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肿瘤的良性或恶性是病理组织形态学诊断的首要任务,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在生物学特点上明显不同,因而对机体影响也不同。下面就让我来为大家介绍一下吧,希望大家喜欢。
判断肿瘤的良性或恶性是病理组织形态学诊断的首要任务,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在生物学特点上明显不同,因而对机体影响也不同。良性肿瘤对机体影响小,易治疗,疗效好;恶性肿瘤危害较大,治疗 措施 复杂,疗效还不够理想。如果把恶性肿瘤误诊为良性肿瘤,就会延误治疗或治疗不彻底,造成复发、转移。相反,如把良性肿瘤误诊为恶性肿瘤,也必然要进行一些不必要、不恰当的治疗,使患者遭受不应有的痛苦、损害和精神负担。因此区别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对于正确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
一、良性和恶性肿瘤肉眼形态上的区别:
肿瘤的大体形态很不一致,与肿瘤发生部位和生长方式密切相关。肿瘤形态多种多样并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肿瘤的良恶性。
1、良性肿瘤,位于体表和粘膜者多呈外突性生长,表现为结节状、乳头状、蕈状或息肉状,基底边界清楚。位于深部组织者多呈膨胀性生长,形成边界清楚的肿块,常有完整的包膜。
2、恶性肿瘤,位于体表和粘膜面者在外突性生长的同时还向深部组织浸润,基底部边界常不清楚,表面常见坏死组织脱落而凹凸不平,甚至形成深在性溃疡而边缘隆起。位于深部组织者多呈浸润性生长(亦可见膨胀性生长),而形成边界不清楚的肿块,有的可成结节状或有包膜,但包膜多不完整;少数瘤细胞在组织中弥漫性生长,不能形成明确的肿块。深部组织的恶性肿瘤常因坏死物的积聚和液化或伴出血等,而形成不规则的继发性囊腔。摘自:医学肿瘤的体积差别很大,小者甚至在显微镜下才能发现,如原位癌大者很大,可重达数公斤乃至数十公斤。一般说,肿瘤的大小与肿瘤良、恶性、生长的时间和发生的部位有一定的关系,位于体表或体腔可很大,位于窄小腔道如颅腔、锥管内一般较小。在短期内迅速长大者多为恶性,生长缓慢者多为良性,而体积特大者反而多数良性。
肿瘤的颜色多为灰白色或灰红色,但可因其含量的多寡、有无变性、坏死、出血以及是否含有色素等而呈现各种不同的色调。有时可从肿瘤的色泽大致推测其为何种肿瘤,如血管瘤多呈红色或暗红色,脂肪瘤呈黄色,黑色素瘤呈黑色,绿色瘤呈绿色等。
肿瘤的硬度一般较其来源组织的硬度要大,其硬度与肿瘤类型、瘤实质与间质的比例以及有无变性坏死有关。如骨瘤很硬,脂肪瘤很软,实质多于间质的肿瘤一般较软;反之则较硬。肿瘤有坏死、液化、粘液变性时质软,出现透明变性、软骨或骨形成及钙化者则变硬。
二、良性和恶性肿瘤细胞的分化和异形性区别:瘤细胞分化有两个含义,即分化方向和分化水平。瘤细胞异形多与分化水平有关。
瘤细胞分化方向:细胞越原始分化潜能越大,如睾丸和卵巢的原始生殖细胞具有向三个胚层多种组织分化的能力,形成畸胎瘤。婴儿的一些器官如肝、肾、肺可残留胚胎组织,发生含有幼稚上皮和间叶的肿瘤。宫颈的储备细胞可向鳞状上皮和腺上皮化,形成相应的肿瘤。经常受刺激的腺上皮可化生成鳞状上皮,膀胱移行上皮可化生为鳞状上皮或腺上皮。在化生的规律下形成相应肿瘤或在一个肿瘤中出现两种成分,如胃窦的鳞状细胞癌、腺鳞癌或腺棘皮癌。
瘤细胞分化程度:细胞从胚胎到发育成熟要经过各分化阶段,各阶段都可形成肿瘤,所以瘤细胞或多或少地保留其来源细胞的某些形态特点。良性肿瘤其细胞处于分化成熟阶段,很像相应的正常细胞,只是细胞大小略不一致,但排列结构与正常组织迥然不同。恶性肿瘤细胞处于分化不成熟阶段,可分为不同分化程度。未分化瘤细胞,多呈小圆形、小梭形或星形,胞浆极少或裸核状。未分化癌和胚胎性肉瘤为其代表,恶性程度高,但对化疗和放疗敏感。已分化瘤细胞分为低分化、中分化和高分化,成连续光谱样变化。细胞体积逐渐变大,尤其胞核增大明显,胞浆由少量到相当丰富,或多或少地表现出相应正常细胞某些特点。相应正常细胞排列方式也越来越明显,瘤细胞产物也相应增多。其恶性程度依次递减,对放疗和化疗敏感性也逐渐减低,诊断恶性主要靠侵犯包膜和转移。
1、良性肿瘤的生长速度缓慢,恶性肿瘤长得比较快;
2、良性肿瘤不发生转移,恶性肿瘤易转移;
3、良性肿瘤质地一般较软,多数有包膜和周围组织相隔,触诊肿瘤时,肿瘤有一定的活动度,表面较光滑,手术切除时,容易治愈,一般无全身症状; 恶性肿瘤表面不光滑,质地坚硬,和周围组织的界线不清楚,常较固定,不易活动,手术时难以彻底切除,容易复发,病人常有消瘦、发热、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
第一,手术,使用手术刀机械式摘除肿瘤组织的方法,比较适合早中期肿瘤,尤其是新发现的恶性肿瘤,一些晚期肿瘤在综合治疗同时,也可以考虑手术,目的是减轻瘤体负荷,提高生活质量。
第二:内科化疗,化疗是内科治疗主要方法,是较为认可的一种肿瘤治疗方法,优势是治疗作用的全身性,对原发灶、转移灶均有作用,缺点是选择性差,可伤及正常组织器官,造成骨髓抑制等副作用,还有耐药性。
第三:放疗,在肿瘤综合治疗中占据较重要的地位,对一些对射线敏感的恶性肿瘤,采用放疗可获得较好的疗效,是肿瘤局部治疗的一种可靠手段。但放疗不良反应较大,还要受射线剂量限制。
第四,介入治疗。属于微创治疗,是肿瘤治疗的另一种重要选择,微创手段目标性强,对患者的创伤较小。介入治疗是肝癌等肿瘤的重要治疗方法。在DSA下找到肿瘤组织的供血血管,灌注抗癌药物和血管栓塞剂,达到局部处理瘤体的目的。广义的介入手段还包括放射性粒子植入、射频消融、氩氦刀,瘤体内药物直接注射等。
第五:热疗,属于无创治疗。肿瘤瘤体内温度达到42.5度以上激发脂质过氧化反应,破坏癌细胞的膜性结构致其死亡。此外,海扶刀这些依靠将超声波热能聚焦到目标瘤体的方式往往也是较为有效的肿瘤治疗手段。很多研究认为热疗与放疗化疗相结合能提高放化疗的疗效。
诊断方法很多:影像学:B超,X线,CT,MRI,PET等细胞学:切检,活检,免疫学等等 良性肿瘤, 一般地说生长缓慢, 可以在身上存在几年或几十年。膨胀性地生长, 有较清楚的界限。居于皮下软组织中的良性肿瘤, 往往可以稍稍推动。常用外科治疗, 手术较容易切除, 手术后一般不会复发和转移。良性肿瘤的细胞形态和正常组织的细胞形态比较接近, 分化良好, 大多数良性肿瘤有包膜包裹, 通常没有浸润性扩张, 对人体的危害较小。但如果良性肿瘤长在一些重要部位, 如脑的良性肿瘤, 如不及早治疗, 也能威胁人的生命。如妇女的子宫肌瘤, 虽是良性, 当生长部位靠近子宫内膜, 可能引起阴道出血, 如经久不治,可以引起严重贫血。又如食管内良性肿瘤, 当长大到一定大小时, 也会引起吞咽困难。少数良性肿瘤在一定条件下, 可以逐渐变化成恶性。所以良性肿瘤也要适时治疗。恶性肿瘤俗称毒瘤或癌症, 大多生长速度较快, 界限不太清楚; 恶性肿瘤居于表浅部位者, 往往也不易推动; 浸润性生长, 可以有转移性癌瘤。如治疗不彻底易于复发。恶性肿瘤细胞形态与正常细胞很不相同, 细胞多不成熟; 通常外面没有包膜, 不但体积长大, 恶性细胞还向周围浸润扩散。长到一定程度可能引起或表面破溃, 或糜烂出血, 或有异味渗出液体, 或引起疼痛。恶性细胞还可能沿着淋巴管或血管扩散到身体其他器官和组织内, 这就叫癌症的转移。
2006年重大生物学新发现干细胞研究新方法层出不穷 2006年是克隆羊“多利”诞生十周年,这本该是值得庆祝的日子,然而,克隆羊技术在年初便遭重创。黄禹锡造假丑闻、美国总统布什否决了美国国会通过的H.R.810议案——《干细胞研究加强法案》。 但今年3月,德国研究人员报告说,他们把从成年老鼠睾丸提取的可生成精子的细胞转化成同胚胎干细胞十分相像的细胞。 8月,日本科学家公布了另一个无需克隆制造“个性化”细胞的方法。一个月后,一个欧洲研究小组宣布,他们从一个“遭逮捕”的试管受精胚胎中培育出人类胚胎干细胞。这种受精胚胎是指在到达孤雌生殖体阶段之前停止分裂的胚胎,结果自然而然“寿终正寝”。 老鼠身上发现新器官 老鼠是最为常见的实验动物,经常被开肠部肚,但生物学家从未想到会在几乎每天都要接触的老鼠身上发现新器官。2006年4月,德国乌尔姆大学免疫学家汉斯-雷默·罗德瓦尔德宣布,他在解剖胸部胸腺存在疾患的实验鼠时,发现了另一处胸腺——颈部胸腺。两个胸腺器官都要产生成称为T淋巴球的免疫细胞。新发现的器官位于颈部,只是老鼠胸部胸腺大小的几分之一。生物学家目前正在展开大规模排查,试图发现第二种也许同样被忽视的人类器官。 艾滋病病毒源于野生黑猩猩 研究人员长期以来就怀疑黑猩猩艾滋病病毒HIV-1的来源,只不过一直缺乏证明这一观点的证据。由美国伯明翰市阿拉巴马州大学医学教授比阿特丽斯·哈恩领导的一个研究小组在野生黑猩猩的粪便中发现了HIV-1前体的抗体以及来自病毒本身的核酸。HIV-1病毒显然源自中非喀麦隆南部森林,后来,顺着桑加河流向民主刚果首都金沙萨,科学家就是在那里发现人类第一例有据可查的艾滋病病毒感染病例的。 娘胎决定男性性取向 在过去十年里,大量研究表明男性性取向与血缘关系兄长个数之间存在关联。最新研究发现,这种关联一个重要因素是他们的生母。加拿大安大略省布鲁克大学心理学家安东尼·博加特发现男性的性取向可能是因为母亲的免疫系统对男性胎儿产生的蛋白质有所反应造成,博加特希望在今后的研究中对这种可能性进行深入研究。 节肢动物:孢子植物的“蜜蜂” 生物学课本称,雄性苔藓交配的方式十分独特:将精子流到周围雨水或露水薄雾上——在古代水生藻类身上显现出来的一种危险策略。但瑞典研究人员今年九月宣布,事实上,节肢动物可能在苔藓交配交配过程中起到了媒介的作用。这种辅助性繁殖被认为早在1.4亿年前便已出现,当时昆虫开始在开花植物之间收集并传递花粉。而现如今的研究则表明,这种方法应用的年代可能更加久远,大概4.4亿至4.7亿年前,即植物最早开拓陆地疆土后不久。节肢动物之所以愿意充当媒介作用,是因为它们得到了某些回报。这显然是一种与蜜蜂授粉相似的现象。 电流加快伤口愈合甚至再生 在19世纪中期,德国著名生理学家埃米尔·杜波伊斯-雷蒙德在手臂受伤之后,测量到受伤处有电流经过,这表明伤痛诱发了电子信号。今年7月,苏格兰阿伯丁大学生物医学教授赵敏(音译)宣布,电流可加快伤口愈合甚至再生。赵敏及同事利用电流,疏导上皮细胞出入老鼠角膜的受损组织。此外,他们发现上皮细胞移动的速度同所用电压数量成正比。赵敏说,他们的下一步将是研究电流在遗传层面的疗伤特性。 蠕虫无肠胃系统也能存活 Olaviusalgarvensis是一种海洋寡毛纲小蠕虫,生活于地中海沿海浅水沙子中,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它们的身体特征发生了引人注目的变化,不但没有嘴、胃和肠,还没有了排泄器官。相反,它们仅仅依靠寄生于其皮肤下面的多种细菌为生,更令人吃惊的是,宿主和寄生虫之间还形成了一种默契的合作关系。 美国加州沃尔纳特克里克联合基因组研究所主任爱德华·鲁宾表示:“它们提供了能量。一方面,它们把蠕虫喂得饱饱的,另一方面还帮助蠕虫打扫垃圾。”作为回报,细菌可以自由在蠕虫身上留宿或活动。这是首次对如此复杂的共生关系的基因组分析。寄生细菌的基因排序工作就是在联合基因组研究所进行的。 坦桑尼亚发现新猴种 生物学家今年又给我们的灵长目动物族谱增加了一个新分支。科学家对生活于坦桑尼亚的“奇庞吉”猴的基因研究后发现,它属于一个新的灵长目动物类属,这也是科学家83年来首次确认灵长目动物新品种。奇庞吉猴长着一身浅褐色毛发,身长三英尺左右,能发出类似雁叫的吠声,生活在大部分被科学家所忽视的丘陵地区,最初被称为高地白眉猴。目前它们的数量可能仅有一千只。国际野生生物保护学会生物学家蒂姆·达文波特表示,“如果我们现在没有发现它们,这种新猴种可能在科学界尚未意识到它们存在之前便会濒临灭绝。” 南太平洋海底惊现长毛白蟹 今年,科学家在南太平洋深达6500英尺的海底发现了一种满身披毛的甲壳类动物,调查后证实是新品种,并划分为一个新科Kiwaidae。这个白蟹身长六英寸,没有眼睛,螯上覆盖着人发般细丝,里面到处是最有可能是共生细菌的东西。蒙特里海湾水生动物研究所的乔·琼斯发现了这个长毛蟹,并将它命名为“雪人”,一种传说中居住在喜马拉雅高山上的多毛类人动物。乔·琼斯在用“阿尔文”号潜水器探测深海热液喷口时发现了它的踪影。 超级蚂蚁“飞”起来 好莱坞可能在如何塑造超人方面已经黔驴技穷,但大自然并没有失去这种能力。今年,生物学家在一项研究中发现了一种超级蚂蚁。它们嘴部的咬力之大,甚至一使劲能让自己弹射到空中。为产生必要的力量,它们会将钳状下颚骨张开,拉紧肌肉,忽然放松。下颚骨的力量接着就会增至一个可怕的速度,就像一个人的手指在被咬到忽然松开一样。科学家利用每秒达70000帧清晰度的高速录像对蚂蚁的咬力分析后发现,它们拥有动物世界中速度最快的自我推动式攻击,甚至一口下去能咬断虾的筋骨。 狗群中传播癌症 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的病毒肿瘤学家罗宾·威斯二十多年前首次听说了癌症可以在狗身上通过性接触传播。而今天,他已找到了有关这种癌症在数百年或数千年前起源于犬科动物祖先的令人吃惊的线索。威斯发现的肉瘤长在狗的生殖器上,一些早期基因证据表明,这种肉瘤会在狗与狗之间传播。为了找到相关证据,威斯和经验丰富的兽医克劳迪奥·穆尔基亚从全世界的各种狗身上采集了肉瘤标本的DNA,这些狗的所有肉瘤DNA都同他们所发现的肉瘤DNA不相匹配。相反,细胞证明它们源自于单个原始肉瘤,这个肉瘤通过体液和性接触在狗与狗之间传播,持续一代又一代。狗的肉瘤引起了医学界的好奇,它们成了已知现存最古老的哺乳动物的细胞系以及一种新奇的寄生虫,这种寄生虫不同寻常,可能并不适于目前的任何划分标准。 类似的癌症细胞系有可能存在于其它动物身上,包括人类,但威斯认为它们相当罕见。 DNA测算大熊猫数量 一项针对大熊猫粪便DNA分析的新研究表明,目前可能有大约3000只大熊猫生活于中国,这一数字比此前估计的数量多出一倍。在此项研究之前,估算大熊猫数量在很大程度上是一门艺术:检测大熊猫粪便中的竹子碎片,察看咬痕,辨别不同的大熊猫。但威尔士加迪夫大学遗传学家迈克尔·布鲁福德指出,不同大熊猫细嚼慢咽对竹子造成的咬痕看上去都十分相似,因此,研究人员无意之中就低估了大熊猫的真正数量。他说:“我们并不是说大熊猫脱离了濒危状况,但随着保护力度的加大,从长期看,大熊猫的未来会更加光明。”杨孝文
1999年12月,Science杂志公布了当今世界科学发展的评定结果,干细胞的研究成果名列十大科学进展榜首。胚胎干细胞研究的科学价值在于其诱人的应用前景。如果最终能够成功诱导和调控胚胎干细胞的分化与增殖,将对胚胎干细胞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带来积极的影响,使之有可能在以下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1.揭示人及动物的发育机制及影响因素 生命最大的奥秘便是人是如何从一个细胞发展为复杂得不可思议的生物体的。人胚胎细胞系的建立及人胚胎干细胞研究,可以帮助我们理解人类发育过程中的复杂事件,使人深刻认识数十年来困扰着胚胎学家的一些基本问题,促进对人胚胎发育细节的基础研究。人胚胎干细胞的体外可操作性,可以一种伦理上可接受的方式,提供在细胞和分子水平上研究人体发育过程中极早期事件的方法。这种研究不会引起与胎儿实验相关联的伦理问题,因为仅靠自身胚胎干细胞是无法形成胚胎的。 2. 药学研究方面 胚胎干细胞系可分化为多种细胞类型,又是能在培养基中不断自我更新的细胞来源。它发展为胚体后的生物系统,可模拟体内细胞与组织间复杂的相互作用,这在药物研究领域具有广泛的用途。胚胎干细胞有望在短期内就能体现的优势在于药物筛选中。目前用于药物筛选的细胞都来源于动物或癌细胞这样非正常的人体细胞,而胚胎干细胞可以经体外定向诱导,为人类提供各种组织类型的人体细胞,这使得更多类型的细胞实验成为可能。虽不会完全取代在整个动物和人体上的实验,但会使药品研制的过程更为有效。当细胞系实验表明药品是安全的且效果良好,才有资格在实验室进行动物和人体的进一步实验。 在候选药物对各种细胞的药理作用和毒性试验中,胚胎干细胞提供了对新药的药理、药效、毒理及药代等研究的细胞水平的研究手段,大大减少了药物检测所需动物的数量,降低了成本。另外,由于胚胎干细胞类似于早期胚胎的细胞,它们有可能用来揭示哪些药物干扰胎儿发育和引起出生缺陷。人胚胎干细胞还可以用于其它用途。由于这类细胞本质上可以无限量地产生人体细胞,它们对于旨在发现稀有人蛋白的研究计划理应有用。国际上许多制药公司、学者都瞄准了这一重要的研究领域。 3. 细胞替代治疗和基因治疗的载体 胚胎干细胞最诱人的前景和用途是生产组织和细胞,用于“细胞疗法”,为细胞移植提供无免疫原性的材料。任何涉及丧失正常细胞的疾病,都可以通过移植由胚胎干细胞分化而来的特异组织细胞来治疗。如用神经细胞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帕金森病、亨廷顿舞蹈症、阿尔茨海默病等),用胰岛细胞治疗糖尿病,用心肌细胞修复坏死的心肌等。 胚胎干细胞还是基因治疗最理想的靶细胞。这里的基因治疗是指用遗传改造过的人体细胞直接移植或输入病人体内,达到控制和治愈疾病的目的。这种遗传改造包括纠正病人体内存在的基因突变,或使所需基因信息传递到某些特定类型细胞。 当然,干细胞技术的最理想阶段是希望在体外进行“器官克隆”以供病人移植。如果这一设想能够实现,将是人类医学中一项划时代的成就,它将使器官培养工业化,解决供体器官来源不足的问题;使器官供应专一化,提供病人特异性器官。人体中的任何器官和组织一旦出现问题,可像更换损坏的零件一样随意更换和修理。
请问是湖南理工学院的吗
胚胎干细胞(ESC)是指从胚胎囊胚期内细胞群中获取的、具有全分化潜能的干细胞, 不同于与成人干细胞,它具有体外培养无限增殖、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特性,从理论上讲可以发育为完整个体或定向发育为某一器官或组织。因此,该领域研究被科学家所热衷,这一技术有望被应用于老年痴呆症,帕金森氏症和糖尿病的治疗。但目前得到胚胎干细胞的主要途径就是从5天大的胚胎即胚泡中获得,而且获得胚胎干细胞后,胚胎将被破坏。即使这些实验用的胚胎是生育治疗过程中产生的多余胚胎,仍有许多人反对破坏胚胎来获取胚胎干细胞,反对程度取决于各自的宗教信仰。近年来,尽管人类在胚胎干细胞研究方面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是宗教界人士对此的质疑也没有停止。就在上个月,梵蒂冈教廷发表35页的生物伦理相关文件谴责这种研究,并提出敏感的问题即:如何界定胚胎转变成人的时机,这种转变意味着什么?对此,不同道德和宗教信仰的个人会得出不同答案。英国一家非营利组织——教育信托基金(Progress Educational Trust)2008年11月在伦敦举办了为期一天的研讨会议,世界各主要宗教代表,及相关领域的科学家齐聚一堂,就“胚胎研究的宗教和伦理问题” 进行讨论,会议主题:“胚胎是神圣不可侵犯的吗?”讨论涉及体外受精、胚胎植入前基因诊断等胚胎和生殖技术研究,但重点仍是人类胚胎干细胞研究。大多数出席宗教的代表并不认为,胚胎应该被自动赋予和人类同等的权利。普遍观点是,胚胎人格发生在妊娠的某个时期,宗教称为赋予灵魂(ensoulment),精确时间节点在不同的宗教甚至不同派别之间互不相同,但大多数宗教都认为应该给早期胚胎一定程度的保护。根据犹太教律,一个胚胎应被给与最大的关怀和照顾。如果一个穆斯林信徒将赋予灵魂后(被认为发生在妊娠的40-120天之间)的胚胎堕胎,就等同是谋杀。基督教中的英格兰教会认为,小于14天胚胎不能被视为一个人。但罗马天主教会认为胚胎从受孕起就是生命,摧毁人类胚胎是不道德的。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生物伦理学约翰哈里斯教授提出不同意见:“坐在这个会议室中的每个人都有3-5个同胞因为我们的诞生而死去。”就是说,即使在自然繁殖过程中,胚胎破坏也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利用多余胚胎获得胚胎干细胞研究应该获得支持。自2006年以来,一些研究人员报告通过基因重组技术,可以从成年老鼠、人类、猴子的表皮细胞中生成类ESC多能干细胞。从表面上看,这种研究应该受到反对胚胎研究人士欢迎,因为它提供了一种不用破坏胚胎就能获得胚胎干细胞的途径。但是如果科学家真的找到一种技术,能够将体细胞转变成全能干细胞继而发展成完整的胚胎,新的伦理问题(克隆人)又会接踵而至。相信随着ESC技术的发展,相关的宗教和伦理的辩论会更加复杂和富有感情色彩。如何更好利用科学技术造福人类,而又避免科学与伦理成为对立的两方,这是需要科学家和社会共同思考并解决的问题。(转载)
DOI: 10.1126/science.1254257
Broad研究所和麻省总医院(MGH)于2014年6月12日发表在Science上: Single-cell RNA-seq highlights intratumoral heterogeneity in primary glioblastoma
目前将胶质母细胞瘤分为4个亚型,在单细胞水平对不同分型的脑胶质瘤细胞进行瘤内异质性检测是本文的重点。
这是第一次对获取胶质母细胞瘤中的单个细胞展开大规模的研究 ,当时单细胞转录组还是相对较新的办法。利用流式细胞术的方法,对来自5位患者的脑胶质瘤细胞进行分选,检测了430个细胞的基因表达模式,揭示了:每个胶质母细胞瘤都包含来自多种癌症亚型的细胞,肿瘤之间这些细胞的分布各不相同。
doi: 10.1126/science.aad0501.
Broad研究所于2016年4月8日在Science上发表: Dissecting the multicellular ecosystem of metastatic melanoma by single-cell RNA-seq
对19名黑色素瘤病人的单细胞样本进行测序,共计4645个不同的肿瘤细胞;类型包括了恶性肿瘤细胞,免疫细胞,间质细胞和内皮细胞。发现:在同种肿瘤中的恶性细胞,其转录的异质性与细胞周期,空间分布和抗药性相关。单细胞转录组表达矩阵:GSE72056
doi: 10.1016/j.cell.2017.10.044
2017年12月发表在CELL杂志上,题目是: Single-Cell Transcriptomic Analysis of Primary and Metastatic Tumor Ecosystems in Head and Neck Cancer 。通讯作者为Itay Tirosh 、Derrick T. Lin 、 Aviv Regev 、Bradley E. Bernstein
HNSCC 头颈部鳞状细胞癌是最常见的十大癌症之一,是一种与酒精和烟草暴露密切相关的具有异质性的上皮肿瘤,患者往往在晚期出现的淋巴结转移(LN)。实验使用 Smart-seq2 方法得到了:研究者对 18个头颈部鳞癌(HNSCC)患者( 其中包含5对原发性肿瘤和淋巴结节转移配对样本)中分离得到的 6000个单细胞 进行大规模scRNA-seq分析【数据公布在 GSE103322】。实验验证用的是细胞系 Oral cavity HNSCC cell lines (Cal-27, SCC9, SCC4, SCC25, and JHU-006; all derived from male patients) 做了RNA-seq 数据。 创造了头颈部肿瘤的第一个细胞图谱,揭示了头颈部肿瘤及其转移的许多不同类型的细胞。
DOI: 10.1126/science.aai8478
美国麻省总院和Broad研究所合作,于2017年3月31日发表在Science上: Decoupling genetics, lineages, and microenvironment in IDH-mutant gliomas by single-cell RNA-seq
对 10例星形胶质瘤 样本中的9800个细胞和 6例少突胶质瘤 样本中的4300个细胞进行了单细胞RNA测序。再结合癌症基因组Atlas中的165例转录组数据。两种肿瘤都含有3种癌症细胞:非增殖性细胞(nonproliferating cells)、类神经干细胞(resemble neural stem)和祖细胞(progenitor cells)。结果表明两种脑肿瘤亚型起源于神经祖细胞的相同类型,由基因突变模式和其微环境的组成分而区分开。结果重新定义了两种密切相关胶质瘤的细胞组成,它们是以IDH基因突变为特征的星形细胞瘤和少突胶质细胞瘤。
doi: 10.1002/hep.29778.
美国国家癌症中心Zheng H, Pomyen Y, Hernandez M O等于2018年7月发表在Hepatology上: Single‐cell analysis reveals cancer stem cell heterogeneity in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肝细胞癌(HCC,hepatocellularcarcinoma)的肿瘤内分子异质性部分归因于肝癌干细胞(CSC,hepatic cancer stem cells)的存在。研究人员在 单细胞水平 (10X Chromium、SMART-seq)上 整合转录组学和功能分析 用以评估CSC的异质性程度。结果表明, CSC在单细胞水平上的表型、功能和转录均存在异质性,不同的CSC亚群具有不同的分子特征 。而且不同CSC亚群内的不同基因与HCC预后相关,并且彼此相互独立,表明 CSC异质性影响肿瘤内异质性和肿瘤进展 。
DOI: 10.1126/science.aat1699.
2018年8月英国剑桥大学、桑格研究所等在Science上发表: Single-cell transcriptomes from human kidneys reveal the cellular identity of renal tumors
探究了来自胎儿、儿童和成人肾脏的 72,501 个人肾肿瘤和正常组织的单细胞转录组,将儿童期Wilms肿瘤与特定的胎儿细胞类型相匹配,从而为Wilms肿瘤细胞是异常胎儿细胞的假设提供证据。在成人肾细胞癌中,对肿瘤组成的分析定义了癌症相关的正常细胞,并描绘了复杂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信号转导通路。结果揭示了人类肾脏肿瘤的确切细胞特征和组成。
doi:10.1038/s41586-019-1373-2
2019年8月发表在nature上: A human liver cell atlas reveals heterogeneity and epithelial progenitors.
对来自9个人类捐赠者的正常肝脏组织内约10,000个单细胞进行了RNA测序,并构建了人类肝细胞图谱。首次揭示了未知的内皮细胞、Kupffer细胞和肝细胞的亚型,并对其中一些群体进行了转录区划分。证实了EPCAM+ 种群是异质的。EPCAM+ 种群包括肝细胞偏置种群、胆囊素种群以及具有强大双能性肝脏类器官转化潜力的TROP2int 祖细胞群体。单细胞转录组表达矩阵,数据公布在 GSE124395
doi: 10.1016/j.cell.2019.06.024
哈佛医学院、博得研究所2019年8月8日 发表在cell上,题目是: An Integrative Model of Cellular States, Plasticity, and Genetics for Glioblastoma.
采用了包括 28个肿瘤的单细胞RNA测序 、 401个肿瘤基因组图谱(TCGA) 标本的大量遗传和表达分析、功能方法和单细胞谱系追踪的整合方法获得了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状态和遗传多样性的统一模型。发现胶质母细胞瘤中的恶性细胞 以四种主要的细胞状态存在 ,这些细胞状态概括了不同的神经细胞类型,受肿瘤微环境的影响。胶质母细胞瘤不同状态下细胞的相对频率不同,受CDK 4、EGFR和PDGFRA基因拷贝数扩增和NF1位点突变的影响。作者整合了胶质母细胞瘤恶性细胞程序,其可塑性以及其通过遗传驱动因素的调节,为胶质母细胞瘤研究提供了一个模型。
doi: 10.1158/2159-8290.CD-19-0094
2019年7月13日冷泉港实验室发表在Cancer Discov: Cross-species single-cell analysis of 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 reveals antigen-presenting cancer-associated fibroblasts
癌症相关的成纤维细胞(CAFs)是胰腺导管腺癌(PDAC)进展和耐药的主要因素。文章对人和小鼠使用单细胞RNA测序(scRNA-seq)将CAFs分为三个不同的亚群(myCAFs、iCAFs、apCAFs),确定每个亚群的特定功能和特征。证实了肌纤维母细胞CAFs(myCAFs)和炎症性CAFs(iCAFs)的存在,并定义了它们在体内的独特基因特征。描述了一种表达MHCⅡ类基因和CD 74基因、但不表达经典的共刺激分子的新的CAFs(抗原呈递CAFs),在模型系统中以抗原特异性方式激活CD4 + T细胞,证实了它们被推测的免疫调节能力。
DOI:10.1038/s41422-019-0195-y
Chinese Academy of Medical Science & Peking Union Medical College于2019年7月4日发表在Cell Research: Single-cell RNA-seq highlights intra-tumoral heterogeneity and malignant progression in 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
使用10× scRNA技术测序:【Case】 24例胰腺导管腺癌 (PDAC)(41986个细胞);【Control】 胆管肿瘤和十二指肠肿瘤共3例,8例非恶性胰腺肿瘤患者 (15444个细胞),揭示了导管腺癌肿瘤微环境图谱特征;比较了实验组和对照组之间以及不同细胞类型之间细胞CNV水平的差异,发现相对于1型导管来说,2型导管是恶化程度较高的导管细胞;另外对两种导管细胞的marker进行免疫组化,发现通过单细胞测序鉴定出的marker基因可以作为临床中导管腺癌进程的分子标志物;伴随着导管的恶性化进程,导管高表达细胞增殖和细胞迁移相关的基因;基于上述挖掘到的恶性导管细胞的marker基因,作者进行TCGA数据挖掘,将178个PAAD病人分为4种类型;通过不同的靶点抑制剂作用实验发现CDK1可以作为一个比较好的潜在治疗靶点;增殖性导管细胞伴随着T细胞活化的缺失预示着较差的预后
doi: 10.1038/s41586-019-1434-6
美国圣犹大儿童研究医院和麻省总医院于2019年7月25日在Nature上发表: Resolving medulloblastoma cellular architechture by single-cell genomics 。
髓母细胞瘤是最为常见的恶性儿童脑瘤。2012年,国际上将髓母细胞瘤分为4种分子亚型:WNT型、SHH型、三型和四型。WNT和SHH的肿瘤也有较为确定的细胞起源,但是三型和四型的细胞起源却仍是个未知之谜。从目前的存活率来看,WNT亚型患者存活期较长,而三型和四型的存活期却明显偏短。通过将肿瘤细胞和发表的成熟脑细胞单细胞图谱进行比较,作者发现SHH型肿瘤和其已知的起源细胞,小脑颗粒神经祖细胞(GNP )最为类似,而四型肿瘤和单极刷细胞(UBC)最为类似。
单细胞转录组测序技术检测了25个儿童髓母细胞瘤样品。 发现三型和四型的主要差异在于不同类型的细胞比例,并通过计算推测出三型和四型肿瘤的可能起源和致癌通路。
doi: 10.1038/s41467-019-11738-0.
美国杜克大学医学院的Jason W. Locasale、Ziwei Dai和Zhengtao Xiao于2019年8月21日发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s上: Metabolic landscape of the tumor microenvironment at single cell resolution
分析了来自两种代表性人类肿瘤的 9000多个单细胞 的代谢基因表达谱,包括 黑色素瘤和头颈癌 ,然后为评估该研究中单个肿瘤细胞的转录组图谱是否与常用组织样本的转录组图谱一致,研究人员将测序数据 与来自TCGA的RNA-seq数据进行了比较 。研究发现,该单细胞RNA-seq研究中的肿瘤样本与TCGA中的肿瘤样本大致相当。
首次在单细胞水平解析了肿瘤微环境中的细胞代谢基因表达谱,揭示了肿瘤代谢异质性在单细胞和组织水平上的显著差异 。在肿瘤微环境中, 不同患者来源的肿瘤细胞拥有不同的代谢基因表达特征,但不同类型非肿瘤细胞的代谢基因表达并不受患者来源的影响 ,且不同细胞类型具有各自独特的基因表达特征。
干细胞的用途非常广泛,涉及到医学的多个领域。目前,科学家已经能够在体外鉴别、分离、纯化、扩增和培养人体胚胎干细胞,并以这样的干细胞为“种子”,培育出一些人的组织器官。干细胞及其衍生组织器官的广泛临床应用,将产生一种全新的医疗技术,也就是再造人体正常的甚至年轻的组织器官,从而使人能够用上自己的或他人的干细胞或由干细胞所衍生出的新的组织器官,来替换自身病变的或衰老的组织器官。假如某位老年人能够使用上自己或他人婴幼儿时期或者青年时期保存起来的干细胞及其衍生组织器官,那么,这位老年人的寿命就可以得到明显的延长。美国《科学》杂志于1999年将干细胞研究列为世界十大科学成就的第一,排在人类基因组测序和克隆技术之前。 新加坡国立大学医院和中央医院通过脐带血干细胞移植手术,根治了一名因家族遗传而患上严重的地中海贫血症的男童,这是世界上第一例移植非亲属的脐带血干细胞而使患者痊愈的手术。医生们认为,脐带血干细胞移植手术并不复杂,就像给患者输血一样。由于脐带血自身固有的特性,使得用脐带血干细胞进行移植比用骨髓进行移植更加有效。现在,利用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已经逐渐成为治疗白血病、各种恶性肿瘤放化疗后引起的造血系统和免疫系统功能障碍等疾病的一种重要手段。科学家预言,用神经干细胞替代已被破坏的神经细胞,有望使因脊髓损伤而瘫痪的病人重新站立起来;不久的将来,失明、帕金森氏综合症、艾滋病、老年性痴呆、心肌梗塞和糖尿病等绝大多数疾病的患者,都可望借助干细胞移植手术获得康复。 同胚胎干细胞相比,成人身体上的干细胞只能发育成20多种组织器官,而胚胎干细胞则能发育成几乎所有的组织器官。但是,如果从胚胎中提取干细胞,胚胎就会死亡。因此,伦理道理问题就成为当前胚胎干细胞研究的最大问题之一。美国政府明确反对破坏新的胚胎以获取胚胎干细胞,美国众议院甚至提出全面禁止胚胎干细胞克隆研究的法案。美国的一些科学家则对此提出了尖锐的批评,他们认为,将干细胞用于医学研究,在减轻患者痛苦方面很有潜力。如果浪费这样一个绝好的机会,结果将是悲剧性的。 我国的干细胞研究和应用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基础,早在20世纪60年代就开始了骨髓干细胞移植方面的研究,目前研究和应用得最多的是造血干细胞。1992年,我国内地第一个骨髓移植非亲属供者登记组在北京成立,“中华骨髓库”也正式接受捐赠。2002年,北京建立了脐带血干细胞库。关于胚胎干细胞的研究,我国目前还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
生命科学导论论文环境提供法理依据和制度保障。一、物种入侵的概念及过程。按照世界自然保护同盟(IUCN)的定义,所谓外来物种,是指那些出现在其过去或现在的自然分布范围及扩散潜力以外(即在其自然分布范围以外或在没有直接或间接引入或人类照顾之下而不能存在)的物种、亚种或以下的分类单元,包括其所有可能存活、继而繁殖的部分、配子或繁殖体。 外来入侵物种则是指从自然分布区通过有意或无意的人类活动而被引入,在当地的自然或半自然生态系统中形成了自我再生能力,并给当地的生态系统或景观造成明显损害或影响的物种。从新石器时代起农民就不断地移植植物物种、动物物种。17世纪以来,旅行的人们加强了这种混杂,有时结果是好的,但更经常是带来灾难性后果。 随着交通方式的进步、国际贸易和旅游业的发展,外来物种入侵的概率大大增加。一个地域的某物种比过去更经常地被有意或无意地携带或转移到另一个地域,并在缺乏天敌等制约因素的新环境下繁殖、扩散, 进而对当地生态环境、社会经济和人身健康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如众所周知的水葫芦、松材线虫等。随着全球化进程中国际间经贸交流和人员往来的日益频繁,外来物种扩散的规模和速度均超过以往,给人类造成的危害日益加剧。外来物种入侵的方式主要包括以下两种:一是有意引进,包括用于养殖、种植、花卉等目的的引种,用于生物防治、绿化、水土保持、环境保护等目的的引进;二是无意引进,包括随航空、陆路、水路运输工具和压舱水的引入,随进出口货物和包装材料的引入,旅客无意引入等。那么,外来物种究竟是怎样成功“入侵”我国的呢?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南京环境科学研究所的组织协调下,中国自2001年12月开始在全国展开了历史上首次外来入侵物种调查。经过近两年的努力,最近终于摸清了外来入侵物种的底数,本次调查共查明外来入侵物种283种。调查结果显示,在283种外来入侵物种中,39.6%是属于有意引进造成的,49.3%是属无意引进造成的,自然入侵(指物种随风媒、虫媒和鸟媒等媒介自然传播)的仅占3.1%。而在外来入侵的植物中,有一半左右是作为有用植物引进的。 可见,人们对外来入侵物种认识滞后是造成外来物种入侵的最大因素,很多单位和个人对外来物种可能导致的生态和环境后果缺乏足够的认识,对外来物种的引进方面存在很大的盲目性和急功近利的倾向。有些地方和部门,盲目认为外来植物比本地植物好,因此在工作中不注意发掘本地的优良品种,而热衷于从国外引种,极大地增加了外来物种入侵的风险。可以说,“人祸”(人为原因)是外来有害生物入侵的“帮凶”,外来物种入侵问题首先是一个人为的问题。而外来物种通过各种途径到达某一生态系统,并不是一进入新的生态系统就能形成入侵,而是在一定条件下实现从“移民”到“侵略者”的转变。外来入侵种的入侵是一个复杂的生态过程,这个过程通常可分为四个阶段: 1.侵入:指是生物离开原生存的生态系统到达一个新境; 2.定居:是指生物到达入侵地后,经当地生态条件的驯化,能够生长、发育并进行了繁殖,至少完成了一个世代; 3.适应:是指入侵生物已繁殖了几代,由于入侵时间短,个体基数少,因而种群增长不快,但每一代对新环境的适应能力都有所增强; 4.扩散:是指入侵生物已基本适应生活于新的生态系统,种群已经发展到一定数量,具有合理的年龄结构和性比,并具有快速增长和扩散的能力,当地又缺乏控制该物种种群数量的生态调节机制,该物种就大肆转播蔓延,形成生态“暴发”,并导致生态和经济危害。 但并不是每个物种的入侵都必须完成这四个阶段,如豚草和三裂叶豚草的入侵某一地区并成为优势种群,大约经历三个阶段:第一是入侵阶段,通常呈单株散生或是成小丛;第二是定居阶段,通常呈小斑块或呈大斑块分布,许多干扰生境还没有被占据;第三是稳定阶段,通常呈大群分布,几乎占据了当地所有适于豚草类生长的干扰生境。 二、物种入侵的危害外来物种的危害极大,一般说来,有以下几点:1. 直接减少当地物种数量。2. 间接减少依赖于当地物种生存的物种数量。3. 改变当地生态系统和景观。4. 对火灾和虫害的抵抗能力降低。5. 土壤保持和营养改善能力下降。6. 水分保持和水质提高能力下降。7. 生物多样性保护能力下降。 据了解,世界许多国家因外来物种入侵造成的经济损失都很惊人,美国每年损失1500亿美元,印度每年损失1300亿美元,南非损失800亿美元。 IUCN 2003年2月5日发表的研究报告估计,目前,外来入侵物种给各国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超过4000亿美元。IUCN还指出:当前,外来生物入侵是导致原生物种衰竭、生物多样性减少的重要原因。中国首次外来入侵物种调查的结果表明,外来入侵物种已对中国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破坏,一些物种在某些地方已经达到难以控制的程度。据中国农业部最新的统计显示,目前已经至少有380种植物、40种动物、23种微生物正“全面”入侵我国,外来入侵物种每年对中国国民经济有关行业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共计198.59亿元。专家们根据间接经济损失评估模型计算的结果表明,外来入侵物种对我国生态系统、物种多样性及遗传资源造成的间接经济损失每年为1000.17亿元,两项相加,外来入侵物种对中国造成的总经济损失为每年1198.76亿元,为国内生产总值的1.36%。 入侵物种给我国带来的更大灾难是对生态环境的破坏。能够成功入侵的外来物种,往往具有先天的竞争优势,一旦在新的滋生地摆脱了人类的控制和天敌的制约,就会出现爆发性的疯长,排挤本土物种,形成单一优势种群,最终导致滋生地物种多样性、生物遗传资源多样性丧失。生物入侵经典案例:1859年,当澳大利亚的一个农夫为了打猎而从外国弄来十几只兔子后,一场可怕的生态灾难爆发了。兔子是出了名的快速繁殖者,一只雌兔一年可以产25只兔仔。而且这些野兔发现自己来到了天堂:澳大利亚没有鹰、狐狸这些天敌,与兔子处于同一种小生态 的小袋鼠对它们也没有竞争能力,因此兔子数量剧增。这些野生的兔子吃牧草,啃小麦,剥食树皮草根,所到之处麦苗牧草荡然无存。它们还到处打洞,破坏水源,使良田变荒漠,一些小岛甚至发生了水土流失。当地的农业和畜牧业遭受巨大损失,并使当地有袋类由于食物缺乏而受危。人们筑围墙、打猎、捕捉、放毒等等,办法用尽,而兔灾仍然无法消除。1950年,人们尝试一种控制野兔的新方法。一种能杀死的兔子的病,即粘液瘤病(兔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枣译注),被引入澳大利亚。科学家先将该病传染给蚊子,然后经蚊子再传染给兔子。但是针对兔子的细菌战被证明只是使不断恶化的状况得到暂时缓解,一小部分兔子对这种病毒具有天然的免疫能力,它们在侥幸逃生后又快速繁殖起来。整个20世纪中期,澳大利亚的灭兔行动从未停止过。克氏原螯虾(procambius clarkii),也就是我们平时吃的小龙虾,我们在垂涎其美味的同时恐怕从没想过他是一种危害极大的入侵种。我国20世纪30~40年代从日本引进,日本于更早时期从美国引种,主要用作食物和宠物。如今在中国分布范围日渐扩大,在我国南方特别是长江流域的诸省市都能见到。螯虾能给堤坝造成危害是由其喜欢穴居的生活习性决定的,它的前端长有一对钳子般的螯足,打洞的速度很快,范围也较大。由于它们经常生活在江、河、水库、池塘和水田等的岸边,因此对于堤坝的危害可能比白蚁的危害更大。它们的洞通常深度1-5米,直径6-12厘米,有垂直洞,也有水平洞,有时洞洞相连,在大堤背水面数十米以内经常发现。这些虾洞往往与管涌形成有关,对堤防危害极大:在1998年长江特大洪灾中,防汛人员在长江荆江大堤章化段巡堤查险发现清水漏洞,开挖处理时在堤身挖出大量螯虾;鄂州长江干堤燕矶段也发现10多起螯虾危害大堤的情况,武汉市汉阳区汉江大堤上黄金口段的一处约100平方米的池塘边就曾发现了37个虾洞,经及时用砂石料填埋,才消除了隐患。它们能在临时性水体中生存,且食性广泛,建立种群的速度极快,易于扩散。对当地鱼类、甲壳类、水生植物极具威胁,破坏当地食物链;因其取食根系而直接对作物(尤其是水稻等水生、半水生作物)和天然植被有灾害性破坏;螯虾食性很杂,对鱼苗发花和1龄鱼种培育有一定程度的影响,并危害人工繁育的幼蚌。由于克氏原螯虾适应性强,抗逆能力强,食性广泛,种群增殖速度快,目前对克氏原螯虾尚无有效的防治方法。近年来,入侵中国的外来生物呈现传入数量增多、传入频率加快、蔓延范围扩大、发生危害加剧,每年因此而造成的经济和生态损失高达数千亿元,潜在危害更是难以估量。 四、治理措施中国是世界上遭受生物入侵危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入侵种多、危害严重。目前广泛采取引进新物种的“天敌替代法”有可能是“引狼驱虎”,我国应立足本土生物多样性优势,寻找对付入侵的“本土卫士”。 中科院植物研究所副研究员高贤明博士认为造成生物入侵危机的主要原因就是各地盲目引进各种外来物种,同时在生物入侵的治理中,为追求“立竿见影”的短期效果,各地未经过任何科学的论证和必要的试验,就普遍采取从国外引进天敌和替代物种的“以夷治夷”方式,殊不知这样的做法导致新的生物入侵危险性极高。 近来科学家在四川、云南、贵州等地已发现众多能排挤、抵御外来生物入侵的本土物种,这使中国的生物入侵治理有了新的“转机”。参与中科院“重要外来物种的入侵生态学效应及管理技术研究”项目的专家最近重点对四川省攀枝花市仁和区进行了初步调查,发现在与被称为植物界“食人鱼”的紫茎泽兰生存竞争中最终可以占优势的本土植物有100多种。目前他们正在对这些植物进一步筛选,并在良种选育、采种园建设、栽培技术、管护措施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另外,我国应尽快制定《防止外来物种入侵法》和《入侵物种管理法》,而且由于外来入侵物种的影响面极大,我国应成立包括农业、林业、环保、海洋、贸易、检疫、卫生、国防、司法、教育、科研等国家主管部门在内的统一管理协调委员会,从国家利益的高度全面管理外来入侵物种。立法时的核心问题是加强和完善对外来物种引入的评估和审批制度,并应充分考虑到入侵种传入的各个环节,针对每一传入途径制定相应的法制管理对策。具体应当包括如下方面:第一、建立完善的外来物种入侵风险评估体系。作为国家与地方管理部门早期预警和决策的依据,外来物种入侵风险评估体系的建立势在必行。需要进行风险评估的方面主要有:健康风险、对经济生产的威胁、对当地野生生物和生物多样性的威胁,以及引起环境破坏或导致生态系统生态效益损失的风险等。 应当在立法中明确规定,凡从国外引入,或者从国内跨生态系统引入时,都需要办理申请和经过评估。在充分的科学研究和信息收集整理的基础上,制定我国外来入侵物种的管理名录及评估方法,将其作为法律附件,为司法实践提供科学参考。法律本身可以长期稳定不变,但这些附件应该是动态的,需要根据科学研究的结果更新。第二、建立外来入侵物种早期预警、监测和快速反应体系。首先,我国建立外来入侵物种早期预警体系应包括建立国家和省级水平的早期预警工作体系。早期预警单位应该进行野外调查,验证所收到的报告与物种鉴定的结果,以及做出是否需要加强监测的建议。而且在监测的管理方面,应大力加强有关信息系统的建设,并建立起相应的入侵物种数据库和物种鉴定专家数据库。立法应当明确规定建立定期(年度)普查制度。地方与中央则应分别建立相应的定期报告与公告制度,以便及时汇总信息以发布国家生态安全预警名录,制止外来物种的入侵和蔓延。另外,我国亟需建立专门的入侵物种快速反应体系。国家环保总局在构建该体系中应发挥积极作用,充分结合各部门已有的和拟建的快速反应机制,使之形成全过程的监督管理体系,实现协调统一和信息共享。第三,建立完备的预防措施、野外释放试验、清除、控制体系。预防措施首先要通过立法建立双许可证制度,即从国外引进物种时,均要求有出口国和引进国两个许可证明,从而控制潜在风险物种的进口、出口和转移。另外应当改革现有防范机制,并加强海关执法,强化海关对于物种的非法转移及物种转移的许可文件的检查。 由于外来入侵种常常有停滞期,所以在允许大面积扩大释放之前必须进行一个试验,即在被控制的和可恢复的条件下进行野外释放试验。如果外来物种产生不良影响,即应迅速制定清除计划。此类计划极易引起更严重的生态破坏,所以必须十分周密,针对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并确保清除方法有效、无污染,而且不能危害人类和本地动植物。清除计划必须确保有足够的立法和机构组织保障,还包括清除后必要的生态系统恢复措施。 但是实际生活中,彻底清除有害生物和物种常常很难,这时只能使用控制计划,将入侵物种控制在可以管理、引起灾害尽量小的状态。控制计划当然也应当通过立法给予保障。第四、关于责任和费用承担问题 按照“谁受益、谁补偿,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建立完备的生态效益补偿制度[8]。法律应明确规定引入者所必须承担的相应的清除和经济赔偿责任,其中包括进行危险性评估、实验、监测和治理的义务。同时国家行政主管部门通过立法对引种不当的责任机构或人员,予以经济处罚。责任人应向受害者支付补偿费,或受害者可以依法申请国家赔偿。由于外来物种入侵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往往极为严重,而预防、清除或控制此种危害,维护现有的生物安全所需要的费用,更是责任人难以承受的天文数字,所以应建立风险分担机制,规定进口单位需要购买责任保险,以将经济风险转移给商业保险公司或社会保险机构。当然,国家和地方政府也必须将控制外来物种入侵种作为生态保护的措施之一纳入财政预算,建立相应的基金。最后,立法中应明确规定鼓励使用当地物种,外来物种仅在安全和必要的前提下,才能考虑是否引入。 daobanda
可以用于体外研究人胚胎的发生发育,非正常发育(通过改变细胞系的靶基因),新人类基因的发现,药物筛选和致畸实验,以及作为组织移植、细胞治疗和基因治疗的细胞源等。它们拥有类似胚胎的全能分化性,人胚胎干细胞的分离及体外培养的成功,将给人类带来医学革命。
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在各个发展阶段上的各种经济活动和各种相应的经济关系及其运行、发展的规律的学科。那么经济学专业的论文选题怎么选呢?下面我给大家带来2021经济学论文题目有哪些_经济学专业论文选题题目,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经济学博士论文题目
1、基于绿色GDP投入产出模型架构研究
2、中国住户生产核算理论与 方法 研究
3、成长型企业无形资产统计问题研究
4、中国社会核算矩阵编制与模型研究
5、政府统计数据质量评估方法及其应用研究
6、人口老龄化对我国GDP及其构成的影响
7、环境价值核算方法及应用研究
8、经济核算原理在现代制造业定量研究中的应用
9、中国服务业的全要素生产率研究
10、我国GDP中劳动报酬份额的下降
11、经济福利核算的理论及其指标研究
12、宏观金融运行异常的统计监测研究
13、国民经济核算及其总体模式研究
14、国民经济核算方法论研究
15、可持续发展指标体系建构及其应用研究
16、供应链违约风险的研究
17、对我国国民经济核算理论与方法问题研究
18、Markov算子的渐近行为与经济系统的几个问题
19、非完全竞争市场的宏观经济优化模型
20、效用、风险与纳什均衡选择
21、粮食、农业制度供给中的博弈与实证
22、理解经济变迁的过程
23、海洋经济核算体系与核算方法研究
24、区域环境价值核算的方法与应用研究
25、基于环境因素的全要素生产率和国民收入核算研究
26、浙江省城乡收入差距统计研究
27、现代企业统计理论体系创新研究
28、ICT对国民经济的贡献研究
29、资本存量与资本服务核算研究
30、地区GDP核算及数据衔接问题研究
31、资源环境经济综合核算与绿色GDP的建立
32、基于可持续发展的中国能源核算研究
33、消费型中间消耗的概念及测算
34、时间序列分析方法研究及其在陕西省GDP预测中的应用
35、物流配送选址优化模型的研究
36、供应计划问题的遗传算法求解
37、基于景气指数的宏观经济监测预警系统研究
38、 企业管理 创新数量分析中的线性优化逆问题
39、技术能力成长决策中的实物期权方法研究
40、资产定价标准的讨论和模拟
41、投资者认知收益度量模型及系统设计
42、基于水环境的杭州市绿色GDP核算的GIS表征
43、人力资本与全要素生产率
44、湖南省宏观经济景气指数的编制与应用研究
45、森林资源核算及纳入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研究
46、疏浚企业挖泥船生产统计系统优化分析
47、过程神经网络在GDP预测中的应用研究
48、四川调查总队系统职工工作满意度调查研究
49、基于线性回归和神经网络的预测模型在国民经济数据中的应用
50、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中环保指标设计研究
微观经济学论文题目
1、我国绿化工程监理微观环境分析
2、知识产权对微观经济的作用机理研究
3、外生驱动互联网消费增长的微观空间计量研究
4、房地产市场反周期宏观调控政策绩效的微观探析
5、劳动力成本上升对现代服务业企业升级的影响研究--基于微观企业财务层面以信息技术产业为例
6、宏微观因素对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影响的实证分析
7、经济责任审计促进经济增长的微观途径--基于“中国之谜”中政府官员的作用
8、中级微观经济学混合教学模式探索与实践
9、基于半鞅过程的中国股市随机波动、跳跃和微观结构噪声统计特征研究
10、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宏观表象和微观基础
11、货币政策、所有制差异与商业信用再配置--兼论新常态背景下供给侧治理的微观路径
12、微观权力、自我技术与组织公民行为-- 人力资源管理 的后现代分析
13、增值税转型对我国微观经济的影响
14、商业性小额信贷机构市场定位微观制度因素分析--以某村镇银行和某小额贷款公司为例
15、城乡关系重构下乡村人口城镇化微观进程研究--基于家庭流动人口的视角
16、微观商业视角下的微信经济
17、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独立学院微观经济学教学改革研究
18、微观开放性视角下创造力的多层次影响机制探究
19、农户劳动力资源配置的微观决策
20、微观经济与企业管理探讨
21、民营企业对外直接投资对企业内就业的影响--基于温州微观企业数据的实证研究
22、房产税、房价与住房供给结构--基于上海、重庆微观数据的分析
23、基于微观经济学方法的网格资源分配管理模型研究
24、森林转型的微观机制--以重庆市山区为例
25、我国纺织业企业创新与生产率关系的微观测度
26、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视域下资源配置的微观机制
27、基于微观企业数据的产业空间集聚特征分析--以杭州市区为例
28、从微观管理视角浅析高校国有资产管理中的问题
29、“双创”背景下非正规就业对劳动力市场影响的微观分析--基于马克思劳动力价值理论视角
30、我国众筹融资的微观机理及宏观效应
31、金融市场微观结构理论综述
32、利率调控对房地产营销市场波动的微观作用机制探究
33、中国对外并购的绩效研究--基于制造业上市企业的微观分析
34、我国服务贸易出口的影响因素分析--来自微观企业层面的证据
35、市场微观结构下高频交易流动性--基于我国商品期货市场的实证研究
36、工商行政管理在宏观控制与微观搞活中的职能与作用
37、典型平原农区土地非农化对乡村发展影响的微观机理
38、贫困地区特色农业规模经营意愿的影响因素研究--微观农户视角的分析
39、中国政策性银行全要素生产率测度及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宏观与微观解构
40、中国产业结构升级的新视角--微观产品质量角度
41、新疆农民专业合作社微观运行障碍调研与政府责任分析--以吉木萨尔县为例
42、制造业可持续发展的微观经济分析--基于价格机制与制度结构的视角
43、微观视角下煤炭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影响因素实证研究
44、优化农业科技创新风险投资微观运行机制的策略研究
45、低碳经济政策失灵的原因分析及应对 措施 --基于微观经济个体的视角
46、税制改革推动国家治理能力提升的微观作用机理研究--基于增值税转型对企业投资行为的影响
47、论宏观调控与微观自主的辩证平衡
48、基于微观动力视角我国上市公司市值管理绩效评价的研究
49、宏观经济政策与微观企业行为--拓展会计与财务研究新领域
50、以“供给管理”激发微观活力实现经济发展动力转型
宏观经济学论文题目与选题参考
1、“互联网+”重塑中国宏观经济
2、20_年宏观经济形势讨究和政策的观点综述
3、20_年世界经济形势回顾讨究与展望
4、20_年玩具市场跨越式发展的契机论议与挑战
5、20_年中国成品油市场讨究
6、财政分权与中国经济增长
7、城乡一体化理论研究
8、从诺贝尔经济学奖看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发展
9、当前国民经济运行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及建议
10、当前经济形势下扩大内需的困难与措施研究
11、当前社会人文效应与经济效应的互相影响
12、当前收入分配存在问题的思考
13、地方财政支出的产业结构效应研究
14、电信业漫谈之供给与需求
15、对欧洲宏观经济体制的批评
16、房地产的宏观经济学说
17、房地产动摇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18、房地产行业走势对中国宏观经济的影响分析
19、复合式通胀压力下浅探宏观经济政策选择
20、高校扩招的经济影响
21、公共财政政策与可持续发展(或技术创新)
22、供给学派的起源与美国实践
23、关于金融稳定与货币政策的一点思考
24、关于凯恩斯主义与货币主义对大萧条成因解释的分析
25、贵州省城镇失业问题研究
26、国家宏观调控的内涵与手段研究
27、哈耶克对经济周期的研究及其方法论特点
28、宏观行为经济学的新发展及其应用
29、宏观经济剖析和政策前瞻
30、宏观经济形势分析与数据解说
31、宏观经济学的创新与调控方向的转变探讨
32、宏观经济学视角下经济增长理论和政策
33、宏观经济学中的管理理念与措施应用分析
34、宏观经济学中的经济理论研究
35、宏观经济学中的长期与短期分析
36、宏观经济学中金融市场影响经济的分析
37、宏观经济政策应稳步微调
38、后危机阶段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趋向
39、后危机时代安徽省财政宏观调控政策研究
40、互联网改变就业的宏观经济学机理
41、汇率理论的演变评述与人民币国际化借鉴
42、货币国际化 经验 与人民币国际化研究
43、技术创新对社会经济发展贡献率探究
44、减税的思考与超越--简评蒙代尔税收思想
45、金融冲击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分析
46、金融市场与宏观经济的联系
47、金融危机下的浙江制造业面临的困境研究
48、经济发展与社会(伦理、幸福、价值等)关系的分析
49、经济韧性问题研究进展
2021经济学论文题目有哪些相关 文章 :
★ 优秀论文题目大全2021
★ 大学生论文题目参考2021
★ 大学生论文题目大全2021
★ 优秀论文题目2021
★ 2021毕业论文题目怎么定
★ 2021政治小论文范文5篇
★ 国际经济学专业毕业论文选题最全题目(2)
★ 国际经济论文题目大全
★ 经济学理论论文
★ 经济学论文
论文选题参考:××公司财务预算控制研究
二、选题建议:
1、要求选此论题的必须是从事会计工作或会计专业的学生,能够收集到相关数据资料者;
2、论述对象可以是本人工作的企业,也可以是能够收集到相关数据的其他公司(包括上市公司)。
三、设计内容:按照如下任务书的框架,进一步细化二级,论文范文目录。
第一章、引言
简要介绍选题背景和选题意义,论文逻辑思路和研究方法等.
第二章、财务预算控制理论概述
一、预算控制理论简介
二、财务预算的概念和内容
三、××公司财务预算控制的重要性
(注:只要求介绍论文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时需要应用的相关知识和理论)
第三章、××公司财务预算的现状分析
一、××公司简介
二、××公司财务预算控制的现状
(此部分为论文的重点内容之一,必须收集本公司财务预算近两年控制现状的详细原始)。
扩展资料:
论文标题及其写法:
1、揭示课题的实质。这种形式的标题,高度概括全文内容,往往就是文章的中心论点。它具有高度的明确性,便于读者把握全文内容的核心。诸如此类的标题很多,也很普遍。如《关于经济体制的模式问题》、《经济中心论》、《县级行政机构改革之我见》等。
2、提问式。这类标题用设问句的方式,隐去要回答的内容,实际上作者的观点是十分明确的,只不过语意婉转,需要读者加以思考罢了。这种形式的标题因其观点含蓄,容易激起读者的注意。如《家庭联产承包制就是单干吗?》、《商品经济等同于资本主义经济吗?》等。
3、交代内容范围。这种形式的标题,从其本身的角度看,看不出作者所指的观点,只是对文章内容的范围做出限定。拟定这种标题,一方面是文章的主要论点难以用一句简短的话加以归纳;
另一方面,交代文章内容的范围,可引起同仁读者的注意,以求引起共鸣。这种形式的标题也较普遍。如《试论我国农村的双层经营体制》、《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条条与块块的关系》、《战后西方贸易自由化剖析》等。
4、用判断句式。这种形式的标题给予全文内容的限定,可伸可缩,具有很大的灵活性。文章研究对象是具体的,面较小,但引申的思想又须有很强的概括性,面较宽。这种从小处着眼,大处着手的标题,有利于科学思维和科学研究的拓展。
如《从乡镇企业的兴起看中国农村的希望之光》、《科技进步与农业经济》、《从“劳动创造了美”看美的本质》等。
5、用形象化的语句。如《激励人心的管理体制》、《科技史上的曙光》、《普照之光的理论》等。