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首页 学术发表知识库 问题

与徐书遐诗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发布时间:

与徐书遐诗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论《柏拉图文艺对话集》诗(人)的罪状 笔者手中的《柏拉图文艺对话集》一书是由柏拉图编著、朱光潜翻译、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印刷的2008年版书,原版于上世纪五十年代,进入新世纪后对其进行调整和充实,对文中个别有误的字句加以修改,尽量还原其历史面貌,并将选收作品的下限移至二十世纪末。 [1]另有王太庆翻译的《柏拉图对话集》,主要包括两个部分:前部分是他翻译的正文,计有对话十二篇,其中两篇未译完,一篇是节译。另有附录两篇,一篇是翻译古希腊文献记载的有关传记,另一篇是翻译亚里士多德对柏拉图哲学的批评;后一部分是作者对柏拉图研究的 [2]论著。 《柏拉图文艺对话集》以对话体形式展开了对以美学、伦理教育以及诗歌灵感的来源、诗人的罪状为主的几个问题的探讨,以8个独立的篇章构成了一个整体,各个独立篇章都分别或共同体现了柏拉图的文艺思想。《伊安篇》讨论的主题是诗歌的创作灵感来源于神,神将灵感赐予诗人,诗人在迷狂的状态下创作出诗歌。《理想国》(卷二至卷三)讨论的主题是理想国的制度和理想公民的性格,规定城邦的保卫者们的教育课程,主张音乐和文学是教育的起点,要求文学含有健康的道德教训,对青年人有益,并以单纯叙述的文学形式来抒写;音乐可以分为歌词(文学)、乐调、节奏三部分,乐调和节奏应迁就歌词,表现出勇敢、节制、清醒的一面。《理想国》(卷十)提出了对诗人的控诉,对他们下逐客令,并从诗的摹仿本质和政治道德的实际功用两个主要方面来挖掘诗(人)的罪证。《斐德若篇》以三篇爱情故事为讨论中心,阐述了柏拉图对修辞学的看法。《大希庇阿斯篇》谈论的是美的问题,以苏格拉底和希庇阿斯关于美的辩论,引出美真正的定义,推翻一些错误的关于美的看法。《会饮篇》探讨的是关于爱美与哲学修养的启示。《斐利布斯篇》讨论的主题是美感。 柏拉图认为诗(人)的罪状主要有两点,其一是诗歌的本质是摹仿,这里的摹仿不是我们现在意义上与“创新”相对立、对于前人的摹仿,而是对“理式”这一本质的摹仿,是“理式”的影子;其二是对诗歌的社会功用的不满,认为诗歌败坏德行,不利于城邦的统治。 形式与内容: 柏拉图在诗的形式与内容和社会功用方面来论证诗(人)的罪状,从而对诗人下逐客令。在形式上柏拉图主张音乐和节奏配合语言组成诗歌,并使用直抒胸臆的表述方式;在内容上柏拉图主张诗歌的题材应该是赞颂神和英雄。在理想国篇(卷十),柏拉图通过形象生动的比喻,借助工匠和画家作为跳板,在诗歌的内容和形式上深入分析,详细地举证了诗人的罪状。在柏拉图看来,事物存在有三种,即理式世界、现实世界和艺术世界,理式世界是由神创造的最本质的东西,是宇宙中普遍永恒的原理大法。以“床”为喻,最本质的床是床的理式,它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木匠依据这个床的理式从而制作出个别的床,画家则摹仿理式中的床和工匠制作的个别的床。于此,只有神创造的床的理式才是真实的,木匠制造的作品也不全然是真实的,木匠是个床的“制造者”,而画家,既不是床的“创造者”,也不是床的“制造者”,是神和木匠的“摹仿者”,摹仿床的外形,与自然隔着三层。诗人就好比画家, 从荷马起,一切诗人都只是摹仿者,无论是摹仿德行,或是摹仿他们所写的一切题材,都只得到影像,并不会抓住真理。[2] 摹仿诗人对他们摹仿的题材的美丑既没有知识,也没有正确的见解,以普通无知群众所以为的美为摹仿对象,借助文字并伴以美妙的韵律、节奏和乐调来欺哄、迷惑无知的听众。 社会功用: 柏拉图认为摹仿诗人在作品中没有描绘出诸神和英雄的真正本性,把伟大的神描写得丑 陋不堪,或者将神当作一个普通人来写,浑身都是各种坏毛病,给城邦青年树立错误的榜样,带坏城邦中的青年。在某些诗中还存在着许多普通人咒骂统治者的鲁莽话,这一类对神和英雄不敬、误导年青人、不利于统治安定的故事都不应该被叙述,而是要发扬坚韧不屈的事迹,使之广为见闻。然而,诗人为了讨好观众,摹仿人性中非理性的,最容易激动情感和容易变动的性格,培养发育人性中最低劣的部分,摧残理性的部分,餍足人们的感伤,使人们丧失理性,变得软弱,缺乏坚毅,放纵情欲之类本不应该得到滋养的感情,破坏正义理性情感的锻造,这样的诗既不利于培养正义的统治者,也不利于建立有序的等级秩序,更加不利于哲学家在传统哲学的基础上建立配套的形而上学,因为哲学显然不能同时承认神是至善至美的 [4]和无恶不作的。 亚里士多德激烈地批判柏拉图的文艺思想,某种程度上,《诗学》是亚氏为了回应柏拉图对诗(人) 的批判而作的辩护,他逐一为柏拉图的错误观点加以指正和修改。其一,在文艺的实际功用上, 和柏拉图一样,亚里士多德把情感归为人性的一部分,但是,他不同意柏拉图主张的对某些情感——像感伤和哀怜——采取绝对压制的办法,从而得出驱逐诗人的结论。[5] 而是通过悲剧等手段使感情宣泄出去以达到生理平衡,这是人的情感的内在需求,肯定了人情难免的生理特征。其二,亚氏强调哲学与文学应该处于同一个地位,“认为诗与哲学一样是一种知识与理解的东西,揭示了事物的本质与规律”,肯定了艺术的虚构性,这一思想是一个极大的进步。其三,在性质上,亚氏认为诗歌的性质是理性的,摹仿是出于人的天性, 一般的说,诗的起源好像有两个原因,都本于人的天性。人从孩提的时候就有模拟的本能,人所以异于禽兽,就因为善于摹仿, 他们最初的知识就是从模拟得来的。人对于摹仿的作品也总是出于天性的感到愉快。[6] 并将诗作为一门专门的学科来看待,强调技艺对诗歌的指导作用与评价标准。 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柏拉图的文艺理论高于亚氏,原因在于“柏拉图以这原理为武器揭 [7]穿了艺术的贫乏、脆弱、无用、渺小。”其中,“这原理”指的是摹仿说,在他看来,“柏 [7]拉图所以反对艺术,是因为艺术于人无益”,这种观点受到他所处的时代环境影响的产物, 具有极大的局限性。 总结: 柏拉图出生于雅典一个门第显赫的贵族家庭,他受到良好的教育,主张贵族政治,当时的雅典正在处于由盛转衰,战乱频仍的局面,统治阶级内部奴隶主民主派与贵族派争夺政权的斗争达到白热化程度,且奴隶主民主派占据上风,这对于维护贵族政治的柏拉图而言不啻为一个沉重的打击,因此,他把奴隶主贵族中的上层人物比作哲学家,使哲学家获得政权成为国王。他将艺术当作维护奴隶主贵族统治的工具,贬低艺术和艺术家的地位,抬高哲学家的地位,将诗人和其他摹仿艺术家置于第六等,将哲学家放在第一等,意在声明艺术是培养保卫者的工具,服务于政治,并以政治标准来衡量艺术的好坏,不符合这一标准的摹仿艺术要被驱逐出理想国。同时,苏格拉底被赐死一事给他带来了巨大的震撼,使他思考如何建立一个公正和谐的城邦,由于政局的不稳定与人心的散乱,他想到了用理性的哲学来制约不和谐因素以实现他的政治蓝图。 柏拉图高举理性的旗帜,继承前人”灵感神授”的思想,强调诗歌诗的产生及运作过程 [8]不受理性的轨导和制约,诗人的活动完全听凭于神力的驱使, 没有神的赐予,诗人就无 法创作出美妙的诗章。这种否定诗人具有技艺的说法是错误的,诗人创作诗的技艺就如同医生治病救人、工匠制作工艺品、渔夫出海打渔的技艺,都是专门性的,所不同的就在于这项技能的属性是什么,它对人、对社会将会产生怎么样的作用,我们不能因为诗人不具备某项 专门的职业技能就一味地说诗人的创作来源于灵感,其实在某种方面可以说,诗人本身就有摹仿其他专业职业技能的能力,当然这种摹仿的能力并不完全覆盖方方面面,只能说是一部分,但是这一部分的摹仿在柏拉图看来就是神赐予诗人的灵感而否定诗人本身的能力,这是一道非此即彼的选择题,要不就是某种职业的某种技能,要不就是神授的灵感,这种唯二的选择是错误的,诗人还有第三种选择,就是采用自身的技能来获取自己创造需要的东西。 柏拉图对诗人下逐客令的一个重大原因就是诗歌在道德约束和政治效用上具有反作用,他认为艺术是要为建立一个公正而有秩序的城邦服务,因此将诗歌的作用限制在政治和道德的层面上,而非现代诗人所理解的那样:诗歌是为了表现人的情感和意识。柏拉图认为美好的艺术应该对塑造一个有道德的规范公民起积极作用,从而达到理想国的建立,而诗人却把愉悦公众作为唯一目的,传播不正确的思想来误导青年儿童,所以这是放逐诗人的依据。 柏拉图批判诗人逢迎人性的弱点,引起感伤癖,唤醒青年的非理性,却忽视了诗本身具有的感染力的双向性,如柏拉图所说的,诗既然要发挥自身的感染性,使城邦青年在耳濡目染中受到理性的熏陶,那么诗歌的另一面,它也是感情的宣泄口,柏拉图却把这种感情的宣泄当做是败坏道德的行为,会对城邦青年造出不好的影响,这种行为无异于要一只看门犬看门却不允许它吠叫,因为会扰人睡眠,这种要求实在是强人所难。 柏拉图反对诗的摹仿的本质,把诗歌看作是对现实的摹仿,诗人是神(thoes )的跟屁虫,他们的诗歌不具备形而上的意义,这种思想是对现实的超越,在艺术来源于生活并高于生活这一思想上具有初步意识,但过于理性化的遐想使他形成了在宗教意义上的对于神的信仰,将他引向宗教的范畴而偏离科学社会。同时,他的关于诗应该描写现实的观念是正确的,但是由于他是站在维护贵族统治的角度来看待诗的问题,所以导致他忽视了诗的独特性,歪曲了诗的本质,形成了错误的文艺本质论,但是在当时的社会环境看来,柏拉图的文艺思想是维护奴隶主贵族统治有力的辩论,尽管这种努力并不具备大的成效,却为文学史上留下了至关重要的一笔,为后来的文艺理论发展形成了重要的范本,他的对话体形式也成为一种重要的写作体裁,对后世影响至深。 尽管柏拉图在《理想国》卷中义正言辞地要求诗人离开城邦,但他并不是一味地驱逐所有诗人,他自身就是一位诗人,如索隆说的,如果他没有遇到苏格拉底,或许他就会成为一位有造诣的诗人,他对诗人的批评是从他对诗歌的实际功用表示怀疑开始的,然后发展到对诗人的抗拒,到最后放宽了对诗歌和诗人的抵制,他对诗人的态度由早期坚定地驱逐诗人到后来的有所缓和经历了一段不短的时间,但是哪怕在他对诗人的态度最严厉的时候,他也从不完全对诗说“不”,他很重视艺术教育,认为音乐和好的诗是可以在潜移默化中美化青年人的心灵,陶冶他们的情操,他反对的只是与他的政治理想相抵触的文艺思想。 参考文献: [1] 柏拉图著 朱光潜译, 文艺对话集[M]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 [2] 柏拉图著 王太庆译, 文艺对话集[M]商务印书馆,2004 [3] 柏拉图著 朱光潜译, 文艺对话集[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8 [4] 陈中梅. 柏拉图对诗和诗人的批判[J],1994 [5] 陈太胜. 西方文论研究专题[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6] 亚里士多德著 罗念书译. 诗学[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7] 车尔尼雪夫斯基. 美学论文选[M]人民文学出版社,1958 [8] 陈中梅. 柏拉图诗学和艺术思想研究[M]商务印书馆,1999

我国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是由56个民族共同组成的一个大家庭,每一个民族都拥有自己的传统文化底蕴,重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发展与保护,对于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内涵1、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概述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是指以中华文化为源头的、中国境内各民族共同创造的、长期历史发展所积淀的文化,是指一个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共同创造并赖以生存的一切文明成果。它强调的是文化的本源和沿着这个本源传承下来的全部文化遗产,是迄今为止中华民族经过筛选、淘汰,不断丰富又不断发展的人文精神的总和。民族文化是一个不以时代划分的、动态的和发展的历史范畴。少数民族文化在我国是指除了汉族以外的55个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可划分为六个方面的内容,第一,衣食住行方面的生活文化,其中包括饮食、服饰、生活用具等等。第二,婚姻家庭和人生礼仪文化,包括婚姻、家庭、宗教、丧葬等。第三,民间传承文化,包括民间文学、音乐、舞蹈、戏曲、美术等。第四,科技知识工艺文化,包括生产技术、天文历法、民间医药、工艺制作等。第五,信仰崇尚文化,包括宗教、崇拜、祭祀、巫术、禁忌等。第六,节日文化,包括年节各民族特有的宗教、农事、纪念、庆典等。2、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特点每一个民族都是以其独特的文化区别于另一个民族,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共同的灵魂。少数民族传统那个文化是在长期历史发展中积累形成的,其特点是由少数民族历史上所拥有的物质生活条件决定的,同时也受到相邻社会环境、文化环境的影响,受到历史上各民族关系的影响,也受到本民族内部政治发展、阶级结构的影响。因此,有不同的物质生活条件,有不同的外部社会、文化环境以及不同的内部政治状况,各民族的传统文化就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特点。就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特点来说,我们大体上可以分为三种。第一种是具有宗教性特色的文化。在一些少数民族社会中,宗教浸入了民族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甚至成为民族群体生活习惯的一部分。宗教与社会紧密结合,导致宗教社会化、宗教政治化和传统文化宗教化,是这些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特点。第二种是具有神灵宗法性特色的文化。第三种是以传统礼俗为主要特色的文化。3、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结构从我国少数民族的传统文化类型入手,可以从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制度文化和行为文化4个方面来探讨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结构。(1)物质文化,少数民族文化的载体。一提到“物质文化”,人们不约而同地都会想到表现在器物中的人类的创造和文化信息。在这些器物中反映出了少数民族的创造、意识和心理信息,因此它们虽然是物质、是器物,但又都是少数民族文化的载体,反映了少数民族的文化。(2)精神文化,各少数民族的精神文化,主要是指各少数民族的意识形态,如价值观念、道德观念、世界观、人生观、哲学观以及表现意识形态的各种文学艺术、绘画创作等等。不论在哪种经济类型的少数民族中,精神文化总体上是相似的。就世界观来说,一般表现为万物有灵、尊天崇神、祖先崇拜;就道德观念说,尊老爱幼、长幼有序、好友重义、崇拜血缘;就价值观人生观来说,重诚崇信、重义轻利、乐天知足、重传统轻变革,重集体轻个人等。此外,还有形式繁多、内容丰富而且有很强教化功能和传承功能的说、唱、演、舞的表演和绘画、雕刻、塑造等艺术。(3)制度文化,社会秩序的反映。在制度文化方面,不管哪种经济类型的少数民族,都有其独特的社会、政治、经济、家庭、亲属、法律等制度。这种制度多以习惯的形式存在,以习惯的势力和群体舆论为保障,并且通过老年人及各种说唱等形式一代一代地传承下去。以社会制度来说,渔猎、畜牧型的少数民族主要是氏族、部落制度,而农耕型少数民族的社会制度,则多以村寨、庄园制度为主。(4)行为文化,体现在一个少数民族文化的群体行为之中,这种行为不仅是群体的,而且具有一定的规范和标准,如语言、文字、婚丧嫁娶、节庆民俗、宗教等等。二、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发展趋势和应对政策1、少数民族文化发展趋势文化的发展变化是与新的经济制度的确立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新的经济体制和经济制度的建立必然引起原有文化形态的改变和发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上的交流也越来越活跃,东部地区与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实行对口支援和经济技术协作。这种族际间、区域间的宽领域深入文化交流与融合是民族间在文化上的取长补短,从而更好的丰富和发展传统文化;在全国城镇化进程中,加快对少数民族文化的影响也是很大的。随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进程农业结构、就业结构、分配结构调整力度的加大,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镇化进程也将逐步展开并会加快进程,农业人口逐步向城镇转移。北京有全国56 个民族的成员工作、生活,武汉、厦门、深圳、广州、南京等大中城市近年来民族成分增多,一些城市的民族成分达到三、四十个。随着少数民族成分的增多和少数民族人口的扩充,少数民族文化艺术被引进到城市生活中;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生产生活变化给予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带来了机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快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技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这些要求表明,不仅要提高物质文明水平,也要提高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水平;不仅要弘扬优良的传统文化,而且要把民族精神与时代精神紧密结合起来,努力提高各族人民的精神生活、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2、应对政策任何民族文化的发展,都是在开放中发展的,在与他民族的交往中不断吸收长处而前进的,各民族文化在交流中互相促进共同发展。历史发展到当今信息时代,民族传统文化怎样适应新时代的生存环境,如何与现代文化相结合,向前发展需要认真研究。要充分利用集市和民族民间传统节日大力开展生动活泼的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各族群众的文化生活满足各族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努力改变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群众文化生活相对贫乏的状况。要把文化建设纳入当地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切实加大对少数民族文化建设的投入加强少数民族乡村基层的文化、体育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积极培养和壮大少数民族文化艺术人才队伍繁荣民族文艺创作。要把发展民族文化与振兴民族经济结合起来使文化与经济互促互进。在加快少数民族地区经济建设的同时,坚持把保护民族文化放在重要位置在保护中求发展在发展中促保护,合理利用民族文化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切实加强民族民间文化遗产保护扶持民族民间艺术的传承及其资料的抢救、整理和研究。发展民族文化必须在继承和借鉴的基础上结合新的时代要求大力推进文化创新和体制创新,传播先进文化探索并逐步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客观发展规律的文化发展运行机制、经营机制推动民族文化不断发展繁荣。三、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及其现实意义1、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当今社会稳定快速发展,为了能够使民族传统文化得以更好的传承和保护,我们应从以下方面着手实施。首先要做好分类工作,抓紧制定整体规划。即一是要组织有关专家学者、相关单位部门和人员,深入开展民族地区民间文化资源普查,对各类民族民间文化资源进行详细地调查摸底、登记、建档。二是在全面普查的基础上确定民族地区民族文化挖掘、保护、利用的短、中、长期发展目标,根据轻重缓急确定保护发展的重点,制定保护发展的方案。民族文化体系繁杂,有些适合通过博物馆的形式保护,有些适合通过产业化的形式保护,这需要准确的分类。我们不能一刀切的全部产业化,在注重经济效益的同时更要注重社会效益和长远利益;加强民族传统文化的立法保护具有及其重要性。法律是调整社会关系的重要准则,对于民族传统文化这种社会事实,它涉及到国家与地方、政府与当地民族、民族与民族之间的复杂关系,特别是产业化之后,还要涉及文化资源所有者与消费者等多方面的关系。因此,只有通过立法才能保证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与发展工作正常进行,这方面的工作亟待加强。2 、保护民族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少数民族文化拓展和引发大众的意识潮流以及其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使得东西部之间、大中城市与贫困地区之间的人才交流日益频繁。在此背景下,许多鲜为人知的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将逐步向外界揭开其神秘的面纱,逐渐被外界所了解,并部分地被接受和认同,求异求新是人类发展的本性。少数民族音乐所具有的纯真质朴的风格很符合现代城市听众的口味,那么同理,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能带给他们无尽的遐想,使其失落的心灵得到慰籍,让紧绷的神经得以放松。少数民族风格的作品及少数民族演员的表演己得到了城市听众的接受与认可,在现代文化市场中占据了一席之地,为自身拓展了发展空间;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也促进了新文化的创造。作为原生态的传统文化,它在创建新文化的过程中,具有着其他文化所不可替代的作用。建立起来的少数民族基因库,为新艺术的创作提供了前提条件。如服装设计师可以根据保存下来的少数民族图样和款式,设计出最时髦的时装,艺术家可以用少数民族中最优秀的民歌民谣,创作出最富现代气息的音乐歌曲。传统文化对于新文化的创造有着重要的意义,没了它,新文化的产生也就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四、结束语我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内容博大精深,包含着丰富的历史智慧和时代精神,尤其是各个少数民族由于处于特殊的历史和自然环境之中,民族传统文化中蕴含着丰富的智慧、情感和精神,这是构建少数民族和谐社会中必须充分利用的宝贵人文资源。构建少数民族和谐社会,是少数民族在新世纪的一种新的发展实践,民族传统文化无可置疑地成为各个少数民族实现这种社会文化变迁必然立足的现实土壤。审视民族传统文化,我们应当看到其作为少数民族社会变迁的社会历史基础和价值所在。只有大力保护与弘扬这些独具特色的民族传统文化,中国各民族团结奋进的强大纽带才会得以维系,各民族智慧创造的源泉才会永不枯竭。我们要合理利用少数民族传统文化资源,使其顺应着社会发展得以传承下去。

李清照词的意象分析一、李清照词中花之意象在李清照现存的四十多首词中,颇多自然意象,竟有三十五首词写到花,花这频频出现的意象,在她词的意象系统里占据了最主要的地位。如海棠、梅、菊、桂、荷、银杏、芭蕉、丁香、梨等等,花之意象几乎篇篇出现。其中写梅十三次,荷花四次,菊三次,桂花二次,海棠二次,梨花二次等,几乎全是在人们意识里风韵独特、毫无媚俗之态的花种。然而,花在李清照的笔下,不是纯客观的自然物,而是浸透着词人深情、景情相融、与词人心灵交感的“情”化了的“花”,“人化”了的自然物。这位好与花为伴的女词人把她杰出的人格精神及特殊时代背景下种种际遇的复杂体验都潜注于对这些花的描写之中,使她成为一个独特的“花间”女性词人。从李清照对花的意象的描绘上,能体验到她的内心的情感:她在早年,抒欢乐之情;中年,抒离别之情;晚年,抒忧凄之情。司马迁在《史记·屈原列传》中称屈原“其志洁,故其称物芳”。那么,李清照不是简单地把最能引起视觉刺激的花采入词中,而是把意念和理性中与自己的人格追求能够相融合的花撷于笔下,其间的一枝、一境都摇曳着属于女词人自己的那一片“风月”。这既是为了寄情写志所作的有意选择,更是人生体验、人格追求与自然之花的无意契合。她有一种特殊生活环境中对花事的异常敏感。梅花尚未大开,她就关注着“江梅些子破,未开匀”(《小重山》);梅开刚刚落英,她又怜惜“晚风庭院落梅初”(《浣溪沙》);而“昨夜风疏雨骤”(《如梦令》)更是牵系着她对花儿命运的关切。任何情感的形成与抒发,无不是词人对自身的生存状态所作出的反映。因此,“风疏雨骤”之后的“海棠花”,就不仅仅是引发作者惜春伤花情感的一种外物,在此,海棠花的生命遭遇与词人对自身命运的意识已经融合。即在这“浓睡不消残酒”的背后,便有着对人生价值的现状的思考,或者对未来命运摇落的隐忧。这正与海棠花在“风疏雨骤”之后“绿肥红瘦”的那种生命状态的沟通,怜花自怜,花的生命状态成为人的命运状态的象喻。“情以物迁,辞以情发”(《文心雕龙·物色》),“遵四时以叹逝,瞻万物而思纷”(《文赋》),情、辞随物而变化,这是人之常情,因此,李清照独特词风的形成,固然是与其先天的性别、性格和后天的家庭环境的熏陶、学养、才识等诸因素分不开的,但她以女性特有的细腻的心理,敏感入微的体察、捕捉外物入词,以神工妙笔对花之意象描摹刻画,也是形成她词风独具一格的重要原因。早年的李清照,天姿聪颖、潇洒不羁,虽囿于狭小的深闺庭院,但有远大的抱负理想,这从她早期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可见。婚后,多情善感的李清照,即使与丈夫暂时的分别,在她的笔下自然写出的是伤别离的离情词。南渡以后,李清照流离至建康(南京),此时,气质非凡的李清照诗兴不减当年,还常与丈夫出门郊游觅诗句。宋人周辉记云:“顷见易安族人,言明诚在建康日,易安每值天大雪,即顶笠披蓑,循城远览以觅诗,得句必邀其夫赓和,明诚每苦之也。”你看她“直欲压倒须眉”。明诚病逝,给李清照沉重地打击,显然使她的词风随着时代和个人命运的巨变而由前期的清丽妍媚变得凄婉幽恻。花之意象的情调也由前期的蕴含着快乐而转为浸透着悲苦。如她早年笔下的海棠,无论是经风雨后,变得“绿肥红瘦”,还是海棠开后的“拥红堆雪”;或写她沉醉“误入藕花深处”,或写她流连于露洗的“苹花汀草”;或笔下春深时的“梨花欲谢恐难禁”,或笔下寒食天的皎月“浸梨花”……诸花之意象,都包蕴着无穷的遐想,深含着词人的轻灵神思。把读者引进一个无限清新而又无比洁静美妙的境界。这在当时北宋词坛上别具一格,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这里仅有菊花为例。在李清照之前颇多咏梅诗作。屈原咏菊是为表明自己的卓尔不群,“渊明之属意于菊,其意不在菊也,寓菊以舒其情耳。”(《菊趣轩记》)而李清照人品文品深受“屈平、陶令”的影响。在追求崇高理想的情操上,在高洁而不同流合污的品格上,他们是一致的。屈子“餐秋菊之落英”,陶令“东篱”下“采菊”,易安笔下的“琼肌”、“清芬酝藉”,在《多丽》词中对白菊的赏爱成为易安与屈、陶相合的契合点。菊在《漱玉词》中多半被叫做“黄花”,它往往作为词人心态和命运的象征或载体而出现。比如《醉花阴》中深秋生长在东篱旁的尚“有暗香盈袖”的“黄花”,只是作为女词人与丈夫因分居两地而产生的离愁和悲秋情绪的载体;到了《多丽》中“渐秋阑,雪清玉瘦”的白菊,由秋后的凋谢零落而引发出“似泪酒、纨扇题诗”的“婕妤之叹”,从而表达了女词人惟恐丈夫明诚在外有“天台之遇”的担心;而到了《声声慢》中的堆积满地“憔悴损”了的“黄花”,则成了女词人幽凄孤寂、冷落哀伤的廋语。我们透过《漱玉集》中各种花之意象象征意义的捕捉,或许可探及李清照情感心态衍变的轨迹。做为具有东方式大家闺秀典雅风范的李清照,却因其先天秉赋异俗,才华志向超群,以及传统文化中儒家人格精神的影响,自然突破了一般闺阁女子所具有的柔弱、逆来顺受的人格规范,她不仅具有热烈、浪漫、争强好胜的性格特点,而且强烈地、自觉的追求着超尘绝俗、高洁自负、孤芳自赏的君子人格的自我完善。于是,那些风韵气质压倒群芳的花,才在这种生命之气的酝酿中,显得格外夺人心目。她特别崇尚梅的风韵气质,她欣赏“柳眼梅腮”(《蝶恋花》),“玉瘦香浓,檀深雪散”(《殢人娇》)的形象里蕴涵的诗情,更能体味出“不知酝藉几多香,但见包藏无限意”(《玉楼春》)的神韵。她的《满庭芳》一词,是一首托物寓志之作。句句写梅,也是句句写己,词中写的是梅花的寂寞环境、潇洒风韵,及其遭遇和所表现的孤标傲世的精神。词的上片,通过“藏”、“锁”、“闲”、“深幽”几个词,表达着“寂寞”度日的人生滋味的体验。然而,一株“江梅”却吸引了她此时此境的全神贯注,寄托了她在人生逆境中的精神追求。下片以“韵胜”二字表现梅韵与自己人格精神的同一境界。她虽香消玉殒而情志永存的人格,使生命的价值就不在于身居要津,荣华富贵,而是“良宵淡月,疏影尚风流”,这是历来命运不佳而志趣高远的骚人墨客所追求的人生境界。李清照对桂花的欣赏更是出手不凡:“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这里的桂花“暗淡轻黄”、“情疏迹远”,但是,它有奇“香”留在人间,所以“自是花中第一流”。这正体现了李清照对内在美、人格美的崇尚。她把桂花视作“花中第一流”,自然也是把人的内在美、人格美视作最高的人生境界,具有这种人生境界的人,也才是“第一流”的人。李清照十八岁时和赵明诚结婚,从此开始了充满学术气氛的爱情生活,情趣十分高雅。她在爱情上是幸运的。她所得到的共同生活的伴侣,竟是一位志同道和、才华卓绝的太学士。他们的爱情生活既美满又充实,可谓伉俪相得。她的“清丽其词,端庄其品”得到丈夫的爱慕和敬重,志趣相投,两心相印。明诚“每遇苏黄诗文,虽半简数字必录藏。”清照则“诗情如夜鹊,三绕未能安”。无论踏雪寻诗,还是射典斗茶都充满浓郁的生活情趣,这样的良缘,对清照和明诚都如鱼得水,对他们自各事业上的成就,无疑是一个强大的动力。因此,李清照前期词对爱情的描写,主要是精神生活的抒写。她倾心于菊,并以菊之意象象征纯洁的爱情与高尚的人格,艺术品位较高。比如她的代表作《醉花阴》一词: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是李清照重阳节思念丈夫赵明诚远行的词作。李清照婚后不久,丈夫赵明诚“即负笈远游”。深闺寂寞,时届重九,“每逢佳节倍思亲”,便写了这首词寄给赵明诚。上片以“薄雾”、“浓云”起兴,勾画出暗淡阴沉天气,烘托出女词人郁闷心境和愁思。“永昼”:即长日。“瑞脑”:是一种香料。“金兽”:指刻着兽形的铜香炉。重阳佳节,女词人因思念丈夫而感到度日如年。独守闺房,眼看着香炉里燃的瑞脑香慢慢地消融了,而女词人愁情更浓,象袅袅青烟,不绝如缕。这里作者巧妙地勾勒出一个阴雾迷蒙的环境,以衬托她孤寂无聊的心情。情景交融。“愁永昼”一语,耐人寻味,言愁之多,愁之久。上句写外景,下句写内景,内外衬托女词人之愁。物态人情,两相映衬,使愁越发显得“剪不断,理还乱”了。此二句比温庭筠的“玉炉香,红腊泪,遍照画堂秋思”更为深沉凝炼。岁岁重阳今又重阳,一年一度的“佳节又重阳”,只能增添女词人的离愁别苦。深秋之夜,秋凉更使人难寝。往昔的玉枕、纱厨是和丈夫与共的,如今却孤零零地独对着。触景生情,寓意相思之苦。“凉”字,一是“秋凉”,更是“心凉”,指女词人孤单凄凉。这两句通过女词人对“玉枕纱厨”和“凉初透”的切身感受,含蓄而深刻地揭示出她对丈夫思念之深切。下片利用重阳黄昏把酒赏菊的特写镜头,更加细致入微地表达怀人之情。前两句是说,傍晚时,在菊圃赏菊饮酒,满身都是菊花的幽香。古代人们在重阳日,或头插茱萸,登高望远:“遥知兄弟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王维)或饮酒赏菊:“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重阳赏菊自陶渊明后,已成为文人的雅事,然而李清照一怀愁绪,本无心赏菊,更何况是在“黄昏后”呢?黄昏是一天中思人最切之时。“东篱把酒”,是为了借酒排遣,但睹物伤情,难以自禁,反而勾起更深远的离愁。此二句深含着无限辛酸的滋味。“此情无计可消除”,于是想避开菊花,回到屋中。此时女词人感情高度升华,于是产生出流传千古之名句,“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切不要说莫为离别伤神啊。“帘卷西风”一语奇妙,妙在巧用词语倒置的手法,倍增其动态美感。“人比黄花瘦”一语为警句,乃千古绝唱。“瘦”字为“词眼”,它是词人感情、精神的集结处。在这里,瑟瑟西风中憔悴柔弱的瘦菊与女词人清瘦的形象叠印在一起。比秦观的“人与绿杨俱瘦”更高一筹。煞拍两句,形象地刻画出女词人消魂后的情态,西风卷起珠帘,帘内的少妇,玉肌消瘦,花貌憔悴,比帘外清瘦的菊花,更是弱不禁风了。菊花是高洁雅士的象征,用以喻人,其人高雅不凡。把酒赏菊,是以陶渊明高远清淡的人格来喻己。菊花又具清丽俊秀的风姿,用以状物,以拟人之瘦,其人之神态更活灵可见了。此乃女词人独创之语,用于这特定环境中特定人物的特定感情时,尤为深刻逼真。这首词不明写相思情,以深婉含蓄之笔出之,而情却愈深。词的首句点出一个“愁”字,末句以“瘦”字作结,与首句“愁”字相呼应。因离愁伤情,使腰肢瘦损,衣带渐宽,“为依消得人憔悴”之含意自在其中了。宋代咏菊词作颇多,如东坡、山谷等人词中所用菊之意象为数亦可观。这里仅以小山的《蝶恋花》(黄菊开时伤聚散),少游的《满庭芳》(碧水惊秋)词中菊之意象与李清照之《醉花阴》比较,从中可见李词以女性特有的细柔轻灵之深婉清瘦的独到之处,赢得更高的赞誉。晏、秦、李三人都是婉约大家,三首词都是睹菊怀人,把菊作为引起离愁的媒介,借菊来表达内心思念、愁怨等复杂情感,体物感情敏锐深挚,菊之意象便成了词人种种感情的载体。然而三首词中菊之意象又各有异。晏词中之菊,表达执着不移的“痴情”,颇有“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之意。而秦词中之菊,透露出词人内心的“奇想”与凄伤。“问篱边黄菊,知为谁开。”正可谓“泪眼问花花不语”。晏、秦以写男妇相思的艳情为其主要内容,被称为“古之伤心人也。其淡语皆有味,浅语皆有致”。他们虽以擅写柔情而著名,但与女词人易安特有的深婉细柔相比终逊一筹。词贵阴柔之美,易安身为多情善感的女性,“天姿秀发,性灵钟慧”,她更钟情于花,其词不乏香韵。《醉花阴》中的菊之意象,不再是纯客观的自然景物,不再是触起怀人之愁思的中介物,也不再是因痴情而发生的幻化物。在李清照凝神观照后的菊之意象,变成了其情趣的反照。正如黑格尔所说:“艺术最大的任务在使人在外物界寻回自我。”李清照的内心世界比晏、秦等男性词人婉曲、轻灵、细柔,使她对丈夫的深切思念,潜入到灵魂最深处,从而达到了物我两忘,菊我同一的艺术境界,于是产生了与菊比瘦的奇幻神思遐想,以清瘦淡雅的黄花,喻已因相思之苦而使人消瘦的情态,形象逼真地表现出李清照伉俪之情的真挚。“人比黄花瘦”之句,可谓女词人独出心裁之佳品。这一菊之意象,既喻相思之苦之深情,又喻女词人品格之高洁。全词幽细清丽,声情并茂,实为晏、秦所不及矣。难怪当赵明诚收到李清照寄给他的《醉花阴》词时,在叹赏之余,自愧不如,又“务俗胜之”,便一切谢客,废餐忘寝三日夜,写出五十阙词,竟没有一首比得上其妻的“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里的“务欲胜之”,并不是什么大男子主义,而是作为丈夫的憨态可掬的纯情和对妻子赏识的一片爱心。是的,李清照的《醉花阴》一词,在后世文坛上被传为诗趣佳话。而南渡之后在她的《声声慢》一词中:“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之句,则表现了一种生命枯竭意识。这里,女词人把自己的形象又移入了菊花。二、李清照词中的雨意象“雨”自古以来便是文人墨客的常咏之物,关于它的词作数不胜数。既有“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言溢于表的对春雨的无限喜悦之情;又有“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情却有情”的含蓄而又微妙的感情;还有“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中的极言闲愁之深广;更有“竹杖芒鞵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的豪爽旷达的心态。而在李清照的笔下,“雨”这个意象的出现更是频繁而又多样化的,其传达的思想感情是复杂多变而又细腻入微的。如果以南渡为界,将李清照的词分为前后两期的话,无论是在前期作品还是后期作品中,表现“雨”的词作有很多,而其中折射出的思想感情也是不尽相同的。如早期作品《浣溪纱》(淡荡)中曾写到:“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这首词是作者年轻时所作,上片写的是闺中梦醒时的情景,下片写的是室外风物,把少妇春闺中的舒适以及懒倦之态表现得淋漓尽致。用“疏”字来形容雨,既表明了雨不大,淅淅沥沥的几点,又能从更深层反映出作者春闺中梦醒后的舒畅之情。由此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新婚后的生活是十分幸福美满,且十分耐人寻味的。同样是写“疏雨”,在李清照早期的另一首词作《如梦令》(昨夜)中则被赋予了不同的神韵。其中写到:“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首词主要表达了因伤春而惜春,又因惜春而伤别的交织复杂的思想感情。清人黄了翁在《蓼园诗选》中便有中肯的评价:“一问极有情,答以‘依旧’,答得极淡,跌出‘知否’两句来。而‘绿肥红瘦’,无限凄婉,却又妙在含蓄,短幅中藏无数曲折,自是圣于词者。”一个“雨疏风骤”便把闺中生活的寂寞,闺人心情的苦闷轻轻烘托出来了。结合女词人当时的心境来看,正是作于“易安结褵未久,明成即负笈远游,易安殊不忍别”之时,因此,在《浣溪沙》中“湿秋千”的令人心情愉悦轻快的“疏雨”已转变为此时唯恐年华逝去,春色又减几分中“雨疏风骤”的苦闷之情了。“雨”这个意象在词人的后期词中所表达神韵的转变就显得更明显了。以南渡以后的名作《声声慢》为例,其中关于雨的描写是这样的:“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儿的细雨与“黄昏”、“点点滴滴”联系到一起,着意渲染愁情,如泣如诉,感人至深。这种国破家亡,天涯沦落的苦悲以及作者孤独寂寞的忧郁情绪和动荡不安的心境在其间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试想,日落黄昏后,窗外细雨绵绵不绝。傍晚时分,凉风习习,大雁哀鸣着从愁云惨雾的天空飞过,可这绵绵的细雨却又打落得满地落英。这是怎样一幅凄灯苦雨的图画呀,也难怪作者会发出“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的喟叹了。建炎四年,李清照逃至越州。这次逃难前后半年,行程数万里,历尽颠簸,饱尝了流离失所之苦。她触景感怀,写下了一首《添字采桑子》。在这异乡的土地上,“北人”听着这南方之夜的雨打芭蕉声,充满了凄苦之感。这也许是北方来的难民的共有感受吧!下阙几乎全是描写“点滴霖淫”之雨的。这雨正是被赋予了离愁别恨的色彩。国破、家亡、夫死这三重灾难骤然降临到这位旷代才女的身上。她的心中充满了凄苦、忧伤与迷惘,而这种迷茫痛苦的心情伴随着这点点雨声却又倍加凄凉了。值得一提的是,易安词中的“雨”,往往都是“斜风细雨”、“黄昏疏雨”、“风骤雨疏”的小雨,而从未出现过瓢泼的倾盆大雨。我想这与点点滴滴的小雨更能激发女词人细腻的内心世界,又更能表现愁的无穷无尽,无休无止有关吧。三、文人与酒密不可分,酒既是一种载体,也可形成一种意象。研究李清照的诗词,完美发现,其酒的意象十分丰富,可分别表现山水之乐、思亲怀远、家国巨痛、社会悲歌等多元情愫。

论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特色内容摘要: 在中国文学史上,陶渊明第一个以田园景色和田园生活为题材进行了大量的诗歌创作。他的田园诗创立了我国古典诗歌的一个新流派,被历代诗人推崇备至。陶渊明的田园诗其实只是取材田园,貌似田园,其实际意义早已超出田园领域之外,延伸到广阔的社会和政治背景之中去了,只有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才能真正深入到陶渊明田园诗的时代感和人民性的精髓之中去认识,探索它的艺术特色。他在一个玄学盛行,唯美主义支配整个文坛的时代里,以崭新的思想内容的诗作卓立于诗坛,表现出巨大的革新精神。所以,对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特色进行讨论,定能学习领略到我们伟大田园诗人的情怀。陶渊明的田园诗的艺术特色可以概括为: 1 .情、景、事、理的交融 2 .平淡中见警策,朴素中见绮丽关键词:陶渊明,田园诗,艺术特色论陶渊明田园诗的艺术特色 一.谈田 园诗离不开陶渊明,东晋著名文学家,田园诗人,辞赋家,散文家。田园生活是陶渊明诗的主要题材,谈陶渊明自然会想起他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千古名句。在中国文学史上,陶渊明第一个以田园景色和田园生活为题材进行了大量的诗歌创作。他的田园诗创立了我国古典诗歌的一个新流派,被历代诗人推崇备至。如果仅从他的田园诗的字面上看,诗人之超然物外和物我两忘的超凡脱俗,真有着神仙般的无限风韵。然而事实却远非如此,这是因为陶渊明所处的时代,是我国古代最黑暗、最腐败的时期:政权更迭频繁,高门钜族生活糜烂,老百姓食不果腹,衣难遮体,统治阶级和底层民众之间等级森严,差别甚大。在这种情况下,陶渊明出仕做了几年小官之后,终因不愿与腐败的官僚们周旋而宁可还乡归隐。当时的诗坛上也充斥着谈玄悟禅、模山范水之作,在形式上刻意追求绮语浮词、铺锦列锈,而陶渊明却能以崭新的内容和形式的诗作卓立于诗坛,表现出巨大的革新精神,最终达到了同时代人所无法企及的高度。俗话说愤怒出诗人,这说明只有真正有所触动有所感受者才会言之有物,正因如此,陶渊明的田园诗虽取材田园,貌似田园,但其实际意义早已超出田园领域之外,延伸到广阔的社会和政治背景之中去了,只有在这个意义上,我们才不至于仅仅在其文字和形式的表现上徘徊,而是真正深入到陶渊明田园诗的时代感和人民性的精髓之中去认识,探索它的艺术特色。陶渊明的诗在艺术上具有独特的风格和极高的造诣。他的诗给人的突出印象是平淡自然。这是和他的诗歌内容以及表现上的特点分不开的。他的诗的主要内容是平淡的田园风光,农村的日常生活,以及处于这种生活中的恬静心境;而又是通过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直率自然地抒写出来,使人感到真好象是从“胸中自然流出”,没有一点斧凿痕迹。自然,日常生活的诗化,不仅是陶渊明的人生旨趣,也是其田园诗的总体艺术特 色。他作诗不存祈誉之心,生活中有了感触就诉诸笔墨,既无矫情也不矫饰。他说:“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 [1]又说:“既醉之后,辄题数句自娱,纸墨遂多。” [2]由此可见他的创作态度。陶诗的声吻和节奏,舒缓而沉稳,给人以蔼如之感。他的田园诗多用内省式的话语,坦诚地记录了他内心细微的波澜,没有夺人的气势,没有雄辩的力量,也没有轩昂的气象,却如春雨一样慢慢地渗透到读者的心中。他的田园诗不追求强烈的刺激,没有浓重的色彩,没有曲折的结构,纯是自然流露,一片神行。但因其人格清高超逸,生活体验真切深刻,所以只要原原本本地写出来就有感染力。正如宋人黄彻所说: “渊明所以不可及者,盖无心于非誉、巧拙之间也。” [3]陶渊明的诗歌虽然平淡,却不浅薄,相反只使人感到淳厚有味。他的诗歌语言虽然只是极普通的“田家语”,却是经过高度艺术提炼的。而在这十分精粹的语言中又都含有丰富的形象,这些形象无论是自然风光,或是社会生活,都有着深厚的现实生活基础。如“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荫”,这是写诗人的生活环境。“贮”字虽只是一个平常的字眼,但用到这里却很形象很新鲜,中夏清幽凉爽的林荫好象是可以贮存、可以掬取的一瓮清泉。“有风自南,翼彼新苗”,一个普通的“翼”字,同样使我们清晰地看到那和煦的南风温存抚爱着欣欣向荣的禾苗的景象,生意盎然。 二.陶渊明田园诗的主要创作:大都数田园诗都以“高远的理想与志趣;劳动生活内容的反映;田园贫困状况的描写;反映社会生活” 为主要题材,表达自身的社会思想。陶渊明的田园诗的代表作至今存留一百二十五首,其中九首四言诗,一百一十六首五言诗。其中《归田园居》五首、《饮酒》二十首、《杂诗》十二首、《读山海经》十三首等,另有文、赋十余篇,也都成为传世之作。 田园诗是陶渊明创作的主要成就。 《归田园居》是一组清新自然的佳作,其中第一首:"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田园。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生动地摹写了悠然恬静的乡居生活,表达了冲出"尘网"、"樊笼",复归自然的喜悦心情。写闲适生活、弄饴之乐的代表作之一是《和郭主薄》。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阴。凯风因时来,回飙开我襟。息交游闲业,卧起弄书琴,园蔬有馀滋,旧谷犹储今。营己良有极,过足非所钦。舂秫作美酒,酒熟吾自斟。弱子戏我侧,学语未成音。此事真复乐,聊用忘华簪。遥遥望白云,怀古一何深。"诗中写夏日清风,书琴时弄,蔬谷自给,美酒解颐,稚子绕膝,望云怀古的田园风情。写困顿生活的代表作之一是《乞食》:"饥来驱我去,不知竟何之;行行至斯里,叩门拙言辞。主人解余意,遗赠副虚期。谈谐终日夕,觞至辄倾杯。情欣新知欢,言咏遂赋诗。感子漂母惠,愧我非韩才。衔戢知何谢,冥报以相贻。"诗中写陶渊明向人乞贷,主人赠与并款待他。此时陶渊明非常贫寒,无法像韩信那样回报漂洗衣服的老妇,只能死后在冥府中报答主人。在"躬耕自资"的田园生涯中,陶渊明还写下了对劳动的认识和感受。 《庚戍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中写道:"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孰是都不营,而以求自安?……遥遥沮溺心,千载乃相关。但愿长如此,躬耕非所叹。"深刻地表明力田自给符合人生之道,愿与古时隐士长沮、桀溺一样长年躬耕。 《归田园居》第三首:"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更加细腻地写出了劳动中的切身体验。陶渊明的田园诗中还折射出一种"自然"的哲学内涵,《饮酒》诗第五首是后世广为传诵的名篇:"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诗中反映了陶渊明对人生的哲学思考,悠远的心境,纯洁的秋菊,高峻的南山,自由的飞鸟等都寄托了作者安贫乐道的操守与清纯高洁的理想。王安石对此诗大加赞赏,曰:"有诗人以来无此句"。此外,陶渊明还创作了一些抒写胸臆的咏怀诗,主要有《饮酒》、《杂诗》、《咏贫士》、《读山海经》等。陶渊明在政治上一直若进若退,他曾经有过大济苍生,建功立业的猛志:"忆我少壮时,无乐自欣豫,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但是,恶浊的现实使他壮志难酬,最后终于解绶归田。在他的诗作中,透露出一股亢壮之情。他以松菊、孤云自似,热情讴歌反抗强秦的荆轲,"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其人虽已殁,千载有余情。"在《读山海经》之二中,愤世嫉俗的情绪表现得更为激昂:"精卫衔微木,将以填沧海。刑天舞干戚,猛志故常在。同物既无虑,化去不复悔。徒设在昔心,良晨讵可待!"诗中讴歌了不向命运屈服的伟大精神;同时又表达了他猛志难展的愤懑,黑暗的社会政治,使他徒有"在昔心",却没有偿愿的"良晨"。这类诗作表现了陶渊明的另一种风格。陶渊明的文、赋和他的诗一样以质朴自然见长,《归去来兮辞》、《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感士不遇赋》、《自祭文》等是历来为人们传诵的名篇佳作。《归去来兮辞》是陶渊明辞赋中的代表作品,作于彭泽辞官归乡之际。这是一篇与官场诀别的宣言书,感情真挚,文笔畅达。欧阳修对此文推崇备至,甚至说:"晋无文章,惟陶渊明《归去来辞》一篇而已!"《五柳先生传》也是一篇奇文,全篇百余字,以"不"字贯穿始终,"先生不知何许人也,亦不详其姓字","闲静少言,不慕荣利;好读书,不求甚解。"文中的五柳先生任情率真,超然世外,表达了陶渊明"自然"的人生哲学。《桃花源记》在内容上接近于小说,因此被收录于志怪小说集《搜神后记》。陶渊明在文中塑造了一个没有帝王,没有战乱,自给自足,和平稳定的理想社会。文中写武陵渔人初入桃花源:"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写桃花源风情:"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在这个美轮美奂的聚落中,有儒家追寻的上古之世的淳朴,有老子宣扬的"小国寡民"的宁静,表达了动乱时代的广大人民对太平社会的向往。此外,陶渊明的诗文还被介绍到朝、日、法、德、英、美、俄、澳等国,由此产生了广泛的影响。法国文学大师罗曼.罗兰在给中国诗人梁宗岱的信中说:"你翻译的陶潜诗使我神往"。日本著名学者大矢根文次郎在《陶渊明研究》中写道:"渊明文学在日本的流传,从古远的上代直到今天。不论时光如何消逝,各个时代的诗人、文人和画家们,对于他恬淡高洁的人格的憧憬,对于其诗文的无限热爱从未中断。他们把这些吸收到了的自己的作品中,化成了自己的血肉。他长期地保持了自己的生命力,各个时代的人们都从其中得到了丰富的精神食粮。他充分地保持了纯粹属于东方文化的特征。今后的日本文学,还会继续从中汲取丰富的营养。"三.陶渊明的田园诗的艺术特色可以概括为: 1 .情、景、事、理的交融陶渊明描写景物并不追求物象的形似,叙事也不追求情节的曲折,而是透过人人可见之物,普普通通之事,表达高于世人之情,写出人所未必能够悟出之理。陶诗重在写心,写那种与景物融而为一的、对人生了悟明彻的心境。他无意于模山范水,也不在乎什么似与不似,只是写出他自己胸中的一片天地。陶诗发乎事,源乎景,缘乎情,而以理为统摄。诗歌创作中,情,景,理三者交融是至关重要的,而情又是最为重要的.离开情的景就没有了生气,离开情的理更是"淡乎寡味"的空理.景和理如果没有浓厚的感情渗透,便失去了作品的生命力。在南风下张开翅膀的新苗,伴随他锄草归来的月亮,依依升起的炊烟,不嫌他门庭荒芜重返旧巢的春燕,在中夏贮满了清阴的堂前林,床上的清琴,壶中的浊酒,以及在他笔下常常出现的青松、秋菊、孤云、飞鸟,都已不是寻常的事物,它们既是客观的又是体现了诗人主观感情与个性的,既是具象的又是理念的。且看《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忘言。前四句讲了“心”与“地”也就是主观精神与客观环境之间的关系,只要 “心远”,不管在什么地方都不会受尘俗喧嚣的干扰。“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偶一举首,心与山悠然相会,自身仿佛与南山融为一体了。那日夕的山气、归还的飞鸟,在自己心里构成一片美妙的风景,其中蕴藏着人生的真谛。这种心与境的瞬间感应,以及通向无限的愉悦,是不可落于言筌的。正如《古学千金谱》所说:“篱有菊则采之,采过则已,吾心无菊。忽悠然而见南山,日夕而见山气之佳,以悦鸟性,与之往还。山花人鸟,偶然相对,一片化机,天真自具。既无名象,不落言诠,其谁辨之。” 《拟挽歌辞》其三也是情景事理四者浑融的佳作:“荒草何莽莽,白杨亦萧萧。严霜九月中,送我出远郊。四面无人居,高坟正嶕峣。马为仰天鸣,风为自萧条。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复朝。千年不复朝,贤达无奈何。向来相送人,各自还其家。亲戚或馀悲,他人亦已歌。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这首诗先写亲友为自己送葬的情事,“荒草”、“白杨”烘托出悲凉的气氛。然后说人皆有死,谁也不能避免,而一个人的死去对活着的人来说并无太大的影响,不必过于执着。最后两句以理语作结,统摄了全诗。死亡是人的一大困惑,这个困惑被陶渊明勘破了。陶渊明诗中的“理”不是抽象的哲学说教,而是在生活中亲自体验到的,其中包涵着生活的情趣。他的田园诗表现了他对宇宙、历史和人生的认识,是探求其奥秘和意义的结晶,而这一切又是用格言一样既有情趣又有理趣的语言表现的,取得了言有尽而意无穷的效果。如:“人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庚戌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杂诗》其一)“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杂诗》其二)“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杂诗》其一)“不觉知有我,安知物为贵。”(《饮酒》其十四)“人生似幻化,终当归空无。”(《归园田居》其四)“吁嗟身后名,于我若浮烟。”(《怨诗楚调示庞主簿邓治中》)“连林人不觉,独树众乃奇。”(《饮酒》其八)这些诗句言浅意深,富有启示性。清人潘德舆说陶渊明“任举一境一物,皆能曲肖神理”(《养一斋诗话》),是中肯之论。 2 .平淡中见警策,朴素中见绮丽前人往往用“平淡朴素”概括陶渊明的田园诗的风格,然而他的田园诗不仅仅是平淡,它的好处是在平淡中见警策;它不仅仅是朴素,而且是在朴素中见绮丽。他的田园诗所描写的对象,往往是最平常的事物,如村舍、鸡犬、豆苗、桑麻、穷巷、荆扉,而且一切如实说来,没有什么奇特之处。然而一经诗人笔触,往往出现警策。陶诗很少用华丽的辞藻、夸张的手法,只是白描,朴朴素素。如:“种豆南山下”,“今日天气佳”,“青松在东园”,“秋菊有佳色”,“悲风爱静夜”,“春秋多佳日”,都是明白如话。然而,平淡之中可见绮丽。又如《拟古》其三:仲春遘时雨,始雷发东隅。众蛰各潜骇,草木从横舒。翩翩新来燕,双双入我庐。先巢故尚在,相将还旧居。自从分别来,门庭日荒芜。我心固匪石,君情定何如?春天来了,燕子双双回到自己的草庐。一年来自己的门庭日见荒芜,但仍然坚持着贫穷的隐居生活。有些朋友并不理解自己的态度,一再劝说出仕。可是燕子却翩翩而来,丝毫也不嫌弃它们的旧巢以及自己这个贫士。似乎燕子在问诗人:我的心是坚定的,你的心也像我一样坚定吗?这首诗好像一个美丽的童话,浅显平淡却有奇趣。类似的例子还有不少,例如:“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读山海经》其一)“平畴交远风,良苗亦怀新。”(《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其二)两个“亦”字,物我情融,耐人寻味。又如:“山涧清且浅,可以濯吾足。漉我新熟酒,只鸡招近局。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归园田居》其五)一条山涧、一只鸡、一根荆薪,这些平平常常的事物一经诗人点化便有了生活情趣,显示出他对邻人的亲切,以及农村淳朴的风俗。“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 (《癸卯岁十二月中作与从弟敬远》),平淡的十个字便写出了雪的轻柔之美。关于陶诗的这个特点,苏轼概括为“质而实绮,癯而实腴” [4],十分精辟。他的田园诗的语言不是未经锤炼的,只是不露痕迹,显得平淡自然。正如元好问所说:“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 [5]例如:“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杂诗》其一)“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杂诗》其二)“蔼蔼堂前林,中夏贮清阴。”(《和郭主簿》其一)“待”字、“掷”字、“贮”字,这三个动词都是常见的,看似平淡却很精彩,不可更易。陶渊明的田园诗,在人读来初觉平淡,再咏则有“平中蕴奇、枯木茂秀”之感,诗人对于语言文字的提炼运用达到了很高的造诣,他把自己对自然和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融入到诗作之中,使人读之仿佛身临其境,在自然恬静的田园中漫步一样,给人无穷的遐想,正所谓“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如《饮酒》之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辩已意言。”这是悠然自得、怡然自乐的乡村生活的写照,透过文字我们看到“面山结庐、抱膝吟歌、采菊观日、笑傲风月”的隐者形象。静谧的山林与倦飞的鸟儿与诗人问答,这时作者的心境不是用语言所能描述的。诗人不愿与世俗同流,极力向往自然和田园生活的愿望也可表现一斑。同时也可以看出诗人对于事物的表现手法和意境的延伸是非同寻常的,寥寥数字将人对生活的态度、对自然的热爱、对事物的描写、对世事的鄙视,表现得一览无余。 在中国文学史上,陶渊明的田园诗创立了古典诗歌的一个新流派—田园诗派,被历代诗人推崇备至,甚至被看成是“为诗之根本准则”。但笔者觉得陶渊明的每一首田园诗都是他唱响的一曲心路之歌,或借物抒情,或以花讽世,或指桑骂槐……其实都是他发出的血泪呻吟,虽然那血没有流在竹简和纸上,但是他的血和泪都是在心里流淌,流出的是苦和悲,是徘徊和忧郁,是一代人无声的抗争,是一曲苍凉的悲愤之歌,是他恨世厌俗的铁骨发出的铮铮亢音。他的人格、他的志向、他的诗情在今天对于我们也有着积极的影响! 注释: [1]《五柳先生传》.陶渊明著.上海古籍出版社,1988年第4版.第2页 [2]《饮酒序》.陶渊明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第6版.第4页 [3]《溪诗话》.黄彻著.广东人民出版社,1987年第4版.第46页 [4]《与苏辙书》.苏轼著.天津古籍出版社,1991年第3版.第9页 [5]《论诗绝句》.元好问著.广东人民出版社,1994年第3版.第11页参考文献: [1]袁行霈.中国文学史。.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2]李文初.陶渊明论略.。.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6. [3]朱自清.陶诗的深度。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4]邓安生.陶渊明年谱。天津.天津古籍出版社,1991. [5]袁行霈.陶渊明研究。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

与徐辉的诗组诗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写有关古诗词的论文引用古诗词不用在参考文献中注明。

论文引用的参考文献指的是是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的参考或借鉴。文献信息资源包括:图书、连续出版物(期刊、报纸等)、小册子以及学位论文、专利、标准、会议录、政府出版物等。

国家标准《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GB3469-83)根据实用标准,将文献分成26个类型,即:专著、报纸、期刊、会议录、汇编、学位论文、科技报告、技术标准、专利文献、产品样本、中译本、手稿、参考工具、检索工具、档案、图表、古籍、乐谱、缩微胶卷、缩微平片、录音带、唱片、录相带、电影片、幻灯片、其他(盲文等)。扩展资料参考文献类型的字母标注如下:1、参考文献类型:专著[M],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A]。

2、电子文献类型:数据库[DB],计算机[CP],电子公告[EB]。3、电子文献的载体类型:互联网[OL],光盘[CD],磁带[MT],磁盘[DK]。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献信息资源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参考文献。

尾注是一种对文本的补充说明,一般位于文档的末尾,列出引文的出处等。尾注由两个关联的部分组成,包括注释引用标记和其对应的注释文本。

关于本科毕业生论文尾注标示的补充通知

各系(部):

为了进一步规范本科毕业生毕业论文格式,现将毕业生论文的尾注标示统一做出规定,请每一位2012届毕业生和各位论文指导教师严格执行。

附:关于毕业论文中尾注的用法及要求

步骤:

①点击主菜单点“插入”—— ②点击引用—— ③点击脚注和尾注—— ④点击尾注——

⑤点击编号格式(N)栏选1,2,3,„

⑥点击自定义符号(U),在该栏空框内用键盘打第一个注[1],其余栏目不动,点击“插入”,此时光标在正文的哪个位置,[1]就会插入到哪个位置,如果位置不对,可划黑后按住鼠标左键拖动。依此插入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第五个„

举例:“前进中的问题” ,“某个地方工业是否发展”。中草药基地]。这个方法好。没有什么大的任务。等等

注意:

1.使用时最好首先用红色或粉红色小五号字体把参考文献的名称、日期、页码等在正文中随标注的序号一起打印,等定稿不需要做修改时最后才去掉这些文字,只留下标注,这样才不致把文章结尾的文献的名称在正文中弄混乱。

2.尽量少用脚注。但无论尾注还是脚注,都必须列明文献名称、代号、出版时间、期号、页数等。引用网上的材料也一样要列明相关内容,使审核人可点击到原文。

3.凡论文尾列的参考文献名称,列多少项在正文中就要对应按顺序也列多少项。如果参考文献只阅读未引用,要么不要在论文尾目录中列出名称,要么就写上“仅参考未引用”。切不可列出两类参考文献目录,一类插入正文,一类不插入。

4.凡引用原文的必须打引号。

在论文中引用整首诗,如果是另外开始一段,就可以与正文字体一样的,如果是在正文的中间,则用仿宋字体。

为了反映文章的科学依据、作者尊重他人研究成果的严肃态度以及向读者提供有关信息的出处,正文之后一般应列出参考文献表。引文应以原始文献和第一手资料为原则。所有引用别人的观点或文字,无论曾否发表,无论是纸质或电子版,都必须注明出处或加以注释。

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其中部分组成(例如附录)可有可无。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扩展资料:

撰写教育科研论文是中小学教育科研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作用在于:显示研究的水平与价值。提高研究者的研究水平。

在撰写科研论文过程中,对实验研究过程所取得的大量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实现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和升华,使研究活动得到深化,使人们的认识得到深化。

推动教育科研活动自身不断完善,教育科研活动是个探索未知领域的活动,并无既定模式和途径可循,为了保证教育科研活动越发卓有成效,为了给进一步开展教育科研活动提供可靠依据,在每一科研活动终端都撰写报告或论文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论文

参考文献标注要求用中括号把编号括起来,至今我也没找到让Word自动加中括号的方法,需要手动添加中括号。

在文档中需要多次引用同一文献时,在第一次引用此文献时需要制作尾注,再次引用此文献时点【插入|交叉引用】,【引用类型】选“尾注”,引用内容为“尾注编号(带格式)”,然后选择相应的文献,插入即可。 解决的方法似乎有点笨拙。

首先删除尾注文本中所有的编号(我们不需要它,因为它的格式不对),然后选中所有尾注文本(参考文献说明文本),点【插入|书签】,命名为“参考文献文本”,添加到书签中。这样就把所有的参考文献文本做成了书签。

在正文后新建一页,标题为“参考文献”,并设置好格式。光标移到标题下,选【插入|交叉引用】,【引用类型】为“书签”,点“参考文献文本”后插入,这样就把参考文献文本复制了一份。

选中刚刚插入的文本,按格式要求修改字体字号等,并用项目编号进行自动编号。 到这里,我们离完美还差一点点。

打印文档时,尾注页同样会打印出来,而这几页是我们不需要的。当然,可以通过设置打印页码范围的方法不打印最后几页。

这里有另外一种方法,如果你想多学一点东西,请接着往下看。 选中所有的尾注文本,点【格式|字体】,改为“隐藏文字”,切换到普通视图,选择【视图|脚注】,此时所有的尾注出现在窗口的下端,在【尾注】下拉列表框中选择“尾注分割符”,将默认的横线删除。

同样的方法删除“尾注延续分割符”和“尾注延续标记”。删除页眉和页脚(包括分隔线),选择【视图|页眉和页脚】,首先删除文字,然后点击页眉页脚工具栏的【页面设置】”按钮,在弹出的对话框上点【边框】,在【页面边框】选项卡,边框设置为“无”,应用范围为“本节”;【边框】选项卡的边框设置为“无”,应用范围为“段落”。

切换到“页脚”,删除页码。选择【工具|选项】,在【打印】选项卡里确认不打印隐藏文字(Word默认)。

2.对话框中选择“尾注”,编号方式选“自动编号”,所在位置选“节的结尾”。 3.如“自动编号”后不是阿拉伯数字,选右下角的“选项”,在编号格式中选中阿拉伯数字。

9.切换到普通视图,菜单中“视图”——“脚注”——尾注的编辑栏: 10.在尾注右边的下拉菜单中选择“尾注分隔符”,这时那条短横线出现了,选中它,删除。 11.再在下拉菜单中选择“尾注延续分隔符”,这是那条长横线出现了,选中它,删除。

存在一个小问题: 解决这个问题其实也不难: 1,单击要插入对注释的引用的位置3。 2,单击“插入”菜单中的“引用”——“交叉引用”命令。

3,在“引用类型”框中,单击“脚注”或“尾注”。 (加粗者为首选) 4,在“引用哪一个脚注”或“引用哪一个尾注”框中,单击要引用的注释。

5,单击“引用内容”框中的“脚注编号”或“尾注编号”选项。 6,单击“插入”按钮,然后单击“关闭”按钮。

不过得注意:Word 插入的新编号实际上是对原引用标记的交叉引用。如果添加、删除或移动了注释,Word 将在打印文档或选定交叉引用编号后按 F9 键时更新交叉引用编号。

与月夜遐思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山中的夜景,幽远,宁静,纯美。山中的夜色,是我们无法想像的纯净和透明。在山中的夜色里,一切景物都显得轻盈,灵动,静谧得如流动着朦胧的美。在这样美好的夜晚,目光无论往哪里看,每一个镜头都是一副美丽的山水画。身临其中,山已不再是白天的山,河已不再是白天的河,一切景物都如梦如幻,加入自已的主观色彩,景色便会呈现出海市蜃楼般的美感。

远处的山村,在这夜色的映衬下,显得那么的安详、宁静,俨然成了一件件娇小的艺术品。也许村民们在劳作了一天之后,都已经酣然睡去了。村旁边是一块块的烟地,烟叶的长势很好,肥大的叶片,粗壮的茎梗,叶中开着浅红色的烟花,真正的绿肥红瘦。这些开着浅色小花朵的烟株,看上去与白天显得格外的与众不同。在皎洁的月光下,站在长势正盛的烟地里,手触到身边的绿叶和小花朵上,感到这种植物有些粘手,绵绵的,糯糯的,拧碎了嗅,有股青葱味儿。山中明净的月光落在烟叶上,像一层薄薄的轻霜,那浅红的烟花,颜色更加浅淡,如浸在清水里一般。看到月光洒在烟叶上,那一刻,明白了为什么有“月光如水”这种说法。那一刻,我几乎不相信这种月下显得茂盛而浓郁的大叶植物,会是烟叶。

静静地站在烟叶地里,能听到大叶植物生长时拨节的脆响,还有蚯蚓在泥地里松土时细碎的吱吱声。这些声音清幽而遥远,就像远山的浓雾化作露珠洒落在植物叶片上的声音。

名师点评:

这篇写景散文选材典型。文章精选富有特征的景物:星星、山村、烟地、小河等,生动细致地描绘月夜画卷。 文章语言生动,富有意境。文中使用比喻、拟人等修辞,增加文章的生动性。全文创设了一个美的意境。

在山村前方有一条小河,河水映着月光,涓涓的流淌着,亮晃晃把村庄和对面的烟地,还有群山分割开来。水是这条山箐里流出来的,山箐深有一个出水的洞口,洞口有个小塘,水质清冽,冬天时能看到洞口冒着腾腾的热气,将整个箐沟都蒙上了一层热雾。而在晚上的星月之下,这洞口的小塘就变得又白又亮了,如九天银河一般清静淡雅。

据说,在每年中秋之夜,山中有一种奇异的鸟就会来这塘中洗浴。那鸟全身雪白,鸣叫声像银铃般脆响,颤颤的,一波一波地在夜空里传得很远很远。中秋之夜那神奇的鸟来洗浴时,山林里便响起那种神奇的鸣叫声,山寨里的人谁也没见过这神奇的鸟,但祖祖辈辈在在中秋之夜伴着神奇的鸟鸣声中赏月休憩。说这是幸运之鸟,幸福之声,预示着整个山村来年的日子将过得越来越好。谁也不会去小塘边偷窥,谁也不舍去小塘边惊扰,谁也不忍破坏这美丽的画卷。

我想,那会是一只大鸟呢?它为什么会在中秋月圆之夜来塘中洗浴?那一定是只非凡的神物,它应该是实实在在存在着的,存在于一个充满尘嚣的心灵没法及到的地方。

天上星河灿烂,碧空如水。抬头仰望天宇,恍惚间竟产生置身海底的`感觉。寂静的大山是无尘的大海,头顶的星空是点缀着万颗明珠的深蓝色的海洋。海水是如此清凉而透彻,流溢着难已言说的神秘气息,让人难以把握。

我在优美的夜晚。侧耳聆听,我听到晚风中传来隐约的流水声和林木扶风的轻啸。再看看这美丽的星空,宁静的月儿,远处的山和近处的山村,还有就是这正开着浅色小花朵的烟地和闪着银光涓涓流淌的小河,眼前仿佛出现了那神奇的鸟,鸣唱着优美的歌。一切都显得那么的悠远、美丽、恬静,构成了一幅美伦绝幻山水画卷。

在学习、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对作文都不陌生吧,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调节自己的心情。你知道作文怎样写才规范吗?下面是我精心整理的月夜遐想作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徐浩楠浩瀚的夜空,金黄的月牙,闪烁的星星,显得那么奇妙,那么神秘。

我久久凝视着天空,我的心不知不觉飞向那高深莫测的苍穹······话说王母娘娘无情地用玉簪划出了一道银河,将牛郎织女分开了。但是,滔滔银河只是隔开了他们的人,却隔不住他们的心。在牛郎织女顽强的抗争下,王母娘娘终于同意让他们每年七月七日在鹊桥上相逢一次。但一年的时间毕竟太漫长了,孩子们思母之情也愈来愈强。牛郎思妻之情也愈来愈切。而织女在另一端也整日泪水汪汪,日日夜夜思念着牛郎与孩子们。天长地久,织女便得了相思病。虽然他们相隔两岸,但他们之间的爱是永远不会破碎的。他们为了梦而努力,坚守着这份唉。牛郎多么渴望能够看上织女一眼呀。他每天都站在银河一遍,眺望着对面心爱的妻子。顿时,两人泪水不禁夺眶而出。月亮每夜都在凝视这对恩爱夫妻,心中十分同情他们,想去帮助牛郎。但又怕王母娘娘知道后会惩罚自己。最终,牛郎织女之间坚贞不屈的爱打动了月亮,感动了星星,便决心帮助他们,让牛郎织女重新携手相爱。

于是,每一个月在王母娘娘不注意之下,偷偷对牛郎说:“来吧,我来让你与织女相逢。”月亮在每一个月初变成一只弯弯的月牙船,搭乘着牛郎渡过银河与织女相见。又在月末之际,化成一只月牙船再次让他们相见。但王母娘娘神通广大,当知道此事后,勃然大怒,便用枷锁将月亮锁住了。月亮不会退缩,她已被牛郎织女的爱感染了。她挣脱开来,不顾一切地帮助了牛郎。王母娘娘一次次地阻挠了他们,但他们是一次次克服了。就这样,牛郎织女又开始了他们纯真无暇的爱······深邃的夜空,星星还正眨着双眼,周围宁静极了,是多么静谧美好,深蓝色的“幕布”上,月亮散发出皎洁的光芒······

“起床了,太阳晒屁股了。”妈妈大声喊道,我突然苏醒过来,才发现这只是个梦,但我还是衷心祝愿牛郎织女有情人终成眷属,祝他们的爱能天长地久············

窗外,一轮明月悄悄地升起,洁白如水的月光透过窗户照了进来,送来了属于月夜的宁静与祥和,顿时,整个房间都充斥着淡淡的光晕,清淡而又美好,我情不自禁地站了起来,看向窗外,月光照进了院子,透过桂花树在地上投了一个个大大小小、深深浅浅的光斑,一阵微风吹过,树影婆娑,光斑也在地上跳起来舞。我重新抬头,看向月亮,它还是那么地皎洁,柔美,渐渐地,我沉浸在了月光里,它轻轻地围绕在我的身边,勾起了我的思绪,带我飞向浩瀚的星空……

离月亮越来越近,我才发现,周围有许多星星在闪烁,大的、小的、亮的、暗的;有的聚集在一起,有的分散于夜空的各个角落……形态各异,美不胜收。“咦,这是怎么回事?”我正看得起劲,突然身边的一颗星星变暗了,吓了我一跳。星星眨着眼睛,笑着回答我:“哦,你不知道吗?月亮姐姐现在在陪我们玩捉迷藏呢!被找到的星星会减弱光芒。我刚刚不小心被找到了,按规则,我就变暗了。”“这个游戏听起来很有趣呢!”我说,“是啊,这样的游戏我们每月都会玩一次。一开始,月亮姐姐闭着眼,等我们都藏好了,她就睁开眼睛来找我们,可她太厉害了,被找到的星星越来越多,她的眼睛也越睁越大,当我们全部被找到时,月亮姐姐的眼睛睁得最大。过后,又是一轮游戏开始。”接下来,星星又为我讲述了天上的种种趣事,我惊讶于这个看似平凡的星空,却蕴藏着这么多奇闻异事!这时,一颗流星拖着长长的尾巴飞过,我连忙站起来,想看得更清楚些,一时忘了自己站在星星上,失足掉了下去。“啊!”

我惊醒了,顿时觉得身上的寒意,原来是忘了关窗。我再次看向窗外,一轮皓月皎洁如旧,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过,可我隐隐觉得,它又是真实存在的。

阴历七月七日晚饭后,爸爸、妈妈坐在小区的长凳上聊天,我枕着爸爸的腿躺在长凳上看着天。夜很静,天也很净。无数颗星星在苍穹中眨着眼睛。忽然,一颗流星把我的思绪“带走”了。我的眼前变得模糊,思绪也跟着那颗流星飞向了夜空。

我的前面是谁在挑着扁担狂奔呀?我奔过去一看,原来是牛郎挑着孩子踏着牛角向着银河奔去呢。他们的前门有无数只喜鹊正在搭建着“鹊桥”。银河对面隐约看得见织女正在翘首远眺。只用了很短的时间喜鹊就搭好了“鹊桥”,牛郎和织女在桥上手牵着手互相倾诉着一年的思念。

离开“鹊桥”,我朝着月亮奔去。

远远的就能看见广寒宫的桂花树旁站着焦急等待后羿的嫦娥。她看见了黑暗中急速奔来的后羿,急忙摘下几朵桂花撒了出去,在后羿的来路两旁形成了许多明亮的星星,似乎是通向月亮的天路。后羿看见了嫦娥,便急忙奔过去。这一幕被王母娘娘通过天镜看得清清楚楚,气得她老人家火冒三丈。只见她手一挥,召唤出一片乌云遮住了星星的光亮。后羿没有了路标走偏了,迷路了。嫦娥看着渐渐远去的后羿,落下了焦急的泪水。说来真是神了,只见嫦娥的泪水把乌云染得闪闪发光。嫦娥又急忙摘下几朵桂花折下一个花枝往天空中一抛,桂枝变成了天狼星,而桂花变成了一颗很大很大的夜明珠。后羿又看见了自己的妻子,急忙向着广寒宫奔去。王母娘娘又招来许多乌云,但都无法遮盖天狼星的光亮。后羿到达了广寒宫,见到了嫦娥。两个人都流下了幸福的泪水。

离开广寒宫,我向着宇宙的更深处飞驰着。

我看见……

“儿子,回家喽!”我耳边突然响起了爸爸的声音。“知道了!真讨厌,我正在天空中翱翔呢!”我轻声嘀咕着。

无限的夜空给了人无限的遐想,美丽的月色给每个人编织出了梦幻般的的故事:月夜遐想。就当我沉浸在这想象之地时,被突然射出的强烈光束,给带到了不为人知的秘密天地。

刚进入这片天地,便看见几个醒目的的大字“星月之国”。这时突然听到了一阵哭声,仔细询问,原来月亮女王出事了,事情是这样的:在“星月之国”旁边有一个“巨人村”里面有一个霸主,因为整日欺负别人,所以村子里的人都渐渐的忘记了他的原名,这不。中秋节快到了吗,霸主想把月亮女王给偷过来送给他的女友,可他认为偷不好,那是小贼做的事,要干就干就干件大的。隔天他整装待发,朝这皇宫进攻,可不料今天太阳老哥在,于是激烈的战斗必不可少,太阳用他全身的火焰把霸主都快考出味儿了,霸主也不甘示弱用他的武器,把太阳的一般打出了千疮百孔,不知是谁踩了一脚在月亮女王的身上,竟把她踩圆了,霸主见好就收,拿着变圆了的月亮女王,回去送给女友,并把女王当成窗花。说着,说着他又哭了起来接着说:“后来,他们又觉得这样不好,便把月亮女王去加工厂加工,还在她身上刺了两个字......”还没等他说完,我不知为何,竟回到了自家的阳台。当我望着天空中美丽的月亮,不禁想起了刚才发生的事。地球会多云是因为太阳的一半被打伤了,月亮会变圆是因为不知被谁踩了一脚,至于身上的两个字,就应该是“中秋”。

清冷的月光洒在我的身上,心里那点柔软似撒上了一点冰,刺痛的。每每喜欢在这样寂静的夜晚,聆听花开的声音,而每朵花开的声音都不相同,总有那么点儿区别,其中夹杂的感情也不单一。是啊,每一棵草都会开花,那么,每个人是否都能获得自己想要的呢?

答案当然是肯定的,但也不尽然。只有你努力过,不曾后悔过,那么就会生命就会开出一朵绝美的花。想这次考试,由于未努力,且玩得也过多,失败成了必然结果。面对那份自己都接受不了的成绩,身体只能将苦涩慢慢消化,恍惚间也明白了“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亘古不变的道理。对着这轮盘磐,伸出手掌,承接住银辉,在心底为此次的考试做一个断句,并兀自下定决心整理好心情,继续攀爬知识的高峰,争取在下一个目的地拔得头筹。

望着深蓝的天幕,似乎今晚只有那轮明月夺人眼球,星星只有几颗隐隐约约看得见,其它的尽数隐去。看来这星辰间的“争斗”,胜负已了然,但现实生活中的竞争又岂是这样就有结果的呢?不管是在什么时候,也不管在什么地方,到处都存在着竞争,这也许是人的天性使然。既然逃脱不了,那么就欣然接受吧,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完成一次次的角逐。其实,反过来一想,如若人与人之间没有了竞争,那么人就没有了目标,那人活在世上就没有了动力,那人来到这个世上岂不是浪费?所以傀儡般地活过一生,真是一大悲哀。

人人都说乱世出英雄,是的,但我相信在如今飞速发展的时代也能出英雄,只不过这需要人们有更坚定的信仰,更坚定的目标,更坚定的追求。大浪淘沙,一百年才出那么一个人才,这也就需要如今的我们更加地努力,方不辜负生命的价值,方能将人类的文明带到更高的层次。羽扇纶巾笑谈间,千军万马我无懈。若能达到这种境界,那也是人生一大乐事了。呵呵……

月如盘磬,淡荡初寒,晚风袭人,絮落无声。我起身,望向遥远的天际,那里,我看到了微光,我看到了希望,我看到了燃烧起的斗志。嘴角不禁扬起,这是我考后第一次笑,笑得那么开心,那么纯真,那么发自内腑……

我坐在院子里的椅子上,望着天上那圆圆的月亮。

我顺着天梯爬到月亮上,一只兔子忽然跑到我的跟前,它说:“小朋友,你从哪里来?”说完,便消失得无影无踪。我继续往前走,看见了嫦娥姐姐和吴刚哥哥,嫦娥姐姐看见我便热情地走过来问道:“你好,小朋友,你叫什么名字 ? 从哪里来?”我回答道:“我叫韦逸,我是顺着天爬上来的。”哦!这么说你是与天界有缘的人。嫦娥姐姐道,说着,便带我去蟠桃园,我望着那红彤彤、水灵灵的挑子,口水竟情不自禁地流了下来。嫦娥姐姐便摘了个给我吃,我高兴地吃了起来。

之后,嫦娥姐姐又带我去太上老君那里要仙丹,太上老君见了我便把嫦娥姐姐拉到一边问:“这小孩是谁呀?我以前这么没见过呀 ?”” 这小孩的名字叫韦逸,他是顺着天梯爬上上来的,他和仙界有缘,您可不可以给他一颗仙丹?嫦娥姐姐说道。太上老君点了点头,回到屋里,取了一颗不了仙丹递到我的手中,我说了声谢谢,便高兴地放到口袋。

我一笑,身子因失去平衡掉到地上。

夜,静静的,我在阳台上享受着月亮撒下的皎洁的光。

今晚恰逢十五,月亮如同一个大玉盘倾洒着银光,给花园中的长廊披上了一层银纱。花在月光下羞涩地合拢了花瓣。一群孩子在花园中玩耍,月亮又送给他们每人一件银纱衣,孩子们披着“纱衣”,在月光下奔跑嬉戏……

花园中散步的老人、玩耍的孩子渐渐多了起来。月亮定是见了这么多人害羞了,躲在树稍后面迟迟不肯见人。这月光可真调皮!落在墙角边的爬山虎上,一阵微风吹来,爬山虎漾起波纹,把“银光”给荡飞了。“银光”又跳到树叶上,在叶子上滑“滑梯”。玩累了,就跳进花中美美上睡一觉。

月亮见月光这么调皮,便离开了树梢,要去看个究竟,可还是有些不好意思,便透过一片片云帘窥视着大地。一会儿,月亮露出半个头,云朵成了她的舞裙,月亮穿着它在夜空中展示它的“凌波微步”。

月亮累了,又躲进了云帘。这时,人们也三三两两地回家了,各家的灯渐渐熄灭了。

夜,静悄悄的,月亮温柔地向大地洒着银光……

美丽梦幻的夜空中,群星灿烂,晚风习习,啊!多么静谧、美妙啊!白天的喧闹都已消失了,沐浴着柔和的月光,欣赏着神秘的景色,我展开了想象的翅膀……

突然,一道光芒袭来,照在我的身上,我感觉脚下轻飘飘的,一群星星牵着我,一直向前飞去。我惊讶不已,“咦?我这是要被带到哪去?”我自言自语道。不一会儿,我便着陆了,可眼前的景象却使我们目瞪口呆:一个位蓝色和碧绿色相间的星球,披着银白色的光辉闪耀在我的眼前。天哪!我正站在月亮上。(原创投稿 )

我既兴奋又好奇。这时,一只披着短甲,穿着短裤的狗从我身后走来。他向我是施礼,亲切地说:“你好,我是这儿的大成——天狗,请问你是谁?”我奇怪地答道:“我是来自地球的张筱庶,你是天狗?可你为什么在月亮上?天狗不是吃太阳的吗?”天狗答到:“哎!那是因为太阳太难吃了!又烫又辣,怎么咽下去呀!我听说嫦娥姐姐做得‘大饼’味道很好,就经常来尝尝,真的挺不错的呢!”我恍然大悟,这才发现,我踩的地上软软的,而且金灿灿的,一股香味飘溢而出,十分诱人。我本来就有点饿,香喷喷的大饼又摆在面前,使我更饿了,不禁垂涎三尺。

天狗带我四处参观。路上我被一块“石头”绊倒了,我一看,原来是一颗大大的`芝麻。因为我的触碰,这颗芝麻飘了起来,划过了天空,变成了一颗流星飞走了。这时,天狗饿了,边吃起了大饼,别和我讲起了故事:他每天都会咬几口这块大饼,日复一日,大饼便很快消失了,可是嫦娥姑娘很善良,等天狗一吃完饼,她就会再做出一块来……这样的事每月都会发生。我按耐不住饥饿,便偷偷地咬了一口饼,哇!果真香脆可口。

突然,一群星星出现,又把我的思绪……

我又再次凝望着月亮,啊!月亮,谢谢你,给我带来无限的遐想,使我沉浸在如故事般神奇的美梦中。

中秋赏月是件情趣盎然的事。

秋日的夜晚总是清朗的,也总有爽风送来一阵清香。楼下的一排杨柳是那样清新可人,在幽幽的月光下仿佛是淡玉琢成。尽收眼底的,是万家灯火、浩渺长空。月光下的云朵使夜空泛起波澜。月是那样皓净,让人不由得轻赞一声:真美!长空中有三痕云丝不知趣地斜在当中,将那幽深的碧天分了开来,月停在后两痕云丝间。

那样的月,有贵妇人的庄重典雅,有小姐的幽娴矜持、倩影窈窕。月穿行于薄纱之间,朦朦胧胧,隐隐约约,刚看清一些,却又被漫舞似的薄纱给掩住了。

那薄纱被风撩开,又舒缓地飘下,朦朦胧胧的感觉更深了。这样想着,耳畔的一阵风声,带走了我所有的思绪。这一刻,生命都得到了升华、净化。

有时候,月静的。

它在云缕间像画一般静静地待在那里,仿佛只是画家笔下的一位佳人,但却又是有生命的。只有爽风到来的时候,才觉得某种荧光粉般的物质被风从月上吹了下来,形成一条暗暗的星带,像山涧润过心田,使人产生安谧、精美的享受……

渐渐地,眼前的月便真切了。

今夜,谁都可以向月所取幸福的感觉……

夜深人静,悄悄地来到了甲板上,在甲板上,我开始呆呆地望着那美丽的月亮。

月亮出来了,她柔和的月光吐洒着那淡淡的清辉。顿时,一轮月光四射的月亮轻轻柔柔地洒在我的脸庞,像被一层薄薄的金纱扑在我的脸上。“啊,美丽的月光!”我不仅啧啧赞叹。让第每轮月景都甜甜地编入我的月乡中吧,让那千片万片自然的月歌都洒落在我的梦里吧!

这种美丽迷人的景色,难免会让人们产生一种无穷的遐想。我不禁展开了那无边的翅膀,趁着那轻柔的月光,我飞向了充满梦境的月亮上了……

在月亮上面,突然出来了一只可爱的小兔子:红的眼,白的毛。嘴巴露出了甜甜的笑。多么美丽的场面!我是谁?我,我,原来我已经到了广寒宫了。周围洒满了淡淡的云雾。云雾像一缕柔柔的清风拂过我的脸庞,我轻轻地倒吸了一口凉气,啊,那口凉气从我的每个角落里拂过!突然玉兔消失了,伴随着月雾,我又回过了神。

这时,我依然站在那被月光镀上一层银色光边的甲板上,久久地凝望着那云朵中的月亮……

与月下遐思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一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月下独酌》 皓月当空,月光似水。那月好似近在咫尺,又像远在天边。耳边回响着Beethoven那哀愁的“Moonlight Sonata”,我陶醉着。花前月下,我吟着一首首文人墨客笔下咏月的绝句,望着那若隐若现的月,我欲向月中人倾诉。那种感觉是往日不曾感受过的,是肝胆相照,刻骨铭心的……这便是我对月的最初感觉。 月,是无私的。而当人们在感谢阳光普照之时,又有谁去赞美月呢?于是,月萌发了淡淡的惆怅。但她却无一丝抱怨,依然把仅有的光芒毫无保留地献给了人类——哪怕光芒是那么的微弱。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皎洁的月,绵亘千古,曾经引起古人无限的遐思和神往。那么,当年王嫱、蔡琰也是否对月有过深深的体味呢?我们无从知道。只晓得千百年来流传着“昭君出塞”的故事,赞颂着文姬的“胡笳十八拍”和那脍炙人口的诗篇。我想:塞外人烟稀少,夜晚更是凄凄凉凉,冷冷清清,陪伴她们的,恐怕只有那孤傲而静谧的月吧? 我也要为月鸣不平。不许,自从大诗人李白在江心“把酒问月”发生的悲剧后,历代文人便将月视为凄凉悲哀之物。巴金老人也曾以月的冷来比喻旧中国的凄凉。这难道是月的过错吗? 月,朦朦胧胧。 月,若隐若现。 今日,亦是中秋,一轮金黄的圆月嵌在天幕中。我想,此刻也许还有人在凭栏望月吧?那么,他们在想些什么呢?是沉浸于欢笑喜悦、是饱尝着坎坷荆棘、或是感受岁月的流逝?也许……今夜,我想了很多很多——这是我,不,是我内心深处的灵魂的一段独白,也是我生平第一次坦然地面对自己。 月亮的光芒披洒在我的身上,金子般的。我了解着骠骑将军勇战沙场的气势雄浑;我感受着“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威威”的悲凉;我体会着“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的孤独…… 唐代杰出诗人刘禹锡有诗云:“自古逢秋悲寂寥”,人们说,秋因月而悲、寂、寥,而我却要说,是月赋予秋以恬美、圣洁、神秘。 在我的眼中,月是个活泼可爱的小姑娘,是位清纯可人的少女。她有着孩子般的率真,有着少女般的纯情。我喜爱月,我与月,像是一种缘,斩不断,丝连缕缕....... 二周末,我回到了久别的江南水乡。一个人立在这江边月下的青山绿水间,品赏着这夜幕下的迤逦变化。月光悠悠,江水晃晃,使得思维也在这天地间开始松弛而放荡……一条银带伸向弥漫的远方,河滩两岸风光绮丽无限。晚霞收尽最后一抹彩丝,玉兔又爬上了树梢……看倒映在水中的景象是一种享受,是一种免费的影视片。它能让你遐思,让你马上去掉疲劳,消除烦躁的不愉快心情、心绪。观看水中倒影又类似一种催眠,它能让你不由自主地回忆起童年的许多趣事与经历。记得小时候我特别喜欢看月亮,因为她洁白如玉、明亮如灯,还能帮我们节约用电、用油,好让大人们开夜工做事,让我们小孩子们看书写字与做游戏。记得那时候我很傻,我总以为天黑都是由于烟囱冒出的烟雾给熏染黑的。于是想看月亮姐姐的时候,我就盼望黑烟快点将天幕熏黑,好让月亮姐姐和星星弟弟们早点出来陪我玩。长大一点的时候,我才知道天黑的主要原因是太阳下山没有光亮造成的,于是月亮姐姐才带着星星们出来给我们照亮,好让我们小朋友继续玩,继续做游戏或捉迷藏。再长大一点的时候,我就爱听爷爷奶奶在月下边做事边给我讲故事。而那时我的怪问题也特别多,总是听完一段就赶忙问:那后来呢?而“那后来呢?”随着年龄的长大,爷爷奶奶们也解释不了,于是他们说我爱“打破沙罐纹到底”,我又问:“打破沙罐纹到底”是啥意思呢?爷爷说,长大你自己就会知道的……转眼许多年过去,爷爷奶奶早已去了天上。当我每次望月时,我就会想起他们,就会想起给我讲过的许多神话传说与故事,还有那些关于月亮的诗词、人物和嫦娥姐姐的事……记得我懂事的时候,我看了许多小人书。在《嫦娥奔月》之外,还流传着她多次下凡的故事。在我的印象中,似乎她下凡的年代都安排在元、明两代,也就是说,是元、明时期江南地区文人的作品或江南民间的神话传说。在《嫦娥奔月》以后的《嫦娥下月》系列集中,我记得的主要故事情节是:嫦娥在广寒宫感到特寂寞,特孤独,于是偷偷的来到了人间。而那时人间最热闹最繁华的地方是水乡江南,所以她的故事也都是发生在这些多水的地区。传说中她善于做糕点、月饼等食品,这是她在天上经常参加过王母娘娘的宴会时学到的。她类似“天仙配”中的七女一样,也是布局巧安排的遇到一好心的男子,随后他们开着糕点铺,生儿育女的过着老百姓追求的平淡而美好的日子。可是有一天,一富商豪强发现了嫦娥的美丽,于是使嫦娥家陷于困境。为保全家人的性命,嫦娥被迫同意改嫁,但在去富商的船上时,她却投水自尽了……许多年后,人们在另一水乡遇到了她,她还是那么美丽年轻,还是那么朴素勤劳,她似乎永远活在江南的水乡中,如诗、如画,如梦、如雾,就像那江南的朦胧烟雨,当人们去追寻她的踪影时,她忽地消失在那人海中,在那河湖港汊交织如网,花红柳绿、碧水蓝天、流云如锦,如诗行、如画卷的江南水乡风光绮丽的烟雨朦胧处……银河漫漫,星光灿烂。水中倒影,随波晃荡。站在江边月下遐思,那嫦娥目前又游荡到何处去了呢?花好月圆时,又临中秋节。但愿人间更美好,月儿更亮更圆。广寒宫也不再是古代的寂寞孤冷地,许多国家都开始开发月球啦!相信那儿会成为蓝色水球人的旅游胜地,嫦娥会与我们真正的亲善和睦相处了。她将不再是迷雾与神话,而将作为我们华夏民族的使者与代言人,让人类认识我们祖先的理想,我们的使命,欢迎到月球新家度假、开发、建厂、定居……但愿天上的工厂空没有污染,让月亮儿,蓝水月互相辉映,让未来的天空更蓝,更美,更明朗……三不记得农历已近几时。这几日,夜夜月华如水。虽然时值盛夏,每到傍晚,总有晚来风儿,不是自东向西,就是从西向着东面吹来,屋子两头开了窗,穿堂风就那么一阵急一阵缓,甚是凉爽。临河的窗口,不知名的虫子可着劲儿叫唤,声音喧哗却不嘈杂,仿佛训练有素的士兵骑着马儿踏过。夜色若温润的玉,在月的光华里淡淡散发清凉的气息。让人不忍破坏它的安宁。 夜已深。关了电脑。带着沐浴的芬芳闪进房间,没有拉上窗帘,也不必开灯,撒满一地的,全是宁静的月光。不必弯腰俯拾,只伸出手,人就融入了流动的空气里,也融入了流淌的月华中。侧身躺下,微微抬头,那轮玉盘便如一双温和的眼,沉静的注视之下,你感觉身心俱松,完全忘却了白天的烦琐与疲惫。转动一下身躯,选择最舒适的姿态仰卧,深得几乎不能透视的蓝,与雾样、水样柔和的月光交织,感觉自己完全融合进这午夜的风,失了自己的分量,也成了流淌在月夜里的一滴清水,一粒微尘。 不知道有多久没有这样的体会了。上一次看见满天星辰,应该是在海塘边。 那时候,“格米”刚刚过去,高温再次袭来。空气中满是干燥、烦躁。朋友相约去数十里外的海塘散步。车行一小时,天色逐渐黯淡时,到了目的地。本还在担心晚上外出不太安全的你,看见停车场上停得满满当当的车辆,不禁失笑。看来这担心多余了。也难怪,如今社会治安大不如前,单位已经有两名同事遭遇过抢劫,怎不令人多担一份心? 穿过公路,前面不远处就是海塘。才从车里出来,海风迎面吹拂,烦躁与喧嚣跟随白昼一同褪色。风里有海水的味道。海塘明显还没从“格米”的影子里脱出身来,风大得惊人。长发与裙衫同舞的景象到处可见。一群群的孩子是最活跃的,他们喧哗着,嬉闹着冲来冲去,整个长堤都可以听到他们的笑声。一对对的情侣则最富创意,有的斜靠着堤岸躺着,双手悠闲地枕在脑后数星星;有的站在少有人迹的地方拥抱亲吻,眼里除了自己,就是对方;还有的,童心大发,把会闪光的荧光棒弯成圈,把两个人的手双双绑在一处,以示亲密无间……除了情侣和孩子,就是晚上出来散步的普通人了,他们往往稳重着,没有过分的欣喜,没有刻意的亲昵,迈着平常的步子,大声或者小声地说着话,唠着家常,边沿着长堤走一圈。走累了,就三三两两随地而坐。堤岸上不准设摊,不远处,灯火通明,几家小店一字排开。卖饮料的、唱卡拉OK的,那多少有些走调的歌声,在风里拉得老长,倒也不失为海塘的一大风景。 和朋友夹杂在散步的人流中,张开手指,在指缝间感觉海风的猛烈与温柔(风从指间穿过的时候,手会有非常温柔的奇怪感觉,也许,这也是你当初喜欢坐在摩托车后座伸开双手的缘故吧。)偶尔,抬起头数一数繁星,回忆一些往事,时光就走得悄然。 该返回了。有丝留恋地步出海塘,终还是携了一身的海风回家去。 虽然那夜,没有月色;可天地间很多感觉是彼此联结彼此贯穿的,正如此刻,看见如水的月华,也可以忆得起那风鼓袍袖的海塘。一者柔和得若有若无,一者张狂得无处不在,依旧可以同存于心底,不能忘怀。鄙视楼上的,你不知道凑什么热闹?人家也许急着等答案,一看就你个不知道??人家什么感觉??

在学习、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会接触过作文吧,通过作文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你所见过的作文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月光下的遐想优秀作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夜晚,我一个人站在窗前,仰望天空,天上一幅美丽的景象把我吸引了。

只见,一轮明月渐渐升高,她想一个害羞的少女,羞答答的从云层里走了出来。不一会儿,她的守护神星星们出来了,各个围在月亮姐姐身边守护着她。可总是有一两个调皮的星星,当月亮姐姐不注意的时候,偷偷的跑到别的地方玩耍了,但不一会儿,就又跑了回来。让它们想不到的是,月亮姐姐神通广大,早已经知道了,所以教育了两个小星星。小星星们感到非常惭愧,就慢慢的低下了头。

大概过了10分钟,我又看到月亮姐姐和星星们在玩捉迷藏呢!只见星星们一会儿躲到那儿,一会儿藏到这儿,让月亮姐姐费了好大得劲儿,才把这些调皮的小星星一个个找出来。它们互相看着对方,都禁不住笑了起来,在天上开心的跳来跳去的,我看了看,也情不自禁的笑起来了!突然有两颗星星跑到了月亮姐姐的上面,眼睛一眨一眨的。月亮亮姐姐知道,它们是玩儿累了,让姐姐哄着睡觉呢!不一会儿,所有小星星都跑到月亮姐姐的怀抱里。月亮姐姐看着它们,笑了笑,然后就抱着它们在天上一摇一摇的,好像小婴儿在摇篮里睡觉似的。

不一会儿,星星们睡着了,月亮姐姐把它们慢慢的放到云做的床上,盖上软绵绵的被子后,自己也睡下了。这时,有两颗小星星从床上爬起来。我好奇的想:它们要干什么呢?原来它们想和月亮姐姐一起睡呀!

我躺在床上想着:月亮姐姐和星星们会做什么样的梦呢?想着想着,自己也进入了梦乡。

啊!我爱美丽的月亮姐姐,更爱调皮可爱的星星们!

月圆之夜,天上的明月皎洁,月光从树梢上轻轻洒落下来,晶晶闪闪,分外美丽。就这样静静的坐在朦胧的月色中,感受着夜的宁静,感受着月光的温馨,而我的思绪不禁遐想起来。

乘着时空的隧道,我来到了清华大学。噢,我梦想的大学!摇身一变,我已经成熟了许多,是一个大学生了,和同学们走在大学的林荫道上,远处不时传来:“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的读书声。夜晚,我和几个好兄弟静静的坐着,月光下,我们纵情高歌,月光下,我们倾吐心声,月光下,我们想起了“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这种感觉真的好美,好美。

春天的清华万物复苏,真是花月使人迷。转眼间,夏月迫不及待的来了,给我们带来了迷人的月色。秋月是多愁善感的,每当它来临时,我们都会想家,想起远方的朋友,想起了远方的亲人,想起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冬月就像一面镜子,把地上的雪照得更加洁白,把清华照的更加迷人。

独自一人坐在湖边,偶尔会想起嫦蛾奔月的故事。为什么嫦蛾要奔月?那里是不是有广寒宫?我想也许那里无烦恼,也许那里有玉兔陪她,也许那里能长生不老。但我想我没有她那么孤单,我有我的好兄弟,我有我的同学,他们都会陪着我,和我共度这美好时光,和我共享这美丽的明月。

大学的生活好美,好令人陶醉……原来我在做梦,原来这只是一个遐想而已。但我会向着它努力的,我会用青春去努力.用汗水去奋斗,去实现我的月光下的遐想,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一轮明月从天空中升起,我坐在月光下的草坪上幻想着。

月光下的麦浪

夏夜的麦田里,一轮明月高高地挂在空中,四周的知了重复地唱着它的那首歌,许多萤火虫在麦子上方飞来飞去,不停地组成各种各样的图案。时不时有一阵风吹过,让麦子翻滚起来,形成一阵阵金黄色的麦浪。

这金黄的波浪,萤火虫组成的各种各样的`图案,以及知了的叫声,使夏夜农田增添了一份美。

月光下的天空

月亮在天空中静静地伫立着,照亮了附近的一些云,天空中时不时飞过一只只晚归的鸟儿,被月光投下了一条长长的影子,原本许多星星的天空,月亮一出来,星星便都散了,唯独有两颗倔强的星星,在月亮边闪着微弱的光。真是月朗星稀啊!

啊!月光下的天空那么幽静,那么令人心驰神往。

月光下的马路

夜深了,马路上没有一个行人,偶尔一两辆车呼啸而过。路旁的小树被罩在黑夜里,原本光彩夺目的绿色现在已被黑暗吞噬。湛河里的水在黑夜中静静地流着,“走”向远方,时不时有鱼从水中跳出来,来个“鲤鱼跃龙门”。又高又大的立交桥上闪着五颜六色的霓虹灯,给一望无际的黑暗带来了光明。

这河里的小鱼和立交桥上的霓虹灯给寂寞的城市带来了乐趣。

我从幻想中回过神来,坐在外面的草坪上,望着又大又亮的月亮,心想:“大街的景色可能也和我想的一样吧!”

走在幽静的小路上,皎洁的月光将黑暗驱逐开来,让我的思绪一下子弥漫开来。

我记得那是去年的夏天,晚风徐徐,我站在公园的护栏边,看着下面葱葱郁郁的树木发呆,那天的小小也特别的安静,看着看着天色已经暗下来,刮的风也特别的冷,我们抱着对方互相取暖,你开口:“你以后会快乐。”明明是陈述句,在你嘴里却那么肯定,我抱着你突然就哭了,而你却闭口不说话,这样的沉默一直到我停止哭泣,你看着远方,平静的说:“其实早在很久很久以前我就知道我自己的病了,我却自私的没有说,因为,我怕你们知道以后会离开我,可是现在我想通了,不在意这些了。”小小的话听不出任何的波澜,就好像是在叙述别人的事,“小小,我……”我哽咽了,说不出的悲伤弥漫着我的全身。

你还是一阵沉默,我擦干眼泪:“没关系的,现在医学那么发达,一定可以治好你的病的……”“已经的晚期了。”你声音颤抖的说。“小小,我们别说这些难过的事情了,好吗?”我擦干有流出的眼泪,看着面前这个故作坚强的小小,心真的很疼。“嗯,你还记得有一次我唱给你听的那首歌吗?”小小平静的问。“嗯,我们一起唱吧!”我们唱着‘其实他做的坏事我们都懂,没什么不同,眼光闪烁,暧昧流动,闭上眼当作听说,傻瓜也许单纯的多,爱的没那么做作,爱上了,我不保留……’

我们偎依在一起将那首傻瓜唱完了,我们又坐了一会,你站起来对我说了一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样的诗句我本不喜欢,但是现在却是莫名的生出爱意……

冷风一吹,我打散回忆,站在那个我们曾经偎依的地方,在这个充满悲伤的夜里,在这皎洁的月光下遐想关于你的一切,心忍不住抽畜。

月光如水,轻划过回忆,不留下一点痕迹。

望着如墨水般的黑夜,心中一抹苦涩油然而生。一轮明月高高挂起,努力照亮自己力所能及的地方。往事匆匆,月光冷冷,回忆尘封。

儿时总喜欢站在爷爷家的天台上,泡一壶茶,执一把蒲扇,然后坐在边上,一个人边喝茶边赏月。有时我会把茶和扇带下楼,出门,爬上旁边的小山,再爬到顶上的梅花树上。坐在树顶,摘几朵梅花放进茶中,然后再喝下。一股梅花的幽香沁入心底,还夹杂着月光撒下的清凉。

时常一个人带着兔子玩偶和一个小包,跑到附近的小河旁。我把玩偶放到月光明亮的地方,伸手在河里捧起一汪清水,手一挥,水珠在月光下散发出光芒。打开包,掏出一颗太妃糖,放入嘴中,月光柔和地照在我身上,像是给我蒙上了一层幔纱,坐在月亮之下。

总感觉自己可以把天上的月亮摘下来,可一伸手,却什么都抓不住。只有月光下的清凉的空气。喜欢对着那星光漫天的天空笑,以为可以让我忘记烦恼。喜欢在月色迷人的时候入睡,因为可以让我睡醒后神清气爽。

思绪回收。望着天上的一轮孤月,突然想像儿时一样,泡一壶茶,执一扇,坐在阳台赏月。在月下泡的茶,可以尝出月光的味道,将茶喝下,却尝出一股苦涩。抬头一看,月亮不在清明,而是雾隐在天上,若隐若现也失去了儿时的天真。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万家团圆的中秋节又到了。

皎洁的月光让人心醉,窗外的一切在月光的抚慰下显得格外恬静。但在这美丽的夜晚我浮想联翩,有着一种莫名的伤感。

“每逢佳节倍思亲”,我的思念漂洋过海来到了宝岛台湾。

那里有浓浓的热带风情,有热情好客的台湾人民。但你是否曾想过,那里还有没安息的魂灵,他们静静地躺在那里,远离祖国大陆。他们曾苦苦期待与祖国亲人相聚,虽耗尽自已的青春与热血,却未能等到那一刻的到来,他们去了,带着永久的遗憾和不瞑的双眼离去了。落叶不能归根也许是人生中最大的不幸。无奈他们去得太匆,我只能在这个洋溢着思念的日子给他们送去人世间最亲切的祝福,让他们的灵魂得到慰藉。

海外是一片什么样的土地?我不知道。带着梦想的风帆和对海外侨胞的爱,我幻想着,希望将来一切会好。

上世纪五十年代,在新中国刚诞生的时候,有一个人毅然选择了放弃优越的工作环境克服,重重困难毅然决然地回到中国,即使被扣留,即使被关押,他也毫不在乎,当他终于踏上祖国坚实的土地,看着飘扬的五星红旗,泪水夺眶而出。他就是著名的科学家钱学森。

也许在国外的土地上有无数的侨胞正努力奋斗着,为了祖国的尊严;也许他们此时也正思念着远方的亲人,因为他们一定不会忘记自己是炎黄子孙,因为他们都有着黄皮肤、黑头发、黑眼睛。

抬头望月,月亮依然皎洁明亮,但愿这美丽的月光把我的思念、祝福带给思念祖国的海外华人,让思念洒遍神州大地。

随着下课铃声的响起,同学们蜂拥出教室。我独自走出教室,抬头望了望天上的明月,穿梭于夜空中,此时的我,孤寂,轻松……

学校的夜晚不如街道宁静,喧闹中夹杂着一丝沉寂。整栋教学楼被笼罩在漆黑夜空下。记忆朦胧,已经被学业压得模糊不清。只记得,从刚入校的时候,就喜欢仰望天空。偶尔能看见几颗最闪的星星,最多的是同明月做伴。独自徘徊在操场上,月亮挥下一线星光,勾起了我心中的梦幻。

曾经的我们是最美的童话,我们形影不离,我们是曾经在月光下散布的知己,我们有太多太多的回忆,我们有多少个夜晚在月光下走过。

始终记得,明亮的夜晚,月光透过云层,向大地洒下光辉,为房屋披上银色肩头。穿过窗帘,拂过我的发际,照在留言卡上。你的字迹好似音符,在月光下跳动起舞。“你一定要好好学习”。没有特别的话语,只是这几个字特别醒目。如今的我们是“路人”。见面的时间不多。每次不是檫肩而过,就是简简单单的几句话。我始终不明白到底是什么隔阂着我们?是繁重的学业,还是友情已随时间的流逝而变淡,甚至消失。我摸索着……

曾经的通话已散场。我们已形同陌路,在月光下越走越远……

隐约中,我已看到我们挥手微笑,迎面走来,越来越近……

“铃铃铃”,随着上课铃声的响起,我又抬头望了望月,奔向了教室……

当我从梦中醒来时我发觉自己身上已被皎洁的月光所覆盖,那一刻我睡意全无一种淡淡的喜悦浮上心头,我仰起脸向窗外望去,啊那一轮明月正悬挂于空中默默的看着我。月光如水,夜色浓浓,真是一个静谧而浪漫的夜晚。柔和的月光总能带给人诗情画意的感受还有那种内心的宁静感。外面的大地都在甜甜的睡着,我在想不知现在是否也有人和我一样怀着一份淡淡的感动去欣赏月光的美丽还有月光下的风景? 我想起了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真是美仑美奂诗意昂然啊。我躺不住了,难得有这样一个良宵美景索性披衣下床开门走到院子里,轻轻的风吹拂着我的脸颊痒痒的,象一双温柔小手的抚摩。月色正浓大地在月光的笼罩下显得神秘而幽静,我已经许久没有在月光下漫步了也已经许久没有如此专注的欣赏那一轮明月了。一年之中除了中秋节外似乎很少还能想起月光、想起那轮金黄的圆月。 我抬头仰望月空,天空是如此的深邃而遥远,此时的月亮已经魔幻般的变成了一个半圆形,我想起了很多关于月亮的美丽传说,月宫、嫦娥、玉兔还有桂花酒,这些熟悉的名字曾带给现实世界中的人们多少美妙的遐想?“寂寞嫦娥舒广袖”不知此时月宫中的嫦娥是否还依然孤独,不知她那曼妙的舞姿除玉兔外还会有谁欣赏?当初嫦娥抛却人间的清苦换回了神仙的生活但也收获了永恒的寂寞,不知她是否后悔当初的选择呢?因为有了嫦娥的存在;因为有了这些迷人的传说,原本冷清的月亮才显得如此的浪漫而诗意。古往今来又有多少的文人墨客咏月抒怀寄托情思,为世人留下了千古华章。苏东坡那“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的诗篇让人产生几多感慨;李白那“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的诗句又有了一种凄清孤独之美;而王安石那“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的诗句又让多少的游子产生几多思乡之情?那轮小小的明月居然让世间的人们赋予了如此之多的意境与韵味来。面对着如水的月光人们总会思绪万千,打开想象的闸门任情思飞舞,跨越时空去追寻那悠远飘渺的境界。 我就这样沐浴在月光底下忘却了时间的存在完全沉浸于对月的遐思中,直到那轮明月悄悄的躲进云层消失不见我才蓦然从遐思中醒来。我抬头看东方已显微白,又一个美好的黎明来临了,时间过的可真快,漫漫长夜因为有了温柔的月光而显得是如此的短暂,而我已开始留恋起这一夜的光景了。这一夜宁静而诗意,幸好我没有一觉到天明,我微笑着带着满足回到房间,轻轻关上门就那样静静的坐着等待着第一缕阳光的到来……

与写诗人写诗有关论文参考文献

引用分“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直接引用”引用的是诗句,一般应当注明。“间接引用”是引用原诗句的意思,则可注明或不注明。但重要的论文,通常也以注明为好。

一是概括文章的内容,抓住以下几个要点:(1)把握论文的要素,以写事为主的应明确写什么事,写人为主的应明确写什么样的人。(2)把握关键性语句,揣摩作者为什么要写这些人,事。(3)分析层与层之间的关系,理清文章脉络,然后概括。二是弄清论文和文学作品的结构特点及表现形式。掌握以下划分段落的方式:

写有关古诗词的论文引用古诗词不用在参考文献中注明。

论文引用的参考文献指的是是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的参考或借鉴。文献信息资源包括:图书、连续出版物(期刊、报纸等)、小册子以及学位论文、专利、标准、会议录、政府出版物等。

国家标准《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GB3469-83)根据实用标准,将文献分成26个类型,即:专著、报纸、期刊、会议录、汇编、学位论文、科技报告、技术标准、专利文献、产品样本、中译本、手稿、参考工具、检索工具、档案、图表、古籍、乐谱、缩微胶卷、缩微平片、录音带、唱片、录相带、电影片、幻灯片、其他(盲文等)。扩展资料参考文献类型的字母标注如下:1、参考文献类型:专著[M],论文集[C],报纸文章[N],期刊文章[J],学位论文[D],报告[R],标准[S],专利[P],论文集中的析出文献[A]。

2、电子文献类型:数据库[DB],计算机[CP],电子公告[EB]。3、电子文献的载体类型:互联网[OL],光盘[CD],磁带[MT],磁盘[DK]。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文献信息资源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参考文献。

尾注是一种对文本的补充说明,一般位于文档的末尾,列出引文的出处等。尾注由两个关联的部分组成,包括注释引用标记和其对应的注释文本。

关于本科毕业生论文尾注标示的补充通知

各系(部):

为了进一步规范本科毕业生毕业论文格式,现将毕业生论文的尾注标示统一做出规定,请每一位2012届毕业生和各位论文指导教师严格执行。

附:关于毕业论文中尾注的用法及要求

步骤:

①点击主菜单点“插入”—— ②点击引用—— ③点击脚注和尾注—— ④点击尾注——

⑤点击编号格式(N)栏选1,2,3,„

⑥点击自定义符号(U),在该栏空框内用键盘打第一个注[1],其余栏目不动,点击“插入”,此时光标在正文的哪个位置,[1]就会插入到哪个位置,如果位置不对,可划黑后按住鼠标左键拖动。依此插入第二个、第三个、第四个、第五个„

举例:“前进中的问题” ,“某个地方工业是否发展”。中草药基地]。这个方法好。没有什么大的任务。等等

注意:

1.使用时最好首先用红色或粉红色小五号字体把参考文献的名称、日期、页码等在正文中随标注的序号一起打印,等定稿不需要做修改时最后才去掉这些文字,只留下标注,这样才不致把文章结尾的文献的名称在正文中弄混乱。

2.尽量少用脚注。但无论尾注还是脚注,都必须列明文献名称、代号、出版时间、期号、页数等。引用网上的材料也一样要列明相关内容,使审核人可点击到原文。

3.凡论文尾列的参考文献名称,列多少项在正文中就要对应按顺序也列多少项。如果参考文献只阅读未引用,要么不要在论文尾目录中列出名称,要么就写上“仅参考未引用”。切不可列出两类参考文献目录,一类插入正文,一类不插入。

4.凡引用原文的必须打引号。

在论文中引用整首诗,如果是另外开始一段,就可以与正文字体一样的,如果是在正文的中间,则用仿宋字体。

为了反映文章的科学依据、作者尊重他人研究成果的严肃态度以及向读者提供有关信息的出处,正文之后一般应列出参考文献表。引文应以原始文献和第一手资料为原则。所有引用别人的观点或文字,无论曾否发表,无论是纸质或电子版,都必须注明出处或加以注释。

论文一般由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和附录等部分组成,其中部分组成(例如附录)可有可无。论文题目要求准确、简练、醒目、新颖。

扩展资料:

撰写教育科研论文是中小学教育科研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其作用在于:显示研究的水平与价值。提高研究者的研究水平。

在撰写科研论文过程中,对实验研究过程所取得的大量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实现由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和升华,使研究活动得到深化,使人们的认识得到深化。

推动教育科研活动自身不断完善,教育科研活动是个探索未知领域的活动,并无既定模式和途径可循,为了保证教育科研活动越发卓有成效,为了给进一步开展教育科研活动提供可靠依据,在每一科研活动终端都撰写报告或论文是十分必要的。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论文

参考文献标注要求用中括号把编号括起来,至今我也没找到让Word自动加中括号的方法,需要手动添加中括号。

在文档中需要多次引用同一文献时,在第一次引用此文献时需要制作尾注,再次引用此文献时点【插入|交叉引用】,【引用类型】选“尾注”,引用内容为“尾注编号(带格式)”,然后选择相应的文献,插入即可。 解决的方法似乎有点笨拙。

首先删除尾注文本中所有的编号(我们不需要它,因为它的格式不对),然后选中所有尾注文本(参考文献说明文本),点【插入|书签】,命名为“参考文献文本”,添加到书签中。这样就把所有的参考文献文本做成了书签。

在正文后新建一页,标题为“参考文献”,并设置好格式。光标移到标题下,选【插入|交叉引用】,【引用类型】为“书签”,点“参考文献文本”后插入,这样就把参考文献文本复制了一份。

选中刚刚插入的文本,按格式要求修改字体字号等,并用项目编号进行自动编号。 到这里,我们离完美还差一点点。

打印文档时,尾注页同样会打印出来,而这几页是我们不需要的。当然,可以通过设置打印页码范围的方法不打印最后几页。

这里有另外一种方法,如果你想多学一点东西,请接着往下看。 选中所有的尾注文本,点【格式|字体】,改为“隐藏文字”,切换到普通视图,选择【视图|脚注】,此时所有的尾注出现在窗口的下端,在【尾注】下拉列表框中选择“尾注分割符”,将默认的横线删除。

同样的方法删除“尾注延续分割符”和“尾注延续标记”。删除页眉和页脚(包括分隔线),选择【视图|页眉和页脚】,首先删除文字,然后点击页眉页脚工具栏的【页面设置】”按钮,在弹出的对话框上点【边框】,在【页面边框】选项卡,边框设置为“无”,应用范围为“本节”;【边框】选项卡的边框设置为“无”,应用范围为“段落”。

切换到“页脚”,删除页码。选择【工具|选项】,在【打印】选项卡里确认不打印隐藏文字(Word默认)。

2.对话框中选择“尾注”,编号方式选“自动编号”,所在位置选“节的结尾”。 3.如“自动编号”后不是阿拉伯数字,选右下角的“选项”,在编号格式中选中阿拉伯数字。

9.切换到普通视图,菜单中“视图”——“脚注”——尾注的编辑栏: 10.在尾注右边的下拉菜单中选择“尾注分隔符”,这时那条短横线出现了,选中它,删除。 11.再在下拉菜单中选择“尾注延续分隔符”,这是那条长横线出现了,选中它,删除。

存在一个小问题: 解决这个问题其实也不难: 1,单击要插入对注释的引用的位置3。 2,单击“插入”菜单中的“引用”——“交叉引用”命令。

3,在“引用类型”框中,单击“脚注”或“尾注”。 (加粗者为首选) 4,在“引用哪一个脚注”或“引用哪一个尾注”框中,单击要引用的注释。

5,单击“引用内容”框中的“脚注编号”或“尾注编号”选项。 6,单击“插入”按钮,然后单击“关闭”按钮。

不过得注意:Word 插入的新编号实际上是对原引用标记的交叉引用。如果添加、删除或移动了注释,Word 将在打印文档或选定交叉引用编号后按 F9 键时更新交叉引用编号。

参考文献是在学术研究过程中,对某一著作或论文的整体的参考或借鉴。征引过的文献在注释中已注明,不再出现于文后参考文献中。按照字面的意思,参考文献是文章或著作等写作过程中参考过的文献。然而,按照GB/T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的定义,文后参考文献是指:“为撰写或编辑论文和著作而引用的有关文献信息资源。”参考文献按照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序号置于方括号内。⑴文后参考文献的著录规则为GB/T7714—2005《文后参考文献著录规则》,适用于“著者和编辑编录的文后参考文献,而不能作为图书馆员、文献目录编制者以及索引编辑者使用的文献著录规则”。⑵顺序编码制的具体编排方式。参考文献按照其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以阿拉伯数字连续编码,序号置于方括号内。一种文献被反复引用者,在正文中用同一序号标示。一般来说,引用一次的文献的页码(或页码范围)在文后参考文献中列出。格式为著作的“出版年”或期刊的“年,卷(期)”等+“:页码(或页码范围).”。多次引用的文献,每处的页码或页码范围(有的刊物也将能指示引用文献位置的信息视为页码)分别列于每处参考文献的序号标注处,置于方括号后(仅列数字,不加“p”或“页”等前后文字、字符;页码范围中间的连线为半字线)并作上标。作为正文出现的参考文献序号后需加页码或页码范围的,该页码或页码范围也要作上标。作者和编辑需要仔细核对顺序编码制下的参考文献序号,做到序号与其所指示的文献同文后参考文献列表一致。另外,参考文献页码或页码范围也要准确无误。⑶参考文献类型及文献类型,根据GB3469-83《文献类型与文献载体代码》规定,以单字母方式标识:专著M;报纸N;期刊J;专利文献P;汇编G;古籍O;技术标准S;学位论文D;科技报告R;参考工具K;检索工具W;档案B;录音带A;图表Q;唱片L;产品样本X;录相带V;会议录C;中译文T;乐谱I;电影片Y;手稿H;微缩胶卷U;幻灯片Z;微缩平片F;其他E。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