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度上那么多,随便一搜都是几百。
公司员工流失机制开题报告
开题报告是指开题者对科研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这是一种新的应用写作文体,这种文字体裁是随着现代科学研究活动计划性的增强和科研选题程序化管理的需要而产生的。公司员工流失机制开题报告,我们来看看。
一、综述本课题国内外研究动态,说明选题的依据和意义
(一)研究背景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中小民营企业发展非常迅速,克服了基础薄弱和先天不足等劣势,逐渐成为国民经济的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并逐渐显现出民营企业在资源配置优化、经济效益提高以及维护供需平衡、扩大就业、稳定社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它已经成为国民经济中活跃的经济增长点之一。
据《中国经营报》 调查显示: 全国民营企业特别是规模小于500人的民营企业员工流失率高达50% 左右,中高级管理人员、技术人员每年约有20%的人寻找跳槽[1]。曾经有一项调查表明, 对曾经有过工作经历的48位被访者, 调查人员问了他们曾经在多少家单位工作过, 30%以上被访者曾经在2-3个单位工作过, 而更换工作比较频繁的在4个以上单位工作过的人占13%, 很多民营企业每年都有近百名员工流失, 进入竞争对手的阵营——外资企业。从这些数字足够说明民营企业员工流动率较大,流动速度较快, 并且会有不断增长的趋势[2]。
民营经济的迅猛发展是浙江经济的一大特色,在全省经济发展中占有重要地位,截至2009年,占全省经济比重高达94%。在中国五百强民营企业中,浙江名企占据半壁江山,综合实力连续12年居全国第一名。但当前的实际状况是,中小企业员工流失相当严重。人员频繁流动的结果往往影响员工稳定工作的情绪,造成不少员工短期行为心理。人才流失问题成为众多企业特别是没有竞争优势的中小民营企业急需解决的首要问题。
XX公司位于绍兴杨汛桥南畈工业园区,是中国轻纺城——绍兴中小民营企业中的典型,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控制并降低XX公司的高员工流失率已经成为该公司管理层急需解决的首要问题。笔者结合自身实际工作所面对的和所学专业知识,选择XX公司员工流失这一问题进行研究,对改善XX共人力资源管理,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参考价值。
(二)国外研究现状
国外关于员工流失的研究,最早可以追溯到上个世纪初。勒温(Lewin)提出,个人的工作绩效直接受个人条件与其所处的环境影响,员工绩效与其能力、条件、环境之间存在着一种函数关系。环境对个人的影响是很大的,而个人往往对环境束手无策,在无法变得更好地情况下,只有换环境,就是员工流失。
美国学者库克(Kuck)根据研究生参加工作后创造力发挥情况从如何更好地发挥人的创造力的角度提出了一条曲线。库克还发现除非改变工作环境或内容,否则创造力将始终保持在低水平。因此,应及时变换工作环境和内容,即进行员工流动。
Porter指出,员工离职研究应关注与退缩过程的心理层面,即工作满意度、
组织认同等因素,离职倾向是员工在经历不满足之后的一个退缩行为[3]。Mobley认为,离职倾向是员工在,某一组织工作一段时间后,经过考虑准备要离开组织的意图,这一意图肯呢该是由于工作不满意导致的,一旦员工产生了离职倾向,则其极有可能实施实际的离职行为[4]。
Price(1977)按主观意愿将离职分成两种:不自愿性离职和自愿性离职。不自愿离职即解雇,是有组织发起的员工离职行为或者由于员工触犯法律法规不得不离开组织的行为,具有被迫性;自愿离职是指由个体自发引起的行为,不具有强迫性。而离职倾向是个体对于其希望离开目前所从事的工作职位的一种行为倾向或态度[5]。
Steers1977 年提出了一个完整的组织承诺前因后果模型,该模型指出,个人特性、工作特性、工作经验与组织承诺呈显著相关。进入80年代,Steers 和Mowday又进一步建立了一个模型,根据该模型,他们认为工作期望和工作价值影响员工对工作的主观态度、主观态度影响员工离职或留职倾向,进而直接导致员工流失。Steers 和Mowday模型比以前的研究者更强调非工作变量对离职意愿的影响。指出了对工作不满时,员工可能会尝试用不同的方式改变所处的状况,不足之处在于该模型没有明确指出如何识别选择这些不同方式的员工[6]。
莫布雷模型在工作满意度与流出关系中加入了一些中介变量。他认为员工流失是逐步的,员工满意度降低后会产生离职的想法,但不会立即离职,而是会假设他离职带来的后果。然后考量其他的解决途径,确定流失的意图后才会离职。但该模型还是有一定问题,如它没有讨论员工根据什么评估现有职务和新职务,只能借鉴参考他归纳的个体因素、外部因素及内部因素。因此后来莫布雷在考虑多种情况后将几种模型结合起来创造了1979年版扩展的莫布雷模型,该模型指出,员工流失主要由工作满意度、企业内收益增加的可能性、企业外收益的可能性及除工作外的价值观和偶然因素决定[7]。
Williams 和 Hazer 运用组织承诺来预测离职,他们的研究结果认为i额工作满意度只是反映了工作这一单一因素对员工离职倾向的影响,然而组织承诺却反映了员工对组织的全部态度,所以相比之下,组织承诺对离职倾向更具有预测力[8]。
Gerhard 对失业率分别为5%和15%的两组被试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证实失业率与离职率呈负相关[9]。
Sheridan 和Abelson 的“尖峰突变”模型指出,员工只要有可能,就会努力保持当前的雇佣状态,而一但员工对工作满意度下降到某一特定的阈值时,就会从保持状态突变到离职状态。该模型的主要贡献在于它把员工向离职点发展的退出过程不再视为预测变量的线性函数。引入了突变因子的考虑。同时,该模型
存在一个问题,它的假设前提是员工会努力保持当前的雇佣状态,而实际上并非所有员工都遵循这一假设[10]。
Lee 和Mitchell 的多路径展开模型脱离了以往模型中员工理性流失的假设式,提出了更感性的主动流失的发展过程。他们假设员工尽管对工作相对满意但还是选择流失,不是因为之前找了新工作,而是基于一些震撼(Shock)的突然事件。并且从留职的角度引入了“工作嵌入”,反映了个人在社会网中被束缚的程度[11]。
Roderick 从个人变量、工作相关变量、环境变量、员工倾向四个方面统计分析了可能导致员工流失行为的因素。其中员工的倾向与最终流失行为的关系最为明显,而且与前面三类变量的相互作用程度最大。
综上所述,国外在员工流失的问题上,他们主要站在宏观的角度考察员工工资、一般培训、劳动力市场结构、失业率等宏观因素研究员工流失的影响。对员工流失所造成的损失以及员工的流失的原因研究很深入,但对企业方面的因素研究不多,这和所处的市场发展状况有关,他们的市场发展成熟,要把这些理论照搬过来,对我们的国情和市场发展情形是不相符的。
(三)国内研究现状
相对国外员工流失理论的成熟,我国由于文化背景的差异和历史原因对此研究起步较晚,几乎是从20 世纪90 年代后期开始,近几年来主要的研究成果有:
张勉、李树茁(2001)对企业员工流失意愿的决定因素进行研究后发现:工作满意度对员工的流失意愿有明显影响,它可能是人口变量、职业变量和流失意愿之间的中介变量[12]。
王忠民、陈继祥、续洁丽(2001)从企业组织的'角度,通过对组织所处的行业类型、组织的规模、组织的薪酬福利制度和奖励制度、组织对内部分工、来自组织的约束性、组织提供的个人发展机遇、组织内部的工作群体、组织的管理风格及组织内部的非正式组织等因素的分析,对员工流失的原因进行了研究[13]。
王季芹、叶仁荪(2001)的研究对高科技员工流失建立内因和外因模型。并且他们还发现员工流失意向受保健因素和激励因素影响很大,远大于员工个人特点和非工作因素的影响。
符益群、凌文辁、方俐洛(2002)的研究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层面对员工流失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此外还深入指出了心理需求对员工的影响。
而赵西萍、刘玲、张长征(2003)的研究在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通过SPSS 因子分析对员工工作满意度、工作压力、组织承诺及报酬等四个因素对流失倾向的影响进行了实证分析[14]。
张建琦,汪凡(2003)的研究发现了影响我国民营企业经理人流失的因素:企业的发展前景、工资福利水平、收入分配和晋升的公平性、职业发展的机会、雇主对经理人的信任与信用[15]。
曾明(2004)从外部、内部、个体等方面对知识员工流失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外部因素包括:员工追求就业能力、知识更新周期缩短、人才需求的增加。内部因素包括:对工作满意程度、对工作期望、交流、企业文化、行业性质、公平性、组织约束、组织领导风格。个体因素包括:年龄、性别、教育水平、婚姻状况和任期[16]。
另外赵映振、刘兵和彭莱(2005)的研究构建了我国特殊背景下的员工主动流失模型。他以织承诺和工作满意度为中介变量,发现薪酬福利、工作投入、人际支持、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与流失倾向之间均存在显著相关。他的研究涉及全国不同行业的员工,具有一定代表性[17]。
刘永安、王芳(2006)的研究指出影响员工流失的因素可分为员工个人自身、与组织和工作相关、环境等三大类因素。个人因素包括:年龄、性别、教育水平、婚姻工作年限。组织工作因素包括:组织的管理、个体与组织的匹配性、员工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工作压力。环境因素包括: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劳动力市场状况、用工
制度、工作机会、企业性质、交通、医疗教育设施、生活成本及生活质量[18]。 国内的关于这方面的研究主要侧重某一方面的企业,特别是大中型企业的知 识性员工研究的比较多,而关于中小企业特别是中小型民营企业,研究很少。
(四)研究的必要性和重要意义
研究的重要意义:
中小民营企业是浙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作用体现在,创造就业机会,实现适度的规模效率,满足多样化需求,与大企业配套,提高市场的竞争性,孵化
新兴企业和产业等。而员工流失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是使企业高层管理者能够对较高离职率的原因做出准确的判断,针对人才流失的原因实现优化管理,达到标本兼治的关键。
二、研究的基本内容,拟解决的主要问题
(一)研究的基本内容
论文基本框架:
一、绪 论
(一) 研究背景
(二) 研究意义
(三) 研究方法和主要内容
二、相关理论综述
(一) 员工流失的概念
(二) 员工流失率的概念
(三) 与员工流失率相关的理论早期的激励理论当代的激励理论温勒理论
库勒曲线
员工流失的几个模型
三、XX公司的员工流失现状
(一) XX公司的概况
(二) XX公司面临的行业现状
(三) XX公司的员工流失现状 公司的组织结构
公司员工情况
员工流失情况
员工流失造成的损失
四、XX公司员工流失的原因分析
(一)企业外部影响因素分析
(二) 企业内部影响因素分析
(三) 员工个人影响因素分析
五、XX公司员工流失的对策
(一) 核心员工的管理
(二) 员工流入的管理
(三) 员工流失的应对策略
六、总结
致 谢
参考文献
(二)解决的主要问题
本文首先回顾员工流失的相关理论,了解国内外研究现状。然后对XX公司
学生姓名: 王培杰
学 号:0802070240
专 业:人力资源管理
班 级: 人力0802
指导教师: 段淑芳
填写说明
1.此报告应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论文(设计)工作前期内完成,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及所在系审查后生效。
2.开题报告内容必须用黑墨水笔工整书写或按教务处统一设计的电子文档标准格式(可从教务处网址上下载)打印,禁止打印在其它纸上后剪贴。开题报告完成后应及时交给指导教师签署意见。
3.开题报告的内容要求:
(1)论题、背景和意义。学生应对论题、选题的出发点、相关背景情况、理论和现实需求、研究成果可能具有的学术意义和应用价值做出简要分析、说明。
(2)研究基础。学生应对文献资料的收集整理准备情况、参与学术研究情况、已发表论文或已完成相关研究情况等做出说明。
(3)研究内容。学生应对所研究问题的研究范围、学术渊源、国内外已有研究成果和研究动态、研究要点、可能涉及的相关领域和问题、拟采用的基本理论、研究方法及其对本论题的适用情况、论文主体框架等做出明确说明,对于课题直接相关的已有成果的基本情况,特别是对已有成果存在的不足和研究空间,做出分析和判断,对可能达到的学术目标做出预测。
(4)拟采取的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
(5)研究计划。学生应根据自己所确定的论题制订比较详细的研究计划和工作日程。
4.该报告由学生所在二级学院保存。
5. 若有关内容所留空间不够,可另加附页。
赚两分闪人,这么长,要干么呢,你可以随便找一篇让别个给你下载……你这个下载 再给100分,很懒得下。。。
问题一:员工离职原因分析 1 创业欲望趋动。 2 不满足现有工作环境、薪资及福利待遇。 3 不适合公司现企业文化理念需求。 4 没有提升平台或者职业发展空间。 5 不满直属领导或者同事关系不融洽。 6 不能让自己有成长的感觉,学不到更多业务知识,公司传帮带做得不到位。 7 公司拉派结派,有压抑或者被排挤感,无法融入团队。 8 公司事业前景不被看好。 9 选错行业或者职业,想重新定位调整自己。 10 公司位置或者上班路径不便。 11 公司年龄结构有问题,适龄青年不易到到对象。 12 个人或者家庭原因。 13 突发事件或者挖角挖人。 14 其它原因。 问题二:员工离职原因有哪些?企业员工离职原因分析 内容简介:员工离职是企业的损失,尤其核心员工的离职。所以作为管理者一定要搞清楚员工离职的原因有哪些,尽量为企业减少损失。那么,员工离职的原因有哪些呢?世界工厂网我和大家做一个企业员工离职原因分析! 虽然员工的离职我们无法避免,但我们可以通过一系列措施来留住员工,得到员工的忠诚,尽量减少员工“出走”行为,尤其是核心员工。想要留住员工,得到员工的忠诚,我们首先要了解员工需要什么?他们又为什么离职?下面我就结合企业和员工两方面来详细探讨员工离职离职原因有哪些这个问题! 员工离职的原因其实无非就是对现在公司的待遇、工作环境、激励措施等不满又或者为了自身的前途,职业发展,想要跟上一层楼。 一、福利待遇 首先说说待遇问题,这个估计是绝大部分员工最为关注的问题了。说道待遇,可不仅仅是简简单单的薪酬问题,公司的福利,假期,年终奖金都直接的影响着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 很多企业一直有着这样一个误区,企业是因“利润”而存在,因此衡量一个企业是否成功的标准也变成了 *** 裸的利润高低,而以“利润”为企业终极目标的企业自然在企业经营的过程中把提高利润放在第一位,这就使得企业在面对员工薪酬问题的时候,总是首(更多精彩尽在世界工厂网学堂频道)先考虑的是企业的成本,而非员工价值;因此在面对员工调薪问题的时候,企业总是刻意的回避,以各种理由搪塞员工,对于员工的福利也是能减则减,加班不给加班费,最大限度压榨员工劳动力……这就是企业与员工矛盾的一个根本点,也是员工离职的最根本原因。 二、工作环境 其次说说工作环境,现在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励,职场员工的压力在逐渐的增大,突出的表现在工作时间的不断增加与娱乐时间的不断减少。 而必要的社会交往以及社会、家庭责任又要求我们必须抽出一定的责任来尽一个公民的责任、一个父亲的责任、一个朋友的责任、一个晚辈的责任;我们还需要抽出时间来做一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例如唱歌、打保龄球等等来舒缓我们紧张的神经……而另一方面为了企业的利益(更多精彩尽在世界工厂网学堂频道),很多经理人要求员工加班加点做工作,要以厂为家,“个人的事再大也是小事公司的事再小也是大事“等等。”我们不想让工作成为自己的全部啊,可是没有办法,我们的任务太重、压力太大了,根本就没有时间去想别的,更不用说做别的事情,有时候做梦都是在处理工作上的麻烦……一个职场中的人士如是说。 员工的娱乐时间得不到保障,已经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工作效率,甚至因为工作危机他们的身体健康、夫妻之间的关系、社会关系等,使得他们成为了一个不健全的“社会人”。而这又使得员工把不满的情绪带到工作当中,影响了工作效率,提高了公司运营的隐形成本。 工作时间过长,员工的自我时间没有达到保障,已经引起了很多员工的消极抵抗,也成为了他们离职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激励措施 至于企业的激励措施,无非两种,一种是管理者与员工的沟通,一种是企业的激励制度,但无论哪种,关键还是在管理者。管理者与员工有效的沟通能极大(更多精彩尽在世界工厂网学堂频道)程度的增加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但事实上很多企业的管理者总是以极为严厉的形象出现在员工面前,有的甚至因为一些小事而大声责骂,完全不顾大庭广众之下,不顾及员工感受。这样的管理者能够收到员工的好感吗? 还有就是管理者平时的所作所为,一个小小的生日礼物,一会赞扬的微笑其实都能给员工带来好的观感,进而增加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 但实际上很多管理者并未真正掌握激励的真正内涵,结果导致企业激励制度失效,甚至起到反作用。一些企业发现,在建立起激励机制以后,员工不但没有受到激励,努力水 *** 而下降了。某企业推出“年终奖”的计划......>> 问题三:如何通过员工离职分析,做好入离职管理 案例1:? 2012 年年底,人力资源部的年终总结报告显示,全年度人员离职率高达25%,其中新员工离职率高达40%(试用期内离职人员),主劢离职30%,未通过试用期20%。招聘、入职报到,离职管理占据了人力资源部主要工作的首位,而其他工作推劢很丌到位,公司因此对人力资源部的工作很丌满意。经过管理层内部认论,大家给出建议,人力资源部应该做好入离职分析,了解员工离职的原因,这样才丌会导致被劢的局面,陷入招人,离职,再招人……的恶性循环。请问人力资源部如何做好人员离职分析? 知识点:离职管理,为规范员工离职的过程,保证日常工作和生产任务的违续性,确保公司和离职工的合法权益,做好重点员工慰留,离职面谈,工作交接,人员招聘,离职后管理的整个过程。离职分析是指通过离职面谈,离职交接了解员工离职的原因,了解员工离职的原因,行原因分类,统计数据,远岳胫暗闹饕原因做出针对性的改善。 案例解析:本案例中,公司的人员流失率高,试用期新员工离职率高,丌断招人,离职,造成恶性循环。针对上述情况,公司可以通过离职面谈,离职交接了解员工离职的真实原因,把原因行分类统计,针对典型性问题改善。一般员工离职主要有以下原因:1、公司平台原因2、工资福利原因3、个人д乖因4、工作氛围原因5、其他原因(家庭原因,回老家等)。结合以上原因,针对性的改善措施包括:公司д骨熬昂茫提供员工良好的工作平台;确保薪资,福利的市场竞争力,保持吸引力;建立员工职业д雇ǖ溃员工有良好的工作氛围(沟通、协调)等。 案例2:如何确定分析指标,做好员工信息表分析? 深圳某高新技术企业,2012 年公司通过ISO9000 审核后,逐步开始对管理重视起来,要求公司做到规范化、标准化、文档化。人力资源部结合公司要求,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编制了员工信息表,除了一般员工年龄、学历、入离职时间、家庭住址、联系方式之外,还有月度考核等级,薪酬数据等,还有合同签订时间等相关信息。由二只是做了简单的信息收集,整理工作,还进达丌到管理的效果。请结合本案例分析,如何结合人员信息表确定分析指标,行数据分析? 案例解析:员工信息表除了行基本信息的收集,数据的整合,更应该做好数据的统计和分析,酝ü具体指标的分析,来提供人力资源管理的决策。结合本案例分析,相关分析指标包括:1、人员结构(学历,年龄,职级)指标 2、人工成本指标(人均的工资)3、入离职数据指标 4、劳劢合同签订(新签、待签、续签)指标 5、人员考核成绩指标。通过对核心指标数据的统计,分析,可以对人力资源的现状做出分析,哉攵孕缘亩匀肆ψ试垂ぷ髯龀鐾晟坪吞岣摺 案例3:员工承诺丌怀孕,怀孕后能够解除劳劢合同吗? 某民营高新技术企业M,为拓展产品渠道,招聘大客户关系经理1 名,由二本岗位对公司销售目标达成有重要影响,公司给出了非常优厚的待遇。王女士由二个人综合素质,行业经验,过往业绩等方面的优异表现,成功获得公司的讣可员宦加谩H胫扒埃公司明确要求王女士必须保证在三年内丌能够怀孕,否则将劳劢合同将自劢终止。王女士考虑到公司待遇很好,她表示愿意接受,郧┒┝死哇胶贤及承诺书。一年后,王女士无意中现自己怀孕。公司讣为,双方的劳劢合同有约定要求“三年内丌能够怀孕”条款,终止劳劢合同。王女士讣为公司的做法丌近人情,二是申请劳劢仲裁。请结合本案例分析,员工劳劢合同承诺丌怀孕,怀孕后能够解除合同吗? 知识点:女员工三期内的劳劢合同管理,办法参考劳劢合同法第42 条。劳劢者有劳劢合同法第42 条规定的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劢合同到期也丌得终止,应当续延至该情形消失时终止。这些情......>> 问题四:离职分析报告怎么写 根据与部分人员的离职面谈,以及间接从离职员工的上级领导和关系较好的同事透露的真实原因,我们了解到了离职的各方面的原因,总体上可以归纳为以下几条: (一) 激励机制欠缺合理性 1、 中基层管理人员管理方式严苛,对下属没有精神鼓励。对于下属所犯的错误,不能一味的用语激烈的斥责与否定,可以用谅解的语气鼓励他们重新来过;可以亲自示范、指导和帮助他们分析失误原因。要就事论事,不能因为某方面的失误否定整体。 2、 奖励的形式较狭隘。公司现有的主要奖励方式是物质方面的,除此之外,还有多分派一些工作和职责、多在公众和同事前表扬、培训、换岗、授予更多的权限等等多种奖励方式,可以穿插使用,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 3、 奖项的设立项目和奖励的名额有限。目前公司仅有优秀员工、受注/销售/交车冠军这样几项有限的名额和奖项。公司可以将部门内各个方面做得好的设立一些奖项,引导员工在公司希望的各个方向努力。 (二)对于年度调薪不满意。员工在公司服务到一定年限,就会对公司给予自己的回报作出一定的期许。此时公司要适时的对于表现较好的,并且服务年限较长的同事进行各种形式的认可,适度的加薪,分配更多的工作,或者根据他们的所处的不同的年龄阶段推进到不同的职业发展道路上,如20-30岁的尚处在职业尝试阶段的同事可进行换岗、培训的方式;而30-45岁处于职业确立阶段的同事需要进行晋升的方式。 (三)薪酬太低。将每月公司付出的福利费用详细地计算,并强化到员工的意识中。最好搜集同行业的薪资水平,进行对比。 (四)对公司环境的不适应。此项需要加大对招聘人员的培养。对各人力需求岗位进行较为深刻的职务分析,在招聘的过程中对应聘者进行多方面的考察,判断是否适合岗位,以免浪费更多的试用成本。 (四)工作状态需要调整。长时间没有回家,持续高强度的工作,某段时期内遇到的挫折较多,很容易产生沮丧的情绪,对工作的 *** 也随之减退。此时可以准予其休假的方式让其调整状态,可以尽最大可能的避免人员的流失。 (五)新员工进公司后给与的关心与指导不够,不能很快融入企业中。新人刚到公司,对一切事务都不熟悉,如果没有人对其指导和关心,员工很可能认为公司缺少人情味而离开。 (六)其他原因。如跳槽到其他公司,身体有病,需要读书深造,自己做生意等原因,属于不可抗力因素。 问题五:如何做生产车间工人离职分析报告 可以针对离职原因制定方法。 离职原因大体有以下几方面: 1、感觉个人在公司发展的空间有限; 2、薪酬待遇与个人期望值有较大差距;(注:待遇比同地区同岗位平均水平低15%-20%,员工将对公司产生抱怨;待遇比同地区同岗位平均水平低25%,员工将极有可能选择离职) 3、员工与领导层之间的互相信用程度较差,员工与上司不容易沟通,想法得不到上司重视; 4、与领导人在公司理念上产生分歧(这条大都发生在企业高层离职上); 5、企业人际关系过于复杂,导致员工情绪低落、心情郁闷; 6、公司发生改制、股东或主要经营者更换等,被调整离职; 7、个人原因(如自己选择创业、离开企业所在城市、出国、考研等)选择离职; 8、公司对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不清晰,在员工晋升、培训、薪酬增幅、激励、承担更多工作责任方面与个人期望值有较大差距,员工感觉到成长机会较少而选择离职; 9、办公环境不佳,如有辐射、噪音、被动吸二手烟等;(这一项在女性离职原因中占有一定比例); 10、合同期满或项目(工程)到期。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规定 第三十六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第三十七条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第三十八条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 (二)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 (三)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四)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 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的,或者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劳动者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单位。 问题六:员工的离职分析报告怎么做?有模板吗? 每个月要统计,然后按进场时限,性别,工种,部门,离职原因,等进行分析对比,最好用统计图表表示!! 问题七:如何通过员工离职分析,做好入离职管理? 首先数据要真实可靠,因为多数人不会把真实的离职原因告诉企业。还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问题八:如何降低员工离职率的研究分析开题报告 一篇论文的完成也是学生掌握一定的科研技能的表现(如研究设计,数据收集,数据分析,将已有的文献与研究结论综合分析并得出自己研究结论的不足)。其实这个很简单啊,我给你写作思路。
分析新员工主动离职的原因及管理对策
论文关键词:主动离职 组织社会化 期望
论文摘要:结合新员工组织社会化原理,从新员工组织社会化的预期、磨合和转化阶段入手分析得出新员工主动离职的原因所在,即由于期望落差的存在使得新员工产生离职倾向,新员工和企业在此后并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和行为进行调整,促使新员工将离职倾向实现为最终主动离职的行为。并从抑制离职倾向的产生和减少新员工主动离职实际行动的实现两方面入手,把握新员工组织社会化三大主体即企业、个人和以学校为代表的其他社会主体,提出具体对策和措施。
1 新员工主动离职概念与理论
1.1 员工离职概念及其分类
员工离职,“从组织中获取物质收益的个体终止组织成员关系的过程”。据员工离开企业意愿、动因之间差别可划分为三类。本文提及的“离职员工”是在没有受到用人单位任何压力情况下自愿选择离开组织的员工(如图1所示)。
1.2 新员工主动离职理论研究及模型
组织社会化理论正成为近年来重要研究方向。组织社会化过程,个人从对职业和组织生活的预期转变为完整意义上组织成员的过程。Van Maanen把过程分为预期、磨合和转化阶段。综合众多学者观点,本文认为,组织社会化是员工为了适应所在组织的价值体系、组织目标和行为规范而调整自己态度和行为的学习过程。
2 新员工主动离职基本状况及特征
员工进入公司两个星期、三个月、两年这三个时间段通常是员工流失率最高的时期。西方学者普遍认为,新员工组织社会化过程在进入企业半年内完成。且研究对象集中于院校毕业生,因此群体在职业生涯初期的组织社会化结果更具显著性。本文将所研究及访谈对象限定为新入职及入职半年的新员工,多数集中于应届大学毕业生。
本文所研究的对象可以从两个层次上把握其特征:员工主动离职及80后的特有工作特征。新员工有50%~60%在前六个月离职,新招聘的管理人员40%在前18个月离职。根据员工离职模型(吉惠兰),员工是否产生离职意愿来自于内外多方面的影响因素。但在没有离职意愿的条件下,员工不会离职。因此企业主要应从新员工的离职倾向入手,进行主动离职情况分析。
80后新员工,据任慈等学者的研究可以总结出几点:知识水平较高,容易尝试不同职业;独特的工作价值观,使其易于离职寻找自我价值,更关注自我发展;张扬的个性,使其更敢于轻言离职。
3 新员工离职原因的分析模型构建
入职期望,员工在进入企业前对工作及其他相关方面的预期。期望落差——“个体在工作中的积极或消极体验与其期望的经历之间的差异”。大量实证研究验证了“高期望、低感受”的工作“期望落差”是制约新员工在组织的调整适应过程的主效应变量,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工作绩效,也是造成缺勤、离职倾向和辞职的重要因素。
落差是双方造成,可知有效减少期望落差的方式实际主要是单方调整和双方共同调整。新员工的期望的形成是积累的过程,同样企业所能提供的工作现实情况也是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调整而形成的,由此,要求其中一方进行大幅度的调整并不可行。
3.1 新员工主动离职原因探究的社会化阶段构建
组织社会化的过程是渐进式的适应过程,可分为预期、磨合和转化阶段。其中社会化磨合和社会化转化阶段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重合。
(1)新员工预期社会化阶段构建。预期社会化阶?段——?个人真正进入组织之前的社会化过程。Jablin等学者指出此阶段包括两个重要的内容,融入某一特定职业和某一特定组织的社会化过程。可见,新员工的期望主要包括职业预期和企业预期。
职业预期是伴随其成长的长期积累社会化过程形成。访谈大部分对象提及:了解某一行业特性,并对其形成预期是在大学期间与学校、老师和同学之间的互动完成。企业预期的形成主要是受到企业信息渗透的影响,可分直接和间接渗透。直接渗透主要以招聘的形式完成,以校园宣讲等作为辅助手段。间接渗透以大众传媒及社会效应等形式完成。
(2)新员工磨合阶段及转化阶段构建。磨合阶段后期与稳定阶段紧密相连,甚至在稳定期出现的同时,新员工的社会化转化阶段就已经开始。磨合阶段出现在新员工刚开始工作,经历“进入”组织的一刻。新员工会因角色转换带来的角色认知模糊、组织期望与个人愿望之间的角色冲突而产生挫折感,是期望与现实差异造成“冲击”与“震撼”的阶段。
震惊期是因为新员工清晰地体会到期望与现实工作之间的差距。此时新员工不能及时地调整期望,企业不能正确地意识到期望落差存在,未提供有效的解决方式,造成新员工离职倾向产生。在转变阶段新员工通过转变以往的行为方式和态度,开始成为组织所接受的人员。
3.2 新员工主动离职原因分析
造成新员工主动离职的主要原因是新员工预期落差造成震荡,且企业并未采取有效的措施以缓解新员工的心理落差,促使新员工采取了实际离职行为。
过高的期望水平来源于其所接触的所有社会化主体的影响。例如:家庭单一的观念灌输,认为大学毕业后就应有水平较高的工作;企业在招聘等信息渗透中,过高评价或不真实的描述岗位的工作和环境等。过低的企业实际工作水平是相对于新员工期望而言的。企业不了解新员工的期望,了解后不能提供相应的工作水平且无替代补偿措施。
4 新员工离职管理对策与措施
4.1 企业层面
在抑制主动离职倾向产生的方面:企业可积极参与到学校、社会对大学生的职业预期影响中。如:校园宣讲,提供短期实习或合作项目,组织大学生和企业中员工的交流等形式。运用真实工作预览(RJP)等方法降低大学生预期水平,使其预期水平趋于今后的实际工作。真实的小手册、影音资料或面对面沟通等多种形式都可实现实际工作预览。
在减少新员工主动离职实际行动的实现方面:企业可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主动针对新员工预期方向和水平进行有效沟通,尽力满足其预期,在不能实现的情况下选择其他可行方式进行补偿。提供职业生涯管理帮助。企业应采取一些措施,加强新员工的`职业生涯管理和开发,以帮助其完成从组织社会化的磨合阶段向转化阶段的过渡。
4.2 个人层面
在抑制主动离职倾向产生的方面:个人可结合信息进行有效地整合以获得准确的期望方向和水平。如:参加就业指导课程的学习,主动参加实习,与社会企业中的人进行沟通等,利用网络等资源自主了解社会、职业和企业等。新员工在进入企业后,应主动收集企业的相关真实信息。如:主动反馈和信息收集,构建新的员工关系,自我行为管理等均为新员工主动调整期望落差的行为。
在减少新员工主动离职实际行动的实现方面:个人可在遇到期望落差后,利用职业生涯管理思想考虑,不要被近期现象迷惑。
4.3 以学校为代表的社会层面
在抑制主动离职倾向产生的方面:以学校为代表的社会可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预期。学校等社会主体应通过正确的教育、准确的信息,引导学生进行理性职业生涯规划与设计。加强复合型人才培养实践过程。与企业合作,让大学生在进入企业前提早接触社会,形成正确的职业预期,提升大学生的技能水平,使其成为新员工后能以最快的速度及最佳的状态完成组织社会化的过程。
5 结 论
本文分析得出新员工主动离职的原因所在,并从抑制离职倾向的产生和减少新员工主动离职实际行动的实现两方面入手,提出对新员工进行管理的具体对策和措施。 参考文献:
[1] 吉慧兰.企业年轻员工主动离职模型及风险对策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2):60-61.
[2] 加里•德斯勒. 人力资源管理[M].刘听,吴雯芳,等译.6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3] 李祖滨.把握新员工的心理周期[J]. Construction Material & Decoration,2009(6):44-45.
[4] 凌文 辁 ,方俐洛,白利刚. 我国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研究[J].心理学报,1999(3):342-348.
[5] 任慈,赵亮,魏亭.“80 后”新员工工作特征对其离职倾向的影响[J].价值工程,2009(12):139-141.
[6] Mobley W H. Intermediate linkage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job satisfaction and employee turnover[J].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1977(2):237-240.?
论文相关查阅: 毕业论文范文 、 计算机毕业论文 、 毕业论文格式 、 行政管理论文 、 毕业论文
问题一:员工离职原因分析 1 创业欲望趋动。 2 不满足现有工作环境、薪资及福利待遇。 3 不适合公司现企业文化理念需求。 4 没有提升平台或者职业发展空间。 5 不满直属领导或者同事关系不融洽。 6 不能让自己有成长的感觉,学不到更多业务知识,公司传帮带做得不到位。 7 公司拉派结派,有压抑或者被排挤感,无法融入团队。 8 公司事业前景不被看好。 9 选错行业或者职业,想重新定位调整自己。 10 公司位置或者上班路径不便。 11 公司年龄结构有问题,适龄青年不易到到对象。 12 个人或者家庭原因。 13 突发事件或者挖角挖人。 14 其它原因。 问题二:员工离职原因有哪些?企业员工离职原因分析 内容简介:员工离职是企业的损失,尤其核心员工的离职。所以作为管理者一定要搞清楚员工离职的原因有哪些,尽量为企业减少损失。那么,员工离职的原因有哪些呢?世界工厂网我和大家做一个企业员工离职原因分析! 虽然员工的离职我们无法避免,但我们可以通过一系列措施来留住员工,得到员工的忠诚,尽量减少员工“出走”行为,尤其是核心员工。想要留住员工,得到员工的忠诚,我们首先要了解员工需要什么?他们又为什么离职?下面我就结合企业和员工两方面来详细探讨员工离职离职原因有哪些这个问题! 员工离职的原因其实无非就是对现在公司的待遇、工作环境、激励措施等不满又或者为了自身的前途,职业发展,想要跟上一层楼。 一、福利待遇 首先说说待遇问题,这个估计是绝大部分员工最为关注的问题了。说道待遇,可不仅仅是简简单单的薪酬问题,公司的福利,假期,年终奖金都直接的影响着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 很多企业一直有着这样一个误区,企业是因“利润”而存在,因此衡量一个企业是否成功的标准也变成了 *** 裸的利润高低,而以“利润”为企业终极目标的企业自然在企业经营的过程中把提高利润放在第一位,这就使得企业在面对员工薪酬问题的时候,总是首(更多精彩尽在世界工厂网学堂频道)先考虑的是企业的成本,而非员工价值;因此在面对员工调薪问题的时候,企业总是刻意的回避,以各种理由搪塞员工,对于员工的福利也是能减则减,加班不给加班费,最大限度压榨员工劳动力……这就是企业与员工矛盾的一个根本点,也是员工离职的最根本原因。 二、工作环境 其次说说工作环境,现在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励,职场员工的压力在逐渐的增大,突出的表现在工作时间的不断增加与娱乐时间的不断减少。 而必要的社会交往以及社会、家庭责任又要求我们必须抽出一定的责任来尽一个公民的责任、一个父亲的责任、一个朋友的责任、一个晚辈的责任;我们还需要抽出时间来做一些自己喜欢做的事情例如唱歌、打保龄球等等来舒缓我们紧张的神经……而另一方面为了企业的利益(更多精彩尽在世界工厂网学堂频道),很多经理人要求员工加班加点做工作,要以厂为家,“个人的事再大也是小事公司的事再小也是大事“等等。”我们不想让工作成为自己的全部啊,可是没有办法,我们的任务太重、压力太大了,根本就没有时间去想别的,更不用说做别的事情,有时候做梦都是在处理工作上的麻烦……一个职场中的人士如是说。 员工的娱乐时间得不到保障,已经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工作效率,甚至因为工作危机他们的身体健康、夫妻之间的关系、社会关系等,使得他们成为了一个不健全的“社会人”。而这又使得员工把不满的情绪带到工作当中,影响了工作效率,提高了公司运营的隐形成本。 工作时间过长,员工的自我时间没有达到保障,已经引起了很多员工的消极抵抗,也成为了他们离职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激励措施 至于企业的激励措施,无非两种,一种是管理者与员工的沟通,一种是企业的激励制度,但无论哪种,关键还是在管理者。管理者与员工有效的沟通能极大(更多精彩尽在世界工厂网学堂频道)程度的增加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但事实上很多企业的管理者总是以极为严厉的形象出现在员工面前,有的甚至因为一些小事而大声责骂,完全不顾大庭广众之下,不顾及员工感受。这样的管理者能够收到员工的好感吗? 还有就是管理者平时的所作所为,一个小小的生日礼物,一会赞扬的微笑其实都能给员工带来好的观感,进而增加员工对企业的忠诚度。 但实际上很多管理者并未真正掌握激励的真正内涵,结果导致企业激励制度失效,甚至起到反作用。一些企业发现,在建立起激励机制以后,员工不但没有受到激励,努力水 *** 而下降了。某企业推出“年终奖”的计划......>> 问题三:如何通过员工离职分析,做好入离职管理 案例1:? 2012 年年底,人力资源部的年终总结报告显示,全年度人员离职率高达25%,其中新员工离职率高达40%(试用期内离职人员),主劢离职30%,未通过试用期20%。招聘、入职报到,离职管理占据了人力资源部主要工作的首位,而其他工作推劢很丌到位,公司因此对人力资源部的工作很丌满意。经过管理层内部认论,大家给出建议,人力资源部应该做好入离职分析,了解员工离职的原因,这样才丌会导致被劢的局面,陷入招人,离职,再招人……的恶性循环。请问人力资源部如何做好人员离职分析? 知识点:离职管理,为规范员工离职的过程,保证日常工作和生产任务的违续性,确保公司和离职工的合法权益,做好重点员工慰留,离职面谈,工作交接,人员招聘,离职后管理的整个过程。离职分析是指通过离职面谈,离职交接了解员工离职的原因,了解员工离职的原因,行原因分类,统计数据,远岳胫暗闹饕原因做出针对性的改善。 案例解析:本案例中,公司的人员流失率高,试用期新员工离职率高,丌断招人,离职,造成恶性循环。针对上述情况,公司可以通过离职面谈,离职交接了解员工离职的真实原因,把原因行分类统计,针对典型性问题改善。一般员工离职主要有以下原因:1、公司平台原因2、工资福利原因3、个人д乖因4、工作氛围原因5、其他原因(家庭原因,回老家等)。结合以上原因,针对性的改善措施包括:公司д骨熬昂茫提供员工良好的工作平台;确保薪资,福利的市场竞争力,保持吸引力;建立员工职业д雇ǖ溃员工有良好的工作氛围(沟通、协调)等。 案例2:如何确定分析指标,做好员工信息表分析? 深圳某高新技术企业,2012 年公司通过ISO9000 审核后,逐步开始对管理重视起来,要求公司做到规范化、标准化、文档化。人力资源部结合公司要求,根据实际工作的需要,编制了员工信息表,除了一般员工年龄、学历、入离职时间、家庭住址、联系方式之外,还有月度考核等级,薪酬数据等,还有合同签订时间等相关信息。由二只是做了简单的信息收集,整理工作,还进达丌到管理的效果。请结合本案例分析,如何结合人员信息表确定分析指标,行数据分析? 案例解析:员工信息表除了行基本信息的收集,数据的整合,更应该做好数据的统计和分析,酝ü具体指标的分析,来提供人力资源管理的决策。结合本案例分析,相关分析指标包括:1、人员结构(学历,年龄,职级)指标 2、人工成本指标(人均的工资)3、入离职数据指标 4、劳劢合同签订(新签、待签、续签)指标 5、人员考核成绩指标。通过对核心指标数据的统计,分析,可以对人力资源的现状做出分析,哉攵孕缘亩匀肆ψ试垂ぷ髯龀鐾晟坪吞岣摺 案例3:员工承诺丌怀孕,怀孕后能够解除劳劢合同吗? 某民营高新技术企业M,为拓展产品渠道,招聘大客户关系经理1 名,由二本岗位对公司销售目标达成有重要影响,公司给出了非常优厚的待遇。王女士由二个人综合素质,行业经验,过往业绩等方面的优异表现,成功获得公司的讣可员宦加谩H胫扒埃公司明确要求王女士必须保证在三年内丌能够怀孕,否则将劳劢合同将自劢终止。王女士考虑到公司待遇很好,她表示愿意接受,郧┒┝死哇胶贤及承诺书。一年后,王女士无意中现自己怀孕。公司讣为,双方的劳劢合同有约定要求“三年内丌能够怀孕”条款,终止劳劢合同。王女士讣为公司的做法丌近人情,二是申请劳劢仲裁。请结合本案例分析,员工劳劢合同承诺丌怀孕,怀孕后能够解除合同吗? 知识点:女员工三期内的劳劢合同管理,办法参考劳劢合同法第42 条。劳劢者有劳劢合同法第42 条规定的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劢合同到期也丌得终止,应当续延至该情形消失时终止。这些情......>> 问题四:离职分析报告怎么写 根据与部分人员的离职面谈,以及间接从离职员工的上级领导和关系较好的同事透露的真实原因,我们了解到了离职的各方面的原因,总体上可以归纳为以下几条: (一) 激励机制欠缺合理性 1、 中基层管理人员管理方式严苛,对下属没有精神鼓励。对于下属所犯的错误,不能一味的用语激烈的斥责与否定,可以用谅解的语气鼓励他们重新来过;可以亲自示范、指导和帮助他们分析失误原因。要就事论事,不能因为某方面的失误否定整体。 2、 奖励的形式较狭隘。公司现有的主要奖励方式是物质方面的,除此之外,还有多分派一些工作和职责、多在公众和同事前表扬、培训、换岗、授予更多的权限等等多种奖励方式,可以穿插使用,营造积极向上的氛围。 3、 奖项的设立项目和奖励的名额有限。目前公司仅有优秀员工、受注/销售/交车冠军这样几项有限的名额和奖项。公司可以将部门内各个方面做得好的设立一些奖项,引导员工在公司希望的各个方向努力。 (二)对于年度调薪不满意。员工在公司服务到一定年限,就会对公司给予自己的回报作出一定的期许。此时公司要适时的对于表现较好的,并且服务年限较长的同事进行各种形式的认可,适度的加薪,分配更多的工作,或者根据他们的所处的不同的年龄阶段推进到不同的职业发展道路上,如20-30岁的尚处在职业尝试阶段的同事可进行换岗、培训的方式;而30-45岁处于职业确立阶段的同事需要进行晋升的方式。 (三)薪酬太低。将每月公司付出的福利费用详细地计算,并强化到员工的意识中。最好搜集同行业的薪资水平,进行对比。 (四)对公司环境的不适应。此项需要加大对招聘人员的培养。对各人力需求岗位进行较为深刻的职务分析,在招聘的过程中对应聘者进行多方面的考察,判断是否适合岗位,以免浪费更多的试用成本。 (四)工作状态需要调整。长时间没有回家,持续高强度的工作,某段时期内遇到的挫折较多,很容易产生沮丧的情绪,对工作的 *** 也随之减退。此时可以准予其休假的方式让其调整状态,可以尽最大可能的避免人员的流失。 (五)新员工进公司后给与的关心与指导不够,不能很快融入企业中。新人刚到公司,对一切事务都不熟悉,如果没有人对其指导和关心,员工很可能认为公司缺少人情味而离开。 (六)其他原因。如跳槽到其他公司,身体有病,需要读书深造,自己做生意等原因,属于不可抗力因素。 问题五:如何做生产车间工人离职分析报告 可以针对离职原因制定方法。 离职原因大体有以下几方面: 1、感觉个人在公司发展的空间有限; 2、薪酬待遇与个人期望值有较大差距;(注:待遇比同地区同岗位平均水平低15%-20%,员工将对公司产生抱怨;待遇比同地区同岗位平均水平低25%,员工将极有可能选择离职) 3、员工与领导层之间的互相信用程度较差,员工与上司不容易沟通,想法得不到上司重视; 4、与领导人在公司理念上产生分歧(这条大都发生在企业高层离职上); 5、企业人际关系过于复杂,导致员工情绪低落、心情郁闷; 6、公司发生改制、股东或主要经营者更换等,被调整离职; 7、个人原因(如自己选择创业、离开企业所在城市、出国、考研等)选择离职; 8、公司对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不清晰,在员工晋升、培训、薪酬增幅、激励、承担更多工作责任方面与个人期望值有较大差距,员工感觉到成长机会较少而选择离职; 9、办公环境不佳,如有辐射、噪音、被动吸二手烟等;(这一项在女性离职原因中占有一定比例); 10、合同期满或项目(工程)到期。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规定 第三十六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第三十七条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第三十八条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 (二)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 (三)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四)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 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的,或者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的,劳动者可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不需事先告知用人单位。 问题六:员工的离职分析报告怎么做?有模板吗? 每个月要统计,然后按进场时限,性别,工种,部门,离职原因,等进行分析对比,最好用统计图表表示!! 问题七:如何通过员工离职分析,做好入离职管理? 首先数据要真实可靠,因为多数人不会把真实的离职原因告诉企业。还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 问题八:如何降低员工离职率的研究分析开题报告 一篇论文的完成也是学生掌握一定的科研技能的表现(如研究设计,数据收集,数据分析,将已有的文献与研究结论综合分析并得出自己研究结论的不足)。其实这个很简单啊,我给你写作思路。
分析新员工主动离职的原因及管理对策
论文关键词:主动离职 组织社会化 期望
论文摘要:结合新员工组织社会化原理,从新员工组织社会化的预期、磨合和转化阶段入手分析得出新员工主动离职的原因所在,即由于期望落差的存在使得新员工产生离职倾向,新员工和企业在此后并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和行为进行调整,促使新员工将离职倾向实现为最终主动离职的行为。并从抑制离职倾向的产生和减少新员工主动离职实际行动的实现两方面入手,把握新员工组织社会化三大主体即企业、个人和以学校为代表的其他社会主体,提出具体对策和措施。
1 新员工主动离职概念与理论
1.1 员工离职概念及其分类
员工离职,“从组织中获取物质收益的个体终止组织成员关系的过程”。据员工离开企业意愿、动因之间差别可划分为三类。本文提及的“离职员工”是在没有受到用人单位任何压力情况下自愿选择离开组织的员工(如图1所示)。
1.2 新员工主动离职理论研究及模型
组织社会化理论正成为近年来重要研究方向。组织社会化过程,个人从对职业和组织生活的预期转变为完整意义上组织成员的过程。Van Maanen把过程分为预期、磨合和转化阶段。综合众多学者观点,本文认为,组织社会化是员工为了适应所在组织的价值体系、组织目标和行为规范而调整自己态度和行为的学习过程。
2 新员工主动离职基本状况及特征
员工进入公司两个星期、三个月、两年这三个时间段通常是员工流失率最高的时期。西方学者普遍认为,新员工组织社会化过程在进入企业半年内完成。且研究对象集中于院校毕业生,因此群体在职业生涯初期的组织社会化结果更具显著性。本文将所研究及访谈对象限定为新入职及入职半年的新员工,多数集中于应届大学毕业生。
本文所研究的对象可以从两个层次上把握其特征:员工主动离职及80后的特有工作特征。新员工有50%~60%在前六个月离职,新招聘的管理人员40%在前18个月离职。根据员工离职模型(吉惠兰),员工是否产生离职意愿来自于内外多方面的影响因素。但在没有离职意愿的条件下,员工不会离职。因此企业主要应从新员工的离职倾向入手,进行主动离职情况分析。
80后新员工,据任慈等学者的研究可以总结出几点:知识水平较高,容易尝试不同职业;独特的工作价值观,使其易于离职寻找自我价值,更关注自我发展;张扬的个性,使其更敢于轻言离职。
3 新员工离职原因的分析模型构建
入职期望,员工在进入企业前对工作及其他相关方面的预期。期望落差——“个体在工作中的积极或消极体验与其期望的经历之间的差异”。大量实证研究验证了“高期望、低感受”的工作“期望落差”是制约新员工在组织的调整适应过程的主效应变量,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工作绩效,也是造成缺勤、离职倾向和辞职的重要因素。
落差是双方造成,可知有效减少期望落差的方式实际主要是单方调整和双方共同调整。新员工的期望的形成是积累的过程,同样企业所能提供的工作现实情况也是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调整而形成的,由此,要求其中一方进行大幅度的调整并不可行。
3.1 新员工主动离职原因探究的社会化阶段构建
组织社会化的过程是渐进式的适应过程,可分为预期、磨合和转化阶段。其中社会化磨合和社会化转化阶段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重合。
(1)新员工预期社会化阶段构建。预期社会化阶?段——?个人真正进入组织之前的社会化过程。Jablin等学者指出此阶段包括两个重要的内容,融入某一特定职业和某一特定组织的社会化过程。可见,新员工的期望主要包括职业预期和企业预期。
职业预期是伴随其成长的长期积累社会化过程形成。访谈大部分对象提及:了解某一行业特性,并对其形成预期是在大学期间与学校、老师和同学之间的互动完成。企业预期的形成主要是受到企业信息渗透的影响,可分直接和间接渗透。直接渗透主要以招聘的形式完成,以校园宣讲等作为辅助手段。间接渗透以大众传媒及社会效应等形式完成。
(2)新员工磨合阶段及转化阶段构建。磨合阶段后期与稳定阶段紧密相连,甚至在稳定期出现的同时,新员工的社会化转化阶段就已经开始。磨合阶段出现在新员工刚开始工作,经历“进入”组织的一刻。新员工会因角色转换带来的角色认知模糊、组织期望与个人愿望之间的角色冲突而产生挫折感,是期望与现实差异造成“冲击”与“震撼”的阶段。
震惊期是因为新员工清晰地体会到期望与现实工作之间的差距。此时新员工不能及时地调整期望,企业不能正确地意识到期望落差存在,未提供有效的解决方式,造成新员工离职倾向产生。在转变阶段新员工通过转变以往的行为方式和态度,开始成为组织所接受的人员。
3.2 新员工主动离职原因分析
造成新员工主动离职的主要原因是新员工预期落差造成震荡,且企业并未采取有效的措施以缓解新员工的心理落差,促使新员工采取了实际离职行为。
过高的期望水平来源于其所接触的所有社会化主体的影响。例如:家庭单一的观念灌输,认为大学毕业后就应有水平较高的工作;企业在招聘等信息渗透中,过高评价或不真实的描述岗位的工作和环境等。过低的企业实际工作水平是相对于新员工期望而言的。企业不了解新员工的期望,了解后不能提供相应的工作水平且无替代补偿措施。
4 新员工离职管理对策与措施
4.1 企业层面
在抑制主动离职倾向产生的方面:企业可积极参与到学校、社会对大学生的职业预期影响中。如:校园宣讲,提供短期实习或合作项目,组织大学生和企业中员工的交流等形式。运用真实工作预览(RJP)等方法降低大学生预期水平,使其预期水平趋于今后的实际工作。真实的小手册、影音资料或面对面沟通等多种形式都可实现实际工作预览。
在减少新员工主动离职实际行动的实现方面:企业可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主动针对新员工预期方向和水平进行有效沟通,尽力满足其预期,在不能实现的情况下选择其他可行方式进行补偿。提供职业生涯管理帮助。企业应采取一些措施,加强新员工的`职业生涯管理和开发,以帮助其完成从组织社会化的磨合阶段向转化阶段的过渡。
4.2 个人层面
在抑制主动离职倾向产生的方面:个人可结合信息进行有效地整合以获得准确的期望方向和水平。如:参加就业指导课程的学习,主动参加实习,与社会企业中的人进行沟通等,利用网络等资源自主了解社会、职业和企业等。新员工在进入企业后,应主动收集企业的相关真实信息。如:主动反馈和信息收集,构建新的员工关系,自我行为管理等均为新员工主动调整期望落差的行为。
在减少新员工主动离职实际行动的实现方面:个人可在遇到期望落差后,利用职业生涯管理思想考虑,不要被近期现象迷惑。
4.3 以学校为代表的社会层面
在抑制主动离职倾向产生的方面:以学校为代表的社会可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预期。学校等社会主体应通过正确的教育、准确的信息,引导学生进行理性职业生涯规划与设计。加强复合型人才培养实践过程。与企业合作,让大学生在进入企业前提早接触社会,形成正确的职业预期,提升大学生的技能水平,使其成为新员工后能以最快的速度及最佳的状态完成组织社会化的过程。
5 结 论
本文分析得出新员工主动离职的原因所在,并从抑制离职倾向的产生和减少新员工主动离职实际行动的实现两方面入手,提出对新员工进行管理的具体对策和措施。 参考文献:
[1] 吉慧兰.企业年轻员工主动离职模型及风险对策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2):60-61.
[2] 加里•德斯勒. 人力资源管理[M].刘听,吴雯芳,等译.6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3] 李祖滨.把握新员工的心理周期[J]. Construction Material & Decoration,2009(6):44-45.
[4] 凌文 辁 ,方俐洛,白利刚. 我国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研究[J].心理学报,1999(3):342-348.
[5] 任慈,赵亮,魏亭.“80 后”新员工工作特征对其离职倾向的影响[J].价值工程,2009(12):139-141.
[6] Mobley W H. Intermediate linkage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job satisfaction and employee turnover[J].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1977(2):237-240.?
论文相关查阅: 毕业论文范文 、 计算机毕业论文 、 毕业论文格式 、 行政管理论文 、 毕业论文
首先写现在员工跳槽的现状。然后分析跳槽的原因。把每个原因都详细说一下。再解释一下这个现象带来的影响。包括了对企业、对个人、对社会……然后就是重申你的观点了。
离职的相关定量分析方法,即元分析,是一种对以往具有共同研究目的、相互独立的多个研究结果进行定量分析、合并分析,剖析研究间差异特征的统计分析方法。元分析能够提高统计检验的效能,解决单个研究间的矛盾,通过对研究问题的全面评价进而寻求一般性的结论。(一)文献抽样为了保证研究的完整性,本文通过以下两种方法完成对文献的检索:(1)以“离职”、“离职率”、“离职倾向”、“离职意图”、“离职意向”、“流失率”或“离职意愿”为关键词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2000至2011年的文献进行检索;(2)以滚雪球的方式检索已获得文献的参考文献。共检索到期刊类文献226篇,硕士论文类文献516篇,去掉与本研究主题无关或是定性研究的文献,最终获得期刊类文献79篇,硕士论文类文献274篇,共计353篇。(二)编码以检索到的353篇实证文献为分析单元,分别对文献的研究视角、研究对象、时间序列、研究结果这4个方面进行归类和编码。以第一个独立研究作为基础,记录其研究的对象、时间、方法、研究结果中证实对离职具有影响的变量,变量对离职的影响作用(正相关/负相关,相关系数)。分析第二个独立研究时,4个方面的分析内容中如果有相同于前面研究的结果,则此变量计数加1;若不同,则新增一个变量,余则以此类推。运用元分析的方法对我国员工离职研究实证文献进行归类统计,总结出影响我国员工离职的诸多因素,总体上可以认同为个人因素、组织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三个方面。个人方面的个人统计学变量、工作满意度和组织承诺,以及组织方面的薪酬福利、培训与晋升是我国学者讨论的影响员工离职的几个主要因素,但普遍对于外部环境因素和员工离职关系的研究比较少。个人统计学变量方面,婚姻状况和离职关系的研究结果比较一致,未婚者的离职倾向比已婚者的离职倾向高;年龄、组织内任期、教育程度以及性别和离职关系的研究结果争议较大。工作满意度和组织承诺被普遍证实均与离职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但是对于工作满意度和组织承诺到底哪一个因素对离职倾向具有更大影响力的研究结果则存在较大的分歧。组织因素方面,薪酬福利水平、培训与晋升和离职的关系比较复杂,但是讨论薪资公平性和离职倾向关系的研究一致表明二者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这说明员工的离职倾向不仅受到绝对报酬的影响,同时也受到相对报酬的影响。
分析新员工主动离职的原因及管理对策
论文关键词:主动离职 组织社会化 期望
论文摘要:结合新员工组织社会化原理,从新员工组织社会化的预期、磨合和转化阶段入手分析得出新员工主动离职的原因所在,即由于期望落差的存在使得新员工产生离职倾向,新员工和企业在此后并没有采取相应的措施和行为进行调整,促使新员工将离职倾向实现为最终主动离职的行为。并从抑制离职倾向的产生和减少新员工主动离职实际行动的实现两方面入手,把握新员工组织社会化三大主体即企业、个人和以学校为代表的其他社会主体,提出具体对策和措施。
1 新员工主动离职概念与理论
1.1 员工离职概念及其分类
员工离职,“从组织中获取物质收益的个体终止组织成员关系的过程”。据员工离开企业意愿、动因之间差别可划分为三类。本文提及的“离职员工”是在没有受到用人单位任何压力情况下自愿选择离开组织的员工(如图1所示)。
1.2 新员工主动离职理论研究及模型
组织社会化理论正成为近年来重要研究方向。组织社会化过程,个人从对职业和组织生活的预期转变为完整意义上组织成员的过程。Van Maanen把过程分为预期、磨合和转化阶段。综合众多学者观点,本文认为,组织社会化是员工为了适应所在组织的价值体系、组织目标和行为规范而调整自己态度和行为的学习过程。
2 新员工主动离职基本状况及特征
员工进入公司两个星期、三个月、两年这三个时间段通常是员工流失率最高的时期。西方学者普遍认为,新员工组织社会化过程在进入企业半年内完成。且研究对象集中于院校毕业生,因此群体在职业生涯初期的组织社会化结果更具显著性。本文将所研究及访谈对象限定为新入职及入职半年的新员工,多数集中于应届大学毕业生。
本文所研究的对象可以从两个层次上把握其特征:员工主动离职及80后的特有工作特征。新员工有50%~60%在前六个月离职,新招聘的管理人员40%在前18个月离职。根据员工离职模型(吉惠兰),员工是否产生离职意愿来自于内外多方面的影响因素。但在没有离职意愿的条件下,员工不会离职。因此企业主要应从新员工的离职倾向入手,进行主动离职情况分析。
80后新员工,据任慈等学者的研究可以总结出几点:知识水平较高,容易尝试不同职业;独特的工作价值观,使其易于离职寻找自我价值,更关注自我发展;张扬的个性,使其更敢于轻言离职。
3 新员工离职原因的分析模型构建
入职期望,员工在进入企业前对工作及其他相关方面的预期。期望落差——“个体在工作中的积极或消极体验与其期望的经历之间的差异”。大量实证研究验证了“高期望、低感受”的工作“期望落差”是制约新员工在组织的调整适应过程的主效应变量,直接影响着他们的工作满意度、组织承诺、工作绩效,也是造成缺勤、离职倾向和辞职的重要因素。
落差是双方造成,可知有效减少期望落差的方式实际主要是单方调整和双方共同调整。新员工的期望的形成是积累的过程,同样企业所能提供的工作现实情况也是在其发展过程中不断调整而形成的,由此,要求其中一方进行大幅度的调整并不可行。
3.1 新员工主动离职原因探究的社会化阶段构建
组织社会化的过程是渐进式的适应过程,可分为预期、磨合和转化阶段。其中社会化磨合和社会化转化阶段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重合。
(1)新员工预期社会化阶段构建。预期社会化阶?段——?个人真正进入组织之前的社会化过程。Jablin等学者指出此阶段包括两个重要的内容,融入某一特定职业和某一特定组织的社会化过程。可见,新员工的期望主要包括职业预期和企业预期。
职业预期是伴随其成长的长期积累社会化过程形成。访谈大部分对象提及:了解某一行业特性,并对其形成预期是在大学期间与学校、老师和同学之间的互动完成。企业预期的形成主要是受到企业信息渗透的影响,可分直接和间接渗透。直接渗透主要以招聘的形式完成,以校园宣讲等作为辅助手段。间接渗透以大众传媒及社会效应等形式完成。
(2)新员工磨合阶段及转化阶段构建。磨合阶段后期与稳定阶段紧密相连,甚至在稳定期出现的同时,新员工的社会化转化阶段就已经开始。磨合阶段出现在新员工刚开始工作,经历“进入”组织的一刻。新员工会因角色转换带来的角色认知模糊、组织期望与个人愿望之间的角色冲突而产生挫折感,是期望与现实差异造成“冲击”与“震撼”的阶段。
震惊期是因为新员工清晰地体会到期望与现实工作之间的差距。此时新员工不能及时地调整期望,企业不能正确地意识到期望落差存在,未提供有效的解决方式,造成新员工离职倾向产生。在转变阶段新员工通过转变以往的行为方式和态度,开始成为组织所接受的人员。
3.2 新员工主动离职原因分析
造成新员工主动离职的主要原因是新员工预期落差造成震荡,且企业并未采取有效的措施以缓解新员工的心理落差,促使新员工采取了实际离职行为。
过高的期望水平来源于其所接触的所有社会化主体的影响。例如:家庭单一的观念灌输,认为大学毕业后就应有水平较高的工作;企业在招聘等信息渗透中,过高评价或不真实的描述岗位的工作和环境等。过低的企业实际工作水平是相对于新员工期望而言的。企业不了解新员工的期望,了解后不能提供相应的工作水平且无替代补偿措施。
4 新员工离职管理对策与措施
4.1 企业层面
在抑制主动离职倾向产生的方面:企业可积极参与到学校、社会对大学生的职业预期影响中。如:校园宣讲,提供短期实习或合作项目,组织大学生和企业中员工的交流等形式。运用真实工作预览(RJP)等方法降低大学生预期水平,使其预期水平趋于今后的实际工作。真实的小手册、影音资料或面对面沟通等多种形式都可实现实际工作预览。
在减少新员工主动离职实际行动的实现方面:企业可建立有效的沟通渠道。主动针对新员工预期方向和水平进行有效沟通,尽力满足其预期,在不能实现的情况下选择其他可行方式进行补偿。提供职业生涯管理帮助。企业应采取一些措施,加强新员工的`职业生涯管理和开发,以帮助其完成从组织社会化的磨合阶段向转化阶段的过渡。
4.2 个人层面
在抑制主动离职倾向产生的方面:个人可结合信息进行有效地整合以获得准确的期望方向和水平。如:参加就业指导课程的学习,主动参加实习,与社会企业中的人进行沟通等,利用网络等资源自主了解社会、职业和企业等。新员工在进入企业后,应主动收集企业的相关真实信息。如:主动反馈和信息收集,构建新的员工关系,自我行为管理等均为新员工主动调整期望落差的行为。
在减少新员工主动离职实际行动的实现方面:个人可在遇到期望落差后,利用职业生涯管理思想考虑,不要被近期现象迷惑。
4.3 以学校为代表的社会层面
在抑制主动离职倾向产生的方面:以学校为代表的社会可帮助大学生形成正确的职业预期。学校等社会主体应通过正确的教育、准确的信息,引导学生进行理性职业生涯规划与设计。加强复合型人才培养实践过程。与企业合作,让大学生在进入企业前提早接触社会,形成正确的职业预期,提升大学生的技能水平,使其成为新员工后能以最快的速度及最佳的状态完成组织社会化的过程。
5 结 论
本文分析得出新员工主动离职的原因所在,并从抑制离职倾向的产生和减少新员工主动离职实际行动的实现两方面入手,提出对新员工进行管理的具体对策和措施。 参考文献:
[1] 吉慧兰.企业年轻员工主动离职模型及风险对策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09(2):60-61.
[2] 加里•德斯勒. 人力资源管理[M].刘听,吴雯芳,等译.6版.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
[3] 李祖滨.把握新员工的心理周期[J]. Construction Material & Decoration,2009(6):44-45.
[4] 凌文 辁 ,方俐洛,白利刚. 我国大学生的职业价值观研究[J].心理学报,1999(3):342-348.
[5] 任慈,赵亮,魏亭.“80 后”新员工工作特征对其离职倾向的影响[J].价值工程,2009(12):139-141.
[6] Mobley W H. Intermediate linkage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job satisfaction and employee turnover[J].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1977(2):237-240.?
论文相关查阅: 毕业论文范文 、 计算机毕业论文 、 毕业论文格式 、 行政管理论文 、 毕业论文
酒店管理方面的毕业论文你参考下轻风论文网吧,非常多的专业老师,之前我就找他们帮忙的,呵呵还有些资料,你看下 关于酒店人才方面的市场经济条件下,酒店之间的竞争最终将归结为人才的竞争。但从实际情况来看,人才的高离职率,特别是优秀管理人才的频繁离职已成为制约酒店发展的瓶颈。酒店管理(论文),如何充分发挥管理人才的才能,提高其对所从事工作的满意程度从而降低其离职率已成为酒店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本研究在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基础上,将自我效能感理论应用于酒店行业。实证研究,分析了酒店管理人员自我效能感受个人属性和工作属性因素影响的变化规律,并探讨了自我效能感、工作满意及离职倾向三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为降低酒店管理人员离职率提供一些新的视角与途径。研究以酒店管理人员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共回收有效问卷190份,运用SPSS统计软件进行信度分析、探索性描述性统计分析、检验、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等,对相关研究假设和研究模型进行了验证。通过实证研究和理论探讨,得出如下结论:,酒店档次的差异和管理人员的性别、工作年限以及工作职位的差异均对酒店管理人员自我效能感有显著影响;工作部门对自我效能感没有显著影响。第二,酒店管理人员自我效能感与其工作满意度显著正相关;效能感和工作满意度均与离职倾向显著负相关。酒店管理人员自我效能感对其离职倾向没有显著的直接影响,主要通过工作满意度的中介作用对离职倾向产生间接影响。在实证研究的基础上,提出了提升酒店管理人员自我效能感的相关建议,并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酒店管理论文,还不清楚的话,自己看下轻风论文吧
离职的相关定量分析方法,即元分析,是一种对以往具有共同研究目的、相互独立的多个研究结果进行定量分析、合并分析,剖析研究间差异特征的统计分析方法。元分析能够提高统计检验的效能,解决单个研究间的矛盾,通过对研究问题的全面评价进而寻求一般性的结论。(一)文献抽样为了保证研究的完整性,本文通过以下两种方法完成对文献的检索:(1)以“离职”、“离职率”、“离职倾向”、“离职意图”、“离职意向”、“流失率”或“离职意愿”为关键词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和硕士论文全文数据库2000至2011年的文献进行检索;(2)以滚雪球的方式检索已获得文献的参考文献。共检索到期刊类文献226篇,硕士论文类文献516篇,去掉与本研究主题无关或是定性研究的文献,最终获得期刊类文献79篇,硕士论文类文献274篇,共计353篇。(二)编码以检索到的353篇实证文献为分析单元,分别对文献的研究视角、研究对象、时间序列、研究结果这4个方面进行归类和编码。以第一个独立研究作为基础,记录其研究的对象、时间、方法、研究结果中证实对离职具有影响的变量,变量对离职的影响作用(正相关/负相关,相关系数)。分析第二个独立研究时,4个方面的分析内容中如果有相同于前面研究的结果,则此变量计数加1;若不同,则新增一个变量,余则以此类推。运用元分析的方法对我国员工离职研究实证文献进行归类统计,总结出影响我国员工离职的诸多因素,总体上可以认同为个人因素、组织因素和外部环境因素三个方面。个人方面的个人统计学变量、工作满意度和组织承诺,以及组织方面的薪酬福利、培训与晋升是我国学者讨论的影响员工离职的几个主要因素,但普遍对于外部环境因素和员工离职关系的研究比较少。个人统计学变量方面,婚姻状况和离职关系的研究结果比较一致,未婚者的离职倾向比已婚者的离职倾向高;年龄、组织内任期、教育程度以及性别和离职关系的研究结果争议较大。工作满意度和组织承诺被普遍证实均与离职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但是对于工作满意度和组织承诺到底哪一个因素对离职倾向具有更大影响力的研究结果则存在较大的分歧。组织因素方面,薪酬福利水平、培训与晋升和离职的关系比较复杂,但是讨论薪资公平性和离职倾向关系的研究一致表明二者之间呈显著的负相关关系,这说明员工的离职倾向不仅受到绝对报酬的影响,同时也受到相对报酬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