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首页 学术发表知识库 问题

英文论文研究方法部分的时态

发布时间:

英文论文研究方法部分的时态

论文摘要的时态。

问题:写科研论文时应该用过去时还是现在时? • Abstract: 描述一个现象或事实时——现在时;复述别人的结论——现在时;描述本研究的结果——过去时;描述本研究的结论——现在时 • Introduction: 描述一个现象或事实时——现在时;描述别人的工作——过去时;复述别人的结论——现在时 • Materials and methods: 过去时 • Results: 描述实验过程——过去时;描述实验现象——过去时 • Discussion: 描述本研究的结果——过去时;其余同Introduction • Conclusion: 描述本研究的结论——现在时 • 一般说来,一个段落中时态一般保持一致,不宜混用。

文章的结论和总结部分是研究人员对结果的简要解释,将研究成果与引言中所述的假设或研究问题直接联系起来。通常,结论和总结的撰写用过去时态和现在时态这两种。

过去时态的使用

过去时可以用来表示研究的目的,简要地描述研究方法,强调研究结果并加以解释,它也可以用来描述研究的局限性。

下面是一些例子,展示了在描述结论时过去时的用法。

现在时的用法

现在时态可以用来报告真实的发现,此外它还可以用来表达研究所支持的结论和含义。

下面是一些例子,展示了现在时在描述结论时的用法。

通常建议使用动词形式来表示可能的影响,如“is possible”、“is likely”、“appears”、“seems”和“might”。这些动词都使用现在时态,描述研究产生的结果。

一些常见的现在时结构包括“应注意(it should be noted)”、“建议(is recommended)”或“希望(it is hoped)”。

将来时的用法

在某些情况下,作者可能希望讨论这项工作的前景或后续实验,这时应该使用将来时态。比如以下例子:

总而言之,作者需要根据结论部分需要传达的信息使用恰当的时态。

部分的一篇研究论文的方法部分

论文文献研究方法部分怎么写

论文文献研究方法部分怎么写,毕业论文对大学生是很重要的一项内容,如果毕业论文不通过就可能毕不了业了,论文的研究方法是很重要的,下面我和大家分享论文文献研究方法部分怎么写,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调查法

调查法是最为常用的方法之一,是指有目的、计划的搜集与论文主题有关的现实状况以及历史状况的资料,并对搜集过来的资料进行分析、比较与归纳。调查法会用到问卷调查法,分发给有关人员,然后加以回收整理出对论文有用的信息。

2、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研究者用自己的感官或者其他的辅助工具,直接观察被研究的对象,可以让人们的观察的过程中,可以拥有新的发现,还可以更好的启发人们的思维。

3、文献研究法

以一定的目标,来调查文献,从而获得关于论文的更加全面、正确地了解。文献研究法有助于形成对研究对象的一般印象,可以对相关资料进行分析与比较,从而获得事物的全貌。

论文研究方法最为典型的有调查法、观察法以及文献研究法,都是值得大家采用的方法。

论文写作中的研究方法与研究步骤

一、研究的循环思维方式

二、研究的路径

三、研究的分析方法

四、研究过程的设计与步骤

五、对传统研究思维模式的再思考

在我们指导研究生写论文的过程中,甚至于我们自己从事课题研究时,不禁让我们思考一系列有关研究的基本问题。例如,我们为什么要写论文?我们为什么要做研究?在我们探讨论文写作的过程中,我们是为了完成论文本身的写作,还是完成一个研究过程?写论文与做研究之间有什么联系与区别?如果论文写作应该反映一个研究过程,那么研究过程应该是什么样的?我们用什么样的方法进行研究?我们发现这些问题的解决,对指导研究生的论文写作有非常大的帮助。因此,本文就以我个人在从事教学课题研究和指导研究生完成论文中总结的一些有关研究方法与研究步骤的问题与大家交流共享。欢迎大家参与讨论。

世界上无论哪个领域都存在许多未知的事物,也存在着许多未知的规律。我们研究者的主要任务就是要不断地从大量的事实中总结规律,将之上升到可以指导实践的理论。然而理论也并不是绝对的真理,它也要在实践中不断地被修正,因此,就会有人对理论的前提和内容进行质疑,并提出新的猜想和新的思维。新的猜想和新的思维又要在实践中进行验证,从而发展和完善理论体系。我们探求未知事物及其规律就需要有研究的过程。这个过程,我们称之为研究的循环思维方式(Research Cycle)。用概念模型来表述就是[1]:

Facts —Theory—Speculation

事实——理论——猜想

上述从“事实”到“理论”,再进行“猜想”就构成了一般研究的思路。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员既要侧重从事实到理论的研究过程,也同时在研究中要有质疑和猜想的勇气。而这一思路并不是一个终极过程,而是循环往复的过程。当猜想和质疑得到了事实的证明后,理论就会得到进一步的修正。

上述研究的循环思维方式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理论与实践关系中理论来源于实践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严密的逻辑思维过程(Thought Process)。通常被认为符合科学规律,而且是合理有效的逻辑思维方法为演绎法(Deduction)和归纳法(Induction)。这两种逻辑思维方式应该贯穿研究过程的始终。

另外,从知识管理角度看研究的过程,在某种意义上,研究的过程也可以被理解为,将实践中的带有经验性的隐性知识转化为可以让更多的人共享的系统规律性的显性知识。而显性知识的共享才能对具体的实践产生普遍的影响。研究者除了承担研究的过程和得出研究的结论之外,还要将这一研究的过程和结论用恰当的方式表述出来,让大家去分享。不能进行传播和与人分享的任何研究成果,对社会进步都是没有意义的。

我们认为,研究人员(包括研究生)撰写论文就是要反映上述研究过程,不断探索和总结未知事物及其规律,对实践产生影响。我们强调,论文的写作不是想法(idea)的说明,也不仅是过程的表述。论文的写作要遵循一定的研究方法和步骤,在一定的假设和前提下,去推理和/或验证某事物的一般规律。因此,对研究方法的掌握是写好论文的前提条件。

研究的路径(Approaches)是我们对某事物的规律进行研究的出发点或者角度。研究通常有两个路径(Approaches):实证研究和规范研究。

实证研究(Empirical Study)一般使用标准的度量方法,或者通过观察对现象进行描述,主要用来总结是什么情况(what is the case)。通常研究者用这种研究路径去提出理论假设,并验证理论。规范研究(Normative Study):是解决应该是什么(what should be)的问题。研究者通常是建立概念模型(Conceptual Model)和/或定量模型(Quantitative Model)来推论事物的发展规律。研究者也会用这种路径去建立理论规范。

我们认为,上述两种研究的路径不是彼此可以替代的关系。二者之间存在着彼此依存和相辅相成的关系。对于反映事物发展规律的理论而言,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二者缺一不可,前者为理论的创建提供支持和依据;后者为理论的创建提供了可以遵循的研究框架和研究思路。

针对上述两个路径,研究过程中都存在着分析(Analytical)过程,也就是解释为什么是这样的情况(Explaining why the case is as it is),而分析过程就需要具体的研究分析方法来支持。

[2]。然而,更多的学者倾向认为,定量与定性的方法问题更多的是从分析技术上来区别的[3]。因为,任何的研究过程都要涉及数据的收集,而数据有可能是定性的,也有可能是定量的。我们不能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对立起来。在社会科学和商务的研究过程中既需要定量的研究分析方法,也需要定性的研究分析方法。针对不同的研究问题,以及研究过程的不同阶段,不同的分析方法各有优势。两者之间不存在孰优孰劣的问题。对于如何发挥各自优势,国外的一些学者也在探索将两者之间的有机结合[4]。

因此,定性分析方法是对用文字所表述的内容,或者其他非数量形式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的方法。而定量分析方法则是对用数量所描述的内容,或者其他可以转化为数量形式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的方法。一项研究中,往往要同时涉及到这两种分析方法[5]。定性分析是用来定义表述事物的基本特征或本质特点(the what),而定量分析是用来衡量程度或多少(the how much)。定性分析往往从定义、类推、模型或者比喻等角度来概括事物的特点;定量分析则假定概念的成立,并对其进行数值上衡量[6]。

定量分析的主要工具是统计方法,用以揭示所研究的问题的数量关系。基本描述性的统计方法包括:频数分布、百分比、方差分析、离散情况等。探索变量之间关系的方法包括交叉分析、相关度分析、多变量之间的多因素分析,以及统计检验等。定量研究之所以被研究者所强调,是因为定量分析的过程和定量结果具有某种程度的系统性(Systematic)和可控性(Controlled),不受研究者主观因素所影响。定量分析被认为是实证研究的主要方法。其优势是对理论进行验证(Theory Testing),而不是创建理论(Theory Generation)。当然,相对自然科学的研究,社会科学和商务研究由于人的因素存在,其各种变量的可控性被遭到质疑,因此,定量分析被认为是准试验法(Quasi-experimental approach)

定性研究有其吸引人的一面。因为文字作为最常见的定性研究数据是人类特有的,文字的.描述被认为具有“丰富”、“全面”和“真实”的特点。定性数据的收集也最直接的。因此,定性分析与人有最大的亲和力。恰恰也就是这一点,定性分析也具有了很大的主观性。如果用系统性和可控性来衡量研究过程的科学性。定性分析方法比定量分析方法更被遭到质疑[7]。然而,定性数据被认为在辅助和说明定量数据方面具有重要价值[8]。实际上,定性分析方法往往贯穿在研究过程的始终,包括在数据的收集之前,有关研究问题的形成、理论的假设形成,以及描述性分析框架的建立等都需要定性的分析过程,即对数据进行解释和描述等。如果遵循系统性和可控性的原则,那么定性分析方法在数据的收集过程中也有一些可利用的辅助工具,例如,摘要法、卡片法、聚类编码法等。在研究结论的做出和结论的描述方面,像矩阵图、概念模型图表、流程图、组织结构图、网络关系图等都是非常流行的定性分析工具。另外,从定性的数据中也可以通过简单的计算、规类等统计手段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方法结合起来。

这里要指出的是,科学研究不能用想法(idea)本身来代替。科学研究需要有一个过程,而这个过程是用一定的方法来证明有价值的想法,并使之上升为理论;或者通过一定的方法来证明、创建或改进理论,从而对实践和决策产生影响。研究过程的科学性决定了研究成果是否会对实践和决策产生积极的影响效果[9]。

第五步、进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数据的处理主要是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并将原始的数据进行分类,以便转化成可以进行进一步分析的形式。数据处理主要包括数据编辑、数据编码和数据录入三个步骤。数据编辑(Data Editing)就是要识别出数据的错误和遗漏,尽可能改正过来,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一致性、完整性,便于进一步的编码和录入。数据编码(Data Coding)就是对所收集的第一手数据(例如对问卷开放式问题的回答)进行有限的分类,并赋予一个数字或其他符号。数据编码的主要目的是将许多的不同回答减少到对以后分析有意义的有限的分类。数据录入(Data Entry)是将所收集的第一手或者第二手数据录入到可以对数据进行观察和处理的计算机中,录入的设备包括计算机键盘、光电扫描仪、条形码识别器等。研究者可以用统计分析软件,例如SPSS等对所形成的数据库进行数据分析。对于少量的数据,也可以使用工作表(Spreadsheet)来录入和处理。

数据的分析就是运用上述所提到的定性或定量的分析方法来对数据进行分析。研究者要根据回答不同性质的问题,采取不同的统计方法和验证方法。对于有些研究,仅需要描述性的统计方法,对于另一些研究可能就需要对假设进行验证。在统计学中,假设的验证需要推论的统计方法(Inferential Statistics)。对于社会科学和商务的研究,一些研究是针对所获取的样本进行统计差异(Statistical Significance)的验证,最终得出结论是拒绝(Reject)还是不拒绝(Fail to Reject)所设定的假设条件。另一些研究则是进行关联度分析(Measures of Association),通常涉及相关分析(Correlation)和回归分析(Regression)。相关分析是通过计算来测度变量之间的关系程度;而回归分析则是为预测某一因变量的数值而创建一个数学公式。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我们研究和分析的`问题越来越复杂,计算机和统计软件的发展使得多变量统计工具应用越来越广泛。如果多变量之间是从属关系,我们就需要从属关系的分析技巧(Dependency Techniques),如多元回归分析(Multiple Regression)、判别分析(Discriminant Analysis)、方差的多元分析(MANOVA,Multivariate Analysis of Variance)、典型相关分析(Canonical Analysis)、线性结构关系分析(LISREL,Linear Structural Relationships)、结合分析(Conjoint Analysis)等。如果多变量之间是相互依赖关系,我们就需要相互依赖关系的分析技巧(Interdependency Techniques),如因子分析(Factor Analysis)、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多维尺度分析(Multidimensional Scaling)等。如果收集的数据有明显的时间顺序,我们不考虑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而是重点考察变量在时间方面的发展变化规律,我们就需要时间序列分析(Time Series Analysis)。目前流行的统计软件,如SPSS对上述各种分析方法都提供非常好的支持。

第六步、得出结论,并完成论文

论文的撰写要结构合理、文字表达清楚确定,容易让人理解。形式上要尽量采取可视化的效果,例如多用图表来表现研究过程和研究结果。具体论文的撰写要考虑包含如下内容:摘要、研究介绍(包括背景、研究的问题、研究的目的)、研究的方法和步骤(样本选择、研究设计、数据收集、数据分析、研究的局限性)、研究的发现、结论(简要结论、建议、启示意义)、附录、参考文献。

针对社会科学和商务领域的问题研究,我们传统上所遵循的研究思维模式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我们承认这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过程。遵循这种思维方式可以帮助决策者快速找到问题,并解决问题。然而,用这一思维模式来指导研究的过程,容易使我们混淆研究者与决策者的地位,找不准研究者的定位。首先,这一研究思路和模式将问题的解决和问题的研究混在一起了。其次,没有突出,或者说掩盖了对研究方法的探讨和遵循。这种传统的思维方式是结果导向的思维方式。它忽略了问题的识别过程和研究方法的遵循过程。而从科学研究的角度看,问题的识别过程和研究方法的遵循过程是一项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两个前提。问题的识别过程可以保证所研究的问题有很强的针对性,与理论和实践紧密联系,防止出现只做表面文章的情况,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研究方法的遵循过程可以保证研究结果的可靠性,使研究结果有说服力。当然,在此,我们并不是说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一传统模式是错误的,也不否认研究的目的是指导实践。然而,我们觉得,这一传统研究思维模式太笼统,太注重结果导向,不足以说明科学的研究的一般方法和研究步骤。

在社会科学和商务研究中,运用这一传统的研究思路和模式来指导学生撰写论文,容易出现两个不良的倾向。一是使我们过于重视论文本身的写作过程,而忽略了论文写作背后的研究过程和研究方法。也就是只强调结果,不重视过程。在此情况下,论文的写作多半是进行资料的拼凑和整合。当然我们并不能低估资料的拼凑和整合的价值。可是,如果一味将论文的写作定位在这样的过程,显然有就事论事的嫌疑,无助于问题的澄清和问题的解决,也有悖于知识创造的初衷。特别是,既没有识别问题的过程,也没有形成研究问题和研究假设,甚至没有用任何可以遵循的研究分析方法,就泛泛对一个问题进行一般描述,进而提出感觉上的解决方案。这种研究结果是很难被接受的。第二个不良的倾向是上述传统的研究思路和模式使我们辨别不清我们是在做研究,还是在做决策。研究通常是在限定的一个范围内,在一定的假设前提下进行证明或推理,从而得出一定的结论。我们希望这个结论对决策者能产生影响。然而,决策者毕竟与研究者所处的地位是不一样的,考虑的问题与研究者或许一致,或许会很不一致。有价值的研究是要给处在不同地位的决策者(或者实践者)给予启示,并促其做出多赢的选择。因此,传统的研究思维模式缺乏研究的质量判定标准,缺乏系统性和可控性,也不具备可操作性,容易让研究者急功近利,盲目追求片面的终极的解决方案。

在指导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研究生的实践中,我们曾试图改变以往的传统思维模式,尝试让我们的研究生将论文的写作与研究过程结合起来,特别注重研究的过程和研究方法,并且要求在论文的写作中反映这些研究的方法与步骤。例如,2002届研究生万莲莲所写的《电子采购系统实施中的管理因素-摩托罗拉公司电子采购系统实施案例研究》硕士论文就是在这方面所做的最初探索。此论文的结构就分为综述、指导理论、方法论、数据分析,以及研究结论和启示等五个主要部分,运用了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等定性和定量的各种具体方法。其研究结论具有非常强的说服力,因为研究者并不限于第二手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加工,而是借鉴前人的理论研究框架,运用问卷定量调查等手段,遵循案例研究的方法,对第一手资料进行收集、处理和分析之后得出的结论,对实践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相同的研究方法,我们又应用在其他研究生的论文写作过程中,例如2002届龚托所写的《对影响保险企业信息技术实施的主要因素的研究》、2003届王惟所写的《对中国铜套期保值现状的研究》,以及2003届马鸣锦所写的《中国银行业知识管理程度与网络银行发展程度的关系研究》等。通过论文写作,这些研究生的确掌握了一般研究的方法和研究的步骤。以上的研究结论对教学和实践直接有借鉴的意义。在教学和咨询过程中,其方法和结论都得到了肯定。据多方反馈,效果还是非常好的。

【注释】:

[1]这是笔者在美国芝加哥自然博物馆看恐龙展览时了解的美国科学家的基本研究思路而得到的启示。

[2] Robson, Colin (1993), Real World Research: A Resource for Social Scientists and Practitioner-Researcher. Blackwell Publishers, P303。

[3] Bryman, A. (1988), Quality and Quantity in Social Research. London: Unwin Hyman.我们发现许多文献资料将定量与定性分析方法称为定量与定性技术(techniques)

[4] Cook, T.D. and Reichardt, C.S. (1979)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Methods in Evaluation Research. Newbury Park and London: Sage. Ragin, C. C. (1987) The Comparative Method: moving beyond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strategies. Berkeley, Cal.: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5]Robson, Colin (1993), Real World Research: A Resource for Social Scientists and Practitioner-Researcher. Blackwell Publishers, P307。

[6] John Van Maanen, James M. Dabbs, Jr., and Robert R. Faulkner, Varieties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Beverly Hills: Calif.: Sage Publications, 1982), P32

[7] 这是因为社会科学和商务研究中包括了人的因素,而人本身作为分析者具有自身的缺陷。例如:数据的有限性、先入为主的印象、信息的可获得性、推论的倾向性、思维的连续性、数据来源可靠性、信息的不完善性、对信息价值判断误差、对比的倾向性、过度自信、并发事件与相关度的判断,以及统计数据的不一致性等。上述缺陷的总结与分析来源于Sadler, D. R. (1981) Intuitive Data Processing as a Potential Source of Bias in Educational Evaluation. Educational Evaluation and Policy Analysis, 3, P25-31。

[8] Robson, Colin (1993), Real World Research: A Resource for Social Scientists and Practitioner-Researcher. Blackwell Publishers, P371。

[9] Ronald R. Cooper, C. William Emory (1995, 5th ed) Business Research Methods, IRWIN, P352

研究性论文是指针对某一个(些)问题、现象进行深入分析、讨论并得到有意义结论的文章。以下是我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研究性论文写作的基本方法。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研究性论文写作基本方法如下:

1、论文的基本要求

⑴论文应有科学性、创造性、实用性,关键是真实性。提出新观点、发现新规律、找出新方法。

⑵论文应有明确的目的,以研究的客观实验或观察的材料或数据为依据,以这些实际材料进行准确的科学总结,得出正确结果。结果给予实事求是的评价,上升为理论,即论文的结论,达到研究的预期目的,论文才能结束。

⑶论文应有文学性:论文应通顺易懂;内容简明、准确;阐述问题层次分明、重点突出;用词要规范标准;图表应清楚正确。总之论文的撰写是一个把研究的结果与目的溶在一起的思维过程,作者应具有一定的文学水平、表达能力、写作技巧,才能写出一篇较好的论文。

2、论文的格式

(一)前置部分

(1)、题目 (2)、作者 (3)、关键词 (4)、摘要 (5)、前言

(二)正文部分

(6)、材料与方法 (7)、结果 (8)、讨论 (9)、结论 (10)、致谢 (11)、参考文摘

(三)外文部分

(12)、题目 (13)、作者 (14)、Key words(关键词) (15)、Abstract(摘要)

上述为常见的格式,但各种杂志目的要求不同,而格式的前后次序、作者简介、文字多少、文献限量等也各有不同。投稿前应先看看该杂志征稿启事,并参考该杂志发表的论文,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此外,还可根据论文的内容,灵活地拟定。只要把观点说清楚,材料组织恰当,有利于论文所要回答的问题即可,如病例报告、病例分析在写观察的总结性结果时,可按下述格式撰写论文。

(1)、题目 (2)、作者 (3)、前言 (4)、材料(对象)与方法(包括诊断依据、治疗方法) (5)、结果 (6)、讨论 (7)、参考文献

外文等看看所投的杂志要求与否来决定。

研究性论文写作 基本原则

★架构要清晰,表述要清楚,逻辑要合理,证据要客观,态度要严谨,尊重他人的贡献.

★设置研究标准,学术八股文,很明确的表达问题,研究方法要设置良好并很好的实施,数据假设要合理、有用, 促进知识.

★建议要精确、易懂、有说服力、语气恰当.

研究性论文的写作要求:

(一)题名(Title,Topic)

题名又称题目或标题。题名是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的逻辑组合。

论文题目是一篇论文给出的涉及论文范围与水平的第一个重要信息,也是必须考虑到有助于选定关键词不达意和编制题录、索引等二次文献可以提供检索的特定实用信息。 论文题目十分重要,必须用心斟酌选定。有人描述其重要性,用了下面的一句话:“论文题目是文章的一半”。 对论文题目的要求是:准确得体:简短精炼:外延和内涵恰如其分:醒目。

(二)作者姓名和单位(Author and department)

这一项属于论文署名问题。署名一是为了表明文责自负,二是记录作用的劳动成果,三是便于读者与作者的联系及文献检索(作者索引)。大致分为二种情形,即:单个作者论文和多作者论文。后者按署名顺序列为第一作者、第二作者……。重要的是坚持实事求是的态度,对研究工作与论文撰写实际贡献最大的列为第一作者,贡献次之的,列为第二作者,余类推。注明作者所在单位同样是为了便于读者与作者的联系。

(三)摘要(Abstract)

论文一般应有摘要,有些为了国际交流,还有外文(多用英文)摘要。它是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其他用是不阅读论文全文即能获得必要的信息。 摘要应包含以下内容:

①从事这一研究的目的和重要性;

②研究的主要内容,指明完成了哪些工作;

③获得的基本结论和研究成果,突出论文的新见解;

④结论或结果的意义。

(四)关键词(Key words)

关键词属于主题词中的一类。主题词除关键词外,还包含有单元词、标题词的叙词。

主题词是用来描述文献资料主题和给出检索文献资料的一种新型的情报检索语言词汇,正是由于它的出现和发展,才使得情报检索计算机化(计算机检索)成为可能。 主题词是指以概念的特性关系来区分事物,用自然语言来表达,并且具有组配功能,用以准确显示词与词之间的语义概念关系的动态性的词或词组。

英文论文研究设计部分用什么时态

英文论文写作中,什么情况下用什么时态,时态和时态之间有什么区别呢?着实是困扰着一大批同学们。 首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知道英语中一共有多少种时态吗? 莫慌!其实真正用的多的就三种而已: 1.一般现在时:描述事实、规律、概况现象等; 2.一般过去时:叙述方法和过去发生的事; 3.现在完成时:描述过去发生的事情对现在的影响。 那么现在就让我来举例说明这三种时态的常见用法吧~ 1.描述已知的知识点,形成论文话题,确立研究范围。(也就是铺开背景, 多用于引言部分) Eg:Cellular senescence is the dynamic process of durable cell-cycle arrest 翻译:细胞衰老是细胞周期持久停止的动态过程。 2.提出研究目标/总结研究成果(告诉读者我要干啥/我干了啥) Eg:Sarcopenia is highly prevalent in older nursing home residents. 翻译:肌少症在养老院的老年人中非常普遍。 3.描述权威,得到公认的前人研究成果,通常需要加上参考文献作为引用的源头,多用于导言和讨论(告诉读者,该领域前辈们干了啥)。 Eg:Cellular senescence biomarkers are readily identifiable in the livers of individuals with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and cirrhosis .(Aravinthan et al., 2013; Wiemann et al,2002) 翻译: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和肝硬化个体的肝脏中很容易识别细胞衰老生物标志物。(Aravinthan et al.,2013;Wiemann et al.,2002) 4.经过实验证明分析,我们得出的结论可以作为一个公认的知识点。(常出现在结论中) Eg:In conclusion, sarcopenia is an independent factor of OS in patients with DLBCL underwent chemotherapy.   【PS:OS=overall survival  总生存率】 翻译:总之,在接受化疗的DLBCL患者中,肌细胞减少是OS的独立因素。 5. 提及图表。(图表比单纯的文字叙述要更直观,大家要重视作图哦~)          Eg:Figure 3shows typical time courses for SC under this scenario。 翻译:图3显示了这种情况下SC的典型时间过程。 1.    叙述前人的研究成果 Eg:In fact, it was nearly 60 years ago that Leonard Hayflick and Paul Moorhead first defined replicative senescence by finding that normal human fetal fibroblasts ceased proliferation after long-term passaging [1]. (可能有细心的同学有疑问:“欸?这里不是和一般现在时的用法冲突了吗?”不是哦,用过去时,只是纯粹报道一下前人的研究成果,但如果该成果已经得到公认,那就可以用一般现在时。因此在不确定的情况下,使用一般过去时显得更为保险) 2.叙述实验过程/结果。          Eg:Weincluded 16 studies with a total of 3585 participants from 129 nursing homes . 翻译:我们纳入了16项研究,共3585名参与者,他们来自129家养老院。 1.引出新话题,强调重要性。          Eg:Several recent observations have reinvigorated the field to explore how senescent cells promote dysfunction in organisms.  翻译:最近的几项观察使这一领域重新活跃起来,以探索衰老细胞是如何促进有机体功能的。  Eg:Recently, studies have suggested that telomere-associated DNA damage can occur in senescentcells in vivo regardless of telomere length. 翻译:最近,研究表明,无论端粒长度如何,与端粒相关的DNA损伤都会在体内的衰老细胞中发生。 2.概括前人研究成果,突出研究进展 Eg:Introduction of a senescent-cell specific inducible suicide gene in mice,has given us clues about the consequence of senescent cell accumulation in various tissues anddiseases.   翻译:小鼠衰老细胞特异性诱导自杀基因的引入,为我们了解衰老细胞在各种组织和疾病中积累的后果提供了线索。 3.为了提出研究空白而搭建过去与现在的联系 Eg:However,conclusive evidence for causality behind a relationship between senescence and aging has remained elusive until very recently.翻译:然而,直到最近,关于衰老和老化之间关系背后的因果关系的确凿证据仍然难以找到。  除了以上三种时态,写作中还有两种时态会用上——现在进行时和一般将来时。     1.表达进行中的趋势 Eg:In conclusion, it is becoming clear that targeting age-related changes in cancer may provide novel ways in which to alleviate this growing public health burden. 翻译:总之,针对与年龄相关的癌症变化,可能为减轻这种日益增长的公共卫生负担提供新的出路变得愈发清晰。 1.指向未来(在讨论部分指出未来的研究方向) Eg:It will beinteresting to see if future experimental findings in this exciting field agree with and corroborate this view of the evolution of cellular senescence . 翻译:在这一令人振奋的领域中,未来的实验结果是否同意并证实这一细胞衰老演变的观点将是有趣的。 到这里,我们就讲完了英文论文写作中几种时态的常见用法,但是有小可爱可能会疑惑,一般过去时和现在完成时该怎么区分。 抛开“【一般过去时】发生在比较远的【过去】,【现在完成时】发生在比较近的过去。”这种“听君一席话,如听一席话”的解释,让我们带入场景来理解。 老师:Did you do your homework?   作业做了没? 学生a:Yes ,I did.   做完了 学生b:Yes, I did,but I haven't finished it yet.  做了,但没完全做完 老师布置了课堂作业,下课要收,现在问: Have you finished the essay yet?   你们的论文写完了没? 场景1中的a君面对老师的询问,淡淡表示自己写完了。而b君则着重强调了“没写完,但是写了”的事实(这不就是妥妥的狡辩嘛) 场景2中,老师的关注点不是写没写,而是学生写没写完。潜台词:写完了快点交,我要下课了。 总之,【一般过去时】和【现在完成时】描述的都是过去发生的动作,区别在于,主观上,说话者是否强调该动作对现在的影响。(没写作业可能会被骂/学生课堂作业拖拖拉拉就耽误批改效率)一般情况用前者,需要强调用后者。 把知识变成常识需要一个过程,路漫漫其修远兮,みなさん一绪に顽张ろうね。(大家一起加油呐) 参考文献: 1.     Prevalence and Associated Factors of Sacropenia in Nursing Home Residents :A Sy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Yanjiao Shen, Jing Chen MMS, Xiaoyan Chen MMS, Lisha Hou MPH, Xiufang Lin MMD,Ming Yang MD. 2.     Insights from In Vivo Studies of Cellular Senescence. Luis I. Prieto 1, Sara I. Graves 1 and Darren J. Baker 1,2,* 3.     On the evolution of cellular senescence Axel Kowald1,2 | João F. Passos3 | Thomas B. L. Kirkwood1,4 4.     Cellular senescence: Implications for metabolic disease Marissa J. Schafera,b, Jordan D. Millera,c,d, and Nathan K. LeBrasseura,b,* 5.     How the ageing microenvironment influences tumour progression Mitchell Fane1,2,*, Ashani T. Weeraratna1,2,3,* 6.     Sarcopenia predicts overall survival in patients with malignant hematological diseases: A meta-analysis   Alexey Surov a*, Andreas Wienke b END 文 | 夹耳朵的螃蟹

论文摘要不仅有中文的也有英文的,英文摘要的内容要求与中文摘要一样,包括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四部分,写作组成内容一样并不表示写作要求也完全一样,英文摘要相对于中文摘要最大的区别在于,中译英的时候容易出现篇幅够长,因此撰写英文摘要做到简洁明了,当然还有一个方面要特别注意,那就是时态问题,下文笔者就这方面来具体讲讲,大家继续往下看。 英语论文摘要有哪些文体特点 (1)正规 摘要一般以专业人员为读者对象,属于正式文体,句法结构要求严谨规范。因而摘要中的句子都很完整,没有口语体中的省略句或不完整句。用词也很规范,多用论文研究领域的标准术语,正规英语,很少用缩写词和古词。 (2)精炼 摘要要求精炼,不宜列举例证,不宜与其他研究工作作对比。语句也少有重复。在衔接方面,主要使用词汇手段。通过词汇在意义上的衔接,把全篇文章的各部分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使文章结构紧凑,前后呼应。复合名词可以使文字紧凑利落,因而摘要中复合名词用的较多。 (3)具体 摘要的每个概念、论点都要具体鲜明。一般不笼统地写论文“与什么有关”,而直接写论文“说明什么”。用词方面要求准确,多用一些源自法语和拉丁语且使用范畴较窄的“大词”“长词”,尽量避免含混不清或一词多义的词语。 (4)完整 摘要本身要完整。有些读者是利用摘要杂志或索引卡片进行研究工作的,很可能得不到全篇论文,因此要注意不要引用论文某节或某张插图来代替说明。 英语论文摘要的时态选择 1、如果是描述研究的成果、得出的结论,用一般现在时。 2、如果描述具体的研究过程,则用一般过去时。 3、如果描述研究结果对未来的影响,用一般将来时。 4、如果是过去的研究成果,但是对现在得出的结论有影响,用现在完成时。 5、如果是引用已经成为公认的事实,则用一般现在时。 英语论文摘要的时态问题 摘要部分是文章全部结构的集合,会用到多种语态。 在介绍背景资料时,如果是不受时间影响的普遍事实,使用现在时;如果是对某种研究趋势的概述,可以用现在完成时。 在叙述研究目的或主要研究活动时,如果采用“论文导向”,多使用现在时,比如 This paper presents...,因为论文写作的时间是现在;如果采用“研究导向”,则使用过去时,比如 This study investigated...,因为研究已经完成。 在概述主要结果时,通常用现在时。 叙述结论或建议时,可使用现在时和将来时。 最后需要特别说一下的是一般现在时的使用。 一般现在时除了描述现在发生的事情以外,还可以用来描述普遍被接受的事实和真理。 那么什么是事实和真理,这个是由你来决定的。比如下面的例子。 句1:We found that the pressure increased as the temperature rose, which indicated that temperature played a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process. 句2:We found that the pressure increases as the temperature rises, which indicates that temperature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process. 第一句用了过去时,是表达在过去的某个时间点,在实验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气温升高的时候气压升高,这说明在该实验中气温在气压变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就是说这个现象是在过去某个特定时间点观察到的,在那个时间点是正确的成立的,但是不知道在其他时候如何。 第二句同样的句子,但是时态变成了现在时,表达了作者认为这种现象不仅仅局限于他的实验室,而应该是在任何条件任何情况下都成立的普遍事实,这里用现在时的这句话的语气更强,表达了对自己研究发现的自信。 英文摘要的时态和语态问题 1) 英文摘要的时态。英文摘要时态的运用也以简练为佳,常用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少用现在完成时、过去完成时,进行时态和其他复合时态基本不用。 一般现在时。用于说明研究目的、叙述研究内容、描述结果、得出结论、提出建议或讨论等。分别举例如下:This study(investigation) is (conducted, undertaken) to…The anatomy of secondary xylem(次生木质部) in stem of Davidia involucrata (珙桐) and Camptotheca acuminata (喜树) is compared. The result shows(reveals)…,It is found that…The conclusions are…The author suggests….涉及到公认事实、自然规律、永恒真理等,当然也要用一般现在时。 一般过去时。用于叙述过去某一时刻(时段)的发现、某一研究过程(实验、观察、调查、医疗等过程)。例如:The heat pulse technique was applied to study the stemstaflow (树干液流) of two main deciduous broadleaved tree species in July and August,1996.需要指出的是,用一般过去时描述的发现、现象,往往是尚不能确认为自然规律、永恒真理的,而只是当时如何如何;所描述的研究过程也明显带有过去时间的痕迹。 现在完成时和过去完成时。完成时少用,但不是不用而过去完成时可用来表示过去某一时间以前已经完成的事情,或在一个过去事情完成之前就已完成的另一过去行为。例如:Concrete has been studied for many years. Man has not yet learned to store the solar energy.? 2) 英文摘要的语态。采用何种语态,既要考虑摘要的特点,又要满足表达的需要。一篇摘要很短,尽量不要随便混用,更不要在一个句子里混用。 主动语态。因其有助于文字清晰、简洁及表达有力。The author systematically introduces the history and development of the tissue culture of poplar 比 The history and development of the tissue culture of poplar are introduced systematically语感要强。必要时,The author systematically都可以去掉,而直接以Introduces开头。 被动语态。以前强调多用被动语态,理由是科技论文主要是说明事实经过,至于那件事是谁做的,无须一一证明。事实上,在指示性摘要中,为强调动作承受者,还是采用被动语态为好。即使在报道性摘要中,有些情况下被动者无关紧要,也必须用强调的事物做主语。例如:In this case, a greater accuracy in measuring distance might be obtained.?3) 英文摘要的人称。原来摘要的首句多用第三人称This paper…等开头例如:To describe…, To study…, To investigate…, To assess…,To determine…,The torrent classification model and the hazard zone mapping model are developed based on the geography information system.行文时好不用人称,以方便文摘刊物的编辑刊用。 英语论文摘要的写作过程,仅仅做到规范内容格式要求是不够的,选择适当的时态和语态,是使摘要符合英文语法修辞规则的前提,其中的时态问题很多人容易选错,不知道什么时候该用现在时,什么时候改用过去时,希望看完全文之后,大家能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英文论文研究方法描述用什么时态

问题:写科研论文时应该用过去时还是现在时? • Abstract: 描述一个现象或事实时——现在时;复述别人的结论——现在时;描述本研究的结果——过去时;描述本研究的结论——现在时 • Introduction: 描述一个现象或事实时——现在时;描述别人的工作——过去时;复述别人的结论——现在时 • Materials and methods: 过去时 • Results: 描述实验过程——过去时;描述实验现象——过去时 • Discussion: 描述本研究的结果——过去时;其余同Introduction • Conclusion: 描述本研究的结论——现在时 • 一般说来,一个段落中时态一般保持一致,不宜混用。

论文摘要不仅有中文的也有英文的,英文摘要的内容要求与中文摘要一样,包括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四部分,写作组成内容一样并不表示写作要求也完全一样,英文摘要相对于中文摘要最大的区别在于,中译英的时候容易出现篇幅够长,因此撰写英文摘要做到简洁明了,当然还有一个方面要特别注意,那就是时态问题,下文笔者就这方面来具体讲讲,大家继续往下看。 英语论文摘要有哪些文体特点 (1)正规 摘要一般以专业人员为读者对象,属于正式文体,句法结构要求严谨规范。因而摘要中的句子都很完整,没有口语体中的省略句或不完整句。用词也很规范,多用论文研究领域的标准术语,正规英语,很少用缩写词和古词。 (2)精炼 摘要要求精炼,不宜列举例证,不宜与其他研究工作作对比。语句也少有重复。在衔接方面,主要使用词汇手段。通过词汇在意义上的衔接,把全篇文章的各部分紧紧地联系在一起,使文章结构紧凑,前后呼应。复合名词可以使文字紧凑利落,因而摘要中复合名词用的较多。 (3)具体 摘要的每个概念、论点都要具体鲜明。一般不笼统地写论文“与什么有关”,而直接写论文“说明什么”。用词方面要求准确,多用一些源自法语和拉丁语且使用范畴较窄的“大词”“长词”,尽量避免含混不清或一词多义的词语。 (4)完整 摘要本身要完整。有些读者是利用摘要杂志或索引卡片进行研究工作的,很可能得不到全篇论文,因此要注意不要引用论文某节或某张插图来代替说明。 英语论文摘要的时态选择 1、如果是描述研究的成果、得出的结论,用一般现在时。 2、如果描述具体的研究过程,则用一般过去时。 3、如果描述研究结果对未来的影响,用一般将来时。 4、如果是过去的研究成果,但是对现在得出的结论有影响,用现在完成时。 5、如果是引用已经成为公认的事实,则用一般现在时。 英语论文摘要的时态问题 摘要部分是文章全部结构的集合,会用到多种语态。 在介绍背景资料时,如果是不受时间影响的普遍事实,使用现在时;如果是对某种研究趋势的概述,可以用现在完成时。 在叙述研究目的或主要研究活动时,如果采用“论文导向”,多使用现在时,比如 This paper presents...,因为论文写作的时间是现在;如果采用“研究导向”,则使用过去时,比如 This study investigated...,因为研究已经完成。 在概述主要结果时,通常用现在时。 叙述结论或建议时,可使用现在时和将来时。 最后需要特别说一下的是一般现在时的使用。 一般现在时除了描述现在发生的事情以外,还可以用来描述普遍被接受的事实和真理。 那么什么是事实和真理,这个是由你来决定的。比如下面的例子。 句1:We found that the pressure increased as the temperature rose, which indicated that temperature played a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process. 句2:We found that the pressure increases as the temperature rises, which indicates that temperature plays a significant role in the process. 第一句用了过去时,是表达在过去的某个时间点,在实验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气温升高的时候气压升高,这说明在该实验中气温在气压变化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就是说这个现象是在过去某个特定时间点观察到的,在那个时间点是正确的成立的,但是不知道在其他时候如何。 第二句同样的句子,但是时态变成了现在时,表达了作者认为这种现象不仅仅局限于他的实验室,而应该是在任何条件任何情况下都成立的普遍事实,这里用现在时的这句话的语气更强,表达了对自己研究发现的自信。 英文摘要的时态和语态问题 1) 英文摘要的时态。英文摘要时态的运用也以简练为佳,常用一般现在时、一般过去时,少用现在完成时、过去完成时,进行时态和其他复合时态基本不用。 一般现在时。用于说明研究目的、叙述研究内容、描述结果、得出结论、提出建议或讨论等。分别举例如下:This study(investigation) is (conducted, undertaken) to…The anatomy of secondary xylem(次生木质部) in stem of Davidia involucrata (珙桐) and Camptotheca acuminata (喜树) is compared. The result shows(reveals)…,It is found that…The conclusions are…The author suggests….涉及到公认事实、自然规律、永恒真理等,当然也要用一般现在时。 一般过去时。用于叙述过去某一时刻(时段)的发现、某一研究过程(实验、观察、调查、医疗等过程)。例如:The heat pulse technique was applied to study the stemstaflow (树干液流) of two main deciduous broadleaved tree species in July and August,1996.需要指出的是,用一般过去时描述的发现、现象,往往是尚不能确认为自然规律、永恒真理的,而只是当时如何如何;所描述的研究过程也明显带有过去时间的痕迹。 现在完成时和过去完成时。完成时少用,但不是不用而过去完成时可用来表示过去某一时间以前已经完成的事情,或在一个过去事情完成之前就已完成的另一过去行为。例如:Concrete has been studied for many years. Man has not yet learned to store the solar energy.? 2) 英文摘要的语态。采用何种语态,既要考虑摘要的特点,又要满足表达的需要。一篇摘要很短,尽量不要随便混用,更不要在一个句子里混用。 主动语态。因其有助于文字清晰、简洁及表达有力。The author systematically introduces the history and development of the tissue culture of poplar 比 The history and development of the tissue culture of poplar are introduced systematically语感要强。必要时,The author systematically都可以去掉,而直接以Introduces开头。 被动语态。以前强调多用被动语态,理由是科技论文主要是说明事实经过,至于那件事是谁做的,无须一一证明。事实上,在指示性摘要中,为强调动作承受者,还是采用被动语态为好。即使在报道性摘要中,有些情况下被动者无关紧要,也必须用强调的事物做主语。例如:In this case, a greater accuracy in measuring distance might be obtained.?3) 英文摘要的人称。原来摘要的首句多用第三人称This paper…等开头例如:To describe…, To study…, To investigate…, To assess…,To determine…,The torrent classification model and the hazard zone mapping model are developed based on the geography information system.行文时好不用人称,以方便文摘刊物的编辑刊用。 英语论文摘要的写作过程,仅仅做到规范内容格式要求是不够的,选择适当的时态和语态,是使摘要符合英文语法修辞规则的前提,其中的时态问题很多人容易选错,不知道什么时候该用现在时,什么时候改用过去时,希望看完全文之后,大家能有一个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英文论文写作中,什么情况下用什么时态,时态和时态之间有什么区别呢?着实是困扰着一大批同学们。 首先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知道英语中一共有多少种时态吗? 莫慌!其实真正用的多的就三种而已: 1.一般现在时:描述事实、规律、概况现象等; 2.一般过去时:叙述方法和过去发生的事; 3.现在完成时:描述过去发生的事情对现在的影响。 那么现在就让我来举例说明这三种时态的常见用法吧~ 1.描述已知的知识点,形成论文话题,确立研究范围。(也就是铺开背景, 多用于引言部分) Eg:Cellular senescence is the dynamic process of durable cell-cycle arrest 翻译:细胞衰老是细胞周期持久停止的动态过程。 2.提出研究目标/总结研究成果(告诉读者我要干啥/我干了啥) Eg:Sarcopenia is highly prevalent in older nursing home residents. 翻译:肌少症在养老院的老年人中非常普遍。 3.描述权威,得到公认的前人研究成果,通常需要加上参考文献作为引用的源头,多用于导言和讨论(告诉读者,该领域前辈们干了啥)。 Eg:Cellular senescence biomarkers are readily identifiable in the livers of individuals with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and cirrhosis .(Aravinthan et al., 2013; Wiemann et al,2002) 翻译: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和肝硬化个体的肝脏中很容易识别细胞衰老生物标志物。(Aravinthan et al.,2013;Wiemann et al.,2002) 4.经过实验证明分析,我们得出的结论可以作为一个公认的知识点。(常出现在结论中) Eg:In conclusion, sarcopenia is an independent factor of OS in patients with DLBCL underwent chemotherapy.   【PS:OS=overall survival  总生存率】 翻译:总之,在接受化疗的DLBCL患者中,肌细胞减少是OS的独立因素。 5. 提及图表。(图表比单纯的文字叙述要更直观,大家要重视作图哦~)          Eg:Figure 3shows typical time courses for SC under this scenario。 翻译:图3显示了这种情况下SC的典型时间过程。 1.    叙述前人的研究成果 Eg:In fact, it was nearly 60 years ago that Leonard Hayflick and Paul Moorhead first defined replicative senescence by finding that normal human fetal fibroblasts ceased proliferation after long-term passaging [1]. (可能有细心的同学有疑问:“欸?这里不是和一般现在时的用法冲突了吗?”不是哦,用过去时,只是纯粹报道一下前人的研究成果,但如果该成果已经得到公认,那就可以用一般现在时。因此在不确定的情况下,使用一般过去时显得更为保险) 2.叙述实验过程/结果。          Eg:Weincluded 16 studies with a total of 3585 participants from 129 nursing homes . 翻译:我们纳入了16项研究,共3585名参与者,他们来自129家养老院。 1.引出新话题,强调重要性。          Eg:Several recent observations have reinvigorated the field to explore how senescent cells promote dysfunction in organisms.  翻译:最近的几项观察使这一领域重新活跃起来,以探索衰老细胞是如何促进有机体功能的。  Eg:Recently, studies have suggested that telomere-associated DNA damage can occur in senescentcells in vivo regardless of telomere length. 翻译:最近,研究表明,无论端粒长度如何,与端粒相关的DNA损伤都会在体内的衰老细胞中发生。 2.概括前人研究成果,突出研究进展 Eg:Introduction of a senescent-cell specific inducible suicide gene in mice,has given us clues about the consequence of senescent cell accumulation in various tissues anddiseases.   翻译:小鼠衰老细胞特异性诱导自杀基因的引入,为我们了解衰老细胞在各种组织和疾病中积累的后果提供了线索。 3.为了提出研究空白而搭建过去与现在的联系 Eg:However,conclusive evidence for causality behind a relationship between senescence and aging has remained elusive until very recently.翻译:然而,直到最近,关于衰老和老化之间关系背后的因果关系的确凿证据仍然难以找到。  除了以上三种时态,写作中还有两种时态会用上——现在进行时和一般将来时。     1.表达进行中的趋势 Eg:In conclusion, it is becoming clear that targeting age-related changes in cancer may provide novel ways in which to alleviate this growing public health burden. 翻译:总之,针对与年龄相关的癌症变化,可能为减轻这种日益增长的公共卫生负担提供新的出路变得愈发清晰。 1.指向未来(在讨论部分指出未来的研究方向) Eg:It will beinteresting to see if future experimental findings in this exciting field agree with and corroborate this view of the evolution of cellular senescence . 翻译:在这一令人振奋的领域中,未来的实验结果是否同意并证实这一细胞衰老演变的观点将是有趣的。 到这里,我们就讲完了英文论文写作中几种时态的常见用法,但是有小可爱可能会疑惑,一般过去时和现在完成时该怎么区分。 抛开“【一般过去时】发生在比较远的【过去】,【现在完成时】发生在比较近的过去。”这种“听君一席话,如听一席话”的解释,让我们带入场景来理解。 老师:Did you do your homework?   作业做了没? 学生a:Yes ,I did.   做完了 学生b:Yes, I did,but I haven't finished it yet.  做了,但没完全做完 老师布置了课堂作业,下课要收,现在问: Have you finished the essay yet?   你们的论文写完了没? 场景1中的a君面对老师的询问,淡淡表示自己写完了。而b君则着重强调了“没写完,但是写了”的事实(这不就是妥妥的狡辩嘛) 场景2中,老师的关注点不是写没写,而是学生写没写完。潜台词:写完了快点交,我要下课了。 总之,【一般过去时】和【现在完成时】描述的都是过去发生的动作,区别在于,主观上,说话者是否强调该动作对现在的影响。(没写作业可能会被骂/学生课堂作业拖拖拉拉就耽误批改效率)一般情况用前者,需要强调用后者。 把知识变成常识需要一个过程,路漫漫其修远兮,みなさん一绪に顽张ろうね。(大家一起加油呐) 参考文献: 1.     Prevalence and Associated Factors of Sacropenia in Nursing Home Residents :A Sy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Yanjiao Shen, Jing Chen MMS, Xiaoyan Chen MMS, Lisha Hou MPH, Xiufang Lin MMD,Ming Yang MD. 2.     Insights from In Vivo Studies of Cellular Senescence. Luis I. Prieto 1, Sara I. Graves 1 and Darren J. Baker 1,2,* 3.     On the evolution of cellular senescence Axel Kowald1,2 | João F. Passos3 | Thomas B. L. Kirkwood1,4 4.     Cellular senescence: Implications for metabolic disease Marissa J. Schafera,b, Jordan D. Millera,c,d, and Nathan K. LeBrasseura,b,* 5.     How the ageing microenvironment influences tumour progression Mitchell Fane1,2,*, Ashani T. Weeraratna1,2,3,* 6.     Sarcopenia predicts overall survival in patients with malignant hematological diseases: A meta-analysis   Alexey Surov a*, Andreas Wienke b END 文 | 夹耳朵的螃蟹

研究方法在论文的哪个部分

放在正文部分。一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其中最为关键的是研究设计部分,也是一篇文章的核心部分,研究设计主要考察作者的写作思路,研究方法、研究过程和研究发现。主要是针对自己的选题选择合适的研究方法和研究数据,做到逻辑有条理,数据分析恰到好处。

论文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以下几种:

1、调查法

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地搜集有关研究对象现实状况或历史状况的材料的方法。调查方法是科学研究中常用的基本研究方法,它综合运用历史法、观察法等方法以及谈话、问卷、个案研究、测验等科学方式,对教育现象进行有计划的、周密的和系统的了解。

2、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研究者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研究提纲或观察表,用自己的感官和辅助工具去直接观察被研究对象,从而获得资料的一种方法。

3、实验法

实验法是通过主支变革、控制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事物间的因果联系的一种科研方法。其主要特点是:第一、主动变革性和控制性。

4、文献研究法

文献研究法是根据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通过调查文献来获得资料,从而全面地、正确地了解掌握所要研究问题的一种方法。

5、实证研究法

在科学研究中,通过定量分析法可以使人们对研究对象的认识进一步精确化,以便更加科学地揭示规律,把握本质,理清关系,预测事物的发展趋势。

题报告是指开题者对科研课题的一种文字说明材料。这是一种新的应用文体,这种文字体裁是随着现代科学研究活动计划性的增强和科研选题程序化管理的需要应运而生的。开题报告一般为表格式,它把要报告的每一项内容转换成相应的栏目,这样做,既便于开题报告按目填写,避免遗漏;又便于评审者一目了然,把握要点。开题报告包括综述、关键技术、可行性分析和时间安排等四个方面 。开题报告作为毕业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由于开题报告是用文字体现的论文总构想,因而篇幅不必过大,但要把计划研究的课题、如何研究、理论适用等主要问题。 开题报告的总述部分应首先提出选题,并简明扼要地说明该选题的目的、目前相关课题研究情况、理论适用、研究方法。开题报告是由选题者把自己所选的课题的概况(即"开题报告内容"),向有关专家、学者、科技人员进行陈述。然后由他们对科研课题进行评议。亦可采用"德尔菲法"评分;再由科研管理部门综合评议的意见,确定是否批准这一选题。开题报告的内容大致如下:课题名称、承担单位、课题负责人、起止年限、报名提纲。报名提纲包括:(1)课题的目的、意义、国内外研究概况和有关文献资料的主要观点与结论;(2)研究对象、研究内容、各项有关指标、主要研究方法(包括是否已进行试验性研究);(3)大致的进度安排;(4)准备工作的情况和目前已具备的条件(包括人员、仪器、设备等);(5)尚需增添的主要设备和仪器(用途、名称、规格、型号、数量、价格等);(6)经费概算;(7)预期研究结果;(8)承担单位和主要协作单位、及人员分工等。同行评议,着重是从选题的依据、意义和技术可行性上做出判断。即从科学技术本身为决策提供必要的依据。 开题报告的格式(通用) 由于开题报告是用文字体现的论文总构想,因而篇幅不必过大,但要把计划研究的课题、如何研究、理论适用等主要问题说清楚,应包含两个部分:总述、提纲。 1 总述 开题报告的总述部分应首先提出选题,并简明扼要地说明该选题的目的、目前相关课题研究情况、理论适用、研究方法、必要的数据等等。 2 提纲 开题报告包含的论文提纲可以是粗线条的,是一个研究构想的基本框架。可采用整句式或整段式提纲形式。在开题阶段,提纲的目的是让人清楚论文的基本框架,没有必要像论文目录那样详细。 3 参考文献 开题报告中应包括相关参考文献的目录 4 要求 开题报告应有封面页,总页数应不少于4页。版面格式应符合以下规定。开 题 报 告 学 生: 一、 选题意义 1、 理论意义 2、 现实意义 二、 论文综述 1、 理论的渊源及演进过程 2、 国外有关研究的综述 3、 国内研究的综述 4、 本人对以上综述的评价 三、 论文提纲 前言、 一、1、2、3、··· ···二、1、2、3、··· ···三、1、2、3、结论 四、论文写作进度安排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提纲一、开题报告封面:论文题目、系别、专业、年级、姓名、导师二、目的意义和国内外研究概况三、论文的理论依据、研究方法、研究内容四、研究条件和可能存在的问题五、预期的结果六、进度安排

论文文献研究方法部分怎么写

论文文献研究方法部分怎么写,毕业论文对大学生是很重要的一项内容,如果毕业论文不通过就可能毕不了业了,论文的研究方法是很重要的,下面我和大家分享论文文献研究方法部分怎么写,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1、调查法

调查法是最为常用的方法之一,是指有目的、计划的搜集与论文主题有关的现实状况以及历史状况的资料,并对搜集过来的资料进行分析、比较与归纳。调查法会用到问卷调查法,分发给有关人员,然后加以回收整理出对论文有用的信息。

2、观察法

观察法是指研究者用自己的感官或者其他的辅助工具,直接观察被研究的对象,可以让人们的观察的过程中,可以拥有新的发现,还可以更好的启发人们的思维。

3、文献研究法

以一定的目标,来调查文献,从而获得关于论文的更加全面、正确地了解。文献研究法有助于形成对研究对象的一般印象,可以对相关资料进行分析与比较,从而获得事物的全貌。

论文研究方法最为典型的有调查法、观察法以及文献研究法,都是值得大家采用的方法。

论文写作中的研究方法与研究步骤

一、研究的循环思维方式

二、研究的路径

三、研究的分析方法

四、研究过程的设计与步骤

五、对传统研究思维模式的再思考

在我们指导研究生写论文的过程中,甚至于我们自己从事课题研究时,不禁让我们思考一系列有关研究的基本问题。例如,我们为什么要写论文?我们为什么要做研究?在我们探讨论文写作的过程中,我们是为了完成论文本身的写作,还是完成一个研究过程?写论文与做研究之间有什么联系与区别?如果论文写作应该反映一个研究过程,那么研究过程应该是什么样的?我们用什么样的方法进行研究?我们发现这些问题的解决,对指导研究生的论文写作有非常大的帮助。因此,本文就以我个人在从事教学课题研究和指导研究生完成论文中总结的一些有关研究方法与研究步骤的问题与大家交流共享。欢迎大家参与讨论。

世界上无论哪个领域都存在许多未知的事物,也存在着许多未知的规律。我们研究者的主要任务就是要不断地从大量的事实中总结规律,将之上升到可以指导实践的理论。然而理论也并不是绝对的真理,它也要在实践中不断地被修正,因此,就会有人对理论的前提和内容进行质疑,并提出新的猜想和新的思维。新的猜想和新的思维又要在实践中进行验证,从而发展和完善理论体系。我们探求未知事物及其规律就需要有研究的过程。这个过程,我们称之为研究的循环思维方式(Research Cycle)。用概念模型来表述就是[1]:

Facts —Theory—Speculation

事实——理论——猜想

上述从“事实”到“理论”,再进行“猜想”就构成了一般研究的思路。从事科学研究的人员既要侧重从事实到理论的研究过程,也同时在研究中要有质疑和猜想的勇气。而这一思路并不是一个终极过程,而是循环往复的过程。当猜想和质疑得到了事实的证明后,理论就会得到进一步的修正。

上述研究的循环思维方式就是我们通常说的理论与实践关系中理论来源于实践的过程。这个过程需要严密的逻辑思维过程(Thought Process)。通常被认为符合科学规律,而且是合理有效的逻辑思维方法为演绎法(Deduction)和归纳法(Induction)。这两种逻辑思维方式应该贯穿研究过程的始终。

另外,从知识管理角度看研究的过程,在某种意义上,研究的过程也可以被理解为,将实践中的带有经验性的隐性知识转化为可以让更多的人共享的系统规律性的显性知识。而显性知识的共享才能对具体的实践产生普遍的影响。研究者除了承担研究的过程和得出研究的结论之外,还要将这一研究的过程和结论用恰当的方式表述出来,让大家去分享。不能进行传播和与人分享的任何研究成果,对社会进步都是没有意义的。

我们认为,研究人员(包括研究生)撰写论文就是要反映上述研究过程,不断探索和总结未知事物及其规律,对实践产生影响。我们强调,论文的写作不是想法(idea)的说明,也不仅是过程的表述。论文的写作要遵循一定的研究方法和步骤,在一定的假设和前提下,去推理和/或验证某事物的一般规律。因此,对研究方法的掌握是写好论文的前提条件。

研究的路径(Approaches)是我们对某事物的规律进行研究的出发点或者角度。研究通常有两个路径(Approaches):实证研究和规范研究。

实证研究(Empirical Study)一般使用标准的度量方法,或者通过观察对现象进行描述,主要用来总结是什么情况(what is the case)。通常研究者用这种研究路径去提出理论假设,并验证理论。规范研究(Normative Study):是解决应该是什么(what should be)的问题。研究者通常是建立概念模型(Conceptual Model)和/或定量模型(Quantitative Model)来推论事物的发展规律。研究者也会用这种路径去建立理论规范。

我们认为,上述两种研究的路径不是彼此可以替代的关系。二者之间存在着彼此依存和相辅相成的关系。对于反映事物发展规律的理论而言,实证研究与规范研究二者缺一不可,前者为理论的创建提供支持和依据;后者为理论的创建提供了可以遵循的研究框架和研究思路。

针对上述两个路径,研究过程中都存在着分析(Analytical)过程,也就是解释为什么是这样的情况(Explaining why the case is as it is),而分析过程就需要具体的研究分析方法来支持。

[2]。然而,更多的学者倾向认为,定量与定性的方法问题更多的是从分析技术上来区别的[3]。因为,任何的研究过程都要涉及数据的收集,而数据有可能是定性的,也有可能是定量的。我们不能将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对立起来。在社会科学和商务的研究过程中既需要定量的研究分析方法,也需要定性的研究分析方法。针对不同的研究问题,以及研究过程的不同阶段,不同的分析方法各有优势。两者之间不存在孰优孰劣的问题。对于如何发挥各自优势,国外的一些学者也在探索将两者之间的有机结合[4]。

因此,定性分析方法是对用文字所表述的内容,或者其他非数量形式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的方法。而定量分析方法则是对用数量所描述的内容,或者其他可以转化为数量形式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的方法。一项研究中,往往要同时涉及到这两种分析方法[5]。定性分析是用来定义表述事物的基本特征或本质特点(the what),而定量分析是用来衡量程度或多少(the how much)。定性分析往往从定义、类推、模型或者比喻等角度来概括事物的特点;定量分析则假定概念的成立,并对其进行数值上衡量[6]。

定量分析的主要工具是统计方法,用以揭示所研究的问题的数量关系。基本描述性的统计方法包括:频数分布、百分比、方差分析、离散情况等。探索变量之间关系的方法包括交叉分析、相关度分析、多变量之间的多因素分析,以及统计检验等。定量研究之所以被研究者所强调,是因为定量分析的过程和定量结果具有某种程度的系统性(Systematic)和可控性(Controlled),不受研究者主观因素所影响。定量分析被认为是实证研究的主要方法。其优势是对理论进行验证(Theory Testing),而不是创建理论(Theory Generation)。当然,相对自然科学的研究,社会科学和商务研究由于人的因素存在,其各种变量的可控性被遭到质疑,因此,定量分析被认为是准试验法(Quasi-experimental approach)

定性研究有其吸引人的一面。因为文字作为最常见的定性研究数据是人类特有的,文字的.描述被认为具有“丰富”、“全面”和“真实”的特点。定性数据的收集也最直接的。因此,定性分析与人有最大的亲和力。恰恰也就是这一点,定性分析也具有了很大的主观性。如果用系统性和可控性来衡量研究过程的科学性。定性分析方法比定量分析方法更被遭到质疑[7]。然而,定性数据被认为在辅助和说明定量数据方面具有重要价值[8]。实际上,定性分析方法往往贯穿在研究过程的始终,包括在数据的收集之前,有关研究问题的形成、理论的假设形成,以及描述性分析框架的建立等都需要定性的分析过程,即对数据进行解释和描述等。如果遵循系统性和可控性的原则,那么定性分析方法在数据的收集过程中也有一些可利用的辅助工具,例如,摘要法、卡片法、聚类编码法等。在研究结论的做出和结论的描述方面,像矩阵图、概念模型图表、流程图、组织结构图、网络关系图等都是非常流行的定性分析工具。另外,从定性的数据中也可以通过简单的计算、规类等统计手段将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方法结合起来。

这里要指出的是,科学研究不能用想法(idea)本身来代替。科学研究需要有一个过程,而这个过程是用一定的方法来证明有价值的想法,并使之上升为理论;或者通过一定的方法来证明、创建或改进理论,从而对实践和决策产生影响。研究过程的科学性决定了研究成果是否会对实践和决策产生积极的影响效果[9]。

第五步、进行数据的处理和分析

数据的处理主要是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并将原始的数据进行分类,以便转化成可以进行进一步分析的形式。数据处理主要包括数据编辑、数据编码和数据录入三个步骤。数据编辑(Data Editing)就是要识别出数据的错误和遗漏,尽可能改正过来,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一致性、完整性,便于进一步的编码和录入。数据编码(Data Coding)就是对所收集的第一手数据(例如对问卷开放式问题的回答)进行有限的分类,并赋予一个数字或其他符号。数据编码的主要目的是将许多的不同回答减少到对以后分析有意义的有限的分类。数据录入(Data Entry)是将所收集的第一手或者第二手数据录入到可以对数据进行观察和处理的计算机中,录入的设备包括计算机键盘、光电扫描仪、条形码识别器等。研究者可以用统计分析软件,例如SPSS等对所形成的数据库进行数据分析。对于少量的数据,也可以使用工作表(Spreadsheet)来录入和处理。

数据的分析就是运用上述所提到的定性或定量的分析方法来对数据进行分析。研究者要根据回答不同性质的问题,采取不同的统计方法和验证方法。对于有些研究,仅需要描述性的统计方法,对于另一些研究可能就需要对假设进行验证。在统计学中,假设的验证需要推论的统计方法(Inferential Statistics)。对于社会科学和商务的研究,一些研究是针对所获取的样本进行统计差异(Statistical Significance)的验证,最终得出结论是拒绝(Reject)还是不拒绝(Fail to Reject)所设定的假设条件。另一些研究则是进行关联度分析(Measures of Association),通常涉及相关分析(Correlation)和回归分析(Regression)。相关分析是通过计算来测度变量之间的关系程度;而回归分析则是为预测某一因变量的数值而创建一个数学公式。

值得注意的是,随着我们研究和分析的`问题越来越复杂,计算机和统计软件的发展使得多变量统计工具应用越来越广泛。如果多变量之间是从属关系,我们就需要从属关系的分析技巧(Dependency Techniques),如多元回归分析(Multiple Regression)、判别分析(Discriminant Analysis)、方差的多元分析(MANOVA,Multivariate Analysis of Variance)、典型相关分析(Canonical Analysis)、线性结构关系分析(LISREL,Linear Structural Relationships)、结合分析(Conjoint Analysis)等。如果多变量之间是相互依赖关系,我们就需要相互依赖关系的分析技巧(Interdependency Techniques),如因子分析(Factor Analysis)、聚类分析(Cluster Analysis)、多维尺度分析(Multidimensional Scaling)等。如果收集的数据有明显的时间顺序,我们不考虑变量之间的因果关系,而是重点考察变量在时间方面的发展变化规律,我们就需要时间序列分析(Time Series Analysis)。目前流行的统计软件,如SPSS对上述各种分析方法都提供非常好的支持。

第六步、得出结论,并完成论文

论文的撰写要结构合理、文字表达清楚确定,容易让人理解。形式上要尽量采取可视化的效果,例如多用图表来表现研究过程和研究结果。具体论文的撰写要考虑包含如下内容:摘要、研究介绍(包括背景、研究的问题、研究的目的)、研究的方法和步骤(样本选择、研究设计、数据收集、数据分析、研究的局限性)、研究的发现、结论(简要结论、建议、启示意义)、附录、参考文献。

针对社会科学和商务领域的问题研究,我们传统上所遵循的研究思维模式是:“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我们承认这是一种创造性的思维过程。遵循这种思维方式可以帮助决策者快速找到问题,并解决问题。然而,用这一思维模式来指导研究的过程,容易使我们混淆研究者与决策者的地位,找不准研究者的定位。首先,这一研究思路和模式将问题的解决和问题的研究混在一起了。其次,没有突出,或者说掩盖了对研究方法的探讨和遵循。这种传统的思维方式是结果导向的思维方式。它忽略了问题的识别过程和研究方法的遵循过程。而从科学研究的角度看,问题的识别过程和研究方法的遵循过程是一项研究中非常重要的两个前提。问题的识别过程可以保证所研究的问题有很强的针对性,与理论和实践紧密联系,防止出现只做表面文章的情况,解决不了根本问题。研究方法的遵循过程可以保证研究结果的可靠性,使研究结果有说服力。当然,在此,我们并不是说明“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一传统模式是错误的,也不否认研究的目的是指导实践。然而,我们觉得,这一传统研究思维模式太笼统,太注重结果导向,不足以说明科学的研究的一般方法和研究步骤。

在社会科学和商务研究中,运用这一传统的研究思路和模式来指导学生撰写论文,容易出现两个不良的倾向。一是使我们过于重视论文本身的写作过程,而忽略了论文写作背后的研究过程和研究方法。也就是只强调结果,不重视过程。在此情况下,论文的写作多半是进行资料的拼凑和整合。当然我们并不能低估资料的拼凑和整合的价值。可是,如果一味将论文的写作定位在这样的过程,显然有就事论事的嫌疑,无助于问题的澄清和问题的解决,也有悖于知识创造的初衷。特别是,既没有识别问题的过程,也没有形成研究问题和研究假设,甚至没有用任何可以遵循的研究分析方法,就泛泛对一个问题进行一般描述,进而提出感觉上的解决方案。这种研究结果是很难被接受的。第二个不良的倾向是上述传统的研究思路和模式使我们辨别不清我们是在做研究,还是在做决策。研究通常是在限定的一个范围内,在一定的假设前提下进行证明或推理,从而得出一定的结论。我们希望这个结论对决策者能产生影响。然而,决策者毕竟与研究者所处的地位是不一样的,考虑的问题与研究者或许一致,或许会很不一致。有价值的研究是要给处在不同地位的决策者(或者实践者)给予启示,并促其做出多赢的选择。因此,传统的研究思维模式缺乏研究的质量判定标准,缺乏系统性和可控性,也不具备可操作性,容易让研究者急功近利,盲目追求片面的终极的解决方案。

在指导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研究生的实践中,我们曾试图改变以往的传统思维模式,尝试让我们的研究生将论文的写作与研究过程结合起来,特别注重研究的过程和研究方法,并且要求在论文的写作中反映这些研究的方法与步骤。例如,2002届研究生万莲莲所写的《电子采购系统实施中的管理因素-摩托罗拉公司电子采购系统实施案例研究》硕士论文就是在这方面所做的最初探索。此论文的结构就分为综述、指导理论、方法论、数据分析,以及研究结论和启示等五个主要部分,运用了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等定性和定量的各种具体方法。其研究结论具有非常强的说服力,因为研究者并不限于第二手资料的收集、整理和加工,而是借鉴前人的理论研究框架,运用问卷定量调查等手段,遵循案例研究的方法,对第一手资料进行收集、处理和分析之后得出的结论,对实践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相同的研究方法,我们又应用在其他研究生的论文写作过程中,例如2002届龚托所写的《对影响保险企业信息技术实施的主要因素的研究》、2003届王惟所写的《对中国铜套期保值现状的研究》,以及2003届马鸣锦所写的《中国银行业知识管理程度与网络银行发展程度的关系研究》等。通过论文写作,这些研究生的确掌握了一般研究的方法和研究的步骤。以上的研究结论对教学和实践直接有借鉴的意义。在教学和咨询过程中,其方法和结论都得到了肯定。据多方反馈,效果还是非常好的。

【注释】:

[1]这是笔者在美国芝加哥自然博物馆看恐龙展览时了解的美国科学家的基本研究思路而得到的启示。

[2] Robson, Colin (1993), Real World Research: A Resource for Social Scientists and Practitioner-Researcher. Blackwell Publishers, P303。

[3] Bryman, A. (1988), Quality and Quantity in Social Research. London: Unwin Hyman.我们发现许多文献资料将定量与定性分析方法称为定量与定性技术(techniques)

[4] Cook, T.D. and Reichardt, C.S. (1979)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Methods in Evaluation Research. Newbury Park and London: Sage. Ragin, C. C. (1987) The Comparative Method: moving beyond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strategies. Berkeley, Cal.: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5]Robson, Colin (1993), Real World Research: A Resource for Social Scientists and Practitioner-Researcher. Blackwell Publishers, P307。

[6] John Van Maanen, James M. Dabbs, Jr., and Robert R. Faulkner, Varieties of Qualitative Research (Beverly Hills: Calif.: Sage Publications, 1982), P32

[7] 这是因为社会科学和商务研究中包括了人的因素,而人本身作为分析者具有自身的缺陷。例如:数据的有限性、先入为主的印象、信息的可获得性、推论的倾向性、思维的连续性、数据来源可靠性、信息的不完善性、对信息价值判断误差、对比的倾向性、过度自信、并发事件与相关度的判断,以及统计数据的不一致性等。上述缺陷的总结与分析来源于Sadler, D. R. (1981) Intuitive Data Processing as a Potential Source of Bias in Educational Evaluation. Educational Evaluation and Policy Analysis, 3, P25-31。

[8] Robson, Colin (1993), Real World Research: A Resource for Social Scientists and Practitioner-Researcher. Blackwell Publishers, P371。

[9] Ronald R. Cooper, C. William Emory (1995, 5th ed) Business Research Methods, IRWIN, P352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