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术发表知识库

首页 学术发表知识库 问题

浅谈肿瘤病人的疼痛护理毕业论文

发布时间:

浅谈肿瘤病人的疼痛护理毕业论文

通过对肿瘤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可以有效树立患者治疗康复的信心。对肿瘤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不仅能够减轻患者的负面心理情绪,而且能够对患者临床治疗产生积极影响。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有关肿瘤患者的心理护理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基于肿瘤患者心理的护理艺术》

【摘 要】通过对肿瘤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可以有效树立患者治疗康复的信心。对肿瘤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不仅能够减轻患者的负面心理情绪,而且能够对患者临床治疗产生积极影响。本文就基于肿瘤患者心理的护理艺术进行了简要探讨。

【关键词】肿瘤患者;心理护理;护理艺术

肿瘤是现代常见的一种疾病,近年来该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并成为了死亡率较高的一大病种。目前临床治疗肿瘤的难度还依然很高。单纯依靠抗癌治疗和普通护理尚还不够,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特征和心理变化,配合相应的心理护理也非常关键。在肿瘤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在对其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还要进行积极的心理护理和康复指导,以便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1 护理角色

目前,护士所承担的护理范围日益广泛,除了正常的基础护理外,还要为肿瘤患者提供信息咨询服务,积极参与临床实验,加强肿瘤医学知识宣传,参与普查等。护士作为护理者和教育者要为肿瘤患者提供医疗指导和教育,尤其是心理护理和指导,在肿瘤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2 肿瘤患者的心理特征

2.1 抑郁和悲观绝望

研究表明,所有入院接受治疗的肿瘤患者都会伴有不同程度的抑郁和悲观心理特征,同时患者经常会对治疗环境和治疗方法产生排斥的负面心理情绪,部分患者会彻底失去生活的信心,陷入无尽的绝望之中,甚至会产生自杀的想法和行为。

2.2 怀疑、否认回避

这种心理特征普遍存在于年轻的肿瘤患者身上,当得知自己患有肿瘤这种难以治疗的疾病时,他们通常会认为自己身体非常健康,怎么可能会患这种严重的疾病,对自身和诊断都产生了极大怀疑。许多患者往往会伴有焦虑、烦躁等负面心理情绪。还有许多患者会不停地询问自己病情,始终无法接受这一现实。

2.3 恐惧

恐惧心理是肿瘤患者的一种常见临床心理特征,由于患者在确认自己真的患上了这种严重疾病后,很容易导致他们产生恐惧、失眠、焦躁、抑郁等不良状态,非常不利于临床治疗手段的有效实施。此外,未知的治疗结果和严重病痛会给许多肿瘤患者带来很强的心理压力和强烈恐惧感。

2.4 焦虑、愤怒

这也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心理特征,一些肿瘤患者需要较长的临床治疗时间,很容易在此过程中出现焦虑和愤怒等负面心理情绪,患者经常会眉头紧皱、焦虑不安和情绪不稳等。他们通常会对心理护理和其他相关治疗产生排斥心理。

2.5 认可、依赖心理

研究表明,在肿瘤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随着治疗的深入,患者会逐渐产生认可、依赖的心理特征。之所以会如此,主要是由于经过长期临床治疗,并没有取得明显的疗效,甚至还会出现病情加剧的现象,造成患者的希望破灭,自我崩溃。这种患者更渴望与他人进行交流沟通,并对医务人员产生了非常强烈的依赖感。

3 肿瘤患者心理护理艺术

对于肿瘤患者的心理护理来讲,就是医护人员通过采用心理学治疗手段对肿瘤患者加以心理干预和心理辅导,进而帮助患者树立起战胜病魔的自信心,让患者身心状态尽量保持在最佳水平,以有助于临床治疗的深入展开。医护人员通过心理护理相关治疗手段,能够有效掌握肿瘤患者的心理变化和身体变化。因此,心理护理对于肿瘤患者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患者尽快恢复身体健康,走出疾病所带来的阴影和困扰。

3.1 制定合理护理计划

对肿瘤患者进行日常基本护理的基础上,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心理护理计划和护理方法,帮助肿瘤患者克服各种不良的心理状态和情绪,帮助患者树立起战胜病魔的自信心,以便尽快恢复健康。

3.2 加强与患者的互动

在日常心理护理工作中,护患之间的良好互动是非常关键的环节。因此,医护人员要定期同肿瘤患者和其家属进行交流互动,及时掌握肿瘤患者的身心动态和日常情况,也要全面掌握肿瘤患者家属的心理变化,从而更好地为患者创造良好治疗环境,推动心理护理工作的深入开展,加快肿瘤的临床治疗。

3.3 给予有效的心理支持

肿瘤患者在确认自己真的患上这种严重疾病时,必然会产生较强的心理压力,并逐渐丧失治疗的耐心,对心理护理和其他临床治疗产生排斥心理。因此,医护人员要给予肿瘤患者有效的心理支持,帮助患者尽快走出肿瘤所带来的巨大心理阴影。

3.4 创造和谐的治疗环境

肿瘤患者和患者家属一般都会存在较强的压力,不仅是经济压力,而且是心理压力,这将对肿瘤患者接受治疗的心理产生巨大影响。所以,医护人员要及时同患者家属进行交流,共同给予患者有力的心理支持,缓解肿瘤患者身体和心理的压力与痛苦。

3.5 健康教育指导

在肿瘤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医疗指导和健康教育,让患者对肿瘤形成科学的认识,帮助患者树立一种乐观向上的治疗态度,强化心理护理和临床治疗的效果。

4 结语

由于肿瘤是一个治疗难度非常高的疾病,对肿瘤患者的治疗需要优秀专业化医疗队伍,其中要有承担各种医疗领域的医护人员。护理工作的范围正在日益扩大,对肿瘤患者的心理护理也发生了较大变化,提供有力的心理支持,进行健康教育,采取全面治疗护理,以及创造良好治疗环境是大部分肿瘤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最大希望,也是提高肿瘤临床治愈率的重要前提。所以加强对肿瘤患者的心理护理是确保临床护理全面深入开展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谷穗子.32例恶性肿瘤患者心理护理临床体会[J]. 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2).

[2]白晶.心理护理对肿瘤患者重要性的观察[J]. 内蒙古中医药,2014(2).

[3]韩颖,周冬根,邓香兰.心理护理对肿瘤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J]. 卫生职业教育,2011(8).

良好的心理护理,不仅是一门严谨的科学,同时还是一项高超的艺术,肿瘤病人的心理护理也是一样的道理。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肿瘤病人的心理护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在世界大多数国家中,恶性肿瘤是引起病人残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攻克恶性肿瘤是医学界急待解决的重大课题。探讨如何加强和正确进行对恶性肿瘤病人的心理护理,是提高病人生命质量,延长病人的生存期的重要举措之一。在肿瘤本身的发展和治疗过程中,有的病人会出现某种精神综合症,称肿瘤精神综合症,而这些症状的出现,大多有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如疾病带来的焦虑,治疗 措施 带来的痛苦,对死亡的恐惧,对家庭的顾虑等。临床上应针对这些心理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1心理因素与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

心理因素可以致病,而疾病又反作用于人的心理状态。不少恶性肿瘤病人有过长期不正常的情绪状态,尤其是过度紧张和过度忧郁的病史。近年来提出的“C型个性”[1],被认为是癌症易患性人格,其基本性格特征是:表现为合作的,惯于自我克制,情绪压抑、善于忍耐、多思多虑、内向、防御和退缩等。长期处于情绪压抑和精神应激状态下,中枢神经和大脑边缘系统过度紧张,发生不同步机制,通过类固醇作用,使胸腺退化,影响T淋巴细胞的成熟及细胞抗体生成减少,不仅削弱了免疫功能,而且容易造成基因程序错误外显化,增加了人体对致癌因素的敏感性。而恶性肿瘤本身,又可作为一种恶性刺激,对病人产生严重的心理影响。面对癌症的威胁,病人要经过一个对疾病理解并接受治疗的复杂心理适应过程。护士通过为病人提供关于恶性肿瘤和治疗信息,运用交流技巧,给病人以心理支持,可以促进病人对这一紧张状态的调整适应过程。气功和心理疗法使患者处于乐观明达的良性功能状态,通道气量明显减少,动脉氧分压降低,大脑皮层和边缘系统充分发挥协调统一作用和高度有序化,提高各种器官、系统的电能和电磁效益。通过反馈机制,促进细胞内线粒体增殖,细胞正常分化生长,增强全身免疫功能,使疾病向有利的方向发展。

癌症患者的心理护理

2.1确定癌症诊断时的心理护理?

目前癌症仍是一个预后欠佳的痛苦的痼疾,病人在接受诊断的过程中常常过分焦虑,但又抱着最好不是癌症的希望。医生在没有确切把握之前,不能向病人及其亲属透露,“可能是癌症”的言词或泄露出暗示性的表情。在诊断已经明确,但病人的精神准备还不足时,医生应该给病人心理上的缓冲机会以避免出现过于强烈的心理刺激,要让病人在知道患癌症的同时,建立起治愈疾病的希望和信心。对病人隐瞒癌症诊断或告诉其假诊断都是不妥当的。前者会引起的病人猜疑,后者病人早晚会知道真象,一旦病人发现自己被蒙在鼓里,顿时就会受到一个突如其来的精神打击,并因此对医生和家属产生不同程度的不信任感,这对进一步治疗措施的实施很不利。护士要以自己对癌症的乐观态度去影响病人,使其对即将开始的治疗抱有信心和对未来的生活充满希望。

2.2疾病治疗阶段的心理护理

一个完善的治疗计划将使病人在确定诊断时遭受的心理创伤得以较快地平复,并带来恢复健康的希望,有助于改善情绪。不论是化学治疗、放射治疗,还是手术切除,癌症病人总要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忍受比较大的精神和躯体损伤,故医生必须在治疗中得到病人的高度信任和密切配合,必须把整个计划及其利害关系以及治疗措施向病人交待清楚,使病人有更充分的心理准备。病人对治疗计划有了一定的思想准备则比较容易接受治疗过程中的副作用。若一旦出现严重的治疗反应,并且超过病人事先想象的严重程度时,病人还需要得到心理的和对症治疗的双重支持,对于恶心、厌食、虚弱、失眠等一系列治疗反应,除给予一些对症及保护性药物外,医生和护士一定要在精神上经常地给予其安慰和鼓励,耐心解释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以解除病人的焦虑和不安。这种心理上的支持,会使病人情绪稳定、乐观,有助于减轻治疗反应,使治疗方案顺利完成。

2.3弥留病人心理护理?

晚期癌症病人在死亡前有相当一段时间的弥留期,身体严重衰竭而神志尚清醒,除忍受躯体的磨难,还忍受即将与亲人永别的情感痛苦。由于每一个人的人格特征、生活经历、 文化 素质和信仰不同,对待死亡的态度亦不一样,其中信仰是关键因素,故医护人员应当尊重病人的信仰,不应该对信仰不同的人表示任何轻蔑态度。对弥留病人尽职尽责,这不仅是对病人人格的尊重,也是对其家属的最大精神安慰。 3家属对癌症病人的护理

3.1积极引导,树立信心

恶性肿瘤由于发现较晚,病情多种多样,等到查清是肿瘤,往往已经失去根治性的治疗机会,只能采取对症治疗措施。很多病人一听到自己患癌症,悲观恐惧而使精神支柱崩溃。因此,家属要先建立信心,不要整天垂头丧气,要多了解患癌症病人的治疗护理 经验 ,与病人一同战胜癌症。要摸清病人的脾气,对症下药。有的人感情脆弱,忧心忡忡,易激动。对这种人要把真情隐瞒起来,实行保护性医疗,使病人保持轻松的思想状态,不要还没来得及治疗就先吓出问题。对于文化水平高、性格开朗、坚强的人,委婉地或坦诚地将病情讲明,以取得病人的合作,如不然,由于心理敏感多次会诊检查,会引起猜疑;或在偶然中被病人知道,反而造成病人郁郁寡欢,使病情加重。

3.2耐心护理,不厌其烦

晚期癌症病人的全身症状复杂多样,治疗效果多不明显,如疼痛、发烧、出血及肾功能衰竭等。病人在痛苦的折磨下,会对医生、护士、医院及周围的一切不满,这种情绪会导致病人向家属发脾气,这时就需要耐心地适应病人,处处为病人着想,投其所好,分散注意力,让病人多一份快乐,少想一些疾病,家属应理解病人被疾病折磨的痛苦心情。

3.3加强营养,协助活动

恶性肿瘤无限制地生长,消耗机体大量的能量、蛋白质等造成低蛋白血症、电解质紊乱等现象,再加上化疗、放疗对胃肠道的副作用,病人常出现恶心、呕吐、无食欲等症状,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根据病人的胃口,做一些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鼓励病人多进饮食,以改善体内的负氮平衡。

人与人之间是应当相互尊重的,在各种疾病中,很少有如恶性肿瘤给人以巨大的精神压力。他们希望得到医护人员的热情接待、重视和理解,希望能相互沟通思想。还希望能得到病友及家人的安慰和亲近,使其不感到孤独、寂寞。因此,应给予病人亲切的关怀,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情绪。意志坚强和对生活充满希望,是战胜癌症的重要精神支柱。

参考文献

[1]程翠英、刘彦玲、王俊先等.? 恶性肿瘤患者心理特点及护理.? 中华现代临床护理学杂志,2006,1(11):1015.

肿瘤病人的心理变化过程往往比较复杂,且波动较大,极易受外界不良刺激的影响,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及时有效的心理护理极其重要,可以提高疗效,帮助病人完成所有的治疗,还可以改善人体的免疫功能,抑制肿瘤的发展。肿瘤患者的心理反应与自身个体特征,病情严重程度,以及对癌症认识程度有关,因此应根据病人的心理特征,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行为指导,逐步减轻癌症病人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提高生活质量,同时肿瘤患者还需要得到社会支持,为患者建立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提供有力的社会支持活动,让患者感受到社会支持的正向力量,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1 临床资料

2008~2010 年我科收治肿瘤病人98 例,男54 例,女44例,年龄7~92 岁,25 例未施行手术,其余均进行了手术。

2 肿瘤病人的心理特征分析

2.1 怀疑否认期

患者突然得知自己患癌症时,都难以承受如此沉重的打击,心理上不愿接受事实,往往认为医生是不是搞错了,表现为不安,烦躁,烦闷,反复去大医院复查,极力否认这个事实,因此怀疑否认期对患者来说,可以缓和沉重的打击以减轻心理上的压力。

2.2 愤怒发泄期

当患者确认了癌症的诊断后,常常出现强烈的愤怒和悲痛,出现哭闹、恐慌 、冲动,感到对世间的一切都无限的愤怒和不平,并把这种愤怒向周围的人发泄,常常与亲人,医护人员发生吵闹,同时怕亲人及社会遗弃他,这种不稳定情绪,会降低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和正常生活能力。

2.3 悲观抑郁期

大多数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往往考虑到家庭的各种负担,例如:孩子未长大,年迈的双亲无人照顾,经济负担,因此会出现悲观绝望恐惧焦虑,这种情绪得不到及时缓解,持续时间过长则导致抑郁,并且家庭负担过重,缺乏家人的关心,社会的支持,缺乏交流的 渠道 ,负性情绪得不到及时发泄,均会加重抑郁反应的程度。

2.4 绝望频死期

当各种治疗 方法 均不能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时,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或肿瘤的复发转移时,以及难以忍受的疼痛,患者都会出现绝望情绪,感觉到自己频临死亡,因此失去生活的勇气,会拒绝一切治疗,并极力寻求通往死亡之路,以求早日解脱。

2.5 恢复平静期

经过了上述几期的考验,患者已经接受了现实,情绪趋于平稳,配合治疗,对死亡也不再恐惧,当病情发展到晚期,患者常处于消极被动状态,不再考虑对家庭及社会的责任,出于无望无助的状态。 3 癌症患者的心理护理

3.1 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及心理动态,关切体贴病人,耐心听取病人的心理感受,适时的给予心理疏导,同时还要熟悉病人的治疗方案和具体的治疗方法,在掌握全面情况的基础上综合分析,制定出切实有效的措施和心理护理方案。

3.2 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肿瘤患者一旦知道自己患了不治之症,生的希望会降低,死的欲望会加强,这是护理的主要目的就是唤起患者生的希望和求生的信念,护士通过与患者交谈,倾听患者的感受,进行有关健康 教育 ,纠正一些错误认识,或让其他并有讲述成功应对各类情况的经验,让他们多与治疗效果好的病友相处交往,从而增强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

3.3 当患者出现绝望情绪时,这是患者听不进医务人员、家属、朋友的劝说,产生对立情绪,治疗依从性很差,此时应当给予抚慰,允许其发泄愤怒,并让其最亲密的人陪伴在身边,用关心的话语温暖他们的心,调整他们的心态平衡。

3.4 同时应重视患者家属的思想工作,嘱托他们不能在患者面前流露出悲哀的情绪,还要强打精神安慰患者,对病人的发泄忍气吞声,为了病人的健康委曲求全,因为家属对病人的关心可以起到药物无法替代的治疗作用,医务人员、家属应共同创造一个良好温暖的环境,有助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

4 肿瘤患者的社会支持

恶性肿瘤是一种严重影响患者生理 ——心理 ——社会平衡的应急因素,在对肿瘤患者进行治疗护理的过程中,能否为他们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直接关系到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社会支持包括:①情感支持:使其感受到被关怀,被尊重。②信息支持 :对个体发展和康复有用的信息均可成为信息支持。③工具性支持 :包括提供金钱、物品,帮助完成具体任务等。

社会支持来自:①家庭方面的支持;②社会的支持;③医务人员的支持。总之,良好的社会支持可减轻肿瘤患者的相关性痛苦,并使患者增强对护理行为得的依从性,在需要支持和提供支持之间相互配合是取得成功支持的关键,对提高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配合治疗,提高生存质量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摘要】 根据妇科恶性肿瘤病人的 心理特点实施心理护理,使患者以客观平静的心情接受现实、正确对待现实,消除不良情绪,积极配合 治疗 。护士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化病人的家属,使他们能积极主动多陪护病人,给她们以安慰,以求治疗效果最佳化,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关键词】 妇科 恶性肿瘤 心理护理

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状态复杂多变,有时嫉妒他人,有时有自杀念头,有时沉默寡言、精神抑郁,有时拒绝治疗,有时则任凭命运的摆布。癌症晚期病人既要忍受身体上的煎熬,还要忍受即将与亲人永别的痛苦,其心理因素造成的不良情绪会使病情恶化。因此,医务人员应做好心理护理 工作,随时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时有效地给予患者心理上的支持和安慰,以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我们对恶性肿瘤患者进行了必要的心理护理,其措施如下:

1 肿瘤性质确定为恶性时,要对病人进行心理保护

当人患上肿瘤,在 医院 诊治过程中,心情是焦虑恐惧的,她们害怕自己得癌症,所以肿瘤确诊是恶性时,护士对病人要进行心理保护,不要立即告知患者,给患者一个心理上缓冲时间,以避免出现过于强烈的心理反应,但不是长期向患者隐瞒病情。根据不同患者的心理状态,采取不同的方式及模糊的概念为患者接受诊断奠定心理基础。要多接触患者,建立良好的互患关系,选择恰当时机把真实的病情告知患者。而有的病人回避谈论自己的病情,实际上她已知道自己的诊断,但大多数病人是希望尽早知道病情的。对如何向患者说明病情,工作人员口径应一致,使患者和家属都放心,妇科肿瘤绒癌和侵蚀性葡萄胎是能治愈的恶性肿瘤,对于患这种疾病的病人,医护人员一定坚定地告知病人,这种疾病是能治愈的,从而使她们及早卸掉思想包袱。

2 加强心理鼓励,使病人勇于接受治疗

妇科恶性肿瘤治疗方法与 其它 恶性肿瘤一样,有手术治疗、化疗、放疗,治疗对病人造成副损伤很大,手术治疗后会使她们失去生殖功能,化疗药物对正常 组织细胞也有损害作用,放疗对其它器官也有副损伤。在告知患者副作用时,患者有一定思想准备,很恐惧,我们医务人员在病人接受治疗时要不断鼓励病人,并给予对症治疗护理,化疗脱发时可让病人戴假发,告知化疗结束后会长生新发,通过多与病人交谈,耐心解答她们的问题,使患者对自己的病情有一定的认识,减轻她们的心理负担,使其能更好地配合治疗。

3 尊重患者,维护患者的尊严

任何一个人都有尊严,人不是因为生病了尊严就消失了,相反,人在患病状态下更想受到医务人员的尊重。所以医务人员必须尊重每一位病人,各项操作过程要告知她们,要征求病人意见,要会察颜观色,要掌握病人需要什么,亲手为病人做一些事情,能让患者信任你,肯向你吐出心声。医务人员对患者隐私要保密,要表扬她们的功德,要尊重她们的生活起居和饮食习惯,降低对病人和家属的要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习惯,在住院期间她们不会改掉习惯,如果受到医务人员的约束,很多人情绪波动大,甚至也有两顿不吃饭、用被盖脸不说话的,医院应改变服务模式,病室 环境最好让病人及家属布置,使病人心理得到满足,维护病人尊严,和谐医患关系,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4 性心理护理

患妇科恶性肿瘤的病人,对性问题敏感、对今后的性生活产生消极悲观的心理,病人的丈夫、朋友也都会认为卵巢或子宫切除后,性生活也就终结了,患者面临双重危机,一是疾病治疗结果,另一个是家庭危机,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对病人进行性心理护理。首先讲解卵巢产生雌激素,肾上腺素也能产生,切除卵巢,肾上腺素也能代偿,雌激素在医生指导下也可局部使用。子宫全切除后,阴道缩短,膀胱三角区和直肠壁紧紧贴靠在新的阴道顶端,性交时有疼痛不适感,所以性生活前,要把膀胱和直肠排空,且不能在饮食、饮酒或服安眠药之后同房,一定要做好病人丈夫的思想工作,使他们从精神上减轻妻子的心理压力。患者在性生活时自身要有性幻想、性思念、性回忆等心理活动,促使恢复满意的性生活。

5 亲近病人,满足病人身体需要

恶性肿瘤病人住院时间长,次数多,疼痛、恶心呕吐,大小便失禁,身上有不良气味等这都是很常见的表现,护士要经常巡视病房,协助病人漱口,保持周身皮肤清洁,保持二便通畅,卧位舒适,及时补充营养和液体,病室通风、换气,给病人生活上以照顾,使患者心情舒畅,配合 治疗 。

6 健康宣教、定期随访

病人住院时 心理帮助贯穿始终,护士要定期为病人讲课,介绍成功案例,也可通过看电视讲座和患者之间互相 联系,使健康宣教得到最佳效果,患者及家属得到知识信息越多,她们心理负担越会减轻,从而使治疗效果最佳化,患者生活质量最高化。对出院的病人要进行定期随访,以巩固成果,总之,通过 临床护理 实践,我们感觉到,在 中国 与世界接轨的今天,心理护理是非常重要的。

参 考 文 献

[1]邓建平,王艳.妇科肿瘤病人性心理的护理.中华护理杂志,1994年第29卷 第5期.

[2]乐杰.妇产 科学 ,第7版.2008:1.

1. 有关癌症患者的心理护理论文

2. 肿瘤护理论文

3. 病人心理护理论文

4. 有关心理护理论文

5. 心理护理论文综述范文

护理病人肿瘤毕业论文

摘要肝硬化是各种原因所致的肝脏慢性、进行性的弥漫性改变。其特点是一种病因或数种病因长期反复刺激和损伤肝细胞,导致肝细胞变性和坏死,并伴有多种脏器功能损害,晚期可并发上消化道出血、肝性脑病等严重疾病。因此,对肝硬化患者的护理和知识宣教就尤为重要。同时对我们护理工作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院2007年1月至2008年2月共收治了78肝硬化例患者,现具体报道如下。关键词肝硬化;护理;措施1临床资料我院2007年1月至2008年2月共收治78例肝硬化患者,发病原因为肝炎所致68例,酒精所致5例,药物所致3例,其他因素所致2例。其中男62例,女16例,平均年龄50岁。并发上消化道出血12例,肝性脑病3例。总结78例肝硬化患者的临床护理经验,对他们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分析,治愈、好转64例(82%),自动出院10例(13%),死亡4例(5%)。通过对患者实施恰当而合理的护理措施,减轻了患者的痛苦,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延长了患者的生命。2护理措施2.1一般护理〔1〕2.1.1注意休息卧床休息可以增加肝脏的血流量,有助于肝细胞修复和再生。因此,休息是保护肝脏的重要措施之一。失代偿期肝硬化患者应绝对卧床,这样有利于增加肝脏的血流量,减轻肝脏负担,促进肝细胞的恢复,而代偿期肝硬化患者不强调卧床休息,但应适当减少活动,增加休息时间,注意劳逸结合,以不引起疲劳为原则。2.1.2饮食合理的饮食是正常生命机能的基本保证,营养的合理调配和摄取,在肝硬化的治疗过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可以增加机体的免疫力,增加肝细胞的再生能力,使疾病早日痊愈。因此,要保证足够的营养供给,食物要多样化,应以高糖、高维生素、富含氨基酸的高效蛋白质、低脂肪、少渣饮食为主,对腹水或浮肿患者,一定要限制钠盐和水的摄入量,对有肝脏损害倾向的患者,应限制蛋白质摄入,每日蛋白质摄入量不超过20 g,以免诱发肝性脑病。有食管及胃底静脉曲张者禁食干硬、粗糙及刺激性食物,以防损伤食道黏膜及胃底血管而引起出血。2.1.3 保持大便通畅肝硬化患者如果饮食不当,加之活动减少,胃肠蠕动减慢,易导致习惯性便秘,对该病的愈后极为不利。因此,要给患者适量进食一些富含纤维素的食物和香蕉之类的水果,既能通便又可补充钾,必要时可服用缓泻剂,例如乳果糖口服液,减少肠道氨的吸收,避免诱发肝性脑病。2.1.4做好口腔皮肤护理每日口腔护理2次,指导患者用软牙刷刷牙,忌用牙签剔牙,保持床铺整洁,保持皮肤清洁,建议患者穿柔软宽松的棉质衣服,有水肿处用棉垫或气垫圈予以保护,避免造成皮肤破损,而增加感染机会。2.1.5用药护理正确合理用药,减少肝脏负担。应用利尿药物时,密切观察药物的利尿效果及副作用,准确记录患者的液体出入量,注意电解质的平衡。 2.2心理护理肝硬化是一种康复过程较长的慢性疾病,患者很容易产生焦虑、急燥和恐惧的心理。因此,对患者要给予耐心的解释、鼓励和安慰,消除患者的顾虑,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保持乐观坦然的心情。同时指导家属给予心理支持,多与患者沟通,鼓励其说出自己的感受,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使患者处在最佳心理、生理状态下主动接受治疗及护理操作。2.3并发症的观察及护理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最常见,最严重的并发症,应及时发现出血征兆并积极投入抢救。当患者出现黑便,呕血等症状时,应迅速建立静脉通道,快速输液,必要时输血,应用止血药物,必要时应用三腔双囊管压迫止血,加强护理,密切观察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安慰患者嘱其卧床休息,保持安静,采取平卧位头偏向一侧,将下肢抬高,注意保暖、吸氧;禁食,及时清除呕吐物避免患者紧张。肝性脑病是肝功能严重损害,以意识改变和昏迷为主要表现的综合征,早期发现患者神志、行为异常,应及时通知医生,应用降血氨药物,加强休息和饮食护理,禁食蛋白质;随时保持呼吸道通畅;详细记录24 h出入量,保持大便通畅;有躁动不安者加床档,慎用镇静剂。2.4出院指导出院前向患者和家属讲解肝硬化的有关知识,特别强调休息和饮食的重要性,按医嘱服药,定期复查肝肾功能、电解质。有呕血、黑便或便血、神志改变应及时就诊。指导患者保持心情愉快,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加强自我护理和保健,提高生活质量。还要关注患者家属,对其讲解肝硬化相关知识,正确认识传播途径,减轻其担心被传染的顾滤,与患者保持温馨和谐的关系,从而有利于患者的康复。3结论精湛的医疗技术加上细致的护理,一定能达到最理想的效果,通过对肝硬化患者的精心护理,健康教育指导,使患者能充分认识到肝硬化的发病特点,提高了自我防护能力,消除了诱发因素,减少了并发症,延长了患者的生命。提高了生命质量。按参考文献

护理学有系统完善的理论基础 ,护理学以医药学、社会科学及自然科学作为自己的理论基础 ,并不断地探讨其独特的理论体系 ,以指导护理教育、科研、实践 。下文是我为大家搜集整理的关于大学生护理专业毕业论文优秀范本的内容,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大学生护理专业毕业论文优秀范本篇1 浅析循证护理对高血压脑梗死预后的影响 摘要:目的探讨循证护理对高血压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92例高血压并发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6例,对照组患者施行高血压脑梗死常规护理,实验组从健康教育、饮食生活习惯、服药依从性、心理、自我管理实施方面循证护理,并进行出院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24个月电话或微信定期随访,比较两组患者出院两年的生活方式、血压、血糖、血脂、体重、心脑血管病意外事件的差异。结果实验组在出院后两年的血压、生活方式、血糖、血脂、体重、心脑血管病意外事件的控制方面优于对照组,经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或P<0.001)。结论循证护理对高血压脑梗死患者的预后有重要影响作用,可以改变不良饮食及生活方式,规范正确指导患者服药并提高服药依从性,有效控制患者的高血压,改善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定期随访可以为出院后的血压、血脂、血糖管理长期达标打下基础,预防并减少脑卒中复发。 关键词:循证护理;高血压;脑梗死 2008年完成的我国居民第三次死因抽样调查结果显示,脑卒中已成为我国国民第一位的死因,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高复发率、高致残率、经济负担重五大特点,是中国严重的社会发展和公共卫生问题。据调查,71.4%脑卒中患者卒中前患有高血压[1]。为此,预防脑卒中是我国治疗高血压的重中之重。高血压防治知识普及和生活方式会影响高血压并发脑梗死患者的治疗效果[2],患者不规范服用药物、心理因素、出院后的自我管理行为,这些因素会影响脑梗死的控制。本研究从循证护理角度出发,针对以上问题,采取循证护理干预,在改善高血压脑梗死预后方面取得满意的效果。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7月—2014年7月收治的92例高血压并发脑梗死患者为调查对象,排除沟通及认知障碍、恶性高血压、病情进行性加重、严重器官功能衰竭患者,均符合高血压诊断标准,经头颅CT扫描或磁共振成像(MRI)确诊脑梗死,男性51例,女性41例,年龄37~83岁,随机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每组各46例。实验组男性26例,占56.52%;女性20例,占43.48%;年龄45~80岁,平均年龄(65.6±7.5)岁,病程1~27年。对照组男性25例,占54.35%;女性21例,占45.65%;年龄50~78岁,平均年龄(66.3±6.2)岁,病程3~25年。两组在年龄、性别、体重、文化程度、原发病种类等基线资料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护理方法 1.2.1对照组按高血压脑梗死常规护理,即做好病情观察,按医嘱观察神志、瞳孔、生命体征,正确执行各种治疗和护理。1.2.2实验组以循证方法寻找对影响高血压脑梗死患者病情控制不佳的主要问题,包括疾病知识缺乏、不良生活方式、服药依从性差、心理因素、出院后自我管理差五大方面,并从这几方面入手实施护理干预。 1.2.2.1健康知识宣教高血压及各阶段的脑梗死患者存在健康知识缺乏及健康行为不理想的状况,健康知识水平与健康行为成正比[3],实施个性化健康宣教,提高健康知识水平,从而改善不健康行为,能降低脑卒中发病率[4]。在患者住院期间,责任护士调查收集患者检查阳性结果及卒中相关资料,分析患者存在卒中危险因素[5],制定适宜宣教方式,针对性发放健康宣传手册,责任护士实施个性化健康宣教。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脑卒中危险因素、脑卒中先兆、脑卒中处理、服药指导、健康饮食生活习惯、血压达标的重要性等。责任护士进行耐心、反复地宣教,让患者及家属理解配合,积极主动参加治疗护理,主动改善生活方式,可以有效实现较好的血压控制目标。在患者出院前责任护士根据调查问卷仍存在的问题,加强宣教,加深患者对疾病防治的认知,并强化出院后按时坚持服药的防病意识,嘱患者不能擅自增减、停止药物,同时指导患者正确测量血压,自我监测血压,并嘱患者定期门诊复诊。 1.2.2.2健康饮食生活指导饮食、生活方式的护理干预,有助于患者血压的控制,提高患者的预后[6]。脑卒中高血压患者的饮食生活以“健康四大基石”为指导,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平时多吃水果和蔬菜的人患脑卒中的机会相对较少,饮食中减少膳食脂肪,食盐摄入量≤6g/d,蛋类每周3~4个[7],并控制总热量,合理膳食配合坚持适度运动锻炼能有效控制体重,减少肥胖。国内外高血压指南均将运动锻炼作为非药物治疗措施之一,须结合锻炼频率、持续时间、强度:每周至少三次,每次运动半小时以上,强度以心率达170-年龄为宜。强度适宜,循序渐进,不宜空腹晨练及运动过度,最佳为下午4~5时,避免动作及体位过大过猛,如大体位旋转、弯腰后仰、过分低头等[8],减少心脑血管意外事件的发生。 1.2.2.3心理护理脑卒中后患者会伴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国内外文献报道,50%急性脑卒中患者预后有不同程度的抑郁表现[9],抑郁症状发生的峰值在患病后2~6个月之内,重视心理护理,能有效治疗疾病,提高治疗效果[10]。因此住院期间及出院后随访都需要做好患者心理护理。一是讲解疾病发展、预后、治疗效果与人自身的心理因素有着密切关系,医护人员及家人给予患者安慰、鼓励、理解等心理支持疗法,鼓励患者与他人多沟通交流,从中找出心理障碍的突破口,针对性实施心理护理,让患者从疾病阴影中走出,接受及正视疾病的发生,改善其焦虑状态,促进患者积极参加康复训练[11],甚至能重新回到社会工作中;二是运动疗法,病情稳定后早期进行患肢主动及被动训练,肢体功能允许的情况下有计划对患者进行日常活动的训练;三是药物治疗,过度焦虑抑郁的患者在医生指导下口服改善情绪的药物。 1.2.2.4指导患者按时服药住院期间指导患者正确按时服药,提高患者服药依从性,有研究表明服药依从性差是卒中患者再入院的主要因素[12]。加强按时服药的方法有手机设立服药电子闹钟提示,建立口服药发放清单,护患双方签字,防止漏发。护士床边重点宣教卒中二级预防三大基石药物是抗血栓药物、他汀类、降压药。这三种药物如无禁忌证及不良反应,需要在医生指导下长期服用,伴有高同型半胱氨酸的高血压病卒中患者,同时指导其长期服用叶酸片,可降低卒中复发率,做好药物不良反应的健康宣教,并在出院指导中强调注明。 1.2.2.5对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的护理干预重视出院后随访,予患者建立高血压脑卒中健康档案,出院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24个月进行定期随访,了解患者是否规范服药、自我监测血压、不良生活方式等自我管理能力情况,针对性健康宣教,发现血压异常或出现卒中先兆及时就诊,焦虑的患者予心理疏导。定期随访可有效控制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可以有效控制高血压并发脑梗死患者的血压,改善其预后及生活质量[13]。让有手机微信患者及家属微信扫码,加入脑卒中防治微信群,在圈内发高血压脑梗死相关健康知识,提供信息平台相互交流,对出院后的持续性宣教随访提供了便利,得到了患者及家属的肯定,提高了满意度。 1.3效果评价 实验组在入院时、出院前、出院后1年、出院后2年进行健康问卷调查,该问卷为自行设计,调查由受过培训的专人负责。问卷①为脑卒中健康知识问卷:包括血压值分级、脑卒中危险因素、脑卒中先兆、脑卒中处理4个项目26个条目,以“知道、不知道”为评价结果。问卷②为生活方式及服药依从性:包括低盐低脂饮食、蔬菜、水果、烟、酒、运动、服药依从性,分为经常(服药为常规)、偶尔、很少、无,经常或常规为优良。蔬菜每周≥5次视为经常,水果每周≥3次视为经常,运动每周≥3次视为经常。生活方式中除了“无吸烟、饮酒”视为优良,其他生活方式及服药依从性判定为“经常”的均视为优良。入院时完成①、②问卷调查,住院期间对两份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分析评估,个性化给予健康宣教指导等循证护理,出院前患者再次进行问卷①调查,对健康知识掌握不足的患者加强反复指导,出院后建档,并进行3个月、6个月、12个月、24个月电话或微信随访,调查患者有无新发脑卒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冠心病、心梗、急性冠脉综合征五项心脑血管病意外,每年到卒中预防门诊面对面随访一次,每年至少复查血糖血脂一次,了解患者自我管理行为,患者存在不良行为如吸烟、缺乏运动、不服或偶服降卒中二级预防药等及时干预。出院后2年比较两组血压、生活方式、服药依从性、血糖、血脂、体重、心脑血管病意外的差异。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效果 2.1两组患者出院后两年生活方式及服药依从性优良率比较 实验组生活方式平均优良率为82.61%(152/184),高于对照组的50.54%(93/18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2.51,P<0.001);服药依从性也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3讨论 高血压是脑卒中最主要危险因素[14],有研究表明,收缩压每下降1.33kPa或舒张压每下降0.665kPa,可明显降低41%的脑卒中风险[15],因此积极降血压是预防脑卒中的关键。本研究以循证方法寻找对影响高血压脑梗死患者控制不佳的五个方面问题,选择最佳的个性化护理及护理决策[16],既能提高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又能实现患者防治疾病的愿望。脑卒中防治健康宣教中不仅强调降压、降脂、抗血栓形成等药物治疗,还应从患者基础疾病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相关危险因素、不良生活习惯、饮食起居做好宣教,宣教是否到位跟护士知识掌握程度、责任感等综合素质有关,卒中专职随访人员资质需要层级较高,由卒中防治知识面广的护士担任。随访过程中发现控烟相对较差,部分患者存在戒烟后复吸,健康宣教也要重视被动吸烟的危害;对于偏瘫患者,运动要适度,掌握正确康复运动锻炼方法,并注意安全,防止摔倒,避免由于运动不当,造成关节韧带损伤等。损伤后患者因为疼痛、害怕摔倒抗拒康复运动锻炼,影响患者预后及生活质量。 健康行为及服药依从性差者分别是经济条件差、文化程度低、年龄大于70岁的老年患者,这些人群的家庭支持配合度低,如何改善这几类人群健康行为有待研究。此研究也发现健康宣教及出院后的随访管理对预防脑卒中再发具有重要作用。通过长期随访管理,反复的宣教脑卒中防治知识,提高患者的健康素养及早诊早治的意识,一旦发病,懂得识别卒中先兆,及时到有溶栓条件的医院就诊,可降低卒中再发的致残率及病死率。本研究结果显示长期随访是卒中防治的重要措施。目前临床专科护士人力不足,卒中患者出院后得到的支持护理服务较少[17],而出院后的卒中患者康复训练主要由社区管理,可提高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能力及生活质量[18],但未建立对社区医护人员的脑卒中防治知识培训的长效机制,社区护士作为脑卒中一级预防、出院后需二级预防的主力军,对脑卒中防治是不利的,随访管理的制度化、常规化是卒中防治工作的目标任务。通过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比较结果显示,此循证护理中五个护理方案可有效控制卒中主要高危因素,使脑梗死患者的高血糖、高血脂、肥胖、不良生活方式得到有效控制,从而降低脑卒中复发率,改善其预后及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荐。 参考文献: [1]万丽红,张小培,洪华,等.脑卒中病人的健康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护理研究:上旬版,2010,24(1):1-4. [2]VERBERKWJ,KROONAA,LENDERSJW,etal.Self-measurementofbloodpressureathomereducestheneedforantihypertensivedrugs:arandomized,controlledtrial[J].Hypertension,2007,50(6):1019-1025. [3]邓石凤,肖姗,万丽红,等.高血压合并脑卒中患者健康知识与健康行为的现状及其相关性[J].现代临床护理,2013,12(11):1-5. [4]李爱东,黄宗青,刘洪涛,等.脑卒中患者及家属对脑卒中与康复相关知识、态度和行为水平的调查[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9,15(3):252-254. [5]MITKAM.Lifestylechangeskeytocutstrokerisk:guidelinesplaceemergencyphysiciansonfrontline[J].JAMA,2011,305(6):551-552. [6]龚凤安,刘红.护理干预对高血压病患者生活方式和治疗效果的影响研究[J].当代医学,2012,18(11):122-123 [7]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卒中一级预防指南”撰写组.中国卒中一级预防指南(2010)[J].柳州医学,2012,25(3):151. [8]叶莉华,汤嘉敏,李淑霞.老年高血压合并脑卒中患者健康行为自我效能与家庭功能相关性分析[J].齐鲁护理杂志,2013,19(8):3-5. [9]CAEIROL,FERROJM,SANTOSCO,etal.Depressioninacutestroke[J].JPsychiatryNeurosci,2006,31(6):377-383. [10]李丽梅.脑血管病后抑郁症的心理护理[J].医药前沿,2012,2(4):224-225. [11]韦应和,黄永春,蓝小燕,等.护理—心理干预对脑卒中焦虑患者焦虑状态的影响[J].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2013,35(3):420-421. 大学生护理专业毕业论文优秀范本篇2 浅谈妇产科疾病合并糖尿病围术期临床护理 【摘要】目的探究妇产科疾病合并糖尿病围术期的临床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于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妇产科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34例作为本次医学研究的对象。入院后让其自行抽签进行分组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7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护理干预进行护理。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均优于对照组,并且前者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后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妇产科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术期时采用护理干预进行护理具有良好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借鉴。 【关键词】妇产科疾病合并糖尿病;围术期;临床护理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5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妇产科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34例作为本次医学研究的对象。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7例。其中对照组年龄26~52岁,平均年龄为(39.14±1.94)岁;病程1~10个月,平均病程为(5.81±0.81)个月。对照组年龄27~54岁,平均年龄为(39.68±2.02)岁;病程2~9个月,平均病程为(5.63±1.11)个月。通过比较两组患者的年龄、病程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术前护理:患者入院后为患者做好常规检查,护理人员还需要根据患者的实际心理情况来为患者制定有效并且具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方案。关注患者的血糖变化情况,并且需要对患者的饮食做好合理的安排和控制,尤其是盐类物质的摄入[1]。护理人员需要叮嘱患者科学合理用药,以将患者的血糖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术前3天,让患者采用臭氧来清洗阴道,对其做好清洁工作,避免出现感染。手术前一天,护理人员需要做好导泻工作,让患者将肠内的粪便。术中护理:护理人员在手术中需要准确将医生需要的医疗器械,并且需要时刻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就立即告知医生。除此之外,还需要对患者进行有效的心理护理,以提升患者对抗疾病的信心,转移患者的注意力。术后护理:护理人员需要时刻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合理并且科学让患者用胰岛素,以帮助患者恢复健康。每天需要叮嘱患者擦洗会阴部,保持清洁,防止出现感染[2]。此外,护理人员需要加强对尿管的留置护理,必须保证留置尿管的卫生和清洁工作,避免出现感染情况。手术结束后,可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来鼓励患者合理进行运动,避免出现并发症[3]。 1.3观察指标 治疗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护理满意度。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以“x±s”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百分数(%)表示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对比 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4.12%,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64.71%,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糖尿病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妇科疾病患者的手术效果形成较为严重的影响,如果对患者的血糖并未进行有效的控制,患者在妇科手术中极易出现酸中毒以及昏迷等情况。我院发现采用护理干预对妇科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具有显著的效果,能够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由此可知,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94.12%,对照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为64.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因此,妇产科疾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围术期时采用护理干预进行护理具有良好的效果,值得在临床中推广和借鉴。 参考文献 [1]朱红梅.加强妇科手术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策略探讨[J].糖尿病新世界,2015,(16):140-141. [2]杨秀.合并糖尿病妇科肿瘤老年患者的围术期护理[J].糖尿病新世界,2014,(21):102. [3]贾艳焕,李育玲.妇产科疾病合并糖尿病病人围术期临床护理分析[J].护理研究,2014,28(10):3535-3536. 猜你喜欢: 1. 关于大学护理专业毕业论文参考 2. 有关大学护理专业毕业论文参考例文 3. 大学护理毕业论文范文 4. 大学生护理论文范文 5. 护理专业毕业论文免费范文 6. 有关大学护理专业毕业论文范文下载

运用移情对脑外科病人实施人文护理摘要】 新世纪的医疗服务有新的要求,在护理工作中如何做到真正"以病人为中心",对病人实施整体护理?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就移情在脑外科临床护理工作中的运用展开论述,旨在促进护理工作人员正确认识移情,在护理工作中正确运用移情,达到满足病人的需求,提高护理服务质量的目的。

脑肿瘤患者疼痛护理论文参考文献

通过对肿瘤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可以有效树立患者治疗康复的信心。对肿瘤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不仅能够减轻患者的负面心理情绪,而且能够对患者临床治疗产生积极影响。下面是我给大家推荐的有关肿瘤患者的心理护理论文,希望大家喜欢!

《基于肿瘤患者心理的护理艺术》

【摘 要】通过对肿瘤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可以有效树立患者治疗康复的信心。对肿瘤患者进行针对性的心理护理,不仅能够减轻患者的负面心理情绪,而且能够对患者临床治疗产生积极影响。本文就基于肿瘤患者心理的护理艺术进行了简要探讨。

【关键词】肿瘤患者;心理护理;护理艺术

肿瘤是现代常见的一种疾病,近年来该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并成为了死亡率较高的一大病种。目前临床治疗肿瘤的难度还依然很高。单纯依靠抗癌治疗和普通护理尚还不够,充分了解患者的心理特征和心理变化,配合相应的心理护理也非常关键。在肿瘤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在对其进行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还要进行积极的心理护理和康复指导,以便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1 护理角色

目前,护士所承担的护理范围日益广泛,除了正常的基础护理外,还要为肿瘤患者提供信息咨询服务,积极参与临床实验,加强肿瘤医学知识宣传,参与普查等。护士作为护理者和教育者要为肿瘤患者提供医疗指导和教育,尤其是心理护理和指导,在肿瘤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扮演着关键角色。

2 肿瘤患者的心理特征

2.1 抑郁和悲观绝望

研究表明,所有入院接受治疗的肿瘤患者都会伴有不同程度的抑郁和悲观心理特征,同时患者经常会对治疗环境和治疗方法产生排斥的负面心理情绪,部分患者会彻底失去生活的信心,陷入无尽的绝望之中,甚至会产生自杀的想法和行为。

2.2 怀疑、否认回避

这种心理特征普遍存在于年轻的肿瘤患者身上,当得知自己患有肿瘤这种难以治疗的疾病时,他们通常会认为自己身体非常健康,怎么可能会患这种严重的疾病,对自身和诊断都产生了极大怀疑。许多患者往往会伴有焦虑、烦躁等负面心理情绪。还有许多患者会不停地询问自己病情,始终无法接受这一现实。

2.3 恐惧

恐惧心理是肿瘤患者的一种常见临床心理特征,由于患者在确认自己真的患上了这种严重疾病后,很容易导致他们产生恐惧、失眠、焦躁、抑郁等不良状态,非常不利于临床治疗手段的有效实施。此外,未知的治疗结果和严重病痛会给许多肿瘤患者带来很强的心理压力和强烈恐惧感。

2.4 焦虑、愤怒

这也是比较常见的一种心理特征,一些肿瘤患者需要较长的临床治疗时间,很容易在此过程中出现焦虑和愤怒等负面心理情绪,患者经常会眉头紧皱、焦虑不安和情绪不稳等。他们通常会对心理护理和其他相关治疗产生排斥心理。

2.5 认可、依赖心理

研究表明,在肿瘤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随着治疗的深入,患者会逐渐产生认可、依赖的心理特征。之所以会如此,主要是由于经过长期临床治疗,并没有取得明显的疗效,甚至还会出现病情加剧的现象,造成患者的希望破灭,自我崩溃。这种患者更渴望与他人进行交流沟通,并对医务人员产生了非常强烈的依赖感。

3 肿瘤患者心理护理艺术

对于肿瘤患者的心理护理来讲,就是医护人员通过采用心理学治疗手段对肿瘤患者加以心理干预和心理辅导,进而帮助患者树立起战胜病魔的自信心,让患者身心状态尽量保持在最佳水平,以有助于临床治疗的深入展开。医护人员通过心理护理相关治疗手段,能够有效掌握肿瘤患者的心理变化和身体变化。因此,心理护理对于肿瘤患者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患者尽快恢复身体健康,走出疾病所带来的阴影和困扰。

3.1 制定合理护理计划

对肿瘤患者进行日常基本护理的基础上,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心理护理计划和护理方法,帮助肿瘤患者克服各种不良的心理状态和情绪,帮助患者树立起战胜病魔的自信心,以便尽快恢复健康。

3.2 加强与患者的互动

在日常心理护理工作中,护患之间的良好互动是非常关键的环节。因此,医护人员要定期同肿瘤患者和其家属进行交流互动,及时掌握肿瘤患者的身心动态和日常情况,也要全面掌握肿瘤患者家属的心理变化,从而更好地为患者创造良好治疗环境,推动心理护理工作的深入开展,加快肿瘤的临床治疗。

3.3 给予有效的心理支持

肿瘤患者在确认自己真的患上这种严重疾病时,必然会产生较强的心理压力,并逐渐丧失治疗的耐心,对心理护理和其他临床治疗产生排斥心理。因此,医护人员要给予肿瘤患者有效的心理支持,帮助患者尽快走出肿瘤所带来的巨大心理阴影。

3.4 创造和谐的治疗环境

肿瘤患者和患者家属一般都会存在较强的压力,不仅是经济压力,而且是心理压力,这将对肿瘤患者接受治疗的心理产生巨大影响。所以,医护人员要及时同患者家属进行交流,共同给予患者有力的心理支持,缓解肿瘤患者身体和心理的压力与痛苦。

3.5 健康教育指导

在肿瘤患者的临床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要对患者进行全面的医疗指导和健康教育,让患者对肿瘤形成科学的认识,帮助患者树立一种乐观向上的治疗态度,强化心理护理和临床治疗的效果。

4 结语

由于肿瘤是一个治疗难度非常高的疾病,对肿瘤患者的治疗需要优秀专业化医疗队伍,其中要有承担各种医疗领域的医护人员。护理工作的范围正在日益扩大,对肿瘤患者的心理护理也发生了较大变化,提供有力的心理支持,进行健康教育,采取全面治疗护理,以及创造良好治疗环境是大部分肿瘤患者对医护人员的最大希望,也是提高肿瘤临床治愈率的重要前提。所以加强对肿瘤患者的心理护理是确保临床护理全面深入开展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谷穗子.32例恶性肿瘤患者心理护理临床体会[J]. 中国药物经济学,2013(2).

[2]白晶.心理护理对肿瘤患者重要性的观察[J]. 内蒙古中医药,2014(2).

[3]韩颖,周冬根,邓香兰.心理护理对肿瘤患者心理状况的影响[J]. 卫生职业教育,2011(8).

良好的心理护理,不仅是一门严谨的科学,同时还是一项高超的艺术,肿瘤病人的心理护理也是一样的道理。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肿瘤病人的心理护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在世界大多数国家中,恶性肿瘤是引起病人残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攻克恶性肿瘤是医学界急待解决的重大课题。探讨如何加强和正确进行对恶性肿瘤病人的心理护理,是提高病人生命质量,延长病人的生存期的重要举措之一。在肿瘤本身的发展和治疗过程中,有的病人会出现某种精神综合症,称肿瘤精神综合症,而这些症状的出现,大多有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如疾病带来的焦虑,治疗 措施 带来的痛苦,对死亡的恐惧,对家庭的顾虑等。临床上应针对这些心理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1心理因素与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

心理因素可以致病,而疾病又反作用于人的心理状态。不少恶性肿瘤病人有过长期不正常的情绪状态,尤其是过度紧张和过度忧郁的病史。近年来提出的“C型个性”[1],被认为是癌症易患性人格,其基本性格特征是:表现为合作的,惯于自我克制,情绪压抑、善于忍耐、多思多虑、内向、防御和退缩等。长期处于情绪压抑和精神应激状态下,中枢神经和大脑边缘系统过度紧张,发生不同步机制,通过类固醇作用,使胸腺退化,影响T淋巴细胞的成熟及细胞抗体生成减少,不仅削弱了免疫功能,而且容易造成基因程序错误外显化,增加了人体对致癌因素的敏感性。而恶性肿瘤本身,又可作为一种恶性刺激,对病人产生严重的心理影响。面对癌症的威胁,病人要经过一个对疾病理解并接受治疗的复杂心理适应过程。护士通过为病人提供关于恶性肿瘤和治疗信息,运用交流技巧,给病人以心理支持,可以促进病人对这一紧张状态的调整适应过程。气功和心理疗法使患者处于乐观明达的良性功能状态,通道气量明显减少,动脉氧分压降低,大脑皮层和边缘系统充分发挥协调统一作用和高度有序化,提高各种器官、系统的电能和电磁效益。通过反馈机制,促进细胞内线粒体增殖,细胞正常分化生长,增强全身免疫功能,使疾病向有利的方向发展。

癌症患者的心理护理

2.1确定癌症诊断时的心理护理?

目前癌症仍是一个预后欠佳的痛苦的痼疾,病人在接受诊断的过程中常常过分焦虑,但又抱着最好不是癌症的希望。医生在没有确切把握之前,不能向病人及其亲属透露,“可能是癌症”的言词或泄露出暗示性的表情。在诊断已经明确,但病人的精神准备还不足时,医生应该给病人心理上的缓冲机会以避免出现过于强烈的心理刺激,要让病人在知道患癌症的同时,建立起治愈疾病的希望和信心。对病人隐瞒癌症诊断或告诉其假诊断都是不妥当的。前者会引起的病人猜疑,后者病人早晚会知道真象,一旦病人发现自己被蒙在鼓里,顿时就会受到一个突如其来的精神打击,并因此对医生和家属产生不同程度的不信任感,这对进一步治疗措施的实施很不利。护士要以自己对癌症的乐观态度去影响病人,使其对即将开始的治疗抱有信心和对未来的生活充满希望。

2.2疾病治疗阶段的心理护理

一个完善的治疗计划将使病人在确定诊断时遭受的心理创伤得以较快地平复,并带来恢复健康的希望,有助于改善情绪。不论是化学治疗、放射治疗,还是手术切除,癌症病人总要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忍受比较大的精神和躯体损伤,故医生必须在治疗中得到病人的高度信任和密切配合,必须把整个计划及其利害关系以及治疗措施向病人交待清楚,使病人有更充分的心理准备。病人对治疗计划有了一定的思想准备则比较容易接受治疗过程中的副作用。若一旦出现严重的治疗反应,并且超过病人事先想象的严重程度时,病人还需要得到心理的和对症治疗的双重支持,对于恶心、厌食、虚弱、失眠等一系列治疗反应,除给予一些对症及保护性药物外,医生和护士一定要在精神上经常地给予其安慰和鼓励,耐心解释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以解除病人的焦虑和不安。这种心理上的支持,会使病人情绪稳定、乐观,有助于减轻治疗反应,使治疗方案顺利完成。

2.3弥留病人心理护理?

晚期癌症病人在死亡前有相当一段时间的弥留期,身体严重衰竭而神志尚清醒,除忍受躯体的磨难,还忍受即将与亲人永别的情感痛苦。由于每一个人的人格特征、生活经历、 文化 素质和信仰不同,对待死亡的态度亦不一样,其中信仰是关键因素,故医护人员应当尊重病人的信仰,不应该对信仰不同的人表示任何轻蔑态度。对弥留病人尽职尽责,这不仅是对病人人格的尊重,也是对其家属的最大精神安慰。 3家属对癌症病人的护理

3.1积极引导,树立信心

恶性肿瘤由于发现较晚,病情多种多样,等到查清是肿瘤,往往已经失去根治性的治疗机会,只能采取对症治疗措施。很多病人一听到自己患癌症,悲观恐惧而使精神支柱崩溃。因此,家属要先建立信心,不要整天垂头丧气,要多了解患癌症病人的治疗护理 经验 ,与病人一同战胜癌症。要摸清病人的脾气,对症下药。有的人感情脆弱,忧心忡忡,易激动。对这种人要把真情隐瞒起来,实行保护性医疗,使病人保持轻松的思想状态,不要还没来得及治疗就先吓出问题。对于文化水平高、性格开朗、坚强的人,委婉地或坦诚地将病情讲明,以取得病人的合作,如不然,由于心理敏感多次会诊检查,会引起猜疑;或在偶然中被病人知道,反而造成病人郁郁寡欢,使病情加重。

3.2耐心护理,不厌其烦

晚期癌症病人的全身症状复杂多样,治疗效果多不明显,如疼痛、发烧、出血及肾功能衰竭等。病人在痛苦的折磨下,会对医生、护士、医院及周围的一切不满,这种情绪会导致病人向家属发脾气,这时就需要耐心地适应病人,处处为病人着想,投其所好,分散注意力,让病人多一份快乐,少想一些疾病,家属应理解病人被疾病折磨的痛苦心情。

3.3加强营养,协助活动

恶性肿瘤无限制地生长,消耗机体大量的能量、蛋白质等造成低蛋白血症、电解质紊乱等现象,再加上化疗、放疗对胃肠道的副作用,病人常出现恶心、呕吐、无食欲等症状,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根据病人的胃口,做一些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鼓励病人多进饮食,以改善体内的负氮平衡。

人与人之间是应当相互尊重的,在各种疾病中,很少有如恶性肿瘤给人以巨大的精神压力。他们希望得到医护人员的热情接待、重视和理解,希望能相互沟通思想。还希望能得到病友及家人的安慰和亲近,使其不感到孤独、寂寞。因此,应给予病人亲切的关怀,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情绪。意志坚强和对生活充满希望,是战胜癌症的重要精神支柱。

参考文献

[1]程翠英、刘彦玲、王俊先等.? 恶性肿瘤患者心理特点及护理.? 中华现代临床护理学杂志,2006,1(11):1015.

肿瘤病人的心理变化过程往往比较复杂,且波动较大,极易受外界不良刺激的影响,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及时有效的心理护理极其重要,可以提高疗效,帮助病人完成所有的治疗,还可以改善人体的免疫功能,抑制肿瘤的发展。肿瘤患者的心理反应与自身个体特征,病情严重程度,以及对癌症认识程度有关,因此应根据病人的心理特征,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行为指导,逐步减轻癌症病人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提高生活质量,同时肿瘤患者还需要得到社会支持,为患者建立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提供有力的社会支持活动,让患者感受到社会支持的正向力量,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1 临床资料

2008~2010 年我科收治肿瘤病人98 例,男54 例,女44例,年龄7~92 岁,25 例未施行手术,其余均进行了手术。

2 肿瘤病人的心理特征分析

2.1 怀疑否认期

患者突然得知自己患癌症时,都难以承受如此沉重的打击,心理上不愿接受事实,往往认为医生是不是搞错了,表现为不安,烦躁,烦闷,反复去大医院复查,极力否认这个事实,因此怀疑否认期对患者来说,可以缓和沉重的打击以减轻心理上的压力。

2.2 愤怒发泄期

当患者确认了癌症的诊断后,常常出现强烈的愤怒和悲痛,出现哭闹、恐慌 、冲动,感到对世间的一切都无限的愤怒和不平,并把这种愤怒向周围的人发泄,常常与亲人,医护人员发生吵闹,同时怕亲人及社会遗弃他,这种不稳定情绪,会降低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和正常生活能力。

2.3 悲观抑郁期

大多数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往往考虑到家庭的各种负担,例如:孩子未长大,年迈的双亲无人照顾,经济负担,因此会出现悲观绝望恐惧焦虑,这种情绪得不到及时缓解,持续时间过长则导致抑郁,并且家庭负担过重,缺乏家人的关心,社会的支持,缺乏交流的 渠道 ,负性情绪得不到及时发泄,均会加重抑郁反应的程度。

2.4 绝望频死期

当各种治疗 方法 均不能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时,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或肿瘤的复发转移时,以及难以忍受的疼痛,患者都会出现绝望情绪,感觉到自己频临死亡,因此失去生活的勇气,会拒绝一切治疗,并极力寻求通往死亡之路,以求早日解脱。

2.5 恢复平静期

经过了上述几期的考验,患者已经接受了现实,情绪趋于平稳,配合治疗,对死亡也不再恐惧,当病情发展到晚期,患者常处于消极被动状态,不再考虑对家庭及社会的责任,出于无望无助的状态。 3 癌症患者的心理护理

3.1 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及心理动态,关切体贴病人,耐心听取病人的心理感受,适时的给予心理疏导,同时还要熟悉病人的治疗方案和具体的治疗方法,在掌握全面情况的基础上综合分析,制定出切实有效的措施和心理护理方案。

3.2 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肿瘤患者一旦知道自己患了不治之症,生的希望会降低,死的欲望会加强,这是护理的主要目的就是唤起患者生的希望和求生的信念,护士通过与患者交谈,倾听患者的感受,进行有关健康 教育 ,纠正一些错误认识,或让其他并有讲述成功应对各类情况的经验,让他们多与治疗效果好的病友相处交往,从而增强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

3.3 当患者出现绝望情绪时,这是患者听不进医务人员、家属、朋友的劝说,产生对立情绪,治疗依从性很差,此时应当给予抚慰,允许其发泄愤怒,并让其最亲密的人陪伴在身边,用关心的话语温暖他们的心,调整他们的心态平衡。

3.4 同时应重视患者家属的思想工作,嘱托他们不能在患者面前流露出悲哀的情绪,还要强打精神安慰患者,对病人的发泄忍气吞声,为了病人的健康委曲求全,因为家属对病人的关心可以起到药物无法替代的治疗作用,医务人员、家属应共同创造一个良好温暖的环境,有助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

4 肿瘤患者的社会支持

恶性肿瘤是一种严重影响患者生理 ——心理 ——社会平衡的应急因素,在对肿瘤患者进行治疗护理的过程中,能否为他们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直接关系到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社会支持包括:①情感支持:使其感受到被关怀,被尊重。②信息支持 :对个体发展和康复有用的信息均可成为信息支持。③工具性支持 :包括提供金钱、物品,帮助完成具体任务等。

社会支持来自:①家庭方面的支持;②社会的支持;③医务人员的支持。总之,良好的社会支持可减轻肿瘤患者的相关性痛苦,并使患者增强对护理行为得的依从性,在需要支持和提供支持之间相互配合是取得成功支持的关键,对提高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配合治疗,提高生存质量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摘要】 根据妇科恶性肿瘤病人的 心理特点实施心理护理,使患者以客观平静的心情接受现实、正确对待现实,消除不良情绪,积极配合 治疗 。护士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化病人的家属,使他们能积极主动多陪护病人,给她们以安慰,以求治疗效果最佳化,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关键词】 妇科 恶性肿瘤 心理护理

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状态复杂多变,有时嫉妒他人,有时有自杀念头,有时沉默寡言、精神抑郁,有时拒绝治疗,有时则任凭命运的摆布。癌症晚期病人既要忍受身体上的煎熬,还要忍受即将与亲人永别的痛苦,其心理因素造成的不良情绪会使病情恶化。因此,医务人员应做好心理护理 工作,随时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时有效地给予患者心理上的支持和安慰,以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我们对恶性肿瘤患者进行了必要的心理护理,其措施如下:

1 肿瘤性质确定为恶性时,要对病人进行心理保护

当人患上肿瘤,在 医院 诊治过程中,心情是焦虑恐惧的,她们害怕自己得癌症,所以肿瘤确诊是恶性时,护士对病人要进行心理保护,不要立即告知患者,给患者一个心理上缓冲时间,以避免出现过于强烈的心理反应,但不是长期向患者隐瞒病情。根据不同患者的心理状态,采取不同的方式及模糊的概念为患者接受诊断奠定心理基础。要多接触患者,建立良好的互患关系,选择恰当时机把真实的病情告知患者。而有的病人回避谈论自己的病情,实际上她已知道自己的诊断,但大多数病人是希望尽早知道病情的。对如何向患者说明病情,工作人员口径应一致,使患者和家属都放心,妇科肿瘤绒癌和侵蚀性葡萄胎是能治愈的恶性肿瘤,对于患这种疾病的病人,医护人员一定坚定地告知病人,这种疾病是能治愈的,从而使她们及早卸掉思想包袱。

2 加强心理鼓励,使病人勇于接受治疗

妇科恶性肿瘤治疗方法与 其它 恶性肿瘤一样,有手术治疗、化疗、放疗,治疗对病人造成副损伤很大,手术治疗后会使她们失去生殖功能,化疗药物对正常 组织细胞也有损害作用,放疗对其它器官也有副损伤。在告知患者副作用时,患者有一定思想准备,很恐惧,我们医务人员在病人接受治疗时要不断鼓励病人,并给予对症治疗护理,化疗脱发时可让病人戴假发,告知化疗结束后会长生新发,通过多与病人交谈,耐心解答她们的问题,使患者对自己的病情有一定的认识,减轻她们的心理负担,使其能更好地配合治疗。

3 尊重患者,维护患者的尊严

任何一个人都有尊严,人不是因为生病了尊严就消失了,相反,人在患病状态下更想受到医务人员的尊重。所以医务人员必须尊重每一位病人,各项操作过程要告知她们,要征求病人意见,要会察颜观色,要掌握病人需要什么,亲手为病人做一些事情,能让患者信任你,肯向你吐出心声。医务人员对患者隐私要保密,要表扬她们的功德,要尊重她们的生活起居和饮食习惯,降低对病人和家属的要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习惯,在住院期间她们不会改掉习惯,如果受到医务人员的约束,很多人情绪波动大,甚至也有两顿不吃饭、用被盖脸不说话的,医院应改变服务模式,病室 环境最好让病人及家属布置,使病人心理得到满足,维护病人尊严,和谐医患关系,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4 性心理护理

患妇科恶性肿瘤的病人,对性问题敏感、对今后的性生活产生消极悲观的心理,病人的丈夫、朋友也都会认为卵巢或子宫切除后,性生活也就终结了,患者面临双重危机,一是疾病治疗结果,另一个是家庭危机,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对病人进行性心理护理。首先讲解卵巢产生雌激素,肾上腺素也能产生,切除卵巢,肾上腺素也能代偿,雌激素在医生指导下也可局部使用。子宫全切除后,阴道缩短,膀胱三角区和直肠壁紧紧贴靠在新的阴道顶端,性交时有疼痛不适感,所以性生活前,要把膀胱和直肠排空,且不能在饮食、饮酒或服安眠药之后同房,一定要做好病人丈夫的思想工作,使他们从精神上减轻妻子的心理压力。患者在性生活时自身要有性幻想、性思念、性回忆等心理活动,促使恢复满意的性生活。

5 亲近病人,满足病人身体需要

恶性肿瘤病人住院时间长,次数多,疼痛、恶心呕吐,大小便失禁,身上有不良气味等这都是很常见的表现,护士要经常巡视病房,协助病人漱口,保持周身皮肤清洁,保持二便通畅,卧位舒适,及时补充营养和液体,病室通风、换气,给病人生活上以照顾,使患者心情舒畅,配合 治疗 。

6 健康宣教、定期随访

病人住院时 心理帮助贯穿始终,护士要定期为病人讲课,介绍成功案例,也可通过看电视讲座和患者之间互相 联系,使健康宣教得到最佳效果,患者及家属得到知识信息越多,她们心理负担越会减轻,从而使治疗效果最佳化,患者生活质量最高化。对出院的病人要进行定期随访,以巩固成果,总之,通过 临床护理 实践,我们感觉到,在 中国 与世界接轨的今天,心理护理是非常重要的。

参 考 文 献

[1]邓建平,王艳.妇科肿瘤病人性心理的护理.中华护理杂志,1994年第29卷 第5期.

[2]乐杰.妇产 科学 ,第7版.2008:1.

1. 有关癌症患者的心理护理论文

2. 肿瘤护理论文

3. 病人心理护理论文

4. 有关心理护理论文

5. 心理护理论文综述范文

恶性肿瘤病人的心理护理研究论文

良好的心理护理,不仅是一门严谨的科学,同时还是一项高超的艺术,肿瘤病人的心理护理也是一样的道理。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肿瘤病人的心理护理论文,供大家参考。

在世界大多数国家中,恶性肿瘤是引起病人残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攻克恶性肿瘤是医学界急待解决的重大课题。探讨如何加强和正确进行对恶性肿瘤病人的心理护理,是提高病人生命质量,延长病人的生存期的重要举措之一。在肿瘤本身的发展和治疗过程中,有的病人会出现某种精神综合症,称肿瘤精神综合症,而这些症状的出现,大多有心理、社会因素的影响,如疾病带来的焦虑,治疗 措施 带来的痛苦,对死亡的恐惧,对家庭的顾虑等。临床上应针对这些心理因素进行分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1心理因素与恶性肿瘤发生发展的关系

心理因素可以致病,而疾病又反作用于人的心理状态。不少恶性肿瘤病人有过长期不正常的情绪状态,尤其是过度紧张和过度忧郁的病史。近年来提出的“C型个性”[1],被认为是癌症易患性人格,其基本性格特征是:表现为合作的,惯于自我克制,情绪压抑、善于忍耐、多思多虑、内向、防御和退缩等。长期处于情绪压抑和精神应激状态下,中枢神经和大脑边缘系统过度紧张,发生不同步机制,通过类固醇作用,使胸腺退化,影响T淋巴细胞的成熟及细胞抗体生成减少,不仅削弱了免疫功能,而且容易造成基因程序错误外显化,增加了人体对致癌因素的敏感性。而恶性肿瘤本身,又可作为一种恶性刺激,对病人产生严重的心理影响。面对癌症的威胁,病人要经过一个对疾病理解并接受治疗的复杂心理适应过程。护士通过为病人提供关于恶性肿瘤和治疗信息,运用交流技巧,给病人以心理支持,可以促进病人对这一紧张状态的调整适应过程。气功和心理疗法使患者处于乐观明达的良性功能状态,通道气量明显减少,动脉氧分压降低,大脑皮层和边缘系统充分发挥协调统一作用和高度有序化,提高各种器官、系统的电能和电磁效益。通过反馈机制,促进细胞内线粒体增殖,细胞正常分化生长,增强全身免疫功能,使疾病向有利的方向发展。

癌症患者的心理护理

2.1确定癌症诊断时的心理护理?

目前癌症仍是一个预后欠佳的痛苦的痼疾,病人在接受诊断的过程中常常过分焦虑,但又抱着最好不是癌症的希望。医生在没有确切把握之前,不能向病人及其亲属透露,“可能是癌症”的言词或泄露出暗示性的表情。在诊断已经明确,但病人的精神准备还不足时,医生应该给病人心理上的缓冲机会以避免出现过于强烈的心理刺激,要让病人在知道患癌症的同时,建立起治愈疾病的希望和信心。对病人隐瞒癌症诊断或告诉其假诊断都是不妥当的。前者会引起的病人猜疑,后者病人早晚会知道真象,一旦病人发现自己被蒙在鼓里,顿时就会受到一个突如其来的精神打击,并因此对医生和家属产生不同程度的不信任感,这对进一步治疗措施的实施很不利。护士要以自己对癌症的乐观态度去影响病人,使其对即将开始的治疗抱有信心和对未来的生活充满希望。

2.2疾病治疗阶段的心理护理

一个完善的治疗计划将使病人在确定诊断时遭受的心理创伤得以较快地平复,并带来恢复健康的希望,有助于改善情绪。不论是化学治疗、放射治疗,还是手术切除,癌症病人总要在相当长的时间里忍受比较大的精神和躯体损伤,故医生必须在治疗中得到病人的高度信任和密切配合,必须把整个计划及其利害关系以及治疗措施向病人交待清楚,使病人有更充分的心理准备。病人对治疗计划有了一定的思想准备则比较容易接受治疗过程中的副作用。若一旦出现严重的治疗反应,并且超过病人事先想象的严重程度时,病人还需要得到心理的和对症治疗的双重支持,对于恶心、厌食、虚弱、失眠等一系列治疗反应,除给予一些对症及保护性药物外,医生和护士一定要在精神上经常地给予其安慰和鼓励,耐心解释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以解除病人的焦虑和不安。这种心理上的支持,会使病人情绪稳定、乐观,有助于减轻治疗反应,使治疗方案顺利完成。

2.3弥留病人心理护理?

晚期癌症病人在死亡前有相当一段时间的弥留期,身体严重衰竭而神志尚清醒,除忍受躯体的磨难,还忍受即将与亲人永别的情感痛苦。由于每一个人的人格特征、生活经历、 文化 素质和信仰不同,对待死亡的态度亦不一样,其中信仰是关键因素,故医护人员应当尊重病人的信仰,不应该对信仰不同的人表示任何轻蔑态度。对弥留病人尽职尽责,这不仅是对病人人格的尊重,也是对其家属的最大精神安慰。 3家属对癌症病人的护理

3.1积极引导,树立信心

恶性肿瘤由于发现较晚,病情多种多样,等到查清是肿瘤,往往已经失去根治性的治疗机会,只能采取对症治疗措施。很多病人一听到自己患癌症,悲观恐惧而使精神支柱崩溃。因此,家属要先建立信心,不要整天垂头丧气,要多了解患癌症病人的治疗护理 经验 ,与病人一同战胜癌症。要摸清病人的脾气,对症下药。有的人感情脆弱,忧心忡忡,易激动。对这种人要把真情隐瞒起来,实行保护性医疗,使病人保持轻松的思想状态,不要还没来得及治疗就先吓出问题。对于文化水平高、性格开朗、坚强的人,委婉地或坦诚地将病情讲明,以取得病人的合作,如不然,由于心理敏感多次会诊检查,会引起猜疑;或在偶然中被病人知道,反而造成病人郁郁寡欢,使病情加重。

3.2耐心护理,不厌其烦

晚期癌症病人的全身症状复杂多样,治疗效果多不明显,如疼痛、发烧、出血及肾功能衰竭等。病人在痛苦的折磨下,会对医生、护士、医院及周围的一切不满,这种情绪会导致病人向家属发脾气,这时就需要耐心地适应病人,处处为病人着想,投其所好,分散注意力,让病人多一份快乐,少想一些疾病,家属应理解病人被疾病折磨的痛苦心情。

3.3加强营养,协助活动

恶性肿瘤无限制地生长,消耗机体大量的能量、蛋白质等造成低蛋白血症、电解质紊乱等现象,再加上化疗、放疗对胃肠道的副作用,病人常出现恶心、呕吐、无食欲等症状,在这种情况下,就要根据病人的胃口,做一些营养丰富,易消化的食物,鼓励病人多进饮食,以改善体内的负氮平衡。

人与人之间是应当相互尊重的,在各种疾病中,很少有如恶性肿瘤给人以巨大的精神压力。他们希望得到医护人员的热情接待、重视和理解,希望能相互沟通思想。还希望能得到病友及家人的安慰和亲近,使其不感到孤独、寂寞。因此,应给予病人亲切的关怀,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情绪。意志坚强和对生活充满希望,是战胜癌症的重要精神支柱。

参考文献

[1]程翠英、刘彦玲、王俊先等.? 恶性肿瘤患者心理特点及护理.? 中华现代临床护理学杂志,2006,1(11):1015.

肿瘤病人的心理变化过程往往比较复杂,且波动较大,极易受外界不良刺激的影响,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及时有效的心理护理极其重要,可以提高疗效,帮助病人完成所有的治疗,还可以改善人体的免疫功能,抑制肿瘤的发展。肿瘤患者的心理反应与自身个体特征,病情严重程度,以及对癌症认识程度有关,因此应根据病人的心理特征,有针对性的进行心理行为指导,逐步减轻癌症病人的焦虑和抑郁情绪,提高生活质量,同时肿瘤患者还需要得到社会支持,为患者建立有效的社会支持系统,提供有力的社会支持活动,让患者感受到社会支持的正向力量,对患者的治疗效果及生活质量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1 临床资料

2008~2010 年我科收治肿瘤病人98 例,男54 例,女44例,年龄7~92 岁,25 例未施行手术,其余均进行了手术。

2 肿瘤病人的心理特征分析

2.1 怀疑否认期

患者突然得知自己患癌症时,都难以承受如此沉重的打击,心理上不愿接受事实,往往认为医生是不是搞错了,表现为不安,烦躁,烦闷,反复去大医院复查,极力否认这个事实,因此怀疑否认期对患者来说,可以缓和沉重的打击以减轻心理上的压力。

2.2 愤怒发泄期

当患者确认了癌症的诊断后,常常出现强烈的愤怒和悲痛,出现哭闹、恐慌 、冲动,感到对世间的一切都无限的愤怒和不平,并把这种愤怒向周围的人发泄,常常与亲人,医护人员发生吵闹,同时怕亲人及社会遗弃他,这种不稳定情绪,会降低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和正常生活能力。

2.3 悲观抑郁期

大多数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往往考虑到家庭的各种负担,例如:孩子未长大,年迈的双亲无人照顾,经济负担,因此会出现悲观绝望恐惧焦虑,这种情绪得不到及时缓解,持续时间过长则导致抑郁,并且家庭负担过重,缺乏家人的关心,社会的支持,缺乏交流的 渠道 ,负性情绪得不到及时发泄,均会加重抑郁反应的程度。

2.4 绝望频死期

当各种治疗 方法 均不能起到良好的治疗效果时,出现严重的并发症或肿瘤的复发转移时,以及难以忍受的疼痛,患者都会出现绝望情绪,感觉到自己频临死亡,因此失去生活的勇气,会拒绝一切治疗,并极力寻求通往死亡之路,以求早日解脱。

2.5 恢复平静期

经过了上述几期的考验,患者已经接受了现实,情绪趋于平稳,配合治疗,对死亡也不再恐惧,当病情发展到晚期,患者常处于消极被动状态,不再考虑对家庭及社会的责任,出于无望无助的状态。 3 癌症患者的心理护理

3.1 及时了解患者的心理变化及心理动态,关切体贴病人,耐心听取病人的心理感受,适时的给予心理疏导,同时还要熟悉病人的治疗方案和具体的治疗方法,在掌握全面情况的基础上综合分析,制定出切实有效的措施和心理护理方案。

3.2 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肿瘤患者一旦知道自己患了不治之症,生的希望会降低,死的欲望会加强,这是护理的主要目的就是唤起患者生的希望和求生的信念,护士通过与患者交谈,倾听患者的感受,进行有关健康 教育 ,纠正一些错误认识,或让其他并有讲述成功应对各类情况的经验,让他们多与治疗效果好的病友相处交往,从而增强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

3.3 当患者出现绝望情绪时,这是患者听不进医务人员、家属、朋友的劝说,产生对立情绪,治疗依从性很差,此时应当给予抚慰,允许其发泄愤怒,并让其最亲密的人陪伴在身边,用关心的话语温暖他们的心,调整他们的心态平衡。

3.4 同时应重视患者家属的思想工作,嘱托他们不能在患者面前流露出悲哀的情绪,还要强打精神安慰患者,对病人的发泄忍气吞声,为了病人的健康委曲求全,因为家属对病人的关心可以起到药物无法替代的治疗作用,医务人员、家属应共同创造一个良好温暖的环境,有助缓解患者的心理压力。

4 肿瘤患者的社会支持

恶性肿瘤是一种严重影响患者生理 ——心理 ——社会平衡的应急因素,在对肿瘤患者进行治疗护理的过程中,能否为他们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直接关系到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社会支持包括:①情感支持:使其感受到被关怀,被尊重。②信息支持 :对个体发展和康复有用的信息均可成为信息支持。③工具性支持 :包括提供金钱、物品,帮助完成具体任务等。

社会支持来自:①家庭方面的支持;②社会的支持;③医务人员的支持。总之,良好的社会支持可减轻肿瘤患者的相关性痛苦,并使患者增强对护理行为得的依从性,在需要支持和提供支持之间相互配合是取得成功支持的关键,对提高病人战胜疾病的信心,配合治疗,提高生存质量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摘要】 根据妇科恶性肿瘤病人的 心理特点实施心理护理,使患者以客观平静的心情接受现实、正确对待现实,消除不良情绪,积极配合 治疗 。护士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化病人的家属,使他们能积极主动多陪护病人,给她们以安慰,以求治疗效果最佳化,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时间。

【关键词】 妇科 恶性肿瘤 心理护理

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状态复杂多变,有时嫉妒他人,有时有自杀念头,有时沉默寡言、精神抑郁,有时拒绝治疗,有时则任凭命运的摆布。癌症晚期病人既要忍受身体上的煎熬,还要忍受即将与亲人永别的痛苦,其心理因素造成的不良情绪会使病情恶化。因此,医务人员应做好心理护理 工作,随时掌握患者的心理状态,及时有效地给予患者心理上的支持和安慰,以减轻患者的心理负担,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我们对恶性肿瘤患者进行了必要的心理护理,其措施如下:

1 肿瘤性质确定为恶性时,要对病人进行心理保护

当人患上肿瘤,在 医院 诊治过程中,心情是焦虑恐惧的,她们害怕自己得癌症,所以肿瘤确诊是恶性时,护士对病人要进行心理保护,不要立即告知患者,给患者一个心理上缓冲时间,以避免出现过于强烈的心理反应,但不是长期向患者隐瞒病情。根据不同患者的心理状态,采取不同的方式及模糊的概念为患者接受诊断奠定心理基础。要多接触患者,建立良好的互患关系,选择恰当时机把真实的病情告知患者。而有的病人回避谈论自己的病情,实际上她已知道自己的诊断,但大多数病人是希望尽早知道病情的。对如何向患者说明病情,工作人员口径应一致,使患者和家属都放心,妇科肿瘤绒癌和侵蚀性葡萄胎是能治愈的恶性肿瘤,对于患这种疾病的病人,医护人员一定坚定地告知病人,这种疾病是能治愈的,从而使她们及早卸掉思想包袱。

2 加强心理鼓励,使病人勇于接受治疗

妇科恶性肿瘤治疗方法与 其它 恶性肿瘤一样,有手术治疗、化疗、放疗,治疗对病人造成副损伤很大,手术治疗后会使她们失去生殖功能,化疗药物对正常 组织细胞也有损害作用,放疗对其它器官也有副损伤。在告知患者副作用时,患者有一定思想准备,很恐惧,我们医务人员在病人接受治疗时要不断鼓励病人,并给予对症治疗护理,化疗脱发时可让病人戴假发,告知化疗结束后会长生新发,通过多与病人交谈,耐心解答她们的问题,使患者对自己的病情有一定的认识,减轻她们的心理负担,使其能更好地配合治疗。

3 尊重患者,维护患者的尊严

任何一个人都有尊严,人不是因为生病了尊严就消失了,相反,人在患病状态下更想受到医务人员的尊重。所以医务人员必须尊重每一位病人,各项操作过程要告知她们,要征求病人意见,要会察颜观色,要掌握病人需要什么,亲手为病人做一些事情,能让患者信任你,肯向你吐出心声。医务人员对患者隐私要保密,要表扬她们的功德,要尊重她们的生活起居和饮食习惯,降低对病人和家属的要求。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习惯,在住院期间她们不会改掉习惯,如果受到医务人员的约束,很多人情绪波动大,甚至也有两顿不吃饭、用被盖脸不说话的,医院应改变服务模式,病室 环境最好让病人及家属布置,使病人心理得到满足,维护病人尊严,和谐医患关系,帮助病人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4 性心理护理

患妇科恶性肿瘤的病人,对性问题敏感、对今后的性生活产生消极悲观的心理,病人的丈夫、朋友也都会认为卵巢或子宫切除后,性生活也就终结了,患者面临双重危机,一是疾病治疗结果,另一个是家庭危机,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对病人进行性心理护理。首先讲解卵巢产生雌激素,肾上腺素也能产生,切除卵巢,肾上腺素也能代偿,雌激素在医生指导下也可局部使用。子宫全切除后,阴道缩短,膀胱三角区和直肠壁紧紧贴靠在新的阴道顶端,性交时有疼痛不适感,所以性生活前,要把膀胱和直肠排空,且不能在饮食、饮酒或服安眠药之后同房,一定要做好病人丈夫的思想工作,使他们从精神上减轻妻子的心理压力。患者在性生活时自身要有性幻想、性思念、性回忆等心理活动,促使恢复满意的性生活。

5 亲近病人,满足病人身体需要

恶性肿瘤病人住院时间长,次数多,疼痛、恶心呕吐,大小便失禁,身上有不良气味等这都是很常见的表现,护士要经常巡视病房,协助病人漱口,保持周身皮肤清洁,保持二便通畅,卧位舒适,及时补充营养和液体,病室通风、换气,给病人生活上以照顾,使患者心情舒畅,配合 治疗 。

6 健康宣教、定期随访

病人住院时 心理帮助贯穿始终,护士要定期为病人讲课,介绍成功案例,也可通过看电视讲座和患者之间互相 联系,使健康宣教得到最佳效果,患者及家属得到知识信息越多,她们心理负担越会减轻,从而使治疗效果最佳化,患者生活质量最高化。对出院的病人要进行定期随访,以巩固成果,总之,通过 临床护理 实践,我们感觉到,在 中国 与世界接轨的今天,心理护理是非常重要的。

参 考 文 献

[1]邓建平,王艳.妇科肿瘤病人性心理的护理.中华护理杂志,1994年第29卷 第5期.

[2]乐杰.妇产 科学 ,第7版.2008:1.

1. 有关癌症患者的心理护理论文

2. 肿瘤护理论文

3. 病人心理护理论文

4. 有关心理护理论文

5. 心理护理论文综述范文

肿瘤内科的护理是保证工作的安全性,让肿瘤患者得到更加高效、优质的护理服务,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肿瘤内科护理研究论文,供大家参考。

【摘要】 目的 探讨护理干预对肿瘤内科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及临床分析。 方法 选取我院2011年12月到2013年1月肿瘤内科 7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实施肿瘤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一系列护理,包括心理干预、社会支持干预、建立出院回访制度。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干预前生存质量测定量表各项目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施护理干预6个月后,两组各项目均有上升,观察组各项目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护理干预能提高肿瘤内科患者手术后的生存质量。

【关键词】 肿瘤内科;护理;临床观察;生存质量

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肿瘤化学治疗在姑息性治疗肿瘤中起步,经过多年不断的努力,已成为可以治愈肿瘤的根治性治疗手段。通过化学治疗使肿瘤细胞完全消失,达到治愈,是肿瘤内科治疗的最终目的[1]。选取我院2011年12月到2013年1月肿瘤内科7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观察组进行护理干预,疗效明显,现 报告 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我院2011年12月到2013年1月肿瘤内科72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男性42例,女性30例。年龄35-75岁,平均(57.58±12.56)岁。经临床、影像学、病理检验确诊,包括肺癌、结肠癌、乳腺癌、胃癌、肝癌、鼻咽癌、淋巴瘤等。两组在年龄、性别和病情上没有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肿瘤内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一系列护理,包括心理干预、社会支持干预、建立出院回访制度。

2 护理 措施

2.1 心理护理 护士针对患者的恐惧心理,要做好心理疏导,帮助患者正确认识和对待化疗,讲解一些疗效好的病例,告诉患者化疗不良反应是暂时的、可预防的,而机体收益是长远的,稳定的情绪可增加机体对化疗的耐受性,积极主动的配合治疗可产生较好的治疗效果[2]。

2.2 饮食护理 治疗期间指导患者进食清淡易消化的食物,注意调整食物的色、香、昧,避免进食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有些患者害怕呕吐而禁食,护士要告诉患者空腹呕吐会伤胃,指导患者少量多餐,进食细嚼慢咽,必要时餐前30min给予胃复安肌肉注射。对呕吐严重,不能经口进食者,可酌情给予肠内或肠外营养支持治疗,严格记录出入水量,评估脱水情况,必要时检查血电解质,及时补液。

2.3 保持病房整洁安静,为患者营造舒适、轻松的环境,对 爱好 音乐的患者播放自己喜欢的音乐,分散注意力,减轻化疗中的恶心呕吐,当患者出现呕吐时,给予安慰,协助患者坐起,呕吐后帮助患者漱口,及时清理呕吐物,必要时更换床单位。

2.4 遵医嘱及时准确给予止吐药物应用,必要时给予镇静药物辅助治疗[3]。

2.5 某些口服化疗药物尽可能睡前服用。

2.6 告诉患者晚上保证充足的睡眠,必要时给予小剂量镇静剂可减轻消化道

反应。

3 结 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干预前生存质量测定量表各项目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施护理干预6个月后,两组各项目均有上升,观察组各项目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

4 讨 论

肿瘤内科治疗的迅速发展,拓宽了肿瘤内科护理的领域和内容,这就要求护理人员及时更新知识、改变观念,积极参与和配合新技术、新疗法的临床应用,熟悉其基本原理,毒副作用的观察及处理,操作过程等,从而制定出全面的护理计划,为患者提供周到安全的护理[4]。

临床肿瘤护理学正是顺应了肿瘤学科发展的需要。本章将介绍:化学治疗患者的护理,要求能够熟练掌握化疗药物给药方法,识别化疗药物副作用,了解其作用机理,掌握化疗及其护理要点,做好化疗患者的心理护理等;学习腔内治疗患者的护理;了解免疫治疗的原理,掌握免疫制剂的保存、使用方法以及免疫治疗患者的护理;掌握化疗防护知识。化疗过程中,应注意保护血管,防止静脉炎和药物外渗引起组织损伤[5]。①使用外周静脉输液时,尽量选择前臂静脉,避开关节、肌腱、韧带,避免使用钢针。患者有上肢静脉压迫时,应采用下肢静脉输液。还应避免在24小时内被穿刺过的静脉点下方重新穿刺。②静脉冲人化疗药时,应边抽吸回血边注药,注药完毕后继续输入生理盐水或葡萄糖液,确保不发生外漏。③对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应选用中心静脉如PICC、锁骨下静脉、颈内静脉、股静脉。④若发生药物外渗,应按化疗药物外渗处理原则及时给处理。在化疗中,要注意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随时注意体温、脉搏、呼吸、血压、神志等变化。有否感染性疾病所致全身毒性反应,如畏寒、发热、乏力、食欲减退、体重减轻、衰竭等;以及本系统疾病的局部表现如咳嗽、咳痰、咯血、哮喘、胸痛等。有无药物毒性反应发生,如出血、呕吐、皮疹、便秘、腹泻、便血等病情变化,若有异常应及时报告医生,给予对症处理。防止胃肠道反应:用药前给镇静止吐剂,以减轻反应。本组资料显示,通过对36例肿瘤内科观察组进行护理干预,与对照组干预前生存质量测定量表各项目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实施护理干预6个月后,两组各项目均有上升,观察组各项目得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P<0.01)。护理干预能提高肿瘤内科患者手术后的生存质量。

参考文献

[1] 刘舒洋.当前护理工作压力与对策[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0(08):98-99.

[2] 王永红,金钰梅.护理服务价格的现状分析及建议[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7(08):143-145.

[3] 谢新永.老年肿瘤患者临终关怀护理的探讨[J].实用医技杂志,2008(04):42-43.

[4] 王生华.浅淡护理纠纷的成因与对策[J].中国医疗前沿,2009(21):78-79.

[5] 乔莉生.妇产科护理工作中潜在的法律问题及对策[J].吉林医学,2011(07):102-103.

【摘要】 目的:在肿瘤内科住院部,研究优质护理服务模式的运用效果。方法:在进入我院治疗的肿瘤病人中随机选取160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运用肿瘤常规护理方法进行护理;而观察组运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进行护理,主要内容有:心理干预制度、社会干预制度、术后回访制度。在经过一段时间后,将上面两组的失误率、并发症发生率、与病人家属纠纷情况、病人是否满意等各种情况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因为运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所以治疗失误情况几乎没有、病人出现并发症的情况也很少、没有出现与病人家属的纠纷情况,有一定的统计学差异(P<0t05),病人对护理工作非常满意。结论:实行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可以有效调动护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护理质量,防止护理工作中出现失误,使病人达到最高满意状态。

【关键词】 优质护理;服务模式;肿瘤内科

【中图分类号】R473. 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 编号】1005-0019(2013)12-0231-01

现阶段,各种疾病的治疗技术不断得到发展与提高,很多病人的保健要求越来越高,要求具有高水平的护理工作[l]。传统护理办法只注意针对治病人员的护理,人们显然已经不满足于这样的护理方式,为了满足人们的护理要求,依据优质护理模式,我院进行了多种多样的护理培训,依据传统护理办法,不断进行研究与开发。优质护理模式强调以人为本,注重提高护理质量,受到了病人的普遍欢迎。本文主要利用对照组和观察组的办法,研究了优质扩理服务在肿瘤内科的运用情况, 总结 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在2009年至2012年三年间,对于入住我院的160个肿瘤病人,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基本情况如下:在对照组中,有62人是男性,18人是女性,病人年龄在19岁-71岁之间,年龄平均42岁,住院时间为7-90天,平均住院时间30天;在观察组中,有65人是男性,15人是女性,年龄在19岁-69岁之间,年龄平均39岁,这一组的住院时间在7天-97天之间,平均时间为35天。这两个小组的各项基本条件没有明显的差异,可以进行对比实验。

1.2方法

对照组的护理方式不改变,依然运用传统护理方法进行常规护理;而观察组运用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开展护理工作。依据国家卫生部颁发的文件精神和活动方案,以及护理工作通知,医院首先对参与观察组护理工作的人员进行了上岗培训。并以此为基础,对参加护理工作的人员进行了重新分组,调整了原来的人员分组情况,运用分层级护理办法。保证在每一个护理小组中,都有高级、中级和初级护理人员,使护理小组的人员分配更加合理。再有,要求病人和医生共同对护士的工作提出意见,加强考核工作,使护理工作不断提高质量。在平时护理中,还要落实查房制度,可以及时发觉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帮助护理人员及时改正。

1.3统计学方法

在进行此次研究中,运用 Excel 及SPSS软件进行计算工作,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处理,一般采用平均数和标准差来表示,计量资料利用T检验,在P<0.05时说明这个实验具有实际意义。

1.4在实际工作中,认真研究两个小组的工作失误率、病人的治疗情况、病人家属的反应情况、病人的态度等。

2 结果

在运用两种护理办法进行护理过程中,各种护理指标如表1。依据表1可以看出,观察组的治疗失误率减少、病人的治疗情况获得好转、没有出现纠纷情况,病人非常满意护理工作,说明这一实验比较成功。

表1 两组患者在不同护理模式下护理状况比较(n(%))

3 讨论

在医院的日常护理工作中,传统护理模式逐步得到淘汰,而优质护理模式得到人们的认可,并逐步得到推广,现阶段,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要求护理工作必须注重以人为本,不应只关注病人的生理指标,在做好疾病护理工作的同时,还需了解病人的其他需要,如心理护理和情绪护理,尤其是肿瘤病人,好多此类型病人悲观失望,认为自己得了不治之症,将不久于人世,所以在治疗过程中不愿配合医生的治疗,因此在护理工作中要做好病人的心理疏导工作,使病人正确看待死亡。告知病人,只要积极配合医生的工作,治疗方法正确,病人是可以继续生存下去的。同时要求病人家属也要积极配合护理工作,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鼓起病人生活的风帆,使病人的情绪保持平稳,有利于医生开展治疗。

通过护理人员对病人的心理工作,使病人的情绪得到了稳定,从而大量降低了各种并发症的出现,使病人治疗时间大量缩短,所以护理人员的工作非常重要,应该不再运用传统护理办法,应该积极与病人建立沟通和交流关系,利用各种形式的交谈,使病人信任护理人员,相信通过医生的治疗,自己的病情一定能够得到好转,使病人的心理更加稳定,使病人对护理人员的工作非常满意。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要求医院必须具有高水平的护理工作,这和护理人员本身的素质密切相关,所以要求护理人员必须经常参加业务学习,提高自己的护理能力,主动接近病人,了解病人的需要,掌握病人的基本情况,为病人做好服务工作。本文的研究也可以证明通过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可以有效减少病人并发症的出现,缩短住院时间,提高病人的满意度。

总之,优质护理服务模式可以大幅提高护理质量,转变护理认识,使病人得到高度满意,因此,这种服务模式应在医院大力推广。

参考文献

[1]周敏,任正华.优质护理服务的实施进展与建议[J].护理管理杂志.2011(03)

[2]刘庆素,于蕾,周风伟,王建华,陈艳芝,安秀艳.住院病人与护理人员对优质护理的认知调查[J].护理研究.2007(25)

[3]赵桂英,李艳.实施优质护理服务,提高输液室护理质量[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1(06)

[4]蔡宏澜.浅谈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活动效果[J].青海医药杂志.2011(03)

护理本科毕业论文疼痛的护理

社会对护士需求量不断增加,对护士的要求不断提高,但护理队伍的流失率却一直居高不下,导致护理人力资源的严重短缺。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护理系本科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 : 老年骨折心理护理

论文摘要 目的:探讨老年骨折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心理护理干预措施。方法:对2006年1月~2007年12月收治的116例老年骨折病人的情况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病人原发病病情稳定,无发生护理并发症,心理状态良好,焦虑抑郁的心理得到改善。结论:了解老年骨折的心理需求和特点,做好完善的心理护理和康复指导,是老年骨折在生理、心理和社会活动中全面康复的有效保证。

随着医疗水平的提高和人类寿命的延长,老年患者在骨伤科治疗的所占比例逐渐增多。由于骨科老年患者治疗时间较长,活动受限,在卧床治疗期间容易出现一系列的并发症,大多数患者担心肢体残废,而常常表现出不同情绪的反应及心理需求,因此,我们在临床护理中,要针对老年骨折的特点和心理状况,加强心理护理,尽量多给予患者关心和安慰,耐心解释长期卧床患者的注意事项,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06年1月~2007年12月我科收治116例老年骨折病人,其中男49例,女67例;年龄66~98岁,平均73岁。骨折部位:股骨颈和股骨粗隆间骨折占81%,前臂骨折占19%。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高血压、心脏病、脑血栓等病史。

心理护理:由于老年骨折患者住院后,离开了家庭和工作单位,对周围环境都很陌生,所以多数患者都会产生一种孤独感,而表现出紧张焦虑、抑郁痛苦等心理,担心疼痛、生活上不能自理以及发生意外等,为此,我们护理人员要给老年患者创造良好的环境,护士必须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要以热情、关心和严肃的态度对待病人,耐心细致做好解释工作,告诉患者各种治疗方法以及护理的意义,提醒患者必须要配合治疗中的注意事项。要通过治疗和护理的机会,护士要坦然向病人作自我介绍,保持仪表文雅,表情自然,引导病人产生积极的心理反应及相关的乐观行为,以取得病人和家属的信任,树立战胜疾病信心。

爱抚与关心:对新人院的老年病人,护士都要以高尚的护理道德和良好的心理状态,去迎接和关怀照顾老年患者,对老人可通过微笑、交谈、按摩、康复指导及协助病人进行必要的功能锻炼等,使其感到幸福和满足。

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对老年住院患者,除了医护人员的护理外,还需要家人、朋友、同事及社会的支持,要多给予正面的指导、劝解、鼓励和安慰等,帮助患者渡过最困难的时期,并真正体验到社会及亲人的关爱与温暖,使其有利于患者的早日康复。同时要向老年患者介绍成功病例,请同病室疗效好的病人进行现身说法,讲述治疗经过及配合方法,以增强信心,解除思想顾虑,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

耐心解释,细心观察:老人对疾病的体验,往往不能讲述得很清楚和具体,所以护士不可能等待病人的主动反应,必须仔细检查病人的一系列生理和病理上的变化,详细收集有关老年患者的病情资料,便于正确估计病情,做出正确护理判断和采取正确护理措施。

加强培训,掌握护理技能:护士要积极参加各种护理专项学习交流,接受护理知识的培训,不断提高护理能力,在业务技术上使老年骨折患者充分信任。护理人员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对老年患者都会有很大的影响,如果在某项护理技术操作中,动作粗疏,便会被认为在拿他们做试验,从而引起老年患者心理上的一些变化,所以护士应举止稳重,操作熟练,操作轻柔,反应敏捷,关心和重视他们的各种治疗和检查。如有的手术后患者需要静脉注射,由于老年人血管硬、滑,给穿刺带来一定困难,加之老年人的心理作用,总是担心新护士不能“一针见血”,在这种情况下,最好让新护士先给同病房的其他患者操作,让老年患者从侧面了解新护士的过硬静脉注射技术,使其产生信赖感和安全感。结果

病人原发病病情较稳定,在护理方面无发生并发症,患者心理状态良好,能够积极主动配合临床的治疗和护理,绝大多数患者的焦虑、抑郁、孤独、依赖心理等都得到了相应改善,并对护理工作非常满意。讨论

由于老年患者的身体素质差,加之骨折的特点一般都会病程较长、疗效差、骨折也不易愈合、代谢功能减慢、骨质疏松以及脱钙等,所以老年骨折病人的愈合时间,一般是年青病人愈合时间的1倍或更长,而且易发生合并症。老年患者的骨折,一般多为股骨颈及粗隆间骨折,治疗上都需要牵引,患者需卧床2-3个月才能离床活动,这期间对大多数老年患者增加了合并症发生的机会。本组资料中,老年患者多数都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其他慢性疾病,这些病症在临床上无疑给骨科治疗和护理带来很多困难,往往由于骨折后的疼痛、精神紧张、长期卧床等,从而导致这些慢性疾病的复发和加重。为此,护士要掌握老年骨折患者的心理需求和特点,做好完善的心理护理和康复指导,是老年骨折患者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活动上,全面康复的有效保证,这对于广泛开展系统化整体护理而言,也是至关重要的。只有做好心理和康复护理,才能使整体化护理得到贯彻实施。

抢救室接诊的都是紧急危重患者和身心急躁的家属,而抢救室也是医疗纠纷的高发地,在急救工作中,常常因护士技术水平不够、服务不到位、抢救仪器故障、缺乏交流艺术;患者法律意识增强、而部分患者自身素质差、要求高;对院内有关方面某些服务的不满情绪会发泄于护士身上,因而会引发医患冲突和医疗纠纷。为使基层医院抢救护理工作能适应现代社会发展的需要,使抢救护理工作走向规范化、制度化和标准化的管理轨道,针对以上现实状况,采取一系列的防范措施,使本院在抢救护理工作中收到了满意的效果,明显降低了差错、纠纷发生率。现针对隐患与对策探讨如下。

1 护理的难点与隐患

1.1 科室分工不明,责任不到位由于基层社区医院规模较小,乃至科室不健全,临床科室门诊与急诊不分,使得许多急诊患者就诊于门诊,使真正的急诊抢救患者得不到及时迅速救治。

1.2 相当部分患者综合素质低,护患交流沟通差基层医院抢救患者大多是车祸事故、打架斗殴、农药中毒、酗酒、溺水等;年龄小、语言交流沟通障碍等。在抢救过程中,很难与护士配合,他们往往把对造成事故者的怨气,患者的痛苦,家庭矛盾,精神损失,会施加在护士身上,造成护患关系紧张,护士工作压力大,护理工作开展艰难。

1.3 护理人员应急能力低,安全防范意识不够护理人员中高素质的综合人才少。专业基础知识不扎实,护理技术操作不规范,对危重患者的评估能力差,缺少对患者及家属宣传告知义务,履行应允签字少,安全防范意识不足。

1.4 护理人员缺编,不安全隐患多随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的全面推行,患者增加,而护理人员配备不足;编外护士较多,护士流动性大;青年护士工作主动性不够,工作应变能力差;这些都是造成不安全隐患的因素。由于抢救患者时护理突出一个“急”字,需要抢救人员技术熟练,人员充足,才能保证抢救质量。但基层医院由于受人员限制,大多时间都是一名当班护士,既要参加危重患者抢救,又要兼顾门诊注射等常规治疗工作。有时由于正在注射而不能保证及时到位而耽误抢救危重患者,使患者家属与护士发生不必要的争吵,甚至家属出手打人;同时,门诊注射室无人照应(如皮试时间到了,静脉注射完了),忙得护士团团转;加之,由于工作忙、护士少,常易忽略对另外患者的病情观察,对病情记录不及时、全面,这些都给医疗护理留下不安全隐患。

1.5 基础设施不全,影响抢救效率衡量一所医院的急救工作是否到位。一是要有一支技术精湛的医护队伍,二是要有一系列先进的医疗抢救设备,这样才能确保质量和抢救成功率。基层医院急诊科工作环境差,工作中所需仪器设备不足、人员老化是急诊科护士的一种压力源? ,有些抢救设备平时不常用,在遇到危重患者时出现抢救仪器的故障,如吸引器无力,冼胃机进出水故障、心电监护仪不易启动等。不但延误抢救时间,也会带来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1.6 碍于情面,丢失原则基层医院由于抢救室和输液厅距离不远,个别护士碍于情面不按规章制度办事,平时没有抢救患者时院内院外一些熟人,朋友在抢救室空床位上输液,陪客家属一大帮,使抢救床位不能随时处在应急状态,并对室内环境和设备应用造成影响,一旦输液患者出现异常情况,或突然来了抢救患者,则可能引起医患矛盾,造成不必要的纠纷。

1.7 受奖金分配制度的约束,医护关系不协调近几年来,由于医生的奖金分配原则是按劳取酬、多劳多得,救死扶伤的人道主义意识有所淡薄。急诊患者先到抢救室,护士再去请医生的情况时有发生。存在医生只管给门诊患者开处方、检查、很少立即主动协同护士参加急救处理,也很少为病员心理疏导和矛盾化解工作。因此,基层医院的护士常会遭受病员家属的辱骂,甚至受到不公正的指责。护士工作、心理压力逐渐增大。

2 抢救护理的对策

抢救室的工作特点是:急、危、重患者多,工作节奏快、患者及家属心情急躁。因此,抢救室护士必须具有应急能力强、抢救技术熟练、处事敏捷、工作效率高、善于沟通的良好素质。在很多情况下要在医生未到达之前作出初步处理,如建立静脉通道、吸氧、吸痰、止血等。同时还要做好抢救记录和查对工作。为了保障患者生命安全,避免发生医疗纠纷,及时发现护理隐患,切实加强安全医疗,现总结多年来本科工作实践经验,针对抢救急诊护理隐患作出以下防范措施。

2.1 完善硬件设施,确保安全医疗护理部重视,争取医院领导支持,配备并完善各种抢救设施。该更换的抢救设施一定要更换,使之达到标准化、规范化,并认真做好抢救仪器的交接与管理工作,仪器由专人负责,班班清点,发现问题及时维修,确保急救仪器完好率达100% 。急救时使护士操作能得心应手,这样才能提高抢救质量,减少医疗隐患和纠纷,赢得医院的知名度。

2.2 转变服务模式,规范服务行为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对患者的护理已不单是依靠高超的专业技能,应该更加注重心理、社会及情感等综合因素的护理,倡导人文关怀、开展人性化服务,做到“医患者之心,疗患者之疾”。提高患者及家属对护理工作的理解与信任。把“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和实践贯穿于整个临床护理工作中,用爱心和责任心去关爱每一位患者,实行人道的、人性化的护理服务,不断推进和提高整体护理质量。

2.3 加强急诊科护士的规范化培训,全面提高护士的整体素质对急诊护士进行专业化、规范化的培训,使其掌握各种仪器的使用方法,常见疾病的观察要点与方法,危重患者抢救技术等,高年资的护士做好传、帮、带工作,护理部不定期组织护士学习新知识、新技术,定期对她们进行理论知识、应急能力的考核。如心肺复苏术,吸氧、洗胃等,以提高急诊护士应急、应变能力,做到脑子灵,反应快,遇事不慌,沉着应战,才能完成高质量的护理任务。

2.4 加强法制观念的教育,提高护士的法律意识要求护理人员要学法、懂法、用法、严格遵循法律规范,在进行各项护理活动时,应严格限定在法律范围内,提高工作责任心,减少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如酗酒、服毒自杀等有法律纠纷的急救工作,要求护士及时、准确的观察、记录病情。服毒患者的呕吐物或洗出胃内容物保存送检等。各种危险性护理操作,在严格操作规程的情况下,必须向患者及家属作出解释,说明操作的必要性和危险性,争取他们的理解,并签名支持。这样既为抢救患者解除顾虑,同时也保护了自己,维护了自己的合法权益。

2.5 加强护士责任心,严格履行护士职责 坚守工作岗位,随时处于备战状态,凡遇到抢救患者坚持先急后轻、先救治后交费的原则,不因未交费而延误抢救治疗,并准确、及时、完整地书写各项抢救护理记录单。不因熟人朋友而放弃原则,酿成医疗纠纷。

2.6 讲究语言艺术,搞好护患沟通要在护理工作中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热情接待每位患者,态度诚恳、语言文明。避免生、冷、硬。当患者或家属表现急躁情绪时,要耐心做好解释和安抚工作,真正体现出临床护理工作以“患者为中心”、“以护理质量为核心”的护理管理,严格执行各项护理操作规程及护理规章制度,逐步解决护理人力资源不足的问题,使每位护理人员都能从患者的切身利益出发,换位思考,增进沟通,变被动服务为主动服务,赢得患者的赞誉与信赖,护患纠纷就会减少。

2.7 处理好医护、护护关系,增强集体凝聚力 在医院工作中,医疗、护理虽然是相互独立的系统,但服务对象一致,医生、护士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应建立一种交流一协作一互补型的关系。患者的信息应相互交流,尤其在出现医患、护患矛盾甚至纠纷时,应相互沟通,查找原因,并及时研究、采取措施,将矛盾尽量化解,切不可相互指责、推诿、挑拨。

树立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把不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

大专护理专业毕业论文怎么写?撰写毕业论文是检验学生在校学习成果的重要措施,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来看下面的内容:

大专护理专业毕业论文【1】

【摘要】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对肺癌术后康复的效果。

方法75例行肺癌手术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与对照组(37例)。

对照组术后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舒适护理,对两组护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

结果观察组紧张情绪缓解、血压下降且正常、心率下降且正常、疼痛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舒适护理对肺癌术后的恢复有积极的效果,对促进术后的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舒适护理;肺癌术后康复;效果分析

舒适护理是一种整体的、个性化的、创造性的、有效的护理模式,它主要通过对护理活动的舒适干预,使人在心理、生理、社会交往等方面达到愉快的状态或降低不愉快的程度[1]。

肺癌术后,患者会有不同程度角色适应不良,不安心养病;生活习惯改变,不能正常进食,大小便不方便;对自己病情不了解,不能正常的卧位与呼吸;术后疼痛等,均导致患者情绪紧张、焦虑,以至于血压升高,心率加快。

为了减轻患者术后上述情况带来的不适,促进术后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本研究利用舒适护理对肺癌术后患者进行护理,并与常规护理的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现报告如下。

一、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3月~2015年3月本院收治的75例行肺癌手术的患者,其中男54例,女21例,年龄32~65岁,平均年龄52岁。

随机分为观察组(38例)与对照组(37例)。

入选患者均根据临床症状及影像检查诊断为肺癌,并进行手术治疗,均为住院10d以上的患者。

排除精神科疾病,严重的心、肺、肝肾疾病、昏迷患者。

入选的患者均自愿参加本次临床研究,且签署知情同意书。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应用常规术后护理,具体包括:①维持生命体征平稳严密观察血压、脉搏等生命体征,如有异常,应及时与医生联系并协助处理。

②合适体位。

待全身麻醉清醒,血压、脉搏、呼吸平稳后取半卧位,以利于呼吸和引流。

③呼吸道护理。

由于麻醉、手术等对肺的刺激使肺有一定程度的萎陷,应协助患者翻身、叩背,指导患者每2~4小时定时进行数次深呼吸,有效咳嗽,促进肺泡膨胀,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术后并发症。

④麻醉清醒后,护士可协助患者进行臂部,躯干和四肢的轻度活动。

术后第1日开始做肩臂主动运动,生命体征平稳者可鼓励及协助患者下床或床旁站立移步,妥善保护引流管,严密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出现头晕、气促、心动过速、心悸和出汗等症状时,应立即停止活动。

术后第2日起,可扶患者围绕病床在室内行走3~5min,以后根据患者情况逐渐增加活动量。

⑤保持引流管通畅,观察引流液的颜色、性质和量。

1.2.2观察组除应用常规护理外,还应用舒适护理,具体包括:①心理及生理舒适护理。

将室温控制在22~25℃,湿度在50%左右,保持空气流通,屋内整洁,做好患者日常生活护理,使患者感到身体上的舒适,进而能够使患者心情愉悦。

关心、体贴患者,尊重患者的人格,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

请性格开朗、乐观的患者到病房中与其他患者交流、彼此分享手术感受和应对疼痛的经验,相互鼓励,相互照顾,建立友情,创造良好的病室氛围。

主动与患者谈心,给予诚挚的安慰,了解患者的心理需要,鼓励亲人陪伴,介绍疾病康复的知识和患肢功能训练,减轻紧张与焦虑,使患者心理和生理处于最佳舒适状态。

②体位护理。

术后正确摆放体位,在摆放体位前可以根据患者的病情、年龄、体型给予相应的卧位,使患者感到轻松自在,必要时给予合适的支持物或保护性设施。

③疼痛护理。

主要包括以下几方法。

a.分散注意力法。

如听音乐、故事。

触觉分散法,如轻轻按摩伤口周围的皮肤,力度适中,以患者感觉舒适为宜,按摩2~3次/d,30~60min/次。

b.幽默法。

给患者讲笑话或者看幽默风趣的相声、小品等。

c.放松法。

一方面可以在音乐辅助下进行各种放松训练,包括深呼吸,慢节律呼吸。

另一方面还可以指导患者想象在一个非常宁静和轻松的`空间里,注意力集中而有节律的呼吸;2~3次/d,5~10min/次。

④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关心、爱护、尊重患者,勤与患者沟通交流,了解患者内心活动,针对不同问题做好心理疏导工作,以减轻其心理负担;指导患者了解术后治疗、预后等相关知识,请成功病例现身说法,增强患者治愈信心;给予患者舒适的卧位,指导半卧位,有利于呼吸与引流,鼓励患者生命体征平稳后适当下床或下地活动;给予营养丰富易消化的色香味俱全的饮食,增强抵抗力;保持环境安静,鼓励患者听音乐、看电视、阅读等,以分散注意力,减轻疼痛。

1.3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如下指标:①紧张情绪缓解例数;②血压降低≥30mmHg(1mmHg=0.133kPa),且正常例数;③心率下降≥20%且正常例数;④术后发生疼痛的例数;⑤并发症情况。

1.4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

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对照组出现肺不张2例,乳糜胸1例,观察组无一例并发症发生。

观察组紧张情绪缓解、血压下降且正常、心率下降且正常、疼痛情况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三、小结

在开展舒适护理时,护理人员操作时手法轻柔、技术精湛、知识丰富、服务热情,这样才会达到舒适护理的效果,有利于患者术后的康复,大大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总之,舒适护理对肺癌术后的恢复有积极的效果,对促进术后的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于临床中推广。

参考文献

[1]钟慧红,李小莉,林树乔,等.舒适护理在骨科患者术后疼痛、焦虑及功能锻炼中的应用.国际护理学杂志,2009,28(4):489-491.

毕业论文格式【2】

1.题目:题目应简洁、明确、有概括性,字数不宜超过20个字(不同院校可能要求不同)。

本专科毕业论文一般无需单独的题目页,硕博士毕业论文一般需要单独的题目页,展示院校、指导教师、答辩时间等信息。

英文部分一般需要使用Times New Roman字体。

2.版权声明:一般而言,硕士与博士研究生毕业论文内均需在正文前附版权声明,独立成页。

个别本科毕业论文也有此项。

3.摘要:要有高度的概括力,语言精练、明确,中文摘要约100-200字(不同院校可能要求不同)。

4.关键词:从论文标题或正文中挑选3~5个(不同院校可能要求不同)最能表达主要内容的词作为关键词。

关键词之间需要用分号或逗号分开。

5.目录:写出目录,标明页码。

正文各一级二级标题(根据实际情况,也可以标注更低级标题)、参考文献、附录、致谢等。

6.正文:专科毕业论文正文字数一般应在5000字以上,本科文学学士毕业论文通常要求8000字以上,硕士论文可能要求在3万字以上(不同院校可能要求不同)。

毕业论文正文:包括前言、本论、结论三个部分。

①前言(引言)是论文的开头部分,主要说明论文写作的目的、现实意义、对所研究问题的认识,并提出论文的中心论点等。

前言要写得简明扼要,篇幅不要太长。

②本论是毕业论文的主体,包括研究内容与方法、实验材料、实验结果与分析(讨论)等。

在本部分要运用各方面的研究方法和实验结果,分析问题,论证观点,尽量反映出自己的科研能力和学术水平。

③结论是毕业论文的收尾部分,是围绕本论所作的结束语。

其基本的要点就是总结全文,加深题意。

7.致谢:简述自己通过做毕业论文的体会,并应对指导教师和协助完成论文的有关人员表示谢意。

8.参考文献:在毕业论文末尾要列出在论文中参考过的所有专著、论文及其他资料,所列参考文献可以按文中参考或引证的先后顺序排列,也可以按照音序排列(正文中则采用相应的哈佛式参考文献标注而不出现序号)。

9.注释: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有些问题需要在正文之外加以阐述和说明。

10.附录:对于一些不宜放在正文中,但有参考价值的内容,可编入附录中。

有时也常将个人简介附于文后。

护理本科毕业论文

摘要

目的:探析儿科护理中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效果。

方法:选取我院50例儿科的患儿,随机性质的把患儿分为两组,分别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其中观察组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方法,对照组使用常规的静脉穿刺护理的方法,然后通过观察来对比两组患儿的护理效果和现象。

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无论是在操作技能和并发症等方面都有着明显差异。观察组的应用效果明显的比对照组要好,有着很强的护理效果,能够更好的促进儿科的患儿的治疗,有着良好的临床推广意义。

关键词:儿科护理;静脉留置针;应用效果

静脉留置针被广泛的应用在临床护理中,尤其是对于儿科的护理,静脉留置针有着良好的治疗效果,静脉留置针是让患者实现静脉输液的目的,使用静脉留置针的患者大多部分是需要实施长期治疗的、静脉补液、静脉穿刺比较困难的。

能够有效的改善此类患者的病情,促进患者更好的痊愈。静脉留置针相对于静脉穿刺有着多项的优势,包括操作流程简单、不容易穿破血管、套管较为柔软、在静脉中留置的实践较长等优势。

1、资料和方法

1.1一般资料选取

我院儿科患儿50例,其中分为两组,分别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患儿,其中男患儿有26例,女患儿有24例,年龄在5到11岁之间,患儿的住院时间都是在10到20天之间。

两组患儿在性别、住院时间、年龄上没有明显的差异,可以作为对比的对象,完全符合规定。两组患者在进行穿刺治疗之前都要做好消毒工作,充分的保证患儿的身体健康。

1.2方法

观察组的患儿在治理过程中采用的是静脉留置针,而对照组在治疗过程中采用的是传统的静脉穿刺治疗,常规静脉穿刺护理中首先是对患者实施皮试和体征的检测,最后在完成输液后进行拔针。

而观察组的患者实施静脉留置针的时候要充分的观察患者的药物皮试、静脉穿刺和体征检测等,两组的患者都需要在良好的环境中接受治疗,这样充分的保证患儿能够实现无菌的操作,减少发生感染的频率,防止并发症的现象出现。

护理的工作人员还要加强巡视工作,如果发现患儿出现不良的反映要及时的进行治疗,做好预防工作,在工作过程中工作人员还要做好交接班和护理记录工作,按照三查七对的方法实施工作,最大程度的做好患儿的护理工作。

在两组的患儿完成护理工作之后,要采用病情记录和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来分析两种护理方法的治疗效果,让两组患儿家属都对护理工作满意度做出评价。

2、儿科护理中留置针的具体应用

在进行留置针工作中,首先要以穿刺点消毒常规消毒皮肤,范围是在穿刺点为中心直径6-8厘米,然后在按照标准来实施穿刺工作,用食指与拇指把留置针的针柄握紧,让针柄和患者静脉之间的角度设置为十五度和三十度之间。

然后把针刺入,在回血状态良好的情况下后退针芯1-2mm再将外套管送入血管中,通过左手把留置针外套管固定住,在用右手把针心拔出来,最后用透明的敷贴规定留置针的时间,采用正确的封管操作能够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在封管工作中首先要注意一定是采用正压封管,将封管液3-5ml从肝素帽的处的输液针头内缓慢推注2-3ml,再边推余液边拔出输液针头,这样才能最大程度的保证管腔呈现一个充满的状态。最后留置针保留的时间是4d左右。

在留置针工作结束后,护理工作也是非常重要的,其关系着患儿是否会引起并发症和感染的现象发生,所以在护理工作中要使用无菌操作,随时观察患者的情况,如果发生红肿、干燥、渗出的情况立即采取相应的措施。

3、结果

经过对比发现静脉留置针的护理效果较好,最后通过患儿家属对两种护理方式进行评分,静脉留置针的护理得到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并且两组实验的并发症发生率观察组明显的低于对照组。

静脉留置针的应用能够有效的节省成本,减少患儿的疼痛,并且穿刺的成功率较高,所以静脉留置针的护理效果更为理想。

4、讨论

在儿科护理中采用静脉留置针的护理效果明显比常规的穿刺要好的,但是在静脉留置针护理中要加强预防和消毒工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概率,防止出现感染、堵管的现象发生,发生堵管的现象多数是因为血液把留置针堵塞了。

最终药物没有办法进入到体内中,静脉炎很容以导致患者的血管脆弱,所以密切的观察和护理对患儿的健康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在静脉留置针护理工作中,要选择和患儿符合的穿刺部位和型号,工作人员的手法尽量要熟练。

这样能够充分的减少患儿的痛苦,在穿刺过程中要最大程度的保证针头无菌和对皮肤的消毒,在留置工作结束后要观察患者的病情现象,充分的预防并发症现象的发生,只有把静脉留置针的方法做好。

才能最大程度的提高静脉留置针的临床价值。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也在逐渐提高,这就导致家长对医院的要求更高,在穿刺治疗中多数要求一次性穿刺的成功,所以采用静脉留置针的护理方法。

能够实现穿刺成功率较高,并且比较容易固定,最大程度的减少了患儿的疼痛,最大限度的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工作人员除了做好巡视工作,还要加大和患儿的沟通交流,减少患儿的心理压力。

5、总结

总之,静脉留置针的应用效果是非常理想的,能够有效的减轻患者的疼痛,减少成本的支出,但是在静脉留置针护理工作中要做好消毒工作,采取无菌的操作流程,最大程度的减少并发症现象的发生。

相关百科

热门百科

首页
发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