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论文
自信心培养是幼儿教育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论文,欢迎阅读。
内容摘要: 文章分三部分:自信的含义及幼儿自信的表现;培养幼儿自信心的重要性;培养幼儿自信心的途径及培养中应注意的三个问题,这样做的目的是层层深入论述问题。一个对自己没有信心的人,将永远和成功无缘。所以,教师应有计划地、有目的地、科学地对幼儿的自信心加以培养。同时,清楚地认识到培养幼儿自信心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在真正工作中因人而异的加以培养,争取使每个幼儿都能出色地完成其人生的远征与攀登,成为生活的强者,满怀信心的迎接社会的挑战。
关键词: 幼儿 自信心 培养方法 注意的问题
幼儿教育对人的发展和国民素质的提高起着极其重要的奠基作用。它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所以,教师应努力培养幼儿的全面素质,在这些素质中,自信心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自信会使人性格开朗,使人积极地对待生活、勇敢地战胜困难。
一、自信的含义及幼儿自信的表现
所谓自信,就是自己相信自己有能力实现自己选择的目标的心理倾向;是自己坚信自己有能力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意志品质。自信是促使人向上奋进的内部动力,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重要心理因素。一个人是否具有良好的自信心,将对其一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自信是能力的催化剂,信心能调动人的潜能,信心能调整人的各种功能,这种调动和调整相互促进,一个人就会因此而受益无穷。
幼儿年龄小,经验少,做任何事都会存在很多不足,如果他们得不到教师的肯定与赞扬,就会产生挫败感,就会对社会化产生抵触心理。但是,如果教师能用一种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及时对幼儿进行称赞与鼓励,让他们产生自信心,这样,幼儿就会积极、主动去学习,去不断完善自己。而且,当幼儿对某一方面产生自信后,就会变得活泼开朗,从而促进其其它方面的进步,最终实现全面发展的目的。
为了培养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使幼儿具有坚强的意志、美丽的心灵、活泼开朗的性格,为造就合格人才奠定基础,教师就需要从小重视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因为自信心是做任何事情成功的基础。受不同教育的幼儿,他们的自信心水平也明显不同。有的幼儿有一股韧劲,不怕困难,做什么事都很专心认真,有点磕碰忍着不哭,干什么事都愿意亲自试一试。可以说,这类幼儿的心理发展是高的,他们有很强的自信心。但是,有的幼儿胆小怕事,遇见生人就往后躲,做什么事都不敢试一试,老师稍一批评就哭,生活自理能力差,依赖性很强,往往产生自卑心理。因此,教师在幼儿自信心形成的关键期中应积极影响,因人而异的激发,引导幼儿的内在动力,锻炼他们的意志力,使他们拥有自信心,从而形成健康人格。
二、培养幼儿自信心的重要性
“自信”这个词每个人都认识,可是不一定都能作到,一个对自己没有信心的人,将永远和成功无缘。因为,在人的一生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自信心强的人,能充满信心地去迎接挑战,并能想方设法获得成功,成为生活的强者。而缺乏自信的人,往往会退却,成为生活中的弱者。可见,自信心对人的一生是多么的重要。教师要从小注重培养幼儿的自信心,使他们满怀信心地迎接社会的挑战。
教育者都知道,教育要依据心理知识才能进行,教师只有了解幼儿的年龄特点才能有效的实施教育。所以,关于培养幼儿自信心的重要性,也应从心理方面去了解。心理学研究表明:自信心与幼儿的发展有着显著的相关因素。因为自信是人的心理健康的主要标准,甚至是核心标准。而幼儿期是自信心萌芽、发展的重要时期,所以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是幼儿形成健康人格的关键,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教师应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教育效果。关于自信心的培养也是这样。当教师进行培养时,教育效果不会很快出现,但它对幼儿今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试想一个觉得自己样样不行,处处不如人的自卑者,怎能在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瞬息万变的现代化社会中有所成就呢。这就要求教师要在幼儿幼年时就在其心中种下自信的种子,使其在今后的发展中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潜能,成为可用之才,为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
三、培养幼儿自信心的途径与方法
帮助幼儿培养自信心需要教师很大的耐心,因为现在的幼儿多系独生子女,他们倍受家人的关爱。成人过多的包办代替或其它一些原因,必然使幼儿错失一些尝试的机会,不能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因而使幼儿丧失自己努力尝试,面临、解决困难与挫折的能力与信心。因此,培养幼儿的自信心便成了教师的重要任务。培养幼儿自信心的方法有:
第一、尊重幼儿,相信幼儿
成人对幼儿的评价、态度直接影响着幼儿对自己的看法。因此,当教师对幼儿进行评价时,切不可随意说。要知道,教师在幼儿的心目中是最权威的人,教师对幼儿的评价对幼儿来说至关重要。对于那些敏感的幼儿,一句“你真笨”可能铸成他终生的自卑。教师的评价应针对事情本身,而不应指向幼儿的人格。幼儿的自我评价能力差,他们是通过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来认识自己的。只要成人认为他行,幼儿就自然会产生自信。因此,教师要相信,每个幼儿都有一颗向上的心,这样才能在教育幼儿时,持积极的心态,去支持、鼓励幼儿,从而使幼儿在其发展进程中始终保持一种乐观、向上的情绪,并充满自信。在幼儿进行活动中,教师应常说:“你能行”、“你会成功的”,幼儿从教师肯定与信任的态度中获得强大的推动力,并使之转化为自身的内在动力,积极地参与各项活动,使自己的信心得到增强,产生愉悦感,从而怀着更大的信心去应试下一次。对于那些有能力却缺乏自信的幼儿,教师要多为他们创造机会,让他们体验成功。哪怕是一小点进步,也要给予鼓励,慢慢培养起幼儿的自信心。同时,教师切不可随意地批评幼儿,否定幼儿,以训斥甚至挖苦的态度对待幼儿,因为这样会使幼儿产生很强的挫败感,他们会认为自己很笨,这种消极的自我体验,几经反复就会固定下来,从而破坏幼儿的自信心,形成自卑心理。
第二、体验成功,增强自信
培养幼儿自信心,首先是让幼儿经常获得成功的体验。因为,人们绝大多数的自我信念都是根据过去的经验——成功与失败、屈辱与荣耀,特别是童年时的经验而不自觉地形成的。但是,幼儿由于遗传和家庭的因素,在体质、能力、性格等方面各不相同,对成功的体验也存在着个别差异。因此,教师在各项教育活动中要兼顾不同层次幼儿的水平,使每个幼儿在学习和游戏中都能找到施展“才能”的机会,以增强自信。比如,在进行拼图游戏时,要根据幼儿的水平分组。对能力差的幼儿,让他们拼常见的动物,对能力中等的幼儿让他们拼交通工具,对能力较强的幼儿让他们拼家具或风景画。让各水平阶段幼儿都能找到发挥自己长处的地方,经过自己动手、动脑获得成功,从而逐渐增强自信。再比如,在发展幼儿走、跑、跳、跨等基本动作的体育活动中,可把活动要求分不同层次,能力强的幼儿可走、跨、跳间隔较稀的“小石子”路或较宽的“小沟”;能力差些的幼儿可走、跨、跳间隔较密的“小石子”路或较窄的“小沟”。这样,幼儿可根据自己的能力去选择适合自己的材料进行锻炼活动,教师在活动中观察并及时给予指导与鼓励,让每个幼儿都有所进步,都获得成功的体验。这种根据活动内容难度和幼儿实际能力,对幼儿进行分组的形式,便于幼儿获得成功,产生自信。幼儿有了自信,就会主动去参与活动,参与过程中又可增强自信,自信心的增强又会引发更强的参与感,两者互相促进,形成良性循环。
第三、多给鼓励,放手培养
成人积极的态度对幼儿影响很大,“喜欢称赞”是幼儿期的一个重要的心理特征。因此,无论幼儿做什么事,教师都要善于发现他们的点滴进步和成功,给予赞赏与鼓励,使他们积累成功的情感体验。当然,这里所说的鼓励也包括接纳幼儿的失败与不足。只要幼儿做了努力,就要给予肯定和支持,多说些:“这次没做好,下次再试试,一定会做好的”之类的话。不要看到失败与不足就一味批评,学会先鼓励再指出缺憾。可以这样说:“挺好,不错,你看要是那样是不是会更好呢?”用这种征求意见的口吻,使幼儿不至产生挫败感与厌烦心理,而是积极主动进行改进,不断完善,最终获得成功体验。教师在活动中应多处于指导者的身份,让幼儿自主选择活动,教师要做的.只是观察、适时指导、鼓励与赞扬。
第四、认识自我,学会评价
幼儿不善于自我评价,他们对自己的评价只是把成人对自己的评价进行简单的“复制”。因此,教师对幼儿的评价切忌过高或过低,要考虑幼儿本身的特点和能力,正确使用评价语。如,当幼儿在活动中表现突出时,不应只表扬幼儿作对了几道题,复述了几个故事,学会了几支歌,而是要多表扬幼儿在活动中使用的学习方法,给幼儿真正的自信。引导幼儿学会辨证的认识自我,既看到自己的长处,又看到自己的不足,同时也能看到别人的长处。教育幼儿学会尊重与互帮互学。如,可在班中开展“说说我的小伙伴”活动,引导幼儿讲出小伙伴的长处,使其了解互相学习的重要性。经常在班中开展“展示台”活动,让幼儿进行特长展示,以发现自己的优点,树立信心;以发现他人的长处,树立榜样。促进幼儿不断努力,最终取得成功,成为自信、乐观的孩子。
第五、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
爱是连接师生关系的纽带,如果教师多给幼儿一份爱护与关心,就会使幼儿产生亲切感。无论是善意的微笑,还是赞许的目光,都会使师生间充满融融的爱意。常听到,幼儿园中幼儿叫老师“妈妈”,这就证明: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关系是良好、和谐的。此外,教师在爱幼儿的基础上,还必须了解每个幼儿的个性特征以及能力差异,多从幼儿的角度出发,分析他们的想法,做法。特别是对那些性格内向、能力差的幼儿,以及那些调皮的幼儿,他们往往自以为是,实际上是存在自卑感。这就需要教师耐心的观察和指导,一点点发现他们的闪光之处,帮助其树立信心。幼儿一步步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过渡,能否和周围环境形成良好关系,可以改变他们对社会的认识,并关系到他们能否带着健康的心态步入社会。这就要求教师不要用简单的指责,强硬的指令,俯视的目光对待幼儿,要用爱去教育他们。
第六、抓住活动,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首先,教师应将幼儿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来看待,尽可能多地给幼儿选择决定的机会与权利。比如,教师在开展活动之前,先征求一下幼儿的意见。“我们这样做,好吗?”或“我们该怎样做才好呢?”简简单单的一句话,让幼儿认识到自己的想法是颇具价值的,认识到自己在集体中的重要性,这将有助于幼儿自信心的建立。
其次,在幼儿实践的过程中,多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想象,自由地探索,不过多地限制和指责。因为每个幼儿的心灵都像一把锁,只要有适合的钥匙,总能叩开幼儿的心扉。教师所要做的就是守侯着幼儿,在幼儿需要的时候,站出来指导一下,然后便重做回一个“旁观者”,学会自己让自己“下岗”。
最后,幼儿需要自信心,以便顺利地学会做一件事,同样,他们也需要通过顺利地学会做一件事来获得自信。如果幼儿在实践中总是挫折不断或常常失败,就很难把自己与成功联系在一起,自信也会因此减弱。如,实习中的一次美术活动,大部分幼儿已画完后,仍有一些幼儿未完成他们的作品。其中,有的是因为认真而速度较慢,有的是由于没有信心,胆小不敢下笔。于是我便给那些速度慢的幼儿充足的时间,让他们完成自己的作品,从绘画中寻找乐趣与信心。对于那些不敢下笔的幼儿,我便在一旁鼓励他们,指导他们进行绘画。因为他们本身对绘画就有畏难情绪,所以教师只有一步步鼓励与耐心指导,让他们对绘画产生兴趣。因为兴趣是支持幼儿进行活动的主要精神支柱,有了兴趣,幼儿便会乐于从事这一活动,于是教师便可从技巧方面进行指导,逐渐帮其树立起信心。
第七、家园配合,争取最佳效果
家庭教育,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为,如果教师对幼儿进行鼓励、表扬,家长却时常随意贬斥、否定幼儿,或者,教师努力给幼儿创造锻炼机会,但幼儿回家后,家长却什么都不敢放手,这样,就不可能培养和建立起幼儿的自信心。也就是说,幼儿园中的教育成果,需要在家庭中加以巩固,以增强教育效果。因此,为让家长配合工作,教师可在板报中设立“家教园地”,向家长宣传培养幼儿自信心的必要性和方法,以取得家长思想上的认同及行为上的一致。此外,还可通过与家长座谈,了解幼儿的自信原始水平,然后针对总体发展水平及各个幼儿特点制定出培养计划,时刻与家长保持联系,共同探讨幼儿缺乏自信心的原因,共同研究出培养幼儿自信心的有效办法。此外,还要了解家长的教养态度、幼儿与家长的关系等情况,针对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对家长进行指导,而且,要鼓励家长及时向教师反映幼儿在家的自信心表现,以便教师更好地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总之,幼儿园和家庭只要密切配合,步调一致,形成一股合力,就会事半功倍。
总之,人生是一次远征、人生是一次攀登。支撑着一个人远征和攀登的第一根支柱,就是必胜的信心。只要幼儿充满上进心,再加上教师时时用爱进行鼓励,信心不坚定的会坚定,信心丧失的会恢复。信心是能力的源泉,作为教师务必在孩子幼年时就使他们充满信心,为幼儿的成才开辟力量的源泉,使幼儿出色的完成其人生的远征与攀登。
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首要位置,在注重幼儿身体健康的同时要重视幼儿的心理健康。下面是我带来的关于幼儿心理健康 教育 论文的内容,欢迎阅读参考!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篇1:《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独有的个性,不同的个性又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孩子的行为。好的个性比如谦让、团结、爱护公物、讲礼貌能增进孩子的 人际交往 效果,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而反面来说,过分淘气、爱哭闹、不讲礼貌、自私等个性则会阻碍教学的进行,不益于孩子的正常发展。个性就是心理范畴当中的人格,心理作为一种人对外部环境的主观反应,其正常与否决定着人对环境反应之后的行为的正确与否。 在先天因素和社会、家庭、学校和同伴群体的影响下,再加上幼儿是人一生成长和发展的关键开头期,幼儿的心理健康的状况越来越多地得到了社会和学校的重视。学前健康教育《纲要》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的生命和促进幼儿的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幼儿的健康教育。”身为一名幼儿教师,在经过了长期与小朋友的交流沟通和了解之后,我也深刻体会到了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它对幼儿的发展具有独特的价值。 幼儿的心理健康是指心理发展能达到相应年龄组幼儿的正常水平,性格开朗、情绪积极、无心理障碍,能较快地适应环境.在实践教学中,幼儿在情绪和性格方面出现问题是比较常见的现象。有的幼儿遇事的第一反应就是哭,有时候可能是没有明显原因地哭,这会让老师在解决问题时候很尴尬,会干扰正常的教学秩序;而从关心孩子的角度来说,到底是发生了什么,孩子心里在想什么,是所有老师关注的问题。 有的孩子性格比较孤僻,不大合群,从短期来说,这会影响孩子在学习和做事方面与其他同伴的合作积极性,长远来说,并不益于孩子以后人际交往的开展和性格的形成。有的孩子比较情绪化,情绪的变化捉摸不定,做什么事都是根据心情来的,别人的劝阻或说服对他们行为的控制很少会起作用,老师如何能通过吸引孩子注意力的方式来保持其情绪的稳定性也是一门难科。还有的孩子比较具有攻击性,因为年幼无知,完全按照自己的意愿来做事,所以根本不会懂得考虑自己的行为的后果。这是很严重的,除了对同伴会造成伤害,也会对自己有影响,因为如果同伴都不与他来往,那么孤僻会更有可能加重这种攻击型个性的发展。 还有很多例子不胜枚举,共同说明了幼儿心理健康问题存在的普遍性。我国曾因为历史的原因,忽视过对幼儿心理健康的研究。而现在由于自然环境、经济条件、生活方式、社会 文化 等众多影响幼儿健康的因素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幼儿的生长发育也出现了新的不良现象,所以,对他们进行适当的教育,势在必行。 对幼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并非难事,因为孩子本身是处于人生的开始阶段,在拥有这个年龄段该有的自我意识和自主能力之外,其他还是非常具有可塑性的。作为老师,首先应该“蹲下来”,用和孩子平等的视角来看待这一个个可爱的生命,用爱的眼光来欣赏他们。陶行知先生说过:“小孩的体力和心理都需要适当的营养,有了适当的营养,才能发生高度的创造力,否则创造力就会被削弱,甚至于夭折”。适当的营养,在心理方面显然是指老师对孩子的关爱。关爱会给幼儿带来安全感和自信,同时也会形成幼儿对教师的信赖关系,促进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其次,通过不断的实践、积累、揣摩和 总结 ,举一反三,总结一些普遍适用的培养幼儿心理健康的 方法 ,这是将想法和理论落到实处的根本途径: 1.兴趣引导法。兴趣是最好的老师,通过了解孩子的性格来发掘他们的 爱好 。爱好一旦建立,孩子的注意力自然会被集中起来,性格也会在对爱好的追求中变得完善。 2.鼓励法。这是与兴趣相辅相成的一个方法。在幼儿兴趣之处进行承认和鼓励,自身的行为就得到了肯定,自我意识也得到了满足;同时,幼儿爱好的发展离不开适当的肯定和夸赞。 3.反问法。语言作为一种重要的沟通工具,要合理运用。幼儿自身的分析判断能力在形成时期,进行适当的提问和反问,同时进行一定的引导,帮助幼儿形成正确的自我判断力,促进思维的多向发展。 4.宽严结合的方法。这点至关重要,因为过分管理或者过分关心对孩子心理健康的平衡发展都是不利的。老师要始终明白自己的位置,站在相对客观的角度来调节幼儿的不同行为,耐心地讲解劝说,矫正不良的行为,鼓励正确的行为。等等方法没有逐一列举,但都需要通过实践来检验,并指导实践。前提是老师自身必须有一颗健全美好的心灵,将自己的工作使命感牢记在心。 作为一名幼儿教师,不一定非要有一套先进的教育方法,也不一定必须具有丰富的理论知识,但一定不能缺少一颗热爱孩子的心。热爱孩子是做好教育工作的基础,了解孩子是做好工作的前提,要时刻把握幼儿心理健康的重要性,把孩子们当做花朵,用真情来浇灌,孩子们一定都会是一张张明媚的笑脸。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篇2:《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措施 》 摘要:心理健康是人生发展的重要方面,幼儿心理健康尤应受到足够的重视。本文通过对国内外学者关于幼儿心理健康概念标准、种类、影响因素以及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的预防与矫治策略等方面研究的综述,力图把握当今幼儿心理健康问题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发展趋势。 一、幼儿心理健康的含义 在谈到幼儿心理健康这个定义的同时,我们不可回避的就是心理健康这个概念。 那么究竟什么是心理健康呢?简单地说,心理健康就是指一个人的生理、心理与社会处于相互协调的和谐状态。其主要特征为智力正常、情绪稳定与愉快、行为协调统一、良好的人际关系、良好的适应能力。 而具体到幼儿心理健康的涵义,我们在这里可以引用一种说法。幼儿的心理健康主要是指其合理的需要与愿望得到满足之后,情绪与社会化等方面所表现出来的种良好的心理状态。良好的心理状态主要表现为:幼儿对自己感到满意,情绪活泼愉快,能适应周围环境,人际关系友好与谐,个人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的施展与发挥,幼儿期的心理是孩子性格形成的关键,孩子性格特征的优劣,直接影响孩子今后的健康成长与对待未来的态度。 二、欣赏孩子并让孩子学会与同伴交往 幼儿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是他们品德形成的基础。在幼儿教育中,要注重潜移默化的影响,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幼 儿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的培养,使幼儿的良好行为习惯内化为他们自身的品德素养。一是用游戏化的生活培养幼儿学习的习惯。幼儿的年龄特征决定幼儿的学习与生活、游戏是分不开的。他们需要通过游戏的方式才能更好地学习与生活,老师在引导幼儿学习的过程中,必须选择与幼儿学习息息相关的生活和游戏内容,通过不断的操作、探究、重复和延续,来帮助幼儿形成爱学习的良好的行为习惯。二是以表扬、鼓励为主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幼儿渴望成人对自己的行为作出肯定的评价,成人一个和蔼可亲的眼神、微笑、轻轻的扶摸、点头、拥抱、亲吻等等,都将鼓励幼儿的信心。教师在幼儿生活中要乐于发现每一个幼儿的闪光点,多表扬,少惩罚,使幼儿建立良好的自信心。对幼儿的合理正当要求,教师要尽量满足,条件不成熟时,要正面回答和引导,而不能粗暴对待,使幼儿产生自卑心理。三是用温和的态度改掉幼儿的不良行为习惯。教师的一言一行幼儿都会模仿,一个脾气温和的教师往往会赢得幼儿的喜欢。教师要以身作则,树立良好的教师形象。当幼儿做了错事时,要耐心细致地关怀、爱护、引导,而不能粗暴地训斥,帮助幼儿改掉不良习惯。 礼貌是人们的道德准则,是人与人相处的规矩。礼貌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礼貌行为,二是礼貌语言。两者结合起来,才能给人一种谦逊文明,恭敬有礼,落落大方的好感。可从一个人说话用词、语调口气、举止态度上,反映出他的道德修养、思想面貌、文化水平、社会身份。礼貌也反映着一个民族的精神状态。因此,礼貌教育要从小抓起,教师要为幼儿创造使用礼貌用语的条件和环境,使孩子从小就会使用礼貌语言,有良好的语言习惯。 三、如何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 幼儿的心理健康,植根于家庭,成型于学校,发展于社会。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不仅需要我们这些身为父母的身体力行,还需要学校尤其是幼儿园的专业系统地科学培育,当然也离不开全社会的重视和支持 1、把“根”植正,为孩子上好第一堂“。父母是英才的第一任老师。幼儿首先接触的就是他的父母,率先效仿的对心理健康课”象同样也是他身边的亲人。因此,父母对幼儿的健康成长是何其重要啊! 幼儿心理的绝大成分是父母潜意识缩影,父母心理健康,幼儿就很少有心理疾病。在这方面,古代圣贤就做的很好,我们津津乐道的《三字经》中,“子不教,父之过”,责任分割的十分明确。“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孟母三迁的 故事 ,成为后世教子的典范,为了儿子的健康成长,不惜一切代价寻找芳邻,这恐怕不是我们所有父母都能做到的。我们在介绍某位有杰出贡献的历史人物时,都离不开一句“自幼受 家庭教育 的良好熏陶”。我们这些身为父母的人不仅要给孩子提供尽可能好的物质条件,还要用我们良好的品行去教育和影响孩子,而不能说的和做的大相径庭,让孩子的视野处于迷蒙状态。比如,教育孩子吸烟有害,自己却每天烧两包烟;告诉孩子在走路时有序谦让,自己却横冲直撞。你想,那样的教育能有多大的说服力呀!正面教育,反面实践,不就是当着孩子的面自己抽自己嘴巴子吗?戴上了虚伪的面具,却丢失了做父亲的尊严。 2、把“型”整好,接受学校系统的“心理健康教育。”学校教育的系统性、专业性和科学性不容置疑,但学校教育在心理健康的培养方面却存在不少缺失,其实原因很简单,那就是全社会对心理健康关注的程度不够,换言之,那就是对幼儿心理健康没有提到相应的高度来认识。学校应该聘请心理咨询师,根据幼儿心理特点安排相应的课时,采取寓教于乐的形式,让孩子在玩耍中身心得到净化和成长。在这一点上,城镇学校要优于农村学校,发达地区要领先于欠发达地区。公务员之家 3,把路铺平,营造全民关心幼儿心理健康的社会氛围。我们大家都有孩子,幼儿的心理健康关乎着我们每一个成年人。前些年有句很响亮的 口号 就是“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在今天看来,一点也不过时。为了你的孩子,为了我的孩子,为了我们大家的孩子,让我们共同来关心幼儿的心理健康。首先,电视电影分级应该列入重要日程,凶杀、枪战、暴力、情爱等节目应淡出孩子们的视线,那些天真的童趣、纯真的友谊、乐观的心态、丰富的想象、团结的集体、奋斗的快乐应该成为孩子们的首选。其次,图书出版工作者,要编印格调高雅、积极向上、可读性强的 儿童 读物,不仅能使孩子们获取知识,还能使孩子心理更健康。再次,医院要开设儿童心理健康门诊,像治疗身体疾病那样,关注孩子的心理疾病。最后,民政审判部门,要从有利于幼儿成长的角度出发,切实维护幼儿在家庭婚姻的解体中的权益,不能因为我们的工作疏漏而加重幼儿的心理负担,尽量把孩子的心理压力降到最低点。社会救济也应优先考虑孤儿、贫困儿童的生活教育的抚恤问题,使我们的孩子享受尽可能多的来之于家庭的政府的社会的温暖,对于他培育健康的心态极其有益。 关注幼儿的心理健康,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小事,而是关乎我们民族未来的大事。在这个方面,我们都要拿出“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气魄和胸怀来投入其中,让我们所有的孩子都沐浴着全社会呵护关爱的阳光下健康而快乐的成长,将来成为身心俱健的合格。 参考文献: 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徐建成著,甘肃文化出版社 2、《中小学教育科学研究与应用》王铁军主编,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3、《学前教育》《幼儿教育》等杂志 4、中国学期教育 百科 全书教育理论卷 5、尊重幼儿的自主意识---幼儿园管理案例(一) 6、时刻关注孩子心理需求---幼儿园管理案例(二) 7、幼儿心理健康评估现状和思考 8、《纲要》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论文篇3:《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途径》 摘要:近年来,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越来越为人们所重视。当前由于独生子女的急剧增多,不少家长片面地重视智力因素的培养,致使幼儿身上不同程度地出现了许多心理健康问题,如:自私、独立性差、缺乏耐挫力、自我保护意识差等。这些问题已严重影响了幼儿健全人格的发展。本文分析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现状,阐述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幼儿;心理健康;教育;途径 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是幼儿教育的主题。幼儿健康教育的价值决定了其完全可以渗透于其他领域的教学中。生活节奏的加快增加了儿童成长过程中的紧张因素,使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已成为幼儿园教师、家长以及全社会日益关注的问题。在幼儿园各领域教育中抓住幼儿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为幼儿创设思考、操作和交流等机会,培养幼儿独立进取的精神和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 1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现状 目前,一些幼儿缺乏一定的口头表达能力和主观动手能力,究其原因就是幼儿的心理健康问题却被人忽视。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教育理念的缺失 幼儿教育的主体是多方面的,侧重于对幼儿园硬件环境的建设,一味追求豪华来提升幼儿园的吸引力,忽略了幼儿健康发展真正需要的软环境建设。 1.2教育手段缺乏专业性 当前,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多由非专业人士兼任。知识、 经验 不足和角色的混乱使得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质量无法提高。 1.3重智商轻情商 目前,在幼儿园讲小学课的现象仍然存在。在对幼儿的教育过程中,往往偏重于幼儿的智力发展的培养,忽略了对幼儿的情感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为了迎合众多家长的喜好,幼儿园都开办了一些美术、乐器等特色班,最后导致:孩子们的热情却在没有假期、没有充分休息的幼儿时代被消耗殆尽。家长和老师根本没有考虑到孩子的兴趣和承受能力,使孩子们过早地进入不必要的“竞争”状态,导致其丧失了良好的心理素质。 2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 2.1更新教育理念 幼儿教育是多方面的教育,幼儿园除了要加大硬件环境建设外,还要对幼儿进行情感教育,让幼儿学会用理智去控制情绪,在遇到心理冲突时学会合理地宣泄消极情绪。同时要发展幼儿健康的人际关系,幼儿的人际关系对于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关系重大。良好的同学关系有益于形成和发展幼儿积极的自我概念,并为幼儿今后适应社会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相反,缺乏与同伴交往的机会会使幼儿在今后社会生活中产生各种行为问题。另外,为幼儿营造宽松、自由、和谐的学习和创作环境。教师应鼓励幼儿无拘无束地进行个性表现及艺术创作,并使幼儿在获得经验的同时逐步形成良好的自我意识,富有勇气和热情。因此,幼儿教育要运用有效的策略和方法,不断激发其成功欲望,又让幼儿从世俗中超脱出来接受审美教育。 2.2构建多元化教学手段 2.2.1社会性的培养,逐渐改善幼儿的心理状况:幼儿的社会性行为问题、性格和情绪问题等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心理障碍,要维护与增进幼儿的心理健康必须从幼儿的社会性抓起。一是进行情感教育:让幼儿学会用理智去控制情绪,在遇到心理冲突时学会合理地宣泄消极情绪;二是发展幼儿健康的人际关系。幼儿的人际关系对于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关系重大。良好的同学关系有益于形成和发展幼儿积极的自我概念,并为幼儿今后适应社会生活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反,缺乏与同伴交往的机会会使幼儿在今后社会生活中产生各种行为问题;三是开展移情训练:移情亦称想象自己处于他人的境地,并理解他人及他人思想及活动的一种能力。提高幼儿的移情能力能极大地提高幼儿的亲社会行为的水平。长期以来,德育忽视了幼儿进行道德情感教育。幼儿德育工作应在道德认知和道德行为之间架起一座桥梁,提高幼儿的各种亲社会行为;四是与家庭教育相结合,幼儿教师要与幼儿家庭的要求保持一致,共同纠正不良行为。幼儿教师即要理解幼儿、尊重幼儿,不管幼儿智力发育程度如何,都要平等对待,任何斥责、惩罚、讽刺都会给幼儿的身心健康带来不利影响。 2.2.2注重个体差异:重视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个别化生理和心理上的个体差异,有针对性实施个别教育。一是开展个别辅导,每一个儿童都是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组成部分。需要通过案例讨论提高实际操作能力,从大量的案例中揭示幼儿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规律性东西。二是开展儿童的心理治疗。生活中往往存在幼儿发生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因此正确认识矫治的全体性有利于提高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水平。针对不同心理问题的孩子要实行不同的心理健康教育。 2.2.3游戏活动与心理健康教育的融合:心理健康教育融合于游戏中能发挥增效作用。幼儿教师要十分注意在在一些象征性游戏中尽可能满足幼儿的合理需要。“过度的教育”、粗暴的干预都会使幼儿的安全需要和成就感的需要受到阻碍。游戏是独立性的培养的极好手段,在角色游戏中,幼儿通过活动学会如何与同伴友好相处,自我意识和合群情感的发展,采用一些有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角色游戏、体育游戏等让儿童提高合作的能力。 2.2.4开展 自我评价 :幼儿期帮助幼儿调整自我认识和自我评价,克服过低或过高认识和评价自我的倾向,有助于增强自我接受的意识。这是幼儿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方面。在关注幼儿整体发展的基础上努力发现幼儿点滴的进步,从而有效地开展教育。 2.3幼儿智力和培育幼儿的品质教育相结合:幼儿时期是人格陶冶最重要的时期,这个时期倘使培养得不好,就会背离人的和谐发展的轨道。幼儿教育强调寻求幼儿的品行的培养和意志的树立,通常心理健康的孩子不易被挫折和困难压倒,因此,适应能力和对挫折的承受能力能让每一个幼儿形成以自信、欢乐、奋发为基调的心理素质。在孩子经历挫折的同时,教师、父母应增强孩子克服困难的勇气。同时帮孩子分析受挫折的原因,使孩子在经历挫折时能造就自己坚强的性格。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对于我们民族未来的发展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参考文献: [1]顾荣芳,薛菁华.幼儿园健康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2]张莉.儿童发展心理学[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3]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解读[Z].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2002. [4]颜巧英.幼儿园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与方法[J].教育科学研究,2006,(6):57-58. [5]潘海燕,杨再鹏.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与教师心理健康[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猜你喜欢: 1. 幼儿心理健康心得体会 2. 幼儿园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总结 3.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总结 4. 浅谈幼儿心理健康教育 5. 幼儿心理健康教育论文
一、幼儿自信心培养的重要性 幼儿期是自我意识和个性开始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幼儿树立自信的关键期,培养幼儿的自信心显得十分重要。在平时活动中可以观察到,自信心强的幼儿在游戏、体育、美工、计算等活动中都表现的情绪愉快,行动积极,比较活泼。自信心的建立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个性,使其在成长的道路上走的更稳,更好的适应今后社会的生活,为获得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础。二、当前幼儿缺乏自信心的因素分析(一)家庭教养因素的影响由于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以及家庭结构的变化,独生子女占的比例也日益增加,父母都把所有的爱,所有的关怀都倾注在孩子身上。家长往往把儿童当作弱小被动的保护对象,事事包办代替。父母对子女的期望过高、一味对孩子“高标准、严要求”,孩子很难达到父母的要求,缺乏成功的体验,从而导致自卑心理。(二)同伴之间能力差异水平的影响由于孩子的遗传素质、家庭、环境和教育的不同,具有不同的能力、行为、性格、智力等。在进行集体活动中,一部分相对处于弱势的幼儿在身体、能力方面就和同伴间有了很大差别,这些差异对比让这些幼儿产生了自我的否定,从而表现出自卑、缺乏自信。(三)教育观的影响孩子从家庭来到幼儿园,由于各方面的环境发生变化,面对的成人也由父母变成了老师。老师就是班里的权威人物,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孩子。老师常常在教学中无意识会将许多机会和任务给予了能力强的孩子而忽视了能力弱的孩子,这无形中就影响了班级、同伴与这些孩子的关系,孩子的自信心自然而然就受了打击。三、在游戏中培养幼儿自信心的策略思考幼儿只有参与实践活动,动脑、动手、动口,才能掌握知识,学会新的本领,这是提高自信心的根本。在《幼儿工作规程》中指出“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中”,奠定了游戏在幼儿园活动中的地位。我们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具体有以下几方面的做法。(一)在游戏中,给每个幼儿平等的表现机会在幼儿园,教师对每个幼儿的态度和关怀至关重要。作为教师就必须无时无刻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在游戏活动中为其创造条件去获得成功,提高幼儿的自信心。如在语言活动区中,在语言区的墙上贴了许多美丽、有趣的故事图片,这些色彩鲜艳、形象生动的图片很快吸引了孩子的目光。大家一下子围到图片前叽叽喳喳地指着图片给同伴讲起故事来,边讲还边争吵着:“你听我讲!”“你听我讲!”“我先讲!”……看着小朋友想讲故事的热情,想到班里有些孩子比较胆小、怕表现,何不举行个游戏活动,让所有的小朋友都参与进来呢?让每个孩子都有一个同等的讲述机会,有一个同等的表现舞台来表现自己。于是指定了一个“故事表演游戏活动”,每一个上台的孩子都可以得到小五角星。我根据孩子的不同水平提出不同的要求,比如对语言发展较慢的孩子,我就要求他尽量把话说完整;对思维发展较好的孩子,我就要求他们用丰富的词汇来表述自己知道的内容。当一个个孩子大声地、流利地讲述美丽图片上自己知道的故事时,这也就激起了孩子们讲述的热情,激起了孩子们表现的欲望,大大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二) 在游戏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幼儿进行因材施教有的幼儿由于能力较强,他们在各种活动中都能够情绪愉快活泼、行动积极、喜欢与同伴合作游戏。而能力较弱的幼儿则表现为情绪不太稳定、喜欢独自游戏,在游戏中常常处于被领导的地位。作为老师的我们就应深入了解幼儿的情况,针对不同幼儿的长处,对不同层次的幼儿提出不同的要求。在不同要求的起点上,鼓励支持幼儿,帮助幼儿获得不同的成功,体验不同的快乐,获取共同的自信。(三)在游戏中,促进幼儿之间的合作参与合作是获得成功的催化剂。单纯有教师的关爱对幼儿的自信心培养是不够的,同伴的接纳、关心也影响着幼儿自信心的增强。在之前实习的一个班级,有一个幼儿能力比较差,在角色游戏的表演活动中,一个幼儿说“他什么也不会,不要他!”这时本来信心不强的这个孩子一下子走开了。这时,我发现后走过去,问他:“你想演什么?”他不说话,于是我鼓励他说:“你想扮演什么角色,勇敢告诉小伙伴,老师相信你一定行”。结果这个幼儿在不断的鼓励下说出了自己想演什么角色。然后我跟所有的幼儿说,他虽然不太会表演,但他做事很认真,或者可以先担当门口迎客人的角色,再表演一些简单的角色,让他试一试。我这一说,幼儿们都友好地接纳了这个能力差的幼儿,并且友好的帮助、合作。(四)在游戏中,大胆放手让幼儿进行实践积极参与各种活动,是儿童产生自信心的重要源泉。在游戏活动中儿童动手动脑能增加知识技能,认识自己的能力,增加成功经验,体验成功的快乐。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爱好,孩子在自己喜欢的领域活动中时是非常投入非常自信的。所以老师在给幼儿准备充足的材料和宽广的游戏活动区域,保证活动时间之外,更多的应让幼儿按意愿自由选择游戏活动内容,放手让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让幼儿获得成功的快乐,幼儿的自信心自然而然的建立起来了。
论幼儿自信心的培养参考文献有哪些1、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2、目录:目录是论文中主要段落的简表。(短篇论文不必列目录)3、提要:是文章主要内容的摘录,要求短、精、完整。字数少可几十字,多不超过三百字为宜。4、关键词或主题词:关键词是从论文的题名、提要和正文中选取出来的,是对表述论文的中心内容有实质意义的词汇。关键词是用作机系统标引论文内容特征的词语,便于信息系统汇集,以供读者检索。 每篇论文一般选取3-8个词汇作为关键词,另起一行,排在“提要”的左下方。主题词是经过规范化的词,在确定主题词时,要对论文进行主题,依照标引和组配规则转换成主题词表中的规范词语。5、论文正文:(1)引言:引言又称前言、序言和导言,用在论文的开头。 引言一般要概括地写出作者意图,说明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并指出论文写作的范围。引言要短小精悍、紧扣主题。〈2)论文正文:正文是论文的主体,正文应包括论点、论据、 论证过程和结论。主体部分包括以下内容:a.提出-论点;b.分析问题-论据和论证;c.解决问题-论证与步骤;d.结论。6、一篇论文的参考文献是将论文在和写作中可参考或引证的主要文献资料,列于论文的末尾。参考文献应另起一页,标注方式按《GB7714-87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进行。中文: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版地、版者、版期):作者--标题--出版物信息所列参考文献的要求是:(1)所列参考文献应是正式出版物,以便读者考证。(2)所列举的参考文献要标明序号、著作或文章的标题、作者、出版物信息。
自信心培养是幼儿 教育 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幼儿教育中,教师应该充分认识自信心的重要性,并采取可行 方法 来增强幼儿的自信心,使其能够快乐、健康的成长。以下是我为大家精心准备的:试论幼儿自信心的培养论文 范文 。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试论幼儿自信心的培养论文如下:
内容摘要: 文章 分三部分:自信的含义及幼儿自信的表现;培养幼儿自信心的重要性;培养幼儿自信心的途径及培养中应注意的三个问题,这样做的目的是层层深入论述问题。一个对自己没有信心的人,将永远和成功无缘。所以,教师应有计划地、有目的地、科学地对幼儿的自信心加以培养。同时,清楚地认识到培养幼儿自信心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在真正工作中因人而异的加以培养,争取使每个幼儿都能出色地完成其人生的远征与攀登,成为生活的强者,满怀信心的迎接社会的挑战。
关键词: 幼儿 自信心 培养方法 注意的问题
幼儿教育对人的发展和国民素质的提高起着极其重要的奠基作用。它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所以,教师应努力培养幼儿的全面素质,在这些素质中,自信心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自信会使人性格开朗,使人积极地对待生活、勇敢地战胜困难。
一、自信的含义及幼儿自信的表现
所谓自信,就是自己相信自己有能力实现自己选择的目标的心理倾向;是自己坚信自己有能力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意志品质。自信是促使人向上奋进的内部动力,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重要心理因素。一个人是否具有良好的自信心,将对其一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自信是能力的催化剂,信心能调动人的潜能,信心能调整人的各种功能,这种调动和调整相互促进,一个人就会因此而受益无穷。
幼儿年龄小, 经验 少,做任何事都会存在很多不足,如果他们得不到教师的肯定与赞扬,就会产生挫败感,就会对社会化产生抵触心理。但是,如果教师能用一种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及时对幼儿进行称赞与鼓励,让他们产生自信心,这样,幼儿就会积极、主动去学习,去不断完善自己。而且,当幼儿对某一方面产生自信后,就会变得活泼开朗,从而促进其 其它 方面的进步,最终实现全面发展的目的。
为了培养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使幼儿具有坚强的意志、美丽的心灵、活泼开朗的性格,为造就合格人才奠定基础,教师就需要从小重视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因为自信心是做任何事情成功的基础。受不同教育的幼儿,他们的自信心水平也明显不同。有的幼儿有一股韧劲,不怕困难,做什么事都很专心认真,有点磕碰忍着不哭,干什么事都愿意亲自试一试。可以说,这类幼儿的心理发展是高的,他们有很强的自信心。但是,有的幼儿胆小怕事,遇见生人就往后躲,做什么事都不敢试一试,老师稍一批评就哭,生活自理能力差,依赖性很强,往往产生自卑心理。因此,教师在幼儿自信心形成的关键期中应积极影响,因人而异的激发,引导幼儿的内在动力,锻炼他们的意志力,使他们拥有自信心,从而形成健康人格。
二、培养幼儿自信心的重要性
“自信”这个词每个人都认识,可是不一定都能作到,一个对自己没有信心的人,将永远和成功无缘。因为,在人的一生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自信心强的人,能充满信心地去迎接挑战,并能想方设法获得成功,成为生活的强者。而缺乏自信的人,往往会退却,成为生活中的弱者。可见,自信心对人的一生是多么的重要。教师要从小注重培养幼儿的自信心,使他们满怀信心地迎接社会的挑战。
教育者都知道,教育要依据心理知识才能进行,教师只有了解幼儿的年龄特点才能有效的实施教育。所以,关于培养幼儿自信心的重要性,也应从心理方面去了解。心理学研究表明:自信心与幼儿的发展有着显著的相关因素。因为自信是人的心理健康的主要标准,甚至是核心标准。而幼儿期是自信心萌芽、发展的重要时期,所以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是幼儿形成健康人格的关键,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教师应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教育效果。关于自信心的培养也是这样。当教师进行培养时,教育效果不会很快出现,但它对幼儿今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试想一个觉得自己样样不行,处处不如人的自卑者,怎能在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瞬息万变的现代化社会中有所成就呢。这就要求教师要在幼儿幼年时就在其心中种下自信的种子,使其在今后的发展中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潜能,成为可用之才,为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
三、培养幼儿自信心的途径与方法
帮助幼儿培养自信心需要教师很大的耐心,因为现在的幼儿多系独生子女,他们倍受家人的关爱。成人过多的包办代替或其它一些原因,必然使幼儿错失一些尝试的机会,不能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因而使幼儿丧失自己努力尝试,面临、解决困难与挫折的能力与信心。因此,培养幼儿的自信心便成了教师的重要任务。培养幼儿自信心的方法有:
第一、尊重幼儿,相信幼儿
成人对幼儿的评价、态度直接影响着幼儿对自己的看法。因此,当教师对幼儿进行评价时,切不可随意说。要知道,教师在幼儿的心目中是最权威的人,教师对幼儿的评价对幼儿来说至关重要。对于那些敏感的幼儿,一句“你真笨”可能铸成他终生的自卑。教师的评价应针对事情本身,而不应指向幼儿的人格。幼儿的 自我评价 能力差,他们是通过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来认识自己的。只要成人认为他行,幼儿就自然会产生自信。因此,教师要相信,每个幼儿都有一颗向上的心,这样才能在教育幼儿时,持积极的心态,去支持、鼓励幼儿,从而使幼儿在其发展进程中始终保持一种乐观、向上的情绪,并充满自信。在幼儿进行活动中,教师应常说:“你能行”、“你会成功的”,幼儿从教师肯定与信任的态度中获得强大的推动力,并使之转化为自身的内在动力,积极地参与各项活动,使自己的信心得到增强,产生愉悦感,从而怀着更大的信心去应试下一次。对于那些有能力却缺乏自信的幼儿,教师要多为他们创造机会,让他们体验成功。哪怕是一小点进步,也要给予鼓励,慢慢培养起幼儿的自信心。同时,教师切不可随意地批评幼儿,否定幼儿,以训斥甚至挖苦的态度对待幼儿,因为这样会使幼儿产生很强的挫败感,他们会认为自己很笨,这种消极的自我体验,几经反复就会固定下来,从而破坏幼儿的自信心,形成自卑心理。
第二、体验成功,增强自信
培养幼儿自信心,首先是让幼儿经常获得成功的体验。因为,人们绝大多数的自我信念都是根据过去的经验——成功与失败、屈辱与荣耀,特别是童年时的经验而不自觉地形成的。但是,幼儿由于遗传和家庭的因素,在体质、能力、性格等方面各不相同,对成功的体验也存在着个别差异。因此,教师在各项教育活动中要兼顾不同层次幼儿的水平,使每个幼儿在学习和游戏中都能找到施展“才能”的机会,以增强自信。比如,在进行拼图游戏时,要根据幼儿的水平分组。对能力差的幼儿,让他们拼常见的动物,对能力中等的幼儿让他们拼交通工具,对能力较强的幼儿让他们拼家具或 风景画 。让各水平阶段幼儿都能找到发挥自己长处的地方,经过自己动手、动脑获得成功,从而逐渐增强自信。再比如,在发展幼儿走、跑、跳、跨等基本动作的体育活动中,可把活动要求分不同层次,能力强的幼儿可走、跨、跳间隔较稀的“小石子”路或较宽的“小沟”;能力差些的幼儿可走、跨、跳间隔较密的“小石子”路或较窄的“小沟”。这样,幼儿可根据自己的能力去选择适合自己的材料进行锻炼活动,教师在活动中观察并及时给予指导与鼓励,让每个幼儿都有所进步,都获得成功的体验。这种根据活动内容难度和幼儿实际能力,对幼儿进行分组的形式,便于幼儿获得成功,产生自信。幼儿有了自信,就会主动去参与活动,参与过程中又可增强自信,自信心的增强又会引发更强的参与感,两者互相促进,形成良性循环。
第三、多给鼓励,放手培养
成人积极的态度对幼儿影响很大,“喜欢称赞”是幼儿期的一个重要的心理特征。因此,无论幼儿做什么事,教师都要善于发现他们的点滴进步和成功,给予赞赏与鼓励,使他们积累成功的情感体验。当然,这里所说的鼓励也包括接纳幼儿的失败与不足。只要幼儿做了努力,就要给予肯定和支持,多说些:“这次没做好,下次再试试,一定会做好的”之类的话。不要看到失败与不足就一味批评,学会先鼓励再指出缺憾。可以这样说:“挺好,不错,你看要是那样是不是会更好呢?”用这种征求意见的口吻,使幼儿不至产生挫败感与厌烦心理,而是积极主动进行改进,不断完善,最终获得成功体验。教师在活动中应多处于指导者的身份,让幼儿自主选择活动,教师要做的只是观察、适时指导、鼓励与赞扬。
第四、认识自我,学会评价
幼儿不善于自我评价,他们对自己的评价只是把成人对自己的评价进行简单的“复制”。因此,教师对幼儿的评价切忌过高或过低,要考虑幼儿本身的特点和能力,正确使用评价语。如,当幼儿在活动中表现突出时,不应只表扬幼儿作对了几道题,复述了几个 故事 ,学会了几支歌,而是要多表扬幼儿在活动中使用的 学习方法 ,给幼儿真正的自信。引导幼儿学会辨证的认识自我,既看到自己的长处,又看到自己的不足,同时也能看到别人的长处。教育幼儿学会尊重与互帮互学。如,可在班中开展“ 说说 我的小伙伴”活动,引导幼儿讲出小伙伴的长处,使其了解互 相学 习的重要性。经常在班中开展“展示台”活动,让幼儿进行特长展示,以发现自己的优点,树立信心;以发现他人的长处,树立榜样。促进幼儿不断努力,最终取得成功,成为自信、乐观的孩子。
第五、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
爱是连接师生关系的纽带,如果教师多给幼儿一份爱护与关心,就会使幼儿产生亲切感。无论是善意的微笑,还是赞许的目光,都会使师生间充满融融的爱意。常听到,幼儿园中幼儿叫老师“妈妈”,这就证明: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关系是良好、和谐的。此外,教师在爱幼儿的基础上,还必须了解每个幼儿的个性特征以及能力差异,多从幼儿的角度出发,分析他们的想法,做法。特别是对那些性格内向、能力差的幼儿,以及那些调皮的幼儿,他们往往自以为是,实际上是存在自卑感。这就需要教师耐心的观察和指导,一点点发现他们的闪光之处,帮助其树立信心。幼儿一步步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过渡,能否和周围环境形成良好关系,可以改变他们对社会的认识,并关系到他们能否带着健康的心态步入社会。这就要求教师不要用简单的指责,强硬的指令,俯视的目光对待幼儿,要用爱去教育他们。
第六、抓住活动,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首先,教师应将幼儿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来看待,尽可能多地给幼儿选择决定的机会与权利。比如,教师在开展活动之前,先征求一下幼儿的意见。“我们这样做,好吗?”或“我们该怎样做才好呢?”简简单单的一句话,让幼儿认识到自己的想法是颇具价值的,认识到自己在集体中的重要性,这将有助于幼儿自信心的建立。
其次,在幼儿实践的过程中,多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想象,自由地探索,不过多地限制和指责。因为每个幼儿的心灵都像一把锁,只要有适合的钥匙,总能叩开幼儿的心扉。教师所要做的就是守侯着幼儿,在幼儿需要的时候,站出来指导一下,然后便重做回一个“旁观者”,学会自己让自己“下岗”。
最后,幼儿需要自信心,以便顺利地学会做一件事,同样,他们也需要通过顺利地学会做一件事来获得自信。如果幼儿在实践中总是挫折不断或常常失败,就很难把自己与成功联系在一起,自信也会因此减弱。如,实习中的一次美术活动,大部分幼儿已画完后,仍有一些幼儿未完成他们的作品。其中,有的是因为认真而速度较慢,有的是由于没有信心,胆小不敢下笔。于是我便给那些速度慢的幼儿充足的时间,让他们完成自己的作品,从绘画中寻找乐趣与信心。对于那些不敢下笔的幼儿,我便在一旁鼓励他们,指导他们进行绘画。因为他们本身对绘画就有畏难情绪,所以教师只有一步步鼓励与耐心指导,让他们对绘画产生兴趣。因为兴趣是支持幼儿进行活动的主要精神支柱,有了兴趣,幼儿便会乐于从事这一活动,于是教师便可从技巧方面进行指导,逐渐帮其树立起信心。
第七、家园配合,争取最佳效果
家庭教育 ,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为,如果教师对幼儿进行鼓励、表扬,家长却时常随意贬斥、否定幼儿,或者,教师努力给幼儿创造锻炼机会,但幼儿回家后,家长却什么都不敢放手,这样,就不可能培养和建立起幼儿的自信心。也就是说,幼儿园中的教育成果,需要在家庭中加以巩固,以增强教育效果。因此,为让家长配合工作,教师可在板报中设立“家教园地”,向家长宣传培养幼儿自信心的必要性和方法,以取得家长思想上的认同及行为上的一致。此外,还可通过与家长座谈,了解幼儿的自信原始水平,然后针对总体发展水平及各个幼儿特点制定出培养计划,时刻与家长保持联系,共同探讨幼儿缺乏自信心的原因,共同研究出培养幼儿自信心的有效办法。此外,还要了解家长的教养态度、幼儿与家长的关系等情况,针对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对家长进行指导,而且,要鼓励家长及时向教师反映幼儿在家的自信心表现,以便教师更好地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总之,幼儿园和家庭只要密切配合,步调一致,形成一股合力,就会事半功倍。
《给孩子树立自信心》
摘 要:幼儿时期孩子的自我评价、个性等都还处于初步形成时期,在这个阶段培养幼儿的自信心有极重要的意义,必将使孩子终生受益。“自信”是成功之后的“良性情感”,可以引导我们继续做有利于我们存在的事情。信心是进取心的支柱,是独立工作能力的心理基础。自信心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各种能力的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幼儿期自信心的培养对一个人的一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幼儿教育 自信心 培养策略
当今社会的独生子女生活在家长的“保护”下,是家中的“小皇帝”、“小太阳”,来到集体中后,孩子们有的害羞、有的霸道、有的胆怯、有的好强、有的沉默寡言、有的落落大方……孩子们在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在幼儿园会遇到或大或小的挫折,如何让孩子们正确面对这一切呢?自信心是幼儿成长道路上的基石,是学习过程中的润滑剂,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勇气。“有自信心”是《新纲要》社会领域中的一条重要目标,培养幼儿的自信心有利于形成积极向上的人格特征,对孩子的健康成长有深刻的影响。然而目前大多数家长只重视培养幼儿的智力素质,而忽略幼儿心理素质的培养,导致许多幼儿表现胆小、懦弱,缺乏自信心。因此,培养幼儿的自信心,使他们充满自信地走向未来,成为新时期高素质的人才,是幼儿教师面临的重要问题和任务。
一、自信心的意义
自信心是一个人对自身力量的认识和充分估计,是一种良好的心理品质,也是一个人克服困难、自强不息、取得成功的内在动力。一位哲人说:“谁拥有了自信谁就成功了一半。”幼儿期是个性品质可塑性较强的时期,从小培养幼儿相信自己力量的心理品质,无论对个体的身心健康发展,还是对提高群体素质都有不可低估的作用。“自信”是成功之后的“良性情感”,可以引导我们继续做有利于我们存在的事情。信心是进取心的支柱,是独立工作能力的心理基础。自信心对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各种能力的发展都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幼儿期自信的培养对一个人的一生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二、自信心的培养
(一)自信是捧出来的。
1.鼓励与赞赏是培养幼儿自信的重要手段。
一位教育家说:“赏识带来愉快,愉快导致兴趣,兴趣带来干劲,干劲带来成就,成就带来自信,自信带来更大的成就。”在日常的教育教学过程中,老师要善于发现孩子身上的闪光点,学会赏识孩子,用欣赏、信任、期待的眼光看待每一个孩子,给孩子以鼓励和力量,使孩子相信自己的能力,大胆地进行创造、想象和活动。同时,老师应及时肯定、鼓励孩子的每一个进步和优点,哪怕在成人眼中只是微不足道的成功,也不要轻易放过,因为老师的鼓励和积极评价是孩子获得自信心的重要途径。“你真棒”、“你的进步真大”、“你真聪明”、“老师相信你一定能行的”等正面鼓励性的评价语言,能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和探索愿望,从而更主动、积极地学习。
2.让孩子从成功的喜悦中获得自信心。
我们要善于抓住孩子身上的长处,以鼓励孩子克服自身的不足,让每个幼儿都能获得成功和满足,树立自信心。对于一些能力较差、缺乏自信的小朋友,我们更应多接近他们,根据他们不同的个性特点,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积极引导,多为他们提供锻炼、交流和表现的机会,发现问题,及时帮助他们分析、找出原因,并适当降低难度和要求,循序渐进,不包办代替,敢于放手,相信孩子。一旦他们取得进步和成功,老师要马上给予热情的赞扬和肯定,使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逐步树立自信心。
(二)正确对待孩子的失败与挫折。
当遇到失败或其他挫折时,孩子最需要的绝对不是父母劈头盖脸的一顿训斥或者阴阳怪气的嘲讽。他们不需要父母无原则的安慰与同情,最需要的是他们生活中最重要的人的理解、支持与鼓励。很多家长在孩子考试失败或遇到其他挫折时,首先会觉得孩子给自己丢了面子,非常生气。但这恰恰极大地损害了孩子的自信心,对于承受着失败打击的孩子的幼小心灵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这时家长最需要做的是冷静地对待孩子的挫折与失败,心平气和地和孩子谈谈,找出孩子失败的原因,鼓励孩子继续努力。父母必须首先对孩子有信心,然后孩子才能对自己有信心。当父母满怀信心和热情地鼓励孩子时,会极大地激发孩子克服困难的勇气,增强孩子的自信心。
(三)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游戏能充分调动幼儿参加活动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引起孩子对未知世界进行探索的愿望,使他们的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思维及语言表达能力都得到发展。
在区域活动中,我请乐乐当“妈妈”,完成“搓洗”、“拧干”、“晾晒”的整个“洗衣”过程,再到“幼儿园”接“孩子”。分析:让乐乐当“大人”模仿妈妈“洗衣”的过程,既锻炼了孩子的动手能力,让她体会当“大人”的成就感,又使她懂得关心和爱护其他同伴(特别是对弱小同伴的关心),达到了培养孩子热爱劳动、互相关心、有责任感等良好思想品德的目的。在角色游戏中,让乐乐当“邮递员”跑来跑去执行送信任务。因为乐乐性格较内向,不喜欢和其他小朋友交往,我让她当“邮递员”为同伴送信,受同伴的影响,她也对游戏产生了兴趣,于是在大伙的鼓励下,她接受了此角色,慢慢地她的情绪高涨了,与同伴之间的交流也多了,性格逐渐开朗了。
培养孩子的自信心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仅仅靠幼儿园的教育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配合。老师应该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以幼儿为主体,通过多种途径组织丰富多样的活动,加强幼儿自信心的培养,使他们在自信中学习,在自信中成长。总之,帮助孩子走上成功之路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每个人的成长都不是一帆风顺的,自信往往是一个人获得成功、成为强者的重要条件之一,自信心就像催化剂,能开发人的潜能,使人百折不挠,不断努力,最终获得成功。
参考文献:
[1][美]阿尔伯特·班杜拉.叶浩生主编.社会学习理论.福建教育出版社.
[2]姚云.家庭教育学.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论文
自信心培养是幼儿教育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如何培养孩子的自信心论文,欢迎阅读。
内容摘要: 文章分三部分:自信的含义及幼儿自信的表现;培养幼儿自信心的重要性;培养幼儿自信心的途径及培养中应注意的三个问题,这样做的目的是层层深入论述问题。一个对自己没有信心的人,将永远和成功无缘。所以,教师应有计划地、有目的地、科学地对幼儿的自信心加以培养。同时,清楚地认识到培养幼儿自信心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在真正工作中因人而异的加以培养,争取使每个幼儿都能出色地完成其人生的远征与攀登,成为生活的强者,满怀信心的迎接社会的挑战。
关键词: 幼儿 自信心 培养方法 注意的问题
幼儿教育对人的发展和国民素质的提高起着极其重要的奠基作用。它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所以,教师应努力培养幼儿的全面素质,在这些素质中,自信心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自信会使人性格开朗,使人积极地对待生活、勇敢地战胜困难。
一、自信的含义及幼儿自信的表现
所谓自信,就是自己相信自己有能力实现自己选择的目标的心理倾向;是自己坚信自己有能力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意志品质。自信是促使人向上奋进的内部动力,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重要心理因素。一个人是否具有良好的自信心,将对其一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自信是能力的催化剂,信心能调动人的潜能,信心能调整人的各种功能,这种调动和调整相互促进,一个人就会因此而受益无穷。
幼儿年龄小,经验少,做任何事都会存在很多不足,如果他们得不到教师的肯定与赞扬,就会产生挫败感,就会对社会化产生抵触心理。但是,如果教师能用一种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及时对幼儿进行称赞与鼓励,让他们产生自信心,这样,幼儿就会积极、主动去学习,去不断完善自己。而且,当幼儿对某一方面产生自信后,就会变得活泼开朗,从而促进其其它方面的进步,最终实现全面发展的目的。
为了培养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使幼儿具有坚强的意志、美丽的心灵、活泼开朗的性格,为造就合格人才奠定基础,教师就需要从小重视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因为自信心是做任何事情成功的基础。受不同教育的幼儿,他们的自信心水平也明显不同。有的幼儿有一股韧劲,不怕困难,做什么事都很专心认真,有点磕碰忍着不哭,干什么事都愿意亲自试一试。可以说,这类幼儿的心理发展是高的,他们有很强的自信心。但是,有的幼儿胆小怕事,遇见生人就往后躲,做什么事都不敢试一试,老师稍一批评就哭,生活自理能力差,依赖性很强,往往产生自卑心理。因此,教师在幼儿自信心形成的关键期中应积极影响,因人而异的激发,引导幼儿的内在动力,锻炼他们的意志力,使他们拥有自信心,从而形成健康人格。
二、培养幼儿自信心的重要性
“自信”这个词每个人都认识,可是不一定都能作到,一个对自己没有信心的人,将永远和成功无缘。因为,在人的一生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自信心强的人,能充满信心地去迎接挑战,并能想方设法获得成功,成为生活的强者。而缺乏自信的人,往往会退却,成为生活中的弱者。可见,自信心对人的一生是多么的重要。教师要从小注重培养幼儿的自信心,使他们满怀信心地迎接社会的挑战。
教育者都知道,教育要依据心理知识才能进行,教师只有了解幼儿的年龄特点才能有效的实施教育。所以,关于培养幼儿自信心的重要性,也应从心理方面去了解。心理学研究表明:自信心与幼儿的发展有着显著的相关因素。因为自信是人的心理健康的主要标准,甚至是核心标准。而幼儿期是自信心萌芽、发展的重要时期,所以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是幼儿形成健康人格的关键,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教师应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教育效果。关于自信心的培养也是这样。当教师进行培养时,教育效果不会很快出现,但它对幼儿今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试想一个觉得自己样样不行,处处不如人的自卑者,怎能在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瞬息万变的现代化社会中有所成就呢。这就要求教师要在幼儿幼年时就在其心中种下自信的种子,使其在今后的发展中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潜能,成为可用之才,为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
三、培养幼儿自信心的途径与方法
帮助幼儿培养自信心需要教师很大的耐心,因为现在的幼儿多系独生子女,他们倍受家人的关爱。成人过多的包办代替或其它一些原因,必然使幼儿错失一些尝试的机会,不能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因而使幼儿丧失自己努力尝试,面临、解决困难与挫折的能力与信心。因此,培养幼儿的自信心便成了教师的重要任务。培养幼儿自信心的方法有:
第一、尊重幼儿,相信幼儿
成人对幼儿的评价、态度直接影响着幼儿对自己的看法。因此,当教师对幼儿进行评价时,切不可随意说。要知道,教师在幼儿的心目中是最权威的人,教师对幼儿的评价对幼儿来说至关重要。对于那些敏感的幼儿,一句“你真笨”可能铸成他终生的自卑。教师的评价应针对事情本身,而不应指向幼儿的人格。幼儿的自我评价能力差,他们是通过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来认识自己的。只要成人认为他行,幼儿就自然会产生自信。因此,教师要相信,每个幼儿都有一颗向上的心,这样才能在教育幼儿时,持积极的心态,去支持、鼓励幼儿,从而使幼儿在其发展进程中始终保持一种乐观、向上的情绪,并充满自信。在幼儿进行活动中,教师应常说:“你能行”、“你会成功的”,幼儿从教师肯定与信任的态度中获得强大的推动力,并使之转化为自身的内在动力,积极地参与各项活动,使自己的信心得到增强,产生愉悦感,从而怀着更大的信心去应试下一次。对于那些有能力却缺乏自信的幼儿,教师要多为他们创造机会,让他们体验成功。哪怕是一小点进步,也要给予鼓励,慢慢培养起幼儿的自信心。同时,教师切不可随意地批评幼儿,否定幼儿,以训斥甚至挖苦的态度对待幼儿,因为这样会使幼儿产生很强的挫败感,他们会认为自己很笨,这种消极的自我体验,几经反复就会固定下来,从而破坏幼儿的自信心,形成自卑心理。
第二、体验成功,增强自信
培养幼儿自信心,首先是让幼儿经常获得成功的体验。因为,人们绝大多数的自我信念都是根据过去的经验——成功与失败、屈辱与荣耀,特别是童年时的经验而不自觉地形成的。但是,幼儿由于遗传和家庭的因素,在体质、能力、性格等方面各不相同,对成功的体验也存在着个别差异。因此,教师在各项教育活动中要兼顾不同层次幼儿的水平,使每个幼儿在学习和游戏中都能找到施展“才能”的机会,以增强自信。比如,在进行拼图游戏时,要根据幼儿的水平分组。对能力差的幼儿,让他们拼常见的动物,对能力中等的幼儿让他们拼交通工具,对能力较强的幼儿让他们拼家具或风景画。让各水平阶段幼儿都能找到发挥自己长处的地方,经过自己动手、动脑获得成功,从而逐渐增强自信。再比如,在发展幼儿走、跑、跳、跨等基本动作的体育活动中,可把活动要求分不同层次,能力强的幼儿可走、跨、跳间隔较稀的“小石子”路或较宽的“小沟”;能力差些的幼儿可走、跨、跳间隔较密的“小石子”路或较窄的“小沟”。这样,幼儿可根据自己的能力去选择适合自己的材料进行锻炼活动,教师在活动中观察并及时给予指导与鼓励,让每个幼儿都有所进步,都获得成功的体验。这种根据活动内容难度和幼儿实际能力,对幼儿进行分组的形式,便于幼儿获得成功,产生自信。幼儿有了自信,就会主动去参与活动,参与过程中又可增强自信,自信心的增强又会引发更强的参与感,两者互相促进,形成良性循环。
第三、多给鼓励,放手培养
成人积极的态度对幼儿影响很大,“喜欢称赞”是幼儿期的一个重要的心理特征。因此,无论幼儿做什么事,教师都要善于发现他们的点滴进步和成功,给予赞赏与鼓励,使他们积累成功的情感体验。当然,这里所说的鼓励也包括接纳幼儿的失败与不足。只要幼儿做了努力,就要给予肯定和支持,多说些:“这次没做好,下次再试试,一定会做好的”之类的话。不要看到失败与不足就一味批评,学会先鼓励再指出缺憾。可以这样说:“挺好,不错,你看要是那样是不是会更好呢?”用这种征求意见的口吻,使幼儿不至产生挫败感与厌烦心理,而是积极主动进行改进,不断完善,最终获得成功体验。教师在活动中应多处于指导者的身份,让幼儿自主选择活动,教师要做的.只是观察、适时指导、鼓励与赞扬。
第四、认识自我,学会评价
幼儿不善于自我评价,他们对自己的评价只是把成人对自己的评价进行简单的“复制”。因此,教师对幼儿的评价切忌过高或过低,要考虑幼儿本身的特点和能力,正确使用评价语。如,当幼儿在活动中表现突出时,不应只表扬幼儿作对了几道题,复述了几个故事,学会了几支歌,而是要多表扬幼儿在活动中使用的学习方法,给幼儿真正的自信。引导幼儿学会辨证的认识自我,既看到自己的长处,又看到自己的不足,同时也能看到别人的长处。教育幼儿学会尊重与互帮互学。如,可在班中开展“说说我的小伙伴”活动,引导幼儿讲出小伙伴的长处,使其了解互相学习的重要性。经常在班中开展“展示台”活动,让幼儿进行特长展示,以发现自己的优点,树立信心;以发现他人的长处,树立榜样。促进幼儿不断努力,最终取得成功,成为自信、乐观的孩子。
第五、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
爱是连接师生关系的纽带,如果教师多给幼儿一份爱护与关心,就会使幼儿产生亲切感。无论是善意的微笑,还是赞许的目光,都会使师生间充满融融的爱意。常听到,幼儿园中幼儿叫老师“妈妈”,这就证明: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关系是良好、和谐的。此外,教师在爱幼儿的基础上,还必须了解每个幼儿的个性特征以及能力差异,多从幼儿的角度出发,分析他们的想法,做法。特别是对那些性格内向、能力差的幼儿,以及那些调皮的幼儿,他们往往自以为是,实际上是存在自卑感。这就需要教师耐心的观察和指导,一点点发现他们的闪光之处,帮助其树立信心。幼儿一步步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过渡,能否和周围环境形成良好关系,可以改变他们对社会的认识,并关系到他们能否带着健康的心态步入社会。这就要求教师不要用简单的指责,强硬的指令,俯视的目光对待幼儿,要用爱去教育他们。
第六、抓住活动,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首先,教师应将幼儿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来看待,尽可能多地给幼儿选择决定的机会与权利。比如,教师在开展活动之前,先征求一下幼儿的意见。“我们这样做,好吗?”或“我们该怎样做才好呢?”简简单单的一句话,让幼儿认识到自己的想法是颇具价值的,认识到自己在集体中的重要性,这将有助于幼儿自信心的建立。
其次,在幼儿实践的过程中,多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想象,自由地探索,不过多地限制和指责。因为每个幼儿的心灵都像一把锁,只要有适合的钥匙,总能叩开幼儿的心扉。教师所要做的就是守侯着幼儿,在幼儿需要的时候,站出来指导一下,然后便重做回一个“旁观者”,学会自己让自己“下岗”。
最后,幼儿需要自信心,以便顺利地学会做一件事,同样,他们也需要通过顺利地学会做一件事来获得自信。如果幼儿在实践中总是挫折不断或常常失败,就很难把自己与成功联系在一起,自信也会因此减弱。如,实习中的一次美术活动,大部分幼儿已画完后,仍有一些幼儿未完成他们的作品。其中,有的是因为认真而速度较慢,有的是由于没有信心,胆小不敢下笔。于是我便给那些速度慢的幼儿充足的时间,让他们完成自己的作品,从绘画中寻找乐趣与信心。对于那些不敢下笔的幼儿,我便在一旁鼓励他们,指导他们进行绘画。因为他们本身对绘画就有畏难情绪,所以教师只有一步步鼓励与耐心指导,让他们对绘画产生兴趣。因为兴趣是支持幼儿进行活动的主要精神支柱,有了兴趣,幼儿便会乐于从事这一活动,于是教师便可从技巧方面进行指导,逐渐帮其树立起信心。
第七、家园配合,争取最佳效果
家庭教育,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为,如果教师对幼儿进行鼓励、表扬,家长却时常随意贬斥、否定幼儿,或者,教师努力给幼儿创造锻炼机会,但幼儿回家后,家长却什么都不敢放手,这样,就不可能培养和建立起幼儿的自信心。也就是说,幼儿园中的教育成果,需要在家庭中加以巩固,以增强教育效果。因此,为让家长配合工作,教师可在板报中设立“家教园地”,向家长宣传培养幼儿自信心的必要性和方法,以取得家长思想上的认同及行为上的一致。此外,还可通过与家长座谈,了解幼儿的自信原始水平,然后针对总体发展水平及各个幼儿特点制定出培养计划,时刻与家长保持联系,共同探讨幼儿缺乏自信心的原因,共同研究出培养幼儿自信心的有效办法。此外,还要了解家长的教养态度、幼儿与家长的关系等情况,针对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对家长进行指导,而且,要鼓励家长及时向教师反映幼儿在家的自信心表现,以便教师更好地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总之,幼儿园和家庭只要密切配合,步调一致,形成一股合力,就会事半功倍。
总之,人生是一次远征、人生是一次攀登。支撑着一个人远征和攀登的第一根支柱,就是必胜的信心。只要幼儿充满上进心,再加上教师时时用爱进行鼓励,信心不坚定的会坚定,信心丧失的会恢复。信心是能力的源泉,作为教师务必在孩子幼年时就使他们充满信心,为幼儿的成才开辟力量的源泉,使幼儿出色的完成其人生的远征与攀登。
网上应该是可以检索到好多这样的论文吧~你看下(教育进展 )、(创新教育研究)、(职业教育)等等这样的期刊参考下那些已经发表的论文~对你写论文应该是很有帮助的
摘要: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是天生就有的,而是在长期的生活中逐渐形成的,它贯穿于孩子一日生活的各个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善于抓住日常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关键词:培养;孩子;行为习惯孩子的行为习惯养成最佳时期是幼儿时期,除了家庭对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有重要影响外,学校也是幼儿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场所,也是好习惯形成的关键时期,幼儿园孩子的年龄特点决定了孩子文明行为和良好习惯的养成需要幼儿园和家庭的有效配合,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不仅是自身的需要,更是社会的需要,因此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为什么要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一)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一段时间以来,学校教育也好,家庭教育也好,都以应试教育为目标,只希望孩子学习能考个高分,而忽略了对孩子品质、能力的培养。清代大画家郑板桥临终时要吃儿子亲手做的馍,等儿子临时学习并做好送来时,他已经咽气了。他留给儿子一张字条,上面写着:"淌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自己的事情自己干,靠天靠人靠祖宗,不算是好汉!"可见,他临死前还不忘教儿子自立、自强的习惯,这对我们今天的父母难道不是个启发吗?这就要求做父母的不仅要教给孩子知识,而且要教会孩子做人,要敢于向自身挑战,要从思想品德、科学文化知识等方面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为子女营造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二)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家庭的需要,社会的需要1996年一本期刊的编辑部在中国、日本、美国的学生中同时进行了一次"心目中最受尊敬的10个人"的问卷调查,调查结果显示:日本的中学生在"最受尊敬的人"的前二位都填了自己的父母亲,美国的中学生在"最受尊敬的人"的前三位中有两位填了自己的父母亲,而中国的中学生在"最受尊敬的10个人"中填的大多是电影明星、球星等。悲载,中国父母!难道是中国父母不爱自己的子女吗?非也。其实,中国父母在养孩子上花的心血、力气、脑筋,可以称得上是世界第一流的,特别是当代独生子女的父母们,更是拼命地在养孩子上攀比,邻居家给孩子买了电子琴,我节衣缩食也要给孩子买台钢琴:邻居家给孩子买了电脑,我要给孩子买个更高档的。他们有的成了孩子的"奴仆",为孩子提供面面俱到的"服务",只知道单方面的付出只知道一味慷慨给予、溺爱孩子,却忽视了培养孩子的良好行为习惯,忽视了培养孩子对父母、对长辈、对社会的爱。给孩子养成了自私、冷漠、任性、放纵、没有责任感的不良习惯,不仅害了孩子,也害了父母自己,害了社会。(三)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是配合学校教育的需要瑞士着名的儿童心理学家皮亚杰把儿童的行为习惯发展划分为四个阶段:自我中心阶段(2~5岁)、他律阶段(6~8岁)、自律阶段(8~10岁) 和公正阶段(10~12岁)。皮亚杰认为,在自我中心阶段,行为习惯具有不稳定性:在他律阶段,儿童的道德判断受外部的价值标准所支配和制约,表现之一是绝对遵从父母或老师的。小学低年级儿童正处于儿童行为习惯发展的他律阶段,他们尚未形成自己的道德认识,没有形成恒定的道德标准,道德观念主要受周围人们的影响,比如家长、老师,以及一起玩耍的同学和朋友。因此,作为教师,一定要抓住这个有利时机,协助学校教育孩子讲文明、懂礼貌、守纪律,养成良好的社会行为习惯。因为在这个时候进行教育,孩子容易接受,容易形成稳固的习惯,同时还可以防止孩子受社会不良风气影响而形成一些不良习惯。二、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建议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除了加强家园沟通,坚持上述基本原则外,还应该有比家庭更为系统的、专业的方法和策略,保证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一)确定规范,进行系列化教育幼儿园要建立一日常规,进行系列化教育。3~6 岁幼儿是个性品德形成的关键期,由于幼儿的可塑性很大,他们的个性品德在形成 过程中会经常出现反复,所以教育内容应该做到系列化。根据幼儿的特点和发展情况,制定了幼儿一日活动常规,常规规定了孩子们在一日生活、学习中应做到的,应遵守的一些规则,确定了幼儿时期在衣、食、住、行、与人交往等方面应有的文明行为和习惯的标准,如:坐 要有坐姿、睡要有睡样, 饭后会收拾餐具,活动结束会整理好用品等。如按照时间制定的系列教育,有初入园时的爱集体教育;"三八"妇女节的爱妈妈教育;"六一"儿童节的好儿童教育;"七一"的爱党 教育等。平时,我们要求幼儿做到"三轻":说话轻、走路轻,放下东西也要轻;对幼儿进行遵守公共秩序,不妨碍他人,爱护公物的教育。午餐要求做到"三净":碗里干净、桌上干净、地上干净,对幼儿进行爱惜粮食的教育。午睡时要求幼儿自己穿脱衣物,自己整理衣服,翻好领子。我们教育孩子们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会的事情学着做,学会的事情坚持做" 我们注重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如对待性格怯懦的幼儿,以培养勇敢品质为主;对待个性霸道的幼儿,以培养宽容、和谐与人为善的个性为主;对待贪占他人物品的幼儿以培养诚实品质为主;对待逆反个性较强的幼儿,采取综合训练方式,对其进行不良个性的矫正训练为主等等。由于每个幼儿的家庭教育影响的环境和方式不同,他们对教师的教育方 法也可能会产生不同的反应,我们观察了解幼儿的不同心理特征,采取有效的方法进行有的放矢地教育。(二)与家庭形成合力,为孩子改造成年人的世界今天培养孩子的习惯是非常困难的,最大的困难在于我们的父母,甚至爷爷、奶奶,也包括老师,本身可能就有很多不良的习惯。 我们可能也不完全知道什么是好习惯,我们是带着很多兽性长大的。 我们本身就有可能带着很多的旧思想、旧文化、旧风俗、旧习惯。如用眼睛挑东西,不要用手挑东西的习惯。我们买东西谁不去挑、不去捏, 可是你捏完他捏,他捏完之后可能不买了,最后别人怎么买?我们可没想这些问题。这是条件反射,挑选什么东西都想试一试、捏一捏。这一陋习也直接影响到了孩子们,班里吃水果时让孩子们自己拿,谁不挑一挑、比一比,每次总是挑了这个还是觉得那个好"这山还望那山高" 。又如保护环境卫生的习惯。我们有很多的成年人对自己小家庭的卫生搞的"一尘不染",可是对社会大家庭的环境卫生却是:随地吐痰、乱扔垃圾、高声喧哗等,他们没有意识到这些不良行为会对自己的下一代造成怎样的负面影响。日本教育家福泽谕吉说:"家庭是习惯的学校,父母是习惯的教师。"要让孩子的行为习惯取得良好的成效,就必须建立起家庭、幼儿园联合一致的教育网络。通过家长会、家长学校讲座,让家长进行系统的幼儿德育理论学习; 家教专刊、 家教小园地时刻发挥着它们的宣传和交流作用;通过家园联系手册,以书面形式每月联系,有什么事随时与家长沟通,使家长和教师都能随时了解幼儿在园和在家的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我们还通过家长开放日、家园共育等活动,让家长观看、了解、参与幼儿园的教育,使家长自觉、积极地配合我们的教育工作。只有让孩子做到了在家与在园一个样,良好习惯的养 成才有真正的意义。(三)要尊重儿童的权利和参与,让孩子充分地参与在儿童的习惯养成过程当中,有一个危险存在,那就是习惯养成的过程变成了奴役儿童的过程。大家千万千万注意这一条。什么意思呢?就是大人在研究习惯,大人在定规范,强迫孩子去做、去执行,这就很可怕。因为真正的教育是自我教育,儿童是主人,我们就是要发挥他们的主人作用。养成一个好习惯,应该是要让孩子们觉得:这是我盼望的,我特别希望有这个好习惯,这对我的帮助很大,对我的发展很有用,好习惯多了,我才是一个好孩子学生,我才可以多交朋友。这才是积极的,而不是强迫。儿童参与有一个阶梯,阶梯有五层:第一层是操纵,成年人操纵儿童;第二层是装饰,找几个孩子来表演一下,来装饰;第三层是象征性的参与;第四层是成人指派;第五层是与儿童商量;我们的习惯培养,起点就是第五层,与儿童商量,我们要培养孩子良好习惯,要和孩子商量:你们需不需要培养这个习惯?你愿不愿意培养这习惯?因为孩子有选择权:我愿意养成什么习惯,比如爱运动的习惯,有礼貌的习惯……内向的孩子你不能培养成外向的孩子,慢性的孩子不能培养成急性的,习惯养成要讲究规则,要尊重差异。(四)帮助幼儿建立自信心伟大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与其把儿童当作天津鸭儿填入零碎知识,不如给他们几把钥匙,使他们可以自由的去开启文化的金库和宇宙之宝藏。"我们引导幼儿学会学习,培养幼儿的学习能力;培养友爱、勇敢、克服困难、讲礼貌、守纪律的品德行为等方面的一系列教育行为,却忽视了能影响幼儿个性发展的一个核心问题 --自信心。自信心是儿童个性心理健康与否的一个重要条件。自信心的培养也是心理健康教育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所谓自信心,是由积极自我评价引起的自我肯定并期望受到他人、集体和社会尊重的一种积极向上的情感倾向。自信心是对自己力量的充分认识和评价。自信心强的幼儿能积极主动地参加各种活动,能积极地与他人交往,与同伴建立起良好的关系,能勇敢地面对困难,大胆尝试。在幼儿园中,也有相当一部分幼儿缺乏自信心,认为自己在某些方面甚至很多方面不如别的幼儿,往往表现在活动中不敢主动地要求参加集体游戏活动,不敢主动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不敢在众人面前大胆地表现自己;面对新事物、新活动常常害怕、退缩等。 所以老师要重视幼儿自信心的培养,从而保证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形成。如很多孩子在动手能力、行为习惯等方面离集体生活的要求还有一定距离。来到幼儿园,这些孩子无论在行动,还是在自理能力上,普遍缺乏自信。自信是孩子成长过程的核心,是促使孩子实现愿望和理想的动力。幼儿自信心的形成往往离不开成人对幼儿的信任。信任是孩子成长过程中的"滋补品"。信任既来自家长对孩子的鼓励,又取决于教师对孩子行为的认可。对幼儿来说, 只有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才能获得自信心。孩子只有充满信心,他们才会信心百倍地面对人生中的机遇与挑战。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对幼儿进行 一点一滴的培养,这样才能使幼儿不断进步,为幼儿今后的人生道路奠定坚实的基础。(五)在生活中培养儿童的良好习惯在孩子形成良好行为的过程中,父母的责任是根据孩子的年龄特征给予引导, 在有准备的环境中耐心地培养,使他的一举一动逐渐向良好的行为发展。 父母良好的行为可以为孩子树立学习的榜样,让孩子自觉地接受。对这个年龄的孩子来说,父母要做有心人,要仔细观 察,对他的良好行为及时表示赞许, 强化鼓励他继续发展,形成习惯,巩固下来;对不良行为要表示不满,帮助他学会识别的能力,而不是指责他,更不能因为他的不良行为而取消他与小朋友交往的机会和权利。习惯的养成是行为积累的结果,孩子从某种行为中获得了成功感,自然就会重复这种行为,从而变成他的习惯。习惯决定人的性格,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培养要从小开始,而且要从家庭开始。三、培养孩子良好行为习惯的意义一是有益于孩子身体健康。良好的卫生习惯,包括个人卫生(衣物、身体)和公共卫生(不随地吐痰、扔垃圾);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不挑食、按时吃饭睡觉等。二是有益于孩子自立自信。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当然是做孩子力所能及的事。不要小看孩子能独立完成一点小事,家长如辅以赞同和鼓励,孩子的自信心就会逐渐增强。三是有益于孩子良好人际关系。别人的东西不能拿,懂得关心、爱护、帮助他人,这些也是基本的道德原则。四是有益于孩子事业成就。集中注意力,持之以恒有毅力。这是影响孩子将来学业成就最重要的一个行为习惯。五是培养良好行为习惯是必要的。学家培根说过:"习惯是一种顽强的力量,可以主宰一生。"道出了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促进幼儿智力、能力和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有了好的行为习惯,许多学习生活中的问题都会迎刃而解,反之,会为幼儿的学习生活和今后的发展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因此,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十分有必要的。参考文献:[1].钱玲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如何培养》,《考试周刊》2008年第11期,第225页。[2].辛文荣、孟祥芳《浅谈父母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延边教育学院学报》2013年第1期,第109页。[3].葛海荣《关注细节,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百花园地》2012年第11期,第197页。[4].李兰《在幼儿园如何培养孩子的文明行为和良好习惯》,《教学研究》2012年第10期,第110页。[5].庞丽娟《教师与儿童发展》,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年版。
你的如何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的论文准备往什么方向写,选题老师审核通过了没,有没有列个大纲让老师看一下写作方向? 老师有没有和你说论文往哪个方向写比较好?写论文之前,一定要写个大纲,这样老师,好确定了框架,避免以后论文修改过程中出现大改的情况!!学校的格式要求、写作规范要注意,否则很可能发回来重新改,你要还有什么不明白或不懂可以问我,希望你能够顺利毕业,迈向新的人生。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此报告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前期内完成,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审查后生效.课题名称课题名称就是课题的名字。这看起来是个小问题,但实际上很多人写课题名称时,往往写得不准确、不恰当,从而影响整个课题的形象与质量。这就是平常人们所说的“只会生孩子,不会起名字”。那么,如何给课题起名称呢?1、名称要准确、规范准确就是课题的名称要把课题研究的问题是什么,研究的对象是什么交待清楚,比如“小学语文指导自主教学模式研究”,这里研究对象就是小学语文教学,研究的问题就是指导自主教学法。有时候还要把研究方法写出来,例如“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验研究”,其研究的对象是小学生,研究的问题是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的主要方法是实验法,这就说得很清楚,别人一看就知道这个课题是研究什么。而有些课题名称则起得不是很准确。如,“集中识字,口语突破”这个名称,别人只看题目,就无法看出研究的是什么问题,好象是语文,又象是英语,是中学或是小学,是小学高年级还是小学低年级更没办法看出来。若改为“集中识字,口语突破——小学英语教学模式研究”,这样就一目了然了。总之,课题的名称一定要和研究的内容相一致,要准确地把你研究的对象、问题概括出来。规范就是所用的词语、句型要规范、科学。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个题目如果是一篇经验性论文,或者是一个研究报告,笔者觉得不错,但作为课题的名称就不是很好,因为课题就是我们要解决的问题,这个问题正在探讨,正开始研究,不能有结论性的口气。2、名称要简洁,不能太长 不管是论文或者课题,名称都不能太长,要简明扼要,通俗易懂,能不要的文字就尽量不用,一般不要超过20个字。但要尽可能表明三点:研究对象、研究问题和研究方法。 课题研究的目的、意义首先,要阐明课题研究的背景,即根据什么、受什么启发而进行这项研究的。因为任何课题研究都不是凭空来的,都有一定的背景和思路。其次,要阐明为什么要研究这个课题、研究它有什么价值,能解决什么问题。第三,要认真、仔细查阅与本课题有关的文献资料,了解前人或他人对本课题或有关问题所做的研究及研究的指导思想、研究范围、方法、成果等。把已有的研究成果作为自己的研究起点,并从中发现以往的不足,确认自己的创意,从而确定自己研究的特色或突破点。这样既可以更加突出本课题研究的的价值、意义,也可以使自己开阔眼界,受到启发,拓展思路。一般可以先从现实需要方面去论述,指出现实中存在这个问题,需要去研究,去解决,本课题的研究有什么实际作用,然后,再写课题的理论和学术价值。这些都要写得具体,有针对性,不能漫无边际地空喊口号,写成诸如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一般性的口号。有位老师在课题申请表中对它的课题意义是这样说的:“高考实施3十X方案后,化学学科作为一门选考科目,其教育、教学必将受到一定影响。如何在当前的形势下进一步提高高中化学教学和教育水平,这是化学工作者所面临的一个急待解决的问题。本课题正是以3十X对高中化学教学的影响为引线,以1999届至2001届为观察样本,运用观察、统计、访问等现代教育科学研究方法,……研究如何在3十X实施过程中调整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等问题,为在教学改革的新形势下提高高中化学教学水平进行有益的探讨”。这样有针对性地写使别人一看就觉得科学性、实用性比较强,的确有价值。课题研究的目标课题研究的目标就是通过研究,要达到什么目标?要解决哪些具体问题?研究的目标是比较具体的,不能笼统地讲,必须清楚地写出来。只有目标明确而具体,才能知道工作的具体方向是什么,才知道研究的重点是什么,思路就不会被各种因素所干扰。下面是“学科教学与素质教育”研究实验方案所写的课题研究目标:1、通过实验研究,总结出中小学各学科实施素质教育的特点和规律;2、提出在中小学学科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意见;3、制定中小学各学科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的目标和评价方案;4、初步形成素质教育机制下的中小学学科教学基本理论;5、全面提高实验学校学生的素质,促进实验学校教育质量的大面积提高;6、促进实验学校教师素质的提高,造就高水平的科研队伍。确定课题研究目标时,一方面要考虑课题本身的要求,另一方面要考虑课题组实际的工作条件与工作水平。 课题研究的基本内容有了课题的研究目标,就要根据目标来确定这个课题要研究的内容,研究内容要比研究目标写得更具体、明确。目前在这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是:1、只有课题而无具体研究内容;2、研究内容与课题不吻合;3、课题很大而研究内容却很少;4,把研究的目的、意义当作研究内容。 课题研究的方法任何科学研究除了要应用哲学方法和一般科学方法之外,还要有具体的研究方法、技术手段。“研究方法”这部分,主要反映一项课题的研究通过什么方法来验证我们的假设,为什么要用这个方法?以及要“做什么”、“怎么做”。教育研究的方法很多,包括历史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实验研究法、比较研究法、理论研究法、行动研究法等。一个大的课题往往需要多种方法,小的课题可能主要是一种方法,但也要利用其它方法。我们在应用各种方法时,一定要严格按照每一具体科研方法的要求,不能凭经验、常识去做。比如,我们要通过调查了解情况,我们如何制订调查表,如何进行分析,不是随随便便发一张表,搞一些百分数、平均数就行了。这是在今后的科研工作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课题研究的步骤和计划课题研究的步骤,就是课题研究在时间和顺序上的安排。研究的步骤要充分考虑研究内容的相互关系和难易程度,一般情况下,都是从基础性问题开始,分阶段进行,每一阶段从什么时间开始,至什么时间结束都要有规定。每一阶段的工作任务和要求,不仅要胸中有数,还要落实到书面计划中。从而保证课题研究按时保质保量完成,课题研究的管理也可据此对课题研究进行检查、督促和管理。没有科学周密的开题报告,没有对研究设计的精心准备,就没有科研活动的发生,更不会有什么真正意义上的学术突破。
一、幼儿自信心培养的重要性 幼儿期是自我意识和个性开始形成的重要时期,也是幼儿树立自信的关键期,培养幼儿的自信心显得十分重要。在平时活动中可以观察到,自信心强的幼儿在游戏、体育、美工、计算等活动中都表现的情绪愉快,行动积极,比较活泼。自信心的建立有利于培养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康个性,使其在成长的道路上走的更稳,更好的适应今后社会的生活,为获得成功打下良好的基础。二、当前幼儿缺乏自信心的因素分析(一)家庭教养因素的影响由于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以及家庭结构的变化,独生子女占的比例也日益增加,父母都把所有的爱,所有的关怀都倾注在孩子身上。家长往往把儿童当作弱小被动的保护对象,事事包办代替。父母对子女的期望过高、一味对孩子“高标准、严要求”,孩子很难达到父母的要求,缺乏成功的体验,从而导致自卑心理。(二)同伴之间能力差异水平的影响由于孩子的遗传素质、家庭、环境和教育的不同,具有不同的能力、行为、性格、智力等。在进行集体活动中,一部分相对处于弱势的幼儿在身体、能力方面就和同伴间有了很大差别,这些差异对比让这些幼儿产生了自我的否定,从而表现出自卑、缺乏自信。(三)教育观的影响孩子从家庭来到幼儿园,由于各方面的环境发生变化,面对的成人也由父母变成了老师。老师就是班里的权威人物,一言一行都影响着孩子。老师常常在教学中无意识会将许多机会和任务给予了能力强的孩子而忽视了能力弱的孩子,这无形中就影响了班级、同伴与这些孩子的关系,孩子的自信心自然而然就受了打击。三、在游戏中培养幼儿自信心的策略思考幼儿只有参与实践活动,动脑、动手、动口,才能掌握知识,学会新的本领,这是提高自信心的根本。在《幼儿工作规程》中指出“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中”,奠定了游戏在幼儿园活动中的地位。我们在游戏活动中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具体有以下几方面的做法。(一)在游戏中,给每个幼儿平等的表现机会在幼儿园,教师对每个幼儿的态度和关怀至关重要。作为教师就必须无时无刻给予他们更多的关注,在游戏活动中为其创造条件去获得成功,提高幼儿的自信心。如在语言活动区中,在语言区的墙上贴了许多美丽、有趣的故事图片,这些色彩鲜艳、形象生动的图片很快吸引了孩子的目光。大家一下子围到图片前叽叽喳喳地指着图片给同伴讲起故事来,边讲还边争吵着:“你听我讲!”“你听我讲!”“我先讲!”……看着小朋友想讲故事的热情,想到班里有些孩子比较胆小、怕表现,何不举行个游戏活动,让所有的小朋友都参与进来呢?让每个孩子都有一个同等的讲述机会,有一个同等的表现舞台来表现自己。于是指定了一个“故事表演游戏活动”,每一个上台的孩子都可以得到小五角星。我根据孩子的不同水平提出不同的要求,比如对语言发展较慢的孩子,我就要求他尽量把话说完整;对思维发展较好的孩子,我就要求他们用丰富的词汇来表述自己知道的内容。当一个个孩子大声地、流利地讲述美丽图片上自己知道的故事时,这也就激起了孩子们讲述的热情,激起了孩子们表现的欲望,大大增强了孩子的自信心。(二) 在游戏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幼儿进行因材施教有的幼儿由于能力较强,他们在各种活动中都能够情绪愉快活泼、行动积极、喜欢与同伴合作游戏。而能力较弱的幼儿则表现为情绪不太稳定、喜欢独自游戏,在游戏中常常处于被领导的地位。作为老师的我们就应深入了解幼儿的情况,针对不同幼儿的长处,对不同层次的幼儿提出不同的要求。在不同要求的起点上,鼓励支持幼儿,帮助幼儿获得不同的成功,体验不同的快乐,获取共同的自信。(三)在游戏中,促进幼儿之间的合作参与合作是获得成功的催化剂。单纯有教师的关爱对幼儿的自信心培养是不够的,同伴的接纳、关心也影响着幼儿自信心的增强。在之前实习的一个班级,有一个幼儿能力比较差,在角色游戏的表演活动中,一个幼儿说“他什么也不会,不要他!”这时本来信心不强的这个孩子一下子走开了。这时,我发现后走过去,问他:“你想演什么?”他不说话,于是我鼓励他说:“你想扮演什么角色,勇敢告诉小伙伴,老师相信你一定行”。结果这个幼儿在不断的鼓励下说出了自己想演什么角色。然后我跟所有的幼儿说,他虽然不太会表演,但他做事很认真,或者可以先担当门口迎客人的角色,再表演一些简单的角色,让他试一试。我这一说,幼儿们都友好地接纳了这个能力差的幼儿,并且友好的帮助、合作。(四)在游戏中,大胆放手让幼儿进行实践积极参与各种活动,是儿童产生自信心的重要源泉。在游戏活动中儿童动手动脑能增加知识技能,认识自己的能力,增加成功经验,体验成功的快乐。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爱好,孩子在自己喜欢的领域活动中时是非常投入非常自信的。所以老师在给幼儿准备充足的材料和宽广的游戏活动区域,保证活动时间之外,更多的应让幼儿按意愿自由选择游戏活动内容,放手让幼儿做力所能及的事,让幼儿获得成功的快乐,幼儿的自信心自然而然的建立起来了。
自信心培养是幼儿 教育 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幼儿教育中,教师应该充分认识自信心的重要性,并采取可行 方法 来增强幼儿的自信心,使其能够快乐、健康的成长。以下是我为大家精心准备的:试论幼儿自信心的培养论文 范文 。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试论幼儿自信心的培养论文如下:
内容摘要: 文章 分三部分:自信的含义及幼儿自信的表现;培养幼儿自信心的重要性;培养幼儿自信心的途径及培养中应注意的三个问题,这样做的目的是层层深入论述问题。一个对自己没有信心的人,将永远和成功无缘。所以,教师应有计划地、有目的地、科学地对幼儿的自信心加以培养。同时,清楚地认识到培养幼儿自信心时,需要注意的问题,在真正工作中因人而异的加以培养,争取使每个幼儿都能出色地完成其人生的远征与攀登,成为生活的强者,满怀信心的迎接社会的挑战。
关键词: 幼儿 自信心 培养方法 注意的问题
幼儿教育对人的发展和国民素质的提高起着极其重要的奠基作用。它是基础教育的基础。所以,教师应努力培养幼儿的全面素质,在这些素质中,自信心是十分重要的一部分,自信会使人性格开朗,使人积极地对待生活、勇敢地战胜困难。
一、自信的含义及幼儿自信的表现
所谓自信,就是自己相信自己有能力实现自己选择的目标的心理倾向;是自己坚信自己有能力克服困难,取得成功的意志品质。自信是促使人向上奋进的内部动力,是一个人取得成功的重要心理因素。一个人是否具有良好的自信心,将对其一生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为,自信是能力的催化剂,信心能调动人的潜能,信心能调整人的各种功能,这种调动和调整相互促进,一个人就会因此而受益无穷。
幼儿年龄小, 经验 少,做任何事都会存在很多不足,如果他们得不到教师的肯定与赞扬,就会产生挫败感,就会对社会化产生抵触心理。但是,如果教师能用一种发展的眼光看待幼儿,及时对幼儿进行称赞与鼓励,让他们产生自信心,这样,幼儿就会积极、主动去学习,去不断完善自己。而且,当幼儿对某一方面产生自信后,就会变得活泼开朗,从而促进其 其它 方面的进步,最终实现全面发展的目的。
为了培养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使幼儿具有坚强的意志、美丽的心灵、活泼开朗的性格,为造就合格人才奠定基础,教师就需要从小重视培养幼儿的自信心,因为自信心是做任何事情成功的基础。受不同教育的幼儿,他们的自信心水平也明显不同。有的幼儿有一股韧劲,不怕困难,做什么事都很专心认真,有点磕碰忍着不哭,干什么事都愿意亲自试一试。可以说,这类幼儿的心理发展是高的,他们有很强的自信心。但是,有的幼儿胆小怕事,遇见生人就往后躲,做什么事都不敢试一试,老师稍一批评就哭,生活自理能力差,依赖性很强,往往产生自卑心理。因此,教师在幼儿自信心形成的关键期中应积极影响,因人而异的激发,引导幼儿的内在动力,锻炼他们的意志力,使他们拥有自信心,从而形成健康人格。
二、培养幼儿自信心的重要性
“自信”这个词每个人都认识,可是不一定都能作到,一个对自己没有信心的人,将永远和成功无缘。因为,在人的一生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自信心强的人,能充满信心地去迎接挑战,并能想方设法获得成功,成为生活的强者。而缺乏自信的人,往往会退却,成为生活中的弱者。可见,自信心对人的一生是多么的重要。教师要从小注重培养幼儿的自信心,使他们满怀信心地迎接社会的挑战。
教育者都知道,教育要依据心理知识才能进行,教师只有了解幼儿的年龄特点才能有效的实施教育。所以,关于培养幼儿自信心的重要性,也应从心理方面去了解。心理学研究表明:自信心与幼儿的发展有着显著的相关因素。因为自信是人的心理健康的主要标准,甚至是核心标准。而幼儿期是自信心萌芽、发展的重要时期,所以帮助幼儿树立自信心是幼儿形成健康人格的关键,是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
教育是一项长期的工作,教师应用发展的眼光看待教育效果。关于自信心的培养也是这样。当教师进行培养时,教育效果不会很快出现,但它对幼儿今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试想一个觉得自己样样不行,处处不如人的自卑者,怎能在适者生存、优胜劣汰、瞬息万变的现代化社会中有所成就呢。这就要求教师要在幼儿幼年时就在其心中种下自信的种子,使其在今后的发展中最大限度地发挥自身的潜能,成为可用之才,为推动社会的发展和进步做出贡献。
三、培养幼儿自信心的途径与方法
帮助幼儿培养自信心需要教师很大的耐心,因为现在的幼儿多系独生子女,他们倍受家人的关爱。成人过多的包办代替或其它一些原因,必然使幼儿错失一些尝试的机会,不能体验成功带来的喜悦。因而使幼儿丧失自己努力尝试,面临、解决困难与挫折的能力与信心。因此,培养幼儿的自信心便成了教师的重要任务。培养幼儿自信心的方法有:
第一、尊重幼儿,相信幼儿
成人对幼儿的评价、态度直接影响着幼儿对自己的看法。因此,当教师对幼儿进行评价时,切不可随意说。要知道,教师在幼儿的心目中是最权威的人,教师对幼儿的评价对幼儿来说至关重要。对于那些敏感的幼儿,一句“你真笨”可能铸成他终生的自卑。教师的评价应针对事情本身,而不应指向幼儿的人格。幼儿的 自我评价 能力差,他们是通过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来认识自己的。只要成人认为他行,幼儿就自然会产生自信。因此,教师要相信,每个幼儿都有一颗向上的心,这样才能在教育幼儿时,持积极的心态,去支持、鼓励幼儿,从而使幼儿在其发展进程中始终保持一种乐观、向上的情绪,并充满自信。在幼儿进行活动中,教师应常说:“你能行”、“你会成功的”,幼儿从教师肯定与信任的态度中获得强大的推动力,并使之转化为自身的内在动力,积极地参与各项活动,使自己的信心得到增强,产生愉悦感,从而怀着更大的信心去应试下一次。对于那些有能力却缺乏自信的幼儿,教师要多为他们创造机会,让他们体验成功。哪怕是一小点进步,也要给予鼓励,慢慢培养起幼儿的自信心。同时,教师切不可随意地批评幼儿,否定幼儿,以训斥甚至挖苦的态度对待幼儿,因为这样会使幼儿产生很强的挫败感,他们会认为自己很笨,这种消极的自我体验,几经反复就会固定下来,从而破坏幼儿的自信心,形成自卑心理。
第二、体验成功,增强自信
培养幼儿自信心,首先是让幼儿经常获得成功的体验。因为,人们绝大多数的自我信念都是根据过去的经验——成功与失败、屈辱与荣耀,特别是童年时的经验而不自觉地形成的。但是,幼儿由于遗传和家庭的因素,在体质、能力、性格等方面各不相同,对成功的体验也存在着个别差异。因此,教师在各项教育活动中要兼顾不同层次幼儿的水平,使每个幼儿在学习和游戏中都能找到施展“才能”的机会,以增强自信。比如,在进行拼图游戏时,要根据幼儿的水平分组。对能力差的幼儿,让他们拼常见的动物,对能力中等的幼儿让他们拼交通工具,对能力较强的幼儿让他们拼家具或 风景画 。让各水平阶段幼儿都能找到发挥自己长处的地方,经过自己动手、动脑获得成功,从而逐渐增强自信。再比如,在发展幼儿走、跑、跳、跨等基本动作的体育活动中,可把活动要求分不同层次,能力强的幼儿可走、跨、跳间隔较稀的“小石子”路或较宽的“小沟”;能力差些的幼儿可走、跨、跳间隔较密的“小石子”路或较窄的“小沟”。这样,幼儿可根据自己的能力去选择适合自己的材料进行锻炼活动,教师在活动中观察并及时给予指导与鼓励,让每个幼儿都有所进步,都获得成功的体验。这种根据活动内容难度和幼儿实际能力,对幼儿进行分组的形式,便于幼儿获得成功,产生自信。幼儿有了自信,就会主动去参与活动,参与过程中又可增强自信,自信心的增强又会引发更强的参与感,两者互相促进,形成良性循环。
第三、多给鼓励,放手培养
成人积极的态度对幼儿影响很大,“喜欢称赞”是幼儿期的一个重要的心理特征。因此,无论幼儿做什么事,教师都要善于发现他们的点滴进步和成功,给予赞赏与鼓励,使他们积累成功的情感体验。当然,这里所说的鼓励也包括接纳幼儿的失败与不足。只要幼儿做了努力,就要给予肯定和支持,多说些:“这次没做好,下次再试试,一定会做好的”之类的话。不要看到失败与不足就一味批评,学会先鼓励再指出缺憾。可以这样说:“挺好,不错,你看要是那样是不是会更好呢?”用这种征求意见的口吻,使幼儿不至产生挫败感与厌烦心理,而是积极主动进行改进,不断完善,最终获得成功体验。教师在活动中应多处于指导者的身份,让幼儿自主选择活动,教师要做的只是观察、适时指导、鼓励与赞扬。
第四、认识自我,学会评价
幼儿不善于自我评价,他们对自己的评价只是把成人对自己的评价进行简单的“复制”。因此,教师对幼儿的评价切忌过高或过低,要考虑幼儿本身的特点和能力,正确使用评价语。如,当幼儿在活动中表现突出时,不应只表扬幼儿作对了几道题,复述了几个 故事 ,学会了几支歌,而是要多表扬幼儿在活动中使用的 学习方法 ,给幼儿真正的自信。引导幼儿学会辨证的认识自我,既看到自己的长处,又看到自己的不足,同时也能看到别人的长处。教育幼儿学会尊重与互帮互学。如,可在班中开展“ 说说 我的小伙伴”活动,引导幼儿讲出小伙伴的长处,使其了解互 相学 习的重要性。经常在班中开展“展示台”活动,让幼儿进行特长展示,以发现自己的优点,树立信心;以发现他人的长处,树立榜样。促进幼儿不断努力,最终取得成功,成为自信、乐观的孩子。
第五、建立良好、和谐的师生关系
爱是连接师生关系的纽带,如果教师多给幼儿一份爱护与关心,就会使幼儿产生亲切感。无论是善意的微笑,还是赞许的目光,都会使师生间充满融融的爱意。常听到,幼儿园中幼儿叫老师“妈妈”,这就证明:教师与幼儿之间的关系是良好、和谐的。此外,教师在爱幼儿的基础上,还必须了解每个幼儿的个性特征以及能力差异,多从幼儿的角度出发,分析他们的想法,做法。特别是对那些性格内向、能力差的幼儿,以及那些调皮的幼儿,他们往往自以为是,实际上是存在自卑感。这就需要教师耐心的观察和指导,一点点发现他们的闪光之处,帮助其树立信心。幼儿一步步从自然人向社会人过渡,能否和周围环境形成良好关系,可以改变他们对社会的认识,并关系到他们能否带着健康的心态步入社会。这就要求教师不要用简单的指责,强硬的指令,俯视的目光对待幼儿,要用爱去教育他们。
第六、抓住活动,培养幼儿的自信心
首先,教师应将幼儿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来看待,尽可能多地给幼儿选择决定的机会与权利。比如,教师在开展活动之前,先征求一下幼儿的意见。“我们这样做,好吗?”或“我们该怎样做才好呢?”简简单单的一句话,让幼儿认识到自己的想法是颇具价值的,认识到自己在集体中的重要性,这将有助于幼儿自信心的建立。
其次,在幼儿实践的过程中,多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和想象,自由地探索,不过多地限制和指责。因为每个幼儿的心灵都像一把锁,只要有适合的钥匙,总能叩开幼儿的心扉。教师所要做的就是守侯着幼儿,在幼儿需要的时候,站出来指导一下,然后便重做回一个“旁观者”,学会自己让自己“下岗”。
最后,幼儿需要自信心,以便顺利地学会做一件事,同样,他们也需要通过顺利地学会做一件事来获得自信。如果幼儿在实践中总是挫折不断或常常失败,就很难把自己与成功联系在一起,自信也会因此减弱。如,实习中的一次美术活动,大部分幼儿已画完后,仍有一些幼儿未完成他们的作品。其中,有的是因为认真而速度较慢,有的是由于没有信心,胆小不敢下笔。于是我便给那些速度慢的幼儿充足的时间,让他们完成自己的作品,从绘画中寻找乐趣与信心。对于那些不敢下笔的幼儿,我便在一旁鼓励他们,指导他们进行绘画。因为他们本身对绘画就有畏难情绪,所以教师只有一步步鼓励与耐心指导,让他们对绘画产生兴趣。因为兴趣是支持幼儿进行活动的主要精神支柱,有了兴趣,幼儿便会乐于从事这一活动,于是教师便可从技巧方面进行指导,逐渐帮其树立起信心。
第七、家园配合,争取最佳效果
家庭教育 ,在幼儿的成长过程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因为,如果教师对幼儿进行鼓励、表扬,家长却时常随意贬斥、否定幼儿,或者,教师努力给幼儿创造锻炼机会,但幼儿回家后,家长却什么都不敢放手,这样,就不可能培养和建立起幼儿的自信心。也就是说,幼儿园中的教育成果,需要在家庭中加以巩固,以增强教育效果。因此,为让家长配合工作,教师可在板报中设立“家教园地”,向家长宣传培养幼儿自信心的必要性和方法,以取得家长思想上的认同及行为上的一致。此外,还可通过与家长座谈,了解幼儿的自信原始水平,然后针对总体发展水平及各个幼儿特点制定出培养计划,时刻与家长保持联系,共同探讨幼儿缺乏自信心的原因,共同研究出培养幼儿自信心的有效办法。此外,还要了解家长的教养态度、幼儿与家长的关系等情况,针对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对家长进行指导,而且,要鼓励家长及时向教师反映幼儿在家的自信心表现,以便教师更好地进行有针对性的教育。总之,幼儿园和家庭只要密切配合,步调一致,形成一股合力,就会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