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首页 学术发表知识库 问题

地理学报影响因子2022

发布时间:

地理学报影响因子2022

月刊,一个月一期。刊名: 地理学报 Acta Geographica Sinica主办: 中国地理学会;中国科学院国家计划委员会地理研究所周期: 月刊出版地:北京市语种: 中文;开本: 16开ISSN: 0375-5444CN: 11-1856/P邮发代号: 2-109复合影响因子: 4.222综合影响因子: 2.994历史沿革:现用刊名:地理学报创刊时间:1934该刊被以下数据库收录: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2013)Pж(AJ) 文摘杂志(俄)(2011)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2013-2014年度)(含扩展版)核心期刊:中文核心期刊(2011)中文核心期刊(2008)中文核心期刊(2004)中文核心期刊(2000)中文核心期刊(1996)中文核心期刊(1992)期刊荣誉:百种重点期刊中科双奖期刊Caj-cd规范获奖期刊

医学杂志排名【篇一:医学杂志排名】国内医学杂志排名2008 年1534 种科技期刊影响因子总排序表 期刊名称总被引频次 影响因子 gastroenterolog1633 2.579 冰川冻土674 2.426 地理学报1204 2.301 地质学报935 2.133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4151 1.926 中华肝脏病杂志767 1.858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1638 1.708 草业学报32 1.676 中国科学d1020 1.453 10 地理研究 559 1.418 11 中华传染病杂志 763 1.416 12 物理学报 2870 1.397 13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1649 1.37 14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1362 1.349 15 chin phys 563 1.277 16 地理科学进展 276 1.245 17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1812 1.239 18 生态学报 2257 1.206 19 高原气象 536 1.203 20 岩石学报 711 1.197 21 中国沙漠 657 1.182 22 中华肾脏病杂志 721 1.119 23 中华内科杂志 1902 1.117 24 海洋与湖沼 1061 1.1 25 中华护理杂志 1761 1.098 26 水土保持学报 713 1.078 27 中华儿科杂志 1863 1.052 28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932 1.025 29 力学进展 423 1.024 30 地理科学 587 1.02 31 中国内镜杂志 764 0.992 32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2044 0.989 33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1186 0.983 34 中华放射学杂志 2241 0.975 35 植物生态学报 1045 0.968 36 第四纪研究 642 0.958 37 新型炭材料 282 0.953 38 测绘学报 376 0.951 39 中华消化杂志 1180 0.944 40 地学前缘 634 0.938 41 管理科学学报 263 0.937 42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652 0.933 43 自然资源学报 579 0.931 44 中国临床康复 1984 0.927 45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21 0.924 45 中华精神科杂志 432 0.924 47 摩擦学学报 530 0.915 48 无机化学学报 743 0.913 49 植物学报 2927 0.904 50 地球物理学报 1051 0.894 51 计算机学报 1024 0.891 52 遗传学报 983 0.888 53 环境科学 1453 0.883 54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758 0.873 55 地球化学 640 0.871 56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926 0.863 57 中华肿瘤杂志 1249 0.857 58 中华创伤杂志 1072 0.851 59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1159 0.845 60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514 0.843 60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741 0.843 62 生物多样性 333 0.842 63 中华神经科杂志 893 0.835 64 中华骨科杂志 2463 0.834【篇二:医学杂志排名】序号 期刊名称 被引频次 影响因子预防医学、卫生学类1、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1172 1.2372、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829 1.2283、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1875 0.9044、 中华传染病杂志 953 0.9035、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968 0.8916、 中国消毒学杂志 438 0.7387、 中国艾滋病性病 569 0.6808、 营养学报 773 0.6329、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531 0.54310、环境与健康杂志 562 0.49011、卫生研究 751 0.46512、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681 0.45613、中国防痨杂志 473 0.41414、中国卫生统计 293 0.39315、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264 0.39116、中国职业医学 386 0.34117、中国学校卫生 852 0.31218、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95 0.31019、中国寄生虫病防治杂志 421 0.29720、中国公共卫生 1662 0.29620、环境与职业医学 251 0.29622、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421 0.29123、工业卫生与职业病 333 0.28024、华南预防医学 230 0.23625、疾病控制杂志 249 0.22226、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317 0.21727、中国地方病防治杂志 351 0.21028、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 287 0.19029、热带医学杂志 107 0.17830、实用预防医学 442 0.15831、现代预防医学 411 0.14232、预防医学情报杂志 235 0.13133、职业与健康 337 0.048〈康复医学类型 〉1、 中国康复 420 0.7062、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801 0.6743、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881 0.5964、 心血管康复医学杂志 671 0.554*** 3929 0.5316、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799 0.5247、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539 0.4438、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672 0.3559、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222 0.32210、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71 0.25211、中国老年学杂志 624 0.24812、实用老年医学 207 0.17113、中国临床保健杂志 53 0.077妇、儿科医学类1、 中华儿科杂志 2909 1.3472、 中华妇产科杂志 2719 1.1213、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1827 0.8744、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353 0.7165、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1890 0.6916、 实用妇产科杂志 1091 0.5797、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1401 0.5678、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649 0.4539、 临床儿科杂志 767 0.43910、现代妇产科进展 331 0.42511、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695 0.37412、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385 0.37013、生殖与避孕 317 0.34014、新生儿科杂志 327 0.29715、小儿急救医学 295 0.28216、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 763 0.25517、生殖医学杂志 203 0.21518、中国妇幼保健 692 0.18719、中国小儿血液 117 0.164护理医学类1、 中华护理杂志 4411 1.6482、 护理管理杂志 611 0.7603、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3323 0.7244、 解放军护理杂志 1291 0.5065、 护理学杂志 1660 0.4786、 南方护理学报 610 0.4657、 护理研究 1754 0.4588、 护士进修杂志 1419 0.3449、 现代护理 674 0.273神经精神医学类1、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1723 1.2212、 中华神经科杂志 1991 1.0753、 中华精神科杂志 724 0.9854、 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 341 0.9825、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822 0.7386、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2276 0.7117、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644 0.605

2022光子学报影响因子

单玉桥男,1954年生人,教授。主要研究方向:材料表面技术。作为课题执行负责人完成了国家超导中心下达的熔融织构YBaCuO高温超导体镀银防护层的研究,高温超导体故障电流限制器的研究基础课题及攻关课题。作为课题负责人完成省科委下达的熔融织构YBCO超导体水蒸气腐蚀及其表面防护的应用基础研究项目。发表学术论文23篇,SCI和EI收录10篇。获冶金工业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各一次,省教委年度科技进步三等奖。教授课程《材料的腐蚀与防护》、《材料化学》。 连法增男,1945年生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功能材料。从事无磁瓷封定膨胀合金、永磁合金、新型铁基晶态、纳米晶稀土永磁材料、高饱和磁感铁氮化合物、非晶软磁材料及其应用等领域研究。新型稀土铁基永磁材料及其制造工艺等项目分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部、省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等。获国家授权专利两项。中国仪器仪表材料学会理事、中国金属学会功能材料分会理事,辽宁省应用磁学会副理事长,《功能材料》和《金属功能材料》杂志编委。获全国高等学校先进科技工作者称号,国家人事部授予“中青年有突出贡献专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教授《工程材料学》、《磁性能与应用设计》、《磁性物理学》等课程。主编出版《工程材料学》和《材料物理性能》。 刘常升男,1963年生人,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东北大学教务处处长。主要研究方向:材料表面科学与技术、激光应用技术。承担国家“973”和“863”计划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点基金和企业合作项目。出版《激光表面改性与纳米材料制备》等专译著,申报国家发明专利3项,发表学术论文150余篇。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科技奖励5项。兼任中国材料研究学会青委会理事、中国腐蚀与防护学会青委会委员、辽宁省机械工程学会理事和材料工程分会理事长、2004年薄膜与涂层国际会议组织与技术委员会委员。曾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教育部高校中青年骨干教师资助计划,辽宁省百千万人才工程百人层次,当选沈阳市十大杰出青年,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教授课程《材料学》、《材料表面工程》。 刘春明男,1961年生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东北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主要研究方向:先进钢铁材料微结构设计与控制,材料断裂的物理学与化学。一直从事金属结构材料的基础理论和新材料开发研究工作,特别是在高纯金属材料制备、钢铁材料与铝合金材料的微结构与性能设计及控制方面进行了较系统的工作。先后主持或参加了30余项国家研究课题和企业合作项目。发表论文60余篇,其中30余篇次被SCI、EI或ISTP收录。获辽宁省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辽宁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冶金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兼任中国金属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理事、低合金钢专业委员会委员,金相与显微分析专业委员会副主任,《金属学报》、《Acta Metallurgica Sinica (English Letter)》、《东北大学学报》、《材料与冶金学报》编委,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基金、跨世纪优秀人才基金获得者。教授课程《钢铁材料学》、《钢铁材料微结构设计原理与控制技术》。 秦高梧1970年生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材料研究学会青年委员会理事,中国物理学会会员,日本金属学会会员,日本纳米学会会员。1988~1998年就读于东北大学材料系材料学专业,1998年末获工学博士学位。1999年初以英国皇家科学院访问学者身份在牛津大学从事三维原子探针的应用研究,1999~2006年就职于(国立)日本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任研究员。2006年3月被东北大学聘为教授、博导。主要研究方向为金属材料的结构功能一体化,包括(1)低维材料(零维纳米粒子,一维纳米线和二维薄膜)的热力学、低维材料制备的新方法、低维材料的物理/化学特异性能及其相关器件设计;(2)新型大块材料的相图测定和热力学计算以及基于此的新型合金设计。近年来,在《Chemistry-A European Journal》、《Applied Physics Letters》、《Chemical Communications》、《Acta Materialia》等刊物上发表SCI收入论文25篇(其中SCI收录文章影响因子大于4.0的6篇),SCI源刊他人引用、评价百余次。目前作为项目负责人承担的科研项目有:(1)新型超高密度磁记录媒体的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07-2009;(2)Mg基合金相图、热力学计算与网络专家系统,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2006-2010;(3)Mg-Al-Zn(Mn)系合金设计与组织控制,中-美-加三国国际合作项目,中国科技部,2007-2012。教授《磁性材料》和《微观组织热力学》。茹红强男,1962年生人,教授,博士生导师,材料与冶金学院副院长,东北大学科学技术处副处长(兼)。主要研究方向:先进陶瓷材料,特种耐火材料,粉末冶金新材料。主持和参加了二十多项国家、省、部级攻关项目的研究工作,完成国家、省部级鉴定四项。目前主持科研项目6项,其中国家“863”高技术项目二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一项,军工项目一项。首次成功合成高性能的Sialon/SiC复相材料,使这种优质材料低成本生产成为可能;开发研制的无压烧结碳化硅陶瓷材料和无压烧结碳化硼陶瓷材料,其材料性能已达到国际同类材料的先进水平。发表论文70多篇。兼任东北大学教育部材料先进制备技术工程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中国硅酸盐学会特陶分会理事。教授课程《先进无机非金属材料》、《陶瓷材料学》、《无机材料物理化学》、《复合材料工艺与设备》、《粉体制备技术》。 沙玉辉男,1969年生人,教授、博士生导师,材料研究所副所长。主要研究方向:先进磁性材料和织构材料。主要从事先进磁性材料和织构材料的微结构设计、制备及性能研究。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含重点)、863计划、973计划等国家和省部级科研课题10余项。发表论文被收录35篇次。2000年被授予东北大学首届“优秀博士后”荣誉称号,2001年获辽宁省自然科学一等奖,2004年入选辽宁省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教授课程《材料科学基础》、《先进磁性材料原理与应用》。 孙旭东男,1961年生人,教授,博士生导师。1993年在英国Surrey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获得博士学位。主要研究方向:透明陶瓷材料,稀土纳米发光材料,光子晶体材料,陶瓷基复合材料,多孔材料,粉末冶金技术。承担和完成国家“863”计划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30余国家和省部科研项目。在Chem. Mater、Acta Mater.、J. Phys. Chem. C等学术刊物发表论文200余篇,被SCI、EI、ISTP收录130多篇次。获得国家发明专利9项;获省部级科研奖励7项。入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人才资助计划、教育部创新团队计划、国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第一层次)、国家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等。先后获得“中国冶金青年科技奖”、“辽宁省高校青年学科带头人”、“沈阳市十大杰出青年知识分子”等荣誉称号或奖励。教授课程《工程概论》、《先进陶瓷材料》。王 磊男,1961年生人,教授,博士生导师,材料与冶金学院副院长。主要研究方向:材料微观组织控制与强韧化,材料保证,高温材料与智能材料。主持或参加了36项国家重点、攻关科研及国际合作研究科研工作。目前正在承担的有包括教育部重点研究项目、国防科工委攻关项目以及国际合作项目在内的科研项目8项。其中有6项为项目(单位项目)负责人。发表学术论文105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78篇次。出版和合著出版专著4部,其中1部获部级奖励。主编及参编教材各1部。教授课程《材料强韧学》、《材料系统工程导论》、《高温材料学》、《材料的强度与组织控制理论》、《材料断裂力学基础》、《材料保证学特论》、《材料学》。 王沿东男,1966年生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智能材料,中子散射技术,功能与结构纳米材料。先后开展金属织构、金属间化合物、应力测量与分析、中子衍射与同步辐射技术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等研究工作。目前承担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子课题一项。发表论文7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收录70篇次,收录率100%。获1996年第十一届国际材料织构会议青年科学家论文奖(唯一的理论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二获奖人)与冶金部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三获奖人)各1项。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中国晶体学会会员。教授课程《织构材料三维取向分析》。 赵 刚男,1953年生人,教授,博士生导师,材料研究所副所长。主要研究方向:高性能铝合金。主要从事高性能变形铝合金的时效强化理论、组织与性能控制的研究。承担国家“七五”、“八五”、“九五”关于高强高韧铝合金研究的科技攻关项目,目前负责国家“973”计划专题研究项目,国家“863”计划专题项目。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SCI收录4篇、EI收录11篇。获冶金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和辽宁省教学成果二等奖各1项。《轻合金加工技术》杂志特邀编委,中国冶金教育学会材料学科教学研究会理事。教授课程《材料工程导论》、《材料制备与加工》、《有色金属材料学》。 赵 骧男,1956年生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外场(强磁场、电场)热处理,材料的织构与性能。正在从事的科研项目有:强磁场下凝固与热处理制备金属材料的基础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电场作用下金属板材再结晶织构的形成与演变机理和强磁场下铁碳合金固态相变线的演变机理和铁碳相图(固态)的构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发表论文80余篇,其中被SCI收录32篇,EI收录25篇,ISTP收录11篇;参编教材一本,合著专著1部。曾获辽宁省自然科学一等奖1项,湖南省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1项。教授课程《织构材料的性能预报和晶界设计》、《现代材料测试技术》、《计算机在材料科学中的应用》。 宗亚平男,1956年生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材料计算机模拟与显微组织设计。研究颗粒复合体的应力应变分布,设计最佳显微组织,金属基复合材料的开发、制备;相场法材料显微组织演变的计算机模拟,显微组织最佳控制;构件温度场、热应力、热处理工艺模拟技术。出版教材2部,电子课件2部,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 其中SCI收录9篇,被引用52次,EI收录13篇。作为项目执行负责人,所研究的项目获辽宁省科技进步一、二等奖,冶金部科技成果奖,国家经委技术开发优秀成果奖。获国家教学成果、辽宁省教学成果二等奖各一项。国家科委冶金新材料专家委员会专家,中国金属学会分析测试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金属学会工模具钢学术委员会委员,辽宁省复合材料学会常务理事,东北大学学报编委。目前讲授课程:《材料学基础》、《材料组织与性能的计算机模拟》。 左 良男,1963年生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东北大学副校长,材料研究所所长。主要研究方向:材料微结构设计、表征与模拟,高性能金属织构材料。承担了国家973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际科技合作重点计划项目、教育部重大科研项目等40余项省部级以上科研课题。发表论文180余篇,被SCI、EI、ISTP收录110余篇次。获国家和省部级科技奖8项,申请发明专利3项。先后获得全国优秀教师、做出突出贡献中国博士、沈阳市十大杰出青年、沈阳市优秀专家等荣誉称号。入选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培养计划、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人才资助计划。现兼任中国材料研究学会常务理事、中国金属学会理事、中国教育家协会理事;国家“十五”863计划高性能结构材料主题专家组成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工程与材料科学部专家评审组成员、国家教育部科技委材料学部常务副主任;《东北大学学报》主编、《材料与冶金学报》主编、法国Metz大学兼职教授、沈阳市科协副主席。教授课程《材料界面工程概论》、《织构材料性能预报与晶界设计》。 蒋 敏女,1964年生人,教授。主要研究方向:合金微观组织模拟与控制及新材料设计。长期从事合金相变与相平衡的实验与理论研究工作,采用热力学分析方法研究合金的稳态化与相平衡,并结合分子动力学模拟研究合金的相转变过程,针对新型结构材料和功能材料,如铜基、钴基和镁基合金的成分设计与组织控制,进行了有深度的研究工作。曾参加国家“八五”重点企业技术开发项目和国家教委博士点基金项目,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面上项目以及与日本东北大学的国际合作研究项目。编写《材料科学基础》(李见主编)中“合金相图及应用”部分,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其中近20篇被SCI收录。兼任中国物理学会相图专业委员会委员、日本金属学会会员。教授课程《材料科学基础》、《相图在材料设计中的应用》和《新型材料导论》。李德新男,1960年生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新型磁性材料的探索及其物理性质的研究。特别在磁性半金属/半导体材料,磁热效应材料,自旋阻挫材料,强磁性形状记忆合金以及稀土化合物新型超电导材料的研制和物性解明方面进行了较多的研究工作。发表研究论文110余篇,其中99篇发表在SCI所收录的国际杂志上,被引用480余次。目前主持及参与的研究课题有:(1)三元稀土化合物新型磁性材料的创制及其新物理效应的探索;(2)极端条件(高压力,强磁场)下磁性材料的织构/量子序演变及其对磁性能的影响;(3)f电子系金属间化合物自旋阻挫效应的研究;(4)室温区磁制冷材料的研发及其磁熵变机理的研究。李继光男,1969年生人,教授、博士生导师。1998年毕业于东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获工学博士学位。曾受聘于物质材料研究机构(日本、国立),先后任研究员、主任研究员。主要研究方向为功能陶瓷材料,包括(1)胶体物理化学、单分散胶体粒子的软化学合成、自组装;(2)陶瓷纳米粉体的烧结现象及烧结机理、光学透明陶瓷材料的制备新工艺;(3)具有“光”功能性的纳米陶瓷材料(荧光、光催化)。在J. Am. Chem. Soc.、Chem. Mater.、J.Phys. Chem. B、Aata Mater.等刊物上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收录69篇,论文SIC他人引用610余次。2000年起以第一作者(通讯作者)身份发表SCI论文35篇,平均影响因子2.51。入选国家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任美国陶瓷学会会员,日本陶瓷学会会员。

联系导师还是很有必要的,问题的关键在于什么时候去联系导师,在初试的之前是没有必要联系导师的,一般情况下研究生导师不可能在初试之前去随便的对一个不认识的外校考生去透漏考研初试的考点和重点,所以初试之前没有必要去联系专业研究生导师。

确定见专业的研究生导师是在复试之后,目的是:让自己的未来导师了解自己多一点,同时自己了解导师也多一点。通过联系专业导师,实现师生双方的相互了解,从而增加考生复试成功的机会。见到导师后可以谈谈自己的学术兴趣,尽量选择担任专业社会职务或者学校领导的老师(系主任、院长等),若是为了学术发展,当然是看导师的学术水平,这些导师一般年龄很大了!专业联系导师的方式主要有下面几种:

东北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导师

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IF)是美国ISI(科学信息研究所)的JCR(期刊引证报告)中的一项数据。即某期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统计当年的被引用总次数除以该期刊在前两年内发表的论文总数。这是一个国际上通行的期刊评价指标。生物学上,国际期刊的影响因子达到3-4已经很不错了,国内的核心期刊都很少被SCI收录,即使收录了也很少达到这个因子。至于国内期刊的影响因子怎么算,价值有多大,这个很少关注。

不同领域差别比较大,不能一概而论。3-4比较好了,至少是主流期刊吧。生物方向不太了解。

古地理学报影响因子

医学类期刊因为细分的比较多,排名也没有实际的意义。现在按权威性来讲就看期刊影响引子,引用的多的期刊影子高的相对来讲就要权威一些。

你说的这类发表的比较慢,因为不容易发表,所以才叫核心。

国外:science、nuture,EI(The Engineering Index),这三个是研究生的论文发表的硬性杂志。一般看出版单位,一般是中科院、地大、北大这些学校出的相关报刊质量高些。当然中石油、中石化等一些能源公司的出版刊物也有相当高的份量。给你一份2011年地学期刊的影响因子排名靠前的石油勘探与开发 2.43地理学报 2.31矿床地质 2.097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2.086地质学报 1.783石油学报 1.701中国沙漠 1.691岩石学报 1.561地球物理学报 1.56地理研究 1.483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1.434地球学报 1.374中国科学D 1.354第四纪研究 1.323岩矿测试 1.319地质力学学报 1.30地理科学 1.281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1.252干旱区地理 1.239石油实验地质 1.18自然资源学报 1.165煤炭学报 1.119古地理学报 1.086沉积学报 1.077天然气工业 1.006

主要还是看单位对杂志的要求,再看杂志的影响因子,选择最利于职称的期刊

核农学报影响因子2022

本刊于1980年由中国原子能农学会和中国农科院原子能利用研究所共同主办(原名《原子能农业应用》),1987年更名为《核农学报》,是核技术和生物物理技术在农业和生物学领域唯一的学术期刊。《核农学报》为双月刊,80页,大16开 本。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刊登核技术(包括辐射等生物物理技术、各种人工诱变技术和同位素示踪技术等)在农业科学中应用研究的学术论文、综述、专论、科技 信息及知识介绍等,此外,还刊登其他相关技术,如农产品贮藏加工、生态农业、农业生物技术、农业信息技术、节水农业、精品农业等方面的学术论文。学报充 分、及时地报道了我国在该领域研究和应用的重要成果,为科研和教学提供了宝贵的参考资料,对农业生产和本学科的发展起了推动作用。《核农学报》一直是北京大学图书馆和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编制的《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总览》中全国农学类核心期刊,我刊一直在农业原子能应用领域保持着较高的声誉和知名度,被浙江大学、上海农业科学院等多家单位认定为一级期刊。我刊的发稿时滞为6-10个月。为了更好地为作者和读者服务,2005年开始增设了信息交流的栏目。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的数据(每年12月公布上一年期刊评价结果),我刊的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见表1。可以看出我刊的载文量、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进步很大,可以说是一年一个台阶。这从一个侧面表明了核农学和我刊发展的潜力。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ASPT来源刊 CJFD收录刊一级学报每个学校规定不同的,没有公认的如果是你学科里最好的,那么应该就是啦

《核农学报》在农业原子能应用领域保持着较高的声誉和知名,属“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和“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统计期刊”。 近年来,本刊影响因子一直处于上升势头,据《2009年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公布,《核农学报》2008年的影响因子为1.035;《2009年版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公布,2008年影响因子为1.185。

地质学报影响因子

查资料,这个杂志是2012度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请注意此刊不是北大中文核心期刊,而很多地方和单位不认可中国科技核心期刊。附1,《地质与资源》由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主办。 主要栏目:基础地质、区域地质调查、矿产资源评价、水文·工程·环境·生态地质、地理信息系统、方法与应用、问题讨论、国外研究动态。《地质与资源》由沈阳地质矿产研究所主办。 主要栏目:基础地质、区域地质调查、矿产资源评价、水文·工程·环境·生态地质、地理信息系统、方法与应用、问题讨论、国外研究动态。地质学方面北大中文核心期刊主要有: 1.岩石学报2.地质学报3.地学前缘4.中国科学.地球科学5.地质科学 6.地质论评7.地球科学8.矿床地质9地球化学 10.地质通报 11.沉积学报 12.中国地质 13.天地构造与成矿学 14.高校地质学报 15.第四纪研究 16.地球学报 17.岩矿测试 18.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19.现代地质 20.岩石矿物学杂志 21.古地理学报 22.地层学杂志 23.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 24.地质与勘探 25.地质科技情报 26.矿物岩石 27.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8.新疆地质 29.地球与环境 30.矿物学报 回答这么久,如有一点帮助,请及时采纳。

上海交大查询结果,属于核心本刊收录在: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10年版)提示: 《引证报告》2010年版影响因子:0.252本刊收录在: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2011年版) 提示: 《引证报告》2011年版影响因子:0.341主题分类:Earth Sciences: Geology Earth Sciences: Mineralogy 基础科学: 地质学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