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首页 学术发表知识库 问题

关于语文文献综述的论文

发布时间:

关于语文文献综述的论文

关于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的写作要求为了进一步强化学生搜集文献资料的能力,熟悉专业文献资料查找和资料积累方法,提高对文献资料的归纳、分析、综合运用能力,提高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并为科研活动奠定扎实的基础,学生毕业论文(设计)教学中实施文献综述写作制度。为了进一步规范文献综述的写作,现将文献综述写作要求明确如下:一、撰写文献综述的基本要求文献综述是针对某一研究领域或专题搜集大量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就国内外在该领域或专题的主要研究成果、最新进展、研究动态、前沿问题等进行综合分析而写成的、能比较全面的反映相关领域或专题历史背景、前人工作、争论焦点、研究现状和发展前景等内容的综述性文章。“综”是要求对文献资料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使材料更精练明确、更有逻辑层次;“述”就是要求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评述。二、撰写文献综述的基本注意事项1.要围绕毕业论文(设计)主题对文献的各种观点作比较分析,不要教科书式地将与研究课题有关的理论和学派观点简要地汇总陈述一遍。2.文献综述在逻辑上要合理,可以按文献与毕业论文(设计)主题的关系由远而近进行综述,也可以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 3.评述(特别是批评前人不足时)要引用原作者的原文(防止对原作者论点的误解),不要贬低别人抬高自己,不能从二手材料来判定原作者的“错误”。4.文献综述结果要说清前人工作的不足,衬托出作进一步研究的必要性和理论价值。5. 采用了文献中的观点和内容应注明来源,模型、图表、数据应注明出处,不要含糊不清。6.文献综述最后要有简要总结,并能准确地反映主题内容,表明前人为该领域研究打下的工作基础。7. 所有提到的参考文献都应和所毕业论文(设计)研究问题直接相关。8. 文献综述所用的文献,应主要选自学术期刊或学术会议的文章,其次是教科书或其他书籍。至于大众传播媒介如报纸、广播、通俗杂志中的文章,一些数据、事实可以引用,但其中的观点不能作为论证问题的依据。三、撰写文献综述的其他事项1.一篇毕业论文(设计)应完成一篇文献综述,字数不少于2000字。2.文献综述应包括综述题目、综述正文、文献资料等几方面内容。3.文献综述一般应在完成开题报告之前完成。4.文献综述撰写格式参照《浙江财经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撰写规范》要求执行,使用学校统一规定的封面格式。5.文献综述参考范文格式可参见校园网:教学管理 >> 实践教学 >> 毕业论文>>工作规定

你的文献综述具体准备往哪个方向写,题目老师同意了没,具体有要求要求,需要多少字呢?你可以告诉我具体的排版格式要求,文献综述想写好,先要在图书馆找好相关资料,确定好题目与写作方向。老师同意后在下笔,还有什么不了解的可以直接问我,希望可以帮到你,祝写作过程顺利。综述是对某一方面的专题搜集 大量情报资料后经综合分析而写成的一种学术论文,它是科学文献的一种。格式与写法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特别是阳性结果,而文献综述要求向读者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在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总结部分,与研究性论文的小结有些类似,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对所综述的主题有研究的作者,最好能提出自己的见解。参考文献虽然放在文末,但却是文献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不仅表示对被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献的依据,而且为读者深入探讨有关问题提供了文献查找线索。因此,应认真对待。参考文献的编排应条目清楚,查找方便,内容准确无误。关于参考文献的使用方法,录著项目及格式与研究论文相同,不再重复。综述是对某一方面的专题搜集 大量情报资料后经综合分析而写成的一种学术论文,它是科学文献的一种。格式与写法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特别是阳性结果,而文献综述要求向读者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在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总结部分,与研究性论文的小结有些类似,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对所综述的主题有研究的作者,最好能提出自己的见解。参考文献虽然放在文末,但却是文献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因为它不仅表示对被引用文献作者的尊重及引用文献的依据,而且为读者深入探讨有关问题提供了文献查找线索。因此,应认真对待。参考文献的编排应条目清楚,查找方便,内容准确无误。关于参考文献的使用方法,录著项目及格式与研究论文相同,不再重复。一、文献综述概述文献综述是研究者在其提前阅读过某一主题的文献后,经过理解、整理、融会贯通,综合分析和评价而组成的一种不同于研究论文的文体。综述的目的是反映某一课题的新水平、新动态、新技术和新发现。从其历史到现状,存在问题以及发展趋势等,都要进行全面的介绍和评论。在此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见解,预测技术的发展趋势,为选题和开题奠定良好的基础。二、文献综述的格式文献综述的格式与一般研究性论文的格式有所不同。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和结果,而文献综述介绍与主题有关的详细资料、动态、进展、展望以及对以上方面的评述。因此文献综述的格式相对多样,但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前言、主题、总结和参考文献。撰写文献综述时可按这四部分拟写提纲,再根据提纲进行撰写工作。前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及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那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有关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总结部分,与研究性论文的小结有些类似,将全文主题进行扼要总结,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对进一步的发展方向做出预测。三、文献综述规定1. 为了使选题报告有较充分的依据,要求硕士研究生在论文开题之前作文献综述。2. 在文献综述时,研究生应系统地查阅与自己的研究方向有关的国内外文献。通常阅读文献不少于30篇3. 在文献综述中,研究生应说明自己研究方向的发展历史,前人的主要研究成果,存在的问题及发展趋势等。4. 文献综述要条理清晰,文字通顺简练。5. 资料运用恰当、合理。文献引用用方括号"[ ]"括起来置于引用词的右上角。6. 文献综述中要有自己的观点和见解。鼓励研究生多发现问题、多提出问题、并指出分析、解决问题的可能途径。

关于语言论文的文献综述

论文的文献综述怎么写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有写论文的经历,对论文很是熟悉吧,借助论文可以达到探讨问题进行学术研究的目的。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论文很难写吧,以下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论文的文献综述怎么写,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文献综述是在确定了选题后,在对选题所涉及的研究领域的文献进行广泛阅读和理解的基础上,对该研究领域的研究现状(包括主要学术观点、前人研究成果和研究水平、争论焦点、存在的问题及可能的原因等)、新水平、新动态、新技术和新发现、发展前景等内容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整理和评论,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和研究思路而写成的一种不同于毕业论文的文体。它要求作者既要对所查阅资料的主要观点进行综合整理、陈述,还要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认识,对综合整理后的文献进行比较专门的、全面的、深入的、系统的论述和相应的评价,而不仅仅是相关领域学术研究的“堆砌”。

文献综述是研究者在其提前阅读过某一主题的文献后,经过理解、整理、融会贯通,综合分析和评价而组成的一种不同于研究论文的文体。

检索和阅读文献是撰写综述的重要前提工作。一篇综述的质量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作者对本题相关的最新文献的掌握程度。如果没有做好文献检索和阅读工作,就去撰写综述,是决不会写出高水平的综述的。

好的文献综述,不但可以为下一步的学位论文写作奠定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和提供某种延伸的契机,而且能表明写本综述的作者对既有研究文献的归纳分析和梳理整合的综合能力,从而有助于提高对学位论文水平的总体评价。

在《怎样做文献综述——六步走向成功》中,劳伦斯·马奇和布伦达·麦克伊沃提出了文献综述的六步模型,将文献综述的过程分为六步:选择主题、文献搜索、展开论证、文献研究、文献批评和综述撰写。

文献综述根据研究的目的不同,可分为基本文献综述和高级文献综述两种。基本文献综述是对有关研究课题的现有知识进行总结和评价,以陈述现有知识的状况;高级文献综述则是在选择研究兴趣和主题之后,对相关文献进行回顾,确立研究论题,再提出进一步的研究,从而建立一个研究项目。

相关格式

总的来说,一般都包含以下四部分:即摘要、引言、主体和参考文献。

这是因为研究性的论文注重研究的方法、结果、动态和进展。

摘要和关键词

摘要限200字以内。摘要要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不应出现图表、冗长的公式和非公知的符号、缩略语。摘要后须给出3-5个关键词,中间应用分号“;”分隔。

引言部分

引言部分,主要是说明写作的目的,介绍有关的概念、定义以及综述的范围,扼要说明有关主题的研究现状或争论焦点,使读者对全文要叙述的问题有一个初步的轮廓。前言,要用简明扼要的文字说明写作的目的、必要性、有关概念的定义,综述的范围,阐述有关问题的现状和动态,以及对主要问题争论的焦点等。前言一般200-300字为宜,不宜超过500字。

在综述的引言(或者导言、介绍)部分要写清以下内容:

(1)首先要说明写作的目的,定义综述主题、问题和研究领域。

(2)指出有关综述主题已发表文献的总体趋势,阐述有关概念的定义。

(3)规定综述的范围、包括专题涉及的学科范围和时间范围,必须声明引用文献起止的年份,解释、分析和比较文献以及组织综述次序的准则。

(4)扼要说明有关问题的.现况或争论焦点,引出所写综述的核心主题,这是广大读者最关心而又感兴趣的,也是写作综述的主线。

主题部分

主题部分是综述的主体。其写法多样,没有固定的格式。可按文献发表的年代顺序综述,也可按不同的问题进行综述,还可按不同的观点进行比较综述,不管用哪一种格式综述,都要将所搜集到的文献资料归纳、整理及分析比较,阐明引言部分所确立综述主题的历史背景、现状和发展方向,以及对这些问题的评述,主题部分应特别注意代表性强、具有科学性和创造性的文献引用和评述。主题内容根据综述的类型可以灵活选择结构安排。

主题的层次标题应简短明了,以15字为限,不用标点符号,其层次的划分及编号一律使用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法(不含引言部分),一般用两级,第三级上用圆括号()中间加数字的形式标识。

插图应精选,具有自明性,勿与文中的文字和表格重复。插图下方应注明图序和图名。

表格应精心设计,结构简洁,便于操作,并具有自明性,内容勿与正文、插图重复。表格应采用三线表,可适当加注辅助线,但不能用斜线和竖线。表格上方应注明表序和表名。

正文,是综述的重点,写法上没有固定的格式,只要能较好地表达综合的内容,作者可创造性采用诸多形式。正文主要包括论据和论证两个部分,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比较不同学者对同一问题的看法及其理论依据,进一步阐明问题的来龙去脉和作者自己的见解。当然,作者也可从问题发生的历史背景、目前现状、发展方向等提出文献的不同观点。正文部分可根据内容的多少可分为若干个小标题分别论述。小结,是对综述正文部分作扼要的总结,作者应对各种观点进行综合评价,提出自己的看法,指出存在的问题及今后发展的方向和展望。内容单纯的综述也可不写小结。

参考文献

参考文献是综述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参考文献的多少可体现作者阅读文献的广度和深度。对综述类论文参考文献的数量不同杂志有不同的要求,一般以30条以内为宜,以3-5年内的最新文献为主。

学术论文参考文献的著录格式

1.专著:[序号]作者.书名[M].版本(第1版不著录).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2.期刊:[序号]作者.题名[J].刊名,年,卷(期):起止页码.

3.会议论文集(或汇编):[序号]作者.题名[A].编者.论文集名[C].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4.学位论文:[序号]作者.题名[D].学位授予地址:学位授予单位,年份.

5.专利:[序号]专利申请者.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或地区):专利号,出版日期.

6.科技报告:[序号]著者.报告题名[R].编号,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起止页码.

7.标准:[序号]标准编号,标准名称[S].颁布日期.

8.报纸文章:[序号]作者.题名[N].报纸名,年-月-日(版次).

9.电子文献:[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及载体类型标识].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任选).

10.各种未定义类型的文献:[序号]主要责任者.文献题名[Z].出版地:出版者,出版年.

注意事项

1、搜集文献应尽量全。掌握全面、大量的文献资料是写好综述的前提,否则,随便搜集一点资料就动手撰写是不可能写出好的综述。

2、注意引用文献的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在搜集到的文献中可能出现观点雷同,有的文献在可靠性及科学性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在引用文献时应注意选用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较好的文献。

3、引用文献要忠实文献内容。由于文献综述有作者自己的评论分析,因此在撰写时应分清作者的观点和文献的内容,不能篡改文献的内容。引用文献不过多。文献综述的作者引用间接文献的现象时有所见。如果综述作者从他人引用的参考文献转引过来,这些文献在他人引用时是否恰当,有无谬误,综述作者是不知道的,所以最好不要间接转引文献。

4、参考文献不能省略。有的科研论文可以将参考文献省略,但文献综述绝对不能省略,而且应是文中引用过的,能反映主题全貌的并且是作者直接阅读过的文献资料。

5、综述篇幅不可太长。杂志编辑部对综述的字数一般都有一定数量的约定。作者在初写综述时,往往不注意这点,造成虚话、空话较多,重点不突出。综述一般不宜超过4000字。综述并不是简单的文献罗列,综述一定有作者自己的综合和归纳。有的综述只是将文献罗列,看上去像流水账,没有作者自己的综合与分析,使人看后感到重复、费解,材料与评述不协调。

6、一些作者似乎把论文的引言看成是一种形式,是可有可无的部分,将引言的写作和正文的写作相分离,只是为了给论文加一顶帽子。常见的现象是,一般化地论述研究的重要性,甚至从技术所涉及的行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开始谈起,就像一篇领导的讲话稿。就是落脚于研究的主题,也是从宏观谈起到微观结束,停留在一般性的论述较多。显然,这样做的结果是使读者无法准确地判断“论文命题”的具体价值,缺少对当前研究状况的概括和介绍,不知道作者的研究与以往的研究工作有什么不同?因此,科技论文的引言必须交代研究工作的背景,概括性地论述所研究问题的现状。对研究现状的论述,不仅是考查作者对资料的占有程度和熟悉程度,更重要的是从资料的全面程度和新旧程度可以判断研究工作的意义和价值,以及研究结果的可信度。

7、引文罗列,缺少分析和概括。引言不仅要反映背景的广度,更重要的是要考查作者对研究背景了解的深度。一般作者对研究的问题了解不深,在介绍研究现状时往往是列出一大堆参考文献,罗列出不同研究者的不同作法和结论,缺乏作者的分析和归纳,没有概括出研究的成果和存在的问题,有的甚至将一些与本文研究没有直接关系的文献也列在其中,片面地强调资料占有的丰富性。尽管有人认为,对研究现状的介绍不同的杂志有不同的要求,但从论文写作的角度出发,引言的目的是阐述论文命题的意义,而并非是研究资料的综述,尽管综述对读者查找资料提供了方便。因此,应当用作者自己的语言概括出研究的现状,特别是存在的难点和不足,从而引出论文研究的主题。

文献综述是文献综合评述的简称,指在全面搜集、阅读大量的有关研究文献的基础上,经过归纳整理、分析鉴别,对所研究的问题(学科、专题)在一定时期内已经取得的研究成果、存在问题以及新的发展趋势等进行系统、全面的叙述和评论。“综”即收集“百家”之言,综合分析整理;“述”即结合作者的观点和实践经验对文献的观点、结论进行叙述和评论。其目的并不是将可能找到的文章列出,而是要在辨别相关资料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论文来综合与评估这些资料。一个成功的文献综述,能够以其系统的分析评价和有根据的趋势预测,为新课题的确立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和论证。

一、文献综述的作用与目的

文献综述要针对某个研究主题,就目前学术界的成果加以探究。文献综述旨在整合此研究主题的特定领域中已经被思考过与研究过的信息,并将此议题上的权威学者所作的努力进行系统地展现、归纳和评述。在决定论文研究题目之前,通常必须关注的几个问题是:研究所属的领域或者其他领域,对这个间题已经知道多少;已完成的研究有哪些;以往的建议与对策是否成功;有没有建议新的研究方向和议题。简而言之,文献综述是一切合理研究的基础。

大多数研究生并不考虑这些问题,就直接进行文献探讨,将在短时间内找到的现有文献做简略引述或归类,也不作批判。甚至与论文研究的可行性、必要性也无关。

其实回顾的目的就是想看看什么是探索性研究,所以必须主动积极地扩大研究文献的来源。也只有这样,才可能增加研究的假设与变量,以改进研究的设计。

文献综述至少可达到的基本目的有:让读者熟悉现有研究主题领域中有关研究的进展与困境;提供后续研究者的思考:未来研究是否可以找出更有意义与更显著的结果;对各种理论的立场说明,可以提出不同的概念架构;作为新假设提出与研究理念的基础,对某现象和行为进行可能的解释;识别概念间的前提假设,理解并学习他人如何界定与衡量关键概念;改进与批判现有研究的不足,推出另类研究,发掘新的研究方法与途径,验证其他相关研究。

总之,研究文献不仅可帮助确认研究主题,也可找出对研究的问题的不同见解。发表过的研究报告和学术论文就是重要的问题来源,对论文的回顾会提供宝贵的资料以及研究可行性的范例。

二、文献综述中常见的问题

文献综述可以帮助新研究者在现有知识的基础上不断创新,所以撰写此章节时,要向读者交代论文不同于先前研究之所在。它是一个新的有关此类研究主题方面的重要的学术研究。但是研究生在撰写文献综述过程中易犯以下四种错误:

1.大量罗列堆砌文章

误认为文献综述的目的是显示对其他相关研究的了解程度,结果导致很多文献综述不是以所研究的问题为中心来展开,而变成了读书心得清单。

2.轻易放弃研究批判的权利

我国高等院校多以本校学生考本校研究生者居多,因而往往出现大量引用自己导师的研究成果而不注意其他同行的研究成果的现象,学生担心学位论文答辩通不过,所以难得见到学生批判导师已有研究的不足;遇到名校名师,学生更易放弃自己批判的权利。由于大量引用他人的著作,每段话均以谁说为起始,结果使自己的论文成为他人研究有效与否的验证报告,无法说服读者相信自己的论文有重要贡献。

3.回避和放弃研究冲突另辟蹊径

对有较多学术争议的研究主题,或发现现有的研究结论互相矛盾时,有些研究生的论文就回避矛盾,进行一个自认为是创新的研究。其实将这些冲突全部放弃,就意味着放弃一大堆有价值的资料,并且这个所谓的创新,因为不跟任何现有的研究相关与比较,没有引用价值,会被后人所放弃。遇到不协调或者互相矛盾的研究发现,尽管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来处理,但是不要避重就轻,甚至主动放弃。其实这些不协调或者冲突是很有价值的,应多加利用。将现有文献的冲突与矛盾加以整合是必要的,新研究比旧研究具有更好、更强的解释力,原因之一是新的研究会将过去的所得做一番整合与改善。

4.选择性地探讨文献

有些研究生不是系统化地回顾现有的研究文献,找出适合研究的问题或可预测的假设,却宣称某种研究缺乏文献,从而自认他们的研究是探索性研究。如果有选择性地探讨现有文献,则文献综述就变成了研究生主观愿望的反映,成了一种机会性的回顾。

因此一定要进行系统的、全面的文献综述,以严谨的科学设计来寻找、评估以及整合科学研究的证据,确保文献综述完整不偏。要端正学风,勇于探索和不回避冲突。分析冲突的原因、方法与结论,可以为未来的研究及论文奠定成功的。

关于应用语言学的文献综述论文

语言学(linguistics)是以人类语言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探索范围包括语言的性质、功能、结构、运用和历史发展,以及其他与语言有关的问题。下文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语言学的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浅析语言学的发展与趋势

论文摘要:世界的全球化趋势决定了语言交际的重要性。研究语言学对于外语教学,特别是以英语为目的语的外语教学就变得越来越重要。本文立足于语言学的基础发展,着眼探讨其发展趋势,试图从其中把握其研究热点。

1 语言学的发展

语言学的前身应该可以被既定为历史比较语言学(Historical comparative linguistics), 追溯更早则称之古代语文学阶段。现代语言学是从索绪尔开始的,索绪尔开创了结构主义新时期,这一时期索绪尔(F.De.Saussure)著有《普通语言学教程》(The Course in General linguistic)。结构主义中以美国结构主义影响最大,F.Boas, E.Sapir, L.Bloomfield 三者较为出名,他们创立了新结构主义学派——美国描述语言学,三者中以后者较为出名,所以美国语言学也叫“布龙非尔德主义”。

1.1 美国的结构主义

美国结构主义的研究方法主要分为四种:替换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分布分析法、直接成分分析法,其主要内容如下:

(1)替换分析法(Substitutional Analysis),即用一个语言单位代换另一个语言单位是否得到新的事实。

(2)对比分析法(Contrastive Analysis)是比较两个或两个以上语言单位,找出他们相同或不同部分从而确定单位性质。

(3)分布分析法 (Distribution Analysis)为研究词位出现的位置,词类(实、虚)分布的位置。

(4)直接成分分析法(Immediate constituent analysis)一个句子首先可切分成两个部分,切到词素为止。

(5)序列分析法(String analysis)是把句子带有修饰或不带有修饰的基本单位、结构成分或基本单位、修饰成分。

(6)转换分析法(Transformational analysis) 为把任何的结构看成核心句(Kernel sentence)的转换,所谓核心句是基本句型(SVO, SV等)其他是核心的拓展或是从核心句转换而来的。

1.2 系统功能语言学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创始人 M.A.K. Halliday (韩礼德) 师从伦敦学派J.R.Firth(弗斯)。后来,我国的两名学者罗常培和王力,打破传统语言或结构主义的根本,把语法形式意义、语言用法等系统地有机地连结起来。

1.3 转换生成语法

20世纪50年代Chomsky 对美国结构语言提出挑战,创立了转换生成词法或形式语言学,提出研究重点人是如何从有限的语言单位创造出无限的语用句型。这一时期的发展共经历了五个阶段:经典理论时期、标准理论时期、扩充标准理论时期、修正式扩充标准理论时期、最简的解释理论时期。这个时期Chomsky提出了两个很重要的概念:深层和表层结构。这两个概念对“同形异义、异形同义”歧义能做出科学的解释。

2 语言学的动态研究

语用学 (Pragmatics) 即语言使用学,其主要研究问题包括:指示语 (Deixis)包含人称指示、时间指示、话语指示、承接指示;前提 (Presuposition), 语用推论, 以语言结为根据,靠逻辑推论语言的前提条件;语用含义(Implicative)话语含义, 给语法事实提供重要功能解释。

2.1 语篇学

语篇学是在句法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也叫篇章语法或语篇分析(Discourse analysis)。上世纪70年代开始,语言学由静态到动态的大转变,由结构研究到功能研究。篇章语法主要解决篇章结构研究;篇章语义主要解决篇章意义连贯,研究篇章的层次。篇章的语用研究,重点探讨会话结构、话轮(说话顺序)邻近配对(前者说话的反应),也解决影响会话因素(心理因素、文化),篇章理论研究,研究篇章的产生。

2.2 社会语言学

社会于语言关系的科学,它是一门交叉科学。从社会变化与发展来研究语言变化,又由语言变化来研究社会的规律。其分为微观社会语言学与宏观社会语言学。微观是研究具体的语言与社会关系,如语言与性别、语言与民族等,也研究语言的细节,如语言世界、语言等。宏观主要是研究语言与社会中的地位和社会对语言的选择,如国际文化交流中采用哪几种语言、在本国推广哪几种语言、语言的推广和文字改革等等。

3 我国语言学研究的热点

3.1 系统功能语言学的研究

单以核心刊物《外国语》上发表有关系统功能语言学就有30多篇;《外语教育研究》上发表有10多篇;出版的重要著作有胡壮麟先生的《系统功能语法概念》于1989年在湖南教育出版社出版;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的《语篇的衔接语连贯》;程琪龙的《系统功能语法导论》。论文集有湖南教育出版社的《语言系统与功能》;清华大学出版社的《语篇·语境》;任绍鲁的《语言·系统·结构》等等。系统功能的基本概念的引进开始于上世纪80年代后期,以胡壮麟为首,系统功能的语法研究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系统功能语法的语言观于方法论;对系统功能语篇研究理论进行实践和补充。

3.2 语用学的研究

近年来,《外国语》在语用学发表文章达30多篇;《外语教学与研究》有10多篇;出版的专著主要有:何自然的《语用学概论》;何兆熊的《新编语用学概要》。语用学在90年代最现风光,也当之无愧地成为最核心的科目,其研究有三个特点:

(1)在继续引导外国的方法的同时,通过对语言具体事实提出修正何补充。例如:何自然的《国外语言学的研究》。

(2)对语用学的内涵进行了新的开拓。比如何自然的《语用模糊》、《情态动词的语用分析》由卫国的《现在完成时的语用含义》。

(3)从翻番而论转入专题研究。把汉语与外语的研究联系起来。例如刘绍忠的《“清”字用法汉英对比》。

3.3 社会语言学的研究

《外国语》和《外语教学与研究》上共有10多篇;社会语言学的研究特点主要表现在:(1)由宏观方法转入微观具体语言现象分析,例如:《委婉语社会语言研究》、《语言变化的社会因素》。

(2)从解释的社会学角度转向心理学语言运作的社会心理机制。例如:王德青的《社会心理语言学科性质语研究对象》和素定芳的《委婉语研究》。

3.4 话语分析研究

《外国语》中有将近20多篇;《外语教学与研究》有10多篇。从80年代中期开始系统介绍西方话语分析基本概念与理论。90年代转入英汉对比分析。从话语口语转入语篇研究。近几年来,话语分析有交叉和重叠趋势。

4 我国语言学研究的趋势

(1)研究对象看,由微观转入宏观,语言本身系统转向跨学科研究,出现交叉学科,如跨文化交际学、国情语言学;由结构研究转入功能和应用研究,由静态到动态,如描写构词句法规则到句法结构的不同功能;单个词的意义到单词在特定环境中的意义;由单一语言研究转向多语言的对比研究,如对比语言学,包括双语对比、多语对比,包括同族语对比、非同族语对比,即有语言自身的对比,也有语言与文化的对比,如跨文化交际学。

(2)研究方法看,由单层次和单角度,静态研究转入多层次、多角度、动态研究。

(3)研究目的看,目标不断从窄到广,从肤浅到深度;从描写转向解释 Chomsky 试图从大脑的遗传基因来解释语言的事实;从理论的探讨转向应用价值分析,如计算机的发展离不开语言学,语用学的分析应用到法庭审讯中等。

(4)发展趋势看,语言学研究有三个:①侧重宏观语言学,语言与心理、语言与社会、语言与文化的关系;②着眼认知语言,语言与大脑关系;③鼓励用科学技术研究,如《对学者个人差异研究》。

参考文献

[1]胡壮麟.语言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2]何自然.新编语用学概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

浅议对比语言学

摘 要:对比比较是人类认识事物、了解事物、研究事物的最常用方法,其也是语言学研究的一种基本方法。对比语言学作为语言学研究的重要一支,发展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本文仅就对比语言学的定义、分类、历史发展、原则与程序做一简单概述。

关键词:对比;对比语言学;定义;分类;历史发展;原理与方法

一、对比语言学的定义及分类

对比语言学是语言学中的一个分支,其任务是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进行共时的对比研究,描述它们之间的异同,特别是其中的不同之处,并将这类研究应用于其他有关领域(许余龙1992/2008)。对于这一定义,我们可以理解如下:首先,对比语言学是语言学中的一个分支,它和其他分支密切联系、相互补充、相互促进。其次,对比语言学是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的对比描述,而普通语言学则是对某一种语言的普遍描述。再次,对比语言学是在共时理论的框架下发展的,也就是说其研究的对象,是语言的发展状态,而不是其演变。最后,对比语言学虽然研究描述语言之间的异同,但重点却在不同的方面。

对比语言学可划分为理论对比语言学和应用对比语言学两大类。理论对比语言学又由一般理论对比语言学和具体理论对比语言学构成。一般对比语言学是一般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它旨在研究对比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具体对比语言学是具体语言学的一个分支,它旨在运用对比语言学的原理和其他语言学的相关知识,对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语言进行具体的对比描述。应用对比语言写属于应用语言学的范畴,其也可以划分为两类,即一般应用对比语言学,它旨在研究如何将对比语言学的理论成果应用于语言外语教学活动中去。另一类是具体应用对比语言学,其任务是对两种语言进行具体的对比描述,以便为某一具体的应用活动服务。

二、对比语言学的起源与历史发展

自从人类产生了语言后,语言之间的比较与研究便蓬勃发展起来,对比语言学学科作为现代语言学的一个分支有两个渊源,一是起源于欧洲,其二是起源于美国。欧洲的对比语言学学科始于19世纪末,发展于20世纪初,其理论框架为对比型理论性的共时语言分析,而后由布拉格学派的语言学家继承发展。美国的对比语言学发展于二战期间,对比语言学的英文名称contrastive linguistics一词,由语言学家Whorf于1941年在其著作《语言与逻辑》一书中首次提出。而与欧洲传统的对比语言学特点不同,美国对比语言学的研究主要是应用性的。表现在运用语言对比的方法进行语言接触和双语现象研究等理论方面的探索,另外还运用对比语言学研究为外语教学服务。但20世纪60年代以后,对比分析的两个理论基础:行为主义心理学与结构主义语言学受到极其严厉的批判,对比语言学也开始走下坡路,从此一蹶不振。而与此同时,对比语言学在欧洲却持续发展,大部分的语言学家则采用转换生成语法作为对比描述的语言学框架。在此后的30多年中,理论对比语言学在欧美越来越受到了关注,学科地位得到提高,学术界对对比语言学本身的一些理论、方法问题的探讨也逐渐深入。我国国内的对比研究学者有严复,此外还有马建忠、黎锦熙、赵元任、王力和吕叔湘等都对汉外对比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三、对比语言学的原则与研究程序

(一)对比语言学的一般原则:共时对比原则和同语体对比原则。

共时对比原则:对比研究是一种共时比较,当我们对两种或两种以上语言状态进行对比描述时,不能拿不同时代的语言现象进行对比。

同语体对比原则:语言作为交际工具,具有不同的功能语体,不同的语言拥有不同的选择、使用、组织语言单位的规范和规则。书面语与书面语对比,口语与口语对比,即相同的语体进行对比。

(二)对比研究的程序:

1、确定对比范围。首先确定对比的范围,即描述的对比层面是什么。比如在音、词、句、篇章、语用等选择一个层面来进行比较。其次需要进一步确定其具体对比描述对象是什么,也就是对比的语言单位。例如,在语法层面上,可以选择词组或句子结构等单位作为对比的对象。最后就是对比的语言学内容。

2、文献搜集与研究。首先先要搜集某一对比范围内已有的对比研究,这样可以使我们避免重复做别人做过的工作。其次就要搜集出这个研究范围内对两种语言分别所作的分析研究。

3、确定理论框架。对比研究的理论框架是指以某一种语言分析研究的理论或模式为基础的对比描述方法。选择一个统一的理论框架的主要原因是为了确保语言描述的可比性。我们常用的对比描述方法有中心词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近年来,转换生成语法,格语法等也被许多研究学者所采用。而对比研究的理论框架的选择取决于对比研究的目的和范围。

4、搜集语言材料。语料可以分为实例语料和内省语料。而内省语料又可以分为自我内省语料和实验内省语料。选择语料我们需要考虑对比研究的性质和目的、理论框架、描述内容这些因素。

5、分析对比。对比分析是指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以某一确定的理论框架对搜集的语言材料作某一方面的分析和对比。

6、总结。分析对比后,我们要总结这一对比的成果是什么,讨论其意义和价值。同时,也可以找出其局限性,提出自己的设想和建议。

四、总结

对比语言学作为现代语言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其目的殊途同归是为了解决教学或翻译问题而对比两种语言的异同。对比可以在语音、语法、词汇、语义、语用等层次进行,也可以从语言的文化、心理、民族角度进行对比研究。随着全球一体化的发展,对比语言学这一学科越来越受到专家学者的重视和青睐。

参考文献:

1、 许余龙.对比语言学(第2版)[M].上海:上海外语教学出版社,2010

2、王利众.对比语言学综述[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

应用语言学毕业论文符合自己要求的范文真的不好找的,我是志文网帮我写的,题目定的是英汉应用语言学学术论文中的作用身份研究,导师看过了思路觉得挺好的。

应用语言学的理论及研究现状论文

应用语言学在语言学研究的范畴之内,目前已经成为语言学的最大组成部分之一。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应用语言学的理论及研究现状论文,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摘要: 应用语言学是与英语教学息息相关的交叉学科,是近些年才出现的新兴学科,在英语教学体系不断优化的过程中,应用语言学对其起着巨大的推动作用。应用语言学提高英语教学时效性和教学质量,有助于完善和改进英语教学系统。本文将以应用语言学作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和简述应用语言学的基础上,着重强调探究应用语言学对英语教学的指导作用和积极影响,以帮助教育工作者认识到应用语言学对英语教学的重要意义,为英语教学现代化改革提供有力帮助和有效途径。

关键词: 应用语言学 英语教学改革 有效途径

应用语言学在语言学研究的范畴之内,目前已经成为语言学的最大组成部分之一。应用语言学是指运用语言学理论知识处理具体的实际问题。学习语言的最终目标是运用语言维持人际关系,提高自身的交际能力,然而,语言的基础性知识并不是交际能力好坏的仅有决定性评判依据,交际能力的好坏更依赖于人们对语言技巧使用的熟练度,换言之,语言知识是语言学的基础,技巧是语言学的媒介,而最终的目标是提高自身的交际能力。所以,学生在掌握一定语言学知识的同时还应当加强语言使用能力的培训力度,主要强调听、读、写、练等方面的技能训练。尽管英语教学在国内的推广范围已经很大,但从目前的教学情况上来看,大部分学生的英语水平都不高,基本都属于“哑巴英语”,而应用语言学在英语教学中的有效应用,可以改善这一英语学习现状,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提高自身的学习能力,对英语教学的顺利进行有着不可替代的实践意义。

1应用语言学的理论及研究现状

1.1应用语言学的理论

最近这些年,教学专家们以应用语言学作为研究对象和教学依据,对其进行多方面的强化和发展,其中主要包括:行为主义、内心主义、对照分析、错误分析以及实践分析等方面的理论研究。应用语言学对英语教学的指导是以理论原则为基础,而教学结果的成败是由应用语言学是否正确的对其进行指导。应用语言学作为实践要求较高的学科,其理论知识的积累固然重要,但若只关注理论知识的学习,没有与实践性活动相结合,就不能够发挥出应用语言学的真正指导作用。尽管我国目前的应用语言学理论体系还不够健全,关于理论知识的理解也不尽相同,但是这也正为应用语言学研究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1.2当前应用语言学的研究现状

相对与发达国家而言,我国对应用语言学的研究起步较晚,而国内最先对其进行研究的是广东外贸大学。最近这些年,教育工作者们又加大了对应用语言学的研究力度,扩大了其研究范围,使应用语言学的研究内容更加丰富。

2应用语言学与英语教学间的关系

2.1从学生角度出发,明确教学方法

学习语言的第一任务就是口语的练习,而口语是在学好书面语的'前提下慢慢发展起来的。英语教学中的语言学应用方法比较独特,就是确定口语和书面语两者之间的比例。从我国目前的英语教学内容来看,主要分基础和加强两部分,基础是指听说读写,加强是指英语翻译。其中听说读写之间属于协调关系,都是互相扶持的,但同时又有自身的特色和难点,需要不同的教学手段和教学方式来实施教学。在进行英语课程设置时,一定要明确教学的最终目的和根本任务,再按照一定比例安排课时。例如,实时翻译与文学翻译的培养目标就同,所以对课时设置的要求也就不同,换句话说,对应用语言学的教学应当从学生角度出发,明确教学目的,进而加强英语教学的灵活性。

2.2透过学生错误,明确学生不足

对比西方国家的应用语言学教育,我国对其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主要存在两点问题,第一,过去强调语法运用方式,忽略语言的情感表达。教师在进行英语授课时,过于注重学生对语法、发音、理解和整理语句的能力,从而忽视了对学生英语情感表现力的教育,特别是在高中的英语教学中,这种现象尤为突出。英语教师在对课文进行分析和讲解时,对语法使用和句子结构组成进行过去的分析,在很大程度上减弱了教学效果,使学生忽略了英语运用的实际环境,只注重语法使用的正确性以及意思表达的完整性。第二,当英语教学发现学生在英语学习过程中的错误时,有立刻纠正的习惯,不会进行深入的观察和分析,而事实上,教师应当针对学生所犯的错误进行分析和研究,最终明确学生学习方式中存在的不足,有针对性的对其进行处理和完善。

3整合应用语言学与高校英语教学改革

3.1基于应用语言学理论的英语教学方法设计

(1)规划英语学习方案。我国英语教学基本上都在课堂内完成,而课堂时间有限,因此,为了强国英语课堂学习的学习效果,学生就应当针对英语的整个学习过程进行方案规划,在对英语教学内容进行分类和整理的基础上,对学习任务进行划分,将其分割成课内任务和课外任务两部门。教师通过对考试任务和教学目标的确认,对学生进行全面的指导和教育,确保英语教学质量以及应用语言学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效果,优化英语教学体系。

(2)组织和开展英语实践性教学活动。有很强的英语交际能力和应用能力是所有英语学习者的共同目标。应用语言学中有一个原则就是以学生的具体需求为基础,制定相关的教学方案。例如,学生的英语基础知识掌握程度不佳,就应当对其强化口语的培训力度,使学生养成“口说英语”的习惯。另外,实现应用语言学的有效教学还可以通过广播、报刊等多媒体形式,提高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鼓励他们多参加英语实践活动,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英语学习氛围,进一步提高学生英语技巧应用能力。

3.2应用语言学指导英语教学改革的有效途径

(1)应用语言学对英语教学有指导作用。加强应用语言学的学习可以有效的指导英语教学,深化英语教育改革和创新。英语教育改革的顺利开展同全体教育工作者的积极参与和共同努力是密不可分的。在英语教学改革过程总,所有的英语教师都应当不断加大应用语言学的学习和研究力度,积极有效的将应用语言学融入到英语教学的过程中去,然后在此基础上,加大对其理论知识的探究力度,总结英语教学经验,并完善应用语言学教学体系。

(2)激发英语教师在教学改革中的巨大潜能。激发英语教师在教学改革中的巨大潜能,使其推动英语教学改革的现代化进程。要想应用语言学发挥出巨大作用就必须加大对其的研究力度,组织讨论小组,使所有的英语教师都在熟知应用语言学知识的基础上,进行英语教学的研究工作,使其适应英语教学的未来发展。在英语教学改革过程中,英语教师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激发英语教师的巨大潜能不但是现代化教学对英语教师的基本要求,同时也是英语教师提高自身综合素养和英语能力的重要前提。英语教师作为教学活动的指导者、组织者和规划者,对应用语言学在英语教学中的运用起着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一方面可以在课堂上强化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另一方面可以将学生作为研究主体切实做到理论和实践的协调工作,使应用语言学发展更好的适应时代要求。

(3)加大对英语说、写能力的培养力度。英语说、写能力的培养与应用语言学的学习密切相关,也是英语教学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随着我国现代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国际交流机会越来越多,以往的应试教育已经不能够适应英语教学的发展要求了,因此,英语说、写能力的培养和加强是提高学生英语交流能力的有效保障,可以为社会培养更多的国际型交际人才。为了更好的满足社会需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大对学生英语交流能力的培养力度。

(4)结合具体的教学现状进行英语教学改革。英语教学改革涉及的范围比较广,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英语教师应当结合具体的教学现状进行英语教育改革,强调对学生学习态度和探究态度的培养。另外,高等院校还应当着重强调对学生创意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使他们更好的适应社会发展。

总而言之,应用语言学与高校英语教学是息息相关的。在英语教学改革中,应用语言学是一项巨大的系统性研究工程,具有复杂、灵活等特点,因此,高等院校在进行英语教学时,必须结合具体的教学情况,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应用语言学的潜在力量,提高英语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

[1]周慧慧.应用语言学与外语教学[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1

[2]李素素.浅谈应用语言学对英语教育的意义[J].玉溪师范学院学报,2010.

[3]房明远.外语教学中应用语言学的应用[J].教改聚焦,2012

关于舜的论文文献综述

虞舜文化 人类的精神是人类文化的最高表现,是凝聚人类社会、推动社会前进的重要力量。虞舜精神作为中华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在千百年的奋斗发展中孕育的精神财富,与“求真务实,诚信和谐,开放图强”的浙江精神一脉相承,更在虞舜的故乡上虞,世代传衍,历久弥新。今天当我们面临“大桥经济”的到来,当我们站在由“龙山时代”迈入“曹娥江时代”、继而迈向“杭州湾时代”的新的历史起点上,更好地挖掘、传承、弘扬虞舜精神,与时俱进地丰富和发展虞舜精神,对于进一步激发上虞人民的创造热情,推进三个文明建设,开创更加和谐美好的明天,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一、虞舜“德圣”的主要体现中华文明始祖之一的虞舜(舜帝),是我国由五帝(黄帝、颛顼、帝喾、尧帝、舜帝并称五帝)时代向夏商周三代过渡的历史转折时期的一位圣君,以贤德孝行著称。《尚书·舜典》载:“德自舜明”。《史记·五帝本纪》云:“天下明德皆自虞舜始”。郦道元《水经注》引《晋太康三年地记》曰:“舜避丹朱於此,故以名县。百官从之,故县北有百官桥。亦云,舜与诸侯会事讫,因相娱乐,故曰上虞。”上虞作为虞舜的出生地,除了史料的记载外,更有虹漾村、象田、石棚、舜井、舜江、舜庙、舜桥等众多舜迹遗存。虞舜倡导为人、持家、做官、治国均以道德为人本,开创了中华道德文化之先河,被后人尊称为“道德始祖”、“百孝之首”、“文明之元”,深受海内外华夏子孙的尊崇和敬仰。综合史料和传说,虞舜被推崇为历史上道德最完备的帝王,其“德圣”主要体现在以下九个方面。1、孝感动天。如《尚书》所说:“瞽子,父顽、母嚣、象傲;克谐,以孝丞丞,又不格奸。”2、厚德载物。耕历山,历山人皆让畔;渔雷泽,雷泽人皆让居;陶河滨,河滨器不苦窳。“一年所居成聚,二年成邑,三年成都”。其仁爱之德,有口皆碑,因而人人择舜而居,众望所归。3、举贤任能。举“八元”,“使布五教”;用“八恺”,“以揆百事”;荐大禹,治水成功;任命二十二贤才,得以天下大治。4、纳言从谏。如《古今注》所言:“询于四岳,辟四门,明四目,达四聪,咨十有二牧。”作五明扇,设诽谤之木以表王者纳谏。5、惩治奸佞。流共工,放灌兜,殛伯鲧,迁三苗。如《史记》所载:“……于是四门辟,言毋凶人也。”6、以德化人。感化三苗:“当舜之时,有苗不服,于是舜修政偃兵,执干戚而舞之。”“三苗不服,禹请攻之,舜曰:‘以德可也。’行德三年,而三苗服”。流宥五刑:眚灾肆赦,怙终贼刑。7、扩大疆域。黄帝时疆域南只到长沙,颛顼时疆域南也只到长江南沿,尧帝时洪水泛滥,三苗趁机作乱,直至舜帝,才征服三苗,使南边疆域直到五岭以南。“方五千里,至于荒服。……四海之内,咸戴帝舜之功。”8、敬敷五教。毕身推崇“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成为中华民族传统伦理道德观念的鼻祖。9、禅让帝位。禅让始于尧帝,止于舜帝。舜因子商均不肖而“不足授天下”,“乃预荐禹于天,为嗣。”从大禹以后,历代帝王都是世袭制。除上述九方面“德圣”以外,舜还开创了中国官吏考核制度,如《尚书》云:“惟时亮天功,三载考绩,三考黜陟幽明。”并最早奠定了中华民族的教育方法论和文学、艺术的基本理论。如《尚书》曰:“夔!命汝典乐,教胄子,直而温,宽而栗,刚而无虐,简而无傲。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八音克谐,无相夺伦,神人以和。”二、虞舜文化的基本内涵关于什么是虞舜文化,就本元意义上的虞舜文化来说,近几年来专家对此有一个基本的共识:舜作为“五帝”的最后一位,处在文明成立并繁荣发展的重要时期,舜帝的“明德”思想集中体现为重德政、行教化、讲求社会和谐和孝道。而儒家思想的核心“仁”和“孝悌”,即起源于虞舜之道,并继承发扬虞舜思想,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因此舜帝是道德文明的鼻祖,虞舜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母源。而虞舜文化的特征则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1、重德治,以伦理道德作为维系社会道德的根本。舜是中华民族道德文明的鼻祖,重德治是虞舜文化最核心的所在。舜毕身推崇“父义、母慈、兄友、弟恭、子孝”,而由此生发的仁义礼智、孝悌忠信等儒家伦理思想,渗透于整个中华民族的心理和意识之中。在中国,道德的威力始终比法律更为重要和有效,重道德修养也直接造就了许多气节崇高的民族英雄。2、重入世,主张刚健自强的人生态度。无论是耕历山、渔雷泽,迁三苗、扩疆域,还是举贤任能、禅让帝位等,都是舜主张在现实生活中实现崇高道德理想的体现。重入世,重以舍利取义的态度解决现实问题,强调刚健自强的人生态度是虞舜文化的重要内容。这与《易传》“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是对中华民族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精神的集中概括具有异曲同工之义。3、重和谐,提倡“和而不同,执两用中。”舜一定程度上是行教化,以德化人的化身。行教化、以德化人,目的是为了造就人们协同的道德精神并将其外化为具体的协同性行为,维护社会的和谐发展。但“和”不等于“同”,舜纳言从谏、惩治奸佞等,就是和而不同思想的体现。那么如何达到“和”呢?继承和发扬虞舜思想的儒家思想提倡“执两用中”,即中庸。中庸的核心是言行适度,反对偏激,主张以理节情,以此达到人与人之间的和谐。但中庸不等于没有原则,模棱两可,而是在某些问题上应注重权变。崇尚“和”、“中”,养成了中华民族注重和谐,维护整体,温文尔雅,谦让宽容的民族精神。4、重包容,有强大的同化力和顽强的生命力。同任何一种延绵至今的文化一样,虞舜文化之所以直到现在还生生不息,一个十分重要的特征是包容并蓄,形成了同一性和多样性相结合的发展态势,并因此具备了强大的同化力和顽强的生命力。这种包容并蓄其内涵、形态十分丰富复杂,但概而言之有三个特点是较为明显的,一是大陆文化的特点较为明显;二是农业文化的特点较为明显;三是家国同构的封建宗法文化的特点较为明显。三、虞舜精神的初步探微“精神”,在现代汉语中有“宗旨”的意思,文化精神更是渗透到文化中的主要宗旨或主导思想,是文化现象中最精微的内在动力和思想基础,是指导和推动文化不断前进的基本思想和基本观念。虞舜精神和虞舜文化的关系亦同样如此。在我们对虞舜文化的基本内涵有一个大致的了解以后,什么又是虞舜精神的基本要义呢?换言之,今天我们要传承、弘扬以至丰富发展的虞舜精神又是一种怎样的精神呢?要回答这一问题首先必须搞清一个前提:即狭义的虞舜精神和广义的虞舜精神。依笔者之见,狭义的虞舜精神,主要是指与中华传统文化重要母源的虞舜文化相对应的虞舜精神,亦可称作本元意义上的虞舜精神。这一虞舜精神以“重德政、行教化、讲求社会和谐和孝道”的虞舜“明德”思想为核心内容。内容上虽是狭义的,但地域的传播和历史的传承上却更具广泛性。而广义的虞舜精神,主要是指与上虞地域上几千年来连绵发展的虞舜文化、地域文化相对应的虞舜精神,也可称为本土意义或派生意义上的虞舜精神。这一虞舜精神在地域的传播和历史的传承中,虽然具有地域性和局限性,但就内容而言则更富包容性和发展性,更具现实意义上的价值引导功能、心理凝聚功能、精神激励功能。显然,本文要重点探微的是后者而不是前者。那么植根于上虞的地域文化,又在上虞几千年的历史社会发展中形成并丰富发展的这一种广义的虞舜精神,其要义又是什么呢?笔者认为主要由以下三方面构成。一是崇德诚信的道德价值。“崇德”是虞舜精神最基本的要义,这一点无论在狭义的还是广义的虞舜精神中,都同样具有奠基石的地位。如果狭义虞舜精神中的“崇德”,还多限于舜的“德圣”的话,那么广义虞舜精神中的“崇德”,更包含和容纳了上虞几千年来德治人文的积淀和由此孕育的诸多硕果。孟尝的合浦还珠,曹娥的投江救父,李光的面斥秦桧,马一浮的蔑视权贵,陈春澜的捐资办学等等,都是上虞素有浓厚“崇德”之风的生动、鲜明的体现。与“崇德”互动互生,“诚信”亦同样是广义虞舜精神的核心内容,这方面的例子实在是不胜枚举。祝英台对爱情的忠贞不渝以至跳坟殉情,是生命对生命的诚信;经亨颐、夏丏尊在偏居乡野一隅的白马湖畔能集聚那么多文化精英,是人格与人格的诚信;上虞十万建筑大军闯业上海滩成为华夏建筑第一县,是“义利双行”的价值旨归中信誉同信誉的诚信。“崇德诚信”作为上虞社会一条最基本的道德价值,一方面发展为虞舜精神的基石,另一方面更超越了时间和阶层,成为一种稳定的文化心理,代代相传并不断完善。二是激情务实的行为方式。“激情”是虞舜精神的特质,也是虞舜精神本质的张扬,这种张扬在上虞几千年历史社会的发展中,已经成为一道闪亮的人文风景。古老的青瓷发源于上虞,体现了善于创新、勇于创造的激情;谢安临危受命挽家国于将倾,体现了匹夫有责、敢于负责的激情;明代四谏的冒死弹劾奸相严嵩,体现了追求正义、追求真理的激情;而令上虞人民深为骄傲的围垦海涂,则体现了遇难而上、勇于拼搏的激情。“务实”是虞舜精神的精髓,在广义的虞舜精神中,务实更富有上虞地域人文的特征。王充的《论衡》在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举起了批谶纬、重务实的古代唯物主义大旗,章学诚的《文史通义》倡言“六经皆史”成为唯物史观的萌芽,而竺可桢开启的浙大“求是”校风和马一浮“默然不语,其声如雷”的诤言,同样是上虞土地上一以贯之的求真务实精神的重要文化基因。“激情务实”作为虞舜精神普世价值下的行为方式,一定程度上也是以人为本的人本思想的集中体现,无疑具有强大的引领作用和凝聚作用。三是和谐开放的处世态度。维护社会和谐是舜以德化人思想的终极目的之一,“和谐”作为虞舜精神基本内涵,同样是上虞人民几千年来养成的重要处世态度。上虞地处温山软水的江南,历史上社会一直较为稳定,人们的性情一向较为温和,加上东晋、五代十国和南宋时期三次大的北人南迁,上虞人民善于接纳外来族群,注重社会共同体建设的和谐合作精神十分明显。昔日的筑塘治江和今日的文明城市创建、美化靓化上虞等等,都反映了人们在建设社会共同体中,政府和民间良好互动、人类与环境友好共存的积极心态。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上虞人民素有贫富间相互扶持的传统,民间慈善、仁爱、和谐的氛围十分浓厚,捐款 1200余万元支持家乡教育事业,成为“感动浙江”第一人的张杰先生更是此中的典范。与“和谐”相媲美,面向海洋、通向海外、走向世界的“开放”精神,既是属于吴越文化范畴的上虞文化的基本特征,也是广义虞舜精神的基本特征。如果说王充、谢安、谢灵运、章学诚、马一浮、胡愈之、夏丏尊、竺可桢、吴觉农等诸多上虞文化名人在读万卷书的同时善于行万里路,是“开放”基因使然的话,那么春晖中学“与时俱进”的校训,更将“开放”的意义阐释发挥得淋漓尽致。时至今日,“开放”已成为我们由“龙山时代”迈入“曹娥江时代”、继而迈向“杭州湾时代”的发展圭臬。在丰厚灿烂的上虞母土文化中,窃以为虞舜文化和虞舜精神作为一种优秀的文化传承,是最应引起我们关注和重视的。如何更好地挖掘、弘扬这种精神,与时俱进地丰富和发展这种精神,或许正待破题。

历史上写他是一个比较蛮横的人,但实际上历史有一定的缺陷,有勇有谋,这样的人才也是不可多得。

舜是传说中的远古帝王。相传他的父亲瞽叟及继母、异母亲弟象,多次想害死他,但舜毫不嫉恨,仍对父亲恭顺,对弟弟友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历山耕种,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 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就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孝验,选定舜做他的继承人,舜登天子位后,去看望父亲,仍然恭恭敬敬,并封象为诸侯。

舜发于畎亩之中——舜从田野耕作之中被起用

相传舜的家世甚为寒微,虽然是帝颛项的后裔,但五世为庶人,处于社会下层。舜的遭遇更为不幸,父亲瞽叟,是个盲人,母亲很早去世。瞽叟续娶,继母生弟名叫象。

舜生活在“父顽、母嚣、象傲”的家庭环境里,父亲心术不正,继母两面三刀,弟弟桀傲不驯,几个人串通一气,必欲置舜于死地而后快;然而舜对父母不失子道,十分孝顺,因为能对虐待、迫害他的父母坚守孝道,故在20岁的时候,就以孝行而闻名。

与弟弟十分友善,多年如一日,没有丝毫懈怠。舜在家里人要加害于他的时候,及时逃避;稍有好转,马上回到他们身边,尽可能给予帮助,所以是“欲杀,不可得;

即求,尝(常)在侧”身世如此不幸,环境如此恶劣,舜却能表现出非凡的品德,处理好家庭关系,这是他在传说故事中独具特色的一个方面。

扩展资料

文章开头,作者一连列举了六位古代圣贤在困难忧患中崛起的事例,来证明“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这一著名论断。

这个推理过程属于逻辑学上的归纳推理,即由前面六个特殊的事例,归纳出后面带普通意义的结论;又通过后面的结论,说明了前面六个人物所以成功的原因:艰苦的环境,

一方面给人们以困苦、饥饿、贫困、疲乏、忧虑,每每就不如人意,但另一方面,也正是这些困难,坚定、振奋人们的意志,使人们在不断克服困难,求得生存的过程中增加了聪明才干。

参考资料来源:

百度百科——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关于asp论文的文献综述

分太少,不值得给你写3000字的文献阿!哥们,我们也很累的奥!

文献综述反映当前某一领域中某分支学科或重要专题的历史现状、最新进展、学术见解和建议,它往往能反映出有关问题的新动态、新趋势、新水平、新原理和新技术等等。文献综述是针对某一研究领域分析和描述前人已经做了哪些工作,进展到何程度,要求对国内外相关研究的动态、前沿性问题做出较详细的综述,并提供参考文献。作者一般不在其中发表个人见解和建议,也不做任何评论,只是客观概括地反映事实。 一、何谓文献综述? 文献综述是对某一学科、专业或专题的大量文献进行整理筛选、分析研究和综合提炼而成的一种学术论文,是高度浓缩的文献产品。根据其涉及的内容范围不同,综述可分为综合性综述和专题性综述两种类型。所谓综合性综述是以一个学科或专业为对象,而专题性综述则是以一个论题为对象的。学生毕业论文主要为专题性综述。 二、要求同学们学写综述的意义 1. 通过搜集文献资料过程,可进一步熟悉文献的查找方法和资料的积累方法,在查找的过程中同时也扩大了知识面; 2.查找文献资料、写文献综述是科研选题的第一步,因此学习文献综述的撰写也是为今后科研活动打基础的过程; 3.通过综述的写作过程,能提高归纳、分析、综合能力,有利于独立工作能力和科研能力的提高。 三、文献资料的搜集 文献资料的搜集途径: 1.利用有关的检索工具(包括目录、文摘和索引等)搜集文献资料。 2.利用国际联机检索系统搜集文献资料。 3.利用原始文献(包括专业期刊、科技报告、专利文献、学位论文、会议文献、专著和标准等)搜集文献资料。 4.利用三次文献(包括综述、述评、百科全书、年鉴和手册等)搜集文献资料。 5.通过Interent网和光盘数据库搜集文献资料。 四、撰写文献综述时应注意以下问题 1. 搜集文献应尽量全。掌握全面、大量的文献资料是写好综述的前提,否则,随便搜集一点资料就动手撰写是不可能写出好多综述的,甚至写出的文章根本不成为综述。 2. 注意引用文献的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在搜集到的文献中可能出现观点雷同,有的文献在可靠性及科学性方面存在着差异,因此在引用文献时应注意选用代表性、可靠性和科学性较好的文献。 3. 要围绕主题对文献的各种观点作比较分析,不要教科书式地将有关的理论和学派观点简要地汇总陈述一遍。 4. 文献综述在逻辑上要合理,即做到由远而近先引用关系较远的文献,最后才是关联最密切的文献。 5. 评述(特别是批评前人不足时)要引用原作者的原文(防止对原作者论点的误解),不要贬低别人抬高自己,不能从二手材料来判定原作者的“错误”。 6. 文献综述结果要说清前人工作的不足,衬托出作进一步研究的必要性和理论价值。 7. 采用了文献中的观点和内容应注明来源,模型、图表、数据应注明出处,不要含糊不清。 8. 文献综述最后要有简要总结,表明前人为该领域研究打下的工作基础。 9. 所有提到的参考文献都应和所研究问题直接相关。 10. 文献综述所用的文献,应主要选自学术期刊或学术会议 11. 所引用的文献应是亲自读过的原著全文,不可只根据摘要即加以引用,更不能引用由文献引用的内容而并末见到被引用的原文,因为这往往是造成误解或曲解原意的重要原因,有时可给综述的科学价值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 五、文献综述的结构 文献综述主体部分的格式一般由前言、主题、结语三大部分组成,看起来和科技论文相似,但论述的重点不同。 这里是一篇文献综述正文部分的写作框架: 1.前言或简介(问题的提出,背景,动机等等); 2.参考文献的来源及其主要的观点或学术流派、技术路线介绍; 3.各种观点的评价或各个学术流派、技术路线的发展趋势; 4.结语:值得关注的若干问题、目前该领域尚需探索的重大空白等等。 毕业论文的文献综述主要是为自己写作毕业论文提供文献方面的帮助和指导的,所以,只要把自己所作题目的相关文献找准、找全(这是编写参考文献题录阶段必须做好的工作),然后对这些文献中的观点、方法、原理、材料等等进行归纳和总结,形成文字就可以了,完全没有必要像做毕业论文那样,把自己的发明和创新全写上去,更不要象写教科书那样,从古到今面面俱到。总之,一篇好的文献综述,应有较完整的文献资料,有评论分析,并能准确地反映主题内容。 六、论文后参考文献表排写格式 每一参考文献条目的最后均以“。”结束。参考文献按在正文中出现的先后次序列表于文后,表上以“参考文献”居中排作为标识;参考文献的序号左顶格,并用数字加方括号表示,如[1],[2],…,以与正文中的指示序号格式一致。

最近本座也要做系统,找来了一点资料。具体写法:参考范文:浙江ⅩⅩ学院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文 献 综 述工资管理信息系统设计和实现的文献综述学生姓名 613工作室 指导教师 徐老师二级学院 信息学院 专业名称 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班 级 04信息2班 学 号 04042008年1月5日工资管理信息系统设计和实现 文献综述摘 要:在当今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社会,工资管理信息系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一些大型企业的工资管理信息系统的运用已经达到了普及的程度,而一些中小型企业特别是小型企业正在寻找适合自己的工资管理信息系统。本文在 阅读一些小型企业的工资管理信息系统的设计文献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理解所写的一篇综述。关键词:管理信息系统;企业信息化;工资管理;设计 1.引言信息化是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适应信息技术发展要求的工资管理信息系统必将成为企业提高工资管理效率和水平的有力手段,也是未来企业工资管理适应环境变化的主要发展趋势。工资管理信息系统将是一个企业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对于企业的决策者和管理者都至关重要。一直以来人们使用传统的人工的方式管理文件信息,这种管理方式存在着许多缺点,如效率低,保密性差。另外,时间一长将产生大量的文件和数据,对于查找、更新和维护都带来不少的困难。随着科技的不断提高,计算机科学日渐成熟,其强大的功能已为人们深刻认识并已在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作为计算机应用的一部分,使用计算机对企业的工资信息进行管理,具有手工管理所无法比拟的优点。例如:检索迅速、查找方便、可靠性高、存储量大、保密性好、寿命长和成本低等。这些优点能够极大地提高企业信息管理的效率,也是企业的科学化、正规化管理,与世界接轨的重要条件。2.国内外研究现状管理信息系统是70年代初“后工业经济时代”的产物,在企业管理信息系统在其发展的初期,是单一的人-机系统,系统功能简单,效率低,对管理的作用有限。进入20世纪80年代末,随着计算机网络和通信技术的大力发展,企业管理信息系统进入网络化的发展时期。世界发达国家已建立起了完善的先进的管理信息系统体系。他们在数十年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管理信息系统开发经验,在企业管理方面也已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理论和规范。由于管理信息系统本身及与其相应的计算机信息应用技术均非常成熟。几乎所有发达国家均建立了自己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这个系统是全国性的,覆盖了全国的人力资源管理领域。国外公司的人事部或劳工部一般均建立了计算机信息系统,负责公司内部的人力资源或劳工管理。所以,国外的工资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己非常普及。同时,由于发达国家的人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已实现全国联网,因此,在社会经济发展领域中发挥着巨大的作用。我国的管理信息系统大发展是在80年代末90年代初,国家相继建立起了“金卡”、“金关”、“金桥”工程,多数企事业单位建立了局域网和广域网管理信息系统。随着世界经济和我国经济逐步向知识经济迈进,无论是基于工业经济的管理信息系统,还是面向少数专家和管理人员的专家系统(ES)或决策支持系统(SS),其处理对象和服务对象,自身的系统结构,处理能力,都有了进一步的发展。进入21世纪,伴随着信息化的普及和互联网的快速发展,IT技术更广泛的应用于企业工资管理,如何提高工资部门的效率,降低人工成本,成为企业管理者重点关心的问题。目前,国内工资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技术基本成熟,主要原因在于人事工资管理系统本身具有业务清晰、数据处理规范等许多优点,为其实现计算机信息化提供了必要的优越条件。加上近十年来计算机技术的飞跃发展,以及国内各企业的高度重视,工资管理信息系统在国内基本上已进入了普及应用的阶段。国内近90%以上的应用计算机及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公司和单位均开发并运行了工资管理信息系统,其他没有和正准备开发计算机应用或开发管理信息系统的公司和单位,也把工资管理信息系统作为其应用与开发的首要目标。加上国家劳动主管部门及国内计算机应用开发商的共同努力,国内目前己有多种通用的工资管理信息系统软件供企业单位选择使用,而且还有多种工资管理信息系统开发通用工具供企业开发自己的工资管理信息系统择用。应该说,工资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与应用在国内已经进入了相对成熟期。3.信息系统的发展历程黎红曾在《信息系统的发展历程》中将信息系统的发展里程分为三个阶段:3.1 面向事务处理阶段面向事务处理阶段也就是部门内的信息集成的阶段。在开始阶段, 信息系统的目标是提高业务处理的工作效率, 使员工从机械重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典型例子是独立的会计核算系统。接下来, 信息系统的目标是在业务处理自动化的基础上, 对业务数据进行事后分析, 向个别的部门提供一些管理和决策的信息。1996 年, 我国所提出的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转变的财务软件就属于此思想的信息系统产品。3.2 面向系统阶段面向系统阶段也是企业内过程集成的阶段, 此时信息系统的目标是提高信息处理的实时程度, 为企业提供战术决策的相关信息。MRPⅡ、ERP 等管理软件属于面向系统阶段的信息系统产品。3.3 面向决策阶段面向决策阶段也是企业间的过程集成阶段, 这个阶段的信息系统的目标是为企业提供战略决策的相关信息。各种各样的电子商务解决方案、CRM系统和电子政务系统等都是企业内部信息系统与外部实体实现集成的途径。这种划分把信息系统的发展历程全部都表现出来了,也把各个阶段信息系统的特征表现的淋漓尽致。4.企业信息化卫少军和徐钊在《企业信息化建设及其信息系统开发模式》一文中提到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特点和企业信息化的三个阶段:4.1 现阶段我国企业信息化建设的主要特点(1)重视程度差别较大。(2)行业、区域信息化建设发展水平不一致。(3)信息化建设模式各异,效果不一。(4)信息化建设中重复建设严重。4.2 企业信息化的三个阶段(1)信息化的认知阶段从认知阶段来讲,许多企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还不能从企业发展的战略高度认识信息化的重要性,不能系统地了解信息化建设的知识;有些企业虽然认识到了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但他们面对各种各样的设备和软件时却却所适从.这就造成他们很难选择所需要的技术和设备,进而提出一整套对应其业务特点的信息化解决方案。(2)信息化实施阶段企业信息化经常存在的情况是,企业从硬件设备的采购、应用软件的开发直到系统的集成建设都要面对不同的厂商;这就不可避免地带来系统的兼容性、稳定性不够;一旦出现问题,供应商之间经常互相推委。这导致很多企业希望利用信息技术来增加他们的竞争力,但面对信息化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却无所适从。(3)后期运营维护阶段从信息化系统的维护、运营阶段看,由于企业的业务运营分秒不停,这也就要求企业的信息系统必须得到长期可靠的运营保证。因此不同的企业根据其自身能力和业务特点,也许需要随时能够接通电话支持,也许需要维修工程师随时到达现场解决问题;但目前国内IT产业的状况还远未达到这样的水平,多数厂商还只能提供如一年上门、三年保修这样的服务。除了对少数大客户外,用户的个性化维修服务要求尚不能满足。从上述的分析不难看出,正是由于缺乏针对客户需求的IT方案和服务,才造成了企业信息化步履维艰。5.工资管理系统需要具有的特点对于小型企业,功能上的实用、够用,是企业选择软件产品的重要条件,这里的实用性主要表现为软件的管理方式要符合企业原用的管理习惯。在我国,大量小型企业管理不够规范,尤其是各个行业间,更是有其鲜明的行业特性,即使是同行业间,其管理方式亦存在一定的差异。所以,对于一个可普遍使用的工资管理系统,一方面应即有通用性,更需要有效高的灵活性。如,允许企业根据实际需求取舍多种计工薪方式;或根据实际制订薪资条目及条目间的逻辑关系等。小型企业信息化人才比较缺乏,对于这些企业,CIO是一个比较遥远的概念。同时,为节省运营成本,小型企业在用人上往往会采取从紧方式。对于进入小型企业的信息化产品,容易使用、高效实用是一个基本的要求。薪资数据是一个企业的重要的基础数据。同时,计件工资数据自然关联到企业的产量、成本以及质量等商业机密。所以,对于实行计件(计时)工资混合制的小型企业,其对工资数据的安全性要求,会较一般的企业为高。小型企业是我国最活跃的经济体,属于成长性群体。其群体中的大量的优秀企业,会迅速成长为中型,甚至大型企业。提供一个高可扩展性的工资管理系统,将有利于保障小型企业的信息化的投入,以及应用上的延续性。当前不乏优秀的企业信息化产品,但其高昂的应用代价,使大量的小型企业望而却步。对于这些企业所需的工资管理系统,一方面要求软件系统本身价廉物美,另一方面也要求其相应的硬件投入要相对较低。同时,在应用过程性,尽量降低维护成本,包括人力成本、技术成本以及资金成本等。通过工资数据的有机管理,可以从中挖掘出产品、产量、产品质量以及员工技能水平等信息。为小型企业建立一套基于Delphi的工资管理系统,符合广大小型企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现实需求。6.相关技术系统设计中用到的控件比较多,也比较复杂,但有些模块如输入模块、报表模块,虽然设计的窗体比较多,但设计思路基本相同,在设计时,将最复杂的窗体设计出来,其它窗体按着此思路进行设计,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Delphi应用平台虽然也有自己的数据管理系统,但它的数据管理能力远远落后于其数据应用能力,往往容易出现数据滞后于应用程序的现象,而SQL SERVER具有很强的数据管理能力,而且跟现有的WINDOW系列操作系统完兼容,所以在数据库管理系统选型上选用了SQL SERVER数据库管理系统。如何使Delphi开发的应用软件能够访问SQL SERVER,如何将从SQL SERVER中读取或写入、更新数据,是系统设计的一个难点,可以使用开放式数据库连接(ODBC) ,通过Delphi自带的BDE功能访问ODBC数据源,但ODBC连接一般是在操作系统的控制面版中进行手动连接的,而且一般用户也不懂如何建立ODBC连接,所以在系统中必须设计出一个独立的模块供用户进行ODBC连接,此中涉及到注册表的修改和如何将ODBC连接信息保存到系统配置文件中的技术,设计时用到了写注册表的OLE命令如:WriteString( ′Database′, ls_database) ; / /数据库WriteString( ′Descrip tion′, ls_desc) ; / /数据源描述WriteString( ′Driver′, ′E: \Windows\SYSTEM \ sqlsrv32.dll′) ; / /驱动程序DLL文件Writestring( ′LastUser′, ls_login_id) ; WriteString( ′Server′, ls_server_ip) ; / /用户名称IniFile. WriteString( ′Form′, ′Username′, edit4. Text) ;IniFile. WriteString( ′Form′, ′Password′, edit6. Text) ;IniFile. WriteString( ′Form′, ′Server′, edit5. Text) ;IniFile. WriteString( ′Form′, ′Logmode′, s) ;IniFile. WriteString( ′Form′, ′ODBCmode′, sl) ;上述是有关设计系统时所需要的一些技术方面的知识。7.总结通过以上综述,可以看出设计和实现一个基于Delphi平台工资管理信息系统可行的。在实用性方面,通过这个系统公司在计算员工工资方面减少了人力的支出,提高了效率和可靠性,同时还为企业的日后查询提供了方便。在技术方面,该系统准备采用Delphi作为数据库前台开发工具,后台数据库采用的是SQL Server 2000。参考文献[1] 胡曼、刘广宇:“基于MIS原理的工资管理系统构建研究”,《科技创业月刊》,2007年第08期。[2] 甘容、李明东:“人事工资管理信息系统——员工工资信息查询模块的实现”, 《甘肃科技》,2007年第03期。[3] 徐绪松:《信息系统原理》,科学出版社,2006年第1版,第200-272页。[4] 朱志强:《管理信息系统——原理、开发及应用》,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年第1版,第109-194页。[5] 张剑平:“信息系统:历史沿革与发展趋势”, 《浙江师范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94年第04期。[6] 屈成鹰:“谈谈信息系统在企业管理中的重要性”,《厦门科技》,2001年第81期。[7] 刘宾:“小型企业工资系统数据库的应用”, 《天津市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6年第02期。[8] 程燕:“工资管理信息系统的开发”,《上海电机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3年第04期。[9] 黎红:“信息系统的发展历程”,《电脑知识与技术(学术交流)》,2007年第03期。[10] 卫少军、徐钊:“企业信息化建设及其信息系统开发模式”,《能源技术与管理》,2004年第01期。[11] 刘仕莲:“工资管理系统”,《广州造船》,2005年第01期。[12] 祁昌平:“用Delphi设计人事工资管理系统”,《河西学院学报》,2004年第05期。[13] Kenneth C.Laudon, Jane Price Laudon :“Management information systems”,清华大学出版社,1998年,第56-82页。[14] 何勇、郑文钟:《管理信息系统的原理方法及应用》,浙江大学出版社,2005年第1版,第21-79页。[15] (美)本-甘,(美)萨卡,(美)沃尔特 著,赵立东 译,电子工业出版社,《Microsoft SQL Server 2005 技术内幕:T-SQL程序设计》,2007年8月第1版。

论文文献综述怎么写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