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首页 学术发表知识库 问题

轨道钢轨伤损检测技术论文

发布时间:

轨道钢轨伤损检测技术论文

城市轨道交通具有安全、准时、快捷、舒适、环保等优点,已成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根本途径。这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论文,仅供参考!

浅谈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

摘 要:本文作者结合多年工作和理论研究经验,主要就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进行了简单探讨,希望对相关从业人员有所助益。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基本类型;建设现状;发展趋势

前言

城市轨道交通具有安全、准时、快捷、舒适、环保等优点,已成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根本途径。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研究已从建设的必要性、重要性转向技术与管理等具体领域,工程建设也已进入到网络化、区域化与制式多样化的新阶段。因此,有必要对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的发展趋势和管理予以足够的关注和重视。下面本人结合多年工作和理论研究经验,主要就城市轨道交通的定义、建设现状以及发展趋势和管理等方面浅谈几点看法,仅供同行参考。

1 城市轨道交通概述

1.1城市轨道交通的定义

(1)城市轨道交通是指具有固定线路,铺设固定轨道,配备运输车辆及服务设施等的公共交通设施。在中国国家标准《城市公共交通常用名词术语》中,将城市轨道交通定义为“通常以电能为动力,采取轮轨运输方式的快速大运量公共交通的总称”。

(2)“城市轨道交通”是一个包含范围较大的概念,在国际上没有统一的定义。一般而言,广义的城市轨道交通是指以轨道运输方式为主要技术特征,是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系统中具有中等以上运量的轨道交通系统(有别于道路交通),主要为城市内(有别于城际铁路,但可涵盖郊区及城市圈范围)公共客运服务,是一种在城市公共客运交通中起骨干作用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系统。

1.2城市轨道交通的作用

⑴城市轨道交通是城市公共交通的主干线,客流运送的大动脉,是城市的生命线工程。建成运营后,将直接关系到城市居民的出行、工作、购物和生活。

⑵城市轨道交通是世界公认的低能耗、少污染的“绿色交通”,是解决“城市病”的一把金钥匙,对于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⑶城市轨道交通是城市建设史上最大的公益性基础设施,对城市的全局和发展模式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1.3城市轨道交通的类型

城市轨道交通种类繁多,技术指标差异较大,世界各国标准不一,尚无十分统一的分类标准。一般按运能范围、车辆类型及主要技术特征可分为:有轨电车、地下铁道、轻轨道交通、市郊铁路、单轨道交通、新交通系统、磁悬浮交通七类,在此就不一一介绍了。

2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现状

近20年来,国内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规模和技术水平有了较大的进展。近二十年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实践证明,国内在工程建设的许多技术上并不落后。例如:明挖法、盾构法等技术已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大跨度暗挖法隧道施工技术接近了国际领先水平。

2.1在城市轨道交通机械化施工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有一定差距。目前,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所使用的盾构隧道掘进机主要靠进口。

2.2在城市轨道交通专用系统设备方面,诸如:通信、信号、AFC等自动控制系统技术水平与国际相比有一定差距。

2.3在城市轨道交通的技术水平上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差距。主要表现在系统集成能力不强,缺乏具有对工程项目管理、设计、咨询、施工、运营进行全过程管理的专业化公司。

2.4在运营管理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我国人工较多,自动化、信息化水平较低。正线每公里运营管理人员接近先进国家的两倍。

2.5在城市轨道交通技术创新上国内存在明显不足,尤其在新型交通系统研究与开发方面。

3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发展趋势

3.1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统筹化

目前,国内交通枢纽存在的最严重问题就是乘客换乘不方便,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技术与管理方面缺乏统筹规划和统一设计。目前,国内一些城市已开展了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系统技术标准与方案、车辆段与停车场、主变电站、联络线等综合规划方面的专项研究。

3.2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区域延伸化

目前,国内一些城市在开展中心城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同时,已着手开展市域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编制工作,个别城市已启动了市域城市轨道交通建设。

2.3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装备国产化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投资规模巨大,而国产化是降低工程投资的重要途径。目前,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制造企业通过与国际企业合作进行产品开发与生产,使得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得到提高,也降低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建设成本。然而,国内更应重视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提高,做到自主研发并真正实现国产化,逐步开发研制关键零部件及易损易耗备品,在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的条件下,大幅度降低工程成本。

3.4城市轨道交通技术的信息智能化

智能化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是高新自动控制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的综合体现,它是充分利用信息传输和自动化处理技术,在提高现有交通设施利用率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目前,国内城市轨道交通机电设备系统技术标准较高,但整体集成水平不高。因此,国内应该开展城市轨道交通安全保障体系研究,综合研制具有高度智能化、集成化的快速事故防范预警系统和安全疏散、救援系统。

3.5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环保节能化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发展必须重视协调生态建设和资源综合利用等重大问题。建设生态城市对城市轨道交通的有关设施(如风井、出入口、冷却塔等)提出了更高的环境要求。为使城市轨道交通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城市轨道交通应当加强环保与节能研究,技术装备与管理过程中应当协调好安全、环保、节能、低维护之间的关系。此外,在建设集约型社会的要求下,如何节省建设投资及运营成本,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4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发展的管理策略

4.1加强宏观领导和管理,成立国家级领导与协调机构,会同规划、技术与运营等部门,协调城市轨道交通发展中的重大技术问题,在引进、消化和吸收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发展规划及实施计划,明确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战略的相关产业政策、技术政策和建设标准,并在适当时机制定相关法规,加强对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行业的监督管理和组织协调,促进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快速、有序、健康的发展。

4.2加强技术研发,提高产业水平。开展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系统成套技术研究,提升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整体技术水平,完成行业技术跨越,打破国外的技术垄断,促进产业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管理部门、研发机构与运营商应就技术开发项目的立项、筹资、研发、鉴定、知识产权管理等密切合作并达成一致性意见,以促进技术开发项目管理有序、高效开展。

4.3促进技术整合并加强协同管理。技术整合是技术创新活动的一种形式,是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过程中解决技术创新问题的一种快速有效途径。它是通过系统集成的方法评估、选择适宜的新技术,并将新技术与城市轨道交通现有技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从而推出新产品和新工艺的一种创新方法。技术整合的过程管理注重新旧技术的相融,其核心就是合作各方的协同管理。

4.4加强技术联盟的管理。技术联盟是通过共同的研究开发信念,将联盟内研发人员紧密联系起来。它已成为新技术、新产品研发的最新方式。随着国际化进程的发展,为了完成城市轨道交通中一些高投入的技术研究开发项目,有必要开展国内城市、国外机构或企业联合一起组建技术联盟进行技术研发。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应朝着统筹化、区域化、国产化的方向发展,并逐渐建立起信息化的建设管理系统和智能化的运营管理控制系统,从而把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成一种安全、准时、便捷、环保、节能、低维护的新型骨干交通方式。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无缝线路铺设技术的分析

【摘 要】无缝线路不仅是提升轨道结构技术的重要条件,还是高速、重载轨道结构的最优越选择。超长无缝线路铺设的加速扩大,可以将缓冲区进行最大限度降低,甚至于取消。这种情况下对固定区延长十分有利,并能充分发挥无缝线路的优越性,这也是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主要对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无缝线路铺设的要求、方式选择及施工工艺进行了分析与研究,以期为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事业的发展提供一份力量。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工程 无缝线路 铺设技术 要求 施工工艺 方式选择 长钢轨

无缝线路是指将诸多标准长度钢轨焊接成一定长度的轨条,并在轨枕上铺设的线路。与一般线路相比,无缝线路的优势主要集中在接缝少、列车冲击振动小、运行稳定及舒适等,同时在轨道养护维修成本中起到降低的作用。现阶段无缝线路已经成为轨道结构发展的趋势,是现代化铁路发展的重要方向。自无缝线路铺设后,我国在理论研究、设计、焊接等多个方面都得到了极大的进步。在无缝线路稳定性探究中,通过钢轨厂焊能力的提升与移动式气压焊在大修中的应用,对铝热焊剂质量进行有效改善,并规范了铝热焊工艺,为长钢轨焊接铺设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1无缝线路铺设的要求

1.1 确定长轨条长度

选择轨道铺设技术,必须严格遵循设计规定,充分考虑铁路运输能力、通过能力及承受能力等,并对设计的最高速度、运行速度等进行确定。200米为长轨条最小长度。在自动闭塞设置区段,无缝线路长轨条设计长度为闭塞区间2信号机轨端绝缘之间的距离,根据以下公式计算设计长度:

其中公式表示:

每段无缝线路长轨条设计长度由L长表示

自动闭塞区间2信号机轨端绝缘之间距离由L绝表示

长轨条前端缓冲区长度由L前缓表示

长轨条后端缓冲区长度由L后缓表示

在部分紧张运能区段,为施工无法提供较长的封锁时间时,必须严格遵循施工条件与封锁能力,对长轨条长度进行合理确定。在几个曲线连续的区段,铺设中往往存在2股钢轨长度差导致卡车情况的出现,进而造成封锁时间延误等问题,此时可将长轨条长度减短。

1.2无缝线路对轨道部件的要求

(1)钢轨接头。遵循设计要求,无缝线路钢轨接头应进行轨缝预留,选用10.9级高强度螺栓作为夹板螺栓,并遵循相关要求进行稳固。选用高弹性胶垫作为接头前后6根轨枕材料。捣固钢轨接头工作应在铺设前进行,选用胶接绝缘钢轨接头作为绝缘接头。

(2)轨枕扣件。选用混凝土枕作为无缝线路施工材料(明桥除外)。在铺设后必须对扣件进行适当调整,确保其紧密性。在扣件位置调正过程中,必须将钢轨原始弯曲消除,选用K型分开式扣件作为木桥枕。

(3)道床。道喳填补作业应在铺设道床前进行,并根据设计规定对道床断面进行处理,夯实喳肩。

2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无缝线路铺设技术的选择

2.1 连入法铺设

选用连入法作为超长线路铺设方式时,应通过焊接法焊联长轨条始端和上次铺入的长轨条终端。换言之,在续铺始端,将换轨车龙门引入新旧钢轨,换轨车慢速前行,确保新轨落地后,就可以连入焊接始端,这个过程中,可以同时进行连入与焊接两项工作,并在换车边前行,在终端位置停止,同时利用临时联结器联结新铺入的长轨条终端和线路上的旧轨。一般选用小型气压焊与铝热焊进行连入焊接施工。

2.2 插入法

插入法一般在轨温不符合设计相关规定时使用。这种方式进行长轨条铺设时,可在不同轨温环境中进行铺设,一般遵循分段铺设的原则,将一根缓冲轨插入2单元长轨条内,确保轨温符合施工要求后,进行应力放散。随后拆掉缓冲轨,并将一段焊接轨插入长轨条有孔端,进行终焊施工。通常在温度较低的情况下进行终焊施工,选用拉伸法,进行应力放散施工。

3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无缝线路铺设的施工工序

钢轨装卸―运输―焊联―换轨―线路整修与旧轨回收等都是无缝线路铺设的重要的组成部分。选用“分段焊接、分段铺设、线上连焊、交叉放散”的方式进行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无缝线路铺设施工。

3.1 长轨运输作业

由负责人在长轨列车出发前确认锁定,对各项设备、装轨情况进行详细检查,确保在车辆限界以下,车钩则位于锁闭状况,避免重车自动开钩问题的出现。运输过程中应降低冲撞的次数,不能选用紧急制动。在列车长刚给上不允许人员站立。一般要将枕木垫加到安全挡之间,尽可能对长轨窜动距离降低。

3.2长钢轨卸车

选用拖卸法进行长钢轨卸车作业。下达调度指令后,机车牵引长轨运输车向指定卸轨点进行运输,车上施工人员在线路指定位置设置地面拉轨轨卡,通过施工人员将另一端连挂到待卸轨卡上,随后以每小时1到2千米的速度由卸轨列车进行牵引施工,在2侧喳肩上将长轨卸除。

3.3 单元轨焊接与锁定焊接施工

单元轨焊接与锁定焊接施工作为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无缝线路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规范其施工流程,才能提升整体焊接质量。其焊接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钢轨端面打磨。端面50厘米范围内钢轨表面杂物应在端面打磨前清理干净,如油污、水锈等。如焊机斜铁卡紧部位轨面污垢较为严重,也需要进行清理。焊端打磨后,其表面为较为光滑,锉刀在打磨施工中,必须具有较高清洁度,不能用手直触。12.5um为其最大粗糙允许值。打磨施工后必须对端面加以保护,确保其不被污染,端面完成后焊接工作必须在30分钟内进行。

其次,对轨迹安装。对2条待焊钢轨进行拨正,在与焊缝相距20米以外指派专人进行目测,确保其焊接的准确性。一般测量都会选用1米的直尺,顶面焊缝位置的拱度必须控制在0.5毫米以下,不能出现向下凹陷的情况,应确保工作边缘的平整性。对齐2轨底角时,如存在偏差,应及时进行调整。 再次,点火、焊接。加热时间和定锻压力必须与施工要求相符合,确保表面温度在全压顶锻前在1350摄氏度与1450摄氏度之间。施工中如必须停止焊接施工,应确保顶锻量在6毫米以上,进而提升其压力。问题处理后,需再次进行焊接施工,当顶锻量在6毫米以下,必须将焊缝锯掉,重新进行焊接。

随后,推凸。装刀时间必须控制在10秒以内,当推凸压力在40Mpa以上时,必须将推凸作业停止,改为气割除瘤。正火施工应在焊缝表面温度下降到400摄氏度到500摄氏度之间进行,确保表面温度为850摄氏度与950摄氏度之间时,熄火空冷。

最后,打磨成型。不能有凹下情况出现在焊接缝位置,焊接缝相比相邻轨面高度差必须低于0.2毫米。轨顶测量时,一般选用长度为1米的直尺,中间拱度控制在0.3毫米以下。

3.4 长钢轨换铺施工

选用人工的方式进行长钢轨换铺施工。在龙口位置人口提前将每米60千克的短钢轨进行散布施工,在长轨条接头位置散布无眼夹板。在龙口位置开启砂轮片锯轨机与钻眼机械,新单位轨节始点位置可通过方尺进行确定。并将原有工具轨扣件拆除,在混凝土枕端设置工具轨条。选用人工的方式在槽内放置长钢轨,根据相隔3根轨枕进行1套扣件安装的规定,安排施工人员安装扣件。在线路2侧放置旧轨,并进行回收。换轨施工中,应防止旧轨将轨枕挂带起来。

3.5 道岔施工

充分的准备工作,是道岔施工的重要前提。将拼装平台设置在道岔铺设的基地上,按照道岔设计要求将每根岔枕的位置与岔枕的编号准确画在道岔拼装平台上,随后进行吊装作业,一般选用龙门吊进行施工,并进行临时固定。在道岔组装施工中,应对道岔所有关键点的位置、结构情况进行准确调整,确保其质量符合施工要求后,将道岔分成若干份。因宽度原因,导曲线与岔心部位,将产生导曲线内轨不能与岔枕结合的情况,这种情况的出现对汽车平板分段运输十分有利,随后进行检测,一般选用手推式轨道检测仪或钢轨检测仪等。

4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已经成为我国基础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建设项目,无缝线路轨道铺设施工作为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中的重要内容,其施工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工程的整体质量。施工中应对无缝线路轨道铺设的施工流程加以重视,才能确保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欣.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无缝线路铺设方法[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5(01).

[2]殷继友.秦沈客运专线跨区间无缝线路铺设综合技术研究[D].中南大学,2007.

铁路工程无砟轨道施工测量技术分析论文

摘要:无砟轨道在平顺性以及线路中心线几何线性的准确性方面具有较高的要求,而且无砟轨道的敷设工艺较为复杂,必须要将误差控制在毫米级以内,但想要对无砟轨道施工的各项要求进行有效的满足,需要对相关测量技术进行有效的落实,并做好精度控制工作。只有如此,才能使无砟轨道施工质量得到保证,不仅能够提升工程的使用寿命,还能对铁路工程建设事业的发展产生一定的推动作用。因此,本文针对铁路工程当中的无砟轨道施工测量技术及精度控制进行讨论,对相关测量技术加以了解,并探讨实现精度控制的具体措施,意在提升铁路工程的建设水平。

关键词:铁路工程;无砟轨道施工;测量技术;精度控制

传统形式的有砟轨道,在受到列车荷载作用影响下,会导致道床出现道砟粉化及磨损的问题,从而导致结构变形,使轨道使用寿命受到严重影响。在列车高速行驶的情况下,还可能造成道砟飞溅,容易引发安全事故问题,无砟轨道不仅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平顺性,而且几何变形不高、便于维护,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也正是受到这些特点的影响,无砟轨道的施工具有较高的要求,需要通过准确的测量来确保施工的质量,所以有必要针对无砟轨道施工过程中的测量技术以及精度控制进行深入的研究。

1铁路工程中的无砟轨道施工测量技术

1.1轨道测量控制网

在铁路工程当中,测量控制网分为高程控制网和平面控制网,而根据施测阶段、功能以及目的,又可以分为施工控制网、勘测控制网以及运维控制网。为了确保控制测量质量能够对勘测、施工以及运维等阶段的要求加以满足,确保铁路工程建设及运营管理等工作的顺利进行,需要保证各阶段中的高程、平面控制测量能够具有统一的标准,即在平面控制方面应统一采用CPI作为标准,而高程控制则可以将二等水准基点作为标准,在铁路工程中的平面测量控制网主要是由线路平面控制网、基础平面控制网以及轨道控制网组成。高程测量控制网包括轨道控制网和线路水准基点控制网,其中前者主要作为运营维护、轨道精调以及铺设调整等工作的高程控制基准,而后者主要用于铁路施工、勘测工作的高程基准。

1.2板式无砟轨道板精调技术

当前阶段,我国在客运专线当中应用的无砟轨道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CRTSⅠ型、Ⅱ型、Ⅲ型无砟轨道,其中CRTSⅡ型无砟轨道又分为板式和双板式。而CRTSⅠ型无砟轨道主要是在钢筋混凝土底座上利用水泥沥青砂浆铺设调整层。其中设置了凸形挡台限位,在确保轨道板铺设能够满足相关精度需求的基础上,通常会通过调整扣件的方式对钢轨最终的几何状态进行控制,其系统构成包括混凝土底座、GA砂浆层、轨道板、凸形挡台、钢轨以及扣件系统等。即便隧道、路桥在线下基础方面存在差异,但CRTSⅠ型板式无砟轨道的构成并不会发生改变,而我国首条应用无砟轨道结构形式的铁路,已经对相关技术进行了有效的消化,并对制造Ⅱ型板的工艺进行研究和实验,经过不断的摸索和总结,已经开发出了独具特色的Ⅱ型板制造工艺,而这种轨道结构形式即为CRTSⅡ型板无砟轨道形式。

1.3无砟轨道平顺性检测技术

在完成轨道板精调以后,需要使用CA砂浆进行浇筑,而铺设精度在通过验收以后,就可以进行铺轨和扣件安装,完成轨道铺设需要使用轨检小车来测量轨道的几何状态,并利用扣件进行轨道的调整,使其进度能够达到设计要求。从理论上来讲,要求线路中心轴为轨距中心,在直线段当中要与两根铁轨平行,在曲线段当中要与曲线切线平行,我国标准轨距是1435mm,轨距变化率要保持在1mm/1.5m,以±1mm作为验收标准,在活动端设有复位弹簧,确保在轨检小车运行过程中能够与轨道内侧紧密相连,而具体测量范围在-35~35mm。在铁路工程中,轨面高程以及轨道中线是工程质量的直观反映,通过将线路高程、坐标与设计值进行对比得出其中的偏差,可以对轨道自身的几何状态进行全面的反映,在测量轨道高程和坐标的过程中,需要通过高精度全站仪对轨检小车当中的'棱镜中心三维坐标进行实测。根据标定好的轨面情况、线路中心线以及小车几何参数,将对应里程中的轨面高程及中心线位置换算出来,并与设计参数进行对比,从而得出设计和实测的差值,利用相关技术规范完成评价。水平轨向就是轨道里程方向上的内线状态,而高低轨向则是轨道顶面部分的线形状态,如果横向轨道不良,会导致列车在横下加速度过程中缺乏稳定性,而高低轨向不良则会对列车垂向加速度造成影响,对于高低轨向和水平轨向的平顺检测,可以对德国长、短波不平顺检测法加以借鉴,并使用300m弦或30m弦的轨道平顺性核检。走行轨、支脚以及模板的安装,需要通过支脚对无砟轨道进行测量精度控制,这种测量方法主要是将加密基桩和控制基桩作为依据,根据线形设计资料将各模板及支脚的位置计算出来,然后在施工现场进行放样,并完成定点和划线。在对走行轨、支脚以及模板进行固定时,需要保证左右支脚的中轴线位置位于线路中心线的法线上,而支脚前后间距即为轨枕间距,对于曲线路段,外侧两支脚间距要大于内侧两支脚间距,因此在安装支脚的过程中,要将外侧作为基准。

1.4全站仪自由设站程序设计

在对轨道的几何状态进行测量时,应该针对测区钢轨中的8个CPⅢ控制点运用边角后方交会的办法完成全站仪的自由设站,利用无线控制端,实现全站仪的有效控制,从而达到自动观测的目的。在对全站仪进行换站处理时,相邻站之间需要对4个CPⅢ控制点进行搭接,使数据之间能够具有较强的关联性,下述内容为相关设计流程。第一,利用全站仪对2个CPⅢ控制点进行手动瞄准,结合后方交会原理对近似的全站仪位置进行确定;第二,根据待测点坐标以及近似全站仪坐标,对待测控制点自身的棱镜方向值进行计算,并通过相关指令,使全站仪将剩余控制点的自动观测完成;第三,针对CPⅢ观测值对数据稳定性进行检测,查看观测值是否存在超限问题,并将其中不合格的点剔除在外。

2控制无砟轨道施工测量精度的具体措施

2.1做好测量仪器设备的配置工作

第一,要对高精度全站仪加以准备,要求其具有ATR自动照准功能;第二,准备精密水准仪,要求该仪器能够对数据进行显示和存储,且误差要小于0.3mm/km;第三,对电子轨道尺加以配置,要求具有数码显示功能,且精度误差在0.5mm以内。

2.2线路基标测设

对于无砟轨道施工而言,线路基标是其实现精度控制的基础,具体测设内容包括加密基标记控制基标,基标方面的测设精度不但会对无砟轨道施工精度造成影响,同时还会影响到施工的效率,具体测定方法为:第一,选定CPⅢ控制点,并以此为基础,采用精密水准测量以及设站极坐标法对施工高程和平面进行测设;第二,在直线段中以100m为一个间距进行控制基标的设置,而曲线段则每间隔60m就要设置一个控制基标;第三,对特殊路段需要进行控制基标的加密设置,结合轨排长度,在直线段中应以12.5m为一个间隔进行设置,而曲线段要以6.25m为一个间隔进行设置;第四,在混凝土地板强度达到一定水平以后,对控制基标以及加密基标进行布设,并做好标识,在完成基标布设以后,要在道床板顶面使用墨线标记中心线位置。

2.3轨排架精确调整

为了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在借助轨道检测小车完成测量时,应该严格按照测量规定要求进行,通常在测站20~80m的范围内测量准确度较高,所以顺接段以及搭接段的测量长度应控制在62.5~20m,具体长度需要结合两次测量数据对比以及测量距离来确定。在此过程中,需要对测站位置、数据的收集和分析保持重视,在精调过程中,需要将小车静置在待测轨道当中,利用全站仪进行小车棱镜点的测量,从而对设计位置、轨道位置、位置偏差以及调轨方向进行实时的显示,使现场调轨作业能够获得相应的指导。

2.4测量控制网复测

第一,在进行复测以前,需要对线路测量的相关资料进行检查,并与设计单位针对现场桩橛进行交接,包括控制点、水准点、导线点以及GPS点等;第二,针对水准点高程、GPS点坐标以及导线点间距和右角进行展开复测,如果复测结果和设计单位的勘测结果存在差异,应在此进行复测,如果是设计单位的勘测资料存在误差,要通过协商之后进行及时的更正;第三,完成复测以后需要对复测报告加以编制,并反馈给设计和监理单位,在完成批复以后才能进行后续测量。

2.5测量精度控制中的注意事项

第一,不管是粗调还是精调,在对棱镜进行移动的过程中,都要一直面向全站仪,且棱镜与全站仪之间不能有阻碍物;第二,在精调轨排架时,工作区域当中严禁无关人员的进入,且在测量过程中要保证轨排架轨面具有较高的清洁性;第三,由于在精调过程中,轨排架和鱼尾夹板相连,所以在调整时要对连续2~3榀轨排架展开联测,就是要求每榀排架调整以后,都要对与之相连并完成调整的轨排架进行复测,确认是否存在影响,如果受到影响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铁路工程中,针对无砟轨道施工落实相关测量技术,并做好精度控制工作能够使无砟轨道施工质量得到有效的保证,因此相关部门在进行铁路施工的过程中,一定要将各项工作做好,以此来推动铁路建设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范群述,张建锋.高速铁路无砟轨道施工技术难点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8(2):282-283.

[2]夏冰.高铁测量控制网及无砟轨道精调施工研究[D].江苏科技大学,2014.

[3]宫海鹏.无砟轨道施工精测技术及其运用[D].西南交通大学,2013.

[4]杭芬.无砟轨道基桩控制网测量技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

[5]耿振峰.高速铁路无砟轨道CPIII控制网测量技术[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5(18):3483-3483+671.

[6]刘佳男.高速铁路桥梁及无砟轨道工程施工测量实践[J].商品与质量,2017,3(40):276.

具体的要求告诉我,我帮你完成。

城市轨道钢轨损伤检测技术论文

作为大众重要的交通工具,城市轨道交通的安全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我整理了轨道交通安全管理论文范文,欢迎阅读!

城市轨道交通运输安全管理探究

摘要:作为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的重要环节之一,城市轨道交通运输安全管理质量的有效提升,不仅能够充分保障公众的人身安全,确保人们出行平安,还能够高效应对轨道交通突发事件,将运营风险降至最低。本文对影响城市轨道交通运输安全的因素进行简要分析,并给出一些运输安全管理提升策略,以供同仁参考。

关键词:轨道交通;运输安全管理;提升策略

中图分类号:U213文献标识码: A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持续提升、城市人口的迅猛增长,发展城市轨道交通成了大多数高密度人口城市的选择。随着国务院对城市轨道交通审批权的下放,全国各地轨道交通建设热情空前高涨。然而,随着轨道交通建设力度不断加大,随之带来运营人才的匮乏、居民对轨道交通安全的认识严重不足等安全问题。北京地铁5号线屏蔽门夹人事故、上海地铁7.23列车冲突事故,无不给地铁安全运营敲响警钟。因而,积极提升城市轨道交通运输安全管理质量,是以人为本理念的升华、坚持安全发展的原则要求,不仅有助于城市窗口形象的展示、企业社会责任的提升、更是对乘客生命安全高度重视的体现。因此,展开有关城市轨道交通运输安全管理的研究,对于促进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稳健、长久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城市轨道交通运输安全的影响因素分析

结合当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输安全管理的现状以及普遍存在的安全问题,不难发现,人、车辆、线路及其他相关设备、外力因素、管理因素等是直接影响城市轨道交通运输安全的主要因素,具体分析如下:

一、人员

员工:人是轨道交通运营安全的控制因素,特别是行车指挥和列车驾驶等关键岗位,由于人的安全意识麻痹、不安全行为和违章指挥、违章操作,可能直接引起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

乘客:安全乘车知识匮乏、自救能力欠缺。

二、设备

a)车辆。车辆系统的重大危险源有机械故障、电气故障、制动故障、车门故障等主要部件的损坏、系统控制失常、人为破坏等因素,可能造成列车脱轨、列车火灾、列车冲突等事故、并可能引发拥挤踩踏等次生灾害。

b)线路系统。线路系统的重大危险源有断轨、轨道胀轨变形、道岔伤损、道床病害等造成的列车延误、限速、停运等,严重时可能引起列车脱轨等事故。

c)供电系统。供电系统的重大危险源有牵引供电、接触网、动力供电系统故障造成大面积停电、运营中断、火灾等。

d)通信信号系统。通信信号系统的重大危险源有轨旁ATP或车载ATP故障、道岔控制故障、信号联锁系统故障、调度指挥系统中断,可能造成列车冲突、运营指挥失控、运营秩序紊乱等。

三、环境

e)a)自然环境。自然环境方面的重大危险源有恶劣天气、洪水、地震等,可能导致停运、设备故障、结构变形、基础设施破坏等。

b)运营环境。地铁车辆和车站空间相对封闭、狭小,且人员密集、流动性大,在发生各类突发事件时事态扩散速度快,危险程度高,人员疏散困难,现场控制难度大。

c)社会环境。社会环境方面的重大危险源有乘客的不安全候、乘车行为,人为破坏和恐怖袭击等,可能导致运营设备损坏、运营中断及乘客伤亡等。

四、管理

管理方面的风险源是因管理制度缺失、管理人员的违章指挥、管理不到位、处置不合理等影响运营及人员、设备、设施各方面的安全问题。

二、城市轨道交通运输安全管理提升策略

在认真分析和充分了解影响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运输安全的主要因素之后,广大城市轨道交通工作者们应坚持探索、不断实践,积极采取策略来有效提升交通运输安全管理质量。结合多年实践经验,笔者认为,轨道交通应秉承“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工作理念,努力做好以下工作:

(一)夯实安全基础、建立安全体系、树立安全意识

以教育、培训为主,奖罚为辅的“一侧两翼”策略开展安全管理工作,主要开展以下几项工作:

夯实安全基础主要体现在:一是健全安全管理网络,建立以决策层、管理层(监督层)和执行层为主的三级安全管理网络,配备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满足运营安全管理要求;二是规范安全管理工作,紧扣“管生产必须管安全”的原则,落实各层级安全责任书的签订,定期组织安全教育、安全检查、安全例会等各项活动,全面实施过程管控;三是重视安全基层建设,建立员工个人安全教育档案,做到一人一档,借助行业内的事故事件案例组织全员学习,提升安全意识与技能;四是完善安全管理制度,结合行业及企业特点,编制相应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及应急预案。

建立安全体系主要工作有:一是积极开展危险源识别、评价工作,启动危险源管控系统、安全风险管理体系,规范现场危险源管控;二是推进职业健康体系建设、环境体系建设,识别并收集相关律法规及标准,按规范要求做好检验检测,邀请行业专家对职业健康、环境体系进行工作指导,认真做好“三标”体系审核工作。

树立安全意识工作主要通过组织开展各项安全活动树立全员安全意识。一是组织事故处理、故障分析、演练现场在内的“三个回头看”活动,针对运营事故事件、应急演练存在的问题,定期组织“回头看”活动,查找规章制度、人员技能、设备设施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及时落实整改措施;二是全面落实安全管理三级培训,三级安全教育不合格不得上岗;三是随时、随地、随人的即时安全教育活动,督促现场开展员工业务技能培训,通过组织开展班前安全预想、周/月安全例会加强员工安全意识;四是加强安全绩效管理,严格按照相关奖惩制度,对违章人员实施处罚。

(二)强化安全队伍培养,提升安全管理能力

按照现在企业安全管理模式,现场需要既懂安全管理,又懂现场生产的新一代轨道交通安全管理人员。企业应积极按照《安全生产法》要求,制定安全管理人员准入机制、激励机制,切实提高安全管理准入门槛。可以制定措施,支持安全管理人员取得相应的职业资格证书(注册安全工程师),并通过创新安全条线队伍培训管理形式,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等方式加强安全条线队伍的培训,拓展安全管理视野,同时加强车间、班组层级安全管理人员业务技能培训,创新安全培训教材,健全培训手段,跨部门、专业组织开展专题研讨、经验座谈、现场观摩等互动活动,提高培训效果。

(二)强化乘客安全乘车教育,提升乘客应急自救能力

在实际生活中,常常会出现乘客因安全意识薄弱而引发乘车事故的不良现象,如某乘客在警报声后仍冲向地铁,导致其严重夹伤;又如上下班高峰期,乘客乘车过于拥挤,而踩踏摔倒人员的惨剧。基于此,必须坚持强化乘客安全教育,增强安全乘车的宣传力度,从而促进安全乘车意识的有效养成。例如,可通过持续循环播放有关安全乘车的宣传视频、在站台站厅内张贴上醒目、易懂的安全标识等声色传播,提升乘客的感官意识;通过不断的开展丰富多彩的安全乘车进社区、进校园等活动,加强乘客与轨道交通工作人员的互动;通过安全乘车现场活动,帮助乘客解疑答惑,倾听他们对地铁安全管理的建议;通过邀请乘客参观轨道交通设备设施,加强对轨道交通企业的了解;通过邀请乘客参与应急演练,切身体会突发事件如何应对;还可以通过在乘客中聘请“安全使者”、志愿者帮助轨道交通运营企业扩大乘客安全乘车宣传面。

(三)完善应急管理体系,提升应急处置能力

完善的应急预案和员工的应急处置能力是轨道交通事故事件能否得到及时、正确和妥善处理的重要保证。围绕着“预防、预备、响应以及恢复”的工作核心,轨道交通运营企业应建立健全轨道交通运营应急体系,强化应急处置培训,以完善应急预案为基础,不断加强应急队伍建设,通过组织各级应急演练,提高应急管理能力,使企业的应急处置水平得到了稳步提升。

首先,认真组织危险源排查及风险分析。在危险因素分析及事故隐患排查、治理的基础上,确定危险源、可能发生事故的类型和后果,进行事故风险分析,并指出事故可能产生的次生、衍生事故,形成分析报告,分析结果作为应急预案的编制依据,并精心制定实用、可行的突发事故应急预案。

其次,结合事故(事件)现场处置实际需求,建立接触网/高压、车辆脱轨/倾覆、通信或信号、轨道等专职救援抢险队伍,确保队伍稳定,完善管理制度,定期开展培训,保证应急救援能力。

按需配备应急处置专业设备、器材、通讯工具等装备、物资,制定应急物资装备检查、维护、清洁保养制度,定置、定人管理,确保应急救援物资装备日常完备有效。

强化应急演练,提升实战能力。以提高应急指挥人员的组织协调能力、应急队伍的实战能力为着眼点,重视对演练效果的评估、总结,推广好经验,及时整改存在的问题。

(四)持续提升技术与装备水平

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输安全管理过程中,积极引进先进的技术与装备,能够有效提升相关设备运行的安全性、正常性,显著降低突发事件、事故以及故障的发生概率。具体应用如表二所示。

表二先进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输安全管理上的应用

三、结语

总而言之,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持续推动,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规模的日益增大,安全运输管理在城市轨道交通运行中的作用将会越来愈大。为了充分确保行车安全与人身安全,广大轨道交通建设者们应积极寻求有效策略来提升城市轨道交通安全运输管理质量,从而推动该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健康、稳定与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燕.关于福州城市轨道交通应急管理框架的探讨[J],科技视界,2014(22).

[2]韩学江.基于路网的城市轨道交通行车安全运输研究[J],科技传播,2013(22).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轨道交通安全管理论文范文

无损检测是一门综合性的应用科学技术,它是在不改变或不影响被检对象使用性能的前提下,检验和分析材料,零件和构件的一种非破坏检测方法。无损检查是提高产品质量,确保安全的重要手段.钢轨探伤仪具有特殊的技术条件,环境适应性强工作湿度范围在-20°C—-50°C。有五个通道,五条基线,可同时用五只探头对钢轨作全面探测。其中上方二条基线的回波向上,下方三条基线的回波向下,有利于分辨各类不同的伤损。每个通道都有独立的粗衰减器,细衰减器和培益旋钮,调节方便,互不牵。牵每台仪器共设置5只探头前后37°探头,前后50°探头和一个0°探头,前后37°探头和前后50°探头是利用横波进行探行,而0°探头是利用纵波进行探伤的。三种不同的探头都具有不同的报警声道和声音。在超声波钢轨探伤中,根据钢轨的几何形状和尺寸,可将钢轨分为三个区域,轨头部位为70°探头探测区,轨头中的核伤一般与轨头侧面近似垂直,这对核伤的检测十分有利根据理论推算,轨型尺寸核伤存在的规律,对核伤的回波信号进行鉴别,以及对核伤的校对。在校对时要注意采用多方位,多角度,多方式,灵活运用,来提高校对的精度。要求对核伤定位,定量综合判定。37°探头探测轨腰部位的螺孔裂纹,探测时二孔和三孔的螺孔部位的几何尺寸发生变化,不符合标准孔的要求,在实践中不断摸索经验,从而总结出了一种更好的行之有效的方法(倒打螺孔波)。加强了轨端到一孔之间的探测。0°探头主要探测轨底部位,根据0°探头所具有的特点,探测轨底纵向裂纹及横向裂纹。还可以与37°探头互补综合判定轨腰部位的螺孔水平裂纹。超声波钢轨探伤中,最重要的前提是应该保证探伤仪的技术指探头的技术指标以及探伤仪和探头的综合性能指标,在国家规定的允许误差范围内。误差的大小直接影响到伤损的检测能力。综上所述,只要保证各项技术指标标准。性能完好,这样才能及时发现伤损钢轨,对防止钢轨折断,保证行车安全起到重大作用。 满意请采纳

城市轨道交通具有安全、准时、快捷、舒适、环保等优点,已成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根本途径。这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论文,仅供参考!

浅谈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

摘 要:本文作者结合多年工作和理论研究经验,主要就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进行了简单探讨,希望对相关从业人员有所助益。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基本类型;建设现状;发展趋势

前言

城市轨道交通具有安全、准时、快捷、舒适、环保等优点,已成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根本途径。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研究已从建设的必要性、重要性转向技术与管理等具体领域,工程建设也已进入到网络化、区域化与制式多样化的新阶段。因此,有必要对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的发展趋势和管理予以足够的关注和重视。下面本人结合多年工作和理论研究经验,主要就城市轨道交通的定义、建设现状以及发展趋势和管理等方面浅谈几点看法,仅供同行参考。

1 城市轨道交通概述

1.1城市轨道交通的定义

(1)城市轨道交通是指具有固定线路,铺设固定轨道,配备运输车辆及服务设施等的公共交通设施。在中国国家标准《城市公共交通常用名词术语》中,将城市轨道交通定义为“通常以电能为动力,采取轮轨运输方式的快速大运量公共交通的总称”。

(2)“城市轨道交通”是一个包含范围较大的概念,在国际上没有统一的定义。一般而言,广义的城市轨道交通是指以轨道运输方式为主要技术特征,是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系统中具有中等以上运量的轨道交通系统(有别于道路交通),主要为城市内(有别于城际铁路,但可涵盖郊区及城市圈范围)公共客运服务,是一种在城市公共客运交通中起骨干作用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系统。

1.2城市轨道交通的作用

⑴城市轨道交通是城市公共交通的主干线,客流运送的大动脉,是城市的生命线工程。建成运营后,将直接关系到城市居民的出行、工作、购物和生活。

⑵城市轨道交通是世界公认的低能耗、少污染的“绿色交通”,是解决“城市病”的一把金钥匙,对于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⑶城市轨道交通是城市建设史上最大的公益性基础设施,对城市的全局和发展模式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1.3城市轨道交通的类型

城市轨道交通种类繁多,技术指标差异较大,世界各国标准不一,尚无十分统一的分类标准。一般按运能范围、车辆类型及主要技术特征可分为:有轨电车、地下铁道、轻轨道交通、市郊铁路、单轨道交通、新交通系统、磁悬浮交通七类,在此就不一一介绍了。

2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现状

近20年来,国内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规模和技术水平有了较大的进展。近二十年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实践证明,国内在工程建设的许多技术上并不落后。例如:明挖法、盾构法等技术已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大跨度暗挖法隧道施工技术接近了国际领先水平。

2.1在城市轨道交通机械化施工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有一定差距。目前,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所使用的盾构隧道掘进机主要靠进口。

2.2在城市轨道交通专用系统设备方面,诸如:通信、信号、AFC等自动控制系统技术水平与国际相比有一定差距。

2.3在城市轨道交通的技术水平上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差距。主要表现在系统集成能力不强,缺乏具有对工程项目管理、设计、咨询、施工、运营进行全过程管理的专业化公司。

2.4在运营管理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我国人工较多,自动化、信息化水平较低。正线每公里运营管理人员接近先进国家的两倍。

2.5在城市轨道交通技术创新上国内存在明显不足,尤其在新型交通系统研究与开发方面。

3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发展趋势

3.1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统筹化

目前,国内交通枢纽存在的最严重问题就是乘客换乘不方便,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技术与管理方面缺乏统筹规划和统一设计。目前,国内一些城市已开展了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系统技术标准与方案、车辆段与停车场、主变电站、联络线等综合规划方面的专项研究。

3.2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区域延伸化

目前,国内一些城市在开展中心城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同时,已着手开展市域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编制工作,个别城市已启动了市域城市轨道交通建设。

2.3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装备国产化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投资规模巨大,而国产化是降低工程投资的重要途径。目前,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制造企业通过与国际企业合作进行产品开发与生产,使得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得到提高,也降低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建设成本。然而,国内更应重视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提高,做到自主研发并真正实现国产化,逐步开发研制关键零部件及易损易耗备品,在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的条件下,大幅度降低工程成本。

3.4城市轨道交通技术的信息智能化

智能化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是高新自动控制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的综合体现,它是充分利用信息传输和自动化处理技术,在提高现有交通设施利用率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目前,国内城市轨道交通机电设备系统技术标准较高,但整体集成水平不高。因此,国内应该开展城市轨道交通安全保障体系研究,综合研制具有高度智能化、集成化的快速事故防范预警系统和安全疏散、救援系统。

3.5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环保节能化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发展必须重视协调生态建设和资源综合利用等重大问题。建设生态城市对城市轨道交通的有关设施(如风井、出入口、冷却塔等)提出了更高的环境要求。为使城市轨道交通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城市轨道交通应当加强环保与节能研究,技术装备与管理过程中应当协调好安全、环保、节能、低维护之间的关系。此外,在建设集约型社会的要求下,如何节省建设投资及运营成本,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4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发展的管理策略

4.1加强宏观领导和管理,成立国家级领导与协调机构,会同规划、技术与运营等部门,协调城市轨道交通发展中的重大技术问题,在引进、消化和吸收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发展规划及实施计划,明确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战略的相关产业政策、技术政策和建设标准,并在适当时机制定相关法规,加强对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行业的监督管理和组织协调,促进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快速、有序、健康的发展。

4.2加强技术研发,提高产业水平。开展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系统成套技术研究,提升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整体技术水平,完成行业技术跨越,打破国外的技术垄断,促进产业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管理部门、研发机构与运营商应就技术开发项目的立项、筹资、研发、鉴定、知识产权管理等密切合作并达成一致性意见,以促进技术开发项目管理有序、高效开展。

4.3促进技术整合并加强协同管理。技术整合是技术创新活动的一种形式,是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过程中解决技术创新问题的一种快速有效途径。它是通过系统集成的方法评估、选择适宜的新技术,并将新技术与城市轨道交通现有技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从而推出新产品和新工艺的一种创新方法。技术整合的过程管理注重新旧技术的相融,其核心就是合作各方的协同管理。

4.4加强技术联盟的管理。技术联盟是通过共同的研究开发信念,将联盟内研发人员紧密联系起来。它已成为新技术、新产品研发的最新方式。随着国际化进程的发展,为了完成城市轨道交通中一些高投入的技术研究开发项目,有必要开展国内城市、国外机构或企业联合一起组建技术联盟进行技术研发。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应朝着统筹化、区域化、国产化的方向发展,并逐渐建立起信息化的建设管理系统和智能化的运营管理控制系统,从而把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成一种安全、准时、便捷、环保、节能、低维护的新型骨干交通方式。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无缝线路铺设技术的分析

【摘 要】无缝线路不仅是提升轨道结构技术的重要条件,还是高速、重载轨道结构的最优越选择。超长无缝线路铺设的加速扩大,可以将缓冲区进行最大限度降低,甚至于取消。这种情况下对固定区延长十分有利,并能充分发挥无缝线路的优越性,这也是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主要对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无缝线路铺设的要求、方式选择及施工工艺进行了分析与研究,以期为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事业的发展提供一份力量。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工程 无缝线路 铺设技术 要求 施工工艺 方式选择 长钢轨

无缝线路是指将诸多标准长度钢轨焊接成一定长度的轨条,并在轨枕上铺设的线路。与一般线路相比,无缝线路的优势主要集中在接缝少、列车冲击振动小、运行稳定及舒适等,同时在轨道养护维修成本中起到降低的作用。现阶段无缝线路已经成为轨道结构发展的趋势,是现代化铁路发展的重要方向。自无缝线路铺设后,我国在理论研究、设计、焊接等多个方面都得到了极大的进步。在无缝线路稳定性探究中,通过钢轨厂焊能力的提升与移动式气压焊在大修中的应用,对铝热焊剂质量进行有效改善,并规范了铝热焊工艺,为长钢轨焊接铺设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1无缝线路铺设的要求

1.1 确定长轨条长度

选择轨道铺设技术,必须严格遵循设计规定,充分考虑铁路运输能力、通过能力及承受能力等,并对设计的最高速度、运行速度等进行确定。200米为长轨条最小长度。在自动闭塞设置区段,无缝线路长轨条设计长度为闭塞区间2信号机轨端绝缘之间的距离,根据以下公式计算设计长度:

其中公式表示:

每段无缝线路长轨条设计长度由L长表示

自动闭塞区间2信号机轨端绝缘之间距离由L绝表示

长轨条前端缓冲区长度由L前缓表示

长轨条后端缓冲区长度由L后缓表示

在部分紧张运能区段,为施工无法提供较长的封锁时间时,必须严格遵循施工条件与封锁能力,对长轨条长度进行合理确定。在几个曲线连续的区段,铺设中往往存在2股钢轨长度差导致卡车情况的出现,进而造成封锁时间延误等问题,此时可将长轨条长度减短。

1.2无缝线路对轨道部件的要求

(1)钢轨接头。遵循设计要求,无缝线路钢轨接头应进行轨缝预留,选用10.9级高强度螺栓作为夹板螺栓,并遵循相关要求进行稳固。选用高弹性胶垫作为接头前后6根轨枕材料。捣固钢轨接头工作应在铺设前进行,选用胶接绝缘钢轨接头作为绝缘接头。

(2)轨枕扣件。选用混凝土枕作为无缝线路施工材料(明桥除外)。在铺设后必须对扣件进行适当调整,确保其紧密性。在扣件位置调正过程中,必须将钢轨原始弯曲消除,选用K型分开式扣件作为木桥枕。

(3)道床。道喳填补作业应在铺设道床前进行,并根据设计规定对道床断面进行处理,夯实喳肩。

2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无缝线路铺设技术的选择

2.1 连入法铺设

选用连入法作为超长线路铺设方式时,应通过焊接法焊联长轨条始端和上次铺入的长轨条终端。换言之,在续铺始端,将换轨车龙门引入新旧钢轨,换轨车慢速前行,确保新轨落地后,就可以连入焊接始端,这个过程中,可以同时进行连入与焊接两项工作,并在换车边前行,在终端位置停止,同时利用临时联结器联结新铺入的长轨条终端和线路上的旧轨。一般选用小型气压焊与铝热焊进行连入焊接施工。

2.2 插入法

插入法一般在轨温不符合设计相关规定时使用。这种方式进行长轨条铺设时,可在不同轨温环境中进行铺设,一般遵循分段铺设的原则,将一根缓冲轨插入2单元长轨条内,确保轨温符合施工要求后,进行应力放散。随后拆掉缓冲轨,并将一段焊接轨插入长轨条有孔端,进行终焊施工。通常在温度较低的情况下进行终焊施工,选用拉伸法,进行应力放散施工。

3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无缝线路铺设的施工工序

钢轨装卸―运输―焊联―换轨―线路整修与旧轨回收等都是无缝线路铺设的重要的组成部分。选用“分段焊接、分段铺设、线上连焊、交叉放散”的方式进行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无缝线路铺设施工。

3.1 长轨运输作业

由负责人在长轨列车出发前确认锁定,对各项设备、装轨情况进行详细检查,确保在车辆限界以下,车钩则位于锁闭状况,避免重车自动开钩问题的出现。运输过程中应降低冲撞的次数,不能选用紧急制动。在列车长刚给上不允许人员站立。一般要将枕木垫加到安全挡之间,尽可能对长轨窜动距离降低。

3.2长钢轨卸车

选用拖卸法进行长钢轨卸车作业。下达调度指令后,机车牵引长轨运输车向指定卸轨点进行运输,车上施工人员在线路指定位置设置地面拉轨轨卡,通过施工人员将另一端连挂到待卸轨卡上,随后以每小时1到2千米的速度由卸轨列车进行牵引施工,在2侧喳肩上将长轨卸除。

3.3 单元轨焊接与锁定焊接施工

单元轨焊接与锁定焊接施工作为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无缝线路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规范其施工流程,才能提升整体焊接质量。其焊接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钢轨端面打磨。端面50厘米范围内钢轨表面杂物应在端面打磨前清理干净,如油污、水锈等。如焊机斜铁卡紧部位轨面污垢较为严重,也需要进行清理。焊端打磨后,其表面为较为光滑,锉刀在打磨施工中,必须具有较高清洁度,不能用手直触。12.5um为其最大粗糙允许值。打磨施工后必须对端面加以保护,确保其不被污染,端面完成后焊接工作必须在30分钟内进行。

其次,对轨迹安装。对2条待焊钢轨进行拨正,在与焊缝相距20米以外指派专人进行目测,确保其焊接的准确性。一般测量都会选用1米的直尺,顶面焊缝位置的拱度必须控制在0.5毫米以下,不能出现向下凹陷的情况,应确保工作边缘的平整性。对齐2轨底角时,如存在偏差,应及时进行调整。 再次,点火、焊接。加热时间和定锻压力必须与施工要求相符合,确保表面温度在全压顶锻前在1350摄氏度与1450摄氏度之间。施工中如必须停止焊接施工,应确保顶锻量在6毫米以上,进而提升其压力。问题处理后,需再次进行焊接施工,当顶锻量在6毫米以下,必须将焊缝锯掉,重新进行焊接。

随后,推凸。装刀时间必须控制在10秒以内,当推凸压力在40Mpa以上时,必须将推凸作业停止,改为气割除瘤。正火施工应在焊缝表面温度下降到400摄氏度到500摄氏度之间进行,确保表面温度为850摄氏度与950摄氏度之间时,熄火空冷。

最后,打磨成型。不能有凹下情况出现在焊接缝位置,焊接缝相比相邻轨面高度差必须低于0.2毫米。轨顶测量时,一般选用长度为1米的直尺,中间拱度控制在0.3毫米以下。

3.4 长钢轨换铺施工

选用人工的方式进行长钢轨换铺施工。在龙口位置人口提前将每米60千克的短钢轨进行散布施工,在长轨条接头位置散布无眼夹板。在龙口位置开启砂轮片锯轨机与钻眼机械,新单位轨节始点位置可通过方尺进行确定。并将原有工具轨扣件拆除,在混凝土枕端设置工具轨条。选用人工的方式在槽内放置长钢轨,根据相隔3根轨枕进行1套扣件安装的规定,安排施工人员安装扣件。在线路2侧放置旧轨,并进行回收。换轨施工中,应防止旧轨将轨枕挂带起来。

3.5 道岔施工

充分的准备工作,是道岔施工的重要前提。将拼装平台设置在道岔铺设的基地上,按照道岔设计要求将每根岔枕的位置与岔枕的编号准确画在道岔拼装平台上,随后进行吊装作业,一般选用龙门吊进行施工,并进行临时固定。在道岔组装施工中,应对道岔所有关键点的位置、结构情况进行准确调整,确保其质量符合施工要求后,将道岔分成若干份。因宽度原因,导曲线与岔心部位,将产生导曲线内轨不能与岔枕结合的情况,这种情况的出现对汽车平板分段运输十分有利,随后进行检测,一般选用手推式轨道检测仪或钢轨检测仪等。

4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已经成为我国基础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建设项目,无缝线路轨道铺设施工作为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中的重要内容,其施工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工程的整体质量。施工中应对无缝线路轨道铺设的施工流程加以重视,才能确保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欣.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无缝线路铺设方法[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5(01).

[2]殷继友.秦沈客运专线跨区间无缝线路铺设综合技术研究[D].中南大学,2007.

钢轨损伤检测技术论文

铁道机车车辆轮轨的摩擦磨损与节能降耗 摘要:阐述了铁道机车车辆轮轨摩擦磨损的现状;研究了内燃机车车轮、闸瓦和钢轨的消耗数 量及相应的维修费用;指出了采用适当的新技术之后,在节能降耗方面会产生显著的经济效益。 关键词:车轮;轮缘;钢轨;摩擦磨损;铁道机车车辆;节能;降耗 众所周知,铁路运输是基于轮轨相互作用产生 的黏着牵引力和黏着制动力以实现列车运行的,轮 轨间因摩擦磨损在铁路运输中消耗的能量和能源 很多,耗资也很大。 随着铁路运输向高速、重载发展,因摩擦磨损 所致的事故风险也在增加。轮轨接触面形成的各 种损伤,不但缩短了轮轨的使用寿命,在严重磨损 后还会导致轮对和钢轨失效,危及行车安全。在这 方面,即使在高速铁路成功应用的国家,也曾付出 过惨重代价。例如:1998年,由于轮轴的疲劳断裂 而导致德国ICE高速列车脱轨,造成101人死亡, 84人重伤,直接经济损失约2亿马克。 与此同时,合理利用资源,实行节能降耗,是我 国的一项基本战略决策。为了节约能源,降低铁路 运输成本和机车车辆的制造与修理费用,对机车车 辆轮轨的摩擦磨损状况,需引起高度的重视。应当 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努力将这种磨损造成的损失 降低到最小程度,以达到降耗增效的目的。 1 铁路钢轨的磨耗 据铁路工务部门统计,我国铁路有20%~30% 的路段钢轨磨损率大于国外严重磨损率指标,有 60%的曲线段钢轨因波磨造成严重损伤。摩擦磨 损带来的损失很大。 1.1 钢轨损伤的形态 铁路轮轨作用关系复杂,钢轨磨耗损伤的形态 主要有钢轨的压溃、侧磨、波磨、剥离等,这些占钢 轨总损伤量的80%以上。随着铁路机车车辆的重 载与高速化,轮轨间的摩擦磨损也日趋严重,如钢 轨的压溃与波磨迅速增长,且发生较为普遍(参见 图1)。 1.2 钢轨的年消耗量 据资料记载:“十五”期间,我国铁路钢轨用材 每年基本维持在110万t左右,除新线建设之外,其 中用于既有线路大修和维修消耗的钢材约为70~ 80万t/年。 据铁道部安检司调查,2003年因钢轨损伤而更 换所需的材料及人工费用约为50亿元。其中,因 钢轨压溃、侧磨、波磨等导致的损伤,占钢轨总损伤 量的80%以上,即40亿元左右。 2 机车车辆车轮的磨损 车轮是铁路机车车辆的重要走行部件。在列 车运行中,车轮滚动会使车轮踏面和轮缘发生磨 耗,而车轮在钢轨上滑动也会造成踏面损伤。 2.1 车轮损伤的形态 据失效分析统计,铁道机车车辆车轮损伤的主 要类型有轮缘磨耗、轮辋疲劳裂纹、热损伤、车轮踏 面剥离和崩裂等(参见表1和图2)。因磨耗造成车 轮部件失效的主要原因是轮轨接触应力集中、制动 热应力疲劳、累积塑性流动变形、夹杂物应力集中、 内部缺陷应力集中等。 2.2 车轮的消耗 目前,我国铁路机车、客车和货车约有500万 个车轮在运营中。这里所讲的车轮消耗,主要是指 磨损后车轮的维修和更换 以2006年为例,全路的机车、客车和货车就消 耗新轮63·1万只,平均以0·5万元/只计算,所需费 用约为31·55亿元。 在为完成中国工程院下达的“摩擦磨损与工程 应用咨询项目”时,笔者曾于2006年11月赴北京 铁路局丰台机务段进行过“铁路机车车辆关键零部 件摩擦磨损”的现场调研。从丰台机务段调查了解 到:以DF4型机车为例,由于车轮维修或全部更换, 该段平均每台机车每年所需人工费和材料费分别 为3·3万元和42·4万元,这尚不包括因修理或更换 时机车的停运损失。有关该段DF4型机车的旋轮 与换轮费用参见表2和表3;若按2005年全路机车 保有量17 500台推算,仅机车车轮的维修费用就近 5·8亿元。 2.3 制动闸瓦的消耗 在机车车辆制动系统的摩擦制动中,主要有踏 面闸瓦制动和盘形制动。我国目前除新造的提速 客车和厂修改造的25型客车采用盘形制动外,其 他的机车车辆都是采用踏面制动,这对车轮的磨耗 是比较严重的。铸铁闸瓦相比合成闸瓦,可以获得 较高的黏着系数且摩擦系数稳定,但是磨耗快,成 本较高。以丰台机务段DF4、DF4D型机车为例,在1 个大修期内,每台DF4型机车需更换闸瓦8次, DF4D型机车需更换闸瓦10次。因此,每台机车的 换瓦费用分别为1·2万元和1·5万元。按该段现 有DF4型机车35台和DF4D型机车23台计算,这些 机车在1个大修期内换瓦的总费用为76·5万 3 降低轮轨磨耗的技术措施 我国《铁路节能技术政策》第11·1条指出:“应 注意抗磨减阻材料的推广使用。在全世界生产的 能量中,约有30%~40%的能量是消耗在与摩擦有 关的场合;我国与摩擦有关的能源消耗约占1/3 ~ 1/2。任何减轻摩擦、降低磨损的措施,都会直接或 间接地节约能源。” 针对目前机车车辆轮轨摩擦磨损严重、修理费 用高的现象,如果进一步推广应用淬火钢轨、轨面 打磨、磨耗型车轮、径向转向架和安装轮轨润滑装 置等现有的成熟技术,不但可以明显改善轮轨摩擦 磨损的现状,而且可以节约能源和原材料,大大降 低消耗,取得显著的经济效益。 3.1 采用淬火钢轨与维护 钢轨波磨问题是轮轨相互作用过程中极其复 杂的系统问题,根据不同的线路或区段,合理地选 择钢轨,有助于预防钢轨的波磨。例如:淬火钢轨 就很少发生波磨,因为它有较高的强度和硬度。因 此,建议在轨道波磨区段采用屈服强度较高的钢 轨。此外,轨面打磨也是主要防护手段,轨面打磨 可减小车体的振动和车轮对钢轨冲击力所造成的 磨损。实践表明,它可延长波磨轨寿命50%以上。 从调查得知,若采用淬火钢轨、侧面涂油和适时的 钢轨打磨等技术,仅钢轨材料一项每年就可节约费 用20亿元左右,因减磨而节约的能耗费用也是很 大的。 3.2 采用磨耗型车轮踏面 车轮磨损失效的形式主要有踏面磨耗到限和 轮缘磨耗到限。铁道部对机车车辆车轮踏面的使 用与维修都有相应的标准,如《DF4型内燃机车段 修规程》第3·11·6·8条中规定:踏面磨耗深度不大 于7 mm;而采用轮缘高度为25 mm的磨耗型踏面 时,踏面磨耗深度不大于10 mm。磨耗达到或超过 这些标准,就会危及行车安全。 早期的车轮踏面为锥型踏面。锥型踏面在使 用初期磨损很快,当磨损到一定程度后,磨损速率 开始减缓,踏面形状趋于稳定。通过长期观察和试 验发现,如果在车轮踏面设计时就采用磨耗型的车 轮踏面廓形,可有效地减轻轮轨接触应力,迅速降 低轮轨磨耗,有效延长轮轨使用寿命。 四方车辆研究所在对北京、广州、济南等铁路 局的机车车轮外形轮廓实测的基础上,设计了小半 径曲线区段使用的JM磨耗型车轮踏面。长期的运 用结果表明,应用该外形设计后,与原锥型踏面车 轮相比,轮缘减磨可达30%~70%. 一些铁路局根据各自所管辖线路的特点,也分 别研制了多种形式的车轮踏面。如上海铁路局研 发的ST系列磨耗型踏面,就取得了很好的减磨效 果(参见表5)。 表5 上海铁路局DF11型0072号机车车轮磨耗数据对比 由表5可知,采用ST-2型踏面后,机车每万公 里的轮缘磨耗率从0·304 mm降至0·190 mm,降低 了38%,车轮踏面剥离的故障也明显减少。 据有关资料分析:机车车辆若采用磨耗型车轮 踏面,每台机车每年可节约费用1·5万元。 3.3 采用径向转向架 传统的机车转向架,因传递牵引力和保证直线 上走行性能的需要,各轴基本上是被约束成相互平 行的。在通过曲线时,这种刚性定位的轮对与钢轨 之间会形成明显的冲角,从而使轮、轨都产生严重 的磨耗。曲线半径越小,磨耗越严重。为降低轮、 轨的磨耗,近年来国内外开展了机车径向转向架研 究,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两种不同转向架通过曲 线时的运行示意图见图3。 再举几个例子,以说明装用径向转向架后轮缘 的磨耗情况。 戚墅堰机车有限公司生产的首台装用径向转 向架的DF8B型7001号机车,在上海铁路局进行的 线路运用考核结果表明:与同轴重、装有传统转向 架且带轮轨润滑装置的DF8B型机车相比,前者的轮 缘磨耗仅为16%。【下转第8页】 【上接第4页】 资阳机车有限公司对径向转向架机车与传统 转向架机车在曲线上的冲角也进行了对比测试。 测试结果表明:仅就径向转向架冲角减少的程度而 言,轮缘磨耗至少降低了45%。 大连机车车辆有限公司生产的DF4D型径向转 向架机车,在柳州至怀化区段的客、货运牵引数据 表明,与装用传统转向架相比,机车车轮的轮缘磨 耗下降了74%。 据有关资料分析:若采用径向转向架技术,每 台机车每年可节约费用5·8万元。 3.4 安装轮轨润滑装置 润滑对减磨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国《铁路 节能技术政策》第3·6条强调指出:“内燃机车和电 力机车要加装新型轮轨自动润滑装置,减少磨耗和 阻力,降低机车能耗。” 以丰台机务段为例,安装轮轨自动润滑装置取 得了较好的效果。该段有118台机车在安装了铁 道科学研究院研制的华宝2号轮轨润滑装置后,使 每台机车的旋轮公里数由10万km延长至18万 km,车轮寿命由30万km延长至80万km。 除机车因车轮寿命延长产生的巨大社会效益 和经济效益之外,每台机车每年可节省旋轮(或换 轮)费用1万元。丰台机务段的118台机车,每年 可直接节省旋轮(或换轮)费用118万元。按全路 17 500台机车推算,每年可直接节省旋轮(或换轮) 费用1·75亿元。其投入产出比为1∶20。事实说 明:通过安装轮轨自动润滑装置,对轮轨进行润滑 后,不但可以减缓轮缘的磨耗,而且经济效益十分 可观。 4 结语 综上所述,在铁路运输中,机车车辆轮轨的摩 擦磨损已成为相当严重的问题。大量的钢轨与车 轮磨损,不但增加了材料的消耗,提高了修理成本 而且降低了运输的效率,增加了能源的消耗。为此 提出以下建议。 (1)从设计、制造到运输、修理,所有与此相关 的人员,对机车车辆轮轨的摩擦磨损状况,都应当 高度重视,并采取相应的对策。 (2)对目前已被证实具有良好减磨效果的措 施,应进一步加大推广应用力度。例如:对钢轨进 行适当的热处理和打磨,开发新型闸瓦,扩大磨耗 型踏面车轮、径向转向架和轮轨润滑装置的装车应 用等。 (3)在今后的技术引进或产品自主创新的研 发中,应更加重视对产品的摩擦副及磨损件标准的 研究。与此同时,应寻求和开发更适应轮轨摩擦副 的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以延长关键摩擦磨损件 的使用寿命,进而达到节能、降耗和增效的目的。

需要酬劳的啊,你看怎么样?

铁路工程无砟轨道施工测量技术分析论文

摘要:无砟轨道在平顺性以及线路中心线几何线性的准确性方面具有较高的要求,而且无砟轨道的敷设工艺较为复杂,必须要将误差控制在毫米级以内,但想要对无砟轨道施工的各项要求进行有效的满足,需要对相关测量技术进行有效的落实,并做好精度控制工作。只有如此,才能使无砟轨道施工质量得到保证,不仅能够提升工程的使用寿命,还能对铁路工程建设事业的发展产生一定的推动作用。因此,本文针对铁路工程当中的无砟轨道施工测量技术及精度控制进行讨论,对相关测量技术加以了解,并探讨实现精度控制的具体措施,意在提升铁路工程的建设水平。

关键词:铁路工程;无砟轨道施工;测量技术;精度控制

传统形式的有砟轨道,在受到列车荷载作用影响下,会导致道床出现道砟粉化及磨损的问题,从而导致结构变形,使轨道使用寿命受到严重影响。在列车高速行驶的情况下,还可能造成道砟飞溅,容易引发安全事故问题,无砟轨道不仅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平顺性,而且几何变形不高、便于维护,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也正是受到这些特点的影响,无砟轨道的施工具有较高的要求,需要通过准确的测量来确保施工的质量,所以有必要针对无砟轨道施工过程中的测量技术以及精度控制进行深入的研究。

1铁路工程中的无砟轨道施工测量技术

1.1轨道测量控制网

在铁路工程当中,测量控制网分为高程控制网和平面控制网,而根据施测阶段、功能以及目的,又可以分为施工控制网、勘测控制网以及运维控制网。为了确保控制测量质量能够对勘测、施工以及运维等阶段的要求加以满足,确保铁路工程建设及运营管理等工作的顺利进行,需要保证各阶段中的高程、平面控制测量能够具有统一的标准,即在平面控制方面应统一采用CPI作为标准,而高程控制则可以将二等水准基点作为标准,在铁路工程中的平面测量控制网主要是由线路平面控制网、基础平面控制网以及轨道控制网组成。高程测量控制网包括轨道控制网和线路水准基点控制网,其中前者主要作为运营维护、轨道精调以及铺设调整等工作的高程控制基准,而后者主要用于铁路施工、勘测工作的高程基准。

1.2板式无砟轨道板精调技术

当前阶段,我国在客运专线当中应用的无砟轨道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CRTSⅠ型、Ⅱ型、Ⅲ型无砟轨道,其中CRTSⅡ型无砟轨道又分为板式和双板式。而CRTSⅠ型无砟轨道主要是在钢筋混凝土底座上利用水泥沥青砂浆铺设调整层。其中设置了凸形挡台限位,在确保轨道板铺设能够满足相关精度需求的基础上,通常会通过调整扣件的方式对钢轨最终的几何状态进行控制,其系统构成包括混凝土底座、GA砂浆层、轨道板、凸形挡台、钢轨以及扣件系统等。即便隧道、路桥在线下基础方面存在差异,但CRTSⅠ型板式无砟轨道的构成并不会发生改变,而我国首条应用无砟轨道结构形式的铁路,已经对相关技术进行了有效的消化,并对制造Ⅱ型板的工艺进行研究和实验,经过不断的摸索和总结,已经开发出了独具特色的Ⅱ型板制造工艺,而这种轨道结构形式即为CRTSⅡ型板无砟轨道形式。

1.3无砟轨道平顺性检测技术

在完成轨道板精调以后,需要使用CA砂浆进行浇筑,而铺设精度在通过验收以后,就可以进行铺轨和扣件安装,完成轨道铺设需要使用轨检小车来测量轨道的几何状态,并利用扣件进行轨道的调整,使其进度能够达到设计要求。从理论上来讲,要求线路中心轴为轨距中心,在直线段当中要与两根铁轨平行,在曲线段当中要与曲线切线平行,我国标准轨距是1435mm,轨距变化率要保持在1mm/1.5m,以±1mm作为验收标准,在活动端设有复位弹簧,确保在轨检小车运行过程中能够与轨道内侧紧密相连,而具体测量范围在-35~35mm。在铁路工程中,轨面高程以及轨道中线是工程质量的直观反映,通过将线路高程、坐标与设计值进行对比得出其中的偏差,可以对轨道自身的几何状态进行全面的反映,在测量轨道高程和坐标的过程中,需要通过高精度全站仪对轨检小车当中的'棱镜中心三维坐标进行实测。根据标定好的轨面情况、线路中心线以及小车几何参数,将对应里程中的轨面高程及中心线位置换算出来,并与设计参数进行对比,从而得出设计和实测的差值,利用相关技术规范完成评价。水平轨向就是轨道里程方向上的内线状态,而高低轨向则是轨道顶面部分的线形状态,如果横向轨道不良,会导致列车在横下加速度过程中缺乏稳定性,而高低轨向不良则会对列车垂向加速度造成影响,对于高低轨向和水平轨向的平顺检测,可以对德国长、短波不平顺检测法加以借鉴,并使用300m弦或30m弦的轨道平顺性核检。走行轨、支脚以及模板的安装,需要通过支脚对无砟轨道进行测量精度控制,这种测量方法主要是将加密基桩和控制基桩作为依据,根据线形设计资料将各模板及支脚的位置计算出来,然后在施工现场进行放样,并完成定点和划线。在对走行轨、支脚以及模板进行固定时,需要保证左右支脚的中轴线位置位于线路中心线的法线上,而支脚前后间距即为轨枕间距,对于曲线路段,外侧两支脚间距要大于内侧两支脚间距,因此在安装支脚的过程中,要将外侧作为基准。

1.4全站仪自由设站程序设计

在对轨道的几何状态进行测量时,应该针对测区钢轨中的8个CPⅢ控制点运用边角后方交会的办法完成全站仪的自由设站,利用无线控制端,实现全站仪的有效控制,从而达到自动观测的目的。在对全站仪进行换站处理时,相邻站之间需要对4个CPⅢ控制点进行搭接,使数据之间能够具有较强的关联性,下述内容为相关设计流程。第一,利用全站仪对2个CPⅢ控制点进行手动瞄准,结合后方交会原理对近似的全站仪位置进行确定;第二,根据待测点坐标以及近似全站仪坐标,对待测控制点自身的棱镜方向值进行计算,并通过相关指令,使全站仪将剩余控制点的自动观测完成;第三,针对CPⅢ观测值对数据稳定性进行检测,查看观测值是否存在超限问题,并将其中不合格的点剔除在外。

2控制无砟轨道施工测量精度的具体措施

2.1做好测量仪器设备的配置工作

第一,要对高精度全站仪加以准备,要求其具有ATR自动照准功能;第二,准备精密水准仪,要求该仪器能够对数据进行显示和存储,且误差要小于0.3mm/km;第三,对电子轨道尺加以配置,要求具有数码显示功能,且精度误差在0.5mm以内。

2.2线路基标测设

对于无砟轨道施工而言,线路基标是其实现精度控制的基础,具体测设内容包括加密基标记控制基标,基标方面的测设精度不但会对无砟轨道施工精度造成影响,同时还会影响到施工的效率,具体测定方法为:第一,选定CPⅢ控制点,并以此为基础,采用精密水准测量以及设站极坐标法对施工高程和平面进行测设;第二,在直线段中以100m为一个间距进行控制基标的设置,而曲线段则每间隔60m就要设置一个控制基标;第三,对特殊路段需要进行控制基标的加密设置,结合轨排长度,在直线段中应以12.5m为一个间隔进行设置,而曲线段要以6.25m为一个间隔进行设置;第四,在混凝土地板强度达到一定水平以后,对控制基标以及加密基标进行布设,并做好标识,在完成基标布设以后,要在道床板顶面使用墨线标记中心线位置。

2.3轨排架精确调整

为了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在借助轨道检测小车完成测量时,应该严格按照测量规定要求进行,通常在测站20~80m的范围内测量准确度较高,所以顺接段以及搭接段的测量长度应控制在62.5~20m,具体长度需要结合两次测量数据对比以及测量距离来确定。在此过程中,需要对测站位置、数据的收集和分析保持重视,在精调过程中,需要将小车静置在待测轨道当中,利用全站仪进行小车棱镜点的测量,从而对设计位置、轨道位置、位置偏差以及调轨方向进行实时的显示,使现场调轨作业能够获得相应的指导。

2.4测量控制网复测

第一,在进行复测以前,需要对线路测量的相关资料进行检查,并与设计单位针对现场桩橛进行交接,包括控制点、水准点、导线点以及GPS点等;第二,针对水准点高程、GPS点坐标以及导线点间距和右角进行展开复测,如果复测结果和设计单位的勘测结果存在差异,应在此进行复测,如果是设计单位的勘测资料存在误差,要通过协商之后进行及时的更正;第三,完成复测以后需要对复测报告加以编制,并反馈给设计和监理单位,在完成批复以后才能进行后续测量。

2.5测量精度控制中的注意事项

第一,不管是粗调还是精调,在对棱镜进行移动的过程中,都要一直面向全站仪,且棱镜与全站仪之间不能有阻碍物;第二,在精调轨排架时,工作区域当中严禁无关人员的进入,且在测量过程中要保证轨排架轨面具有较高的清洁性;第三,由于在精调过程中,轨排架和鱼尾夹板相连,所以在调整时要对连续2~3榀轨排架展开联测,就是要求每榀排架调整以后,都要对与之相连并完成调整的轨排架进行复测,确认是否存在影响,如果受到影响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铁路工程中,针对无砟轨道施工落实相关测量技术,并做好精度控制工作能够使无砟轨道施工质量得到有效的保证,因此相关部门在进行铁路施工的过程中,一定要将各项工作做好,以此来推动铁路建设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范群述,张建锋.高速铁路无砟轨道施工技术难点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8(2):282-283.

[2]夏冰.高铁测量控制网及无砟轨道精调施工研究[D].江苏科技大学,2014.

[3]宫海鹏.无砟轨道施工精测技术及其运用[D].西南交通大学,2013.

[4]杭芬.无砟轨道基桩控制网测量技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

[5]耿振峰.高速铁路无砟轨道CPIII控制网测量技术[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5(18):3483-3483+671.

[6]刘佳男.高速铁路桥梁及无砟轨道工程施工测量实践[J].商品与质量,2017,3(40):276.

铁道轨道检测技术论文

铁路工程无砟轨道施工测量技术分析论文

摘要:无砟轨道在平顺性以及线路中心线几何线性的准确性方面具有较高的要求,而且无砟轨道的敷设工艺较为复杂,必须要将误差控制在毫米级以内,但想要对无砟轨道施工的各项要求进行有效的满足,需要对相关测量技术进行有效的落实,并做好精度控制工作。只有如此,才能使无砟轨道施工质量得到保证,不仅能够提升工程的使用寿命,还能对铁路工程建设事业的发展产生一定的推动作用。因此,本文针对铁路工程当中的无砟轨道施工测量技术及精度控制进行讨论,对相关测量技术加以了解,并探讨实现精度控制的具体措施,意在提升铁路工程的建设水平。

关键词:铁路工程;无砟轨道施工;测量技术;精度控制

传统形式的有砟轨道,在受到列车荷载作用影响下,会导致道床出现道砟粉化及磨损的问题,从而导致结构变形,使轨道使用寿命受到严重影响。在列车高速行驶的情况下,还可能造成道砟飞溅,容易引发安全事故问题,无砟轨道不仅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平顺性,而且几何变形不高、便于维护,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也正是受到这些特点的影响,无砟轨道的施工具有较高的要求,需要通过准确的测量来确保施工的质量,所以有必要针对无砟轨道施工过程中的测量技术以及精度控制进行深入的研究。

1铁路工程中的无砟轨道施工测量技术

1.1轨道测量控制网

在铁路工程当中,测量控制网分为高程控制网和平面控制网,而根据施测阶段、功能以及目的,又可以分为施工控制网、勘测控制网以及运维控制网。为了确保控制测量质量能够对勘测、施工以及运维等阶段的要求加以满足,确保铁路工程建设及运营管理等工作的顺利进行,需要保证各阶段中的高程、平面控制测量能够具有统一的标准,即在平面控制方面应统一采用CPI作为标准,而高程控制则可以将二等水准基点作为标准,在铁路工程中的平面测量控制网主要是由线路平面控制网、基础平面控制网以及轨道控制网组成。高程测量控制网包括轨道控制网和线路水准基点控制网,其中前者主要作为运营维护、轨道精调以及铺设调整等工作的高程控制基准,而后者主要用于铁路施工、勘测工作的高程基准。

1.2板式无砟轨道板精调技术

当前阶段,我国在客运专线当中应用的无砟轨道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CRTSⅠ型、Ⅱ型、Ⅲ型无砟轨道,其中CRTSⅡ型无砟轨道又分为板式和双板式。而CRTSⅠ型无砟轨道主要是在钢筋混凝土底座上利用水泥沥青砂浆铺设调整层。其中设置了凸形挡台限位,在确保轨道板铺设能够满足相关精度需求的基础上,通常会通过调整扣件的方式对钢轨最终的几何状态进行控制,其系统构成包括混凝土底座、GA砂浆层、轨道板、凸形挡台、钢轨以及扣件系统等。即便隧道、路桥在线下基础方面存在差异,但CRTSⅠ型板式无砟轨道的构成并不会发生改变,而我国首条应用无砟轨道结构形式的铁路,已经对相关技术进行了有效的消化,并对制造Ⅱ型板的工艺进行研究和实验,经过不断的摸索和总结,已经开发出了独具特色的Ⅱ型板制造工艺,而这种轨道结构形式即为CRTSⅡ型板无砟轨道形式。

1.3无砟轨道平顺性检测技术

在完成轨道板精调以后,需要使用CA砂浆进行浇筑,而铺设精度在通过验收以后,就可以进行铺轨和扣件安装,完成轨道铺设需要使用轨检小车来测量轨道的几何状态,并利用扣件进行轨道的调整,使其进度能够达到设计要求。从理论上来讲,要求线路中心轴为轨距中心,在直线段当中要与两根铁轨平行,在曲线段当中要与曲线切线平行,我国标准轨距是1435mm,轨距变化率要保持在1mm/1.5m,以±1mm作为验收标准,在活动端设有复位弹簧,确保在轨检小车运行过程中能够与轨道内侧紧密相连,而具体测量范围在-35~35mm。在铁路工程中,轨面高程以及轨道中线是工程质量的直观反映,通过将线路高程、坐标与设计值进行对比得出其中的偏差,可以对轨道自身的几何状态进行全面的反映,在测量轨道高程和坐标的过程中,需要通过高精度全站仪对轨检小车当中的'棱镜中心三维坐标进行实测。根据标定好的轨面情况、线路中心线以及小车几何参数,将对应里程中的轨面高程及中心线位置换算出来,并与设计参数进行对比,从而得出设计和实测的差值,利用相关技术规范完成评价。水平轨向就是轨道里程方向上的内线状态,而高低轨向则是轨道顶面部分的线形状态,如果横向轨道不良,会导致列车在横下加速度过程中缺乏稳定性,而高低轨向不良则会对列车垂向加速度造成影响,对于高低轨向和水平轨向的平顺检测,可以对德国长、短波不平顺检测法加以借鉴,并使用300m弦或30m弦的轨道平顺性核检。走行轨、支脚以及模板的安装,需要通过支脚对无砟轨道进行测量精度控制,这种测量方法主要是将加密基桩和控制基桩作为依据,根据线形设计资料将各模板及支脚的位置计算出来,然后在施工现场进行放样,并完成定点和划线。在对走行轨、支脚以及模板进行固定时,需要保证左右支脚的中轴线位置位于线路中心线的法线上,而支脚前后间距即为轨枕间距,对于曲线路段,外侧两支脚间距要大于内侧两支脚间距,因此在安装支脚的过程中,要将外侧作为基准。

1.4全站仪自由设站程序设计

在对轨道的几何状态进行测量时,应该针对测区钢轨中的8个CPⅢ控制点运用边角后方交会的办法完成全站仪的自由设站,利用无线控制端,实现全站仪的有效控制,从而达到自动观测的目的。在对全站仪进行换站处理时,相邻站之间需要对4个CPⅢ控制点进行搭接,使数据之间能够具有较强的关联性,下述内容为相关设计流程。第一,利用全站仪对2个CPⅢ控制点进行手动瞄准,结合后方交会原理对近似的全站仪位置进行确定;第二,根据待测点坐标以及近似全站仪坐标,对待测控制点自身的棱镜方向值进行计算,并通过相关指令,使全站仪将剩余控制点的自动观测完成;第三,针对CPⅢ观测值对数据稳定性进行检测,查看观测值是否存在超限问题,并将其中不合格的点剔除在外。

2控制无砟轨道施工测量精度的具体措施

2.1做好测量仪器设备的配置工作

第一,要对高精度全站仪加以准备,要求其具有ATR自动照准功能;第二,准备精密水准仪,要求该仪器能够对数据进行显示和存储,且误差要小于0.3mm/km;第三,对电子轨道尺加以配置,要求具有数码显示功能,且精度误差在0.5mm以内。

2.2线路基标测设

对于无砟轨道施工而言,线路基标是其实现精度控制的基础,具体测设内容包括加密基标记控制基标,基标方面的测设精度不但会对无砟轨道施工精度造成影响,同时还会影响到施工的效率,具体测定方法为:第一,选定CPⅢ控制点,并以此为基础,采用精密水准测量以及设站极坐标法对施工高程和平面进行测设;第二,在直线段中以100m为一个间距进行控制基标的设置,而曲线段则每间隔60m就要设置一个控制基标;第三,对特殊路段需要进行控制基标的加密设置,结合轨排长度,在直线段中应以12.5m为一个间隔进行设置,而曲线段要以6.25m为一个间隔进行设置;第四,在混凝土地板强度达到一定水平以后,对控制基标以及加密基标进行布设,并做好标识,在完成基标布设以后,要在道床板顶面使用墨线标记中心线位置。

2.3轨排架精确调整

为了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在借助轨道检测小车完成测量时,应该严格按照测量规定要求进行,通常在测站20~80m的范围内测量准确度较高,所以顺接段以及搭接段的测量长度应控制在62.5~20m,具体长度需要结合两次测量数据对比以及测量距离来确定。在此过程中,需要对测站位置、数据的收集和分析保持重视,在精调过程中,需要将小车静置在待测轨道当中,利用全站仪进行小车棱镜点的测量,从而对设计位置、轨道位置、位置偏差以及调轨方向进行实时的显示,使现场调轨作业能够获得相应的指导。

2.4测量控制网复测

第一,在进行复测以前,需要对线路测量的相关资料进行检查,并与设计单位针对现场桩橛进行交接,包括控制点、水准点、导线点以及GPS点等;第二,针对水准点高程、GPS点坐标以及导线点间距和右角进行展开复测,如果复测结果和设计单位的勘测结果存在差异,应在此进行复测,如果是设计单位的勘测资料存在误差,要通过协商之后进行及时的更正;第三,完成复测以后需要对复测报告加以编制,并反馈给设计和监理单位,在完成批复以后才能进行后续测量。

2.5测量精度控制中的注意事项

第一,不管是粗调还是精调,在对棱镜进行移动的过程中,都要一直面向全站仪,且棱镜与全站仪之间不能有阻碍物;第二,在精调轨排架时,工作区域当中严禁无关人员的进入,且在测量过程中要保证轨排架轨面具有较高的清洁性;第三,由于在精调过程中,轨排架和鱼尾夹板相连,所以在调整时要对连续2~3榀轨排架展开联测,就是要求每榀排架调整以后,都要对与之相连并完成调整的轨排架进行复测,确认是否存在影响,如果受到影响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铁路工程中,针对无砟轨道施工落实相关测量技术,并做好精度控制工作能够使无砟轨道施工质量得到有效的保证,因此相关部门在进行铁路施工的过程中,一定要将各项工作做好,以此来推动铁路建设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范群述,张建锋.高速铁路无砟轨道施工技术难点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8(2):282-283.

[2]夏冰.高铁测量控制网及无砟轨道精调施工研究[D].江苏科技大学,2014.

[3]宫海鹏.无砟轨道施工精测技术及其运用[D].西南交通大学,2013.

[4]杭芬.无砟轨道基桩控制网测量技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

[5]耿振峰.高速铁路无砟轨道CPIII控制网测量技术[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5(18):3483-3483+671.

[6]刘佳男.高速铁路桥梁及无砟轨道工程施工测量实践[J].商品与质量,2017,3(40):276.

城市轨道交通具有安全、准时、快捷、舒适、环保等优点,已成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根本途径。这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论文,仅供参考!

浅谈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

摘 要:本文作者结合多年工作和理论研究经验,主要就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进行了简单探讨,希望对相关从业人员有所助益。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基本类型;建设现状;发展趋势

前言

城市轨道交通具有安全、准时、快捷、舒适、环保等优点,已成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根本途径。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研究已从建设的必要性、重要性转向技术与管理等具体领域,工程建设也已进入到网络化、区域化与制式多样化的新阶段。因此,有必要对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的发展趋势和管理予以足够的关注和重视。下面本人结合多年工作和理论研究经验,主要就城市轨道交通的定义、建设现状以及发展趋势和管理等方面浅谈几点看法,仅供同行参考。

1 城市轨道交通概述

1.1城市轨道交通的定义

(1)城市轨道交通是指具有固定线路,铺设固定轨道,配备运输车辆及服务设施等的公共交通设施。在中国国家标准《城市公共交通常用名词术语》中,将城市轨道交通定义为“通常以电能为动力,采取轮轨运输方式的快速大运量公共交通的总称”。

(2)“城市轨道交通”是一个包含范围较大的概念,在国际上没有统一的定义。一般而言,广义的城市轨道交通是指以轨道运输方式为主要技术特征,是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系统中具有中等以上运量的轨道交通系统(有别于道路交通),主要为城市内(有别于城际铁路,但可涵盖郊区及城市圈范围)公共客运服务,是一种在城市公共客运交通中起骨干作用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系统。

1.2城市轨道交通的作用

⑴城市轨道交通是城市公共交通的主干线,客流运送的大动脉,是城市的生命线工程。建成运营后,将直接关系到城市居民的出行、工作、购物和生活。

⑵城市轨道交通是世界公认的低能耗、少污染的“绿色交通”,是解决“城市病”的一把金钥匙,对于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⑶城市轨道交通是城市建设史上最大的公益性基础设施,对城市的全局和发展模式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1.3城市轨道交通的类型

城市轨道交通种类繁多,技术指标差异较大,世界各国标准不一,尚无十分统一的分类标准。一般按运能范围、车辆类型及主要技术特征可分为:有轨电车、地下铁道、轻轨道交通、市郊铁路、单轨道交通、新交通系统、磁悬浮交通七类,在此就不一一介绍了。

2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现状

近20年来,国内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规模和技术水平有了较大的进展。近二十年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实践证明,国内在工程建设的许多技术上并不落后。例如:明挖法、盾构法等技术已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大跨度暗挖法隧道施工技术接近了国际领先水平。

2.1在城市轨道交通机械化施工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有一定差距。目前,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所使用的盾构隧道掘进机主要靠进口。

2.2在城市轨道交通专用系统设备方面,诸如:通信、信号、AFC等自动控制系统技术水平与国际相比有一定差距。

2.3在城市轨道交通的技术水平上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差距。主要表现在系统集成能力不强,缺乏具有对工程项目管理、设计、咨询、施工、运营进行全过程管理的专业化公司。

2.4在运营管理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我国人工较多,自动化、信息化水平较低。正线每公里运营管理人员接近先进国家的两倍。

2.5在城市轨道交通技术创新上国内存在明显不足,尤其在新型交通系统研究与开发方面。

3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发展趋势

3.1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统筹化

目前,国内交通枢纽存在的最严重问题就是乘客换乘不方便,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技术与管理方面缺乏统筹规划和统一设计。目前,国内一些城市已开展了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系统技术标准与方案、车辆段与停车场、主变电站、联络线等综合规划方面的专项研究。

3.2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区域延伸化

目前,国内一些城市在开展中心城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同时,已着手开展市域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编制工作,个别城市已启动了市域城市轨道交通建设。

2.3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装备国产化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投资规模巨大,而国产化是降低工程投资的重要途径。目前,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制造企业通过与国际企业合作进行产品开发与生产,使得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得到提高,也降低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建设成本。然而,国内更应重视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提高,做到自主研发并真正实现国产化,逐步开发研制关键零部件及易损易耗备品,在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的条件下,大幅度降低工程成本。

3.4城市轨道交通技术的信息智能化

智能化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是高新自动控制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的综合体现,它是充分利用信息传输和自动化处理技术,在提高现有交通设施利用率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目前,国内城市轨道交通机电设备系统技术标准较高,但整体集成水平不高。因此,国内应该开展城市轨道交通安全保障体系研究,综合研制具有高度智能化、集成化的快速事故防范预警系统和安全疏散、救援系统。

3.5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环保节能化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发展必须重视协调生态建设和资源综合利用等重大问题。建设生态城市对城市轨道交通的有关设施(如风井、出入口、冷却塔等)提出了更高的环境要求。为使城市轨道交通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城市轨道交通应当加强环保与节能研究,技术装备与管理过程中应当协调好安全、环保、节能、低维护之间的关系。此外,在建设集约型社会的要求下,如何节省建设投资及运营成本,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4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发展的管理策略

4.1加强宏观领导和管理,成立国家级领导与协调机构,会同规划、技术与运营等部门,协调城市轨道交通发展中的重大技术问题,在引进、消化和吸收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发展规划及实施计划,明确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战略的相关产业政策、技术政策和建设标准,并在适当时机制定相关法规,加强对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行业的监督管理和组织协调,促进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快速、有序、健康的发展。

4.2加强技术研发,提高产业水平。开展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系统成套技术研究,提升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整体技术水平,完成行业技术跨越,打破国外的技术垄断,促进产业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管理部门、研发机构与运营商应就技术开发项目的立项、筹资、研发、鉴定、知识产权管理等密切合作并达成一致性意见,以促进技术开发项目管理有序、高效开展。

4.3促进技术整合并加强协同管理。技术整合是技术创新活动的一种形式,是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过程中解决技术创新问题的一种快速有效途径。它是通过系统集成的方法评估、选择适宜的新技术,并将新技术与城市轨道交通现有技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从而推出新产品和新工艺的一种创新方法。技术整合的过程管理注重新旧技术的相融,其核心就是合作各方的协同管理。

4.4加强技术联盟的管理。技术联盟是通过共同的研究开发信念,将联盟内研发人员紧密联系起来。它已成为新技术、新产品研发的最新方式。随着国际化进程的发展,为了完成城市轨道交通中一些高投入的技术研究开发项目,有必要开展国内城市、国外机构或企业联合一起组建技术联盟进行技术研发。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应朝着统筹化、区域化、国产化的方向发展,并逐渐建立起信息化的建设管理系统和智能化的运营管理控制系统,从而把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成一种安全、准时、便捷、环保、节能、低维护的新型骨干交通方式。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无缝线路铺设技术的分析

【摘 要】无缝线路不仅是提升轨道结构技术的重要条件,还是高速、重载轨道结构的最优越选择。超长无缝线路铺设的加速扩大,可以将缓冲区进行最大限度降低,甚至于取消。这种情况下对固定区延长十分有利,并能充分发挥无缝线路的优越性,这也是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主要对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无缝线路铺设的要求、方式选择及施工工艺进行了分析与研究,以期为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事业的发展提供一份力量。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工程 无缝线路 铺设技术 要求 施工工艺 方式选择 长钢轨

无缝线路是指将诸多标准长度钢轨焊接成一定长度的轨条,并在轨枕上铺设的线路。与一般线路相比,无缝线路的优势主要集中在接缝少、列车冲击振动小、运行稳定及舒适等,同时在轨道养护维修成本中起到降低的作用。现阶段无缝线路已经成为轨道结构发展的趋势,是现代化铁路发展的重要方向。自无缝线路铺设后,我国在理论研究、设计、焊接等多个方面都得到了极大的进步。在无缝线路稳定性探究中,通过钢轨厂焊能力的提升与移动式气压焊在大修中的应用,对铝热焊剂质量进行有效改善,并规范了铝热焊工艺,为长钢轨焊接铺设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1无缝线路铺设的要求

1.1 确定长轨条长度

选择轨道铺设技术,必须严格遵循设计规定,充分考虑铁路运输能力、通过能力及承受能力等,并对设计的最高速度、运行速度等进行确定。200米为长轨条最小长度。在自动闭塞设置区段,无缝线路长轨条设计长度为闭塞区间2信号机轨端绝缘之间的距离,根据以下公式计算设计长度:

其中公式表示:

每段无缝线路长轨条设计长度由L长表示

自动闭塞区间2信号机轨端绝缘之间距离由L绝表示

长轨条前端缓冲区长度由L前缓表示

长轨条后端缓冲区长度由L后缓表示

在部分紧张运能区段,为施工无法提供较长的封锁时间时,必须严格遵循施工条件与封锁能力,对长轨条长度进行合理确定。在几个曲线连续的区段,铺设中往往存在2股钢轨长度差导致卡车情况的出现,进而造成封锁时间延误等问题,此时可将长轨条长度减短。

1.2无缝线路对轨道部件的要求

(1)钢轨接头。遵循设计要求,无缝线路钢轨接头应进行轨缝预留,选用10.9级高强度螺栓作为夹板螺栓,并遵循相关要求进行稳固。选用高弹性胶垫作为接头前后6根轨枕材料。捣固钢轨接头工作应在铺设前进行,选用胶接绝缘钢轨接头作为绝缘接头。

(2)轨枕扣件。选用混凝土枕作为无缝线路施工材料(明桥除外)。在铺设后必须对扣件进行适当调整,确保其紧密性。在扣件位置调正过程中,必须将钢轨原始弯曲消除,选用K型分开式扣件作为木桥枕。

(3)道床。道喳填补作业应在铺设道床前进行,并根据设计规定对道床断面进行处理,夯实喳肩。

2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无缝线路铺设技术的选择

2.1 连入法铺设

选用连入法作为超长线路铺设方式时,应通过焊接法焊联长轨条始端和上次铺入的长轨条终端。换言之,在续铺始端,将换轨车龙门引入新旧钢轨,换轨车慢速前行,确保新轨落地后,就可以连入焊接始端,这个过程中,可以同时进行连入与焊接两项工作,并在换车边前行,在终端位置停止,同时利用临时联结器联结新铺入的长轨条终端和线路上的旧轨。一般选用小型气压焊与铝热焊进行连入焊接施工。

2.2 插入法

插入法一般在轨温不符合设计相关规定时使用。这种方式进行长轨条铺设时,可在不同轨温环境中进行铺设,一般遵循分段铺设的原则,将一根缓冲轨插入2单元长轨条内,确保轨温符合施工要求后,进行应力放散。随后拆掉缓冲轨,并将一段焊接轨插入长轨条有孔端,进行终焊施工。通常在温度较低的情况下进行终焊施工,选用拉伸法,进行应力放散施工。

3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无缝线路铺设的施工工序

钢轨装卸―运输―焊联―换轨―线路整修与旧轨回收等都是无缝线路铺设的重要的组成部分。选用“分段焊接、分段铺设、线上连焊、交叉放散”的方式进行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无缝线路铺设施工。

3.1 长轨运输作业

由负责人在长轨列车出发前确认锁定,对各项设备、装轨情况进行详细检查,确保在车辆限界以下,车钩则位于锁闭状况,避免重车自动开钩问题的出现。运输过程中应降低冲撞的次数,不能选用紧急制动。在列车长刚给上不允许人员站立。一般要将枕木垫加到安全挡之间,尽可能对长轨窜动距离降低。

3.2长钢轨卸车

选用拖卸法进行长钢轨卸车作业。下达调度指令后,机车牵引长轨运输车向指定卸轨点进行运输,车上施工人员在线路指定位置设置地面拉轨轨卡,通过施工人员将另一端连挂到待卸轨卡上,随后以每小时1到2千米的速度由卸轨列车进行牵引施工,在2侧喳肩上将长轨卸除。

3.3 单元轨焊接与锁定焊接施工

单元轨焊接与锁定焊接施工作为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无缝线路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规范其施工流程,才能提升整体焊接质量。其焊接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钢轨端面打磨。端面50厘米范围内钢轨表面杂物应在端面打磨前清理干净,如油污、水锈等。如焊机斜铁卡紧部位轨面污垢较为严重,也需要进行清理。焊端打磨后,其表面为较为光滑,锉刀在打磨施工中,必须具有较高清洁度,不能用手直触。12.5um为其最大粗糙允许值。打磨施工后必须对端面加以保护,确保其不被污染,端面完成后焊接工作必须在30分钟内进行。

其次,对轨迹安装。对2条待焊钢轨进行拨正,在与焊缝相距20米以外指派专人进行目测,确保其焊接的准确性。一般测量都会选用1米的直尺,顶面焊缝位置的拱度必须控制在0.5毫米以下,不能出现向下凹陷的情况,应确保工作边缘的平整性。对齐2轨底角时,如存在偏差,应及时进行调整。 再次,点火、焊接。加热时间和定锻压力必须与施工要求相符合,确保表面温度在全压顶锻前在1350摄氏度与1450摄氏度之间。施工中如必须停止焊接施工,应确保顶锻量在6毫米以上,进而提升其压力。问题处理后,需再次进行焊接施工,当顶锻量在6毫米以下,必须将焊缝锯掉,重新进行焊接。

随后,推凸。装刀时间必须控制在10秒以内,当推凸压力在40Mpa以上时,必须将推凸作业停止,改为气割除瘤。正火施工应在焊缝表面温度下降到400摄氏度到500摄氏度之间进行,确保表面温度为850摄氏度与950摄氏度之间时,熄火空冷。

最后,打磨成型。不能有凹下情况出现在焊接缝位置,焊接缝相比相邻轨面高度差必须低于0.2毫米。轨顶测量时,一般选用长度为1米的直尺,中间拱度控制在0.3毫米以下。

3.4 长钢轨换铺施工

选用人工的方式进行长钢轨换铺施工。在龙口位置人口提前将每米60千克的短钢轨进行散布施工,在长轨条接头位置散布无眼夹板。在龙口位置开启砂轮片锯轨机与钻眼机械,新单位轨节始点位置可通过方尺进行确定。并将原有工具轨扣件拆除,在混凝土枕端设置工具轨条。选用人工的方式在槽内放置长钢轨,根据相隔3根轨枕进行1套扣件安装的规定,安排施工人员安装扣件。在线路2侧放置旧轨,并进行回收。换轨施工中,应防止旧轨将轨枕挂带起来。

3.5 道岔施工

充分的准备工作,是道岔施工的重要前提。将拼装平台设置在道岔铺设的基地上,按照道岔设计要求将每根岔枕的位置与岔枕的编号准确画在道岔拼装平台上,随后进行吊装作业,一般选用龙门吊进行施工,并进行临时固定。在道岔组装施工中,应对道岔所有关键点的位置、结构情况进行准确调整,确保其质量符合施工要求后,将道岔分成若干份。因宽度原因,导曲线与岔心部位,将产生导曲线内轨不能与岔枕结合的情况,这种情况的出现对汽车平板分段运输十分有利,随后进行检测,一般选用手推式轨道检测仪或钢轨检测仪等。

4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已经成为我国基础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建设项目,无缝线路轨道铺设施工作为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中的重要内容,其施工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工程的整体质量。施工中应对无缝线路轨道铺设的施工流程加以重视,才能确保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欣.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无缝线路铺设方法[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5(01).

[2]殷继友.秦沈客运专线跨区间无缝线路铺设综合技术研究[D].中南大学,2007.

轨道检测技术维修论文

城市轨道交通具有安全、准时、快捷、舒适、环保等优点,已成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根本途径。这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论文,仅供参考!

浅谈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

摘 要:本文作者结合多年工作和理论研究经验,主要就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进行了简单探讨,希望对相关从业人员有所助益。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基本类型;建设现状;发展趋势

前言

城市轨道交通具有安全、准时、快捷、舒适、环保等优点,已成为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根本途径。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研究已从建设的必要性、重要性转向技术与管理等具体领域,工程建设也已进入到网络化、区域化与制式多样化的新阶段。因此,有必要对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的发展趋势和管理予以足够的关注和重视。下面本人结合多年工作和理论研究经验,主要就城市轨道交通的定义、建设现状以及发展趋势和管理等方面浅谈几点看法,仅供同行参考。

1 城市轨道交通概述

1.1城市轨道交通的定义

(1)城市轨道交通是指具有固定线路,铺设固定轨道,配备运输车辆及服务设施等的公共交通设施。在中国国家标准《城市公共交通常用名词术语》中,将城市轨道交通定义为“通常以电能为动力,采取轮轨运输方式的快速大运量公共交通的总称”。

(2)“城市轨道交通”是一个包含范围较大的概念,在国际上没有统一的定义。一般而言,广义的城市轨道交通是指以轨道运输方式为主要技术特征,是城市公共客运交通系统中具有中等以上运量的轨道交通系统(有别于道路交通),主要为城市内(有别于城际铁路,但可涵盖郊区及城市圈范围)公共客运服务,是一种在城市公共客运交通中起骨干作用的现代化立体交通系统。

1.2城市轨道交通的作用

⑴城市轨道交通是城市公共交通的主干线,客流运送的大动脉,是城市的生命线工程。建成运营后,将直接关系到城市居民的出行、工作、购物和生活。

⑵城市轨道交通是世界公认的低能耗、少污染的“绿色交通”,是解决“城市病”的一把金钥匙,对于实现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⑶城市轨道交通是城市建设史上最大的公益性基础设施,对城市的全局和发展模式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1.3城市轨道交通的类型

城市轨道交通种类繁多,技术指标差异较大,世界各国标准不一,尚无十分统一的分类标准。一般按运能范围、车辆类型及主要技术特征可分为:有轨电车、地下铁道、轻轨道交通、市郊铁路、单轨道交通、新交通系统、磁悬浮交通七类,在此就不一一介绍了。

2 我国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现状

近20年来,国内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规模和技术水平有了较大的进展。近二十年的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实践证明,国内在工程建设的许多技术上并不落后。例如:明挖法、盾构法等技术已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大跨度暗挖法隧道施工技术接近了国际领先水平。

2.1在城市轨道交通机械化施工方面与国际先进水平有一定差距。目前,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所使用的盾构隧道掘进机主要靠进口。

2.2在城市轨道交通专用系统设备方面,诸如:通信、信号、AFC等自动控制系统技术水平与国际相比有一定差距。

2.3在城市轨道交通的技术水平上与发达国家相比存在差距。主要表现在系统集成能力不强,缺乏具有对工程项目管理、设计、咨询、施工、运营进行全过程管理的专业化公司。

2.4在运营管理方面与发达国家相比有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我国人工较多,自动化、信息化水平较低。正线每公里运营管理人员接近先进国家的两倍。

2.5在城市轨道交通技术创新上国内存在明显不足,尤其在新型交通系统研究与开发方面。

3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发展趋势

3.1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统筹化

目前,国内交通枢纽存在的最严重问题就是乘客换乘不方便,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技术与管理方面缺乏统筹规划和统一设计。目前,国内一些城市已开展了城市轨道交通线网系统技术标准与方案、车辆段与停车场、主变电站、联络线等综合规划方面的专项研究。

3.2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区域延伸化

目前,国内一些城市在开展中心城区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同时,已着手开展市域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的编制工作,个别城市已启动了市域城市轨道交通建设。

2.3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装备国产化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投资规模巨大,而国产化是降低工程投资的重要途径。目前,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制造企业通过与国际企业合作进行产品开发与生产,使得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得到提高,也降低了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建设成本。然而,国内更应重视对引进技术的消化、吸收和提高,做到自主研发并真正实现国产化,逐步开发研制关键零部件及易损易耗备品,在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的条件下,大幅度降低工程成本。

3.4城市轨道交通技术的信息智能化

智能化城市轨道交通系统是高新自动控制技术在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的综合体现,它是充分利用信息传输和自动化处理技术,在提高现有交通设施利用率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目前,国内城市轨道交通机电设备系统技术标准较高,但整体集成水平不高。因此,国内应该开展城市轨道交通安全保障体系研究,综合研制具有高度智能化、集成化的快速事故防范预警系统和安全疏散、救援系统。

3.5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环保节能化

城市轨道交通建设的发展必须重视协调生态建设和资源综合利用等重大问题。建设生态城市对城市轨道交通的有关设施(如风井、出入口、冷却塔等)提出了更高的环境要求。为使城市轨道交通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城市轨道交通应当加强环保与节能研究,技术装备与管理过程中应当协调好安全、环保、节能、低维护之间的关系。此外,在建设集约型社会的要求下,如何节省建设投资及运营成本,也是一项非常重要的任务。

4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发展的管理策略

4.1加强宏观领导和管理,成立国家级领导与协调机构,会同规划、技术与运营等部门,协调城市轨道交通发展中的重大技术问题,在引进、消化和吸收国外先进经验的基础上,制定城市轨道交通系统的发展规划及实施计划,明确城市轨道交通发展战略的相关产业政策、技术政策和建设标准,并在适当时机制定相关法规,加强对城市轨道交通建设行业的监督管理和组织协调,促进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快速、有序、健康的发展。

4.2加强技术研发,提高产业水平。开展城市快速轨道交通系统成套技术研究,提升我国城市轨道交通的整体技术水平,完成行业技术跨越,打破国外的技术垄断,促进产业发展。城市轨道交通管理部门、研发机构与运营商应就技术开发项目的立项、筹资、研发、鉴定、知识产权管理等密切合作并达成一致性意见,以促进技术开发项目管理有序、高效开展。

4.3促进技术整合并加强协同管理。技术整合是技术创新活动的一种形式,是城市轨道交通发展过程中解决技术创新问题的一种快速有效途径。它是通过系统集成的方法评估、选择适宜的新技术,并将新技术与城市轨道交通现有技术有机地融合在一起,从而推出新产品和新工艺的一种创新方法。技术整合的过程管理注重新旧技术的相融,其核心就是合作各方的协同管理。

4.4加强技术联盟的管理。技术联盟是通过共同的研究开发信念,将联盟内研发人员紧密联系起来。它已成为新技术、新产品研发的最新方式。随着国际化进程的发展,为了完成城市轨道交通中一些高投入的技术研究开发项目,有必要开展国内城市、国外机构或企业联合一起组建技术联盟进行技术研发。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应朝着统筹化、区域化、国产化的方向发展,并逐渐建立起信息化的建设管理系统和智能化的运营管理控制系统,从而把国内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建设成一种安全、准时、便捷、环保、节能、低维护的新型骨干交通方式。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无缝线路铺设技术的分析

【摘 要】无缝线路不仅是提升轨道结构技术的重要条件,还是高速、重载轨道结构的最优越选择。超长无缝线路铺设的加速扩大,可以将缓冲区进行最大限度降低,甚至于取消。这种情况下对固定区延长十分有利,并能充分发挥无缝线路的优越性,这也是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本文主要对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无缝线路铺设的要求、方式选择及施工工艺进行了分析与研究,以期为城市轨道交通工程事业的发展提供一份力量。

【关键词】城市轨道交通工程 无缝线路 铺设技术 要求 施工工艺 方式选择 长钢轨

无缝线路是指将诸多标准长度钢轨焊接成一定长度的轨条,并在轨枕上铺设的线路。与一般线路相比,无缝线路的优势主要集中在接缝少、列车冲击振动小、运行稳定及舒适等,同时在轨道养护维修成本中起到降低的作用。现阶段无缝线路已经成为轨道结构发展的趋势,是现代化铁路发展的重要方向。自无缝线路铺设后,我国在理论研究、设计、焊接等多个方面都得到了极大的进步。在无缝线路稳定性探究中,通过钢轨厂焊能力的提升与移动式气压焊在大修中的应用,对铝热焊剂质量进行有效改善,并规范了铝热焊工艺,为长钢轨焊接铺设技术的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障。

1无缝线路铺设的要求

1.1 确定长轨条长度

选择轨道铺设技术,必须严格遵循设计规定,充分考虑铁路运输能力、通过能力及承受能力等,并对设计的最高速度、运行速度等进行确定。200米为长轨条最小长度。在自动闭塞设置区段,无缝线路长轨条设计长度为闭塞区间2信号机轨端绝缘之间的距离,根据以下公式计算设计长度:

其中公式表示:

每段无缝线路长轨条设计长度由L长表示

自动闭塞区间2信号机轨端绝缘之间距离由L绝表示

长轨条前端缓冲区长度由L前缓表示

长轨条后端缓冲区长度由L后缓表示

在部分紧张运能区段,为施工无法提供较长的封锁时间时,必须严格遵循施工条件与封锁能力,对长轨条长度进行合理确定。在几个曲线连续的区段,铺设中往往存在2股钢轨长度差导致卡车情况的出现,进而造成封锁时间延误等问题,此时可将长轨条长度减短。

1.2无缝线路对轨道部件的要求

(1)钢轨接头。遵循设计要求,无缝线路钢轨接头应进行轨缝预留,选用10.9级高强度螺栓作为夹板螺栓,并遵循相关要求进行稳固。选用高弹性胶垫作为接头前后6根轨枕材料。捣固钢轨接头工作应在铺设前进行,选用胶接绝缘钢轨接头作为绝缘接头。

(2)轨枕扣件。选用混凝土枕作为无缝线路施工材料(明桥除外)。在铺设后必须对扣件进行适当调整,确保其紧密性。在扣件位置调正过程中,必须将钢轨原始弯曲消除,选用K型分开式扣件作为木桥枕。

(3)道床。道喳填补作业应在铺设道床前进行,并根据设计规定对道床断面进行处理,夯实喳肩。

2 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无缝线路铺设技术的选择

2.1 连入法铺设

选用连入法作为超长线路铺设方式时,应通过焊接法焊联长轨条始端和上次铺入的长轨条终端。换言之,在续铺始端,将换轨车龙门引入新旧钢轨,换轨车慢速前行,确保新轨落地后,就可以连入焊接始端,这个过程中,可以同时进行连入与焊接两项工作,并在换车边前行,在终端位置停止,同时利用临时联结器联结新铺入的长轨条终端和线路上的旧轨。一般选用小型气压焊与铝热焊进行连入焊接施工。

2.2 插入法

插入法一般在轨温不符合设计相关规定时使用。这种方式进行长轨条铺设时,可在不同轨温环境中进行铺设,一般遵循分段铺设的原则,将一根缓冲轨插入2单元长轨条内,确保轨温符合施工要求后,进行应力放散。随后拆掉缓冲轨,并将一段焊接轨插入长轨条有孔端,进行终焊施工。通常在温度较低的情况下进行终焊施工,选用拉伸法,进行应力放散施工。

3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无缝线路铺设的施工工序

钢轨装卸―运输―焊联―换轨―线路整修与旧轨回收等都是无缝线路铺设的重要的组成部分。选用“分段焊接、分段铺设、线上连焊、交叉放散”的方式进行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无缝线路铺设施工。

3.1 长轨运输作业

由负责人在长轨列车出发前确认锁定,对各项设备、装轨情况进行详细检查,确保在车辆限界以下,车钩则位于锁闭状况,避免重车自动开钩问题的出现。运输过程中应降低冲撞的次数,不能选用紧急制动。在列车长刚给上不允许人员站立。一般要将枕木垫加到安全挡之间,尽可能对长轨窜动距离降低。

3.2长钢轨卸车

选用拖卸法进行长钢轨卸车作业。下达调度指令后,机车牵引长轨运输车向指定卸轨点进行运输,车上施工人员在线路指定位置设置地面拉轨轨卡,通过施工人员将另一端连挂到待卸轨卡上,随后以每小时1到2千米的速度由卸轨列车进行牵引施工,在2侧喳肩上将长轨卸除。

3.3 单元轨焊接与锁定焊接施工

单元轨焊接与锁定焊接施工作为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无缝线路施工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规范其施工流程,才能提升整体焊接质量。其焊接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钢轨端面打磨。端面50厘米范围内钢轨表面杂物应在端面打磨前清理干净,如油污、水锈等。如焊机斜铁卡紧部位轨面污垢较为严重,也需要进行清理。焊端打磨后,其表面为较为光滑,锉刀在打磨施工中,必须具有较高清洁度,不能用手直触。12.5um为其最大粗糙允许值。打磨施工后必须对端面加以保护,确保其不被污染,端面完成后焊接工作必须在30分钟内进行。

其次,对轨迹安装。对2条待焊钢轨进行拨正,在与焊缝相距20米以外指派专人进行目测,确保其焊接的准确性。一般测量都会选用1米的直尺,顶面焊缝位置的拱度必须控制在0.5毫米以下,不能出现向下凹陷的情况,应确保工作边缘的平整性。对齐2轨底角时,如存在偏差,应及时进行调整。 再次,点火、焊接。加热时间和定锻压力必须与施工要求相符合,确保表面温度在全压顶锻前在1350摄氏度与1450摄氏度之间。施工中如必须停止焊接施工,应确保顶锻量在6毫米以上,进而提升其压力。问题处理后,需再次进行焊接施工,当顶锻量在6毫米以下,必须将焊缝锯掉,重新进行焊接。

随后,推凸。装刀时间必须控制在10秒以内,当推凸压力在40Mpa以上时,必须将推凸作业停止,改为气割除瘤。正火施工应在焊缝表面温度下降到400摄氏度到500摄氏度之间进行,确保表面温度为850摄氏度与950摄氏度之间时,熄火空冷。

最后,打磨成型。不能有凹下情况出现在焊接缝位置,焊接缝相比相邻轨面高度差必须低于0.2毫米。轨顶测量时,一般选用长度为1米的直尺,中间拱度控制在0.3毫米以下。

3.4 长钢轨换铺施工

选用人工的方式进行长钢轨换铺施工。在龙口位置人口提前将每米60千克的短钢轨进行散布施工,在长轨条接头位置散布无眼夹板。在龙口位置开启砂轮片锯轨机与钻眼机械,新单位轨节始点位置可通过方尺进行确定。并将原有工具轨扣件拆除,在混凝土枕端设置工具轨条。选用人工的方式在槽内放置长钢轨,根据相隔3根轨枕进行1套扣件安装的规定,安排施工人员安装扣件。在线路2侧放置旧轨,并进行回收。换轨施工中,应防止旧轨将轨枕挂带起来。

3.5 道岔施工

充分的准备工作,是道岔施工的重要前提。将拼装平台设置在道岔铺设的基地上,按照道岔设计要求将每根岔枕的位置与岔枕的编号准确画在道岔拼装平台上,随后进行吊装作业,一般选用龙门吊进行施工,并进行临时固定。在道岔组装施工中,应对道岔所有关键点的位置、结构情况进行准确调整,确保其质量符合施工要求后,将道岔分成若干份。因宽度原因,导曲线与岔心部位,将产生导曲线内轨不能与岔枕结合的情况,这种情况的出现对汽车平板分段运输十分有利,随后进行检测,一般选用手推式轨道检测仪或钢轨检测仪等。

4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已经成为我国基础建设中的一项重要建设项目,无缝线路轨道铺设施工作为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施工中的重要内容,其施工技术水平的高低直接关系着工程的整体质量。施工中应对无缝线路轨道铺设的施工流程加以重视,才能确保城市轨道交通工程的质量。

参考文献:

[1]王欣.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无缝线路铺设方法[J].城市轨道交通研究,2005(01).

[2]殷继友.秦沈客运专线跨区间无缝线路铺设综合技术研究[D].中南大学,2007.

铁路工程无砟轨道施工测量技术分析论文

摘要:无砟轨道在平顺性以及线路中心线几何线性的准确性方面具有较高的要求,而且无砟轨道的敷设工艺较为复杂,必须要将误差控制在毫米级以内,但想要对无砟轨道施工的各项要求进行有效的满足,需要对相关测量技术进行有效的落实,并做好精度控制工作。只有如此,才能使无砟轨道施工质量得到保证,不仅能够提升工程的使用寿命,还能对铁路工程建设事业的发展产生一定的推动作用。因此,本文针对铁路工程当中的无砟轨道施工测量技术及精度控制进行讨论,对相关测量技术加以了解,并探讨实现精度控制的具体措施,意在提升铁路工程的建设水平。

关键词:铁路工程;无砟轨道施工;测量技术;精度控制

传统形式的有砟轨道,在受到列车荷载作用影响下,会导致道床出现道砟粉化及磨损的问题,从而导致结构变形,使轨道使用寿命受到严重影响。在列车高速行驶的情况下,还可能造成道砟飞溅,容易引发安全事故问题,无砟轨道不仅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平顺性,而且几何变形不高、便于维护,具有较长的使用寿命。也正是受到这些特点的影响,无砟轨道的施工具有较高的要求,需要通过准确的测量来确保施工的质量,所以有必要针对无砟轨道施工过程中的测量技术以及精度控制进行深入的研究。

1铁路工程中的无砟轨道施工测量技术

1.1轨道测量控制网

在铁路工程当中,测量控制网分为高程控制网和平面控制网,而根据施测阶段、功能以及目的,又可以分为施工控制网、勘测控制网以及运维控制网。为了确保控制测量质量能够对勘测、施工以及运维等阶段的要求加以满足,确保铁路工程建设及运营管理等工作的顺利进行,需要保证各阶段中的高程、平面控制测量能够具有统一的标准,即在平面控制方面应统一采用CPI作为标准,而高程控制则可以将二等水准基点作为标准,在铁路工程中的平面测量控制网主要是由线路平面控制网、基础平面控制网以及轨道控制网组成。高程测量控制网包括轨道控制网和线路水准基点控制网,其中前者主要作为运营维护、轨道精调以及铺设调整等工作的高程控制基准,而后者主要用于铁路施工、勘测工作的高程基准。

1.2板式无砟轨道板精调技术

当前阶段,我国在客运专线当中应用的无砟轨道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CRTSⅠ型、Ⅱ型、Ⅲ型无砟轨道,其中CRTSⅡ型无砟轨道又分为板式和双板式。而CRTSⅠ型无砟轨道主要是在钢筋混凝土底座上利用水泥沥青砂浆铺设调整层。其中设置了凸形挡台限位,在确保轨道板铺设能够满足相关精度需求的基础上,通常会通过调整扣件的方式对钢轨最终的几何状态进行控制,其系统构成包括混凝土底座、GA砂浆层、轨道板、凸形挡台、钢轨以及扣件系统等。即便隧道、路桥在线下基础方面存在差异,但CRTSⅠ型板式无砟轨道的构成并不会发生改变,而我国首条应用无砟轨道结构形式的铁路,已经对相关技术进行了有效的消化,并对制造Ⅱ型板的工艺进行研究和实验,经过不断的摸索和总结,已经开发出了独具特色的Ⅱ型板制造工艺,而这种轨道结构形式即为CRTSⅡ型板无砟轨道形式。

1.3无砟轨道平顺性检测技术

在完成轨道板精调以后,需要使用CA砂浆进行浇筑,而铺设精度在通过验收以后,就可以进行铺轨和扣件安装,完成轨道铺设需要使用轨检小车来测量轨道的几何状态,并利用扣件进行轨道的调整,使其进度能够达到设计要求。从理论上来讲,要求线路中心轴为轨距中心,在直线段当中要与两根铁轨平行,在曲线段当中要与曲线切线平行,我国标准轨距是1435mm,轨距变化率要保持在1mm/1.5m,以±1mm作为验收标准,在活动端设有复位弹簧,确保在轨检小车运行过程中能够与轨道内侧紧密相连,而具体测量范围在-35~35mm。在铁路工程中,轨面高程以及轨道中线是工程质量的直观反映,通过将线路高程、坐标与设计值进行对比得出其中的偏差,可以对轨道自身的几何状态进行全面的反映,在测量轨道高程和坐标的过程中,需要通过高精度全站仪对轨检小车当中的'棱镜中心三维坐标进行实测。根据标定好的轨面情况、线路中心线以及小车几何参数,将对应里程中的轨面高程及中心线位置换算出来,并与设计参数进行对比,从而得出设计和实测的差值,利用相关技术规范完成评价。水平轨向就是轨道里程方向上的内线状态,而高低轨向则是轨道顶面部分的线形状态,如果横向轨道不良,会导致列车在横下加速度过程中缺乏稳定性,而高低轨向不良则会对列车垂向加速度造成影响,对于高低轨向和水平轨向的平顺检测,可以对德国长、短波不平顺检测法加以借鉴,并使用300m弦或30m弦的轨道平顺性核检。走行轨、支脚以及模板的安装,需要通过支脚对无砟轨道进行测量精度控制,这种测量方法主要是将加密基桩和控制基桩作为依据,根据线形设计资料将各模板及支脚的位置计算出来,然后在施工现场进行放样,并完成定点和划线。在对走行轨、支脚以及模板进行固定时,需要保证左右支脚的中轴线位置位于线路中心线的法线上,而支脚前后间距即为轨枕间距,对于曲线路段,外侧两支脚间距要大于内侧两支脚间距,因此在安装支脚的过程中,要将外侧作为基准。

1.4全站仪自由设站程序设计

在对轨道的几何状态进行测量时,应该针对测区钢轨中的8个CPⅢ控制点运用边角后方交会的办法完成全站仪的自由设站,利用无线控制端,实现全站仪的有效控制,从而达到自动观测的目的。在对全站仪进行换站处理时,相邻站之间需要对4个CPⅢ控制点进行搭接,使数据之间能够具有较强的关联性,下述内容为相关设计流程。第一,利用全站仪对2个CPⅢ控制点进行手动瞄准,结合后方交会原理对近似的全站仪位置进行确定;第二,根据待测点坐标以及近似全站仪坐标,对待测控制点自身的棱镜方向值进行计算,并通过相关指令,使全站仪将剩余控制点的自动观测完成;第三,针对CPⅢ观测值对数据稳定性进行检测,查看观测值是否存在超限问题,并将其中不合格的点剔除在外。

2控制无砟轨道施工测量精度的具体措施

2.1做好测量仪器设备的配置工作

第一,要对高精度全站仪加以准备,要求其具有ATR自动照准功能;第二,准备精密水准仪,要求该仪器能够对数据进行显示和存储,且误差要小于0.3mm/km;第三,对电子轨道尺加以配置,要求具有数码显示功能,且精度误差在0.5mm以内。

2.2线路基标测设

对于无砟轨道施工而言,线路基标是其实现精度控制的基础,具体测设内容包括加密基标记控制基标,基标方面的测设精度不但会对无砟轨道施工精度造成影响,同时还会影响到施工的效率,具体测定方法为:第一,选定CPⅢ控制点,并以此为基础,采用精密水准测量以及设站极坐标法对施工高程和平面进行测设;第二,在直线段中以100m为一个间距进行控制基标的设置,而曲线段则每间隔60m就要设置一个控制基标;第三,对特殊路段需要进行控制基标的加密设置,结合轨排长度,在直线段中应以12.5m为一个间隔进行设置,而曲线段要以6.25m为一个间隔进行设置;第四,在混凝土地板强度达到一定水平以后,对控制基标以及加密基标进行布设,并做好标识,在完成基标布设以后,要在道床板顶面使用墨线标记中心线位置。

2.3轨排架精确调整

为了确保测量数据的准确性,在借助轨道检测小车完成测量时,应该严格按照测量规定要求进行,通常在测站20~80m的范围内测量准确度较高,所以顺接段以及搭接段的测量长度应控制在62.5~20m,具体长度需要结合两次测量数据对比以及测量距离来确定。在此过程中,需要对测站位置、数据的收集和分析保持重视,在精调过程中,需要将小车静置在待测轨道当中,利用全站仪进行小车棱镜点的测量,从而对设计位置、轨道位置、位置偏差以及调轨方向进行实时的显示,使现场调轨作业能够获得相应的指导。

2.4测量控制网复测

第一,在进行复测以前,需要对线路测量的相关资料进行检查,并与设计单位针对现场桩橛进行交接,包括控制点、水准点、导线点以及GPS点等;第二,针对水准点高程、GPS点坐标以及导线点间距和右角进行展开复测,如果复测结果和设计单位的勘测结果存在差异,应在此进行复测,如果是设计单位的勘测资料存在误差,要通过协商之后进行及时的更正;第三,完成复测以后需要对复测报告加以编制,并反馈给设计和监理单位,在完成批复以后才能进行后续测量。

2.5测量精度控制中的注意事项

第一,不管是粗调还是精调,在对棱镜进行移动的过程中,都要一直面向全站仪,且棱镜与全站仪之间不能有阻碍物;第二,在精调轨排架时,工作区域当中严禁无关人员的进入,且在测量过程中要保证轨排架轨面具有较高的清洁性;第三,由于在精调过程中,轨排架和鱼尾夹板相连,所以在调整时要对连续2~3榀轨排架展开联测,就是要求每榀排架调整以后,都要对与之相连并完成调整的轨排架进行复测,确认是否存在影响,如果受到影响需要进行适当的调整。

3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铁路工程中,针对无砟轨道施工落实相关测量技术,并做好精度控制工作能够使无砟轨道施工质量得到有效的保证,因此相关部门在进行铁路施工的过程中,一定要将各项工作做好,以此来推动铁路建设事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1]范群述,张建锋.高速铁路无砟轨道施工技术难点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8(2):282-283.

[2]夏冰.高铁测量控制网及无砟轨道精调施工研究[D].江苏科技大学,2014.

[3]宫海鹏.无砟轨道施工精测技术及其运用[D].西南交通大学,2013.

[4]杭芬.无砟轨道基桩控制网测量技术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4.

[5]耿振峰.高速铁路无砟轨道CPIII控制网测量技术[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7,5(18):3483-3483+671.

[6]刘佳男.高速铁路桥梁及无砟轨道工程施工测量实践[J].商品与质量,2017,3(40):276.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