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首页 学术发表知识库 问题

关于船的科学小论文

发布时间:

关于船的科学小论文

先阅读下面一篇科学小论文习作,再细读专家的“评讲”,了解在题目的确定、材料的选择、数据的引用等方面需要注意些什么。稀土对花卉植物开花期的影响上海宝山区海滨二中 张蕾菁 吴军等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鲜花的需求也增加了。鲜花色彩艳丽,清香宜人,但都有花期不长久的缺陷。人们为延长鲜花的保鲜期,曾使用过不少试剂,如阿斯匹林等。我们则尝试用稀土来延长植物的开花期。稀土是一类稀有元素。农用稀土主要是镧和铈元素的化合物。它对植物生长有一定促进作用。为了解它对花期和花的大小有否影响,我们做了以下实验。一、实验材料农乐粉状物(一种稀土肥料),金盏菊,烧杯。二、实验过程和记录将农乐配制成5种不同浓度的溶液,将金盏菊朵插入,另外设一对照组。列表如下:花直径为3—4cm农乐溶液情况记录对照50mg/100ml花盛开,1周后凋谢花6天后谢100mg/100ml花刚开,2周后谢,花盛开时比对照组略大花6天后谢150mg/100ml花盛开,1周多后凋谢,叶色好花6天后谢,枝上叶比前较差200mg/100ml花盛开,1周多后凋谢,叶色好花6天后谢,枝上叶比前较差300mg/l00ml花盛开,1周多后凋谢,叶色好花6天后谢,枝上叶比前较差三、分析和讨论从上述实验记录可以认为:稀土对鲜花的开放时间有一定的延长作用。从50mg/100ml稀土溶液到3OOmg/100ml稀土溶液都有一定的延长开花期的作用,而且使花朵的直径也略有扩大。金盏菊施加稀土后一般能延长开花2--4天。我们认为,这与稀土能促进植物生命活动,促进叶绿素形成,增加有机物合成(加稀土溶液的植物叶色较深)有关。稀土也许有促进植物生殖器官吸收有机养料的作用。我们还发现,稀土浓度越高(在300mg/l00ml以下),延长花朵开放的时间也越长。至于浓度到达多高才会有负作用,我们还得在以后作进一步研究。稀土是一种含微量元素的化合物,对植物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张、吴二位同学用农用稀土——农乐做延长花卉植物花期的试验,是很有实用价值的。从文章来看,这两位同学确实做了不少工作,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可嘉可勉。当然,和大多数初次独立进行科学实验的同学一样,他们在实验方法和实验报告的表述方面还显得不够成熟。不过这没关系,以后多开展一些这样的活动,多看一些课外书籍,他们一定会做得更好。与许多同龄人相比,他们已经领先一步了。首先,从报告的内容来看,作者只进行了一种花卉——金盏菊的花期实验,所以,报告的题目似改为“稀土对金盏菊花期的影响”更贴切一些。要知道,植物是一个外延很大的概念,在科学研究报告中是不能随意乱用的。把稀土对某一种植物有作用看作是对所有植物都有相同的作用,那是不行的。这叫以偏概全,往往会酿成大错。第二,极稀溶液的浓度应用ppm(百万分之一)表示,如文中的“50mg/lOOml"可表示为500ppm。第三,在报告中应该明确记录用金盏菊做试验的数量和次数(至少10株金盏菊,反复多次)。第四,花的开放有始花期、盛花期和凋谢期,它们的具体日期要记录明确、完整。注意,实验记录中的数据必须是明确的,如“6天”“23小时”等,不能出现“1周多”“10多天”之类比较含糊的数据,要不然“稀土越浓,花期越长”有何根据?(选自《中学科技》1994年第4期)二 整篇作文自选题目,利用最近一段课余时间(半个月或—个月),尝试写一篇自然科学小论文。题目的选择很重要,可结合自己特别有兴趣的某门学科的学习、钻研,或者结合学科课外兴趣小组的课题研究活动,或者根据自己平时对某种自然现象的观察、研究,选择研究范围和研究深度适合自己水平、条件的题目。然后参照课文中提出的一些要求和注意点,去认真搜集并分析材料,提炼出有一定价值的观点,安排好合适的结构,快速起草并细心修改,最后认真誊清。课文后所附例文可供参考;还可以结合课外阅读,参读一些报刊上新近发表的科学小论文。下列题目供参考:1.沙尘暴的成因与防治2.××江的污染小议3.怎样防止土地荒漠化4.也谈敬畏生命5.析生物链

首先:声明,不是我总结的中国的航海有着悠久的历史,对历史经济的发展也有着深远的意义。在陆上交通工具不发达的时代,船舶运输担当着主要的交通工具。从"刳木为舟,剡木为楫"到郑和下西洋,再到现代的先进的远洋技术,中国航海有着突飞猛进的发展。中国同时通过海路走向世界, 同世界各国进行经济文化交流, 发展友好关系, 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 人类使用船舶作为运输工具的历史,几乎和人类文明史一样悠久。从远古的独木舟发展到现代的运输船舶,大体经历了四个时代:舟筏时代、帆船时代、蒸汽机船时代和柴油机船时代。 舟筏时代 人类以舟筏作为运输、狩猎和捕鱼的工具,至少起源于石器时代。中国1956年在浙江出土的古代木桨,据鉴定是四千年前新石器时代的遗物。说明舟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史前年代。 独木舟 原始人类将巨大树干用火烧或用石斧加工成中空的独木舟,是最古老的水水上运输工具。它的踪迹遍于全世界,至今在南美洲和南太平洋群岛的居民,仍使用独木舟作为生产和交通工具。 筏 远古人类就知道将树干、竹竿、芦苇等捆扎成筏,或用兽皮做成皮筏,在水上漂行。筏较独木舟吃水浅,航行平稳,而且取材方便,制造简易。在中国东南山区溪流中,使用竹筏作为交通工具迄今仍然相当普遍。 木板船 进入青铜器时代以后,人类对木材的加工能力提高了,于是将原木加工成木板来造船。木板船可以造得比独木舟大,性能比筏好。木板平接或搭接成为船壳,内部用隔壁和肋骨以增加强度,形成若干个舱室。早期的木板船,板和板之间、船板和框架构件之间是用纤维绳或皮条绑缚起来的,后来用铜钉或铁钉连接。板和板之间则用麻布、油灰捻缝,使其水密。 桨、篙和橹 舟筏时代的船舶靠人力来推进和操纵,所用的工具为桨、篙和橹。桨不受水域深度和广度的限制,在地中海区域应用极为广泛。古罗马的划桨船,用奴隶划桨,一船桨数多至数十根甚至百余根。篙可以直接触及水底和河岸,使用轻便,主要用于浅水航道。橹是比桨先进的划船工具,效率高而不占水面,兼具推进和操纵航向的功能,在中国内河木船上广泛使用。 帆船时代 据记载,远在公元前四千年,古埃及就有了帆船。中国使用帆船的历史也可以追溯到公元以前。从15世纪到19世纪中叶,是帆船发展的鼎盛时期。15世纪初中国航海家郑和远航东非,15世纪末C.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他们的船队都是由帆船组成的。在帆船发展史中,地中海沿岸地区、北欧西欧地区和中国都曾作出重大贡献。19世纪中叶美国的飞剪式快速帆船,则是帆船发展史上的最后一个高潮。不同地区的帆船,在结构、形式和帆具等方面各有特色。 地中海的古帆船 埃及出土的一件公元前四千年的陶器上绘制有最古的帆船的图象。船的前端突出向上弯曲,船的前部有一个小方帆,这种船只能顺风行驶,无法利用旁风。公元前2000~前1600年,腓尼基人、克里特岛人和希腊人都先后在地中海上行驶帆船。克里特岛人的帆船两端翘起,单桅悬一方帆,这种船型在地中海应用了几千年之久。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帆船备有桨,只在进出港口和调度时才使用。古希腊帆船干舷高,耐波性好,单桅上挂方帆,船尾两侧有巨大的尾桨,起舵的作用。船首伸出的桅桁上增一小帆便于操纵。单桅横桁上边增设三角顶帆。古罗马的帆船又有改进,增设前后三角帆,船的操纵性能得到改善。 北欧和西欧帆船 公元9~11世纪北欧的维京人,是当时世界上优秀的航海民族,航迹远达格陵兰和北美。他们用当地出产的橡木造出了适航性能良好的帆船。这种帆船长约30米,宽约6米,首尾形状接近对称,有龙骨和首尾柱。外壳板搭接并用铁钉相连。船上树单桅,装有支桅索,挂一面方帆,能在横风下行驶。船形瘦削,耐波性优于地中海帆船。 1492年,C.哥伦布率领西班牙船队到达西印度群岛。他所乘坐的“圣玛丽亚”号,是一艘长28米、排水量约200吨的三桅帆船。1497年,V.da.伽马率领葡萄牙船队绕过好望角发现通往印度的航路。1519~1522年,F.麦哲伦率领的西班牙船队完成了环球航行。这一系列地理上的发现,大大刺激了欧洲航海和造船事业的发展。16世纪以后,欧洲帆船的排水量逐渐增大到500~600吨,帆具日益复杂,三桅船渐趋普遍,帆面不断增大。大桅上增装了顶桅和顶帆,主帆下装了底帆,桅的支索上张了三角帆,船上整个空间都张满了帆,航速得到提高。1800年前后,英国继葡萄牙、西班牙之后成为最大的海上强国。英国及其殖民地拥有海上帆船达5000艘。 飞剪式帆船 这是起源于美国的一种高速帆船。前期的飞剪式帆船,可以1833年建造的“安·玛金”号为代表,排水量为493吨。飞剪式帆船船型瘦长,前端尖锐突出,航速快而吨位不大。19世纪40年代,美国人用这种帆船到中国从事茶叶和鸦片贸易。以后美国西部发现金矿而引起的淘金热,使飞剪式帆船获得迅速发展。1853年建造的“大共和国”号,长93米,宽16.2米,深9.1米,排水量3400吨,主桅高61米,全船帆面积3760平方米,航速每小时12~14海里,横越大西洋只需13天,标志着帆船的发展达到顶峰。19世纪70年代以后,作为当时海上运输主要工具的帆船,被新兴的蒸汽机船迅速取代。 中国帆船 中国帆船也有二千多年的历史。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王朝曾派徐福携带童男童女及工匠人等数千人,乘船出海。三国时代东吴太守万震所著《南洲异物志》中,有关于访问今日的柬埔寨、越南等地所乘大船的记述。唐代与日本文化交往频繁。中国当时的帆船已能驶侧向逆风,有较好的耐波性。唐贞观年间,从今温州至日本,仅需6天;以后能以3天时间从中国镇海驶抵日本。宋代造船和航海事业均有显著进步。当时所造海船能载500~600人,并已使用指南针罗盘,航程远及波斯湾和东非沿海地区。1974年在福建省泉州湾出土一艘宋代海船残骸,船体瘦削,具有良好的速航性能和耐波性,船内有12道水密隔壁,船侧外壳板由三层杉木板组成,结构坚固,估计船全长约35米,载重量200吨以上。明朝初年,郑和曾率领庞大的船队于公元1405~1433年间七次远航,遍历东南亚、印度洋各地,远达非洲东海岸。据记载,郑和所乘“宝船”长44丈,宽18丈,有12帆,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优秀帆船。 中国帆船的构造和欧洲帆船不同。欧洲帆船两端尖而上翘,中国帆船则两端用木板横向封闭而形成平底的长方形盒子。舵位于尾部中心线上,尾部造成楼形高台,以防止上浪。船内有多道水密隔壁,结构坚固。中国帆船的帆是横向用竹竿加强的“硬篷”。这种平衡纵帆,操作灵便,能承受各个方向的风力。15世纪时,中国帆船无论在尺度和性能上都处于领先地位。16世纪以后,欧洲帆船才逐渐超过中国帆船。 蒸汽机船时代 18世纪蒸汽机发明后,许多人都试图将蒸汽机用于船上。1807年,美国人R.富尔顿首次在“克莱蒙脱”号船上用蒸汽机驱动装在两舷的明轮,在哈德逊河上航行成功。从此机械力开始代替自然力,船舶的发展进入新的阶段。 早期的蒸汽机船 19世纪上半叶是由帆船向蒸汽机船过渡的时期。早期的蒸汽机船装有全套帆具,蒸汽机只是作为辅助动力。1819年美国人M.罗杰斯建造的“萨凡纳”号蒸汽机帆船,用了27天时间横渡大西洋,在整个航程中只有60小时是使用蒸汽机推进,其余时间仍用风力。在早期,蒸汽机安装在甲板上,驱动装在两舷的巨大明轮。1839年,第一艘装有螺旋桨推进器的“阿基米德”号船建成,船长38米,主机功率80马力。早期蒸汽机是安装在木帆船上的。1850年以后,逐渐用铁作为造船材料。1880年以后,钢很快代替铁作为造船材料。1876年英国建造的新船只有8%用钢材建造,而到1890年,则只有8%是铁船了。 “大东方”号蒸汽机船 1854~1858年英国人I.K.布鲁内尔建造的“大东方”号铁船被认为是造船史上的奇迹。布鲁内尔第一个将关于梁的力学理论应用于造船,在船体建造上首创了纵骨架结构和格栅式双层底结构。双层底向两舷延伸直到载重水线以上,形成了双层船壳。上甲板也用同样结构以增加船体强度。“大东方”号长207米(680英尺),排水量27000吨,比当时的大型船大6倍。船内部用纵横舱壁分隔成22个舱室。船上安装两台蒸汽机,一台驱动直径56英尺的明轮,另一台驱动直径24英尺的螺旋桨,蒸汽机总功率8300马力,最高航速每小时16海里。船上有6根桅,帆总面积8747平方米(85000平方英尺)。它能载客4000人,装货6000吨。直到半个世纪以后才出现比它更大的船。“大东方”号尽管经营失败,但在造船理论和技术方面,却为现代钢船开辟了道路。 蒸汽机船的完善 早期蒸汽机船驱动明轮用的蒸汽机是单缸摇臂式,汽压也很低。19世纪80年代出现了三涨式蒸汽机,汽压提高到10.5千克力/厘米2。此时明轮已为螺旋桨所代替,三涨式蒸汽机配合螺旋桨成为典型的动力装置。19世纪末,蒸汽机已发展到四涨式六汽缸,蒸汽压力提高到 13.6千克力/厘米2,功率达到1万马力。高压水管锅炉也逐渐取代了苏格兰式火管锅炉。20世纪初,货船一般是用三涨式蒸汽机作主机,功率约2000马力,航速约每小时10海里,载重量增大到6000吨。航行于大西洋上的大型远洋客船,以往复式蒸汽机为动力,单机功率达到2万马力。 汽轮机船、柴油机船的问世 1896年,英国人C.帕森斯将他发明的反作用式汽轮机成功地应用于船上;同年,瑞典人C.迪拉瓦尔发明了冲击式汽轮机。进入20世纪以后,船用汽轮机不断改进,因为重量轻,功率大,旋转均匀和无往复运动部件等,普遍应用于大型高速船。至今,某些大功率船仍用汽轮机作为推进动力。1892年,德国人R.狄塞尔发明压燃式内燃机,即柴油机,20世纪初开始应用于船上。柴油机热效率高、油耗低,因而得到广泛应用。40年代末,柴油机船的吨位即已超过蒸汽机船。 油船和散货船的出现 早期的杂货船承揽一切货种的运输,包括散装的煤炭、谷物等和桶装的油类。1886年开始出现具有现代油船特征的船,也就是将货油直接装在分隔的油密舱室内并用泵和管系进行装卸。进入20世纪后,对石油的需求日增,油船逐渐形成一支专用船队。1944年最大的油船载重量为 23000吨。散货船略早于油船出现,但在20世纪上半叶由于港口装卸效率不高,发展缓慢,最大的载重量只有1万吨左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工业国经济恢复,原料需求剧增,油船和散货船都向大型化发展。 大型远洋客船的兴起 19世纪70年代以前,运输船舶都是客货混装的。1870年,英国人S.丘纳德和T.伊士梅创办丘纳德汽船公司和白星汽船公司,在英国和北美之间航线上开辟旅行条件舒适的客船航班,豪华客船“海洋”号航行成功。此后各国相继建造大型豪华客船,航行于大西洋航线和东方航线上。80年代,已有载客千人以上,载重万吨以上,航速每小时超过20海里的豪华客船。20世纪30年代,大型远洋客船的建造达到高潮,如著名的“玛丽皇后”号、“伊丽莎白皇后”号和“诺曼第”号都是在这个时期建造的。它们的载重量都在 8万吨以上,主机为汽轮机,功率16万马力,航速每小时超过30海里。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这一势头又恢复了,到60年代,因远程喷气客机的兴起才停止下来。大型远洋客船的建造,对造船科学技术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使某些保障航行安全的法规逐步建立和完善。例如1912年“泰坦尼克”号海难事件导致了后来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的签订。 柴油机船时代 柴油机船问世后,发展很快,逐渐取代了蒸汽机船。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工业化国家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国际贸易的空前兴旺,中东等地石油的大量开发,促使运输船舶迅速发展。1982年同1948年相比,船舶艘数增长了1.6倍,总吨位增长了4.3倍(见世界商船队)。船舶普遍采用柴油机推进。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了适应战时运输的需要,美国建造的2610艘自由轮(万吨级使用燃油锅炉和蒸汽机的杂货船)是最后建造的一批往复式蒸汽机远洋运输船舶。为了提高船舶运输的经济效益,船舶出现了大型化、专业化、高速化、自动化和内燃机化的多种趋势。 船舶大型化 首先是油船吨位的增长和油船的大型化。1930年的世界商船队中,油船吨位只占总吨位1/10,1980年上升为1/2。1983年初,各种油船的载重量达到3.3亿吨。油船吨位的剧增主要在于油船大型化。50年代,3~4万吨的油船已被认为是 “超级油船”。60年代中期,就出现了20万吨以上的超大油船和30万吨以上的特大油船。70年代又出现了50万吨以上的大油船。石油危机发生和苏伊士运河恢复通航后,这种趋势已经停止,许多大型油船正面临拆毁的命运。在油船大型化的同时,也出现了装运煤炭、矿砂、谷物等的干散货船的大型化。60年代末,大型散货船的载重量超过10万吨,最大的已达17万吨。从50年代后期起,建造了能兼装原油和干散货的兼用船,如油散船和油散矿船等。 船舶专业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各种专用船发展很快。杂货船用途广泛,适应性强,在艘数上至今仍占首位。典型的杂货船都以低速柴油机为动力,载重量不超过2万吨,航速每小时15海里左右。中国设计的“风”字号和“阳”字号货船都是典型的杂货船。为了提高杂货船运输多种货物的能力,近年制造出多用途船,除载运普通件杂货外,还能载运集装箱、重货、冷藏货和散货等。 水路集装箱运输于50年代中期兴起,1957年出现第一艘集装箱船。这是件杂货运输形式的重大变革。这种运输形式在货物包装、装卸工艺、码头管理和水陆联运等方面都有所突破。采用集装箱运输,可以大大缩短船舶停港时间,节约人力,保证货运质量和实现“门到门”运输。20多年来集装箱船发展很快。1982年全世界已有全集装箱船718艘,1294万总吨,分别占世界商船总数的1%和总吨数的3%。这种船船型瘦削,航速高,货舱内有导轨,甲板上有缚固设备,一般不设装卸设备,而是依靠港口专用设备进行装卸。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得到发展的重要专用船还有:装运液化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的液化气船;船上设有跳板,能使牵引车、叉车载货自驶上下的滚装船(又称开上开下船);以驳船作为运输单元,不需要停靠码头进行装卸而能实现江海直达运输的载驳船等。 远洋客船自从被喷气客机取代后,客船的性质已发生变化。60年代以来,旅游事业兴起,出现了一批定期、定航线,甚至环球航行的旅游船,为旅游者提供旅游、疗养、文化娱乐、社会活动以至海洋天文教育等综合性的服务。与此同时,在重要的短程航线上,还出现了一种吨位较小、除载客外还能携带旅客自备汽车的汽车客船。 船舶高速化 自50年代起,航运界为了加快船舶周转,一度掀起船舶高速化的热潮。普通杂货船航速提高到每小时18海里,集装箱船航速在每小时20海里以上,美国建造的“SL-7”型高速集装箱船,以两台6万马力汽轮机为主机,最高航速达每小时33海里。但从石油危机以来,燃料费在运输成本中的比重直线上升。迫使营运中的高速船纷纷减速行驶,新造船舶的航速也出现下降趋势。但是非排水型的高速客船,如水翼船和气垫船已应用于短途客运航线上,并日益发展。 船舶自动化 60年代初期以来,各国航运企业为了减少船员人数、改善船员劳动条件和提高船舶营运的经济效益,逐步实现了轮机、导航和舣装三个方面的自动化。如60年代中期造出机舱定期无人值班的船舶,已得到各国船级社的承认。 船舶内燃机化 船舶内燃机化是指船舶普遍采用柴油机为主机。柴油机同蒸汽机比较,具有热效率高、油耗低、占地小等优点。自从1911年造出第一艘柴油机海船以来,采用柴油机为主机的货船和客船日益增多。但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止,世界商船队中蒸汽机船仍占多数。战后,低速大功率柴油机由于增压技术的进步,单机功率不断提高,最大已达5万马力。过去必须安装汽轮机的大型高速船也能应用柴油机。另一方面柴油机对燃用劣质油的适应性也不断改善,这样在经济上便具有优越性。对于机舱空间受限制的滚装船、集装箱船、汽车渡船等,则可以选用体积小、重量轻的中速柴油机,通过减速箱来驱动螺旋桨。油耗低、能燃用劣质油的不同功率的柴油机现在几乎占领了船用发动机的全部市场。因此,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运输船舶发展阶段被称为柴油机船时代。

常言道“竹篮打水一场空”,其实细心的你一定会发现,竹篮打水并不空:在竹篮底部和四周的空隙处,张满了无数的水膜。这是什么原因呢?还得从分子间的作用力说起。我们知道,所有物质都是由分子组成的,组成物质的分子不仅在永不停息地做着无规则的运动,而且分子与分子之间既有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又有着相互作用的斥力。正常情况下,分子间的引力等于斥力,若设这时分子间的距离d为平衡距离,那么当分子间的距离稍大于平衡距离时,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引力(若大于分子直径10倍,分子间就几乎没有作用力了);当分子间的距离小于平衡距离时,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斥引力。当竹篮浸在水中时,由于竹篾分子对水分子有引力作用,使得提起竹篮时篾隙间的水分子距离变大,分子间的作用力表现为引力,就形成了无数的水膜。其实任何水面上都有着一层水膜。这是因为水面一部分运动较快的分子不断跑到空气中去(即水蒸发),使水分子间的距离变大,分子间的引力也就明显大于斥力,从而形成了所谓的张力,使得水面好像有一层薄而又有弹性的“表皮”。这也是许多轻小昆虫能在水面上行走自如的原因之一。要说这里的表面张力还真还不小呢,足可以使一些轻质塑料淘米篮漂浮在水面不下沉。但如果水膜一部分受到破坏,其他部分在引力的作用下就会发生运动。例如,用剖开去芯的木质铅笔制成一个小船,在船后打钻成的小孔里嵌插蜡油,将小船放到水面上,船就前进了。这是因为与水接触的蜡油,破坏了水表面的张力,使这部分水面的张力突然减小,于是船就向着张力较大的方向移动,另外由于扩散,蜡油分子按一定的速度射向水,因为力的作用是相互的,也产生了推动船前进力。你看,世界多奇妙,竹篮打水也不空,真是留心处处皆物理,让我们一起来用科学的眼光欣赏这美妙的世界吧!

关于帆船的论文

我这里有,我正好在写造船史方面的论文,但是挺多的。你具体是哪个方面,或者哪个时期,我挑选以后发给你吧! 已经发过去了,请查收!分两个压缩包!

(1)初期阶段:封建主义制度确立后航海工具逐渐成熟,在此期间开辟了印度洋远洋航海。(2)发展阶段:中国海运事业的初期阶段主要是原始社会的航海和奴隶制时期的航海。段和繁荣阶段(3)平徊阶: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我国航海事业发展到了繁荣阶段航海知识与技术得到进一步提高。(4)全胜时期和鼎盛时期:1405~1433年,史称“明初时期”。这一时期,国力强盛,经济富裕,在宋元时代丰富的航海遗产和历史惯性的推动下,明代统治者出于巩固自身地位、扩大国际影响、满足物质享受的需要,曾集中举国资财,先后派遣宦官郑和率领当时世界上最庞大的官方远洋船队七下西洋,遍访亚非各国,从而,将中国古代航海事业推向前所未有的顶峰时期。明代初期,造船业十分发达,而且制造技术和船只生产量都居于当时世界各国的前列,是发展水平较高的手工业部门。造船的种类有海上远航用的大型海船,1/4海上或者江河作战用的战船、运粮的浅船、航行在江河的快船等。明初官营造船业规模最大的是南京的龙江船厂,还设有龙江宝船厂,专门为郑和下西洋制造大型高级海船。福建的福州船厂是专门生产防倭船只的。广东新会东莞船厂专门制造海上战船。1405年7月11日,明成祖即派遣郑和等率领船队进行规模浩大的海洋出使,除政治目的外,也是为了拓展海外贸易。郑和首次出使,率领士卒27800人,修造大船62艘,他既是明朝奉敕的使臣又是船队军兵的统帅。他们经南海入西洋,途经苏门答腊、阿鲁(亚鲁)、旧港(三佛齐国)、满剌加(马六甲)、小葛兰(奎隆),达到印度半岛西海岸的古里国。此后,明成祖在位时期,又先后六次遣郑和率舟师出使南海西洋至西域诸国,远至今西亚与东非,史料上记载的所经国家多至30余个。郑和的远航,在古代中国对外关系史和航海史上都是罕见的壮举,同时,也使郑和认识到海洋以及海权的重要。他曾向明仁宗进言:“欲国家富强,不可置海洋于不顾。财富取之于海,危险亦来自于海上”。“一旦他国之君夺得南洋,华夏危矣”。同时,他还提出:目前,中国舰队战无不胜,可用之扩大经商,制服异域,使其不敢觊觎南洋。郑和的海洋观和海洋思想,即使以现代的政治和历史眼光来看,应当说也是正确的,但可惜的是并没有引起明王朝统治者的重视。(5)衰落时期: 15世纪中叶到19世纪中叶,在世界历史上是封建主义开始解体,资本主义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时期,但是清王朝反而因循守旧,反对变革,逆时代潮流而动。面对着资本主义在西欧的兴起与在世纪范围内的扩张,中国封建统治者,在政治、经济、思想上顽固维护晚期封建主义统治,拼命压制在中国2/4出现资本主义萌芽,极力推行闭关锁国的落后政策,一次又一次地错过了历史发展的大好时机。在这样的情况下中国航海事业也逐渐走向了衰落。2.中国航海主权的丧失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侵略者夺得在中国沿海五口通商特权,但不久发现若不能侵入内河,仍无法占领中国广大内陆市场,达不到倾销商品和掠夺原料的目的。故于1854年,首由英国向清政府提出修改旧约,增辟通商口岸,允许洋船进入内河,免征内地税等项,法、美、俄随声附合。清政府认为“是直欲于五口之外别生窥伺侵占之意”,严词拒绝。英、法便以“亚罗号船事件”和“马神父教案”为借口,于1856年10月发动了第二次鸦片战争,武装占领广州城,又北上攻陷了天津、北京。英国送致各国驻华公使的照会说:这次战争的目的是:“坚持要允许英国臣民自由上溯中国各大江河,到位于它们两岸的各大商业城市去”。法国说:“我们的商人得沿大江河航行,在大的消费中心开行设业”。显见英、法侵略者是以盘踞广州,攻陷京、津为手段,而目的是以武装夺取中国的内河航行主权。战争中清政府张惶失措,妥协投降,于1858年6月13日,派大学士桂良,吏部尚书花沙纳,与英、法、美、俄分别签订了《天津条约》。英国夺得了在长江一带各口俱可通行的特权。其他三国分别得到可派军舰游弋长江,中外共管航道设施,洋人帮办海关,洋货进入内地税金全免,准许鸦片公开进口等权。至1861年3月25日,清政府委派江西布政使张集謦,与英使参赞巴夏礼,将《天津条约》中准英船通航长江的规定具体落实,便在九江签订了《长江各口通商暂订章程》10款,因有未尽事宜,于10月9日又订了《长江各口通商暂行章程》12款。同日,与非交战国也签订了《通商各口通共章程》。1862年11月再订《长江通商统共章3/4 程》。至此,赋与外国领事和洋人有操纵海关,管理长江航运的特权,对洋船内侵大开绿灯,形成各侵略者共管长江的局面,内河航行主权丧失净尽。同时,并通告各口岸“一切办法,南北各海口均照长江一律办理”。把丧权辱国的长江模式,推广到全国江海水域。3.中国海运业的发展中国的海运业发展经历了由经济建设初期到“大跃进”时期的海运业再到文革时期的海运业和改革开放后的海运业。

中国航海历史悠久。早在距今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晚期,中华民族的祖先已能用火与石斧'刳木为舟,剡木为楫'。到春秋战国时期,随着木帆船的逐步诞生,出现了较大规模的海上运输与海上战争。到秦汉时代,出现了秦代徐福船队东渡日本和西汉海船远航印度洋的壮举。在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东吴船队巡航台湾和南洋,法显从印度航海归国,中国船队远航到了波斯湾。从随唐五代到宋元时期,中国航海业全面繁荣、海上丝绸之路远届红海与东非之滨。由于以罗盘导航为标志的航海技术取得重大突破,中国领先西方进入'定量航海'时期。到明代永乐至宣德年间,伟大的中国航海家郑和率领远洋船队,先后七次下西洋,遍访亚非各国。这一航海盛举,不但将中国古代航海业推向顶峰,而且在整个人类航海史上,竖起了一座永垂史册的丰碑。然而,随着中国晚期封建主义逐渐保守与僵化,严重阻碍了中国航海业的进一步发展和航海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中国航海业从而进入由盛转衰的时期。虽有晚清搞洋务运动,于1865年创设江南制造局以发展民族造船业,于1873年成立轮船招商局以发展民族航运业,于1909年在高等实业学堂设立船政科以培养民族高级航海专门人才,终难成大势。 回顾世界的航海史,早在公元前2500年以前,古埃及就有人驾驶帆桨船沿地中海东航至黎巴嫩,古希腊人毕菲在公元前4世纪在海上探险中发现了不列颠群岛。中国发明的罗盘(指南针)在14世纪前后,分别由阿拉伯人和埃及人传入欧洲,欧洲海洋国家的航海活动取得了伟大的成果。在郑和下西洋之后87年、92年、114年,1492年意大利人哥伦布横渡大西洋到达美洲,1497年葡萄牙人达o伽马绕过好望角远航印度,1519年葡萄牙人麦哲伦向西作环球航行,也载入世界航海史册。

关于科学的小文章

今天我又多了一件新的、十分好玩的玩具,想知道它是怎么来的吗?我来告诉你们吧!这个小玩具叫七彩光纤灯,是星期六我们在小牛顿班科学实验班制作的,下面我来给大家讲一下有关光导纤维的小知识吧!光导纤维的作用很多,各种各样,在电话、电视中都能找到它,光纤通信电视机可以当作电视传真电话使用,通话时,你可以看到我,我也可以看到你。传真电话也可用于电视教学,现在大多数教学中,只能教师在电视中上课,学生在电视前收看,相互不能提问。如果采用光纤“双向性”电视,就像老师在教室里和学生面对面上课一样了。减少了老师与学生无法交流的困难,真是方便极了。你们想知道医生是怎么检查胃病的吗?我来告诉你们答案吧!那是用光导纤维制成的仪器插入人的胃中,电脑上就能显示出这个人胃里的情况。如果遇到疑难杂症,还还可以进行电脑会诊呢。张老师对我们说:“在以后的这些年中,光导纤维这项新技术前途无限广阔,它的应用将更加灿烂。”老师还教我们制作了七彩光纤灯,先把七彩光管用两根导线和电池连在一起,然后拿出一把光导纤维把它的一头插在一个小管子的一端,另一头朝上立起来,把七彩发光管也插进小管中就做好了。把开关打开,七彩发光管照射着光导纤维上,顿时一根根发出明亮的光,不停地变化着颜色,七彩缤纷美丽极了。我喜欢小牛顿班这些神奇、有趣的科学知识,更喜欢这个好玩的玩具——七彩光纤灯。

这样的文章还是非常多的,我给你提供一篇案例。

拿今天和十万年前相比,我们是至高无上的;和几千年前相比,我们是居高临下的。由从前的马车到现在的飞机;由从前的煤油灯到现在的白炽灯;有以前的海角天涯到现在的近在咫尺。而。这一切,都是科技发展带来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我们周围的世界,难道不是科技带来的吗?现在,我们的生活越来越舒适,越来越惬意,越来越美好。毛主席曾说过:“不搞科学技术,生产力无法提高。”由此可见,如果科技不发展,那么我们的生活将不会像现在这样美妙。邓小平同志也曾说过:“科学技术是第一产力。”是啊!如果现在有一台时光机载我们回到古代,那我们必定会整日以泪洗面。因为,如果我们真正回到了古代,见识到了古代没有科技的日子,我们一定会感叹当今世界因有了科技而日益发展的美丽世界。“16亿人口的泱泱大国,为何能在世界面前挺起胸脯?正是因为科技在无止尽的发展!在无止尽的进步!”当时我看到这几句话的时候,心里感慨万千。不禁想起了胡主席在十七大报告中指出: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

“如果没有科技的进步,哪会有今天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高度发展?”因为有了科技,人类的生活品质才能提高!

科学,是一只只奇妙的小精灵,焕发着不一样的色彩,科学,是一个蕴藏着无限知识的小晶球,包含着大千世界的奥秘。让我们做生活中的有心人,一起来发现科学的无限奥秘吧!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科学有关的 作文 600字,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科学有关的作文600字1

今天上午,我和妈妈兴致勃勃地来到萧山博物馆,参加了“水熊”──一位科学老师关于“另类”阅读的讲座。

一开始老师介绍了自己的外号:水熊──waterbear,虽然它非常微小,但在外太空没有水没有食物的情况下,过了180天依然能坚强地活着,所以说“水熊”老师并不水哦,“哈哈哈”,老师风趣幽默地把我们带入了他的课堂。

老师跟我们讲了他的小时候渴望书,喜爱书的事情,尤其是对科普书,大自然的热爱,连三十多年前做的笔记,喜爱的课本都珍藏着,还时不时地翻一翻,学习一下。这真是让我自叹不如。我想现在的我们,拥有着各种琳琅满目的书籍,是不是更应该好好珍惜呢?在他的 笔记本 上有画着各种草、叶,老师说别以为画画跟科学是八竿子打不着,画画中也渗透着科学。而让我万万没想到的是,文学书与科普书也能扯上关系,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在文学书中也有科学知识,比如说沈石溪的《狼王梦》,语文课文《桂林山水》,老师的一语道破,真让我茅塞顿开,原来科学无处不在。

接着老师问我们什么是科学,小记者们各个争先恐后地举起手来,有人说,科学是探索;有人说,科学是观察;有人说科学是动手做实验。老师告诉我们,科学是一种知识,是一种 方法 ,也是一种态度。我们要科学地阅读,有选择地阅读,在阅读中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问,根据书本知识去实践尝试,我想作为三年级的我们,更要好好地发挥科学的魅力。

科学有关的作文600字2

“叮铃铃——”伴随着悠扬的上课铃,科学课上课了。今天的科学课上,老师给我们带来了一次非常有趣的实验——硫酸铜和铁。

材料老师都准备好了:一个装有硫酸铜液体的试管、一根铁棒和一张砂纸。材料很简单,做起来也不难。

硫酸铜液体是老师提前调配好的,只要把一小勺硫酸铜和一些水完全混合就可以了。“铁棒,要磨好才能放进试管里。我先示范一下。”话音刚落,老师便拿起手上的铁棒,把砂纸稍微折起,把铁棒放在折痕上,像擦筷子一样来回摩擦,“看明白了吗?”“明白了。”“明白了就开始动手实验吧。”

曾佳明负责磨铁棒,但是他磨铁棒的方法和老师的不同,他是用铁棒在砂纸上来回摩擦的。“哇,好烫啊!”不看不知道,一看笑一笑。原来,曾佳明把刚磨好的铁棒拿起来摸了摸。这刚摩擦过的东西肯定是热的,再说了,这可是铁,能不烫吗?曾佳明肯定要气死了,他磨铁磨得这么用心,不但没什么好出,而且还被烫到了。这不,愤怒的他,把铁棒一下子扔进了试管里“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秒后,把铁棒拿出来一看:铁棒换了一件衣服,它把银白色的礼服,换成了红棕色的休闲装;还把硫酸铜从蓝色变成了绿色的。曾佳明玩心大发,把没磨过的那一头也放了进去,拿出来后,铁棒就变成了黑色的。

硫酸铜加被磨过的铁,就变成了硫酸亚铁加铜。老师说这是因为硫酸铜的铜和铁交换了一下。回家后,我问妈妈,硫酸铜家没磨过铁为什么变成了黑色的,妈妈说是产生了新的物质。

多做做科学实验,你会发现,生活,是多么神秘、美好,一切都等着你来探索。

科学有关的作文600字3

有趣的科学现象在我们身边存在着许多科学,如东西会掉下,因为引力;昼夜交替,地球会自转;彩虹出现,因为光的反射……下面就让我来告诉大家,“冬不穿白,夏不穿黑”的原理吧!

俗话说的好,“冬不穿白,夏不穿黑”,这是人们多年中生活中总 总结 出来的 经验 ,可是你知道它其中所蕴含着什么样的奥秘吗?哈哈,就让我来告诉你吧!我们生活在这个美丽的世界里,五光十色,有红色的花,有绿色的草,有蓝色的海……可是在夜晚,那些原本色彩丰富的物体却都失去了它们原有的色彩,这就说明不管一个物体,他原来有多么美丽色彩,多么丰富,却都只会出现在阳光下,那为什么同样的阳光照出的物体颜色却不同呢?

我们知道太阳光是多种颜色混合而成的,不同的物体对不同颜色的光线吸收能力和反射能力是不同的,然而被物体吸收的光,我们人的肉眼是看不见的。只有被反射的光,人们才能看到,就比如说:红色的花,因为它只能反射红色的光,所以我们也就只能看见红色了;白色的东西能够反射所有的光线,因此看起来就是白色的;而黑色的东西却能吸收所有颜色的光,没有反射回来的光线,所以我们看到的,也就只能是黑色了,这时就会有人问:这些和衣服又有什么关系呢?

来听我继续说下去吧,一般来说深色的东西对阳光和辐射吸收多反射少,而浅色的东西则正好相反,因此夏天人们就爱穿浅色的衣服了,则冬天穿深色的衣服就会更加暖和啦!

这,便是我今天学会的科学小知识了,它们是不是很有趣呢?

科学有关的作文600字4

科学,对于我们来说很熟悉,但又“不熟悉”。在我们的生活当中就隐藏着许多有趣的科学,然而它就藏在我们的身边。

大家可能都知道吧,一般在冬天的时候,我们大家一般都穿深色的衣服;然而在夏天的时候一般都只穿浅色的衣服。总有人说,冬天衣服比较厚,洗起来不方便,深色衣服耐脏些;夏天换衣服比较勤,穿浅色衣服好看些而且还好洗。然而这些只是一些次要的,还有一个最重要的原因——颜色对于太阳光的吸收和反射。

在相同的条件下,相同的物质,如果颜色不相同,那么在收到热辐射的情况下,温度和放热方面都会有不同的情况发生。深颜色会吸收许许多多的光源,这样就会产生许多的热能;而浅颜色就不同了,它才吸收一些些光源,白色则会反射光源。所以在同一种光源下,穿浅色衣服会比较凉快,然而穿深色衣服就会比较热。

虽然我们把“为什么人们在冬天喜欢穿深色衣服,而夏天喜欢穿浅色衣服”这个问题虽然解决了,可为什么白色能反射光源呢?

我们肉眼所能见到的太阳光有红、橙、黄、绿、青、蓝、紫等七种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而一种颜色只能反射本色,只能吸收其他颜色。而白色能反射所有颜色的光,所以呈现白色;黑色则相反,什么颜色都能吸收,所以呈现黑色。

哇!原来我们的生活中藏着这么大的一个科学秘密,可我们的生活当中还藏着更多的科学等待我们去探索,加油!“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科学有关的作文600字5

科学无所不在,有时候它就在我们身边,它会给予我们丰富的知识。今天,我在书上看到了一个有趣的实验——盐水浮鸡蛋,于是我决定回家试试。

首先,我找齐了实验需要的材料:鸡蛋、盐、一根筷子和一个玻璃杯。实验开始了!我先接了半杯清水,把鸡蛋往水里一丢,在水中加了一大勺盐。盐粒如同雪花一般,天女散花般星星点点地落到水里,宛如星辰坠落大海。我拿起筷子,在杯子里搅拌,鸡蛋也跟着筷子一起旋转,在水里形成一个小小的漩涡。我放下筷子,紧紧地盯着杯底的鸡蛋,期待奇迹的发生。一秒、两秒、三秒……时间一分一秒地流逝,鸡蛋宛如一个小婴儿沉睡在杯底,毫无动静,一点也没有浮起来的意思。“看来第一次实验失败了。”我叹着气说。

不久后,我又重整旗鼓,开始了第二次实验。“第一次失败说不定就是盐放少了呢?这一次就多加点吧!”我一边说一边把剩下的盐全倒进了杯子里。盐粒依旧像星辰一样散落。我用筷子充分地搅拌,让所有的盐粒全都溶解在水里。“这样应该可以了吧?”我一边嘟囔,一边盯着杯底,期待鸡蛋浮上来的瞬间。

鸡蛋好像睡醒了,晃晃悠悠地在杯底转了两圈,又躺下了,我着急了,担心第二次实验又会失败。突然,只见鸡蛋慢慢地往上浮,先在水面上露出了它的小脑袋。接着,半个身子从水中冒了出来。最后,鸡蛋完全浮出水面,轻松舒适地“躺”在水面上。我兴奋极了,实验终于成功了!

后来,我又查找了关于盐水浮鸡蛋的原理:原来,在清水中加了盐,盐水的密度大于鸡蛋的密度,鸡蛋就浮起来了。

生活中的科学果然无处不在啊!只要留心观察,你就会发现生活中到处是知识。

科学有关的作文600字相关 文章 :

★ 关于科技创新的作文600字4篇

★ 关于写身边的科学初中作文600字

★ 科学的作文600字初三

★ 关于科技创新的作文600字

★ 以身边的科学为话题作文600字

★ 科学实验作文600字4篇

★ 科技作文六年级600字

★ 关于科技为话题的作文600字

★ 我身边的科学作文600字范文5篇

★ 科技 作文精选5篇 600字

科学,无处不在,它不仅为我们带来无穷的乐趣,还给我们带来了知识。

一个风和日丽的早上,我和伙伴在楼下举行乒乓球比赛。突然,对方一个扣球,我没想到乒乓球竟会掉在了我的身后,就往后一退,刚好一脚踩到了乒乓球上。这下坏了,原本圆鼓鼓的乒乓球,现在凹下了一块。我急得像热锅上的蚂蚁,不知怎么办才好。因为球坏了,比赛就不能进行。

我不停地抓耳挠腮,突然,我脑海里闪过了“热胀冷缩”的原理,对了!就这么办!

于是我对着伙伴们拍着胸脯,胸有成竹地说:“别急,我有办法了!”伙伴们惊喜地说:“真的?”我笑着说:“小菜一碟。”说完,我便快步跑上了楼,从家里提来一瓶开水,然后把乒乓球放在地上,用三块石头顶着,把踩瘪的一边朝上。他们一看,都懵了,不知道我葫芦里装着什么药,就任由我“试验”起来。于是,我把开水不停地往乒乓球上倒,奇迹出现了!不一会儿,乒乓球慢慢地鼓了起来,很快就恢复了原形。看着那鼓起来的乒乓球,他们高兴地说:“真神啊!可是为什么会这样呢?”看着伙伴们不解的表情,我说:“物体一般都有热胀冷缩的性质,乒乓球也不例外,遇到热以后,球里的空气就膨胀起来,把凹下去的部分‘顶’了起来,所以踩瘪的乒乓球只要用热水一冲,便鼓起来了。”“哦,原来是这样!”伙伴们恍然大悟,还对我赞不绝口。

热水能使瘪了的乒乓球鼓起来,这真是太有趣了!原来,科学知识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只要我们做生活的有心人

我最敬佩的科学家是斯蒂芬·威廉·霍金,斯蒂芬·威廉·霍金出生的那一天,正是伽利略逝世300年祭日(1942年1月8日) 斯蒂芬·威廉·霍金[1]。

曾先后毕业于牛津大学和剑桥大学,并获剑桥大学哲学博士学位。

他之所以在轮椅上坐了47年,是因为他在21岁时就不幸患上了会使肌肉萎缩的卢伽雷氏症,只有两根手指可以活动,演讲和问答只能通过语音合成器来完成。

1973年,他考虑黑洞附近的量子效应,发现黑洞会像黑体一样发出辐射,其辐射的温度和黑洞质量成反比,这样黑洞就会因为辐射而慢慢变小,而温度却越变越高,它以最后一刻的爆炸而告终。

黑洞辐射的发现具有极其基本的意义,它将引力、量子力学和统计力学统一在一起。

1974年以后,他的研究转向量子引力论。

虽然人们还没有得到一个成功的理论,但它的一些特征已被发现。

例如,空间-时间在普郎克尺度(10^-33厘米)下不是平坦的,而是处于一种粉沫的状态。

在量子引力中不存在纯态,因果性受到破坏,因此使不可知性从经典统计物理、量子统计物理提高到了量子引力的第三个层次。

1980年以后,他的兴趣转向量子宇宙论。

2004年7月,霍金修正了自己原来的“黑洞悖论”观点,信息应该守恒。

本书的副题是从大爆炸到黑洞。

霍金认为他一生的贡献是,在经典物理的框架里,证明了黑洞和大爆炸奇点的不可避免性,黑洞越变越大;但在量子物理的框架里,他指出,黑洞因辐射而越变越小,大爆炸的奇点不但被量子效应所抹平,而且整个宇宙正是起始于此。

理论物理学的细节在未来的20年中还会有变化,但就观念而言,现在已经相当完备了。

霍金的生平是非常富有传奇性的,在科学成就上,他是有史以来最杰出的科学家之一,他的贡献是在他20年之久被卢伽雷病禁锢在轮椅上的情况下做出的,这真正是空前的。

因为他的贡献对于人类的观念有深远的影响,所以媒介早已有许多关于他如何与全身瘫痪作搏斗的描述。

所以说,上帝对每个人都是很公平的。

他有身体上的缺陷,可头脑聪明的很!尽管如此,译者(吴忠超)之一于1979年第一回见到他时的情景至今还历历在目。

那是第一次参加剑桥霍金广义相对论小组的讨论班时,门打开后,忽然脑后响起一种非常微弱的电器的声音,回头一看,只见一个骨瘦如柴的人斜躺在电动轮椅上,他自己驱动着电开关。

译者尽量保持礼貌而不显出过分吃惊,但是他对首次见到他的人对其残疾程度的吃惊早已习惯。

他要用很大努力才能举起头来。

在失声之前,只能用非常微弱的变形的语言交谈,这种语言只有在陪他工作、生活几个月后才能通晓。

他不能写字,看书必须依赖于一种翻书页的机器,读文献时必须让人将每一页摊平在一张大办公桌上,然后他驱动轮椅如蚕吃桑叶般地逐页阅读。

人们不得不对人类中居然有以这般坚强意志追求终极真理的灵魂从内心产生深深的敬意。

从他对译者私事的帮助可以体会到,他是一位富有人情味的人。

每天他必须驱动轮椅从他的家——剑桥西路5号,经过美丽的剑河、古老的国王学院驶到银街的应用数学和理论物理系的办公室。

该系为了他的轮椅行走便利特地修了一段斜坡。

本书译者之一曾受教于霍金达四年之久,并在他的指导下完成了博士论文。

此书即是受霍金之托而译成中文,以供占人类五分之一的人口了解他的学说。

他还证明了黑洞的面积定理。

在富有学术传统的剑桥大学,他担任的职务是剑桥大学有史以来最为崇高的教授职务,那是牛顿和狄拉克担任过的卢卡逊数学教授。

他拥有几个荣誉学位,是英国皇家学会会员。

在公众评价中,被誉为是继阿尔伯特·爱因斯坦之后最杰出的理论物理学家之一。

他提出宇宙大爆炸自奇点开始,时间由此刻开始,黑洞最终会蒸发,在统一20世纪物理学的两大基础理论——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和普朗克的量子论方面走出了重要一步。

他因患“渐冻症”(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 卢伽雷氏症),禁锢在一把轮椅上达40年之久,他却身残志不残,使之化为优势,克服了残废之患而成为国际物理界的超新星。

他不能写,甚至口齿不清,但他超越了相对论、量子力学、大爆炸等理论而迈入创造宇宙的“几何之舞”。

尽管他那么无助地坐在轮椅上,他的思想却出色地遨游到广袤的时空,解开了宇宙之谜。

霍金的魅力不仅在于他是一个充满传奇色彩的物理天才,也因为他是一个令人折服的生活强者。

他不断求索的科学精神和勇敢顽强的人格力量深深地吸引了每一个知道他的人。

患有肌肉萎缩性侧索硬化症的他,近乎全身瘫痪,不能发音,但1988年仍出版《时间简史》,至今已出售逾2500万册,成为全球最畅销的科普著作之一。

他被世人誉为“在世的最伟大的科学家”“另一个爱因斯坦”“不折不扣的生活强者”“敢于向命运挑战的人”。

早期 霍金1942年出生于英国牛津,出生当天正好是伽利略逝世300年忌日,父亲法兰克是毕业于牛津大学的热带病专家,母亲伊莎贝尔1930年代于牛津研究哲学、政治和经济。

1942年1月,纳粹德军狂轰滥炸英格兰,伦敦遭受几乎夜夜不停的空袭。

这迫使霍金一家搬离海格特的家园,迁到牛津避难。

他们在霍金诞生后又回到了伦敦。

童年时的霍金...

就摁下蓝色按钮。

可以清楚地分开。

它不但可以为我们遮风挡雨,还可以为我们防御地震。

人们吃了一次,可以十几天不用进食,使人们不用再为了食物的问题而发愁,并且非常方便。

假如我的愿望能够实现,这个世界将会多么美妙!我希望全球的科学家都能和我一起努力,促使这个愿望快点实现、空都能行驶的三用汽车。

如果你要下海,世上也不会再有饥民了。

假如我是一名科学家,我要发明出一种万能小屋。

它非常美观,可以随时走到我们喜欢的地方去居住、陆。

从此灾难就伤害不到人类了。

假如我是一名科学家,我要制造出一种水,就摁下棕色按钮;如果要上天空,就摁下白色按钮;如果要走陆地,那么这个世界将会再添加一道靓丽的风景线我要做科学家假如我是一名科学家,我要研制出一种物美价廉的太空服,它可以随时自动调节温度,使人在夏季穿了还是非常凉爽,在冬季穿了还是温暖如春。

至于它为什么叫做太空服,是因为穿上之后,可以在没有引力的地方,照常行走。

假如我是一名科学家,我要制造出一种不会腐烂,没有任何有害物质的高营养产品

伊萨克·牛顿爵士(Sir Isaac Newton,儒略历1642年12月25日-1727年3月20日 格里历1643年1月4日-1727年3月31日),数学家、科学家和哲学家,同时是英国当时炼金术热衷者。

他在1687年7月5日发表的《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Philosophiae Naturalis Principia Mathematica)里提出的万有引力定律以及他的牛顿运动定律是经典力学的基石。

牛顿还和莱布尼茨各自独立地发明了微积分。

他总共留下了50多万字的炼金术手稿和100多万字的神学手稿。

牛顿被誉为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之一。

他的万有引力定律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把天上的运动和地上的运动统一起来,为日心说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使得自然科学的研究最终挣脱了宗教的枷锁。

牛顿还发现了太阳光的颜色构成,还制作了世界上第一架反射望远镜。

想象作文:假如我是科学家在五彩斑斓的的世界里有一个充满五彩幻想的少年,在编织着辉煌的未来……那就是我,未来的一位出色的科学家。

假如我是一位科学家,我要设计出一种多功能餐具。

这种餐具是由人们日常生活中废弃的东西做原料研制而成的。

这种家庭、宾馆都可以使用的餐具,物美价廉,经济实用。

当你用完餐后,这种别致的餐具会慢慢融化,变成无色无味的气体,消失在茫茫的大气中。

它不但不含毒素,而且还有利于净化大自然的空气。

这样就解决了人们在饮食中因产生的大量垃圾所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

为了使庄稼、瓜果和蔬菜生长有足够的肥力,我还要研制一种新式制氧机械。

这种机械可把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氮等物质收集起来,制成供给植物生长的养料。

使用这种机械,不仅可以缓解二氧化碳过多造成的温室效应,还可以让瓜果和蔬菜等更有营养,味道更鲜美。

假如我是一位科学家,我要发明一种仪器,解决噪音污染。

这种仪器大小与火柴盒差不多,它能够将从四面八方传来的噪音吸收并消化掉,从而使人们的生活环境更加清净,更加美好,人们再也不会因为噪音而难以入睡、心绪不宁。

假如我真的成了科学家,我将竭尽全力改革创新,人类的家园将会在我和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努力下变得越来越美好。

假如我是一名科学家每个人都有自己喜爱的职业,有人想当教师,有人想当医生,有人想当航天家。

我想当一名科学家。

假如我是一名科学家,我会发明一种可以水陆空三用的汽车。

水代表水中汽车,你会问:汽车怎么能在水里行驶呢?让我来告诉你吧!如果它的车身整个被水包围,你的前方就会出现一个氧气瓶,四个轮胎就会变成四个螺旋桨。

陆代表陆地。

空代表天空,在堵车时,你只要叫一声:“起飞!”它就会飞起来。

假如我是一名科学家,我还要发明地球清洁机。

现在世界的经济发展很快,人们的生活水平有了很大的改善。

可是,环境污染问题却越来越严重。

气候变得异常,气温逐年升高,台风接连不断,南极上空还出现了臭氧洞,SARS病毒横行……,这些都是我们人类破坏环境的恶果。

现在只要用上我的地球清洁机,顷刻之间,让垃圾清除,让空气清新,让江河碧绿清澈,让地球重新焕发出青春活力。

假如我是一名科学家,我要发明一种威力强大而又十分轻巧的激光武器,它的外形和普通冲锋枪差不多,但可以折叠,携带十分方便。

它可以在10公里内把敌人击毙、击毁坦克和飞机,还可以摧毁导弹,甚至击沉舰艇。

这种激光武器上还有一个三维透视准心,它可以看到被某些物体挡住的目标。

不知不觉,我来到了2047年,我已经成为了一个科学家,那时,我正在赶往火星探研,返回时我们遭外星人攻击,我们开足马力准备撤离,可他们紧追不舍,我拿出刚刚制造完成的ZJ-47向敌人射去,不一会儿,我就将它们杀的片甲不留。

只要我现在勤奋读书,我相信,我的梦想不久就会实现。

科学家我的理想是当一名科学家,道理很简单,因为科学家可以为祖国争光,让大家都能过幸福的生活。

当科学家是我梦寐以求的愿望。

瞧,我又在做我的科学家梦去了。

21世纪上旬,我已经成为了科学家,破解了一个又一个的人类未解之谜,并获得了许多项诺贝尔奖。

不过,最使我感到欣慰的是我发明了一种能将癌症完全治疗好的药品。

多少年来,癌病一直困扰着我们。

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网上看到一侧消息:“在某某村庄,那里的人们都很长寿,得癌症的人数几乎为零!”我得去某某村探个究竟。

我开着车直奔这个村庄,通过九曲十八弯,终于到了这个村落,这是一个神秘而又古老的村子,村里景色宜人,风景如画,没有被工业污染过。

行走在村子里,我发现那里的人们有一个十分奇怪的特点——他们嘴里都喜欢叼着一片叶子。

我就十分好奇地来到老村长家里询问,老村长告诉我,这是他们祖先留下的一种草药,人有个三病四痛的,只要一含上这种叶片,立即能好。

于是,我向老村长讨要了一些样本带回试验室,通过反复研究,从叶片中提取了一种“X精华素”,然后让小白鼠试验,发现这种“X精华素”能够有效控制癌细胞的增长。

我不断的探索研究后,终于使能彻底治疗癌症的药物问世了。

噢,耶!我成功了!我的梦想实现了!我从床上一蹦老高,重重的摔在地下,原来,这是我的一个科学梦! 回味梦中的情景,我觉得自己现在应该努力学习,长大后才能真正实现自己的理想。

钱学森走了,永远地走了。

他走的很安详,很平静,双手垂在榻上,双眼紧紧地闭上。

然而他走了之后形成的抑郁,足以让每个人听到噩耗的人突然间感到窒息。

他走了以后形成的空白,中国乃至于世界,不久也会感受到。

病房里的哭天抢地,病房外的万人哀悼,他无法听到。

百年老人,百年沧桑;百年树人,百年立国。

即将百岁的他,历经千辛万苦,为祖国燃烧了自己的一生后,安详地踏上了天堂之路。

就算在临终时,他依然心系祖国,最后说的一句话是:希望中国日益强大!短短的八个字,足以让我们的心潮澎湃,泪蓄而涌;短短八个字,道出了老人一生信奉的愿望;短短八个字,真正地为我们当代的中国青年上了一堂无比深刻的爱国主义教训课;短短八个字,让老人的一生达到巅峰的辉煌!钱学森的高度,是我们永远无法企及的。

在现代物欲横流的社会,每个人都行色匆匆,为生活而奔走。

大部分人都在关注着自己的利益,基本上没有人会把自己的事业和祖国的发展联系起来。

别人要是问你为什么读书,你要是回答“为中国崛起而读书”,别人会笑你是傻子;你要是回答“为了找一份好工作”,别人会竖起个大拇指来称赞你。

我们的爱国主义,有时显得如此的强烈,有时却显得如此的苍白。

奥运会上,中国夺金,亿万人民欢呼,这是爱国主义彰显的辉煌时刻;中国钢铁企业高层领导为了获取暴利,不惜向澳大利亚铁矿石出口企业泄露我们进口铁矿石价格的底线,泄露国家机密,爱国主义在他们的心中,一文不值。

然而一个跨世纪的老人,钱学森,当年在美国风生水起时,见到满目疮痍的中国现状,放弃一切高官厚禄,不顾美方的重重阻挠,毅然回国,创造了“两弹一星”的不灭神话。

而当中国迈入新世纪新时代后,他依然放弃了无数优厚待遇的工作,潜心地研究科学,继续为中国的航天事业做出巨大贡献,至死方休。

他总是把自己的事业和祖国的发展紧紧地联系在一起,荣辱与共。

这就是一代伟人的风采!我不敢想像,如果没有“两弹一星”,我们会变成什么样。

落后就要挨打的教训,仿佛是一个沉痛的烙印,永远地刻在我们炎黄子孙的身上。

没有了国防的强硬后盾,我们很可能就会像盘中鱼肉,任人宰割。

钱学森为当年蹒跚学步的中国披上了一层防护衣,这层防护衣发展到今天,坚定地挺起了亿万中国人民的脊梁!瞻仰钱学森的遗容,我陷入了沉思。

我在思考着中国路在何方,百年以后,我们的后代将会看到一个怎样的中国。

思忖良久,答案只有一个:中国在我们当代青年的手里。

钱学森虽然走了,可是他的光芒依旧照耀着华夏大地,仿如一颗明亮的启明星,在指导着中国人民前进!

展开全部 今天,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位功勋卓著的科学家,他就是钱学森爷爷。

钱学森爷爷是我国著名科学家,为祖国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创建与发展做出了卓越贡献,是我国系统工程理论与应用研究的倡导人。

他1911年生于上海,1934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

为了更好地报效祖国,他1935年考取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进行深造学习,并于1936年转入加州理工学院继续学习,并拜著名的航空科学家冯·卡门为师,学习航空工程理论。

钱学森爷爷学习十分努力,三年后便获得了博士学位并留校任教。

在老师的指导下,他对火箭技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不久,钱学森爷爷成了加州理工学院最年轻的终身教授。

从1935年到1950年的15年间,钱学森爷爷在学术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就,生活上享有丰厚的待遇,但是他始终想念着自己的祖国。

1949年当第一面五星红旗在天安门广场上徐徐升起时,钱学森爷爷深为祖国的新生而高兴。

他打算回国,用自己的专长为新中国服务。

但那时候在美国的中国科学家归国很不容易,而钱学森爷爷的专长又直接与国防有关,所以他历尽种种艰辛,最后在周恩来总理的帮助下,才终于回到了阔别20年的祖国。

他这一曲折的斗争过程,表现了钱学森爷爷对祖国的深爱之情,是多么的感人啊! 1955年初冬,刚刚回到祖国的钱学森爷爷,来到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参观。

院长陈赓大将问他:“中国人能不能搞导弹?”他说:“外国人能干的,中国人为什么不能干?难道中国人比外国人矮一截?!这是多么强的民族自尊心与自信心呀!”就这一句话,决定了他从事火箭、导弹和航天事业的生涯。

1956年我国第一个导弹研究机构成立,钱学森爷爷被任命为第一任院长。

在酒泉发射场钱学森爷爷和普通科技人员一样,睡帐篷、吃粗粮,组织导弹试验的测试、计算、分析、研究。

在他的指导下,中国科学家们攻克了一道道难关,于1960年11月5日,成功进行了我国第一枚导弹飞行试验。

”1966年10月27日,钱学森爷爷又参与组织了我国第一枚装有核弹头的中近程地地导弹飞行爆炸试验,即原子弹、导弹“两弹结合”试验。

核弹头在预定地点上空成功实现了核爆炸,此举震惊了世界。

一位美国将军说,钱学森爷爷无论在哪里,都抵得上五个师的战斗力。

钱学森爷爷在国外取得了成就,但是他并没有忘记自己的祖国。

新中国成立之后,他放弃优越的生活条件,冲破美国的重重阻拦,终于回到了祖国,为我国国防事业和尖端科学技术的发展奉献出他的全部聪明才智。

这种精神是多么令人敬佩呀!同学们,今天我们是小学生,十年以后,我们将面临大学毕业,那时振兴国家的重任将落在我们的肩上,钱学森爷爷的事迹是多么值得我们学习呀! 你自己在改改

有的人把心愿比做一圈五彩的花环,绚丽多彩;有的人把心愿比做一只展翅的小鸟,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飞翔;但是我认为真正的心愿是一把不会熄灭的火炬,引导我们不断前进.你问我的心愿是什么?我会毫不犹豫地告诉你,是成为一名出色的科学家.为什么我要当科学家呢?科学家一天到晚在实验室里不是很枯燥辛苦吗?但你们想过没有,如果没有热于献身真理的科学家,人类的历史将会停滞不前,我们也不会过上今天这样舒适幸福的生活,有空调知寒问暖,有电话千里传音,有电脑知晓天下,有飞机一日千里……科学家的使命是伟大的,而这伟大的正源自于他们的毅力与奉献。

所以我想当个科学家。

当科学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很难。

因为当科学家要懂得很多的知识,还要有创新的精神。

所以从现在开始,我要好好学习,在课堂上认真听讲,课后多看有益的书籍,不怕困难与挫折,并在在困苦中锻炼自己,使自己的意志更坚强,品格更高尚,学识更出众。

如果我真的当了一名科学家,首先我要用我的聪明才智报效我伟大的祖国,像发明家爱迪生一样发明许多有用的东西献给祖国。

我最想发明的是一种多功能手表,它能看电视、报时间与天气,还能维护健康与治疗疾病。

我还想克隆一个地球,让一部分人去住,因为我们这个地球现在太拥挤了。

我还想……唉,总之还有很多。

能采纳?...

转载请注明出处 » 一篇关于科学的作文 400字

关于小动物的科学小论文

湖北环毛蚓蚯蚓属于环节动物门(Annelida)寡毛纲(Oligochaeta)陆生动物,1,800余种,尤指正蚓属(Lumbricus)的种。在美国有17个本地种及13个从欧洲引进的种,其中陆正蚓(L.terrestris)最为常见。亦称钓鱼虫(angleworm)。蚯蚓几乎见世界各地所有湿度合适并含足够有机物质的土壤。一种澳大利亚蚯蚓可长达3.3公尺(约11呎)。陆正蚓(Lumbricusterrestris)JohnMarkham是无脊椎动物。陆正蚓长约25公分(10吋),浅红褐色,之所以带浅红色,是因为血中含血红素。某些蚯蚓(如原产英国的浅黄绿并唇蚓〔Allolobophorachlorotica〕)为绿色。0蚯蚓的躯体分为多数体节(陆正蚓多达150节)。某些内脏器官(如排泄器官)见於每一体节。第32~37节稍粗,无节间沟,色稍浅,在生殖季节能分泌黏稠物质,形成蚓茧,包裹排出的卵。蚯蚓躯体前後两端渐细,尾端稍钝。蚯蚓无视觉及听觉器官,但能感受光线及震动。以土壤中腐烂的生物体为食,进食同时吞下大量土壤、沙及微小的石屑。据估计,蚯蚓每日的进食量及排遗量与其体重相等。0蚯蚓为雌雄同体但需行异体受精。交配时两条蚯蚓互抱,并分泌黏液使双方的腹面黏住,各排出精子输入对方受精囊内。交配後两个个体分开,形成蚓茧,蚯蚓自蚓茧向後退出,它的身体是由许多彼此相似的体节组成的,属于环节动物。生活在土壤中,昼伏夜出,以腐败有机物为食,连同泥土一同吞入。也摄食植物的茎叶等碎片。蚯茧前移至第14体节时成熟的卵落入,经过第9~10体节时,受精囊内来自对方的精子逸出,使蚓茧中的卵受精。交配後24小时,蚓茧从蚯蚓的头端脱出,留在土壤中。通常於2~4周後形似成体後微小的幼体自蚓茧钻出。60~90天后性成熟,约一年後发育完成。0蚯蚓一般留在土壤表层,但於气候干旱时或冬季可钻入2公尺(7呎)深处。有一个亚洲种於暴雨後能爬树以防淹溺。蚯蚓为多种鸟兽的食物,又间接为人类提供食物,疏松土壤利於通气和排水,将有机物质拖入所挖洞穴使加速分解,从而增加植物生长所需的营养成分。蚯蚓又可作为鱼饵,故俗称钓鱼虫。

小狗的警惕性非同寻常,它有一个特别灵敏的鼻子,能闻到3里以外东西的气息,吃食物时,它总要低下头闻一闻。它还有一双耳朵,每当听到特别的声音,它的耳朵总会竖起来,认真地倾听着外面的动静!因而,人们养它来看大门,它是人类的忠实的朋友。 小狗有一张宽而大的嘴巴,嘴里有一排洁白而又锋利的牙齿,它一口就可以将一只大老鼠咬死! 小狗的眼睛不很好,大约只能看一里的距离。那么,它为什么能看准东西呢?它主要靠得是它的鼻子。 小狗的爪子很锋利,不用多长时间,它就可以挖一个很大的圆形的坑。 小狗刚生下来的时候,毛是棕色的,可是它长大以后就不再是棕色的了,而变成了深黄色。 小狗的性格非常温和。如果你对它好,它就会用头顶你的腿,好像是在向你撒娇;可是如果是陌生人来到它的家里,它仍会“汪汪”地叫个不停,甚至会扑到你身上咬伤你的。 夏天到了,大热天,我们常常可以看见狗总是在吐舌头,而不见狗出汗呢?原因很简单,那是因为狗的汗孔长在舌头上。 小狗真不愧为人们所喜爱,这是它用自己真正的本领换来的

“十万个为什么”中搞一篇贝。。。

有一天,爸爸带我去山庄吃饭,我看见酒店门口有一个铁笼子,里面有一只活泼可爱的小猴子。我很喜欢小猴子,因为它在动物中恐怕是最聪明的。我们来到它面前,它用明亮的眼睛盯着我们。它的长相很奇特:一个很小的鼻子向里凹着,一张凸起的小嘴发出“吱吱”的叫声,浑身的毛不但亮而且黑里透黄,小耳朵竖着,两只小爪子不时地挠着头皮,做出怪模样,使人发笑。我拿了一块西瓜皮给它吃,不料,它没有接,只是先用眼睛看看我。过了一会儿,它抓起西瓜皮,狼吞虎咽地吃起来了,吃完后又用央求的目光看着我,伸出爪子向我要吃的,于是我又扔了几颗瓜子给它,看着它吃得津津有味的样子,我笑着走了。名师点评:小场景白描化描写。有时候我们写文章,不一定要传达出很深刻的主题,但我们所写到的地方,一定要表现出它的特点。这是一种观察和思考,是我们对环境的阅读,通过我们的眼睛发现出来,然后成为文字。

关于造船的毕业论文

中小型船舶船体结构的缺陷补偿

摘 要:扼要分析和阐述了中小型船舶船体结构在装配过程中的缺陷,对难于采取返修的典型缺陷,提出了可以采取补强的可行性方案。

关键词:船体结构;结构强度;缺陷;补偿

船舶下水之前,造船厂检验部门将对船体结构(包括线型)进行全面的测量以及完整性的验收,以便将可靠的数据及有关资料提供给船级社和验船机构备查审核。鉴于船体是一个复杂的结构体,尽管在各道工序中实施了严格的管理措施以及按照工艺规程操作,由于工作量大,结构复杂,局部处施工条件差,因此仍免不了还会存在一定数量的缺陷。在这种情况下,采取适当的补强乃是保证船体结构局部强度的一种有效手段。下面就以实例来探讨缺陷的补强方法。

1 分段或总段对接处肋距超差

按照船体建造精度要求,对于已完成的分段或总段对接大接缝,心须测量其间的肋骨间距,并规定了极限误差值。因为一旦超差,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船体强度。一般可在大接缝区域适当位置增加中间肋骨或在相邻两肋骨间增设数道纵桁予以补强,对于局部偏差的,可在局部增设纵桁,但纵桁两端必须作必要延伸,以防止产生应力集中。

2 船体外表变形超差

船体外板线型平顺与否是衡量一艘船舶船体建造质量的标志之一。根据船体建造精度要求,规定了在一个肋距内或在一米长度范围内外板的不平度误差。船体外板的变形超差,最常见于线型变化曲率较大的艏艉部及相邻分段对接的大接缝区域。当然应首先考虑尽量利用工装夹具及冷热加工等措施矫正外板超差处的不平度。对于不平顺面积较小的外板,可按图1所示补强,图中表示了分段接缝处外板的缺陷及补强办法,如采用扁钢补强,则扁钢尺寸可取比肋骨型号略小的型材进行补强。

对于相邻肋骨间不平顺面积较大的外板,在不平顺处采用纵横向十字交叉结构的型材补强,纵横向型材的两端应分别削斜过渡。

3 外板上肋骨腹板与理论平面超差

对于中小型船舶的艏艉段,一般在胎架上以甲板为基准面采用反造法进行建造。这样在吊装肋骨框架定位时,如若肋骨框架稍有扭曲或定位时未与甲板上的中心线相垂直,这样就会造成肋骨腹板与外板连接后所形成的角度不符要求,焊后就称为肋骨腹板变形,对于由此形成的缺陷,由于结构空间狭窄,特别是在焊后很难矫正。所以选用肘板进行补强就显得既方便又实际。

4 船体结构节点构件连接尺寸超差

船体是一个复杂的结构体,船体内部构架密集,各种型式的构件纵横相交,形成了所谓结构节点。例如纵骨与肋板相交、龙骨与舱壁相交、横梁与纵桁相交等等。这些相交的结构节点,若在施工中因技术不熟练或稍有疏忽大意,就会造成节点处相交构件连接尺寸间隙过大,致使无法施焊,直接影响结构的刚度和强度。

A 横梁与肋骨相交处间隙过大

如图2所示,横梁与肋骨间间隙安装后为30mm。对于中小型船舶,船体建造精度要求中间间隙应在10~20mm之间,最大不得超过20mm。针对上述缺陷,可以考虑用割换一段肋骨来处理。但由于肋骨与舷侧板焊接已结束,动用割炬切割会使该区域舷侧板因受热而产生局部变形,同时由于肋骨多了一条对接缝,将影响肋骨本身的强度。故可考虑图2中适当加大肘板尺寸的办法予以补强,使肘板与肋骨相交的焊缝长度能满足原有焊缝长度的要求。

B 纵骨穿过构件处割空超差

对于中小型船舶,纵骨架式结构的底部和甲板,当纵骨穿过实肋板或横梁时,规范要求该节点处的纵骨腹板与实肋板或横梁应进行焊接。但往往因装配时划线有误,使切割后间隙过大,难于施焊,如图3a所示,为了弥补该缺陷,一般可采用与实肋板或横梁等厚度的补板予以补强,见图3b所示。补板尺寸可据该处纵骨大小而定。

C 龙骨与横舱壁相交处间隙过大

龙骨包括中内龙骨与旁内龙骨。龙骨与横舱壁均属主船体的主要结构,它们对一艘船舶的纵横向强度起着重要的作用,特别是中内龙骨,是纵向连续构件。在中内龙骨与横舱壁相交的节点处,由于偶然操作不慎在装配时将中内龙骨多割了一部分,使该处腹板及面板与横舱壁无法施焊,见图4a所示,此时,如果因此而将一段连续的中内龙骨割换,则不论对重新装焊还是在外观乃至质量上都将留有不足,如果该处多割的间隙不超过12~15mm,则采用加装垫板的方式进行补强就显得既方便又可行。见图4b所示,垫板厚度可比间隙小3~5mm,其尺寸视该处中内龙骨尺度具体选用。如若多割的间隙较大,那么就不能随意增加垫板厚度,否则该节点将形成为“硬点”。此时应考虑采用割换或其它工艺措施来消除其缺陷。

D 上层建筑扶强材根部与甲板间空隙过大

中小型船舶的上层建筑结构,一般在胎架上制成整体分段后,再在主甲板上进行定位吊装。施工中常见围壁上的扶强材根部与甲板间隙过大,见图5a所示,此时,可在扶强材根部与甲板间加装肘板来补强,见图5b所示。

以上列举的几例,是中小型船舶船体装配中比较典型的常见缺陷。当然,缺陷的形成也有工序间联系不够、管理不善、未遵循工艺要求,有时也有违章作业等原因所致。对船体建造中的各种缺陷必须针对具体问题作具体分析,对不同船型、不同结构型式的船舶提出不同的方案,决不能一概而论。同时在实际工作当中,要多积累经验,改进造船工艺,不断提高船舶的建造质量。

参考文献

[1]船舶设计实用手册[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1998,(12).

[2]华乃导主编.船体修造与工艺[M].大连:大连海事大学出版社,2000,(

首先:声明,不是我总结的中国的航海有着悠久的历史,对历史经济的发展也有着深远的意义。在陆上交通工具不发达的时代,船舶运输担当着主要的交通工具。从"刳木为舟,剡木为楫"到郑和下西洋,再到现代的先进的远洋技术,中国航海有着突飞猛进的发展。中国同时通过海路走向世界, 同世界各国进行经济文化交流, 发展友好关系, 共同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 人类使用船舶作为运输工具的历史,几乎和人类文明史一样悠久。从远古的独木舟发展到现代的运输船舶,大体经历了四个时代:舟筏时代、帆船时代、蒸汽机船时代和柴油机船时代。 舟筏时代 人类以舟筏作为运输、狩猎和捕鱼的工具,至少起源于石器时代。中国1956年在浙江出土的古代木桨,据鉴定是四千年前新石器时代的遗物。说明舟筏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史前年代。 独木舟 原始人类将巨大树干用火烧或用石斧加工成中空的独木舟,是最古老的水水上运输工具。它的踪迹遍于全世界,至今在南美洲和南太平洋群岛的居民,仍使用独木舟作为生产和交通工具。 筏 远古人类就知道将树干、竹竿、芦苇等捆扎成筏,或用兽皮做成皮筏,在水上漂行。筏较独木舟吃水浅,航行平稳,而且取材方便,制造简易。在中国东南山区溪流中,使用竹筏作为交通工具迄今仍然相当普遍。 木板船 进入青铜器时代以后,人类对木材的加工能力提高了,于是将原木加工成木板来造船。木板船可以造得比独木舟大,性能比筏好。木板平接或搭接成为船壳,内部用隔壁和肋骨以增加强度,形成若干个舱室。早期的木板船,板和板之间、船板和框架构件之间是用纤维绳或皮条绑缚起来的,后来用铜钉或铁钉连接。板和板之间则用麻布、油灰捻缝,使其水密。 桨、篙和橹 舟筏时代的船舶靠人力来推进和操纵,所用的工具为桨、篙和橹。桨不受水域深度和广度的限制,在地中海区域应用极为广泛。古罗马的划桨船,用奴隶划桨,一船桨数多至数十根甚至百余根。篙可以直接触及水底和河岸,使用轻便,主要用于浅水航道。橹是比桨先进的划船工具,效率高而不占水面,兼具推进和操纵航向的功能,在中国内河木船上广泛使用。 帆船时代 据记载,远在公元前四千年,古埃及就有了帆船。中国使用帆船的历史也可以追溯到公元以前。从15世纪到19世纪中叶,是帆船发展的鼎盛时期。15世纪初中国航海家郑和远航东非,15世纪末C.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他们的船队都是由帆船组成的。在帆船发展史中,地中海沿岸地区、北欧西欧地区和中国都曾作出重大贡献。19世纪中叶美国的飞剪式快速帆船,则是帆船发展史上的最后一个高潮。不同地区的帆船,在结构、形式和帆具等方面各有特色。 地中海的古帆船 埃及出土的一件公元前四千年的陶器上绘制有最古的帆船的图象。船的前端突出向上弯曲,船的前部有一个小方帆,这种船只能顺风行驶,无法利用旁风。公元前2000~前1600年,腓尼基人、克里特岛人和希腊人都先后在地中海上行驶帆船。克里特岛人的帆船两端翘起,单桅悬一方帆,这种船型在地中海应用了几千年之久。古希腊和古罗马的帆船备有桨,只在进出港口和调度时才使用。古希腊帆船干舷高,耐波性好,单桅上挂方帆,船尾两侧有巨大的尾桨,起舵的作用。船首伸出的桅桁上增一小帆便于操纵。单桅横桁上边增设三角顶帆。古罗马的帆船又有改进,增设前后三角帆,船的操纵性能得到改善。 北欧和西欧帆船 公元9~11世纪北欧的维京人,是当时世界上优秀的航海民族,航迹远达格陵兰和北美。他们用当地出产的橡木造出了适航性能良好的帆船。这种帆船长约30米,宽约6米,首尾形状接近对称,有龙骨和首尾柱。外壳板搭接并用铁钉相连。船上树单桅,装有支桅索,挂一面方帆,能在横风下行驶。船形瘦削,耐波性优于地中海帆船。 1492年,C.哥伦布率领西班牙船队到达西印度群岛。他所乘坐的“圣玛丽亚”号,是一艘长28米、排水量约200吨的三桅帆船。1497年,V.da.伽马率领葡萄牙船队绕过好望角发现通往印度的航路。1519~1522年,F.麦哲伦率领的西班牙船队完成了环球航行。这一系列地理上的发现,大大刺激了欧洲航海和造船事业的发展。16世纪以后,欧洲帆船的排水量逐渐增大到500~600吨,帆具日益复杂,三桅船渐趋普遍,帆面不断增大。大桅上增装了顶桅和顶帆,主帆下装了底帆,桅的支索上张了三角帆,船上整个空间都张满了帆,航速得到提高。1800年前后,英国继葡萄牙、西班牙之后成为最大的海上强国。英国及其殖民地拥有海上帆船达5000艘。 飞剪式帆船 这是起源于美国的一种高速帆船。前期的飞剪式帆船,可以1833年建造的“安·玛金”号为代表,排水量为493吨。飞剪式帆船船型瘦长,前端尖锐突出,航速快而吨位不大。19世纪40年代,美国人用这种帆船到中国从事茶叶和鸦片贸易。以后美国西部发现金矿而引起的淘金热,使飞剪式帆船获得迅速发展。1853年建造的“大共和国”号,长93米,宽16.2米,深9.1米,排水量3400吨,主桅高61米,全船帆面积3760平方米,航速每小时12~14海里,横越大西洋只需13天,标志着帆船的发展达到顶峰。19世纪70年代以后,作为当时海上运输主要工具的帆船,被新兴的蒸汽机船迅速取代。 中国帆船 中国帆船也有二千多年的历史。据《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秦王朝曾派徐福携带童男童女及工匠人等数千人,乘船出海。三国时代东吴太守万震所著《南洲异物志》中,有关于访问今日的柬埔寨、越南等地所乘大船的记述。唐代与日本文化交往频繁。中国当时的帆船已能驶侧向逆风,有较好的耐波性。唐贞观年间,从今温州至日本,仅需6天;以后能以3天时间从中国镇海驶抵日本。宋代造船和航海事业均有显著进步。当时所造海船能载500~600人,并已使用指南针罗盘,航程远及波斯湾和东非沿海地区。1974年在福建省泉州湾出土一艘宋代海船残骸,船体瘦削,具有良好的速航性能和耐波性,船内有12道水密隔壁,船侧外壳板由三层杉木板组成,结构坚固,估计船全长约35米,载重量200吨以上。明朝初年,郑和曾率领庞大的船队于公元1405~1433年间七次远航,遍历东南亚、印度洋各地,远达非洲东海岸。据记载,郑和所乘“宝船”长44丈,宽18丈,有12帆,是当时世界上首屈一指的优秀帆船。 中国帆船的构造和欧洲帆船不同。欧洲帆船两端尖而上翘,中国帆船则两端用木板横向封闭而形成平底的长方形盒子。舵位于尾部中心线上,尾部造成楼形高台,以防止上浪。船内有多道水密隔壁,结构坚固。中国帆船的帆是横向用竹竿加强的“硬篷”。这种平衡纵帆,操作灵便,能承受各个方向的风力。15世纪时,中国帆船无论在尺度和性能上都处于领先地位。16世纪以后,欧洲帆船才逐渐超过中国帆船。 蒸汽机船时代 18世纪蒸汽机发明后,许多人都试图将蒸汽机用于船上。1807年,美国人R.富尔顿首次在“克莱蒙脱”号船上用蒸汽机驱动装在两舷的明轮,在哈德逊河上航行成功。从此机械力开始代替自然力,船舶的发展进入新的阶段。 早期的蒸汽机船 19世纪上半叶是由帆船向蒸汽机船过渡的时期。早期的蒸汽机船装有全套帆具,蒸汽机只是作为辅助动力。1819年美国人M.罗杰斯建造的“萨凡纳”号蒸汽机帆船,用了27天时间横渡大西洋,在整个航程中只有60小时是使用蒸汽机推进,其余时间仍用风力。在早期,蒸汽机安装在甲板上,驱动装在两舷的巨大明轮。1839年,第一艘装有螺旋桨推进器的“阿基米德”号船建成,船长38米,主机功率80马力。早期蒸汽机是安装在木帆船上的。1850年以后,逐渐用铁作为造船材料。1880年以后,钢很快代替铁作为造船材料。1876年英国建造的新船只有8%用钢材建造,而到1890年,则只有8%是铁船了。 “大东方”号蒸汽机船 1854~1858年英国人I.K.布鲁内尔建造的“大东方”号铁船被认为是造船史上的奇迹。布鲁内尔第一个将关于梁的力学理论应用于造船,在船体建造上首创了纵骨架结构和格栅式双层底结构。双层底向两舷延伸直到载重水线以上,形成了双层船壳。上甲板也用同样结构以增加船体强度。“大东方”号长207米(680英尺),排水量27000吨,比当时的大型船大6倍。船内部用纵横舱壁分隔成22个舱室。船上安装两台蒸汽机,一台驱动直径56英尺的明轮,另一台驱动直径24英尺的螺旋桨,蒸汽机总功率8300马力,最高航速每小时16海里。船上有6根桅,帆总面积8747平方米(85000平方英尺)。它能载客4000人,装货6000吨。直到半个世纪以后才出现比它更大的船。“大东方”号尽管经营失败,但在造船理论和技术方面,却为现代钢船开辟了道路。 蒸汽机船的完善 早期蒸汽机船驱动明轮用的蒸汽机是单缸摇臂式,汽压也很低。19世纪80年代出现了三涨式蒸汽机,汽压提高到10.5千克力/厘米2。此时明轮已为螺旋桨所代替,三涨式蒸汽机配合螺旋桨成为典型的动力装置。19世纪末,蒸汽机已发展到四涨式六汽缸,蒸汽压力提高到 13.6千克力/厘米2,功率达到1万马力。高压水管锅炉也逐渐取代了苏格兰式火管锅炉。20世纪初,货船一般是用三涨式蒸汽机作主机,功率约2000马力,航速约每小时10海里,载重量增大到6000吨。航行于大西洋上的大型远洋客船,以往复式蒸汽机为动力,单机功率达到2万马力。 汽轮机船、柴油机船的问世 1896年,英国人C.帕森斯将他发明的反作用式汽轮机成功地应用于船上;同年,瑞典人C.迪拉瓦尔发明了冲击式汽轮机。进入20世纪以后,船用汽轮机不断改进,因为重量轻,功率大,旋转均匀和无往复运动部件等,普遍应用于大型高速船。至今,某些大功率船仍用汽轮机作为推进动力。1892年,德国人R.狄塞尔发明压燃式内燃机,即柴油机,20世纪初开始应用于船上。柴油机热效率高、油耗低,因而得到广泛应用。40年代末,柴油机船的吨位即已超过蒸汽机船。 油船和散货船的出现 早期的杂货船承揽一切货种的运输,包括散装的煤炭、谷物等和桶装的油类。1886年开始出现具有现代油船特征的船,也就是将货油直接装在分隔的油密舱室内并用泵和管系进行装卸。进入20世纪后,对石油的需求日增,油船逐渐形成一支专用船队。1944年最大的油船载重量为 23000吨。散货船略早于油船出现,但在20世纪上半叶由于港口装卸效率不高,发展缓慢,最大的载重量只有1万吨左右。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各工业国经济恢复,原料需求剧增,油船和散货船都向大型化发展。 大型远洋客船的兴起 19世纪70年代以前,运输船舶都是客货混装的。1870年,英国人S.丘纳德和T.伊士梅创办丘纳德汽船公司和白星汽船公司,在英国和北美之间航线上开辟旅行条件舒适的客船航班,豪华客船“海洋”号航行成功。此后各国相继建造大型豪华客船,航行于大西洋航线和东方航线上。80年代,已有载客千人以上,载重万吨以上,航速每小时超过20海里的豪华客船。20世纪30年代,大型远洋客船的建造达到高潮,如著名的“玛丽皇后”号、“伊丽莎白皇后”号和“诺曼第”号都是在这个时期建造的。它们的载重量都在 8万吨以上,主机为汽轮机,功率16万马力,航速每小时超过30海里。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这一势头又恢复了,到60年代,因远程喷气客机的兴起才停止下来。大型远洋客船的建造,对造船科学技术的发展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同时也使某些保障航行安全的法规逐步建立和完善。例如1912年“泰坦尼克”号海难事件导致了后来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的签订。 柴油机船时代 柴油机船问世后,发展很快,逐渐取代了蒸汽机船。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工业化国家经济的迅速恢复和发展,国际贸易的空前兴旺,中东等地石油的大量开发,促使运输船舶迅速发展。1982年同1948年相比,船舶艘数增长了1.6倍,总吨位增长了4.3倍(见世界商船队)。船舶普遍采用柴油机推进。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为了适应战时运输的需要,美国建造的2610艘自由轮(万吨级使用燃油锅炉和蒸汽机的杂货船)是最后建造的一批往复式蒸汽机远洋运输船舶。为了提高船舶运输的经济效益,船舶出现了大型化、专业化、高速化、自动化和内燃机化的多种趋势。 船舶大型化 首先是油船吨位的增长和油船的大型化。1930年的世界商船队中,油船吨位只占总吨位1/10,1980年上升为1/2。1983年初,各种油船的载重量达到3.3亿吨。油船吨位的剧增主要在于油船大型化。50年代,3~4万吨的油船已被认为是 “超级油船”。60年代中期,就出现了20万吨以上的超大油船和30万吨以上的特大油船。70年代又出现了50万吨以上的大油船。石油危机发生和苏伊士运河恢复通航后,这种趋势已经停止,许多大型油船正面临拆毁的命运。在油船大型化的同时,也出现了装运煤炭、矿砂、谷物等的干散货船的大型化。60年代末,大型散货船的载重量超过10万吨,最大的已达17万吨。从50年代后期起,建造了能兼装原油和干散货的兼用船,如油散船和油散矿船等。 船舶专业化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各种专用船发展很快。杂货船用途广泛,适应性强,在艘数上至今仍占首位。典型的杂货船都以低速柴油机为动力,载重量不超过2万吨,航速每小时15海里左右。中国设计的“风”字号和“阳”字号货船都是典型的杂货船。为了提高杂货船运输多种货物的能力,近年制造出多用途船,除载运普通件杂货外,还能载运集装箱、重货、冷藏货和散货等。 水路集装箱运输于50年代中期兴起,1957年出现第一艘集装箱船。这是件杂货运输形式的重大变革。这种运输形式在货物包装、装卸工艺、码头管理和水陆联运等方面都有所突破。采用集装箱运输,可以大大缩短船舶停港时间,节约人力,保证货运质量和实现“门到门”运输。20多年来集装箱船发展很快。1982年全世界已有全集装箱船718艘,1294万总吨,分别占世界商船总数的1%和总吨数的3%。这种船船型瘦削,航速高,货舱内有导轨,甲板上有缚固设备,一般不设装卸设备,而是依靠港口专用设备进行装卸。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得到发展的重要专用船还有:装运液化天然气和液化石油气的液化气船;船上设有跳板,能使牵引车、叉车载货自驶上下的滚装船(又称开上开下船);以驳船作为运输单元,不需要停靠码头进行装卸而能实现江海直达运输的载驳船等。 远洋客船自从被喷气客机取代后,客船的性质已发生变化。60年代以来,旅游事业兴起,出现了一批定期、定航线,甚至环球航行的旅游船,为旅游者提供旅游、疗养、文化娱乐、社会活动以至海洋天文教育等综合性的服务。与此同时,在重要的短程航线上,还出现了一种吨位较小、除载客外还能携带旅客自备汽车的汽车客船。 船舶高速化 自50年代起,航运界为了加快船舶周转,一度掀起船舶高速化的热潮。普通杂货船航速提高到每小时18海里,集装箱船航速在每小时20海里以上,美国建造的“SL-7”型高速集装箱船,以两台6万马力汽轮机为主机,最高航速达每小时33海里。但从石油危机以来,燃料费在运输成本中的比重直线上升。迫使营运中的高速船纷纷减速行驶,新造船舶的航速也出现下降趋势。但是非排水型的高速客船,如水翼船和气垫船已应用于短途客运航线上,并日益发展。 船舶自动化 60年代初期以来,各国航运企业为了减少船员人数、改善船员劳动条件和提高船舶营运的经济效益,逐步实现了轮机、导航和舣装三个方面的自动化。如60年代中期造出机舱定期无人值班的船舶,已得到各国船级社的承认。 船舶内燃机化 船舶内燃机化是指船舶普遍采用柴油机为主机。柴油机同蒸汽机比较,具有热效率高、油耗低、占地小等优点。自从1911年造出第一艘柴油机海船以来,采用柴油机为主机的货船和客船日益增多。但到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止,世界商船队中蒸汽机船仍占多数。战后,低速大功率柴油机由于增压技术的进步,单机功率不断提高,最大已达5万马力。过去必须安装汽轮机的大型高速船也能应用柴油机。另一方面柴油机对燃用劣质油的适应性也不断改善,这样在经济上便具有优越性。对于机舱空间受限制的滚装船、集装箱船、汽车渡船等,则可以选用体积小、重量轻的中速柴油机,通过减速箱来驱动螺旋桨。油耗低、能燃用劣质油的不同功率的柴油机现在几乎占领了船用发动机的全部市场。因此,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运输船舶发展阶段被称为柴油机船时代。

船舶焊接毕业论文船舶焊接毕业论文-谈船舶焊接中的常见缺陷的成因和防止措施摘 要:船舶焊接是保证船舶密性和强度的关键。本文详细介绍了船舶焊接中几种常见的缺陷原因并提出防止措施。关键词:船舶焊接 缺陷 防止措施船舶焊接是保证船舶密性和强度的关键,是保证船舶质量的关键,是保证船舶安全航行和作业的重要条件。如果焊接存在着缺陷,就有可能造成结构断裂、渗漏,甚至引起船舶沉没。据对船舶脆断事故调查表明,40%脆断事故是从焊缝缺陷处开始的。在乡镇船舶造船中,船舶的焊接质量尤为突出。在对船舶进行检验的过程中,对焊缝的检验尤为重要。因此,应及早发现缺陷,把焊接缺陷限制在一定范围内,以确保航行安全。船舶焊接缺陷种类很多,按其位置不同,可分为外部缺陷和内部缺陷。常见缺陷有气孔、夹渣、焊接裂纹、未焊透、未熔合、焊缝外形尺寸和形状不符合要求、咬边、焊瘤、弧坑等。一、气孔气孔是指在焊接时,熔池中的气泡在凝固时未能逸出而形成的空穴。产生气孔的主要原因有:坡口边缘不清洁,有水份、油污和锈迹;焊条或焊剂未按规定进行焙烘,焊芯锈蚀或药皮变质、剥落等。此外,低氢型焊条焊接时,电弧过长,焊接速度过快;埋弧自动焊电压过高等,都易在焊接过程中产生气孔。由于气孔的存在,使焊缝的有效截面减小,过大的气孔会降低焊缝的强度,破坏焊缝金属的致密性。预防产生气孔的办法是:选择合适的焊接电流和焊接速度,认真清理坡口边缘水份、油污和锈迹。严格按规定保管、清理和焙烘焊接材料。不使用变质焊条,当发现焊条药皮变质、剥落或焊芯锈蚀时,应严格控制使用范围。埋弧焊时,应选用合适的焊接工艺参数,特别是薄板自动焊,焊接速度应尽可能小些。二、夹渣夹渣就是残留在焊缝中的熔渣。夹渣也会降低焊缝的强度和致密性。产生夹渣的原因主要是焊缝边缘有氧割或碳弧气刨残留的熔渣;坡口角度或焊接电流太小,或焊接速度过快。在使用酸性焊条时,由于电流太小或运条不当形成“糊渣”;使用碱性焊条时,由于电弧过长或极性不正确也会造成夹渣。进行埋弧焊封底时,焊丝偏离焊缝中心,也易形成夹渣。防止产生夹渣的措施是:正确选取坡口尺寸,认真清理坡口边缘,选用合适的焊接电流和焊接速度,运条摆动要适当。多层焊时,应仔细观察坡口两侧熔化情况,每一焊层都要认真清理焊渣。封底焊渣应彻底清除,埋弧焊要注意防止焊偏。三、咬边焊缝边缘留下的凹陷,称为咬边。产生咬边的原因是由于焊接电流过大、运条速度快、电弧拉得太长或焊条角度不当等。埋弧焊的焊接速度过快或焊机轨道不平等原因,都会造成焊件被熔化去一定深度,而填充金属又未能及时填满而造成咬边。咬边减小了母材接头的工作截面,从而在咬边处造成应力集中,故在重要的结构或受动载荷结构中,一般是不允许咬边存在的,或到咬边深度有所限制。防止产生咬边的办法是:选择合适的焊接电流和运条手法,随时注意控制焊条角度和电弧长度;埋弧焊工艺参数要合适,特别要注意焊接速度不宜过高,焊机轨道要平整。四、未焊透、未熔合焊接时,接头根部未完全熔透的现象,称为未焊透;在焊件与焊缝金属或焊缝层间有局部未熔透现象,称为未熔合。未焊透或未熔合是一种比较严重的缺陷,由于未焊透或未熔合,焊缝会出现间断或突变,焊缝强度大大降低,甚至引起裂纹。因此,在船体的重要结构部分均不允许存在未焊透、未熔合的情况。未焊透和未熔合的产生原因是焊件装配间隙或坡口角度太小、钝边太厚、焊条直径太大、电流过小、速度太快及电弧过长等。焊件坡口表面氧化膜、油污等没有清除干净,或在焊接时该处流入熔渣妨碍了金属之间的熔合或运条手法不当,电弧偏在坡口一边等原因,都会造成边缘不熔合。防止未焊透或未熔合的是正确选取坡口尺寸,合理选用焊接电流和速度,坡口表面氧化皮和油污要清除干净;封底焊清根要彻底,运条摆动要适当,密切注意坡口两侧的熔合情况。五、焊接裂纹焊接裂纹是一种非常严重的缺陷。结构的破坏多从裂纹处开始,在焊接过程中要采取一切必要的措施防止出现裂纹,在焊接后要采用各种方法检查有无裂纹。一经发现裂纹,应彻底清除,然后给予修补。焊接裂纹有热裂纹、冷裂纹。焊缝金属由液态到固态的结晶过程中产生的裂纹称为热裂纹,其特征是焊后立即可见,且多发生在焊缝中心,沿焊缝长度方向分布。热裂纹的裂口多数贯穿表面,呈现氧化色彩,裂纹末端略呈圆形。产生热裂纹的原因是焊接熔池中存有低熔点杂质(如FeS等)。由于这些杂质熔点低,结晶凝固最晚,凝固后的塑性和强度又极低。因此,在外界结构拘束应力足够大和焊缝金属的凝固收缩作用下,熔池中这些低熔点杂质在凝固过程中被拉开,或在凝固后不久被拉开,造成晶间开裂。焊件及焊条内含硫、铜等杂质多时,也易产生热裂纹。防止产生热裂纹的措施是:一要严格控制焊接工艺参数,减慢冷却速度,适当提高焊缝形状系数,尽可能采用小电流多层多道焊,以避免焊缝中心产生裂纹;二是认真执行工艺规程,选取合理的焊接程序,以减小焊接应力。焊缝金属在冷却过程或冷却以后,在母材或母材与焊缝交界的熔合线上产生的裂纹称为冷裂纹。这类裂纹有可能在焊后立即出现,也有可能在焊后几小时、几天甚至更长时间才出现。冷裂纹产生的主要原因为:1)在焊接热循环的作用下,热区生成了淬硬组织;2)焊缝中存在有过量的扩散氢,且具有浓集的条件;3)接头承受有较大的拘束应力。防止产生冷裂纹的措施有:1)选用低氢型焊条,减少焊缝中扩散氢的含量;2)严格遵守焊接材料(焊条、焊剂)的保管、烘焙、使用制度,谨防受潮;3)仔细清理坡口边缘的油污、水份和锈迹,减少氢的来源;4)根据材料等级、碳当量、构件厚度、施焊环境等,选择合理的焊接工艺参数和线能量,如焊前预热、焊后缓冷,采取多层多道焊接,控制一定的层间温度等;5)紧急后热处理,以去氢、消除内应力和淬硬组织回火,改善接头韧性;6)采用合理的施焊程序,采用分段退焊法等,以减少焊接应力。六、其他缺陷焊接中还常见到一些焊瘤、弧坑及焊缝外形尺寸和形状上的缺陷。产生焊瘤的主要原因是运条不均,造成熔池温度过高,液态金属凝固缓慢下坠,因而在焊缝表面形成金属瘤。立、仰焊时,采用过大的焊接电流和弧长,也有可能出现焊瘤。产生弧坑的原因是熄弧时间过短,或焊接突然中断,或焊接薄板时电流过大等。焊缝表面存在焊瘤影响美观,并易造成表面夹渣;弧坑常伴有裂纹和气孔,严重削弱焊接强度。防止产生焊瘤的主要措施严格控制熔池温度,立、仰焊时,焊接电流应比平焊小10-15%,使用碱性焊条时,应采用短弧焊接,保持均匀运条。防止产生弧坑的主要措施是在手工焊收弧时,焊条应作短时间停留或作几次环形运条。有些缺陷的存在对船舶安全航行是非常危险的,因此一旦发现缺陷要及时进行修正。对于气孔的修正,特别是对于内部气孔,确认部位后,风铲或碳弧气刨清除全部气孔缺陷,并使其形成相应坡口,然后再进行焊补;对于夹渣、未焊透、未熔合的缺陷,也是要先用同样的清除缺陷,然后按规定进行焊补。对于裂纹,应先仔细检查裂纹的始、末端和裂纹的深度,然后再清除缺陷。用风铲消除裂纹缺陷时,应先在裂纹两端钻止裂孔,防止裂纹延长。钻孔时采用8~12mm钻头,深度应大于裂纹深度2~3mm。用碳弧气刨消除裂纹时,应先从裂纹两端进行刨削,直至裂纹消除,然后进行整段裂纹的刨除。无论采用何种方法消除裂纹缺陷,都应使其形成相应坡口,按规定进行焊补。对焊缝缺陷进行修正时应注意:1)缺陷补焊时,宜采用小电流、不摆动、多层多道焊,禁止用过大的电流补焊;2)对刚性大的结构进行补焊时,除第一层和最后一层焊道外,均可在焊后热状态下进行锤击。每层焊道的起弧和收弧应尽量错开;3)对要求预热的材质,对工作环境气温低于0℃时,应采取相应的预热措施;4)对要求进行热处理的焊件,应在热处理前进行缺陷修正;5)对D级、E级钢和高强度结构钢焊缝缺陷,用手工电弧焊焊补时,应采用控制线能量施焊法。每一缺陷应一次焊补完成,不允许中途停顿。预热温度和层间温度,均应保持在60℃以上。6)焊缝缺陷的消除的焊补,不允许在带压和背水情况下进行;7)修正过的焊缝,应按原焊缝的探伤要求重新检查,若再次发现超过允许限值的缺陷,应重新修正,直至合格。焊补次数不得超过规定的返修次数。如果要其它的可以补充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