扣扣号是1135开头的,中间是452,结尾是139。他们做这个服务的
真心的劝你自己写吧,自己努力过才学到东西才发现到问题,否则你答辩的时候也狠难通过。
告诉你扣号是398开头的,中间是089,结尾是779。顶级服务体验,等你参与!2011-10-26
衣原体肺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摘要】 衣原体(chlamydia)家族仅有1个属,即衣原体属,包括4个衣原体种,即沙眼衣原体(C.trachomatis)、鹦鹉热衣原体(C•psittaci)、肺炎衣原体(C.pneumoniae)和家畜衣原体(C pecorum)。目的:讨论衣原体肺炎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与检查结果进行诊断。结论:肺炎衣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没有特异性,确诊完全依赖实验室检查。鹦鹉热肺炎主要根据有关职业史、接触史及血液和支气管分泌物做细胞培养发现病原体进行诊断。【关键词】衣原体肺炎 诊断衣原体(chlamydia)家族仅有1个属,即衣原体属,包括4个衣原体种,即沙眼衣原体(C.trachomatis)、鹦鹉热衣原体(C•psittaci)、肺炎衣原体(C.pneumoniae)和家畜衣原体(C pecorum)。沙眼衣原体引起人类沙眼、包涵体性结膜炎、非淋球菌尿道炎、宫颈炎等。如果母体有生殖道沙眼衣原体感染,则分娩时胎儿可受染,表现为新生儿沙眼衣原体肺炎和包涵体性结膜炎。鹦鹉热衣原体引起人类的鹦鹉热,表现为呼吸道感染或以呼吸系统为主的全身性感染。牛衣原体仅感染牛和羊,尚无引起人类疾病的报道。肺炎衣原体是近年才确定的衣原体新种,是肺炎、支气管炎和鼻窦炎的重要病原体。肺炎衣原体肺炎通常较温和,但恢复时间较长。与鹦鹉热不同的是,肺炎衣原体感染的患者没有疫鸟的接触史。肺炎衣原体所致的人类感染远远比其他衣原体种常见。(一)肺炎衣原体肺炎1.概述肺炎衣原体(chlamydia pneumoniae)为一种新定名的衣原体,主要引起呼吸道和肺部感染。2.流行病学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人类的肺炎衣原体感染具有世界普遍性,在美国和世界其他地区有一半以上出现过肺炎衣原体感染,即血清存在肺炎衣原体特异性IgG抗体。我们研究发现,国内肺炎衣原体感染率随着年龄的增加迅速上升,且没有性别差异;儿童感染率在20%左右,青壮年可达50 %~60%,老年人则高达70%~80%,考虑到人群中肺炎衣原体阳性率很高,感染后抗体逐渐下降,估计所有的人一生某个时候都有可能感染肺炎衣原体,且再感染也很常见。肺炎衣原体年发病率在5~9岁和10~14岁年龄组分别为9%和6%,是整个人群中发病率最高的两个年龄组。肺炎衣原体是严格的人类衣原体,不存在动物中间宿主,传染途径是通过呼吸道分泌物经人一人传播。家庭、学校、军队及其他人口集中的工作区域都可存在局部的流行或一般的流行。肺炎衣原体感染的传播速度较慢,即使在上述的人口密集区域。另有研究显示,肺炎衣原体的感染者不一定是传染源,而无症状的携带者则可能是传染源。肺炎衣原体肺炎占所有社区获得性肺炎的5%~10%左右。与肺炎支原体不同的是,大多数肺炎衣原体感染为无症状的隐性感染或未引起患者注意的轻微全身性感染,肺炎衣原体肺炎在成年及老年患者中更为常见,而在20岁以下的青少年中较少见。3.病因肺炎衣原体系革兰染色阴性,为严格的细胞内寄生病原体,在细胞浆寄生并产生光镜可见的包涵体。不同于病毒的是,它同时具有DNA和RNA及与革兰阴性细菌类似的细胞壁,且对广谱抗生素敏感。肺炎衣原体(TWAR)(1983年华盛顿分离株TW-183和1965年台湾分离株AR-39)系严格的人类病原体,不存在动物中间宿主。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显示,人类的肺炎衣原体感染是世界普遍性的,与人口密度有正向关系。4.临床表现轻者可无明显症状。青少年常有声音嘶哑、干咳,有时有发热、咽痛等咽炎、鼻窦炎和支气管炎症状,且可持续数周之久。发生肺炎通常为轻型,与肺炎支原体感染的临床表现极为相似。成年人肺炎可较重,特别是老年人,往往需要住院治疗。肺炎衣原体肺炎作为非典型肺炎的一种,在X线表现上与其他非典型肺炎有类似之处,即气腔实变征、毛玻璃状不透明影、网织状阴影、支气管肺炎和小结节影。HRCT(高分辨率CT)影像特征是以小叶为中心的阴影,腺泡状阴影,气腔实变和小叶状分布的毛玻璃状阴影,而气腔实变和双侧肺部发病在肺炎衣原体肺炎中较为多见。肺炎衣原体肺炎主要为不规则分布的间质性肺炎及局灶性肺炎,不同之处在于肺炎衣原体肺炎可见散在或小灶性泡沫细胞反应。5.实验室检查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和分类正常,但有80%的患者血沉加快。特异性实验室检查方法包括细胞培养、血清学和PCR技术。1)细胞培养 鼻咽部或咽后壁拭子、气管和支气管吸出物、肺泡灌洗液等标本均可用于衣原体培养。最近有报道称,经胰酶和(或)乙二胺四乙酸(EDTA)钠处理后的标本,肺炎衣原体分离率大大提高。分离物的鉴定可使用沙眼衣原体、肺炎衣原体种特异性单克隆抗体以及衣原体属特异性单克隆抗体。HL细胞系对于肺炎衣原体的生长最为敏感,也有报道HEP-2(人喉表皮癌)对肺炎衣原体的生长敏感。鼻咽部或咽后壁拭子是最常用的标本,气管和支气管吸出物、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标本财最理想,因为标本中病原体的含量较多,且结果更具临床意义。痰标本通常对细胞培养有毒性作用。与肺炎支原体采集标本相同,持拭子用力擦下尽可能多的细胞,因为衣原体与细胞相伴随。拭子应以藻酸钙、涤纶、聚酯纤维材料制作,柄为塑料或铝质。木质或竹质的棉拭子不宜使用,因为可能含有潜在的衣原体抑制物。标本运输液为含抗生素的2SP(含10%灭活胎牛血清的0.2mol/L的蔗糖磷酸盐缓冲液)。标本采集后应置于4℃冷藏,如果24小时内不能接种应置于-70℃保存。标本接种于离心培养管或培养板,目的使标本中衣原体颗粒在外界物理力的作用下被挤压吸附于培养细胞,从而提高敏感性。阳性标本在接种72~96小时内可见包涵体。分离物的鉴定可使用肺炎衣原体种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用间接荧光法或直接荧光法染色。 2)血清学 微量免疫荧光试验(MIF)是目前国际上最常用的衣原体血清学的标准方法,其敏感性远远高于以衣原体属特异性抗原为抗原的补体结合试验(CF),也优于以脂多糖(LPS)为基础的酶免疫测定(EIA)。血清学诊断标准:对于任何衣原体种,如MIF试验IgG≥1:512和(或)IgM≥1:32,则在排除类风湿因子(RF)所致的假阳性后可诊断为近期感染;双份血清抗体滴度4倍或以上升高也诊断为近期感染;IgG≥1:16但<1:512,且IgM抗体阴性,提示肺炎衣原体既往感染。3)PCR试验 PCR已成功应用于标本中肺炎衣原体的检测,如咽拭子标本。研究显示,PCR技术比传统的培养法敏感性高25%。另外,PCR的优点还在于不需要活的肺炎衣原体,因此运输或冻存不当造成的衣原体死亡不影响检测结果。6.诊断标准肺炎衣原体肺炎的临床表现没有特异性,确诊完全依赖实验室检查。呼吸道标本培养得到肺炎衣原体;血清肺炎衣原体抗体滴度呈4倍或4倍以上变化(增高或降低),同时肺炎衣原体抗体滴度(微量免疫荧光试验)≥1:32,可明确诊断。血清肺炎衣原体 IgG抗体滴度≥1:512或IgM抗体滴度≥1:16(微量免疫荧光试验)为有意义,应高度怀疑肺炎衣原体感染。7.鉴别诊断肺炎衣原体肺炎与肺炎支原体肺炎、军团菌肺炎及某些病毒性肺炎的临床表现相似,鉴别诊断也基本上依赖实验室检查。(二)鹦鹉热肺炎1.概述鹦鹉热是由一种革兰阴性、不活动病原体-鹦鹉热衣原体所引起。该病原体具有其他衣原体特性,为专性细胞内寄生物,寄生于鹦鹉和其他禽类(如鸡、鸭、火鸡、鸽、孔雀、雀类)的组织、血液和粪便中。与上述禽类接触或吸入鸟粪可得病;在急性发病期,亦偶可通过呼吸道引起人与人之间的传播。人受感染后,持续带病原体可达十年之久。本病绝大多数为散发。2.生理病理该病原体被吸入后,进入血行到达肝、脾的单核一巨噬细胞中繁殖,再经血行播散至肺或其他器官。肺内病变常开始于肺门,血。旨周围有炎症反应并向周围扩散,引起小叶性和间质性肺炎,尤以肺叶或肺段的下垂部位明显;细支气管及支气管上皮引起脱屑和坏死;肺泡中有炎症细胞和水肿液渗出,伴少量出血。严重者可有肺组织坏死和肺门淋巴结肿大,有时产生胸膜炎反应,肝脏可出现局部坏死,脾可肿大,心、肾、神经系统以及消化道均可受累产生病变。3.临床表现本病潜伏期为1~2周,长者可达4周。发病多隐匿。症状可似流感,产生严重肺炎始有发冷、发热,体温逐渐升高,可达40℃以上,伴相对缓脉。患者感乏力、肌痛、关节痛,可有鼻或斑疹,1周左右出现咳嗽,伴少量黏痰或痰中带血。此外,患者尚可出现恶心、呕吐、腹痛等消化道症状,以及嗜睡、谵妄、木僵、抽搐等精神症状,以儿童为多见。重者可有实变体征,偶出现肝脾肿大。X线征象示两肺浸润灶,从肺门向外放射,病灶可融合呈叶性分布,下叶较多。常有弥漫性支气管肺炎或间质性肺炎表现,有时可见粟粒样或明显实变阴影或少量胸腔积液。白细胞计数正常或轻度增高。4.诊断标准主要根据有关职业史、接触史及血液和支气管分泌物做细胞培养发现病原体进行诊断。血清补体结合试验阳性虽不能区别衣原体的种类,但若结合接触史仍不失为目前简便的诊断方法。双份血清抗体滴度有4倍增加或单次效价在1:64以上,即具诊断价值。目前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法,以单克隆荧光检测标本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参 考 文 献[1]鲁继荣,张一宁,王玥,刘桂英,傅文永,王敏;儿童肺炎衣原体肺炎病原学检测及其临床应用[J];中华儿科杂志;2001年10期[2]刘宁;患儿肺炎支原体、衣原体诊断价值[J];检验医学;2007年02期[3]俞信忠,王卓英,吴满武,许平,曾艳,郑淑芳;335例儿童肺炎衣原体急性下呼吸道感染分析[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4年11期
人体内微生物与人类健康越来越成为生物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它是人体内不可忽视的一部分。随着精准医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自身肠道菌群的了解越来越多。它应该与人体内的心、肝、脾、肺、肾相同,是人体内的一个重要器官。
一、微生物和微生物组
人类微生物群是指一个特定的微生物环境,比如口腔、结膜、肠道和阴道。自从微生物寄居在人类肠道内后,人类的生活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个成年人的肠道中,有大约1014中细菌,这个数量是人类体细胞的10倍。
肠道菌群有以下几个特点:
宝宝出生后不久,肠道菌群就开始在人类肠道内形成。最早的居民是大肠杆菌、金黄色葡糖球菌和场球菌等兼性需氧菌。在出生一两周之后,由于肠道内环境的变化肠道内会出现拟杆菌、梭状芽孢杆菌等。
在成人肠道内,有拟杆菌、梭状芽孢杆菌、梭杆菌、真杆菌、消化球菌、消化链球菌属。相对来讲埃希式菌、克雷伯氏杆菌、乳酸杆菌和肠杆菌相对来讲较少。
肠道菌群通过与人体相互作用可以起到如免疫反应、防止病原菌的入侵和维持内环境的稳定等作用。
二、精准医学与个体化用药
高通量技术大大降低了人类获得从基因到蛋白质表达的成本,我们可以通过这种“全贯穿”的研究了解人类自身的代谢性疾病。
“全贯穿”医学研究将颠覆“一种药物一种疾病”的传统治疗方法,未来,我们将得到具有个体化差异的治疗。个性化医学通过研究疾病的各种亚群分类特征、研究每位患者特定的易感性。
精准医学通过一个或多个基因的类型来指导用药。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经批准了包括针对Her2基因用药的赫塞汀;针对EGFR19外显子突变的吉非替尼和厄洛替尼;针对ALK重排的克唑替尼。
目前,精密医学在癌症领域相对应用比较多。
三、人类肠道菌群与健康
现在,我们通过对肠道微生物更加深入的学习,开始了解肠道微生物系统的失衡可以导致疾病。
1、肠道菌群代谢类疾病
肥胖和糖尿病是两种典型的代谢性疾病,近年来,油烟机表明,肠道微生物与肥胖和胰岛素抵抗相关。
肥胖是一个遗传与环境相互作用的复杂问题,肥胖的动物需要摄取更多的能量来维持正常的生命活动。科学家发现,肥胖小鼠的肠道内拟杆菌显著减少而厚壁菌显著增加。这种变化也在人类肠道菌群内得到了证实,这两种菌的变化可以提高胖子从食物中获取能量的能力。科学家还发现体内某一种菌群丰度较低,容易患有肥胖、糖尿病和血脂症。通过饮食,我们可以影响肠道微生物的丰富性,减轻炎症,规律的饮食可以帮助肥胖患者保持健康。
2、肠道菌群与自身免疫性疾病
自身免疫学疾病是机体对自身抗原产生免疫反应,会对组织造成损伤。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Ⅰ型糖尿病和甲状腺自身免疫性疾病。
这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同时也与肠道菌群相关。同时肠道菌群失调往往容易造成糖尿病、心脏病和肥胖等疾病。与健康人相比,Ⅰ型糖尿病患者肠道内的产丁酸细菌丰度较低。卵形拟杆菌的增加和厚壁菌的减少可作为Ⅰ型糖尿病早期诊断的辅助指标。
科学家报道,乳酸菌、毛螺菌和维甲酸在肠道菌群中的丰度变化可引起红斑狼疮这种自身性免疫疾病。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代谢运输途径被发现是由于菌群变化所导致。研究推测,嗜血杆菌的减少和唾液乳酸杆菌的增多有可能是导致类风湿关节炎的主要原因。
肠道微生物的多样性和稳定的微生物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发展有显著正相关。
3、肠道菌群与心理性疾病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进步,人类的心理压力也在不断增加,根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2001年时,世界各地平均每四个人就有一个人受到精神疾病的干扰。到2020年时,心理健康问题将会是人类疾病的主要问题。
自闭症是一种严重、普遍的发展性疾病,遗传和环境因素都可能导致自闭症,现在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自闭症与肠道菌群相关。
以往研究表明,自闭症儿童体内乳腺杆菌含量较高而双歧杆菌含量较低。这两种菌其实都是有益菌,但其实人体内的任何类型的细菌失衡其实都会带来危害。研究表明拟杆菌、梭状芽胞杆菌产生的丙酸可以引起大鼠的自闭症。萨特氏菌的含量与儿童自闭症成正相关。
焦虑症是另一种常见的精神病,焦虑情绪与肠胃道紊乱有关,研究表明摄取乳酸杆菌可以调节焦虑相关的行为。
使用益生菌调节肠道可作为自闭症的替代手段。
4、肠道菌群与肝脏疾病
肠道和肝脏有密切的相互作用,非酒精性肝病、肝硬化与肝细胞癌都与这种相互作用的机制密切相关。肠道微生物同时在肝病的发生发展中也起到重要作用。
肥胖是世界普遍流行的疾病,非酒精性脂肪肝与肠通透性增高、小肠细菌显著升高密切相关。
肝硬化这种慢性肝病现在越来越普遍,通过对比健康人,发现病人肠道内的菌群结构明显不同。
肝癌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其预后性非常差,转移、病死率较高。肥胖和脂肪肝都是导致肝癌的主要原因,饮食导致肠道菌群内的物质代谢水平发生变化可导致炎症的增加和促进肿瘤的生成。
5、肠道菌群与癌症
癌症是人类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目前还没有治愈癌症的理想办法。但是科学家们已经找到了一些可以预测癌症的方法。比如可以通过肠道内的信息来预测结直肠癌的发生,研究人员发现,可以通过肠道菌群分析,更加有效地识别癌前腺瘤性息肉,其敏感性和准确性比便隐血检测要高。此外,研究表明,通过识别肠道菌群后来进行调节也可以起到一定的抗癌功效。
编者:id4hehe
文献来源:Yujing Bi, Nan Qin, Ruifu Yang. Human Microbiota:A Neglected “Organ” in Precision Medicine. Infect Dis Transl Med2015;1(2):63-72.
关注我们:搜索微信公众号“癌度”,了解更多关于肿瘤和基因的资讯。
转载文章请注明来源公众号及作者
您好,很高兴回答您的问题。
自闭症是有可能是因为肠道和胃的关系导致的,目前对于自闭症的病因现在依然不明确,但现在越多越多的研究认为,除了遗传因素外,与环境、代谢、营养物质缺乏、食物不耐受、氧化应激、线粒体功能异常、肠道生态失调、免疫失调等生物学因素紧密相关。
临床研究与动物实验也均证实了肠道菌群-肠脑轴的存在,肠道菌群失调可能导致肠道炎症、胃肠道功能不适和生成较多的神经毒性代谢物,并引发许多肠-脑疾病。
今年我国学者的研究也发现肠道微生物谱的改变与自闭症谱系障碍的异常神经代谢活动有关,这个研究成果也揭示了自闭症患者的肠道菌群在门、属和种水平上和健康儿童的菌群结构及其代谢的差异;自闭症患者组的菌群发育可能处于相对停滞的状态;便秘可能会增加孤独症患者体内肠道菌群的异质性特征。并发现部分肠道菌群的代谢物参与了神经递质的代谢途径,自闭症患者的基因的功能变异和差异菌群及其菌群的代谢物有显著的关联,并以自闭症和智力低下的风险基因KDM5家族突变为例详细的解读了KDM5突变导致社交行为障碍与肠道微生态失衡的关系,这些结果为进一步从肠-微生物-脑轴揭示自闭症的病理机制奠定了基础[1]。
肠道是人体重要的免疫器官,被称为人的“第二大脑”,许多与自闭症相关的研究也显示了肠道功能的改变,会影响大脑的发育和功能,最终影响其行为改变。
自闭症是一种以不同程度的言语发育障碍、人际交往障碍、兴趣狭窄和重复或刻板行为为特征的神经发育障碍。在世界范围内,平均每150名儿童中就有1人患有自闭症,且发病率不断攀升;在美国每68名儿童中就有1个患有自闭症。虽然自闭症的发病率很高,而且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是自闭症背后的原因仍然没有完全弄清楚。与没有胃肠道问题的自闭症儿童相比,有胃肠道问题的自闭症儿童更有可能出现更严重的睡眠紊乱、突发性烦躁、不明原因的哭泣、攻击性行为等症状,行为评分也明显更糟。其它以胃肠道功能紊乱为特征的疾病中也可以看到类似的行为和神经问题,表明胃肠道功能紊乱和行为改变之间的联系。患有乳糜泻的儿童也经常表现出心理问题。焦虑、抑郁、癫痫、严重的渐进性神经病变、步态共济失调和肢体共济失调也常见于成年的乳糜泻患者。患有肠易激综合征、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的患者,通常也会出现一定的精神问题。自闭症儿童胃肠道功能紊乱的潜在病理学研究发现:α-1-抗胰蛋白酶的浓度较低,暗示着肠道蛋白质的损失;乳果糖-甘露糖测试表明肠道通透性增加;以及内窥镜检查发现胃肠道存在弥散性炎症。这种炎症的确切性质一直备受争议,然而,研究表明,与有胃肠道问题的正常发育儿童相比,有类似胃肠道问题的自闭症儿童存在激活的淋巴细胞、单核细胞、自然杀伤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向胃肠壁的侵入。
炎炎夏日时,游泳是个好选择,不过这个游泳池水够干净吗?有时水中会有大肠杆菌,大肠杆菌含量过高时甚至不得不把海滩关闭。至今为止,水质检测技术还不够快,也不能够检测所有水质。 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的研究人员发明了一种新型快速检测方法,使用一张简单的试纸,就可在短时间内检测出游泳池水大肠杆菌数量。该试纸表面覆盖有一种化学成分,会与大肠杆菌发生反应并变色。有了这样的快速检测试纸,便可在大肠杆菌爆发前检测出,从而改善公众安全。4月17日发表于《分析和生物分析化学》(Analytical and Bioanalytical Chemistry)的研究报告显示,如果水中大肠杆菌浓度达到有害程度,用该试纸可以快速简单地检测出来,准确性比目前手提式检测技术高很多。 论文的第一作者、麦克马斯特大学化学教授布雷兰(John Brennan)指出,一向以来,大肠杆菌群都是一大问题。目前检测大肠杆菌的方法都比较缓慢,而且不太可行,因为在检测前都要以在实验室先培育扩大为基础,这就导致反应措施会有延时。 生物活性试纸其实是旧瓶装新酒,早在20世纪50年代末,医生就开始使用生物活性纸检测尿液葡萄糖含量。在近几年,该领域才开始快速扩展,为了开发新应用,研究工作变得不断复杂化。 新型试纸表面覆盖有能与大肠杆菌反应的化学材料,并使用喷墨打印技术印刷出来,有点类似于桌面打印机。在30分钟内完成取样,试纸颜色若是发生改变,则说明有大肠杆菌存在,并通过颜色来显示大肠杆菌的不同形式和浓度。 将来,普通消费者也许就可以不需要其他附加设备、科学知识和长时间的等待,通过此方法简单可靠地检测水质。现在存在的一个问题是,没有又简易,又快速和便宜的方法检测游泳池水,当然,饮用水也是如此。
基本上所有的室内游泳池都是一年以上换一次水,有的甚至终身不换。使用的都是循环水,所以平常可以通过肉眼观察一下水池,如果清亮见底的话,水就比较干净,若是有很多的悬浮物就说明水脏了。
游泳池的水干不干净检查方法:1、用眼看,如果直接能看出来水很脏,那就不要去洗了。2、用手摸,凭感觉,如果感觉水质很“滑”,那么肯定不干净。3、测试,用消过毒的玻璃杯取游泳池的水20毫升,放入水螅五只,认真观察其生活状况,作好记录,如果一星期后水螅死亡,则水很干净,否则很脏。
学术堂整理了十个关于大肠杆菌的论文题目,供大家参考:1、大肠杆菌表达系统的研究进展2、重组大肠杆菌高密度发酵研究进展3、山东省鸡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4、大肠杆菌mtID基因和gutD基因的克隆,全序列测定和高效表达5、我国部分地区禽病原性大肠杆菌的分离与鉴定6、中国不同地区家禽大肠杆菌血清型分布和耐药性比较研究7、大肠杆菌毒力因子研究概况8、致病性大肠杆菌的耐药性监测9、动物大肠杆菌耐药性的变化趋势10、纳米银对大肠杆菌的抗菌作用及其机制
学术堂整理了十个关于大肠杆菌的论文题目,供大家参考:1、大肠杆菌表达系统的研究进展2、重组大肠杆菌高密度发酵研究进展3、山东省鸡大肠杆菌的分离鉴定4、大肠杆菌mtID基因和gutD基因的克隆,全序列测定和高效表达5、我国部分地区禽病原性大肠杆菌的分离与鉴定6、中国不同地区家禽大肠杆菌血清型分布和耐药性比较研究7、大肠杆菌毒力因子研究概况8、致病性大肠杆菌的耐药性监测9、动物大肠杆菌耐药性的变化趋势10、纳米银对大肠杆菌的抗菌作用及其机制
大肠埃希菌201株耐药性分析胆盐抑制冷冻保存大肠杆菌生长的研究分子生物学中常用的大肠杆菌菌株大肠杆菌高效表达重组蛋白策略
《肠道菌群,为何震撼人心?有何巨大机会?》文章发出后,有朋友说,热心肠先生口气不小啊:一说要参与全球和国家公共营养和健康政策;一说要约见面,至少得投资XXXX才可以!
话说,我说的是肠道菌群的研究能给全球和国家公共营养和健康政策带来启示,不是说我能搞定;而另一个问题呢,这两天我的微信、电话爆掉了,只能躲闪着,好有时间把这篇文章写出来。
所以若不是要紧事、若不是带着诚意约我谈合作,再熟悉的朋友,最近请尽量不约我见面,尽量仔细阅读我这两篇文章,尽量多给我留一些时间写科普,可以不?
当然,可能有人会问,口气这么大的热心肠先生和他想的商业,靠谱么?
呃(⊙o⊙)…我只能说了,文如我人,我写的就是我想做的。
至于靠不靠谱,你自己确定就是喽,反正我在BP里确实是这么写的:
废话不多说了,今天我把其他可公开的内容分享出来:
①上道的热心肠先生和小伙伴们
有人说很喜欢上面这张图。
我也很喜欢,不过我更喜欢图上的标题。这不是因为我自恋于自己取的标题,而是因为这是我下半辈子会全力以赴的事业。
这个事业,是一门生意,但也可能会让我对这个社会、对客户的健康做出自己的贡献(别说我道德婊哈,我真是这么想的)。
当然,说实话,一开始我确实也在想要不要用这么大的标题,毕竟我和小伙伴们现在运营的公司,刚刚起步,小得不能再小:全职5人,兼职若干,所以快要累死宝宝们了。
那既然是起步阶段,说这么宏大一件事,不就是连走都还没学会,就想跑嘛?感觉热心肠先生有点忽悠啊?
so what?
在肠道这一超级赛道上驰骋,是我们的理想,我们至少已经上道了!
②对微生物和人类关系的新认识揭开疾病的秘密,带来新的历史机遇
N Engl J Med. 2002 Sep 19;347(12):911-20.
嘚瑟的话说完,我们回到正题。
我先分享两张看起来跟肠道关系不大,但实则可能关系极其密切的图。
十四年前,《新英格兰医学杂志》上发表了上面这张图,说明人类在50年里,通过努力,让一些跟特定微生物有关的疾病发生率大幅降低。
但同时对比的是,一些自身免疫性疾病发生率大幅攀升:
N Engl J Med. 2002 Sep 19;347(12):911-20.
当时人们很难解释这是为什么,那时候连人类基因组计划都还没有全部完成。
而第一个微生物组计划,6年之后才开始;美国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的Jeffrey Gordon教授和学生Peter Turnbaugh,也只是在2年之后才发表了第一篇肥胖和肠道菌群貌似有关系的论文。
但是现在人们逐渐意识到,这一切的发生,可能是因为我们与细菌等微生物,特别是肠道微生物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我们“消灭”了一些微生物,却没有“安排”其他有益微生物,去有效地训练免疫系统。而免疫系统功能发生障碍,可能促进了自身免疫性疾病逐步攀升。
理解了我们的健康和疾病、幸福和悲伤的转变,可能是因为自身与微生物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我们就有可能有针对性地制定新的健康政策、开创新的商业领域、提升人类的健康和幸福感。
③喧嚣之中,哪些产品和服务会爆发
在上一篇文章里,我用过“喧嚣”这个词,确实很多企业正在利用“火热的”“逆天的”肠道菌群研究在给自己的产品和服务背书。
我觉得也无可厚非,乳酸菌饮料、酸奶、益生菌、益生元等,是大家自然而然能想到的,可用于改善肠道菌群的产品形态。
但远不仅于此,就如下面这些市场中已经成熟或者正在成熟路上,更性感的产品或服务:
当然,我个人认为,其中最性感的可能不是某个产品,而是这样一个全新的医疗健康上下游协作的模式:
从微生物检测出发,到提出个体化的治疗或营养方案,再到干预方案的执行,最后通过生理指标监控掌握干预的效果,可以形成一个完整的个体化医疗和健康管理闭环。
基于科学,围绕着这个闭环开展的商业模式、产品和服务设计,或许能在医疗健康领域大放异彩。
④新模式、新赛道里的7大历史机遇
这是今天这篇文章的主题内容,从上面说的闭环出发,我个人简单勾画了围绕着肠道健康可能形成的生态链。
基础研究、临床应用、疾病预防、产品研发、原料生产、媒体传播、母婴等七大领域都有很多机会。
行业很新,还有很多机会我可能并没有列出;而且因为新的研究发现不断涌现,每个列出的机会随时都面临着洗牌。
当然,我说的是商业机遇,至于科学研究的机遇,那会更波澜壮阔,这个不多表了。
⑤在美国有什么性感的公司?
师夷长技以制夷,这话说了一百多年了。可惜的是,在肠道领域,我们继续需要“师夷”。
美国人在微生物组研究上,超过中国很多,他们搞出来的公司,也是比中国公司性感很多。
上面列出来的公司,大家感兴趣的,可以去调研了解一下,感觉光是网站就比好些中国公司做得好。
⑥充斥伪科学甚至反科学的中国市场或许有讲科学的机会?
宿便有10斤?!我滴妈啊,我的肠道细菌只有2斤多,应付不过来啊!
这时候,我们需要对肠道的科学认识:
Am J Gastroenterol Suppl 2012; 1:15– 21
在中国,有很多神奇的号称能包治百病的产品:
这时候,应该有人扛起科学营养和膳食结构的大旗,造福于国人:
在中国,包括一些“科学家”在内,在推广产品的时候也是懵懵懂懂(或许是自己心知肚明,想着让消费者懵懵懂懂着下单):
这时候,需要正本清源:
需要特别说明一下,上面这张图也只是对肠道细菌进行了大致分类;益生菌是否益生,要在菌株水平进行研究和声称,不过这就不展开多说了。
充斥着伪科学甚至反科学产品的中国市场,或许能给讲真科学的产品很大机会。
靠谱的公司和产品要扛起科学的大旗,共同建立起行业的声誉,真正能够利用科学,为提升中国人的健康水平、赢得消费者的认可做出自己的贡献。
现在热心肠先生的影响力还非常有限,但不管是现在力所能及,还是哪天拥有更大话语权,看到伪科学、反科学、忽悠人的人、公司、产品、服务,我都会提醒大家的。
⑦热心肠先生和小伙伴们专注的和布局的到底都有什么?
关于肠道知识和商机,我们貌似懂得比较多,但热心肠先生和小伙伴们自己要做的事却相对简单:
热心肠道 = 垂直社群(专业群体+目标人群)+ 可信的互联网商城
第一步做社群,第二步做靠谱商城。
上面的图,则是实现路径上我们做的互联网或实物产品。每个产品都在摸索中,也都有一些进展,我们每天都在实实在在帮助用户,商业运作则在逐步展开。
同时,热心肠先生也在筹备一支肠道健康投资基金。我们自己不做也做不了,但是在肠道超级赛道上的优质公司,我们会通过投资适当参与。
当然,为避免广告,也因为跟某些投资人的约定,很抱歉就不敞开讲了。
食品快速检验检测技术以其简捷性和便携性两大优势得到了快速发展。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食品快速检测技术论文,希望你们喜欢。
食品的快速检验检测技术
摘要:食品安全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文章介绍了目前常用的食品安全快检技术,并展望了其发展方向。
关键词:食品安全 快检 技术综述
引言
食品安全(food safety)是指食品无毒、无害,符合应当有的营养要求,对人体健康不造成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俗话说“民以食为天”,食品安全关系到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到社会和谐稳定,而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层出不穷,加了吊白块的面粉,有毒的大米,注了水的鸡肉,掺了石蜡的火锅底料,硫酸泡过的荔枝,以及假酒假烟假蜂蜜劣质奶粉充斥着市场,真让老百姓担心起这片“天”。因此,对食品的生产、加工和销售环节实施监测监控势在必行,食品安全分析检测技术应运而生。
传统的食品安全分析检测技术主要是指化学分析法和大型仪器检测法,相对成熟。但它们的操作只能局限于实验室,操作复杂,耗时长,不能满足对食品质量安全实时监督掌控的需求,尤其在突发事件时,快速检验检测技术以其简捷性和便携性两大优势得到了快速发展。
1、食品快速检验检测技术的研究现状
1.1 化学速测技术
化学速测技术主要是根据待测成分的某些化学性质,将样品与特定试剂发生水解、氧化、磺酸化或络合等化学反应,通过与标准品的颜色比较或特定波长下的吸光度比较,以获得检测结果,通常也成为化学比色分析法。
利用普通化学原理的速测法主要包括检测试剂和试纸,随着检测仪器的不断发展,国内外均已有与测试剂相配套的微型光电比色计。针对试纸检测的仪器也有报道,如硝酸盐试纸条[1],主要是将硝酸盐还原为亚硝酸盐,在弱酸性条件下与对氨基苯磺酸重氮化后,和N-1-盐酸萘乙二胺偶合形成紫红色染料,试纸变色,插入检测仪读数即可。德国默克公司生产的与试纸联用的光反射仪技术相对成熟,国内尚无商品化仪器问世。
利用生物化学原理的速测法主要应用于微生物的检测,商品化成品以美国3M公司的PerrifilmTM Plate系列微生物测试片为代表,在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时,只需要测试片与确认片配套使用即可。测试片有上下两层薄膜组成,下层的聚乙烯薄膜上印有网格,便于计数,同时覆盖着含有特异性显色物质和抗生素的培养基,若样品中含有金黄色葡萄球菌,无须增菌,直接接种纸片培养24h后便可观察到显示出特殊颜色的菌落;确认片与测试片相似,只是含有不同的特异性显色物质,将有疑似菌落的测试片影印到确认片后,培养1-3h即可观察,不需进行繁琐的生理生化鉴定。而常规的Baird-Parker平板计数法耗时长达78h。
1.2 酶抑制速测技术
酶抑制速测技术主要用于食品中农药残留和重金属的快速检测。这些物质可通过键合作用造成酶的化学性质和结构的改变,产生的酶-底物结合体会发生颜色、吸光度或者pH值的变化,通过测定这些变化以达到定性或定量检测的目的。根据检测方式的不同,可分为试纸法、pH计法和光度法。相比而言,试纸法成本低、操作简单,更易于推广。它主要是将酶和底物分别固定在两张试纸片上,当样品中有待测组分时,会对酶产生抑制作用,两张试纸片接触后,酶和底物结合便会发生显著地颜色变化,比较适合农贸市场和超市等一些食品集散地的实时安全监管。由于该方法的检出限和保存性等方面的局限,只适用于初筛检测[2]。
1.3 生物传感器速测技术
生物传感器技术是利用生物感应元件的专一性,按照一定的规律将被测量转换成可用信号,使这种信号强度与待测物浓度形成一定的比例关系,具有快速、灵敏、高效的特点,是目前食品安全检测技术的研究热点,广泛应用于食品中农药残留、兽药残留等方面的检测,与传统的离线分析技术相比,它更适应于在复杂的体系内进行快速在线连续监测,在现场快速检测领域有着不可逾越的优势,按照传感器类型又可分为免疫传感器、酶传感器、细胞传感器、组织传感器、微生物传感器等等。
免疫传感器是在抗原抗体结合免疫反应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生物传感器。利用压电免疫传感器检测食品中常见肠道细菌时,通过葡萄球菌蛋白A将肠道菌共同抗原的单克隆抗体宝贝在10MHz的石英晶体表面,以大肠菌群为例,响应值可达10-6-10-9。
1.4 免疫速测技术
免疫速测是利用抗原抗体的专一、特异性反应建立起来的方法,根据选用的标记物可分为放射免疫检测、酶免疫检测、荧光免疫检测、发光免疫检测、胶体金免疫检测等。酶联免疫吸附检测法是应用较为广泛的一种免疫速测技术。它将酶标记在抗体/抗原分子上,形成酶标抗体/抗原即酶结合物,抗原抗体反应信号放大后,作用于能呈现出颜色的底物上,可通过仪器或肉眼进行辨别。目前,黄曲霉毒素酶联免疫试剂盒已广泛应用于食品检测中。
1.5 分子生物学速测技术
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是近年来分子生物学领域中迅速发展并运用的一种技术,在食品检测中主要用于微生物的检测。它利用是否能从待测样品所提取的DNA序列中扩增出与目标菌种同源性的核酸序列来判定是否为阳性,该方法从富集菌体、提取遗传物质、PCR扩增到电泳、测序鉴定,可控制在24h,而致病菌的传统培养检测至少需要4-5天。
随着研究的逐深入,由PCR技术派生出的实时荧光PCR法、DNA指纹图谱法、免疫捕获PCR法、基因芯片法等也逐步得到了应用。基因芯片技术可以在很小的面积内预置千万个核酸分子的微阵列,利用细菌的共有基因作为靶基因,选用通用引物进行扩增,利用特异性探针检测这些共有基因的独特性碱基,从而区分出不同的细菌微生物。该法特异性强、敏感性高,可实现微生物检测的高通量和并行性检测。
2、食品快速检验检测技术的发展方向
食品安全快检法以其简捷性和便携性两大优势得到了快速发展,但缺点也显而易见,需要完善的地方依然很多:
2.1 简单 速检验检测技术往往是由一些非专业技术人员使用,因此,检测方法采样、处理、检测、分析等各个环节简单、易行是该方法的一大发展趋势。
2.2 准确 检法前处理简单,势必导致待测样品纯度不高,基体干扰大。因此,在今后方法的研究中,应更多关注与如何避免假阳性结果,尤其是在分子生物学速测法中,增强靶基因的特异性、引物的特异性、排除死菌体造成的假阳性应得到进一步探索。
2.3 便携 着微电子技术、智能制造技术、芯片技术的发展,检测仪器应向微型化、集约化、便携化方向发展,以满足更多的现场、实时、动态的检测要求。
2.4 经济 测成本的高低直接决定着检测技术能否得到广泛的推广和应用,如何在确保又好又快的检测基础上,尽最大可能的降低成本也是今后的研究方向。
2.5 标准化前,我国尚未制定出与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技术相关的标准和规范,这也阻碍了快检法的推广和应用。随着技术的提高和检测中对快检法的需要,应及时制定出相关标准规范以增强快检结果的认可性和权威性。
参考文献
[1]房彦军,周焕英,杨伟群。试纸-光电检测仪快速测定食品中亚硝酸盐的研究【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04,22(17):18-21
[2]易良键。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方法的应用和研究【J】中国信息科技,2012,3:46
点击下页还有更多>>>食品快速检测技术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