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首页 学术发表知识库 问题

对家族企业的研究论文

发布时间:

对家族企业的研究论文

家族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摘要:目前中国民营企业中家族企业占90%以上,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在我国加入WTO后,家族企业面临更为严峻的竞争态势。家族式企业如何提高财务管理质量,实现家族式企业质的发展,一直是困扰企业的一大问题。文章主要介绍了我国家族式企业的现状;通过家族式企业内部、外部方面分析了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产生原因;并针对企业的内部控制方面,提出解决家族式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的相关建议。一、我国家族式企业总体现状家族式企业是指一个家族或数个具有紧密联盟关系的家族拥有全部或部分所有权,并直接或间接参与这间公司的经营控制,而且具有能力将这些所有权和控制权合法传于后代的企业组织。家族式企业的出现和崛起,已经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企业之一,并成为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据中国三星经济研究院调查,家族企业2009年年均营业收入13.51亿元,实现利润1.14亿元,平均利润率8.04%,剔除因收购、资产重组等原因导致的波动,过去两年家族企业年营收增长率平均为26.39%【1】。在我国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的大环境下,家族式在发展的同时也将面临着一系列新问题、难点,尚需要一个磨合、治理的过程。(一)家族式企业的发展状况近三十年来,中国家族式企业不断发展壮大,成为私营部门的生力军,在促进经济发展、解决就业等社会问题方面起到关键作用。但是,尽管中国已经初步实现现代化,国民思想越来越开放、社会制度越来越透明,某些根深蒂固的思想仍然会左右中国企业家的选择。传统的中国家族式企业常常严守中国的商业价值传统,不愿对外公布信息,谨遵财不露白、家丑不外扬的原则,造成认识这些企业的信息壁垒。在地域分布上,浙江、江苏、福建等东南沿海省份经商传统浓厚,民间资本流通活跃,家族企业的地缘优势明显。家族式企业在行业和地域间分布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国传统的商业价值和改革开放后,政府的规划政策对民间资本和创业活动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不难发现,政策准入限制越少、开放程度越大、民间融资活动越活跃的地区和行业,家族企业越多。(二)家族式企业的财务危机的含义财务危机是指由于财务困难而危及企业生产与发展的一种状态。企业的危及有多种原因,如法律因素、突发事件、人力资源因素。而财务危机则是特指由于资金因素所带来的危机。但不同的学者在进行研究时也采用了不同的标准,例如美国会计学家威廉·比弗(WilliamBeaver)于1966年以59家破产公司、16家拖欠优先股股利公司和3家拖欠债务的公司为研究对象,认为“财务危机包括破产、拖欠优先股股利、拖欠债务等”【2】。美国爱德华·奥尔特曼(EdwardlAltman)对财务危机的定义是“进入法定破产的企业是财务危机企业”【3】,国内对财务危机的定义有谷祺和刘淑莲于1999年提出的“企业无力支付到期债务或费用的一种经济现象,包括从资金管理技术性失败到破产以及处于两者之间的各种情况”【4】等。家族式企业的财务危机是指家族式企业组织发展中可能经历的一种财务状况,包括比较轻微的资金管理技术和极为严重的破产以及介于两者之间的整个过程。轻的财务危机可能仅仅是短暂的资金周转困难,严重的便是经营失败或破产清算。二、以郑州亚细亚集团为例分析我国家族式企业财务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家族式企业在企业创业初期发挥了其特有的人力、资金优势,但是随着规模的扩大和经营的复杂化,家族式企业在财务管理方面的问题逐渐暴露出来,成为其进一步发展的绊脚石。(一)家族式企业财务管理的内部问题郑州亚细亚集团在上世纪90年代以其在经营和管理上的创新创造了一个平凡而奇特的现象“亚细亚现象”,90年代在郑州集体性质的大型零售商场有7家,但只有亚细亚一家能一炮打响,以“联军”形式与国营企业行竞争,并取得营业额连续3年都以5000万元的幅度上升,向国家上缴税额逐年增加,来自全国30多个省市的党政领导、商界要员到亚细亚参观学习。当时的亚细亚就像它商标上的那轮太阳一样辉煌灿烂。1.经营观念落伍,管理模式滞后一方面,家族式企业典型的管理模式是所有权和经营权的高度集中统一,企业的投资者、经营者为同一人,管理是家族式管理,项目决策不民主,随意性较大,难免造成投资决策的失误。加上财务人员多沾亲带故,这种模式给企业的财务管理带来了不小的负面影响。同时,企业组织机构不健全,管理人员职责不明确,制度不健全,致使财务审批随意性较大,越权行事现象严重,造成财务管理混乱;另一方面,由于部分家族式企业对财务管理理论和方法缺乏应有的了解和研究,重业务规模、技术、品牌建设而轻财务管理,财务管理成为被动的服务工具,不能自主参与企业决策和管理,致使财务预测、财务决策、财务控制和财务分析等财务工具无法发挥作用。现以郑州亚细亚集团内部控制失败案为例进行分析。在亚细亚内部虽然设置有董事会,但凡事都由总经理王某一人拍板。1995年初,亚细亚的主要股东中原不动产公司董事长易人,新任董事长认为前任批准的股权转让造成公司资产流失,不予承认,表示股权纠纷问题不解决就不参加董事会。从此,郑亚集团最高决策机构、监督机构陷于瘫痪。比如,冠名权属于无形资产,其转让照理应该经董事会讨论通过,但实际上是王某一个人说了算,只要他签字同意,别人就可建个“亚细亚”,如许昌、安阳、洛阳、商丘的亚细亚都是他签字同意的。在郑亚集团,总经理成了国王,董事会如同虚设。在用人方面更是“不拘一格”,亚细亚某领导的一位表弟,原郑州市郊的农民,被任命为北京一家大型商场总经理;某领导的两位妻弟,山东农民,也被委以重任,就连他家的小保姆也被任命为亚细亚集团配送中心的财务总监。如此经营、如此管理,亚细亚的衰退是必然结果。2.成本控制薄弱,财务风险大目前大多家族式企业成本管理是基于存货计价及收益确定目的,缺乏控制,忽略了成本管理的事前预测和管理决策,极容易造成账面成本的不完整,可能给企业带来现实或潜在的经济损失。另外,上级的考核多偏重于产值和业务完成情况,使得下级忽视成本节超和效益的高低,往往会认为地调整成本、乱摊成本,使得企业不能真实反映企业消耗水平。同时,对现金管理不严造成资金闲置或暂时不足,造成资金不能充分发挥货币时间价值、应收账款周转缓慢造成资金回收困难、存货控制薄弱造成资金呆滞、对固定资产的管理不严,是资产流失浪费严重。如郑州亚细亚几乎开业之日起,总经理王某就不断地探索扩张之路:1990年向全国十几家城市派驻办事处、开设分公司;1991年投资270万元,在海口开设“亚细亚大酒店”;1992年又在郑州开办实业公司、服装厂、黄金、鞋帽专营店等,极大分散了集团资金,成本急速膨胀,财务风险急剧增大。(二)家族式企业财务管理的外部问题1.家族式企业的融资市场失灵,筹资渠道狭窄一方面,大多数企业财务制度不健全,缺乏财务审计部门认可的财务报表和良好的经营记录;家族式企业大多规模较小,持续经营时间较短,且从事行业变更频繁,因此家族企业要获得银行贷款比较困难;另一方面我国证券市场大多是国有大中型企业的融资渠道,只有级少数的效益很好的家族式企业,如深圳海普瑞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浙江新和成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万邦达环保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等,才有可能争取到上市的指标,众多中小型家族式企业几乎没有任何机会。因此,家族式企业的筹资渠道十分狭窄。2.家族式企业财务信用薄弱绝大多数家族企业固定资产较少,经营规模较小,流动资金少,自创的无形资产数量少且难以计量。企业的经营风险大,没有严格的财务管理制度,部分家族企业存在财务造假和偷税漏税行为,严重影响了家族式企业的整体信用形象。如郑州亚细亚商场因支援连锁店而欠的银行贷款、厂家货款、担保款项等,合计达几亿,弄得郑亚商誉扫地,业务人员去谈业务,遭遇“亚细亚免谈”,信用的薄弱,为日后亚细亚的衰落埋下了伏笔,盛极一时的亚细亚不久,便在连锁店扩张中遭遇了滑铁卢。3.金融机构存在对家族式企业的“惜贷”行为商业银行是盈利性金融企业,给家族式企业贷款确实形成“规模效益”的问题。与其他大企业相比,家族式企业贷款数额不大,但是贷款发放程序、经办等环节大致相同,使得银行多倾向与大型企业的贷款业务,对家族式企业放贷积极性不高。三、家族式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的产生原因在我国,家族式企业由于其特殊的经济形态及成长方式,存在先天的不足和缺陷,种种原因使得家族式企业的财务管理很不规范,而且随着家族式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财务管理的问题逐渐显现,成为制约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障碍。目前,我国家族式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的产生原因有:(一)我国市场经济欠发达,受计划经济思维惯性影响较大结合企业的内部控制分析,内部控制发展的外部动因是市场竞争的加剧。1993年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勾画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标志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所以我国从计划经济过渡到市场经济时间较短,计划经济的影响时常可见,市场竞争有不规范的地方,计划经济思维的惯性对家族式企业的内部控制的发展有一定的影响,例如,家族企业的准入条件受传统计划经济的影响,不能获得公平竞争的条件,使得家族企业在某些行业难以有所作为。(二)企业风险意识不强,控制环境的失效环境控制和风险评估,是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效率和效果的关键。很多走向困境或破产的企业,在决策时,根本不作风险分析,更谈不上在企业建立风险预警系统,到处乱贷款、乱投资、乱担保、乱铺摊子,一旦出现资金断链或经营风险,就直接导致企业走上衰亡之路。影响我国企业控制环境失效的因素有以下方面:企业经营者素质和职业水平低下;董事会会缺乏独立性和监督机制不健全;缺乏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政策不完善与员工素质低下。如亚细亚集团的公司治理结构从建立之初就一直处于混乱状态:首先,董事会形同虚设,凡事都由总经理王某一人拍板;其次,内部监督缺乏,董事会中没设任何监督机构。自开业以来,没有进行过一次全面彻底的审计。偶尔的局部的内部审计中曾发现几笔几百万元资金被转移出去的事,后来都不了了之。集团内部缺少一种“纠偏制度”,治理结构混乱是日后亚细亚走向衰亡的最根本原因。(三)内部控制动力不足,缺乏激励约束机制家族式企业内部人控制企业存在着难以克服的缺陷:比如因为没人愿意指定出束缚自己手脚的控制制度,所以企业管理层对建立约束自己的制度积极性并不高,激励约束机制瘫痪;另外,由于内部控制的成本是由企业自己承担,直接影响企业的经济效益,而企业的内部控制产生的效益却是长远的,这也导致了家族式企业自身的内部控制动力不足。南阳亚细亚商场曾借到贷款两千万元,股东高某却要了600万元,划拨到成都给其一位朋友做房地产生意,结果全亏,以两栋楼房抵债。抵债手续尚未办妥,高某却对欠债人说,“你不要向南阳还债了,你把两栋楼房给我,南阳的钱由我还。”最终,南阳亚细亚商场分文未得。事实说明,没有良好的约束机制来约束企业经营者和股东,必然导致道德风险的产生,极大地影响企业的效益。(四)外部监督乏力虽然我国已形成了包括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在内的企业外部监督体系,但监督效果却不尽人意。其主要原因一是各种监督功能交叉、标准不一,加之分散管理、缺乏沟通,未能形成有效的合力;二是有的监督没有按照设定目标进行,有的甚至以平衡预算和创收为目的,弱化问题严重,对内部控制问题更是不报告、不追究;三是会计师事务所不规范的执业环境和不正当的竞争,以及对注册会计师监督不力,使得“经济警察”的作用弱化。四、对解决家族式企业财务管理问题的相关建议(一)积极参与国际贸易,投身经济全球化随着我国经济融入国际市场的步伐加快,中国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而且随着外资体制改革的深造,家族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准入制度逐步方宽,大大推动了对外贸易的发展,这无疑对我国家族企业产品出口有极大的促进作用。家族企业要抓住机遇,积极掌握国际经济与贸易信息、吸收对外经贸人才、提高产品技术含量发展特色产品,以达到发展企业的目的。(二)从思想上提高企业员工对内部控制的认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思想文化素质的提高,要求家族企业必须加强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必须不断提高企业员工对内部控制的认识,促进我国家族企业的持续健康发展1.提高企业领导层的管理素质提高企业领导管理水平和管理思想,使他们认识到建立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是企业内部控制制度得以正常发挥应有作用的关键。其中最重要的的提高企业经营者和主要从业人员的思想文化素质,完善知识结构,转变经营管理观念,更新思想,摆脱狭隘的小生产意识的影响,要进行有关政策法规、市场营销、人力资源、财务及管理决策等方面的学习培训、造就一批懂经营会管理、有头脑、具备良好综合素质的家族企业家。2.提高会计人员的业务水平及对内部控制的认识作为企业会计控制的主体,会计人员业务素质和内控知识的高低尤为重要。目前应从加强年度性会计资格认证制度管理上加强企业财会人员的业务水平,促进企业会计人员继续学习会计知识和会计法规,提高业务水平减少会计业务处理的技术差错。同时,企业对会计人员应当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增强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素质。3.加强企业全体员工的内部控制制度教育企业应定期对职工进行内控知识宣传教育,使每一员工都有内部控制制度的概念和意识,知道自己的一举一动都要受到内部控制制度的牵制和约束。只有在企业内部普及内控知识,建立起良好的内控执行环境,才能使家族企业企业在内控的保护下良性健康成长。(三)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体系1.改变企业产权股权结构家族企业不合理的产权股权结构使得家长制的管理逐步盛行。因此要全面打破家族产权“一股独占”的封闭结构,通过吸收社会资本和产权流动形成合理的股权结构在此过程中,一部分家族成员的股份要退出,中高层员工的股份比例要大幅度地增加,有条件的企业甚至可以推行大范围的员工持股计划。2.加强企业的内部监督首先规范企业的治理结构,完善治理机制,是公司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能权责分明、相互制约;企业内部应建立内部审计、内部控制机构,加强对企业内部的主动监督,发现漏洞和隐患及时改进,做到有章可循、违规必罚。建立有效的激励和约束机制。企业定期对内部控制进行检查、考核,及时发现其中问题。严格执行内部控制制度,将执行情况与职务升降、奖金挂钩。(四)充分利用外部监督,完善财务管理机制家族式企业可以通过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进行内部控制测试,检查发现企业内部控制中的不足,并获得改进的机会;税务、审计等相关部门应当充分发挥监督作用,定期或不定期的对企业进行内控检查,加大执法力度;社会应当充分利用媒体力量,对企业的违法行为进行曝光,以达到充分发挥社会舆论的监督作用。五、结束语正确处理家族企业的财务管理问题,是促进我国家族企业健康发展的关键所在。家族企业要做大、做强,必须建立一套规范化的财务管理制度,提高企业员工素质,不断提升家族式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我国家族企业要积极适应经济发展趋势,转变观念,建立健全的财务管理机制,提高企业的创造性和整体素质,带动我国整体经济发展。

家族企业发展论文

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训练我们运用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能力。写论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我整理的家族企业发展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摘要] 本文从知识论和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对家族企业的定义和特征、发展路径及未来趋势做了探讨。知识的有限性和有限理性是家族企业走向社会化的主要因素,家族企业由内在制度占主导到外部制度占主导的转变是家族企业突破发展瓶颈,是实现社会化、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必然途径。

[关键词] 家族企业;知识论;制度;经济学;发展路径

一、家族企业的定义及中国家族企业的特征

1.家族企业的定义

美国著名学者钱德勒对家族企业下的定义为:“企业创始者及其最亲密的合伙人(和家族)一直掌有大部分股权。他们与经理人员维持紧密的私人关系,且保留高阶层管理的主要决策权,特别是在有关财务政策、资源分配和高阶人员的选拔方面”。也有的学者认同美国学者唐纳利的定义,把家族企业界定为统一家族至少两代产生能与公司经营控制权的经济组织。潘必胜认为,当一个或数个具有紧密联盟关系的家庭拥有全部或部分所有权,并直接或间接掌握企业经营权时,这个企业就是家族企业。

综合以上定义,可以看出,家族企业是一个或数个有紧密关系的家族拥有全部或部分产权,并直接或间接掌握企业的经营权,合法传给后代的企业。

2.家族企业的特征

家族企业的特征,也即优势和劣势。其优势是:降低市场契约或企业契约配置资源的交易成本;减少企业内部的委托代理成本。家族内部关系中的利他主义可以克服由于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和监督成本巨大而造成的委托代理问题。家族企业区别于其他企业组织的主要特征是家族企业的资源配置大部分是通过利他主义和有关的义务确定的,这在企业成立初期资金技术缺乏的情况下作用尤其突出。其劣势是:不能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约束机制,对家族以外的人缺乏凝聚力和向心力;产权的封闭型,增加了企业的融资难度;管理方面以人情和伦理代替制度规范,使企业管理制度扭曲;集权式的管理模式不利于形成正确的战略决策。其特点:家族企业结构的基本特征是“差序格局”,受中国宗族文化的影响很大,家族文化这种非正式制度安排是家族企业优缺点的主要根源。

对于如何对家族企业治理取长补短,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学者们多认为,家族企业的发展要实现家族企业的产权社会化、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企业外部法律制度的建设和完善、社会信用机制的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的建立、资本市场的完善等。应当说,这些研究触及了家族企业变革的'实质,但对于家族企业必须转变的理论研究似嫌薄弱,下面本人力图运用知识论和制度经济学的方法来说明家族企业变革的内在原因。

二、“知识问题”是家族企业变革和社会化的本质因素

知识按传递方式可以分为可言传的知识和不可言传的知识,可言传的知识可以靠语言记录来进行传递,不可言传知识需要学习者的亲身实践。新知识的获得产生于边际性适应和既有知识的变化,分为突变性的知识增长和适应性知识增长两类。个人要作出决策,就要通过各种渠道收集信息(获取知识),信息的收集需要成本,信息成本是从一无所知变为无所不知的成本,极少有交易者能负担得起这一过程。同时,信息收集的特殊之处在于个人在获得信息之前不可能了解获取某类信息的预期成本和效益。所以知识搜集成本必须被看作“沉淀成本”。信息的收集、新知识获取的成本是单个人或单个组织所无力承担的,因此人们才会通过一定的制度安排来与他人和其他组织进行分工和合作。

由知识论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家族企业只依靠企业主或其家族的知识和经验,是不可能使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的,企业产权和经营权的封闭性是家族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要打破这个瓶颈,家族企业只有使企业社会化,也即是股权的社会化和经营管理权的社会化、监督的社会化,这是家族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国外之所以有许多百年的家族企业,是与其企业的社会化,广泛吸收社会的知识、智慧、资金分不开的。因此,虽然国外家族企业和中国家族企业都称为家族企业,但其内涵和外延是有区别的,中国的家族企业主要处于企业生命周期的创业期和成长期,企业的社会化还没有提上日程。

欧美的家族企业一般只是掌握部分所有权而基本不掌握经营权,中国的家族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合一,完全由一个家族来掌控。所以欧美的家族企业家族的影响已十分淡化,事实上完成了由家族企业向现代企业制度的转型,完成了所有权与经营权的社会化。现代企业制度是各种契约和制度的集合,通过这些契约和制度,能够迅速有效地实现信息的收集,降低收集成本,这也是欧美家族企业常盛不衰的原因。中国家族企业受中国传统家族文化的影响,同时,外部法律制度、经理人制度、融资制度的不健全也阻碍了中国家族企业向更高形式的家族企业发展,阻碍了企业社会化的进程。因此,中国的家族企业由于代理成本的高昂和对经理人机会主义与败德行为缺乏有效的法律和制度资源约束,始终不能改变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封闭性。中国的家族企业由于不能充分利用社会已有知识,单纯依赖企业创始人和家族的有限知识,最终造成了企业发展停滞或迅速破产。

三、家族企业内在制度向外在制度的转变是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途径

有限知识和有限理性是法治社会存在的基础,同样也是企业治理的基础。知识的有限性证明了理性的有限。制度是为减少信息收集和获取新知识的成本而固定下来的经验。制度可分为内在制度和外在制度。内在制度是群体内随经验而演化的原则,而外在制度则被定义为外在地设计出来并靠政治行动由上面强加于社会的规则。内在制度随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外在制度则需要国家来制定。内在制度在构建社会交往,沟通自我中心的个人和实现社会整合上具有极其主要的意义。内在制度主要包括习惯、内化规则、习俗和礼貌、正式化内在规则四种类型。

家族企业的制度大多属于内在制度,是中国传统家族伦理观念的产物。血缘、姻缘、地缘、学缘、业缘、构成了企业的内在制度环境,这种内在制度是家族企业创业期和成长期的主要制度,企业主要通过这种关系进行治理。这种家庭与企业合二而一的治理机制在家族企业产生和发展时期,能够发挥内在制度增强企业凝聚力、决策迅速、管理成本低廉的特点,这主要是由家庭存在的利他主义思想和追求家庭共同利益的结果。但随着家族企业的发展壮大,家族成员的利己主义抬头,容易发生利益摩擦。企业发展所必须的社会化也因产权和经营权的封闭型而迟滞,无法引进外部智源和进行融资,权力的过分集中容易导致决策失误,企业的整体利益和家族某些成员的利益容易发生冲突。

要解决家族企业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必须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也即企业的外在制度。这是因为内在制度有其自身的适用范围,内在制度往往含义模糊,弹性较大,不利于节省信息收集成本;企业主或家族成员根据内在制度管理企业,往往存在偏见和倾向性,不利于形成公平、公正、公开、竞争合作的企业秩序;内在制度的执行往往缺乏强制措施,处理结果难以服众;内在制度不能强制企业成员做出可靠的契约承诺,使作为契约集的现代企业组织松散,缺乏竞争力;内在制度的执行和发挥左右往往依靠歧视和排外,区分内部人和外部人,排外性和小规模是内在制度发挥作用的必要条件。企业史表明,内在制度只能把企业推进到一定的规模,超出这个规模,外在制度也即现代企业制度就开始处于主导地位,这种制度和家族企业的社会化过程相辅相成,使家族企业成为现代的、开放的、公正、公平的企业。当然,外在制度在家族企业占主导的前提条件是外部法律制度的完善,真正实现依法治国,资本市场和经理人市场完善,社会诚信机制建立。所以外在制度的真正实行还有待于国家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美)小艾尔福雷德·钱德勒:《看得见的手》[M].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

[2](Y)巴泽尔著:《产权的经济分析》[M].费方域等译,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3](美)克林·盖尔西克等:《家族企业的繁衍—家族企业的生命周期》[M],经济日报出版社,1998年版

[4](德)柯武刚史漫飞:《制度经济学:社会秩序与经济政策》[M].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

[5]李振杰:《私营企业透视》[M].经济管理出版社,1999年版

家族企业管理论文篇二 家族企业管理模式分析 [摘 要] 家族企业是指企业中的资本或者股本主要控制在某一个家族手中,并且其控股家族成员出任该企业的主要领导职务的一种企业形式。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小型私营企业都是靠家族化管理发展起来的,其中不乏高效率并且有的还在继续创造着高效率的优势,也有着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因此,对于家族企业管理模式的研究和分析具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就以“家族企业管理模式分析”为话题来进行浅谈。 [关键词] 家族企业;管理模式;特点;优势与不足; 应对之策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08. 035 [中图分类号] F2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4)08- 0061- 02 我国的企业发展现状是,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小型私营企业都是靠家族化管理发展起来的,其中不乏高效率并且有的还在继续创造着高效率的优势,也有着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因此,对于家族企业管理模式的研究和分析具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就以“家族企业管理模式分析”为题来进行分析。 1 家族企业的特点 家族企业是指企业中的资本或者股本主要控制在某一个家族手中,并且其控股家族成员出任该企业的主要领导职务的一种企业形式。因此,家族企业中的家族利益与企业目标具有一致性,并且企业中的决策权在以创始人为核心组成的家族企业领导人中,而且家族企业经营管理中具有人文主义色彩(即:具有感情色彩)。具体来说,家族企业管理模式具有以下一些特点:①家族企业中的所有者为同一个家族的人,这些人要么是靠血缘关系,要么是靠亲情关系维系在一起的,统称为“自家人”,可以说,这是家族企业的本质特征,即:“自家人当家”。②家族企业中的产权制度一般不具有产权分离的明晰度,因为大部分的企业所有者就是该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他们对于企业财产的所有权是绝对的,这就包括了财产归属权、财产占有权、财产支配权和财产使用权的各个方面。③家族企业中的管理呈现出家长权威制的特点,所以,在企业内部,其所有者往往会表现出专权与教诲相结合的家长式作风,属于集权式领导。这就会使得企业中的重大决策无须经过民主讨论或是投票决定,而是一种从上到下的绝对式服从。④家族企业管理中还会出现人本主义色彩,即:亲情规则。由于家族企业中的构成是由企业所有者决定的,因此,在企业管理人员、企业管理权限等都是凭借企业所有者(或是管理者)与企业内部其他成员之间存在的“亲情关系”来制定和维系的。这就足以解释在家族企业开办之初,企业所有者自己的亲属、朋友们都会参与其中,甚至成为了今后的合作伙伴。那么,家族企业也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子承父业”的现象,即:外人不可能取得家族企业的继承权和所有权。⑤家族企业中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具有重合性的特征。在家族企业中,所有权是在家族内代代相传的,因而,其经营权也会被家族内部成员牢牢控制。 2 家庭企业发展的意义 基于以上对于家族企业管理特点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这些特点对于家族企业发展具有着重要的意义,即:①促进经济增长。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小型的家族企业日益增多,这些家族式企业对于我国的总体经济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和推动力,是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力量。②家族企业为我国扩大就业,维护社会稳定等做出了巨大贡献。我国家族企业的发展使得大量剩余劳动力有了就业渠道,有效地缓解了政府的压力,并且在家族企业日益发展中还大量吸收了高科技、复合型人才,使得就业市场分外繁荣,起到了积极促进的作用。③家族企业在推动和促进工业化、城镇化等方面的意义也是不容忽视的。以家族企业为主导的民营经济,促进了城市和农村之间的交流,使得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城乡二元结构得到了突破,使得我国深化了工业化和城镇化的道路。④家族式管理模式使得企业家培养成为现实,构建了人力资本形成的良好机制。与传统的国有企业中的按资排辈管理体制不同,家族企业管理模式可以最大限度地培养一大批勇于进取和开拓的企业家,并使得这种精神在企业中得到贯彻和执行,家族企业能以市场的机制和企业的发展需要为原则来及时引进人才和相应培养,这就有利于创建人力资本形成的良好机制。 3 家族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在家族企业管理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果不加以认真研究和制定出相应的对策,那么就会大大阻碍家族企业的发展。这些问题分析如下:①家族企业中往往由于其固有的管理特点而缺乏科学的决策机制。我们知道,家族企业中往往是家长式的管理模式,即:主要是采取集权式的管理模式,这就使得企业在中后期发展的过程中会显得力不从心,缺乏对于家族高级管理者的约束性和监督性,那么,决策失败的可能性就会增大,使得企业的命运仅凭“一言堂”。②由于缺乏先进的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导致了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缺乏,人才选拔制度不规范。我们知道,企业发展必须要靠大量的人才,尤其是高科技和复合型人才,但家族企业往往局限在家族成员中选择人才,这就使得人员安排和使用具有盲目性和不公性,很难获得和留住人才。③家族企业中缺乏核心管理理念,往往是以最高管理层的意志为最高发展目标。家族企业的发展在初期是凭借企业所有者自己的决策和执行,他们充分尝到了成功的果实,但是,市场是在变化的,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是不断交织的,企业如果缺乏长远规划和发展战略就会难以获得可持续性发展,甚至会停滞不前,最后走向衰落。因此,必须要有核心管理理念和长期发展目标和具体实施策略。 4 家族企业高效的管理建议 如何来解决这些问题就成为了发展家族企业的核心任务,笔者建议:①家族企业要制定该企业长远发展的战略目标和具体的实施方略。以企业可持续性发展为基础,统筹适应市场环境变化的战略实施,构建严谨而又合理的组织结构和执行机制以及相应完善的绩效管理体系,加强企业内部各层级的沟通交流,让企业中的每一成员都动起来。②在企业中建立和创新用人机制,这就要求家族企业用人机制避免重用自己人、排斥他人的作风。因此,家族企业必须统一用人标准,按照公平和公正的原则来引进和聘用经营管理人员,并且要以统一的绩效考核标准来要求所有员工,使得员工的待遇与其自身为企业的贡献相一致。③家族企业中还要注重企业继承人的选拔和培养问题。这就要求家族企业管理中将建立健全接班人的培养和选择机制作为企业发展的目标之一,明确企业接班人的标准及要求,使得企业中的精英管理人员成为企业继承人的导师和监督者,使得他们面对应有的挑战,积极培养他们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总之,家族企业的长远发展需要健康和有效的家族管理模式的保障,我们必须要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并积极吸纳建议来及时应对,这样才会实现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李晓磊.家族企业管理模式分析[J].潍坊学院学报,2012(1). [2]马玲.我国家族企业管理特征及其管理模式创新探析[J].商场现代化,2013(9). [3]石才员.家族企业中的信任危机[J].现代家电,2011(14). [4]王艳玲.我国家族式企业管理利弊的分析[J].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2(9). 看了“家族企业管理论文”的人还看: 1. 家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2. 家族企业财务管理论文 3. 2017年企业管理论文题目 4. 中小企业管理论文范文 5. 化工企业组织管理论文

.......突然发现 你的论文怎么和xxx的一样 (⊙﹏⊙b汗)

家族企业相关研究论文

家族企业管理论文篇二 家族企业管理模式分析 [摘 要] 家族企业是指企业中的资本或者股本主要控制在某一个家族手中,并且其控股家族成员出任该企业的主要领导职务的一种企业形式。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小型私营企业都是靠家族化管理发展起来的,其中不乏高效率并且有的还在继续创造着高效率的优势,也有着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因此,对于家族企业管理模式的研究和分析具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就以“家族企业管理模式分析”为话题来进行浅谈。 [关键词] 家族企业;管理模式;特点;优势与不足; 应对之策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08. 035 [中图分类号] F2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4)08- 0061- 02 我国的企业发展现状是,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小型私营企业都是靠家族化管理发展起来的,其中不乏高效率并且有的还在继续创造着高效率的优势,也有着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因此,对于家族企业管理模式的研究和分析具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就以“家族企业管理模式分析”为题来进行分析。 1 家族企业的特点 家族企业是指企业中的资本或者股本主要控制在某一个家族手中,并且其控股家族成员出任该企业的主要领导职务的一种企业形式。因此,家族企业中的家族利益与企业目标具有一致性,并且企业中的决策权在以创始人为核心组成的家族企业领导人中,而且家族企业经营管理中具有人文主义色彩(即:具有感情色彩)。具体来说,家族企业管理模式具有以下一些特点:①家族企业中的所有者为同一个家族的人,这些人要么是靠血缘关系,要么是靠亲情关系维系在一起的,统称为“自家人”,可以说,这是家族企业的本质特征,即:“自家人当家”。②家族企业中的产权制度一般不具有产权分离的明晰度,因为大部分的企业所有者就是该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他们对于企业财产的所有权是绝对的,这就包括了财产归属权、财产占有权、财产支配权和财产使用权的各个方面。③家族企业中的管理呈现出家长权威制的特点,所以,在企业内部,其所有者往往会表现出专权与教诲相结合的家长式作风,属于集权式领导。这就会使得企业中的重大决策无须经过民主讨论或是投票决定,而是一种从上到下的绝对式服从。④家族企业管理中还会出现人本主义色彩,即:亲情规则。由于家族企业中的构成是由企业所有者决定的,因此,在企业管理人员、企业管理权限等都是凭借企业所有者(或是管理者)与企业内部其他成员之间存在的“亲情关系”来制定和维系的。这就足以解释在家族企业开办之初,企业所有者自己的亲属、朋友们都会参与其中,甚至成为了今后的合作伙伴。那么,家族企业也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子承父业”的现象,即:外人不可能取得家族企业的继承权和所有权。⑤家族企业中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具有重合性的特征。在家族企业中,所有权是在家族内代代相传的,因而,其经营权也会被家族内部成员牢牢控制。 2 家庭企业发展的意义 基于以上对于家族企业管理特点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这些特点对于家族企业发展具有着重要的意义,即:①促进经济增长。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小型的家族企业日益增多,这些家族式企业对于我国的总体经济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和推动力,是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力量。②家族企业为我国扩大就业,维护社会稳定等做出了巨大贡献。我国家族企业的发展使得大量剩余劳动力有了就业渠道,有效地缓解了政府的压力,并且在家族企业日益发展中还大量吸收了高科技、复合型人才,使得就业市场分外繁荣,起到了积极促进的作用。③家族企业在推动和促进工业化、城镇化等方面的意义也是不容忽视的。以家族企业为主导的民营经济,促进了城市和农村之间的交流,使得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城乡二元结构得到了突破,使得我国深化了工业化和城镇化的道路。④家族式管理模式使得企业家培养成为现实,构建了人力资本形成的良好机制。与传统的国有企业中的按资排辈管理体制不同,家族企业管理模式可以最大限度地培养一大批勇于进取和开拓的企业家,并使得这种精神在企业中得到贯彻和执行,家族企业能以市场的机制和企业的发展需要为原则来及时引进人才和相应培养,这就有利于创建人力资本形成的良好机制。 3 家族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在家族企业管理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果不加以认真研究和制定出相应的对策,那么就会大大阻碍家族企业的发展。这些问题分析如下:①家族企业中往往由于其固有的管理特点而缺乏科学的决策机制。我们知道,家族企业中往往是家长式的管理模式,即:主要是采取集权式的管理模式,这就使得企业在中后期发展的过程中会显得力不从心,缺乏对于家族高级管理者的约束性和监督性,那么,决策失败的可能性就会增大,使得企业的命运仅凭“一言堂”。②由于缺乏先进的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导致了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缺乏,人才选拔制度不规范。我们知道,企业发展必须要靠大量的人才,尤其是高科技和复合型人才,但家族企业往往局限在家族成员中选择人才,这就使得人员安排和使用具有盲目性和不公性,很难获得和留住人才。③家族企业中缺乏核心管理理念,往往是以最高管理层的意志为最高发展目标。家族企业的发展在初期是凭借企业所有者自己的决策和执行,他们充分尝到了成功的果实,但是,市场是在变化的,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是不断交织的,企业如果缺乏长远规划和发展战略就会难以获得可持续性发展,甚至会停滞不前,最后走向衰落。因此,必须要有核心管理理念和长期发展目标和具体实施策略。 4 家族企业高效的管理建议 如何来解决这些问题就成为了发展家族企业的核心任务,笔者建议:①家族企业要制定该企业长远发展的战略目标和具体的实施方略。以企业可持续性发展为基础,统筹适应市场环境变化的战略实施,构建严谨而又合理的组织结构和执行机制以及相应完善的绩效管理体系,加强企业内部各层级的沟通交流,让企业中的每一成员都动起来。②在企业中建立和创新用人机制,这就要求家族企业用人机制避免重用自己人、排斥他人的作风。因此,家族企业必须统一用人标准,按照公平和公正的原则来引进和聘用经营管理人员,并且要以统一的绩效考核标准来要求所有员工,使得员工的待遇与其自身为企业的贡献相一致。③家族企业中还要注重企业继承人的选拔和培养问题。这就要求家族企业管理中将建立健全接班人的培养和选择机制作为企业发展的目标之一,明确企业接班人的标准及要求,使得企业中的精英管理人员成为企业继承人的导师和监督者,使得他们面对应有的挑战,积极培养他们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总之,家族企业的长远发展需要健康和有效的家族管理模式的保障,我们必须要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并积极吸纳建议来及时应对,这样才会实现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李晓磊.家族企业管理模式分析[J].潍坊学院学报,2012(1). [2]马玲.我国家族企业管理特征及其管理模式创新探析[J].商场现代化,2013(9). [3]石才员.家族企业中的信任危机[J].现代家电,2011(14). [4]王艳玲.我国家族式企业管理利弊的分析[J].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2(9). 看了“家族企业管理论文”的人还看: 1. 家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2. 家族企业财务管理论文 3. 2017年企业管理论文题目 4. 中小企业管理论文范文 5. 化工企业组织管理论文

家族企业是指资本或股份主要控制在一个家族手中,家族成员出任企业的主要领导职务的企业。家族企业作为一种久远的企业组织形式,由于具有家企合一特征,在企业创业阶段具有较强的亲和力、极低的监督成本和明显的竞争优势,家族企业不管是在我国还是在世界其他国家一直具有大量存在的客观必然性,在数量上处于绝对优势。 据统计,美国的家族企业占美国企业总数的96%;在意大利的企业总数中,家族企业甚至高达99%。但家族企业在成长过程中往往规模小,长不大,甚至过早夭折。究其原因在于家族企业的管理滞后,不能适应企业进一步发展的要求,特别是在人力资源管理上,易陷于以下误区:1、在人力资源制度安排上,随意性代替规范化。家族企业的经营管理机制从根本上有别于国有企业,具有很大的自主性和灵活性,这有它适应市场供求关系积极性的一面,但表现在人力资源配置方面,基本人事制度不健全,对员工的招聘、录用、培训、晋升和辞退等没有一套科学、合理的制度规范和操作程序,往往凭企业主的以往经验和主观判断,随意性很大,感情多于理智,内外有别。 对家族成员因人设职,亲朋好友不管能力高低都被安排在重要的岗位;家族以外的员工岗位设计不合理,职责过大,要求苛刻,一旦违规处罚过重,这样不仅挫伤了非家族成员的工作积极性,也很难把高素质人员招至麾下。因此,家族企业在规模扩大以后,必须建立科学、公正的用人机制,用“规制�代替”人治�,任人唯贤,按照制度规范招纳贤才,充分发挥人力资本潜力,适应多层次、宽跨度的综合性企业管理对人力资本的需求。2、在人才认知上,重学历轻能力。我国家族企业大多是在城乡个体工商户、各类专业户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企业主文化层次较低,据1998年《中国私营企业发展报告》,家族企业主体———私营企业的业主高中以下学历的占80%。这些企业主在自己创业的过程中,深深体会到知识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性,纷纷招聘高层次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到自己的企业,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人才基础,这是非常可贵的转变。但在人才认知上,不少家族企业极易走向另一个极端:“唯学历论”。不分析工作岗位需要,不讲究职责分工,不计聘用成本,一味追求受聘者高学历。以致出现了门卫必须专科毕业,一般操作工必须本科毕业的现象。慕虚名而不求实效,用高学历装点企业门面,作为向世人夸耀的资本。这不仅极大浪费了国家的人力资源,增加了企业的成本支出,也直接影响了企业的经济效益。 据调查,家族(私营)企业最缺乏的核心员工是:专业营销人员、熟练技术工人和职业管理人员。这类人员并不能完全通过学校教育培养出来,而必须经过市场经营实践锻炼才能造就出来。家族企业员工整体素质较低,人才匮乏,确实需要引进大量高层次人才,特别是有经验、懂技术、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但高学历并不等于高素质,如果一味追求高学历而忽视聘用人员的工作经验、团队精神、协作能力、创新意识等方面的素质,则是舍本逐末。 企业人才配备的关键不在于有多少高学历、高职称人员,关键在于人力资源搭配合理,人才的知识结构、年龄结构、专业结构、性别结构优势互补,发挥整体协同优势,与企业的生产经营相适应,提高人力资源的整体配置效率。3、在人才结构上,重视技术型人才轻视管理型人才。毋庸讳言,技术进步已经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没有先进的技术支撑,产品在市场上必然缺乏竞争力,降低附加值,影响其经济效益。但很多家族企业人才结构单一,过分注重技术领域,而忽视管理人才的引进与培养。在家族企业中,创业者往往是企业的专业技术人员,是本行业的行家里手,在技术创新、产品开发方面有着自己的优势。但作为企业主,易陷入经验主义,片面认为有了先进技术就能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就能占领市场,从而获得利润,甚至为了追求技术先进而进行研究开发。 家族企业不遗余力地招揽专业技术人员,而不注意管理部门人员配备的多少,缺乏人力资源管理的统一部署和协调配合,忽视了科学管理在企业经营中的重要作用,形成了跛足发展局面,结果企业虽然有先进的技术能力,产品性能也很好,但由于管理跟不上,废品率高,成本降不下来,销售上不去,售后服务搞不好,企业的整体经济效益并没有很大改观。实际上,家族企业规模扩大以后,更为缺乏的是高素质、复合型的高层经营管理人才,特别是企业策划、资本运营、职业经理等方面的管理人才,家族企业人、财、物的配置,产、供、销的衔接,技术、资源、信息的利用,都离不开管理人员的指挥和协调,在企业生产经营的每一个环节都有合适的人才,才能使企业所有的经济资源得到合理利用和最佳组合,发挥企业的最大潜力,获得最大的经济效益。4、在激励机制上,用物质刺激代替人文关怀。有效的激励机制能够极大的激发员工的潜能,调动员工的工作热情,为企业创造出更多的财富。激励是一项科学含量很高的复杂工作,家族企业要结合本企业的实际,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机制,运用有效的激励方法,提高员工的士气和忠诚感。 但在家族企业中,企业与员工之间基本上是一种雇佣与被雇佣、命令与服从的关系,企业主对激励的理解十分简单,认为激励就是“奖励加惩罚,把员工看成是为自己挣钱的”机器�,不仅缺乏长期、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励手段也过于简单,主要就是物质刺激形式,干得好就加薪,做不好则扣钱。从理论上分析,当员工的货币收入达到一定数额后,再增加单位货币收入的边际激励效果将呈递减趋势,金钱的激励功能弱化,激励强度下降,物质刺激并不总能起到预期的作用。按照行为科学理论,企业员工不仅是“经济人�,更是”社会人�,他们是复杂社会系统的成员,不仅追求物质利益,更有社会心理方面的需求。 因此,企业在物质激励方面,也要进行激励手段的创新,可以通过工资、奖金、红利、利润分享、员工持股、股票期权等多种方式;特别是在精神激励方面,把企业目标与员工利益结合起来,使其产生强烈的责任感和归属感,使工作本身变得更富有挑战性和开拓性,给员工创造实现人生价值的机会,创造有特色的企业文化,注重感情投入与人文关怀,在提高员工的自我发展意识中从整体推动企业的发展。5、在人才开发利用上,重视人才引进,轻视人才培养。家族企业人才的发掘与培养是一项长期而细致的工作,企业必须制定完善的人力资源开发与培养战略,并在企业中形成合理的人才梯队,才能使企业的发展长盛不衰。但有的家族企业有严重的急功近利思想,短期行为较为普遍。表现在人力资源开发管理上,不愿意自己投资培养,不愿承担人才投资成本与人力资源投资风险,总想坐享其成,挖其他企业人才墙脚;或者等到人员空缺影响正常运作时才急急忙忙向外界招聘,由于时间仓促,很难保证录用人员的质量。 从长远看,家族企业必须创造具有自身特色的人才培养与再生机制,以自己培养为主,外来引进为辅,企业的发展规划必须有相应的人力资源开发培养计划相配套,制定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规划,把人才培养作为部门领导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为员工提供一个继续学习和自我发展的空间,关心员工的工作环境和发展环境,使其有一个施展才华的舞台,保证家族企业对人力资源的吸引力,维持人才数量和质量的稳定性,解决家族企业高级人才流失问题。

家族企业论文

谢谢。偶想要份

家族企业管理论文篇二 家族企业管理模式分析 [摘 要] 家族企业是指企业中的资本或者股本主要控制在某一个家族手中,并且其控股家族成员出任该企业的主要领导职务的一种企业形式。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小型私营企业都是靠家族化管理发展起来的,其中不乏高效率并且有的还在继续创造着高效率的优势,也有着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因此,对于家族企业管理模式的研究和分析具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就以“家族企业管理模式分析”为话题来进行浅谈。 [关键词] 家族企业;管理模式;特点;优势与不足; 应对之策 doi : 10 . 3969 / j . issn . 1673 - 0194 . 2014 . 08. 035 [中图分类号] F2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 - 0194(2014)08- 0061- 02 我国的企业发展现状是,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小型私营企业都是靠家族化管理发展起来的,其中不乏高效率并且有的还在继续创造着高效率的优势,也有着不足和需要改进的地方,因此,对于家族企业管理模式的研究和分析具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就以“家族企业管理模式分析”为题来进行分析。 1 家族企业的特点 家族企业是指企业中的资本或者股本主要控制在某一个家族手中,并且其控股家族成员出任该企业的主要领导职务的一种企业形式。因此,家族企业中的家族利益与企业目标具有一致性,并且企业中的决策权在以创始人为核心组成的家族企业领导人中,而且家族企业经营管理中具有人文主义色彩(即:具有感情色彩)。具体来说,家族企业管理模式具有以下一些特点:①家族企业中的所有者为同一个家族的人,这些人要么是靠血缘关系,要么是靠亲情关系维系在一起的,统称为“自家人”,可以说,这是家族企业的本质特征,即:“自家人当家”。②家族企业中的产权制度一般不具有产权分离的明晰度,因为大部分的企业所有者就是该企业的日常经营管理,他们对于企业财产的所有权是绝对的,这就包括了财产归属权、财产占有权、财产支配权和财产使用权的各个方面。③家族企业中的管理呈现出家长权威制的特点,所以,在企业内部,其所有者往往会表现出专权与教诲相结合的家长式作风,属于集权式领导。这就会使得企业中的重大决策无须经过民主讨论或是投票决定,而是一种从上到下的绝对式服从。④家族企业管理中还会出现人本主义色彩,即:亲情规则。由于家族企业中的构成是由企业所有者决定的,因此,在企业管理人员、企业管理权限等都是凭借企业所有者(或是管理者)与企业内部其他成员之间存在的“亲情关系”来制定和维系的。这就足以解释在家族企业开办之初,企业所有者自己的亲属、朋友们都会参与其中,甚至成为了今后的合作伙伴。那么,家族企业也就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子承父业”的现象,即:外人不可能取得家族企业的继承权和所有权。⑤家族企业中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具有重合性的特征。在家族企业中,所有权是在家族内代代相传的,因而,其经营权也会被家族内部成员牢牢控制。 2 家庭企业发展的意义 基于以上对于家族企业管理特点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这些特点对于家族企业发展具有着重要的意义,即:①促进经济增长。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小型的家族企业日益增多,这些家族式企业对于我国的总体经济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是我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因素和推动力,是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的重要力量。②家族企业为我国扩大就业,维护社会稳定等做出了巨大贡献。我国家族企业的发展使得大量剩余劳动力有了就业渠道,有效地缓解了政府的压力,并且在家族企业日益发展中还大量吸收了高科技、复合型人才,使得就业市场分外繁荣,起到了积极促进的作用。③家族企业在推动和促进工业化、城镇化等方面的意义也是不容忽视的。以家族企业为主导的民营经济,促进了城市和农村之间的交流,使得传统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城乡二元结构得到了突破,使得我国深化了工业化和城镇化的道路。④家族式管理模式使得企业家培养成为现实,构建了人力资本形成的良好机制。与传统的国有企业中的按资排辈管理体制不同,家族企业管理模式可以最大限度地培养一大批勇于进取和开拓的企业家,并使得这种精神在企业中得到贯彻和执行,家族企业能以市场的机制和企业的发展需要为原则来及时引进人才和相应培养,这就有利于创建人力资本形成的良好机制。 3 家族企业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在家族企业管理中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果不加以认真研究和制定出相应的对策,那么就会大大阻碍家族企业的发展。这些问题分析如下:①家族企业中往往由于其固有的管理特点而缺乏科学的决策机制。我们知道,家族企业中往往是家长式的管理模式,即:主要是采取集权式的管理模式,这就使得企业在中后期发展的过程中会显得力不从心,缺乏对于家族高级管理者的约束性和监督性,那么,决策失败的可能性就会增大,使得企业的命运仅凭“一言堂”。②由于缺乏先进的现代企业管理理念导致了企业内部的人力资源缺乏,人才选拔制度不规范。我们知道,企业发展必须要靠大量的人才,尤其是高科技和复合型人才,但家族企业往往局限在家族成员中选择人才,这就使得人员安排和使用具有盲目性和不公性,很难获得和留住人才。③家族企业中缺乏核心管理理念,往往是以最高管理层的意志为最高发展目标。家族企业的发展在初期是凭借企业所有者自己的决策和执行,他们充分尝到了成功的果实,但是,市场是在变化的,短期利益和长期利益是不断交织的,企业如果缺乏长远规划和发展战略就会难以获得可持续性发展,甚至会停滞不前,最后走向衰落。因此,必须要有核心管理理念和长期发展目标和具体实施策略。 4 家族企业高效的管理建议 如何来解决这些问题就成为了发展家族企业的核心任务,笔者建议:①家族企业要制定该企业长远发展的战略目标和具体的实施方略。以企业可持续性发展为基础,统筹适应市场环境变化的战略实施,构建严谨而又合理的组织结构和执行机制以及相应完善的绩效管理体系,加强企业内部各层级的沟通交流,让企业中的每一成员都动起来。②在企业中建立和创新用人机制,这就要求家族企业用人机制避免重用自己人、排斥他人的作风。因此,家族企业必须统一用人标准,按照公平和公正的原则来引进和聘用经营管理人员,并且要以统一的绩效考核标准来要求所有员工,使得员工的待遇与其自身为企业的贡献相一致。③家族企业中还要注重企业继承人的选拔和培养问题。这就要求家族企业管理中将建立健全接班人的培养和选择机制作为企业发展的目标之一,明确企业接班人的标准及要求,使得企业中的精英管理人员成为企业继承人的导师和监督者,使得他们面对应有的挑战,积极培养他们面对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总之,家族企业的长远发展需要健康和有效的家族管理模式的保障,我们必须要充分认识到自身的不足并积极吸纳建议来及时应对,这样才会实现企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李晓磊.家族企业管理模式分析[J].潍坊学院学报,2012(1). [2]马玲.我国家族企业管理特征及其管理模式创新探析[J].商场现代化,2013(9). [3]石才员.家族企业中的信任危机[J].现代家电,2011(14). [4]王艳玲.我国家族式企业管理利弊的分析[J].中国科技教育:理论版,2012(9). 看了“家族企业管理论文”的人还看: 1. 家族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论文 2. 家族企业财务管理论文 3. 2017年企业管理论文题目 4. 中小企业管理论文范文 5. 化工企业组织管理论文

家族企业发展论文

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训练我们运用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能力。写论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我整理的家族企业发展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摘要] 本文从知识论和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对家族企业的定义和特征、发展路径及未来趋势做了探讨。知识的有限性和有限理性是家族企业走向社会化的主要因素,家族企业由内在制度占主导到外部制度占主导的转变是家族企业突破发展瓶颈,是实现社会化、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必然途径。

[关键词] 家族企业;知识论;制度;经济学;发展路径

一、家族企业的定义及中国家族企业的特征

1.家族企业的定义

美国著名学者钱德勒对家族企业下的定义为:“企业创始者及其最亲密的合伙人(和家族)一直掌有大部分股权。他们与经理人员维持紧密的私人关系,且保留高阶层管理的主要决策权,特别是在有关财务政策、资源分配和高阶人员的选拔方面”。也有的学者认同美国学者唐纳利的定义,把家族企业界定为统一家族至少两代产生能与公司经营控制权的经济组织。潘必胜认为,当一个或数个具有紧密联盟关系的家庭拥有全部或部分所有权,并直接或间接掌握企业经营权时,这个企业就是家族企业。

综合以上定义,可以看出,家族企业是一个或数个有紧密关系的家族拥有全部或部分产权,并直接或间接掌握企业的经营权,合法传给后代的企业。

2.家族企业的特征

家族企业的特征,也即优势和劣势。其优势是:降低市场契约或企业契约配置资源的交易成本;减少企业内部的委托代理成本。家族内部关系中的利他主义可以克服由于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和监督成本巨大而造成的委托代理问题。家族企业区别于其他企业组织的主要特征是家族企业的资源配置大部分是通过利他主义和有关的义务确定的,这在企业成立初期资金技术缺乏的情况下作用尤其突出。其劣势是:不能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约束机制,对家族以外的人缺乏凝聚力和向心力;产权的封闭型,增加了企业的融资难度;管理方面以人情和伦理代替制度规范,使企业管理制度扭曲;集权式的管理模式不利于形成正确的战略决策。其特点:家族企业结构的基本特征是“差序格局”,受中国宗族文化的影响很大,家族文化这种非正式制度安排是家族企业优缺点的主要根源。

对于如何对家族企业治理取长补短,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学者们多认为,家族企业的发展要实现家族企业的产权社会化、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企业外部法律制度的建设和完善、社会信用机制的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的建立、资本市场的完善等。应当说,这些研究触及了家族企业变革的'实质,但对于家族企业必须转变的理论研究似嫌薄弱,下面本人力图运用知识论和制度经济学的方法来说明家族企业变革的内在原因。

二、“知识问题”是家族企业变革和社会化的本质因素

知识按传递方式可以分为可言传的知识和不可言传的知识,可言传的知识可以靠语言记录来进行传递,不可言传知识需要学习者的亲身实践。新知识的获得产生于边际性适应和既有知识的变化,分为突变性的知识增长和适应性知识增长两类。个人要作出决策,就要通过各种渠道收集信息(获取知识),信息的收集需要成本,信息成本是从一无所知变为无所不知的成本,极少有交易者能负担得起这一过程。同时,信息收集的特殊之处在于个人在获得信息之前不可能了解获取某类信息的预期成本和效益。所以知识搜集成本必须被看作“沉淀成本”。信息的收集、新知识获取的成本是单个人或单个组织所无力承担的,因此人们才会通过一定的制度安排来与他人和其他组织进行分工和合作。

由知识论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家族企业只依靠企业主或其家族的知识和经验,是不可能使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的,企业产权和经营权的封闭性是家族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要打破这个瓶颈,家族企业只有使企业社会化,也即是股权的社会化和经营管理权的社会化、监督的社会化,这是家族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国外之所以有许多百年的家族企业,是与其企业的社会化,广泛吸收社会的知识、智慧、资金分不开的。因此,虽然国外家族企业和中国家族企业都称为家族企业,但其内涵和外延是有区别的,中国的家族企业主要处于企业生命周期的创业期和成长期,企业的社会化还没有提上日程。

欧美的家族企业一般只是掌握部分所有权而基本不掌握经营权,中国的家族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合一,完全由一个家族来掌控。所以欧美的家族企业家族的影响已十分淡化,事实上完成了由家族企业向现代企业制度的转型,完成了所有权与经营权的社会化。现代企业制度是各种契约和制度的集合,通过这些契约和制度,能够迅速有效地实现信息的收集,降低收集成本,这也是欧美家族企业常盛不衰的原因。中国家族企业受中国传统家族文化的影响,同时,外部法律制度、经理人制度、融资制度的不健全也阻碍了中国家族企业向更高形式的家族企业发展,阻碍了企业社会化的进程。因此,中国的家族企业由于代理成本的高昂和对经理人机会主义与败德行为缺乏有效的法律和制度资源约束,始终不能改变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封闭性。中国的家族企业由于不能充分利用社会已有知识,单纯依赖企业创始人和家族的有限知识,最终造成了企业发展停滞或迅速破产。

三、家族企业内在制度向外在制度的转变是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途径

有限知识和有限理性是法治社会存在的基础,同样也是企业治理的基础。知识的有限性证明了理性的有限。制度是为减少信息收集和获取新知识的成本而固定下来的经验。制度可分为内在制度和外在制度。内在制度是群体内随经验而演化的原则,而外在制度则被定义为外在地设计出来并靠政治行动由上面强加于社会的规则。内在制度随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外在制度则需要国家来制定。内在制度在构建社会交往,沟通自我中心的个人和实现社会整合上具有极其主要的意义。内在制度主要包括习惯、内化规则、习俗和礼貌、正式化内在规则四种类型。

家族企业的制度大多属于内在制度,是中国传统家族伦理观念的产物。血缘、姻缘、地缘、学缘、业缘、构成了企业的内在制度环境,这种内在制度是家族企业创业期和成长期的主要制度,企业主要通过这种关系进行治理。这种家庭与企业合二而一的治理机制在家族企业产生和发展时期,能够发挥内在制度增强企业凝聚力、决策迅速、管理成本低廉的特点,这主要是由家庭存在的利他主义思想和追求家庭共同利益的结果。但随着家族企业的发展壮大,家族成员的利己主义抬头,容易发生利益摩擦。企业发展所必须的社会化也因产权和经营权的封闭型而迟滞,无法引进外部智源和进行融资,权力的过分集中容易导致决策失误,企业的整体利益和家族某些成员的利益容易发生冲突。

要解决家族企业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必须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也即企业的外在制度。这是因为内在制度有其自身的适用范围,内在制度往往含义模糊,弹性较大,不利于节省信息收集成本;企业主或家族成员根据内在制度管理企业,往往存在偏见和倾向性,不利于形成公平、公正、公开、竞争合作的企业秩序;内在制度的执行往往缺乏强制措施,处理结果难以服众;内在制度不能强制企业成员做出可靠的契约承诺,使作为契约集的现代企业组织松散,缺乏竞争力;内在制度的执行和发挥左右往往依靠歧视和排外,区分内部人和外部人,排外性和小规模是内在制度发挥作用的必要条件。企业史表明,内在制度只能把企业推进到一定的规模,超出这个规模,外在制度也即现代企业制度就开始处于主导地位,这种制度和家族企业的社会化过程相辅相成,使家族企业成为现代的、开放的、公正、公平的企业。当然,外在制度在家族企业占主导的前提条件是外部法律制度的完善,真正实现依法治国,资本市场和经理人市场完善,社会诚信机制建立。所以外在制度的真正实行还有待于国家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美)小艾尔福雷德·钱德勒:《看得见的手》[M].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

[2](Y)巴泽尔著:《产权的经济分析》[M].费方域等译,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3](美)克林·盖尔西克等:《家族企业的繁衍—家族企业的生命周期》[M],经济日报出版社,1998年版

[4](德)柯武刚史漫飞:《制度经济学:社会秩序与经济政策》[M].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

[5]李振杰:《私营企业透视》[M].经济管理出版社,1999年版

我国对小偷家族的研究论文

在东京的都市丛林,住着一个彼此毫无血缘关系的“小偷家族”,一家人本依靠着奶奶的养老金和平时的小偷小摸过着的平静生活,随着小女孩的尤里的到来被打破了,家人间复杂的关系慢慢被揭露开来。电影精彩之处便是藏在他们之间善与恶的价值观的碰撞,而最后一家人被捕更是影片对于所谓“犯罪”的定义的质疑——究竟真正犯罪有没有明确的概念定义,如果将所犯的罪作为恶的一方,那么善与恶之间又有没有真正的边界,还是说善与恶本就如两个因充满矛盾与对立而交战的国家,随着社会的变化,他们永远不可能“停火”呢?善与恶之间有没有“三八线”呢?以下就是我对影片的一些看法         从这部电影从犯罪学的角度看,很好的阐明了犯罪的概念是一种价值事实的判断,犯罪的概念会因为每个主体的评价而不同,所以说不存在一般性的犯罪概念。在电影中,治将饱受家暴痛苦的尤里带回了家里,一家人的悉心照顾让尤里感受到了家人的温暖。但是在日本,这样的行为已经构成了诱拐,属于犯罪,在后面被警方发现后,信代承认了罪行被关进了监狱,但她并不后悔,她们认为那是一项善事,在影片中还可以看到虽然尤里失踪了但是他们父母却并没有很执着着急的找回,这也让尤里在治的家里待了很长的时间,有这样既也家暴史又不负责任的家庭,这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信代一家不认为这是诱拐,是犯罪,他们反而认为是从犯罪中解救尤里,甚至按照我国法律可以算是某种程度的“正当防卫”吧。这也更能说明犯罪概念的的多元性,也就是任何领域、国家、法典、阐释者都不可能剥夺自己以外其他主体的评价资格而去垄断对行为的犯罪评价。    此外,在电影还存在着一种量化问题,也就是说善和恶的程度问题。在大一法理学中,我还记得有一个概念叫做“评价性概念”,比如在涉及身体伤害的案件中,单凭法官或是当事人的判断无法界定说明某种伤害属于什么程度的伤害,是属于很重,一般重,还是轻伤、轻微伤,比如小明将小刚的大拇指打骨折了,小明说是轻伤,小刚说是重伤,两人争论不休,,这会直接影响定罪量刑或者民事赔偿数额,所以后面我们就会有规定重伤、轻伤、轻微伤的《人体重伤鉴定标准》,这样一来就能将“评价性概念”转化成“描述性概念”,便于法官断案。那么善与恶能不能这样进行处理呢?能不能将案件按照大善、小善、大恶、小恶进行分类,然后制定《善恶鉴定标准》呢?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如果善恶可以被量化,比如我们将偷东西作为小恶,将诱拐儿童作为大恶,将儿童从家暴家庭中解救出来作为大善,将悉心照料解救的儿童作为小善,在法院审判的时候,将他们加起来,善为正,恶为负,似乎这么一看,似乎电影中的信代可以不获罪,似乎结局就会得人意一些,但实际这只会让犯罪变得更多,会有人用善来与恶中和,变相鼓励了犯罪,违背了犯罪学预防和减少犯罪的学科任务。所以说善与恶不能被量化,他们之间也没有明显的界限。法律对犯罪作了规定是因为法律作为维护统治者的工具具有在某个时期内维护社会秩序的功能,并不能反映所有人对于犯罪的看法。另外,随着社会变化,犯罪概念也具有时空性,更不用说善与恶了,如果将善与恶分别赋予拟人的特征,那么社会变化的同时,善与恶之间也会不断的侵犯对方,只要社会在不断变化,他们就永远不会停战,所以说善与恶之间没有“三八停火线”。犯罪也好,善恶也好,他们的变化都不断地在推动着法律制度的改革,也推动着犯罪学学科的建设。

文|槿苏木《小偷家族》这部影片的真正含义,屏幕前的你是否看明白了?刚刚观完这部让人静下来沉思的影片,部分情节反复看了好几遍,苏木君差不多算是理清楚了,遂和大家一起来聊一聊《小偷家族》这部电影。 观影之前看到影片名字,潜意识里认为这将是一部家族偷窃的社会片,看完后,苏木君陷入了认真的思考中,影片中偷盗部分只占很小的篇幅,没有惊天动地的偷盗案,而“偷”这个字,却贯穿全片,从以田治和祥太在一家便利店娴熟地偷东西开始,至最后祥太和玲玲便利店偷盗,祥太为保护玲玲故意暴露而进入全剧的升华点,进而后文展开了人性、社会、情感的讨论与思考。总之这是一部集家庭、人情、社会等各种关系让人值得深思的影片,苏木君还是强烈安利这部日影,真心值得一看。 有关电影人物关系,刚开始的时候苏木君确实有点没看懂,后来随着电影剧情演进,逐渐清晰,三世同堂的一家6人(加上后来的玲玲也就是尤里),这茫茫人海相遇的6个人其实是来自6个家庭,因为种种原因原因,他们生活在了同一屋檐下,其乐融融,这看似很正常的背后,却藏着一些辛酸故事……顺便给大家介绍下这个家庭的人物:奶奶——初枝、田治、信代、大孙女亚纪、“孙子”祥太、“小孙女”尤里。 回顾一下影片的简要情节:①以田治和祥太在一家便利店偷东西开始,两人用熟练的配合,获得了一大包吃的用的东西,他们每次行动前,都会有一个特别的动作,像是祈祷着计划顺利、不被发现。(补充:苏木君觉得这个祈祷也是有深意的,后面和大家会聊到) 晚上两人返回家途中,又遇到路边在阳台的小女孩尤里,看她孤单的一人。田治给了她一块可乐饼,感受到温暖的尤里心甘情愿的跟着田治和祥太一起回到了这个从此刻开始有着六个人的“家”。家里并不富足,一家人在屋子各个地方吃着泡面和饼子,狭小杂乱的房间让人看得十分不舒服。但是一家人开心的吃着饭,尤里的到来,让奶奶十分心疼,发现她手臂有伤,慈爱地为其擦药。 ②一家人知道尤里的身世后,有人建议赶快送回去不然是诱拐儿童,有人建议留下她,各说其词,信代以没有敲诈不算诱拐为由,最后同意尤里留下。一个政府模样的人员来到家里,找老奶奶讨论搬迁的事情,从老奶奶让两个孩子藏起来的举动看出来,原来这家真正的主人只有老奶奶一个人,她前夫留下来的养老金是这个家庭最为固定的一份收入,维持着这个拼凑的家庭。 田治有机会就带着祥太和尤里一起去偷盗,聪明的尤里也是有模有样,偷到了两个价值不菲的鱼竿,几个人兴奋不已。③在一次祥太带着尤里偷盗的过程中,被小店的老大爷发现,老大爷反而没有责怪他们,给了他们两个小吃的,劝告两个小孩别再做这种偷盗的事情。从此之后祥太的心理也逐渐发生了变化,在田治再带着祥太去偷盗汽车里的东西时候,祥太却不太愿意配合。 (苏木君个人觉得此处祥太的心理产生了一些微妙的变化,他开始思考,偷,这样做是正确的吗?是不是体现祥太开始思考人生了,开始有认识到这个世界一些其他的东西,应该可以算是成长吧) 老奶奶都会固定时间到前夫的家中去祭奠,每次都会从这家人手中得到一份3万元的钱,算是对她的补偿吧。她一直把这些钱存着,从后来剧情看,总共16次,也就是48万元的样子。 大孙女亚纪风华正茂,没有干小偷的勾当, 却在风情店出卖色相挣钱。儿媳信代的洗衣店裁员,有员工发现了尤里,最后以尤里威胁信代主动让出竞争。而田治也在之前工作中不慎摔伤了腿,一家人过着更加拮据的生活。 ④随后一家人带着没有到过海边的尤里一起游玩,在沙滩上开心的玩闹,5个年轻人在海边嬉戏玩耍,让坐在沙滩边老奶奶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开心地说着“谢谢你们的陪伴”。⑤尤里和祥太在偷盗中,为了避免尤里被发现,祥太故意暴露,被两个店员堵住,他毅然从桥上跳下,摔断了腿被送到医院,田治和信代匆忙赶到医院,却遇到警察的询问,两人赶紧离去,带领一家人准备离开,被警察截住。 ⑥一场审讯就此开始,老实说,这个片段可能是为了让人们对几个人的关系有所了解,但是这种方式实在是不喜欢,从小孩到老人,都把他们内心最柔软的伤痛一点点扒开,可以说十分的残忍。那句“他们怎么称呼你呢?”瞬时让信代泪如雨下,纠结无奈之情溢于言表。 随后影片也有很多伏笔,有遗憾,有现实,有…… 老奶奶:是被人遗弃、遗忘的老人。 田治和信代:是情人关系,田治受其丈夫虐待,正当防卫杀死了丈夫,隐姓埋名。信代后来把所有的罪一人揽下,坐牢伏法。当信代把真相告诉祥太的那瞬间,苏木酱觉得她也成为了一个真正的母亲,会为自己的孩子考虑。 亚纪:亚纪是奶奶初枝前夫在抛妻弃子离家之后,与新妻子生下的儿子阿让的长女(关系挺复杂哈)。也就是说,其实亚纪与奶奶初枝并没有任何的血缘关系。 祥太:有两种可能,一种遗弃被田治或者信代捡回来;一种是被信代偷来的,因为信代不能生育,在牢中,信代告诉了祥太详细的地址,要是遗弃,不可能这么清楚,也不可能遗弃在家门口。我更倾向是被偷来的,因为剧名叫小偷家族。后来祥太和田治互相告诉了各自的心事,祥太是故意暴露,想结束这样的生活,而田治因为偷偷离开扔下祥太不管而自愧。在车上望着远去的田治,默默的叫了一声田治期盼的“爸爸”,去了学校。 尤里:是个被父母嫌弃的孩子,父亲有虐待行为,每次打了母亲,母亲都会把气撒到尤里的身上,所以身上会留下很多的伤口。她的父母还有社会上有头有脸的人物,背后却有着虐待儿童的变态心理。电影结局也是以尤里孤独在阳台远望结束,戛然而止,让人回味与思考。 6个人6种结局,“小偷家族”,这个家,其实都是“偷来的”:初枝偷来亚纪、田治和信代;田治和信代,在停车场里偷来了祥太;祥太和田治,又在冬夜的阳台上,偷来了玲玲。 一家人都是“偷”来的。而所谓的“偷”,其实是“将别人不要的东西捡回家”:初枝被自己的丈夫(可能也有被儿子和儿媳所抛弃);亚纪被原来的家庭所抛弃,田治和信代由于防卫过当而背上了罪名,被社会所抛弃;玲玲因为被父母视作累赘,而遭到家里的暴力和抛弃... 所以这几句对话,苏木君现在想起来,其意义超级深刻: “偷东西是不对的吗?” “...只要别把店弄倒闭了,就没关系吧。” “放在店里的东西,其实不属于任何人。” 苏木君觉得本影片的“六口之家”由羁绊即爱相连,通过“偷”这个全片的线索,承上启下,让人好好的安静下来思考这背后的故事与这其中的原因。 让苏木君更加印象深刻的是那三处无声胜有声的情节。 第一幕无声台词 ,出现在初枝和家人们去海边玩的时候。独自一人坐在沙滩上,望向自己的“假家人”时,初枝感觉到自己时日无多,于是便无声地说出了自己的告别: “谢谢你们(ありがとうございました)。” 熟悉日语的朋友们应该能看出来,初枝此时使用了敬语,这在家人之间是很不常见的。打个比方来说,这就像你的父母突然对你叫起了全名一样。这说明在此时,初枝其实是拿眼前的这些家人们,最终当作了“外人”来看待的。 如何理解这句话呢? 初枝在多年前,被亲生儿子抛弃后,所面临的老年生活必然是孤独破败的。然而,由于田治、信代、亚纪、祥太、玲玲的出现,才让她最后的一段时间里,充满了人间烟火的温馨。这对于初枝来说,是她在人生中最后才迎来的一段幸福。而当自己就要跟这个世界告别时,她也意识到了这种幸福,其实只是在这个家庭中聚起来的,不幸的人们所拼命营造出的一种“幻象” —— 在现实的压力下,这种幻象终有一天会彻底破灭。 也许就是在这样的心情下,初枝才郑重其事地,用敬语向大家告别了吧。 (其实苏木君这段对于日语的见解是用了网上某位大神的,谢谢大神的独特见解)第二幕无声台词 ,出现在祥太坐上巴士,田治拼命追车之后,祥太回过头,对田治喊出的一句“爸爸”。 而与这句相呼应的剧情,是这样的两段: 第一段,田治在脚伤后,在河边的废车里找到了赌气不回家的祥太,之后跟他说“叫我一声爸爸试试。”但是性格倔强的胜太,还是没能让田治如愿。 第二段,在被警察释放后,田治带着祥太来到了自己临时租住的小屋,对他说: “我要从爸爸,做回叔叔了。” 在田治的心中,他曾经觉得自己养活祥太和玲玲,给他们快乐的童年,就已经做到了父亲的责任了。然而在警察局中,在警察的一再逼问下,田治怅然地说: “是啊,我这个当父亲的,只能教会他们偷东西...”所以对于此时的田治来说,他在社会中早已被消灭殆尽的自信心中,仅剩的一点点“做为父亲的自信”,也在警方的逼问下,被彻底清除了。在释放之后,他和祥太在河边开始的戏中,我们可以明显地看出,田治变得更加无气力了,已经放弃些什么了,说话犹犹豫豫,也不敢对祥太要求什么。当祥太提出可以留宿时,他变得喜出望外,但又马上开始为祥太担心会挨骂。 他觉得自己,已经羞于在祥太面前自称爸爸了。但他不知道的是,他付出的爱,其实祥太一直都很清楚地能够感觉到。然而因为“一家人”已经分崩离析,再也无法回去的父子两人,只好用这种方式来对这段父子关系,进行着道别。第三幕无声台词 ,出现在影片的末尾,玲玲独自一人在阳台上玩着“数数字”的游戏,之后翘起脚,向外张望的时候。 回顾一下玲玲跟信代的这段对话:“给你买新裙子好不好?” “不好。” “为什么?” “说买新裙子,不会挨打吗?” “......” 在看到信代手臂上,被熨斗烫到的伤痕,她摸了摸,然后说:“我也有一样的。” 信代回答她说:“没事儿的,已经好了,不会疼的。” 然而,在玲玲被媒体和警方的努力下,送回了自己真正的家后: 她看到妈妈脸上有伤,于是上去摸了妈妈,结果妈妈却说:“很疼的,别碰我!”然后还逼她道歉。看到玲玲始终不道歉,于是她妈妈便说: “过来好不好?给你买新裙子。” 你会不会觉得不寒而栗? 在最后的镜头里,玲玲独自一人在阳台上,只能自娱自乐地玩着“数数字”的游戏。我们不知道此时家中是不是有人 —— 无论家中有没有人,被关在阳台上的玲玲,此时也已经遭到了虐待。 她停下来,踮起脚尖向外面张望着。 她并不是看到了什么人,而是盼望着像那个冬夜一样,田治和祥太来把她接走。谁都不知道奶奶在海边说了谢谢,孙女也不知道其实她是被亲妈扔掉的奶奶拿的钱都是给她留着的,并不是奶奶故意隐瞒她的身世而是在被曝光前她爸跟后妈根本就不想要她,只是在媒体前他们才称根本不知道她的存在!祥太并不知道爸爸是为了让他不再继续过偷盗的生活而故意说了抛弃他逃跑的话!爸爸也再也不会知道祥太是为了救尤里而被抓并不是故意被抓,而最悲惨的是尤里她又过回了原来的生活,而妈妈也放弃了再去救这些孩子因为她明白了只靠自己是不够的还是让他们过更好的教育不再偷盗为生,才能真正改变现在的命运! 结尾处尤里爬上护栏看外边的世界不知是一种无奈还是看到了希望! 我们曾经受过伤遇到同样的孩子仿佛看到了自己,试着去保护他们却发现我们根本连自己都保护不了!何谈保护孩子! 谁也不知道妈妈是为了尤里而失业了,每个人都为这个家在付出而他们也只是为了一点点家的感觉,觉得自己不是孤单的活着! 但是外界的人却看不到,他们只会认为他们是不合法的是不被社会认同的家庭,因为他们没有血缘关系,但他们却忽略了一个家庭最重要的部分那就是爱,是彼此的爱在维系着这个家让他们度过艰难的生活!

该片呈现了是枝裕和在导演和编剧方面的最好水平,其中这一家人凝聚在一起的情节微妙而带有迷惑性,同时又具有发人深省的感动力量。

影片的前半部分,像《海街日记》一样缓慢舒适,而后半段却给人带来了巨大的心灵震荡,足够让观众回想起《如父如子》的结尾。

是枝也是解构冲突和套路的大师,他在讲述《小偷家族》的时候,从没有丧失影片最具共鸣的真实之处。如果说,影片花了90分钟让观众沉浸在对角色的担心,以及对他们每日生活的关注上的话,那么剩下的30分钟,又让这群人紧密联系在一起后,再将他们拆散。

剧情简介

做短工的治(中川雅也饰)与妻子信代(安藤樱饰)、“儿子”祥太(城桧吏饰)、信代的“妹妹”亚纪(松冈茉优饰)以及“老母亲”初枝(树木希林饰),依靠初枝的养老保险,在破烂的平房中艰难度日。

治与儿子祥太做扒手,亚纪打工补贴家用。某一天,治带回在住宅区被冻僵的少女百合(佐佐木美雪饰),加入了他们原本就贫困潦倒的家庭中。一件事打破了原本的平衡,每个人心中隐藏的秘密和愿望也逐渐明朗。

家族企业发展趋势研究论文

一、导言总存在这么一个时刻,当家族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仅仅依靠资本所有者个人的经营管理能力或家族合力,无法使得资本得到进一步增值时,就面临转换经营管理模式的可能。转换经营管理模式是指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规模、方式、人员以及企业资产构成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界定家族企业转换经营管理模式的临界点,并不是以衡量家族企业资产的多少或规模的大小,而是以企业所有者个人经营管理能力或家族合力,已不能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为标志。一般能够作出选择的有以下几条路径模式:1.降低企业发展速度,将企业的发展规模与个人的经营管理能力或家族的合力相一致,保持家族企业性质不变,即努力维持企业现状。2.将家族企业的资产或不同职能部门化整为零,并分别交给家族内最亲近的人各自进行经营管理,即俗称分家。3.在企业或社会中,选择已通过长期观察具有良好道德品质并具有一定生产经营管理能力,或值得信赖的机构、朋友推荐的人来经营管理企业,即聘请职业经理人。4.对企业进行现代企业制度改革,将家族企业改造成公司治理结构。二、家族企业不同阶段经营管理模式的比较分析选择适宜家族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经营管理模式,对家族企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家族企业创业伊始,因其亲缘关系,人员目标高度一致,内部管理结构稳定,交易成本低廉,信息传递迅捷,失真度小等特点而得到迅速发展,这是家族企业创业及发展初期阶段所显示的最大原动力。分家,可以有效把握企业经营管理自主权,激励家族企业其他成员努力行动的积极性,分散企业经营管理决策风险,但仍不能从根本上解决企业持续发展和有效规避市场风险的问题。家族企业发展到中期阶段,以聘请职业经理人,利用其知识、信息优势,达到有效提高企业经营管理决策能力,降低企业市场经营管理决策风险的目的,但由于代理人与企业目标的不一致和因信息的不完备,将产生代理成本。家族企业发展到高级阶段,就是针对自身发展需要,通过有效吸纳社会资本,并结合职业经理人的知识、信息优势,在社会范围内,寻求既能有效激励职业经理人积极行动,又能有效防止职业经理人因目标不一致出现道德风险,保障资本所有者权利的广泛适用的企业经营管理模式,以制度化手段降低监督、激励成本,这是企业寻求继续发展的再动力,而公司治理结构为企业提供了这种发展可能的必要条件,同时,公司治理结构也赋予职业经理人在制度框架下更大的经营管理决策的权力。三、影响家族企业转换经营管理模式选择的主要因素在经营管理模式选择中,家族企业主要围绕生存和发展进行,而影响和决定企业选择的主要因素有:1.目标冲突下的风险收益分析当只有在知识、信息资源占优时,同量权力资源配置才能得到最佳利用,因此,家族企业经营管理模式最佳选择,是将生产经营管理决策权转移给具有知识、信息优势资源的外部人,以减少因知识、信息不足导致决策失误成本的增加。因此,知识、信息的增量就是决策效益的增量。选择外部具有知识、信息优势的人,决策失误的成本大大降低,但外部人与家族企业目标不一致导致的成本会随之增加,代理人会因信息的不完备,有隐藏决策信息和行动动机,出现道德风险,选择要么不太努力而出现偷懒行为,要么从中谋取有利于自己而不为他人所知福利的决策。因此,目标一致的增量就是决策效益的增量。由于目标冲突,当决策受内、外部不确定性因素的相互影响和作用时,就难以判断结果是因努力程度还是因外部因素所决定。而越是涉及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决策,就越具有不确定性。当代理人因信息不完备一旦跨越道德风险屏障,那么给予家族企业的生存和发展造成的影响将是致命的。实证中,职业经理人为提高自身福利大多都是通过不断跳槽而得以实现。因此,当知识、信息的增量和目标一致的增量迭加时,其知识、信息的增量给予决策效益的增量是递增的;而目标不一致给予决策效益的增量却是递减的,并存在突变的可能。因此,决定家族企业决策效益增量的是目标一致的程度,而调校代理人目标,就必须依靠委托人监督和激励力度。2.监督激励机制下的效率分析一种假说:某区域里的百姓为抵御失犯者的侵害,自愿提供费用雇用卫队以防御和打击任何来犯之敌。因此,百姓安全福利的增量取决于卫队的有效防御和打击力度的增量。由于信息的不完备,卫队有隐藏行动的动机,仅仅依靠卫队的自律将直接导致有效防御和打击力度的增量递减。百姓提高安全福利,取决于监督的力度。但只有当百姓安全福利大于监督成本,监督才具有实际意义。家族企业对代理人的监督,如同村民为提高安全福利自愿出钱雇用卫队模式一样,由于信息的不完备将引发代理人动机产生道德风险,使得监督始终是必要且是最大的。但是监督的意义却在于可以观察到代理人行动选择的更多信息,提高被观察到行动的概率,从而降低代理风险。但考虑监督的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特别是当监督完全不可能时,基于效率需要出发,百姓必须给予卫队必要的激励,而激励的意义在于当代理人具有知识、信息优势,使得监督成本坚挺或监督不可能时,以一种激励制度安排,诱惑(强迫)代理人采取积极主动的行动,以达到自我激励的目的。激励的方法有两种:(1)正面激励:当失犯者来犯时,卫队能及时有效的打击而获得激励,即奖励。当失犯者进行严重失犯时,卫队能给予更严厉的和及时有效的打击,从而获得更大的激励,即更大的奖励。在正面激励下,百姓福利增量取决于卫队的努力程度,卫队努力程度又取决于百姓的激励增量,卫队为获得激励,总存有这样的动机,希望失犯者对百姓不断失犯,这就使得卫队对失犯者的打击力度有所保留,让失犯者有再次来犯的可能,甚至在防范措施上有意留给失犯者来犯的机会,从而增加对激励力度讨价还价的能力,使自己未来的福利得到不断改善。因此,正面激励是激发卫队隐藏行动和信息,导致打击失犯者力度有下降趋势,失犯者失犯次数有上升趋势,百姓安全福利有下降趋势。正面激励低效。(2)负面激励:只要有失犯者来犯,就给予卫队激励,即惩罚。当失犯者进行失犯时,卫队不能及时有效的打击,将给予卫队更大的激励,即更大的惩罚。在负面激励下,百姓福利增量取决于卫队的努力程度,卫队为免受激励,总存有这样动机,希望失犯者不对百姓失犯,以避免和减少激励而加强防范措施和加大打击力度,因而没有隐藏行动和信息的动机。因此,负面激励没有激发卫队隐藏行动和信息,使得卫队打击失犯者的力度有上升趋势,失犯者失犯次数有下降趋势,百姓安全福利有上升趋势。负面激励高效。家族企业对代理人激励,其有效性是负面激励。但是,当代理人不断受到外部负面激励,其积极性将不断下降,又会使得负面激励低效。特别是当代理人面对任何不确定性决策,为免遭负面激励,都会采取规避风险态度,使家族企业的决策收益始终维持在低水平上。因此,负面激励成立并提高负面激励绩效的条件,就只能使外部人拥有决策收益的剩余索取权,达到目标一致的目的。3.剩余索取权边际收益的控制权博弈分析对代理人负面激励的有效条件是:代理人期望效用最大化的行动选择来自于委托人的负面激励,并从自己的决策行动中获得最大收益。虽然,在理论上已证明在信息不完备下,代理人拥有剩余索取权后的行动积极性最大,但在实证中仍无法提供或以产权形式或以契约形式将各自的利益统一起来或明确各自的责、权、利、职,代理人就一定会与企业目标完全一致,从而达到监督成本投入最小,实现各自福利最大的目的。代理人一旦或以产权或以契约形式获得剩余索取权,实质上,就是委托、代理双方围绕产权或契约,在既有的法律和市场规则制度安排下,明晰企业各项权益的划分及责任的分担,通过建立科学合理的经营管理控制组织运行机构,将日常的和突发的经营管理活动事件以尽可能的程序化制度安排,实现组织剩余最大化和有效防范代理人因信息不完备出现道德风险的目的。公司制就是采取产权为纽带的分权的法人治理结构,并根据人类的经济行为,在信息不完备下,围绕目标冲突,采取有效的监督、激励制度性安排,以达到知识、信息资源结构与同量权力资源结构配置最优的目的。虽然,在公司治理结构下委托权最优安排应当是资本雇用劳动,因为,资本与劳动相比较资源更稀缺,信息更清晰,但对资本的贡献,劳动对资本的贡献更大(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归纳总结了劳动对资本的贡献要大于资本对资本的贡献)。特别是在具体经营管理活动事件中,由于市场信息的不完备,更是由于代理人具有知识、信息的优势而作用着资本,当监督成本坚挺或监督不可能时,使得劳动雇用资本成为可能。这种相互作用,实质上,反映的是资本与劳动在经营管理控制权上的博弈过程,其博弈结果决定了是资本还是劳动取得剩余索取权的控制权,它与事件的信息收集及监督成本有关,与产权无关。当法人治理结构的股本高度分散时,由于存在搭便车的心理,更为取得了经营管理控制权的一方,寻求最优的自利行为提供了便捷条件。因此,无论是产权还是契约形式,委托、代理双方都会在信息不完备下出现道德风险,任何一方取得经营管理控制权,就不是计算能够获得多少鱼,而是能够在多大程度上拥有捕鱼的能力。典型的山东四砂股份公司作为上市公司,被内蒙的艾史迪公司控股后,大股东通过控制董事会将企业资产向银行抵押,获取数千万元贷款后携款外逃。因此,取得了企业经营管理控制权,就有效地降低了自身利益风险,提高了剩余索取权的边际收益能力。4.法律、制度信用的经济效率分析至此,无论是委托人还是代理人取得经营管理控制权,都不会是帕累托最优的合作博弈。因此,在产权或契约形式下,委托、代理双方的利益增量,将取决于法律、制度、规则等对合法产权和契约的保障程度。当市场机制不能有效建立和运行以保证委托、代理双方合作博弈信用时,法律、制度、规则的强制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和经济性,应发挥其再信用的作用。其作用是双重的,一方面对受到伤害的好人们给予及时有效的安抚;另一方面对失犯者给予及时有效的打击,而对准备步入的失犯者产生威慑效应。其有效性取决于好人和坏人的守法和违法的边际收益和边际成本的比较,以及能被观察到的可能性。就我国目前转型过程中,人们有意或无意的失犯所引发人们运用法律、制度、规则来保障自身的合法权益,已造成消费数量急剧增加。一般地,法律、制度、规则作为公共产品,不会因多一个人消费而增加它内在成本,但当消费数量增加到一定时,就会造成法律、制度、规则“拥挤成本”的增加。当消费者因消费成本增加到一定限额时(不同消费事件和消费者有不同的消费限额),既当时间、精力、财力不能通过法律、制度、规则得到公正、及时、足额补偿时,好人就会规避法律、制度、规则,以其他方式保障自身利益,甚至变成坏人。目前,江苏的华西村,重庆的力帆等就以放弃资本进一步增值的可能而坚守企业的经营管理控制权,这从一个侧面给予了我们更多的思考。5.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制度文化的融合分析企业文化对家族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选择的影响是不能忽视的。企业需要塑造一种企业文化,一种文化规范着人们的一种行为,但是,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时,原来塑造的企业文化就难以适应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就需要重新塑造一种能够适应企业发展的新的企业文化。因此,企业文化的作用具有双韧特征,一方面,能够规范人们按照约定俗成的方式去思考、协调、解决工作和生活中出现的各类问题;另一方面,当一切都成为约定俗成的习惯时,原来习惯的一切又会反过来阻碍人们新的发展和创造。现代企业制度需要注入全新的文化理念,需要调校和改变人们一些固有的价值取向和行为标准,这样一来,就不可避免地要与原有的家族企业文化相碰撞,改变企业以往依靠亲缘处理和解决企业所出现的生产经营管理问题,用制度化的手段肢解亲情,并推动和保证企业发展。但是,在中华民族的社会价值观念中,亲缘关系始终是作为人际关系第一主体,围绕亲、疏决定对他人的态度,并且泛化到各种领域将其成为利益需要和价值标准,家族企业也不例外。因此,以制度肢解亲情在中国传统观念中是大逆不道的,但在现代企业制度推行中又必须是革命性的,当两种截然不一样的企业文化进行强烈碰撞时,必然是短兵相接,刀光剑影。在一个组织中,一种文化(包括表层的形式、中层的制度、深层的理念),如果不能改变另一种文化,那就只能被其改变或同化。若要改变原有组织的形式、制度、理念,其力量对比,新的形式、制度、理念的力量必须要远远大于原有的形式、理念、制度。就两种文化在中国对人们的影响,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而现代企业文化制度仅仅是短短的一瞬。当人们一旦习惯了过去的一切,就没有什么不可以忍受,而一旦要改变这种习惯,那就什么都无法忍受了。因此,原有形式、制度、理念占有先机的优势是绝不能仅仅依靠一种热情和愿望就轻易抹平的,特别是根植在灵魂深处的图腾。四、结论:效率选择的理性思考家族企业转换经营管理模式实为两难选择,它是在效率激励和效率风险之间分担的矛盾。一方面,要有效提高资本增值能力,就要适当让渡剩余索取权,甚至经营管理控制权;另一方面,适当让渡剩余索取权和经营管理控制权,又要尽一切可能防止代理人因目标冲突出现道德风险。实证中,考察代理人产生道德风险的各种可能变量因素时,亲缘关系越近可能性越小,因为,亲情最难以割裂,最可托以信任和忠诚;产权越清晰产生道德风险的可能性也越小,因为资产所有者追究代理人责任的积极性最大;企业规模越大,发展趋势越好,代理人与企业目标一致的程度越高,产生道德风险的可能性也越小,因为多数人面对长期而稳定的收益是规避风险的,当然,监督的作用越显得重要;法律和市场规则的保障机制程度越高,产生道德风险的可能性也会越小,因为,违背法律和市场规则的惩罚成本最大。因此,就目前我们并不主张,家族企业的经营管理模式选择以转换关键的亲缘、地缘关系而依靠外生变量的保障机制来寻求企业的发展,其理由如下:1.从家族企业经营管理模式选择的因素分析,当围绕产权或契约建立科学合理的经营管理控制组织运行机构,表面上看是为提高剩余索取权的边际收益,而最后决定企业效率的不是经济因素,而是法律、制度、规则的强制性、完整性、有效性、及时性和经济性,这是震慑和扼守博弈双方可能出现道德风险突变的最后屏障。2.家族企业资本的一一对应,其交易时间和费用最省,合作效率最高,最有发言权,最能反映市场经济的本质。当交换主体双方资本明晰,则产生交易的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的道德风险最小;当交换主体双方资本都不明晰,则产生交易的内生变量和外生变量的道德风险最大;当交换主体一方资本明晰,则极易为交换资本不明晰的一方提供外生变量的条件而出现内生变量的道德风险。因此,一切模糊的不清晰的市场交易行为,都不能给予市场的最高效率。3.以现代企业制度转换原有的家族企业文化,其亲缘的“拆不开、打不烂、偷不去、带不走、学不了”的企业文化精髓,仍然无法被现代企业制度所替代。现代企业制度文化与家族企业文化在同一企业共存,不但使得原有家族企业文化核心竞争力的特点丧失了,而且现代企业制度文化优势也没能充分有效地发挥出来。因此,家族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转换,应是外部条件成熟,内部发展需要的自然而然的过程,其效率选择应与企业的不同发展阶段和市场的不同发育阶段相一致,任何以“催熟”方式鼓励家族企业转换现代企业制度,其结果必将影响和迟滞现代企业制度在我国企业的推行。当家族企业在转换经营管理模式过程中,任何一个代理人的道德风险事件,都将弱化家族企业的现代企业制度转换的信心,重新回到“打虎还得亲兄弟,上阵还需父子兵”的传统经营管理理念的选择上来,不利于市场经济的逐步深入。参考文献:[1]张维迎.博弈论与信息经济学[M].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2000版.[2]张维迎.企业的企业家——契约理论[M].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1999版.[3][美]乔.B.史蒂文斯.集体选择经济学(中译本)[M].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1999版.[4][美]保罗.萨缪尔森、威廉.诺德豪斯.经济学(中译本)[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版.[5][美]罗伯特.考特、托马斯.尤伦.法和经济学(中译本)[M].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1999版.[6][英]马克.布劳格等,罗杰.E.巴克豪斯编.经济学方法论的新趋势(中译本)[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0.[7]扬小凯、张永生.新兴古典经济学和超边际分新[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版.[8][美]罗伯特.K.默顿.社会研究与社会政策(中译本)[M].上海:上海三联出版社,2001版.[9][日]大河内一南.过渡时期的经济思想——亚当.斯密与李斯特(中译本)[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版.[10]卡尼曼和前景理论[A].读者.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2003(12).本文转载自《北京工商大学学报》

[摘要]家族企业治理模式的最基本特征是家族所有与家族控制。从成本与效率角度来分析,家族企业模式是特定企业边界下降低交易成本的最佳制度安排。从企业的契约角度来看,家族模式是关系治理与正式治理互为补充,较现代公司治理模式而言,前者的治理作用更为显著。随着家族企业的发展,必然从创业期、发展期进入成熟期,现代公司治理模式将成为家族企业转型的目标模式,它将向产权社会化,经营者职业化,企业文化契约化三种路径实现。但中国家族企业治理模式的转型还会受到中国特有的宏观环境影响,如发育迟缓的资本市场,欠发达的经理人市场,中国文化浓重的家族情结等影响。 [关键词]公司治理;家族企业;职业经理人;产权社会化 一、家族企业的本质与家族企业发展 (一)家族企业的特点。 (二)家族企业发展三阶段。 二、家族企业治理模式的有效性与特殊性分析 (一)家族企业治理模式是基于成本与效率的选择。 1 家族治理模式的成本优势。 2 家族治理模式的效率优势。 (二)家族企业治理模式的特殊性分析。 三、转型为现代公司治理模式是家族企业的必然选择 (一)家族企业转型的必要性 (二)家族企业转型的路径选择 1 产权社会化。 2 经营者职业化。 3 企业文化契约化。 四、家族企业公司治理转型的障碍分析 家族企业的公司治理模式转型是一个涉及企业所有权结构、控制权配置结构和治理机制等多个层面的全方位制度变迁过程。家族企业公司治理模式转型从公司治理的外部机制而言可能遭遇以下障碍。 (一)发育迟缓的资本市场。 (二)职业经理人市场的不完善。 (三)中国文化浓重的家族情结。以上资料仅供参考只用!

家族企业发展论文

无论在学习或是工作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论文吧,借助论文可以有效训练我们运用理论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的能力。写论文的注意事项有许多,你确定会写吗?以下是我整理的家族企业发展论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摘要] 本文从知识论和制度经济学的角度对家族企业的定义和特征、发展路径及未来趋势做了探讨。知识的有限性和有限理性是家族企业走向社会化的主要因素,家族企业由内在制度占主导到外部制度占主导的转变是家族企业突破发展瓶颈,是实现社会化、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必然途径。

[关键词] 家族企业;知识论;制度;经济学;发展路径

一、家族企业的定义及中国家族企业的特征

1.家族企业的定义

美国著名学者钱德勒对家族企业下的定义为:“企业创始者及其最亲密的合伙人(和家族)一直掌有大部分股权。他们与经理人员维持紧密的私人关系,且保留高阶层管理的主要决策权,特别是在有关财务政策、资源分配和高阶人员的选拔方面”。也有的学者认同美国学者唐纳利的定义,把家族企业界定为统一家族至少两代产生能与公司经营控制权的经济组织。潘必胜认为,当一个或数个具有紧密联盟关系的家庭拥有全部或部分所有权,并直接或间接掌握企业经营权时,这个企业就是家族企业。

综合以上定义,可以看出,家族企业是一个或数个有紧密关系的家族拥有全部或部分产权,并直接或间接掌握企业的经营权,合法传给后代的企业。

2.家族企业的特征

家族企业的特征,也即优势和劣势。其优势是:降低市场契约或企业契约配置资源的交易成本;减少企业内部的委托代理成本。家族内部关系中的利他主义可以克服由于委托人与代理人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和监督成本巨大而造成的委托代理问题。家族企业区别于其他企业组织的主要特征是家族企业的资源配置大部分是通过利他主义和有关的义务确定的,这在企业成立初期资金技术缺乏的情况下作用尤其突出。其劣势是:不能建立科学合理的激励约束机制,对家族以外的人缺乏凝聚力和向心力;产权的封闭型,增加了企业的融资难度;管理方面以人情和伦理代替制度规范,使企业管理制度扭曲;集权式的管理模式不利于形成正确的战略决策。其特点:家族企业结构的基本特征是“差序格局”,受中国宗族文化的影响很大,家族文化这种非正式制度安排是家族企业优缺点的主要根源。

对于如何对家族企业治理取长补短,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发展趋势。学者们多认为,家族企业的发展要实现家族企业的产权社会化、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企业外部法律制度的建设和完善、社会信用机制的建立、职业经理人制度的建立、资本市场的完善等。应当说,这些研究触及了家族企业变革的'实质,但对于家族企业必须转变的理论研究似嫌薄弱,下面本人力图运用知识论和制度经济学的方法来说明家族企业变革的内在原因。

二、“知识问题”是家族企业变革和社会化的本质因素

知识按传递方式可以分为可言传的知识和不可言传的知识,可言传的知识可以靠语言记录来进行传递,不可言传知识需要学习者的亲身实践。新知识的获得产生于边际性适应和既有知识的变化,分为突变性的知识增长和适应性知识增长两类。个人要作出决策,就要通过各种渠道收集信息(获取知识),信息的收集需要成本,信息成本是从一无所知变为无所不知的成本,极少有交易者能负担得起这一过程。同时,信息收集的特殊之处在于个人在获得信息之前不可能了解获取某类信息的预期成本和效益。所以知识搜集成本必须被看作“沉淀成本”。信息的收集、新知识获取的成本是单个人或单个组织所无力承担的,因此人们才会通过一定的制度安排来与他人和其他组织进行分工和合作。

由知识论可以得出以下结论,家族企业只依靠企业主或其家族的知识和经验,是不可能使企业进一步发展壮大的,企业产权和经营权的封闭性是家族企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要打破这个瓶颈,家族企业只有使企业社会化,也即是股权的社会化和经营管理权的社会化、监督的社会化,这是家族企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国外之所以有许多百年的家族企业,是与其企业的社会化,广泛吸收社会的知识、智慧、资金分不开的。因此,虽然国外家族企业和中国家族企业都称为家族企业,但其内涵和外延是有区别的,中国的家族企业主要处于企业生命周期的创业期和成长期,企业的社会化还没有提上日程。

欧美的家族企业一般只是掌握部分所有权而基本不掌握经营权,中国的家族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合一,完全由一个家族来掌控。所以欧美的家族企业家族的影响已十分淡化,事实上完成了由家族企业向现代企业制度的转型,完成了所有权与经营权的社会化。现代企业制度是各种契约和制度的集合,通过这些契约和制度,能够迅速有效地实现信息的收集,降低收集成本,这也是欧美家族企业常盛不衰的原因。中国家族企业受中国传统家族文化的影响,同时,外部法律制度、经理人制度、融资制度的不健全也阻碍了中国家族企业向更高形式的家族企业发展,阻碍了企业社会化的进程。因此,中国的家族企业由于代理成本的高昂和对经理人机会主义与败德行为缺乏有效的法律和制度资源约束,始终不能改变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封闭性。中国的家族企业由于不能充分利用社会已有知识,单纯依赖企业创始人和家族的有限知识,最终造成了企业发展停滞或迅速破产。

三、家族企业内在制度向外在制度的转变是企业进一步发展的途径

有限知识和有限理性是法治社会存在的基础,同样也是企业治理的基础。知识的有限性证明了理性的有限。制度是为减少信息收集和获取新知识的成本而固定下来的经验。制度可分为内在制度和外在制度。内在制度是群体内随经验而演化的原则,而外在制度则被定义为外在地设计出来并靠政治行动由上面强加于社会的规则。内在制度随人类社会的产生而产生,外在制度则需要国家来制定。内在制度在构建社会交往,沟通自我中心的个人和实现社会整合上具有极其主要的意义。内在制度主要包括习惯、内化规则、习俗和礼貌、正式化内在规则四种类型。

家族企业的制度大多属于内在制度,是中国传统家族伦理观念的产物。血缘、姻缘、地缘、学缘、业缘、构成了企业的内在制度环境,这种内在制度是家族企业创业期和成长期的主要制度,企业主要通过这种关系进行治理。这种家庭与企业合二而一的治理机制在家族企业产生和发展时期,能够发挥内在制度增强企业凝聚力、决策迅速、管理成本低廉的特点,这主要是由家庭存在的利他主义思想和追求家庭共同利益的结果。但随着家族企业的发展壮大,家族成员的利己主义抬头,容易发生利益摩擦。企业发展所必须的社会化也因产权和经营权的封闭型而迟滞,无法引进外部智源和进行融资,权力的过分集中容易导致决策失误,企业的整体利益和家族某些成员的利益容易发生冲突。

要解决家族企业发展过程中所存在的问题,必须建立健全现代企业制度,也即企业的外在制度。这是因为内在制度有其自身的适用范围,内在制度往往含义模糊,弹性较大,不利于节省信息收集成本;企业主或家族成员根据内在制度管理企业,往往存在偏见和倾向性,不利于形成公平、公正、公开、竞争合作的企业秩序;内在制度的执行往往缺乏强制措施,处理结果难以服众;内在制度不能强制企业成员做出可靠的契约承诺,使作为契约集的现代企业组织松散,缺乏竞争力;内在制度的执行和发挥左右往往依靠歧视和排外,区分内部人和外部人,排外性和小规模是内在制度发挥作用的必要条件。企业史表明,内在制度只能把企业推进到一定的规模,超出这个规模,外在制度也即现代企业制度就开始处于主导地位,这种制度和家族企业的社会化过程相辅相成,使家族企业成为现代的、开放的、公正、公平的企业。当然,外在制度在家族企业占主导的前提条件是外部法律制度的完善,真正实现依法治国,资本市场和经理人市场完善,社会诚信机制建立。所以外在制度的真正实行还有待于国家和社会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美)小艾尔福雷德·钱德勒:《看得见的手》[M].商务印书馆,1987年版

[2](Y)巴泽尔著:《产权的经济分析》[M].费方域等译,上海三联书店,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年版

[3](美)克林·盖尔西克等:《家族企业的繁衍—家族企业的生命周期》[M],经济日报出版社,1998年版

[4](德)柯武刚史漫飞:《制度经济学:社会秩序与经济政策》[M].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

[5]李振杰:《私营企业透视》[M].经济管理出版社,1999年版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