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首页 学术发表知识库 问题

科技期刊发展现状

发布时间:

科技期刊发展现状

多媒体、网络技术与期刊编辑新变革 学术科技期刊的现状已不能适应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读者的多样化需求 ,多媒体、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将引发传统编辑手段的全面变革。学术科技期刊实现 全程电脑化的时机已逐渐趋向成熟。计算机技术的日新月异将使学术期刊编辑方法和手 段不会仅仅停留于简单的键盘输入和排版。目前,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的各种手段运 用于学术科技期刊的编辑出版发行,尚处于初始阶段,但不久将会全面而深入地展开。 学术性期刊/编辑出版/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 一 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在未来的几年中,各种计算机相关技术都会得到飞速 发展和应用,使计算机变得更加人性化,智能化。而多媒体技术与网络技术的迅猛势头 对传统学术科技期刊带来的影响尤为深远。 目前,学术科技期刊的现状已不能适应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和读者的多样化需求, 纸介学术科技期刊,以传统的方式办刊,不仅难以在市场经济潮流中站稳脚跟,而且也 正受到计算机和多媒体网络技术、电子报刊和电子出版物的挑战。学术科技期刊必须面 对社会发展的现实,转变传统的期刊编辑出版模式,迅速实施期刊编辑出版的计算机化 ,并逐步实现向多媒体、网络化编辑的转变和过渡。使学术科技期刊所承载的信息更加 高速、全面、方便、准确地传至读者手中。 按照常规的期刊出版流程,作者的稿件经编辑加工后,由印刷厂录入排版,打出校 样,经过数次校对,然后制版印刷。如果利用作者的磁盘文件,在电脑上编辑加工,则 可省去排版输入程序,编辑人员坐在计算机前改稿把关,减少了校对次数,却又同时减 少出错的概率,并且大大减轻由重复输入造成的精力和时间的浪费,缩短出版周期。 值得指出的是,随着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蓬勃兴起,越来越多的作者已不满足 于稿件软盘的寄递,而是希望用电子邮件把自己的稿件发送到编辑部的电子信箱中,出 版部门只要运行电脑中设置的E —mail程序,就可在计算机显示屏上看到作者的来稿。 在另一方面,计算机技术又始终处于高速发展的进程中。处理器速度不断得到提高 ,硬盘的容量也正以每年60%的幅度在增长,但是价格却在持续下降。1994年1兆字节 的价格为1美元,到1998年1 兆字节就只值5美分了。如果说, 以前阻滞我国学术科技 期刊电脑化进程的多为财经方面的原因,今天已经不成为太大的障碍。 问题主要在于,由于传统期刊编辑、出版和发行的配套运作已相对成熟,整个流通 程序比较固定和规范,而采用一种新的编辑形态,就意味要有相应的人员管理及工作运 作方式的变更。有些期刊编辑出版部门因此宁愿稳妥地在其固有领域及方式上保持观望 ,而不愿在这方面进行人员、资金和其他方面的投入,反映了一种认识上的误区。 应该看到,学术期刊实现全程电脑化已逐渐趋向成熟。而且,计算机技术的日新月 异的发展趋势还表明:学术期刊编辑方法和手段不会仅仅停留于目前较为普遍的简单的 键盘输入和排版。多媒体和网络的各种技术手段全面运用于学术期刊的编辑出版的前景 必将成为现实。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给予我们一个发挥创造力和提升人本身智慧能力 的机会。信息技术正在潜移默化地改造我们的听觉、视觉、嗅觉、触觉,改变着人类传 统的时空观念,社会运动方式,伦理道德观念和法律环境。这场席卷全球的革命刚刚从 改变我们的行知模式开始,正以坚定的步伐深入我们生活的每一个侧面,改造行业社会 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更改造着人们认识生活,思考世界的观点、方法。 二 多媒体技术是指用计算机对文字、图形、声音、动画、影像等多媒体信息进行综合 数字化处理的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主要应用于多媒体个人计算机、多媒体信息管理 系统、多媒体通信、多媒体电子出版物等,近期以来,运用多媒体手段来对学术科技期 刊进行编辑加工、行政管理和发行宣传,也成为一种显著的趋向。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将 引发传统编辑手段的全面变革。传统编辑方法与手段同多媒体技术结合后,将给未来学 术科技期刊的编辑工作带来全新的变化。 多媒体技术与计算机、网络技术、通信技术、数字技术的结合,使期刊出版工作过 程和学术科研信息传播不受时间、地点、国界、环境等影响,这将有利于提高世界信息 的流通速度,促进远隔重洋的各民族文化科技的及时交流。 多媒体综合了报纸、广播、电视等功能,将文字、声音、图像、动画等要素结合起 来,这一结合也成为学术期刊编辑、发行的一种全新

专家普遍建设世界一流科技期刊,亟须培育我国科技界自身的认同感,同时建立理性、科学和指标多元化的评价体系。比如,对不同类型、不同功能的期刊应区别对待,打破“唯SCI论”,推动国内优秀中文期刊与SCI期刊同质等效。引导应用类期刊不要盲目追求国际影响,而应瞄准国内重大战略需求来办刊。

一流学会,离不开高品质的学术期刊。中国卒中学会会长赵继宗、中华口腔医学会会长俞光岩等专家表示,全国学会是国内科技期刊重要的办刊主体,各个学会具有人才荟萃、参与国际学术活动渠道畅通等优势,但目前这些得天独厚的办刊条件没有得到有效的利用,应该向国际优秀同行学习办刊经验和经营发展之道,办好学术期刊,并探索建立符合我国国情、科学权威的学术期刊评价体系。

中国科协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书记处第一书记怀进鹏说,我国科技水平已跻身世界前列,学会和科技期刊迎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中国科协将把推动科技期刊建设发展作为一件重大任务,把品牌化、国际化、平台化的工作做好,通过更优化的交流方式、更有效的传播途径和更完善的评价体系,更好地服务科技工作者和创新型国家建设。

目前,《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已经由创刊之初的情报类内部刊物逐步成长为具有较高学术水平和上乘编辑加工质量、在学术界具有相当知名度和影响力的品牌期刊。《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声誉的日益提高来自于对期刊质量的高度重视,“强化质量意识,打造精品期刊”的理念始终贯穿于编辑出版工作的各个环节,成为全体编辑人员的工作准则。从强化质量管理入手,严把从投稿、审稿、编辑、校对到印刷出版发行等各个环节的质量关,力求将一份学术质量上乘、编辑加工规范、印刷装帧美观的精品刊物奉献给广大读者和作者。国际化、信息化、市场化已成为科技期刊发展的主旋律,科技期刊市场竞争日益加剧。面对挑战,为谋求刊物的可持续发展,两刊不断寻求改革和创新,突破旧有的办刊模式和思路。近年来,为适应信息化建设的需要,逐步建立完善了期刊管理系统和刊物的网站,从而大幅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方便了读者、作者和编者的交流与互动,扩大了刊物的影响力。为进一步增强刊物的时效性,缩短出版时滞,刊物数次扩版,中文版从80页扩充至240页左右,英文版则增加到240页。刊物的印刷装帧质量也不断提高,封面经过了几次设计调整,实现了学术性与艺术性的和谐统一,美化了刊物的外在形象。高度重视刊物的对外宣传与合作,与“中国期刊网”、“万方数据”开展电子版合作,实现了刊物的可持续发展。高度重视对编辑队伍的培养和建设,目前逐步形成了一支专业配制合理、编辑业务精良的复合型编辑队伍,为保证刊物的可持续发展奠定了良好的人才准备。回顾两刊的发展历程,放眼今后的前进方向,我们认识到“有所变、有所不变”的深刻含义——变的是传统的工作思路和模式,不变的是期刊质量这一永恒主题。今后,两刊将继续竭力提升品牌地位,再上新台阶、再创新水平、再达新高度,力争为推进理论创新、促进学术繁荣、推动科技进步做出更大贡献!

不要盲目追求国际影响,而应瞄准国内重大战略需求来办刊。科技期刊不仅是国家重要的战略信息资源,也是国家科技竞争力与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标志,建设世界一流期刊关系到我国在世界科技界的话语权。我国科技期刊多而不强的现状如何改观。《细胞研究》主编、中国科学院院士裴钢认为,要建设有国际影响力的期刊,一定要对标世界一流科学研究,多发表原创性成果,特别是在国内首创的原始性、突破性成果。这些成果将引领世界科技发展,也将成为提升中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打造国际一流科技期刊的关键。

科技期刊发展史

《湖南农业科学》是由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湖南省科学技术厅星火促进会和湖南农业大学联合主办的农业综合性科技期刊,创刊于1971年,至今走过了43年的历程。43年来,在主管部门和主办单位的关心、支持以及历届编委会的直接领导下,通过一代又一代编辑们的辛勤耕耘,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刊物的学术质量、学术影响和行业知名度不断提升。1988年获全国优秀科技期刊奖,1992年获湖南省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2000年获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CAJ-CD规范》执行优秀奖,2003年、2005年连续被评为湖南省一级期刊,2004年荣获全国优秀农业期刊一等奖,是全国科技核心期刊。先后被《中国期刊网》、《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中国生物学文摘》、《中国生物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数据库》、《中国农林文献数据库》、《中国农业文摘》等国内多家著名数据库收录,是《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万方数据库-数字化期刊群”全文上网期刊。通过多年发展,《湖南农业科学》作为全省乃至全国广大农业科技工作者学术交流和成果展示平台的作用日益凸显,也为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新成果,推动湖南农业现代化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生物学刊物是随着生物科学的进展而不断发展起来的。17~18世纪生物科学处于描述阶段,描述动植物的外部形态并加以分类。在这以后的时期出版的生物学刊物大多刊载的是博物学、自然史、动植物形态学的研究论文和评论性文章。在19~20世纪初,生物学的研究领域扩展了,分支学科越来越多,研究方法不仅是形态的观察,同时也开始了实验生物学的研究。在这以后的时期,生物科学刊物也随之变化。如1859年英国伦敦林奈学会创办了《林奈学会植物学杂志》(BotanicalJournalof the Linnean Society)《林奈学会动物学杂志》(Zoological Journal of the Linnean Society)。1903年巴斯德研究所出版了《巴斯德研究所通报》(Bulletin de LinstitusPasteus),该刊主要刊载有关微生物、免疫学、传染病等方面的研究论文。1923年英国生物化学学会出版了《实验生物学杂志》(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iology)发表实验生物学和比较生理学的研究文章。20世纪 40年代以后,尤其是1953年美国生物学家J.D.沃森和英国晶体结构分析学家F.H.C.克里克提出了DNA双螺旋结构的分子模型,英国生物化学家A.桑格完成了胰岛素A链及B链的氨基酸序列分析,生物学的研究进入了分子生物学的研究阶段。在这个研究时期后随之有关分子生物学、分子遗传学、生物化学、生物物理等方面的刊物不断涌现。1947年荷兰阿姆斯特丹的埃塞维尔生物医学出版社出版了《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学报》该刊现有存在在分10部分单独出版其中《生物能评论》《生物膜评论》和《癌评论》专载评论性的《文章生物能》《生物膜》《基因结构与表达》《蛋白结构与分子酶学》《类脂与类脂代谢》《一般问题》《分子细胞研究》专载研究论文。1967年美国普里南出版社出版了《分子生物学》杂志。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是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ISTIC)受国家科技部委托,按照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ISI)《期刊引证报告》(JCR)的模式,在与国际接轨的同时,结合中国科技期刊发展的实际情况,确定了在中国出版的1405种科技期刊作为统计源期刊,选择了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平均引用率、基金资助论文比例等十几种期刊评价指标,利用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十几年积累的丰富数据,编辑出版了《2001年度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这对中国广大科技工作者、期刊编辑部和科研管理部门能够快速地评价期刊,客观准确地选择和利用期刊提供了依据,也为广大科研人员和科技期刊客观了解自身的学术影响力,提供了公正、合理、客观、科学的评价依据。

科技期刊是一种发表自然科学及技术的杂志。按出版内容,出版方式,出版周期等多种方式发行。其主要特征有:连续性,时效性,创新性,渗透性等。

定义

期刊又名杂志,是定期或不定期的出版物。每期版式基本相同,有固定名称,用卷、期或年、月顺序编号出版。有专业性和综合性两类。

期刊一般具备以下要素:

(1)有统一和相对固定的刊名;

(2)定期或不定期出版,刊期在一日以上,一年以内,连续出版;

(3)有相对固定的版式;

(4)刊载多个作者,多篇文章,文章独立而不依附其他出版物的文章,按期发行;

(5)一般有卷、期货出版年、月。

科技期刊的主要特征

(1)连续性:定期出版,具有连续性,出版内容能历史地、系统地反映某一学科、某一研究课题的发展过程。

(2)选择性:各篇文章内容具有一定的独立性,读者在阅读时存在一定的选择性,可以随时翻阅。

(3)时效性:文章内容要求新、求快、求好。

(4)稳定性:有固定的作者和读者。

(5)创新性:内容要求新,介绍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新观点、新进展、新理论。

(6)深透性:科技期刊的文章具有一定的深度。

(7)复杂性:文章插图、公式、外文符号较多,排版难度较大。

科技期刊分类

(1)按期刊内容分类:综合性期刊、学术性期刊、技术性期刊、检索性期刊、科普性期刊。

(2)按出版方式分类:正规期刊、非正规期刊。[1]

(3)按期刊文献产生顺序分类:一次文献期刊、二次文献期刊、三次文献期刊。

(4)按期刊主管部门分类:全国性期刊、地方性期刊。

(5)按出版周期分类:可分为周刊、旬刊、半月刊、月刊、双月刊、季刊、半年刊,还有少数一年出版5期、20期的期刊。

(6)按载体形式分类:可分为印刷型期刊、缩微型期刊、声像磁盘型期刊、机读型期刊等。

(7)按刊登文章的写作方式的不同分类:分为著作类期刊、译文类期刊、文摘类期刊。

科技期刊发展之路

基于FPGA的信号发生器按键LCD模块设计 廖超平激光清洗技术的初步研究和应用 苏春洲,栾晓雨,王海军,袁晓东,叶亚云,Su Chunzhou,Luan Xiaoyu,Wang Haijun,Yuan Xiaodong,Ye Yayun基于SuperMap GIS平台的车辆跟踪系统设计 李琦,李子博,孙光民基于Excel VBA技术的调查问卷系统的实现 张茜浅析海南省技师学院《校园办公自动化(SOA)系统》的设计 陈印霁基于单片机的数字心率计设计 黄川X波段波导窄边定向耦合器的设计 王抗美分析调度优化的数据库管理 王鹏,王雪飞,吴亚明多元化计算机网络传输方式的解析 王岩Word在网页布局中的应用 杨柳,罗俊中小企业办公自动化系统(XPOA)的设计思考 马琴浅谈升级后的广电移动合作系统 殷菲虹,严芳服务器机房虚拟化建设实践与思考 唐宏维对电子数据现场获取存在问题的分析与探讨 王永刚地铁综合监控系统设计与实现 付芳蓉,戴军,洪超PPT课件中的色彩搭配 韩建彬CFK201319浅析Ontology及其与E-learning的关系 董栋浅谈网页设计中的艺术表现形式——艺术与技术相结合 许玲玲超声波风数据异常的分析和解决办法 刘永利浅论电子商务在我国国际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王舟光接入网ODN工程规划实例 方国涛,丁业兵,李安庆准能公司“光进铜退”网络改造方案分析探讨 徐琛无线网络最优接入的研究 屠子谦,Tu Ziqian《科技资讯》期刊投稿要求及说明工程测量内业相关关键技术研究 徐清园,孔繁雯应用RTK的线路测量技术研究 张兴元,魏国,王秀玲地铁隧道收敛监测方法应用分析 谭长瑞,张焱基于多波束测深的海洋测绘技术研究 罗杰林基于COMGIS的房产测绘信息系统总体架构设计研究 牛卫东广东某资源勘查项目中GPS布网及数据处理研究 江秀明基于GIS的地震专题图模版绘制 李雅静,赵颖,姜海GPS RTK技术在地质测量中的应用研究 张双,邓清卿,屈夷陵关于山区高速公路的桥梁设计问题探讨 吴星,虞建水电站有压隧洞开挖施工技术探讨 潘祥弟浅析桥梁设计中的仿生理念应用 宣秀珍浅析猴子岩水电站特大断面溢洪洞开挖施工方法 刘旭东浅谈混凝土裂缝处理 钱峰不同地震强度作用下导管架海洋平台的动力响应研究 胡欢焕,蒋建平宜昌某工程岩土勘察技术研究 汪俊,罗关俊,邓燕红,刘彦地下空间利用背景下的城市规划研究 胡婿解析建筑工程电气仪表安装施工要点 伏国运铝热连轧机大件牌坊卸车及吊装方案 陈鑫,黄昆峰基于感知悬架载荷的车辆防侧翻控制策略研究 王奥博,唐炜,赵喻贤汽车雾灯生产流程之精益改善研究 柯佚多管取样器常见故障及原因分析 王俊珠,刘碧荣中厚板铸机动态轻压下控制系统优化 张明辉,Zhang Minghui多层升降横移立体停车库钢结构骨架设计 马静,杨叶,黑正荣液固分离综合单元操作的研究 夏毅,张遥,曾昆,印炜琪,赵天文定位轴在立式转塔磨床上的控制方法 吴湘益基于Pro/Mechnaica的四辊卷板机机架优化 顾明慧高速泵控制系统的改造与应用 孙桂娟,赵洋,顾斌快速处理15MW汽轮机断叶片事故 戴国伟PLC控制技术在自动生产线中的应用 郭淳芳薄煤层托伪顶开采安全高效技术实践 温玉玺工业自动化仪表与自动化的控制技术 于杰工业自动化仪表控制系统的技术 刘敏影响中密度纤维板质量因素及控制探究 姜世明数控车宏程序的研究及椭圆实例加工分析 刘衍益浅析圆管带式输送机的特点和优势 裴红光谈浅掘进工作面的支护与完善 李世雄基于工作实践的水电厂发电控制程序研究 谢再军,侯仰东,彭俊玲火电厂输煤系统含尘污水的简易治理 田赣兰超大型潜孔弧门制造工艺研究 胡井林广州蓄能电站厂用电研究 江淑文分布式发电对配电网继电保护的影响 张杰,李兵垂直单管顺流式采暖系统中立管流量偏差对室温的影响 王莉,柳昊洋,许鹏远实现300MW机组停炉不停机功能的方案探讨 霍凤武,李娜智能化变电站10kVPT计量绕组容量选择研究 王爽,周运波浅谈“智能钥匙管理系统”在紫坪铺电厂的应用 龚晓琴,刘江武一起660 MW汽轮发电机转子匝间短路缺陷的查找与分析 高勇变电站标准化红马甲设计 陆强,丁宇海,LU Qiang,DING Yu-hai谐波对高压输电线路的危害及治理探讨 王洪亮火电厂锅炉引风机故障分析及研究对策 孙鹏浅谈输电线路防外力破坏的方法 姚红刚CFB锅炉煤泥入炉系统的优化设计及应用 赵宗花,王文峰,马志鸿继电保护在智能变电站中的改革与应用 达俊电气化铁路接触网故障分析及防护措施探讨 李涛地市级电网零序电流保护的整定计算分析 康雪琴CFB锅炉高压流化风机节能改造 李思平并联电抗器组合式消弧线圈的特点及其在潘一矿的使用 李红,陈超矿产资源评价理论与方法分析 刘蓓蓓近20年玛多县土地沙漠化时空变化特征分析 郑标,殷青军,李文奇,余金林,刘金锋,ZHENG Biao,YIN Qing-jun,LI Wen-qi,YU Jin-lin,LIU Jin-feng城市生态环境规划的原理与模拟探析 高波苏鲁超高压带的研究现状 曾敏敏,王泽利,陈双艳,何智浩,赵远方大兴安岭林区可持续发展的几点构想 张逢彬城市轨道交通减振降噪措施分级比选研究 张朋成,王雨,曾仲毅,Zhang Pengcheng,Wang Yu,Zeng Zhongyi农村环境污染对三农问题的不利影响及对策分析 李新阳公路环境保护的必要性及保护措施探讨 吴莉浅析人造板甲醛释放来源和部分检测方法的影响因素 王首忠,田泽华汽车尾气PM2.5对人体健康危害的处理措施 黄妹,林黄果,豆红波青果的综合利用 谢惠波,杨艳,苏红卫,陈润,袁箐,马小英,郑小玲供水管网工程造价控制及可持续发展研究 赵浩辰电力工程造价管理与控制 陈聪有关电力安全施工管理的几点思考 黄超浅谈景电灌区泵站水泵机组震动及运行管理措施 张明慧建筑机电安装施工技术管理研究 史建伟汉中电网“调控一体化”项目实施研究 李阳工程项目管理模式探讨 吴启春,程阳,周玉洁森工企业效益量材法的实施 杜玉娟,肖建北,牛志权,卫元河,王金丽如何降低线损提高电力企业经济效益 宋洁浅析电力行业开展职业技能鉴定的重要性 祁爽企业班组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赵菁,韩波浅谈维修养护企业应如何抓好安全管理 黄永刚焊接新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设计 金燕校企合作管理模式研究 曹娣,吴慎将,张海庆,Cao di,Wu shenjiang,Zhang haiqing以应用引导工科《线性代数》教学的研究 白梅花运用技术量化评价方法提高普通高校游泳教学质量分析 郭爱民,朱静Multisim10在核电子学课程设计中的应用 刘丽艳,赵修良基于高校困难学生认定工作现状调查的思考 王彦加强高职院校体育课教学质量对策分析 李明昊操作系统实验课程分层次教学方法研究 李红林,徐坚,兰美辉,刘昆,Li Honglin,Xu Jian,Lan Meihui,Liu Kun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模式的协调 王莹浅谈技工学校教师素质 王英项目化教学在计算机教学中的应用 陈钊华神经内科临床护生带教思考与实践 曹静我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教育的改进策略思考 梁海珊学校体育隐性课程的开发策略研究 王建浅议我国高等院校教师素质 徐秀丽,杨娟,刘宝林浅谈农村幼儿园班级管理 尹召霞职业院校语文教学问题探讨 董吉娜浅论大学里计算机理论的教育方法 江琼琴,高迎斌,金焱明“核环境治理工程”课程建设的经验与思考 曹锦佳,刘红娟,单健,康玺,Cao Jinjia,Liu Hongjuan,Shan Jian,Kang Xi高职院校环保类专业的建设与探讨 周子鹏电路实验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 李翠英从「モ一娘。」的读法看日语缩略词的缩略规律 陈莹某卫生类高职校企合作现状探析 潘鹏旅游专业快乐教学策略分析 甘露经济管理类实验室建设问题的探讨 周春梅浅谈各学科在音乐欣赏课中的综合运用 周晶浅谈高中艺术生的化学教学 刘保荣浅谈高校实验室管理 张克浅谈“数控加工工艺与编程”课程的教学方法改革 费姝霞,王宏霞浅谈新课标理念下如何在数学教学中突出学生主体地位 王建昌浅谈如何高效完成初、高物理教学的过度 陆新忠体育游戏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作用 郁佳园应用型本科高校商务谈判课程实训教学探索 李玲玲论高职院校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 杨雪浅析肿瘤实习医科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 王晓莉,熊伟《电气类数学及应用》课程教学研究 陈海峰以案例为中心的《环境卫生学》教学新模式 罗皓,唐焕文,邵军丽应用型本科“产、学、研”合作教育模式研究 陈树平,梁咏梅高职院校职业技能鉴定机构质量管理体系的构建 刘晓燕《电子商务》课程教学研究综述 方芳大革命前(1661~1789)法国社会状况的特点及启示 冯德昕,Feng Dexin高等职业教育教材选题策划初探 牛晋芳海南省建设用地报批地块统一编码存在问题及实现方法探讨 陈美无平方因子数倒数和问题的几个估计 张艳娜赴德国InWent学习见闻 孙祎教育支出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基于LMDI模型 段玮装备健康管理技术研究与展望 赵以顺,吴飞,管旭军罂粟替代种植合理化探讨——以澜沧县桉树种植为例 陈彬,杨玲汽车维修专业学生就业应对策略 宋飞关于高层建筑物业管理消防安全工作的探讨 高源唐山市城乡体育公共服务体系的一体化探究 曹英浅析机场运行指挥体系管理 付连伟土地财政模式面临重要拐点分析 周璐平行文本在金融英语汉译中的应用 李晶晶,王慧莹论策划编辑服务能力的重要性及服务能力提高的方法 王若明固原市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突出的方面及建立长效机制推动文化建设 王宁霞中国大学生方程式汽车大赛成本分析报告 李晔,从光好,Li Ye,Cong Guanghao自动气象站防直击雷技术的改进 王慧,胡晋,胡新凯区域品牌形象塑造的影响因素研究 宁冉发达国家应急救援管理体系分析及对福建消防部门的启示 邱凯旋装备维修保障能力评估指标体系与方法研究综述 沈剑,黄定东,赵大磊论职业指导在促进大学生就业工作中的作用和重要性 庄艳阳试从积极心理学角度看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 陈新颖网络技术在图书馆工作中的应用体现 聂俊涛浅议乡镇图书馆建设的缺失与补救方略 刘文凤浅议微信在图书馆的应用前景 马骥浅谈高校图书馆勤工助学的意义及管理方法 卢晓何 Linux在嵌入式操作系统中的应用 钟华数字滤波器网络结构的SIMULINK仿真 甘庆玉,Gan Qingyu面向逆向工程中点云数据的处理与精简方法 许岚汽车多功能语音监控系统设计 王波,郑鹏飞关于建设智能变电站的问题研究 徐乾,徐宝库IPG YLP系列脉冲参镱激光器的单片机控制 王国运数字电视节目指南EPG的实现方式 张晓强驾校内场智能教练系统模型的初步设计 赵猛,宋震移动存储设备使用过程中的风险及管控 范晓明利用Excel软件中VBA批量计算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 王悦东,阎毅,张华PLC变频供水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汤立刚正交实验法优选99mTc-Gd-DTPA-BMA的标记条件 王华丽,曹丰物联网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与发展趋势 韩志君浅析网络审计 林丁国基于web的高校毕业论文档案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 江小华大学新生入学教育游戏设计探讨 许文俊,宋珠东,黄奕达,李一媛电子商务的安全分析和Java实现 罗兴荣全自动无人值守换热站及热网监控系统 张云锋无线设备监测系统设计与应用 王丽LTE网络中的VoIP语音实现 方国涛岚皋县佐龙镇正沟村WLAN无线网络覆盖方案 袁法,Yuan Fa基于江苏某市实践的平面控制测量技术研究 王立国市政道路路面采样测量技术研究 顾汉忠地形图数据库设计与数据录入维护研究 刘利清基于云计算的摄影测量数据处理模型设计研究 蒋昌晶凤凰颈闸垂直位移观测方法的探讨 万进桃,Wan Jintao海洋多波束测深技术应用研究 廖剑波水下不分散混凝土配合比应用研究 詹思卵石地层及入岩地下连续墙的设计与施工 孙孝林,祁志强,谭昌军,黄仙坤关于水利堤防工程软土地基处理的探讨 于权超长预应力束张拉损失分析及预应力连接工艺 唐维东海堤地基承载性状研究 宣杰,蒋建平简支系杆拱钢管拱拼接安装测量方案 庞佑涛工业建筑色彩研究 张姝建筑防火中外墙保温材料防火性能的重要性 贾令龙浅析新材料应用与现代建筑结构技术的创新 徐朝富中心组合设计法优化CuCl2为活化剂的茶梗活性炭制备工艺 李素琼,王焕涵,Li Suqiong,Wang Huanhan乌石化常减压蒸馏装置腐蚀调查及分析 唐应彪,Tang Yingbiao综采工作面刮板运输机的安装及试运转的研究 翟智哲,张锡鹏,徐泉矿用液压千斤顶泄露相关事宜及对策 苏伟,刘朋张力控制对冷轧轧机带钢厚度控制的影响 赵兴华用平行流电积技术处理废电解液研究 张伟提高静电除尘器效率的措施与途径 王兆明刃板型钢的生产 宋翊电动汽车的发展趋势分析 郑孟用户宏程序加工实例 郝晓飞软齿面齿轮传动的应用一例 丁鸣浅析张力计工作原理 宋丹,李文波浅析消除铸轧卷质量缺陷的措施 吕文斌钢结构与搅拌设备机架设计论述 薛水明深加工制冷系统的节能方法探讨 万其乐,朱世龙,王平多绳摩擦式提升机罐道钢丝绳导向座的改进 柴占彪,王文华浅谈车床震动问题的解决措施 孙雪娜,张述江,肖红梅基于VB的四辊卷板机辊位精确控制研究 敖峰浅谈智能化家电产品 吕伟TDC(数字时间转换)测量技术在飞机机体变形上的研究 何超浅析FANUC Oi-D机床主轴换挡方式及含义 谢贺年,Xie Henian机电一体化的发展与应用 王霞,Wang Xia探讨液体膨胀机在内压缩流程空分设备中的应用 孙阳,孟凡华火电厂锅炉安装工程施工组织设计分析 熊柳智给水加氨设备自动化改造工程实例 武友根电力大客户负荷用电负荷预测 史焕弘,毛倩倩小波变换在面波去噪中的一些应用 郝建奇,Hao Jianqi锅炉汽包水位计量误差分析及校正 袁明根发电机封闭母线穿墙隔板发热原因分析及解决方案 施明礼,朱晓军矿用变频器漏电检测系统分析 张先华,张磊,孟庆凯,何辉某发电公司1000MW机组锅炉送风机故障跳闸的原因分析及处理对策 卢伟翔TCR静止型动态无功补偿装置应用 陈淑丽,佟维威浅析轿车电器常用维修方法 许佳云浅谈我国港口节能减排 李宗泽,熊如东水泥窑废气污染防治的几个问题 邓加宏冬暖式蔬菜大棚种植对寿光气温的影响研究分析 徐风霞,高学芹,张爱玲,郭春香农村沼气使用情况调查报告 岳效飞配网自动化管理的探析 於永攀探讨住宅工程分户验收的质量控制 钱峰水利水电工程施工技术及质量控制研究 李永锋建筑混凝土施工现场监理工作探讨 王飞尔基于铁路建设工程管理问题与对策的研究 陈曦环境监测仪器设备的检定管理初探 王晓伟3S技术矿产资源勘查与管理中的应用 高闻宇,王志远,李德忠,Gao Wenyu,Wang Zhiyuan,Li Dezhong矿山用电系统可靠性安全现状研究 甘泽加强高校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探析 徐波轧钢厂电气设备综述及其管理维护 丛绍华柬埔寨甘再水电站运行维护管理综述 石全建筑工程管理中的成本控制 谭纬数据挖掘技术在电力管理和分析中的应用 肖文英,张振飞采运企业原条检验地方标准的实施应用 矫全彬,刘新刚,赵菊芳,王林,孙志刚,韩英霞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培训模式的构想 鲁燕,孔庆伟,高大明新媒体时代茶企业网络创新销售模式探究 李欣欣浅析网络时代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创新 黄华浅谈优化员工绩效管理办法 助力“集约化”体系建设 俞益春精益生产在A航空企业的应用 刘柳,樊琳江苏企业自主创新的金融扶持政策研究 杨海波党支部工作积分制考核的思考与实践 史明南探索电子商务在体育用品行业的发展 钱小红师生互动关系视角下的高等教育多媒体应用的思考 梁海珊职业院校机械专业课程考核的现状与改革——以宁夏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为例 杨叶,赵润良,马静职业教育品牌化思考与构建 奚亚洲本科工程教育实践教学现状及深层次形成原因剖析 吕静概率理论的应用实例 白梅花基于问题解决的创新教育理论研究探析 黄光荣计算机听打录入技术 蔡文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执行情况回顾与思考——以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为例 崔卫芳,刘旭,赵磊,王志刚运用多种激励性评价方式优化高职课堂教学 周丹浅谈计算机基础课中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应用 吴丹,罗俊促进职业教育教师实施项目课程开发的探索 史春红《工业炸药》课程教学法改革探讨 王瑾专业教师任班主任的认识 李炎,张健,Li Yan,Zhang Jian《PLC应用技术》教改探索与实践 马州生大学公共英语教学中跨文化意识培养的策略 李峥高校电子实验室的规范化管理探讨 任守华,马秀莲,孟洁,张品秀改革人才培养方案,公共类课程先行 罗丹浅谈校友录系统设计 符宇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将校企合作落到实处 蔡敏对张景中数学教育思想的诠释 何淑芬“美国精神”在高校公共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探析 黄日明高校实施课内外一体化体育俱乐部教学的意义与困境 宋忠良高职院校体育教学中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探析 葛建生结合中学生心理特点,提高生物教学效率 孙晓红浅谈提高机械专业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张淑晴浅谈体育教师如何更好的说课 刘文军论计算机等级考试与计算机应用基础教学改革——以高职非计算机专业等级考试为例 马琴完善约束机制才能提高中等职业学校课堂管理水平 张贻莎新时期高职院校财务管理工作探析 杨雪信息化教学在单片机课程中的应用 陈东焰有效率的练习钢琴 张茜基于SolidWorks的《机械制图》国标工程图技术 马静,赵润良如何提高低年级学生识字的时效 袁鹏霞浅谈体育课上如何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 孙杏芳大学课堂应该如何学习 董菊明高校课堂教学管理探索 邢林高校课程考试管理研究 付英杰工学结合课程中网络化辅导模式的探讨 王咏梅,Wang Yongmei浅谈大学生科技创新中的师生互动 涂艳蓉,裴彦斐提高小学德育实效性浅探 王仕魁,谢彦波,王河滨关于高校智库建设的思考 李伟高职学生英语学习中的母语负迁移现象探析——以句法错误为例 干映锋自主学习在环境微生物检测实验中的应用 胥成浩,龚明福,Xu Chenghao,Gong Mingfu影响课堂教学效果的因素分析 邢林基于职业能力与职业素养融合的汽车电器设备课程教学实践 张立关于尺寸链原理在技能大赛中应用的思考 姚辉浅析深化经济改革必须注重的二个领域 唐亚敏苏州社区居民科学素养与科普现状调研——以苏州大学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部“科普志愿者进社区”活动为例 龚学锋学生评教在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卢秋菊新闻写作相关问题分析 郑国玲电力科技期刊编辑如何适应数字出版时代 陆莹独立学院学籍处理案例的整合与分析——以中国传媒大学南广学院为例 单彩云,郭晓静,滕飞,Shan Caiyun,Guo Xiaojing,Teng Fei2012年世界非织造布生厂商40强过滤材料产品 陆荣生,赵殿栋,陆海岸,严志波,顾钰良浅析政府专职消防队员发展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邱凯旋汉越十二生肖动物词语文化内涵的对比分析 裴氏恒娥小学生体质下降的主要原因及教学对策 王洪浅析新形势下一体化教室的文化建设要求 赵洁浅谈农委车队车辆调度管理工作 陈寿宝民航空管运行不安全因素调查研究 张红仓雷雨情况下的空中管制指挥探析 段金国老年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手术患者的术后康复护理 田润,沈旭慧克服自身瓶颈,迎来高职音乐就业春天——浅谈现阶段高职音乐教育现状 崔瑜关于国民经济管理制度理念创新的思考 周春梅工科院校研究生就业现状调研分析与对策研究——以广东工业大学2012届毕业研究生为例 王舒书上海废旧衣物回收现状初探 郭亚文,姚钰,万小娟,黎彬有限空间年龄结构种群模型一个新的间断Galerkin方法 岳红格,郝惠娟,Yue Hongge,Hao Huijuan环保部门形象塑建的媒体沟通策略 蒋澄宇,李文青凸函数与Jensen不等式 覃平阳,Qin Pingyang浅谈职业技能大赛对高职师生的影响 张爱芳狄金森诗歌中隐喻的认知研究 甘小群从夏洛蒂·勃朗特看简爱的双重性格 郭玥公共图书馆老年读者服务工作之我见 马丹阳浅论中医药高校图书馆的文化建设 治丁铭浅析高职院校图书馆的服务创新 毕蓉历史感悟未来镌刻发展辉煌——辽宁科技大学校史馆的建设理念与特色 王霞,高兴体育高职院校图书馆的现状及发展对策 邓娉现代医院图书馆知识服务探讨与实践 区雨齐,王秀华,Ou Yuqi,Wang Xiuhua探析公共图书管理中的社会责任 夏建华从CALIS谈中国图书馆联盟发展之路 胡勇祥信息动态

摘要:佳木斯市是黑龙江省东部区域中心城市,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如何积极加快推进佳木斯市区域中心城市建设和发展,对于城市经济及区域经济的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从佳木斯市建设区域中心城市现实基础出发,探寻中心城市建设存在的不足,并对加快推进中心城市发展提出了相关建议。关键词:佳木斯;中心城市;建设一、建设佳木斯区域中心城市的现实基础(一)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区域统筹能力逐步提高2016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450332万元,三次产业结构比重31.3∶21.5∶47.2。“十二五”期间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0%。“十二五”期间累计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97.3亿元,年均增长14.5%。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104.8亿元,年均增长20.2%。同时,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完善,居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不断提高。2016年,佳木斯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632元,同比增长6.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912元,同比增长6%。2016年城乡居民收入倍数比缩小到了1.77,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28.8%、农村居民为33.3%,城乡协调发展为中心城市建设奠定了较好的现实基础。(二)服务业较快发展,成为中心城市建设的重要引擎2004年佳木斯市服务业增加值实现超百亿元,2010年超过200亿元,2013年突破300亿元,2016年实现服务业增加值399.1亿元,同比增长9.6%“十二五”期间,佳木斯市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9.2%,占GDP比重保持在40%-50%之间,占比一直处于全省第三名的位置,显示了较大的发展潜力。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进一步完善了城市服务功能,成为近年来佳木斯市中心城市建设的重要推动力量。(三)打造立体综合交通中心,中心城市交通辐射力显著增强佳木斯市是黑龙江省东部地区的交通枢纽和客货集散中心,已初步形成了开放的水、陆、空立体通道网络。水运通道有:国家对外开放一类水运口岸5个,中方船舶可从同江、抚远口岸出发,经俄罗斯尼古拉耶夫斯克港出海,进入我国各沿岸港口,或通过鞑靼海峡进入日本海开展国际江海联运业务。铁路通道有:东部地区最大的铁路运输编组站,境内有哈佳、佳鹤、图佳、佳富、前抚五条铁路干线通往全国各地,目前,同江跨境铁路大桥、哈佳快速铁路全速推进,哈佳既有线电气化改造,牡佳客运专线开工建设,快速铁路交通网络日臻完善。公路通道有:连接相关节点、产业园区和边境口岸的多条国省公路干线。鹤大高速佳木斯过境段、佳木斯公铁联运客运枢纽站正在开展前期建设工作,有力地提高了公路承载能力。航空通道有:黑龙江省东北部唯一的国际空港,以哈尔滨国际机场为枢纽,齐齐哈尔、牡丹江、佳木斯、抚远等支线机场为节点的国内、中俄、中欧等多条航线。(四)产业项目建设稳步推进,中心城市产业集聚功能初显“十二五”期间开工项目超过1000项。2016年,开复工产业项目903项,完成投资410亿元,同比增长10.9%,占固定资产投资的70%;竣工投产项目600个以上。建设泉林秸秆综合利用、万达广场城市综合体、百威英博啤酒等一批投资规模大、产业带动力强的重大产业项目,绿色食品工业和装备工业等主导产业支柱作用进一步增强。建材业绿色、节能、低碳化改造取得明显成效,纸业振兴初露端倪。佳木斯综合保税区、同江跨境经济合作区等平台全面推进,各级园区的项目承载和产业集聚功能进一步增强。二、佳木斯区域中心城市建设中存在的不足(一)城市群间的经济联系及产业分工协作较弱目前,黑龙江省东部地区城市群还处于初期发育阶段,城市群缺乏系统的协同指导,城市群中双鸭山、七台河、鹤岗等资源型城市较多,产业类型趋同,各城市发展主要依靠资源禀赋条件与历史发展基础,而不是城市之间的产业分工协作,城市之间产业联动发展动力较弱,佳木斯市作为区域性中心城市,其城市功能和经济发展水平尚未达到引领区域发展的程度。(二)城市特色品位彰显不够充分目前,佳木斯市的城市形象不够鲜明,尚未形成记忆深刻的城市特色。松花江在城市规划建设的优势没有得到充分有效的发挥,高寒地区滨江城市风貌特色不明显,冰雪文化、知青文化等在城市建设中彰显的不够充分。作为中心城市,佳木斯在城市文明和城市文化影响力方面还有较大的作用空间。(三)服务资源布局有待优化从目前来看,佳木斯市作为区域中心城市,其综合服务功能还不够健全,相应的配套设施建设较为滞后。调查中发现存在的问题主要有:一是城市交通特别是市中心交通拥堵现象较为突出;二是旧城区街道狭窄,市政管线老化严重,超出城市承载能力;三是城区排水系统尚不完善,造成部分路段雨天积水严重;四是优质的学校、优质医院过于集中于旧城区,优质资源分布不均衡现象十分突出。城市相应的配套设施建设及优质服务资源布局有待进一步均衡、优化。三、加快建设佳木斯区域中心城市的相关建议(一)坚持科学规划,扎实推进中心城市建设2017年,国务院批准《佳木斯市城市总体规划》,建议政府科学、有效、可持续地组织实施《总体规划》,统筹做好佳木斯市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的各项工作,强化与周边资源型城市之间的职能分工与合作,逐步把佳木斯市建设成为经济繁荣、和谐宜居、生态良好、设施完善、特色鲜明的现代化区域中心城市。(二)突出交通优先,打造完善立体交通网络进一步加强铁路、公路、民航、水运等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优化城际与城市路网系统,构筑以佳木斯市区为中心,公路、铁路、航空、江海联运无缝衔接,横贯东西、连通南北、覆盖城乡、辐射周边、沟通内外的立体交通运输网络。(三)优化服务资源布局,提升中心城市功能一是优化城市发展布局,旧城区进一步完善金融综合服务功能;城市西部区域依托行政文化中心,着力提升服务功能,重点建设商务中心,物流基地和休闲旅游服务基地;城市东部区域围绕工业园区,建设制造业核心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城市南部区域,围绕高教园区、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和四丰山景区重点发展生态休闲区、新型商住养老区,保护好四丰山生态区。二是提升城市承载能力。进一步加强城市道路、供水、供电、供气及环保等基础设施建设,合理布局教育、医疗等优秀服务资源,积极改善人居和休闲环境,加快人口集聚。三是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推进大城市战略,强化佳木斯主城区对周边的辐射带动作用。(四)弘扬特色文化,打造中心城市品牌加强城市文化设施建设,突出弘扬赫哲、抗联、知青、生态、边疆、冰雪文化等地域文化特色,形成精品旅游品牌,不断提升文化品位。注重城市形象设计,将城市发展理念、城市规划和城市文化有机统一起来,充分发挥松花江在城市规划建设中的作用,展现高寒地区滨江城市特色,逐步打造鲜明城市特色品牌。(五)加强联系协作,形成建设中心城市的共同合力按照“规划共绘、交通共联、资源共享、市场共建、产业共兴、环境共筑”的总体思路,在东部城市群建立联系协作的良好机制。共寻发展之路,突出各自城市发展优势,加强产业分工协作,寻求发展共赢的合作模式。以佳木斯中心城市为引领,共同推动黑龙江省东部地区经济协同发展。作者:田野村镇银行对农村经济发展的影响机械电子产品功能设计发展研究国际碳金融发展对碳金融发展的启示董事责任保险制度发展与建议农村互联网金融发展分析新时代互联网的应用与发展民族音乐市场化发展探讨体育科技期刊发展与优化党史党建下的建设分析地方特色经济发展研究 更多关于工程/服务/采购类的标书代写制作,提升中标率,您可以点击底部官网客服免费咨询:

《安徽农业科学》《安徽农业科学》杂志是安徽省农业科学院主办的综合性农业科技学术期刊,创刊于1961年1月,由《安徽农业科学简报》和《安徽农学院学报》合并而成。创刊之初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和安徽农学院共同主办,邮局公开发行。1963年起改为双月刊,同年7月改为由安徽省农业科学院单独主办。1964年第4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为刊名题字,这一阶段共发行29期。1966年6月,因“文化大革命”被迫停刊,1979年下半年经安徽省委宣传部批准复刊,并改为季刊。1979年至1980年内部发行,主要是赠阅。1981年至1983年编辑部自办发行,1984年起改为邮局发行,至1988年底,这一阶段共发行38期,另编印《水稻数量遗传论文专辑》1册。20世纪90年代以后,中国相当数量的学术期刊,特别是省级学术期刊,面临着由政府拨款办刊向自筹资金、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走市场化办刊之路的转型期。学术性科技期刊,尤其是综合类学术期刊,由于涉及面广,读者面窄,发行量少,经济效益差,引发了学术性科技期刊的生存危机。在这种背景下,1998年编辑部着手改革,从期刊办刊理念、市场定位、发展战略、运行机制、管理措施、编印质量、队伍建设几个方面进行。3年后效果显现,《安徽农业科学》的来稿质量、编辑质量、印制质量大为改善,在国内的学术地位提高。1999年改为双月刊,2005年改为月刊,2006年改为半月刊,2007年改为旬刊。《安徽农业科学》早先主要刊登安徽的农业应用研究文章,刊登全国范围的农、林、牧、副、渔业基础理论、应用研究及农业经济研究、农史研究等与农业有关的论文,设有农业基础科学与方法、植物生理·生化、农业生物技术、农艺、园艺·园林·林业、土壤肥料、植物保护、动物科学、资源环境、农业经济等栏目。《现代农业科技》《现代农业科技》杂志,创刊名《农林科学实验》,1972年1月创刊。月刊,32开本,30页,定位为农业科普类期刊。由当时安徽省农林科学研究所主办,由综合组下属的编写组负责编辑出版。从1990年第4期到1994年第4期,杂志定位为农业科普类期刊,月刊,32开本,由安徽省农业厅推广发行,发行量最大时每月达10余万份。1995年,根据当时农业生产与农村经济发展以及刊物征集广告的需要,更名为《安徽农业》,月刊,16开本。改版后,年广告额增加,由过去的零广告逐渐发展为“刊满”状态。盈利模式由过去单一靠发行途径拓展为“发行+广告”新模式。2005年后,考虑到网络的普及对科普期刊的冲击,以及农村留守人员多为老弱病残的现状,在农业科普类期刊整体下滑时,申请调整为农业技术类期刊获准,同时更名为《现代农业科技》,刊期由月刊改为半月刊。盈利模式进一步拓展为“发行+广告+信息加工费”。《现代农业科技》转型后,成为安徽省发行量最大和广告额最多的农业杂志。合作期刊《农技服务(配套光盘)》《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农业科学与技术)《河北农业科学》《畜牧与饲料科学》

科技成果产业化发展研究现状论文

新形势下,我国对于科技成果转化工作做出了积极的探索,在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推动科技成果产业化方面进行了重大部署,出台了一系列有利于技术成果转化的政策,取得了不少成绩。

(一)技术市场发展良好

我国技术市场充分发挥配置科技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围绕产业结构调整和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着力推动技术转移和成果转化,引导和支持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大批科技成果通过技术市场交易实现了经济价值,技术市场合同交易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发展势头。2011年,我国技术市场全年共签订各类技术合同256428 项,成交金额4763亿元,同比增长11.7%和21.9%。合同成交金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 1.0%,占全国 R&D经费投入的54.8%,较2010年分别提高0.03个百分点和3.00个百分点。技术合同质量继续提高,平均每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185.7万元,同比增长9.3%。我国技术市场继续保持稳定较快的良好发展势头,经过多年发展,中国技术产权交易正变得日益活跃,成为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助推器”(万金荣,2006),为助推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发挥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二)高技术产业和产品发展势头良好

高技术产业是国民经济的战略性先导产业,发展高技术产业对于加强科技对经济支撑作用,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意义重大。2011年,我国高技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总产值创历史新高,突破了 8万亿元,达到 88433.9亿元,比上年增长18.4%,实现利润5244.9亿元,增长7.5%。2008年因受金融危机影响,高技术产业总产值增长率降到最低的5.0%(按可比价计算)。2009年以来高技术产业总产值增速开始逐步回升,至2011年增速达到18.4%(表4-4)。

表4-4 高技术产业总产值及实现利润情况

资料来源:历年《中国统计年鉴》。

高技术产品具有高研发投入、高附加值的特点。高技术产品的产生与在国际市场上的占有率,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一个国家的科技实力及高技术产业化的能力。2011年,我国高技术产品贸易基本从金融危机的影响下走出,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和进口额分别达到5488亿美元和4632亿美元,进出口总额达到10120亿美元,产品贸易顺差进一步扩大,达到856亿美元,均为历史最高水平(表4-5)。从增长率看,出口额、进口额和进出口总额分别比上年增长了11.5%,12.2%和11.8%。从贸易出口的主要方式看,虽然加工贸易(包括进料加工贸易、来料加工贸易)仍然占主要地位,但是其比重不断下滑,而一般贸易比重逐步上升。随着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进一步深化,一般贸易所占比重仍然有较大上升空间。

表4-5 高技术产品进出口情况

资料来源:历年《中国统计年鉴》。

(三)实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的政策和计划

我国有关政策法规在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和内在机制方面起着越来重要的作用。为了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中国出台了一系列法规和政策。除核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1996年)以外,还包括各地的科技成果转化条例,促进高新技术开发区、科技园区、科技中介机构、中小企业、民营科技企业发展的政策规定,与科技相关的知识产权保护和科技奖励等方面的政策法规以及星火计划、火炬计划、“863”计划等一系列高技术产业发展计划,为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起到了很好的规范和指导作用。

伴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科技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我国政府不仅仅局限于已有的政策法规,还在不断地调整和修订相关政策,并制定适应不同历史时期经济发展需要的科技发展计划,取得了显著成效。如:2011年,实施宽带移动通信、数控机床等重大专项推动成果应用和产业化,依据《关于加快发展民生科技的意见》加快民生相关科技成果转化应用,通过《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实施方案》强化对科技企业的资金支持力度。此外,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加大了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支持力度,新型产业创投计划累计支持设立61家创业投资企业,投资创业企业108家。这些计划在促进科技、经济相结合,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产业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四)科技服务体系日趋完善

科技服务机构是科技成果转化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力量,是转化、扩散科技成果和有效配置科技资源的重要渠道。近些年我国科技服务机构发展迅速,为科技创新和科技产业化作出了重要贡献。截至2011年底,全国共有孵化器900多家,孵化器企业3.6万家;全国已成立技术交易服务机构2万余家,常设技术交易场近200家,国家技术转移示范机构202家(2011年新认定68家);全国生产力促进中心总数2000多家,其中国家级示范生产力促进中心241家;火炬计划特色产业基地284家(2011年新增36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38家(2011年新增3家)、科技兴贸创新基地58家、国际大学科技园86家;创业投资机构700多家,还有相当数量的科技风险投资中心、科技评估机构、专利代理机构、科技招投标机构、各类行业协会、专业技术协会等都取得了快速发展,已经初步形成了符合中国国情的、功能较为完善的科技服务体系,为推动我国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发挥了重要作用。

(五)加大了科技成果转化方面的资金投入

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国家各级政府加快了科技产业化环境建设的步伐,加大了科技产业化资金投入。2010年,国家级火炬计划5428个项目共落实资金730.8662亿元,其中来自政府资金22.6685亿元,企业自有资金470.8162亿元,金融机构贷款资金162.4995亿元,分别占到位资金的3.1%、64.4%和22.2%。国家级星火计划共实施2810个项目,落实资金134.1770亿元,其中政府拨款7.7273亿元,所占比例为5.8%;企业自筹资金80.2289亿元,占59.8%;银行贷款27.9355亿元,占20.8%。地方政府财政科学技术功能支出中用于技术研究与开发(包括高新技术产业化、科技成果转化与扩散)项目研究的费用为639.7亿元,占支出总额的40.3%;用于科技条件专项(包括建立技术创新服务体系、科技条件专项)以及科学技术普及的费用为136.2亿元,占8.6%。此外,国家还通过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科技支撑计划等相关计划,强化了对科技成果转化的扶持力度(表4-6)。2011年,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中小企业创新基金共立项6545项,财政拨款37.7亿元;火炬计划立项2108 项,财政支出3.2亿元;新产品计划项目1384项,中央财政安排经费共计3.0亿元(陈磊,陈瑜,2012)。

表4-6 2010年科技成果转化相关项目中央财政拨款情况单位:万元

资料来源:历年《中国统计年鉴》。

(六)加强了科技成果知识产权保护工作

保护知识产权是建设创新型国家、提升国家竞争力的迫切需要。中国加入WTO 以来,政府加快了知识产权制度的建设步伐,修改了《专利法》、《商标法》和《著作权法》等知识产权法律,并制定了其他有关知识产权的法律、条例,在保护知识产权问题上做出了持续不懈的努力。新时期,我国更加重视知识产权工作,每年都出台当年的《中国保护知识产权行动计划》,2012年还审议通过了《2012年国家知识产权战略实施推进计划》,将知识产权提升到国家战略的高度。目前,中国的知识产权法律体系已基本完备,并与国际标准接轨。科技成果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取得成效,主要表现在加强和完善了科技成果知识产权保护的立法和执法工作;另外还表现在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企业等主体其自身的科技成果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增强,知识产权申请和受理率不断增加,而且技术含量较高的发明专利所占比重不断提高。

2017年,深圳市企业输出8561项技术,合同成交额550.35亿元,同比增长18.6%,分别占全市总额的94.62%和99.15%。其中,内资企业输出技术7730项,同比微降,技术交易额302.86亿元,是技术输出的主力军。此外,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事业法人技术转让数量与去年基本持平,全年共输出402项技术,技术交易额3.30亿元,占比0.60%。其中,高等学校输出技术合同278项,比上年增长4.9%,成交额1.95亿元,同比增长21.3%;科研机构输出技术合同97项,成交额1.28亿元。2019年,广东省企业法人继续保持技术交易主体地位,共输出技术27731项,成交额2166.67亿元,同比增长66.54%,占全省成交总额95.33%。其次是事业法人(包括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医疗卫生机构等),共输出技术5322项,成交额85.86亿元,占比3.96%,同比增长251.84%,其中高校院所和科研机构占比超八成。根据技术合同登记显示,2017年高校、科研机构技术输出3.3亿,占比0.60%,2019年广东省高校、科研机构技术输出85.86亿,占比3.96%,在整个技术转移市场的占比非常小。

影响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的关键信息因素在我国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中存在着这样一种矛盾的现象:一方面,农业科技成果的总量很大,据统计,我国每年产生6000多项农业科技成果;另一方面,真正运用于生产,产生实际经济效益的科技成果又很少。世界发达国家的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率在65~85%之间,而我国仅为30~40%;世界发达国家的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为60~80%,而我国只有42%。造成这一矛盾的原因固然很多,而存在于我国农业科技成果信息的发布与接收诸环节中的各种障碍则是不容忽视的重要因素。这些障碍表现为以下几方面:1.信息形式问题。英国著名哲学家弗兰西斯·培根说:“知识就是力量……知识的力量不仅取决于自身价值的大小,更取决于它是否被传播,以及被传播的深度和广度”。农业科技成果的价值也同样取决于其传播的深度与广度。不仅知识的内容决定其是否构成信息,而且知识的传递与表达方式也决定着它是否构成信息[3]。虽然科技成果本身就是一种信息集合体,但是由于科技成果的生产往往相对集中于某些时间和空间,在对其进行相关的信息化处理之前,其本身的形式并不一定适合进行传播与运用。所以科技成果的信息传播形式就成为影响其最终价值的重要因素。在我国,由于农业生产者数量庞大,文化水平普遍较低,虽然广播电视、报纸期刊等传媒在农业科技成果的传播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但是最主要、最有效的传播方式仍然是农业科技推广机构与农业生产者面对面的沟通。然而,我国农业科技推广机构和农业科技信息持有者尚未适应市场经济条件下科技成果市场化的运行机制和传播特点,农业科技成果的创造者和传递者尚未建立起有效的沟通传递机制,从而造成大多数农业科技成果始终处于“阳春白雪”、深锁春闺的状态,没有以适合农业生产者特点的朴素简洁的形式与他们见面。2.农业科技信息的载体障碍。农业科技信息的载体主要有互联网、广播电视、报刊杂志、推广组织等。当前,我国农业科技信息网络建设发展很快,但网上资源匮乏,因此网络用户稀少,这又使得用户入网费用提高,进一步限制了网络信息的开发。同时,农业信息网络技术水平低,信息交流方式落后,传递速度缓慢,信息时效性不强,大大限制了信息网络作用的发挥。由于近年来面对改革中遇到的新情况缺乏有效的应对措施,原本效果不错的农业科技推广体系也出现了很多问题。如农业科技推广机构在人员与经费规模、工作所需投入上呈倒金字塔结构,即县级农技推广人员占的比重大,而乡村两级农技推广人员所占比重小;而据研究,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乡村两级农业科技推广队伍的工作状况(钱永忠,2000)。因此,目前的情况不符合农业科技推广的规律,对农业科技成果信息深入到千家万户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农业科技推广人员的科技文化素质也不能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是农业科学技术知识的综合应用,是理论与实践经验的高度结合。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与日新月异的新知识、新技术大量涌现的新形势相比,我国农业科技推广人员年龄大,文化水平低的问题日趋严重。3.信息供体与信息受体的行为动力障碍。信息供给与需求双方的共同作用是农业科技成果顺利进行产业化的前提。信息供体的行为动力当然地来源于市场诱因,但是又不完全依赖于市场机制。研究表明,越接近于科技成果形成的源头,科技成果的转化越依赖于非市场因素的作用;越接近于科技成果转化的终端,市场机制作用的强度越大。同时,由于农业科技成果公共物品的性质,免费搭乘“信息快车”,无偿获取农业科技信息的现象十分普遍,这使得成果拥有人(包括成果转化开发单位和各级推广组织)的经济利益不能得到切实保障,严重者甚至无法收回成本。作为回应,信息供给者常常被迫提高信息产品的价格或信息使用的门槛。这就使科技成果供应陷入了一个怪圈:免费或过低的收费,将使科技成果与信息的供给者血本无归,而过高的收费又往往造成潜在用户的流失。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办法,还是要通过政府行为,提供完善的政策法规或一定的经济补贴来支持信息供体,鼓励其开展农业技术信息的传播与服务。当然,现实中也有少部分信息供应商,如一些刊物、报纸、信息咨询中心等通过有效的市场运营获得了成功,但网络信息供应商目前的经营状况还不甚理想。这主要是因为信息高速公路“最后一公里”问题还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此外,高质量、高效益的农业科技成果研发的困难,也使得技术供给者市场活跃程度较低。农业科技成果使用者接受农业科技成果的原因来自于农业科技带来的产品创新或土地劳力等生产要素的集约。其本质是带来农业生产机会成本的降低和生产收益的提高,因而带来农民生活状况的改善。由于农业产业的弱质性,我国农业生产者经常处在被市场挤压的境地,生产效益不高,单位产品的利润有限,加之生产规模较小,因而缺乏采用新技术的积极性。同时,趋利避害是人的天性,中国农民更是深受“平安是福”、“小富即安”思想的浸淫,不愿意冒险行事,因此,他们不会轻易接受风险不明的农业科技信息。而等他们看到别人使用某项科技信息获利并开始模仿时,其技术收益又因使用者的增加而往往比预期的要低。这些因素又反过来成为进一步影响农业生产者接受农业科技信息积极性的因素。4.信息的信度与效度问题。信度是反映事物稳定性、可靠性的指标。信度的作用在于消除不确定性。但是,如果信息路径的噪音太大,那么,科技成果信息的传播过程反而可能成为增加不确定性的主要因素。因此,对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每一个中间环节的控制就显得十分重要。信息的效度即信息的准确性和应用效果。由于我国幅员辽阔,自然条件千差万别,加之农业生产环境的开放性,因此几乎没有具有普适性的农业科学技术。任何一项技术都需要结合一定的生产条件进行适度的改造。而农业科技信息的加工方法和改造程度直接影响着它的效度。农业科技成果的立意是否以解决特定问题为导向是决定其信度与效度的关键因素。问题导向在决定科技成果内容的同时,也决定了科技成果的信息形式,即它充分考虑了接受者的特点。比如说,农业生产有很强的地域性,要提高技术使用效率,就必须使农业科学技术与当地生产条件相结合,实现技术的本地化。5.信息的不对称性。在农业科技成果产业化过程中,信息不对称的现象非常普遍。信息不对称最经常地表现为“不懂”技术的使用者(包括技术开发的风险投资商、科技推广组织、农业企业和农民)和“不懂”市场的技术持有者之间的沟通困难。进行信息充分沟通的一个前提,是对话双方能够在同一个对话平台上把事情“说清楚”。可是事实上很难做到这一点。而封建社会婚姻中常见的那样一种现象倒是时有耳闻——技术持有者出于对技术保密的心理以及法律、政策所允许的某些保护性措施,使得技术成果的信息发布不完全,就像一位护雏心切的家长,对自己的女儿娇宠过度,不让她抛头露面,同时又不论其长相如何,在自己看来总是貌美如花,因此希望她能找到一个上好的婆家;而对投资者而言,由于对技术了解程度有限,但出于保护自己投资利益及规避风险的本能,总想更多地获得有关的技术信息,可是科技成果这一待嫁的新娘却总是披着红色的盖头,在她与自己正式成婚之前,无论如何难睹芳容。于是,双方在成为亲家之前,总要先互为敌人,都想摸清对手的情况,而又往往云里雾里,不知所以,最后是“不打不成交”或者以告吹了事。在这样一种情况下,经常出现技术持有者对技术效果的高估,而投资者迟迟不予投资的现象。如果信用制度完善的话,这些问题应该不难解决。但恰恰是由于不规范行为的泛滥,政府评奖制度以及中立性的技术评估机构的评估结论往往仍不足以为投资者采信,所以,科技成果使用者对一项科技成果的接受行为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成果持有者的声望,投资者的眼光、胆魄和运气。信息不对称的客观事实,加之制度的失范,造成了以上的尴尬局面。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当然不能是让科技成果使用者成为技术专家或者使科研人员成为项目经理人。完善法律制度,规范操作行为,确保科技成果评估机构的中立和专业化,提高农业科技信息的信度与效度,是解决问题的根本途径。6.信息的梯度转移问题。信息的梯度转移规律是指信息总是按照一定的层次和方向循序进行传递的。由于知识和文化水平的差异,在信息传播者和接受者之间,甚至在接受者群体之间都存在着“知识差”[4],由此也就难以避免形成“信息差”。这一差距的大小直接决定信息传递的速度、方向、范围和效果。“信息差”的大小决定了信息转移的梯度。梯度是指某物质的空间分布在一定方向上有规律的递增或递减的现象。实物的能量是沿着梯度最大的方向流动的:水向落差最大的方向倾泻,电向电位差最大的方向流动,热量向温差最大的方向传导,等等。然而,科技信息的传播扩散却与之相反。由于它是一种知识商品,如果接受的一方没有相应的知识、技术和经济基础,就很难接受、消化它。所以,科技成果是沿着应用梯度最小的方向转移的。科技成果的生命周期与科技成果梯度纵向转移(由科技发达地区转向科技不发达地区,这是地域上的纵向转移;由发达地区的衰落型科技转移到落后地区变为先进型科技,这是时间上的纵向转移)规律,提醒我们要紧密结合实际,因地制宜,努力推动科技成果的“平民化”和相关科技知识的“普及化”,有针对性地开展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转化工作。

可以去作文网站看看那

科技期刊人才职业发展

一、科技期刊 编辑持续提高科学素养,适应国家发展、民族素质提高以及时代和科技发展的新形势,将之内化为职业要求。二、从选题策划能力、新技术运用、知识管理等方面入手,加强学习、实践和研究,从而提高自身的核心竞 争力。三、科技期刊编辑的科学素养应随时代发展而不断提高,从而为科技期刊发挥影响力贡献力量。

《科学》(英语:Science)是美国科学促进会(英语: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AAAS)出版的一份学术期刊,为全世界最权威的学术期刊之一。《科学》是发表最好的原始研究论文、以及综述和分析当前研究和科学政策的同行评议的期刊之一。该杂志于1880年由爱迪生投资1万美元创办,于1894年成为美国最大的科学团体“美国科学促进会”(American Association for the Advancement of Science ,AAAS)的官方刊物。全年共51期,为周刊,全球发行量超过150万份。

2018年12月,世界品牌实验室发布《2018世界品牌500强》榜单,科学排名第383。

《现代企业教育》 主管单位:山东省职工教育办公室 主办单位:山东省职工教育办公室国际刊号:ISSN 1008-1496国内刊号:CN 37-1285/G4刊期:半月刊主要栏目:职教平台 ,科技探讨,经营管理 ,现代教育,建筑工程, 企业文化, 企业培训,金融经济 ,财会交流,文史研究,社科论坛,思想工作等投稿邮箱: 《职业技术》主管单位:黑龙江旅游职业技术学院主办单位:黑龙江旅游职业技术学院国际刊号:ISSN1672-0601国内刊号:CN23-1509/TU栏目设置:高层吹风、特别策划、热点透析、业界精英、职业生涯、创业设计、环球咨讯、求职宝典、技术认证、技术课堂、实用技巧、职教视界、比较教育、心灵解读、语丝心路、人生感悟投稿邮箱: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