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版南大cssci核心,更新变化整理(详细请参考完整核心目录)1、马克思主义理论(排序放在第一位)+6,-1增加期刊:党的文献、党建;南京政治学院学报、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集刊转)、思想教育研究、思想理论研究。变动期刊:理论视野2、管理学+2,-2增加期刊:科学决策、社会保障评论变动期刊:科技管理研究、中国科学基金3、哲学+1:增加期刊:逻辑学研究4、语言学+3,-2增加期刊:古汉语研究、中国文学研究、明清小说研究变动期刊:外语学刊、红楼梦学刊5、艺术学+3,-2增加期刊:美术、北京电影学院学报、建筑学报变动期刊:戏剧、南京艺术学院学报6、历史学+3,-2增加期刊:中国经济史研究、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国际汉学变动期刊:民国档案、文献7、考古学研究+1,-1增加期刊:敦煌研究辑刊变动期刊:敦煌研究8、经济学:+2,总量70个(最多,因为太多不排除有误,请自行核对)增加期刊:金融评论、保险研究9、政治学+3,-1增加期刊:国际政治科学、国际展望、南亚研究季刊(国际政治强势)变动期刊:理论与改革(政治学与行政学仅存3枚,老梁的甘肃行政学院学报还在扩展版,对此表示遗憾,惊诧!)10、法学+2增加期刊:中国刑事法研究、东方法学11、社会学不变;民族学+1,-1增加期刊:文化遗产变动期刊:北方民族大学学报12、新闻传播学+1-1增加期刊:新闻界变动期刊:国际新闻界13、图书情报+2-2增加期刊:数据分析与知识发现、现代情报变动期刊:现代图书情报技术、图书馆工作与研究14、教育学+1:增加期刊:高校教育管理15、体育学+2-1增加期刊:首都体育学院学报、成都体育学院学报变动期刊:沈阳体育学院学报16、综合性社科:总量-2,+5-7,变动较大增加期刊:宁夏社会科学、青海社会科学、东疆学刊、学术前沿、天府新论变动期刊:学术交流、学习与探索、学术论坛、湖北社会科学、湖南社会科学、社会科学家、兰州学刊17、人文地理+5:增加期刊:地理科学、地理学报、地理科学进展;城市问题、城市发展研究18、高校学报(未注明哲社版、社科版,请自行补充):+6,-6增加期刊:齐鲁学刊、烟台大学学报、安徽师范大学学报、浙江工商大学学报、吉首大学学报、江西师范大学学报变动期刊:同济大学学报、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华东理工大学学报、天津师范大学学报、深圳大学学报、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对这些学报深表同情!注:部分未列入学科期刊未发生变化。
1944年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成立,开始了对敦煌石窟文物的管理和守护工作。1949年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改名为敦煌文物研究所,并设置保护室(组),开始了对莫高窟的抢救修复和保护。1984年敦煌文物研究所扩大为敦煌研究院,保护室随之扩大为敦煌研究院保护研究所。她是我国最早从事石窟文物保护的专门机构。50多年来,已发展成为一个主要从事石窟文物保护研究,壁画、塑像修复及工程加固为一体的科研实体。保护所下设环境研究室、分析研究室、修复技术室、档案信息资料室、图像处理研究室,文物保护技术服务中心;并设有敦煌研究院保护所与美国盖蒂保护所(GCI)、与日本东京国立文化财研究所、与日本大阪大学合作项目研究实验室等机构。研究所已形成一支由博士、硕士、学士及化学、物理、工程地质、计算机、林学、建筑、测绘、摄影、气象等多种学科,近50人的高、中、初级专业职称组成的保护科技及修复技术队伍。并具有X衍射、X荧光、付立叶红外、偏光显微镜、全自动环境监测仪等一批先进的分析及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现所长由王旭东博士担任。几十年来完成了敦煌三座石窟的加固工程,及壁画、彩塑的修复、加固。同时协助完成或正在完成新疆、青海、甘肃、河南、宁夏、西藏、浙江等省的壁画、彩塑修复及土遗址加固工程等数十项省内外重大文物保护维修项目。现已完成和正在进行的由国家科学技术部、国家文物局等部门下达的保护科研项目约40多项。其中获国家及省部级奖12项,国家发明专利1项。研究所来与国内一些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先后完成了甘肃省科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敦煌壁画的计算机贮存与管理系统的研究”、国家科委“九五”国家重点攻关科技项目“濒危珍贵文物信息的计算机存贮与再现系统”、国家863项目“曙光天演Power工作站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多媒体与智能技术集成及艺术复原”等高科技项目。以上项目的研究并付诸实施将为我国采用计算机技术存贮文物开辟一个新的领域。自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国际合作保护敦煌莫高窟项目,先后与日本东京国立文化财研究所、美国盖蒂保护研究所(GCI)、日本东京艺术大学、日本大阪大学、美国梅隆基金会及美国西北大学等外国机构合作,进行敦煌石窟文物保护、保存等方面的研究。1993年我院同美国GCI、中国文物研究所成功的举办了“丝绸之路古遗址保护国际学术会议”。受联合国教科文委员会资助和国家文物局的委托,举办了“中国石窟文物保护研究培训班”。 2000年又受国家文物局的委托,举办了“土遗址保护培训班”。敦煌研究院保护研究所将立足敦煌,面向全国石窟及壁画、土遗址,放眼世界,继续加强同国内外的合作与交流,抓住西部大开发这个难得的发展机遇,为保护人类文化遗产做出自己新的贡献。 美术研究所源于1944年成立的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经1950年的敦煌文物研究所美术研究室,1984年为敦煌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美术研究所目前有专业人员20人,其中绘画16人、雕塑2、裱装2人,另有行政1人。美术研究所主要从事敦煌壁画临摹、复制,敦煌艺术的理论研究,艺术创作活动。是目前国内具有一定规模和水平的壁画临摹、复制、研究的专业性机构。经过几代人辛勤艰苦的劳动,美术研究所现拥有壁画临本2000余幅,彩塑50余身,复制原大洞窟11个,研究论文30余篇。除对敦煌莫高窟、榆林窟、西千佛洞的壁画临摹外,还应邀临摹、复制了陕西章怀太子墓、懿德太子墓、新疆克孜尔壁画、拜城壁画、嘉峪关、敦煌魏晋墓画像砖等。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敦煌壁画临本和彩塑临品,自1943年至2000年底在国内外展示了敦煌艺术展览20余次,使更多的人了解到古代劳动人民所创造的灿烂辉煌的敦煌艺术。美术研究所为敦煌火车站、兰州火车站创作了大型的室内外壁画。为香港志莲净苑创作了佛教壁画。在继承传统艺术精华走向新壁画创作的道路上,留下了探索的足印。 敦煌研究院敦煌文献研究所,成立于1980年,原为敦煌文物研究所遗书研究室,1984年扩建为敦煌研究院遗书研究所,1995年改今名。为敦煌研究院专门从事敦煌文献的整理和研究的职能部门,主要从事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的各类文献的整理和研究工作,内容包括敦煌佛教文献、敦煌社会经济文献、敦煌历史地理文献、敦煌科技史文献、敦煌文学文献、敦煌道教及其它宗教文献、藏经洞艺术品等的整理和研究。近根据敦煌学发展的需要及自身的研究条件,敦煌文献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主要集中从事敦煌文献与敦煌石窟的结合研究、敦煌文献与敦煌史地的结合研究等。敦煌研究院编辑部敦煌研究院编辑部的主要职能是编辑出版、发行《敦煌研究》和策划、组稿、编辑敦煌学的文集、图册。该部主编的《敦煌研究》,从1983年创刊以来,从不定期到季刊、双月刊,20年来,连续出版70多期,配合大型国际学术讨论会,又出版增刊5期。该刊在敦煌学界、我国期刊界已有良好的影响,海内外一些国家图书馆、大学、科研单位、文物部门列为永藏期刊,一些专家学者的案头必备之刊,亦被列入中国社科核心期刊。《敦煌研究》先后荣获甘肃省优秀社科期刊奖、一级名牌期刊奖和国家优秀社科期刊奖,进入第一、二届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和中国期刊方阵“双高”期刊。该部20多年来组织编辑出版了《1983年全国敦煌学讨论会文集》(4卷)、《1987年国际敦煌石窟讨论会文集》(2卷)、《1990年敦煌学国际研讨会文集》(4卷)、《1994年敦煌学国际学术讨论会文集》(4卷)、《2000年敦煌学国际学术讨论会文集》(4卷)、《敦煌研究文集》(5卷)、《敦煌石窟艺术》(30卷)等。其中不少获省级、国家级出版奖。编辑部以展示学术成果、弘扬敦煌艺术为己任。 敦煌研究院摄录部的主要职能是为敦煌石窟的保护、研究、弘扬工作提供图片、录相等信息资料。该部门现保存有自20世纪50年代起所拍摄的各类石窟文物摄影资料近40,000张;自20世纪80年代起所拍摄的各类录相资料近100盘。长期以来,该部门承担了大量国内外有关敦煌石窟艺术出版物的图片摄影工作,如《中国美术全集·敦煌壁画卷》、《中国美术全集·雕塑卷》、《中国石窟·敦煌莫高窟》(5卷)、《中国石窟·安西榆林窟》、《中国壁画大全·敦煌》(10卷)、《中国石窟雕塑大全·敦煌卷》、《敦煌石窟艺术》(22卷)、《敦煌石窟艺术全集》(28卷)、《中国敦煌》、《敦煌经典五十窟》、《敦煌石窟鉴赏丛书》等;该部门还摄制了《莫高窟艺术》录相专题片和《敦煌莫高窟艺术》VCD光盘;除了拍摄石窟文物之外,该部门还拍摄了大量有关丝绸之路名胜古迹、自然风光的摄影作品并结集出版。 敦煌研究院陈列中心全称为“敦煌石窟文物保护研究陈列中心”,是我国唯一的石窟类文物保藏陈列机构,占地面积两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五千多平方米,由日本政府无偿援建,于1992年2月开工,1994年4月落成,同年8月21日正式开馆。该中心内设录像演播厅和三个展区,敦煌石窟艺术的精华和发展历程的概况在此得以展现。第一展区是8个原大复制洞窟,它们是敦煌莫高窟十六国时期的第275窟、西魏第249窟和第285窟、隋代第419窟、初唐第220窟、盛唐第217窟、元代第3窟和安西榆林窟中唐第25窟,均属各时期的杰出代表窟,展现了自十六国至元代一千年间敦煌石窟艺术的风采。第二展区是敦煌石窟文物陈列,展出敦煌石窟出土的文物精品。第三展区位于中心展厅二楼,为机动展区,可以举办各种展览和专题文物陈列,正式展出的是“西藏铜雕艺术展”,展示藏传佛教金刚造像精品,有很高的文物价值和观赏价值。陈列中心下设有文物收藏管理、陈列展示、讲解服务、设备管理等部门,管理陈列中心日常运营和对外开放,承办各种展览和敦煌研究院对外展览活动。为人们全面深入地了解敦煌石窟和敦煌佛教艺术,提供了有力的帮助和支持。 敦煌藏经洞陈列馆是敦煌研究院陈列中心所辖的专题陈列馆,位于敦煌莫高窟南区北端三清宫内,与闻名中外的“藏经洞(第17窟)”毗邻。三清宫俗称下寺。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五月,湖北麻城人王圆箓道士于该寺侧发现藏经洞,后以私售藏经洞文物和募化所得,于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重修前三清宫,寓居于此。该寺为藏经洞文物发现、被盗之重要见证,岁月既久,失于修葺。敦煌研究院于藏经洞发现百年之际,修复重建此寺,辟为“敦煌藏经洞陈列馆”,展示藏经洞精美文物及发现、流散之史实,以昭示后人。藏经洞陈列馆内辟王圆箓道士旧居,藏经洞开凿、封闭、发现、流散、被盗史实陈列和敦煌研究院收藏的藏经洞出土文献、佛经等文物真品陈列,以及临摹的现收藏于英国博物馆和法国吉美博物馆的绢画和纸画精品陈列等。是敦煌莫高窟一处重要的旅游接待场所。 敦煌研究院接待部,主要承担莫高窟石窟艺术的讲解和宣传工作。讲解员均受过系统的专业培训和严格的考核。讲解语种有中、英、日、法、德、韩、俄七种。外语讲解员均在正规外语院校进行过系统的进修学习,能用较流畅的语言进行讲解。为了在确保文物安全的前提下作好旅游接待工作,该部的接待方式是:一、所有游客均在该部讲解员的带领下进行参观。二、旅行团队在购票后直接到该部联系讲解员。三、内宾散客到入口处集中,每25人左右为一组,派一名讲解员带领参观。四、外宾散客在旅游旺季(六~十月)每天定时安排外语讲解(上午9:00,下午2:30),其他月份随到随安排。五、“五一”国际劳动节、“十一”国庆节和农历四月初八(浴佛节),实行对内宾守洞讲解,外宾带领参观讲解的方式。 敦煌研究院保卫处成立于1989年8月,主要担负着敦煌研究院所辖莫高窟、榆林窟、西千佛洞三处石窟及馆藏文物的安全保卫和辖区的治安管理工作任务。落实“防盗、防火、防破坏、防灾害事故”的各项安全防范措施。严密各项治安管理,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防范和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确保文物安全和社会治安的稳定,为敦煌研究院各项事业的顺利开展保驾护航。自1989年以来,敦煌研究院保卫处连年被酒泉地区、敦煌市评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1994年以来获得酒泉地区公安保卫系统“一级达标”单位;连年被敦煌市公安局评为公安保卫系统先进集体;1996年荣获“全国文博系统安全保卫工作”先进集体;2000年获得酒泉地区“无毒社区”称号;2001年被敦煌市评为“消防工作先进单位”。 敦煌研究院党委办公室是院党委下属的综合办事机构。主要职责是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全院贯彻执行情况做好调查研究,向党委提出贯彻意见,并组织实施;掌握全院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思想动态,并进行综合分析研究,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党员、干部和群众开展学习;检查督促各党支部贯彻执行党委决议和开展组织生活,积极做好党员发展工作;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做好干部的培训、考察、任用工作;搞好党内监督,配合院纪检组,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做好党员干部的来信来访工作;搞好我院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搞好共青团、妇女、统战、保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工作;搞好党内文件的收发、传阅、处理、归档工作。
核心的那个都不太好发表,你要提前做准备。这个科目比较偏。K85/K87文物考古类核心期刊表1、文物2、考古3、考古学报4、考古与文物5、中原文物6、华夏考古7、东南文化8、敦煌研究9、中国历史文物10、四川文物11、江汉考古12、农业考古13、故宫博物院院刊14、北方文物
考古学特刊第二号高昌专集_电子书.rar
链接:
1974年10月至1977年7月在西北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学习,毕业后留校任教。1977年9月至1979年7月在北京大学历史系进修。1986年4月至1988年3月在日本同志社大学文学部留学,攻读硕士学位。1990年12月13日至25日与日本奈良教育大学进行国际合作研究工作。1992年9月至1993年9月在日本同志社大学文学部做客座研究员,并攻读博士学位。1993年10月至1994年10月在日本富山大学文学做外国研究者,并承担了部分教学工作。1994年10月24日获得日本同志社大学文化博士学位。1995年12月破格晋升为西北大学文博学院教授。1996年10月被聘为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客座教授。1997年12月13日至25日出席在韩国首先尔大学所举办的“首届韩、中、日古代都市国际学术研讨会”。1998年4月至2000年3月在日本同志社大学做客座教授。1998年4月被任命为西北大学日本文化研究中心主任。2003年9月15日2004年3月14日在日本京都大学做客座教授。2004年3月被遴选为西北大学文博学院博士生导师。2004年3月被任命为西北大学国际文化交流学院副院长。2005年1月28日至29日,出席在日本东京由专修大学与西北大学共同举办的《新发现的唐日本留学生井真成墓志国际学术研讨会》。2005年9月13日至25日访问日本三口大学人文学部,并参加《第二届日中古代都城研讨会》。2006年5月被遴选为西北大学外国语学院日语系硕士生导师。2006年9月29日至30日,出席在日本大阪由奈良新闻社举办的《平城京迁都1300周年纪年》,并做主题报告。2006年10月5日至19日在兰州大学讲学,并被兰州大学敦煌研究所聘请为客座教授。二、承担教学课程情况自1977年7月西北大学考古专业毕业留校至今,一直在该校从事考古教学和田野考古发掘工作。先后给大学本科生、研究生以及博士生开设了《三国两晋南北朝考古》、《隋唐考古》、《中日古代文化交流》、《中西古代文化交流》、《考古学通论》、《汉唐考古》、《文献阅读》、《写作基础知识》以及《隋唐考古专题》等多门课程,同时还带领考古专业师生对《宝鸡石咀头遗址》、《西安灞桥老牛坡许家寺遗址》、《唐长安城崇化坊遗址》以及《唐长安城太平坊遗址》进行过田野考古发掘工作,并在考古权威期刊《考古》和《考古学报》等杂志上发表了数篇研究报告,在学术界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学术讲座:《隋唐时期的中日文化交流》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北大史学 北京大学出版社 北大历史系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当代中国史研究 北京 当代中国史研究所,国史学会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档案学通讯 《档案学通讯》杂志社 中国人民大学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近代史研究 北京·近代史研究杂志社 中国社科院近代史年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考古 北京·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科院考古所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抗日战争研究 北京 中国抗日战争史学会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历史研究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科院历史所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清史研究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 中国人民大学清史所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史学理论研究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科院世界历史所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史学史研究 北师大史学所 北师大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世界历史 北京·世界历史杂志社 中国社科院世界历史所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文献 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北京图书馆社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中国史研究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科院历史所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中国农史 南京农业大学农史研究室 中国农业历史学会,中国农科院,南京农业大学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中国科技史料 北京中科院自然学史研究所 中国自然科学史学会,中科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 历史学 国家级重点期刊 中国党史研究 北京·中央党校出版社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所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百年潮 北京 中共党史学会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出版发行研究 出版发行杂志社 中国出版科学研究所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档案学研究 北京·该刊编辑部 中国档案学会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东南文化 南京博物院 南京博物院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敦煌研究 甘肃敦煌 敦煌研究院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故宫博物院院刊 北京·紫禁城出版社 故宫博物院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胡适研究丛刊 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 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考古学报 北京·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科院考古所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考古与文物 西安·该刊编辑部 陕西考古所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历史档案 北京·历史档案杂志社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历史地理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民国档案 南京·民国档案杂志社 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明史研究 合肥·黄山书社 中国明史学会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农业考古 江西 中国农业博物馆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史学月刊 开封·河南人民出版社 河南史学会,河南大学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史学集刊 长春·吉林大学该刊编委会 吉林大学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史林 上海·该刊编辑部 上海社会科学院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苏联历史问题 西安 陕西师大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文博 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 陕西文物管理委员会,陕西省博物馆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文物 北京·文物出版社 文物编辑委员会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西北史地 兰州·该刊编辑部 兰州大学研究所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中国地方志 北京·中国社科院历史所 中国地方志领导小组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中国史研究动态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中国社科院历史所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中国档案 北京 国家档案局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北京·经济研究杂志 中国社科院经济所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西安 陕西师范大学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北京·该刊编辑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中国历史博物馆馆刊 北京·文物出版社 中国历史博物馆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中国党史研究资料 历史学 国家级期刊 自然科学史研究 科学出版社 中国科学自然科学史研究所,中国科学技术史学会
1.文物 2.考古 3.考古学报 4.考古与文物 5.东南文化 6.农业考古 7.中原文物 8.北方文物 9.华夏考古 10.江汉考古 11.敦煌研究 12.故宫博物院院刊
樊锦诗口述,顾春芳撰写。 这本书既是樊锦诗的个人传记,更是近代以来几代敦煌人发现敦煌、守护敦煌、光大敦煌、传承敦煌的集体记忆。樊锦诗本无意给自己留下传记,但她认为应该让更多的人了解敦煌,让敦煌的巨大价值和宝贵财富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扬。应该让大家知道那些敦煌守护者的故事,他们中的不少人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敦煌事业,他们的故事生动而鲜活,他们的精神富足而清澈。樊锦诗正是他们中的一员。 “历史是脆弱的,因为她被写在了纸上,画在了墙上;历史又是坚强的,因为总有一批人愿意守护历史的真实,希望她永不磨灭。” 书看至一半时,我突然冒出一个想法:年轻的时候应该活的灿烂,尽最大可能去接触探索未知世界,要敢闯敢干。中年时应沉思提炼,从“不惑”到“知天命”,形成完整的认知体系,明确自己的方向定位。老年时呢?一是冲刺人生新的高峰。方向已定,功力已深,犹如武林前辈,正是独树一帜,光大门楣的黄金时代;二是查漏补缺增加幸福感。经验有了,经费富足,想想看还有什么想干还没干的,哼着小曲快乐的去一一实现。这种想法是怎么冒出来的?我也搞不清楚,应该是书里的内容引起的触动吧。季羡林指出:“世界上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再没有第五个;而这四个文化体系汇聚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敦煌和新疆地区,再没有第二个。” “莫高窟创建于公元366年,其间连续建造时间达千年之久。唐王朝前期,敦煌石窟的营造达到了极盛,敦煌文化进一步融汇了来自中原的汉文化,以及来自印度、西亚、中亚的文化。这时,敦煌再次成为中原王朝的边防重镇,中西文化交流、绿洲农业发展、佛教及佛教艺术及道教的发展,都达到空前水平。” “唐中期到宋代,中国经济的中心从北方转移到了南方,海上丝绸之路逐渐代替了陆上丝绸之路,敦煌及其周围一些城市随即衰落。到了宋代,中国出口的产品多为瓷器,航海和造船业的发展,直接促成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陆上丝绸之路的衰落,导致敦煌失去了作为中原与西域地区文化和贸易中心的重要性,莫高窟也就逐渐淡出了历史的视野。元代以后,敦煌就停止了开窟。莫高窟逐渐荒废。”读完合上书的那一刻,被感动了多次。 感动于敦煌虽然经历重重磨难,终于得以重新焕发新生,并以她那举世无双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立刻反哺中国绘画,极大丰富了中国艺术乃至世界艺术的内涵和想象,彰显了中华文明的博大与辉煌。 感动于这些为敦煌重生做出了贡献的每一位坚守者、追随者、奉献者、修行者。他们的故事,为无比灿烂的敦煌艺术更增添了独特的人文景致。在他们的故事里,我第一次对“筚路蓝缕”有了形象的认识。 我也感动于樊锦诗的故事。樊锦诗一生坚持,正像是经变画里所呈现的,历经磨难却仍然“守一不移”。她为敦煌倾尽了全力,在众多成就面前反而越来越归于平静。“她选择敦煌和莫高窟作为自己心灵的归宿,敦煌和莫高窟选择了樊锦诗向世人言说它的沧桑、寂寞、瑰丽和永恒。” 我觉得樊锦诗目前的状态已接近涅槃。她曾说过,“有人问我,人生的幸福在哪里?我觉得就在人的本性要求他所做的事情里。一个人找到了自己活着的理由,有意义的活着的理由,以及促成他所有爱好行为来源的那个根本性的力量。正是这种力量,可以让他面对所有困难,让他最终可以坦然地面对时间,面对生活,面对死亡。所有的一切必然离去,而真正的幸福,就是在自己的心灵的召唤下,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那个自我。” 樊锦诗“一生的成就都源自她的心,她一生最高的成就就是她的心!” 借此机会,我把我所了解到的为敦煌重生做出过贡献的人物做了一个简单梳理,向以他们为代表的“敦煌人”致以敬意。 罗振玉:1908(光绪34年)发表《敦煌石室书目及发见之原始》,首次向国人介绍了敦煌藏经洞发现的情况。在他的努力下,清廷学部命甘肃布政使查封了敦煌藏经洞,将敦煌遗书悉数解送回京。 王国维:协助罗振玉做敦煌藏经洞整理工作。最早对敦煌写卷曲子词予以关注、介绍和辑录。 陈寅恪:首提敦煌学学科概念。亦感叹:“敦煌者,吾国学术之伤心地也”。 张大千:1941至1943年在敦煌莫高窟一住三年,学习临摹六朝和隋唐壁画。张大千认为,“在艺术方面的价值,敦煌壁画是集东方中古美术之大成,敦煌壁画代表了北魏至元一千年来我们中国美术的发达史。”1941年10月5日,张大千对来到敦煌的国民政府监察院院长于右任提议,尽快把敦煌收归国有,并立即建立起一个保护机构。于右任很快向国民政府递交了提案。此为张大千于敦煌之功。但张大千为方便自己学画,也有不少破坏壁画行为,体现出自私自利的一面,此乃于敦煌之过。 向达:翻译《斯坦因西域考古记》。敦煌俗文学的拓荒者。 常书鸿:40年代举家迁居敦煌直至1982年搬去北京,死后就埋葬于宕泉河边。曾任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所长,敦煌文物研究所所长。在他的主持下,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形成了敦煌彩塑和壁画临摹的黄金时期。 段文杰:1946年来到敦煌工作,20世纪80年代初接替常书鸿担任敦煌文物研究所第二任所长,敦煌研究院第一任院长。倡导敦煌研究院从过去以敦煌艺术临摹为主,拓展到石窟考古、石窟艺术、石窟图像、敦煌文献、历史地理、民族宗教等多领域研究。主持创办《敦煌研究》专业核心期刊。 季羡林:率领敦煌学界编写了《敦煌学大辞典》。 姚宗颐:首提“敦煌白画”概念。其《敦煌曲》《敦煌曲续论》是敦煌曲子词的先驱之作。其编撰的《敦煌书法从刊》是最早对敦煌书法予以系统整理和介绍的一部著作。首创中国画“西北宗”之说。 平山郁夫(日):1988年陪同日本时任首相竹下登访问敦煌,促使日本政府无偿援助十亿日元建设敦煌石窟文物保护研究陈列中心。个人将举办画展的全部收入两亿日元捐赠敦煌研究院。促使日本几大财团资助中日两国文物保护、美术、敦煌学专业人员交流培训,“至今已持续34年”。 樊锦诗:1938年生于北平,1963年北大考古专业毕业后分配至敦煌工作至2018年。1998年60岁时接任敦煌研究院院长。曾顶住地方政府为发展经济推敦煌上市压力,制定《甘肃敦煌莫高窟保护条例》。主持推动“数字敦煌”建设,以数字技术永久储存敦煌信息,实现敦煌网络游览。完成《敦煌石窟全集》第一卷考古报告。 彭金章:樊锦诗先生。带领开展敦煌北区考古,撰写出版《敦煌莫高窟北区石窟》(3卷)。 常沙娜:14岁就随父亲常书鸿在敦煌临摹壁画。运用敦煌练就的童子功,参与设计了人民大会堂宴会厅顶灯装饰。设计了1952年北京亚太和平会议礼品丝巾。主持并设计了中央人民政府赠送香港特区的大型礼品雕塑“永远盛开的紫荆花”。孙纪元:在敦煌文物研究所从事了29年的古代雕塑临摹研究及雕塑创作。 何鄂:在敦煌文物研究所工作12年,创作了兰州黄河岸边的黄河母亲雕塑。 美国盖蒂保护研究所:帮助敦煌研究院监测洞窟微环境、修复壁画,监测莫高窟周边风沙,尝试制作数字壁画档案等。 最后提一点本书一个小小的不便,插图太少,每每谈到某某窟的功能主题及艺术特点,就难免让人捉急。 敦煌九层楼禅定佛笑容的启示:过去的已经不能追回,未来根本不确定,一个人能拥有的只有现在,唯一能被人夺走的,也只有现在。
“中文核心期刊” “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 “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
中文核心又叫北大核心北核各几年都在变动的,所以需要发表什么方向的刊物,该刊物是否是核心期刊,可以实时的进行查询 查询网址如 知网、万方、维普、之类的。但是只要是核心期刊知网都会收录的。所以一般都是在知网查询就可以了。
100026 北京市朝阳区农展馆南里10号 《诗刊》社 《人民文学》编辑部 610012 四川成都市红星路二段85号 《星星》诗刊社 050021 石家庄市槐北路192号 《诗选刊》诗刊社 100083 北京市德外北沙滩1号91信箱《新诗界》编辑部 230001 安徽省合肥市大钟楼邮政局518信箱《诗歌月刊》编辑部 210024 南京市颐和路2号 《扬子江》诗刊社 550003 贵阳市浣纱路66号省招生办10楼 《大开发》诗刊 550002 贵阳市科学路66号 《山花》文学月刊 100037 北京市西三环北路105 《诗探索》诗歌理论刊物 110003 辽宁沈阳市和平区北三经街66号《诗潮》诗刊 150010 哈尔滨市道里区田地街91号《诗林》季刊 832000 新疆石河子北二路艾青诗歌馆《绿风》诗刊 510635 广州天河区龙口西路552号《作品》文学月刊 110042 沈阳市大东区大什字街62号富仕家园《中国诗人》编辑部 730070 甘肃酒泉市西大街《阳关》杂志 孙江 400015 重庆市中山三路重庆村30号《红岩》杂志编辑部 404000 重庆万洲区白岩路140号《三峡文艺》或《三峡诗歌》编辑部 330046 南昌市八一大道371号省文联《创作评谭》编辑部诗歌现场栏目 230001 安徽省合肥市芜湖路168号 《安徽文艺》月刊 050051 石家庄市水产街5102信箱 《梧桐》文学编辑部 233600 安徽省涡阳县人民法院张小山《诗歌参考》 650034 昆明市环城西路609号云南新闻出版大楼十层《大家》杂志社 730070 兰州市安宁区健康路6号《敦煌》诗刊 570203 海口市国兴大道69号海南广场1号楼六层《天涯》杂志社 410006 长沙银盘南路67号《芙蓉》杂志社 200040 上海市西区巨鹿675号《收获》杂志社 467000 河南平顶山市政公司简单《外省》 618000 四川德阳市卫生局刘泽球 641000四川内江市群众艺术馆陶春《存在》 100088 北京海淀区小西天文慧园13号楼1501室《诗江湖》 100088 北京市海淀区北三环中路67号中央电视台新影中心《诗参考》编辑部 300384 天津市南开区华苑邮局投发部转徐江《葵》 710061 西安市小寨邮局66号信箱 黄海《唐》 510601 广州市《南方农村报》副刊部黄金明 《羿诗刊》 400020 重庆市江北区观音桥邮局031信箱张智《国际汉语诗坛》编辑部 475002 河南开封十一化建实验室范宏伟(红松) 《诗界》200051 上海市天山支路202号芙蓉江电脑市场343室于怀玉 《诗歌报》 075100 河北省宣化大北街10号 温国 《守望》诗刊 751500 宁夏盐池县文联《北方向》诗社 何武东 277101 山东枣庄市东井路2区4-4号杨成军《破碎》 100037 北京百万庄北街甲六号106室马宏亮《2002中国灵性诗歌选》 425000 湖南永州市冷水滩解放路33号文联大楼《青少年作家》编辑部 “写诗地带” 130062 吉林省长春市绿园区中医院董丹收转董辑《太阳》 130021 长春日报社 辛欣 《太阳》 318050 浙江台州市路桥区马铺电力大厦《东部》钱为民 363000 福建省漳州市大同路市图书馆康城《第三说》 510600 广州市东山区寺右村南兴里5号2楼信箱《打工诗人》编辑部 510405 广州市柯子岭平安西街13号601任评收《射门》 102444 北京市房山区葫芦垡诗歌创作中心陈彩霞 210016 南京通信工程学院88#曹鸿涛《缺席》 467000 河南平顶山市湛河南路12号楼1单元10号张杰《爆炸》 450052 郑州市大学路75号《审视》诗刊向军或苏向辉(墓草) 250001 济南胜利大街29号山东画报社吴兵《影响》 519000 珠海香洲翠香路镜新二街52号2幢502#步缘〈山脚下〉诗报 551700 贵州市毕节市天河路111号刘馨泉《汉诗月报》 056600 河北省临漳县《铜雀诗报》编辑部罗箫 350003 福州古屏路116号2-601室谢宜兴〈丑石诗报〉 246000 安庆师范大学白鲸文学社张道明〈白鲸〉报 518052 深圳南山区内环路党校大厦11-13层周春柯〈那片丹红〉诗报 香港屯门中央邮局399号信箱《世界华文诗报》 澳门凼仔德福海景花园松涛阁4E 《中西诗歌》 诗探索:100037北京市西三环北路105号 中国诗人:200021上海市淮海中路606弄14号 九州诗文:030000山西省太原市迎泽大街62号 诗选刊:050021河北省石家庄市槐北路192号 诗潮:辽宁省沈阳市和平区三经街66号 诗林:150010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道里区田地街12号 淮风诗刊:233400安徽省怀远县东大街 黄河诗报:250001山东省济南市经六路117号 华夏诗报:510110广东省广州市文明路211号 散文诗:413001湖南省益阳市体育场东侧 南国诗报:530028广西南宁市市政路28号 星星诗刊:610012四川省成都市红星路二段85号 绿风诗刊:832000新疆石河子市北二路艾青诗歌馆 葡萄园:台湾台北县莺歌镇莺桃路182巷96弄37号四楼台客先生
报纸貌似没有,建议买一些历史方面的书籍去读,诸如《中国通史》、《东亚三国近现代史》等等。
张明亮 山西永济市人,生于1955年10月,毕业于河西学院中文系,现为甘肃省张掖市书画院专业书法家,国家一级美术师、张掖市学术带头人,张掖市城市规划专家评审委员会专家,张掖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永济市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书法作品曾入选“中国第四届艺术节书法作品展”、“全国渊源与流变——‘简帛书法’研究展” 、“守望敦煌——甘肃书法晋京展”、“甘肃省第一、二届、三届‘张芝奖’书法大展”等国展、省展百余次,并多次获奖。二百余件书法作品及论文发表于《敦煌研究》、《中国书法》等报刊杂志。书法作品还被中国艺术的最高殿堂——中国美术馆等国内外专业机构及个人收藏,多家媒体进行了专题报道。作品及传略编入《中国当代书法名家墨迹》、《甘肃书法晋京展作品集》等四十余部作品集。多次举办个人书法展,出版有《张明亮书法作品精选》。2006年12月荣获甘肃省委、省政府颁发的文学艺术类最高奖——“敦煌文艺奖”。
一类权威核心期刊 历史研究二类权威核心期刊 1.近代史研究2.中国史研究3.世界历史4.史学理论研究5.考古学报6.文献三类权威核心期刊 1.清史研究 2.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3.抗日战争研究 4.史林 5.史学史研究 6.史学月刊 7.安徽史学 8.西域研究 9.史学集刊 10.华侨华人历史研究 11.当代中国史研究 12.历史档案 13.民国档案 14.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15.敦煌学辑刊 16.中国史研究动态 17.历史教学 18.历史教学问题 19.中国地方志 20.中华文化论坛 21.文史还有就是各重点大学的学报了
樊锦诗口述,顾春芳撰写。 这本书既是樊锦诗的个人传记,更是近代以来几代敦煌人发现敦煌、守护敦煌、光大敦煌、传承敦煌的集体记忆。樊锦诗本无意给自己留下传记,但她认为应该让更多的人了解敦煌,让敦煌的巨大价值和宝贵财富得到更好的传承和发扬。应该让大家知道那些敦煌守护者的故事,他们中的不少人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敦煌事业,他们的故事生动而鲜活,他们的精神富足而清澈。樊锦诗正是他们中的一员。 “历史是脆弱的,因为她被写在了纸上,画在了墙上;历史又是坚强的,因为总有一批人愿意守护历史的真实,希望她永不磨灭。” 书看至一半时,我突然冒出一个想法:年轻的时候应该活的灿烂,尽最大可能去接触探索未知世界,要敢闯敢干。中年时应沉思提炼,从“不惑”到“知天命”,形成完整的认知体系,明确自己的方向定位。老年时呢?一是冲刺人生新的高峰。方向已定,功力已深,犹如武林前辈,正是独树一帜,光大门楣的黄金时代;二是查漏补缺增加幸福感。经验有了,经费富足,想想看还有什么想干还没干的,哼着小曲快乐的去一一实现。这种想法是怎么冒出来的?我也搞不清楚,应该是书里的内容引起的触动吧。季羡林指出:“世界上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再没有第五个;而这四个文化体系汇聚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敦煌和新疆地区,再没有第二个。” “莫高窟创建于公元366年,其间连续建造时间达千年之久。唐王朝前期,敦煌石窟的营造达到了极盛,敦煌文化进一步融汇了来自中原的汉文化,以及来自印度、西亚、中亚的文化。这时,敦煌再次成为中原王朝的边防重镇,中西文化交流、绿洲农业发展、佛教及佛教艺术及道教的发展,都达到空前水平。” “唐中期到宋代,中国经济的中心从北方转移到了南方,海上丝绸之路逐渐代替了陆上丝绸之路,敦煌及其周围一些城市随即衰落。到了宋代,中国出口的产品多为瓷器,航海和造船业的发展,直接促成了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陆上丝绸之路的衰落,导致敦煌失去了作为中原与西域地区文化和贸易中心的重要性,莫高窟也就逐渐淡出了历史的视野。元代以后,敦煌就停止了开窟。莫高窟逐渐荒废。”读完合上书的那一刻,被感动了多次。 感动于敦煌虽然经历重重磨难,终于得以重新焕发新生,并以她那举世无双的文化价值和艺术价值立刻反哺中国绘画,极大丰富了中国艺术乃至世界艺术的内涵和想象,彰显了中华文明的博大与辉煌。 感动于这些为敦煌重生做出了贡献的每一位坚守者、追随者、奉献者、修行者。他们的故事,为无比灿烂的敦煌艺术更增添了独特的人文景致。在他们的故事里,我第一次对“筚路蓝缕”有了形象的认识。 我也感动于樊锦诗的故事。樊锦诗一生坚持,正像是经变画里所呈现的,历经磨难却仍然“守一不移”。她为敦煌倾尽了全力,在众多成就面前反而越来越归于平静。“她选择敦煌和莫高窟作为自己心灵的归宿,敦煌和莫高窟选择了樊锦诗向世人言说它的沧桑、寂寞、瑰丽和永恒。” 我觉得樊锦诗目前的状态已接近涅槃。她曾说过,“有人问我,人生的幸福在哪里?我觉得就在人的本性要求他所做的事情里。一个人找到了自己活着的理由,有意义的活着的理由,以及促成他所有爱好行为来源的那个根本性的力量。正是这种力量,可以让他面对所有困难,让他最终可以坦然地面对时间,面对生活,面对死亡。所有的一切必然离去,而真正的幸福,就是在自己的心灵的召唤下,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那个自我。” 樊锦诗“一生的成就都源自她的心,她一生最高的成就就是她的心!” 借此机会,我把我所了解到的为敦煌重生做出过贡献的人物做了一个简单梳理,向以他们为代表的“敦煌人”致以敬意。 罗振玉:1908(光绪34年)发表《敦煌石室书目及发见之原始》,首次向国人介绍了敦煌藏经洞发现的情况。在他的努力下,清廷学部命甘肃布政使查封了敦煌藏经洞,将敦煌遗书悉数解送回京。 王国维:协助罗振玉做敦煌藏经洞整理工作。最早对敦煌写卷曲子词予以关注、介绍和辑录。 陈寅恪:首提敦煌学学科概念。亦感叹:“敦煌者,吾国学术之伤心地也”。 张大千:1941至1943年在敦煌莫高窟一住三年,学习临摹六朝和隋唐壁画。张大千认为,“在艺术方面的价值,敦煌壁画是集东方中古美术之大成,敦煌壁画代表了北魏至元一千年来我们中国美术的发达史。”1941年10月5日,张大千对来到敦煌的国民政府监察院院长于右任提议,尽快把敦煌收归国有,并立即建立起一个保护机构。于右任很快向国民政府递交了提案。此为张大千于敦煌之功。但张大千为方便自己学画,也有不少破坏壁画行为,体现出自私自利的一面,此乃于敦煌之过。 向达:翻译《斯坦因西域考古记》。敦煌俗文学的拓荒者。 常书鸿:40年代举家迁居敦煌直至1982年搬去北京,死后就埋葬于宕泉河边。曾任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所长,敦煌文物研究所所长。在他的主持下,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形成了敦煌彩塑和壁画临摹的黄金时期。 段文杰:1946年来到敦煌工作,20世纪80年代初接替常书鸿担任敦煌文物研究所第二任所长,敦煌研究院第一任院长。倡导敦煌研究院从过去以敦煌艺术临摹为主,拓展到石窟考古、石窟艺术、石窟图像、敦煌文献、历史地理、民族宗教等多领域研究。主持创办《敦煌研究》专业核心期刊。 季羡林:率领敦煌学界编写了《敦煌学大辞典》。 姚宗颐:首提“敦煌白画”概念。其《敦煌曲》《敦煌曲续论》是敦煌曲子词的先驱之作。其编撰的《敦煌书法从刊》是最早对敦煌书法予以系统整理和介绍的一部著作。首创中国画“西北宗”之说。 平山郁夫(日):1988年陪同日本时任首相竹下登访问敦煌,促使日本政府无偿援助十亿日元建设敦煌石窟文物保护研究陈列中心。个人将举办画展的全部收入两亿日元捐赠敦煌研究院。促使日本几大财团资助中日两国文物保护、美术、敦煌学专业人员交流培训,“至今已持续34年”。 樊锦诗:1938年生于北平,1963年北大考古专业毕业后分配至敦煌工作至2018年。1998年60岁时接任敦煌研究院院长。曾顶住地方政府为发展经济推敦煌上市压力,制定《甘肃敦煌莫高窟保护条例》。主持推动“数字敦煌”建设,以数字技术永久储存敦煌信息,实现敦煌网络游览。完成《敦煌石窟全集》第一卷考古报告。 彭金章:樊锦诗先生。带领开展敦煌北区考古,撰写出版《敦煌莫高窟北区石窟》(3卷)。 常沙娜:14岁就随父亲常书鸿在敦煌临摹壁画。运用敦煌练就的童子功,参与设计了人民大会堂宴会厅顶灯装饰。设计了1952年北京亚太和平会议礼品丝巾。主持并设计了中央人民政府赠送香港特区的大型礼品雕塑“永远盛开的紫荆花”。孙纪元:在敦煌文物研究所从事了29年的古代雕塑临摹研究及雕塑创作。 何鄂:在敦煌文物研究所工作12年,创作了兰州黄河岸边的黄河母亲雕塑。 美国盖蒂保护研究所:帮助敦煌研究院监测洞窟微环境、修复壁画,监测莫高窟周边风沙,尝试制作数字壁画档案等。 最后提一点本书一个小小的不便,插图太少,每每谈到某某窟的功能主题及艺术特点,就难免让人捉急。 敦煌九层楼禅定佛笑容的启示:过去的已经不能追回,未来根本不确定,一个人能拥有的只有现在,唯一能被人夺走的,也只有现在。
1944年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成立,开始了对敦煌石窟文物的管理和守护工作。1949年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改名为敦煌文物研究所,并设置保护室(组),开始了对莫高窟的抢救修复和保护。1984年敦煌文物研究所扩大为敦煌研究院,保护室随之扩大为敦煌研究院保护研究所。她是我国最早从事石窟文物保护的专门机构。50多年来,已发展成为一个主要从事石窟文物保护研究,壁画、塑像修复及工程加固为一体的科研实体。保护所下设环境研究室、分析研究室、修复技术室、档案信息资料室、图像处理研究室,文物保护技术服务中心;并设有敦煌研究院保护所与美国盖蒂保护所(GCI)、与日本东京国立文化财研究所、与日本大阪大学合作项目研究实验室等机构。研究所已形成一支由博士、硕士、学士及化学、物理、工程地质、计算机、林学、建筑、测绘、摄影、气象等多种学科,近50人的高、中、初级专业职称组成的保护科技及修复技术队伍。并具有X衍射、X荧光、付立叶红外、偏光显微镜、全自动环境监测仪等一批先进的分析及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现所长由王旭东博士担任。几十年来完成了敦煌三座石窟的加固工程,及壁画、彩塑的修复、加固。同时协助完成或正在完成新疆、青海、甘肃、河南、宁夏、西藏、浙江等省的壁画、彩塑修复及土遗址加固工程等数十项省内外重大文物保护维修项目。现已完成和正在进行的由国家科学技术部、国家文物局等部门下达的保护科研项目约40多项。其中获国家及省部级奖12项,国家发明专利1项。研究所来与国内一些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先后完成了甘肃省科委重点科技攻关项目“敦煌壁画的计算机贮存与管理系统的研究”、国家科委“九五”国家重点攻关科技项目“濒危珍贵文物信息的计算机存贮与再现系统”、国家863项目“曙光天演Power工作站在文物保护中的应用”、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多媒体与智能技术集成及艺术复原”等高科技项目。以上项目的研究并付诸实施将为我国采用计算机技术存贮文物开辟一个新的领域。自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国际合作保护敦煌莫高窟项目,先后与日本东京国立文化财研究所、美国盖蒂保护研究所(GCI)、日本东京艺术大学、日本大阪大学、美国梅隆基金会及美国西北大学等外国机构合作,进行敦煌石窟文物保护、保存等方面的研究。1993年我院同美国GCI、中国文物研究所成功的举办了“丝绸之路古遗址保护国际学术会议”。受联合国教科文委员会资助和国家文物局的委托,举办了“中国石窟文物保护研究培训班”。 2000年又受国家文物局的委托,举办了“土遗址保护培训班”。敦煌研究院保护研究所将立足敦煌,面向全国石窟及壁画、土遗址,放眼世界,继续加强同国内外的合作与交流,抓住西部大开发这个难得的发展机遇,为保护人类文化遗产做出自己新的贡献。 美术研究所源于1944年成立的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经1950年的敦煌文物研究所美术研究室,1984年为敦煌研究院美术研究所。美术研究所目前有专业人员20人,其中绘画16人、雕塑2、裱装2人,另有行政1人。美术研究所主要从事敦煌壁画临摹、复制,敦煌艺术的理论研究,艺术创作活动。是目前国内具有一定规模和水平的壁画临摹、复制、研究的专业性机构。经过几代人辛勤艰苦的劳动,美术研究所现拥有壁画临本2000余幅,彩塑50余身,复制原大洞窟11个,研究论文30余篇。除对敦煌莫高窟、榆林窟、西千佛洞的壁画临摹外,还应邀临摹、复制了陕西章怀太子墓、懿德太子墓、新疆克孜尔壁画、拜城壁画、嘉峪关、敦煌魏晋墓画像砖等。为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遗产,敦煌壁画临本和彩塑临品,自1943年至2000年底在国内外展示了敦煌艺术展览20余次,使更多的人了解到古代劳动人民所创造的灿烂辉煌的敦煌艺术。美术研究所为敦煌火车站、兰州火车站创作了大型的室内外壁画。为香港志莲净苑创作了佛教壁画。在继承传统艺术精华走向新壁画创作的道路上,留下了探索的足印。 敦煌研究院敦煌文献研究所,成立于1980年,原为敦煌文物研究所遗书研究室,1984年扩建为敦煌研究院遗书研究所,1995年改今名。为敦煌研究院专门从事敦煌文献的整理和研究的职能部门,主要从事敦煌莫高窟藏经洞出土的各类文献的整理和研究工作,内容包括敦煌佛教文献、敦煌社会经济文献、敦煌历史地理文献、敦煌科技史文献、敦煌文学文献、敦煌道教及其它宗教文献、藏经洞艺术品等的整理和研究。近根据敦煌学发展的需要及自身的研究条件,敦煌文献研究所的研究人员主要集中从事敦煌文献与敦煌石窟的结合研究、敦煌文献与敦煌史地的结合研究等。敦煌研究院编辑部敦煌研究院编辑部的主要职能是编辑出版、发行《敦煌研究》和策划、组稿、编辑敦煌学的文集、图册。该部主编的《敦煌研究》,从1983年创刊以来,从不定期到季刊、双月刊,20年来,连续出版70多期,配合大型国际学术讨论会,又出版增刊5期。该刊在敦煌学界、我国期刊界已有良好的影响,海内外一些国家图书馆、大学、科研单位、文物部门列为永藏期刊,一些专家学者的案头必备之刊,亦被列入中国社科核心期刊。《敦煌研究》先后荣获甘肃省优秀社科期刊奖、一级名牌期刊奖和国家优秀社科期刊奖,进入第一、二届全国百种重点社科期刊和中国期刊方阵“双高”期刊。该部20多年来组织编辑出版了《1983年全国敦煌学讨论会文集》(4卷)、《1987年国际敦煌石窟讨论会文集》(2卷)、《1990年敦煌学国际研讨会文集》(4卷)、《1994年敦煌学国际学术讨论会文集》(4卷)、《2000年敦煌学国际学术讨论会文集》(4卷)、《敦煌研究文集》(5卷)、《敦煌石窟艺术》(30卷)等。其中不少获省级、国家级出版奖。编辑部以展示学术成果、弘扬敦煌艺术为己任。 敦煌研究院摄录部的主要职能是为敦煌石窟的保护、研究、弘扬工作提供图片、录相等信息资料。该部门现保存有自20世纪50年代起所拍摄的各类石窟文物摄影资料近40,000张;自20世纪80年代起所拍摄的各类录相资料近100盘。长期以来,该部门承担了大量国内外有关敦煌石窟艺术出版物的图片摄影工作,如《中国美术全集·敦煌壁画卷》、《中国美术全集·雕塑卷》、《中国石窟·敦煌莫高窟》(5卷)、《中国石窟·安西榆林窟》、《中国壁画大全·敦煌》(10卷)、《中国石窟雕塑大全·敦煌卷》、《敦煌石窟艺术》(22卷)、《敦煌石窟艺术全集》(28卷)、《中国敦煌》、《敦煌经典五十窟》、《敦煌石窟鉴赏丛书》等;该部门还摄制了《莫高窟艺术》录相专题片和《敦煌莫高窟艺术》VCD光盘;除了拍摄石窟文物之外,该部门还拍摄了大量有关丝绸之路名胜古迹、自然风光的摄影作品并结集出版。 敦煌研究院陈列中心全称为“敦煌石窟文物保护研究陈列中心”,是我国唯一的石窟类文物保藏陈列机构,占地面积两万多平方米,建筑面积五千多平方米,由日本政府无偿援建,于1992年2月开工,1994年4月落成,同年8月21日正式开馆。该中心内设录像演播厅和三个展区,敦煌石窟艺术的精华和发展历程的概况在此得以展现。第一展区是8个原大复制洞窟,它们是敦煌莫高窟十六国时期的第275窟、西魏第249窟和第285窟、隋代第419窟、初唐第220窟、盛唐第217窟、元代第3窟和安西榆林窟中唐第25窟,均属各时期的杰出代表窟,展现了自十六国至元代一千年间敦煌石窟艺术的风采。第二展区是敦煌石窟文物陈列,展出敦煌石窟出土的文物精品。第三展区位于中心展厅二楼,为机动展区,可以举办各种展览和专题文物陈列,正式展出的是“西藏铜雕艺术展”,展示藏传佛教金刚造像精品,有很高的文物价值和观赏价值。陈列中心下设有文物收藏管理、陈列展示、讲解服务、设备管理等部门,管理陈列中心日常运营和对外开放,承办各种展览和敦煌研究院对外展览活动。为人们全面深入地了解敦煌石窟和敦煌佛教艺术,提供了有力的帮助和支持。 敦煌藏经洞陈列馆是敦煌研究院陈列中心所辖的专题陈列馆,位于敦煌莫高窟南区北端三清宫内,与闻名中外的“藏经洞(第17窟)”毗邻。三清宫俗称下寺。清光绪二十六年(1900年)五月,湖北麻城人王圆箓道士于该寺侧发现藏经洞,后以私售藏经洞文物和募化所得,于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重修前三清宫,寓居于此。该寺为藏经洞文物发现、被盗之重要见证,岁月既久,失于修葺。敦煌研究院于藏经洞发现百年之际,修复重建此寺,辟为“敦煌藏经洞陈列馆”,展示藏经洞精美文物及发现、流散之史实,以昭示后人。藏经洞陈列馆内辟王圆箓道士旧居,藏经洞开凿、封闭、发现、流散、被盗史实陈列和敦煌研究院收藏的藏经洞出土文献、佛经等文物真品陈列,以及临摹的现收藏于英国博物馆和法国吉美博物馆的绢画和纸画精品陈列等。是敦煌莫高窟一处重要的旅游接待场所。 敦煌研究院接待部,主要承担莫高窟石窟艺术的讲解和宣传工作。讲解员均受过系统的专业培训和严格的考核。讲解语种有中、英、日、法、德、韩、俄七种。外语讲解员均在正规外语院校进行过系统的进修学习,能用较流畅的语言进行讲解。为了在确保文物安全的前提下作好旅游接待工作,该部的接待方式是:一、所有游客均在该部讲解员的带领下进行参观。二、旅行团队在购票后直接到该部联系讲解员。三、内宾散客到入口处集中,每25人左右为一组,派一名讲解员带领参观。四、外宾散客在旅游旺季(六~十月)每天定时安排外语讲解(上午9:00,下午2:30),其他月份随到随安排。五、“五一”国际劳动节、“十一”国庆节和农历四月初八(浴佛节),实行对内宾守洞讲解,外宾带领参观讲解的方式。 敦煌研究院保卫处成立于1989年8月,主要担负着敦煌研究院所辖莫高窟、榆林窟、西千佛洞三处石窟及馆藏文物的安全保卫和辖区的治安管理工作任务。落实“防盗、防火、防破坏、防灾害事故”的各项安全防范措施。严密各项治安管理,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防范和打击各类违法犯罪活动,确保文物安全和社会治安的稳定,为敦煌研究院各项事业的顺利开展保驾护航。自1989年以来,敦煌研究院保卫处连年被酒泉地区、敦煌市评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先进单位;1994年以来获得酒泉地区公安保卫系统“一级达标”单位;连年被敦煌市公安局评为公安保卫系统先进集体;1996年荣获“全国文博系统安全保卫工作”先进集体;2000年获得酒泉地区“无毒社区”称号;2001年被敦煌市评为“消防工作先进单位”。 敦煌研究院党委办公室是院党委下属的综合办事机构。主要职责是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全院贯彻执行情况做好调查研究,向党委提出贯彻意见,并组织实施;掌握全院党员、干部和群众的思想动态,并进行综合分析研究,有目的、有计划地安排党员、干部和群众开展学习;检查督促各党支部贯彻执行党委决议和开展组织生活,积极做好党员发展工作;按照《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做好干部的培训、考察、任用工作;搞好党内监督,配合院纪检组,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做好党员干部的来信来访工作;搞好我院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搞好共青团、妇女、统战、保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工作;搞好党内文件的收发、传阅、处理、归档工作。
可以选择沙漠中的美术馆,了不起的丝绸之路,过一天古人的生活,走进千年的敦煌,敦煌乐舞等等。
2021年新年伊始,由敦煌研究院主编、研究院文化弘扬部部长李萍研究员策划统筹,赵声良院长担任编委会主任的《莫高学堂丛书》8册由清华大学出版社正式出版发行。该书主要由多年从事莫高窟讲解工作、具有丰富讲解经验的人员在为青少年举办讲座的基础上编写而成,具有非常珍贵的数字化高清版本,值得关注和推广。
本丛书的内容的准确性和出版的,为了保证质量,本丛书是敦煌研究院的资深研究员张前林,著名的敦煌学专家、中国敦煌高昌区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担任了柴剑虹作为本丛书的审查者,2人的学者与敦煌研究院的资深研究员王惠民,敦煌研究院文化弘杨部部长李萍与敦煌研究院副研究员的孙子志军一起担任了编辑委员会委员。丛书图片由敦煌研究院文化遗产数字化研究所提供,大部分图片由孙志军拍摄。
该丛书的作者宋淑霞,刘工作,张世军队,韩文,杜冬天梅花,向丽君,你关燕语在洞穴的说明从事20多年,拥有丰富的经验说明,同时“莫高窟学堂”的蓝少班讲师,也是他们在不同主题分为青少年辉煌的敦煌文化艺术介绍。书中,为了加强知识性和趣味性。
“莫高窟学堂丛书”在广泛的青少年与敦煌文化爱好者,世界瞩目的文化遗产——敦煌石窟中含有宝贵的价值和丰富的文化内涵,介绍了广泛的青少年与敦煌文化爱好者,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的魅力,充分感受到的目的。该丛书是大家都知道敦煌打开窗户,带着不同的视角,使读者熟悉敦煌的一切,多种不同的主题和大量的美丽的图片都是敦煌点燃兴趣知道,这个丛书所有读者的心灵中,一颗美善的种子,希望可以种植,我们一起在此后的日子里扎根,发芽让安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