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首页 学术发表知识库 问题

有关研究泰山的摘要论文怎么写

发布时间:

有关研究泰山的摘要论文怎么写

泰山,东望黄海,西襟黄河,前瞻孔孟故里,背依泉城济南,以拔地能天之势峙于中国东方,以五岳独尊的盛名称誉古今,可视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华夏历史文化的缩影,1982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组织列为世界遗产,是融自然与文化遗产为一体的世界名山。 泰山人文历史悠久,文化遗产丰厚。根据近现代考古发掘证明,泰山周围自远古时是繁衍的中心地带之一。沂源奥陶纪石灰岩洞穴遗址内,有旧石器晚期的少女臼齿其特征较北京猿人进步,故称“智人牙齿”。泰山南麓大汶口遗址和北麓的龙山城子崖遗址均属新石器时期的文化遗存。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为研究母 系氏族社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原始社会解体和阶级和产生、国家的兴起、文字的起源提供了翔实的资料,百五千年前的大汶口文化时期相当于炎黄时期,四千年前的龙山文化时期则相当于尧舜禹时期。我国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中,有伏羲、黄帝、舜、颛顼等4人出生于泰山周围,7个建都于泰山周围,所以王国维说:“自上古以来,帝王之都皆在东方。大之虚在陈(今河南淮阳),大庭氏之库在鲁,黄帝邑于涿鹿之阿,少与颛顼之虚皆在鲁卫,帝喾居亳(今河南偃师)。”自伏羲至炎帝、黄帝、颛顼等华族均发祥于泰山。黄帝生于曲阜燕北的寿丘,活动于泰山周围,《韩非子•十过篇》载,黄帝曾令鬼神于泰山之上。《黄帝玄女战法》说,黄帝曾于泰山之上接受女兵法;黄帝战胜蚩尤后曾为“泰山之稽”。 近几年对城子崖遗址的继续发掘与研究,验证了部分远古传说中的人物和事件的真实性。龙山文化时期的城址和夏商周上古三代城址的发掘,证实了《吴越春秋》所载尧舜时期的”鲧筑城以卫君,造廓以守民,此城廓之始也”是比较可靠的。东夷人高大无比善射弓、后异射日、蚩尤首先将铜兵器用于战争、少昊之子把弓用于战争传说,均在大汶口文化及龙山文化遗址中得到了证实。因此,泰山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是三皇五帝活动的结果。 夏商周时期,禹的祖先是黄帝和颛顼,泰山东侧的蒙山,又名东泰山,是夏族的发祥地,一直被三代祭祀。商代的“相土之东都”建在泰山脚下。周天子封长子伯禽于泰山之阳建立了鲁国,封贵戚姜太公到泰山之阴建立了齐国。春秋战国时,齐桓公在泰山会盟诸侯,一匡天下;沿泰山分水岭建千里长城以为防线。 泰山,由于地处祖国东方,东方是太阳出升的地方,按五行属木,四时属春,五常为仁,八卦为震,星宿为苍龙,所以泰山被古人视为紫气之源,吉祥之地,神灵之宅,万物发育之所,成为天的象征,神的化身。于是凡是所谓“受命于天”的帝王,为答谢天帝“授命”之恩,便要到接近天庭的泰山之巅积土筑坛,增泰山之高以祭天,表示功归于天:而后再到泰山前接近地祗的梁父、社首、蒿里、云云等小丘设坛祭地,表示厚上加厚,福广恩厚以热能地,这就是历代帝王狂热追求的泰山封禅大典。一代帝王如能登封泰山,即被子视为国家鼎盛、天下太平的标志,皇帝本人俨然也成了“奉天承运”的“真龙天子”了。司马迁在《史记•封禅书》中引《管子•封禅篇》:“古者封泰山禅梁父者七十二家。”东汉王充在《论衡•书虚篇》中记述:“百王太平,升封泰山。泰山之上,封(夯土台基)可见者七十有二,纷纶漂灭者不可胜数。”古籍载,黄帝狩泰山时,大象驾辕,六龙拉四,尤在前开路,虎狼在后护卫,群鬼列侍保驾,从神簇拥陪行,风伯扫除,雨师洒道,蟒蛇伏地凤凰覆其上。《封禅书》又开车,无怀氏、伏羲、神农、炎帝、颛顼、帝喾、尧、舜封泰山禅云云,禹封泰山会稽(即今蒙山),汤封泰山禅云云,周成王封社首。大汶口文化遗址中,发掘出了中国最早的图象文字,唐兰先生释为“炅”,上为日,中为火,下部是山。就明五千年前的先民们就在泰山烧柴祭日,后来发展为封禅大典,成为大统一、大融洽合、大团结的象征。 关于封禅活动真正有据可查的始于《史记》,它较全面而翔实地记载了秦汉封禅。秦始皇、秦二世、汉光武帝、汉章帝、汉安帝、隋文帝、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清康熙、清乾隆等接踵登封告祭,刻石纪功。其中汉武帝8次东巡登封,乾隆帝11次朝拜泰山。历代帝王借助泰山的神威巩固其统治,而泰山又因封禅告祭被抬到与天帝相齐的神圣高度。所以郭沫若在《读随园诗话札记》中说:“所谓东方主生,帝出乎震,于是泰山便威灵赫赫了。自秦汉以来,历代帝王封禅,也就是向泰山朝拜。比帝王还要高一等,因而也不敢藐视泰山了。”他们为宏扬“君权神授”,便大兴土木,刻石纪功,留下了大量的遗址、遗迹、遗物。 泰山宗教源远流长,土生土长的泰山神祗与全国性的道教和世界性的佛教共荣共存,三者之间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共同发展,进一步充实了大统一、大融合、大团结的泰山精神。 佛教于公元4世纪中期传入泰山。公元351年高僧朗公首先 到泰山岱阴创建了朗公寺和灵岩寺。魏晋南北朝时期,泰山较大的寺院有谷山玉皇寺、神 宝寺、普照寺等。著名的泰山经石峪是北齐人所刻的佛教经典《金刚经》。唐宋时,灵岩寺极 为鼎盛,唐宰相李吉甫反把泰山灵岩寺称为天下"四绝"之一。泰山道教早在战国时就有方 士隐居岱阴岩洞;秦汉后词庙林立,保留至今的有王母池(群王庵)、老君堂、斗母宫(龙泉观)、碧霞祠、后石坞庙、元始天尊庙等。其中以王母池为最早,创建于公元220年以前;以碧霞祠影响最大。泰山是王母娘娘神话传说的发祥地。早在魏晋时期就建有王母池道观。王母池位于泰山南麓环山路东首,古称“群玉庵”,又名“瑶池”。三国魏曹植有“东过王母庐”的诗句,唐李白有“朝饮王母池”的吟咏 。 2 泰山的人文美学底蕴 对泰山的审美,历史上曾经历过“自然崇拜”,“比德”和“畅神”三个阶段,随着时代的发展,审美和科学的结合是必然的。北京大学哲学系杨辛教授曾多次考察泰山,著有《泰山美学考察》,开创了泰山现代美学的研究,对泰山美学考察、总结构成泰山主要自然特征”雄伟“的诸因素和历史文化对泰山自然的整体艺术构思及多方成的渗透影响,使美的感受不断推向高峰。在风景欣赏中结合智势。杨辛的泰山诗:“高而可登,雄而可亲。松石为骨,清泉为心。呼吸宇宙,吐呐风云。海天为怀,华夏之魂。”是对泰山美学的高度概括。 泰山历经几千年的开发建设,形成了中国山岳风景的典型代表:即以富有美感的自然景观为基础。渗透着区域综合性的人文景观。根据中国传统的山水观,把富有美学价值和科学价值的自然景观同悠久的历史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了内容丰富的自然与人文浑然一体的泰山风景美的特点。 泰山风景名胜区是以泰山主峰为中心,呈放射形分布。泰山的美学从事主要体现在自然景观美、人文景观美和自然与人文融合而成的山体高大及表形的的雄伟。其自然因素首先是主峰崛起于华北大平原东侧,凌驾于齐鲁丘陵之上,平原和丘陵产生了强烈的对比,具有通天拔地之势。尤其是南坡,景观更为雄壮:山东省势陡峻,主峰突兀,山峦层层叠起,群峰拱岱,形成“一鉴众山小”的高旷气势。其次,泰山山脉绵亘200多公里,基础宽大,形体集中,使人产生安稳感和厚重感,所谓“稳如泰山”、“重如泰山”就是上述自然特征在人们心理上的反应。 泰山的人文景观美,是反映一切与自然景观相协调、相融合的人为因素。人文景观主要包犄建筑物、构筑物、石刻及道路等,其创作是根据地形特点和封禅、游览、观赏、宗教告示活动的需要而设计的;其布局重点是从祭地的社首山(即今蒿里山东侧,建国后因凿石而毁)至告天的玉皇顶,约在10公里的登山盘道两侧,把整个泰山作为完整的自然空问,进行了整体构思。在这条景观带上大体分为三重空间:一是以泰安城为中心的人间闹市;二是以城西南过奈河桥至蒿里山为阴曹地府;三是以城北岱宗坊为起点,沿长达5800多级的天梯盘道直至岱顶天庭仙界。 泰山与泰安城是山城一体,泰安城是因帝王封禅和黎民百姓朝山进香及游览观光发展而成。岱庙是泰安城中轴线上的主体建筑,轴线从城区南门开始,经通天街延伸到岱宗坊,然后与天梯相接,使山与城不仅在功能上,而且在建筑空间的序列上形成一体,从空间序列看,是按登封活动的程序资助第展开,贯穿着一促由人境到仙界的过渡阶段;痤地形上看,是由缓坡、斜坡直至陡坡,人们由低到高。步步登上天庭;从建筑规模上看,是由严整到自由,因自然环境的不同而异; 从意境上看,是由人间帝王宫殿上达苍穹,渐入佳境;再通过三里一旗杆、五里一牌坊的漫长盘道为连接,形成了一条极为壮观的封禅祭礼序列景观。 泰山古建筑最突出的特点是充分利用地理环境,巧妙地借用自然地势,以人工之力加强和美化自然环境。其一,在位置的选择上,充分利用泰山南坡断层陡峭之势,造成登天梯的意境;游人沿中溪而上,人在谷中而行,属于封闭型自然景观,渐至岱顶才豁然开朗;对祭天活动来说,前奏长,对比强烈,造成步步登高、引人入胜和扣人心弦的心理状态。其二,在建筑单体或群体位置的选择与建筑结构的设计上,既有跨道而建的门户建筑,又有登山转折处的导向性建筑;即有临溪而建的赏罚分明景建筑。也有半山悬挂的宗教建筑;同时,还有耸立于岱麓和岱顶的金碧辉煌的祭祀建筑群。其三,从建筑结构、材料、装饰及以庭院为单元的群体组合上,都能适应地形环境多变的要求,充分体现因景而设、因境而建的特点。另外,有一些寺庙和书院,建于深山密林之中或青峦秀水之间。这些建筑因功能不同,对环境的选择也不同,不同的环境对建筑造型的要求也不不一样,这就需要在二者之间以耱默契。如岱顶南天门的位置选择和建筑形象的创作上,则是人工借自然之势,自然又凭人工之力的杰作。泰山西北麓的娄敬洞山,是人工借助岩洞洞口的险要之势,筑室为老君堂、三清殿、仙姑庙等,使寺庙悬挂于半山云雾之中,主自然岩洞有了生机。 泰山古建筑的造型艺术,不仅在建筑与绘画、雕刻、山石、林木浑为一体,而且还为我们留下了顺应大自然的建筑典范,以其特有的艺术形象去协调和加强自然美,去表现和深化自然环境。 泰山碑刻是中国书法艺术的宝库,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教育珍品,是天然的书法展览。它们都是因事而立,因地而书,因景而刻,因石而制,赙景交融,点缀风眩。其文字,既有洋洋数千言的长篇巨制,也有一字之惊;既有帝王御言,也有黔黎之说。其形式,既有龟趺螭首、精雕细磨之作,也有粗犷片石之刻。其书法艺术,既有真草隶篆,也有四体揉融;既有如斗大字,也有蝇头小楷;既有古拙若痴者,也有龙飞凤舞者;既有大家手笔,也有石工之书。真乃瑰丽多姿,琳琅满目,把泰山妆扮得更加庄严典雅。 3 结束语: 泰山这座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以其雄伟瑰丽屹立于东方之巅。通过泰山,我们可以了解古老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深刻地认识那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伟大的象征。泰山的意义绝不仅仅局限在现代社会的旅游价值,泰山之所以独特,更在于她是中华文化兴衰更替的见证者。弘扬中华民族文化,让全世界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是我们当今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虔诚。泰山遗产即是中华民族的,也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

华夏名山——泰山奇观 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文化历史长河,使泰山已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气势磅礴的泰山,知名度可与万里长城媲美。从司马迁的名言:“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到“有眼不识泰山”,“泰山压顶不弯腰”……,都在不断加深着我们对泰山的向往。登临泰山,犹如攀登长城一样,成为许多中国人的梦想。 泰山雄峙于山东中部,泰安城北的人称“五岳之首”东岳泰山古称“岱山”、“岱宗”,春秋时改称“泰山”。泰山前邻孔子故里曲阜,背依泉城济南,面积达426平方千米,主峰玉皇顶海拔1545米,气势雄伟,拔地而起,有“天下第一山”之美誉。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自然文化遗产名录。 泰山最引人入胜的地方就是泰山是中国历史上唯一受过皇帝封禅的名山。同时泰山也是佛、道两教兴盛之地,是历代帝王朝拜之山。历代帝王所到之处,建庙塑像,刻石题字,留下了众多文物古迹。历代名人宗师对泰山亦仰慕备至,纷纷到此游览。历代赞颂泰山的诗词、歌赋多达一千余首。走进泰山,就是走进历史。从泰城西南祭地的社首山、蒿里山至告天的玉皇顶,数不胜数的名胜古迹、摩崖碑碣遍布山中。岱庙内,汉武帝植下的柏树翠影婆娑;红门宫前,孔子“登泰山小天下”的感慨,余音缭绕;回马山上,唐玄宗勒马而回的怯懦,神态尤现;云步桥畔,秦始皇敕封的五大夫松,瘦骨昂藏;十八盘道,李白、杜甫历代文人“笑拍红崖咏新作”,墨意未尽,豪风犹在;碧霞祠里,隆重的封禅仪式绰绰伊始。此外还有岱庙、普照寺、王母池、经石峪、碧霞祠、日观峰、南天门、玉皇顶等主要名胜古迹。 泰山兼具古、丽、幽、妙,摩崖碑碣数不胜数,庙宇观堂满山遍布,山势壮丽,自然景观巍峨、雄奇、沉浑、峻秀。全山有古建筑群20多处,历史文化遗迹2000多处,历代文人雅士吟咏题刻和碑记无数。 泰山的自然风光更是泰山引人之处,泰山高峰峻拔,雄伟多姿,既是“天然山岳公园”,又是“东方历史文化缩影”。泰山山谷幽深,松柏漫山,著名风景名胜有天柱峰、日观峰、百丈崖、仙人桥、五大夫松、望人松、龙潭飞瀑、云桥飞瀑、三潭飞瀑等。 全山分麓、幽、妙、奥、旷五区。麓区山水相映,古刹幽深,位于泰山南麓中路与西路之间的环山路线;幽区绿荫环绕,一步一景,令人目不暇接,位于岱庙沿中路至南天门之间;妙区虽地势平坦,然别有洞天,景色格外宜人,位于过南天门经天街至绝顶之间;奥区林木苍郁,花草茂盛,位于泰山之阴为后石坞;旷区坦途绿荫,溪深谷幽,位于大众桥过黑龙潭沿西溪桥至中天门。 游泰山的最佳时间为每年的3月到11月。 游泰山要看四个奇观:泰山日出、云海玉盘、晚霞夕照、黄河金带。 泰山日出是泰山最壮观的奇景之一,当黎明时分,游人站在岱顶举目远眺东方,一线晨曦由灰暗变成淡黄,又由淡黄变成橘红。而天空的云朵,红紫交辉, 瞬息万变,漫天彩霞与地平线上的茫茫云海融为一体,犹如巨幅油画从天而降。浮光耀金的海面上,日轮掀开了云幕,撩开了霞帐,披着五彩霓裳,象一个飘荡的宫灯,冉冉升起在天际,须臾间,金光四射,群峰尽染,好一派壮观而神奇的海上日出。 云海玉盘----泰山云雾可谓呼风唤雨,变换无穷:时而山风呼啸,云雾弥漫,如坠混沌世界;俄顷黑云压城,地底兴雷,让人魂魄震动,游人遇此,无须失望,因为你将要见到云海玉盘的奇景:有时白云滚滚,如浪似雪;有时乌云翻腾,形同翻江倒海;有时白云一片,宛如千里棉絮;有时云朵填谷壑,又象连绵无垠的汪洋大海,而那座座峰峦恰似海中仙岛。站在岱顶,俯瞰下界,可见片片白云与滚滚乌云而融为一体,汇成滔滔奔流的“大海”,妙趣横生,又令人心朝起伏。 晚霞夕照----当夕阳西下的时候,若漫步泰山极顶,又适逢阴雨刚过,天高气爽,仰望西天,朵朵残云如峰似峦,一道道金光穿云破雾,直泻人间。在夕阳在映照下,云峰之上均镶嵌着一层金灿烂的亮边,时而闪烁着奇珍异宝殿的光辉。那五颜六色的云朵,巧夺天工,奇异莫测,如果云海在此时出现,满天的霞光则全部映照在“大海”中,那壮丽的景色、大自然生动的情趣,就更加令人陶醉了。 黄河金带----新霁无尘、夕阳西下时,举目远眺,在泰山的西北边,层层峰峦的尽头,还可看到黄河似一条金色的飘带闪闪发光;或是河水反射到天空、造成蜃景,均叫“黄河金带”。它波光鳞鳞,银光闪烁,黄白相间,如同金银铺就,从西南至东北,一直伸向天地交界处。清代诗人袁枚在《登泰山诗》中对黄河金带描写生动而传神:“一条黄水似衣带,穿破世间通银河”。 晚霞夕照与黄河金带的神奇景色,与季节和气候有着很大的关系。为了能使登泰山者充分领略和享受这一奇观美景,就必须选择恰当的旅游时机。应该说秋季最好,因为这时风和日丽,天高云淡;其次是大雨之后,残云萦绕,天晴气朗,尘埃绝少,山清水秀。你尽可放目四野,饱览“江山如此多娇”的秀容美貌。泰山游记 -------------------------------------------------------------------------------- 2007-3-14 19:36:00 泰山,古称大山、昆仑山、岱山,位于华东平原之上。《诗经》有云“泰山岩岩、鲁邦所瞻”,后人有总结到“山莫大于泰山,史亦莫古于泰山”。 古人说“有眼识泰山”而今又有几人真的能认识他呢?是只缘此山中,还是其他种种,只有我们自己知道。所谓世间高人在泰山面前也要让其三分(李白在泰山面前也有“自愧非仙才”的诗句)。古人也同今人一样对之向往已久,文人骚客、君臣百姓也纷纷踏来,往往留诗留名以求与泰山有所渊源。皇帝到泰山是封禅只有文治武功的君王才可以有这样的容光(齐桓公等人就不那么幸运了),他们在山上“封”,在山下“禅”报告上天,以求国泰民安。诗人乘兴而来,即兴做诗有的发自内心,有的不知所云。百姓来的原因就不可数了,是祭拜神仙、追寻仙祖、是文化溯源、是游山玩水、或是附庸风雅…… 泰山是仙化的山,在这里阴阳交会。在《山海经》中的昆仑指的就是这泰山。传说盘古死后,头化泰山,“五岳独尊”以此而来。泰山又是宗教的山。道、儒、佛这中国三大宗教在这里都有遗迹,传说、历史、人文真是数不胜数。 这是座贯穿整个中华民族的生存、发展的山,这就是——泰山。 正文 对泰山是很早就有所闻,记得7、8岁的时候朋友的哥哥去过泰山。不但给我讲他哥哥的登山经历,还拿出他哥哥的登山拐杖。当时不知道泰山为何物,但总有一种羡慕的感觉。张大了只是听别人说泰山或从电视上看泰山,自己似乎已经不大有去那里的愿望,是没有那种心境,没有那种冲动还是…… 我也不知道是那里来的热情,2003年的秋天(10月)特别向往去泰山。我与一个同事一同坐上了去济南的火车(2003年9月30日晚。他是去参加同学会,我是一个人登泰山)。 认识我的人都问我为什么去登泰山。我说,只因为是泰山。 我是去中华文化最深积淀的山,这座山从黄帝到今人、上至国君到平民、文人政客、各色人等都对他顶礼膜拜,我当然也是其中之一了。我觉得我去泰山是去溯源、是去接受中华文化的熏陶、是想了解他,看看他。 2003年10月2日的早晨坐济南——泰安的长途车10:30分到了泰安。从岱宗坊出发徒步走在红门路上,很多人都是坐车到红门的或坐车到山脚下的,我还是按照古人出发的地点前行,一路都是小的坡路。因为是黄金周,登山的人三三两两的只有我是一个人登泰山。但我很喜欢我一个人登泰山,这样才有时间才有心境去登这座山,才可以多考虑一些事情多去体会那种只有一个人的乐趣。走了几分钟,路上多是散步的当地人,我这种全副武装的架势一看就是登泰山的。路边的小店买的是一些纪念品“泰山石敢当”、“拐杖”、“地图”、“登上泰山,全家平安”的红带子,眼花缭乱的。终于到了一天门、孔子登临处、好多只有在书本上看到的文字、在电视上看到的图片全都摆在眼前,心里兴奋的很。走到万仙楼买票(60元,但是后来觉得真是很值得)。 11点开始正式登山了。其实我对这次登泰山已经计划了1个月,在网上看了好多关于泰山的描述,对登山路线、风景、人文都大概了解了一些,还买了一本关于泰山旅游的书。电筒、刀子、地图册、毛巾、水、食物、衣服可谓是准备齐全,刚刚开始的山路是较为平坦的但自己还是不敢走的太快,因为要平均的分配体力,特别是一个人登山更要注意这一点。一路上可看的太多,山、水、石刻、古庙。在走到“虫二”(风月无边)的石刻附近买了一张泰山的地图,继续走,斗母宫、柏洞、壶天阁(道家有壶天仙境的说法,当时不知道这每一个地方的典故,只是后来补课才略知一些)。到了药王庙才觉得有些累。斗母宫遇到一个70多岁的老人,走到四分之一的路程就已经走不动了,他是同家人一同登山(好像是心脏病家里人急坏了,哎……),我也在那里休息了好一会。一路上都可以听到从山上流下的水流声,天气不算很热,但是有一点闷,越往上走才越发觉清爽许多。说句实话好多的石刻都无暇多看,真是太多了。只是看看那些耳熟能详的词句(不看现代的)。游人们都是好奇和兴奋的,因为山只是登了一半。从壶天阁到中天门的一段路才会感到有些累了。好多人都向中天门冲刺,我也终于登上了中天仙境。 不过我也并没有感到“快活三里”的快活,只是觉得很轻松的三里路还不至于快活二字。在中天门就像一个小的、热闹的旅游聚会处,从这里还有好一段路途。在快活三里便可以看到高远处的南天门——真是兴奋。到中天门已经是中午十二点四十分,我找了个地方坐了会,补充了一些能量便又开始了征程。在中天门好多的人坐索道上山——这样怎么能叫登泰山,我是万万不会的。对于我,对于泰山而言只有一步一步的登才是最欣慰的选择,我很同情那些参加旅游团的游客,我相信他们的那种登山方式是我不可以接受的。从中天门开始,泰山的路就陡然难行了。 说实话泰山的景色称不上是最美的,比起黄山等风景见长的名山是不足多说的,然而泰山也不是以风景见长而一览众山小,他的人文、历史、典故才是值得称道的,泰山的美表现在雄浑天成和大气磅礴上。人长说天人合一,而我却说这是座人天合一的山,从某种意义上讲这座山已经超越了泰山本身山的地位,是中华民族的图腾之山、是人与天进行交流的山。1545米当然远远不及所谓绝对高山,但在这里,人的心灵是与这座高山最为接近的,与天最为接近。这也是我越往高处登越发产生对他崇敬的原因。云步桥(民国建成以前是木桥。“山河原脉”四个大字,真是意味深长)、五大夫松(想起早先看到的文章,这五大夫松只是为秦始皇遮雨就被封为大夫,有人愤愤不平,不觉好笑。文中讲秦始皇封禅泰山,徒中遇雨,五棵松树为他避了雨,秦始皇就封这五棵松树为大夫。现在的树是后人栽种)等等的处处典故传说历历在目,走到这里也就要到十八盘了。过了“升仙坊”也就成了神仙,这神仙还是好当的,只是这十八盘却难爬的很。什么“紧十八,慢十八,不紧不慢又十八”我看这十八盘是处处紧,处处不慢,处处没有不紧不慢。四百米的落差几百级台阶怎叫人不累。回头看山下没有一个人是轻松的,这段山和这段路上人们的表情都那么的让人记忆深刻。十八盘是人人都知道的,我在登的时候才感到这十八盘的名不虚传,每级台阶都是很难登的,每级台阶的宽度都不到一只脚。想一想,走都是这样困难,在这里铺这些台阶会是怎样呢。偶尔听到一些人说着“再也不来了”的话,但一个一个的还是涨红了脸,目标还是往南天门。 冲顶的愉悦之情是无法形容的,就像见到了胜利、完成了一次壮举,又仿佛生了十一分的力气,登上南天门才真的感到什么叫心旷神怡(李白——“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走到天街你不会以为这是在泰山上,总有莫名的兴奋,往山下整个泰安就在那里,真是“泰山安则天下安”。这里人流极多,对于自己所在位置的错觉是肯定会有的,我总问自己这就是泰山吗 。 泰山的山顶才是文化集中、放大、立体的体现和升华,不由不觉得自己的渺小;不由不感到看到这些古迹的幸运:不由不有一种慷慨和热血在心中的沸腾的感觉,这绝对不是为赋新辞而是发自内心。从这山顶望去,四处都是人文,四处都是风景。五岳独尊、万代瞻仰真是大为可观、观后为之大而震撼,大观峰上的云峰、一览众山小……又让人回味悠长。玉皇顶(1545米)自然是第一目标,这里很多人都去给玉皇大帝烧香。在玉皇庙的四周走了个遍,心里想终于登上泰山顶峰。 我登上了泰山(14:30分)。 如果没有海纳百川,没有有容乃大的胸怀;没有淡泊明志,宁静致远的心境那来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大气,古人的境界我只有欣赏的余地了。 变天了,风很大,玉皇顶到日观峰的路上风更是大的了得,开始下雨,匆匆的看了日观峰、月观锋、瞻鲁台(孔子登东山而小鲁,登泰山而小天下 )和天街的孔庙。下午三点三十分在天街上的宾馆吃了一个煎饼(5元)喝了一杯牛奶(奶粉冲成、10元)休息了20几分钟,准备下山。风和雨越发的大了,只好买了件军用雨衣(很值得、且实用)。走回南天门发现还是有好多人冒着风雨登泰山,这风雨可不是李建吾的阴雨,想想四五级的大风夹着几颗大雨点,十八盘更是难上了。下山真是壮观的很,全是黄色的雨衣,密密麻麻且缓慢的在十八盘上蜿蜒。走到中天门,雨已经停了,我也走不动了,想起“上山难于上青天,下山还比上山难”这句话。虽然只有那时只有26岁但还是比不了20岁的小伙子(在迎客松、斩云剑那里休息了一小会)。回马岭到了,吃了一个1元的煎饼,相当于摊薄(做股票中的补仓 )了山顶的成本,与当地的老乡聊了一会,还是要下山的。我去了经石峪,这时已经是五六点钟。天晴了,也刚好是黄昏,雨后的鸟叫声、从树叶中透露的一缕缕黄昏的光、还有我已经精疲力尽的双脚。往经石峪的路几乎没有人,我想是不是走错了,过了一个亭子顺着溪水声,眼前的树木突然跺到一了边,豁然开朗,大而红的字刻在平坦的石头上,这就是经石峪。不远处两个男的在那里在啧啧的念着,拿着摄相机专注的拍,好生一种异样的感觉,我只知道这是《金刚经》的一部分,后人又叫大字鼻祖,其余没什么别的想法,也许是累了吧(为自己开脱)。剩下的路好多是石头的路,中间是平的石头两边由不等的石块构成,上山时走来认为很有趣,下山时只是觉得这路的不平坦。走到万仙楼、红门、一天门已经天黑了。实在是累了。 晚上在泰山宾馆住下。又开始了另一个计划,准备第二天晚上再登泰山看日出。 在宾馆里休息到第二天十一点三十分。找了个饭馆吃了些饺子(原寒的《泰山游记》中也吃了饺子),要了份牛肉(自比武松,好不痛快)和一瓶啤酒(只是酒量不行)。下午去了岱庙,了解到好多关于泰山、关于封禅的历史,只是后悔没有让导游陪我看看(下次一定补课)。随后又在泰安逛了逛。 已经是傍晚了,我打电话得知可以看到日出,就决定再登岱顶,买了护膝和一写补给品。在山东科大的招待所里我住下了,这是个大的通铺,六、七点钟来一家5口人(山东东瀛),这家人很随和,是刚从山上下来的,我们谈的很投机,大家的目的都是为了泰山。自己没什么睡意,生生的躺了2个小时,晚12:30分又出发了。 晚上登山的人少一些,都是三、四个人,年轻人居多。我总觉得已经是二次登泰山,应当买些什么,一个拐杖一个红带子(很多人将红带子紧在泰山的树上以求平安)。我与那些年轻的学生比起来很像是挑山工,他们自然没有我在三十六小时前的经验,我慢慢前行不时的看表以控制自己的速度和体能。这一天刚好是农历的七月七,好多老人(老太太和她们的媳妇们)都在这一天上山,烧香给关二爷、给泰山老奶奶(碧霞仙子)、给泰山神、给玉皇大帝。昨天看到的烧香场景与这种虔诚相比真是小巫见大巫。有的小脚老太太年纪至少六七十岁,走走停停的他们才是真正的挑山工。我对这些老人很是佩服,会不自然的看看他们,若有所思——所谓的执著也不过如此。由于是黄金周泰山上的灯基本都开着,但是也有漆黑的路段,不时的抬头看看夜空,好多的星星在晴空里,这更增强了我对于日出的那种向往。晚上做买卖的小贩大多都和衣睡着,我总感到他们睡的不塌实,记得白天上山的时候看到好多当地人买煎饼,他们很朴实,这从那种眼神中可以看出来,这些小贩就要有经验的多,就是我也算轻车熟路了。到中天门,我遇到了两个学生,他们帮我拍了张夜登泰山的照片以做纪念,看来我还是张的很年轻,他们以为我二十岁,在得知我是从甘肃专门登泰山的,二人都相互看了看,我们聊了几分钟,我也顺便吃了个苹果。 南天门还在那,下一个目标。 走过中天门山上的风才会显现出来(我有关节炎带上了护膝还穿上了前天在山顶上买的雨衣),在中天门到云步桥的路上几乎遇不到几个人,在这里我赶上了在壶天阁超过我的那几个学生。到十八盘发现晚上的人与白天一样的多,十八盘台阶两侧有很多人在那里休息,有的可能早早的就上来了。这段路已经见不到老人们的身影,他们爬山不是为了看日出,但我相信他们和我一样也都是为了——泰山。晚上登十八盘还是一个字——累,即使所谓有经验的人过这关也不会轻松(四点登上南天门),但每每回想那种感觉都是值得回味的。 2003年的10月初连天阴雨,这是少有的晴天,所以人很多。我随着人流到了日观峰。在电视台宾馆的楼顶上等待那让人激动的时刻,天色有些发沉,云很多,幸运的是地平线上没有什么阻碍。5:30分天蒙蒙的有了一些微光,泰安就在我的右手边上,路灯已经亮了,整个小城也醒了。早先的青色转为淡淡的黄色,而后越发的红的就像黄昏,天与地之间有一条金黄色的线,在这条线正中是略为光亮的——太阳就在那里,云也慢慢被他感染,人们不停的交流着喜悦的心情,不时有人呼喊着。一点,一点,那一刻他出来了,这种沸腾到了顶点,就像满体育场的观众看到马拉松冠军冲进场地的那种的欢呼,冠军只有一个,而欢呼也只有一种,好多人都不由的蹦跳着,无数的闪光灯闪着。升起来了,我死死的盯着太阳升起的方向,生怕错过,这一新的一天的起点,天与地之间的一个火红的源头。好一会才回过神来,这时的山、河、还有泰安在他的抚摩下又是另一种感觉,这时的我只是在欣赏一场日出,一个美丽而又伟大的时刻,这种畅快如同自己的球队得了冠军,只有场景上的复制,没有语言上的表达。 我看到了日出。 天亮了,人们也开始下山,我还是兴奋的在岱顶上看一些前天没有看到的景点。七点三十分下山,好多游人和前天的我一样,登泰山。 下山依旧心情爽快,一种成就感。下了山从仙境换到人间。 做汽车离开泰安回到了济南,在济南看了一眼趵突泉。与泰山比这泉就不值得一提了。 在回兰州的火车上整整的睡了一天。回来后给家人朋友讲经过和他们分享那段经历,自己觉得自己真的很幸福,很有成功和骄傲的感觉——我登上了泰山。 后记 在前记中说到人们来泰山目的的不同,来后都要留下些什么。我也不能免俗,所以写了《泰山游记》 泰山游记 早就听说大名鼎鼎泰山,今天真正有机会体会到了他的雄伟和壮丽; 山东济宁离泰山路程也就一个半小时的车程,所以我和同事周末安排一天来了个泰山自助一日游。下面我把本次游程的安排和感受和好朋友分享一下; 大致的时间流程: 早上6:00济宁出发到泰安:(票价25元) 从济宁发车一般都是南京EIVICO,不是很正规的那种客车,在一路上不断的上客,本来一个半小时的路程,走了2个小时,8点多终于到了向往以久的泰安; 上午8:30到达泰安打的到天外村,时间大约15分(7元) 按惯例(到一个城市我一般都不在车站里打车,出站以后打过路的出租比较安全和放心),我到站外打的,10钟左右直接到天外村。说到天外村,就的说一下游泰山的几条路线,开始的时候我也是不是很了解,经过本次旅行,对几条经典的线路有了一定的了解,推荐给大家备用。我把泰山分为起点,中点,和顶点,三点两段。上泰山的起点一般经常走的有两个一个叫“天外村”,一个叫“红门”,中点就是“中天门”,顶点就是“南天门”,到了南天门还有徒步一段距离才能到玉皇顶,这段路程没有车也没有索道,但这段风景特好,可谓处处是景不容错过。 起点到中点有公路相连,也有比较缓的台阶,坐车就以“天外村”出发,要想走台阶就到“红门”出发,中点到顶点没有公路,但有索道和台阶相连,这段台阶就是很有名的十八盘(分为紧十八,慢十八,不紧不慢又十八),那叫相当的耗费体力,各位量力而“选”。到了南天门,接下来的几个景点就不是很累了,但要走上一段路程,包括“天街”“日观峰”和“玉皇顶”。言规正转,大家大致了解一些路线情况,我继续我的旅游进程; 上午8:45-9:10分到达坐车到达“中天门” (门票价100元+车票21元) 到天外村上山大门口景色不错,可以在此选几个景“聂”一下。选择坐车到中天门是一个比较好的方案,这样对于第一次登泰山的人省了很多体力,可以用在十八盘上,更有利于顺利登顶,也不失登山的乐趣 。坐上泰山统一的小客沿着蜿蜒的山路行驶,感觉泰山的管理很正规,司机统一着装,车也干静,决不超载。但司机开车的速度那叫个快啊,再急的弯也都不减速,从开车到下车,我一直紧紧的抓着头顶的抓柄,眼睛一直紧张的注视着前方,我想车里的其他人也有同感,因为车里基本没有人说话,生怕影响了师父的注意力。:) 上午9:45正式开始爬山--11:45到达南天门 盘爬的过程其实没什么好说的,就一个字“累”!也没心思看周围的景色,就想尽快的爬到山顶。其中路过的景点有云步桥,五松亭,对松亭,升仙坊,开始几个我感觉很新鲜,一顿猛照相留念,后来发现各景点基本都一个模式,一个石门,一个庙宇,几个题词,而且人都堆在这里休息照相,到处都是人。干脆也就一心攀爬,山顶倒是越来越凉快,虽然一身的汗,但感觉很舒服。偶尔转身向,身后望去,迎面吹来一丝丝雾气,我想这就是我在山下所看到的云雾吧,我现在已经是神仙了,呵呵。 11:45-12:45南天门--天街 南天门位于十八盘的尽头,是登山盘道顶端,建在两山的山口上,由下仰视,犹如天上宫阙。从这里往前走地势平坦,眼前豁然开朗,有一条狭长的石板路街市,名“天街”,南边是出售旅游商品、工艺品的店铺,工艺品大多都一样,没有什么特色,在其他旅游的地方都能买到.但这些东西的价格没有我想象中的高.这里也有很多饭店,最有特色的就是泰山的小米煎饼,我正好有一丝饿意,来一张3元加蛋大饼,叫作“大饼”,其实拿到手里就一点点,没等我尝出味道,就已经进肚了,不过还是值得尝尝.天街的尽头就是规模宏大的碧霞祠,人还是很多,我没有进去; 12:50--2:00 观日峰--玉皇顶 山顶的风越来越大,像雾像雨又像云的东东越来越浓,给我们的拍照工作带来了很大的麻烦,感觉就像在在一个很大的低温空调房里,根本想象不到山下现在还是艳阳高照.从观日峰拍照回来正对着的就是玉皇顶,这里的突然多了起来,好像在排队,过去一看,大家都在排队和那块在很多地方看到过的刻着"五岳独尊"大石头合影呢.我和同事也不能拉了一个难得的景点,排队拍照.过了这个景点就是玉皇顶了,举目而望,玉皇顶上有座玉皇庙,其山门的匾额上书有“敕修玉皇顶”。 从山门进入玉皇庙,扑面而来的烟火很盛,虔诚的香客们正在专心祈祷。这里是泰山上最高的建筑物,是历代帝王登高封禅的地方。由山门、玉皇殿、迎旭亭、望河亭和东西禅房组成。主殿供奉着玉皇大帝的铜像。 在玉皇庙的院落中心,我看到一圈石栏挂满了红彩带和连心锁,它们围着错落有至的圆弧状的地石,被称为“极顶石”。“极顶石”中立有一碑,上刻“泰山极顶”四个大字,下面标注着“1545米”,均以红色漆涂。石栏上挂满的红彩带与连心锁知多少?多少恋人到这里“永结同心”?因为这个连心锁,可能很多人都会携手终生,白头到老! 2:00-3:00,返回南天门,做索道直达中天门(45元单程) 从玉皇顶下来以后,还有点意犹未尽,不过时间关系我们必须要走了.为了节省时间我们从南天门坐索道到中天门,然后步行直达红门;这样我们就相当于步行了泰山全程,只不过一半是在爬,一半在往下走; 3:00-4:30,中天门到红门 从中天门到红门台阶没有那么陡,走一段台阶一段平路,所以一路走来一点都不累而且就当作放松和休息了.还可以欣赏一下周围的风景和景点.但这里的景点大致都一样,于是我们就下的很快,走累了就找个凉快的地方喝口水,吃点东西.全无了山上寒意,浑身开始冒汗.看这迎面走来的正在努力向上走的游客,我们有一种莫名的自豪感,呵呵. 4:30-5:00,红门乘3路公车到火车站; 红门一出来门口就有一辆公共汽车直达火车站,汽车站到火车站也就5分钟路程.一番折腾后,6:00我们准时达上返回的大巴.

随便写吧,别着急!

美丽山东山东是一个历史悠久,美丽富饶的省份。山东有风景壮丽的泰山,它植被丰富,树木葱郁,水源充足,地势复杂,为各类野生动物提供了完美的条件。据调查,泰山现有兽类20种,鸟类150余种,昆虫类873种,鱼类也很多,是野生动物的家园。泰山还有许多石刻,书体高雅,制作精巧,是泰山一道美丽的风景线。山东济南“天下第一泉”的趵突泉,它位于济南市中心,南靠千佛山,东临泉城广场,北望大明湖,面积158亩。趵突泉最早见于古代文献济南名泉,迄今长达3543年,亦有“槛泉”、“娥英水”、“温泉”、“瀑流泉”、“三股水”等名。它一年四季的温度恒定在18摄氏度左右,是一个非常神奇的泉。在山东还有中国第二大油田——胜利油田,分布范围很广,在东营、滨州、德州、济南、潍坊、淄博、聊城、烟台8个市的28个县(区),主要位于黄河下游的东营市。那一个个抽油机像磕头虫一样,日夜不停地忙碌,为人类作出了巨大的贡献。可是人们大量砍伐树木,造成水土流失,森林减少,汽车排出的有毒气体对空气和人类造成了很大的危害。其实,环保并不是很难的事情,他就是一个好习惯,是由微不足道的小事积累而成的,比如说,少用一次性饭盒,一次性饭盒、筷子等等,都是环保。让我们从小事做起,从身边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共建美丽山东。

有关研究泰山的摘要论文范文

泰山古称岱山,又称岱宗。位于山东省中部,为中国五岳(泰山、华山、衡山、嵩山、恒山)之一。因地处东部,故称东岳。泰山总面积426平方公里,主峰玉皇顶海拔1532.8米,山势雄伟壮丽,气势磅礴,名胜古迹众多,有\'五岳独尊\'之誉。孔子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语;唐大诗人杜甫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佳句。泰山在人们的心目中,已成为伟大、崇高的象征。 泰山成山于太古代,距今有24亿多年。泰山是中国山岳公园之一,又是天然的历史、艺术博物馆。它不仅是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而且已被联合国确定为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之一。山上名胜古迹众多,有古建筑群20多处,历史文化遗迹2000多处,还有大量历史名人赞颂泰山的石刻、碑记。从泰山脚下直上岱顶,共10多公里,有石级可登,沿途根据游览区的分布和山势,修建了茶亭、餐厅、宾馆等休息场所。由于泰山的特殊地位,受到历代帝王的尊崇,把它当作江山永固的象征。历代文人在泰山上留下了上千处题咏石,成为中国历代书法艺术的珍贵遗产。同时,泰山又是佛、道两教重地,因而庙宇,名胜遍山。泰山不仅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地质历史也十分古老,科学研究表明,泰山具有极高历史文化价值,风格独特的美学价值和世界意义的地质科学价值。这三者融成了世界罕见的泰山风景名胜区。 五岳独尊,中华之魂,登泰山而小天下。 (门票价格:45元 ) 泰山位于山东省中部,拔起于鲁中南群山之上。主峰玉皇顶为东径 117度、北纬36度16分。泰山风景区横跨泰安、济南两市,北距素有 “泉城”之称的济南60公里,南离鲁国都城、孔子故乡的曲阜70公里, 津浦铁路在泰山西南侧通过,泰肥、泰新、泰宁、泰济等多条铁路、公 路在泰山之南交叉。 泰山自然景观雄伟高大,有数千年精神文化的渗透和渲染以及人文 景观的烘托,因而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文化的缩影,而今又成为世界珍贵 遗产。 在自然科学上,构成泰山山体的泰山杂岩,是20-25亿年前形成的 太古界地层。研究这类岩石的成因,对解决中国东部太古代地层的划分 、对比及其历史具有重要的典型意义。 泰山气候为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垂直变化明显,山下为暖 温带,山顶为中温带。 泰山地区文化历史,几乎与整个中华民族同龄,泰山南麓有大 汶口文化,北麓有龙山文化遗址,可以佐证,再早些,还有5万年 以前的新泰人文化遗存。更重要的是泰山于春秋战国时期就已成为 中国最早的名山,五岳之首,成为历代帝王封禅祭祀的山岳,这个 历史贯穿着整个封建社会,因而使它具有至高无尚的历史地位。从 先秦时代到中国封建社会结束,前后连续四千年数以百代的帝王或 代表帝王的使臣朝拜祭礼泰山,形成了最具有代表性的帝王封禅祭礼、百姓朝山进香的路线,即从祭地的嵩里山经帝王驻地的泰城岱庙,到封天的玉皇顶,构成长达十公里的地府——人间——天堂的一条轴线。 在数千年的泰山文明史中,不仅有泰山的封禅史,还有宗教、审美、科研以及农民运动的丰富历史。尤其在审美发展史上所产生的美学价值是十分突出的,通天拔地的泰山给人以雄伟的美感。 综上所述,泰山包含极为丰富的内容,即自然山体之宏 博、景观形象之伟大、精神之崇高、文化之灿烂、历史之悠 久。泰山无论在帝王面前或在平民百姓心目中,都是至高无 尚的。

泰山,东望黄海,西襟黄河,前瞻孔孟故里,背依泉城济南,以拔地能天之势峙于中国东方,以五岳独尊的盛名称誉古今,可视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华夏历史文化的缩影,1982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组织列为世界遗产,是融自然与文化遗产为一体的世界名山。 泰山人文历史悠久,文化遗产丰厚。根据近现代考古发掘证明,泰山周围自远古时是繁衍的中心地带之一。沂源奥陶纪石灰岩洞穴遗址内,有旧石器晚期的少女臼齿其特征较北京猿人进步,故称“智人牙齿”。泰山南麓大汶口遗址和北麓的龙山城子崖遗址均属新石器时期的文化遗存。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为研究母 系氏族社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原始社会解体和阶级和产生、国家的兴起、文字的起源提供了翔实的资料,百五千年前的大汶口文化时期相当于炎黄时期,四千年前的龙山文化时期则相当于尧舜禹时期。我国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中,有伏羲、黄帝、舜、颛顼等4人出生于泰山周围,7个建都于泰山周围,所以王国维说:“自上古以来,帝王之都皆在东方。大之虚在陈(今河南淮阳),大庭氏之库在鲁,黄帝邑于涿鹿之阿,少与颛顼之虚皆在鲁卫,帝喾居亳(今河南偃师)。”自伏羲至炎帝、黄帝、颛顼等华族均发祥于泰山。黄帝生于曲阜燕北的寿丘,活动于泰山周围,《韩非子•十过篇》载,黄帝曾令鬼神于泰山之上。《黄帝玄女战法》说,黄帝曾于泰山之上接受女兵法;黄帝战胜蚩尤后曾为“泰山之稽”。 近几年对城子崖遗址的继续发掘与研究,验证了部分远古传说中的人物和事件的真实性。龙山文化时期的城址和夏商周上古三代城址的发掘,证实了《吴越春秋》所载尧舜时期的”鲧筑城以卫君,造廓以守民,此城廓之始也”是比较可靠的。东夷人高大无比善射弓、后异射日、蚩尤首先将铜兵器用于战争、少昊之子把弓用于战争传说,均在大汶口文化及龙山文化遗址中得到了证实。因此,泰山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是三皇五帝活动的结果。 夏商周时期,禹的祖先是黄帝和颛顼,泰山东侧的蒙山,又名东泰山,是夏族的发祥地,一直被三代祭祀。商代的“相土之东都”建在泰山脚下。周天子封长子伯禽于泰山之阳建立了鲁国,封贵戚姜太公到泰山之阴建立了齐国。春秋战国时,齐桓公在泰山会盟诸侯,一匡天下;沿泰山分水岭建千里长城以为防线。 泰山,由于地处祖国东方,东方是太阳出升的地方,按五行属木,四时属春,五常为仁,八卦为震,星宿为苍龙,所以泰山被古人视为紫气之源,吉祥之地,神灵之宅,万物发育之所,成为天的象征,神的化身。于是凡是所谓“受命于天”的帝王,为答谢天帝“授命”之恩,便要到接近天庭的泰山之巅积土筑坛,增泰山之高以祭天,表示功归于天:而后再到泰山前接近地祗的梁父、社首、蒿里、云云等小丘设坛祭地,表示厚上加厚,福广恩厚以热能地,这就是历代帝王狂热追求的泰山封禅大典。一代帝王如能登封泰山,即被子视为国家鼎盛、天下太平的标志,皇帝本人俨然也成了“奉天承运”的“真龙天子”了。司马迁在《史记•封禅书》中引《管子•封禅篇》:“古者封泰山禅梁父者七十二家。”东汉王充在《论衡•书虚篇》中记述:“百王太平,升封泰山。泰山之上,封(夯土台基)可见者七十有二,纷纶漂灭者不可胜数。”古籍载,黄帝狩泰山时,大象驾辕,六龙拉四,尤在前开路,虎狼在后护卫,群鬼列侍保驾,从神簇拥陪行,风伯扫除,雨师洒道,蟒蛇伏地凤凰覆其上。《封禅书》又开车,无怀氏、伏羲、神农、炎帝、颛顼、帝喾、尧、舜封泰山禅云云,禹封泰山会稽(即今蒙山),汤封泰山禅云云,周成王封社首。大汶口文化遗址中,发掘出了中国最早的图象文字,唐兰先生释为“炅”,上为日,中为火,下部是山。就明五千年前的先民们就在泰山烧柴祭日,后来发展为封禅大典,成为大统一、大融洽合、大团结的象征。 关于封禅活动真正有据可查的始于《史记》,它较全面而翔实地记载了秦汉封禅。秦始皇、秦二世、汉光武帝、汉章帝、汉安帝、隋文帝、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清康熙、清乾隆等接踵登封告祭,刻石纪功。其中汉武帝8次东巡登封,乾隆帝11次朝拜泰山。历代帝王借助泰山的神威巩固其统治,而泰山又因封禅告祭被抬到与天帝相齐的神圣高度。所以郭沫若在《读随园诗话札记》中说:“所谓东方主生,帝出乎震,于是泰山便威灵赫赫了。自秦汉以来,历代帝王封禅,也就是向泰山朝拜。比帝王还要高一等,因而也不敢藐视泰山了。”他们为宏扬“君权神授”,便大兴土木,刻石纪功,留下了大量的遗址、遗迹、遗物。 泰山宗教源远流长,土生土长的泰山神祗与全国性的道教和世界性的佛教共荣共存,三者之间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共同发展,进一步充实了大统一、大融合、大团结的泰山精神。 佛教于公元4世纪中期传入泰山。公元351年高僧朗公首先 到泰山岱阴创建了朗公寺和灵岩寺。魏晋南北朝时期,泰山较大的寺院有谷山玉皇寺、神 宝寺、普照寺等。著名的泰山经石峪是北齐人所刻的佛教经典《金刚经》。唐宋时,灵岩寺极 为鼎盛,唐宰相李吉甫反把泰山灵岩寺称为天下"四绝"之一。泰山道教早在战国时就有方 士隐居岱阴岩洞;秦汉后词庙林立,保留至今的有王母池(群王庵)、老君堂、斗母宫(龙泉观)、碧霞祠、后石坞庙、元始天尊庙等。其中以王母池为最早,创建于公元220年以前;以碧霞祠影响最大。泰山是王母娘娘神话传说的发祥地。早在魏晋时期就建有王母池道观。王母池位于泰山南麓环山路东首,古称“群玉庵”,又名“瑶池”。三国魏曹植有“东过王母庐”的诗句,唐李白有“朝饮王母池”的吟咏 。 2 泰山的人文美学底蕴 对泰山的审美,历史上曾经历过“自然崇拜”,“比德”和“畅神”三个阶段,随着时代的发展,审美和科学的结合是必然的。北京大学哲学系杨辛教授曾多次考察泰山,著有《泰山美学考察》,开创了泰山现代美学的研究,对泰山美学考察、总结构成泰山主要自然特征”雄伟“的诸因素和历史文化对泰山自然的整体艺术构思及多方成的渗透影响,使美的感受不断推向高峰。在风景欣赏中结合智势。杨辛的泰山诗:“高而可登,雄而可亲。松石为骨,清泉为心。呼吸宇宙,吐呐风云。海天为怀,华夏之魂。”是对泰山美学的高度概括。 泰山历经几千年的开发建设,形成了中国山岳风景的典型代表:即以富有美感的自然景观为基础。渗透着区域综合性的人文景观。根据中国传统的山水观,把富有美学价值和科学价值的自然景观同悠久的历史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了内容丰富的自然与人文浑然一体的泰山风景美的特点。 泰山风景名胜区是以泰山主峰为中心,呈放射形分布。泰山的美学从事主要体现在自然景观美、人文景观美和自然与人文融合而成的山体高大及表形的的雄伟。其自然因素首先是主峰崛起于华北大平原东侧,凌驾于齐鲁丘陵之上,平原和丘陵产生了强烈的对比,具有通天拔地之势。尤其是南坡,景观更为雄壮:山东省势陡峻,主峰突兀,山峦层层叠起,群峰拱岱,形成“一鉴众山小”的高旷气势。其次,泰山山脉绵亘200多公里,基础宽大,形体集中,使人产生安稳感和厚重感,所谓“稳如泰山”、“重如泰山”就是上述自然特征在人们心理上的反应。 泰山的人文景观美,是反映一切与自然景观相协调、相融合的人为因素。人文景观主要包犄建筑物、构筑物、石刻及道路等,其创作是根据地形特点和封禅、游览、观赏、宗教告示活动的需要而设计的;其布局重点是从祭地的社首山(即今蒿里山东侧,建国后因凿石而毁)至告天的玉皇顶,约在10公里的登山盘道两侧,把整个泰山作为完整的自然空问,进行了整体构思。在这条景观带上大体分为三重空间:一是以泰安城为中心的人间闹市;二是以城西南过奈河桥至蒿里山为阴曹地府;三是以城北岱宗坊为起点,沿长达5800多级的天梯盘道直至岱顶天庭仙界。 泰山与泰安城是山城一体,泰安城是因帝王封禅和黎民百姓朝山进香及游览观光发展而成。岱庙是泰安城中轴线上的主体建筑,轴线从城区南门开始,经通天街延伸到岱宗坊,然后与天梯相接,使山与城不仅在功能上,而且在建筑空间的序列上形成一体,从空间序列看,是按登封活动的程序资助第展开,贯穿着一促由人境到仙界的过渡阶段;痤地形上看,是由缓坡、斜坡直至陡坡,人们由低到高。步步登上天庭;从建筑规模上看,是由严整到自由,因自然环境的不同而异; 从意境上看,是由人间帝王宫殿上达苍穹,渐入佳境;再通过三里一旗杆、五里一牌坊的漫长盘道为连接,形成了一条极为壮观的封禅祭礼序列景观。 泰山古建筑最突出的特点是充分利用地理环境,巧妙地借用自然地势,以人工之力加强和美化自然环境。其一,在位置的选择上,充分利用泰山南坡断层陡峭之势,造成登天梯的意境;游人沿中溪而上,人在谷中而行,属于封闭型自然景观,渐至岱顶才豁然开朗;对祭天活动来说,前奏长,对比强烈,造成步步登高、引人入胜和扣人心弦的心理状态。其二,在建筑单体或群体位置的选择与建筑结构的设计上,既有跨道而建的门户建筑,又有登山转折处的导向性建筑;即有临溪而建的赏罚分明景建筑。也有半山悬挂的宗教建筑;同时,还有耸立于岱麓和岱顶的金碧辉煌的祭祀建筑群。其三,从建筑结构、材料、装饰及以庭院为单元的群体组合上,都能适应地形环境多变的要求,充分体现因景而设、因境而建的特点。另外,有一些寺庙和书院,建于深山密林之中或青峦秀水之间。这些建筑因功能不同,对环境的选择也不同,不同的环境对建筑造型的要求也不不一样,这就需要在二者之间以耱默契。如岱顶南天门的位置选择和建筑形象的创作上,则是人工借自然之势,自然又凭人工之力的杰作。泰山西北麓的娄敬洞山,是人工借助岩洞洞口的险要之势,筑室为老君堂、三清殿、仙姑庙等,使寺庙悬挂于半山云雾之中,主自然岩洞有了生机。 泰山古建筑的造型艺术,不仅在建筑与绘画、雕刻、山石、林木浑为一体,而且还为我们留下了顺应大自然的建筑典范,以其特有的艺术形象去协调和加强自然美,去表现和深化自然环境。 泰山碑刻是中国书法艺术的宝库,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教育珍品,是天然的书法展览。它们都是因事而立,因地而书,因景而刻,因石而制,赙景交融,点缀风眩。其文字,既有洋洋数千言的长篇巨制,也有一字之惊;既有帝王御言,也有黔黎之说。其形式,既有龟趺螭首、精雕细磨之作,也有粗犷片石之刻。其书法艺术,既有真草隶篆,也有四体揉融;既有如斗大字,也有蝇头小楷;既有古拙若痴者,也有龙飞凤舞者;既有大家手笔,也有石工之书。真乃瑰丽多姿,琳琅满目,把泰山妆扮得更加庄严典雅。 3 结束语: 泰山这座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以其雄伟瑰丽屹立于东方之巅。通过泰山,我们可以了解古老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深刻地认识那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伟大的象征。泰山的意义绝不仅仅局限在现代社会的旅游价值,泰山之所以独特,更在于她是中华文化兴衰更替的见证者。弘扬中华民族文化,让全世界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是我们当今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虔诚。泰山遗产即是中华民族的,也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

泰山古称岱山,又称岱宗。位于山东省中部,为中国五岳(泰山、华山、衡山、嵩山、恒山)之一。因地处东部,故称东岳。泰山总面积426平方公里,主峰玉皇顶海拔1532.8米,山势雄伟壮丽,气势磅礴,名胜古迹众多,有\'五岳独尊\'之誉。孔子有\'登泰山而小天下\'之语;唐大诗人杜甫有\'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佳句。泰山在人们的心目中,已成为伟大、崇高的象征。

◎世界遗产委员会评价 庄严神圣的泰山,两千年来一直是帝王朝拜的对象,其山中的人文杰作与自然景观完美和谐地融合在一起。泰山一直是中国艺术家和学者的精神源泉,是古代中国文明和信仰的象征。 ◎概 况 泰山位于中国北部山东省中部的泰安市之北。泰山海拔1532.7米 ,气势雄伟磅礴,享有“五岳之首”、“天下第一山”的称号。 自古以来,中国人就崇拜泰山,有“泰山安,四海皆安”的说法。古代历朝历代不断在泰山封禅和祭祀,并且在泰山上下建庙塑神,刻石题字。古代的文人雅士更对泰山仰慕备至,纷纷前来游历,作诗记文。泰山宏大的山体上留下了20余处古建筑群,2200余处碑碣石刻。 泰山风景以壮丽著称。重叠的山势,厚重的形体,苍松巨石的烘托,云烟的变化,使它在雄浑中兼有明丽,静穆中透着神奇。 泰山日出是岱顶奇观之一,也是泰山的重要标志,每当云雾弥漫的清晨或傍晚,游人站在较高的山头上顺光看,就可能看到缥缈的雾幕上,呈现出一个内蓝外红的彩色光环,将整个人影或头影映在里面,好象佛像头上方五彩斑斓的光环,所以被称为“佛光”或“宝光”。泰山佛光是一种光的衍射现象,它的出现是有条件的。据记载,泰山佛光大多出现在每年6~8月份的半晴半雾的天气,而且是太阳斜照的时候。 泰山还以石刻众多闻名天下,这些石刻有的是帝王亲自提写的,有的出自名流之手,大都文辞优美,书体高雅,制作精巧。泰山现存有石刻1696处,分为摩崖石刻和碑刻,既是记载泰山历史的重要资料,又是泰山风景中的精彩去处之一。 ◎文化遗产 悠久的历史 泰山是黄河流域古代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很早以前,泰山周围就被我们祖先所开发,泰山南麓的大坟口文化,北麓的龙山文化遗存,便是佐证。再早还有5万年前的新泰人化石遗存和40万年前的沂源人化石遗存。 战国时期,沿泰山山脉直达黄海边修筑了长约500千米的长城,今遗址犹存。 泰山与孔子活动有关的景点有孔子登临处坊、望吴圣迹坊、孔子小天下处、孔子庙、瞻鲁台、猛虎沟等。 神山、文化宝库 泰山有"五岳之首"、"五岳独尊"的称誉。它是政权的象征,成为一座神圣的山。古代帝王登基之初,太平之岁,多来泰山举行封禅大典,祭告天地。先秦时期有72代君主到泰山封禅;自秦汉至明清,历代皇帝到泰山封禅27次。皇帝的封禅活动和雄伟多姿的壮丽景色,历代文化名人纷至泰山进行诗文著述,留下了数以干计的诗文刻石。如孔子的《邱陵歌》、司马迁的《封禅书》、曹植的《飞龙篇》、李白的《泰山吟》、杜甫的《望岳》等诗文,成为中国的传世名篇;天贶殿的宋代壁画、灵岩寺的宋代彩塑罗汉像是稀世珍品;泰山的石刻、碑碣,集中国书法艺术之大成,真草隶篆各体俱全,颜柳欧赵各派毕至,是中国历代书法及石刻艺术的博览馆。泰山文化遗产极为丰富,现存古遗址97处,古建筑群22处(表3),对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史提供了实物资料。 宗教 泰山宗教发祥久远,佛教于公元4世纪中期传入泰山。公元351年高僧朗公首先 到泰山岱阴创建了朗公寺和灵岩寺。魏晋南北朝时期,泰山较大的寺院有谷山玉皇寺、神 宝寺、普照寺等。著名的泰山经石峪是北齐人所刻的佛教经典《金刚经》。唐宋时,灵岩寺极 为鼎盛,唐宰相李吉甫反把泰山灵岩寺称为天下"四绝"之一。泰山道教早在战国时就有方 士隐居岱阴岩洞;秦汉后词庙林立,保留至今的有王母池(群王庵)、老君堂、斗母宫(龙泉观)、碧霞祠、后石坞庙、元始天尊庙等。其中以王母池为最早,创建于公元220年以前;以碧 霞祠影响最大。 ◎自然遗产 泰山云雾 地层地貌 泰山的形成,历经了自太古代至新生代各个地质时代的演变过程。泰山运动形成了巨大的山系,燕山运动奠定了泰山的基础,喜马拉雅山运动造就了泰山的雄伟和今日泰山的总体轮廓。泰山有丰富的地壳运动遗迹,具有世界意义的地质科学研究价值。泰山地区的寒武纪片麻岩群是华北台地的基底,地层剖面出露齐全,化石丰富,保存完好。泰山杂岩有20亿年的历史,是世界最古老的岩石之一,对研究中国东部太古代地层的划分、对比,以及太古代历史的恢复,均具重要意义。泰山西北麓张夏、崮山、炒米店一带的灰岩和砂页岩发育典型,已确定为我国寒武系中、上统的标准剖面,是古生物许多种属的命名地或模式标本原产地。泰山南部在太古界岩层上裂隙泉分布甚广,从岱顶至山麓,泉溪争流,山高水长。泉水甘冽透明,“性寒而沉,味甘而润,有清心明目,止烦润肠及利二便和轻身延年之功效”,古人称为“泰山神水”。泰山北部,中上寒武系和奥陶系石炭岩岩层向北倾斜,地下水在地形受切割处出露成泉,从锦绣川向北星罗棋布。北麓丘陵边缘地带,岩溶水向北潜流,受地层区辉长岩的堵截,纷纷涌露,使古城济南成为“家家泉水,户户杨柳”的泉城。 泰山地貌分为冲洪积台地、剥蚀堆积丘陵、构造剥蚀低山和侵蚀构造中低山四大类型,在空间形象上,由低而高,造成层峦叠峰、凌空高耸的巍峨之势,形成多种地形群体组合的地貌景观。泰山位于华北大平原的南北通道与黄河中下游的东西通道交叉枢纽之侧,这一独特的地理位置对泰山影响的扩大及其文化的弘扬,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 泰山日出植被古木 泰山有丰富的生物资源,植被覆盖率达80%,从山麓拾级而上,可依次见到落叶林、阔叶针叶混交林、针叶林、高山灌木草丛,林带垂直界线分明,植被景观各异。现有种子植物144科,989种,其中木本植物72科433种,草本植物72科556种,药用植物111科462种。 泰山的古树名木,源于自然,历史悠久,据《史记》载:“茂林满山,合围高木不知有几”,现有34个树种,计万余株。他们与泰山历史文化的发展紧密相连,是古老文明的象征,其中著名的有汉柏凌寒、挂印封侯、唐槐抱子、青檀千岁、六朝遗相、一品大夫、五大夫松、望人松、宋朝银杏、百年紫藤等,每一株都是历史的见证,历经风霜,成为珍贵的遗产。

研究论文的摘要怎么写

论文摘要编写时,应该短、精、完整。一般字数在200-400字之间,大致包括:

(1)研究目的和重要性,

(2)研究的主要内容,

(3)获得的基本结论和研究成果,

(4)论文结论有什么意义。

什么是摘要:

论文一般应有摘要,有些为了国际交流,还有外文(多用英文)摘要。它是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其他用是不阅读论文全文即能获得必要的信息。

摘要的作用:

论文摘要是对整篇论文内容的精简陈述,概括了论文主要的要点。论文摘要一般能很好的表明这篇论文所研究的目的、研究的方法、以及研究后所得出的结论。论文摘要可以说是一篇简短且具备完整性的短文。

摘要的四要素:

论文摘要一般要有四要素,分别为: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

(1)目的:指出研究的范围、目的、重要性、任务和前提条件,不是主题的简单重复。

(2)方法:简述课题的工作流程,研究了哪些主要内容,在这个过程中都做了哪些工作,包括对象、原理、条件、程序、手段等。

(3)结果:陈述研究之后重要的新发现、新成果及价值,包括通过调研、实验、观察取得的数据和结果,并剖析其不理想的局限部分。

(4)结论:通过对这个课题的研究所得出的重要结论,包括从中取得证实的正确观点,进行分析研究,比较预测其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的意义,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价值。

论文摘要需要写清楚论文的研究背景、主要内容、研究方法、得出的主要结论、研究的意义和不足等。

摘要也称之为内容提要,这是为了介绍论文的主要内容撰写的文字,不加评论或补充说明,简单明了的一篇文章,以阐明该文献的重要内容。摘要对文章非常重要,审稿人员都是从论文的摘要开始对论文进行质量评估的,所以摘要是否优秀对提高文稿的录用率、提高文摘的质量都是很有帮助的。

摘要的内容主要包括研究目的研究,研究目的仅描述写作目的,说明研究的范围及重要性,再介绍研究方法,以简述本课题的基本设定,以及研究结果是如何得出的。

摘要的撰写要求:

1、摘要中应排除本学科领域已成为常识的内容;切忌把应在引言中出现的内容写入摘要;一般也不要对论文内容作诠释和评论。

2、摘要应该是独立的、而且要拥有一次文献相同数量的主要信息,要用第三人称,不能出现我们作者等陈述主体。不要使用图表,也要使用规范的名词术语,结构要紧凑,注意格式,不可有错别字和语法错误。

关于土壤的研究的论文摘要怎么写

Hunan soil resource and use protection countermeasure The soil is the agricultural production foundation, is the humanity most basic producer goods and the object of labor, is also the survival requirement which and the working condition the humanity passes on from generation to generation, is our lifeline. This article in summarizes in the Hunan Province soil resource use present situation foundation, analyzes the Hunan Province soil resource the characteristic, the question which as well as in the soil resource development use exists proposes the solution measure in view of these questions. The soil resource question is relates the important matter which our country reform development as well as the posterity survives, the party and the government should give to take seriously, therefore the implementation is essential to soil resource's sustainable use. 土壤资源, Soil resource土壤利用,soil use土壤污染,soil pollution土壤保护,soil protection可持续发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

首先你得确定下你的论题吧,你可以通过查阅资料等等方式来找灵感,可以看下(土壤科学)等等这样的资料参考吧

中国盐碱土园林十大课题研究 2006-8-10 8:25 摘要:我国有5.2亿亩盐碱地,分布在23个省市自治区。包括100多个城市。北方多数是微碱性土壤。盐碱土园林技术的研究在现实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全国盐碱土绿化开发协作组组织德州市园林处、德州市盐碱土绿化研究所、德州农校、中国农科院德州实验站、北京林大、德州市科协开发中心、大庆采油五厂、德州市科协、胜利油田临盘采油厂等九个单位在全国各地选择有代表性的内陆、滨海、苏打盐碱土三种基本类型,包括德州、天津、东营、大庆、银川进行盐碱土园林十项课题试验,一项获国家奖;三项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两项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应用"十大课题"成果系列绿化技术及产品开发,先后完成德州中心广场绿化等多项绿化工程。 关键词:盐碱土 园林 耐盐花木 耐盐草坪"十大课题"是中国园林领域有独特风格的课题,现将全部研究成果要点整理如下。 一、微区改土绿化技术 研究结果表明在德州中度盐碱土上利用人工生态条件,运用隔离层、筛孔隔盐膜、防碱栽植袋等措施在树穴、树池、花坛、绿地微区改土,形成淡化微区,局部控制土壤返盐,(重盐碱地埋设淋水管或罗纹塑料暗管排水洗盐);能有效地提高树木花卉成活率。作隔盐层的材料可以用炉灰、锯末、麦糠、麦秸、稻草等有机物料。据德洲市财政局审定仅1989~1991年德州市区利用该技术仅节省苗木费一项就创造间接经济效益156万元,该项目在第二届国际发明及专利技术展览会(广州)获铜奖,其论文《盐碱地微区改土植树的盐分变化》在国际盐渍土学术讨论会(南京)上宣读。 (该成果1989年获德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二、德州市园林绿地绿化设计模式 德州市是全国著名的重盐碱区,探索一条适合德州土壤环境的园林设计模式势在必行。该课题根据德州市的土壤、环境条件,实施筛选出了居民区花园、街头游园、道路绿化、分车绿地、庭院绿化几个主要园林绿地类型的最佳模式,突出植物造景,筛选出德州市适地适树、适地适花、适地适草的植物品种。建设生态园林。从而使土壤改良、栽培技术、植物选择和植物造景因地制宜模式化。 (该成果1989年获德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三、耐盐花木与地被植物的筛选 在德州市中度盐碱地带设立筛选圃。选择与引进相结合从全国各地共搜集106种园林植物栽植于筛选圃内,进行观察测试,同时,结合进行盆栽耐盐试验。经过三年的观察、对比、评选,筛选出国槐、白腊、垂柳、法桐、臭椿、火炬树、刺槐、毛白杨、加杨、苦楝、侧柏、桧柏、龙柏、枣树、杏树、桑树、梨树、石榴、丰花月季、月季、木槿、荷兰菊、地被菊、秋葵、马蔺、多年生黑麦草、本特、紫羊茅、瓦巴斯、中华结缕草、天堂草419等37种耐盐花木及地被植物。该课题还进行了龙柏、石榴、紫薇、秋葵、荷兰菊耐盐力的研究,调查了德州地区10种耐盐野生地被植物及其在生态园林中的应用,编写了德州市耐盐园林植物名录。 (该课题1993年获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997年获第四届全国花卉博览会二等奖(上海)。) 四、地被菊的引种 地被菊是北京林大的重大科研成果,采用远缘杂交的方法达到"野化育种"的目的,并将菊花从花盆中解放出来,通过大规模的露地栽培,呈现花团锦簇、色彩斑斓的群体美。可作花坛、块植、带植、切花、盆花等用。它有抗逆性强,抗碱、抗寒、抗旱、花期长、耐粗放管理等优点。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林大全国著名的陈俊愉教授亲自来到德州作指导,在德州不同类型的盐碱地带进行栽培试验。历时3年的研究,从15个品种中筛出适合德州地区8个品种,主要有铺地荷花、美矮黄、晚粉、落日红、紫荷等,丰富了德州国庆节应时花卉品种。1995年德州市街头摆花4万余盆,其中80%是地被菊。 . (该课题1993年通过市科委鉴定。) 五、菊花栽培新技术及切花生产技术开发 菊花是德州市市花,在全国性菊展多次获奖,但传统的栽培技术已远远不适应现代园林绿化的需要,1992年立题研究,目前已筛选出适于德州菊花栽培专用营养土的最佳配方;同时总结出菊花栽培管理的配套措施,包括菊花叶面肥配方。前期尿素0.2%,中期磷酸二氢钾0.3%,育蕾期硫酸镁0.2%,硼酸0.1%,从而达到菊花棵矮、花大、叶全、杆粗、色艳五大标准。德州名菊主要品种有古都瑞雪、绿浪、凤凰振羽、相国之爱、墨菊等。适应于华北盐碱区的水土栽培。 (1997年获德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六、苏打盐碱土绿化新技术 试验区设在大庆市采油五厂,通过反复试验,筛选出适合东北苏打盐碱土的园林植物,如旱快柳、糖槭、玫瑰、接骨木、榆叶梅等10种园林树种,在中度苏打盐碱土上应用苏打盐碱土改良肥种植糖槭成活率高达93.4%,而比对照42%提高了51个百分点。苏打盐碱土改良肥能有效地降低土壤pH值。促进土壤脱盐的作用。该课题总结出了一套应用化学改良技术配合树种选择的寒冷地区苏打盐碱土绿化的新经验。 (1994年10月通过大庆市组织的专家会议鉴定。) 七、园艺盐碱土改良肥的研制 该产品为有机——无机型复混特种肥料,配方设计利用"钠离子吸附剂"、"化学改良剂"、"全元改良精"等16种原料配制而成。内含氮磷钾8~10%,pH5.5,利用酸碱中和、离子吸附、转化盐类化学反应原理,降低土壤含盐量、酸碱度,改良各种盐碱土壤,全元营养供肥效果明显,而且防止花木黄化病。适用于含盐量0.4%以下的盐碱土,园林树木、花卉、草坪,盆花及保护地鲜切花栽培等。银川市科协用于新疆苗圃,每亩用量100kg,苗木高生长和地径粗生长,分别比对照增加49cm、0.49cm.用于新疆杨造林,株施改良肥1㎏,成活率比对照提高8.7%,新梢生长量增加3.7cm.用于云杉、侧柏幼林,株施1.5kg,年平均高生长分别比对照增加2.9cm和4.9cm.以上三处的土壤pH值8.0,施用改良肥四个月以后,测定pH值分别为7.0、6.75、6.25.天津开发区翠亭村小区绿地施用园艺盐碱土改良肥种植雪松、月季、草坪等成活率达到95%. (1997年获山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 八、盐碱地草坪栽培与防碱草坪肥的研究 经两年的试验,筛选出耐盐碱草坪品种8个,研究出高羊茅、早熟禾、多年生黑麦草不同品种的多元混合配比草种(东方明珠、雪碧、克碱),加大了草坪抗逆性适应性。根据草坪需肥规律和盐碱地的特点,配制成既能改碱又能增肥延长草坪绿期的专用肥。胜利油田临盘采油厂2万m2中度盐渍土上建植马尼拉草坪,按每平方米1.0kg撒施,2个月后成坪率比对照高80%,未发生返盐黄枯现象;绿色期延长16~20天。1996年由天津刘园苗圃建的开发区净水厂绿化工程,土壤含盐量0.4%,土壤pH值8.5,施用"盐碱地草坪专用肥"40吨,按1kg/m2施用,播黑麦草与高羊茅混合草坪4万余m2,一次成坪。在开发区绿化工程评比中获第二名。在开发区同样的立地条件下,对照区的草坪成坪率仅有70%. 九、盐碱地雪松栽培技术 盐碱地能否栽培雪松是个世界园林界争论不休的问题。历时十年研究,总结出一整套雪松栽培技术,其要点整理如下: (一)采取工程措施,利用花坛抬高地面栽培,树高与花坛直径比例为2:1~2,树坛高60~l00cm.在坛底铺放隔盐层、砂粒状"纳离子吸附剂".淋水层控制地下返碱及渍水栏根。 (二)雪松专用培养土,配方如下: 园艺盐碱土改良肥2%、蛭石5%、泥炭20%、素土40%、粗砂30%、矿石砂4%. (三)立秋后控制水肥,充实植株组织,初冬浇一次抗旱水是关键技术,可以有效地防止低温下生理干旱现象的发生。 (四)用水质改良剂改良偏碱性水。 十、德州市中心广场绿化新技术应用的研究 德州市中心广场面积4.8公顷,地处新湖东畔,60年代是一片盐碱地,采取综合改良措施,包括利用新型耐盐花木、微区改碱、园艺盐碱土改良肥及新设计艺术的应用,取得了成功。 园林设计思路采用大线条、大手笔、大色块、大效果简洁明快的抽象式设计手笔,突出彩色观叶植物及花卉造景,各种植物5万余株,绿化面积达到34.2%.总体植物配置以草坪为基调,点缀少量雪松、棕榈等特色树种,用微起伏地形模拟自然山峦景观。整个广场点缀低矮的20多种花灌木以保持全园开阔的空间视野,形成三季有花、多花并开,四季常青的植物景观。 植物造景图案突出"红黄绿",新颖别致,注重大块色彩对比,以简洁流畅的曲线为主,红色的紫叶小檗,黄色的金叶女贞,嫩绿的龙柏球、瓜子黄杨,构成"红黄绿"各种图案,形成抽象的图形美与色彩美。广场周边花池,用低矮的龙柏球,组成几十组抽象的"浪花"图,意寓德州经济发展乘风破浪突飞猛进,一丛丛曼海姆丰花月季,火红的花朵,浓郁的芳香,令人精神爽悦。 (德州中心广场1998年获省城市设计精品工程金奖。) 结语: 盐碱地绿化要采取综合的改土措施配合科学选择花木、草坪品种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轻度盐碱地可用园艺盐碱土改良肥;中度盐碱地用微区改土加园艺盐碱土改良肥(客土);重度盐碱地设暗管排水加园艺盐碱土改良肥(客土)。

谈净土洁食问题“万物土中生,食以土为本”, 土壤是人类生存的基本资源,是农业发展的重要基础。据统计,2000年世界粮食总产量约为22亿吨,其中我国粮食产量约5亿吨。这些粮食均是在全球17亿公顷(我国占 1.2亿公顷)耕种土壤上生产的。正是因为这些土壤能提供作物生长的养分和水分,也就是具有土壤“肥力”,才能使粮食获得稳定的产量,才能维系人类的生存和繁衍。然而,事物总有两面性,一方面,土壤中如果没有充分的养分和水分,没有“肥力”,就不可能使作物正常生长,更谈不上获得稳定的产量,而另一方面,土壤中的养分元素含量,对作物生长讲,经常是供需不平衡的,必须注意调节,特别是人们有意无意地向土壤中加入了不利于作物生长的各种“有害”元素,使土壤及水体发生污染,就会导致农产品品质恶化,影响人体健康。因此,土壤质量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人类生存质量的好坏。当前我国农产品质量与安全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引发农产品质量不良的因素,包括自然与人为两个方面,其中生态环境,即水、土、气、生等方面的污染,是导致农产品品质不良的重要根源。以往人们关注的是“蓝天、碧水”,认为只要天蓝,水碧,就能保证农业环境及其产品质量安全。岂不知,除了“蓝天、碧水”外,更重要的是保证土壤质量的安全,只有保证了“净土”、才能保证“洁食”,才能保证人类生命的健康与安全,最终才能保障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发展。相反,如果没有“净土”,土壤中的有害气体将影响大气,土壤中的有毒物质也会影响到水体,致使天不再蓝,水不再碧,即使天蓝、水碧,也会有毒害物质飘在空中,溶在水中,或进入土中。因此,对农产品质量安全而言,“净土、洁食”比“蓝天、碧水”更加重要,都是同等重要的战略性安全问题。土壤污染是农产品不安全的源头不洁净的土壤是指遭受不良物质污染的土壤。土壤污染包括重金属污染、农药和持久性有机化合物污染、化肥施用污染等多方面。随着人口增加及经济发展,我国面临的土壤环境安全问题越加突出。据统计,我国重金属污染的土壤面积达2000万公顷,占总耕地面积的1/6。因工业“三废”污染的农田近700万公顷,使粮食每年减产100亿公斤。其中,在一些污灌区土壤镉的污染超标面积,近20年来增加了14.6%,在东南地区,汞、砷、铜、锌等元素的超标面积占污染总面积的45.5%。有资料报道,华南地区有的城市有50%的农地遭受镉、砷、汞等有毒重金属和石油类的污染。长江三角洲地区有的城市有万亩连片农田受镉、铅、砷、铜、锌等多种重金属污染,致使10%的土壤基本丧失生产力,也曾发生千亩稻田受铜污染及水稻中毒事件,一些主要蔬菜基地土壤镉污染普遍,其中有的市郊大型设施蔬菜园艺场中,土壤中锌含量高达517毫克/千克,超标5倍之多。其次,我国农药总施用量达131.2万吨(成药),平均每亩施用931.3克,比发达国家高出一倍。特别是随着种植结构的改制,蔬菜和瓜果的播种面积大幅度增长,这些作物的农药用量可超过100公斤/公顷,甚至高达219公斤/公顷,较粮食作物高出1~2倍。农药施用后在土壤中的残留量为50%~60%,已经长期停用的六六六、滴滴涕目前在土壤中的可检出率仍然很高。据调查,一些名特优农副产品中,有机磷检出率100%,六六六检出率95%,超标2.4%。另在全国16个省的检查结果,蔬菜、水果中农药总检出率为20%~60%,总超标率为20%~45%;因蔬菜、水果农药残留引起人畜中毒死亡事件时有发生。据不完全统计,华南地区的中心城市自1997年至2001年共发生因蔬菜农药残留引发的食物中毒事件28起,中毒415人,个别地市高毒、高残留农药每年造成急性中毒5~7宗,受害人数约300人。类似的急性中毒事故在长江三角洲地区也有发生。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沿海大部分地区的大田耕地土壤中持久性毒害物质大量积累,2000年太湖流域农田土壤中,15种多氯联苯同系物检出率为100%,六六六、滴滴涕超标率为28%和24%。令人不安的是,许多低浓度有毒污染物的影响是慢性的和长期的,可能长达数十年乃至数代人。第三,过量施用化肥也会造成土壤污染。90年代,全世界氮肥使用量为8000万吨氮,其中我国用量达1726吨氮,占世界用量的21.6%。我国耕地平均施用化肥氮量为224.8公斤/公顷,其中有17个省的平均施用量超过了国际公认的上限225公斤/公顷,有4个省达到了400公斤/公顷。据31个省、市、自治区的调查,目前在农业结构改制后的蔬菜、瓜果地里,单季作物化肥(折合纯养分)用量通常可达569~2000公斤/公顷以上,如一些蔬果种植大县的化肥平均用量已达1146公斤/公顷;滇池区蔬菜花卉基地,一季作物氮磷肥用量(纯养分)达687公斤/公顷,最高可达3300公斤/公顷;其化肥用量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390公斤/公顷),较之世界用化肥首户的荷兰还高出一倍多;每年农田使用化肥氮进入环境的氮素达1000万吨左右,有些地区饮用水及农产品中,硝态氮和亚硝态氮的含量均明显超标。2000年下半年,华南地区有的城市监测到菜地土壤硝酸盐含量超标率为33.1%;据中国农科院对某地32种主要蔬菜调查,蔬菜硝酸盐含量比80年代初增加了1~4倍,其中有17种蔬菜硝酸盐含量超过欧盟提出的最低量标准;2001年长江三角洲的个别省份农产品出口由于监测不合格而损失数亿美元。综上所述,近年来我国的土壤污染正在向不同尺度的区域性发展,并对各种农产品品质产生严重影响。特别是我国东南沿海经济快速发展地区,土壤及环境污染问题严重。主要表现为:1.持久性微量毒害污染物已成为新的、长期潜在的区域性土、水环境污染问题;2.大气中有害气体细粒子和痕量毒害污染物构成了土壤与大气的复合污染,城市光化学烟雾频繁并加重;3.农田与菜地土壤受农药/重金属等污染突出,硝酸盐积累显著,已严重影响农产品安全质量及其市场竞争力;4.珠江三角洲和太湖流域土壤和沉积物中有机氯农药残留普遍,已发现一些多环芳烃和多氯联苯等有害污染物的潜在高风险区。造成如此严重的污染,除了自然原因外,人为活动是产生土壤与环境污染的主要原因,尤其是近20年来,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农业集约化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农业资源高强度的开发利用,使大量未经处理的固体废弃物向农田转移,过量的化肥与农药大量在土壤与水体中残留,造成我国大面积农田土壤环境发生显性或潜性污染,成为影响我国农业与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严重问题。应当指出,由于土壤污染具有隐蔽性,潜伏性和长期性,其严重后果仅能通过食物给动物和人类健康造成危害,因而不易被人们察觉。因此,改善生态环境,保护土壤质量,控制与修复土壤污染,才能实现农业安全,保证人畜健康。值得商榷的几种认识针对当前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社会上有各种提法。如�建立“无公害农业”、“绿色农业”、“有机农业”、“绿色食品”、“生态农业”等。的确,21世纪的农业应该建立以“生态农业”为标志的现代化农业,但生态农业并不等于或不能完全保证农产品是安全的。如果不能从本质上实施生态农业的基本原则,杜绝有害物质的介入,不能通过整个农业生产体系与全程质量控制来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则上述的这些提法均是无济于事的。下面就相关问题进行商榷。1.“有机”不能替代“无机”,有机肥并非是最“洁净”的人们一般认为有机肥培肥土壤是最安全的。这种认识是不全面的。第一,农业增产的实践证明,1公斤化肥,可增产5公斤~10公斤粮食。我国粮食的增产,有30%~35%是靠施用化肥取得的,化肥的贡献不容忽视。正确地说,化肥和有机肥的配合施用才是最有效的增产措施。第二,从对环境的污染看,无论是化肥还是有机肥,只要施用不当,均会出现污染。过量施用化肥是有害的,但有机肥若用量过大,腐熟不全,施用季节不当,也会对水圈、生物圈与大气圈产生污染。特别应注意的是,当前农村中的有机肥有不少是来自含化学激素或重金属等饲料饲养的畜禽排泄物,不少企业制造的商品有机肥的原料也不纯净。因此,有机肥也会变成引发土壤污染的根源。第三,目前社会上提出的“无公害”、“绿色”、“有机食品”以及A级、AA级“绿色食品”等,是以不使用或少用化学合成物质(化肥、农药、食品添加剂等)为主要标准的,其中以有机食品为最高等级。然而,这些标准还有待于国家对土壤与农产品质量标准与监测体系全面建立和完善后才能真正做到。对此,我们必须要有清醒的认识。2. “无土栽培”不能代替“净土”种植随着农业经济的不断发展,各地已广泛建立了农业科技示范园或基地,并以高度集约的方式,进行无土栽培,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解决了部分城市的蔬菜、瓜果供给,获得了很好的经济、社会效益。但从国家的粮食总体需求来看,至少在近阶段(几十年甚至几个世纪)仍然不能取代广阔的农业耕地。因此,必须在发展无土栽培蔬菜、瓜果的同时,继续强化全国耕地土壤肥力的培育与土壤污染防治,用“净土”生产粮食,造福于人民。3.目前的“生态农业”并非等于安全农业所谓“生态农业”是以生态理论为基础,以现代生态农业技术为手段,以农业可持续发展为核心,通过农业与环境,生态与经济的平衡,达到农业安全与人类健康的最终目标。在建设生态农业过程中,必须注意贯彻生态学原理,做到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保持系统功能的稳定性与持续性;将农业安全与人类健康列为首位,建立多层次的持续高效的农业生态系统,并按区域特点建立生态区域模式。从而使现代生态农业在促进地区与国家经济发展方面起重要推动作用。生态农业是综合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与国家及地区的农业现代化建设相结合,核心是农业安全与人类健康。其中土壤与环境质量是农业生态工程的重要内容。这是一项需要投入实力,坚持不懈,科学实施的宏大工程。而目前多数地方多只是停留在口号和概念上,尤其不注意农业安全与人类健康。大家应对此有清醒认识。4.“净土”不等于“洁食”的确,洁净的土壤只是生产质量安全农产品的基本保证。事实上,洁净基地生产出的清洁农产品,还需经过储存、运输、深加工、市场流通直至餐桌等诸多过程。只有经过了这些全过程质量控制,最后到达餐桌仍是清洁的,才算农产品的真正安全。因此,在农业安全生产中,除了从防治土壤污染这个源头抓起外,还必须注意防治产地环境、生产过程、流通环节中所产生的污染问题,并通过建立与制定国家与地方一系列的农产品规范,完善质量认证、监测、管理、法制等体系建设,严格控制农产品的“全程清洁”生产,才能使农业安全得到可靠保障。保护和治理土壤与环境质量的建议1.开展全国土壤质量本底调查,建立全国土壤质量监测网络,为实现农产品的安全生产提供保障我国土壤资源丰富,土壤类型复杂多样,不同利用方式、不同投入水平、不同管理模式均对土壤质量产生影响。虽然已经进行过两次全国性的土壤普查,但最近的一次已经过去了20多年,当时所获得的有关土壤环境质量的信息甚少,不能满足当今农业生产,特别是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的需要。如最近在太湖地区进行的土壤质量调查,其结果表明土壤质量的空间变异很大,环境质量状况令人担忧。如果不全面摸清各地土壤质量本底情况,针对不同质量土壤进行农业清洁生产,就根本不能保障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因此,在全国范围内进行土壤质量的本底调查十分紧迫。目前,国家有关部门也正在推动全国性的与土壤质量有关的调查,如国土资源部的农业环境地球化学调查;国家环境保护总局的土壤污染调查;农业部的耕地质量调查与评价以及中国科学院的土壤质量研究等。但从目前的进展来看,各部门的侧重点均有所不同,缺乏必要的统一与整合,造成工作重复和资源浪费。因此,建议国务院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加强资源和技术的整合,逐步、分区、分阶段地开展基于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全国性耕地土壤环境质量调查与评价工作,并建立长期的动态监测体系。2. 尽快修订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加强土壤有机与激素类污染物质的监测和研究,并尽快与国际接轨目前,就农业生产中污染物而言,FAO(联合国粮农组织)迄今已公布了相关限制标准共2522项,美国则多达4000多项,其它发达国家的控制标准达数百项甚至上千项,而我国农产品质量标准中仅涉及62种化学污染物,所颁布的无公害农产品标准中,也仅规定了农药残留、重金属和硝酸盐含量控制标准,这与发达国家的限制标准不相适应。此外,美国、德国、英国、荷兰等西方国家对PCBs(多氯联苯)、PAHs(多环芳烃)、PCDD/PCDFs(二恶英类)等与人体健康威胁最大的有机污染物(环境激素)也制订了有关的质量控制标准。而我国新近颁布的无公害农产品产地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仍是引用现行土壤环境质量标准,且重金属仅限5种,农药仅限六六六和滴滴涕,其它有机污染物未涉及。因此,建议加强土壤中环境激素类物质的监测和研究,尽快修订有关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和农产品质量标准,尽快与国际接轨。3.大力开展农业清洁生产,加强土地质量保护和修复的研究开展农业清洁生产是解决农产品品质的根本措施。据江苏的经验,必须在摸清土壤与环境质量本底,抓好“净土”这个源头的基础上,选好主要农产品,明确技术规程,通过试验示范抓好并建立五大体系,即农产品质量安全生产技术规范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监测与认证体系;质量安全农产品管理与市场信息体系;农产品质量安全法规与执法体系。对大面积遭受污染的土壤,必须开发行之有效的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并对有关环境技术基础与原理,如土壤污染形成机制与农产品质量安全措施;持久性微量毒害物的环境行为、生态毒理及人体健康危害;污染土壤、地表水和地下水的环境生物修复;农业面源污染及水体富营养化的修复过程与机理;痕量气体污染、细粒子污染及酸雨的形成、危害机制与防治等进行深入研究,以恢复和提高其土壤与环境质量水平。与此同时,应发展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环保技术与产业。此外,应将生态环境资产损失计入生产成本,以绿色GDP指标来衡量和考核地区经济发展成就。4.制订土地质量修复和保护规划,加强规模化和标准化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的建设应利用土壤环境质量调查与评价的结果,制订土地质量修复和保护规划,包括质量安全农产品发展的生产基地布局、结构调整、污染防治、污染土壤修复、农业清洁生产规划等,加强污染土地整治与修复的资金投入。同时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胶东半岛、京津塘和东北等地区进行规模化和标准化农产品生产示范基地建设,逐步在全国建成一批安全、优质(营养、保健)、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力和出口创汇能力。此外,应加强环保法规建设,健全管理体制和机制,制定更严格的环境标准。在保证国家现行环境法规的基础上,制定区域性新法规。在控制农业和农村面源污染的工作中,重点应该包括制定合理的土壤质量保护条例、湖泊和近海养殖规划,实施规模化畜禽养殖和生态养殖,建设农村集中居住社区和污水废物集中处理,合理使用有机肥,推广使用绿色农药,推广精准施肥技术,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农药等。重视土壤、水体和大气持久性有毒物质及其长期危害效应的监测。5.加强土壤与环境质量的宣传与科普工作,进一步提高全民生态环保意识农田土壤环境质量的不断恶化,必将严重影响到我国农田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食物链安全、人体健康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必将影响到我国农业在世界上的地位和命运。因此,土壤环境质量的健康和安全是我国农产品质量安全及人民健康安全的重要基础,也是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要大力开展土壤与环境质量的宣传与科普工作,让全社会都知道只有“净土”才有“洁食”,只有“洁食”才能“健康”,只有“健康”才能“稳定”,只有“稳定”才能保证全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可见,“净土、洁食”与“蓝天、碧水”是同等重要的国家生态与环境安全发展的长远战略。因此,我们建议国家要像治理沙尘暴,治理长江、黄河与水土保持一样,刻不容缓地对待和解决我国当前面临的土壤与环境污染问题。希望全社会共同努力,使我们的天空更蓝,水更清,土壤更洁净,食物更安全。

泰山研究论文

这个只能自己大脑出行才能想出来。这个一定要认真仔细去思考。你一定可以完成的。

泰山,东望黄海,西襟黄河,前瞻孔孟故里,背依泉城济南,以拔地能天之势峙于中国东方,以五岳独尊的盛名称誉古今,可视为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华夏历史文化的缩影,1982年,被国务院列为第一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87年,被联合国教科组织列为世界遗产,是融自然与文化遗产为一体的世界名山。 泰山人文历史悠久,文化遗产丰厚。根据近现代考古发掘证明,泰山周围自远古时是繁衍的中心地带之一。沂源奥陶纪石灰岩洞穴遗址内,有旧石器晚期的少女臼齿其特征较北京猿人进步,故称“智人牙齿”。泰山南麓大汶口遗址和北麓的龙山城子崖遗址均属新石器时期的文化遗存。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为研究母 系氏族社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原始社会解体和阶级和产生、国家的兴起、文字的起源提供了翔实的资料,百五千年前的大汶口文化时期相当于炎黄时期,四千年前的龙山文化时期则相当于尧舜禹时期。我国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中,有伏羲、黄帝、舜、颛顼等4人出生于泰山周围,7个建都于泰山周围,所以王国维说:“自上古以来,帝王之都皆在东方。大之虚在陈(今河南淮阳),大庭氏之库在鲁,黄帝邑于涿鹿之阿,少与颛顼之虚皆在鲁卫,帝喾居亳(今河南偃师)。”自伏羲至炎帝、黄帝、颛顼等华族均发祥于泰山。黄帝生于曲阜燕北的寿丘,活动于泰山周围,《韩非子•十过篇》载,黄帝曾令鬼神于泰山之上。《黄帝玄女战法》说,黄帝曾于泰山之上接受女兵法;黄帝战胜蚩尤后曾为“泰山之稽”。 近几年对城子崖遗址的继续发掘与研究,验证了部分远古传说中的人物和事件的真实性。龙山文化时期的城址和夏商周上古三代城址的发掘,证实了《吴越春秋》所载尧舜时期的”鲧筑城以卫君,造廓以守民,此城廓之始也”是比较可靠的。东夷人高大无比善射弓、后异射日、蚩尤首先将铜兵器用于战争、少昊之子把弓用于战争传说,均在大汶口文化及龙山文化遗址中得到了证实。因此,泰山大汶口文化和龙山文化是三皇五帝活动的结果。 夏商周时期,禹的祖先是黄帝和颛顼,泰山东侧的蒙山,又名东泰山,是夏族的发祥地,一直被三代祭祀。商代的“相土之东都”建在泰山脚下。周天子封长子伯禽于泰山之阳建立了鲁国,封贵戚姜太公到泰山之阴建立了齐国。春秋战国时,齐桓公在泰山会盟诸侯,一匡天下;沿泰山分水岭建千里长城以为防线。 泰山,由于地处祖国东方,东方是太阳出升的地方,按五行属木,四时属春,五常为仁,八卦为震,星宿为苍龙,所以泰山被古人视为紫气之源,吉祥之地,神灵之宅,万物发育之所,成为天的象征,神的化身。于是凡是所谓“受命于天”的帝王,为答谢天帝“授命”之恩,便要到接近天庭的泰山之巅积土筑坛,增泰山之高以祭天,表示功归于天:而后再到泰山前接近地祗的梁父、社首、蒿里、云云等小丘设坛祭地,表示厚上加厚,福广恩厚以热能地,这就是历代帝王狂热追求的泰山封禅大典。一代帝王如能登封泰山,即被子视为国家鼎盛、天下太平的标志,皇帝本人俨然也成了“奉天承运”的“真龙天子”了。司马迁在《史记•封禅书》中引《管子•封禅篇》:“古者封泰山禅梁父者七十二家。”东汉王充在《论衡•书虚篇》中记述:“百王太平,升封泰山。泰山之上,封(夯土台基)可见者七十有二,纷纶漂灭者不可胜数。”古籍载,黄帝狩泰山时,大象驾辕,六龙拉四,尤在前开路,虎狼在后护卫,群鬼列侍保驾,从神簇拥陪行,风伯扫除,雨师洒道,蟒蛇伏地凤凰覆其上。《封禅书》又开车,无怀氏、伏羲、神农、炎帝、颛顼、帝喾、尧、舜封泰山禅云云,禹封泰山会稽(即今蒙山),汤封泰山禅云云,周成王封社首。大汶口文化遗址中,发掘出了中国最早的图象文字,唐兰先生释为“炅”,上为日,中为火,下部是山。就明五千年前的先民们就在泰山烧柴祭日,后来发展为封禅大典,成为大统一、大融洽合、大团结的象征。 关于封禅活动真正有据可查的始于《史记》,它较全面而翔实地记载了秦汉封禅。秦始皇、秦二世、汉光武帝、汉章帝、汉安帝、隋文帝、唐高宗、唐玄宗、宋真宗、清康熙、清乾隆等接踵登封告祭,刻石纪功。其中汉武帝8次东巡登封,乾隆帝11次朝拜泰山。历代帝王借助泰山的神威巩固其统治,而泰山又因封禅告祭被抬到与天帝相齐的神圣高度。所以郭沫若在《读随园诗话札记》中说:“所谓东方主生,帝出乎震,于是泰山便威灵赫赫了。自秦汉以来,历代帝王封禅,也就是向泰山朝拜。比帝王还要高一等,因而也不敢藐视泰山了。”他们为宏扬“君权神授”,便大兴土木,刻石纪功,留下了大量的遗址、遗迹、遗物。 泰山宗教源远流长,土生土长的泰山神祗与全国性的道教和世界性的佛教共荣共存,三者之间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共同发展,进一步充实了大统一、大融合、大团结的泰山精神。 佛教于公元4世纪中期传入泰山。公元351年高僧朗公首先 到泰山岱阴创建了朗公寺和灵岩寺。魏晋南北朝时期,泰山较大的寺院有谷山玉皇寺、神 宝寺、普照寺等。著名的泰山经石峪是北齐人所刻的佛教经典《金刚经》。唐宋时,灵岩寺极 为鼎盛,唐宰相李吉甫反把泰山灵岩寺称为天下"四绝"之一。泰山道教早在战国时就有方 士隐居岱阴岩洞;秦汉后词庙林立,保留至今的有王母池(群王庵)、老君堂、斗母宫(龙泉观)、碧霞祠、后石坞庙、元始天尊庙等。其中以王母池为最早,创建于公元220年以前;以碧霞祠影响最大。泰山是王母娘娘神话传说的发祥地。早在魏晋时期就建有王母池道观。王母池位于泰山南麓环山路东首,古称“群玉庵”,又名“瑶池”。三国魏曹植有“东过王母庐”的诗句,唐李白有“朝饮王母池”的吟咏 。 2 泰山的人文美学底蕴 对泰山的审美,历史上曾经历过“自然崇拜”,“比德”和“畅神”三个阶段,随着时代的发展,审美和科学的结合是必然的。北京大学哲学系杨辛教授曾多次考察泰山,著有《泰山美学考察》,开创了泰山现代美学的研究,对泰山美学考察、总结构成泰山主要自然特征”雄伟“的诸因素和历史文化对泰山自然的整体艺术构思及多方成的渗透影响,使美的感受不断推向高峰。在风景欣赏中结合智势。杨辛的泰山诗:“高而可登,雄而可亲。松石为骨,清泉为心。呼吸宇宙,吐呐风云。海天为怀,华夏之魂。”是对泰山美学的高度概括。 泰山历经几千年的开发建设,形成了中国山岳风景的典型代表:即以富有美感的自然景观为基础。渗透着区域综合性的人文景观。根据中国传统的山水观,把富有美学价值和科学价值的自然景观同悠久的历史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了内容丰富的自然与人文浑然一体的泰山风景美的特点。 泰山风景名胜区是以泰山主峰为中心,呈放射形分布。泰山的美学从事主要体现在自然景观美、人文景观美和自然与人文融合而成的山体高大及表形的的雄伟。其自然因素首先是主峰崛起于华北大平原东侧,凌驾于齐鲁丘陵之上,平原和丘陵产生了强烈的对比,具有通天拔地之势。尤其是南坡,景观更为雄壮:山东省势陡峻,主峰突兀,山峦层层叠起,群峰拱岱,形成“一鉴众山小”的高旷气势。其次,泰山山脉绵亘200多公里,基础宽大,形体集中,使人产生安稳感和厚重感,所谓“稳如泰山”、“重如泰山”就是上述自然特征在人们心理上的反应。 泰山的人文景观美,是反映一切与自然景观相协调、相融合的人为因素。人文景观主要包犄建筑物、构筑物、石刻及道路等,其创作是根据地形特点和封禅、游览、观赏、宗教告示活动的需要而设计的;其布局重点是从祭地的社首山(即今蒿里山东侧,建国后因凿石而毁)至告天的玉皇顶,约在10公里的登山盘道两侧,把整个泰山作为完整的自然空问,进行了整体构思。在这条景观带上大体分为三重空间:一是以泰安城为中心的人间闹市;二是以城西南过奈河桥至蒿里山为阴曹地府;三是以城北岱宗坊为起点,沿长达5800多级的天梯盘道直至岱顶天庭仙界。 泰山与泰安城是山城一体,泰安城是因帝王封禅和黎民百姓朝山进香及游览观光发展而成。岱庙是泰安城中轴线上的主体建筑,轴线从城区南门开始,经通天街延伸到岱宗坊,然后与天梯相接,使山与城不仅在功能上,而且在建筑空间的序列上形成一体,从空间序列看,是按登封活动的程序资助第展开,贯穿着一促由人境到仙界的过渡阶段;痤地形上看,是由缓坡、斜坡直至陡坡,人们由低到高。步步登上天庭;从建筑规模上看,是由严整到自由,因自然环境的不同而异; 从意境上看,是由人间帝王宫殿上达苍穹,渐入佳境;再通过三里一旗杆、五里一牌坊的漫长盘道为连接,形成了一条极为壮观的封禅祭礼序列景观。 泰山古建筑最突出的特点是充分利用地理环境,巧妙地借用自然地势,以人工之力加强和美化自然环境。其一,在位置的选择上,充分利用泰山南坡断层陡峭之势,造成登天梯的意境;游人沿中溪而上,人在谷中而行,属于封闭型自然景观,渐至岱顶才豁然开朗;对祭天活动来说,前奏长,对比强烈,造成步步登高、引人入胜和扣人心弦的心理状态。其二,在建筑单体或群体位置的选择与建筑结构的设计上,既有跨道而建的门户建筑,又有登山转折处的导向性建筑;即有临溪而建的赏罚分明景建筑。也有半山悬挂的宗教建筑;同时,还有耸立于岱麓和岱顶的金碧辉煌的祭祀建筑群。其三,从建筑结构、材料、装饰及以庭院为单元的群体组合上,都能适应地形环境多变的要求,充分体现因景而设、因境而建的特点。另外,有一些寺庙和书院,建于深山密林之中或青峦秀水之间。这些建筑因功能不同,对环境的选择也不同,不同的环境对建筑造型的要求也不不一样,这就需要在二者之间以耱默契。如岱顶南天门的位置选择和建筑形象的创作上,则是人工借自然之势,自然又凭人工之力的杰作。泰山西北麓的娄敬洞山,是人工借助岩洞洞口的险要之势,筑室为老君堂、三清殿、仙姑庙等,使寺庙悬挂于半山云雾之中,主自然岩洞有了生机。 泰山古建筑的造型艺术,不仅在建筑与绘画、雕刻、山石、林木浑为一体,而且还为我们留下了顺应大自然的建筑典范,以其特有的艺术形象去协调和加强自然美,去表现和深化自然环境。 泰山碑刻是中国书法艺术的宝库,也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教育珍品,是天然的书法展览。它们都是因事而立,因地而书,因景而刻,因石而制,赙景交融,点缀风眩。其文字,既有洋洋数千言的长篇巨制,也有一字之惊;既有帝王御言,也有黔黎之说。其形式,既有龟趺螭首、精雕细磨之作,也有粗犷片石之刻。其书法艺术,既有真草隶篆,也有四体揉融;既有如斗大字,也有蝇头小楷;既有古拙若痴者,也有龙飞凤舞者;既有大家手笔,也有石工之书。真乃瑰丽多姿,琳琅满目,把泰山妆扮得更加庄严典雅。 3 结束语: 泰山这座世界自然与文化遗产以其雄伟瑰丽屹立于东方之巅。通过泰山,我们可以了解古老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色,深刻地认识那是几千年来中华民族伟大的象征。泰山的意义绝不仅仅局限在现代社会的旅游价值,泰山之所以独特,更在于她是中华文化兴衰更替的见证者。弘扬中华民族文化,让全世界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是我们当今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一种虔诚。泰山遗产即是中华民族的,也是全人类的宝贵财富。

我只想提一下,引进资金,带入新模式,商业化运作,增加新景点,新特色,新玩法。首先引进社会资金资本,开发一些新项目景点。比如看日出,看云海,高山度假酒店,会议大楼,山顶温泉,高档会所等。有人会说保护环境,不能过度开发。这么开发自然是更好的保护环境。你想想,越穷的时候越会破坏环境,人穷就会向自然索取的多,而资金充足不愁吃穿的人谁会破坏环境?都是在回馈,没有过度开发,只有适度开发才会更好的保护环境。其次带入的新模式就是发展 登山旅游 山顶应多设置一下平台合适年轻人,野营爱好者露营,增加景区保安力度。防止引发景区火灾等。这些对已引入资本充足的泰山景区九牛一毛。让人爬泰山还能随时选择休息,可以随时驻足睡到第二天,而不是爬一次好几天走不了路。增加半山商店,旅店可以旅游还能度假,让老泰山换新颜。再次就是新景点老景点可以错落分部 互相补充,有缆车和公路连接甚至是空铁。让人玩法多样。让更多人留在泰山,留在泰安。让泰安更美 更好 更厚重 更发达 ! 最后希望祖国,国泰民安!!!

随便写吧,别着急!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