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幼儿园混龄教育的价值与实施论文
一、混龄教育的价值
多项实验和行动研究表明混龄班的孩子探究欲望较强,能积极、主动地将多种感官运用到对事物的感知上,而且乐于合作、谦让、助人、分享。当分享、谦让出现问题时,孩子们能在平等竞争的基础上自己找出办法解决问题,形成一种公平竞争基础上的谦让。他们对感兴趣的物体或活动也能持续更长时间,表现出很强的学习兴趣、专注精神与坚持性。
具体而言,首先混龄教育对幼儿学习习惯的养成有积极的意义。小班孩子对超过自己能力范围的探索任务,会向中、大班幼儿寻求帮助,他们的互动是互相促进的过程,即混龄班大带小、小促大的氛围能够为小龄幼儿提供更多看、听、模仿的机会,给大龄幼儿提供更多讲解、操作、示范的机会,彼此交流,彼此学习,可以强化孩子们好奇、探索、求知的欲望,促使他们自己主动解决问题、寻求答案的方法。其次,混龄教育有助于幼儿良好交往行为习惯的养成。混龄班给孩子们创设的是一种家庭式的温馨氛围,在其中身心可以得到彻底的放松,减少对老师的依赖,而容易形成孩子之间因为相互信任、关心建立起来的良好同伴关系。混龄班的大孩子常常会以自身的榜样、语言鼓励和动作抚慰,时刻关心和调整小弟弟、小妹妹的言行,这种力量是相当感人的,也是成人无法达成的。同时,小孩子们随其年龄和角色地位的变化,可以逐步学会谦让和包容,包括服从、示范、讲解、指导他人、共同协商等,这使得他们的社会交往行为越来越熟练、多样和复杂化。再次,在生活行为习惯养成方面,混龄班的大孩子通常都有较强的榜样意识,在相互学习、相互竞赛的氛围中,他们以哥哥姐姐自居而主动帮助小弟弟、小妹妹,也强化了他们自身的生活自理能力。对小弟弟、小妹妹来说,则更容易通过模仿哥哥、姐姐而掌握相关的生活行为技能,逐渐学会自我服务。
二、混龄教育的实施
(一)混龄教育班级规模与构成
混龄班是像“家”一样的班级,老师就像妈妈一样,带着自己大大小小的孩子,在这个温馨的“家”里共同学习共同成长。这决定了混龄班人数不能过多,否则容易导致诸多问题,如教师难以照顾到所有孩子,孩子之间的冲突增加等。我们经过反复实践发现,24 人的混龄班教育效果比较好,每年龄段8 人,每毕业8 名幼儿,再招收8 名小班幼儿,教师配备标准应不低于每班2 教1 保。同时,要注意男女儿童比例协调,最好是男女幼儿比例1:1,这样一方面有助于形成男女优势互补的生态环境,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幼儿确立性别认同,理解社会对性别角色的期待,促进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
(二)混龄教育课程及其特征
混龄教育课程是指围绕一个主题,师幼共同创设与主题相关联的活动区域,渐进投放满足不同年龄层次、不同幼儿活动需要的区域材料,幼儿按照自己的能力和意愿,自主选择活动内容和活动材料,教师适时给予支持与引导的一种动态的系列开放活动。现代的幼儿园教育将教育内容划分为五大领域,并且根据不同的年龄划分成不同层次的知识单元,这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并不充分,因为知识本身是整体的,儿童接触的事务并不是以片面的知识形态出现的,而是整体呈现、可感可知的,因此幼儿园课程应该首先充分考虑知识的整体性。其次,孩子具有自我建构的能力,在面对复杂、整体的事物时,孩子们并不是分析性的,而能够通过自身的感受构建自己的个体世界,进而实现成长,由此决定了幼儿园混龄教育课程还应呈现出明显的主题性、活动性和发展性的特点。
主题性是幼儿混龄教育课程整全性的体现,只有围绕主题组织教育活动,幼儿才能触摸到事务的全貌,尽管不一定能够理解事务的全貌。具体而言,就是要通过整合科学、艺术、社会等相关课程领域,形成活动主题,而且主题要适合混龄班3~6 岁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参与,体现不同的层次目标,能够促进全班幼儿的发展。活动性是混龄教育课程对开展形式的要求,即混龄教育课程必须以活动的形式开展,要让师幼在活动中体验、探究和发现事物的真理。发展性则是基于混龄教育的根本特征提出的基本要求,宏观上不同年龄的孩子都需要发展,微观上混龄班中存在着不同的年龄群体,其具体的发展需求存在明显差异,因此混龄教育课程的组织和实施应切实关注发展性,以让不同年龄的孩子都能够根据自己的心身发展条件接触到自己需要的课程内容,并获得相应的发展。
(三)混龄教育课程的具体实施策略
首先,应能根据不同的教育目标对混龄班幼儿进行分组,如可分为集体混龄和小组混龄开展活动,也可分为大中组、中小组进行混龄活动,还可以打破年龄界限按幼儿的能力分组,中班能力强的可参与到大班活动,小班能力强的可参与到中班活动。此外,还可以互补混龄分组,即在同一活动中,将不同年龄、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分成若干个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互帮互学、共同发展。
其次,应采取适宜的活动策略。一是情境创设。在主题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应能根据主题线索,师幼共同探索主题开展的思路,生发主题活动的具体环节,并创设相对应的面对三个年龄段幼儿呈现的活动情境,如主题、区域环境的布置、材料的供应等,为幼儿之间的'相互学习提供更具开放性的活动空间;二是应将分组活动和个别指导结合起来,充分考虑三个年龄段幼儿不同的年龄特点、能力差异、兴趣爱好等,鼓励幼儿自主选择,教师对幼儿进行观察,并适时给予支持、帮助和指导;三是成果分享。这是幼儿与幼儿、幼儿与教师的互动活动,分享经验,相互启发,共同体会成长的快乐。
再次,应把握混龄教育实施的流程。在主题统领的区域活动中,教师在充分了解幼儿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应用“分层”的思路对主题目标进行分解,对活动达成的不同目标度进行预设,以体现对每个幼儿的“关注”。在此基础上,教师应分别制定适合不同年龄段幼儿的活动目标,然后能依据不同层次的活动目标,设计有层次性的环境,投放有层次性的材料,从而便于不同年龄段、不同能力水平、不同兴趣的幼儿进行自主选择和活动。而在依托于区域活动的同时,教师要善于将领域知识融合进去,关注幼儿获得知识经验的整体性。对区域活动内容的确定可从片段到整体、分科到领域、领域到融合的探索过程入手,同时在课程的具体实施中,教师可结合自己的观察,发现不同年龄层次幼儿62的兴趣和需要,不断地生成新的主题,实现课程生活化。
三、开展混龄教育的注意事项
(一)应建立温馨平等的师幼关系
在混龄班里,师师之间须默契配合,彼此尊重,都能基于幼儿为本的成长需要,各司其责,思考自己的言行是否为人师表,创设的环境是否和谐生态,所做的工作是否有效有益,是否能够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只有在这样的环境里,幼儿才能情绪稳定而愉快,主动积极地与伙伴和教师交往,有序地游戏、学习,自由地生活。当他们遇到矛盾的时候,大的孩子才有信心充当调解员的角色,依靠自身的经验储备以及对交住策略、方法的理解运用,对幼小儿童提出合理化建议,并得到他们的认同,由此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关爱分享谦让等品质才能不断得到提高。
(二)教师须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
混龄班教师应有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和学习观,能将每个幼儿都看作是有着自己独特发展路径的人,能纵向地看孩子的发展,而不是横向比较,能学会观察和耐心等待孩子的成长,能看到每个孩子的成长都有一定的生长期,不再以所学知识和技能的多少来评价孩子,而能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多元地看待孩子,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此外,混龄班的组织和教学还要求教师能在把握每个年龄段幼儿不同学习特点的基础上设计教学,对其发展目标与状态进行合理的预设,明白幼儿学习是在与同伴交往过程中自我建构和实现的,故教师观察儿童的意识和能力、引导儿童学习的能力、与家长沟通的能力、利用多种资源设计和实施课程的能力均应比较高。
(三)须有必要的物质条件和人员保障当前混龄教育的实施不再是上个世纪80 年代因教室和师资有限而被迫出现的教育现象,也不再是教师教完大孩子再教小孩子的无奈复式教学。
为保证混龄教育的有效适宜,幼儿园在师资配备上应保证每个混龄班2 教1 保,要为混龄班提供符合不同年龄段幼儿身高特点的桌椅,要能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身心特点为混龄班配置充足的游戏材料和玩具。
大家都是第一次写,到真正写完提交的过程中会走不少弯路;在我查阅各类范文和相关要求,并且结合实际案例后,为大家总结出了一套完整的策略。
众所周知,学前教育毕业论文各项指标非常严格,甚至可以说苛刻。按照中文摘要、英文摘要、导论、理论回顾、正文、参考文献、后记的顺序写,不可改变。每一部分都有一定的文字,所以在开始动手写前一定要想好每一部分有多少字,这样整个文章的结构就会很严谨。再就是写作前一定要想好要写哪些内容,按照自己所写的内容搜集资料,而不是根据资料写内容。【学校有一个关于论文定稿完成时间的规定,但是具体的操作还是在于你自己】
.
学前教育论文写作的要求分析
(一)课题选择的原则、范围与类型
选题是进行毕业论文撰写的首要工作,与毕业论文的质量关系密切。
1.选题的原则
2.选题的范围(仅可以部分参考,给出大致方向,当然自己想也没问题)
幼师团队学习
(二)毕业论文的安排和相关要求
毕业论文在修完全部专业主干课程,已修课程达到最低毕业学分的80%以上时进行。修完全部课程、达到毕业总学分后完成毕业论文和考核工作。
1.论文主要环节:确定选题;搜集、整理和分析资料;编写提纲;开题;撰写论文;论文答辩
2.毕业论文写作的相关要求
参考文献书写举例
以上就是我总结的书写论文要点,请大家仔细阅读,理解写作要点;祝大家写出优秀的学前教育毕业论文。
幼师毕业论文题目
导语:教育市场的形成、择校潮流的涌动, 对优质的小学教师资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 在小学教育专业市场领域谁先胜出, 就看谁拥有更加专业化的知识基础。所以, 小学教师教育专业只有揭示出自己的独一无二的知识基础, 才能具备核心竞争力。以下是我整理幼师毕业论文题目的资料,欢迎阅读参考。
1、试论陈鹤琴幼儿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2、试论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3、试论张雪门幼儿
4、论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教育活动
5、传统游戏(或玩具)的教育价值探新
7、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8、试论幼儿园应成为社区幼儿教育中心
9、关于幼儿提问的研究
10、幼儿(小班托班)自我服务能力的调查
11、幼儿(大中班)自我服务及参 与家庭劳动情况的调查
12、幼儿教育小学化(非正常化)倾向的调查分析
13、班级中幼儿伙伴交往情况的观察分析
14、幼儿同伴交往中混龄交往的研究
15、教师对幼儿游戏指导策略和能力的调查
16、自由游戏 中教师参与及指导情况的`调查
17、幼教机构儿童意外伤害事故的调查研究类活动时间的调查
18、关于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各
19、幼儿园常规教育研究
20、幼儿户外活动现状研究
21、乡土教育资源在幼儿园教育中的运用
22、利用农村自然环中班幼儿环保意识和行为培养的行动研究
24、关于某某省编《幼儿计算用 书(小班)》使用情况的调查
25、《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2001)》与《幼儿园教育大纲(1983)》的比较 研究
26、托幼机构“特色教育”的调查与思考
27、现阶段某地区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调查
28、现阶段某地区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调查
29、幼儿园教研活动的调查研究
30、行动研究与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
31、幼 儿园男教师若干个案调查研究
32、农村教师工作状况和工资状况的调查研究
33、某地区某园教师聘任制实 施情况的调查研究
34、某地学前教育的调查
35、某地混合班教育的调查
36、幼儿园对家庭教育指导的实践 与研究
37、家园合作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研究
38、几例隔代教养幼儿的个案研究分析
39、某地区儿童 学前教育社会需求的调查研究
40、某地区民办儿童学前机构近年来发展的调查研究
41、某地区幼儿园办园 成本的调查研究
42、论多元智能理论及其在我国的发展
43、试论幼儿园应成为社区幼儿教育中心
1、试论陈鹤琴幼儿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2、试论陶行知幼儿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3、试论张雪门幼儿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4、论游戏是幼儿园的基本教育活动 5、传统游戏(或玩具)的教育价值探新 6、论幼儿入园前的准备 7、家、园合作是幼儿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 8、试论幼儿园应成为社区幼儿教育中心 9、关于幼儿提问的研究 10、幼儿(小班托班)自我服务能力的调查 11、幼儿(大中班)自我服务及参与家庭劳动情况的调查 12、幼儿教育小学化(非正常化)倾向的调查分析 13、班级中幼儿伙伴交往情况的观察分析 14、幼儿同伴交往中混龄交往的研究 15、教师对幼儿游戏指导策略和能力的调查 16、自由游戏中教师参与及指导情况的调查 17、幼教机构儿童意外伤害事故的调查研究 18、关于幼儿园一日生活中各类活动时间的调查 19、幼儿园常规教育研究 20、幼儿户外活动现状研究 21、乡土教育资源在幼儿园教育中的运用 22、利用农村自然环中班幼儿环保意识和行为培养的行动研究 24、关于某某省编《幼儿计算用书(小班)》使用情况的调查 25、《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2001)》与《幼儿园教育大纲(1983)》的比较研究26、托幼机构“特色教育”的调查与思考 27、现阶段某地区幼儿教师专业素质的调查 28、现阶段某地区幼儿教师心理健康的调查 29、幼儿园教研活动的调查研究 30、行动研究与幼儿教师的专业成长 31、幼儿园男教师若干个案调查研究 32、农村教师工作状况和工资状况的调查研究 33、某地区某园教师聘任制实施情况的调查研究 34、某地学前教育的调查 35、某地混合班教育的调查 36、幼儿园对家庭教育指导的实践与研究 37、家园合作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研究 38、几例隔代教养幼儿的个案研究分析 39、某地区儿童学前教育社会需求的调查研究 40、某地区民办儿童学前机构近年来发展的调查研究
1、教师水平有限
从当前的实际情况上看,在幼儿园中,教师的教育水平比较有限,在用人招聘标准上相对较低。这样就会导致教师在驾驭混龄教育的过程当中出现非常大的困难和挑战,很难真正的达到理想当中的教育效果。
对策:
在幼儿园教育实际开展的过程当中,要想真正的让混龄教育达到效果,首先就应该推动教师在角色转变、观念、素质方面的提高。应该让教师对教育模式快速适应。这样才能够真正的推动该模式在日常教育当中得到顺利的实施。
2、活动难度较大
在现阶段,在大部分的幼儿园当中,混龄活动常常被设置为每周一到两节课,教师课堂活动组织时间有限,再加上师幼比例方面比较偏大,导致在活动开展过程当中在管理工作上非常吃力,教师也无法真正的做到结合每位幼儿的需求和个性来对操作材料、环境进行充分准备。
对策:
在混龄教育开展的过程当中,应该保障形式的丰富。这样才能够让最终的活动效果得到不断的提高。
例如,首先,应该保障混龄式户外活动的不定时开展。比如,可以将晨间活动设置为混龄形式,让幼儿在空阔场地自由的进行交往和活动。
幼儿园开放区域,对功能区域进行划分,由教师对区域进行负责,可以让幼儿以大小结对的方式对班级界限进行打破,让幼儿在活动当中积极参与,按照自己的喜好进行区域选择。
混龄教育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幼儿普遍缺少兄弟姐妹,缺少与异龄幼儿的交往互动,独生子女的社会化问题成为备受关注的焦点。现代的教育理念认为:教育要为幼儿提供一个自由、宽松、公平、多元的环境。
幼儿园应当为幼儿创设一个自主选择、自由交往、自在探索的开放式的环境。 游戏作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已经引起了幼儿教师的普遍重视,班级为单位组织的游戏活动是最常见的。
但是由于幼儿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在一些民办幼儿园和公立幼儿园出现了混龄编班,混龄组织游戏的形式。混龄游戏作为游戏的一种新形式和混龄教育的基本形式对幼儿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以上内容参考知网-幼儿园混龄游戏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浅析幼儿园混龄教育的价值与实施论文
一、混龄教育的价值
多项实验和行动研究表明混龄班的孩子探究欲望较强,能积极、主动地将多种感官运用到对事物的感知上,而且乐于合作、谦让、助人、分享。当分享、谦让出现问题时,孩子们能在平等竞争的基础上自己找出办法解决问题,形成一种公平竞争基础上的谦让。他们对感兴趣的物体或活动也能持续更长时间,表现出很强的学习兴趣、专注精神与坚持性。
具体而言,首先混龄教育对幼儿学习习惯的养成有积极的意义。小班孩子对超过自己能力范围的探索任务,会向中、大班幼儿寻求帮助,他们的互动是互相促进的过程,即混龄班大带小、小促大的氛围能够为小龄幼儿提供更多看、听、模仿的机会,给大龄幼儿提供更多讲解、操作、示范的机会,彼此交流,彼此学习,可以强化孩子们好奇、探索、求知的欲望,促使他们自己主动解决问题、寻求答案的方法。其次,混龄教育有助于幼儿良好交往行为习惯的养成。混龄班给孩子们创设的是一种家庭式的温馨氛围,在其中身心可以得到彻底的放松,减少对老师的依赖,而容易形成孩子之间因为相互信任、关心建立起来的良好同伴关系。混龄班的大孩子常常会以自身的榜样、语言鼓励和动作抚慰,时刻关心和调整小弟弟、小妹妹的言行,这种力量是相当感人的,也是成人无法达成的。同时,小孩子们随其年龄和角色地位的变化,可以逐步学会谦让和包容,包括服从、示范、讲解、指导他人、共同协商等,这使得他们的社会交往行为越来越熟练、多样和复杂化。再次,在生活行为习惯养成方面,混龄班的大孩子通常都有较强的榜样意识,在相互学习、相互竞赛的氛围中,他们以哥哥姐姐自居而主动帮助小弟弟、小妹妹,也强化了他们自身的生活自理能力。对小弟弟、小妹妹来说,则更容易通过模仿哥哥、姐姐而掌握相关的生活行为技能,逐渐学会自我服务。
二、混龄教育的实施
(一)混龄教育班级规模与构成
混龄班是像“家”一样的班级,老师就像妈妈一样,带着自己大大小小的孩子,在这个温馨的“家”里共同学习共同成长。这决定了混龄班人数不能过多,否则容易导致诸多问题,如教师难以照顾到所有孩子,孩子之间的冲突增加等。我们经过反复实践发现,24 人的混龄班教育效果比较好,每年龄段8 人,每毕业8 名幼儿,再招收8 名小班幼儿,教师配备标准应不低于每班2 教1 保。同时,要注意男女儿童比例协调,最好是男女幼儿比例1:1,这样一方面有助于形成男女优势互补的生态环境,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幼儿确立性别认同,理解社会对性别角色的期待,促进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
(二)混龄教育课程及其特征
混龄教育课程是指围绕一个主题,师幼共同创设与主题相关联的活动区域,渐进投放满足不同年龄层次、不同幼儿活动需要的区域材料,幼儿按照自己的能力和意愿,自主选择活动内容和活动材料,教师适时给予支持与引导的一种动态的系列开放活动。现代的幼儿园教育将教育内容划分为五大领域,并且根据不同的年龄划分成不同层次的知识单元,这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并不充分,因为知识本身是整体的,儿童接触的事务并不是以片面的知识形态出现的,而是整体呈现、可感可知的,因此幼儿园课程应该首先充分考虑知识的整体性。其次,孩子具有自我建构的能力,在面对复杂、整体的事物时,孩子们并不是分析性的,而能够通过自身的感受构建自己的个体世界,进而实现成长,由此决定了幼儿园混龄教育课程还应呈现出明显的主题性、活动性和发展性的特点。
主题性是幼儿混龄教育课程整全性的体现,只有围绕主题组织教育活动,幼儿才能触摸到事务的全貌,尽管不一定能够理解事务的全貌。具体而言,就是要通过整合科学、艺术、社会等相关课程领域,形成活动主题,而且主题要适合混龄班3~6 岁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参与,体现不同的层次目标,能够促进全班幼儿的发展。活动性是混龄教育课程对开展形式的要求,即混龄教育课程必须以活动的形式开展,要让师幼在活动中体验、探究和发现事物的真理。发展性则是基于混龄教育的根本特征提出的基本要求,宏观上不同年龄的孩子都需要发展,微观上混龄班中存在着不同的年龄群体,其具体的发展需求存在明显差异,因此混龄教育课程的组织和实施应切实关注发展性,以让不同年龄的孩子都能够根据自己的心身发展条件接触到自己需要的课程内容,并获得相应的发展。
(三)混龄教育课程的具体实施策略
首先,应能根据不同的教育目标对混龄班幼儿进行分组,如可分为集体混龄和小组混龄开展活动,也可分为大中组、中小组进行混龄活动,还可以打破年龄界限按幼儿的能力分组,中班能力强的可参与到大班活动,小班能力强的可参与到中班活动。此外,还可以互补混龄分组,即在同一活动中,将不同年龄、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分成若干个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互帮互学、共同发展。
其次,应采取适宜的活动策略。一是情境创设。在主题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应能根据主题线索,师幼共同探索主题开展的思路,生发主题活动的具体环节,并创设相对应的面对三个年龄段幼儿呈现的活动情境,如主题、区域环境的布置、材料的供应等,为幼儿之间的'相互学习提供更具开放性的活动空间;二是应将分组活动和个别指导结合起来,充分考虑三个年龄段幼儿不同的年龄特点、能力差异、兴趣爱好等,鼓励幼儿自主选择,教师对幼儿进行观察,并适时给予支持、帮助和指导;三是成果分享。这是幼儿与幼儿、幼儿与教师的互动活动,分享经验,相互启发,共同体会成长的快乐。
再次,应把握混龄教育实施的流程。在主题统领的区域活动中,教师在充分了解幼儿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应用“分层”的思路对主题目标进行分解,对活动达成的不同目标度进行预设,以体现对每个幼儿的“关注”。在此基础上,教师应分别制定适合不同年龄段幼儿的活动目标,然后能依据不同层次的活动目标,设计有层次性的环境,投放有层次性的材料,从而便于不同年龄段、不同能力水平、不同兴趣的幼儿进行自主选择和活动。而在依托于区域活动的同时,教师要善于将领域知识融合进去,关注幼儿获得知识经验的整体性。对区域活动内容的确定可从片段到整体、分科到领域、领域到融合的探索过程入手,同时在课程的具体实施中,教师可结合自己的观察,发现不同年龄层次幼儿62的兴趣和需要,不断地生成新的主题,实现课程生活化。
三、开展混龄教育的注意事项
(一)应建立温馨平等的师幼关系
在混龄班里,师师之间须默契配合,彼此尊重,都能基于幼儿为本的成长需要,各司其责,思考自己的言行是否为人师表,创设的环境是否和谐生态,所做的工作是否有效有益,是否能够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只有在这样的环境里,幼儿才能情绪稳定而愉快,主动积极地与伙伴和教师交往,有序地游戏、学习,自由地生活。当他们遇到矛盾的时候,大的孩子才有信心充当调解员的角色,依靠自身的经验储备以及对交住策略、方法的理解运用,对幼小儿童提出合理化建议,并得到他们的认同,由此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关爱分享谦让等品质才能不断得到提高。
(二)教师须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
混龄班教师应有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和学习观,能将每个幼儿都看作是有着自己独特发展路径的人,能纵向地看孩子的发展,而不是横向比较,能学会观察和耐心等待孩子的成长,能看到每个孩子的成长都有一定的生长期,不再以所学知识和技能的多少来评价孩子,而能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多元地看待孩子,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此外,混龄班的组织和教学还要求教师能在把握每个年龄段幼儿不同学习特点的基础上设计教学,对其发展目标与状态进行合理的预设,明白幼儿学习是在与同伴交往过程中自我建构和实现的,故教师观察儿童的意识和能力、引导儿童学习的能力、与家长沟通的能力、利用多种资源设计和实施课程的能力均应比较高。
(三)须有必要的物质条件和人员保障当前混龄教育的实施不再是上个世纪80 年代因教室和师资有限而被迫出现的教育现象,也不再是教师教完大孩子再教小孩子的无奈复式教学。
为保证混龄教育的有效适宜,幼儿园在师资配备上应保证每个混龄班2 教1 保,要为混龄班提供符合不同年龄段幼儿身高特点的桌椅,要能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身心特点为混龄班配置充足的游戏材料和玩具。
浅析幼儿园混龄教育的价值与实施论文
一、混龄教育的价值
多项实验和行动研究表明混龄班的孩子探究欲望较强,能积极、主动地将多种感官运用到对事物的感知上,而且乐于合作、谦让、助人、分享。当分享、谦让出现问题时,孩子们能在平等竞争的基础上自己找出办法解决问题,形成一种公平竞争基础上的谦让。他们对感兴趣的物体或活动也能持续更长时间,表现出很强的学习兴趣、专注精神与坚持性。
具体而言,首先混龄教育对幼儿学习习惯的养成有积极的意义。小班孩子对超过自己能力范围的探索任务,会向中、大班幼儿寻求帮助,他们的互动是互相促进的过程,即混龄班大带小、小促大的氛围能够为小龄幼儿提供更多看、听、模仿的机会,给大龄幼儿提供更多讲解、操作、示范的机会,彼此交流,彼此学习,可以强化孩子们好奇、探索、求知的欲望,促使他们自己主动解决问题、寻求答案的方法。其次,混龄教育有助于幼儿良好交往行为习惯的养成。混龄班给孩子们创设的是一种家庭式的温馨氛围,在其中身心可以得到彻底的放松,减少对老师的依赖,而容易形成孩子之间因为相互信任、关心建立起来的良好同伴关系。混龄班的大孩子常常会以自身的榜样、语言鼓励和动作抚慰,时刻关心和调整小弟弟、小妹妹的言行,这种力量是相当感人的,也是成人无法达成的。同时,小孩子们随其年龄和角色地位的变化,可以逐步学会谦让和包容,包括服从、示范、讲解、指导他人、共同协商等,这使得他们的社会交往行为越来越熟练、多样和复杂化。再次,在生活行为习惯养成方面,混龄班的大孩子通常都有较强的榜样意识,在相互学习、相互竞赛的氛围中,他们以哥哥姐姐自居而主动帮助小弟弟、小妹妹,也强化了他们自身的生活自理能力。对小弟弟、小妹妹来说,则更容易通过模仿哥哥、姐姐而掌握相关的生活行为技能,逐渐学会自我服务。
二、混龄教育的实施
(一)混龄教育班级规模与构成
混龄班是像“家”一样的班级,老师就像妈妈一样,带着自己大大小小的孩子,在这个温馨的“家”里共同学习共同成长。这决定了混龄班人数不能过多,否则容易导致诸多问题,如教师难以照顾到所有孩子,孩子之间的冲突增加等。我们经过反复实践发现,24 人的混龄班教育效果比较好,每年龄段8 人,每毕业8 名幼儿,再招收8 名小班幼儿,教师配备标准应不低于每班2 教1 保。同时,要注意男女儿童比例协调,最好是男女幼儿比例1:1,这样一方面有助于形成男女优势互补的生态环境,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幼儿确立性别认同,理解社会对性别角色的期待,促进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
(二)混龄教育课程及其特征
混龄教育课程是指围绕一个主题,师幼共同创设与主题相关联的活动区域,渐进投放满足不同年龄层次、不同幼儿活动需要的区域材料,幼儿按照自己的能力和意愿,自主选择活动内容和活动材料,教师适时给予支持与引导的一种动态的系列开放活动。现代的幼儿园教育将教育内容划分为五大领域,并且根据不同的年龄划分成不同层次的知识单元,这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并不充分,因为知识本身是整体的,儿童接触的事务并不是以片面的知识形态出现的,而是整体呈现、可感可知的,因此幼儿园课程应该首先充分考虑知识的整体性。其次,孩子具有自我建构的能力,在面对复杂、整体的事物时,孩子们并不是分析性的,而能够通过自身的感受构建自己的个体世界,进而实现成长,由此决定了幼儿园混龄教育课程还应呈现出明显的主题性、活动性和发展性的特点。
主题性是幼儿混龄教育课程整全性的体现,只有围绕主题组织教育活动,幼儿才能触摸到事务的全貌,尽管不一定能够理解事务的全貌。具体而言,就是要通过整合科学、艺术、社会等相关课程领域,形成活动主题,而且主题要适合混龄班3~6 岁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参与,体现不同的层次目标,能够促进全班幼儿的发展。活动性是混龄教育课程对开展形式的要求,即混龄教育课程必须以活动的形式开展,要让师幼在活动中体验、探究和发现事物的真理。发展性则是基于混龄教育的根本特征提出的基本要求,宏观上不同年龄的孩子都需要发展,微观上混龄班中存在着不同的年龄群体,其具体的发展需求存在明显差异,因此混龄教育课程的组织和实施应切实关注发展性,以让不同年龄的孩子都能够根据自己的心身发展条件接触到自己需要的课程内容,并获得相应的发展。
(三)混龄教育课程的具体实施策略
首先,应能根据不同的教育目标对混龄班幼儿进行分组,如可分为集体混龄和小组混龄开展活动,也可分为大中组、中小组进行混龄活动,还可以打破年龄界限按幼儿的能力分组,中班能力强的可参与到大班活动,小班能力强的可参与到中班活动。此外,还可以互补混龄分组,即在同一活动中,将不同年龄、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分成若干个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互帮互学、共同发展。
其次,应采取适宜的活动策略。一是情境创设。在主题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应能根据主题线索,师幼共同探索主题开展的思路,生发主题活动的具体环节,并创设相对应的面对三个年龄段幼儿呈现的活动情境,如主题、区域环境的布置、材料的供应等,为幼儿之间的'相互学习提供更具开放性的活动空间;二是应将分组活动和个别指导结合起来,充分考虑三个年龄段幼儿不同的年龄特点、能力差异、兴趣爱好等,鼓励幼儿自主选择,教师对幼儿进行观察,并适时给予支持、帮助和指导;三是成果分享。这是幼儿与幼儿、幼儿与教师的互动活动,分享经验,相互启发,共同体会成长的快乐。
再次,应把握混龄教育实施的流程。在主题统领的区域活动中,教师在充分了解幼儿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应用“分层”的思路对主题目标进行分解,对活动达成的不同目标度进行预设,以体现对每个幼儿的“关注”。在此基础上,教师应分别制定适合不同年龄段幼儿的活动目标,然后能依据不同层次的活动目标,设计有层次性的环境,投放有层次性的材料,从而便于不同年龄段、不同能力水平、不同兴趣的幼儿进行自主选择和活动。而在依托于区域活动的同时,教师要善于将领域知识融合进去,关注幼儿获得知识经验的整体性。对区域活动内容的确定可从片段到整体、分科到领域、领域到融合的探索过程入手,同时在课程的具体实施中,教师可结合自己的观察,发现不同年龄层次幼儿62的兴趣和需要,不断地生成新的主题,实现课程生活化。
三、开展混龄教育的注意事项
(一)应建立温馨平等的师幼关系
在混龄班里,师师之间须默契配合,彼此尊重,都能基于幼儿为本的成长需要,各司其责,思考自己的言行是否为人师表,创设的环境是否和谐生态,所做的工作是否有效有益,是否能够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只有在这样的环境里,幼儿才能情绪稳定而愉快,主动积极地与伙伴和教师交往,有序地游戏、学习,自由地生活。当他们遇到矛盾的时候,大的孩子才有信心充当调解员的角色,依靠自身的经验储备以及对交住策略、方法的理解运用,对幼小儿童提出合理化建议,并得到他们的认同,由此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关爱分享谦让等品质才能不断得到提高。
(二)教师须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
混龄班教师应有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和学习观,能将每个幼儿都看作是有着自己独特发展路径的人,能纵向地看孩子的发展,而不是横向比较,能学会观察和耐心等待孩子的成长,能看到每个孩子的成长都有一定的生长期,不再以所学知识和技能的多少来评价孩子,而能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多元地看待孩子,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此外,混龄班的组织和教学还要求教师能在把握每个年龄段幼儿不同学习特点的基础上设计教学,对其发展目标与状态进行合理的预设,明白幼儿学习是在与同伴交往过程中自我建构和实现的,故教师观察儿童的意识和能力、引导儿童学习的能力、与家长沟通的能力、利用多种资源设计和实施课程的能力均应比较高。
(三)须有必要的物质条件和人员保障当前混龄教育的实施不再是上个世纪80 年代因教室和师资有限而被迫出现的教育现象,也不再是教师教完大孩子再教小孩子的无奈复式教学。
为保证混龄教育的有效适宜,幼儿园在师资配备上应保证每个混龄班2 教1 保,要为混龄班提供符合不同年龄段幼儿身高特点的桌椅,要能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身心特点为混龄班配置充足的游戏材料和玩具。
1、教师水平有限
从当前的实际情况上看,在幼儿园中,教师的教育水平比较有限,在用人招聘标准上相对较低。这样就会导致教师在驾驭混龄教育的过程当中出现非常大的困难和挑战,很难真正的达到理想当中的教育效果。
对策:
在幼儿园教育实际开展的过程当中,要想真正的让混龄教育达到效果,首先就应该推动教师在角色转变、观念、素质方面的提高。应该让教师对教育模式快速适应。这样才能够真正的推动该模式在日常教育当中得到顺利的实施。
2、活动难度较大
在现阶段,在大部分的幼儿园当中,混龄活动常常被设置为每周一到两节课,教师课堂活动组织时间有限,再加上师幼比例方面比较偏大,导致在活动开展过程当中在管理工作上非常吃力,教师也无法真正的做到结合每位幼儿的需求和个性来对操作材料、环境进行充分准备。
对策:
在混龄教育开展的过程当中,应该保障形式的丰富。这样才能够让最终的活动效果得到不断的提高。
例如,首先,应该保障混龄式户外活动的不定时开展。比如,可以将晨间活动设置为混龄形式,让幼儿在空阔场地自由的进行交往和活动。
幼儿园开放区域,对功能区域进行划分,由教师对区域进行负责,可以让幼儿以大小结对的方式对班级界限进行打破,让幼儿在活动当中积极参与,按照自己的喜好进行区域选择。
混龄教育的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幼儿普遍缺少兄弟姐妹,缺少与异龄幼儿的交往互动,独生子女的社会化问题成为备受关注的焦点。现代的教育理念认为:教育要为幼儿提供一个自由、宽松、公平、多元的环境。
幼儿园应当为幼儿创设一个自主选择、自由交往、自在探索的开放式的环境。 游戏作为幼儿园的基本活动已经引起了幼儿教师的普遍重视,班级为单位组织的游戏活动是最常见的。
但是由于幼儿教育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在一些民办幼儿园和公立幼儿园出现了混龄编班,混龄组织游戏的形式。混龄游戏作为游戏的一种新形式和混龄教育的基本形式对幼儿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以上内容参考知网-幼儿园混龄游戏教育的现状、问题及对策研究
其实论文都是有一定的模板等等这些的,关键是你得找准一些关键字词,那么我们一个如何写呢?
最后希望我的答案能够帮助你。
大家都是第一次写,到真正写完提交的过程中会走不少弯路;在我查阅各类范文和相关要求,并且结合实际案例后,为大家总结出了一套完整的策略。
众所周知,学前教育毕业论文各项指标非常严格,甚至可以说苛刻。按照中文摘要、英文摘要、导论、理论回顾、正文、参考文献、后记的顺序写,不可改变。每一部分都有一定的文字,所以在开始动手写前一定要想好每一部分有多少字,这样整个文章的结构就会很严谨。再就是写作前一定要想好要写哪些内容,按照自己所写的内容搜集资料,而不是根据资料写内容。【学校有一个关于论文定稿完成时间的规定,但是具体的操作还是在于你自己】
.
学前教育论文写作的要求分析
(一)课题选择的原则、范围与类型
选题是进行毕业论文撰写的首要工作,与毕业论文的质量关系密切。
1.选题的原则
2.选题的范围(仅可以部分参考,给出大致方向,当然自己想也没问题)
幼师团队学习
(二)毕业论文的安排和相关要求
毕业论文在修完全部专业主干课程,已修课程达到最低毕业学分的80%以上时进行。修完全部课程、达到毕业总学分后完成毕业论文和考核工作。
1.论文主要环节:确定选题;搜集、整理和分析资料;编写提纲;开题;撰写论文;论文答辩
2.毕业论文写作的相关要求
参考文献书写举例
以上就是我总结的书写论文要点,请大家仔细阅读,理解写作要点;祝大家写出优秀的学前教育毕业论文。
一、何为“混龄教育”
混龄教育是意大利教育家蒙台梭利倡导的一种重要教育形式,即在幼儿园,把3—6岁不同年龄的孩子放在同一个班内游戏、生活和学习,类似于我国农村曾长期存在的“复式教学”,让他们有更多的机会和不同年龄儿童相互交往,学习与人交往的正确态度和技能,学会关心、分享、轮流合作等社会行为,为积极、健康个性的形成奠定基础。
混龄教育在国外受关注的程度比较高,开展得比较早,普及程度也较广,如在德国,全国范围内几乎所有幼儿园中都采用混龄编班的形式,有些幼教机构还突破3—6岁的界限,采用年龄跨度比较大的0—12岁混龄编班形式。
由于我国长期以来一直推行统一的学校课程体系,并以班级授课制为主,我国幼儿园的编班形式也一直严格地以年龄为依据。分为小班、中班、大班,尽管也存在着混龄编班的情况,但大多是由于居住分散、幼儿园房舍和师资匮乏以及生源不足等原因所致,而并非蒙台梭利混龄教育理念的推广和实践。
二、幼儿园混龄教育的价值
幼儿园混龄教育究竟有何价值?蒙台梭利认为。混龄班有利于儿童的交往与合作。“通常年龄大的幼儿会自发地去帮助年龄较小的幼儿,特别是当他们意识到自己所做的一切会被年龄小的幼儿重复时,就会要求自己为年幼者作出积极的、正面的行为示范。而年龄较小的幼儿,则能从较大幼儿的工作中获得灵感和榜样。”对此,我国幼教界的研究者们也有类似的看法,华东师范大学的华爱华教授在考察了一些较为成功的实践案例后,认为在幼儿园实行混龄教育符合当前学前教育改革的理念,异龄之间的互动,不仅能为幼儿创设自然的教育生态环境,更好地体现促进幼儿在“不同水平上发展”的教育原则,而且对幼儿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机智提出了挑战,有助于教师的专业成长。西南大学的刘云艳等则更多地从幼儿发展的角度,提出混龄教育在促进幼儿良好社会性形成、认知能力和情感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者们对混龄教育在幼儿认知发展和社会化发展方面具有的双重价值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但就我国目前的情况看,在幼儿园实施混龄教育存在诸多障碍。
三、幼儿园实施混龄教育的障碍
障碍首先来自家长。绝大部分家长对混龄教育不了解,对幼儿园开设混龄班也极不理解,一方面,大龄幼儿的家长会觉得自己的孩子和小龄幼儿在一起“吃亏了”,学不到什么东西,而且还要学着照顾小龄幼儿,在家里当宝贝,在幼儿园却要当“小保姆”。另一方面,小龄幼儿的家长都担心自己的孩子会受大龄幼儿的欺负和压制,产生自卑和萎缩心理,影响小龄幼儿的身心发展。而且,家长普遍顾虑的问题是,教师在这种“混乱”的状态下,是否有能力为每个年龄段的幼儿提供适时、贴切的教育和指导。
另外一个障碍来自教师。相对于传统的集体教学而言,混龄教学是一种全新的教育形式,它的组织和实施,不仅要依据现代教育理念来改变课程的内容和形式,更重要的是改变教师的观念和行为,这就对教师的专业素质提出了不小的挑战。
首先,在集体教学活动中,教师习惯于用活动结果来衡量教学目标的达成度,并以此来评价教学活动的成效。但这样一种结果评价的标准运用于混龄活动的幼儿,显然是不合适的。因为与同龄幼儿的活动相比,混龄活动中幼儿行为水平的差异性要大得多,需要教师在活动中依据每个幼儿的实际水平,用多元化的发展目标来观察、分析和指导幼儿,对他们的发展作出客观的评价。因此,混龄教学要求教师首先要转变观念,摆脱对活动结果的过分依赖,而把重心转向对活动过程的关注。
其次,在混龄教育中,将教育目标、教育内容局限于教案,在规定的时间面向全体进行集体教学是很难实现的,而在混龄班组织同龄分组教学也是不现实的。最有效的途径就是创设环境,投放材料,将教育目标隐含在环境中,通过让幼儿与环境的互动实现教育目标的达成,这也是当今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混龄教育中的教师来说,创设一个什么样的环境,能使不同年龄的幼儿在同一个环境中产生互动,实现多层次的教育目标,成为叉一个挑战。
再次,在混龄教育中,既有异龄幼儿之间的差异,又有同龄幼儿之间的个体差异,在组织活动的时候,教师要掌握每个幼儿发展的不同水平,并能将幼儿准确恰当地分成几组,然后还要根据幼儿的特点因人施教,既要保证同龄之间的合作,又要促进异龄之间的互补,既要促进大年龄幼儿的进步,又要考虑为小年龄幼儿营造隐性的学习氛围,操作难度较大,这就对教师的教育能力和教育智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此外,由于目前我国开展混龄教育的幼儿园极少,混龄教育课程资源的建设还属空白,混龄教育没有自成体系的教材,教育教学案例之类的素材也不多见,致使幼儿园没有开展混龄教育可使用和借鉴的资料,这也制约着混龄教育的发展和推广。
四、我区幼儿园混龄教育的开设情况
我区幼儿园的混龄教育大多是依托蒙台梭利实验班实施的。从20XX年开始,我区一些较大规模的民办幼儿园就开始尝试开设蒙台梭利实验班,如呼和浩特的思德幼儿园、包头市东河区回族幼儿园、巴彦淖尔市的恒鑫蒙台梭利幼儿园。之后,呼和浩特、包头、赤峰、巴彦淖尔等地一些教办园也陆续开设了“蒙氏”班。据不完全统计,到20XX年,全区开设“蒙氏”班的幼儿园大约有110多家,占幼儿园总数的7%左右。但这些“蒙氏”班招收的幼儿年龄跨度并不大,基本在一周岁左右。由于开设“蒙氏”班的幼儿园,教师同时也处于培训阶段,蒙氏的主要教学活动还是实行分年龄小组教学。近几年,随着“蒙氏”班经验的积累和教师的成长,一些幼儿园,如呼和浩特市蒙古族幼儿园,开始尝试扩大幼儿年龄差距,将3周岁和6周岁的幼儿进行混龄。但就实施的情况看,还是处于“半混龄教育”状态,基本的教学活动还是要分组进行。而且,这种大跨度的混龄也招致了家长的不满,尤其是大年龄幼儿的家长不理解,对教学的质量以及教师的能力提出了质疑。
虽然混龄教育模式符合幼儿教育改革中倡导的一些新理念,也与儿童成长的自然状态相一致,在独生子女占主导的当今社会里,对幼儿的发展也具有独特的作用,很多幼儿园也以此作为自己的办园特色来吸引生源,但往往由于教资培训的滞后,致使好多“蒙氏”班的教学流于形式,徒有其名。如何深入理解蒙氏教育思想的精髓,帮助广大家长了解、接受混龄教育模式,加快教师专业成长的步伐,培养一支专业素质较强的教师队伍,让更多的幼儿受益于混龄教育,同时打造幼儿园特色,促进幼儿园走内涵发展的道路,才是广大幼教工作者最需要思考的问题。
作为写过毕业论文的大学生,我对这个问题是很有发言权的。并且我和学前教育专业的同学做了详细交流,梳理出以下要点。
一、确定选题
确定合适的选题是论文写作的第一步。所选的主题不能太大,否则只能泛泛而谈;所选的主题也不能太小,否则难以展开详细论述。在确定选题之前,可以参考其他人的经验。
在知网上搜索“学前教育”关键词,可以得到如下图所示的结果。
“学前教育”知网搜索结果
学前教育的选题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类:①与学科相关的,探讨在学前教育阶段教师教授该学科的方法,或者开发一个新的课程;②与幼儿生活相关的,探讨如何让学生在校园中健康快乐地成长,让校园生活更加丰富;③与学前教育相关的配套设施的研究,探究这些设施与幼儿成长环境的关系。当然,也可以从现实生活和社会报道中寻找灵感,找到值得研究的课题。
二、确定论文结构
一篇完整的论文,需要包含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步骤。以《N幼儿园S大班幼儿在园数学入学准备的经验、问题及策略研究》这篇论文为例,必要的内容包括:标题、目录、中英文摘要、研究背景、研究目的、研究意义、文献综述、研究方法、研究过程、结语、参考文献、附录、致谢等。
学前教育毕业论文示例
研究过程是论文的重中之重,在这一部分的论文撰写中,需结合具体案例作具体分析,这里的案例可以是在实习和实践过程中遇到的场景。同时,可以加上三线图、曲线图、表格、插图等元素,使论文的表述形式更加丰富,增强可读性。
仍以上面这篇论文为例,这篇论文引用了丰富的课程教学案例,包括“文具小超市”、“找朋友”、“认识新邻居”等。在撰写论文时,可以对这些案例加以设计和分析,考虑如何与幼儿进行互动,增强课程的趣味性。案例和论点之间应当相互呼应。如果能将在实际教学中的感悟写进论文中,效果更佳。
“文具小超市”课程案例设计
三、其他想说的
1. 在写论文之前尽量列好提纲,突出研究重点。论文初稿完成之后,要通读全文,看看文章是否做到逻辑清晰、层次分明。在闲暇时间可以多多参考相关的优秀论文。
2. 学前教育是一门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学科。在撰写论文过程中,一定要仔细翻阅相关的书籍文献,从中提取论点,同时,要将这些论点和实际教学的场景紧密结合起来,从而写出优秀的论文。
一、游戏活动中的混龄互动,培养幼儿的交往意识社会是一个大舞台,每个人都在这个舞台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并按照社会的要求和自我的选择,承担着一定的社会职责。幼儿由于身心发展水平的制约,无法真正扮演社会角色,参与社会生活,但可以通过角色扮演在社会性游戏中模拟现实生活,感知社会角色关系、角色规则,从而丰富幼儿的社会认知,强化他们的社会情感,培养幼儿良好的社会行为习惯。在幼儿园,孩子最喜欢玩的就是角色游戏,他们都爱扮演自己喜欢的角色,“我来当妈妈”“我来当爸爸”“我是医生”“我要当生病的孩子”。在混龄班的孩子中,幼儿会根据自己的意愿分配各自的角色,大的孩子乐于指导小的孩子,而年龄小的孩子也愿意效仿大孩子的行为。例如:幼儿进行喜欢的娃娃家、开商店、开医院、公共汽车上等角色游戏时,让幼儿按自己的愿望和兴趣去发展游戏的情节内容。游戏中要让所有的幼儿都动起来、人人有角色,并将游戏中的主配角让幼儿轮流担当。游戏中以强带弱相互影响,这样不但能弥补幼儿自由交往活动频率低的不足也能促进幼儿口语、动作和思维能力的提高。由独立变合作,群体意识增强的同时也完成了社会性的学习。马卡连柯指出:“幼儿在游戏中如同在劳动中一样,既要努力工作,又要努力思维。”角色游戏是由混龄幼儿来完成的,因此,角色游戏能很好地发展幼儿之间的友好交往,也能体现幼儿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良好品质。同时大一点的幼儿能将那些胆小懦弱的幼儿带动起来参与活动,克服了胆小不爱活动的弱点。可以说,角色游戏对幼儿交往意识的形成起到了催化剂的作用,也可以说是幼儿交往能力培养最有效的方法。通过研究发现,在混龄幼儿的相互交往、共同活动中,随着孩子们交往范围不断扩大,交往内容日益丰富,幼儿间的情感更加深厚。无论是在幼儿园的走廊里,还是在操场上,他们只要相互遇到,就会兴奋不已,热情拉手拥抱,自然地坐在一起聊天。幼儿的认识、交往范围扩大了,交往的对象、内容丰富了,与人交往的正确态度与技能、良好的社会行为能力都得到了全面的发展。
浅析幼儿园混龄教育的价值与实施论文
一、混龄教育的价值
多项实验和行动研究表明混龄班的孩子探究欲望较强,能积极、主动地将多种感官运用到对事物的感知上,而且乐于合作、谦让、助人、分享。当分享、谦让出现问题时,孩子们能在平等竞争的基础上自己找出办法解决问题,形成一种公平竞争基础上的谦让。他们对感兴趣的物体或活动也能持续更长时间,表现出很强的学习兴趣、专注精神与坚持性。
具体而言,首先混龄教育对幼儿学习习惯的养成有积极的意义。小班孩子对超过自己能力范围的探索任务,会向中、大班幼儿寻求帮助,他们的互动是互相促进的过程,即混龄班大带小、小促大的氛围能够为小龄幼儿提供更多看、听、模仿的机会,给大龄幼儿提供更多讲解、操作、示范的机会,彼此交流,彼此学习,可以强化孩子们好奇、探索、求知的欲望,促使他们自己主动解决问题、寻求答案的方法。其次,混龄教育有助于幼儿良好交往行为习惯的养成。混龄班给孩子们创设的是一种家庭式的温馨氛围,在其中身心可以得到彻底的放松,减少对老师的依赖,而容易形成孩子之间因为相互信任、关心建立起来的良好同伴关系。混龄班的大孩子常常会以自身的榜样、语言鼓励和动作抚慰,时刻关心和调整小弟弟、小妹妹的言行,这种力量是相当感人的,也是成人无法达成的。同时,小孩子们随其年龄和角色地位的变化,可以逐步学会谦让和包容,包括服从、示范、讲解、指导他人、共同协商等,这使得他们的社会交往行为越来越熟练、多样和复杂化。再次,在生活行为习惯养成方面,混龄班的大孩子通常都有较强的榜样意识,在相互学习、相互竞赛的氛围中,他们以哥哥姐姐自居而主动帮助小弟弟、小妹妹,也强化了他们自身的生活自理能力。对小弟弟、小妹妹来说,则更容易通过模仿哥哥、姐姐而掌握相关的生活行为技能,逐渐学会自我服务。
二、混龄教育的实施
(一)混龄教育班级规模与构成
混龄班是像“家”一样的班级,老师就像妈妈一样,带着自己大大小小的孩子,在这个温馨的“家”里共同学习共同成长。这决定了混龄班人数不能过多,否则容易导致诸多问题,如教师难以照顾到所有孩子,孩子之间的冲突增加等。我们经过反复实践发现,24 人的混龄班教育效果比较好,每年龄段8 人,每毕业8 名幼儿,再招收8 名小班幼儿,教师配备标准应不低于每班2 教1 保。同时,要注意男女儿童比例协调,最好是男女幼儿比例1:1,这样一方面有助于形成男女优势互补的生态环境,另一方面可以帮助幼儿确立性别认同,理解社会对性别角色的期待,促进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
(二)混龄教育课程及其特征
混龄教育课程是指围绕一个主题,师幼共同创设与主题相关联的活动区域,渐进投放满足不同年龄层次、不同幼儿活动需要的区域材料,幼儿按照自己的能力和意愿,自主选择活动内容和活动材料,教师适时给予支持与引导的一种动态的系列开放活动。现代的幼儿园教育将教育内容划分为五大领域,并且根据不同的年龄划分成不同层次的知识单元,这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并不充分,因为知识本身是整体的,儿童接触的事务并不是以片面的知识形态出现的,而是整体呈现、可感可知的,因此幼儿园课程应该首先充分考虑知识的整体性。其次,孩子具有自我建构的能力,在面对复杂、整体的事物时,孩子们并不是分析性的,而能够通过自身的感受构建自己的个体世界,进而实现成长,由此决定了幼儿园混龄教育课程还应呈现出明显的主题性、活动性和发展性的特点。
主题性是幼儿混龄教育课程整全性的体现,只有围绕主题组织教育活动,幼儿才能触摸到事务的全貌,尽管不一定能够理解事务的全貌。具体而言,就是要通过整合科学、艺术、社会等相关课程领域,形成活动主题,而且主题要适合混龄班3~6 岁不同年龄段的幼儿参与,体现不同的层次目标,能够促进全班幼儿的发展。活动性是混龄教育课程对开展形式的要求,即混龄教育课程必须以活动的形式开展,要让师幼在活动中体验、探究和发现事物的真理。发展性则是基于混龄教育的根本特征提出的基本要求,宏观上不同年龄的孩子都需要发展,微观上混龄班中存在着不同的年龄群体,其具体的发展需求存在明显差异,因此混龄教育课程的组织和实施应切实关注发展性,以让不同年龄的孩子都能够根据自己的心身发展条件接触到自己需要的课程内容,并获得相应的发展。
(三)混龄教育课程的具体实施策略
首先,应能根据不同的教育目标对混龄班幼儿进行分组,如可分为集体混龄和小组混龄开展活动,也可分为大中组、中小组进行混龄活动,还可以打破年龄界限按幼儿的能力分组,中班能力强的可参与到大班活动,小班能力强的可参与到中班活动。此外,还可以互补混龄分组,即在同一活动中,将不同年龄、不同发展水平的幼儿分成若干个小组,让他们在小组内互帮互学、共同发展。
其次,应采取适宜的活动策略。一是情境创设。在主题活动开展的过程中,应能根据主题线索,师幼共同探索主题开展的思路,生发主题活动的具体环节,并创设相对应的面对三个年龄段幼儿呈现的活动情境,如主题、区域环境的布置、材料的供应等,为幼儿之间的'相互学习提供更具开放性的活动空间;二是应将分组活动和个别指导结合起来,充分考虑三个年龄段幼儿不同的年龄特点、能力差异、兴趣爱好等,鼓励幼儿自主选择,教师对幼儿进行观察,并适时给予支持、帮助和指导;三是成果分享。这是幼儿与幼儿、幼儿与教师的互动活动,分享经验,相互启发,共同体会成长的快乐。
再次,应把握混龄教育实施的流程。在主题统领的区域活动中,教师在充分了解幼儿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应用“分层”的思路对主题目标进行分解,对活动达成的不同目标度进行预设,以体现对每个幼儿的“关注”。在此基础上,教师应分别制定适合不同年龄段幼儿的活动目标,然后能依据不同层次的活动目标,设计有层次性的环境,投放有层次性的材料,从而便于不同年龄段、不同能力水平、不同兴趣的幼儿进行自主选择和活动。而在依托于区域活动的同时,教师要善于将领域知识融合进去,关注幼儿获得知识经验的整体性。对区域活动内容的确定可从片段到整体、分科到领域、领域到融合的探索过程入手,同时在课程的具体实施中,教师可结合自己的观察,发现不同年龄层次幼儿62的兴趣和需要,不断地生成新的主题,实现课程生活化。
三、开展混龄教育的注意事项
(一)应建立温馨平等的师幼关系
在混龄班里,师师之间须默契配合,彼此尊重,都能基于幼儿为本的成长需要,各司其责,思考自己的言行是否为人师表,创设的环境是否和谐生态,所做的工作是否有效有益,是否能够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只有在这样的环境里,幼儿才能情绪稳定而愉快,主动积极地与伙伴和教师交往,有序地游戏、学习,自由地生活。当他们遇到矛盾的时候,大的孩子才有信心充当调解员的角色,依靠自身的经验储备以及对交住策略、方法的理解运用,对幼小儿童提出合理化建议,并得到他们的认同,由此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关爱分享谦让等品质才能不断得到提高。
(二)教师须具有较高的专业素养和专业技能
混龄班教师应有正确的教育观、儿童观和学习观,能将每个幼儿都看作是有着自己独特发展路径的人,能纵向地看孩子的发展,而不是横向比较,能学会观察和耐心等待孩子的成长,能看到每个孩子的成长都有一定的生长期,不再以所学知识和技能的多少来评价孩子,而能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侧面多元地看待孩子,发现他们的闪光点。此外,混龄班的组织和教学还要求教师能在把握每个年龄段幼儿不同学习特点的基础上设计教学,对其发展目标与状态进行合理的预设,明白幼儿学习是在与同伴交往过程中自我建构和实现的,故教师观察儿童的意识和能力、引导儿童学习的能力、与家长沟通的能力、利用多种资源设计和实施课程的能力均应比较高。
(三)须有必要的物质条件和人员保障当前混龄教育的实施不再是上个世纪80 年代因教室和师资有限而被迫出现的教育现象,也不再是教师教完大孩子再教小孩子的无奈复式教学。
为保证混龄教育的有效适宜,幼儿园在师资配备上应保证每个混龄班2 教1 保,要为混龄班提供符合不同年龄段幼儿身高特点的桌椅,要能根据不同年龄段幼儿的身心特点为混龄班配置充足的游戏材料和玩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