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责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对幼儿今后的生活也产生深远的意义,但现在大部分的幼儿依赖性强,生活自理能力差,以致不能很好的适应新环境,所以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至关重要。
我们在家庭与幼儿园一日活动中,能给孩子一个锻炼的机会,创设一个锻炼的环境,挖掘一个锻炼的空间,那么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就能不失所望。这对他们将来的学习,生活肯定是有益的,因此我认为在幼儿园和家庭中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小班幼儿 生活自理能力 儿歌 游戏 一日活动 家园共育
正文
目前,大部分每个家庭中都只有一个孩子,受着两代甚至三代人的恩宠,都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任何事都有人为他们包办代替,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从而导致孩子失去很多自己做事的机会。刚入园的小班幼儿由于以前家长地包办代替,养成事事依赖大人的习惯,没有自己的事自己做的意识。因此我们先从精神和心理上入手,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环境气氛,产生生活自理的愿望。结合游戏活动 游戏是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良好途径,我们还将枯燥的自理活动内容寓于游戏之中,来提高幼儿的兴趣。
根据我国《幼儿园指导纲要》的要求,对于幼儿,我们不能只是将其看成是一个“被保护的人”,要不断地指导幼儿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责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对幼儿今后的生活也产生深远的意义,但现在大部分的幼儿依赖性强,生活自理能力差,以致不能很好的适应新环境,所以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至关重要。“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是《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健康领域所提出的目标之一。如今《指南》一再的强调“指导幼儿学习和掌握生活自理能力的基本方法”,可见,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性。
一、利用儿歌,使幼儿愿意自己动手来做事
小班幼儿年龄小,各种能力本来就弱,再加上在家里事事都有别人为他们包办代替,失去了许多做事的机会,小朋友们也养成了习惯,根本不愿意动手做事情。每当上完厕所的时候,许多小朋友们就会喊:“老师、老师,帮我提裤子”。特别是午睡后起床的时候,更是喊声一片,“老师、老师帮我穿衣服。”“老师、老师帮我穿鞋子”……有的小朋友本来是还可以动手的,听见别的小朋友再叫,也不愿意动手了,就坐在床上等老师来帮他。可是小班的幼儿特别喜欢边读边做事,因此我们利用了这一特征,为了让幼儿愿意自己动手做事,我们就编了一些好听的儿歌,上完厕所后,就教幼儿念“毛衣卷起来,秋衣塞进裤子里,前面塞一塞,后面塞一塞,左面塞一塞,右面塞一塞,小裤子提一提,毛衣放下来.”幼儿边念儿歌边自己动手提裤子,一周下来,幼儿基本上都会提裤子了。比如穿衣时,我们先让幼儿认识衣领、衣袖、衣襟,再教他们穿衣:衣服后面向着自己,两手握住衣领,喊一声“刮大风啰!”将衣服甩在身后,搭在身上;接着继续说、做:“风来我不怕,露出小脑袋,将手伸到袖筒里”。让幼儿手里拿着衣服喊着、笑着、做着,非常开心。我们让幼儿在提裤子、洗手、进餐、脱衣服、穿衣服、穿鞋子时都非常开心的念着儿歌,通过一个月的练习,大部分幼儿都非常乐意自己动手做事了,还学会了许多的本领。
二、利用各种游戏,让幼儿学习和掌握生活技能的方法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我们就设计各种游戏,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学习和掌握生活技能的方法。在区角活动中我们设计了“给小动物喂食”,让幼儿再给动物喂食使不仅锻炼了小肌肉的发展,还学会了使用勺子的方法,还设计了“芭比时装秀”,让幼儿在给芭比娃娃换衣服时,学会了穿衣服、扣扣子的方法。当发现很多孩子不能区分鞋子的左右时,我们进行了“给鞋宝宝找朋友”这一活动,帮助幼儿掌握如何区分鞋子的左右。在亲子活动中,我们设计了亲子游戏“我为爸爸妈妈系围巾”,幼儿和父母一起边玩边学会了系围巾的方法。总之,我们设计了许多有趣的游戏,让幼儿在游戏操作中,得到生活体验,得到生活能力锻炼。
三、利用一日活动,让幼儿进行生活技能的操作练习
为了使幼儿熟练掌握生活技能,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创造条件让幼儿反复练习。我们抓住日常生活中每一个可以利用的机会,为幼儿提供学习途径。比如来园自己摆放自带物品、上午喝牛奶自己插吸管、有鼻涕了自己去拿面巾纸擦干净、中午吃饭是自己动手吃完饭和菜……所有的环节和活动在这种“家”的情景中展开,以不同的游戏形式,让幼儿参与、动手实践,从而多维立体的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
四、家园共育,达成教育的一致性
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家园之间要及时沟通信息,交流看法,确定教育策略,协调实施针对性的教育。老师与家长加强日常联系,达成一致目标,为此,我们召开了家长会,向家长宣传孩子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及需要家长配合的事项,希望家长在家中为幼儿创设自己动手的条件,让孩子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并传授给家长们一些教学技巧。在家园联系栏里,我们定期向家长宣传生活活动指导要点,还向家长介绍一些有关的常识,如“怎么教幼儿自己穿脱衣”等。我们还把每月的培养目标,写在家园联系栏里,交待内容,让家长了解。家长明确了活动意义,在家里不仅督促幼儿,还教会幼儿一些掌握技能的窍门,并时常和教师商讨教育的方法,谈一谈自己孩子在家的情况。家长的支持和配合,使我们的教育工作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学会生活自理是幼儿的必须要掌握的,在生活自理的过程中幼儿也会得到许多快乐,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也能促进了幼儿其他方面的发展,家庭幼儿园,社会都应该重视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如果我们在家庭与幼儿园一日活动中,能给孩子一个锻炼的机会,创设一个锻炼的环境,挖掘一个锻炼的空间,那么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就能不失所望。这对他们将来的学习,生活肯定是有益的,因此我认为在幼儿园和家庭中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是非常必要。
幼儿正处于人生的初始阶段,一切都要学习,可塑性强,自控能力较差,既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又是沾染不良行为习惯的危险阶段,如果不适时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便会错失良机,养成不良行为习惯。而积习难改,习惯成自然,会给将来的发展带来难以弥补的缺憾。如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应当培养幼儿哪些良好的习惯呢?。叶圣陶先生指出:“我们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在社会主义社会里生活的一切良好习惯。在德育方面,要养成待人处事和工作的良好习惯;在智育方面,要养成寻求知识和熟悉技能的良好习惯。”具体有道德行为习惯、劳动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学习习惯、社交习惯等。鉴于幼儿身上发育的特点,从不剩饭,自己穿脱衣服,不随地吐痰,不随地大小便,用完的东西放回原处,按时睡觉,按时起床的习惯等。有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就为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劳动习惯、卫生习惯等打下基础。一、循循善诱,向幼儿提出明确而严格的要求。在提出每一点要求的时候,事先都经过周密考虑,做到要求合理。根据幼儿能力,提出的要求逐步提高,循序渐进。开头的时候,我只要幼儿掌握简单的生活规则。比如,上课的时候,要安静地坐好,不防碍别人等。接着,提出关于社会行为的要求,比如,待人要有礼貌,看到老师阿姨要问好,接受人家的礼物,或者得到人家的帮助要道谢等。从幼儿的能力来看,既是履行一些内容极其简单的要求,也要做出巨大的努力。如果教师对他们提出的要求不合理,他们接受不了,那么这样的要求就会落空。当幼儿做不到教师的有些要求时,往往会对自己的能力丧失信心,并且对教师的话产生怀疑,不信任教师了。当我向幼儿提出要求的时候,注意做到内容具体、明确、语言通俗、简练;适合幼儿的年龄特征。比如,要求幼儿对人要有礼貌。我就这样告诉幼儿:早上入园的时候要向老师、小朋友问声好;回家的时候要说声“再见”;跟别人讲话的时候要专心,别人说话的时候不要插嘴;,要求幼儿讲卫生,我就说,我们要做个讲卫生的孩子,不随地吐痰;不随地大小便;要求幼儿午睡时脱下的衣服裤子叠好放在固定的地方……..这样要求具体明确,幼儿才好照着去做。幼4家4儿童二、不断鼓励,让幼儿在练习中慢慢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幼儿的意志力不能持久,注意力很难长期集中。根据幼儿的这个特点,我采取不断鼓励的办法,矫正幼儿不良的行为。比如,大家在午睡的时候,往往有个别幼儿起来小便,脚步走的很重,就给他一个暗示,提醒他矫正;当幼儿小心走路的时候,就微笑着点头表示他做的对。又如我们班有个新小朋友叫魏晓蕾,胆子特别小,他不习惯集体生活,不相信自己的力量,即使是最简单的事情,也往往不敢去做。对于他来说,我们需要让他养成合群的习惯。我就运用各种方法来鼓励他。先是让他做一些简单的事。如上美工课的时候,让他来分发美工纸;吃午饭时候,让他来分筷子。经过一次两次的锻炼。他的胆子慢慢大起来了。接着,我还训练他在大众面前讲话的习惯。一次在学习儿歌《老师的手》的时候,我提问全班的幼儿:“老师的手可以做什么?”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提问之后我就有意识这样说:“老师准备请一个勇敢的小朋友来回答这个问题。大家看看谁最近以来比过去勇敢了?”小朋友们不约而同提到了魏晓蕾,他也就大胆地站起来回答了这个问题。当幼儿受到鼓励的时候,他们为了要从自己的行为中得到愉快,也就会自觉地制止那些不好的行为了。三、注意矫正幼儿任何一点细小行为的错误幼儿往往从细小的过错中,慢慢地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发生这些事情:有些幼儿容易发脾气,躺在地上拼命用两只小脚踩地板,大哭大叫;有些幼儿喜欢玩某些玩具的时,就要人家无条件的给他……对这些行为都不能采取姑息的态度,听任它发展下去。刚上小班的时候幼儿习惯较差,吃饭不专心、东张西望、吃得很慢,加上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幼儿之间交往的需要也不断的增加,吃饭时讲话的现象也多起来,教师的提醒不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调动幼儿的内在因素,激发他们的上进心,才能让幼儿变被动为主动,自觉遵守纪律,于是“最佳餐桌”在我们班级产生了,怎样才能成为“最佳餐桌”呢?经过商量我们列出标准,即吃饭吃得认真,不讲话、吃得较快、不挑食,评出以后分别得到一颗小红花。教师也给全班幼儿提出要求,进步大的也可以荣获“最佳餐桌”的称号,进步的人多了,我们还可以办两个“最佳餐桌”。现在不在象以前那样处处让教师提醒,吃饭讲话、不专心、东张西望、吃得很慢等坏习惯减少了很多,吃饭不再成为孩子们的难题了四、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在游戏中幼儿心情愉快,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幼儿通过游戏的活动过程,能学会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比较容易形成一些良好的品质。同时,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也容易表现出来,有利于教师及时发现,给予纠正。如有一次,我组织小朋友玩“美食店”的游戏,游戏一开始,李琳和张波突然争吵起来,我走过去一问,原来是因为争新的煤气灶,都不愿意要旧的煤气灶,怎么办呢?新的煤气灶只有一个,我思索了一会,便拿起旧的煤气灶放在耳朵上,过了一会儿,我对两个小朋友说:“旧煤气灶刚才对我说,它也可以用,小朋友都不喜欢它,它好伤心,它想找一位好朋友,谁愿意帮助它?”我这样一说,李琳就去拿了旧的煤气灶。两个小朋友笑着说:“老师,我们以后不争了。”我对他们这一行为给予了肯定,并以此教育小朋友们要讲文明,懂礼貌,同伴之间要互相谦让,争做好孩子。
幼儿正处于人生的初始阶段,一切都要学习,可塑性强,自控能力较差,既是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又是沾染不良行为习惯的危险阶段,如果不适时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便会错失良机,养成不良行为习惯。而积习难改,习惯成自然,会给将来的发展带来难以弥补的缺憾。如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良好习惯。”应当培养幼儿哪些良好的习惯呢?。叶圣陶先生指出:“我们社会主义社会的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在社会主义社会里生活的一切良好习惯。在德育方面,要养成待人处事和工作的良好习惯;在智育方面,要养成寻求知识和熟悉技能的良好习惯。”具体有道德行为习惯、劳动习惯、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学习习惯、社交习惯等。鉴于幼儿身上发育的特点,从不剩饭,自己穿脱衣服,不随地吐痰,不随地大小便,用完的东西放回原处,按时睡觉,按时起床的习惯等。有了良好的生活习惯,就为形成良好的道德习惯、劳动习惯、卫生习惯等打下基础。一、循循善诱,向幼儿提出明确而严格的要求。在提出每一点要求的时候,事先都经过周密考虑,做到要求合理。根据幼儿能力,提出的要求逐步提高,循序渐进。开头的时候,我只要幼儿掌握简单的生活规则。比如,上课的时候,要安静地坐好,不防碍别人等。接着,提出关于社会行为的要求,比如,待人要有礼貌,看到老师阿姨要问好,接受人家的礼物,或者得到人家的帮助要道谢等。从幼儿的能力来看,既是履行一些内容极其简单的要求,也要做出巨大的努力。如果教师对他们提出的要求不合理,他们接受不了,那么这样的要求就会落空。当幼儿做不到教师的有些要求时,往往会对自己的能力丧失信心,并且对教师的话产生怀疑,不信任教师了。当我向幼儿提出要求的时候,注意做到内容具体、明确、语言通俗、简练;适合幼儿的年龄特征。比如,要求幼儿对人要有礼貌。我就这样告诉幼儿:早上入园的时候要向老师、小朋友问声好;回家的时候要说声“再见”;跟别人讲话的时候要专心,别人说话的时候不要插嘴;,要求幼儿讲卫生,我就说,我们要做个讲卫生的孩子,不随地吐痰;不随地大小便;要求幼儿午睡时脱下的衣服裤子叠好放在固定的地方……..这样要求具体明确,幼儿才好照着去做。幼4家4儿童二、不断鼓励,让幼儿在练习中慢慢养成良好行为习惯。幼儿的意志力不能持久,注意力很难长期集中。根据幼儿的这个特点,我采取不断鼓励的办法,矫正幼儿不良的行为。比如,大家在午睡的时候,往往有个别幼儿起来小便,脚步走的很重,就给他一个暗示,提醒他矫正;当幼儿小心走路的时候,就微笑着点头表示他做的对。又如我们班有个新小朋友叫魏晓蕾,胆子特别小,他不习惯集体生活,不相信自己的力量,即使是最简单的事情,也往往不敢去做。对于他来说,我们需要让他养成合群的习惯。我就运用各种方法来鼓励他。先是让他做一些简单的事。如上美工课的时候,让他来分发美工纸;吃午饭时候,让他来分筷子。经过一次两次的锻炼。他的胆子慢慢大起来了。接着,我还训练他在大众面前讲话的习惯。一次在学习儿歌《老师的手》的时候,我提问全班的幼儿:“老师的手可以做什么?”这是一个非常简单的问题,提问之后我就有意识这样说:“老师准备请一个勇敢的小朋友来回答这个问题。大家看看谁最近以来比过去勇敢了?”小朋友们不约而同提到了魏晓蕾,他也就大胆地站起来回答了这个问题。当幼儿受到鼓励的时候,他们为了要从自己的行为中得到愉快,也就会自觉地制止那些不好的行为了。三、注意矫正幼儿任何一点细小行为的错误幼儿往往从细小的过错中,慢慢地养成不良的行为习惯。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发生这些事情:有些幼儿容易发脾气,躺在地上拼命用两只小脚踩地板,大哭大叫;有些幼儿喜欢玩某些玩具的时,就要人家无条件的给他……对这些行为都不能采取姑息的态度,听任它发展下去。刚上小班的时候幼儿习惯较差,吃饭不专心、东张西望、吃得很慢,加上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幼儿之间交往的需要也不断的增加,吃饭时讲话的现象也多起来,教师的提醒不是解决问题的好办法,调动幼儿的内在因素,激发他们的上进心,才能让幼儿变被动为主动,自觉遵守纪律,于是“最佳餐桌”在我们班级产生了,怎样才能成为“最佳餐桌”呢?经过商量我们列出标准,即吃饭吃得认真,不讲话、吃得较快、不挑食,评出以后分别得到一颗小红花。教师也给全班幼儿提出要求,进步大的也可以荣获“最佳餐桌”的称号,进步的人多了,我们还可以办两个“最佳餐桌”。现在不在象以前那样处处让教师提醒,吃饭讲话、不专心、东张西望、吃得很慢等坏习惯减少了很多,吃饭不再成为孩子们的难题了四、通过游戏活动,培养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在游戏中幼儿心情愉快,思维活跃,接受能力强。幼儿通过游戏的活动过程,能学会正确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比较容易形成一些良好的品质。同时,一些不良的行为习惯也容易表现出来,有利于教师及时发现,给予纠正。如有一次,我组织小朋友玩“美食店”的游戏,游戏一开始,李琳和张波突然争吵起来,我走过去一问,原来是因为争新的煤气灶,都不愿意要旧的煤气灶,怎么办呢?新的煤气灶只有一个,我思索了一会,便拿起旧的煤气灶放在耳朵上,过了一会儿,我对两个小朋友说:“旧煤气灶刚才对我说,它也可以用,小朋友都不喜欢它,它好伤心,它想找一位好朋友,谁愿意帮助它?”我这样一说,李琳就去拿了旧的煤气灶。两个小朋友笑着说:“老师,我们以后不争了。”我对他们这一行为给予了肯定,并以此教育小朋友们要讲文明,懂礼貌,同伴之间要互相谦让,争做好孩子。
行为习惯是指在一定道德意识支配下表现出来的符合道德规范和原则要求的习以为常的行为倾向和社会风尚。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亏,想改也不容易。”幼儿时期是各种行为习惯的养成阶段。在这一时期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和熏陶,会对幼儿一生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那么呢?一、循循善诱,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作为老师要明确不同年龄段应该有不同的要求与侧重。在向幼儿提出每一点要求之前,要事先考虑,根据幼儿能力逐步提高,循序渐进。如小班的孩子在一开始,只要让幼儿掌握简单的生活规则。如:上课安静地坐好,不影响别人等。在社会行为方面则要求待人要有礼貌,早上来园见到老师要说“老师早上好”!下午离园要会说“老师再见”!受到别人的帮助要说“谢谢”!与人讲话要专心,别人说话的时候不要插嘴,午餐不掉饭粒,饭菜全吃光……在这些过程中教师做到语言简练、内容具体,孩子们做起来也就容易得多。为了让孩子们记住,我们将要求编成儿歌,教给孩子。如在要求孩子讲文明礼貌时,我们将要求编成儿歌《人人夸我好宝宝》。“小朋友,早早起,进园叫声老师早。见到同伴微微笑,看见长辈问声好。讲文明、懂礼貌,人人夸我好宝宝”。在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时,我们创编了儿歌《样样都吃身体棒》。“小朋友们个个棒,洗净小手坐桌旁。青菜绿呀萝卜红,西红柿呀水灵灵,米饭馒头香喷喷,样样都吃不挑拣,宝宝身体最最棒”。二、创设环境,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育学家杜威说过:“要想改变一个人,必须先改变环境,环境改变了,人也就改变了”。因此,我们对周围的环境进行精心设计,让幼儿在轻松自然的教育氛围中潜移默化的接受熏陶,养成习惯。为了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习惯,我们在活动室内专门设置了“好习惯之星”评比栏,每周评出习惯好的孩子十名,将这十名孩子的照片放在栏中,每周更换。有了这个,孩子们对每周老师提出的习惯要求就会尽心去做,效果非常好。为了让孩子们掌握习惯要求,我们将室内的主题墙与良好习惯紧密相连,如本周要让孩子学会自己叠衣服,我们就将叠衣服的顺序图贴在主题墙内,并附儿歌,让孩子们边看边叠边读,幼儿很快就学会了。在室外环境中,我们将各种良好行为习惯喷绘成一幅幅图片,张贴在孩子们每天都要经过的走廊、楼道等地方,在赏心悦目的教育氛围中,随时随地地提醒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三、运用游戏,让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尤其是角色游戏,在游戏中幼儿通过扮演角色,反复感知、体验、模仿角色的优良行为,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良好的影响,从而形成了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如我班有位小朋友叫明明,入园好长时间了,每天来园离园从不与老师打招呼,他妈妈叫他也不说,我一想,要是让他担任角色会怎样呢?于是在“娃娃家”游戏中我让他一个人待在“家”里,然后我到他家去做客,我故意将门敲得响一点,他问:“谁呀?”“您请进。”“您要喝水吗?”我一惊,也挺会说的吗,于是我与他聊了一会儿,我起身要走时,他说:“再见!”可是下午放学时他又不与我打招呼了。第二天,我又让他在“小医院”游戏中扮“医生”,我扮“病人”到“医院”看病,他热情地说:“您请坐,哪儿不好受?”我说:“头疼。”他说:“我给您检查一下。”过了一会儿,她说:“我开点药,您吃了就好了”。我说:“谢谢!”她说:“不用谢。”我走的时候还跟我说“再见”。经过几次的反复训练,现在明明能主动与我打招呼,看见其他小朋友和家长也很有礼貌了。四、 正确评价,强化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幼儿由于没有完全掌握自我评价的内部标准,因此需要成人的评价来界定自己的行为。这就是说教师、家长的评价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如在孩子帮助老师拿送各种游戏器材、收拾玩具、摆放桌椅等,教师要给予认同、赞赏的积极评价,增强幼儿的自尊与自信。面对孩子的过失行为,教师给予关心与期望的评价,如:当孩子乱扔垃圾的时候,老师可以跟大家说:“小朋友们,我们一起将地上的垃圾捡起扔进垃圾桶里,做个讲卫生的好宝宝!”当有的孩子活动时不遵守规则时,可以用孩子感兴趣的游戏来约束他的行为。让幼儿在宽容、理解中自觉地改正过失,强化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五、言传身教,为幼儿树立学习的榜样。好模仿是孩子的天性。教师在孩子的心中具有很高的地位,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幼儿产生深刻影响。因此,教师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平时能够很好地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用自己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幼儿树立正确榜样,潜移默化的来影响孩子、教育孩子。为此,教师要做到仪表大方,衣着整洁,精神振作,语言亲切,经常给幼儿加以帮助,提高其自理能力。根据幼儿思维具体形象的特点,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该时刻注意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点滴的闪光思想,及时发现,及时提出,在积极的师幼互动中促进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经常需要孩子们的帮助,如晨间拿玩具时,我们真诚地对孩子说声“请”,拿好后对孩子说声“谢谢!”教师这样以身作则,使幼儿在平等的氛围中受到礼貌的熏陶,从而养成讲文明讲礼貌的好习惯。六、家园合作,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除了幼儿园教育外,还需要家庭的配合,家庭教育也是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因素。由于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的一切事情都由大人包办代替,要什么给什么,使孩子养成了自私自利、依赖性强的习惯。而此时幼儿行为习惯尚未真正形成。幼儿在幼儿园接受的教育如果家庭教育配合,会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反之,也会对幼儿园教育产生抵消作用。因此,我们利用家长会、家长开放日、家园橱窗、专家讲座等多种方式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和沟通,端正家长的教育态度,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帮助家长克服“重智轻德”的思想障碍,从而使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在家庭中得到延伸和巩固。就拿叠衣服来说吧,由于天气或冷或热,幼儿穿的衣服也就或多或少,多了天气热就得脱衣服,我们教育孩子脱下的衣服要叠整齐放在柜子里,有的孩子很快就能叠好,但有的孩子却很难,为此我们专门进行了“自己的事自己做”主题活动,并让家长配合我们的工作,一个星期下来,孩子们动手能力明显增强了。总之,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必须将它贯彻落实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通过幼儿园、家庭、社会三方面共同努力为幼儿创造一个有利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氛围,使幼儿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逐步养成各种良好行为习惯,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开题报告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开题报告宝塔区第二幼儿园课题组张延红一、选题背景: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对幼儿来说是一项基本的技能,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对于幼儿的坚持性、独立性、责任心和自信心的培养以及锻炼幼儿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有着非常重要的积极作用。较早形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将使孩子受益一生。但由于现代家庭的对幼儿的包办干预严重,导致大部分幼儿在幼儿园期间生活自理能力明显不足,例如在独自就餐、如厕、午睡及与同龄人交流等具体事务上的存在困难,这些困难导致很多幼儿会产生极大的挫败感,主要表现在对上幼儿园排斥、在幼儿园不愿上厕所等。刚刚入园的幼儿正处于人生的出始阶段,就像一张白纸,可塑性非常强,是培养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的最佳时期,故我选择了《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研究》这一课题,来探索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新途径和新方法,以期达到提高我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目的。二、理论依据:1、《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明确指出,幼儿园教育的任务,是要为幼儿的一生发展奠定基础,而幼儿独立的生活自理能力和良好的习惯的培养,对其一生的发展都意义重大。《纲要》在健康领域中明确提出:幼儿要养成良好的生活、卫生习惯,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2、《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也指出,要让幼儿有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所以,如何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成为众多家长及幼教工作者都十分关注的问题。三、实用价值:第一,达到对广大幼儿教师的示范指导作用,更新幼儿教师的教育方法和教育观念,解决很多幼儿教师在实践中的难题。第二,提高幼儿生活自理能力,培养幼儿良好的学习兴趣和习惯,丰富幼儿在幼儿园一日的活动,增强幼儿的坚持性、独立性、责任心和自信心以及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提高幼儿的独立能力,促进幼儿更好地适应社会,使良好的生活习惯伴随幼儿一生,使幼儿受益终
行为习惯是指在一定道德意识支配下表现出来的符合道德规范和原则要求的习以为常的行为倾向和社会风尚。著名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好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受用;坏习惯养成了,一辈子吃它的亏,想改也不容易。”幼儿时期是各种行为习惯的养成阶段。在这一时期对幼儿进行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和熏陶,会对幼儿一生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那么呢?一、循循善诱,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作为老师要明确不同年龄段应该有不同的要求与侧重。在向幼儿提出每一点要求之前,要事先考虑,根据幼儿能力逐步提高,循序渐进。如小班的孩子在一开始,只要让幼儿掌握简单的生活规则。如:上课安静地坐好,不影响别人等。在社会行为方面则要求待人要有礼貌,早上来园见到老师要说“老师早上好”!下午离园要会说“老师再见”!受到别人的帮助要说“谢谢”!与人讲话要专心,别人说话的时候不要插嘴,午餐不掉饭粒,饭菜全吃光……在这些过程中教师做到语言简练、内容具体,孩子们做起来也就容易得多。为了让孩子们记住,我们将要求编成儿歌,教给孩子。如在要求孩子讲文明礼貌时,我们将要求编成儿歌《人人夸我好宝宝》。“小朋友,早早起,进园叫声老师早。见到同伴微微笑,看见长辈问声好。讲文明、懂礼貌,人人夸我好宝宝”。在培养幼儿良好的进餐习惯时,我们创编了儿歌《样样都吃身体棒》。“小朋友们个个棒,洗净小手坐桌旁。青菜绿呀萝卜红,西红柿呀水灵灵,米饭馒头香喷喷,样样都吃不挑拣,宝宝身体最最棒”。二、创设环境,让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育学家杜威说过:“要想改变一个人,必须先改变环境,环境改变了,人也就改变了”。因此,我们对周围的环境进行精心设计,让幼儿在轻松自然的教育氛围中潜移默化的接受熏陶,养成习惯。为了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习惯,我们在活动室内专门设置了“好习惯之星”评比栏,每周评出习惯好的孩子十名,将这十名孩子的照片放在栏中,每周更换。有了这个,孩子们对每周老师提出的习惯要求就会尽心去做,效果非常好。为了让孩子们掌握习惯要求,我们将室内的主题墙与良好习惯紧密相连,如本周要让孩子学会自己叠衣服,我们就将叠衣服的顺序图贴在主题墙内,并附儿歌,让孩子们边看边叠边读,幼儿很快就学会了。在室外环境中,我们将各种良好行为习惯喷绘成一幅幅图片,张贴在孩子们每天都要经过的走廊、楼道等地方,在赏心悦目的教育氛围中,随时随地地提醒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三、运用游戏,让幼儿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游戏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尤其是角色游戏,在游戏中幼儿通过扮演角色,反复感知、体验、模仿角色的优良行为,使幼儿在潜移默化中受到良好的影响,从而形成了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如我班有位小朋友叫明明,入园好长时间了,每天来园离园从不与老师打招呼,他妈妈叫他也不说,我一想,要是让他担任角色会怎样呢?于是在“娃娃家”游戏中我让他一个人待在“家”里,然后我到他家去做客,我故意将门敲得响一点,他问:“谁呀?”“您请进。”“您要喝水吗?”我一惊,也挺会说的吗,于是我与他聊了一会儿,我起身要走时,他说:“再见!”可是下午放学时他又不与我打招呼了。第二天,我又让他在“小医院”游戏中扮“医生”,我扮“病人”到“医院”看病,他热情地说:“您请坐,哪儿不好受?”我说:“头疼。”他说:“我给您检查一下。”过了一会儿,她说:“我开点药,您吃了就好了”。我说:“谢谢!”她说:“不用谢。”我走的时候还跟我说“再见”。经过几次的反复训练,现在明明能主动与我打招呼,看见其他小朋友和家长也很有礼貌了。四、 正确评价,强化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幼儿由于没有完全掌握自我评价的内部标准,因此需要成人的评价来界定自己的行为。这就是说教师、家长的评价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至关重要。如在孩子帮助老师拿送各种游戏器材、收拾玩具、摆放桌椅等,教师要给予认同、赞赏的积极评价,增强幼儿的自尊与自信。面对孩子的过失行为,教师给予关心与期望的评价,如:当孩子乱扔垃圾的时候,老师可以跟大家说:“小朋友们,我们一起将地上的垃圾捡起扔进垃圾桶里,做个讲卫生的好宝宝!”当有的孩子活动时不遵守规则时,可以用孩子感兴趣的游戏来约束他的行为。让幼儿在宽容、理解中自觉地改正过失,强化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五、言传身教,为幼儿树立学习的榜样。好模仿是孩子的天性。教师在孩子的心中具有很高的地位,教师的一言一行都会对幼儿产生深刻影响。因此,教师首先要严格要求自己,平时能够很好地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用自己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幼儿树立正确榜样,潜移默化的来影响孩子、教育孩子。为此,教师要做到仪表大方,衣着整洁,精神振作,语言亲切,经常给幼儿加以帮助,提高其自理能力。根据幼儿思维具体形象的特点,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应该时刻注意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点滴的闪光思想,及时发现,及时提出,在积极的师幼互动中促进幼儿行为习惯的养成。在平时的工作中,我们经常需要孩子们的帮助,如晨间拿玩具时,我们真诚地对孩子说声“请”,拿好后对孩子说声“谢谢!”教师这样以身作则,使幼儿在平等的氛围中受到礼貌的熏陶,从而养成讲文明讲礼貌的好习惯。六、家园合作,共同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除了幼儿园教育外,还需要家庭的配合,家庭教育也是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因素。由于现在的孩子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的一切事情都由大人包办代替,要什么给什么,使孩子养成了自私自利、依赖性强的习惯。而此时幼儿行为习惯尚未真正形成。幼儿在幼儿园接受的教育如果家庭教育配合,会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反之,也会对幼儿园教育产生抵消作用。因此,我们利用家长会、家长开放日、家园橱窗、专家讲座等多种方式加强与家长的联系和沟通,端正家长的教育态度,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帮助家长克服“重智轻德”的思想障碍,从而使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在家庭中得到延伸和巩固。就拿叠衣服来说吧,由于天气或冷或热,幼儿穿的衣服也就或多或少,多了天气热就得脱衣服,我们教育孩子脱下的衣服要叠整齐放在柜子里,有的孩子很快就能叠好,但有的孩子却很难,为此我们专门进行了“自己的事自己做”主题活动,并让家长配合我们的工作,一个星期下来,孩子们动手能力明显增强了。总之,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而是一个长期的、循序渐进的过程,我们必须将它贯彻落实在幼儿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通过幼儿园、家庭、社会三方面共同努力为幼儿创造一个有利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氛围,使幼儿在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中,逐步养成各种良好行为习惯,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坚实的基础。
小班幼儿自理能力是照顾自己的能力,也是一个人最基本的生活技能。儿童自理能力的培养是儿童全面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方面。因此,我们应该从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出发,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培养小班幼儿的自理能力,以适应未来的社会发展摘要:根据我国《纲要》的要求,对于幼儿,我们不能只是将其看成是一个“被保护的人”要不断地指导幼儿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提高自我保护能力。所以,在目前的大环境、大趋势下,对于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是幼儿教师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提高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不仅能够让幼儿更加健康地成长,还能够为我国的未来培养更多的优秀人才。关键词:培养 幼儿 生活自理能力一、前言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节奏也不断加快,家长们作为经济社会的主力军,则更加忙于自身的工作和学习充电。出于独生子女以及隔代亲等种种原因,家长们往往更重视的是对孩子们身体上的照顾和智力上的启发,而忽视了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反映到现实生活中就是不会自己吃饭、自己穿脱衣服等等。对于这些情况,我们曾用开家长会、家园之窗中的相互沟通、个别联系等各种方式向家长做了一定的宣传。同时这些也引出了家长的不少困惑:毕竟小班孩子年龄小,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有没有那么重要?他们的生活自理能力包括哪些方面?能做到何种程度?有何办法进行培养?……基于此,应当分析有关的家教事例,在获得更多的家教知识的同时,还能够更好地促进孩子自理能力的提高。二、提高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性生活自理能力就是指孩子在日常生活中照料自己生活的自我服务性劳动的能力。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责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对幼儿今后的生活也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但现在的大部分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差,不能很好地适应。按照以上要求,我们请家长配合,养成孩子按时进餐和不多吃零食的习惯,帮助他们养成自己吃饭的习惯;通过常识活动认识餐具,使幼儿认识了碗、勺、茶杯等;通过语言活动给幼儿讲故事,餐前教师朗诵诗歌“下巴上的洞洞”,让幼儿听、念一些有关蔬菜的简单儿歌;教师还经常向孩子们介绍饭菜的色、香、味,激起孩子的食欲。这样就可以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三、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可以用游戏作为载体,寓教育于各项游戏活动中,注重让幼儿在游戏中玩乐,同时在游戏中学习。我们通过日常的观察可以了解到,小班的幼儿喜欢在游戏中学习,所以,我们就应当把这一特点抓住,创设各种游戏的环境背景,让孩子在游戏中进行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如以下列举的游戏:可以让宝宝在洗手、玩水时学会使用肥皂。宝宝们虽然喜欢洗手,可不懂如何把手洗干净,常把衣服弄得湿湿的,于是我告诉宝宝:洗手前先把袖子拉上一点点,水龙头开得小一点,先搓手心,再搓手背。我还自编了洗手诗歌:“小小手儿伸出来,水宝宝和我做朋友。先搓手心一二三,再搓手背一二三,我的小手洗干净。”通过形象的洗手游戏,宝宝们掌握了基本的洗手方法。另外,宝宝们在玩肥皂泡泡的游戏中渐渐学会了使用肥皂.。通过这样的形式就可以让孩子们在游戏中边玩边学,从而达到培养小班幼儿生活的自理能力。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孩子们在这样的游戏中既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生活技能,培养了幼儿们的竞技能力和独立自主精神,而且,经过游戏的练习,孩子们也完成了从游戏中的玩乐向生活中的能力迁徙,让其知道了实际的生活过程,让幼儿培养了一定的生活自理能力。四、树立榜样并加以鼓励来培养幼儿能力孩子小时候的动作及能力通常是由对其他人或事的模仿后产生的,所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为小班幼儿们展现出如何自理的一些方式方法。如在整理衣物时,让孩子在幼儿教师先示范方法后对自己的衣物和被子进行整理,从而达到提高小班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目的。在进行榜样的示范时,要让幼儿们进行观察,在观察的过程中让孩子们通过对示范人的动作进行简单的模仿后掌握技巧方法并且喜欢上自己动手去做。这样经过一段时间的对榜样的模仿后,幼儿们不但学会了对事物的观察能力,还在观察的过程中学会了生活自理的能力。除了为孩子们树立榜样来让孩子们养成生活自理的能力,还可以通过对孩子们进行表扬和鼓励来激发孩子的自信心。孩子们都是喜欢被表扬的,尤其是小班孩子,他们能力较差,情感也相对较脆弱,对于他们的一点点进步,我们都不该忽视,更不要吝惜我们的表扬和鼓励。针对孩子们的这种心理,我们可以时常地对孩子们进行鼓励教育,鼓励他们要自己做自己的事情,同时在孩子做完事情后一定要记着对孩子进行表扬和鼓励,说“你真棒”“你是好样的”,除此之外还可以为孩子佩戴一朵大红花;对于没有把事情做好的幼儿我们也要对他们进行鼓励和表扬,告诉他们不要灰心,要努力完成下一次的事情,这样的方式不但不会让失败的孩子感到沮丧和难过,还能够极大地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这样通过对孩子自信心不断的提高后,自然而然地提高了孩子们的生活自理能力。五、家园合作,共同培养孩子的生活自理能力对于孩子们来说,他们的父母是他们人生中的第一个老师,这个老师会一直陪着他们,所以在对小班幼儿们进行生活自理能力培养的时候,幼儿们父母的配合是必需的。所以我们可以通过开家长会、家校通和家访的形式来加大幼儿园和家长们的沟通,从而提高家园对幼儿的管理能力。在这些形式下可以向家长宣传小班幼儿为什么要养成生活自理能力、养成生活自理能力后对孩子以后的发展有什么作用以及一些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方式方法。在这些活动后要及时与家长沟通近阶段我们对孩子在园的教育情况,并指出需要家长配合的方面,使得对孩子自理能力的教育在家庭的配合下得以延伸,让孩子在生活自理能力不断提高的同时也有了一定程度的巩固和加强。六、结束语小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培养出来的,这就需要家长和老师在教育的过程中耐心地引导,努力坚持对孩子们进行指导和提醒,同时还要看到孩子们在学习过程中一点一滴的进步。这个过程中我们要对孩子多点关心,少点苛责;多点爱护,少点训斥;多点信心,少点灰心;多点耐心,少点灰心。这样才能够培养好小班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相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孩子们良好的生活自理能力必定会让他们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得到很多的帮助。
摘要: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责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对幼儿今后的生活也产生深远的意义,但现在大部分的幼儿依赖性强,生活自理能力差,以致不能很好的适应新环境,所以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至关重要。
我们在家庭与幼儿园一日活动中,能给孩子一个锻炼的机会,创设一个锻炼的环境,挖掘一个锻炼的空间,那么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就能不失所望。这对他们将来的学习,生活肯定是有益的,因此我认为在幼儿园和家庭中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是非常必要的。
关键词小班幼儿 生活自理能力 儿歌 游戏 一日活动 家园共育
正文
目前,大部分每个家庭中都只有一个孩子,受着两代甚至三代人的恩宠,都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任何事都有人为他们包办代替,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从而导致孩子失去很多自己做事的机会。刚入园的小班幼儿由于以前家长地包办代替,养成事事依赖大人的习惯,没有自己的事自己做的意识。因此我们先从精神和心理上入手,为幼儿创设良好的环境气氛,产生生活自理的愿望。结合游戏活动 游戏是培养幼儿自理能力的良好途径,我们还将枯燥的自理活动内容寓于游戏之中,来提高幼儿的兴趣。
根据我国《幼儿园指导纲要》的要求,对于幼儿,我们不能只是将其看成是一个“被保护的人”,要不断地指导幼儿提高生活自理能力,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形成,有助于培养幼儿的责任感,自信心,以及自己处理问题的能力,对幼儿今后的生活也产生深远的意义,但现在大部分的幼儿依赖性强,生活自理能力差,以致不能很好的适应新环境,所以培养幼儿的生活自理能力至关重要。“具有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是《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对健康领域所提出的目标之一。如今《指南》一再的强调“指导幼儿学习和掌握生活自理能力的基本方法”,可见,培养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重要性。
一、利用儿歌,使幼儿愿意自己动手来做事
小班幼儿年龄小,各种能力本来就弱,再加上在家里事事都有别人为他们包办代替,失去了许多做事的机会,小朋友们也养成了习惯,根本不愿意动手做事情。每当上完厕所的时候,许多小朋友们就会喊:“老师、老师,帮我提裤子”。特别是午睡后起床的时候,更是喊声一片,“老师、老师帮我穿衣服。”“老师、老师帮我穿鞋子”……有的小朋友本来是还可以动手的,听见别的小朋友再叫,也不愿意动手了,就坐在床上等老师来帮他。可是小班的幼儿特别喜欢边读边做事,因此我们利用了这一特征,为了让幼儿愿意自己动手做事,我们就编了一些好听的儿歌,上完厕所后,就教幼儿念“毛衣卷起来,秋衣塞进裤子里,前面塞一塞,后面塞一塞,左面塞一塞,右面塞一塞,小裤子提一提,毛衣放下来.”幼儿边念儿歌边自己动手提裤子,一周下来,幼儿基本上都会提裤子了。比如穿衣时,我们先让幼儿认识衣领、衣袖、衣襟,再教他们穿衣:衣服后面向着自己,两手握住衣领,喊一声“刮大风啰!”将衣服甩在身后,搭在身上;接着继续说、做:“风来我不怕,露出小脑袋,将手伸到袖筒里”。让幼儿手里拿着衣服喊着、笑着、做着,非常开心。我们让幼儿在提裤子、洗手、进餐、脱衣服、穿衣服、穿鞋子时都非常开心的念着儿歌,通过一个月的练习,大部分幼儿都非常乐意自己动手做事了,还学会了许多的本领。
二、利用各种游戏,让幼儿学习和掌握生活技能的方法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我们就设计各种游戏,让幼儿在玩的过程中学习和掌握生活技能的方法。在区角活动中我们设计了“给小动物喂食”,让幼儿再给动物喂食使不仅锻炼了小肌肉的发展,还学会了使用勺子的方法,还设计了“芭比时装秀”,让幼儿在给芭比娃娃换衣服时,学会了穿衣服、扣扣子的方法。当发现很多孩子不能区分鞋子的左右时,我们进行了“给鞋宝宝找朋友”这一活动,帮助幼儿掌握如何区分鞋子的左右。在亲子活动中,我们设计了亲子游戏“我为爸爸妈妈系围巾”,幼儿和父母一起边玩边学会了系围巾的方法。总之,我们设计了许多有趣的游戏,让幼儿在游戏操作中,得到生活体验,得到生活能力锻炼。
三、利用一日活动,让幼儿进行生活技能的操作练习
为了使幼儿熟练掌握生活技能,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地创造条件让幼儿反复练习。我们抓住日常生活中每一个可以利用的机会,为幼儿提供学习途径。比如来园自己摆放自带物品、上午喝牛奶自己插吸管、有鼻涕了自己去拿面巾纸擦干净、中午吃饭是自己动手吃完饭和菜……所有的环节和活动在这种“家”的情景中展开,以不同的游戏形式,让幼儿参与、动手实践,从而多维立体的培养幼儿的自理能力。
四、家园共育,达成教育的一致性
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家园之间要及时沟通信息,交流看法,确定教育策略,协调实施针对性的教育。老师与家长加强日常联系,达成一致目标,为此,我们召开了家长会,向家长宣传孩子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及需要家长配合的事项,希望家长在家中为幼儿创设自己动手的条件,让孩子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并传授给家长们一些教学技巧。在家园联系栏里,我们定期向家长宣传生活活动指导要点,还向家长介绍一些有关的常识,如“怎么教幼儿自己穿脱衣”等。我们还把每月的培养目标,写在家园联系栏里,交待内容,让家长了解。家长明确了活动意义,在家里不仅督促幼儿,还教会幼儿一些掌握技能的窍门,并时常和教师商讨教育的方法,谈一谈自己孩子在家的情况。家长的支持和配合,使我们的教育工作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总之,学会生活自理是幼儿的必须要掌握的,在生活自理的过程中幼儿也会得到许多快乐,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也能促进了幼儿其他方面的发展,家庭幼儿园,社会都应该重视幼儿生活自理能力的培养。如果我们在家庭与幼儿园一日活动中,能给孩子一个锻炼的机会,创设一个锻炼的环境,挖掘一个锻炼的空间,那么孩子生活自理能力的提高就能不失所望。这对他们将来的学习,生活肯定是有益的,因此我认为在幼儿园和家庭中培养孩子生活自理能力是非常必要。
就是为了孩子更好的适应幼儿园生活,为了中大班打下基础。
(4)可能遇到的困难及应对。 主要参考文献目录: (1)较全面地列出对开题报告有参考价值的文献,及在开题报告中引用他人的学术观点或学术成果所涉及的文献; (2)参考文献应按在开题报告中出现的顺序列出; (4)参考文献应能反映国内外新的学术成果,且一般应有1/2左右的外文文献。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开题报告范文篇3 幼儿艺术教育的范畴是很广泛的,幼儿美术、幼儿音乐、幼儿歌舞、幼儿表演、幼儿文学、幼儿影视、幼儿书法、幼儿图书等都是它涉及的教育领域。它既是幼儿教育的组成部分,又是艺术教育的启蒙阶段。坚定不移地把体、智、德、美全面育人的幼儿教育目的作为幼儿艺术教育的目的是正确的。 我国真正具有现代意义的幼儿艺术教育是从本世纪二十年代开始,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发展起来的。曾经受到苏联教育模式的影响,表现在过分注重共性而忽视个性。我国幼儿艺术教育的指导思想集中体现在《幼儿园教育纲要》中对幼儿园音乐、美术教育的阐述之中: 教给幼儿 唱歌 、舞蹈粗浅的知识和技能。初步培养幼儿对音乐、舞蹈的兴趣和节奏感。发展幼儿对音乐的感受力、 记忆力 、 想象力 和表现能力等。陶冶幼儿的性情和品格。 在幼儿观察物象的形状、颜色、结构等的基础上,培养他们用绘画和手工(泥工、纸工、自制玩具等)充分表现自己对周围生活的认识和情感,初步培养幼儿对美术的兴趣以及对大自然、社会生活、美术作品中的美的欣赏力。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创造力,发展幼儿手部肌肉动作地协调性、灵活性,初步掌握使用美术工具及材料的技能。 《纲要》的这一阐述,在促进我国幼儿艺术教育的发展中发挥过重要的作用,而且仍然具有指导今天幼儿艺术教育的现实意义。同时也应看到,时代发展了,人们对艺术早期教育认识的普遍提高以及经济、 文化 生活的发展,发现和培养艺术人才的需求,都为幼儿艺术教育的进一步深化和提高提供了可能性和前提。实践要求幼儿艺术教育不应停留在原有的水平之上,而应面对多样化的社会需求。由于社会、历史、教育条件的种种不同,我们的幼儿艺术教育也不应照抄照搬西方的教育模式,而应立足国情和现代化的实际,树立明确的、更为 完善的幼儿艺术教育目的。 幼儿艺术教育对幼儿的认知 、情感、智力、创造力等都具有一定的教育功能,而且乐于被幼儿所接受,下面简述这些功能。 幼儿艺术教育能够有效地促进幼儿感知美和表现美的情趣。艺术是人类审美意识中最集中、最典型、最概括的表现形式,用艺术培养幼儿完善的审美心理结构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色彩鲜艳的图画、悦耳动听的歌曲、引人入胜的 故事 、活泼愉快的舞蹈、妙趣横生的表演、变幻奇特的动画片等等,都能唤起幼儿的美感。幼儿艺术教育以符合幼儿形象思维特点的直观、感性的方式直接感染幼儿,从而培养起幼儿 有音乐感的耳朵和能感受形式美的眼睛。 使幼儿逐渐形成欣赏美、热爱美的心理倾向。 幼儿艺术教育能够促进幼儿的智力。对幼儿来说,艺术活动也是一种认识周围世界的有趣的方法,这种方法可以锻炼幼儿的联想能力,催发幼儿的想象。另外,在各种教育活动中,只有艺术是比较自由的。它可以为幼儿的想象提供一种具体的、现实化的表现形式,使幼儿的想象不受时间和空间、有生命和无生命、现实和幻想的种种限制而自由驰骋。艺术活动又有许多是操作性活动,在活动中,视觉、听觉、触觉的信息刺激和反馈的双重作用,使幼儿达到心灵手巧。总之,艺术教育对幼儿智力的发展虽然不象智力训练那样直接,但对成长过程中幼儿的智力素质具有促进作用。美国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对人的智力进行研究,提出了一个叫多智力的理论。他认为人的智力有六种:语言运用智力、数学运算智力、音乐智力、空间造型智力、身体活动智力和个人控制感情与体察他人情绪的智力。这六种智力既能独立发挥作用,又能相互协作,是一种 混合体 。 艺术教育对其中各种智力的发展也都具有直接或间接的作用。 幼儿艺术教育能够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艺术具有潜移默化的薰陶作用,健康、优美的艺术作品和艺术活动可以使幼儿在不知不觉中获得首先教育。诸如文明礼貌、助人为乐、热爱自然、团结友爱、见义勇为等等内容几乎都可以通过各种艺术影响幼儿,从而促进幼儿的道德感和道德认知的发展。艺术教育又能促进幼儿右脑的发育和成长。促进幼儿手、眼、脑的协调以及手部小肌肉群的健康发展。在体质方面,舞蹈尤其具有健美肢体并使之传情达意的作用。 幼儿艺术教育能够使幼儿认知艺术语言、学习艺术符号,并促进艺术创造力。我们说,艺术是一种语言,各种艺术都有自己独特的语言,例如音乐,它的语言是节奏、旋律、音色等。美术的语言是线条、色彩、形体等。 对于没有音乐感的耳朵来说,最美的音乐也毫无意义,不是对象。 (马克思)而有音乐感的耳朵又恰恰是音乐,而不是别的什么培养出来的。所以,对艺术语言的认知,只有通过艺术教育去培养。在幼儿艺术活动中,幼儿接触和能够掌握的艺术语言虽然是浅显的,但却是各门艺术中最基本的要素,最基本的语言。运用 这些语言,幼儿就可以表达感情、实现艺术创造。幼儿时期是创造能力萌芽的时期。艺术活动为幼儿的创造性提供了易于实现的形式,使这种创造性借助艺术而表现出来,并使幼儿对此建立起信心,从而有助于幼儿艺术创造力的发展。 由于幼儿艺术教育具有以上的功能,因此它是幼儿教育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笔者认为:幼儿艺术教育的目的可以#理解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基本的教育目的,可称为一般性目的。一般性目的是面对所有幼儿进行教育的目的,是幼儿园艺术教育必须遵循的教育目的。另一方面是对有艺术天赋的幼儿培养和教育的目的,可称为特殊性目的。幼儿艺术教育的一般目的不是为了培养小画家、小演奏家、小舞蹈家、小演员而进行的教育 ,而是为了培养幼儿对艺术的兴趣,通过艺术萌发幼儿美感,通过具体的艺术活动使幼儿的认知、情感、智力、技能得到健康发展。而特殊性目的则是对具有艺术天赋和艺术才能的幼儿进行培养和训练的教育目的。它是为了培养未来的艺术人才进行的教育准备。它除了应以一般性目的为基本内容之外,还应特别注重幼儿的艺术创造力、艺术技能技巧的学习,以及以艺术创造力为核心的审美心理结构的培养。 综上所述,幼儿艺术教育是一个内容广泛的教育。它具有体、智、德、美的教育功能。它的教育目的应理解为一般性目的和特殊性目的。这种认识有助于幼儿园艺术教育明确自己的目标,也有助于艺术人才的早期教育和培养,使幼儿艺术教育得到健康发展。
一、转变评价标准 提高审美意识由于少年儿童的身心发展和认知事物有密切的关系,儿童美术是儿童身体发展水平、知觉能力、情感态度和生活经验的自然产物,是儿童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特征,因而只是一种“阶段性”的成果。我们教儿童学美术并不是把他们培养成美术家,而是在学习过程中陶治情操,提高审美意识,培养学生各种能力。因此我们要多了解儿童,尊重儿童的思维表现特点。如儿童 往往有这样几个特点:(1)不受对象约束,带有强烈的主观性,带有很多印象成份(2)随意性大,对比强烈,夸张、无拘无束。(3)用色、用线大胆、单纯,无意中创造奇特的令人惊奇的效果,这正是儿童画的魅力所在,因此,在评价儿童的美术作品时,不能以像不像为准则来评价,而是在画中是否真实反映儿童的内心感受,是否有独特性,新颖的表现。二、通过美术欣赏培养审美能力美术欣赏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让学生学会欣赏,并充分利用课堂作品欣赏,展览作品欣赏等手段,提高学生审美能力。欣赏美术作品,必须先学会欣赏的方法,教师要引导学生,主动捕捉强烈的第一印象,激发其心灵深处美的感受,把握作品的意境。由于古今中外留下来的美术作品浩如烟海,要让学生在这艺术的海洋中受到美的熏陶,首先要让学生学会美术分类,如:美术可分为观赏性艺术和实用性艺术两 大类。又可分为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四大块,绘画又分为东方绘画、西方绘画两大类,还可分为中国画、油画、水彩画、水粉画、版画、素描等等,在学生学会这些分类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掌握各类作品的艺术特征,社会作用及人类文明的关系,其次要让学生学会对作品的比较与评价,把学生的欣赏引向深入。平时学生欣赏作品,只用“好”“漂亮”“美”来评价作品,但要问好在哪里,学生很难说出,所以教师在指导学生欣赏作品时,要帮助学生运用同一题材的作品进行比较和评议。如同一作品的表现形式有什么不同?给人的感受有什么变化?作品在线条、色彩、比例、构思技巧等技法上有何差异?对表现主题上有何效果等,然后谈出欣赏作品的心得体会。当学生具备一定的欣赏能力时,教师要因势利导,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扩大学生的欣赏量和欣赏面,不仅要搜集、选择学生喜闻乐见的美术作品让学生欣赏,还要组织学生参观画展,为学生打开欣赏艺术宝库的大门,让他们看到东、西方艺术的博大精深,特别是对中国古代美术作品的欣赏,不仅要让学生了解我国古代艺术的高度成就和特点,而且还要进一步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和继承我国传统艺术的责任感。通过大量作品的欣赏,使学生学会“古为今用,洋为中用”,树立为发展我国艺术事业建设强大祖国而努力学习的决心和信心。
资料是构成论文写作的基础。在确定选题、进行设计以及必要的观察与实验之后,做好资料的搜集与处理工作,是为论文写作所做的进一步准备。论文写作资料可分为第一手资料与第二手资料两类。前者也称为第一性资料或直接资料,是指作者亲自参与调查、研究或体察到的东西,如在实验或观察中所做的记录等,都属于这类资料;后者也称为第二性资料或间接资料,是指有关专业或专题文献资料,主要靠平时的学习积累。在获得足够资料的基础上,还要进行加工处理,使之系统化和条理化,便于应用。对于论文写作来说,这两类资料都是必不可少的,要恰当地将它们运用到论文写作中去,注意区别主次,特别对于文献资料要在充分消化吸收的基础上适当引用,不要喧宾夺主。对于第一手资料的运用也要做到真实、准确、无误。五、论文写作提纲拟写论文提纲也是论文写作过程中的重要一步,可以说从此进入正式的写作阶段。首先,要对学术论文的基本型(常用格式)有一概括了解,并根据自己掌握的资料考虑论文的构成形式。对于初学论文写作者可以参考杂志上发表的论文类型,做到心中有数;其次,要对掌握的资料做进一步的研究,通盘考虑众多材料的取舍和运用,做到论点突出,论据可靠,论证有力,各部分内容衔接得体。第三,要考虑论文提纲的详略程度。论文提纲可分为粗纲和细纲两种,前者只是提示各部分要点,不涉及材料和论文的展开。对于有经验的论文作者可以采用。但对初学论文写作者来说,最好拟一个比较详细的写作提纲,不但提出论文各部分要点、而且对其中所涉及的材料和材料的详略安排以及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等都有所反映,写作时即可得心应手。六、执笔写作执笔写作标志着科研工作已进入表达成果的阶段。在有了好的选题、丰富的材料和详细的提纲基础上,执笔写作应该是顺利的,但也不可掉以轻心。一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内容当然要充实,但形式也不可不讲究,文字表达要精炼、确切,语法修辞要合乎规范,句子长短要适度。特别应注意的是,一定要采用医学科技语体,用陈述句表达,减少或避免感叹、抒情等语句以及俗言俚语,也不要在论文的开头或结尾无关联系党政领导及其言论或政治形势。论文写作也和其他文体写作一样,存在着思维的连续性。因此,在写作时要尽量排除各种干扰,使思维活动连续下去,集中精力,力求一气呵成。对于篇幅较长的论文,也要部分一气呵成,中途不要停顿,这样写作效果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