和发扬汉乐府反映现实的优良传统,或描写边塞战争,或抒写怀才不遇的内心愤懑,或批判门阀制度的不合理,具有深广的社会内容。他擅长七言和杂言而有信的乐府诗,节奏错综多变,感情奔放,笔力雄健,具有独特风格。
齐永明年间,在音韵学进一步发展的基础上,著名诗人沈约、谢朓等人,根据四声和双声叠韵来研究诗句中的声、韵、调的配合,自学地运用声律来写诗,于是“声律说”大行,形成了所谓“永明体”的新体诗。这是中国诗歌史上的一大新变。新体诗的出现,反映出诗歌从比较自由到讲究格律的趋势。然而永明作家因过分强调声律、词藻,忽视了作品的思想内容,成就不高。只有谢朓的山水诗,吸取谢灵运状物精细的长处,又克服了他的情景游离的缺点,表现出情景交融,清新流丽,音律调谐的优点。
梁陈时代做诗的人特别多,但诗风每况愈下。梁简文帝提倡新体,好作艳诗,宫廷诗人庚肩吾、徐攡等人朝夕献艳诗,披之管弦,于是产生了所谓的宫体诗。宫体诗以描写妇色为主,词藻浮华,风格柔弱。自梁至初唐,其影响相沿一百多年。
在宫体诗泛滥之时,有少数诗人的作品还值得一读,如吴均的诗清拔有致为时人所信效。何逊、阴铿的山水诗也有清新之气。
北朝文人多崇尚南朝著名作家,多事模仿,很少创造。由南入北的庚信,却是集南北文学之大成的作家。他前期出入于梁朝宫廷,多奉和、应制和流连光景之作,风格浮艳。后期被迫做了北朝的官,生活和思想发生了巨大变化,深刻地影响了他的作品。他后期的作品多抒写对响应国的深切怀念和屈身事敌的羞愧心情。其代表作《咏怀》诗二十七多方面地反映了他的亡国之恨和身世之痛内容充实,情意真挚,风格苍凉沉郁,兼有南方文学的秀美和北方刚健。庚信的某些五言新体在声律上已暗合唐代的五言律诗和五言绝句,加上他的诗对仗工整,用典繁而精妙,因而对唐人的影响最为直接。
南北朝是乐府民歌发达的时期。南朝民歌包括《吴声歌曲》、《西曲歌》、《神弦曲》三部分。它们产生在首都建业(今南京)为中心的江南地区和荆州(今湖北江陵)一带。南朝民歌几乎全是情歌,体制短小,多用双关隐语,语言清新自然,情调宛转缠绵。
北朝民歌风格则与南朝民歌迥异。由于南北长期对峙,北朝政治、经济、文化、民族风尚、自然环境与南朝大不相同,北朝民歌题材较南朝民歌广泛,诸如战争、沿武、羁旅、人民的贫寒等内容,都有所反映。北朝民歌语言质朴,风格直率豪放。
纵观魏晋南北朝诗歌发展的总趋向,慷慨任气、刚刍爽朗的建安风骨没有很好地继承下来,偏重于追求诗歌形式的倾向却愈来愈甚。故后人对这一时期的诗歌多所批评。如唐代陈子昂说:“汉魏风骨,晋宋莫传……观齐梁间诗,彩丽竞繁,而兴寄都绝,每以永叹。”(《与东方左史虬修竹篇序》)但作为中国诗歌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魏晋南北朝诗是从汉代古诗发展至唐代近体诗的中间桥梁。这时期出现的著名诗人,如三曹、阮籍、左思、陶渊明、谢灵运、鲍照、庚信等人,也各有其独特成就,对中国文学的发展都曾产生过深远影响。中国的诗歌产生于文字发明之前,它是在人们的劳动、歌舞中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诗经》是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6世纪的诗歌总集,也是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305篇,按音乐的不同,分为“风”、“雅”、“颂”三类。“颂” 诗是统治者祭祀的乐歌,有祭祖先的,有祭天地山川的,也有祭农神的。“雅”分大雅和小雅,都是用于宴会的典礼,内容主要是对从前英雄的歌颂和对现时政治的讽刺。“风”是《诗经》中的精华,内容包括15个地方的民歌。 公元前4世纪,战国时期的楚国以其自身独特的文化基础,加上北方文化的影响,孕育出了伟大的诗人屈原。屈原以及深受他影响的宋玉等人创造了一种新的诗体枣楚辞。屈原的《离骚》是楚辞杰出的代表作。 楚辞发展了诗歌的形式。它打破了《诗经》的四言形式,从三、四言发展到五、七言。在创作方法上,楚辞吸收了神话的浪漫主义精神,开辟了中国文学浪漫主义的创作道路。 诗经、楚辞之后,诗歌在汉代又出现了一种新的形式,即汉乐府民歌。汉乐府民歌流传到现在的共有100多首,其中很多是用五言形式写成,后来经文人的有意模仿,在魏、晋时代成为主要的诗歌形式。 汉乐府中著名的篇章有揭露战争灾难的《十五从军征》,有表现女性不慕富贵的《陌上桑》、《羽林郎》,当然最为著名的还是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这首诗讲述了一个凄婉的爱情故事。焦仲卿与刘兰芝相爱至深,因为焦母与刘家的逼迫而分手,以致酿成生离死别的人间惨剧。汉乐府民歌最重要的艺术特色是它的叙事性,《孔雀东南飞》是汉乐府叙事诗的最高峰。汉乐府民歌多采用口语化的朴素语言表现人物的性格,故人物形象生动,感情真挚。汉乐府民歌中虽然多数为现实主义的描绘,但许多地方都有着程度不一的浪漫主义色彩,如《孔雀东南飞》的最后一段文字,即表现出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的巧妙结合。 五言诗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它从民间歌谣到文人写作,经过了很长的时间,到东汉末年,文人五言诗日趋成熟。五言诗达到成熟阶段的标志是《古诗十九首》的出现。《古诗十九首》不是一时一人的作品,诗的内容多叙离别、相思以及对人生短促的感触。长于抒情,善用比、兴手法是《古诗十九首》最大的艺术特色。 汉末建安时期,“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籍、应旸、刘桢)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并普遍采用五言形式,第一次掀起了文人诗歌的高潮。他们的诗作表现了时代精神,具有慷慨悲凉的阳刚气派,形成为后世称作“建安风骨”的独特风格。七子中成就最高的是王粲,其代表作《七哀诗》三首是汉末战乱现实的写照。曹氏父子是建安文坛的风云人物,其中曹植所取得的艺术成就最高。曹植(19--232)的诗歌内容富于气势和力量,描写细致、词藻华丽、善用比喻,因而具有“骨气奇高、词采华茂”的艺术风格,代表诗作为《赠白马王彪》。建安时代的诗,是从汉乐府发展到五言诗的转变关键,曹植是当时的代表诗人。他的诗受汉乐府的影响,但却比汉乐府有更多的抒情成份。 建安时代之后的阮籍(210--263)是正始时代的代表诗人,他的《咏怀诗》进一步为抒情的五言诗打下基础,他常用曲折的诗句表达忧国、惧祸、避世之意。与阮籍同期的还有嵇康(224--263),他的诗愤世嫉俗,锋芒直指黑暗的现实。他们俩人的诗风基本继承了“建安风骨”的传统。 两晋时期的诗歌创作逐渐走上形式主义道路,诗歌内容空泛。继承和发扬“建安风骨”传统,作品内容充实的诗人是左思(250左右--305左右)。他的《咏史诗》八首,借古事讽喻时事,思想性很强,但这类诗作毕竟不是主流,而且越来越少,直到东晋末年的陶渊明才给诗坛带来接近现实的作品。 隐居不仕的陶渊明把田园生活作为重要的创作题材,因此历来人们将他称作“田园诗人”。在当时崇尚骈骊、重形式而轻内容的时代气氛中,陶渊明继承乐府的现实主义传统,形成了他单纯自然的田园一体,为古典诗歌开创了一个新的境界,而且五言诗在他的手中得到高度的发展。 与陶渊明差不多同时的谢灵运(385--433)是开创山水诗派的第一人。他的山水诗特点是,能把自己的感情贯注其中,但有些诗字句过于雕琢,描写冗长,用典、排偶不够自然。 南北朝时期是中国诗歌史上的又一发展时期,这表现在又一批乐府民歌集中地涌现出来。它们不仅反映了新的社会现实,而且创造了新的艺术形式头绺瘛U庖皇逼诿窀枳艿奶氐闶瞧��绦。�闱槎嘤谛鹗隆D铣�指�4嫦吕吹挠?80多首,一般为五言四句小诗,几乎都是情歌。北朝乐府数量远不及南朝乐府,但内容之丰富、语言之质朴、风格之刚健则是南朝乐府远不能及的。如果说南朝乐府是谈情说爱的“艳曲”,那么,北朝乐府则是名符其实的“军乐”、“战歌”。在体裁上,北朝乐府除以五言四句为主外,还创造了七言四句的七绝体,并发展了七言古诗和杂言体。北朝乐府最有名的是长篇叙事诗《木兰诗》,它与《孔雀东南飞》并称为中国诗歌史上的“双璧”。 南北朝时最杰出的诗人是鲍照(410左右--466)。鲍照继承和发扬了汉魏乐府的传统,创作了大量优秀的五言和七言乐府诗。《拟行路难》18首是他杰出的代表作。他成熟地运用七言句法,表现了个人的不幸和对社会不平的抗议。 南齐永明年间,“声律说”盛行,诗歌创作都注意音调和谐。这样,“永明体”的新诗体逐渐形成。这种新诗体是格律诗产生的开端。这时期比较著名的诗人是谢眺(464左右--499)。谢眺以山水诗著名,诗风清新流丽。他的新体诗对唐代律诗、绝句的形成有一定影响。 诗歌发展到唐代,迎来了高度成熟的黄金时代。在唐代近三百年的时间里,留下了近五万首诗,独具风格的著名诗人约五、六十个。 初唐四杰是唐诗开创时期的主要诗人。这四杰分别是王勃(649--676)、杨炯(650--693)、卢照邻(637--689)、骆宾王(646--684)。他们的诗虽然因袭了齐、梁风气,但诗歌题材在他们手中得以扩大,五言八句的律诗形式也由他们开始初步定型。 “四杰”之后,陈子昂(661--702)明确提出反对齐梁诗风,提倡“汉魏风骨”。《感遇诗》38首,即是他具有鲜明革新精神的代表之作。 盛唐时期是诗歌繁荣的顶峰。这个时期除出现了李白、杜甫两个伟大诗人外,还有很多成就显著的诗人。他们大致可分为两类:一类是以孟浩然和王维为代表的山水田园诗人;另一类是边塞诗人,他们中的高适和岑参取得成就最高,王昌龄、李颀、王之焕也是边塞诗人中的佼佼者。王昌龄的边塞诗大部分用乐府旧题抒写战士思念家乡、立功求胜的心情,他的《从军行》、《出塞》历来被推为边塞诗的名作。李颀的边塞诗数量不多,成就却很突出,《古意》一首、《古从军行》是他的代表作。王之焕是年辈较老的边塞诗人,一首《凉州词》写尽了远征人思家的哀怨,另一首《登鹤雀楼》诗意高远,富于启示性。 中唐诗歌是盛唐诗歌的延续。这时期的作品以表现社会动荡、人民痛苦为主流。白居易是中唐时期最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继承并发展了《诗经》和汉乐府的现实主义传统,从文学理论上和创作上掀起了一个现实主义诗歌的高潮,即新乐府运动。元稹、张籍、王建都是这一运动中的重要诗人。元稹(779--831)的主要作品是乐府古题19首和新乐府12首。无论从内容还是从形式来说,元诗都非常接近白居易的诗,语言通俗易懂是他们共同的特色,这是源于他们文学观点的一致。张籍和王建虽无明确的文学主张,但他们以丰富的创作成为新乐府运动的中坚。同情农民疾苦是张籍乐府诗的主题,以《野老歌》最为著名。风格与上述几人十分相近的李绅诗作虽不多,但《悯农》诗二首却为他赢得了广泛的读者。 除新乐府运动之外,这一时期还另有一派诗人,这就是韩愈、孟郊、李贺等人。他们的诗歌艺术比之白居易另有创造,自成一家。韩愈(768--824)是著名的散文家,他善以文入诗,把新的语言风格、章法技巧带入了诗坛,扩大了诗的表现领域,但同时也带来以文为诗,讲才学,追求险怪的风气。孟郊(751--814)与贾岛(779--843)都以“苦吟”而著名,追求奇险,苦思锤炼是他们的共同特点。刘禹锡(772--842)是一位有意创作民歌的诗人,他的许多《竹枝词》描写真实,很受人们喜爱。此外,他的律诗和绝句也很有名。柳宗元(773--819)的诗如他的散文一样,多抒发个人的悲愤和抑郁。他的山水诗情致婉转,描绘简洁,处处显示出他清峻高洁的个性,如《江雪》就历来为人们所传诵。李贺(790--816)在诗歌的形象、意境、比喻上不走前人之路,拥有中唐独树一帜之风格,开辟了奇崛幽峭、浓丽凄清的浪漫主义新天地。《苏小小墓》、《梦天》等都是充分体现他的独特风格之作。 晚唐时期的诗歌感伤气氛浓厚,代表诗人是杜牧、李商隐。杜牧(803--852)的诗以七言绝句见长,《江南春》、《山行》、《泊秦淮》、《过华清宫》等是他的代表作。这些诗于清丽的辞采、鲜明的画面中见俊朗的才思。李商隐(813--858)以爱情诗见长。他的七律学杜甫,用典精巧,对偶工整,如《马嵬》就很有代表性;他的七言绝句也十分有功力,《夜雨寄北》、《嫦娥》等是其中的名作。 晚唐后期,出现了一批继承中唐新乐府精神的现实主义诗人,代表人物是皮日休、聂夷中、杜荀鹤。他们的诗锋芒毕露,直指时弊。 诗发展到宋代已不似唐代那般辉煌灿烂,但却自有它独特的风格,即抒情成份减少,叙述、议论的成份增多,重视描摹刻画,大量采用散文句法,使诗同音乐关系疏远。 最能体现宋诗特色的是苏轼和黄庭坚(1045--1105)的诗。黄庭坚诗风奇特拗崛,在当时影响广于苏轼,他与陈师道一起开创了宋代影响最大的“江西诗派”。宋初的梅尧臣(1002--1060)、苏舜钦(1008--1048)并称“苏梅”,为奠定宋诗基础之人。欧阳修、王安石(1021--1086)的诗对扫荡西昆体的浮艳之风起过很大作用。国难深重的南宋时期,诗作常充满忧郁、激愤之情。陆游是这个时代的代表人物。与他同时的还有以“田园杂兴”诗而出名的范成大(1126--1193)和以写景说理而自具面目的杨万里(1124--1206)。文天祥(1236--1282)是南宋最后一个大诗人,高扬着宁死不屈的民族精神的《过零丁洋》是他的代表作。 源于唐代的词,鼎盛于宋代。唐末的温庭筠(812--870)第一个专力作词。他的词词藻华丽,多写妇女的离别相思之情,被后人称为“花间派”。南唐后主李煜(937--978)在词的发展史上占有较高的历史地位。他后期的词艺术成就很高,《虞美人》、《浪淘沙》等用贴切的比喻将感情形象化,语言接近口语,却运用得珠圆玉润。 宋初的词人象晏殊(991--1055)、欧阳修都有出色的作品,但依然没有脱离花间派的影响。到了柳永,开始创作长调的慢词,自此,词的规模发生了显著变化。到了苏轼,词的题材又得以进一步发展,怀古伤今的内容进入了他的词作之中。与苏轼同时代的秦观(1049--1100)和周邦彦(1056--1121)也是非常出色的词人。秦观善作小令,通过抒情写景传达伤感情绪的《浣溪沙》、《踏莎行》、《鹊桥仙》等是他的代表作。周邦彦不仅写词且善作曲,他创造了不少新调,对词的发展贡献很大。他的词深受柳永影响,声律严整、适于歌唱、字句精巧、刻画细致,代表作有《过秦楼》、《满庭芳》、《兰陵王》、《六丑》等。在两宋词坛上,女词人李清照以其独树一帜的风格,占有相当重要的一席之地。 南宋初年,面临国破家亡的危局,诗词作品多表现作家们的爱国之情,辛弃疾被誉为爱国词人,他是这一时期的代表人物。受辛词影响,陈亮、刘过、刘克庄、刘辰翁等人形成了南宋中叶以后声势最大的爱国词派。 南宋后期的词人姜夔(约1155--1235)最为著名。姜词绝大多数是纪游咏物之作。在他的词作中,更多的是慨叹身世的漂零和情场的失意,较有代表性的作品是《长亭怨慢》。他的词沿袭了周邦彦的道路,注意修辞琢句和声律,但内容欠充实。 词在南宋已达高峰,元代散曲流行,诗词乃退居其后。 明代诗歌是在拟古与反拟古的反反复复中前行的,没有杰出的作品和诗人出现。 清代诗词流派众多,但大多数作家均未摆脱拟古主义和形式主义的套子,难有超出前人之处。清末龚自珍(1792--1841)以其先进的思想,打破了清中叶以来诗坛的沉寂,领近代文学史风气之先。他的诗常着眼于社会、历史和政治的观点来揭露现实,使诗成为现实社会的批判工具。后来的黄遵宪(1848--1905)、康有为(1858--1927)、梁启超(1873--1929)等新诗派更是将诗歌直接用做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的宣传载体。 “五四”文学革命中,中国的现代文学诞生了。1917年胡适(1879--1942)首先在《新青年》上发表了白话诗8首,并提出“诗体大解放”的主张,倡导不拘格律、不拘平仄、不拘长短的“胡适之体”诗。在新诗诞生过程中,刘半农、刘大白、康白情、俞平伯是创作主力。经过他们的努力,新诗形成了没有一定格律,不拘泥于音韵,不讲雕琢,不尚典雅,只求质朴,以白话入行的基本共性。最早出版的新诗集有:胡适的《尝试集》、俞平伯的《冬夜》、康白情的《草儿》和郭沫若的《女神》。 郭沫若的《女神》带着狂飙突进的“五四”时代精神,带着不同于其他白话诗的鲜明艺术性,为新诗奠定了浪漫主义的基础。《女神》也是新诗真正取代旧诗的标志。它成功地创造、运用了自由体形式,将新诗推向新的水平。 经过开辟阶段,新诗形成了以自由体为主,同时兼有新格律诗、象征派诗的较为完善的形态。 文学研究会的作家们创作了大量的自由体诗,他们的诗多以抒情为主,表现了觉醒后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的追求与苦闷。其中朱自清的成就较为突出。他的诗突出地表现了积极进取的精神,如《光明》一诗表达了作者不靠施舍、踏实求索的愿望。还有《匆匆》、《自从》、《毁灭》等诗都表现了历经坎坷与幻灭,追求理想之心不渝的坚韧。文学研究会中自成一家的冰心,受泰戈尔《飞鸟集》的影响,创作出版了《繁星》、《春水》两部诗集。她的这些诗都被称作“繁星体”。她的“繁星体”诗多表现母爱、童真和自然之情,满蕴温柔、忧愁之风。 怒吼的诗指的是瞿秋白和蒋光赤等共产党员作家的政治抒情诗,其中蒋光赤(1901?/FONT>1931)的诗最多。他的诗中具有鲜明的社会主义色彩,如《太平洋中的恶象》、《中国劳动歌》、《哭列宁》等诗一扫当时许多新诗中的缠绵悱恻之调,充满了阳刚之音,但他的政治抒情诗存在内容较空泛的弊病。 在新诗创作中,爱情诗这一领域当属湖畔诗社的诗最为引人注目,汪静之(1902-- )、应修人(1900--1933)、潘漠华(1902--1934)和冯雪峰(1903--1976)是其中的主力。他们的诗中所描写的爱情大胆而袒露,其间所显现出的质朴、单纯的美是最打动人的地方。 写自由体诗的冯至(1905--1994)也是比较有成就的诗人。他的诗既写爱情,也写亲情和友情,出版有《昨日之歌》、《北游及其他》等诗集。 提倡格律诗的是新月派。闻一多(1899--1946)为格律诗理论做出了很大贡献。为建设新格律诗,闻一多提出建设诗歌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并为此进行了艰苦的创作实践。闻一多有两部诗集《红烛》和《死水》。在他的作品中,爱国主义情感贯穿始终。此外,他的诗还表现了“五四”时期积极向上,进取追求的精神风貌。他的艺术表现方法是浪漫主义的。他常选择某一形象来托物寄情。他善用贴切的比喻以增强诗的形象性和艺术感染力。他的诗具有他所提出的音乐美、绘画美、建筑美,这一特点对整个格律派产生过重大影响。徐志摩(1896--1931)是新月社的另一重要诗人。他的诗主要表达对光明的追求、对理想的希冀、对现实的不满。表现个性解放、追求爱情的诗在徐志摩的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他的诗风婉约,文字清爽、明净,感情渲染浓烈、真挚,气氛柔婉、轻盈,表现手法讲究而多变。他的诗多收于《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猛虎集》、《云游》等诗集中。 几乎在新月派活跃的同时,象征派的诗也出现在中国的诗坛上。象征派的诗既不真实描写,也不直抒胸臆,而是常采用不同于常态的联想、隐喻、幻觉、暗示等手段制造朦胧、神秘的色彩。李金发(1900--1976)是象征派的代表人物,著有《微雨》、《为幸福而歌》等诗集。他的诗反映了“五四”之后一些知识分子面临茫然的前途时而产生的悲观情绪。李金发被人称为“诗怪”,是因其诗怪诞,可读性较差,但他的诗也有许多成功之处,如诗中大量形象鲜明的比喻、形象化的语言、表现强烈的感觉等皆为许多人所不及。其他成绩较为突出的象征派诗人还有王独清、穆木天和冯乃超。 30年代的左翼诗派以高昂的战斗激情领诗坛一派风骚。殷夫(1909--1931)是重要的政治抒情诗人。他的诗热情颂扬无产阶级革命,生动描绘工人运动的战斗场面。因为有实际斗争经验,所以他的诗感情充沛而真挚又不流于空泛,艺术风格朴实、粗犷,代表作品有《血字》、《1929年的5月1日》、《我们的诗》等。左翼诗派的重要代表团体是中国诗歌会。他们的艺术主张是诗歌大众化,倡导诗歌面向下层人民,歌唱抗日救亡运动,代表诗人是浦风(1911--1942)。 新月派之后,描写现代人在现代生活中的现代情绪的现代诗派兴起,戴望舒(1905--1950)是现代诗派的主要诗人。他因1928年发表的《雨巷》一诗而获“雨巷诗人”的美名,曾出版过《我的记忆》、《望舒草》等诗集。这些诗作集中表现了知识分子在大革命失败后的幻灭感和孤独感。他的诗大量采用象征意象,但因贴近主观情绪,诗意虽曲折、朦胧但并不过于晦涩。他常用的譬喻也新鲜而贴切。富于节奏感是他的诗的另一特色。 抗战后诗坛上最重要的诗派是七月派。七月派的重要诗人是胡风、艾青、田间、亦门、鲁藜、邹荻帆等。在他们的创作中,政治抒情诗占有很大比重,内容多充满爱国主义激情,呼唤人们的抗敌斗志。七月派在艺术上注重以炽烈的激情去撞击人们的心灵,而不讲究文学的雕琢、修辞。质朴、粗犷、奔放是七月诗人共有的艺术特色。 40年代后半期,被后来称为民歌体的新诗在解放区农村成熟了。民歌体新诗的突出成就表现在李季与阮章竞的叙事诗中。 马凡陀是袁水拍(1907--1983)40年代中期发表讽刺诗的笔名。他在这一时期的诗结集为《马凡陀的山歌》,这是当时国统区最有影响的政治讽刺诗集。它多以市民熟悉的民谣、小调写成,轻松、诙谐而又锐利、泼辣,锋利的笔锋扫荡了末日社会的各个角落。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诗歌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新题材、新主题伴随着新生活应运而生。诗人们满怀激情抒写了一首首新时代的颂歌。同时,新的社会也造就出一批诗坛新人和崭新的作品。他们是:邵燕祥和他的《歌唱北京城》、《到远方去》,森林诗人傅仇和他的《伐木者》,严阵的《老张的手》,未央的《祖国,我回来了》,李瑛的《军帽下的眼睛》,公刘的《边城短歌》和《
建议你可以翻看:包罗宏富的《中国诗学大辞典》该书在海外及港台研究:这一部分内容丰富、搜罗全面而编排有序,亦为本书特点之一。中国古典诗歌很早就流传于海外,海外学者对它的研究也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由于“海外”一词内涵极为丰富,它既包括了一千多年前接受了中国古典诗歌,并对其诗歌创作发生很大影响的日本、韩国、越南等周边国家;也涵盖了近一二百年才接触到中国古典诗歌的美国及东欧一些国家。港台指台湾、香港、澳门等与内地有差异的地区。因此,这一部分不仅涉及内容多,其中差别也很大。在立目、编排、写作上也很难比照其他部分处理,负责这一部分的编委和作者根据海外研究的实际情况,把所收词目分为:一、中国古典诗歌与世界各国的关系,如中国古诗在日本、中国古诗在西方、中印诗缘、中国古诗与《怀风藻》、寒山诗与美国垮掉派等;二、中国某一部分古诗的海外研究,如《诗经》研究在国外、杜甫研究在国外、元明清诗研究在国外等;三、中国古典诗歌理论的海外研究,如中国古典诗论在东方等;四、海外一些学者运用有特色的文学理论对中国古诗的研究,如西方神学观与《诗经》、新批评研究、帕里一劳德理论及其应用等;五、海外研究著作,如《诗境记》、《汉字作为诗歌的媒介》等;六、重要的海外中国诗学专家,如祗园南海、吉川幸次郎、高本汉、艾德林等;七、香港、台湾的中国古典诗歌研究状况,如台湾的魏晋南北朝诗歌研究、中国山水诗研究等。另外你可以进这里来看看,很多都是魏晋南北朝方面的研究材料。。。
书评《摆渡人2》2018/01/06 1/100 如果命运是一条孤独的河流。谁会是你的灵魂摆渡人? 记得看《摆渡人1》是1年前了,其中的故事情节多已遗忘,看完《摆渡人2》后,其实很困惑,因为我从书中并没有得到太多的感悟,也许,这只是一部成功的小说,因为它出众的文采和独具匠心的构思才受到了众多读者的钟爱。与学术论文相比,我本不该如此苛求。我一直认为大多数作品中,作者总是不可避免的展现出自己的影子。强调自己的观点和捍卫自己的立场。 然而从作者生平来看,我并没有发现其有多少的独特之处。如果非要总结一下书中的主题的话,我觉得就是爱情和命运吧。 第二部中,摆渡人崔斯坦和本来已经死去的迪伦穿越了荒原与人世的屏障,来到了人世。然而对于他们这种“逆天之举”,他们不知道意味着什么。麻烦接踵而来,首先是迪伦的母亲对于崔斯坦这个不速之客的百般刁难;然后是崔斯坦发现她们根本就没法远距离分开,必须保持在一定的距离内,否则,彼此就会有生命危险;最糟糕的是他们发现荒原上的恶魔通过他们穿越留下的漏洞来到了人世,为害人间;而此时,崔斯坦也感受到了一股危险的气息——来自于法力强大的审判者,为了在人世继续存在下去,他和审判者达成了协议,要求他在三天内补上漏洞并清理完来到人世的恶魔。崔斯坦答应了,然而他不知道的是一直爱慕着他的苏珊娜也来到了和他一样的世界,并及时挽救了他的生命。但同时也留下了另一个漏洞和带来了更多的恶魔。在他们联手解决剩下的麻烦的过程中,苏珊娜一直未表露心迹。而崔斯坦对于她穿过荒原所带来的麻烦而颇有敌意。最后,审判者再次出现,万念俱灰的苏珊娜决定接受惩罚。带上和他一起穿越过来的杰克回到了荒原,而崔斯坦和迪伦则因为他们忠贞不渝的爱情打动了审判者,得以继续留在人世生活,从此就幸福的。。。。。。 如果说《摆渡人1》写的是对于命运的挑战,如唐诗五言绝句里的“人生足别离”,唯有再见方为人生。而书中的主人公可以为爱而死,甚至死而复生。想必爱情的至上也不过如此吧,而第二部则主要表达了爱情的力量的伟大,其中也写满了爱情的自私,爱情的代价与无奈。 如果“每一个镌刻着爱与善意的灵魂,都会成为我们生命中的摆渡人。” 可我还是禁不住想问可苏珊娜怎么办呢?重返荒原摆渡灵魂的她,又有谁来度她呢?也许人生也好,灵魂也罢。都只是一场盛衰荣辱、酸甜苦辣的体验,就像电影《西游记》里的那句经典台词“我来过,我战斗过,我不在乎结局。”苏珊娜为了所爱、所念之人,她尝试过了,她努力过了。即便她不可能不在乎这样的一个结局,可那又怎样呢?从她的身上,我仿佛看到了《大鱼海棠》里“湫”的影子。所有的爱与被爱不过是他们一厢情愿的幻想,当他们决定成全自己深爱之人的时候,心中会不会充满无奈与不甘?无论你们选择重返荒原还是化作人间春雨,爱情的世界里,请不要再为难自己。 因为爱情如此自私,而爱的代价又如此沉重。 本部小说的成功之处或许在于她将纯粹热烈而勇敢的爱情和其出其不意的情节架构有效的结合了起来。
摆渡人的深层含义:
1、爱情
爱情是小说永恒的主题,它不但是小说形成的根本,而且使人类美好的感情得以展现。人们都被书中迪伦和崔斯坦之间纯真的强大爱情所震撼,这种爱情强大到可以不畏魂飞魄散也要寻找到对方,这也是《摆渡人》引人瞩目的地方。
小说中迪伦和崔斯坦之间产生的爱情是顺理成章的。当女性处于危险中,对唯一值得自已依靠的人产生感情是很正常的;而男性对一个单纯的且会无条件地关心自己的女孩心动,这也是人之常情。正是爱情这一强大的支撑体,支撑着迪伦克服千难万险,也不畏失败后的魂飞魄散,从“家”返回荒原寻找崔斯坦,追寻自己的幸福;也正是爱情的力量促使着他们敢于解放禁锢的思想,才能返回人世。
2、家
家这则主题是《摆渡人》所隐喻的一条暗线,仔细推敲不难发现整篇小说围绕女主人公从逃离家到回归“家”,再从逃离“家”到回归家。以家为主题,展开了一场回家之旅。
因火车事故,迪伦意外而“亡”。每个灵魂离开人世后必须在灵魂摆渡人的带领下穿越过荒原,才能到达“家”。在穿越荒原的那些天,她与她的灵魂摆渡人——崔斯坦相爱了。穿越荒原途中,勇敢、强悍的崔斯坦化解了一次又一次恶魔的进攻,引领着迪伦的灵魂穿越危险的荒原,她到达了灵魂称之为“家”的地方。
扩展资料:
艺术特色
《摆渡人》是一篇灵魂治愈小说,它那史诗般的动人故事、完全意想不到的情节构思、作者高超的写作技巧和多重主题的相与交融,不但使作品别具一格,值得瞩目,而且又不失其内涵和令人深思的空间,通过解析富有浓郁哲理的三重主题,引导读者体会到小说表面上看似乎是作者天马行空的想象,而其本质上是作者对现实社会、人类自身进行探索后加上自身的见解,对社会和人性的揭露,也是人类情感复杂性的真实写照。
此外,小说也折射出人性之美,真爱、勇敢、信念无不涤荡着读者的内心,也让人们明白当必须直面生存和死亡、灵魂的毁灭与爱情的永生之艰难选择时,将如何迈出自己的脚步才会让自己的人生不后悔。
做自己作文高二议论文素材6篇
人生路上,人海茫茫,而每个人的路不同,他们有的充满朝气,有的活力四射,有的性格泼辣。他们用不同的方法展现自己,而你是怎样的人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做自己作文高二议论文素材6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清晨,打开窗户,轻嗅,淡淡花香扑鼻而来,灌木中簇拥着丛丛花朵,给人予清晨的美好心情。这是多么和谐而怡人的风景啊!
太阳还没升起,大地只被晨光照耀。冬季的寒冷还没退去,初春就已来到,虽说寒冷,但谁不想早点瞧瞧这期盼了一年的春季的可爱模样。
心情正好,这是有一位老奶奶映入眼帘,怎么又是她?她几乎每天都会出现在房前。她长得瘦小极了,岁月在她脸上留下不少痕迹,扎起的头发被风吹散了少许,孤零零的站着。她穿得很单薄,在风中冷得直哆嗦。见我在窗边看她,连忙露出了笑容。这位老奶奶左手持着大麻袋,右手就在地上拾着垃圾,她的动作很是熟练,不一会儿麻袋就装了五分之一。我十分疑惑:这位老奶奶难道没有家人吗?她没有穿小区保洁工的制服,而且每天还比清洁工来得早,这是为什么?我满脸都写着问号。
正当我困惑之时,来了一位中年男子,他径直地走向老奶奶,一把夺过老奶奶手中的大麻袋,对她吼道:“你怎么又来了!我不是说过我们家里不缺钱,不需要你卖垃圾的这点破钱!”老奶奶沉默不语,继续在地上寻找着垃圾,这位男子见她无动于衷,摔下大麻袋,走了。
没过多久,来了一群小孩,这群中的最大的孩子指着老奶奶嚷道:“你们快看,捡垃圾的又来了,臭臭奶奶又来了。”其它孩子也跟着起哄。老奶奶不理睬,依旧不抬头,这群孩子觉得无趣,便离开了。
我很好奇,便问道:“老奶奶你为什么要捡垃圾啊?刚才那位中年男子应该是你的儿子吧,你为什么不跟他回去呢?”这是老奶奶抬起来头,脸上洋溢着明媚的笑容说:“我以前就是靠捡垃圾的,艰苦拼搏了好久,供子女上学,如今儿子他们有出息了,不需要像以前那样辛苦了。现在我呢?我在家里无事可干,闲着难受,就觉得还不如出来捡垃圾为小区做点贡献。”“那你为什么不跟你儿子和那群小孩解释清楚呢?”“让他们说去吧,别人说别人的,我做我的,为什么一定要按他人的想法做呢,做自己最重要。”接着便继续做事了。她的鼻头被冻红,手上也是紫红的冻疮,她的双眸却如秋水般澄清,岁月的风霜也搅不浑秋水。心底有了触动,绷着的那根弦撩拨了一些,便久久不能平静。
是啊,没错!让他们说去吧,做自己最重要。
做自己作文高二议论文素材2
一位哲人曾说:“上帝用模型造人,塑造了你之后,就把模型捣碎了。因此,你是唯一的。”每个人都是一道风景,所以我们不必过多的在意别人的言论和评价,只要走好自己的路,只做好自己就绰绰有余了。
做自己,就要保持心的洁净,别让雨下进真实的灵魂里。
保持心的洁净,容不得一丝一毫世俗的东西。渴望拥有一所大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开的海子,你可看到十个海子的复活么?你渴望简单到不复存在的生活,你渴望“喂马劈柴,周游世界”的飘逸与洒脱,你渴望成为一个幸福的人,去过关心粮食和蔬菜的日子。可是现实满足不了你甚至与你格格不入。你那颗纯到不掺任何杂质的心灵,本不应属于这个世界的。于是有一天当阳光温顺的洒在身上,你虔诚的捧着你的《圣经》在铁轨上开始长睡不醒。你那颗为了未来而无奈疲惫的心灵,终于可以好好安歇了。
做自己,就不必随世俗之波逐流,就不必为别人的言语行为左右。
只因红楼一梦,而在冰雪料峭中思索人生的雪芹,你可看到红学不可磨灭的永恒么?如果说苦难是一笔财富,那么你是富有的。兴衰荣辱,磨砺了你坚韧的意志和品格。你抛开当时整个社会的浮华与奢靡,“因此上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你自称“满纸荒。唐言”,却又何尝不是你呕心沥血的切肤之作?世与你相违,于是你“卧雪黄叶村”,于是你在抗风轩里“红楼梦无休”。历史的车轮,碾碎了多少玉砌雕栏,珠帘旧梦,而你的名字却驻留在了馨香的空气里。没有随世俗之波而逐流,于是有了如今众多致力于红学的学者。做自己,才有了红楼梦;做自己,才有了红楼梦的万古流芳。
当然,做自己决不是放纵自我,一意孤行。在必要的时候,听取别人的忠谏,做出适当的调整,也是完善自我的一条捷径。
只缘做自己的信念,所以梅花经一番寒彻骨的磨砺,在冰雪中独自翩跹起舞。
只缘做自己的坚守,所以我们守住心中一方净土,所以我们能在尘世,做一剂清流。
做自己作文高二议论文素材3
我不怕千万人的阻挡
只怕自己投降
我就是我自己的神
在我活的地方
我就是神,我做我自己的神,我不漂亮,但我有我自己的梦想;我没有出众的才华,但我有自己独特的想法。每个人都可以是自己的神,就像《英雄本色》中小马和大哥狄龙合作的最后一票,两人等仇家来送钱,小马倚在香案前。
狄龙问:“你信不信有神?”
小马抽了口烟,从嘴缝里溜出一句话,说:“信,我就是神,神也是人,能掌握自己命运的就是神。”
电影中的小马哥在大多数人眼里透着一种玩世不恭的霸气,他相信神就是他自己,他认为他可以掌握自己的命运,快乐与否,都由他掌握。而现在的我们呢?难道就不能也做一回自己的神吗?
很多时候,我们往往在复杂的社会、忙碌的学业或者所谓的感情中迷失了自己,变得盲目,以至于成为别人的“复制品”。想到这里,自己有时也是这样,不禁脸红惭愧。我过不了的只是自己这关,改不掉体内隐性的懒惰和盲从,最终迷失在追寻的道路上。我们在时间的流逝中渐渐明白,却往往在最后回望时才看到一片触目惊心的空白。难道在青春最后的年岁里还是不能有所长进?
还是会保留以前的照片,看看那是我们年轻单纯的摸样;还是会翻翻以前的日记,找寻那些已经错过的美好。我终究还是没有放下那些已经失去或者说暂时错过的东西。现在的一切都没有变,唯一不同的是叛逆的.小性格在渐渐成熟,不会再和爸爸妈妈耍小性子,也不会再和兄弟伙们一起不分男女打打闹闹。而现在,我习惯了独自一个人,走在安静的绿化小道上,穿着白衬衣,戴着耳机,听着那些年我们一起听的歌曲……
如今,在新的一学年,站在新的开端看到很多人不一样的心境,我有了很多感慨,也许我还需要学会的就是放下,只有放下过去的包袱与沉重,才能轻装上阵获得新的辉煌。
那么,接下来的日子我只有一个祈愿,我要做自己的神,不对自己投降。在我活着的时空,足够强大,即使人本身的渺小不能抗衡命运的枷锁,我也要为自己的路做出决断性的选择。我相信内心力量对于行为的绝对控制力,进而坚信,如果我的意念足够强大后定能在青春的最后挑起最美的高潮!
还是那句话,神也可以是人。
学学小马哥,做自己的神……
做自己作文高二议论文素材4
每个人在呱呱落地的时候就成为了一名设计师。设计什么呢?当然是自己的人生。我们的人生就像一大块空地,经过一年又一年,这里会堆砌起一座又一座的房屋。是小桥流水田园风光呢,还是高楼大厦现代摩登呢?决定权在你的手里,做自己的设计师,规划出属于你的人生。
首先,在建造房子之前必须要做的一件事就是——打地基。我们初来乍到这个世界上,最重要的事就是学会如何做人,可能有人会笑道:“真可笑,我生而为人,还不知道怎么做人吗?”但如今社会上,各种假冒伪劣产品,各种贪污犯罪的官员,他们知道如何做人吗?拥有好的品格是我们安身立命之本,是我们坚固的地基,如果没有,就算我们建起了再高的楼房,有朝一日也会轰然倒塌。
其次,我们要找到属于自己的风格。就像《什么是好诗》中说的那样:“写一首好诗,不是要找那些美丽的字,也不是把别人诗中漂亮的字搬过来,而是找到适于表达自己情感的字。”写诗如此,规划人生何尝不是如此?我们要知道自己心中真正想要的人生是什么样的。我们要清楚,“想要的”与“好的”并不是一个意思。也许,别人觉得当老板发大财的人生很“好”,而你想当一位律师或者老师,这是你“想要的”人生。我们不必把自己的人生强行堆砌成世俗认为的好人生,而应该遵从自己的内心。当今青年人,有多少人过着朝九晚五的生活,做着自己并不喜欢的工作,从而迷失在一天天的忙碌之中,失去了自己的思维,也失去了自己的人生。别人的人生不应该被我们翻刻成自己的人生,我们要做自己内心的设计师。
最后,有了目标和理想的蓝图后,我们就要开始添砖加瓦了。实现自己的人生没有捷径,唯有努力,唯有一步一步脚踏实地。相信努力就会有奇迹,当年外国人不相信我们能造出原子弹,我们造出来了;不相信我们能修铁路,我们修出来了,这就是努力奋斗的成果,这就是努力奋斗的奇迹。也许在这一路上,有人会对我们冷眼嘲笑,可是,管他呢!造自己的房子,走自己的人生,让别人去说吧!
当有一天,我们抬起头,看着自己建好的房子,我希望我们可以很骄傲地对别人说:“看!这是我的房子,独一无二!”
“看!这是我的人生,独一无二!”
做自己作文高二议论文素材5
生命如浩瀚海洋,要想到达彼岸,我们只能做自己的摆渡人。正如张爱玲所说:“你笑,全世界同你一起笑;你哭,你便独自哭。”
当我们摔倒,父母心疼,老师宽容而社会只会笑盈盈地看着你,他们问你“出事了吧!”他们都没有伸出援手,这不是无情,只是本应该如此,父母把你带到世界,终究只能护你一时。老师会帮你,但也只能教你不摔跤的方法。社会则放手让你去摔去撞,去犯错直到你懂得自己站起来。
雏鹰幼时便被要求从万丈悬崖上练飞。成,则学会飞翔,学会自立;不成,则粉身碎骨。反观人类,近年来,网络上“妈宝”“啃老族”等热词呛人,描述一群人成年后依旧靠父母养活,这里的成年人是所谓的身体上的成年人,他们并不是失去劳动能力,只是一味地依赖。他们懒,懒得去找工作,懒得去经历社会的锤练,反正摔倒了有父母可以扶,他们天真地以为父母养他们天经地义,但子女有义务赡养父母的意识他们从未拥有过。当今的社会现况,着实令人担忧。
西方国家中,子女在成年后立即离开父母,独立生活,用自己的手养活自己,这是否让那些啃老族感到羞辱?中国是一个有爱的国家,但父母的溺爱却是一大败笔,子女本应独立,但部分家长的束手束脚让孩子失去了展翅遨翔的机会,大学生上大学,母亲跟去洗衣服,这种令人发笑的事却屡见不鲜。
古人男子二十成冠,女子十五及笄,均得自力更生,而飞速发展的时代,难道自立却倒退了?我们的人生是要靠自己掌舵的,父母没有办法陪伴我们一生,我们不能一味地依靠父母而成为大龄儿童,这样的人生终会失败。
我们要走自己的路,大踏步向前。会摔倒吗?会,而且不止一次,但没有什么比认真地去犯错更酷更有意义的事。父母也应让孩子独自去走自己的路,孩子会遇到坎,会摔倒,会流泪甚至流血,但这都是成长的必经之路,谁都没办法帮他们走自己的路。
我们想到达成功的彼岸,就得做自己的摆渡人,靠自己远比靠天靠地靠别人来得实在。只有自己能给自己想要的人生。
请走自己的路,做好自己的摆渡人!
做自己作文高二议论文素材6
说到“勇敢”这个词,大家一定不会陌生吧?当你害怕时,父母总对你说:“勇敢点儿,你长大了要学会独当一面。”所以,对“勇敢”一词我们已经耳熟能详啦!
然而,勇敢应是人最重要的品格之一。萨克雷说过:大胆挑战,社会总会进步。如果有时你被它打败,不断地再挑战,它总会屈服的。而我却认为无畏就无惧,故而敢!
告诉你,我也很有胆量哟!那是一个下着蒙蒙细雨的夜晚,大约晚上9点左右,上完培训班后的我静静地坐在椅子上等着妈妈来接我。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还是不见妈妈的影子,心里就像上万只蚂蚁在上面爬,别提有多着急了!我只好去向一个看起来和蔼可亲的阿姨借电话打给妈妈。妈妈在电话里说,她有事来不了,让我自己回去。这个回答简直就是晴天霹雳!但是没办法,我只好自己回去了。幸好我们家离培训班也不是很远,走一条笔直的路,拐进一个小巷就到了。
当天晚上的天气有点儿冷,我站在培训班教室门口踌躇了半天,终于迈开了腿。一股寒风瞬间吹来,冷得我直发抖,我在心里一直安慰自己:“行,你行的!”我心有余悸,慢慢地挪动着,一路上,我冷得直哆嗦。我狂奔起来,“砰!”的一声巨响,随即就传来我的叫喊:“哎哟!我的头呀!”抬头一看,原来是头撞上大树了。此时的我就像是飞夺泸定桥的战士,在枪林弹雨中匍匐前进。我这微薄的身躯如履薄冰,绕开大树继续狂奔,拐进家门的小巷子,“砰!”又是一声巨响,我以为又撞到了大树,突然,一个影子闪了出来,我便脱口而出:“鬼呀,有鬼呀!”后来发现那影子是附近小区里的一只夜猫。忽然想起妈妈说:“世上只有心鬼,没有真正的鬼。”我便不顾一切地往前冲,拐了几个弯,终于到家了。
当走进家门的瞬间,我觉得自己像征服了二万五千里长征。这是我第一次在没有父母的陪伴下独自回家,也是我做过最勇敢的一件事。
以后,相信我会更勇敢地去尝试。因为弗兰克也说过:如果你是个懦夫,你就是自己最大的敌人;如果你很勇敢,你就是自己最好的朋友。所以,我愿意做自己最好的朋友,愿你是!
[1]蒋正冶:二十世纪80年代以来《三国演义》主题研究述评2007(1)[2]郑铁生:《三国演义艺术欣赏》[3]陈 辽:智谋精粹古为今用--读《“三国”智谋精粹》1993(4)[4]边 勋:论《三国演义》中智谋描写的历史影响和社会价值[5]郭百秋:《三国演义的艺术成就》
一是概括文章的内容,抓住以下几个要点:(1)把握论文的要素,以写事为主的应明确写什么事,写人为主的应明确写什么样的人。(2)把握关键性语句,揣摩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人,事。(3)分析层与层之间的关系,理清文章脉络,然后概括。二是弄清论文和文学作品的结构特点及表现形式。掌握以下划分段落的方式:
概述湘江,英文为HsiangRiver,亦作Hsiang Chiang或Xiang Jiang。 中国湖南省的最大河流。为长江主要支流之一。发源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东北部兴安、灵川、灌阳、全州等县境内的海洋山,上游又称海洋河,在湖南省永州市市区与发源于湖南省永州市蓝山县的潇水汇合,开始称湘江,向东流经永州、衡阳、株洲、湘潭、长沙,至湘阴县入洞庭湖後归长江。全长817公里,流域面积92,300平方公里。上游水急滩多,中下游水量丰富,水流平稳。干支流大部可通航,旧时是两湖与两广的重要交通运输线路。
写有关古诗词的论文引用古诗词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
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研究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
引文应以原始文献和第一手资料为原则。所有引用别人的观点或文字,无论曾否发表,无论是纸质或电子版,都必须注明出处或加以注释。
凡转引文献资料,应如实说明。对已有学术成果的介绍、评论、引用和注释,应力求客观、公允、准确。伪注、伪造、篡改文献和数据等,均属学术不端行为。
扩展资料:
参考文献格式:
(1)文后参考文献不编序号,仅在文末按其重要程度或参考的先后顺序排列。
(2)文后参考文献不注页码。
(3)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项目及次序与注释基本相同。
1) 著录参考文献可以反映论文作者的科学态度和论文具有真实、广泛的科学依据,也反映出该论文的起点和深度。
2) 著录参考文献能方便地把论文作者的成果与前人的成果区别开来。
3) 著录参考文献能起索引作用。
4) 著录参考文献有利于节省论文篇幅。
5) 著录参考文献有助于科技情报人员进行情报研究和文摘计量学研究。
a.报告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文献类型标识].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b.期刊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J].刊名,年,卷(期).
[5] 何龄修.读顾城《南明史》[J].中国史研究,1998(3).
c.论文献
[序号]析出文献主要责任者.析出文献题名 [A].原文献主要责任者(任选). 原文献题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6] 瞿秋白.现代文明的问题与社会主义[A].罗荣渠.从西化到现代化[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0.
d.报纸文章
[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N].报纸名,出版日期(版次).
[7] 谢希德.创造学习的新思路 [N].人民日报,1998-12-25(10).
e.国际、国家标准
[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
标识符号:
根据:国家新闻出版署1999-01-12印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检索与评价数据规范 ——CAJ-CD B/T 1-1998》文献标识码(WM) Document code 置分类号之后。A——理论与应用研究学术论文(包括综述报告)
B——实用性技术成果报告(科技)、理论学习与社会实践总结(社科)
C——业务指导与技术管理性文章(包括领导讲话、特约评论等)
D——一般动态性信息(通讯、报道、会议活动、专访等)
E——文件、资料(包括历史资料、统计资料、机构、人物、书刊、知识介绍等)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论文
江苏明星有李沁、陶虹、倪妮、韩雪、杨超越、梅婷、朱亚文、宣璐、张彬彬、朴树、江珊、侯勇等,具体介绍以下几位:
1、李沁
李沁,1990年9月27日出生于江苏省苏州市,中国内地影视女演员。2008年,李沁因在李少红版《红楼梦》中饰演少年薛宝钗而被观众熟知。
2、陶虹
陶虹,1972年1月15日生于江苏无锡,中国影视女演员,原国家花样游泳运动员,全运会冠军,世界杯集体第5名。1993年,出演姜文导演的电影《阳光灿烂的日子》于北蓓一角进入影视圈。
3、朱亚文
朱亚文,1984年4月21日生于江苏省盐城市,中国大陆男演员,2006年毕业于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本科。2008年饰演了《闯关东》中的朱传武一角。2011年获第14届上海电影节亚洲新人奖,2012年凭借《远去的飞鹰》入围国际艾美奖最佳男演员。
4、朴树
朴树,本名濮树,1973年11月8日出生于江苏省南京市,籍贯北京市,中国内地男流行乐歌手、音乐制作人、影视演员。1996年,签约“麦田音乐”,从而正式进入演艺圈;同年,录制了首支个人单曲《火车开往冬天》。
5、江珊
江珊,1967年12月22日出生于江苏镇江,中国内地女演员、歌手,毕业于中央戏剧学院表演系。1991年参演个人首部电视剧《爱在雨季》。1994年凭借爱情剧《过把瘾》获得关注;同年,发行首张个人专辑《只爱我一个》。
伍子胥、刘邦、徐悲鸿、项羽、韩信等。
1、伍子胥
伍子胥(前559~前484),楚大夫伍奢之子,名员,字子胥,春秋时吴国的大夫。公元前522年,其父伍奢被杀,他逃亡经过宋、郑等国入吴。后帮公子光(即吴王阖闾)刺杀吴王僚,夺取王位,整军经武,国势日盛。
2、刘邦
汉太祖高皇帝刘邦(公元前256年冬月二十四—前195年四月二十五),沛县丰邑中阳里人,汉朝开国皇帝,汉民族和汉文化的伟大开拓者之一、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卓越的战略家和指挥家。对汉族的发展、以及中国的统一有突出贡献。
3、徐悲鸿
徐悲鸿(1895-1953年),汉族,原名徐寿康,江苏宜兴市屺亭镇人。中国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曾留学法国学西画,归国后长期从事美术教育,先后任教于国立中央大学艺术系、北平大学艺术学院和北平艺专。1949年后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
4、项羽
项羽(公元前232年―公元前202年),名籍,字羽,秦末下相(今江苏宿迁)人,楚国名将项燕之孙,他是中国军事思想“兵形势”代表人物(兵家四势:兵形势、兵权谋、兵阴阳、兵技巧),堪称中国历史上最强的武将之。
5、韩信
韩信(约公元前231年-公元前196年),汉族,淮阴(原江苏省淮阴县,今淮阴区)人,西汉开国功臣,中国历史上杰出的军事家,与萧何、张良并列为汉初三杰。早年家贫,常从人寄食。秦末参加反秦斗争投奔项羽,后经夏侯婴推荐,拜治粟都尉,未得到重用。
春申君(?—前238)战国时楚国贵族,门下食客三千,昆山属于他的封地。 陆 机(261—303)西晋文学家,他写的《文赋》是古代重要的文学论文。 陆 云(262—303)西晋文学家,文才与其兄陆机齐名,时称“二陆”。 祖冲之(429—500) 著名数学家,南朝宋孝建年间,曾任娄县(今昆山市)县令。 朱 燮(?—613) 隋末农民起义军首领, 范成大(1126—1193) 著名诗人,为南宋四大家之一。 刘 过(1154—1206) 南宋诗人,以“诗侠”名震文坛。 卫 泾(1159—1226) 南宋文学家,昆山第一位状元,官至参知政事。 朱德润(1294—1365) 元代画家,善诗文。 顾 瑛(1310—1369) 元代文学家,家世豪富,轻财结客。 沈万三 江南第一豪富,明初助筑南京城墙三分之一。 卢 熊(1331—1380) 知识广博,善诗文,撰《吴郡广志》,是现存明志中较早的府志之一。 王 履(1332—1391) 元末明初著名的医学家、画家。 顾 坚 元代戏曲家,昆山腔的创始人之一。 夏 昶(1388—1470) 明代著名书画家,擅画墨竹。 费 信(1388—?) 明代航海家,曾四下西洋。 叶 盛(1420—1474) 明代著名藏书家,官至吏部左侍郎,为官清廉。 毛 澄(1460—1523) 状元,官至礼部尚书,封太子太傅和世袭锦衣卫指挥同知。 卢 志 医学家,曾任御医。 方 鹏(1470—1540) 官至南京太常寺正卿,修《嘉靖昆山县志》。 顾鼎臣(1473—1540) 状元,官至武英殿大学士,建议昆山筑城获准,昆山得以免遭倭难。 魏 校(1483—1543) 明代哲学家,“南都四君子”之一。 魏良辅 明代著名戏曲家,昆曲创始人之一。 归有光(1507—1571) 明代著名散文家,工诗文,“唐宋派”代表。 俞允文(1513—1579) 明代书法家,善诗文。 梁辰鱼(1520—1590) 明代剧作家,昆剧创始人之一。 郑若曾 通晓天文地理,佐戚继光抗倭。 郑若皋 医学家,任太医院吏目,因弹劾严嵩父子被害。 郑若庸 (1490—?)明代戏曲家,善诗及古文词。 葛 成(1568—1630) 明代反税监斗争领袖,世称“葛将军”。 王佐才(?—1645)明代武进士,领导昆山军民抗清,后力竭城陷不屈而死。 归 庄(1613—1673) 工诗文,善书画,顾炎武好友,人称“归奇顾怪”。 顾炎武(1613—1682) 明末清初杰出的思想家、爱国学者。 陈圆圆 (1623-1695)出生于昆山盆渎村的贫困家庭。年纪很轻的时候她就离开昆山,沿古娄江西去,流落苏州,名冠苏州梨园,响誉江南,时为称“江南八艳”之一。 叶方蔼(1629—1682) 官至礼部尚书,为官清廉。 龚 贤(1618—1689) 清代著名书画家,“金陵八家”之首。 徐元文(1634—1691) 状元,官至文华殿大学士。 徐乾学(1631—1694) 官至刑部尚书,建“传是楼”,藏书极富。 朱柏庐(1627—1698) 清代著名理学家、教育家,所著《治家格言》广为流传。 吕 熊(?—1680) 清初文学家。 徐秉义(1633—1711) 官至吏部右侍郎,与兄乾学、弟元文都以一甲登第,称“同胞三鼎甲”。 王鸣盛(1722—1797) 清代史学家、经学家,官至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 王学浩(1754—1832) 善诗,精书画,又工医术。 潘道根(1788—1858) 通诗文经史、音韵训诂,以教书行医为生,遇贫苦人家则不收酬金。 王韬(1828—1897) 曾为英国传教士翻译中国经书,主编《循环日报》宣传变法维新。 赵元益(1840—1902) 向国内传播先进科学技术的先行者之一,又收集罕见书籍加以刻印。 徐兆卿(1877—1930) 善治臌胀病及中医伤外科,医名远扬。 余天遂(1882—1930) 工书画擅治印,通医学,南社社员,曾任孙中山秘书。 方 还(1866—1932) 著名教育家、书法家。 郑伯钧(1890—1934)名医,医术精湛,积劳成疾而卒。 邱 樾(1860—1936) 学问渊博,藏书极富,热心公益,乐善好施。 钱鸣球(1866—1936) 好学能文,博通经史,又研习中医学,医誉斐然。 胡石予(1868—1938) 教育家,南社社员,“江南三大儒”之一 朱文鑫(1883—1938) 天文学家,加入同盟会,参与讨袁革命 闵采臣(1877—1939) 蜚声吴中的名医 李肖白(1895—1940) 擅书法,学识渊博,志行高洁,拒入仕途 钱 复(1902—1940) 组织游击队进行抗日活动,被捕后坚强不屈,英勇就义 陈定达(1902—1940) 参加地下抗日工作,被捕后坚决拒写悔过书,牺牲于南京雨花台 吴粹伦(1883—1941) 教育家,博学多能,精理科,为师循循善诱,诲人不倦 沈详骥(1898—1941) 参加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被捕后严守党的秘密,壮烈牺牲 戴轶凡(1872—1942) 名医,擅长儿科,医名远播 王德森(1856—1943) 名医,精内、外、妇、幼各科。善诗文,分篡《昆新两县续补合志》 俞时骧(1918—1945) 陈纳德空中飞虎大队飞行员,执行任务时英勇牺牲,时年26岁 张志和(1914—1945) 参加新四军江抗部队,后来从事党的秘密工作,在上海浦东牺牲 叶楚伧(1887—1946) 文学家,南社成员,国民党元老 汪盛年(1917—1947) 爱国科学家,在冶金领域有卓越成就 王慰伯(1894—1948) 悬壶济世,勤于著述,名振一方 费公直(1880—1952) 南社社员,留日学医,发展组织周庄红十字会 黄佩林(1931—1952) 抗美援朝中,用炸弹绑身,与敌军坦克同归于尽,可歌可泣 邬俊才(1900—1954) 精于中医内、妇科,创设新生联合诊所,留有《济庐医案》 王文显(1886—1955) 留英归国,致力于戏剧教学,桃李满天下 俞楚白(1889—1955) 土木工程师,工商界爱国人士 陈香涛(1897—1956) 名医,精于妇科,擅治不育之症 庞调侯(1891—1958) 名医,献出祖传秘方,为血吸虫病患者带来福音 陈秀英(1891—1960) 女,奥灶馆创始人,擅长刺绣和烹饪 朱文熊(1883—1961) 汉语文字改革的先驱 徐士浩(1899—1961) 民国时最著名的律师之一 吴秀松(1889—1966) 昆曲艺人,被誉为“神笛吹师”,于格律音韵造诣极深 陆修棠(1911—1966) 著名二胡演奏家 陈华鼎(1897—1967) 图书馆学专家,在国内有一定影响 陆瘦燕(1909—1969) 名医,擅长针灸,著作极多 王国秀(1895—1971) 女,我国妇女界知名人士 陶一球(1905—1973) 创建昆山受共产党领导的第一支抗日武装力量——“陶一球部队” 俞启葆(1910—1975) 著名棉花专家、农学家 沈体兰(1899—1976) 爱国民主人士,教育家 于景让(1907—1977) 爱国学者,致力于植物学和遗传学,兼及文史哲学 徐祖正(1894—1978) 文学家,从事教育工作,将珍藏多年的中外藏书捐给图书馆 陈大衡(1901—1979) 名医,创办昆山第一所私立西医医院——昆山医院 沈锡麟(1899—1980) 著名技师,他的技术革新成果在国内和亚非地区推广运用 陆曙轮(1900—1980) 著名书画家,擅围棋,其作品为海内外收藏者所重 陈其鹿(1895—1981) 经济学家 钱大钧(1893—1982) 正仪人,黄埔军校建校教官。陆军上将,是蒋的“八大金刚”之一。历任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主任委员,委员长侍从室第一处主任兼军统局局长,上海市长兼淞沪警备司令,“国民大会”主席团主席,国民党中央纪律委员会委员、中央评议委员、“总统府”战略顾问、“总统府咨政”、“光复大陆设计研究委员会”委员、“中华全国体育联合会”常务监事、台北市私立戏剧学校董事长、“中华全国田径协会”名誉会长、远东旅行社董事长、“中华航空公司”董事长。 蒋 英(1898—1982) 植物学家,为中国植物区系研究和科学、教育事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严雪亭(1913—1983) 评弹表演艺术家,人称“弹词皇帝”,自成一派“严调”,名震书坛 王纪音(1934—1984) 女,著名钢琴家 陈正飞(1906—1986) 历史学家 徐景达(1934—1987) 著名动画艺术家、漫画家,代表作为《哪咤闹海》、《三个和尚》 王 安(1920—1990) 曾就读于昆山近民小学(今一中心小学)、县立中学(今市一中),国立交通大学杰出校友暨美洲校友总会主席、美国哈佛大学应用物理学博士、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士、全球第五富翁及华人首富;发明了电脑磁芯存储器;1964年,他推出桌上电脑,并由此开始了王安电脑公司(曾经是仅次于IBM的第二大电脑公司) 顾宏伯(1911—1990) 著名评弹演员 丁善德(1911—1995) 著名作曲家、钢琴家、音乐教育家,上海音乐学院副院长兼作曲系主任,中国音乐家协会第三、四届副主席 周 适(1912—1998) 名医,擅长儿科 冯英子(1915—2009)著名记者、杂文家、社会活动家。曾任昆山《民报》、《新昆山报》、苏州《早报》记者(兼编《大光明报》),苏州《明报》战地记者兼上海《大晚报》记者,上海《大公报》战地记者。抗战期间,分别在国际新闻社、《力报》、《正中日报》、《前方日报》、《中国晨报》等报社任职。1945年,任南京《中国日报》总编辑,《新中华日报》总经理,苏州《大江日报》社长。1949年任香港《周末报》副社长兼总编辑,香港《文汇报》总编辑。1953年,任上海《新闻日报》编委兼编辑部主任。1960年调任《新民晚报》编委,1981年任《新民晚报》副总编辑。曾任上海辞书出版社编审,大地文化社社长,《当代中国上海卷》副主编。 金永健(1934至今)曾就读于昆山近民小学(今一中心小学)、县立中学(今市一中)初中,后转学上海,北京外国语学院英语系毕业。历任中国人民外交学会科员,驻肯尼亚大使馆随员,外交部非洲司干部,驻尼日利亚大使馆三秘、二秘;1977年奉调前往纽约中国驻联合国代表团,历任二秘、一秘、参赞、中国常驻联合国候补代表、联合国非洲殖民化特别委员会代表、联合国纳米比亚理事代表等;1984年回国任外交部非洲司副司长、司长,国际司司长;90年代初又赴联合国,任中国常驻联合国日内瓦办事处和瑞士其他国际组织代表,1995年出任联合国人权委员会会议中国代表团副团长;1996年3月赴联合国总部任联合国副秘书长,负责联合国发展、资助和管理事务部;2001年回国后任中国联合国协会会长 费俊龙(1965至今) 中国航天员,2005年10月12日,作为指令长随神舟六号飞船和聂海胜一起踏入天空展开为期五天的中国航天第二次载人飞船飞行;昆山巴城镇人 李 宾(1971至今) 1994年毕业于上海外国语大学法语专业,同年被分配到中央电视台,在海外中心的法语节目和英语新闻分别工作了两年,1999年被派往法国巴黎作为CCTV驻巴黎记者站首席记者,现为CCTV驻欧洲中心站首席记者 张 成(1978至今)著名篮球运动员 俞玖林(1978至今)优秀青年巾生演员,白先勇青春版《牡丹亭》柳梦梅、《玉簪记》潘必正扮演者。中国戏剧最高奖项——第23届戏剧梅花奖得主。第十二届苏州市政协委员。师从岳美缇、石小梅,2003年拜昆曲表演艺术家汪世瑜为师。他扮相俊秀、潇洒,有书卷气。 张馨予(1987至今)内地人气高涨的模特红人,有“中国第一足球宝贝”、“网游第一美女”之美称 蒋 兰(1989至今)女子100米、4×100米接力全国冠军,女子短跑国家队员。 李 沁(1990至今) 巴城镇人,上海戏曲学校昆曲五班(国家用于专门培养昆剧人才)学生,曾获小梅花奖;在新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中成功扮演薛宝钗;现正在重大题材电影、建党80周年献礼片《建党伟业》中饰演杨开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