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陈霞. 现代审美心理在民族舞蹈美学中的互渗[J]. 科技风. 2008(21) [2] 刘珊珊. 试析清江中游土家族“撒尔嗬”舞蹈的审美特征[J].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2006(03) [3] 谢莲花. 审美视角下的少数民族舞蹈传承——以傣族孔雀舞为例[J]. 枣庄学院学报. 2007(06) [4] 石明灯. 民族舞蹈的审美与现实价值[J]. 南方论刊. 2008(03) [5] 柳文杰. 舞蹈的审美特征[J]. 艺术广角. 2004(03) [6] 何燕君. 民族音乐舞蹈审美的维度[J]. 湖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5(01) [7] 张平. 试论苗族舞蹈的审美特征[J]. 贵州民族研究. 1995(02) [8] 王克芬. 民族舞蹈审美意识的传承性与变异性[J]. 舞蹈. 1995(05) [1] 王亚慧. 民族民间舞蹈艺术的创新[J]. 剧作家. 2007(02) [2] 陶景杜. "大都市化"后的"地域意识"[J].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2005(01) [3] 马蕾,付强. 民族民间舞蹈论析[J]. 琼州大学学报. 2005(04) [4] 刘瑛. 侗族民间舞蹈的地方特色[J]. 艺海. 2006(04) [5] 曹柯香. 俄罗斯民族民间舞蹈的保护和传承——打造额尔古纳市文化特色品牌[J]. 前沿. 2008(03) [6] 赵丽敏. 由“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发的对民族民间舞蹈教育的思考[J]. 艺术教育. 2009(04) [7] 李静波. 论民族民间舞蹈的发展和艺术特色[J]. 中国校外教育. 2009(S1) [8] 尹晶. 论民族民间舞蹈的教育价值[J]. 文教资料. 2010(14) [9] 张会改. 浅谈民族民间舞蹈的美育[J]. 黄河之声. 2010(20) [10] 王敏. 民族民间舞蹈教学[J]. 大舞台. 2011(03)
音乐学参考文献
引用参考文献论证自己的观点或者理念是十分必要的,关于音乐参考文献有哪些?
[1] 廖叔同着.西方音乐一千年[M]. 三联书店, 2004
[2] 王黎平. 浅谈电影音乐审美的.多元化[J]. 电影文学. 2010(22)
[3] 邢艺,主编.西方钢琴作品曲名全集[M]. 吉林大学出版社, 2009
[4] 肖晶. 罗西尼声乐套曲《威尼斯赛船会》的艺术特色及演唱风格探析[D]. 上海师范大学 2013
[5] 杨儒怀着.音乐的分析与创作[M]. 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3
[6] 郭赛男. 论罗西尼艺术歌曲的创作特征及演唱风格[D]. 山东师范大学 2011
[7] (美) 弗里德伯格,着.成功钢琴家攻略[M]. 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7
[8] 高为杰,陈丹布编着.曲式分析基础教程[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9] 卡尔·莱默尔(KarlLeimer),瓦尔特·吉泽金(WalterGieseking)着,姜丹译.现代钢琴演奏技巧[M]. 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4
[10] (德)格奥尔格·克内普勒着,王昭仁译.19世纪音乐史[M]. 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2
[11] 曾睿娟. 罗西尼歌剧唱段中女声花腔部分的特点及其运用[D]. 武汉音乐学院 2006
[12] 宋晶. 罗西尼喜歌剧中两位女主角罗西娜与辛德瑞拉的主要唱段及人物分析[D]. 首都师范大学 2007
[13] 李京宪. 罗西尼艺术歌曲《舞曲》艺术特征与演唱风格把握[D]. 上海师范大学 2013
[14] 高晓光,吴国翥编着.钢琴艺术百科辞典[M].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01
[15] 钱仁康,钱亦平着.音乐作品分析教程[M]. 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1
[16] 张玲玲. 透过歌剧《塞密拉米德》看罗西尼次女高音的风格及特征[J].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9(09)
[17] 喻家燕. 钢琴学习中的踏板基本运用技法[J]. 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02)
[1] 邱鑫. 久石让音乐中的和声研究[D]. 福建师范大学 2012
[2] 于润洋主编.西方音乐通史[M]. 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1
[3] 王少维. 纵聚类音乐分析法研究[D]. 上海音乐学院 2013
[4] 冶鸿德. 二十世纪(五种)音乐分析法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03
[5] 石慧. 梅西安《被遗忘的奉献》音乐分析[D]. 中央音乐学院 2011
[6] 邱鑫. 久石让音乐中的和声研究[D]. 福建师范大学 2012
[7] 蒋长清. 电脑音乐与多声部音乐写作论[D]. 福建师范大学 2009
[8] 王艺. 约翰·菲尔德夜曲初探[D]. 山西大学 2010
[9] 陈昀. 福斯特歌曲在美国大众音乐发展中的地位[D]. 华南理工大学 2014
[10] 王菲. 军旅歌曲《热爱》艺术研究[D]. 南京艺术学院 2014
[11] 耿仁甫. 音乐分析法研究[D]. 贵州大学 2008
[12] 欧阳文思. 音乐鉴赏中动漫的现代理念探究[D]. 陕西师范大学 2014
[13] 许黎. 无词人声作品类别与特征探析[D]. 上海师范大学 2012
[14] 张盼盼. 约翰·斯塔米茨交响乐的音乐学研究[D]. 山东艺术学院 2014
[15] 刘岩晶. 申克音乐分析体系与传统音乐分析体系个案比较[D]. 东北师范大学 2012
[16] 金华芳. 《陕北四章》第一乐章的音乐分析及演奏心得[D]. 中央音乐学院 2011
[17] 司季发. 序列“准则”与赋格“结构”的融合[D]. 福建师范大学 2013
[18] 蒋长清. 电脑音乐与多声部音乐写作论[D]. 福建师范大学 2009
[19] 程露. 高平《舞狂》音乐分析与演奏研究[D]. 武汉音乐学院 2013
[20] 李凌之. 西班牙魅力-格拉纳多斯《戈雅之画》之音乐分析与踏板运用[D]. 南京师范大学 2011
[21] 彭志敏着.音乐分析基础教程[M]. 人民音乐出版社, 1997
音乐 教育 是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的,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需要各级领导加强对农村小学生音乐教育的重视,确保农村小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多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小学音乐教育论文,希望大家喜欢!小学音乐教育论文篇一 《浅析农村小学音乐教育》 摘要:音乐教育是以审美教育为核心的,随着素质教育的开展,需要各级领导加强对农村小学生音乐教育的重视,确保农村小学生在德、智、体、美、劳诸多方面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文笔者对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改善 措施 ,旨在推动农村的音乐教育实现一个新的飞跃。 关键词: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素质 农村小学音乐教育是农村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虽然经过不断发展,农村的小学音乐教育开展形势越来越好,但由于学校地理位置偏远、设施较差、师资力量短缺等种种原因,仍有若干问题存在,亟待解决。 1.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 1.1课程安排有名无实。小学音乐教育在课程表内均按教学大纲要求安排了音乐课,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往往由于种种原因被挤占或改上 其它 课程,音乐课教学难以保证。多数人认为音乐课是副课,上不上不重要,主课老师则常常用来上语文数学,要不就是自由活动或自己听歌。这样剥夺了 儿童 享受音乐教育的权利,阻碍了小学音乐教育的实施与发展。这一现象也直接导致了农村小学音乐教师的工作条件和待遇的不乐观,加之音乐课是不被列人教师教学评估和评先评优的范围,致使许多音乐老师不愿在农村工作。 1.2教师能力不足。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缺乏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考核标准,所以在音乐教育课程的实践中,多数教师随意性大或是干脆把音乐课交给学生用来写作业、做游戏。多数音乐教师没有认识到,音乐教育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推行素质教育必须的一门课程,是强化学生能力的重要内容。 1.3教学设备的短缺。音乐教学又需要一定的音乐设备为基础。音乐教育所需的一系列设备、仪器在农村学校中普遍缺乏,甚至连最基本的音乐活动室、音乐教科书都没有。对于现代音乐教育所需要的各种辅助教学设备、设施更无从谈起。这些都在无形中制约着农村音乐教育的发展。 1.4学生渴求音乐教育的心愿难以满足。对农村小学的学生中调查得知,学生对音乐的学习欲望很强。当问他们都喜欢什么歌曲或者老师教她们唱些什么歌曲时,从孩子们口中说出的不是充满快乐的童歌,而是社会上广为流传的网络成名曲。学生学唱流行歌曲并非坏事,但久而久之就会失去音乐与他们年龄相结合的教育功能。在调查中发现学生对课本教材上的歌曲抱以"不喜欢""不好听"的态度,其原因是有的学生不熟悉音乐课本中的歌曲内涵,有些不愿意唱,觉得这些歌曲无聊、幼稚,唱着没意思。但要知道课本中的东西都是经过有关部门、专家评审后选用的,这些歌曲都是适合儿童演唱的,有利于少年儿童身心健康发展。 2.农村小学音乐教育优化对策 2.1改变思想观念。音乐教育是学校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陶冶人的思想情操,提高人的审美情趣,使人树立崇高的审美理想方面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音乐艺术以婉转的旋律、变幻无穷的节奏、丰富多彩的音色、醇厚明亮的和声、巧妙精致的结构和特有的表现方式感动人的心灵,唤发人的激情,激励人的斗志。对于培养人、塑造人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各级教育管理部门及全社会应高度重视小学音乐教育,提高认识,转变观念,正确处理"正课"和"小三门"的关系,使农村小学音乐教育正常有序的开展起来。 2.2加强小学音乐教师师资队伍建设。教育主管部门首先要克服困难,尽快配备小学教师,接着是配备小学音乐老师。这样才能保证小学音乐教师到位之后不被安排去上其它课程。使小学音乐教育教学有专人负责。根据音乐教育新课程的总体要求,制订具体的 工作计划 ,定期地开展教学研究活动,健全并完善集体备课制度,认真地研究和指导农村学校的音乐教育新课程的教改工作,充分发挥集体智慧,围绕课程标准制订教学计划,探讨 教学 方法 ,交流教学设计,实现教学资源共享,采取多种措施,提高音乐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还有就是国家实施的"三定向"中可以多方面培养一些音乐或其它学科的人才。这样从农村中来到农村中去,农村小学教师才更有保障,才能更好的提高农村小学音乐教育,才能全面的提高农村小学素质教育。 2.3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学生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教师不能只成为单一的知识传授者。想要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最好的办法是"把课堂还给学生",促使学生成为音乐课堂的主体,这样不但能够促进他们对知识的吸收,还能够对其各方面能力进行发掘和培养。另外,在音乐教学中,还应该培养学生在课堂中自主学习和创造的能力,让他们主宰音乐课堂。 2.4加强音乐教育设施的投入力度。音乐教学设施是提高音乐教育质量,实现教学效果的重要保证,各级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及学校要加大对音乐教育的投入,保证音乐教育的正常进行。现在一般农村学校,只要建一个音乐教室,一间舞蹈教室,一架风琴,一台电子琴,一个 五线谱 示教板,再加上录音机、电视机、VCD机、磁带等,音乐、舞蹈课就可以正常进行,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才不会成为一句空话。 2.5严格贯彻素质教育政策。学校领导应严格贯彻执行教育部门关于素质教育的各项政策,重视农村音乐教学的开展。不仅要培养知识型人才,还要把眼光放长远,以全面培养学生能力为目标,重视学生德、智、体全面发展。只有学生的能力加强了,学校才能完成培养国家栋梁的艰巨任务。农村小学要务实发展,为音乐教育创造良好的教学条件,加强音乐教学设施投入,使教师在设施完备的环境中进行授课,这样才能达到新时期音乐教学的要求。 3.结语: 综上所述,农村小学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对学生的培养有重要意义。我们应该注重音乐素质教育,更要注重农村小学音乐教师配备不足的问题,探索适合农村发展的音乐教育道路,推动农村音乐教育的发展,使得城乡小学音乐教育均衡发展,促进我国素质教育的普及、发展、提高。 参考文献: [1]余铮.对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调查分析与建议[J].艺术教育,2014,02:71+59. [2]蔡勇.浅谈农村小学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以铜仁市碧江区新寨小学为例[J].现代妇女(下旬),2013,11:294-295. [3]黄堠.农村留守儿童音乐教育问题调查与研究--以湖北荆州区九店小学为个案[J].大众文艺,2015,14:251-252. [4]杨丽.南阳市农村小学音乐教育存在的问题探讨[J].美与时代(下),2015,09:123-125. 小学音乐教育论文篇二 《西部农村小学音乐教学浅析》 摘要:随着西部大开发和新农村建设的进一步推进,西部农村小学教育中存在的问题日益凸现,西部农村小学音乐教育的开展举步维艰。我针对西部农村小学音乐教学目前现状及多年来的教学 经验 提出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育;教学现状;教学对策 冼星海曾经说过:“音乐是人生的最大快乐,音乐是生活中的一股清泉,音乐是陶冶性情的熔炉。”西部农村音乐教学有其许多的特殊性,但孩子们对于音乐的追求依然,音乐没有国界,当然更不应该有地域之间的限制,西部农村与其他地区之间的音乐教学差距明显。农村音乐小学教学的现状不是十分理想,作为西部农村教学一线的教师,有责任来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一、西部农村小学音乐教学现状 (一)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整体素质偏低 首先是年龄结构不合理,教师队伍老�化。有个别学校的教师绝大部分是面临退休的老教师,年轻教师较少,教师队伍呈现出青黄不接的现象。其次是学科结构不合理。教师中专业音乐教师严重不足,部分学校甚至没有一个师范院校 毕业 的音乐教师。学校不得不采取教师“半路出家”、“赶鸭子上架”等办法来解决音乐教师不专的问题。 (二)重视不够,器材不足 有些学校领导仍在观念中把音乐课视作副课,不予重视,致使音乐教师惰于完善自身专业素质,提高教学水平。不少学校甚至在考前复习时,理所应当地把音乐课时让给语文、数学课,完全不理会素质教育的要求和精神。学校有限的教育资金很少投到音乐教学的完善和音乐设备的添置上,为保证实现课程目标所应配备的音乐教学设施仍有很大的差距。 (三)教师忽视音乐理论学习 教师不注重学习,平时从事音乐教学理论学习的氛围淡薄,从而减缓了教师音乐专业水平的提高,严重的制约着音乐教育的可持续发展。教师音乐教育教学理论水平不高,教学实践缺乏理论指导。教学观念滞后,教学方法陈旧。传统的音乐教学手段依然占据着主导地位,新的教学方式、先进的教学理念并没有真正深入课堂教学。音乐教师在工作中不善于创新,对自己的教学过程缺少 反思 和 总结 ,影响了总体的教学质量。 二、解决西部农村小学音乐教学问题的对策 在我国建设新农村的伟大进程中,农村教育的成败直接关系到新农村建设的成败,而作为农村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音乐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一)结合西部农村实际,转变观念 面对新世纪对人才素质的要求,我认为应转变音乐教育观念。树立为受教育者今后的终生学习打好基础的观念,树立为受教育者成为一个合格公民的观念。音乐教育工作者的着眼点,应放在作为教育主体的学生身上,致力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和人格的健全,实现人格个性的社会化。要做好西部农村音乐教学工作,必须提高学校干部和教师的素质,要做好小学音乐教学工作,利用多种形式,注重实效。作为农村小学,要最大限度发挥现有的条件,研究新情况,主动适应时代变化,努力探究适合农村小学德育工作的新方式。学好新课程,立足于课堂教学的主阵地,把学科教育与德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在音乐教育教学活动中要学习守则、规范内容,按照要求来管理学生。可利用主题班会,歌咏比赛等形式,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爱。 (二)学校、家庭、社会三方配合 学校、家庭和社会形成教育合力是一个工程,学校教育、 家庭教育 和社会教育三位一体,应相互配合,协调一致。县、乡政府部门要努力营造有利于农村小学音乐教学的环境。加快建立寄宿制学校,要求西部农村音乐教育应该加大投资力度,配备专业教师。学校作出适应性调整,及时辅导,让留守儿童感受到音乐的力量,透过音乐来弥补心中的那份相较城市孩子那份缺失的爱。所以,条件较差的农村小学,尤其要注重音乐,用音乐渲染画面效果,突显音韵弦律之美,音乐教育与体育的相互配合,能增强学生的节奏感、韵律感,能使他们在音乐情绪和运动情绪同时达到最高峰时,体会音乐与人体和谐美感。音乐具有极强的渗透性,加强音乐与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的结合,不但可增强学生对音乐的理解,也可提高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的兴趣和效率。改变学校传统习俗,力求营造音乐氛围。学校上下课的电铃声,可以用小段音乐来代替。乡村的孩子活泼好动,经过课间十分钟的打闹嬉戏后,学生们的情绪难以很快平静。而优雅的音乐声较急促的铃声更可平静学生的情绪,陶冶学生的情操。课间,学校也可在广播中放些适合儿童欣赏的歌曲和音乐,既不多占用其他时间,也可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减少打闹,又达到了音乐熏陶的目的。开展校园艺术活动,多给学生创造音乐活动的空间,学校可以组织校园歌咏队、舞蹈队、表演队,让学生按照各自的兴趣、特长参加,教师给予定期的指导。同时,学校可利用节假日开展校内外的文艺演出等活动,鼓励学生将自己的音乐才华展示在同学、老师和乡亲面前,这不仅可增添校园的音乐氛围,也可更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音乐兴趣和水平,给大家以美的享受。 (三)、重视音乐的感知力培养及教学的方法 感知能力及教育的最佳时期在音乐中是十分重要的,音乐感知能力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今后是否能具备良好的音乐素质。现在,在高师音乐教育专业中,有许多来自于农村的学生,他们在这个方面的训练都是相当薄弱的,这对他们的素质培养是十分不利的。在教育方面有一句话说得很好: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由于音乐教育对年龄要求的特殊性,在小学阶段必须重视此项训练。因而,教师应以教材为基础,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从听觉与视唱两方面进行训练。 虽然有些农村小学音乐教学设施不完备,没有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但却拥有丰富的、富有地方特色的课程资源。如当地的优秀民歌、民乐,都可以运用于欣赏教学、节奏训练等教学之中。这样,既丰富了教学手段、教学内容,又因其接近学生生活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总之,西部农村音乐教学还存在诸多不足,对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农村小学音乐教育必须满足社会发展和学生个体全面发展的需要。同时,我们作为一线是教师,任重而道远,通过各方努力,相信会使西部农村音乐教育实现质的飞跃。 参考文献: [1]胡林.浅谈西部农村教育现状及对策[S]. [2]吴丹丹,程迓庆.新课程标准对农村小学音乐教学的挑战[J]兰州学刊.2003(2) 小学音乐教育论文篇三 《小学音乐创新教育》 【摘要】小学音乐教育是学生学习的一个起始阶段,对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很关键的作用。因此,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教师责无旁贷。我们应在音乐教学中努力探索,寻求多种方法来鼓励学生放开思维求新救异,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依此发掘学生的潜能。 【关键词】小学音乐创新教育 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音乐教学不仅给学生的学习观与学习方式提出一个全新的要求,而且对教师的教育观念,综合素质以及教学能力也提出了新的期盼。 一、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人的创新能力决不是与生俱来的,它是需要从小逐渐培养的。而今的音乐课堂就给学生能力培养创造了机会。 音乐课的教学过程就是音乐实践的过程,不同的学生对音乐作品的理解和 想象力 都会有一定的差异。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不同的生活环境和阅历,创设民主、平等的和谐关系,在教学中灵活实际地采用合理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增强学生的信心和勇气,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学、激发学习热情,有效地达到教学目标。新的课程观认为“音乐教学应该是师生共同体验、发现、创造、表现和享受音乐美的过程;应面向全体学生,而不是为了培养专门人才,音乐课的全部教学活动应以学生为主体。”而传统的班级授课制则是以班级为单位,按学科教学大纲规定的内容组织教材施教,学生的主体地位和独立性受到限制,学生学习的探作性和创造性受到限制,同学问缺乏交流,合作、动手机会少,而在传统的音乐教学中,我们普遍存在的问题是教师唱“独角戏”,学生便会丧失自主的学习心理,对音乐失去兴趣。而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是要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展示学生的个性,摆正教学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把教师从“教书匠”的角色转变成音乐实践的主体。让更多的学生参与到音乐活动中来。 二、创新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学生的音乐基础是参差不齐的。其中更有“五音不全”者。对于这类学生的教学,音乐知识、音乐技能的传授必不可少,但若过分强调训练这方面的技能。将会使他们都能在自身的基础上获得创新发展,我决定用游戏的手段,为他们营造一种、自由、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使他们不仅掌握知识又发挥他们的创新主动性。如在学习节奏排列的课上,首先,我先出示五张节奏卡片,以比赛的形式让学生随琴声学会节奏,接着我让学生五人围成一组进行讨论:节奏卡片如何讨论更通顺流畅?当话音刚落,全班同学便纷纷讨论起来,这回他们可忙了,有的用手拍节奏,有的安排顺序,有的眉开眼笑,有的双眉紧锁,有的拍手叫好,看着他们一个个认真的样子,我也不断地在一旁给予鼓励,最后还让全班同学评价他们的游戏,学习他们的优点,同时也指出他们的缺点,大家在游戏或观察的过程中都很投入,发言也很积极。学生在欢快的游戏活动中掌握了节奏的排列要领和方法,从而有效地调动了学习音乐的积极性。 三、培养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学生学习的基础。“问”是儿童好奇心和认识需要的表现形式,“问”反映了儿童对新鲜事物的注意和探索奥秘的兴趣。“问题”是思维的起点,“怀疑”是创造性思维的始发环节,是知识之母,也是创造之母。没有提问也就没有回答,一个好的提问比一个好的回答更有价值,如果一个人对某一个问题毫无兴趣,那他就不会有什么创新,所以,教师的责任就是要千方百计地保护和培养学生的求知欲和好奇心。 四、创新意识应贯穿音乐教学始终 我们过去教学注重知识传授,采用灌输式教学,不允许学生有不同观点,禁锢和束缚了学生的思维,阻碍了探索与创新。在新理念的指导下,在教学中要舍得花费时间开启学生勇于发现和探索的闸门,鼓励学生大胆想象,并允许标新立异。 例如,在以往的音乐教学中,我们常见的 唱歌 课就是教师唱一句,学生学一句。一节课下来,教师累,学生更累,而且学生觉得枯煤无味。欣赏课是教师怎么分析,学生就怎么理解。舞蹈课则是老师怎么跳,学生就怎么跳。没有自己思考的空间,更谈不上发表不同的意见。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因此,就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有思考的空间。 教学中鼓励学生对所听音乐会有独立感受与见解,并让学生模仿,给学生开阔了想象的空间,体现了自主、开放、创新这一教学新理念。 五、创设情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音乐是一种非语义的信息,音乐是抽象的艺术。它具有自由性,模糊性和不确定性,正是这种特性,可以给人在广阔的想象天地中感受,表现和创造音乐之美,创造是发挥学生想象力和思维潜能的音乐学习领域。是学生积累音乐创作经验和发掘创造思维能力的过程和手段。对于培养具有实践能力的创新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六、培养创新的意识。创新是发展之魂 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说过:“人最本质的需要是渴望被肯定。”因此,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造条件、促供机会,发挥音乐教学在听觉、感受、联想、表现、创造等方面的学科优势。充分利用音乐课堂教学这一主 渠道 ,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 在“安全”的氛围中创新。在音乐教学活动中,本人喜欢和学生坐在一起,鼓励学生上台表演、指挥、领唱、用口琴或竖笛伴奏。有些同学很有音乐天赋,表演得确实不错,我便鼓励他们说:如果你愿意,将来会成为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会比老师更出色。有些同学担心会出丑,不敢上台表演,我便鼓励他们说:教室本来就是出错的地方,上台表演哪怕是出错出丑又有何妨呢?比坐在下面不敢上去的要强百倍。这些胆小的同学在老师的鼓励下也开始上台表演了,等他们表演完了,我为他们鼓掌,并称赞他们是好样的。就是这样让学生在安全的课堂氛围中,自由自在地学习、无拘无束地表演、尽情地去想象、去探索、去创新。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音乐教师要敢于打破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形式对学生能力提高的束缚,挖掘和开发蕴藏在学生身上的最宝贵的资源,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创造力,培养力,培养学生的参与、全作、探究能力,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努力为学生设条件,充分利用音乐教学这一主渠道,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营造良好的教育环境。 猜你喜欢: 1. 有关小学音乐教育论文 2. 小学音乐教育论文范文 3. 关于小学音乐教育论文 4. 小学生音乐教育论文 5. 浅谈小学音乐教学论文范文
小学音乐课应充分发挥音乐艺术特有的魅力,以兴趣爱好为动力,在不同的教学阶段,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审美心理特征,以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和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而有些教师的教学却使学生厌恶音乐,不喜欢上音乐课!是什么原因造成这样的结局?这一现象,使我对“培养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做了以下探究。 第一部分——音乐教学现状分析一、对学生情况掌握不够小学生由于年龄小,知识欠缺,理解能力不足,对音乐有“不太熟悉”的陌生感。这种陌生感便是学生与音乐作品之间的心理距离,心理距离越大,也就越没有兴趣。难怪那些被世人公认为美妙的音乐,在某些学生听来也是不屑一顾,“无动于衷”的。二、教学模式单一添鸭式的满堂灌,单一的“问答式”、“听说式”,教师是课堂的主宰者,课堂成为教师的“一言堂”,学生不敢越雷池半步,只有先举手再发言,只有经过老师的同意才可以发言。课堂一般显得很有秩序。学生在课堂中是“一潭死水”。三、教学手段单一有些教师以自己为主,以教代学。我曾经听过一个教师的音乐课,一首歌曲要唱十遍,几十遍,学生是听会了,可他还没有停的意思,不厌其烦的一遍一遍的教唱,老师累得筋疲力尽,学生对这节音乐课的学习也失去了兴趣。四、教师缺乏感性,忽略学生的感受 从感性这一概念仍然有感觉和感受之分,感觉是被动的、无情的接受,而感受则是主动的,有感情的投入。在学习音乐时,不论学生有没有兴趣,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都会打开录音机让学生听音乐,使学生常常处于不情愿的被动阶段即感觉阶段。由此看出施教者从主观上忽略了受教育者主动、有感情投入的一面,使受教育者处于被动状态,停留感觉阶段。以上现状,我们能看出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之间的不协调,教师主观认识的偏颇以及实际操作中的盲目性,形成了学生与学习音乐之间的障碍,也就是学生对音乐没有兴趣的根本原因。这就需要我们努力寻找那条“与他们熟悉的事物有所不同,但又看得出与他们有一定联系的事物”的纽带——兴趣,巧妙地将学生与学习音乐拉近,连接在一起,排除障碍,使学生获得良好的音乐感受,逐渐地喜欢音乐。 第二部分——培养学生音乐兴趣的策略一、对音乐兴趣的理解和意义1、兴趣和音乐兴趣的含义。兴趣,它是指个体对某种事物或活动所表现出来肯定的情绪态度。音乐兴趣是指个体对音乐或对音乐的某方面内容具有积极和肯定性的积极反应,这种反应是与个体对音乐的情感相联系的。一般说,这种持久的兴趣,有助于推动人深入钻研和努力学习,以取得事业的成功,如缺乏这种品质,就容易风异思迁,难以长进。所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音乐的巨大动力。2、兴趣的意义。小学生的音乐兴趣都具有容易激发,但也不易持久,不易稳定的心理倾向。因此,对小学阶段的学生来说,既可能是建立音乐兴趣的时期,也可能是转移音乐兴趣的时期。由于音乐兴趣是小学生音乐审美活动的内在动力,教师在音乐审美教育过程中,激活和培养学生的音乐兴趣和爱好是十分重要的。3、了解学生,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作铺垫教师必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对学生的思想状况、知识水平、技能基础、感受音乐和表现音乐的能力等方面作全面的了解和分析。如对新入学的一年级学生,教师可以通过谈话、观察、演唱等说法,了解学生对音乐的兴趣爱好、感受力和表现力以及个别擅长等基本情况。根据这些实际情况来制订自己的教学,为激发学生对音乐学习的兴趣作铺垫。小学生容易接受生动活泼、感染力强的并富有情趣的事物。针对这个特点,在教学前要充分准备好一些直观形象的教具,教学中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使学生爱学、乐学。二、培养学生音乐兴趣(一)、感受音乐,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兴趣“音乐是发自人内心深处的呐喊”,通过让学生感受音乐来了解哀心、乐心、喜心、怒心、敬心、爱心的不同的心情,以激发他们对音乐的兴趣。1、情景创设,让学生感悟音乐情感是指人的喜怒哀乐等心理活动,是人对客观事物态度的一种反映。在教学中,我尝试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探讨对“情感”这两个字的理解,学生你一句,他一句,热情高涨。通过由易到难的问题激发学生对的音乐的兴趣,强调音乐与情感的联系。苏霍姆林斯说:“世界是通过形象进入人的意识的,儿童年龄小,经验有限,生活中的形象再现的越明显、越具体,对他们的思想影响就越强烈。”采用情景教学,我尝试用“感知—理解—深化”三个阶段来进行。第一阶段:感知创设画面,引入情景,形成表象。第二阶段:理解—深入情景,在演唱领会感情时,抓住影歌相同之处,从图影导课,把歌曲与图影融为一体。第三阶段:深化—再现情景、丰富想像,深化感情。通过这一系列的过程教学,学生很快在听二胡独奏曲《赛马》中学生感受到一种快乐的感觉;听筝独奏《战台风》时学生说出了“紧张”;听二胡
音乐学参考文献
引用参考文献论证自己的观点或者理念是十分必要的,关于音乐参考文献有哪些?
[1] 廖叔同着.西方音乐一千年[M]. 三联书店, 2004
[2] 王黎平. 浅谈电影音乐审美的.多元化[J]. 电影文学. 2010(22)
[3] 邢艺,主编.西方钢琴作品曲名全集[M]. 吉林大学出版社, 2009
[4] 肖晶. 罗西尼声乐套曲《威尼斯赛船会》的艺术特色及演唱风格探析[D]. 上海师范大学 2013
[5] 杨儒怀着.音乐的分析与创作[M]. 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3
[6] 郭赛男. 论罗西尼艺术歌曲的创作特征及演唱风格[D]. 山东师范大学 2011
[7] (美) 弗里德伯格,着.成功钢琴家攻略[M]. 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7
[8] 高为杰,陈丹布编着.曲式分析基础教程[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6
[9] 卡尔·莱默尔(KarlLeimer),瓦尔特·吉泽金(WalterGieseking)着,姜丹译.现代钢琴演奏技巧[M]. 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4
[10] (德)格奥尔格·克内普勒着,王昭仁译.19世纪音乐史[M]. 人民音乐出版社, 2002
[11] 曾睿娟. 罗西尼歌剧唱段中女声花腔部分的特点及其运用[D]. 武汉音乐学院 2006
[12] 宋晶. 罗西尼喜歌剧中两位女主角罗西娜与辛德瑞拉的主要唱段及人物分析[D]. 首都师范大学 2007
[13] 李京宪. 罗西尼艺术歌曲《舞曲》艺术特征与演唱风格把握[D]. 上海师范大学 2013
[14] 高晓光,吴国翥编着.钢琴艺术百科辞典[M]. 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 2001
[15] 钱仁康,钱亦平着.音乐作品分析教程[M]. 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1
[16] 张玲玲. 透过歌剧《塞密拉米德》看罗西尼次女高音的风格及特征[J]. 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 2009(09)
[17] 喻家燕. 钢琴学习中的踏板基本运用技法[J]. 文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4(02)
[1] 邱鑫. 久石让音乐中的和声研究[D]. 福建师范大学 2012
[2] 于润洋主编.西方音乐通史[M]. 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1
[3] 王少维. 纵聚类音乐分析法研究[D]. 上海音乐学院 2013
[4] 冶鸿德. 二十世纪(五种)音乐分析法研究[D]. 西北师范大学 2003
[5] 石慧. 梅西安《被遗忘的奉献》音乐分析[D]. 中央音乐学院 2011
[6] 邱鑫. 久石让音乐中的和声研究[D]. 福建师范大学 2012
[7] 蒋长清. 电脑音乐与多声部音乐写作论[D]. 福建师范大学 2009
[8] 王艺. 约翰·菲尔德夜曲初探[D]. 山西大学 2010
[9] 陈昀. 福斯特歌曲在美国大众音乐发展中的地位[D]. 华南理工大学 2014
[10] 王菲. 军旅歌曲《热爱》艺术研究[D]. 南京艺术学院 2014
[11] 耿仁甫. 音乐分析法研究[D]. 贵州大学 2008
[12] 欧阳文思. 音乐鉴赏中动漫的现代理念探究[D]. 陕西师范大学 2014
[13] 许黎. 无词人声作品类别与特征探析[D]. 上海师范大学 2012
[14] 张盼盼. 约翰·斯塔米茨交响乐的音乐学研究[D]. 山东艺术学院 2014
[15] 刘岩晶. 申克音乐分析体系与传统音乐分析体系个案比较[D]. 东北师范大学 2012
[16] 金华芳. 《陕北四章》第一乐章的音乐分析及演奏心得[D]. 中央音乐学院 2011
[17] 司季发. 序列“准则”与赋格“结构”的融合[D]. 福建师范大学 2013
[18] 蒋长清. 电脑音乐与多声部音乐写作论[D]. 福建师范大学 2009
[19] 程露. 高平《舞狂》音乐分析与演奏研究[D]. 武汉音乐学院 2013
[20] 李凌之. 西班牙魅力-格拉纳多斯《戈雅之画》之音乐分析与踏板运用[D]. 南京师范大学 2011
[21] 彭志敏着.音乐分析基础教程[M]. 人民音乐出版社, 1997
音乐教学论文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一
[1] 王夏. 声乐表演艺术中的“气”与“韵”[D]. 杭州师范大学 2009
[2] 陆忠波. 咏叹之中见“声”“情”[D]. 福建师范大学 2010
[3] 姜忠玉. 探析声乐的艺术表现[D]. 福建师范大学 2009
[4] 邹微. 声乐表演艺术中的虚与实[D]. 杭州师范大学 2011
[5] 姚丹. 声乐表演艺术的审美体现[D]. 东北师范大学 2005
[6] 靳相林. 声乐表演艺术中观众审美心理研究[D]. 福建师范大学 2007
[7] 柏艳. 声乐表演艺术心理路程的调查分析与研究[D]. 辽宁师范大学 2007
[8] 闫如玉. 歌唱语言在声乐演唱中的训练与运用[D]. 天津音乐学院 2013
[9] 刘青青. 俄罗斯音乐文化对中国合唱艺术的影响[D]. 陕西师范大学 2014
[10] 林楠. 浅析汉乐府民歌《长相知》的音乐特征和演唱技巧[D]. 福建师范大学 2013
[11] 吴约珥. 亨德尔清唱剧《弥赛亚》的选段《一切山谷都要填满》演唱分析[D]. 福建师范大学 2012
[12] 杨沁文. 贝利尼艺术歌曲在声乐训练中的'价值[D]. 云南艺术学院 2012
[13] 周倩. 《孔空声乐练习曲》在声乐学习中的价值研究[D]. 河南师范大学 2014
[14] 王钧. 舒曼《诗人之恋》声乐套曲艺术特色演唱浅析[D]. 陕西师范大学 2014
[15] 董钟月. 莫扎特的经文歌《你们欢呼雀跃吧》(K.165)的演唱艺术研究[D]. 陕西师范大学 2014
[16] 陈婧. 对宋祖英演唱《相约在月圆时节》的分析与思考[D]. 福建师范大学 2012
参考文献二
[1]董同 龢 .汉语音韵学[M].北京:中华书局,2001.
[2]陈复华,何九盈.古韵通晓[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7.
[3]无名氏.六书声应集[M].收于《罕见韵书丛编》香港:长城文化出版公司,1995.
[4]陈新雄.古音学发微[M].台北:文史哲出版社,1983.
[5]李方桂.上古音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6]唐作藩.音韵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7]陈其光.论谐声[J].中国音韵学研究会第七届年会论文[C],1992.
[8]陈燕.试论段玉裁的合韵说[J].天津师范大学学报,1992,(3):57-64.
[9]陈新雄.古音研究[M].台北:五南图书出版有限公司,1999.
[10]何九盈.中国古代语言学史[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5.
[11]黄德宽等.古文字谱系疏证[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12]王力.清代古音学[M].北京:中华书局,2013.
[13]江永.四声切韵表[M].北京:商务印书馆,1936.
[14]唐作藩.上古音手册[M].北京:中华书局,2013.
[15]王力.汉语语音史[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5.
[16]何九盈. 中国现代语言学史[M].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1995.
参考文献是指作者在音乐 教育 论文中引用、参考过的文献资料,包括观点出处和引文出处,是音乐教育论文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下文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关于音乐教育论文参考文献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1] 王婷. 郑州市小学校外古筝教学现状调查研究[D]. 河南师范大学 2014
[2] 刘育锋. 东莞农民工子女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D]. 四川师范大学 2012
[3] 陈志圣. 洋蛮河镇古河小学音乐教育现状[D]. 南京师范大学 2004
[4] 张云鹏. 浅析乌海市小学音乐教育问题及改善 措施 [D].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3
[5] 王莹. 上世纪末河南省洛阳市小学音乐教育状况研究[D]. 陕西师范大学 2013
[6] 綦琳娜. 大城市小学音乐教育改进策略[D]. 黑龙江大学 2013
[7] 徐晓妹. 小学音乐教育应把握 儿童 心理发展[D]. 辽宁师范大学 2010
[8] 张丽. 天津西部小学音乐教育课堂教学问题与现状研究[D]. 天津师范大学 2012
[9] 罗杰. 丹巴县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研究[D]. 四川师范大学 2012
[10] 何芳. 小学音乐教育与儿童良好性格培养的研究[D]. 东北师范大学 2005
[11] 蒙桂生. 从了解价值入手,让学生爱上音乐课[J]. 基础教育研究. 2011(14)
[12] 马婧. 浅谈音乐课实施创新教学的思考[J]. 法制与经济(中旬刊). 2011(06)
[13] 范子泉. 河南温县司马懿得胜鼓调查与研究[D]. 河南师范大学 2014
[14] 何宇鹏. 河南新乡“中州大鼓”的调查与研究[D]. 河南师范大学 2014
[15] 韩晓娜. 唐宋曲子词的音乐学研究[D]. 河南师范大学 2014
[1] 薛建男. 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 上海师范大学 2012
[2] 夏晨伶. 幼儿园保育质量评价指标研究[D]. 四川师范大学 2012
[3] 冷雪姣. 幼儿园组织创新气氛现状的调查研究[D]. 东北师范大学 2012
[4] 冯宝安. 幼儿园突发事件管理机制构建研究[D]. 西南大学 2013
[5] 张向葵,王元,刘佳,郭彦文. 教育执行力:家长对落实幼儿《纲要》满意度研究[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5)
[6] 李雪晗. “幼儿园选择”问题的深层含义及其社会学思考[J]. 当代学前教育. 2009(03)
[7] 胡彩云,__宇. 城乡家长对幼儿园期望的比较[J]. 学前教育研究. 2009(06)
[8] 连玥,马玉俊. 浅析父母对托幼机构的教育需求[J]. 科教文汇(下旬刊). 2008(11)
[9] 李江帆,主编.教育服务产品理论研究[M]. 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9
[10] 徐晓东,邵文其,洪仙瑜等着.社会转型与办学体制创新[M].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4
[11] 朱家雄着.幼儿园课程[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1] 王聚伍. 流行音乐事象中的刘欢演唱风格研究[D]. 河南大学 2011
[2] 辛颖. “女子十二乐坊”的发展及存在方式研究[D]. 河南大学 2010
[3] 金亚文主编.初中音乐新课程教学法[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4] 喻先贵. 音乐教学既要“面向全体”又要注重“个性发展”[J]. 考试周刊. 2010(39)
[5] 贾涛. 农村特岗教师计划的实施:问题与对策[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0(23)
[6] 甘民. 中学新教师的成长研究[D]. 江西师范大学 2011
[7] 王永平. 鄂尔多斯市东胜区中学教师专业素质发展状况与建议[D].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3
[8] 张敬敏. 第四代评价理论视角下的教师专业素质提高策略研究[D]. 河南师范大学 2014
[9] 王敬环. 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 考试周刊. 2009(06)
[10] 马莹. 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 陕西教育(教学版). 2007(Z2)
[11] 唐松林着.中国农村教师发展研究[M].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5
[12] 周世斌着.音乐教育与心理研究 方法 [M]. 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5
[13] 高慧娟. 新课程背景下流行音乐与中学音乐课堂教学衔接初探[D]. 河南大学 2011
[14] 王安国. 我国学校音乐教育改革与发展对策研究[J].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2004(04)
[15] 钱建良. 音乐教学中的审美[J]. 小学教学研究. 2003(02)
[16] 张向秋. 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研究[D]. 南京师范大学 2007
[17] 刘洪良. 中小学健康教育教师专业素质研究[D]. 南京师范大学 2014
猜你喜欢:
1. 浅谈音乐教育论文
2. 浅谈中学音乐教育论文
3. 浅谈幼儿园音乐教育论文
4. 音乐论文的参考文献
音乐教育论文篇1 浅谈小学音乐教育创新 摘要:在德智体美教育的全面开展中,小学音乐教学得到重视,小学音乐教育必须创新,只有创新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就小学音乐教育的创新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创新教学措施。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创新教学;教学措施 小学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是培养青少年成为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小学音乐教育也不断推进,小学音乐教育走出偏重于知识灌输、专业技能训练的误区,转为对学生兴趣、素质、能力、个性的全面培养。小学音乐教师必须注重立足于学生主体的发展,创新音乐教育方法。 一、树立创新音乐教学意识 小学音乐教师应该在学习中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专业理论知识水平,为教学实践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提高创新设计能力,评价能力和自我诊断能力,对教学内容进行研究发展和创新,及时的了解并汲取新的知识,探索新 教学方法 的运用,重视培养自身的创造性思维,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用音乐的动作和音乐的语言向学生传递音乐美感、音乐情感和音乐的创新意识。 二、创新音乐教学素材 目前,由于教育模式的不断更新和完善,课本以外优秀的音乐歌曲层出不穷,有的作品学生很是熟悉,也有的作品学生很是陌生,教师可自行补充教学素材,可以多教授学生感兴趣又比较熟悉的音乐歌曲。例如:优秀儿童频道中的主题曲《大风车》或者 其它 脍炙人口的歌曲,如《蔬菜歌》、《灰姑娘的梦》等作品,既好听又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更利于学生体会歌曲蕴含的情感和崇尚真善美的世界。会器乐的老师还可以把吉他、口琴、小提琴等乐器带入教室,给学生演奏助兴,为音乐教学素材又注入学生喜欢的一抹色彩。又如,在教授《森林的歌声》一课时,学生为歌曲伴奏环节,倡导学生充分利用身边的元素为歌曲伴奏,借助森林动物的各种形象,让学生在角色板眼中进行音乐的学习,对学生进行教学,接着让学生读一读书中“布谷鸟”和“青蛙”按节奏标记的叫声。这样,巧妙地加入自创伴奏,更利于学生体会学习音乐的乐趣,拉近学生与音乐之间的距离。 三、创新教学方式,加强体验 传统教学模式中,教 唱歌 曲,一般是教师先范唱,然后,再逐句教唱学生,通过反复教唱,达到会准确演唱歌曲的目的。这种教学方法既单一又缺少创新性。笔者认为,音乐学科本身就是需要欣赏和体验的艺术,在音乐艺术的聆听体验之中,让小学生得到启蒙,从而感兴趣的掌握音乐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在音乐教学教唱歌曲环节中,可以让学生以听觉为中心,在反复聆听的过程中体验音乐的丰富情感,掌握基础的 乐理知识 。例如,在欣赏舒伯特的《摇篮曲》时,这首曲子表达了母亲对孩子无限的慈爱和真挚的母子之情。教学中,先欣赏音乐,在体验音乐中引发学生的思想感情。 反复聆听后,学生已基本能哼唱旋律,师生展开交流探讨:(1)“这是一首怎样情绪的歌曲?”(可以从作者抒发的情感、音乐的节奏等角度去思考)(2)“从这首歌当中体会到了什么?”交流完毕,让学生带着情感再次复听,然后,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依偎在母亲怀抱里的婴儿,感受真挚的母爱和轻轻的扶慰,最后,舒缓地演唱这首歌曲。又如:在教授《重庆小景》一课时,让学生反复观看课件中关于重庆的一些照片,比如朝天门,解放碑等夜色,并结合重庆自然特色,如小桥、流水、等美丽的画面,充分领会音乐背景,欣赏完后,反复播放歌曲的同时,可让学生用重庆方言朗诵歌词片断,感受巴渝音乐浓郁的风格特征和重庆方言的独特韵味。以这样聆听、体验音乐的方式进行教学,丰富学生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学生表现音乐的自信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音乐课堂,走进音乐世界。 四、有效应用多媒体进行创新教学 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贯彻音乐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让学生在学习音乐中不断激发探索精神,善于发现新事物的能力。创新性的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音乐教学,制作与教材配套的音效动画,让学生在逼真的情境中学习,全面开辟学生的多项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多媒体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可以创设音乐教学情境,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心境,唤起学生的音乐审美注意。在音乐教学的不同阶段起着不同的作用:用于音乐教学的起始阶段和结束阶段,可起到愉悦审美环境,唤起审美注意,激发审美渴望;用于教学过程的各环节和教学内容的连接,能达到承上启下,培育新的审美心境,唤起新的审美注意和审美渴望;用于教学内容之中,则会使原有的审美要素,更加丰富多彩,产生更佳的宜人,感人,化人的审美效应。 总之,创新教育对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新要求是相互交融、不可分割的。音乐的艺术特性、情感特性,能使学生在学习音乐时陶醉在艺术活动的欢娱之中,学习音乐的过程即是对艺术乐趣的追求过程,这一优势是音乐学科独具的。在创新教育的新形势下,教师必须遵照创新教育的要求,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独特优势,致力创新音乐教育的新方法,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松.小学音乐教学中激发学生思维创新的措施探微[J].教育,2016(9):00019。 [2]刘慧.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策略探讨[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6(2):00034。 [3]陈洪珍.小学音乐教学中创新教育的实施研究[J].北方音乐,2014(8):161。 音乐教育论文篇2 浅析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 摘要: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将德育寓于音乐艺术美之中,充分挖掘和发挥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培养学生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感、良好的道德品质、高尚的道德情操等,不断发展学生德育上的自我教育能力。通过音乐教育,以乐辅德、以乐促智、以乐怡性,可望更好地发挥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 关键词:音乐教育;德育;德育功能 一、音乐教育与德育的关系 音乐教育,主要培养学生热爱音乐,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通过参与音乐活动和实践,体验感受音乐,发展自身的音乐能力,而不光是单纯的培养音乐知识与音乐技能。育“人”而非仅育“才”是普通音乐教育的重要特征。德育的“德”字的本义“道德”或“品行”。“德”也是一个人的品格和价值观。学校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与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社会思想道德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教育者所期待的品德的活动。音乐教育与德育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两者互相辅助、密不可分。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音乐教育从本质上来说是一项塑造“人”的工程。音乐教育通过生动的音乐艺术方式,寓德育于音乐艺术教育之中。蕴含伦理道德内涵的音乐作品,能使学生在提高音乐审美感受、表现力的同时,心灵得以净化、道德情操得以升华、人格得以完善,从而达到崇高的精神境界。 二、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表现 学校音乐教育以它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发挥着独特的育人功能,其作用是不可估量的。从先秦儒家诸子认为“乐教”可以“善民心”、“移风易俗,莫过于乐”,到近代中国的有识之士把“歌乐”作为学校教育必不可少的学科之一,都说明了我们的先辈很早就意识到了音乐教育的育人功能。笔者从以乐辅德、以乐促智、以乐怡性这三点展开论述: (一)以乐辅德 音乐德育的功能,从古到今倍受重视,无一不以音乐作为滋养,浸润心灵。音乐运用鲜明的节奏、优美的旋律、丰富的和声、美妙的音色来表情达意,直接触动学生的情感中枢,震撼学生的心灵,对学生的情感世界、道德观念的渗透和影响都很大。因此,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寓德育于音乐教育之中显得尤为重要。 1.以乐引情,抒发情怀 一部好的音乐作品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更能激发人的崇高情感。优秀的音乐作品通过流畅优美的旋律、鲜明清晰的节奏、真挚完美的情感、和谐完整的结构、清新质朴的音乐风格塑造出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极具震撼人心的感染力,鼓舞着整个民族,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每当给学生范唱那首耳熟能详的歌曲《我爱你,中国》,心里总涌动着一股暖流,心潮澎湃。音乐家郑秋枫用行云流水的音乐拨动了人们的心弦,歌词勾勒出中国大地春华秋实、山海壮阔的雄伟景色。学生透过老师洋溢着激情的脸和深情的歌声,深深被打动了,歌词“我爱你中国,我要把最美的歌儿献给你,我的母亲,我的祖国”唱出了人民的心声,抒发了豪迈的爱国情怀,感人肺腑、震撼心灵。又如《再唱山歌给党听》、《浏阳河》、《龙的传人》、《国家》、《中国人》等,这些歌曲洋溢着对中国共产党、人民领袖、新中国、社会主义热爱之情。学生在聆听、歌唱时,感受激情的旋律、品味歌词的内涵,内心的情感得到丰富和滋养,进而提升了民族自豪感与责任感。 2.以歌励志,乐学善思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出: 文化 是人存在的根和魂。文化基础,重在强调能习得人文、科学等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和运用人类优秀智慧成果、涵养内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发展成为宽厚文化基础,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音乐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音乐素养和情感态度,形成乐学善思的品质。五年级的《红星歌》是七十年代电影《闪闪的红星》的插曲,它以生动的歌词、轻快的节奏、流畅的旋律激励了几代人的成长。课前,笔者让学生在家上网观看这部经典电影,了解歌曲的时代背景,通过预习,了解历史,积淀人文知识。课堂上,教师通过挖掘歌曲音乐要素中的节奏进行对比,让学生思考节奏在表现歌曲情绪的作用。 通过原谱与把附点八分音符节奏改为八分音符节奏型的 歌谱 作对比,在演唱中感受到附点音符更能贴切地表达小主人公潘冬子加入红军的激动心情。接着又让学生思考:歌曲运用了重音、f、渐强等记号,对表现歌曲有何作用?有的说:表达了潘冬子立志跟党走的信念更加坚定。有的说:让歌曲更加雄壮有力,精神更饱满。在 学唱歌 词时,又让学生思考:我们身处和平年代,为何还要学这首歌?“闪闪的红星传万代”传承的是什么精神?引导学生边学边思考,形成乐学善思的品质。 3.以曲为媒,凝神聚气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通过音乐艺术实践,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合唱是多声部演唱的歌唱艺术,凝聚了集体的智慧和情感,它通过多种题材、体裁,以音响为表现手段,抒发情感,提高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笔者曾指导学生参加广州市第十三届中小学合唱节比赛的训练,为使所有学生所发出的声音达到和谐统一,不厌其烦地示范、讲解、并逐一辅导,让学生努力做到个人的发声与整体的发声揉为一体。在一次次的磨合中,学生慢慢懂得了声部间彼此合作的重要性,注意力高度集中,听从指挥,努力达到各声部之间均衡和谐,创造至善至美的境界。经过角逐,最终荣获了广州市总决赛特等奖的殊荣。可见,凝神聚气的团队精神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 (二)以乐促智 智力是在认知方面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包括注意力、观察力、 记忆力 、 想象力 和思维能力。音乐教育可以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古今中外名人如孔子、卢梭、歌德、列宁等大都酷爱音乐,音乐对于他们的成就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1.开启心智,想象创造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是指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新的配合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音乐是人类特有的一种语言,它看不到、摸不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它以旋律、节奏、和声、音色等要素作为基本的表现手段,通过声音刺激人们的听觉器官,从而使人们在头脑中产生想象而获得听觉形象。三年级《音乐中的小动物》的教学内容为欣赏一组以小动物音乐形象为题材的歌(乐)曲。在欣赏管弦乐曲《公鸡和母鸡》中,让学生充分熟悉主题音乐后自由创编表演动作。当听到母鸡报蛋声的主题音乐,有的学生蹲下身子、张开手臂随乐曲扇动着,有的摇摆着身体神气地转着,有的曲着手臂一张一合模拟母鸡的翅膀拍打着,形态各异。当听到公鸡报晓声的主题音乐,学生变换了动作,或伸长脖子引亢高歌、或在嘴巴前张开手掌做出小喇叭的模样叫着、或是左手放在头顶模拟鸡冠、右手伸展在体侧模拟公鸡漂亮的羽毛,创意十足。在宽松的教学氛围下,学生随着美妙的音乐尽情表演,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创编中得以培养。 2.训练听觉,促进记忆 记忆,是过去 经验 在人脑中的反映,心理学告诉我们,没有记忆就无法学习,离开记忆,人的复杂心理活动不复存在,知识经验无法积累。音乐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记忆力,这种能力是指人经历听音乐的过程,对音高、音强、节奏、音色等所形成的音乐在头脑中有所反映、再现,从而产生了音乐记忆力。音乐教学活动都以聆听为前提,学生在聆听过程中会产生注意、记忆、想象等一系列心理活动,并促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的发展。 小学低年级学生跑调(音不准)的情况比较普遍,原因就是记不住音高。教学中发现,听音模唱能帮助记忆音高解决音不准的问题。刚练习时每次听一小节单声部旋律,如:①135-||②1b35-||③246-||④2#46-||然后凭记忆用lu音哼唱出来。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原先唱不准的学生基本能唱准了。于是听唱两小节,之后听唱四小节,记忆力强的学生听唱音程、和弦。经过循序渐进的训练,学生内心听觉能力和记忆力明显增强了。 (三)以乐怡性 1.高雅审美,唯美至善音乐作品之所以具有感染力,是因为它渗透着作者强烈的情感,蕴含在作品中的立意美、情境美、音韵美、曲调美、配器美、伴奏美等审美因素能激起听众的审美感情。小学音乐教材的歌(乐)曲或表达孩子们的心声,或蕴含着一个美好的寓意,百听不厌,百唱不烦。欣赏教学中,呐独奏曲《百鸟朝凤》奔放热情的旋律、明亮高亢的唢呐模拟百鸟争鸣和唱的曲调,可使学生联想到生气勃勃大自然景象,抒发美好欢乐的心情。名曲《二泉映月》哀伤的曲调让学生体会到作者阿炳在黑暗的旧社会里的不幸和那份追求光明、乐观向上的可贵精神。欣赏《 春节 序曲》时学生会情不自禁地跟随明快的旋律做着敲锣打鼓的动作表现人们在节目里热闹欢腾、载歌载舞的场面。欣赏这些音乐文化精萃的作品,能使学生的音乐素质修养、审美情趣会越来越高雅。 2. 才艺展示 ,自信阳光《音乐课程标准》指出:要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注重自信心的培养。因此,为学生提供尽量多的自我表现机会,给予自由发挥的舞台恰恰就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创造的好办法。自信是一种良好的心理品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有利于形成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提高其心理素质与思维力、抗挫力、行为力等。音乐教学的实践活动丰富多彩,歌唱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特长为其提供表演的机会。如:识谱能力强的学生示范演唱旋律,节奏感强、拍子准确的学生指挥全班歌唱,声音美、表情好的学生带唱歌词,竖笛音色美、指法准确的学生为歌曲伴奏,以点带面,激发全体学生的表演热情。在分组练习时让他们与性格内向、表演能力弱的同学合作,帮助同学克服自卑等不健康心理因素,增强自信。久而久之,学生勇敢、自信的品质从一点一滴中培养出来了,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三、结语 实践证明:经过长期音乐熏陶的学生,其性情、精神、气质以及思想意识、 思维方式 乃至生活方式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能让其一生获得健康的心理、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学校音乐教育应发挥以乐辅德、以乐促智、以乐怡性的美育功能,从而达到全面育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音乐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2011. [2]王安国,吴斌.音乐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林崇德.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4]杨九诠.学生发展素核心素养三十人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5]彭小虎,王国峰,朱丹.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6]戚万学.国家精品课程系列教材:学校德育原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音乐教育论文篇3 试论音乐教育在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摘要】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诞生于文化多元化的大背景下,它既是当今社会音乐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又是我国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和方式。本文从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内涵和表现形态入手,浅析了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在打造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内在基础、推动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增强民族音乐文化的凝聚力这三个方面的作用。 【关键词】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民族音乐文化;传承 如今,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交流日益频繁,客观上促使了世界各地文化多元化浪潮的兴起,同时也促进了各种异域文化的大融合。在我国音乐文化发展领域,不论是不同阶段的音乐教育,还是音乐的具体表现形态,都呈现出多元化特征。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一方面为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注入了新的因素,另一方面也促进了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 一、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内涵和表现形态 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属于多元文化教育的分支,而多元文化教育思想又起源于多元文化主义。多元文化是指在人类社会结构、成分日益复杂,信息交流沟通高度发达的背景下,各种文化形态更新、变化加速,新兴文化形态层出不穷的文化现象。在此基础上,教育必须帮助性别、种族、宗教、社会经济地位不同的学生平等认识和理解社会中的主流文化以及亚文化,以此既能获得在主流社会生存的能力,也能获得在本民族社会文化环境中生存的能力,这就是多元文化教育。 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就是要让学生广泛接触了解来自不同国家、地区和民族的音乐作品,感受各类异域风格的音乐特色,从而拓宽音乐审美视野,加深对音乐的理解,掌握音乐的本质和深层次内涵。在表现形式上,多元文化音乐教育首先要求教师和学生转变传统的音乐教学理念和音乐审美观,以平等的心态和教学方法对待不同类型和风格的音乐,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厚此薄彼,疏忽怠慢亚文化音乐形态;其次需要在传统的音乐教材和教学内容上增加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内容,拓宽学生的音乐知识面和学术视野;再次需要鼓励学生在不同的音乐风格和形态之间自由探索、创作,通过实践深化学生对不同音乐形式的领悟、理解;最后需要通过更多的音乐艺术交流和实践来夯实学生的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基础,如座谈、访谈、采风、汇演等。 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促进了民族音乐文化传承 (一)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是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内在基础。 我国的民族音乐本身就具有种类丰富、形式多样的特征,56个民族的音乐艺术共同构成了我国多元民族音乐文化,因此,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与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传承本来就具有内在的一致性。不论在历史上,还是在当前的现实中,我国不同的民族音乐文化一直都存在主流与边缘的区别,这是由不同民族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发展的不平衡造成的。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正是要求学生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主流与边缘的音乐形态,从内在保证了多元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可能性,也奠定了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良好基础。 (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推动了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 我国乃至世界各地区、各民族的音乐文化以其独特的魅力和风格影响着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又为不同民族的音乐文化的发展、传播提供了土壤和平台,可见,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文化发展之间有着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一方面,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在思想上主张、鼓励受众体验不同民族音乐艺术的魅力,在现实中又以实际教育方法和手段让学生接触到各式各样的民族音乐,这就为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另一方面,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是一种系统化、概括性的音乐教育,它将各个民族的音乐文化加以 总结 、提炼,然后传授给学生,这就为民族音乐文化的专业化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后劲。 (三)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增强了民族音乐文化的凝聚力。 任何一种民族音乐文化,只有充分融入了社会,获得受众的喜爱和支持,才会有强大、持久的生命力,也才能更好地传承下去。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促使学生甚至民众以更宽广的艺术胸襟和更丰富的审美趣味,来对待不同民族的音乐以及音乐文化,使得人们在音乐教育活动中建立一致的音乐价值观,获得同样的情感熏陶和共鸣,进而共享一种音乐文化,拉近了不同民族音乐受众的心理距离,强化了不同民族人民的认同感,也就强化了民族音乐文化的凝聚力,让各种类型和形态的民族音乐文化获得更广泛的认同和支持,这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无疑是有重大意义的。 三、结语 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为学生甚至民众开辟了新的音乐视野,丰富了民族音乐文化的内涵,为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创造了更加有力的内在基础和外部环境,可以说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功不可没,值得广大音乐教育者仔细学习研究,推广实践。 参考文献: [1]于新洁,乌尔茜娅.多元文化主义视野中的民族音乐文化传承[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5):137-140. [2]魏韶亮.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在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中的作用研析[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2):265-266. [3]周干明.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中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作用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10):119-121. 猜你喜欢: 1. 浅谈幼儿园音乐教育论文 2. 关于音乐教育论文范文 3. 浅谈中学音乐教育论文 4. 有关音乐教育论文范文 5. 浅谈音乐教育论文 6. 音乐教育系毕业论文
音乐教育论文篇1 浅谈小学音乐教育创新 摘要:在德智体美教育的全面开展中,小学音乐教学得到重视,小学音乐教育必须创新,只有创新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本文就小学音乐教育的创新进行了分析,并提出相关的创新教学措施。 关键词:小学音乐教学;创新教学;教学措施 小学音乐教育是素质教育的一部分,是培养青少年成为德、智、体、美诸方面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所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小学音乐教育也不断推进,小学音乐教育走出偏重于知识灌输、专业技能训练的误区,转为对学生兴趣、素质、能力、个性的全面培养。小学音乐教师必须注重立足于学生主体的发展,创新音乐教育方法。 一、树立创新音乐教学意识 小学音乐教师应该在学习中不断的提高自身的专业理论知识水平,为教学实践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提高创新设计能力,评价能力和自我诊断能力,对教学内容进行研究发展和创新,及时的了解并汲取新的知识,探索新 教学方法 的运用,重视培养自身的创造性思维,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用音乐的动作和音乐的语言向学生传递音乐美感、音乐情感和音乐的创新意识。 二、创新音乐教学素材 目前,由于教育模式的不断更新和完善,课本以外优秀的音乐歌曲层出不穷,有的作品学生很是熟悉,也有的作品学生很是陌生,教师可自行补充教学素材,可以多教授学生感兴趣又比较熟悉的音乐歌曲。例如:优秀儿童频道中的主题曲《大风车》或者 其它 脍炙人口的歌曲,如《蔬菜歌》、《灰姑娘的梦》等作品,既好听又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更利于学生体会歌曲蕴含的情感和崇尚真善美的世界。会器乐的老师还可以把吉他、口琴、小提琴等乐器带入教室,给学生演奏助兴,为音乐教学素材又注入学生喜欢的一抹色彩。又如,在教授《森林的歌声》一课时,学生为歌曲伴奏环节,倡导学生充分利用身边的元素为歌曲伴奏,借助森林动物的各种形象,让学生在角色板眼中进行音乐的学习,对学生进行教学,接着让学生读一读书中“布谷鸟”和“青蛙”按节奏标记的叫声。这样,巧妙地加入自创伴奏,更利于学生体会学习音乐的乐趣,拉近学生与音乐之间的距离。 三、创新教学方式,加强体验 传统教学模式中,教 唱歌 曲,一般是教师先范唱,然后,再逐句教唱学生,通过反复教唱,达到会准确演唱歌曲的目的。这种教学方法既单一又缺少创新性。笔者认为,音乐学科本身就是需要欣赏和体验的艺术,在音乐艺术的聆听体验之中,让小学生得到启蒙,从而感兴趣的掌握音乐基础知识和基础技能。在音乐教学教唱歌曲环节中,可以让学生以听觉为中心,在反复聆听的过程中体验音乐的丰富情感,掌握基础的 乐理知识 。例如,在欣赏舒伯特的《摇篮曲》时,这首曲子表达了母亲对孩子无限的慈爱和真挚的母子之情。教学中,先欣赏音乐,在体验音乐中引发学生的思想感情。 反复聆听后,学生已基本能哼唱旋律,师生展开交流探讨:(1)“这是一首怎样情绪的歌曲?”(可以从作者抒发的情感、音乐的节奏等角度去思考)(2)“从这首歌当中体会到了什么?”交流完毕,让学生带着情感再次复听,然后,让学生把自己想象成依偎在母亲怀抱里的婴儿,感受真挚的母爱和轻轻的扶慰,最后,舒缓地演唱这首歌曲。又如:在教授《重庆小景》一课时,让学生反复观看课件中关于重庆的一些照片,比如朝天门,解放碑等夜色,并结合重庆自然特色,如小桥、流水、等美丽的画面,充分领会音乐背景,欣赏完后,反复播放歌曲的同时,可让学生用重庆方言朗诵歌词片断,感受巴渝音乐浓郁的风格特征和重庆方言的独特韵味。以这样聆听、体验音乐的方式进行教学,丰富学生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学生表现音乐的自信心,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音乐课堂,走进音乐世界。 四、有效应用多媒体进行创新教学 在小学音乐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是贯彻音乐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让学生在学习音乐中不断激发探索精神,善于发现新事物的能力。创新性的运用多媒体手段进行音乐教学,制作与教材配套的音效动画,让学生在逼真的情境中学习,全面开辟学生的多项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多媒体在小学音乐教学中可以创设音乐教学情境,目的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心境,唤起学生的音乐审美注意。在音乐教学的不同阶段起着不同的作用:用于音乐教学的起始阶段和结束阶段,可起到愉悦审美环境,唤起审美注意,激发审美渴望;用于教学过程的各环节和教学内容的连接,能达到承上启下,培育新的审美心境,唤起新的审美注意和审美渴望;用于教学内容之中,则会使原有的审美要素,更加丰富多彩,产生更佳的宜人,感人,化人的审美效应。 总之,创新教育对中小学音乐教育的新要求是相互交融、不可分割的。音乐的艺术特性、情感特性,能使学生在学习音乐时陶醉在艺术活动的欢娱之中,学习音乐的过程即是对艺术乐趣的追求过程,这一优势是音乐学科独具的。在创新教育的新形势下,教师必须遵照创新教育的要求,充分发挥音乐教育的独特优势,致力创新音乐教育的新方法,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向纵深发展。 参考文献: [1]杨松.小学音乐教学中激发学生思维创新的措施探微[J].教育,2016(9):00019。 [2]刘慧.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创新教育策略探讨[J].教育科学:全文版,2016(2):00034。 [3]陈洪珍.小学音乐教学中创新教育的实施研究[J].北方音乐,2014(8):161。 音乐教育论文篇2 浅析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 摘要: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将德育寓于音乐艺术美之中,充分挖掘和发挥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培养学生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感、良好的道德品质、高尚的道德情操等,不断发展学生德育上的自我教育能力。通过音乐教育,以乐辅德、以乐促智、以乐怡性,可望更好地发挥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 关键词:音乐教育;德育;德育功能 一、音乐教育与德育的关系 音乐教育,主要培养学生热爱音乐,对音乐产生浓厚的兴趣,通过参与音乐活动和实践,体验感受音乐,发展自身的音乐能力,而不光是单纯的培养音乐知识与音乐技能。育“人”而非仅育“才”是普通音乐教育的重要特征。德育的“德”字的本义“道德”或“品行”。“德”也是一个人的品格和价值观。学校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要求和和受教育者品德形成发展的规律与需要,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对受教育者施加社会思想道德影响,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与践行,以使其形成教育者所期待的品德的活动。音乐教育与德育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两者互相辅助、密不可分。前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指出:“音乐教育并不是音乐家的教育,而首先是人的教育。音乐教育从本质上来说是一项塑造“人”的工程。音乐教育通过生动的音乐艺术方式,寓德育于音乐艺术教育之中。蕴含伦理道德内涵的音乐作品,能使学生在提高音乐审美感受、表现力的同时,心灵得以净化、道德情操得以升华、人格得以完善,从而达到崇高的精神境界。 二、音乐教育的德育功能表现 学校音乐教育以它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发挥着独特的育人功能,其作用是不可估量的。从先秦儒家诸子认为“乐教”可以“善民心”、“移风易俗,莫过于乐”,到近代中国的有识之士把“歌乐”作为学校教育必不可少的学科之一,都说明了我们的先辈很早就意识到了音乐教育的育人功能。笔者从以乐辅德、以乐促智、以乐怡性这三点展开论述: (一)以乐辅德 音乐德育的功能,从古到今倍受重视,无一不以音乐作为滋养,浸润心灵。音乐运用鲜明的节奏、优美的旋律、丰富的和声、美妙的音色来表情达意,直接触动学生的情感中枢,震撼学生的心灵,对学生的情感世界、道德观念的渗透和影响都很大。因此,在小学音乐教育中,寓德育于音乐教育之中显得尤为重要。 1.以乐引情,抒发情怀 一部好的音乐作品不仅给人以美的享受,更能激发人的崇高情感。优秀的音乐作品通过流畅优美的旋律、鲜明清晰的节奏、真挚完美的情感、和谐完整的结构、清新质朴的音乐风格塑造出生动感人的艺术形象,极具震撼人心的感染力,鼓舞着整个民族,起到很好的教育作用。每当给学生范唱那首耳熟能详的歌曲《我爱你,中国》,心里总涌动着一股暖流,心潮澎湃。音乐家郑秋枫用行云流水的音乐拨动了人们的心弦,歌词勾勒出中国大地春华秋实、山海壮阔的雄伟景色。学生透过老师洋溢着激情的脸和深情的歌声,深深被打动了,歌词“我爱你中国,我要把最美的歌儿献给你,我的母亲,我的祖国”唱出了人民的心声,抒发了豪迈的爱国情怀,感人肺腑、震撼心灵。又如《再唱山歌给党听》、《浏阳河》、《龙的传人》、《国家》、《中国人》等,这些歌曲洋溢着对中国共产党、人民领袖、新中国、社会主义热爱之情。学生在聆听、歌唱时,感受激情的旋律、品味歌词的内涵,内心的情感得到丰富和滋养,进而提升了民族自豪感与责任感。 2.以歌励志,乐学善思 《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指出: 文化 是人存在的根和魂。文化基础,重在强调能习得人文、科学等领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和运用人类优秀智慧成果、涵养内在精神,追求真善美的统一,发展成为宽厚文化基础,有更高精神追求的人。音乐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人文素养、音乐素养和情感态度,形成乐学善思的品质。五年级的《红星歌》是七十年代电影《闪闪的红星》的插曲,它以生动的歌词、轻快的节奏、流畅的旋律激励了几代人的成长。课前,笔者让学生在家上网观看这部经典电影,了解歌曲的时代背景,通过预习,了解历史,积淀人文知识。课堂上,教师通过挖掘歌曲音乐要素中的节奏进行对比,让学生思考节奏在表现歌曲情绪的作用。 通过原谱与把附点八分音符节奏改为八分音符节奏型的 歌谱 作对比,在演唱中感受到附点音符更能贴切地表达小主人公潘冬子加入红军的激动心情。接着又让学生思考:歌曲运用了重音、f、渐强等记号,对表现歌曲有何作用?有的说:表达了潘冬子立志跟党走的信念更加坚定。有的说:让歌曲更加雄壮有力,精神更饱满。在 学唱歌 词时,又让学生思考:我们身处和平年代,为何还要学这首歌?“闪闪的红星传万代”传承的是什么精神?引导学生边学边思考,形成乐学善思的品质。 3.以曲为媒,凝神聚气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所有的音乐教学领域都应重视学生的艺术实践,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各项音乐活动,通过音乐艺术实践,培养良好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合唱是多声部演唱的歌唱艺术,凝聚了集体的智慧和情感,它通过多种题材、体裁,以音响为表现手段,抒发情感,提高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笔者曾指导学生参加广州市第十三届中小学合唱节比赛的训练,为使所有学生所发出的声音达到和谐统一,不厌其烦地示范、讲解、并逐一辅导,让学生努力做到个人的发声与整体的发声揉为一体。在一次次的磨合中,学生慢慢懂得了声部间彼此合作的重要性,注意力高度集中,听从指挥,努力达到各声部之间均衡和谐,创造至善至美的境界。经过角逐,最终荣获了广州市总决赛特等奖的殊荣。可见,凝神聚气的团队精神是取得优异成绩的关键。 (二)以乐促智 智力是在认知方面的稳定的心理特征,包括注意力、观察力、 记忆力 、 想象力 和思维能力。音乐教育可以促进学生多元智能的发展,古今中外名人如孔子、卢梭、歌德、列宁等大都酷爱音乐,音乐对于他们的成就具有一定的影响作用。 1.开启心智,想象创造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想象力是指在知觉材料的基础上,经过新的配合创造出新形象的能力。音乐是人类特有的一种语言,它看不到、摸不着,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它以旋律、节奏、和声、音色等要素作为基本的表现手段,通过声音刺激人们的听觉器官,从而使人们在头脑中产生想象而获得听觉形象。三年级《音乐中的小动物》的教学内容为欣赏一组以小动物音乐形象为题材的歌(乐)曲。在欣赏管弦乐曲《公鸡和母鸡》中,让学生充分熟悉主题音乐后自由创编表演动作。当听到母鸡报蛋声的主题音乐,有的学生蹲下身子、张开手臂随乐曲扇动着,有的摇摆着身体神气地转着,有的曲着手臂一张一合模拟母鸡的翅膀拍打着,形态各异。当听到公鸡报晓声的主题音乐,学生变换了动作,或伸长脖子引亢高歌、或在嘴巴前张开手掌做出小喇叭的模样叫着、或是左手放在头顶模拟鸡冠、右手伸展在体侧模拟公鸡漂亮的羽毛,创意十足。在宽松的教学氛围下,学生随着美妙的音乐尽情表演,想象力和创造力在创编中得以培养。 2.训练听觉,促进记忆 记忆,是过去 经验 在人脑中的反映,心理学告诉我们,没有记忆就无法学习,离开记忆,人的复杂心理活动不复存在,知识经验无法积累。音乐活动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记忆力,这种能力是指人经历听音乐的过程,对音高、音强、节奏、音色等所形成的音乐在头脑中有所反映、再现,从而产生了音乐记忆力。音乐教学活动都以聆听为前提,学生在聆听过程中会产生注意、记忆、想象等一系列心理活动,并促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的发展。 小学低年级学生跑调(音不准)的情况比较普遍,原因就是记不住音高。教学中发现,听音模唱能帮助记忆音高解决音不准的问题。刚练习时每次听一小节单声部旋律,如:①135-||②1b35-||③246-||④2#46-||然后凭记忆用lu音哼唱出来。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原先唱不准的学生基本能唱准了。于是听唱两小节,之后听唱四小节,记忆力强的学生听唱音程、和弦。经过循序渐进的训练,学生内心听觉能力和记忆力明显增强了。 (三)以乐怡性 1.高雅审美,唯美至善音乐作品之所以具有感染力,是因为它渗透着作者强烈的情感,蕴含在作品中的立意美、情境美、音韵美、曲调美、配器美、伴奏美等审美因素能激起听众的审美感情。小学音乐教材的歌(乐)曲或表达孩子们的心声,或蕴含着一个美好的寓意,百听不厌,百唱不烦。欣赏教学中,呐独奏曲《百鸟朝凤》奔放热情的旋律、明亮高亢的唢呐模拟百鸟争鸣和唱的曲调,可使学生联想到生气勃勃大自然景象,抒发美好欢乐的心情。名曲《二泉映月》哀伤的曲调让学生体会到作者阿炳在黑暗的旧社会里的不幸和那份追求光明、乐观向上的可贵精神。欣赏《 春节 序曲》时学生会情不自禁地跟随明快的旋律做着敲锣打鼓的动作表现人们在节目里热闹欢腾、载歌载舞的场面。欣赏这些音乐文化精萃的作品,能使学生的音乐素质修养、审美情趣会越来越高雅。 2. 才艺展示 ,自信阳光《音乐课程标准》指出:要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注重自信心的培养。因此,为学生提供尽量多的自我表现机会,给予自由发挥的舞台恰恰就是尊重学生的个性创造的好办法。自信是一种良好的心理品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有利于形成乐观、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提高其心理素质与思维力、抗挫力、行为力等。音乐教学的实践活动丰富多彩,歌唱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特长为其提供表演的机会。如:识谱能力强的学生示范演唱旋律,节奏感强、拍子准确的学生指挥全班歌唱,声音美、表情好的学生带唱歌词,竖笛音色美、指法准确的学生为歌曲伴奏,以点带面,激发全体学生的表演热情。在分组练习时让他们与性格内向、表演能力弱的同学合作,帮助同学克服自卑等不健康心理因素,增强自信。久而久之,学生勇敢、自信的品质从一点一滴中培养出来了,促进了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 三、结语 实践证明:经过长期音乐熏陶的学生,其性情、精神、气质以及思想意识、 思维方式 乃至生活方式都会发生巨大的变化,能让其一生获得健康的心理、良好的行为习惯。因此,学校音乐教育应发挥以乐辅德、以乐促智、以乐怡性的美育功能,从而达到全面育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音乐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2011. [2]王安国,吴斌.音乐课程标准解读.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3]林崇德.21世纪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研究.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6. [4]杨九诠.学生发展素核心素养三十人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 [5]彭小虎,王国峰,朱丹.儿童发展与教育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 [6]戚万学.国家精品课程系列教材:学校德育原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音乐教育论文篇3 试论音乐教育在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中的作用 【摘要】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诞生于文化多元化的大背景下,它既是当今社会音乐教育发展的基本趋势,又是我国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和方式。本文从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内涵和表现形态入手,浅析了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在打造民族音乐文化传承内在基础、推动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增强民族音乐文化的凝聚力这三个方面的作用。 【关键词】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民族音乐文化;传承 如今,世界各地区、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的交流日益频繁,客观上促使了世界各地文化多元化浪潮的兴起,同时也促进了各种异域文化的大融合。在我国音乐文化发展领域,不论是不同阶段的音乐教育,还是音乐的具体表现形态,都呈现出多元化特征。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一方面为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注入了新的因素,另一方面也促进了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 一、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内涵和表现形态 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属于多元文化教育的分支,而多元文化教育思想又起源于多元文化主义。多元文化是指在人类社会结构、成分日益复杂,信息交流沟通高度发达的背景下,各种文化形态更新、变化加速,新兴文化形态层出不穷的文化现象。在此基础上,教育必须帮助性别、种族、宗教、社会经济地位不同的学生平等认识和理解社会中的主流文化以及亚文化,以此既能获得在主流社会生存的能力,也能获得在本民族社会文化环境中生存的能力,这就是多元文化教育。 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就是要让学生广泛接触了解来自不同国家、地区和民族的音乐作品,感受各类异域风格的音乐特色,从而拓宽音乐审美视野,加深对音乐的理解,掌握音乐的本质和深层次内涵。在表现形式上,多元文化音乐教育首先要求教师和学生转变传统的音乐教学理念和音乐审美观,以平等的心态和教学方法对待不同类型和风格的音乐,避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厚此薄彼,疏忽怠慢亚文化音乐形态;其次需要在传统的音乐教材和教学内容上增加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内容,拓宽学生的音乐知识面和学术视野;再次需要鼓励学生在不同的音乐风格和形态之间自由探索、创作,通过实践深化学生对不同音乐形式的领悟、理解;最后需要通过更多的音乐艺术交流和实践来夯实学生的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基础,如座谈、访谈、采风、汇演等。 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促进了民族音乐文化传承 (一)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是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内在基础。 我国的民族音乐本身就具有种类丰富、形式多样的特征,56个民族的音乐艺术共同构成了我国多元民族音乐文化,因此,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与我国的民族音乐文化传承本来就具有内在的一致性。不论在历史上,还是在当前的现实中,我国不同的民族音乐文化一直都存在主流与边缘的区别,这是由不同民族的政治、经济,以及文化发展的不平衡造成的。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正是要求学生以平等的态度对待主流与边缘的音乐形态,从内在保证了多元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可能性,也奠定了民族音乐文化传承的良好基础。 (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推动了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 我国乃至世界各地区、各民族的音乐文化以其独特的魅力和风格影响着多元文化音乐教育,而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又为不同民族的音乐文化的发展、传播提供了土壤和平台,可见,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与民族音乐文化发展之间有着相辅相成、互相促进的关系。一方面,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在思想上主张、鼓励受众体验不同民族音乐艺术的魅力,在现实中又以实际教育方法和手段让学生接触到各式各样的民族音乐,这就为民族音乐文化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外部条件;另一方面,多元文化音乐教育是一种系统化、概括性的音乐教育,它将各个民族的音乐文化加以 总结 、提炼,然后传授给学生,这就为民族音乐文化的专业化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后劲。 (三)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增强了民族音乐文化的凝聚力。 任何一种民族音乐文化,只有充分融入了社会,获得受众的喜爱和支持,才会有强大、持久的生命力,也才能更好地传承下去。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促使学生甚至民众以更宽广的艺术胸襟和更丰富的审美趣味,来对待不同民族的音乐以及音乐文化,使得人们在音乐教育活动中建立一致的音乐价值观,获得同样的情感熏陶和共鸣,进而共享一种音乐文化,拉近了不同民族音乐受众的心理距离,强化了不同民族人民的认同感,也就强化了民族音乐文化的凝聚力,让各种类型和形态的民族音乐文化获得更广泛的认同和支持,这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无疑是有重大意义的。 三、结语 多元文化音乐教育为学生甚至民众开辟了新的音乐视野,丰富了民族音乐文化的内涵,为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创造了更加有力的内在基础和外部环境,可以说对民族音乐文化的传承功不可没,值得广大音乐教育者仔细学习研究,推广实践。 参考文献: [1]于新洁,乌尔茜娅.多元文化主义视野中的民族音乐文化传承[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5):137-140. [2]魏韶亮.多元文化音乐教育在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中的作用研析[J].赤峰学院学报(汉文哲学社会科学版),2015,(12):265-266. [3]周干明.民族音乐文化传承中多元文化音乐教育的作用研究[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6,(10):119-121. 猜你喜欢: 1. 浅谈幼儿园音乐教育论文 2. 关于音乐教育论文范文 3. 浅谈中学音乐教育论文 4. 有关音乐教育论文范文 5. 浅谈音乐教育论文 6. 音乐教育系毕业论文
参考文献是指作者在音乐 教育 论文中引用、参考过的文献资料,包括观点出处和引文出处,是音乐教育论文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下文是我给大家带来的关于音乐教育论文参考文献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1] 王婷. 郑州市小学校外古筝教学现状调查研究[D]. 河南师范大学 2014
[2] 刘育锋. 东莞农民工子女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D]. 四川师范大学 2012
[3] 陈志圣. 洋蛮河镇古河小学音乐教育现状[D]. 南京师范大学 2004
[4] 张云鹏. 浅析乌海市小学音乐教育问题及改善 措施 [D].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3
[5] 王莹. 上世纪末河南省洛阳市小学音乐教育状况研究[D]. 陕西师范大学 2013
[6] 綦琳娜. 大城市小学音乐教育改进策略[D]. 黑龙江大学 2013
[7] 徐晓妹. 小学音乐教育应把握 儿童 心理发展[D]. 辽宁师范大学 2010
[8] 张丽. 天津西部小学音乐教育课堂教学问题与现状研究[D]. 天津师范大学 2012
[9] 罗杰. 丹巴县小学音乐教育现状研究[D]. 四川师范大学 2012
[10] 何芳. 小学音乐教育与儿童良好性格培养的研究[D]. 东北师范大学 2005
[11] 蒙桂生. 从了解价值入手,让学生爱上音乐课[J]. 基础教育研究. 2011(14)
[12] 马婧. 浅谈音乐课实施创新教学的思考[J]. 法制与经济(中旬刊). 2011(06)
[13] 范子泉. 河南温县司马懿得胜鼓调查与研究[D]. 河南师范大学 2014
[14] 何宇鹏. 河南新乡“中州大鼓”的调查与研究[D]. 河南师范大学 2014
[15] 韩晓娜. 唐宋曲子词的音乐学研究[D]. 河南师范大学 2014
[1] 薛建男. 幼儿园教育质量评价指标体系研究[D]. 上海师范大学 2012
[2] 夏晨伶. 幼儿园保育质量评价指标研究[D]. 四川师范大学 2012
[3] 冷雪姣. 幼儿园组织创新气氛现状的调查研究[D]. 东北师范大学 2012
[4] 冯宝安. 幼儿园突发事件管理机制构建研究[D]. 西南大学 2013
[5] 张向葵,王元,刘佳,郭彦文. 教育执行力:家长对落实幼儿《纲要》满意度研究[J].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9(05)
[6] 李雪晗. “幼儿园选择”问题的深层含义及其社会学思考[J]. 当代学前教育. 2009(03)
[7] 胡彩云,__宇. 城乡家长对幼儿园期望的比较[J]. 学前教育研究. 2009(06)
[8] 连玥,马玉俊. 浅析父母对托幼机构的教育需求[J]. 科教文汇(下旬刊). 2008(11)
[9] 李江帆,主编.教育服务产品理论研究[M]. 中山大学出版社, 2009
[10] 徐晓东,邵文其,洪仙瑜等着.社会转型与办学体制创新[M].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4
[11] 朱家雄着.幼儿园课程[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3
[1] 王聚伍. 流行音乐事象中的刘欢演唱风格研究[D]. 河南大学 2011
[2] 辛颖. “女子十二乐坊”的发展及存在方式研究[D]. 河南大学 2010
[3] 金亚文主编.初中音乐新课程教学法[M].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3
[4] 喻先贵. 音乐教学既要“面向全体”又要注重“个性发展”[J]. 考试周刊. 2010(39)
[5] 贾涛. 农村特岗教师计划的实施:问题与对策[J]. 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0(23)
[6] 甘民. 中学新教师的成长研究[D]. 江西师范大学 2011
[7] 王永平. 鄂尔多斯市东胜区中学教师专业素质发展状况与建议[D]. 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3
[8] 张敬敏. 第四代评价理论视角下的教师专业素质提高策略研究[D]. 河南师范大学 2014
[9] 王敬环. 农村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与对策[J]. 考试周刊. 2009(06)
[10] 马莹. 农村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J]. 陕西教育(教学版). 2007(Z2)
[11] 唐松林着.中国农村教师发展研究[M]. 浙江大学出版社, 2005
[12] 周世斌着.音乐教育与心理研究 方法 [M]. 上海音乐出版社, 2005
[13] 高慧娟. 新课程背景下流行音乐与中学音乐课堂教学衔接初探[D]. 河南大学 2011
[14] 王安国. 我国学校音乐教育改革与发展对策研究[J].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2004(04)
[15] 钱建良. 音乐教学中的审美[J]. 小学教学研究. 2003(02)
[16] 张向秋. 新课程背景下语文教师的专业成长研究[D]. 南京师范大学 2007
[17] 刘洪良. 中小学健康教育教师专业素质研究[D]. 南京师范大学 2014
猜你喜欢:
1. 浅谈音乐教育论文
2. 浅谈中学音乐教育论文
3. 浅谈幼儿园音乐教育论文
4. 音乐论文的参考文献
幼儿园论文参考文献包括幼儿园的管理幼儿园的培养幼儿园的策划幼儿园的作文等等的幼儿心理这些论文都可以捐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