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首页 学术发表知识库 问题

旅游营养与卫生学论文

发布时间:

旅游营养与卫生学论文

进入80年代以来,我国旅游业蓬勃发展,旅游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新的增长点,越来越多的旅游城市提出将旅游业发展成为支柱产业。这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旅游的学术论文,仅供参考!

对做好旅游管理的探讨

摘要: 如何做好旅游管理是我们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从旅游人文资源开发以及应对旅游危机管理两方面阐述了旅游管理的思想。

1旅游管理要加强在人文资源开发利用方面的建议

1.1 促进人文资源与自然资源的统一自然资源不管多么美丽,没有人的参与就失去意义,没有人文的氛围就失去了颜色。以杭州西湖为例,是我国独有兼具美丽的湖光山色和悠久历史文化韵味的景区,这里孕育的文化非常丰富。既有家喻户晓的白蛇娘子传奇,又有文人墨客留下的象“若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的佳句。这些资源都可以在西湖文化旅游资源的开发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在西湖旅游区的各个景点,可以充分利用名人故居这一旅游资源。游客在游山玩水之间,也可以充分了解到西湖文化的历史和典故,同样也可以利用杭州的民俗艺术团体在西湖景区表演西湖文化的传统民俗节目,巧妙的将文化资源和自然景物结合起来,使得游客更容易理解杭州,实现西湖景区的人文自然景观的和谐统一。当然在这个过程中还要保护西湖资源,对西湖的生态、水质、卫生状况加强保护和监督。

1.2 努力发掘人文历史旅游资源我国拥有悠久的文化历史,众多的文化资源,像龙舟赛、元宵灯会、清明踏青、五月花会、八月观潮、中秋赏月、重阳登高、十月庙会等民俗活动,开发利用条件极其优越。要充分利用这些民俗文化,重点打民俗旅游,这样不仅可以为当地的旅游产业带来巨大的收入,也会对当地的城市发展和定位等具有很好的作用。

1.3 提高人文素质,完善旅游设施文化旅游具有文化传播和交融的作用,具有很强宣传作用,旅游就像一张名片,在带给游客旅游资源享受的同时,也将自己的形象进行了宣传。从事旅游资源服务的人员素质对旅游形象具有重要影响,在旅游景点的一些人性化的配套设施对旅游地形象也有重要影响。好的人文素质、礼貌切近的服务态度会对旅游者带来很大正面的影响,会提高游客对旅游满意度,进而对整个城市的形象具有更好的印象。旅游设施的完善程度也会对游客带来不同的感觉,游客在旅游时一般比较放松,一些人性化的设施会让他们感觉很亲切,一些带有游客可认知的语言无疑会增加亲近感。

1.4 优化资源配置,改进旅游经营策略和其他产业一样,人文旅游产业的开发、经营等需要进行细化研究,所不同的是一般其他企业开发的是有形产品,而人文旅游产业开发的更多的是精神层面的产品,产品的质量通过旅游群体的满意程度体现。开发怎样的旅游产品、旅游产品的市场前景如何、如何合理规划使得资源配置优化以及采用什么样的旅游产品经营策略都需要因地制宜、通过对人文旅游产业的科学研究实现。目前,我国很多旅游景点在人文旅游开发方面既有成功的经验,又有失败的教训,我们可以在以下几个方面努力:①通过加强在人文旅游产业方面的研究,使得人文旅游资源开发更加成功,则可以大大减小旅游资源开发方面的风险;②旅游资源的优化配置值得关注,不同的旅游资源如何配置更加合理,如何配置才能更加吸引旅游者,使得运行成本降低,产业收益增加,这些方面也需要进行科学的研究;③人文旅游产业的经营策略非常值得研究,并非景点门票价格定得越高,旅游产业的收入就越多,不同的旅游景点采用联合消费还是单项消费更好也需要根据消费者的旅游消费心理和旅游景点的具体情况确定。

2加强旅游危机管理的措施

旅游业是一个相对脆弱的行业,由其自身所具有的“食、住、行、游、购、娱”六大要素决定了她的触角极大地延伸到其他各个行业领域,使得外界瞬息的变故都牵动着整个旅游行业敏感的神经。旅游危机已成为世界许多地区的旅游业上空的阴云,良好的危机管理成为旅游业——这个应优先考虑快乐和关照产业的急迫需要。

2.1 树立强烈的危机意识危机意识是一种竞争意识、超前意识、鞭策意识,也是一种凝聚剂。企业的高层管理者应在感觉危机、认识危机的前提下,经常地、系统地讲形势、讲问题,使员工牢固树立危机意识和与企业共同承担危机与风险的主人翁责任感。居民与旅游者要强化安全意识,强调人的生命高于一切,确保平安健康也是一种增收途径。

树立强烈的危机意识应是政府危机管理的核心和重点,作为旅游地区政府应首先树立危机意识,加强旅游危机战略性研究,从根本上防止危机的形成和爆发或将其及早制止于萌芽状态。

2.2 建立预警机制,实施预防管理在建立旅游灾害预警机制方面已经达成普遍共识。所谓"旅游预警制度",主要是有关部门在国内外发生疫情、战争、社会问题、自然灾害等影响旅游的事件,予以发布并警示,从而有利于旅行社和游人预见问题,并主动采取积极的安全措施。

2.3 建立应付旅游危机的应急机制旅游危机爆发后,最紧要的是建立起一套快速反应机制,尽量避免造成更大的损失。灾害、事故发生后,在第一时间实施有效抢救,减少人员伤亡;在疫情发生时,防止疫情扩散;在治安事件发生后,尽快侦破案件,惩治违法分子,保护受害人,处理善后事宜。因为自然灾害导致旅游地暂时不能接待旅游者,及时告知旅游者,减少旅游者的期待成本和预期心理,有利当地旅游市场的恢复。

2.4 旅游危机过后尽快采取措施复苏旅游业首先,旅游危机过后要有针对性地开展促销活动。其次,要利用媒体重树区域旅游形象。旅游危机之后,要尽快挖掘正面报道的价值,予以针对性的促销。第三,做好事件旅游营销,加大市场对旅游地的关注。

总之,当组织或个人面对危机时,应当把社会公共利益放在核心地位,及时反应、控制、补救、总结,并有意识地将危机转化为契机,因势利导,借题发挥,将损失减小到最少。旅游行业是很脆弱,但不经磨练、不经危机,这个行业永远都是脆弱的。作为旅游行政主管部门,应当努力构建比较完善的公共危机管理机制,并在此基础上不断推动本部门以及整个行业危机管理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王如东.政府在旅游管理中的作用及制度创新[D].同济大学,2006,(08).

[2]牛江.自然保护区生态旅游管理的利益相关者分析[D].北京林业大学,2007,(03).

[3]王咏.遗产旅游地管理体制的初步研究[D].安徽师范大学,2005,(05).

[4]张志娟.中国传统文化与旅游管理[D].厦门大学,2001.

[5]乌杰.浅谈旅游危机管理机制的构建策略[J].科技资讯,2008,(01).

[6]陈景翊,姜春红.中国旅游业危机管理对策分析[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02).

三亚市旅游房地产发展驱动因素量化分析

[摘要]三亚市是我国旅游房地产发展的代表城市,总体发展水平在我国处于领先地位。本文在对相关数据进行因子分析和多元回归分析的基础上分析了影响三亚市旅游房地产发展的主要驱动因子,对我国城市旅游房地产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性。

三亚市地处海南省的最南端,是我国唯一的热带滨海旅游城市,拥有土地面积1919.6平方千米。三亚市是中国热带滨海旅游资源最丰富、最集中的地区,在境内长达209千米,每岸线上,密布亚龙湾、大东海、鹿回头公园、天涯海角、南山文化旅游区等闻名中外的旅游景点。不仅具备现代国际旅游五大要素——阳光、海水、沙滩、绿色植被、洁净空气,而且还拥有河流、港口、温泉、岩洞、田园、热带动植物、民族风情等各具特色的旅游资源。

作为旅游业与房地产业相互渗透融合产生的新兴产业,旅游房地产目前在中国越来越得到重视,步入了快速发展阶段,而三亚市的旅游房地产发展不仅走在全国前列,也最具有代表性。胡浩(2005)以上海为例研究了大都市旅游房地产发展与布局,徐翠蓉(2005)以青岛市、苏琼琼(2006)以杭州市、程叙(2008)以重庆市、谢志林(2008)以南宁市和任宜煊(2009)以山东省海滨城市为例对旅游房地产项目开发及市场发展状况等进行了研究。而有关旅游房地产发展驱动方面,刘艳红(2004)认为经济增长(内因)和经济全球化(外因)共同促进了旅游房地产发展。胡浩(2005)认为休闲时间增加、政府大力推动、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居住职能变化、商业服务业发展等条件促进了旅游房地产项目开发。从文献综述看,并没有学者对三亚市的旅游房地产发展状况做过研究,也没有专门对城市旅游房地产发展驱动因素进行研究,方法也局限于简单的定性分析。本文利用多元统计学当中的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等研究影响三亚市旅游房地产发展的驱动因子,建立三亚市旅游房地产发展驱动因子逐步回归方程,并分析各驱动因子间的关系及其作用,为该市旅游房地产可持续发展和管理提供决策依据,同时也寻求城市旅游房地产发展的共性。

1三亚市旅游房地产发展现状特征

自从1996年三亚市在亚龙湾成功举行中国度假休闲游开幕式,凯莱度假酒店正式起航,后来几十个大型旅游项目相继投建,三亚市的旅游房地产业开始蓬勃发展,至今已有十多年。

现阶段三亚市的房地产销售主要为旅游房地产,其发展呈现以下特征:

(1)产品特征:旅游房地产产品主要以公寓、住宅、别墅和产权式酒店为主,作为岛外客户的“第二居所”、“第三居所”等,其中公寓、住宅所占比例较高。

(2)产品分布:主要分布具有一定景观的区域,充分利用海景、河景、山景资源。目前正在开发海景沿线的基础上向纵深发展。

(3)置业人群:有调查研究表明,绝大多数的购房者来自于岛外,这一群体占到了三亚市总体楼盘客户的90%以上.并且大多为二次甚至多次置业者,集中来源于“两区都”,即长江三角洲经济发达地区、东北高寒地区和首都北京。

2三亚市旅游房地产发展驱动因素的量化分析

2.1指标选取和数据标准化

本文通过对《三亚年鉴》中社会经济、城市发展、旅游业以及房地产业等方面的相关数据进行整理,选取了第三产业主导性X1、对外贸易商品进出口总值X2、全社会贷款余额X3、居民消费价格指数X4、旅游总收入X5、接待过夜旅游者人数X6、社会旅客周转量X7、实有客房数X8、文教卫科事业费占财政支出比例X9、城市居民每万人拥有公共汽车数X10和房地产开发投资总额Y等11个指标变量进行分析,其中指标Y代表三亚市旅游房地产的发展。由于不同的自变量Xi,它们的取值范围和单位都不相同,为了在无量纲影响下进行计算,利用SPSS.18统计软件对三亚市2000—2006年X1~X10和Y进行标准化处理,结果见上页表1。

2.2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因子分析

通过SPSS.18统计软件对标准化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得到相关系数矩阵,见表2。可见变量之间的相关系数大都在0.5以上,所选取的10个变量之间相关性较高,可以提取综合指标。而从公因子方差中可以看到X1-X8的共同度都在90%以上,最低的X10也有62.2%的共同度,即这些变量的信息丢失较少,都能被因子解释,因此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从因子分析的总方差解释中可知第一个因子的特征根为6.918,解释10个变量总方差的69.181%;第二个因子的特征根为1.198,解释10个变量总方差的11.981%;第三个因子的特征根为1024,解释10个变量总方差的10.244%。前三个因子累计方差贡献率为91.406%,能够包含大部分变量的信息,故选取三个主要因子,见表3。

表3显示的是旋转后的因子载荷矩阵。可知,第一因子F1基本反映了X2~X8变量的信息,包含对外贸易、金融、物价、旅游业等方面,因此可命名为“城市经济和旅游发展水平”因子。第二因子F2主要反映了X9、X10变量的信息,可命名为“城市公共事业发展水平”因子。第三因子F3反映了X1变了的信息,可命名为“城市第三产业发展水平”因子。根据因子得分的系数矩阵,可以写出以下的各因子的得分函数:

F1=-0.088X1+0.135X2+0.160X3+0.167X4+0.158X5+0.133X6+0.158X7+0.123X8-0.044X9+0.033X10

F2=-0.028X1+0.029X2-0.089X3-0.061X4-0.144X5+0.041X6+0.002X7+0.128X8+0.682X9-0.565X10

F3=0.909X1+0.058X2-0.076X3-0.130X4-0.025X5+0.063X6-0.107X7+0.069X8-0.206X9-0.216X10

2.3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因子分析只是对多个指标变量的降维处理,并不能解释各因子的影响作用,因此还需要对各因子和因变量Y之间的关系进行逐步回归分析。回归分析结果见表4。

根据表4建立的多元线性回归方程为:Y=A+0.991F1+0.130F3

方程式中的常数项为A,值为4.109E-18,偏回归系数B1为70.991,B3为0.130,经T检验,B1和B3的概率P值均小于0.001,按给定的显著性水平0.10的情形下,均具有显著意义。

从表达式可以看出:F1对因变量Y的影响远远大于F3,就是说三亚市旅游房地产的发展主要是受F1(城市经济和旅游发展水平)直接驱动影响。而F3涵盖了城市除农业、工业和建筑业以外的其他产业的发展水平信息,对旅游房地产的发展起到支持作用,驱动力明显不如F1大。具体到城市科教文卫、交通等公共事业的发展水平因子F2,由于主要服务于三亚本地居民而对旅游房地产发展的驱动不明显,被剔除在驱动力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之外,这也与三亚旅游房地产的主要消费群体来自市外的情况是吻合的。

以上分析只是对三亚市旅游房地产发展驱动因素的量化分析,还有看到一些不能量化的方面:第一,地方政府为增加财政收益,对旅游房地产业大力扶持,出台一系列相关利好政策,促进旅游房地产的发展。第二,居住理念与消费文化的转变也促进了旅游房地产的发展。第三,大量闲余资本的炒房投机行为已经成为影响三亚市旅游房地产发展的驱动因素之一。

3结论

依托于独特旅游环境和较大的国际知名度,)三亚市旅游房地产的发展呈现出持续、稳定的发展态势,其所体现出来的特征具有城市旅游房地产的典型意义。综合上述分析本文得出如下结论:

——三亚市旅游房地产发展的主要驱动因素是三亚市旅游业发展水平以及城市综合经济水平,旅游业和综合经济水平越高,对旅游房地产发展的驱动力作用越大。城市其他第三产业的发展对旅游房地产的发展业起到一定的辅助驱动作用。

——城市旅游房地产的发展除了当地政府的政策扶持与民间资本的投资推动之外,最根本的驱动因素是城市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因此,提高城市旅游素质,发展城市旅游经济,发挥旅游产业关联带动作用是城市旅游房地产良好发展的先决条件。

自己看饮食营养与健康之道 □叶永铁 老祖宗曾有说教:“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益精气”。以现在科学的说法称为蛋白质的“互补作用”,意即是要获得人体所必需的各种营养素,必须注意食品的合理搭配,切忌吃荤不吃素或吃素不吃荤。同时,合理的搭配亦能提高蛋白质的生理价值,因为各种蛋白质是由多种氨基酸组成的,甲蛋白质所缺乏的某种氨基酸恰为乙蛋白质所含有,乙蛋白质所缺乏的恰为甲蛋白质所含有。例如小麦、小米、黄豆、牛肉分别单独食用时,其生理价值分别为67、57、64、76,而混合食用时其生理价值可达89,大大提高了食物蛋白质的利用率,反之未被利用的蛋白质则排出体外,劳而无功,颇似小时曾念过的课文《一个豆瓣的旅行》。实际上,我国北方地区主食以杂粮为主(南方以大米为主)撇开气候、水土等因素,就其摄取的蛋白质看已接近或达到完全蛋白质的生理价值。因此,北方人普遍体格健壮魁梧,脸庞红润。近来随着生活的富足,都市中有相当部分的儿童出现肥胖症,其症结都在于对某类食物超常的食欲感。由于对某种营养素超常的吸收和利用能力,它与成年者出现的热能过剩、脂肪沉积出现肥胖有着本质的区别,应及时调整控制其膳食结构。 年轻时曾知晓一个人有怪癖,他常常吞食一些墙土,让人费解,其实从饮食营养学角度看,皆因其胃酸过多,无意中发现掺有石灰的墙土吞食之后人体感到舒服,达到酸碱中和的目的。而现在只要几片苏打片就可解决的问题,在当时缺医少药的情况下,人体自身的修补与对环境的适应性,令人叹为观止。而今环境条件越好,人类机体自我适应、自我完善的意识已逐渐褪化减弱,但并非消失。例如一个不会吃辣椒的人,长期在四川生活并经常吃一点辣,则就有可能会喜欢吃辣椒。一个长期吃较多肉的人,其体内消化蛋白质和脂肪的酶的活力会升高。一个长期吃素者,其消化液中的淀粉酶活性会升高,其蛋白质酶和脂肪酶活性则降低。因此,中枢神经在参与机体对营养素的摄取、消化、吸收和利用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应避免进餐时精神忧郁、阅读书报或考虑其它问题。有条件可在进餐前听一段轻松愉快的音乐,在光线充足,空气流通,温度适中,布置优雅的餐厅就餐,则更为快事。 还有自己

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人们对健康饮食越来越注重,对当中的营养要求也是越高,下面是我为你精心整理的营养与健康论文2000字,希望对你有帮助!

摘要:

于康教授说:“病从口入”,也就是说人在吃上不注意科学,吃错了会导致疾病。不管何时健康对一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然而在面对着社会上各种食物不断涌现而诱发的新疾病,我们更应该注意自己的饮食。

关键词: 饮食 营养 健康

前言:

现如今,人们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如何吃出健康则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宗大事。“民以食为天”,而健康则是身体的最大本钱,这些无疑都牵动着我们的每根神经。随着生活水平提高,我们早已摆脱了东亚病夫的称号,但一系列的现代病也开始缠绕生活在快节奏社会里的我们。

1 人类所需的营养物质

人类每天饮食,位的是获得营养物质。那么,人类所需的营养物质大地有哪些呢?

1.1 蛋白质

是由多种氨基酸构成的复杂化合物。它是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是集体生长及修补受损组织的主要原料。它是机体需求量最大的营养成分。它大的主要来源是肉类、蛋、奶、和某些植物种子。

1.2 碳水化合物

是机体功能的主要物质,提供人类生命正常生长、活动所需的能量。它主要来源于大米、小麦、玉米等等。其中水占机体的百分之六十到百分之七十。它主要为机体新陈代谢提供液体环境,溶解各种物质,保障各项机体代谢正常进行。缺少水分,人类无法生存。

1.3 脂类

是机体的主要储能物质,被称为生命活动的备用能源,放出的能量约是糖类的两倍。同时,在人体内的脂肪具有减小机体内器官的摩擦作用,器官抗震作用。它的主要来源于动植物油脂和乳制品等等。

1.4 维生素

其种类繁多,主要是调节机体的生陈代谢、预防疾病、维持身体健康。有些是能从外界吸收,如维生素A;有些只能在体内合成,如维生素D。机体对其需求量很小,但是不能缺少。它的主要来源是水果、蔬菜、种子食物、动物肝脏等等。

1.5 矿物质

其种类繁多,但是对机体很重要。它参与构成组织和调节酶活性因子,具有调节细胞代谢、激素分泌、酸碱平衡等作用。

2健康与营养

健康是指一个人在身体、精神和社会等方面都处于良好的状态。传统的健康观是“无病即健康”,现代人的健康观是整体健康,健康内容包括: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心灵健康、社会健康、智力健康、道德健康、环境健康等。健康是人的基本权利,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之一;健康是生活质量的基础;健康是人类自我觉醒的重要方面;健康是生命存在的最佳状态,有着丰富深蕴的内涵。

营养学家对营养所作的解释是:食物中的营养素和其他物质间的相互作用与平衡对健康和疾病的关系,以及机体摄食、消化、吸收、转运、利用和排泄物质的过程。人类在生命活动过程中需要不断地从外界环境中摄取食物,从中获得生命活动所需的营养物质,这些营养物质在营养学上称为“营养素”。营养素是健康之本,是健康的物质基础。

3、如何饮食

3. 1 饮食要遵循食物中热能和各种营养素含量充足,种类齐全,比例适当。 饮食的结构既要满足机体的生理需要,又要避免饮食构成的比例失调和某些营养素过量而引起机体不必要的负担与代谢上的紊乱。

3. 2 定时喝水。

人体每天至少需要补充1800毫升的水,锻炼的话则需要量更大。建议每隔2到3小时喝一杯水,尤其早上起床第一杯水是最重要的。

3. 3 少吃多餐。

我们每顿饭只吃到5至7分饱,一天可进食4至5餐,这是最科学的餐饮 方法 。一日三餐的热能应当与工作强度相匹配:避免早餐过少、晚餐过多的弊病。三餐的间隔要合适,三餐饮食的量也要适当,同时还要讲究饮食卫生。三餐时间合适、比例适当这一条比较好理解,就是早饭要认真吃,晚饭不要吃过量,每餐间隔4~6个小时,不要暴饮暴食,饥一顿饱一顿。

3. 4 摄入足够的纤维素。

纤维素有促进脂肪燃烧的作用,每日如果摄取25克的纤维素更可以阻止90千卡的热量摄入。所以,每天多吃水果和蔬菜。

3. 5 适量的摄入脂肪。

人体离开脂肪就无法吸收某些抗氧化剂。

3. 6 拒绝高热量、高脂肪的食物。

远离诸如汽水、汉堡、油炸食品等,对身体的正常新陈代谢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3. 7 细嚼慢咽。

吃饭时要细嚼慢咽,切勿匆忙进餐。吃一顿饭的时间最好在20分钟左右,这不仅有助于消化,也可避免吃得过多。

4实现营养均衡搭配

4. 1 注意膳食结构的平衡。

主要做到杂粮与精粮的平衡;干、稀的平衡;副食要做到生、熟搭配平衡;荤素搭配平衡。总之,食物不要单一,一天内或一星期内达到平衡即可。我们不能不吃米,即不能不吃植物性食物。中华民族的祖先素有“世间万物米为珍”之语,可见我们的祖先从生活实践中已深刻认识到五谷杂粮是须臾不可离的主食。

4. 2 要注意吃一些低脂肪、高蛋白,富含膳食纤维和维生素的食物,这样才能保证营养素摄入的平衡。

菜肴的荤素搭配不能忽视。

4. 3 当然在我们进食时,也要注意有良好的就餐习惯,食宜暖,少吃凉的食物。

4. 4 膳食的冷热平衡饮食。

生冷食物进食过多会损伤脾、胃和肺气体虚胃寒的人,应少吃生冷食物,特别是在夏日更应慎重。

5平时我们应注意什么

5. 1 少饮酒或者不饮酒。

饮酒会对神经系统、血管系统、有着严重的影响,会导致这些系统的功能退化,进而影响整体体质状况。

5. 2 睡眠充足。

充足的睡眠既可清除身体疲劳,每天要睡够7到8个小时,中午一定要午休。

5. 3 坚持锻炼。

进行运动锻炼,可增强免疫力,加强血液循环等作用。

5. 4 食前忌动,食后忌静,就餐前后动静平衡。

从饮食中获得营养物质的同时,饮食也是一门学问。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却忽略了饮食健康的重要性,各种疾病也随之而来。所以作为现代的大学生,我们更应该知道食品营养与健康的关系,做到合理饮食,科学的膳食,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做到营养饮食,均衡饮食。为了以后更好的工作而打下很好的身体基础。让我们以科学的营养为指导,做到均衡营养、注意膳食平衡,吃出健康,吃出美丽,吃出精彩的人身,享受高品质的生活!

做到了这些,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那么疾病也会相应地远离我们很多。这是我们目前的健康追求任务。

摘 要:

目的掌握大学生的营养健康状况,制定有效的促进营养健康对策,提高大学生健康水平。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方式,调查800名大学生的营养健康状况、不良饮食习惯和营养 健康知识 了解情况,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营养良好者占53:88%,营养不良者占33.37%,营养过剩者占12.73%;偏食挑食者占37.07%,不吃早餐者占25.98%;对营养健康知识基本了解者占13.25%,部分了解者占78.47%,缺乏了解者占8.28%。结论近半数大学生存在营养不良和营养过剩。主要原因为大学生营养健康意识不强,生活中存在不良饮食行为,应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知识宣传和预防。

关键字:

大学生;营养状况 三餐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社会人群的膳食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出现了一些新的营养问题。大学生是一个经济尚未独立、学习负担又很重的群体,要进行大量的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能量消耗大,他们的膳食营养能否满足其健康成长,直接影响着他们今后的学习、工作与生活。因此在大学期间的营养均衡对该人群的身体健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本文分析了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2004年至2006年发表的大学生膳食调查的文献资料,膳食查方法主要是以24小时回顾法为主,其中包含了23所大学18 339名学生,具有代表性,能反映目前大学生的膳食营养状况。

与中国居民膳食宝塔比较,大学生膳食以粮谷类为主,蛋、肉、豆类比较丰富。但男生膳食中蔬菜、水果、鱼虾和乳类的摄入量偏少,女生膳食中蔬菜、鱼虾和乳类摄入量偏少。 大学生能量摄入能满足机体需要,能量来源中脂肪提供能量偏高,男生为26.5%,女生为30.5%。脂肪摄入过多会引发高血压、脂肪肝、冠心病、糖尿病等疾病,因此应减少高脂肪食物的摄入量。从三餐的热能分配来看,大学生早餐能量偏低,与许多学生不吃早餐,早餐质量差有关,也与偏食挑食有关,而午餐、晚餐摄入量较高,与学生上课消耗能量大及晚自习有关。

大学生膳食中蛋白质摄入充裕,男生VB2、VC摄入不足,男女生Ca摄入量均较低,分别仅达推荐摄入量的60.1%和61.6%。该结果与我国居民膳食中最容易缺乏维生素VB2和钙相一致。其主要原因是男生蔬菜和水果摄入量少,男女生奶类摄入量均很少。蔬菜水果含有丰富的维生素、矿物质,摄入过少就会造成维生素、矿物质缺乏。鱼类、奶类可以提供丰富的优质蛋白,而奶类含钙量也很高,是天然钙质的很好来源,摄入少就会造成一系列的不良反应,影响身体健康。维生素B2是人体细胞中促进氧化还原的主要物质之一,还参与糖、蛋白质、脂肪的代谢,维持人的正常视觉功能。大学生是个特殊的群体,每天都需要大量的眼力劳动,如果维生素B2缺乏,就会影响体内生物氧化,造成代谢障碍,出现视力低下、眼睑炎、结膜炎等一系列病症,日常生活中应注意摄入含维生素B2丰富的食物,如乳制品、动物肝肾、鳝鱼、芹菜、紫菜、胡萝卜、菇类等,以提高体内维生素B2的含量。膳食中VC缺乏,就会导致人体免疫力低下,容易罹患感冒等疾病。大学生每天都需要大量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如果VC缺乏,就会造成免疫力低下,进而导致感冒等疾病,影响学习。需要多补充含VC丰富的食物如:新鲜蔬菜、水果等以提高VC含量。大学生钙缺乏会导致骨密度降低,等到中老年以后就会导致人体骨质疏松症、骨折及其他多种病患。然而,在实际上我国居民的钙摄入量均低,是因为我国是一个以植物性食物为主要饮食结构的国家,每人每日摄取的食物中,谷物占重要部分,谷物中含钙极其低微。近些年来,人们的食物构成有了较大改变,动物性食物占的比重明显增大,所食用的猪、牛、羊肉及蛋禽类等大大增加,但这些食物中钙含量亦很低。因此应多补充含钙高的食物如:牛奶、虾皮等。

一天要吃三餐饭人吃饭不只是为了填饱肚子或是解馋,主要是为了保证身体的正常发育和健康。实验证明:每日三餐,食物中的蛋白质消化吸收率为85%;如改为每日两餐,每餐各吃全天食物量的一半,则蛋白质消化吸收率仅为75%。因此,按照我国人民的生活习惯,一般来说,每日三餐还是比较合理的。同时还要注意,两餐间隔的时间要适宜,间隔太长会引起高度饥饿感,影响人的劳动和工作效率;间隔时间如果太短,上顿食物在胃里还没有排空,就接着吃下顿食物,会使消化器官得不到适当的休息,消化功能就会逐步降低,影响食欲和消化。一般混合食物在胃里停留的时间大约是4~5小时,两餐的间隔以4~5 小时比较合适,如果是5~6 小时基本上也合乎要求。一日三餐,要尽量做到定时定量,严禁暴饮暴食,以八分饱为佳。有人说:“早餐要吃好,午餐要吃饱,晚餐要吃少。”也有人说:“早餐是金,午餐是银,晚餐是铜”。

科学的早餐应该包含谷类、肉(蛋)类、奶类、蔬菜水果类,并经常变换搭配方式。要注意食物的多样化搭配,最有营养的早餐搭配应该是谷类、奶类、蛋类、水果类。对于大学生来说,要保证营养充足,谷类加奶类的搭配营养足够了。早餐有营养, 谷物不能少;植物性食物和动物性食物比例应为7:1。其实,日常早餐所食用的馒头、面包等都属于谷类食物,但它们都是加工过的精粮,营养价值不如未经加工的粗粮。要遏制“现代营养不良症”大肆流行的势头,还必须建立营养均衡理念,回归中国传统的饮食 文化 ,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以谷物为例,其实中国人对于它们是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它千百年来就是我们中国人最主要的传统食物;陌生则是因为当高膳食纤维的谷物食品逐渐普及并成为欧美发达国家的主流早餐食品时,它却离中国人的早餐越来越远。

午餐食物种类的选择,应该是品种越多越好,健康的午餐应以五谷为主,配合大量蔬菜、瓜类及水果,适量肉类、蛋类及鱼类食物,并减少油、盐及糖分,要讲究123的比例,即六分之一是肉或鱼或蛋类,六分之二是蔬菜,六分之三是饭或面或粉,要注意三低一高,即低油、低盐、低糖及高纤维。相反,午餐品种单一,特别是长期吃烤烧、油炸食品、快餐食品、膨化食品和各种零食及碳酸饮料,往往有害于身体各器官的发育。过多的摄入脂肪则容易导致肥胖,而形成身体累赘,影响智力发育,也为营养代谢性疾病的发生埋下隐患。有些学生吃饭狼吞虎咽,不但不能保证营养正常充分吸收,也容易损伤消化系统,可能增加胃肠疾病的发病率。午餐卫生条件不好,极易导致病菌的蔓延扩散而引发各种急、慢传染性疾病流行。

晚餐要早吃。晚餐早吃是医学专家向人们推荐的保健良策。有关研究表明,晚餐早吃可大大降低尿路结石病的发病率。在晚餐食物里,含有大量的钙质,在新陈代谢进程中,有一部分钙被小肠吸收利用,另一部分则滤过肾小球进入泌尿道排出体外,人的排钙高峰常在餐后4~5小时,若晚餐过晚,当排钙高峰期到来时人入睡,尿液便潴留在输尿管、膀胱、尿道等尿路中,不能及时排出体外,致使尿中钙不断增加,容易沉积下来形成小晶体,久而久之,逐渐扩大形成结石。

晚餐要素吃。晚餐一定要偏素,以富含碳水化合物的食物为主,尤其应多摄入一些新鲜蔬菜,尽量减少过多的蛋白质、脂肪类食物的摄入。但在现实生活中,由于有相对充足的准备时间,所以大多数家庭晚餐非常丰盛,这样对健康不利。摄入蛋白质过多,人体吸收不了就会滞留于肠道中,会变质,产生氨、吲哚、硫化氨等有毒物质,刺激肠壁诱发癌症。若脂肪吃得太多,可使血脂升高。大量的临床医学研究证实,晚餐经常进食荤食的人比经常进食素食的人血脂一般要高3至4倍,而患高血脂、高血压的人如果晚餐经常进食荤食无异于火上浇油。

晚餐要少吃。与早餐、中餐相比,晚餐宜少吃。一般要求晚餐所供给的热量以不超过全日膳食总热量的30%。晚餐经常摄入过多热量,可引起血胆固醇增高,过多的胆固醇堆积在血管壁上久而久之就会诱发动脉硬化和心脑血管疾病;晚餐过饱,血液中糖、氨基酸、脂肪酸的浓度就会增高,晚饭后人们的活动量往往较小,热量消耗少,上述物质便在胰岛素的作用下转变为脂肪,日久身体就会逐渐肥胖。晚餐后请勿再吃任何甜食,这是很容易伤肝的。 总而言之,饮食与健康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而作为大学生,每种食物都有我们需要的不同营养素,我们需要全面的摄入。对于食品我们不仅仅是要口味好,更注重的是这些食品的营养。更需要我们更多地了解饮食与健康之间的关系,而更好地进行学习,提高我们的生活质量。

>>>下一页更多精彩“营养与健康论文2000字”

沙棘的营养与健康 摘要:沙棘,又名醋柳,是一种小乔木,它起源于距今约2500万—4000万年前,同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的形成处于同一时代;它经历了冰期、间冰期和喜马拉雅山造山运动的严酷生态环境变迁考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目前广泛分布于青藏高原、西伯利亚等地区。研究发现,沙棘果实中的活性成份多达190多种。其中包括脂溶性维生素6种,脂肪酸22种,脂类42种,黄酮和酚类36种。沙棘是自然界活性成份最全的植物,是营养植物之冠,具有预防心血管类疾病,抑制多种肿瘤细胞的增生、促进细胞退化,提高人体机体抗病能力,保肝护肝,抗衰老,促进肠胃健康,抗烧伤烫,养颜护肤,预防缓解神经衰弱,抗辐射、抗炎生肌等多种功效 关键词:沙棘 营养 健康 沙棘果油 沙棘,又名醋柳,是一种小乔木,它起源于距今约2500万—4000万年前,同青藏高原和喜马拉雅山的形成处于同一时代;它经历了冰期、间冰期和喜马拉雅山造山运动的严酷生态环境变迁考验,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目前广泛分布于青藏高原、西伯利亚等地区。研究发现,沙棘果实中的活性成份多达190多种。其中包括脂溶性维生素6种,脂肪酸22种,脂类42种,黄酮和酚类36种。 沙棘是一种生命力极强的灌木,一般生长在干燥、寒冷的贫瘠的山区。在我国,沙棘主要分布在山西、西藏、内蒙等省区,沙棘果和叶含有丰富的生物活性成分,是珍贵的药食两用植物资源。早在1300年前,唐代的《月王药珍》、《四部医典》记载了沙棘的医药用途,祖国医学理论认为,沙棘主要有利肺、壮阳、养胃、健脾、活血、化瘀等药理作用。 另外,沙棘还具有独特的功效,沙棘提取物维生素E等营养物质 能滋养皮肤,促进细胞代谢,促进上皮组织再生,具有抗过敏、抑菌、强渗透力和保护皮肤自然色泽的作用。 现代化学成分分析表明.沙棘富含维生素C、维生素E、类胡萝卜素、多种氨基酸、蛋白质、亚油酸、磷脂、黄酮、多种微量元素等营养成分。沙棘籽中不饱和脂肪酸高达80%,含有人体必需的八种氨基酸中,沙棘含有钙、铁、锌钾、硒等十一种人体必须的微量元素。沙棘中提取的沙棘籽油富含维生素E、类胡萝卜素、苦木素、香豆素、氨基酸、不饱和脂肪酸等,因而,沙棘在临床上对烧伤、烫伤及宫颈糜烂有显著疗效;对慢性浅表性胃炎、畏缩性胃炎、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口腔溃疡、久病体虚、老年性体弱等疗效确切;预防和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动脉硬化等心脑血管疾病; 沙棘对恶性肿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能阻断致癌物V-亚硝酸的合成和抑制黄曲酶素诱发癌前病变的作用,对胃癌、肠癌、肺癌、食道癌、乳腺癌、白血病等有抑制治疗作用。《中国食品报》报道,陕西省肿瘤防治研究所最近提供的54例肿瘤病人服用沙棘油表明,肿瘤迅速变小或消失者占84%。 沙棘系列产品的问世,是二十一世纪胃肠疾病、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癌症、烧烫伤等患者的福音,沙棘籽油等产品是疗效显著的纯天然绿色保健品。 沙棘含有160多种生物活性物质、8种氨基酸、11种微量元素、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和营养价值。沙棘富含维生素E,可以阻断亚硝酸盐在人体合成致癌物质-亚硝铵;沙棘油富含的儿茶素对由TPA引起的细胞癌和黄霉素乃苯并具有强烈抑制作用;沙棘富含的β-胡萝卜素则是良好的抗氧化剂,可阻止化学物质的致癌过程,起到抗癌治癌的效果。沙棘籽油对白血病、肉瘤、黑色素瘤、艾氏腹水瘤、胃癌等抑制效果尤为显著。 沙棘果油是以沙棘果为原料经CO2超临界萃取的一种天然营养保健油,沙棘果油含丰富的油酸和亚油酸,含量高达85%,沙棘素有“天然维生素胶丸”,含有丰富的维生素还含有磷、铁、镁、锰、钾、钙、硼、硅、铜等24 种微量原素,尤以钙、铁、锌、钾、硒的含量最多。另外,沙棘果油中有一定量的膳食纤维但胆固醇含量为零。因此,沙棘果油是中老年朋友最具价值的保健油。 一、沙棘是自然界活性成份最全的植物,是营养植物之冠 沙棘所含有的生物活性物质主要有10大类:磷脂类、维生素类、5-羟色胺、多种挥发油类、酚类及有机酸类、蛋白质和氨基酸类、三萜、甾体类化合物、人体必需的多种微量元素、油和脂肪酸类(亚油酸、亚麻酸等)、黄酮类化合物(沙棘复合总黄酮)。 沙棘中富含维生素 C。沙棘维生素 C的含量是一切蔬菜水果类之冠:是猕猴桃的2—3倍,桔子的6倍,山楂的20倍,西红柿的80倍,苹果的200倍。此外,沙棘果还含有维生素 E,B-胡萝卜素,及 B族维生素,沙棘是维生素“源”植物,被誉为“维生素宝库”。 二、沙棘具有广泛的医药和营养保健功能 沙棘对于预防和治疗各种疾病、强身健体、延年益寿有着特殊重要的作用。我国卫生部在1977年将沙棘正式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编写的《中华本草》中也记载了沙棘的药用功效。 我国第一部详细记载沙棘医疗作用的经典著作,是公元8世纪下半叶的藏医巨著《四部医典》,这也是世界上第一部系统记载沙棘药效的医学著作。以及后来清朝医学名著《晶珠本草》,都对沙棘的应用做了大量的论述 这个是我们以前做过的一个实验报告,不知能否算 呵呵

营养与食品卫生论文

食品营养本身就是人类生命需要而又籍以提高体质、延长寿命、繁衍与提高后代素质的物质基础。我整理的食品营养与科学论文,希望你能从中得到感悟! 食品营养与科学论文篇一 食品营养与营养食品问题研究 【摘 要】及时地引导我国食物结构的改革和调整,促进食物生产与消费的协调发展,并尽快建立起科学、合理的食物结构,已经成为关系到我国国民整体素质提高和国民经济发展与繁荣的一项十分紧迫而重大的任务。本文介绍了当前我国人民的食物结构状况和食品工业生产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阐明了营养、卫生与色、香、味的辨证关系,指明了以功能食品、发酵食品为主导的食品工业发展方向。 【关键词】食物结构;食品营养;食品发展 营养食品本身就是人类生命需要而又籍以提高体质、延长寿命、繁衍与提高后代素质的物质基础。从微观上来看,食品中的各种营养物质要满足人类生命与生理的要求。现代食品科学的基本任务是研究食品中营养物质如何能科学合理平衡配合,研制并生产出“营养、卫生、科学、合理”的食品。当然,食品中的色香味是食品中的重要条件,但不是决定因素。美国等发达国家在七十年代之前,曾经单纯迫求色香味,生产出各种高脂、高糖、高人工添加剂的食品,致使美国在那个时期,心血管病糖尿病等所谓“富贵病”几乎占其总人口的10%以上,特别是一味追求“精粉、精米、精油”的前提下,癌症患者、遗传基因病人数也随之居高不下。上述疾病一度达到总人口的15%。为此,美国动用官方、半官方、民间各个有关研究结构进行研究并提出发展营养平衡食品,功能食品以期将一食物结构调整,经过近20年的努力,才使这种状况得以遏止和改善。回顾我国改革开放十多年来,由于经济发展、生活改善。 一方面出现了膳食不平衡或营养过剩所造成的“富裕疾病”并正在高速发展,另一方面,由于食品品种单一或营养不全或单纯强调色香味又造成了一方面儿童的营养不良症,儿童缺铁、缺锌,缺乏多种维生素症。据2012年哈尔滨市小学生调查材料表明,儿童检出缺缺维生素C达40%,缺维生素A的达70%,缺钙的达60%,北方地方佝偻病率日益增高趋势。 另一方面从当前老龄人群的健康状况看,70%以上的人都患有不同程度的心血管病、老年痴呆、糖尿病、骨质病,而且仍呈上升趋势。当然,致病因素很多,但食物中营养的不平衡是致病的不可忽视的因素。由于人进入老龄阶段,其整个机体代谢都进入新的平衡调整,需要符合老龄生理阶段要求的各种营养物质,不仅有营养物质的质和量要求,而且营养物质之间的平衡供应尤为重要,破坏了这种营养物质之间的平衡配合,膳食中某种营养物质的过多过少都会引起老龄人的代谢失调,而产生相应的疾病。如现在风行的精米、精面、精油、精糖、精盐等各种精制食物,在精制过程中,使维生素和微量元素铬、锌等大量损失,有的可达85%以上,相对地,又使一些有害元素如铅、锡、钒、铝超标。因此,老龄人代谢病、心血管病、糖尿病、痴呆病就会越来越多。目前市场上的各种强化食品,暂且撇开假冒伪劣不谈,也只是针对患有某种营养缺乏或过剩而造成机体不适出现某种特殊症状才会有效,如缺钙引起的骨软化症,缺锌引起的皮肤不全角化症。因缺铬引起的心血管病或糖尿病,我们可生产富钙或富锌或补铬的专门食品来满足这些相应疾病的人群需要,不能像标以富含氨基酸、微量元素含糊其词宣传的所谓营养食品可治百病、永葆健康那样。其实,任何一种食物都含有蛋白质、氨基酸与微量元素。但不同的在于量、种类和其相互之间的配合比例,只以量、种类就可标明什么高营养物质,食品也就没有什么营养科学而言。 科学地强化食品,实质上是对某种或某些营养物质缺乏或过多的人群,协助其自身进行平衡代谢调节的食物。因此,它具有生物学功能,我们称之为功能性食品,既是功能性,它就有特异性,不能随便应用到各个方面去,否则,就会造成人们不只是经济上,精神上的损失,而且适得其反,对身体的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有人提出“回归大自然”,这句话本意是正确的,从食物的角度来看,也不能不加以分析地认为凡是出于自然界的食物都可不加选择,不经科学调配大食特食,尽管有些自然食品含有较高的营养物质,不等于是高营养物质。高营养物质应该是人体能高度吸收利用,大大促进人体的代谢平衡,提高人体健康与体质,这种食品应该称高营养价值食品。高营养物质不等于高营养价值。有些自然食物含有较高的营养物质,但它也含有拮抗人体对营养物质吸收的有害成份,如菠菜是一种色、香、味较好而又富含维生素的蔬菜,但其草酸含量较多,吃多了,就会影响人体对钙、铁、锌的吸收,孕妇、儿童和老人要注意食用。虾是一种含有大量卵磷脂、矿物元素而又味美质优的食物,但它含有一种五价砷化物,单独食用不会有多大害处,如与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同时食用进入体内,可将五价砷转为三价砷而使人中毒。自然食物或称绿色食物(泛指未污染),其所含的营养成份随地区水源、季节、气候、环境、植被与培植条件等因素影响不同而不同。所含的营养成份不都是平衡的,有的自然食物中某些营养物质多而另外一些少,比例也不可能那样恰当,而且不少食物中含有各种各样对人体吸收呈拮抗作用的物质。为此,在重视采用自然食品的同时,应注意科学添加适量添加剂,过多或片面采用自然食物既不经济又不科学。结合食品成份的多样化,相互配合,可使食品中的营养产生生物学的互补作用,有益于人体对营养物质的吸收和利用。 食品的最高目的是被食用后,其所含的营养物质能被人体很好地吸收利用,以满足机体平衡代谢的需要,促进机体各项机能正常运转。而食品在生产加工、原料与成品运输及贮存过程中须高度重视卫生,避免有害病原体、寄生虫、啮齿动物、空气有害成份以及尘土与其它污染物的污染,保证食品符合国家规定的卫生标准,这是促进食品有效进入人体内的必要条件。为了保证食品的营养成份不受损失,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而且色香味都能符合要求,食品中的食物组合搭配,加工工艺又必须科学,合理,这是保证食品质量的前提和手段,四者缺一都不可能形成一个符合人们与现代化生产所要求的食品。因此,食品工业应该在发展日常必需要的大众营养食品的基础上,有目的地开拓功能性食品的生产。在满足人们对色香味要求的基础上,补偿它们在精制过程中损失的营养成份,以提高其营养价值,促进人体健康。同时,根据不同人群的需求,生产出不同的营养食品或功能食品。 营养食品或功能食品,是根据不同人群的生理营养需要生产的营养食品。这种食品既是保健食品又是提高体质加强免疫效能的食疗食品,其功能主要是促进人体的生理平衡代谢。遵照科学的平衡营养理论,根据不同人群不同营养需求的特点,进行科学的调配,应用相应的加工工艺生产出的营养食品它既是功能性的,当然就有其特异性和针对性,这种食品受到国际上普遍关注,国外投入了相当的力量进行研制和生产,已获得很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美国近十多年来的心血管病、糖尿病人数明显下降,日本、德国人的平均寿命提高了3-5岁,与其重视营养与功能食品的研制有很大关系。 由此可见,食品工业今后特别是在面向21世纪,应该向科学的广度和深度发展,以功能食品与发酵食品为主攻方向,结合我国国情与自然资源,生产“营养、卫生、科学、合理”,能满足我国广大不同人群需要的各种功能与档次的食品,对发展我国经济,增强人体健康,保证子孙后代繁荣将产生巨大的影响。 [科]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北京:中国法制出版社,2009. 食品营养与科学论文篇二 谷类食品营养价值试论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饮食结构也随着发生了很大的变化。谷类食品的消费在居民饮食中所占的比重不断下降,取而代之的则是油脂及畜肉类的消费量日益攀升。由此可见,谷类食品作为膳食结构金字塔的塔基位置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偏差。因此,充分了解谷类食品的营养价值,不仅能促进人体自身的健康成长,预防各种慢性疾病,而且对纠正人们不合理的饮食结构具有重大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谷类食品营养价值 【中图分类号】R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801(2013)09-0076-02 谷类食物主要包括大麦、小麦、燕麦、大米、小米、玉米、荞麦和高梁等,它们是人类的主食,是人体所需能量最主要、最经济的来源。下面笔者将结合自己的工作实践,从营养学的角度全面分析谷类食品的营养素分布、主要的营养成分以及谷类食品对人体的重要作用。 1谷类的营养素分布 多数的谷类种子均具有相似的基本结构,都是有谷皮、糊粉层、胚乳、胚芽四个主要部分组成。其中谷皮越占谷类总重量的13%~15%,糊粉层和胚乳占83%~87%,胚芽占2%~3%。谷皮作为谷粒的外壳,主要成分为纤维素、半纤维素,含有一定量的维生素、无机盐和较高灰分与脂肪,食用价值不高。位于谷皮下层的糊粉层,富含蛋白质、脂肪、维生素、纤维素等营养元素。而作为谷类主要组成部分的胚乳,其主要构成为淀粉细胞,它含有大量的淀粉和一定量的蛋白质,并且其蛋白质含量由胚乳周围向胚乳中心成递减状态,而脂肪、维生素、无机盐含量则相对很少。谷类的胚芽则富含脂肪、蛋白质、无机盐、B族维生素、维生素E和一些酶类。 2谷类的主要营养成分 谷类食品由于受品种、气候、土壤、肥料和加工方法等因素的影响,其营养成分也会呈现出一些差异,但就总体而言,其主要的营养成分包括如下几种: (1)碳水化合物。谷类中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约70~80%),且主要成分为淀粉,集中在胚乳的淀粉细胞内。按照淀粉分子结构的构成不同,谷类淀粉可以分为直链淀粉和支链淀粉两种,两者在溶解度、粘度、易消化程度等方面存在着一些差异,并且其含量在不同的谷类中所占的比重亦不同,这就使其制成品呈现出不同的风味。其中,直链淀粉的食物容易“老化”,形成难消化的抗性淀粉,而支链淀粉则易使食物产生糊化,提高消化率。总之,谷类碳水化合物在人体内的利用率较高(约90%以上),是人体最经济、最理想的能量来源。 (2)蛋白质。谷类蛋白质的含量一般在8~15%之间,主要由醇溶蛋白和谷蛋白两部分组成。且谷类的蛋白质含量在谷粒外层最高,故去除过多外皮的精致米面较粗制米面其蛋白质的含量要降低许多。此外,谷类蛋白质中赖氨酸含量很少,苏氨酸、色氨酸苯丙氨酸和氨酸偏的含量也偏低,比如:小米和面粉中赖氨酸最少,玉米中赖氨酸和色氨酸均相对缺乏。因此,在食用时应将谷类蛋白质和动物蛋白质混合食用,从而,有效提高谷类蛋白质的生理价值。 (3)脂肪。谷类中脂肪的含量较低(约2%),常见的谷类中,大米、小麦中脂肪的含量约为1%~2%,玉米和小米约为4%。此外,在谷类的糊粉层和谷胚中还有一定量的卵磷脂,但在谷类加工时,卵磷脂极易损失或流入副产品中。比如:从米糠中提取的米糠油、谷维素和谷固醇,从小麦胚芽和玉米中提取的胚芽油。这些油脂含高达80%的不饱和脂肪酸,60%的亚油酸,具有降低血清胆固醇,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4)维生素。谷类食物中含B族维生素较多,以维生素B1、维生素B2和尼克酸为主,其中在谷类的糊粉层和胚部,硫胺素(VB1)、核黄素(VB2)、尼克酸(VPP)、泛酸(VB3)、吡哆醇(VB6)等的含量都较多。但这些营养成分容易随着加工而流失,因此,精制米面中维生素的含量较少。 (5)其他。谷类中还有一定量的无机盐(约为1.5%)、纤维素、矿物质等,其中谷类中的纤维素对胃肠具有刺激作用,可防止便秘。而矿物质主要为磷和钙,且大多以植酸盐的形式存在,从而提高磷和钙的利用率。 3谷类食品对人体的作用 人类的食物是多种多样的,各种食物所含的营养成分也不完全相同。据研究发现,谷类食品中含有很多人体稀缺的矿物质,这些矿物质不仅可以平衡人体所需的营养,防止肥胖现象的发生,而且可以提高人体免疫力,降低很多慢性病的发生率。因此,多食谷类食品对人体大有益处。比如:食用大米不仅可以为人体提供必需的淀粉、蛋白质、脂肪、维生素B1、维生素B2、盐酸、维生素C及钙、磷、铁等营养成分和热量,而且具有健脾胃、补中气、养阴生津、除烦止渴、固肠止泻等作用,可用于脾胃虚弱、烦渴、营养不良、病后身体弱等病症。而玉米性平、味甘,不仅营养丰富,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多种维生素及人体必需微量元素,并且玉米中的维生素E、卵磷脂及谷氨酸,对人体健脑、抗衰老有良好的作用;纤维素,可吸收人体内的胆固醇,防止动脉硬化并可加快肠蠕动,防止便秘,预防直肠癌的发生;镁元素,可舒张血管,维持心肌正常功能,对高血压、冠心病、脂肪肝患者有利;硒元素作为一种强有力的抗氧化剂,能清除体内的自由基,致使肿瘤细胞得不到分子氧的充分供应,从而抑制癌细胞的生长;此外,玉米的利尿、利胆、止血、降压等功效,对治疗食欲不振、肝炎、水肿、尿道感染等病有一定的辅助作用。总而言之,食用谷类食品有助于机体保持较低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降低高血压、心脏病、卒中、痴呆等疾病的发生风险,并能降低血糖、减轻胰岛素抵抗,降低罹患2型糖尿病和代谢综合征的风险,有效降低慢性病的发生率,并且可以促进消化道健康,预防脂肪肝等疾病的发生。 4结束语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的改善,人们对营养健康的认识也发生了很大的不同,开始越来越倾向于吃动物性食物,而谷类食品的食用量大幅减少。但谷类食品的营养价值以及其对人体的作用却不容忽视。因此,为了人体的健康,在人们的饮食结构中应坚持以食用谷类食品为主,保持谷类食品在人们膳食结构中的主体作用,从而有效避免高能量、高脂肪和低碳水化合物膳食为人们健康带来的各种弊端,确保人们健康而有益的膳食。 参考文献 [1]文芝梅,陈君石.现代营养学第五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347 [2]龚魁杰,陈利容,赵全胜.我国居民重谷物饮食结构的探寻与展望,中国食物与营养,2010(1) [3]崔朝辉,周琴,胡小琪.中国居民谷类及薯类消费现状分析,中国食物与营养,2008,3:33-36 看了“食品营养与科学论文”的人还看: 1. 关于食品营养与健康的论文 2. 食品营养论文范文 3. 食品营养与健康论文2000字 4. 浅议食品营养论文范文 5. 营养与健康选修论文3000字

食品营养与健康论文 【摘要】 有专家说:未来的健康,靠药物不是最理想的出路,而饮食将对健康起绝对性作用。这话很有道理,俗话说“病从口入”,也是说人在吃上如不注意科学,吃错了也会导致疾病。现如今,人们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如何吃出健康则是摆在面前的一宗大事。话说民以食为天,而健康则是身体的最大本钱。这些无疑都牵动着我们的神经。随着生活水平提高,我们早已摆脱了东亚病夫的称号。但肥胖等系列的现代病也开始缠绕国人,食品营养与健康这门课应该推广成为为大家广为接受的一门学问。作为当代大学生,学习和宣传健康的饮食方式义不容辞。这些前提是我们要理解什么是营养,而什么状态是属于健康。我们在饮食的过程中既要做到营养的均衡,平时也要注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关键词:营养 健康 均衡 食品 习惯 正文 每次去食堂吃饭,间隔中各类的菜,以前我都是跟着感觉走,有时候也挑食,总结一下,发现几个月来我吃的不过就单调的几种菜。一半以上的菜基本没吃过。上了营养课后,我就开始平衡自己的食物了。想均衡下各方面的营养。也开始每天吃个鸡蛋,多吃点素菜和水果,尽量最求多元化。●要明白食品营养和健康的关系首先我们要弄明白什么是健康 健康不是一切,但失去健康就会失去一切.身体健康才能创造一切物质与精神的财富.而任何财富却难于换取健康,健康和金钱并不是一种等价的交换,良好的健康,源于科学和知识,而不是来源于财富,地位与权势。据WHO(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1989年的定义是:在生理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四个方面健全。WHO制订的身体健康的初测十项标准:精力充沛,生活工作不疲劳;乐观积极,承担责任不挑剔;善于休闲,睡眠良好;适应各种环境,应变能力强;能抵御一般的感冒和传染病;体重适中,体型比例协调;视力良好,反应灵敏,眼睑不发炎;牙齿清洁,齿龈正常不出血;毛发有光泽,无头屑;皮肤,肌肉有弹性,步履轻松有力。●其次我们应明白营养是什么 营养”作为一个名词、术语已为众所习用,但对它的确切定义却未必准确了解。“营”在汉字里是谋求的意思,“养”是养生或养身,两个字组合在一起应当是“谋求养生”的意思。确切地说,应当是“用食物或食物中的有益成分谋求养生”。“营养”一词确切而比较完整的定义应当是:“机体通过摄取食物,经过体内消化、吸收和代谢,利用食物中对身体有益的物质作为构建机体组织器官、满足生理功能和体力活动需要的过程。”研究人体以及其他生物的营养问题的学问被称为营养学。 人类在生命活动过程中需要不断地从外界环境中摄取食物,从中获得生命活动所需的营养物质,这些营养物质在营养学上称为“营养素”。人体所需的营养素有碳水化合物、脂类、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共5大类,其中营养素不能在体内合成,而必需从食物中获得,称为“必需营养素”。其中包括9种氨基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色氨酸、缬氨酸、组氨酸;2 种脂肪酸:亚油酸、仅一亚麻酸;碳水化合物;7种常量元素:钾、钠、钙、镁、硫、磷、氯;8 种微量元素:铁、碘、锌、硒、铜、铬、钼、钴;14种维生素: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C、烟酸、泛酸、叶酸、维生素B12、胆碱、生物素;加上水等,共计40余种。其中碳水化合物、脂类和蛋白质因为需要量多,在膳食中所占的比重大,称为“宏量营养素”;矿物质和维生素因需要的相对较少,在膳食中所占比重也较小,称为“微量营养素”;矿物质中有7种在人体内含量较多,叫做“常量元素”,有8 种在人体内含量较少,称“微量元素”。这些营养素在体内有三方面功用:一是供给生活、劳动和组织细胞功能所需的能量;二是提供人体的“建筑材料”,用以构成和修补身体组织;三是提供调节物质,用以调节机体的生理功能。营养素有这三方面的作用,可见营养素是健康之本,是健康的物质基础。人体在生命活动过程中,都需要能量,如物质代谢的合成和分解反应、心脏跳动、肌肉收缩、腺体分泌等。而这些能量来源于食物。已知,生物的能量来源于太阳的辐射能。其中,植物借助叶绿素的功能吸收利用太阳辐射能,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碳水化合物;植物还可以吸收利用太阳辐射能合成脂类、蛋白质。而动物在食用植物时,实际上是从植物中间接吸收利用太阳辐射能,人类则是通过摄取动、植物性食物获得所需的能量。动、植物性食物中所含的营养素可分为五大类:碳水化合物、脂类、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如果加上水,则为六大类。其中,碳水化合物、脂类和蛋白质经体内代谢可释放能量。三者统称为“产能营养素”或能源物质。 正当我们吃的主食由粗变精之际,发达国家却大踏步走上回头路。在俄罗斯、东欧,主妇们热衷于黑面包;在德国,全麦面包销路大畅;在新西兰,"主食吃杂一些,配以豌豆、蚕豆等"已成为政府的号召;美国则把粗粮和蔬菜列为"食物指南金字塔"的基座,这与我国"粗茶淡饭保平安"的说法有异曲同工之妙。我国与发达国家在饮食习惯和观念上的逆向变化所形成的强烈反差提醒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和审慎对待热度日高的饮食"西化"误区,不能再沿着错误的道路盲目走下去了。所以,我们要大声疾呼:注意均衡营养、注意膳食平衡! 坚持均衡营养的原则,做到科学配餐,就是根据食物的形状、结构、化学成分、营养价值、理化性质进行合理选料,合理搭配。首先是配餐的质量,配餐的色、香、味、形;其次是配餐的营养素种类与数量,使每一份菜和每一餐菜的各个不同菜肴间的营养成分相互配合,满足食用者的生理需要,并达到合理营养的目的。这种配餐方法就可以称为科学配餐。科学配餐的原则有三点: (1)一日三餐的热能应当与工作强度相匹配:避免早餐过少、晚餐过多的弊病。热能分配以早餐占全日总热能的25%—30%、午餐占40%、晚餐占30%—35%较为适宜。《陆地仙经》中曾有一诗:"早饭淡而早,午饭厚而饱,晚饭须要少,若能常如此,无病直到老。"但现实生活中却出现这样的怪圈,常常是"早餐马虎,中餐凑合,晚餐全家福"。而科学的吃法应该是"早餐要吃好,午餐要吃饱,晚餐要吃少"。有许多人不按这个比例安排一日三餐,而是采用2:4:4,甚至1:4:5的分配比例,造成晚餐吃得过饱过多,对健康有害无益。 (2)三餐的间隔要合适,三餐饮食的量也要适当,同时还要讲究饮食卫生。三餐时间合适、比例适当这一条比较好理解,就是早饭要认真吃,晚饭不要吃过量,每餐间隔4~6个小时,不要暴饮暴食,饥一顿饱一顿。 (3)注意膳食结构的平衡:主要是主副食搭配要注意酸碱平衡,主要做到杂粮与精粮的平衡;干、稀的平衡;副食要做到生、熟搭配平衡;荤素搭配平衡。由于烹调原料的品种和食用部位不同,所含营养素的种类和数量也不同,只有通过科学搭配,才能使每一种菜所含的营养素更为全面、合理。荤菜方面,既要有四条腿的猪、牛、羊(任选其一种),又要有两条腿的鸡、鸭、鹅,还要有一条腿的鱼类;素菜上要照顾到根、茎、叶、花和果类蔬菜都要有,还要配有豆类、菌类和藻类。总之,食物不要单一,一天内或一星期内达到平衡即可。 在膳食酸碱平衡方面,主食和副食平衡十分重要。纵观我国中医文献,自古以来评论人体健康状态时,常用"精、气、神"三个字来描述身体健康。"精"字的一半是米、另一半是青--绿色的食物蔬菜;繁体的"气"字里有米;"神"字的右边是在田地里种庄稼。汉字是智慧的符号,所以"精、气、神"三个字告诉我们不能不吃米,即不能不吃植物性食物。中华民族的祖先素有"世间万物米为珍"之语,可见我们的先人从生活实践中已深刻认识到五谷杂粮是须臾不可离的主食。 主副食比例适当是保证营养平衡的前提,即热能大部分取自碳水化合物,也意味着谷类、各类主食--米饭、馒头、麦片是膳食中能量和蛋白质的主要来源。植物性食物也提供了部分矿物质、微量元素、维生素和膳食纤维。另外,为满足对膳食纤维的需要,应适量选择粗粮。如荞麦不仅膳食纤维丰富,而且含苦味物质芦丁,对增强血管功能,治疗高血压、冠心病和糖尿病相当有效。当前有些人为了减肥,不吃主食,这是十分错误的。 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体会,一旦吃了过多的鸡、鸭、鱼、肉以后,会感到发腻,这就是"轻度酸中毒"的表现。富含矿物质和微量元素、膳食纤维的瓜、果、蔬菜是碱性食物;而富含蛋白质的鸡、鸭、鱼、肉属于酸性食物。餐饮中应掌握酸碱平衡,两者不可偏颇,只有平衡、方可益补得当。如终日饱食膏粱厚味,酸碱失衡,将严重影响健康。难怪古人诗云:"厚味伤人无所知,能甘淡薄是吾师,三千功行从此始,淡食多补信有之。" 膳食的酸碱平衡早已引起关注,大凡鱼、肉、海产品、贝类、蛋类等都是酸性食物,多食会使血液从弱碱性转为酸性,令人倦怠乏力,重则记忆力减退、思维能力下降。营养学家提醒大家要注意吃一些低脂肪、高蛋白,富含膳食纤维和维生素的食物,这样才能保证营养素摄入的平衡。因此菜肴的荤素搭配不能忽视。当然在我们进食时,也要注意有良好的就餐习惯食宜暖,少吃凉的食物 膳食的冷热平衡饮食者,热无灼灼,寒无沧沧”,指出了膳食的冷热平衡。“食宜暖”,生冷食物进食过多会损伤脾、胃和肺气,微则为咳,甚则为泄。体虚胃寒的人,应少吃生冷食物,特别是在夏日更应慎重。民间也强调“饥时勿急,空腹忌冷”。反之,饮食也不可太热,否则易烫伤胃脘、咽喉。据报道,在华北地区食管癌高发区,居民就有喜饮热水、热粥的习惯。故古代医学家孙思邈在《千金翼方》中指出:“热食伤骨,冷食伤肺,热无灼唇,冷无冰齿。”所以,膳食应当注意冷热平衡。●食前忌动,食后忌静,就餐前后动静平衡 就餐前后动与静的平衡同样很重要,因为人们每天饮食中所摄入的各种食物及营养与身体的热能消耗之间必须保持平衡。《论语•乡党》篇中说:“食不语,寝不言。”说明古人主张食前及食中宜静而专致,不可分心、高谈阔论,以利纳谷和消化。古人言:“饮食即卧,不消积聚,乃生百疾。”医学食疗古籍称“食后便卧令人患肺气、头风、中痞之疾,盖营卫不通,气血凝滞故而”,所以饭后要适当活动。俗话说“饭后百步走,能活九十九”,说明进食后缓行散步有利于健康。胃好恬愉,进食前后的情绪平进食前和进食中保持平静愉快的情绪有利于消化功能正常进行,与此相反则会危害脾胃。《素问•举痛论》中说:“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很难设想,人们在气血紊乱的情况下,还能保证消化功能的正常进行。古人说:“食后不可便怒,怒后不可便食。”进食过程中一切反常的情绪都应尽力排除。●音乐对于消化功能有很大裨益。 《寿世保元》中说:“脾好音声,闻声即动而磨食。”因此,我国道家不仅提出了“脾脏闻乐则磨”之说,还发展了一整套“音符”和“梵音”等,奏出柔和清悦的音乐以配合进食。综上所诉,让我们以科学的营养为指导,做到均衡营养、注意膳食平衡,吃出健康,吃出美丽,吃出精彩的人身,享受高品质的生活!※ 参考文献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营养圣经》(最佳营养学实用指南最新修订版) 、《食物营养与合理搭配》、《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研究生论文

说起养生,其实说的是什么呢,无非就是一份健康,而我们的健康离不开两大要素:足够的食品营养摄入和自身养生知识的积累。想要健康的体格,不仅需要我们保持平和的心态,合理的饮食和规律的作息,最重要的就是上面所说的两大要素。同时,养生和饮食与人的经络和气血密不可分,那么,如何才能够有足够的气血呢?当然就要在饮食、作息等细节上面下功夫,我们不仅要按时作息和自然生物钟保持一致才能走健康之路,还要合季节多吃时令的水果蔬菜以及药材类食物等,让我们能够让身体有足够的气血让我们精神焕发。另一方面,我们要有畅通的经络。这是在告诉我们不管任何季节,适当的运动是不可或缺的,但是同时也要结合其他的方法才能达到养生,以保健康。健康,让我们从饮食、作息、运动、养生等生活细节来保护自己的身体,让我们都能养出一份健康,养出一个好心情。关键字: 健康;食品;养生;医疗健康对每个人来说都非常重要,谁都想健健康康的生活,而各种疾病总是不断的充斥着我们的健康。现代的医疗设备比较健全,并且伴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一个个疑难杂症正在迎刃而解,但更多的健康来自我们的生活理念和生活中的细节,因为许多疾病的预防都在于每个微小的细节。饮食的搭配首当其冲,但知道是一回事,付之实践又是一回事。饮食满足身体的各种营养需求,可以提供足够的热能维持体内外的活动,还有适当量的蛋白质供生长发育、身体组织的修复更新,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充分的无机盐参与构成身体组织和调节生理机能。同时,丰富的维生素保证身体的健康,维持身体的正常发育,并增强身体的抵抗力。适量的食物纤维,用以维持正常的排泄及预防肠道疾病。充足的水分可以维持体内各种生理程序的正常进行。人们能够健康地生活,必须依赖充足而且搭配合理的食物。人体需要的40多种营养素都需要从食物中获得,每一种食物都含有一定的营养成分,如果一种食物没有营养,那人们就不会称其为“食物”了。我们祖先经过几千年淘汰保留下来的食物,都有其特定的营养价值,都为我们中华民族的繁衍和昌盛做出了贡献。但也没有哪一种食物能够提供我们身体需要的全部营养,不同的食物有不同的营养特点。譬如谷类食物的糖类和B族维生素,豆类食物的蛋白质和脂肪,蔬菜水果的矿物质和维生素,动物性食物的优质蛋白等等。这些食物都是我们需要的,你不能说哪种好哪种不好。只有把各种食物合理搭配才能保质保量地供给人体充足和全面的营养,这就是“平衡膳食”。

食品营养与健康论文 【摘要】 有专家说:未来的健康,靠药物不是最理想的出路,而饮食将对健康起绝对性作用。这话很有道理,俗话说“病从口入”,也是说人在吃上如不注意科学,吃错了也会导致疾病。现如今,人们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如何吃出健康则是摆在面前的一宗大事。话说民以食为天,而健康则是身体的最大本钱。这些无疑都牵动着我们的神经。随着生活水平提高,我们早已摆脱了东亚病夫的称号。但肥胖等系列的现代病也开始缠绕国人,食品营养与健康这门课应该推广成为为大家广为接受的一门学问。作为当代大学生,学习和宣传健康的饮食方式义不容辞。这些前提是我们要理解什么是营养,而什么状态是属于健康。我们在饮食的过程中既要做到营养的均衡,平时也要注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关键词:营养 健康 均衡 食品 习惯 正文 每次去食堂吃饭,间隔中各类的菜,以前我都是跟着感觉走,有时候也挑食,总结一下,发现几个月来我吃的不过就单调的几种菜。一半以上的菜基本没吃过。上了营养课后,我就开始平衡自己的食物了。想均衡下各方面的营养。也开始每天吃个鸡蛋,多吃点素菜和水果,尽量最求多元化。●要明白食品营养和健康的关系首先我们要弄明白什么是健康 健康不是一切,但失去健康就会失去一切.身体健康才能创造一切物质与精神的财富.而任何财富却难于换取健康,健康和金钱并不是一种等价的交换,良好的健康,源于科学和知识,而不是来源于财富,地位与权势。据WHO(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1989年的定义是:在生理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四个方面健全。WHO制订的身体健康的初测十项标准:精力充沛,生活工作不疲劳;乐观积极,承担责任不挑剔;善于休闲,睡眠良好;适应各种环境,应变能力强;能抵御一般的感冒和传染病;体重适中,体型比例协调;视力良好,反应灵敏,眼睑不发炎;牙齿清洁,齿龈正常不出血;毛发有光泽,无头屑;皮肤,肌肉有弹性,步履轻松有力。●其次我们应明白营养是什么 营养”作为一个名词、术语已为众所习用,但对它的确切定义却未必准确了解。“营”在汉字里是谋求的意思,“养”是养生或养身,两个字组合在一起应当是“谋求养生”的意思。确切地说,应当是“用食物或食物中的有益成分谋求养生”。“营养”一词确切而比较完整的定义应当是:“机体通过摄取食物,经过体内消化、吸收和代谢,利用食物中对身体有益的物质作为构建机体组织器官、满足生理功能和体力活动需要的过程。”研究人体以及其他生物的营养问题的学问被称为营养学。 人类在生命活动过程中需要不断地从外界环境中摄取食物,从中获得生命活动所需的营养物质,这些营养物质在营养学上称为“营养素”。人体所需的营养素有碳水化合物、脂类、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共5大类,其中营养素不能在体内合成,而必需从食物中获得,称为“必需营养素”。其中包括9种氨基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色氨酸、缬氨酸、组氨酸;2 种脂肪酸:亚油酸、仅一亚麻酸;碳水化合物;7种常量元素:钾、钠、钙、镁、硫、磷、氯;8 种微量元素:铁、碘、锌、硒、铜、铬、钼、钴;14种维生素: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C、烟酸、泛酸、叶酸、维生素B12、胆碱、生物素;加上水等,共计40余种。其中碳水化合物、脂类和蛋白质因为需要量多,在膳食中所占的比重大,称为“宏量营养素”;矿物质和维生素因需要的相对较少,在膳食中所占比重也较小,称为“微量营养素”;矿物质中有7种在人体内含量较多,叫做“常量元素”,有8 种在人体内含量较少,称“微量元素”。这些营养素在体内有三方面功用:一是供给生活、劳动和组织细胞功能所需的能量;二是提供人体的“建筑材料”,用以构成和修补身体组织;三是提供调节物质,用以调节机体的生理功能。营养素有这三方面的作用,可见营养素是健康之本,是健康的物质基础。人体在生命活动过程中,都需要能量,如物质代谢的合成和分解反应、心脏跳动、肌肉收缩、腺体分泌等。而这些能量来源于食物。已知,生物的能量来源于太阳的辐射能。其中,植物借助叶绿素的功能吸收利用太阳辐射能,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碳水化合物;植物还可以吸收利用太阳辐射能合成脂类、蛋白质。而动物在食用植物时,实际上是从植物中间接吸收利用太阳辐射能,人类则是通过摄取动、植物性食物获得所需的能量。动、植物性食物中所含的营养素可分为五大类:碳水化合物、脂类、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如果加上水,则为六大类。其中,碳水化合物、脂类和蛋白质经体内代谢可释放能量。三者统称为“产能营养素”或能源物质。 正当我们吃的主食由粗变精之际,发达国家却大踏步走上回头路。在俄罗斯、东欧,主妇们热衷于黑面包;在德国,全麦面包销路大畅;在新西兰,"主食吃杂一些,配以豌豆、蚕豆等"已成为政府的号召;美国则把粗粮和蔬菜列为"食物指南金字塔"的基座,这与我国"粗茶淡饭保平安"的说法有异曲同工之妙。我国与发达国家在饮食习惯和观念上的逆向变化所形成的强烈反差提醒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和审慎对待热度日高的饮食"西化"误区,不能再沿着错误的道路盲目走下去了。所以,我们要大声疾呼:注意均衡营养、注意膳食平衡! 坚持均衡营养的原则,做到科学配餐,就是根据食物的形状、结构、化学成分、营养价值、理化性质进行合理选料,合理搭配。首先是配餐的质量,配餐的色、香、味、形;其次是配餐的营养素种类与数量,使每一份菜和每一餐菜的各个不同菜肴间的营养成分相互配合,满足食用者的生理需要,并达到合理营养的目的。这种配餐方法就可以称为科学配餐。科学配餐的原则有三点: (1)一日三餐的热能应当与工作强度相匹配:避免早餐过少、晚餐过多的弊病。热能分配以早餐占全日总热能的25%—30%、午餐占40%、晚餐占30%—35%较为适宜。《陆地仙经》中曾有一诗:"早饭淡而早,午饭厚而饱,晚饭须要少,若能常如此,无病直到老。"但现实生活中却出现这样的怪圈,常常是"早餐马虎,中餐凑合,晚餐全家福"。而科学的吃法应该是"早餐要吃好,午餐要吃饱,晚餐要吃少"。有许多人不按这个比例安排一日三餐,而是采用2:4:4,甚至1:4:5的分配比例,造成晚餐吃得过饱过多,对健康有害无益。 (2)三餐的间隔要合适,三餐饮食的量也要适当,同时还要讲究饮食卫生。三餐时间合适、比例适当这一条比较好理解,就是早饭要认真吃,晚饭不要吃过量,每餐间隔4~6个小时,不要暴饮暴食,饥一顿饱一顿。 (3)注意膳食结构的平衡:主要是主副食搭配要注意酸碱平衡,主要做到杂粮与精粮的平衡;干、稀的平衡;副食要做到生、熟搭配平衡;荤素搭配平衡。由于烹调原料的品种和食用部位不同,所含营养素的种类和数量也不同,只有通过科学搭配,才能使每一种菜所含的营养素更为全面、合理。荤菜方面,既要有四条腿的猪、牛、羊(任选其一种),又要有两条腿的鸡、鸭、鹅,还要有一条腿的鱼类;素菜上要照顾到根、茎、叶、花和果类蔬菜都要有,还要配有豆类、菌类和藻类。总之,食物不要单一,一天内或一星期内达到平衡即可。 在膳食酸碱平衡方面,主食和副食平衡十分重要。纵观我国中医文献,自古以来评论人体健康状态时,常用"精、气、神"三个字来描述身体健康。"精"字的一半是米、另一半是青--绿色的食物蔬菜;繁体的"气"字里有米;"神"字的右边是在田地里种庄稼。汉字是智慧的符号,所以"精、气、神"三个字告诉我们不能不吃米,即不能不吃植物性食物。中华民族的祖先素有"世间万物米为珍"之语,可见我们的先人从生活实践中已深刻认识到五谷杂粮是须臾不可离的主食。 主副食比例适当是保证营养平衡的前提,即热能大部分取自碳水化合物,也意味着谷类、各类主食--米饭、馒头、麦片是膳食中能量和蛋白质的主要来源。植物性食物也提供了部分矿物质、微量元素、维生素和膳食纤维。另外,为满足对膳食纤维的需要,应适量选择粗粮。如荞麦不仅膳食纤维丰富,而且含苦味物质芦丁,对增强血管功能,治疗高血压、冠心病和糖尿病相当有效。当前有些人为了减肥,不吃主食,这是十分错误的。 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体会,一旦吃了过多的鸡、鸭、鱼、肉以后,会感到发腻,这就是"轻度酸中毒"的表现。富含矿物质和微量元素、膳食纤维的瓜、果、蔬菜是碱性食物;而富含蛋白质的鸡、鸭、鱼、肉属于酸性食物。餐饮中应掌握酸碱平衡,两者不可偏颇,只有平衡、方可益补得当。如终日饱食膏粱厚味,酸碱失衡,将严重影响健康。难怪古人诗云:"厚味伤人无所知,能甘淡薄是吾师,三千功行从此始,淡食多补信有之。" 膳食的酸碱平衡早已引起关注,大凡鱼、肉、海产品、贝类、蛋类等都是酸性食物,多食会使血液从弱碱性转为酸性,令人倦怠乏力,重则记忆力减退、思维能力下降。营养学家提醒大家要注意吃一些低脂肪、高蛋白,富含膳食纤维和维生素的食物,这样才能保证营养素摄入的平衡。因此菜肴的荤素搭配不能忽视。当然在我们进食时,也要注意有良好的就餐习惯食宜暖,少吃凉的食物 膳食的冷热平衡饮食者,热无灼灼,寒无沧沧”,指出了膳食的冷热平衡。“食宜暖”,生冷食物进食过多会损伤脾、胃和肺气,微则为咳,甚则为泄。体虚胃寒的人,应少吃生冷食物,特别是在夏日更应慎重。民间也强调“饥时勿急,空腹忌冷”。反之,饮食也不可太热,否则易烫伤胃脘、咽喉。据报道,在华北地区食管癌高发区,居民就有喜饮热水、热粥的习惯。故古代医学家孙思邈在《千金翼方》中指出:“热食伤骨,冷食伤肺,热无灼唇,冷无冰齿。”所以,膳食应当注意冷热平衡。●食前忌动,食后忌静,就餐前后动静平衡 就餐前后动与静的平衡同样很重要,因为人们每天饮食中所摄入的各种食物及营养与身体的热能消耗之间必须保持平衡。《论语•乡党》篇中说:“食不语,寝不言。”说明古人主张食前及食中宜静而专致,不可分心、高谈阔论,以利纳谷和消化。古人言:“饮食即卧,不消积聚,乃生百疾。”医学食疗古籍称“食后便卧令人患肺气、头风、中痞之疾,盖营卫不通,气血凝滞故而”,所以饭后要适当活动。俗话说“饭后百步走,能活九十九”,说明进食后缓行散步有利于健康。胃好恬愉,进食前后的情绪平进食前和进食中保持平静愉快的情绪有利于消化功能正常进行,与此相反则会危害脾胃。《素问•举痛论》中说:“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很难设想,人们在气血紊乱的情况下,还能保证消化功能的正常进行。古人说:“食后不可便怒,怒后不可便食。”进食过程中一切反常的情绪都应尽力排除。●音乐对于消化功能有很大裨益。 《寿世保元》中说:“脾好音声,闻声即动而磨食。”因此,我国道家不仅提出了“脾脏闻乐则磨”之说,还发展了一整套“音符”和“梵音”等,奏出柔和清悦的音乐以配合进食。综上所诉,让我们以科学的营养为指导,做到均衡营养、注意膳食平衡,吃出健康,吃出美丽,吃出精彩的人身,享受高品质的生活!※ 参考文献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营养圣经》(最佳营养学实用指南最新修订版) 、《食物营养与合理搭配》、《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写论文,找我

我给你发了点资料你可以参考一下。饮食得当助美丽。食物满足身体的各种营养需求,有适当量的蛋白质供生长发育、身体组织的修复更新、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要从食物中吃出美丽来,就要注意生活的饮食习惯。饮食的要点就是:合理偏食为健康充电,缺啥补啥;少食肉类食品和动物性脂肪,多吃植物性食物和新鲜蔬菜及水果,注意蛋白质摄取均衡,减少不良的饮食习惯。还应根据不同的年龄段选择不同的食物。 饮食满足身体的各种营养需求,有足够的热能维持体内外的活动;有适当量的蛋白质供生长发育、身体组织的修复更新、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有充分的无机盐参与构成身体组织和调节生理机能;有丰富的维生素以保证身体的健康,维持身体的正常发育,并增强身体的抵抗力;有适量的食物纤维,用以维持正常的排泄及预防某些肠道疾病;有充足的水分以维持体内各种生理程序的正常进行。 饮食要遵循食物中热能和各种营养素含量充足,种类齐全,比例适当;饮食中供给的营养素与机体的需要两者之间保持平衡。饮食的结构要合理,既要满足机体的生理需要,又要避免饮食构成的比例失调和某些营养素过量而引起机体不必要的负担与代谢上的紊乱。人体需要42种以上的营养物质,包括各类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各种维生素、各种矿物质、必须微量元素和水。能构成42种以上营养物质的饮食必须由多种多样的食物来源来实现。[1] 每天进食要保证三大营养素的合理比例,即碳水化合物占总摄入量的60%~70%,蛋白质占10%~15%,脂肪占20%~25%。 碳水化合物主要由谷类、薯类和淀粉食品构成,控制食糖及其制品。脂肪主要以植物油为主,减少动物脂肪。脂肪中的饱和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之间的比例一般为1:1:1。蛋白质中应有1/3以上的优质蛋白质(动物蛋白和大豆蛋白)。维生素要按供给量标准配膳,有特殊需要者另外增加。一般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酸三者之间的比例为1:1:10较为合理。食物中钙磷比例也要适当。食物中钙磷比例在2:1~1:2之间基本符合机体的吸收和发育,若维生素D营养状况正常时,不必严格控制钙磷比例。 俗话说:“吃在脸上”。这句话充分说明了“吃”是美容养颜过程中不可忽略的重要方面。所以,皮肤养护要遵循以下原则: 1.少食肉类食品和动物性脂肪。在一定条件下,肉类食品和动物性脂肪在体内分解过程中可产生诸多酸性物质,对皮肤和内脏均有强烈的刺激性,影响皮肤的正常代谢。皮肤粗糙,往往是血液中肌酸含量增高造成的。[2] 2.多吃植物性食物。植物性食物中富含防止皮肤粗糙的胱氨酸、色氨酸。可延缓皮肤衰老,改变皮肤粗糙现象。这类食物主要有:黑芝麻、小麦麸、油面筋、豆类及其制品、紫菜、西瓜子、葵花子、南瓜子和花生仁。 3.注意蛋白质摄取均衡。蛋白质是人类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一旦长期缺乏蛋白质,皮肤将失去弹性,粗糙干燥,是面容苍老。但肉类及鱼、虾、蟹等蛋白质食物过食,可引起过敏。 4.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肤色较深者,宜经常摄取萝卜、大白菜、竹笋、冬瓜及大豆制品等富含植物蛋白、叶酸和维生素C的食品;皮肤粗糙者,应多摄取富含维生素A、D的果蔬。如胡萝卜、藕、菠菜、黄豆芽等黄色,绿色蔬菜以及鸡蛋,牛奶,动物肝脏。同时还要摄取充足的维生素和足够的植物纤维素,以防止因便秘而带来的皮肤和脏器病变。 5.少饮烈性酒。长期过量饮用烈性酒,能使皮肤干燥、粗糙、老化。少量饮用含酒精的饮料,可促进血液循环,促进皮肤的新陈代谢,使皮肤产生弹性而更加滋润。 6.适当饮水。正常的成年人每日应饮水2000毫升左右。充足的水分供应,可延缓皮肤老化。 7.少摄入使人肥胖的事物。肥胖是导致皮肤老化和病变的危险因素。但不可过分节食,以免皮肤失去活力。 8.睡眠充足。充足的睡眠既可清除身体疲劳,也是使皮肤保持健美的一味良药。 适当药浴。凡含有柠檬酸和维生素的中草药或水果、蔬菜,均可做成药浴剂。适当的药浴会使皮肤白皙,光滑,柔软,滋润,细腻。 保证身体健美除坚持锻炼外,还要有均衡的营养。然而,许多人在健美饮食的安排和选择上往往走进了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反面: 1.吃荤油易发胖,吃素油苗条。其实,无论荤油素油,人体吸收后每克均产生9千卡左右的热量,没有多大差别。由于素油吸收率高,若消耗不了,多食反而容易使人发胖。 吃瘦肉可长肌肉。许多人认为多吃瘦肉会长肌肉。其实未必如此,因为肌肉主要靠体育锻炼获得。 2.有人认为,肉、蛋等高蛋白食物是肌肉最好的能量来源,现在的健美运动员流行的食谱是增加复合碳水化合物,包括粮食、豆类、水果,认为这才是肌肉最好的能量来源。想要体形健美的女性,每日摄取蛋白质80-90克,适量的碳水化合物,再加上合理的锻炼就能达到目的,不必过多的吃肉[3]。记得多的吃水果,蔬菜等碱性食物,以防止因蛋白质摄取过多而造成酸血症。 3.多吃蛋白质不会长脂肪。每克蛋白质与碳水化合物氧化后均产生4.1千卡的热量。无论蛋白质还是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摄入过多,所产生的热量身体消耗不了,都会变成中性脂肪贮存与皮下,使人发胖。 4.用热油锅炒菜。过热的油锅中,容易产生一种硬脂化合物,人若常吃过热油锅炒出来的菜,易患低酸性胃炎和胃溃疡,如不及时治疗,还可以诱发胃癌。 5.用生水冷却蛋。将煮熟的蛋浸在冷水中,蛋壳随好剥,但病菌却仍有机可乘。如果要让蛋壳好剥,只需在煮蛋的时水中加如少量食盐。 6.饭后马上吃水果。水果中含有大量的单糖类物质,若被饭菜堵塞在胃中,就会因腐败而形成胀气,导致胃部不适。所以,吃水果宜在饭前一小时,饭后两小时。 7.多添佐料调味。胡椒、桂皮、五香等天然调味品具有一定的诱发性和毒性,多食用会给人带来口干、咽喉痛、精神不振、失眠等副作用,还会诱发高血压,胃肠炎等多种病变,甚至导致人体细胞畸变,形成癌症。 营养学家和临床医师认为,有目的的偏食对人体会起到保健作用。你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合理地多提取一些可以补充有缺陷的一面的营养食物。身体瘦弱者,适当多吃瘦肉,鱼,蛋类,乳类,豆制品等含蛋白质多的食物,同时也应注意脂类,多糖类及维生素,矿物质食品的摄入量,以保持营养的平衡。脑力劳动者。每天应有足够的碳水化合物补充大脑对养分的需求,并适当增加含磷、铁、锌、硒等微量元素丰富的食物,如蛋黄、动物脑、禽肉、核桃、芝麻等。贫血患者。多吃动物肝脏和含氨基酸,蛋白质的水果和绿色蔬菜。皮肤干燥和粗糙者。多吃胡萝卜,番茄及茄子等蔬菜水果,避免摄入鱼、虾、蟹、酒等易导致过敏的食物。 女性在一生中如果能根据自己不同年龄阶段的生理变化,合理安排日常饮食,就能起到护肤美容的作用。 13~23岁。此阶段的女性正处在青春发育期,要使皮肤光洁、红润且富有弹性,就必须保证摄取足够的蛋白质,脂肪酸及多种维生素的食品。如白菜、韭菜、豆芽菜汤、瘦肉等,尤其是豆类食物,既能满足人体需要的优质蛋白质,又能供给多种维生素和无机盐。要少吃盐,多喝白开水。 25~30岁。此阶段为女性发育成熟的鼎盛时期,且情感丰富,多愁善感,致使面部表情过度松弛,逐渐使额及眼下出现皱纹,皮下的皮脂腺分泌也逐渐减少,皮肤光泽感减弱,粗糙感增强。这一阶段,除了每天坚持吃淡食和多饮水的良好习惯外,要特别多吃富含维生素C和维生素B族的食品,如荠菜、黄瓜等蔬菜水果,以及豌豆、木耳、牛奶等。 30~40岁。此阶段的女性皮脂腺分泌减少,皮肤易干燥,一般女性在眼尾开始出现鱼尾纹,下巴肌肉开始松弛,笑纹更明显,要坚持多喝水,特别是早晨起床后必须喝一杯凉开水;除坚持多吃新鲜蔬菜瓜果外,要特别补充富含胶原蛋白的动物蛋白质,如猪蹄、肉皮、鲜鱼、瘦肉等,使皮肤显得丰满、充实而有水分;还可以使皮肤增强弹性和韧性,变的滋润娇嫩。 40~45岁。此阶段的女性眼部易出现黑晕,皮肤干燥而缺少光泽。饮食上应多吃能促进胆固醇排泄、补气养血、延缓面部肌肉衰老的食品,如鲜玉米、红薯、蘑菇、柠檬、核桃和富含维生素E的卷心菜、菜心、花生油等。 注意饮食,使皮肤更加细腻。 1.适量饮水。当人体水分减少时,会出现皮肤干燥、皮脂腺分泌减少的现象,从而使皮肤失去弹性,甚至出现皱纹。为了确保水分的充分摄入,每日饮水量应为1200毫升左右。 2.常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维生素对于防止皮肤衰老,保持皮肤细腻滋润起着重要作用,维生素E对于皮肤抗衰老有着重要作用[3]。因为维生素E能够破坏自由基的化学活性,从而抑制衰老。维生素E还有防止脂褐素沉着与皮肤的作用,含维生素E多的食物有卷心菜,葵花子油,菜子油等。维生素A、B也是皮肤光滑细腻不可缺少的物质。当人体缺乏维生素A时,皮肤会变得干燥,粗糙有鳞屑;若缺乏维生素B时,会出现口唇皮肤开裂,脱屑及色素沉着。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有动物肝脏,鱼肝油,牛奶,奶油,禽蛋及橙红色的蔬菜和水果。富含维生素B的食物有肝,肾,心脏,奶等。 3.多吃富含铁质的食物。皮肤要光泽红润,就需要供给充足的血液。铁是构成血液中血红素的主要成分之一,故应多吃富含铁质的食物。如动物肝脏、蛋黄、海带、紫菜等。 多吃含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食物。胶原蛋白能使细胞变的丰满,从而使肌肤充盈,皱纹减少;弹性蛋白可使人的皮肤弹性增强,从而使皮肤光滑而富有弹性。富含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多的食物有猪蹄,动物筋键和猪皮等。 4.注意碱性食物的摄入[4]。日常生活中所吃的鱼,肉,禽,蛋,粮谷等均为生理酸性。酸性食物会使体液和血液中乳酸、尿酸含量增高。当有机酸不能及时排除体外时,就会侵蚀敏感的表皮细胞,使皮肤变得粗糙和缺乏弹性。为了中和体内酸性成分,故应多吃些富含生理碱性的食物,如苹果,梨,柑橘和蔬菜等。 此外,皮肤要避免外界的刺激,夏天的烈日,冬季的寒风,都会使皮肤变的粗糙,因而要根据季节的变化,适时采取防护措施。皮肤的清洗不要过于频繁,如果经常反复摩擦,会使被破坏的皮肤细胞来不及再生;避免接触过酸过碱性物质,应根据自己的皮肤状况,选择合适的化妆品,适当进行按摩。

食品营养与卫生论文1000字

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越来越多人开始关注营养健康与饮食的关系了。下面是我为你精心整理的关于饮食营养与健康的论文,希望对你有帮助!关于饮食营养与健康的论文篇1 摘要 现代社会,能吃的东西越来越多,人们的饮食和营养问题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在社会大群体里,大学生这个群体也以其人数的逐渐庞大、身份的特殊性而备受关注,其中饮食与营养是关注度较高的方面。大学生的生理特点、膳食营养特点以及针对以上特点应该采取的饮食策略等等,都是大学生为了自己的健康身体和美好前程必须考虑的事情,而这也需要每一位大学生自觉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营养意识。 关键词 大学生 生理 饮食 营养 健康 前言 平时,我们总能看到关于 儿童 、中年人、老年人营养健康的分析与建议,却鲜见对于大学生这一特殊社会群体的饮食营养的探讨。但现在,对于大学生饮食营养的探讨也慢慢多起来了。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大学生越来越受到重视。也是,目前大学还是精英高等学校,大学生的发展就业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国家的发展。从另一个侧面也反映出,大学生饮食存在着问题,因为有问题,所以会去探讨,探讨,就有可能发现更大的问题。大学生在饮食和营养上究竟有怎样的一些情况呢?且听慢慢道来。 正文 一、大学生的生理特点 大学生,一般年龄是18岁至25岁。青春期,是指个体机能从还没有成熟到成熟的阶段,一般是在10~20岁之间,从这一个概念出发,大学生普遍是处于青春期的后期。在这一阶段,大学生的生理特点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点: 1、身体外部基本发育成熟,男的更结实,女的更丰满; 2、身体内部各器官机制如呼吸、神经系统发育渐趋稳定; 3、身体各部分系统机制都达到最佳水平 4、性器官发育成熟。 这一时期是生长发育最为完善的时期,生理和心理的变化较为复杂。虽然身体各方 面相 对于青春期里长身体阶段已经发育成熟,但并不意味着不需要更多的营养,同样是需要的,大学生需要营养去维持这样一个身体完善的阶段,需要更多的动力去支持平常身体器官的运行,这动力来自于能量和营养,因此更需要日常饮食的摄入,获得合理的营养。况且,大学生这一社会特殊群体,是处于社会新技术、新思想的前沿群体、国家培养的高级专门人才的地位,面临着艰巨的学习任务,在脑力和体力两方面都要求严格,思维能力活跃而敏捷,是长身体和长知识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其营养状况的优良以及是否懂得科学饮食将直接关系到进入社会后的工作能力。因此,注重饮食、注重合理营养的摄入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大学生的营养需求 根据以上对大学生生理特点的分析,我们得出结论:大学生处于青春期后期,同样需要很多的营养。那具体有哪些呢?我结合我平时的生活和观察到的情况一一来分析一下。 1、糖、脂肪、蛋白质 这是生活中的每一个都需要的营养物质,但大学生对它们的需求,我觉得会更大。大学生学业繁重,经常熬夜,大部分人不仅忙自己的专业学习,有时候也会忙各种社团组织或自己去学第二专业,有时候还得出去实习,经常往返于学校和实习地之间。对于这些情况,如果没有充足的精力是很难完成的。因此,大学生首要的就是能够提供能量、补充能量的营养,能提供能量的营养物质,当然就是糖、脂肪、蛋白质了。人体依靠糖、脂肪和蛋白质三大营养素供给能量,维持日常生活的运行。 2、钙、碘、铁等矿物质 上面也讲过,大学生还是处于青春期后期,身体还在成长,钙和碘元素对大学生的身体发育和适应繁重的学习任务是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只要是人,一缺钙就容易出现痉挛等症状,缺碘则易导致甲状腺肿大。因此,不仅仅是大学生,对于其他人来说,补充钙、碘都是非常重要。铁的缺乏在女大学生中较为多见,因为生理特点而造成的血液损失,使得身体对铁的需要量增多,容易引起缺铁性贫血.所以大学生尤其是女大学生注意铁的摄入。 3、水 水是生命之源,水是否摄入充足、合理同样影响着一个人身体的好坏。我们除了平时要及时补充水以外,在某些特殊时期,也要注意水的摄入,如:熬夜。熬夜对大学生来说可谓是家常便饭,你可以偶尔熬夜,但在熬夜中请注意多喝些白开水,因为熬夜是很容易缺水。还有,运动过后最好也是多喝些白开水,但不可一停止运动,马上就放口大喝,要等身体缓下来,再慢慢喝。 4、维生素A、B2等维生素 如果你站在讲台往下看,你会发现整个教室的人,有超过三分之二是戴着眼镜的,就算没有戴眼镜的,多少都是有一些近视。当代大学生学习繁重,每天就是埋头在那写写、看看,根本不懂得用眼要适度。甚者是对着电脑7、8个小时,在那玩游戏、煲电视剧,中间一点也没有休息过,而且,现在人手一部智能手机,随时都可以拿出来玩一玩,看一看,近视问题就更加严重了。所以,大学生保护眼睛迫在眉睫,除了日常及时让眼睛休息之外,摄入一些对眼睛有益的维生素也是必须的,如:维生素A、维生素B2,这些维生素都具有保护视力的功效,我们应该多注意。 5、卵磷脂 这里为什么要特别提出卵磷脂呢?因为它对大学生来说真的很重要。大学生应付考试、考证多,想、记的事情多,要兼顾的事情也多,经常会用脑过度,出现头痛、 记忆力 衰退等问题。卵磷脂是构成神经细胞和脑细胞代谢的重要物质,如果你是从事以脑力劳动为主的,就要注意对卵磷脂的摄入。大学生是典型的脑力劳动者,非常需要卵磷脂。 以上就是我 总结 的大学生对营养的大概需求,但我们要知道的是,我们需要的营养并不仅仅只有这些,像维生素、矿物质等,还有很多种类是我们必需的,这里只是根据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特点着重点出来而已。 总结出大学生对营养的需求,就要对症下药,一个字——补。但是,在怎样补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下大学生在饮食方面存在的不良习惯。因为如果只是一味地补,而没有 反思 自己的饮食习惯,到最后也是徒劳的。 三、大学生饮食存在的问题 大学生在饮食中存在的问题一直没有引起人们太大的关注,不过近来国内不少学者对不同区域大学生的饮食和健康进行了较广泛的调查与研究,所得结果令人深思。孙建华等[1]的调查结果显示,上海大学生的饮食处于自发行为,缺乏科学指导,体格状况不容乐观;主食量不够,种类单调,缺乏身体健康发育所必须的粗粮;不重视早餐的情况严重,挑食、偏食等现象也令人担忧。 张有平等[2]对我国西南地区的28个少数民族的1386名大学生进行调查发现,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大学生主食以米饭为主,且存在挑食行为、偏食行为和按自己嗜好饮食;31.7 %的大学生经常伴有牙龈红肿和瘀血,58.1%的女生经期不正常,43.2%的学生存在缺铁性贫血。 2007年广州中医药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的黄艺敏、陈海萍对广东省10所高校的326名学生的饮食营养和健康状况调查[3]中,所记录的调查结果,均反映出当前大学生膳食营养存在的主要问题有:缺乏营养知识,饮食习惯不科学,膳食结构不合理。 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我也发现自己以及身边的很多同学在饮食方面存在着诸多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类: 1、不吃早餐就去上课,或为了睡懒觉就省掉早餐; 2、为了减肥而节食,为了玩游戏、看球赛、书而草草完成进食或干脆不吃。 3、在各类聚餐中暴饮暴食,肆意喝酒; 4、经常光顾路边小吃、小吃街、大排档,没有顾虑食物是否卫生、安全; 5、经常吃宵夜,吃饱后就睡觉; 6、食物乱搭配地吃,不知道哪些食物是不能搭配吃的; 7、以零食作为正餐; 8、喜欢吃零食,随手就一包零食拿来吃; 9、饮食口味重,经常吃辣的、咸的食物,不喜欢吃清淡的东西。 四、大学生科学饮食的策略 人家说:“前世的因,今世的果。”而在大学生饮食问题上,同样会导致“现在埋下的危机,将是未来爆发的祸患。”你现在不好好注意身体,没事,你还年轻,等到你五六十岁的时候,你就后悔了,就知道当时的自己有多么愚蠢,竟这般折磨自己的身体。又有人说:“大学是一个养生的地方。”没错,不仅是老人要养生,大学生也要养生,因为大学时期是人身体的黄金时期,这时养好了身体,将获益一辈子。既然大学是个养生的地方,就别浪费它了,好好养养自己的身体,所以我将为大学生养生做以下规划: 首先,是从一日三餐规划起: 1. 早餐 前面也说到,早餐非常重要。而要吃好早餐,对餐前活动、营养量、主副食品搭配等都要予以重视。理想的做法是,起床后先做些室外活动,呼吸新鲜空气,可增食欲,有助消化。最少活动30分钟后再吃早餐。结合大学生的现状,假如早上第一大节有课,而且起床时间又偏晚,我们完全可以在小卖部或饭堂买完早饭后带入教室,当然注意教室的卫生是不容忽视的。除此之外,早餐中还有两点值得注意:一、吃早餐宜"热食",以免伤胃伤身,因此很多同学喜欢一大早喝蔬果汁的习惯事实上是不科学的。二、早餐前喝两杯凉开水,有润喉、醒脑、防止口臭和便秘等作用。 2.午餐 俗话说"中午饱,一天饱",由此可见,午餐是一日中主要的一餐。由于上午人体内的热能消耗较大,午后还要继续工作和学习,因此,午餐热量应占我们每天所需总热量的40%以上。主食根据三餐食量配比,可在米饭、面制品中间任意选择。副食以满足人体对维生素和无机盐的需要,种类的选择很广泛,如:肉、蛋、禽类、豆制品类、蔬菜类等,按照科学配餐的原则挑选几种,相互搭配食用,也就是要吃些耐饥饿又能产生高热量的 炒菜 ,使体内血糖继续维持在比较高的水平,从而保证下午的工作和学习。 3.晚餐 首先,晚饭不能吃得太迟:长期太迟易致泌尿系统的结石。一般来说大学期间做到这一点是容易的。其次,晚饭不能吃得太饱:晚餐比较接近睡眠时间,不宜吃得太饱,尤其不可吃宵夜。晚餐应选择含纤维和碳水化合物多的食物。晚餐时,主食与副食的量都应适量减少,以便到睡觉时正好是空腹状态。晚上要少吃寒性蔬菜如小黄瓜、菜瓜、冬瓜等。8点以后任何食物对我们都是不良的食物。若是重食的家庭,晚餐肉类最好只有一种,不可多种肉类,增加体内太多负担。最后晚餐后不要再吃任何甜食,否则的话,很容易伤肝。普遍存在的情况却是,大学生通常在11点之后睡觉,空腹之久容易伤胃,很多同学会选择吃吃宵夜,我的建议是选择吃一些水果填充,尽量少吃油腻的宵夜食物。而对晚餐后还要从事长时间脑力劳动的学生尤其是研究生来说,晚餐少吃的原则或许是不适合的。否则到临睡时饥肠辘辘,就会影响入睡,甚至会从睡眠中饿醒,这会造成某些慢性胃肠疾病的发生。晚餐对于体质瘦弱的脑力劳动者更为重要,应该把晚餐作为他们补充营养的好机会。据营养学家研究,提高晚餐质量,可以有效地改善人体的营养状况,这与晚餐摄入的营养物质更利于人体吸收有关。 其次,是在平时摄食应该注意的问题: ①食物搭配多样化 在饮食中尽可能选择多样化的菜肴和主食,以确保各种营养的充分供给。众所周知的六大营养素是: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无机盐→维生素→水。每种食物所含营养素的种类及数量不同。目前大学饭堂的菜肴中营养素比较全面,都已包含在不同的菜肴中,但是大学生的消费水平有限,不可能在一餐中饮食全面,这样就很难保证营养素的充分供给,况且有一部分学生对喜欢的食品就胃口大开,对不喜欢的就嗤之以鼻,这样就更加难以保证比较全面的摄取营养素。因此,学生就餐时,应不断变换品种,保证饮食多样化。 ②三餐热量摄入均衡化 适当安排好三餐热量摄入的比例。有这样一句 谚语 “早餐要吃好,午餐要吃饱,晚餐要吃少”。目前大学生的热量供应基本达标,但三餐之间热量的分配也并非尽善尽美 ,三餐热量的摄入以早餐30%,中、晚餐各占35%的比例为好。 人不可缺少的微量元素还包括铁、氟、锌、铜、钳、钴、铬、锰、镍、硅、碘、硒、锡、钒等十三四种。为了增强体质,怎样从“盘中餐”获得理想的元素呢? 一是常吃“粗食”。谷物的许多营养元素,集中在谷皮里。如出粉率72%的精制白面,仅能保留原小麦五分之一的“镁”和七分之一的“铬”。精制的白糖,只含有粗糖1%的镁,7%的络,无机盐比粗糖少三十倍。 二是不可“偏食”,人体需要补充不同的营养素,应该适量使用不同的蔬果、蛋类及肉类。 三是“吃菜喝菜汤”。做菜、吃馅常“挤”掉菜汤。岂不知,菜汤里富含植物细胞内宝贵的金属“钾”;菜本身反而成为“低钾菜”。缺“钾”对心脏、血压、都十分不利。所以,“原汤化原食”即吃菜又喝汤,是科学合理的膳食。 四是避免“以药代食”。自然食品的营养是均衡的,如果“以药代食”,过量的摄入某种元素——包括必需的微量元素,都会变得具有“毒性”,生命可能因此而受到影响。所以,我们还是应从“盘中餐”里去索取营养,不可滥用营养药物。 五是不吃“污秽饮食”。众所周之,重金属的污染,比农药等有机物的污染还要严重。因为农药等化合物在自然界中尚可缓慢分解,净化“无毒”物质。而有毒元素却无法分解,进入人体后就会引起不良后果。因此,有毒元素污染过的饮食,要避免入口。 ③蛋白质供应优质化 应增加蛋白质的摄入量。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基础,在体内不能储存,每天都必须摄入,因而必须保证蛋白质的供给。从调查数据看,目前大学生的蛋白质供应量普遍不足,组成上以植物性蛋白质居多,动物性蛋白质比例很少,且质量较差。因而在膳食中应增加富含蛋白质的原料做的饭菜,像瘦猪肉、鸡鸭肉、蛋类、奶类以及豆制品等。早餐可喝些豆浆,有牛奶更好。考虑到部分学生的经济状况,可多吃些豆制品,对补充蛋白质大有裨益。蛋白质的摄入量每天 应达到70g供给量标准,其中动物性、豆类的蛋白质最好占三分之一以上。 ④脂肪摄入标准化 在日常饮食中应适当增加脂肪的摄入量。脂肪包括中性脂肪和类脂,是人体重要的热能营养素。此外,脂肪中含有的磷脂固醇对增进大脑神经的功能有一定的作用;还有一部分脂溶性维生素,是供给维生素A、D、E、K的主要途径。因此,摄入的脂肪量应满足机体的需要。目前,有部分学生受“节食风”的影响,过分节制脂肪的摄入,有点谈“脂”色变,这是不可取的。而且现在学生脂肪的摄入量很少达到每天50g标准。所以要通过多吃些动物型菜肴或用植 物油烹制的菜肴的 方法 来增加脂肪的摄入量。 ⑤维生素吸收丰富化 在饮食中多吃一些富含维生素的食物。维生素包括脂溶性和水溶性两种,它们是调节体内生理功能所必不可少的物质。动物的肝脏,一些海产品,植物油等是脂溶性维生素的主要来源;而蔬菜水果则是水溶性维生素的主要来源。有些维生素,譬如VC,在烹调过程中极易受到破坏。所以,学生在选择菜肴时,应以富含维生素的瓜果蔬菜以及肝脏等为主,也可采取一些补救 措施 ,如平时多吃些(生食)水果蔬菜中含维生素多的如西红柿、黄瓜、菜青椒、红心萝卜等。 ⑥饮食安排合理化 应注意根据季节变化合理安排饮食。食物有寒热温凉四性:冬季宜吃温热性食物;夏季宜吃寒凉性食物;春秋两季也应区别对待。对于大学生,特别是一些女同学更应注意,冬天可多吃些以烧、炖、焖方法烹制的羊肉、狗肉、猪肉等;而夏天则宜吃些凉拌清炒等方法烹制的清淡食物,但要注意的是冬不可极温,夏不可穷凉。此外,应限制刺激性食物的摄入,除长期的饮食习惯外,辛辣酸性过咸食物不宜过食,否则会引起亢奋,易使神经系统失去平衡,从而导致精神及情绪的极大波动,特别是禁止吸烟和喝酒,对浓茶和咖啡也以少食为宜。 最后,是要勤加锻炼,如果不喜欢运动,哪怕饭后二三十分钟去散步也好。有句话说“每天锻炼一小时,健康生活一辈子”,这句话多少都是有一定道理的,生命在于运动,再懒也要动一动。 结语 其实这么多的饮食建议还是要结合自身状况来采用,不同的人需要不同的营养摄入。现在的传媒很便捷,不是只是增加了我们的娱乐性,更重要的是增加了知识获取的途径。大学生,作为这个社会未来发展的主力军,提高大学生爱惜生命和保护健康的主观意识,才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保证。营养是大学生身体发育的先决条件,必须强化科学饮食意识 教育 ,增加科学营养知识,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改善饮食结构。改变当前的现状,不是仅仅靠大学生和同龄人的习惯改变就能实现的,我们需要社会给予更多的关注。比如大学饭堂的膳食问题,菜价问题,不良的饮食习惯的产生离不开饭堂这个催化剂。高校应努力创造适合学生身心特点而良好的校园 文化 氛围,创造营养健康教育的精神与物质条件。总之,合理饮食是健康的基础,对正值生命力旺盛的大学生来说亦是如此。大学生自身应该腾出更多否定时间关心生命本身,关心自己的营养健康。这不仅是对自己的负责,更是一种对社会的责任。 关于饮食营养与健康的论文篇2 内容摘要: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越来越重视饮食养生。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从“吃饱”向“吃好”转变,认为不仅要吃饱,还要兼顾营养,吃出健康和品味。对于一日三餐的要求也有了大幅的提高,食物的营养成分越来越精细。 但是现代人由于工作和时间长,一直坐着缺少运动,导致了越来越多 肥胖症人群、亚健康人群、 “三高”人群等的出现,所以,人们越来越关注合理 的饮食。蔬菜,鱼、肉类,菌藻类食物都是保健菜的佳品。同时运动也是必不可少的,合理地进行营养补 充,有益于身心健康。只有注重怎样吃才能养生长寿,才能预防疾病的发生。 关键字: 饮食营养 健康养生 青少年是一个优秀的群体,是国家的花朵,未来的栋梁、民族的希望。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当今社会,他们在学习、生活、就业、情感、交际等方面受到强烈的冲击。面对机遇与挑战、选择与放弃、动力与压力、自我实现与社会适应等种种矛盾,他们得不到正确的指导,自己又不正确对待,便产生了一系列不良的生理、心里反应,引起消极的负面情绪和行为。面对这些问题,我们要给予高度重视,引导他们去怎样健康生活,因此,我们要自己调节身心。拥有乐观、开朗的胸怀是很重要的,培养良好的兴趣和 爱好 ,劳逸结合,工作量适度,同时加强锻炼。 增强体质及抵抗力对于预防肥胖具有很好的作用。根据个人体质,选择散步、慢跑、做操、打球等活动。 都是很好的体育项目。在合理饮食方面多食含钙、锌、磷、铁和蛋白质多的食物,如鱼、肉、蛋、奶、豆类,补充足够的维生素,注意粗细搭配。限食高热量和高脂肪食物,少吃盐及糖。 (一)生理特点 : 青少年正处在青春期,身体代谢旺盛,骨骼、肌肉等器官、组织增长迅速,每天用脑时间最多,属于中偏重体力消耗。另外,每天都有一定的 体育运动 ,所以体能消耗较多处于发育时期要即使补充营养。特别是对营养素和热能的需求 。在热能方面 ,以中等体力劳动的l8~26岁,体重60kg的男生计算)每人每日需要热能12. 6mJ。人体所需热能来源于食物中的三大营养素,合理营养要求热能的来源中,蛋白质占10% ~14%,脂肪占20% ~25%,碳水化合物占60% ~70%,1g蛋白质、1g脂肪、1g碳水化合物在体内氧化分别可产生l6.7,37.6,16.8kJ。 (二)合理膳食: 同时一日三餐的热能应当与工作强度相匹配:避免早餐过少、晚餐过多的弊病。热能分配以早餐占全日总热能的25%—30%、午餐占40%、晚餐占30%—35%较为适宜。《陆地仙经》中曾有一诗:"早饭淡而早,午饭厚而饱,晚饭须要少,若能常如此,无病直到老。"但现实生活中却出现这样的怪圈,常常是"早餐马虎,中餐凑合,晚餐全家福"。而科学的吃法应该是"早餐要吃好,午餐要吃饱,晚餐要吃少"。有许多人不按这个比例安排一日三餐,而是采用2:4:4,甚至1:4:5的分配比例,造成晚餐吃得过饱过多,对健康有害无益。 早餐吃得好。据营养学家实验研究发现,早饭吃得好(如牛奶、鸡蛋、巧克力、麦乳精、营养面包等)的人,整个上午血糖水平均保持在正常水平,所以不论是脑力劳动者或体力劳动者均感到精力充沛,效率很高。而不吃早餐或早餐质量很差的人,在不到上午10点钟时血糖水平已降至正常以下,故感到体力不支,头晕乏力,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效率下降。另外,据统计长期不吃早餐或早餐不讲究者,胃炎、胃溃疡、胃癌的发病率较高。 晚餐吃得少。晚餐吃得太多太好,容易影响睡眠,发生肥胖,甚至产生疾病。晚餐吃得多的人,身体必须要有较多的“精力”用于食物的消化吸收和处理,使睡眠不好;人到夜间活动减少,睡眠时耗热最小,晚间胰岛素分泌比白天多,而进食过多又可促使胰岛素分泌,较多的胰岛素可使血糖较多地转化为脂肪,过多的脂肪堆积就会造成肥胖。 (三)合理安排用餐间隔: 三餐的间隔要合适,三餐饮食的量也要适当,同时还要讲究饮食卫生。三餐时间合适、比例适当这一条比较好理解,就是早饭要认真吃,晚饭不要吃过量,每餐间隔4~6个小时,不要暴饮暴食,饥一顿饱一顿。 (四)注意膳食结构的平衡: 主要是主副食搭配要注意酸碱平衡,主要做到杂粮与精粮的平衡;干、稀的平衡;副食要做到生、熟搭配平衡;荤素搭配平衡由于烹调原料的品种和食用部位不同,所含营养素的种类和数量也不同,只有通过科学搭配,才能使每一种菜所含的营养素更为全面、合理。荤菜方面,既要有猪、牛、羊(任选其一种),又要有鸡、鸭、鹅,还要鱼类;素菜上要照顾到根、茎、叶、花和果类蔬菜都要有,还要配有豆类、菌类和藻类。总之,食物不要单一,一天内或一星期内达到平衡即可。 在膳食酸碱平衡方面,主食和副食平衡十分重要。纵观我国中医文献,自古以来评论人体健康状态时,常用"精、气、神"三个字来描述身体健康。"精"字的一半是米、另一半是青--绿色的食物蔬菜;繁体的"气"字里有米;"神"字的右边是在田地里种庄稼。汉字是智慧的符号,所以"精、气、神"三个字告诉我们不能不吃米,即不能不吃植物性食物。中华民族的祖先素有"世间万物米为珍"之语,可见我们的先人从生活实践中已深刻认识到五谷杂粮是须臾不可离的主食。 主副食比例适当是保证营养平衡的前提,即热能大部分取自碳水化合物,也意味着谷类、各类主食--米饭、馒头、麦片是膳食中能量和蛋白质的主要来源。植物性食物也提供了部分矿物质、微量元素、维生素和膳食纤维。另外,为满足对膳食纤维的需要,应适量选择粗粮。如荞麦不仅膳食纤维丰富,而且含苦味物质芦丁,对增强血管功能,治疗高血压、冠心病和糖尿病相当有效。当前有些人为了减肥,不吃主食,这是十分错误的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体会,一旦吃了过多的鸡、鸭、鱼、肉以后,会感到发腻,这就是"轻度酸中毒"的表现。富含矿物质和微量元素、膳食纤维的瓜、果、蔬菜是碱性食物;而富含蛋白质的鸡、鸭、鱼、肉属于酸性食物。餐饮中应掌握酸碱平衡,两者不可偏颇,只有平衡、方可益补得当。如终日饱食膏粱厚味,酸碱失衡,将严重影响健康。难怪古人诗云:"厚味伤人无所知,能甘淡薄是吾师。 >>>下一页更多精彩“关于饮食营养与健康的论文”

食品营养与健康论文 【摘要】 有专家说:未来的健康,靠药物不是最理想的出路,而饮食将对健康起绝对性作用。这话很有道理,俗话说“病从口入”,也是说人在吃上如不注意科学,吃错了也会导致疾病。现如今,人们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如何吃出健康则是摆在面前的一宗大事。话说民以食为天,而健康则是身体的最大本钱。这些无疑都牵动着我们的神经。随着生活水平提高,我们早已摆脱了东亚病夫的称号。但肥胖等系列的现代病也开始缠绕国人,食品营养与健康这门课应该推广成为为大家广为接受的一门学问。作为当代大学生,学习和宣传健康的饮食方式义不容辞。这些前提是我们要理解什么是营养,而什么状态是属于健康。我们在饮食的过程中既要做到营养的均衡,平时也要注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关键词:营养 健康 均衡 食品 习惯 正文 每次去食堂吃饭,间隔中各类的菜,以前我都是跟着感觉走,有时候也挑食,总结一下,发现几个月来我吃的不过就单调的几种菜。一半以上的菜基本没吃过。上了营养课后,我就开始平衡自己的食物了。想均衡下各方面的营养。也开始每天吃个鸡蛋,多吃点素菜和水果,尽量最求多元化。●要明白食品营养和健康的关系首先我们要弄明白什么是健康 健康不是一切,但失去健康就会失去一切.身体健康才能创造一切物质与精神的财富.而任何财富却难于换取健康,健康和金钱并不是一种等价的交换,良好的健康,源于科学和知识,而不是来源于财富,地位与权势。据WHO(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1989年的定义是:在生理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四个方面健全。WHO制订的身体健康的初测十项标准:精力充沛,生活工作不疲劳;乐观积极,承担责任不挑剔;善于休闲,睡眠良好;适应各种环境,应变能力强;能抵御一般的感冒和传染病;体重适中,体型比例协调;视力良好,反应灵敏,眼睑不发炎;牙齿清洁,齿龈正常不出血;毛发有光泽,无头屑;皮肤,肌肉有弹性,步履轻松有力。●其次我们应明白营养是什么 营养”作为一个名词、术语已为众所习用,但对它的确切定义却未必准确了解。“营”在汉字里是谋求的意思,“养”是养生或养身,两个字组合在一起应当是“谋求养生”的意思。确切地说,应当是“用食物或食物中的有益成分谋求养生”。“营养”一词确切而比较完整的定义应当是:“机体通过摄取食物,经过体内消化、吸收和代谢,利用食物中对身体有益的物质作为构建机体组织器官、满足生理功能和体力活动需要的过程。”研究人体以及其他生物的营养问题的学问被称为营养学。 人类在生命活动过程中需要不断地从外界环境中摄取食物,从中获得生命活动所需的营养物质,这些营养物质在营养学上称为“营养素”。人体所需的营养素有碳水化合物、脂类、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共5大类,其中营养素不能在体内合成,而必需从食物中获得,称为“必需营养素”。其中包括9种氨基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色氨酸、缬氨酸、组氨酸;2 种脂肪酸:亚油酸、仅一亚麻酸;碳水化合物;7种常量元素:钾、钠、钙、镁、硫、磷、氯;8 种微量元素:铁、碘、锌、硒、铜、铬、钼、钴;14种维生素: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C、烟酸、泛酸、叶酸、维生素B12、胆碱、生物素;加上水等,共计40余种。其中碳水化合物、脂类和蛋白质因为需要量多,在膳食中所占的比重大,称为“宏量营养素”;矿物质和维生素因需要的相对较少,在膳食中所占比重也较小,称为“微量营养素”;矿物质中有7种在人体内含量较多,叫做“常量元素”,有8 种在人体内含量较少,称“微量元素”。这些营养素在体内有三方面功用:一是供给生活、劳动和组织细胞功能所需的能量;二是提供人体的“建筑材料”,用以构成和修补身体组织;三是提供调节物质,用以调节机体的生理功能。营养素有这三方面的作用,可见营养素是健康之本,是健康的物质基础。人体在生命活动过程中,都需要能量,如物质代谢的合成和分解反应、心脏跳动、肌肉收缩、腺体分泌等。而这些能量来源于食物。已知,生物的能量来源于太阳的辐射能。其中,植物借助叶绿素的功能吸收利用太阳辐射能,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碳水化合物;植物还可以吸收利用太阳辐射能合成脂类、蛋白质。而动物在食用植物时,实际上是从植物中间接吸收利用太阳辐射能,人类则是通过摄取动、植物性食物获得所需的能量。动、植物性食物中所含的营养素可分为五大类:碳水化合物、脂类、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如果加上水,则为六大类。其中,碳水化合物、脂类和蛋白质经体内代谢可释放能量。三者统称为“产能营养素”或能源物质。 正当我们吃的主食由粗变精之际,发达国家却大踏步走上回头路。在俄罗斯、东欧,主妇们热衷于黑面包;在德国,全麦面包销路大畅;在新西兰,"主食吃杂一些,配以豌豆、蚕豆等"已成为政府的号召;美国则把粗粮和蔬菜列为"食物指南金字塔"的基座,这与我国"粗茶淡饭保平安"的说法有异曲同工之妙。我国与发达国家在饮食习惯和观念上的逆向变化所形成的强烈反差提醒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和审慎对待热度日高的饮食"西化"误区,不能再沿着错误的道路盲目走下去了。所以,我们要大声疾呼:注意均衡营养、注意膳食平衡! 坚持均衡营养的原则,做到科学配餐,就是根据食物的形状、结构、化学成分、营养价值、理化性质进行合理选料,合理搭配。首先是配餐的质量,配餐的色、香、味、形;其次是配餐的营养素种类与数量,使每一份菜和每一餐菜的各个不同菜肴间的营养成分相互配合,满足食用者的生理需要,并达到合理营养的目的。这种配餐方法就可以称为科学配餐。科学配餐的原则有三点: (1)一日三餐的热能应当与工作强度相匹配:避免早餐过少、晚餐过多的弊病。热能分配以早餐占全日总热能的25%—30%、午餐占40%、晚餐占30%—35%较为适宜。《陆地仙经》中曾有一诗:"早饭淡而早,午饭厚而饱,晚饭须要少,若能常如此,无病直到老。"但现实生活中却出现这样的怪圈,常常是"早餐马虎,中餐凑合,晚餐全家福"。而科学的吃法应该是"早餐要吃好,午餐要吃饱,晚餐要吃少"。有许多人不按这个比例安排一日三餐,而是采用2:4:4,甚至1:4:5的分配比例,造成晚餐吃得过饱过多,对健康有害无益。 (2)三餐的间隔要合适,三餐饮食的量也要适当,同时还要讲究饮食卫生。三餐时间合适、比例适当这一条比较好理解,就是早饭要认真吃,晚饭不要吃过量,每餐间隔4~6个小时,不要暴饮暴食,饥一顿饱一顿。 (3)注意膳食结构的平衡:主要是主副食搭配要注意酸碱平衡,主要做到杂粮与精粮的平衡;干、稀的平衡;副食要做到生、熟搭配平衡;荤素搭配平衡。由于烹调原料的品种和食用部位不同,所含营养素的种类和数量也不同,只有通过科学搭配,才能使每一种菜所含的营养素更为全面、合理。荤菜方面,既要有四条腿的猪、牛、羊(任选其一种),又要有两条腿的鸡、鸭、鹅,还要有一条腿的鱼类;素菜上要照顾到根、茎、叶、花和果类蔬菜都要有,还要配有豆类、菌类和藻类。总之,食物不要单一,一天内或一星期内达到平衡即可。 在膳食酸碱平衡方面,主食和副食平衡十分重要。纵观我国中医文献,自古以来评论人体健康状态时,常用"精、气、神"三个字来描述身体健康。"精"字的一半是米、另一半是青--绿色的食物蔬菜;繁体的"气"字里有米;"神"字的右边是在田地里种庄稼。汉字是智慧的符号,所以"精、气、神"三个字告诉我们不能不吃米,即不能不吃植物性食物。中华民族的祖先素有"世间万物米为珍"之语,可见我们的先人从生活实践中已深刻认识到五谷杂粮是须臾不可离的主食。 主副食比例适当是保证营养平衡的前提,即热能大部分取自碳水化合物,也意味着谷类、各类主食--米饭、馒头、麦片是膳食中能量和蛋白质的主要来源。植物性食物也提供了部分矿物质、微量元素、维生素和膳食纤维。另外,为满足对膳食纤维的需要,应适量选择粗粮。如荞麦不仅膳食纤维丰富,而且含苦味物质芦丁,对增强血管功能,治疗高血压、冠心病和糖尿病相当有效。当前有些人为了减肥,不吃主食,这是十分错误的。 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体会,一旦吃了过多的鸡、鸭、鱼、肉以后,会感到发腻,这就是"轻度酸中毒"的表现。富含矿物质和微量元素、膳食纤维的瓜、果、蔬菜是碱性食物;而富含蛋白质的鸡、鸭、鱼、肉属于酸性食物。餐饮中应掌握酸碱平衡,两者不可偏颇,只有平衡、方可益补得当。如终日饱食膏粱厚味,酸碱失衡,将严重影响健康。难怪古人诗云:"厚味伤人无所知,能甘淡薄是吾师,三千功行从此始,淡食多补信有之。" 膳食的酸碱平衡早已引起关注,大凡鱼、肉、海产品、贝类、蛋类等都是酸性食物,多食会使血液从弱碱性转为酸性,令人倦怠乏力,重则记忆力减退、思维能力下降。营养学家提醒大家要注意吃一些低脂肪、高蛋白,富含膳食纤维和维生素的食物,这样才能保证营养素摄入的平衡。因此菜肴的荤素搭配不能忽视。当然在我们进食时,也要注意有良好的就餐习惯食宜暖,少吃凉的食物 膳食的冷热平衡饮食者,热无灼灼,寒无沧沧”,指出了膳食的冷热平衡。“食宜暖”,生冷食物进食过多会损伤脾、胃和肺气,微则为咳,甚则为泄。体虚胃寒的人,应少吃生冷食物,特别是在夏日更应慎重。民间也强调“饥时勿急,空腹忌冷”。反之,饮食也不可太热,否则易烫伤胃脘、咽喉。据报道,在华北地区食管癌高发区,居民就有喜饮热水、热粥的习惯。故古代医学家孙思邈在《千金翼方》中指出:“热食伤骨,冷食伤肺,热无灼唇,冷无冰齿。”所以,膳食应当注意冷热平衡。●食前忌动,食后忌静,就餐前后动静平衡 就餐前后动与静的平衡同样很重要,因为人们每天饮食中所摄入的各种食物及营养与身体的热能消耗之间必须保持平衡。《论语•乡党》篇中说:“食不语,寝不言。”说明古人主张食前及食中宜静而专致,不可分心、高谈阔论,以利纳谷和消化。古人言:“饮食即卧,不消积聚,乃生百疾。”医学食疗古籍称“食后便卧令人患肺气、头风、中痞之疾,盖营卫不通,气血凝滞故而”,所以饭后要适当活动。俗话说“饭后百步走,能活九十九”,说明进食后缓行散步有利于健康。胃好恬愉,进食前后的情绪平进食前和进食中保持平静愉快的情绪有利于消化功能正常进行,与此相反则会危害脾胃。《素问•举痛论》中说:“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很难设想,人们在气血紊乱的情况下,还能保证消化功能的正常进行。古人说:“食后不可便怒,怒后不可便食。”进食过程中一切反常的情绪都应尽力排除。●音乐对于消化功能有很大裨益。 《寿世保元》中说:“脾好音声,闻声即动而磨食。”因此,我国道家不仅提出了“脾脏闻乐则磨”之说,还发展了一整套“音符”和“梵音”等,奏出柔和清悦的音乐以配合进食。综上所诉,让我们以科学的营养为指导,做到均衡营养、注意膳食平衡,吃出健康,吃出美丽,吃出精彩的人身,享受高品质的生活!※ 参考文献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营养圣经》(最佳营养学实用指南最新修订版) 、《食物营养与合理搭配》、《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食品卫生与营养学论文怎么写

我给你发了点资料你可以参考一下。饮食得当助美丽。食物满足身体的各种营养需求,有适当量的蛋白质供生长发育、身体组织的修复更新、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要从食物中吃出美丽来,就要注意生活的饮食习惯。饮食的要点就是:合理偏食为健康充电,缺啥补啥;少食肉类食品和动物性脂肪,多吃植物性食物和新鲜蔬菜及水果,注意蛋白质摄取均衡,减少不良的饮食习惯。还应根据不同的年龄段选择不同的食物。 饮食满足身体的各种营养需求,有足够的热能维持体内外的活动;有适当量的蛋白质供生长发育、身体组织的修复更新、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有充分的无机盐参与构成身体组织和调节生理机能;有丰富的维生素以保证身体的健康,维持身体的正常发育,并增强身体的抵抗力;有适量的食物纤维,用以维持正常的排泄及预防某些肠道疾病;有充足的水分以维持体内各种生理程序的正常进行。 饮食要遵循食物中热能和各种营养素含量充足,种类齐全,比例适当;饮食中供给的营养素与机体的需要两者之间保持平衡。饮食的结构要合理,既要满足机体的生理需要,又要避免饮食构成的比例失调和某些营养素过量而引起机体不必要的负担与代谢上的紊乱。人体需要42种以上的营养物质,包括各类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各种维生素、各种矿物质、必须微量元素和水。能构成42种以上营养物质的饮食必须由多种多样的食物来源来实现。[1] 每天进食要保证三大营养素的合理比例,即碳水化合物占总摄入量的60%~70%,蛋白质占10%~15%,脂肪占20%~25%。 碳水化合物主要由谷类、薯类和淀粉食品构成,控制食糖及其制品。脂肪主要以植物油为主,减少动物脂肪。脂肪中的饱和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之间的比例一般为1:1:1。蛋白质中应有1/3以上的优质蛋白质(动物蛋白和大豆蛋白)。维生素要按供给量标准配膳,有特殊需要者另外增加。一般维生素B1、维生素B2、烟酸三者之间的比例为1:1:10较为合理。食物中钙磷比例也要适当。食物中钙磷比例在2:1~1:2之间基本符合机体的吸收和发育,若维生素D营养状况正常时,不必严格控制钙磷比例。 俗话说:“吃在脸上”。这句话充分说明了“吃”是美容养颜过程中不可忽略的重要方面。所以,皮肤养护要遵循以下原则: 1.少食肉类食品和动物性脂肪。在一定条件下,肉类食品和动物性脂肪在体内分解过程中可产生诸多酸性物质,对皮肤和内脏均有强烈的刺激性,影响皮肤的正常代谢。皮肤粗糙,往往是血液中肌酸含量增高造成的。[2] 2.多吃植物性食物。植物性食物中富含防止皮肤粗糙的胱氨酸、色氨酸。可延缓皮肤衰老,改变皮肤粗糙现象。这类食物主要有:黑芝麻、小麦麸、油面筋、豆类及其制品、紫菜、西瓜子、葵花子、南瓜子和花生仁。 3.注意蛋白质摄取均衡。蛋白质是人类必不可少的营养物质,一旦长期缺乏蛋白质,皮肤将失去弹性,粗糙干燥,是面容苍老。但肉类及鱼、虾、蟹等蛋白质食物过食,可引起过敏。 4.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肤色较深者,宜经常摄取萝卜、大白菜、竹笋、冬瓜及大豆制品等富含植物蛋白、叶酸和维生素C的食品;皮肤粗糙者,应多摄取富含维生素A、D的果蔬。如胡萝卜、藕、菠菜、黄豆芽等黄色,绿色蔬菜以及鸡蛋,牛奶,动物肝脏。同时还要摄取充足的维生素和足够的植物纤维素,以防止因便秘而带来的皮肤和脏器病变。 5.少饮烈性酒。长期过量饮用烈性酒,能使皮肤干燥、粗糙、老化。少量饮用含酒精的饮料,可促进血液循环,促进皮肤的新陈代谢,使皮肤产生弹性而更加滋润。 6.适当饮水。正常的成年人每日应饮水2000毫升左右。充足的水分供应,可延缓皮肤老化。 7.少摄入使人肥胖的事物。肥胖是导致皮肤老化和病变的危险因素。但不可过分节食,以免皮肤失去活力。 8.睡眠充足。充足的睡眠既可清除身体疲劳,也是使皮肤保持健美的一味良药。 适当药浴。凡含有柠檬酸和维生素的中草药或水果、蔬菜,均可做成药浴剂。适当的药浴会使皮肤白皙,光滑,柔软,滋润,细腻。 保证身体健美除坚持锻炼外,还要有均衡的营养。然而,许多人在健美饮食的安排和选择上往往走进了误区。主要表现在以下反面: 1.吃荤油易发胖,吃素油苗条。其实,无论荤油素油,人体吸收后每克均产生9千卡左右的热量,没有多大差别。由于素油吸收率高,若消耗不了,多食反而容易使人发胖。 吃瘦肉可长肌肉。许多人认为多吃瘦肉会长肌肉。其实未必如此,因为肌肉主要靠体育锻炼获得。 2.有人认为,肉、蛋等高蛋白食物是肌肉最好的能量来源,现在的健美运动员流行的食谱是增加复合碳水化合物,包括粮食、豆类、水果,认为这才是肌肉最好的能量来源。想要体形健美的女性,每日摄取蛋白质80-90克,适量的碳水化合物,再加上合理的锻炼就能达到目的,不必过多的吃肉[3]。记得多的吃水果,蔬菜等碱性食物,以防止因蛋白质摄取过多而造成酸血症。 3.多吃蛋白质不会长脂肪。每克蛋白质与碳水化合物氧化后均产生4.1千卡的热量。无论蛋白质还是蛋白质碳水化合物,摄入过多,所产生的热量身体消耗不了,都会变成中性脂肪贮存与皮下,使人发胖。 4.用热油锅炒菜。过热的油锅中,容易产生一种硬脂化合物,人若常吃过热油锅炒出来的菜,易患低酸性胃炎和胃溃疡,如不及时治疗,还可以诱发胃癌。 5.用生水冷却蛋。将煮熟的蛋浸在冷水中,蛋壳随好剥,但病菌却仍有机可乘。如果要让蛋壳好剥,只需在煮蛋的时水中加如少量食盐。 6.饭后马上吃水果。水果中含有大量的单糖类物质,若被饭菜堵塞在胃中,就会因腐败而形成胀气,导致胃部不适。所以,吃水果宜在饭前一小时,饭后两小时。 7.多添佐料调味。胡椒、桂皮、五香等天然调味品具有一定的诱发性和毒性,多食用会给人带来口干、咽喉痛、精神不振、失眠等副作用,还会诱发高血压,胃肠炎等多种病变,甚至导致人体细胞畸变,形成癌症。 营养学家和临床医师认为,有目的的偏食对人体会起到保健作用。你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合理地多提取一些可以补充有缺陷的一面的营养食物。身体瘦弱者,适当多吃瘦肉,鱼,蛋类,乳类,豆制品等含蛋白质多的食物,同时也应注意脂类,多糖类及维生素,矿物质食品的摄入量,以保持营养的平衡。脑力劳动者。每天应有足够的碳水化合物补充大脑对养分的需求,并适当增加含磷、铁、锌、硒等微量元素丰富的食物,如蛋黄、动物脑、禽肉、核桃、芝麻等。贫血患者。多吃动物肝脏和含氨基酸,蛋白质的水果和绿色蔬菜。皮肤干燥和粗糙者。多吃胡萝卜,番茄及茄子等蔬菜水果,避免摄入鱼、虾、蟹、酒等易导致过敏的食物。 女性在一生中如果能根据自己不同年龄阶段的生理变化,合理安排日常饮食,就能起到护肤美容的作用。 13~23岁。此阶段的女性正处在青春发育期,要使皮肤光洁、红润且富有弹性,就必须保证摄取足够的蛋白质,脂肪酸及多种维生素的食品。如白菜、韭菜、豆芽菜汤、瘦肉等,尤其是豆类食物,既能满足人体需要的优质蛋白质,又能供给多种维生素和无机盐。要少吃盐,多喝白开水。 25~30岁。此阶段为女性发育成熟的鼎盛时期,且情感丰富,多愁善感,致使面部表情过度松弛,逐渐使额及眼下出现皱纹,皮下的皮脂腺分泌也逐渐减少,皮肤光泽感减弱,粗糙感增强。这一阶段,除了每天坚持吃淡食和多饮水的良好习惯外,要特别多吃富含维生素C和维生素B族的食品,如荠菜、黄瓜等蔬菜水果,以及豌豆、木耳、牛奶等。 30~40岁。此阶段的女性皮脂腺分泌减少,皮肤易干燥,一般女性在眼尾开始出现鱼尾纹,下巴肌肉开始松弛,笑纹更明显,要坚持多喝水,特别是早晨起床后必须喝一杯凉开水;除坚持多吃新鲜蔬菜瓜果外,要特别补充富含胶原蛋白的动物蛋白质,如猪蹄、肉皮、鲜鱼、瘦肉等,使皮肤显得丰满、充实而有水分;还可以使皮肤增强弹性和韧性,变的滋润娇嫩。 40~45岁。此阶段的女性眼部易出现黑晕,皮肤干燥而缺少光泽。饮食上应多吃能促进胆固醇排泄、补气养血、延缓面部肌肉衰老的食品,如鲜玉米、红薯、蘑菇、柠檬、核桃和富含维生素E的卷心菜、菜心、花生油等。 注意饮食,使皮肤更加细腻。 1.适量饮水。当人体水分减少时,会出现皮肤干燥、皮脂腺分泌减少的现象,从而使皮肤失去弹性,甚至出现皱纹。为了确保水分的充分摄入,每日饮水量应为1200毫升左右。 2.常吃富含维生素的食物。维生素对于防止皮肤衰老,保持皮肤细腻滋润起着重要作用,维生素E对于皮肤抗衰老有着重要作用[3]。因为维生素E能够破坏自由基的化学活性,从而抑制衰老。维生素E还有防止脂褐素沉着与皮肤的作用,含维生素E多的食物有卷心菜,葵花子油,菜子油等。维生素A、B也是皮肤光滑细腻不可缺少的物质。当人体缺乏维生素A时,皮肤会变得干燥,粗糙有鳞屑;若缺乏维生素B时,会出现口唇皮肤开裂,脱屑及色素沉着。富含维生素A的食物有动物肝脏,鱼肝油,牛奶,奶油,禽蛋及橙红色的蔬菜和水果。富含维生素B的食物有肝,肾,心脏,奶等。 3.多吃富含铁质的食物。皮肤要光泽红润,就需要供给充足的血液。铁是构成血液中血红素的主要成分之一,故应多吃富含铁质的食物。如动物肝脏、蛋黄、海带、紫菜等。 多吃含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食物。胶原蛋白能使细胞变的丰满,从而使肌肤充盈,皱纹减少;弹性蛋白可使人的皮肤弹性增强,从而使皮肤光滑而富有弹性。富含胶原蛋白和弹性蛋白多的食物有猪蹄,动物筋键和猪皮等。 4.注意碱性食物的摄入[4]。日常生活中所吃的鱼,肉,禽,蛋,粮谷等均为生理酸性。酸性食物会使体液和血液中乳酸、尿酸含量增高。当有机酸不能及时排除体外时,就会侵蚀敏感的表皮细胞,使皮肤变得粗糙和缺乏弹性。为了中和体内酸性成分,故应多吃些富含生理碱性的食物,如苹果,梨,柑橘和蔬菜等。 此外,皮肤要避免外界的刺激,夏天的烈日,冬季的寒风,都会使皮肤变的粗糙,因而要根据季节的变化,适时采取防护措施。皮肤的清洗不要过于频繁,如果经常反复摩擦,会使被破坏的皮肤细胞来不及再生;避免接触过酸过碱性物质,应根据自己的皮肤状况,选择合适的化妆品,适当进行按摩。

食品营养与健康论文 【摘要】 有专家说:未来的健康,靠药物不是最理想的出路,而饮食将对健康起绝对性作用。这话很有道理,俗话说“病从口入”,也是说人在吃上如不注意科学,吃错了也会导致疾病。现如今,人们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如何吃出健康则是摆在面前的一宗大事。话说民以食为天,而健康则是身体的最大本钱。这些无疑都牵动着我们的神经。随着生活水平提高,我们早已摆脱了东亚病夫的称号。但肥胖等系列的现代病也开始缠绕国人,食品营养与健康这门课应该推广成为为大家广为接受的一门学问。作为当代大学生,学习和宣传健康的饮食方式义不容辞。这些前提是我们要理解什么是营养,而什么状态是属于健康。我们在饮食的过程中既要做到营养的均衡,平时也要注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关键词:营养 健康 均衡 食品 习惯 正文 每次去食堂吃饭,间隔中各类的菜,以前我都是跟着感觉走,有时候也挑食,总结一下,发现几个月来我吃的不过就单调的几种菜。一半以上的菜基本没吃过。上了营养课后,我就开始平衡自己的食物了。想均衡下各方面的营养。也开始每天吃个鸡蛋,多吃点素菜和水果,尽量最求多元化。●要明白食品营养和健康的关系首先我们要弄明白什么是健康 健康不是一切,但失去健康就会失去一切.身体健康才能创造一切物质与精神的财富.而任何财富却难于换取健康,健康和金钱并不是一种等价的交换,良好的健康,源于科学和知识,而不是来源于财富,地位与权势。据WHO(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1989年的定义是:在生理健康,心理健康,道德健康和社会适应良好四个方面健全。WHO制订的身体健康的初测十项标准:精力充沛,生活工作不疲劳;乐观积极,承担责任不挑剔;善于休闲,睡眠良好;适应各种环境,应变能力强;能抵御一般的感冒和传染病;体重适中,体型比例协调;视力良好,反应灵敏,眼睑不发炎;牙齿清洁,齿龈正常不出血;毛发有光泽,无头屑;皮肤,肌肉有弹性,步履轻松有力。●其次我们应明白营养是什么 营养”作为一个名词、术语已为众所习用,但对它的确切定义却未必准确了解。“营”在汉字里是谋求的意思,“养”是养生或养身,两个字组合在一起应当是“谋求养生”的意思。确切地说,应当是“用食物或食物中的有益成分谋求养生”。“营养”一词确切而比较完整的定义应当是:“机体通过摄取食物,经过体内消化、吸收和代谢,利用食物中对身体有益的物质作为构建机体组织器官、满足生理功能和体力活动需要的过程。”研究人体以及其他生物的营养问题的学问被称为营养学。 人类在生命活动过程中需要不断地从外界环境中摄取食物,从中获得生命活动所需的营养物质,这些营养物质在营养学上称为“营养素”。人体所需的营养素有碳水化合物、脂类、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共5大类,其中营养素不能在体内合成,而必需从食物中获得,称为“必需营养素”。其中包括9种氨基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色氨酸、缬氨酸、组氨酸;2 种脂肪酸:亚油酸、仅一亚麻酸;碳水化合物;7种常量元素:钾、钠、钙、镁、硫、磷、氯;8 种微量元素:铁、碘、锌、硒、铜、铬、钼、钴;14种维生素: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E、维生素K、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B6、维生素C、烟酸、泛酸、叶酸、维生素B12、胆碱、生物素;加上水等,共计40余种。其中碳水化合物、脂类和蛋白质因为需要量多,在膳食中所占的比重大,称为“宏量营养素”;矿物质和维生素因需要的相对较少,在膳食中所占比重也较小,称为“微量营养素”;矿物质中有7种在人体内含量较多,叫做“常量元素”,有8 种在人体内含量较少,称“微量元素”。这些营养素在体内有三方面功用:一是供给生活、劳动和组织细胞功能所需的能量;二是提供人体的“建筑材料”,用以构成和修补身体组织;三是提供调节物质,用以调节机体的生理功能。营养素有这三方面的作用,可见营养素是健康之本,是健康的物质基础。人体在生命活动过程中,都需要能量,如物质代谢的合成和分解反应、心脏跳动、肌肉收缩、腺体分泌等。而这些能量来源于食物。已知,生物的能量来源于太阳的辐射能。其中,植物借助叶绿素的功能吸收利用太阳辐射能,通过光合作用将二氧化碳和水合成碳水化合物;植物还可以吸收利用太阳辐射能合成脂类、蛋白质。而动物在食用植物时,实际上是从植物中间接吸收利用太阳辐射能,人类则是通过摄取动、植物性食物获得所需的能量。动、植物性食物中所含的营养素可分为五大类:碳水化合物、脂类、蛋白质、矿物质和维生素,如果加上水,则为六大类。其中,碳水化合物、脂类和蛋白质经体内代谢可释放能量。三者统称为“产能营养素”或能源物质。 正当我们吃的主食由粗变精之际,发达国家却大踏步走上回头路。在俄罗斯、东欧,主妇们热衷于黑面包;在德国,全麦面包销路大畅;在新西兰,"主食吃杂一些,配以豌豆、蚕豆等"已成为政府的号召;美国则把粗粮和蔬菜列为"食物指南金字塔"的基座,这与我国"粗茶淡饭保平安"的说法有异曲同工之妙。我国与发达国家在饮食习惯和观念上的逆向变化所形成的强烈反差提醒我们,需要认真思考和审慎对待热度日高的饮食"西化"误区,不能再沿着错误的道路盲目走下去了。所以,我们要大声疾呼:注意均衡营养、注意膳食平衡! 坚持均衡营养的原则,做到科学配餐,就是根据食物的形状、结构、化学成分、营养价值、理化性质进行合理选料,合理搭配。首先是配餐的质量,配餐的色、香、味、形;其次是配餐的营养素种类与数量,使每一份菜和每一餐菜的各个不同菜肴间的营养成分相互配合,满足食用者的生理需要,并达到合理营养的目的。这种配餐方法就可以称为科学配餐。科学配餐的原则有三点: (1)一日三餐的热能应当与工作强度相匹配:避免早餐过少、晚餐过多的弊病。热能分配以早餐占全日总热能的25%—30%、午餐占40%、晚餐占30%—35%较为适宜。《陆地仙经》中曾有一诗:"早饭淡而早,午饭厚而饱,晚饭须要少,若能常如此,无病直到老。"但现实生活中却出现这样的怪圈,常常是"早餐马虎,中餐凑合,晚餐全家福"。而科学的吃法应该是"早餐要吃好,午餐要吃饱,晚餐要吃少"。有许多人不按这个比例安排一日三餐,而是采用2:4:4,甚至1:4:5的分配比例,造成晚餐吃得过饱过多,对健康有害无益。 (2)三餐的间隔要合适,三餐饮食的量也要适当,同时还要讲究饮食卫生。三餐时间合适、比例适当这一条比较好理解,就是早饭要认真吃,晚饭不要吃过量,每餐间隔4~6个小时,不要暴饮暴食,饥一顿饱一顿。 (3)注意膳食结构的平衡:主要是主副食搭配要注意酸碱平衡,主要做到杂粮与精粮的平衡;干、稀的平衡;副食要做到生、熟搭配平衡;荤素搭配平衡。由于烹调原料的品种和食用部位不同,所含营养素的种类和数量也不同,只有通过科学搭配,才能使每一种菜所含的营养素更为全面、合理。荤菜方面,既要有四条腿的猪、牛、羊(任选其一种),又要有两条腿的鸡、鸭、鹅,还要有一条腿的鱼类;素菜上要照顾到根、茎、叶、花和果类蔬菜都要有,还要配有豆类、菌类和藻类。总之,食物不要单一,一天内或一星期内达到平衡即可。 在膳食酸碱平衡方面,主食和副食平衡十分重要。纵观我国中医文献,自古以来评论人体健康状态时,常用"精、气、神"三个字来描述身体健康。"精"字的一半是米、另一半是青--绿色的食物蔬菜;繁体的"气"字里有米;"神"字的右边是在田地里种庄稼。汉字是智慧的符号,所以"精、气、神"三个字告诉我们不能不吃米,即不能不吃植物性食物。中华民族的祖先素有"世间万物米为珍"之语,可见我们的先人从生活实践中已深刻认识到五谷杂粮是须臾不可离的主食。 主副食比例适当是保证营养平衡的前提,即热能大部分取自碳水化合物,也意味着谷类、各类主食--米饭、馒头、麦片是膳食中能量和蛋白质的主要来源。植物性食物也提供了部分矿物质、微量元素、维生素和膳食纤维。另外,为满足对膳食纤维的需要,应适量选择粗粮。如荞麦不仅膳食纤维丰富,而且含苦味物质芦丁,对增强血管功能,治疗高血压、冠心病和糖尿病相当有效。当前有些人为了减肥,不吃主食,这是十分错误的。 每个人都会有这样的体会,一旦吃了过多的鸡、鸭、鱼、肉以后,会感到发腻,这就是"轻度酸中毒"的表现。富含矿物质和微量元素、膳食纤维的瓜、果、蔬菜是碱性食物;而富含蛋白质的鸡、鸭、鱼、肉属于酸性食物。餐饮中应掌握酸碱平衡,两者不可偏颇,只有平衡、方可益补得当。如终日饱食膏粱厚味,酸碱失衡,将严重影响健康。难怪古人诗云:"厚味伤人无所知,能甘淡薄是吾师,三千功行从此始,淡食多补信有之。" 膳食的酸碱平衡早已引起关注,大凡鱼、肉、海产品、贝类、蛋类等都是酸性食物,多食会使血液从弱碱性转为酸性,令人倦怠乏力,重则记忆力减退、思维能力下降。营养学家提醒大家要注意吃一些低脂肪、高蛋白,富含膳食纤维和维生素的食物,这样才能保证营养素摄入的平衡。因此菜肴的荤素搭配不能忽视。当然在我们进食时,也要注意有良好的就餐习惯食宜暖,少吃凉的食物 膳食的冷热平衡饮食者,热无灼灼,寒无沧沧”,指出了膳食的冷热平衡。“食宜暖”,生冷食物进食过多会损伤脾、胃和肺气,微则为咳,甚则为泄。体虚胃寒的人,应少吃生冷食物,特别是在夏日更应慎重。民间也强调“饥时勿急,空腹忌冷”。反之,饮食也不可太热,否则易烫伤胃脘、咽喉。据报道,在华北地区食管癌高发区,居民就有喜饮热水、热粥的习惯。故古代医学家孙思邈在《千金翼方》中指出:“热食伤骨,冷食伤肺,热无灼唇,冷无冰齿。”所以,膳食应当注意冷热平衡。●食前忌动,食后忌静,就餐前后动静平衡 就餐前后动与静的平衡同样很重要,因为人们每天饮食中所摄入的各种食物及营养与身体的热能消耗之间必须保持平衡。《论语•乡党》篇中说:“食不语,寝不言。”说明古人主张食前及食中宜静而专致,不可分心、高谈阔论,以利纳谷和消化。古人言:“饮食即卧,不消积聚,乃生百疾。”医学食疗古籍称“食后便卧令人患肺气、头风、中痞之疾,盖营卫不通,气血凝滞故而”,所以饭后要适当活动。俗话说“饭后百步走,能活九十九”,说明进食后缓行散步有利于健康。胃好恬愉,进食前后的情绪平进食前和进食中保持平静愉快的情绪有利于消化功能正常进行,与此相反则会危害脾胃。《素问•举痛论》中说:“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惊则气乱,思则气结。”很难设想,人们在气血紊乱的情况下,还能保证消化功能的正常进行。古人说:“食后不可便怒,怒后不可便食。”进食过程中一切反常的情绪都应尽力排除。●音乐对于消化功能有很大裨益。 《寿世保元》中说:“脾好音声,闻声即动而磨食。”因此,我国道家不仅提出了“脾脏闻乐则磨”之说,还发展了一整套“音符”和“梵音”等,奏出柔和清悦的音乐以配合进食。综上所诉,让我们以科学的营养为指导,做到均衡营养、注意膳食平衡,吃出健康,吃出美丽,吃出精彩的人身,享受高品质的生活!※ 参考文献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营养圣经》(最佳营养学实用指南最新修订版) 、《食物营养与合理搭配》、《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