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首页 学术发表知识库 问题

关于芭蕾舞的论文参考文献怎么写

发布时间:

关于芭蕾舞的论文参考文献怎么写

论现代舞 现代舞蹈重建的意义不在于提升舞蹈家的地位,而在于使人们重新认识身体的意义。这是因为,身体是灵魂的载体,拥有和谐的身体才能承载和谐的生命。舞蹈家如果能在这一层面上进行创作和表演,那么,舞蹈才会真正留在观众心中。前些日子举行的第二届CCTV电视舞蹈大赛,可以称作中国舞蹈史上舞种最全的比赛,它不仅让我们看到了好舞、好戏,并且促进了当代舞蹈的多样化发展,同时,它还向人们展示了中国舞蹈教育和人才培养的殷实成果。本次大赛参赛选手最多的团体是北京舞蹈学院,他们不仅捧走了民族舞蹈与现代舞的桂冠,而且在其他舞种亦有突出的表现。在传统舞蹈中,《扇舞丹青》和《风吟》不仅带着迎面扑来的时代气息,亦深蕴中国古典艺术的精髓,他们在“传神写照”中表现人物的内在精神,在“体韵遒举,风彩飘然”的动态形象之中,建构起中国古典舞之“雅”气———这些都让我们看到了当代中国舞在继承民族传统从“形”到“神”的更大超越。现代舞的艺术探索对于现当代中国舞蹈的整体发展与进步提供的启示、做出的贡献是不言而喻的,但自身却往往由于“有悖传统”而被打入另册。其实,当代中国舞蹈家所有的努力都在使中国舞蹈走向现代化,只是被纳入“主流”文化的舞蹈立足于张扬优秀的文化传统,因而比较契合由传统文化艺术观念培养起来的观众的审美理想;而现代舞则试图突破旧传统的僵化部分,探求艺术发展新的可能性。现代舞蹈追求艺术的质朴与真实,落下足尖,褪去装饰,为舞蹈真正成为人的艺术而首先使舞蹈动作“人化”。在着力追求舞蹈艺术的人文精神的同时,向舞蹈艺术“本体”回归。《咱爸咱妈》、《两人车站》和《胭脂扣》的创作与表演更贴近我们的现实生活。令人欣喜的是这些优秀作品均出自舞蹈院校的青年教师与学生之手,并突破了“学院派”舞蹈创作重“舞”轻“质”的倾向,同时突破了传统舞蹈创作重“质”轻“舞”的偏颇。更难能可贵的是,不少作品将艺术表现的视点投向普通的中国老百姓,表现他们的亲情、爱情以及乡情。业余舞者的参赛使大赛的表演平添几抹色彩。农民秧歌队、工人艺术团、文化宫、群艺馆等舞蹈团的节目丰富多彩,甚至涉猎了难度很高的踢踏舞和芭蕾舞,都表演得颇有水准。其中,北京大学舞蹈团的《校园音画》独树一帜,以浓浓的人文情怀给观众以感染。唯一进入决赛圈的中学舞蹈团———北京第二中学的舞蹈队,用朝气、用稚气、用活力捧走了业余组的金杯,他们的舞蹈,集中地体现了今日全民舞蹈教育与素质教育的普及与水平的提升。CCTV电视舞蹈大赛最大的成功是使喜爱舞蹈或不熟悉舞蹈的观众坐在屏幕前观看了舞蹈,参与了舞蹈。电话、网络热线显现了观众参与的热情。舞蹈大赛也通过邀请资深舞蹈家、教育家的现场评说,或通过综合素质考试的题解普及舞蹈文化,给观众走近舞蹈铺路搭桥。其实,更精彩感人的镜头都关在幕后,在讨论当代舞与现代舞的区别时,有位年轻的网友说他的“老妈”见解很“经典”;一个是“时髦”,一个是“另类”,是否十分准确我们将另作讨论,但我们不得不承认的确很精彩。还有许多未能进入决赛的作品,多少受制于“比赛”这一游戏规则,一些没有受过专业舞蹈训练的舞者的那份勇敢和真诚,让我坚信:舞蹈的舞台,每一个人都享有权力。在以“收视率”论英雄的年代,许多大型电视晚会很少将3分钟以上的时间给予一个舞蹈。于是乎,舞蹈成了电视的包装;成了歌星的包装;成了杂技的包装,最终,其它艺术都好看了,舞蹈却成为了包装纸、包装袋……是舞蹈家的舞蹈没跳好,还是身体的感觉退化了,使人们忽略了舞蹈?我认为,现代舞蹈重建的意义不在于提升舞蹈家的地位,而在于使人们重新认识身体的意义,这是因为,身体是灵魂的载体,拥有和谐的身体才能承载和谐的生命,并且,身体本身是一部历史,它由自然、社会与文化构成;舞蹈艺术作为身体“体现”的典型现象,是在人的鲜明意志主导下,以特殊的形式训练身体形态,无论在官能感觉还是在抽象的精神方面,都集中体现着某种国家的、社会的、民族的、阶级的、时代的、文化习俗的身体特征,因此,通过舞蹈及其身体的“体现”,我们理解生命,解读生命,表现生命,交流生命,协调生命,最终保障与发展生命。舞蹈家如果能在这一层面上进行创作和表演,那么,舞蹈才会真正留在观众心中。

《芭蕾舞集教学论研究》你可以看看。 《芭蕾术语词典》

芭蕾的诞生与欧洲文化的关系的论文

文艺复兴前期,芭蕾处于萌芽状态,汲取了古希腊的舞蹈,古罗马的拟剧,中世纪杂耍者的技艺。为早期芭蕾艺术提供了戏剧结构、演出形式和哑剧成分。这些养料和早期的萌芽状态,为后来芭蕾登上历史舞台并成为历史中的一种承担者的角色,奠定了基础。

文艺复兴,是欧洲各国资产阶级掀起的一次反对封建统治的思想文化运动。“当时,新兴的资产阶级不只是复兴古代文化,而是要利用古代文化来创造与中世纪封建教会文化根本对立的文化。”①

文艺复兴以复兴古希腊罗马的文化为旗号,而此时的芭蕾同样作为一种古代文化,在这个历史时期作为复兴古代的文化的一个小分支,承载了一定的历史发展使命。萌芽时期的芭蕾艺术注重个人情感的`表现和创造,这一特点正好与“人文主义”的实质相符合,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宣扬了“人文主义”所倡导的:尊重人志,尊重人的潜力,尊重人的自由创造力,对文艺复兴的发展起到了一定推动作用。与此同时,在文艺复兴的推动下,西欧各国的文学艺术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芭蕾同样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意大利和法国在芭蕾的形成初期起到了奠基者的作用。芭蕾承载着文艺复兴所需要的文化资源,文艺复兴同样促进了芭蕾的进一步发展。

人们通常会把《王后的喜剧芭蕾》作为芭蕾的生日。在此之前,意大利还是一个城邦国家,各城邦君主为了炫耀自己的财富,常常办节庆演出,其中也包括舞蹈演出。芭蕾发祥于意大利,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城邦君主炫耀财富的工具。正是在这种环境的熏陶下,出现了“席间芭蕾”。随着意大利与法兰西的联姻与文化交流,“席间芭蕾”传入了法国,成就了1581年最受推崇的《王后的喜剧芭蕾》。在此时的法国宫廷中,芭蕾所承担的历史使命是:喻护和护国。在这个时期,芭蕾从“城邦君主炫耀财富的手段”到“联姻的文化交流的工具”到“护国寓意的媒介”,在这一承载过程中,芭蕾自身也从“席间芭蕾”走向了“真正的芭蕾”。

在路易十四执政期间芭蕾承担了两种角色:路易十四为提高皇权和威望所用的手段,吕里和博尚在宫廷占有一定地位的根本原因。路易十四从小就热爱舞蹈,到后期他亲自批准了皇家舞蹈学院的章程和建院所需的经费,提供了充足的物质条件。由此而建立的芭蕾的基本技巧和训练体系历经了几个世纪发展至今仍是各个国家各个派系芭蕾的艺术的基础。路易十四之所以对舞蹈重视,是因为他深知艺术是可以用来提高他作为君王的威望。在路易十四统治时期的法国宫廷中,有两个对芭蕾作出突出贡献的人物:吕里和博尚。“吕里迎合了法国宫廷观众的口味,巧妙地运用了意大利职业喜剧的优秀成分,同时他又力图探索和创造新的形式,使芭蕾逐渐从“出场”锦集向独立的芭蕾舞剧发展变化。博尚的舞蹈反映了凡尔赛的风格和情感,他的‘出场’,使加沃特和小步舞在出色的曲线中一一展现。”②

正是靠了他,法兰西舞派在欧洲占据了优势。路易十四提高皇权的欲望和吕里、博尚对地位稳固的追求,对他们的承担者——芭蕾,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芭蕾,在这段历史中始终潜伏在历史事件的背后,承担着不同的角色,完成了不同的历史使命。在这样一次次的磨炼与洗礼中,芭蕾得到了一步一步的发展。芭蕾所得到的远大于芭蕾所付出的。所以说,早期芭蕾所承担的历史使命,使芭蕾的形成和良好发展成为一种必然。

我要进一步说明的是,芭蕾的这种历史承担是不自觉的,它只是在有了一定文化积淀后,并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被所使用的文化艺术手段之一奠定了,而正是这种不自觉地承担,使得芭蕾在欧洲历史的发展中汲取了更多的历史意义。也正是在这种不自觉地承担过程中,芭蕾得到了不断的完善与发展,为以后成为一门历史悠久、保存良好、发展奠定了稳定的优秀艺术基础。

参考文献

①②朱立人:《西方芭蕾史纲》,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年5月

探讨芭蕾表演中美感意识的形成与体现芭蕾由于有着不可摧毁的审美定势、严格的舞蹈规范、一套完整、科学的训练体系,以及所有动作符合美学审美的张力感,成为美丽的象征,被奉为“舞蹈艺术的皇冠之珠”。 文章旨在对舞者在芭蕾表演中外部动作研究的基础上,对美感意识的形成与体现是如何贯穿着外部动作表现力的研究。 ——题记 “芭蕾”是法文“ballet”一词的音译,是欧洲古典舞剧的统称。芭蕾起源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后来传入法国。路易十四国王的提倡和皇家舞蹈学院的精心整理使芭蕾形成了一套体现古典主义审美理想的舞蹈动作和舞姿规范。而自19世纪,被世人称为“第一个在脚尖上跳舞的人”的法国芭蕾皇后玛丽·塔丽奥妮的出现之后,为芭蕾舞艺术带来了一场飞跃性的革命,并使足尖舞几乎与芭蕾画上了等号,成为舞蹈艺术中最完美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它所具有的特性构成了其形式美,达到了其他艺术所无法比拟的美学境界。芭蕾舞是一种虚拟程式性很强的艺术,要求规范化,动作姿态也有一定的程式和规格。“开、绷、直、立”被称为芭蕾的四大技术原则。作为一种视觉表演艺术,足尖舞的出现使芭蕾增强了舞姿的雕塑感及对空间的冲击力,延伸了肢体线条并强化了舞者的轻盈与柔美感,使之具有了超凡脱俗的幻觉和幽灵般的动感,将人类带入到一个亦实亦虚的、充满幻想的超脱世界。 一、芭蕾美感意识的形成 意识,即人类特有的、能够反映客观存在的、最高级的一种思想形式。美感是由审美对象身上客观存在的美在审美主体心中所引起的喜悦、欣赏心理及对其做出审美评价的心理过程。而美感意识,在此即是指芭蕾舞表演艺术家在审美活动中各种心理现象的综合。吕艺生教授的《舞蹈学导论》中说到,自芭蕾诞生以后,经过长时间的规范,形成最基本的腿部外开即脚的五个位置以及后来脚尖技术。作为芭蕾审美标志,这两者使芭蕾建立了最不易被推翻的审美定势,芭蕾的审美是不可摧毁的。这要归功于芭蕾具有完整的一套舞蹈规范,即合乎舞蹈动作审美规律的标准、法式、规格,它带有模范性和典范性。也正由于有了这些,才产生了芭蕾舞的形式美。 此外,还有一个容易被人忽略的方面,即芭蕾舞蹈动作中的张力美对芭蕾美感意识的形成有很重要的作用。如欧建平老师在《西方舞蹈鉴赏》中写到倡导形式论芭蕾美学的美国哲学家和舞蹈理论家戴维·麦克尔·列文是这样评论的:“重量与无重量间的张力应是芭蕾艺术的核心,当这个核心适当地被孤立,被展示,即被释放时,它的自身便完全可以具有细腻的表现力。”他极力主张芭蕾从自身的运动规律“重量与无重量间的张力”这个“芭蕾艺术的核心”出发,并去独立展示和释放这个核心,那动作本身的细腻变化和对比的表现力便在其中了。就像人体运动力学这样解释张力:若将人体看作一个力学系统,则人体内部各部分相互作用的力称为人体内力,如肌肉张力、韧带张力、关节约束力等,其中肌肉张力是人体内力中的主动力。张力在芭蕾舞足尖技术中的作用如下,脚尖向下与地面顽强地对抗,寻找一种穿透力,在它的作用下,身体向地心引力不断挑战,用力向上提升,以减轻身体对腿和脚的压力,使其能够在空中自由舞动,在获取有力量的支撑力的同时,又有意识地拉长了腿部的线条;与此同时,四肢以身体中段为核心,像太阳光线一样以不可阻挡的力量竭力地向四面八方放射延伸,最大限度地占有舞台空间,加强对空间的冲击力。如果运用这种意识训练出来的肌肉呈长线条的,充满力量,富有柔韧性,那么就应该具备应付具有高难度的芭蕾舞舞步和技巧动作的能力。反之,如果舞者缺乏运用这种肌肉张力的意识,所展示在观众面前的动作就是松散、笨重、机械而又缺少生命力的。由此可见,要想达到芭蕾足尖艺术这种与其他艺术所难以比拟的动感魅力的形式美,就要在舞蹈训练及表演过程中特别强调张力的运用,它是芭蕾舞艺术的核心,是构建芭蕾美感意识的重要因素。 各门艺术之间的审美意识是相通的。在探讨芭蕾动作张力感时,笔者发现,它恰巧与美术形式效应中的张力学说相符合。在美术形式效应中,芭蕾动作张力感被看作是一种极为重要的性质。它是这样被解释的:运动感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通常所指的某一物的位置移动,另一种是从不存在物体运动的地方观察到的运动,这就是张力。它产生的方向总是同中轴线的趋向一致,表现为定向运动的扩张感,是具有倾向性的张力。比如欧洲的哥特式建筑,典型的尖顶直插青天,强化了高耸入云、引向天国的意境。这是从审美的视觉心理效应的角度上说的。芭蕾中的足尖舞,以脚尖面积为支点支撑起整个身体,正是从视觉上强化了双腿修长的感觉。整个身体能量内聚上提,加强了身体的挺拔向上的感觉,绷直的脚尖使原本带有自然状态的松弛、弯曲的腿部线条拉长、延伸到想象中更远的空间,从而获取更修长飘逸、优美典雅的舞姿。那种轻盈、敏捷和对空间的冲击力,为芭蕾开创了一种新风格,形成了崭新的审美标准。例如在古典芭蕾舞中最典型的,最能体现古典芭蕾优美线条和风格的舞姿,立足尖的主力脚动作,就是要有一种顽强的上升感,是依靠脚踝的弹推,膝关节的屈伸以及胯部位的托提,合力完成将承受身体重量的脚推立到脚尖上的动作,但这绝不意味着大功告成,而是感觉在已形成的舞姿上不断持续地顶足脚背,寻找脚尖向下的穿透力,膝关节的伸展力,及胯部包括髋、臀、腰和腹部的肌肉群收紧向上的提拔力。充满张力的高高扬起的后腿以优美的线条向后有力地伸展,呼吸带动双臂微微扬起,纱裙随之飘舞,刹那间舞姿上的停顿,实现了人类对自然的超越,把人们带入了如梦如幻的境界。这恰恰是与美术形式效应中的张力相吻合。 艺术的基本属性就是美。舞蹈作为一门时间性和空间性的艺术,与其他表演艺术的最大不同是,它是一种人体动作的艺术。动作是其最基本的元素,动作性是其非常重要的基本特征,它是使舞蹈具有美感形式的最基本的条件和主要因素。芭蕾舞于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形成一种独立的、完整的艺术形式,创造了足尖舞技巧,发展了各种腾空跳跃、打击和旋转技巧,并产生一套完整的训练方法。与我国戏曲中的舞蹈“曲、圆、收”、民间舞的“三道弯”的审美标准有很大的区别,“开、绷、直、立”成为芭蕾美学中的技术原则。挺拔优雅的舞姿,轻盈飘逸的跳跃,婷婷袅袅的脚尖旋转,极富生命力的张力感等,有这些美感意识的形成,才使得芭蕾的艺术魅力能够给予人们更强烈的审美感受。 二、芭蕾美感意识的体现 在获得以上芭蕾美感意识的过程中,舞者先是以审美主体的身份,对芭蕾舞艺术的美学原则、动作等有较深刻、透彻的分析和理解,形成一种整体的美感意识,然后舞者再由审美主体转化、过渡到审美客体,通过自身作为表演艺术的物质材料与手段,即表演者的身体和动作,对其表演作艺术美的净化,使之成为有意味的美的形式,引发观众获得审美满足,这就是美感意识的体现。每一个舞者如果没有加强对芭蕾舞美感意识的训练,那就只能被称为是一个缺少灵魂的舞蹈机器、舞蹈匠人,而无法达到芭蕾足尖所营造的那种如梦如幻的艺术境界,完美地向人们展示芭蕾所具有的独特的形式美。这必须要通过艰苦的训练,学会用身体去掌握芭蕾动作形式美的规律,以及对整个身体的控制力,获得稳定、灵敏、向上提拔的力量,使我们的身体能够协调运转,以获得最大的创造美感的自由度。 芭蕾表演是舞者身心的整体表演,在内外结合的技术上必须要把内在生命的动力和外在的舞姿、动作、技巧的表现中的作用、技法相互联系并融合在一起。大部分芭蕾舞基训动作从把杆到中间,从控制到跳跃、旋转等技巧,其目的之一就是训练身体的柔韧性、稳定性、灵敏性等力量。每一次的蹲、绷脚,每一次的跳跃和旋转都要做到身体的极限,为舞台表演做好充分准备。 在表演中,芭蕾的美感意识要自始至终地贯穿其中。芭蕾人体的“外开”,是人对身体自然的对抗,不仅是技术与功能问题,也成为审美意识的重要部分。“外开”完全违背人体自然规律,将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各自向外旋转90度,脚的五个基本位置也都处于绝对外开状态。这样做的目的是可以让整条腿的幅度从前后运动扩展到任何方向的最大限度的运动,使舞蹈变得更加轻松优雅。同时,最重要的是通过“外开”将人体自然状态的曲线与弯曲隐藏在观众看不到的角度中,使人体翘起的臀部,圆润的小腿肚和突出的脚后跟等部位在观众的视线中消失,将人体自然曲线尽量拉长变为直线,将腿部的比例尽可能地延伸到最长。肩关节和胸部关节的柔软与外开,使手臂和身体连成一气,给人以优雅、轻盈、和谐、流畅、柔和的感觉,整个身体充满张力感,完美地体现出芭蕾审美意识。 作为芭蕾审美显著标志的足尖舞中,芭蕾舞美感意识的体现对舞者来说就意味着更进一步地加大了对身体训练的难度和要求。在做技术动作的时候,要调动所有主观上对足尖技巧的美感意识,将这种属于非视觉的心理内容,通过具体的技术动作,进行物态化的体现,创造出可视的、完美的艺术形象。立起脚尖时,肌肉要为抵抗重力的阻力做带有爆发性的提升、收紧,同时吸气;落地时整个身体继续保持向上的提升力以对抗重力在此时所起的加快加重的向下的自然动力作用。整个身体要感觉在尽量延缓落地的速度。一切似乎都在身体肌肉和呼吸的高度控制中悄然无声地完成,这样才能体现出一个优秀芭蕾舞演员的技能及艺术涵养。如果在足尖的训练过程中能不断地加强每次轻盈的立起和有控制地落下,这种在不同状态下所需要的不同的肌肉控制力的意识,就可以在获得扎实的足尖基本功的同时,掌握对动作的艺术修饰能力,以便更好地炫耀华丽的技巧,展示芭蕾足尖舞的动作形式美。芭蕾舞中的脚是极富有表现力的。在舞蹈中的它总是处于兴奋的状态,可以随时随地地立起脚尖,把身体送往空中。这时就要充分利用地面的反作用力,通过蹲,合理地运用全身的力量,把身体重量通过柔韧的脚腕及坚实、稳固的掌骨到达脚尖,吸气、提胯,只有这样,力量才能畅通,给人以举重若轻的感觉。由于足尖的运用,大大缩小了身体的支撑面积,使人产生强烈的视觉心理效应:灵动、惊异、超脱、引人瞩目,由此,使芭蕾舞成为最有效的艺术表现手段之一。 作为一名舞者,要想达到艺术巅峰,除了要对身体进行符合专业需要的严格训练,还必须要有高标准的美感意识,才有助于使动作更加规范、严谨,使身体在动作过程中具有艺术的感染力和生命力,以及具备体现芭蕾那种具有超凡脱俗的幻觉和轻盈飘逸的美感意识的能力,最终达到体现完美的艺术表现的目的,以满足人们对芭蕾艺术的审美意识的不断更新、变异。 参考文献: [1] 运动生物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年3月版.第205页. [2] 王令中著.视觉艺术心理.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年8月.第95页. [3] 朱立人.芭蕾术语辞典.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年.第2页. 作者单位:上海戏剧学院舞蹈学院

芭蕾舞的论文参考文献

芭蕾的诞生与欧洲文化的关系的论文

文艺复兴前期,芭蕾处于萌芽状态,汲取了古希腊的舞蹈,古罗马的拟剧,中世纪杂耍者的技艺。为早期芭蕾艺术提供了戏剧结构、演出形式和哑剧成分。这些养料和早期的萌芽状态,为后来芭蕾登上历史舞台并成为历史中的一种承担者的角色,奠定了基础。

文艺复兴,是欧洲各国资产阶级掀起的一次反对封建统治的思想文化运动。“当时,新兴的资产阶级不只是复兴古代文化,而是要利用古代文化来创造与中世纪封建教会文化根本对立的文化。”①

文艺复兴以复兴古希腊罗马的文化为旗号,而此时的芭蕾同样作为一种古代文化,在这个历史时期作为复兴古代的文化的一个小分支,承载了一定的历史发展使命。萌芽时期的芭蕾艺术注重个人情感的`表现和创造,这一特点正好与“人文主义”的实质相符合,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宣扬了“人文主义”所倡导的:尊重人志,尊重人的潜力,尊重人的自由创造力,对文艺复兴的发展起到了一定推动作用。与此同时,在文艺复兴的推动下,西欧各国的文学艺术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发展,芭蕾同样受到了很大的影响:意大利和法国在芭蕾的形成初期起到了奠基者的作用。芭蕾承载着文艺复兴所需要的文化资源,文艺复兴同样促进了芭蕾的进一步发展。

人们通常会把《王后的喜剧芭蕾》作为芭蕾的生日。在此之前,意大利还是一个城邦国家,各城邦君主为了炫耀自己的财富,常常办节庆演出,其中也包括舞蹈演出。芭蕾发祥于意大利,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城邦君主炫耀财富的工具。正是在这种环境的熏陶下,出现了“席间芭蕾”。随着意大利与法兰西的联姻与文化交流,“席间芭蕾”传入了法国,成就了1581年最受推崇的《王后的喜剧芭蕾》。在此时的法国宫廷中,芭蕾所承担的历史使命是:喻护和护国。在这个时期,芭蕾从“城邦君主炫耀财富的手段”到“联姻的文化交流的工具”到“护国寓意的媒介”,在这一承载过程中,芭蕾自身也从“席间芭蕾”走向了“真正的芭蕾”。

在路易十四执政期间芭蕾承担了两种角色:路易十四为提高皇权和威望所用的手段,吕里和博尚在宫廷占有一定地位的根本原因。路易十四从小就热爱舞蹈,到后期他亲自批准了皇家舞蹈学院的章程和建院所需的经费,提供了充足的物质条件。由此而建立的芭蕾的基本技巧和训练体系历经了几个世纪发展至今仍是各个国家各个派系芭蕾的艺术的基础。路易十四之所以对舞蹈重视,是因为他深知艺术是可以用来提高他作为君王的威望。在路易十四统治时期的法国宫廷中,有两个对芭蕾作出突出贡献的人物:吕里和博尚。“吕里迎合了法国宫廷观众的口味,巧妙地运用了意大利职业喜剧的优秀成分,同时他又力图探索和创造新的形式,使芭蕾逐渐从“出场”锦集向独立的芭蕾舞剧发展变化。博尚的舞蹈反映了凡尔赛的风格和情感,他的‘出场’,使加沃特和小步舞在出色的曲线中一一展现。”②

正是靠了他,法兰西舞派在欧洲占据了优势。路易十四提高皇权的欲望和吕里、博尚对地位稳固的追求,对他们的承担者——芭蕾,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芭蕾,在这段历史中始终潜伏在历史事件的背后,承担着不同的角色,完成了不同的历史使命。在这样一次次的磨炼与洗礼中,芭蕾得到了一步一步的发展。芭蕾所得到的远大于芭蕾所付出的。所以说,早期芭蕾所承担的历史使命,使芭蕾的形成和良好发展成为一种必然。

我要进一步说明的是,芭蕾的这种历史承担是不自觉的,它只是在有了一定文化积淀后,并在特殊的历史条件下被所使用的文化艺术手段之一奠定了,而正是这种不自觉地承担,使得芭蕾在欧洲历史的发展中汲取了更多的历史意义。也正是在这种不自觉地承担过程中,芭蕾得到了不断的完善与发展,为以后成为一门历史悠久、保存良好、发展奠定了稳定的优秀艺术基础。

参考文献

①②朱立人:《西方芭蕾史纲》,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年5月

你可以找这个。 《中国舞蹈史》作者:王宁宁,江东,杜小青等 讲述了多元发展的中国古典舞二、从“希望”中崛起的中国现代舞三、对人性的张扬与表达 请采纳

探讨芭蕾表演中美感意识的形成与体现芭蕾由于有着不可摧毁的审美定势、严格的舞蹈规范、一套完整、科学的训练体系,以及所有动作符合美学审美的张力感,成为美丽的象征,被奉为“舞蹈艺术的皇冠之珠”。 文章旨在对舞者在芭蕾表演中外部动作研究的基础上,对美感意识的形成与体现是如何贯穿着外部动作表现力的研究。 ——题记 “芭蕾”是法文“ballet”一词的音译,是欧洲古典舞剧的统称。芭蕾起源于文艺复兴时期的意大利,后来传入法国。路易十四国王的提倡和皇家舞蹈学院的精心整理使芭蕾形成了一套体现古典主义审美理想的舞蹈动作和舞姿规范。而自19世纪,被世人称为“第一个在脚尖上跳舞的人”的法国芭蕾皇后玛丽·塔丽奥妮的出现之后,为芭蕾舞艺术带来了一场飞跃性的革命,并使足尖舞几乎与芭蕾画上了等号,成为舞蹈艺术中最完美的艺术表现形式之一。它所具有的特性构成了其形式美,达到了其他艺术所无法比拟的美学境界。芭蕾舞是一种虚拟程式性很强的艺术,要求规范化,动作姿态也有一定的程式和规格。“开、绷、直、立”被称为芭蕾的四大技术原则。作为一种视觉表演艺术,足尖舞的出现使芭蕾增强了舞姿的雕塑感及对空间的冲击力,延伸了肢体线条并强化了舞者的轻盈与柔美感,使之具有了超凡脱俗的幻觉和幽灵般的动感,将人类带入到一个亦实亦虚的、充满幻想的超脱世界。 一、芭蕾美感意识的形成 意识,即人类特有的、能够反映客观存在的、最高级的一种思想形式。美感是由审美对象身上客观存在的美在审美主体心中所引起的喜悦、欣赏心理及对其做出审美评价的心理过程。而美感意识,在此即是指芭蕾舞表演艺术家在审美活动中各种心理现象的综合。吕艺生教授的《舞蹈学导论》中说到,自芭蕾诞生以后,经过长时间的规范,形成最基本的腿部外开即脚的五个位置以及后来脚尖技术。作为芭蕾审美标志,这两者使芭蕾建立了最不易被推翻的审美定势,芭蕾的审美是不可摧毁的。这要归功于芭蕾具有完整的一套舞蹈规范,即合乎舞蹈动作审美规律的标准、法式、规格,它带有模范性和典范性。也正由于有了这些,才产生了芭蕾舞的形式美。 此外,还有一个容易被人忽略的方面,即芭蕾舞蹈动作中的张力美对芭蕾美感意识的形成有很重要的作用。如欧建平老师在《西方舞蹈鉴赏》中写到倡导形式论芭蕾美学的美国哲学家和舞蹈理论家戴维·麦克尔·列文是这样评论的:“重量与无重量间的张力应是芭蕾艺术的核心,当这个核心适当地被孤立,被展示,即被释放时,它的自身便完全可以具有细腻的表现力。”他极力主张芭蕾从自身的运动规律“重量与无重量间的张力”这个“芭蕾艺术的核心”出发,并去独立展示和释放这个核心,那动作本身的细腻变化和对比的表现力便在其中了。就像人体运动力学这样解释张力:若将人体看作一个力学系统,则人体内部各部分相互作用的力称为人体内力,如肌肉张力、韧带张力、关节约束力等,其中肌肉张力是人体内力中的主动力。张力在芭蕾舞足尖技术中的作用如下,脚尖向下与地面顽强地对抗,寻找一种穿透力,在它的作用下,身体向地心引力不断挑战,用力向上提升,以减轻身体对腿和脚的压力,使其能够在空中自由舞动,在获取有力量的支撑力的同时,又有意识地拉长了腿部的线条;与此同时,四肢以身体中段为核心,像太阳光线一样以不可阻挡的力量竭力地向四面八方放射延伸,最大限度地占有舞台空间,加强对空间的冲击力。如果运用这种意识训练出来的肌肉呈长线条的,充满力量,富有柔韧性,那么就应该具备应付具有高难度的芭蕾舞舞步和技巧动作的能力。反之,如果舞者缺乏运用这种肌肉张力的意识,所展示在观众面前的动作就是松散、笨重、机械而又缺少生命力的。由此可见,要想达到芭蕾足尖艺术这种与其他艺术所难以比拟的动感魅力的形式美,就要在舞蹈训练及表演过程中特别强调张力的运用,它是芭蕾舞艺术的核心,是构建芭蕾美感意识的重要因素。 各门艺术之间的审美意识是相通的。在探讨芭蕾动作张力感时,笔者发现,它恰巧与美术形式效应中的张力学说相符合。在美术形式效应中,芭蕾动作张力感被看作是一种极为重要的性质。它是这样被解释的:运动感有两种形式,一种是通常所指的某一物的位置移动,另一种是从不存在物体运动的地方观察到的运动,这就是张力。它产生的方向总是同中轴线的趋向一致,表现为定向运动的扩张感,是具有倾向性的张力。比如欧洲的哥特式建筑,典型的尖顶直插青天,强化了高耸入云、引向天国的意境。这是从审美的视觉心理效应的角度上说的。芭蕾中的足尖舞,以脚尖面积为支点支撑起整个身体,正是从视觉上强化了双腿修长的感觉。整个身体能量内聚上提,加强了身体的挺拔向上的感觉,绷直的脚尖使原本带有自然状态的松弛、弯曲的腿部线条拉长、延伸到想象中更远的空间,从而获取更修长飘逸、优美典雅的舞姿。那种轻盈、敏捷和对空间的冲击力,为芭蕾开创了一种新风格,形成了崭新的审美标准。例如在古典芭蕾舞中最典型的,最能体现古典芭蕾优美线条和风格的舞姿,立足尖的主力脚动作,就是要有一种顽强的上升感,是依靠脚踝的弹推,膝关节的屈伸以及胯部位的托提,合力完成将承受身体重量的脚推立到脚尖上的动作,但这绝不意味着大功告成,而是感觉在已形成的舞姿上不断持续地顶足脚背,寻找脚尖向下的穿透力,膝关节的伸展力,及胯部包括髋、臀、腰和腹部的肌肉群收紧向上的提拔力。充满张力的高高扬起的后腿以优美的线条向后有力地伸展,呼吸带动双臂微微扬起,纱裙随之飘舞,刹那间舞姿上的停顿,实现了人类对自然的超越,把人们带入了如梦如幻的境界。这恰恰是与美术形式效应中的张力相吻合。 艺术的基本属性就是美。舞蹈作为一门时间性和空间性的艺术,与其他表演艺术的最大不同是,它是一种人体动作的艺术。动作是其最基本的元素,动作性是其非常重要的基本特征,它是使舞蹈具有美感形式的最基本的条件和主要因素。芭蕾舞于18世纪末和19世纪初形成一种独立的、完整的艺术形式,创造了足尖舞技巧,发展了各种腾空跳跃、打击和旋转技巧,并产生一套完整的训练方法。与我国戏曲中的舞蹈“曲、圆、收”、民间舞的“三道弯”的审美标准有很大的区别,“开、绷、直、立”成为芭蕾美学中的技术原则。挺拔优雅的舞姿,轻盈飘逸的跳跃,婷婷袅袅的脚尖旋转,极富生命力的张力感等,有这些美感意识的形成,才使得芭蕾的艺术魅力能够给予人们更强烈的审美感受。 二、芭蕾美感意识的体现 在获得以上芭蕾美感意识的过程中,舞者先是以审美主体的身份,对芭蕾舞艺术的美学原则、动作等有较深刻、透彻的分析和理解,形成一种整体的美感意识,然后舞者再由审美主体转化、过渡到审美客体,通过自身作为表演艺术的物质材料与手段,即表演者的身体和动作,对其表演作艺术美的净化,使之成为有意味的美的形式,引发观众获得审美满足,这就是美感意识的体现。每一个舞者如果没有加强对芭蕾舞美感意识的训练,那就只能被称为是一个缺少灵魂的舞蹈机器、舞蹈匠人,而无法达到芭蕾足尖所营造的那种如梦如幻的艺术境界,完美地向人们展示芭蕾所具有的独特的形式美。这必须要通过艰苦的训练,学会用身体去掌握芭蕾动作形式美的规律,以及对整个身体的控制力,获得稳定、灵敏、向上提拔的力量,使我们的身体能够协调运转,以获得最大的创造美感的自由度。 芭蕾表演是舞者身心的整体表演,在内外结合的技术上必须要把内在生命的动力和外在的舞姿、动作、技巧的表现中的作用、技法相互联系并融合在一起。大部分芭蕾舞基训动作从把杆到中间,从控制到跳跃、旋转等技巧,其目的之一就是训练身体的柔韧性、稳定性、灵敏性等力量。每一次的蹲、绷脚,每一次的跳跃和旋转都要做到身体的极限,为舞台表演做好充分准备。 在表演中,芭蕾的美感意识要自始至终地贯穿其中。芭蕾人体的“外开”,是人对身体自然的对抗,不仅是技术与功能问题,也成为审美意识的重要部分。“外开”完全违背人体自然规律,将髋关节、膝关节和踝关节各自向外旋转90度,脚的五个基本位置也都处于绝对外开状态。这样做的目的是可以让整条腿的幅度从前后运动扩展到任何方向的最大限度的运动,使舞蹈变得更加轻松优雅。同时,最重要的是通过“外开”将人体自然状态的曲线与弯曲隐藏在观众看不到的角度中,使人体翘起的臀部,圆润的小腿肚和突出的脚后跟等部位在观众的视线中消失,将人体自然曲线尽量拉长变为直线,将腿部的比例尽可能地延伸到最长。肩关节和胸部关节的柔软与外开,使手臂和身体连成一气,给人以优雅、轻盈、和谐、流畅、柔和的感觉,整个身体充满张力感,完美地体现出芭蕾审美意识。 作为芭蕾审美显著标志的足尖舞中,芭蕾舞美感意识的体现对舞者来说就意味着更进一步地加大了对身体训练的难度和要求。在做技术动作的时候,要调动所有主观上对足尖技巧的美感意识,将这种属于非视觉的心理内容,通过具体的技术动作,进行物态化的体现,创造出可视的、完美的艺术形象。立起脚尖时,肌肉要为抵抗重力的阻力做带有爆发性的提升、收紧,同时吸气;落地时整个身体继续保持向上的提升力以对抗重力在此时所起的加快加重的向下的自然动力作用。整个身体要感觉在尽量延缓落地的速度。一切似乎都在身体肌肉和呼吸的高度控制中悄然无声地完成,这样才能体现出一个优秀芭蕾舞演员的技能及艺术涵养。如果在足尖的训练过程中能不断地加强每次轻盈的立起和有控制地落下,这种在不同状态下所需要的不同的肌肉控制力的意识,就可以在获得扎实的足尖基本功的同时,掌握对动作的艺术修饰能力,以便更好地炫耀华丽的技巧,展示芭蕾足尖舞的动作形式美。芭蕾舞中的脚是极富有表现力的。在舞蹈中的它总是处于兴奋的状态,可以随时随地地立起脚尖,把身体送往空中。这时就要充分利用地面的反作用力,通过蹲,合理地运用全身的力量,把身体重量通过柔韧的脚腕及坚实、稳固的掌骨到达脚尖,吸气、提胯,只有这样,力量才能畅通,给人以举重若轻的感觉。由于足尖的运用,大大缩小了身体的支撑面积,使人产生强烈的视觉心理效应:灵动、惊异、超脱、引人瞩目,由此,使芭蕾舞成为最有效的艺术表现手段之一。 作为一名舞者,要想达到艺术巅峰,除了要对身体进行符合专业需要的严格训练,还必须要有高标准的美感意识,才有助于使动作更加规范、严谨,使身体在动作过程中具有艺术的感染力和生命力,以及具备体现芭蕾那种具有超凡脱俗的幻觉和轻盈飘逸的美感意识的能力,最终达到体现完美的艺术表现的目的,以满足人们对芭蕾艺术的审美意识的不断更新、变异。 参考文献: [1] 运动生物力学.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年3月版.第205页. [2] 王令中著.视觉艺术心理.人民美术出版社,2005年8月.第95页. [3] 朱立人.芭蕾术语辞典.上海音乐出版社,2003年.第2页. 作者单位:上海戏剧学院舞蹈学院

芭蕾舞论文参考文献

《芭蕾教学法 》巴景侃 《西方芭蕾史》

芭蕾艺术是集舞蹈、音乐、文学、戏剧、美术等于一身的综合性艺术。下面我为您收集整理了 芭蕾舞 的鉴赏论文,喜欢的朋友们可以看看哦!

要学会欣赏芭蕾艺术,同样也要多少了解一些芭蕾基本知识,多看几场演出,或多听一些录音,多看一些录像,那样你也可能会成为芭蕾舞迷。那么芭蕾到底有哪些基本特征呢?这里我们可以把它们简单地归纳为开、绷、直、立、轻、准、稳、美八个字,这八个字可以说是每个芭蕾演员的基本功,是必须掌握的技巧,也是我们欣赏芭蕾外在和内涵美时必须明白和了解的要领。

开。是指腿的外开性,也就是要把腿从大腿根处向外转开到最大限度。这既是芭蕾的基本美学特征,也是人们从人体构造出发逐步研究出来的科学成果。人的腿向外转开后可以大大增加它的空间活动范围,能做出在正常情况下根本做不出来的许多动作。比如,在上身保持与地面垂直的情况下把腿向旁抬到

而在正常情况下腿只能抬到90°,芭蕾中有五个脚的基本位置,它们都是以上开为前提的

因此许多芭蕾演员“染上”了一种职业病,走路有点像卓别林,脚向外撇,呈大八字。

绷。是指要绷脚,最好使脚面能凸出来,以增加脚形的美和脚的表现力。同时绷脚的练习能增加脚腕关节的力量和灵活性。比如在跳跃动作中两只脚在离开地面时都要绷得非常直,非常尖,使整条腿的线条显得非常漂亮,非常流畅。这与体操和跳水运动员的脚的要求是一样的。

直。是指主立的腿(支撑腿)和伸出的腿(动力腿)的膝盖要伸直。换句话说是把两条腿的肌肉拉长到最大的限度。以芭蕾最常见的舞姿——第一阿拉贝斯克为例 右腿支撑腿)要尽量向外转开,膝盖伸直,左腿抬到后面90°,也要尽量向外转开,膝盖伸直,伸直膝盖主要是为了使芭蕾中的许多舞姿达到舒展、长线条、完美的视觉造型。这里所说的伸直,还可参阅第二、三、四阿拉贝斯克舞姿的插图,

立。是指身体要直立、挺拔,并把身体重心准确地放在两条腿或一条腿的重心上。要求演员收腹、展胸,绝对不能撅臀部或驼背。演员身体形态或身体重心的不正确都会影响各种舞蹈动 作和技巧的准确完成。

轻。是指跳舞要轻盈、自如。比如在做跳跃动作时,推地和落地最好不要听到什么声音。同时舞起来要轻松自如,即使演员很用力、很累,也尽量不要让观众看到和感觉到。

准。是指准确完成每个动作和舞姿的规格要求。比如芭蕾中手臂的移动是有严格规定的路线的。即使在做高难度的技巧时也要求演员的手臂严格按规定的路线走动,绝不能乱了方寸,乱动胡挥。又如芭蕾男演员经常做的空中转两圈 的技巧,它要求演员从准确的五位起跳,完成空中720°转体后又要准确地落到五位上。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做动作要干净、准确。

稳。是指动作要做得稳健扎卖。比如芭蕾中有许多旋转动作要求演员在旋转时保持好稳定性,结束旋转时也要稳稳地停在一个舞姿上。如果演员转动时东倒西歪,停的时候也没有停稳,那这个旋转动作不但不是美的,而且是失败的。又如女演员需要经常在单腿脚夹舞姿上停一会儿,那么如果她还没有停稳就掉下来,也会破坏观众美好的印象。

美。是指跳舞要美,一举一动,每个舞姿造型,每个动作的过程都要美。芭蕾是时间和空间的艺术。它既像时间艺术——音乐那样受时间的制约,又像空间艺术——雕塑那样占有一定的空间。同时它又是一种视觉艺术,有很强的观赏性。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芭蕾是一门对美要求最高的艺术,也是人类迄今所创造的最美的艺术。要在最美的艺术中达到比较高的境界当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芭蕾也是一门非常残酷的艺术。人们一般都认为跳舞很开心,蹦蹦跳跳,轻松快活,实际却不然。由于芭蕾对演员的身体要求很高,所以选材非常严格。我国的芭蕾专门学校一般招收

9~11岁的孩子入学,要求他们身体匀称、细长、头小、颈长,软度好,外开性好,脚面高,四肢长,腿形漂亮,臀部小,外貌可爱,漂亮等等。甚至要了解他们的父母身材高矮、胖瘦来作为预测学生今后成长的参考。即使每年在全国范围内的招生也很难找到20个理想的苗子。

芭蕾是技术性很强的艺术

任何艺术都有它自己的技术、技巧,然而芭蕾的技术、技巧被世人公认为难度最高,也是最难练的。比如芭蕾女主角经常要完成的原地

32个挥鞭转。她在单腿脚尖上要连续转32圈,另一条腿要连续做32次挥鞭似的动作。在转的过程中脚尖着地面积只比5分的硬币稍大一点,而且一点也不能移动地方,还要做得很规格,很美。这个技巧的难度之大可想而知了。

芭蕾的技术、技巧包括旋转技术、跳跃技术、脚尖技术、控制技术、双人舞托举技术等。一个出色的芭蕾舞蹈家要全面掌握这些技术,同时还须具备很高的艺术素质,如音乐感、舞蹈感、表演感,不能只顾技术而忘了艺术,也不能强调艺术而没有技术,在完成高难度技巧时还不能留有紧张的痕迹,这实在是很难很难的。我们在欣赏芭蕾舞时也可以注意到演员完成技术、技巧的熟练程度和水平,并依此来评价他们技术和艺术素质的高低。很显然,如果演员做动作失误多,那么他的技术水平不过硬,或者演员动作完成得很好,但跳得很木,又不会表演,那么他的艺术素质就比较差,缺乏艺术细胞。这些问题一般观众在欣赏中是比较容易发现并做出正确的判断的。

芭蕾是一门多媒体和综合性的艺术

芭蕾艺术是集舞蹈、音乐、文学、戏剧、美术等于一身的综合性艺术。这在很大程度上能帮助我们欣赏和理解它。许多芭蕾舞剧是根据文学名著或神话故事、传说改编的,而这些文学名著或故事大家也都比较熟悉。因此观众较容易看懂这些舞剧的戏剧情节。即使是自己不甚熟悉的舞剧,演出之前在剧场一般都可以买到节目单或说明书,我们只需花三五分钟看看说明书也就可以大致了解舞剧的内容。

另外,舞剧的布景和灯光也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剧情发生的环境和时间。比如,剧情是发生在茂密的森林中还是在美丽的花轩里,是在舒适的家中还是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是在清晨还是在深夜,是现代还是古代等等。演员的服装和 化妆 也能提示我们人物形象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是王子还是农民,是黛玉还是鸣凤等等。而舞剧音乐中各种人物的主题旋律和情绪变化,更是能为我们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启示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剧情的发展、人物的情绪起伏变化和他们之间的关系。《天鹅湖》中的王子有他自己的音乐主题旋律,白天鹅奥杰塔也有她自己的音乐主题旋律。当我们听到这些旋律时就会知道他们即将出场。而这些主题旋律时而温柔抒情,时而焦急不安,时而高亢悲壮。通过这些变化我们就能捕捉住主人翁内心情绪的变化,把握住戏剧情节的脉络。又如《天鹅湖》第四幕中有一场叫《风暴》。作曲家通过急速起伏的音乐创造出风暴的氛围,舞台上的布景和灯光更增添了这种危急的气氛,有如我们置身于天鹅湖畔的暴风雨之中与王子和奥杰塔一起经受一场严峻的考验。这样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各种感受,我们便能更加深刻地理解和体会这一悲剧性的场面。

正因为芭蕾是一门多媒体的、综合性的艺术,所以,从某种程度来说它与音乐、美术相比就更容易理解和欣赏。因此,我们的青年朋友大可不必把芭蕾视为一种高深莫测、神秘飘渺的艺术望而却步。

芭蕾是长于抒情拙于叙事的艺术

任何事物,包括艺术都有它的长处和短处。芭蕾(包括其他舞蹈)是最能表现情感、善于抒情的,但它又是最不能直接表现某种思想或者直接叙述一个故事的艺术。比如我们无法用舞蹈直接说出“我热爱自己的祖国”这一极简单的思想,而只能通过舞蹈把对故乡土地的眷恋,对祖国山山水水、一草一木的深情间接地表达出来。这也许是人们在欣赏它时会感到有些吃力的原因。我们每个人在欣赏芭蕾时就如同听音乐、看戏剧、读文学作品那样,也都可以来参与它的创作过程。一个芭蕾作品首先要由 编导 进行创作,即经过一度创作。舞蹈演员要通过排练和演出在实现 编导 意图的基础上进行二度创作。而当编导和演员把作品展现在观众面前时我们便进入三度创作阶段,即在接受从舞台上传递的信息的同时借助于自己的生活 经验 感受和想像力尽情地自由发挥。重要的在于参与,重要的在于你得到了一次艺术享受、美的熏陶和精神上的满足。我们用不着强求自己成为一个无所不知的芭蕾舞迷,不过我们也相信只要你能多看几次芭蕾舞就一定会迷上它,因为芭蕾是最美、最崇高、最富有魅力、最能让你心旷神怡的艺术!

你可以找这个。 《中国舞蹈史》作者:王宁宁,江东,杜小青等 讲述了多元发展的中国古典舞二、从“希望”中崛起的中国现代舞三、对人性的张扬与表达 请采纳

芭蕾舞文献论文

芭蕾被人们予为是“足尖上的舞蹈”,通过足尖跳舞是这个舞种的特殊表现形式,也是芭蕾经久不衰的原因之一。而芭蕾舞中的旋转之所以精彩就是因为它是在半脚尖或脚尖上完成。这是对舞者综合能力的极大挑战。那么如何能完美的完成旋转是每个芭蕾舞者要解决的问题。本文针对这一问题,从多个角度分析并讲解如何做好旋转。尤其是对不同阶段舞者练习旋转时的心理进行了分析讲解,这是前人很少涉及的方面。希望本篇论文对舞蹈学习者能有所帮助。一、从运动生物力学和肌肉学分析旋转 舞蹈的动作技术是实现舞蹈运动的直接形式。在芭蕾舞的舞蹈动作技术领域里,动作技术主要有两大类,即旋转类和跳跃类,我主要研究的是旋转类。旋转是舞蹈基本训练中难度最大的一项技术。其中需要具备开度、立度、软度、控制力、协调性等等的身体综合素质。在学习旋转之前,我们一定要了解旋转的正确方法,并且学会运用正确的方法做转。可以说,正确的方法是做好转的诀窍,它会使我们的学习得到事半功倍的成效。在学习转之前我们必须先清楚做好旋转的几个重要环节: 1、稳定性要素 完美的平衡不是能够轻而易举地实现的。它是要通过运用正确的方法,经过长期的训练才可能达到的。一个芭蕾舞演员只有懂得正确运用身体的重心,才能摆脱重力之苦,技术才能更快提高。 人体平衡的稳定性是人体处于有限稳定平衡状态时,抵抗各种破坏平衡的作用而保持平衡的能力。也就是说:当人体所受“合外力为零”,“合外力距也为零”时,可以得到平衡,但维持平衡就要考虑该平衡的稳定性。 ① 支撑面 支撑面是由各个支撑部位的表面及它们所包围的面积。支撑面越大,物体的稳定性就越好。换句话说就是,我们在做转时我们的脚掌要充分的与地面接触,这样接触面积就会增大,因为只有重心落在支撑面内,身体才会保持稳定,才能获得好的稳定性。反之如果我们开始就把重点放到脚的某一点上就会出现身体向前、后、旁的倾倒。因此我们在训练时,要把上把下结合训练不要一开始就脱离把杆,这样即使能够站住但未必身体是直上直下,很可能是身体的某一部分松散与脚的支撑面形成一对对抗力而得到的暂时的平衡。这样的平衡通常不能保持多久并且无法保证旋转的质量。因此借助把杆我们可以找到最佳的立脚点,并保持身体正确的体态。当每一次能准确的立起时,在脱离把杆到把下练习。这样就能充分的利用我们脚上的有效肌肉增加与地面接触面积。 ②重心高度 从力学的角度说重心越底,稳定性越好。在舞蹈的角度分析此观点则要加一些限制就是不同的旋转对重心的高度有不同的要求。我们在做转之前要保持良好的稳定时首先要有良好的蹲,用蹲来调整我们的重心高度。因为在旋转时蹲一方面影响我们的重心;另一方面影响我们肌肉收缩的程度也就会影响我们旋转时的速度与力度。当旋转停止落地时缓冲主要是依靠髋、膝、踝各关节的屈伸来调节重心相对于支撑面的位置的高度,达到维持和恢复平衡的目的。因此在旋转之前良好的蹲的起范和旋转后蹲的收对稳定性非常关键。 人体整体的平衡是由各个局部环节的平衡来实现的,也就是说,人体平衡是靠肌肉收缩固定环节而实现的,肌肉力量是维持人体平衡的一个重要条件。因此我们在旋转时一定要特别注意背肌、腹肌、臀大肌、大腿肌。 二、动力性要素 旋转时,动力力量是向运动方向一边打开,另一边向运动方向推动,这就是旋转时用力的方向。切记一定不能只用身体的一边用力。只有同时用力才能保持身体的平衡才能协调身体。在转的同时我们还要明确什么是主要动力力量,什么是辅助动力力量。 1、主要动力力量 从人体肌肉学角度分析,人体的肌肉是附着在骨骼上的,正因如此,转的动力力量的根本在于身体的肌肉用力带动。转应该是一种自身的运动而非靠外部的力量。例如:我们在做四位旋转时(向左转),左脚打开滑到后四位下蹲作准备。在主力脚立起的一瞬间,我们的腿部、腹部、背部的肌肉的有力收紧和气息的贯通就是我们旋转时的主要动力来源。但由于是舞蹈中的旋转他不同于其他运动所以为了旋转的美感和达到突显舞者的超凡技能。舞者还要依靠另一种动力就是辅助动力。 2、辅助动力力量 辅助动力是指我们在旋转时借助头、手臂、腿部打开的力量带动身体。这样可以增加旋转的速度、圈数。例如挥鞭转、旁腿转等都是借助辅助力量来达到圈数。还有一些复合式旋转通过手位的变换来给自身一个动力从而达到舞者想要的视觉效果。它之所以称为辅助动力而非主要动力是因为,过多的运用这些部位发力会导致力的分散和重心的偏离,特别是初学旋转时。开始我们还不能很好的控制身体的每个部分,头、手、腿的配合还不够准确。因此在练习时先不要为了追求圈数而用其他部位猛的带动身体要结合立、蹲和肌肉收紧的原理来完成转。当练习到一定程度各方面都有所提高时,我们可以先练习一些改变手位的辅助方式来增加旋转的难度。到高年级时随着发育的日渐成熟肌肉能力的日渐提高我们在开始练习一些高难度的转例如之前所说的挥鞭转、旁腿转、空转等。合理的运动辅助动力,势必会使旋转能力有一个质的飞跃。 三、舞姿的控制与连接要素 在旋转过程中,舞姿的控制和连接非常重要。良好的舞姿控制是做好旋转的基本条件之一。例如:鹤立式旋转。旋转过程中,身体重心应保持在主力腿上,半脚尖或足尖始终立起,不能随意落下。腿要始终保持后鹤立式,手臂舞姿不能随意落下。相同的还有在阿拉贝斯克舞姿上的旋转,后腿要一直保持在90度。在做这些旋转的过程中我们要注意手臂、腿的控制。这是影响旋转舞姿和连接的主要部位,在练习中要特别注意。

特色:苏联解体之后,作为芭蕾大国的俄罗斯如今是否能继续保持自己的主导地位,各大舞团是否还能维持日常的创作活动,发扬光大俄罗斯舞派的光荣传统?笔者于去年12月进行了一个月的实地考察,下面是一些初步印象。新团林立,良莠不齐基洛夫舞团和雅科勃松基金会联合筹建了一个新的舞团——基洛夫剧院小芭蕾舞团,最近它到莫斯科进行了巡回演出。据该团艺术指导维诺格拉多夫和伊莉娜·雅科勃松的介绍,这个舞团的宗旨是“恢复雅科勃松的舞蹈杰作,向观众介绍国内外优秀作品。”这次他们给莫斯科观众献演了雅科勃松的名作《罗丹雕塑》、《三联画》(据莫扎特音乐)和《婚礼行列》,但显然排练不够,表演水平不如雅科勃松生前的那个时期。该团还上演了彼季帕编导的《小丑节》(德里戈作曲),同样因普希金剧院的尺寸较小的剧场和演员的水平的限制,使这个名作没有闪烁出应有的光辉。另一个小舞团“七人舞团”由维朗尼卡·斯米尔诺娃领衔,他们演出的五场舞剧《道路的开端》,显得枯燥乏味。由陆楚康(译音)担任艺术指导的“公民舞团”邀请米哈伊尔·拉甫罗夫斯基排演了新舞剧《启示录》。这是一部圣经题材的舞剧,由瓦列利·基克塔作曲。剧中魔鬼撤旦一角特邀舞星基里洛夫饰演,形象鲜明,受到青睐。而整个作品,评论者认为,拉甫罗夫斯基在这里有些大材小用,无法施展他的创作潜力。小型舞团的兴起,是当前俄罗斯舞坛的典型现象,这是国家歌剧舞剧院经费短缺,人心思动,寻求财源的结果。除上述几个以外,莫斯科还有十几个,它们的成员和艺术指导经常变化,但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自负盈亏,编制较小,因而不能上演大型舞剧,一般以演独幕舞剧和古典芭蕾选段为主。这些小型舞团一方面活跃了舞坛的创作气氛,引进了竞争机制,打破了原来的“国家模范剧院”的“大锅饭”体制,另一方面却又在物质条件上增加了创作人员的负担,现在他们要用不少的时间去拉赞助、租剧场、推销戏票……等等。这一切不能不影响到演出的艺术质量,不少舞团排练时间很少,特别是群舞失掉了从前的和谐与美感。小型舞团也为一些著名舞蹈家提供了实践和试验的基地,打破了从前某一编导的创作风格一统天下的局面。戈尔杰耶夫、斯米尔诺夫-戈洛瓦诺夫、拉德琴科等昔日大剧院舞星都组织了自己的舞团,有的以演古典名作为主,有的以现代芭蕾为主线,也有的,如“节日芭蕾舞团”则以出国巡回演出挣外汇为主要宗旨。大剧院的芭蕾舞团,本身也分裂为三大块:由格里戈罗维奇任艺术指导的大剧院青年芭蕾舞团共约120人,由彼得罗夫任艺术指导的克里姆林宫代表大会剧场芭蕾舞团(瓦西里耶夫和马克西莫娃也在此效力,担任特邀编导和客座明星)以及仍旧留在大剧院舞台上的中、老年演员(实力较弱,只能上演一些象《天鹅湖》、《吉赛尔》之类的传统剧目)。另外两家大型舞团——莫斯科音乐剧院舞团和莫斯科芭蕾舞剧院,也因主要演员大批外流,进入了创作萧条阶段,新作很少,传统剧目表演质量下降。传统剧目仍受欢迎目前整个芭蕾艺术面临危机,失掉不少观众,然而传统芭蕾名作仍受热爱。《天鹅湖》、《吉赛尔》、《海盗》、《唐吉诃德》……等等,古典芭蕾舞剧仍在各个剧院的上演场次统计表上占据领先地位。为纪念普罗科菲耶夫诞生100周年而上演的新排舞剧《灰姑娘》(编导:瓦西里耶夫、克里姆林宫舞团演出)大为走红,观众对光彩夺目的服装和新颖的舞蹈编排赞叹不己。为纪念尼金斯基百年诞辰(1989)而演出的《牧神午后》、《彼得鲁什卡》、《春之祭》也颇受青睐。不久前莫斯科舞蹈剧院(院长乌斯曼诺夫),编演了《月光下的德国舞蹈》(采用D大调小夜曲音乐),艾夫曼为彼得堡当代舞剧院编排的《安魂曲》,都引起了较大的反响。彼得堡音乐学院附属芭蕾舞团(艺术指导:多尔古申)恢复上演了费多尔·洛普霍夫的交响芭蕾开山之作《伟哉苍穹》以及《阿芙乐拉婚礼》(据佳吉列夫舞团版本重排),也引来了大批观众。从靠国家吃大锅饭向争取杜会赞助过渡今年是俄罗斯皮亚特尼茨基民间合唱团成立80周年,该团在柴可夫斯基音乐厅举办的庆祝演出受到热烈欢迎。该团第一代演员的代表、常任艺术指导塔季亚娜·乌斯季诺娃为这个著名舞团创作了几十个精彩舞蹈,其中最著名的有:《沃罗尼什轮舞》、《萨拉托夫竞演舞》和《勃梁斯克嬉游舞》。这些舞蹈活泼生动,技巧高超,富有俄罗斯民族特色。在这些演出中,观众看到了“永远进取、乐观向上”的俄罗斯民族精神。同样,他们相信,整个说来俄罗斯的舞蹈文化包括俄罗斯芭蕾学派有着很强的生命力,一定能够战胜困难,获得复兴。为此目的,一些企业慷慨解囊资助舞蹈团体,让他们得以生存和发展。今年为庆祝佳吉列夫诞生120周年举办的“佳吉列夫艺术节”(其活动延续三年之久),得到了他故乡彼尔姆市的文化基金会的大力协助。不少城市的大企业和合资公司也纷纷与著名舞团建立合作关系,资助演出活动,而舞团则参与广告宣传为企业增加知名度。与商品经济相适应,不少舞蹈院校决定取消过去的免费教育制度,改为招收自费生,同时发放奖学金。目前一个外国舞蹈留学生每年要交纳1000~3000美元不等的学费,但由于仰慕俄罗斯学派心情迫切,报名者颇为踊跃。在东京,莫斯科舞蹈学院还创办了分院——“俄罗斯芭蕾学院”,定期成批派遣教师主持教学工作。莫斯科室内舞蹈比赛期间举办十天的现代舞蹈讲习班,一反惯例实行收费招生,每学时收费25卢布。这些收入将用来改善院校的办学条件,增加教师收入,举办有关舞蹈活动。今年九月将在莫斯科举行的四年一度的国际芭蕾比赛,由于经济拮据,这次大赛险些不能如期举行。经多方奔走磋商,现已决定改由俄罗斯联邦文化部主办,几家大企业和国际组织资助必需的经费,从而摆脱了危机。本次比赛将决赛参赛节目限制在彼季帕的遗产(柴可夫斯基三大舞剧、《雷蒙达》、《唐吉诃德》、《舞姬》、《小丑节》等等),以此纪念这位芭蕾大师的诞辰130周年。为了确保公证,本届比赛组委会决定增设新闻界评委会和“新闻界奖”,邀请各国著名理论和评论家担任评委。几点看法借此机会,我逐一走访了曾在我国工作过的三位专家。伊莉娜专家10月份刚从北京回来,印象犹新,她非常感谢中国有关领导和自己的学生们的热心接待。她回国后担任了一家游艺艺术学校的芭蕾教师,发挥余热。鲁米扬采娃(古雪夫夫人)仍在舞蹈学校(现已改名为“彼得堡芭蕾学院”)执教,指导外国进修生。谢列勃连尼科夫年逾七旬,身体衰弱,但也还在坚持教学活动,每周教两次双人舞课。三位专家十分关心中国芭蕾教学和创作,他们语重心长地对我说,“看来俄罗斯芭蕾学派也许会由中国同行来继承发扬了,希望你们利用现有的良好条件好好创新,同时保持自己的民族特点。”他们一致对目前俄罗斯芭蕾所处的危机表示忧心忡忡,但告诉笔者说,各大舞蹈学校的教学活动尚属正常,很少舞蹈教师外流国外。综上所述,俄罗斯芭蕾在苏联解体之后元气大伤,经费匮乏,人才外流,基本上没有什么新的佳作上演,可谓走到了“山穷水尽”的绝境,然而,他们究竟是有上百年传统的芭蕾大国,仍旧保留着相当可观的教师、演员和编导队伍,一旦政策对头,解决了经费难题,东山再起的“柳暗花明”前景是并不遥远的。而在目前阶段,利用这一机会(不少俄罗斯芭蕾大师英雄无用武之地,十分希望来华短期工作),对于发展我国芭蕾艺术实在是极其有利的。可以多多组织人才交流和演出,也可以派遣我们的教师编导前往彼得堡和莫斯科有关院校进修深造,同时可以联合办学,利用双方有利条件取得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这种种方式都值得进一步探讨,分别予以实现。代表人物:只认识个费奥多尔·福格尔曼还有弗拉基米尔.安德罗波夫指挥俄罗斯人民演员生于乌克兰霍梅尔尼茨基市。1968年毕业于利沃夫国立雷森科音乐学院乐队系。1968年至1971年,在白俄罗斯国立鲁纳恰尔斯基音乐学院任教。1974年至1976年,任白俄罗斯国立交响乐团进修指挥和音乐学院歌剧创作室指挥。1977年,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白俄罗斯音乐学院研究生班,曾在明斯克国立(现为国家)模范大剧院出色地指挥了柴可夫斯基的歌剧《约兰塔》演出。1976年至1978年,任白俄罗斯电影制片厂音乐编辑。1978年被录用为大剧院指挥和舞台乐队艺术总监。他以高超的专业水平和组织能力创建了管乐队并排演了许多作品,其中包括古典和现代各作曲家,各时代和各种风格的作品。近年来,该乐队多次在大剧院,以及俄罗斯国内外成功地多场专场音乐会。2000年至2002年,弗拉基米尔.安德罗波夫任大剧院歌剧团艺术总监 。曾指挥许多歌剧和芭蕾作品,包括柴可夫斯基的歌剧《禁卫兵》、《叶甫根尼.奥涅金》、《约兰塔》,达尔戈梅尔斯基的《美人鱼》,里姆斯基-科萨科夫的《莫扎特和萨列里》、《沙皇的未婚妻》,穆索尔斯基的《鲍里斯.戈东诺夫》,帕伊谢洛的《漂亮的女磨坊主》,威尔第的《纳布科》、《命运的力量》,普契尼的《托斯卡》,普罗科菲耶夫的《对三个橙子的爱》;指挥过的芭蕾作品有:谢德林的《小驼背马驹》,哈恰图良的《奇波利诺》。在大剧院曾经排演了歌剧《漂亮的女磨坊主》和多部芭蕾舞作品,如茹科夫的《失眠》,柴可夫斯基作曲的《黑桃皇后》和维贝尔恩作曲的《帕萨卡利亚》。1988年录制了世界上第一张福明的歌剧“美国人”唱片(剧本创作:克雷洛夫)从2003年起任阿斯特拉罕国立音乐剧院艺术总监。2001年曾被授予友谊勋章。

芭蕾舞论文的研究方法

您好,我这里正好有一份做好了的,您可以参考下,如果觉得合适,请给分,谢谢了。

浅谈芭蕾基础训练在形体教学中的作用

论文关键词:芭蕾训练 形体教学     论文摘要: 芭蕾的基本功训练是形体舞蹈训练的基础,目的在于塑造学习者的优美体态和高雅气质,解决身体的柔韧性、协调性、灵活性。在给学生进行专业形体训练的过程中,运用其科学、合理、全面的教学方法,能够帮助芭蕾基础训练学习者达到塑造优美体态、优雅的气质以及树立良好的审美情趣,对于提高自身专业艺术修养和形体塑造具有重要的作用。     芭蕾艺术从最初到如今已经有500多年的历史了,其随着历史长河的积淀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在其发展的过程中经过世界几代舞蹈艺术家和舞蹈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现如今已发展成为了一门科学的、合理的、全面的芭蕾舞基础训练体系。芭蕾的基本功训练是形体舞蹈训练的基础,目的在于塑造学习者的优美体态和高雅气质,解决身体的柔韧性、协调性、灵活性。在给学生进行专业形体训练的过程中,运用其科学、合理、全面的教学方法,能够帮助芭蕾基础训练学习者达到塑造优美体态、优雅的气质以及树立良好的审美情趣,对于提高自身专业艺术修养和形体塑造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有利于发展学习者身体的柔韧和力量素质 学习芭蕾基训对于学生的柔韧、力量要求颇高。它对姿态、形体有着直接的影响。良好的柔韧和力量素质是完成芭蕾基训技术动作和提高动作质量的'基础。随着形体训练的难度的增加其跳跃、平衡、柔韧四大类动作中都需要柔韧、力量得以完成,对于专业形体训练其地位是最基础的也是极其重要的。 (一)柔韧性 在这里我们提到的柔韧性指的就是身体“软度”。在进行芭蕾基础训练的过程中对于学习者的身体柔韧度是有一定要求的,它关乎到舞姿是否优美与延伸。所以在进行形体训练的过程中首先最应该打好基础的就是学习者的身体柔韧练习。 柔韧的好坏是由人体的各个关节在进行运动时拉开幅度大小所决定的。它有先天与后天之分,先天指的是骨结构。每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骨结构,这个是从遗传角度上来说,是具有定性的,在进行形体训练过程中这个是不易改变的。后天指的是关节周围关节囊的紧密程度和韧带数量的多少以及关节周围的肌肉和软组织的体积大与小。其中关节囊紧和多者柔韧性相对差些,肌肉和软组织体积大着柔韧度不好,而这些是可以通过芭蕾基础形体训练而改变的。 芭蕾基础训练是靠肌肉内在的对抗力来完成的,芭蕾基训的基本训练内容为开、绷、直、立,其具有提高身体柔韧度与收缩肌肉纤维的功能,使身体各部位发展均衡。在通过把杆训练过程中,能够有效地发展学习者的腿部、躯干部位的柔韧性、力量和平衡能力,借助把杆进行慢动作和分解动作练习,能够使髋、膝、踝的柔韧性和屈伸能力得到改善。 (二)力量 什么是力量呢?在进行专业芭蕾形体训练时要求的力量是指的哪些方面?力量是指学习者的身体或身体某部位用力时反应出来的非自然肌肉形态,它具有迅速的使肌肉收缩、提拉或紧张。在进行芭蕾基础训练时,最基本要求就是开、绷、直、立。其中的绷、直与立是力量训练的基础核心,所以我们在形体训练教学过程中通过擦地、蹲、踢腿、半脚尖等练习起到增强腿部与膝关节的支撑力量及立腰的能力和腹部肌肉收缩的力量。从而达到学习者良好的身体形态保持,太高学生的力量、速度与控制力,对于较难动作易于掌握,稳定地完成动作。 二、有利于形体塑造 芭蕾基训对学习者塑造优美体形具有重要的作用,经过长时间正确而规范的把杆练习,能够经常刺激腿部肌肉与胸背部的肌肉从而使学习者的腿部、臀部肌肉上收、下肢拉长、重心升高,使腿部及臀部线条优美。以及增加胸背部的肌肉线条的拉长感,使学习者上身挺拔。 芭蕾基础训练在进行各种把上把下小组合的训练过程中,从而达到协调全身肌肉、端正体态,对改善学习者身体形态有着重要的作用。其动作组合能把上手臂和腿部、腹部和背部、头部动作充分的有机结合,从而达到塑造形体的效果。 例如:在芭蕾形体基训中的把一位蹲为例。首先要做到脚底外开一位站好,小腿、膝盖、大腿、臀部、腹部肌肉收紧上提,同时上半身保持直立。在进行下蹲制造动力时,以膝盖为动力带动胯部朝脚底一位的位置呈一字缓缓外开,注意肌肉的收紧,当下蹲达到极限的时候,再缓缓膝盖外开收回一位直立,全程肌肉都是一种紧张与收紧状态。此训练对学习者塑造优美腿形和增加腿部肌肉延伸的感觉和力度具有重要的作用。 三、有利于培养学生动作的准确性 芭蕾基础训练有利于培养学习者的反应判断能力、塑造优美体态、提高动作美、韵律美的表现能力。在进行形体训练的舞蹈动作时,从始至终都贯穿着动作的正确空间方位、韵律幅度、反应速度等要求。在完成规定的动作时,只有动作准确、节奏合理才能体现出美感来。各种优雅的静态姿势和各种敏捷协调的动态动作迅速做出反应并准确的贯穿在单个动作和成套动作之中,达到举手投足规范化。 以(前阿提久)舞姿教学为例,老师首先示范,学生模仿学习。要求主力腿直立或半蹲,动力腿向前抬起呈90度,小腿与大腿间的距离夹角保持在大约135度,膝盖处的关节要略微弯曲。在这里需要让学生注意的是膝盖处的关节一定要高于胯的关节,脚尖至少与胯关节保持在一个水平线上,使学生迅速做出反应准确摆出舞姿。 四、有利于形体动作要领的掌握 芭蕾基础训练不仅能培养学习者规范化的身体姿态,而且能有效地发展腿部、躯干部位的柔韧性、力量和平衡反应能力,借助把杆进行慢动作和分解动作练习,能够培养肌肉的延伸感觉,有利于掌握技术细节,建立正确的动作概念。 在进行芭蕾训练过程中,学生站立的某个舞姿,不论全脚掌还是半脚尖,老师都需要提醒学生做到脚趾平放,整个脚或半脚尖紧紧地吸附在地面上,用力往下踩。引导学生想象自己就好比就是一颗大树,而学生自己的的脚好比就是大树的根,寻找一种深深向下扎根的感觉,半脚尖直立时要把重心放在前脚掌。身体其他部位的肌肉要收紧向上提起,感觉头顶有一根绳子在把自己用力提起。使脊椎一节节向上拉开,感觉空气可以从中穿过。身体的中段的位置向上提,而两侧下沉,让学生自己感觉到有一种上提下拉的对抗力把自己拉长。

芭蕾艺术是集舞蹈、音乐、文学、戏剧、美术等于一身的综合性艺术。下面我为您收集整理了 芭蕾舞 的鉴赏论文,喜欢的朋友们可以看看哦!

要学会欣赏芭蕾艺术,同样也要多少了解一些芭蕾基本知识,多看几场演出,或多听一些录音,多看一些录像,那样你也可能会成为芭蕾舞迷。那么芭蕾到底有哪些基本特征呢?这里我们可以把它们简单地归纳为开、绷、直、立、轻、准、稳、美八个字,这八个字可以说是每个芭蕾演员的基本功,是必须掌握的技巧,也是我们欣赏芭蕾外在和内涵美时必须明白和了解的要领。

开。是指腿的外开性,也就是要把腿从大腿根处向外转开到最大限度。这既是芭蕾的基本美学特征,也是人们从人体构造出发逐步研究出来的科学成果。人的腿向外转开后可以大大增加它的空间活动范围,能做出在正常情况下根本做不出来的许多动作。比如,在上身保持与地面垂直的情况下把腿向旁抬到

而在正常情况下腿只能抬到90°,芭蕾中有五个脚的基本位置,它们都是以上开为前提的

因此许多芭蕾演员“染上”了一种职业病,走路有点像卓别林,脚向外撇,呈大八字。

绷。是指要绷脚,最好使脚面能凸出来,以增加脚形的美和脚的表现力。同时绷脚的练习能增加脚腕关节的力量和灵活性。比如在跳跃动作中两只脚在离开地面时都要绷得非常直,非常尖,使整条腿的线条显得非常漂亮,非常流畅。这与体操和跳水运动员的脚的要求是一样的。

直。是指主立的腿(支撑腿)和伸出的腿(动力腿)的膝盖要伸直。换句话说是把两条腿的肌肉拉长到最大的限度。以芭蕾最常见的舞姿——第一阿拉贝斯克为例 右腿支撑腿)要尽量向外转开,膝盖伸直,左腿抬到后面90°,也要尽量向外转开,膝盖伸直,伸直膝盖主要是为了使芭蕾中的许多舞姿达到舒展、长线条、完美的视觉造型。这里所说的伸直,还可参阅第二、三、四阿拉贝斯克舞姿的插图,

立。是指身体要直立、挺拔,并把身体重心准确地放在两条腿或一条腿的重心上。要求演员收腹、展胸,绝对不能撅臀部或驼背。演员身体形态或身体重心的不正确都会影响各种舞蹈动 作和技巧的准确完成。

轻。是指跳舞要轻盈、自如。比如在做跳跃动作时,推地和落地最好不要听到什么声音。同时舞起来要轻松自如,即使演员很用力、很累,也尽量不要让观众看到和感觉到。

准。是指准确完成每个动作和舞姿的规格要求。比如芭蕾中手臂的移动是有严格规定的路线的。即使在做高难度的技巧时也要求演员的手臂严格按规定的路线走动,绝不能乱了方寸,乱动胡挥。又如芭蕾男演员经常做的空中转两圈 的技巧,它要求演员从准确的五位起跳,完成空中720°转体后又要准确地落到五位上。这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做动作要干净、准确。

稳。是指动作要做得稳健扎卖。比如芭蕾中有许多旋转动作要求演员在旋转时保持好稳定性,结束旋转时也要稳稳地停在一个舞姿上。如果演员转动时东倒西歪,停的时候也没有停稳,那这个旋转动作不但不是美的,而且是失败的。又如女演员需要经常在单腿脚夹舞姿上停一会儿,那么如果她还没有停稳就掉下来,也会破坏观众美好的印象。

美。是指跳舞要美,一举一动,每个舞姿造型,每个动作的过程都要美。芭蕾是时间和空间的艺术。它既像时间艺术——音乐那样受时间的制约,又像空间艺术——雕塑那样占有一定的空间。同时它又是一种视觉艺术,有很强的观赏性。因此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芭蕾是一门对美要求最高的艺术,也是人类迄今所创造的最美的艺术。要在最美的艺术中达到比较高的境界当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芭蕾也是一门非常残酷的艺术。人们一般都认为跳舞很开心,蹦蹦跳跳,轻松快活,实际却不然。由于芭蕾对演员的身体要求很高,所以选材非常严格。我国的芭蕾专门学校一般招收

9~11岁的孩子入学,要求他们身体匀称、细长、头小、颈长,软度好,外开性好,脚面高,四肢长,腿形漂亮,臀部小,外貌可爱,漂亮等等。甚至要了解他们的父母身材高矮、胖瘦来作为预测学生今后成长的参考。即使每年在全国范围内的招生也很难找到20个理想的苗子。

芭蕾是技术性很强的艺术

任何艺术都有它自己的技术、技巧,然而芭蕾的技术、技巧被世人公认为难度最高,也是最难练的。比如芭蕾女主角经常要完成的原地

32个挥鞭转。她在单腿脚尖上要连续转32圈,另一条腿要连续做32次挥鞭似的动作。在转的过程中脚尖着地面积只比5分的硬币稍大一点,而且一点也不能移动地方,还要做得很规格,很美。这个技巧的难度之大可想而知了。

芭蕾的技术、技巧包括旋转技术、跳跃技术、脚尖技术、控制技术、双人舞托举技术等。一个出色的芭蕾舞蹈家要全面掌握这些技术,同时还须具备很高的艺术素质,如音乐感、舞蹈感、表演感,不能只顾技术而忘了艺术,也不能强调艺术而没有技术,在完成高难度技巧时还不能留有紧张的痕迹,这实在是很难很难的。我们在欣赏芭蕾舞时也可以注意到演员完成技术、技巧的熟练程度和水平,并依此来评价他们技术和艺术素质的高低。很显然,如果演员做动作失误多,那么他的技术水平不过硬,或者演员动作完成得很好,但跳得很木,又不会表演,那么他的艺术素质就比较差,缺乏艺术细胞。这些问题一般观众在欣赏中是比较容易发现并做出正确的判断的。

芭蕾是一门多媒体和综合性的艺术

芭蕾艺术是集舞蹈、音乐、文学、戏剧、美术等于一身的综合性艺术。这在很大程度上能帮助我们欣赏和理解它。许多芭蕾舞剧是根据文学名著或神话故事、传说改编的,而这些文学名著或故事大家也都比较熟悉。因此观众较容易看懂这些舞剧的戏剧情节。即使是自己不甚熟悉的舞剧,演出之前在剧场一般都可以买到节目单或说明书,我们只需花三五分钟看看说明书也就可以大致了解舞剧的内容。

另外,舞剧的布景和灯光也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剧情发生的环境和时间。比如,剧情是发生在茂密的森林中还是在美丽的花轩里,是在舒适的家中还是在硝烟弥漫的战场上,是在清晨还是在深夜,是现代还是古代等等。演员的服装和 化妆 也能提示我们人物形象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是王子还是农民,是黛玉还是鸣凤等等。而舞剧音乐中各种人物的主题旋律和情绪变化,更是能为我们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启示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剧情的发展、人物的情绪起伏变化和他们之间的关系。《天鹅湖》中的王子有他自己的音乐主题旋律,白天鹅奥杰塔也有她自己的音乐主题旋律。当我们听到这些旋律时就会知道他们即将出场。而这些主题旋律时而温柔抒情,时而焦急不安,时而高亢悲壮。通过这些变化我们就能捕捉住主人翁内心情绪的变化,把握住戏剧情节的脉络。又如《天鹅湖》第四幕中有一场叫《风暴》。作曲家通过急速起伏的音乐创造出风暴的氛围,舞台上的布景和灯光更增添了这种危急的气氛,有如我们置身于天鹅湖畔的暴风雨之中与王子和奥杰塔一起经受一场严峻的考验。这样通过视觉和听觉的各种感受,我们便能更加深刻地理解和体会这一悲剧性的场面。

正因为芭蕾是一门多媒体的、综合性的艺术,所以,从某种程度来说它与音乐、美术相比就更容易理解和欣赏。因此,我们的青年朋友大可不必把芭蕾视为一种高深莫测、神秘飘渺的艺术望而却步。

芭蕾是长于抒情拙于叙事的艺术

任何事物,包括艺术都有它的长处和短处。芭蕾(包括其他舞蹈)是最能表现情感、善于抒情的,但它又是最不能直接表现某种思想或者直接叙述一个故事的艺术。比如我们无法用舞蹈直接说出“我热爱自己的祖国”这一极简单的思想,而只能通过舞蹈把对故乡土地的眷恋,对祖国山山水水、一草一木的深情间接地表达出来。这也许是人们在欣赏它时会感到有些吃力的原因。我们每个人在欣赏芭蕾时就如同听音乐、看戏剧、读文学作品那样,也都可以来参与它的创作过程。一个芭蕾作品首先要由 编导 进行创作,即经过一度创作。舞蹈演员要通过排练和演出在实现 编导 意图的基础上进行二度创作。而当编导和演员把作品展现在观众面前时我们便进入三度创作阶段,即在接受从舞台上传递的信息的同时借助于自己的生活 经验 感受和想像力尽情地自由发挥。重要的在于参与,重要的在于你得到了一次艺术享受、美的熏陶和精神上的满足。我们用不着强求自己成为一个无所不知的芭蕾舞迷,不过我们也相信只要你能多看几次芭蕾舞就一定会迷上它,因为芭蕾是最美、最崇高、最富有魅力、最能让你心旷神怡的艺术!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