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首页 学术发表知识库 问题

煤炭学报2020年第6期

发布时间:

煤炭学报2020年第6期

创刊以来,在广大读者、作者的关心与支持下,在历届编委会及审稿专家和编辑部的共同努力下,《煤炭学报》不断发展,影响日益显著,在《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被列为矿业类第一名,一直被国际六大检索系统中的美国《工程索引》( EI )、俄罗斯的《文摘杂志》、日本的《科学技术文献速报》收录,总被引频次一直名列矿业类核心期刊首位。励精图治,《煤炭学报》于 1992 年和 1996 年分别获首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二等奖、第二届全国优秀科技期刊一等奖,于 1999 年获首届中国期刊奖; 2001 年被新闻出版署授予“双奖期刊”; 2004,2007年分别入选第三、第六届“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2008年被评选为“中国精品科技期刊”。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年版 (第六版)TD82 煤矿开采类核心期刊表1煤炭学报5煤炭工程9煤矿机械2煤炭科学技术6煤矿开采10工矿自动化3煤矿安全7煤炭技术4煤田地质与勘探8中国煤炭若需要完整目录给个邮箱传给你,楼上不知哪个版本,out了

中国煤炭工业、中国煤炭医学杂志、煤炭技术、煤矿安全、山西煤炭期刊等

高校化工学报2020年第6期

应用催化b很水,与旧款相比,全新朗逸的大众家族特征更加明显,尤其是增加了Kessy无钥匙系统(俗称一键启动+无钥匙进入),利用它可以在不操作遥控钥匙的情况下。

《高校化工学报》不是全部收录,是部分收录,大概96%被收录。

都是被全收录的,高校化工学报还被SCI收录,这两个期刊投起来有点难度!

色谱还有催化学报容易。

2021年榆林学院学报第6期

调查中小学数量用条形空间数据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National Institute of Education Sciences 中国中小学学习空间调查报告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 未来学校实验室 2022 年1 月 目 录执行摘要 1第一章 调查基本情况8一、调查背景8二、样本情况 10第二章 学习空间学生调查分析 11一、基本信息 11 (一)性别比例 11 (二)就读年级 11 (三)区域分布 12二、学习空间的配备及使用情况 12 (一)室内学习空间 12 (二)户外学习空间 14 (三)课余时间学习空间的供给 15 (四)影响学习效果的学习空间因素 16三、学习空间的舒适性体验 17 (一)学习空间的温度体验 17 (二)学习空间的空气质量体验 17 (三)学习空间的光线体验 18 (四)学习空间的声音体验 18 (五)学习空间的视觉体验 19 (六)学习空间中的家具体验20 (七)学校里户外学习空间的舒适性体验20四、学习空间的布局及使用21 (一)四类空间布局的使用情况22 (二)对家具进行重新布置的看法22五、学习空间的安全感体验23 (一)储存物品的安全性23 (二)学校安全性的总体感受24 (三)校园常见空间的安全感24 (四)使用技术设备完成学习任务的频率25六、学习空间的总体满意度25--已经到底了--侵权举报请联系 QQ:2355583797 TEL:

回答:调查中小学数量可以用分布取样空间数据采集,通过抽取随机一个学校的中小学数量,可以总结所有中小学数量。

榆林学院是公办大学。榆林学院(Yulin University)坐落在陕西榆林,是一所以工科为主,工、管、文、理、农、法等多学科协调发展的省属本科院校,是陕西省最北部的高等院校,也是榆林唯一的一所省属本科院校。入选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

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的区别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的区别主要有性质不同、资金来源不同、举办者不同,具体如下:一、性质不同1、民办学校:民办学校是指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面向社会依法举办的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民办学校的本科专科学历是受国家认可的,学信网可查。2、公办大学:是国家或地方政府创办的大学,办学历史一般比较悠久,社会认可度较高。二、资金来源不同1、民办学校:资金来源,有个人自筹资金、个人智力投入(无资金投入)、个人和企业的投资、集资或入股以及捐资等。对于一个特定的民办学校来说,资金来源并不完全是单一的,可以是个人、集体、企业资金的混合。同时,非财政性经费并不排除国有资产的注入。2、公办学校:政府财政拨款。三、举办者不同1、民办学校:民办学校的举办者主要有公民个人、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集体经济组织、国有企业、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等。2、公办学校:国家政府部门。

榆林学院前身是创建于1923年的陕西省立第四师范学校,1958年改名为西安师范学院绥德分院,1978年更名为陕西师范大学榆林专修科,80年代初期北迁至榆林西沙,1984年更名为榆林师范专科学校,1991年与榆林农林专科学校合并,整合为榆林高等专科学校,2003年经教育部批准升格为本科院校,定名为榆林学院。2015年1月,陕西省教育厅和榆林市人民政府签订了省市共建协议,合力推进榆林大学建设。2017年,绥德师范学校并入。2018年,学校被教育部确定为新增硕士学位授权单位,被陕西省确定为一流应用型本科院校建设单位。

师资力量

2022年1月官网显示,学校在职教职员工1153人,其中专任教师852人,正高职称103人,副高级职称376人,具有硕士及以上学位者926人,博士学位182人。学校设立了院士专家工作站,聘任6名两院院士,陕西省有突出贡献专家1人,陕西省先进工作者1人,陕西省“三五人才”入选专家1人,特支计划人才4人,三秦人才3人,省杰出青年2人,省青年科技新星4人,榆林市有突出贡献专家30余人。省级教学团队4个。

院系专业

据2022年1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设有15个二级学院,55个本科专业。

学科建设

2022年1月学校官网显示,有省级重点学科1个,省级重点扶持学科2个,省级一流专业建设项目7个,省级特色专业4个,省级教学团队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9个,其中学术学位1个,陕西省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工作站4个。学校现有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1个,陕北历史文化博物馆1个,省级重点实验室2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省级“四主体一联合”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省级哲学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级科技创新团队4个,省级青年科技创新团队2个,市级科技创新团队2个,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研究院等平台47个。

陕西省重点学科:陕北文化学

陕西省重点扶持学科:民俗学,油气储运工程

教学建设

据2022年1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是国家首批转型发展试点院校;获批国家新工科、新农科研究与实践项目2项,国家专业综合改革试点项目1项,国家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项目3个;省级教学成果奖4项,省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2个。

特色专业

省级特色专业:旅游管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榆林学院-陕西亚华煤电集团锦界热电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陕西北元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工程实践教育中心

国家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项目(2014年):植物科学与技术、动物科学、园林

榆林学院省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汉语言文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油气储运工程,植物科学与技术

对外交流

据2016年5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先后与美国阿肯色州立大学、澳大利亚堪培拉大学、台湾淡江大学等16所国(境)外大学签订了校际友好合作协议,至2013年已有100余名学生赴台交流学习;与日本东京大学、大阪大学等高校建立了长期交流与合作关系。

科研机构

据2016年5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建有省级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3个,市级重点实验室5个,校级科研机构5个。

馆藏资源

截至2016年底,榆林学院图书馆馆藏中外文纸本书刊103.7万册,中外文电子图书近117.5万册(种),中文期刊1600余种,各种报纸近百种,自建了《榆林学院非书资源管理平台》和《榆林学院图书加工平台》数据库2个,本地存贮电子资源达10TB以上。图书馆购置了大量电子版资源,以不同形式开通了CNKI、读秀、EBM、新东方英语等数据库资源10余个。

学术期刊

《榆林学院学报》(原名《榆林师专学报》、《榆林高等专科学校学报》)是由陕西省教育厅主管、榆林学院主办的面向国内外公开发行的综合性学术双月刊,创刊于1991年,主要开设栏目有《自然科学专题研究》、《现代教育技术研究》、《生命科学研究与技术推广》、《生态示范区建设》、《能源化工基地建设》、《哲学与政治研究》、《陕北文化研究》、《区域经济研究》、《历史文化研究》、《法学研究》、《文学与艺术研究》、《高等教育教学》等。

2020年第七期化工学报

北京化工大学学院代号即代码是10010。北京化工大学,简称北化(BUCT),位于北京市,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是国家“双一流”建设高校。

学校介绍北京化工大学985工程优势学科创新平台、211工程高校,是国防科技工业局、教育部共建高校,是北京高科大学联盟成员,是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入选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高等学校科技成果转化和技术转移基地等。学校原名北京化工学院,始建于1958年,隶属于原化学工业部领导。建校的目标为“培养尖端科学技术所需求的高级化工人才”。1960年,学校被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1971年,与北京化纤工学院合并组建新的北京化工学院。1978年,北京化纤工学院从学校分出。1994年,学校更名为北京化工大学。1996年,学校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行列,同年,北京化工管理干部学院并入学校。1998年,学校划转教育部直接管理。截至2021年12月,学校共有3个校区,2个基地,总占地面积约3000亩;设有17个学院,在校全日制本科生15400余人,研究生8500余人(其中博士1300余人),函授、夜大等继续教育学生2200余人,学历留学生360余人;有教职工2700余人,其中两院院士13人;有8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10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

院系专业截至2020年12月,学校共设有15个二级学院,开办51个本科专业。师资力量截至2021年12月,有教职工2700余人,其中两院院士13人(含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1名、中国工程院外籍院士1名、双聘院士5人),其他国家院士5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12人、青年学者5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24人、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奖者30人,“973”首席科学家8人次,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1人、国家“万人计划”教学名师3人、国家“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7人,“国家级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5人,全国优秀教师9人,全国模范教师1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130人(其中在岗30人),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获得者2人,“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9人,“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8人,“首都科技领军人才”获得者5人,“北京市级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获得者31人,北京高校优秀本科教学管理人员1人,北京高校优秀本科育人团队1个,教育部跨(新)世纪优秀人才65人。学科建设截至2019年12月,学校拥有8个博士后流动站,8个一级学科博士点,29个二级学科博士点,21个一级学科硕士点,2个二级学科硕士点,10个硕士专业学位授权类别。学校拥有1个世界一流建设学科,1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涵盖5个二级重点学科),2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1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3个一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涵盖14个二级重点学科),2个北京市交叉重点学科,3个二级学科北京市重点学科。

重点学科

世界一流建设学科(1个):化学工程与技术(自定)国家一级重点学科(1个):化学工程与技术国家二级重点学科(7个):化学工程、化学工艺、生物工艺、应用化学、工业催化、材料学、化工过程机械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个):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教学建设

截至2019年12月,学校拥有8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1个国家级一流专业建设点,14北京市级特色专业建设点,1个北京高校“重点建设一流专业”,3个北京市一流专业建设点,13个教育部综合改革试点专业,6个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试点专业,8个教育部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业;拥有2个国家级教学基地,1个国家级素质教育基地,2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国家级虚拟仿真教学实验中心,12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全国高校实践育人创新创业基地,5个北京市级校外人才培养基地,7个北京市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北京市级示范性校内创新实践基地,1个北京市级素质教育基地;15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5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2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1门国家级虚拟仿真“金课”,1门国家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37门北京市级精品课程,4门北京市优质本科课程,1门北京市级虚拟仿真“金课”,5门教育部双语示范课程;1部教育部普通高等教育精品教材,14部“十二五”普通高等教育本科国家级规划教材,10部北京高等教育精品教材,4部北京高等教育优质本科教材课件;国家级教学团队5个,北京市优秀教学团队11个。

特色专业

化学工程与工艺、高分子材料与工程、过程装备与控制工程、生物工程、应用化学、自动化、材料科学与工程、能源化学工程等。

教学成果

2001年—2014年,学校获得中国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5项。

截至2019年12月,学校获得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9项,北京市教学成果一等奖37项,北京市教学成果二等奖47项.

2019年8月5日,北京化工大学《基于“蜂巢模式”的高校国防教育育人实践》人选教育部首届全国学校国防教育典型案例。

科研平台截至2019年12月,学校拥有2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14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15个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个社科类省部级基地;拥有3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创新研究群体,1个国家国防科工局第二批国防科技创新团队,5个国家引智基地,1个北京高等学校高精尖创新中心。

科研成就

2001年以来,学校有29个科研项目获得国家科技三大奖,拥有3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创新研究群体,6个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位居全国高校前列。一大批科研成果在Nature、Science等国际顶尖学术期刊上发表。

“十二五”期间,学校科研经费累计到款17.41亿元,比“十一五”增长7.9%;共承担各类科研项目5078项,牵头承担中国国家“973”计划、“863”计划、支撑计划、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等国家级重大科技项目11项;中国国防军工类项目科研经费总额达2.72亿元,比“十一五”增加9200万元,高模量碳纤维等科研成果已成功应用在航空航天等领域;“十二五”期间学校SCI论文数量排名位居中国高校30名左右;中国国内专利授权量年均350余项,总授权量为“十一五”的3.4倍;共获得中国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技进步奖6项。

2018年学校科技经费到款6.24亿元,获专利授权419项,鉴定成果9项。

2019年学校科技经费到款8.1亿元,获专利授权448项,鉴定成果6项。

学术资源

馆藏资源

截至2017年底,纸质图书达172.24万册,随书光盘10887种,54632张。采购数据库114个,数字资源量20TB,约960余万册。

学术期刊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于1974年创刊,双月刊。主要刊登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方面的创新性学术论文和科研成果,栏目包括专题综述、化学与化学工程、材料科学与工程、生物技术与环境工程、机电工程和信息科学、管理与数理科学等,被CA化学文摘(美)(2014)收录,是CSCD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2017-2018年度)(含扩展版)、北京大学《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来源期刊(1992年(第一版)、2004年版、2008年版、2011年版、2014年版)。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加入了万方数据库、清华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龙源国际名刊网、台湾华艺CEPS中文电子期刊、科技部西南信息中心天元数据网等多个数据库。2002年被评为第二届全国理工农医院校社会科学学报优秀期刊;2003年被评为第三届全国理工农医院校社会科学学报优秀期刊;2004年被评为“北京高校优秀社科学报”;2005-2007年度“北京高校人文社科优秀学报”;2010年度“北京市高校人文社科优秀学报”;2010年度“全国高校优秀社科期刊”。

国际合作截至2019年12月,学校重点推进“一带一路”建设,与美、英、法、俄、德、澳、韩、日、意等53个国家(地区)的156所大学和机构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其中59个合作伙伴来自“一带一路”沿线27个国家。2019年新(续)签校际合作协议37份,新增合作伙伴15个。新成立中国-南非清洁能源联合研究中心,建有1个北京市高精尖创新中心、3个北京市国际合作联合实验室(研究中心)和3个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基地。2019年,因公临时出国访问团组161个,共计255人次,涉及出访国家42个,接待境外短期专家774人次,在校任职的长期外籍专家共29人;积极推进学生国际化交流,与18个国家(地区)的54所高校和机构开展74项学生赴海外学习项目,年内共派出548人赴海外学习,199名国外大学生来华进行文化、科技交流活动。

苏州大学坐落于素有 “人间天堂”之称的历史文化名城苏州,是国家“211工程”“2011计划”首批入列高校,是教育部与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双一流”建设高校、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和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是江苏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苏州大学前身是Soochow University(东吴大学,1900年创办),开现代高等教育之先河,融中西文化之菁华,是中国最早以现代大学学科体系举办的大学。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东吴大学是最早开展研究生教育并授予硕士学位、最先开展法学(英美法)专业教育,也是第一家创办学报的大学。1952年中国大陆院系调整,由东吴大学之文理学院、苏南文化教育学院、江南大学之数理系合并组建苏南师范学院,同年更名为江苏师范学院。1982年,学校更复名苏州大学(Soochow University)。其后,苏州蚕桑专科学校(1995年)、苏州丝绸工学院(1997年)和苏州医学院(2000年)等相继并入苏州大学。从民国时期的群星璀璨,到共和国时代的开拓创新;从师范教育的文脉坚守,到综合性大学的战略转型与回归;从多校合并的跨越发展,到争创一流的重塑辉煌,苏州大学在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一个多世纪以来,一代代苏大人始终秉承 “养天地正气,法古今完人”之校训,坚守学术至上、学以致用,倡导自由开放、包容并蓄、追求卓越,坚持博学笃行、止于至善,致力于培育兼具“自由之精神、卓越之能力、独立之人格、社会之责任”的模范公民,在长期的办学过程中为社会输送了50多万名各类专业人才,包括许德珩、周谷城、费孝通、雷洁琼、孙起孟、赵朴初、钱伟长、董寅初、李政道、倪征日奥(yù)、郑辟疆、杨铁梁、查良镛(金庸)等一大批精英栋梁和社会名流;谈家桢、陈子元、郁铭芳、宋大祥、詹启敏等50多位两院院士,为国家建设与社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苏州大学现有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医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十二大学科门类。学校设有 36个学院(部),拥有全日制本科生27897人,硕士生15943人,博士生5061人,留学生1271人。学校现设132个本科专业,49个一级学科硕士点,33个专业学位硕士点;31个一级学科博士点,1个专业学位博士点,30个博士后流动站;学校现有1个国家一流学科,4个国家重点学科,20个江苏高校优势学科, 9个“十三五”江苏省重点学科。截止目前,学校化学、物理学、材料科学、临床医学、工程学、药学与毒理学、生物与生物化学、神经科学与行为科学、分子生物与遗传学、免疫学、数学、计算机科学、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生态学、一般社会科学共15个学科进入全球基本科学指标(ESI)前1%,化学、材料科学2个学科进入全球基本科学指标(ESI)前1‰。,学校现有 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基地,3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1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个国家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1个国家2011协同创新中心(牵头单位),1个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1个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2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2个国家级国际合作联合研究中心,1个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个国家“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1个国家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3个国家级公共服务平台,1个国家大学科技园,1个江苏省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建设点,4个江苏高校协同创新中心,24个省部级哲社重点研究基地,33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7个省部级公共服务平台,5个省部级工程中心。,全校现有教职工 5847人,专任教师3319人,其中包括1位诺贝尔奖获得者,10位两院院士,8位发达国家院士,34位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42位国家优秀青年基金获得者,1位“万人计划”杰出人才,13位“万人计划”科技创新领军人才,4位“万人计划”青年拔尖人才,14位“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等各类国家级人才近300人次,一支力量雄厚、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人才队伍已初步形成。,苏州大学将人才培养作为学校的中心工作,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培养具备责任感、创新性、应用性和国际性的卓越型人才为定位,以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相融合为指导,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夯实专业基础、培养创新创业能力为重点,积极深化人才培养系统化改革,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学校纳米科学技术学院被列为全国首批 17所国家试点学院之一,成为高等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特区;学校设立了3个书院,积极探索人才培养新模式,其中敬文书院定位于专业教育之外的“第二课堂”,唐文治书院在“第一课堂”开展博雅教育,紫卿书院致力于打造“新工科”拔尖创新人才的试验场。学校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8个,省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5个,23门课程获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41门课程被认定为省级一流本科课程。近年来,苏大学子每年获得国家级奖项700余人次,在全国“挑战杯”、奥运会等国内外各类大赛中屡屡折桂,在校硕士生以第一作者在《Nature》上发表论文,相关成果入选“2018年度中国光学十大进展”。,学校实施 “顶天立地”科技创新战略,科研创新工作取得累累硕果。2021年截至11月,人文社科领域,获批国家社科基金45项,其中艺术学重大项目1项、艺术学年度项目3项,位列全国第5位;国家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立项数14项,全国第8位,连续三年位列全省首位;获教育部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14项,一等奖获奖数位列全国第11位。自然科学领域,获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7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重点专项项目1项,国防重大项目1项;获2020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1项,2020年度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1项(第一合作单位),第八届树兰医学奖1项,第三届“科学探索奖”1项;2021年度最新自然指数(Nature Index)排名位列全球高校第41位、全国高校第14位;23人次入选2021年度“全球高被引科学家”,位列全国高校第5位。2020年全年发表三大检索论文4774篇,其中SCIE收录3085篇,位列全国高校第26位;授权知识产权1390项,其中国内发明专利授权681项、国际专利授权29项,实现知识产权转让和许可使用210件。此外,苏州大学还入选科技部、教育部首批专业化国家技术转移机构建设试点高校。,学校按照 “以国际知名带动国内一流”的发展思路,全面深入推进教育国际化进程。学校先后与30多个国家(地区)的200余所高校和研究机构建立了校际交流关系,拥有来自全球的来华留学生千余人。2010年,入选教育部“中非高校20+20合作计划”,援建尼日利亚拉各斯大学;2011年,在老挝成功创办中国第一家境外高校——“老挝苏州大学”,该校现已成为国家“一带一路”倡议上的重要驿站和文化名片;2018年,学校发起成立中国—东盟医学教育大学联盟,打造中国-东盟健康命运共同体,助推“一带一路”建设;2019年,全球首家红十字国际学院挂牌成立,助力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2020年,学校获批建立中国-葡萄牙文化遗产保护科学“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苏州大学现有天赐庄校区、独墅湖校区、阳澄湖校区、未来校区四大校区,占地面积 4586亩,建筑面积166万余平方米;学校图书资料丰富,藏书超500万册;拥有丰富的中外文数据库资源,电子图书215万余册,电子期刊192万余册,电子学位论文1225万余册。学校主办有《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教育科学版和法学版三本学报及《代数集刊》、《现代丝绸科学与技术》、《中国血液流变学》和《语言与符号学研究》等专业学术期刊。其中,《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近年来,刊文被《新华文摘》和《人大复印报刊资料》等权威二次文献转载摘编,其转载量一直位居综合性大学学报排名前十。2018年,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和(教育科学版)双刊同时被评为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期刊核心期刊,2021年同时入编北图(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20年版),《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是CSSCI核心(2021-2022版)来源期刊,《苏州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和《苏州大学学报(法学版)》为CSSCI扩展版(2021-2022版)来源期刊。,新时代,孕育新机遇,呼唤新作为。全体苏大人正以昂扬的姿态、开放的胸襟、全球的视野,顺天时、乘地利、求人和,坚持人才强校、质量强校、文化强校,依托长三角地区雄厚的经济实力和优越的人文、地域条件,努力将学校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成为区域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高水平科学研究和高新技术研发、高层次决策咨询的重要基地,成为一所更有格局、更有情怀、更有作为的大学。

文学院

数学科学学院

凤凰传媒学院

物理科学与技术学院

能源学院

社会学院

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

材料与化学化工学部

外国语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

东吴商学院

王健法学院

电子信息学院

教育学院

机电工程学院沙钢钢铁学院

艺术学院

纺织与服装工程学院

体育学院

城市轨道交通学院

金螳螂建筑与城市环境学院

医学部(基础医学与生物科学学院,放射医学与公共卫生学院,药学院,护理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儿科临床医学院,第三临床医学院,第四临床医学院),文正学院,应用技术学院,海外教育学院。

扩展资料:

苏州大学坐落于素有“人间天堂”之称的历史文化名城苏州,是国家“211工程”、“2011计划”首批入列高校,是教育部和江苏省政府共建的“双一流”建设高校、国防科技工业局和江苏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是江苏省属重点综合性大学。

入选国家“1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卓越医生教育培养计划、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

苏州大学前身是Soochow University(东吴大学,1900年创办),是中国最早以现代大学学科体系举办的大学,在中国最先开展法学(英美法)专业教育、最早开展研究生教育并授予硕士学位,也是中国第一家创办学报的大学。

1952年院系调整,由东吴大学之文理学院、苏南文化教育学院、江南大学之数理系合并组建苏南师范学院,同年更名为江苏师范学院。1982年,学校更复名苏州大学(Soochow University)。其后,苏州蚕桑专科学校(1995年)、苏州丝绸工学院(1997年)和苏州医学院(2000年)等相继并入苏州大学。

截至2019年1月,学校有天赐庄校区、独墅湖校区、阳澄湖校区3个校区,占地面积3586亩,建筑面积158万余平方米;9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2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前1‰,ESI排名中国内地高校第20位;设有26个学院(部);有全日制本科生27258人,硕士研究生13685人,博士研究生3934人,留学生2207人。

作为博士生,发表论文在核心期刊上是非常重要的成就之一,因为这些期刊具有较高的学术声誉和影响力。而在武汉大学,也有一些被列为“武大核心期刊”的期刊,这些期刊是武汉大学认可的高水平学术期刊,发表在这些期刊上的论文也会得到更多的认可和推崇。带名字的发表论文可以更好地突显作者的学术能力和成就,因为在学术界,往往会根据作者的发表成果来评判其学术水平。因此,在武大核心期刊上发表带名字的论文,不仅可以为自己的学术声誉加分,还可以增加自己的竞争力,提高自己在求职、升职等方面的成功率。总之,发表在武大核心期刊上带名字的论文,是博士生在学术上取得成功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展示自己学术能力和成就的重要窗口。

研究磷脂酶C-γ1(phospholipase C-γ1,PLC-γ1)信号通路对过氧化氢(hydrogen peroxide,H_2O_2)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状态的影响;探讨PLC-γ1信号通路在H_2O_2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中的下游相关信号分子及其表达变化规律。 方法:应用PLC-γ1特异性抑制剂U73122预处理H_2O_2诱导的PC12细胞以阻断PLC-γ1信号通路,Hoechst/PI双染观察细胞形态改变,MTT评估细胞活力,流式细胞仪分析凋亡细胞比例,DNA电泳验证细胞凋亡状态的改变,Western blot技术半定量PLC-γ1信号通路下游相关信号分子bcl-2及caspase-3的表达及其变化规律。 结果:H_2O_2对PC12细胞活力的影响呈时效关系。PLC-γ1信号通路阻断后,PC12细胞出现了凋亡形态学改变,细胞活力明显降低,流式细胞仪检测出现典型的凋亡亚二倍体峰,凋亡细胞所占比例达到35.7%,DNA电泳呈现明显的梯形条带。Western blot结果提示50μM H_2O_2处理可引起caspase-3蛋白呈现出时间依赖性的表达下调,而对bcl-2蛋白表达无明显影响;在10μM U73122预处理的PC12细胞中,可见明显的bcl-2和caspase-3蛋白表达的下调,且caspase-3表达的下调也表现出时间依赖性。 结论:PLC-γ1信号通路在H_2O_2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中发挥重要的保护作用。bcl-2和caspase-3两个信号分子可能与H_2O_2诱导的PC12细胞凋亡中的PLC-γ1信号通路有关,并作为下游信号分子,参与PLC-γ1信号通路在H_2O_2诱导PC12细胞凋亡中的凋亡抑制作用。机构:昆明医学院领域:外科学;关键词:磷脂酶C-γ1;U73122;过氧化氢;PC12;凋亡;bcl-2;caspase-3;0 169查看目录开通会员更优惠,尊享更多权益打开APP,下载管理本文硕士论文《昆明医学院》 2006年硕士论文论文一键智能排版排版交给我们,时间留给研究立即查看 >相似文献期刊硕士博士会议报纸氨基甲酰磺酸钠活化H_2O_2体系对烷基糖苷的脱色化学工程2021年10期烷基糖苷储存温度及H_2O_2含量对产品色泽的影响山西化工2022年02期超声波促进香紫苏醇H_2O_2氧化合成香紫苏内酯的研究现代化工2022年11期原位合成H_2O_2在水处理技术中的应用研究进展分析试验室2021年01期外源H_2O_2对复盐胁迫下木槿的生理响应机制北方园艺2021年04期外源H_2O_2对湖北百合试管苗玻璃化及抗氧化系统的影响黑龙江农业科学2021年04期高浓度H_2O_2浸泡联合不同时长超声处理核桩对纤维桩-树脂界面黏结强度的影响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21年34期过氧化氢(H_2O_2)介导的光合诱导系统信号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21年04期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H_2O_2氧化邻苯醌发色基团的实验研究化学工程师2021年08期碳酸钠催化超声波去除水样残留H_2O_2的动力学探究应用化工2019年12期更多 图书推荐西行1+1李晶鑫 等 中国民主法制出版社 2019-06-011号交警陈玉福 2020-09-171号通缉令陈玉福 2020-09-11刺局1:即兴局圆太极 北京时代华文书局 2018-09-01九重禁.第1季茶又清 台海出版社 2017-09-01从0到1写方案王一九 电子工业出版社 2021-09-01更多 相关工具书中外广播电视百科全书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中国方术大辞典中山大学出版社中外文化知识辞典黑龙江人民出版社中国方志大辞典浙江人民出版社中外民俗学词典浙江人民出版社世界民俗大观北京大学出版社更多 全部文献搜索搜 索App内打开登录注册充值文献期刊工具书图书文集首页搜索客户端充值帮助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举报邮箱:©2023中国知网(CNKI)犹太人四千年(上册)作为世界上古老的文明之一,犹太文明蔓延了四千多年,可...物哀本书是日本近代著名画家竹久梦二的

哈尔滨学院学报2021年第6期

比较容易发表的大学学报有很多,具体说明如下: 《西昌学院学报》、《兰州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商丘师范学院学报》、《洛阳师范学院学报》、《黑河学院学报》、《北京印刷学院学报》、《德州学院学报》、《绥化学院学报》、《周口师范学院学报》、《新余学院学报》、《信阳师范学院学报》、《长春工程学院学报》、《哈尔滨学院学报》、《大庆师范学院学报》、《长春大学学报》、《湖北经济学院学报》等学报。

1、《〈尚书〉民族思想初探》,《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第62-68页(中文核心期刊,CSSCI扩展版期刊);2、《新时期孟子心性论的性质和内涵研究综述》,《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年第1期,第19-24页;3、《新时期孟子心性论逻辑架构研究述论》,《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11年第2期,第118-121页;4、《舜、禹、汤、武本不同——〈尚书〉“圣王”形象“被同质化”研究》,《广西社会科学》2011年第8期(已采用,待发;中文核心期刊);5、《经史分途的“文化层级”和“身份选择”意识——以司马迁及〈史记〉为中心》,《阴山学刊》2011年第9期(已采用,待发)。6、《过度疑古的成因综探》,《重庆文理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第69-72页;7、《近十年孟子诗论研究的回顾与展望》,《济宁学院学报》,2010年第1期,第15-19页;8、《连续、递嬗与循环——〈尚书〉的历史变动观》,《东方论坛》,2010年第2期,第89-95页;9、《〈尚书〉的教育思想及其价值》,《柳州师专学报》,2010年第2期,第84-86页及第108页;10、《〈尚书〉的历史本原论和历史主体论初探》,《山东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第3期,第4-7页;11、《〈尚书〉的历史审美观初探》,《哈尔滨学院学报》,2010年7-8期,第94-97页;12、《〈尚书〉“革命”论的提出及其历史影响》,《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年第3期,第62-64页;13、《儒家后嗣观念对宗教意识和历史意识的影响》,《贵州社会科学》,2010年第11期,第129-131页(CSSCI期刊);14、《〈尚书〉历史思想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广东教育学院学报》,2010年第6期,第95-99页;15、《新时期孟子心性论与其他心性学说的比较》,《昌吉学院学报》,2010年第6期,第52-56页;16、《“李小龙暴猝”?》,《咬文嚼字》,2011年第1期,第19页;17、《“天子”新考》,《文化学刊》,2011年第1期,第140-145页(此文曾在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内部刊物《励学》2010年第3期第29-36页上刊发、内部交流);18、《孟子和汤因比历史思想之比较》,《中华文化论坛》,2009年第2期,第102-108页(中文核心期刊);19、《中国原始历史意识与中国古代神话传说——论中国原始历史意识溯源研究的前提性问题》,《求索》,2009年第7期,第200-203页及第211页(中文核心期刊,CSSCI期刊);20、《言语之外的孔子形象——以〈论语·乡党篇〉为中心》,《枣庄学院学报》,2009年第4期,第37-40页;21、《孟子思想渊源综考》,《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4期,第65-70页;22、《索绪尔其人其事对治史治学的启示》,《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9年第9期,第101-103页;23、《被忽视的另一面——谈“三礼”中尊重女性和子女的思想》,《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年第3期,第109-112页;24、《〈尚书〉历史变动观的两重性》,《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9年第5期,第84-87页;25、《文化定向与范式人格》,《教育与教学研究》2009年第10期,第21-23页;26、《〈尚书〉天人关系新探》,《青海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6期,第32-36页(人文社科核心期刊);27、《〈尚书〉的大一统思想》,《绥化学院学报》,2009年第6期,第47-49页;28、《“法先王”思想与周代的特殊关系》,《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年第6期;2008年:29、《对孔子“生而知之”论的再辨析》,《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年第2期,第188-190页,约7000字;30、《孟子“心性论”文学价值的新时期研究》,《时代文学》(理论版)(中文核心),2008年5月下半月刊,第93页,约2500字;1998-2007年:31、《科普也应讲统一战线》,1998年4月5日,《中国教育报》第2版,约800字;32、《对初中语文教材的改进意见》,收入《新世纪语文改革与探索特辑》,陕西师范大学《中学语文教学参考》杂志社,2001年5月版,第856-857页,约9000字;33、《“道狭草木长”的“长”》《咬文嚼字》(学生版),2001年第1期(创刊号),第23页,约800字;34、《咬一咬高中第二册语文教材》,收入《中国教师优秀论文集成》,珠海出版社2002年8月版,第355-356页,约9000字;35、《高中语文第一册注释指误》,《语文知识》,2004年第10期,第34页,约1000字;36、《“弃养”与“弃世”》,《咬文嚼字》,2005年第9期,第39页,约800字;37、《毕业了,班级公物怎么办?》,《班主任之友》,2005年第10期,第29-30页,约2000字(该文入选:《影响班主任的101个经典管理案例》,朱玉忠主编,北京:北方妇女儿童出版社,2007年10月版;第18篇,第48-50页)。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