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对金庸小说的定性似乎很难用简单的“武侠小说”来说明问题了。从地摊读物到文学研究的经典文本,金庸小说从俗到雅的转变除了人们或大众的阅读尺度的放松,很大一部分也与金庸小说本身所包含的文化内涵有关系。陈墨先生的《金庸小说与中国文化》一书,从“文化知识论”和“文化精神论”两个部分,很详细地论述了金庸小说与中国文化的天然关系。①其实,金庸小说所包含的文化内涵不单单仅限于中国的传统文化,还包括西方文化的传统,比如情节的构思、西化语言的运用、电影手法的运用等等,还包括人物形象的的塑造和刻画,都与西方文化有着扯不断的关系。当然,作为华人作家的金庸,其作品的根柢还是在于中国的传统文化。金庸的十五部小说,时代背景都是在古代的中国,人物大多是江湖的侠客,表现的主题也都是在此基础上铺衍开来的侠义故事。所以说,侠义精神是金庸小说中的精神母题。“侠义”二字,按我个人的理解,应该分成“侠”和“义”两个部分。侠文化是中国文化中最独特的一部分,也是较能体现只能中国文化本质的一部分。中国古代对于“侠”的理解可谓是大相径庭,韩非认为“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而司马迁则不以为然,他说“救人于厄,振人不赡,仁者有乎”,并做《游侠列传》为侠客高唱赞歌;李白的《侠客行》也对侠客给予了很高的评价,“纵死侠骨香,不惭世上英”。而“义”则是儒家的基本论点之一,“仁义礼智信,忠良孝悌行”。在中国人看来,一个人若是大忠大善,那他必定是个极重信义之人,一个若是大奸大恶,那肯定也是个没有义气的人。韦小宝说的更加明白:“一个人若不讲义气,那还不如死了算了。”金庸的小说,可以说很成功,很精彩地发挥和阐释了中国人精神深处的侠义观念,当然他的小说流传之广,读者之众也就不足为奇了。中国传统的小说很早就渗透着侠义的精神,宋代的话本小说就有专门讲述侠义故事的,四大名著中的《水浒传》可以说就是这个侠义传统的成就。真正意义上的武侠小说,可以追溯到唐人传奇《聂隐娘》,清代的公案小说从某个角度来说,也有武侠小说的影子。近代是武侠小说鼎盛发展的时期,平江不肖生、还珠楼主等作者层出不穷,一直到现代的金庸、古龙、梁羽生等,武侠小说可谓兴盛不衰、蔚为大观。当然,对武侠小说的看法可以说是毁誉参半,正统学者的批评不胜枚举,但是老百姓们可不管那么多,他们喜欢侠义故事,他们喜欢侠义英雄。在古代,人民的生活极端痛苦,贪官巫吏为所欲为,老百姓无奈之余,就希望有伸张正义、扶危济困的英雄侠士来拯救他们。从西方心理学的角度来看,人类心中都有一个“英雄情结”,或称“在上情结”,西方文学的源头就是“英雄史诗”,许多读者在阅读武侠小说的时候,都会有代入的现象存在,把自己幻想成为书中的英雄,以得到“英雄情结”的自我满足。在金庸的小说中,侠义精神得到了重新的阐释,这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看:第一、金庸的十四部武侠小说,塑造了许许多多的形象。“侠”可以说是其中着力塑造的重点,根据金庸先生自己的观点:“侠与英雄的区别在于侠士可以不顾于自己的利益,可以为正义、为社会、为国家牺牲自己。侠士有一点,就是为了别人利益可以不顾自己的利益。”(按:根据笔者采访金庸先生录音整理)《射雕英雄传》里的郭靖,就是在各类的研究文章中被人津津乐道的“真正的侠”,“对国家忠,对朋友义,对爱情贞”,这是郭靖一生贯穿不便的原则。在《神雕侠侣》中,他助守襄阳,抵抗蒙古的入侵,可以说正是在实践他自己所说的“为国为民,侠之大者”,这时的郭靖其实已经超越了一般的江湖恩仇框架,完全是把国家兴亡,百姓疾苦与自身联系在一起了,所以江湖上人人都称郭靖“郭大侠”,这并不是因为他武功高,而是因为他为国为民的情怀;《神雕侠侣》中的鲁有脚,武功并不算一流,但就是因为他领导丐帮抗击蒙古,所以人人也称他“鲁老侠”。在金庸的观念里,一个人若要成为侠,不在于他的武功或地位有多高,而在于他是否为国家,为百姓作出了怎样的贡献,或是他为正义,为他人作出了什么。从这里可以看出,与传统文化的“侠”相比,金庸赋予“侠”更多的责任感和正义感。李白的《侠客行》有云:“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古代的侠士可以为报知遇之恩舍生忘死,像荆轲,像专诸,像聂政,与其说他们是侠客,倒不如说他们是政治力量的工具,是为了报答知遇对方来实现自己的自身价值,比如荆轲,他去刺秦决不是想到刺杀秦王能拯救天下百姓,天下太平,而是想到去刺杀秦王能报答燕丹的一番知遇之恩。正所谓“士为知己者死。”纵观金庸的15部武侠小说,从《书剑恩仇录》的陈家洛到《鹿鼎记》的陈近南,每可称之为侠的人都曾经为国家、为他人、为正义而奋不顾身:陈家洛是反清组织的头目,为了反清复明不惜抛弃自己心爱的女人;袁承志是抗清大将袁崇焕的儿子,名为承志,所作所为当然也是子承父业;胡斐只因恶霸凤天南逼死人命,千里追凶,不畏生死;乔峰更是为了宋辽两国息战,百姓免于战火而自尽而亡;陈近南一生鞠躬尽瘁,为的是光复大明的江山。以上所举的例子,金庸在小说中都作了可歌可泣的描述,并给予了充分的肯定。《飞狐外传》中的赵半山说的好“咱们学武的,功夫自然有高有,但只要心地光明磊落,行事无愧于天地,那么武功高点的固然好,武功低也是一般的受人敬重。”这句话说的通俗一点,似乎可以理解为“练武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这也可以说是金庸小说对于“侠”的最基本要求。第二、与“侠”相应的是“义”。如果说“侠”是金庸小说的血肉的话,那么“义”则是“侠”的灵魂,是金庸小说中最富有人文精神的一个方面。②围绕着“义”,金庸小说给我们展示了一个个豪气干云的故事。《雪山飞狐》中胡一刀、苗人凤英雄惺惺相惜的义气;《射雕英雄传》中丘处机和郭啸天、杨铁心的义气;《笑傲江湖》中正教高手刘正风和魔教长老曲洋的琴萧结义;直至《鹿鼎记》中的韦小宝在康熙和天地会之间来回,从头到尾,他也没有作过对不起任何一方的事。武侠小说中常描写到帮会、社团。他们集结的一个根本的原则就是要讲义气,是喝过血酒,拜过关公的,不求同年同月同日生,但求同年同月同日死,背叛朋友是要三刀六洞,为人不齿的。在金庸看来,“义”的一个重要内涵就是英雄人物肝胆相照,惺惺相惜,一诺千金,不负于人。③在《韦小宝这个小家伙》一文中,金庸写道:“中国人讲义气,是中华民族能够保存下来而且发扬壮大的一个重要因素。重视情义当然是好事。。。。。。一个人群和谐团结、互相爱护,在环境发生变化时尽量采取合理的方式与之适应,这样一个人群,在与别的人群斗争时自然无往而不利,历久而常胜。” ④当然,金庸小说的“义”和一般的哥们义气自然是不一样的,旧派小说一味强调无原则的江湖义气,快意恩仇,这在金庸小说里是看不到的。因为所有的义气必须有一个前提------“正义”,与正义相联系,或以正义为基础,有时为了维护正义,当然“大义灭亲”也是难免、义不容辞了。《神雕侠侣》中杨过在不明杀父真相的情况下,屡次欲杀郭靖,但是当了解到父亲杨康的可恶行径之后,马上就放弃了报仇的念头;《倚天屠龙记》中宋青书杀害师叔莫声谷,父亲宋远桥最终也是大义灭亲,成就师兄弟的恩义。
武侠小说应该予以现代化 不过,现代化,并不是指遣辞用字的“现代化”,或夹杂俚语、粗话、“现代”或“无厘头” 的句式,而是泛指对“侠”精神推陈出新的概念里,以及内容与形式的糅合上,文学经典与通俗读物层面的对流下,更重要的是其内容不妨对“今之侠者”加以考察、实验、试炼。“武侠”如果仅止于对古人的思慕之情,而在现代和现实全无兑现、应合、提倡、立足和寓言、警世的能力,那是“武侠”小说仅沦于“成人童话”的失败,真正武侠精神的沦亡。我们可以在传统中吸收养分,再回馈滋润这块沃土,也不妨颠覆、transgress(侵越)、重建,把这武侠文学的领域拓宽、深化和解构,铸镌它的多维性、歧义性,好像把一把好剑炼铸成自己就是一把好剑。 一向以为除了“侠之大者”,应该“为国为民”之外,今之侠者也不妨“侠之小者,为友为邻”。 没错,安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现代人未必人人能掌天下大权,没有必要人人好高骛远为万世太平、为万民福祉,要人人动辄行止都要为国为民,恐怕不符实际,而且流于说就天下第一,做就无能为力。但只要能尽其本分,为自己的朋友、亲人、邻居、同事,乃至同胞、同志、同是人类,以及亲情、友情、爱情、同情做一些对得起良知的好事,那已是一个“侠者”的新定义。
呵呵 我大一 正在写 写好了
小说: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体裁。人物、情节、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情节一般包括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有的包括序幕、尾声。环境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小说按照篇幅及容量可分为长篇、中篇、短篇和微型小说(小小说)。按照表现的内容可分为科幻、公案、传奇、武侠、言情、同人、官宦等。按照体制可分为章回体小说、日记体小说、书信体小说、自传体小说。按照语言形式可分为文言小说和白话小说。小说与诗歌、散文、戏剧,并称“四大文学体裁”。小说刻画人物的方法:心理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小说:是四大文学样式(散文、小说、诗歌、戏剧)之一,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故事情节的叙述和具体的环境描写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它是拥有完整布局、发展及主题的文学作品。 小说三要素是:人物、情节、环境。小说是文学的一种样式,一般描写人物故事,塑造多种多样的人物形象,但亦有例外。它是拥有完整布局、发展及主题的文学作品。而对话是不是具有鲜明的个性,每个人物说的话是不是有独特的语言风格,是衡量小说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小说”一词最早出现于《庄子·外物》:「饰小说以干县令,其于大达亦远矣。」庄子所谓的「小说」,是指琐碎的言论,与今日小说观念相差甚远。直至东汉桓谭《新论》:「小说家合残丛小语,近取譬喻,以作短书,治身理家,有可观之辞。」班固《汉书.艺文志》将「小说家」列为十家之后,其下的定义为:「小说家者流,盖出于稗官,街谈巷语,道听途说[4]之所造也。」才稍与今日小说的意义相近。而中国小说最大的特色,便自宋代开始具有文言小说与白话小说两种不同的小说系统。文言小说起源于先秦的街谈巷语,是一种小知小道的纪录。在历经魏晋南北朝及隋唐长期的发展,无论是题材或人物的描写,文言小说都有明显的进步,形成笔记与传奇两种小说类型。而白话小说则起源于唐宋时期说话人的话本,故事的取材来自民间,主要表现了百姓的生活及思想意识。但不管文言小说或白话小说都源远流长,呈现各自不同的艺术特色。
我胡说的,你随便看看就好因为我也实在喜欢张爱玲。1 成长年代2 家庭及成长背景的影响3 感情历程对写作的影响4 性格5 对比各个居住地所写文章的区别。
建议深度剖析张爱玲本身的人生经历,他的每一本小说的创作环境,他人生的经历使他的小说如何变化
对不起,没空给你做作业。谢谢
小说的主题研究是可以写成毕业论文的。因为小说主题研究是很正式的,包含的方面很多,内容丰富,所以可以写
《小说选刊》《意林》、《读者》、《青年文摘》、《萌芽》、《格言》(比较高大上的)《最小说》、《公主志》、《小说月报》、《知音》、《故事会》、《漫客·小说绘》《布老虎青春文学》《许愿树》《花火》《也杂志》《岛》 《仙度瑞拉》《漫女生》《17seventeenth》《紫色年华》《跨刻少年》《也杂志》(比较青春的)
1.《收获》
《收获》是1957年7月创办于的一份大型文学双月刊,创办人为巴金和靳以。该杂志以刊登中长篇小说为主,2018年3月,获“2017年百强社科期刊”荣誉。
2.《天涯》
《天涯》是以道义感、人民性、创造力定位,承担精神解放和文化建设的使命,拒绝与低俗为伍,是一本集思想性、艺术性、知识性于一身的泛文学杂志。
3.《书城》
《书城》杂志是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月刊,凡是书及与书有关的人、事、现象都是《书城》关注的范围。
4.《当代》
《当代》杂志的办刊方针是:注重作品的当代性、社会性、文学性;兼容百家,尤重现实主义。而于题材、风格和表现手法等诸方面,则更为注重对多样化的追求。
5.《意林》
《意林》,原名《春风》,是由中共长春市委宣传部主管,长春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的中文版半月刊杂志。《意林》的栏目大体上是按照生命、成功、生活、情感等方向来划分,设置了近百个不同栏目。
比如说《最小说》(杂志)、《EASY》(杂志)、G小调进行曲①②③(小说)
1、威尔廉,起点作家,新作《冬漫未漫》;2、顾漫,晋江文学作家,《何以笙箫默》、《微微一笑很倾城》、《杉杉来吃》。3、关心则乱,晋江文学作家,《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这些作家的小说都很不错,可以说是值得推荐的网络小说,尤其是言情小说的经典。
个人认为,明晓溪的文风跟席慕容的七里香很像,都是青春充满温柔的爱意,顾漫的就很好,《何以笙箫默》《杉杉来吃》《微微一笑很倾城》,另外,我很喜欢辛夷坞的《许我向你看》《原来》也很好。我是明晓溪的忠实粉丝
1.《最小说》2.《鲤》3.《花与爱丽丝》4.《花风》5.《花火》6.《萤火》7.《紫色年华》8.《新蕾》9.《萌芽》10.《爱格》11.《最天使》12.《飞.魔幻》13.《飞.言情》14.《跨刻小说》15.《仙度瑞拉》16.《亲小说》17.《最女生》18.《80后》19.《南风》20.《花溪》21.《映色》还有不久上市的韩寒主编的《独唱团》和《合唱团》、
《小说选刊》《小说选刊》:图文并重双重读本 创刊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小说选刊》是国内最优秀、最名牌、最权威的小说月刊,以遴选各大文学刊物所发表的中短篇小说精品佳作为宗旨,其入选作品在大型文学评奖中的中奖率高达80%左右。
一灯才照古今名人因邪淫而身败名裂的那些事儿(一)2016-02-11 13:33阅读:413文/一灯才照《周易》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秧。”意思是行善积德的人家,他们的福德会泽被子孙后代。做恶事的人家,他们的祸患也会延及子孙。历史人物因为邪淫而身败名裂的事例屡见不鲜,但是很多事情说起来颇具戏剧性甚至很是离奇,以至于真实性遭到人们的质疑。遗憾的是很多故事没有写明出处。鉴于此,笔者竭尽所能寻根究底找到了这些故事的来源,并集合各方记载,汇总于此。希望能有去伪存真、以正视听、增强信心的作用。如果您对原故事的真实性有疑问,请根据出自的书籍、文章或网页链接进行考证。还需说明的一点是,虽然记录中的人物都是由于自己的过错而招致祸患的,但是恳请读者不要以罪有应得的心态去看待,更不要讥笑他们。这些人受到的惩罚已经很重了,应该以同情惋惜的心对待,并且“见不贤而内自省”,洁身自爱,不要重蹈覆辙。这才是写这个系列文章的目的所在。(一)王实甫写《西厢记》嚼舌而死元代《西厢记》的作者王实甫,出身官宦之家。他早年做官,但官路坎坷,四十岁便弃官归隐,沉迷于吟风弄月的生活。他亲近歌舞戏苑、艺人官妓聚居的场所,写下了包括《西厢记》在内的一系列作品。《西厢记》宣扬“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爱情观,在当时的封建社会背景下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王实甫在《西厢记》等作品中描写男女偷情私会的情形,导致许多人看了之后产生邪思淫念。尤其是年轻人,很容易受到鼓动和误导,从而踏入迷途,做出不理智的事情。王实甫的儿子王结,曾经劝诫父亲不要流连“歌吹之地”,但是王实甫那时痴迷于此,无法自拔。结果《西厢记》还没有写完成,王实甫自己竟然离奇地死了。此事的出处来源于清代人铁珊编写的《增订太上感应篇图说》,书中说王实甫写《西厢记》,写到“北雁南飞”这句的时候,忽然倒在地上,咬断自己的舌 头而死(“至北雁南飞句,忽扑地,嚼舌而死”)。此外,王实甫的死因也记录在《寿康宝鉴》里,这本书是由清末至民国时期的高僧印光大师对《不可录》增订而成,以警示后人不要放纵欲望,尤其不要写引起他人淫欲的文章。对王实甫的这段记载,很多说法是他“自己无**制,嚼舌而死”,这容易给人一种因为欲望炽盛继而导致精神错乱、乃至嚼舌的暗示。然而如果对照癫痫病的症状,便发现很多相似处,比如站立突然倒地、肌肉僵硬、无法控制、咬伤口唇和舌头等等。假如猜测王实甫是因为癫痫而死的,也不是完全没有可能。然而,并没有文字记载他以前犯过这种病,人好好的又为什么会突然发作,而且一次就致死呢?其中缘由我们无法得知,或许是冥冥中善恶因果的报应吧。客观地说,《西厢记》没有像其他作品一样被历史的洪流淹没,有它的原因。作者在写作中很是用了些华丽的辞藻,又突破了元代杂剧的固定模式,还倡导反传统的爱情观。明代贾仲明在《凌波仙》中说“新杂剧,旧传奇《西厢记》,天下夺魁”。曹雪芹在《红楼梦》里虽借林黛玉之口谴责它是“淫词艳曲”,但又称赞它的词句“余香满口”。由此不难想象,在当时那样压抑的社会环境下,读到它的年轻男女是何等的如获至宝,也难怪它会家喻户晓了。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它是成功的。再漂亮的修饰也不能把淫词艳曲和偷情包装成艺术,更遑论在潜移默化中扭曲社会价值、毒害人心。讽刺的是,《西厢记》的艺术成就越高,流传得就越广,受到它影响而产生邪念甚至放纵沉沦的人也就越多,王实甫犯的这个错也就越大,最终的果报还是会回到他自己的身上。这样一位有才华的人,归隐以后本来可以安享晚年。无论是与朋友游历山水、吟诗作赋,还是含饴弄孙,都是不错的日子。却偏偏把文采用来写贻误众生的作品,而使自己无法得到善终,真是可惜、可叹。韩愈说:“一时劝人以口,百世劝人以书”。说的话只能劝人一时,过后就忘了,而书能够流传下来而劝化后人,其效果能持续百世之久。因此,写文章一定要慎之又慎啊。
萌芽 花火 艾格。。。
1.《收获》
《收获》是1957年7月创办于的一份大型文学双月刊,创办人为巴金和靳以。该杂志以刊登中长篇小说为主,2018年3月,获“2017年百强社科期刊”荣誉。
2.《天涯》
《天涯》是以道义感、人民性、创造力定位,承担精神解放和文化建设的使命,拒绝与低俗为伍,是一本集思想性、艺术性、知识性于一身的泛文学杂志。
3.《书城》
《书城》杂志是以书为中心的思想文化评论月刊,凡是书及与书有关的人、事、现象都是《书城》关注的范围。
4.《当代》
《当代》杂志的办刊方针是:注重作品的当代性、社会性、文学性;兼容百家,尤重现实主义。而于题材、风格和表现手法等诸方面,则更为注重对多样化的追求。
5.《意林》
《意林》,原名《春风》,是由中共长春市委宣传部主管,长春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主办的中文版半月刊杂志。《意林》的栏目大体上是按照生命、成功、生活、情感等方向来划分,设置了近百个不同栏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